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简短的励志说说8个字:奋发有为,时不我待

2023-07-21 15:09:25
TAG: 励志
共1条回复
出投笔记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3、我若为王,谁敢争雄!

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5、追求目标,坚持不懈。

6、一息若存,希望不灭。

7、勤学苦练,永争上游。

8、不勤于始,将悔于终。

9、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10、圣境之下,调心养神。

11、人多山倒,力众海移。

12、头雁先飞,群雁齐追。

13、贫而无怨,富而不骄。

14、坚持到底,至死不渝。

15、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16、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17、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18、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19、学海无涯,心存高远。

20、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激励内心奋发有为的句子 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求知无坦途,学问无捷径。

小小的努力,也会成为巨大成功的一块块基石。

离别使爱情热烈,相逢则使它牢固。

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

登泰山而小天下。

发明是百分之一的聪明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生活像永不停转的磨盘,一点点碾碎希望。

独享大名为折福之道。

至言不出,俗言胜也。

并非柔弱的允许,而是强者的宽容.

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

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从来年少,一直轻狂。

天空不留痕迹,鸟儿却已飞远。

小孩是经过跌倒再跌倒,才逐渐长大的(苏联)

说一句谎话,要编造十句谎话来弥补,何苦呢?

读书之于精神,恰如运动之于身体。

有识有胆,有胆有识,知识与胆量是互相促进的。

伤痛不会让我消沉,只能激发我更强的斗志!

胜利者做失败者不愿意做的事!

一言而适,可能却敌,一言而得,可以保国。

信心是命运的主宰--海伦凯勒

成功等于实力加运气。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金刚石是决不至于腐烂的。

食者国之宝也,兵者国之爪也。

任何领域的专家也曾经是一名初学者。

生命不在于活得长与短,而在于顿悟的早与晚。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

朋友是路,家是树。别迷路,靠靠树。

8个字的简短的励志名言

1.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两》

2.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3.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张载

4.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5.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

6.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张载

7.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

8.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9.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

10.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1.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3.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15.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1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18.生于优患,死于安乐。《孟子告于下》

19.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2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21.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

2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尚书》

2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毛诗序》

24.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张载

2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26.亡羊补牢,犹未迟也。《战国策楚策》

2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2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2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30.开卷有益,掩卷有味。林语堂

3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3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

33.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苏洵

34.至长反短,至短反长。《吕氏春秋》

35.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晏子春秋

3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

3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3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9.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40.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汉书》

4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陈寿

4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43.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下》

4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45.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46.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4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48.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

49.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50.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新唐书》

51.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三国志》

5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53.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

54.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增广贤文》

5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5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

57.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5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列传》

59.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记》

6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傅玄

61.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6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63.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旧唐书》

6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65.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京

66.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6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

68.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史记项羽本记》

69.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7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71.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汉《逸诗句风雅逸篇四》

72.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7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范晔《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74.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75.不人虎穴,焉得虎子。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7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太子不少傅箴》

77.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78.齐心协力,力争上游。

79.十年树人,百年树木。

80.积极进步,奋力拼搏。

81.厂兴我荣,厂衰我耻。

82.团结共进,众志成城。

83.迅电流光,艺不压身。

84.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85.精领天下,英才神话!

86.亲密五班,合作无间。

87.心气和平,事理通达。

88.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89.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90.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91.团结拼搏,争创佳绩。

92.头雁先飞,群雁齐追。

93.诚信是金,服务用心。

94.雪落无痕,雁过留声。

95.顽强拼搏,超越极限。

96.力挫群雄,舍我其谁。

97.传承文化,源远流长。

98.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99.安不忘危,盛必虑衰。

100.扬帆起航,劈波斩浪。

101.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102.矢志向学,敢于胜利。

103.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10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105.东隅已逝,桑隅非晚。

106.壮志未愁,一马当先。

10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108.因为自信,所以成功!

109.拼搏奋进,永远进步。

110.不勤于始,将悔于终。

111.人多山倒,力众海移。

112.诚信经营,永续发展。

113.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14.奋发有为,时不我待。

11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116.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117.刻苦学习,勤勉工作。

118.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119.利剑出鞘,倒海翻江。

120.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8个字的励志名言

1、锻炼肌肉,防止挨揍!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军纪如铁,意志如钢。

4、扎根的爱,拔刺的疼。

5、为渊驱鱼,为丛驱雀。

6、破釜沉舟,战则必胜。

7、站的更高,尿的更远。

8、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9、自知则明,自胜则强。

10、盛夏光年,遇见离殇。

11、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12、单量铺路,金额致富!

13、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14、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15、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16、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7、孜孜不倦,蒸蒸日上。

18、学海无涯,心存高远。

19、团结一心,其利断金!

20、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2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2、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3、展现自我,争创新高。

24、麻雀虽小,肝胆俱全。

25、艰苦创业,实业报国。

26、无与伦比,万众一心。

27、成就员工,服务社会。

28、服从命令,听从指挥。

29、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3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32、肉的理想,白菜的命。

33、思念无果,转瞬滂沱。

34、学而不舍,金石可镂。

35、众志成城,飞越颠峰。

36、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37、十目所视,十手所指。

38、文韬武略,笑傲群芳。

39、锻炼身体,磨练意志。

40、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41、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42、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43、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4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45、拼搏奋斗,励志笃行。

46、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47、厚积薄发,志在必得。

48、虚怀若竹,清气若兰。

49、勇挑重担,发愤图强。

50、诚信是金,服务用心。

51、不见不识,不做不会。

52、文武兼备,百炼成钢。

53、默默无言,冉冉上升。

54、飞跃梦想,热情奔放。

55、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56、无可奈何,似曾相识。

5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58、柴多火旺,水涨船高。

59、一人当关,万夫莫开。

60、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61、奋勇拼搏,披荆斩棘。

6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63、以人为本,创新为魂。

64、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65、江湖险恶,不行就撤。

66、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67、聚沙成洲,奋发超越。

68、秀你自信,展现自我。

69、一朝习惯,万事易办。

70、与其轻人,不如重我。

71、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72、荣始于诚,昱聚于德。

73、独脚难行,孤掌难鸣。

74、求实做人,求质工作。

75、力求有功,方能无过。

76、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77、挑战自我,突破极限。

78、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79、勤学苦练,永争上游。

80、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81、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相关推荐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什么?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诲人不倦。原句出自于春秋孔子的《论语·述而》。《论语·述而》中的原句: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白话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扩展资料:赏析:《论语·述而》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在表达上面,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没有重复章节出现。文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023-07-21 04:22:421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什么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诲人不倦。学而不厌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ué ér bú yàn。意思是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出自孔子·《论语·述而》。学而不厌:勤奋学习而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教诲学生从不倦怠。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扩展资料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而不厌 (词语)
2023-07-21 04:23:139

学而不厌下一句是什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出处:《论语·述而》。原文《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扩展资料:《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023-07-21 04:23:5811

学而不厌下一句是什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023-07-21 04:24:391

学而不厌,下一句是什么呀!

诲人不倦
2023-07-21 04:25:023

学而不厌后面一句是什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翻译天资聪敏又爱好学习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勤奋学习也不觉得满足,教导别人不知道疲倦。学习
2023-07-21 04:25:211

“学而不厌”下一句是什么?

下一句是诲人不倦。【作者】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1]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原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 【评析】 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所以要想学习好的第一步是自己要能静下心来。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有兴趣;可是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感到厌倦。这是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只要真正能静下心来学得进去的人,都不会感到厌倦,反而会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所以要做到学而不厌的关键,还是要培养起自己学习的兴趣。比如打麻将,有些人一上桌子可以连续打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如果一个人的学习兴趣也能浓厚到像对待麻将的喜好一样,还有什么东西会学不好呢? “诲人不倦”,是指我们在指导别人的时候不感到疲倦,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同样离不开一个兴趣。两个喜欢打麻将的人,不管他们学问高低,只要谈起麻将来,总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从来不会感到厌倦。当然,要做到诲人不倦的另一个要点就是要有爱心和耐心。
2023-07-21 04:26:033

学而不厌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

学而不厌的上一句是默而识之,下一句是诲人不倦。完整的句子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出自《论语·述而篇》,解释如下:将知识默记在心,勤奋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教导别人也不感到疲倦,这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呢?赏析:此名句是孔子制定的治学、执教的两条原则。前句应用于自己:求知路上,孜孜以求,永不止歇。后句施行于别人:教人诲友,多方启发,循循善诱。前后两句一严一宽,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在同一精神原则下,反映出我们民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治学传统的基本风貌.该名句精警简约,富于哲理,因此千百年来久诵不衰,至今仍是常用名句。
2023-07-21 04:26:172

学而不厌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

上一句是:默而识之。意思是:默默地记住我所看到的听到的知识。后一句是:诲人不倦。意思是: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出处:《论语·述而篇》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我所看到的听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从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些事我做到了多少呢?”简介《论语》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2023-07-21 04:26:421

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那些天资聪颖而又十分好学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学习知识不感到厌倦,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注释:耻:羞耻,奇耻大辱出处 :《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解释:“凡人性敏者多不好学,位高者多耻下问。故谥法有以‘勤学好问"为文者,盖亦人所难也。孔圉得谥为文,以此而已。”(释义:天性聪敏的人大多不爱学习,地位高的人又多以下问为耻。因此谥法中将”勤学好问“谥为文,这大概就是人们的困难之处吧。孔圉能够谥为文,也就是因为这样而已。)用法 :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含褒义,形容虚心求教反义词 :好为人师、骄傲自满示 例 :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汲取营养。演变 :现常指”聪明且好学习,不耻于向不如自己的人来问。“但这是一个错误的解释。扩展资料:这句话出自《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百度百科——《论语》
2023-07-21 04:27:54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毁人不倦是什么意思?

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指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敏:聪明;好:喜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指学习知识不会感到厌倦,教诲别人不知道疲倦。时刻告诫自己:为人要谦虚,想要学识进步,不懂要勤学多问,虚心请教提高自己,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学无止境,勤学好问。人不管在哪个年纪都不要忘记学习。
2023-07-21 04:28:228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是什么?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聪明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译文:孔子说:“聪明好学,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称孔文子谥号为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孔子说:“子路啊,告诉你对待知和不知的态度吧(即对待学问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出自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译文: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哪一样做到了呢?扩展资料:孔子是在教学实践中最早采用因材施教方法的教育家。通过谈话和个别观察等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各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养出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多方面的人才。孔子热爱教育事业,毕生从事教育活动。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范行为感化学生。他爱护学生,学生也很尊敬他,师生关系非常融洽。他是中国古代教师的光辉典型。
2023-07-21 04:28:5113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是:将知识默记在心,勤奋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教导别人也不感到疲倦。这句话出自论语,原文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作品赏析本篇主要讲读书的过程遇到问题该如何面对,不懂就要问,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读书是一个实事求是的过程,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要不懂装懂。读书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我们静下心来默默坚持。要做到诲人不倦的另一个要点就是有爱心和耐心。头两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真正的大学问家,在学术上都是精益求精,不断完善认知,有时甚至不耻下问,全方位的汲取营养。中间三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知:通智。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孔子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后两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意思是指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对自己,学而不厌,指导教育别人我们应采取取诲人不倦这种态度。
2023-07-21 04:29:261

学而不厌下一句是什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译:聪敏而喜爱学习,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译:把所学的知识默默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感觉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感到厌倦。吾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译:我并不是生来就有学问的人,而是因为喜爱古人留下的文化,通过勤奋学习求得学问的人。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译:学习就像在追赶什么总怕赶不上,学到之后又害怕自己会忘记。余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译: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来苦苦思索,但这毫无益处,不如去学习。第二篇翻译: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集中,就只能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便记住了,也记不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心已经到了,难道眼和口还会不到吗?
2023-07-21 04:29:541

学而不厌下一句怎么说?

意思是:只有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尽管离开师长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出处:先秦至西汉 七十子后学 《学记》原文节选: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译文: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课外不学杂乐,课内就不可能把琴弹好;课外不广泛运用比喻,课内就不能写好诗句;课外不学好如果做好家室,课内就学不好礼仪。不喜欢那些才艺学问,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所以,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唯其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尽管离开师长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兑命》篇中说:“只有专心致志谦逊恭敬,时时刻刻敏捷地求学,在学业上就能有所成就。”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扩展资料《学记》是中国古代一篇教育论文,是古代中国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其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比较系统和全面地总结和概括了中国先秦时期的教育经验。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学记
2023-07-21 04:30:001

学而不厌下一句怎么说

孔子谓伯鱼曰:“鲤乎,吾闻可以与人终日不倦者,其唯学焉。其容体不足观也,其勇力不足惮也,其先祖不足称也,其族姓不足道也。终而有大名,以显闻四方流声后裔者岂非学之效也。故君子不可以不学,其容不可以不饰。夫远而有光者,饰也;近而愈明者,学也。譬之污池,水潦注焉,雚苇生焉,虽或以观之,孰知其源乎。”意思是说,让一个人一整天投入其中都不知疲倦的,只有学习。一个人,如果容貌不出众,勇力不足以让人害怕,祖先不值得夸耀,门第不能仰仗,但最终能够名声显赫,远近闻名,为后世所敬仰,都是勤奋学习的结果。所以君子不可以忽略学习,就如君子不可以不端正容貌,否则就形象不佳,让家人疏远,进而影响社会声誉。社会声誉破坏就是违背礼,违背礼就无法立身。表面形象整齐,是重视容貌的结果;从内心明白事理,是学习的结果。
2023-07-21 04:30:132

三尺讲台诲人不倦的下一句是什么

三尺讲台诲人不倦的下一句是什么?1、这句话的下一句相当于是百一副对联的下联,先解释上联的意思,上联意思是:老师站在三尺讲度台上用自己的青春和智慧浇灌祖国知的花朵,教育祖国的栋梁之才;2、下联应该也是从教师的奉献角度道来讲,所以应该是:专两袖清风今生无悔。3、所以整副对联就是:三尺讲台诲人不倦,属两袖清风今生无悔。横批是: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上一句是什么诲人不倦的上一句是copy学而不厌。原句出自于《论语·述而》。原文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白话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百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扩展资料:《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度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问,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答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论语》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是什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意思是: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一、出处春秋孔子《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三、造句同学们都应该有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他人诲人不倦的精神。扩展资料一、“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解读这一章紧接前一章的内容,继续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前面说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指人好学。四、作品介绍《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子曰百:“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度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学而不厌”。作为教师尤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我们希望学生做一知个终生学习的人,首先道教师要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身教重于言传”,“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是学生很好的内榜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孔子在历容史上成为一个大教育家的两个最基本的优点和特点。子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知做人要不断学习,不感到厌烦;教育学生要有耐心,不感到疲倦。“学而道不厌”。作为教师尤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是学生的示范,我们希望学生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首先教师要做一个终生学习的人。“身教重于言传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该是学生很好的榜样。“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孔属子在历史上成为一个大教育家的两个最基本的优点和特点。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的意思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详细释义:学而不厌zhidao:勤奋学习而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教诲学生从不倦怠。语出《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023-07-21 04:30:191

学而不厌下一句是什么?

【译文】:孔子说:“了解知识的人不如爱好知识的人;爱好知识的人不如以学知识为快乐的人。”   【解释】: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就学习而言,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乐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   兴趣者,爱好,好也。更高的境界,则是乐。   因何而好,为何而好,因何而乐,为何而乐,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   学习的三层境界:知 、好、 乐。   乐:以……为乐   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
2023-07-21 04:30:262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

诲人不倦
2023-07-21 04:30:347

学而不厌的后一句是什么

  学而不厌,谓学习没有厌倦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 。语本孔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而不厌  〖拼音〗: xué ér bú yàn  〖简拼〗: xeby  〖英文〗 Be eager and tireless to learn  〖近义词〗:手不释卷、虚心好学、好学不倦。  〖反义词〗:骄傲自满、好为人师。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指人好学。  〖解释〗: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到不会厌烦的地步。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翻译〗: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困难呢?”u200d
2023-07-21 04:31:321

孔子的名言有哪些

不学礼,无以立。  己所不欲,匆施于人。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过,则匆惮改。   不迁怒,不二过。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巧言乱德。   巧言令色,鲜矣仁。   刚、毅、木、讷近仁。   有德者必育言,有言者不必育德。   听其言而观其行。   君于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   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礼之用,和为贵。   放于利而行,多怨。 1.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的质朴要是超过他的文采,就未免有些粗野;文采要是超过他的质朴,又未免有些浮华。只有文采和质朴结合的匀称均衡,那才称得上大雅君子。” 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释义】 孔子说:“君子团结人而不搞勾结拉拢,小人只搞勾结拉拢而不团结人。” 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政》 【释义】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誉,不知道他怎么可以立身处世。这就好比大车、小车缺乏了关键部件套不住牲口一样,那怎么能驾车走路呢?” 4.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 【释义】孔子说:“人能够问心无愧地活在世上,是因为他正值;不正值的人也能活在世上,那是因为他侥幸地避免了祸害。” 5.子曰:“志于道,据于徳,依于仁,游于艺。”——《述而》 【释义】孔子曰:“志向在道上,根据在徳上,依靠在仁上,而在礼仪、音乐、射箭、驾车、文字、算术这六艺之中研习游乐来陶冶身心。” 6.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 【释义】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同他做伙伴。” 7.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释义】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8.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 【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9.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10.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释义】孔子说:“君子懂得的是义,小人懂得的是利。” 11.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庄重而不与人争执高下,合群而不拉帮结派。” 12.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卫灵公》 大意:孔子说:“花言巧语会败坏道德。遇到小事不能忍耐,就会扰乱了大事。” 13.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释义】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戒:青少年时期,血气还未养成,要警惕不可迷恋女色;到了壮年时期,血气正在旺盛,要警惕不可争强好胜;等到年纪变老,血气已经衰退,要警惕不可贪得无厌。” 14.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释义】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再用礼仪加以自我约束,就不致于产生叛离之心了。” 15.子曰:“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 【释义】孔子说:“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苛刻要求别人。” 慎言敏行篇 16.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 【释义】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做事要勤快。” 17.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 【释义】孔子说:“古时候的人言论不肯轻易出口,是因为他们认为单单说得出而自身做不到是可耻的。” 18.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释义】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19.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宪问》
2023-07-21 04:31:429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有道德修养的人聪敏又好学,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辱。学习起来不厌烦,教育别人不疲倦。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一十五》。这节讲到孔子对于当时及其前后时代人物的评论。这个人物的评论,包括了如何作学问与整体的文化精神。这章论语强调了两点:1、一般而言,天资聪敏的人都不太好学,因为聪明,所以会将自身的聪明视为一种天然优势,自然也就不会下苦功夫去学,更难以在某个领域上持之以恒。如果天资聪敏,然后又好学,这就是敏而好学,这种人想不成大事都困难。2、一般而言,身居高位的人都会耻于下问。只有那种身怀质朴、尊重事实、有求知欲望的高位之人才会下问,因为在其看来这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都是自然,都是朴素的。时至今日,敏而好学和不耻下问已经都成为了成语,相信这种治学精神可以在中华民族一直传承下去。
2023-07-21 04:32:114

"博览群书,孜孜不倦;勤学好问,学而不厌。"一句是谁写的

【出自】:《周书·庾信传》:“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也。……幼而俊迈,聪敏绝伦,博览群书,尤善《春秋左氏传》。”
2023-07-21 04:32:321

翻译: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原文】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 【评析】 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所以要想学习好的第一步是自己要能静下心来。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有兴趣;可是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感到厌倦。这是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只要真正能静下心来学得进去的人,都不会感到厌倦,反而会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所以要做到学而不厌的关键,还是要培养起自己学习的兴趣。比如打麻将,有些人一上桌子可以连续打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如果一个人的学习兴趣也能浓厚到像对待麻将的喜好一样,还有什么东西会学不好呢? “诲人不倦”,是指我们在指导别人的时候不感到疲倦,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同样离不开一个兴趣。两个喜欢打麻将的人,不管他们学问高低,只要谈起麻将来,总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从来不会感到厌倦。当然,要做到诲人不倦的另一个要点就是要有爱心和耐心。“学而不思则罔(受欺),思而不学则殆(疑惑)。”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陷入茫然无所得的地步;只思考而不务学,其思考便是没有根据的空想,也会陷入迷惑不解的境地。既重学,又重思,学习与思考相结合,这是求得知识的必要方法。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
2023-07-21 04:32:411

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2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孔子提出了学习的三大标准: 1.默而识之 默而识之,学习不是为了嘴上念念,而是要默默记在心里,在自己心上去体会,真正把它理解了,能运用。只有用上了,才忘不了。 2.学而不厌 人要学习,开始时都是奋发图强的,弄着弄着就厌倦了,懈怠了,如果功夫间断,则难有所成。所以曾国藩反复强调“日日不断之功”,这就是学而不厌。 3.诲人不倦 这是对老师的要求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是孔子做老师的标准。要尽心地开导学生,他再笨,你也不放弃,不倦怠,一心一意帮他弄懂。 孔子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也就能做到这三条吧!除了这三条,何有于我哉?我还有其他什么呢?u2764ufe0f赋能王解读u2764ufe0f 大家早上好。 日更演讲,成就梦想。 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 越付出,越富有! 昨天我们讲到孔子自比于老彭,用八个字说自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就是说我只是整理前人的东西,把它发扬光大,自己并没有什么新的发明和创造,我相信古人传下来的智慧。 大家想一想,他说他没有什么新发明,新创造,只是转述一下前人的成果而已,是这样吗? 是,又不是。 是,是说明他真的是把前人的文化成果集之于大成传下来了,让中华民族绵延三千年。 那真的没有东西吗?他把这些综合整理,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其实就已经是创作了,这一本论语492章,基本上都是他的言行举止,万世师表啊。 对于我们的启示,就是不要老想着去标新立异,老想时时创新,先老老实实地学习,掌握了,你就了不得了,大家说是吗? u2764ufe0f简单的回顾一下昨天讲的内容,我们今天来学习下一章。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这句话大家仔细去体会。 第一,学习的方法。 默默的吸收,并且把它消化记在心里。 第二,学问的态度,叫学而不厌。 这里分为两种解释,一种是不厌烦,乐在其中。 另外一种是不满足,很多人学着学着就满足了,我都学会了,我都学明白了。这是不对的,正确的态度是不满足。 第三,教学的精神。 教育别人不要感到厌倦,好学生我就教,不好的学生,反正我教了,你爱听不听,爱会不会。 最后一句:何有于我哉!这句话有三层意思。 有的人说:孔子说这三条我都没做到,这是一种解释。 第二种解释是除了做到这三条,其他我也没有什么了。 第三种解释是,这与我有何难啊?这就是我的一贯作风啊。 这三种解释有没有道理啊?都各有其道理,那意思差别大不大呢?看起来很大,但事实上对于孔子来讲,那都不叫事儿,具体怎么着听我一一道来。 一,默而识zhi之,博闻强识的识。 默而识之,就是说学习不是为了嘴上念念,我读一读念一念,告诉别人,我交差啦,我也学了,那是表面文章做给别人看的。 事实上来讲,无论是小孩儿还是我们大人,学习不是为了别人学的。 为谁学的?为自己学的。 怎么样叫为自己学啊?学进去,记在心里,理解了,而且能够应用了,变成自己的了。 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你把它用好了,关键在于你的心,你能把它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这才行啊,这是学习的方法。 那还有的人读成识,就是晓得的意思。 曾经有学生问过王阳明说,老师,我读书总是记不住,怎么办啊? 王阳明说:谁让你记得的?你若记得便不晓得,你若晓得,不必记得。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不要死记硬背,要把它理解应用,其实还是差不多。不管怎么说,不管念shi也罢,zhi也罢,大家知道要默而识之,心里晓得。 第二个就是学而不厌,是说做学问的态度。刚才我提过,一个是说学习乐在其中,不厌倦,不厌烦。 这一点其实好多人都是做不到的,怎么说呢?我们学一个东西,你比如说看书吧,看着看着就烦了,就看不下去了,觉得没意思。 我们到超级演讲家来练演讲,刚开始兴趣还很足,干着干着就烦了,什么呀?没意思,就懈怠了。 大家想一想,如果说我们就一直这么懈怠,你真正能够有所成吗?所以曾国藩就一直强调,要日日不断之功,就是学而不厌。 那大家想一想,我们超级演讲家日更群干嘛的?就是要求我们不间断,天天做演讲,天天做,把它当成习惯,就像吃饭睡觉,就像喝水,就像上厕所,这都是日常。 以读书为例,有的人喜欢读书,到处找书看,到处问人要书单,但很少有一本是读完的,都是翻了翻就放下了。 曾国藩也讲了读书的标准,首先就是一本书读完了以后再读下一本,这边不读完就不读下一本儿。 这一块儿希望大家也学习学习,我最近在群里发言不是很多,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 其实我是在读书,包括我最近给大家推荐了许多书,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什么了凡四训啊,现在又给大家推荐,其实好多书要给大家推荐,不知道有没有时间去学,还是要好好的去学习的。 第二个就是学习不满足,厌是满足的意思。 这也是我们特别要强调的,不要认为我学了一点,我就学学到手了,我什么都会了,我可以了,不需要再学了。 大家一定要记住,学无止境,学习这条路是没有尽头的,活到老,学到老。 接下来再讲第三条,诲人不倦。这句话是对老师的要求,那有的人就会问:大哥,不是说学习的三种方法吗? 其实我们一直也强调过,以教为学,教就是最好的学。 能当好老师,你就是一个好学生,能当好的学生,你就是一个好老师,大家说是不是啊? 教育人也是要有一种精神的,什么精神啊?悔人不倦。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我们都讲过,教育不分阶层,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不分忠奸,不管是谁,我们都要想办法给予教育。 有教无类是孔子才有的。以前较低阶层是不允许被教育的,一个是条件不允许,另外一个就是你们学了没有用,只管听话照做就行了,让你干什么干什么,你知道那么多干什么,那是我们特权阶级的事儿对不对?这是有教无类,孔老夫子最先开始。 第三个就是诲人不倦,要尽心地去开导学生,他再笨你也不能放弃。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我们都知道当老师的人,他最喜欢好学生,碰到一个好学生,恨不得手舞足蹈。为什么?因为一说他就明白,两个人会心地一笑,其乐融融,当然好。 但哪有那么多的好学生,大部分学生都一般,你要讲两遍才明白。 有的学生干脆,你觉得太难了,本来那么好明白的事儿,他就是不懂,这个时候就看你的态度了。 如果学生稍微笨一点,我们再厌烦,你一生气一懈怠,我不教了你,爱会不会,这个学生可能因此也丧失兴趣了,反正我也不会,我也笨,我不学了,这个前途就耽误了。 怎么办呢?有耐心,好好的去劝慰,多教两遍,用他最能懂的方法。 实际上你会发现没有那么多的笨人。只要他有兴趣了,好学了,那很快就会掌握了,我们不要先天就内心里就把人给分为369等,他就是笨,教他也没有意思,这是不行的。 有的人就会说我不是老师啊!事实上,我们每一个人,既是学生又是老师,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战友来讲,更是老师了。 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一点大家没有疑问吧。你把孩子生下来就把它养活,让他学好,培养他,你就是第一任老师,责任重大。 对自己的孩子你应该怎么做大家都有数,都是好学者,我也不需要太多说了。 我们很多战友是当老板的,像舒妍,像李老板,。 还有很多人像秋艳,雪雪,还是当领导的,是个中层干部,那么你底下有员工啊,有的员工他就比较聪明,一点就透,有的就需要你多下工夫,怎么办?好好的去教导他,把他教会了,会了你就轻松了,大家说是不是这样? 我也不是领导,我家里现在也没孩子,我就不是老师了吗?也不是,你是老同事,有新同事来了,你要不要好好的教他。 过去我们怕说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现在还是吗?现在不是。现在就是你教会了徒弟,教会新人你就轻松了,否则活不都得你自己干嘛!无论是为人,还是为己,你都要好好的去教会别人,做好老师,这就要求我们会诲人不倦,不要疲倦,不要害怕。 儒家思想讲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两点,一个是读书,一个是交友。不能在家死读书,读书是输入,交友是输出,也是输入。 咱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讨论切磋,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大家还记得吗?子贡说的哈。君子就要相互诲人不倦了。 华杉讲他自己去了一趟以色列,一位以色列人就向他讲解以色列的教学方法,就是学生两人一组,一起学习,传了两千年了,这就类似于我们上学的时候有同桌,大家知道吗?两个人在一个桌子上,当同学,可以互相去学习,互相去督促。 那我们007在2017年,我们刚开始加入的时候也采取了同桌制,就是我和诗婷是同桌,互相督促。但现在联系的少了,大家都太忙了,这样互相督促学习,互相教育对方,互相接受对方的这个建议是一种非常好的解决方法。 诲人不倦难不难?很难,一般人做不到,但说到容易也容易,只要你有这种精神就好了,你想着办法能够教会别人,这种办法来成就自己那就对了。 咱再说说:何有于我哉! 这里面刚才提到有三种解释: 一种解释是孔子自谦,这三条我都没做到呢!朱熹和张居正都持此种观点! 我认为,华杉也认为,这种观点对于孔子来讲,不至于如此自谦,他有那么多学生都是很厉害的角色,他在那么,没有多大意思。 采取的是第二种,就是我只是做到了这三条而已。 那有什么佐证呢?是有的。 《孟子》有一篇叫《公孙丑》有这么一段儿。 昔者子贡问于孔子曰:"夫子圣矣乎?"孔子曰:"圣则吾不能,我学不厌而教不倦也。"子贡曰:"学不厌,智也;教不倦,仁也。仁且智,夫子既圣矣。" 翻译过来就是,子贡问孔子,老师,您觉得自己是圣人吗?孔子说,圣人我做不到,我就能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子贡说,学而不厌是智,诲人不倦是仁。老师既智又仁,那当然就是圣人了。这样看意思很清楚了吧。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也就能做到这三条吧,除了这三条,我还有其他什么呢? 那另外一种解释就是于我有何难哉!这三条都不叫事儿,这就是我能做到的本分,有没有道理啊?有道理,但是有一点显的自大。我觉得刚才第二种解释是比较切合的。 好了,时间也到了这一章,也就讲完了。 简单的再做一下总结。我们学习要为自己学,默默的把它记在心里,用起来。学习不要厌烦,也不要满足,这是一种学习的态度,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永远要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第三就是教育别人要有恒心,也不倦怠,教会别人是目的,不是教了就完成任务了,这是一种教学精神及对学生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孔老夫子能够做到这三条,做到极致,成为了千古圣人,我们可能成不了圣人,但是我们要学习圣人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努力的去往好里做,无限接近圣人。 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来继续解读下一章。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这里面提到的四个点都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明天再说。
2023-07-21 04:32:481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的意思

意思是: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出处:战国时期孔子的《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这一章紧接前一章的内容,继续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前面说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扩展资料“默”,静默不语。孔子对“巧言”有多次告诫和警示,甚至自称“予欲无言”,但孔子并不是完全排斥言的作用,否则就不会有后面的“诲人不倦”了。为学,有个“默”的阶段,就好像种子的萌发总要经历与黑暗的抗争,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个过程,就是《书u2022说命》所说的:“恭默思道”(注意:“思”不是“思考”,而是“睿”,通达的意思)。这个过程需要多久?《国语u2022楚语》说的更加明确:“三年默以思道”。“识”,知也。杨、钱把“识”解释成“记忆”,绝对是乱来。如果非要把“识”和记忆联系起来,那么,爱因斯坦说的“所谓‘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全部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与本章的“识”差可仿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述而篇
2023-07-21 04:32:5815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什么意思?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发音】:mǐn ér hào xué,bù chǐ xià wèn【词义】:敏:聪颖,灵敏;耻:耻辱,羞耻【释义】:天资聪颖灵敏而又谦虚爱好学习的人,当向学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时,也不会感到羞耻。【年代】:春秋时期【作者】:孔子【出处】:《论语·公冶长》第五篇。【原文】: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发音】:xué ér bù yàn,huì rén bù juàn【词义】:厌:满足,满意;诲:教诲【释义】:对于学习,我不感到满足,对于教诲别人,我不感到厌倦疲惫。【年代】:春秋时期【作者】:孔子【出处】:《论语·述而》【原文】: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2023-07-21 04:33:413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什么?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诲人不倦。原句出自于春秋孔子的《论语·述而》。《论语·述而》中的原句: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白话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扩展资料:赏析:《论语·述而》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在表达上面,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没有重复章节出现。文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023-07-21 04:34:1815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什么?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诲人不倦原文完整的句子: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学习而不知满足,教导别人而不知疲倦。这是孔子的一句名言,这是他认为的做一个高尚的人的一个准则,也就是要达到的一种境界,学习时不厌倦,教诲别人的时候,不烦躁,,其中厌和倦,是同一个意思,前后形成顶真
2023-07-21 04:34:527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什么

1、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诲人不倦。2、全文: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译文: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赏析: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要想学习好的第一步是自己要能静下心来。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有兴趣,可是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感到厌倦。只要真正能静下心来学得进去的人,都不会感到厌倦,反而会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要做到学而不厌的关键,需要培养起自己学习的兴趣。
2023-07-21 04:35:321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什么 学而不厌全文

1、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诲人不倦。 2、全文: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译文: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赏析: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要想学习好的第一步是自己要能静下心来。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有兴趣,可是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感到厌倦。只要真正能静下心来学得进去的人,都不会感到厌倦,反而会忘记了时间的流逝。要做到学而不厌的关键,需要培养起自己学习的兴趣。
2023-07-21 04:35:381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什么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诲人不倦。学而不厌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ué ér bú yàn。意思是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比喻非常好学。出自孔子·《论语·述而》。学而不厌:勤奋学习而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教诲学生从不倦怠。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扩展资料春秋时期,孔子在教学上有丰富的经验,常常与学生们一道研讨问题,给学生解决各种疑难问题。他鼓励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深入钻研,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生赞扬孔子教学的耐心,孔子谦逊地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学而不厌 (词语)
2023-07-21 04:35:489

学而不厌后面的佳句

1. 学而不厌的后半句是什么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牢记知识,勤奋学习不厌烦,教诲别人不厌倦。对我来说,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 【读解】 一个孜孜不倦的读书人,一个勤勤恳恳的教育者。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早已成为人们所熟知的名言。不过,真正能做到的,就没有多少人了。 据《孟子·公孙丑上》记载,子贡曾经问孔子说:“老师您称得上是圣人了吗?”孔子回答说:“圣人可称不上。我不过是学不厌而教不倦罢了。”子贡说:“学不厌是智,教不倦是仁。智仁兼备.老师您的确是圣人了啊!” 可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确不是我们一般人容易做到的、智仁兼备的圣人毕竟是凤毛麟角,千百年难遇一个的啊! 2. [孔子名言名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孔子名言名句]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孔子名言名句]学而时习之![孔子名言名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孔子名言名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名言名句]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名言名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名言名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名言名句]三思而后行![孔子名言名句]敏于事而慎于言![孔子名言名句]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孔子名言名句]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名言名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孔子名言名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名言名句]德不孤,必有邻![孔子名言名句]己所不欲,匆施于人.[孔子名言名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孔子名言名句]其身正,不令而行![孔子名言名句]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名言名句]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名言名句]听其言而观其行![孔子名言名句]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孔子名言名句]不学礼,无以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名言名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孔子名言名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下信乎?传不习乎?。 3. 学而不厌,后面一句是什么 作者:【李商隐】 年代:【唐】 体裁:【七律】 类别:【闺情】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1.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2.丝方尽:丝,与“思”是谐音字,“丝方尽”意思是除非死了,思念才 会结束。 3.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4.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5.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比喻被怀念者住的地方。 6.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赏析:这是诗人以“无题”为题目的许多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寄情诗。整首 诗的内容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别亦难”三字展开。“东风”句点了时节,但 更是对人的相思情状的比喻。因情的缠绵悱恻,人就像春末凋谢的春花那样没了 生气。三、四句是相互忠贞不渝、海誓山盟的写照。五、六句则分别描述两人因 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至衰颜的情状。唯一可以盼望的是七、八两 句中的设想:但愿青鸟频频传递相思情 4.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原文: 《论语·述而》: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解读: 这一章紧接前一章的内容,继续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前面说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造句: 对自己,“学而不厌”,对人家,“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 5.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什么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诲人不倦”。 原文: 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 注释: 1、学而不厌:勤奋学习而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教诲学生从不倦怠。学习而不觉满足,教诲别人而不知疲倦。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论语·述而篇》选自《论语》第七章。 《论语》是记载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共四十卷,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首创语录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源于此,儒家(在春秋战国时期与墨家对立)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和“中庸”。《论语》是记录孔子主要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对话,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论语》成书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书。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述而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023-07-21 04:36:291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什么?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是诲人不倦。原句出自于春秋孔子的《论语·述而》。《论语·述而》中的原句: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白话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扩展资料:赏析:《论语·述而》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在表达上面,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没有重复章节出现。文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2023-07-21 04:36:3915

学而不厌的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

上一句是默而识之,下一句是诲人不倦。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第七章,全句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而言,却又做到了哪一样呢?道理:这一章紧接前一章的内容,继续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前面说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当今,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2023-07-21 04:37:091

学而不厌的上一句和下一句

学而不厌的上一句是默而识之,下一句是诲人不倦。完整的句子是: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出自《论语·述而篇》,意思是将知识默记在心,勤奋学习没有满足的时候,教导别人也不感到疲倦,这对于我来说有什么呢?知识扩展此名句是孔子制定的治学、执教的两条原则。前句应用于自己:求知路上,孜孜以求,永不止歇。后句施行于别人:教人诲友,多方启发,循循善诱。前后两句一严一宽,看似矛盾,实则统一在同一精神原则下,反映出我们民族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治学传统的基本风貌。该名句精警简约,富于哲理,因此千百年来久诵不衰,至今仍是常用名句。《论语》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现存《论语》20篇,492章,其中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谈论之语约444章,记孔门弟子相互谈论之语48章。
2023-07-21 04:37:261

学而不厌。下一句。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023-07-21 04:37:411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出处:出《论语·述而》作者:孔子这句名言,在中国文化当中非常著名。将此加以思考延伸:1、“默而识之”,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所以要想学习好的第一步,就是自己能够静下心来。2、“学而不厌”,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有兴趣;可是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感到厌倦。道理很浅显,就是一个兴趣投入的问题。对于真正静下心来学得进去的人,都不会感到厌倦,反而会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所以要做到学而不厌的关键,还是要培养起自己学习的兴趣。3、“诲人不倦”,是指我们在指导帮助别人的时候不感到厌倦,这一点除了浓厚的兴趣爱好之外,恐怕还要加上耐心和爱心。总结:如果将这三个方面的道理,用三个成语来概括的话。可以将此概括为:专心致志、兴致勃勃、谆谆不倦。扩展资料《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2023-07-21 04:38:041

翻译: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意思是,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对我来说有什么呀!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及其弟子《论语·述而篇》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及其弟子《论语·为政篇》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是,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出处:春秋战国·孔子及其弟子《论语·公冶长篇》扩展资料:作品简介:《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述而百度百科——论语·为政百度百科——论语·公冶长百度百科——论语
2023-07-21 04:38:215

学而不厌,下一句是什么?桃李不言,下一句是什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2023-07-21 04:38:553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乐亦融融出处是哪?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其乐亦融融”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的时候不会感觉满足,教诲他人的时候不知道疲倦。这样长此以往有朝一日,如果经过我教导的人最后都能够有所成就,不也是其乐融融的好事嘛。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扩展资料《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2023-07-21 04:39:02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下一句是什么?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其乐亦融融”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的时候不会感觉满足,教诲他人的时候不知道疲倦。这样长此以往有朝一日,如果经过我教导的人最后都能够有所成就,不也是其乐融融的好事嘛。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扩展资料《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再加上《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总称“四书五经”。《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2023-07-21 04:39:141

侮人不倦下一句是什么

孜孜不倦
2023-07-21 04:39:293

学而不厌的下一句

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2.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3.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7.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8.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9.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1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1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14.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15.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1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际进行思考。17.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1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19.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20.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求新1.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朱熹《朱子语类》卷八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5.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6.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7.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8.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9.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10.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自强1.日新之谓盛德。——《周易?系辞上》: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才是大德。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4.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5.德贵日新。——康有为《论语注》卷九6.君子之学必日新,日新者日进也。不日新者必日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7.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一天到晚谨慎做事,自强不息,和日月一起运转,永不停止。8.为学须觉今是而昨非,日改月化,便是长进。——朱熹《朱子语类》卷八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鹊楼》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1.惟进取也故日新。——梁启超《少年中国说》1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诚信1.轻诺必寡信。——《老子》第63章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4.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5.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6.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继续阅读
2023-07-21 04:40:041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自哪本书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出处:出《论语·述而》作者:孔子这句名言,在中国文化当中非常著名。将此加以思考延伸:1、“默而识之”,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所以要想学习好的第一步,就是自己能够静下心来。2、“学而不厌”,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有兴趣;可是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感到厌倦。道理很浅显,就是一个兴趣投入的问题。对于真正静下心来学得进去的人,都不会感到厌倦,反而会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所以要做到学而不厌的关键,还是要培养起自己学习的兴趣。3、“诲人不倦”,是指我们在指导帮助别人的时候不感到厌倦,这一点除了浓厚的兴趣爱好之外,恐怕还要加上耐心和爱心。总结:如果将这三个方面的道理,用三个成语来概括的话。可以将此概括为:专心致志、兴致勃勃、谆谆不倦。扩展资料《论语·述而》出自《论语》,共包括38章,也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本章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论语·述而
2023-07-21 04:40:211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讲了哪三方面的道理?

专心致志、兴致勃勃、谆谆不倦。1、“默而识之”,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所以要想学习好的第一步,就是自己能够静下心来。2、“学而不厌”,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有兴趣;可是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感到厌倦。道理很浅显,就是一个兴趣投入的问题。对于真正静下心来学得进去的人,都不会感到厌倦,反而会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所以要做到学而不厌的关键,还是要培养起自己学习的兴趣。3、“诲人不倦”,是指我们在指导帮助别人的时候不感到厌倦,这一点除了浓厚的兴趣爱好之外,恐怕还要加上耐心和爱心。《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今山东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2023-07-21 04:40:341

解上句写下句

一、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 1.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2.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023-07-21 04:41:001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是什么意思

【原文】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译文】孔子说:“默默地增加知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对我有什么难呢?”【评析】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默默坚持的过程,所以要想学习好的第一步是自己要能静下心来。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有兴趣;可是有的人学习,越学越感到厌倦。这是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只要真正能静下心来学得进去的人,都不会感到厌倦,反而会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所以要做到学而不厌的关键,还是要培养起自己学习的兴趣。比如打麻将,有些人一上桌子可以连续打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如果一个人的学习兴趣也能浓厚到像对待麻将的喜好一样,还有什么东西会学不好呢?“诲人不倦”,是指我们在指导别人的时候不感到疲倦,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同样离不开一个兴趣。两个喜欢打麻将的人,不管他们学问高低,只要谈起麻将来,总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从来不会感到厌倦。当然,要做到诲人不倦的另一个要点就是要有爱心和耐心。
2023-07-21 04:41:062

诲人不倦的上一句是什么

诲人不倦的上一句是学而不厌。原句出自于《论语·述而》。原文子曰:“默而识(zhì)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白话译文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扩展资料:《论语·述而篇》是《论语》的篇章之一,是学者们在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时引述较多的篇章之一,共包含六方面的内容,提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学习态度,孔子对仁德等重要道德范畴的进一步阐释,以及孔子的其他思想主张。《论语》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2023-07-21 04:41:158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讲了哪三方面的道理用三个成语概括?

1,读书方法。 2,学习态度。 3,勤奋学习。
2023-07-21 04:41: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