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白九百
-
相传,在三千多年前的商朝,丞相比干,曾在大营一带为官。当时此处,遍地荆棘,野兽肆虐,比干贴出告示,励众打猎食肉,将剩下的兽皮收集起来,进行反复泡制,终于发明了熟皮技艺,使生硬的各种兽皮变成柔软的皮张。进而将不同色泽、不同毛眼的皮张分类缝制成衣服,是为裘服。他将这一技艺传授乡里,造福遮民,为人乐道。
古典神话小说《封神演义》中,比干将狐狸皮熟制后做成袍袄献给纣王御寒的故事,就是比干制裘的佐证。
后比干进朝为相,忠言谏君,声望极高。因纣王荒淫无道,听信妲己谗言,被逼剖腹摘心而死。乡民们不仅对比干的忠烈赤诚精神所感动,更为他传授制裘技艺而或感恩戴德。曾于公元前841年在大营村北修“比干庙”一座,以示纪念。
比干发明的熟皮制裘技艺,延续了3000年,至今惠及大营与营东一带百姓。皮毛从业者奉比干为裘祖,世代供奉。1994年大营镇政府投资重修比干庙,使之香火不断。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而现在,随着互联网及大数据化的普及,一个集生产加工及销售于一体的新兴的高端品牌“裘之都”矗立在这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镇。作为一个高端品牌,我们对原料的选购、服装的设计、产品的制造等给予了最严谨、最认真的态度,因此我们产品的质量严格符合国家标准。
品牌产品的风格设计理念定位于各年龄段的群体,为公司的高端女装品牌提供了广大的顾客群体,为公司品牌加盟商以及批发、直销商营造了广阔的利润空间。适时的款式设计、优良的品质管理、专业的营销体制、统一的专场氛围、完善的专业扶持,使品牌致力于引领都市知识女性的时尚穿衣品味;崇尚个性化、多元化搭配而又不失经典的着装理念和服饰文化;倾情塑造:端庄、知性、优雅、纯真的美好女性形象。
由于皮草的特殊材质,我们只采取背部的皮草进行加工。每张皮革的软硬、毛色的深浅、花纹的纹路等皆有不同,所以优质皮草的生产至今无法达到工业化规模生产,我们衣服的生产完全为纯手工制作。皮草制作的手法技艺薪火相传三千多年,在如今规模化养殖提供了充分原料的前提下,历史悠久的皮草技艺将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此外,品牌开展各种电子商务的销售模式,并以各种先进有效的品牌推广方式,塑造裘皮、皮革皮草服饰行业的知名品牌。公司引进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工艺,并与自身古老的制作工艺相结合,品质层层把关,倾力打造以皮革、皮草等女式时尚服装和个性化女装行业中的标榜企业和知名品牌。我们立足国内,面向世界各地,以灵活合理的经营方式,为海内外所有新老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时尚个性化产品及优质的终身售后服务。
时尚是苛刻的、也是挑剔的。 对于每个女人来说都梦想拥有一种奢华、高贵、时尚、个性又保暖适用的皮革、皮草服装。“裘之都”已经贴心的为您准备好了时刻为您圆梦。
- 阿里阿涅德
-
一、东周至清代
春秋时代属齐地。战国时代属赵地。
秦代属巨鹿郡。
西汉初刘邦时代置枣强县。两汉之世,枣强与广川两县,几度“离合废置,本为一也”。其疆域包括今枣强县东南部之一部、南部之一部、中部、北部、东北部及今景县西南角与今故城县西北角。故有汉之广川即今之枣强之说,虽不十分准确,但基本符合。广川与景县及故城县从无“离合废置”历史。今王均乡东西故县村处于今王常乡旧县村处交为县治所。时属广川王国(郡)所辖,王城在今景县广川镇北数里处,而非县之治所。时属信都国(郡),治所在今冀州市北数里处。时属清河国(郡),治所在今清河东处。王国与郡同级,列侯国与县同级。“离合废置”是指枣强县(侯国)广川县(侯国)之关系,非指郡国疆域之变。
三国时代属魏,省广川县,复置枣强县,仍属冀州清河郡。
西晋时代,枣强县省入广川县,属冀州渤海郡。
东晋时代,后燕复置枣强县,并置广川郡,枣强为其所辖。
北魏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并枣强、索泸入广川县。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重置枣强县。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广川县,并入枣强县,属长乐郡。
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枣强县治所复为今旧县村。三年(公元583年),废长乐郡为冀州,枣强属之。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郡为州,信都郡复为冀州,枣强属之。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州以上设道,枣强属河北道冀州。
入宋,枣强属河北东路冀州。金天会四年(公元1126年),县城毁于洪水,十年(公元1132年),由旧县村处迁于刘马村,即今县城址,仍属河北东路河间府冀州。
至元代,枣强属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真定路冀州。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真定路改属中书省。
明代,改路为府,枣强属北直隶(京师)真定府冀州。
清代,改布政使司为省,并将北直隶改为直隶省,又以冀州为直隶州,枣强、新河、南宫、武邑、衡水5县同属冀直隶州。
二、民国时期
元年(1912年)仍袭清制,本县属直隶省(省会在天津)冀直隶州。2年(1913年),直隶省废府、州,一律改称县,各县直隶于省。不久,分全省为渤海、范阳、冀南、口北4个观察使。3年(1914年),将4个观察使改划为4道,本县属大名道。17年(1928年)6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废道,改为省、县两级制,各县直隶于省。24年(1935年)试行省、区、县3级制,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26年(1937年)3月又划为17个督察区,本县属第14督察区。
27年(1938年)8月,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枣强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三专员公署。29年(1940年)夏,枣强分为枣南、枣北两个县。32年(1943年)秋,为纪念在西江官村对日伪作战中牺牲的冀南军区五分区司令员赵义京和副司令员陈耀元,枣北县曾改名为赵陈县。34年(1945年)10月,枣南、枣北两县合并为枣强县,属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冀南行署第五专署。37年(1948年)9月,华北行政区建立,枣强县属华北行政区之冀南区。38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本县政府属河北省衡水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开始,本县仍属衡水专区。1952年11月,衡水专区撤销,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11月,本县与衡水、武邑、冀县合并为衡水县,县治在衡水县城。1961年5月,衡水县又分为衡水县、冀县,原枣强县、冀县并为冀县,县治在冀县县城。1962年1月,恢复枣强县,仍属石家庄专区,同年6月,复置衡水专区,本县属之。1970年衡水专区改为衡水地区,本县仍属之。1996年5月31日,衡水地区改为地级衡水市,本县仍属之。
赵陈县的由来
抗日战争时期,为适应斗争形势需要,枣强县分为枣南、枣北两县。1943年,为纪念赵义京、陈跃元两位司令员的壮烈殉国,枣北县更名为赵陈县。
赵义京,1914年生,湖北省黄陂县人,1933年入党。
陈跃元,1910年生,湖北省天门县人,1930年入党。
1943年8月27日,冀南五分区在武邑县召开全区各县武装科长、县大队正副队长和教导员会议。参加会议的分区领导有中共五地委书记兼分区政委李尔重、专员任仲夷、司令员赵义京、副司令员陈跃元、参谋长陈明义、武装科长牟海秀等,与会人员共计200余人。会议先是在武邑县律寨村召开,后转移到石德铁路南的小白庄,8月30日又转移到枣北县的霍杨庄。是日,日军从辛集、龙华、故城、枣强等地,通过火车、汽车调运部队,出动2000多人对与会人员实行合围。与会人员虽两次转移,但未跳出包围圈。在霍杨庄和敌人交火后,队伍向东北方向转移。走到花雨村时,得知大批敌人已从石德铁路扑来,便由孔头村通过清凉江向东。不料敌人在河东已设下埋伏,先头部队在河底受到突然袭击,仅分区参谋长陈明义率几十人冲出。大部分人员只好折向西北,与敌人骑兵遭遇后,又转向南,在江官村村北被困。在四面受敌的情况下,赵义京命熟悉地形的枣北县副大队长张静、教导员张祥甫及分区警卫连两个排在前面开路,一个警卫排断后,其他人员在中间,向西南方向突围。前锋两个排和部分干部冲出后,敌人将突破口堵死。赵义京又重整队伍分组朝不同方向突围,大部分人员冲出,赵义京、陈跃元等30多人遭机枪扫射,壮烈牺牲。
赵义京、陈跃元司令员的牺牲是我人民革命力量的重大损失。五分区的党政军民曾隆重地追悼忠魂。五地委为纪念赵义京、陈跃元两位司令员,使人民永远怀念他们为民族的解放事业而献身的崇高品德,从那时起枣北县更名为赵陈县,直至抗战胜利枣强县建制恢复。1984年3月,共青团枣强县委在其牺牲地枣强县西江官村修建了赵陈烈士纪念碑。
- 以心消业
-
枣强大营镇
一简介
枣强县大营镇辖88个自然村,6.5万人,总面积136平方公里,是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省小城镇改革发展重点镇,省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镇,是省“农业专业化十大专业市场”之一。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0亿元,销售收入35亿元,行业自营进出口4100多万美元,间接出口1亿多美元,上交税金8000多万元,占到全县税收的一半以上,连续两年被评为衡水市第一工业强镇。
皮毛业是大营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支柱产业,近年来有了跨越式发展,到目前,大营现拥有皮毛企业和摊点1.1万个,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327家,千万元以上的企业73家,固定门店2160个,流动及固定摊位7000多个,全镇皮毛业的加工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3%,农民家庭收入的90%来自皮毛业,经营的皮毛种类有各种皮张、半成品、裘皮服装、饰边饰品、裘皮鞋帽、羊剪绒制品、工艺品等七大系列近3000个品种。大营皮毛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现已辐射到周边5市县300多个村庄,形成了以大营为中心方圆上百里的经济圈。
为促进行业发展,尽快形成产业集群,2001年下半年,规划了皮毛工业区,投资1.1亿元加速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七通一平”,即路、电、讯、上水、下水、有线、宽带通,地平整,目前已有77家企业进区,45家企业已投入生产,固定资产总投资达3.07亿元,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企业4家,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1家。04年,实现产值30个亿,上交税金达6000多万元,恒兴、竞佳、富尔派、双狮、冰蝴蝶、维罗纳等十几个品牌的裘皮服装畅销国内外市场。
皮毛业的发展与壮大,为小城镇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到目前,城区累计固定资产投入4.5亿元,城区面积由92年的0.5平方公里发展到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5万人,路、电、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完善,影剧院、车站、学校、医院、金融等社会服务设施齐全,群众业余生活丰富,安居乐业,城内商贸楼鳞次栉比,展现出绿、美、洁、亮的新形象。
二历史
枣强历史
一、东周至清代
春秋时代属齐地。战国时代属赵地。
秦代属巨鹿郡。
西汉初刘邦时代置枣强县。两汉之世,枣强与广川两县,几度“离合废置,本为一也”。其疆域包括今枣强县东南部之一部、南部之一部、中部、北部、东北部及今景县西南角与今故城县西北角。故有汉之广川即今之枣强之说,虽不十分准确,但基本符合。广川与景县及故城县从无“离合废置”历史。今王均乡东西故县村处于今王常乡旧县村处交为县治所。时属广川王国(郡)所辖,王城在今景县广川镇北数里处,而非县之治所。时属信都国(郡),治所在今冀州市北数里处。时属清河国(郡),治所在今清河东处。王国与郡同级,列侯国与县同级。 “离合废置”是指枣强县(侯国)广川县(侯国)之关系,非指郡国疆域之变。
三国时代属魏,省广川县,复置枣强县,仍属冀州清河郡。
西晋时代,枣强县省入广川县,属冀州渤海郡。
东晋时代,后燕复置枣强县,并置广川郡,枣强为其所辖。
北魏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并枣强、索泸入广川县。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重置枣强县。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广川县,并入枣强县,属长乐郡。
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枣强县治所复为今旧县村。三年(公元583年),废长乐郡为冀州,枣强属之。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郡为州,信都郡复为冀州,枣强属之。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州以上设道,枣强属河北道冀州。
入宋,枣强属河北东路冀州。金天会四年(公元1126年),县城毁于洪水,十年(公元1132年),由旧县村处迁于刘马村,即今县城址,仍属河北东路河间府冀州。
至元代,枣强属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真定路冀州。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真定路改属中书省。
明代,改路为府,枣强属北直隶(京师)真定府冀州。
清代,改布政使司为省,并将北直隶改为直隶省,又以冀州为直隶州,枣强、新河、南宫、武邑、衡水5县同属冀直隶州。
二、民国时期
元年(1912年)仍袭清制,本县属直隶省(省会在天津)冀直隶州。2年(1913年),直隶省废府、州,一律改称县,各县直隶于省。不久,分全省为渤海、范阳、冀南、口北4个观察使。3年(1914年),将4个观察使改划为4道,本县属大名道。17年(1928年)6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废道,改为省、县两级制,各县直隶于省。24年(1935年)试行省、区、县3级制,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26年(1937年)3月又划为17个督察区,本县属第 14督察区。
27年(1938年)8月,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枣强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三专员公署。29年(1940年)夏,枣强分为枣南、枣北两个县。32年(1943年)秋,为纪念在西江官村对日伪作战中牺牲的冀南军区五分区司令员赵义京和副司令员陈耀元,枣北县曾改名为赵陈县。34年(1945年)10月,枣南、枣北两县合并为枣强县,属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冀南行署第五专署。37年(1948年)9月,华北行政区建立,枣强县属华北行政区之冀南区。38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本县政府属河北省衡水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开始,本县仍属衡水专区。1952年11月,衡水专区撤销,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11月,本县与衡水、武邑、冀县合并为衡水县,县治在衡水县城。 1961年5月,衡水县又分为衡水县、冀县,原枣强县、冀县并为冀县,县治在冀县县城。1962年1月,恢复枣强县,仍属石家庄专区,同年6月,复置衡水专区,本县属之。1970年衡水专区改为衡水地区,本县仍属之。1996年5月31日,衡水地区改为地级衡水市,本县仍属之。
三名人
枣强骄子董仲舒
董 仲 舒
董仲舒,枣强人,约生于汉高帝七至十一年(公元前200至D196年)间,约卒于汉武帝元封四年至太初元年(公元前107至D104年)间。享年90余岁。
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他已年近花甲,因潜心研究《春秋》而为博士。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前后,收弟子众,讲学述古,专心致志,故对其有“三年不窥园”之赞。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五月,武帝诏贤良对策,约65岁的董仲舒进京。对策毕,被任为江都相。随之,作《雨雹对》、《奏江都王求雨》、《止雨》等文,对灾异进行推论。期间,被江都易王刘非敬重。刘非系武帝之兄,性骄奢,董以礼谊匡正,致有所改。时匈奴有进犯之兆,刘非上书欲击之,武帝未准。董受上书事牵连,被废为中大夫。
董为人廉直。同被举为贤良的公孙弘,仕宦得志,位居丞相,但治学不及董,故嫉恨之。时有胶西王刘端,亦为武帝兄长,为人骄横武断,身边官员多被害死,故为无敢去为相。于是公孙弘举荐董仲舒,获武帝允准。董到任后,刘端却一反常态,敬重于他,行为亦有收敛。但董担心日久或变,不久便称病辞官,时约77岁。
之后,他居长安陋巷,不理家计,以修学著书为事。朝廷如有大议,武帝便派人前去问之,他都明示个人主张。寿终前不久,即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他还就与匈奴关系问题,建议“质其爱子以累其心”。
董仲舒的著作主要是《春秋繁露》和《董子文集》。其学说复杂,既有粗浅落后的一面,也有深湛进步的一面。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诸多方面,哲学界为之归纳为“十二论”,即宇宙论、人性论、仁义论、义利论、贤庶论、德才论、贵志论、名讳论、辞指论、常变论、中和论、大一统论。在治学思想方法上,虽然他张口闭口谈天说地,但眼睛却是紧紧盯着社会现实。他针对种种现实问题,联系历史加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具体方法,而用天意、圣言或阴阳五行等加以装饰、论证。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儒学,还广采博收诸子百家思想(其中有的予以批判),形成了经学,即汉代儒学,成为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他向汉武帝的建议,对中国文化思想尤其是伦理学发展影响尤为深远。
汉武帝之所以非常器重他,甚至免其死罪,再度封为国相,一个现实原因是他在对策中叙述了尧舜以来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任人唯贤、立仁义之道的政治大略,武帝采纳后于政权巩固大益。
他虽寿终长安陋巷,武帝却诏令葬于长安胭脂坡,日后武帝还曾到那里下马拜谒,故该处被后人称之为“下马陵”,但这仅是后世传说。另还有陕西渭南县、河南通许县、河北故城县有董墓之说。
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
侯仁之(Hou Renzhi, 1911.12.6—)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
祖籍山东恩县,生于河北省枣强县。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36年毕业,获人文学学士学位。1937年开始研究生学习,1940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
1946年夏到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学习,师从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德贝尔教授。曾任留英中国学生会副主席。1949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在燕京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又兼清华大学营建系教授和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1952年转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兼地质地理系主任。“文革”期间被停职审查,又到江西鲤鱼洲劳动两年。1978年恢复教学工作,兼地理系主任至1983年。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沙漠分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丛书》主编。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避暑山庄外八庙保护协会顾问。是第三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理论和方法上发展了现代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开创了“城市历史地理”和“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新领域,系统揭示了几个类型的城市发展的规律特点及其地理条件,为有关的城市规划作出了贡献,最重要的成果已反映在《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经过实地考察,揭示了大西北部分地区近两千年来的沙漠化过程及其主要成因规律,为沙漠化的防治提供了论据。
主要著作有:《天津聚落之起源》、《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上的北京城》、《步芳集》。主编有《北京历史地图集》。与人合著的《北京史话》获中国历史学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的“爱国主义通俗历史读物优秀奖状”,论文《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及其应用》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科研成果”,《试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两个基本原则》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10月,获得199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12月被美国地理学会授予乔治。戴维森勋章,他是第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人。
夫人:张玮瑛。燕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四枣强历史趣闻
1、 生 吞 活 剥
唐朝初年,枣强县(今河北)有个县尉叫张怀庆。此人想作诗,又不下功夫,只是把别人的东西,或生拼硬凑,或改头换面,拿来当自己的作品。诗人李义府有首《堂堂词》: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张怀庆在每句前加两个字,就成了自己的作品: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对镜自怜回雪影,来时好取洛川归。当时的名士张昌龄、郭正一的诗,也被他这样“处理”过,人们讥笑他,送了他两句话:生吞郭正一,活剥张昌龄。
2、 县城无贼
清末,枣强县知县方氏。在任上,他以道学家的方式处理政务,堪称破天荒之举。有一个富人抓到小偷送到衙门要求严惩,方氏曰:“你损失了什么财物?”富人说:“幸好还没有,刚刚听到他挖墙的声音就将他抓住了。”方氏曰:“彼亦人子也,迫于饥寒,才这样做的。本县不德,不能以教化感动我的人民,我很惭愧。人非木石,未有不感化的。你暂时将这个人带去,善待之,晓以大义,养其廉耻,饮食之,教诲之,为本县代劳也可,不能把他当作小偷而虐待他。本县将五日或十日一验其感格否?”富人没有办法,只好将小偷带回家。小偷听到县令的话,到了富人家,俨然以宾客自居,稍不称意,便说你居然敢违背官府的命令。富人无可奈何,又不敢纵之去,害怕县令来检验感化的结果。最后,富人辗转托人向方县令送了重金,县令这才不过问此事。从此,县内没有人再敢告偷窃的案件。
3、 任枣强
任增(1723-1784),字蔚岭,一字损之,号寓圃,河南永城人。乾隆十九年进士,曾先后任南和、宛平、枣强、禹城、惠民等县知县。但世人却称他为“任枣强”,因为他在枣强的政绩最为突出。
任增于1830年到1834年间在枣强任职,前后不到5年时间,但他去职后,枣强的百姓却一直在怀念他。枣强土地肥沃,较周边各县富足,富翁也多,但这些富翁之间经常为利益发生摩擦,以至打官司。而一些小人则在其中挑拨离间,以冀分得一杯羹。所以任增上任之初,积案如山,诉讼不断。任增洞察秋毫,晓之以理,在办案过程中严明纪律,首先自己做到不吃请不受贿,不偱私情,谈笑间就很快处理了各种诉讼。此后民风渐淳,富翁们也都保全了自己的财产。
当时枣强还有一个弊端,即里长、保正巧立名目,征收赋税。老百姓自己在家里织了不足一匹布,纺了不到一斤线也要上税。因为税额较小,老百姓也就忍了,所以官府并不知道这个情况。任增到民间走访了解到了实情,立即取消了这些苛捐杂税,严厉禁扰民。任增还建了普济堂,施衣施粥,收养没有生活能力的孤寡贫民,造福一方百姓。
乾隆三十九年(1774),在山东寿张爆发了以王伦为领袖的“清水教”起义,义军北上,攻占临清,距枣强只一日之程,城内官吏和商贾士民惶惶不可终日,纷纷准备弃家而逃。此时任增因为在宛平任期内修建营堡报册逾期而被免去枣强知县,继任者也已到任,按理说任增可以携家眷名正言顺地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但任增毅然决定留下,他说:城内只有一典史、一把总,士兵不过数十人,肯定不能御寇。新任者初来乍到,对当地情况一无所知。“我一去,则民必散;民一散,则贼必乘虚来据城;城陷,而此城不可为矣。吾宁与城存亡耳!”于是部署兵力守城,与新任者分工合作,各守一方。过了一个多月,形势逐渐稳定下来,任增才放心地赴京述职。幸好吏部未详加追究,又把他派到山东禹城做知县去了。
巧合的是,任增的儿子任衔蕙后来也被任命为枣强知县,政绩也很卓著,枣强百姓高兴地说:“公有子也。”
任增与纪晓岚是同榜登科的进士,在重修枣强县志时,纪晓岚欣然撰写了《枣强知县任公传》,任增去世后,又亲自撰写墓志铭,称赞任增“意气豪爽,胸怀坦白。……每酒酣耳热,议论飙发,四座耸动,觉光明磊落,鄙吝之意都尽。”
(顺便解释一下,“刘枣强”、“方枣强”、“任枣强”都是古人对品德高尚、有政绩官吏的尊称,如东汉范冉曾为莱芜县令,被称为“范莱阳”,南朝齐谢眺曾任宣城太守,被称为“谢宣城”。)
4、 赵三多举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拳斗争已在直隶、山东蓬勃开展。四月初四,赵三多在枣强县卷子镇以摆会亮拳为名,发动了第二次武装起义。当时 由于直隶南部大旱,“粮价日增,秋苗未播 ,人心惶惶”,贫苦百姓纷纷参加义和拳起义队伍。义和团队伍打着“助清灭洋,杀尽天主教”的大旗,分三路前进,一路由乜头领率领,在景县、阜城一带进攻教堂,一路由阎书勤带领,由运河东往恩县、武城一带。阎书勤的义和团与义和团首领牛豁子、孙汉章等联合,并“邀请卫河两岸”义和团众,攻打了武城十二里庄教堂,因教会武装装备精良,义和团未能攻下,但义和团队伍却空前壮大。第三路由赵三多率领,向晋州、无极、正定进发。起义队伍沿途烧教堂、杀洋人,攻无不克。官府惊呼:“该匪等逃窜南来,则临清一属与冠县等处先受患。”
更多的内容请访问枣强大营论坛,欢迎来枣强玩!
http://zaoqiang.5d6d.com/forum-11-1.html
- 天线宝宝说害怕
-
枣强大营镇
一简介
枣强县大营镇辖88个自然村,6.5万人,总面积136平方公里,是全国500家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镇,省小城镇改革发展重点镇,省农村现代化建设试点镇,是省“农业专业化十大专业市场”之一。2004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40亿元,销售收入35亿元,行业自营进出口4100多万美元,间接出口1亿多美元,上交税金8000多万元,占到全县税收的一半以上,连续两年被评为衡水市第一工业强镇。
皮毛业是大营的传统产业、优势产业、支柱产业,近年来有了跨越式发展,到目前,大营现拥有皮毛企业和摊点1.1万个,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327家,千万元以上的企业73家,固定门店2160个,流动及固定摊位7000多个,全镇皮毛业的加工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3%,农民家庭收入的90%来自皮毛业,经营的皮毛种类有各种皮张、半成品、裘皮服装、饰边饰品、裘皮鞋帽、羊剪绒制品、工艺品等七大系列近3000个品种。大营皮毛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周边经济的发展,现已辐射到周边5市县300多个村庄,形成了以大营为中心方圆上百里的经济圈。
为促进行业发展,尽快形成产业集群,2001年下半年,规划了皮毛工业区,投资1.1亿元加速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七通一平”,即路、电、讯、上水、下水、有线、宽带通,地平整,目前已有77家企业进区,45家企业已投入生产,固定资产总投资达3.07亿元,其中投资千万元以上的企业4家,500万元以上的企业11家。04年,实现产值30个亿,上交税金达6000多万元,恒兴、竞佳、富尔派、双狮、冰蝴蝶、维罗纳等十几个品牌的裘皮服装畅销国内外市场。
皮毛业的发展与壮大,为小城镇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到目前,城区累计固定资产投入4.5亿元,城区面积由92年的0.5平方公里发展到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1.5万人,路、电、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完善,影剧院、车站、学校、医院、金融等社会服务设施齐全,群众业余生活丰富,安居乐业,城内商贸楼鳞次栉比,展现出绿、美、洁、亮的新形象。
二历史
枣强历史
一、东周至清代
春秋时代属齐地。战国时代属赵地。
秦代属巨鹿郡。
西汉初刘邦时代置枣强县。两汉之世,枣强与广川两县,几度“离合废置,本为一也”。其疆域包括今枣强县东南部之一部、南部之一部、中部、北部、东北部及今景县西南角与今故城县西北角。故有汉之广川即今之枣强之说,虽不十分准确,但基本符合。广川与景县及故城县从无“离合废置”历史。今王均乡东西故县村处于今王常乡旧县村处交为县治所。时属广川王国(郡)所辖,王城在今景县广川镇北数里处,而非县之治所。时属信都国(郡),治所在今冀州市北数里处。时属清河国(郡),治所在今清河东处。王国与郡同级,列侯国与县同级。 “离合废置”是指枣强县(侯国)广川县(侯国)之关系,非指郡国疆域之变。
三国时代属魏,省广川县,复置枣强县,仍属冀州清河郡。
西晋时代,枣强县省入广川县,属冀州渤海郡。
东晋时代,后燕复置枣强县,并置广川郡,枣强为其所辖。
北魏神瑞二年(公元415年),并枣强、索泸入广川县。孝文帝太和二十二年(公元498年),重置枣强县。北齐文宣帝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废广川县,并入枣强县,属长乐郡。
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枣强县治所复为今旧县村。三年(公元583年),废长乐郡为冀州,枣强属之。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郡为州,信都郡复为冀州,枣强属之。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州以上设道,枣强属河北道冀州。
入宋,枣强属河北东路冀州。金天会四年(公元1126年),县城毁于洪水,十年(公元1132年),由旧县村处迁于刘马村,即今县城址,仍属河北东路河间府冀州。
至元代,枣强属燕南河北道肃政廉访司真定路冀州。天历三年(公元1330年),真定路改属中书省。
明代,改路为府,枣强属北直隶(京师)真定府冀州。
清代,改布政使司为省,并将北直隶改为直隶省,又以冀州为直隶州,枣强、新河、南宫、武邑、衡水5县同属冀直隶州。
二、民国时期
元年(1912年)仍袭清制,本县属直隶省(省会在天津)冀直隶州。2年(1913年),直隶省废府、州,一律改称县,各县直隶于省。不久,分全省为渤海、范阳、冀南、口北4个观察使。3年(1914年),将4个观察使改划为4道,本县属大名道。17年(1928年)6月,直隶省改称河北省,废道,改为省、县两级制,各县直隶于省。24年(1935年)试行省、区、县3级制,全省划为10个行政督察区,26年(1937年)3月又划为17个督察区,本县属第 14督察区。
27年(1938年)8月,建立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枣强县抗日民主政府,隶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三专员公署。29年(1940年)夏,枣强分为枣南、枣北两个县。32年(1943年)秋,为纪念在西江官村对日伪作战中牺牲的冀南军区五分区司令员赵义京和副司令员陈耀元,枣北县曾改名为赵陈县。34年(1945年)10月,枣南、枣北两县合并为枣强县,属晋冀鲁豫边区人民政府冀南行署第五专署。37年(1948年)9月,华北行政区建立,枣强县属华北行政区之冀南区。38年(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本县政府属河北省衡水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领导。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开始,本县仍属衡水专区。1952年11月,衡水专区撤销,改属石家庄专区。1958年11月,本县与衡水、武邑、冀县合并为衡水县,县治在衡水县城。 1961年5月,衡水县又分为衡水县、冀县,原枣强县、冀县并为冀县,县治在冀县县城。1962年1月,恢复枣强县,仍属石家庄专区,同年6月,复置衡水专区,本县属之。1970年衡水专区改为衡水地区,本县仍属之。1996年5月31日,衡水地区改为地级衡水市,本县仍属之。
三名人
枣强骄子董仲舒
董 仲 舒
董仲舒,枣强人,约生于汉高帝七至十一年(公元前200至D196年)间,约卒于汉武帝元封四年至太初元年(公元前107至D104年)间。享年90余岁。
景帝后元三年(公元前141年),他已年近花甲,因潜心研究《春秋》而为博士。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6年)前后,收弟子众,讲学述古,专心致志,故对其有“三年不窥园”之赞。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五月,武帝诏贤良对策,约65岁的董仲舒进京。对策毕,被任为江都相。随之,作《雨雹对》、《奏江都王求雨》、《止雨》等文,对灾异进行推论。期间,被江都易王刘非敬重。刘非系武帝之兄,性骄奢,董以礼谊匡正,致有所改。时匈奴有进犯之兆,刘非上书欲击之,武帝未准。董受上书事牵连,被废为中大夫。
董为人廉直。同被举为贤良的公孙弘,仕宦得志,位居丞相,但治学不及董,故嫉恨之。时有胶西王刘端,亦为武帝兄长,为人骄横武断,身边官员多被害死,故为无敢去为相。于是公孙弘举荐董仲舒,获武帝允准。董到任后,刘端却一反常态,敬重于他,行为亦有收敛。但董担心日久或变,不久便称病辞官,时约77岁。
之后,他居长安陋巷,不理家计,以修学著书为事。朝廷如有大议,武帝便派人前去问之,他都明示个人主张。寿终前不久,即元封四年(公元前107年),他还就与匈奴关系问题,建议“质其爱子以累其心”。
董仲舒的著作主要是《春秋繁露》和《董子文集》。其学说复杂,既有粗浅落后的一面,也有深湛进步的一面。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诸多方面,哲学界为之归纳为“十二论”,即宇宙论、人性论、仁义论、义利论、贤庶论、德才论、贵志论、名讳论、辞指论、常变论、中和论、大一统论。在治学思想方法上,虽然他张口闭口谈天说地,但眼睛却是紧紧盯着社会现实。他针对种种现实问题,联系历史加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具体方法,而用天意、圣言或阴阳五行等加以装饰、论证。他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儒学,还广采博收诸子百家思想(其中有的予以批判),形成了经学,即汉代儒学,成为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里程碑。“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他向汉武帝的建议,对中国文化思想尤其是伦理学发展影响尤为深远。
汉武帝之所以非常器重他,甚至免其死罪,再度封为国相,一个现实原因是他在对策中叙述了尧舜以来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任人唯贤、立仁义之道的政治大略,武帝采纳后于政权巩固大益。
他虽寿终长安陋巷,武帝却诏令葬于长安胭脂坡,日后武帝还曾到那里下马拜谒,故该处被后人称之为“下马陵”,但这仅是后世传说。另还有陕西渭南县、河南通许县、河北故城县有董墓之说。
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
侯仁之(Hou Renzhi, 1911.12.6—)历史地理学家,中科院院士。
祖籍山东恩县,生于河北省枣强县。1932年考入燕京大学历史系,1936年毕业,获人文学学士学位。1937年开始研究生学习,1940年获硕士学位留校任教。
1946年夏到英国利物浦大学地理系学习,师从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德贝尔教授。曾任留英中国学生会副主席。1949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先在燕京大学任副教授、教授,又兼清华大学营建系教授和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委员。1952年转任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兼地质地理系主任。“文革”期间被停职审查,又到江西鲤鱼洲劳动两年。1978年恢复教学工作,兼地理系主任至1983年。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曾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兼历史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沙漠分会名誉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建筑学会城市规划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地理丛书》主编。1984年被英国利物浦大学授予荣誉科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避暑山庄外八庙保护协会顾问。是第三至七届全国政协委员。
在理论和方法上发展了现代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开创了“城市历史地理”和“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新领域,系统揭示了几个类型的城市发展的规律特点及其地理条件,为有关的城市规划作出了贡献,最重要的成果已反映在《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经过实地考察,揭示了大西北部分地区近两千年来的沙漠化过程及其主要成因规律,为沙漠化的防治提供了论据。
主要著作有:《天津聚落之起源》、《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历史上的北京城》、《步芳集》。主编有《北京历史地图集》。与人合著的《北京史话》获中国历史学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授予的“爱国主义通俗历史读物优秀奖状”,论文《历史地理学的理论及其应用》被国家教委评为“优秀科研成果”,《试论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的两个基本原则》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年10月,获得1999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1999年12月被美国地理学会授予乔治。戴维森勋章,他是第一个获得这一荣誉的中国人。
夫人:张玮瑛。燕京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
四枣强历史趣闻
1、 生 吞 活 剥
唐朝初年,枣强县(今河北)有个县尉叫张怀庆。此人想作诗,又不下功夫,只是把别人的东西,或生拼硬凑,或改头换面,拿来当自己的作品。诗人李义府有首《堂堂词》:镂月成歌扇,裁云作舞衣。自怜回雪影,好取洛川归。张怀庆在每句前加两个字,就成了自己的作品:生情镂月成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对镜自怜回雪影,来时好取洛川归。当时的名士张昌龄、郭正一的诗,也被他这样“处理”过,人们讥笑他,送了他两句话:生吞郭正一,活剥张昌龄。
2、 县城无贼
清末,枣强县知县方氏。在任上,他以道学家的方式处理政务,堪称破天荒之举。有一个富人抓到小偷送到衙门要求严惩,方氏曰:“你损失了什么财物?”富人说:“幸好还没有,刚刚听到他挖墙的声音就将他抓住了。”方氏曰:“彼亦人子也,迫于饥寒,才这样做的。本县不德,不能以教化感动我的人民,我很惭愧。人非木石,未有不感化的。你暂时将这个人带去,善待之,晓以大义,养其廉耻,饮食之,教诲之,为本县代劳也可,不能把他当作小偷而虐待他。本县将五日或十日一验其感格否?”富人没有办法,只好将小偷带回家。小偷听到县令的话,到了富人家,俨然以宾客自居,稍不称意,便说你居然敢违背官府的命令。富人无可奈何,又不敢纵之去,害怕县令来检验感化的结果。最后,富人辗转托人向方县令送了重金,县令这才不过问此事。从此,县内没有人再敢告偷窃的案件。
3、 任枣强
任增(1723-1784),字蔚岭,一字损之,号寓圃,河南永城人。乾隆十九年进士,曾先后任南和、宛平、枣强、禹城、惠民等县知县。但世人却称他为“任枣强”,因为他在枣强的政绩最为突出。
任增于1830年到1834年间在枣强任职,前后不到5年时间,但他去职后,枣强的百姓却一直在怀念他。枣强土地肥沃,较周边各县富足,富翁也多,但这些富翁之间经常为利益发生摩擦,以至打官司。而一些小人则在其中挑拨离间,以冀分得一杯羹。所以任增上任之初,积案如山,诉讼不断。任增洞察秋毫,晓之以理,在办案过程中严明纪律,首先自己做到不吃请不受贿,不偱私情,谈笑间就很快处理了各种诉讼。此后民风渐淳,富翁们也都保全了自己的财产。
当时枣强还有一个弊端,即里长、保正巧立名目,征收赋税。老百姓自己在家里织了不足一匹布,纺了不到一斤线也要上税。因为税额较小,老百姓也就忍了,所以官府并不知道这个情况。任增到民间走访了解到了实情,立即取消了这些苛捐杂税,严厉禁扰民。任增还建了普济堂,施衣施粥,收养没有生活能力的孤寡贫民,造福一方百姓。
乾隆三十九年(1774),在山东寿张爆发了以王伦为领袖的“清水教”起义,义军北上,攻占临清,距枣强只一日之程,城内官吏和商贾士民惶惶不可终日,纷纷准备弃家而逃。此时任增因为在宛平任期内修建营堡报册逾期而被免去枣强知县,继任者也已到任,按理说任增可以携家眷名正言顺地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但任增毅然决定留下,他说:城内只有一典史、一把总,士兵不过数十人,肯定不能御寇。新任者初来乍到,对当地情况一无所知。“我一去,则民必散;民一散,则贼必乘虚来据城;城陷,而此城不可为矣。吾宁与城存亡耳!”于是部署兵力守城,与新任者分工合作,各守一方。过了一个多月,形势逐渐稳定下来,任增才放心地赴京述职。幸好吏部未详加追究,又把他派到山东禹城做知县去了。
巧合的是,任增的儿子任衔蕙后来也被任命为枣强知县,政绩也很卓著,枣强百姓高兴地说:“公有子也。”
任增与纪晓岚是同榜登科的进士,在重修枣强县志时,纪晓岚欣然撰写了《枣强知县任公传》,任增去世后,又亲自撰写墓志铭,称赞任增“意气豪爽,胸怀坦白。……每酒酣耳热,议论飙发,四座耸动,觉光明磊落,鄙吝之意都尽。”
(顺便解释一下,“刘枣强”、“方枣强”、“任枣强”都是古人对品德高尚、有政绩官吏的尊称,如东汉范冉曾为莱芜县令,被称为“范莱阳”,南朝齐谢眺曾任宣城太守,被称为“谢宣城”。)
4、 赵三多举事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拳斗争已在直隶、山东蓬勃开展。四月初四,赵三多在枣强县卷子镇以摆会亮拳为名,发动了第二次武装起义。当时 由于直隶南部大旱,“粮价日增,秋苗未播 ,人心惶惶”,贫苦百姓纷纷参加义和拳起义队伍。义和团队伍打着“助清灭洋,杀尽天主教”的大旗,分三路前进,一路由乜头领率领,在景县、阜城一带进攻教堂,一路由阎书勤带领,由运河东往恩县、武城一带。阎书勤的义和团与义和团首领牛豁子、孙汉章等联合,并“邀请卫河两岸”义和团众,攻打了武城十二里庄教堂,因教会武装装备精良,义和团未能攻下,但义和团队伍却空前壮大。第三路由赵三多率领,向晋州、无极、正定进发。起义队伍沿途烧教堂、杀洋人,攻无不克。
- Mugen-Hive
-
1.火车有两趟
车次
出发-到达
发时-到时
运行时间
票价
4516/4517
石家庄北
-
大营镇
17:19
-
19:33
2小时14分
硬座
14
-
-
k891/k894
石家庄北
-
大营镇
17:43
-
20:18
2小时35分
硬座
29
硬卧下
83
2.汽车
白佛汽车站
有到枣强的
下午两点钟有两班,一班终点王常,一班终点郑口,都是路过枣强
- ardim
-
那是原来的大营,枣强,现在再看遍地是贼,大营的皮毛已是过去,如果大营在没有国家的好政策,大营的辉煌将一去不复返
- 左迁
-
华西村游
江苏省华西村在党的领导下,经过30年艰苦奋斗,已成为名闻遐迩的集体致富村。1991年,其工农业总产值已超过3亿,这在国内是罕见的……
*河南刘庄
刘庄是个面积仅有1.5平方公里的小村庄,即使在河南省新乡市的地图上,也找不到它的位置。刘庄曾经是个很穷的村庄,人称“藏鬼庄”……
*南街村游
南街村位于河南省临颖县。在中国现行的村镇结构中,它也是一个有些独特的案例……
*浏河岛游
浏河岛农家游览村,位于上海市北郊、嘉定县唐行乡,南靠新浏河,东、西、北三面是弯弯曲曲的老浏河,与江苏太仓相邻,岛上自然景色优美。整个游览村以植物景观为主,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旖旎的田野风光,充分展现江南农家的生活情趣……
*小张庄游
安徽省淮南市西行约75公里,有一个颖上县。由颖上县城驱车往东南,车行约两个小时,远近闻名的小张庄就到了……
*太阳岛渔村
邛海位于四川省凉山州首府——西昌市南郊。这个面积达31平方公里、周长50公里的湖泊,湖山玲珑,是四川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江苏“江南农村”
1984年,江苏旅游局在富庶秀丽的农村,开辟了一个别出心裁的旅游项目——“江南农村旅游”。把外国游客引向江南农村,让他们在乡村住一住,在田地头走一走,在江边池畔钓钓鱼,同中国农民谈谈天,时间一般1—2天,获得极好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