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孙子、孙膑与《孙子兵法》三者间是什么关系?

2023-07-21 14:58:37
共2条回复
可可科科

在银雀山竹简出土之前,中国历史界一直在为“两个孙子”问题吵个不停。一直以来,传世的《孙子兵法》有十三篇。可是正史《汉书》记载,《吴孙子》有82卷,《齐孙子》有88卷,所以以前人们以为《孙子兵法》可能是经过了曹操大量删改之后流传于世的,因为曹操曾经给《孙子兵法》做注,只是保留它的精华部分。进而有人根据一些资料推断作者是孙武,但这本书没有广泛流传,后来只剩下一本在鬼谷子手里,鬼谷子把它给了孙膑,孙膑熟习此书之后,军事思想成熟,最终打败庞涓名扬天下,又把这本书完善了之后写出来并广泛流传。 后来,银雀山古墓发掘出来大量的西汉的竹简,上面有两种兵书。一种和如今的十三篇几乎一样多,一种和传世的完全不一样。这样,就证明了在曹操之前的西汉时期就有两种兵法并存于世,曹操删改说不攻自灭。也证明了确实有两种兵法,一种是《孙子兵法》,作者是帮助吴国五战攻破楚国首都的兵圣孙武,一种是《孙膑兵法》,作者是孙武的后代,又一个军事奇才孙膑。这两部书有较强的思想传承关系。现在有卖这两本竹简的影印版,可以参考一下。

bikbok

中国古代有两个“孙子”,都有兵书传世。 一个叫“齐孙子”(意思是“齐国的孙老夫子”),他的兵法就是长期以来人们所称的《孙子兵法》。 还有一个叫“吴孙子”,他的兵法就长期失传,后来在长沙马王堆挖出来了,现在就只好叫做《孙膑兵法》了。 他们二人的关系,据说是爷爷和孙子的关系。

相关推荐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哪位?

《孙子兵法》作者是孙武。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强调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是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外交努力、军事实力、自然条件诸因素有联系,预测战争胜负主要就是分析以上这些条件如何。孙武不仅相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强调在战争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对立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孙子兵法》的影响:《孙子兵法》是中国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孙子兵法》曾被誉为“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遗孙子”。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Clausewitz)写的《战争论》(On War)早2300年。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孙子兵法,百度百科-孙武
2023-07-21 04:04:541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后世尊称为兵圣或孙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所著兵法《孙子兵法》共十三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为后世兵家所极力推崇,甚至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影响深远,是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的巨著。《孙子兵法》其他情况简介。《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2023-07-21 04:05:121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或《吴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现存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简介: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在柏举之战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
2023-07-21 04:05:272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哪位?

《孙子兵法》作者是孙武。《孙子兵法》作者是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现存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他在柏举之战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孙子兵法》后世影响《孙子兵法》成书于春秋末期,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最早、最完整、最著名的军事著作,在中国军事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军事思想对中国历代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其已被译成十几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
2023-07-21 04:05:431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作者是孙武。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后世尊称为兵圣或孙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的早年经历史载不详,因齐国发生内乱而从齐南奔至吴国。在吴国重臣伍子胥的举荐下,孙武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书《孙子兵法》,被吴王重用为将。在柏举之战中,孙武率领吴军以少胜多,大败楚国军队,并占领楚国都城郢城,使楚国差点亡国。《孙子兵法》介绍: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汉代版《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
2023-07-21 04:05:592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他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扩展资料:《孙子兵法》中讨论了一些军事学的重要问题,言简意地阐述了基本的军事思想。此书对中国古代的军事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奉为兵家经典。它是中国古代军人必须研读的一本军事著作,许多著名的军事家都对此书作过注解。自公元600多年左右,《孙子》被翻译成许多不同语言,开始流传到世界各国。最初书版被带到日本及后至东南亚,再至西方各国。日本便有不少研究《孙子兵法》的学会、协会和俱乐部。当中,英国曾翻译了共8个版本。1772年,法国人的《孙子兵法》翻译版中,在扉页上载:"凡欲成为军官者都必须接受以本书为主要内容的考试。[5]在许多国家的军校中,《孙子兵法》为学生的必修课程。波斯湾战争中,每位美国军队军官曾被发放《孙子兵法》为读物。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感称:在《孙子兵法》中,把我20多部著作所涉及的战略和战术原则几乎包罗无遗。
2023-07-21 04:06:182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孙武。《孙子兵法》是作者是孙武。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战国时期着名的中国军事家、政治家,被誉为“兵圣”。孙武从公元前512年开始为鲁国服务,为吴国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公元前506年,他率领吴国军队攻破楚国,不仅占领了楚国首都,而且几乎摧毁了楚国。子兵法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兵书。这本书有十三篇,作者是齐国的孙武。从建成至今,它已经走过了2000多年的历史。隋唐以来,历代士大夫军国主义者结合不同的战略情势,对孙子兵法作了不同的评价,但主要围绕原“十三篇”进行论述。迄今为止,《孙子兵法》一直被认为是军事经典中的经典之作,并被世界各国广泛用于军事领域,也被用于没有硝烟的商业战场。
2023-07-21 04:06:391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他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扩展资料《孙子兵法》在国外的流传,许多著述都认为以日本最早,朝鲜次之。因为这两个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在历史上与中国文化交流频繁,而日本奈良时代多次派遣学生到中国学习,无疑为《孙子兵法》的东传搭建了便捷的桥梁。据史书记载,在公元734年,也就是处于鼎盛时期的唐朝开元二十二年,在中国留学长达17年之久的日本学生吉备真备历尽艰辛回到自己的祖国。这位兼修文武的饱学之士,在离开繁华的唐朝都城时并没有携带什么丝绸珍宝,而是用唐朝廷赏赐给他的钱来买书,将大批记载中国兵学阵法知识的书籍捆载而归,回到故乡后传授给日本的文士武将。而据一部名叫《续日本纪》的日本古书所说,吉备回国后的第26年(公元760年),奈良王朝曾派授刀舍人春日部三关、中卫舍人土师宿弥关城等6人到太宰府跟随吉备学习《孙子·九地》、《诸葛亮八阵》以及结营向背等方面的知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孙子兵法
2023-07-21 04:07:0515

孙子兵法作者是谁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孙武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尊称为兵圣或者孙子,一生在军事及政治上有着巨大的成就。《孙子兵法》是孙武在隐居时写成,并在公元前512年带着它辅助吴王经国治军,被誉为兵学圣典。孙子兵法作者是谁《孙子兵法》的作者孙武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原本是齐国贵族,后来从齐国流亡到吴国,并将自己隐居是所写的《孙子兵法》赠予吴王,受到吴王重用,并在柏举之战中大败楚国。晚年隐居乡间,并在伍子胥被杀不久去世。《孙子兵法》的内容《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其中一共有十三篇,共六千字左右。其中包含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和用间篇。《孙子兵法》的影响《孙子兵法》是世界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它也是我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璀璨的一颗明珠,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孙子兵法》对后世影响巨大,并在世界军事史上有重要地位。
2023-07-21 04:07:391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十分杰出的军事家与政治家孙武。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在柏举之战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他撰著的《孙子兵法》在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军事学术史和哲学思想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哲学等领域被广泛运用。
2023-07-21 04:07:462

孙子兵法的作者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孙武,中国古代军事学家,中国古代军事科学的创始人,春秋末期的武将军,本名长庆,齐国乐安(今山东博兴北)人。出生日期不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5世纪初。由于齐国内乱,孙吴离开了吴国,在吴国重要官员的推荐下,向吴王阖闾提交了《孙子兵法》十三篇,被重用为大将。吴楚争霸,长期在江淮交战。孙武、吴渊辅佐阖闾制定攻楚策略,使楚国疲惫不堪,国力耗尽。孙子写的《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末期及以前的战争经验。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第一次系统地处理战争全局。
2023-07-21 04:08:161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孙子兵法的价值:《孙子兵法》在古今中外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推崇,并经历千年传世而不衰。《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本研究具体战役战术的兵书和军事理论著作,而是结合了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诸多方面为一体的战略指导纲领。《孙子兵法》成书于公元前400年前,但是无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近现代;无论是在华夏大地,还是在异域他国,《孙子兵法》都已经成为了战略决策者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决策依据。《孙子兵法》在非军事领域的应用也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开拓和发展。也正是由于《孙子兵法》这样不受历史局限性的战略指导意义。如今,在以信息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战争中,它在作战方针、战术制定,以及战略思想,仍体现出极其珍贵的科学价值。
2023-07-21 04:08:242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孙武,中国古代军事学家,中国古代军事学的奠基人,春秋末期吴国将军,字长卿,齐国乐安(今山东博兴北,一说惠民)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公元前五世纪初。因齐国内乱,孙武出走吴国,经吴国重臣伍员推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被重用为将。吴、楚争夺霸权,长期战于江淮。孙武与伍员等辅助阖闾制定袭楚方略,使楚疲于奔命,国力耗损。所著《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末期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在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最早比较系统地涉及战争全局问题。主要成就孙武强调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是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外交努力、军事实力、自然条件诸因素有联系,预测战争胜负主要就是分析以上这些条件如何。孙武不仅相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强调在战争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对立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正是因为孙武在军事科学这门具体科学中概括和总结出了异常丰富、多方面的哲学道理,确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与孔子、老子的并列地位,被并称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颗明亮的星体。
2023-07-21 04:08:362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啊?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有着“兵圣”之称的孙武。孙武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军事家,他的著作《孙子兵法》在后来的军事领域被广泛的推广应用,而目前这本兵书更是被翻译成各种各样的文字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孙子兵法的传播《孙子兵法》在国外的流传,许多著述都认为以日本最早,朝鲜次之。因为这两个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在历史上与中国文化交流频繁,而日本奈良时代多次派遣学生到中国学习,无疑为《孙子兵法》的东传搭建了便捷的桥梁。据史书记载,在公元734年,也就是处于鼎盛时期的唐朝开元二十二年,在中国留学长达17年之久的日本学生吉备真备历尽艰辛回到自己的祖国。这位兼修文武的饱学之士,在离开繁华的唐朝都城时并没有携带什么丝绸珍宝,而是用唐朝廷赏赐给他的钱来买书,将大批记载中国兵学阵法知识的书籍捆载而归,回到故乡后传授给日本的文士武将。
2023-07-21 04:08:522

《孙子兵法》作者是谁呀?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谋略家,是中国军事谋略的奠基人。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其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主要内容《孙子兵法》有13篇,共6100余字,是一部独立完整的兵书。它总结了春秋及其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深刻的谋略思想,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战争的一般规律。其基本观点如下:“兵者,国之大事也”的战争观;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条件论;“知彼知己”基础上的料敌定谋方法;“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 论;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核心的一系列作战指导原则。
2023-07-21 04:09:081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十分杰出的军事家与政治家孙武。孙武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大将,他所创作的《孙子兵法》被后世赞誉为“兵学圣典”,在我国古代军事和哲学历史上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地位。被赞誉为“东方兵学鼻祖”的孙武,又被世人尊称为“兵圣”,在当时吴国大夫伍子胥与他是心心相惜的知己好友,正是因为有了伍子胥向吴王阖闾“七荐孙子”,孙武才由齐入吴,称为吴国的一员猛将,十分受吴王阖闾的看重。孙武入吴之后,也屡次为吴国打下胜仗,展露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五十多岁的孙武,在至交好友伍子胥被继任阖闾的吴王夫差赐死之后,便毅然离开朝堂过起了隐居生活,专心开始著书立说。孙武创作的《孙子兵法》这部兵学巨著,是我国军事历史上十分高贵的财产,当中表露出来的一些思想与观点仍旧对后世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孙子兵法概述:《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或《吴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现存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孙子兵法
2023-07-21 04:09:232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孙武。《孙子兵法》是作者是孙武。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战国时期着名的中国军事家、政治家,被誉为“兵圣”。孙武从公元前512年开始为鲁国服务,为吴国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公元前506年,他率领吴国军队攻破楚国,不仅占领了楚国首都,而且几乎摧毁了楚国。子兵法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兵书。这本书有十三篇,作者是齐国的孙武。从建成至今,它已经走过了2000多年的历史。隋唐以来,历代士大夫军国主义者结合不同的战略情势,对孙子兵法作了不同的评价,但主要围绕原“十三篇”进行论述。迄今为止,《孙子兵法》一直被认为是军事经典中的经典之作,并被世界各国广泛用于军事领域,也被用于没有硝烟的商业战场。
2023-07-21 04:09:432

《孙子兵法的》的作者是谁?

孙武。《孙子兵法》是作者是孙武。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战国时期着名的中国军事家、政治家,被誉为“兵圣”。孙武从公元前512年开始为鲁国服务,为吴国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公元前506年,他率领吴国军队攻破楚国,不仅占领了楚国首都,而且几乎摧毁了楚国。子兵法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兵书。这本书有十三篇,作者是齐国的孙武。从建成至今,它已经走过了2000多年的历史。隋唐以来,历代士大夫军国主义者结合不同的战略情势,对孙子兵法作了不同的评价,但主要围绕原“十三篇”进行论述。迄今为止,《孙子兵法》一直被认为是军事经典中的经典之作,并被世界各国广泛用于军事领域,也被用于没有硝烟的商业战场。
2023-07-21 04:09:527

《孙子兵法》作者是谁呀?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他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简介《孙子兵法》在国外的流传,许多著述都认为以日本最早,朝鲜次之。因为这两个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在历史上与中国文化交流频繁,而日本奈良时代多次派遣学生到中国学习,无疑为《孙子兵法》的东传搭建了便捷的桥梁。据史书记载,在公元734年,也就是处于鼎盛时期的唐朝开元二十二年,在中国留学长达17年之久的日本学生吉备真备历尽艰辛回到自己的祖国。
2023-07-21 04:10:061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孙子兵法是谁写的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孙子兵法是谁写的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吗?《孙子兵法》是现存我国最早、也是最杰出的兵法,历来被称作“兵经”,誉为“百代谈兵之祖”。它精邃的思想、奇妙的谋略、深刻的哲理、优美的语言,哺育了我国一代又一代军事家的成长。公元8世纪当我国唐朝时,它传入日本,立刻受到日一本各界的高度重视,研究、注释、讲解、运用者层出不穷。近几个世纪以来,它又传到欧美各国,翻译成十几种文字,除了军事领域外,它还被运用到外交活动、企业管理、市场竞争、体育竞赛等方面,成为世界人民最喜爱的读物之一。   可是,《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长期以来一直是个疑惑不解的问题。《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说,春秋战国时期有两个“孙子”——孙武和 孙膑 ,孙武是春秋后期吴国的将军, 孙膑 是战国中期齐国的军师,他们各有兵法传世。《汉书·艺文志》“兵权谋家”中,也著录有 《吴孙子兵法》和《齐孙子》两种。唐颜师古注前书的作者是“孙武”,后书的作者是“ 孙膑 “。然而、 孙膑 的兵法书自东汉末年以后就失传了。这样,两个“孙子”只有一部《孙子兵法》。于是,自宋代以来,就引起了许多人的怀疑和猜测。有人根据《孙子兵法》阐述的许多是战国时代的情况,就认为此书源出于孙武,而完成于 孙膑 ;有人则干脆主张,它是 孙膑 所作。   由于“孙子”有两个,而《孙子兵法》只有一部,不少人更怀疑起孙武其人的有无。宋人叶适根据《左传》中毫不提及孙武,而《史记·孙子传》叙孙武用兵“试以妇人”,其事“奇险不足信”,因而指出:“故凡谓穰苴、孙武者,皆辩土妄相标指,非事实”。(《习学记言》)清人全祖望完全赞同上述观点,认为:“吴原未尝有此人,而其事其书皆纵横家所伪为”。(《鲍崎亭集·孙武子论》)现代学者齐思和撰《孙子兵法著作时代考》也主张:“孙武实未必有其人,十三篇乃战国之书”。(《燕京学报》第26期)还有人认为,孙武就是 孙膑 。如日本学者斋藤拙堂作《孙子辨》一文论道:“孙武与 孙膑 ,毕竟同是一人,武其名,而膑是其绰号”。(见江侠庵编译《先秦经籍考》中册)现代学者钱穆也指出:孙子在吴、齐两国都呆过,太史公莫能辨,遂“误分以为二人”(《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可见学术界在这个问题上说法之纷纭离奇。   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的西汉墓葬中,同时发现了书写《孙子兵法》和《 孙膑 兵法》的大批竹简。这个发现不仅使失传了1700多年的 孙膑 著作得以重见天日,而且证实了《史记·孙子传》和《汉书·艺文志》关于两个“孙子”有两部兵法的记载是确实的。但是,有些学者认为,它还不能证明《孙子兵法》就是春秋末年的孙武所撰,因为这部兵法阐述的大多是战国时代的情况:   (一)《孙子兵法》的许多用语都是战国时代流行而春秋时所未见的。如《势篇》说“斗众如斗寡,形名是也”;《九地篇》说“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这里的“形名”和“霸王”,都是战国时常用的词语。   (二)《孙子》言用兵数动辄就是十万。如《作战篇》曰:“带甲十万”;《用间篇》又云:“兴师十万”。而春秋大国用兵不过数百乘,约二三万人。到战国中期,才有带甲十万至数十万者。   (三)春秋时的大战一般都在数日内解决,即使围城亦不过数月,而《孙子兵法》所谈战争往往旷日持久。如《作战篇》说:“久暴师则国用不足”;《用间篇》又说:“相守数年,以争一日之胜。”这分明是战国时代的状况。   (四)《孙子兵法》所谈的战术多为运动战,主张深入敌后,长距离的调遣。如它说:“凡为客之道,深则专”;“并敌一向,千里杀将”(《九地篇》);“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者也”(《军争篇》)。这些都是战国时代的打法。   (五)《孙子》特别好用“五”数,如《势篇》曰:“五声之变,不可胜听也”;“五色之变,不可胜现也”;“五味之变,不可胜尝也”。《虚实篇》又云:“五行无常胜”。这些都应是在战国时代“五行”学说流行后的说法。   (六)《孙子》的体裁类似于《墨子》的《尚贤》、《兼爱》等篇。它每篇定名都总括全篇的大意,篇前都冠以“某子曰”。这种体裁,大致晚于《论语》、《孟子》而早于《荀子》、《韩非子》,约出现于战国中后期。   (七)春秋时的战争一般都由国君亲自统率军队出征,或者由中军元帅统御上下军。而《孙子》言兵,由“将”独当一面。如它说:“将受命于君”(《九变篇》);“将能而君不御者胜”(《谋攻篇》)。战国时才有如此格局。   (八)春秋时作战之军队,一般都自带粮食,所谓“裹粮坐甲”(《左传·文公十二年》),粮食吃尽而返归,未有指敌以为食者。而《孙子》却一再强调:“因粮于敌”,“智将务食于敌”(《作战篇》)。这又是战国时之策略。   (九)春秋时对卿大夫称“主”,而称国君为“主”乃是三家分晋以后的事。《孙子》每每称国君为“主”,此又为出于战国之证。此外,《用间篇》说的“谒者”、“门者”、“舍人”,也都是战国三时之用语。   (十)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用间》篇,有“燕之兴也,苏秦在齐”一语。苏秦活动的时代当战国中后期,在孙武之后约200年。这更足以说明《孙子》成书之晚。因为此句与孙武之时代不合过于明显,后被人删去。   上述十条关于《孙子兵法》出自战国时代的论据,都有一定道理。当然,历来也有不少学者,如明代的宋濂(作《诸子辨》)、清代的孙星衍(作《孙子十家注序》)和《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作者等,都根据《史记》和《汉书》的记载,认为《孙子兵法》是春秋时孙武所自著。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读者当审慎鉴别之。
2023-07-21 04:10:331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孙子,名武,字长卿。孙武,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另一说为惠民县)人。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广饶,另一说为惠民县),生卒年代不详,大约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属于同时代而略晚。孙子是齐国贵族和名将的后裔。孙武的祖先叫妫完被周朝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陈国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孙武的直系远祖妫完便携家带口,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齐桓公早就了解陈公子妫完年轻有为,任命他为负责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妫完在齐国定居以后,由姓妫改姓田,故他又被称为田完。。他的祖先原是陈国的公子--陈完。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完便逃奔至齐国避难,改称为田完。 田完的第五世孙田书(即孙子的祖父)曾经是齐国大夫,在攻打莒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战攻,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了田书,同时还赐“孙”为姓,以表示对田书嘉奖。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孙子便离开齐国,到了南方的吴国,在吴国的都城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过起了隐居生活,潜心研究兵法。在吴国,孙子结识了伍子胥。 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在诸侯争霸中,南方新兴的吴国国君阖闾,为图霸业,欲攻打楚国,但是,一时难以选出合适的将领。伍子胥常与吴王论兵,他曾向吴王推荐说:孙子“精通韬略,有鬼神不测之机,天地包藏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诚得此任为将,虽天下莫敌,何论楚哉!”经过伍子胥七次向吴王推荐,吴王便让伍子胥拜请孙子出山。孙子晋见吴王之后,呈上所著兵书现仅存十三篇。吴王看后,赞不绝口。据有关资料记载,为考察孙子的统兵能力,吴王挑选了100多名宫女由孙子操练。这就是人们所传说的孙子“吴宫教战斩美姬”的故事。吴宫操练之后,吴王任命孙子为上将军,封为军师。
2023-07-21 04:10:413

〈孙子兵法》的作者?

  一、关于《孙子兵法》的作者与成书,学界众说纷纭。我们认为,此书的作者应为孙武,其后学曾对之进行过校理;“十三篇”成书的时间为春秋末期  关于《孙子兵法》的作者与成书,自宋以来,人们就争论不已。概括起来,主要观点有如下几种:  1、成书于春秋末,孙武著。汉司马迁《史记》、曹操《孙子略解》、明宋濂《诸子辨》、胡应麟《四部正讹》、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孙星衍《孙子十家注序》等,都持此观点。  2、成书于春秋末,本于孙武,成于孙膑。明吴兴松筠馆主人在《孙子参同序》中提出这一观点。今人陈启天在《孙子兵法校释》中进一步提出,“武之兵法授之于膑,膑即据之撰十三篇”。日人武内义雄亦认为十三篇不出于孙武,而出于孙膑。  3、成书于春秋末,伍子胥著。认为孙武即伍子胥,孙膑乃伍子胥之后,居阿、鄄之间,改姓孙。清人牟庭在《校正孙子》中提出这一观点。  4、成书于春秋末、战国初,山林处士所为。南宋叶适在《习学记言》卷四十六《孙子》中即持这一观点。  5、成书于战国,非孙武所著。据欧阳修在梅尧臣《〈孙子注〉后序》中称,梅尧臣认为此书乃“战国相倾之说” ,非孙武所著。清人全祖望等赞同。  6、成书于战国,孙膑著,孙武与孙膑为一人。中国学者钱穆与日本学者斋藤拙堂即持此说。今人金德建在《古籍丛考·孙子十三篇作于孙膑考》中亦认为《孙子兵法》的作者为孙膑。  7、不可得而知。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孙武事吴阖庐而不见于《左氏传》,未知其果何时人也。”清人姚际恒《古今伪书考》亦认为,孙武及《孙子兵法》“皆不可得而知”。黄云眉《古今伪书考补正》:“孙武之有无其人虽未暇定,而十三篇之非孙武书则固无可疑者。”  8、“十三篇”作者是孙武,但孙武不是田书之孙,而是田无宇的长子田武子开,田乞、田书是其弟。今人田昌五先生在1992年山东临沂召开的第三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上提出这一观点。  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竹简《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同时出土,证明《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不是一书,《汉书·艺文志》将《吴孙子兵法》与《齐孙子》分别著录是有根据的。但关于《孙子兵法》的作者和成书问题的争论仍未停止。李零认为,《孙子兵法》不是春秋末孙武亲著,而是“孙子学派”军事思想的记录,成书过程大约从春秋末期的吴国开始,到战国时的齐国,经过长期整理于战国中期成书,其中不能排除孙膑参与了对此书整理的可能性。郭化若认为,《孙子兵法》是孙武的门徒等根据孙武的著述整理而成,其思想体系属于孙武,成书时间大概在春秋末至战国初。杨丙安、陈彭则认为,《孙子兵法》奠基于春秋,基本完成于战国,定型于秦汉。  我们认为,《孙子兵法》应为孙武所著,在春秋末期既已成书。其后学虽曾对之进行校理,但这种校理是在《孙子兵法》已经成书的基础上进行的。  明确记载《孙子兵法》作者与成书时间的,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其中讲到:“孙子武者,齐人也。以兵法见于吴王阖庐。阖庐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又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阖庐三年(前512年),吴军在攻克楚城舒(治今安徽庐江县西南)后,就想攻打楚国都城郢(在今江陵西北),“将军孙武曰:‘民劳,未可,待之。"”同书《伍子胥列传》中有相同记载。这些记载告诉我们:《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他在公元前512年攻楚之前即已为吴国“将军”。关于孙武献书的时间,后汉赵晔撰《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明确记载是在阖庐三年,与他劝阻吴王攻郢是在同年。这一时间与《史记》相印证,应是比较可靠的。至少至今尚未发现能否定这一记载的确凿证据。又据《史记·伍子胥列传》记载,阖庐九年,“吴王谓子胥、孙武曰:‘始子言郢未可入,今果何如?"二子对曰:‘楚将囊瓦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之,必先得唐、蔡乃可。"阖庐听之。”于是有吴楚柏举(今湖北麻城东北,或说今汉川北)之战,吴军“五战,遂至郢”。另据同书《孙子列传》和《伍子胥列传》记载,孙武参与了西破强楚、北威齐晋、南服越人的谋划,在吴国称霸中,他们都是有功劳的。  宋以来否定以上记载的主要理由大致有三:一是《左传》等典籍中没有关于孙武事迹的记载;二是春秋时期无私家著书;三是春秋时期没有《孙子兵法》中所说的那么大的战争规模。对此,我们须做一简要辨析。  关于《左传》、《国语》等先秦典籍中无孙武事迹这条理由,明代宋濂在《诸子辨》中已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春秋时,列国之事赴告者则书于册;不然,则否。二百四十年之间,大国者秦、楚,小国者越、燕,其行事不见于经传者,有矣,何独武哉!”另外,孙子事,《左传》、《国语》中没有记载,但其他先秦典籍中却有,单据《左传》、《国语》断其有无,而置其他典籍于不顾,也是不妥当的。如《孙膑兵法·陈忌问垒》,《尉缭子·制谈篇》,《荀子·议兵篇》,《韩非子·五蠹篇》等,对此均有记载(详见本书第二章)。这说明,此前确有孙武其人,其人确著有兵书。
2023-07-21 04:11:275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孙子(?~公元前1105), 春秋末期吴国军事思想家孙武《孙子兵法》是从战国时期起就风靡流传的军事著作,古今中外的军事家们都使用其中论述的军事理论来指导战争,而且,其中论述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还被运用到了现代经营决策和社会管理方面。然而,这部著作者是谁呢?学术界议论纷纷,一种认为是春秋时期吴国的孙武所著,一种认为是孙膑整理而成,一种认为是战国初年某位山林处士编写,还有的说是三国时代曹操编撰的。直到1972年4月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发掘的两座汉代墓葬中同时发现了用竹简写成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这样,数百年的争论方告结束,《孙子兵法》的作者被确认为春秋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他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孙武的祖先叫妫满,被周朝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陈国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孙武的直系远祖妫完便携家带口,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齐桓公早就了解陈公子妫完年轻有为,任命他为负责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妫完在齐国定居以后,由姓妫改姓田,故他又被称为田完。一百多年后,田氏家族成为齐国国内后起的一大家族,地位越来越显赫,在齐国的领地也越来越扩大。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做了齐国的大夫,很有军事纔干,因为领兵伐莒(今山东莒县)有功,齐景公在乐安封给他一块采地(诸侯封赐给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又称“采邑”式“食邑”),并赐姓孙氏。困此,田书又被称为孙书。孙书的儿子孙凭,做了齐国的卿,成为齐国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级官员。孙凭就是孙武的父亲。由于贵族家庭给孙武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孙武得以阅读古代军事典籍《军政》,了解黄帝战胜四帝的作战经验以及伊尹、姜太公、管仲的用兵史实,加上当时战乱频繁,兼并激烈,他的祖父、父亲都是善于带兵作战的将领,他从小也耳闻目睹了一些战争,这对少年孙武的军事方面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但孙武生活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齐景公初年,左相庆封灭掉了右相崔杼。接着田、鲍、栾、高等四大家族又联合起来,赶走了庆封。后来,内乱日甚一日,齐国公室同四大家族的矛盾,四大家族相互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孙武对这种内部斗争极其反感,不愿纠缠其中,萌发了远奔他乡、另谋出路去施展自己纔能的念头。当时南方的吴国自寿梦称王以来,联晋伐楚,国势强盛,很有新兴气像。孙武认定吴国是他理想的施展纔能和实现抱负的地方。大约在齐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年)左右,孙武正值18岁的青春年华,他毅然离开乐安,告别齐国,长途跋涉,投奔吴国而来,孙武一生事业就在吴国展开,死后亦葬在吴国,因此《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就把孙武称为“吴人”。孙武来到吴国后,便在吴都(今苏州市)郊外结识了从楚国而来的伍子胥。伍子胥原是楚国的名臣,公元前522年因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被楚平王杀害而潜逃到吴国。他立志兴兵伐楚,为父兄报仇。孙武结识伍子胥后,十分投机,结为密友。这时吴国的局势也在动荡不安之中,两人便避隐深居,待机而发。公元前515年,吴国公子光利用吴国伐楚,国内空虚的机会,以专诸为刺客,袭杀吴王僚,然后自立为王,称阖闾。阖闾即位后,就礼贤下士,任用伍子胥等一批贤臣,他又体恤民情,不贪美味,不听淫乐,不也女色,注意发展生产,积蓄粮食,建筑城垣,训练军队,因而大得民心,吴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像。阖闾又注重搜求各种人纔,立志要使吴国更加强盛,时而向长江中游发展,灭楚称雄。隐居吴都郊外的孙武由此更加看清自己的前途,他在隐居之地,一边灌园耕种,一边写作兵法,并请伍子胥引荐自己。终于,孙武写好了13篇兵法。这13篇兵法,讲的全部都是如何克敌制胜的战略战术,全书构成了一个严密的体系。 毛泽东曾高度评价说:“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将军斯瓦茨科夫使用最古老的《孙子兵法》中“重将治兵”的原则及名种谋略思想来驱动装备着最现代化的战争武器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斯瓦茨科夫也由此被誉为「将星奇纔」。英国著名战略家利德尔.哈特在《孙子兵法》英译本序言中说:「2500多年前中国这位古代兵法家的思想、对于研究核时代的战争是很有帮助的。」《孙子兵法》不仅运用于军事领域,还被推广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尤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孙武的军事理论与企业管理虽然活动的领域不同,但它们确实有许多相似之处,市埸,竞争即战争。日本企业家大桥武夫所著《兵法经营全书》指出:「采用中国的兵法思想指导企业经营管埋,比美国的企业管理方式更合理、更有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霍吉兹在《企业管理》一书中指出:《孙子兵法》一书中「揭示的许多原理原则,迄今犹属颠扑不破,仍有其运用价值」。古老的兵法在现代社会中闪耀着迷人的光彩。孙武虽非出生吴地,但一生活动是在吴地。他不仅战功卓著,还留下了《孙子兵法》,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杰出的地位。 孙膑,齐国阿(今山东阳谷东北)人,孙武的后代,大致与商鞅、孟轲同时,为战国时兵法家。他曾与庞涓同学兵法,当庞涓作魏惠王将军时,忌其才能,把他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即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经齐国使者秘密载回,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协助齐将田忌,设计大败魏军于桂陵、马陵。他继承和发展了孙武的军事理论,把“道”看作战争客观规律,提出了以寡胜众、以弱胜强的战法,主张以进攻为主的战略,根据不同地形,创造有利的进攻形势,重视对城邑的进攻和对阵法的运用。著有《孙膑兵法》一书,亦称《齐武子》。
2023-07-21 04:11:422

孙子兵法的作者及介绍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竹简出土在临沂。《孙子兵法》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孙子子兵法”八十二篇,[1] 司马迁《史记》有记载,(孙武)以兵法见於吴王阖闾。阖闾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汉族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以下是《孙子兵法》全部内容的主要归纳:一、战略运筹(第一篇至第三篇):第一篇《始计篇》讲的是庙算,即出兵前在庙堂上比较敌我的各种条件,估算战事胜负的可能性,并制订作战计划。《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第二篇《作战篇》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作”是“制造”“兴起”之意。“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第三篇《谋攻篇》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二、作战指挥(第四篇至第六篇):第四篇《军形篇》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第五篇《兵势篇》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第六篇《虚实篇》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三、战场机变(第七篇至第九篇):第七篇《军争篇》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第八篇《九变篇》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第九篇《行军篇》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四、军事地理(第十篇至第十一篇):第十篇《地形篇》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第十一篇《九地篇》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五、特殊战法(第十二篇至第十三篇):第十二篇《火攻篇》讲的是以火助攻与“慎战”思想。第十三篇《用间篇》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后来的很多将领用兵都受到了该书的影响[2] 。
2023-07-21 04:11:513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孙子兵法简介

1、《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有着“兵圣”之称的孙武。孙武是春秋时期有名的军事家,他的著作《孙子兵法》在后来的军事领域被广泛的推广应用,而目前这本兵书更是被翻译成各种各样的文字在世界范围内传播。 2、《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3、《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4、《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汉代版《孙子兵法》竹简1972年出土于临沂银雀山汉墓中。
2023-07-21 04:12:121

孙子兵法是谁写的?

孙子兵法 孙武 前言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第一个为《孙子兵法》作了系统的注解,为后人研究运用《孙子兵法》打开了方便之门。《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谋略保库,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向人透露:他的军事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其实在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中就可以找到。他也确实对孙武及其著作深感兴趣,不仅为《孙子兵法》英译本作序,还在自己的得意之作《战略论》前面大段引述孙武的格言。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陆战队军官都奉命携带一本《孙子兵法》,以便在战场上阅读。 《孙子兵法》历代都有著录。1972年4月山东省临沂县银雀山汉墓出土的竹书《孙子兵法》为迄今最早的传世本,可惜为残简,不能窥其全貌。现存重要的版本为南宋宁宗时所刻《十一家注孙子》,宋刻与宋抄《武经七书》本,其中宋本《十一家注孙子》经清代孙星衍校定考辩后,成了近世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敷实用的读本。本电子版《孙子兵法》根据袁闾琨、张文才主编,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出版的《中国兵书十大名典·孙子》扫校(辽版社《孙子》选用的是中华书局1961年出版的影印宋本《十一家注孙子》)。 孙子兵法十三篇目录 孙子兵法《计篇》第一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 孙子兵法《作战篇》第二 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 孙子兵法《谋攻篇》第三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 孙子兵法《形篇》第四 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 孙子兵法《势篇》第五 凡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斗众如斗寡, 孙子兵法《虚实篇》第六 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 孙子兵法《军争篇》第七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交和而 孙子兵法《九变篇》第八 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 孙子兵法《行军篇》第九 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 孙子兵法《地形篇》第十 地形有通者,有挂者,有支者,有隘者,有险者, 孙子兵法《九地篇》第十一 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 孙子兵法《火攻篇》第十二 凡火攻有五:一曰火人,二曰火积,三曰火 孙子兵法《用间篇》第十三 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
2023-07-21 04:12:211

孙子兵法36计是谁写的

《孙子兵法》孙武写的。《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著作,作者是孙武。《孙子兵法》又称《吴孙子兵法》《孙子》《孙武兵法》,由孙武撰。孙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人,从齐国流亡到吴国,辅助吴王经国治军,显名诸侯,被尊为“兵圣”。《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和“古代第一兵书”。它在我国古代军事学术和战争实践中,都起过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孙子兵法》介绍:是现存最早的兵书,历来备受推崇,研习者辈出。凡十三篇,每篇皆以“孙子曰”开头,按专题论说,有中心,有层次,逻辑严谨,语言简练,文风质朴,善用排比铺陈叙说,比喻生动具体。如写军队的行动:“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军争篇》),既贴切又形象,且音韵铿锵,气势不凡,故刘勰称“孙武兵经,辞如珠玉”(《文心雕龙·程器》)。想来以作战的缜密思维为文章谋篇布局,对孙武而言如烹小鲜矣。
2023-07-21 04:12:282

关于《孙子兵法》作者的介绍有哪些?

《孙子兵法》,孙武撰。孙武字长卿,春秋末年齐国人,生卒年月未见史载,约与孔丘同时期。他是陈国公子完的后裔,陈完因内乱逃奔齐国,并改姓陈为田。田完的五世孙、孙武的祖父田书因“伐莒有功,景公赐姓孙氏,食采乐安(今山东惠民)”。后来,因齐国政局动荡不安,孙武由齐国到了吴国。经伍子胥引荐,以自著兵法十三篇晋见吴王阖庐,得到吴王的重用,任为将军,帮助吴王经国治军,“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
2023-07-21 04:12:471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作者分别是谁?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孙膑写的是《孙膑兵法》 ,传说孙膑是孙子的后代,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二者都在兵书方面有很高的的造诣。一、孙膑的《孙膑兵法》。孙膑(原名孙伯灵),中国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唐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和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同为鬼谷子弟子。因受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而迫害孙膑,使其受膑刑,身体残疾 。孙膑可以说是古代不可多得的军事天才,师出鬼谷子的他没有愧对师门,反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被迫害后本以为会英年早逝的他,却被齐国使者救了下来。齐国使者当然不会费九牛二虎之力去救一个废人,当时的孙膑受黥刑已经被挖去膝盖,并且在脸上刻字,但是孙膑的才能还是非常吸引这位齐国使者,所以齐国使者才会偷偷的救下孙膑。后来孙膑到达齐国后,展现卓越的军事才能,田忌赛马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由此可见孙膑的卓越才华。而且孙膑的军事思想非常的先进,他认为强大的军事战力才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保证,他虽然主张战争,但是他并不好战。他主张慎重的对待战争,每一次战斗都要有所得,但是不可滥用战争,战争只是自报的一种手段。由此可见孙膑对于兵法战争的理解非常高。二、兵家之圣孙武。孙武的《孙子兵法》可谓是影响深远,其中的军事思想一直影响至今。他的《孙子兵法》甚至被国际上认为它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 ,由此可见孙武军事思想影响的深远程度。《孙子兵法》阐述了战争中制胜敌人的规律,军队应该怎样组织和建设,作战时必须遵循的战略原则,临阵击敌的战术技巧,一些特殊的战斗方法。由此可见其完备程度,所以世人才会对《孙子兵法》有如此之高的评价。
2023-07-21 04:13:052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膑吗?拜托了各位 谢谢

孙子兵法的作者应是孙武.另外孙膑也有孙膑兵法.但因为孙膑兵法长期失传所以人们怀疑没有孙膑兵法,或者孙子兵法不是孙武的作品而是孙膑所作.但是在银雀山汉墓却同时出土了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使一个争论千年的问题得到解决. 下面是过去我写的一点东西供你参考 浅谈孙子其人其书 《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但围绕着这本书和它的作者却一直有着许多的疑问。 一、孙子其人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孙武立了传,根据他的记载孙子是齐国人,生活在春秋末年,曾帮助吴王阖闾攻占了楚国的郢都。但是详细记载了吴楚之战的《左传》中却看不到这位大军事家的影子。于是后人就开始怀疑孙子是否真的存在过。比如钱穆就说:“其人其书,盖皆出后人伪托”(《先秦诸子系年》)。前人怀疑的理由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不见于《左传》的记载。第二,春秋时期的用兵打仗基本上都是由本国贵族指挥,在春秋时代我们看不到有使用外人的记录。像孙武那样的情况只能出现在战国。第三,春秋时代的战争规模一般都比较小,而《史记》称吴王伐楚动用了十万大军,这也是不太可能的。第四,《孙子》书中的有些词语是战国人讨论的热门比如“形名”。 其实这都是可以解释的。《左传》并非是包揽万物而无遗的,并不能单纯因《左传》不曾记载而否定孙子的存在。我们在先秦的典籍中也是可以找到有关孙子的记载的。比如《尉缭子制谈》中就有:“有提三万众而天下莫敢当着谁,武子也”。而《荀子议兵》中也有:“善用兵者,感忽悠闇莫知所从出,孙吴用之无敌于天下”,其它书中也有此不具引。总不能说这些都是不可信的吧。 春秋时期的战争的确多是由本国贵族负责,但是在春秋末年已经出现了“楚才晋用”的现象。春秋是一个剧烈动荡的时代,《史记》中称春秋“弑君三十六,灭国五十二”,在这期间卿大夫失位的就更多了。这样就产生了大量的没落贵族。他们在本国待不下去了只好出奔他国。由于这些人曾经是贵族所以都是有一定文化和才干的人,所以流落他国后受到任用也是正常的事情,比如陈完之奔齐。这样的情况在春秋末年随着贵族间兼并的加剧而更加突出了。所以孙武仕吴是完全有可能的。而且吴是一个后起的国家,被视为蛮夷,没有中原诸国完善的世卿世禄制度。而且阖闾本人靠弑君起家,所以对本国的贵族不完全信任而人用外人是完全有可能的。 关于战争规模的问题,的确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春秋和战国时代的战争有着很大的不同,突出突出表现在战争的规模和方式上。春秋时代的战争规模都十分的小,一般都不会持续很长的时间。比如楚晋之间的几次大战都是只持续了一天就结束了。战争双方动员的兵力也十分的有限,城濮之战晋国的兵力是革车七百乘而已(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而且春秋时期的战争一般都是车战,战争有着一套礼仪规范。但是这只是一般而言,其实在春秋后期战争的规模和形式也已经发生了变化。春秋后期晋国的一次耀武扬威已经动员了四千乘的兵力(见《左传昭公十三年》),如果一乘战车配备的兵员是七十二人的话,晋国这次出动了二十八万人。所以战国后期吴国动用十万大军是可能的。春秋后期战争的形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比如有了步兵,有了围困战,这样战争持续的时间也延长了。通观整个春秋时期,吴楚之战无疑是最激烈的了。以前晋楚之战都是发生在楚国的境外,而且几乎都是楚国主动挑衅晋国被动应战。而吴楚之战则是发生在楚国境内,几乎都是吴国主动挑衅。齐桓公动用数国之兵也只是在方城外责问楚国包茅不入,而阖闾则是深入数千里并且攻占了楚都郢。所以吴楚之战的激烈程度是可以想象的,双方必然要动用大规模的兵力,所以吴兵十万人是完全有可能的。有人提出十万大军的给养问题,的确十万大军的给养需要有数十万人供应,但请不要忘记孙子有“因粮于敌”的思想,他们的军需都是就地征发的。 至于说关于“形名”的问题就更不足以否认孙子了。“名”是当时人关注的重点,对名的讨论春秋时代已经成为热点不必等到战国,比如孔子就说过“比也正名乎”的话,总不能说孔子也是战国人吧。 当然司马迁好奇所以在《史记》中的有些记载像小说家言使人不敢相信。比如《史记》有:吴王曰:子之十三篇,吾尽观之矣,可以小试勒兵乎?对曰:可。阖闾曰:可试以妇人乎?对曰:可。于是许之,出宫中美女,得百八十人……这几乎如同小说了,以吴王阖闾的政治才干何以会如此的草率,如同儿戏。不过总体上说司马迁的记载是可信的。 二、关于《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十三篇,系统全面地论述了军队和战争的基本理论。《汉书艺文志》记载:“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篇”,自注曰:“图九卷”。但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已经说《孙子兵法》是十三篇了。所以张守节在《史记正义》中根据《七略》中记载有“孙子兵法三卷”就把十三篇归结为上卷,其余六十九篇分别是中卷和下卷。这恐怕是推测之辞。最大的可能性是《孙子兵法》原本是十三篇,后来又经过了汉人的附益发展成了八十二篇,曹操在给《孙子兵法》作注的时候又把汉人所附加的东西剔除了。当然今本的十三篇也并非就是孙子原本,其文字肯定有后人改动的地方。大体上《孙子兵法》的内容是可信的。 现存《孙子兵法》最早的版本是1972年出土于山东云雀山汉墓的竹简本。该本将《孙子兵法》分为上下两部分,内容有残缺。其中第一部分内容你传本的《孙子兵法》,经过整理可确认的有2700多字据初步统计简本与传本有300多处的不同,除文字方面的差异外在篇题和顺序上也有所不同。竹简本《孙子兵法》的出土对我们校勘传本《孙子兵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第二部分有《吴问》《四边》《黄帝伐赤帝》《地形二》《见吴王》五篇,这五篇的文字风格和今传《孙子兵法》不同,可能是孙子的后学所附益的。或许这就是《汉书艺文志》所说的八十二篇中的内容。 今存最早的《孙子兵法》的注本是魏武帝曹操的注本。《孙子兵法》后世流传的两个重要版本系统《武经》系统和《十家注》系统都是由曹注本发展而来。同时曹注单行本也一直在流传,现存最早的是明陈锡《校魏武帝注孙子》三卷本。现存《武经》系统最早的版本是宋《武经七书》大字白本。原藏皕宋楼1906年被日本岩崎氏购去,先藏东京静嘉堂文库。十家注系统中现存最早的《宋刊十一家注孙子》,所谓的十家注是因为杜佑本没有注《孙子》,只是在《通典》中谈论了孙子,所以编者也就将他的文字收了近来成了十一家注。旧题《十一家注孙子》是吉天保辑,但吉天保生平实际均无考。现存较好的注本为1984年9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郭化若的《孙子译注》。该书以十家注本为底本,用《武经七书》本和竹简本进行校勘,校勘比较精良。而且注文也准确明晰较好地解释和阐发了孙子的军事思想。
2023-07-21 04:13:371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那么他又是哪里人呢?

,《孙子兵法》的作者被确认为春秋时期吴国的将军孙武。 孙武(公元前535年-公元前480年),字长卿,被后世尊为孙子、“兵圣”、“世界兵学鼻祖”,著有竹书《孙子兵法》13篇等。 孙武出生地考证   史书《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凭生武奔吴”。这五个字说明三点:1.孙凭生子孙武。2.孙武居住在和谐富庶的吴国。3.孙凭先在齐国,因国乱家破、无法生存,才携妻南逃吴国,并在吴国生下孙武。   阅读史书知:孙凭先祖曾三次迁居,三次改姓。始祖陈完因陈国政变,于公元前672年到齐国避难,改姓田。其四世孙无宇生长子田恒、次子田书,食采乐安。家族旁系田书生子凭,处在齐国内乱年代,家族破败、无法生存,孙凭于公元前536年携妻南奔吴国罗浮山桃园居住,过着农桑田园生活。孙凭于吴王馀祭十三年,生子武。孙武成长在吴国,辉煌在无锡,被誉为神龙。并刻竹书《兵法十三篇》,助吴王成春秋霸主,与其相关的成语故典有:初献兵法、皿妃嫁妹、三令五申、杀妃拜将、吴宫练兵等。   孙武雄踞太湖西北,在军嶂山排阵练兵,又挥师楚天,攻克楚都,北威齐鲁,南服越国,使吴国发展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孙武是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军事理论家,《孙子兵法》至今几乎被全世界所有国家用作军事教材。   据文献《孙武传略》载:“田书改姓孙,家族由盛及衰,在内乱中,旁支孙凭奔吴,隐居在吴国罗浮山。”公元前535年,孙武出生在吴地之无锡,无锡的桃园桑田给孙武成长创造了良好环境。难怪众多有关孙武研究的著作均称:“孙武出生地与其迹,均神龙不见首尾,在齐鲁已无法考证。”   文献《中国历史名人全破译》罗列孙武故里之谜有三种说法:1.山东乐安(约在惠民附近)说;2.广饶说;3.博兴说。并称“这三说皆不成立,查春秋时期,齐国并无乐安之地名。”当下有些地方为发展旅游事业竞相与孙武捱边是可以理解的,但史实不容更改,孙武出生地毕竟在吴地,具体在今无锡市滨湖区。
2023-07-21 04:13:451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各是谁写的

孙子兵法----孙武,《三十六计》没有真正的作者。之所以没有固定的作者,要谈到三十六计的来历。三十六个计谋,大部分来自孙武的作品《孙子兵法》中,是由后人在研读《孙子兵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其中战例则有国内外各处的。另,部分计谋则来自后人对部分近代或当代战役想出来的。所以《三十六计》的著作过程经过了许多年代和许多人的智慧结合,没有单一或固定的作者。以上观点仅供参考。
2023-07-21 04:13:521

都是兵法 《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三十六计”一语,先于著书之年,语源可考自南朝宋将檀道济(?—公元436年),据《南齐书.王敬则传》:“檀公三十六策,走为上计,汝父子唯应走耳。”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理论著作,也是中国古籍在世界影响最大、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它所阐述的谋略思想和哲学思想,被广泛地运用于军事、政治、经济等各领域中。 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2500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军事理论著作,比欧洲克劳塞维茨 (Clausewitz)写的《战争论》(On War)还早2300年。 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第一个为《孙子兵法》作了系统的注解,为后人研究运用《孙子兵法》打开了方便之门。《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谋略保库,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英国著名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向人透露:他的军事著作中所阐述的观点,其实在2500年前的《孙子兵法》中就可以找到。他也确实对孙武及其著作深感兴趣,不仅为《孙子兵法》英译本作序,还在自己的得意之作《战略论》前面大段引述孙武的格言。
2023-07-21 04:14:019

孙子兵法的别称是什么?还有作者是谁?

孙子兵法又名孙武兵法、孙策、孙武记等等,现如今它的作者有孙武还有孙滨。
2023-07-21 04:14:251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的作者简介

孙武,字长卿,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他出生于公元前535 年左右的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具体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孙武的祖先叫妫满,被周朝天子册封为陈国国君(陈国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后来由于陈国内部发生政变,孙武的直系远祖妫完便携家带口,逃到齐国,投奔齐桓公。齐桓公早就了解陈公子妫完年轻有为,任命他为负责管理百工之事的工正。妫完在齐国定居以后,由姓妫改姓田,故他又被称为田完。一百多年后,田氏家族成为齐国国内后起的一大家族,地位越来越显赫,在齐国的领地也越来越扩大。田完的五世孙田书,做了齐国的大夫,很有军事才干,因为领兵伐莒国(今山东莒县)有功,齐景公在乐安封给他一块采地,并赐姓孙氏。因此,田书又被称为孙书。孙书的儿子孙凭,做了齐国的卿,成为齐国君主以下的最高一级官员。孙凭就是孙武的父亲。由于贵族家庭给孙武提供了优越的学习环境,孙武得以阅读古代军事典籍《军政》,加上当时战乱频繁,兼并激烈,他从小也耳闻目睹了一些战争,这对少年孙武的军事方面的培养非常重要。但孙武生活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四大家族相互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孙武对这种内部斗争极其反感,不愿纠缠其中,萌发了远奔他乡、另谋出路去施展自己才能的念头。当时南方的吴国自寿梦称王以来,联伐楚,国势强盛,很有新兴气象。孙武认定吴国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地方。大约在齐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 年)左右,孙武正值18岁的青春年华,他毅然离开乐安,告别齐国,长途跋涉,投奔吴国而来,孙武一生事业就在吴国展开。孙武来到吴国后,便在吴都(今苏州市)郊外结识了从楚国而来的伍子胥。孙武结识伍子胥后,十分投机,结为密友。吴王阖闾即位三年,即公元前512年,吴国国内稳定,仓廪充足,军队精悍,向西进兵征伐楚国的准备工作已经基本就绪。伍子胥向阖闾提出,这样的长途远征,一定要有一位深通韬略的军事家筹划指挥,方能取胜。他向吴王阖闾推荐了正在隐居的孙武,称赞孙武是个文能安邦、武能定国的盖世奇才。吴王终于答应接见孙武。孙武带着他刚写就的兵法进见吴王。吴王将兵法一篇一篇看罢,啧啧称好,但还想给孙武出个难题,便要求其用宫女来演练队伍。孙武把180 名宫女分为左右两队,指定吴王最为宠爱的两位美姬为左右队长,让他们带领宫女进行操练,同时指派自己的驾车人和陪乘担任军吏,负责执行军法。但宫女们不听号令,捧腹大笑,队形大乱。孙武便召集军吏,根据兵法,斩两位队长。吴王见孙武要杀掉自己的爱姬,马上派人传命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人侍候,寡人吃饭也没有味道。请将军赦免她们。”孙武毫不留情地说:“臣既然受命为将,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孙武执意杀掉了两位队长,任命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回旋,跪爬滚起,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孙武传人请阖闾检阅,阖闾因为失去爱姬,心中不快,便托辞不来,孙武便亲见阖闾。他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听了孙武的一番解释,吴王阖闾怒气消散,便拜孙武为将军。在孙武的严格训练下,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就在公元前512年,阖闾、伍子胥和孙武,指挥吴军攻克了楚的属国钟吾国(今江苏宿迁东北)、舒国(今安徽庐江县西),这时阖闾头脑发热,想要长驱直入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县纪南城)。孙武认为这样做不妥,便进言道:“楚军是天下的一支劲旅,非舒国和钟吾国可比。我军已连灭二国,人疲马乏,军资消耗,不如暂且收兵,蓄精养锐,再等良机。”吴王听从了孙武的劝告,下令班师。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孙武的主张,并向吴王献策说:“人马疲劳,不宜远征。不过,我们也可以设法使楚人疲困。”于是伍子胥说孙武共同商订了一套扰楚、疲楚的计策,即组成三支劲旅,轮番袭扰楚国。当吴国的第一支部队袭击楚境的时候,楚国见来势不小,便全力以赴,派兵迎击。待楚军出动,吴军便往回撤。而楚军返回驻地时,吴国的第二支部队又攻入了楚境,如此轮番袭击,弄得楚国连年应付吴军,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费,国内十分空虚,属国纷纷叛离,吴国却从轮番进攻中抢掠不少,在与楚对峙中完全占据上风。公元前506年,楚国攻打已经归附吴国的小国——蔡国,给了吴军伐楚的借口。阖闾和伍子胥、孙武指挥训练有素的3万精兵,乘坐战船,溯淮而上,直趋蔡国与楚国的交战。楚军见吴军来势凶猛,不得不放弃对蔡国的围攻,收缩部队,调集主力,以汉水为界,加紧设防,抗击吴军的进攻。不料孙武突然改变了沿淮河进军的路线,放弃战船,改从陆路进攻,直插楚国纵深。伍子胥问孙武:“吴军习于水性,善于水战,为何改从陆路进军呢?”孙武告诉他说:“用兵作战,最贵神速。应当走别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个措手不及。逆水行舟,速度迟缓,楚军必然乘机加强防备,那就很难破敌了,”说得伍子胥点头称是。就这样,孙武在3万精兵中选择了强壮敏捷的3500人为前阵,身穿坚甲,手执利器,连连大败楚军。旧历11月28日攻入楚国的国都郢,楚昭王带着妹妹仓皇出逃。孙武以3万军队攻击楚国的20万大军,获得全胜,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然而,这时越国乘吴军伐楚之机进攻吴国,秦国又出兵帮助楚国对付吴军,这样,阖闾不得不引兵返吴。此后,吴又继续伐楚,楚为免亡国,将国都由郢迁到都(今湖北宜城县东南)。孙武在帮助阖闾西破强楚的同时,计划征服越国。公元前496年,阖闾听说越王允常去世,新即位的越王勾践年轻稚弱,越国国内不大稳定,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便不听孙武等人的劝告,不等准备工作全部就绪,就仓猝出兵,想要击败越国。不料,勾践整顿队伍,主动迎战,两军相遇于吴越边境的李(今浙江嘉兴县西南)。勾践施展巧计,他派死刑犯首先出阵,排成三行,把剑放在脖子上,一个个陈述表演后,自刭于阵前。吴国士兵不知那是一个个罪犯,居然看得忘了神,傻了眼,越军乘机发动冲锋,吴军仓皇败退,阖闾也伤重身亡。阖闾去世后,由太子夫差继承王位,孙武和伍子胥整顿军备,以辅佐夫差完成报仇雪耻大业。公元前494年春天,勾践调集军队从水上向吴国进发,夫差率10万精兵迎战于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边),在孙武、伍子胥的策划下,吴军在夜间布置了许多诈兵,分为两翼,高举火把,只见在黑暗的夜幕中火光连成一片,迅速向越军阵地移动,杀声震天,越军惊恐万状,军心动摇,吴军乘势总攻,大败越军,勾践在吴军的追击下带着5000名甲士跑到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市东南)上的一个小城中凭险抵抗,由于吴军团团包围,勾践只得向吴屈辱求和,夫差不听伍子胥劝阻,同意了勾践的求和要求。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吴王夫差争得了霸主的地位,夫差渐渐自以为是,不纳忠言。伍子胥认为:勾践被迫求和,一定还会想办法到以后报复,故必须彻底灭掉越国,绝不能姑息奸,留下后患。但夫差听了奸臣的挑拨,不仅不理睬伍子胥的苦谏,反而制造借口,逼其自尽,甚至命人将伍子胥的尸体装在一只皮袋里,扔到江中,不给安葬。孙武深知“飞鸟绝,良弓藏;狐兔尽,走狗烹”的道理,于是便悄然归隐,息影深山,根据自己训练军队、指挥作战的经验,修订其兵法13篇,使其更臻完善。事情不出伍子胥所料,越王勾践屈辱求和后,卧薪尝胆,立志报复。公元前482 年,越军乘吴军主力聚集黄池与中原诸侯盟会,国内兵力空虚之际,发兵袭吴,攻入吴国国都,吴国遭此动难,便一蹶不振,由盛转衰,延至公元前473 年,正式被越国灭亡,夫差愧恨交加,自刎而死。孙武所梦想的由吴王统一华夏,也就成为泡影。
2023-07-21 04:14:501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一本书吗?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两部不同的著作。《孙子兵法》作者是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作者为孙膑。《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的最著名中原军事著作之一,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战国时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扩展资料:《孙子兵法》中的伦理思想,具有明显的齐文化伦理思想的特点。齐文化的伦理思想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讲“仁”、"礼",但又不把它放在首要地位;另一方面是重功利。这些,在《管子》一书中体现得很明确。关于前者,是从齐文化与其他地方文化相比较而言的。《孙膑兵法》特别重视道,这一点和《六韬》很相似,在《孙膑兵法》的治国、治军以及治敌各个方面,孙膑都反复强调道的作用。孙膑不迷信赏罚的作用,认为必须“用民得其性”才能做到“则令行如流",如果违背民性,而赏罚就会失去作用。孙膑说“赏未行,罚未用,而民听令者,其令,民之所能行也。赏高罚下,而民不听其令者,其令,民之所不能行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子兵法百度百科-孙膑兵法
2023-07-21 04:15:031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有什么区别?

《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是两部不同的著作。《孙子兵法》作者是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孙膑兵法》古称《齐孙子》,作者为孙膑。《孙膑兵法》是中国古代的最著名中原军事著作之一,也是《孙子兵法》后“孙子学派”的又一力作,是反映战国时期兵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扩展资料:《孙子兵法》中的伦理思想,具有明显的齐文化伦理思想的特点。齐文化的伦理思想表现于两个方面:一方面讲“仁”、"礼",但又不把它放在首要地位;另一方面是重功利。这些,在《管子》一书中体现得很明确。关于前者,是从齐文化与其他地方文化相比较而言的。《孙膑兵法》特别重视道,这一点和《六韬》很相似,在《孙膑兵法》的治国、治军以及治敌各个方面,孙膑都反复强调道的作用。孙膑不迷信赏罚的作用,认为必须“用民得其性”才能做到“则令行如流",如果违背民性,而赏罚就会失去作用。孙膑说“赏未行,罚未用,而民听令者,其令,民之所能行也。赏高罚下,而民不听其令者,其令,民之所不能行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孙子兵法百度百科-孙膑兵法
2023-07-21 04:15:2112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孙子兵法》作者是孙武。孙武(约前545年-约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强调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是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外交努力、军事实力、自然条件诸因素有联系,预测战争胜负主要就是分析以上这些条件如何。孙武不仅相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强调在战争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对立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正是因为孙武在军事科学这门具体科学中概括和总结出了异常丰富、多方面的哲学道理,确立了他在春秋末期思想界中与孔子、老子的并列地位,被并称为春秋末期思想界上空的三颗明亮的星体。《孙子兵法》解析:《孙子兵法》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书中探讨了与战争有关的一系列矛盾的对立和转化,如敌我、主客、众寡、强弱、攻守、胜败、利害等。《孙子兵法》正是在研究这种种矛盾及其转化条件的基础上,提出其战争的战略和战术的。这当中体现的辩证思想,在中国辩证思维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孙子兵法》谈兵论战,集“韬略”、“诡道”之大成,被历代军事家广为援用,《孙子兵法》缜密的军事、哲学思想体系,深远的哲理、变化无穷的战略战术,常读常新的探讨韵味,在世界军事思想领域也拥有广泛的影响,享有极高的声誉。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孙子兵法
2023-07-21 04:16:442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

孙武。《孙子兵法》是作者是孙武。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战国时期着名的中国军事家、政治家,被誉为“兵圣”。孙武从公元前512年开始为鲁国服务,为吴国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公元前506年,他率领吴国军队攻破楚国,不仅占领了楚国首都,而且几乎摧毁了楚国。子兵法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兵书。这本书有十三篇,作者是齐国的孙武。从建成至今,它已经走过了2000多年的历史。隋唐以来,历代士大夫军国主义者结合不同的战略情势,对孙子兵法作了不同的评价,但主要围绕原“十三篇”进行论述。迄今为止,《孙子兵法》一直被认为是军事经典中的经典之作,并被世界各国广泛用于军事领域,也被用于没有硝烟的商业战场。
2023-07-21 04:17:002

孙子兵法作者是谁呀?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他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简介《孙子兵法》在国外的流传,许多著述都认为以日本最早,朝鲜次之。因为这两个与中国相邻的国家在历史上与中国文化交流频繁,而日本奈良时代多次派遣学生到中国学习,无疑为《孙子兵法》的东传搭建了便捷的桥梁。据史书记载,在公元734年,也就是处于鼎盛时期的唐朝开元二十二年,在中国留学长达17年之久的日本学生吉备真备历尽艰辛回到自己的祖国。
2023-07-21 04:17:071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孙武。《孙子兵法》是作者是孙武。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战国时期着名的中国军事家、政治家,被誉为“兵圣”。孙武从公元前512年开始为鲁国服务,为吴国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公元前506年,他率领吴国军队攻破楚国,不仅占领了楚国首都,而且几乎摧毁了楚国。子兵法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兵书。这本书有十三篇,作者是齐国的孙武。从建成至今,它已经走过了2000多年的历史。隋唐以来,历代士大夫军国主义者结合不同的战略情势,对孙子兵法作了不同的评价,但主要围绕原“十三篇”进行论述。迄今为止,《孙子兵法》一直被认为是军事经典中的经典之作,并被世界各国广泛用于军事领域,也被用于没有硝烟的商业战场。
2023-07-21 04:17:252

孙子兵法作者是谁?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兵家的哲学。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孙子兵法》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如今,孙子兵法已经走向世界。它也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孙子兵法》竹简出土在临沂。
2023-07-21 04:17:392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他是中国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尊称兵圣或孙子(孙武子),又称“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五世纪初,由齐至吴,经吴国重臣伍员(伍子胥)举荐,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为将。他曾率领吴国军队大败楚国军队,占领楚国都城郢城,几近覆亡楚国。意义《孙子兵法》中讨论了一些军事学的重要问题,言简意地阐述了基本的军事思想。此书对中国古代的军事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奉为兵家经典。它是中国古代军人必须研读的一本军事著作,许多著名的军事家都对此书作过注解。自公元600多年左右,《孙子》被翻译成许多不同语言,开始流传到世界各国。最初书版被带到日本及后至东南亚,再至西方各国。日本便有不少研究《孙子兵法》的学会、协会和俱乐部。当中,英国曾翻译了共8个版本。
2023-07-21 04:17:472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一说到孙武,大家就清楚了,他是《孙子兵法》的作者,也是乐安孙氏的三世祖。笔者现在就根据《三国志》《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的记载,讲一下乐安孙氏始祖孙书,二世祖孙凭,三世祖孙武,四世祖孙明,五世祖孙膑的历史事迹。评价《孙子兵法》被称为镇国之宝,在中国被奉为兵家经典。诞生至今已有2500年历史,历代都有研究。李世民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孙子兵法》则被称为武兵法。实则上读懂了孙子兵法也就读懂了鬼谷子,反之也是一样。有一点可以确定,鬼谷子必然读过《孙子兵法》。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纵横家鬼谷子的弟子孙膑和庞涓是通晓兵法,称为军事家的原因。
2023-07-21 04:18:032

孙子兵法作者是谁呀?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后世尊称为兵圣或孙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的早年经历史载不详,因齐国发生内乱而从齐南奔至吴国。在吴国重臣伍子胥的举荐下,孙武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书《孙子兵法》,被吴王重用为将。在柏举之战中,孙武率领吴军以少胜多,大败楚国军队,并占领楚国都城郢城,使楚国差点亡国。在夫椒之战中,孙武率吴军大败宿敌越国,使得越王勾践被迫求和,成为吴国阶下囚。人物评价孙武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兵家至圣)等。1123年(宣和五年)北宋朝廷追尊孙武为“沪渎侯”。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孙武。孙武和他的军事思想享誉古今、蜚声中外,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在世界军事史上亦有着极高的地位。他的《孙子兵法》被国际上认为它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现在不仅于军事领域,而且在经济、体育等方面,都受到了关注和应用。
2023-07-21 04:18:171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什么

孙武。《孙子兵法》是作者是孙武。孙武,字长卿,齐国乐安人。春秋战国时期着名的中国军事家、政治家,被誉为“兵圣”。孙武从公元前512年开始为鲁国服务,为吴国军队作出了重要贡献。公元前506年,他率领吴国军队攻破楚国,不仅占领了楚国首都,而且几乎摧毁了楚国。子兵法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兵书。这本书有十三篇,作者是齐国的孙武。从建成至今,它已经走过了2000多年的历史。隋唐以来,历代士大夫军国主义者结合不同的战略情势,对孙子兵法作了不同的评价,但主要围绕原“十三篇”进行论述。迄今为止,《孙子兵法》一直被认为是军事经典中的经典之作,并被世界各国广泛用于军事领域,也被用于没有硝烟的商业战场。
2023-07-21 04:18:324

孙子兵法是谁写的??

孙子兵法是孙武写的。孙武所著兵法《孙子兵法》共十三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为后世兵家所极力推崇,甚至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影响深远,是中国和世界军事史上的巨著。孙子兵法作者孙武介绍孙武(约公元前545年-约公元前470年),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省北部)人,是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被后世尊称为兵圣或孙子,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孙武的早年经历史载不详,因齐国发生内乱而从齐南奔至吴国。在吴国重臣伍子胥的举荐下,孙武向吴王阖闾进呈所著兵书《孙子兵法》,被吴王重用为将。在柏举之战中,孙武率领吴军以少胜多,大败楚国军队,并占领楚国都城郢城,使楚国差点亡国。在夫椒之战中,孙武率吴军大败宿敌越国,使得越王勾践被迫求和,成为吴国阶下囚。后来,因好友伍子胥被夫差所杀,孙武不再为吴国效力,隐居至死。
2023-07-21 04:18:402

孙子兵法谁写的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武。孙武祖上有确切的世系从舜的后代虞阏父开始。周武王伐纣时,虞阏父当周国陶正之官,执掌陶器的制作,管理从事制陶的百工。由于其管理有方,器用齐备,周武王将长女大姬嫁给阏父之子满,把他封到今河南淮阳县一带,建立陈国,周王并对满赐以妫姓。满称为胡公,当了陈国的第一代君主。孙武强调战争的胜负不取决于鬼神,而是与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外交努力、军事实力、自然条件诸因素有联系,预测战争胜负主要就是分析以上这些条件如何。孙武不仅相信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着,强调在战争中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促成对立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化。孙武的人物评价:孙武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兵家至圣)等。1123年(宣和五年),北宋朝廷追尊孙武为“沪渎侯”。宋室依照唐代惯例,为古代名将设庙,七十二位名将中亦包括孙武。孙武和他的军事思想享誉古今、蜚声中外,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在世界军事史上亦有着极高的地位。他的《孙子兵法》被国际上认为它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现代不仅于军事领域,而且在经济、体育等方面,都受到了关注和应用。
2023-07-21 04:19:071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谁

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典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作者为春秋时期伟大军事家孙武,大约成书于春秋末年。该书自问世以来,对中国古代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人们尊奉为“兵经”、“百世谈兵之祖”。历代兵学家、军事家无不从中汲取养料,用于指导战争实践和发展军事理论。三国时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第一个为《孙子兵法》作了系统的注解,为后人研究运用《孙子兵法》打开了方便之门。《孙子兵法》不仅是中国的谋略保库,在世界上也久负盛名。8世纪传入日本,18世纪传入欧洲。现今已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
2023-07-21 04:19:272

孙子兵法的创始者是谁?出自哪个朝代?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孙子 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县)人。生卒年代不详,大约与儒学创始人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属于同时代而略晚。孙子是齐国贵族和名将的后裔。他的祖先原是陈国的公子--陈完。公元前672年,陈国发生内乱,陈完便逃奔至齐国避难,改称为田完。田完的第五世孙田书(即孙子的祖父)曾经是齐国大夫,在攻打莒国的战争中立下了战攻,齐景公便把乐安封给了田书,同时还赐“孙”为姓,以表示对田书嘉奖。公元前532年,齐国发生内乱,孙子便离开齐国,到了南方的吴国,在吴国的都城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过起了隐居生活,潜心研究兵法。在吴国,孙子结识了伍子胥。据《吴越春秋.阖闾内传》载,在诸侯争霸中,南方新兴的吴国国君阖闾,为图霸业,欲攻打楚国,但是,一时难以选出合适的将领。伍子胥常与吴王论兵,他曾向吴王推荐说:孙子“精通韬略,有鬼神不测之机,天地包藏之妙,自著兵法十三篇,世人莫知其能。诚得此任为将,虽天下莫敌,何论楚哉!”经过伍子胥七次向吴王推荐,吴王便让伍子胥拜请孙子出山。 孙膑 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生卒年不详,真名失传,约活动于公元前4世纪下半叶,齐国人(今山东鄄城人),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相传他少年时与庞涓同师于著名高人鬼谷子。庞涓为魏惠王将军,因忌妒孙膑才能,将其骗至魏国,施以膑刑(割去膝盖骨),故称孙膑。后为齐使者秘密带回齐国,经将军田忌举荐,被齐威王重用为军师。在齐、魏争雄具有决定意义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孙膑指挥齐军两次击败魏军,迫庞涓自杀,使齐国成为强国之一。他在作战中运用避实击虚、攻其必救的原则,创造了著名的“围魏救赵”战法,为古往今来兵家所效法。孙膑及其弟子所撰《孙膑兵法》继承了孙武的军事思想,总结战国中期以前的战争经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理论遗产。 魏惠王也学秦孝公的样,要找一个商鞅式的人才。他花了好些金钱招徕天下豪杰。庞涓来求见,向他讲了些富国强兵的道理。魏惠王听了挺高兴,就拜庞涓为大将。庞涓真有点本领。他天天操练兵马,先从附近几个小国下手,一连打了几个胜仗,后来连齐国也给他打败了。打那时候起,魏惠王更加信任庞涓。庞涓自以为是了不起的能人。可是他知道,他有一个同学齐国人孙膑,本领比他强。据说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只有他知道祖传的《孙子兵法》。
2023-07-21 04:19: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