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江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2023-07-19 09:17:33
TAG: 人物
共8条回复
CPS小天才

江姐是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员。她稳重精细安详深沉坚强,处处表现出纯洁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如她第一次出现在成岗家里,九表现出地下工作者机敏干练的特有风度。在去川北的路上,她看到挂在城头的丈夫的头颅,顿时热泪盈眶,禁不住要痛苦出声。但她以想到当时的处境和新的战斗任务很快就控制了悲痛的感情,更英勇的投入了新的战斗。作者细腻的写出了作为妻子的江姐所具有的丰富感情,有 写出了她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被捕后,她经受了更大的考验,深受同志们的爱戴。就义前,她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庄严地实践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一人物是无产阶级真善美的化身。

大鱼炖火锅

3.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友直就是说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断,这是一种好朋友;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其实有时候最让我们内心受不了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所以有一个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宽容的好朋友,是一种做人的情怀,是我们在失落时需要的关怀,是黑暗中所需要的光明。友多闻,就是见多识广,学识渊博的朋友,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知道了三种好朋友,同时,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偏辟、友善柔、友便妄,这是三种什么人呢?论语告诉我们,第一种坏朋友,友偏辟,就是指性情暴躁的朋友。我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情况,当你还需要理智判断的时候,你的朋友却先自盲目下定了结论,这种暴躁的朋友往往因为盲目的激情影响你的判断,让你做出可能永远无法挽回的后果。第二种叫做友善柔。跟第一种相反,是说那种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要知道,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竞争激烈,很多时候,机遇在我们面前只是一晃而过,你必须果断的去把握它,而善柔的朋友往往干扰了你的思维,使你犹豫不决,这种朋友总是让你错失良机。第三种,也是最坏的一种朋友,友便妄,就是那种不择手段来谋取个人利益的小人。他们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来博取你的信任,直到你发现被他利用,而这时往往你已经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豆豆staR

1.艺术手法 ;

《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西游记》 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

《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完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表现出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这无数充满斗争的幻想情节中,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西游记》有着无比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人物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可以无拘无束地施展其超人的本领。其中的许多人物,例如孙悟空、猪八戒、牛魔王、白骨精等等,往往既有神性或魔性,又有人性,还有物性,作者把这三者结合得很好,因此显得妙趣横生而又合情合理。鲁迅先生分析《西游记》说,书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2.几个精彩情节:

他们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兰德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

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儒艮,儒艮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他们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进行过血战,一名船员惨死;这些场面,都十分惊心动魄。

此外,书中还描写了抹香鲸如何残杀长须鲸,“鹦鹉螺”号潜艇又是如何杀死成群的抹香鲸的,那情景也十分罕见。

“鹦鹉螺”号也曾遇险,在珊瑚礁上搁过浅,受到过巴布亚土著的袭击,最可怕的是,在南极被厚厚的冰层困住,艇内缺氧,艇上的人几乎不能生还。但是,凭着潜艇的精良构造和艇长的超人智慧,种种险境,均被化解,终于完成了十一万公里的海底行程。

3.江姐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1948年春,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战略反攻。国民党反动派统治下的重庆,已是一派“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景象。我地下党员江姐带着省委的重要指示,冲破敌人的重重封锁,离别山城,奔赴川北革命根据地。在途中,她突然听到丈夫——华莹山纵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消息,抑制住内心的悲痛,毅然直上华莹山,见到了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率领游击队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武装斗争。国民党反动派四处通缉江姐。江姐在群众的掩护下,和同志们一道又一次拦住敌人的军车,缴获大批武器弹药,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里,面对特务头子沈养斋的威逼利诱,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江姐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痛斥敌人的罪行,表现出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崇高精神。重庆解放前夕,敌人在逃跑前,策划屠杀被捕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的阴谋。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为配合我军胜利进军,江姐在集中营组织和领导越狱斗争。在这生死的紧急关头,敌人要提前杀害江姐。为了不暴露越狱计划,保护同志们,江姐毅然走向刑场。山城解放了,五星红旗在新中国的上空飘扬,它是用烈士的鲜血染红的。

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本书写的是《红岩》中江姐的生活原型——江竹筠的故事。讲述了江姐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的历程,讲述了她在工作中兢兢业业、积极开拓,被捕后坚贞不屈、顽强地与敌斗争,直到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如何分辨朋友:

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说,益友有三种,一是对你坦白直率,二是对你真诚有信用,三是博学多才;相对的损友也有三种,一是碍于情面怕得罪你不肯对你直话直说的,二是看起来拍你马屁骨子里却不诚心的,三是胸无点墨,却信口开河、花言巧语的。

这是孔子在〈论语〉中告诉我们的交友之道,就是说我们应多交那些正直、宽容、博学上进的朋友;不要交那些表面谄媚逢迎,而背后诽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

北有云溪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伟,1920年旧历八月二十生于四川自贡。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gitcloud

```原来是老乡```

可可科科

57、①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里,面对特务头子沈养斋的威逼利诱,面对敌人的各种酷刑,江姐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痛斥敌人的罪行,表现出共产党员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和崇高精神。

②江姐是政治上成熟的共产党员。她稳重精细安详深沉坚强,处处表现出纯洁的党性和对革命事业的无比忠贞。如她第一次出现在成岗家里,九表现出地下工作者机敏 干练的特有风度。在去川北的路上,她看到挂在城头的丈夫的头颅,顿时热泪盈眶,禁不住要痛苦出声。但她以想到当时的处境和新的战斗任务很快就控制了悲痛的 感情,更英勇的投入了新的战斗。作者细腻的写出了作为妻子的江姐所具有的丰富感情,有 写出了她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被捕后,她经受了更大的考验,深受同志们的爱戴。就义前,她从容地向同志们告别,庄严地实践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 观。这一人物是无产阶级真善美的化身。

58、他们在印度洋的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兰德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

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于绝种的儒艮,儒艮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他们在大西洋里和章鱼进行过血战,一名船员惨死;这些场面,都十分惊心动魄。

此外,书中还描写了抹香鲸如何残杀长须鲸,“鹦鹉螺”号潜艇又是如何杀死成群的抹香鲸的,那情景也十分罕见。

“鹦鹉螺”号也曾遇险,在珊瑚礁上搁过浅,受到过巴布亚土著的袭击,最可怕的是,在南极被厚厚的冰层困住,艇内缺氧,艇上的人几乎不能生还。但是,凭着潜艇的精良构造和艇长的超人智慧,种种险境,均被化解,终于完成了十一万公里的海底行程。

59、①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说,益友有三种,一是对你坦白直率,二是对你真诚有信用,三是博学多才;相对的损友也有三种,一是碍于情面怕得罪你不肯对你直话直说的,二是看起来拍你马屁骨子里却不诚心的,三是胸无点墨,却信口开河、花言巧语的。

这是孔子在〈论语〉中告诉我们的交友之道,就是说我们应多交那些正直、宽容、博学上进的朋友;不要交那些表面谄媚逢迎,而背后诽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

②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朋友就象我们的一面镜子,使我们 都看清了自己的缺点.然而,要是碰到了损友,我们也会受之影响.所以,我们要懂得去分辨朋友的善恶.不要第一眼就决定了朋友留给你的第一印象,应该要长时 间的相处和观察,才能下断定,如果是损友,那要即使劝阻,如果朋友执意不听不改呢们就要和他保持距离

60、①(一)《西游记》以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丰富多彩的幻想世界,开拓了我国古代长篇神话小说创作的新领域。

(二)神话人物的塑造突出的特色是把社会化的个性,超自然的神性和某些真实动物的特性结合起来,例如三借芭蕉扇中的牛魔王这一角色,既反映了社会的真实,又有着神奇色彩。

(三)幽默、诙谐的艺术风格。《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结合起来,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爱和憎。

②《西游记》描写的幻想世界和神话人物,大都有现实生活作基础,同时在神奇的形态下体现了作家与人民的某些美好愿望。八十一难、七十二变、各种神魔的本领都充满幻想色彩;五花八门、奇光异彩的宝贝,显然是人们为了征服自然或战胜敌人才假想出来的。《西游记》 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基本艺术特征。

《西游记》把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峻的批判艺术地结合起来,使不少章回妙趣横生,完满地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鲜明爱憎。九九八十一难所包含的四十一个小故事也都通过僧徒、神佛、妖魔间的错综关系表现出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在这无数充满斗争的幻想情节中,意味深长地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恶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困难的乐观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西游记》有着无比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人物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可以无拘无束地施展其超人的本领。其中的许多人物,例如孙悟空、猪八戒、牛魔王、白骨精等等,往往既有神性或魔性,又有人性,还有物性,作者把这三者结合得很好,因此显得妙趣横生而又合情合理。鲁迅先生分析《西游记》说,书中“神魔皆有人情,精魅亦通世故,而玩世不恭之意寓焉”。

真颛

我是海口十中的陈扬 拿香蕉来找我 我就告诉你!

出投笔记

这为大哥,是不是参加阅读竞赛的呀

相关推荐

江姐名叫江竹筠,读音是江竹jun,还是江竹yun?

读jun(一声)。江姐刚出生时取的小名叫雪琴,从5岁发蒙读书始,父亲给她取的学名叫“江竹君”,到她被捕入狱之前就再没改变过。至今存世的1940年中华职业学校发给她的修业证书和她随后考入国立四川大学的入学登记表上,都写的是这个名字。后来换了一个字的“江竹筠”,是她被捕入狱后临时取的化名。但这个化名并没有改变她名字的读音,只是用了一个同音字而已。江竹筠,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扩展资料:“线儿长长针儿密,含着热泪绣红旗,热泪随着针线走,绣出一片春消息。”一曲《绣红旗》唱遍大江南北,江姐带着姐妹们在牢狱中绣红旗的情节生动细致,感人至深。绣红旗的牢房如今已经辟为展室,就在白公馆平二室。一面“五星红旗”摆在橱窗里。这可能是共和国历史上最独特的“五星红旗”:一颗大五角星居中,四颗略小些的星分列四角。在《红岩》和之后的文艺作品中,绣红旗的都是江姐。事实上,真正“绣”红旗的是《红岩》的作者罗广斌。1949年的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时重庆尚未解放,白公馆里的地下党员们在7天后才得到消息。罗广斌提出做一面五星红旗。于是,他扯下他的红花被面,同牢房的陈然拿出一件旧白布衬衫。谁也并不知道五星的颜色以及排列方式,认为星光是白色的,五星也应该是白色,并一致认为应当把五星放在国旗中央,形成圆圈。由于牢房条件极差,狱友们只能靠用铁片磨成的小雕刀当剪刀,剩饭当浆糊,经过通宵奋战,完成了这面珍贵的“五星红旗”。红旗制作好后,狱友们把牢房的楼板撬开一块,将红旗藏在里面。重庆解放的第三天,众人在罗广斌的带领下,重新回到白公馆,从木板里取出了那面“五星红旗”。这面红旗后来交给了组织,至今还保存在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在创作小说《红岩》时,罗广斌没有把自己写进去,而是把这个情节安到了江姐的身上。江姐是小说的核心人物,又是女性,让她绣红旗更有象征意味。真实历史中的江竹筠,虽然没有绣红旗,却是狱中斗争的一面旗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竹筠
2023-07-18 11:25:544

江竹筠怎么读江竹筠具体怎么读

江竹筠 jiāng zhú yún
2023-07-18 11:26:151

江竹筠的筠怎么读?

江竹筠的筠读作jūn,声母是j,韵母是ūn。江竹筠刚出生时取的小名叫雪琴,从5岁发蒙读书始,父亲给她取的学名叫“江竹君”,到她被捕入狱之前就再没改变过。至今存世的1940年中华职业学校发给她的修业证书和她随后考入国立四川大学的入学登记表上,都写的是这个名字。后来换了一个字的“江竹筠”,是她被捕入狱后临时取的化名。但这个化名并没有改变她名字的读音,只是用了一个同音字而已。江竹筠故事: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在狱中,她受尽了各种酷刑和拷打,却始终坚贞不屈。受刑后的江竹筠坚定地对敌人说:“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砍我的头,却动摇不了我的意志。”残酷的敌人对她无计可施。江竹筠的英勇行为极大地鼓舞了狱中难友们的斗争意志,她关心难友,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江姐”;她提出了“加强学习、锻炼身体、迎接解放”的口号,带领大家积极进行狱中斗争。
2023-07-18 11:26:292

人名“筠”的读音是什么?

“筠”用于人名时读作“yun”二声。如江姐的名字:江竹筠。
2023-07-18 11:26:465

筠怎么读 筠如何读

1、筠是一个汉字,读音为yúnjūn。意思为古州名[Junprefecture]。唐武德七年置。以地产筠篁得名。辖境约当今江西省高安、上高、新昌等县地。 2、偶然看到江西卫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烈火红岩》。剧中人物不论反面正面,提到江姐的名字都称“江竹yun(云)”,不禁摇头叹息。读者或许会说:“江竹筠”的“筠”字,在《现代汉语词典》有“yun”、“jun”两个注音,谁也没有规定江姐的名字必须读哪个音,人家念作“yun”又有什么奇怪呢。
2023-07-18 11:27:141

江姐名字江竹筠中的“筠”正确读音?

因为是多音字,所以都没错。如果说不问江姐她爸的,不按故宫专家的理论。仅从中华汉字文化来讲从人名地名时读YUN
2023-07-18 11:27:234

江姐的名字应该怎么读?

——以地名异读音佐证人名异读音 江竹筠烈士 从小说《红岩》到电影《烈火中永生》,从歌剧《江姐》到电视剧《江姐》,江姐成为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楷模而家喻户晓,其创作原型——1949年11月14日牺牲于重庆解放前夕的江竹筠烈士也广为人知。 然而,但凡体现江姐本名“江竹筠”的语音传播方式,都要面对“筠”在yún、jūn两读中何去何从的困惑:电视片《电影传奇·烈火中永生》读作yún,电视剧《江姐》读作jūn……不少人以《现代汉语词典》为据——“筠yún <书>①竹子的青皮。②借指竹子。”“筠jūn 筠连(jūnlián),地名,在四川。”认为江竹筠的“筠”只有读作yún,才符合比喻人品挺拔、坚韧似“竹”之义。 《辞源》亦如是说:筠,读yún(古时并无二音),本义为“坚韧的竹皮”。《礼·礼器》曰:“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另“引申为竹之别称”,唐韦应物有诗:“青苔已生路,绿筠始分箨。”不难认定,衡量人名、地名的用字与读音正误,应以“是否符合所在名称本义”为基本尺度,即据“义”定字(音)。由此,“筠”在一般涉“竹”领域读yún是理所当然的。 且看:今江西高安市于唐武德七年(624年)由米州改置筠州,《太平寰宇记》称其“以产筠篁为名”(篁,竹林,并泛指竹子),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因与理宗皇帝赵昀之“昀”(yún,日光)同音而改称瑞州;今市人民政府驻地“筠阳镇”,也以产竹(筠篁)且位于锦江北岸得名。因此,无论古之筠州、今之筠阳镇,据义读“筠yún”顺理成章,被避讳的赵昀之“昀yún”也堪为佐证。 不过,“一般”总是相对“特殊”而言,1957年确定四川筠连县的“筠”读jūn即为特例,“筠”也从此成为多音字。筠连,唐之筠州、连州,前者“多筠竹”,后者“四面皆山,一色相连”,元代合并为“筠连”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为县。既然公认筠连之“筠”言其“多筠竹”,为何不能在普通话中读yún呢?若仅出于个别照顾边远地区的方言习惯,日后应有再商榷的余地。 古往今来,形成汉字异读的根源大致有二:或因汉字特点,如一音多字、一字多音(多音字)、一字多写(异体字)及异字通用(通假字);或因方言特点,如普通话的“异音字”在方言中往往变成“同音字”,南方方言尤甚。由此,地名中常见换“字”存“音”之举:福建厦门(市)的“厦”,早年写作“夏”(一说还用过“下”),明清时定为按闽南方言与“夏”同音的“厦”,1957年因厦门而为普通话“厦shà”增设异读音xià。 欲说人名,先谈地名——二者互为来源,读音纠葛相通,处理方式也可借鉴。江竹筠是四川人,必然按四川方言“均”“匀”不分、以“均(筠)”代“匀(筠)”的习惯用字、读音,其“筠”至今也是两读各有依据:在方言,若仿效本省地名“筠连”读jūn,正常如前车后辙、合情合理;在普通话,以“筠”涉“竹”而据义读yún,也是理直气壮、无可置疑。既然社会应用只能择取其一,就需要探讨此“筠”不同于彼“筠”的独到之处: 从存世的烈士遗物得知,“竹筠”并非江姐本名,此前写作“竹君”并用于她29岁生命的至少三分之二时间:图1——1941年(民国30年)7月,×淞中国公学附属中学“查学生江竹君,年廿岁,四川富顺人,曾在本校高中一年级修业期满”的《证明书》;图2——同年9月8日,重庆中华职业学校颁发“学生江竹君,系四川省富顺县人,现在教育部指定本校办理之会计职业训练班修业期满”的《证明书》。 竹君,兼有竹之筋骨、君子风范,作为人名已无可挑剔。江姐在成年之后由“竹君”改名“竹筠”,应视为易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需要:改换字形,书面上判若两人;字音不变,亲友、同志间交往依旧;至于字义,当时似无一并变化的考虑——古代涉“筠”词汇筠竹(斑竹)、筠筒(竹筒)、筠管(笔管)、筠箭(箭竹)之外,用“竹”与近义(竹皮)或同义(竹)之“筠”组词,不像深思熟虑的结果。 今日“筠”的读音分歧,应为源远流长的方言使然:“君”“筠”韵母相同,在四川方言的读音难分伯仲,而普通话则要通过正音使两者明显区别。老一辈语言文字学者有话,自古换“字”容易改“音”难:江西会昌县筠jūn门岭,地处赣、粤、闽交通要冲,先以驻军得名“军门岭”,后因物产筠竹改“军”为“筠”。可是,先来的“军jūn”口口相传、根深蒂固,后到的“筠”纵有字义“筠竹”支撑也难以读yún。 既然江竹“君”——江竹“筠”一脉相承,不妨借鉴地名中的“夏”门——“厦”门、“军”门岭——“筠”门岭方式:字音从前者,字形从后者,作为人名的特例处理。即:为避免先烈江姐的本名前后读音各异,宜尊重本人生前初衷与习惯,以江竹筠之“筠”照旧读jūn告慰英灵。 图一 图二
2023-07-18 11:27:435

江姐的详细资料有吗?急!

  江姐  姓名:江竹君  别名:江竹筠  生辰:1920.8.20  民族:汉  忌日:1949.11.14  籍贯:四川  地区:四川  国家:中国  职业:中共地下工作者  信仰:中共党员  江竹筠(1920-1949)女,四川自贡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学运工作,后经组织安排考入四川大学。1947 年,与丈夫彭咏梧一起到万县组织下川武装起义。 1948年1月,彭咏梧不幸牺牲,她谢绝了党组织的照顾,坚持到“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1948年 6月14日,因挺进报事件被叛徒出卖,在万县被捕,后与李青林、李承林、石文钧、唐篡陶、黄绍辉、李明辉、黄玉清、陈继贤、雷震一起转押渣滓洞看守所。徐远举和张界多次对她进行拷问,使用竹筷子夹手指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被狱中难友称赞为“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陈丹墀、何雪松、蔡梦慰等组织了对江姐的慰问活动,为了鼓舞狱中战友斗志,提出“坚持学习,锻炼身体,迎接解放”的口号,与李青林、春其芬、曾紫霞等凭着对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的记忆,组织女牢难友学习,讨论,并积极进行狱中策反工作,参加狱中追悼会和春节联欢会。 1949年11月14日与李青林,杨虞裳等三十人牺牲于电台岚垭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伟,1920年旧历八月二十生于四川自贡。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她最崇拜苏联女英雄“丹娘”;狱中难友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毛泽东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江竹筠烈士小传》。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领导下工作。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大众文艺》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圣洁的血花》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如歌剧《江姐》,是1964年由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  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2023-07-18 11:28:076

江姐原名叫什么

江姐原名叫江竹筠。江竹筠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炜。她是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10岁在织袜厂当了童工,虽然工作非常辛苦,但是却没有放弃读书。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接受了各种各样的任务以及考验。 江竹筠人物生平: 1920年8月20日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入党后,江竹筠同志酷爱马列主义理论,向往革命圣地延安。但这时党却要她留在重庆作通讯联络工作。这需要一个不为人注目的职业作掩护,因此,党组织指示她要学习会计,学拨算盘珠子,她毫不犹豫,听从组织安排。
2023-07-18 11:28:211

烈火中永生江姐亦称什么?

江姐名字又叫江竹筠,她是《烈火中永生》这部电影中的主人公。《烈火中永生》是根据小说《红岩》改编的,讲述的是女英雄江姐伟大的一生。江姐早已经成为了大家的榜样。江姐是四川人,她十九岁的时候就考入了重庆中国工学附属中学,同一年中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江姐二十三岁的时候接到任务,她要和彭咏梧假扮夫妻,掩护彭咏梧开战地下工作。timg_(1).jpg江姐和彭咏梧在一起工作的过程中产生了真感情,他们俩假戏真做了。后来江姐和彭咏梧结成了真夫妻,并且还生下了儿子彭云。彭咏梧一直都负责川东的武装斗争,江姐则负责联络工作。后来彭咏梧不幸牺牲,江姐就接下了丈夫的工作。后来江姐被出卖,她被逮捕了。江姐的扮演者是于蓝,她将江姐这个角色演的非常好,几乎提到江姐就能想到于蓝,于蓝已经成为了江姐的代名词。1948年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反动派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进行疯狂的镇压。共产党员江姐的丈夫被敌人杀害,她怀着满腔悲愤,去华蓥山区参加农村武装斗争。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和重庆地下党组织领导人许云峰被捕了。敌人企图用威胁利诱的手段动摇许云峰遭到失败,又妄想用种种酷刑从江姐身上得到线索。然而,江姐以顽强的意志击破了敌人的梦想。在集中营中,许云峰和江姐带领难友们同敌人展开了英勇不屈的斗争。次年4月,我解放大军渡过长江,重庆即将解放,营中的党组织在积极策划越狱行动,并通过在营中装疯15年的华蓥山区党委书记华子良与外面的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在越狱前夕,许云峰和江姐被敌人杀害。华子良率领难友越狱突围,与前来接应的解放军先遣部队及华蓥山游击队员们会师。华子良也与分别15年的老伴、华蓥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团聚。  1948年,中共重庆地下组织在敌人的心脏和反动派展开了激烈的斗争。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江姐和重庆地下党组织领导人许云峰被捕。特务头子徐鹏飞企图用威胁利诱的手段动摇许云峰遭到失败,又妄想从江姐身上得到重庆地下组织的线索。在敌人种种酷刑面前,江姐以顽强的意志击破了敌人的梦想。  1949年初,重庆即将解放时,许云峰、江姐被敌人杀害,在狱中装疯十五载的华子良与外面取得联系,率领难友越狱突围,与前来接应的同志们会合
2023-07-18 11:28:3514

江竹筠的故事

江竹筠的故事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扩展资料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入党后,江竹筠同志酷爱马列主义理论,向往革命圣地延安。但这时党却要她留在重庆作通讯联络工作。这需要一个不为人注目的职业作掩护,因此,党组织指示她要学习会计,学拨算盘珠子,她毫不犹豫,听从组织安排。1940年秋天考入中华职业学校会计训练班。经过艰苦的努力,掌握了会计专业。1941年江竹筠再次考入当时由黄炎培创办的中华职业学校。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她隐瞒着自己的身份在学校开展工作。1941年夏末,重庆。二十一岁的江竹筠从中国公学附属高中和中华职校会计训练班毕业,被川东特委调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负责组织学生运动、发展新党员,同时兼任市委机关报《挺进报》的发行工作。1943年年底中共重庆市委书记王璞出于安全考虑,认为彭咏梧需要一个良好的掩护环境,要他在重庆安一个家。然而他一时无法与云阳的妻子谭正伦取得联系,但这事牵涉到工作,又不能久拖不决。于是,市委在重庆的女同志中间反复物色、挑选,最后决定指派江竹筠接受这个令她惊诧而又羞涩不已的任务———给彭咏梧做“妻子”兼助手。他们一开始相见、共事,竟然是在一起假扮夫妻,朝夕相处,共同生活。并和他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他们的家庭是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组织整风学习的指导中心。她的主要任务是为彭咏梧做通信联络工作。1944年夏,江竹筠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5年,她与彭咏梧结婚,后留在重庆协助彭咏梧工作,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从那时起,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江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竹筠江姐的故事事迹50字江姐被关押在渣滓洞以后,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从不屈服,最终英勇就义。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急欲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破获领导川东暴动的党组织和重庆中共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壮烈牺牲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牺牲时年仅29岁。江姐牺牲以后的故事:2007年11月14日,在江姐牺牲58周年这天,这封人称“红色遗书”的文物终于在三峡博物馆向世人揭开了尘封已久的秘密。信中大概说道:“我们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的在学习,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骄养,粗服淡饭足矣。”江姐的这封遗书展示了江姐鲜为人知的柔情一面。江姐的故事心得体会读《江姐》有感1江姐,中华儿女的典型,读《江姐》有感。《江姐的故事》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江姐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那坚强不屈的革命意志,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故事叙述了10岁时江姐身体矮孝枯_,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高大的机器,他够不到,干活时必须坐在特制的高凳上,稍有_忽,就会被皮鞭抽打。看到这里,我颇有感解,10岁,正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欢乐的黄金时期。江姐童年的美好时光却在“轰轰”的机器声中悄悄流渐。可我在10岁那年,正过着比蜜还甜的生活。为了庆祝我的10岁生日,爸爸妈妈杀鸡宰鸭,还买蛋糕,忙得不可开交。前来祝贺我的长辈足有23人,他们赠送给我的礼物五花八门,使我看得眼花繁乱。我的童年和江姐的童年相比,真是天酾之别埃江姐19那年,加入了党组织。后来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抓。在审诉室里,敌人恨如豺狼,他们用特制的四棱竹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还边恶狠狠的说:“你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我愤恨地高喊一声:“住手,惨无人道的魔鬼!”爸爸妈妈急忙赶来问:“莉莉,你怎么啦?”我含着泪继续往下读,当我读到江姐在受刑后说的:“独行太小的考验,筷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一直是钢的。”这句时全身的热血捅向胸膛。在旁的爸爸妈妈情不自禁地说:“多好的江姐啊!莉莉我们的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他们给的。”我频频点头。“假如我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他踏着父母之足迹,从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这是江姐的遗言。这不仅是江姐对儿子的希望,也是对我们的希望。读完这本书,江姐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她英勇不屈,临危不惧的精神,激励着我幼小的心灵。江姐啊,江姐!我要高举你的旗帜,踏着你的足迹,学好本领,建设好伟大的祖国,读后感《读《江姐》有感》。读《江姐》有感2江姐,放下自己的家庭,一心为共产党工作,她,对党一心一意,毫无怨言,但是,面对可恨的敌人,她总是表现出顽强勇敢的临危不俱的另一面!虽然在城门上看见丈夫的头颅,但为了不暴露她是共产党,她仍然镇定自若地去和双枪老太婆。在牺牲前,仍然要注意着装,然后,毫无畏惧、从容地走向刑场!江姐那在危险前镇定的样子现在还停留在我的脑中!老许,经验丰富、胆识过人、机智、沉着、常常为了更多人而牺牲自己!当发现沙坪书店被暴露之后,明智的他,马上凭自己的多年的经验断定马上要转移!在敌人的审讯面前,利用自己的机智,巧妙地把徐鹏飞引进错误的判断,从而保护了同志!在白公馆的地窖里,他用自己的手指挖出了越狱的地道,然而他自己并没有逃跑,而把这个机会留给了更多的共产党员!齐晓轩在紧要关头也牺牲了自己,保护了更多同志!临危不惧的江姐、一心只为人民找想又顾全大局的老许、舍己救人的齐晓轩他们都是共产党!在渣滓洞里,他们在炎炎夏日,只有控制的水喝,敌人想要用炎热、饥饿、伤痛来使共产党们投降!可事实证明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无忧无虑地生活,不管是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室内都有空调,也不愁吃和穿,更不用忍受那种忍受不到的痛苦!可是,这一切的得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强大!在党即将成立九十周年生日的伟大时刻,我祝愿我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繁荣富强!读《江姐》有感3江姐,真名江竹筠。她的老家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朱家沟。她的父亲叫江上林,她的母亲叫李舜华,她的生活十分清苦,而她的父亲游手好闲,所以,她的母亲就跟父亲离婚了。小时候,江竹筠很懂事,她很想去上学,可是家里供不起,于是,懂事的江竹筠就去当童工,维持家庭的生计。最终,有一天,江竹筠终于能上学了,她学习十分刻苦,还认识了一位好朋友----何理立,他们俩都是跳班生,每次不做完作业绝不离开教室。这些精神把我打动了,我每次只需做完作业就很累了,没想到江姐竟这么苦!我要下决心,向江姐学习。之后,写的是江姐如何当上共产党员,她有什么样的钢铁般的意志。一个浓雾弥漫的早晨,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被捕了。在人间魔窟“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敌人对她进行了非人的折磨,她一次次昏死过去,一次次被冷水泼醒。但她禁受住了考验,保守住了秘密,迎着新中国的曙光,大义凛然地走向了刑场。这是多么具有钢铁意志的话呀!!江姐,我赞美你,你是伟大的人,为了祖国贡献一切的人!读《江姐》有感4故事叙述只有10岁的江姐,身板矮小、枯瘦,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高大的机器,她够不到,干活时必须坐在特制的高脚凳上,稍有疏忽,就会被皮鞭抽打。看到这里,我颇有感触:10岁,正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欢乐的黄金时期。江姐童年的美好时光却在“轰轰”的机器声中悄悄流逝。可我在10岁那年,正过着比蜜还甜的生活。为了庆贺我10岁生日,爸爸妈妈杀鸡宰鹅,忙得不可开交。前来祝贺我的长辈足有二、三十人,他们赠送给我的礼物五花八门,使我看得眼花缭乱。我的童年和江姐的童年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江姐19岁那年,加入了党组织,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狼,他们用特制的四楞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还边恶狠狠地说:“你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我愤恨地高喊一声:“住手,惨无人道的魔鬼!”爷爷急忙赶来,问:“孙子,你怎么了?”我含着泪继续往下读,当我读到江姐在受刑后说的“毒刑是个小小的考验,筷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这句时,全身的热血奔向胸膛。在一旁的爷爷情不自禁地说:“多好的江姐啊!孙子,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她们给的。”我频频点头。“假如我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他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这是江姐的遗言。这不仅是江姐对儿子的希望,也是对我们的希望。读完这本书,江姐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她英勇不屈、临危不惧的精神,激荡着我幼小的心灵。江姐啊,江姐!我要高举你的旗帜,踏着你的足迹,学好本领,建设好伟大的祖国。读《江姐》有感5我们如此好的生活是从何而来?是靠无数共产党人的生命和鲜血换回来的。在清朝,满洲人统治中国的最后时期,中国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低,过着缺衣少食、忍气吞声的日子。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出现了,他们为中国解放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今天读了《江姐》这本书后,我的感触更深刻了。江姐原名江竹筠,出生在重庆一座大山里,家境贫寒。在三舅的微薄帮助下,读完高一后,她就辍学了。在这之前,她帮助班主任看特务的行踪。辍学后,她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当选为新市区区委委员。与彭咏梧同志假扮夫妻;被“尾巴”跟上后调离重庆。去川西平原上的成都“独立作战”,以报考四川大学作为伪装,经过许多困难,终于考上大学;在上大学的过程中,遭遇了“暴风雨”——******一次又一次地镇压地下组织的活动,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血腥场面。经历了“暴风雨”之后又回到重庆,不幸接连而至,她的妈妈去世,她的孩子云儿又断了奶,只好托人照顾,与此同时她还要照顾老彭同志,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经历了千难万险,这一次突变给地下组织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一个在地下组织所知甚多的人——冉益智,他出卖了江姐、曾紫霞、刘国志等一批地下组织工作者。江姐是重点对象,从她的口中可以得到有价值的情报。江姐被捕了。那些人用刑具拷打江姐,她昏过去,又用冷水将她泼醒......这样反反复复,其他牢里的人,在这一个凄凉的夜晚,他们听到的就是这两种交替的声音。尽管重刑加身,但江姐仍不透露半点情报,她还说了一句话“竹签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江姐,一个为中国解放事业而奋斗的英雄的名字。她面对那些用刑专家毫不畏惧,坚强勇敢。虽然重刑加身,忍受着生不如死的痛苦,一次又一次的痛昏过去,一次又一次的被泼醒,但她用一个共产党员不怕牺牲的精神挺了过去。用毅力和坚强感染了所有人,她的品质,她的态度,她的坚持,她的每一点都值得我们学习。江姐的贡献无法估量。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她的血没有白流,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下一代!读《江姐》有感6江姐,放下自己的家庭,一心为共产党工作,她,对党一心一意,毫无怨言,但是,面对可恨的敌人,她总是表现出顽强勇敢的临危不俱的另一面!虽然在城门上看见丈夫的头颅,但为了不暴露她是共产党,她仍然镇定自若地去和双枪老太婆,在牺牲前,仍然要注意着装,然后,毫无畏惧、从容地走向刑场!江姐那在危险前镇定的样子现在还停留在我的脑中!老许,经验丰富、胆识过人、机智、沉着、常常为了更多人而牺牲自己!当发现沙坪书店被暴露之后,明智的他,马上凭自己的多年的经验断定马上要转移!在敌人的审讯面前,利用自己的机智,巧妙地把徐鹏飞引进错误的判断,从而保护了同志!在白公馆的地窖里,他用自己的手指挖出了越狱的地道,然而他自己并没有逃跑,而把这个机会留给了更多的共产党员!齐晓轩在紧要关头也牺牲了自己,保护了更多同志!临危不惧的江姐、一心只为人民找想又顾全大局的老许、舍己救人的齐晓轩他们都是共产党!在渣滓洞里,他们在炎炎夏日,只有控制的水喝,敌人想要用炎热、饥饿、伤痛来使共产党们投降!可事实证明——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无忧无虑地生活,不管是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室内都有空调,也不愁吃和穿,更不用忍受那种忍受不到的痛苦!可是,这一切的得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强大!在党即将成立九十周年生日的伟大时刻,我祝愿我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繁荣富强!读《江姐》有感7这一周,繁忙的学习生活依旧进行着。而这周让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繁忙,还有一种令我久久难以平静的革命精神!这周我们学习了一片题目为《江姐》的课文。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特务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大家都知道是要将这批同志执行秘密枪杀,都十分悲哀。而江姐却从容不迫地藏好文件,收拾衣物,梳妆打扮,像是要去赴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江姐向同志们挥手告别,并鼓励他们。最后江姐英勇就义了。文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江姐和其他男同志一起,挺立在囚车上面,像迎接庄严的战斗,像迎接即将到来的光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着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这段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觉得这段话写出了革命者面对死亡毫不畏惧的样子。表现了江姐等革命者视死如归的乐观主义精神!这,使我深受感动。江姐曾经被敌人严刑逼供过,残刑有老虎凳、竹签子等。但她依旧不说出一个字,强忍着剧痛。她这种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使我深受感动。如果没有讲解等革命者,我们就不会有今天;如果没有江姐等革命者,我们就不会有这样美好的生活。江姐虽然牺牲了,但她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永远活在我们心间!读《江姐》有感8江姐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她那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10岁的江姐,身材矮小,枯瘦,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高大的机器,她够不到,干活时必须坐在特制的高脚凳上,稍有疏忽,就会被皮鞭抽打。看到这里,我颇有感触:10岁,正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欢乐地黄金时期。为了庆贺我的10岁生日,爸爸妈妈买鸡买鸭,长辈们送给我的礼物五花八门,使我看的眼花缭乱。我的童年和江姐的童年相比,真是天地之别啊!江姐19岁那年加入了共产党,因叛徒出卖江姐被铺。敌人用特制的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来回猛夹惨无人道。而江姐在受刑后说的"毒刑是个小的考验,筷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的"这句话时,让我热血沸腾.读完这本书江姐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千千万万个像江姐一样的共产党用鲜血换来的。经过多少磨难,历尽多少辛苦,我们的党在岁月的长河中艰难而又坚定的前行。党的巨大成就为我们赢得了今日的幸福生活20xx年7月1日,将迎来党的九十岁生日,多么伟大而神圣的节日啊!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我们对党的深厚感情没有变,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没有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让我们一起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吧。让这歌声伴随着我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图伟业吧!九十年坎坷,九十载奋斗。一首气势恢弘的壮丽乐章在神州大地回荡。这乐章如此动人,如此扣人心弦,听之让人心潮澎湃!聆听中国共产党之音,追寻她不平凡的成长足迹;聆听中国共产党之音,见证她波澜壮阔的奇迹;聆听中国共产党之音,期待她更辉煌的业绩。新的学习生活已经开始,让我们用高尚的品德,优异的成绩回报给伟大的党。我们在五星红旗下庄严宣誓:现在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做个有用的人才为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母亲谱写更辉煌美丽的篇章!读《江姐》有感9江姐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小家庭里。她的爸爸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但幸运的是,她的妈妈勤俭能干,使她和弟弟都有了上学的机会。江姐很珍惜上学的机会,她从不怕苦、怕累、不仅帮着父母分担家务、照顾弟弟,而且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而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像个小皇帝似的,不仅不做家务还总跟家里人顶嘴赌气。跟江姐比起来可真是羞愧啊!后来江姐入了党。她落落大方,胆大心细,而且考虑事情周密。但由于被叛徒给出卖,江姐与众多党员被抓进了大牢。在审讯室里,江姐顽强不屈,即便敌人用竹签把她的手指扎得血淋淋的,使她好几次都疼昏了过去,她还是咬紧牙关,一声也不吭,一点儿向敌人屈服的意思也没有。江姐那坚贞不屈的气概、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是平常人所没有的。因为她坚信:竹签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在胜利的时刻来临时,江姐——这个机智、勇敢、热爱生活、宁死不屈的战士为党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再想想我自己,做事虎头蛇尾,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记得有一次,我求妈妈让我学画画,可是,当妈妈给我报了素描班后我又觉得素描有点难而且枯燥无趣不想学了,上课时就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最后一事无成。比起江姐的那份坚强、那份毅力,我真是自愧不如啊!《江姐》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江姐这样的革命烈士为我们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虽然他们已经英勇牺牲了,但是他们的精神我们会永远铭记在心!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要更加珍惜眼前幸福的生活,为祖国建设更加努力学习。读《江姐》有感10江姐,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江姐的故事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江姐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那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故事叙述只有10岁的江姐,身材矮小,枯瘦,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高大的机器,她够不到,干活时必须做在特制的高脚凳上,稍有疏忽,就会被皮鞭抽打。看到这里,我颇有感触:10岁,正是儿童长生体,长知识的欢乐的黄金时期,江姐童年的美好时光却在轰轰的机器声中悄悄流逝。可我在10那年,正过着比蜜还甜的生活。为了庆贺我10岁生日,爸爸妈妈杀鸡宰鹅,忙的不可开交。前来祝贺我的人有二三十人,他们赠送给我的礼物五花入门,使我看的眼花缭乱。我的童年和江姐的童年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啊!但江姐十九岁那年,加入了党组织,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豹,他们用特制的四楞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中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还边恶狠狠的对江姐说,你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在凶恶的敌人和夹棍面前,她丝毫不怕。但是不管江姐她怎样反抗,都敌不过凶恶的敌人,最后,江姐还是被惨无人道的敌人杀害了。读完这本书,江姐的形象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江姐,我一定高举你的旗帜,去建设祖国!红岩江姐在狱中的精彩片段魔影狂乱地移动着。“不!”微弱的声音传来,仍然是那样的平静。“十指连心,考虑一下吧!说不说?”没有回答。铁锤高高举起。墙壁上映出沉重的黑色阴影。“钉!”人们仿佛看见绳子紧紧绑着她的双手,一根竹签对准她的指尖血水飞溅“说不说?”没有回答。“不说?拔出来!再钉!”江姐没有声音了。人们感到连心的痛苦,像竹签钉在每一个人心上又是一阵令人心悸的泼水的声音!“把她泼醒!再钉!”徐鹏飞绝望的咆哮,使人相信,敌人从老许身上得不到的东西,在江姐——一个女共产党员的身上,同样得不到。尽管他们从叛徒口里,知道她作过沙磁区委书记,下乡以后可能担任更负责的工作,了解许许多多他们渴望知道的地下党线索,可是毒刑拷打丝毫也不能使江姐开口。一根,两根!竹签深深地撕裂着血肉左手,右手,两只手钉满了粗长的竹签一阵,又一阵泼水的声音已听不见徐鹏飞的咆哮。可是,也听不到江姐一丝丝呻吟。江竹筠,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扩展资料《红岩》是1961年12月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该书讲述了1948年在国民党的统治下,处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的共产党员在渣滓洞和白公馆中受刑,敌人为了得到口供,妄图用炎热、蚊虫、饥饿和干渴动摇革命者的意志,但在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前,敌人却是一筹莫展,一败涂地的故事。1961年12月,正式出版,此书重印113次,再版2次,册数则超过了一千万。作为红色经典作品,轰动一时。作者于1957年写出了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随后在这个基础上创作了此长篇小说《红岩》,后改编为红色电影《烈火中永生》。创作背景建国初期,为了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罗广斌、杨益言和与他们并肩战斗过的刘德彬三个人共同把他们在狱中与敌人斗争的切身经历写出来。1950年7月1日开始在重庆《大众文艺》上发表三人合作的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后华东、华南人民出版社先后出版单行本。1958年又在《红旗飘飘》上发表了三人合作的革命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在此基础上,罗广斌和杨益言创作了优秀长篇小说《红岩》。小说出版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被誉为“共产主义的奇书”,并被翻译成多种外国文字,在国内外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学赢得了巨大声誉。“文革”中该书被诬蔑为“叛徒文学”成为禁书,作者亦备受摧残。罗广斌和杨益言在“文革”爆发后受到残酷迫害,其中作者之一罗广斌于1967年2月含冤去世。“文革”结束后小说重新出版发行。红岩,这一史诗般的称号,是重庆的光荣象征。《红岩》这一神品般的小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最高度的概括。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我们改革开放发展建设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参考资料:红岩-百度百科
2023-07-18 11:28:591

江姐原名叫什么

江姐原名是江竹筠。江竹筠出生在四川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童年时刻苦读书。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接受了各种各样的任务以及考验,最后在1948年6月被捕,最终被杀害。
2023-07-18 11:29:071

江姐的资料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伟,1920年旧历八月二十生于四川自贡。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她最崇拜苏联女英雄“丹娘”;狱中难友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毛泽东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江竹筠烈士小传》。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领导下工作。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大众文艺》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圣洁的血花》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如歌剧《江姐》,是1964年由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 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2023-07-18 11:29:1610

江姐是江雪琴还是江竹筠

江姐是江竹筠。江竹筠是优秀的女性模范,1954年,江竹筠婚后负责重庆市委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2009年9月江竹筠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江姐刚出生时取的小名叫雪琴,从5岁发蒙读书始,父亲给她取的学名叫“江竹君”,到她被捕入狱之前就再没改变过。至今存世的1940年中学发给她的修业证书和她随后考入大学的入学登记表上,都写的是这个名字。江竹筠是她的化名,但这个化名并没有改变她名字的读音,只是用了一个同音字而已。江竹筠的人物评价:在狱中经历各种酷刑后,难友们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其中何雪松代表全体难友献给江竹筠的诗这样赞颂道:“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这首诗在渣滓洞牢房里被传诵一时。正是像江竹筠一样的人,怀着崇高的信仰,才不会向敌人屈服。信仰就是一种忠诚,一种希望,一种理想,它给人不畏牺牲的精神,给人崇尚光明的力量。人生缺乏信仰,就会变得浮躁。在物欲甚嚣尘上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有坚定的信仰。
2023-07-18 11:29:391

江姐原型姓名是什么?

江姐原型姓名就是江竹筠。江竹筠出生在四川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童年时刻苦读书。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接受了各种各样的任务以及考验,最后在1948年6月被捕,最终被杀害。1947年,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学生运动高潮中,江姐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1947年冬随彭咏梧到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担任下川东地区地工委和川东临委的联络员。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1947年,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领导武装斗争。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1949年11月14日,就在重庆即将要解放的前夕,江竹筠在歌乐山电台岚垭被国民党军统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盐酸毁尸灭迹,就这样在年仅29岁的时候为共产主义献出了非常宝贵的生命!她的事迹被不断的翻拍,让人们永远记住了这样一位伟大的女性!扩展资料:姓名演化江姐刚出生时取的小名叫雪琴,从5岁发蒙读书始,父亲给她取的学名叫“江竹君”,到她被捕入狱之前就再没改变过。至今存世的1940年中华职业学校发给她的修业证书和她随后考入国立四川大学的入学登记表上,都写的是这个名字。后来换了一个字的“江竹筠”,是她被捕入狱后临时取的化名。但这个化名并没有改变她名字的读音,只是用了一个同音字而已。红色遗书江姐在临刑之前写下了一封托孤遗书,是写给安弟(江姐的表弟谭竹安)的,当时江姐是用筷子磨成竹签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写下这封遗书,信里满载着江姐作为一名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思念之情。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竹筠
2023-07-18 11:30:361

江姐的名字

江姐的名字是江竹筠。曾用名江志炜、江雪琴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1949年11月14日,重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之际,被国民政府军统于渣滓洞监狱所杀并毁尸。扩展资料:红色遗书江姐在临刑之前写下了一封托孤遗书,是写给安弟(江姐的表弟谭竹安)的,当时江姐是用筷子磨成竹签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写下这封遗书,信里满载着江姐作为一名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思念之情。信中大概说道:“我们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上一年6月),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的在学习,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话,云儿(指江竹筠、彭咏梧两烈士的孩子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江姐的这封遗书展示了江姐鲜为人知的柔情一面。遗书中屡次提到儿子这封遗书长约十二厘米,纸面粗糙,因年代久远,已开始泛黄。“这是江姐就义前最后的一封信件。”三峡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江姐既是一位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位普通女性,一个孩子的母亲。她在信中屡次提到儿子彭云。工作人员说,人们都认为革命战士是钢铁铸成,其实英雄也有温柔的一面,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除了革命事业外,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遗书字迹相当潦草,不时出现涂改墨迹,可见当时江姐心中对孩子的牵挂之情。”竹筷削笔烧棉做墨在阴森恐怖的渣滓洞监狱里,江姐悄悄写下遗书,又把遗书送出监狱 。当时,江姐住在渣滓洞监狱女二号牢房,工作人员说,在遇难前两个月,江姐给表弟谭竹安写下了这封遗书。当时,监狱中对犯人的控制十分严密,江姐根本无法弄到笔墨写信。后来江姐偷偷藏起一根竹筷,在看守不注意的时候,把竹筷一端磨尖当笔,然后拆开棉被,把一些棉花烧成灰,调些清水,就成了墨水。用自制的笔墨,江姐在一张草纸上写下了此信。遗书写好后,江姐通过一个看守,悄悄把信带出了监狱,辗转交给了她的表弟谭竹安。解放后,谭竹安将这封宝贵的遗书交给了博物馆并保存至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竹筠
2023-07-18 11:30:543

江姐的故事

  英勇不屈的地下党员,渣滓洞监狱女共产党人革命形象的集中体现。  江竹筠(1920—1949),原名竹君,曾用名江志炜,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担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1944年夏,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6年底至1947年初,参加领导重庆学生抗暴运动,并为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做了大量工作。1947年,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学生运动高潮中,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1947年冬随彭咏梧到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担任下川东地区地工委和川东临委的联络员。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姐还担任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1947年,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领导武装斗争。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2023-07-18 11:31:126

江姐的简介

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1949年11月14日,重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之际,被国民政府军统于渣滓洞监狱所杀并毁尸。扩展资料:江姐的个人家庭彭咏梧在与江竹筠相恋之前,已经结婚,妻子谭政烈(后改名谭正伦),两人育有一子彭炳忠。1946年4月,江竹筠在成都生下与彭咏梧的独子彭云。1947年10月江竹筠去信请求谭正伦到重庆照顾年幼的彭云。1948年2月,谭正伦来到了重庆,此后扶养彭云长大成人。江竹筠的儿子彭云后定居美国,为计算机系终身教授。江竹筠的孙子彭壮壮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到中国发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姐
2023-07-18 11:31:284

江姐的资料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伟,1920年旧历八月二十生于四川自贡。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她最崇拜苏联女英雄“丹娘”;狱中难友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毛泽东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江竹筠烈士小传》。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领导下工作。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大众文艺》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圣洁的血花》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如歌剧《江姐》,是1964年由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 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2023-07-18 11:32:032

《红岩》的江姐真名什么

江姐真名江竹筠。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1949年11月14日,重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之际,被国民政府军统于渣滓洞监狱所杀并毁尸。扩展资料《红岩》里江姐的形象江姐是《红岩》中比较丰满的艺术典型。作为一个地下工作者,她有着丰富的经验和高度的警惕。在重庆的朝阳码头,她看到甫志高穿着西装给她掮行李,当即识破了甫志高好表现的心理,表现了她高度的党性。在赴华蓥山的途中,她看到了挂在城头上的丈夫的头颅,悲痛欲绝,但她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非凡的毅力克制自己的感情,并化悲痛为力量,勇敢地担负起丈夫未竞的事业。作为一个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她视死如归,宁折不弯。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她忍受百般折磨,对党的秘密守口如瓶。行将就义,她神态平静,举止从容,梳理头发,整理衣衫,吻别“监狱之花”,始终带着胜利的笑容。“如果需要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牺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也可以做到脸不变色,心不跳”,这一席话,充分展示了江姐作为共产主义战士的生死观。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竹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红岩 (罗广斌、杨益言创作长篇小说)
2023-07-18 11:32:126

江姐原名叫什么(江姐临终为何向情敌托孤)

1949年8月,即将从大陆败退的蒋介石乘机来到重庆,国民党部队雪崩般溃败的现实让他自知回天无力,深感前途黯淡的蒋介石迁怒于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和白公馆监狱里关押的3百多名“政治犯”,下令毛人凤尽快解决这些一心向往新中国的革命者。 当月,“西安事变”的领导人杨虎城全家和秘书夫妇被秘密杀害,埋在花坛下面。 此时,关在渣滓洞里的江竹筠并不知情,她期盼着全国解放的好消息,但也预料到敌人会做垂死挣扎,孤注一掷,为防万一,江姐把筷子磨成竹签做笔,把棉花烧成灰制成墨水,写下了一封遗书,以防不备。 江姐 这封意在托孤的遗书是写给谭竹安的,信上,江竹筠亲切地称他为“竹安弟”,对坐牢两年来,谭竹安与“幺姐”抚养她幼小的孩子彭云所付出的艰辛努力而感到歉疚: “ 竹安弟: 友人告知我你的近况,我感到非常难受。幺姐及两个孩子给你的负担的确是太重了,尤其是在现在的物价情况下,以你仅有的收入,不知把你拖成甚么个样子。除了伤心而外,就只有恨了……我想你决不会抱怨孩子的爸爸和我吧?苦难的日子快完了,除了希望这日子快点到来而外,我什么都不能兑现。安弟!的确太辛苦你了。 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去年6月被捕)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话又说回来,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万一他作破坏到底的孤注一掷,一个炸弹两三百人的看守所就完了。……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幺姐是否仍在重庆?若在,云儿可以不必送托儿所,可节省一笔费用。你以为如何?就这样吧。愿我们早日见面。握别。愿你们都健康。 竹 姐 1949年8月26日” 信中所说的幺姐,是江竹筠丈夫彭咏梧的前妻谭正伦,谭竹安是谭正伦的弟弟。 江姐人生中最后一封信,写给了她的“情敌”,也是她最信任的人。 后来,谭正伦果然没有辜负她的托付,将彭云养育成人,考上了哈军工,在北京成家立业,就在来北京探望彭云刚出生孩子的前一天,饯行宴上,谭正伦突发高血压去世,让彭云至今怀念。 因误听大轰炸消息,假夫妻正式结婚 人们耳熟能详的江姐,原名叫江雪琴,1920年生于四川自贡一个农民家庭,5岁发蒙读书时,父亲给她取了“江竹君”的名字,8岁时,母亲因无法与游手好闲的父亲共同生活,就带着江竹君姐弟来到重庆,江姐10岁起就进了织袜厂,站在高脚凳上当起了血汗童工。 少女时的江竹君 1939年,她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入党,为了安排她从事地下工作,组织上要求她学习会计专业,好打入敌人内部,因此,1940年秋天她又考入中华职业学校会计训练班,1941年毕业后,被川东特委任命为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后来又进入四川大学读书潜伏。 江姐的毕业证明 1943年,江竹君接到了一个特殊任务,要她中断学业,与重庆市委第一委员彭咏梧共同生活、假扮夫妻,成为彭咏梧的助手。 彭咏梧比江竹君大5岁,原名彭庆邦,毕业于万县师范,曾任中共云阳县委书记,1941年秋天来到重庆,以伪中央信托局产物保险处职员身份为掩护,展开地下工作。 彭咏梧已经结婚多年,在云阳老家有妻有子,刚来重庆时,他写信给妻子谭正伦,要她带着儿子彭炳忠一起来重庆生活,而妻子回信告诉他,儿子正在出麻疹,暂时来不了重庆。 而这样的通信引起了组织上的警觉,因为彭咏梧打入国民党中央信托局时,履历表上写着“中央大学毕业生”和“曾任北平银行职员”的经历,云阳是彭咏梧早年开展学生运动、革命活动的地方,认识他的人很多,如果他与云阳的联系被人注意到,很可能会让彭咏梧的身份暴露。 彭咏梧 因此,在组织上的要求下,彭咏梧切断了与云阳的一切联系。 1943年底,中央信托局的新宿舍建好了,此前彭咏梧和十几个单身员工一起挤住在集体宿舍里,只有已婚员工才能申请到单间,为了获得一个良好的掩护环境开展工作,组织上挑选了江竹君,安排二人假结婚,组织一个家庭,成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组织整风学习的指导中心。 对此,23岁的江竹君感到有些惊诧和羞涩,而她坚决地执行了命令,与彭咏梧住到一起,帮助他做通信联络工作。 刚开始时,二人相敬如宾,虽在外人面前表现得像夫妻模样,但到了晚上,江竹君睡床上、彭咏梧打地铺,完全是纯洁的同志关系。 江姐 朝夕相处中,二人产生了好感,而不久后,万州、云阳惨遭日机大轰炸,彭咏梧得知妻子谭正伦经营的丝线作坊被炸为平地,妻儿下落不明,多方打听,也没有得到消息。 1945年,彭咏梧与江竹君正式向组织上提出了结婚申请,假夫妻成真,并在1946年4月生下了儿子彭云,为了今后更好地投身工作,江竹君在医院里同时做了剖腹产手术和绝育手术,彭咏梧赶到医院时,为妻子的勇敢、坚定、独立而感到骄傲。 而就在当年年底,彭咏梧却听到谭正伦母子仍在人间的消息。 武装斗争前夕,写信把孩子托付给丈夫前妻 1946年11月7日,在重庆的一个电影招待会上,彭咏梧与曾经的小舅子谭竹安迎面相遇,而谭竹安已经知道了彭咏梧再婚的消息。 二人谈话中,彭咏梧得知谭竹安已经加入了党的外围组织“中国职业青年社”,便不再忌讳,将自己与江姐假扮夫妻、因失去谭正伦下落多年又与江姐正式结合的消息托盘相告。 谭竹安很难接受姐夫另娶的消息,就暂时把这消息瞒着姐姐,也不愿再搭理姐夫,更不想见到那个夺走姐夫的女人江竹君。 彭咏梧、江竹君与幼子彭云 不久后,谭竹安却与江竹君有了意外的见面机会,他奉命前往地下党组织的联系点,接待他正是江竹君。 听到谭竹安出言不逊,江竹君并不生气,而是说道:“ 如果革命胜利了,我们都还活着,到那时候才能真正考虑怎样理清这种关系,需要的话,我会把老彭完完全全地还给你姐姐。” 她坦诚的言辞和态度让谭竹安心生敬意,相识久了,谭竹安看出江竹君身上刚烈过人的革命意志,二人从此以姐弟相称。 1947年的一天,彭咏梧、江竹君带着他们的孩子,一家三口来到谭竹安任职的《大公报》,一见面,江姐就说有事要托付给谭家姐弟:“竹安弟,我和你姐夫可能很快就要离开重庆,可云儿托付给谁,却让我们一时作难了。我们想来想去,还是觉得你姐姐最合适、最放心。你看,能不能请你姐姐来重庆?这样,炳忠可以在重庆读书,同时也可以照顾云儿……” 谭竹安听了后,有些发愣,他既感意外又觉心酸,想了一会后才答道:“姐姐是个深明大义的人,我相信她会来重庆的!” 江姐 江姐按谭竹安给的地址,给谭正伦亲自写了一封信寄去,请求她来到重庆。 谭正伦收信后痛哭失声,但她还是慢慢冷静了下来,给谭竹安回信,让他转告组织:我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革命道理我懂,我理解老彭,也理解竹君,我很快就来重庆照顾彭云……1948年2月,谭正伦来到重庆,从江姐战友手中接过只有1岁10个月的彭云,从此成为他终身的母亲。 这一次,彭咏梧与江竹君离开重庆,前往云阳发动武装斗争,很快成立了川东游击队一纵队,在云阳云安盐场、巫溪大宁盐场举行起义,夺来几十支步枪、手枪、机枪。 1948年1月16日,彭咏梧在巫溪安子山战斗时中弹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奉节的城楼上示众。 江姐强忍悲痛,接替了丈夫的工作,她对组织上说: “ 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别人代替有困难,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6月14日,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她化名江竹筠,被关入重庆渣滓洞监狱。 在狱中,江姐受尽各种酷刑:吊索、辣椒水、钢鞭、电刑、老虎凳,十指被军统特务残酷地钉入竹签,而江姐坚贞不屈,始终不肯交代领导川东暴动的党组织和重庆地下组织名单。 渣滓洞刑讯室 她嘲笑地说道: “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1949年,北平、天津、上海解放的消息传遍全国,身在渣滓洞二号女监狱的江姐看到了胜利的希望,渴望着重获自由。 10月1日的开国大典上,毛主席亲手升起了五星红旗,白公馆、渣滓洞里被关的地下党员们从秘密收藏的收音机里听到消息后,大家兴奋地互相拥抱、人人泪流满面。 电影剧照 江姐等人决定秘密在女牢里绣出一面五星红旗,他们只从报纸上得知红旗上有五颗星却不知道如何排列,就拆下红被面,用铁钉磨成刀片刻出纸星,做成了一面四颗小星围住中央一颗大星的红旗,这也是后来歌剧《江姐》中广为人知的情节“绣红旗”: “线儿长针儿密 含着热泪绣红旗绣呀绣红旗 热泪随着针线走 与其说是悲不如说是喜 多少年多少代 今天终于盼到你 盼到你 千分情万分爱 化作金星绣红旗绣呀绣红旗 平日刀丛不眨眼 今日里心跳分外急 一针针一线线 绣出一片新天地 新天地“ 他们知道黎明之前必有黑暗,却没想到敌人会丧心疯狂地举起最后的屠刀,连小萝卜头那样的孩子都不放过。 受江姐狱中托孤,谭正伦艰辛抚儿,欲将亲子送人 虽然渴望自由,江姐也不得不做最后的打算。 此时,她身边已经没有多少亲人了,最放心不下的是只有3岁的儿子彭云,最信任的则是谭正伦、谭竹安姐弟,因此,在最后的时间里,江姐悄悄在巴掌大的毛边纸上写下了托孤的遗书,托同牢的难友曾紫霞在出狱时带给谭竹安。 江姐遗书 信中,她深情地称谭竹安为“竹安弟”,称谭正伦为“幺姐”,信上说道:“ 假若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写下这封信三个月后,江姐就义了,临刑前,她将自己的梳子、牙刷、毛巾等能送的东西全都送给了狱友,随身只带着儿子彭云的相片。 从1948年接手小彭云的时候开始,谭正伦就将他视为亲生儿子,长达两年的时间里,带着他东躲西藏,躲过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通缉抓捕。 1948年起,因重庆发生严重的通货膨胀,谭竹安的工资无力承担他们母子的生活,谭正伦又带着彭炳忠、彭云兄弟前往乡下生活,在最艰苦的日子里,谭正伦甚至打算把亲生儿子彭炳忠送给别人,好一心把彭云带大。 江姐牺牲后第16天,重庆解放,当时谭正伦还不知道彭咏梧与江竹筠已经遇难,听说重庆成立了几个“脱险同志登记处”,谭正伦背着3岁的彭云,一个挨一个地去找,名单上全都没有查到江姐的名字。 后来得知江姐被杀害,谭正伦又领着彭云去寻找江姐的遗骸,听到江姐狱中事迹后,谭正伦极为震惊,没想到身材矮小的江姐竟然意志坚如钢铁,对着江姐的棺木,她当场就说了一句话:“我一定把你的儿子抚养成人!” 她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刚刚建国时,谭正伦本可以被安排进机关工作,可为了更好地照顾小彭云,她主动要求到市委第一托儿所当保育员,怕自己分身乏术,她还把亲生儿子彭炳忠送进了孤儿院,日日夜夜、全身心地照料着身边的彭云。 彭炳忠当时只有12岁,解放之初,孤儿院伙食也不好,他很想念妈妈和弟弟,常步行十几里山路跑回家,看着亲生儿子瘦弱的模样,谭正伦心里也很不好受,可她还是一次又一次狠心把彭炳忠送了回去,直到彭云上小学,她时间宽裕了,才接彭炳忠回家。 谭正伦与儿孙 在谭正伦的养育下,两个儿子都好学上进,长子彭炳忠毕业于四川大学物理系,毕业留校后成为无线电系教授,曾任川大党委副书记,次子彭云1965年考入哈军工,毕业后与同学易小冶结婚,在北京成家立业,后来成为第一批公派留美学生,成为美国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 彭云相貌酷似母亲,也遗传了父母好学的禀赋,由于是江姐的儿子,他在中学读书时曾受到名人光环的影响,但他的性格却一直很淡泊,与养育他多年的谭正伦十分相似。 彭云一家三口 彭云说: “我 和谭妈妈的感情与亲生的母子没有任何区别,我一直就叫她妈妈。” 只在外面有人提起他两个母亲的场合,彭云才会称谭正伦为“谭妈妈”。 谭正伦退休后,在成都与大儿子彭炳忠一家生活在一起,1974年,彭云的儿子彭壮壮在北京出生了,他想接母亲一起来生活,还特地准备好了房间。 收到彭云的邀请信,谭正伦很高兴,就在1976年准备动身来北京生活一段时间,火车票也买好了,出发的前一天,亲友们在成都为谭正伦设宴饯行,谭正伦却突发高血压去世了,年仅59岁。 听到这个消息后,彭云伤心极了,没能让谭妈妈享受到他给的天伦之乐,彭云感到受了极大打击。 回忆往事,彭云感叹:“生我者江竹筠,养我者谭妈妈,对谭妈妈的恩情三天三夜我诉说不完。” 这是血与火时代的传奇,谭正伦以其博大的胸怀成就了江姐与彭云,展现了她内心的善良与大义,比江姐毫不逊色。
2023-07-18 11:33:211

江姐的英雄故事400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 ,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急欲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破获领导川东暴动的党组织和重庆中共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1949年11月14日,重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之际,被国民政府军统于渣滓洞监狱所杀并毁尸。扩展资料江姐刚出生时取的小名叫雪琴,从5岁发蒙读书始,父亲给她取的学名叫“江竹君”,到她被捕入狱之前就再没改变过。至今存世的1940年中华职业学校发给她的修业证书和她随后考入国立四川大学的入学登记表上,都写的是这个名字。后来换了一个字的“江竹筠”,是她被捕入狱后临时取的化名。但这个化名并没有改变她名字的读音,只是用了一个同音字而已。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姐
2023-07-18 11:33:299

求红岩中江姐一生经历的概述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姐、江志炜、江雪琴,1920年8月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一个农民家庭,8岁随母亲逃荒到重庆,10岁进袜厂当童工,后考入重庆南岸中学和中国公学附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秋入中华职业学校学习,并担任该校地下党组织负责人,从事青年学生的工作。1943年,党组织安排她为中共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当助手,并和他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他们的“家庭”是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组织整风学习的指导中心。她的主要任务是为彭咏梧做通信联络工作。根据党的指示,1944年她到成都,考入四川大学,以普通学生身份做党的工作。1945年,她与彭咏梧结婚,后留在重庆协助彭咏梧工作,负责处理党内事务和内外联络工作,同志们都亲切地称她江姐。1947年,当人民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时候,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组织和领导了第二条战线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她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负责联系育才学校、国立女子师范学院、西南学院党的工作和开展学生运动。她积极贯彻党的指示,紧紧依靠党组织和进步师生,在学生中发展党员,建立支部,团结进步学生。在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她还承担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这一年春夏,川东党组织开始把工作重点转向农村武装斗争,彭咏梧奉上级指示赴川东领导武装斗争,任中共川东临委委员兼川东地下工委副书记。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随丈夫一起奔赴武装斗争第一线。1948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对党组织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别人代替有困难,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国民党军统特务用尽各种酷刑:老虎凳、辣椒水、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残酷地将竹签钉进她的十指,急欲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破获领导川东暴动的党组织和重庆中共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惨无人道的酷刑摧残和死亡威胁,江姐虽然身体被折磨的变了形,但始终坚贞不屈,正气凛然:“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渣滓洞的难友们对她的英勇无畏表示了无限的崇敬:“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前夕,江姐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渣滓洞监狱,牺牲时年仅29岁。扩展资料:在小说《红岩》中,江姐的坚韧、刚强,她的不屈不挠、大义凛然,自有其内在的精神逻辑,这使她决不会有别的选择。而在事实上,生活中的真实的江姐——小说《红岩》中江姐的原型江竹筠,面对敌人的酷刑所表现的,还不止如此。江竹筠被捕后,审讯时的情况他知道。他见过小说中那个“毒蜘蛛”徐鹏飞的原型,他们很熟。“毒蜘蛛”对他说,审讯时用过多种刑具,全都无效。这时有人提议:把江姐全身扒光,看她怎么样!?说完就要动手。就在这时候,一直咬牙忍刑、默无一言的江姐突然爆发了!她厉声怒喝:你们想要干什么?你们太卑鄙、太无耻了!想侮辱我吗?想用这种卑鄙伎俩达到目的吗?妄想!要知道,你们侮辱的不是我,是所有的妇女!你们在向人类挑战,你们就是地地道道的禽兽!来吧,你们来扒我的衣服吧!过来仔细看看,看与你们的母亲、你们的姐妹、你们的妻子和女儿有什么不同。你们这些猪狗不如的东西,你们要侮辱的不只是我,是你们的母亲、妻子、姐妹和女儿,是天下所有的妇女,是人!你们这样下流,还能算是人吗?!无耻啊,你们这些猪狗不如的东西!在场的“徐鹏飞”们彻底惊呆了,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末了,老特务“毒蜘蛛”摆摆手,让把江姐拖下去。这场审讯,就此收场。罗广斌说,这应该说是小说《红岩》里漏掉的一段故事。他说,在写《红岩》之前,他和杨益言做过许多调查研究,访问过许多人,搜集、整理了近千万字的资料,还写过三百份狱内外烈士的小传,却没有见过康泽,也没有看到或听到过上面所说的这样的材料,实在是个遗憾!以后《红岩》有机会再版,一定想法把这段内容补进去。他深有感触地说,生活总是比艺术更丰富,像这样的故事,如果不是亲耳听到,仅凭想象怎么也不会想出来,甚至也不敢去想!他还说,他们在小说中所写到的,肯定是挂一漏万,英雄们的行为和事迹,一定比他们所写的更丰富、更动人、更崇高!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江竹筠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民英模:“江姐”江竹筠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红岩》漏掉的故事:特务欲凌辱“江姐”被其凌然正气
2023-07-18 11:34:044

读到精忠报国会想到哪个人?

读到精忠报国会想到的人有:1、岳飞: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2、江姐:江姐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任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壮烈牺牲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牺牲时年仅29岁。3、王德泰:王德泰是杨靖宇同志的亲密战友,东北抗日联军第二军的创始人。他为东南满抗日武装力量的联合,坚持和发展东北抗日游击战争做出了重大贡献。为了祖国的光复和人民的解放,他出生入死、英勇奋战,把满腔热血洒在了长白山的土地上。4、方志敏: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暴动,创建赣东北苏区。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根据地。1935年1月29日被捕,8月6日牺牲,时年36岁。5、于谦:于谦自从土木之变以后,发誓不和敌人共生存。经常住在值班的地方,不回家。一向有痰症病,明代宗派太监兴安、舒良轮流前往探望。听说他的衣服、用具过于简单,下诏令宫中造了赐给他,所赐东西甚至连醋菜都有了。又亲自到万岁山,砍竹取汁赐给他。有人说明代宗太过宠爱于谦,兴安等说:“他日夜为国分忧,不问家产,如果他去了,让朝廷到哪里还能找到这样的人?”到抄家的时候,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财,只有正屋关锁得严严实实。打开来看,只有朱祁钰赐给的蟒袍、剑器。于谦死的那天,阴云密布,全国的人都认为他是冤枉的。有一个叫朵儿的指挥,本来出自曹吉祥的部下,他把酒泼在于谦死的地方,恸哭。曹吉祥发怒,鞭打他。第二天,他还是照样泼酒在地表示祭奠。都督同知陈逵被于谦的忠义感动,收敛了他的尸体。
2023-07-18 11:34:411

红岩英雄有哪些

比较著名的有以下1、江竹筠(1920—1949),女,汉族,四川省自贡市人,中共党员。英勇不屈的地下党员,渣滓洞监狱女共产党人革命形象的集中体现。同志们出于敬爱,都亲切地称她“江姐”。2、陈然(1923-1949),原名陈崇德,河北省香河县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重庆地下党主办的《挺进报》特别支部书记并负责《挺进报》的秘密印刷工作。他也是小说《红岩》中成岗的原型。3、许建业(1920—1948),四川省邻水县延胜乡人,革命烈士,一生从事工人运动,经历过无数次出生入死的革命斗争,红色经典小说《红岩》中主要人物之一的许云峰就是以许建业为原型创作;许建业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重建后的中共邻水特支委员会组织委员,9月担任特支书记。1938年底,受党组织派遣赴重庆从事工运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到重庆大溪河小学任教师,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考进重庆和成银行任会计,在中共川东特委工运委员的领导下做海员工人的工作。1943年夏,在中共巴县中心县委的直接领导下,先后以朝天门粮食仓库和沙湾仓库会计身份为掩护,从事工人运动。1945年,根据组织安排,到贵州遵义了解情况,开辟工作。不久奉命返回重庆,在渝工轮渡公司任会计,继续从事工人运动。1947年,任中共重庆市委委员,分管工运工作;1947年春,密切配合川东党组织准备华蓥山武装起义,从兵工厂弄出造枪机械设备和材料送往乡村,建立秘密兵工厂。华蓥山起义后,为各地游击队输送成批医疗器材和药品,在城区厂矿连续不断领导工人罢工,牵制和分散敌人兵力。1948年4月4日,由于叛徒任达哉出卖,许建业在重庆磁器口茶馆秘密接头时不幸被捕,先后关押在白公馆和渣滓洞监狱;敌人妄图在他身上打开缺口,施以种种酷刑,继而又以高官厚禄、金钱美女相诱,许建业视死如归,威武不屈。但许建业轻信监狱看守陈远德,急中出错,让其担任送信人,不料此人却向特务告密,导致重庆地下党遭到毁灭性破坏……当他看到自己的同志因他之故被捕入监后,痛不欲生,在狱中三次碰壁,撞得头破血流,自杀未遂。 1948年7月22日,许云峰与李大荣烈士被押赴重庆浮图关刑场,在刑车上,他身戴刑具,昂首挺胸,沿途不停地高唱《国际歌》,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慷慨就义,时年28岁。许建业是小说《红岩》许云峰的原型。4、刘国志(1921—1949),革命烈士,亦作刘国鋕,小说《红岩》中主要人物之一刘思扬的原型;四川泸州人,1944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经济系,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重庆地下党沙磁区学运特支书记。 1949年11月27日大屠杀时,在走向刑场的路上,刘国鋕从容不迫,高声吟诵了自己的就义诗“同志们,听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人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这是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在生命最后一刻,向人民、向组织、向祖国发出的最后呐喊!牺牲时年仅28岁!5、李青林 原名方琼(1913—1949)女,四川泸州人。1913年11月19日生于沪县城,中学时 期就痛恨恶势力,同情贫苦人民,1939年入党,在泸州、重庆从事革命活动,1942年再次转移来重庆,在南方局妇运组领导下工作,常与《新华日报》采访部主任邵子南接触,产生了爱情,相约结婚。1947年2月28日清晨,方琼提着喜糖返回化龙桥,她和邵子南当晚就要举行婚礼,不科国民党反动派就在那天发动了突然袭击,特务、军警包围了《新华日报》编辑部住地,随即强迫中共驻渝全体工作人员撤回延安。从此这一对将婚未婚的革命者被迫天各一方。年已35岁的方琼承受住了这个巨大的打击。 7月,方琼接受任务去万县领导农村武装斗争。在渝、万间嘈杂拥挤的船上,她凭栏眺望,思绪万千。她以即将持长缨缚苍龙自豪,但怎祥才能让子南知道自己参加了一场拼头颅的搏战呢?她想起只有她才知道的邵子南的一个笔名“青林”,决定就用它作自己的代名。“无论是胜利归来,还是血染沙场,子南都会从报上知道我没玷污我们的感情和誓言”。从此方琼成为李青林,到万县,李青林任县委副书记,掩护在万县市郊清泉乡第六保国民学校。这是县委特意设置的一个备用的荫蔽点。校长贺启惠(党员)、教师易明珍(新青社社员)。他们三个人在一起,工作起来根协调,群众工作顺利开展,万县南岸山区的武装据点,正在准备之中。 1948年6月14日在万县被捕。李青林被捕后,叛徒冉益智向特务雷天元献计,“要从李青林身上榨油,她是负责人,乡下的关系是她发展和掌握的。”当晚即审讯,李青林连共产党员身份都不承认,只说,“我在学校教书,上课很忙,很少和外人来往。认不得哪个姓江的(江竹筠)”。特务无法,只有惯常的一招——酷刑,老虎凳,李青林忍着钻心的剧痛大颗大颗的汗殊象雨点流下来。当加到三块砖时,她的右腿骨折了,她晕了过去。 由于敌人的残酷折磨,李青林在渣滓洞狱中常生病卧床不起。她沉静,说话不多,但出言就很有分量。狱中没有正式党组织,李青林和江竹筠几个人实际成为党的领导核心。为了提高难友们的思想水平,她们居然在法西斯监狱中搞起了共产党的理论学习。先以学国文为理由,争取到了学习权利。缺资料,她和江竹筠几个人凭记忆背诵《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员修养》两书的主要章节,然后各自去联系几个人共同学习,形成学习小组。这些小组实际上起着党小组的作用。李青林不仅关心同志还注意做瓦解敌人的工作。她得知看守黄茂才出身贫苦,便支持江竹筠、曾紫霞出面做黄的策反工作。当曾紫霞因流言而受到误会时,是李青林支持她继续工作下去,果然成功。后来黄茂才成为与狱外联系的一个渠道,多次带出信息。渣滓洞监狱女牢的活动,前台是江姐,背后是李青林。这是江姐坦然不讳的。 李青林早就作好了牺牲的思想准备,曾带出纸条给表弟:“这个医院很不好,脚的关节痛得厉害。将要转移到别的医院去……”。但在死亡的威胁下她却十分乐观。透过铁窗她似乎听见了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看到了胜利。她托一个出狱的女难友带了两句话给她的五姐:“黑暗将要过去了,曙光快要来到。”并要五姐给难友筹足路费。 1949年11月14日,李青林为坚持共产主义理想牺牲于电台岚垭。6、罗世文,四川威远人,1904年生,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著名烈士。1921年秋考入重庆甲等商业学校 罗世文读书,开始接触《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任青年团重庆地委书记。从1924年至1925年,罗世文协同萧楚女、杨暗公等领导重庆地区群众革命运动。 土地革命时期,罗世文先后任中共四川临时省委宣传部长、省委军委书记、省委书记,参与领导了江津、荣(县)威(远)、广汉、梁山、德阳等地的农民暴动和兵变。抗日战争时期,罗世文被党中央派回四川工作,先后任中共四川省临时工作委员会书记、川康特委书记,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39年底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第一次反共高潮。1940年3月18日,罗世文被国民党特务逮捕,先后关押在重庆歌乐山白公馆看守所、贵州息烽监狱和重庆渣滓洞监狱。在监狱中,罗世文受尽折磨,坚贞不屈。 1946年8月18日,罗世文和车耀先一起被敌人杀害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敌人残忍地将他们毁尸灭迹。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罗世文和车耀先的骨灰从松林坡挖出来,隆重安葬,周恩来亲自为烈士题写了墓碑。7、车耀先(1894—1946),四川大邑县人.早年曾投身川军,由司务长,连长升为团长,目睹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在徘徊苦闷中信仰过基督教.1928年东渡日本,严酷的现实使他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川康特委军委委员.后在成都以经营"努力餐馆"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1934年在成都主办"注音符号传习班",引导许多有志青年走上革命道路.1937年1月,创办《大声周刊》,它进行抗日宣传,成为成都抗日救亡领导人.1940年3月在国民党制造的"抢米事件"中被捕,关押于贵州息烽,重庆渣滓洞监狱.1946年8月18日,牺牲于松林坡戴笠停车场。8、张露萍出生于1921年,1937年11月,在车耀先和党组织的帮助下,张露萍奔赴延安,先后毕业于陕北公学和抗日军政大学,1938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10月张露萍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10月,张露萍受党派遣回四川工作,秘密打入重庆国民党军统局电讯处及电讯总台,担任党在军统局的地下党支部书记。把同志们从军统机关截获的重要情报送到南方局。 张露萍领导的地下党支部犹如一柄出鞘的利剑,插在敌人的心脏,在敌人最森严、最机密的特务首脑机关里,构建了一个党的“红色电台”,并使敌人的许多秘密行动被我党掌握。 1940年3月,地下党支部不慎暴露,张露萍等7人全部被捕。张露萍等受尽酷刑,坚强不屈,敌人从他们身上一无所获。 1945年7月14日,敌人把张露萍与张蔚林、冯传庆、赵力耕、杨光、陈国柱、王锡珍7人押上刑车。刑场上,张露萍和战友们用尽全身的最后力气高呼:“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国共产党万岁!”党的好女儿张露萍壮烈牺牲,年仅24岁。9、宋绮云(1904-1949〕江苏邳县(今徐州邳州)人,江苏省立靖江第六师范学校毕业。1920年考入江苏省立第六师范学校,1926年11月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即黄埔军校第六期,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宋绮云被派往南京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8年春受党指派返回邳县,先后任中共邳县特别支部组织干事、中共邳县县委委员和书记。同期,徐林侠也回到邳县,担任中共邳县县委委员兼妇女会会长。1928年10月,宋绮云与徐林侠结为革命伴侣。 1928 年任中共邳县第一任县委书记,1929年由组织派到杨虎城军部,历任《皖南日报》主编、《东北文化日报》社长兼总编,党内任西北特支委员。九一八事变后,任西北各界抗日联合会宣传部副部长。西安事变前后任第四集团军少将参议,做杨虎城部统战工作。对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贡献卓著。1941 年9月回陕西探亲被捕,关押于贵州息烽集中营。1946年7月与黄显声、罗世文、车耀先、谭沈明等七十二人一起转押重庆渣滓洞看守所,继转白公馆。1949年又转押贵州,9月6日由周养浩以释放为名,将他与爱人徐林侠、儿子宋振中及杨虎城一家三口骗至重庆松林坡戴笠警卫室杀害。
2023-07-18 11:34:572

江姐、小萝卜头的资料(比如怎么死、出生是多少、几时死)

江竹筠(1920—1949)汉语拼音:jiāng zhú yún;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炜,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1944年夏,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 人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6年底至1947年初,参加领导重庆学生抗暴运动,并为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做了大量工作。1947年,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学生运动高潮中,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1947年冬随彭咏梧到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担任下川东地区地工委和川东临委的联络员。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姐还担任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1947年,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领导武装斗争。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小萝卜头:宋振中(1940-1949),男,江苏邳州市人(原为邳县),解放战争时期的小烈士。宋振中的父母都是 共产党员,父亲宋绮云是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宋振中八个月的时候,他的父母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逮捕,他也被带进了监狱。 宋振中从小跟着母亲徐林侠在女牢中长大,一直到四五岁还没有见过关在男牢中的父亲。由于终年住在阴暗、潮湿的牢房里,吃的是发霉发臭的米饭,小振中长到八九岁时,个头却只有四五岁孩子那么高,成了一个大头细身子、面黄肌瘦的孩子,难友们都疼爱地叫他“小萝卜头”。“小萝卜头”从小就很懂事,他的妈妈为了给他换一点大豆吃,就去做苦工,可每次开饭时,“小萝卜头”总是让妈妈吃。他还常常搜集一些破布条、破袜子留给妈妈做鞋用。从五岁起,他就学着自己缝补破衣服了。“小萝卜头”六岁的时候,他的父亲提出让他出去上学,特务们怕暴露他们的罪行,硬是不让,经过多次斗争,才同意由同监狱的政治犯黄显声将军教“小萝卜头”念书。“小萝卜头”学习非常刻苦,记忆力很强,也很懂礼貌,非常尊敬老师。 监狱生活使“小萝卜头”懂得了许多道理,国民党特务对共产党人的非人虐待、折磨,共产党员坚贞不屈、英勇斗争的精神都留给他深刻的印象,使他从小就知道谁是坏人,谁是好人。他还经常帮助大人做秘密工作。由于他年龄小,特务们对他的看管不是很严,他就经常在牢房之间传递信息。淮海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到监狱后,就是由他从男牢传到女牢,从楼上传到楼下的。每当大人商量事情,“小萝卜头”总是坐在门口放哨,他还帮助大人了解入狱同志的情况,传递东西。在国民党溃逃之前,特务们安排杀害“小萝卜头”和他的父母。残酷的敌人用刺刀杀死了他的父母,又逼向“小萝卜头”。“小萝卜头”喊着:我没有罪,我要出去。灭绝人性的刽子手劈胸就是几刀,把他杀害了。解放后,人民政府追认宋振中和他的父母为革命烈士。
2023-07-18 11:35:054

红岩人物关系?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江竹筠牺牲时年仅29岁。
2023-07-18 11:35:262

江姐的名字应该怎么读?

——以地名异读音佐证人名异读音 江竹筠烈士 从小说《红岩》到电影《烈火中永生》,从歌剧《江姐》到电视剧《江姐》,江姐成为共产党人坚贞不屈的楷模而家喻户晓,其创作原型——1949年11月14日牺牲于重庆解放前夕的江竹筠烈士也广为人知。 然而,但凡体现江姐本名“江竹筠”的语音传播方式,都要面对“筠”在yún、jūn两读中何去何从的困惑:电视片《电影传奇·烈火中永生》读作yún,电视剧《江姐》读作jūn……不少人以《现代汉语词典》为据——“筠yún <书>①竹子的青皮。②借指竹子。”“筠jūn 筠连(jūnlián),地名,在四川。”认为江竹筠的“筠”只有读作yún,才符合比喻人品挺拔、坚韧似“竹”之义。 《辞源》亦如是说:筠,读yún(古时并无二音),本义为“坚韧的竹皮”。《礼·礼器》曰:“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另“引申为竹之别称”,唐韦应物有诗:“青苔已生路,绿筠始分箨。”不难认定,衡量人名、地名的用字与读音正误,应以“是否符合所在名称本义”为基本尺度,即据“义”定字(音)。由此,“筠”在一般涉“竹”领域读yún是理所当然的。 且看:今江西高安市于唐武德七年(624年)由米州改置筠州,《太平寰宇记》称其“以产筠篁为名”(篁,竹林,并泛指竹子),南宋宝庆元年(1225年)因与理宗皇帝赵昀之“昀”(yún,日光)同音而改称瑞州;今市人民政府驻地“筠阳镇”,也以产竹(筠篁)且位于锦江北岸得名。因此,无论古之筠州、今之筠阳镇,据义读“筠yún”顺理成章,被避讳的赵昀之“昀yún”也堪为佐证。 不过,“一般”总是相对“特殊”而言,1957年确定四川筠连县的“筠”读jūn即为特例,“筠”也从此成为多音字。筠连,唐之筠州、连州,前者“多筠竹”,后者“四面皆山,一色相连”,元代合并为“筠连”州,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为县。既然公认筠连之“筠”言其“多筠竹”,为何不能在普通话中读yún呢?若仅出于个别照顾边远地区的方言习惯,日后应有再商榷的余地。 古往今来,形成汉字异读的根源大致有二:或因汉字特点,如一音多字、一字多音(多音字)、一字多写(异体字)及异字通用(通假字);或因方言特点,如普通话的“异音字”在方言中往往变成“同音字”,南方方言尤甚。由此,地名中常见换“字”存“音”之举:福建厦门(市)的“厦”,早年写作“夏”(一说还用过“下”),明清时定为按闽南方言与“夏”同音的“厦”,1957年因厦门而为普通话“厦shà”增设异读音xià。 欲说人名,先谈地名——二者互为来源,读音纠葛相通,处理方式也可借鉴。江竹筠是四川人,必然按四川方言“均”“匀”不分、以“均(筠)”代“匀(筠)”的习惯用字、读音,其“筠”至今也是两读各有依据:在方言,若仿效本省地名“筠连”读jūn,正常如前车后辙、合情合理;在普通话,以“筠”涉“竹”而据义读yún,也是理直气壮、无可置疑。既然社会应用只能择取其一,就需要探讨此“筠”不同于彼“筠”的独到之处: 从存世的烈士遗物得知,“竹筠”并非江姐本名,此前写作“竹君”并用于她29岁生命的至少三分之二时间:图1——1941年(民国30年)7月,×淞中国公学附属中学“查学生江竹君,年廿岁,四川富顺人,曾在本校高中一年级修业期满”的《证明书》;图2——同年9月8日,重庆中华职业学校颁发“学生江竹君,系四川省富顺县人,现在教育部指定本校办理之会计职业训练班修业期满”的《证明书》。 竹君,兼有竹之筋骨、君子风范,作为人名已无可挑剔。江姐在成年之后由“竹君”改名“竹筠”,应视为易地从事党的秘密工作需要:改换字形,书面上判若两人;字音不变,亲友、同志间交往依旧;至于字义,当时似无一并变化的考虑——古代涉“筠”词汇筠竹(斑竹)、筠筒(竹筒)、筠管(笔管)、筠箭(箭竹)之外,用“竹”与近义(竹皮)或同义(竹)之“筠”组词,不像深思熟虑的结果。 今日“筠”的读音分歧,应为源远流长的方言使然:“君”“筠”韵母相同,在四川方言的读音难分伯仲,而普通话则要通过正音使两者明显区别。老一辈语言文字学者有话,自古换“字”容易改“音”难:江西会昌县筠jūn门岭,地处赣、粤、闽交通要冲,先以驻军得名“军门岭”,后因物产筠竹改“军”为“筠”。可是,先来的“军jūn”口口相传、根深蒂固,后到的“筠”纵有字义“筠竹”支撑也难以读yún。 既然江竹“君”——江竹“筠”一脉相承,不妨借鉴地名中的“夏”门——“厦”门、“军”门岭——“筠”门岭方式:字音从前者,字形从后者,作为人名的特例处理。即:为避免先烈江姐的本名前后读音各异,宜尊重本人生前初衷与习惯,以江竹筠之“筠”照旧读jūn告慰英灵。 图一 图二
2023-07-18 11:35:465

江竹筠怎么读 江竹筠具体怎么读

1、竹筠怎么读:江姐(著名革命女烈士)名字,江竹筠,读jiāng zhú yún。 2、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1949年11月14日),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是我们的党在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的党追认的女烈士。 3、1939年加入了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 4、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位于重庆的国民政府军统渣滓洞集中营,遭酷刑仍拒屈、拒不交出军统所要的中共地下党情报;1949年11月14日,重庆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之际,被国民政府军统于渣滓洞监狱所杀并毁尸。 5、2009年9月江竹筠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名单。
2023-07-18 11:36:071

江竹筠的筠读jun还是yun

jun。根据查询江竹筠个人资料可知,江竹筠,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镇江家湾人,筠读作jun,中国共产党地下时期重庆地区组织的重要人物,为中国共产党追认的女烈士。
2023-07-18 11:36:211

江姐名叫江竹筠,读音是江竹jun,还是江竹yun?

筠字在名字里读yun。
2023-07-18 11:36:281

筠怎么读

  1、筠是一个汉字,读音为yúnjūn。意思为古州名[Junprefecture]。唐武德七年置。以地产筠篁得名。辖境约当今江西省高安、上高、新昌等县地。   2、偶然看到江西卫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烈火红岩》。剧中人物不论反面正面,提到江姐的名字都称“江竹yun(云)”,不禁摇头叹息。读者或许会说:“江竹筠”的“筠”字,在《现代汉语词典》有“yun”、“jun”两个注音,谁也没有规定江姐的名字必须读哪个音,人家念作“yun”又有什么奇怪呢。
2023-07-18 11:36:341

筠怎么读 筠如何读

1、筠是一个汉字,读音为yúnjūn。意思为古州名[Junprefecture]。唐武德七年置。以地产筠篁得名。辖境约当今江西省高安、上高、新昌等县地。 2、偶然看到江西卫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烈火红岩》。剧中人物不论反面正面,提到江姐的名字都称“江竹yun(云)”,不禁摇头叹息。读者或许会说:“江竹筠”的“筠”字,在《现代汉语词典》有“yun”、“jun”两个注音,谁也没有规定江姐的名字必须读哪个音,人家念作“yun”又有什么奇怪呢。
2023-07-18 11:36:411

筠怎么读 筠如何读

1、筠是一个汉字,读音为yúnjūn。意思为古州名[Junprefecture]。唐武德七年置。以地产筠篁得名。辖境约当今江西省高安、上高、新昌等县地。 2、偶然看到江西卫视播出的电视连续剧《烈火红岩》。剧中人物不论反面正面,提到江姐的名字都称“江竹yun(云)”,不禁摇头叹息。读者或许会说:“江竹筠”的“筠”字,在《现代汉语词典》有“yun”、“jun”两个注音,谁也没有规定江姐的名字必须读哪个音,人家念作“yun”又有什么奇怪呢。
2023-07-18 11:36:471

读《江姐》有感

读《江姐》有感1   江姐,中华儿女的典型,读《江姐》有感。《江姐的故事》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江姐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那坚强不屈的革命意志,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故事叙述了10岁时江姐身体矮孝枯廋,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高大的机器,他够不到,干活时必须坐在特制的高凳上,稍有虪忽,就会被皮鞭抽打。看到这里,我颇有感解,10岁,正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欢乐的黄金时期。江姐童年的美好时光却在“轰轰”的机器声中悄悄流渐。可我在10岁那年,正过着比蜜还甜的生活。为了庆祝我的10岁生日,爸爸妈妈杀鸡宰鸭,还买蛋糕,忙得不可开交。前来祝贺我的长辈足有23人,他们赠送给我的礼物五花八门,使我看得眼花繁乱。我的童年和江姐的童年相比,真是天酾之别埃   江姐19那年,加入了党组织。后来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抓。在审诉室里,敌人恨如豺狼,他们用特制的四棱竹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还边恶狠狠的说:“你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我愤恨地高喊一声:“住手,惨无人道的魔鬼!”爸爸妈妈急忙赶来问:“莉莉,你怎么啦?”   我含着泪继续往下读,当我读到江姐在受刑后说的:“独行太小的考验,筷子是竹做的,共产党员的一直是钢的。”这句时全身的热血捅向胸膛。在旁的爸爸妈妈情不自禁地说:“多好的江姐啊!莉莉我们的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他们给的。”我频频点头。   “假如我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他踏着父母之足迹,从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这是江姐的遗言。这不仅是江姐对儿子的希望,也是对我们的希望。读完这本书,江姐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她英勇不屈,临危不惧的精神,激励着我幼小的心灵。江姐啊,江姐!我要高举你的旗帜,踏着你的足迹,学好本领,建设好伟大的祖国,读后感《读《江姐》有感》。 读《江姐》有感2   江姐,放下自己的家庭,一心为共产党工作,她,对党一心一意,毫无怨言,但是,面对可恨的敌人,她总是表现出顽强勇敢的临危不俱的另一面!虽然在城门上看见丈夫的头颅,但为了不暴露她是共产党,她仍然镇定自若地去和双枪老太婆。在牺牲前,仍然要注意着装,然后,毫无畏惧、从容地走向刑场!江姐那在危险前镇定的样子现在还停留在我的脑中!   老许,经验丰富、胆识过人、机智、沉着、常常为了更多人而牺牲自己!当发现沙坪书店被暴露之后,明智的他,马上凭自己的多年的经验断定马上要转移!在敌人的审讯面前,利用自己的机智,巧妙地把徐鹏飞引进错误的判断,从而保护了同志!在白公馆的地窖里,他用自己的手指挖出了越狱的地道,然而他自己并没有逃跑,而把这个机会留给了更多的共产党员!   齐晓轩在紧要关头也牺牲了自己,保护了更多同志!   临危不惧的江姐、一心只为人民找想又顾全大局的老许、舍己救人的齐晓轩他们都是共产党! 在渣滓洞里,他们在炎炎夏日,只有控制的水喝,敌人想要用炎热、饥饿、伤痛来使共产党们投降!可事实证明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无忧无虑地生活,不管是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室内都有空调,也不愁吃和穿,更不用忍受那种忍受不到的痛苦!可是,这一切的得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强大!在党即将成立九十周年生日的伟大时刻,我祝愿我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繁荣富强! 读《江姐》有感3   江姐,真名江竹筠。她的老家在四川省自贡市大山铺朱家沟。她的父亲叫江上林,她的母亲叫李舜华,她的生活十分清苦,而她的父亲游手好闲,所以,她的母亲就跟父亲离婚了。小时候,江竹筠很懂事,她很想去上学,可是家里供不起,于是,懂事的江竹筠就去当童工,维持家庭的生计。最终,有一天,江竹筠终于能上学了,她学习十分刻苦,还认识了一位好朋友----何理立,他们俩都是跳班生,每次不做完作业绝不离开教室。这些精神把我打动了,我每次只需做完作业就很累了,没想到江姐竟这么苦!我要下决心,向江姐学习。之后,写的是江姐如何当上共产党员,她有什么样的钢铁般的意志。   一个浓雾弥漫的早晨,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被捕了。在人间魔窟“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敌人对她进行了非人的折磨,她一次次昏死过去,一次次被冷水泼醒。但她禁受住了考验,保守住了秘密,迎着新中国的曙光,大义凛然地走向了刑场。这是多么具有钢铁意志的话呀!!   江姐,我赞美你,你是伟大的人,为了祖国贡献一切的人! 读《江姐》有感4   故事叙述只有10岁的江姐,身板矮小、枯瘦,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高大的机器,她够不到,干活时必须坐在特制的高脚凳上,稍有疏忽,就会被皮鞭抽打。看到这里,我颇有感触:10岁,正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欢乐的黄金时期。江姐童年的美好时光却在“轰轰”的机器声中悄悄流逝。可我在10岁那年,正过着比蜜还甜的生活。为了庆贺我10岁生日,爸爸妈妈杀鸡宰鹅,忙得不可开交。前来祝贺我的长辈足有二、三十人,他们赠送给我的礼物五花八门,使我看得眼花缭乱。我的童年和江姐的童年相比,真是天壤之别啊!   江姐19岁那年,加入了党组织,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狼,他们用特制的四楞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还边恶狠狠地说:“你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我愤恨地高喊一声:“住手,惨无人道的魔鬼!”爷爷急忙赶来,问:“孙子,你怎么了?”   我含着泪继续往下读,当我读到江姐在受刑后说的“毒刑是个小小的考验,筷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这句时,全身的热血奔向胸膛。在一旁的爷爷情不自禁地说:“多好的江姐啊!孙子,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就是她们给的。”我频频点头。   “假如我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盼教他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这是江姐的遗言。这不仅是江姐对儿子的希望,也是对我们的希望。   读完这本书,江姐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她英勇不屈、临危不惧的精神,激荡着我幼小的心灵。江姐啊,江姐!我要高举你的旗帜,踏着你的足迹,学好本领,建设好伟大的祖国。 读《江姐》有感5   我们如此好的生活是从何而来?是靠无数共产党人的生命和鲜血换回来的。在清朝,满洲人统治中国的最后时期,中国已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很低,过着缺衣少食、忍气吞声的日子。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出现了,他们为中国解放事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今天读了《江姐》这本书后,我的感触更深刻了。   江姐原名江竹筠,出生在重庆一座大山里,家境贫寒。在三舅的微薄帮助下,读完高一后,她就辍学了。在这之前,她帮助班主任看特务的行踪。辍学后,她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当选为新市区区委委员。与彭咏梧同志假扮夫妻;被“尾巴”跟上后调离重庆。去川西平原上的成都“独立作战”,以报考四川大学作为伪装,经过许多困难,终于考上大学;在上大学的过程中,遭遇了“暴风雨”——******一次又一次地镇压地下组织的活动,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血腥场面。经历了“暴风雨”之后又回到重庆,不幸接连而至,她的妈妈去世,她的孩子云儿又断了奶,只好托人照顾,与此同时她还要照顾老彭同志,肩上的担子也越来越重。经历了千难万险,这一次突变给地下组织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一个在地下组织所知甚多的人——冉益智,他出卖了江姐、曾紫霞、刘国志等一批地下组织工作者。江姐是重点对象,从她的口中可以得到有价值的情报。江姐被捕了。那些人用刑具拷打江姐,她昏过去,又用冷水将她泼醒......这样反反复复,其他牢里的人,在这一个凄凉的夜晚,他们听到的就是这两种交替的声音。尽管重刑加身,但江姐仍不透露半点情报,她还说了一句话“竹签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姐,一个为中国解放事业而奋斗的英雄的名字。她面对那些用刑专家毫不畏惧,坚强勇敢。虽然重刑加身,忍受着生不如死的痛苦,一次又一次的痛昏过去,一次又一次的被泼醒,但她用一个共产党员不怕牺牲的精神挺了过去。用毅力和坚强感染了所有人,她的品质,她的态度,她的坚持,她的每一点都值得我们学习。江姐的贡献无法估量。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牺牲,她的血没有白流,她的精神永远激励着下一代! 读《江姐》有感6   江姐,放下自己的家庭,一心为共产党工作,她,对党一心一意,毫无怨言,但是,面对可恨的敌人,她总是表现出顽强勇敢的临危不俱的另一面!虽然在城门上看见丈夫的头颅,但为了不暴露她是共产党,她仍然镇定自若地去和双枪老太婆,在牺牲前,仍然要注意着装,然后,毫无畏惧、从容地走向刑场!江姐那在危险前镇定的样子现在还停留在我的脑中!   老许,经验丰富、胆识过人、机智、沉着、常常为了更多人而牺牲自己!当发现沙坪书店被暴露之后,明智的他,马上凭自己的多年的经验断定马上要转移!在敌人的审讯面前,利用自己的机智,巧妙地把徐鹏飞引进错误的判断,从而保护了同志!在白公馆的地窖里,他用自己的手指挖出了越狱的地道,然而他自己并没有逃跑,而把这个机会留给了更多的共产党员!   齐晓轩在紧要关头也牺牲了自己,保护了更多同志!临危不惧的江姐、一心只为人民找想又顾全大局的老许、舍己救人的齐晓轩……他们都是共产党! 在渣滓洞里,他们在炎炎夏日,只有控制的水喝,敌人想要用炎热、饥饿、伤痛来使共产党们投降!可事实证明——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   再来看看我们现在的生活,无忧无虑地生活,不管是在炎热的夏天还是寒冷的冬天,室内都有空调,也不愁吃和穿,更不用忍受那种忍受不到的痛苦!可是,这一切的得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啊,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今天的强大!在党即将成立九十周年生日的伟大时刻,我祝愿我的祖国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繁荣富强! 读《江姐》有感7   这一周,繁忙的学习生活依旧进行着。而这周让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繁忙,还有一种令我久久难以平静的革命精神!   这周我们学习了一片题目为《江姐》的课文。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非常晴朗的日子,特务要把江姐和另一批同志转移到别的地方去。大家都知道是要将这批同志执行秘密枪杀,都十分悲哀。而江姐却从容不迫地藏好文件,收拾衣物,梳妆打扮,像是要去赴什么隆重的典礼似的。江姐向同志们挥手告别,并鼓励他们。最后江姐英勇就义了。   文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江姐和其他男同志一起,挺立在囚车上面,像迎接庄严的战斗,像迎接即将到来的光明。看,他们的脸上充满着胜利的欢笑,洋溢着圣洁的光辉,这段话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觉得这段话写出了革命者面对死亡毫不畏惧的样子。表现了江姐等革命者视死如归的乐观主义精神!这,使我深受感动。   江姐曾经被敌人严刑逼供过,残刑有老虎凳、竹签子等。但她依旧不说出一个字,强忍着剧痛。   她这种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使我深受感动。   如果没有讲解等革命者,我们就不会有今天;如果没有江姐等革命者,我们就不会有这样美好的生活。   江姐虽然牺牲了,但她视死如归、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永远活在我们心间! 读《江姐》有感8   江姐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她那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10岁的江姐,身材矮小,枯瘦,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高大的机器,她够不到,干活时必须坐在特制的高脚凳上,稍有疏忽,就会被皮鞭抽打。看到这里,我颇有感触:10岁,正是儿童长身体、长知识的欢乐地黄金时期。为了庆贺我的10岁生日,爸爸妈妈买鸡买鸭,长辈们送给我的礼物五花八门,使我看的眼花缭乱。我的童年和江姐的童年相比,真是天地之别啊!江姐19岁那年加入了共产党,因叛徒出卖江姐被铺。敌人用特制的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间来回猛夹惨无人道。而江姐在受刑后说的"毒刑是个小的考验,筷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的意志是钢的"这句话时,让我热血沸腾.读完这本书江姐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知道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由千千万万个像江姐一样的共产党用鲜血换来的。经过多少磨难,历尽多少辛苦,我们的党在岁月的长河中艰难而又坚定的前行。党的巨大成就为我们赢得了今日的幸福生活   20xx年7月1日,将迎来党的九十岁生日,多么伟大而神圣的节日啊!时代发展了,社会进步了,我们对党的深厚感情没有变,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没有变。“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领导中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多,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他实行了民主好处多......”让我们一起唱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吧。让这歌声伴随着我们,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图伟业吧!   九十年坎坷,九十载奋斗。一首气势恢弘的壮丽乐章在神州大地回荡。这乐章如此动人,如此扣人心弦,听之让人心潮澎湃!聆听中国共产党之音,追寻她不平凡的成长足迹;聆听中国共产党之音,见证她波澜壮阔的奇迹;聆听中国共产党之音,期待她更辉煌的业绩。   新的学习生活已经开始,让我们用高尚的品德,优异的成绩回报给伟大的党。我们在五星红旗下庄严宣誓:现在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以后做个有用的人才为我们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母亲谱写更辉煌美丽的篇章! 读《江姐》有感9   江姐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小家庭里。她的爸爸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但幸运的是,她的妈妈勤俭能干,使她和弟弟都有了上学的机会。江姐很珍惜上学的机会,她从不怕苦、怕累、不仅帮着父母分担家务、照顾弟弟,而且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而生活在现代的我们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像个小皇帝似的,不仅不做家务还总跟家里人顶嘴赌气。跟江姐比起来可真是羞愧啊!后来江姐入了党。她落落大方,胆大心细,而且考虑事情周密。但由于被叛徒给出卖,江姐与众多党员被抓进了大牢。在审讯室里,江姐顽强不屈,即便敌人用竹签把她的手指扎得血淋淋的,使她好几次都疼昏了过去,她还是咬紧牙关,一声也不吭, 一点儿向敌人屈服的意思也没有。江姐那坚贞不屈的气概、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是平常人所没有的。因为她坚信:竹签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在胜利的时刻来临时,江姐——这个机智、勇敢、热爱生活、宁死不屈的战士为党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再想想我自己,做事虎头蛇尾,一遇到困难就退缩,记得有一次,我求妈妈让我学画画,可是,当妈妈给我报了素描班后我又觉得素描有点难而且枯燥无趣不想学了,上课时就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最后一事无成。比起江姐的那份坚强、那份毅力,我真是自愧不如啊!   《江姐》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江姐这样的革命烈士为我们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献出了自己的生命,虽然他们已经英勇牺牲了,但是他们的精神我们会永远铭记在心!生活在新世纪的我们要更加珍惜眼前幸福的生活,为祖国建设更加努力学习。 读《江姐》有感10   江姐,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江姐的故事是我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江姐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他那坚贞不屈的革命意志,豪迈的英雄气概深深的打动了我的心。   故事叙述只有10岁的江姐,身材矮小,枯瘦,为了生活,被迫去做工。高大的机器,她够不到,干活时必须做在特制的高脚凳上,稍有疏忽,就会被皮鞭抽打。看到这里,我颇有感触:10岁,正是儿童长生体,长知识的欢乐的黄金时期,江姐童年的美好时光却在轰轰的机器声中悄悄流逝。可我在10那年,正过着比蜜还甜的生活。为了庆贺我10岁生日,爸爸妈妈杀鸡宰鹅,忙的不可开交。前来祝贺我的人有二三十人,他们赠送给我的礼物五花入门,使我看的眼花缭乱。我的童年和江姐的童年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啊!   但江姐十九岁那年,加入了党组织,因叛徒出卖,江姐被捕,在审讯室里,敌人恶如豺豹,他们用特制的四楞筷子,放在江姐的手指中间,双手紧握筷子的两头,来回猛夹,边夹还边恶狠狠的对江姐说,你说不说,不说就把你吊起来。在凶恶的敌人和夹棍面前,她丝毫不怕。但是不管江姐她怎样反抗,都敌不过凶恶的敌人,最后,江姐还是被惨无人道的敌人杀害了。   读完这本书,江姐的形象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江姐,我一定高举你的旗帜,去建设祖国!
2023-07-18 11:36:591

江姐的故事啊```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伟,1920年旧历八月二十生于四川自贡。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她最崇拜苏联女英雄“丹娘”;狱中难友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毛泽东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江竹筠烈士小传》。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领导下工作。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大众文艺》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圣洁的血花》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如歌剧《江姐》,是1964年由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 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2023-07-18 11:37:225

江姐的故事简介 大约60-100字

江竹筠(1920—1949),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炜、江雪琴,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 江竹筠烈士[1]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1944年夏,江竹筠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同志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6年底至1947年初,参加领导重庆学生抗暴运动,并为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做了大量工作。   1947年,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学生运动高潮中,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1947年冬随彭咏梧到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担任下川东地区地工委和川东临委的联络员。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姐还担任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   1947年,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领导武装斗争。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涂孝文的出卖,江姐在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   国民党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找到“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编辑本段革命事迹   少女时期的江姐江竹筠同志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   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2009年9月14日,她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编辑本段中国的丹娘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夏天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编辑本段江姐遗书   遗书手迹(部分)江姐在临刑之前还写下了一封托孤遗书,是写给安弟(江姐的表弟谭竹安)当时江姐是用筷子磨成竹签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写下这封遗书,“信里满载着江姐作为一名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思念之情。”而这封遗书现在保存在重庆三峡博物馆。   2007年11月14日,在江姐牺牲58周年这天,这封人称“红色遗书”的文物终于向世人揭开尘封已久的秘密,信中大概说道:“我们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上一年6月),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的在学习……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话,云儿(指江竹筠、彭咏梧两烈士的孩子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江姐的这封遗书展示了江姐鲜为人知的柔情一面。   遗书提到儿子 江竹筠与彭咏梧及孩子合影  这封遗书是江姐写给表弟谭竹安的,约十二厘米左右,纸面粗糙,因年代久远,已开始泛黄。“这是江姐就义前最后的一封信件。”三峡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江姐既是一位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位普通女性,一个孩子的母亲。她在信中屡次提到儿子彭云。工作人员说,人们都认为革命战士是钢铁铸成,其实英雄也有温柔的一面,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除了革命事业外,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遗书字迹相当潦草,不时出现涂改墨迹,可见当时江姐心中对孩子的牵挂之情。”   竹筷削笔烧棉做墨    江姐唯一的孩子—彭云在阴森恐怖的渣滓洞监狱里,江姐是怎样悄悄写下遗书,又是怎样把遗书送出监狱的?三峡博物馆有关人士揭开了谜底。   当时,江姐住在渣滓洞监狱女二号牢房,工作人员说,在遇难前两个月,江姐给表弟谭竹安写下了这封遗书。当时,监狱中对犯人的控制十分严密,江姐根本无法弄到笔墨写信。后来江姐偷偷藏起一根竹筷,在看守不注意的时候,把竹筷一端磨尖当笔,然后拆开棉被,把一些棉花烧成灰,调些清水,就成了墨水。用自制的笔墨,江姐在一张草纸上写下了此信。遗书写好后,江姐通过一个看守,悄悄把信带出了监狱,辗转交给了她的表弟谭竹安。解放后,谭竹安将这封宝贵的遗书交给了博物馆并保存至今。编辑本段江姐姓名的演变  江姐的本名其实叫江竹筠,后来她到万县工作,就化名为江志炜(可能是志在光明的意思)。当她被捕的时候,敌人问她的名字,她说“我叫江志炜”,狡猾的敌人冷笑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真名叫江竹筠”。   这时,江姐听到了审讯室外风吹竹林的声音,想起了家乡的竹林那种顽强。每当狂风暴雨来临,它们个个精神抖擞,毫不畏惧。即使狂风吹落它们的枝叶,暴雨折断了它们的“脊梁”,它们仍然不肯向暴风雨低头,高高地挺立着,将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它们像一排排坚强不屈的士兵一样,不肯向敌人投降屈服,为了晚一点暴露身份同时又表达自己忠诚,她灵机一动,大声对呵斥敌人:“对,我是叫江竹筠,不过我那个筠,是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平均地权的均那个筠字,你们不要写错了。”可谁知,这一改,竟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叱咤风云的千古英名。
2023-07-18 11:37:3710

江姐的简介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伟,1920年旧历八月二十生于四川自贡。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她最崇拜苏联女英雄“丹娘”;狱中难友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毛泽东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江竹筠烈士小传》。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领导下工作。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大众文艺》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圣洁的血花》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如歌剧《江姐》,是1964年由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 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2023-07-18 11:38:083

江竹筠是哪本著名革命小说中的代表人物

江竹筠是小说《红岩》中江姐的人物原型。她是在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坚贞不屈的巾帼英雄,她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影响和激励了几代人。她就是江竹筠,原名江竹君,人们习惯称她江姐。江竹筠,四川省自贡市人,1920年8月20日出生在大山铺镇江家湾一个农民家庭。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竹筠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江竹筠的人物生平江姐刚出生时取的小名叫雪琴,从5岁发蒙读书始,父亲给她取的学名叫“江竹君”,至今存世的1940年中华职业学校发给她的修业证书和她随后考入国立四川大学的入学登记表上,都写的是这个名字。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壮烈牺牲于歌乐山电台岚垭刑场,牺牲时年仅29岁。
2023-07-18 11:38:151

江姐的资料?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伟,1920年旧历八月二十生于四川自贡。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她最崇拜苏联女英雄“丹娘”;狱中难友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毛泽东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江竹筠烈士小传》。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领导下工作。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大众文艺》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圣洁的血花》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如歌剧《江姐》,是1964年由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 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2023-07-18 11:38:332

江姐的资料?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伟,1920年旧历八月二十生于四川自贡。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她最崇拜苏联女英雄“丹娘”;狱中难友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毛泽东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江竹筠烈士小传》。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领导下工作。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大众文艺》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圣洁的血花》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如歌剧《江姐》,是1964年由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 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2023-07-18 11:38:402

朗读江姐给弟弟的一封信带有什么样的情感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毛泽东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江竹筠烈士小传》。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领导下工作。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大众文艺》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圣洁的血花》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如歌剧《江姐》,是1964年由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 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2023-07-18 11:38:471

江姐的英雄事迹

  狱中英雄 1948年4月,中共重庆市委正副书记刘国定、冉益智被捕叛变,由于他们告密,1948年6月,江竹筠等在万县的一批同志被特务逮捕,并被押往重庆,并押在“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当敌人从叛徒口中得知江竹筠是彭咏梧的妻子和助手,并掌握着川东云阳、奉节、巫溪、巫山等县党组织和游击队的情况时,妄图把她当作突破口。但江竹筠在敌人一个多月的酷刊审讯中,守口如瓶,后来特务们竟丧心病狂地在她的指尖上钉进一根根竹签,致使她一次次痛昏过去,但敌人依然一无所获。重庆行辕二处处长、特务头子徐远举只得感叹地说:“共产党厉害就厉害在这些地方,彭咏梧死了,看来江竹筠也死心了。”从此结束了对江竹筠的审讯。  在江竹筠受刊最惨烈的日子里,渣滓洞牢房里的难友们出现了慰问“江姐”的动人情景,有的替她包扎伤口,有的写慰问信,她们用竹签当笔,蘸红药水把赠言写在草纸上。其中何雪松代表全体难友献给江竹筠的诗这样赞颂道:“你是丹娘的化身,你是苏菲娅的精灵,不,你就是你,你是中华儿女革命的典型。”这首诗在渣滓洞牢房里传诵了一时。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江姐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监狱。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竹签钉进十指。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打开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与31名难友一道壮烈牺牲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的电台岚娅,年仅29岁。并肩战斗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2023-07-18 11:39:0710

江姐的资料

  江姐是著名的革命烈士江竹筠的爱称,曾用名江志炜,江竹筠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婚后负责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组织发行工作。1948年,彭咏梧在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任上战死,江竹筠接任其工作。1948年6月14日,江竹筠在万县被捕,被关押于重庆军统渣滓洞监狱,受尽酷刑仍坚不吐实,1949年11月14日被敌人杀害并毁尸灭迹;同志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另有同名歌剧、评剧、越剧以及电视连续剧等。  江竹筠(1920—1949),原名江竹君,曾用名江志炜,1920年8月20日出生于四川省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镇江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 江竹筠烈士  [1]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   1944年夏,江竹筠经组织安排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入党后,按党组织的要求,与共产党员彭咏梧扮作夫妻,组成一个“家庭”,作为重庆市委的秘密机关和地下党员学习的辅导中心;1945年与彭咏梧结婚;同志们习惯称她江姐,以表敬爱之情。   1946年底至1947年初,参加领导重庆学生抗暴运动,并为市委机关报《挺进报》做了大量工作。   1947年,在“反内战,反饥饿、反压迫”的学生运动高潮中,受中共重庆地下市委的指派,1947年冬随彭咏梧到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担任下川东地区地工委和川东临委的联络员。负责组织大中学校的学生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斗争。在丈夫彭咏梧的直接领导下,江姐还担任了中共重庆市委地下刊物《挺进报》的联络和组织发行工作。   1947年,彭咏梧任中共川东临时委员会委员兼下川东地委副书记,领导武装斗争。江姐以川东临委及下川东地委联络员的身份和丈夫一起奔赴斗争最前线。1948年,彭咏梧在组织武装暴动时不幸牺牲。江姐强忍悲痛,毅然接替丈夫的工作。她说:“这条线的关系只有我熟悉,我应该在老彭倒下的地方继续战斗。”   1948年6月14日,由于叛徒涂孝文的出卖,江姐在万县(今重庆市万州区)不幸被捕,被关押在重庆渣滓洞集中营。受尽了国民党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   国民党特务妄想从这个年轻的女共产党员身上找到“缺口”,以破获重庆地下党组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你们可以打断我的手,杀我的头,要组织是没有的。”“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她关怀难友,参与领导狱中斗争,被亲切地称为“江姐”。   1949年11月14日,在重庆即将解放的前夕,江姐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杀害于歌乐山电台岚垭,为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29岁的生命。  编辑本段革命事迹  少女时期的江姐  江竹筠同志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   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2009年9月14日,她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编辑本段中国的丹娘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夏天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编辑本段江姐遗书  遗书手迹(部分)  江姐在临刑之前还写下了一封托孤遗书,是写给安弟(江姐的表弟谭竹安)当时江姐是用筷子磨成竹签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写下这封遗书,“信里满载着江姐作为一名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思念之情。”而这封遗书现在保存在重庆三峡博物馆。   2007年11月14日,在江姐牺牲58周年这天,这封人称“红色遗书”的文物终于向世人揭开尘封已久的秘密,信中大概说道:“我们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自入狱日起(上一年6月),我就下了两年坐牢的决心,现在时局变化的情况,年底有出牢的可能……我们在牢里也不白坐,我们一直是不断的在学习……我们到底还是虎口里的人,生死未定……假若不幸的话,云儿(指江竹筠、彭咏梧两烈士的孩子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孩子们决不要骄(娇)养,粗服淡饭足矣……”   江姐的这封遗书展示了江姐鲜为人知的柔情一面。   遗书提到儿子 江竹筠与彭咏梧及孩子合影  这封遗书是江姐写给表弟谭竹安的,约十二厘米左右,纸面粗糙,因年代久远,已开始泛黄。“这是江姐就义前最后的一封信件。”三峡博物馆工作人员表示,江姐既是一位革命者,同时也是一位普通女性,一个孩子的母亲。她在信中屡次提到儿子彭云。工作人员说,人们都认为革命战士是钢铁铸成,其实英雄也有温柔的一面,江姐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除了革命事业外,最牵挂的就是自己的孩子,“遗书字迹相当潦草,不时出现涂改墨迹,可见当时江姐心中对孩子的牵挂之情。”   竹筷削笔烧棉做墨    江姐唯一的孩子—彭云  在阴森恐怖的渣滓洞监狱里,江姐是怎样悄悄写下遗书,又是怎样把遗书送出监狱的?三峡博物馆有关人士揭开了谜底。   当时,江姐住在渣滓洞监狱女二号牢房,工作人员说,在遇难前两个月,江姐给表弟谭竹安写下了这封遗书。当时,监狱中对犯人的控制十分严密,江姐根本无法弄到笔墨写信。后来江姐偷偷藏起一根竹筷,在看守不注意的时候,把竹筷一端磨尖当笔,然后拆开棉被,把一些棉花烧成灰,调些清水,就成了墨水。用自制的笔墨,江姐在一张草纸上写下了此信。遗书写好后,江姐通过一个看守,悄悄把信带出了监狱,辗转交给了她的表弟谭竹安。解放后,谭竹安将这封宝贵的遗书交给了博物馆并保存至今。  编辑本段江姐姓名的演变  江姐的本名其实叫江竹君,后来她到万县工作,就化名为江志炜(可能是志在光明的意思)。当她被捕的时候,敌人问她的名字,她说“我叫江志炜”,狡猾的敌人冷笑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真名叫江竹君”。   这时,江姐听到了审讯室外风吹竹林的声音,想起了家乡的竹林那种顽强。每当狂风暴雨来临,它们个个精神抖擞,毫不畏惧。即使狂风吹落它们的枝叶,暴雨折断了它们的“脊梁”,它们仍然不肯向暴风雨低头,高高地挺立着,将根深深地扎在泥土里。它们像一排排坚强不屈的士兵一样,不肯向敌人投降屈服,为了晚一点暴露身份同时又表达自己忠诚,她灵机一动,大声对呵斥敌人:“对,我是叫江竹筠,不过我那个筠,是上面一个竹字头下面一个平均地权的均那个筠字,你们不要写错了。”可谁知,这一改,竟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叱咤风云的千古英名。(注:筠有两个音,当它读yun的时候,意为竹子。读jun的时候,作一地名并无竹子之意,但它此时又恰恰与君同音。)
2023-07-18 11:39:301

江姐的资料

江竹筠,又名江竹君、江志伟,1920年旧历八月二十生于四川自贡。在她8岁时,性格刚强的母亲与游手好闲的父亲不能相处,便带着江竹筠姐弟到重庆投奔兄弟。江竹筠10岁到重庆的织袜厂当了童工,因为人还没有机器高,老板就为她特制了一个高脚凳。11岁时,她又进了重庆的一所教会办的孤儿院,边做工边读书。在苦难的生活经历中,江竹筠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充满了憎恨,同时也养成了刻苦学习的精神。她在上学时非常用功,记忆力超群。后来据同牢难友讲,在狱中,她背诵和默写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供难友们学习。 江竹筠于1939年考入重庆的中国公学,秘密加入了共产党。1944年秋,江竹筠又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植物病虫系,翌年转入农艺系。1946年,她毕业后回到重庆,参加和领导学生运动。1947年春,中共重庆市委创办《挺进报》,江竹筠具体负责校对、整理、传送电讯稿和发行工作,只几个月的时间,报纸就发行到1600多份,引起了敌人的极大恐慌。 1948年4月,《挺进报》的发行机关被伪装进步的特务打入,以顺藤摸瓜的方式破坏了重庆市委,6月间,江竹筠被逮捕。在押往重庆的码头途中,她碰巧遇到了已经成了叛徒的原中共川东地委书记涂孝文,立即机智地大声呵斥叛徒,使得叛徒无法再伪装害人。江竹筠被送到重庆的“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的“渣滓洞”监狱后,惨遭手指钉竹签等毒刑的残酷折磨,仍坚贞不屈,并领导狱中的难友同敌人展开坚决的斗争。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被特务秘密枪杀,然后被用镪水毁尸灭迹,时年29岁。 ■她最崇拜苏联女英雄“丹娘”;狱中难友则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毛泽东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江竹筠烈士小传》。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领导下工作。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大众文艺》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圣洁的血花》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如歌剧《江姐》,是1964年由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 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2023-07-18 11:39:383

我们要学习江姐的什么品质?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毛泽东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江竹筠烈士小传》。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领导下工作。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大众文艺》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圣洁的血花》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如歌剧《江姐》,是1964年由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 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2023-07-18 11:39:472

红岩江姐介绍300字

 江姐原型:江竹筠(1920-1949),原名江竹君,四川省自贡市人。1928年她随母亲到重庆外婆家寄居,不久,她就进厂当了童工。1932年,进孤儿院小学免费读书。1936年考入重庆南岸中学。1939年考入中国公学附属中学读高中,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考入中华职业学校会计班,任该校党组织负责人。1941年,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1943年,与彭咏梧同志假扮夫妻,协助其工作.1944年去成都,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并以学生身份做群众工作。1945年,组织上安排她与彭咏梧正式结为夫妻.1946年7月回到重庆搞学运工作,帮助西南学院和女子师范学院分别建立了中共党组织及党的外围组织“六一社”,领导学生开展抗议美军暴行和反饥饿、反内战运动。1947年协助彭咏梧领导<<挺进报>>,负责稿件传递及发行工作。1947年11月,以下川东地委委员、川东临委联络员身份随彭咏梧一道离渝去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1948年1月。彭咏梧在云阳、奉节暴动中牺牲。她回重庆向川东临时工委汇报情况后,要求重返下川东工作。6月14日,因叛徒出卖,江竹筠及其他一批同志被捕,押往重庆,关押在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在狱中,特务头子徐远举得知她是川东临时工委联络员、下川东地委委员,掌握着川东云阳、奉节、巫溪、巫山等县党组织和游击队的情况,便妄图从她身上打开暴动地区缺口。徐远举及其手下特务接连对她进行刑讯,用夹手指、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等酷刑折磨她,致使她一次次痛昏过去,但她始终未吐露一点情况,表现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与其他三十名难友一道壮烈牺牲于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的电台岚垭,年仅29岁。  江姐在临死前还写下了一封托孤遗书,是写给安弟(江姐的表弟谭竹安)当时江姐是用筷子磨成竹签做笔,用棉花灰制成墨水,写下这封遗书,“信里满载着江姐作为一名母亲,对儿子浓浓的思念之情。”而这封遗书现在保存在重庆三峡博物馆。而就在2007年11月14日,在江姐牺牲58周年这天,这封人称“红色遗书”的文物终于向世人写开尘封已久的秘密。
2023-07-18 11:39:541

《江姐》全文

在一个静静的夜晚,两个特务从女牢房带走了一个通知。铁门边昏暗的灯光下,一个中等身材的女同志迈着稳稳的脚步想高墙边的黑漆铁门走去。她不是江姐吗?这么晚带她出去,敌人打什么鬼主意呢? 江姐叫江竹筠,童工出身,1939年入党,一直在白区工作。1947年夏天,重庆地下党要派一批同志到川东去支援农村里党的活动,发动武装起义,迎接解放。江姐向党要求参加这个工作。组织上考虑到她刚生孩子,没批准;只批准了她的丈夫,地下党重庆市委委员彭咏梧同志,带领一批同志到川东去。分别的时候,他们互相勉励要更好地为党工作。为了避免暴露,他们决定暂时断绝通讯联系。 几个月后,随着川东农村工作的发展,重庆地下党又派了一批同志去支援。江姐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出发了。到了万县,党组织告诉她,情况很紧急,命令她到奉节去跟那儿的彭咏梧同志联系。 江姐化了装,怀着兴奋的心情到了奉节县城。那是个阴雨天,她打着雨伞,沿着泥泞的江边走着。城门口围着一大群人,她也走上前去。原来是城头上挂着一排木笼,木笼里盛着一颗颗人头。她知道又有好些革命者牺牲了,心里觉得很难过,不忍看。再一想,不对,应该知道是谁牺牲了,好向党汇报。可是人头已经腐烂,没法辨认,只好到旁边去看布告。布告上一连串的名字,个个给打上红笔的勾。她只瞥了一眼,就看到使她触目惊心的几个字:“匪首彭咏梧……” 这个打击多么残酷啊!江姐感到眼前发黑,城头和木笼好像在空中旋转。她要痛哭一场,但是城门口站着一排敌人,她只好让眼泪往肚子里咽。她知道不能迟疑,应该马上离开。她抬起头,强压住她内心的悲愤,朝那木笼望了最后一眼,就默默地踏着泥泞的路走开了。 江姐很快就找到了党,向党组织做了汇报。她没哭,嘴唇微微抖动,平静地吐出仿佛经过千百次考虑的话:“这算不得什么!请转告上级,我请求留在老彭工作的地方。”党同意了她的请求。敌人风闻彭咏梧的妻子在这一带活动,就四处搜捕。几个月后,一个叛徒出卖了她,她在万县被捕了,立刻被解送到重庆渣滓洞集中营。 敌人从叛徒口里知道,江竹筠是地下党的地委委员。中美合作所的特务为了从她口里得到需要的东西,一个多月来,一直没有中断过对她的严刑审讯。这天夜间带她出去,看来也不会例外。同志们紧偎在牢门口,静静地守望着。 刑讯室离牢房不远,夜间,万籁俱寂,那边的声音显得特别清晰。 “说不说?说不说?”特务疯狂地吼叫着。 江姐回答说:“上级的姓名住址,我知道;下级的姓名住址,我也知道。但是,这些都是我们党的秘密,不能告诉你们。” 同志们知道,敌人又要下毒手了。大家屏息听着。先听见特务们用刑的声音,江姐倔强的呵斥声。接着,一个特务高声叫道:“拿竹签子来!”竹签子一根根地钉在江姐的指头里,也一根一根钉在同志们的心里。江姐大约是昏过去了。一会儿,听见一阵令人心悸的泼凉水的声音。 “说不说?说不说?”特务绝望地嘶叫起来,但是没有听到江姐的声音。 又是一阵令人心悸的泼凉水的声音。 但是没有听到江姐的一声呻吟。 这天夜里,渣滓洞牢房里的人们通夜未眠,大家怀着异样沉重的心情。 朝霞透过山峰,阳光泻满山谷。高墙边的黑漆铁门一响,人们聚在风门口张望。只见两个特务拖着昏迷不醒的江姐,往女牢房去。她熬受了一夜的折磨,流血过多,完全失去知觉了。 江姐还没醒过来。女牢房的通知把她的伤口包扎起来。这时候,大家发现,她在遭受敌人严刑拷打的时候,因为忍痛,紧咬着牙关,连嘴唇也咬破了。 集中营的同志们都关心江姐的身体,都为江姐的英雄行为感到骄傲。许多慰问信和诗从各个牢房秘密的传到女牢房来。有一间牢房的同志们集体写了一封信,信里说: “亲爱的江姐:一个多月的严刑拷问没能使你屈服。我们深切地知道,一切毒刑,对那些懦夫和软弱的人才会有效;对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不会起任何作用的。当我们每餐咽下霉米饭的时候,当我们被半夜里的敲梆声惊醒,听着歌乐山狂风呼啸的时候,当我们被提出去审讯的时候,我们想起了你,亲爱的江姐!我们想你保证:我们要像你一样地勇敢,坚强,在敌人面前不软弱,不动摇,不投降!……” 江姐醒过来了,同志们的关怀和慰问,使她激动。她请人代笔,给同志们回了一封信。同志们记得最清楚的,信上有这么几句话: “同志们太好了。这算不了什么!……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
2023-07-18 11:40:022

红岩江姐哪里值得我们学习

在亿万中国人的心中,江姐是革命意志坚强的代表。她的一句名言曾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严刑拷打算不了什么,竹签子是竹子做的,而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的。” 江竹筠这位看似文弱的女性有那样坚强的表现,是由于对旧社会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极度仇恨,也是由于对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的无限向往。当新中国的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时,她和渣滓洞里的难友们虽不知国旗的图案,却也以憧憬的心情商议着绣制这面代表解放的旗帜——尽管她们知道自己已看不到胜利的那一天。 在四川大学期间,江竹筠学会了俄语,并阅读来自苏联的书籍和报刊。1944年暑假回到重庆时,她参加了中苏友协招待会,会上放映了苏联故事影片《丹娘》——英勇不屈的卓娅成了江竹筠心目中的楷模。在狱中她受酷刑后,难友们把她称为“中国的丹娘”。当年的革命需要这种时代精神,而后人在为理想而奋斗时,同样能够从江竹筠身上得到教益。 ■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假夫妻,终于结成了真伴侣。唯一的爱子寄养在别人家里;为了革命工作,她做了绝育手术 ■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丈夫头颅,一时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得镇定自若 在江竹筠身上,寄托了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两种精神的融合。她是一位坚强的战士,也是一个好妻子和好母亲,最后为了革命事业又舍弃了她难舍的一切。 1943年4月,党组织派23岁的江竹筠以假夫妻的身份,配合地下党重庆市委领导人之一的彭咏梧开展工作,主要任务是负责通信联络。他们二人只有夫妻之名,实际上还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与下级之间的关系。在工作中,老彭十分关心江竹筠的安全。为了躲避重庆特务的跟踪,翌年,老彭让她报考成都的四川大学——那里号称民主堡垒,比较安全。江竹筠只读过一年高中,却向老彭保证:“为了完成党交给的任务,我愿意拼命!”经过3个月的复习,她终于考上了四川大学,老彭则经常以丈夫的名义去看望并布置工作。 1945年,经组织批准,并肩战斗了两年的彭咏梧和江竹筠结为夫妇。一年后,儿子彭云出世。夫妇俩把孩子寄养在别人家里。江竹筠为了在地下斗争中轻装上阵,毅然做了绝育手术。1947年秋,彭咏梧、江竹筠夫妇奉中共南方局的指示赴川东打游击。翌年春节前夕,彭咏梧在战斗中壮烈牺牲,头颅被敌人割下挂在城门上示众。江竹筠路过城门时突然看到这一情景,心如刀绞,为防旁边的敌人发现,还要表现出镇定。此后,她继续战斗在川东的门户万县。 江竹筠被捕后仍时时惦念着自己的儿子。1949年初秋,她利用一个难友出狱的机会,事先用竹签蘸着棉花灰对水调成的“墨汁”,给同样是共产党员的哥哥江竹安写了一封信:“假如不幸的话,云儿(指彭云)就送给你了,盼教以踏着父母之足迹,以建设新中国为志,为共产主义革命事业奋斗到底。” ■毛泽东看到江姐牺牲那场戏时,曾动感情地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几十年来,“江姐”要比烈士本名——江竹筠的知名度高得多,她身穿旗袍外罩毛线背心的服装样式也曾被人称为“江姐式”。这虽然要归功于艺术作品的形象塑造,更重要的还在于烈士本人的事迹感人。 重庆刚解放时,罗广斌在一本小册子中发表了《江竹筠烈士小传》。罗广斌是由江竹筠介绍入党,并在她的领导下工作。他被关入“渣滓洞”监狱后,江姐通知狱中的难友“此人可靠”。1951年纪念建党30周年时,重庆《大众文艺》发表了杨益言所写的《圣洁的血花》征文,也是以江竹筠烈士为题材的。1959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发行了28万册的《在烈火中永生》。此后,罗广斌、杨益言以3年的艰苦创作写出长篇小说《红岩》。此书仅国内就先后发行800多万册,可以说影响了一代人。 烈士的事迹不仅被作为长篇小说的素材,而且还被搬上了舞台、银幕和屏幕,很多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都以能够扮演江姐为荣。如歌剧《江姐》,是1964年由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首度排练和演出的,公演后很快在全国引起轰动。在风风雨雨的35年间,她经三代演员四度复排,前后共演出460余场,被赞誉为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其中的唱段如《绣红旗》、《红梅赞》等脍炙人口,被广为传唱。 老一辈革命家也深深为江姐的英雄事迹所折服。据《红岩》作者之一的杨益言回忆,当年毛泽东观看空政文工团演出的歌剧《江姐》时,看到壮烈牺牲那场戏,他禁不住动了感情,曾感慨而又不无遗憾地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为什么不把江姐写活?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为什么不去把她救出来?”
2023-07-18 11:40:321

江姐是怎么死的

江姐原型:江竹筠(1920-1949),原名江竹君,四川省自贡市人。1928年她随母亲到重庆外婆家寄居,不久,她就进厂当了童工。1932年,进孤儿院小学免费读书。1936年考入重庆南岸中学。1939年考入中国公学附属中学读高中,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考入中华职业学校会计班,任该校党组织负责人。1941年,任中共重庆新市区区委委员。1943年,与彭咏梧同志假扮夫妻,协助其工作.1944年去成都,考入四川大学农学院学习,并以学生身份做群众工作。1945年,组织上安排她与彭咏梧正式结为夫妻.1946年7月回到重庆搞学运工作,帮助西南学院和女子师范学院分别建立了中共党组织及党的外围组织“六一社”,领导学生开展抗议美军暴行和反饥饿、反内战运动。1947年协助彭咏梧领导<<挺进报>>,负责稿件传递及发行工作。1947年11月,以下川东地委委员、川东临委联络员身份随彭咏梧一道离渝去下川东开展武装斗争。1948年1月。彭咏梧在云阳、奉节暴动中牺牲。她回重庆向川东临时工委汇报情况后,要求重返下川东工作。6月14日,因叛徒出卖,江竹筠及其他一批同志被捕,押往重庆,关押在中美合作所“渣滓洞”监狱。在狱中,特务头子徐远举得知她是川东临时工委联络员、下川东地委委员,掌握着川东云阳、奉节、巫溪、巫山等县党组织和游击队的情况,便妄图从她身上打开暴动地区缺口。徐远举及其手下特务接连对她进行刑讯,用夹手指、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等酷刑折磨她,致使她一次次痛昏过去,但她始终未吐露一点情况,表现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1949年11月14日,江竹筠与其他三十名难友一道壮烈牺牲于中美合作所集中营内的电台岚垭,年仅29岁。希望采纳
2023-07-18 11:4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