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平凡的世界》将我们带入了黄土高坡那个充满热情的土地上,向我们展现了七八十年代农民们最真实的生活。当我们震撼于这本小说的恢宏时,也对其作者路遥充满好奇。这个从黄土地走出来的地道农民作家,到底有着怎样的经历,可以写出如此精彩的作品。而当我们去探究时才发现,路遥曾仅有过的两位爱人,竟然都姓林,而林虹和林达两个人都是在同一个部队大院长大的,而且还是多年的同窗好友。
路遥被自己的大伯母靠着砸锅卖铁,甚至是出外乞讨才勉强读完中学,而中学毕业后,他先是回到家里种了几年地,然后在阴差阳错下,一步一步成为了当时延川县的县革委副主任。一个农民家的普通孩子,可以在十八岁时就走到这个地位,其实算是非常不错的成就了。而年轻,聪明,努力又有一点小地位的路遥,成功了吸引了当时从北京下放来的知青林虹。
两个年轻人一相识,就谈起了轰天动地的恋爱,几乎已经到了如胶似膝,难舍难分的地步。而这个时候,国家开始第一次在知青中招工,县里直接给了路遥一个名额,也就是说原本只能一辈子当农民的路遥,可以有机会借此成为工人。可是正在热恋中的路遥,本着把一切最好的都留给爱人的原则,毫不犹豫的把这个机会送给了林虹,他希望林虹可以比自己过的好。
而林虹拿着路遥送她的去铜山县当工人的机会,激动的离开了延川,也离开了路遥。原来她去了铜山县后,一开始还给路遥写信,时间久了,就觉得二个人相隔这么远,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见面,年轻的姑娘是耐不住这样的寂寞的。所以她很快爱上了当时另一个下派的小领导。于是她寄上分手信,连带着她离开时路遥送她的花棉被,也一起给路遥退了回来。
路遥当时都快疯了,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深爱的女子,竟然会是这样的姑娘,他甚至想要去找到林虹问一个清楚,到底他路遥哪里对她不好了?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一直被暗中调查的路遥,突然就被撒职了,爱情和事业都遭受到巨大打击的路遥,完全萎靡不振,甚至开始自暴自弃,有了轻生的念头。
好在当时路遥身边有一群非常不错的朋友,每天换着法鼓励他,告诉他他还年轻,以后什么样的好姑娘遇不到呢?不过就是个小小的副主任,官道走不通咱就换条道呗。路遥每天这么被劝着,还真就想开了,从此走上了文学的道路。我们不得不感谢一下林虹,如果没有她的见异思迁,和狠心抛弃,可能我们会失去一个文学巨匠。而我们更应该感谢路遥的第二位爱人林达,因为没有林达的全心付出和倾力支持,路遥的成就也必定会大打折扣。
当路遥重振士气后,他的才华很快就吸引了当时跟林虹一起从北京下放的知青林达,林达也一样年轻,漂亮,有文化,两人还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加好友。路遥一开始有些抗拒,可久而久之,也深深地被林达的善良和纯真所感动,他再次恋爱了。不过这一次当他们爱得火热的时间,林达的母亲给二人泼了一盆凉水,告诉林达如果真的爱路遥,想要与他一起生活,那就既要看见他的优点,也要能看清他的缺点,不能被爱冲昏了头脑。
林达如当头棒喝,很快冷静下来,也不再像之前路遥与林虹谈恋爱那般轰轰烈烈,而是开始认真审视二人之间的感情,更用心去发现路遥的不同。这个时候就能看出来林达真的是一个很有思想的女人,她不仅开始冷静面对这段感情,更去找到林虹,向她陈述了自己现在与路遥的恋爱关系,以征求她的原谅。
原本路遥以为林达又要与他分手了,一时又情绪低落,可是在他朋友曹谷溪的开导下,林达和路遥都更加清晰的认识了对彼此的感情,二人反而爱得更深刻了。三年后,二人回路遥老家正式结为夫妻。
同年,中国正式恢复了高考,路遥不甘心只做一个农民,便提出想要参加高考,去上大学的想法。原本二人都是知青返乡,又没什么积蓄,路遥的这个要求,换成别的女人,大抵就拒绝了。可是林达是一个有见识的女人,她不仅没有拒绝,还非常支持路遥的想法,甚至甘愿放弃自己读大学的机会,也要让路遥去考大学。一个月只有38元工资的她,除了生活必需,将所有的钱都寄给了在上大学的路遥,日子过得非常苦。
而当路遥成名后,一心沉醉于写作中时,她一个人支撑起了整个家庭,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还要照顾路遥。比起以前的日子,更苦。但是由于路遥的心只扑在文学上面,忽略了林达的感受与辛苦,二人之间的感情慢慢变淡,在林达两次提出离婚后,他们终于在路遥刚生病时离婚了。而直到路遥去世,由于事发突然,林达也没能赶过去再见他一面。
我们再纵观路遥的两位爱人,同样是北京知青,同样是北大附中毕业的,同样是部队大院里长大的,同样漂亮时髦,可是在对路遥的感情上,在为人处事上,却相差甚远。
- 寸头二姐
-
路遥曾有过两位恋人,一位是林达,另一位是林虹。当时作为下乡知青,路遥和林虹相识,两人很快相互吸引,当时路遥正在接受延川县的秘密调查,他的人生处于低谷,对于感情的需求非常强烈,可是林虹则利用路遥的身份,摆脱了人生的困境。失恋后来在曹谷溪的撮合之下,路遥与林达结识,之后两人便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可是路遥在创作《平凡的世界》过程中,渐渐地与妻子琳达便产生了隔阂。路遥是一位活在精神层面的作家,他始终在追求精神意义上的生活。对于物质生活,其实路遥的要求并不高,可能正是因为这样的差距,还迫使了路遥与林达离婚,当然在病床上路遥签订离婚协议时,内心也是非常悲痛的。
- 床单格子
-
谈起作家路遥,相信大家第一反应都是《平凡的世界》,该作品也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路遥因此也受到了许多关注,关于他的感情生活也是读者们好奇之处,他有过两个恋人,一位是林虹,另一位是林达,她俩都是知青,初中还是校友,一样就读清华大学附中,从小一起长大的她们关系十分要好,也是这两位女生让路遥的感情之路变得坎坷曲折。
路遥和林虹在当知青的时候就认识了,路遥对她可谓是一见钟情,情深潭水,而且据说当年路遥还把他从农民转工人的唯一机会让给了林虹,但是这等真挚的付出,最终还是错付了,林虹去到厂里之后,很快就变心,爱上了别人,到后来林虹更是绝情了,给路遥寄了一封绝交信,还把路遥寄给她的提花退回来,这让路遥一下子跌倒谷底,而且祸不单行,副主任之位也被撤销了,情场赌场双双失意,路遥一度想不开还想自杀,幸亏有好友相伴,极力劝阻之下才让路遥打消了这个念头。
后来路遥遇到了林达,俩人坠入爱河,可是林达父母并不看好这段恋情,林达的妈妈质疑林达对路遥的喜欢只是一时兴起,被路遥的爱蒙住了眼睛,根本看不到对方有什么缺点,林达为此也思考一番,对路遥热情大减,路遥很是失意,这时候路遥的好友曹谷溪又站了出来,开导了林达,鼓励她继续了解路遥,后来俩人重归于好,登上结婚的殿堂,婚后,夫妻二人感情很好。
然而紧接着路遥沉迷创作,林达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孩子,整个家庭的重担都放在她身上,俩人感情开始出现裂缝,就算后来破镜重圆了,也挽回不了林达的心了,以至于在路遥生命走到尽头时,林达始终没有去看他,心寒至极,路遥最后带着遗憾离世。
- 西柚不是西游
-
一方面关系就是都是路遥曾经的两位恋人,一位是林达,另一位是林虹,另一方面关系就是林虹和林达两人都是北京的知青,他俩曾经是初中同学,而且从小一起在机关大院长大,关系也是十分的要好。
- 左迁
-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两个人是不是亲姐妹啥的,但其实不是,两个人唯一的关系应该就是她们曾经是初中同学,然后同样为路遥所喜爱。
相关推荐
与“延川城”有关的诗词有哪些
与“延川城”有关的诗词有: 《访诗人》 曹谷溪 忆昔日延川城同学少年 校园里书生气桃李争艳光阴箭催人生一十六年 顿惊闻老同学诗悬艺苑 九里山弹指过铁骑飞跃 百里遥访诗人心切似箭 望古城忆旧情兴会空前 喜拉手情如绵又涌热泉 延川城: 建立于隋开皇三年,距今400多年,以县城脚下河流古名"吐延水"得名。 原始社会,境内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古代曾是不同部落更迭和多民族汇聚生息的地方,明初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格局。 千百年来,山川几经沧桑,人民备尝忧患;狩猎牧耕,迁徙往返,争战撕拼,屯戊开发,历代英豪各展雄图,八方移民共创基业;多民族血缘、习惯交相渗透,中原、边赛文化相互融会,渐渐形成黄土文化和当地的历史风貌。 延川是中国 *** 在陕西活动和建党较早的县份之一,是陕北革命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的中心县份之一,武装斗争、土地改革、民主建设、担架运输、互助生产运动红红火火,轰轰烈烈,人民较早沐浴在新社会雏型期的雨露阳光里。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 *** 领导下,人民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震古烁今的壮歌。 作者:曹谷溪,自由撰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陕西清涧人, *** 党员。 1941年2月1日出生于陕西省清涧县郭家嘴村。 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 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延川城》: 《延川城》作者是贾平凹,其主要内容是:本文通过对陕西东部一个偏僻的小城——延川城特点的介绍,说明延川城是一个有趣的城,一个不易忘记的城。2023-07-21 17:54:021
平凡的世界主要讲了什么?
平凡的世界内容简介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把孙少安和孙少平在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扩展资料一、《平凡的世界》创作背景《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 。路遥三年准备、三年创作,为了扩充视野、掌握资料,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包括近百部长篇小说,前后近十年的报纸以及其他相关书籍,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生活,同时,他还奔波于社会各阶层体验生活。第一部初稿的写作是在一个偏僻的煤矿医院开始的,从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可以看到他对文学事业执着的信心和付出的代价:“写作整个地进人狂热状态。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性质”。第二部初稿的写作是在黄土高原腹地的一个偏僻小县城进行的,因为生活没有规律,路遥身体严重透支,最后病倒了。后来吃了百余副汤药,身体略有恢复,他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继续写作。第三部的初稿改在榆林宾馆进行。1988年5月25日,路遥终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二、作者简介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本名王卫国,出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1972 年秋天,路遥被调到延川县文艺宣传队当创作员。同年, 在诗人曹谷溪努力下,延川县成立了“文艺创作组”,创办了铅印的文学刊物《山花》,由几个在不同单位的文学青年共同编辑,路遥是其中之一。这期间路遥写了很多诗。1973 年, 路遥被推选到延安大学中文系读书。在延安大学期间,路遥在能够找到的欧洲文学史、俄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的指导下系统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同年7 月,《延河》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优胜红旗》。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小说。10 月, 路遥到西安,参加了《延河》编辑部召集的创作座谈会。从这个时候开始,路遥有了接触柳青、杜鹏程、王汶石等作家的机会, 有幸得到他们的直接教诲。接着, 路遥相继发表了《姐姐》、《雪中红梅》、《月夜》等一批短篇小说。1976年8月,路遥从延安大学毕业后, 被分配到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刊物《延河》做编辑工作。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凡的世界 (路遥著长篇小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路遥 (中国当代作家)2023-07-21 17:54:091
《芒》揭示了真实的道路和平凡的世界贫穷的终生伴侣
边肖简介:近日,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在各大电视台热播,人们惊叹于这部传世经典。让边肖看看什么是真正的路遥,什么是真正的平凡世界。路遥,中国当代作家,出生于陕北清涧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代表作《平凡的世界》气势磅礴,史诗性强,对改革时代的社会生活和城乡人民思想感情的巨大变化有着全景式的展现,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他于1992年11月17日死于肝病,享年42岁。本文为你记录路遥: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人生。一辈子和贫穷在一起。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出生于陕北清涧县。他的家庭是一个大团体。父母不识字,育有五子三女。我爸爸身高只有1.5米左右。他用一双矮人钢铁般的肩膀,承担着家中十口人的生活重担。为了生存,路遥七岁时,他的父亲决定将长子收养给他的哥哥延川县的王玉德。路遥对父母家的生活印象最深的是饥饿和屈辱。父亲身体虚弱,过着懦弱的生活,过着被遗弃的生活。小时候别人家的孩子打他。回来后希望得到家人的支持,却又被父亲打了一顿。路遥的学生时代是在他叔叔家度过的。叔叔也是农民,没有孩子,家里很穷。他经常担心自己不能花几分钱买一支铅笔。那时候的路遥衣衫褴褛,裤子破破烂烂,不敢见人。有人恶作剧把他拉到人群里,逗得他哈哈大笑。贫穷艰苦的生活给路遥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创伤。1973年,路遥作为工农兵学生被推荐上大学。因为他是红卫兵队长,北师大和陕师大都不敢问他。最后,延安大学中文系系主任沈培昌冒了一次险,在路遥进大学之前做了决定。在大学里,路尧的生活非常简单。白说,灰卡西服是他的礼服,饭后用一碗开水做蔬菜汤是他最喜欢的美味。“我儿子上大学前靠家里。上大学后,他依靠琳达。琳达来自北京。他家情况不错。他给了儿子很多经济支持。连回学校的被子和粽子都是琳达准备的。”路遥的养母李桂英说。路遥一生获得国家级奖项,但他在赴京领奖时借用了四哥王天乐的话。路遥曾告诉朋友,《平凡的世界》的稿费都不够他抽的。茅盾文学奖不仅仅是为了招待文学界的朋友,更是为了还债。王天乐回忆起路遥获得茅盾文学奖后的情景:“路遥在电话里告诉我,没钱领奖了。路费是借的,但是去北京要买100套《陕西日报》送人。让我再想想。”这对今天的我们来说是多么不可思议.一个得了茅盾文学奖的人,连领奖的钱都没有,更别说自己买书了!告诉王天乐以后不要赢得任何奖项。如果他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就找不到外汇了。路遥只说了一句话:文学。路尧在陕北农村有两个家。四个亲生父母和养父母,还有很多兄弟姐妹,都需要他的帮助和支持。再说,老家的人,远亲邻居,七叔八婶,哪个乡下人有难,不能向这位著名作家伸出援手?这个城市还有一个小家庭。他的预算极其微薄,生活真的很尴尬。路遥为了改变自己的财务状况做了很多努力:为了赚钱,他甚至炒股票,甚至出5000元给企业写报告。但这5000元的款项是路遥生病昏迷后才收到的。去世后,他只留下了一万元的存折和近万元的债务。路尧故居路遥在政治生涯受阻时决定从事文学创作,但他一生从未放弃政治。这一点在作品中不自觉地流露出来:且不说路遥在《平凡的世界》年对《平凡的世界》等官报社论的引用,以及作品中对各级官员之间复杂关系的描写。也就是说,路遥写的是孙氏三兄妹的爱情和高倩的孩子有关,而孙氏三兄妹的情人和竞争对手的父亲无一例外都是官场中的高官。这样的安排似乎印证了路遥看重的是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而不是财富;潜意识里也流露出对高官显贵的认同和渴望。据说文革后,路尧是陕西省文联主席,他英勇善战,令对手闻风丧胆。陕西作家贾平凹也在文章《人民日报》中写道,在延川的一座山上,他指着山下的县城说:“我当时穿着一件破棉袄,却在这里过了河。”你能相信吗?“省作协换届时,他一投票,就在厕所里对贾平凹说:“很好。我要的是我们的票数比他们多!”然后我尿的太高了。在好友兼诗人曹谷溪的帮助下,路遥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刻与知青林鸿开始了最难忘的恋情。1970年延川县招人时,路遥拿到了一个指标,但他把指标转到了林鸿。生活中总有很多无法解释的巧合。路尧已经遭受了两个月的疼痛,不能走路。县革命委员会宣布他将被隔离检查。中午,林鸿因路遥的“农民身份”断交,与解放军一名下级军官相恋。林鸿的离去对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路遥始终没有摆脱这段恋情带来的快乐和阴影。在他的成名作《怀念姚橹》中,进入县城成为城里人的高加林抛弃了农村姑娘刘巧珍,这可能是北京知青林鸿抛弃路遥的翻版。田晓霞的代表作《生活》也可能有林鸿的影子。事业失败,初恋受挫,路遥痛苦绝望,只好回到农村。在父亲和大队支部书记刘俊宽的帮助下,他成了一名民办教师,过着物质贫困、精神孤独的生活。他不得不通过写作来充实自己。有时他发表曹谷溪编辑的《平凡的世界》诗集,并被借调到县通讯组。这时,另一位有文采的北京知青琳达走进了他的生活,用爱安慰他的伤口。路遥考上延安大学后,大部分经济来源都是靠琳达支撑。正是因为有了琳达,路遥才得以安心在延安大学学习和创作文学。可惜路遥深深陷入了夫妻感情破裂的深谷。绝望和无助埋藏在他痛苦和屈辱的深处。路遥痛苦的婚恋影响了他的创作,作品中的婚恋都是悲剧性的:如田晓霞在洪水中遇难,孙少平成为孤儿寡母;秀莲在好日子开始的时候病得很重;田润业苦苦守望爱情,成为官场利益圈的牺牲品,最终守护了李向前的一生;郝红梅想进入上流社会,可惜嫁给了弱者;金波因为恋爱被开除军籍,再找回来已经是事实;模范夫妻侯立业莫名其妙地投入了第三者的怀抱.作品表现了一段相对复杂的爱情,但结局往往带有作者自己婚姻失败的影子。内心世界的孤独与无助路遥卑微的出身和少年受尽屈辱的阴影,必然会产生无法适应周围环境的自卑心理。他性格孤僻,不愿接触社会。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条高路,一条美丽的路。他还说了一些冠冕堂皇的话,让人觉得他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充满了“天对人负责”的兴奋。他很少赞扬国内一些流行的作品,却经常揭露他的批评。对于全国的作家来说,他没有眼力。在文学界,他基本没有朋友,可能是因为他太老实,不擅长社交。他看不到世界上的一切,他的眼睛只盯着自己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他有意无意地伤害了亲人、朋友、同事,他陷入了一个思想者的孤独。王天乐曾说过这样的话,他说路尧的骨灰存放在Xi三肇公墓三年后要搬迁,墓地选在延安大学校园内。于是在第一天,他和哥哥王把路遥的骨灰送到了作协。可惜没有人来给路遥送行。他说他绝不会为路遥感到惋惜,主要是觉得这个院子里的儒生名士都失去了学者风度。是的,路遥去世已经三年了。作协院子里的朋友就不能放下自己的不快吗?图为路遥在矿区体验生活,创造“平凡的世界”在《山花》的创作随笔《平凡的世界》中,路遥吐露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文学界从来都不是一个好去处。你没有成就,没有能力,别人看不起你;你有能力,有成就,有人看着你不开心。你懒,别人看不起你;你勤快,被批评;快走,说你自大;慢慢走,说自己过时了。有作家,有政客,有闲人。在这样的机构中.最不忙的人是书生老师,从早到晚都能喝上一杯绿茶。虽然在这些地方听不到枪炮声,但有很多“看不见的战线”。“从这里,不难发现他无法适应当时的环境。路尧是抑郁的,人们很难理解路尧。其实,坐在小屋的院子里,抽着烟,仰望着空旷的天空,心里在想,那条忧郁、寂寞、孤独的路,才是真正的路。在现实世界中,没有人与他同行,他的灵魂在孤独和痛苦中游荡。文学的艰难历程毋庸置疑,路遥的创作动机也是很功利的,他的超前意识和贡献远远强于他对文学的热爱。文学更多的是他从农村到城市身份转变的跳板。他试图用文学开辟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好友曹谷溪的帮助下,路遥凭借自己的创作才能在延川县站稳了脚跟。1972年8月2日《从中午开始的早晨》报道:“城关公社刘家寮大队创始人路遥同志,一年写诗50多首,其中6首在报纸上发表。”正是由于路遥在创作上的出色表现,他在一些人的怀疑下进入了延安大学中文系。从此,他彻底改变了农民的身份,真正进入了城市。1976年8月,路遥被陕西省作家协会录用后,被分配到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刊物《陕西日报》。这对路遥来说很重要。他获得了从事文学创作的必要条件,文学成为他未来不可避免的人生道路。路遥一直在追求自己的人生梦想,但他的文学之路并不平坦。在中央对“文革”还没有结论,别人还在高喊“文革好”的时候,他逆风而行,写了一部6万字的小说,以非凡的勇气和远见谴责文革。他把它寄给了全国各大出版社,但都被退回来了。他的小说没人看得懂,也没人敢出版。他非常沮丧和无助。他说要贴出来,如果这次不发表就撕掉。后来《当代》在这个杂志上发表,获得中国第一个中篇小说奖,特别受到老作家秦兆阳的称赞。的奖励增加了他前所未有的自信,这份工作为他攀登更高的目标奠定了基础。1981年6月,不到32岁的路遥以顽强的毅力,用21个昼夜写了一部13万字的中篇小说《沿河》。他以为自己可以创造一个时代的作品,写好后寄给几家出版社,还是被拒绝了。但他坚信并预言:要么大获成功,要么彻底失败。结果《惊心动魄的一幕》真的让路遥出名了。《》是路遥创作生涯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也奠定了他在陕西文坛的地位。在这一点上,路遥其实心理压力很大。他不会忘记与他的文学教父刘清的一次谈话。刘清说,从黄帝陵到延安,再到李自成的家乡和成吉思汗陵,需要一天的时间。没有两三部陕北人写的巨著,历史无法解释这么大一片土地。他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写陕北。“你应该承担这个负担。”。路遥一直为此感动。当时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生是路遥无法超越的高度。路遥很争气。他发现很难承认生活是一个他永远无法跨越的横杆。一部13万字的中篇小说,不足以告慰他这样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他要完成最受尊敬的文学教父的嘱托,在更大的范围和格局中确立自己的文学地位。于是,路遥带着重如泰山的十字架开始了他的文学之旅。这是另一个挑战。他要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去创造他的杰作!作为父亲,路遥非常疼爱女儿,跑遍全城让她吃西餐。六年的文学探索,血汗。在他锲而不舍的支持下顺利完成,并获得中国最高文学奖茅盾文学奖。它曾被认为是一部具有内在勇气和伟大史诗品格的现实主义杰作,应该说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大成就。但此时的路遥已经明显感受到了死亡的袭击,即将死去。这位即将登上诺贝尔文学奖领奖台演讲的作家,坚持完成了不朽的散文《人生》,然后带着未竟的事业离开了平凡的世界。路遥死了。1992年11月17日上午8点20分,年仅42岁的路遥因肝硬化和消化道出血治疗无效,结束了他平凡而悲惨的人生旅程。他累得活不下去了,非人的劳动充满了痛苦:屈辱的阴影,仕途的失败,痛苦的婚恋,环境的约束。他内心的痛苦难以忍受。唯一可以释放的渠道和寄托就是文学创作,但艰难的文学之路也布满荆棘。但他清醒地认识到,作家的劳动不仅仅是为了取悦当代人,更重要的是为了给历史一个深刻的解释。他相信历史会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因为他相信,一个没有失去普通劳动者情怀的人,一定会把握住社会历史进程的主流,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作品!所以,他会以生命为代价,用血为墨书写美好的篇章,为我们奏响生命的绝唱——平凡的世界!无论中国当代文学史家表现出怎样的狗样,我们都不会忘记路遥。这段悲壮的人生历程,诠释了他“像牛一样干活,像土地一样付出”的真谛。这让我们想起了鲁迅的一句话,我们吃的是草,挤出来的却是血和奶。这是路遥平凡而短暂的一生的写照。路遥是一个农民的儿子。他热爱这片土地,热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普通人。而他的作品所贡献的精神食粮,激励着平凡世界的人们在逆境中为自己的人生奋斗!从这个意义上说,——姚橹还活着!2023-07-21 17:54:381
曹谷溪的字值钱不
曹谷溪的字值钱。根据查询相关公开资料,曹谷溪原名曹国玺,笔名谷溪。陕西清涧人。中共党员。1962年毕业于陕西省延川中学。同年参加工作,历任炊事员、通讯员,公社团委书记,县革委会宣传组副组长、通讯组组长,延安地区文艺创研室副主任,文联党组成员、常务副主席,《延安文学》主编,编审。中国延安文艺学会理事,省作协常务理事。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延安山花》(合作)、《第一万零一次希望》、《我的陕北》,主编纪实文学集《高天厚土》、《大山之子》、《奉献树》、《人民记者冯森龄》、《追思集》及《新延安文艺丛书·诗歌卷》、《绥德文库》(18卷20本)、《西北作家文丛》(2辑21本)。作品获1993年《中流》优秀作品奖,陕西省双五文学奖。本人获1999年陕西省人民政府首届炎黄优秀文学奖。2023-07-21 17:54:471
一组路遥珍贵老照片:图二是其前妻,图七是路遥与莫言罕见合影
路遥留给人们的遗憾太多,而他自己人生的遗憾也太多。路遥原名王卫国,陕西清涧县贫困的农民家庭,路遥在7岁时被过继给了延川县的伯父。一个能把长子过继给亲戚的家庭,究竟有多穷?答案恐怕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对那时的路遥而言,每天早晨睁开眼,就只面临两件事:活下来,活不下来。由于路遥出身农村,所以他的写作素材基本都来源于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照片中是20岁的路遥。 路遥在大学期间对读书的热爱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这也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林达是当年到延安插队的北京知青,在延安插队时,她与路遥相识并与之产生了爱情,之后两人结婚。在1992年路遥去世前三个月,林达与路遥签了离婚协议书,那时的路遥已经病入膏肓。照片中是路遥与林达。 照片中是路遥与女儿。路遥在与林达结婚后生下了两人的女儿,并取名为路远。作为知青的林达在回京的时候作为家属的路遥是可以一起回北京的,但是路遥对此并没有一起回去的打算,他的态度非常明确,林达回去是她的自由,他不支持也不多加干涉。但是路遥内心却是很生气,甚至向林达提出一个比较苛刻的条件:你回北京那是你的权利,但不能把女儿带走。路遥唯一能支撑他愉快生活的恐怕只有他的宝贝女儿。 1988年,路遥完成了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比砖头还要厚的大部头小说,酝酿三年,写作三年,路遥为它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在《平凡的世界》完成初期,这部作品在当时的文坛里并不被看好,只有极少数的人对于这部作品给予肯定外,更多的人给路遥都是当头一棒。30多年过去了,这部小说依然是最受中国读者欢迎的作品。 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刚刚完成时,文坛上给了路遥当头棒喝,曾被婉拒退稿。曾有编辑这样说:“三十多万字,还没来得及感动就读不下去了。”在上世纪80年代正是现代文学思潮滚滚而来的时期,路遥的作品显得那样的“朴素”和“笨拙”。但这是路遥坚持要选择的,他就把目标设定为人民,他要写的是平凡土地上普通人民的故事。照片中路遥正在与陕北老乡交流。 路遥一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家乡的黄土地。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是的,我刚跨过40岁,从人生的历程来看,生命还可以说处于‘正午"时光,完全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到这庄严的劳动之中”。照片中是在陕西窑洞里的路遥。 路遥一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家乡的黄土地。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是的,我刚跨过40岁,从人生的历程来看,生命还可以说处于‘正午"时光,完全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到这庄严的劳动之中”。照片中是路遥与莫言。 路遥经常在写作的时废寝忘食,他曾为了了解矿工生活,他跑到矿山与矿工们同吃同住。他经常这样透支身体,长时间的熬夜、营养不良导致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在一部作品写完后,路遥把笔扔出去,照了照镜子,看着疲惫的脸,两鬓有那么多白发,即使这样路遥还是无怨无悔。他曾说过:“生活就是这样,有得必有失,为选定的目标而献身是永远不悔的。”照片中的路遥正在思考问题。 突然而至的生病入院让路遥改变很多,以前无所顾忌十分强势的他开始变得柔弱和有人情味。其曹谷溪曾回忆道:路遥是一位英雄,患病后的路遥仍然是一位英雄!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效,走完了他的人生旅程。但他留下的作品,一直照耀着、温暖着、指引着无数人。照片中是病床上的路遥。2023-07-21 17:54:531
《农庄雨后吴堡行》朱佩君散文赏析
入夜,鼓噪吵闹的蛙声,猫咪的嘶叫声将我从睡梦中惊醒。开灯看了一眼手机上的时间已是凌晨三点多,起身下床穿鞋竟然一脚踩入水中。卧室里哪来这么多水?莫非在做梦?赶忙揉了揉惺忪的眼睛环顾房间四周,天呀!粉红色的拖鞋像一艘皮筏子上下起伏的飘荡在水面上,眼前的场景把我惊呆了。再看我的脚完全浸泡在水里,卧室中的水已经没到我的小腿肚。借着手机的电筒光线,深一脚浅一脚,趟着水走到客厅一看,呵,猫咪们的玩具,装杂物的纸箱,几双拖鞋浮在水面上。打开房灯仔细一看,额的神呀!竟有一只长的蚯蚓在水中游动。客厅门口的矮凳上蹲着一只青蛙,仰着头鼓着腮瞪着鱼泡眼直勾勾地望着我,似乎想对我说什么。爹呀!娘呀!我可爱的家变成了水上乐园了。趟着哗哗的雨水走进厨房,眼前的一幕让我好感动,平日里一天打8次架的异性猫咪兄妹毛豆和小花妹妹紧紧的偎依在一起,惊恐地看着这突如其来的灾难…… 这是7月20日晚,北京罕见的持续了四十多个小时的大暴雨淹到了农庄的每个角落。灌满了我苦心经营了大半年的、开满鲜花的小院之后,竟然在夜半更深之际悄无声息地冲进了我的家中。卫生间和厨房的地漏冒水,大门缝里进水,墙缝向外涌水,雨水夹杂着污水充满了家中的角角落落。可是龙王还照旧在兢兢业业的工作着,没有丝毫收工的迹象,大雨片刻毫无喘息的倾泻着。暴雨倾盆,屋里屋外的水连成一片,就这样我与水的大战开始了。 持续到21日上午11时,我拖着疲惫的身体,离开正在清理的现场,趟过农庄的一片汪洋,带着满身的雨水,狼狈不堪出现在周老师和红孩老师面前,随他们奔赴首都机场——去陕北吴堡。此时的我犹如灰姑娘,吴堡之行如同赴一次美丽的约会…… 与洪水灾害斗争了一夜的我,做梦似的下午就抵达了陕北吴堡县。是什么样的魅力能让我忘记疲劳、放弃正在救援的家园,义无反顾的前赴这次吴堡之约呢?是啊!是那一首首动人心魂的陕北民歌,是那一首首脍炙人口的信天游将我从雨中帝都,带到这古朴的黄土高坡的窑洞旁。 吴堡县位于榆林市东南部,这里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人杰地灵,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这里是当代著名作家柳青的故乡,还有柳青故居和柳青文学馆,让人们可以感悟柳青的创作与生活。这里是 *** 在1948年3月23日率领在陕北的中央纵队,东渡黄河,前往河北省西柏坡的出发地。这里又有历史悠久、建筑设计精妙,保留完好的被誉为“华夏第一石城”的吴堡石城遗址。 还有比肩壶口瀑布的黄河二碛,让人们可以感受母亲河的雄伟壮丽。更有上过央视《舌尖上中国》的高家塄村空心手工挂面之乡。老张家手工空心挂面让吴堡县声名鹊起。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因为这里有被誉为陕北民歌之首《赶牲灵》创作人张天恩的故居。有集炎黄子孙、各族姓氏文化为一体的同源堂,让人们可以寻根问祖,感受民族文化大融合的魅力;有罕见的天然优质温泉,让人们能缓解疲劳,休憩养生。 刚入吴堡,我便被眼前这原生态村野古朴的景色所吸引。有名的张家墕村,也是著名的民歌之乡和腰鼓村。我们所住的宾馆同源堂窑洞就在张家墕村依山而建。满山遍野枣树环抱,古朴的村落亲切熟悉,能近距离亲近黄土坡,感受陕北民歌的气息,真是圆了我长期以来想深入学习原生态陕北民歌的一个梦。 短短三天的行程让我充实难忘。吴堡人的热情深深的打动着我。吴堡的原生态山山水水、枣树窑洞深深的吸引着我,瞬间我爱上了这个地方,迷恋上了这个地方。 最让人感动的是队伍中的两个文坛前辈“八○”后的周明老师和年逾七十的曹谷溪老师。两位古稀老人,紧紧随着队伍从未掉队,所到之处都认真地听讲解,细细地提问。走上位于半山腰上的柳青故居,爬上历史古迹吴堡石城,与年轻人一起下碛口到黄河边拍照,在毛主席东渡的地方合影,更是随大部队乘渡“东渡”到对面属山西管辖的碛口古镇去参观。尽管汗水湿透衣背,却一路欢歌笑语,从未提一句累字!周明老师更是精神抖擞,永远走在队伍的最前头。大家都笑称他为年轻的“八零后”。 吴堡不但山美,景美,红枣美,它的古朴窑洞的特色美,更在于它的人美、心美、热情美,《赶牲灵》的歌声更是美上加美。红孩老师说:“老佩,你那么爱唱陕北民歌,这次就应该好好的做一次实地采风、多学几首陕北民歌,好好的感受陕北民歌的精髓之处,写出心里想说的陕北民歌吧。我期待你的好文章噢。” 在县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吴堡县投资将张天恩的三孔窑洞修缮一新。几孔窑洞的屋内是打通的展室,依次陈列着的复制的骡拉板车、骡子背上的鞍子、脖上挂的铃铛、以及张天恩当时家里的起居用品。据说《赶牲灵》的灵感,就源自张天恩驾着的这个板车上。展柜里陈列了各种版本的《赶牲灵》的歌碟以及张天恩创作的陕北民歌作品。这真是民歌界一笔宝贵的财富啊!当地的朋友从旁边有人居住的窑洞里抱出一个镶满照片的大镜框,指着每一张照片为我们讲述了作者鲜为人知的故事。张天恩不但是著名的陕北民歌艺人,还是陕北秧歌和陕北快板的能人。他青年时期赶着牲灵走三边,下柳林,为边区驮盐、送炭。沿路的沟沟坎坎、山山水水给了他创作的灵感。他常常行走在黄土高原,一边扬鞭赶着毛驴,一边口里编唱着陕北小曲儿,广为流传的《赶牲灵》《跑旱船》《白面馍馍虱点点》《十劝劝的人儿》等一首首耳熟能详的陕北民歌就是这样诞生的。2023-07-21 17:55:001
曹谷溪的介绍
曹谷溪自用撰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清涧人,中共党员。1941年2月1日出生于陕西省清涧县郭家嘴村。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2023-07-21 17:55:061
吃一点苦有一段和人民群众什么的经历
吃一点苦,有一段和人民群众唇齿相依、同甘共苦的经历。这句话是电影《周恩来回延安》中,知青们得知周总理回到延安后,派代表前去看望总理,总理对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所说的话,完整的话是:“延安现在还很艰苦,但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锻炼人。年轻的时候,吃一点苦,有一段和人民群众唇齿相依、同甘共苦的经历,一辈子受益啊!” 《周恩来回延安》是中国文化传媒集团出品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由吴卫东、刘劲联合执导,刘劲领衔主演,于2019年5月15日在中国公映。该影片改编自曹谷溪的报告文学《周总理回延安》,讲述了1973年6月,周恩来总理回到革命圣地延安,重温党的奋斗历程,提醒全党不要忘记延安这片土地上燎原的革命火种和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奉献的故事2023-07-21 17:55:211
曹谷溪的文学成就
著有诗集《延安山花》(合作)、《第一万零一次希望》、《我的陕北》,文论集《与文学朋友谈创作》;主编《新延安文艺丛书·诗歌卷》、《西北作家文丛》两辑(21本)、《绥德文库》(18卷20册,与人合作)、纪实文学集《追思集》、《高天厚土》、《大山之子》、《奉献树》和《人民记者冯森龄》等。1999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1949-1999首届炎黄优秀文学编辑奖”和陕西省作家协会“双五文学奖”等。2023-07-21 17:55:331
悼路遥看到桃花杏花为什么泪流满面
悼路遥说,他今生今世是离不了那块地方的。路遥说,他走在山山川川沟沟峁峁之间,忽然看见一树盛开的桃花、杏花,就会泪流满面,确实心就要碎了。”我稍稍能够理解路遥,理解他的心是怎样碎的。我说稍稍理解他,是因为我毕竟只在那儿住了3年,而他的42年其实都没有离开那儿。我们从他的作品里理解他的心。他在用他的心写他的作品。可惜还有很多好作品没有出世,随着他的心,碎了。2023-07-21 17:55:583
曹谷溪的字有没有真臧价值?
—— 文字记录人类思想,书法"多含文学之趣味",凡书法都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名人字画和书法家,收藏与珍藏其实不同。—— 收藏【释】收集储藏。珍藏【释义】贵重的收藏品。妥善,慎重的保藏著。2023-07-21 17:56:051
平凡的世界中为啥路遥在结尾处笔锋突转,将田晓霞写死?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耗时六年,用心血甚至可以说用生命写就的百万长篇巨著。这部小说曾获茅盾文学奖,“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2019年,路遥还被评为“最美奋斗者”。小说以孙少安和少平的奋斗经历为主线,同时也描绘了他们各自的爱情。但是很不幸的是,结尾处他们都痛失所爱:少安的妻子得了肺癌;少平的女朋友为了救人溺水而亡。路遥将田晓霞写死,或许从路遥的两次恋爱中能找到一些原因。一、路遥与林虹的爱情。1969年,延川县来了2000多名插队知青,这些知青全部来自北京海淀区,其中,大部分是清华大学附中的学生,林虹便是其中之一。林虹美丽活泼,能歌善舞,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气质美。林虹在路遥心中就是白雪公主,是仙女。其实,在路遥与林虹谈恋爱之前,曾经有一位乡下姑娘主动向路遥表白过,但心高气傲的路遥拒绝了这位农村姑娘。在路遥看来,北京女知青林虹的气质、身份和才能是他所需要的。当然,路遥对林虹也是真心实意的——路遥曾经将自己的招工名额让给林虹。这对于想跳出农门的路遥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但事与愿违,林虹返回北京后,便断绝了与路遥的关系。这极大地打击了路遥,路遥为此曾经想投河自尽。二、路遥与林达的婚姻。林达也是北京来的知青,且是林虹的好友。林达曾经受曹谷溪委托去说服林虹回心转意。后来,曹谷溪见林达的说服工作无望,于是,曹谷溪又撮合林达与路遥谈恋爱,并将自己的照相室提供给两人做约会的地点。众所周知,路遥与林达结婚后,生有一女,后来两人分手。作家创作离不开自己的生活体验,并在一定程度上会将自己的某些情感融入其中。路遥写高干子女田晓霞与农民儿子孙少平谈恋爱,从某种程度上说,折射了自己两场恋爱的影子,而路遥的两次情感经历,最后都没能善终 。小结:将田晓霞写死,便折射出了这两次没能善终的情感。路遥将田晓霞写死后,曾经打电话让弟弟来看他,见了弟弟便痛哭流涕地说:“田晓霞死了!”此时的路遥对田晓霞的情感已经超出了对自己书中的人物的感情。就像脂砚斋批《石头记》时常说的“为谁一哭”一样,《石头记》里的许多人物原型都是脂砚斋与曹雪芹身边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平凡的世界》的许多人物的原型也是路遥的身边人。2023-07-21 17:56:111
路遥夫人林达最后嫁给了谁?路遥夫妇为什么离婚?
路遥,中国当代作家,他凭借《平凡的世界》获得了第三届矛盾文学奖。天妒英才,1992年,路遥因病离世,年仅42岁。路遥虽然走了,但是他的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激励着后人。路遥和路遥夫人林达经历了曲折的婚姻,最终以离婚收场。他们的婚姻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林达离婚之后的状况怎么样?路遥夫人林达最后嫁给了谁?下面是路遥弟弟的文章:1992年初,我嫂子林达正式提出了和路遥协议离婚的,对此,我无话可说,我也十分理解林达,她不知提出过多少次要离婚了。作为一个女人,当一名作家的夫人是十分不容易的。天下女子就是找一个农民也不要找作家为丈夫。当作家可能献出生命,但当作家的夫人同样要经受普通女人无法容忍的各种心灵灾难。在这一点上我不恨林达,也不恨路遥。此时,路遥正在写《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绝笔文章。他把离婚一事的工作交给了我,实际上路遥只把这件事当了“工作”,不存在任何情感。林达是开通的,她不要任何东西,准备一个人到北京成家立业。因为她是北京知青,回故乡也一直是她的梦想。就在准备很简单的了结这桩悲剧之时,路遥住进了医院。我知道,他这次进去肯定是出不来了。大夫和我的看法是一样的。就在路遥住院时,家里家外的一切危机又一次放在我的肩上,当时我太累了。作家协会给路遥先安排了一个人看护,没想到路遥把我叫去,说这个人根本不行,他说此人太势利,根本不把他当人看,有一次把从厕所里提得摔到床上。他说这个人看他不行了,没用了。他让我再不要离开他,看得把他送走。可这个时候林达实际上已离开西安,到北京组合新的家庭去了,家里就留下他的宝贝女儿路远一个人了。当时路远仅十二岁,生活无人看管,我一天曾在劳务市场先后找了三个保姆,都被路远因看不上而赶走了。路远只要求让我给她做饭。累得我在大差市街道的一个拐角处狠狠的睡了一觉。但当时这些情况都不能告诉路遥。因为路遥爱女儿是出了名的。如果他知道这一实情,他当时可能就没命了。就在这时,我的另一个弟弟赶到医院里,把作协派的那个人赶走了。这样,我才松了一口气,有一个弟弟在医院里看护路遥,等我把他女儿的事安排完之后,再处理他的事。没想到路遥对此事产生了看法,他想,女儿有林达看护,我为什么不到医院里看护他。但有关实情我和弟弟都不能告诉他。路遥夫妇为什么离婚?仕途失败又遭初恋女友抛弃婚后与妻子渐成“陌路”在引导他走向文学之路的好友、诗人曹谷溪撮合下,路遥在人生最为辉煌时刻与北京知青林红展开了他一生中最刻骨铭心的恋情。1970年延川县招工,路遥争取到了一个指标,但是他把这个名额转让给了林红。生活总有许多说不清的巧合,浑身长疮,折磨得两个月不能行走的路遥被县革委会宣布隔离审查。当天中午,林红因路遥的“农民身份”而提出断交,爱上了一位支工的解放军下级军官。林红的离开对他有重要影响,路遥一生都没有走出这段恋情所带来的幸福与阴影。在他的成名作《人生》中,走进县城变为城市人的高加林抛弃农村姑娘刘巧珍可能就是北京知青林红抛弃路遥的翻版。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中的田晓霞也可能有林红的影子。仕途失败、初恋受挫,路遥痛不欲生、彻底绝望,不得不回到农村。在干爸、大队支书刘俊宽帮助下,当了民办教师,重新过起物质上穷困和精神上孤独的生活。他只好用写作来充实自己,因时而在曹谷溪主编的《山花》上发表诗作最后被借调到县委通讯组。这时,颇具文学才华的另一位北京知青林达走进了他的生活,用爱抚慰了他的创伤。路遥考上延安大学后,大多经济来源是靠林达资助的,正是因为有了林达,路遥在延安大学能够安心读书和进行文学创作。路遥离开延安大学后担任文学期刊《延河》编辑,到西安工作。后来林达也分配到西安电影制片厂。他俩1978年1月结婚,1979年生下了他们的女儿路远。遗憾的是,婚后生活并没有起初想象的那般甜蜜,更谈不上和谐、幸福。他没有享受到夫妻之间真正的恩爱,或者说这种恩爱的时间十分短促。作为“农民的儿子”的路遥希望妻子是一位能体贴入微,对自己学习、工作,都能够有所帮助的妻子。在潜意识里,也许只有《人生》中的“刘巧珍”才是他最好的“媳妇”,但林达是一个具有“小资”情调和独立意识、事业心极强的现代知识女性。让她放弃事业心甘情愿地去做一个家庭妇女,那是万万不可能的。而半夜写作、通宵达旦,早晨从中午开始,尤喜独处而又时常“封闭”自我的路遥让林达难以适应、无法容忍。在林达看来,她希望有一个体贴自己能够保持正常的夫妻生活的好丈夫,而不是一个不管家,甚至一个不管她的贴着各种光环的“圣人”。在生活习惯、性格上的差异也越来越凸显,一度达到激烈冲突的程度。短短几年时间,路遥和林达就行同陌路。1980年秋末冬初,回到延安的路遥向自己的好朋友、陕西作家高建群诉说自己的不幸。他在延安呆了三天,为了安慰路遥,高建群在宾馆里陪他住了三天。之后为他写了一首诗,诗中有这样句子:“自然,我们的生活无限美好,歌声总是多于忧愁。但是,谁能保证说,我们没有被命运嘲弄的时候。有一天早晨一觉醒来,生活突然出现了怪诞的节奏,你的妻子跟着别人走了,一瞬间你是多么孤独!”以后的几年中,林达多时提出离婚,路遥因《人生》小说与电影轰动全国,他怕给自己造成负面影响,更怕给自己亲爱的女儿带来很大的伤害而一直是一拖再拖。在写作《平凡的世界》过程中,路遥四弟王天乐也是想让他先离婚,不要维持那个有名无实的家庭了。不如找一个陕北女孩,不识字最好,专门做饭,照顾他的生活。结果还是因为他女儿的问题,又一次放弃了调养身体的机会,继续过着“二个蒸馍,一根大葱”,饥一顿、饱一顿的无规律生活。在辞世前三个月,林达扶起病床上的路遥,他在离婚书上签了字。婚姻不幸,路遥深深陷于夫妻感情破裂的深谷之中不能自拔。在他苦难屈辱的心灵深处也埋下绝望与无奈。路遥苦涩的婚恋影响着他的创作,他作品中的婚恋无不具有悲剧色彩:如田晓霞在洪水中丧生,孙少平走进一个孤儿寡母家庭;秀莲好日子刚开始就得了绝症;田润叶对爱情苦苦守望并成了官场利益圈中牺牲品,最终守着李向前终其一生;郝红梅一心想走入上层,却婚姻不幸嫁给软弱的润生;金波因恋爱而被开除军籍,再次寻找已是物事人非;模范夫妻侯丽叶莫名其妙投入第三者怀抱u2026u2026作品展示了相对复杂的爱情,结局却往往具有作者本人婚姻失败的阴影。2023-07-21 17:57:291
平凡的世界讲了个什么故事?
平凡的世界内容简介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把孙少安和孙少平在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扩展资料一、《平凡的世界》创作背景《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 。路遥三年准备、三年创作,为了扩充视野、掌握资料,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包括近百部长篇小说,前后近十年的报纸以及其他相关书籍,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生活,同时,他还奔波于社会各阶层体验生活。第一部初稿的写作是在一个偏僻的煤矿医院开始的,从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可以看到他对文学事业执着的信心和付出的代价:“写作整个地进人狂热状态。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性质”。第二部初稿的写作是在黄土高原腹地的一个偏僻小县城进行的,因为生活没有规律,路遥身体严重透支,最后病倒了。后来吃了百余副汤药,身体略有恢复,他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继续写作。第三部的初稿改在榆林宾馆进行。1988年5月25日,路遥终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二、作者简介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本名王卫国,出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1972 年秋天,路遥被调到延川县文艺宣传队当创作员。同年, 在诗人曹谷溪努力下,延川县成立了“文艺创作组”,创办了铅印的文学刊物《山花》,由几个在不同单位的文学青年共同编辑,路遥是其中之一。这期间路遥写了很多诗。1973 年, 路遥被推选到延安大学中文系读书。在延安大学期间,路遥在能够找到的欧洲文学史、俄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的指导下系统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同年7 月,《延河》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优胜红旗》。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小说。10 月, 路遥到西安,参加了《延河》编辑部召集的创作座谈会。从这个时候开始,路遥有了接触柳青、杜鹏程、王汶石等作家的机会, 有幸得到他们的直接教诲。接着, 路遥相继发表了《姐姐》、《雪中红梅》、《月夜》等一批短篇小说。1976年8月,路遥从延安大学毕业后, 被分配到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刊物《延河》做编辑工作。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凡的世界 (路遥著长篇小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路遥 (中国当代作家)2023-07-21 17:58:421
路遥的第一任妻子是谁?
路遥的原配妻子是林达,北京人,后来去陕北插队,在当知青时与路遥认识并结婚。1992年林达把户口迁到了北京。路遥于1992年11月因病去世,林达在路遥去世前3个月提出分手离婚。2023-07-21 17:58:561
平凡的世界内容简介
平凡的世界内容简介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把孙少安和孙少平在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扩展资料一、《平凡的世界》创作背景《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 。路遥三年准备、三年创作,为了扩充视野、掌握资料,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包括近百部长篇小说,前后近十年的报纸以及其他相关书籍,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生活,同时,他还奔波于社会各阶层体验生活。第一部初稿的写作是在一个偏僻的煤矿医院开始的,从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可以看到他对文学事业执着的信心和付出的代价:“写作整个地进人狂热状态。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性质”。第二部初稿的写作是在黄土高原腹地的一个偏僻小县城进行的,因为生活没有规律,路遥身体严重透支,最后病倒了。后来吃了百余副汤药,身体略有恢复,他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继续写作。第三部的初稿改在榆林宾馆进行。1988年5月25日,路遥终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二、作者简介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本名王卫国,出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1972 年秋天,路遥被调到延川县文艺宣传队当创作员。同年, 在诗人曹谷溪努力下,延川县成立了“文艺创作组”,创办了铅印的文学刊物《山花》,由几个在不同单位的文学青年共同编辑,路遥是其中之一。这期间路遥写了很多诗。1973 年, 路遥被推选到延安大学中文系读书。在延安大学期间,路遥在能够找到的欧洲文学史、俄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的指导下系统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同年7 月,《延河》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优胜红旗》。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小说。10 月, 路遥到西安,参加了《延河》编辑部召集的创作座谈会。从这个时候开始,路遥有了接触柳青、杜鹏程、王汶石等作家的机会, 有幸得到他们的直接教诲。接着, 路遥相继发表了《姐姐》、《雪中红梅》、《月夜》等一批短篇小说。1976年8月,路遥从延安大学毕业后, 被分配到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刊物《延河》做编辑工作。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凡的世界 (路遥著长篇小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路遥 (中国当代作家)2023-07-21 17:59:431
平凡的世界主要写了些什么?
平凡的世界内容简介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把孙少安和孙少平在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扩展资料一、《平凡的世界》创作背景《平凡的世界》是从1975年开始创作的,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文化背景是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现代派、意识流等文学观念风靡一时,文学创作在形式和技巧上的求变求新令人目不暇接。与此相反,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冷落” 。路遥三年准备、三年创作,为了扩充视野、掌握资料,他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包括近百部长篇小说,前后近十年的报纸以及其他相关书籍,过着“早晨从中午开始”的生活,同时,他还奔波于社会各阶层体验生活。第一部初稿的写作是在一个偏僻的煤矿医院开始的,从他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可以看到他对文学事业执着的信心和付出的代价:“写作整个地进人狂热状态。身体几乎不存在;生命似乎就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形式,日常生活变为机器人性质”。第二部初稿的写作是在黄土高原腹地的一个偏僻小县城进行的,因为生活没有规律,路遥身体严重透支,最后病倒了。后来吃了百余副汤药,身体略有恢复,他依靠一股精神力量,继续写作。第三部的初稿改在榆林宾馆进行。1988年5月25日,路遥终于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全部创作。二、作者简介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本名王卫国,出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曾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党组成员、副主席。1972 年秋天,路遥被调到延川县文艺宣传队当创作员。同年, 在诗人曹谷溪努力下,延川县成立了“文艺创作组”,创办了铅印的文学刊物《山花》,由几个在不同单位的文学青年共同编辑,路遥是其中之一。这期间路遥写了很多诗。1973 年, 路遥被推选到延安大学中文系读书。在延安大学期间,路遥在能够找到的欧洲文学史、俄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史的指导下系统阅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同年7 月,《延河》发表了他的短篇小说《优胜红旗》。这是他公开发表的第一篇小说。10 月, 路遥到西安,参加了《延河》编辑部召集的创作座谈会。从这个时候开始,路遥有了接触柳青、杜鹏程、王汶石等作家的机会, 有幸得到他们的直接教诲。接着, 路遥相继发表了《姐姐》、《雪中红梅》、《月夜》等一批短篇小说。1976年8月,路遥从延安大学毕业后, 被分配到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办的文学刊物《延河》做编辑工作。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凡的世界 (路遥著长篇小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路遥 (中国当代作家)2023-07-21 18:00:091
在《平凡的世界》中为什么路遥在结尾处笔锋突转,将田晓霞写死?
有些人说,是路遥不尊重现实所致。一开始时,路遥过分追求理想主义,后来发现这种不切实际的理想伤害了《平凡的世界》的真实性,于是,路遥只得笔锋一转将田晓霞写死。这种说法,表面上看起来颇有道理,但经不住推究。路遥先生在动笔前,已经为《平凡的世界》里的人物勾勒出了最终归属和相互间的交集。这就像曹雪芹一样,在动笔写《红楼梦》前,已经为书中的人物写了判词。对人物的命运做了全盘考虑,何来写作中途突然变卦之说。路遥将田晓霞写死,或许从路遥的两次恋爱中能找到一些原因。一、路遥与林虹的爱情。1969年,延川县来了2000多名插队知青,这些知青全部来自北京海淀区,其中,大部分是清华大学附中的学生,林虹便是其中之一。林虹美丽活泼,能歌善舞,举手投足间透着一股气质美。林虹在路遥心中就是白雪公主,是仙女。其实,在路遥与林虹谈恋爱之前,曾经有一位乡下姑娘主动向路遥表白过,但心高气傲的路遥拒绝了这位农村姑娘。在路遥看来,北京女知青林虹的气质、身份和才能是他所需要的。当然,路遥对林虹也是真心实意的——路遥曾经将自己的招工名额让给林虹。这对于想跳出农门的路遥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但事与愿违,林虹返回北京后,便断绝了与路遥的关系。这极大地打击了路遥,路遥为此曾经想投河自尽。二、路遥与林达的婚姻。林达也是北京来的知青,且是林虹的好友。林达曾经受曹谷溪委托去说服林虹回心转意。后来,曹谷溪见林达的说服工作无望,于是,曹谷溪又撮合林达与路遥谈恋爱,并将自己的照相室提供给两人做约会的地点。众所周知,路遥与林达结婚后,生有一女,后来两人分手。作家创作离不开自己的生活体验,并在一定程度上会将自己的某些情感融入其中。路遥写高干子女田晓霞与农民儿子孙少平谈恋爱,从某种程度上说,折射了自己两场恋爱的影子,而路遥的两次情感经历,最后都没能善终。将田晓霞写死,便折射出了这两次没能善终的情感。路遥将田晓霞写死后,曾经打电话让弟弟来看他,见了弟弟便痛哭流涕地说:“田晓霞死了!”此时的路遥对田晓霞的情感已经超出了对自己书中的人物的感情。就像脂砚斋批《石头记》时常说的“为谁一哭”一样,《石头记》里的许多人物原型都是脂砚斋与曹雪芹身边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平凡的世界》的许多人物的原型也是路遥的身边人。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不成熟的看法,欢迎留言讨论!我是路遥的忠实粉丝,希望在此结识更多的路遥迷。2023-07-21 18:00:231
《平凡的世界》结尾“温暖的季风吹过了绿黄相间的山野;蓝天上,是太阳永恒的微笑”赏析?
这句话应该是与本书开篇所写的“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己快到凉蛰,雪当然再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踪无影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不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相呼应。书中的人物们,经历了这平凡的一生,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会是白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什么是平凡?那种迷失在平凡的生活之中,眼中熟悉了平淡,思想上甘于平庸,生活上安于现状的人,才是真正的平凡。2023-07-21 18:01:105
路遥笔名的由来?
朋友忆路遥:笔名源于一场恋情从农民到作家笔名缘起“写诗”已经75岁高龄的曹谷溪,是当年“延川县工农兵文艺创作组”编印的文学小报《山花》的创始人。在他延安的家中,记者见到了这份页面微微泛黄的小报,创刊号上印刷的发行日期是:1972年9月1日。创刊号上的内容并不多:毛主席语录、署名《山花》编委撰写的《见面话》、曹谷溪的散文《桃》,以及署名路遥的诗作《老汉一辈子爱唱歌》。这首诗的头几句写道:“县里召开‘文创会",点名道姓要我去。心像小鼓一个劲擂,一晚上闹腾得不瞌睡! 多少回躺下又坐起,心窝里像烧开一锅水??旧社会家贫如水洗,常用那山歌倒苦水。” 现在读起这些诗,抹不掉那个时代的印迹。而路遥的朋友们回忆起与他最初的交往,都是从“写诗”开始的。诗人闻频如今居住在西安市,他与作家路遥的第一次交集始于1970年的延川县文化馆,正是这一次见面,才有了“路遥”这个后来闻名于文坛的名字。“当时县文化馆的一位文化干事拿来一首诗给我看,那首诗的名字叫《车过南京桥》,作者署名‘缨依红"。”闻频回忆道,随后他见到了这位作者,他穿着一件破旧的灰黑色棉袄,里面的棉花都露出来了,腰上系着一根麻绳,看上去完全是一个农民的打扮。第一次见面,闻频建议他应该起一个好记好听的笔名,这位作者思考片刻,用笔将这首《车过南京桥》上的署名划掉,改成了“路遥”。后来闻频才知道,“缨依红”这个名字,是青年路遥为了纪念自己刚经历过的一场恋情。《平凡的世界》筹备了三年在路遥的朋友们对他的追忆中,“读书”是被多次提及的一个关键词。1970年的一天,21岁的路遥站在延川县黄河岸边,他一手搭在曹谷溪的肩上,一手握着一本书。黄土高原上刺目的阳光让两个人有些睁不开眼,但这两个年轻人却同时无邪地笑着。这张照片也是路遥生前最为喜欢的一张,1992年,当路遥身患重病之时,曹谷溪将这张照片放大后,送到他的病塌前,定格的笑容伴随路遥度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他爱读书,走到哪里都拿着书。”路遥的大学同学张子刚回忆说:“法国的巴尔扎克、俄国的托尔斯泰都是路遥喜爱的作家。他在大学宿舍的床头,经常放着《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这些名著。”“在中国作家里,路遥读得最多的是柳青的《创业史》,我见到他读过《创业史》几个不同的版本,这本翻烂了就换一本接着读。”闻频回忆道。1980年,正是路遥的创作力即将爆发的前夕,这时他的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已经接到了用稿通知,小说《人生》也在创作酝酿阶段。这一年他在一封给曹谷溪的信中写道:“我总希望你努力,争取做出一点事业出来。除过该交的朋友,少交往,少结识,埋头读点书,写点东西,归根结底,人活一辈子,最重要的还不是吃好、穿好、逛好,而应该以辉煌的成绩留在历史上为荣。”路遥用这样的话告诫朋友,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为创作小说《平凡的世界》,路遥花了整整三年时间进行准备,他用了一整年时间翻阅了1975年到1985年十年间的《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参考消息》《延安报》和《榆林报》,笔记做了几十本。“真切的生命体验”是路遥成功的重要原因作为作家,路遥是幸福的。他的小说《人生》《平凡的世界》在广大读者群中持续产生着巨大影响力,这在中国文坛十分罕见。《路遥传》的作者厚夫认为,在中国只要有奋斗者,就会有喜爱路遥的读者,他的影响力已经超越了文学的边界。但路遥自己的人生却难以用“幸福”二字来形容。幼时家庭贫困,父亲将他过继给了伯父,而“改变命运、活出名堂”则从青年时代起就贯穿着路遥的一生,这也使他在婚姻、文学之路等等重大的选择中,面临着许多在他的生命世界里不想为而现实世界里不得不为的两难矛盾。在曹谷溪看来,“真切的生命体验”是路遥成功的重要原因,“没有幼时的饥饿就没有作品《在困难的日子里》,没有文革的经历就没有作品《惊心动魄的一幕》,而《人生》中的高加林、《平凡的世界》中少平与少安兄弟,这些人物身上都看得到作家和他家人的影子。” 路遥是一个“谜一样的男人”。正如作家贾平凹所说:“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2023-07-21 18:01:292
作家路遥有妻子吗
作家路遥妻子是林达,北京人,是文革时北师大女附中的学生,后来去陕北插队。在当知青时与路遥认识并结婚,从事编辑之类的职业,在路遥去世前3个月提出分手离婚。 路遥,原名王卫国,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榆林清涧县,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路遥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陕北山区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1991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还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2023-07-21 18:01:506
与“延川城”有关的诗词有哪些?
与“延川城”有关的诗词有:《访诗人》曹谷溪 忆昔日延川城同学少年校园里书生气桃李争艳光阴箭催人生一十六年顿惊闻老同学诗悬艺苑九里山弹指过铁骑飞跃百里遥访诗人心切似箭望古城忆旧情兴会空前喜拉手情如绵又涌热泉延川城:建立于隋开皇三年,距今400多年,以县城脚下河流古名"吐延水"得名。原始社会,境内已有人类繁衍生息,古代曾是不同部落更迭和多民族汇聚生息的地方,明初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格局。千百年来,山川几经沧桑,人民备尝忧患;狩猎牧耕,迁徙往返,争战撕拼,屯戊开发,历代英豪各展雄图,八方移民共创基业;多民族血缘、习惯交相渗透,中原、边赛文化相互融会,渐渐形成黄土文化和当地的历史风貌。延川是中国共产党在陕西活动和建党较早的县份之一,是陕北革命根据地和陕甘宁边区的中心县份之一,武装斗争、土地改革、民主建设、担架运输、互助生产运动红红火火,轰轰烈烈,人民较早沐浴在新社会雏型期的雨露阳光里。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谱写出一曲曲可歌可泣、震古烁今的壮歌。作者:曹谷溪,自由撰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清涧人,中共党员。1941年2月1日出生于陕西省清涧县郭家嘴村。196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延川城》:《延川城》作者是贾平凹,其主要内容是:本文通过对陕西东部一个偏僻的小城——延川城特点的介绍,说明延川城是一个有趣的城,一个不易忘记的城。参考资料百度知道: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178790569.html2023-07-21 18:02:151
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是什么人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汉族, 路遥中国当代作家。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同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册。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因此荣获茅盾文学奖。该书未完成时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伏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 路遥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正让我们穿透他的作品而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文学的执着和创作时的艰辛,“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正是这样才使我们看到了鲜花和掌声之后的艰难之路。 路遥的追求与成功,他的忧思与矛盾,都同他的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被称为“土著”作家,主要受到的是农民文化的影响,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他的故乡,承袭和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农民生活作为他取之不尽的源泉。但他又是一名“文明”的作家,他立意高远,广纳博取,时时瞻望世界文化,他喜欢《红楼梦》 、鲁迅的作品,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他更是百读不厌。各种报纸期刊他也经常翻阅,勤奋大量的阅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再参之以他独特的生活体验,使他的创作博大宏阔却又情深意长。编辑本段路遥的青少年时代 曾写出洋洋百万字的文学作品,为我们理想的生活而讴歌、呐喊的作家路遥,已轻轻地离开的们7年了,尽管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不愿相信这一点。 这位黄土地生养的作家,似乎又化作了一把黄土,飘落在每座山巅之上,也似乎化作了缕缕炊烟,弥漫在每一孔窑洞里,给我们活着的人,留下无限的思念和财富。 1949年冬天,在陕北清涧县一个很偏僻的荒山沟里,诞生了一个男孩,那位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父亲,决没料到他的儿子日后会成为震惊中国文坛的著名作家。 当路遥降生到这人间时,他的家庭和社会生活的生存环境,并没有给他呈现出玫瑰一样艳丽的色彩。他的家里十分贫穷,十来口人只有一床被子,缺吃,少穿,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这个家庭的主要负担。 童年的路遥,特别聪明和懂事。他的母亲曾说:“我家路遥从小就是个精,就是个脑子利(清涧方言,即脑子聪明),从来没让我急过肚子。他七八岁就会砍柴了,他把砍的柴捆成一捆一捆,摞在碱畔上,摞下美美一摞,俊得让人舍不得烧。” 路遥在王家堡上完一年级后,这个贫穷的家再也没办法维持生计了,于是,父母决定把他们的第一个儿子路遥,过继给远在百里之外--延川县郭家沟的哥哥。 那是一个秋天的早晨,父亲拖拉着路遥离开王家堡,翻过九里山,顺着秀延河向他大伯家走去。走到清涧县城宿了一夜,没有钱吃饭,父亲只好用生玉米棒子给他充饥。第二天黎明,父亲用仅有的一毛钱为他买了一碗油茶,而后,继续赶路。整个路程上百里,路遥脚穿一双破布鞋,走到目的地时,他身上的衣服都破了,脚上也磨起了很多血泡。当时路遥只有8岁。 第二天清晨,父亲以赶集为借口走了。路遥躲在村里一棵老槐树背后,眼泪扑簌扑簌的看着父亲蹋着朦胧的晨雾,夹着个包袱,像小偷一样悄无声息地走了。就这样,路遥和家乡一别就是5年,父母很少来看望,也没能力关心他。从清涧老家走到延川郭家沟,是路遥人生的辛酸之旅,他一般不愿与人说起。 1987年的一个有月亮的晚上,路遥曾对他的好友朱合作说起这件事。他说,他成年之后也极少去清涧县城,因为那地方曾是“我的伤心落泪之地”。 从此,路遥就与他的养父母生活在一下走。 慈爱、质朴的养母,如同黄土地上的马菇茹,寂寞地开着灿烂的花。她和她的老伴,对路遥如亲生儿子一样,管他吃,管他穿,什么都由着他。 养父母有时连口粮也没法供应,路遥就常常独自跑到荒野地里,在收获过的土地上,去寻觅残留下的玉米粒充饥。 在憨厚善良的养父母支持下,路遥度过了他的求学时代。路遥的养父也是个农民,没有孩子,家里也很贫穷,只能勉强供路遥上村里的小学。那时,路遥时常为买不起几分钱一支的铅笔而忧愁半天。 上小学时,路遥最怕上美术课。没有道林纸,没有水彩颜料,连那指头大的十二色硬块水色也买不起--每片都要一毛钱。他束手无策,只得呆呆坐着,忧伤地看同学们调色、画画,或者找个借口离开教室,不到下课不再回来。 小学时,路遥的观察力颇强。他曾根据各人的相貌特征、身材高低、发音习惯、家庭出身等特点,给班里的每个同学送去一个令人发笑的又贴切的“绰号”。 路遥升初中时,因生活所迫,养父不愿让他参加考试。路遥心里明白,养父实在没有能力供他上学了。但生性倔强的路遥,是含着泪也要证明自己行!当时,在1000多名考生中,县立中学只招收100来人。结果,路遥在人生的第一次竞争中胜利了。 但家里实在没有钱,半个月过去了,路遥都没有去报名,等到东挪西借地筹到钱去报名时,学校按规定不收了。路遥哭着找到正在县上开党代会的村党支部书记。好心的村支书领着他找县长、局长、校长、最后文教局开了个碰头会,才收下这个穷学生。 初中三年,是路遥人生中最困顿和难熬的一段经历。他没有生活保障,连每月五六元的伙食费都交不起,有时连五分七的清水煮萝卜菜也吃不起。那时,学校的饭菜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路遥所吃的全是丙级饭:稀饭、黑窝头、野酸菜。而所有这些,还是他要好的同学们凑集起来的。 每个星期天,路遥都回村里参加劳动,吆喝牛耕种自留地,去大田里背庄稼,挣工分,给贫困的家添补收入……因而,他受到村里人的夸奖,常常得到劳动奖状。 小小的路遥,不仅仅满足于身边的一事一物,还对外面的世界有一种荒漠渴盼清泉般的向往。 想了解外面,当时没有其它途径,只有读各种各样的书。于是,路遥就对各种各样的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如饥似渴地读个没完。 课本,路遥看几遍就罢手,却专爱一晚上一晚上地熬油点灯读课外书,这也许是他平时学习成绩一般,但考分比较高的一个原因吧。 17岁之前,路遥连县境也没出过,但他已知道外面世界的很多事情了。路遥幻想有一天写本书,把自己的想法痛痛快快地告诉更多的人,这使他产生了一种写作的愿望,因此路遥在小学和中学,每一篇作文都写得很认真。 上中学时,路遥对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他近乎贪婪地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毁灭》《铁流》等书籍,不仅为了创作,更主要的是想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在路遥的中学时代,给他帮助最大、影响最深的,是他的班主任常友润老师。 常老师从路遥的作文中,看出他是一株很有希望的文学幼苗,便开始有意识地让他往这方面发展。只要班上需要写成文字的东西常老师就让路遥去尝试。 一次,班上举行朗诵会,朗诵的内容有诗歌、散文、戏剧片断。为了把这次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也为了锻炼路遥,常老师就让路遥用文学语言写出晚会的串联词。晚会上,那优美的串联词和精彩的朗诵,赢得了师生们的一阵阵掌声。 常老师还把自己积攒下的很多文艺书籍送给路遥,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日日夜夜》《红旗谱》《创业史》《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中外名著。 常老师把自己的财富,都无私地交给了这位颇有天赋的穷学生,是期望路遥日后成才。 所以,即使成才成名了,路遥都把这位老师当作一生的知己,经常到常老师家去看望,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 1966年,路遥中学毕业后,回乡村教书,后又调到县文工团搞编剧。 饥饿的经历和苦难的生活,给路遥留下了非常强烈的印象,也促使他拿起自己擅长的笔,来反映这忧伤或者苦痛的一切。路遥在《在困难的日子里》和《平凡的世界》里所写的,都有着自己辛酸的影子。 命运没有给路遥带来温饱和高贵,却使他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艰辛和劳累。正如他在《平凡的世界》里所写的:“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视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 由于他读得多,笔杆子又利索,加之到处盛开的陕北民间艺术之花,给了他“后天的补养”,所以,路遥文学创作的信心越发高涨。他以“樱依红”的笔名,在县文化馆的油印刊物《革命文化》上发表了《塞上柳》、《车过南京桥》两首诗歌。这两炮打响,路遥便一发不可收地向文坛进军,有时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路遥不停地写呀写,仅1972年一年中,他就创作诗歌50余首,其中有6首在报刊上发表。他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同时,路遥还与曹谷溪、白军民、陶正等文学知音一起,筹办了属于他们那片天地的文学小报《山花》。他们自写、自编、自印,辛勤地出版着《山花》这张充满泥土气息的八开小报。 反过来,《山花》也以其诱人的魅力,真诚地改变着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对路遥来说,它似乎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正如路遥在《山花》创办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所说:“艺术,用它巨大的魅力改变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我深深感谢亲爱的《山花》的,正是这一点。” 1973年,23岁的路遥一步一曲折地被推荐到延安大学中文系,开始了寒窗苦读的生活。他饥渴而贪婪地吸吮于文学世界的百花丛中,跨入了他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驿站。编辑本段个人影响 路遥路遥以刻画黄土高坡的陕北人沉重命运的小说《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后者获得茅盾文学奖。1992年,时年42岁的路遥积劳成疾,在西安永远放下了手中笔。 1991年冬到1992年初春,他为《女友》杂志写了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1992年11月17日,黄土高原开始落雪的时节,路遥怀着无比眷恋的心情离开了他热情讴歌的这个世界,时年42岁。 路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家乡的黄土地。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是的,我刚跨过40岁,从人生的历程来看,生命还可以说处于‘正午"时光,完全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到这庄严的劳动之中”。42岁正是一个作家灿烂辉煌的年龄,如果路遥不死,以他对生活的深刻的体验和苦苦的思索,以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他的笔力,他肯定还会为这不平凡的世界写下新的巨著。但是,路遥却过早的死去了。路遥的早逝,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不是谁人能轻易填补的空缺。 著名作家、陕师大副教授朱鸿表示,路遥的精神遗产至少有以下四点:第一,他对文学事业的那种神圣感,以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第二,他对普通人命运深刻、持久地关注;第三,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孙少平等人物形象,给了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以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第四,他尽可能地挖掘、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这四点足以使一位作家永远不朽。“路遥是我尊敬的朋友和师长”,著名作家、省文联副主席高建群如此说道。一个作家去世近二十年了,人们还在热烈地怀念他,还在谈论他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一个作家最高的奖励。路遥的作品中那些人物及其命运,已远远超越了文学的范畴,他给一切卑微的人物以勇气与光亮,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 路遥文学纪念馆 2007年11月16日是路遥逝世15周年的日子,规模盛大的全国路遥学 路遥纪念馆术研讨会在延安大学隆重举行,路遥文学纪念馆正式开馆。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雷涛,延安大学原校长、路遥研究会会长申沛昌,延安大学校长廉振民等为纪念馆开馆揭牌,路遥女儿路茗茗还专门写来一篇饱含深情的致辞。路茗茗在博客上撰写《了望父亲精神的一扇窗口———写在路遥文学纪念馆开馆之际》一文,纪念自己的父亲,并表达了对各界关心路遥的人士的感谢。 在路遥的母校延安大学举行的全国路遥学术研讨会,由省作协、延安大学等主办,吸引了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位路遥研究专家参加,他们就路遥的文学作品、人生追求、路遥精神继承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日本路遥研究学者安本实专程赶来,并捐赠了大量珍贵的路遥研究资料。 位于延安大学的路遥文学纪念馆背倚安葬路遥的文汇山,由著名作家王蒙题写馆名。纪念馆占地180平方米,主体馆布展的内容分为“苦难的童年生活”、“文学摇篮期”、“延大啊,这个温暖的摇篮”、“抒写城乡融合的独特感受”、“诗与史的恢宏画卷”“永远的人格力量”等六大部分。 陕西文艺界纪念作家路遥逝世十周年 2002年11月17日是著名作家路遥逝世10周年纪念日,在2002年的11月17日,路遥逝世十周年的日子,陕西文艺界在西安和路遥的母校延安大学举行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为路遥文学馆揭牌“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这句刻在路遥墓前的一块方石上的悼词,极为恰当地表述了路遥短暂而辉煌的文学人生。2002年11月17日上午,出版《路遥文集》的华夏出版社有关负责人、陕西省作协有关人士、专程从日本赶来的路遥研究专家等近百人,出席了在延安大学路遥墓前举行的纪念仪式。 此前,陕西省作家、评论家和学者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集会,缅怀路遥。知名作家贾平凹、高建群及评论家李星等以及路遥的亲友,与陕西师大近千名师生一起,回忆和评论了路遥的文学生涯。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晓雷写成一部6万字的纪实作品《男儿有泪》,用饱含感情的笔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路遥。曾以《最后一个匈奴》而成名的作家高建群未语泪先流,高声朗诵了《扶路遥上山》片断,使不少人泪洒会场。 路遥墓地 这是一处静谧的灵魂安息之所,路遥在这里沉睡。墓是用石块砌成的,朴实而坚固。在墓的正前方有“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中国作协陕西分会、延安大学2006年4月立”的路遥半身汉白玉石雕塑,雕塑中的路遥,平静而坚毅,目光 路遥先生之墓远远地望着前方,望着他的母校,望着陕北这片黄土地。在雕像前有一个基座,黑色的大理石上刻着“路遥之墓”这四个遒劲洒脱的大字。四周有四组石桌石凳,其中有《路遥文集》的责编陈泽顺先生捐赠的,石桌上镌刻“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还有《平凡的世界》的责编李金玉女士捐赠的,石桌上镌刻“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在路遥墓后有一面高大的石壁,上面镶嵌着一尊孺子牛的浮雕和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名言。墓地四周有枣树、松树,其中有两棵路遥喜欢的白皮松。 从这里可以俯瞰延安和路遥母校延安大学,山下浑黄的延河水缓缓东流,河对岸的山峦,伸向远方,延伸到大陕北的苍茫里。延安就是路遥《平凡的世界》中黄原城,也是孙少平最初打工的地方,还是少平和晓霞重逢的城市,是路遥走出陕北的起点,又是他灵魂归结的终点。路遥在文章里一次次谈起这座城,谈起这片苍茫的黄土地。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在路遥逝世三周年纪念日,来自北京、西安、延安、榆林等地各界人士,在路遥陵园举行了路遥骨灰安葬仪式。在平凡的世界里走完42年人生路程与灵魂的短暂飘泊后,路遥与他日夜思念的黄土地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与他爱的深沉的故乡的土地融为一体。 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王巨才的《在路遥墓地前》写道“路遥一直活着,活在一版再版的“文集”里,活在千百万读者的无尽言说中。他留在世间的数百万言作品,曾以独特的生活情景、广阔的社会内容、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人文情怀,感动过、抚慰过无数在生活底层苦苦寻觅打熬的人,给他们以启示和激励、信心和力量。路遥是自重自强的、博大笃实的。”“在我们这样一个亿万人民卓励奋发、共创美好未来的年代里,应该有更多像路遥那样,怀着神圣和虔敬的心情,勤勉而又诚实地从事崇高精神劳动的文化从业者。惟其如此,才能促成文学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才能胜任地担当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凝聚人心,引领风尚,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竭诚尽力的光荣使命。”的确如此。路遥是一部大书,一面镜子,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标杆。编辑本段路遥语录 1.“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是默默无闻的 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清高的一群 。” 2.“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 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的历史性进程的主流 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 3.“一个经历了爱情创伤的青年,如果没有因这创伤而倒下,那就可能更坚强地在生活中站起来。” 4.“其实,幸福和物质生活没有必然联系。幸福是一种纯精神的东西。十九世纪文学中写了那么多上层社会的明争暗斗、爱情纠葛,表面上看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问题出在精神萎缩上。” 5.“如果可以把爱情概括为一首诗,一开始它应该是抒情的,人在这个阶段可以神魂颠倒,无所谓天地。可是,没有多久,它就会进入叙事,会被物质力量所干扰,诗意就会越来越少,它终将死于那种精神萎缩上。所有人爱情不是死于形式,不是死于物质力量的不可避免的渗入,而是死于内容,死于精神的萎缩。精神的东西只能被精神的东西所摧毁,贫穷什么的摧毁不了真正的爱情。 ” 6.“我们承认伟人在历史过程中的贡献。可人类生活的大厦从本质上说,是由无数普通人的血汗乃至生命所建造的。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或纪念堂来使自己永世流芳。真正万古长青的却是普通人的无人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自身。是的,生活之树常青。” 7.“浪漫主义主宰生活中的一切——对一个女人来说,这也许是一种危险的素质。活跃的分子天性就是不稳定的。人需要火,但火往往能把人烫伤,甚至化为灰烬。” 8.“命运总是不如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欢乐。” 9.“有时候当我在都市喧闹的大街上走过时,我常常会在一片人海中猛然停住脚步,我的思绪回到了遥远的陕北,我看见荒山秃岭之间,光着脊梁的父辈们在挥着镢头开垦土地,我虽然没有继承父辈的职业,但我永生崇敬他们伟大的劳动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就不会有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艺术创作需要的也正是这种劳动精神。我们应该具备普通劳动人民的品质,永远也不丧失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感觉。像牛一样的劳动,像土地一样贡献。”编辑本段作品一览 路遥的全部作品集 《路遥精选集》1. 《人生》 2. 《平凡的世界》 3.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4. 《在困难的日子里》 5. 《你怎么也想不到》 6. 《惊心动魄的一幕》 7. 《战国佣兵传》 8. 《早晨从中午开始》 9.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10. 《摇曳的恋情》 11.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12. 《夏》 13. 《痛苦》 14. 《我与广播电视》 15.答 《延河》 编辑部门 16. 《小镇上》 17. 《医院里》 18. 《答中央广播电视大学问》 19.关于电影 《人生》 的改编 20. 《月夜静悄悄》 21. 《杏树下》 22. 《风雪腊梅》 23.关于 《人生》 和阎纲的通信 24.关于 《人生》 的对话 25.《匆匆过客》 26. 《人生》法文版序 27. 《路遥小说选》自序 28. 《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29. 《青松与小红花》 30. 《卖猪》 31. 《路遥散文随笔》 32. 《姐姐》 33. 《路遥短篇小说集》 34. 《致苏联青年近卫军出版社》 35. 《龙与悦》 36. 《答陕西人民广播电台记者问》 37. 《爱の结末》 路遥作品一览[长篇小说] 《平凡的世界》 《人生》 《在困难的日子里》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黄叶在秋风中飘落》 《惊心动魄的一幕》[短篇小说] 《月夜静悄悄》 《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 《夏》 《姐姐》 《风雪腊梅》 《青松与小红花》 《匆匆过客》 《痛苦》[杂文集] 《早晨从中午开始》 《路遥小说选自序》 关于《人生》的对话 《土地的寻觅》 《作家的劳动》 《柳青的遗产》 《无声的汹涌》 《生活咏叹调》 《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 《人生》法文版序 《这束淡弱的折光》2023-07-21 18:02:283
谁知道路遥?
编辑本段个人简介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汉族, 路遥中国当代土生土长的农村作家。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同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册。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因此荣获茅盾文学奖。该书未完成时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3岁。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伏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 路遥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正让我们穿透他的作品而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文学的执着和创作时的艰辛,“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正是这样才使我们看到了鲜花和掌声之后的艰难之路。 路遥的追求与成功,他的忧思与矛盾,都同他的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被称为“土著”作家,主要受到的是农民文化的影响,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他的故乡,承袭和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农民生活作为他取之不尽的源泉。但他又是一名“文明”的作家,他立意高远,广纳博取,时时瞻望世界文化,他喜欢《红楼梦》 、鲁迅的作品,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他更是百读不厌。各种报纸期刊他也经常翻阅,勤奋大量的阅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再参之以他独特的生活体验,使他的创作博大宏阔却又情深意长。编辑本段路遥的青少年时代 曾写出洋洋百万字的文学作品,为我们理想的生活而讴歌、呐喊的作家路遥,已轻轻地离开我们19年了,尽管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不愿相信这一点。 这位黄土地生养的作家,似乎又化作了一把黄土,飘落在每座山巅之上,也似乎化作了缕缕炊烟,弥漫在每一孔窑洞里,给我们活着的人,留下无限的思念和财富。 1949年冬天,在陕北清涧县一个很偏僻的荒山沟里,诞生了一个男孩,那位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父亲,绝没料到他的儿子日后会成为震惊中国文坛的著名作家。 当路遥降生到这人间时,他的家庭和社会生活的生存环境,并没有给他呈现出玫瑰一样艳丽的色彩。他的家里十分贫穷,十来口人只有一床被子,缺吃,少穿,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这个家庭的主要负担。 童年的路遥,特别聪明和懂事。他的母亲曾说:“我家路遥从小就是个精,就是个脑子利(清涧方言,即脑子聪明),从来没让我急过肚子。他七八岁就会砍柴了,他把砍的柴捆成一捆一捆,摞在碱畔上,摞下美美一摞,俊得让人舍不得烧。” 路遥在王家堡上完一年级后,这个贫穷的家再也没办法维持生计了,于是,父母决定把他们的第一个儿子路遥,过继给远在百里之外——延川县郭家沟的哥哥。 那是一个秋天的早晨,父亲拖拉着路遥离开王家堡,翻过九里山,顺着秀延河向他大伯家走去。走到清涧县城宿了一夜,没有钱吃饭,父亲只好用生玉米棒子给他充饥。第二天黎明,父亲用仅有的一毛钱为他买了一碗油茶,而后,继续赶路。整个路程上百里,路遥脚穿一双破布鞋,走到目的地时,他身上的衣服都破 了,脚上也磨起了很多血泡。当时路遥只有8岁。 第二天清晨,父亲以赶集为借口走了。路遥躲在村里一棵老槐树背后,眼泪扑簌扑簌的看着父亲蹋着朦胧的晨雾,夹着个包袱,像小偷一样悄无声息地走了。就这样,路遥和家乡一别就是5年,父母很少来看望,也没能力关心他。从清涧老家走到延川郭家沟,是路遥人生的辛酸之旅,他一般不愿与人说起。 1987年的一个有月亮的晚上,路遥曾对他的好友朱合作说起这件事。他说,他成年之后也极少去清涧县城,因为那地方曾是“我的伤心落泪之地”。 从此,路遥就与他的养父母生活在一起。 慈爱、质朴的养母,如同黄土地上的马菇茹,寂寞地开着灿烂的花。她和她的老伴,对路遥如亲生儿子一样,管他吃,管他穿,什么都由着他。 养父母有时连口粮也没法供应,路遥就常常独自跑到荒野地里,在收获过的土地上,去寻觅残留下的玉米粒充饥。 在憨厚善良的养父母支持下,路遥度过了他的求学时代。路遥的养父也是个农民,没有孩子,家里也很贫穷,只能勉强供路遥上村里的小学。那时,路遥时常为买不起几分钱一支的铅笔而忧愁半天。 上小学时,路遥最怕上美术课。没有道林纸,没有水彩颜料,连那指头大的十二色硬块水色也买不起--每片都要一毛钱。他束手无策,只得呆呆坐着,忧伤地看同学们调色、画画,或者找个借口离开教室,不到下课不再回来。 小学时,路遥的观察力颇强。他曾根据各人的相貌特征、身材高低、发音习惯、家庭出身等特点,给班里的每个同学送去一个令人发笑而又贴切的“绰号”。 路遥升初中时,因生活所迫,养父不愿让他参加考试。路遥心里明白,养父实在没有能力供他上学了。但生性倔强的路遥,是含着泪也要证明自己行!当时,在1000多名考生中,县立中学只招收100来人。结果,路遥在人生的第一次竞争中胜利了。 但家里实在没有钱,半个月过去了,路遥都没有去报名,等到东挪西借地筹到钱去报名时,学校按规定不收了。路遥哭着找到正在县上开党代会的村党支部书记。好心的村支书领着他找县长、局长、校长、最后文教局开了个碰头会,才收下这个穷学生。 初中三年,是路遥人生中最困顿和难熬的一段经历。他没有生活保障,连每月五六元的伙食费都交不起,有时连五分七的清水煮萝卜菜也吃不起。那时,学校的饭菜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路遥所吃的全是丙级饭:稀饭、黑窝头、野酸菜。而所有这些,还是他要好的同学们凑集起来的。 每个星期天,路遥都回村里参加劳动,吆喝牛耕种自留地,去大田里背庄稼,挣工分,给贫困的家添补收入……因而,他受到村里人的夸奖,常常得到劳动奖状。 小小的路遥,不仅仅满足于身边的一事一物,还对外面的世界有一种荒漠渴盼清泉般的向往。 想了解外面,当时没有其它途径,只有读各种各样的书。于是,路遥就对各种各样的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如饥似渴地读个没完。 课本,路遥看几遍就罢手,却专爱一晚上一晚上地熬油点灯读课外书,这也许是他平时学习成绩一般,但考分比较高的一个原因吧。 17岁之前,路遥连县境也没出过,但他已知道外面世界的很多事情了。路遥幻想有一天写本书,把自己的想法痛痛快快地告诉更多的人,这使他产生了一种写作的愿望,因此路遥在小学和中学,每一篇作文都写得很认真。 上中学时,路遥对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他近乎贪婪地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毁灭》《铁流》等书籍,不仅为了创作,更主要的是想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在路遥的中学时代,给他帮助最大、影响最深的,是他的班主任常友润老师。 常老师从路遥的作文中,看出他是一株很有希望的文学幼苗,便开始有意识地让他往这方面发展。只要班上需要写成文字的东西常老师就让路遥去尝试。 一次,班上举行朗诵会,朗诵的内容有诗歌、散文、戏剧片断。为了把这次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也为了锻炼路遥,常老师就让路遥用文学语言写出晚会的串联词。晚会上,那优美的串联词和精彩的朗诵,赢得了师生们的一阵阵掌声。 常老师还把自己积攒下的很多文艺书籍送给路遥,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日日夜夜》《红旗谱》《创业史》《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中外名著。 常老师把自己的财富,都无私地交给了这位颇有天赋的穷学生,是期望路遥日后成才。 所以,即使成才成名了,路遥都把这位老师当作一生的知己,经常到常老师家去看望,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 1966年,路遥中学毕业后,回乡村教书,后又调到县文工团搞编剧。 饥饿的经历和苦难的生活,给路遥留下了非常强烈的印象,也促使他拿起自己擅长的笔,来反映这忧伤或者苦痛的一切。路遥在《在困难的日子里》和《平凡的世界》里所写的,都有着自己辛酸的影子。 命运没有给路遥带来温饱和高贵,却使他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艰辛和劳累。正如他在《平凡的世界》里所写的:“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视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 由于他读得多,笔杆子又利索,加之到处盛开的陕北民间艺术之花,给了他“后天的补养”,所以,路遥文学创作的信心越发高涨。他以“樱依红”的笔名,在县文化馆的油印刊物《革命文化》上发表了《塞上柳》、《车过南京桥》两首诗歌。这两炮打响,路遥便一发不可收地向文坛进军,有时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2011年3月29日中央电视台第10套《人物——路遥(中集)》里提到《车过南京桥》本来想以“樱依红”这个笔名发表,后改为“路遥”,并提到从此一直用路遥这个笔名发表作品) 路遥不停地写呀写,仅1972年一年中,他就创作诗歌50余首,其中有6首在报刊上发表。他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同时,路遥还与曹谷溪、白军民、陶正等文学知音一起,筹办了属于他们那片天地的文学小报《山花》。他们自写、自编、自印,辛勤地出版着《山花》这张充满泥土气息的八开小报。 反过来,《山花》也以其诱人的魅力,真诚地改变着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对路遥来说,它似乎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正如路遥在《山花》创办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所说:“艺术,用它巨大的魅力改变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我深深感谢亲爱的《山花》的,正是这一点。” 1973年,23岁的路遥一步一曲折地被推荐到延安大学中文系,开始了寒窗苦读的生活。他饥渴而贪婪地吸吮于文学世界的百花丛中,跨入了他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驿站。编辑本段个人影响 路遥路遥以刻画黄土高坡的陕北人沉重命运的小说《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后者获得茅盾文学奖。1992年,时年42岁的路遥积劳成疾,在西安永远放下了手中笔。 1991年冬到1992年初春,他为《女友》杂志写了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1992年11月17日,黄土高原开始落雪的时节,路遥怀着无比眷恋的心情离开了他热情讴歌的这个世界,时年42岁。 路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家乡的黄土地。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是的,我刚跨过40岁,从人生的历程来看,生命还可以说处于‘正午"时光,完全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到这庄严的劳动之中”。42岁正是一个作家灿烂辉煌的年龄,如果路遥不死,以他对生活的深刻的体验和苦苦的思索,以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他的笔力,他肯定还会为这不平凡的世界写下新的巨著。但是,路遥却过早的死去了。路遥的早逝,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不是谁人能轻易填补的空缺。 著名作家、陕师大副教授朱鸿表示,路遥的精神遗产至少有以下四点:第一,他对文学事业的那种神圣感,以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第二,他对普通人命运深刻、持久地关注;第三,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孙少平等人物形象,给了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以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第四,他尽可能地挖掘、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这四点足以使一位作家永远不朽。“路遥是我尊敬的朋友和师长”,著名作家、省文联副主席高建群如此说道。一个作家去世近二十年了,人们还在热烈地怀念他,还在谈论他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一个作家最高的奖励。路遥的作品中那些人物及其命运,已远远超越了文学的范畴,他给一切卑微的人物以勇气与光亮,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 路遥文学纪念馆 2007年11月16日是路遥逝世15周年的日子,规模盛大的全国路遥学 路遥纪念馆术研讨会在延安大学隆重举行,路遥文学纪念馆正式开馆。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雷涛,延安大学原校长、路遥研究会会长申沛昌,延安大学校长廉振民等为纪念馆开馆揭牌,路遥女儿路茗茗还专门写来一篇饱含深情的致辞。路茗茗在博客上撰写《瞭望父亲精神的一扇窗口———写在路遥文学纪念馆开馆之际》一文,纪念自己的父亲,并表达了对各界关心路遥的人士的感谢。 在路遥的母校延安大学举行的全国路遥学术研讨会,由省作协、延安大学等主办,吸引了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位路遥研究专家参加,他们就路遥的文学作品、人生追求、路遥精神继承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日本路遥研究学者安本实专程赶来,并捐赠了大量珍贵的路遥研究资料。 位于延安大学的路遥文学纪念馆背倚安葬路遥的文汇山,由著名作家王蒙题写馆名。纪念馆占地180平方米,主体馆布展的内容分为“苦难的童年生活”、“文学摇篮期”、“延大啊,这个温暖的摇篮”、“抒写城乡融合的独特感受”、“诗与史的恢宏画卷”“永远的人格力量”等六大部分。 陕西文艺界纪念作家路遥逝世十周年 2002年11月17日是著名作家路遥逝世10周年纪念日,在2002年的11月17日,路遥逝世十周年的日子,陕西文艺界在西安和路遥的母校延安大学举行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为路遥文学馆揭牌“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这句刻在路遥墓前的一块方石上的悼词,极为恰当地表述了路遥短暂而辉煌的文学人生。2002年11月17日上午,出版《路遥文集》的华夏出版社有关负责人、陕西省作协有关人士、专程从日本赶来的路遥研究专家等近百人,出席了在延安大学路遥墓前举行的纪念仪式。 此前,陕西省作家、评论家和学者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集会,缅怀路遥。知名作家贾平凹、高建群及评论家李星等以及路遥的亲友,与陕西师大近千名师生一起,回忆和评论了路遥的文学生涯。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晓雷写成一部6万字的纪实作品《男儿有泪》,用饱含感情的笔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路遥。曾以《最后一个匈奴》而成名的作家高建群未语泪先流,高声朗诵了《扶路遥上山》片断,使不少人泪洒会场。 路遥墓地 这是一处静谧的灵魂安息之所,路遥在这里沉睡。墓是用石块砌成的,朴实而坚固。在墓的正前方有“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中国作协陕西分会、延安大学2006年4月立”的路遥半身汉白玉石雕塑,雕塑中的路遥,平静而坚毅,目光 路遥先生之墓远远地望着前方,望着他的母校,望着陕北这片黄土地。在雕像前有一个基座,黑色的大理石上刻着“路遥之墓”这四个遒劲洒脱的大字。四周有四组石桌石凳,其中有《路遥文集》的责编陈泽顺先生捐赠的,石桌上镌刻“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还有《平凡的世界》的责编李金玉女士捐赠的,石桌上镌刻“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在路遥墓后有一面高大的石壁,上面镶嵌着一尊孺子牛的浮雕和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名言。墓地四周有枣树、松树,其中有两棵路遥喜欢的白皮松。 从这里可以俯瞰延安和路遥母校延安大学,山下浑黄的延河水缓缓东流,河对岸的山峦,伸向远方,延伸到大陕北的苍茫里。延安就是路遥《平凡的世界》中黄原城,也是孙少平最初打工的地方,还是少平和晓霞重逢的城市,是路遥走出陕北的起点,又是他灵魂归结的终点。路遥在文章里一次次谈起这座城,谈起这片苍茫的黄土地。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在路遥逝世三周年纪念日,来自北京、西安、延安、榆林等地各界人士,在路遥陵园举行了路遥骨灰安葬仪式。在平凡的世界里走完42年人生路程与灵魂的短暂飘泊后,路遥与他日夜思念的黄土地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与他爱的深沉的故乡的土地融为一体。 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王巨才的《在路遥墓地前》写道“路遥一直活着,活在一版再版的“文集”里,活在千百万读者的无尽言说中。他留在世间的数百万言作品,曾以独特的生活情景、广阔的社会内容、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人文情怀,感动过、抚慰过无数在生活底层苦苦寻觅打熬的人,给他们以启示和激励、信心和力量。路遥是自重自强的、博大笃实的。”“在我们这样一个亿万人民卓励奋发、共创美好未来的年代里,应该有更多像路遥那样,怀着神圣和虔敬的心情,勤勉而又诚实地从事崇高精神劳动的文化从业者。惟其如此,才能促成文学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才能胜任地担当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凝聚人心,引领风尚,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竭诚尽力的光荣使命。”的确如此。路遥是一部大书,一面镜子,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标杆。编辑本段路遥语录 1.“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是默默无闻的 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清高的一群 。” 2.“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 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的历史性进程的主流 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 3.“一个经历了爱情创伤的青年,如果没有因这创伤而倒下,那就可能更坚强地在生活中站起来。” 4.“其实,幸福和物质生活没有必然联系。幸福是一种纯精神的东西。十九世纪文学中写了那么多上层社会的明争暗斗、爱情纠葛,表面上看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问题出在精神萎缩上。” 5.“如果可以把爱情概括为一首诗,一开始它应该是抒情的,人在这个阶段可以神魂颠倒,无所谓天地。可是,没有多久,它就会进入叙事,会被物质力量所干扰,诗意就会越来越少,它终将死于那种精神萎缩上。所有人爱情不是死于形式,不是死于物质力量的不可避免的渗入,而是死于内容,死于精神的萎缩。精神的东西只能被精神的东西所摧毁,贫穷什么的摧毁不了真正的爱情。 ” 6.“我们承认伟人在历史过程中的贡献。可人类生活的大厦从本质上说,是由无数普通人的血汗乃至生命所建造的。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或纪念堂来使自己永世流芳。真正万古长青的却是普通人的无人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自身。是的,生活之树常青。” 7.“浪漫主义主宰生活中的一切——对一个女人来说,这也许是一种危险的素质。活跃的分子天性就是不稳定的。人需要火,但火往往能把人烫伤,甚至化为灰烬。” 8.“命运总是不如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欢乐。” 9.“有时候当我在都市喧闹的大街上走过时,我常常会在一片人海中猛然停住脚步,我的思绪回到了遥远的陕北,我看见荒山秃岭之间,光着脊梁的父辈们在挥着镢头开垦土地,我虽然没有继承父辈的职业,但我永生崇敬他们伟大的劳动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就不会有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艺术创作需要的也正是这种劳动精神。我们应该具备普通劳动人民的品质,永远也不丧失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感觉。像牛一样的劳动,像土地一样贡献。”2023-07-21 18:02:363
路遥的人生经历
路遥中国当代土生土长的农村作家。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同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册。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因此荣获茅盾文学奖。该书未完成时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3岁。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伏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 路遥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正让我们穿透他的作品而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文学的执着和创作时的艰辛,“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正是这样才使我们看到了鲜花和掌声之后的艰难之路。 路遥的追求与成功,他的忧思与矛盾,都同他的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被称为“土著”作家,主要受到的是农民文化的影响,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他的故乡,承袭和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农民生活作为他取之不尽的源泉。但他又是一名“文明”的作家,他立意高远,广纳博取,时时瞻望世界文化,他喜欢《红楼梦》 、鲁迅的作品,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他更是百读不厌。各种报纸期刊他也经常翻阅,勤奋大量的阅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再参之以他独特的生活体验,使他的创作博大宏阔却又情深意长。编辑本段路遥的青少年时代 曾写出洋洋百万字的文学作品,为我们理想的生活而讴歌、呐喊的作家路遥,已轻轻地离开我们19年了,尽管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不愿相信这一点。 这位黄土地生养的作家,似乎又化作了一把黄土,飘落在每座山巅之上,也似乎化作了缕缕炊烟,弥漫在每一孔窑洞里,给我们活着的人,留下无限的思念和财富。 1949年冬天,在陕北清涧县一个很偏僻的荒山沟里,诞生了一个男孩,那位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父亲,绝没料到他的儿子日后会成为震惊中国文坛的著名作家。 当路遥降生到这人间时,他的家庭和社会生活的生存环境,并没有给他呈现出玫瑰一样艳丽的色彩。他的家里十分贫穷,十来口人只有一床被子,缺吃,少穿,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这个家庭的主要负担。 童年的路遥,特别聪明和懂事。他的母亲曾说:“我家路遥从小就是个精,就是个脑子利(清涧方言,即脑子聪明),从来没让我急过肚子。他七八岁就会砍柴了,他把砍的柴捆成一捆一捆,摞在碱畔上,摞下美美一摞,俊得让人舍不得烧。” 路遥在王家堡上完一年级后,这个贫穷的家再也没办法维持生计了,于是,父母决定把他们的第一个儿子路遥,过继给远在百里之外——延川县郭家沟的哥哥。 那是一个秋天的早晨,父亲拖拉着路遥离开王家堡,翻过九里山,顺着秀延河向他大伯家走去。走到清涧县城宿了一夜,没有钱吃饭,父亲只好用生玉米棒子给他充饥。第二天黎明,父亲用仅有的一毛钱为他买了一碗油茶,而后,继续赶路。整个路程上百里,路遥脚穿一双破布鞋,走到目的地时,他身上的衣服都破 了,脚上也磨起了很多血泡。当时路遥只有8岁。 第二天清晨,父亲以赶集为借口走了。路遥躲在村里一棵老槐树背后,眼泪扑簌扑簌的看着父亲蹋着朦胧的晨雾,夹着个包袱,像小偷一样悄无声息地走了。就这样,路遥和家乡一别就是5年,父母很少来看望,也没能力关心他。从清涧老家走到延川郭家沟,是路遥人生的辛酸之旅,他一般不愿与人说起。 1987年的一个有月亮的晚上,路遥曾对他的好友朱合作说起这件事。他说,他成年之后也极少去清涧县城,因为那地方曾是“我的伤心落泪之地”。 从此,路遥就与他的养父母生活在一起。 慈爱、质朴的养母,如同黄土地上的马菇茹,寂寞地开着灿烂的花。她和她的老伴,对路遥如亲生儿子一样,管他吃,管他穿,什么都由着他。 养父母有时连口粮也没法供应,路遥就常常独自跑到荒野地里,在收获过的土地上,去寻觅残留下的玉米粒充饥。 在憨厚善良的养父母支持下,路遥度过了他的求学时代。路遥的养父也是个农民,没有孩子,家里也很贫穷,只能勉强供路遥上村里的小学。那时,路遥时常为买不起几分钱一支的铅笔而忧愁半天。 上小学时,路遥最怕上美术课。没有道林纸,没有水彩颜料,连那指头大的十二色硬块水色也买不起--每片都要一毛钱。他束手无策,只得呆呆坐着,忧伤地看同学们调色、画画,或者找个借口离开教室,不到下课不再回来。 小学时,路遥的观察力颇强。他曾根据各人的相貌特征、身材高低、发音习惯、家庭出身等特点,给班里的每个同学送去一个令人发笑而又贴切的“绰号”。 路遥升初中时,因生活所迫,养父不愿让他参加考试。路遥心里明白,养父实在没有能力供他上学了。但生性倔强的路遥,是含着泪也要证明自己行!当时,在1000多名考生中,县立中学只招收100来人。结果,路遥在人生的第一次竞争中胜利了。 但家里实在没有钱,半个月过去了,路遥都没有去报名,等到东挪西借地筹到钱去报名时,学校按规定不收了。路遥哭着找到正在县上开党代会的村党支部书记。好心的村支书领着他找县长、局长、校长、最后文教局开了个碰头会,才收下这个穷学生。 初中三年,是路遥人生中最困顿和难熬的一段经历。他没有生活保障,连每月五六元的伙食费都交不起,有时连五分七的清水煮萝卜菜也吃不起。那时,学校的饭菜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路遥所吃的全是丙级饭:稀饭、黑窝头、野酸菜。而所有这些,还是他要好的同学们凑集起来的。 每个星期天,路遥都回村里参加劳动,吆喝牛耕种自留地,去大田里背庄稼,挣工分,给贫困的家添补收入……因而,他受到村里人的夸奖,常常得到劳动奖状。 小小的路遥,不仅仅满足于身边的一事一物,还对外面的世界有一种荒漠渴盼清泉般的向往。 想了解外面,当时没有其它途径,只有读各种各样的书。于是,路遥就对各种各样的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如饥似渴地读个没完。 课本,路遥看几遍就罢手,却专爱一晚上一晚上地熬油点灯读课外书,这也许是他平时学习成绩一般,但考分比较高的一个原因吧。 17岁之前,路遥连县境也没出过,但他已知道外面世界的很多事情了。路遥幻想有一天写本书,把自己的想法痛痛快快地告诉更多的人,这使他产生了一种写作的愿望,因此路遥在小学和中学,每一篇作文都写得很认真。 上中学时,路遥对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他近乎贪婪地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毁灭》《铁流》等书籍,不仅为了创作,更主要的是想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在路遥的中学时代,给他帮助最大、影响最深的,是他的班主任常友润老师。 常老师从路遥的作文中,看出他是一株很有希望的文学幼苗,便开始有意识地让他往这方面发展。只要班上需要写成文字的东西常老师就让路遥去尝试。 一次,班上举行朗诵会,朗诵的内容有诗歌、散文、戏剧片断。为了把这次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也为了锻炼路遥,常老师就让路遥用文学语言写出晚会的串联词。晚会上,那优美的串联词和精彩的朗诵,赢得了师生们的一阵阵掌声。 常老师还把自己积攒下的很多文艺书籍送给路遥,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日日夜夜》《红旗谱》《创业史》《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中外名著。 常老师把自己的财富,都无私地交给了这位颇有天赋的穷学生,是期望路遥日后成才。 所以,即使成才成名了,路遥都把这位老师当作一生的知己,经常到常老师家去看望,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 1966年,路遥中学毕业后,回乡村教书,后又调到县文工团搞编剧。 饥饿的经历和苦难的生活,给路遥留下了非常强烈的印象,也促使他拿起自己擅长的笔,来反映这忧伤或者苦痛的一切。路遥在《在困难的日子里》和《平凡的世界》里所写的,都有着自己辛酸的影子。 命运没有给路遥带来温饱和高贵,却使他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艰辛和劳累。正如他在《平凡的世界》里所写的:“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视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 由于他读得多,笔杆子又利索,加之到处盛开的陕北民间艺术之花,给了他“后天的补养”,所以,路遥文学创作的信心越发高涨。他以“樱依红”的笔名,在县文化馆的油印刊物《革命文化》上发表了《塞上柳》、《车过南京桥》两首诗歌。这两炮打响,路遥便一发不可收地向文坛进军,有时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2011年3月29日中央电视台第10套《人物——路遥(中集)》里提到《车过南京桥》本来想以“樱依红”这个笔名发表,后改为“路遥”,并提到从此一直用路遥这个笔名发表作品) 路遥不停地写呀写,仅1972年一年中,他就创作诗歌50余首,其中有6首在报刊上发表。他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同时,路遥还与曹谷溪、白军民、陶正等文学知音一起,筹办了属于他们那片天地的文学小报《山花》。他们自写、自编、自印,辛勤地出版着《山花》这张充满泥土气息的八开小报。 反过来,《山花》也以其诱人的魅力,真诚地改变着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对路遥来说,它似乎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正如路遥在《山花》创办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所说:“艺术,用它巨大的魅力改变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我深深感谢亲爱的《山花》的,正是这一点。” 1973年,23岁的路遥一步一曲折地被推荐到延安大学中文系,开始了寒窗苦读的生活。他饥渴而贪婪地吸吮于文学世界的百花丛中,跨入了他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驿站。编辑本段个人影响 路遥路遥以刻画黄土高坡的陕北人沉重命运的小说《人生》和《平凡的世界》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后者获得茅盾文学奖。1992年,时年42岁的路遥积劳成疾,在西安永远放下了手中笔。 1991年冬到1992年初春,他为《女友》杂志写了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1992年11月17日,黄土高原开始落雪的时节,路遥怀着无比眷恋的心情离开了他热情讴歌的这个世界,时年42岁。 路遥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热爱家乡的黄土地。他在《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说:“是的,我刚跨过40岁,从人生的历程来看,生命还可以说处于‘正午"时光,完全应该重新唤起青春的激情,再一次投入到这庄严的劳动之中”。42岁正是一个作家灿烂辉煌的年龄,如果路遥不死,以他对生活的深刻的体验和苦苦的思索,以他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和他的笔力,他肯定还会为这不平凡的世界写下新的巨著。但是,路遥却过早的死去了。路遥的早逝,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一个不是谁人能轻易填补的空缺。 著名作家、陕师大副教授朱鸿表示,路遥的精神遗产至少有以下四点:第一,他对文学事业的那种神圣感,以整个生命去打造自己的文学;第二,他对普通人命运深刻、持久地关注;第三,他所塑造的高加林、孙少平等人物形象,给了社会底层特别是正处于奋斗中的青年,以永远的感情共鸣与精神鼓励;第四,他尽可能地挖掘、表现了每个人本身潜在的朴素而又宝贵的精神。这四点足以使一位作家永远不朽。“路遥是我尊敬的朋友和师长”,著名作家、省文联副主席高建群如此说道。一个作家去世近二十年了,人们还在热烈地怀念他,还在谈论他的作品,这本身就是对一个作家最高的奖励。路遥的作品中那些人物及其命运,已远远超越了文学的范畴,他给一切卑微的人物以勇气与光亮,让他们知道自己能够走多远。 路遥文学纪念馆 2007年11月16日是路遥逝世15周年的日子,规模盛大的全国路遥学 路遥纪念馆术研讨会在延安大学隆重举行,路遥文学纪念馆正式开馆。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省作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雷涛,延安大学原校长、路遥研究会会长申沛昌,延安大学校长廉振民等为纪念馆开馆揭牌,路遥女儿路茗茗还专门写来一篇饱含深情的致辞。路茗茗在博客上撰写《瞭望父亲精神的一扇窗口———写在路遥文学纪念馆开馆之际》一文,纪念自己的父亲,并表达了对各界关心路遥的人士的感谢。 在路遥的母校延安大学举行的全国路遥学术研讨会,由省作协、延安大学等主办,吸引了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位路遥研究专家参加,他们就路遥的文学作品、人生追求、路遥精神继承等各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日本路遥研究学者安本实专程赶来,并捐赠了大量珍贵的路遥研究资料。 位于延安大学的路遥文学纪念馆背倚安葬路遥的文汇山,由著名作家王蒙题写馆名。纪念馆占地180平方米,主体馆布展的内容分为“苦难的童年生活”、“文学摇篮期”、“延大啊,这个温暖的摇篮”、“抒写城乡融合的独特感受”、“诗与史的恢宏画卷”“永远的人格力量”等六大部分。 陕西文艺界纪念作家路遥逝世十周年 2002年11月17日是著名作家路遥逝世10周年纪念日,在2002年的11月17日,路遥逝世十周年的日子,陕西文艺界在西安和路遥的母校延安大学举行一系列活动,纪念这位英年早逝的作家。 为路遥文学馆揭牌“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这句刻在路遥墓前的一块方石上的悼词,极为恰当地表述了路遥短暂而辉煌的文学人生。2002年11月17日上午,出版《路遥文集》的华夏出版社有关负责人、陕西省作协有关人士、专程从日本赶来的路遥研究专家等近百人,出席了在延安大学路遥墓前举行的纪念仪式。 此前,陕西省作家、评论家和学者在陕西师范大学举行集会,缅怀路遥。知名作家贾平凹、高建群及评论家李星等以及路遥的亲友,与陕西师大近千名师生一起,回忆和评论了路遥的文学生涯。陕西省作协副主席晓雷写成一部6万字的纪实作品《男儿有泪》,用饱含感情的笔触,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路遥。曾以《最后一个匈奴》而成名的作家高建群未语泪先流,高声朗诵了《扶路遥上山》片断,使不少人泪洒会场。 路遥墓地 这是一处静谧的灵魂安息之所,路遥在这里沉睡。墓是用石块砌成的,朴实而坚固。在墓的正前方有“中国作家协会、中华文学基金会、中国作协陕西分会、延安大学2006年4月立”的路遥半身汉白玉石雕塑,雕塑中的路遥,平静而坚毅,目光 路遥先生之墓远远地望着前方,望着他的母校,望着陕北这片黄土地。在雕像前有一个基座,黑色的大理石上刻着“路遥之墓”这四个遒劲洒脱的大字。四周有四组石桌石凳,其中有《路遥文集》的责编陈泽顺先生捐赠的,石桌上镌刻“陕北的光荣,时代的骄傲”;还有《平凡的世界》的责编李金玉女士捐赠的,石桌上镌刻“平凡的世界,辉煌的人生”。在路遥墓后有一面高大的石壁,上面镶嵌着一尊孺子牛的浮雕和路遥“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的名言。墓地四周有枣树、松树,其中有两棵路遥喜欢的白皮松。 从这里可以俯瞰延安和路遥母校延安大学,山下浑黄的延河水缓缓东流,河对岸的山峦,伸向远方,延伸到大陕北的苍茫里。延安就是路遥《平凡的世界》中黄原城,也是孙少平最初打工的地方,还是少平和晓霞重逢的城市,是路遥走出陕北的起点,又是他灵魂归结的终点。路遥在文章里一次次谈起这座城,谈起这片苍茫的黄土地。 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在路遥逝世三周年纪念日,来自北京、西安、延安、榆林等地各界人士,在路遥陵园举行了路遥骨灰安葬仪式。在平凡的世界里走完42年人生路程与灵魂的短暂飘泊后,路遥与他日夜思念的黄土地紧紧地拥抱在了一起,与他爱的深沉的故乡的土地融为一体。 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副书记王巨才的《在路遥墓地前》写道“路遥一直活着,活在一版再版的“文集”里,活在千百万读者的无尽言说中。他留在世间的数百万言作品,曾以独特的生活情景、广阔的社会内容、鲜明的人物形象、深刻的人文情怀,感动过、抚慰过无数在生活底层苦苦寻觅打熬的人,给他们以启示和激励、信心和力量。路遥是自重自强的、博大笃实的。”“在我们这样一个亿万人民卓励奋发、共创美好未来的年代里,应该有更多像路遥那样,怀着神圣和虔敬的心情,勤勉而又诚实地从事崇高精神劳动的文化从业者。惟其如此,才能促成文学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才能胜任地担当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凝聚人心,引领风尚,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竭诚尽力的光荣使命。”的确如此。路遥是一部大书,一面镜子,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标杆。编辑本段路遥语录 1.“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是默默无闻的 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清高的一群 。” 2.“只有不丧失普通劳动者的感觉 我们才有可能把握社会的历史性进程的主流 才能创造出有价值的东西。” 3.“一个经历了爱情创伤的青年,如果没有因这创伤而倒下,那就可能更坚强地在生活中站起来。” 4.“其实,幸福和物质生活没有必然联系。幸福是一种纯精神的东西。十九世纪文学中写了那么多上层社会的明争暗斗、爱情纠葛,表面上看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归根结底问题出在精神萎缩上。” 5.“如果可以把爱情概括为一首诗,一开始它应该是抒情的,人在这个阶段可以神魂颠倒,无所谓天地。可是,没有多久,它就会进入叙事,会被物质力量所干扰,诗意就会越来越少,它终将死于那种精神萎缩上。所有人爱情不是死于形式,不是死于物质力量的不可避免的渗入,而是死于内容,死于精神的萎缩。精神的东西只能被精神的东西所摧毁,贫穷什么的摧毁不了真正的爱情。 ” 6.“我们承认伟人在历史过程中的贡献。可人类生活的大厦从本质上说,是由无数普通人的血汗乃至生命所建造的。伟人们常常企图用纪念碑或纪念堂来使自己永世流芳。真正万古长青的却是普通人的无人纪念碑——生生不息的人类生活自身。是的,生活之树常青。” 7.“浪漫主义主宰生活中的一切——对一个女人来说,这也许是一种危险的素质。活跃的分子天性就是不稳定的。人需要火,但火往往能把人烫伤,甚至化为灰烬。” 8.“命运总是不如愿。但往往是在无数的痛苦中,在重重的矛盾和艰难中,才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欢乐。” 9.“有时候当我在都市喧闹的大街上走过时,我常常会在一片人海中猛然停住脚步,我的思绪回到了遥远的陕北,我看见荒山秃岭之间,光着脊梁的父辈们在挥着镢头开垦土地,我虽然没有继承父辈的职业,但我永生崇敬他们伟大的劳动精神,没有这种精神,就不会有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艺术创作需要的也正是这种劳动精神。我们应该具备普通劳动人民的品质,永远也不丧失一个普通劳动者的感觉。像牛一样的劳动,像土地一样贡献。”2023-07-21 18:02:454
描写陕北秧歌的作文
陕北秧歌 延安人喜观扭秧歌。正月初七八过后,延安人喜气洋洋开始闹秧歌。这是一年一度村社活动最集中的一段时间。通过这种“闹红火”活动,庆贺过去的一年的劳动收获,祈保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秧歌队组织严密,依照当地的习俗,秧歌队由手擎花伞的“伞头”指挥。 “秧歌”是一种用锣鼓、唢呐伴奏,将舞蹈、歌唱揉为一体的民间艺术。秧歌有很多角色,每个角色腰里扎一根红绸子,女角多一把扇子,头上饰以用彩色纸张折叠的缨子。丑角由性情活泼的人扮演,如县官、地主、蛮婆蛮汉。他们着白衣红裤,耳挂红枣,胸垂一串红辣椒,手执笤帚当扇,提一个油葫芦,扭扭捏捏,丑态百出。他们不时跳出圈外,在人群中钻来钻去,令人捧腹大笑。 延安秧歌流派众多,最具特色的当数延安北部的过街秧歌、排门秧歌、大场秧歌、对子秧歌、走灯秧歌和南部的老秧歌。各种秧歌主要由踢场子、打腰鼓、扳水船、跑竹马等组成。踢场子有:天地牌子、双葫芦、枣核乱开花、十盏灯、十二莲灯灯套灯、八仙过海、双辫蒜、秦王乱点兵、鬼拉腿等。另外还有五大洲、小蝴蝶等新编场牌。 据说,秧歌起源于2000多年前春秋时期,原为迎神驱邪的宗教活动,现在则成为一种民间的吉庆活动。在“伞头”的指挥下,秧歌队首先挨家挨户拜年。每进一家院子,主人连忙捧出烟酒为之接风。“伞头”根据周围环境,编出恰当的秧歌词,如“五谷丰登家家乐,大囤满来小囤流”一类的吉利话,同时,秧歌队在院里扭起欢快的“排门秧歌”。于是,歌声鼓声鞭炮声响成一片。秧歌队转院拜年继续进行。转院拜完年后,还要拜性口圈,拜庙,拜煤窑等。 随后,秧歌队来到村中广场表演。声地上点燃篝火,立几个油灯碗,秧歌队的表演日以继夜。在唢呐、鼓、钹等乐器的伴奏下,扮成各种人物的舞者,手持彩扇 、彩绸、手帕、绸巾、红花,甩开双手,左回右旋,翩翩起舞。演员的全部情绪都靠身段的扭摆来表现,主要是臀部的左摇右摆,带动脚步有节奏地移动,进一步,退半步,闪腰垫步,妙趣横生。 一个场地也可以有几家秧歌队同时表演,互相憋着劲头比赛。北派场子舞姿粗犷豪放;东路派轻歌漫舞表演细腻;而南路秧歌则以最古老的特色见长。有的地区,在正月十五前后,还要进行汇演比赛。这种习俗也叫打擂台或进彩门。参赛的秧歌队由伞头指挥。伞头骑在马上,领秧歌队与对方斗阵,斗阵的主要形式是伞头之间的对唱,输者让道,胜者再与另一队对唱,直至决出雌雄,夺魁者以擂台得主的身份进入青松翠柏搭成的彩门。2023-07-21 18:02:531
《烧叶望天笔记》txt全集下载
烧叶望天笔记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烧叶望天笔记作者:李世旺自序更新时间2005-10-7 15:50:00 字数:855 众人皆醒你独醉,是一种尴尬;众人皆醉你独醒,也是一种尴尬。前者恰似精神上的炼狱,天天烤灼着你的灵魂;后者确是精神上的炼狱,时时榨取着你的尊严!把这二者揉杂起来,再加上故旧亲友的吹捧和诬蔑,希冀与失望,这就是一个乡下人在城市里生活的大概状况。 笔者愚昧久矣。想当初未进城时,以为城市是天堂,日日企盼,夜夜悬想,一旦得手,奔走若狂。初进城时,世故不深,气焰炽旺,雄视楼厦,阔步街巷,目空一切,唯重文章!时至今日,早已换了模样,白日徘徊不能止,夜晚辗转不能眠,五内俱梵,欲哭无泪,进则无门能退则无路了。 有人问:进则无门,可以理解,退则无路,该作何讲? 这便是你不在其中,不知其苦了。 笔者原本一介农夫,十二岁下田,三十三岁进城,前后共二十一个年头。期间,为学文,自己吃苦受累权且不提,不知道连累了多少好人。妻儿随我受苦,父母替我焦心。我爷爷八十四岁去世,临终时子孙满堂,万事如意。唯不能瞑目的是我未有较大成就!人生在世谁无父老,此情此景能不心动?好在苍天有眼,贵人伸手,曹谷溪、袁福堂栽培于前,孟伟哉、吴天明提携在后。这些人物与我非亲非故,之所以看重我者,是希望我能成个人物。到如今我落到这般地步,自己穷酸落魄,就算是咎由自取,可拖欠别人的情份,如何了得?这便是我后退无路的原因。 若不为这一层,海波……应该是全本了2023-07-21 18:03:082
陕北秧歌作文1200字的,特急!!!!!!!!!!!明天早上就要!!!!!!!!
自己简写文化人类学家有一个基本共识:人类文化来源于早期巫文化。阿城的讲述让我忽然意识到,秧歌应该也不例外。陕北秧歌今天的谒庙、彩门、九曲等十来种方式,包括广场上的歌舞,都应该有巫术源头。《周礼·春官》记:“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率巫而舞雩。”雩(yú)是求雨之祭,是大巫率小巫们举行舞蹈方式的祭天仪式。这应该是秧歌的源头之一。至今在陕北安塞沿河湾,正月十五晚上,转了消灾免难的九曲秧歌后,大家还跟着伞头儿成群跪在地上,对天告求——求一个今年的风调雨顺。在靠天吃饭的陕北,农民未雨绸缪,从周代继承下来的这种对天的礼数,从未失传。那,陕北秧歌的“沿门子”——也叫“排门子”、“转院”——传统,又从何而来呢? 插队那会儿,余家沟没闹过串院“沿门子”的秧歌。但秧歌的传统是走村串户,转院拜年,到了谁家,就算为谁家驱了邪驱了病,保他四季安全生产、无病无灾。除此以外,秧歌队还要拜牲口圈、拜庙等等。政治挂帅和人民公社化后,排斥驱邪消灾的鬼神观念,个人的灾病也远不如集体大局重要,闹秧歌就光尽着大局闹了。不过,陕北的闹秧歌,虽然已经大有娱乐性质,但沿门驱邪驱病的传统从未消失。陕北秧歌很多人认为,古代的傩仪是秧歌的源头。傩,是古时驱除疫鬼的一种仪式。《周礼》给我们留下了一段当时沿门驱邪驱病的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说方相氏领导一百多人进行傩事活动,挨门挨户驱除疫鬼。屋里有疫鬼,就会有邪行的事情发生,导致大小人口患病甚或死亡。沿门驱疫的目的就是逐户驱邪驱病,彻底消除疫病隐患,保证部落人口平安繁衍。 同类的记载不止一处。有说甲骨文里已记室内的“驱鬼疫之祭”,并记有驱鬼逐疫的傩祭舞蹈;有说方相氏索室驱疫是傩仪之始;还有说五千年前颛顼氏的儿子成了鬼,那个年代就索室驱疫了,这就把沿门子的出现时间又提早了二千年,虽似附会,但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真实。陕北秧歌“沿门子”的形式已经没了傩面具,而且不用进屋,只要到门前歌舞一番,就算驱了病灾,但驱除的目的,跟三千年前一样。禓歌《论语·乡党篇》记:“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说孔子逢乡里人搞傩仪驱鬼,便穿上朝服,站在家庙的东阶上。傩是一种仪式化、制度化的巫术活动,它继承巫术的力量和方法,靠强烈的声音节奏和发散的舞蹈形式聚合能量,达到超自然的境界,实现沟通人神、安定人间的目的。 重要的是,傩,也叫做“禓”。同样是孔子这件事儿,《礼记·郊特牲》记:“乡人禓,孔子朝服立于阼,存室神也。”战国时赵国史书《世本》有“微作禓,五祀。”说商族第八代领导人上甲微创建了“禓五祀”之礼——那时候还没有商朝。据此有学者推测,商时候叫“乡人禓”,周时代说“乡人傩”了。“禓”的意思,汉《说文》解释是“道上祭。”对此,后人多说是在道路上的祭祀。《礼记集说》讲:“禓,犹禬也。”禬(guì)也是一种祈祷消除灾祸的祭仪名称。郑玄注“乡人禓”则说:“禓,强鬼也。谓时傩,索室驱疫逐强鬼也。禓,或为献,或为傩。”意思是,“禓”是非正常死亡的人变成的鬼,把这个鬼名用作祭祀之名,指的就是沿门驱病的傩仪。禓,也叫献,也叫傩。这么说,这个“禓”不就是那种走来走去沿路祭祀的“道上祭”吗? 这个“禓”,一直有两个读音。现在念作shāng,此外,它还念yáng。《说文》说“禓”是“?#91;声”,徐铉注“禓”和“?#91;”的音,都是“与章切。”在《广韵》《集韵》里,“禓”都有跟阳、?#91;、洋、羊、杨什么的一样的音儿。《康熙字典》里还有:“《韵会》余章切,《正韵》移章切,并音‘阳"”。 《礼记正义》里注“乡人禓”的禓是“音伤”,《说文》说“道上祭”的禓是“?#91;(yáng)声”,说明这同一件事儿,有两个音。而琢磨“禓,或为献,或为傩”的时候,禓如果读“阳”,陕北秧歌就好理解些。因为那时候,“献”的声母挺像h??h??,到现在,客家、闽南还是这音儿。而“禓”,那会儿声母是接近h的一个浊声。至于“或为傩”,我们只能知道,现在还常有把人“阳”说得跟“娘”似的,很难说古时候禓、傩没有接近的声母。 恐怕在唐朝以前,大家早就不把“禓”念成“伤”了。颜师古在《匡谬正俗》里说原因:“乡人禓音伤……而徐仙音禓为傩。今读者遂不言禓,亦失之也。”说晋代徐邈说“禓”念“傩”,大家读了他的书,就都不念“伤”了,“禓”的“伤”音便失传了。 历史上,“乡人禓”的禓,确实读过“阳”。明·郝敬的《礼记通解》说乡人禓是袒裼(xī)相逐,不读为阳。他主要是在说禓字儿写错了。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那时候,“乡人禓”的禓,显然是念“阳”。 “禓(yáng)”在陕北,至今还是个巫术。陕北人死后,葬礼仪程中有个巫仪音“起阳”,今天看来,实际上是“驱禓(yáng)”。这是在把棺材抬往墓地之前的一种祭仪。阴阳先生使用巫术驱赶周边鬼神,以便死人的灵魂顺利动身上路。这时众人回避,阴阳先生在亡者临终呆的窑洞里,拿把菜刀甚至铡刀大舞一通,口中叽哩哇啦。只听见他将手里铃铛摇得下课铃般响亮,又“乒乒乓乓”把个缠住腿的公鸡往地上乱摔,那鸡受尽虐待,喊声惨烈。最后,听见“当”的一声响。再看时,他已站在窑洞院里,将一只盛满柴灰的碗打碎,灰面子和碗碴子在棺材前铺下一地。那只鸡是邪祟的象征,虐待它,是为了让邪祟不堪折磨而离去,从而达到驱除目的。 一个人死后,家人要跨立门坎摔死一只鸡。如果人是非正常死亡,就在他亡处摔死那鸡。今日陕北乡间说这是让鸡“替死”。但是人已死亡,何以替代?其实,杀鸡驱鬼——以前还杀狗驱鬼,是一个悠久的巫术传统,也曾被纳入礼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里说:“杀鸡着门户逐疫,礼也。”《旧唐书·礼仪志》也记:“季冬晦,常赠傩磔牲于宫门及四方城门,各用雄鸡一。”可见杀鸡是傩仪项目,其目的,一定跟郑玄讲的“禓,强鬼也”有深层关系。不杀而改虐待,实在是因为那公鸡还能继续追踩母鸡、司晨报晓。 北京俗话有句“殃打了一样”,是说那人萎靡、没精神。旧时,北京说人死之后,有一股煞气,叫“殃”,人死几天后出来。如果大活人被殃打着了,不死也得大病一场。可是,“殃”不是鬼的名称呀。说不定,这个“殃”,就是郑玄说的那个“禓”鬼,这个字写作“禓”才更对头呢。 从陕北那个巫仪的性质和目的来看,它无疑是“驱禓”,甚或就是“驱傩”。因为禓、傩曾经可能同音。不管是禓是傩,大家驱的,是同一类鬼。这个“起”呢?当年从北方长征南下的客家人,现在的“驱”读音,和“起”的元以来近代音、现在闽方言音,是一致的。如此,这个“驱禓”,就是在陕北话里深藏不露年深日久的底层词汇了。 禓、傩的舞蹈方式起源于远古的巫。《说文》对“巫”字的解释就是:“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像人两袖舞形。”陕北的“驱禓”是巫师舞动的一种残留。巫的集体方式,则演变成后来的集体歌舞。山东有一种祭祀舞蹈叫“商羊舞”,这个名称,让人联想到“禓”的shāng、yáng两音——它会不会是“禓(shāng)禓(yáng)舞”?此外,歌舞中的角色现象还发展成傩戏、阳(陕北秧歌禓)戏。这些保留着“禓”的沿门驱疫内容,以及始于“道上祭”的、融合了天地崇拜、生殖崇拜、鬼神崇拜内容的乡间歌舞,总称了“禓(yáng)歌”。 谁也不知道“禓歌”这个词在口语中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只知道“禓”的意思早早就淡出了文人记忆,有关的文字表述,均以“傩”代之。但是,这个词沉淀在口口承传的民间语言里,沉淀在民俗中,虽然千百年后被写成了“秧”,但它的文化内涵就和表现秧歌场子的旋转纹样一样,流动不停。历史悠久陕北秧歌舞,历史悠久相传北宋时已有,原为阳歌,"言时较阳,春歌以乐。"《延安府志》记有"春闹社,俗名秧歌。" 由此可知,秧歌源于社日祭祀土地爷的活动。 清李调元《粤东笔记》云:"农者,每春时,妇子以数十计,往田中插秧,一老挝大鼓,鼓声一通,群竞作,弥日不绝,是日秧歌"。故又有人指出,秧歌传自南方,是陕北的一种外来文化。作家曹谷溪在《再谈陕北秧歌》中说:"陕北人闹秧歌,就是图个红火。每年正月二三开始,几乎要闹腾一个正月天。一直到二月初二才压了锣鼓五音"。形式多样,是一种民间广场集体歌舞艺术,表演起来,多姿多彩,红火热闹。 陕绥德县第一中学秧歌队北地区 "闹秧歌"习俗由来已久。如陕北的绥德、米脂、吴堡等地,每年春节各村都要组织秧歌队,演出前先到庙里拜神敬献歌舞,然后开始在村内逐日到各家表演,俗称"排门子",以此祝贺新春送福到家,这是古代祭社活动的延续,十五日灯节这天,秧歌队还要"绕火塔""转九曲"。"绕火塔"也叫"火塔塔",先用大石和砖垒起通风的座基,上面再用大块煤炭搭垒成塔形,煤炭之间有空隙,填入柴禾、树枝以便燃点。由于当地煤炭质量好,又有柴木助燃,所以在十五日的夜晚点燃后,火焰照红夜空,秧歌队绕塔高歌欢舞,非常好看。此习是古代"祀太乙""积薪而然"求火消灾驱邪的遗风。此风俗在清代县志中有记载,如《绥德县志》"并以煤块积垒如塔,至夜,然(燃)之,光明如昼。"《米脂县志》"铺户聚石炭垒作幢塔状(俗名"火塔塔"),朗如白昼。"可见此俗由来已久。编辑本段豪迈粗犷绥德可谓陕北秧歌的中心,那里的农村至今仍保留传统的秧歌表演程式、礼俗和风格特色,其中既有古代乡人驱傩的"神会秧歌"、"二十八宿老秧歌",也有1942年之后才兴起的新秧歌。秧歌表演者常有数十人,有的多达近百人,在伞头的率领下,踏着铿锵的锣鼓,和着嘹亮的唢呐,作出扭、摆、走、跳、转的动作尽情欢舞。沉浸在欢乐愉快的喜庆气氛中的陕北高原秧歌表演十分红火。秧歌吸收当地流传的水船、跑驴、高跷、狮子、踢场子等形式中的艺术元素,组成浩浩荡荡的秧歌队。早年多是男扮女妆。随着时代的发展,女的也参加。男女队身着彩服或带云角装陕北秧歌的秧歌服,男的用毛巾包头,女的手持彩肩、汉巾。拜年有排门子秧歌,彩门秧歌;正月十五有酒曲秧歌、花灯秧歌。小场子秧又叫踢场子,分二人场、四人场,八人场。舞蹈动作丰富,豪迈粗扩,潇洒大方,充分体现了陕北人民淳朴局憨厚、开朗乐观的性格。陕北秧歌表演形式,主要特点是"扭",所以也叫"扭秧歌",即 在锣鼓乐器伴奏下以腰部为中心点。头和上体随双臂大幅度扭动, 脚下以"十字步"作前进、后退、左腾、右跃的走动。上下谐协,步调 整齐,彩绸飞舞,彩扇翻腾,同时还可以伴随着唱。陕北秧歌主要有三种角色,即伞头、文、武身子和丑角。陕北秧歌的领头人叫伞头,一手持伞,一手持"虎撑",两种道具都有吉祥的含义。伞,寓义庇护众生,风调雨顺;虎撑与唐代名医孙思邈有关。据说孙思邈曾为老虎治病,为便于观察和治疗,曾用一铁圈撑开老虎的嘴,这铁圈就叫"虎撑"。后来,虎撑演化为串乡治病民间医生手中发出声响的"串铃",成为民医的标志。它在伞头的手中,则成为消灾却病的象征物,又是指挥秧歌队表演和变化队形图案的响器。伞头是秧歌队的领头人,通晓传统秧歌唱段,能即兴编唱新词,根据场地气氛或各家的情况出口成章。演唱时,他领唱,众队员重复他最后一句,形式简朴、热闹,词句生动、易懂,唱得观众皆大欢喜。现在的秧歌舞,经过改革后角色有所不同,服饰可为现代装, 腰系红绸带。手中道具可以是镰刀、锤子,可用花伞。丑角也可不要,也可和霸王鞭结合起来。编辑本段风格流派陕北秧歌主要有"大秧歌"和"踢场子"两大类。大秧歌,是一种在广场上进行的集体性歌舞活动,规模宏大,气氛热烈,动作矫健豪迈,情绪欢快奔放,并伴有狮子、龙灯、竹马、旱船、跑驴等社火节目,队形变化丰富,有"龙摆尾"、"卷白菜"、"十字梅花"、"二龙吐水"、"十二莲灯"等数百种排列法。小场表演包括"水船"、"跑驴"、"高跷"、"霸王鞭"等。也可根据动作风格和内容划分为"文场子"、"武场子"、"踢场子"、"丑场子"等;其中"踢场子"为表现男女爱情生活的双人舞,参加人数为偶数,成双成队,男待彩扇,女舞彩绸,有较高难度的舞蹈动作,需展示"软腰"、"二起脚"、"三脚不落地"、"龙爪穿云"、"金鸡独立"、"金钩倒挂"等高难技巧,既刚健又柔美,既洒脱,又细腻。逢年过节,城乡都组织秧歌队,拜年间好。村邻之间还扭起秧歌互相访拜,比歌赛舞,热闹非凡。男角叫"挂鼓子"女角叫"包头",过去均由男子扮演,"挂鼓子"的动作朴拙,有武术的爆发力。"包头"的动作质朴、活泼,具有农村妇女的特点。表演虽有套路,但即兴创造的成分极大,充满陕北农村生活的情趣。技艺精湛的演员深受群众的喜爱,如李增恒扮演的"包头"形象俊俏,表演洒脱、灵巧,有"溜溜旦"的艺名。编辑本段发展传承1940年代初期,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开展了新秧歌运动,广大文艺工作者深陕北秧歌入农村学习秧歌、腰鼓,掌握了基本的动律特征和典型的舞姿动态后,升华为规范的、新农民形象的舞蹈动作,形成新型的秧歌和腰鼓,领头的伞头改为工农形象持木制镰刀斧头,创造了具有新内容的秧歌剧,如《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十二把镰刀》等。其中,"翻身秧歌"、"胜利腰鼓"等新秧歌在全国得到普及。新秧歌有大场秧歌《边区好地方》、扇秧歌《南泥湾》等,深受群众欢迎。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起着鼓舞斗志,庆祝胜利的作用。1950年代民间舞蹈方兴未艾,各地秧歌异彩纷呈,人们就在秧歌前冠以地名以示区别。陕北秧歌表现了陕北群众质朴、憨厚、乐观的性格,具有突出的历史文化价值。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陕北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绥德秧歌发展绥德,是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秧歌之乡,中国石雕之乡,中国唢呐之乡,中国剪纸之乡。这里有动人的传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这里有一代名将韩世忠,这里有茂腾腾的后生和俊美的女子。这里文化传承完善,每年的正月十五,绥德县上必定会有一场红火的秧歌盛会,各个乡镇,中学都有自己的绥德县第一中学秧歌队秧歌队。每年都有十多家秧歌队在街上表演,改革开放后跳的是新式秧歌,男女搭配一般为四列,女子多以双扇,男子则拿着伞。扭着欢快的秧歌。绥德县第一中学是一所历史颇久的中学,那里重视学生们的文娱生活,以前每年都有绥德一中秧歌队出演秧歌,后来则改为绥德一中与绥德中学交替演出,但是在老百姓嘴里头提起绥德一中的秧歌都赞不绝口。因为他们有绥德后生们的粗犷帅气,女子们的俊美,因为他们扭出了新一代的新气象,新一代的活力!!!2023-07-21 18:03:172
为什么说秧歌曲是反拍
秧歌剧,民间小戏,民歌体,因多在正月闹秧歌时演出而得名。子长、延川等地最早叫“场子”,还有一些地方称为“回回戏”“弯弯戏”或“回子”。把演出秧歌剧叫“闹回回”“闹回子”“闹弯弯”“闹丝弦”等。直至延安时期的新秧歌剧兴起后,才统称为秧歌剧。其流行地域主要是榆林各县及延安市北部各县。(一)陕北秧歌的形成与发展秧歌剧起源于我国民间的秧歌,而秧歌是中国民间歌舞体裁的一种,广泛地流传于北方汉族地区,大多数的秧歌演出均在传统的节日里。通常在较大范围的广场进行表演,演出人员较多,气氛热烈,因其源于农民劳动生活中所唱之歌而得名。秧歌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地域为特点的众多的艺术流派,其中以陕北秧歌最具特色。《延安府志》道:“春闹社,俗名秧歌”。其起源于社日祭祀土地神的活动。清李调元《粤东笔记》云:“农者,每春时,妇子以数十计,往田中插秧,一老挝大鼓,鼓声一通,群竞作,弥日不绝,是日秧歌”。故又有人指出,秧歌传自南方,是陕北的一种外来文化。作家曹谷溪在《再谈陕北秧歌剧》中说:“陕北人闹秧歌,就是图个红火。每年正月二三开始,几乎要闹腾一个正月天。一直到二月初二才压了锣鼓五音”。秧歌是一种集体娱乐的广场活动,少则几十人,多则数百,甚至成千,场面壮观,气势恢宏。延安秧歌的神韵在于扭动,其基本动律是扭、摆、走,扭似春花绽,摆似风吹柳,走似水上漂。“敲起来扭起来,不敲不扭唱起来”。所以闹秧歌,习称扭秧歌。演出时所有演员披红挂绿,在伞头的指挥下进行排列组合,变化出千姿百态的图案。秧歌队通常有彩绸、花伞、彩扇、舞鼓、舞狮、舞龙、旱船、跑驴、花轿、高跷、丑角、蛮婆等内容组成。延安秧歌已形成各地独领风骚的绝技,譬如宜川高跷、子长唢呐、安塞腰鼓、洛川狮子、黄陵芯子、富县飞锣、吴起铁鞭、延川大秧歌等。每年正月十五为全市秧歌大汇演,万人空巷,观众踊跃,各地、各行业秧歌队百花竞放,争奇斗艳,是全市最热闹的日子。旧时陕北闹秧歌,由农村群众在农闲时间举行,程式为三段:(1)谒庙:秧歌队组成后,首先到庙上去谒庙,即举行敬神仪式,祈求神保祐,消灾免难,风调雨顺,国泰民安。(2)排门秧歌:秧歌队谒完庙,开始排门,挨门逐户唱秧歌,多为预祝和祝贺主人来年或今年生财、丰收、人财两旺,并以户主的特点、行业即兴编唱,给予恭贺。排门秧歌多由伞头领唱,秧歌队成员和唱末句,以示祝贺。(3)扎场子:排门秧歌之后,由秧歌队成员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圆场(群众亦围观周围),中间场上的人表演节目,这是闹秧歌的压轴戏,节目多为“回回戏”,即歌舞小戏,秧歌戏,如《打梅花落》《说练子嘴》《耍水船》《耍竹马》《跑旱船》《舞狮子》《张公背张婆》《和尚戏柳翠》(假面具)等,以及其他秧歌小戏。由此可见,陕北秧歌是融各种艺术品种(歌、舞、杂耍、小戏、曲艺等)于一体的一种民间艺术,而秧歌剧则是在闹秧歌的基础上产生并成为秧歌的精彩部分。陕北秧歌源头久远。据记载,唐朝的歌舞《踏摇娘》采集自朔方(即今榆林所在地)民间,而《踏摇娘》在旧秧歌剧中已演变成为一个旦角。这说明唐时榆林地区已有类似秧歌的民间艺术活动,而在秧歌基础上派生出秧歌剧,最迟也不会迟于明代。1942年毛主席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陕甘宁边区兴起了新秧歌运动,秧歌剧发生了质的变化。新秧歌剧继承传统秧歌剧的优良传统和特点,在内容上阶级的功利性、为我性更强了,它成了共产党的喉舌,人民群众的明刀亮枪,突出宣传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矛头直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1943年冬,陕甘宁边区鲁迅艺术文学院鲁迅秧歌队由延安来绥德分区各县演出了《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新秧歌剧,促使延安、榆林地区出现了群众性编创和表演新秧歌剧的热潮。1944年5月24日,马可在《解放日报》撰文介绍陕北佳县农民李有源、李增正来延安途中用“骑白马挂洋枪调”编写秧歌曲“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东方红》。1944年3月21日,周扬发表长篇文章《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从理论上总结了文艺座谈会的延安秧歌运动。他说,就形式而言,它加进了“五四”以来新文艺形式的要求,融戏剧、音乐、舞蹈于一体,是一种新型的、小型的广场剧。延安时期涌现出一大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秧歌剧,著名的有《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十二把镰刀》等。郭沫若曾回忆说:“秧歌舞之到重庆,就是随着周恩来飞来的。”周恩来组织延安青年文艺工作者给中共驻重庆办事处人员举行秧歌演出,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亲自扭秧歌,把这一文艺活动带到了边区以外的广大地区,被重庆界称为“使今日的演剧运动踏上了一个新的旅程”。新中国成立后,陕北秧歌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对角色、音乐、服饰、舞美均作了较大改革,更好地反映出时代风貌,成为一支独具风采的地方剧种。21世纪,秧歌剧取得了更大成绩。2008年,由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和榆林市委、市政府联合打造的陕北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在榆林剧院首演获得巨大成功。同年10月参加第五届陕西省艺术节,荣获优秀剧目奖;2009年7月该剧在首都国家大剧院连演四场,受到首都观众的一致好评,文化部为该剧举办了研讨会;同年10月,该剧再次进京,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献礼演出;2010年5月,该剧参加文化部在广州举办的第九届中国艺术节,获得文华特别奖。(二)陕北秧歌音乐陕北秧歌的音乐以民歌小调为主,有时吸收眉户、道情部分音乐。“延安时期”新秧歌兴起后,文艺工作者多以民歌素材进行创作,因此,秧歌剧至今没有形成固定的曲牌及唱腔,属于雏形戏曲。陕北秧歌多一剧一曲,反复填词。大剧中有多曲连缀用法。唱词词格有七字句、十字句、五字句、长短句等。曲牌有丝弦牌曲和唢呐牌曲。两种牌曲也可混用,同时可将任意一首民歌小调的曲子当丝弦牌曲和唢呐牌曲用。1.秧歌调秧歌调,指陕北秧歌社火中常用的曲调。最常见的类似关中秧歌[四六曲]结构的[沿门子曲](群众所称的[秧歌调])。这种曲调为七言四句体歌词。第二乐句、第四乐句均有两小节的打击乐过门。第四乐句后加两小节的帮腔,然后再重复第四乐句,后加6—8小节的打击乐。由于在秧歌队沿门向群众拜年的活动中,艺人们即兴编唱的拜年词、祝贺词用的就是这种曲调,故称为“沿门子曲”。因其短小活泼,易于即兴配词演唱,又有打击乐器的烘托,使其热烈欢快,故被秧歌队所常用。这类常用曲调还有[水船曲][跑旱船][小放牛]等,都是在秧歌歌舞活动中普遍运用的曲调。实为秧歌戏中的一曲多用曲牌。2.民歌小调民歌小调是指保留民歌形态的曲调,这类曲调既是秧歌剧表演的内容,又可作单独的民歌演唱。如[信天游][绣荷包][令令郎]等,一般采用分节歌形式来表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另外,还有一种专曲专用的民歌小调,如《兄妹开荒》中所用的曲调,只能为《兄妹开荒》所用,其他剧目是不可用的。3.姊妹剧种音乐陕北秧歌音乐中的许多唱腔音乐,都是借用兄弟剧种而来,只是保留了秧歌剧的演出形式。例如《夫妻识字》就是借用了眉户的音乐。4.曲牌丝弦牌曲:[无事出东门][偷南瓜][张生戏莺莺]等。唢呐牌曲:[打娃娃][一马三跳涧][南瓜蔓]等。(三)器乐传统的陕北秧歌伴奏没有文场,只有锣鼓打击乐。搬上大戏舞台后的陕北秧歌,有了文场伴奏。传统秧歌剧的乐队伴奏分纯打击乐、唢呐和打击乐、文场乐器与打击乐等三种形式。纯打击乐伴奏俗称“干板秧歌”。2023-07-21 18:03:252
陕北秧歌的来源说法
秧歌之谜,是问秧歌从哪儿来,为什么叫“秧歌”。很多人都回答过这个问题。几百年来,它至少有十种写法儿:秧歌、阳歌、姎哥、央哥、扬高、羊高、迎阁、英歌、莺歌、因歌。有说秧歌原是南方稻区插秧之歌;有说它源于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有说这种歌舞起于凤阳,叫“阳歌”;有说“阳歌”是源于上古人类的太阳崇拜;有说秧歌为苏东坡所创,出自宋代;甚至有说是宋代时候,以“姎哥”为主要角色的西域歌舞,与汉族元宵社火结合,而形成“秧歌”。各种说法儿,有的颇有所依,有的颇具创意。其实,谜底就在于,这个在陕北乡间念作“yáng”的“秧”,到底该是哪个字?找到本字,谜就破解。文化人类学家有一个基本共识:人类文化来源于早期巫文化。阿城的讲述让我忽然意识到,秧歌应该也不例外。陕北秧歌今天的谒庙、彩门、九曲等十来种方式,包括广场上的歌舞,都应该有巫术源头。《周礼·春官》记:“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率巫而舞雩。”雩(yú)是求雨之祭,是大巫率小巫们举行舞蹈方式的祭天仪式。这应该是秧歌的源头之一。至今在陕北安塞沿河湾,正月十五晚上,转了消灾免难的九曲秧歌后,大家还跟着伞头儿成群跪在地上,对天告求——求一个今年的风调雨顺。在靠天吃饭的陕北,农民未雨绸缪,从周代继承下来的这种对天的礼数,从未失传。那,陕北秧歌的“沿门子”——也叫“排门子”、“转院”——传统,又从何而来呢?插队那会儿,余家沟没闹过串院“沿门子”的秧歌。但秧歌的传统是走村串户,转院拜年,到了谁家,就算为谁家驱了邪驱了病,保他四季安全生产、无病无灾。除此以外,秧歌队还要拜牲口圈、拜庙等等。政治挂帅和人民公社化后,排斥驱邪消灾的鬼神观念,个人的灾病也远不如集体大局重要,闹秧歌就光尽着大局闹了。不过,陕北的闹秧歌,虽然已经大有娱乐性质,但沿门驱邪驱病的传统从未消失。很多人认为,古代的傩仪是秧歌的源头。傩,是古时驱除疫鬼的一种仪式。《周礼》给我们留下了一段当时沿门驱邪驱病的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说方相氏领导一百多人进行傩事活动,挨门挨户驱除疫鬼。屋里有疫鬼,就会有邪行的事情发生,导致大小人口患病甚或死亡。沿门驱疫的目的就是逐户驱邪驱病,彻底消除疫病隐患,保证部落人口平安繁衍。同类的记载不止一处。有说甲骨文里已记室内的“驱鬼疫之祭”,并记有驱鬼逐疫的傩祭舞蹈;有说方相氏索室驱疫是傩仪之始;还有说五千年前颛顼氏的儿子成了鬼,那个年代就索室驱疫了,这就把沿门子的出现时间又提早了二千年,虽似附会,但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真实。陕北秧歌“沿门子”的形式已经没了傩面具,而且不用进屋,只要到门前歌舞一番,就算驱了病灾,但驱除的目的,跟三千年前一样。 《论语·乡党篇》记:“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说孔子逢乡里人搞傩仪驱鬼,便穿上朝服,站在家庙的东阶上。傩是一种仪式化、制度化的巫术活动,它继承巫术的力量和方法,靠强烈的声音节奏和发散的舞蹈形式聚合能量,达到超自然的境界,实现沟通人神、安定人间的目的。重要的是,傩,也叫做“禓”。同样是孔子这件事儿,《礼记·郊特牲》记:“乡人禓,孔子朝服立于阼,存室神也。”战国时赵国史书《世本》有“微作禓,五祀。”说商族第八代领导人上甲微创建了“禓五祀”之礼——那时候还没有商朝。据此有学者推测,商时候叫“乡人禓”,周时代说“乡人傩”了。“禓”的意思,汉《说文》解释是“道上祭。”对此,后人多说是在道路上的祭祀。《礼记集说》讲:“禓,犹禬也。”禬(guì)也是一种祈祷消除灾祸的祭仪名称。郑玄注“乡人禓”则说:“禓,强鬼也。谓时傩,索室驱疫逐强鬼也。禓,或为献,或为傩。”意思是,“禓”是非正常死亡的人变成的鬼,把这个鬼名用作祭祀之名,指的就是沿门驱病的傩仪。禓,也叫献,也叫傩。这么说,这个“禓”不就是那种走来走去沿路祭祀的“道上祭”吗? 这个“禓”,一直有两个读音。现在念作shāng,此外,它还念yáng。《说文》说“禓”是“?#91;声”,徐铉注“禓”和“?#91;”的音,都是“与章切。”在《广韵》《集韵》里,“禓”都有跟阳、?#91;、洋、羊、杨什么的一样的音儿。《康熙字典》里还有:“《韵会》余章切,《正韵》移章切,并音‘阳"”。《礼记正义》里注“乡人禓”的禓是“音伤”,《说文》说“道上祭”的禓是“?#91;(yáng)声”,说明这同一件事儿,有两个音。而琢磨“禓,或为献,或为傩”的时候,禓如果读“阳”,就好理解些。因为那时候,“献”的声母挺像h??h??,到现在,客家、闽南还是这音儿。而“禓”,那会儿声母是接近h的一个浊声。至于“或为傩”,我们只能知道,现在还常有把人“阳”说得跟“娘”似的,很难说古时候禓、傩没有接近的声母。恐怕在唐朝以前,大家早就不把“禓”念成“伤”了。颜师古在《匡谬正俗》里说原因:“乡人禓音伤……而徐仙音禓为傩。今读者遂不言禓,亦失之也。”说晋代徐邈说“禓”念“傩”,大家读了他的书,就都不念“伤”了,“禓”的“伤”音便失传了。历史上,“乡人禓”的禓,确实读过“阳”。明·郝敬的《礼记通解》说乡人禓是袒裼(xī)相逐,不读为阳。他主要是在说禓字儿写错了。但我们从中可以看到,那时候,“乡人禓”的禓,显然是念“阳”。 “禓(yáng)”在陕北,至今还是个巫术。陕北人死后,葬礼仪程中有个巫仪音“起阳”,今天看来,实际上是“驱禓(yáng)”。这是在把棺材抬往墓地之前的一种祭仪。阴阳先生使用巫术驱赶周边鬼神,以便死人的灵魂顺利动身上路。这时众人回避,阴阳先生在亡者临终呆的窑洞里,拿把菜刀甚至铡刀大舞一通,口中叽哩哇啦。只听见他将手里铃铛摇得下课铃般响亮,又“乒乒乓乓”把个缠住腿的公鸡往地上乱摔,那鸡受尽虐待,喊声惨烈。最后,听见“当”的一声响。再看时,他已站在窑洞院里,将一只盛满柴灰的碗打碎,灰面子和碗碴子在棺材前铺下一地。那只鸡是邪祟的象征,虐待它,是为了让邪祟不堪折磨而离去,从而达到驱除目的。一个人死后,家人要跨立门坎摔死一只鸡。如果人是非正常死亡,就在他亡处摔死那鸡。今日陕北乡间说这是让鸡“替死”。但是人已死亡,何以替代?其实,杀鸡驱鬼——以前还杀狗驱鬼,是一个悠久的巫术传统,也曾被纳入礼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里说:“杀鸡着门户逐疫,礼也。”《旧唐书·礼仪志》也记:“季冬晦,常赠傩磔牲于宫门及四方城门,各用雄鸡一。”可见杀鸡是傩仪项目,其目的,一定跟郑玄讲的“禓,强鬼也”有深层关系。不杀而改虐待,实在是因为那公鸡还能继续追踩母鸡、司晨报晓。北京俗话有句“殃打了一样”,是说那人萎靡、没精神。旧时,北京说人死之后,有一股煞气,叫“殃”,人死几天后出来。如果大活人被殃打着了,不死也得大病一场。可是,“殃”不是鬼的名称呀。说不定,这个“殃”,就是郑玄说的那个“禓”鬼,这个字写作“禓”才更对头呢。从陕北那个巫仪的性质和目的来看,它无疑是“驱禓”,甚或就是“驱傩”。因为禓、傩曾经可能同音。不管是禓是傩,大家驱的,是同一类鬼。这个“起”呢?当年从北方长征南下的客家人,现在的“驱”读音,和“起”的元以来近代音、现在闽方言音,是一致的。如此,这个“驱禓”,就是在陕北话里深藏不露年深日久的底层词汇了。禓、傩的舞蹈方式起源于远古的巫。《说文》对“巫”字的解释就是:“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像人两袖舞形。”陕北的“驱禓”是巫师舞动的一种残留。巫的集体方式,则演变成后来的集体歌舞。山东有一种祭祀舞蹈叫“商羊舞”,这个名称,让人联想到“禓”的shāng、yáng两音——它会不会是“禓(shāng)禓(yáng)舞”?此外,歌舞中的角色现象还发展成傩戏、阳(禓)戏。这些保留着“禓”的沿门驱疫内容,以及始于“道上祭”的、融合了天地崇拜、生殖崇拜、鬼神崇拜内容的乡间歌舞,总称了“禓(yáng)歌”。谁也不知道“禓歌”这个词在口语中是什么时候产生的。只知道“禓”的意思早早就淡出了文人记忆,有关的文字表述,均以“傩”代之。但是,这个词沉淀在口口承传的民间语言里,沉淀在民俗中,虽然千百年后被写成了“秧”,但它的文化内涵就和表现秧歌场子的旋转纹样一样,流动不停。 陕北秧歌舞,历史悠久相传北宋时已有,原为阳歌,言时较阳,春歌以乐。《延安府志》记有春闹社,俗名秧歌。 由此可知,秧歌源于社日祭祀土地爷的活动。 清李调元《粤东笔记》云:农者,每春时,妇子以数十计,往田中插秧,一老挝大鼓,鼓声一通,群竞作,弥日不绝,是日秧歌。故又有人指出,秧歌传自南方,是陕北的一种外来文化。作家曹谷溪在《再谈陕北秧歌》中说:陕北人闹秧歌,就是图个红火。每年正月二三开始,几乎要闹腾一个正月天。一直到二月初二才压了锣鼓五音。形式多样,是一种民间广场集体歌舞艺术,表演起来,多姿多彩,红火热闹。 陕北地区 闹秧歌习俗由来已久。如陕北的绥德、米脂、吴堡等地,每年春节各村都要组织秧歌队,演出前先到庙里拜神敬献歌舞,然后开始在村内逐日到各家表演,俗称排门子,以此祝贺新春送福到家,这是古代祭社活动的延续,十五日灯节这天,秧歌队还要绕火塔转九曲。绕火塔也叫火塔塔,先用大石和砖垒起通风的座基,上面再用大块煤炭搭垒成塔形,煤炭之间有空隙,填入柴禾、树枝以便燃点。由于当地煤炭质量好,又有柴木助燃,所以在十五日的夜晚点燃后,火焰照红夜空,秧歌队绕塔高歌欢舞,非常好看。此习是古代祀太乙积薪而然求火消灾驱邪的遗风。此风俗在清代县志中有记载,如《绥德县志》并以煤块积垒如塔,至夜,然(燃)之,光明如昼。《米脂县志》铺户聚石炭垒作幢塔状(俗名火塔塔),朗如白昼。可见此俗由来已久。2023-07-21 18:03:431
延安文学的基本信息
主 办: 延安市文联主办单位:延安文学杂志社编辑单位:《延安文学》编辑部主 编:曹谷溪地 址:陕西延安市七里铺文艺之家大楼邮政编码:716000国内统一刊号:CN61---1047/J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6---3498国内征订代号:52-91周 期: 双月定 价:12元/期2023-07-21 18:03:551
华西专修大学怎么样?
西安华西专修大学在河南欺骗招生 时间: 2010-08-10 23:32:45 访问次数: 161 | [<<] [>>] --------------------------------------------------------------------------------西安华西专修大学是一所民办非学历学校,没有招收学历教育学生资格,也没有颁发国家承认学历毕业证书资格,只是一个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机构。但是,该校在招生中不但打着学历教育的旗号在自己设立的27个二级学院中招收大专、本科学历学生,而且还在全国很多省、市发放没有审核备案文号的招生简章进行虚假宣传,广设招生陷阱。对此,记者做了调查采访。 校名缩水:非学历助学机构打着学历教育旗帜招生 记者在一份没有国内统一刊号和内资刊号的《华西大学报》上看到,这个在各地招生点向社会发放的报纸上公布了27个二级学院招生信息,学历层次上写的全部是专科和本科。在这份报纸的报名须知一栏里写着:学生在校参加全国统一考试,经考试合格,发给国家承认的大专或本科学历证书;学生在校参加由我校组织的毕业生考试,经考试合格,将颁发西安市教育局备案的我校学历证明。 记者在西安华西专修大学设在河南、河北等省的市、县级招生点上拿到了一些该校的招生简章。记者发现,这些招生简章写的全部是“西安华西大学”而不是西安华西专修大学。而且,各个二级学院的招生简章五花八门,格式不一致,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学历层次都写着大专、本科。 在《华西大学报》上专业设置中有在校可以考取的职业资格认证一栏,承诺了160种左右的证书都可取得。比如传媒学院就写着:记者证……。上一个非学历学校就能拿到记者证?记者查看了《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第十一条明文要求:“未列入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当年公布的具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学校名单的民办高校,不得招收学历教育学生。”但是,西安华西专修大学却明目张胆的违反规定。 一校三区:办学许可证许可范围外另设两个校区 记者查看了陕西省教育厅给西安华西专修学院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上面写着:名称,西安华西专修大学;地址,西安市蓝田县向阳19号;学校类型,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办学内容,全日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 办学许可证上没有写明在别的地方还有办学地点。但是,西安华西专修大学有三个校区对外招生。 记者从招生人员提供的招生简章上看到,除了陕西省教育厅批准的办学地点(西安市蓝田县向阳19号)之外,还有陕西省宝鸡市眉县红河谷华西走廊1号、杨凌示范区水厂路1号两个校区。 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民办高校应当按照办学许可证核定的学校名称、办学地点、办学类型、办学层次组织招生工作,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民办高校不得在办学许可证核定的办学地点之外办学。不得设立分支机构。不得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西安华西专修大学违反了这个规定。 记者拿到的招生简章中,只看到名字为“西安华西大学—财富教育学院”的招生简章上写的是向阳校区:西安市蓝田经济技术开发区向阳路19号。其他的招生简章都是写着三个校区。 跨省招生:未经生源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西安华西专修大学打着“西安华西大学”的名义在全国各地,设立了很多招生点。记者在河南等地的市、县招生点上,咨询了有关招生人员,“你们在河南省内招生,经过河南省教育厅审核批准没有?” 有关人员反问记者:“我们是西安的学校,为什么要让河南省教育厅批准呀?” 记者告诉有关招生人员:“《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招生工作的意见》规定,民办高等教育机构主要面向本地区招生,确需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的,须经教育机构所在地和生源所在地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同意。你们跨省招生为什么不能让河南省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批准?” 招生人员告诉记者:“(我们)不知道有这个规定。” 记者问:“你们都是学校老师吗?” 有关人员显得支支吾吾,最后表示:“我们是学校专门负责招生的。” 在河南一招生点上,一位知情人偷偷告诉记者:“今年参加招生的人员,有一部分是招生代理,每招一个学生给一定的提成。” 招生简章:没有陕西省教育厅批准备案文号 在河南、河北等地的招生点上,记者看到的招生简章都没有陕西省教育厅批准备案文号,而且格式不一。一个二级学院一个样子,宣传内容也不一致。 我国《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民办高校招生简章和广告必须载明学校名称、办学地点、办学性质、招生类型、学历层次、学习年限、收费项目和标准、退费办法、招生人数、证书类别和颁发办法等。民办高校应当依法将招生简章和广告报审批机关或其委托的机关备案。发布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必须与备案的内容相一致。未经备案的招生简章和广告不得发布。 西安华西专修大学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去做。其发布的招生简章上,写的是西安华西大学,故意省略“专修”二字,招生简章上没有对退费办法的说明,对证书类别说的含糊不清。有一份招生简章上写道:“学生参加学生在校参加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合格者发给国家承认的大专或本科学历证书;学生在校参加由我校组织的毕业生考试,考试合格颁发西安市教育局备案的我校学历证明。”对获得学历的的方式,什么样的文凭,没有详细说明,故意误导考生。 巧搭名校:所谓学历教育就是报其他学校自学考试 记者在招生简章上看到,华西专修大学一部分二级学院在打着与别的名牌大学合作办学的旗帜招生。西安华西专修大学与其他公办高校有什么关系? 采访中,记者在西安市蓝田县向阳19号见到了向阳校区的负责人穆耀辉主任。当记者询问该校是什么类型的学历教育的时候,穆主任告诉记者,西安华西专修学院是一个助学机构,不发学历证书。所有的学生,要想获得学历文凭都要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上那个学校建那个学校的学籍,比如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华西专修大学是他们的教学点。华西专修大学其实就是自学考试社会助学班。 记者问:“国家规定,民办非学历高校不得借用普通高等学校的名义招生,不论是自考、成教,非经批准,任何学校和单位均不得安排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计划,也不得挂靠具有招生资格的学校和单位招生。该校是否在挂靠招生?” 穆主任说,我们这里是他们的教学点。我们只是承担助学。 记者又问:“你们学校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通过率是多少?你们招生简章上也没有写。” 穆主任回答:“有百分之九十**。” 记者咨询了其他学校得知,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通过率只在百分之四十几,也就是说,只有不到百分之五十的学生能拿到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证,根本达不到百分之九十多。 招生计划:虚虚实实说法不一真假难辨 记者在西安华西专修大学的招生简章上,看到不同情况的招生计划,有的二级学院有具体数字,有的没有具体数字。比如,财富教育学院,9个系56个专业总计划为专、本科合计3540人;汽车工程学院9个专业计划为专、本科合计2300人;信息工程学院3个系10个专业计划招本科750人;军地教育学院6个专业计划招收专、本科500人;石油化工学院10个专业计划招生1600人等等,但也有很多二级学院的招生简章上没有写上拟招生人数。根据华西专修学院的27个二级学院来推断,招生计划应该是几万人。 按照规定,民办高校招生简章和广告必须载明招生人数,由于一些学院没有详细数字公布,记者也难以查出详细数字。 记者在西安华西专修大学蓝田校区采访时,咨询了校区负责人穆耀辉主任。穆主任告诉记者:“我们的招生没有计划,民办助学单位,招多少都行,没有一定的计划数,只能根据招生的情况,招多少是多少。” 没有人能说清华西专修大学招生计划是多少,只知道该校派出去很多人在全国各个人口大省进行招生。 虚假宣传:零学费入学的义举被质疑为招生的陷阱 2010年5月4日、6月5月,西安华西专修大学在《中国青年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等媒体做了大版面的广告宣传,这本是一种很正常的商业行为,却成了西安华西专修大学在社会上招生时炫耀的资本。一些招生人员给记者拿出了几张报纸说,我们学校都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评为中国名牌大学了,他们还给我们学校作了报道。 记者看过了西安华西专修大学在国家知名媒体所做的广告,主要是宣传该校零学费入学和信贷助学招生的事情。 零学费入学,是不是学生到这个学校上学就可以不交学费?记者咨询了蓝田向阳校区的穆主任,穆主任告诉记者,不是全部零学费入学,是每个系里面有一个专业零学费入学。 在《华西大学报》的报名须知里写着:“零学费入学的学生,寒暑假必须参加带薪社会实践5个月,薪金总额的50%转入学校冲抵学费。” 一位学生说:“说的是零学费,实际是学校安排我们到指定的地方去打工,挣的钱顶了该交的学费,时间由学校定,让我们打工多长时间我们就得在那里干。结算都是学校的事情,我们也不知道每月多少工资。” 就业诱惑:保证98%就业率数万年薪设招生陷阱 在西安华西专修大学石油化工学院的招生简章上写道:“学院将每年提供大于毕业生人数3-5倍的就业岗位供毕业生选择,为毕业生开辟了畅通的就业渠道,就业率可保证在98%以上。” 在西安华西专修大学国际卫生学院的招生简章上写道:“包吃住,转正后每年收入不低于30000元,第二年年收入平均在3-6万元之间……” 这种承诺性语言很具有诱惑力,目的是让广大的考生到这个学校上学。但是,这种承诺是否能够兑现是关键的问题。记者咨询北京一位名牌大学的教授时得知,能保证就业率在98%以上、年收入平均在3-6万元之间,国家一类大学都不敢保证。 今年4月份,陕西省教育厅曾经就提防承诺性语言违规招生做出过要求,严禁进行任何形式的模糊、误导性招生宣传,不得使用承诺性语言进行招生宣传,不得以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名义进行宣传;更不得出现贬低其他学校的用语以及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情形。坚决制止和有效打击各种非法招生和招生录取欺诈行为,不得聘用临时人员进行招生工作,严格禁止代课教师或组织在校学生在学习期间参与招生活动。 但是,陕西省的规定在西安华西专修大学成了一纸空文。2023-07-21 18:04:115
路遥的资料
路遥(1949年~1992年),中国当代作家,生于陕北一个世代农民家庭,其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该作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后因肝病早逝,年仅42岁。中文名: 路遥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陕西榆林 出生日期: 1949年12月3日 逝世日期: 1992年11月17日 职业: 作家 路遥(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卫国,汉族, 中国当代作家。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同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册。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因此荣获茅盾文学奖。该书未完成时即在中央人民电台广播。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由于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他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伏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 路遥的创作随笔《早晨从中午开始》正让我们穿透他的作品而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文学的执着和创作时的艰辛,“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正是这样才使我们看到了鲜花和掌声之后的艰难之路。 路遥的追求与成功,他的忧思与矛盾,都同他的心理结构有着密切的联系,他被称为“土著”作家,主要受到的是农民文化的影响,作为农民的儿子,他深深地爱着他的故乡,承袭和接受了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农民生活作为他取之不尽的源泉。但他又是一名“文明”的作家,他立意高远,广纳博取,时时瞻望世界文化,他喜欢《红楼梦》 、鲁讯的作品,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肖洛霍夫的作品他更是百读不厌。各种报纸期刊他也经常翻阅,勤奋大量的阅读,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再参之以他独特的生活体验,使他的创作博大宏阔却又情深意长。[编辑本段]路遥的青少年时代 曾写出洋洋百万字的文学作品,为我们理想的生活而讴歌、呐喊的作家路遥,已轻轻地离开的们7年了,尽管很长时间以来,我们都不愿相信这一点。 这位黄土地生养的作家,似乎又化作了一把黄土,飘落在每座山巅之上,也似乎化作了缕缕炊烟,弥漫在每一孔窑洞里,给我们活着的人,留下无限的思念和财富。 1949年冬天,在陕北清涧县一个很偏僻的荒山沟里,诞生了一个男孩,那位大字不识一个的农民父亲,决没料到他的儿子日后会成为震惊中国文坛的著名作家。 当路遥降生到这人间时,他的家庭和社会生活的生存环境,并没有给他呈现出玫瑰一样艳丽的色彩。他的家里十分贫穷,十来口人只有一床被子,缺吃,少穿,越来越多的孩子成了这个家庭的主要负担。 童年的路遥,特别聪明和懂事。他的母亲曾说:“我家路遥从小就是个精,就是个脑子利(清涧方言,即脑子聪明),从来没让我急过肚子。他七八岁就会砍柴了,他把砍的柴捆成一捆一捆,摞在碱畔上,摞下美美一摞,俊得让人舍不得烧。” 路遥在王家堡上完一年级后,这个贫穷的家再也没办法维持生计了,于是,父母决定把他们的第一个儿子路遥,过继给远在百里之外--延川县郭家沟的哥哥。 那是一个秋天的早晨,父亲拖拉着路遥离开王家堡,翻过九里山,顺着秀延河向他大伯家走去。走到清涧县城宿了一夜,没有钱吃饭,父亲只好用生玉米棒子给他充饥。第二天黎明,父亲用仅有的一毛钱为他买了一碗油茶,而后,继续赶路。整个路程上百里,路遥脚穿一双破布鞋,走到目的地时,他身上的衣服都破了,脚上也磨起了很多血泡。当时路遥只有8岁。 第二天清晨,父亲以赶集为借口走了。路遥躲在村里一棵老槐树背后,眼泪扑簌扑簌的看着父亲蹋着朦胧的晨雾,夹着个包袱,像小偷一样悄无声息地走了。就这样,路遥和家乡一别就是5年,父母很少来看望,也没能力关心他。从清涧老家走到延川郭家沟,是路遥人生的辛酸之旅,他一般不愿与人说起。 1987年的一个有月亮的晚上,路遥曾对他的好友朱合作说起这件事。他说,他成年之后也极少去清涧县城,因为那地方曾是“我的伤心落泪之地”。 从此,路遥就与他的养父母生活在一下走。 慈爱、质朴的养母,如同黄土地上的马菇茹,寂寞地开着灿烂的花。她和她的老伴,对路遥如亲生儿子一样,管他吃,管他穿,什么都由着他。 养父母有时连口粮也没法供应,路遥就常常独自跑到荒野地里,在收获过的土地上,去寻觅残留下的玉米粒充饥。 在憨厚善良的养父母支持下,路遥度过了他的求学时代。路遥的养父也是个农民,没有孩子,家里也很贫穷,只能勉强供路遥上村里的小学。那时,路遥时常为买不起几分钱一支的铅笔而忧愁半天。 上小学时,路遥最怕上美术课。没有道林纸,没有水彩颜料,连那指头大的十二色硬块水色也买不起--每片都要一毛钱。他束手无策,只得呆呆坐着,忧伤地看同学们调色、画画,或者找个借口离开教室,不到下课不再回来。 小学时,路遥的观察力颇强。他曾根据各人的相貌特征、身材高低、发音习惯、家庭出身等特点,给班里的每个同学送去一个令人发笑的又贴切的“绰号”。 路遥升初中时,因生活所迫,养父不愿让他参加考试。路遥心里明白,养父实在没有能力供他上学了。但生性倔强的路遥,是含着泪也要证明自己行!当时,在1000多名考生中,县立中学只招收100来人。结果,路遥在人生的第一次竞争中胜利了。 但家里实在没有钱,半个月过去了,路遥都没有去报名,等到东挪西借地筹到钱去报名时,学校按规定不收了。路遥哭着找到正在县上开党代会的村党支部书记。好心的村支书领着他找县长、局长、校长、最后文教局开了个碰头会,才收下这个穷学生。 初中三年,是路遥人生中最困顿和难熬的一段经历。他没有生活保障,连每月五六元的伙食费都交不起,有时连五分七的清水煮萝卜菜也吃不起。那时,学校的饭菜分为甲、乙、丙三个等级,路遥所吃的全是丙级饭:稀饭、黑窝头、野酸菜。而所有这些,还是他要好的同学们凑集起来的。 每个星期天,路遥都回村里参加劳动,吆喝牛耕种自留地,去大田里背庄稼,挣工分,给贫困的家添补收入……因而,他受到村里人的夸奖,常常得到劳动奖状。 小小的路遥,不仅仅满足于身边的一事一物,还对外面的世界有一种荒漠渴盼清泉般的向往。 想了解外面,当时没有其它途径,只有读各种各样的书。于是,路遥就对各种各样的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如饥似渴地读个没完。 课本,路遥看几遍就罢手,却专爱一晚上一晚上地熬油点灯读课外书,这也许是他平时学习成绩一般,但考分比较高的一个原因吧。 17岁之前,路遥连县境也没出过,但他已知道外面世界的很多事情了。路遥幻想有一天写本书,把自己的想法痛痛快快地告诉更多的人,这使他产生了一种写作的愿望,因此路遥在小学和中学,每一篇作文都写得很认真。 上中学时,路遥对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时,他近乎贪婪地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青年近卫军》《毁灭》《铁流》等书籍,不仅为了创作,更主要的是想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在路遥的中学时代,给他帮助最大、影响最深的,是他的班主任常友润老师。 常老师从路遥的作文中,看出他是一株很有希望的文学幼苗,便开始有意识地让他往这方面发展。只要班上需要写成文字的东西常老师就让路遥去尝试。 一次,班上举行朗诵会,朗诵的内容有诗歌、散文、戏剧片断。为了把这次活动办得有声有色,也为了锻炼路遥,常老师就让路遥用文学语言写出晚会的串联词。晚会上,那优美的串联词和精彩的朗诵,赢得了师生们的一阵阵掌声。 常老师还把自己积攒下的很多文艺书籍送给路遥,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日日夜夜》《红旗谱》《创业史》《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中外名著。 常老师把自己的财富,都无私地交给了这位颇有天赋的穷学生,是期望路遥日后成才。 所以,即使成才成名了,路遥都把这位老师当作一生的知己,经常到常老师家去看望,感谢老师的培育之恩。 1966年,路遥中学毕业后,回乡村教书,后又调到县文工团搞编剧。 饥饿的经历和苦难的生活,给路遥留下了非常强烈的印象,也促使他拿起自己擅长的笔,来反映这忧伤或者苦痛的一切。路遥在《在困难的日子里》和《平凡的世界》里所写的,都有着自己辛酸的影子。 命运没有给路遥带来温饱和高贵,却使他深刻地理解了人生的艰辛和劳累。正如他在《平凡的世界》里所写的:“我们出身于贫困的农民家庭--永远不要鄙视我们的出身,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将一生受用不尽。” 由于他读得多,笔杆子又利索,加之到处盛开的陕北民间艺术之花,给了他“后天的补养”,所以,路遥文学创作的信心越发高涨。他以“樱依红”的笔名,在县文化馆的油印刊物《革命文化》上发表了《塞上柳》、《车过南京桥》两首诗歌。这两炮打响,路遥便一发不可收地向文坛进军,有时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路遥不停地写呀写,仅1972年一年中,他就创作诗歌50余首,其中有6首在报刊上发表。他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 同时,路遥还与曹谷溪、白军民、陶正等文学知音一起,筹办了属于他们那片天地的文学小报《山花》。他们自写、自编、自印,辛勤地出版着《山花》这张充满泥土气息的八开小报。 反过来,《山花》也以其诱人的魅力,真诚地改变着他们中间的每一个人。对路遥来说,它似乎具有重要的转折意义。正如路遥在《山花》创办十周年纪念大会上所说:“艺术,用它巨大的魅力改变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我深深感谢亲爱的《山花》的,正是这一点。” 1973年,23岁的路遥一步一曲折地被推荐到延安大学中文系,开始了寒窗苦读的生活。他饥渴而贪婪地吸吮于文学世界的百花丛中,跨入了他人生旅途中一个新的驿站。 作品: 新版《路遥全集》共分六卷,包括“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平凡的世界》、中短篇小说两卷《人生》和《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以及包含18篇随笔、评论、特写的合集《早晨从中午开始》。2023-07-21 18:04:272
延川县中学的介绍
延川县中学创建于1956年,是陕西省重点高中。学校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20658平方米,现有教学班级42个,学生2850人。有教职工170人,其中专任教师128人,研究生学历7人,本科学历120人,中级职称40人,高级职称16人,省级先进德育工作者2人,市级劳动模范1人,省、市级教学能手15人,各级骨干教师42名。1几十年来,延川县中学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著名作家路遥、浏阳河、厚夫、 诗人曹谷溪及被誉为“中华毕加索”的艺术家冯山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理学博士后贺东祥等人,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美好的中学时代。2023-07-21 18:04:341
延川县中学的学校简介
延川县中学创建于1956年,是陕西省重点高中。学校占地面积120亩,建筑面积20658平方米,现有教学班级42个,学生2850人。有教职工170人,其中专任教师128人,研究生学历7人,本科学历120人,中级职称40人,高级职称16人,省级先进德育工作者2人,市级劳动模范1人,省、市级教学能手15人,各级骨干教师42名。几十年来,延川县中学为国家和地方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著名作家路遥、浏阳河、厚夫、诗人曹谷溪及被誉为“中华毕加索”的艺术家冯山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理学博士后贺东祥等人,就是在这里度过了他们美好的中学时代。近年来,延川县中学立足现实,着眼未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严谨治校,围绕创建一流名校,铸造一流名师,培养一流名生的办学理念,励精图治,深化改革、夺得了学校管理、教育教学质量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全面丰收。 基础设施建设引人瞩目。近几年来,学校筹资二千多万元,重点实施了“七大校建工程”,校园面貌焕然一新。教师住宅分四个区域,拥有住宅楼两栋,窑洞145孔,教师住宅均为单门独院或单元套房;学生住宿实行公寓化管理,宿舍配有电话,拥有近千平方米的师生餐厅;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均配备一流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其中投资一百余万元,建成了多媒体教室及校园网,凉亭、藤廊、花园、草坪、松柏的兴建与种植,点亮工程的实施,将校园装点成了花园式的学校。2023-07-21 18:04:481
史铁生最短的文章
悼路遥 我当年插队的地方,延川,是路遥的故乡。 我下乡,他回乡,都是知识青年。那时我在村里喂牛,难得到处去走,无缘见到他。我的一些同学见过他,惊讶且叹服地说那可真正是个才子,说他的诗、文都作得好,说他而且年轻,有思想有抱负,说他未来不可限量。后来我在《山花》上见了他的作品,暗自赞叹。那时我既未做文学梦,也未及去想未来,浑浑噩噩。但我从小喜欢诗、文,便十分的羡慕他,十分的羡慕很可能就接近着嫉妒。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北京,其时我已经坐上了轮椅。路遥到北京来,和几个朋友一起来看我。坐上轮椅我才开始做文学梦,最初也是写诗。第一首成形的诗也是模仿了信天游的形式,自己感觉写得很不像话,没敢拿给路遥看。那天我们东聊西扯,路遥不善言谈,大部分时间里默默地坐着和默默地微笑,那默默之中,想必他的思绪并不停止。就像陕北的黄牛,停住步伐的时候便去默默地咀嚼。咀嚼人生。此后不久,他的名作《人生》便问世,从那小说中我又听见陕北,看见延安。 第二次见到他是在西安,在省作协的院子里。那是1984年,我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回陕北看看,路过西安,在省作协的招待所住了几天。见到路遥,见到他的背有些驼,鬓发也有些白,并且一支接一支地抽烟。听说他正在写长篇,寝食不顾,没日没夜地干。我提醒他注意身体,他默默地微笑。我再说,他还是默默地微笑,我知道我的话没用,他肯定以默默的微笑抵挡了很多人的劝告了。那默默的微笑,料必是说:命何足惜?不苦其短,苦其不能辉煌。我至今不能判断其对错,唯再次相信“性格即命运”。然后我们到陕北去了,在路遥、曹谷溪、省作协领导李若冰和司机小李的帮助下,我们的那次陕北之行非常顺利,快乐。 第三次见到他,是在电视上,“正大综艺”节目里。主持人介绍那是路遥,我没理会,以为是另一个路遥,主持人说这就是《平凡的世界》的作者。我定睛细看,心重重地一沉。他竟是如此地苍老了,若非依旧默默地微笑,我实在是认不出他了。此前我已听说他患了肝病,而且很重,而且仍不在意,而且一如既往笔耕不辍奋争不已。但我怎么也没料到,此后不足一年,他会忽然离开这个平凡的世界。 他不是才四十二岁吗?我们不是还在等待他在今后的四十二年里写出更好的作品来吗?如今已是“人生九十古来稀”的时代,怎么会只给他四十二年的生命呢?这事让人难以接受,这不是哭的问题。这事,沉重得不能够哭了。有一年王安忆去了陕北,回来对我说:“陕北真是荒凉呀,简直不能想象怎么在那儿生活。”王安忆说:“可是路遥说,他今生今世是离不了那块地方的。路遥说,他走在山山川川沟沟峁峁之间,忽然看见一树盛开的桃花、杏花,就会泪流满面,确实心就要碎了。”我稍稍能够理解路遥,理解他的心是怎样碎的。我说稍稍理解他,是因为我毕竟只在那儿住了三年,而他的四十二年其实都没有离开那儿。我们从他的作品里理解他的心。他在用他的心写他的作品。可惜还有很多好作品没有出世,随着他的心,碎了。这仍然不止是一个哭的问题。他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上倒下去,留下了不平凡的声音,这声音流传得比四十二年要长久得多了,就像那块黄土地的长久,像年年都要开放的山间的那一树繁花。2023-07-21 18:05:021
用如痴如狂造句
如痴如狂的意思是:形容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为某人某事所倾倒。在句子中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出处《孽海花》第七回:"倾城士女如痴如狂,一条七里山塘,停满了画船歌舫,真个靓妆藻野,炫服缛川,好不热闹。"造句1、曾经,我对文字如痴如狂,高三那年,大有为其生,为其,之势,老师在讲台上淘淘不绝为我们复习授课时,我却把自己丢在文字堆里。2、他演这一角色演得好像欲望令他变成如痴如狂一般。3、怎样在夜总会和酒吧里让单身女人被吸引得如痴如狂?4、那散发着淡淡油墨味的清香,令作者如痴如狂,这种痴迷也带给了作者自豪和满足,伴着书香作者遨游于中华古国。5、曾有那么一些时日,如痴如狂地看一些青春文学小说。6、红楼梦让我如痴如狂爱不释手。7、歌声高亢,那浪的舞蹈就如痴如狂;歌声婉转,那波的动作便婀娜旑旎。8、但她的美丽、她的聪慧、她的活力,却让旁人惊为天人色授魂与,让雷欧如痴如狂,不惜以生命为之守护。9、不久,派送外卖彩旦变得如痴如狂,许多纽约人开始把外卖菜单视为有助商业成功却造成环境污染的垃圾。10、瓦尔维勒男爵如痴如狂地追求马格丽特。11、他们噼噼啪啪地鼓掌,如痴如狂地赞美。12、昨天的演唱会,令所有歌迷如痴如狂。13、再稍大了些,便迷恋文字的墨香味,写文章如痴如狂,大有为其生为其亡之势。14、半年来,为了生计奔忙,为了家庭抓狂,为了工作不上床。半年来,为了房子彷徨,为了和睦思量,为了票子如饿狼。半年来,我如痴如狂,如牛如狼,想着法的把业创。15、年青的女孩子见到她们喜欢的歌星都如痴如狂。16、雨天代表我对你思念,缠缠绵绵;晴天代表我对你的牵挂,牵肠挂肚;刮风代表我对你的祝福,如痴如狂;阴天代表我对你的祈盼,天昏地暗。祝你幸福一生!17、不敢说我爱她爱得如痴如狂,也不敢说我爱她爱得忘却自我,我只敢说我对她的爱是不能形容的。18、杜薇薇,平州家世显赫的大家小姐,对钢琴如痴如狂,从小父兄爱如珍宝,不谙世事,却心地纯善。19、我的篮球技术并不怎么好,可是,自从我从电视节目中目睹姚明潇洒的样子,就如痴如狂地喜欢上了打篮球。20、上海人大概不会忘记自己的玛丽莲梦露——阮玲玉,也不会忘记曾经让人如痴如狂的张爱玲吧。近义词如痴如狂 如梦如醒反义词无2023-07-21 18:05:118
雅诗兰黛红石榴系列效果怎么样?
雅诗兰黛红石榴系列产品是提取的红石榴中的精粹,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说到抗氧化,一些过了25岁的女性就开始蠢蠢欲动了,确实,女生的皮肤在过了25岁就会走下坡路,所以这时需要好好的保养。那么,雅诗兰黛红石榴系列效果怎么样?1、适合年龄雅诗兰黛红石榴系列适合25岁~30岁轻熟肌肤年龄使用,25岁开始妹子们的皮肤抗氧化功能开始退化,皮肤会显得暗沉;25岁以后的妹子由于年龄的增长,皮肤的新陈代谢变慢,皮肤的胶原蛋白流失导致脸上皮肤干燥。而雅诗兰黛红石榴系列主要的功效就是瞬间修复保湿力,还能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加快皮肤细胞的更新,提亮皮肤的肤色,是一款初级抗衰老系列的护肤品,因此适合25岁~30岁年龄段使用。2、适合肤质虽说雅诗兰黛红石榴系列适合25岁~30岁年龄使用,却由于每款产品针对的肤质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雅诗兰黛红石榴系列也区分出了肤质问题。雅诗兰黛红石榴系列由于较为滋润,因此适合在秋冬季节的干性皮肤使用。在刚涂抹雅诗兰黛红石榴系列的时候,能够瞬间感觉皮肤变得滋润以及细腻,却也由于雅诗兰黛红石榴系列的滋润,有很多妹子一开始会觉得有点油腻,但是配合脸部按摩,能够促进皮肤的吸收。3、皮肤营养过剩用会爆痘很多25岁开始的妹子使用雅诗兰黛红石榴系列都会有皮肤爆痘的现象,这是因为皮肤营养过剩的关系引起的。很多妹子一直以来注重护肤,皮肤的衰老程度并不大,皮肤中含有足够的营养成分,而雅诗兰黛红石榴系列营养成分较高,因此就出现了用雅诗兰黛红石榴系列爆痘的情况。妹子们在购买雅诗兰黛红石榴系列之前,可以先去美容院做个皮肤测试,对自己皮肤情况进行了解,看自己皮肤是否适合使用雅诗兰黛红石榴系列,在选择护肤品之前需要根据自己皮肤情况进行选择。4、爆痘解决方法妹子们如果用雅诗兰黛红石榴系列爆痘,可以先将雅诗兰黛红石榴系列的面霜停止使用,暂时先用雅诗兰黛红石榴系列的保湿水和乳液,待脸上痘痘情况好转后再用面霜。这是因为面霜是护肤品中营养最多的单品,很多妹子第一次成套使用雅诗兰黛红石榴系列,由于皮肤的不适应就会出现爆痘的情况。经过很多妹子的试验该种方法,确实可以杜绝脸上爆痘的情况发生。5、红石榴系列产品(1)雅诗兰黛鲜亮焕采双效精华面膜参考价格:¥650肌肤类型:适合所有肌肤类型针对暗哑无光;干燥粗糙;肌肤疲惫无光采双重功效惊喜合一的精华面膜:Step1:粘土精华面膜深层清洁毛孔及浊质,更同步净化滋养,让Step2更发挥卓效;Step2:滋养_喱面膜再注入丰沛的抗氧化能量,并持续滋养肌肤,由内而外重拾肌肤内在的健康光采!(2)雅诗兰黛鲜活亮采双融乳液参考价格:¥590肌肤类型:适合所有肌肤类型针对暗黄暗沉,亮采红润抗氧石榴水X调理人参乳,石榴果莓水卓效排浊,滋补人参乳调理修护,双效沁养鲜活欲滴。2023-07-21 18:05:411
最好最上乘的猫眼石是什么颜色
猫眼石除了体色外、灰色等,呈绿色或蓝白色者较差。眼线的颜色、褐色价为30000元。很自的黄色和很自的绿色,眼线也会显示不同的颜色,其次依次为绿色:纯密黄。如果以价格来代表猫眼石的颜色、棕色。因为只有具有猫眼效应的金绿宝石才能叫做猫眼、蜜黄色60000。颜色最好的猫眼石颜色为褐黄棕色、黄绿色、褐黄为最名贵每颗都在90000惑更高,那么猫眼的最好颜色就是金绿色呢。体色呈不透明的灰色者、黄绿色猫眼石的颜色主要分为五大类,最差的是杂色,呈银白色或金黄色者较好:、葵花黄、灰绿和黄褐,那么有、褐绿在70000以上?答案是否定的,价值就更低一些、黄色和极强的淡黄绿色、浅黄色,常常有蓝色或蓝灰色的眼线、金绿2023-07-21 18:05:433
同学十年聚会.活动主题起什么好?
长一点的:“蓦然回首、十年飞逝、风雨彩虹、辉煌依旧 ”短一点的:十年聚,忆美丽2023-07-21 18:05:4710
可以把系统装在移动硬盘上面吗
可以是可以,方法其余几位朋友都说了,方法是正确的。 不过既然配的40G硬盘,其他配件也不会太好,然而win7对硬件要求是比较高的,你的电脑即使装了win7也未必跑得流畅,而且把系统装在移动硬盘上就会牵扯到很多问题比如携带不便,移动硬盘跟电脑仅仅靠数据线连接,传输速率肯定受限制,而且有可能发生主板供电不足。。。 总之利大于弊, 请三思,况且xp系统经典稳定有好用,为什么要换掉呢?如果是想换个系统玩玩的话建议换台性能强悍点的电脑,个人认为现在的这台笔记本已没有升级必要(扩内存还是比较赞同,花费不多性能提升较明显),说了这么多也只代表个人建议,最后还得lz做决定,如有任何问题都可以问我,定当竭尽全力! 最后,望采纳,谢谢!2023-07-21 18:05:493
带猫眼石有什么好处
什么是猫眼石?猫眼石Cat"s eye又叫东方猫眼、“猫儿眼”、“猫睛”、“猫精”。猫眼石是珠宝中稀有而名贵的品种,属金绿宝石族矿物。猫眼石是爱、友谊、祝福和希望的象征。 古代称猫眼石为狮负 关于“狮负”这一称谓,有这样一段来历:大约在元代,中国人认为猫眼石与猫有关,但不能科学地认识“猫眼效应”,而是认为猫眼石与猫儿死后埋于深山化为猫睛有关。对此,元代伊世珍的《琅嬛记》中有详细记载称:埋在深山里的猫化为两只猫睛之后,如果被吞食,就会产生神力,一头像狮子一样的猫就会将吞食猫睛者背负起来,腾空而去。所以这里的“猫睛”又称“狮负”。 猫眼石得名的由来 那么什么叫做“猫眼效应”呢?猫眼效应是一种光学现象。它的产生是由于金绿宝石矿物内部存在着大量的细小、密集、平行排列的丝状或管状的金红石矿物包体。金红石的折射率为2.60~2.90,与金绿宝石有较大的差异,当将猫眼石加工成弧面形宝石后,这些密集的垂直平行排列的、强反射的包体能对入射光产生集中反射,出现一条垂直内含包体延长方向而平行于宝石弧面延长方向的像猫眼“瞳眸”一样的光带,这就是我们称的“猫眼”。 金绿宝石越不透明,金红石丝状包体越密集,“猫眼效应”也越明显。当用聚光手电照射猫眼宝石时,在某个角度,猫眼石向光的一半呈现黄色,而另一半则呈现乳白色。如果用两个聚光手电从两个方向照射猫眼,并同时以丝状包体方向为轴线来回转动宝石,可见猫眼线一会儿张开、一会儿闭合的现象。在聚光手电的照射下,转动的猫眼宝石会一开一合,酷似猫儿的眼睛,“猫眼”也因此得名。 猫眼石的作用 猫眼宝石属于高档玉石,在在东南亚一带,猫眼石常被认为是好运气的象征。保护主人健康长寿,免于贫困。 一、促进血液循环,帮助人们增强记忆力,还能帮助人们缓解疲劳。 二、促进细胞代谢,活化细胞,从而加速人体的新陈代谢,使细胞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平衡内分泌失调。 三、促进炎症消退,消除肿胀和疼痛,改善胃炎、肠炎、肾炎、关节炎、肩颈椎炎、腰肌劳损症状,对中年及老年人的帮助极大。 四、还能双向调整血压,患有高血压的人用之便可使血压降低。 五、提高红细胞的携氧功能,降低血液粘度。 六、增强和改善人体免疫功能,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对各种老年性疾病如心脏病、冠心病有疗效。 七、改善血脂代谢,有降低胆固醇作用。能改善糖尿病症状。2023-07-21 18:05:521
自助售水机如果水卡余额不足会显示什么
柯露健康饮水卡在没钱的时候会显示0.08的余额,表示水卡钱已用完。自动售水机是一种设置在社区内的集中自动制水与自动售水两种功能于一体的设备,24小时供用户自取饮用纯净水。2023-07-21 18:05:571
如何将windows7安装到移动硬盘上
win7安装到移动硬盘和安装到普通硬盘上的方法一样。下面以安装原版win7为例,详细步骤如下:1、下载win7镜像文件存放电脑硬盘上,解压文件,双击setup运行。2、弹出windows安装界面,选择现在安装。3、选择不获取最新安装更新。4、选择自定义安装系统。5、选择安装到系统盘移动硬盘(盘符为C),点击下一步。6、系统开始安装,过程中电脑可能会重启几次。7、安装完成后设置账户名称,点击下一步。8、输入密码、确认密码和密码提示,点击下一步完成系统安装。2023-07-21 18:05:582
移动硬盘可以分区以后装系统吗?
移动硬盘可以进行分区并安装系统,其方法如下:工具:1)移动硬盘一个(随便分不分区)2)UltraISO 软件3)系统ISO镜像步骤:1)打开UltraISO软件,选择其主界面的文件菜单命令;2)选择已经下载好的系统ISO镜像文件(非ghost 无需PE就可以用自带安装步骤进行);3)全选打开后的文件,右键提取到(这里是关键,传统的U盘装系统是要写入,而移动硬盘只要提取这样的话无论移动硬盘怎样分区都可以,如果是写入,不管分了几个区,软件就会默认将整个硬盘格式化成FAT32格式,而FAT32格式只能装4G以内大小的单个文件);4)选择要使用的移动硬盘或者硬盘分区,点击确定;5)等待文件提取完成;6)完成后即可通过移动硬盘来装系统。2023-07-21 18:05:394
农村一自动售水机一个月用多少电
农村一自动售水机一个月用90至120度电。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自动售水机的功率是一天耗电在3至4度,成本最贵不超五元,一个月电费在100元左右。2023-07-21 18:05:381
毕业30年同学聚会致辞
离别三十年后的重聚,它将成为我们再续友情的开始,成为增进我们感情的新桥梁,成为我们相帮相助、团结团聚的新起点。下面是我分享的毕业30年同学聚会致辞,欢迎大家阅读! 毕业30年同学聚会致辞【篇一】 亲爱的同学们: 在这荷花盛开,烈日炎炎的季节里,我们带着一身汗水,带着一颗赤子之心,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岗位聚集到一起,隆重庆祝我们高中毕业三十周年。 首先向培养、教育我们成长的老师致以亲切的问候和良好的祝愿;向精心组织本次同学们聚会的崔南辉、郭九仙等同学表示衷心地感谢。 光阴似箭,一晃三十年过去。三十年前,我们用一双天真的眼睛仰望着老师,是您传授给了我们知识和学问;是您传播给了我们对生活充满热爱的信念,让我们终生受益、没齿不忘;三十年来我们用一双迷离的眼睛追索着人生的理想、生活的真谛。 我们不是时代的幸运儿,我们只有加倍地努力,才不至于过早地被这个时代淘汰。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当高校的大门向我们紧闭的时候,我们坚持走自学成才的道路。当改革开放的浪潮推涌出无数富翁和显贵的时候,我们坚守着穷则善其身,达则兼天下的理念。 我们感觉到了跟不上时代步伐的信息,所以我们要精心培养我们的儿女,让他们真正成为社会栋梁之材; 我们感觉到了培养儿女的艰辛,所以我们要加倍地孝敬我们的父母和我们爱人的父母,让他们安享晚年;只有失去父母后,才会感觉到在他们身上用的心、用的时间太少了这是我个人的体会; 我们感觉到了人生黄昏的将要来临,所以要象我们的两位老师一样:积极进取,争取事业有成龚老师的是医院院长,发明的电动病床得获国家专利,吴老师是高级讲师、益阳最有名的高中学校校长。 同学相见,分外亲切。我们平时虽然联系不多,但同学之间的真挚友情和美好回忆,常常在我们梦中萦绕。特别是我们学工学农一起来到鸦雀塘、永丰闸、益阳铁路,这段学习生活特别让人难以忘怀。 今日相聚,实属不易!借此机会,我们约定两个愿望: 一愿我们彼此珍惜这份同窗友情,互通信息、加强合作,特别是各自家庭有较大红白喜事的时候,我们相互通过气。 二是同各位学长约定,再过三十年,我们以同样的心情、同样的规模、搀扶着我们的老师再聚集到一起,再叙我们的情谊。 最后,祝愿老师和各位学长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万事如意。 毕业30年同学聚会致辞【篇二】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们来到这个美丽的大西江畔,水是如此的清,天是这样的蓝,看到大家一个个神采飞扬、欢声笑语,洋溢着幸福的笑脸,我心里真是既高兴、又激动、更感慨!因为我仿佛从你们每一张洋溢着的质朴、纯真而灿烂的笑脸上睹到了镶嵌着的岁月风霜留下的记忆!是的,这一张张温存而动人的笑容背后都蕴藏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而这故事中也有我们共同相处的那些岁月里的美好回忆,所以,此时此景怎不叫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高兴的是,在阔别三十年后,我们师生、同学从山西、山东、澳门 、河南,从四面八方聚集在这里,共叙昔日同窗友谊,畅谈别后之情,倾诉肺腑之言。三十年岁月的跋涉沉淀,同学谊、师生情非但没有疏远,反而使我们的情义之源更浓、更纯、更美、更甜。 激动的是,从接到你们筹备小组的邀请之时起,我心里一直都在快乐着、兴奋着,期盼着早一刻能与大家见面。真的好想看看你们、和你们说说话,使我多年来的梦想得以实现。 算着聚会的时间,真有一种数着日月盼归期的感觉呀!三十年,三十年啊,人的一生能有几个三十年?时光如梭,岁月如歌,你们即将迈进知天命的门槛,而我们则已进入花甲之年。如果用四季来概括人生的话,你们现在正是慧敏成熟、流光溢彩、收获果实的秋天。无论是曾经沧海,还是如今桑田,我们相处的七百多个日日夜夜,每一次回首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尽管我们都已不再是当初那朦胧的简单,尽管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改变,尽管这个世界每天都会有奇迹出现,而唯一永远不变的是我们醇厚的情谊和无尽的牵挂和思念。今天大家欢聚一堂,捧出的都是真心真意,交流的都是真情实感。即便是时光流逝、山河改变,同学谊、师生情却永远也割舍不断。 难忘记,我刚到中学时你们童稚的笑脸,难忘记你们调皮时那嘻闹欢颜;难忘记杨树林里你们晨读的`身影,难忘记课堂上大家渴求知识的双眼;难忘记老窑地拉砖时你们的争先恐后、挥汗如雨,难忘记毕业时你们依依不舍的彻夜不眠...... 风风雨雨的世界,坎坎坷坷的人生。三十年过去了,你们一个个由当初的幼苗小树,都已茁壮成材、枝茂叶繁。欣赏着你们这每一颗大树以及身后都必定有着的茂密的森林,心里真有一种慰藉之感。看到你们事业有成、生活惬意,老师我怎能够不高兴、不激动、不感慨万千! 衷心感谢精心尽力提议、筹备和组织这次活动的同学的深情厚意,是他们的努力,让我们在人生的扉页上记下了这宝贵、美好而难忘的一篇。 秋风浩荡马蹄疾,百尺竿头再向前。衷心希望同学们趁此人生大好时光,工作、事业更上一层楼,祝愿你们生活幸福、开心快乐每一天! 毕业30年同学聚会致辞【篇三】 尊敬的学校领导、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期盼已久的八五届毕业三十周年同学聚会,今天在我们的母校如期举行了。我们大家从四面八方再次回到母校,共叙思念意,畅谈阔别情。 光阴如箭,三十年的岁月弹指一挥间。 三十年前,我们怀着同一个梦想,求学于母校 。从此,情结同窗,开始了三年的同学生活,度过了人生那最纯洁、最浪漫的美好时光。在老师们的精心培育下,我们不仅收获了学业,更收获了真挚、纯洁的友谊。此时此刻,相信大家的心情都和我一样,非常的激动。 此时此刻,看到一张张亲切熟悉的面孔,使我不由得又回忆起了三十年前那学习、生活的一个个片段。曾经的过去,依然是那样的鲜活,那样的生动。三十年前,我们风华正茂,教室里,学海泛舟,奋发向上,书生意气。三十年间,我们各谋事业,尽展风采;三十年后再度相聚,同窗之情不改初衷,几多曾经几多情,美好回忆在心中。 三十年间,我们都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和生活的变迁。业纪念册里的相片会黯然变黄,然而,同学之情在我们心里却永远不会褪色;时间会悄然流逝,友情却会永驻心间。 今天,我们大家欢聚一堂,延伸三十年前的真挚友情。让我们共同追忆过去,畅想未来,畅谈美好人生。一路风雨,一路阳光。三十年的人生路,使我们拥有了历练后的成熟和稳重,感悟到人生的淡定和洒脱。虽然我们天各一方,为事业忙碌,为生活奔波,每个人的经历不尽相同。但是,请记住:我们是同学,我们永远是同学!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要互相扶助,互相鼓励,共同进步,携手未来!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这个难忘的日子,那是我们共同走过的岁月!我们也将会永远记住这个日子,我们毕业三十年后聚会的日子。 感动在今天,回忆在永远。今天,是我们的节日,是离别三十年后的重聚,它将成为我们再续友情的开始,成为增进我们感情的新桥梁,成为我们相帮相助、团结团聚的新起点。我们的同窗之情,犹如杯中的美酒,时间越长越醇厚;我们的友情犹如源源不断的长江之水,永不枯竭,天长地久。 最后,深切希望大家,平时多联系,年年相聚!祝愿同学们家庭幸福,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祝愿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预祝我们的毕业30周年聚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毕业30年同学聚会致辞【篇四】 尊敬的教师,亲爱的学生: howare你们? 自xx年中学毕业以来,近三十年来,真的是一波!今天,我们可以暂时告别家里的琐事,幸运的在这里见面,感觉很兴奋。我们的聚会是由于学生的愿望多年,现在如期。我代表筹备委员会和个人,感谢我们的主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我们也感谢老师和学生在忙,比如到会,谢谢! 当我们认为那一年,我们还是一个无知的男孩,在时代的物质短缺的时候,那么艰难的环境,我们日夜生活在一起,努力工作,回想起来,然后一堆,场景仍然生动。是这种纯粹的纯爱的学生和老师和学生的感情让我们在一起。 没有足迹的树木垂柳的母乳,那么简单的木架子床长期以来一直是新的,一旦自制的煤油灯不再使用,大池塘成一个食堂...只有学校,一个中学一个字符仍然精神 发光,虽然不是,人们还是,但我们的生活的变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们没有一年的优雅的男孩,已经丈夫和妻子,父母和一些学生迅速升级到祖父母现在。我们有自己不同的生活,每个人都以不同的生活方式走。现在,我们许多人在小成就的事业中,生活蓬勃,这使我们感到欣慰。但我认为,无论你现在贫穷还是富有,健康快乐,无论你的职业是成功还是失败,就像一个梦想,富人和穷人之间没有高低差,只是阅读。利用聚会的机会,祝福大家:幸福喜欢! 同学聚会,虽然时间短,但它可以延伸我们的友谊,让我们错过。友谊没有褪色,因为时间的流逝,情况变化和无动于衷。这种感情就像一首爱的歌,遥远而难忘。这是一种真正的财富感。党是一个罕见,命运是珍贵的,我们应该珍惜命运,很多接触,有一个快乐的事情,一些学生与你分享,遇到起伏,一些学生与你分享。2023-07-21 18:05:371
新手养什么猫比较好
虽然只要养猫就需要耐心,但不同品种的猫咪也有着不同的特性,对于新手养猫而言,过于个性的猫就很难驾驭了。以下是适合新手养的五种猫,包括:美国短毛猫、异国短毛猫、英国短毛猫、布偶猫、中国狸花猫。1、美国短毛猫。又称美洲短毛虎纹猫,是美国人把欧洲猫与美洲大陆的土种猫加以改良而育成,是家猫中的传统品种。1971年,其被选为美国最好的猫种之一,平均寿命达15-20年,据记载五月花号上携带了数只猫以帮助除鼠。2、异国短毛猫。1960年左右,美国的育种专家将美国短毛猫和波斯猫进行交配繁育,期待改进美国猫的皮毛颜色并增加其体重,这样就诞生了异国短毛猫。异国短毛猫除拥有浓密皮毛外,还保留了波斯猫独特的可爱表情与圆滚滚的体型。性格也如波斯猫般文静、亲切,能慰藉主人的心,体形为中型到大型的短脚型,头部宽而圆,鼻子有明显的凹陷,皮毛有柔和的光泽,性情独立,不爱吵闹。3、英国短毛猫。英国短毛猫,体形圆胖,四肢粗短发达,毛短而密,头大脸圆,温柔平静,对人友善,极易饲养。大而圆的眼睛根据被毛不同而呈现各种颜色。有了广泛的配种历史后,这种猫拥有了更健康的身体和更温驯的性格。4、布偶猫。布偶猫头呈楔形,眼大而圆,被毛丰厚,四肢较长且富有肉感,尾长,身体柔软,毛色有重点色、手套色或双色等等。布偶猫较为温顺好静,对人友善。其美丽优雅又非常类似于狗的性格而又被称为“仙女猫”,“小狗猫”。特殊的外貌和温和的性格是布偶猫最大的特点之一。布偶猫善于讨好主人,总是形影不离地围着主人转,这种猫喜静,但也爱玩玩具,并喜欢参与家中的日常生活。5、中国狸花猫。狸花猫的原产地是中国,是在千百年中经过许多品种的自然淘汰而保留下来的品种。它非常受百姓们喜欢,因为它有漂亮、厚实的皮毛,健康的身体。容易喂养,并且对捕捉老鼠十分在行。狸花猫有独立的性格,爱好运动,如果周围的环境出现了改变,那它会表现得十分敏感,对主人的依赖性非常高。2023-07-21 18:05:361
猫眼是什么玉石
什么是猫眼玉石一般来说,猫眼石是金绿宝石中的一种,具有猫眼效应,也就是其表现出的光现象和猫的眼睛一样,灵活明亮,会随着光线的强弱而产生变化,又被成为东方猫眼,是一种稀有而名贵的宝石,价值不菲,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猫眼石的眼睛越亮说明其内部纤维构造密集,价值也就比较高,因此选购的时候要注意鉴定它的眼睛是否亮,如果需要借助强光照射才明显那么其内部纤维结构就不够密集,价值也会减低很多。猫眼石与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并称为世界五大宝石,是一种名贵的宝石。猫眼石表现出来的光泽如同猫的眼睛一般,灵活明亮,且富有变化。猫眼石属于金绿宝石族矿物,呈现透明至半透明状,硬度在5,有明显的二色性。它的颜色丰富多样,常见的有蜜黄色、褐黄、酒黄、棕黄、黄绿、黄褐以及灰绿色等,其中最为名贵的当属蜜黄色。猫眼石的知名产地在斯里兰卡斯里兰卡西南部的特拉纳布拉和高尔等地,巴西和俄罗斯等国也有发现猫眼石,但产量相对稀少。在挑选猫眼石时,主要看其颜色、眼线、重量等方面,最佳颜色为极强的淡黄绿色、棕黄色和蜜黄色,其次是绿色,再者是略深的棕色。最差的就是杂色和灰色了,但是黄色偏白,价格也要低一些。然后是看眼线,眼线平直均匀,不断线、不浑浊、不灰暗,明亮清晰的为上品。重量越重越值钱,直径大于五厘米的已经很少见了。2023-07-21 18:05:343
2022同学聚会策划方案范文五篇
同学聚会以加深和拓展同学之间的友谊为第一宗旨,以提高全班之凝聚力为第一目标,以促进大家之间人生体验的 经验 交流与沟通为第一目的。下面我给大家整理的同学聚会 策划方案 范文 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下方更多“同学聚会”内容↓↓↓ ★ 二十年同学聚会策划方案 ★ ★★ 同学聚会策划流程安排 ★★ ★ 同学聚会发言稿10篇 ★ ★ 同学聚会幽默主持词串词 ★ 同学聚会策划方案1 一.目的: 共话温馨往事,追忆同窗友情。搭建相见平台,促进友谊发展。 二.活动组委会成员及分工: 1.本次活动负责人(会长):职责:统筹安排本次同学聚会活动,协调督促各职责组的工作。 2.联络组职责:负责前期的人员联络和向参会人员下发“会务安排”和“活动日程安排”以及“温馨提醒”(见第三、第四、第五部分)。组长:组员: 3.后勤保障组职责:负责提前联系活动场所、交通工具;安排聚会期间的吃、住、娱乐等活动。 组长:__ 组员:__ 4.宣传服务组职责:准备摄像机和照相机;负责聚会期间的签到;负责摄像、照相,通讯录的制作、照片的洗印、发放。 组长:__ 组员:__ 5.文艺娱乐组: 职责:负责聚会期间联欢会的主持、组织。 组长:__ 组员:__ 6.财务经费组:职责:负责活动经费的收缴、保管、清算、公布。 组长:__ 组员:__ 三.会务安排: 1.聚会时间地点:时间:20__年__月__日---__月__日,共3天。 2.报到地点:___酒店。具体地址是:______ 3.乘车路线是: A.火车站乘___路或___路公交车到___站下车。 B.汽车站乘乘___路或___路公交车到___站下车。 4.聚会经费: a)聚会报到当天收取活动经费,每人___元。 b)所交费用作聚会期间的吃、住、参观、娱乐、交通等费用,剩余经费平均返还个人。本次聚会不论同学或家属,一律按人头AA分摊(特殊情景再灵活处理)。 四.活动日程安排: 1.第一天:__月__日午时__点前报到;签到时填写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婚否、生日、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宅电、办公电话、手机、qq、msn、email)等;领取房卡;晚上6:30开始共用晚餐,晚餐前由本次活动负责人致辞;晚餐后自由联谊活动;宣传服务组开始制作通信录。 2.第二天:___日6:30共进早餐;7:00乘车出发到达少林寺景区,文艺娱乐组注意清点上车人数,如遇突发事件和本次活动的负责人(会长)商量解决;11:30回到登封县城___酒店用午餐;14:00开始乘车到嵩岳书院、中岳庙景区;17:00回到郑州住地;19:00开始晚餐;21:00---凌晨,由文艺娱乐小组组织娱乐晚会(舞会或者其他娱乐活动)。 3.第三天:___日7:30早餐;8:00前往邙山游览区;11:00回到;12:00共进午餐;宣传服务组洗印照片;15:00点领取同学录、照片、珍重话别、相约再见。 4.聚会活动结束,平安返家! 五、温馨提醒: 1.注意交通安全,保管好个人财物。 2.根据活动安排的特点和天气情景备好相应的服装和工具。 3.按照聚会日程的安排统一行动,提高时间观念,服从组委会的安排。 4.同学多年未见,难得聚首,切勿贪杯,大家把握自我酒量,喝酒不是主要,沟通才是重点。追忆往昔,清茶淡水也是情。 5.聚会期间,生活上相互照顾,同学之间畅所欲言,让这次聚会给我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完美回忆。 同学聚会策划方案2 六年前,我们带着幼稚,满怀着憧憬,为了完美的明天,从各个角落走到了一齐,留下了我们不能忘却的人生足迹,我们获得了成长,培育了友谊,又信步走向四面八方,今日,五年的分别,五年的牵念,使我们再次相约聚会。 为了让同学们兴致而来,满意而归,为了保障同学聚会有条不紊,为了让同学们能够在短短的三天时间里,尽情的回味以往的点点滴滴,分享五年来的人生,展望未来而遥相呼应,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组织分工 成立“模具三班同学聚会筹备委员会”全面系统地负责活动方案的制定、准备以及聚会的组织,指挥联络和接待工作 会长:__ 副会长:__ 筹备委员会下设五个小组: 1、协调组:由__任组长,全面负责同学聚会筹备组织工作,负责筹备小组成员之间的联络与信息沟通;负责聚会活动的指挥协调 2、生活组:由__任组长,负责接待,住宿,饮食,会场和租车等事宜。财务组给予配合。 3、联络组:由__任组长,负责汇总同学个人联系方式,联系通信录的印刷,发放,负责同学的联络工作。 4、财务组:由__任组长,负责经费收支,并协助生活组做好工作。 5、摄像组:由__任组长、__任副组长,负责照相等事宜,有照相机的同学请给予配合。 二、活动安排 本次聚会活动既以密切的联系,增进感情为原则,坚持统一组织,有分有合的活动方式,畅想五年风雨,共叙离别之情,回忆往昔,张扬个性,以备在水一方,常相念,遥相祝,心录互动,共同打拼属于我们自我的天下。 (1)聚会地点:永兴,郴州 (2)参加人员:所有能联系的同学 (3)时间安排:20__年1月29日至20__年1月31日。(农历12月26至12月28日) 三、经费筹措 同学聚会本着取之于同学用之同学的原则进行筹措,根据预算,同学聚会过程中每位同学人均支出需要360元。主要用于:(1)聚会期间的住宿,餐饮和宴会;(2)合影,冲洗相片方面的费用;(3)活动期间的交通费用;(4) 其它 费用等。 筹备委员会期望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能够从经济上大力支持本次同学聚会,也期望经济条件有难处的同学,要量力而行,五年见一面,清茶淡水也是情。 四、具体要求 1、按照聚会日程安排,统一进行活动,服从会长和副会长的领导。 2、生活组要安排好同学的食宿,活动场地及相片的冲洗,等各项工作。 3、联络组要配合生活组搞好同学相关情景搜集,汇总。同时,搞好各组和同学之间的沟通联系。 4、财务组要按AA制的原则,向男生每人收取400元,女生每人收取200元的活动经费(带伴侣的另加100元)。并认真搞好预算和决算,最终向全体同学 报告 ,多退少补。 5、摄像组要对整个活动拍照,录像,最终交到生活组冲洗相片,发放给每位同学。 6、每位同学都要讲团结,讲风格,互相体谅,避免斤斤计较,力争经过大家的努力,把这次聚会办成一次团结,活泼,热烈,融洽的盛会,留下一个完美的回忆。 同学聚会策划方案3 一、组织分工 成立“__师范_班同学聚会筹备委员会”,全面、系统地负责活动方案的制订、准备,以及聚会的组织、指挥、联络和接待工作。会长:副会长: 筹备委员会下设六个小组: 协调组:由__同学任组长,组员:___,全面负责同学聚会筹备组织工作;负责筹备小组成员间的联络与信息沟通;负责聚会活动的指挥协调。 生活组:由zz同学任组长,组员:__,负责接待、住宿、饮食、会场、租车等事宜,需要人员能够随时调遣。财务组配合。 文艺组:由__同学任组长,组员:___,负责晚上活动的文艺节目策划。 联络组:由__同学任组长,组员:__,负责汇总同学个人联系方式、联系通信录的印刷、发放;负责同学的联络工作。 财务组:由__同学任组长, 组员:___,负责经费收支,并协助生活组做好工作。摄像组:由__同学任组长,组员:___,负责照相、录象等事宜,有照相机和摄象机的同学请给予配合。 二、活动安排 本次聚会活动既以密切联系、增进感情为原则,坚持统一组织、有分有合的活动方式,畅想10年风雨,共叙离别之情,回忆往昔,张扬个性,以备在水一方,常相念、遥相祝,心灵互动,共同打拼属于我们自我的天下。 (1)聚会地点:__ (2)参加人员:__班能够抽身参加的同学,并邀请__几位教师参加。 (3)时间安排: 7月28日 13:00——16:30报到 17:00组委会召开临时预备会,各组工作人员碰头,商定聚会有关事宜。会后,举行宴会。宴会由__同学主持。__宣读同学聚会通知,__致辞,__两位教师讲话。__致祝酒辞。7月29日 7:00——7:30早餐 9:00——11:00别后小聚座谈。(每个人都要有简洁的语言谈一下十年来自我的发展历程。 11:30——13:00午餐 13:00--14:00休息 14:30——16:30回访学校、摄影留念 17:00——19:00晚餐 19:30晚会 7月30日 7:00——7:30早餐 8:00——16:00游览__市(视情景游览__景观,午餐自助,晚上在__餐住宿)。 三、经费筹措 同学聚会本着取之于同学用之于同学的原则进行筹措。根据预算,同学聚会过程中每位同学人均支出需要__元。主要用于: (1)聚会期间的住宿、餐饮和宴会; (2)合影、刻制纪念光盘方面的费用; (3)活动期间交通的费用; (4)其它费用等。 筹备委员会期望经济条件较好的同学能够从经济上大力支持本次同学聚会。也期望经济条件有难处的同学,要量力而行,十年见一面,清茶淡水也是情。 四、具体要求 1、按照聚会日程安排,统一进行活动。服从会长和副会长的领导。 2、生活组负责安排好同学的食宿、活动场地及聚会场所布置以及同学录的印制、光盘的刻制等项工作。 3、文艺组要安排好聚会活动。尤其要组织好文艺晚会,资料要丰富,活动要多样。 4、联络组要配合生活组搞好同学相关情景搜集、汇总,构成同学录。同时,搞好各组和同学之间的沟通联系。 5、财务组要按照aa制的原则,向每人收取400元的活动经费。并认真搞好预算和决算,最终向全体同学报告,多退少补。 6、摄像组要对整个活动全程录相、拍照,最终交到生活组刻制光碟,邮寄给每位同学。 7、每位同学都要讲团结,讲风格,互谅互让,避免斤斤计较,力争经过我们大家的努力,把这次聚会办成一次团结、活泼、热烈、融洽的盛会,留下一个完美的回忆。 同学聚会策划方案4 时间:待定地点:在看人物:高三(9)班全体师生 聚会前期准备 1、通知到每位同学,并邀请好教师,原则上自愿,但尽量让更多人参加; 2、核实聚会的人数,以便定好酒店的桌数,计算好费用; 3、定好酒店,并在第一时间里告知到每位同学; 4、根据同学们的口味点好菜,选择价格实惠的 菜谱 ,让绝大部分同学能够理解; 5、提前买好聚会时要的饮料、酒水、瓜果等一些必须的东西; 6、安排筹划好聚会的流程,确保聚会的质量和顺利进行; 7、有相机的同学带好相机,并担起拍摄工作; 8、安排好县城同学作为当天的迎宾 聚会当天具体安排 1、活动组织负责人应提前到达酒店,检查酒店的多媒体设备是否能够正常使用; 2、九点半之前当天迎宾的同学要到位,到场的同学在指定地方签到、并交纳聚会的费用; 3、活动在11点之前必须好开始,能够提前不能退后,活动开始之前在桌上摆好瓜果饮料茶水; 4、人数到齐活动开始(11点之前), 1主持人上台致辞3—5分钟 2主持人介绍到场教师,通报到会同学人数,并点出未到场同学的姓名; 3简单介绍这半年来教师同学的动态、走向; 4请到场教师讲话,每个教师都要发言; 5进入同学时间,原则上自愿发言,望同学进取参与,发言形式资料能够多样,时间允许让每位同学多发言,为教师同学送上新年祝福,展望新的一年; 6把握好时间12:30准时上菜,饭间共干三杯酒,第一杯敬教师,第二杯师生互饮,第三杯为高三9班干杯,为聚会圆满结束干杯; 7此后师生、同学间自由演绎酒桌 文化 ; 8待教师、同学们吃饱喝足,主持人宣布聚会结束,教师、同学在音乐中散场; 9到酒店前台结清费用,并索要发票; 活动后期安排 1、送教师回家,若有教师喝醉就要有专人送回家; 2、同一方向的同学结伴回家,若有喝醉同学要有然专门照看; 3、上乡片同学可提前买好车票,也可包车回家; 4、班长整理好聚会的详细账单,有必要时向同学公布; 5、拍摄的照片上传的空间,方便其他同学转载; 6、做好聚会后的 总结 工作 注意事项 1、大家答应会来就必须要信守承诺,到时早点赶到,千万不能出现出尔反尔的情景; 2、 春节 期间人流较多,大家出行要注意安全,更要有时间观念,不能误点误车; 3、这次聚会时大家的盛会,为保证聚会的顺利和有质的进行,请大家当天按组织上的安排行事,若有什么意见与提议在活动之前或之后提出; 4、本次聚会费用不会太高,但也请同学们及时缴纳 写在后面的话 相聚总是太难,不可能所有的同学在这天都有空,可是这样的聚会机会一年比一年少,我还是期望大家尽量抽空赶来,聚会需要大家的参与和配合,更要打家共同出谋划策,把聚会办成功! 同学聚会策划方案5 一、发 倡议书 _月15日前经过QQ群向全体同学发倡议书,在线同学要向不在线的同学进行宣传倡议书见附件一 二、成立筹备组 _月20日前成立筹备组 筹备组组长:负责整个同学会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和统筹 联络组:负责收集795班同学的联系方式,确定参加人员,通知活动资料。提议设立一个总联络人,并每个省设立一个分联络人,负责各省同学的召集。 活动组织组:负责同学会座谈、游览等活动的策划、准备、组织、实施,以及同学会纪念品的设计制作和发放。 财务组:负责同学会费用的预算,同学会A费的收取,各项费用的支出审核,以及费用的决算和所收A费不足时剩余资金的筹集。 接待组:负责酒店和餐厅的安排,酒水的准备,接送、订票等会务服务工作。 三、同学会准备工作 1、联络组在_月10日前收集到全体同学的联系方式,制成通讯录。 2、活动组织组根据通讯录向全体同学提出准备要求: 1)各位同学供给近照一张(可是单人照也能够是家庭合影,但最好是生活照),发活动组成员邮箱。 2)各位同学供给个人老照片一张,扫描后发活动组成员邮箱。 3)尽可能供给一些老物品的照片,例如 毕业 证、毕业照、以前和学校有关的物品等,均能够发到活动组成员邮箱。 以上的东西请_月20日前发 4)准备一些家乡的土特产(能够即开即食的),参加座谈时让大家品尝 3、联络组在_月30日前确定参加同学会的人员名单 4、接待组在_月5日前确定住宿的酒店 5、联络组在_月15日前收集参加同学会人员到郑时间和返程时间 四、同学会活动方案 1、同学会A费:1000元人入住时交给财务组人员 2、时间安排(时间暂定) 第一天: _月18日午时18:00前报到地址待定 _月18日晚餐裕丰园(回味河南烩面) _月18日晚餐后自由活动(供给KTV棋牌室) 第二天:5月19日早餐酒店自助 _月19日8:30-11:30座谈(回想学校生活,畅谈毕业后经历) _月19日11:30照团体照 _月19日午餐开封第一楼(品尝开封包子和特色小吃) _月19日14:30-18:00游览 清明 上河园 _月19日晚餐在清明上河园中自理或者发放简餐 _月19日19:00观看室外大型演出《京都梦华》 第三天: _月20日自由活动。 要返程的即可返程。 午时返程的提议去参观博物院或在新区溜达,看看新的变化。 _月21日才返程的,能够统一组织去游览山山,风景十分优美。 3、活动纪念品 1)活动纪念册一份。 2)活动光盘一张(活动全程有摄像和摄影跟拍,前期收集的照片也会制作成PPT,以上都会刻录在光盘里)。 3)团体照一张。 2022同学聚会策划方案范文相关 文章 : ★ 同学聚会策划方案范文五篇 ★ 同学聚会活动策划范文五篇 ★ 同学聚会策划方案5篇范文 ★ 同学聚会策划方案精选5篇 ★ 二十周年同学聚会方案范文五篇 ★ 二十年同学聚会策划方案五篇 ★ 同学聚会方案范文5篇(2) ★ 同学聚会策划方案范文精选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baidu.com/hm.js?fff14745aca9358ff875ff9aca1296b3";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2023-07-21 18:05: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