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

2023-07-19 13:12:36
共1条回复
苏萦

意思是:

此生为国效力,为了国家利益,只能放下儿女私情。

民国时期,蔡锷将军给自己使美人计,蒙蔽袁世凯。当袁世凯放弃对蔡锷的监视后,蔡锷离开北京,回到云南,起兵反对袁世凯称帝。这句话是蔡锷离京返滇前,诀别小凤仙的时候说的。

小凤仙(1900年8月-1954年),原名朱筱凤,偏房所生,后改名为张凤云、张洗非。原籍浙江钱塘。出生在杭州,父亲是没落的满族八旗武官。在清王朝彻底崩溃前的苟延残喘的年月里,这个八旗武官又突然被解职了。小凤仙的幼年,生活在一个日趋贫困,后母对她很冷漠的家庭中。

正史之中并没有关于她的记载,甚至连她的生卒日期都没有能说清楚,但她却曾是名动公卿的名妓。她曾帮助共和名将蔡锷将军逃离袁世凯的软禁,更因为与蔡锷的那段至死不渝的爱情而被人传颂。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段爱情被拍成名叫《知音》的电影。中间也有这句经典台词“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

扩展资料:

人物简介: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 ,汉族,湖南邵阳人,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 ,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其遗著被编为《蔡松坡先生遗集》。其中就有这句“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为了民主大业放弃个人情感。

蔡锷在一生中,注意辨别政治风云,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方面都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

在作战指导方面,他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克服初战时存在的某些急躁性和片面性,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及时修改作战计划,调整兵力部署,力求主动,避免被动,基本体现了他自己所主张的“因时以制宜,审势以求当,未可稍有拘滞”的战争指导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蔡锷

相关推荐

蔡锷将军是怎么死的

蔡锷将军是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人 ,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为民国大总统,1916年7月6日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但是,这时蔡锷的病情恶化,他草草处理了川省善后事宜,即于9月东渡日本治喉癌。1916年11月8日上午,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蔡锷在遗嘱中写道:“我统率滇之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锷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扩展资料:当时护国运动进行到后期的时候,蔡锷就因为长时间的增战,措施了最佳的救治时间让病情加重了,他的喉咙当时连发声都特别困难,无法用声音指挥作战的他只要通过手写指挥战争。他手底下的人看见他的病情实在看不下去去了,便强行把他送到幕后养病。但是他的病情恶化太快,已经到了喉癌晚期,根本无法医救,不出两三天,蔡锷就在医院去世,享年34岁。蔡锷将军:蔡锷6岁入私塾学习,开始接受传统的私塾教育,并逐渐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尖子生。10岁时,蔡锷就已经读完了四书五经,能写一手流利的文章。1895年,父亲蔡正陵带蔡锷前往宝庆(今邵阳市)参加院试,年仅13岁的蔡锷终于展示了自己天资聪颖,在考试中一举考中秀才。一年后,蔡锷在岁试考试中名列一等。再一次证明了自己智慧过人。1897年,蔡锷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值得一提的是,在长沙时务学堂第一班的40名学生当中,蔡锷是年龄最小的一个。1902年11月,蔡锷自费考入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第3期,和100多名同学一起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学习。次年11月,蔡锷以第五名的优异成绩顺利毕业。并与同学蒋方震、张孝准被合称为“中国士官三杰”。由此可见,学生时代的蔡锷一直是尖子生、高材生。同时,这也证明了蔡锷确实天资聪颖、智慧过人,具有超人的文才。蔡锷最终能成为一位经文纬武的“世之豪杰”,一方面离不开他过人的天赋,另一方面也离不开高人指点。1897年,15岁的蔡锷考入当时著名的长沙时务学堂(今湖南大学前身之一)。因此,时任长沙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梁启超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蔡锷的老师。当然,也是在这期间,梁启超利用教学之便,向蔡锷宣传了大量的维新变法理论。在蔡锷心中种下了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火种,成为了蔡锷一生当中最好的老师。当然,除梁启超外,湖南邵阳名士樊锥(蔡锷最早的老师)。“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长沙时务学堂中文分教习)也都曾担任过蔡锷的中文老师。蔡锷本就聪明过人,再加上梁启超、谭嗣同以及樊锥等人手把手的指导。早在1900年,东渡日本留学的蔡锷就跟随湖南老乡、维新人士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虽然这次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却坚定了蔡锷投身革命的决心。正是在这次起义失败之后,蔡锷愤而改原名“艮寅”为“锷”。“锷”的本义是指刀剑之上的锋刃,蔡锷如此改名就是为了显示自己战斗杀贼、流血救民的决心。“蔡锷”一名,肇始于此。正式投身行伍之后,蔡锷在戎马倥偬的岁月中仍然笔耕不辍,为后人留下了不少优秀的军事著作和诗文,并有《蔡松坡集》和《蔡松坡先生联语》传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蔡锷
2023-07-19 00:49:003

蔡锷是怎么死的?又是因什么死!

病死的,咽喉肿痛,饮食困难,病情日益加重。去日本就医,医生诊治后认为蔡锷的喉疾系肺结核菌渗入喉部所致。当时尚未有治疗肺结核的特效药。蔡锷身体虚弱,不宜施行切除喉部手术,只能用药物进行控制调养。到11月7日傍晚,病情急转直下,进入弥留状态。虽经抢救,但回天乏术,延至8日凌晨逝世,年仅34岁
2023-07-19 00:49:154

谁能告诉我蔡锷的死因?

1916年8月经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于福冈大学医院,年仅34岁。遗体由日本运回,国葬于长沙岳麓山上 蔡锷一直患有肺结核,身体虚弱,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不得不从北京逃出奔向云南,一路舟车劳顿,令蔡锷不堪其苦,病情加重。后来又忙于护国战争,不得调养,导致咽喉肿痛,甚至不能发出声音。待到进入日本福冈医院,细菌已经感染了他的咽喉。蔡锷的身体,此时难以接受很大的手术,医生们已经无力回天,只好依赖药物进行控制和调养。作为一个军人,只活了34年,这可以算作蔡锷辉煌人生的一大遗憾,他在遗嘱中写道:“我统率滇之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
2023-07-19 00:49:244

蔡锷怎么死的?

1882年到1916年,时间仅仅跨度了34个春夏秋冬,却是蔡锷的一生的长度。如此一位流芳百世的将领,为什么会英年早逝,蔡锷怎么死的呢,实在是为世人所不解。历史上说他是病死,那么蔡锷如此年纪轻轻是得了什么大病,竟然就这样死了。可以查究的最为合理的一个说法是蔡锷一直就有肺结核这样的顽疾,而他的身份不得不经常多地辗转,奔波劳苦。再一次为反袁世凯称帝的战斗中不得不从北京这样一个天干物燥的地域辗转到云南又一个气候湿润的地域,如此气候的差异变化,再加上一路上的奔波辛苦,蔡锷终于病倒了。后来因为护国战争的全面展开,蔡锷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静下来好好调理身体,最终致使细菌感染到他的咽喉,甚至有媒体和野史称之为蔡锷得了喉癌,虽然官方并没有这样说法,不过蔡锷此时确实已经病重。后来到了上海,继而辗转日本,但都已经无法治愈,最终在11月8日,医治无效,病逝,年仅34岁。蔡锷将军有多厉害呢?首先就来看看各位历史大人物对他的评价,梁启超曾说他是为国争人格;康有为则是说他:“微君之躬,今为洪宪之世矣;思子之故,怕闻鼙鼓之声来”;而杨度更是为其写联,称其死后为鬼神,万里河山皆为他哭泣;小凤仙的一首流传甚广的对联,将他比作周郎与李靖;而孙中山,更是赞其: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这些重重的评价,可见蔡锷在历史上的供给与地位,我国十大元帅中的伟大将领朱德甚至还一度在其手下作战多时。看过了评价,再来看看蔡锷所作出的具体的历史功绩,一直以来,蔡锷与孙文都始终是被拿来作比较的两者,虽然孙文的名声更甚一筹,但也有不少认为孙文皆虚功,蔡锷才是真绩,还有人称是蔡锷将中华民国拯救与水火之间,却被孙文带向了终结。当然,这种说法有失偏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蔡锷功绩的肯定。他推翻清廷与袁世凯,反对一切封建帝制,一生都在为民主共和作斗争。
2023-07-19 00:49:343

蔡鄂是什么时候死的?是怎么死的?

护国战争期间,以弱势兵力牵制当时号称精锐的北洋军,最终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四川战役是蔡锷一生军事生涯之巅峰。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为民国大总统,于7月6日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但是,这时蔡锷的病情恶化,1916年8月经上海去日本治病,于1916年11月8日在日本福冈长逝,为捍卫民国献出了年仅34岁的宝贵生命。1917年4月12日,蔡公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公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2023-07-19 00:49:422

国民党陆军上将蔡锷究竟是得什么病死的?

 ufeff 关于蔡锷去世的原因,向来众说纷纭,历史上给与我们的答案是患病而死,最终于日本的一所医院内结束了自己正值壮年的生命。但是关于其死因的探究从未停止过,有说是被日本人谋害,也有说是劳累而死,如果真的是病逝,那么蔡锷是什么病呢?  蔡锷虽然英年早逝却流芳百世,他短暂的生病并没有使他生命的光辉就此结束。但关于他的死因,向来令世人所不解,究竟蔡锷是什么病?可以查究的最为合理的一个说法是蔡锷一直就有肺结核这样的顽疾,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身份导致其不得不常年本奔波辗转于各地,路途劳顿。  在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战斗中不得不天干物燥的地域与炎热湿润的地域之间辗转,强大的气候与地理差异,蔡锷水土不服再加上一路上休息不足,终于病倒了。后来致力于护国战争,蔡锷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静下来好好调理身体,最终致使细菌感染到他的咽喉,进入医院救治时已经无力回天了,他的身体虚弱至极,根本不能承受任何大手术。最终智能依靠药物调养以维持生病,不过还没撑过这一劫,病逝时年仅34岁。  然而除了这个普遍受到认同的说法,还有的一些传言称他是由于喉癌,或者是因为生性风流患了性病,诸如此类。因为肺结核会传染,因此对于他身边的人能够安然无恙,至今还有不少网友持有质疑态度。
2023-07-19 00:49:503

蔡锷是怎么死的 蔡锷的墓在哪里

蔡锷是怎么死的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之后,大总统的权利就已经满足不了他了,所以袁世凯开始了一系列复辟帝制的活动,为日后当上皇帝做准备。然后准求民主、期望国家进步富强的蔡锷对此非常愤怒,袁世凯察觉到了蔡锷的异心,就将他软禁的背景。蔡锷在北京表面上贪于享受,无意于权利争斗,但暗中和老师梁启超等人商量反袁的对策。蔡锷军装立像1915年袁世凯称帝,在此之前蔡锷一直都患有喉疾,却因为讨袁大计,没有好好的治疗过。同年十一月,蔡锷以治疗喉疾为民,东渡日本,却因为事态严峻来不及治疗就辗转回到了云南。十二月蔡锷就宣布了云南独立,然后发起了护国运动。一路上的舟车劳顿,车马颠簸,蔡锷的喉疾已经越来越严重了。护国战争打响之后,蔡锷担任第一司令,打了许多胜战。其中四川战役虽未取得胜利,蔡锷却以小博大,牵制住了精锐的北洋部队,使之丧失作战能力。在这样日夜辛劳中蔡锷的喉疾越发严重,甚至一度不能说话,以笔代口。1916年3月,袁世凯迫于各方压力,取消了帝制,同年6月,就因为尿毒症不治身亡。袁世凯死后,蔡锷草草料理了四川省的善后事宜之后,就前往日本治病,但因为病情严重,在袁世凯死后不到半年多的时间内,也就是1916年11月,蔡锷也不幸去世了。、蔡锷的墓在哪里蔡锷死后留下遗训,说自己短命,没有为国民尽忠尽力,应该以薄葬。但是当时北洋政府还是顾念他的功绩,予以厚葬,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是国民史上国葬第一人。在湖南省长沙市的岳麓山为蔡锷修建了一个墓地,也算时让蔡锷落叶归根了。蔡锷墓修建的庄严、肃穆,立有一块高大的墓碑。在1959年,蔡锷墓也被湖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蔡锷虽是死于喉疾,却是因为忙于解放人民而无暇顾及自己的病情,而使病情恶化才致死的,也称的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繁荣都因为有无数像蔡锷将军这样的人,将国家大义放在个人生死之前,无畏于生死,只求得心安。就像蔡锷将军说的,他要“为国民争人格”。
2023-07-19 00:50:231

历史上的蔡锷是怎么死的?

蔡锷(1882.12.18—1916.11.8) 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今邵阳)人,中华民国陆军上将。1911年云南重九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总指挥。 1915年云南护国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华民国开国元勋。 我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爱国将领。 中华民国历史上第一位享受国葬殊荣的革命元勋。  北京西城区棉花胡同66号有蔡锷故居 。  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于湖南邵阳一个贫寒农家。幼年在私塾读书。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事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的影响。后入上海南洋公学。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复去日本。先入成城学校,继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曾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蔡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旋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并派唐继尧进军贵州,由唐接任贵州都督。后为矫正军人干政时弊,自请解职。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由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迫袁取消帝制。袁死后蔡任四川督军兼省长。1916年8月经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于福冈大学医院,年仅34岁。遗体由日本运回,国葬于长沙岳麓山上。遗著编为《蔡松坡集》(《蔡松坡先生遗集》)。
2023-07-19 00:50:321

蔡锷怎么死地?

蔡锷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于湖南省宝庆府武冈州山门镇(今洞口县山门镇)一个贫寒农家。幼年在私塾读书。 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后入上海南洋公学(后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即今天“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 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 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复去日本。先入成城学校,继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曾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 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蔡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旋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蔡锷是于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抵达昆明,这年的农历九月初五日武昌起义,起义成功的消息传到云南后的第三天,蔡秘密约集同志刘云峰、刘存厚、唐继尧、韩凤楼、沈汪度、殷承瓛、雷飚、黄永社等计划响应,预定于十二日发动,推蔡为总指挥,以新军为骨干。不料事机泄 漏,初九日云南总督衙门的总文案熊范舆、刘显冶把新军不稳的消息密告李经羲和统制钟麟,李、钟会商后拟下令解散新军以杜绝乱源。蔡等知道事机迫切,千钧一发,遂约同李根源率讲武堂学生自西北攻城,蔡自己率卅七协一部分攻东南门。蔡是个有中国传统道德的军人,他深感李经羲对他恩深义厚,不忍迫以炮火,所以在发动攻势的同时,即函请熊范舆火速请李经羲迁赴法国领馆避难。第二天革命军攻占了昆明全城,军政学商各界集会公推蔡为“大汉军政府云南都督”,设都督府于昆明城内的五华山,都督府下设军政部、参政部、军务部。云南本赖中央协饷,云南独立,协饷来源断绝,所以革命政府成立后,第一要务是财政上的节约,蔡自定都督月律60元。都督府全体官兵月饷3300余元,并设立富滇银行以维持金融。十六日蔡特派雷飚和彭新民礼送李经羲出滇。派谢汝冀和李鸿祥率师赴四川,迫川督赵尔丰独立;令罗佩金、康恩肠率一军南征;令李根源率一军西巡。并派唐继尧进军贵州,由唐接任贵州都督。后为矫正军人干政时弊,自请解职。 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 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由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 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迫袁取消帝制。袁死后蔡任四川督军兼省长。 1916年8月经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于福冈大学医院,年仅34岁。遗体由日本运回国,葬于长沙岳麓山上。麻烦采纳,谢谢!
2023-07-19 00:50:391

11月8日——蔡锷病逝

  1916年11月8日,蔡锷病逝于日本福冈大学医院。   蔡锷,湖南邵阳县(今邵阳市大祥区)人,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出生于邵阳县亲睦乡一贫寒的农家。5岁随父母迁居武冈县山门。6岁入私塾。10岁读完“四书”、“五经”,能写流畅的文章,被誉为“神童”。13岁参与史学、词章院试,以优异成绩考中秀才。15岁考入湖南时务学堂。所作课卷曾在《湘报》发表,很受教席梁启超、唐才常器重。他积极参加谭嗣同、唐才常在长沙组织的以“讲爱国之理,求救亡之法”为宗旨的南学会活动。17岁考入上海南洋公学。后应梁启超之召东渡日本,到东京大同高等学校学习日语,研究政法、哲学。不久,又考入横滨华商举办的东亚商业学校,受到西方民主学说的影响,思想日趋激进。1900年回国,参加唐才常等组织的自立军,准备在武汉策动反清武装起义,因事泄而失败。他重返日本,投笔从戎,并改名为锷,寓有砥砺锋锷之意。先后就读于陆军成城学校和东京士官学校。结交黄兴,参与《游学译编》撰编活动。他与蒋百里、张孝准三人,被称为“中国士官三杰”。   1904年初,他上5-,请湖南巡抚施新政。在上海,应章士钊邀请,参加华兴会的 组织——爱国协会。因其颇具军事才华,相继受江西、湖南、广西巡抚所聘,分别任江西续备左军随营学堂监督、材官学堂总教习及监督、湖南新军教练处帮办兼武备、兵目两学堂教官,广西新军总参谋官兼总教练官、随营学堂总理官。同盟会成立后,黄兴等在湘、桂活动。他多方给予掩护,并在广西加入同盟会。1906年秋,他到河南彰德观操,任中央评判官。1909年,他奉命赴龙州接办讲武堂,任监督。他创立武德会,秘密组织建国团,在桂训练新式军队,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勘测了中越边境要塞。他在广西极孚时期,又握有兵权,因咨议局所忌而离桂。   1911年,他应云贵总督李经羲之邀到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三十七协协统。同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他多次召集中下级军官密议。10月30日夜发动起义,任云南新军起义军临时总指挥。云南光复后,成立军政府,任都督。他重申同盟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纲领,实行改革,整理财务,以“澹泊明志,夙夜在公”为座右铭,两次带头减薪,使“廉洁成为一时风尚”。同时,都督府先后派兵援蜀、援黔、援藏,稳定西南局势。   袁世凯当政后,他仍主张民主共和,致力南北统一,被袁世凯削除兵权,调至北京,任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全国经界局督办等虚职,并受监视。袁世凯称帝后,举国反袁浪潮高涨。他对袁世凯屈服于列强和复辟帝制极为愤慨,遂与云南都督唐继尧信使往返,密电联络,与李烈钧、程潜等共同策划,准备反袁,并到天津与梁启超密商约定:“失败就战死,绝对不亡命。成功就下野,绝对不争地盘”在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帮助下, 1915年秋,蔡锷反对袁世凯称帝,在北京名妓筱风仙的掩护下他先往日本,然后经上海、赴香港、过越南,辗转入滇。途中多次摆脱袁世凯所派刺客的追杀和阻击,终于逃出北京,重返云南。同年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武装讨袁,任护-第一军总司令,率兵挺进川南。他身先士卒,指挥若定,护-艰苦奋战40多天,给袁军以重创。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后,他任四川都督。为整编川军、统一财政,做了大量工作。     因积劳成疾,喉结核恶化,他无法坚持工作,不得不辞职治疗。1916年11月8日在日本病逝,终年34岁。其时,举国悲痛,国会议决追认他为上将军。1917年4月12日,在长沙举行隆重的国葬典礼,安葬于岳麓山。孙中山亲书挽联:“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著有《蔡松坡先生遗集》。今有《蔡锷集》行世。   蔡锷逝世后,在北京中山公园举行的追悼会上,筱凤仙送了一幅挽联: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患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那天,筱凤仙身穿蓝布大褂前来致哀。当她随民众步入会场,向遗像鞠躬时,被北大学生发现。筱凤仙随即快步走出公园,学生们追踪寻访,竟不可得。此后数十年,对筱凤仙的去向众说纷纭,一直是个谜。
2023-07-19 00:50:461

民国国葬第一人蔡锷,是什么害了他性命?

【民国蔡锷最后两年都经历了哪些事?为什么年仅34岁,就病逝了?】提到民国时期的蔡锷将军,很多人都会想到他和袁世凯之间的故事。那么,蔡锷将军讨袁护国成功之后,名望正盛的蔡锷将军后来怎样了呢?为什么再往后就很少有他的事迹了呢?今天就和朋友们共同来看一下,蔡锷将军人生中最后的这段时光都经历了哪些事?生卒年蔡锣的一生是比较短暂的,属于名副其实的英年早逝。1882年12月18日 (清朝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日),蔡锷诞出生在湖南邵阳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16年11月8日,蔡锷不幸因病逝世于日本东京福冈大学医院,享年仅34岁。起义之初大家都知道,1915年蔡锷识破袁世凯的称帝图谋后,决心想办法返回云南发动起义,以讨伐dao行逆施的袁世凯。在12月2日夜里,蔡锷改穿和服,改了个假名字,登上日本山东丸货轮绕道东渡日本。之后从日本又南下到香港,最后从越南北出河内,才奔回云南。历时半个多月,蔡锷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安全抵达昆明。12月25日,蔡锷与唐继尧、李烈钧等通电全国宣布独立,成立护国军,共分三军,蔡锷出任第一军总司令,唐继尧出任云南军政府都督,三军分别向四川,湘西和广西三个方向出击,声讨袁世凯。蔡锷主要负责出征四川这一路,击败了盘踞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的挺袁军队,占领四川大部分地区,迫使袁世凯取消了帝制。英雄染病从上面的时间线,可以看出,蔡锷从1915年12月2日开始辗转返回云南,到迫使袁世凯于1916年3月22日取消帝制,这中间只有大约110天的时间,蔡锷完全是马不停蹄在行动。可当时蔡锷身在北京的时候,喉咙就已经出现了喉疾症状,之后在辗转潜回云南的一路奔波,使他的情况时好时坏,令病情有所发展,基本全凭意志和年纪轻这两个优势支撑着他。攻打四川的时候,开始战斗并不轻松,蔡锷承担的压力比较大。四川是当时护国军的主要战场,一开始作战困难很大,蔡锷身负军事指挥、筹集军饷的重任,为鼓舞士气,他还常常冲到战斗的第一线,正是这样夜以继日地高强度工作,再加上战地条件的艰苦,导致他的健康状况开始慢慢恶化。当战斗指挥总司令部转移到大洲驿时,蔡锷因喉痛加剧住在船上,但还是带病坚持亲自撰写了著名的护国岩铭,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爱国精神。到1916年5、6月时,蔡锷的喉疾已经越来越严重,他自称“喉病日剧,殊痛楚,几不能发音。”不过,就在蔡锷饱经病痛折磨的时候,北方的袁世凯日子更加难过,挨到6月6日就忧惧而死了。蔡锷听到这个消息,心情无比激动,像遇见大喜事一样,高兴地冲着身边的将士们喊着:“不打仗了! 不打仗了! 袁世凯死了!”病魔难驱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由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他在6月24日,下令任命蔡锣为益武将军,督理四川军务。其实,在此前数日,蔡的病情已经急剧恶化,随军医生进行了精心治疗,稍微有些好转,可说话仍然嘶哑。30日,他回电黎元洪,向其请假三个月,计划外出求医。随即自永宁动身,经大洲驿、纳溪,在7月初到达泸州。当时,梁启超电邀了德国医生阿密思从重庆赶到泸州,为蔡锷治病。但是,不知怎么搞的,这位德国医生水平竟然不行,他错误的诊断与治疗,反而使病情加重,导致饮食都很难进了,梁启超真是好心办了坏事。后来,又经法国医生检视,认为蔡锷的喉病拖延的时间太长了,声带已经破了,他建议蔡锷最好马上去上海或日本,寻求专科治疗,也许还有转机。但当时四川初定,形势还不乐观,蔡锷实在不好立即就走,担心走后局势生变。所以,他请医生尽力调治,在病情稍有好转后,蔡锷于29日带病进入成都,开始不分昼夜地处理各种军政事务。这样自然使稍有起色的病情又转入严重状态,待局势稍微稳定后,蔡锷到法国医院用X光作肺部透视,医生给出的建议是:“病势甚重,宜速休养。”当时蔡锷身躯瘦弱,经常出现头昏目眩,浑身乏力的状况,实在难以坚持正常的工作。后经成都医院再次检查,发现其喉部带有结核杆菌。在朋友和将士们的再三劝说下,蔡锷被迫辞去四川的军政职务,并推荐罗佩金、戴戡替代他,北京政府也批准给其两个月的治病假期。随后蔡锷离开成都,前往上海。他途经泸州时,还专门在朱德的家里休息了几天,然后才搭着船顺流东下,告别了曾经战斗半年多的四川。蔡锷离开四川时,想到饱受战火蹂躏的四川人民的困苦生活,他仅仅携带了3000元的旅费,至于后续的医药费他打算在路上想办法筹措。临行时,蔡锷情不自禁地写下了感人肺腑,盛传一时的《告别蜀中父老文》,与川民依依惜别。外出求医在去上海的路上,蔡锷对自己的病还是抱有一定信心的, 期间在贵州接受了中医针灸治疗。到达上海后,蔡锷实际已经病入膏肓,梁启超亲自介绍进入宝隆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结果还是确诊为喉结核病。当时上海的医疗条件还无法一直这种疾病,所以他们建议蔡锷到日本寻求更好的治疗,蔡锷经过权衡,觉得东渡日本治疗也许更好一些。随后,他决定由代理副官长李华英、秘书唐瓛、随行医生李丕章及潘夫人陪同,前往日本。途中,他还带病为梁启超的《盾鼻集》作了序和跋,可见师生感情之深。当时的船在海上行驶的很慢,9月13日蔡锷抵达日本东京,很快就进入福冈大学医院进行治疗。起初的医治已见疗效,稍见好转。可就在10月31日,传来了革命家黄兴不幸在上海病逝的消息。蔡锷得知后,犹如晴天霹雳,悲痛至极。当即函托张嘉森代之往祭,并含泪作《哭黄克强》挽联一副,内有 “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的句子,以寄托沉痛悲悼之情。蔡锷与黄兴,同为湖南人,二人之间有着极其深厚的革命情谊。早年间曾共同留学日本,为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共同奔走。当蔡锷在四川病重时,黄非多次发电催促蔡锷早点出来求医,蔡锷从上海奔赴日本时,黄兴不顾病重亲自前往码头送别。可见两人关系确实密切。因此,黄兴病逝,对蔡锷的精神打击是比较大的,这也使他的病情迅速恶化,“下痢更甚,精神益衰”。溘然长逝11月7日,蔡锷在护理人员的搀扶下,勉力打起精神,伏在窗口观看日本的空军演习,联想到中国军备的落后程度,蔡锷颇有感触。不料当天傍晚,蔡锷病状急剧恶化,勉强坚持到次日凌晨4时,便溘然长逝。在弥留之际,蔡锷向身边人留下了致国人遗电的内容,其中基本都是“协力一心”“道德爱国”“公允”“薄葬”等语,表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情操,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放出灿烂的光芒。各方吊唁蔡锷逝世的消息传到北京及全国后,举国上下,同声哀悼。11月9日,正在开会的众议院惊悉噩耗,决定休会一天,并致电东京吊唁,还决定于开追悼会之日下半旗致哀。10日,黎元洪令驻日公使章宗祥派员妥为照料后事,拨付银元2万元用于治丧抚恤。28日,又下令追赠蔡锷为上将。10日至13日,梁启超、谭延闽等先后发电,请予以国葬,并建议在京师及立功省份建立专祠,择地竖立铜像。国会研究后一致议决,同意为蔡锷举行国葬,并决定将12月25日确定为护国军起义纪念日。12月1日,由“黄蔡二公追悼大会筹备事务所”发起,在中央公园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中央及地方军政要员,各界知名人士,纷纷前来致祭。孙中山的挽联是“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给蔡锷以极高的评价。助蔡脱险出京,情同伉俪的侠妓小凤仙,伏在灵前失声恸哭,并作诗怀念平生之知己:“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可谓感天地而泣鬼神。各种祭文,来自南北各方,不可胜数,其中以梁启超的祭文感人最深。他以深沉而富有感情的笔触,对于他们之间的师生情谊以及蔡锷戎马一生的非凡经历、维护共和推翻帝制的不朽功勋,作了高度的概括。祭文最后说:(君)乙已广西不死,辛亥云南不死,去冬护国寺街不死,今春青龙嘴不死,在君固常视一命为有生之余。今为国一大事而死,死固当其职。”12月2日,蔡锷灵柩由海容舰护送回国。5日,灵柩到达上海,黎元洪特派淞沪护军使杨善德前往致祭。14日,上海举行蔡锷追悼会,梁启超致演说词,号召大家学习蔡锷“心地好”“谨守自己责任”“作事谨慎”等美德。入土为安12月23日,内务部致函孙中山等,征询葬地意见。后经有关各方研究并征得家属同意,决定安葬在其家乡湖南。1917年1月2日,灵柩在兵舰护送下,由利川轮运载,安抵长沙。4月12日,这位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以国葬仪式被安葬在湖南湘江岸边风景秀丽的长沙岳麓山万寿寺的后山,供后人凭吊。蔡锷由此也成为了民国历史上,“国葬第一人”。蔡锷最后的人生岁月,一直都是在病痛和压力中度过的,他用自己的生命捍卫了革命的成果,促进了国家向前发展,年仅34岁能取得这样成就和影响,确实不一般,值得后世永远怀念和致敬!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提醒删除
2023-07-19 00:51:041

蔡锷简介 蔡锷怎么死的 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 蔡锷老婆是谁

  中文名:蔡锷   别 名:蔡松坡   国 籍:中国   民 族:汉   出生地:湖南宝庆(今邵阳市洞口县)   出生日期:1882年12月18日   逝世日期:1916年11月8日   职 业:军事家   毕业院校:上海南洋公学   信 仰:共和体制   主要成就:护国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   原 名:蔡艮寅   军 衔:中华民国陆军上将 蔡锷——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洞口县,一说蔡锷故居位于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人,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其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   蔡锷在一生中,注意辨别政治风云,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方面都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   在作战指导方面,他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克服初战时存在的某些急躁性和片面性,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及时修改作战计划,调整 *** ,力求主动,避免被动,基本体现了他自己所主张的“因时以制宜,审势以求当,未可稍有拘滞”的战争指导思想。   蔡锷治军严明,并以身作则。他在云南都督任内,曾令参谋部汇考中外律例,制颁《简明军律》四十七条,内分“叛乱”、“擅权”、“辱职”、“抗命”、“暴乱胁迫”、“侮辱”、“逃逸”、“损坏军用物品”、“掠夺”、“关于俘虏之罪”及“违令”等十一章。并制颁《军队手牒》,强调军人“宜忠国家,宜敦信义,宜重俭朴,宜守纪律,宜尚武勇”。明确规定,“自宣布之后,一律实行”。又转发了南京临时 *** 陆军部关于严禁私自劝募军饷的命令。
2023-07-19 00:52:271

蔡锷的一生简介?

蔡锷,(1882-1916)湖南宝庆人,少年师从梁启超、谭嗣同、唐才常等人,深受维新思想启蒙,力图通过变法改良推进国家进步,生命后期致力于欧美宪政研究,其再造共和的声望直追华盛顿。 蔡锷不仅是军功卓著的一代名将,同时还是中国近代优秀的思想家、教育家、民主革命家。他20岁就向国内翻译介绍了《国际公法志》、《支那现世论》,还参与了《革命军》的写作,28岁完成了《曾胡治兵语录》,蔡锷的学生部下当中后来出了两位元帅和十几位上将,他一手缔造了滇军,又最早提出了“军人不党”、“内战不授勋”、“军队国家化”思想,故蔡锷被誉为近代兵祖、护国军神。
2023-07-19 00:52:363

“护国军神”蔡锷34岁因病逝世,留下6个子女,如今现状如何?

蔡锷虽然有六个孩子,但是有两个孩子早早的就去世了,剩下的四个孩子都非常的优秀。完美的诠释着蔡锷的奉献精神。大女儿蔡淑莲在1912年出生,毕业于浙江大学农学院,丈夫为从南京金陵大学毕业的周家炽,两人虽在大学时就已经定情,但在周家炽留学回国后才正式结婚,婚后共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名为周茵,小女儿则叫周伊。蔡淑莲本人在2001年去世,两个女儿如今都在北京大学工作。长子蔡端生,生于1914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史学系,他曾在国民政府外交部情报司工作,亦担任过驻南非总领事馆随习领事。全国解放后,他任职于《光明日报》,后担任全国政协文史办公室编辑,1997年逝世。其妻为刘淑芸,系机械工业部仪表局干部。两人育有五女,分别为蔡安慈、蔡愉慈、蔡慰慈、蔡爱慈、蔡顺慈。据悉,目前除了长女安慈在日本定居,二女儿蔡愉慈在包头定居外,蔡爱慈于2010年逝世,蔡慰慈、蔡顺慈均在北京从事教育工作。次子蔡永宁生于1916,于1968特殊期间逝世。曾在北平辅仁大学就读,毕业后任滇西银行南京分行襄理。解放战争结束后,曾是东北人民大学经济系讲师,1956年,一直热爱体育的他选择进入北京体育学院研究部工作,先后做过编辑、科长。妻子名为谈素,同在北京体育学院工作,育有二子二女:二女名为蔡慈、蔡群,二子名为蔡协、蔡祺。
2023-07-19 00:52:449

蔡锷生前极力讨伐袁世凯,软实力逼迫袁世凯下台,死后享受国葬

1913年9月,“二次革命”失败,袁世凯干脆下令解散国民党,撤销所有国民党成员的党籍。次年3月,他任意赴约法会,炮制《约法增修大纲》,废除议会、内阁责任制,走上总统个人独裁的道路。1915年1月,他策划了“总统选举” 法律,规定总统任期十年,可以连任;还有一个很奇怪的规律,继任总统候选人名单由现任总统确定,写在金竹简上。藏在“金匮石室”里。到时候石室打开,单子拿出来。成员只能接受命令“选举”。这其实是清朝的“皇太子秘制法”,旨在让他儿子将来可以当总统。当时的欧洲战争,西方列强全面介入。日本军国主义悍然出兵进山东,然后提出旨在吞并中国的“二十一”。袁世凯背叛国家,寻求荣耀。全部接受。他的思想都是关于复辟帝制的,他唆使自己的党羽为复辟于而努力理论,并伪造了全国拥戴他为皇帝的“舆论”。12月12日,他很着急迫不及待,正式宣布实行君主制,重新戴上王冠,成为皇帝;换中华民国是“中华帝国”,次年确定为皇帝使用的年数。为“洪宪元年”。这是 历史 上的一次大倒退,引起了全国范围内讨伐袁的浪潮在这一波浪潮中,蔡锷高举大旗,恳求袁保护国家,表现出对恶与英的仇恨勇敢无畏的爱国主义。  蔡锷(1882~1916),原名根音,湖南宝卿松坡(今属湖)人南邵阳)人。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十六岁时,他被长沙时事学校录取,师从梁启超到谭嗣同,他们接受了维新思想,立志救国救民。进入上海南洋学院后,蔡锷东渡日本,求学于东京大同大学,横滨东亚商学院。光绪二十六年(1900改名“锷”,取以剑救国救民之意,后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队事情。他主张军事救国,在《新民丛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军国民篇》文章指出,文中指出,“居今日而不以军国民主义普及四万万,则中国其真亡矣”,“欲建造军国民,必先陶铸国魂”。所谓国魂,无疑是强军,非此不能救国救民。 三年后,蔡锷毕业回国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新入伍的教练军官。他年轻英俊,喜欢穿长衣服夹克衫靴子,手持指挥刀,执教新军,以身作则,要求严格,官兵羡慕被称为“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宣统三年(1911年),清廷任命他为云南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团团长。他没有加入革命团体体,暗中与联盟保持密切联系,并多次向联盟成员表示:遇到革命者,一定要给予绝对的同情和支持。那一年,武昌起义一夜之间枪声,成立了湖北军政府。蔡锷深受鼓舞,对湖北省军政府的数字作出了回应呼,还率领军队在昆明起义,担任临时革命军总司令。云南独立了,军政府成立,蔡锷任总督。他今年二十九岁。  云南军政府在“二次革命”中持观望态度。1913年10月,袁世凯担心蔡锷会站在革命者一边,以“重用”为由将他转移去北京,受国家经贸委监管。然而,蔡锷更热衷于军事,并倡导组建一支军队研究会,深入研究各种军事艺术问题。袁世凯正在疯狂地执行军令独裁和君主制活动,对他的研究不感兴趣。蔡锷渐渐看清楚了通过袁丑恶的嘴脸和本质,他下定决心要用武力争取4000万人".他不想重蹈宋的覆辙,假装对政治漠不关心。我经常去北京的八大胡同,和名妓小凤仙在一起,表演一段缠绵的爱情故事;多次偷偷去天津和老师梁启超讨论袁的计划。随后,蔡锷秘密离开北京,从天津转移到日本和台湾香港,越南,潜回昆明。新任云南巡抚唐继尧也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就在袁宣布的时候,  12月25日,袁世凯在位后第十三天,唐继尧、蔡锷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组织军队从袁手中护国,发动保国战争,震惊中外。袁世凯忧心忡忡,1916年元旦预定的“登基大典”不敢举行,一再推迟。唐任命为云南省军政府总督,与国防军中组建三支军队,分别由四 他从四川、湘西、广西开始。蔡锷为第一军总司令,率领四个旅约8000人进入四川,计划攻打四川宜宾、漳州,然后攻占成都,重庆,然后驻军东,驻扎武汉。在四川会战中,蔡锷的军事才能这项工作已经充分证明,“要适应时代,要审时度势,不能稍有滞留。”指挥调度,优秀,战士为保卫国家而战,勇敢无畏,三个月内,在纳西族和泸州,北洋军第七师受到重创。在给梁启超的电报中,说:“七师会损失学校所有伤亡,士兵损失过半,没有再战能力。”同时,另外两支军队也很有竞争力,进展顺利。全国各地合作保护国家。   军队的攻势掀起了新一轮的反袁浪潮。袁世凯焦头烂额, 3月22日,君主制被废除。最多也就当了83天皇帝。袁还是不甘心,叫蔡锷等人提出了“先打起来,共同制定好计划”的想法后”;在重组时,该组织“征云南军”,并打算将其部队集中在同一个湖并进入进攻云贵。但北洋军内部矛盾激化,段、冯、极力主张袁世凯下台。6月6日,袁在数亿人的怒骂声中,因恐惧而死。结束了卑鄙无耻的一生。保护国家的战争结束了.讨伐袁的保国战争虽然只持续了半年,但其作用和意义是非常重大的。 历史 不能倒退, 历史 上开倒车的只能自取灭亡!  袁世凯死后,7月6日,黎元洪继任中华民国总统,任命蔡锷为四川省长。蔡锷病了很长一段时间,病情突然恶化,九月份去日本 旅游 治疗。11月8日,因治疗无效在日本去世。   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长沙岳麓山北洋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于是他成为民国 历史 上第一个享受国葬待遇的人。许多名人通过挽联总结和赞美蔡锷短暂的一生和巨大的成就。孙中山:“平生慷慨班都护(东汉班超);万里间关马伏波(东汉马援)。”唐继尧:“所至以整军保民为要图,众论之归,大将慈祥曹武(曹操)惠;平时唯读书致用相敦勖,公言不死,秀才忧乐范希文(北宋范仲淹)。”康有为:“微君之躬,今为洪宪之世矣;思子之故,怕闻鼙鼓之声来!”梁启超:“知所恶有甚于死者;非夫人之恸而谁为?”杨度:“魂魄异乡归,于今豪杰为神,万里河山皆雨泣;东南民力尽,叹息疮痍满目,当时成败已沧桑。小凤仙也敬送了挽联:“不幸周郎(三国名将周瑜)竟短命;早知李靖(唐朝名将)是英雄!”
2023-07-19 00:53:271

蔡锷简介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中国政治家、军事家。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人。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蔡锷曾经响应辛亥革命,发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幼年在私塾读书。1898年考入梁启超、唐才常任中文教习的长沙时务学堂,接受了维新思想的影响。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 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复去日本,先入东京成城学校,后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时在学校与蒋百里、张孝准并称为“中国三杰”。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 1910年蔡锷在广西教练新军时,因处事不公,偏袒舞弊违规考入桂军学堂学习的湘籍学生(清廷规定新军应为本省人),被桂籍学生及桂林士绅联手驱逐。1911年初调云南,担任云南陆军第十九镇37协统,训练新式军队。1911年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辛亥革命,蔡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平定了云南全境,成立云南军政府,被推选为云南都督。 袁世凯上台后,为防止地方势力扩张,纷纷将非嫡系地方都督调入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1913年10月蔡锷也被调入北京,任经界局督办、参政院参政、全军统帅办事处办事员,而云南都督由反对“二次革命”的唐继尧接任。 1915年底,蔡锷在梁启超的影响下,反对袁世凯称帝,但是表面拥护,并假装迷恋艺妓小凤仙,麻痹袁世凯,潜逃出京,取道越南回到云南。于12月25日与唐继尧等人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锷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迫袁取消帝制。 6月,袁死后,蔡任四川督军兼省长,之后因结核病赴日本就医,其间中华民国开国元勋黄兴逝世,蔡锷万分悲伤,写下挽联:「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实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忽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同年蔡锷於11月8日亦病逝於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科附属病院(现在:九州大学病院)。翌年4月12日,被国葬於黄兴所葬之岳麓山,是民国第一位享受国葬仪式的人。 蔡锷与蒋百里同庚,并且为莫逆之交。也与其学生朱德十分交好(朱德当时考入云南讲武堂,蔡锷为校长,并非教官直接任教,但后期对朱德多次提拔)。
2023-07-19 00:53:352

关于历史上的蔡锷!

熟悉民国初年历史的人都知道袁世凯和蔡锷这两个人,前者是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独裁四年半,称帝失败,在国人的唾骂声中气死;而后者正是他的掘墓人。1915年末,袁世凯准备复辟帝制,自称皇帝,蔡锷抛出“为四万万同胞争人格”的誓言冒着巨大危险从北京辗转回到云南,组织云南军队发动了护国起义,出征四川,以寡敌众同北洋军鏖战三个月,给了袁世凯沉重打击,为挽救民国作出巨大贡献。蔡锷与袁世凯,一个清癯儒雅,一个粗壮雄武;一个劲气内敛,一个虎视鹰扬;一个高洁自守,一个黑白通吃;一个捐生纾难,一个窃国自为。这两个强势男人之间的故事绝对精彩,而且值得玩味。蔡锷进京未受软禁这场双雄会是从1913年10月云南都督蔡锷卸任进京开始的。一种最流行的说法是,蔡锷奉调入京,由此被袁世凯夺去兵权,软禁起来。但此说并不一定准确。民国著名记者陶菊隐在《蒋百里先生传》中说:袁世凯“心目中的军事新人物,陆军总长一席以蔡松坡为最适宜……蔡在云南做都督,他自然放心不下,若内调为军政首长,使他楚材晋用,无直接兵权而负建军之责(强化他私人的武力),再派一名心腹做次长随时监视着他,那是再好也没有的……蔡的心理与百里的完全相同,建立国防是他们的第一义,无论内除国贼,外御强邻,必以练兵及训练军事人才为其起点。蔡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却有锐利的眼光和深刻的鉴别力,他何尝未看透袁所欲建立的只是为个人争权位的军队而非为国家御侮的武力呢,但是他很想将计就计,假手袁以完成现代化的国防。他认为家天下已非时代所许,新军人而施以精神教育,其思想及信仰必然和过去只知效忠个人的奴才式的军人不同,所以他很想吞下袁的香饵,进行其化私为公的建军工作。”但北洋将领们不答应,即使袁世凯动用行政手段强行安置,同僚、部属如果不配合蔡锷的工作,处处设置障碍,指东打西,不仅蔡锷难以发挥效能作出成绩,甚至有可能给军界制造混乱,反为不美。尽管如此,袁世凯还是给了蔡锷这个非北洋系的南方军人很大的荣宠,加昭威将军衔(昭威将军是“威”字号将军中排第一位的,足见蔡锷在将军府的地位),入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办事处(相当于今天的国家军委),表现出对他相当的赏识和信任。如果只是软禁,袁世凯用得着把蔡锷吸收进核心的军事指挥机构吗?显然,袁蔡关系并非一般描述中呈现给人的那种强势对弱势的关系。蔡锷与小凤仙并不亲密既然在战略上属险棋,在战术上就须周密盘算,见机行事。袁世凯在留意各方的态度,其中当然也包括蔡锷。此时蔡锷有三种选择:一、反对;二、保留意见;三、赞成。第一种几乎可以不论,已有大计的蔡锷当然不可能在北京就把反袁挂在嘴上。第二种理论上成立,实际上不可能,因为对方要看的不只是态度,更是动机,保留意见就等于是反对,所以只能虚与委蛇。就在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的筹安会成立不久,蔡锷在将军府领衔签名拥护帝制。但袁世凯之识人,绝对高明、精到、通透,他不会轻信蔡锷的做秀,而蔡锷也深知这一点。袁世凯在小心地捕捉和判识蔡锷释出的信息。紧接着,蔡锷又现身八大胡同。老到的袁世凯当然还是不会相信一向克己严肃的蔡锷会就此纵情酒色,但他也看得出蔡锷的意思,那就是:帝制你要办便办,我不干预。既然签名拥护帝制以及出入八大胡同都是做秀,是双方一种心照不宣的特殊对话,那就不必太当真。很多人都相信蔡锷和小凤仙如胶似漆打得火热,并以此成功蒙蔽了袁世凯。这种英雄美人的演绎虽然美妙,但却严重低估了袁世凯,也不符合事实。事实是,蔡锷虽涉足花台,但并不常去。据蔡锷长子蔡端先生回忆,其生母潘夫人给他讲过,有一次蔡锷陪家眷去看戏,开场前指着包厢里一年轻女子对潘夫人说:她就是小凤仙。从这个细节里至少可以得出两个信息:一、蔡锷看戏是和家人在一起而不是和小凤仙出双入对,说明他俩的关系并不怎么亲密;二、蔡锷和小凤仙的交往并不背着家人。而且,据蔡端先生说,蔡锷将母亲和两位夫人遣送回籍的理由是,潘夫人身怀六甲,想回娘家生育;老母不习惯京城生活,要回乡下住,当然,要由刘夫人陪护,几个孩子也分别回到昆明和邵阳。蔡公成为国葬第一人袁世凯自始至终也没限制过蔡锷的自由,蔡锷是中央高官,又没有做违法乱纪的事,有什么理由限制他呢?他不限制蔡锷,更不会限制蔡锷的家眷。有些书上讲,蔡锷因小凤仙而故意和夫人闹翻,把家眷“赶”回老家,一家人合演了一出双簧戏。虽然很有戏剧性,但太着痕迹,非但骗不过袁世凯,反而可能弄巧成拙。袁世凯是何等人物,用妇孺来挟制对手,此种贼盗之属玩的把戏,他根本就不会考虑。智斗袁世凯,难点在于分寸。在大家都明白你是做秀的情况下,你入戏不够就达不到效果,不足以表明立场、传递信息;而入戏过深又显造作,不免令人生疑。事实证明,蔡锷把这个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不浅不深,不温不火。明知袁世凯在暗中跟踪调查,可就是不给他任何口实把这些手段公开化;虽然被他含在口中,却让他无从下嘴。下面该说小凤仙了。据说她有民主思想,反对帝制,因此成为蔡将军的“知音”,并助他成功出京。这是小说家言,并不可信。好多书里都说蔡锷“逃出北京”,这就留下了小凤仙发挥作用的空间。可对蔡锷来说,只“逃”就够了吗?那时还没有飞机,腿再长,一步也跨不到云南去。所以,蔡锷的任务是,要有目的地走,不仅要出京,而且要出国(从内陆去云南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必须从容,逃是逃不到云南的。而这个任务和小凤仙已经没什么关系。蔡锷的目的是要让袁世凯放自己走,确切地说是放他去日本,他的所有计划都是为此展开的。恰在此时,蔡锷喉部染疾,袁世凯给假三个月,批准他去日本养病(政府公报有记载)。这也正是这个故事的有趣之处:袁世凯亲手放走了自己的对手。用一句俗一点的话说,袁世凯着着实实入了蔡锷的道儿。在这场大戏中,小凤仙的戏份并不多。蔡锷在云南起义后,小凤仙安然无恙,并未像电影《知音》中那样遭到关押,这足以说明蔡锷和小凤仙的关系并不密切。蔡锷这种策略当然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如果和小凤仙走得太近,一旦密探对她施展各种侦察手段,谁能保证她不会说漏嘴?同时,疏远小凤仙也可以保全她,否则,当蔡锷西南起兵时,身在北京的小凤仙势必受到连累。别的且不论,避免让一个16岁的少女卷入复杂而危险的政治斗争、不使她受到牵连和迫害,这也是人之常情。袁世凯死去后不到半年,蔡锷也艰苦作战,久病不医,于11月8日在日本福冈长逝,为捍卫民国献出了年仅34岁的宝贵生命。1917年4月12日,蔡公魂归故里,国民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公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袁泉)蔡锷:湖南邵阳人,出身贫寒。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事梁启超、谭嗣同。1899年赴日本留学。1900年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1911年初调云南,10月30日响应武昌起义,成立云南军政府后,任都督。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袁世凯称帝后,他潜回云南发动护国战争。1916年8月去日本治病,不久病逝于福冈。1915年的袁世凯,权力虽已登峰造极,但还是有危机感。他深知,在共和体制下,政党政治是大势所趋,自己这个军权人物势必只是一个过渡。所以,袁氏集团决定做一次危险的尝试,在推翻帝制仅四年后再恢复帝制,企图用世袭制永保自己稳坐江山。蔡锷(中)怀抱着长子端生,左边为潘夫人蕙英,右边是刘夫人侠贞。
2023-07-19 00:53:4610

历史上真实的蔡锷将军是怎样的

蔡锷:军人之心,唯有共和,历史上真实的蔡锷将军是个怎样的人?蔡锷一生从未加入同盟会,也始终不是国民党党员。他所反对的,也从来不是袁世凯或者任何具体的个人。他毕其一生所践行的,只有一条:与全国国民戮力拥护共和国体,使帝制永不发生于中国。电影里,导演们都爱他。在《让子弹飞》中,他是张牧之年轻时追随的松坡将军。将军死后,这个手枪队长对国事充满失望,落草为寇变身张麻子,这才有了鹅城里“吃着火锅唱着歌”荒谬又现实的故事。在《建党伟业》里,大众情人刘德华誓言他,面容清俊一身戎装,用沙哑的声音(此时他已染喉疾)在北平火车站和小凤仙告别,更是黄昏中的汽笛和飘雪烘托离情。演员刘德华已经50岁了,但在电影之外的历史时空里,1915年11月的蔡锷只有33岁,早已名满天下,只是未必有如斯英俊。当时的文人谭戎甫描述他:貌清瘦,身仅中材,颇不称其志气,且两额薄削。那一出未必真实存在过的柔情送别,是蔡锷一生辉煌顶点的序幕,却又接近他人生的终曲:在登上南行的火车之后,他从天津辗转日本,再回到云南,与已经称帝的袁世凯公开决裂,掀起震动天下的护国运动,在袁世凯皇帝梦碎的一年之后,他也病逝于日本。蔡锷的绝笔是写给黄兴的挽联:以勇健开国,而宁静持身,贯彻执行,是能创作一生者;曾送我海上,忍哭君天涯,惊起挥泪,难为卧病九州人。他死在八天之后,这副挽联,既是绝响,也不妨看成自表。蔡锷所反对的,从来不是袁世凯或者任何具体的个人,他的友敌之分,向来只因为国事而非私怨,背叛民国和共和的人,方是他永远的敌人。1912年1月,刚刚成为云南都督的蔡锷在给黎元洪的电文中赞扬袁世凯“宏才伟略。实近代伟人”,但两周之后,因为袁世凯无视民国已立、国体已定的事实,试图在北京召开所谓“国民会议”来决定君主或者民主国体。蔡锷又致电孙中山及各省都督,称这是“袁之狡谋”。蔡锷组织了云南北伐军准备北伐,在《北伐誓师词》中,他写道:“甘冒不韪,乃有袁贼。”一旦溥仪退位,帝制已除,袁世凯承认民国,蔡锷的态度就转变了。袁世凯在北京就任大总统之后,他致电祝贺,称其是“群望所归”。蔡锷的老师梁启超后来曾说:“(蔡锷)很有点痴心妄想,想带着袁世凯上政治轨道,替国家做些建设事业。”
2023-07-19 00:54:251

蔡锷的部队结果如何

你说的是反袁时候的部队?当时唐继尧实际控制了云南的军权,对蔡锷百般阻挠,后来是罗配金变卖家产,筹集了军费,蔡锷为第一军总司令,率4个梯团(旅)约8000人入川袁世凯下台后不久,蔡锷因喉癌发作,去了日本,后来死在日本留下来的军队的负责人也变成了罗佩金和戴戡,当时他们雄踞四川1917年四川发生了刘罗之战与刘戴之战:刘存厚武备系VS罗佩金滇军戴戡黔军——罗佩金战败戴戡身亡,滇军大败,朱德也是此役之后心灰意冷,退出军界罗佩金退回云南,打走了唐继尧,主政云南,此后唐继尧反攻,罗佩金身亡,金汉鼎流亡蔡锷部队基本没了这段历史可以参考《迷惘的诸侯一书》
2023-07-19 00:54:431

如果蔡锷将军没有英年早逝的话,他之后会有怎样的发展?

蔡锷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双全,他的英年早逝的确让人惋惜,如果他没有那么早就去世的话,北洋军阀不会变成那种混战的局面,起码四川的局势不会成为后来那个样子,有蔡锷在,云南的唐继尧会安分很多。被招进入北京蔡锷,字松坡,出身农家,年轻的时候进入长沙实务学堂,是梁启超先生的得意门生。后来到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一直在军界任职,辛亥革命时期他领导了云南的“重九起义”,成为了云南都督,深受云南军民拥戴。当时的袁绍凯利用资产阶级的软弱性,逼孙中山下台,成为了中华民国的临死大总统,登上总统宝座的袁世凯想起远在云南手握军政大权的蔡锷,感到非常不安,可又鞭长莫及,于是在1913年把蔡锷调到了北京,任命他为编译处副总裁、全国经界局督办。蔡锷虽然被授予了高级职务,但是并没有什么权利,每日还被人暗中跟踪,甚至往来的信件都要被人暗中调查,这时期的蔡锷选择了静观其变,伺机而动。设计返回云南在经常的两年时间里,蔡锷彻底的认清了袁世凯的真满目,看到袁绍凯在复辟道路上越走越远,蔡锷与天津的梁启超设定了反袁世计划,两人商定了“云南于袁氏下令称帝后即独立,贵州则越一月后相应,广西则越两月后响应,然后以云贵之力下四川,以广西之力下广东”的计划。同时他通过密电与西南军政人员互相通气,秘密派人到滇、桂、湘、粤地区运动。但为了迷惑袁世凯,蔡锷表面上则装作不理政事的样子,整日留恋于小凤仙处,1915年11月11日,在小凤仙的掩护下,蔡锷潜回天津,从天津乘船来到日本,然后又转道香港、河内,最后在12月19日回到了昆明。领导护国运动回到昆明后的蔡锷连续会同其他领导人召开了四、五次滇军军官会议,决定进行武装讨伐袁世凯,由于这次战争的目的就是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共和国体,所以称为护国战争。1915年12月25日,蔡锷、唐继尧等人联名宣布云南独立,为了能让原本摇摆不定的唐继尧能够坚定的反袁,蔡锷推荐他为军政府都督,蔡锷为第一军的总司令。袁世凯听到这个消息后,紧急调曹锟、张敬尧率领部队进趋泸州,同时发电给刘存原的第二师布防四川南部,龙觐光进军云南南部,企图利用兵力的优势将护国军消灭。但事态的发展完全不在袁世凯的控制之内,蔡锷率领的护国军一路高歌猛进,1月16日出云南,21日便攻占了四川宜宾,紧接着就进军南溪,打得伍祥祯溃不成军。但是在关键时刻唐继尧却没有及时给蔡锷补充军粮,使得蔡锷在3月下旬不得不停止进攻,与北洋军在纳溪和大洲驿之间对峙。这时贵州都督刘显世及时的送来了五万元军饷,暂时解了燃眉之急,蔡锷于17日带病进军,一举攻下江安、南川、彭水等地,北洋军阀全线崩溃,护国战争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可惜的是由于长期随军的艰苦转战,蔡锷的病情急剧恶化,在1916年11月8日,蔡锷在福冈大学医院去世,年仅34岁。可以说如果蔡锷没有过早的去世,他带领护国军打造的稳定局面,起码会持续到日本侵华时期,那样的话中国的抗日战争也不会如此辛苦,日本也不可能再中国如此肆无忌惮。
2023-07-19 00:54:5115

护国军神蔡锷将军去世后,曾经帮助他的小凤仙怎么样了?

她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且在这个领域上获得了自己的一些成就。
2023-07-19 00:56:031

小凤仙:一生痴爱蔡锷,死前紧攥他照片;蔡锷后人:她是自作多情

1917年,北平城的中央公园。 护国将军蔡锷的灵柩停放于此,前来祭拜的人群,数十里绵延不绝。 也是这一天,一个单薄的身影出现在众人面前;只见她在蔡锷的灵前,献上鲜花和两幅挽联,随后含泪离去。 待到女子消失在人群中,才有人反应过来:那就是大名鼎鼎的侠妓小凤仙啊! 听到“小凤仙”这三个字后,在场人们无不动容:好一个情深义重的女子! “不信美女终薄命,从来侠女出风尘。” 小凤仙与蔡锷将军的故事,总是让人遗憾的: 一个肝胆侠肠,满腔壮怀,在险境中奋起,在理想中永诀,一个流落风尘、傲骨决然,在身不由己的宿命中漂泊挣扎;偏偏一场因缘际会的相遇,让两人演绎了意难平的人间绝恋。 红尘侠恋,一旦走进了深沉的时代画卷,便也看到了命运与时代的弦音邈邈、造化弄人。 【小凤仙与蔡锷:一场意难平的短暂情缘】 小凤仙出生在古城杭州,她的父亲本是逐渐走向没落的八旗里一个小小的武官,最后随着清王朝的腐朽衰败而失去饭碗。小凤仙的幼年就是在这样一个穷困潦倒、缺乏母爱的家庭中度过的,后来被卖给陌生人,成为南京城有名的艺妓。 1913年7月,南京爆发了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江赣部分地区沦为战场。辫子军张勋率队进攻江苏南京,城门被破后,张勋纵兵抢掠。兵荒马乱中,小凤仙被迫辗转来到北京,落脚于云吉班为妓。 美女如云的八大胡同中,小凤仙因为气质非凡、才艺超群,没多久就成了青楼的花魁。 同时命运不公的摆弄与折磨,成就了她孤傲的性情,给人以冷艳的感觉。她不擅侍候客人,亦不愿逢迎巴结,为此没少遭到鸨母的叱骂讥讽,可她依旧我行我素。 1915年,这个淹没在烟花场所的女子,在高山流水的悦耳琴音中,邂逅了日后让她声名鹊起的护国儒将蔡锷,与此同时,两人的相遇也奏响了一曲意难平的旷世恋歌。 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复辟的狼子野心,已是昭然若揭。 而手握重兵、深谙韬略、山高皇帝远的蔡锷成了他的重点怀疑对象。 因为蔡锷在云南鞭长莫及,于是袁世凯再施骗局,以调蔡锷任湖南总督的名义,将其召到北京;此后的蔡锷不管做什么都被人盯着,曾威震西南的大将军,此时却如笼中困兽,他的愤懑和无助可想而知。 一腔热血无处挥洒,蔡锷索性换去军装,身着商服,来到了“八大胡同”的美人堆里。 当被小凤仙问到身份时,商人打扮的蔡锷随口说道:“云南人,来京城做茶叶生意。” 阅人无数的小凤仙却莞尔一笑,随后打趣: “我看不像,我从没见过你这般风采的商人,你和那些醉生梦死的人很不一样。” 如此聪慧的女子,也让蔡锷不再隐瞒身份;诚如小凤仙料定的英雄般,那日的小凤仙,才知道:面前这个风度翩翩的男子,正是各方军统争相笼络的云南都督蔡锷。 此后的两人,亦成为惺惺相惜的知己;“(蔡)独赏识凤仙,凤仙亦伟视蔡。”便是他们当时生活的真实的写照;而这种互相理解,彼此敬重的默契,也演绎出一段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 企图复辟的袁世凯,始终忌惮着蔡锷:这个曾入长沙时务学堂、后留学日本、学成归国后成为各方军统争相笼络的青年才俊;更是在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时,与滇军将校起而响应,一举光复昆明的云南都督… 但来到北京的蔡锷,却让众人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落差:整日与一个烟花女子打得火热,日日醇酒,夜夜笙歌,男儿的凌云壮志何在! 可蔡锷对此并不受影响,依旧与小凤仙如胶似漆,情深意笃,甚至扬言:请人购置宅院,扬言为小凤仙大兴土木,称“此际有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明珠。” 一时间,将军狎美人的风花雪月事在京城传得沸沸扬扬;此举激怒了蔡锷夫人,她出手打了小凤仙,夫妻反目,闹得满城风雨,绝望的蔡夫人决定回湖南老家,给他腾出清净,让他称心如意。 听闻蔡家乱七八糟,尽无安宁,袁世凯不屑至极,戒心也就松懈了下来。 曾经的患难夫妻,就这样无情决裂,世人唾骂蔡锷的忘恩负义;但只有小凤仙知道:将军狎美人的佳话中,于自己是奋不顾身的心动,于将军却是一场迷惑袁世凯的伪装。 他太需要一个机会,逃出北京,回到云南率部讨袁。 “决计不顾生死,非要逃脱羁系不可。” 这是蔡锷对小凤仙的坦白:他的接近和深情,都是对自己身份和处境的掩护;面对袁世凯的重重监控,这样令人流连忘返的烟花之地,才是唯一逃跑的机会。 她知晓他的家国大义,便毅然表示愿与之同行,而他却不能让她冒这个险。 “同行多有不便,将来成功之日,必不相忘!” 一句理智的拒绝,也成为他给予小凤仙的唯一念想。 1915年11月,一个寻常的夜晚,北京八大胡同的南帮妓院云吉班里人声鼎沸。 而小凤仙的厢房内,则是帘子高卷,十分通亮,只见蔡锷背窗而坐,和她对酒当歌。 对面房间,几双窥视的眼睛正严密监视,看到蔡锷沉醉于美色,便也放松下来。 此时的小凤仙屋中,只见她依旧拨弄琴弦,一边唱曲一边斟饮;夜深了,也自然把窗帘放下来,但人影依然晃动,并无休停,屋外的密探看了看,便也安心下来。 那一夜,小凤仙歌声未断、琴弦未歇;而流传下来的唱词,让人莫名心酸: “骊歌一曲开琼宴,且将子饯,你倡义心坚,不辞冒险,浊酒一杯劝,料着你食难下咽。你莫认作离筵,是我两人大纪念。” “燕婉情你体留恋,我这里百年预约来生券,切莫一缕情丝两地牵。如果所谋未遂或他日啊!化作地下并头莲,再了前生愿。” 人们只觉得好听,却不知那屋中的女子,早已泪千行、此生情缘尽斩。 第二日清晨,一群密探等了又等,仍不见蔡锷出门,才感到事有蹊跷;等他们闯进去才发现:房中只有小凤仙,而蔡锷早就没了影子。 原来,昨夜弦歌不绝中,蔡锷假装起身出门解手,将帽子和外衣留在房中;而后趁着一片纷乱,顺利溜了出去,直奔火车站。 至此,那场“将军狎美人”的佳话,也彻底转变为“美人挟走蔡将军”的传奇美谈,蔡锷与小凤仙的名字,也从此被绑在一起,流传于世,再不分离。 得知蔡锷逃走的消息,袁世凯气得火冒三丈,即刻下令展开杀势。 但此时的蔡锷早已抵达香港,不久曲线绕道,进云南组织护国军,起义讨袁。 护国运动兴起,加之北洋军系旧人策反,做着几世皇帝梦的袁世凯,只过了八十三天的皇帝瘾,就绝望而死。 洪宪断命后,黎元洪代理总统,任命蔡锷为四川都督。 而此时的小凤仙,则天天守着蔡锷的消息,盼着他差人来接。 千山万水,路途周折,直到数月后,她才接到他写来的信:“自军兴以来,顿罹喉痛及失眠之症,现在都督四川政务、军务,实在是难却盛情,所以勉为其难,等到大小事情布置就绪,就出洋就医,到时偕你同行,你暂时等一下。” 就是这封信,让小凤仙开始了漫长的等待;可这世上,太多事情都是有期限的;有些情缘,注定写满遗憾。 1917年,早已并入膏肓的蔡锷再日本福冈医院去世,终年37岁。 他的意外离开,震惊了这个军阀割据的国家,也击垮了痴痴等待团聚的小凤仙。 闻知死讯的小凤仙,犹如坠入万丈深渊,悲痛欲绝,泪如雨下。 这样的结局,是她怎么也不曾猜想到的。 那日的她似乎有些恍惚,捧着登有蔡锷讣告的报纸,看了又看,读了又读,就是不愿相信这是事实;肝肠寸断,这场因缘际会,短得令人错生幻觉…… 蔡锷的灵柩运回上海,军商学各界及驻沪使节为他举行了盛大的追悼会。 那一日,在蔡将军公祭的人群当中,小凤仙携两副挽联前来。 “九万里南天鹏翼,直上扶摇,怜他忧患余生,萍水相逢成一梦;十八载北地胭脂,自悲沦落,赢得英雄知己,桃花颜色亦千秋。” “不幸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 看到这两副挽联后,在场众人无不动容,叹息这段往事的情深缘浅。 此后的小凤仙便从八大胡同消失,再也无人知晓她的踪迹。 后来的许多年中,不断有人问道:漫漫天涯路,小凤仙究竟去了哪里。 在渺无音讯的年年岁岁中,时间也逐渐定格到了1998年。 这是一个遥远的年代,民国旧岁月的人与事,早已尘埃落定。 也是那一天,年已七旬的李桂兰,才知道:已经去世44年的继母,竟然是民国著名的小凤仙。 原来蔡锷去世后,深受打击的小凤仙曾决心赴死相随;在去往天津的火车上,她试图用安眠药自杀;也许是蔡锷的在天之灵,不想让她就这样离开吧,那日火车意外脱轨,颠撒了她的药品。 此后的小凤仙不事铅华,不碰丝竹,不展歌喉。 她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做“张洗非”,这个“张”字,是与蔡锷初相识那年,蔡锷扮做商人的假称。 后来,她辗转来到沈阳;曾嫁给张作霖的手下,一个姓王、与蔡锷有着相似容貌的军长;然而好景不长,王军长最终战死沙场,小凤仙又开始了人生的漂泊。 直到许多年过去了,东北解放,新中国焕然一新;她嫁给了一个锅炉工,成了他4个孩子的继母,生活才真正安稳下来。 据七十多岁的李桂兰回忆:小凤仙生前特别喜欢一张照片,她总是拿出那张照片静静地看,看照片时也从不忌讳我们,那是她和一个年轻将军的照片。 “照片里的男人很英武,肩上有着很大的章,我就问她:‘这是谁啊?"她还是淡淡地一笑,偶有回答会说:这是一个朋友;只是喑哑的声音,却弥漫着厚重的悲伤。” 1953年,小凤仙患上了老年痴呆症。 记忆力逐渐变差的她,却仍旧喜欢听戏曲,而每天必听一段“蔡锷与侠妓”的《情许三生》;回忆往事时,李桂兰仍旧感叹:神志不清的母亲,却总是听着这曲戏文,独自落了泪。 一年后,小凤仙病逝家中;整理后事时,子女们才发现:在母亲人生的最后时刻,手中仍旧紧紧攥着那张已经斑驳的军人照片。 那是她一生最看重的东西,也是她人生最后的留恋。 经过商量,子女们决定:将这张照片放入母亲的棺材,以作陪伴。 彼时的子女们还不知道:就是这番做法,园囿了一个民国传奇女子的痴情等待。 此后的许多年中,小凤仙和蔡锷的爱情故事一直流传;这段情深义重的凄美爱情,也曾被翻拍为电影,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 但作为蔡锷后人蔡端曾说:自己父亲对小凤仙根本没有什么爱情,只不过是当时的局势需要小凤仙作掩护,从头到尾,都是小凤仙一人的遐想。 那么,蔡锷到底爱过小凤仙吗? 作为后人的我们,无法清楚知晓蔡锷的真实 情感 。 但以常人的角度去思考:我更相信,他对她是有过心动的! 当小凤仙配合蔡锷“醇酒美人计”表演时,当把自己的妆闺内室,改成他收集情报、拟发密电的安全掩所时,蔡锷即便是再铁骨铮铮的汉子,也多少会为这个丹心侠义的女子感动。 将军狎美人的风流韵事中,有蔡锷的利用和掩护,但也许更有人之常情的起意心动。 而美人挟将军的深明大义中,有难断情丝的追寻,更有家国大义的成全。 红颜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 对于这场意难平的往事,我更愿意相信:他们是心动的,只是败给了时间,败给了宿命。 身已许国,再难许卿。 一个契机就改变了人生的抉择,一个举动成就了千秋的福祉…在情义难两全的命运中,他们的相遇,是生不逢时的情缘,更是造化弄人的情劫。 民国往事,十有九悲;在无法园囿的心心念念中,一场相遇,让她念了一生! ————END———— 其他推荐—— 为嫁豪门生四子女,苦熬27年逼走原配,4.2亿遗产却只分到1元 拒当外交官,被父母下跪哀求,那个回家种地的北大才子如今怎样了 作者:初拾 从风云人物的传奇经历中,淬取平淡人生的醒世箴言!
2023-07-19 00:56:311

蔡锷一生应拥有几个老婆,她们的结局怎么样?

蔡锷正史记载蔡锷将军有一妻一妾。不要相信蔡锷将军的夫人刘侠贞与妾室潘蕙英关系很好这种神话,她们两关系一点儿也不好。蔡锷死后刘侠贞一直和蔡锷的母亲生活在湖南长沙天鹅塘樟树园1号,而潘蕙英一直生活在昆明,甚至唐继尧一度都不知道潘蕙英是蔡锷的妾室。蔡锷小时候家里穷但人很聪明,所以很早就引起了邵阳当地大族的注意,蔡锷早早被武冈刘氏家族看中,蔡锷的真正岳父刘藜阁曾是清朝太学生,可惜早逝,他夫人刘侠贞依附于叔叔刘辉阁。本来刘辉阁是想把自己女儿嫁给蔡锷的,所以才会资助蔡锷留学日本,在晚清,留学日本虽然比留学欧美省钱,但也不是随随便便时都能留学的,那时候供养一个留日学生不亚于今天供养一个留学美国读本科的学生,而今天供一个留学本学学生,四年花费差不多160—200万人民币。只是蔡锷运气很好,他本来学经济结果回国参加唐常才自立军起义失败,又跑回日本(全是刘家的钱),改名蔡锷改学军事,结果毕业时正好赶上晚清改革,重用留学生,他一下子从一个普通日本士官学校毕业时一跃成为晚清中级将领(江西随军学堂监督,湖南教练处帮办)。蔡锷被清廷重用,刘家自然是高兴的,可是这个时候刘辉阁女儿比蔡锷大七岁,这要是嫁给蔡锷,那真是恩人变仇人,所以刘辉阁把自己哥哥的女儿刘侠贞嫁给了蔡锷。很难说蔡锷究竟有多喜欢刘侠贞,因为这很像是蔡锷完成“契约”,而且从后来刘侠贞长期与蔡母生活在湖南看,蔡锷对待刘侠贞大概也就比鲁迅对待朱安好一些。(蔡锷与夫人们)蔡锷的妾室是潘蕙英,尽管许多资料都说潘蕙英是书香门第,但是潘父潘廷权只是晚清贡生,只能说是中产之家。而且从蔡锷亲密战友唐继尧很长时间不知道潘蕙英是蔡锷的妾室这件事情看,蔡锷大概是比较要面子,不想别人知道自己纳过妾,所以从不对外主动介绍潘蕙英存在,以至于大家都知道蔡锷有一个妾,但是不知道这个妾室姓甚名谁。潘蕙英是蔡锷在云南做督军时娶的,而刘侠贞与潘蕙英也就在蔡锷到北京任职的那段时间一起生活过,之后从现在资料看,两人离开北京后再无交集。蔡锷离开北京后,刘侠贞与蔡锷母亲就回到湖南长沙,而潘蕙英则跟着蔡锷回到了云南,期间潘蕙英还给蔡锷生了两个儿子。而刘侠贞则只给蔡锷生了一个女儿蔡铸莲。不过蔡锷把蔡端交给刘侠贞抚养,蔡端后来能进外交部可能他姐夫石潮白也帮了一些忙。之所以说蔡锷将军在私生活上比较渣男,就是因为蔡锷长期和妾室潘蕙英生活在一起,冷落了夫人刘侠贞,蔡锷离开北京后一直到去世,再也没有和刘侠贞见过面,真正陪着蔡锷的是潘蕙英。可你要说蔡锷多爱潘蕙英也不见得,因为蔡锷几乎不让潘蕙英在社交场合出现,就连唐继尧很长时间都不知道蔡锷妾室叫潘蕙英。潘蕙英蔡锷将军去世后,刘侠贞和蔡母生活在长沙,唯一女儿蔡铸莲嫁给了蔡锷好友石陶钧的儿子石潮白。石潮白是旧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毕业,而且因为石陶钧的面子(石陶钧不明不白的在中国驻德使馆住了一年多)进入外交界,先后担任了驻德公使馆随员秘书、驻法博都领事馆领事、驻瑞典公使馆秘书、代理公使、驻日本大便馆秘书、驻西印度威廉斯坦钡事馆正领事等职。1957年蔡铸莲与石潮白移居美国。而潘蕙英从1916年蔡锷去世后一直生活在昆明,再也没有和刘侠贞见过面,但是1923年,昆明士绅突然又以潘蕙英多年前曾经“割肉救母”的名义请求省政府表彰潘蕙英。我很难相信这是士绅自发的行为,因为这太无厘头了,而且这件事又没发生在昆明,而是发生在晋宁。我猜测,这大概是潘女士希望提醒唐继尧,不要忘记蔡锷以及蔡锷后人还生活在昆明。之后潘女士的行踪就比较奇怪了,1932年上海一二八事变时,潘女士竟然还是经历者,她当时寓居江湾,结果慌忙之间把蔡锷给她的家书弄丢了,有一种说法是之后潘女士一直居住在杭州,一直到杭州抗战时成为沦陷区,潘女士一家四口又从杭州被接回昆明,1942年蔡锷和潘女士的女儿蔡淑莲在昆明私立松坡中学任教。但是这一段太奇怪了,因为一直生活在潘女士身边的次子蔡永宁都毕业私立北京于辅仁大学,毕业后进入其父蔡锷创办的云南滇富银行,最高职务是副总经理。儿子读书在北京,工作在昆明,潘女士去上海和杭州居住是为什么呢?搞不懂啊。总而言之,正史上蔡锷将军有一妻一妾,妻子是湖南武冈人刘侠贞,妾室是云南晋宁人潘蕙英。两人自从蔡锷离开北京后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刘侠贞一直和蔡母生活在湖南长沙,而潘蕙英则居住过昆明、上海(存疑)、杭州(存疑)和北京。
2023-07-19 00:56:381

蔡锷与小凤仙真实的历史是怎么样的?

首先要回答一点,初中的历史书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对应问题。比如说,多少多少年,谁谁谁做了什么事,或者是哪里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有怎样的历史作用或者影响。毫无疑问,蔡锷和小凤仙的历史其实只能算是他们两个人之间的一些故事或者是一段历史,不能很正儿八经的算在我们认真的历史书上面。以下说一下真实历史:结识蔡锷将军曾在青云阁的普珍园结识名妓小凤仙,并多次在普珍园小酌,普珍园的名菜辣子凤节倍受小凤仙喜爱,从而演绎一段名流千古的爱情故事。将军逝世后小凤仙因无法忘怀,又来到青云阁找寻将军的记忆,并又在此遇到她的丈夫,因为她的丈夫长相很像将军,之后她便隐姓埋名,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八十年代在青云阁原址拍摄的电影《知音》是根据蔡锷将军与小凤仙的爱情故事改编,世人为之感怀。爱情蔡松坡被诱进京师,软禁跟班。后来又接受首席谋士,“愿为帝王师”的旷世逸才杨度的建议,封蔡松坡为“始威将军”,担任一些有名无实的职务,加以笼络。蔡松坡终日无所事事,内心烦闷,便到八大胡同走走,想不到第一次就碰到小凤仙。小凤仙识英雄、重英雄,两人心生爱意.后小凤仙帮助蔡锷逃离北京。   护国战争后,蔡松坡已病情沉重,来不及也无法偕同小凤仙了,急忙沿江东下,经上海到日本就医,终因病入膏肓而在福冈医院逝世,享年三十四岁。小凤仙等的是蔡松坡的死讯,小凤仙悲痛欲绝。佚事蔡锷虽涉足花台,但并不常去。据蔡锷长子蔡端先生回忆,其生母潘夫人给他讲过,有一次蔡锷陪家眷去看戏,开场前指着包厢里一年轻女子对潘夫人说:她就是小凤仙。从这个细节里至少可以得出两个信息:一、蔡锷看戏是和家人在一起而不是和小凤仙出双入对,说明他俩的关系并不怎么亲密;二、蔡锷和小凤仙的交往并不背着家人。   而且,据蔡端先生说,蔡锷将母亲和两位夫人遣送回籍的理由是,潘夫人身怀六甲,想回娘家生育;老母不习惯京城生活,要回乡下住,当然,要由刘夫人陪护,几个孩子也分别回到昆明和邵阳。
2023-07-19 00:57:175

蔡锷是怎么逃出云南的、小凤仙最后又怎么了、

1915年末,蔡锷称和小凤仙游玩并趁机逃离北京,回到云南,通电讨袁。次年1月,蔡锷率军出征,称帝仅83天的袁世凯在内忧外患中死去。同年11月8日,患喉结核的蔡锷在日本病逝,年仅34岁。  小凤仙得知此讯,痛不欲生,书写挽联:“谁识周郎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蔡锷的离世带给小凤仙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从那以后,小凤仙不知所踪。  小凤仙在沈阳最后的爱与哀愁  1949年,她隐居沈阳。成为4个孩子的继母。1954年,她在沈阳离世。  1998年,孩子们才知道,继母“张洗非”原来就是小凤仙。  在沈阳的大东区和皇姑区两地,找到了陪伴过小凤仙度过最后岁月的三位老人———李有才夫妇和李桂兰。  小凤仙是李有才和李桂兰的继母,李桂兰和小凤仙共同生活了5年。三位年龄加起来已有200多岁的老人回忆着尘封了50多年的往事……   李桂兰认为,小凤仙嫁给自己父亲的原因是,“早在建国前,我父亲李振海就是大帅府的工作人员,小凤仙总去看望赵四小姐,我父亲完全有可能那时候就认识了小凤仙。两个人有个最大的共同爱好,就是特别爱听评书。”  1949年,丧妻的李振海娶回了小凤仙。刚进门的小凤仙立刻成了4个孩子的母亲。  这个新过门的母亲与周围的女人有着那么多的不同,“吃穿坐行就透着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李桂兰的哥哥李有才回忆说。那时候李有才20多岁,“那时,我已经参加工作,很少回家,和继母接触最多的就是妹妹李桂兰。”  “爱美,整洁,不爱干活。”是李桂兰总结小凤仙的最大特点,“刚建国的时候,大家都穿得很土气,可是她特别爱穿旗袍,而且在旗袍一侧别着一个小手帕。”  看着与众不同的继母,李桂兰忍不住好奇:“你为什么要把手帕别在旗袍旁边呢?”对于类似的问题,小凤仙只是浅浅一笑,从不作答。  可是,总有小凤仙欲言又止的答案。“继母特别喜欢一张照片,她总是拿出那张照片静静地看,看照片时也从不忌讳我们,那是她和一个年轻将军的照片。”70多岁的李桂兰回忆,“照片里的男人很英武,肩上有着很大的章,衣服上还有很多金黄色的穗。我就问她,‘这是谁啊",她还是淡淡地一笑回答,‘这是一个朋友"。”  李桂兰家里的生活来源完全靠父亲在支撑,生活困难可想而知,即使这样,小凤仙依然过着悠然的生活。  “她干得最多的活就是洗自己的衣服,从来不做饭,但是生活却很有规律,每天早晨自己出去遛弯的时候,都会在外面吃过早饭。”对于这样“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继母,李桂兰从不敢心生埋怨,“因为无论从哪看,她都是一个不一般的人。”  小凤仙和梅兰芳见面,证实了李桂兰的猜测。1951年初,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率剧团去朝鲜慰问赴朝参战的志愿军,途经沈阳演出,下榻于当时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的招待所。小凤仙和梅兰芳联系之后,得以见面。   “第一次还是我带继母去的,因为那时我在政府工作,可惜第一次没有见到梅先生。第二次,继母带着妹妹李桂兰去看望梅先生。即使那次,我们也还不知道,继母就是小凤仙。不过看到梅先生对她的客气,隐约猜到,继母决不是普通人。”李有才回忆说。  那次见面后,梅兰芳托人解决小凤仙的工作问题,小凤仙被安排在省政府幼儿园里工作。  1954年春,小凤仙患上类似于老年痴呆和脑血栓的病症。最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陪伴小凤仙的是李有才的妻子佟桂英。  在小凤仙患病之前,佟桂英就已嫁进李家。“婆婆是一个性格开朗的人,也是一个要求进步的人,那时候,无论街道组织什么活动,婆婆都积极参加,有时候还拉着二胡唱上一段,宣传党的政策。”  佟桂英同样看过小凤仙的那些照片,而得到的答案始终只是:“婆婆淡淡地一笑。”  患病后的小凤仙,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红颜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谁也不能将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邋遢女人和那个倾国倾城的小凤仙联系起来。想来,短暂清醒之间的小凤仙是无比痛苦的。  对于小凤仙准确的死亡日期,李桂兰的回忆是,“应该是在1954年的3月份,不过,那时候我正好怀孕,所以没有去参加她的葬礼。”
2023-07-19 00:57:381

蔡锷死后护国军的下落呢??

1916年6月,袁世凯病死,护国军遂撤消。撤消之后。护国军基本上控制了,云南,四川,贵州,而蔡锷则直接控制四川所部。蔡锷死后由罗佩金和戴戡控制。
2023-07-19 00:57:463

蔡锷死后,小凤仙的后半生是怎么度过的?

纵观小凤仙的一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的一生,在她的人生当中,前30年既有辛酸泪也有轰轰烈烈。而在她人生最后的20年当中,她有体会到了人间疾苦。对于小凤仙来讲,她人生中最辉煌的黄金时期就是她与蔡锷相识并相爱的时期。在与蔡锷相处的时间内,小风仙对于蔡锷可谓是掏心掏肺,将自己的一切都告诉了蔡锷,而蔡锷对于小风仙也是十分的喜欢,因此,为了小凤仙蔡锷甚至与自己的结发妻子决裂,要与小凤仙在一起,但是后来在蔡锷离开人世以后,小凤仙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最后只得隐居起来。送别自己的爱人以后隐姓埋名年仅34岁的小凤仙,在蔡锷离开人世以后,在蔡锷坟前见了蔡锷最后一面以后,就选择改名为张洗非,同时开始了自己的隐居生活。此时的小凤仙,在没有自己曾经爱人的支持之下,她的日子过得是一天不如一天。在这期间为了维持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生存下去,小凤仙曾经下嫁给东北的一名姓梁的旅长。但是作为一名战士,这位旅长在与小凤仙生活没多久之后就战死在沙场之上,同时也没有留下后人。在这一段感情结束之后,小凤仙再次开始了自己漂泊的人生以及自己窘迫的生活。直到新中国成立的前夕,小凤仙才开始了自己新一段的婚姻生活。这一次小凤仙所寻找的另一半无论是与之前的蔡锷相比,还是与之后的梁姓旅长相比在身份上差的都不是一星半点,这一次小风仙所要嫁去的对象是比她大了五岁的锅炉工。四处奔波维持生活即便是在嫁给锅炉工李振海以后,小凤仙的生活也没有得到什么改善。因为李振海虽然说能够给小凤仙一个家,但是却不能够给小凤仙带来充足的生活,因此由于自己家庭经济的困难,小风仙不得不从事一定量的工作。为了维持自己家庭的日常支,小风仙曾在服装厂工作过,也曾去有钱人家帮过保姆。只不过可能是上天开的玩笑。在与李振海结婚不久之后,李振海也因病去世了,此时的小凤仙只剩下自己与自己的四个继子女。虽然说小凤仙与自己的四个继子女之间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但是,亲情不在感情。小风仙并没有抛弃自己的四个继子女,而是选择带着他们努力地生活下去。就这样,小凤仙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穷苦日子,这样的穷苦日子直到小凤仙遇到梅兰芳以后才得以终止。在遇到梅兰芳以后,梅兰芳得知小凤仙的遭遇以后,一方安抚小凤仙,一边为小凤仙找工作。在梅兰芳的安排之下,小凤仙得到了一份在幼儿园当保健员的工作。终于漂泊了近半生的小凤仙有了一个落脚点,至此小凤仙才得到了一份安稳的工作。可是,天不遂人愿,得到安稳工作的小凤仙并没有享受的自己的福分,而是在工作不久之后便患上了老年痴呆。在此之后,小凤仙的病情越发严重,在患病仅仅一年之后,小凤仙就离开了人世,结束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2023-07-19 00:57:548

蔡锷如果不死能是什么官?

蔡锷如果不死能是丞相。蔡锷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双全,他的英年早逝的确让人惋惜,如果他没有那么早就去世的话,北洋军阀不会变成那种混战的局面,起码四川的局势不会成为后来那个样子,有蔡锷在,云南的唐继尧会安分很多。蔡锷生平介绍蔡锷,字松坡,出身农家,年轻的时候进入长沙实务学堂,是梁启超先生的得意门生。后来到日本学习军事,回国后一直在军界任职。辛亥革命时期他领导了云南的“重九起义”,成为了云南都督,深受云南军民拥戴。
2023-07-19 00:59:052

在历史上有没有蔡锷和小凤仙这两个人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人。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蔡锷曾经响应辛亥革命,发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袁世凯死去后不到半年,蔡锷也艰苦作战,久病不医,于11月8日在日本福冈长逝,为捍卫民国献出了年仅34岁的宝贵生命。1917年4月12日,蔡公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公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小凤仙(1900年8月-1954年),原名朱筱凤,偏房所生,后改名为张凤云、张洗非。原籍浙江钱塘。出生在杭州,父亲是没落的满族八旗武官。在清王朝彻底崩溃前的苟延残喘的年月里,这个八旗武官又突然被解职了。小凤仙的幼年,生活在一个日趋贫困,后母对她很冷漠的家庭中。蔡锷将军曾在青云阁的普珍园结识名妓小凤仙,并多次在普珍园小酌,普珍园的名菜辣子凤节倍受小凤仙喜爱,从而演绎一段名流千古的爱情故事。将军逝世后小凤仙因无法忘怀,又来到青云阁找寻将军的记忆,并又在此遇到她的丈夫,因为她的丈夫长相很像将军,之后她便隐姓埋名,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八十年代在青云阁原址拍摄的电影《知音》是根据蔡锷将军与小凤仙的爱情故事改编,世人为之感怀。
2023-07-19 00:59:193

蔡锷是怎么从袁世凯的眼皮下逃离北京

袁世凯上台后,为防止地方势力扩张,纷纷将非嫡系地方都督调入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1913年10月蔡锷也被调入,云南都督由反对“二次革命”的唐继尧接任。1915年底,蔡锷反对袁世凯称帝,迷恋艺妓小凤仙,麻痹袁世凯,然后在梁启超的鼓励下,潜逃出京,回到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锷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迫袁取消帝制。6月,袁死后蔡任四川督军兼省长。之后因结核病赴日就医,是年11月8日病逝于日本福冈大学医院。1917年4月12日国葬岳麓山。
2023-07-19 01:00:083

小凤仙为了帮助蔡锷出走,真的殉情而终了吗?

结局很可能和大家预料的不太一样,真实的小凤仙只不过是个世俗女子而已。这个被人们传唱了几十年的“美女救英雄”的故事,到头来只不过是一个骗局,从当事人以及很多后来的资料来看,真实的蔡锷与小凤仙之间并没什么联系。当时蔡锷在北平工作,工作认真负责,希望能够遏制袁世凯的力量。不过很多工作都要到一些风月场所去谈,所以认识了小凤仙,他们二人关系熟到哪一步并不知晓,据说蔡锷给她赎了身,但是也就没有过多交集。蔡锷逃跑的当日,为了掩人耳目曾打电话约见小凤仙,趁看守放松警惕逃离北平,所以小凤仙在蔡锷逃走之后就受到了很长时间的盘问,但是最终也没有什么结果。也不知是谁灵机一动编出了这个“美女救英雄”的故事,自然受到那些戏迷们的好评,毕竟这种具有人物反差色彩的故事总会受到大众的喜欢。但是小凤仙最后怎样了呢?其实虽然自己红了但大众只是喜欢戏里的“小凤仙”而已,而她还是回到了八大胡同从事老本行,后来嫁给了一个东北的师长。师长死了之后嫁给了一个厨子。后来厨子也去世了,新中国建立以后又嫁给了一个普通人家做了继母。不过据说此人好吃懒做,只是爱美的不行,还曾经写信给梅兰芳请求帮助,梅兰芳倒是给了她一些帮助不过也没能让她安分下来,后来她也就突发脑溢血去世了,据说倒在了公共厕所之中,有点讽刺啊。
2023-07-19 01:00:1610

蔡锷知音、一代侠妓小凤仙的最后结局是怎样的?

对于经常了解民国历史的朋友们来讲,小凤仙与蔡将军的故事相信是很多人都耳熟能详的了,而且二人的故事更是被搬到了如今的大屏幕上。当然,在新中国解放以后,青楼强的组织就已经被解散了,小凤仙自然不能再向从前那样从事着自己以前的行业。据说当时小凤仙在自己所在的青楼解散以后将自己改名为张洗非,想来是有洗去以前的是非的意思吧,并在一个局长家中谋取了一个保姆的职位,而在当保姆的这些期间,也发生过一件事情,可能是小凤仙在解放以前作为当时的头牌,生活比较安逸,所以说她受不了当保姆的这种清贫的生活,于是她开始给梅兰芳写信!信中写道,梅先生,你还能想起在某某家局长家吃饭时碰到的那个女子吗?而当时能做在局长身边的,无非就是两种人,一是当时的名角,二是就像小凤仙这种当时出了名的头牌,而梅兰芳当时就想起了小凤仙,心想都是为生活而打拼的人,梅兰芳自然心生怜悯,为她寻求了一份安逸轻松的工作。其实,在民国时期那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当时的社会处于一片动荡之中,整个社会都在一种全新的面貌向着未来而改变,像小凤仙这样的人,因为社会的变迁而不得不为自己做出一些变化,如果说她的人生可怜的话,但是她的前半生也确实想尽了荣华富贵,而后来一切都是她自己的造化了!
2023-07-19 01:01:2811

蔡锷将军去世后,小凤仙悲痛欲绝,她的结局是什么?

小凤仙的结局还是特别的惨的,在蔡锷将军去世后,她就去青楼当了妓女。
2023-07-19 01:02:108

蔡锷一共有几个夫人,她们最终的结局是怎样的?

在我国历史上有一个叫做蔡锷的人,他是一个著名的军事家。蔡锷之所以被很多人熟知,除了他的军事能力和爱国之心之外,还因为他的感情经历。在那个还不是一夫一妻制的时代,蔡锷有两个妻子和一个红颜知己。今天,我就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蔡锷的故事。这个问题提到了蔡锷到底有几个夫人,据我的了解,真正和蔡锷有过婚约,能称得上是蔡锷妻子的人有两个,但和蔡锷有够感情羁绊的人却是三个。而那个和蔡锷有感情羁绊,但却没有明媒正娶的人就是小凤仙了。小凤仙原本是京城最出名的歌姬之一。她并不是贪图蔡锷能够给她的荣华富贵,在我看来,她对蔡锷的感情并不是爱情,更多的是感恩。因为蔡锷的帮助,小凤仙才会有之后精彩的人生。因此,小凤仙愿意冒着生命的危险给蔡锷寻找逃生的机会。但是最后小凤仙并没有和蔡锷在一起,至于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也不是很清楚,我只知道小凤仙最后嫁给了一个普通的工人,平淡一生。和蔡锷有过婚姻的两人分别是潘惠英和刘侠贞。在我看来,蔡锷和刘侠贞之间更多的是媒妁之言而不是真正的爱情。刘侠贞是一个典型的旧社会女子,她和蔡锷没有很多共同语言,因此,她能做的只有孝敬父母,不能够陪伴蔡锷打天下。因此,她只能独守空房。
2023-07-19 01:02:5015

蔡锷将军假如没有英年早逝,他以后会是什么发展?

蔡锷将军如果没有英年早逝,我认为他会像我们国家一些领导人一样领导中国的革命。因为他是我们近代历史上一个有着高学历留洋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他的军事能力也是很强的一个人。一、蔡锷的发迹蔡锷汉族人,湖南邵阳是近代中国历史上一个有名的一个爱国者,也是非常有名的一个军事家和政治家,而且他的爱国思想是比较超前的,对于中国的革命事业也做出了一个非常领袖的一个带头的一个作用,而且他的一生顺应了历史的潮流。他在军事军事方面还有战争方面都做出了嗯应有的一些贡献,并且带病指挥给革命,因为正是因为他的这种爱国的精神所以值得我们后代人去学习啊,并且蔡锷在作战方面。他有一定的经验,而且能顺序地观察到战场上的态势的变化,调整作战计划,以规避了自己被动的行为,达到主动的作用,这是他别人所不能带来的一个战争的一个指导思想。二、蔡锷战绩蔡锷可以说是戎马一生,他被称为民国时期的军魂,但是因为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但是纵观蔡锷的一生,他在云南开展了反封建的运动,并且取得了很好的声望,也是反对袁世凯的一个开头。通过这件事情可以可以看出蔡锷,他对当时的时局是有一些很明锐的一个观察能力的,蔡锷也是一个非常在民国时期很有名的一个政治家,因为他的他有着非常先进的民主思想。蔡锷可以说是在民国时期的一个有具有代表性的一个人物,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而且也是一个军事家,而且他的思想比较超前,为反对封建反对专权,爱护老百姓,提倡不自私自利,而且组织多谋,可以说是一个接近于完美的人物。其实观其蔡锷的一生可以看出,如果蔡锷没有英年早逝,我想他会像孙中山先生或者其他一些为中国崛起而奋斗的领导人一样,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而牺牲自己,因为他的对于时代的一个前瞻性,还有他的军事能力以及他的政治思想,造就了蔡锷会有不平凡的一生,并且会是一个很好的领导人,一个决策者。
2023-07-19 01:03:431

蔡锷是怎么样打倒北洋军阀的?

1913年10月,蔡锷辞掉云南都督职务,来到北京。他有才干,也很有声望,是北洋系以外颇有影响的人物。到京后,袁世凯先后任命他为陆军部编译总裁,全国经界局督办,统率办事处办事员、政治会议议员、参政院参政等职,并加昭威将军称号。如此众多的头衔都是只赏高官,不给实权。这反映出袁世凯对他既怀疑又惧怕而又不得不装出重用的态度。蔡锷本人,曾对袁世凯存有一些幻想,到京后,发觉了袁氏父子的阴谋与野心,目睹袁氏小朝廷的倒行逆施,逐渐对袁不满。1915年5月,袁氏政府接受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8月,杨度为首的筹安会成立,袁世凯称帝的野心暴露于天下。第2天,蔡锷即到天津梁启超家中秘商对策。不久,梁启超的著名文章《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发表,这使袁世凯增加了对蔡锷的注意,并于10月暗中派人搜查了他的住宅。在这种情况下,蔡锷假装意志消沉,经常出入于京城八大胡同馆,甚至装作赞成帝制,暗中却把家眷遣送回籍,以防不测。11月11日,已染喉疾的蔡锷假装治病,到天津与梁启超再商反袁计划,并与云南故旧联系。11月19日更名易装取道日本经香港,于12月21日抵昆明。当时,云南军界早已开过秘会,并有少量部队北上入川,李烈钧、方声涛等人也先后到达。但云南都督唐继荛态度暧昧,因而云南迟迟未动。蔡锷抵滇后,先后与唐继荛商讨九次,并做了下属人员的大量思想工作,最后决定起义。1915年12月25日,由蔡锷、唐继荛、任可澄、刘显世、戴戡联名通电,声讨袁世凯,宣告云南独立。26日,云南正式成立护国军,蔡锷任第1军总司令,北上入川;李烈钧为第2军总司令,出兵湘粤;唐继荛以云南都督兼任第3军司令,坐镇大本营。其中,蔡锷所率的第1军是主力,其处境也是最困难的。他们以几千人抵挡万余装备精良的北洋军,力量对比悬殊。但他们依地形气候等有利条件,又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护和支援,因此能不断取胜。这时,蔡锷已喉疾严重,声音嘶哑,面容憔悴,但他身先士卒,英勇奋战。在他统率下,经过两个月的艰苦奋战,终于摧垮了四川的北洋军队。这样,袁世凯迫于全国的压力,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但仍想保住总统的地位。蔡锷等人坚决要求袁世凯下台,1916年5月8日,滇、黔、桂、粤、浙五省在广东肇庆成立军务院,蔡锷等15人被推为抚军。6月6日,袁世凯在举国声讨声中死去。6月7日,黎元洪依法继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署省长。
2023-07-19 01:04:251

蔡锷是怎么死的?是不是病死?

蔡锷是病死的。蔡锷于1916年9月东渡日本治喉癌。1916年11月8日上午,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蔡锷在遗嘱中写道:“我统率滇之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蔡锷举行国葬,蔡锷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扩展资料:蔡锷,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1882年12月18日()生。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从梁启超、谭嗣同学习。1899年赴日本留学。次年随唐才常等回国,参加自立军起兵,事败再次赴日进士官学校学习。留学期间,在《清议报》、《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1904年归国,在江西、湖南、广西等地训练新军。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六协协统。武昌起义爆发后,10月30日,与云南讲武堂总办李根源在昆明举兵响应。11月1日建立军政府,任云南都督,并派唐继尧进军贵州,由唐接任贵州都督。1913年10月被袁世凯调至北京,任陆军部编译处副总裁等职,但阴加监视。1915年10月,潜出北京,在天津与梁启超等策划反袁。12月回昆明组织护国军讨袁,宣告云南独立;与袁军于四川沪州(今庐县)、纳溪展开激战。袁死后任四川督军兼省长。1916年9月因病赴日本治疗,逝世,遗体运回葬于长沙岳麓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蔡锷百度百科-蔡锷诞生
2023-07-19 01:04:451

蔡锷将军是怎么死的

蔡锷将军是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人,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为民国大总统,1916年7月6日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但是,这时蔡锷的病情恶化,他草草处理了川省善后事宜,即于9月东渡日本治喉癌。1916年11月8日上午,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蔡锷在遗嘱中写道:“我统率滇之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锷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扩展资料:当时护国运动进行到后期的时候,蔡锷就因为长时间的增战,措施了最佳的救治时间让病情加重了,他的喉咙当时连发声都特别困难,无法用声音指挥作战的他只要通过手写指挥战争。他手底下的人看见他的病情实在看不下去去了,便强行把他送到幕后养病。但是他的病情恶化太快,已经到了喉癌晚期,根本无法医救,不出两三天,蔡锷就在医院去世,享年34岁。蔡锷将军:蔡锷6岁入私塾学习,开始接受传统的私塾教育,并逐渐成长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尖子生。10岁时,蔡锷就已经读完了四书五经,能写一手流利的文章。1895年,父亲蔡正陵带蔡锷前往宝庆(今邵阳市)参加院试,年仅13岁的蔡锷终于展示了自己天资聪颖,在考试中一举考中秀才。一年后,蔡锷在岁试考试中名列一等。再一次证明了自己智慧过人。1897年,蔡锷以第三名的成绩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值得一提的是,在长沙时务学堂第一班的40名学生当中,蔡锷是年龄最小的一个。1902年11月,蔡锷自费考入日本东京陆军士官学校第3期,和100多名同学一起开始了为期一年的学习。次年11月,蔡锷以第五名的优异成绩顺利毕业。并与同学蒋方震、张孝准被合称为“中国士官三杰”。由此可见,学生时代的蔡锷一直是尖子生、高材生。同时,这也证明了蔡锷确实天资聪颖、智慧过人,具有超人的文才。蔡锷最终能成为一位经文纬武的“世之豪杰”,一方面离不开他过人的天赋,另一方面也离不开高人指点。1897年,15岁的蔡锷考入当时著名的长沙时务学堂(今湖南大学前身之一)。因此,时任长沙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梁启超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蔡锷的老师。当然,也是在这期间,梁启超利用教学之便,向蔡锷宣传了大量的维新变法理论。在蔡锷心中种下了维新变法、救亡图存的火种,成为了蔡锷一生当中最好的老师。当然,除梁启超外,湖南邵阳名士樊锥(蔡锷最早的老师)。“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长沙时务学堂中文分教习)也都曾担任过蔡锷的中文老师。蔡锷本就聪明过人,再加上梁启超、谭嗣同以及樊锥等人手把手的指导。早在1900年,东渡日本留学的蔡锷就跟随湖南老乡、维新人士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虽然这次起义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却坚定了蔡锷投身革命的决心。正是在这次起义失败之后,蔡锷愤而改原名“艮寅”为“锷”。“锷”的本义是指刀剑之上的锋刃,蔡锷如此改名就是为了显示自己战斗杀贼、流血救民的决心。“蔡锷”一名,肇始于此。正式投身行伍之后,蔡锷在戎马倥偬的岁月中仍然笔耕不辍,为后人留下了不少优秀的军事著作和诗文,并有《蔡松坡集》和《蔡松坡先生联语》传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蔡锷
2023-07-19 01:04:511

蔡锷怎么死的 探究历史人物蔡锷的逝世原因?

蔡锷是病死的。蔡锷于1916年9月东渡日本治喉癌。1916年11月8日上午,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蔡锷在遗嘱中写道:“我统率滇之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蔡锷举行国葬,蔡锷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2023-07-19 01:05:137

蔡锷死于什么病,蔡锷得了什么病死的

1.蔡锷于1916年9月东渡日本治喉癌。 2.1916年11月8日上午,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 3.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为民国大总统,1916年7月6日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 4.但是,这时蔡锷的病情恶化,他草草处理了川省善后事宜,即于9月东渡日本治喉癌。 5.1916年11月8日上午,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 6.蔡锷在遗嘱中写道:“我统率滇之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 7.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
2023-07-19 01:05:341

蔡锷死于什么病 你认识他吗

1、蔡锷于1916年9月东渡日本治喉癌。1916年11月8日上午,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 2、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为民国大总统,1916年7月6日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但是,这时蔡锷的病情恶化,他草草处理了川省善后事宜,即于9月东渡日本治喉癌。1916年11月8日上午,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蔡锷在遗嘱中写道:“我统率滇之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
2023-07-19 01:05:411

揭秘一代名将蔡锷究竟怎么死的

蔡锷一直患有肺结核,身体虚弱,为了反对袁世 凯称帝,蔡锷不得不从北京逃出奔向云南,一路舟车劳顿,令蔡锷不堪其苦,病情加重。后来又忙于护国战争,不得调养,导致咽喉肿痛,甚至不能发出声音。待到进入日本福冈医院,细菌已经感染了他的咽喉。蔡锷的身体,此时难以接受很大的手术,医生们已经无力回天,只好依赖药物进行控制和调养。 1916年8月经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于福冈大学医院,年仅34岁。
2023-07-19 01:05:501

蔡锷怎么死的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为民国大总统,1916年7月6日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但是,这时蔡锷的病情恶化,他草草处理了川省善后事宜,即于9月东渡日本治喉癌。1916年11月8日上午,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蔡锷在遗嘱中写道:“我统率滇之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锷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洞口县,一说蔡锷故居位于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人,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其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
2023-07-19 01:06:005

民国哪位将军30多岁就死了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为民国大总统,1916年7月6日任命蔡锷为四川督军兼省长。但是,这时蔡锷的病情恶化,他草草处理了川省善后事宜,即于9月东渡日本治喉癌。1916年11月8日上午,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蔡锷在遗嘱中写道:"我统率滇之护国军第一军在川战阵亡及出力人员,恳饬罗佩金等核实呈请恤奖,以昭公允;锷以短命,未能尽力为民国,应为薄葬。"1917年4月12日,蔡锷魂归故里,北洋政府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锷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2023-07-19 01:06:191

蔡锷什么病死的

关于蔡锷的死因,众说纷纭,说他死于劳累和肺病的还算正常。其中一个最风流的说法是,因为蔡锷经常出没于风月场所,结识了妓女小凤仙,不小心染上了梅毒死去。 其实蔡锷一直患有肺结核,身体虚弱,为了反对袁世凯称帝,蔡锷不得不从北京逃出奔向云南,一路舟车劳顿,令蔡锷不堪其苦,病情加重。后来又忙于护国战争,不得调养,导致咽喉肿痛,甚至不能发出声音。待到进入日本福冈医院,细菌已经感染了他的咽喉。蔡锷的身体,此时难以接受很大的手术,医生们已经无力回天,只好依赖药物进行控制和调养。 1916年8月经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于福冈大学医院,年仅34岁。 作为一个军人,只活了34年,这可以算作蔡锷辉煌人生的一大遗憾
2023-07-19 01:06:311

介绍一下蔡锷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人。遗著被编为《蔡松坡集》。蔡锷曾经响应辛亥革命,发动反对袁世凯洪宪帝制的护国战争,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于湖南省宝庆府武冈州山门镇(今洞口县山门镇)一个贫寒农家。幼年在私塾读书。 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后入上海南洋公学(后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即今天“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   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   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复去日本。先入成城学校,继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曾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 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   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蔡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旋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蔡锷是于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抵达昆明,这年的农历九月初五日武昌起义,起义成功的消息传到云南后的第三天,蔡秘密约集同志刘云峰、刘存厚、唐继尧、韩凤楼、沈汪度、殷承瓛、雷飚、黄永社等计划响应,预定于十二日发动,推蔡为总指挥,以新军为骨干。不料事机泄漏,初九日云南总督衙门的总文案熊范舆、刘显冶把新军不稳的消息密告李经羲和统制钟麟,李、钟会商后拟下令解散新军以杜绝乱源。蔡等知道事机迫切,千钧一发,遂约同李根源率讲武堂学生自西北攻城,蔡自己率卅七协一部分攻东南门。蔡是个有中国传统道德的军人,他深感李经羲对他恩深义厚,不忍迫以炮火,所以在发动攻势的同时,即函请熊范舆火速请李经羲迁赴法国领馆避难。第二天革命军攻占了昆明全城 ,军政学商各界集会公推蔡为“大汉军政府云南都督”,设都督府于昆明城内的五华山,都督府下设军政部、参政部、军务部。云南本赖中央协饷,云南独立,协饷来源断绝,所以革命政府成立后,第一要务是财政上的节约,蔡自定都督月律60元。都督府全体官兵月饷3300余元,并设立富滇银行以维持金融。十六日蔡特派雷飚和彭新民礼送李经羲出滇。派谢汝冀和李鸿祥率师赴四川,迫川督赵尔丰独立;令罗佩金、康恩肠率一军南征;令李根源率一军西巡。并派唐继尧进军贵州,由唐接任贵州都督。后为矫正军人干政时弊,自请解职。 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   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由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   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迫袁取消帝制。袁死后蔡任四川督军兼省长。   1916年8月经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于福冈大学医院,年仅34岁。遗体由日本运回国,葬于长沙岳麓山上。遗著编为《蔡松坡集》(《蔡松坡先生遗集》)。
2023-07-19 01:06:554

蔡锷简介

蔡锷(1882~1916)民国初年军事家,1915年云南护国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原名艮寅,字松坡。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于湖南邵阳一个贫寒农家。幼年在私塾读书。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事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的影响。后入上海南洋公学。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复去日本。先入成城学校,继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蔡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旋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后为矫正军人干政时弊,自请解职。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由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迫袁取消帝制。袁死后蔡任四川督军兼省长。1916年8月经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于福冈。遗体由日本运回,葬于长沙岳麓山上。遗著编为《蔡松坡集》。
2023-07-19 01:07:134

蔡锷将军的资料

蔡锷(1882.12.18—1916.11.8) 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今邵阳)人,中华民国陆军上将。1911年云南重九起义的主要领导者,总指挥。 1915年云南护国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华民国开国元勋。 我国近代著名的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爱国将领。 中华民国历史上第一位享受国葬殊荣的革命元勋。  北京西城区棉花胡同66号有蔡锷故居 。  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于湖南邵阳一个贫寒农家。幼年在私塾读书。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事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的影响。后入上海南洋公学。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复去日本。先入成城学校,继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曾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蔡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旋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并派唐继尧进军贵州,由唐接任贵州都督。后为矫正军人干政时弊,自请解职。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由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迫袁取消帝制。袁死后蔡任四川督军兼省长。1916年8月经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于福冈大学医院,年仅34岁。遗体由日本运回,国葬于长沙岳麓山上。遗著编为《蔡松坡集》(《蔡松坡先生遗集》)。
2023-07-19 01:07:361

蔡锷主要事迹

1882年12月18日(清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生于湖南省宝庆府武冈州山门镇(今洞口县山门镇)一个贫寒农家。幼年在私塾读书。   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接受了梁启超等人维新思想。后入上海南洋公学(后更名为“国立交通大学”,即今天“上海交通大学”与“西安交通大学”的前身)。   1899年赴日本,就读于东京大同高等学校、横滨东亚商业学校。   1900年随唐才常回国参加自立军起义。失败后改名“锷”,立志“流血救民”。复去日本。先入成城学校,继入陆军士官学校,学习军事,曾参与组织“拒俄义勇队”。   1904年毕业回国,先后在湖南、广西、云南等省教练新军。   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10月30日与革命党人李根源等在昆明领导新军响应武昌起义,蔡被推为临时革命总司令。旋成立云南军政府,任都督。蔡锷是于宣统三年(1911年)二月抵达昆明,这年的农历九月初五日武昌起义,起义成功的消息传到云南后的第三天,蔡秘密约集同志刘云峰、刘存厚、唐继尧、韩凤楼、沈汪度、殷承瓛、雷飚、黄永社等计划响应,预定于十二日发动,推蔡为总指挥,以新军为骨干。不料事机泄漏,初九日云南总督衙门的总文案熊范舆、刘显冶把新军不稳的消息密告李经羲和统制钟麟,李、钟会商后拟下令解散新军以杜绝乱源。蔡等知道事机迫切,千钧一发,遂约同李根源率讲武堂学生自西北攻城,蔡自己率卅七协一部分攻东南门。蔡是个有中国传统道德的军人,他深感李经羲对他恩深义厚,不忍迫以炮火,所以在发动攻势的同时,即函请熊范舆火速请李经羲迁赴法国领馆避难。第二天革命军攻占了昆明全城 ,军政学商各界集会公推蔡为“大汉军政府云南都督”,设都督府于昆明城内的五华山,都督府下设军政部、参政部、军务部。云南本赖中央协饷,云南独立,协饷来源断绝,所以革命政府成立后,第一要务是财政上的节约,蔡自定都督月律60元。都督府全体官兵月饷3300余元,并设立富滇银行以维持金融。十六日蔡特派雷飚和彭新民礼送李经羲出滇。派谢汝冀和李鸿祥率师赴四川,迫川督赵尔丰独立;令罗佩金、康恩肠率一军南征;令李根源率一军西巡。并派唐继尧进军贵州,由唐接任贵州都督。后为矫正军人干政时弊,自请解职。    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加以笼络与监视。   1915年袁世凯称帝,他由北京潜回云南,与唐继尧等人于12月25日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发动护国战争。蔡任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   1916年春率部在四川纳溪、泸州一带击败优势袁军,迫袁取消帝制。袁死后蔡任四川督军兼省长。   1916年8月经上海去日本治病,11月8日病逝于福冈大学医院,年仅34岁。遗体由日本运回国,葬于长沙岳麓山上。遗著编为《蔡松坡集》(《蔡松坡先生遗集》)。
2023-07-19 01:07:592

“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

意思是:此生为国效力,为了国家利益,只能放下儿女私情。民国时期,蔡锷将军给自己使美人计,蒙蔽袁世凯。当袁世凯放弃对蔡锷的监视后,蔡锷离开北京,回到云南,起兵反对袁世凯称帝。这句话是蔡锷离京返滇前,诀别小凤仙的时候说的。小凤仙(1900年8月-1954年),原名朱筱凤,偏房所生,后改名为张凤云、张洗非。原籍浙江钱塘。出生在杭州,父亲是没落的满族八旗武官。在清王朝彻底崩溃前的苟延残喘的年月里,这个八旗武官又突然被解职了。小凤仙的幼年,生活在一个日趋贫困,后母对她很冷漠的家庭中。正史之中并没有关于她的记载,甚至连她的生卒日期都没有能说清楚,但她却曾是名动公卿的名妓。她曾帮助共和名将蔡锷将军逃离袁世凯的软禁,更因为与蔡锷的那段至死不渝的爱情而被人传颂。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段爱情被拍成名叫《知音》的电影。中间也有这句经典台词“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扩展资料:人物简介: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 ,汉族,湖南邵阳人,近代伟大的爱国者,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民主革命家 ,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其遗著被编为《蔡松坡先生遗集》。其中就有这句“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为了民主大业放弃个人情感。蔡锷在一生中,注意辨别政治风云,顺应历史潮流,投身革命运动;在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方面都作出了较突出的贡献。特别是在护国战争中,他抱病参战,指挥劣势军队顶住了优势敌人的进攻,逼迫敌军停战议和,表现了他坚定不移、临危不惧的精神和为国为民战斗到底的英雄气概。在作战指导方面,他注意及时总结经验,克服初战时存在的某些急躁性和片面性,根据战场态势的变化,及时修改作战计划,调整兵力部署,力求主动,避免被动,基本体现了他自己所主张的“因时以制宜,审势以求当,未可稍有拘滞”的战争指导思想。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蔡锷
2023-07-19 01:08: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