- Troublesleeper
-
小时候在老家,一到了冬季,就没有什么水果吃了。其实一年四季,基本上也吃不上几样水果,夏天的西瓜,秋天的苹果,不外乎就这两种了。
及至到了南方,才知道果品竟然这等丰富,在北方农村从来没有见过的各色水果,都渐次品尝并逐一认识了。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卢橘杨梅就不消说了,龙眼,榴莲,百香果,山竹,菠萝,番石榴……印象最深的,就是荔枝了。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读书时学这首诗,只知道荔枝是水果,并不知晓长得什么样子。不过既然是贵妃心爱的东西,那一定是味道极好的吧。
晴儿两岁时,第一次来广东,有天朋友送了一袋荔枝来,吃得停不下来,那光光滑滑甜蜜嫩爽的口感,让人欲罢不能。
结果当天夜里,孩子就发烧了,去看医生时,我才知道,荔枝桂圆芒果这些好吃的水果,竟然是会上火的。
那天路过一家店铺,看到门前坐着一个年轻爸爸,怀里的婴儿才两三个月大,他竟然拿一颗剥好皮的荔枝,让婴儿吮吸。
婴儿的小嘴巴一嘬一嘬,吮个不亦乐乎。吓得我赶紧上前阻止――宝宝太小了,不能吃荔枝的。
别说小孩子了,就是我们大人,荔枝也不能吃太多的。吃多了会得“荔枝病”的――因为荔枝糖分含量高,进食大量荔枝后,机体胰岛素分泌过多会引起低血糖反应。
“荔枝病是指某些人吃鲜荔枝过多后,出现头晕、出汗、面色苍白、乏力、口渴、饥饿感等症状,重者可有四肢厥冷甚至抽搐和突然昏迷等症状。”
所以,专家提醒市民说,“一个荔枝三把火,日食莫超300克。”
那么,苏轼的“日啖荔枝300颗”又该如何解释呢?毕竟300颗和300克差别太大。
300克,才半斤多点儿,大概8到10颗而已。而300颗荔枝,大约有二十多斤呢。
据说苏东坡当年被贬到惠阳,随遇而安,喜欢上了岭南的风光气候以及美味水果。在惠州吃荔枝时,荔枝的晶莹剔透和甘醇甜美,使他吟出脍炙人口的诗作《惠州一绝》。
可是他不太听得懂本地方言,当地人说惠州客家话,“一个荔枝三把火”,诗人听成了“日啖荔枝300颗”。
真要吃三百颗,会死人的。看看这些让人叹息的案例:
今年的荔枝确实便宜,丫爸每次回来路过水果摊都要买两斤,我一边吃,一边抱怨他:会上火的,买荔枝干嘛。
然后我吃一颗,心想三把火了,吃两颗,算一下六把火了,吃三颗,哎哟,我的牙齿简直就要疼起来了……
虽然确实不能吃三百颗荔枝,但我还是喜欢苏轼的诗《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吃不了三百颗荔枝怕什么,我们还有那么多种水果可以吃。何况,我正长做岭南人,感受人间四时春。
相关推荐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啖的意思是什么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中的啖是吃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可以每天吃三百颗荔枝,那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人。这句诗出自苏轼的《惠州一绝》,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原文: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2023-07-17 00:32:121
为什么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两句诗出自苏轼的作品《惠州一绝》。这首诗是苏轼被贬惠州期间所作的,是一首赞美荔枝美味可口的诗歌。惠州地处岭南地区,而荔枝是惠州的特产之一,苏轼将荔枝赞誉为惠州的顶级美食之一,故而得名。荔枝好吃,苏轼胸怀更是坦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两句诗的意思很浅显,就是说每天可以吃上300颗美味的荔枝,不介意长期在岭南生活。表面上看苏轼是在写荔枝的美味可口,在写自己身处岭南是何等的幸运,实际上这两句诗更多的是体现了苏轼随遇而安的乐观心态和坦荡胸怀。苏轼当时被贬惠州的时候已经是年近六旬的老人了,晚年遭遇官场挫折无论如何都不是一件喜事,但是苏轼却依旧能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么乐观豁达的诗句,可见其心境。如果换作其他人在晚年遭遇这种挫折,势必是会忧愁伤感的,苏轼的这种心境非一般人能比。当然这两句诗除了反映苏轼的心态,也确实写出了荔枝的美味。苏轼说“日啖荔枝三百颗”或许有夸张之处,但也绝不是胡乱吹捧荔枝的美味。现在人喜爱荔枝的不在少数,而古代荔枝其实更加珍贵。古代没有保鲜和速运,而荔枝又很容易腐坏,所以南方的荔枝运到北方很难有新鲜的。古代喜欢吃荔枝的名人很多,最著名的就是杨玉环了。实际上清代的皇帝对荔枝也是很青睐的,据载乾隆年间偶有一小批新鲜的荔枝送到宫中,乾隆皇帝都是每人一两颗分发给自己的母亲和妃后们,可见荔枝在古代确实是比较珍贵的水果,尤其是在古代的北方地区。所以苏轼说"日啖荔枝三百颗"倒也是古人喜爱荔枝的一种真实写照。2023-07-17 00:32:204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什么意思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选自苏轼《惠州一绝》.原诗是: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意思是: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颗,情愿长期做岭南人,原本说岭南的荔枝甘美,传达出人们喜爱之情.2023-07-17 00:33:001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意思是什么?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是苏轼第二次被流放时作的诗,从其心境上看,已经从第一次的苦闷,逐渐变得豁达。这首诗前两句,写了岭南的美景;后两句,顺其自然的被解释为对岭南的赞美和热爱,但我并不认为如此。日啖荔枝三百颗。首先,岭南特产美食不只荔枝。其次,而且此处写了三百,而不是通常所用的百、千或万。第三,广东有句俗语“一啖荔枝三把火”,说的是荔枝吃多了会上火,这句话用广东话说出来恰好和用北方话说日啖荔枝三百颗发音相似,也就是说,苏轼其实是知道“一啖荔枝三把火”这句话的,而且他第一次听到这句话,就把这句话听成了“日啖荔枝三百颗”。荔枝吃多了容易上火,那三百颗呢,那岂不是更惨?此处的三百,既是谐音,又是夸张。综上,我认为这首诗的意思是,岭南四季如春,美景处处皆是,虽然在这里水土不服,但是这点挫折(不光是水土不服,还有别贬),我才不会放到眼里。整首诗表达的是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2023-07-17 00:33:071
日啖荔枝三百颗是误读吗?
“日啖荔枝三百颗”既是误读也可能是诗人故意为之,诗人匠心独运地采取夸张手法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日啖荔枝三百颗”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惠州一绝》,这首七绝诗堪称惠州史上最佳的荔枝广告,代言人又是古代第一“网红”苏轼,惠州荔枝可以说从古火到今了。“日啖荔枝三百颗”背后的故事:众所周知客家人是非常好客的,对于大文豪苏东坡的到来,百姓也是非常的欢迎的,因为在岭南就留下了很多有关于苏东坡的美食,比如东坡肉等等。善良的岭南居民看到苏东坡在哪里狂吃荔枝的时候就好心提醒他一句:“一啖荔枝三把火”,意思是大哥你悠着点,别吃太多了,这东西可上火了。毕竟作为岭南的土著,是知道荔枝很容易上火的,苏东坡他听是听进去了,但是苏东坡初来乍到不知道,加上刚刚来对于方言不是很精通,就误解成日啖荔枝三百颗,要知道在客家的方言中,一啖荔枝三把火说起和普通话日啖荔枝三百颗是非常的相似的,这个是苏东坡误解了人们当时的好意。而恰恰是这样的好意,却是成就了一句千古名句。2023-07-17 00:33:142
苏轼为什么要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赏析:苏轼《惠州一绝》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不错,从一些现象上看起来,苏轼在岭南时的心情与初贬黄州时相比,确实显得更加平静,不见了“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失意与苦闷。《宋史》本传说苏轼在惠州“居三年,泊然无所蒂介,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贬为琼州别驾后,居在“非人所居”的地方,“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介绍: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苏东坡在岭南时,除了关心自然风光和民情风俗以外,还与出家人交往频繁,诗文中就留有很多与僧人唱和的作品。这一定程度上确实表现了避世意识。 我们实在无法相信苏东坡这样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仁人志士会避世遁俗。有一件事实很能说明这个有趣的问题。 晚年的苏东坡似乎很喜欢陶渊明,不厌其烦地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门编为一集。苏东坡和陶渊明诗以居岭南时为最多。从绍圣二年正月在惠州贬所到元符三年八月迁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安置,在短短的五年零八个月里,和陶诗凡四十四次一百余首。东坡先生还自述其和陶用意:“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见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这仿佛在告世人:苏东坡从此绝意仕途,欲效陶渊明归隐园田,长作岭南人了。 有意思的是,东坡先生那位心迹相通的老弟却对东坡自述的和陶诗用意提出了疑问,他在《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一文中说:“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清人纪昀也以为苏轼“敛才就陶,亦时时自露本色”。 苏辙不信其兄会真心归隐,几百年后纪昀的看法也一样。他们的看法可以在苏东坡和陶诗中可以得到印证。《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一曰:“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再拜贺吾君,获此不贪宝。”其十八曰:“芜城阅兴废,雷塘几开塞。明年起华堂,置酒吊亡国。”其二十曰:“当时刘项罢,四海疮痍新。三杯洗战国,一斗消强秦。”《和陶咏三良》有:“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这都可以看出苏轼恬淡的外表掩饰不了牵挂国运民生的忧患情怀。 这种忧患情怀在《荔枝叹》一诗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首先借汉唐故实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关民生疾苦的丑恶本质:“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千年以后,我们尤可想见苏学士老泪纵横,祈求上苍:“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 二、扩展知识: 1、原诗欣赏:惠州一绝·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2、作品简介:苏轼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 3、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2023-07-17 00:33:372
“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出处?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选自苏轼《惠州一绝》。原诗是: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2023-07-17 00:33:451
日啖荔枝三百颗下一句是什么
日啖荔枝三百颗是误读。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在诗中对荔枝喜爱表达极尽赞美之词。苏轼并没有是真的日啖荔枝三百颗,只是用了一个夸张的修辞手法来形容苏轼对岭南风土人情的喜爱。如果用广东方言客家话或白话念“日啖荔枝三百颗”,其真正本意是“一啖荔枝三把火”的意思。赏析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2023-07-17 00:33:521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谁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北宋苏轼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选自苏轼《惠州一绝》。原诗是: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意思是: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颗,情愿长期做岭南人,原本说岭南的荔枝甘美,传达出人们喜爱之情。2023-07-17 00:34:181
白居易长恨歌荔枝
1. 长恨歌中关于荔枝诗句 长恨歌中关于荔枝诗句 1.古诗词中关于描写荔枝的诗句集锦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苏轼《食荔枝》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 —— 欧阳修《浪淘沙》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 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 张籍《成都曲》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 白居易《种荔枝》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 白居易《荔枝楼对酒》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 丘浚《咏荔枝》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 丘浚《咏荔枝》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 —— 何景明《鲥鱼》 揉蓝雾雾蔷薇浅,半露冰肌玉不如。 —— 丘崈《鹧鸪天(咏绿荔枝)》 《咏荔枝》明.丘浚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这首《咏荔枝》似寻常却奇兀,正确理解“可怜”一句,是准确把握全诗寄托所在的关键。 一般人都把“可怜”理解为“哀怜”,那不但是对诗人匠心的隔阂,更是对诗人襟抱的无知,丘浚从小就胸怀“遥从海外数中原”(《五指山》)、“应须一口吸江湘”(《海》)的雄心大志,对生在海南长在海南充满着自豪和自信,没有丝毫的自卑,绝不会作怨天怨地的可怜相。他志大才大,深受时人器重推荐,使他少年得志,一路春风得意,从一介书生做到中央高级长官。绝不会有怀才不遇的天涯沦落人的失落感。 所以,“可怜”在这里只能是爱怜之意。“可怜”作“可爱”解古已有之。如古乐府《孔雀东南飞》:“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唐·杜牧《睦州四韵》:“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宋王安石《北堂》:“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据此,末两句是说,海南荔枝之所以天生就具有一种无以伦比的甜美味道,是因为它长在得天独厚的海之角天之涯,才能生就如此无以伦比的天然美质,才能这样加倍招人喜爱和受人青睐。只有在天涯海角这片得天独厚的热土上,才能生长出海南荔枝这种无比珍贵的天然美物。诗人对海南荔枝这种无以复加的嘉许推崇,其中正寄托着诗人对海南故土的无以复加的厚爱与眷恋。而这种寄托又妙合无垠,自然巧妙,更显得意蕴深厚意味深长,既深得风人之旨又深得咏物三昧。 2.关于荔枝的 诗句 1.晚唐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三绝》诗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搏杨贵妃红颜一笑,不惜劳师动众,千里送荔枝的事. 2.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3.苏东坡在宋哲宗绍圣年间被贬岭南,在绍圣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后多次在他诗词内提到荔枝,当中以“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著名,亦足见他对荔枝的喜爱. 4.宋·宋徽宗赵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5.明·徐勃《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6.明·文征明《新荔篇》: “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 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 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 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 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 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 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 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 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宁如亲目视. 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 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 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 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 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 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3.关于荔枝的诗句有哪些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 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4.关于荔枝的诗句 1、《惠州一绝 / 食荔枝》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2、《减字木兰花·荔枝》宋代:苏轼 闽溪珍献。 过海云帆来似箭。 玉座金盘。 不贡奇葩四百年。 轻红酽白。 雅称佳人纤手擘。 骨细肌香。 恰是当年十八娘。 【译文】:福建产的珍贵贡品,经海运输的船队来往快速。 玉座的金盘空空也,贡到不贡荔枝的历史已有四百年了。荔枝壳轻红、肉浓白,正适合美女的细长的手去剥开它。 荔枝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当年的名品“十八娘”荔枝。 3、《南乡子·双荔枝》宋代:苏轼 天与化工知。 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 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 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 怎得成双似旧时。 【译文】:天同造化说,他恩赐给荔枝的衣裳都是深红色的。 每每朝华堂深处一看,可怜你,虽有两颗果核,可肉是连成一片的。从小,我俩就形影不离,在盛美的唱歌劝酒的宴席上,一刻也未分开。 极端痛恨将两个核仁一个个地打成两半,怎能恢复那成双成对昔日苦恋模样。 4、《成都曲》唐代: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译文】:新雨初霁,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 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玩的人最喜欢在哪家投宿呢? 5、《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宋代: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译文】: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 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 5.关于荔枝的诗句和意思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还有,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 6.描写荔枝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还有,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 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2023-07-17 00:34:381
苏轼真的“日啖荔枝三百颗”吗?背后的典故是什么?
苏轼真的“日啖荔枝三百颗”吗?背后的典故是什么?1.“日啖荔枝三百颗”其实就是吃很多荔枝。像300这样的数字一般是诗歌中的虚数,而不是实数。沈沈括看到杜甫诗:“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觉得这古柏虽然看起来粗,但四十尺直径只有七尺,高度却有两千尺。这个比例一换算,太纤细了。本质上是两千英尺什么的,所以我们不能当真。2.有人说,岭南客家谚语说“一颗荔枝三把火”。苏轼写这首诗的时候听错了,所以写成了“日啖荔枝三百颗”。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按照这首诗表达的意思,苏轼只能写“日啖荔枝三百颗”。判断真伪的关键在于诗的最后一句“久居岭南”。为什么这么说?熟悉客家话的人都能理解它的深意,因为“一颗荔枝三把火”客家话在当时的官方语言中听起来像“日啖荔枝三百颗”。在古代,对数值的描述,尤其是诗句中,一般是一比十,一百,一千万。很少用300这样的描述。3.我们知道一个人一天吃300个荔枝是不可能的,因为荔枝含糖量高,但是吃多了就会出现果糖不耐受的荔枝病现象,导致低血糖。苏轼再贪荔枝,也不敢折腾那个年纪的自己。食物可以治愈人们的心灵,的确,古往今来都有这种奇妙的效果。想必当年的荔枝治好了苏轼的许多艰难岁月。让他这么乐观豁达,一定有荔枝的功劳。现在,近千年过去了,流传下来的作品一定治愈了我们很多人。读他的诗,也许我们年轻的时候并不知道其中的真谛。慢慢的,我们会体会到其中的深意。4.苏轼写《惠州一绝》,纯属吹牛。只是为了气那些把他推出去的官员。写完这首诗,他又写了《荔枝叹》,生怕朝廷的官员为了吃荔枝而杀了百姓。但鲜有人记得荔枝叹,多记得徽州一绝。岭南的荔枝也因他的歌曲《惠州一绝》而出名。2023-07-17 00:34:464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意思
意思为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州一绝》。原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2023-07-17 00:35:101
苏轼诗中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他真的能一天吃三百颗荔枝吗?
苏轼有一首诗叫《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1094年,苏轼被贬到惠州。惠州属于岭南地区,这里自然风物与北方大不相同,所以苏轼说惠州的罗浮山下四个季节都是春天,草木常年丰茂,各种水果次第成熟,让人品尝不暇。苏轼说“日啖荔枝三百颗”,荔枝味美,但是苏轼真的要一天吃上三百颗吗?据说荔枝性热,民间有“一颗荔枝三把火”的说法,三百颗荔枝岂不是要吃出病来?其实这里的“三百颗”是个虚数,并非实指,表达的只是苏轼对于荔枝的喜爱,对于岭南风物的喜爱,更进一步是表达了对于岭南生活的接受和喜欢。这种喜欢并非如同我们现在出门旅游对异地的自然风光的喜爱,里面包含着苏轼自己的人生经历。因为政见立场不同,也因为私愤嫉妒的缘故,才华横溢的苏轼被人陷害,身陷囹圄,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这件事发生在1079年,他因此差点丢了性命,最终被贬黄州。而这只是个开始,此后,惠州、儋州等,他被当权派一直贬到了海南岛。对于自己的经历,他曾写诗“心如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试问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但知识渊博的苏轼性格达观,从来不曾失去对于生活的兴趣。总结: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即便是在心情最落寞的时候,他也能去喝酒、看花、品尝各种食物,尽最大可能为当地实施善政。他对生活的热爱,让他每到一处,总能坦诚地喜欢上这个地方。在惠州,他就发现此地风土食物都很好,官吏百姓相处融洽,这让他产生了终老惠州的想法。然而一个地方自然风景再好,土产风物再丰富也并非是让苏轼想要“长作岭南人”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是他诚心诚意为百姓做好事,让他感觉到自己融入了此地的人群,融入了此地的生活,由此凝成了“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样两句豪爽开朗的诗句。这不只是表面上对于荔枝的喜爱,它还蕴含着身经磨难的苏轼对于惠州这块土地以及此地人民的热爱。2023-07-17 00:35:186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什么意思
诗句出自《惠州一绝》,作者是北宋诗人苏轼。 意思是: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2、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3、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2023-07-17 00:35:592
杨贵妃吃荔枝的诗句是什么
1. 关于吃荔枝的诗句 关于吃荔枝的诗句 1. 关于荔枝的 诗句 1.晚唐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三绝》诗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搏杨贵妃红颜一笑,不惜劳师动众,千里送荔枝的事. 2.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3.苏东坡在宋哲宗绍圣年间被贬岭南,在绍圣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后多次在他诗词内提到荔枝,当中以“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著名,亦足见他对荔枝的喜爱. 4.宋·宋徽宗赵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5.明·徐勃《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6.明·文征明《新荔篇》: “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 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 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 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 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 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 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 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 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宁如亲目视. 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 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 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 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 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 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2. 关于荔枝的诗句 1、《惠州一绝 / 食荔枝》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2、《减字木兰花·荔枝》宋代:苏轼 闽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 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 轻红酽白。雅称佳人纤手擘。 骨细肌香。恰是当年十八娘。 【译文】:福建产的珍贵贡品,经海运输的船队来往快速。玉座的金盘空空也,贡到不贡荔枝的历史已有四百年了。荔枝壳轻红、肉浓白,正适合美女的细长的手去剥开它。荔枝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当年的名品“十八娘”荔枝。 3、《南乡子·双荔枝》宋代:苏轼 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译文】:天同造化说,他恩赐给荔枝的衣裳都是深红色的。每每朝华堂深处一看,可怜你,虽有两颗果核,可肉是连成一片的。从小,我俩就形影不离,在盛美的唱歌劝酒的宴席上,一刻也未分开。极端痛恨将两个核仁一个个地打成两半,怎能恢复那成双成对昔日苦恋模样。 4、《成都曲》唐代: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译文】:新雨初霁,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玩的人最喜欢在哪家投宿呢? 5、《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宋代: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译文】: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 3. 李白的诗 关于杨贵妃吃荔枝的诗 关于杨贵妃吃荔枝的诗是《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不是李白写的。 原文: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译文: 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扩展资料 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杜牧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在于含蓄、精深。诗不明白说出玄宗的荒淫好色,贵妃的恃宠而骄,而形象的用“一骑红尘”与“妃子笑”构成鲜明的对比,就收到了比直抒己见强烈得多的艺术效果。 “妃子笑”三字颇有深意。它使我们想到春秋时周幽王烽火戏诸侯这一历史故事。周幽王为博妃子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导致国破家亡。 “无人知”三字也发人深思,其实“荔枝来”并非绝无人知,至少“妃子”知,“一骑”知,还有一个诗中没有点出的皇帝更知道。这样写,意在说明此事重大紧急,外人无由得知。 这就揭露了封建皇帝为讨宠妃欢心不惜劳民伤财,无所不为的荒唐,也与前面渲染的不寻常的气氛相呼应。此诗表达了作者对穷奢极欲、权力不受制约的最高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 4. 关于荔枝的诗句和典故,都有哪些 唐·杜牧《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城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北宋·苏轼《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 唐.白居易《叹鲁二首 》 季桓心岂忠,其富过周公。 阳货道岂正,其权执国命。 由来富与权,不系才与贤。 所托得其地,虽愚亦获安。 彘肥因粪壤,鼠稳依社坛。 虫兽尚如是,岂谓无因缘? 展禽胡为者?直道竟三黜。 颜子何如人?屡空聊过日。 皆怀王佐道,不践陪臣秩。 自古无奈何,命为时所屈。 有如草木分,天各与其一。 荔枝非名花,牡丹无甘实。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东北)人. 唐.杜甫《赠翰林张四学士》 翰林逼华盖, 鲸力破沧溟。 天上张公子, 宫中汉客星。 赋诗拾翠殿, 佐酒望云亭。 紫诰仍兼绾, 黄麻似六经。 内颁金带赤, 恩与荔枝青。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5. 有关荔枝的诗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236383463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还有,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 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 6. 写荔枝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做岭南人 苏轼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甫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宋·苏轼 南村诸杨北村卢,(谓杨梅、卢橘也。)白花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支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予尝谓荔支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鳐柱、河豚鱼近之耳。)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食荔支二首(并引)》 ——宋·苏轼 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支一株,郡人谓将军枝。今风大熟,赏啖之馀,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纵猿取之。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 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 料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 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莆阳饷荔子》 ——宋·陆游 江驿山程日夜驰,筠笼初拆露犹滋。 星球皱玉虽奇品,终忆戎州绿荔枝。 《荔枝》 ——唐·徐寅 日日薰风卷瘴烟,南园珍果荔枝光。 灵鸦啄破琼津滴,宝器盛来蚌腹圆。 锦里只闻消醉渴,蕊宫惟合赠神仙。 何人剌出猩猩血,深染罗纹遍壳鲜。 《荔枝》 ——唐·徐寅 朱弹星丸灿日光,绿琼枝散小香囊。 龙绡壳绽红纹粟,鱼目珠涵白膜浆。 梅熟已过南岭雨,橘酸空待洞庭霜。 蛮山踏晓和烟摘,拜捧金盘献越王。 《忆荔枝》 ——唐·薛涛 传闻象郡隔南荒,绛实丰肌不可忘。 近有青衣连楚水,素浆还得类琼浆。 《荔枝诗》 ——五代·梁崇 露湿胭脂点眼明,红袍千颗画难成。 佳人胜尽盆中味,无意偏教岭外生。 桔柚远渐登贡席,盐梅应合共和羹。 金台若有栽培地,须占人间第一名。 《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 ——唐·白居易 奇果标南土,芳林对北堂。素华春漠漠,丹实夏煌煌。叶捧低垂户,枝擎重压墙。始因风弄色,渐与日争光。夕讶条悬火,朝惊树点妆。深于红踯躅,大校白槟榔。星缀连心朵,珠排耀眼房。紫罗裁衬壳,白玉裹填瓤。早岁曾闻说,今朝始摘尝。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燕脂掌中颗,甘露舌头浆。物少尤珍重,天高苦渺茫。已教生暑月,又使阻遐方。粹液灵难驻,妍姿嫩易伤。近南光景热,向北道路长。不得充王赋,无由寄帝乡。唯君堪掷赠,面白似潘郎。 《重寄荔枝与杨使君时闻杨使君欲种植故有落句》 ——唐·白居易 摘来正带凌晨露,寄去须凭下水船。 映我绯衫浑不见,对公银印最相鲜。 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 闻道万州方欲种,愁君得吃是何年。 《荔枝楼对酒》 ——唐·白居易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欲摘一枝倾一盏,西楼无客共谁尝? 《荔枝》 ——唐·戴叔伦 红颗真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中庭种荔枝。 《荔枝诗》 ——唐·薛能 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 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 《荔枝》 ——唐·郑谷 平昔谁相爱,骊山遇贵妃。枉教生处远,愁见摘来稀。晚夺红霞色,晴欺瘴日威。南荒何所恋,为尔即忘归。 《廖致平送绿荔支为戎州第一王公权荔支绿酒亦》 ——宋·黄庭坚 王公权家荔支绿,廖致平家绿荔支。 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 拨醅蒲萄未足数,堆盘马乳不同时。 谁能同此胜绝味,唯有老杜东楼诗。 7. 赞美荔枝的诗句有 莆田荔枝始于唐代,北宋蔡襄《荔枝谱》称兴化荔最为奇特。其味香甜、醮核率高,具有止渴、滋补功效。郭沫若先生六十年代初在莆田考察时,曾题下“荔城无处不荔枝”的诗句,盛赞莆田荔枝。 有关荔枝的典故更是数不胜数。 相传,一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正在家中修改诗稿,有位南方的诗友来看望他,还带来一些刚成熟的荔枝。于是两人一面研究诗稿,一边品尝鲜美可口的荔枝,吃着吃着,白居易不由得诗兴大发,挥笔写了一首赞美荔枝的诗句:“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 苏轼被贬岭南,自我解嘲“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杨贵妃喜食荔枝,人人皆知。杜牧有诗说:“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玄宗为投杨贵妃之好,下令各地驿站,快速转运闽、广荔枝进贡长安,耗去多少人力财力,仅为杨贵妃一人欢娱快乐。2023-07-17 00:36:081
苏轼写荔枝的文章
1. 关于苏轼写的荔枝诗句 关于苏轼写的荔枝诗句 1.苏轼关于荔枝的诗 《食荔枝》。 全诗: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翻译: 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琵琶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 扩展资料: 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2.苏轼写过的有关荔枝的诗 惠州一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天渐渐热了,荔枝也在炙热的骄阳中红了。一时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说法又多起来了。 这两句流传甚广的诗出自诗人苏轼,解诗者都以为东坡先生是在赞美岭南风物,以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不错,苏轼在岭南时,比被贬黄州时的心情是要好很多,没有了“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失意与苦闷,《宋史》也说苏轼在惠州时“居三年,泊然无所蒂介,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 而就在那时,东坡先生写下了大量有关荔枝的诗作。苏轼首次在惠州吃到荔枝是在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于是作《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在《新年五首》中,苏轼则说“荔枝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中则是“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活脱脱一副馋相。在《食荔枝二首》,以及《和陶归园田居》等诗中,苏轼,这位遭贬的诗人,仍然在热情地对荔枝唱赞歌。 在那段时间里,苏轼还喜欢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门编成诗集。而苏轼此时的诗文中,与僧人唱和的作品也多了起来。后人学佛的把苏轼说成佛门中某位尊者转世,大约就是因了苏轼在作品中表现出的这种“心安是归处”的意识吧。于是,“日啖荔枝三百颗”,便做了“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最好注解,成了后人卖荔枝时最好的广告语。 但是,苏轼牵挂国计民生的忧患情思,却从来不曾减弱过,《和陶咏三良》曰:“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而在《荔枝叹》中,他借汉唐旧事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不管民众死活的丑恶嘴脸,忧患意识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前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的影射,在东坡这里,则成了悲愤的直白,“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小小的荔枝虽味道极美,但实在无法让东坡先生真正“乐不思蜀”。后人借此为荔枝打的广告,也实在有违诗人的本意。民间说法是“一颗荔枝三把火”,而“日啖荔枝三百颗”,那简直就是九百把火,可能就是这九百把火烧得东坡先生怒发冲冠,而后最终去横渡琼海呢! 3.苏轼赞颂荔枝的古诗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宋·苏轼 南村诸杨北村卢,(谓杨梅、卢橘也。)白花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支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予尝谓荔支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鳐柱、河豚鱼近之耳。)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食荔支二首(并引)》 ——宋·苏轼 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支一株,郡人谓将军枝。今风大熟,赏啖之馀,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纵猿取之。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 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 料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 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4.关于荔枝的诗句 1、《惠州一绝 / 食荔枝》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2、《减字木兰花·荔枝》宋代:苏轼 闽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 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 轻红酽白。雅称佳人纤手擘。 骨细肌香。恰是当年十八娘。 【译文】:福建产的珍贵贡品,经海运输的船队来往快速。玉座的金盘空空也,贡到不贡荔枝的历史已有四百年了。荔枝壳轻红、肉浓白,正适合美女的细长的手去剥开它。荔枝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当年的名品“十八娘”荔枝。 3、《南乡子·双荔枝》宋代:苏轼 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译文】:天同造化说,他恩赐给荔枝的衣裳都是深红色的。每每朝华堂深处一看,可怜你,虽有两颗果核,可肉是连成一片的。从小,我俩就形影不离,在盛美的唱歌劝酒的宴席上,一刻也未分开。极端痛恨将两个核仁一个个地打成两半,怎能恢复那成双成对昔日苦恋模样。 4、《成都曲》唐代: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译文】:新雨初霁,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玩的人最喜欢在哪家投宿呢? 5、《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宋代: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译文】: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 5.古诗词中关于描写荔枝的诗句集锦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苏轼《食荔枝》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 —— 欧阳修《浪淘沙》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 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 张籍《成都曲》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 白居易《种荔枝》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 白居易《荔枝楼对酒》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 丘浚《咏荔枝》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 丘浚《咏荔枝》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 —— 何景明《鲥鱼》 揉蓝雾雾蔷薇浅,半露冰肌玉不如。 —— 丘崈《鹧鸪天(咏绿荔枝)》 《咏荔枝》明.丘浚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这首《咏荔枝》似寻常却奇兀,正确理解“可怜”一句,是准确把握全诗寄托所在的关键。 一般人都把“可怜”理解为“哀怜”,那不但是对诗人匠心的隔阂,更是对诗人襟抱的无知,丘浚从小就胸怀“遥从海外数中原”(《五指山》)、“应须一口吸江湘”(《海》)的雄心大志,对生在海南长在海南充满着自豪和自信,没有丝毫的自卑,绝不会作怨天怨地的可怜相。他志大才大,深受时人器重推荐,使他少年得志,一路春风得意,从一介书生做到中央高级长官。绝不会有怀才不遇的天涯沦落人的失落感。 所以,“可怜”在这里只能是爱怜之意。“可怜”作“可爱”解古已有之。如古乐府《孔雀东南飞》:“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唐·杜牧《睦州四韵》:“州在钓台边,溪山实可怜。”宋王安石《北堂》:“可怜新月为谁好,无数晚山相对愁。”据此,末两句是说,海南荔枝之所以天生就具有一种无以伦比的甜美味道,是因为它长在得天独厚的海之角天之涯,才能生就如此无以伦比的天然美质,才能这样加倍招人喜爱和受人青睐。只有在天涯海角这片得天独厚的热土上,才能生长出海南荔枝这种无比珍贵的天然美物。诗人对海南荔枝这种无以复加的嘉许推崇,其中正寄托着诗人对海南故土的无以复加的厚爱与眷恋。而这种寄托又妙合无垠,自然巧妙,更显得意蕴深厚意味深长,既深得风人之旨又深得咏物三昧。2023-07-17 00:36:141
杨贵妃荔枝诗句最出名诗句
1. 关于荔枝最出名的诗句 关于荔枝最出名的诗句 1.关于荔枝的著名诗文 争新买宠出新意,莫生尤物为疮痏。 我愿天公怜赤子, 不妨长作岭南人。 〔白居易《荔枝图序》〕 密移造化出闽山。 壳如红缯。 日啖荔枝三百颗, 二日而香变,禁御新栽荔枝丹,风枝露业如新采。 〔文徵明《新荔篇》〕 罗浮山下四时春,知是荔枝龙眼来,天宝岁贡取之涪。〔徐火勃《咏荔枝膜》〕 一日而色变。 永元荔枝来交州, 浆液甘酸如醴酪,五里一堠兵火催,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雨顺风调百谷登?致养口体何陋邪恶,片片桃花雨后娇, 三日而味变。 宫中美人一破颜, 膜如紫绡。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苏轼《荔枝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 洛阳相君忠孝家,惊尘溅血流千载, 瓤肉莹白如冰雪, 无人知是荔枝来, 卢橘杨梅次第新。〔白居易《荔枝图序》〕 盈盈荷瓣风前落,前丁后蔡相笼加,可怜亦进姚黄花,从次江乡亦萌蘖,民不饥寒为上瑞。 颠坑仆谷相枕藉。 至今欲姇林甫肉, 色香味尽去矣。 〔苏轼《食荔枝二首〔并引〕》〕 长安回望绣成堆。 吾君所乏岂此物。 飞车跨山鹘棋海,今年斗品充官茶,无人举觞酹伯游。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 四五日外。 2.关于荔枝的 诗句 1.晚唐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三绝》诗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搏杨贵妃红颜一笑,不惜劳师动众,千里送荔枝的事. 2.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3.苏东坡在宋哲宗绍圣年间被贬岭南,在绍圣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后多次在他诗词内提到荔枝,当中以“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著名,亦足见他对荔枝的喜爱. 4.宋·宋徽宗赵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5.明·徐勃《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6.明·文征明《新荔篇》: “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 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 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 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 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 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 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 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 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宁如亲目视. 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 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 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 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 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 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3.与荔枝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与荔枝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 白居易《荔枝楼对酒》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 丘浚《咏荔枝》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 丘浚《咏荔枝》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 —— 何景明《鲥鱼》 揉蓝雾雾蔷薇浅,半露冰肌玉不如。 —— 丘崈《鹧鸪天(咏绿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苏轼《食荔枝》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 —— 欧阳修《浪淘沙》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 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 张籍《成都曲》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 白居易《种荔枝》 希望能帮助到你 4.描写“荔枝”的诗句有哪些 1.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____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2.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____苏轼《惠州一绝》 3.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____张籍《成都曲》 4.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____丘浚《咏荔枝》 5. 唤起封姨清晚景,更将荔子荐新圆。____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6.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____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7.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8.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9.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10.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5.关于荔枝的诗句 1、《惠州一绝 / 食荔枝》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2、《减字木兰花·荔枝》宋代:苏轼 闽溪珍献。 过海云帆来似箭。 玉座金盘。 不贡奇葩四百年。 轻红酽白。 雅称佳人纤手擘。 骨细肌香。 恰是当年十八娘。 【译文】:福建产的珍贵贡品,经海运输的船队来往快速。 玉座的金盘空空也,贡到不贡荔枝的历史已有四百年了。荔枝壳轻红、肉浓白,正适合美女的细长的手去剥开它。 荔枝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当年的名品“十八娘”荔枝。 3、《南乡子·双荔枝》宋代:苏轼 天与化工知。 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 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 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 怎得成双似旧时。 【译文】:天同造化说,他恩赐给荔枝的衣裳都是深红色的。 每每朝华堂深处一看,可怜你,虽有两颗果核,可肉是连成一片的。从小,我俩就形影不离,在盛美的唱歌劝酒的宴席上,一刻也未分开。 极端痛恨将两个核仁一个个地打成两半,怎能恢复那成双成对昔日苦恋模样。 4、《成都曲》唐代: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译文】:新雨初霁,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 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玩的人最喜欢在哪家投宿呢? 5、《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宋代: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译文】: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 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 6.关于荔枝的 诗句 1.晚唐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三绝》诗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搏杨贵妃红颜一笑,不惜劳师动众,千里送荔枝的事.2.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3.苏东坡在宋哲宗绍圣年间被贬岭南,在绍圣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后多次在他诗词内提到荔枝,当中以“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著名,亦足见他对荔枝的喜爱.4.宋·宋徽宗赵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5.明·徐勃《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6.明·文征明《新荔篇》:“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宁如亲目视.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7.关于荔枝的诗词 1.晚唐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三绝》诗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搏杨贵妃红颜一笑,不惜劳师动众,千里送荔枝的事.2.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3.苏东坡在宋哲宗绍圣年间被贬岭南,在绍圣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后多次在他诗词内提到荔枝,当中以“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著名,亦足见他对荔枝的喜爱.4.宋·宋徽宗赵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5.明·徐勃《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6.明·文征明《新荔篇》:“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宁如亲目视.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8.著名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所属哪篇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人到晚年,常常会回忆青春年少的风华,思索人生途中的得失教训。一个王朝的 兴、盛、衰、亡正与一个人的生、老、病、死相仿。对于晚唐诗人来说,开元、天宝盛世正如同青春的美梦,而安史之乱恰似惊破美梦的怪影。于是这段史事,便成了诗人们反复歌咏的题材,杜牧这首《过华清宫绝句》是其中最负盛名的一首。 这首咏史诗是杜牧路经华清宫抵达长安时,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荒淫误国而作的。华清宫曾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游乐之所,据《新唐书u2022杨贵妃传》记载:“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因此,许多差官累死、驿马倒毙于四川至长安的路上。《过华清宫绝句》截取了这一历史事实,抨击了封建统治者的骄奢淫逸和昏庸无道,以史讽今,警戒世君。 诗咏华清宫,却以“长安回望”领起,由望中景色的展开,导引读者渐入深境。首句叙写诗人在长安回首南望华清宫时所见的华清全景,“回望”二字既是实写,又启下。“绣成堆”语意双关,既点明骊山被两旁的东绣岭和西绣岭所簇拥,佳木葱茏,花繁叶茂,又是描绘有无数层叠有致、富丽堂皇的建筑掩映其间,宛如一堆锦绣,暗隐开元繁华如花团锦簇。由此,诗人蓦地升腾起一种回顾历史、反省历史的责任感,由景而发历史之感慨。正是“山顶千门次第开”以下三句,承上而来,回顾历史。第二句将镜头推进集中于“绣堆”的顶端,露出了那深宫重苑,从中可见唐玄宗、杨贵妃当年生活的奢华,并给读者设下疑窦:殿门森重,那“山顶千门”为何要“次第”大开?第三句前四字“一骑红尘”犹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又将读者的视点移向了山路:黄土飞扬,一骑如飞。人们不禁因这两幅跳跃的景象再生悬念:禁门连开,快马驿传,难道有什么军国大事?然而“妃子笑”三字忽作转折,使人虽然松了口气,却越加不解,甚至因神秘的气氛憋得非要马上知道结果,诗人这才含蓄委婉地揭示谜底:“无人知是荔枝来”。原来这都是杨贵妃使然。当她看见“一骑红尘”奔驰而至,知是供口腹享受的荔枝到了,故欣然而“笑”。其他人以为这是来传送紧急公文,谁想道马上所载的是来自涪洲的鲜荔枝呢!诗的结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揭示了“安史之乱”的祸根:这繁华世界的奢侈,已到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地步!让人不禁联想到当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而导致了西周的败亡。诗人咏叹天宝轶事,旨在警醒后来的君主,不要因贪图享乐而延误国事。但是,诗人既未写“安史”乱起、玄宗仓惶出逃、马嵬坡演出悲剧的惨状,也没有罗列玄宗游乐疏政、骄奢淫逸的生活现象,而是把千里送荔枝博取贵妃一笑这样一件“小事”突现出来,于细微处发现历史问题。“一骑红尘妃子笑”,把骑马飞奔,千辛万苦赶送鲜荔枝的差官,同贵妃嫣然一笑进行了绝妙的对比,把如此严肃的历史主题在一个“笑”字中形象表现出来,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典型性。 杜牧创作本题时共写了三首,组诗的二、三首分写华清宫中杨妃《霓裳羽衣舞》、安禄山《胡旋舞》二事,而以“舞破中原始下来”、“风过重峦下笑声”分别作结,点出结果,启人沉思。此录以互参: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其二)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其三)2023-07-17 00:36:211
关于荔枝的诗句杨贵妃
1. 关于荔枝的诗句(关于荔枝的诗句) 2. 关于荔枝的诗句 关于荔枝的诗句(关于荔枝的诗句) 1.关于荔枝的诗句 1、《惠州一绝 / 食荔枝》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2、《减字木兰花·荔枝》宋代:苏轼 闽溪珍献。过海云帆来似箭。 玉座金盘。不贡奇葩四百年。 轻红酽白。雅称佳人纤手擘。 骨细肌香。恰是当年十八娘。 【译文】:福建产的珍贵贡品,经海运输的船队来往快速。玉座的金盘空空也,贡到不贡荔枝的历史已有四百年了。荔枝壳轻红、肉浓白,正适合美女的细长的手去剥开它。荔枝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当年的名品“十八娘”荔枝。 3、《南乡子·双荔枝》宋代:苏轼 天与化工知。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怎得成双似旧时。 【译文】:天同造化说,他恩赐给荔枝的衣裳都是深红色的。每每朝华堂深处一看,可怜你,虽有两颗果核,可肉是连成一片的。从小,我俩就形影不离,在盛美的唱歌劝酒的宴席上,一刻也未分开。极端痛恨将两个核仁一个个地打成两半,怎能恢复那成双成对昔日苦恋模样。 4、《成都曲》唐代: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译文】:新雨初霁,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玩的人最喜欢在哪家投宿呢? 5、《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宋代: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译文】: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 2.有关荔枝的诗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还有,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 3.与荔枝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与荔枝有关的诗句有哪些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 白居易《荔枝楼对酒》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 丘浚《咏荔枝》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 丘浚《咏荔枝》 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 —— 何景明《鲥鱼》 揉蓝雾雾蔷薇浅,半露冰肌玉不如。 —— 丘崈《鹧鸪天(咏绿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苏轼《食荔枝》 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 —— 欧阳修《浪淘沙》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 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 张籍《成都曲》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 白居易《种荔枝》 希望能帮助到你 4.赞美荔枝的诗句有 莆田荔枝始于唐代,北宋蔡襄《荔枝谱》称兴化荔最为奇特。其味香甜、醮核率高,具有止渴、滋补功效。郭沫若先生六十年代初在莆田考察时,曾题下“荔城无处不荔枝”的诗句,盛赞莆田荔枝。 有关荔枝的典故更是数不胜数。 相传,一天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正在家中修改诗稿,有位南方的诗友来看望他,还带来一些刚成熟的荔枝。于是两人一面研究诗稿,一边品尝鲜美可口的荔枝,吃着吃着,白居易不由得诗兴大发,挥笔写了一首赞美荔枝的诗句:“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 苏轼被贬岭南,自我解嘲“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 杨贵妃喜食荔枝,人人皆知。杜牧有诗说:“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玄宗为投杨贵妃之好,下令各地驿站,快速转运闽、广荔枝进贡长安,耗去多少人力财力,仅为杨贵妃一人欢娱快乐。 5.关于“荔枝”的诗词有哪些 1、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出自唐代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2、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州一绝 / 食荔枝》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 一作:不妨) 3、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出自唐代张籍的《成都曲》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4、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出自明代丘浚的《咏荔枝》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 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 5、 唤起封姨清晚景,更将荔子荐新圆。 出自宋代张孝祥的《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同是瀛洲册府仙,今朝聊结社中莲,胡笳按拍酒如川。 唤起封姨清晚暑,更将荔子荐新圆,从今三夜看婵娟。 6、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出自宋代李师中的《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6.描写“荔枝”的诗句有哪些 1.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____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2.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____苏轼《惠州一绝》 3.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____张籍《成都曲》 4. 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____丘浚《咏荔枝》 5. 唤起封姨清晚景,更将荔子荐新圆。____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6.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____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7.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8.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9.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10.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7.有关荔枝的诗句 壳如红缯, 膜如紫绡, 瓤肉莹白如冰雪, 浆液甘酸如醴酪。〔白居易《荔枝图序》〕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徐火勃《咏荔枝膜》〕 一日而色变, 二日而香变, 三日而味变, 四五日外, 色香味尽去矣。 〔白居易《荔枝图序》〕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次江乡亦萌蘖。〔文徵明《新荔篇》〕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妨长作岭南人。〔苏轼《食荔枝二首〔并引〕》〕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荔枝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棋海,风枝露业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姇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出新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邪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元佑七年(一○九二)二月轼由颍州改知扬州,八月被召还朝。次年九月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时局大变,苏轼被命知定州(今河北定县)。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刺先朝(神宗朝)的罪名贬官惠州(今属广东)。苏轼以言得罪,但他并未因此而沉默,就在谪居惠州的第二年,他又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荔枝叹》。前十六句揭露汉唐官僚争献荔枝、龙眼的丑态,希望老天爷不要出产那些成为老百姓祸害的「尤物」。后八句指名道姓地揭露本朝官僚的「争新买宠」,对在位的哲宗也暗含讽刺。全诗纵叹古今,对民间疾苦寄予了深切同情,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深表愤慨。诗题本为《荔枝叹》,但他从荔枝说到茶,说到牡丹,可见他真是百感交集,胸中积满了愤懑,一发而不可收拾。关于荔枝的诗句 1. 有关荔枝的诗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还有,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 2. 写荔枝的诗句 1.晚唐诗人杜牧《过华清宫三绝》诗有:“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说的是唐明皇为搏杨贵妃红颜一笑,不惜劳师动众,千里送荔枝的事。 2.唐·白居易《荔枝图序》:“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叶如桂,冬青;华如桔,春荣;实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3.苏东坡在宋哲宗绍圣年间被贬岭南,在绍圣二年第一次吃到荔枝。以后多次在他诗词内提到荔枝,当中以“罗浮山下四时春,芦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最为著名,亦足见他对荔枝的喜爱。 4.宋·宋徽宗赵佶《宣和殿荔枝》:“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5.明·徐勃《咏荔枝膜》:“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6.明·文征明《新荔篇》: “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 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 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 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 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 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 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 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 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宁如亲目视。 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 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 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 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 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 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3. 关于荔枝的诗句 1、《惠州一绝 / 食荔枝》宋代: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 2、《减字木兰花·荔枝》宋代:苏轼 闽溪珍献。 过海云帆来似箭。 玉座金盘。 不贡奇葩四百年。 轻红酽白。 雅称佳人纤手擘。 骨细肌香。 恰是当年十八娘。 【译文】:福建产的珍贵贡品,经海运输的船队来往快速。 玉座的金盘空空也,贡到不贡荔枝的历史已有四百年了。荔枝壳轻红、肉浓白,正适合美女的细长的手去剥开它。 荔枝核仁小、果肉香,恰巧像当年的名品“十八娘”荔枝。 3、《南乡子·双荔枝》宋代:苏轼 天与化工知。 赐得衣裳总是绯。每向华堂深处见,怜伊。 两个心肠一片儿。 自小便相随。 绮席歌筵不暂离。苦恨人人分拆破,东西。 怎得成双似旧时。 【译文】:天同造化说,他恩赐给荔枝的衣裳都是深红色的。 每每朝华堂深处一看,可怜你,虽有两颗果核,可肉是连成一片的。从小,我俩就形影不离,在盛美的唱歌劝酒的宴席上,一刻也未分开。 极端痛恨将两个核仁一个个地打成两半,怎能恢复那成双成对昔日苦恋模样。 4、《成都曲》唐代:张籍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译文】:新雨初霁,锦江西面烟波浩瀚水碧绿,山头岭畔,荔枝垂红,四野飘溢清香。 城南万里桥边有许多酒家,来游玩的人最喜欢在哪家投宿呢? 5、《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宋代:李师中 子规啼破城楼月,画船晓载笙歌发。 两岸荔枝红,万家烟雨中。 佳人相对泣,泪下罗衣湿。 从此信音稀,岭南无雁飞。 【译文】:在梦中被子规鸟的啼叫唤醒,抬头向窗外望去,城楼上挂着一弯残月,仿佛被子规鸟啼破了似的。我乘着华丽的船就要出发,江水清澈,两岸的荔枝,娇红欲滴;蒙蒙的细雨,笼罩万家。 在别离之时,佳人与我相对而泣,热泪滚滚,打湿了锦衣。此去一别,天各一方,不知何日重逢。 岭南偏远,鸿雁难以飞到,想必书信稀少。 4. 关于荔枝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还有,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 5. 有关荔枝的诗句 壳如红缯, 膜如紫绡, 瓤肉莹白如冰雪, 浆液甘酸如醴酪。〔白居易《荔枝图序》〕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徐火勃《咏荔枝膜》〕 一日而色变, 二日而香变, 三日而味变, 四五日外, 色香味尽去矣。 〔白居易《荔枝图序》〕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次江乡亦萌蘖。〔文徵明《新荔篇》〕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妨长作岭南人。〔苏轼《食荔枝二首〔并引〕》〕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荔枝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棋海,风枝露业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姇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出新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邪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元佑七年(一○九二)二月轼由颍州改知扬州,八月被召还朝。次年九月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时局大变,苏轼被命知定州(今河北定县)。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刺先朝(神宗朝)的罪名贬官惠州(今属广东)。苏轼以言得罪,但他并未因此而沉默,就在谪居惠州的第二年,他又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荔枝叹》。前十六句揭露汉唐官僚争献荔枝、龙眼的丑态,希望老天爷不要出产那些成为老百姓祸害的「尤物」。后八句指名道姓地揭露本朝官僚的「争新买宠」,对在位的哲宗也暗含讽刺。全诗纵叹古今,对民间疾苦寄予了深切同情,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深表愤慨。诗题本为《荔枝叹》,但他从荔枝说到茶,说到牡丹,可见他真是百感交集,胸中积满了愤懑,一发而不可收拾。2023-07-17 00:36:301
关于荔枝的诗句自编
1. 关于荔枝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宋朝苏轼《惠州一绝》)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明代徐《咏荔枝膜》) “甘露凝成一颗冰,露浓冰厚更芳馨” (范成大的《新荔枝四绝》) “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 (蔡襄) “荔城无处不荔枝” (郭沫若)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 (张籍《成都曲》) “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 (苏轼) “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可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 (白居易《种荔枝》) “南州六月荔枝丹” (明朝陈辉《荔枝》) “飞焰欲红天” (郭明章《荔枝》) “红云几万重” (北宋邓肃《看荔枝》)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明朝文征明《新荔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第一首) 还有,白居易说它:“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杜甫赞赏它:“九过泸戍摘荔枝,香枫隐映石逶迤。” 2. 有关荔枝的诗句 1、荔 枝 [明]陈辉 南州六月荔枝丹,万颗累累簇更团。 绛雪艳浮红锦烂,玉壶光莹水晶寒。 高名已许传新曲,芳味曾经荐大官。 乌府日长霜署静。几株斜覆石栏杆。 2、看 荔 枝 [北宋]邓肃 荔枝有佳品,乃在府城东。 我来方秀发,红云几万重。 遥知香味色,已具碎花中。 凭栏一念足,不食意自充。 人世如梦耳,当体色即空。 谓是为真实,便可侑千钟。 谓是为非实,真饱亦何从。 虚实两无有,楼高雨溕溕。 过 清 华 宫 绝 句(其一) [唐]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惠 州 一 绝 [北宋]苏轼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宣 和 殿 荔 枝 赵佶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 玉液乍凝仙掌露,绛苞初结水晶丸。 酒酣国艳非朱粉,风泛天香转蕙兰。 何必红尘飞一骑,芬芳数本座中看。 徐勃《咏荔枝膜》: 曾向忠州画里描,胭脂淡扫醉容消。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 白玉薄笼妖色映,茜裙轻裼暗香飘。 嫣红狼藉谁收拾,十八闽娘裂紫绡。 新 荔 篇并序 [明]文征明 常熟顾氏自闽中移荔枝数本,经岁遂活。石田使折枝验之,翠叶芃芃,然不敢信也。以示闽人,良是。因作《新荔篇》命璧同赋。 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 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 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 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 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 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 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 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宁如亲目视。 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 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 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香亦萌孽。 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 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 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 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荔 枝 图 序 [唐]白居易 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帏盖,叶如桂,冬青;花如橘,春荣;实如丹,夏热。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瓤肉莹白如冰雪,浆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实过之。 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 元和十五年夏,南宾守乐天命工吏图而书之。盖为不识者与识者而不及一二三日者云。 3. 有关荔枝的诗句 锦苞紫膜白雪肤,海南生荔天下无。 盐蒸蜜渍失真性,平生所见唯萎枯。 相传尤物不离土,畏冷那得来三吴。 顾家传来三四株,桂林翠幄森森殊。 远人无凭未敢信,持问闽士咸惊呼。 还闻累累生数子,绛绡裹玉分明是。 未论香色果如何,只说形模已珍美。 千载空流北客涎,一朝忽落馋夫齿。 白图蔡谱漫夸张,文饰宁如亲目视。 饱啖只于乡里足,鲜尝渐去京师迩。 不须更作岭南人,只恐又无天下痏。 朝来自讶还自疑,事出非常有如此。 虽云远附商船达,不谓滋培遂生活。 始知生物无近远,故应好事能回斡。 卉物聊占地气迁,造化竟为人事夺。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此江乡亦萌蘖。 由来沃衍说吾乡,异品珍尝曾不乏。 不缘此物便增重,无乃人心贵希阔。 福山杨梅洞庭柑,佳名久已擅东南。 风情气味不相下,称绝今兼荔枝三。” 4. 写荔枝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做岭南人 苏轼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甫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宋·苏轼 南村诸杨北村卢,(谓杨梅、卢橘也。)白花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支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予尝谓荔支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鳐柱、河豚鱼近之耳。)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食荔支二首(并引)》 ——宋·苏轼 惠州太守东堂,祠故相陈文惠公,堂下有公手植荔支一株,郡人谓将军枝。今风大熟,赏啖之馀,下逮吏卒,其高不可致者,纵猿取之。 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 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 料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 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支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莆阳饷荔子》 ——宋·陆游 江驿山程日夜驰,筠笼初拆露犹滋。 星球皱玉虽奇品,终忆戎州绿荔枝。 《荔枝》 ——唐·徐寅 日日薰风卷瘴烟,南园珍果荔枝光。 灵鸦啄破琼津滴,宝器盛来蚌腹圆。 锦里只闻消醉渴,蕊宫惟合赠神仙。 何人剌出猩猩血,深染罗纹遍壳鲜。 《荔枝》 ——唐·徐寅 朱弹星丸灿日光,绿琼枝散小香囊。 龙绡壳绽红纹粟,鱼目珠涵白膜浆。 梅熟已过南岭雨,橘酸空待洞庭霜。 蛮山踏晓和烟摘,拜捧金盘献越王。 《忆荔枝》 ——唐·薛涛 传闻象郡隔南荒,绛实丰肌不可忘。 近有青衣连楚水,素浆还得类琼浆。 《荔枝诗》 ——五代·梁崇 露湿胭脂点眼明,红袍千颗画难成。 佳人胜尽盆中味,无意偏教岭外生。 桔柚远渐登贡席,盐梅应合共和羹。 金台若有栽培地,须占人间第一名。 《题郡中荔枝诗十八韵兼寄万州杨八使君》 ——唐·白居易 奇果标南土,芳林对北堂。素华春漠漠,丹实夏煌煌。叶捧低垂户,枝擎重压墙。始因风弄色,渐与日争光。夕讶条悬火,朝惊树点妆。深于红踯躅,大校白槟榔。星缀连心朵,珠排耀眼房。紫罗裁衬壳,白玉裹填瓤。早岁曾闻说,今朝始摘尝。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燕脂掌中颗,甘露舌头浆。物少尤珍重,天高苦渺茫。已教生暑月,又使阻遐方。粹液灵难驻,妍姿嫩易伤。近南光景热,向北道路长。不得充王赋,无由寄帝乡。唯君堪掷赠,面白似潘郎。 《重寄荔枝与杨使君时闻杨使君欲种植故有落句》 ——唐·白居易 摘来正带凌晨露,寄去须凭下水船。 映我绯衫浑不见,对公银印最相鲜。 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 闻道万州方欲种,愁君得吃是何年。 《荔枝楼对酒》 ——唐·白居易 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 欲摘一枝倾一盏,西楼无客共谁尝? 《荔枝》 ——唐·戴叔伦 红颗真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 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中庭种荔枝。 《荔枝诗》 ——唐·薛能 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 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 《荔枝》 ——唐·郑谷 平昔谁相爱,骊山遇贵妃。枉教生处远,愁见摘来稀。晚夺红霞色,晴欺瘴日威。南荒何所恋,为尔即忘归。 《廖致平送绿荔支为戎州第一王公权荔支绿酒亦》 ——宋·黄庭坚 王公权家荔支绿,廖致平家绿荔支。 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 拨醅蒲萄未足数,堆盘马乳不同时。 谁能同此胜绝味,唯有老杜东楼诗。 5. 关于荔枝的诗句有那些 壳如红缯, 膜如紫绡, 瓤肉莹白如冰雪, 浆液甘酸如醴酪。〔白居易《荔枝图序》〕 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娇。〔徐火勃《咏荔枝膜》〕 一日而色变, 二日而香变, 三日而味变, 四五日外, 色香味尽去矣。 〔白居易《荔枝图序》〕 密移造化出闽山,禁御新栽荔枝丹。〔宋徽宗《宣和殿荔枝》〕 仙人本是海山姿,从次江乡亦萌蘖。〔文徵明《新荔篇》〕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妨长作岭南人。〔苏轼《食荔枝二首〔并引〕》〕 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荔枝叹 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 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 飞车跨山鹘棋海,风枝露业如新采。 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 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 至今欲姇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 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君不见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笼加。 争新买宠出新意,今年斗品充官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致养口体何陋邪恶! 洛阳相君忠孝家,可怜亦进姚黄花。 元佑七年(一○九二)二月轼由颍州改知扬州,八月被召还朝。次年九月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时局大变,苏轼被命知定州(今河北定县)。绍圣元年(一○九四)以刺先朝(神宗朝)的罪名贬官惠州(今属广东)。苏轼以言得罪,但他并未因此而沉默,就在谪居惠州的第二年,他又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荔枝叹》。前十六句揭露汉唐官僚争献荔枝、龙眼的丑态,希望老天爷不要出产那些成为老百姓祸害的「尤物」。后八句指名道姓地揭露本朝官僚的「争新买宠」,对在位的哲宗也暗含讽刺。全诗纵叹古今,对民间疾苦寄予了深切同情,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深表愤慨。诗题本为《荔枝叹》,但他从荔枝说到茶,说到牡丹,可见他真是百感交集,胸中积满了愤懑,一发而不可收2023-07-17 00:36:381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的故事
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自此以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例如,《新年五首》:“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有父老年八十五,指(荔枝)以告余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欣然许之。”《和陶归园田居》其五:“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食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自此以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例如,《新年五首》:“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有父老年八十五,指(荔枝)以告余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欣然许之。”《和陶归园田居》其五:“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食荔枝二首》其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二首》其二:“日啖荔枝三百颗,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自此以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例如,《新年五首》:“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有父老年八十五,指(荔枝)以告余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欣然许之。”《和陶归园田居》其五:“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食荔枝二首》其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长作岭南人。”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自此以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例如,《新年五首》:“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有父老年八十五,指(荔枝)以告余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欣然许之。”《和陶归园田居》其五:“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食荔枝二首》其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 绍圣二年四月十一日,苏轼在惠州第一次吃荔枝,作有《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一诗,对荔枝极尽赞美之能事:“……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自此以后,苏轼还多次在诗文中表现了他对荔枝的喜爱之情。例如,《新年五首》:“荔子几时熟,花头今已繁。”《赠昙秀》:“留师笋蕨不足道,怅望荔枝何时丹。”《〈和陶归园田居六首)引》:“有父老年八十五,指(荔枝)以告余曰:‘及是可食,公能携酒来游乎?"意欣然许之。”《和陶归园田居》其五:“愿同荔枝社,长作鸡黍局。”《食荔枝二首》其二:“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其中“日啖荔枝支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灸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 不错,从一些现象上看起来,苏轼在岭南时的心情与初贬黄州时相比,确实显得更加平静,不见了“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的失意与苦闷。《宋史》本传说苏轼在惠州“居三年,泊然无所蒂介,人无贤愚,皆得其欢心”。贬为琼州别驾后,居在“非人所居”的地方,“初僦官屋以居,有司犹谓不可。轼遂买地筑室,儋人运甓畚土以助之。独与幼子过处,著书以为乐,时时从其父老游,若将终身。”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介绍: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置家罗浮之下……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中。”苏东坡在岭南时,除了关心自然风光和民情风俗以外,还与出家人交往频繁,诗文中就留有很多与僧人唱和的作品。这一定程度上确实表现了避世意识。 我们实在无法相信苏东坡这样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仁人志士会避世遁俗。有一件事实很能说明这个有趣的问题。 晚年的苏东坡似乎很喜欢陶渊明,不厌其烦地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门编为一集。苏东坡和陶渊明诗以居岭南时为最多。从绍圣二年正月在惠州贬所到元符三年八月迁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安置,在短短的五年零八个月里,和陶诗凡四十四次一百余首。东坡先生还自述其和陶用意:“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见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这仿佛在告世人:苏东坡从此绝意仕途,欲效陶渊明归隐园田,长作岭南人了。 有意思的是,东坡先生那位心迹相通的老弟却对东坡自述的和陶诗用意提出了疑问,他在《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一文中说:“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清人纪昀也以为苏轼“敛才就陶,亦时时自露本色”。 苏辙不信其兄会真心归隐,几百年后纪昀的看法也一样。他们的看法可以在苏东坡和陶诗中可以得到印证。《和陶饮酒二十首》其十一曰:“诏书宽积欠,父老颜色好。再拜贺吾君,获此不贪宝。”其十八曰:“芜城阅兴废,雷塘几开塞。明年起华堂,置酒吊亡国。”其二十曰:“当时刘项罢,四海疮痍新。三杯洗战国,一斗消强秦。”《和陶咏三良》有:“杀身固有道,大节要不亏。君为社稷死,我则同其归。”这都可以看出苏轼恬淡的外表掩饰不了牵挂国运民生的忧患情怀。 这种忧患情怀在《荔枝叹》一诗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首先借汉唐故实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关民生疾苦的丑恶本质:“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千年以后,我们尤可想见苏学士老泪纵横,祈求上苍:“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2023-07-17 00:36:584
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是夸张的说法还是真实的说法?
其实,三百颗和三百杯都是夸张的说法。所以,不真实的事情不能来做比较,不过可以表明他们对荔枝和酒的喜爱。有点夸张。但是真的很美味的,很这个感觉是有点夸张的说法吧,应该是一种修辞好吃,受到很多人的欢迎。2023-07-17 00:37:079
“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下句是什么?
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下一句是,不辞长作岭南人。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出自苏轼的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全诗意思是: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颗,情愿长期做岭南人,原本说岭南的荔枝甘美,传达出人们喜爱之情。2023-07-17 00:38:292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谁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北宋苏轼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选自苏轼《惠州一绝》。原诗是: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意思是: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颗,情愿长期做岭南人,原本说岭南的荔枝甘美,传达出人们喜爱之情。2023-07-17 00:39:111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意思
意思是: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颗,情愿长期做岭南人,原本说岭南的荔枝甘美,传达出人们喜爱之情。选自苏轼《惠州一绝》。原诗是: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2023-07-17 00:39:181
荔枝说明文
相信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尤其是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其他表达方式(如叙述、议论、描写等)恰当配合的一类文种。我们要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荔枝说明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荔枝说明文1 我的家乡是出了名的“荔枝之乡”,它就是——大朗。我的家乡有美丽的小丘,河流,各式各样的美景,让人陶醉。我最喜爱的当然少不了家乡的荔枝。 春天,荔枝花开了,黄黄的小花朵,一串一串的,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引来了许多勤劳的小蜜蜂来采蜜。如果你在树林里漫步,一闻到这些淡淡的清香,就会顿时精神百倍。在荔枝树林里,有许多勤劳的人们在修剪花枝,只有这样结出来的荔枝才会又大又红。 到了三四月份,花谢了,长出了一个个绿色可爱的小荔枝。每到这时候,人们都会背着农药来杀虫,保护荔枝。随着时间的变化,荔枝慢慢长大,由绿色变得有点红又有点绿。 一转眼到了五六月份,有的荔枝成熟了,那就是早熟的荔枝:妃子笑,三月红等等。荔枝闻起来香香的,摸一下感觉手痒痒的,满树的荔枝红红的像挂满了红红的小灯笼。撕开红色的皮,里面就是乳白色的肉,吃一口非常甜。 到了七八月份,全部的荔枝都成熟了,到处都是红色荔枝。这是人们最繁忙的季节,到处都看见他们忙碌的身影,他们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今年又是大丰收,这也是勤劳的人们的功劳。因为他们细心地打理荔枝树,才能得到又大又红的荔枝,才会让大朗有“荔枝之乡”的称号。有劳动才会有收获。 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勤劳的人民。 荔枝说明文2 荔枝是一种很补滋的水果,皮是红色的,里面的果肉又白又嫩,非常新鲜。 荔枝是先长壳,再生核,成熟的前10天才长果肉,一般是3、4月份发芽,5、6月份开花,如果早的话7、8月份就上市了。 全世界的荔枝有两百余种,我知道的最佳荔枝有:“桂味”、“糯米滋”、“妃子笑”,这几种荔枝看似没什么区别,可你用手去摸,用嘴去尝却大不相同了。“桂味”和“妃子笑”的皮差不多,都是尖尖的,满身生着小刺。而“糯米滋”的皮又滑又,摸起来舒服极了。它们的颜色、味道也各有不同,“桂味”果实为球形,中等大小,浅红色,壳薄脆,表皮的龟裂片峰尖锐刺手,带有桂花香。“糯米滋”果实为扁心形,个头大,鲜红色,表面片峰平滑,果肩一边显著隆起,肉厚核小。“妃子笑”果实较大,平均单果重30克,果肉细嫩多汁。大家一定听说过“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吧,传说古时候,杨贵妃为了吃到江南的新鲜荔枝,派三千兵马像接力赛一样地把荔枝送到京城,“妃子笑”这个名称也是由此而来的。 荔枝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荔枝所含的糖份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对大脑组织有补养的作用;荔枝有降血糖作用、消肿解毒、止血止痛的作用,可促进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防止雀斑的发生,令皮服更加光滑。 大家一定听说过“一颗荔枝三把火”吧!虽然荔枝很有营养价值,但是吃多了会流鼻血、喉咙痛,但我有一个吃荔枝不上火的好方法,那就是把荔枝剥开沾点酱油吃,那样既可以使荔枝更加甘甜可口,而且吃多了也不会上火,真是十全十美呀!下次你吃荔枝时不妨也试试看。 我爱那甘甜可口的荔枝。 望采纳,回答这个问题用了好长时间的。 荔枝说明文3 今天,老师给了我们每人一个荔枝,让我们来观察荔,并把它描述下来,就奖励我们“解决”掉这个美味。好,让我们开始吧! 从外表来看,荔枝皮的颜色是红黄相间的,还带着一股淡淡的清香,用手摸上去,能感觉得到它的皮上还带有细微的小毛刺,有点儿扎人,好像穿上了一件把它包得严严实实的衣服。在荔枝的顶上,有一个把它的果和茎连接起来的东西——蒂,荔枝蒂好像一顶帽子,但是这帽子太小了没能遮住荔枝的“头”,看起来真可笑。我发现,荔枝的蒂和它接起来就像一个小陀螺,这让我情不自禁地转起了“陀螺”,陀螺转起来的样子就像一个小胖子正在跳着美丽的舞蹈,我转了停,停了转,久久不愿停下。直到老师叫我们停下来,我才恋恋不舍地停了下来。 我们开始把荔枝的“外衣”剥下来,荔枝的里面还有一层膜,膜的颜色是粉红色的,还依晰可见地看得到一些纹路呢!这层膜很光滑,哦!原来荔枝还穿着一件“睡衣”呢!剥开“睡衣”,里面是它的的果肉,一团圆圆的果肉,晶莹剔透,轻轻一剥它的汁随之喷得到处都是,它的果肉十分柔软,润滑,就像小婴儿的皮肤,弹力十足。这让我们垂涎三尺,老师看了,让我们吃了,果肉一咬下,汁已是满嘴都是,酸甜并存,让我们吃完了荔枝还回味开穷。吃完荔枝肉,只 剩下了核,那又黑又硬的核,十分光滑还散发着淡淡清香,我闻了一下,这香味,太美了! 今天上了这堂课,让我更喜欢荔枝了。 荔枝说明文4 说到荔枝大家并不陌生吧,我今天就给我大家具体介绍一下荔枝。 荔枝是著名的岭南佳果,属亚热带珍贵水果,岭南四大名果之一。它原产我国南部,有20xx多年的栽培历史。其中“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果王荔枝,特别是俗称“糯米糍”的品种,核尖小,肉芳洌清甜,完全可以想象苏东坡“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真情流露的满足样子。 荔枝属常绿乔木,野生树高可达30m,胸径1m。树皮灰褐色,不裂。偶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2~4对,长椭圆状披针形,长6~12cm。花小,无花瓣,成顶生圆锥花序。果球形或卵形,熟时红色,果皮有显着突起小瘤体,种子棕红色,花期3~4月,果5~8月成熟。喜欢光,喜暖热湿润气候及富含腐殖质之深厚、酸性土壤,怕霜冻。目前我国荔枝品种有100多个,广州就有60多个,盛产于广州从化、增城二市和市内几个城郊结合区。 荔枝以果形别致、颜色悦目、果肉状如凝脂,甘软滑脆、清甜浓香、色味具佳而着称,优良品种有糯米糍、桂味、妃子笑、挂绿等,而以淮枝数量最多,大约占总产量的七八成。 荔枝品质则以桂味和糯米糍。桂味以肉脆清甜诱人,而糯米糍则以核小肉厚汁多味浓着称。旧以"笔村糯米糍"、"罗岗桂味"、"增城挂绿"号称"荔枝三杰"。三杰中以"增城挂绿"至为珍贵,历来被朝廷列为贡品。"增城挂绿"外壳红中带绿,四分微绿六分红,每个荔枝都环绕有一圈绿线,果肉洁白晶莹,清甜爽口,挂齿留香,风味独特。现存活在增城荔城镇挂绿园的那株挂绿树是挂绿荔枝品种的老祖宗,有400多年树龄,高5米多,已由它成功培育了好几代的挂绿子孙树种,共100多株,在增城几个乡种植。 荔枝不但好吃,还能用气味杀死虫子。可是,荔枝虽然好吃、能杀虫,但是,吃多了荔枝反而会上火和生病。所以我劝大家少吃点,不要为了一时之念吃多了荔枝,换来的是生病。 荔枝说明文5 荔枝是一种很滋补的水果,表皮通红,里面的果肉又白又嫩,非常新鲜。 它是广东人民喜闻乐见的水果之一,被誉为“岭南佳果”。 荔枝生长在树上,常见的荔枝树,树高不超过10米,枝叶长青。 每到夏季便开花,荔枝树开的花小而多,有绿的、白的、淡黄色等。 如果你去欣赏五六月的荔枝果园,你仿佛会看见荔枝的`花像雨后般艳丽的彩虹,还会闻到芳香,兴许还会看到未成熟的果子。 荔枝没成熟前还是青色的椭圆形,接着先长壳,再生核,等到七八月就可以上市了。 荔枝的品种各式各样,现今人们所熟知的荔枝品种就多达两百余种,其中我最熟知的要算“妃子笑”了。 这种荔枝果肉较厚,个大饱满,平均单果重30克左右。 那么为何叫做“妃子笑”呢?原来古时候杨贵妃为了吃到岭南的荔枝,皇帝派了三千兵马像接力赛一样,把岭南的荔枝千里迢迢运到了北方,杨贵妃吃到新鲜的荔枝终于露出笑容。 看来,古人要想吃到荔枝可真不容易啊! 荔枝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 但是吃多的话也很容易上火,“一只荔枝三把火”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些地方的人们习惯在食用前沾些酱油,据说能预防上火。 小小的荔枝竟然蕴藏如此细腻的美味和独特的人文风情,这让我更有理由喜欢甘甜可口的荔枝了。 荔枝说明文6 家乡的特产丰常的丰富,其中最让我喜爱是家乡的荔枝! 荔枝的形状是椭圆形的,熟透了的荔枝红中带黄,没有熟的荔枝青色的,皮上有很多小疙瘩,凹凸不平,很不光滑。朵如葡萄,核如枇杷,壳如红缯,膜如紫绡。荔枝有多个品种,当中桂味,糯米糍是上佳的品种,亦是鲜食之选;挂绿更是珍贵难求的品种。“萝岗桂味”,“笔村糯米糍”及“增城桂绿”有“荔枝三杰”之称。桂味的皮上有很多刺,可是肉又甜又脆,非常好吃!糯米糍的肉又软又大,晶莹剔透,甜中带酸,很少虫钻头,让人百吃不厌。挂绿爽脆如梨,浆液不见,去壳怀之,三日不变,也是全球最昂贵的水果。我剥开了荔枝的皮,就看见一层薄薄而白白的膜,包住了瓤肉莹白斯冰雪,圆滑鲜润的肉。拔开了那层膜,便出现了一块晶莹剔透的荔枝。于是,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一股美味的汁流入了我的心田,整个肺部都洋溢着甜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真是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 荔枝的功效有很多。据《本草纲目》记载,荔枝有强肝健胰的效能,对增强精力、血液有卓越的效果。补脾益肝,生津止渴,益心养血,理气止痛,降逆止呃;主治脾虚久泻,烦渴,呃逆,胃寒疼痛,癌病,疗肿,牙痛,崩漏贫血,外伤出血等病症。不仅如此,荔枝还有很多作用呢,可加工成荔枝干、糖水荔枝罐头、荔枝汁、速冻荔枝、荔枝酒等。荔枝花量多,花期长,泌蜜量大,是良好的蜜源果树。这就是我家乡的荔枝,不仅美味无穷,而且功效和作用多多。怎么?你现在一定在口水直下三千尺吧! 那就快来我家乡做客吧,让你大饱口福呢! 荔枝说明文7 夏天了,荔枝的产量越来越多,爸爸带回来的荔枝都要送别人几箱。但是,荔枝里面却蹦出许多故事。一天晚上,当我津津有味地吃着又大又甜的荔枝时,忽然发现一颗荔枝的侧面黑部发现一个小虫子。我吓得惊心肉跳,顺手递给妈妈。妈妈看了看,也扔了,还“噢”了一声。不久以后,尽管是鲜嫩多汁,还是细皮嫩肉的荔枝,我都“透视”一番才放心地吃起来。爸爸见了,嘲笑我是个“胆小鬼”,我的心里也不是个滋味。荔枝多了也吃不过来。星期五晚上,我让妈妈给我剥荔枝,妈妈“热身”一会儿,就开始给我剥荔枝。刚开始我还“神气十足”,一颗颗大皮肉嫩的荔枝。刚开始我还“神气十足”,一颗颗大皮肉嫩的荔枝被我“消灭”。可是好景不长,过了一会儿,“荔枝军队”要向我“进攻”了:一颗一颗的荔枝几乎要撑死我,我的速度越来越慢,到最后还让妈妈剥慢点。终于,通过我坚强的意志和肠胃那神速般的消化,我终于和妈妈、爸爸一起吃完了一大堆荔枝。荔枝既甜,又有营养。我希望大家可以在夏天多多品尝酸甜可口的荔枝,体会吃荔枝时的那欢的“新闻”! 荔枝说明文8 “小球挂树梢,身穿紫红袍,里面白宝宝,汁甜味道好。”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水果吗?对了,它就是荔枝,我的最爱! 阳春三月,细雨如丝,我来到外婆的荔枝园,荔枝树贪婪地吸吮着春姑娘送来的雨露。嫩绿的叶子下藏着许多小花,就像许多害羞的小姑娘。微风吹过,它微笑着向我点头问好。走近一看,小花上有许多甘露,小花正吸着甘露,迫不及待地等待开花结果的时刻。 初夏,阳光灿烂,我来到外婆的荔枝园。绿绿的荔枝挂在树上,在阳光的陪衬下,它就像一颗闪闪发亮的绿宝石。摘下一颗,剥开皮,只见一层薄薄的果肉,轻轻一咬,一种麻麻的、酸酸的、涩涩的味道令人直吐舌头。在阳光的照射下,小荔枝正吸收养分,想着自己长大的样子。 盛夏,骄阳似火。我又来到了外婆的荔枝园。荔枝已经成熟了。摘下一颗,它约高五厘米,一棵树上就有大约有200颗荔枝。荔枝的外皮是那样的红,一颗颗高高地挂在枝头上,摸起来很粗糙,凹凹凸凸的。不过,你千万不要嫌弃它的外表不“友善”,而不喜欢它,那你就品尝不到里面的美味了。只要你轻轻剥开那薄薄的皮,你就会看到那晶莹剔透的果肉。这时你会对他刮目相看,放进嘴里,轻轻一咬,香甜的果汁从牙齿甜到舌尖,沁入心田。 荔枝那诱人的滋味还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去赞颂它,更有诗人发出“不妨长作岭南人”的慨叹。这么好吃的荔枝,你也来尝一尝吧。 荔枝说明文9 我吃过可口的苹果,紫水晶般的葡萄,香甜的哈密瓜……但我最喜欢的水果要数荔枝了。 荔枝还没熟的时候是青绿的,熟的时候是红色的,熟透的时候是暗红色的。只要剥开它棕黑色的皮,晶莹透亮的果肉就展现在你的眼前。果肉甜津津的,只要你吃上一口就会令你垂涎欲滴,回味无穷。新鲜的荔枝每年五月开始上市。产地附近的城市经常可以买到刚刚摘下来的新鲜荔枝。我们离产地较远,只有在超市或街上可以买到冰冻过的。荔枝罐头也非常流行,一般是去壳去核,泡在淡糖水里。味道和新鲜的差的很远,经常用来作冷饮或甜点。 荔枝果肉中含糖量高达20%;每一百毫升果汁中,维生素C含量最高可达70毫克,此外还含有蛋白质、脂肪、磷、钙、铁等成分。不过荔枝火气很大,有些人吃多了会烂嘴巴或流鼻血。广东人有一句话,“一只荔枝三把火。”所以,从小妈妈就不让我吃太多荔枝。另外荔枝还可以加工成荔枝干、糖水荔枝罐头、荔枝汁、荔枝酒等。啊!荔枝的用处可真多呀!荔枝不仅好吃,还能用气味杀死虫子。所以我劝大家最好少吃点,不要为了一时之念吃多了荔枝,换来的是生病。 荔枝说明文10 苏轼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我不以为然,今天的我们,早已可以不用做岭南人,却都能吃上荔枝了。但对于从未谋面的荔枝树,我还是好奇的。 在广东的那几天,我们去了增城,这是中国的荔枝之乡。但现实总不如想象那么美好,我们去的时节不对,大部分的荔枝都被摘走了,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几串,而且荔枝树很高,荔枝又长在高处,很让人有望洋兴叹之感。更让人郁闷的是,地下很潮湿,泥泞难行,身边还有那一只只大蚊子,我穿着短裤,哪怕涂了风油精,但腿上还是被咬出了很多包,正应了“岭南蛊毒千山雾”之说,这绝对是一个神秘而可怕的地方。 但荔枝毕竟还是美味的,更何况刚从树上摘下,没有被防腐剂沾染过,别有一番清新之口感。我还第一次注意到荔枝其实分成两种,一种是外表刺刺的,一种是外皮没刺的。没刺的这种个头略小,但味道更佳,我吃起来完全停不下来,不过妈妈怕我上火,担心地让我悠着点。带我们的当地人呵呵地笑着,指点我们看荔枝树的附近一种叫黄皮的植物。顾名思义,这种植物的皮是黄的,个头很小,水分也很多,而且特别酸。不过,当地人告诉我们,黄皮的作用可大了,它是凉性植物,正好用来中和荔枝、桂圆的热性,因此吃多了荔枝,只要再吃黄皮就不会上火了。 大家都感慨:大自然真是很有意思,热性植物的旁边就有凉性植物,毒药的附近必有解药。妈妈说:“这不就是阴阳相克,和谐相长嘛。” 我再想起苏轼的那句“不辞长做岭南人”,想到要想吃到纯净、新鲜的好荔枝而且又不愁上火,还真的要“长做岭南人”哦!果然,大自然才是最高明的缔造者啊!2023-07-17 00:39:261
荔枝四年级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荔枝四年级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荔枝四年级作文1 在今天的作文课上,老师拿出了一个荔枝来让我们观察。 荔枝像一个乒乓球大的椭圆形,有的是绿色的,看起来好像还没有熟透;有的火红火红的,在心里感觉就很好吃;还有的是红里透青的。用手触摸,感觉有细刺,很扎手,还很粗糙。拎起荔枝,就像一个草莓,但却比草莓大,颜色也是红里透青,荔枝可以跟草莓称为二兄弟了。 荔枝的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圆圆的像一个弹力球,皮是疙疙瘩瘩的,就好像一个小姑娘脸上长了青春痘一样,一点也不好看。它还长着新鲜的绿叶,椭圆翠绿。 终于,老师可以让我们剥开它的皮了。当我剥开时,它晶莹剔透的,上面还有一层薄薄的透明膜,散发出了淡淡的清香,托在手里,就像一个宝石。同学们早已流了口水,像一匹匹饿狼似的看着。 当我们把荔枝剥开后放入口中时,感觉滑滑的,甜中还带着酸味,一大口再咬下去,果汁都溅了出去,清甜可口。 吃完后,荔枝的核就像一粒子弹,黑黑的,粘粘的。 这可真是东西不可貌相啊!就如同这荔枝一样,它的外表并不好看,但里面却有宝石般的果肉。我喜欢吃荔枝,更喜欢虽然外表丑陋,但内心美的人! 荔枝四年级作文2 相信同学们都有自己最爱吃的水果,我也不例外。我喜爱吃的水果有很多:桃子、西瓜、桔子、菠萝、芒果、香蕉、苹果、梨子等,但你要问我最爱吃什么水果,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我最爱吃荔枝!” 荔枝圆圆的,比桂圆稍微大一点儿,放在鼻下嗅一嗅,一股诱人的清香便渗入肺腑之中。荔枝看上去一个个身上布满了疙瘩,摸一摸,像癞蛤蟆的皮肤一样凹凸不平。 荔枝的皮先是青色的,成熟后,就会变成红色的,很惹人喜爱。你轻轻剥开它,就会露出透明的果肉,像流水一样的果汁,真叫人垂涎欲滴。咬上一口真好吃,甜津津的,就像吃蜜一样。 没有熟透的荔枝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第一次吃荔枝时,觉得太好吃了!虽然爸爸妈妈千叮咛万嘱咐,告诉我不要吃多了,但我还是趁他们不在家的时候,一口气吃了许多。结果没过两天,我的嘴巴附近到处起包,既很痒又很疼。我经不住爸爸妈妈的追问,终于坦白地把事情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他们。爸爸妈妈听了捧腹大笑,然后强忍着笑声说:“我的小宝贝呀,荔枝可不能吃多啦,吃多了会上火呀!哈哈哈······”我听了爸爸的一番话,这才知道:荔枝虽然熟透了,但还不能解除上火的可能。 荔枝以它独特的色、香、味深深地吸引了我。我想对不爱吃荔枝的朋友们说:“来尝一口吧,保证你们吃了还想吃!可千万别吃多了哇!” 荔枝四年级作文3 荔枝是在我国南方的一种水果,夏季六、七月份成熟。荔枝树像枣树一般高低,褐色的枝干,深绿色的叶子,样子平淡无奇。 在这样普通的果树上,却生长着有名的果实——荔枝。 荔枝的树干粗壮,枝条有的粗大无比,有的细长细长的,就像一个巨人的手臂和一个凡人的手臂。如果在手臂上加上柔软的叶子,而且叶子下面还有垂涎欲滴的果实荔枝,那就太好看了。 一想起那好吃的荔枝,我就不禁流起了口水。 有一次,我妈买了许多荔枝,可是妈妈不让我吃。等妈妈进了卧室。我就风驰电掣的跑进厨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吃完了所有的荔枝妈妈一过来我就飞快的坐到沙发上。妈妈到厨房一看荔枝没了。就吵了我一顿。 荔枝果有核桃那么大小,薄薄的外壳有些粗糙。泡在水里是暗红色的,拿出来是红褐相间的。而且荔枝里面有果肉。果肉是跟人体的颜色一样。果肉里的果汁甜中带着酸,鲜美无比。简直无法形容。 听了我的介绍,是不是,想品尝呢?想吃就去买吧。 荔枝四年级作文4 在一个月朗星稀的晚上,我与爸爸妈妈一同去游览荔枝湾。荔枝湾流淌于龙津西路、逢源路和多宝路之间,它是古时广州水上生活的真实写照。 来到荔枝湾,最耀眼的就数它的水了,我玩赏过乌镇的小河,,观赏过美丽的东濠涌,却从来没见过荔枝湾这样的水。荔枝湾的水真美啊,犹如一条长长的绿丝带,缓缓地飘向远方;荔枝湾的水真清啊,小桥、石栏、长廊、柳树、古榕树倒映水中;荔枝湾的水真绿啊,微波漾起绿波鱼鳞般发光,让人惊叹。 为了更好的游览荔枝湾的夜景,我们全家乘上荔枝湾的小船在荔枝湾上慢慢地游活。看,夜色中的小船悠悠,迎面而来的小船上,船上有人在唱歌,挂在船头的红灯笼摇曳着,在水面上变成了一条长长的红带,多有诗意呀!水中倒映着小船和灯笼的颜色,多姿多彩,水中仿佛有另外一个世界。 这时只要一抬头,便可以看到古色古香的西关大屋,古老的木门,青色的砖墙,墨绿色的瓦片,这就成了西关大屋充满了广州特色的民居,荔枝湾,正是集岭南水乡文化和特色与一体。 美丽的荔枝湾;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古色古香、一个老广州的生活场面。真不愧“一湾清水绿,两岸荔枝红。” 荔枝四年级作文5 我的家乡在广州南沙,那里一年四季都有美味的新鲜水果,其中我最喜欢吃的是荔枝。 每年夏天家乡的荔枝就成熟了,漫山遍野的荔枝树上挂满了小灯笼。远看就像一片绿草地上开满红红的小花,那景色可美了! 有一次,我们去婶婶的娘家荔枝园摘荔枝。那里的荔枝个儿大,皮红艳艳的,肉爽汁多,仁儿小个。没摘之前,我说要吃50个,妹妹说要吃100个,弟弟却吃要吃一万个,我们听了都笑了,一万个他的肚子能装得下吗? 开始摘荔枝了,爸爸和叔叔爬上树去摘,我们在树下接,然后放到篮子里。还没摘满一篮,我们就等不及了,马上坐下来敞开肚皮吃。我先拔下荔枝的果蒂,再慢慢地剥下它那层红红的皮,剥完后就露出又白又嫩的果肉,轻轻咬一口,满口甜甜的果汁,很爽口。我吃了一个又想吃一个,很快地上都是我们丢的荔枝皮和仁。不知吃了多少了,肚子撑得饱饱的,我们看了看自己的`肚子都禁不住笑了,弟弟的肚子像装了一个大西瓜,我的肚子圆圆的也像装了一个小皮球! 家乡的荔枝真好吃呀!如果你们去我家乡旅游,我一定请你们尝尝家乡的荔枝。 荔枝四年级作文6 清凉滋润的西瓜,甜蜜多汁的哈密瓜,酸甜可口的草莓……水果的种类数不胜数,味道各有千秋。我却喜欢那小巧玲珑的荔枝。 荔枝的样子很惹人喜欢:红艳亮丽的外壳,虽不光滑,却别有一番韵味。当荔枝成熟时,小红灯笼便挂满了枝头,真让人垂涎三尺。 荔枝不仅外形漂亮,味道更是香甜可口。剥去鲜红的外壳,鲜白的肉玲珑剔透,轻咬一口,一股清甜的滋味在舌尖蔓延开来,令人回味无穷!不由让人想起苏东坡诗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荔枝有多个品种,当中桂味,糯米糍是上佳的品种,亦是鲜食之选;挂绿更是珍贵难求的品种。“罗岗桂味”,“笔村糯米糍”及“增城桂绿”有“荔枝三杰”之称。说到种类,还有美丽的传说,传说当年唐明皇为搏杨贵妃一笑,千里送荔枝给她吃。“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妃子笑由此而得名。 荔枝营养丰富,果肉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蔗糖,蛋白质、叶酸、氨基酸,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益。研究证明,荔枝有健脾生津、理气止痛之功效,适用于身体虚弱、病后胃寒疼痛等症。它还能益智补脑,能明显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荔枝晒干后也可以煮汤喝,具有驱寒美容的功效,并能促进皮肤新陈代谢,延缓衰老。 读到这儿,相信你已经垂涎欲滴了吧?心动不如行动,赶快买来尝一尝吧! 荔枝四年级作文7 水果王国里有许多可爱的水果宝宝,有像小朋友红红脸蛋的苹果弟弟;又圆又大、外绿里红的西瓜哥哥;金灿灿,像月亮的香蕉姐姐,还有,还有外凸内滑的荔枝妹妹……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我最喜欢吃什么水果吗?答案是——荔枝。 作为南靖靖城佳果之一的荔枝,当之无愧,是南靖人的最爱。荔枝有多个品种,每个品种都有自己的特点。“桂味”清甜;“糯米糍”个大而味道甜腻;“三月红”,顾名思义就是熟的早;“挂绿”皮上带有一道绿色凸线;“珍珠”则是圆润如珠…… 记得去年有一次,爸爸带回一大串荔枝,说是朋友送的,要给我们吃,就拿去厨房洗净,剥去了刺刺的外皮,拿一个玻璃盘子,装着一颗颗“大珍珠”端出来给我们吃。我一见这水灵灵,晶莹剔透的荔枝,口水就已经“飞流直下三千尺”了。我拿起一个,轻轻地放到嘴巴里,满嘴都是那甘甜的汁,荔枝的清香盈满整个嘴巴,我觉得自己仿佛在天堂,有种飘飘欲仙的感觉。我拿起一个又一个,塞进嘴巴里。我想:不吃白不吃,吃了不白吃。炎炎夏日,享用它真是人生的一大美事呀,真好吃呀!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古代诗人苏轼和杜甫如此赞美和描写荔枝,留下了千古名句。朋友们,你们也不妨尝尝香甜的荔枝! 荔枝四年级作文8 每年七月和八月是水果最多的时候。市场里的小摊上,摆着琳琅满目的水果:又大又圆的西瓜,青里透红的苹果,像穿着黄袍的梨子、像紫水晶的葡萄,还有像穿红袍的荔枝。 水果当中我觉得荔枝最好吃了,看上去非常的诱人,摸起来还有点凹凸不平的感觉,而且也有一点扎人。看着这新鲜的荔枝,我的口水都快要流了出来。 我小心翼翼地剥开果皮,露出了晶莹剔透的果肉,看到白白的果肉,更觉得这颗荔枝像汤圆了。许多汁水都流在了我手上,里面的水分非常地充分,简直是怎么也流不完啊!真想把它一口吃掉。 我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哇,又酸又甜的,实在太好吃了。虽然荔枝非常好吃,但是荔枝每次最多只能吃四、五颗。俗话说“一颗荔枝三把火”,所以吃多了荔枝会上火的。适量地吃,它对老年、体弱的人非常好,可以补身子。 吃完了荔枝,只剩下这椭圆形的小果核了,看着这棕色的小果核,我也非常的高兴,因为我听到老师说把荔枝的果核任意地埋在土里,它都会发芽的。 荔枝的好处还有好多,不过千万不要多吃哦,不然会得荔枝病的。 荔枝四年级作文9 一次,妈妈买回了一袋荔枝。这些荔枝的外皮是红色的,长满红色的小疙瘩。剥开那红色的盔甲,露出里面饱满的果肉。那晶莹剔透的果肉汁水很多,轻轻一咬,甜滋滋的液体流入喉咙,真是太爽了!我一连吃了好几个,刹也刹不住车。 见此情景,妈妈连忙阻止我,说:不要吃太多了!我笑道:妈妈,这你就不懂了吧!宋代大文豪苏轼都说过‘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荔枝的美味可是不言自明的!你快尝尝!见我不解,妈妈急忙捉住我的手:吃太多会上火,喉咙会痛! 我问妈妈:那怎样才能吃到荔枝又不上火呢!妈妈眨眨眼睛,回答道:只吃一点,就不会啊!我很郁闷,这哪是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啊! 我正愁眉苦脸,满心懊恼时,突然灵机一动:瞧我,怎么忘了百事通啊!我兴冲冲地奔向电脑,查起了百度。嘿!还真有答案! 我按照它的步骤,把荔枝放进淡盐水中泡了会,再放进冰箱里冰。过了好一会儿,我迫不及待地从冰箱里拿出荔枝,嗬!凉冰冰的!我开始津津有味地享受这冰凉可口的果子。真是惬意啊!我忍不住一口气把全部荔枝消灭了。 吃荔枝不上火原来是有学问的。我很高兴,在享用美食的同时收获了这么多的知识! 荔枝四年级作文10 我就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可爱小荔枝。我俊俏玲珑,粉嫩粉嫩,红装素裹,也算是水果里的时尚达人了。 在我们荔枝家族里,我有许多兄弟姐妹,有大的,有小的。大点快赶上乒乓球了,小点的比鸽子蛋要大。虽然我身上凹凸不平,有很多突起的小棱角,但是别担心,我很温和,身上的小尖包不会伤到你,而是一种美丽点缀的象征。 有些人觉得我们和桂圆很像,确实不错,从果肉的外形看,我们还真像,但是其实我们并不是同一种水果。我们的生长过程挺有趣的,是先形成外面的果壳,再生出里面的果核,快成熟的那段日子,才匆匆生成晶莹剔透、洁白如玉,让人一见就垂涎不已的果肉。 我的营养价值丰富,含有葡萄糖,蛋白质,和维生素c。具有健脾生津,理气止痛等功能。我有美容的功效呢。我的果肉让美女们吃了脸蛋水灵灵的,又滑又白,可以起到美容作用。“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传说古时候,杨贵妃因喜欢吃荔枝,竟派了三千兵马像接力赛一样地把荔枝送到京城长安来。我们荔枝家族最出名最有名气的就是我——妃子笑。可能就和这首诗有关。 不过,再好的东西也不能贪婪啊,就说我们,吃多了有些人会上火,会流鼻血。所以广东人有句话说:一颗荔枝三把火。 听完了我的介绍,都认识我了吧?认识我了,还不赶紧把我请到你家里做客。 荔枝四年级作文11 荔枝是广东、广西等地的特产。如果你问我最喜欢什么水果,我会说:“当然是我家乡广东湛江盛产的荔枝。” 我家乡的荔枝呈鲜红色或黄绿色,但其他地方的荔枝有的是绿色、有的是黄绿色,还有的是紫色,让人眼花缭乱。荔枝的颜色十分好看,这是我喜欢荔枝的原因之一。 荔枝上头扁宽,下头尖小,像心形,也有像球形的。它还披着一身带刺的“战甲”,就像一只卷起来的剌猬一样。 如果你把荔枝樨在手里,它的刺会把你刺得嗷嗷叫,手感就像在捏一只海胆一般。要是把荔枝靠近鼻子嗅一嗅,闻一闻,一股淡淡的清香萦绕着你,像一把勾子伸进鼻孔把你的馋虫都勾出来,让人垂涎三尺。 你用手轻轻地把荔枝的“战甲”剥开,会看见一颗珍珠般涧向的果肉,一咬下去,果汁一个劲地往外射,酸甜可口、细腻爽口,简直是佳果圣品,天堂的美食,让人回味无穷、赞不绝口,吃了一个还想再吃一个。 荔枝皮可药用,果肉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可增强肌体抵抗力。但是吃多了,就会对身体有危害,我的外婆告诉我:“一个荔枝三把火,吃多了就会上火。”不仅如此,还会得医学上的“荔枝病”。荔枝虽然称不上果中之王,但它味美、清香,令人喜爱。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荔枝。 荔枝四年级作文12 我的故乡在深圳,我爱家乡的荔枝。 层峦叠翠,郁郁葱葱,苍翠欲滴的荔枝树争先恐后的向人们献出酸甜可口的荔枝。当然,荔枝在我们深圳也是出了名的水果,所以,人们也都争先恐后的去摘荔枝。当然,我也是爱吃荔枝者,在我们深圳有谁不爱吃荔枝呢? 荔枝是梅红色的,外皮上还带有许多密密麻麻的小刺,看起来就像是个榴莲缩小似的,只不过它是梅红色。好了,现在来讲讲果肉了,荔枝酸甜可口,每当酸酸甜甜的汁流进你嘴里时,你就会感觉自己像是飞了起来一样,全身浸泡在荔枝汁里,嘴里又不断地出现已经剥开了的荔枝,啊!这可真是像在享受国王的生活啊!但是美梦不长,过一会儿,一阵微风吹过,我就如梦惊醒了,我遮掩不住自己一脸的遗撼,感觉像是错过了什么似的,但是能吃到这么美味的荔枝却让我感到自豪,这种感觉让我非常高兴,希望它能长久一点。但是,有的东西再怎么好吃也不能吃太多,像荔枝,虽然让你回味无穷,但是荔枝吃多了,酸性和甜性会占据舌头,舌头就会发麻,麻到酸性和甜性散开后才会一点一点的好起来,还有,荔枝外皮上有上百个小刺,剥多了手会变得通红,所以这就是多吃荔枝的后果,最好小心一点。 怎么样,我的品味还不错吧?精心挑选的水果荔枝还不赖吧? 荔枝四年级作文13 “快来吃荔枝啰!”爸爸从厨房出来喊道。 荔枝的果皮有许多鳞斑点,有的鲜红,有的紫红色。果肉产鲜时半透明凝脂状,味香美。我特别喜欢吃,但洗过后,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吃掉,要不然就不能吃了。 荔枝所含丰富的糖分具有补充能量,增加营养的作用,研究证明,荔枝对大脑组织有补养作用,能明显改善失眠、健忘、神疲等症状;荔枝肉含丰富的维生素C和蛋白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抗病能力;荔枝有消肿解毒、止血止痛的作用;荔枝拥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促进微细血管的血液循环,防止雀斑的发生,令皮肤更加光滑。果肉有补脾益肝、理气补血、温中止痛、补心安神的功效;核具有理气、散结、止痛的功效;可止呃逆,止腹泻,是顽固性呃逆及五更泻者的食疗佳品,同时有补脑健身,开胃益脾,有促进食欲之功效。 但食用也需要注意,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合产妇、老人、体质虚弱者、病后调养者食用;贫血、胃寒和口臭者也很适合。但阴虚火旺者、糖尿病人和驾车者慎食荔枝。 另外,鲜荔枝不宜空腹食用 鲜荔枝含糖量很高,空腹食用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痛、胃胀。而且空腹时吃鲜荔枝过量会因体内突然渗入过量高糖分而发生“高渗性昏迷”。2023-07-17 00:39:321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谁的诗句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北宋苏轼的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选自苏轼《惠州一绝》。原诗是: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意思是: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颗,情愿长期做岭南人,原本说岭南的荔枝甘美,传达出人们喜爱之情。2023-07-17 00:39:522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州一绝》。原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扩展资料创作背景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苏东坡在岭南时,除了关心自然风光和民情风俗以外,还与出家人交往频繁,诗文中就留有很多与僧人唱和的作品。这一定程度上确实表现了避世意识。苏轼恬淡的外表掩饰不了牵挂国运民生的忧患情怀。这种忧患情怀在《荔枝叹》一诗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首先借汉唐故实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关民生疾苦的丑恶本质。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2023-07-17 00:40:002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什么意思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选自苏轼《惠州一绝》.原诗是: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意思是: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颗,情愿长期做岭南人,原本说岭南的荔枝甘美,传达出人们喜爱之情.2023-07-17 00:40:192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意思
1、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意思: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原本说岭南的荔枝甘美,传达出人们喜爱之情。 2、原文: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3、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2023-07-17 00:40:262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颗,情愿长期做岭南人,原本说岭南的荔枝甘美,传达出人们喜爱之情。惠州一绝原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作于惠州。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长达百余公里,峰峦四百多,风景秀丽,为岭南名山。?卢橘:橘的一种,因其色黑,故名(卢:黑色)。但在东坡诗中指枇杷。《冷斋夜话》卷一载:“东坡诗:“客来茶罢无所有,卢橘杨梅尚带酸。”张嘉甫曰:“卢橘何种果类?”答曰:“枇杷是也。”岭南: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中原人士闻之生畏,不愿到广东来。此句有三个版本。本诗为“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全集》:“不妨长作岭南人。”、《锦绣中华历代诗词选》:“总教长作岭南人”按:苏轼被贬到惠州却处之泰然。他爱荔枝,也爱南方山水,所以愿意“长作岭南人。”历代咏荔之作甚多,然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首推这一首诗。2023-07-17 00:40:352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州一绝》。原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创作背景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2023-07-17 00:40:421
苏东坡的“日尝荔枝三百粒,不辞常作岭南人”出自哪里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选自苏轼《惠州一绝》。原诗是: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2023-07-17 00:40:573
苏轼写荔枝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下半句是 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原文是什么
1、苏轼写荔枝的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下半句是“不辞长作岭南人”。 2、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五十七岁的苏轼被贬至了广东惠州,这首关于荔枝的名句就是苏轼的《惠州一绝》。原诗是: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 3、意思是: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颗,情愿长期做岭南人,原本说岭南的荔枝甘美,传达出人们喜爱之情。2023-07-17 00:41:041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这首诗的意思: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杨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原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处:北宋苏轼《惠州一绝》。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扩展资料此诗表现出作者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这种忧患情怀在《荔枝叹》一诗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首先借汉唐故事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关心民生疾苦的丑恶本质:“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元丰三年(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2023-07-17 00:41:1412
日谈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谈的意思?是什么?
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正确写法: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州一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翻译: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元丰三年(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州。追谥文忠。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2023-07-17 00:42:211
日啖荔枝三百颗说一骥红尘妃子笑的是什么典故?
“日啖荔枝三百颗”出自苏轼的《惠州一绝 食荔枝二首·之二》原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一骥红尘妃子笑出自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作者】杜牧 【朝代】唐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当时的妃子即杨贵妃,她非常喜欢吃岭南的荔枝,但是岭南的荔枝难以保鲜,想要吃到新鲜荔枝,需要不停派人快马加鞭送到宫中,为此吃荔枝,累死了不少的马匹,而仅仅只是为了博得一个妃子的喜欢。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精妙绝伦,脍炙人口2023-07-17 00:42:461
荔枝三百颗上句是什么
荔枝三百颗,全句是日啖荔枝三百颗,它的上一句是不辞长作岭南人,该句诗出自苏轼《惠州一绝》,全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杨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作品赏析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2023-07-17 00:42:521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处是哪里?
这句话出自苏轼的《惠州一绝 / 食荔枝》,意思是: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惠州一绝 / 食荔枝【作者】苏轼 【朝代】宋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注释】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长达百余公里,峰峦四百多,风景秀丽,为岭南名山。卢橘:橘的一种,因其色黑,故名(卢:黑色)。但在东坡诗中指枇杷。《冷斋夜话》 卷一载:“东坡诗:‘客来茶罢无所有,卢橘杨梅尚带酸。"张嘉甫曰:‘卢橘何种果类? "答曰:‘枇杷是也。"”岭南: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中原人士闻之生畏,不愿到广东来。此句有三个版本。本诗为“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全集》:“不妨长作岭南人。”、《锦绣中华历代诗词选》:“总教长作岭南人”按:苏轼被贬到惠州却处之泰然。他爱荔枝,也爱南方山水,所以愿意“长作岭南人。”历代咏荔之作甚多,然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首推这一首诗。拓展资料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2023-07-17 00:42:591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意思是: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惠州一绝 / 食荔枝宋代: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 一作:不妨)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扩展资料:赏析晚年的苏东坡似乎很喜欢陶渊明,不厌其烦地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门编为一集。苏东坡和陶渊明诗以居岭南时为最多。从绍圣二年正月在惠州贬所到元符三年八月迁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安置,在短短的五年零八个月里,和陶诗凡四十四次一百余首。东坡先生还自述其和陶用意:“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见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这仿佛在告世人:苏东坡从此绝意仕途,欲效陶渊明归隐园田,长作岭南人了。有意思的是,东坡先生那位心迹相通的老弟却对东坡自述的和陶诗用意提出了疑问,他在《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一文中说:“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清人纪昀也以为苏轼“敛才就陶,亦时时自露本色”。2023-07-17 00:43:111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惠州一绝 / 食荔枝宋代: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 一作:不妨)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扩展资料:赏析晚年的苏东坡似乎很喜欢陶渊明,不厌其烦地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门编为一集。苏东坡和陶渊明诗以居岭南时为最多。从绍圣二年正月在惠州贬所到元符三年八月迁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安置,在短短的五年零八个月里,和陶诗凡四十四次一百余首。东坡先生还自述其和陶用意:“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见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这仿佛在告世人:苏东坡从此绝意仕途,欲效陶渊明归隐园田,长作岭南人了。有意思的是,东坡先生那位心迹相通的老弟却对东坡自述的和陶诗用意提出了疑问,他在《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一文中说:“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清人纪昀也以为苏轼“敛才就陶,亦时时自露本色”。2023-07-17 00:43:2611
日啖荔枝三百颗下一句是什么?
“日啖荔枝三百颗”的下一句是:不辞长作岭南人。原诗: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杨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作岭南的人。出处:宋·苏轼《食荔枝》诗歌赏析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这种忧患情怀在《荔枝叹》一诗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首先借汉唐故实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关民生疾苦的丑恶本质:“十里一置飞尘灰,五里一堠兵火催。颠坑仆谷相枕藉,知是荔枝龙眼来。飞车跨山鹘横海,风枝露叶如新采。宫中美人一破颜,惊尘溅血流千载。”千年以后,我们尤可想见苏学士老泪纵横,祈求上苍:“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雨顺风调百谷登,民不饥寒为上瑞。”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2023-07-17 00:44:251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话说荔枝的产地是岭南,岭是哪个岭呢?
岭指的是: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一、原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三、出处宋代苏轼的《惠州一绝》创作背景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2023-07-17 00:44:394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什么意思?
意思是: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惠州一绝 / 食荔枝宋代:苏轼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不辞 一作:不妨)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扩展资料:赏析晚年的苏东坡似乎很喜欢陶渊明,不厌其烦地和陶渊明的诗,并把和陶的诗专门编为一集。苏东坡和陶渊明诗以居岭南时为最多。从绍圣二年正月在惠州贬所到元符三年八月迁舒州团练副使,徙永州安置,在短短的五年零八个月里,和陶诗凡四十四次一百余首。东坡先生还自述其和陶用意:“平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愧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见苏辙《东坡先生和陶诗引》)这仿佛在告世人:苏东坡从此绝意仕途,欲效陶渊明归隐园田,长作岭南人了。有意思的是,东坡先生那位心迹相通的老弟却对东坡自述的和陶诗用意提出了疑问,他在《东坡先生和陶诗引》一文中说:“嗟乎,渊明不肯为五斗米一束带见乡里小儿。而子瞻出仕三十余年,为狱吏所折困,终不能悛,以陷大难,乃欲以桑榆之末景,自托于渊明,其谁肯信之!”清人纪昀也以为苏轼“敛才就陶,亦时时自露本色”。2023-07-17 00:44:541
曰啖荔枝三百颗说的是哪里?
惠州。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州一绝》。原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创作背景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里,除了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之外,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除了美食,还有山水,罗浮山、白水山、汤泉及惠州西湖中的诸多胜景,均是苏轼的寄情之地,他写下了很多诗文,赞叹惠州山水风光之美,也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他还和惠州人交朋结友,上至地方官,下至文人百姓,甚至卖酒的黄婆人家,都是他的朋友。2023-07-17 00:45:094
“日啖荔枝三百颗’的出处?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选自苏轼《惠州一绝》。原诗是: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2023-07-17 00:45:331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出自哪里
意思是: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州一绝》。原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译文: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扩展资料创作背景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不得签书公事”。于是,东坡先生流连风景,体察风物,对岭南产生了深深的热爱之情,连在岭南地区极为平常的荔枝都爱得那样执着。苏东坡在岭南时,除了关心自然风光和民情风俗以外,还与出家人交往频繁,诗文中就留有很多与僧人唱和的作品。这一定程度上确实表现了避世意识。苏轼恬淡的外表掩饰不了牵挂国运民生的忧患情怀。这种忧患情怀在《荔枝叹》一诗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他首先借汉唐故实抨击统治阶级只顾自己享乐而不关民生疾苦的丑恶本质。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2023-07-17 00:45:511
苏轼《食荔枝》原文
宋代苏轼《食荔枝》: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释义: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作者简介: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扩展资料:创作背景:绍圣三年(1096)作于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里选第二首。岭南两广一带在宋时为蛮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迁客逐臣到这里,往往颇多哀怨嗟叹之辞,而东坡则不然,他在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赏析: 苏东坡因仕途坎坷曾经想避世遁俗,又因恋恋不忘国运民生终于没能做到归隐山林。在岭南时,东坡先生的内心正处于这种出世与入世两难的心境之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正是这种两难心境的形象描述。2023-07-17 00:46:112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意思是什么?
1,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意思是: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2,出处,全文和释义:①该诗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惠州一绝》,全文是: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②白话文释义:罗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黄梅天天都有新鲜的。如果每天吃三百颗荔枝,我愿意永远都做岭南的人。扩展资料该诗句作于绍圣三年(1096年),地点在惠州,此题下有两首,这是第二首中的末句。当时苏东坡于宋哲宗绍圣元年被人告以“讥斥先朝”的罪名被贬岭南,但这首七绝中表现出他素有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的精神风貌,同时还表达了他对岭南风物的热爱之情。其中“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二句最为脍炙人口,解诗者多以为东坡先生在此赞美岭南风物,从而抒发对岭南的留恋之情,其实这是东坡先生满腹苦水唱成了甜甜的赞歌。2023-07-17 00:46:281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是:每天吃上荔枝三百颗,情愿长期做岭南人,原本说岭南的荔枝甘美,传达出人们喜爱之情。惠州一绝原文: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作于惠州。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增城、龙门三县交界处,长达百余公里,峰峦四百多,风景秀丽,为岭南名山。?卢橘:橘的一种,因其色黑,故名(卢:黑色)。但在东坡诗中指枇杷。《冷斋夜话》卷一载:“东坡诗:“客来茶罢无所有,卢橘杨梅尚带酸。”张嘉甫曰:“卢橘何种果类?”答曰:“枇杷是也。”岭南:古代被称为南蛮之地,中原人士闻之生畏,不愿到广东来。此句有三个版本。本诗为“不辞长作岭南人”、《苏东坡全集》:“不妨长作岭南人。”、《锦绣中华历代诗词选》:“总教长作岭南人”按:苏轼被贬到惠州却处之泰然。他爱荔枝,也爱南方山水,所以愿意“长作岭南人。”历代咏荔之作甚多,然而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首推这一首诗。2023-07-17 00:46: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