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心消业
-
“一池三山”的造园手法形成于什么朝代?
A.秦朝
B.宋朝
C.汉朝
D.唐朝
正确答案:汉朝
相关推荐
一池三山指的是什么
“一池三山”指的是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1、太液池:西安市新城区内景点,为唐代皇家池苑,是蓬莱池的考古发掘。蓬莱池,又名太液池,位于唐长安城大明宫的北部。2、蓬莱山: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山名。常泛指仙境。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3、方丈山:古代中国神话海上有神山名为“方丈”,为仙人所居,故其所居丹室,亦称“方丈”。蓬莱海域常出现的海市蜃楼奇观,更激发了人们寻仙求药的热情,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纷纷到蓬莱开始了寻仙活动。4、瀛洲山:虚构的仙境之地,可以指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东海仙山。2023-07-21 12:02:131
北京颐和园的一池三山指哪一池哪三山?
北京颐和园的一池三山指的是位于颐和园内的一池三山景观,由一池、三座山组成,包括青云山、洗凤山、新晴山。这三座山位于池边,而池中有一个小岛,叫做“凤凰山”。池的四周有绿树环绕,池水清澈,湖面绿草茵茵,鸟语花香,景色宜人。池内的这三座山,被人们称作“一池三山”,是颐和园最具特色的景观,也是颐和园最为知名的景点之一。2023-07-21 12:02:192
一池三山什么意思 一池三山的意思
1、“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 2、“一池三山”源于中国的道家思想。 3、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建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可以丰富湖面层次,打破人们单调的视线,所以逐渐成为经典,为历代山水园林所用,至今传承了2000余年。2023-07-21 12:02:261
有没有知道一池三山的名词解释?
“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中国古代民间园林中也多有在园中凿池、并在池中布置一岛、二岛或三岛以象征仙山的事例如杭州西湖、苏州留园、常州近园等等。至明清时期,由于对民间建筑等级限制甚严,私园中堆筑一池三岛被视为摹拟帝王的僭越逾制行为,因此这种布局在民间园林中消失。扩展资料:中国园林特点1、融于自然融于自然,是把园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融于自然的目的,是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使人们获得丰富的审美对象,尤其是自然美。例如通过围墙漏窗的设置,就可以使人们从漏窗中观赏到墙外的美好风光,给园林造成幽深广阔的境界和意趣。融于自然的手段,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园林空间。2、顺应自然顺应自然,指园林的建造,包括筑山、理池、设置花木、建筑房屋等等,都服从于自然美的需要,而不能破坏自然美。也就是说,要讲求合理开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池三山2023-07-21 12:02:353
一池三山的起源,它们分别指的是哪些
美丽的风景总能让人心情舒畅,正如古代许多的诗人名人喜欢杭州西湖,在这么美丽的风景也有着许多的创作灵感。除此之外还有着许多的美丽风景,他们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那么,本期我就带你去中国著名景点带你了解一池三山的起源。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颐和园昆明湖中有五座岛屿,其中藻鉴堂喻蓬莱、治镜阁喻方丈,凤凰墩喻瀛洲。 一池指太液。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仙山而着称。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曾多次派遣数千人寻仙境、求仙药。毫无结果,只得借助园林来满足他的奢望。秦始皇修建“兰池宫”时为追求仙境,就在园林中建造一池湖水,湖中三岛隐喻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受此启发,汉高祖刘邦在兴建未央宫时,也曾在宫中开凿沧池,池中筑岛。 颐和园昆明湖中有五座岛屿,其中藻鉴堂(一说南湖岛)喻蓬莱、治镜阁喻方丈,凤凰墩喻瀛洲。北海公园中,北海象征“太液池”,“琼华岛”是蓬莱,原在水中的“团城”和“犀山台”则象征瀛洲和方丈。 一池三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中表现最多的表现形式而且成为定制。最早开创应用“一池三山”叠山理水模式的园林是汉代上林苑的建章宫。 “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及发展的过程是道教在中国产生、发展及影响的结果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儒、佛并称三教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道教尊老子为教主。 在哲学上,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而生成万物,亦是万物存在的根据,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来,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从自然为宗,强调无为。他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2023-07-21 12:02:511
一池三山中的三山指的是
一池三山中的三山是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起源神仙思想产生于战国末期,盛行于秦、汉。 秦汉之际,民间已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神仙和神仙境界的传说,其中以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为神奇,流传最广,成为我国两大神话系统的渊源。先民认为海上有五山: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据《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节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胜数。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返。……最后二山飘去不知踪迹,只剩下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山了。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曾多次派遣数千人寻仙境、求仙药。毫无结果,只得借助园林来满足他的奢望。秦始皇修建“兰池宫”时为追求仙境,就在园林中建造一池湖水,湖中三岛隐喻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受此启发,汉高祖刘邦在兴建未央宫时,也曾在宫中开凿沧池,池中筑岛。2023-07-21 12:02:581
中国传统园林中为何多见“一池三山”?
一、“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的文化根源1、“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及发展的过程是道教在中国产生、发展及影响的结果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儒、佛并称三教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在哲学上,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而生成万物,亦是万物存在的根据,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来,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从自然为宗,强调无为。他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2、在庄子看来,大自然之所以美,并不在于他的形成,而恰恰在于它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天为而无不为的道”,大自然本身并未有意识地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造就了一切。而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是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的探求。3、道家的自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对古代民族艺术特色的形成的。表现为崇尚自然、逍遥虚静、无为顺应、质朴清贵、淡泊自由、浪漫飘逸。于是,在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下,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如秦始皇在渭水之南建的上林苑。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的影响,并成为创造池山的一种模式,促成了园林艺二、“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1、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发展的主流。虽然在先秦时候,中国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多元形态,儒家只是其中一家,但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儒学崇尚“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平民教育和伦理道德的培养与实践。2、 虽然这些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制约作用。于是,儒学在吸取、借鉴道教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以“道生万物”的思想完善了儒家哲学的思想体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提倡“天人合一”之说。于是这些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二、“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发展及演变1、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的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苏州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就表示出园主视自己与自然浑然一体,陶然与自然的闲适心情。另一方面,儒家的比德思想也对中国园林的主体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2、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物,以物比德。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如人们将竹、松、梅、兰、菊以及各种形象奇伟的山石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 秦汉时期,神仙方术活动开始繁盛起来,尤其在统治阶层中更加风行。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曾多次派遣数千人寻仙境、求仙药。毫无结果,只得借助园林来满足他的奢望。三、“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模版1、承德避暑山庄是一个主要的例子。全部由人工开凿,湖区中心有如意洲、月色江声和环碧三个岛屿,堤岛分隔湖面形成中国古代吉祥物“如意”、“灵芝”的形状,使湖中三岛的形象构成一棵“如意灵芝”树,为“一池三山”的传统湖岛模式增添了新的意境。与昆明湖和北海烟波浩荡的大水面相比,避暑山庄湖区堤岛错落有序。2、“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中的福海以及西藏的罗布林卡湖也同样采用“一池三山”的做法。并且都选择了在水面“方岛串联”的特点,但又各具风格。福海中央三座神宫也是如此。 3、颐和园更是游刃有余,将“一池三山”的艺术创作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清漪园没有重复在一个水面中设立三岛的做法,而是将昆明湖用筑堤的方法分成三个小水面,即西湖、养水湖、南湖。每个水面中各有一个岛,西湖中有阁岛,养水湖中有藻鉴堂、南湖中有南湖岛,形成湖、堤、岛一个新的“一池三山”形式。更精彩的是,颐和园在塑造三个大岛的同时,还在南湖大水面上增添了三个小岛——知春岛、小西泠和凤凰墩,三个小岛各有千秋。真正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超与奇妙。四、 对东南亚及其他国家园林的影响。1、 西汉以来中国文化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盛唐时期使节、学者频繁的往来,园林、建筑风格和技术随着儒家、佛教的思想一并传入。中唐时期,禅宗美学的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情感等的作用提高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并把禅宗思想融入到中国园林的创作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这一方面表现在园林面积、规模的小型化上,如山向叠石、水向小池谭、花木向单株转化,静观因素不断增加,而自然景观的可游性则相对降低。另一方面表现在立意于小。小中见大的创作手法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艺术中应用十分广泛。2、这种在宫苑里的凿池筑岛,用造园的方式来模拟东海深山,对传统中国园林空间的发展至少具有以下显著的意义:(1)完整的主附水体的建立。汉上林苑不但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小池泽作为附属水体,而且具备了太液池,昆明池这样水面浩瀚的水体。千姿百态的水体穿插与庞大宫苑建筑和山体之间,大大开拓了园林艺术空间,产生高低错落、起伏有致的和谐韵律。(2)为中国园林山水体系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山水与水体之间的关系由过去长期的一水一山,一池一台变成了庞大的水体环绕三山,大大地丰富和发展园林空间艺术,促进了园林艺术的发展。(3)“以心传心”、“自解自晤”、“不着文字”的内心体验。 小结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讲究“一发多式,有法而无式”,有一定的法则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才有了各朝个性飞扬,又不失灵气的创举,使中国园林的掇山理水之术得以发扬光大。无论,怎么变化,都万变不离其宗。2023-07-21 12:03:271
一池三山造园模式的出现是在哪个朝代
一池三山造园模式的出现是汉朝,“一池三山”的模式首次用于园林建设是汉武帝时期在长安建造的章宫。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建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可以丰富湖面层次,打破人们单调的视线,所以逐渐成为经典,为历代山水园林所用,至今传承了2000余年。而后,“一池三山”被广泛运用于园林建设之中。北魏洛阳华林园中有大海,宣一武帝令人在其中作蓬莱山,上建仙人馆。隋炀帝杨广于洛阳建西苑,据《隋书》记载“西苑周两百一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蓬莱、方丈、赢州诸山,高百余尺。台观殿阁,罗络山上”。北宋徽宗赵估在沛京城郊营造寿山艮岳,立蓬壶于曲江池中。南宋高宗也在临安德寿宫中凿池注水,叠石为山,坐对而生三神山之想。目前,大众所熟知的运用了这一模式的古典园林有北海公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等。2023-07-21 12:03:331
秦汉宫苑“一池三山”,
秦汉宫苑“一池三山”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造宫室,规模宏伟壮丽。这些宫室营建活动中也有园林建设如“引渭水为池,筑为蓬、瀛”。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苑中养百兽,供帝王射猎取乐,保存了囿的传统。苑中有宫、有观,成为以建筑组群为主体的建筑宫苑。汉武帝刘彻扩建上林苑,地跨五县,周围三百里,“中有苑二十六,宫二十,观三十五。”建章宫是其中最大宫城,“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这种“一池三山”的形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 苑 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的一种园林。又称宫苑。 大的苑广袤百里,拥有囿的传统内容,有天然植被,有野生或畜养的飞禽走兽,供帝王射猎行乐。此外,还建有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用的宫室建筑群。小的苑筑在宫中,只供居住、游乐,如汉建章宫的太液池、三神山,可称为内苑。 历代帝王不仅在都城内建有宫苑,在郊外和其他地方也建有离宫别苑。有的有朝贺和处理政事的宫殿,也称为行宫。著名的宫苑,汉有上林苑、建章宫,南北朝有华林苑、龙腾苑,隋有西苑,唐有兴庆宫、大明宫和九成宫,北宋有艮岳,明有西苑(发展为现今的北海、中海、南海),清有圆明园、清漪园(后扩建为颐和园)和避暑山庄等。 上林苑 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公元前138)在秦代的一个旧苑址上扩建而成的宫苑,规模宏伟,宫室众多,有多种功能和游乐内容。今已无存。上林苑地跨长安、咸宁、周至、户县、蓝田五县县境,纵横300里,有霸、产、泾、渭、丰、镐、牢、橘八水出入其中。上林苑内容,据《汉书·旧仪》载:“苑中养百兽,天子春秋射猎苑中,取兽无数。其中离宫七十所,容千骑万乘。”可见仍保存着射猎游乐的传统,但主要内容已是宫室建筑和园池。据《关中记》载,上林苑中有三十六苑、十二宫、三十五观。三十六苑中有供游憩的宜春苑,供御人止宿的御宿苑,为太子设置招宾客的思贤苑、博望苑等。上林苑中有大型宫城建章宫,还有一些各有用途的宫、观建筑,如演奏音乐和唱曲的宣曲宫;观看赛狗、赛马和观赏鱼鸟的犬台宫、走狗观、走马观、鱼鸟观;饲养和观赏大象、白鹿的观象观、白鹿观;引种西域葡萄的葡萄宫和养南方奇花异木如菖蒲、山姜、桂、龙眼、荔枝、槟榔、橄榄、柑桔之类的扶荔宫;角抵表演场所平乐观;养蚕的茧观;还有承光宫、储元宫、阳禄观、阳德观、鼎郊观、三爵观等。 上林苑中还有许多池沼,见于记载的有昆明池、镐池、祀池、麋池、牛首池、蒯池、积草池、东陂池、当路池、大一池、郎池等。其中昆明池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所凿,在长安西南,周长40里,列观环之,又造楼船高十余丈,上插旗帜,十分壮观。据《史记·平准书》和《关中记》,修昆明池是用来训练水军。据《三辅故事》:“昆明池三百二十五顷,池中有豫章台及石鲸,刻石为鲸鱼,长三丈。”又载:“昆明池中有龙首船,常令宫女泛舟池中,张凤盖,建华旗,作濯歌,杂以鼓吹。”在池的东西两岸立牵牛、织女的石像。上林苑中不仅天然植被丰富,初修时群臣还从远方各献名果异树2000余种。 上林苑既有优美的自然景物,又有华美的宫室组群分布其中,是包罗多种多样生活内容的园林总体,是秦汉时期建筑宫苑的典型。 建章宫 汉武帝刘彻于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建造的宫苑。《三辅黄图》载:“周二十余里,千门万户,在未央宫西、长安城外。”武帝为了往来方便,跨城筑有飞阁辇道,可从未央宫直至建章宫。建章宫建筑组群的外围筑有城垣。 就建章宫的布局来看,从正门圆阙、玉堂、建章前殿和天梁宫形成一条中轴线,其他宫室分布在左右,全部围以阁道。宫城内北部为太液池,筑有三神山,宫城西面为唐中庭、唐中池。中轴线上有多重门、阙,正门曰阊阖,也叫璧门,高二十五丈,是城关式建筑。后为玉堂,建台上。屋顶上有铜凤,高五尺,饰黄金,下有转枢,可随风转动。在璧门北,起圆阙,高二十五丈,其左有别凤阙,其右有井干楼。进圆阙门内二百步,最后到达建在高台上的建章前殿,气魄十分雄伟。宫城中还分布众多不同组合的殿堂建筑。璧门之西有神明,台高五十丈,为祭金人处,有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承接雨露。 建章宫北为太液池。《史记·孝武本纪》载:“其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名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神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 太液池畔有石雕装饰。《三辅故事》载:“池北岸有石鱼,长二丈,广五尺,西岸有龟二枚,各长六尺。”《西京杂记》有关于太液池畔植物和禽鸟的记述:“太液池边皆是雕胡(茭白之结实者)、紫择(葭芦)、绿节(茭白)之类……其间凫雏雁子,布满充积,又多紫龟绿鳖。池边多平沙,沙上鹈鹕、鹧鸪、鹪青、鸿猊,动辄成群。” 太液池三神山源于神仙传说,据之创作了浮于大海般巨浸的悠悠烟水之上,水光山色,相映成趣;岸边满布水生植物,平沙上禽鸟成群,生意盎然,开后世自然山水宫苑的先河。2023-07-21 12:04:051
为什么历代皇帝都喜欢仿效“一池三山”的“神仙形式”来建造皇家宫苑?
传说,浩瀚的东海上有三座仙山,分别叫作蓬莱、瀛洲和方丈,山上住着长生不老的神仙。秦始皇统一我国之后,曾派方士徐福前往东海寻找不死药,可是一无所获。到了汉朝,汉武帝也做起了长生不死之梦,可寻找仍然没有结果,于是下令在长安北面挖了一个大水池,名“太液池”,池中堆起三座假山,分别以蓬莱、瀛洲、方丈三仙山命名。自此以后,历代皇帝都喜欢仿效“一池三山”的“神仙形式”来建造皇家宫苑。似乎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像“神仙”一样长生不老。2023-07-21 12:04:131
铜雀园是一池三山吗
铜雀园是一池三山。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铜雀台初建于建安十五年(210年),后赵、东魏、北齐屡有扩建,采用的是一池三山的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2023-07-21 12:04:311
园林中,一池三山,一池指的是什麽?
一池就是一片水。例:在一个浅花水盆里放上水就是一片水。三山就指在里面放大中小三座小山,它的摆放最高的放在盆的三分之一处接近盆的后面.中的放在盆的五分之一处在中线上.小的放在左前角靠前部分。2023-07-21 12:04:401
一池三山的象征意味
一池三山是中国古代宫苑建筑中常见的规划形式。通常表现为在一片水域中布置三座岛屿。按照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在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为神仙居所。具有浓厚慕仙思想的秦始皇曾在离宫兰池宫中开凿兰池,在池中堆筑蓬莱山。受此启发,汉高祖刘邦在兴建未央宫时,也曾在宫中开凿沧池,池中筑岛。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建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2023-07-21 12:04:471
一池三山的造园手法
一池三山的造园手法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颐和园昆明湖中有五座岛屿,其中藻鉴堂(一说南湖岛)喻蓬莱、治镜阁喻方丈,凤凰墩喻瀛洲。北海公园中,北海象征"太液池","琼华岛"是蓬莱,原在水中的"团城"和"犀山台"则象征瀛洲和方丈。 一池指太液。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仙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2023-07-21 12:04:541
清漪园内的一池三山的景色仿照了杭州西湖。()
清漪园内的一池三山的景色仿照了杭州西湖。()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A2023-07-21 12:05:001
一池三山的道家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池三山”有着极其深刻的文化渊源,是与中国的道教是分不开的。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之一,它与儒教、佛教并称三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尊老子为教主,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而生成万物,亦是万物存在的根据。他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同时主张“大地以自然为运,圣人以自然为用,自然者道也”。后来,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以自然为宗,强调无为。他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老庄看来,大自然之所以美并不在于它的形成,而恰恰在于它最充分、最完全地体现了这种“无为而不为”的“道”,大自然本身并未有意识地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造就了一切。道家还推崇神仙思想,传说东海之东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道家的自然观影响到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上,便是崇尚自然,师法自然,追求自然仙境。于是,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如最早为秦汉时期的上林苑。上林苑中有大型宫苑建章宫,建章宫北为太液池,大液池中中起三山,分别为蓬莱、方丈、壕例附图。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了园林艺术的发展。2023-07-21 12:05:101
北海的“一池三山”指的是什么?
历代皇帝都喜欢把自己居住的地方建成蓬莱仙境的玉宇琼楼,“一池三山”的格局便成了构筑北海的蓝图:北海便是“太液池”,琼岛是“蓬莱”,团城就是“瀛洲”,所以仪天殿也叫“瀛洲圆殿”。2023-07-21 12:05:231
一池三山的起源发展
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战国。 战国时,民间已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神仙和神仙境界的传说,其中以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为神奇,流传最广,成为我国两大神话系统的渊源。先民认为海上有五山: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据《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节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胜数。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返。.......最后二山飘去不知踪迹,只剩下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山了。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曾多次派遣数千人寻仙境、求仙药。毫无结果,只得借助园林来满足他的奢望。 秦始皇修建“兰池宫”时为追求仙境,就在园林中建造一池湖水,湖中三岛隐喻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受此启发,汉高祖刘邦在兴建未央宫时,也曾在宫中开凿沧池,池中筑岛。 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建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可以丰富湖面层次,打破人们单调的视线,所以逐渐成为经典,为历代山水园林所用,至今传承了2000余年。 北魏洛阳华林园中有大海,宣一武帝令人在其中作蓬莱山,上建仙人馆。隋炀帝杨广于洛阳建西苑,据《隋书》记载“西苑周两百一里,其内为海周十余里,为蓬莱、方丈、赢州诸山,高百余尺。台观殿阁,罗络山上”。北宋徽宗赵估在沛京城郊营造寿山艮岳,立蓬壶于曲江池中。南宋高宗也在临安德寿宫中凿池注水,叠石为山,坐对而生三神山之想。金人灭宋,迁都北京,在西苑太液池的蓬莱山上建广寒宫。元时期大内御苑太液池中三岛布列,由北至南分别为万岁山、圆抵和屏山附图。明初建都南京,后迁至北京,以元大都为基础重建北京城。将元代的太液池向南扩展,形成三海北海、中海、南海,并以此做为主要御苑,称为“西苑”。西苑改万岁山为琼华岛改圆抵为半岛,并与屏山相连,用砖砌成城墙,建成一座团城,与紫禁城隔墙相望在西苑的南部开凿南海,将水面扩大,并在南海中堆筑了一个大岛“南台”,从而构成了琼华岛、团城和南台一个新的“一池三山”形式附图。解放后,人民政府将琼华岛、团城辟为北海公园,中南部水面划为中南海。今日的北海公园已是首都人民常去观光游览的游憩公园。 此外,中国古代民间园林中也多有在园中凿池、并在池中布置一岛、二岛或三岛以象征仙山的事例如杭州西湖、苏州留园、常州近园等等。至明清时期,由于对民间建筑等级限制甚严,私园中堆筑一池三岛被视为摹拟帝王的僭越逾制行为,因此这种布局在民间园林中消失。清朝乾隆时期,权臣和珅曾在其漱春园(或作淑春园)中仿圆明园蓬岛瑶台布置池中岛屿(即燕京大学未名湖东岸荒岛),后成为其罪状之一。2023-07-21 12:05:301
避暑山庄和颐和园一池三山的区别
承德避暑山庄的湖区,全部由人工开凿,湖区中心有如意洲、月色江声和环碧三个岛屿,中间连以长堤一一茎芝云堤。堤岛分隔湖面形成中国古代吉祥物“如意”、“灵芝”的形状,使湖中三岛的形象构成一棵“如意灵芝”树,为“一池三山”的传统湖岛模式增添了新的意境附图。与昆明湖和北海烟波浩荡的大水面相比,避暑山庄湖区堤岛错落,清幽深邃,所以玄烨诗赞“自有山川开北极,天然风景胜西湖。”颐和园更是游韧有余,将“一池三山”的艺术创作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清漪园没有重复在一个水面中设立三岛的作法,而是将一个大水面昆明湖用筑堤的办法分成三个小水面西湖、养水湖、南湖,每个水面中各有一岛,西湖中有治镜阁阁岛,养水湖中有藻鉴堂山岛,南湖中有南湖岛,形成湖、堤、岛一个新的“一池三山”形式。更精彩的是,颐和园在塑造三个大岛的同时,还在南湖大水面上增添了三个小岛一一知春岛、小西伶和凤凰墩,三个小岛都各有千秋。真正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超与奇妙。2023-07-21 12:05:451
“一池三山”的形式最早出现在汉上林苑吗?
最早开创应用“一池三山”叠山理水模式的园林是建章宫即汉代的上林苑建筑。 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2023-07-21 12:06:061
中日园林中都有一池三山的格局对吗
都有。随着中国文化的不断传入,日本贵族们开始接受汉族文化,“三山一池”的理念影响着日本园林的发展,天皇更注重向中国文化靠拢,文学上尊崇汉文,造园中多效仿一池三山手法。造园中多效仿池三山手法。日本园林中开始出现溪流、瀑布等景观。2023-07-21 12:06:131
中国古典园林哪些都是一池三山的格局?
如汉武帝刘彻建章宫中的太液池,南朝宋文帝时期建造的真武湖,唐代大明宫后苑中的太液池,圆明园的福海和蓬岛瑶台,包括各类公私园林如杭州西湖、苏州留园、常州近园等等2023-07-21 12:06:222
中国皇家园林的分类及特点?“一池三山”对中国古典园林造山理水的影响?急求!!!
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囿”和“台” , 时间在公元前 11 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商初。 “囿”和“台”是中国 古典园林的两个源头,前者关涉栽培、圈养,后者关涉通神、望天。 秦、 西汉为生成期园林发展的重要阶段, 相应于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确立, 出现了皇家园林这个园林类型。它的“宫”“苑”两个类别,对后世的宫廷造园 、 影响极为深远。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以老庄思想和佛教的传入下, 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 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 由单纯地模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以概括、 提炼, 但是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 唐宋时期达到成熟期,文人墨客开始参与造园活动,文人画的画理介入造园 艺术,从而使园林呈现为“画化”的表达。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 艺术门类已有相互渗透的迹象。另外,唐宋写意山水园在体现自然美的技巧上取 得了很大的成就,如叠石、堆山、理水等。 明清时期园林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无论是江南私家园林还是北方皇 家园林都到达了一个高峰。 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园林景观大部分是那个时期遗留下 来的,充分体现了古代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皇家园林作为帝王生活起居环境的一部分, 无论是在选址布局还是在景物构 成上,皇家园林都与整个都城建设保持着高度的一致性,具有私家园林所不能企 及的特殊功能和宏大气魄。 皇家园林对于帝王, 绝不仅仅是一个供游赏的后花园, 它承托着重要的实用功能和政治意义, 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历代帝王都把皇家 园林作为与宫殿、坛庙同等重要的建设来精心营建。 1.皇家园林艺术特征与格调 气魄恢宏 1.1 气魄恢宏,庄重华贵 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与经济上的雄厚财力, 占据大片土地面积营造园 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山石、水体、建筑、 植物和书画是构成园林的基本要素,叠山、理水、建筑营造、植物配置、书画楹 联等也就成为造园的主要工作。古代帝王苑囿规模都很大。秦汉时期的上林苑, 方圆达数百里, 周长三百余里, “作长池, 引渭水, 筑土为蓬莱山”, 规模之大, 为中国历代皇家园林所不及。 1.2 吸收借鉴江南园林的诗情画意 江南的私家园林发展到了明清,以其精湛的造园技巧、浓郁的诗情画意和工细雅 致的艺术格调, 成为封建社会后期园林史上的另一个高峰。 北方园林之模仿江南, 早在明代中叶已见端倪。乾隆皇帝先后六次到江南巡行,但一向爱好游山玩水的 乾隆绝不放过这“艳羡江南,乘兴南游”“眺览山川之佳秀,民物之丰美”的大 , 好机会,足迹遍及扬州、苏州、杭州、海宁等私家园林精华荟萃的地方。凡他所 中意的园林,均命随行画师描绘成粉本, “携图以归” ,作为皇家建园的参考。 其一,引进江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在保持北方建筑传统风格的基础上大量使用游 廊、水廊、爬山廊、拱桥、亭桥、舫、谢、粉墙、漏窗、等江南常见园林建筑形 式,大量运用江南各流派的堆叠假山的技法,临水码头、驳岸的处理,水体的开 合变化也都借鉴江南园林。在讲究工整格律、精致典丽的宫廷色彩中融入了江南 文人园林的自然纯朴、清新素雅的诗情画意。 其二,再现江南园林的主题。清代皇家园林里面许多“景” ,其实就是把江南园 林的主题在北方表现出来,也可以说是某些江南名园在皇家御苑内的变体。 其三,具体仿建名园。以某些江南著名的园林为蓝本,大致按其规划布局而仿建 于御苑内,例如圆明园内的安澜园之仿海宁陈氏园,避暑山庄内的文津阁之仿宁 波天一阁。重在求其神似而不拘于形似,是运用北方刚健之笔抒写江南柔美之情 的一种更为难能可贵的艺术再创造。 1.3 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 在古代凡是与帝王有直接关系的宫殿、坛庙、陵寝,莫不利用其布局和形象来体 现天人感应和皇权至尊的观念,从而达到巩固帝王统治地位的目的。到了清代雍 正、乾隆时期,皇权的扩大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在当时所修 建的皇家园林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其皇权的象征寓意。 2.不同时期皇家园林的特点 2.1 园林生成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朝 囿,是中国古代供帝王贵族进行狩猎、游 乐的一种园林形式。通常在选定 地域后划出范围,或筑界垣。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鸟兽的活动。当时著 名的皇家园林为周文 王的灵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营造宫室,园林的发展亦 与此新兴大帝国的政治体制相适应, 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 “皇家园林” 汉代, 。 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 形式--苑,其中分布着宫室建筑。苑中养百兽, 供帝王射猎取乐,保存了囿的传统。建章宫是其中最大宫城, “一池三山”的形 式成为后世宫苑中池山之筑的范例。 2.2 园林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 朝长期动乱,是思想、文化、艺术上有重大变化的时代,这些变化引 起园林创作的变革。 南北朝时期皇家园林形式由粗略地模仿真山真水转到用写实 手法再现山水; 皇家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者仅保留其 象征性的意义,生产和经济运作则已很少存在,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 功能。这一时期的特点为: (1)园林的规模小,也未见有生产;经济运作方面的记载,但其规划设计则更 趋于精密细致;个别规模较大的,如邺城北齐高纬的仙都苑,由暴君驱使大量军 民劳动力在很短时期内建成,施工十分粗糙,总体的质量不高。 (2)由山、水、植物、建筑等造园要素的综合而成的景观,其重点已从摹拟神 仙境界转化为世俗题材的创作,更多地以人间的现实取代仙界的虚幻。 (3)皇家园林开始受到民间的私家园林的影响,南朝的个别御苑甚至由当时的 著名文人参与经营。 (4)以筑山、理水构成地貌基础的人工园林造景,已经较多地运用一些写意的 手法,把秦汉以来的着重写实的创作方法转化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 (5)皇家园林的称谓,除了沿袭上代的“宫”“苑”之外,称之为“园”的比较多。 3.园林全盛期:相当于隋、唐朝 园林全盛期:相当于隋、 (1)大内御苑紧邻于宫廷区的后面或一侧,呈宫、苑分置的格局。但宫与 苑之间往往还彼此穿插、 延伸, 宫廷区中有园林的成分, 例如洛阳宫中内广种松、 柏、桃、柳、梧桐等树木,当时文人对此亦多有咏赞: “宫松叶叶墙头出,柳带 长条水面齐”“阴阴清禁里,苍翠满青松”等等。 , (2)郊外的行宫、离宫,绝大多数都建在山岳风景优美的地带,如像“锦 绣成堆”的骊山、 “诸峰历历如绘”的天台山、 “重峦俯渭水,碧障插遥天”的终 南山等等。 (3)不少修建在郊野风景地带的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由于种种原因都改 作佛寺,有的还增建佛塔,也从侧面说明隋唐时佛教之兴盛和佛教与宫廷关系之 密切。 (4)郊外的宫苑,其基址的选择还从军事的角度考虑,如玉华宫、九成宫 等的建设地段不仅仅山岳风景优美,而且是交通要道的隘口、兵家必争之地,其 军事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4.园林成熟时期: 两宋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成熟 的第一个阶段,主要集中在东京和临安 两地,北宋有艮岳。若论园林的规模和造园的气魄,远不及隋唐,但规划设计的 精致则过之。园林的内容比之隋唐较少皇家气 派,更多地接近于私家园林。之 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这与宋代皇陵之简约一样,还有当时朝廷的政治风尚有关。 宋代的政治;经济;文 化的发展把园林推向了成熟的境地,同时也促进了造园 的繁荣局面。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 私家园林的倾向,这种倾向冲 淡了园林的皇家气派,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两宋 封建政治的一定程度的开明性,和文化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宽容性。 元;明;清初是中国古典园林进入 成熟的第二个阶段,它上承两宋第一阶段的 余绪在某些方面又有所发展。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建设趋于成熟,皇家气 派又见浓郁,这种倾向多少反映了明以后 绝对君权的集权政治日益发展。 这时的 造园艺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又实现了一次飞跃, 这个时期出现的名园如明有西 苑(北海与中海、南海的总称)和太液池。清有圆明园,圆明园收尽天下名胜, 是我国园林艺术史上的罕世珍品, 也是我国园林艺术历史发展到清代时期一个综 合的杰作。 5. 园林成熟后期: 园林艺术进入精深发展阶段,北方的帝王宫苑,在设计和 建造上,达到了 高峰。现代保存下来的园林大多属于明清时代,这些园林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园 林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清代的乾、嘉两朝,皇家园林的建设规模和艺 术造诣都达到了后期历史上的高峰境地。 大型园林的总体规划、 设计有许多创新, 全面地引进江南明间的造园技艺,形成南北园林艺术大融糅,为宫廷造园注入了 新鲜血液。离宫御苑这个类别的成就尤为突出而引人注目,出现了一些具有里程 碑性质的、 优秀的大型园林作品, 如堪称三大杰作的避暑山庄、 圆明园、 清漪园。 然而,随着封建社会的由盛而衰,经过外国侵略军的焚掠之后,皇室就再也没有 乾隆时期那样的气魄和财力来营建宫苑,宫廷造园艺术亦相应趋于萎缩,终至一 蹶不振,从高峰跌落为低潮。 6、 结语: 纵观中国皇家园林发展的发展进程,我们可以看到,体现在皇家园林中的这 种具有古代中国人审美特征的园林观, 不仅仅限于造型和色彩上的视觉感受以及 一般意义上的对人类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 而更重要的还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产 物,,是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宝库中一笔独特的文化财富。在今天,帝王特权笼罩 下的神秘面纱已经揭开,人们可以细心品味皇家园林的历史沧桑、 欣赏其艺术 精华。 即通过园林艺术对人的生活环境的调节, 来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征和意义。 另外:""一池三山"" 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了中国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2023-07-21 12:06:321
一池三山形成对历史园林作用
“一池三山”的形式,把大自然引到庭园之中,在庭园中罗列山峦、峰石,挖掘池沼,开创了以山水为主体的自然山水园林的新形式。2023-07-21 12:06:422
中国古典园林一池三山造园模式最早实践在()?
中国古典园林中“一池三山”的格局最早出现在【上林苑建章宫】2023-07-21 12:06:491
受一池三山影响的国家
“一池三山”园林模式对后世的影响: 1、 西汉以来中国文化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盛唐时期使节、学者频繁的往来,园林、建筑风格和技术随着儒家、佛教的思想一并传入。中唐时期,禅宗美学的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情感等的作用提高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并把禅宗思想融入到中国园林的创作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这一方面表现在园林面积、规模的小型化上,如山向叠石、水向小池谭、花木向单株转化,静观因素不断增加,而自然景观的可游性则相对降低。另一方面表现在立意于小。小中见大的创作手法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艺术中应用十分广泛。 2、这种在宫苑里的凿池筑岛,用造园的方式来模拟东海深山,对传统中国园林空间的发展至少具有以下显著的意义:(1)完整的主附水体的建立。汉上林苑不但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小池泽作为附属水体,而且具备了太液池,昆明池这样水面浩瀚的水体。千姿百态的水体穿插与庞大宫苑建筑和山体之间,大大开拓了园林艺术空间,产生高低错落、起伏有致的和谐韵律。(2)为中国园林山水体系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山水与水体之间的关系由过去长期的一水一山,一池一台变成了庞大的水体环绕三山,大大地丰富和发展园林空间艺术,促进了园林艺术的发展。(3)“以心传心”、“自解自晤”、“不着文字”的内心体验。2023-07-21 12:06:551
颐和园的造园手法
颐和园的整体布局采用了“一池三山”模式。颐和园是中国清代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西北郊,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园内现存各式宫殿、园林古建近7万平方米,并以珍贵的文物藏品闻名于世。“一池三山”是中国皇家园林传统的造园手法,其意义在于营建理想中的蓬莱仙境。“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神话中东海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而颐和园在造园时没有重复在一个水面设立三岛的形式,而是创造性地将昆明湖分为三个水面,每个水面中各有一岛,由湖、岛、堤形成了新的“一池三山”格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颐和园的高度评价1、北京的颐和园是对中国风景园林造园艺术的一种杰出的展现,将人造景观与大自然和谐地融为一体。2、颐和园是中国的造园思想和实践的集中体现,而这种思想和实践对整个东方园林艺术文化形式的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3、以颐和园为代表的中国皇家园林是世界几大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一年有二十四个节气,一天有十二个时辰,每时每刻,颐和园都呈现出其独特的胜景。而这其中也蕴含了精彩绝伦的造园艺术,如集景模写、因地制宜、写仿江南、先抑后扬、框景如画、堆山叠石、题名点景、俯借、漏景等等。2023-07-21 12:07:021
一池三山对后代皇家园林有什么影响?
一池三山是古代皇家想要永生不老而体现在园林上的一种造园手法。所以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所以以后的皇家造园,都在挖水水时应用此手法,但一法多式,所以有很多不同。2023-07-21 12:07:201
西汉的上林苑中最大的水池_______具有多种功能。
秦汉两代(公元前221年~220年),皇家园林是当时造园活动的主流。此时的皇家园林以山水宫苑的形式出现,即皇家的离宫别馆与自然山水环境结合起来,其范围大到方圆数百里。秦始皇在陕西渭南建的信宫、阿房宫不仅按天象来布局,而且“弥山跨谷,复道相属”,在终南山顶建阙,以樊川为宫内之水池,气势雄伟、壮观。秦始皇曾数次派人去神话传说中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和瀛洲求取长生不老之药。他在自己兰池宫的水池中筑起蓬莱山,表达了对仙境的向往。 汉武帝在秦代上林苑的基础上,大兴土木,扩建成规模宏伟、功能更多样的皇家园林――上林苑。上林苑囊括了长安城的东、南、西的广阔地域,关中八水流经其中,建宫、苑数量不下三百余处,是中国皇家园林建设的第一个高潮。上林苑中既有皇家住所,欣赏自然美景的去处,也有动物园、植物园、狩猎区,甚至还有跑马赛狗的场所。在上林苑建章宫的太液池中建有蓬莱、方丈和瀛洲三仙山。从此,中国皇家园林中“一池三山”的做法一直延续到了清代。但其规模虽然极其宏大,但却比较粗犷,殿宇台观只是简单的铺陈罗列,并不结合山水的布局。此时的皇家园林尚处在发展成型的初期阶段。2023-07-21 12:07:271
急!!跪求答案!!!关于园林的一些问题!谢谢!
1.(1)由于其自然环境气候 多雨 (2)岭南园林的建筑特色——石雕(3)为防台风2.上善若水 一种儒家文化3舫又称旱船,舫是仿照船的造型,在园林的水面上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型建筑物。4.可园邀山阁(有称之为可楼)5.三雕三塑木雕、石雕、砖雕 彩塑、灰塑和陶塑6.是叫园林式祠堂 不是园林 我查了没有公共 的 公共的只是统称 岭南祠堂 一下是岭南较著名的祠堂陈家祠雷祖祠 己略黄公祠广裕祠韩文公祠从熙公祠陈白沙祠黎氏大宗祠留耕堂纶生白公祠资政大夫祠7.岭南四大园林,也可以称为“广东四大园林”或“粤中四大园林”,指顺德的清晖园、和佛山的梁园,番禺的余荫山房和东莞的可园四座古典园林。8.江苏无锡9.郭庄--江南第一园林10.生长期、转折期、全盛期、成熟时期、成熟后期11 .1、囿⑴ 狩猎→再现祖先生活方式的一种娱乐活动;⑵ 栽培→便于禽兽生息和活动。“囿”可看作是一座多功能的天然动物园。2、台 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山的象征)。⑴登高可以观天象、通神明;⑵登高远眺,观赏风景。3、园圃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12 . ⑴天人合一思想:“天人协和”思想。即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⑵君子比德思想:导源于先秦儒家,从功利、伦理德角度来认识大自然。⑶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秦汉。13.承德避暑山庄14.“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源于中国的道家思想,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15、白居易、太湖石16、 简远、疏朗、雅致、天然四个方面17.拙政园、留园、 狮子林、 沧浪亭希望对你有帮助 找的好辛苦啊 可以点一下采纳吗 O(∩_∩)O谢谢2023-07-21 12:08:001
蓬莱的意思?
古时候的蓬莱是什么意思,在什么地方? 地名,日本。 蓬莱象征著什么意义? 蓬莱本是传说中的仙山,多藏宝典秘录.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蓬莱传说 蓬莱市滨海景观(6张) 蓬莱传说: 自古就被誉为“人间仙境”。神话中渤海里仙人居住的三座神山之一(另两座为“方丈”、“瀛洲”)。元者,本也。始者,初也,先天之气也。此气化为开辟世界之人,即为盘古;化为主持天界之祖;即为元始。盘古将身一伸,天即渐高,地便坠下。而天地更有相连者,左手执凿,右手持斧,或用斧劈,或以凿开。自是神力,久而天地乃分。二气升降,清者上为天,浊者下为地,自是混沌开矣。天地即开,盘古力竭,乃死。又生二神,阴阳所化,男曰伏羲,女唤女娲,兄妹也,皆为人首蛇身。 开天辟地,然天地无色,杳无生机,伏羲女娲居其中,甚闲,伏羲怒,劈手于大地之上划沟壑,乃成江河,奔流向东,成东海。堆沟壑之土成五岳七山,天地之间便有山川河流,日月星晨,若出其中。 山川即成,却无生息,女娲甚聊,遂搏,黄土作之。后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生。天地之间遂有五仙五虫,天,仙者,黄土为之也;人鬼妖者,引绳为之也。此乃乾坤肇始,万物之由来。仙者自清,独人鬼妖者不平,亦欲成仙,乃有天劫。 日月更迭,斗转星移,岁万载,尘世间人鬼妖甚嚣,不平,言:吾等皆女娲所造,为何独仙者居于天上,不生不死而吾等却要饱受轮回之苦?天界日久,亦有沉沦者,枉为仙,仙言:人间若有德善之人,可寻至蓬莱,修成大道者亦可成仙。此语既出,在人间便引起轩然 *** ,人、鬼、妖无不励精修法,以期有日得证大道。正所谓是:人间有仙境,得道在蓬莱。是也。蓬莱的意思是什么? 蓬莱是中国著名的海滨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积淀深厚,文物古迹众多,有驰名中外的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蓬莱阁;有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水军基地--蓬莱水城;有民族英雄戚继光表功祠和戚氏牌坊。"海市蜃楼"奇观和"八仙过海"美传又使蓬莱享誉海内外,其被列为国家级风景旅游区,年接待中外游客260多万人次。 蓬莱的意思是什么 蓬莱 (词语) 蓬莱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神山名,常泛指仙境。 中文名 蓬莱 汉语拼音 Péng lái 望蓬莱是什么意思? 标题 望蓬莱 作者 高道宽 年代 元 内容 真消息,明月照天涯。玉兔彩蟾十五夜,金鸟飞去吐红霞。一点道人茶。清霄外,静隐紫丹砂。偃月炉中烹玉蕊,*砂鼎内结金花。赠与道人 注释 【注释】: 蓬莱古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蓬莱 péng lái 1. 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亦常泛指仙境。 例:宋陈师道《晁无咎张文潜见过》诗:「功名付公等,归路在蓬莱。」 2. 蓬蒿草莱。借指草野。 例:《后汉书u2022文苑传下·边让》:「举英奇于仄陋,拔髦秀于蓬莱。」 3. 《后汉书u2022窦章传》记载:「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臧室,道家蓬莱山。」后因此指秘阁。 例:唐杨炯《登秘书省阁诗序》:「周王群玉之山,汉帝蓬莱之室。」 4. 指蓬莱宫,唐朝宫殿。 例:唐杜甫《宿昔》诗:「宿昔青门里,蓬莱仗数移。」 蓬莱仙境是什么意思? 蓬莱仙境: 蓬莱是传说中的仙境,是仙人居住的地方。 蓬莱仙境的故事: 渤海的东部有一个非常大的深渊,人们将那里叫作归墟,各地江河湖海的水都往归墟流去,但无论流入多少总是保持在一个水平,说明归墟有多大有多深。有五座仙山坐落在归墟,名字分别叫作:岱舆、员峤、方壶、瀛渊、蓬莱。传说这五座仙山都是神仙住的地方,他们每天在这几座山里快乐逍遥的飞来飞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虽然如此,但仙人们因为这几座山是在大海里漂浮着,随波逐流所以很不满意,于是他们请求玉帝想个办法解决一下。玉帝也觉得万一哪天神山漂走了那神仙们就没地方住了,于是他请北海海神禺强来解决这个问题。禺强调来十五只巨鳌,让它们各司其职这才把神山固定住。后来有一个大人国的人路过这里的时侯发现有鳌,于是钓走了六只巨鳌,这样一来岱舆、员峤这两座神山往北极漂流而去,最终在大海里沉没了。住在这两座神山的神仙们忙着赶紧搬家。“蓬莱仙境”这个成语就出自于这五座神山其中的一座。 蓬莱瑶台什么意思?详细 uf06c 蓬莱瑶台建于1725年(雍正三年)前后,时称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在福海中央作大小三岛,岛上建筑为仙山楼阁之状。据《史记》载,秦始皇(公元前221-前210年在位)妄想长生不老,方士徐市(市音fu,今亦作徐福)上言称,东海中有三座神山,曰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于是秦始皇就派徐市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寻仙境、求仙药。 蓬岛瑶台一景,正是仿照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651-716年)的"一池三山"画意建造的。园盛时,福海端午龙舟竞渡,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观阅,皇太后及后妃内眷则在蓬岛瑶台欣赏 蓬莱瑶台(清,爱新觉罗弘历) 名葩绰约草葳蕤, 隐映仙家白玉墀. 天上画图悬日月, 水中楼阁浸琉璃. 鹭拳净沼波翻雪, 燕贺新巢栋有芝. 海外方蓬原宇内, 祖龙鞭石竞奚为 此诗是乾隆皇帝为圆明园的一景观“蓬莱瑶台”所作的‘御制诗",因此可以说蓬莱瑶台是出自本诗释义 uf06c 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 出处 元u2022关汉卿《救风尘》第二折:“那厮爱女娘的心,见的便似驴 *** ,卖弄他玲珑剔透。” 示例 走上冈子一看,有座天 ,直靠在海外,如建康燕子矶一样,玲珑剔透,文采可观。(清u2022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六回) “蓬莱人”是什么意思? 仙人的意思2023-07-21 12:08:151
结合圆明园论述中国古代皇家园林的空间特征及理水特点
1、皇家园林占地面积广阔、规模宏大,一般多选择真山真水,建筑单体规模保持皇家宫殿规制,因此园林整体规模和单体规模均属最大。皇家园林采用大分散、小集中,大空间开敞、小空间封闭、园中有园、大中见小、小中见大的布局方式。园中分成若干景区,大景区中又有小景区,小景区中又有若干景点。景点之间多用山石、林木、廊墙、桥堤、园路分隔与联系,达到隔而不断、联而又隔的艺术效果。圆明园总体上是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这三座相互连通、实为一体的园林组成的。三园可各自划分为数十个景点,每个景点都以一组建筑为中心,并搭配若干山形水系而形成。景点中的每组建筑都包括了若干个院落,而每一个院落又分别有几幢建筑。这种园中有园、层层嵌套的格局是圆明园的一个重要特征。2、中国古代水景园林理水的特色主要概述如下:形声兼备以静为主的观赏性、神仙意识,民族情愫的象征性、儒、道、释寓意深厚的哲理性、高雅脱俗。风格独特的文化性、赏用结合,多种功能的综合性。理水模式,一池三山。从秦始皇建兰池宫并在池中筑蓬莱山起,汉武帝建章宫太液池筑蓬莱、方丈、瀛洲3岛,开一池三山模式之先河。圆明园的景观大量取材于中国的神话传说和诗画意境,如方壶胜境、蓬岛瑶台(蓬莱仙岛)、武陵春色(桃花源)、上下天光(洞庭湖)、杏花春馆(仿杜牧杏花村诗意)等。园内仿建了许多江南名胜,称为“缩景”,如取自杭州的“西湖十景”(西湖十景全部仿建,其中一些被计入圆明园四十景)、取自庐山的西峰秀色、取自海宁安澜园的四宜书屋、取自南京瞻园的茹园、取自苏州狮子林的狮子林、取自杭州汪氏庄园的小有天园等。此外长春园北部还有欧式建筑群——西洋楼。2023-07-21 12:08:372
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分别是由谁的哪幅画和哪篇散文联想而来的?
蓬岛瑶台结构和布局根据古代画家李思训的“仙山楼阁”画设计;宫门3间,正殿7间,殿前东列畅襟楼,西列神洲三岛,东偏殿为随安室,西偏殿为日日平安报好音;东南面有一渡桥,可通东岛,岛上建有瀛海仙山小亭;西北面有一曲桥,可通北岛,岛上建殿宇3间。 据《史记》载,秦始皇(公元前221-前210年在位)妄想长生不老,方士徐巿(巿音fu,今亦作徐福)上言称,东海中有三座神山,曰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于是秦始皇就派徐市率童男童女数千人,入海寻仙境、求仙药。蓬岛瑶台一景,正是仿照李思训(唐代著名画家、651-716年)的“一池三山”画意建造的。园盛时,福海端午龙舟竞渡,皇帝率王公大臣在西岸“望瀛洲”亭观阅,皇太后及后妃内眷则在蓬岛瑶台欣赏。 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乾隆写有以下词句 海中作大小三岛,仿李思训画意,为仙山楼阁之状。岧岧亭亭,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也。真妄一如,小大一如,能知此是三壶方丈,便可半升铛内煮江山。 名葩绰约草葳蕤,隐映仙家白玉墀。 天上画图悬日月,水中楼阁浸琉璃。 鹭拳净沼波翻雪,燕贺新巢栋有芝。 海外方蓬原宇内,祖龙鞭石竟奚为?2023-07-21 12:08:461
北京北海公园简介北海公园简介
北京北海公园是顶级皇家园林。其内部布局和建筑设计极具艺术性和审美性。这里也是古代帝王游玩和观赏自然美景的地方,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和文物古迹。下面是北京北海公园的详细介绍。可能80年代的孩子都会唱《让我们荡起双桨》,这和北海公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电视剧里。每次北海公园出现,总会有优美的旋律让我们荡桨。但很少有人知道,这首歌的曲调是刘驰老师在北海带着小朋友划船时得到的灵感。他用腿当桌子完成了这首著名的歌曲。什么是北京三海可能很多人都很好奇。这显然是一个湖。为什么叫海?由于这个历史原因,元朝的皇帝是一个蒙古人,他从沙漠和缺水的广阔草原来到北京。很少能看到这个被称为“海”的湖。其实北京有六个海,包括外三海和内三海。北海、中国海、南海在北京被称为内三海。宫殿西侧,与宫殿相连的,是元明清时期的园林,称为太爷池,明、清两代在此修建西园。北海故宫西北,东临景山,北依中南海,北依什刹海,总面积1063亩,水面583亩。有琼岛白塔、九龙壁、五龙亭、团城等名胜古迹。琼岛四周风景秀丽,亭台小桥,苍松翠柏。“琼岛春荫”是燕京八景之一。龙《琼岛春音》碑立于白塔山东麓。当前位置北海公园的建筑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辽代,到现在差不多有1000年的历史了。北海在辽代属于离宫,后来属于金代。金海陵国王完颜亮扩建了“姚郁宫”。在金世宗,琼花岛和大宁离宫是模仿北宋的艮岳园建造的。从此,北海基本成了皇家宫殿。元朝统一天下后,忽必烈在北京建元大都,三次扩建琼花岛,重修广寒殿。公元1271年,琼花岛改为万寿山。明初,在元代的基础上,对北海进行了扩建和修缮,但基本保持了元代北海的格局。明朝宣德年间,明宣宗对万寿山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修缮。他修建了太素堂、宁和堂、崔莹堂和一些桥梁等工程建筑。明朝万历七年(1579年),经过四朝六百多年的风雨,广寒殿倒塌,人间天宫的主要景观建筑从此没有了。北海公园的建设在清代最为繁荣。清朝顺治年间,广寒宫遗址上建有西藏白塔,前面建有白塔寺。乾隆年间,北海公园扩建修缮了30年,增加了许多亭台楼阁和一些园林。光绪年间,慈禧太后用海军开支修建了北海公园,在西岸和北岸沿湖铺设了中国第一条铁路,还修建了一个小火车站,供慈禧太后乘坐小火车游览公园。民国时期,建筑工程不多。1925年,北海公园作为公园开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投入巨资修复北海公园古建筑,疏浚湖泊,增加公共设施。1961年,北海公园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海公园的建造历史北海公园是按照传说中中西太后的瑶池规格建造的,总体来说是“一池三山”的布局。北海象征太液池,琼花岛是蓬莱,团城和西山台,它们都在水中,象征瀛洲和方丈。在整体空间上,采用“向心辐射”布局,以琼花岛为核心,以白塔为制高点,其他建筑围绕琼呈放射状布局北海公园还有九龙壁,与故宫九龙壁、山西大同九龙壁一起,成为中国三大九龙壁。清朝乾隆年间,据说是九龙壁。其实龙不止九条,工匠用彩釉砖烧制,共计635条。(九龙壁)北海公园里的宫殿、亭台楼阁太多了,我无法一一列举,但是有一些很有名的,比如快学堂、小西天、五龙亭、读书古楼等等。其中,在快学堂东西两侧的游廊上嵌有金代至元代二十位书法家的八十幅砚刻。其中,王羲之的《快学士青铁》和甘龙的《快学堂》最为著名。鼓楼内墙上有梁、等订购的魏晋以来的名墨刻石495块。其中包括著名的“三希堂法贴”,这是一个集中国古代书法。北海公园的建筑特点北海公园,或者说整个内三海的艺术价值,在中国现存的古代园林中是一流的。不仅仅是它精美的建筑和丰富的文物收藏,更是它见证了北京1000多年来的兴衰荣辱发展变化。更重要的是,一些特色建筑对我们学习古代建筑意义重大。此外,大量的书法和石刻是中国文字学的优秀作品,其文化价值不可估量。2023-07-21 12:08:531
蓬莱、东瀛、方丈三座传说中的仙山分别在哪里?具体在我国哪个省,哪个市?谢谢
蓬莱、东瀛、方丈三山位于我国山东省蓬莱市北端的黄海之滨的三仙山风景区内。三仙山景区由和气大殿、小怡和园、蓬莱仙岛、方壶胜境、瀛洲仙境、瀛洲书院、艺术博物馆、蓬莱历史文化集锦、玉佛寺、万方安和、歌舞大剧院等景观组成。三仙山景区名称由来:据《史记》等典籍记载的东海三仙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山上有仙人居住,楼阁宫阙均为黄金白银建造,还有灵丹妙药,人食之可长生不老,因而引出秦皇汉武东海访仙求药的故事,并流传至今。三仙山风景区就是把神话传说中虚无缥缈而又令人神往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真实地展现在世人面前,以满足人们拜仙祈福,祈求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扩展资料三仙山 1、蓬莱仙岛整个景区由三和大殿、蓬莱仙岛、方壶胜境、瀛洲仙境、瀛洲书院、珍宝馆、十一面观音阁、玉佛寺、万方安和等景观组成。主体建筑气势宏伟,造型美观,各具特色。园区内古木参天,奇石各异,碧水荡漾。既有北方皇家园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园林之秀,集中国古典园林之大成,展示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美妙绝伦的画卷。重108吨,长12.86米的世界第一大整玉卧佛为景区镇园之宝,已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另外还有重260吨的十一面观音;重72吨,高9.9米的站观音。它们都是采用缅甸冰种水白玉精雕而成,堪称稀世珍品。整个景区文化内涵厚重、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艺术精湛,令游览者叹为观止,流连忘返。2、世界第一大整玉卧佛与景区配套的还有古典建筑风格的按五星级标准打造的三仙山大酒店、三仙山温泉、三仙山大剧院等休闲度假设施。酒店设有标准间150间,商务套房45间,总统套间3间,所有房间、餐厅全是按明清风格木雕装修,室内摆设均是红木家俱。3、瀛洲仙境三仙山风景区是以“和”的文化,“风”的精神为主题,崇尚正、清、和,弘扬塑造民族文化艺术,按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打造;既有北方皇家园林之雄,又有南方私家园林之秀,集中国古典园林之大成,用一池三山表现长生不老的美好愿望,整个园林表现了这个历史时期的思想、美术、雕塑、诗歌、绘画、书法、建筑、园林等艺术,是一个集大成的文化系统工程。整个园林文化内涵之厚重,艺术之精湛,尽管人工,宛若天成,展示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天人合一的美妙绝伦的画卷。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三仙山风景区2023-07-21 12:09:074
宋代皇家园林艮岳是哪位皇帝主持建造的
宋代皇家园林艮岳是宋徽宗主持建造的。艮岳,古典园林建筑之一,中国宋代的著名宫苑。宋徽宗政和七年(1117)兴工,宣和四年(1122)竣工,初名万岁山,后改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艮岳,亦号华阳宫。1127年金人攻陷汴京后被拆毁。宋徽宗赵佶亲自写有《御制艮岳记》,艮字为地处宫城东北隅之意。艮岳位于汴京(今河南开封)景龙门内以东,封丘门(安远门)内以西,东华门内以北,景龙江以南,周长约6里,面积约为750亩。艮岳突破秦汉以来宫苑“一池三山”的规范,把诗情画意移入园林,以典型、抽象的山水创作为主题,在中国园林史上是一大转折。园中叠石、掇山的技巧,以及对于山石的审美趣味都有所提高。园中奇花异石取自南方民间,运输花石的船队称为“花石纲”。2023-07-21 12:09:221
一池三山中的三山指的是
一池三山中的三山指的是如下:“一池三山”指的是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1、太液池:西安市新城区内景点,为唐代皇家池苑,是蓬莱池的考古发掘。蓬莱池,又名太液池,位于唐长安城大明宫的北部。2、蓬莱山: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山名。常泛指仙境。是仙人居住的地方。《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3、方丈山:古代中国神话海上有神山名为“方丈”,为仙人所居,故其所居丹室,亦称“方丈”。蓬莱海域常出现的海市蜃楼奇观,更激发了人们寻仙求药的热情,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纷纷到蓬莱开始了寻仙活动。4、瀛洲山:虚构的仙境之地,可以指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东海仙山。2023-07-21 12:09:411
一池三山什么意思 一池三山的意思
1、“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 2、“一池三山”源于中国的道家思想。 3、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建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可以丰富湖面层次,打破人们单调的视线,所以逐渐成为经典,为历代山水园林所用,至今传承了2000余年。2023-07-21 12:10:101
一池三山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一池三山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介绍如下: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首创汉武帝汉武帝在长安建造建章宫时,在宫中开挖太液池,在池中堆筑三座岛屿,并取名为“蓬莱”、“方丈”、“瀛洲”,以模仿仙境。此后这种布局成为帝王营建宫苑时常用的布局方式。这种布局可以丰富湖面层次,打破人们单调的视线,所以逐渐成为经典,为历代山水园林所用,至今传承了2000余年。建立国号的帝王世代相传的整个统治时代。朝代是界定某一个政权时期的名词,朝代的名称大致有五个来由:源自部族或联盟的名称;源自创建者原有的卦号或爵位;源于创建者原始政权统治的区域名称;源于宗族关系;寓意吉祥或美好。2023-07-21 12:10:171
有没有知道一池三山的名词解释?
“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中国古代民间园林中也多有在园中凿池、并在池中布置一岛、二岛或三岛以象征仙山的事例如杭州西湖、苏州留园、常州近园等等。至明清时期,由于对民间建筑等级限制甚严,私园中堆筑一池三岛被视为摹拟帝王的僭越逾制行为,因此这种布局在民间园林中消失。扩展资料:中国园林特点1、融于自然融于自然,是把园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融于自然的目的,是从视角上突破园林实体的有限空间,使人们获得丰富的审美对象,尤其是自然美。例如通过围墙漏窗的设置,就可以使人们从漏窗中观赏到墙外的美好风光,给园林造成幽深广阔的境界和意趣。融于自然的手段,主要是用建筑来围蔽和分隔园林空间。2、顺应自然顺应自然,指园林的建造,包括筑山、理池、设置花木、建筑房屋等等,都服从于自然美的需要,而不能破坏自然美。也就是说,要讲求合理开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池三山2023-07-21 12:10:391
一池三山指的是什么
1、“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2、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仙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3、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颐和园昆明湖中有五座岛屿,其中藻鉴堂(一说南湖岛)喻蓬莱、治镜阁喻方丈,凤凰墩喻瀛洲。2023-07-21 12:10:551
一池三山名词解释
一池三山名词解释一池三在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颐和园昆明湖中有五座岛屿,其中藻鉴堂(一说南湖岛)喻蓬莱、治镜阁喻方丈,凤凰墩喻瀛洲。一池指太液。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仙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2023-07-21 12:11:571
一池三山的意思
一池指太液。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三山蓬莱、方丈、瀛洲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颐和园昆明湖中有五座岛屿,其中藻鉴堂(一说南湖岛)喻蓬莱、治镜阁喻方丈,凤凰墩喻瀛洲。北海公园中,北海象征"太液池","琼华岛"是蓬莱,原在水中的"团城"和"犀山台"则象征瀛洲和方丈。 一池指太液。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仙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 一池三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中表现最多的表现形式而且成为定制。 最早开创应用“一池三山”叠山理水模式的园林是兰池宫。2023-07-21 12:12:071
“一池三山”的形成有什么文化背景?
一、“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的文化根源1、“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及发展的过程是道教在中国产生、发展及影响的结果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儒、佛并称三教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在哲学上,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而生成万物,亦是万物存在的根据,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来,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从自然为宗,强调无为。他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2、在庄子看来,大自然之所以美,并不在于他的形成,而恰恰在于它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天为而无不为的道”,大自然本身并未有意识地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造就了一切。而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是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的探求。3、道家的自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对古代民族艺术特色的形成的。表现为崇尚自然、逍遥虚静、无为顺应、质朴清贵、淡泊自由、浪漫飘逸。于是,在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下,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如秦始皇在渭水之南建的上林苑。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的影响,并成为创造池山的一种模式,促成了园林艺二、“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1、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发展的主流。虽然在先秦时候,中国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多元形态,儒家只是其中一家,但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儒学崇尚“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平民教育和伦理道德的培养与实践。2、 虽然这些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制约作用。于是,儒学在吸取、借鉴道教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以“道生万物”的思想完善了儒家哲学的思想体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提倡“天人合一”之说。于是这些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二、“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发展及演变1、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的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苏州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就表示出园主视自己与自然浑然一体,陶然与自然的闲适心情。另一方面,儒家的比德思想也对中国园林的主体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2、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物,以物比德。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如人们将竹、松、梅、兰、菊以及各种形象奇伟的山石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 秦汉时期,神仙方术活动开始繁盛起来,尤其在统治阶层中更加风行。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曾多次派遣数千人寻仙境、求仙药。毫无结果,只得借助园林来满足他的奢望。三、“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模版1、承德避暑山庄是一个主要的例子。全部由人工开凿,湖区中心有如意洲、月色江声和环碧三个岛屿,堤岛分隔湖面形成中国古代吉祥物“如意”、“灵芝”的形状,使湖中三岛的形象构成一棵“如意灵芝”树,为“一池三山”的传统湖岛模式增添了新的意境。与昆明湖和北海烟波浩荡的大水面相比,避暑山庄湖区堤岛错落有序。2、“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中的福海以及西藏的罗布林卡湖也同样采用“一池三山”的做法。并且都选择了在水面“方岛串联”的特点,但又各具风格。福海中央三座神宫也是如此。 3、颐和园更是游刃有余,将“一池三山”的艺术创作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清漪园没有重复在一个水面中设立三岛的做法,而是将昆明湖用筑堤的方法分成三个小水面,即西湖、养水湖、南湖。每个水面中各有一个岛,西湖中有阁岛,养水湖中有藻鉴堂、南湖中有南湖岛,形成湖、堤、岛一个新的“一池三山”形式。更精彩的是,颐和园在塑造三个大岛的同时,还在南湖大水面上增添了三个小岛——知春岛、小西泠和凤凰墩,三个小岛各有千秋。真正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超与奇妙。四、 对东南亚及其他国家园林的影响。1、 西汉以来中国文化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盛唐时期使节、学者频繁的往来,园林、建筑风格和技术随着儒家、佛教的思想一并传入。中唐时期,禅宗美学的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情感等的作用提高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并把禅宗思想融入到中国园林的创作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这一方面表现在园林面积、规模的小型化上,如山向叠石、水向小池谭、花木向单株转化,静观因素不断增加,而自然景观的可游性则相对降低。另一方面表现在立意于小。小中见大的创作手法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艺术中应用十分广泛。2、这种在宫苑里的凿池筑岛,用造园的方式来模拟东海深山,对传统中国园林空间的发展至少具有以下显著的意义:(1)完整的主附水体的建立。汉上林苑不但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小池泽作为附属水体,而且具备了太液池,昆明池这样水面浩瀚的水体。千姿百态的水体穿插与庞大宫苑建筑和山体之间,大大开拓了园林艺术空间,产生高低错落、起伏有致的和谐韵律。(2)为中国园林山水体系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山水与水体之间的关系由过去长期的一水一山,一池一台变成了庞大的水体环绕三山,大大地丰富和发展园林空间艺术,促进了园林艺术的发展。(3)“以心传心”、“自解自晤”、“不着文字”的内心体验。 小结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讲究“一发多式,有法而无式”,有一定的法则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才有了各朝个性飞扬,又不失灵气的创举,使中国园林的掇山理水之术得以发扬光大。无论,怎么变化,都万变不离其宗。2023-07-21 12:12:171
一池三山一尺指的是什么
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的是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并没有仙人之居,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存。2023-07-21 12:12:271
“一池三山”是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为何要如此设计?
"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一池指太液池。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盛行于战国。 战国时,民间已广泛流传着许多有关神仙和神仙境界的传说,其中以东海仙山和昆仑山最为神奇,流传最广,成为我国两大神话系统的渊源。先民认为海上有五山:岱屿、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据《列子·汤问》:"其山高下周旋三万里,其顶平处九千里,山之中间相去七万里,以为邻居焉。其上台观皆金玉,其上禽兽皆纯缟。珠玕之树节丛生,华实皆有滋味,食之皆不老不死。所居之人皆仙圣之种,一日一夕飞相往来者,不可胜数。而五山之根无所连箸,常随潮波上下往返。.......最后二山飘去不知踪迹,只剩下方壶(方丈)、瀛洲、蓬莱三山了。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曾多次派遣数千人寻仙境、求仙药。毫无结果,只得借助园林来满足他的奢望。 秦始皇修建"兰池宫"时为追求仙境,就在园林中建造一池湖水,湖中三岛隐喻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受此启发,汉高祖刘邦在兴建未央宫时,也曾在宫中开凿沧池,池中筑岛。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颐和园昆明湖中有五座岛屿,其中藻鉴堂(一说南湖岛)喻蓬莱、治镜阁喻方丈,凤凰墩喻瀛洲。北海公园中,北海象征"太液池","琼华岛"是蓬莱,原在水中的"团城"和"犀山台"则象征瀛洲和方丈。一池指太液。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仙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一池三山是中国传统园林直至现代园林中表现最多的表现形式而且成为定制。最早开创应用“一池三山”叠山理水模式的园林是建章宫。2023-07-21 12:12:5410
一池三山的布局是怎样形成的?
一、“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的文化根源1、“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及发展的过程是道教在中国产生、发展及影响的结果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儒、佛并称三教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在哲学上,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而生成万物,亦是万物存在的根据,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来,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从自然为宗,强调无为。他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2、在庄子看来,大自然之所以美,并不在于他的形成,而恰恰在于它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天为而无不为的道”,大自然本身并未有意识地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造就了一切。而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是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的探求。3、道家的自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对古代民族艺术特色的形成的。表现为崇尚自然、逍遥虚静、无为顺应、质朴清贵、淡泊自由、浪漫飘逸。于是,在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下,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如秦始皇在渭水之南建的上林苑。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的影响,并成为创造池山的一种模式,促成了园林艺二、“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1、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发展的主流。虽然在先秦时候,中国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多元形态,儒家只是其中一家,但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儒学崇尚“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平民教育和伦理道德的培养与实践。2、 虽然这些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制约作用。于是,儒学在吸取、借鉴道教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以“道生万物”的思想完善了儒家哲学的思想体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提倡“天人合一”之说。于是这些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二、“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发展及演变1、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的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苏州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就表示出园主视自己与自然浑然一体,陶然与自然的闲适心情。另一方面,儒家的比德思想也对中国园林的主体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2、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物,以物比德。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如人们将竹、松、梅、兰、菊以及各种形象奇伟的山石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 秦汉时期,神仙方术活动开始繁盛起来,尤其在统治阶层中更加风行。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曾多次派遣数千人寻仙境、求仙药。毫无结果,只得借助园林来满足他的奢望。三、“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模版1、承德避暑山庄是一个主要的例子。全部由人工开凿,湖区中心有如意洲、月色江声和环碧三个岛屿,堤岛分隔湖面形成中国古代吉祥物“如意”、“灵芝”的形状,使湖中三岛的形象构成一棵“如意灵芝”树,为“一池三山”的传统湖岛模式增添了新的意境。与昆明湖和北海烟波浩荡的大水面相比,避暑山庄湖区堤岛错落有序。2、“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中的福海以及西藏的罗布林卡湖也同样采用“一池三山”的做法。并且都选择了在水面“方岛串联”的特点,但又各具风格。福海中央三座神宫也是如此。 3、颐和园更是游刃有余,将“一池三山”的艺术创作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清漪园没有重复在一个水面中设立三岛的做法,而是将昆明湖用筑堤的方法分成三个小水面,即西湖、养水湖、南湖。每个水面中各有一个岛,西湖中有阁岛,养水湖中有藻鉴堂、南湖中有南湖岛,形成湖、堤、岛一个新的“一池三山”形式。更精彩的是,颐和园在塑造三个大岛的同时,还在南湖大水面上增添了三个小岛——知春岛、小西泠和凤凰墩,三个小岛各有千秋。真正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超与奇妙。四、 对东南亚及其他国家园林的影响。1、 西汉以来中国文化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盛唐时期使节、学者频繁的往来,园林、建筑风格和技术随着儒家、佛教的思想一并传入。中唐时期,禅宗美学的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情感等的作用提高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并把禅宗思想融入到中国园林的创作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这一方面表现在园林面积、规模的小型化上,如山向叠石、水向小池谭、花木向单株转化,静观因素不断增加,而自然景观的可游性则相对降低。另一方面表现在立意于小。小中见大的创作手法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艺术中应用十分广泛。2、这种在宫苑里的凿池筑岛,用造园的方式来模拟东海深山,对传统中国园林空间的发展至少具有以下显著的意义:(1)完整的主附水体的建立。汉上林苑不但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小池泽作为附属水体,而且具备了太液池,昆明池这样水面浩瀚的水体。千姿百态的水体穿插与庞大宫苑建筑和山体之间,大大开拓了园林艺术空间,产生高低错落、起伏有致的和谐韵律。(2)为中国园林山水体系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山水与水体之间的关系由过去长期的一水一山,一池一台变成了庞大的水体环绕三山,大大地丰富和发展园林空间艺术,促进了园林艺术的发展。(3)“以心传心”、“自解自晤”、“不着文字”的内心体验。 小结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讲究“一发多式,有法而无式”,有一定的法则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才有了各朝个性飞扬,又不失灵气的创举,使中国园林的掇山理水之术得以发扬光大。无论,怎么变化,都万变不离其宗。2023-07-21 12:14:221
简述中国园林一池三山设计手法的起源以及其对后世园林设计有何影响
一、“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的文化根源1、“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及发展的过程是道教在中国产生、发展及影响的结果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与儒、佛并称三教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道教尊老子为教主。在哲学上,老子以“道”为最高范畴,认为“道”是宇宙的本原而生成万物,亦是万物存在的根据,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来,庄子继承并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从自然为宗,强调无为。他认为自然界本身是最美的,即“天地有大美而不言”。2、在庄子看来,大自然之所以美,并不在于他的形成,而恰恰在于它最充分、最完美地体现了这种“天为而无不为的道”,大自然本身并未有意识地去追求什么,但它却在无形中造就了一切。而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实际上并不在于对自然形式美的模仿本身,而是在于对潜在自然之中的“道”与“理”的探求。3、道家的自然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对古代民族艺术特色的形成的。表现为崇尚自然、逍遥虚静、无为顺应、质朴清贵、淡泊自由、浪漫飘逸。于是,在道家神仙思想的影响下,以自然仙境为造园艺术题材的园林便应运而生。如秦始皇在渭水之南建的上林苑。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的影响,并成为创造池山的一种模式,促成了园林艺二、“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形成1、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发展的主流。虽然在先秦时候,中国文化呈现出“百家争鸣”的多元形态,儒家只是其中一家,但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家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正统,深深地影响并主导着中国文化发展的历程。儒学崇尚“仁义”和“礼乐”等孔子思想,提倡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中庸思想。政治上主张“德治”和“仁政”;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重视平民教育和伦理道德的培养与实践。2、 虽然这些儒学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带来一定的制约作用。于是,儒学在吸取、借鉴道教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发展。以“道生万物”的思想完善了儒家哲学的思想体系,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认为天人是相通的,提倡“天人合一”之说。于是这些思想的形成导致了中国人的艺术心境完全融于自然,“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也就成为中国园林所遵循的一条不可动摇的原则。二、“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发展及演变1、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园林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的融为一体,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利用自然条件,模拟大自然中的美景,经过加工提炼,把自然美与人工美统一起来,创造出与自然环境协调共生、天人合一的艺术综合体。苏州沧浪亭的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俱有情”就表示出园主视自己与自然浑然一体,陶然与自然的闲适心情。另一方面,儒家的比德思想也对中国园林的主体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响。2、在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特别重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意于物,以物比德。人们把作为审美对象的自然景物看作是品德美、精神美和人格美的一种象征。如人们将竹、松、梅、兰、菊以及各种形象奇伟的山石作为高尚品格的象征。 秦汉时期,神仙方术活动开始繁盛起来,尤其在统治阶层中更加风行。据《史记》记载,秦始皇妄想长生不老,曾多次派遣数千人寻仙境、求仙药。毫无结果,只得借助园林来满足他的奢望。三、“一池三山”园林模式的模版1、承德避暑山庄是一个主要的例子。全部由人工开凿,湖区中心有如意洲、月色江声和环碧三个岛屿,堤岛分隔湖面形成中国古代吉祥物“如意”、“灵芝”的形状,使湖中三岛的形象构成一棵“如意灵芝”树,为“一池三山”的传统湖岛模式增添了新的意境。与昆明湖和北海烟波浩荡的大水面相比,避暑山庄湖区堤岛错落有序。2、“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中的福海以及西藏的罗布林卡湖也同样采用“一池三山”的做法。并且都选择了在水面“方岛串联”的特点,但又各具风格。福海中央三座神宫也是如此。 3、颐和园更是游刃有余,将“一池三山”的艺术创作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清漪园没有重复在一个水面中设立三岛的做法,而是将昆明湖用筑堤的方法分成三个小水面,即西湖、养水湖、南湖。每个水面中各有一个岛,西湖中有阁岛,养水湖中有藻鉴堂、南湖中有南湖岛,形成湖、堤、岛一个新的“一池三山”形式。更精彩的是,颐和园在塑造三个大岛的同时,还在南湖大水面上增添了三个小岛——知春岛、小西泠和凤凰墩,三个小岛各有千秋。真正体现了中国造园艺术的高超与奇妙。四、 对东南亚及其他国家园林的影响。1、 西汉以来中国文化通过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盛唐时期使节、学者频繁的往来,园林、建筑风格和技术随着儒家、佛教的思想一并传入。中唐时期,禅宗美学的兴起,将审美与艺术中主体的内心体验、直觉情感等的作用提高到极高的地位,使之得以深化,并把禅宗思想融入到中国园林的创作中,从而将园林空间的“画境”升华到“意境”。这一方面表现在园林面积、规模的小型化上,如山向叠石、水向小池谭、花木向单株转化,静观因素不断增加,而自然景观的可游性则相对降低。另一方面表现在立意于小。小中见大的创作手法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古代文化艺术中应用十分广泛。2、这种在宫苑里的凿池筑岛,用造园的方式来模拟东海深山,对传统中国园林空间的发展至少具有以下显著的意义:(1)完整的主附水体的建立。汉上林苑不但拥有数量众多的大小池泽作为附属水体,而且具备了太液池,昆明池这样水面浩瀚的水体。千姿百态的水体穿插与庞大宫苑建筑和山体之间,大大开拓了园林艺术空间,产生高低错落、起伏有致的和谐韵律。(2)为中国园林山水体系的确定奠定了基础。山水与水体之间的关系由过去长期的一水一山,一池一台变成了庞大的水体环绕三山,大大地丰富和发展园林空间艺术,促进了园林艺术的发展。(3)“以心传心”、“自解自晤”、“不着文字”的内心体验。 小结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讲究“一发多式,有法而无式”,有一定的法则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因此才有了各朝个性飞扬,又不失灵气的创举,使中国园林的掇山理水之术得以发扬光大。无论,怎么变化,都万变不离其宗。2023-07-21 12:14:341
历代皇家园林的“一池三山”中“三山”是指哪些
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一池三山”: “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2023-07-21 12:14:461
什么叫做一池三山
一池三山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东海里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山上长满了长生不老药,住着长寿快乐的神仙。封建帝王都梦想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颐和园昆明湖中有五座岛屿,其中藻鉴堂(一说南湖岛)喻蓬莱、治镜阁喻方丈,凤凰墩喻瀛洲。一池指太液。太液池是一个相当宽广的人工湖,因池中筑有三神山而著称。这种“一池三山”的布局对后世园林有深远影响,并成为创作池山的一种模式。2023-07-21 12:14: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