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uckySXyd
-
1、即:就。更:重新。刮目:擦擦眼。待:看待。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
2、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翻译: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4、即更刮目相待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故事主人公是三国名将吕蒙。刮目:擦亮眼睛。比喻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待人或事物。
相关推荐
即更刮目相待 更今义是什么
更:古义为重新;今义为更加,再一次。“即更刮目相待”意思是: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待人或事物。出自北宋司马光的《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卷六十六。节选原文: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等到鲁肃到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扩展资料创作背景三国时期,吴军大将吕蒙年少时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笃志不倦”地博览群书,学问大进。此文即是司马光根据这一史料整理改写而成。作品赏析《孙权劝学》一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此文以对话为主,人物的语言简洁而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的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此外,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如其中的“吴下阿蒙”、“刮目相待”更是因其言简意丰而流传运用至今。还有,在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权劝学2023-07-19 22:51:113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是: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出处】《孙权劝学》。【作者】北宋司马光。【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扩展资料:1、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 ,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2、赏析该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因先前的史书已有较详细的记载,而又无新的史料可以补充,所以文章是根据从略的原则对先前史书的有关记载进行改写的。文章篇幅小,仅119字,虽极简略但剪裁精当,不仅保留了原文的精华和故事的完整性,而且以更精练的文笔突出了人物的风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写之作。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排极其精当。 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权劝学2023-07-19 22:51:294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之晚乎!翻译
应该是"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如下: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这句话翻译: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其他人。望采纳2023-07-19 22:52:068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来演化成怎样一句话?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后来比喻什么?
演化成:“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意思是:和你分别只有几天(“三日”在古代不只是三天的意思,也可以表示几天),就要消除以前的眼光,重新认识你了。(“刮目”就是揉眼睛的意思,表示重新看清。这里是佩服的意思。)比喻:一个人的进步很快,令人不敢相信,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出处: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原文: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应当用新眼光来看到(我),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扩展资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历史典故吕蒙初不习文,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勇将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吕蒙推托说:“在军营中常常苦于事务繁多,恐怕不容许再读书了。”孙权耐心指出:“我难道要你们去钻研经书做博士吗?只不过叫你们多浏览些书,了解历史往事,增加见识罢了。你们说谁的事务能有我这样多呢?我年轻时就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周易》。自我执政以来,又仔细研究了‘三史"《《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及各家的兵法。自己觉得大有收益。像你们二人,思想气质颖悟,学习一定会有收益,怎么可以不读书呢?应该先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以及‘三史"。孙子曾经说过:‘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空想,没有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东汉光武帝担任着指挥战争的重担,仍是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能勉励自己呢?”吕蒙从此开始学习,专心嘞奋,他所看过的书籍,连那些老儒生也赶不上。鲁肃继周瑜掌管吴军后,上任途中路过吕蒙驻地,吕蒙摆酒款待他。鲁肃还以老眼光看人,觉得吕蒙有勇无谋,但在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事时,吕蒙不乏真知灼见,使鲁肃很受震惊。酒宴过后,鲁肃感叹道:“我一向认为老弟只有武略,时至今日,老弟学识出众,确非吴下阿蒙了。”吕蒙道:“士别三日,但更刮目相看。老兄今日既继任统帅,才识不如周公瑾(周瑜),又与关羽为邻,确实很难。关羽其人虽已年老却好学不倦,读《左传》朗朗上口,性格耿直有英雄之气,但却颇为自负,老兄既与之相邻,应当有好的计策对付他。”他为鲁肃筹划了三个方案,鲁肃非常感激地接受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2023-07-19 22:52:536
即更刮目相待的即更是什么意思,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
1.即:就。 2.更:重新。 3.刮目:擦擦眼。 4.待:看待。 5.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 6.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7. 翻译:吕蒙说:“和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 8. 即更刮目相待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9.故事主人公是三国名将吕蒙。 10.刮目:擦亮眼睛。 11.比喻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待人或事物。2023-07-19 22:53:171
即更刮目相待的更的意思是什么
即更刮目相待的更的意思是比喻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待人或事物。即:就。更:重新。刮目:擦擦眼。待:看待。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翻译:吕蒙说:“与读书的人分别几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好友后分别了。出处:即更刮目相待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故事主人公是三国名将吕蒙。刮目:擦亮眼睛。比喻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待人或事物,重新或是改变的意思。就是要改变对人固有的印象,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别人。2023-07-19 22:53:241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
指 别人 已有进步,当 另眼相看 。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宋·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注音: ㄕㄧˋ ㄅㄧㄝ ˊ ㄙㄢ ㄖㄧˋ ,ㄍㄨㄚ ㄇㄨˋ ㄒㄧㄤ ㄉㄞˋ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近义词: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成语语法: 作宾语、分句;用于看待别人的成绩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after a scholar"s absence of three days, one will see in him a man changed for the better.2023-07-19 22:53:371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2023-07-19 22:53:441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什么意思
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2023-07-19 22:53:512
即更刮目相待的刮目的意思?
这里“刮目”的意思是拭目,借指彻底改变眼光,比喻改变旧看法。刮目,原意是刮掉眼睛前的障碍物。2023-07-19 22:53:581
请问,“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一个成语吗?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不是成语,是《孙权劝学》中的一句话一、出处宋代司马光的《孙权劝学》二、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三、释义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四、重点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2、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3、今:当今。4、当涂:当道,当权。5、掌事:掌管政事。6、辞:推托。7、以:介词,用。8、务:事务。9、岂:难道。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12、邪: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13、但:只,仅。14、当:应当。15、涉猎:粗略地阅读。16、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17、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18、益:好处。19、乃:于是,就。20、始:开始。21、就学:指从事学习。22、及:到了……的时候。23、过:到。24、论议:讨论议事。25、大:非常,十分。26、惊:惊奇。27、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28、非复:不再是。复:再,又。29、吴下阿蒙:现指才识尚浅的人。30、即:就。31、更(gēng):重新。32、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待:看待。33、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34、何:为什么。35、见事:认清事物。见,认清,识别。36、遂:于是,就。37、拜:拜见。38、别:离开。扩展资料一、作品赏析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重要性。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吕蒙的谦虚好学, 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二、作者轶事诚信卖马司马光要卖一匹马,这匹马毛色纯正漂亮,高大有力,性情温顺,只可惜夏季有肺病。司马光对管家说:“这匹马夏季有肺病,这一定要告诉给买主听。”管家笑了笑说:“哪有人像你这样的呀?我们卖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说出来!”司马光可不认同管家这种看法,对他说:“一匹马多少钱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我们做人必须得要诚信,要是我们失去了诚信,损失将更大。”管家听后惭愧极了。2023-07-19 22:54:196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说明什么?
士就是士人的意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其实是一句引语,吕蒙借此语表达要求鲁肃以发展的眼光看人,不要再轻视自己的意思。直译就是:“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2023-07-19 22:54:422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出自哪本书?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阜南东南)人,少年时即随姊夫邓当渡江。吕蒙的姊夫邓当为孙策部将,吕蒙年仅十五六岁即随军出征。邓当死后,吕蒙代领其众,随孙权征战各地。与刘表部将黄祖作战时,吕蒙为先锋,阵斩陈就,受任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在赤壁之战中,吕蒙与周瑜、程普击败曹军,围曹仁于南郡,曹仁败走,进据南郡,晋位偏将军,任浔阳县令。 吕蒙初不习文,孙权开导他和另一个勇将蒋钦说:“你们如今都身居要职,掌管国事,应当多读书,使自己不断进步。”吕蒙推托说:“在军营中常常苦于事务繁多,恐怕不容许再读书了。”孙权耐心指出:“我难道要你们去钻研经书做博士吗?只不过叫你们多浏览些书,了解历史往事,增加见识罢了。你们说谁的事务能有我这样多呢?我年轻时就读过《诗经》、《尚书》、《礼记》、《左传》、《国语》,只是不读《周易》。自我执政以来,又仔细研究了 ‘三史" (《史记》、《汉书》、《东观汉记》)及各家的兵法,自己觉得大有收益。像你们二人,思想气质颖悟,学习一定会有收益,怎么可以不读书呢?应该先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以及‘三史"。孙子曾经说过:‘整天不吃、整夜不睡地空想,没有好处,还不如去学习。"东汉光武帝担任着指挥战争的重担,仍是手不释卷。曹操也说自己老而好学。你们为什么偏偏不能勉励自己呢?”吕蒙从此开始学习,专心嘞奋,他所看过的书籍,连那些老儒生也赶不上。 鲁肃继周瑜掌管吴军后,上任途中路过吕蒙驻地,吕蒙摆酒款待他。鲁肃还以老眼光看人,觉得吕蒙有勇无谋,但在酒宴上两人纵论天下事时,吕蒙不乏真知灼见,使鲁肃很受震惊。酒宴过后,鲁肃感叹道:“我一向认为老弟只有武略,时至今日,老弟学识出众,确非吴下阿蒙了。”吕蒙道:“士别三日,但更刮目相看。老兄今日既继任统帅,才识不如周公瑾 (周瑜),又与关羽为邻,确实很难。关羽其人虽已年老却好学不倦,读《左传》朗朗上口,性格耿直有英雄之气,但却颇为自负,老兄既与之相邻,应当有好的计策对付他。”他为鲁肃筹划了三个方案,鲁肃非常感激地接受了。2023-07-19 22:54:511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演化成怎样一句话??
这句话的意思是,和你分别只有几天(“三日”在古代不只是三天的意思,也可以表示几天),就要消除以前的眼光,重新认识你了.(“刮目”就是揉眼睛的意思,表示重新看清.这里是佩服的意思.) 后来演变成“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后来比喻一个人的进步很快,令人不敢相信. 这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鲁肃赞扬吕蒙的话.,10,“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演化成怎样一句话? 后来比喻什么? 古人还有一句俗话,叫“三天不读书,语言也不休”.这两句合在一起讲的是什么道理?2023-07-19 22:54:581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更”是什么意思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吕蒙是东吴的一员战将,但有武无文,孙权就对他说:「如今你是掌管大事的国家要人,应当学些文化以开心智。」为了让吕蒙有效学习,孙权还给他开了书单,有《孙子》、《六韬》、《左传》、《国语》,还有一些其他的史书。从此,吕蒙便开始看书,并且非常努力,他读书越来越多,有的书连当时的儒生也没读过。有一次,鲁肃到陆口接替周瑜,路过吕蒙的军营,和他一起聊天。他惊奇的发现,吕蒙的学问大长,自己常常被他问住。鲁肃拍着吕蒙的肩膀说:「我总认为你不过只有武略罢了,今天看来,弟学识渊博,再不是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呀!」2023-07-19 22:55:072
即更刮目相待的更古义和今义什么意思
古义: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今义:更加, 祝你新年快乐希望采纳2023-07-19 22:55:162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这句话在陈寿的三国志里没有,出自裴松之的注吗?怎么翻译
指人在短时间内有极大的进步,要改变对他的看法。指在很短的时间让人家认为变了一个人一样,变得出色了。在分别很短时间,就应用新的眼光看待《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之,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划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初,权谓蒙及蒋钦曰:‘卿今并当涂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蒙曰:‘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魏晋南北朝以《史记》《汉书》《东观汉记》为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卿何独不自勉勗邪"蒙始就学,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后鲁肃上代周瑜,过蒙言议,常欲受屈。肃拊蒙背曰:‘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今论,何一称穰侯乎?兄今代公瑾,既难为继,且与关羽为邻。斯人长而好学,读《左传》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气,然性颇自负,好陵人。今与为对,当有单复(单复,犹奇正,古代战术之一),以卿(卿,当为“乡”。从卢弼说)待之。"密为肃陈三策。肃敬受之,秘而不宣。权常叹曰:‘人长而进益,如吕蒙、蒋钦,盖不可及也。富贵荣显,更能折节好学,耽悦书传,轻财尚义,所行可迹,并作国士,不亦休乎?"[1]当初,吴王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专管经学传授的学官吗! 只是要粗略的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事务繁忙,能比得上我呢?我常常读书,认为读书非常有益。”于是吕蒙便开始学习。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鲁肃非常惊奇地说:“以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吕蒙了!”吕蒙说:“士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了解事物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告别了。2023-07-19 22:55:271
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为话题的作文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擒杀关羽的武将,此人文韬武略均令人赞叹。《三国志》中有他的传记。裴松之在对其传作注时,援引了《江表传》,内有吕蒙通过读史增长才干的记述。当时鲁肃对吕蒙才学的变化很是惊奇,说了一些赞美的话,吕蒙则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回答了鲁肃,反映了吕蒙通过学习、读书,特别是通过读史书对自己能力的更加自信。 吕蒙本是一介武夫,自幼随其姐夫邓当征战,打仗勇猛。他性情暴烈,有一人因说他年幼不中用,不过是敌人宰杀的对象而被他怒杀。以后,他在战场上多次立功,受到孙策、孙权的重用。有一次,孙权劝吕蒙和另一大将蒋钦要多读书,说:“卿今并当途掌事,宜学问以自开益”。吕蒙回答说:“在军中常苦多务,恐不容复读书”。就是说,整日忙于军务,哪有时间读书?可是孙权却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令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少时历《诗》、《书》、《礼记》、《左传》、《国语》,惟不读《易》。至统事以来,省三史、诸家兵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如卿二人,意性朗悟,学必得之,宁当不为乎?宜急读《孙子》、《六韬》、《左传》、《国语》及三史。”意思是说,你们再忙难道比我忙吗?我让你们读书不是让你们都成为博士,只是希望你们增长历史知识,开阔视野。孙权还用孔子的话教导他们, 说:“孔子言‘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以光武帝刘秀和当世的曹操为例对他们进行勉励:“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孟德亦自谓老而好学。”从此以后,吕蒙开始努力学习,史书说“笃志不倦,其所览见,旧儒不胜”。这是说,他读了很多书,有些老儒还不如他。周瑜死后,鲁肃接替周瑜的位置。鲁肃每次路过吕蒙的营地,总要与吕蒙一起讨论军国大事,常被吕蒙的见识所折服。鲁肃拍着吕蒙的背膀说:“吾谓大弟但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从这一历史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多读史书可以增长人们的军事才干和政治智慧,对治国安邦亦大有帮助。 中国史书论述历史盛衰兴亡之道的内容很丰富,历代思想家、史学家都重视总结历史上的得失成败,以为后代政治家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勤于读史,善于批判地吸收历史上的优秀思想成果,定能使人的器识和境界得以提高,就能够做到如吕蒙说的“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2023-07-19 22:55:361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的意思
跟读书人分别后三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他,老兄你看起事情来怎么不能早一点看到它的发展情况呢?2023-07-19 22:55:443
孙权劝学原文和翻译。
一、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编辑本段]二、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太多为借口推辞。孙权说:“我哪里是要你成为研究经书,传授经学的学官呀!只不过是要你粗略地浏览群书,了解往事罢了。你说你事务多,能像我(有那么多事务)一样?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读书对我)十分有效益。”吕蒙这才开始从事学习。(后来)等到鲁肃经过寻阳,跟吕蒙谈论商议(时),(鲁肃)大吃一惊说:“(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现指学识尚浅的人)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才华的人)读书人离别了几天,就应该重新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就拜见了吕蒙的母亲,(并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告别。2023-07-19 22:56:054
即更刮目相待的更是什么意思,刮目相待的意思是
1.即更刮目相待:比喻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待人或事物。 2.刮目:擦亮眼睛。 3. 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4.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5.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6.”蒙乃始就学。 7.及鲁肃过寻阳,和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2023-07-19 22:56:311
《孙权劝学》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中“更”字的读音?
即更刮目相待(gēng)需要掌握的字的读音 卿(qīng) 即更刮目相待(gēng) 遂(suì) 祖逖(tì) 刘琨(kūn) 蹴(cù) 左丞相睿(ruì) 军谘(zī) 骁健(xiāo) 戎狄(róng dí) 廪(lǐn) 铠仗(kǎi) 击楫(jí) 起冶(yě) 募得(mù)2023-07-19 22:56:406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
意为: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擦擦眼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该句来源于孙权劝学《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一一《资治通鉴》。 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先写孙权劝学,吕蒙“乃始就学”;后写鲁肃“与蒙论议”“结友而别”。 该文既记叙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无论一个人先天天赋多好,如果后天不学习依然不能成功,相反一个人即使基础差,但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能学到知识,并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办事能力,并告诉人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2023-07-19 22:57:092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 这句话的出处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释义: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 2、出处:《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3、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吗?我只是让你泛览书籍,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哪个像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应当用新眼光来看待(我),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2023-07-19 22:57:161
即更刮目相待出自什么诗
即更刮目相待出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故事主人公是三国名将吕蒙。 刮目:擦亮眼睛。比喻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待人或事物。2023-07-19 22:57:241
《孙权劝学》孙权劝吕蒙学习的原因和目的是什么
是按他自己的经验来告诉吕蒙,学习室永无止境的,让他因此产生对知识的挑战心理用原文这样回答原因是: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目的是: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拓展资料:《孙权劝学》是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参考资料:百科-孙权劝学2023-07-19 22:57:327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是什么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解释是: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解释是: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感情色彩是中性成语。拼音是shìbiésānrìjígèngguāmùxiāngdài。关于成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详细内容,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成语接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待理不理、理正词直、直言无隐、隐鳞戢翼、翼翼飞鸾、鸾凤和鸣、鸣凤朝阳、阳关三迭、迭嶂层峦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相关成语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刮目相待、刮刮匝匝、刮刮杂杂、士别三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有话即长,无话即短、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呼之即至,挥之即去、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刮目相见、刮目相看、更待干罢、更待何时、金篦刮目、刮目而视、括目相待、日远日疏,日亲日近、别别扭扭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相关词语刮目相待、士别三日、刮刮叫、瘦刮刮、刮刮卡、顶刮刮、刮刮、刮目相看、刮目相见、即即、三谛相即、括目相待、更待何时、金篦刮目、刮目而视、刮目、待待儿、即目、目即、即日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详细信息2023-07-19 22:58:291
即更刮目相待的更的意思
即更刮目相待的“更”的意思是重新。1、拼音:gēng。2、释义:重新。3、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近反义词:无。5、例句: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在不断更替。更的相关造句:1、我们要不断更新观念,以便跟上迅猛发展的改革潮流。2、招兵买马,更新人才库。3、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观念也要不断更新。4、祖国到处呈现出万象更新的景象。5、阳春三月,春回大地,万象更新。6、音乐的发展日新月异,定义亦不断更新。7、大伙应该不断更新观念,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8、不少工厂采用先进技术,促进了产品的更新换代。9、电脑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汰旧更新的速度快得惊人。10、新的一年开始了,万象更新,每个人都有一个新希望。11、惟有从默默无闻的人群中脱颖而出的天才,才是能更新国民的活力和精力的天才。12、新陈代谢,除旧更新,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13、随着计算机的更新换代,它的功能越来越多了。14、这个厂在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后顿改旧观,与过去相比,简直是判若云泥。15、这套新教材的内容,大部分已经更新了。16、厂长正在为旧设备的更新换代操持着。17、更新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18、春回大地,万象更新,很多地方开始插秧了。19、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它的视影不断变化。20、坚持对于勇气,正如轮子对于杠杆,那是支点的永恒更新。2023-07-19 22:58:361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2023-07-19 22:59:063
请问,“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一个成语吗? 帮忙一下,
不是,应该是: 成语】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 【全拼】:【 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 】 【释义】:指别人已有进步,当另眼相看.2023-07-19 22:59:201
论志向文言文的意思
1. 论志向文言文中侍的意思 形声。 从人,寺声。本义:在尊长旁边陪着 侍,承也。 ——《说文》 曾子侍。——《孝经》[1] 。 郑注:“卑在尊者之侧为侍也。” 侍中。 ——《后汉书·邳彤传》。注:“有左右曹,入侍天子。 故曰侍中。” 引申为服侍、侍奉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先进》 媵侍于户外。——《仪礼·士昏礼》 执荐者百人侍西房。 ——《荀子·正论·五祀》 又如:侍面(当面孝敬侍奉);侍祠(陪祭);侍巾巾节(侍侯你梳头洗脸;做妻子的谦称);侍箕帚(服侍洒扫,即做婢妾的意思);侍班阁子(值班室。内侍与禁卫值日办公处);侍御(在天子左右侍奉车驾的人);侍立 恭顺地站立在旁边伺候;侍臣(侍奉帝王的廷臣);侍生 (明清地方官拜访乡绅名流时的谦称;地方官见同辈或晚辈妇女时用的谦称;后辈对前辈的自称);侍中(官名。 秦始置,两汉相沿,系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随侍皇帝) 进言,进献 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荀欣侍以选练举贤,任官使能。——《史记·赵世家》 侍妾;侍女 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 陶氏。 —— 清· 袁枚《祭妹文》 又如:侍儿(丫环;婢女;妇女自称的谦辞);侍妾(婢女);侍姝(姣美的侍女);侍姬(贴身侍女或姬妾)。 2. 孔子谈志向的原话是什么 孔子与弟子谈志向的原文《颜渊季路侍》: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译文】颜回、子路侍立在孔子身旁(颜渊:名回,字子渊.季路:名由,字子路或季路).孔子说(子: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盍:何不)”子路说:“(我)愿将我的车马、衣服和朋友共同享用(衣[轻]裘:泛指衣服.“轻”字为衍文,是因《论语·雍也》中有“衣轻裘”而误衍.“裘”:本指皮衣.共:动词:指共同享用),用坏了也不抱怨(敝之:指把车马、衣裘用破,用坏.敝:使动用法.憾:抱怨,不远).”颜渊说:“(我)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轻声](伐:夸耀),不宣扬自己的功劳(施:张大,夸大).”子路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使老人安享晚年;使平辈的人(朋友)信任我;年少的人得到关怀(安、信、怀:都作使动用,宾语‘之"分别指代‘老者"、‘朋友"、‘少者".安:安逸.怀:归依[依孔安国说]).”。 3. 关于志向和自强的古文 《四知》译文 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贤明就派人征召他,推举他为秀才,多次升迁,官至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当他赴郡途中,路上经过昌邑,他从前举荐的荆州秀才王密担任昌邑县令,前来拜见(杨震),到了夜里,王密怀揣十斤银子来送给杨震。杨震说:“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为什么呢?”王密说:“夜里没有人知道。” 杨震说:“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拿着银子)羞愧地出去了。 后来杨震调动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洁,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见。 他的子子孙孙常吃蔬菜,步行出门,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长的人想要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杨震不答应,说:“让后代被称作清官的子孙,把这个馈赠给他们,不也很优厚吗?” 《闻鸡起舞》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 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古文二则》 一. 知识积累 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涉猎 祖逖 即更刮目相待 2. 填空题。 司马光 时期 家 家,他花费19年时间主持编纂了历史巨著《 》是继《春秋左传》之后,我国又一部 体通史。 3.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卿今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但当涉猎 (4)即更刮目相待 (5)蹴琨觉 (6)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 (7)自相鱼肉 (8)人思自奋 4. 翻译句子。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2)遗民既遭残贼 (3)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二. 强化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 5~10题。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祖逛北伐 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浴祭酒。进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音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秋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选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吴。”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逛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谋,市三千匹,不给艳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棍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盾进。 5.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蒙辞以军中多务。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中夜闻鸡鸣,蹴琨觉。 (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6. 第一则古文的篇名为“孙权劝学”,你认为文中重点刻画的人物形象是孙权吗?为什么? 7. 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而鲁肃是吴国有名的谋士,但后来鲁肃为何愿意跟他“结友”? 8. 据历史所记载,祖逖率军北伐后,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 结合课文,谈谈他如何体现出一代名将的胆识。 9. 课文中有些语句已浓缩为成语,试着把它们写出来,并用它们各造一个句子。 10. 读读这二则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三. 链接课外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题。 闻鸡起舞 逖性豁荡,不修仪检,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 ……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 今,往来京师,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侨居阳平。 年二十四。阳平辟察孝廉,司隶再辟举秀才,皆不行。 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问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因起舞。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11. 给下列各词中的“辟”字注音、解释: 议论精辟 辟举秀才 辟邪 辟邪说 12. 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不修仪检 赞世才具 每语世事 蹴琨觉曰 13. 据文意,解释词语。 荒鸡 恶声 14. 翻译句子。 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15. 填空题。 闻鸡起 未雨绸 四海沸 一 而就 《古文二则》 一. 知识积累 1. 1. 略 2. 北宋、政治、史学、资治通鉴、编年体 3. (1)执政(2)推辞(3)广泛浏览(4)重。 4. 刘敏中志向不凡文言文答案亟是什么意思 亟:副词,屡次;多次。音qì。 附录: 刘敏中志向不凡 【原文】 刘敏中幼卓异不凡,年十三,语其父景石曰:“昔贤足于学而不求知,丰于功而不自炫,此后人所弗逮也。”父奇之。乡先生杜仁杰爱其文,亟称之。敏中尝与同侪言其志:“自幼至老相见而无愧色,乃吾志也。”(选自《元史》) 【译文】 刘敏中小的时候卓异不凡,十三岁的时候,和他父亲刘景石说:“以前的贤人学问渊博但却不谋求让别人都知道,作了很大的贡献却从不去自我炫耀,这是当代的人不如他们的地方。”他的父亲对此感到十分惊奇。当时乡里的杜仁杰先生特别喜爱他的文章,多次称赞他。刘敏中曾经和同辈的人谈论自己的志向说:“从小到老,遇见别人却不觉得心存愧疚,这就是我的志向。”2023-07-19 22:59:281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
指别人已有很大进步,当另眼相看。语出《资治通鉴》典故: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起初,吴王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进一步去学习!”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哪一个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可相比的了!”吕蒙说:“对于有志气的人,分别了数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的才能,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2023-07-19 22:59:398
即更刮目相待和相委而去的相意思相同吗?
这两个短语里的“相”意思和用法相同。相,作为副词用在谓语动词之前,意义有差别,总的概括,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称的,双方互相施加某种行为,如“相亲相爱”;另一类是不对称的,偏指一方对另一方施加某种行为,如“恶语相加”。问题中的两个例句都是偏指。刮目相待:一方对另一方施加的态度;相委而去:一方对另一方施加的抛弃行为。2023-07-19 23:00:064
读22课古文二则孙权劝学,祖逖北伐给我们的启示
词语解释 1、初:当初,当时。 2、权:指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3、谓:对......说。 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 5、今:现在。 6、涂,通“途”。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即当权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 7、辞:推辞。 8、务:事务。 9、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10、治经:研究经书。经:指《易》《诗》《书》《春秋》《礼》等书。 11、博士:古代学官名。 12、涉猎:泛览,粗略的读。 13、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 14、乃:于是,就。 15、及:到了…的时候。 16、过:到。 17、及:等到 18、寻阳:县名,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9、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20、非复:不再是 21、更:重新 22、刮目相待:另眼相看。刮目,擦擦眼睛 23、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4、见事:认清事物。见:认识、认清。 25、但:只,仅 26、孰若:哪个像 27、谓:对……说 28、就:从事 29、遂:于是,就 30、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三:几天, 31、何:为什么 32、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曾经杀掉关羽 33、耳:通“尔”,语气词,罢了 34、吴下:指吴国,现在江苏苏州 35、何:为什么 36、乃:于是,就 37、始:开始 38、与:和 39、论:讨论 40、议:议事 41、大:非常,十分 42、惊:惊奇 43、今:现在 44、者:用在时间词后面,无翻译 45、复:再 46、即:就 47、何:为什么 48、拜:拜见 49、遂:于是,就 50、就:靠近 51、待:等待 通假字 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道路。 邪(yé):通“耶”,语气词,表反问 一词多义 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见: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晚乎(认清) 古今异义 博士:古,当时古代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今,一种学位 往事:古:指历史。今:过去的事 及:等到......时候 大:很,非常 岂:难道 就:本意靠进,此为去做 士:人物的通称 本文第一个见:了解 第二个见:认清事物 过:到,经过 但:【但当涉猎】 古:只 今:表转折关系的连词[编辑本段]三、译文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国家大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很多事务来推辞孙权的劝说。孙权说:“又不是想让你成为很有学问的学者,只不过应当广泛阅览,了解过去的历史。你说军中事务多,哪里比得上(我忙)?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自己有很多收益。”于是吕蒙开始读书。 等到鲁肃到寻阳,跟吕蒙议论事情,大吃一惊说:“你现在是才干谋略,不再是过去的吕蒙啊!”吕蒙说:“有抱负的人分别几天,就更加另眼相看,长兄看到事物的变化怎么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成朋友告别。1.本文是怎样以对话表现人物的?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并且,他还很爱才。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2.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论议”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从另一方面,我们有不难看出一点——为什么在吕蒙“非复吴下阿蒙”的时候,鲁肃才和吕蒙“结友”,这里面难道没有一层社会原因吗?当吕蒙有了才华,有了见识,鲁肃看出来,这人,以后肯定有大作为,现在何不早早交友,以后大家相互之间有个照应。看来,一个人有没有很多朋友,你有没有“利用价值”还是很重要的! 3、练习说明 一、仔细阅读课文,想想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 二、朗读课文,注意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所表示的语气。 设题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课文中的几个语气词所表示的语气。文言文中的语气词有重要的表情达意作用,并且数量多,用法灵活,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积累。文言语气词的用法,要通过朗读来体会。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邪:表反问语气,相当于“吗”。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 4.“大惊”一词从侧面反映了什么? “大惊”一词侧面反映了“怎样学”的问题。.2023-07-19 23:00:153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演化成怎样一句话?后来比喻什么?
意思是:和一个人分别多日之后,就要以不同的眼光去看待他.后用来比喻一个人改变很大(含褒义).演化成的一句话是后来演变成“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后来比喻一个人的进步很快,令人不敢相信2023-07-19 23:00:222
古代文言文常用词汇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 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 长:cháng 1、长度。(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 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 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齁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 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 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子固穷……) 41. 故:1、旧的,原来的(温故而知新/两狼之并驱如故) 2、特意(桓侯谷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3、原因,缘故(公问其故) 4、所以,因此(故余虽愚) 42. 顾:1、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狼》元方入门而不顾《世说新语》) 2、难道(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3、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3.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色,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 44. 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 45. 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 2、光线(仿佛若有光) 46.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 47. 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 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 3、犯过失(人恒过) 4、超过,胜过(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48. 好:1、美(秦氏有好女/好鸟相鸣) 2、喜欢(好为梁父吟/好读书,不求甚解) 3、以便、能够(好收吾骨瘴江边) 49. 号:háo 1、大叫,呼啸。(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2、hà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3、hào,国号。(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4、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 50. 还:1、回家(还以与妻《乐羊子妻》) 2、xuán, 同“旋”,回转、掉转(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51. 患:1、担忧、忧虑(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且人患志之不立) 2、忧患(无冻馁之患) 3、当作祸害、认为……是祸害(为乡人所患) 52. 惠:1、恩惠(大王加惠) 2、同“慧”,聪明(汝之不惠) 53. 或:1、有时(一食或尽粟一石/或王命急宣) 2、有的人(或说处杀蛟/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3、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54. 极:1、尽头、穷尽(此乐何极) 2、尽、到(南极潇湘) 3、穷尽,动词(尝极东方)4、非常、最(初极狭) 55. 寂:1、平静(视端容寂) 2、寂静(寂寥无人) 56. 加:1、更加(而山不加增)2、好处(万钟于我何加焉)3、虚夸,以少报多(弗敢加也) 57. 间:1、夹杂(中间如拉崩倒之声) 2、一会儿(立有间) 3、 参与(又何间焉)4、中间(傅说举于版筑之间)5、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6、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7、间隔,隔开(遂与外人间隔)8、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58. 见:1、同“现”(路转溪头忽见) 2、引见(胡不见我于王) 3、召见,接见(于是见公输盘/曹刿请见) 4、拜见(子墨子见王/乃入见) 5、知道(见往事耳) 6、看见(贵人过而见之) 59. 将:1、将领,名词(则命一上将) 2、率领(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 3、将要(公将战) 4、搀扶(出郭相扶将) 5、无实义(宫使驱将惜不得) 60. 角:1、吹奏的乐器(鸣角振铃) 2、吹号角(且角且走) 61. 借:1、借(每假借于人) 2、依靠(愿借子杀之) 3、即使(借第令毋斩) 62. 尽:1、没有了(担中肉尽/林尽水源) 2、全部取得(利尽南海) 3、尽量,尽可能(进尽忠言) 63. 就:1、接近、趋向(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颓然就醉)2、完成,达到 3、即使 64. 居:1、过了(居十日) 2、停留(不可久居) 65. 举:1、传扬(死即举大名耳) 2、发动(举大计亦死) 3、被举用(管夷吾举于市)4、参加(董生举进士) 5、全(举国欢庆/举世无双) 66. 具:1、同“俱”,全、都(具答之) 2、具有(各具情态) 67. 决:1、判断(孔子不能决也) 2、 分别(意难决舍) 3、断然(故决然舍去) 68. 绝:1、隔绝 2、极点(以为妙绝《口技》) 3、停止,消失(群响毕绝《口技》)4、极高的,陡峭的 69. 开:1、散开(日出而林霏开) 2、放晴(连月不开) 3、打开(旁开小窗) 70. 可:1、大约(高可二黍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2、可以(珠可历历数也) 71. 苦:1、苦于(苦秦久矣) 2、使……苦(苦其心志) 3、愁(何苦而不平) 72. 乐:1、以……为乐(太守之乐其乐) 2、使……快乐(钟鼓乐之) 3、乐趣(而不知人之乐) 4、欢乐、快乐(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73. 类:1、类似(绝类弥勒) 2、同类(不与培塿为类/臣以王吏之攻宋为与此同类) 74. 利:1、有利的(天时不如地利) 2、锐利(兵革非不坚利/怀抱利器) 3、认为……有利可图(父利其然) 4、物资(利尽南海) 75. 隶:1、属于(世隶耕) 2、跟着(隶而从者) 76. 良:1、真,实在(良多趣味) 2、善良(此皆良实) 77. 临:1、面对、对着、当着(执策而临之/把酒临风) 2、来到,在(临溪而渔/临池学书) 3、靠近(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4、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78. 鳞:1、像鱼鳞一样(鳞浪层层)2、鱼(呷浪之鳞) 79. 令:1、命令。(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 2、让,使。(忿恚尉,令辱之) 3、指县令。(陈守令皆不在) 80. 妙:1、奇怪(妙无一人肯泊岸)2、奇妙(以为妙绝) 81. 名:1、命名、起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2、 说出(不能名其一处《口技》) 3、名字(自名为罗敷《陌上桑》) 82. 谋:1、商量(陈胜吴广乃谋曰/聚室而谋) 2、谋划、筹划(抑亦人谋/肉食者谋之) 83. 奇:qí 1、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 2、奇怪,罕见。(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 3、jī。零数。(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84. 骑:1、jì,骑兵(骑千余)2、马(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85. 前:1、前面(其一犬坐于前《狼》) 2、上前(狼不敢前《狼》) 86. 强:1、强悍(凶强侠气)2、有余(赏赐百千强)3、勉强(不可强以仕)4、力行(慕义强仁)5、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6、通“僵”,僵硬(项为之强) 87. 且:1、将近(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2、况且(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88. 清:1、清澈(水尤清冽/回清倒影) 2、凄清、冷清清(以其境过清) 89. 情:1、实情(必以情) 2、友情、交情(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90. 请:1、请允许,敬辞(请献十金) 2、请求(曹刿请见) 3、请教(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91. 穷:1、穷尽,动词(穷山之高而止/穷回溪/欲穷其林) 2、尽头,名词(而不知其所穷) 3、穷尽,形容词(乐亦无穷) 4、深(穷冬烈风)5、贫穷(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92. 屈:1、委屈(猥自枉屈)2、弯曲(手指不可屈伸) 93. 去:1、走开,离去(一狼径去) 2、距离(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西蜀之去南海。) 94. 阙:1、宫殿(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2、同“缺”,中断(略无阙处) 95. 容:1、许、让(虽席地不容闲)2、神色(视端容寂)3、容貌(花态柳情,山容水貌) 96. 乳:1、喂奶(妇抚儿乳《口技》) 2、奶头(儿含乳啼《口技》) 97. 善:1、专长,名词(岂爱人之善) 2、好(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3、擅长,动词(罗敷善蚕桑) 98. 尚:1、尊重、推崇(而使后人尚之如此) 2、还(而君前途尚可) 3、尚且 99. 少:shǎo 1、一会儿(少时) 2、稍微(意少舒 3、不多(饮少辄醉) 4、shào,年轻(陈涉少时) 100. 舍:1、学舍、书馆、房屋(至舍/屋舍俨然)2、舍弃(舍文轩而窃敝舆/便舍船,从口入)3、丢开、离去(意难决舍/故决然舍去)4、shě,施舍(舍与你的《范进中举》) 101. 射:1、射箭(尝射于家圃《卖油翁》) 2、射术(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102. 甚:1、超过、厉害、严重(所恶莫甚于死者) 2、十分(流辈甚称其贤) 103. 胜:1、取胜,胜出、超过(此时无声胜有声) 2、优美、美好(予观夫巴陵胜状) 3、忍受,能承受(高处不胜寒/驴不胜怒) 4、尽(跨州连郡者不胜数) 104. 施:1、shī,施实。(然后施行……《出师表》) 2、yì,(施施)慢步徐行的样子。(施施而行,漫漫而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105. 食:1、shí,吃。(食不饱,力不足《马说》) 2、sì,通“饲”,喂养。(食之不能尽其材) 106. 使:1、派(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2、出使(使于秦) 3、使者(使子为使) 107. 始:1、曾(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2、才(始指异之)开始(游于是乎始) 108. 市:1、集市(东市买骏马《木兰词》) 2、买(愿为市鞍马《木兰词》) 109. 恃:1、凭借、依仗(天下之所恃以无忧《上枢密韩太尉书》 2、子何恃而往《为学》) 110. 是:1、判断动词,是(我是鬼《宋定伯捉鬼》)2、代词 这样(如是再三《宋定伯捉鬼》) 111. 适:1、往(抱而适市) 2、正好(而此地适与余近) 3、舒适(其体不适) 112. 书:1、书写。(乃丹书帛日《陈涉世家》) 2、文字,字条。(得鱼腹中书) 3、书信。(一男附书至《石壕吏》) 4、文件。(军书十二卷《木兰诗》) 113. 数:1、shù,表多次。(又数刀毙之《狼》) 2、shǔ,计算。(珠可历历数也《核舟记》) 3、shuò,屡次。(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114. 遂:1、完成(已遂述数行) 2、就、于是(遂逐其师) 3、因而(恐遂汩没) 115. 所:1、地方(欲至何所《宋定伯捉鬼》) 2、“所”与“何”组成偏正词组,“哪里”“什么”(不知有何所畏忌) 116. 所以:1、用什么方法(吾知所以距子矣) 2、用这些来(所以动心忍性) 3、……原因(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17. 通:1、通过(初极狭,才通人) 2、通晓、掌握(未能通习吏事) 3、顺利、顺畅(政通人和) 4、整个(通计一舟) 5、通报、传达(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 6、贯通(中通外直) 118. 图:1、想(不图观瀑一至于斯) 2、谋取(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3、画(命工吏图而书之) 119.徒:1、仅仅、只(叶徒相似/徒以有先生也) 2、光着(免冠徒跣/徒步旅行) 120. 推:1、推究、考察(推王君之心) 2、推广(其亦欲推其事) 121. 屯:1、堆积(大雪屯门) 2、停驻(屯大泽乡) 122. 望:1、声望(先达德隆望尊) 2、看见(望桓侯而还走) 123. 为:1、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 2、做,制造(为学/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3、是(此不为远者小) 4、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5、替、给(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6、刻有(为人五) 7、为了(故不为苟得也) 8、接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24. 谓:1、说(谓为信然) 2、对(谓先主曰) 3、是(太守谓谁) 4、认为(予谓莲) 5、商量(舍人相谓曰) 6、叫做(此之谓失其本心) 7、命名(太守自谓也) 125.文:1、画着文彩(皆披发纹身)2、文章(属予作文以记之)3、彩饰(舍其文轩) 126. 闻:1、听说(余闻之也久) 2、名声(不能称前时之闻) 127. 下:1、攻下、攻克(蕲下) 2、向下(日光下澈) 3、往下走(下见小潭) 128. 鲜:1、鲜艳(芳草鲜美) 2、xiǎn,少(陶后鲜有闻) 129. 贤:1、胜过、超过(贤于材人远矣《伤仲永》) 2、 有才能的(如此其贤《伤仲永》) 130. 相:1、一起、共同(此子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2、互相(舍人相谓曰) 131. 效:1、功效、效果,名词(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2、取得成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132. 屑:1、不屑指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乞人不屑也)2、忙碌的样子(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133. 谢:1、请问(使君谢罗敷)2、道歉(长跪而谢之)3、致意(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 134. 信:1、信任(愿陛下亲之信之) 2、信实(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确实(谓为信然/岂信然邪) 4、通“伸”,伸张(欲信大义于天下) 135. 行:1、品德(性行淑均) 2、行军(行收兵,比至陈) 3、行列、队伍(皆次当行/行阵和睦) 4、行走(行深山巨谷中) 136. 许:1、赞成(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答应,承认、同意(时人莫许之/遂许先帝以驱驰) 3、大约的数量(高可二黍许) 4、hǔ,拟声词(曳屋许许声) 137. 学:1、学问(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学》) 2、 学习(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为学》) 138. 寻:1、寻找(寻向所志《桃花源记》) 2、不久(寻病终《桃花源记》) 139. 焉:1、哪里(且焉置土石) 2、句末语气词(始一反焉) 140. 艳:1、妖艳、艳丽(艳装骑驴) 2、欣羡(略无慕艳意) 141. 夷:1、平(船背稍夷) 2、平和、平易(言和而色夷) 3、少数民族(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142. 遗:1、wèi,留给、给予(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2、死去的人留下的(深追先帝遗诏/遗风余思) 3、丢失的(得遗金一饼) 143. 已:1、停止(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2、完了、完毕(死者长已矣) 3、算了,罢了(且壮士不死即已) 4、已经(骨已尽矣) 144. 义:1、坚持合宜的道德、情理 2、正义、仁义(舍生而取义) 3、适宜、恰当(引喻失义) 145. 异:1、奇异、特殊、不同(奇山异水/觉无异能者) 2、认为……奇怪(父异焉/渔人甚异之)3、意外的事(久行怀思,无它异也) 146. 易:1、交换(寒暑易节) 2、容易(难者亦易矣) 3、交易,买(易以百金) 147. 诣:去、到,去拜访(由是先主遂诣亮/及郡下,诣太守) 148. 益:1、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2、利益、好处(满招损,谦受益/有所广益) 3、更加、进一 步(将以益治其文) 4、渐渐地(益习其声) 149. 意:1、心情(意少舒) 2、神情、态度(意暇甚) 3、情趣(醉翁之意不在酒) 4、企图,想要(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150. 因:1、于是、就(因屏人曰/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2、凭借、依靠(高祖因之以成帝业)3、根据、依照(罔不因势象形)4、因此(因以为号焉/而因以及乎其迹) 151. 引:1、拉,表示好感(下车引之) 2、拿起(引刀趋机/丁壮者引弦而战) 3、称引(引喻失义) 152. 盈:1、满(曾不盈寸) 2、充满,士气正旺盛(彼竭我盈) 153. 用:1、使用、采用(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2、因此(遂用猖獗) 154. 友:1、朋友(有朋自远方来) 2、友爱、亲近(琴瑟友之) 155. 余:1、剩下的、留下的(余寒犹厉) 2、第一人称,我(余闻而愈悲) 156. 与:1、通“欤”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所识穷乏者得我与)2、给(蹴尔而与之) 157. 欲:1、想(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2、将要(行欲至宛市《宋定伯捉鬼》) 3、愿望(从民欲也) 158. 援:1、提出、引(援疑质理) 2、外援(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159. 缘:1、缘故 2、沿着(缘染溪/缘溪行) 160. 杂然:1、纷纷地(杂然相许《愚公移山》) 2、 交互错杂(杂然前陈《醉翁亭记》) 161. 再:1、第二次(再而衰) 2、两次(日再食) 162. 曾:1、加强语气,与“不”连用,连……都(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同“增”,增加(曾益其所不能) 3、尚、还(曾不盈寸) 163. 争:1、争夺(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 2、据理力争(知而不争) 164. 指:1、手指(人有百指)2、指明(不能指其一端)3、指点(始指异之/皆指目陈胜) 165. 至:1、极点(寡助之至) 2、到(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3、周到(礼愈至) 166. 志:1、记(故为之文以志) 2、标记(寻向所志) 3、做标记(处处志之) 4、志向(且人患志之不立) 5、立志(不志其大,虽多而何为) 167. 质:1、询问(援疑质理) 2、资质(非天质之卑) 168. 致:1、表达、表述(听妇前致词) 2、取得(盖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气可以养而致/无从致书以观) 3、招致、引来(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 169. 诸:1、“之于”的合音(投诸渤海之尾) 2、那些(其西南诸峰) 3、各位,众位(今诸生学于太学) 170. 主:1、掌管(齐命使各有其主《晏子使楚》) 2、君主(其贤者使使贤主《晏子使楚》) 171. 属:shǔ 1、类。(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2、侪、辈。(徒属皆日《陈涉世家》) 3、管辖。(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 4、相同,同类。(神情与苏黄不属《核舟记》) 5、zhǔ,通“嘱”,嘱托。(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172. 著:1、附着、加在(定伯便担鬼着肩上《宋定伯捉鬼》) 2、接触(径至宛市中下著地《宋定伯捉鬼》) 3、同“着”穿(著我旧时裳) 173. 缀:1、点缀(缀以珠玉) 2、连接,紧跟(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174. 资:1、天资、天分(吾资之昏《为学》) 2、资助(此殆天所以资将军《隆中对》) 175. 子:1、夫子、先生、老师(子墨子闻之)2、您(愿借子杀之)3、儿子(子又生孙) 176. 自:1、自己(并自为其名) 2、自、从(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3、从、由(自三峡七百里中) 4、如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177. 足:1、脚(蛇固无足) 2、画脚(子安能为之足) 3、充足(今北方已定,兵甲已足)4、足以(以中有足乐者) 5、值得(不足为外人道也) 178. 卒:1、士兵(卒买鱼烹食) 2、最终(卒于鲁也传之) 179. 作:1、奋起、有所作为(而后作) 2、写(属予作文以记之) 180. 坐:1、因为、由于(但坐观罗敷) 2、坐在(口技人坐屏障中) 3、通“座”,座位(满坐寂然)4、犯罪(何坐?坐盗)2023-07-19 23:00:334
士别三曰,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
应该是"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句话出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原文如下: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这句话翻译: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其他人。望采纳2023-07-19 23:00:391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的成语是什么?
译文:“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解释:指人在短时间内有极大的进步,要改变对他的看法。2023-07-19 23:00:461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是什么?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翻译是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出处:宋司马光《孙权劝学》: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孙权劝学》赏析此文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由文中可知,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2023-07-19 23:01:074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是什么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解释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是: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 2、【出处】《孙权劝学》。 3、【作者】北宋司马光。 4、【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5、【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2023-07-19 23:01:241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的翻译
“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出自宋·司马光的《孙权劝学》。原句的意思是:“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2023-07-19 23:01:313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释义: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2、出处:《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3、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吗?我只是让你泛览书籍,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哪个像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应当用新眼光来看待(我),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更多关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69d6661615839090.html?zd查看更多内容2023-07-19 23:01:381
即更刮目相待更刮目相待的意思 刮目相待的意思
1、即更刮目相待:比喻改变旧看法,用新眼光看待人或事物。刮目:擦亮眼睛。 2、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2023-07-19 23:01:441
请问,“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是一个成语吗?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不是成语,是《孙权劝学》中的一句话一、出处宋代司马光的《孙权劝学》二、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三、释义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四、重点1、初:当初,起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2、谓??曰:谓,告诉;连用表示“对??说”。3、今:当今。4、当涂:当道,当权。5、掌事:掌管政事。6、辞:推托。7、以:介词,用。8、务:事务。9、岂:难道。10、治经:研究儒家经典。治,研究。“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书。11、博士: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12、邪:通“耶”,语气词,表示反问或疑问的语气。13、但:只,仅。14、当:应当。15、涉猎:粗略地阅读。16、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指历史。17、多务:事务多,杂事多。务,事务。18、益:好处。19、乃:于是,就。20、始:开始。21、就学:指从事学习。22、及:到了??的时候。23、过:到。24、论议:讨论议事。25、大:非常,十分。26、惊:惊奇。27、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28、非复:不再是。复:再,又。29、吴下阿蒙:现指才识尚浅的人。30、即:就。31、更(gēng):重新。32、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待:看待。33、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34、何:为什么。35、见事:认清事物。见,认清,识别。36、遂:于是,就。37、拜:拜见。38、别:离开。扩展资料一、作品赏析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吕蒙颇为自得的神态,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只要肯学习就会有长进,突出了学习重要性。读书使吕蒙的言谈大有智慧,所以鲁肃的语气重在惊叹:“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也仅说了一句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话中既有对鲁肃大惊小怪的不以为然,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丘壑的自信,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羡之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鲁肃的与吕蒙的对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吕蒙的谦虚好学,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二、作者轶事诚信卖马司马光要卖一匹马,这匹马毛色纯正漂亮,高大有力,性情温顺,只可惜夏季有肺病。司马光对管家说:“这匹马夏季有肺病,这一定要告诉给买主听。”管家笑了笑说:“哪有人像你这样的呀?我们卖马怎能把人家看不出的毛病说出来!”司马光可不认同管家这种看法,对他说:“一匹马多少钱事小,对人不讲真话,坏了做人的名声事大。我们做人必须得要诚信,要是我们失去了诚信,损失将更大。”管家听后惭愧极了。2023-07-19 23:01:511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
1、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释义: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2、出处:《资治通鉴·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3、翻译: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吗?我只是让你泛览书籍,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哪个像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很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应当用新眼光来看待(我),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更多关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69d6661615839090.html?zd查看更多内容2023-07-19 23:02:011
翻译:“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And don"t three days, that is, the more sit treated2023-07-19 23:02:102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是跟某个人多日不见,别人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不能一直用原来的眼光去看他。“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让我们知道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出自于《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原文: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并且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2023-07-19 23:02:192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什么意思
人分别了一些时日,就要重新用新眼光来看待,兄长怎么这么晚才了解到呢!拓展资料一、原文《孙权劝学 》宋 · 司马光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二、译文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三、赏析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后文中吕蒙二人的谈话,只用一句“与蒙论议”来交代,两人谈论的是什么话题,吕蒙的哪些见解让鲁肃起敬的都略去不写。详略的安排极其精当。 除对话外的其他语言也非常简省而意赅。情节发展上,孙权的刻意劝学终使吕蒙就学,他就学后的渊博学识又使鲁肃惊叹,吕蒙又紧承其叹发出“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自信之语,上下文衔接自然,前因后果,井然有序。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四、作者简介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2023-07-19 23:02:275
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翻译
士别三日的“士”是士人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是“士人离别三天,就应当用新的眼光去看待,这是我老师给我的。”出自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创作的一篇记叙文《孙权劝学》,全文如下: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译文:最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手握权柄,不可以不读书。”吕蒙辩护说,不是他不读书,而是军中事情太多,没有时间。孙权说:“我岂是要你研究儒家经典,去当教书匠?只不过希望你大略有个印象,知道历史就够了。如果说没有时间,谁能比我更忙,我还常常读书,自以为大有裨益。”吕蒙才开始求学。后来,鲁肃路过寻阳,跟吕蒙谈论,不由大吃一惊,说:“你今天的才识智略,已不是当年吴郡时代的吕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刮目相待,大哥发现得未免太迟!”鲁肃遂拜见吕蒙的娘亲,结交成为好友,然后告辞。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三国时期,吴军大将吕蒙年少时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笃志不倦”地博览群书,学问大进。此文即是司马光根据这一史料整理改写而成。二、赏析侧面烘托,展示变化除正面记言外,此文对吕蒙这一形象还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由文中可知,鲁肃正是一个跳出庐山的旁观者,吕蒙读书的功效是通过他的话从侧面展现出来的,他的惊叹衬托出了吕蒙今非昔比的事实。而话中的“吴下阿蒙”又将吕蒙的过去与现在进行了一个纵向的对比,得出了“变”的结论,而吕蒙之“变”的核心正是“才略”的猛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权劝学2023-07-19 23:02:558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意思
题库内容:指 别人 已有进步,当 另眼相看 。 成语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南朝·宋·裴松之注:“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注音: ㄕㄧˋ ㄅㄧㄝ ˊ ㄙㄢ ㄖㄧˋ ,ㄍㄨㄚ ㄇㄨˋ ㄒㄧㄤ ㄉㄞˋ 士别三日,刮目相待的近义词: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成语语法: 作宾语、分句;用于看待别人的成绩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复句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英语翻译: after a scholar"s absence of three days, one will see in him a man changed for the better.2023-07-19 23:03: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