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清朝是1912年灭亡的。
清朝(1616—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1] ,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享国二百九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占明朝国都北京。一片石之战后,清军趁势入关,政治上推行首崇满洲、圈地投充、剃发易服、迁海令、文字狱等等,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并大规模屠城(详见满清大屠杀),逐步掌握全国。后经康雍乾三朝发展至鼎盛,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领土主权,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清朝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1840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自此之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推动戊戌变法,因慈禧干涉导致变法失败。1900年的夏天,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侵略中国,清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 豆豆staR
-
宣统三年(1911),清廷宣布铁路国有,强夺商民的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引起各地的保路运动,四川尤为激昂,数十万人罢市请愿,清军进行镇压。是年八月十九日(10月10日),武昌新军起义,占领武汉,组织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见辛亥革命)。
清政府手足无措,只得敦请已被罢黜但暗操兵权的袁世凯出山,任命他为内阁总理大臣。袁调动北洋军,进攻武汉,压迫革命派妥协。而投入反清阵营中的立宪派、旧官僚以至部分同盟会员也向袁世凯靠拢。革命派不能控制局势,只好作出让步,同意如果清帝退位,可由袁世凯出任大总统。袁随即逼迫隆裕太后在接受优待清皇室的条件下交出政权。1912年2月清帝宣统退位,清王朝覆亡。
相关推荐
满清灭明全过程中屠杀汉人有七八百万?
自1644年清军入关,到1681年占领中国全境,满清在中国转战烧杀了37年,方才初步征服中国。短短三十几年间,残酷的战乱与满清的疯狂大屠杀使中国人口从明朝后期的两亿多人剧减至清朝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的1900万,中国人口减少了90%以上! 满清大屠杀是指满清军队征服、侵吞中国的过程中,在全国各地遭到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的不屈反抗,满清军队为报复汉人的反抗运动,发生过多次大规模屠杀华夏军民的事件。其中比较典型的屠杀事件如令人毛骨悚然的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广州大屠杀、江阴八十一日、四川大屠杀等大规模杀戮。此外,满清军队还在其他很多地方也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杀,例如,济南之屠、大同之屠(仅存五人)、浑源之屠、汾州之屠、太谷之屠、泌州之屠、泽州之屠、朔州之屠、南京之屠、苏州之屠、无锡之屠、昆山之屠、常熟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金华之屠、舟山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沙镇之屠、湘潭之屠、同安之屠、沅江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等。 满清大规模屠杀汉人的暴行始于公元1616年,持续了半个世纪左右,直到康熙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才逐渐平息。满清在几十年内至少屠杀了几千万中国人。明朝末年,全国官方统计中国人口约为51655459人(《明熹宗实录》卷4),也即约5165万人,时间为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年),但这个人口数字当然是不完整的。国内外的很多人口学者普遍认为,明朝时期中国的实际人口数量大约在1亿到2亿之间,可以参见葛剑雄、曹树基所著《对明代人口总数的新估计》(《中国史研究》1995年第1期),高王凌所著《明清时期的中国人口》(《清史研究》1994年第3期)。尤其是人口学权威葛剑雄在《中国人口发展史》中指出:“(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应有1.97亿人。万历二十八年以后,总人口还可能有缓慢的增长,所以明代的人口峰值已接近二亿了。”而有些乐观的西方学者则估计在1600年左右,明朝人口为2.3亿人,甚至还有峰值2.9亿的估计。而与明朝末年的人口相比,满清官方最初统计的全国人口为10633326人(《清世祖实录》卷61),也即约1063万人,时间为清世祖顺治八年(1651年)。 与明光宗泰昌元年的51655459人相比,清朝初年的实际人口至少减少了4100多万人。在满清占领整个中国之后的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也即满清入关后第38年,全国人口也只有19432753人,仅相当于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年)人口的36%,也即人口损失约三分之二以上!由上述情况分析,在满清基本控制中国大陆的1661年左右,中国的最高人口总数,与明末公认的人口总数相比,大约减少了约1亿2000万到1亿5千万以上。如果考虑到新出生人口,则人口损失总数更是巨大。2023-07-18 12:32:252
历史解密:满清大屠杀是真的吗
是真实的!满清入关后,发生有名的屠杀事件一是“嘉定三屠”,二是“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发生在1645年(南明弘光元年,清朝顺治二年),清军攻破嘉定城后,清军颁布剃发令,嘉定百姓拒不从命,清军三次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第一屠大约有三万多人遇害,后来侥幸逃脱的嘉定的幸存者开始溜回城里,又被李成栋领着军士直杀入城里,把许多还在睡梦中的居民杀个精光,积尸成丘,然后放火焚尸,清军杀得兴起,嘉定又惨遭“二屠”,二十多天后,原来南明的一个名叫吴之番的将军率余部猛攻嘉定城,周边民众也纷纷响应,杀得城内清兵大溃出逃。不久,李成栋整军反扑,把吴之番数百士兵砍杀殆尽,顺带又屠杀了近二万刚刚到嘉定避乱的民众,血流成渠,是为著名的“嘉定三屠”。扬州十日又称扬州屠城、 扬州之屠, 是指史可法率领扬州人民阻挡清军南侵守卫战失败后,清军对扬州城内人民展开的大屠杀。当时幸存者王秀楚的《扬州十日记》中和明末史学家计六奇的《明季南略》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死亡八十余万人,故名“扬州十日”。2023-07-18 12:33:131
满清大屠杀的介绍
满清大屠杀是指明朝灭亡时,清军在侵吞中国的过程中采取民族压迫政策,强迫广大的汉人以及一些其他民族剃发易服。遭到了强烈的抵抗,原来归顺的地区也纷纷抵抗,然后清政权采取屠城政策来强行推行剃发易服来树立淫威。发生过多次屠杀抗清军民事件,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沙镇之屠、南京之屠、盩厔之屠、无锡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同安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浑源之屠、汾州之屠、太谷之屠、沁州之屠、泽州之屠、朔州之屠、广州之屠、四川大屠杀等,还在其他地区也进行了屠杀。1多尔衮曾发布“屠城令”,并带领大军参与血洗江南、岭南等地区,甚至勾结荷兰殖民者,攻屠思明州(厦门)。2当时清军几乎将四川人杀绝,后来不得不“湖广填四川”来进行大移民。34不光杀汉人,对其他民族也实施大屠杀,西北的回族和西南的苗族也被清军屠杀过。5虽然经过了满清文字狱的摧残,但这些大规模屠杀依然留下了大量的真实记录,广州大屠杀有西方传教士目击纪录,大同之屠,甚至在第一历史档案馆都可以找到资料。6清初的大屠杀政策使中国人口由明光宗泰昌元年的五千一百多万下降到一千多万。789310这近三分之二人口的灭绝,虽然还有其它天灾人祸,但满清是最大的凶手。在清统治中原的200余年间,中原志士从来没有停止过推翻满清的战斗。2023-07-18 12:33:201
满清大屠杀真的杀了几千万吗
因而清兵屠戮百姓甚众,而且具体数目满清暴行已难以统计出,只能通过一些史料推算。明代中国人口,最后的全国官方统计,为五千一百六十五万五千四百五十九人,时间为明光宗泰昌元年。[85] 按照历史地理学专家葛剑雄所著的《中国人口史》所记载:明万历六年(1578年)中国全国有人口陆仟零六十九万,但是当时的中国还需要缴纳人头税,所以民间隐匿了大量人口。许多的专家认为明朝人口顶峰的时候在一亿以上,葛剑雄认为明末人口接近两亿。四千万说但是到了明末时期的天灾、瘟疫和疾病、战乱等,导致了大量人口的死亡,因此清军入关时的人口应在八千万到一亿五千万之间。而清军凡烧杀三十九年始定。清朝最初的全国人口统计,为一千零六十三万三千三百二十六人(减少了四千多万),时间为清世祖顺治八年(1651年)。五千万说而在清朝控制全国后的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入关后第48年),全国人口也只有一千九百四十三万两千七百五十三人。仅相当于明光宗泰昌元年人口的36%。康熙五十年(1711年)全国人丁数仅两千四百六十四万余,当时的总人口也应在六千万左右。所以即使说清初也存在同样的人口瞒报现象,估计清朝入关后,人口的减少,极端保守的估计最少也有五千万人。如果再考虑人口出生的因素,在清朝入关后,中国人口损失的总数,很可能是一个大大超过五千万人民丧生,最多可能超过一亿。六千万说还有一说是至少六千万人惨死,可能远不止此数,还有很多被掠为农奴。八千万说从明末李自成起义到清初吴三桂败亡,期间混战五十四年,达半个世纪之久。史载,明末人口为一亿,到清世祖时全国人口只剩下1400万人了,锐减了80%多,损失人口8000多万。想想第二次世界大战也不过死了5000万人。几种说法证明有几千万,具体多少有待考察2023-07-18 12:33:412
满清大屠杀的屠杀影响
清兵转战烧杀37载,方才初步平定中国。满清统治者的大屠杀,使得中国很多地区“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 鲁迅评价说:“清军入关屠尽明朝汉人的骨气廉耻。” 大明有思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几被杀尽,留下的是大抵顺服的“奴才”。满清的大屠杀死亡人数之多是中国历次改朝换代之最。其实东方落后于西方,正是始于明朝的灭亡。 清军在征服中国各地的过程中,‘大兵所至,田舍一空"。经济最称发达的江浙地区,更遭受异常残酷的焚杀和掠夺,扬州、江阴、嘉定、苏州、嘉兴、金华几个经济繁盛都市,差不多都被焚杀精光。 同时,中国各地的人口锐减,全国的耕地面积急剧萎缩,生产遭受空前的破坏,在北京附近以至山东、河南境内大量圈占的土地共达168至527顷,这还不包括牧场和各省六万多顷的驻防旗田。根据《明代与清初耕地数的历史比较》一文统计,明代崇祯时期,全国人口约为两亿,而康熙初期全国人口约为五千万,人口损失近四分之三。万历三十六年,明朝的耕地面积是1161万8948顷,等于11亿6189万多亩土地,而清代顺治十八年,全国耕地数量是500多万顷,也就是五亿多亩。耕地面积损失过半。2023-07-18 12:33:481
刚查了下满清大屠杀,百度百科上面说屠杀了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五千万有四千万人被杀,是真的吗?
当然,满清大屠杀绝无仅有,满清屠杀了全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满清企图用屠杀的残暴手段压服汉民族,所以清初江南人民的反清斗争如火如荼。满清的暴行罄竹难书,不过满清对中国版图扩大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是有贡献的。2023-07-18 12:34:039
满清大屠杀的文献记载
首先,满清自己发布过大量屠杀文告,其中最著名的,是满清官方资料《清世祖实录》卷十七 顺治二年六月丙寅中的记录:“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惜发,巧词争辩,决不轻贷”。 并宣称:“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 满清在四川1649年的另一份文告,口气也非常类似:“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满清另一份官方史料,《东华录》卷五顺治元年条,则记载:“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 镇江知府告示则是:“一人不剃发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 并将反抗者的人头,集中起来恐吓人民。顺治二年(1645年),江宁巡抚土国宝宣布:“剃发、改装是新朝第一严令,通行天下,法在必行者,不论绅士军民人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南山可移,此令不可动! ”在以上满清官方的宣告中,充斥了大量“屠全城”、“尽行屠戮”、“杀无赦”、“全家斩”、“全村斩”的凶恶威胁。而下面列举的资料,则证明,满清的公开威胁,绝不仅仅停留在口头。 《甲申纪事》 崇祯十二年六月十一日《兵部行稿》 崇祯十二年的《兵部题行》 《清世祖实录》《潼关志》 《扬州十日记》、《明季南略》 《嘉兴市志》 《江阴城守记》、《清史稿》 《嘉定屠城纪略》、《嘉定县志》、《嘉定乙酉纪事》 《归庄年谱》、《顾炎武年谱》、《研堂见闻杂记》 《浙东记略》、《临安旬制记》、《金华府志》、《金华县志》、 《赣州府志》、《赣县志》、《仿指南录》、《行朝录》 《屠省令》、《四川通史》、《中国人口通史》 《明清史料》、《南明史》 《郑成功档案史料选集》 《江变记略》、《永历实录》、 《西江志》 《曹州志》、《重修大名府志》、 《清世祖实录》 、《泽州志》、《明清史料》 《清世祖实录》 《永历实录》、《湘潭县志》 《岭表纪年》、《南雄府志》、 《鞑靼战记》 《平南王元功垂范》 、《明清档案》 满清大屠杀 地点 屠杀事件 东北 辽东之屠 华北 河北 赵州之屠 ·畿南之屠· 保定之屠 · 三河之屠 · 昌平之屠 山东 济南之屠 ·曹州之屠· 沙镇之屠·归德之屠 山西 大同之屠· 朔州之屠 · 浑源之屠 · 汾州之屠 · 太谷之屠 · 沁州之屠 · 泽州之屠 · 朔州之屠 河南 开封之屠 · 泽州之屠 · 南阳之屠 · 许昌之屠 · 洛阳之屠 江淮 泾县之屠 · 徽州之屠 · 溪县之屠 江南 江浙 徐州之屠·扬州十日 · 嘉兴之屠 · 南京之屠 ·江阴八十一日·嘉定三屠· 昆山之屠 · 无锡之屠 · 金华之屠 ·舟山之屠 · 苏州之屠 · 海宁之屠 · 常熟屠杀 湖广 信丰之屠 · 湘潭之屠 · 南雄之屠 ·庚寅之劫· 潮州之屠 · 沅江之屠 江西 赣州之屠 · 南昌之屠 福建 平海之屠 · 邵武之屠 · 泉州之屠·同安之屠 · 厦门之屠 西南 永昌之屠 · 曲靖之屠 · 澄江之屠 ·四川大屠杀 西北 潼关之屠 · 蒲城之屠 · 盩厔之屠2023-07-18 12:34:182
满清大屠杀屠杀的人口多,还是日本人屠杀中国人口多?
当然是满清大屠杀屠杀的人口多,满清入关豫亲王多铎搞的扬州十日死亡八十多万汉族人,满清汉奸李成栋搞的嘉定三屠死亡十多万汉族人,满清统帅博洛和尼堪搞的江阴屠杀城内城外共死亡二十多万汉族人,还不算其他大屠杀。日本南京大屠杀死亡三十多万中国人。2023-07-18 12:34:334
满清大屠杀的屠杀过程
参见:辽东之屠 屠杀事件 在入关前,努尔哈赤对汉人实施民族压迫,稍有反抗,便大肆屠杀,残杀了一百多万辽东汉人。此后,后金军队多次入寇山东、河北。仅济南一地,就留下十三万具汉人的尸体。后金军撤退时,还将被掠走的汉族妇女载在马上,施以浓妆艳抹,一路吹拉弹唱。 天命九年(1624年)正月,努尔哈赤下九次汗谕,清查所谓“无谷之人”,并谕令八旗官兵“应将无谷之人视为仇敌”,“捕之送来”,最后于正月二十七日下令:“杀了从各处查出送来之无谷之尼堪”。天命十年(1625年)十月初三日,努尔哈赤指责汉民“窝藏奸细,接受札付,叛逃不绝”,命令八旗贝勒和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官将,带领士卒对村庄的汉人, “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马斩杀”。“时奴贼既得辽阳,辽东八站军民不乐从胡者,多至江边…… 其后,贼大至,义民不肯剃头者,皆投鸭水(鸭绿江)以死。” 崇祯十二年(1639年)正月,清军攻入关内,济南府境内,清军大肆屠城,济南府大约一百万人被屠杀。 崇祯十二年(1639年)六月,清军攻入赵州进行大屠杀,三万人被杀害。 【图册照片来源 】 掠夺虐杀汉族奴隶 崇祯十一年(1620年)冬至十二年春,清军在畿辅、山东一带掠去汉民四十六万二千三百馀人,崇祯十五年冬至十六年夏,清军又“俘获人民三十六万九千名口”。满清入关后,继续劫掠人口。 顺治二年(1645年)八月辛巳日谕兵部“俘获人口,照例给赏登城被伤之人。” 汉人奴隶遭受非人的虐待,大量自杀。康熙初年,“八旗家丁每岁以自尽报部者不下二千人” ,仅自杀的汉人,在满清入关前后几十年间,就不下十万人。被虐待致死的,更不在少数。由于满清的疯狂虐待,大量汉人奴隶逃亡,“只此数月之间,逃人已几数万。” 满清统治者为了制止逃往,强化其1626年颁布的《逃人法》,顺治帝颁订:“有隐匿逃人者斩,其邻佑及十家长、百家长不行举首,地方官不能觉察者,俱为连坐”。顺治六年又改为“隐匿逃人者免死,流徙”、“再行申饬,自此谕颁发之日为始,凡章奏中再有干涉逃人者,定置重罪,决不轻恕”。 顺治元年(1644年)多尔衮率四万多满洲八旗、近两万蒙古八旗、约三万汉军八旗以及孔有德等统率的约两万天祜兵、天助兵,加上包衣、外藩蒙古兵、朝鲜军合计十二万清兵入关,在一片石战役中联合吴三桂击溃李自成的大顺军,开始入主中原。满清进入中原,首先靠的是武力,而且是灭绝人寰的武力。为了杀一儆百,他们对抵抗较为顽强的地方,一律进行惨无人道的大屠杀。 畿南之屠 主词条:畿南之屠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满清睿亲王多尔衮在北直隶三河、昌平、良乡等地进行的屠城,五千人被残杀。 潼关之屠 主词条:潼关之屠顺治元年(1644年)正月十三日,满清“豫亲王”多铎在陕西潼关地进行的屠城,七千人被残杀。 扬州十日 主词条:扬州十日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发生在清军攻破扬州城后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的事件。南明将领史可法在扬州对清军的殊死抵抗。同年四月二十五日(5月20日),清军攻占扬州后,当时大雨倾盆,多铎宣布在扬州城内进行了屠杀。清军攻破扬州城后进行了为期十天的大肆屠杀,史载:“诸妇女长索系颈,累累如贯珠,一步一跌,遍身泥土;满地皆婴儿,或衬马蹄,或藉人足,肝脑涂地,泣声盈野。”“初四日,天始霁。道路积尸既经积雨暴涨,而青皮如蒙鼓,血肉内溃。秽臭逼人,复经日炙,其气愈甚。前后左右,处处焚灼。室中氤氲,结成如雾,腥闻百里。”后来由城内僧人收殓的尸体就超过了八十万具。当时的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扬州十日记》中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故名“扬州十日”。 在屠城扬州的时候清军从一个富户进入另一个富户。清兵们先是抢银子,后来就无所不掠了。直到20日的白天,还没有人身伤害。但是夜幕降临之后,人们听到了砸门声、鞭子抽人声和受伤人发出的号叫声。 那个夜晚火势蔓延开来,但有些地方的火被雨浇灭了。到5月21日,一份告示保证说,如果藏起来的人能够出来自首的话就会得到赦免,于是许多藏在自己家里的人走了出来。 可他们走出来后却被分成50人或60人一堆,在三四个士兵的监督下,用绳子捆起来。然后就开始用长矛一阵猛刺,当场把他们杀死,即使扑倒在地者也不能幸免。 嘉定三屠 主词条:嘉定三屠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在清军攻破嘉定后,清军将领李成栋三次下令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在屠城过程中,城中百姓或者悬梁自杀或者投井和跳河,被砍断手和脚的百姓在地上挣扎着, 清军将一大部分逃生的百姓赶到河边,然后将他们赶进河中纷纷淹死,河里的水都不能流动了。 清军没遇到一个汉人就强迫他们献出自己家中的宝物,如果给清军很多的东西的话就可以活命,如果给的不多或者清军不满意,直接把人杀掉。 昆山之屠 主词条:昆山之屠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昆山县人民杀该县清委知县阎茂才,起兵反清。七月初六,清军破城,随即屠城,士民死难者达数万人。清军屠昆山的时候,有妇女千人藏匿在昆山顶上。有个小孩忍不住哭出声来,被清军发现,于是大肆屠杀这些妇女。 。“总计城中人被屠戮者十之四,沉河堕井投缳者十之二,被俘者十之二,以逸者十之一,藏匿幸免者十之一。” “杀戮一空,其逃出城门践溺死者,妇女、婴孩无算。昆山顶上僧寮中,匿妇女千人,小儿一声,搜戮殆尽,血流奔泻,如涧水暴下”。 嘉兴之屠 主词条:嘉兴之屠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二十六日,浙江布政使司隶嘉兴府为反抗清军暴行,嘉兴民众揭竿而起,乡的明翰林学士屠象美、明兵科给事中李毓新主其事,降清的明嘉兴总兵陈梧反正任大将军指挥义师,前吏部郎中钱棅助饷。二十六日城陷,逃不出的居民除大批年轻妇女被清军掳掠和一些僧人幸免外,几乎全遭屠杀。按当时人口来推,可能约五十万余人遇难。 江阴八十一日 主词条:江阴八十一日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清朝颁布剃发令后,江阴人民举行了反清起义,进行反清斗争。清廷先后调动24万军队攻城,江阴人民浴血奋战,守城八十一天,击毙清三王十八将,清军死伤过十万。但终因力量悬殊,粮食罄尽,守城者全部壮烈牺牲。城破后遭到清军血腥屠杀,繁华的街市尽为废墟 。全城只有五十三个人幸免。 常熟之屠 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八月到九月,清军先后占领苏州和南直隶常熟之后的纵兵焚烧杀掠。在常熟大屠杀中被屠杀的百姓无法计算,沿河沿岸都是人头。 四川大屠杀 主词条:四川大屠杀从顺治三年(1646年)至康熙初期,满清开始侵入四川,在四川各地进行大屠杀。顺治四年(1647年)多尔衮、孝庄采取了彻底屠杀的办法作为报复,公开发布告示,宣称: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把四川人杀光了以后,就把这些行为全部推给了张献忠,还编造出张献忠杀人六亿的谎言。 根据历史学者的研究,四川被害者不下五百万人,而被张献忠杀害的至多只有十四万人,连同张献忠统制地区其它非正常死亡,最多只有三十到四十万人。更重要的是,在清军开始长达十几年的四川大屠杀前,张献忠已经死了 。 “蜀人受祸惨甚,死伤殆尽,千百不存一二” 。直到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攻陷渝城(重庆)后,才算平复四川。 清初时以”湖广填四川“来解决四川人口的缺口。此外,明末清初四川人口的锐减,是多股势力混战的最终恶果,并不能够将所有责任推给张献忠。 至于张献忠屠杀六万万人有奇一说,有文献显示事实上是四川当地的地主以及南明将领污蔑和嫁祸张献忠。 金华之屠 主词条:金华之屠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七月十六日,满清“贝勒”博洛在浙江金华府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大约有五万人被屠杀。明朝末年,时任兵部尚书的金华长山人朱大典毅然带兵回金华据城抗清。 公元1646年农历六月廿四,清贝勒博洛率军攻婺,久攻未下,后叛徒导攻西门城墙(现新华街),新筑城墙被大炮轰塌,清军潮水般涌入,金华守军奋力拼搏,浴血巷战。 朱大典妻妾儿媳为不受辱,纷纷手牵孙儿投井自尽,朱大典与部属点燃火药库壮烈殉国,大典家20余口共赴国难。明军指挥部炸毁后,剩余守军仍坚贞不屈,节节抵抗,退集到最后的阵地———东市街。 清军破西门后一路往东杀,南北城楼先后沦陷。东市街之东是高山头悬崖和义乌江。365年前的东市街上刀光剑影,血肉横飞,金华先民在这里谱写了悲壮的史诗,守军拒不投降,全部英勇战死。城陷后清军屠城,南明演义说城中被杀者十之八九。李渔悲诗泣之:“婺城攻陷西南角,三日人头如雨落”;明史也记载了大典阖家殉难的壮烈。明军参将俞继音祖上为南宋监察御史、户部侍郎,继音战死后,其宗谱载:“继音,明末参将,同守婺城,见危致命,忠烈可表……顺治丙戌七月十六日卒”,这日正是金华城破明军全体阵亡之时,宗谱和金华县志记载完全相符。 泾县之屠 主词条:泾县之屠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八月十七日,满清“提督”张天禄、“池州总兵”于永绶在南直隶泾县、徽州、绩溪县等地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大约有五万人被屠杀。 赣州之屠 主词条:赣州之屠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十月初四日,满清“江西提督”金声桓、“总兵”柯永盛在江西赣州府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大约有二十万人被屠杀。 同安之屠 顺治四年(1647年)清军攻克福建厦门和同安县,然后屠城。福建同安县屠城死难5万余人,梵天寺住持无疑和尚收尸合葬于寺东北一里之地,建亭“无祠亭”,墓碑上则刻“万善同归所”。 平海之屠 主词条:平海之屠顺治四年、南明永历元年(1647年)七月,清军在福建平海卫进行大规模屠城。被屠杀的无辜百姓具体人数不详。 南昌之屠 主词条:南昌大屠杀顺治五年(1648年)清军包围南昌。次年三月间,南昌城陷,清军屠城。八旗军把从南昌掠来的妇女分给各营,昼夜不停的轮奸。 这些女性”除所杀及道死、水死、自经死,而在营者亦十余万。食牛豕皆沸汤微集而已。饱食湿卧,自愿在营而死者,亦十七八。而先至之兵已各私载卤获连轲而下,所掠男女一并斤卖。其初有不愿死者,望城破或胜,庶几生还;至是知见掠转卖,长与乡里辞也,莫不悲号动天,奋身决赴。浮尸蔽江,天为厉霾。“ 。这些事情记载在《江变纪略》里,此书是满清政府查禁的重点,在乾隆四十四年被明令销毁,靠着手抄本流传下来。而在清军陷城前,一些出来投降的汉人,也遭到了”男子分杀之,女子分留之“的命运。 顺治六年(1649年)清军再次占领江西南昌,下令进行屠杀。 邵武之屠 主词条:邵武之屠顺治五年、南明永历二年(1648年)五月,满清“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在福建邵武县进行屠城,被屠杀的无辜百姓人数不详。 湘潭之屠 主词条:湘潭屠城顺治六年(1649年)正月二十一日清军攻入湖南湘潭和沅州(今芷江),南明督师何腾蛟被俘。清郑亲王济尔哈朗下令在湘潭屠城,湘潭城中百姓几乎全被杀光,城中不满百人。 沅州也遭到纵兵杀掠。 同安之屠 主词条:同安之屠顺治五年、南明永历二年(1648年)八月十六日,满清“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在福建同安县进行大屠杀,大约有五万人被屠杀。 南雄之屠 主词条:南雄之屠顺治六年(1649年)农历十二月二十九日,清军抵达南雄,年三十除夕晚上清军放火焚烧鼓楼,趁明军慌乱救火之际,攻入城内。对南雄县民大肆屠杀,“大清平、靖二藩克雄城,民尽屠戮,十存二三。” “ 家家燕子巢空林,伏尸如山莽充斥。....死者无头生被掳,有头还与无头伍。血泚焦土掩红颜,孤孩尚探娘怀乳。 信丰之屠 主词条:信丰之屠顺治六年、南明永历三年(1649年)三月初一日,满清“梅勒章京”胶商攻克广东信丰县,进行大规模屠城。 蒲城之屠 主词条:蒲城之屠顺治六年、南明永历三年(1649年)四月初五日,满清“固山额真”李国翰攻克陕西蒲城县然后进行大规模屠城。大约有一万人被屠杀。 曹州之屠 主词条:曹州之屠顺治六年、南明永历三年(1649年)十月初四日,满清梅勒章京赖恼、沂州总兵佟养量、临清总兵宜永贵等攻克山东州曹州,进行屠城。被屠杀的无辜居民人数不详。 汾州之屠 主词条:汾州之屠顺治六年、南明永历三年(1649年)九月至十一月,满清“端重亲王”博洛、“和硕亲王”满达海等在山西汾州、太谷县、泌州、泽州等地进行规模屠城。大约有四十万人被屠杀。 大同之屠 主词条:大同之屠顺治六年(1649年)清军在大同屠杀后,全城只剩下5个重案犯。满清派来的大同知府,上书顺治帝,称既然没有了苦主,就可以释放这5个人了。这份奏折,至今保存在第一历史档案馆。 广州大屠杀 主词条:广州大屠杀顺治七年(1650年)清军攻广州,制造了庚寅之劫,”甲申更姓,七年讨殛。何辜生民,再遭六极。血溅天街,蝼蚁聚食。饥鸟啄肠,飞上城北。北风牛溲,堆积髑髅。或如宝塔,或如山邱。五行共尽,无智无愚,无贵无贱,同为一区。“ ”可喜屠广州,孑遗无留;逸出城者,挤之海中。“ 死难十万至七十万人。意大利籍耶酥会士卫匡国(Martin Martini,1614~1661)在《鞑靼战纪》中记述:“大屠杀从11月24日一直进行到12月5日。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一 律残酷地杀死,他们不说别的,只说:‘杀!杀死这些反叛的蛮子!”荷兰使臣约翰纽霍夫(John Nieuhoff)在其《在联合省的东印度公司出师中国鞑靼大汗皇帝朝廷》一书记述:“鞑靼全军入城之后,全城顿时是一片凄惨景象,每个士兵开始破坏,抢走一切可以到手的东西;妇女、儿童和老人哭声震天;从11月26日到12月15日,各处街道所听到的,全是拷打、杀戮反叛蛮子的声音;全城到处是哀号、屠杀、劫掠;凡有足够财力者,都不惜代价以赎命,然后逃脱这些惨无人道的屠夫之手。”另有意见认为当时广州人口约四十万,而死难者约十万人或超过十万人。“清顺治六年十月,满清大军抵达广州,围困城池长达10个月,最终攻下城池,平南王尚可喜率清军攻陷广州之后,屠城十日,尸横遍地。广州城当时人口大约四十万,死难者约五分之一。” 潮州之屠 主词条:潮州之屠顺治十年(1653年)清军占领广东的潮州和南雄,清军之后进行下令屠杀,“纵兵屠掠,遗骸十余万”,“癸巳,郡城破,横尸遍野……收遗骸十余万,作普同塔于葫芦山”。 揭阳县观音堂海德和尚等收尸聚焚于西湖山,将骨灰葬在西湖南岩。福建同安县屠城死难五万余人,梵天寺主持释无疑收尸合葬于寺东北一里之地,建亭“无祠亭“,墓碑上则刻“万善同归所”。南雄县民也遭到大肆屠杀,“大清平、靖二藩克雄城,民尽屠戮,十存二三。” “家家燕子巢空林,伏尸如山莽充斥……死者无头生被掳,有头还与无头伍。血泚焦土掩红颜,孤孩尚探娘怀乳。” 永昌之屠 主词条:永昌之屠顺治十六年、南明永历十三年(1659年)闰三月,满清“征南将军”赵布泰、“提督”线国安等在云南永昌府等地进行的一次大规模屠城。 另外由于清朝统治者的文字狱和历史篡改其中舟山、苏州、沅江、厦门、海宁等地大屠杀,史料记载很少。满清控制全国后,为了封锁郑成功义军,下达禁海令,对沿海人民大肆屠杀,不愿意迁走的斩杀无赦,并乘机掠夺妇女财物。 各地为剃发的分散屠杀:“去秋新令:不剃发者以违制论斩。令发后,吏诇不剃发者至军门,朝至朝斩,夕至夕斩。” 根据一些地方史志的记载,八旗军不仅对反抗者大肆杀戮,甚至连投靠满清的一些小官吏都不能幸免,妻子老母都被掠去充当性奴隶,然后拿到市场贩卖。明朝都督章钦臣的妻子金氏,不肯屈服于淫威,被用一千刀刮死。这件事被清代著名学者全祖望,冒着杀头危险记载下来。 此外,满清军队还在这个各地进行了大规模屠杀。明末时期中国人口在八千万到一亿五千万之间,而到了康熙五十年(1711年)中国人丁数仅两千四百六十四万余。也就是说这个时期中国的人口大量消失,多半是死于战乱、饥荒等原因。清军惨无人道的大屠杀,从努尔哈赤屠杀辽东汉人到康熙平定三藩,历时将近一个世纪。英国使节马戛尔尼等人的记录:满清初期,他们表现得非常凶残。建国后的最初几年,整批整批的百姓遭到屠杀。强迫留辫子引起了骚乱,结果都被镇压在血泊之中。都是老爷的种族坐稳了江山,对奴隶的民族实行统治……。 明朝宗室在明末农民战争中,成为各地农民军屠戮的首要对象。从崇祯十四年至十七年,就有福王、唐王、崇王、岷王、代王、蜀王等十四个显贵王爷被农民军整家杀掉。至于郡王及将军之下,被杀的更是不计其数。 自周武王封杞国奉夏祀、封宋国奉殷祀以来,中国古代各个王朝,或禅让、或革命,或外族入主,对待前朝皇族各有厚薄,最刻薄者,仍属清朝。 清朝以异族入主中原,一方面以“本朝江山取自流寇,非取于明,且为明报君父之仇,自古取天下之正,未有如此者”展示自信,另一方面却对明朝皇族斩尽杀绝,着实非同凡响。 据白新良、赵秉忠《清兵入关与明朝宗室》一文统计,从顺治三年到顺治八年,先后擒斩的明朝宗室、其名号可稽者,仅郡王以上就有五十多人,对他们的家属,无论少长尽诛之,以此计算,总人数当在万人以上。满清方面,出于政治需要,自入关到顺治二年夏王以前,对明朝宗室人员以诱降、恩养为主。清军攻克南京后至顺治八年这一段时间,满清开始对明宗室展开屠杀。自顺治八年至康熙早期,清廷又施以杀抚并用。早在皇太极入口侵掠时代,后金军抓住明宗室王爷一般都弄死,比如德王和鲁王。由山海关入京后,多尔衮开始以招抚为诱饵,在诛杀崇祯帝直系血脉的同时,满清逮到的明宗室假装养起来。清军攻陷南京后,由于明宗室在南中国纷纷被人拥立起兵相抗,满清顿露狰狞面目,接二连三地罗织罪名,很快就把本来恩养在北京的明朝十几个王爷均残酷加以处死(包括指认曾经指认崇祯太子为假太子的晋王)。直至顺治亲政后,满清对明宗室控制才稍稍放缓,但彼时朱家血脉至近的皇族也没剩下多少了。2023-07-18 12:34:521
满清大屠杀为什么没人反抗?
从明末到民初中国祖先一直没放弃过反抗满清民族压迫。从北到南几乎每一座城市都被屠过,大部分有血气的仁人志士都被肉体消灭了。江阴八十一日,嘉定三屠,广州大屠杀。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从康熙到乾隆三朝持续一百多年的文字狱。千千万万的民族英雄前仆后继,血腥的民族殖民压迫没有吓倒英勇的中国人民。终满两百七十年华夏大地一直坚持着抗争,从天地会到洪门,从白莲教到小刀会,从捻军起义到太平军起义,我们敬天法祖的祖先比我们有志气有血性。日本国殖民台湾岛五十年,台湾人归化成了三等贱民的大日本国国民,著名的有台湾客家人日本名岩里政男的前台湾地区领导人李登辉。如果抗日十五年之后日本国还控制中国,大和民族就成为官方承认的第五十七个民族了。2023-07-18 12:35:053
清初屠城事件满清大屠杀 清军入关前后屠杀汉人八千万(3)
满清大屠杀的人口统计 全国总人口统计: 明末(崇祯初年)16500万,清初(康熙初年)9200万。 北京(河北): 崇祯初年(以下简称初)大约有人口1200万,由于战乱中死亡、逃离,以及清军入关以后被驱逐,从山东迁入上百万,康熙初年(以下简称后)有人口约800万。 南京(江苏、安徽): 初两省大约2800万,被清军屠杀多半,又有不少山东人南下,1200万(少量迁往江西、湖广)。 浙江: 初全省2200万,被清军屠杀以后剩600万。 福建: 初全省1200万,被迫迁往台湾和海外超过500万,迁往广东、广西、海南大约200万,另有数百万被杀或饿死,后有人口700万。 广东(广东、海南): 初全省1000万,被迫迁往海外100多万,迁往四川100多万,另有数百万被杀或饿死,从福建、江西迁入100多万,后有人口500万。 湖广(湖北、湖南): 初全省1500万,大部分死于清军屠杀,少量迁往四川,另外从江西迁入不少于300万,后有人口800万。 江西: 初全省2000万,一半左右死于战乱,迁出500万以上,后有人口800万。 河南: 初全省500万,明末的战乱和瘟疫死亡越五分之二的人口,后从北京、南京、山东迁入数百万,后有人口700万。 山东: 初全省2500万,被清军屠杀以及死于瘟疫减少约五分之一的人口,清军南下以后,数百万人南逃,清初主动迁出到河南、北京、山西、辽东以及部分被清军驱逐数百万,后有人口1000万。 山西: 初全省800万,主要被清军屠杀后剩600万。 陕西: 初全省800万,明末饥馑和瘟疫死亡约四分之一,战乱迁出和死亡数百万,后有人口700万。 四川: 初有人口800万,被张献忠屠杀约三分之一,清军屠杀约一半,少部分迁往贵州、云南,从湖广、广东迁入近百万,后仅有人口100余万。 云南: 初有人口100万(可能仅指汉族人口)战乱死亡人口被新移民所补充,后仍然为100万。 贵州: 情况与云南相同,初期人口和后来人口数相同。 广西: 初有人口300万,被清军屠杀后仅剩100万。 台湾: 从福建移民约100万。 上一页 2 /3 下一页2023-07-18 12:35:121
谁能详细介绍明末的满清大屠杀?
嗯楼主百度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清军进攻南明,兵围扬州。史可法正在扬州督师,固守孤城,急命各镇赴援,但各镇抗令拒不发兵。清军乘机诱降,史可法严词拒绝。清军主帅多铎先后五次亲自致书,史可法都不启封缄。清军攻城,史可法率军民浴血而战,历七昼夜。二十五日城破,军民逐巷奋战,大部壮烈牺牲。清军纵兵屠戮,“十日不封刀”。烧杀淫掠,无所不至,繁华都市顿成废墟。人民死亡在八十万之上。城破时史可法被俘,多铎劝谕归降,史可法说:“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遂英勇就义。 嘉定三屠 清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清军再下剃发令,命令十天之内,江南人民一律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严重伤害江南百姓的民族感情,于是纷纷起而抗清。其中嘉定人民的抗清尤为顽强激烈。闰六月十三日,剃发令下,群众开始酝酿反抗。清嘉定知县强制剃发,起义顿时爆发。城郊居民一呼而起,打败来剿清军。人民公推黄淳耀、侯峒曾出面领导抗清。降将李成栋率清兵猛攻,城中居民冒雨奋战,坚守不屈。清军用大炮轰城,始得攻入。侯峒曾投河死,黄淳耀自缢,城中无一人投降。清军忿而屠城,杀两万余人后弃城而去。次日朱瑛又率众入城,组织抗清,旋败,再遭清兵屠杀。八月十六日明将吴之藩起兵,反攻嘉定,亦败,嘉定第三次遭屠城。史称“嘉定三屠”。2023-07-18 12:35:191
对满清大屠杀的看法五百字
很正常,战争的目的本来就是杀人,你何曾见过不杀人的战争?满洲人实际上是内亚游牧征服者殖民明国,对明国人而言的确属于侵略者的外来占领统治。而在满人看来,屠杀明人本来就是战争计划的一部分,也没有什么值得可怜,只是因为明人太多,杀下去太不和成本于是才没有杀光。其实汉族这个概念本身并不存在,只是章太炎等亲日捣满派凭空造出的,与历史上的汉朝人已没什么关系。当然,在20世纪初日本因与清国的政治矛盾进而衍生成舆论论战,日本的宣传喉舌显然更胜一筹,他们成功的利用了明人后代幸存者的雪耻心态,而且日本人手中拥有近代民族国家理论这一王牌,用民族国家理念成功切割了满蒙与中国的关系,就如同英国成功切割了奥兹曼土耳其帝国一样,清朝维系了二百年的多原一体君主法统在民族划分法的面前轰然倒塌。日本黑龙会即是为明人后裔成立的,中山樵,秋瑾,章太炎,梁启超,蔡鄂等均是其始创成员之一。在日本的资助下反扑的表现就是黄花港的暴动,辛亥革命虽然有偶然性,但南方各省屠杀满蒙旗人20万也充分的体现了日本宣传机构利用民族国家理论在明人后代身上试验的成功。他们构建民族的目的本身就存在有计划报复性,尽管他们多少知道扬州10日记本出自日本文部省的授意撰写。关于满蒙民族真正身份,以及汉族是怎么出现的,这两个紧紧相关的历史问题大陆史学界都作了极力的歪曲,目的只是为了维护当前的政治。但历史本身毕竟是无法回避的,隐瞒可一时不能永远,所谓的民族融合其实就是相互屠杀,大一统的历史本就是一部血腥史。至于所谓中国只是个后来人为制造的概念(而且是满清为了迷惑被统治的明人自己编造的概念),在此之前是不存在中国这个国家的。人类社会存在彼此排斥本身就是人类的本能,是符合社会规律的,妄图用人为的意识洗脑来消灭人群之间的天然界线其本身 就是逆自然规律的行为,也是反人类本能的行为。人类历史进步的动力本就来自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多样性,没有多样性的社会就如同丧失生物多样性的大自然,必然走向崩溃。人类社会永远不可能统一,谁搞统一消灭族群界线搞民族同化,谁就是违背自然法则,并成为历史罪人,西特勒,东条无不如此。汉族既然被制造出来,那么作为一个民族讨厌排斥外族,这本身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正常社会现象。所以题主你也不要将民族排斥看作坏事,不要否定自己拥有民族排斥心态,这不是错误,而是正确。民族彼此排斥就是堂堂正正的,你根本不用心虚,搞民族排斥没有错。反满恨满赶走满人对你而言本来就是正义的,你要相信自己的正义性。你是堂堂大汉族,满人不是你的同胞,排满是你的权利,你有权这样想,这样作,这本身没错,民族就是应该具备排他性的,汉族如果不去排斥异族还能称为民族吗?民族就是要有彼此排斥的,这才是正常的社会规律。你有权讨厌别人 ,你也有权讨厌一个群体或一个民族,这是你的人权,是光明正大的事,你完全没必要心虚嘛。——你讨厌满人,就是讨厌满人,这是你应有的权利,讨厌别人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汉族讨厌满族是汉族的权利,根本不用问为什么。同样的道理,满人讨厌汉人也是理所应当。那如何正确解决人们 之间的彼此厌恶?正确的办法就是分而治之既然彼此厌恶,那么就不应该继续在一起。老子曰: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当然,要独自获得自己的社会资源与发展理想,就不要贪图别人的社会资源。要想搞汉家独大,就不要舍不得放弃其他民族。既然选择了民族对立,就不要害怕分裂与流血。要想维护统一就不要奢望文化多样性与政治民主,也别奢望保持自己民族的文化纯正。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对自己的追求是否作好明智的觉悟?2023-07-18 12:35:261
赣州之屠的满清大屠杀
满清大屠杀 地点 屠杀事件 东北 辽东之屠 华北 河北 赵州之屠 · 畿南之屠 · 保定之屠 · 三河之屠 · 昌平之屠 山东 济南之屠 · 曹州之屠 · 沙镇之屠·归德之屠 山西 大同之屠 · 朔州之屠 · 浑源之屠 · 汾州之屠 · 太谷之屠 · 泌州之屠 · 泽州之屠 · 朔州之屠 河南 开封之屠 · 泽州之屠 · 南阳之屠 · 许昌之屠 · 洛阳之屠 江淮 泾县之屠 · 徽州之屠 · 溪县之屠 江南 江浙 徐州之屠·扬州十日 · 嘉兴之屠 · 南京之屠 · 江阴八十一日 · 嘉定三屠 · 昆山之屠 · 无锡之屠 · 金华之屠 ·舟山之屠 · 苏州之屠 · 海宁之屠 · 常熟屠杀 湖广 信丰之屠 · 湘潭之屠 · 南雄之屠 · 庚寅之劫 · 潮州之屠 · 沅江之屠 江西 赣州之屠 · 南昌之屠 福建 平海之屠 · 邵武之屠 · 泉州之屠·同安之屠 · 厦门之屠 西南 永昌之屠 · 曲靖之屠 · 澄江之屠 · 四川大屠杀 西北 潼关之屠 · 蒲城之屠 · 盩厔之屠2023-07-18 12:35:341
为什么满清大屠杀鲜为人知
也不全是。清朝稳定后,的确将很多记载屠杀的书籍都销毁了,关于扬州十日的描写,还是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人在日本找到的书籍。应该说,清朝的确掩盖了很多事情。但另一方面,现在的中国,也并没有宣传这种事情,主要因为是满族的问题。(其实,包括西北的回乱,杀伤也很重),但因为民族TUAN结,所以书本都有意忽略了。个人看法,这些事情应该告诉下一辈,但同时,满族也已经融入中国中,所以,现实中不要有太激烈的举动,可以在历史领域探讨。2023-07-18 12:35:471
为什么历史课本不记载满清大屠杀
这是传统,更何况历史课本上连皇太极为与明朝作战解决后顾之忧,2次征伐朝鲜,俘获10万人到东北,增加人口,连这都省略了。朝鲜和韩国的历史教科书有,称为“丙子胡乱”2023-07-18 12:35:574
清入关屠sha了多少人啊?
满清转战烧杀37载,方才初步占领中国;短短三十余年间,使中国人口从明朝后期的两亿多减至顺治十七年的1900万,净减十分之九以上!整个中国“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大明有思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几被杀尽,留下的是大抵顺服的“奴才”。鲁迅先生说:“满清杀尽了汉人的骨气廉耻。”其实东方落后于西方,正是始于满清的建立。 满清大屠杀统计 本帖略记华夏大明崇祯十七年( 1644 年)北明覆亡后满清对华夏人的历次大屠杀。现将已有明确史料依据的历次屠杀列出,对于本帖中未能明列之死难人数、屠杀发起人,亦恳请读者提供史料以更新之。本帖仅列满清军队对华夏和平居民、民兵和放下武器的战俘的屠杀,未列入满清军队对明军、大顺军、大西军等武装力量战斗人员的杀戮。因灾荒、围城、流行病而死的华夏人民人数,亦未列入本表中。 畿南大屠杀 时间: 北明崇祯十七年(1644 年)阴历(以下同)五月 地点: 北直隶三河、昌平、良乡等地 死难人数: 约 5,000 人 发动者: 满清“睿亲王”多尔衮 事件简介: 是年五月,大顺军西撤。满清军队占领畿南地区,强令汉族剃发易服。当地汉族居民纷纷揭竿而起,反对满清统治。满清朝廷派出军队弹压,对起义者和居民大肆屠戮,连老幼亦不能幸免。 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 潼关大屠杀 时间: 南明弘光元年( 1645 年)正月十三日 地点: 陕西潼关 死难人数: 约 7,000 人 发动者: 满清“豫亲王”多铎 事件简介: 正月十二日,李自成从潼关回援西安。留守潼关的大顺“巫山伯”马世耀向满清军队诈降,但密信为满清所获。次日,多铎诈称举行宴会,将马部官兵解除武装,手无寸铁的战俘被尽数屠杀。 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潼关志》 扬州大屠杀 时间: 南明弘光元年( 1645 年)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初一日 地点: 南直隶扬州府 死难人数: 约 80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 豫亲王”多铎 事件简介: 即“扬州十日”。满清军队占领扬州,明朝兵部尚书史可法殉国。多铎以不听招降为由,大肆屠城。扬州居民除少数城破前逃出以及个别隐藏较深的幸存者以外,其余全部被屠杀。 参考资料: 《扬州十日记》、《明季南略》 嘉兴大屠杀 时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闰六月二十六日 地点:浙江布政使司隶嘉兴府 死难人数:不详,按当时人口来推,可能约500,000余人 发动者:不详 事件简介:是年闰六月六日。为反抗清军暴行,嘉兴民众揭竿而起,乡的明翰林学士屠象美、明兵科给事中李毓新主其事,降清的明嘉兴总兵陈梧反正任大将军指挥义师,前吏部郎中钱棅助饷。二十六日城陷,逃不出的居民除大批年轻妇女被清军掳掠和一些僧人幸免外,几乎全遭屠杀。 参考资料:《嘉兴市志》 江阴大屠杀 时间: 南明弘光元年( 1645 年)八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 地点: 南直隶江阴县 死难人数: 约 172,000 人 发动者: 满清“豫亲王”多铎、“贝勒”博洛、“贝勒”尼堪 事件简介: 是年闰六月,江阴人民反抗满清的剃发易服政策,奋起据城反抗。典史陈明遇、主簿阎应元、秀才许用等人带领义民,抵抗满清围剿大军三月之久。城破后全城军民无一投降,俱为屠戮,只余老小五十三人。 参考资料: 《江阴城守记》、《清世祖实录》、《清史稿》 嘉定大屠杀 时间: 南明弘光元年( 1645 年)七月初四日至八月十六日 地点: 南直隶嘉定县 死难人数: 约 20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 吴淞总兵”李成栋 事件简介: 即“嘉定三屠”。是年闰六月,江阴人民在同政使侯峒曾、进士黄淳耀等人领导下,起义反清。李成栋带领所部击破义兵后攻城,城破后大肆屠杀居民、掠夺财物。自西关至葛隆镇,浮尸满河。后明将朱瑛、吴之藩两次攻取嘉定,皆为满清军队复占,城中居民惨遭屠杀。 参考资料: 《嘉定屠城纪略》、《嘉定县志》、《嘉定乙酉纪事》 昆山大屠杀 时间: 南明弘光元年( 1645 年)七月初六日 地点: 南直隶昆山县 死难人数: 约 4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吴淞总兵”李成栋、“刑部侍郎”李延龄 事件简介: 昆山县绅民在原郧阳抚院王永祚等人倡义下,起兵反清。顾炎武、归庄等爱国志士都积极参与义举。清军攻陷昆山后,大肆屠城。 参考资料: 《归庄年谱》、《顾炎武年谱》、《研堂见闻杂记》 金华大屠杀 时间: 南明隆武二年( 1646 年)七月十六日 地点: 浙江金华府 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贝勒”博洛 事件简介: 是年五月,满清军队攻占浙东府县,南明钱塘江防线沦陷,鲁监国放弃绍兴,转进至海上。兴国公王之仁、大学士张国维等义士杀身殉国。金华人民在督师大学士朱大典带领下据城而战,誓死不降。满清军队攻陷金华后,借口民不顺命,屠城。 参考资料: 《浙东记略》、《临安旬制记》、《金华府志》、《金华县志》、《明清史料》 泾县大屠杀 时间: 南明隆武二年( 1646 年)八月十七日前后 地点: 南直隶泾县、徽州、绩溪县等地 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提督”张天禄、“池州总兵”于永绶 事件简介: 是年皖南人民起义,反抗满清统治。义军攻略皖南诸县后,因兵力不足,为满清军队所败。满清军在皖南地区展开疯狂的报复性大屠杀,其中以泾县特为尤甚。 参考资料: 《明清史料》 赣州大屠杀 时间: 南明隆武二年( 1646 年)十月初四日 地点: 江西赣州府 死难人数: 约 20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江西提督”金声桓、“总兵”柯永盛 事件简介: 是年三月,满清军队从南昌南下,击破沿路明军。赣州府防守力量由各地援军组成,缺乏协同作战能力,不久后沦陷。满清军攻占赣州后,江西总督万元吉、武英殿大学士杨廷麟等与六千守城将士殉国,满清军屠城。 参考资料: 《赣州府志》、《赣县志》、《仿指南录》、《行朝录》 四川大屠杀 时间: 南明隆武二年( 1646 年)至永历十九年( 1665年) 地点: 四川全境 死难人数:约5,400,000人 发动者:满清“叔父摄政王”多尔衮、孝庄 事件简介:是年十一月,张献忠阵亡,满清开始侵入四川。同年满清政府贴出公告:“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面对四川人民顽强不屈的抵抗,此后满清用了近20年时间始占领四川。1647年清将张德胜攻入成都被杀后,相继攻伐四川的清军有高民瞻、吴三桂、李化龙等部。1660年,成都沦陷;1663年,重庆沦陷;1665年,南明下川东战役失利,全蜀沦陷。四川的反清活动被残忍地镇压後,清军采取了彻底屠杀的办法作为报复,到了“弥望千里,绝无人烟”的地步。后来清廷不得不迁移湖广的人口至四川(即有名的以湖广填四川)。 参考资料:《屠省令》、《明清史料》、《四川通史》、《中国人口通史》 平海大屠杀 时间: 南明永历元年( 1647 年)七月 地点: 福建平海卫 死难人数: 不详 发动者: 不详 事件简介: 南明绍宗皇帝殉国后,遵奉鲁监国的义师在闽浙两地依然相当活跃。是年七月,南明同安伯杨耿领兵一度收复平海卫。满清援军赶到后,杨耿兵被迫撤退,平海卫百姓惨遭屠杀。 参考资料: 《明清史料》、《南明史》 邵武大屠杀 时间: 南明永历二年( 1648 年)四月 地点: 福建邵武县 死难人数: 不详 发动者: 满清“福建左路总兵”王之纲 事件简介: 是年江西金声桓、王得仁反正归明后,福建义民举兵响应。义军攻占邵武县城后,复为满清兵所败,城中起而响应的绅民惨遭屠戮。 参考资料: 《郑成功档案史料选集》 同安大屠杀 时间: 南明永历二年( 1648 年)八月十六日 地点: 福建同安县 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 事件简介: 李成栋反正后,闽南地区复归明朝旗下,但闽系将领多为排斥。是年七月满清军队进攻同安,郑成功援军因风向不利受阻。同安城破后,守城将士悉数杀身成仁,满清军队屠城,血流沟渠。 参考资料: 《郑成功档案史料选集》 南昌大屠杀 时间: 南明永历三年( 1649 年)正月十八日 地点: 江西南昌府 死难人数: 约 20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征南大将军”谭泰 事件简介: 金声桓、王得仁反正后,进攻赣州失利,回援南昌,被满清军队长期围困,城中凉尽,出逃百姓皆不分青红皂白为满清军屠杀。城破后金声桓、王得仁和守城将士殉国,满清军将城中百姓屠戮一空。 参考资料: 《江变记略》、《永历实录》、《清世祖实录》 信丰大屠杀 时间: 南明永历三年( 1649 年)三月初一日 地点: 广东信丰县 死难人数: 不详 发动者: 满清“梅勒章京”胶商 事件简介: 李成栋二次入赣,为满清军所败,退守信丰。满清军攻破城池,李仓促撤退,在回师过程中阵亡。满清军入城后对城中居民滥加屠杀。 参考资料: 《西江志》 曹州大屠杀 时间: 南明永历三年( 1649 年)十月初四日 地点: 山东曹州 死难人数: 不详 发动者: 满清“梅勒章京”赖恼、“沂州总兵”佟养量、“临清总兵”宜永贵等 事件简介: 原明东平侯刘泽清密谋与亲信李化鲸反正归明。李部义军占领鲁西南州县,后为清军三省大军围剿,战败被俘,刘、李两人遇害。满清军入城后屠杀无遗。 参考资料: 《曹州志》、《重修大名府志》 大同大屠杀 时间: 南明永历三年( 1649 年)八月二十九日 地点: 山西大同府、朔州、浑源县 死难人数: 不详 发动者: 满清“皇父摄政王”多尔衮、“英亲王”阿济格、“敬谨亲王”尼堪、“端重亲王”博洛、“承泽亲王”硕塞等 事件简介: 永历二年,满清“大同总兵”姜瓖反正归明,义军迅速占领晋西北、晋南广大地区,直接威胁满清朝廷。清廷调取华北地区绝大部分可以调派的军队进剿,历时将近一年才复占山西全境。姜瓖被叛徒汉奸杀害,大同城破,全城官吏兵民被屠杀。 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 汾州大屠杀 时间: 南明永历三年( 1649 年)九月至十一月 地点: 山西汾州、太谷县、泌州、泽州等地 死难人数: 约 40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 “端重亲王”博洛、“和硕亲王”满达海等 事件简介: 大同失陷后,满清派出军队对晋南地区开展大扫荡,在各地实施大屠杀。明朝巡抚姜建勋、监军道何守忠等殉国。 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泽州志》、《明清史料》 蒲城大屠杀 时间: 南明永历三年( 1649 年)四月初五日 地点: 陕西蒲城县 死难人数: 约 1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固山额真”李国翰 事件简介: 是年,满清“延安营参将”王永强相应姜瓖,反正归明,义军势力在陕北迅速扩大。满清调集陕西大军三路围剿,王永强战败殉国。蒲城居民固守不降,满清军破城后屠戮居民,匕筋无遗。 参考资料: 《清世祖实录》 湘潭大屠杀 时间: 南明永历三年( 1649 年)正月二十一日 地点: 湖南湘潭县 死难人数: 约 5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郑亲王”济尔哈朗 事件简介: 是年满清侵略军攻占湖南,突袭湘潭。马进忠部见满清军势大,南撤。明朝中湘王何腾蛟为满清军队俘虏,不屈殉国。济尔哈朗亲自下令屠城,湘潭城中居民全数被屠杀。 参考资料: 《永历实录》、《湘潭县志》 南雄大屠杀 时间: 南明永历三年( 1649 年)十二月三十日 地点: 广东南雄府 死难人数: 约 2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 事件简介: 是年满清军从江西南下进攻广东,偷渡梅岭后,派遣间谍进入南雄放火并打开城门,满清军主力拥入。守城六千余名将士死战殉国,城内居民被屠戮殆尽。 参考资料: 《岭表纪年》、《南雄府志》 广州大屠杀 时间: 南明永历四年( 1650 年)十一月初二日 地点: 广东广州府 死难人数: 约 600,000 余人 发动者: 满清“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 事件简介: 满清调集粤北军队,准备数月,进攻广州。用炮火轰塌广州城墙,守城将士六千余人与满清军巷战,悉数阵亡殉国。满清军占领广州后,疯狂地进行屠杀达十余日之久。 参考资料: 《平南王元功垂范》、《鞑靼战记》 潮州大屠杀 时间: 南明永历七年( 1653 年)九月十四日 地点: 广东潮州府 死难人数: 约 100,000 余人 发动者:满清“靖南将军”哈哈木 事件简介: 是年满清“潮州总兵”郝尚久反正归明,响应李定国大军。李定国兵败西撤后,郝尚久势单力薄。满清军队在包围潮州一月有余之后,攻陷府城,郝尚久自杀殉国。满清军屠城,斩杀无算。 参考资料: 《平南王元功垂范》 永昌大屠杀 时间:南明永历十三年( 1659 年)闰三月 地点: 云南永昌府、曲靖府、澄江府等地 死难人数: 不详 发动者: 满清“征南将军”赵布泰、“提督”线国安等 事件简介: 是年满清军队进入云南,分路攻打南明防线。满清军队沿途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永昌一带周围百里无人烟。 参考资料: 《明清档案》、《清世祖实录》 史载:“满洲以杀戮为业”。类似的大屠杀还有“济南大屠杀”、“舟山大屠杀” 、“苏州大屠杀” 、“沅江大屠杀” 、“厦门大屠杀” 、“海宁大屠杀” (海宁当时属杭州)等等。满清转战烧杀37载,方才初步占领中国;短短三十余年间,使中国人口从明朝后期的两亿多减至顺治十七年的1900万,净减十分之九以上!整个中国“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大明有思想、敢反抗的忠勇之士几被杀尽,留下的是大抵顺服的“奴才”。鲁迅先生说:“满清杀尽了汉人的骨气廉耻。”其实东方落后于西方,正是始于满清的建立。2023-07-18 12:36:076
蒙元大屠杀是真是假?百度百科提满清大屠杀的比较多,却很少提蒙元大屠杀,这是为什么?
大屠杀没什么确实证据。例如证据一,元初人口八百多万人,比南宋少了几千万。以此推断大屠杀。但10多年后人口是7千多万。所以这个证据就不成立了。其实蒙元,满清,屠杀肯定是有,战争哪有不死人的,遇到激烈抵抗,屠城怎么可能没有。但夸张成分肯定有,政治需要嘛,所以满清就重点攻击了,毕竟领袖们当时还在致力推翻满清。2023-07-18 12:36:232
小说能不能写满清大屠杀
小说能写满清大屠杀。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不要太过就好,我看过写了小日本的文,只要不过分,真实的是可以的,另外一些小细节没关系,可以过。2023-07-18 12:36:401
在清朝时期有中国人十天杀了70万人这个历史吗?
有,清军攻打南明时,在史可法所守的扬州城屠杀十日,史称“扬州十日”,但是收殓的尸体就超80万具。“扬州十日”指发生在1645年4月,清军对扬州城内人民展开的惨无人道的大屠杀。明朝兵部尚书史可法督率扬州军民抗御清军入侵的守卫战失败以后,清军对扬州城内人民展开了大屠杀。当时幸存者王秀楚所著《扬州十日记》中记载屠杀共持续十日,仅被收殓的尸体就超80万具,故名“扬州十日”。扬州在激烈抵抗后失陷,清兵屠戮劫掠,十日封刀。“烟花三月下扬州”,几世繁华的扬州城是时“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1] 众所周知满清文字狱盛行,正所谓“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所以有关扬州屠城的记载随着满清入住中原之后被刻意掩盖,直到辛亥革命前夕有心人士才将《扬州十日记》从日本印了带回中国,“希望使忘却的旧恨复活,助革命成功”(鲁迅《杂记》)[2] ,“扬州十日”事件才广为世人所知。[3] 除《扬州十日记》之外,还有《扬州城守纪略》[4] 、《明季南略》[5] 等诸多史书记载屠杀事件,然皆远不及《扬州十日记》详细。大屠杀是满清军在侵略汉人家园时采取民族压迫政策,著名的有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大同之屠、广州大屠杀、四川大屠杀。大屠杀死亡人数是中国历次改朝换代之最,死亡人数远超5000万,甚至超一亿。虽经文字狱的摧残,但满清大屠杀仍留下大量真实记录,广州大屠杀有西方传教士目击纪录,大同之屠在第一历史档案馆可找到资料。(转自百度百科)2023-07-18 12:36:484
对清朝的评价是什么?
一、剃发易服伤害大对于不肯剃发易服的汉人则举起屠刀大肆杀害。而剃发易服对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国人造成了不可估量精神伤害和严重破坏了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二、血腥屠杀仇恨深清朝统治者先是大肆屠杀奴役辽东汉人,后来入关后更是大肆举起屠刀恐吓汉人,嘉定三屠和扬州十日等大屠杀不胜枚举。清朝统治者的大屠杀造成了中国人口的锐减,同时也留下了深深的仇恨,所以现在许多人都比较仇视清朝统治者。三、不断丧权辱国在近代被列强欺凌不断丧权辱国,尤其是损失了几百万的领土更是让中国人痛心疾首。清朝这个王朝又是中国之大幸。扩展资料在一般人的印象里,清朝被贴上的是腐败、屈辱的标签。其实,这只是晚清时期的一个写照——所有王朝的没落时期概莫能外,大清王朝真实的历史要丰富得多,也生动得多。在中国历史上,有五胡乱中华的时代,有蒙古铁骑入主中原的时代,但时间都不长,像元朝就不足一百年。而崛起于边地的满洲人,却能牢固地掌控中原三百年,这足以证明了它的不同寻常。我们将清朝那些事,绝对不能不讲清朝的那些皇帝。俗话说富不过三代,这句话用到古代各个朝代身上也恰如其分。从秦朝往下数,除了创业的帝王,往下能有一两个干点正事的明白皇帝相当不错了。但清朝是个绝对的例外,自努尔哈赤以后,皇太极、康熙、雍正、乾隆个个雄才大略。即使嘉庆以后的几位皇帝比其父祖辈显得平庸,但依然个个勤于政务。所以在清朝皇权始终至上,大臣权力再大,对皇权的威胁也是有限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说完帝王,就不能不提后妃和公主。皇帝的后妃都是有品级的,这说明你不能简单的把她们看作皇帝的大老婆、小老婆,他们是政治生活中不能忽略的一环,皇宫不大,但掀起的风浪却会波及全国。清代的后妃总起来讲还是比较守规矩的,但既然被卷进了是非地,就注定成为是非人,或者无法寂寞,如孝庄皇后,或者不甘寂寞,如慈禧,她们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身影。讲清朝的那些事儿,还得说说那些王爷们。我们知道,曾国藩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差点颠覆了大清王朝的太平天国镇压下去,才不过得了一个一等候的封爵,离王爷的级别还远着呢。所以,王爷就好比拱卫在 皇帝这个太阳身边的一颗颗星星,地位尊贵无比。但是也正因为离皇帝太近,稍不留神就被那个“太阳”的巨大引力吸进去,弄得个尸骨无存。这些至尊至贵的王爷们大多命运多多舛,想卖命未必有机会,想逃也绝对逃不掉,就好像全部资产都押在垃圾股票上的大款,特别有钱,又是个地道的穷光蛋。2023-07-18 12:36:584
第二次世界大战实在清朝之后吗
是清朝。1860年中国传统纪年年号:清文宗咸丰十年,庚申年(猴年)。 清朝(1644—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历经十二帝,享国267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占明朝国都北京。一片石之战后,清军趁势入关,政治上推行首崇满洲、圈地投充、剃发易服、迁海令、文字狱等等,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并大规模屠城(详见满清大屠杀),逐步掌握全国。后经康雍乾三朝发展至鼎盛,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领土主权,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清朝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 、闭关锁国 、思想禁锢逐步落后于世界。1840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推动戊戌变法,因慈禧干涉导致变法失败。1900年的夏天,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侵略中国,清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2023-07-18 12:37:581
满族的清朝,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清朝的贡献领土,人口,促进民族团结,奠定中华民族共同体雏形。(清朝时人口的增长并不是因为所谓的番薯和玉米,而且是因为实现了“士绅一体纳税”,封建社会赋税以稻谷为纲,番薯既不能交税在市场上也卖不出好价钱,并且当时的条件储存也困难,所以在清朝种植的粮食作物中所占比例很小。玉米也并不高产,高产品种玉米是清末才传入中国的)。西方崛起的基础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前提是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科学最重要的是逻辑体系和实验方法这两个方法论。前者是古希腊人发现的,后者是文艺复兴时欧洲人在古希腊基础上发现的。在近代科学传播之前,其他文明都没有摸到前者的边,后者就更不用提了。这不是单独中国文明的错,因为印度、波斯、两河流域等其他文明也都如此。真正的问题不是其他大多数文明为什么没做到,而是为什么欧洲做到了。如果没有古希腊哲人的灵光闪现,地球上现在也许有不少辉煌灿烂的文明,盛产《红楼梦》、《摩诃婆罗多》等精致的成果,一切都很好,就是没有科学。如果在其他星球上发现智慧生命,他们很可能就处于这种状态。任何一个文明或星球,很可能不发展出科学才是默认值。科学在地球上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偶然事件,是全人类最大的幸运。没有科技的发展打开新局面,传统社会必然陷入马尔萨斯陷阱,走向内卷化。从文艺复兴开始,欧洲克服了古代社会的那些弊端,把科技优势转化成了军事优势、经济优势,走上了正循环 。科技领先带来所有其他领先,成为现在习以为常的模式。从大航海开始,欧洲在地球上占据主导地位就已注定,其他文明都处于静止状态,只有欧洲处于运动状态。好比在一场游戏中,只有一个玩家清楚自己的目标,并且在积极尝试,其他玩家都浑浑噩噩,不知道要干什么,那么即使这个玩家多次犯错误,只要持续尝试下去,胜利一定属于他 。欧洲出现了爆炸性的发展,工业革命是世界上第一次使人类可以随着机器令人头晕目眩的速度向前发展的革命。欧洲爆炸式发展后必然向全世界扩张。鸦片战争是自然演化的结果。中国作为传统文明中最强大的,只是最后受到冲击而已。2023-07-18 12:38:074
唐朝和清朝哪个时间长
唐朝时间久。唐朝(618年—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清朝(1644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由满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帝 ,享国二百六十八年。扩展资料1、盛唐开国唐朝皇族出自陇西李氏,一说十六国的西凉开国君主李暠是其远祖,在当时李氏家族也是北魏关陇集团的重要成员。陇西李氏从秦代开始就是著名的武将军人世家,涌现过西汉飞将军李广和秦国名将李信等著名将军。而《旧唐书》和《新唐书》中则称唐朝皇族李氏是李耳(老子)的后代。北周时期,奉行关陇集团的本位政策,李氏被赐胡姓“大野氏”。北周末年,隋文帝恢复其为李氏。隋朝在大业年间,由于隋炀帝滥用国力与三征高句丽的失败,导致隋末发生民变。李渊见天下大乱,隋朝灭亡的形式不可扭转,于是生出取而代之的念头。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于晋阳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十一月占领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义宁二年(618年)三月,隋炀帝死,五月,杨侑禅位于李渊,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国号“唐”,改元武德,定都长安,隋朝灭亡。杨侑降为酅国公,置居长安,次年五月去世。此后,李渊册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四子李元吉为齐王。2、大清开国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摄政王多尔衮率领清军入关,同年顺治帝迁都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在随后的二十余年间平定大顺、大西、南明等政权。后又平定三藩之乱、统一郑氏台湾,逐步掌控全国。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 、文化专制 、闭关锁国 、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唐朝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清朝2023-07-18 12:38:154
中国不推崇汉服是因为多民族?
应该不是这个原因。首先传统意义上的汉服并不适合现代的日常生活,肯定没有牛仔裤T恤衫来的实在,这也是为何战国时候赵武灵王要搞胡服骑射的原因。而少数民族很多也不像电视上面出场就是民族服装的,至少我活了二十多年也没见过我们的。一般的民族服饰除非生活中不影响生产生活,不然基本上都是节日的装扮了。实用性差,所以不那么推崇。但是实用性并不是主要,毕竟日本和服实用性也不强,但是作为传统文化还是有的。我觉得第二个原因就是,没有办法很好的定义汉服。汉服,顾名思义是汉民族的民族服饰,但是服饰风格是在不断变化的,秦汉,魏晋,隋唐,宋明,各朝代的衣服风格都不一样,比如你看各个朝代皇帝的画像服装风格都不同,这没有办法定义什么样的衣服算是正宗的汉服。而且最关键的一点,也没有规定汉服就一定是古装,这样来说,民国时候流行的中山装啊旗袍啊,也差不多算是当时汉民族区分于洋人的流行服饰,但是一般并没有人认为它们是汉服。定义不明,这很难来发展。所以我们看到的一些宣传汉服的,其实本质上还是借此来弘扬传统文化,汉服只是一个切入点,实际上这些人自身也很难给汉服一个定义。所以这个东西很难科学的推动发展。并不会是因为多民族就不推动,其实每个民族都可以有自己的民族习俗和民族服饰。2023-07-18 12:38:377
请问那个“康乾盛世”是谁先提出呢?
您可真会说笑话,中国古代的所有所谓“盛世”全都是封建道学儒生们吹出来的。忽悠百姓,意淫而已。在国外除了个别中国通外基本没人知道。什么叫盛世?怎么个“盛”法?有人能解释清楚吗?看看中国历史上那几个所谓的盛世都是些什么垃圾货色吧。西汉那个“元朔盛世”连续20年疯狂对外用兵,战争所要的兵员、物资、徭役全由人民头上盘剥,百姓苦不堪言。元朔后期汉朝财政不支,官府为了搜刮干脆乱发货币,制造通货膨胀弄出“亡秦之象”。百姓实在负不起税,干脆卖身给世家大户为奴。汉武帝在位时尚能勉强维持,他死后西汉王朝江河日下,从此走向灭亡。唐朝的“开元盛世”皇权在开元年间日益集中,选士制度废止,豪门亲贵占据要职开始大肆兼并土地。自耕农大量破产流亡,结果平民兵员丧失,维持唐朝100年府兵制因此瓦解。后来朝廷不得不依靠边将揽络当地雇佣兵,扩大检查节度使的权利,结果造成藩镇割据。内部又日益腐败防务废弛,酿成安史之乱。唐朝统治从此瓦解,军阀混战持续了近100年。明朝所谓“永乐盛世”修宫殿,建道观,连续10年北征蒙古小题大做劳民伤财。为此又西招吐鲁番,东设努尔干,大量开支摊派给人民。这还不够,又铺张浪费搞下西洋,大比钱财用到毫无经济价值的的炫耀排场上。外国使臣一来就给钱,结果有些国家一年来8回,朝廷白痴一样洒银子全世界也没处找这号冤大头。最后财力不支,只好闭港海禁。永乐后期日益腐败,卫所的官地被私分偷卖,军队开支锐减,后来连主力军的辎重都配备不起训练废弛,这为后来的土木堡之败埋下隐患。前面几个盛世都是那个样子,“康乾盛世”就更不用说了,这从后来的太平天国,与鸦片战争就能知道所谓“盛世”起了个什么作用。中国自古就没有什么盛世,有的只是军阀混战与封建专制。倒霉的被欺骗总是人民。正所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2023-07-18 12:38:556
古代平民大多没有活到现在的后代吗?
是的,古代平民大多没有活到现在的后代。由于古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大多数平民的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寿命也很短。据历史记载,古代许多平民经常因为疾病、饥荒、战争等原因早逝,甚至有些人的寿命只有短短的几年。此外,古代社会的生育率也很低,很多家庭因为生育观念、生育能力等原因无法生育后代。因此,即使有少数平民能够长寿,也不一定有后代能够活到今天。当然,也有一些平民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财富和长寿,但是这些人在整个社会中只是极少数的一部分。因此,可以说古代平民大多数没有活到现在的后代。2023-07-18 12:39:234
啊啊啊!!!>.
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人类已知缝衣,周口店山顶洞人的文化遗存中曾发掘出骨针。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在不同地区和族别的人们中间,服饰款式已各不相同。以发型为例,大地湾文化中有剪短的披发,马家窑文化中有后垂的编发,大汶口文化中有用猪獠牙制成的发箍,龙山文化中则用骨笄束发,陕西龙山文化之神木石峁遗址出土的玉人头像,头顶有髻,可能就是用笄束发的反映。骨笄在相当于夏代的二里头文化的二里头类型与东下冯类型诸遗址中均曾出土,形制与商代的同类器物相同。因此得知束发为髻在远古时已是华夏族服装的特征。 夏商与西周 夏商与西周时的衣着无实物存世,据安阳侯家庄墓及妇好墓所出玉、石人像,可知商代贵族上身穿交领衣,腰束绅带,下身着裳,腹前系市(蔽膝)。西周时遗留下来的人像材料更少。从洛阳出土的玉人及铜制人形车辖来看,衣、裳、带、市仍是贵族男装的基本组成部分。其衣用正色,裳用间色,并特别重视裳前之市。西周铜器铭文记载周王在册命典礼上颁赐的服装中,常有“朱市、葱黄”(《毛公鼎》)“市、黄”(《询簋》)等物。市、 黄即古文献中的、 衡,指蔽膝,衡则指包括系玉之组和玉件在内的整套佩饰。河南信阳长台关与湖北江陵纪南城战国墓所出之俑,均在腹前系玉佩。贵族则在玉佩下衬以色彩特殊的,因而引人瞩目,成为代表身份地位的一种标志。 西周的建立,使社会生产力大大发展和提高了,物质明显丰富起来,社会秩序也走向条理化,并有了规章制度。服饰形制也由于尊卑等级的存在、礼仪的需要而进一步规范化,被纳入"礼治"范围,尊卑贵贱,各有分别。 这时候服饰的专用界限等级标志开始清晰,品种类别也相应地增加,像宫室中拜天地、敬鬼神时专有祭礼服,上朝大典时有朝会服,军事之中专有从戎服,婚嫁之仪专用婚礼服,吊丧时又有丧服。衣裳虽然还是采用上衣玄下裳黄,但在官职服饰中增加了裳前襟的大带(大带是用丝织或缂制成,宽四寸)、玉 (以玉为原料,以丝带连系在腰间的挂饰)。另外在服色上也开始有了等级差别。西周的服式除宽衣长带的特有风格以外,还吸收了北方鲜卑族(今锡伯族)以带钩束腰的服饰花色(在丝带的接头处,以金、银、铜或铁等金属制成的精细的勾或扣)。 春秋战国 这时深衣和胡服开始推广。深衣将过去上下不相连的衣裳连属在一起,所以叫 深衣。它的下摆不开衩口,而是将衣襟接长,向后拥掩,即所谓“续衽钩边”。深衣在战国时相当流行,周王室及赵、中山、秦、齐等国的遗物中,均曾发现穿深衣的人物形象。楚墓出土木俑的深衣,细部结构表现得更为明确。短袖衣是楚服的一项特征。江陵马山 1号楚墓曾出短袖的“衣”,衣即衣,据《说文》的解释,这是一种短衣。根据曾侯乙编钟之钟金人的服装看,应即短袖之衣。 胡服主要指衣裤式的服装,尤以着长裤为特点,是中国北方草原民族的服装。为骑马方便,他们多穿较窄的上衣、长裤和靴。这种服制据《史记·赵世家》说,是赵武灵王首先用来装备赵国军队的。山西长治分水岭所出铜武士像,上身穿矩领直襟上衣,下身着长裤,腰系绦带,佩剑,正是采用胡服的赵国战士的形象。 “胡服之制,冠则惠文,带则贝带,履则靴,裤则上褶下裤....... 自战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裤褶传人中国,历代皆以为戎服,或用其冠,或用其履,或用其衣服及带,或三者全用,晋代民间,始偶用之。南北朝之世,北朝以胡服定为常服,南朝系汉族,仍为戎服,比及隋唐,帝王定为田猎之服,或上下公服,民间则为时服流风最盛。溯其由传人以至兴盛,由军用以至民服,历史悠长,变化复杂,王(国维)氏《胡服考》言之最详,不赘。唯唐代胡服,何以特盛,向来无人研究,王氏所考,亦未提及。依愚所见,不外以下三因:(1>唐代胡人,杂居内地,为数众多;(2)贵族阶级,废古之席坐,而为胡人倚坐;(3)朝臣侍从,弃车而尚骑马。 胡服之中,有所谓半臂者。古称半臂,今言马褂。《说文》无褂字,《玉篇》 亦无之,恐即卦字,褂卦皆从圭得声,俗作褂,但不能作“挂”或“挂”。无袖或半臂之衣,皆为胡服,《罪唯录·冠服志》云:“历朝挎褶,戎服也,袖短,或无袖而衣中断,下有横摺,又下有竖摺。若袖长,则为曳撒,或腰中间断,以一线道横之,谓之程子衣,无线道,谓之道袍。” 似此裤褶,又变为胡服总名。凡无袖、短袖、长袖之衣,与腰中间有线道横截或无线道横截之袍,皆可称为裤褶,因而今所论之半臂,其为胡服,决无问题。至其形制,宋曾三异《同话录》“貉袖”条述之最详: “近岁衣制,有一种如旋袄,长不过腰,两袖仅掩肘,以最厚之帛为之,仍用夹裹,或其中用绵者,以紫皂缘之,名日貉袖,闻之起于御马苑圉人,短前后襟者,坐鞍上不妨脱,着短袖者以其便于控驭耳。”长不过腰,两袖仅掩肘,缘边用紫皂布,有夹衣,亦有绵衣,显然为半臂制度。以其短前后襟,坐鞍上不妨脱,故亦可称为马褂,马褂即对襟衣。明清之制犹然。《日知录》卷二十八《对襟衣》所谓:“太祖实录洪武二十六年三月禁,官民步卒人等,服对襟衣,唯骑马许服,以便于乘马故也。”是也。” ufeffufeff秦汉ufeff ufeffufeff ufeff 秦汉时期由于国家统一,服装风格也趋于一致。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幅员广大、民族众多的封建统一国家。 秦王政当上始皇帝之后,立即着手推行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如统一度量衡、刑律条令等,其中也包括衣冠服饰制度。不过,由于秦始皇当政时间太短,服饰制度仅属初创,还不完备,只在服装的颜色上做了统一。秦始皇深受阴阳五行学说影响,相信秦克周,应当是水克火,因为周朝是"火气胜金,色尚赤",那么秦胜周就是水德,颜色崇尚黑色。这样,在秦朝,黑色为尊贵的颜色,衣饰也以黑色为时尚颜色了。 秦代铠甲战服我们从出土文物中可以看见。在陕西临潼出土的陶俑所着铠甲应是秦兵俑中最为常见的铠甲样式,是普通战士的装束,这类铠甲有如下特点:胸部的甲片都是上片压下片,腹部的甲片,都是下片压上片,以便于活动。从胸腹正中的中线来看,所有甲片都由中间向两侧叠压,肩部甲片的组合与腹部相同。在肩部、腹部和颈下周围的甲片都用连甲带连接,所有甲片上都有甲钉,其数或二或三或四不等,最多不超过六枚。甲衣的长度,前后相等,下摆一般多为圆形。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大批陶俑的出土,为秦汉武士的服装提供了较充分的例证。 汉代服装 他们穿的半长衣所交掩之曲裾虽较浅, 但仍为深衣之属, 其下身着长裤,腰系施钩之革带。这种装束在西汉时仍广泛流行,裤也逐渐向全社会普及。冠制的确立是在汉代实现的。上古时,华夏族之冠主要从属于礼制,男子成年时皆行冠礼。汉代的冠则主要从属于服制,是身份、官职以至官阶的表征。身份低微的人,只能戴帻而不能戴冠。冠本为加于发髻上的一个发罩,并不覆盖整个头顶。帻则像一顶便帽。冠和帻原来互不相关,到了王莽时,据说因为他头秃,所以先戴帻,帻上再加冠。后来这种戴法普及开来,因而在东汉画像石上出现的冠,也都在下面垫着帻。冠和帻不能随便配合,文官戴的进贤冠要配屋顶状的介帻,武官戴的武弁大冠则要配平顶的平上帻。进贤冠前部高耸,后部倾斜,外观若斜俎形。冠前有“梁”,可根据梁数的多寡来区别戴冠者的身份。皇帝戴的通天冠和诸侯王戴的远游冠也都是在进贤冠的基础上增益华饰而成。武弁大冠又名“惠()文冠”,起初只是用(薄麻布)制作的下垂双耳之弁,后来在弁下垫帻,进一步又在弁上涂漆,其状遂若漆沙笼,故又名“笼冠”。甘肃武威磨嘴子62号新莽墓曾出土了纱笼冠。此外,武士也戴冠。执法的官员则戴獬豸冠。 在区别尊卑方面,进贤冠上的梁虽然起一定作用,但梁数多不过三,等级的划分较粗略。所以汉代又用绶作为官阶的标志,不同等级的官员之绶的颜色、织法、密度和长度都不相同。这时的绶是系在官印上的带子,但它和西周时佩玉之组实一脉相通。 汉代妇女曲裾 汉代妇女一般将头发向后梳成下垂的圆髻,名椎髻。常着深衣,女式深衣之华丽者名衣,它的曲裾不但在下身缠绕好些层,且在其斜幅上缀以三角形物及长飘带,即文献中所称之与。其状可在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砖上见到。 汉代着衣有七个特点: 1.穿外衣时,由于领大而且弯曲,穿衣时必需暴露中衣的领型; 2.穿衣必用白色面料做里; 3.袖宽为一尺二寸; 4.衫无袖; 5.穿皮毛服装时裘毛朝外; 6.腰带极为考究,所用带钩以金制成各种兽形,如螳螂形或琵琶形。形象十分生动有趣。一般长度在带钩从形、色和工艺上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较比西周和战国时期,在设计和制作方面都要精美得多。因此颇受男人们的喜爱,佩戴者很多; 7.男子保持佩刀习俗,但所佩之刀有形无刃,因此失去了实际价值,主要是显示仪容。 汉代祭服延用"大制度",遵从古礼穿冕服佩绶、佩玉。皇帝、公卿、诸侯均用大,只是在所系玉石的串珠或丝绳的质地上加以区别。皇太后、太后、公卿夫人等的祭服(谒庙服)、亲蚕服、朝见服和婚礼服的形式都采用深衣制。 汉时劳动女子总是上穿短襦,下穿长裙,膝上装饰长长垂下的腰带。劳动男子常服是上身穿襦,下身穿犊鼻裤,并在衣外围罩布裙;这种装束不分工奴、农奴、商贾、士人都一样。 编辑本段魏晋 魏晋服装服饰虽然保留了汉代的基本形式,但在风格特征上,却有独到突出的地方,这与当时的艺术品和工艺品的创作思路有密切关系,其风格的同一性比较明显。 公元六世纪波斯图案花纹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对当时的纺织、服装以及其他装饰物,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这一点在敦煌壁画上多有反映。 魏晋时期规定宫中朝服用红色,常服用紫色。白色为平民百姓服色。这时的服式仍以襦、裙为主,裘是非正式衣服。妇女装饰比较考究,有金环、银约指和绕腕的跳脱等。在质地上宫中与宫外仍有很大区别。 魏晋的铠甲最普遍的形式是两裆铠,长至膝上,腰部以上是胸背甲有的用小甲片编缀而成,有的用整块大甲片,甲身分前后两片,肩部及两侧用带系束。胸前和背后有圆护。因大多以铜铁等金属制成,并且打磨的得极光,颇似镜子。在战场上穿"明光铠",由于太阳的照射,会发出耀眼的"明光",所以这样称呼。这种铠甲的样式很多,而且繁简不一,有的只是在 裆的基础上前后各加两块圆护,有的则装有护肩、护膝,复杂的还有重护肩。身甲大多长至臀部,腰间用皮带系束。 编辑本段南北朝 南朝服式以襦裙为主,妇女尤其以着裙为正统,不穿裙而露裤的人,被看做是没礼貌的行为。当时女子头上包白纶巾(是一种配有青丝带的头巾,传说在三国时诸葛亮平时戴此头巾),衣袖长而且窄并加以缕雕花纹。跳舞者穿长衫,并在身上披挂很长的带子,头上束纨巾。 南北朝服式还有"袍"和"衫",衫在晋时已是必着衣的一种。"裘"在此时极为珍贵,以貂裘为最。" "是少年喜爱的衣物,浮薄少年更喜爱有色之" "、"襦"、"帔"、"鹤氅",这些都是此时普及的衣装。 南朝服式基本上继承魏晋,由于战乱和国度的频繁更替,反映在着装方面也有变化。江南衣式比北方短小,但当时却流行戴小帽穿大衣的风气,有时将一只袖分成两只,一条裙截成两裙,有的款式大领大带,有的衣窄袖小,有的裙长曳地,有的衣长蔽脚。南朝的朝服仍是玄衣。服饰用料有规定,三品官以下的不得穿用杂色绮做的衣服,六品官以下者只能穿七彩绮,不可使用罗绡。南朝的艺术品与服饰风格一脉相承,许多出土的陶俑形象,向我们展示了细腰圆脸型的女子,面目神情十分娟秀,尤其出自江南的俑塑特点更突出,这与服饰的拖地长裙和宽衣披带均十分协调一致。 北朝的服式,官宦正式场合穿着朱色单衣,便服和军服以为主。穿红色袍就佩带金带,穿小袖长身袍则用金玉带。平民妇女以襦袄为常服,这与南朝并无两样。北朝时期着装衣料中绫锦最为华贵。 南北朝的卷草花纹是在汉代的云纹图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敦煌造井(单独适合纹样)、三角形花(适合纹样)和条状花(二方连续)、飞天、云纹等动态形象巧妙地结合起来,既古朴、秀丽,又含蓄柔和。当时的毛织毯、麻布和丝绸都是盛行的产品。 编辑本段隋唐 在南北朝胡、汉服装相互影响而又各成系统的基础上产生的唐代服制,出现了“法服” 与“常服”并行的局面。作为大礼服的法服仍是传统的冠、冕、衣、裳,常服则是在鲜卑装的基础上改进而成。唐代男子上自皇帝下至厮役,在日常生活中都穿常服,包括圆领缺袍、幞头、革带及长靴。缺袍即开衩的长袍。幞头则是由鲜卑帽演变出来的,它本是一幅头巾,系裹时两个巾角向前抱住发髻,其余两个巾角在脑后结扎,多余的部分自然垂下。幞头的质料起初用黑色的缯或罗,所以垂下的巾角也是软的,故称“软脚幞头”。以后又在巾角中用铜、铁丝作骨,将它撑起来,成为“硬脚幞头”。由于硬脚的形状及翘起的角度不同,又有“句脚”、“展脚”、“朝天”等式。唐代的革带上起初装有供系物用的窄皮条,故此种带名带。上面并固着若干方形饰牌,名。依官阶之不同,分别用玉、金、犀、银、瑜石、蓝铁等材料制作,从而使革带也成为区别官阶的标志。另外,北周时出现的“品色衣”,在唐代已形成制度,成为此后中国官服的一大特色。唐代官员自一品至九品,服色以紫、绯、绿、青为等差。 唐代服装 唐代女装主要由裙、衫、帔组成。这时常将衫掩于裙内,所以显得裙子很长。帔又名帔帛,像一条长而薄的披巾,是受了西亚佛教的影响才在中原流行的。唐代前期女装中还流行卷檐虚帽、翻领外衣等胡服,安史之乱后,此风渐歇。 唐朝还流行女子穿"胡服"。"胡服"就是西域人的服装。腰带形式也深受胡服影响。在此以前,人们的腰饰是以金银铜铁,这时候流行系"蹀躞带",带上有金饰,并扣有短而小的小带以作系物之用。这种腰带服用最盛是在唐代,以后延用一直至北宋年代。 唐代服装 盛唐以后,胡服的影响逐渐减弱,女服的样式日趋宽大。到了中晚唐时期,这种特点更加明显,一般妇女服装,袖宽往往四尺以上。中晚唐的贵族礼服,一般多在重要场合穿着,穿着这种礼服,发上还簪有金翠花钿,所以又称"钿钗礼衣"。 唐高宗以后,以紫色为三品官的服色;浅绯色为五品官服色,深绿色为六品官服色,浅绿色为七品官服色,深青色为八品官服色,浅青色为九品官服色,黄色为宫外之人及庶民服色。 唐装还对邻国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日本和服从色彩上大大吸取了唐装的精华,朝鲜服也从形式上承继了唐装的长处。唐装襦裙线条柔长,十分优美自如,用料主要是丝织品,因此它的衣物以"软"和"飘柔"著称。唐装本身品类多,善变化,从外形到装饰均大胆吸收外来服饰特点,多以中亚、印度、伊朗、波斯及北方和西域外族服饰为参考,充实唐代服饰文化,使得唐代服饰丰富多采富丽堂皇,风格独特奇异多姿,成为中国历史服饰中的一朵奇葩,世人瞩目。 编辑本段宋代 宋代服装大体沿袭唐制。这时的幞头内衬木骨、外罩漆纱,宋人称之为“幞头帽子”, 宋代服装 可随意脱戴,与唐初必须临时系裹的软脚幞头大不相同。这时,皇帝和高官戴的展脚幞头,两脚向两侧平直伸出,可达数尺。身份低的公差、仆役等,则多戴无脚幞头。 宋代妇女也穿裙和衫,这时的衫子多为对襟,盖在裙外。裙较窄,多施细摺,福州黄墓中除出罗裙外,还有开裆裤与合裆裤,可见宋代妇女在裙内着裤。起于五代时的缠足,至北宋晚期已逐渐流行。 宋代品官制度基本上沿袭前代,因此宫中的官服也与前代相仿,分为朝服、祭服、公服、戎服、丧服和时服。朝服是红衣红裳,内穿白色罗质中单,外系罗料大带,并有绯色罗料蔽膝,身挂锦绶、玉 、玉钏,下着白绫袜黑皮履。除这种朝服是统一样式外,官职的高低是以搭配的不同来区别的。主要是在有无禅衣(中单)和锦绶上的图案上作级别变化。穿朝服时必戴"进贤冠"(一种涂漆的梁冠帽),"貂蝉冠"(又名"笼巾",是以藤丝编成形,上面涂漆的冠帽),獬豸冠(属进贤冠一类)。 公服即常服,又名"从省服",以曲领大袖,腰间束革带为主要形式,另有窄袖式样也。这种服式以用色区别等级。如九品官以上用青色;七品官以上用绿色;五品官以上用朱色;三品官以上用紫色。到宋元丰年间用色稍有更改,四品以上用紫色;六品以上用绯色;九品以上用绿色。按当时的规定,服用紫色和绯色(朱色)衣者,都要配挂金银装饰的鱼袋,高低职位以此物加以明显的区别。 宋代服装 时服是按季节赐发给官臣的衣物。上至将相皇帝大将下至侍卫步军,赐发的品种有袍、袄、衫、袍肚、裤等。所赐之服大部分是织有鸟兽的锦纹。 宋代男子除在朝的官服以外,平日的常服也是很有特色的,常服也叫"私服"。宋官与平民百姓的燕居服形式上没有太大区别。只是在用色上有较为明显的规定和限制。 宋时常服有如下几种: "袍"有宽袖广身和窄袖窄身两种类型,有官职的是锦袍,无官职的是白布袍。 "襦"、"袄"为平民日常穿用的必备之服。 "短褐"是一种既短又粗的布衣,为贫苦人服。 " 衫",这是一种裳下摆接一横 的男人长衫。 "裳",沿袭上衣下裳的古制。是冕服、朝服或私居服的式样。宋时也有上衣下裳的穿法。男子也穿用对领镶黑边饰的长上衣配黄裳。居家时不束带,待客时束带。 "直裰"是一种比较宽大的长衣。由于下摆无衩而背部却有中缝而称"直裰"。 "鹤氅",宽长曳地,是一种用鹤毛与其他鸟毛合捻成绒织成的裘衣,十分贵重。 此外宋代男式衣着,还有布衫和罗衫。内用的叫汗衫,有交领和颌领形式。质料很考究,多用绸缎、纱、罗。颜色有白、青、皂(黑)、杏黄、茶褐等。袄的质料有布、绸、罗、锦、 丝和皮。袄的用色有青、红、枣红、墨绿、鹅黄等几种。贵族裤子的质地也十分讲究,多以纱、罗、绢、绸、绮、绫,并有平素纹、大提花、小提花等图案装饰,裤色以驼黄、棕、褐为主色。 编辑本段元代 元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的时代,服装服饰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元太祖成吉思汗自1206年建都, 元代服装 灭西夏、金之后,民族组成主要以蒙古族为主。元代由于民族矛盾比较尖锐,长期处于战乱状态,纺织业、手工业遭到很大破坏。宫中服制长期延用宋式。直到l321年元英宗时期才参照古制,制定了天子和百官的上衣连下裳上紧下短,并在腰间加襞积,肩背挂大珠的"质孙服"制,汉人称"一色衣"或"质孙服"。这是承袭汉族又兼有蒙古民族特点的服制。 "质孙服"服用面很广,大臣在内宫大宴中可以穿着,乐工和卫士也同样服用。这种服式上、下级的区别体现在质地粗细的不同上。天子的有十五个等级(以质分级层次〉。每级所用的原料和选色完全统一,衣服和帽子一致,整体效果十分出色。比如衣服若是金锦剪茸,其帽也必然是金锦暖帽;若衣服用白色粉皮,其帽必定是白金答子暖帽。天子夏服也有十五等级,与冬装类同。百官的冬服有九个等级,夏季有十四个等级,同样也是以质地和色泽区分。 "比肩"、"比甲"也是常服。"比肩"是一种有里有面的较马褂稍长的皮衣,元代蒙人称之为"襻子答忽"。"比甲"则是便于骑射的衣裳,无领无袖,前短后长,以襻相连的便服。元代男子的公服多随汉族习俗,常服的外面,罩一件短袖衫子,妇女也有这种习俗(称为襦裙半臂)。 元代女服分贵族和平民两种样式。贵族多为蒙人,以皮衣皮帽为民族装,貂鼠和羊皮制衣较为广泛,式样多为宽大的袍式、袖口窄小、袖身宽肥,由于衣长曳地,贵夫人外出行乐时,必须有女奴牵拉。这种袍式在肩部做有一云肩,即所谓"金绣云肩翠玉缨",十分华美。作为礼服的袍,面料质地十分考究,采用大红色织金、锦、蒙茸和很长的毡类织物。当时最流行的服用色彩以红、黄、绿、褐、玫红、紫、金等为主。元代平民妇女穿汉族的襦裙,半臂也颇为通行,汉装的样子常在宫中的舞蹈伴奏人身上出现,唐代的窄袖衫和帽式也有保存。此外受邻国高丽的影响,都城的贵族后妃们也有模仿高丽女装的习俗。 编辑本段明代 文武官服之忠靖冠服 明初要求衣冠恢复唐制(如左图所示) 明初官服 ,其法服的式样与唐代相近,只是将进贤冠改为梁冠,又增加了忠靖冠等冠式。明代的公服亦用幞头和圆领袍,但这时的幞头外涂黑漆,脚短而阔,名乌纱帽,无官职的平民不得服用。公服除依品级规定服色外,还在胸、背缀补子。文官补子中饰鸟,武官饰兽。为褒奖官员的功勋,另特赐蟒袍、飞鱼服、斗牛服等服饰。蟒是四爪之龙,飞鱼为鱼尾有鳍之蟒,斗牛则在蟒头上加弯曲的牛角。官至极品则用玉带。所以“蟒袍玉带”就成为这时大官僚之最显赫的装束。明代的汉服影像颇远,近至东北亚的朝鲜,远至日本、琉球等藩属国。汉服是中国汉族的传统服装,起于轩辕黄帝,而终止于满清的大屠杀。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是平等,而汉族也应当永远其民族服装,即汉服。 编辑本段清代 清朝是以满族统治者为主的政权机构,满族旗人的风俗习惯影响着中原地区。几千年来世代 清代服饰 相传的传统服制度,由于满族贵族的“剃发易服”、“十从十不从”、“留头不留发”政策以及大量的屠杀汉民,造成了中国传统的衣冠的消亡。这种屠杀式的变革,是中国传统服制的又一次变态式的发展,是历史上"胡服骑射"、"开放唐装"之后的第三次明显的突变。 历时数千年的宽袍大袖(祭服,非常服)、潇洒富丽、纤细柔弱,与衣身膨胀、衣袖短窄的满装形式,形成鲜明的对比。 满族的旗装,外轮廓呈长方形,马鞍形领掩颊护面,衣服上下不取腰身,衫不露外,偏襟右衽以盘纽为饰,假袖二至三幅,马蹄袖盖手,镶滚工艺装饰,衣外加衣,增加坎肩或马褂。时至今日,它对现代服装也有一定的影响。特别是随时代发展,经过加工曲线突出体态暴露的旗袍,具有暂时的存在价值。 旗袍或短装有琵琶襟、大襟和对襟等几种不同形式。与其相配的裙或裤,以满地印花、绣花和裥等工艺手段作装饰。襟边、领边和袖边均以镶、滚、绣等为饰。清初满族妇女与男人的装扮相差不多,不同之处只是穿耳梳髻,未嫁女垂辫。满族妇女不缠足、不穿裙,衣外坎肩与衫齐平,长衫之内有小衣,相当于汉族妇女的肚兜,衣外之衣又称"乌龙"。 明、清两代汉族女装变化不大,仍着衫、裙,清代后期始以裤代裙。清中期以后女装层层镶边,称为“滚镶”。清代满族妇女着旗装,她们不缠足,不束裙,皆穿旗袍,有时外加坎肩。乾隆以后,满族女装中出现高底的“花盆底”鞋。咸丰以后,又出现高大的“两把头”、“大拉翅”等发型,成为满族女装之突出的特征。 旗袍马褂 马褂、旗袍是清代满族男女的典型服饰。 旗袍 马褂是一种穿于袍服外的短衣,衣长至脐,袖仅遮肘,主要是为了便于骑马,故称为“马褂”。它区别于汉族在宋明时期的马褂,满清的马褂不修边幅。满人初进关时,通过大屠杀而迫使汉族穿上它们的马褂。康熙雍正年间,由于奴化政策,才开始在社会上流行,并发展成单、夹、纱、皮、棉等服装,成为男式便衣,士庶都可穿着。 的样式有琵琶襟、大襟、对襟三种。琵琶襟马褂,因其右襟短缺,又叫缺襟马褂,穿上它可以行动自如,常用作出行装。大襟马褂,则将衣襟开在右边,四周用异色作为缘边,一般作常服使用。对襟马褂,其服色在各个时期有多种变化:初沿天青色,至乾隆中期,又尚玫瑰紫,后又推崇深绛色(人称“福色”),到了嘉庆年间,则流行泥金及浅灰色。大袖对襟马褂可代替外褂而作为礼服使用,颜色多用天青色,大小官员在谒客时常穿此服,因其身长袖窄,也称作“长袖马褂”。 中有一种颜色不能随便使用,那就是黄色。黄马褂,是皇帝特赐的服装。穿着这种赐服的人,主要有三类:一是随皇帝“巡幸”的侍卫,称为“职任褂子”;二是行围校射时,中靶或获猎多者,称为“行围褂子”;三是在治事或战事中建有功勋者,称为“武功褂子”,这些人还要被载入史册。只有这种御赐的马褂才可以随时穿着。 大褂 旗袍是中国清朝的妇女服装,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由于满族称为“旗人”,故将其称之为“旗袍”。清初,满族妇女以长袍为主,而汉人妇女仍以上衣下裳为时尚;清中期,满汉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盛。经汉人改进之后的旗袍逐渐在广大妇女中流行起来。这种旗袍是汉族妇女在吸收西洋服装样式后,通过不断改进,才进入千家万户的。旗袍的样式很多,开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双襟;领有高领、低领、无领;袖口有长袖、短袖、无袖;开衩有高开衩、低开衩;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夹旗袍、单旗袍等。改良后的旗袍在20世纪30年代,几乎成为中国妇女的标准服装。2023-07-18 12:39:512
谁有世界残酷档案啊?给超高分
满清大屠杀汇总(转载) 诸如扬州十日记,《嘉定乙酉纪事》《江变记略》这类笔记记载的满清暴行,大家或许都不陌生。 而下面,我主要列举满清官方资料,以及第三方叙述的满清暴行。 第一部分:满清官方屠杀文告 首先,满清自己发布过大量屠杀文告,其中最著名的,是满清官方资料《清世祖实录》卷十七 顺治二年六月丙寅中的记录: “自今布告之后,京城内外,直隶各省,限旬日尽行剃完。若规避惜发,巧词争辩,决不轻贷”。并宣称: “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爝火录卷四) 满清在四川1649年的另一份文告,口气也非常类似: “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 满清另一份官方史料,《东华录》卷五顺治元年条,则记载:“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 镇江知府告示则是:“一人不剃发全家斩,一家不剃全村斩”! 并将反抗者的人头,集中起来恐吓人民。 顺治二年(弘光元年1645年),江宁巡抚土国宝宣布:“剃发、改装是新朝第一严令,通行天下,法在必行者,不论绅士军民人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南山可移,此令不可动!” 在以上满清官方的宣告中,充斥了大量“屠全城”、“尽行屠戮”、“杀无赦”、“全家斩”、“全村斩”的凶恶威胁。而下面列举的资料,则证明,满清的公开威胁,绝不仅仅停留在口头。 第二部分:满清(后金)入关前的大屠杀 首先,满清入关前,其对辽东汉人的大屠杀,也大量见诸于原始文献,以下列举诺干: 天命九年正月,努尔哈赤下九次汗谕,清查所谓“无谷之人”(每人有谷不及五金斗的汉人),并谕令八旗官兵“应将无谷之人视为仇敌”,“捕之送来”,最后于正月二十七日下令:“杀了从各处查出送来之无谷之尼堪(满语之谓汉人)”。这是公开的种族灭绝! 天命十年十月初三日,努尔哈赤又指责汉民“窝藏奸细,接受札付,叛逃不绝”,命令八旗贝勒和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官将,带领士卒对村庄的汉人, “分路去,逢村堡,即下马斩杀”。 作为第三方的朝鲜史料,《李朝实录》光海君十三年五月,也记载了辽东汉人的悲惨遭遇: “时奴贼既得辽阳,辽东八站军民不乐从胡者,多至江边…… 其后,贼大至,义民不肯剃头者,皆投鸭水(鸭绿江)以死。” 第三部分:满清入后的大屠杀 1、满清官方资料和第三方资料 满清入关后,对自己大屠杀最赤裸裸的供认,就是顺治七年十二月清宣大山西总督佟养亮揭贴 “大同、朔州、浑源三城,已经王师屠戮,人民不存”! 满清档案:顺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宣大巡按金志远题本《明清档案》第十一册,A11-20中,更是由于“城破尽屠”,只好请求释放剩下的5个“无凭究拟”的犯人。《朔州志》也承认:“城破,悉遭屠戮”。 广州大屠杀,得到中立的第三方资料证实。意大利籍耶酥会士卫匡国(Martin Martini,1614~1661)在《鞑靼战纪》中记述:“大屠杀从11月24日一直进行到12月5日。他们不论男女老幼一律残酷地杀死,他们不说别的,只说:‘杀!杀死这些反叛的蛮子!” (杜文凯:《清代西人见闻录》53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年6月版) 。 荷兰使臣约翰纽霍夫(John Nieuhoff)在其《在联合省的东印度公司出师中国鞑靼大汗皇帝朝廷》一书记述:“鞑靼全军入城之后,全城顿时是一片凄惨景象,每个士兵开始破坏,抢走?切可以到手的东西;妇女、儿童和老人哭声震天;从11月26日到12月15日,各处街道所听到的,全是拷打、杀戮反叛蛮子的声音;全城到处是哀号、屠杀、劫掠;凡有足够财力者,都不惜代价以赎命,然后逃脱这些惨无人道的屠夫之手。”(司徒琳著,李荣庆等译《南明史》13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12月版)。 远离世俗的出家人,则记载了这次大屠杀的具体规模。 《广州市宗教志》:“清顺治七年(1650),清军攻广州,‘死难70万人。"在东郊乌龙冈真修和尚雇人收拾尸骸,‘聚而殓之,埋其余烬"合葬立碑”。 值得注意的是,广州70万人遇害这个数据,应该是由当年负责收尸的和尚们记载下来的,可是说是直接记录,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个数字,至今还记录在广州大佛寺的网页上。我佛慈悲,出家人果真不打妄语。 经过满清的大规模屠杀后,“县无完村,村无完家,家无完人,人无完妇”。 官方档案中记载如下: 直隶“一望极目,田地荒凉”(卫周元,痛陈民苦疏,皇清凑议,卷1),河南是“满目榛荒,人丁稀少”(李人龙,垦荒宜宽民力疏,皇清凑议,卷4),湖广“弥望千里,绝无人烟”(刘余谟,垦荒兴屯疏,皇朝经世文编卷34)。 满清最高统治者参与大屠杀的铁证: 顺治二年十一月十五日,扬州十日的大刽子手豫亲王多铎,将屠杀中掠夺的“才貌超群汉女人一百零三”,奉献给满清最高酋长。 顺治帝获得十名,摄政王多尔衮获得三名,辅政郑亲王济尔哈朗三名,肃亲王豪格等各二名,英郡王阿济格等各一名。 (《清初内国史院满文档案译编》中册,第一九七页。) 2、各种时人笔记和地方志的记载。 昆山大屠杀,“总计城中人被屠戮者十之四,沉河堕井投缳者十之二,被俘者十之二,以逸者十之一,藏匿幸免者十之一。”(《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五一兵纪),“杀戮一空,其逃出城门践溺死者,妇女、婴孩无算。昆山顶上僧寮中,匿妇女千人,小儿一声,搜戮殆尽,血流奔泻,如涧水暴下”!(《研堂见闻杂记罚》) 南昌大屠杀,“妇女各旗分取之,同营者迭嬲无昼夜。三伏溽炎,或旬月不得一盥拭。除所杀及道死、水死、自经死,而在营者亦十余万,所食牛豕皆沸汤微集而已。饱食湿卧,自愿在营而死者,亦十七八。而先至之兵已各私载卤获连轲而下,所掠男女一并斤卖。其初有不愿死者,望城破或胜,庶几生还;至是知见掠转卖,长与乡里辞也,莫不悲号动天,奋身决赴。浮尸蔽江,天为厉霾。”(徐世溥《江变纪略》) 广州大屠杀,“甲申更姓,七年讨殛。何辜生民,再遭六极。 血溅天街,蝼蚁聚食。饥鸟啄肠,飞上城北。 北风牛溲,堆积髑髅。或如宝塔,或如山邱。 五行共尽,无智无愚,无贵无贱,同为一区。”(《祭共冢文》 王鸣雷),“可喜屠广州,孑遗无留;逸出城者,挤之海中。”(倪在田《续明纪事本末》) 南雄大屠杀,“家家燕子巢空林,伏尸如山莽充斥。....死者无头生被掳,有头还与无头伍。血泚焦土掩红颜,孤孩尚探娘怀乳。(清军文书陈殿桂,《雄州店家歌》) 嘉定大屠杀,“市民之中,悬梁者,投井者,投河者,血面者,断肢者,被砍未死手足犹动者,骨肉狼籍。” 清兵“悉从屋上奔驰,通行无阻。城内难民因街上砖石阻塞,不得逃生,皆纷纷投河死,水为之不流。”“日昼街坊当众奸淫。”有不从者,“用长钉钉其两手于板,仍逼淫之。”,“兵丁每遇一人,辄呼蛮子献宝,其入悉取腰缠奉之,意满方释。遇他兵,勒取如前。所献不多,辄砍三刀。至物尽则杀。”(《嘉定乙酉纪事》) 潮州大屠杀,“纵兵屠掠,遗骸十余万”,揭阳县观音堂海德和尚等收尸聚焚于西湖山,将骨灰葬在西湖南岩。福建同安县屠城死难5万余人,梵天寺主持释无疑收尸合葬于寺东北一里之地,建亭“无祠亭”,墓碑上则刻“万善同归所”。 常熟大屠杀,“通衢小巷,桥畔河干,败屋眢井,皆积尸累累,通记不下五千余人,而男女之被掳去者不计焉。”“沿塘树木,人头悬累累,皆全发乡民也。”(《海角遗编》) 扬州大屠杀,这个就不多说了。除了著名的《扬州十日记》外,还有《扬州城守纪略》(“初,高杰兵之至扬也,士民皆迁湖潴以避之;多为偎Γ信e室沦丧者。及北警戒严,郊外人谓城可恃,皆相扶携入城;不得入者,稽首长号,哀声震地。公辄令开城纳之。至是城破,豫王下令屠之,凡七日乃止。”“亟收公(史可法)遗骸,而天暑众尸皆蒸变,不能辨识,得威哭而去”)、《明季南略》(“廿五日丁丑,可法开门出战,清兵破城入,屠杀甚惨”)等资料。 各地为剃发的分散屠杀:“去秋新令:不剃发者以违制论斩。令发后,吏诇不剃发者至军门,朝至朝斩,夕至夕斩。”(《陈确集》卷三十) 还有著名的《江阴城守纪》: “满城杀尽,然后封刀。……城中所存无几,躲在寺观塔上隐僻处及僧印白等,共计大小五十三人。是役也,守城八十一日,城内死者九万七千余人,城外死者七万五千余人。” 前清的罪行罄竹难书…… 3、清军的性暴行(扬州十日和江变记略中的常见资料,以下不列入) 顺治二年7月30日,清军至沙镇,“见者即逼索金银,索金讫,即挥刀下斩,女人或拥之行淫,讫,即掳之入舟。”“遇男女,则牵颈而发其地中之藏,少或支吾,即剖腹刳肠。”(《研堂见闻杂录》) 顺治二年,清军实施扬州大屠杀后,至无锡时,“舟中俱有妇人,自扬州掠来者,装饰俱罗绮珠翠,粉白黛绿。”(《明季南略》卷4) 顺治元年(1644)4月,清兵到达盩厔县境内,生员孙文光的妻子费氏被掠去,“计无可托,因绐之曰:‘我有金帛藏眢井中,幸取从之。"兵喜,与俱至井旁,氏探身窥井,即倒股而下。兵恨无金又兼失妇,遂连下巨石击之而去。”(民国《盩厔县志》卷6) 清兴安总兵抢夺妇女达100多人,“淫欲无厌”。制作长押床,裸姬妾数十人于床,“次第就押床淫之。复植木桩于地,锐其表,将众姬一一签木桩上,刀剜其阴,以线贯之为玩弄,抛其尸于江上。”(《平寇志》卷12) 清军江阴大屠杀,抗拒清军奸淫被害妇女,按照满清地方志统计为101人。(道光《江阴县志》卷20《烈女》) 清军扬州大屠杀,抗拒清军奸淫被害妇女,按照满清地方志统计为100多人。( 雍正《扬州府志》卷34 ) 清军围困嘉定城时,在城外,“选美妇室女数十人,……悉去衣裙,淫蛊毒虐。” 嘉定沦陷后,清军抢掠“大家闺彦及民间妇女有美色者生虏,白昼于街坊当众奸淫;……有不从者,用长钉钉其两手于板,仍逼淫之。”“妇女不胜其嬲,毙者七人。”(《嘉定屠城纪略》) 清兵在江阴的观音寺“掠妇女淫污地上,僧恶其秽,密于后屋放火。兵大怒,大杀百余人,僧尽死。”(《明季北略》卷11) 顺治二年(1645)江阴城陷时,有母子3人,“一母一子,一女十四岁。兵淫其女,哀号不忍闻”,后兵杀其子,释母,“抱女马上去”。又有一兵“挟一妇人走,后随两小儿,大可八岁,小可六岁”,兵杀二子,抱其母走。(《明季南略》卷4) 顺治二年(1645)5月9日,南京失陷时,当涂孙陶氏被清兵所掠,“缚其手,介刃于两指之间,曰:从我则完,不从则裂。陶曰:义不以身辱,速尽为惠。兵稍创其指,血流竟手。曰:从乎?曰:不从。卒怒,裂其手而下,且剜其胸,寸磔死。”(《明史》卷303) 昆山县庠生胡泓时遇害,其妻陆氏21岁抱着三岁的儿子,欲跳井,被一清兵所执。“氏徒跣被发,解佩刀自破其面,……氏骂不绝口,至维亭挥刀剖腹而死。”(光绪六年《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36) 4、满清掠夺虐杀汉族奴隶 崇祯十一年冬至十二年春,清军在畿辅、山东一带掠去汉民四十六万二千三百余人,崇祯十五年冬至十六年夏,清军又“俘获人民三十六万九千名口”。(《清太宗实录》) 满清入关后,继续劫掠人口。 顺治二年八月辛巳日谕兵部“俘获人口,照例给赏登城被伤之人。”(《清世祖实录》) 汉人奴隶遭受非人的虐待,大量自杀。康熙初年,“八旗家丁每岁以自尽报部者不下二千人”(《清史稿》),由此推算,仅自杀的汉人,在满清入关前后几十年间,就不下10万人。被虐待致死的,更不在少数。 由于满清的疯狂虐待,大量汉人奴隶逃亡,“只此数月之间,逃人已几数万。”(《清世祖实录》) 满清统治者为了制止逃往,强化其1626年颁布的《逃人法》,顺治皇帝,“有隐匿逃人者斩,其邻佑及十家长、百家长不行举首,地方官不能觉察者,俱为连坐”。顺治六年又改为“隐匿逃人者免死,流徙”、“再行申饬,自此谕颁发之日为始,凡章奏中再有干涉逃人者,定置重罪,决不轻恕”(《清世祖实录》) 甚至投靠满清的大汉奸靖南王耿仲明,由于收留了逃亡汉人奴隶,也被迫自杀。 5、满清迁海暴行: 康熙三年(1664)三月初六,清军大队兵船入东山,“尽驱沿海居民入内地,筑墙为界,纵军士大淫掠,杀人山积,海水殷然”(《台湾郑氏始末》) “一时人民失业,号泣之声载道,乡井流离颠沛之惨非常,背夫弃子,失父离妻,老稚填于沟壑,骸骨白于荒野”(《台湾外志》) 福宁州,“州地以大路为界,南路以州前岭为界,松山、后港、赤俺、石坝近城亦在界外。道旁木栅,牛马不许出入。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越界数步,即行枭首”(乾隆二十七年福宁府志卷四十三) 莆田县,“着附海居民搬入离城二十里内居住,二十里外筑土墙为界,寸板不许下海,界外不许闲行,出界以违旨立杀。武兵不时巡界。间有越界,一遇巡兵,顿时斩首”“每出界巡哨只代刀,逢人必杀。……截界十余年,杀人以千记””(《清初莆变小乘》 (广东香山县)“初,(广东香山县)黄凉都民奉迁时。民多恋土。都地山深谷邃,藏匿者众,平藩左翼班际盛诱之曰点阅,抱大府即许复业。愚民信其然。际盛乃勒兵长连埔,按名令民自前营入,后营出。入即杀,无一人幸脱者。复界后,枯骨遍地,土民丛葬一埠,树碣曰木龙岁冢,木龙者,甲辰隐语也”(道光七年《香山县志》卷八) 四、对于屠杀规模的估计 笔者对明清之际,人口变迁的一些看法,仅供参考。 明代中国人口,最后的全国官方统计,为5,165.5459人,时间为明光宗泰昌元年。(明熹宗实录卷4)。 以上人口数字,当然是不完整。因为人口被大量隐瞒。通常认为,明代人口,实际上仅是官方所掌握的赋税人口。 很多人口学者(包括海外学者)认为,明代实际人口,大约在1亿到2亿(高王凌:《明清时期的中国人口》(《清史研究》1994年第3期)和葛剑雄、曹树基:《对明代人口总数的新估计》(《中国史研究》1995 年第1期))。 尤其是人口学权威葛剑雄在《中国人口发展史》强调:“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应有1.97亿人。万历二十八年以后,总人口还可能有缓慢的增长,所以明代的人口峰值已接近二亿了。” 而有些乐观的西方学者,则估计在1600年左右,明代人口为2.3亿人,甚至还有峰值2.9亿的估计,但明显偏高了。综合来说,认定明末人口在2亿左右,已经成了人口史学界的主流观点。 与明代人口相比,在官方统计上,满清最初的全国人口统计,为1,063.3326人(比明光宗泰昌元年减少了4000多万),时间为清世祖顺治八年(清实录世祖卷61)。 而在满清控制全国后的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入关后第48年),全国人口也只有1,943.2753人。仅相当于明光宗泰昌元年人口的36%! 诚如很多学者所指出的,清初人口,在雍正朝前,同样存在严重的缺漏现象。学者们对1650年前后的中国人口,同样做出了估测,但数值差异很大,在4000万-1亿左右。 其中,1亿这个最高数字,是何柄棣根据他对1650-1700年的人口增长率估计数字平均推算的。从满清对人口统计和赋税制度加以变化后的全面人口统计看,何柄棣的估计明显偏高,而且他忽视了一个重要因素:在1650-1670年之间,大陆上的残酷战乱和满清的屠杀,并未停息,换句话说,这个时期的人口增加率,不可能是1650-1700年的平均水平,而应该是大大低于这个水平。 由上述情况分析,在1660年左右(满清基本控制大陆),中国人口的最高数值,不可能高于5000-8000万人。与明末公认人口相比,减少约1亿2000万到1亿5千万以上。如果考虑到新增人口,则损失总数更是巨大。 其中固然有大量死于灾荒的人口,但由于满清控制全国,所以因为迁外迁减少的人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而在考虑了上述因素的情况下,推定有几千万甚至超过1亿人口,遭到了满清的屠杀,是有充分依据的。甚至可以说是极端保守的。 通古斯半兽种族应该被彻底解决以免再次给人类社会造成危害 ----------------------------------------------------------- 历史上的满洲人和现在的满族人是不同的,每个人也不应仅因其出身或血统而承担罪责。 激奋的心情俺也有,但种族主义并不是俺赞成的,更反对暴力。 贴这个出来是想和大家一起更全面客观的看待历史和现实。 一百年来几代国人不惜自毁自残来狠挖深批的所谓造成中国落后挨打贫困的根源“中国人的劣根性”或是“中国文化酱缸论”是否正确呢?满清屠掉一半中国人的大屠杀又怎样改变了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与未来? 希望听到大家的意见而不是争吵和漫骂。 结合现在的现实,只有我们充分地尊重人权,走上民主的道路,形成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这种血的教训才不会重新出现。 过去做的坏事,不管是杀人还是强奸,让谁承担责任也不可能,也没必要。把他归到种族的优劣上大可不必。 清军入关后的暴行——屠城灭种,杀人盈野!炎黄子孙的末日来临! 西陆->社区->社会->祖国论坛 作者:点醒你 清军入关,一遇抵抗,必“焚其庐舍”,“杀其人,取其物,令士卒各满所欲”,与日寇绝无二致。皇太极时三次深入畿辅、山东等地的屠杀抢掠在许多方志中有明确记载,皇太极掠济南,城中积尸十三万,运河之水变红!!!其手段之残忍、屠杀之野蛮、破坏之惨重远远超过日本鬼子之“扫荡”。其凶残不逊于乃翁,至于多尔衮,更是青出于蓝。参考资料2023-07-18 12:39:593
满清大屠杀是真的吗?
是真的。史料上记载的部分屠杀抗清军民事件,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沙镇之屠、南京之屠、盩厔之屠、无锡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同安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浑源之屠、汾州之屠、太谷之屠、沁州之屠、泽州之屠、朔州之屠、广州之屠、四川大屠杀等,还在其他地区也进行了屠杀。嘉定三屠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在清军攻破嘉定后,清军将领李成栋三次下令对城中平民进行大屠杀。在屠城过程中,城中百姓或者悬梁自杀或者投井和跳河,被砍断手和脚的百姓在地上挣扎着, 清军将一大部分逃生的百姓赶到河边,然后将他们赶进河中纷纷淹死,河里的水都不能流动了。 清军没遇到一个汉人就强迫他们献出自己家中的宝物,如果给清军很多的东西的话就可以活命,如果给的不多或者清军不满意,直接把人杀掉。2023-07-18 12:40:061
清军入关大规模的屠杀是为了什么?
满清大屠杀指的是明朝灭亡以后,满清军队入主中原,在吞并中国的时候采取民族压迫政策,强迫广大的汉人以及一些其他民族剃发易服。遭到了强烈的抵抗,原来归顺的地区也纷纷抵抗,然后满清政权采取屠城政策来强行推行剃发易服和树立淫威。其中以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庚寅之劫等为代表。多尔衮曾发布“屠城令”,并带领大军血洗江南、岭南地区等等,甚至勾结荷兰殖民者,攻屠厦门。当时清军几乎将四川人杀绝,后来不得不「湖广填四川」来进行大移民。虽然经过了满清文字狱的摧残,但这些大规模屠杀依然留下了大量的真实记录:广州大屠杀有西方传教士目击纪录,大同大屠杀,甚至在第一历史档案馆都可以找到资料。清初的大屠杀政策使中国人口下降到一千万。2023-07-18 12:40:144
到底有没有满清大屠杀?
满清大屠杀是指明朝灭亡,满清军队侵吞中国的过程中采取民族压迫政策,强迫广大的汉人以及一些其他民族剃发易服。遭到了强烈的抵抗,原来归顺的地区也纷纷抵抗,然后清政权采取屠城政策来强行推行剃发易服和树立淫威。其中以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广州大屠杀等为代表,还有在苏州、南昌、赣州、常熟、沙镇、南京、盩厔、无锡、昆山、嘉兴、海宁、济南、金华、厦门、潮州、同安、沅江、舟山、湘潭、南雄、泾县、大同、浑源、汾州、太谷、泌州、泽州、朔州、四川等地也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多尔衮曾发布“屠城令”,并带领大军血洗江南、岭南地区等等,甚至勾结荷兰殖民者,攻屠厦门。当时清军几乎将四川人杀绝,后来不得不“湖广填四川”来进行大移民。虽然经过了满清文字狱的摧残,但这些大规模屠杀依然留下了大量的真实记录,广州大屠杀有西方传教士目击纪录,大同大屠杀,甚至在第一历史档案馆都可以找到资料。清初的大屠杀政策使中国人口从近一亿下降到一千万。2023-07-18 12:40:363
历史上真的有满清大屠杀这是事件吗?
满清大屠杀是指明朝灭亡时,清军在侵吞中国的过程中采取民族压迫政策,强迫广大的汉人以及一些其他民族剃发易服。遭到了强烈的抵抗,原来归顺的地区也纷纷抵抗,然后清政权采取屠城政策来强行推行剃发易服和树立淫威。发生过多次屠杀抗清军民事件,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苏州之屠、南昌之屠、赣州之屠、江阴八十一日、常熟之屠、沙镇之屠、南京之屠、盩厔之屠、无锡之屠、昆山之屠、嘉兴之屠、海宁之屠、济南之屠、金华之屠、厦门之屠、潮州之屠、同安之屠、沅江之屠、舟山之屠、湘潭之屠、南雄之屠、泾县之屠、大同之屠、浑源之屠、汾州之屠、太谷之屠、沁州之屠、泽州之屠、朔州之屠、广州之屠、四川大屠杀等,还在其他地区也进行了屠杀。2023-07-18 12:40:443
满清大屠杀死了多少汉人?
蒙古攻宋时,屠城二百,包括常州屠城。元灭宋,得户九百三十万,校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 代户数1千三百六十万也少了30%。按每户5人计算(金朝境内每户平均5.4人),南方宋境内被屠杀人数约2400万最保守的估计,中国金境和宋境内至少被屠杀了6300万人明朝人口数千万,军队上百万。然而,就是这十万清兵入主中原,如入无人之境!“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血洗江南、岭南。屠江阴,屠昆山,屠常熟,屠海宁,屠广州,屠赣州等等。转战烧杀三十七载,方才初步平定中国。短短三十多年间,使中国人口从明天启三年(1623年)的5165万锐减至顺治十七年(1660年)的1908万,杀死汉人3200万2023-07-18 12:41:064
满清大屠杀的被屠人数
因而清兵屠戮百姓甚众,而且具体数目已难以统计出,只能通过一些史料推算。明代中国人口,最后的全国官方统计,为五千一百六十五万五千四百五十九人,时间为明光宗泰昌元年。 按照历史地理学专家葛剑雄所著的《中国人口史》所记载:明万历六年(1578年)中国全国有人口陆仟零六十九万,但是当时的中国还需要缴纳人头税,所以民间隐匿了大量人口。许多的专家认为明朝人口顶峰的时候在一亿以上,葛剑雄认为明末人口接近两亿。 但是到了明末时期的天灾、瘟疫和疾病、战乱等,导致了大量人口的死亡,因此清军入关时的人口应在八千万到一亿五千万之间。而清军凡烧杀三十九年始定。满清最初的全国人口统计,为一千零六十三万三千三百二十六人(减少了四千多万),时间为清世祖顺治八年(1651年)。 而在满清控制全国后的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入关后第48年),全国人口也只有一千九百四十三万两千七百五十三人。仅相当于明光宗泰昌元年人口的36%。康熙五十年(1711年)全国人丁数仅两千四百六十四万余,当时的总人口也应在六千万左右。所以即使说清初也存在同样的人口瞒报现象,估计满清入关后,人口的减少,极端保守的估计最少也有五千万人。如果再考虑人口出生的因素,在满清入关后,中国人口损失的总数,很可能是一个大大超过五千万人民丧生,最多可能超过一亿。还有一说是至少六千万人惨死,可能远不止此数,还有很多被掠为农奴。2023-07-18 12:41:131
对满清大屠杀的看法500字
很正常,满洲人实际上是内亚游牧征服者殖民明国,对明国人而言的确属于侵略者的外来占领统治。而在满人看来,屠杀明人本来就是战争计划的一部分,也没有什么值得可怜,只是因为明人太多,杀下去太不和成本于是才没有杀光。其实汉族这个概念本身并不存在,只是章太炎等亲日捣满派凭空造出的,与历史上的汉朝人已没什么关系。当然,在20世纪初日本因与清国的政治矛盾进而衍生成舆论论战,日本的宣传喉舌显然更胜一筹,他们成功的利用了明人后代幸存者的雪耻心态,而且日本人手中拥有近代民族国家理论这一王牌,用民族国家理念成功切割了满蒙与中国的关系,就如同英国成功切割了奥兹曼土耳其帝国一样,清朝维系了二百年的多原一体君主法统在民族划分法的面前轰然倒塌。日本黑龙会即是为明人后裔成立的,中山樵,秋瑾,章太炎,梁启超,蔡鄂等均是其始创成员之一。在日本的资助下反扑的表现就是黄花港的暴动,辛亥革命虽然有偶然性,但南方各省屠杀满蒙旗人20万也充分的体现了日本宣传机构利用民族国家理论在明人后代身上试验的成功。他们构建民族的目的本身就存在有计划报复性,尽管他们多少知道扬州10日记本出自日本文部省的授意撰写。关于满蒙民族真正身份,以及汉族是怎么出现的,这两个紧紧相关的历史问题大陆史学界都作了极力的歪曲,目的只是为了维护当前的政治。但历史本身毕竟是无法回避的,隐瞒可一时不能永远,所谓的民族融合其实就是相互屠杀,大一统的历史本就是一部血腥史。至于所谓中国只是个后来人为制造的概念(而且是满清为了迷惑被统治的明人自己编造的概念),在此之前是不存在中国这个国家的。人类社会存在彼此排斥本身就是人类的本能,是符合社会规律的,妄图用人为的意识洗脑来消灭人群之间的天然界线其本身 就是逆自然规律的行为,也是反人类本能的行为。人类历史进步的动力本就来自社会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多样性,没有多样性的社会就如同丧失生物多样性的大自然,必然走向崩溃。人类社会永远不可能统一,谁搞统一消灭族群界线搞民族同化,谁就是违背自然法则,并成为历史罪人,西特勒,东条无不如此。汉族既然被制造出来,那么作为一个民族讨厌排斥外族,这本身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正常社会现象。所以题主你也不要将民族排斥看作坏事,不要否定自己拥有民族排斥心态,这不是错误,而是正确。民族彼此排斥就是堂堂正正的,你根本不用心虚,搞民族排斥没有错。反满恨满赶走满人对你而言本来就是正义的,你要相信自己的正义性。你是堂堂大汉族,满人不是你的同胞,排满是你的权利,你有权这样想,这样作,这本身没错,民族就是应该具备排他性的,汉族如果不去排斥异族还能称为民族吗?民族就是要有彼此排斥的,这才是正常的社会规律。你有权讨厌别人 ,你也有权讨厌一个群体或一个民族,这是你的人权,是光明正大的事,你完全没必要心虚嘛。——你讨厌满人,就是讨厌满人,这是你应有的权利,讨厌别人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汉族讨厌满族是汉族的权利,根本不用问为什么。同样的道理,满人讨厌汉人也是理所应当。那如何正确解决人们 之间的彼此厌恶?正确的办法就是分而治之既然彼此厌恶,那么就不应该继续在一起。老子曰: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当然,要独自获得自己的社会资源与发展理想,就不要贪图别人的社会资源。要想搞汉家独大,就不要舍不得放弃其他民族。既然选择了民族对立,就不要害怕分裂与流血。要想维护统一就不要奢望文化多样性与政治民主,也别奢望保持自己民族的文化纯正。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对自己的追求是否作好明智的觉悟?2023-07-18 12:41:271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清朝呢?
清朝是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一个封建王朝,对内将封建专制发展到极至,文字狱,闭关锁国。权力高度集中于中央。对外盲目自大,看不到别人的优点,无限放大自己的优势,明末就有红衣大炮,火器。到乾隆中缅之战时,清的武器装备还不如缅甸。要不是骆驼足够大,还不知战局会如何!特别是在感到外部有危机时想到确是愚民。其心可诛!无论努尔哈赤,还是康乾盛世都乏善可陈,军事,政治,文化毫无进步。除了经济,其它都被世界列强越拉越远。其本质就是一腐朽,没落的朝代,也是中华五千年唯一的一个科技全面落后于西方的耻辱的政权!2023-07-18 12:41:3515
为什么叫抗清 抗金 抗日,怎么不叫抗汉 抗明,清朝也是中国的啊,这不是民族歧视吗
看待历史最重要的就是 不要用现在的背景去评价历史,举个例子,如果以后和日本合并了(假如),大和民族和华夏民族在一个国家,那抗日战争历史,南京大屠杀,慰安妇等等问题应该怎么处理?带入抗元抗清的例子,想一想,答案就是无法处理,官方会去淡化这些历史,就和蒙元满清大屠杀一样,官方历史很少提,但是民间会一直记得,同理2023-07-18 12:41:592
满清比明朝多出来的土地是满族侵略来的吗
是的。 清朝(1616—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享国二百九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占明朝国都北京。一片石之战后,清军趁势入关,政治上推行首崇满洲、圈地投充、剃发易服、迁海令、文字狱等等, 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并大规模屠城(详见满清大屠杀),逐步掌握全国。 后经康雍乾三朝发展至鼎盛,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领土主权,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清朝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1840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自此之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推动戊戌变法,因慈禧干涉导致变法失败。1900年的夏天,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侵略中国,清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2023-07-18 12:42:061
1902-1904中国是什么朝代
1、1902-1904年中国是清朝光绪三十年。 2、简介 清朝(1636年—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历十二帝,入关后传十帝,享国268年。 3、历程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大顺攻占明朝国都北京。一片石之战后,清军趁势入关,政治上推行首崇满洲、圈地投充、剃发易服、迁海令、文字狱等,军事上平定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并大规模屠城(详见满清大屠杀),逐步掌控全国。经康雍乾三朝发展至鼎盛,这一时期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并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领土主权,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清朝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 、闭关锁国 、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1840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自此之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推动戊戌变法,因慈禧干涉导致变法失败。1900年的夏天,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侵略中国,清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2023-07-18 12:42:156
大同之屠的史料记载
根据《清世祖实录》记载,1648年(永历二年),满清“大同总兵”姜瓖反正归明,义军迅速占领晋西北、晋南广大地区,直接威胁满清朝廷。清廷调取华北地区绝大部分可以调派的军队进剿,历时将近一年才复占山西全境。姜瓖被叛徒汉奸杀害,大同城破,全城官吏兵民被屠杀。被屠杀的无辜居民人数不详。史称“大同之屠”。 满清大屠杀 地点 屠杀事件 东北 辽东之屠 华北 河北 赵州之屠 · 畿南之屠 · 保定之屠 · 三河之屠 · 昌平之屠 山东 济南之屠 · 曹州之屠 · 沙镇之屠·归德之屠 山西 大同之屠 · 朔州之屠 · 浑源之屠 · 汾州之屠 · 太谷之屠 · 沁州之屠 · 朔州之屠 河南 开封之屠 · 泽州之屠 · 南阳之屠 · 许昌之屠 · 洛阳之屠 江南 江浙皖 徐州之屠·扬州十日 · 嘉兴之屠 · 南京之屠 · 江阴八十一日 · 嘉定三屠 · 昆山之屠 · 无锡之屠 · 金华之屠 ·舟山之屠 · 苏州之屠 · 海宁之屠 · 常熟屠杀· 泾县之屠、徽州之屠、绩溪县之屠 湖广 信丰之屠 · 湘潭之屠 · 南雄之屠 · 庚寅之劫 · 潮州之屠 · 沅江之屠 江西 赣州之屠 · 南昌之屠 福建 平海之屠 · 邵武之屠 · 泉州之屠·同安之屠 · 厦门之屠 西南 永昌之屠 · 曲靖之屠 · 澄江之屠 · 四川大屠杀 西北 潼关之屠 · 蒲城之屠 · 盩厔之屠2023-07-18 12:42:321
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王朝吗?
是的。 清朝(1616—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享国二百九十六年。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李自成率大顺军攻占明朝国都北京。一片石之战后,清军趁势入关,政治上推行首崇满洲、圈地投充、剃发易服、迁海令、文字狱等等, 军事上打击农民军和南明诸政权并大规模屠城(详见满清大屠杀),逐步掌握全国。 后经康雍乾三朝发展至鼎盛,这一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的领土主权,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清朝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文化专制、闭关锁国、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1840年,爆发了中英鸦片战争,自此之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地主阶级进行了洋务运动。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推动戊戌变法,因慈禧干涉导致变法失败。1900年的夏天,八国联军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维护在华利益侵略中国,清朝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2023-07-18 12:42:462
靠屠杀建立的政权有哪些
最早到晚 秦朝 秦朝中最出名的或许就是白起了,也叫公孙起,号称“人屠”,战国四将之一。白起打仗铁血无情,六国军队只要听说是白起带兵来战便吓的望风而栗。史书上记载说:所有的国家都不敢与秦国作战,后面加了一个注释,就是因为秦人有白起。 公元前294年,白起出兵攻打韩、魏,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斩获首级二十四万;前278年,领兵攻楚,放水淹鄢城(今湖北宜城东南),军民死伤数十万,尸体到处随水漂浮;前273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大破赵魏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斩首十三万,后与赵将贾偃交战,用水淹死赵兵二万人;前264年,白起攻韩,攻陷五城,将韩国生力军五万余人全部斩首; 公元前260年,与赵国的长平之战,白起将俘获的赵军四十万人全部活埋,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小兵回赵国报信。位于今高平市的谷口村相传是白起坑杀赵军的地方,建有骷髅台,明代诗人于达真有诗写道:“此地由来是战场,平沙漠漠野苍苍。恒多风雨幽魂泣,如在英灵古庙荒。赵将空余千载恨,秦兵何意再传亡?居然祠宇劳瞻拜,不信骷髅亦有王。”可以想见长平古战场的血雨腥风场面。 以上共计杀人一百余万,这还是白起的一张不完全统计的杀人账单。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白起就占二分之一。 汉朝 汉朝前期最著名的屠杀名将就是项羽了。 姓项,名籍,字羽,秦末重要的反秦领袖之一,秦亡后自封西楚霸王。中国史上最强武将。是力能举鼎气压万夫的盖世豪杰。不过最后还是被刘邦的汉军围困在垓下乌江边,江东子弟死伤无数,项羽感觉没脸见江东父老就拔剑自刎。 说道屠城他也算是专家了。看《史记》时,说他不放心章邯的秦军降兵,突然袭击,坑20多万人。而且这小子打到哪里烧到哪里,连秦廷的宫殿也都烧了个净,算是早期的“三光”吧。可见残暴者终被亡之。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了项羽集团的六次大屠杀—— 第一次襄城屠城,坑杀全城平民。 第二次城阳大屠杀,杀光了辅助秦军抵抗的全城平民。 第三次新安大屠杀,坑杀秦军降卒20万。 第四次咸阳大屠杀,杀戮关中平民无计,大烧,大杀,大劫掠,大掘墓。 第五次破齐大屠杀,坑杀田荣降卒数目不详,大劫掠大烧杀,逼反复辟后的齐国。 第六次外黄大屠杀,因一个少年的利害说辞,不容易放弃。 上述杀戮,全部都是战胜之后骇人听闻的屠城与杀降,六次!不过他的对手刘邦集团,也有两次大屠城:一屠颖阳,二屠武关。自觉推行安民方略的刘邦集团尚且如此,其余集团的烧杀劫掠与屠杀,自可以想见了。当时,进军中原与河北的复辟集团,莫不以大杀戮大劫掠为能事。 元朝 忽必烈成吉思汗之孙,蒙哥汗(宪宗)弟,蒙古族。名字全称孛儿只斤u2022忽必烈,讳名呼必赉,睿宗第四子 这位元朝的建立者在中国境内施行种族灭绝政策堪称中国历史一绝。 公元1274年6月,忽必烈认为时机已然成熟,以贾似道扣留元使为借口,大举伐宋。蒙古大军继续其残暴贪恋的本性,破坏城市,焚烧建筑,杀人放火,抢劫平民,奸淫妇女。暴行不断生机,人民流离失所,许多原本富庶繁华的城镇,空余断垣残壁。而其中最令人发指的还是元江南释放总统嘉木扬喇勒智,他纵容部下挖掘南宋历代皇陵,掠尽珍宝,其后竟将诸帝骸骨,杂置于牛马枯骼中,弃于荒郊,并拆毁宫殿修成“镇南”塔,史称“杭人悲感,不忍仰视”。此时的蒙古朝廷以为南方战势已成定局,为笼络立功的将士,宣布解除军中的禁酒令,默许将士将战争中获取的财宝妇女占为己有。同时,以立法的形式公然将各民族按照族别和地区划为四个等级。蒙古人为第一等,色目人为第二等,北方汉人为第三等,江南汉人为第四等。不同等级的民族享有不同的待遇,权利和义务都极不平等。为了保证蒙古贵族的优越地位,防止民族被同化。忽必烈制定推行蒙古文字,使蒙古族拥有多种特权,同时,他还重用色目佞臣阿合马,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大兴土木,弄得民情鼎沸,怨声载道。从此,南下的元军有的只是占领、掠夺和屠杀,顺我者生,逆我者亡,纵火、屠城、虐杀、*淫……不愿做奴隶的就只有死路一条。. 忽必烈七十五岁时,西北地区的宗王又举兵叛乱,亲自出征,击败叛军,收复西北重镇和林。在征战诸王叛乱的战争期间,忽必烈派最信任的大将伯颜率军进击江南,一举消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根据《元史》记载,仅陕南一带双方交战后,宋军阵亡士兵和被屠城的百姓就达数百万。蒙古攻宋时,屠城二百座,包括常州屠城。元灭宋,得户籍九百三十万,校订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 代户数1千三百六十万也少了30%。按每户5人计算(金朝境内每户平均5.4人),南方宋境内被屠杀人数约2400万。 在尚铖主编《中国历史纲要》。蒙古灭金后得户87万余,口四百七十五万余,比金章宗太和七年(1207)年统计数户七白六八万余,口四千五百八十一万余,少了90%。按照这个统计,北方被屠杀汉族人民人数约四千万。 也就是说,最保守的估计,中国金国境内和宋国境内至少被屠杀了6300万人,金国皇帝家族完颜一族尽数被屠,世间从此再无完颜一姓。这还不包括蒙古帝国在西夏的种族灭绝行为中丧失的党项族人。以及灭辽后种族灭绝的契丹人。 明朝初期,河南、河北、江苏北部、山东西部都是千里无人区。在蒙古人杀戮和统治下,中国至少丧失了1.3亿人口。蒙古帝国在中国境内的种族灭绝,作为世界记录放在《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1985年版。 清朝 说道清朝,那么最应该说的就是这个欠下中国人民无数血债的摄政王多尔衮了。 多尔衮满洲爱新觉罗氏,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 秦朝时期的大屠杀和满清比不一样,首先屠杀的范围不一样,长平屠杀的仅仅是战俘,而满清大屠杀屠杀范围极广,一城抵抗,全城不管平民百姓、老弱妇孺全给杀完。不仅如此,连周围四邻八乡也跟着遭殃,也要斩尽杀绝。一遇抵抗,必“焚其庐舍”,“杀其人,取其物,令士卒各满所欲”,与日寇绝无二致 皇太极时三次深入畿辅、山东等地的屠杀抢掠在许多历史文献中有明确记载,天聪八年(1634年),济南遭到了清军的洗劫,许多无辜百姓都死在了清军的屠刀之下,城内外留下的尸体达53万具之多,景象悲惨之极。,运河之水变红!!!其手段之残忍、屠杀之野蛮、破坏之惨重远远超过日本鬼子之“扫荡”。其凶残不逊于他爸(努尔哈赤率军占领辽东地区后,担心当地穷人无法生活而造反,把辽东地区的贫民都抓起来杀掉,称“杀穷鬼”。后来又怕辽东的富人不堪压迫而反抗,又把辽东地区的富人几乎杀光,称为“杀富户”。努尔哈赤共杀辽民300多万,辽东地区的汉民基本屠杀殆尽。充分展现了他的嗜血嗜杀的残忍本性。),至于多尔衮,更是青出于蓝。据史学家统计,满清入关后,中国人口损失的总数,很可能是一个大大超过8000万的惊人的天文数字;人口减员超过1亿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四川在明末遭受过张献忠的杀戮(有专家认为是满清的栽赃),清军进四川,杀的更干净,“民贼相混,玉石难分。或屠全城,或屠男而留女”,这是1649年满清政府屠四川时张贴的公告!(日本人还挂出“皇军不杀良民”之类的幌子遮掩遮掩,满洲人连这都不用)。 从顺治二年四月清军南下开始,满清即以民族征服者自居,杀戮立威,演出了一幕幕惨绝人寰的屠城悲剧。大肆烧杀劫掠之后,满清最高领导人-摄政王多尔衮颁行 “留发不留头”“剃发易服,不随本朝制度剃发易衣冠者杀无赦”“所过州县地方,有能削发投顺,开城纳款,即与爵禄,世守富贵。如有抗拒不遵,大兵一到,玉石俱焚,尽行屠戮。” 的命令拉开了征服中国人的序幕。 这是多尔衮代表满洲贵族发布的“屠城令”,有蓄发者立执而剃之,不服则斩,悬其头于剃头挑子所缚高竿之上示众。汉人激烈反抗,多尔衮则一意孤行实行民族高压政策,竟下令“凡有为剃头、圈地、衣冠、投充、逃人牵连五事具疏者,一概治罪。”中国人被迫改穿难看至极的满人服饰,使延续三千多年的汉族衣冠毁于一旦。与其说忠于明朝,不如说保卫中国民族生存的民族英雄史可法等又以文天祥似的姿态在这一刻站立起来,民族的脊梁英勇反抗着外族侵略者和汉奸的联合攻杀。殊死搏斗后,于是其后就有了著名的“扬州十日”与“嘉定三屠”,因为有专书记载为人们所熟知。尔后就是血洗江南、岭南,屠江阴、屠昆山、屠嘉兴、屠常熟、屠苏州、屠海宁、屠广州、屠赣州、屠湘潭。此外还有,屠大同、屠四川等等,清寇甚至勾结荷兰殖民者,攻屠思明州(厦门)。这些屠戮和“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一样的血腥、残忍,都是义士百姓屠戮殆尽,尸积成山,血流成河。至今人们谈起多尔衮这个欠下我们中国人累累血债的魔头仍切齿不已。南方一带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一个个被血海笼罩,明末的资本主义萌芽摧残殆尽,至少六千万人惨死,可能远不止此数,还有很多被掠为农奴。多尔衮实乃中国历史上第二大屠夫,第一当然是忽必烈了。以上就是历史中通过大规模种族灭绝彻底征服中国人从而建立的政权。2023-07-18 12:43:132
谁能告诉我怎么去理解清朝的历史?先是乘中原内战大举入侵,而后强行推行剃发易服政策,它是不是侵略?
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是满族的故乡。满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以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靺鞨和女真。肃慎人是东北地区最早见于记载的居民之一,他们生活在长白山以北,东滨大海以及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肃慎人以狩猎游牧为主业,擅骑射,性勇猛。早在舜、禹时代,肃慎人就与中原地区建立了联系。西周初(公元前11世纪初)肃慎部曾向周朝进献“楛矢石砮”。《左传》记载:“肃慎、燕、亳”为周代的“北土”。战国以后,肃慎人改称挹娄,有时仍沿用旧称。挹娄人也用“楛矢石砮”狩猎,种五谷并长于养猪,能织麻布,会造小船。三国以后,挹娄人屡次向中原王朝进贡,直接臣属于中原王朝。“挹娄貂”在三国时是当时社会上的珍品。南北朝、隋、唐时期,肃慎、挹娄的后裔,相继以勿吉、靺鞨的名称出现,人口发展多达数十个部落。靺鞨后来发展为粟末、白山、伯咄、安车骨、拂涅、号室、黑水等七部。唐代,大祚荣以粟末靺鞨为主体,在松花江上游、长白山北麓一带,建立地方政权“振国”。唐开元元年(713年),大祚荣被唐朝册封为“渤海郡王”,加授“忽汗州都督”,从此便以渤海为号。渤海国的政治、军事制度,均按唐制建立,使用汉字。国王的更替,皆受唐王朝的册封。唐玄宗时,渤海与唐保持了密切关系,入唐的贡使几乎每年都有,多次派遣学生到唐都长安的太学学习。中原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先进的科技、文化的影响,促进了渤海的农业和手工业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冶铁和织绸更为有名。渤海建国前后,黑水靺鞨经常向唐朝进贡。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唐朝在黑水靺鞨地区设黑水军,随后设黑水府,分别授黑水靺鞨各部首领都督、刺史等官,并置长史监之,赐姓李氏。以云麾将军领黑水经略使,隶幽州都督,成为唐朝在黑龙江流域设置的直属地方机构。当渤海强盛时,部分黑水靺鞨人为其部属。辽亡渤海后,南迁渤海部民,而黑水靺鞨随之向南迁徙渤海故地,逐渐取代渤海而兴。五代时黑水靺鞨称为“女真”,辽时为避辽兴宗耶律宗真讳,改称女直。此后,女真这一称呼代替了靺鞨,一直沿用到明代末年。辽代女真人大体可分为三部分。居住在辽东地区的女真人,被称为熟女真或系辽籍女真;居住在松花江以北广大地区的女真人,被称为生女真,或不系辽籍女真;居住在两者之间的被称为回霸(一作回纥)女真。生女真中的完颜部,由于铁的传入和使用,生产发展较快。在首领完颜阿骨打的领导下,起兵反辽并建立金朝。金朝建立以后,与北宋联合灭辽,不久又南进,取代北宋王朝,形成与南宋并立的局面。所以满族自古就是华夏民族中的一族,清朝主宰后推行的制度都是满族的风俗习惯,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2023-07-18 12:43:333
我老家不远有一片小山,那里是乱葬岗,明朝时期附近原住民时代葬在哪里留下来的,后来满清大屠杀这里的原
都是过去的事情了,没有什么可怕的,你说哪个地方没有死过人,从远古到现在,这么多年了。2023-07-18 12:43:404
缅北的少数民族是满清大屠杀时逃到缅甸的吗?
当然是了,就算不是也可以说它是,反正没多少人知道真像的2023-07-18 12:43:503
清朝确实很差,不过明朝也好不到哪去
可能比你想象中的更严重,光满清大屠杀就使得人口从明光宗时期的五千多万下降到了一千多万,这些人口的损失就不是一两天能补充的,要知道在古代是地多人少的,人是最重要的生产力。而且明朝比较开放,虽然海禁是很蛋疼,但是明朝不禁止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明朝的枪炮水平还是还高的,通过仿制佛郎机,制造了大量非常先进的火器,抗倭援朝时把倭寇那些所谓的战国名将打的抱头鼠窜,而清朝没这技术,更没有出国作战的财力。2023-07-18 12:43:571
《王近山与韩雪的关系》李自成灭大明朝多尔衮灭李自成却苦了几亿百姓
核心提示:清军决定趁乱,在明朝大将吴三桂的带领下进入山海关。农民们放弃了北京,撤退到陕西。多尔衮要求顺治皇帝迁都。清军入关后,标志着清朝开始统治全国。立即清空李自成推翻明朝,建立大顺政权,逼死崇祯。他本该坐在崇祯的位子上,但历史开了个大玩笑,他很快被打败了。关外也观察清朝,加以利用。李自成拥挤混乱,是迅速击败百万大军的关键。清朝1644年,清军在明朝大将吴三桂的率领下,决定入关。农民们放弃了北京,撤退到陕西。多尔衮要求顺治皇帝迁都。清军入关后。它标志着清朝统治全国的开始。杀光它清朝打了37年的烧杀抢掠。短短30多年,中国人口从明末的2亿多减少到顺治十七年的1900万。整个国家“无村无村无户无女”。一些敢于反抗的勇者被杀,留下了一般听话的“爪牙”。鲁迅老师说:“满人杀了汉人的气节和耻辱。”尝试“冀南方大屠杀,满清屠杀五千人左右;”潼关大屠杀,7000名战俘被屠杀;南雄大屠杀,约两万人死亡;蒲城大屠杀,死亡约一万人;永昌惨案,不详锋利的金华大屠杀,五万多人全部被屠杀;同安大屠杀,约5万人死亡;湘潭惨案,约5万人;潮州大屠杀,约10万人死亡;江阴惨案死亡约17万人。南昌大屠杀,约20万人死亡;新丰惨案,不计其数。优秀的嘉定死亡20多万人;赣州大屠杀,约20万人死亡;约40万人死亡;“扬州十天”,约80万人全部被屠杀;嘉兴大屠杀屠杀了大约50万人。广州大屠杀,约60万人;海惨案,不计其数。我的所见所闻意大利传教士,中文名卫匡国,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他们的进攻如闪电,用不了多久就占领了。”这些地方的一个英雄在——年在扬州城抵抗了他们的进攻,一个鞑靼王子死了。一个叫史格布的忠臣镇守扬州。虽然他有强大的警卫力量,但最终还是失败了。整个城市被洗劫一空,人民和士兵被杀害。僧侣们害怕大量的尸体会污染空气,毒气会引起瘟疫,所以他们把尸体堆在房屋上,把城市烧成灰烬,变成废墟。"2023-07-18 12:44:151
如何评价清朝?
满清统治汉人,奴役汉人,没什么好评价的,总之清朝做的坏事也算是应有尽有了,如果客观的说清朝的政绩(不偏袒),那还是可以给予较高的评价,你想想,清朝为何能统治中原那么久?你不觉得奇怪吗?难道处在那么水深火热的环境里,百姓不会揭竿而起吗?原因是众多的,的确清朝对汉人实施了很多不公平和残暴的待遇,但是清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却并不是完全的昏庸无道,大家也了解清朝皇帝是要学汉族之文化,讲汉族之语言,清朝皇帝之所以能够统治那么久,主要是他们善于用人(汉人也用),惩治吏治,在清朝统治的前期,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基本是完全巩固了清朝长期的统治,更可以说清朝在这三位皇帝的统治下发展到了鼎盛,但由此过后下滑,这三位皇帝的功绩分别是康熙抗击外敌,巩固河山,雍正惩治腐败吏治,充盈国库,乾隆励精图治,剿除内患,其实这些是的确存在的事实,因为清朝皇帝懂得重用汉人(但总是奖励不公),善用汉人才可以统治如此之久,不过在任何方面还是遵循了满人至上的观念,(大多数满人对待汉人的态度都是一致,即使皇帝想要完全重用汉人,所有满人都会不满,皇帝不得不考虑满人的意见)所以出现了清朝对汉人的长期不公平对待,用完就丢的感觉,还有就是非武力方面,清朝皇帝学汉族文化,笼络中原读书人,开科考,让汉人当官,这是为巩固满族对汉人统治,这些都是清朝的聪明之处,清朝皇帝以及众多重要大臣都认为汉人善于战场厮杀也善于读书赋诗(满人虽善于骑射弓马,但是他们不善于农耕布织,到了后期满人打仗还不如汉人,直到清朝皇帝重用汉人征战,汉人种地,才获得很多次胜利和大批农产品,可以说,清朝的长久统治,离不开汉人的贡献)所以长期以往清朝就重用汉人上阵杀敌,重用汉人为官(地方官和朝廷官都有,但官职不会太大,即使有也非常少),其目的就是汉人管汉人,就会减少很多汉人与满人的矛盾,汉人管汉人,汉官就会多多考虑汉人的利益,这样对汉人的统治更加牢固,使他们不会谋反,不会揭竿而起,这就加强了对汉人的统治,如果不是外敌入侵打开了清朝国门,清朝一直这样下去,可能还会继续统治很久,不过清朝灭亡了也好,人民平等自由了,不会再有三六九等的封建观念了2023-07-18 12:44:244
正月不剃头的介绍
正月不剃头是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流传着:“正月不剃头,剃头死舅”的习俗,源于1644满清统治者多尔衮入关后颁布的剃发令,剃发易服;满族向汉族叫嚣: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以不从者斩的手段,施展淫威逼迫汉人改穿满族服饰,改剃满族金钱鼠尾野蛮发型;由于汉族早已拥有属于自己的民族服装汉服,且长久以来受儒家和孝道的影响,《孝经》有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汉人成年之后便不会剃发,男女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顶,而满族的发型与汉人迥异,该族男子把前颅头发剃光,后脑头发编成一条长辫垂下;结果可想而知,剃发令遭到了汉族的强烈反抗,原来归顺的地区也纷纷开始抵抗,汉族志士的英勇壮举彻底激怒了丧心病狂的满清统治者,怒火中烧的满清政权开始采取屠城的方式来强制推行剃发令,令人发指的满清大屠杀使汉族人口由明光宗泰昌元年的五千一百多万下降到一千多万,泯灭人性的大屠杀使汉族三分之二人口被灭绝,四川汉人几乎被杀绝,以至于后来不得不以湖广填四川;明朝覆亡后,处于满清高压统治之下的汉人于每年一月坚持不剃头,号称“思旧”,讹传为“死舅”,实乃亡国子民心怀故国的无奈之举。2023-07-18 12:44: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