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莲丿红尘
-
首先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最大的不同点在于价格,即价格是否具有黏性。由于古典学派强调古典二分法,即名义变量不影响实际变量,LM曲线为:M/P=L(r,Y),因为在这个模型中,Y为实际变量,仅有技术,资本存量,人口等实际因素有关,因此和r无关,所以是固定不变的,LM曲线表现为一根竖直直线。在凯恩斯学派中,LM曲线变现为斜向右上,这主要是以下理论解释:当实际货币余额不变的情况下,收入的增加,导致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增加,根据流动性偏好理论,利率上升。因此,LM曲线是斜向右上的。但是凯恩斯下有种例外,LM曲线是水平的,即利率变化不受到Y的影响,这是因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中的流动性陷阱,大概意思就是说当市场上利率较低时,人们预期利率不会再低,这时人们就把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即人们对货币的需求无限,因此货币供给的增加并不会降低利率,因此不会刺激投资增加收入。所以利率很低时,货币的需求曲线为水平直线,无论Y如何变化,货币需求曲线都不变,因此推出LM曲线水平。
相关推荐
什么是经济学里面提到的“古典二分法”
一、什么是经济学里面提到的“古典二分法”古典二分法是古典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两个互不相关部分的研究方法。当时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分为实际经济与货币,相应地经济学分为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经济理论研究实际经济中产量的决定,即产量是由制度,资源,技术等实际因素决定的,与货币无关。货币理论说明物价水平的决定,即我们所公认的货币数量论。宏观经济学中认为是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二、古典二分法的发展当人类社会进入市场经济之后,货币的作用日益重要了,不仅市场经济的最早代言人重商主义者把货币等同于一国的财富,以保护主义贸易政策实现富国富民,而且,有更多的经济学家看到了货币对经济的直接影响。18世纪的美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大卫·休谟就指出:“在货币输入空前激增的各国,一切带有了起色,面貌一新;各行各业朝气蓬勃,干劲十足,商人更加雄心勃勃,力图进取,制造业者更加兢兢业业,精益求精,连农民扶犁也手脚轻捷,格外用心了。”休谟的这句话是指货币增加刺激了总需求,引起经济繁荣。但货币量剧增也未见都是好事。十五六世纪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西欧各国对海外的掠夺使作为货币的金银大量进入这些国家。货币的这种急剧增加并没有引起经济繁荣,相反都导致物价飞涨,这被经济史学家称为“价格革命”。这次“价格革命”使经济学家更加审慎地看待货币,这就产生了至今仍有影响的货币数量论。在对货币与经济关系的研究中,凯恩斯以前的古典经济学家形成了一种与主流地位的观点——古典二分法。三、古典二分法的内容古典二分法就是把经济分为两个互不相关的部分———实物经济与货币。相应地,经济学也分两个互不相关的部分———经济理论与货币理论。经济理论研究实物经济中产量的决定,决定产量的是资源、人口、技术这些因素。货币理论研究货币如何决定物价水平。根据货币量同比例变动,货币的价值(即购买力)也取决于流动中的货币量,与货币量反比例变动。换言之,货币量变动引起物价水平同比例变动和货币价值反比例变动。这就是著名的货币数量论。由这种古典二分法又得出了一个重要的推论:货币中性论。这就是说,在经济中,货币量的变动只影响物价、名义利率、名义汇率、名义GDP这些用货币单位表示的名义变量,并不影响真实利率、真实汇率、真实GDP这些用实物单位表示的真实变量。这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货币对经济没有实质性影响。2023-07-19 23:01:254
请教:何谓“古典二分法”
古典二分法是古典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两个互不相关部分的研究方法。当时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分为实际经济与货币,相应地经济学分为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经济理论研究实际经济中产量的决定,即产量是由制度,资源,技术等实际因素决定的,与货币无关。货币理论说明物价水平的决定,即我们所公认的货币数量论。由这种古典二分法又得出了一个重要的推论:货币中性论。这就是说,在经济中,货币量的变动只影响物价、名义利率、名义汇率、名义GDP这些用货币单位表示的名义变量,并不影响真实利率、真实汇率、真实GDP这些用实物单位表示的真实变量。这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货币对经济没有实质性影响。宏观经济学中认为是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2023-07-19 23:01:331
古典二分法将经济学分为()。
【答案】:A、C古典二分法是古典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两个互不相关部分的研究方法。当时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实际经济与货币,相应地经济学分为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2023-07-19 23:01:401
古典二分法在短期适用,在长期不适用对吗
古典二分法在短期适用,在长期不适用是不对的,古典两分法的物价水平是名义变量,不会对贸易余额产生影响。古典二分法在长期是适用的,在短期内并不成立。在长期,物价水平是名义变量,无法对实际变量造成影响,当然也无法影响贸易余额。2023-07-19 23:01:461
古典二分法名词解释
古典概型的解释 最直观和最简单的一种概率模型。这时随机试验所有可能的 结果 是有限的, 并且 每个基本结果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如掷一次骰子,或对有限件外形相同产品的抽样检验都可归为这种模型。 词语分解 古典的解释 ∶古代的典章 制度 与其附会古典,不如恪守成规孝明皇帝始有扑罚,皆非古典。;;《后汉书;扬雄传》 ∶古代典籍垂情古典 ∶古代典故他写诗好用古典 ∶古代流传下来被认为 正宗 或典范的事物 超越时代时尚,其优越 型的解释 型 í 铸造器物用的模子:砂型。型砂(制造砂型的材料)。 样式:类型。新型。型号。脸型。血型。 部首 :土。2023-07-19 23:01:531
分析古典总供给的情况下,货币供给量增加对收入,价格水平,就业的影响?
古典经济假设就业量,产出时刻处于充分水平,货币不影响充分状态。 假设初始状态货币供给量增加——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初始状态价格水平不变)——实际利率降低——总需求增加(应为C和I均为利率的减函数)——由于产出水平固定,处于充分状态,总需求增加只会同等幅度提高物价水平——实际货币余额降低——实际利率提高,恢复到初始水平。可以看出这个过程产出水平,就业量,实际利率均不变,只是价格水平和货币供给同幅度变化。所以古典经济学认为,货币等名义变量不会影响真实变量,只会同等幅度增加或减少物价水平,这也就是著名的古典二分法。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存在摩擦性失业,价格刚性等问题,经济不会处于充分水平。 菲利普斯曲线代替垂直的古典供给曲线,描述了一条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模型。 重复上面过程有初始状态货币供给量增加——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初始状态价格水平不变)——实际利率降低——总需求增加(应为C和I均为利率的减函数)——由于产出曲线倾斜,总需求的正冲击部分提高了产出水平,部分提高了价格水平——由于物价水平提高幅度小于古典模型,所以实际货币余额降低,但仍大于初始水平——实际利率提高,在小于初始水平的某点与新产出水平平衡。均衡状态有,价格水平提高,但幅度小于货币冲击幅度,产出水平提高,利率降低,就业率增加。所以,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等名义变量会影响产出水平。在凯恩斯后,经济学有经历了适应性预期(弗里德曼),理性预期(卢卡斯),新凯恩斯学派(费雪,泰勒,阿克罗夫)的提炼,争论的焦点是 名义变量是否会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真实变量,但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很多人(以弗里德曼为首)认为,名义变量在短期内遵循凯恩斯特征,而在长期内回归古典情况。2023-07-19 23:02:072
经济分析中的长期与短期的划分与古典二分法有什么关系?
宏观经济中的短期是指,某政策或外部冲击实施的初始阶段,价格水平和工资水平来不及变动,在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上无法迅速达到市场出清的均衡状态,所以有价格粘性和工资粘性。中长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可以应用市场出清分析方法,用AS-AD的一般情形进行分析。长期的古典情形下,真实工资由劳动力市场均衡决定,产量水平不变,总供给曲线是垂直的。综上,按照时间长短由短期到长期划分三种情形:1.极端凯恩斯:AS曲线水平 2.基本凯恩斯:AS向右上倾斜 3.古典情形:AS垂直。2023-07-19 23:02:161
西方经济学中的经典二分法的问题(Classical Dichotomy)
货币制度只影响名义变量(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变量(产量,就业)。考察经济状况时,应该把名义变量和实际变量分开。例如,只分析实际的价格水平,而忽略货币供应和通货膨胀率。2023-07-19 23:02:251
高鸿业古典二分法在哪一章
十四章。根据高鸿业古典书本章节简介得知在第十四章,详情可以参考简介。古典,汉语词语,意思是古代的典章制度。古代典籍。典故。古代流传下来被认为正宗或典范的事物。2023-07-19 23:02:501
古典经济学为什么主张经济生活自由放任
首先,古典经济学家都是“市场崇拜者”。他们承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可能出现失业和经济波动,但是他们相信,总就业量和总产量偏离充分就业的均衡水平是暂时的、局部的现象。因为在他们看来,市场经济是一架能够自发运行、自我调整并且运行良好的机器,经济一旦失衡,市场机制会做出迅速反应和调整,使经济恢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简单地说,古典经济学家假定或相信充分就业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一种常态。古典经济学家的基本信念是,通过完全竞争的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是一种最优的资源配置方式,没有其他可以可以替代的最优配置方式。 由于对市场机制的崇拜,古典经济学倡导“自由放任”。他们认为经济生活应当自由放任,让经济当事人自由交易、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地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其次,从理论上给予解释:古典经济学中的”萨伊定律“与”古典二分法“ 古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一种封闭的市场经济模型,即没有对外经济部门,古典经济学把这种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实际部门和货币部门。 古典经济学的主流思想都奉行“萨伊定律”,即“供给会创造自身的需求”。萨伊认为,人们生产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消费,人们将自己生产的商品送到市场上,只是为了交换其他商品,因而“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萨伊还认为,在商品经济或货币经济中,货币只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是克服交易困难,方便交易的一种手段,”商品——货币——商品“的交易过程的实质是”商品——商品“。他写道:”在以产品换钱,钱换产品的两道交换过程中,货币只一瞬间起作用。当交易最后结束时,我们将发觉交易总是以一种货物交换另一种货物“因此,一种商品的买主也就是另一种商品的卖主,一种商品被生产出来也就为另一种商品开辟了销路,即供给创造了它自身的需求,更多的供给表示有更多的需求,需求量始终与供给量作同比例增加,总供给和总需求必然是恒等的。因而不存在需求不足,不会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和大量的失业。萨伊承认可能会出现暂时的、局部的生产过剩和实业,他把这种生产过剩和实业归因于其他产品的生产不足,战胜这种局部生产过剩和失业的办法是扩大生产,增加供给,而不是增加需求或者削减供给。 除了马尔萨斯等少数几个人以外,古典经济学家几乎都认为,由于利息率的完全弹性保证了储蓄可以全部转化为投资,即消费者从消费中节省下来的资源必定会以对投资品需求的形式回到对资源需求的总流量中区,因此萨伊定律是成立的,经济社会不会出现总供给过剩或消费需求不足的经济危机。 萨伊和此后的古典经济学家实际上是相信自由的市场制度可以解决自身的需求问题,只要这种市场制度能够无障碍的运转。 从古典经济学中的货币数量论来看,货币数量论安中假定经济总是处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总供给弹性等于零,货币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只是影响价格水平和名义国民收入,不会影响实际的国民收入和就业量,所以货币数量论任务货币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是中性的,货币数量的变化只影响宏观经济中的名义变量而不影响实际变量,这种观点又称作”货币面纱论“。 此外,从古典经济学的二分法中,我们看到,在古典经济学宏观体系中,货币部门(货币数量论M=kY=kPy)和实际部门(生产函数、劳动市场均衡的函数、资本市场均衡的函数)之间没有内在联系,货币部门的行为不会影响实际部门的活动水平或规模。 综合萨伊定律和古典二分法,货币部门不会影响实际部门,而在实际部门中又是供给创造自身的需求,总供给与总需求是恒等的,经济社会不会出现总供给过剩或消费需求不足的经济危机。市场是自由放任的。以上内容均摘自方福前教授的《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该问题也是这本书的一道课后题,百度答案时没有找到,自己就把书上的相关内容敲键盘来给予回答,答案不知准确与否,读者仅供参考。2023-07-19 23:02:582
在政府不采取任何行动的情况下 股指急剧下降对产量和物价水平短期和长期的影响。用经济学原理分析
1、在短期,产量和物价水平均下降; 理由:股指急剧下降对投资者的收入和上市公司的市场价值影响巨大。显然投资者将遭受巨大的损失,而上市公司的股东的财富也急剧萎缩,所以社会总产品的需求必然是下降的,当然物价水平随之下降,企业的利润减少,产量自然下降。在短期内,人们分不清股市下跌对经济的实际影响,无法快速调整自己的预期,因而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为,市场会陷入非出清的状态,价格下降,产量减少。 2、在长期,产量和物价水平将恢复到正常水平,保持不变。 理由:根据古典二分法,在长期内,股市下跌影响的只是名义变量,影响的是人们的货币收入,而实际变量比如人们的需求量和资本、劳动力以及技术水平等供给因素均没有受到影响,所以总需求和总供给是不变的。在长期,人们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和修正自己的预期,认识到股市下跌不会影响实际因素,因此总需求和总供给恢复到原有水平,价格和产量均维持不变。 PS:以上分析过程采用的原理是AD-AS模型。2023-07-19 23:03:063
导读一百二十|经济学是什么【3】
本篇文章继续承接上文,但导读的内容将从微观经济学转向宏观经济学的思想要点,第一个思想要点,宏观经济的三项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和失业率。所谓国内生产总值,就是常说的GDP,也就是是一国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物品与劳 务)市场价值的总和。 对于这个概念,我们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第一,这个所谓一国指的是只要在中国境内的都算,也就是说在在中国的外企也包含在内。第二,它是最终产品,所谓最终产品,是指最后供人们消费使用的物品,比方说,面包有很多生产原料,小麦之类的,但是我们只算面包,不算小麦。 第三,计算GDP的价格,有两种区别,一种是名义GDP,比方说用2020年的价格计算2020年的,另外一种是实际GDP,比方说用2019年的价格算2020年的,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实际GDP大于名义GDP,则经济高张,有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实际CDP小于名义 CDP,则经济衰退。具体计算,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支出法,即把用于购买各种最终产品的支出相加得出GDP。另外一种是收入法,即把用于生产最终产品的各种要素得到的收入相加得出GDP。 所谓物价指数,指的衡量物价总水平变动情况的指数。物价总水平上升是通货膨胀,物价总水平下降是通货紧缩,因此,物价指数反映了经济中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而物价指数的计算方法是用一组固定物品(与劳务)不同年份的价格来表示物价总水平的变动情况。例如,2019某一组物品的总支出是30元,而2020年,则变成了25,那把2019年作为基年,25元则为物价指数100,2020年的物价指数是120,那么从2019年到2020年,物价指数上升了20,所以,通货膨胀率为20%。那么,对于国家而言,只有考虑到物价指数才能正确估算出货币购买力的变动。 所谓失业率,指的是在工作年龄段内,失业人ロ/(就业人口+失业人口),对于这一概念,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把失业率乘2加通货膨胀率,这一指数就称为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这个指数反映整体经济运行状况,把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加在一起所计算出的指数称为遗憾指数(或痛苦指数)。例如,通货膨胀率为5%,失业率为5%,则遗撼指数为10%。这个指数说明人们对宏观经济状况的感觉,这个指数越大,人们会感到越遗憾。 第二个思想要点,货币数量论。所谓货币数量论,就是认为货币的价值(即货币的购买力)和物价水平都由货币数量决定。也就是说,货币数量越多,货币的价值越低,而物价水平越高;反之,货币数量越少,货币的价值越高,而物价水平越低。 货币数量论的基本思想可以用数量方程式来表示:总交易量x物价水平=货币数量×货币流通速度。在这个方程式中,总交易量就是实际GDP,在充分就业时是既定的,货币流通速度是一单位货币在一年内完成的交易次数,由交易制度等因素决定,可以假定为不变的。这样,物价水平(P)就与货币量(M)同比例变动。 第一,决定物价水平的惟一因素是流通中的货币数量。第二,决定通货膨胀率的是货币数量增长率,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对经济中的实际变量(国内生产总值、就业量等)并没有影响,而仅仅影响名义变量(物价水平、名义利率等),这就是货币中性这样,他们就把经济学分为研究实际变量的经济理论和研究名义变量的货币理论,这种方法被称为“古典二分法”。 但凯恩斯打破了这种“古典二分法”,通过利率把实际变量与名义变量,实物经济与货币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了货币数量既影响实际变量,又影响名义变量的结论。在长期中货币数量论仍然是正确的,但在短期中凯恩斯的理论是正确的。 这就是说,在短期中,货币数量的变动既影响实际变量,又影响名义变量,但在长期中,货币数量的变动只影响名义变量。换言之,在长期中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通货膨胀的惟一原因是货币数量的增加。货币量如此迅速增加的原因往往又是政府用发行货币来弥补额财政支出引起的财政赤字。 第三个思想要点,分析短期宏观经济状况与问题的基本工具,就是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在这先看看总需求,所谓总需求,是在每种物价水平时,经济中对物品与劳务的总需求量。总需求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在这里,作者重点分析的是总需求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或者更具体而言是消费、投资和净出口跟物价水平的关系。 关于消费与物价水平的关系,作者给出了一个观点,即财产效应,所谓财产效应,就是说人们持有的财产可以分为名义财产与实际财产。所谓名义财产是用货币数量表示的财产,实际财产是用货币的购买力表示的财产。 这两种财产与物价水平相关,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实际财产=名义财产/物价水平。例如,如果名义财产为150亿,当物价水平为10时,实际财产也为150亿。如果物价水平为150,则实际财产仅为100亿。这就是说在名义财产既定时,物价水平下降,实际财产增加,消费者信心提高,消费增加。 关于投资与物价水平的关系,作者给出了一个观点,即利率效应,它说明物价水平如何通过对利率的影响来影响投资。在这个效应中,货币分为名义货币与实际货币,名义货币用货币单位表示,实际货币用货币的购买力表示,这两种货币与物价水平相关,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实际货币=名义货币/物价水平。 例如:如果名义货币量为150亿元,当物价水平为100时,实际货币也是150亿。如果物价水平为150,则实际货币仅为100亿元。这表示,在名义货币既定时,物价水平越低,实际货币越多;物价水平越高,实际货币越少。 关于净出口,作者给出了一个观点,即汇率效应,所谓汇率效应就是:在名义货币既定时,物价水平下降,实际货币增加,即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汇率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净出口增加。物价水平与净出口之间反方向变动。 第四个思想要点,该书提到经济学家用粘性工资、粘性价格和错觉理论来解释短期中物价水平与总供给的这种关系。所谓粘性工资,指的就是指工资的变动慢于劳动供求的变动,关于这个现象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个说法叫工资合约理论,所谓工资合约理论,就是指工人与企业单位签订了合约,在这个约定中,工人的工资是固定的,工人也需要这份固定,因此就出现了粘性工资。 所谓粘性价格,指的就是价格的变动慢于物品市场供求和物价水平的变动。引起粘性价格的原因也很多,其中有代表性的是菜单成本理论。所谓菜单成本理论,指的就是餐馆在更改饭菜的价格时,印刷新菜单所需的费用。那这个理论就说明了,与餐馆一样,所有企业在改变自己的价格时都要付出费用,都有类似于菜单成本的成本。因此,企业并不随物品市场供求关系和物价水平的变动而随时调整自己的价格,一般企业通常是在2年间调整一次自己的产品价格。 所谓错觉理论,指的就是人们在观察物价水平变动时所发生的错误感觉。比方说,企业在观察物价水平变动时往往会发生一种错觉,对整个物价水平的上升不敏感,而对自己产品价格的上升极为敏感,误以为自己物品的价格上升了,这种错觉就使企业増加生产。如果每个企业都产生这样的错觉,并增加自己的生产,整个经济的总供给就增加了。 第五个思想要点,生命周期假说与持久收入假说,所谓生命周期假说,这种理论认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取决于一人一生所得到的收人。这就是说,人是有理性的,他们要实现一生的效用最大化。这就要根据一生所得到的收入来安排一生的消费,实现一生中每年的消费基本相等,从而一生消费带来的总效用最大化。人们在一生中消费与收入的关系取决于生命的不同阶段。在工作时期,消费小于收入,有储蓄;在退休之后,消费大于收入,会有负储蓄。 所谓持久收入假说,这种理论把人的收入分为持久收入和暂时收入。持久收入是长期的、有规律的固定收入,一般指能稳定在3年以上的收人,例如,正常的工资收入。暂时收入指一时的、非连续性的偶然收入,例如,得到的遗产收入。持久收入可以用过去与未来预期的收入进行计算,是过去与未来预期收入的加权平均数,时期越近,加权数越大。人是理性的,要从长期的角度来安排自已的消费,因此,决定人们消费的,并不是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持久收入。持久收入是稳定的,消费也是稳定的。 第六个思想要点,加速原理与乘数原理,所谓加速原理,这一原理说明了投资与实际GDP之间的依存关系,强调了投资变动率取决于实际CDP变动率。増加的投资与增加的实际CDP之间的比例称为加速数。因为现代生产的特点是迂回牛产,即为了生产出一定产量首先要大量投资于厂房与设备等资本品,在经济中,投资的变动率大于实际GDP的变动率,所以,加速数大于一。 所谓乘数原理,指的是经济学家用乘数原理说明总需求变动与实际GDP变动之间的关系,而且,强调了乘数一定大于1,这个怎么来理解呢?比方说国民经济部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是相互联系的,那一个部门需求的增加,即该部门支出增加,必定会引起其他部门收入的增加,这种收入增加又会引起这些部门需求(及支出)的增加。一部门需求(及支出)增加引起的其他部门收入与支出增加,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引起一种连锁反应,最后使整个经济总收入的增加大于原来总需求的增加。 第七个思想要点,最低工资法,失业津贴,工会等存在的优劣。比如:最低工资法是一项保护低收入者的政策,有使社会收入平等化的积极作用。但在这种制度之下,劳动供给增加,企业的劳动需求减少,劳动市场供大于求就是失业。这种制度使一部分不熟练工人得到了提高收入的好处,但却使另部分本来可就业的不熟练工人失业。 再如,失业津财保证失业者有一定收入,有利于社会安定,是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但却使失业工了。人不着急找工作,而延长了失业前(26周时)找到了工作。这说明失业津点降低了工人找工作的努力程度,引起失业时间延长,即失业加重。 此外,工会的存在也引起这种结构性失业。工会控制了劳动供给,可以要求提高工资,但高工资引起失业。结果往往是工会会员得到了高工资,非工会会员承担失业的代价。 第八个思想要点,通货膨胀的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总需求的增加大于总供给,或总需求的增加快于总供给,就会由于总需求拉上而产生通货膨胀,第二个原因,成本增加使短期总供给曲线向上移动(在物价水平不变时,总供给减少),这样,就发生了通货膨胀。第三个原因, 货币量的增加。 第九个思想要点,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与大卫u30fb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所谓绝对优势理论,即两个国家能从贸易中获益是因为各国都有生产率绝对高于对方的产品。所谓比较优势,就是说如果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国家,那么,这个国家在生产这种产品时就有比较优势。 所谓机会成本,就是我这段时间做了这件事,就不能做另一件事了,那我到底做那件事呢?所以得考虑每件事的投入与收益,做投入小,收益大的事,另外一件可以让别人做,然后彼此互通有无。后又有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各国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 第十个思想要点,国际收支账户。在国际收入账户中,资金流出为借方,资金流入为贷方经常账户中包括商品与劳务的进口(借方)、商品与劳务的出口(贷方),和浄转移(从外国得到的和支付的赠子与外援之类转移支付的净值),借方与贷方之差为经常账户余额。如果借方大于货方,则为经常账户赤字;如果贷方大于借方,则为经常账户盈余。 资本账户记录一国的国际借贷往来,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借方)和外国在本国的直接投资(贷方)、证券投资(购买外国证券为借方和外国购买本国证券为贷方)和短期资本流动(从国外得到的借款为贷方,向国外的货款为借方),借方与贷方之差为资本账户余额。如果借方大于贷方,则为资本账户赤字;如果贷方大于借方,则为资本账户盈余。 第十一个思想要点,“溢出效应”和“回波效应”。所谓溢出效应,指A国实际GDP变动对B国的影响,回波效应指受到溢出效应影响的B国反过来又对引起溢出效应的A国的影响。 行文至此,已近尾声。对于梁先生的这本经济学是什么,个人觉得还是有许多费解之处,只能有待阅读其它经济学读物更深入探究了。2023-07-19 23:03:121
凯恩斯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新凯恩斯学派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现实问题时效微力乏.原凯恩斯的不足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进展,给新凯恩斯主义者以有益的启迪.新凯恩斯主义是原凯恩斯主义受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打击后,汲取凯恩斯主义与其对立的学派的斗争中的经验教训而形成,并在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斗争中不断发展,是原凯恩斯主义的复兴. 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在三个命题上保持一致:①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超额劳动供给;②经济中存在着显著的周期性波动;③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年份是重要的.但是新凯恩斯主义并不是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简单因袭,而是认真对待各学派对原凯恩斯主义的批判,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进行深刻地反省,同时吸收并融合各学派的精华和有用的概念、论点,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凯恩斯主义. 在具体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观点上,新旧凯恩斯主义存在这重要差别,主要体现在非市场出清假设上.新凯恩斯主义以工资和价格粘性取代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工资刚性假设,并添加了原凯恩斯主义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设:①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即厂商追逐利润最大化和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②理性预期假设.新凯恩斯主义阐明了,在经济中出现需求或供给冲击后,工资和价格粘性使市场不能出清,经济会处在非均衡状态,即使有理性预期的存在,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将起到积极作用,能够影响就业和产量.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征是:①否认新古典学派的二分法,即分析价值和分配问题的价值论和分析货币和价格问题的货币论,认为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导致产量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波动,因而二分法是失败的.②认为经济是非瓦尔拉斯均衡,实际不完全性是重要的.他们认为工资和价格有粘性,其原因在于市场不完全竞争,经济只能获得有限信息和相对价格弹性,所以市场是非出清的,有明显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特征.因而可以认为凡是否认古典二分法,持有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和非瓦尔拉斯均衡的观点,都属于新凯恩斯学派. 新凯恩斯学派的主要经济理论有:①价格粘性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价格粘性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名义价格粘性论;而是实际价格粘性论.这为价格理论提供了微观经济学基础.②劳动市场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论克服了凯恩斯主义致命的缺陷,维护了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非出清的信条.不仅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阐明了劳动市场失灵、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等问题,还丰富和发展了微观经济学的劳动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论的关键性假设是工资粘性,归纳起来不外乎是两类:一是名义工资粘性论;而是实际工资粘性论.③信贷配给论 .新凯恩斯主义信贷配给论从信贷市场中信息非对称性出发,论述了利率和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会导致信贷市场出现信贷配给,信贷市场会失灵,政府干预有积极作用.从而拓展了信贷市场理论的研究领域,丰富发展了金融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①价格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者的价格政策建议的主旨是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富有弹性,以修复失灵的市场机制,稳定总产量.新凯恩斯主义者在交错调整价格论和菜单成本论中提出了大体相似的政策建议.这两个政策建议都主张通过政策干预去协调经济人的行为,纠正市场失灵,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缺乏可操作性.②就业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工资理论,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阐释了工资粘性和失业问题,并提出若干关于工资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建议主要集中于局内—局外人理论和交错劳动合同论等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政策照样于增加工资弹性,减少失业,其政策思路是合理的,但带有较强的理想色,具体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政府出面敢于劳动合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缺乏可行性.③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 .货币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为了实现稳定产出的目标,政府罪有应得的货币政策是:货币量市场的调整与影响价格的实际扰动相适应,与引起价格变动的名义扰动反向行事.然而这两种政策对雇员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不太稳定,而后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比较稳定.信贷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政策建议是:政府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应该干预信贷市场.利用贷款补贴或提供信贷担保等手段去降低市场利率,使那些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能够获得贷款.你要这么写估计应该没问题 追问: 嗯,谢谢回答.但是就写500字.问题是 回答: 最下面一段- -! 补充: 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在三个命题上保持一致:①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超额劳动供给;②经济中存在着显著的周期性波动;③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年份是重要的.但是新凯恩斯主义并不是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简单因袭,而是认真对待各学派对原凯恩斯主义的批判,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进行深刻地反省,同时吸收并融合各学派的精华和有用的概念、论点,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①价格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者的价格政策建议的主旨是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富有弹性,以修复失灵的市场机制,稳定总产量.新凯恩斯主义者在交错调整价格论和菜单成本论中提出了大体相似的政策建议.这两个政策建议都主张通过政策干预去协调经济人的行为,纠正市场失灵,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缺乏可操作性.②就业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工资理论,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阐释了工资粘性和失业问题,并提出若干关于工资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建议主要集中于局内—局外人理论和交错劳动合同论等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政策照样于增加工资弹性,减少失业,其政策思路是合理的,但带有较强的理想色,具体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政府出面敢于劳动合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缺乏可行性.③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 .货币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为了实现稳定产出的目标,政府罪有应得的货币政策是:货币量市场的调整与影响价格的实际扰动相适应,与引起价格变动的名义扰动反向行事.然而这两种政策对雇员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不太稳定,而后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比较稳定.信贷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政策建议是:政府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应该干预信贷市场.利用贷款补贴或提供信贷担保等手段去降低市场利率,使那些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能够获得贷款.2023-07-19 23:03:201
不属于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
古典二分法或货币中性效应。据查询搜狐网资料,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有财富效应、利率效应,古典二分法或货币中性效应是不属于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的。在宏观经济学中,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使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称为利率效应或利息效应。2023-07-19 23:03:391
古典学派,公共选择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在国债观点上的分歧在哪些方面?
理论分歧背后的原因探析不同的社会经济时代背景诱发了不同的公债理论学说。不同的公债理论学说背后都有其严格的限制条件或前提条件。公债理论背后的假设1、认为公债会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有害论观点,在理论上往往是基于如下假设:(1)社会上没有任何闲置资金或社会游资( Hot Money);(2)公债的发行对象主要是社会生产资本或生产性资金;(3)公债筹措来的资金主要被政府用于奢侈性消费、战争费用等非生产性支出;(4)公债所产生的还本付息的负担现值大于公债所产生的综合收益的现值。公债理论背后的假设2、认为公债有利于经济增长的有益论或有利论观点,在理论层面上往往假设(1)社会上存在大量闲置资金或社会游资;(2)公债的发行对象主要是处于闲置状态的游资;(3)公债筹措来的资金主要被政府用于生产性或投资性支出项目,或者在有效需求不足的经济疲软条件下,公债资金被用于拉动或刺激消费需求或投资需求;(4)公债所产生的还本付息负担小于公债所产生的综合收益的现值。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征是:①否认新古典学派的二分法,即分析价值和分配问题的价值论和分析货币和价格问题的货币论,认为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导致产量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波动,因而二分法是失败的。②认为经济是非瓦尔拉斯均衡,实际不完全性是重要的。他们认为工资和价格有粘性,其原因在于市场不完全竞争,经济只能获得有限信息和相对价格弹性,所以市场是非出清的,有明显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特征。因而可以认为凡是否认古典二分法,持有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和非瓦尔拉斯均衡的观点,都属于新凯恩斯学派。供参考。2023-07-19 23:03:471
请教宏观经济学判断题的答案
【第一题】错误。失业有三层的界定,首先是劳动年龄人口,其次有劳动能力,再次不是自愿失业(被限制工作的,如学生、犯人;还有些人是不愿意工作)。并且失业率表现的是积极寻找工作并且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人【第二题】正确。经济学家对自然失业率的定义,有时被称作"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有时也被称作无加速通货膨胀下的失业率【第三题】错误。公开市场业务也叫公开市场操作,是open-market operations 的中文翻译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指的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第四题】正确。参见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468-467页,在最简化的模型中,货币乘数=1/Rd(Rd为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供应量是成反比的。、【第五题】错误。货币中性确实是指,货币量的变化只会导致,名义变量的变化而不会导致实际变量的变化,但是,工资、价格是实际变量而非名义变量,产量、就业也是实际变量,详细的,参见曼昆编写的中级宏观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中文版第七版的第一百页,古典二分法。后面的下面分几次再答。【第六题】正确。扩张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可以通过IS-LM模型,使得收入变化,从而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第七题】错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虽然都追求个人所得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但经济增长关心的重点是物质方面的进步、生活水准的提高;而经济发展不仅关心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更关心结构的改变,以及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价值判断、意识形态的变革。【第八题】正确。这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内容,也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第九题】错误。真实预期理论认为,既然经济周期并不是因为市场机制不完善性所引起的就无须用国家的政策去干预市场机制,只要依靠市场机制,市场就可以自发地实现充分就业的市场均衡。【第十题】错误。价格粘性论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名义价格粘性论;而是实际价格粘性论。名义价格粘性论包括菜单成本论,代表性理论为:菜单成本和经济周期论;工资粘性论分为名义工资粘性论和实际工资粘性论。名义工资粘性论的代表性理论有交错调整工资论和长期劳动合同论等。实际工资粘性论典型理论有:隐含合同论、效率工资论和局内—局外人理论。先回答到这里,有时间再回答后面的。2023-07-19 23:04:071
产品供给增加,为什么名义汇率不确定
中央银行将货币供给增加至原来的两倍,贸易余额、实际汇率、名义汇率怎么变化?11 人关注0 条评论写回答查看全部 6 个回答写回答匿名用户很好的问题,这涉及很多宏观概念。现实情况十分复杂,暂且先讨论理论情况。就古典经济学而言:根据货币数量方程:假定货币流通速度不变,那么名义产出应该是增加了。根据古典二分法,货币数量不影响产出,假定产出稳定,那么物价水平P上升。由购买力平价得出,名义汇率贬值,实际汇率不变。最后可得,以本币计价的贸易余额增加,以外币计价的贸易余额不变。在凯恩斯的分析框架下,这个问题要复杂的多。首先,因为价格粘性的存在,物价水平上升会影响产出。货币供应量上升,那么 对应利率水平下降,由IS曲线可得:产出增加。对于汇率而言,因为本国利率水平下降,由利率平价可得:名义汇率贬值在产出增加的情况下,名义汇率贬值,折算实际汇率可得:实际汇率贬值由于价格粘性的存在,通货膨胀使得本国货物出口,以外币计价成本降低,因此出口增加;同理,进口减少。综上,无论是以本外币计价,本国的贸易余额均上升2023-07-19 23:04:151
宏观经济简答 分析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分歧
古典学派侧重于分析长期的经济状况,凯恩斯学派侧重于分析短期的经济状况。凯恩斯学派的假设前提是价格和工资粘性,即价格和工资不能迅速地及时地随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这意味着在市场出现供求不均衡以后,产品的价格和工资不能相应地立刻调整到市场出清的水平,产品和劳动市场就可能出现超额供给,经济将处于非均衡状态。单单依靠市场经济的自我调整,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政府干预仍然必要和有效。古典学派的假设前提有三,其中经济人假设和理性预期假设与凯恩斯学派没有区别,区别只是新古典学派认为价格能够快速改变,市场是出清的。价格可变,市场出清以及经济人利益最大化原则,是对传统古典经济学“理性人”的继承。所谓理性预期,是指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家庭和厂商的行为都是理性的,他们能够充分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对未来的经济环境进行预测,随之调整自己的经济活动。既然经济当事人利益最大化是经济活动的目的和原则,家庭和厂商就一定会对有关信息积极地予以注意,对经济环境作出预测。古典学派认为,只要经济事件不是意外的,预期就会准确。既然价格和工资随总供求瞬息变动,任何一个市场就都不会发生过剩,就会实现均衡,市场也就会连续出清。其实可以说,凯恩斯学派否认古典二分法,认为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和非瓦尔拉斯均衡;古典学派与此相反。2023-07-19 23:04:242
曼昆宏观经济学里面讲的“资本净流出”到底该怎么理解?
Nco=s-i(r※).说明世界利率对投资有影响,自然对资本净流出有影响。2023-07-19 23:04:326
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如何运用菲利谱斯曲线理论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
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理论就是向上弯曲的短期总供给曲线。而与短期总供给曲线具有同样意义的就是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所反映的就业与物价水平之间的取舍关系。而现在的问题是,这个理论框架是否能够很好的解释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事实上,当CPI数据从去年的下半年开始出现明显上扬的同时,中国的就业形势也开始变得很不乐观了。每个大学生大概都能感觉到这种就业压力的迫近。而沿海省份越来越密集发生的制造业企业关闭以及工人遣散现象,也说明中国的就业问题远远不是大学生就业难那么简单。实际上各个就业阶层都可以感受当劳动力市场上的不景气。这似乎表明了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那种就业和物价水平的替代取舍关系似乎在目前的中国并不成立。至少如果是以CPI数据来衡量物价水平的情况下,这一曲线是不成立的。但是PPI的数据似乎比CPI的数据更加的悲观。自然也可以得出上面的疑问。城镇登记失业率虽然并不是太高,但是这个数据的可靠程度很受质疑。如果采用这个数据来衡量失业水平的话,就把农村地区的隐形失业和就业不足给忽略了。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所反映的这种取舍关系,在过去十年里大致还是成立的。在98年东亚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就陷入了一个较严重的通缩现象中。而当时的失业问题也是很严重的。只是那时候媒体使用了“光荣下岗”来替代失业的说法。大概是出于意识形态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吧。但毫无疑问的是蛇也现象是严重的。也就是说当时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的替代关系符合中国当时的经济形势。而03年之后,中国又出现了高涨行情。随着重工业化的推进,PPI数据明显的出现了上扬;而在05年前后出现的“民工荒”现象引起了经济学界的很多讨论,(虽然“民工荒”现象的成因是复杂的。与长期的工资低估有密切关系,也与当时的国家支持农业政策有一定的关系,这里不想过多地讨论了。但是“民工荒”至少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现象)也就是说,当时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也是成立的。只是进入07年下半年之后,上面所提及的难以理解的现象才出现的。 有一个更让我感到困惑的问题是,不仅短期总供给曲线所反映的关系难以被现在的形势所证实,即便是长期的总供给曲线也是一个谜。中国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明显存在的。虽然存在一些人口流动的限制,但是劳动力的流动规模之巨大也是世界罕有的。如果大量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城市工商业部门,那么即便资本存量没有什么变化,制度约束也不改变,那么总产出也会大量的增加。但是如果劳动力回流到农业部门,由于农业部门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实际接近于零,总产出不会有明显的增加,反倒可能因为城市工商业部门劳动力的减少而减少。因此,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下,中国的长期总供给曲线似乎是存在巨大变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规模决定了潜在的产出水平。而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大量的涌进沿海地区外向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巨大,因此出口加工企业的状况决定了社会总产出的移动。 如果上述的分析成立的话,中国目前的宏观形势就可以解释为长期总供给曲线因为国际经济形势对出口企业的冲击迫使劳动力向农村回流而向内移动而减少。价格水平因为有总供给曲线和总需求曲线(假定是不变的,但是由于被动的货币供给增加,实际上是外移的)共同决定,这样价格水平上升和就业的减少就会同时发生了。而劳动力回流到农业部门,实际上就变成了隐形失业和就业不足。但是城镇登记失业率似乎不太可能反映出这种现象。 但是短期总供给曲线则不太适合于解释这个现象。如果外生的供给冲击是可预期的,则完全就无法解释为什么在物价上升的情况下失业压力会增大。如果外生供给冲击是不可预期或不可完全预期的,这一现象才可以得到部分的解释。但是蛇也压力的上升有会使得价格得以调整。但是现在的情形是,CPI数据虽然下降了,但是PPI依旧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而这还是国家价格管制的结果。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经过前一段时期的物价上涨,实际上物价水平的基数已经很大了,所以现在CPI尽管只是增加了一个更小的比重,但物价水平的绝对上升幅度却是很大的。也就是说,物价水平还在提高。 简而言之,就是短期总供给曲线(菲利普斯曲线)不足以很好解释物价和失业同时上升的现象。只能使用一个二元经济结构下不稳定的长期总供给曲线来说明。但是长期总供给曲线如果要用于解释短期现象,就必须附加假设条件就是市场出清是能够迅速实现的,也就是说古典二分法必须是成立的。但是在短期古典二分法是否成立时很值得怀疑的。 关于这么一个问题,实质上应当包含了很多的复杂的经济联系。因此,使用一个模型来分析可能是不合适或是不准确的。因此,想了解一下各位高手对于中国目前宏观经济状况的看法,就这个问题进行一些讨论。2023-07-19 23:04:511
经济学问题,物价和货币供应量
你的表述有些问题,应该没有理论认为可以同时用货币政策来同时达成“保持物价稳定和经济增长”的目标,只有一些理论认为央行可以在这两个目标中有所取舍。这个问题和其他宏观问题一样,要分时期探讨。就长期而言,绝大多数(据我所知是所有)流派对长期经济中货币中性是有共识的,古典二分法在长期的有效性基本上可以说是可以信赖的。经验的证据可以用罗伯特巴罗教材中的这样一句话来佐证:没有哪个国家是靠印钞致富的。更为具体的经验性证据是长期的菲利普斯曲线不存在(就是回归之后的系数不显著),就是通货膨胀和产出在长期不存在取舍问题。短期,新凯恩斯和货币主义都认同货币非中性(尽管这两个流派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货币政策建议),证据在于引入适应性预期或者理性预期的现代菲利普斯曲线的回归结果,当然还有弗里德曼的名著《美国货币史》。新古典坚持短期的货币中性,证据在于利率的轻微顺周期(这个顺周期证据我记忆有些模糊了,不太确定,而且抱歉的很,现在实在是没有精力去查证了,所以只能请你存疑了。。)另外说句题外话,基本上所有的央行都已经不再把货币供应量作为政策手段了,因为现代货币这个概念实在是太暧昧了。2023-07-19 23:04:594
龟兔赛跑悖论能否说明时间是离散的?
挑了一篇相关的文字,你看看,是与否我无法回答。——新龟兔赛跑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新龟兔赛跑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 哲学家芝诺曾经提出过一个著名的悖论(有时称为佯谬),这个悖论描述了一个以乌龟和赛跑者的一次赛跑比赛为内容的理想实验。他用这个理想实验证明他的”静止”世界观。芝诺悖论的原文我已经记不清楚,但是,我们可以讨论一个经过“改装”的龟兔赛跑的故事,来讨论一些关于时空连续性的问题,故事如下: 继赛跑之后,为了公平起见,兔子和乌龟决定再进行一次“堆石子”比赛。 裁判给定乌龟和兔子每人一个容积为1(单位)的量桶和一定数量(足够多)的石子,要求他们在有限长的时间用石子把各自的量桶堆满。先堆满的为胜。当然,石子的直径小于量桶的直径。 首先,给定石子直径近似于量桶的直径并且刚好可以放入量桶。 毕竟乌龟的动作还是很慢,相比之下,兔子要快很多,第一次,兔子首先将量桶堆满。 然后裁判给出直径较小的石子。 意料之中,兔子将用稍长一点的时间,仍然先于乌龟将量桶堆满。 然后给出直径更小的石子。兔子完成的时间要更长一些但是一定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完成。而这时乌龟仍然因为动作较慢而晚于兔子。 由此推论,当给出体积无穷小的而数量无穷大的石子的时候,兔子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完成呢?根据上述推论,乌龟所用的时间有限性将决定于兔子。 当兔子搬运石子的频率是有限的,那么,兔子将在无限长的时间完成或者说永远不能完成。 如果兔子搬运石子的频率是无限大的,那么它是否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比赛呢? 这首先需要我们给出无限的定义。 我们认为的无限大,通常是指“要多大就有多大”或者等价的说,比任何一个给定的数量都大,除此之外,无限不具有一个良好的定义。至于这个定义的数学形式可以简单的描述为:当给定任意正数N, N的倒数1/N 将可以比某数e小。可是完全可以给出e"N。如果可以给出数e""可以使得任意给定的N""的倒数都大于它;或者说,如果可以给出N""使得它的倒数小于任意给定的e"",那么1/N""可以叫做在这个过程中的无穷小。同时的N""由于使得1/N""成为无穷小而成为无穷大。在这里,无限大被称为无穷大,而无限小被称为无穷小。 有上述定义可知,如果兔子搬运石子的频率是无穷大的,也就是说,如果不考虑石子的体积,那么完成1单位的搬运工作所需的时间无穷小,兔子将几乎不用时间完成比赛。可是,考虑到石子的体积也是无穷小的。兔子搬运频率的无限性必须依赖于石子体积的无限性。这等价于无穷量之间的比较。 需要指出的是,这个定义的成立,必须依赖这个定义所描述的过程的完成。具体的说,也就是我们必须给定N得到e,然后给定e得到N",然后给定N"得到e",如此下去。我们将永远不能完成这个过程,但是,从这个过程的推演中得到了上述的定义。 对于数学,我们可以假定无穷时间上,这个过程得以完成,然后,应用这个概念处理其他的问题。然而,对于时间本身,我们不能够根据我们假定的时间无穷大来使得这个过程完成,从而保证这个定理成立。具体的说,如果定理成立,那么无穷大的时间必须在无穷大的时间上得以证实,可是,无穷大的时间又必须在无穷大的时间上得以证实,否则不能够给出这个定理。定理本身和无穷大时间等价,并未给出任何证明。当然,无穷小的时间也不可能得到证明。由此可以看出,数学定义的无穷性,是“时间无穷性”在数学上的某种映射。同理可知,其它的关于“无限”的描述,大致和数学定义的无穷性类似-这些无穷性都以时间无穷性为基础,等价的是,时间无穷性不能够以任何的其它无穷性定义。 举例来说,当我们定义一个无穷小的数,这是指当这个数给出之后,经过无穷的时间也不能够给出一个更小的数;这等价为,我们任意给定一个数,总是经过有限的时间可以给出一个更小的数并不成立。当我们说一个无穷大的空间,也是指经过无穷的时间也不能给出一个更大的空间:这等价为,我们给定一个空间的大小,总是经过有限的时间可以给出一个更大的空间并不成立。总之,我们概念中的无穷和如下两个描述等价:只要给出一个“什么”,经过无穷的时间也不能够给出一个更为“怎么”的“什么”(同类事物)。或者说是,如果给出一个“什么”,总在有限的时间(或者说能够)给出一个更“怎么”的“什么”(同类事物)的反命题。 至此,我们可以看到,我们从未证明时间无限本身。相反的,我们应用了时间无限的概念,推演了一切无限的概念。我们使用无限的概念,以及一切无限概念的论断,都只说明了一点,也就是我们认为无限存在,这个观念一直存在。而对于无限本身是否存在,我们既没有证明过“是”,也没有证明过“否”。 时间的无限性来自于直觉,其它的无限性则依赖于时间无限性本身。那么,时间无限长或者说频率无限大的说法是没有定义的。更进一步的说,石子的无限小体积,也同样的依赖于对时间无限的理解,也没有一个确实可行的定义。 那么是否存在无穷量,也就等价为时间是否是无限的了。 如果时间无限为真,那么无穷量存在为真; 如果时间有限为真,那么无穷量将只在我们认为的无穷时间概念中存在。也就是说,无穷量在现实中的存在不能够得到证实也不能够得到证否。 可是,除非我们亲自经历时间的终止,才可以验证时间的有限性。可是验证者的时间也因为时间终止而终止,所以验证过程无法证明时间的有限。这并不意味着时间必须是无限的,而是说,在任意给定的时间里,时间的有限性将不能够得到直接的证实或者证否。那么,通过什么方式可以得到时间有限或者无限性的有效论证呢?或者说,用什么实验可以证实或者证否呢? 我们可以首先回到量桶的问题,尝试在这里寻找答案: 对于空间,我们可以避开时间无穷性递归定义的麻烦,假定空间,或者说构成空间的体积可以无穷小。那么堆高1单位体积的量桶,根据定义就必须完成无限多次搬运。可是,我们已经无权使用无限频率这样的概念,无限多搬运的过程就不可能被无限频率所抵消。那么,兔子完成1单位量桶必须使用无限多的时间完成。或者说,兔子不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完成比赛,最简单的说法是,兔子永远也堆不满这个量桶。 我们也可以考虑,如果乌龟已经在量桶中堆高0.1单位,这时兔子开始堆石子,那么经过多长时间,兔子才能将赶上乌龟呢?(A)然而,这个命题(A)和兔子用无限小的石子独自堆高1单位的量桶(B)是等价的。那么,如果在原来的芝诺悖论中,乌龟已经爬行了一段距离,赛跑者需要多少时间才可以追上乌龟呢?对比时间间隔的粒度和石子体积的粒度。如果时间间隔的粒度和石子体积的粒度一样趋于无穷小,那么,赛跑者真的可以追上乌龟吗?如果考虑到(A)和(B)的等价,自然可以想到, 赛跑者追上乌龟和赛跑者独自完成所有的距离没有区别。这就引发了更大的佯谬:如果时间真的是和石子一样存在一个无穷小的单位,那么, 赛跑者根本就不能够完成任意短的距离(因为完成一个任意短的有限距离也需要无限的时间)。当然乌龟也不能,那么这个世界真的从没有什么东西运动过。可是,这个世界并未发生这样的事情,上述情况明显违背常识。综上所述,有理由相信在物理世界时间粒度必须存在,且不可以是“没有大小”。我们还可以简单的作如下推论:如果无穷量的数学定义仍然可以成立,那么时间长度不可能是无穷大;可是时间长度无穷大不成立,无穷量数学定义则不能够成立。换句话说,在物理世界,并不存在对于数学中无穷量定义的合理应用。同理可知,任何曾经使用的无穷性定义,如空间的无限可分,时间的无限可分,甚至到宇宙的无限广阔的描述,并不具有实际的超越于数学的物理实在性。这样的说法同样冒着“违背常识”的风险。原因是非常简单的。例如,我们总可以将一根木棒一分为二,经过反复的实验,我们可以一直将其细分到相当小的长度。我们也可以考虑把一段时间反复的一分为二,总可以得到一个相当小的时间长度。这些推论显然源于古典二分法的哲学思想。可是,当我们把原子一分为二,意味着什么呢?把原子核一分为二又意味着什么呢?实验证实,到达某个尺度以后,物质的分解变得复杂,而决定物质分解或者变化的,只有物质本身。一分为二或者一分为几是不能够任意选取的。在亚原子尺度,周期性时间的倒数,也就是频率同样是不能够任意选取的,一个最显著的例子是电子跃迁释放光子的频率并非可以任意取值,而光子的能量,更可以表达为普朗克常量和频率的积-能量必须是这个常量的”倍数”。这些事实给出了时空不可任意分割的图象,却还不是一个完整的图景。如果无限性不具有物理实在性。那么,时空的无限可分也就失去,而建立在时空无限可分上的时空连续性也因此而失去了。失去连续性,使得宇宙本身成为一种类似”数字化”的离散体系,可是,人们一定会说:既然说世界是离散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察觉呢?或者更进一步的说,我们的任何仪器为什么没有察觉呢?这似乎就因为我们自身。考虑如下的思想实验:在密闭的温室中,安置一台没有任何智慧的测量温度的机器。它在时间上连续的记录温度,用类似于心电图的装置,在滚动的纸带上记录温度曲线。这台机器本身对温室的温度影响甚微,而温室中的其它因素引起温室温度的变化。机器应在接通电源时持续记录温度,并假定纸带足够长。可是由于某些原因,机器的电源发生故障,电源间歇性的接通和断开,接通时间精确的为3秒,断开时间精确的为1秒。那么当给定时间为60秒,然后检查机器的测量结果,这个结果是怎样的?问题不难回答,结果是一条关于温度的曲线。而且,确切的说,这条曲线并不描述温度的真实变化。因为机器工作的时间事实上只有真实经过时间的3/4。可是,曲线的光滑度会受到影响吗?曲线会只有纸带长度的3/4吗?显然不能。因为如果你并不知道机器的这一故障,你没有任何理由区分温度的变化是由环境还是由机器本身造成的,同样的纸带在没有电能供给的前提下,也是不能走动的。当我看到这条纸带,我并没有严格的证据判断机器是否存在故障,尤其是当环境的温度非常稳定,或者环境温度的强烈变化发生在未被测量的1/4时间内,就更是如此。那么,一个具有更高等智慧的其它生命有能力判断这个故障吗?没有,因为这依赖于信息,而不是对信息的处理。2023-07-19 23:05:085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可回避的一大弊端是什么?他的一个周期有几个具体什么过程,有什么规律可以借鉴?
人类经济生活中任何认识、制度都是产生于当时经济状态的客观情况和客观需求。当代经济产生的一系列经济问题总的来说是:自然经济过渡到社会化大生产商品经济以后,金属货币演变为增量无上限的纸币之后,经济的客观情况、客观需求发生了改变,而认识、制度没有能相应改变所致。是人类经济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首先是现代经济学的奠基人,古典经济学的建立者亚当?斯密。他于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用“看不见的手”(价格)自发调节经济的思想揭示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至今依然被尊为“经济学皇冠上的宝石”。但他受所处时代经济状况的局限,对货币的本质持“面纱论”。认为货币与商品的交换实际上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货币本身没有价值,它只不过是一种便利交换的手段,对经济不发生任何实质性影响,货币就像罩在实物经济上的一层面纱。在商品交换不发达的市场经济早期,因为社会中人类自古以来积聚的金银货币还没有全部进入市场,有效需求大于实际供给,商品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故此阶段货币不影响生产,对经济不发生任何实质性影响,只表现为是一种便利交换的手段。这样的经济状况下货币“面纱论”及萨伊的“供给创造需求”经济理论都客观适用。斯密也因此没有洞察到货币的客观本质。 随着商品市场的不断扩大,对商品交换媒介货币需求量不断增长,带着对金银的“热爱”银行家开始以货币为手段,通过向外放贷,收取利息实现货币利润的增长,逐渐形成了金融业。并发明了信用贷款制度,结合利息制度大大加快了社会真实货币向资方聚集的进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规模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1913年美国私人性质央行美联储成立后,滥用货币发行权,1928年发行600亿美元,是当时世界黄金流通总量的6倍。1929年又发行580亿美元。急速加剧了供需货币比例的失衡。终于:信用加利息银行制度下加剧的供需货币失衡的矛盾合并金属货币总量具自然上限而商品总量不断增长在资本逐“显利”作用下产生的矛盾,在1929年的美国以经济危机的形式爆发了。为低价吞并实业资产,美联储于1929~1933年缩小信用规模30%而导致经济“大萧条”。货币职能本质“面纱论”失效了。 凯恩斯关注到了货币数量与商品价值量的对应关系。对货币职能本质持“货币数量论”认为:假定其他因素不变,商品价格涨落与货币数量成正比,货币价值高低与货币数量成反比。并关注到了货币量增加对商品价值的稀释作用。曾说:“通过连续的通货膨胀,政府可以秘密地,不为人知的剥夺人民的财富,在使多数贫穷的过程中,却使少数人暴富”。但是因为凯恩斯没有看到货币与商品价值的整体性对等对应关系。没有认识到货币总量中供需方所占货币比例对整体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决定作用。在他那里货币数量论公式( M*V= P*T:货币供应量 *流通速度=平均物价水平*交易数量)这一本应以交易数量为基准,控制货币供应量,调节社会货币分配比例达到供需货币均衡、物价水平稳定的公式,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变成了为避免物价暴跌、通缩而提高货币供应量,迫使物价水平、交易数量增长,来满足资本逐利目的之工具。成了为保证有效需求货币量满足资本实现最大化显性货币利润欲望而增发货币量数额的公式。主张无总量控制的廉价货币政策。同时在对传统的银行利息和信用制度习而不察的思维定式的作用下,凯恩斯也没有看清利息和信用对供需货币总量均衡的破坏作用的真实因果关系,将之视为“不可改变、客观先定”之物,反而以利息和信用为工具来调控供需货币比例,将实体经济与货币联系起来。从而得出了“货币数量既影响实际变量,又影响名义变量 ”的结论。改变了货币面纱中性论的“古典二分法。”被认为是当代经济学的一个重大突破,称为“凯恩斯革命”。 在他所着《通论》中利用信用凭空放大货币量的“投资乘数原理”,认为可使国民收入总量增长若干倍于最初投资。由此可以看到他对“货币是现有商品价值对等对应物”客观本质的认知程度。也正因此导致了凯恩斯经济理论的自我矛盾性:认为对未来无信心、无新投资机会、利息太高可导致投资为零,个人家庭储蓄增加,投资与储蓄差距加大整体经济无法均衡。按凯恩斯的利息调节理论:储蓄大于投资,利率下降,直到投资储蓄相等。但如果将至零利率储蓄仍大与投资就会出现经济危机,产生大规模非自愿失业,储蓄大量减少直到与投资相等,即“失业均衡理论”。为避免失业均衡产生的社会动乱,凯恩斯主张以政府财政支出增加有效需求形式扩大货币发行。坚持货币数量论又不主张货币总量控制;承认长期中货币数量决定物价水平,短期中又依物价水平决定货币增加数量。最后只能为其货币政策与货币理论的自相矛盾以非理性逻辑的 “在长期中我们都要死去”作做定论。《通论》也成了连世界上经济学家都没几个能真正读懂的经济学“名着”。【时至今日的新凯恩斯经济学派基于真实市场不完全竞争、不完全信息、价格粘性的客观性,坚持否定两分法,研究名义变量与实际变量相互关系和传导机制的理论依然因不知货币客观本质而得不出完整的结论。】 在凯恩斯“廉价货币政策和需求管理”理论的作用下,金属货币被总量增长无自然上限的纸币取代。西方走出了1929年经济危机的阴影。但同时也是因此市场基础货币总量增长持续大于商品数量的增长,信用乘数原理合并利率制度使真实货币更快集中到资方,形成了大量“剩余资本”进而导致了70年代的“双滞胀”经济困境。 1980年美国的“里根革命,”视“滞涨”是凯恩斯反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政府干预所致。采纳了芝加哥学派的新自由主义经济主张。开始了以“强调私有化、反对政府干预” 为核心的新自由市场经济。 认为完全自由的市场是资源有效配置的最佳方案。反垄断、反计划经济、反对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主导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是合理的,并且倡导反劳动、反工业的新自由主义金融经济。 新经济自由主义的创始人哈耶克虽强调货币总量控制。但没有看到商品总量增长要求货币总量相应增长的客观性。主张不切实际的“货币中立”,认为保持货币供给量不变是维护经济均衡的主要条件,央行多余。《货币的非国家化》相信市场竞争机制会约束过量发行。即:让市场对多种货币自由选择。否定了统一货币对经济正常运行的先决性,如同让罪犯选择制定法律。极端的“市场”迷信主义。【催生了当代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金融市场完美假说” 认为金融市场不可能出现危机的理性预期学派。但其理论遭到了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事实的否定。】 另一位新自由主义经济代表人物弗里德曼虽提出“使货币增量率与预期的经济增长率保持一致”的正确货币总量控制原则,也认识到了“货币和信用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周期性经济危机是一种纯货币现象。因为总需求本身就是一个货币现象。中央银行控制信用,调整货币就能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但他也因为没能全面深刻把握货币是现有商品对等对应物这一客观本质。最终也没有完成“以货币数量论否定货币中性论”的理论证明。现实表现为没有提出“清除信用”。仅仅限制信用,首先不能保证真实货币与商品的真实完全对等对应关系,其次给信用结合利息快速向资方转移货币留有余地,给其他力求保持供需货币比例均衡的经济政策增加阻力。限制信用只能是延迟危机的发生。再一点表现为:没有认识到货币只对应“现有”实物商品价值,没有看到发展金融经济的虚拟性、无意义性。更没有看到更深层次的资本主义自身制度的缺陷,政治的偏失,文化的虚无。唯心的文化产生不出人本主义群个和谐的政治,个上自由主义政治自然生成了私人占有国家货币发行权这一全民公权的制度。生成了广大财富创造者—— 人民,最高权力拥有者—— 政府。向私人举债换取财富的荒唐制度。且美国《联邦储备法》规定私人银行——美联储具有危机期间可以无限发行货币,向任何人发放贷款的权力,无需国公批准。在这些制度的保证下,金融资本家从以“主张货币扩张”为同一点的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理论;费雪应对衰退的债务与通缩经济理论;反对国家干预的新自由主义金融自由经济理论中务实选择应用。从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中选出“自由”二字,促使政府解除了1929年危机期间制定的对银行机构约束限制的法案,在大量剩余资本的基础上建成了金融虚拟市场,以信用加利息的制度手段,发展起虚拟泡沫经济,并在“金融自由化”的旗帜下扩展到全球。 逻辑的必然:在金融衍生品创新、货币杠杆化作用下真实货币急速流向资方,产生的供需货币失衡的矛盾合并“纸币增量增速的无限性”与“实物商品增量增速的有限性”的矛盾。终于在08年以世界金融危机的形式爆发了。 化解金融经济危机,应对及其危险的通货收缩恶性循环,恢复经济均衡,增加有效需求货币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货币不可能直接无偿转移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其后必然是纸币的大量增发,通过资方以工资形式间接缓慢转化为有效需求货币,经济陷入长时段的衰退。美联储降息至1913年开业以来从未有过的0—0.25水平,已为其作好准备。现任主席伯南克曾给日本解决经济“通缩衰退”困境的建议就是“央行用直升飞机直接撒钱”。 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产生的理性主义在帮助资本主义摧毁了许多种制度得到的权威,终止了君主与教皇的政治统治之后于当代走向了资本主义的反面,今天理性告诉西方人:要彻底根除经济危机整个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多种现行制度必须进行根本性改变。 美国货币金融制度不做根本性改变,美元贬值和货币因素致导型经济危机的间隔性爆发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2023-07-19 23:05:231
设想货币需求下降,在每一产出水平和利率水平上,公众现在都愿意持有较少的实际余额,则: ①在凯恩斯理论
(1)凯恩斯理论:货币需求下降导致货币供大于求,利率下降。利率下降引起私人部门投资增多,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均衡产出的成倍增加,均衡价格下降。(2)古典理论:产出不变,价格也不变。因为古典学派认为货币中性,货币供求变化以及利率水平变化对生产没有影响。在古典学派理论中认为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是截然分开的,二者互不影响,这就是古典二分法。而凯恩斯理论中认为货币不是中性的,货币市场的变化会引起产品市场的变化,而具体反映这个变化的就是汉森-希克斯模型,即IS-LM模型(封闭市场条件下),和IS-LM-BP模型(开放市场条件下)。2023-07-19 23:05:321
宏观经济学关于实际货币余额的问题 曼昆的书上写: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既取决于收入水平,又取决于名义利
短期,长期认为影响。2023-07-19 23:06:061
经济学入门必读书籍有哪些值得推荐
《经济学原理》,曼昆著,梁小民译x0dx0a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简单易学,基本上所有理论都配有案例,非常直观易懂。这本书的第二大特点就是知识覆盖面很广,传授的是广义的经济学原理。比如像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等学科,在这本书中都被浓缩成为一到两章的内容。因此,通过学习这本书,初学者将有望对经济学的主要知识和内容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x0dx0ax0dx0a《经济学》,萨缪尔森著,萧琛译x0dx0a这是经典!虽然难度要略高于曼昆的《经济学原理》,但仍然是一本针对初学者的经济学教材。这本书案例不多,但文字和论述非常严谨,此外它也是国外累计销量最高的一本经济学教科书。x0dx0ax0dx0a《经济学》,斯蒂格利茨著,黄险峰译x0dx0a这本书特别贴近时代,贴近中国。该书不仅教会了读者怎样理解新经济现象,怎样解释数字时代的经济问题,还告诉了读者怎样评价亚洲金融危机,以及怎样看待前苏联、东欧和中国的经济转轨。x0dx0ax0dx0a《牛奶可乐经济学》,弗兰克著,闾佳译x0dx0a这本书从牛奶与可乐包装的不同说起,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它不是一本教科书,而是一本畅销书,就是说看了这本书还需要看看大师们写经济学教科书。x0dx0ax0dx0a《吴敬琏专集》,吴敬琏著x0dx0a收录了吴敬琏从1982年至2005年的全部重要文章,该书也因此客观地记录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变化,它将告诉你中国经济与西方国家经济的不同之处。x0dx0ax0dx0a此外,一些经济学或者金融学的的科班们所熟知,而且图书馆一般都会有的书籍:x0dx0a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黄达主编 《金融学》 x0dx0a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 还有宋鸿兵《货币战争》不过这个还是要有点经济学基础的x0dx0ax0dx0a还有我觉得我们看的一些经济金融书籍的 学的东西大多是与西方的经济环境相适应的 好多理论与我们的经济状况有很大程度的背离 不适用 所以有必要看看一些经济评论家的文章 这个你可以看看他们的博客 比如郎咸平 易宪容 叶檀 张五常(他的行文风格本人不太喜好)陈功(安邦咨询的老总)等等 这些人的文章一般都是针对经济热点产生的 很有现实意义 对于理解现实的经济现象有帮助2023-07-19 23:06:132
卢卡斯的货币周期模型中,理性预期起着什么作用?
古典主义的货币理论和凯恩斯的货币理论的对比 古典主义是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理性预期学派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引申,它承袭了理性预期学派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以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为基本假设。 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集中于对经济周期问题的分析。在这方面,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又分为货币经济周期学派和实际经济周期学派。 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如果政府改变总需求的政策是被公众预期到的,那么总供给曲线就随总需求曲线的提高而提高,从而抵消总需求对产出的影响。因此,预期到的货币冲击只影响价格水平面不影响实际产出。如果货币供给冲击是没有预测到的,在人们对价格预期既定的条件下,来自于货币增加导致的总需求增加可以对产出和就业产生影响。之所以人们对价格总水平的预期不能随时调整,原因是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完备。因此,货币因素是经济波动的初始根源。根据这一分析,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认为政府的政策一般来说是无效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从实际因素的变动解释经济波动。该理论认为,货币数量是适应产量的变化而调整的,产量的变化引起货币存量的变化,从而引起经济波动。导致实际产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有生产技术的革新、新产品开发、气候变化、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变动等。 关于经济政策,古典宏观经济学反对政府的支持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尽管该理论也承认政府政策对产出和就业会产生影响,但由于经济当事人理性预期的作用,这种影响的效果也难以界定。因此,该理论主张借鉴货币主义的单一规则。 凯恩斯主义强调对市场失灵的微观原因的探讨。其基本的理论假定是:非市场出清和经济当莫人的最大化与理性预期。 关于非市场出清,凯恩斯主义主要是从工资和价格黏性来加以说明的。相应于来自需求的各种冲击,工资和价格调整相对缓慢,使得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从而市场出现非均衡。 至于工资和价格黏性,凯恩斯主义者从菜单成本论、交错调整价格和交错调整工资论、不完全竞争论、市场协调论、劳动市场论和信贷配给论等不同方面作出解释。例如,菜单成本论认为,价格调整之所以缓慢,原因是调整价格具有成本;交错调整价格及交错调整工资论则认为经济当事人调整价格的时间是交错进行的。不完全竞争论认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使得价格对总需求变动不敏感等。 在价格和工资黏性的基础上,凯恩斯主义用短期总供给曲线对经济波动进行了解释。在价格总水平上升时,厂商的生产可以尽快地进行调整,而由于工资黏性的作用,以预期价格决定的劳动供给则不能进行迅速调整,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对应于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急需求的变动不仅影响价格总水平,也影响实际产出量。 基于上述分析,凯恩斯主义不仅认为短期内总需求管理的政策仍然是有效的,而且主张政府在协调市场失灵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便在经济受到总需求冲击之后迅速地回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比较,两个流派在理论和政策方面的分歧可谓是自由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的延续。具体来说,从假定条件来看,市场出清和非市场出清成为最初的分水岭。古典主义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凯恩斯主义则重视市场不完全的方面。由此引申出来的政策结论也就与此截然相反。 古典主义和凯恩思主义的差异 20世纪以来,西方宏观经济学派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他们争论的问题集中于:第一、 经济能否自动达到充分就业,供需平衡的均衡状态? 或各类市场能否自动出清?第二、 价格、工资和利率是否能灵活调整?第三、 货币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是否是中性的?古典二分法是否有效?第四、经济活动是否应当取消政府干预,实行自由放任? 第五、 宏观经济学主要是关注长期经济增长问题,还是关注短期经济波动问题? 古典主义和凯恩思主义的争论也没有离开这些焦点问题。1、古典宏观经济学力图回到古典经济学的立场,宣称自由竞争的市场自有其内在的机制,价格、工资是可以灵活调整的,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做为名义变量只能影响到价格这样的名义变量,而对产量、就业等实际变量没有影响),供需可以自动平衡,市场能够自发调整到理想的均衡状态,政府不要干预经济,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经济在长期趋于稳定、发展。新古典主义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捍卫他们的古典经济理论并提出他们的政策主张。1)他们试图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来论证宏观经济问题。他们从人是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出发。他们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观察,单个个人、企业的工资、价格是变动的,坚信市场工资和价格可以自发调整,从而调整需求,直至市场完全出清,自由竞争是供需双方趋于平衡的法宝,市场最终会达到的理想状态,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让整个社会享受最大的福利。至于供给过剩,需求不足,或是需求过旺,供给不足只是偶然的现象。2)他们运用计量经济的方法,来说明人们的理性预期。以此为代表的人物是卢卡斯,他认为,每个经济人都是有理性的,人的理性可以分为强理性和弱理性,强理性是指象经济学家之类的人物,他们会根据所获得的信息,结合他们的经济学知识对经济的发展给出一个理性的判断,例如:当市场价格(P)超出他的预期价格(Pe),即(P-Pe>0),他会据此判断是由于市场需求增加而导致物价上涨,还是由于市场的货币流通量增大而导致物价上涨,从而理智地安排他的生产和经营。而弱理性的人虽然不能获得的完全信息,也不具有经济学的专业知识,但是由于经济是发展的,企业和政府、市场的博弈是重复的,因此,人们可以从多次的博弈中获得经验和教训,长期来说,人们对经济展的预期是趋于正确的。简化的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卢卡斯供给函数):yts=yn+γ(pt-pte),γ>0该函数的意义是:如果价格水平等于人们的预期值(pt =pte),则总供给等于自然率的产出水平yn(自然率产出水平是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最大产出)。否则,随着现实价格水平超出预期的价格水平,产出增加到自然率水平之上。亦即,当人们能准确预计价格水平时,总产出(yts)就等于自然产出率水平(yn)。所以,政府刺激经济的货币政策只会导致物价上涨,而不会提高产出,增加就业。如果,政府的政策要有效的话,就必须出其不意,或是采取欺骗的手段。总而言之,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会破坏经济自身的稳定性,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古典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保持经济活动的高度自主性。 2、凯恩思主义为了保持其统治地位,也进行了修正。1)凯恩思主义认为工资和价格是刚性的,使供求关系不能发生应有的调节作用,使得市场不能处于“理想的”均衡状态。关键问题是工资和价格的刚性,这不符合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因此,凯恩思主义进行了修正,他们认为市场并非是完全竞争的,企业也并非完全是价格的接受者。因此,凯恩思主义认为,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中,工资和价格即使不是刚性也是粘性。工资粘性的理由是,工资是由合同签定的,而一般合同都有合同期,在合同期内工资是不能随意变更的,厂商虽然可以压低工资,但也面临工人流失的危险;工人虽然可以要求提高工资,也可以举行罢工,但是停工对工人收入也会有影响,因此工资是不易改动的,至少短期内不能随意改动。对于价格的改动厂商也需要付出代价,如重新印制价格表,更改合同,通知生意的伙伴和他的顾客等等,这就会产生所谓的“菜单成本”,因此价格在短期内也不会随意变动。因此工资和价格都有一定的粘性,所以市场并不是总是出清的,供求并不是总是相等的。2)凯恩思主义的模型增添两个假设:一是经济当事人利益最大化原则,二是理性预期。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状况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供给往往大于需求,经济危机往往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的不足会使生产萎缩和工人失业、经济衰退。因此,凯恩思主义的结论是在市场的供给大于需求时,由于工资和价格的是有粘性的,所以市场不能自动调节到出清的状态,要使市场趋于平衡就必须刺激需求。同时,凯恩思主义也考虑到经济体内的自动调节机制,考虑到理性预期,他们认为,当外部冲击到来时,必须斟酌使用经济政策去抵消外部冲击,使总需求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总之,凯恩思主义仍然坚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2023-07-19 23:06:212
人们为什么需要货币?在此问题上凯恩斯理论和古典学派理论有何主要区别??宏观经济问题。跪求答案
古典学派认为,人们需要货币,是为了实现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因而货币的作用是交换媒介或支付手段,货币在人们手中非交易需求的储藏是不合理的行为。凯思斯学派认为,古典学派的理论只适合于不存在预期不确定性的静态杜会,而现实社会是动态的,人们的预期并不是确定的和一定能够实现的。人们需要货币,除了要作为交易和预防的手段,还为了价值储存,通过持有货币,保留财富或价值及利用有利时机增加财富或价值。2023-07-19 23:06:324
中国经济以GDP为纲 为什么不以CPI为纲?
CPI是衡量一个国家通货膨胀率的重要指标,尽管人们对通货膨胀多有诟病,但是从纯理论上讲通货膨胀是不会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的,因为通货膨胀使得全国所有的物品的价格都等比例增长那么人们的实际购买力是没有变化的。这也是古典二分法的一个重要观点,货币是不会影响实际变量的变动的。关键问题是显然这种观点是空中楼阁,脱离了实际,现实生活中所有的产品的价格都会显示不同程度的粘性,这样货币不影响实际变量的观点就完全站不住脚了。即便如此,人们也能够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通货膨胀带来的成本。而GDP则不一样,GDP中文为国内生产总值,是全国在一段时间内生产价值的加总,具体就是衡量了整个社会的总产出。GDP和CPI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以由下面这个例子反映。一位富翁想要买架飞机,就算是CPI很高他也能够找到办法将一车一车的钱运到飞机厂商,如果GDP很低,那么那位富翁有再多的钱也没有用啊,因为根本就没有飞机被生产出来。2023-07-19 23:06:494
请解释什么是古典二分法?
古典经济学家把经济分为两个互不相关部分的研究方法。当时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分为实际经济与货币,相应地经济学分为经济理论和货币理论。经济理论研究实际经济中产量的决定,即产量是由制度,资源,技术等实际因素决定的,与货币无关。货币理论说明物价水平的决定,即我们所公认的货币数量论。宏观经济学中认为是名义变量和真实变量的理论区分。2023-07-19 23:06:592
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的观点是如何看待货币供给的变动影响
货币供给不影响产出,只会造成物价上涨,片面的,在充分就业的前提下才会成立2023-07-19 23:07:073
古典二分法名词解释
古典概型的解释 最直观和最简单的一种概率模型。这时随机试验所有可能的 结果 是有限的, 并且 每个基本结果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如掷一次骰子,或对有限件外形相同产品的抽样检验都可归为这种模型。 词语分解 古典的解释 ∶古代的典章 制度 与其附会古典,不如恪守成规孝明皇帝始有扑罚,皆非古典。;;《后汉书;扬雄传》 ∶古代典籍垂情古典 ∶古代典故他写诗好用古典 ∶古代流传下来被认为 正宗 或典范的事物 超越时代时尚,其优越 型的解释 型 í 铸造器物用的模子:砂型。型砂(制造砂型的材料)。 样式:类型。新型。型号。脸型。血型。 部首 :土。2023-07-19 23:07:141
物价水平与贸易余额
净出口减少,贸易余额减少。 1、因为一国货币贬值,物价水平上升,本国商品的价格上升,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所以出口减少,净出口减少,贸易余额自然下降。 2、根据古典两分法,物价水平是名义变量,不会对贸易余额产生影响。这种分析是正确的。但是这属于长期分析,在短期并不适用,短期分析正如1中的分析。古典二分法是在长期是适用的,在短期内并不成立。在长期,物价水平是名义变量,无法对实际变量造成影响,当然也无法影响贸易余额。在长期影响一国贸易余额的因素是一国的总体经济实力,虽然经济实力增强会导致本国货币升值,这会减少净出口,但是只要经济实力强大,产品质量好,在国际市场竞争力强,即使价格高点还是可以卖出去的,所以贸易余额是可以保证的。比如说日本自上世纪80年代末日元大幅度升值,但是日本的产品非常好,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强,所以至今日本在经常项目上一直是顺差。还有美国虽然总体贸易余额是负的,是逆差,但是在高科技产品方面美国一直是顺差。它的逆差大部分是由于资本净流入引起的。2023-07-19 23:07:221
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主要观点?
新凯恩斯学派(New—Keynesian School)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叶,新古典综合派衰败以后学派林立,经济学家们寻求共识又无法达成一致的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曼昆、萨墨斯、布兰查德、罗泰姆61伯格、阿克洛夫、斯蒂格利茨、泊南克等人。 新凯恩斯学派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现实问题时效微力乏。原凯恩斯的不足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进展,给新凯恩斯主义者以有益的启迪。新凯恩斯主义是原凯恩斯主义受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打击后,汲取凯恩斯主义与其对立的学派的斗争中的经验教训而形成,并在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斗争中不断发展,是原凯恩斯主义的复兴。 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在三个命题上保持一致:①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超额劳动供给;②经济中存在着显著的周期性波动;③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年份是重要的。但是新凯恩斯主义并不是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简单因袭,而是认真对待各学派对原凯恩斯主义的批判,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进行深刻地反省,同时吸收并融合各学派的精华和有用的概念、论点,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凯恩斯主义。 在具体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观点上,新旧凯恩斯主义存在这重要差别,主要体现在非市场出清假设上。新凯恩斯主义以工资和价格粘性取代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工资刚性假设,并添加了原凯恩斯主义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设:①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即厂商追逐利润最大化和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②理性预期假设。新凯恩斯主义阐明了,在经济中出现需求或供给冲击后,工资和价格粘性使市场不能出清,经济会处在非均衡状态,即使有理性预期的存在,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将起到积极作用,能够影响就业和产量。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征是:①否认新古典学派的二分法,即分析价值和分配问题的价值论和分析货币和价格问题的货币论,认为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导致产量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波动,因而二分法是失败的。②认为经济是非瓦尔拉斯均衡,实际不完全性是重要的。他们认为工资和价格有粘性,其原因在于市场不完全竞争,经济只能获得有限信息和相对价格弹性,所以市场是非出清的,有明显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特征。因而可以认为凡是否认古典二分法,持有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和非瓦尔拉斯均衡的观点,都属于新凯恩斯学派。 新凯恩斯学派的主要经济理论有:①价格粘性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价格粘性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名义价格粘性论;而是实际价格粘性论。这为价格理论提供了微观经济学基础。②劳动市场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论克服了凯恩斯主义致命的缺陷,维护了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非出清的信条。不仅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阐明了劳动市场失灵、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等问题,还丰富和发展了微观经济学的劳动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论的关键性假设是工资粘性,归纳起来不外乎是两类:一是名义工资粘性论;而是实际工资粘性论。③信贷配给论 。新凯恩斯主义信贷配给论从信贷市场中信息非对称性出发,论述了利率和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会导致信贷市场出现信贷配给,信贷市场会失灵,政府干预有积极作用。从而拓展了信贷市场理论的研究领域,丰富发展了金融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①价格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者的价格政策建议的主旨是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富有弹性,以修复失灵的市场机制,稳定总产量。新凯恩斯主义者在交错调整价格论和菜单成本论中提出了大体相似的政策建议。这两个政策建议都主张通过政策干预去协调经济人的行为,纠正市场失灵,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缺乏可操作性。②就业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工资理论,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阐释了工资粘性和失业问题,并提出若干关于工资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建议主要集中于局内—局外人理论和交错劳动合同论等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政策照样于增加工资弹性,减少失业,其政策思路是合理的,但带有较强的理想色,具体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政府出面敢于劳动合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缺乏可行性。③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 。货币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为了实现稳定产出的目标,政府罪有应得的货币政策是:货币量市场的调整与影响价格的实际扰动相适应,与引起价格变动的名义扰动反向行事。然而这两种政策对雇员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不太稳定,而后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比较稳定。信贷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政策建议是:政府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应该干预信贷市场。利用贷款补贴或提供信贷担保等手段去降低市场利率,使那些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能够获得贷款。你要这么写估计应该没问题提问人的追问 2009-12-01 15:52 嗯,谢谢回答。但是就写500字。问题是凯恩斯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回答人的补充 2009-12-01 15:57 最下面一段-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2-01 16:06 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在三个命题上保持一致:①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超额劳动供给;②经济中存在着显著的周期性波动;③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年份是重要的。但是新凯恩斯主义并不是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简单因袭,而是认真对待各学派对原凯恩斯主义的批判,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进行深刻地反省,同时吸收并融合各学派的精华和有用的概念、论点,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①价格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者的价格政策建议的主旨是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富有弹性,以修复失灵的市场机制,稳定总产量。新凯恩斯主义者在交错调整价格论和菜单成本论中提出了大体相似的政策建议。这两个政策建议都主张通过政策干预去协调经济人的行为,纠正市场失灵,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缺乏可操作性。②就业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工资理论,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阐释了工资粘性和失业问题,并提出若干关于工资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建议主要集中于局内—局外人理论和交错劳动合同论等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政策照样于增加工资弹性,减少失业,其政策思路是合理的,但带有较强的理想色,具体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政府出面敢于劳动合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缺乏可行性。③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 。货币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为了实现稳定产出的目标,政府罪有应得的货币政策是:货币量市场的调整与影响价格的实际扰动相适应,与引起价格变动的名义扰动反向行事。然而这两种政策对雇员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不太稳定,而后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比较稳定。信贷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政策建议是:政府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应该干预信贷市场。利用贷款补贴或提供信贷担保等手段去降低市场利率,使那些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能够获得贷款。2023-07-19 23:07:411
凯恩斯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新凯恩斯学派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现实问题时效微力乏。原凯恩斯的不足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进展,给新凯恩斯主义者以有益的启迪。新凯恩斯主义是原凯恩斯主义受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打击后,汲取凯恩斯主义与其对立的学派的斗争中的经验教训而形成,并在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斗争中不断发展,是原凯恩斯主义的复兴。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在三个命题上保持一致:①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超额劳动供给;②经济中存在着显著的周期性波动;③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年份是重要的。但是新凯恩斯主义并不是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简单因袭,而是认真对待各学派对原凯恩斯主义的批判,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进行深刻地反省,同时吸收并融合各学派的精华和有用的概念、论点,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凯恩斯主义。在具体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观点上,新旧凯恩斯主义存在这重要差别,主要体现在非市场出清假设上。新凯恩斯主义以工资和价格粘性取代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工资刚性假设,并添加了原凯恩斯主义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设:①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即厂商追逐利润最大化和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②理性预期假设。新凯恩斯主义阐明了,在经济中出现需求或供给冲击后,工资和价格粘性使市场不能出清,经济会处在非均衡状态,即使有理性预期的存在,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将起到积极作用,能够影响就业和产量。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征是:①否认新古典学派的二分法,即分析价值和分配问题的价值论和分析货币和价格问题的货币论,认为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导致产量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波动,因而二分法是失败的。②认为经济是非瓦尔拉斯均衡,实际不完全性是重要的。他们认为工资和价格有粘性,其原因在于市场不完全竞争,经济只能获得有限信息和相对价格弹性,所以市场是非出清的,有明显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特征。因而可以认为凡是否认古典二分法,持有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和非瓦尔拉斯均衡的观点,都属于新凯恩斯学派。新凯恩斯学派的主要经济理论有:①价格粘性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价格粘性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名义价格粘性论;而是实际价格粘性论。这为价格理论提供了微观经济学基础。②劳动市场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论克服了凯恩斯主义致命的缺陷,维护了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非出清的信条。不仅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阐明了劳动市场失灵、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等问题,还丰富和发展了微观经济学的劳动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论的关键性假设是工资粘性,归纳起来不外乎是两类:一是名义工资粘性论;而是实际工资粘性论。③信贷配给论 。新凯恩斯主义信贷配给论从信贷市场中信息非对称性出发,论述了利率和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会导致信贷市场出现信贷配给,信贷市场会失灵,政府干预有积极作用。从而拓展了信贷市场理论的研究领域,丰富发展了金融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①价格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者的价格政策建议的主旨是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富有弹性,以修复失灵的市场机制,稳定总产量。新凯恩斯主义者在交错调整价格论和菜单成本论中提出了大体相似的政策建议。这两个政策建议都主张通过政策干预去协调经济人的行为,纠正市场失灵,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缺乏可操作性。②就业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工资理论,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阐释了工资粘性和失业问题,并提出若干关于工资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建议主要集中于局内—局外人理论和交错劳动合同论等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政策照样于增加工资弹性,减少失业,其政策思路是合理的,但带有较强的理想色,具体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政府出面敢于劳动合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缺乏可行性。③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 。货币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为了实现稳定产出的目标,政府罪有应得的货币政策是:货币量市场的调整与影响价格的实际扰动相适应,与引起价格变动的名义扰动反向行事。然而这两种政策对雇员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不太稳定,而后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比较稳定。信贷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政策建议是:政府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应该干预信贷市场。利用贷款补贴或提供信贷担保等手段去降低市场利率,使那些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能够获得贷款。你要这么写估计应该没问题追问: 嗯,谢谢回答。但是就写500字。问题是 回答: 最下面一段- -! 补充: 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在三个命题上保持一致:①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超额劳动供给;②经济中存在着显著的周期性波动;③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年份是重要的。但是新凯恩斯主义并不是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简单因袭,而是认真对待各学派对原凯恩斯主义的批判,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进行深刻地反省,同时吸收并融合各学派的精华和有用的概念、论点,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①价格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者的价格政策建议的主旨是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富有弹性,以修复失灵的市场机制,稳定总产量。新凯恩斯主义者在交错调整价格论和菜单成本论中提出了大体相似的政策建议。这两个政策建议都主张通过政策干预去协调经济人的行为,纠正市场失灵,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缺乏可操作性。②就业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工资理论,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阐释了工资粘性和失业问题,并提出若干关于工资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建议主要集中于局内—局外人理论和交错劳动合同论等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政策照样于增加工资弹性,减少失业,其政策思路是合理的,但带有较强的理想色,具体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政府出面敢于劳动合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缺乏可行性。③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 。货币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为了实现稳定产出的目标,政府罪有应得的货币政策是:货币量市场的调整与影响价格的实际扰动相适应,与引起价格变动的名义扰动反向行事。然而这两种政策对雇员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不太稳定,而后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比较稳定。信贷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政策建议是:政府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应该干预信贷市场。利用贷款补贴或提供信贷担保等手段去降低市场利率,使那些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能够获得贷款。2023-07-19 23:07:501
凯恩斯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新凯恩斯学派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现实问题时效微力乏。原凯恩斯的不足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进展,给新凯恩斯主义者以有益的启迪。新凯恩斯主义是原凯恩斯主义受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打击后,汲取凯恩斯主义与其对立的学派的斗争中的经验教训而形成,并在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斗争中不断发展,是原凯恩斯主义的复兴。 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在三个命题上保持一致:①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超额劳动供给;②经济中存在着显著的周期性波动;③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年份是重要的。但是新凯恩斯主义并不是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简单因袭,而是认真对待各学派对原凯恩斯主义的批判,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进行深刻地反省,同时吸收并融合各学派的精华和有用的概念、论点,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凯恩斯主义。 在具体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观点上,新旧凯恩斯主义存在这重要差别,主要体现在非市场出清假设上。新凯恩斯主义以工资和价格粘性取代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工资刚性假设,并添加了原凯恩斯主义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设:①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即厂商追逐利润最大化和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②理性预期假设。新凯恩斯主义阐明了,在经济中出现需求或供给冲击后,工资和价格粘性使市场不能出清,经济会处在非均衡状态,即使有理性预期的存在,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将起到积极作用,能够影响就业和产量。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征是:①否认新古典学派的二分法,即分析价值和分配问题的价值论和分析货币和价格问题的货币论,认为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导致产量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波动,因而二分法是失败的。②认为经济是非瓦尔拉斯均衡,实际不完全性是重要的。他们认为工资和价格有粘性,其原因在于市场不完全竞争,经济只能获得有限信息和相对价格弹性,所以市场是非出清的,有明显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特征。因而可以认为凡是否认古典二分法,持有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和非瓦尔拉斯均衡的观点,都属于新凯恩斯学派。 新凯恩斯学派的主要经济理论有:①价格粘性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价格粘性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名义价格粘性论;而是实际价格粘性论。这为价格理论提供了微观经济学基础。②劳动市场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论克服了凯恩斯主义致命的缺陷,维护了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非出清的信条。不仅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阐明了劳动市场失灵、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等问题,还丰富和发展了微观经济学的劳动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论的关键性假设是工资粘性,归纳起来不外乎是两类:一是名义工资粘性论;而是实际工资粘性论。③信贷配给论 。新凯恩斯主义信贷配给论从信贷市场中信息非对称性出发,论述了利率和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会导致信贷市场出现信贷配给,信贷市场会失灵,政府干预有积极作用。从而拓展了信贷市场理论的研究领域,丰富发展了金融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①价格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者的价格政策建议的主旨是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富有弹性,以修复失灵的市场机制,稳定总产量。新凯恩斯主义者在交错调整价格论和菜单成本论中提出了大体相似的政策建议。这两个政策建议都主张通过政策干预去协调经济人的行为,纠正市场失灵,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缺乏可操作性。②就业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工资理论,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阐释了工资粘性和失业问题,并提出若干关于工资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建议主要集中于局内—局外人理论和交错劳动合同论等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政策照样于增加工资弹性,减少失业,其政策思路是合理的,但带有较强的理想色,具体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政府出面敢于劳动合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缺乏可行性。③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 。货币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为了实现稳定产出的目标,政府罪有应得的货币政策是:货币量市场的调整与影响价格的实际扰动相适应,与引起价格变动的名义扰动反向行事。然而这两种政策对雇员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不太稳定,而后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比较稳定。信贷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政策建议是:政府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应该干预信贷市场。利用贷款补贴或提供信贷担保等手段去降低市场利率,使那些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能够获得贷款。你要这么写估计应该没问题 追问: 嗯,谢谢回答。但是就写500字。问题是 回答: 最下面一段- -! 补充: 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在三个命题上保持一致:①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超额劳动供给;②经济中存在着显著的周期性波动;③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年份是重要的。但是新凯恩斯主义并不是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简单因袭,而是认真对待各学派对原凯恩斯主义的批判,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进行深刻地反省,同时吸收并融合各学派的精华和有用的概念、论点,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凯恩斯主义。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①价格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者的价格政策建议的主旨是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富有弹性,以修复失灵的市场机制,稳定总产量。新凯恩斯主义者在交错调整价格论和菜单成本论中提出了大体相似的政策建议。这两个政策建议都主张通过政策干预去协调经济人的行为,纠正市场失灵,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缺乏可操作性。②就业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工资理论,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阐释了工资粘性和失业问题,并提出若干关于工资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建议主要集中于局内—局外人理论和交错劳动合同论等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政策照样于增加工资弹性,减少失业,其政策思路是合理的,但带有较强的理想色,具体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政府出面敢于劳动合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缺乏可行性。③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 。货币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为了实现稳定产出的目标,政府罪有应得的货币政策是:货币量市场的调整与影响价格的实际扰动相适应,与引起价格变动的名义扰动反向行事。然而这两种政策对雇员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不太稳定,而后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比较稳定。信贷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政策建议是:政府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应该干预信贷市场。利用贷款补贴或提供信贷担保等手段去降低市场利率,使那些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能够获得贷款。2023-07-19 23:07:571
凯恩斯学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新凯恩斯学派(New—Keynesian School)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中叶,新古典综合派衰败以后学派林立,经济学家们寻求共识又无法达成一致的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有曼昆、萨墨斯、布兰查德、罗泰姆61伯格、阿克洛夫、斯蒂格利茨、泊南克等人。 新凯恩斯学派产生的客观条件是,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解释现实问题时效微力乏。原凯恩斯的不足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在理论上的进展,给新凯恩斯主义者以有益的启迪。新凯恩斯主义是原凯恩斯主义受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打击后,汲取凯恩斯主义与其对立的学派的斗争中的经验教训而形成,并在与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斗争中不断发展,是原凯恩斯主义的复兴。 新凯恩斯主义继承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基本信条,在三个命题上保持一致:①劳动市场上经常存在超额劳动供给;②经济中存在着显著的周期性波动;③经济政策在绝大多数年份是重要的。但是新凯恩斯主义并不是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简单因袭,而是认真对待各学派对原凯恩斯主义的批判,对原凯恩斯主义的理论进行深刻地反省,同时吸收并融合各学派的精华和有用的概念、论点,批判地继承发展了凯恩斯主义。 在具体的经济分析方法和理论观点上,新旧凯恩斯主义存在这重要差别,主要体现在非市场出清假设上。新凯恩斯主义以工资和价格粘性取代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工资刚性假设,并添加了原凯恩斯主义模型所忽略的两个假设:①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即厂商追逐利润最大化和家庭追求效用最大化),②理性预期假设。新凯恩斯主义阐明了,在经济中出现需求或供给冲击后,工资和价格粘性使市场不能出清,经济会处在非均衡状态,即使有理性预期的存在,国家的经济政策也将起到积极作用,能够影响就业和产量。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特征是:①否认新古典学派的二分法,即分析价值和分配问题的价值论和分析货币和价格问题的货币论,认为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导致产量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波动,因而二分法是失败的。②认为经济是非瓦尔拉斯均衡,实际不完全性是重要的。他们认为工资和价格有粘性,其原因在于市场不完全竞争,经济只能获得有限信息和相对价格弹性,所以市场是非出清的,有明显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特征。因而可以认为凡是否认古典二分法,持有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和非瓦尔拉斯均衡的观点,都属于新凯恩斯学派。 新凯恩斯学派的主要经济理论有:①价格粘性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价格粘性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名义价格粘性论;而是实际价格粘性论。这为价格理论提供了微观经济学基础。②劳动市场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论克服了凯恩斯主义致命的缺陷,维护了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非出清的信条。不仅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阐明了劳动市场失灵、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等问题,还丰富和发展了微观经济学的劳动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论的关键性假设是工资粘性,归纳起来不外乎是两类:一是名义工资粘性论;而是实际工资粘性论。③信贷配给论 。新凯恩斯主义信贷配给论从信贷市场中信息非对称性出发,论述了利率和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会导致信贷市场出现信贷配给,信贷市场会失灵,政府干预有积极作用。从而拓展了信贷市场理论的研究领域,丰富发展了金融理论。 新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①价格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者的价格政策建议的主旨是抑制价格粘性,使价格富有弹性,以修复失灵的市场机制,稳定总产量。新凯恩斯主义者在交错调整价格论和菜单成本论中提出了大体相似的政策建议。这两个政策建议都主张通过政策干预去协调经济人的行为,纠正市场失灵,基本上是正确的,只是缺乏可操作性。②就业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工资理论,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阐释了工资粘性和失业问题,并提出若干关于工资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建议主要集中于局内—局外人理论和交错劳动合同论等理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就业政策照样于增加工资弹性,减少失业,其政策思路是合理的,但带有较强的理想色,具体实施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由政府出面敢于劳动合同,在资本主义国家中缺乏可行性。③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 。货币政策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为了实现稳定产出的目标,政府罪有应得的货币政策是:货币量市场的调整与影响价格的实际扰动相适应,与引起价格变动的名义扰动反向行事。然而这两种政策对雇员的影响是不同的,前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不太稳定,而后者意味着产出稳定时,雇员工资比较稳定。信贷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政策建议是:政府从社会福利最大化出发,应该干预信贷市场。利用贷款补贴或提供信贷担保等手段去降低市场利率,使那些有社会效益的项目能够获得贷款。你要这么写估计应该没问题2023-07-19 23:08:051
宏观经济简答:分析古典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分歧?
古典学派侧重于分析长期的经济状况,凯恩斯学派侧重于分析短期的经济状况。凯恩斯学派的假设前提是价格和工资粘性,即价格和工资不能迅速地及时地随总需求的变动而变动。这意味着在市场出现供求不均衡以后,产品的价格和工资不能相应地立刻调整到市场出清的水平,产品和劳动市场就可能出现超额供给,经济将处于非均衡状态。单单依靠市场经济的自我调整,难以实现充分就业均衡。政府干预仍然必要和有效。古典学派的假设前提有三,其中经济人假设和理性预期假设与凯恩斯学派没有区别,区别只是新古典学派认为价格能够快速改变,市场是出清的。价格可变,市场出清以及经济人利益最大化原则,是对传统古典经济学“理性人”的继承。所谓理性预期,是指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家庭和厂商的行为都是理性的,他们能够充分地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信息对未来的经济环境进行预测,随之调整自己的经济活动。既然经济当事人利益最大化是经济活动的目的和原则,家庭和厂商就一定会对有关信息积极地予以注意,对经济环境作出预测。古典学派认为,只要经济事件不是意外的,预期就会准确。既然价格和工资随总供求瞬息变动,任何一个市场就都不会发生过剩,就会实现均衡,市场也就会连续出清。其实可以说,凯恩斯学派否认古典二分法,认为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和非瓦尔拉斯均衡;古典学派与此相反。2023-07-19 23:08:151
古典与凯恩斯模型中货币供给增加引起价格水平、总支出、GNP、利率、就业量如何变化
古典经济假设就业量,产出时刻处于充分水平,货币不影响充分状态。假设初始状态货币供给量增加——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初始状态价格水平不变)——实际利率降低——总需求增加(应为C和I均为利率的减函数)——由于产出水平固定,处于充分状态,总需求增加只会同等幅度提高物价水平——实际货币余额降低——实际利率提高,恢复到初始水平。可以看出这个过程产出水平,就业量,实际利率均不变,只是价格水平和货币供给同幅度变化。所以古典经济学认为,货币等名义变量不会影响真实变量,只会同等幅度增加或减少物价水平,这也就是著名的古典二分法。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存在摩擦性失业,价格刚性等问题,经济不会处于充分水平。菲利普斯曲线代替垂直的古典供给曲线,描述了一条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模型。重复上面过程有初始状态货币供给量增加——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初始状态价格水平不变)——实际利率降低——总需求增加(应为C和I均为利率的减函数)——由于产出曲线倾斜,总需求的正冲击部分提高了产出水平,部分提高了价格水平——由于物价水平提高幅度小于古典模型,所以实际货币余额降低,但仍大于初始水平——实际利率提高,在小于初始水平的某点与新产出水平平衡。均衡状态有,价格水平提高,但幅度小于货币冲击幅度,产出水平提高,利率降低,就业率增加。所以,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等名义变量会影响产出水平。在凯恩斯后,经济学有经历了适应性预期(弗里德曼),理性预期(卢卡斯),新凯恩斯学派(费雪,泰勒,阿克罗夫)的提炼,争论的焦点是 名义变量是否会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真实变量,但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很多人(以弗里德曼为首)认为,名义变量在短期内遵循凯恩斯特征,而在长期内回归古典情况。2023-07-19 23:08:211
新凯恩斯学派的主要理论
①价格粘性论。新凯恩斯主义的价格粘性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名义价格粘性论;二是实际价格粘性论。这为价格理论提供了微观经济学基础。②劳动市场论。新凯恩斯主义的劳动市场论克服了凯恩斯主义致命的缺陷,维护了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非出清的信条。不仅在微观经济学基础上阐明了劳动市场失灵、高通货膨胀和高失业率等问题,还丰富和发展了微观经济学的劳动理论。新凯恩斯主义劳动市场论的关键性假设是工资粘性,归纳起来不外乎是两类:一是名义工资粘性论;而是实际工资粘性论。③信贷配给论。新凯恩斯主义信贷配给论从信贷市场中信息非对称性出发,论述了利率和贷款抵押的选择效应会导致信贷市场出现信贷配给,信贷市场会失灵,政府干预有积极作用。从而拓展了信贷市场理论的研究领域,丰富发展了金融理论。否认新古典学派的二分法,即分析价值和分配问题的价值论和分析货币和价格问题的货币论,认为货币等名义变量的变动会导致产量和就业量等实际变量的波动,因而二分法是失败的。认为经济是非瓦尔拉斯均衡,实际不完全性是重要的。他们认为工资和价格有粘性,其原因在于市场不完全竞争,经济只能获得有限信息和相对价格弹性,所以市场是非出清的,有明显的非瓦尔拉斯均衡特征。因而可以认为凡是否认古典二分法,持有市场是不完全竞争和非瓦尔拉斯均衡的观点,都属于新凯恩斯学派。2023-07-19 23:08:301
如果经济低于充分就业水平,而且价格水平固定,若货币供给没有伴随性的变化,对经济的财政刺激将?
古典经济假设就业量,产出时刻处于充分水平,货币不影响充分状态。假设初始状态货币供给量增加——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初始状态价格水平不变)——实际利率降低——总需求增加(应为C和I均为利率的减函数)——由于产出水平固定,处于充分状态,总需求增加只会同等幅度提高物价水平——实际货币余额降低——实际利率提高,恢复到初始水平。可以看出这个过程产出水平,就业量,实际利率均不变,只是价格水平和货币供给同幅度变化。所以古典经济学认为,货币等名义变量不会影响真实变量,只会同等幅度增加或减少物价水平,这也就是著名的古典二分法。凯恩斯主义认为,由于存在摩擦性失业,价格刚性等问题,经济不会处于充分水平。菲利普斯曲线代替垂直的古典供给曲线,描述了一条向上倾斜的总供给模型。重复上面过程有初始状态货币供给量增加——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初始状态价格水平不变)——实际利率降低——总需求增加(应为C和I均为利率的减函数)——由于产出曲线倾斜,总需求的正冲击部分提高了产出水平,部分提高了价格水平——由于物价水平提高幅度小于古典模型,所以实际货币余额降低,但仍大于初始水平——实际利率提高,在小于初始水平的某点与新产出水平平衡。均衡状态有,价格水平提高,但幅度小于货币冲击幅度,产出水平提高,利率降低,就业率增加。所以,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等名义变量会影响产出水平。在凯恩斯后,经济学有经历了适应性预期(弗里德曼),理性预期(卢卡斯),新凯恩斯学派(费雪,泰勒,阿克罗夫)的提炼,争论的焦点是 名义变量是否会或者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真实变量,但至今仍没有一个统一的观点。很多人(以弗里德曼为首)认为,名义变量在短期内遵循凯恩斯特征,而在长期内回归古典情况。2023-07-19 23:08:452
怎样理解is lm模型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的核心西方经济学答案
【第一题】错误。失业有三层的界定,首先是劳动年龄人口,其次有劳动能力,再次不是自愿失业(被限制工作的,如学生、犯人;还有些人是不愿意工作)。并且失业率表现的是积极寻找工作并且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人【第二题】正确。经济学家对自然失业率的定义,有时被称作"充分就业状态下的失业率",有时也被称作无加速通货膨胀下的失业率【第三题】错误。公开市场业务也叫公开市场操作,是open-marketoperations的中文翻译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指的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第四题】正确。参见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468-467页,在最简化的模型中,货币乘数=1/Rd(Rd为央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供应量是成反比的。、【第五题】错误。货币中性确实是指,货币量的变化只会导致,名义变量的变化而不会导致实际变量的变化,但是,工资、价格是实际变量而非名义变量,产量、就业也是实际变量,详细的,参见曼昆编写的中级宏观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中文版第七版的第一百页,古典二分法。后面的下面分几次再答。【第六题】正确。扩张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可以通过IS-LM模型,使得收入变化,从而使总需求曲线移动【第七题】错误。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虽然都追求个人所得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但经济增长关心的重点是物质方面的进步、生活水准的提高;而经济发展不仅关心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更关心结构的改变,以及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价值判断、意识形态的变革。【第八题】正确。这是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内容,也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第九题】错误。真实预期理论认为,既然经济周期并不是因为市场机制不完善性所引起的就无须用国家的政策去干预市场机制,只要依靠市场机制,市场就可以自发地实现充分就业的市场均衡。【第十题】错误。价格粘性论也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名义价格粘性论;而是实际价格粘性论。名义价格粘性论包括菜单成本论,代表性理论为:菜单成本和经济周期论;工资粘性论分为名义工资粘性论和实际工资粘性论。名义工资粘性论的代表性理论有交错调整工资论和长期劳动合同论等。实际工资粘性论典型理论有:隐含合同论、效率工资论和局内—局外人理论。先回答到这里,有时间再回答后面的。2023-07-19 23:08:532
古典主义的货币理论和凯恩斯的货币理论的对比
古典主义的货币理论和凯恩斯的货币理论的对比 古典主义是古典宏观经济学对理性预期学派经济理论的发展和引申,它承袭了理性预期学派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以理性预期、市场出清和自然率假说为基本假设。 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观点集中于对经济周期问题的分析。在这方面,古典主义宏观经济学又分为货币经济周期学派和实际经济周期学派。 货币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如果政府改变总需求的政策是被公众预期到的,那么总供给曲线就随总需求曲线的提高而提高,从而抵消总需求对产出的影响。因此,预期到的货币冲击只影响价格水平面不影响实际产出。如果货币供给冲击是没有预测到的,在人们对价格预期既定的条件下,来自于货币增加导致的总需求增加可以对产出和就业产生影响。之所以人们对价格总水平的预期不能随时调整,原因是市场不完全和信息不完备。因此,货币因素是经济波动的初始根源。根据这一分析,古典宏观经济学派认为政府的政策一般来说是无效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从实际因素的变动解释经济波动。该理论认为,货币数量是适应产量的变化而调整的,产量的变化引起货币存量的变化,从而引起经济波动。导致实际产量发生变化的因素有生产技术的革新、新产品开发、气候变化、原材料和能源价格变动等。 关于经济政策,古典宏观经济学反对政府的支持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尽管该理论也承认政府政策对产出和就业会产生影响,但由于经济当事人理性预期的作用,这种影响的效果也难以界定。因此,该理论主张借鉴货币主义的单一规则。 凯恩斯主义强调对市场失灵的微观原因的探讨。其基本的理论假定是:非市场出清和经济当莫人的最大化与理性预期。 关于非市场出清,凯恩斯主义主要是从工资和价格黏性来加以说明的。相应于来自需求的各种冲击,工资和价格调整相对缓慢,使得经济回到实际产量等于正常产量的状态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从而市场出现非均衡。 至于工资和价格黏性,凯恩斯主义者从菜单成本论、交错调整价格和交错调整工资论、不完全竞争论、市场协调论、劳动市场论和信贷配给论等不同方面作出解释。例如,菜单成本论认为,价格调整之所以缓慢,原因是调整价格具有成本;交错调整价格及交错调整工资论则认为经济当事人调整价格的时间是交错进行的。不完全竞争论认为,不完全竞争的市场使得价格对总需求变动不敏感等。 在价格和工资黏性的基础上,凯恩斯主义用短期总供给曲线对经济波动进行了解释。在价格总水平上升时,厂商的生产可以尽快地进行调整,而由于工资黏性的作用,以预期价格决定的劳动供给则不能进行迅速调整,凯恩斯主义的短期总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对应于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总供给曲线,急需求的变动不仅影响价格总水平,也影响实际产出量。 基于上述分析,凯恩斯主义不仅认为短期内总需求管理的政策仍然是有效的,而且主张政府在协调市场失灵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以便在经济受到总需求冲击之后迅速地回复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 古典宏观经济学和凯恩斯主义比较,两个流派在理论和政策方面的分歧可谓是自由主义和政府干预主义的延续。具体来说,从假定条件来看,市场出清和非市场出清成为最初的分水岭。古典主义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而凯恩斯主义则重视市场不完全的方面。由此引申出来的政策结论也就与此截然相反。 古典主义和凯恩思主义的差异 20世纪以来,西方宏观经济学派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他们争论的问题集中于:第一、 经济能否自动达到充分就业,供需平衡的均衡状态? 或各类市场能否自动出清?第二、 价格、工资和利率是否能灵活调整?第三、 货币在经济体系中的作用是否是中性的?古典二分法是否有效?第四、经济活动是否应当取消政府干预,实行自由放任? 第五、 宏观经济学主要是关注长期经济增长问题,还是关注短期经济波动问题? 古典主义和凯恩思主义的争论也没有离开这些焦点问题。1、古典宏观经济学力图回到古典经济学的立场,宣称自由竞争的市场自有其内在的机制,价格、工资是可以灵活调整的,货币是非中性的(货币做为名义变量只能影响到价格这样的名义变量,而对产量、就业等实际变量没有影响),供需可以自动平衡,市场能够自发调整到理想的均衡状态,政府不要干预经济,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经济在长期趋于稳定、发展。新古典主义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捍卫他们的古典经济理论并提出他们的政策主张。1)他们试图用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来论证宏观经济问题。他们从人是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出发。他们从微观经济学的角度观察,单个个人、企业的工资、价格是变动的,坚信市场工资和价格可以自发调整,从而调整需求,直至市场完全出清,自由竞争是供需双方趋于平衡的法宝,市场最终会达到的理想状态,保持经济平稳发展,让整个社会享受最大的福利。至于供给过剩,需求不足,或是需求过旺,供给不足只是偶然的现象。2)他们运用计量经济的方法,来说明人们的理性预期。以此为代表的人物是卢卡斯,他认为,每个经济人都是有理性的,人的理性可以分为强理性和弱理性,强理性是指象经济学家之类的人物,他们会根据所获得的信息,结合他们的经济学知识对经济的发展给出一个理性的判断,例如:当市场价格(P)超出他的预期价格(Pe),即(P-Pe>0),他会据此判断是由于市场需求增加而导致物价上涨,还是由于市场的货币流通量增大而导致物价上涨,从而理智地安排他的生产和经营。而弱理性的人虽然不能获得的完全信息,也不具有经济学的专业知识,但是由于经济是发展的,企业和政府、市场的博弈是重复的,因此,人们可以从多次的博弈中获得经验和教训,长期来说,人们对经济展的预期是趋于正确的。简化的新古典宏观经济模型(卢卡斯供给函数):yts=yn+γ(pt-pte),γ>0该函数的意义是:如果价格水平等于人们的预期值(pt =pte),则总供给等于自然率的产出水平yn(自然率产出水平是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的最大产出)。否则,随着现实价格水平超出预期的价格水平,产出增加到自然率水平之上。亦即,当人们能准确预计价格水平时,总产出(yts)就等于自然产出率水平(yn)。所以,政府刺激经济的货币政策只会导致物价上涨,而不会提高产出,增加就业。如果,政府的政策要有效的话,就必须出其不意,或是采取欺骗的手段。总而言之,政府刺激经济的政策会破坏经济自身的稳定性,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古典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保持经济活动的高度自主性。 2、凯恩思主义为了保持其统治地位,也进行了修正。1)凯恩思主义认为工资和价格是刚性的,使供求关系不能发生应有的调节作用,使得市场不能处于“理想的”均衡状态。关键问题是工资和价格的刚性,这不符合微观经济学的原理。因此,凯恩思主义进行了修正,他们认为市场并非是完全竞争的,企业也并非完全是价格的接受者。因此,凯恩思主义认为,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中,工资和价格即使不是刚性也是粘性。工资粘性的理由是,工资是由合同签定的,而一般合同都有合同期,在合同期内工资是不能随意变更的,厂商虽然可以压低工资,但也面临工人流失的危险;工人虽然可以要求提高工资,也可以举行罢工,但是停工对工人收入也会有影响,因此工资是不易改动的,至少短期内不能随意改动。对于价格的改动厂商也需要付出代价,如重新印制价格表,更改合同,通知生意的伙伴和他的顾客等等,这就会产生所谓的“菜单成本”,因此价格在短期内也不会随意变动。因此工资和价格都有一定的粘性,所以市场并不是总是出清的,供求并不是总是相等的。2)凯恩思主义的模型增添两个假设:一是经济当事人利益最大化原则,二是理性预期。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状况是,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供给往往大于需求,经济危机往往是由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的不足会使生产萎缩和工人失业、经济衰退。因此,凯恩思主义的结论是在市场的供给大于需求时,由于工资和价格的是有粘性的,所以市场不能自动调节到出清的状态,要使市场趋于平衡就必须刺激需求。同时,凯恩思主义也考虑到经济体内的自动调节机制,考虑到理性预期,他们认为,当外部冲击到来时,必须斟酌使用经济政策去抵消外部冲击,使总需求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总之,凯恩思主义仍然坚持政府对经济的干预。2023-07-19 23:09:001
古典二分法的发展
当人类社会进入市场经济之后,货币的作用日益重要了,不仅市场经济的最早代言人重商主义者把货币等同于一国的财富,以保护主义贸易政策实现富国富民,而且,有更多的经济学家看到了货币对经济的直接影响。18世纪的美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大卫·休谟就指出:“在货币输入空前激增的各国,一切带有了起色,面貌一新;各行各业朝气蓬勃,干劲十足,商人更加雄心勃勃,力图进取,制造业者更加兢兢业业,精益求精,连农民扶犁也手脚轻捷,格外用心了。”休谟的这句话是指货币增加刺激了总需求,引起经济繁荣。但货币量剧增也未见都是好事。十五六世纪地理大发现和随之而来的西欧各国对海外的掠夺使作为货币的金银大量进入这些国家。货币的这种急剧增加并没有引起经济繁荣,相反都导致物价飞涨,这被经济史学家称为“价格革命”。这次“价格革命”使经济学家更加审慎地看待货币,这就产生了至今仍有影响的货币数量论。在对货币与经济关系的研究中,凯恩斯以前的古典经济学家形成了一种与主流地位的观点——古典二分法。2023-07-19 23:09:251
你认为货币面纱观是否正确?二分法是否合理
古典二分法就是把经济分为两个互不相关的部分———实物经济与货币。相应地,经济学也分两个相不相关的部分———经济理论与货币理论。 经济理论研究实物经济中产量的决定,决定产量的是资源、人口、技术这些因素。货币理论研究货币如何决定物价水平。根据货币量同比例变动,货币的价值(即购买力)也取决于流动中的货币量,与货币量反比例变动。换言之,货币量变动引起物价水平同比例变动和货币价值反比例变动。这就是著名的货币数量论。 由这种古典二分法又得出了一个重要的推论:货币中性论。这就是说,在经济中,货币量的变动只影响物价、名义利率、名义汇率、名义GDP这些用货币单位表示的名义变量,并不影响真实利率、真实汇率、真实GDP这些用实物单位表示的真实变量。这种理论的基本观点是货币对经济没有实质性影响。2023-07-19 23:09:392
高手请进(宏观经济学)2011试卷。请尽量完整! 谢谢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指人们的消费虽然随收入的增加而增加,但在所增加的收入中用于增加消费的部分越来越少,凯恩斯认为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是由人类的天性所决定的。由于这一规律的作用,出现消费不足。2.财政政策:是指国家根据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而规定的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通过财政支出与税收政策来调节总需求。3.GDP: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4.购买力平价:是指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决定于它们单位货币购买力之间的比例。5.奥肯定理: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u2022奥肯发现了周期波动中经济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经验关系,即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美国一般将之定义为3%)下降2%时,失业率上升大约 1%;当实际GDP增长相对于潜在GDP增长上升2%时,失业率下降大约 1%,这条经验法则以其发现者为名,称之为奥肯定理。潜在GDP这个概念是奥肯首先提出的,它是指在保持价格相对稳定情况下,一国经济所生产的最大产值。潜在GDP也称充分就业GDP。 6.效率工资:指的是企业支付给员工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得多的工资,促使员工努力工作的一种激励与薪酬制度。它的主要作用是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2023-07-19 23:09:582
.近年来,我国政府多次降息,但居民储蓄不降反升,这是否符合古典宏观理论?为什么?
womanman你还学经济学吖?这肯定不是古典理论啊,根据古典二分法和货币中性,通货应该是随着利率的降低而升高的但古典理论显然只适合于长期,短期有很大错误,一定时期内物价水平是会影响真实利率的,何况中国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短期除了货币的多个决定政策重要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预期的物价水平,你这题我不知道啥时候出的,可能当时由于受大环境影响,没太好的投资渠道,就业形势严峻,大家对未来经济前景担忧,而提前进行储蓄吧?刚学到这个,回答一下嘿~2023-07-19 23:10:052
经济类研究生复习
1、英语和数学的话,随便只要是市面上的基本都可以。我推荐英语张剑的书,数学二李的书。2、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微宏观经济学》考试大纲第一部分 考试说明一、考试性质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是我校所有经济学专业硕士生必考的专业基础课。其考试要求达到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的水平,以保证被录取者具有较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二、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答卷方式:闭卷,笔试(二)答题时间;180分钟(三)各部分内容的考试比例微观经济学 50%宏观经济学 50%(四)题型比例选择题(单选) 约20分判断题(并说明理由)约30分计算题(约4题) 约40分问答题(4-6题,每题10-20分) 约60分(五)参考书目1.[美]哈尔u2022R. 范里安著,费方域等译,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第六版)。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3月第1版。2.[美]曼昆, 宏观经济学, 第6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7年。第二部分 考查要点一、微观经济学(一)消费者理论预算集及性质,预算线及其变动,计价物,税收、补贴和配给。消费者偏好,关于偏好的假设,弱偏好集,无差异曲线,边际替代率及解释。效用函数,序数效用,基数效用,边际效用,边际效用与边际替代率的关系。消费者最优选择,需求束,需求函数,税收类型的选择。正常商品,低档商品,收入提供曲线,恩格尔曲线,普通商品,吉芬商品,价格提供曲线,需求曲线,替代与互补,反需求函数。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斯勒茨基方程,需求总变动的构成,变动率,需求法则,斯勒茨基替代效应与希克斯替代效应,补偿需求曲线。或有消费计划,期望效用函数,厌恶风险,偏好风险,风险中性。消费者剩余及其解释,消费者剩余的变化,补偿变化,等价变化,生产者剩余及其变化,计算得利和损失。(二)市场从个人需求到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曲线,需求价格弹性,收益及其与弹性的关系,边际收益及其与弹性的关系,需求收入弹性。供给曲线,市场供给曲线,竞争市场,均衡价格,经济均衡,税收对均衡的影响,税收的额外净损失,帕累托效率。(三)生产、成本论生产要素,生产集,生产函数,等产量线,技术的特征,边际产品及其递减规律,技术替代率,长期生产,短期生产,规模报酬及类型。利润,机会成本,不变要素,可变要素,准不变要素,短期利润最大化,长期利润最大化,边际产品价值,要素需求曲线,利润最大化和规模报酬的关系。成本最小化,有条件的要素需求,规模报酬与成本函数的关系,长期成本函数,短期成本函数,不变成本,准不变成本,沉没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不变成本,边际成本,长期平均成本,长期边际成本,长期成本与短期成本的关系。(四)市场结构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完全竞争市场,竞争厂商的供给决策,厂商短期供给曲线,利润与生产者剩余,厂商长期供给曲线。短期行业供给,短期行业均衡,长期行业供给,长期行业均衡,零利润的含义,经济租金。垄断,垄断厂商的利润最大化,成本加成定价,垄断的低效率,额外净损失,造成垄断的原因,自然垄断,最低效率规模,卡特尔。价格歧视及三种类型,搭售,两部收费制,垄断竞争,产品差异化。要素市场,边际产品收益,买方垄断,上游垄断,下游垄断。寡头垄断,价格领导者,价格追随者,产量领导者,产量追随者,斯塔克尔伯格模型,古诺模型,伯特兰竞争模型,串谋,卡特尔。博弈论,收益矩阵,占优策略,纳什均衡,纯策略,混合策略,囚徒困境,重复博弈,序贯博弈。最优反应,协调博弈,零和博弈,鹰鸽博弈,承诺博弈,讨价还价模型。(五)一般均衡局部均衡分析,一般均衡分析,埃奇沃思方框图,帕累托有效配置,契约曲线,超额需求,瓦尔拉斯均衡,瓦尔拉斯法则,均衡与效率,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及含义,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及含义。鲁滨逊u2022克鲁索经济,生产与福利经济学定理,生产可能性集合,生产可能性边界,边际转换率。(六)福利经济学社会偏好,不可能性定理,社会福利函数,效用可能性及和,等福利线,平等配置,公平配置。消费外部效应,生产外部效应,科斯定理。公共物品及提供问题,搭便车问题,不同水平的公共物品,投票机制,克拉克税。不对称信息,逆向选择,道德风险,激励体系。二、宏观经济学(一)导论1. 宏观经济学概述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区别,模型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灵活价格与粘性价格,经济的衰退与萧条,真实GDP与失业,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市场出清与失衡,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2. 宏观经济变量的度量GDP的定义、度量方法及构成,真实GDP、名义GDP及GDP缩减指数,国民收入账户及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的计算,消费、投资、政府支出与净出口的含义及主要构成,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及其与GDP缩减指数在计算上的差别,劳动力、劳动参与率、失业率及其计算,劳动供给、劳动需求与劳动力市场均衡,奥肯定律。(二)宏观经济的主要问题1. 国民收入的生产与分配 总量生产函数、生产要素与产出,规模报酬不变、递增和递减,要素的边际产品及其递减规律,完全竞争市场与要素价格,真实工资与资本的真实租赁价格,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消费函数与边际消费倾向,真实利率与名义利率,国民储蓄、公共储蓄与私人储蓄,可贷资金市场及其均衡条件,政府支出的挤出效应。2. 失业 自然失业率及其与离职率和找到工作的概率之间的关系,摩擦性失业、等待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最低工资法、工会与效率工资假说对等待性失业的影响,结构变动和失业救济金对摩擦性失业的影响,长期失业者,如何解释美国和欧洲的失业数据。3. 货币与通货膨胀 货币及其主要功能,法定货币与商品货币,通货膨胀与恶性通货膨胀,货币供给与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及其公开市场业务,现钞、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宏观经济学中对货币的划分(M0、M1、M2等),货币数量论,真实货币余额,货币需求函数,货币流通速度,铸币税,费雪方程与费雪效应,事前与事后真实利率,磨鞋底成本与菜单成本,货币中性与古典二分法,真实变量和名义变量,通货膨胀的经济效应。4. 开放经济 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量,贸易余额、贸易盈余与贸易赤字,小国开放经济,名义与真实汇率,购买力平价假说,世界利率,汇率及其标价方法,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三)长期增长理论1. 新古典增长理论 储蓄率及其在索洛增长模型中对产出水平和资本存量的影响,稳态及其计算,人口增长率对总产出与人均产出的影响,黄金法则的资本水平及其计算,调整储蓄率达到黄金稳态时消费和产出的动态调整过程。2.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进步率在索洛模型中对人均产出的影响,劳动力的效率,劳动节约型的技术进步,内生增长理论及其对技术进步的进一步解释,全要素生产率和索洛余项。(四)短期波动理论1. 经济波动概述 总需求与总需求冲击,总供给与总供给冲击,货币数量方程与总需求曲线右下倾斜的推导,短期与长期中的总供给曲线。2. IS-LM模型 凯恩斯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图与IS曲线的推导,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与LM曲线的推导,政府支出和税收的乘数效应,实际支出与计划支出,IS-LM模型的计算及基本的政策含义。3. IS-LM模型的政策含义 从IS-LM模型推导出右下倾斜的总需求曲线,政府支出和税收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货币传导机制,庇古效应,债务-通缩理论,价格下降对收入的影响及其机制。4. 总供给曲线 总供给曲线及其右上倾斜的理论解释,粘性工资模型,不完全信息模型,粘性价格模型,工人错觉模型,菲利普斯曲线,适应性预期与理性预期,需求拉动与成本推动通货膨胀,自然失业率与迟滞效应。5. AS-AD模型及其政策含义 AS-AD模型的均衡,外部冲击对产出和价格的影响,AS-AD模型中的货币中性,开放经济的AS-AD模型。(五)宏观经济政策1. 稳定政策 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内部滞后和外部滞后,卢卡斯批判及其政策含义,先行指标,自动稳定器,时间不一致性,货币主义,政治商业周期,泰勒规则,相机决策和规则决策的比较。2. 政府债务与预算赤字 资本预算,经过周期性调整的预算赤字,李嘉图等价命题及其对财政政策有效性的质疑,政府债务与预算赤字的经济影响,遗赠动机。(六)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1. 消费理论 边际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跨时预算约束,贴现,边际替代率,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生命周期假说,预防性储蓄,持久收入假说,持久收入与暂时收入,借贷约束,随机游走假说,及时享乐假说。2. 投资理论 企业固定投资、家庭住房投资和存货投资,新古典投资模型,折旧,资本的真实成本,净投资,公司收入税,投资税收信贷,股票与股票市场,托宾的q理论,融资约束,生产均匀,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存货,避免缺货的动机,半成品,加速数模型。3.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 保证金,100%保证金制度,比例保证金制度,金融中介,基础货币,保证金-存款比例,现钞-存款比例,货币乘数,高能货币,公开市场业务,过度准备金,证券投资组合理论,鲍默尔-托宾模型,准货币,货币需求的资产组合理论和交易理论。4. 真实商业周期理论 真实商业周期(RBC)理论与新凯恩斯经济学,劳动的跨时替代,总需求的外部性,协调失败理论,劳动储备,新古典经济学,真实商业周期理论对经济波动的根源和传导机制的解释。补充说明:要求能够运用微宏观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的现实经济问题。详见http://www.hustzs.cn/GradAdmission/Show.asp?id=6182023-07-19 23:10:261
金融学考研
范里安《微光经济学现代观点》1994年版本1 市场2 预算约束3 偏好4 效用5 选择6 需求7 显示偏好8 斯勒茨基方程9 购买和销售10 跨时期选择11 资产市场12 不确定性13 风险资产14 消费者剩余15 市场需求16 均衡17 技术18 利润最大化19 成本最小化20 成本曲线21 厂商供给22 行业供给23 垄断24 要素市场25 寡头垄断26 对策论27 交换28 生产29 福利30 外部效应31 公共物品32 信息数学附录英汉术语对照表各章答案曼昆《宏观经济学》人大出版社2000年版本第1篇 导言第1章 宏观经济学的科学1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什么?2 经济学家是如何思考的?3 本书的安排第2章 宏观经济学的数据1 衡量经济活动的价值:国内生产总值2 衡量生活费用:消费物价指数3 衡量失业:失业率4 结论:从经济统计数据到经济模型第2篇 古典理论:长期中的经济第3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1 是什么决定了产品与服务的总生产?2 国民收入如何分配给生产要素?3 什么因素决定产品与服务需求?4 什么因素使产品与服务的供求均衡?5 结论附录: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第4章 货币与通货膨胀1 什么是货币?2 货币数量论3 金(银)币铸造税:从发行货币得到的收益4 通货膨胀与利率5 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6 通货膨胀的社会成本7 恶性通货膨胀8 结论:古典二分法附录:卡甘模型:现在与未来的货币如何影响物价水平第5章 开放的经济第6章 失业第3篇 增长理论:超长期中的经济第7章 经济增长I第8章 经济增长II第4篇 经济周期理论:短期中的经济第9章 经济波动导论第10章 总需求I第11章 总需求II第12章 开放经济中的总需求第13章 总供给第5篇 宏观经济政策争论第14章 稳定政策第15章 政府债务第6篇 再论支撑宏观经济学的微观经济学第16章 消费第17章 投资第18章 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第19章 经济周期理论的进展结束语 我们知道什么,我们不知道什么术语表索引译后记还需要知道什么,M我2023-07-19 23:10:351
魔术师分区有什么功能?
分类: 电脑/网络 >> 操作系统/系统故障 解析: PartitionMagic(分区魔术师,简称PQ)是一款无损分区软件,与FDISK相比有以下特点: 数据无损分区:可以对现有分区进行合并、分割、复制、调整等操作,不损伤现存数据,这是它最大的优点。 多主分区格式:可以是FAT16、FAT32等DOS分区、也可以是NTFS、HPFS、Linux等非DOS分区。 分区格式转换:支持FAT16、FAT32格式转换为NTFS格式,也支持NTFS格式转换为FAT16、FAT32格式。 格式化分区:分区后直接可以进行高级格式化。 分区隐藏:可以隐藏分区。 文件簇调整:可以手动调整文件簇的大小,可以是4KB、1KB或512B,以减少空间的浪费。 多系统引导功能:通过BootMagic建立多分区的引导。 由于以上特点,在分区工具中PartitionMagic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2023-07-19 23:03: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