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oublesleeper
-
关于春熙院的具体位置,史学家们都有各自的看法,有些史学家认为春熙院再绮春园南侧的万泉河以南,也就是现在北京大学的北部地区,还有些史学家们认为春熙院在长春园东北隅墙外的二河开地区。
在史料中的记载,春熙院的前身是淑春园,这个园子是在康熙四十六年的时候建造的一座皇子园林,当时正好有七位皇子被批准可以在畅春园以北的地方修建园林,因为地方不够大,所以只有四位皇子在这个地方修建了园林,而其他的三位皇子则是在畅春园的东边修建了园林。
后来,在康熙二十八年的时候,皇帝将这座园林赐给了傅恒,而傅恒直接修改了园林的名字,等到了乾隆四十五年的时候,便直接将淑春园改成了春熙院,等到春熙院的修建工作完成之后,乾隆皇帝还特地为春熙院题字。
春熙院在京西御园中的地位不显,因此乾隆皇帝来这个院子的次数并不多,后来,乾隆直接将淑春园的南半部赏赐给了和珅,等到和珅被抄家之后,嘉庆帝直接赏赐给了皇子和公主。然而,到了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总统的徐世昌直接租下了鸣鹤园和东段的镜春园,同时还改名为淀北园,春熙院的东段也就是后来的镜春园。
但是,根据弘历编著的《日下旧闻考》中的记载,当时是他将淑春园改建为春熙院的,如果二河闸真的修建了春熙院的话,那么这个园子的名字也会直接更改为春熙院,长春园外面的关帝庙也就不会独自存在了。
通过《日下旧闻考》中的记载,能够让我们了解到二河闸在乾隆时期的情况,也能够让我们推测出春熙院的具体位置。虽说春熙院的具体位置目前还存在争议。但是从《日下旧闻考》中可以知道,春熙院很可能就是现在北京大学北部的地区,这个可能性很大,也有所依据。
乾隆皇帝赏赐春熙院的时候,直接是将春熙院分成了几个部分分别赏赐给皇子和公主,因为春熙院的面积比较大,所以随着时间的流逝,春熙院也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想要找到春熙院具体位置的话只能依靠历史文献的记载来推断,史学家们也会通过自己对历史的了解,找到认为最有可能的位置,而不是仅凭自己的主观猜测。
- 康康map
-
在有关古籍中,记载着一些零星的春熙院的建筑景观。如果能在相关的园林中寻觅到对应的建筑物,那就能够帮助我们确定真实的春熙院所在的位置。
原淑春园北半部传承下来的春和园、西段鸣鹤园、中段朗润园、东段镜春园的样式雷图文史料,对查找春熙院园林景观有很大帮助。春熙院的基本面貌,在其后的年代里虽然多次更换主人,也有重修和改建,但是保留了原有的山水溪湖以及堤岸桥梁的原状,对主要建筑景观也只是修缮和部分新建。恭亲王奕u4723将春和园改建成朗润园时,“轩墀高榭,凸山凹地,悉仍其旧”,“非创也,盖因也。”(奕u4723《朗润园记》)惠亲王绵愉住进鸣鹤园时,也是“不加修饰,任其朴素”。(奕u4723《鸣鹤园记》)这一客观现实,为我们在北大校园北部寻找春熙院的景观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例一,故宫出版社《清宫内务府奏销档》第149册载:“乾隆五十二年五月十一日,管理圆明园等处事务大臣和珅曾奏报:春熙院东河泡三间楼殿内遗失黄缎座褥、铜炉等项陈设十六件。后虽追回部分赃物,但盗窃正犯始终未获。为此同年十一月春熙院奉旨‘著添园户头目一名",以加强巡防力量。”这里关键是“东河泡三间楼”。东河泡,应当在春熙院东段,即后来的镜春园。我查阅到样式雷档案史料中道光年间的记载 :“镜春园……共大小房一百三十间,楼十一间,平台游廊十间,庙一间,房一间。”这份材料证明园中有楼。我又查到一幅《镜春园地盘画样》。园内正中是镜春园的主要建筑群,西面和南面是较大湖水,东面和北面由河泡环绕,这就是《奏销档》中的“东河泡”了。画样显示两层院落,二进院北部正中是一座五楹二层楼,两侧各有一座三楹二层楼,是为东配楼和西配楼。这东西配楼就是《奏销档》中的“三间楼”了。样式雷图文史料清楚地表明,乾隆五十二年五月所发生的春熙院“东河泡三间楼”殿内的十六件陈设遗失事件的地点,就是在今北大校园北部春熙院东段正院二进院主楼旁的东西配楼里。
例二,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清代档案史料——圆明园》载 :“春熙院南门三孔板桥一座,挑换承重、铺板,拆安挂檐板、地伏,栏杆找补油饰。”“南门西边三孔板桥一座。”经查,道光年间的样式雷《绮春园前春和园画样》,春和园的园门位于中段南侧东南方,门楣悬“春和园”匾额。这里也就是原春熙院的宫门即南门。进门后沿墙内土山西行,便是环绕在主要建筑群四周的湖水和溪流。在南部河泡的中间,便是三孔桥板。过桥后迎面即是中所的三间厅堂乐静堂。奕u4723在咸丰元年在春和园的基础上修建朗润园时,也曾重修这座三孔板桥。样式雷《朗润园略节》记载:“添修三孔石板桥一座”。这里所记载的就是《圆明园》一书所记录的春熙院南门内西边的那座三孔板桥。
例三,《清代档案史料——圆明园》载:“春熙院外围西北二面成砌坍塌大墙,凑长二十六丈四尺五寸,并等处捞堆山石泊岸、云步、码头等项,用过工料银二百十两八钱一厘。”这里说的内容就是园西北隅、红桥东南方那段虎皮石围墙。西面之墙指园角南北走向之墙,北面之墙指东西走向之墙。其他项目都是园内常见的修葺工程。
以上所列这三项春熙院的园林景观,都能在北大校园北部、原淑春园北部的传承园林中找到对应的园林建筑。这进一步证明了春熙院就是淑春园的北半部改建成的,春熙院就在北京大学校园的北部。
- clc1
-
现址位于圆明园北墙外的二河开地区。
春熙院位于圆明园东北角、长春园的西洋楼遗址北侧,总面积约150亩。
圆明园北墙外的二河开21号院,就是当年圆明五园之一的春熙院。圆明园北墙外的二河开21号院,就是当年圆明五园之一的春熙院。
公众熟知圆明园有“三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但实际上,盛时的圆明园由五个园子组成。何瑜告诉记者,“圆明五园”中,剩余两园是位于今清华大学的熙春园以及位于西洋楼遗址北侧的春熙院。
根据史料研究,确定春熙院位于圆明园的东北角,南面隔墙即是长春园的西洋楼。
圆明园东北角与长春园北面有一大缺角,在这一缺角内有湖泊及山形地势,明显透露出这里曾经也是一座园林。
站在现今圆明园北墙外的二河开21号院,拆迁后裸露着泥土的地面用绿网苫盖着。虽然能看到长春园的北墙,但难以想象这里曾是当年圆明五园之一的春熙院,那个曾拥有十余处景点的皇家园林。
际盛时的春熙院是什么样的?经过考证描绘出了当年的美丽画卷:“春熙院北邻清河,水源丰富,园外的河滩湿地,常引来诸多野鸭、野鸟等觅食嬉戏;园子西边顺着圆明园北墙,遥望西山,一览无遗,美不胜收”。
澄淡映紫碧,波谷含云绮
春熙院有南宫门和西宫门,南宫门内有三孔板桥,过桥即主殿春润堂。春熙院内有两湾小湖,中有溪水相连,湖中有岛。全园主要景点有十三四处,除春润堂外,还有三间楼、点景楼、鹤来轩、融绿堂、凝芳轩、静香阁、披霞榭等。
- CarieVinne
-
熙春园位于清华大学校内,目前还能寻觅到当年熙春园的许多名胜古迹。根据有限的档案记载,春熙院有南宫门和西宫门,南宫门面阔三间,宫门两边各有朝房一组,共十间。门内有三孔板桥一座,过桥即是主殿春润堂。
春熙院内东西有两湾小湖,中有溪水相连,湖中有岛,东边湖畔有殿阁名三间楼,北岸有一座点景楼。
全园主要景点约有十三四处,除春润堂、三间楼、点景楼外,还有鹤来轩、融绿堂、凝芳轩、静香阁、披霞榭、月宜室、静娟斋、雅涵堂、真赏室等。
对于春熙院的具体位置,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认为春熙院位于绮春园南侧的万泉河以南,即今北京大学的北部地域;有的则力主春熙院真实的地址位于长春园东北隅墙外的“二河开”地区。春熙院的修建工程规模不是很大,是在淑春园北半部即春和园的基础上修建的,建筑物主要集中在园内西部。竣工后,乾隆为各座殿堂题写字对、横批、字条等共十六幅(张),同时还降旨如意馆画家,指名绘制图画、画条、横幅和册页,并且限定山水、花草和人物,还要将这些绘画悬挂在指定的殿堂里。它位于长春园北,而不是以往所认为的北京大学未名湖区或朗润园等地.春熙院位于圆明园的东北角,南面隔墙即是长春园的西洋楼。北邻清河,水源丰富,园外的河滩湿地,常引来诸多野鸭、野鸟等觅食嬉戏。园子西边顺着圆明园北墙,遥望西山,一览无遗,美不胜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昔日美不胜收的园林所在地,近些年被大量违法建设所覆盖,经过上半年的拆违整治,春熙院已难觅踪迹。
- 余辉
-
乾隆在位期间,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分别建成,连同熙春园(康熙年间建)、春熙院(前身是淑春园)合称“圆明五园”。后春熙院在嘉庆七年(1802年)一分为二,东部园区赏给了庄静固伦公主,西部园区赏给了惠亲王绵愉。熙春园于道光二年(1822年)赏赐给了惇亲王绵恺。从此“圆明五园”开始改成“圆明三园”,总称“圆明园”。经专家考证,圆明园盛时五园之一的春熙院遗址,位于北五环厢白旗桥西南侧的二河开地区,地上已找不到任何历史遗存,需要依赖考古发掘其历史价值。春熙院位于圆明园的东北角,近150亩地,南面隔墙就是长春园的西洋楼,北邻清河,水源丰富,园外的河滩湿地,常引来诸多野鸭、野鸟等觅食嬉戏。园子西边顺着圆明园北墙,遥望西山,一览无遗,美不胜收。乾隆皇帝在《披霞榭》一诗中以“溪榭正向西,斜阳蒸霞起。日夕山气佳,而更润以水。”形容春熙院的美景。
- bikbok
-
西斜正向西斜阳争霞起,日西山气,家而耕,润以水。乾隆皇帝曾题诗形容春熙苑的美景,而他如今留下的只有砖石瓦砾和柳树。9月21号,圆明园管理处公布最新研究结果称圆明园第五园春熙院位于西洋楼遗址北侧。至此,圆明五园的位置得以全部确认。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何瑜介绍,此前清史研究领域已有共识认为盛时的圆明园除了我们熟知的圆明园、长春园、启春园三园外,还包括惜春园和春熙院第四园。惜春园已被确认位于清华大学校内,但春熙院位于何处却没有明确证实,关于春熙苑到底在哪的学术讨论一直没有停止。所玉介绍,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春熙苑在北京大学的北边,有史料记载,春熙苑的前身是书春园,那书春园在哪?根据河申及书春园史料炸鸡记载,书春园及后来乾隆帝赏给河申字园,该园位于。原燕京大学校园之北部,但是经过研究大量史料证据佐证,所以发现在历史上圆明园有两个输出园,除了河身次院外,圆明园东北角也有个书春园,据史料推测,这个书春园才是作为第五园的春熙院。和玉通过研究推测,春熙院圆明淑春园由雍正皇帝赐予,其帝禹密在允密去世后被乾隆皇帝收回,更名为春熙院,成为玉园。嘉庆昔年嘉庆皇帝又将春熙院赐给了启女庄姓故伦公主作为次元。作为御园的春熙院仅存在了短短23年。和玉指出,春熙苑是当年乾隆皇帝最爱的园子之一,乾隆晚年适逢春天,他每日都抽时间去春熙院赏鹤吟诗,留下不少赞美春熙院的诗句。记者21号探访发现。被确认的春熙苑所在地位于圆明园北墙外只剩下成片的砖石瓦砾和柳树。圆明园管理处副主任李向阳说,此前这里10万平方米建筑中有7万平方米属于违建,今年2月至五月已经被依法拆除。
- 大鱼炖火锅
-
对于春熙院的具体位置,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春熙院位于绮春园南侧的万泉河以南,即今北京大学的北部地域;有的则力主春熙院真实的地址位于长春园东北隅墙外的“二河开”地区。春熙院的修建工程规模不是很大,是在淑春园北半部即春和园的基础上修建的,建筑物主要集中在园内西部。竣工后,乾隆为各座殿堂题写字对、横批、字条等共十六幅(张),同时还降旨如意馆画家,指名绘制图画、画条、横幅和册页,并且限定山水、花草和人物,还要将这些绘画悬挂在指定的殿堂里。它位于长春园北,而不是以往所认为的北京大学未名湖区或朗润园等地.春熙院位于圆明园的东北角,南面隔墙即是长春园的西洋楼。北邻清河,水源丰富,园外的河滩湿地,常引来诸多野鸭、野鸟等觅食嬉戏。园子西边顺着圆明园北墙,遥望西山,一览无遗,美不胜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昔日美不胜收的园林所在地,近些年被大量违法建设所覆盖,经过上半年的拆违整治,春熙院已难觅踪迹。
熙春园位于清华大学校内,目前还能寻觅到当年熙春园的许多名胜古迹。根据有限的档案记载,春熙院有南宫门和西宫门,南宫门面阔三间,宫门两边各有朝房一组,共十间。门内有三孔板桥一座,过桥即是主殿春润堂。
春熙院内东西有两湾小湖,中有溪水相连,湖中有岛,东边湖畔有殿阁名三间楼,北岸有一座点景楼。全园主要景点约有十三四处,除春润堂、三间楼、点景楼外,还有鹤来轩、融绿堂、凝芳轩、静香阁、披霞榭、月宜室、静娟斋、雅涵堂、真赏室等。
- 真颛
-
长期以来,对于春熙院的具体位置,史学家们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认为春熙院位于绮春园南侧的万泉河以南,即今北京大学的北部地域;有的则力主春熙院真实的地址位于长春园东北隅墙外的“二河开”地区。我认为春熙院修建在绮春园迤南的万泉河畔,即今北京大学北部,符合历史的真实情况。至于二河开地区是否存在过那座三百亩大的淑春园,是否修建过皇家御苑春熙院,恐怕还需要通过后续的考古工作来寻找实证。
- 黑桃花
-
圆明园首次确认第五园春熙院位置,不在北京大学校园的北部,现址位于圆明园北墙外的二河开地区。昨天,北京晨报记者来到毗邻圆明园北墙的二河开21号院,此地在拆违之前曾是海淀区五环内的最大违建群,如今惟余拆除违建后的砖石泥瓦和一些树木,难以想象当年身为皇家园林的风采。
“圆明五园”方位图
“圆明五园”方位图
考证 春熙院在长春园之北
圆明园管理处昨天发布消息,近日,中国人民大学人文学院清史研究所教授何瑜对圆明园春熙院的研究取得重大成果,首次确认第五园春熙院位于圆明园东北角、长春园的西洋楼遗址北侧,总面积约150亩。
圆明园北墙外的二河开21号院,就是当年圆明五园之一的春熙院。
圆明园北墙外的二河开21号院,就是当年圆明五园之一的春熙院。
公众熟知圆明园有“三园”——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但实际上,盛时的圆明园由五个园子组成。何瑜告诉记者,“圆明五园”中,剩余两园是位于今清华大学的熙春园以及位于西洋楼遗址北侧的春熙院。此前,圆明、长春、绮春三园的位置学界没有争议;熙春园经清代园林史专家考证,位置在今清华大学范围已成定论;只有春熙院究竟在哪里争议较大。
一直以来,诸多专家学者认为春熙院位于北京大学校园的北部区域,“未名湖以北的镜春、朗润、鸣鹤三园一带”。但也有学者根据样式雷《圆明园以东水道图》认为,春熙院应在长春园的北部。
何瑜根据史料研究,确定春熙院位于圆明园的东北角,南面隔墙即是长春园的西洋楼。他告诉记者,春熙院在乾隆朝以前是一座赐园,名淑春园。之前学者认为位于北大的淑春园就是后来的春熙院,其实这个淑春园为和孝公主下嫁时的赐园;而长春园之北的淑春园才真正是御园春熙院的前身——两个淑春园,园名相同、地点不同、景观不同。
掌故 长春园没有与圆明园北墙取齐
何瑜介绍,根据清代样式雷图档和专家考证,春熙院的前身淑春园,很可能是康熙二十四子允袐的赐园。允秘是雍正最小的弟弟,雍正十一年(1733)分府时,允袐首次封爵位即被封为諴亲王。允袐于乾隆三十八年(1773)病故,享年58岁。
何瑜说,圆明园东北角与长春园北面有一大缺角,在这一缺角内有湖泊及山形地势,明显透露出这里曾经也是一座园林。“乾隆十年开始兴建的长春园北部,为什么不与圆明园北墙取齐,而是遗憾地存在一个缺角,原因很可能是乾隆帝要照顾他的小叔叔諴亲王,而没有收回他的赐园”。
据何瑜考证,乾隆四十五年(1780),已收归内务府的原赐园淑春园(位于长春园北),设置八品苑副一人,负责该园管理。乾隆四十七年(1782)正月,奉旨将“淑春园更名春熙院”,至此,春熙院形成,圆明五园成。
- ardim
-
春熙院的前身是淑春园,淑春园选址于圆明园东北侧,从布局上看,其形成年代应该早于长春园。它的西面距圆明园不远,北面临近萧家河,也就是今天的清河,东面紧贴着镶白旗营房,好像是硬挤进圆明园与镶白旗之间的有限空间。
从位置上看,它的选址似乎晚于圆明园福海景区;它似乎也晚于镶白旗,不然,镶白旗不会紧贴着它选址,营房西门外的路都受到影响。但这仅仅是推测,要最终确定二者在始建时间上的先后,还要靠史料和 考古发掘的证明。春熙院在园林布局上,有明显特点。其景观分为东西两大部分,东部是一个大湖,大湖中央还有三座小岛,湖周围环以土山,宛如缩小版的圆明园福海。西部的景观布局与长春园相似,采取水围陆地的方形构图,中间是一组方形院落,四周湖泊环绕,有如长春园含经堂的布局。二者之间是一个过度带,有小湖、土山和建筑。从整个园林布局看,南面的空间似乎过于狭窄,在布局上不尽合理。它应该是被长春园挤占的结果,否则不会采取这样局促的设计。在淑春园南部,应该还有成组的建筑,只是后来被拆掉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在西洋楼考古时,要注意早期园林遗址的原因。今天的研究者看到春熙院西面护园河道的变化,怀疑春熙院西墙也有过退缩。从样式雷图上可知,春熙院西面有圆明园北护园河向北转的一段从航片和地形图上看,春熙院遗址西面的这段护园河道西侧,似有一段废弃的河道,人们由此推测这段河道可能有过位移,河道向东移动了,春熙院西墙自然也会向东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