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我们还要不要遵循旧约律法呢

2023-07-22 13:52:40
共2条回复
奇石珠宝真君

希伯来书8:7 那前约若没有瑕疵、就无处寻求后约了。......13 既说新约,就以前约为旧了。但那渐旧渐衰的、就必快归无有了。

新约来到,旧约就过去了。

新约与旧约律法不是矛盾、不相容的。耶稣来,不是废掉了律法,是成全了律法。(马太福音5:17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耶稣讲的两条诫命:一爱神;二爱人如己。 “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了。”(加拉太书5:14)。所以,遵守新约,不是废掉了旧约律法,是更完善了律法。

神的道是不被捆绑的。

提摩太后书2:9我为这福音受苦难,甚至被捆绑,像犯人一样。然而 神的道却不被捆绑。

神第一次来,不在犹太教中,耶稣讲的不是旧约律法,不是摩西十诫,但 他来不是废掉了律法,乃是成全了律法。

旧约律法,是属肉体的条例,属肉体的条例,不能叫人完全(希伯来书9:9-10);

耶稣来,所立的新约,就是要将神的律法写在人心上、让人心里有神,心里有神的爱。新约,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 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 神,因为 神就是爱。” “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 神里面, 神也住在他里面。”“遵守 神命令的,就住在 神里面, 神也住在他里面。我们所以知道 神住在我们里面是因他所赐给我们的圣灵。”

犹太人为什么敢定罪耶稣?因为他们只是嘴里相信神的律法,在表面上执行神的律法,内心里却背离神,没有神的爱在他们心里。所以他们才不认识来在他们中间的神、他们才敢定罪耶稣基督。经上说,“你们查考圣经,因你们以为内中有永生;给我作见证的就是这经。”(约翰福音5:39)

嘴里信神的人,用他们的律法,定罪了第一次来在人中的神!这实在应当引起我们警戒!当作为我们的教训!

提摩太前书1:5但命令的总归就是爱;这爱是从清洁的心和无亏的良心,无伪的信心生出来的。

提摩太前书1:19常存信心和无亏的良心。有人丢弃良心,就在真道上如同船破坏了一般。

我们信神,就要存无亏的良心,行各样善事,结出光明的果子。“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马太福音3:8)

不要像当年法利赛人一样,嘴里信神,心里却没有神的爱,神来了,也不认识他,还定罪他。法利赛人是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

我们信耶稣,就要心里存着爱人如己的心,结出光明的果子。

哥林多前书14:36 神的道理岂是从你们出来吗?岂是单临到你们吗?——神再来,神的恩,岂是单单临到基督徒呢?

基督徒信而受洗,就律法来说,被称基督徒,基督徒岂能借着基督徒名分得救吗?

基督徒能借着律法得到神应许的永约吗?罗马书4:14若是属乎律法的人才得为后嗣,信就归于虚空,应许也就废弃了。

新约,将 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让我们用神的爱,去辨别一切的信。“主就是那灵;主的灵在哪里,那里就得以自由。”(哥林多后书3:17)基督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得以自由。所以要站立得稳,不要再被奴仆的轭挟制。“神的名在外邦人中,因你们受了亵渎,正如经上所记的。”(罗马书2:24)

“凡说话干犯人子的,还可得赦免;惟独亵渎圣灵的,总不得赦免。”

所以,一定不要抵毁你不了解的信!“若有人自以为虔诚,却不勒住他的舌头,反欺哄自己的心,这人的虔诚是虚的。”(雅各书1:26)

主告诉我们,当他再来的时候:“那时、必有许多人跌倒、也要彼此陷害、彼此恨恶。”人为什么跌倒?因为他们爱心冷淡了——“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爱心才渐渐冷淡了。”

律法上记着:主说:我要用外邦人的舌头和外邦人的嘴唇向这百姓说话;虽然如此,他们还是不听从我。——神再来,如果他的名在外邦人中,如果他用外邦人的嘴唇向我们说话,如果他讲的不是圣经字句(新酒装在新皮袋),如果他被谎言毁谤,今天的基督徒,会不会犯当年法利赛人的错误,像定罪耶稣一样定罪再来的神、恨恶逼迫圣徒?这样的人,和当年的法利赛人一样,是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神必要“定他和假冒为善的人同罪.在那里必要哀哭切齿了。”

CPS小天才

既然有了新约,“旧”的就“渐衰渐残”了。“约”就如合同,既然立了新合同,旧合同说明或对甲乙双方不公,在履行新合同时还有加上旧合同吗?因此,基督徒不守“旧约律法”。律法的总归就是爱,新约的一切都包括在爱里了。

相关推荐

犹太人的10条commandments是什么?

犹太人的10条commandments指的是《摩西十诫》,传说是神(耶和华)在西奈山的山顶亲自传达给摩西的,是耶和华对以色列人的告诫。其英文原文和翻译如下:The Ten Commandments(摩西十诫)1、I am The Lord your God, Who brought you out of the land of Egypt, out of the house of bondage. You shall have no other gods before Me.第一条: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2、You shall not make for yourself a graven image, or any likeness of anything that is in heaven above, or that is in the earth beneath, or that is in the water under the earth;you shall not bow down to them or serve them;for I The Lord your God am a jealous God, visiting the iniquity of the fathers upon the children to the third and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those who hate Me, but showing steadfast love to thousands of those who love Me and keep My Commandments.第二条: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侍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戒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3、You shall not take The Name of The Lord your God in vain; for The Lord will not hold him guiltless who takes His Name in vain.第三条: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4、Remember the Sabbath day, to keep it holy. Six days you shall labor, and do all your work; but the seventh day is a Sabbath to The Lord your God; in it you shall not do any work, you, or your son, or your daughter, your manservant, or your maidservant, or your cattle, or the sojourner who is within your gates;for in six days The Lord made heaven and earth, the sea, and all that is in them, and rested the seventh day; therefore The Lord blessed the Sabbath day and hallowed it.第四条: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上帝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5、Honor your father and your mother, that your days may be long in the land which The Lord your God gives you.第五条: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土地上得以长久。6、You shall not kill.第六条:不可杀人。7、You shall not commit adultery.第七条:不可奸淫。8、You shall not steal.第八条:不可偷盗。9、You shall not bear false witness against your neighbor.第九条:不可做假见证据陷害人。10、You shall not covet your neighbor" s house; you shall not covet your neighbor‘ s wife, or his manservant, or his maidservant, or his ox, or his ass, or anything that is your neighbors.第十条:不可贪恋他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他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扩展资料《摩西十诫》的产生背景《圣经》中记载,由于移居到埃及的犹太人劳动勤奋,且擅长贸易,因此积攒了许多财富。这引起了执政者的不满。再加之执政者对于以色列人的恐惧,法老下令杀死新出生的犹太男孩。摩西出生后其母亲为保其性命就取了一个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将孩子放在里面,把箱子搁在河边的芦荻中。后来蒲草箱被在河中洗澡的埃及公主发现,带回了宫中。长大后,摩西为了他的弟兄以色列人失手杀死了一名殴打犹太人的士兵,为了躲避法老的追杀,他来到了米甸并娶祭司的女儿西坡拉为妻,生有一子。一日,摩西受到了耶和华的感召,回到埃及,并带领居住在埃及的犹太人,返回故乡。在回乡的路上,摩西得到了耶和华所颁布的《十诫》,即《摩西十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西十诫
2023-07-22 02:58:471

十戒是什么?

摩西十诫  十诫(希伯来语:u05e2u05e9u05e8u05ea u05d4u05d3u05d9u05d1u05e8u05d5u05eau200e),根据《圣经》记载,是上帝耶和华借由以色列的先知和首领  摩西向以色列民族颁布的律法中的首要的十条规定,这大概是公元前1500年的事情。以十诫为代表的摩西律法是犹太人的生活和信仰的准则,也是最初的法律条文。在基督教中也有很重要的地位。  《圣经》记载,那时候,上帝在西奈山上单独见摩西,颁布十诫和律法,亲自将十诫用指头写在石版上,摩西下山后看到以色列人离弃上帝,竟然在崇拜一只金牛犊,愤然将石板摔碎。后来上帝又再一次颁布十诫,写在石板上,被放在约柜里,存放在敬拜上帝的会幕的至圣所中,所罗门在耶路撒冷建成圣殿以后,就放在圣殿的内殿。后来石板失传,可能是在公元1世纪罗马军队焚毁耶路撒冷时被毁。十诫的出现  十诫的内容在旧约圣经中出现三次。在《出埃及记》20:2-17和《申命记》5:6-21两处的记载大致相同,传统犹太教认为,此处记载的,是上帝第一次给与十诫时的内容;《出埃及记》34:10-27中所记载的,则是第二次给与十诫时的内容,即是约柜中石板所记载的。现代底本学说则认为,这两段不同的记载,是来自于不同的圣经底本,最后才被整合进入旧约之中。  通常在提到十诫时,所指的是《出埃及记》20:2-17这段的内容。摩西十戒  第一条:  “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第二条: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上帝是忌邪的上帝。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戒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第三条: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上帝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第四条:  “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上帝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牲畜,并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因为六日之内,耶和华造天、地、海,和其中的万物,第七日便安息,所以耶和华赐福与安息日,定为圣日。”  第五条:  “当孝敬父母,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上帝所赐你的土地上得以长久。”  第六条:  “不可杀人。”  第七条:  “不可奸淫。”  第八条:  “不可偷盗。”  第九条:  “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  第十条:  “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摩西十诫》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二部成文法律,体现了平等的“人神契约”精神:谁要毁约,谁就会受到上帝的惩罚。同时,人民也有“神不佑我,我即弃之”的权利。  犹太民族几百年不屈服于埃及人,坚持自己的信仰,让人敬仰。天主教  虽同样是一句《旧约》,但不同的是,在延续犹太教传承的《旧约》的十诫同时,天主教产生了变化,其十诫是:  第一诫 钦崇一天主在万有之上。  第二诫 毋呼天主圣名以发虚誓。  第三诫 守瞻礼主日。  第四诫 孝敬父母。  第五诫 毋杀人。  第六诫 毋行邪淫。  第七诫 毋偷盗。  第八诫 毋妄证。  第九诫 毋愿他人妻。  第十诫 毋贪他人财物。基督新教  新教产生的变化后的十诫是:  第一条 不可拜耶和华以外的上帝;  第二条 不可制造偶像与拜偶像;  第三条 不可妄称耶和华的名字;  第四条 当纪念安息日守为圣日;  第五条 应孝敬父母;  第六条 不可杀人;  第七条 不可奸淫;  第八条 不可偷盗;  第九条 不可作假见证;  第十条 不可贪心。太平天国  太平天国也有类似十诫的信条,称为十款天条。  第一,崇拜皇上帝  第二,不好拜邪神  第三,不好妄题皇上帝之名  第四,七日礼拜,颂赞皇上帝恩德  第五,孝顺父母  第六,不好杀人害人  第七,不好奸邪淫乱  第八,不好偷窃劫抢  第九,不好讲谎话  第十,不好起贪心  皇上帝即基督教的耶和华,太平天国称为耶火华,不是指天王洪秀全本人,其本人则称为自称耶稣之弟,耶火华之次子。编辑本段佛教十戒  沙弥及沙弥尼应守的十戒是:不杀戒、不盗戒、不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离高广大床戒、离花戒、离歌舞等戒、不蓄金银财宝戒、离非时食戒。比丘及比丘尼应守的具足戒,在诸律中数目颇有出入,有比丘戒二二七条,二五○条;比丘尼戒三一一条,五○○条等说。凡要成为比丘或比丘尼的人,必须先受过沙弥戒。年满二十岁至七十岁者,身体康健,剃去须发,披上袈裟,遵行数百条戒律,而受过受戒仪式的人,才正式成为比丘(尼)。  谓十种戒。综合诸经论所论的十戒,约有下列几类︰  (一)沙弥及沙弥尼应受持的十戒︰又称沙弥戒、沙弥尼戒,或称勤策律仪、勤策女律仪。即︰(1)不杀生,(2)不偷盗,(3)不淫欲,(4)不妄语,(5)不饮酒,(6)不涂饰香鬘,(7)不歌舞观听,(8)不坐高广大床,(9)不非时食,(10)不蓄金银宝物。  (二)菩萨令众生防护的十戒︰又称十种护持、防护十愿。内容为︰(1)禁戒,即持四重禁。(2)清净戒,即护持僧残。(3)善戒,即持波逸提等。(4)不缺戒,指令发未来禅,使事行不缺漏,令得根本禅,性行不缺漏。(5)不析戒,即道共戒,意谓相对于析空观之道共戒,而指显体空观之道共戒,亦即灭色而入空是析法之道共,今体法而入空故称不析。(6)大乘戒,即自利利他双修。(7)不退戒,指菩萨以善巧方便行种种非道,出入淫舍酒家等非法处以度人,而不退失禁戒。(8)随顺戒,指能随物之机宜,随顺道理。(9)毕竟戒,即究竟无上之大法。(10)具足成就波罗蜜戒,谓一切圆满,法无不备。  依智顗在《法华经玄义》卷三(下)所述,此十戒中,禁戒、清净戒及善戒属律仪戒,不缺戒为定共戒,此四戒又皆属三藏析空观。而不析戒以下六戒皆为道共戒。其中,不析戒是体空观的道共戒,属通教;大乘戒、不退戒及随顺戒是假观的道共戒,属别教;毕竟戒及具足波罗蜜戒为中道的道共戒,属圆教。又,南本《涅盘经》卷十一述及,此十戒的第一戒为菩萨愿令众生护戒,后九戒为愿令得戒。  (三)菩萨所念的十戒︰又作大论十戒。为天台宗依《大智度论》卷八十七所载之文而立的十种戒律。  (1)不缺戒︰谓修行之人受持四重禁等性戒而无缺损毁犯,并且常自守护,如爱明珠,则能摄一切界。若犯净戒,则如器已缺损,无所堪用。  (2)不破戒︰持十三僧残而无破损,若犯戒法,如器破裂,不堪为用。  (3)不穿戒︰持波逸提等而无毁,若有毁犯,如器穿漏,不堪受物。  (4)不杂戒︰持定共戒,心住禅定,不杂欲念,不念破戒事。  (5)随道戒︰声闻初果之人随顺四谛理,能破见惑,无所分别。  (6)无著戒︰二乘人见真谛理,能成圣道,于诸思惑无所染着。  (7)智所赞戒︰菩萨于诸世界化导众生,为智者所赞叹。  (8)自在戒︰亦是菩萨化他的大戒,谓菩萨化他妙用于诸世间,而得自在无碍。  (9)随定戒︰菩萨随首楞严定,现诸威仪,利导众生,虽威仪变现,而任运常静。  (10)具足戒︰菩萨持中道第一义谛戒,用中道慧遍入诸法,无戒不备。  此十戒中,不缺、不破及不穿三戒是律仪戒,为散心凡夫所持;不杂戒是定共戒,为定心凡夫所持;余六戒皆是道共戒,为圣者所持。道共戒之中,随道戒是初果,无著戒是三果,二者皆为声闻所持;智所赞、自在、随定及具足等四戒皆为菩萨化他之所持。  (四)菩萨奉持三世诸佛的十种净戒︰  (1)普饶益戒︰或称饶益戒。谓菩萨受持净戒,广为利益一切众生。  (2)不受戒︰菩萨不受外道诸戒,但自精进奉持诸佛平等净戒。  (3)不住戒︰菩萨受持戒时,不求于欲界、色界及无色界受生而住。  (4)无悔恨戒︰又称安住戒。谓菩萨不作重罪,不行谄诈,不破净行,恒安住净戒,心无悔恨。  (5)无违诤戒︰或称不诤戒。谓菩萨于心常护持佛所制禁戒,无所违犯,亦不斗诤触恼一切众生,但愿常生欢喜,奉持于戒。  (6)不恼害戒︰菩萨不学邪幻咒术及造作方药恼害众生,但为救护一切而持戒。  (7)不杂戒︰又称无杂秽戒。指菩萨不着边见,不持杂戒,但观缘起,专持出离戒。  (8)不贪求戒︰又称离邪命戒。即菩萨不现异相以彰己有德、起贪求心,但为满足出离生死法而持戒。  (9)无过失戒︰又称离恶戒。即一心持戒,不自贡高言持戒,见破戒人亦不轻毁令他愧耻。  (10)无毁犯戒︰又称清净戒。即菩萨受持净戒,无所毁犯,永断十恶,具足十善。  (五)菩萨所持的身净等十种净戒︰即(1)身净戒,防护身之三恶故。(2)口净戒,远离口之四过故。(3)心净戒,永离贪恚诸邪见故。(4)具一切净戒,于天人中最胜妙故。(5)守护菩提心净戒,不乐小智故。(6)守护如来所说净戒,即使是微细罪亦大怖畏故。(7)微密净戒,善拔犯戒之诸众生故。(8)不作一切恶净戒,积集一切诸善法故。(9)远离一切有见净戒,不着于戒故。(10)守护一切众生净戒,出生大悲故。旧译《华严经》卷四十一云(大正 9·660a)︰‘是为菩萨摩诃萨十种净戒,若菩萨摩诃萨安住此戒,则得一切诸佛远离众恶无上净戒。"  (六)菩萨所持的不舍菩提心等十戒︰即(1)不舍菩提心戒,(2)远离二乘地戒,(3)观察利益一切众生戒,(4)令一切众生住佛法戒,(5)修一切菩萨所学戒,(6)于一切法无所得戒,(7)以一切善根回向菩提戒,(8)不着一切如来身戒,(9)思惟一切法离取相戒,(10)诸根律仪戒。  (七)菩萨所持的十重戒︰又称俱密十重戒。依《无畏三藏禅要》所说,即(1)不应退菩提心,(2)不应舍三宝而归依外道,(3)不应毁谤三宝及三乘经典,(4)对甚深大乘经典不通解处不应生疑惑,(5)不可因说法而令已发菩提心之众生生退心、趣向二乘,(6)不可因说法而令未发菩提心者发二乘心, (7)对小乘人及邪见人不应辄说甚深妙法,(8)不发诸邪见等法,(9)于外道前不应自说我具无上菩提妙戒,(10)于一切众生有所损害及无利益者,皆不应作,不教人作,不见作随喜。  (八)《梵网经》卷下等所说的十重禁戒︰即(1)不杀戒,(2)不盗戒,(3)不淫戒,(4)不妄语,(5)不酤酒,(6)不说过戒,(7)不自赞毁他戒,(8)不悭戒,(9)不嗔戒,(10)不谤三宝戒。  (九)大小乘共通的十善戒︰即(1)不杀生,(2)不偷盗,(3)不邪淫,(4)不妄语,(5)不两舌,(6)不恶口,(7)不绮语,(8)不贪欲,(9)不嗔恚,(10)不邪见。与五戒异同  十戒之前五项戒与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大致相同,而其中不邪淫提升为不淫(没有任何性行为)。与八关斋戒异同  戒条上来说,十戒与八关斋戒仅差在捉金银戒。是以八关斋戒亦称“近住戒”,为在家人近阿罗汉而住(近清净僧侣而住),戒律上亦近于沙弥、沙弥尼十戒。  然而在家人之八关斋戒受持仅一日一夜,隔日清晨戒体即自动舍去;在未舍戒的情形下,十戒为出家僧人尽形寿受持(一生持守)。编辑本段道教的十诫由来  敦煌写本中有不少《十戒经》传授盟文,主要有三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书于《十戒经》后,第二种是只有盟文而没有《十戒经》,第三种是和《十戒经》一起书于《道德经》的传授盟文之后。十戒经  敦煌写本中的《十戒经》内容如下:  十戒经  天尊言:善男子、善女子能发自然道意,来入法门,受我十戒十四持身之品,则为大道清信弟子,皆与勇猛飞天齐功,于此而进心不懈退者,则超陵三界,为上清真人。  次弟子对师而伏  一者不煞当念众生,  二者不淫犯人妇女,  三者不盗取非义财,  四者不欺善恶反论,  五者不醉常思清行,  六者宗亲和睦无有非亲,  七者见人善事心助欢喜,  八者见人有忧助为作福,  九者彼来加我志在不报,  十者一切未得道我不有望。  次说十四持身之品,  与人君言则惠于国,  与人父言则慈于子,  与人师言则爱于众,  与人兄言则悌于行,  与人臣言则忠于上,  与人子言则孝于亲,  与人友言则信于交,  与人夫言则和于室,  与人妇言则贞于夫,  与人弟子言则恭于礼,  与野人言劝于农也,  与沙门道士言则止于道,  与异国人言则各守其域,  与奴婢言则慎于事。  天尊言:修奉清戒,每合天心,常行大慈,愿为一切,普度厄世,慊慊尊教,不得忠(中)怠,宁守善而死,不为恶而生,于 是不退,可得拔度五道,不履三恶,诸天所护,万神所敬,长斋奉戒,自得度世。  十戒中的“不煞(杀)”、“不盗”和佛教十戒类同;而“不淫犯人妇女”则和佛教“不淫”有区别,佛教认为性行为本身就是“淫”,道教十戒只强调不淫犯别人的妇女;“不欺善恶反论”和佛教的“不妄语”不完全相同;“不醉常思清行”,并不禁酒,佛教则要求不饮酒;而第6~8条戒文则不见于佛教十戒,这说明道教十戒并非完全袭自佛教;十四持身之品则几乎是儒家伦理的翻版。因此《十戒经》中的条文更大程度上体现的是中国传统的伦理规范,具有鲜明的本土色彩。不过,这些伦理规范在传统社会中和修道成仙无关,但是道教教义中,却与修道成仙紧密相关。编辑本段同名电影  ◎译 名 十诫/戒  ◎片 名 The Ten  ◎年 代 2007  ◎国 家 美国/美国  ◎类 别 喜剧  ◎语 言 英语  ◎字 幕 中英  ◎IMDB评分 7.1/10 (1,245 votes)  ◎文件格式 DVDrip-RMVB  ◎视频尺寸 800 x 432 (1.85:1)  ◎文件大小 1CD/788M  ◎片 长 01:36:07  ◎导 演 大卫·韦恩 David Wain  ◎主 演 杰西卡·阿尔芭 Jessica Alba .....Liz  亚当·布罗迪 Adam Brody .....Stephen Montgomery  保罗·路德 Paul Rudd .....Jeff  法米克·詹森 Famke Janssen .....Gretchen Reigert  Rob Corddry .....Duane  加斯丁·特奥克斯 Justin Theroux .....Jesus  肯·马里诺 Ken Marino  格瑞辰·摩尔 Gretchen Mol .....Gloria  奥利弗·普莱特 Oliver Platt .....Arnold  维诺娜·赖德 Winona Ryder .....Kelly  列维·施瑞博尔 Liev Schreiber  ◎简 介   影片用10个故事打破了所有的“清规戒律”,活灵活现、充满智慧和挖苦嘲讽的酸性喜剧构成了这部经典的《十》。大卫·韦恩执导,韦恩和肯·马里诺共同编剧,《十》由一系列相互作用的素描喜剧图构成,线条简单、短小精湛,却重新解释、彻底改造了“十诫”的原始意思,让它们变得趣味性十足且意义深长,可以让更多年轻、新潮、没有宗教信仰、缺乏宗教观念的观众群也能从中得到相应的乐趣。这里所涵盖的10个短篇故事,每一个在风格上都不尽相同,但也有着互相重叠的角色和主题。  所有的故事,都是通过一个叙述者的声音徐徐展开的,他在介绍各个故事的同时,还要处理自己家庭的内部问题。声音向着不可预知的方向蔓延,带出了10个故事中的第一个:斯蒂芬和他的未婚妻凯莉玩极限运动,然而当他从高空中的飞机上跳下的那一刻,却发现自己竟然忘了背伞包……从飞机掉落下来的斯蒂芬以一种非常荒涎的方式直立着、齐腰被“种”进了田地里,没有外人的帮助,他是无法爬出来的。斯蒂芬的“奇迹生还”在全国引起了很大的哄动,前来参观的人一拨接着一拨,有虔诚的宗教信徒,有想要模仿他的跳高运动员,还有电视台专门派人用摄像机记录了这一切,决定回去制作成一档节目,结果斯蒂芬成了电视明星……然而过于兴奋的人群似乎都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那就是把他从土坑中“拔”出来。  10个故事中的大部分都是以连摩西都想象不到的形式展现出来的:包括把病人当成傻瓜一样弄死的杀人医生;爱上了木偶的痴女;35岁的老处女在墨西哥把自己的处子之身献给了“耶稣”;乞求妈妈告诉自己父亲的真实身份的双胞胎兄弟……这10个以“诫律”为基础的章节时而独立成章、时而互相纠结,就像医生杀人的那个部分以外科医生最终被捕而终结,然而他的故事将在下一个章节继续,被关进监狱的他,遭受到了凶残的性虐待。除此之外,10个章节中有一个完全是“卡通制造”,也是其中最有趣、最粗鲁的一个部分。  整个过程中,我们知道了那个讲故事的人名叫杰夫,他的妻子很美丽,但是对于他放了太多的精力在研究“十诫”上表现出了强烈的不满,于是,他决定给自己找个女朋友--杰夫的身份随即从叙述者变成了参与者,开启了属于他的那部分章节,名字嘛,就叫“通奸”。  幕后制作:  【关于《十》你需要知道的10件事】  一、《十诫》是近百年来我们所处的社会的基石,无需取消星期日、更不用去杀人,我们中仍然有许多人每天都遵循着“诫律”在生活,而这些人甚至说不全“十诫”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十诫》在整个社会的渗透性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大卫·韦恩和肯·马里诺,他们分别创造了10个故事,最终拍成了这部影片--《十》;  二、2007年6月初,大卫·韦恩和肯·马里诺在Google上搜索浏览了差不多90秒种后,他们不仅仅知道了《十诫》的内容,还知道了前后安排的次序。不仅如此,他们还发现了有关电影版《十诫》的一些相关内容,原来它本来已经被环球公司买下了版权,但是由于这种意识形状的东西是很难控制的,去年冬天,《十诫》又回到了作者手中。  三、《十》改编自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十诫》--即使是被说成“剽窃”也不为过。《十诫》中包含了10个发生在波兰的一幢公寓大楼里的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来自于一条诫律,内容黑暗,大约一个小时的片长。而大卫·韦恩和肯·马里诺创作的版本要更短、更有趣……当然,并非发生在波兰的公寓大楼里。  四、在新进发现的故事资源的武装下,角色们从大卫·韦恩和肯·马里诺的想象中生动鲜明地走了出来,他们希望每一个故事都是由角色自己创造的,所以它们才会有着如此千差万别的风格,每一个章节都是不一样的。韦恩和马里诺只是为每一个主题思考出了一个独特的呈现方式,有点不可思议,却也充满了奇思妙想:  1.意外从飞机上掉下来的斯蒂芬(亚当·布罗迪饰)阴差阳错地成了英雄;  2.图书管理员格洛里娅(格瑞辰·摩尔饰)通过一场墨西哥之旅得到性爱的觉醒,将处子之身献给了一个名叫耶稣肤色偏黑的当地人(加斯丁·特奥克斯饰);  3.里奇医生(肯·马里诺饰)把他的病人“当成傻瓜”一个一个杀死;  4.警探(列维·施瑞博尔饰)觊觎上了邻居家的电脑断层扫描仪;  5.母亲伯妮丝(凯瑞·肯妮饰)找了一位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阿诺·施瓦辛格的人(奥利弗·普莱特饰),她想让这个人给自己的孩子当爸爸;  6.正在坐牢的杜安(罗布·科德利饰)对他狱友的“老婆”垂涎三尺;  7.坠入爱河的女人凯莉(维诺娜·赖德饰)偷来了她的“情人”,一个口技表演者的木偶。  8.犀牛终于知道了流言蜚语的所有隐患;  9.不肯和家人去教堂的丈夫奥利弗(A·D·迈尔斯饰)却选择和朋友一起赤身裸体地听20世纪美国传奇黑人女歌手罗伯塔·弗莱克的歌;  10.将所有这些故事介绍给观众的杰夫(保罗·路德饰)也正在面临着道德观上进退两难的局面,他不得不在美丽的老婆格雷琴(法米克·詹森饰)和同样美丽、但对于他来说过于年轻的情妇丽兹(杰西卡·阿尔芭饰)中选择一个。  五、《十》和大卫·韦恩的另一部作品《哈啦夏令营》很相似,给他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可以继续使用他为之工作了许多年的“喜剧表演机构”的演员--他们都是一个名叫“The State”的喜剧剧团的成员,包括山克·奥斯、A·D·迈尔斯、尼娜·海尔曼和保罗·路德等等,再加上一群韦恩非常喜欢的电影演员,他请求他们能够在影片中饰演一个角色,比如说列维·施瑞博尔、维诺娜·赖德等等,最后还有一些从正常的试镜中挑选出来的有天分的年轻演员--像迈克尔·齐格菲尔德和诺沃拉·纳尔逊,可以和这么多不同的演员在不同的故事背景和故事风格下一起工作,对于韦恩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六、大卫·韦恩和肯·马里诺一起为影片构思了每一个情节,两个人极富创造性地在影片全部的制作过程中通力合作,包括雇人、选演员、决定拍摄地点、剧本的更改、服装、场景……马里诺每天都待在拍摄现场,他的职能就像是影片的另一位导演。另外,马里诺还参与到剪辑、音效和原声乐的工作中。  七、为了创造出影片的视觉风格,大卫·韦恩决定以彩色的方式拍摄影片,原因有三:1、现在大部分的电影都是彩色的;2、黑白形式看起来不太适合这部影片;3、不能以黑白的形式拍摄,彩色就成了惟一的选择。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只要面对类似的选择,韦恩都会给自己列出至少三个要这么做的理由。  八、单独拍摄每一个篇章,都像在制作一部迷你电影,但这里还有更复杂的情况,那就是剧组有的时候不得不在同一天完成不同篇章的拍摄任务,想要同时拍摄10个故事?那得鼓足多大的勇气啊。再加上监狱和墓碑部分的场景,以及终结篇,他们必须以一部小型的独立电影的预算在28天之内完成所有的拍摄。剧组在墨西哥实地拍摄了4天、洛杉矶1天,剩下的都是在纽约完成的,那里包含了差不多40个完全不同的拍摄场地。  九、当影片结束之后,大卫·韦恩希望观众能够度过一段愉快的时光,是在大笑声中离开电影院的,然后仔细思考他们想去哪里大吃一顿。韦恩不会自负地认为这部影片有可能改变整个世界,但他却真正期望着看过影片的人能够改变他们想事情和做事情的方式。  十、大卫·韦恩和肯·马里诺的第一次合作就是在“The State”中--那是一个由11位喜剧演员在1988年共同创造的喜剧剧团性质的演员组织,他们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使用着同一个名字的MTV系列剧,差不多在上世纪90年代早、中期盛行一时。后来,“The State”中的一部分人参与了《哈啦夏令营》、《雷诺911:迈阿密》以及电视剧《斯黛拉》的制作……在《十》中,你将会找到“The State”全部11位成员的所有身影。  花絮:  ·思想影业与“城市之光”电影公司在圣丹斯电影节上以450万美元买下了《十》的发行版权。  ·最初,阿曼达·皮特的名字也在演员表中,后来因故退出。  ·影片是喜剧演员保罗·路德的制片处女作。  黑手党《十戒》  1.不得加入“我们的事业”的人:近亲中有从事警察工作的人、家中有行为不端、道德败坏的人。  2.不得擅取属于他人或其他家族的金钱。  3.必须如实回答任何问题。  4.必须尊重妻子。  5.必须恪守约会。  6.须以“我们的事业”为先,即使妻子临产也不例外。  7.不得光顾酒吧和夜总会。  8.不得与警察见面。  9.不得勾引朋友的妻子。  10.不得自行向他人介绍自己,必须由第三人引见。  ◎译 名 十诫◎片 名 Dekalog  ◎年 代 1990  ◎国 家 波兰  ◎类 别 剧情  ◎语 言 波兰  ◎片 长 561分钟  ◎导 演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 Krzysztof Kieslowski  简介:  《十诫》语出《圣经》,《圣经·出埃及记》载,十诫是耶和华所授,并命摩西颁布施行。内容是:不许拜别神;不许制造和敬拜偶像;不许妄称耶和华名;须守安息日为圣日;须孝父母;不许杀人;不许奸淫;不许偷盗;不许作假见证;不许贪恋他人财物。导演叛经离道地将它演绎成十个以波兰为背景的现代故事。  第一诫:生命无常  第二诫:进退维谷  第三诫:黑夜漫游  第四诫:父女迷情  第五诫:勿杀人  第六诫:勿行邪淫  第七诫:勿偷盗  第八诫:勿妄证  第九诫:勿愿他人妻  第十诫:勿贪他人财物
2023-07-22 02:59:034

摩西十诫告诉人们什么意义?

“因为不屈服于奴役,所以他们选择了流浪”,摩西带领他的族人在西奈山下祈祷,请求耶和华为他的族人指一条道路。一只看不见的手──上帝之手在西奈山的峭壁上刻出十条戒律。《摩西十诫》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第二部成文法律,体现了平等的“人神契约”精神:谁要毁约,谁就会受到上帝的惩罚。同时,人民也有“神不佑我,我即弃之”的权利。 《摩西十诫》据说是上帝在西奈山的山顶亲自传达给摩西的,是上帝对以色列人的告诫。上帝本人将这些话刻在石碑上,送给摩西。但是,后来摩西看到族人根本不听从这些诫条,一怒之下就将石碑毁了。上帝又命令摩西再制作新的石碑,完成后,放在约柜(Ark of the Covenant)里。   以色列人将约柜看作圣物,放在圣殿里,任何人不得擅自触摸。《圣经》里记载有人因为擅自触摸约柜而被雷击致死。而且,有外人从至圣所的帐门窥望过,发现约柜的上方经常都有云雾积聚。后世的科学家根据这些纪录,推断可能在约柜内放置了一种简单的生物电池,就像在古埃及陵墓发现的那一种。电的积聚使水汽积聚,并使触摸的人触电。   到了公元前590年,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打犹太国,耶路撒冷在被困3年以后,终于在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军队攻占,王宫和圣殿全被烧毁,从此,约柜下落不明。刻有十诫的石碑也就找不到了。   摩西生活的年代大约距今3000多年,这样算来,约柜存世的历史大概也就六七百年。 ----------------------------------------------------------------------------------------------------------------是上帝之手写在石碑上的。至于如何认证到底是不是上帝写的,仅有的证据就是代代相传的文字 既然是文字,就有作假或者其他的因素,无法用科学辩证的方法来证明。我说是恶魔写在石碑上的,你也无法证明我说的是错的。留下来的文献如果不能通过反复试验得出的理论,就不是科学真理。不过如果你是个教徒,来看这个问题,是很蛋疼的!!因为科学和信仰是完全不同的东西。科学需要的是验证证明!而信仰你只需要去相信!
2023-07-22 02:59:222

摩西十诫的全部内容是什么?

The Ten Commandments(摩西十诫) First "I am The Lord your God, Who brought you out of the land of Egypt, out of the house of bondage. You shall have no other gods before Me." Second "You shall not make for yourself a graven image, or any likeness of anything that is in heaven above, or that is in the earth beneath, or that is in the water under the earth; you shall not bow down to them or serve them; for I The Lord your God am a jealous God, visiting the iniquity of the fathers upon the children to the third and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those who hate Me, but showing steadfast love to thousands of those who love Me and keep My Commandments." Third "You shall not take The Name of The Lord your God in vain; for The Lord will not hold him guiltless who takes His Name in vain." Fourth "Remember the Sabbath day, to keep it holy. Six days you shall labor, and do all your work; but the seventh day is a Sabbath to The Lord your God; in it you shall not do any work, you, or your son, or your daughter, your manservant, or your maidservant, or your cattle, or the sojourner who is within your gates; for in six days The Lord made heaven and earth, the sea, and all that is in them, and rested the seventh day; therefore The Lord blessed the Sabbath day and hallowed it." Fifth "Honor your father and your mother, that your days may be long in the land which The Lord your God gives you." Sixth "You shall not kill." Seventh "You shall not commit adultery." Eighth "You shall not steal." Ninth "You shall not bear false witness against your neighbor." Tenth "You shall not covet your neighbor s house; you shall not covet your neighbor s wife, or his manservant, or his maidservant, or his ox, or his ass, or anything that is your neighbor s."
2023-07-22 02:59:351

上帝向摩西授十诫的时间大概在那一年?为什么?

约公元前1500年,摩西受命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出埃及後3个月,到了西奈山下,之後摩西在西奈山领受十诫。 至於神为什麼赐给人律例和诫命,主要是神要为自己分别一些人出来,特作自己的子民。律法和诫命最重要的方向是要人爱神,听神的话,遵行就必因此活著。律法和诫命的功效就是叫人知罪,然後悔改归向神,有摩西律法却不悔改的人,就算有大神迹即或死人复活在他的面前,他的心仍然是不会归向神的
2023-07-22 02:59:453

“摩西十戒”的来源及其内容是什么?

是耶和华在西奈山上,用手指写在石板上的内容,共写了两次。第一次被摩西摔碎了,(因为仅40天,他从西奈山上下来,那些上帝带领出来的以色列人已经开始犯罪离弃拯救自己的神,摩西盛怒之下摔碎了法版),该法版在伊拉克战争的时候被人们发现。具体内容在圣经出埃及记20章有记载,很详细!20:1 神 吩 咐 这 一 切 的 话 说 , 20:2 我 是 耶 和 华 你 的 神 , 曾 将 你 从 埃 及 地 为 奴 之 家 领 出 来 。 20:3 除 了 我 以 外 , 你 不 可 有 别 的 神 。 20:4 不 可 为 自 己 雕 刻 偶 像 , 也 不 可 作 什 么 形 像 彷 佛 上 天 , 下 地 , 和 地 底 下 , 水 中 的 百 物 。 20:5 不 可 跪 拜 那 些 像 , 也 不 可 事 奉 它 , 因 为 我 耶 和 华 你 的 神 是 忌 邪 的 神 。 恨 我 的 , 我 必 追 讨 他 的 罪 , 自 父 及 子 , 直 到 三 四 代 , 20:6 爱 我 , 守 我 诫 命 的 , 我 必 向 他 们 发 慈 爱 , 直 到 千 代 。 20:7 不 可 妄 称 耶 和 华 你 神 的 名 , 因 为 妄 称 耶 和 华 名 的 , 耶 和 华 必 不 以 他 为 无 罪 。 20:8 当 记 念 安 息 日 , 守 为 圣 日 。 20:9 六 日 要 劳 碌 作 你 一 切 的 工 , 20:10 但 第 七 日 是 向 耶 和 华 你 神 当 守 的 安 息 日 。 这 一 日 你 和 你 的 儿 女 , 仆 婢 , 牲 畜 , 并 你 城 里 寄 居 的 客 旅 , 无 论 何 工 都 不 可 作 , 20:11 因 为 六 日 之 内 , 耶 和 华 造 天 , 地 , 海 , 和 其 中 的 万 物 , 第 七 日 便 安 息 , 所 以 耶 和 华 赐 福 与 安 息 日 , 定 为 圣 日 。 20:12 当 孝 敬 父 母 , 使 你 的 日 子 在 耶 和 华 你 神 所 赐 你 的 地 上 得 以 长 久 。 20:13 不 可 杀 人 。 20:14 不 可 奸 淫 。 20:15 不 可 偷 盗 。 20:16 不 可 作 假 见 证 陷 害 人 。 20:17 不 可 贪 恋 人 的 房 屋 , 也 不 可 贪 恋 人 的 妻 子 , 仆 婢 , 牛 驴 , 并 他 一 切 所 有 的 。
2023-07-22 02:59:532

十戒是什么意思

“十戒”是日本漫画家铃木央的漫画作品《七大罪》中的一个组织,109话正式出场。“魔神王”为魔神族的最高掌权者,旗下有着跟七大罪相似形式的骑士团,为魔神王的直属精锐部队“十戒”,每位成员的实力都极为恐怖。被魔神王赋予10个不同的戒律称号,每一个称号都有专属的特殊能力,即为违背戒律必须承受的诅咒,其强制性连十戒律自身都无法违抗。扩展资料:组织设定十戒是《七原罪》里的一个反派组织,共10名成员(但是三千年前圣战时期的原十戒与三千年后复活的十戒成员不尽相同),均被魔神王赋予了相应的戒律,实力强大。现其成员为:艾斯塔罗萨、杰鲁德利斯、六雪尼、多洛录、戴利爱丽、梅拉斯邱拉、门斯匹特、伽蓝、弗拉乌德林、古雷伊罗德。殷杜拉化:只有斗级5万以上的上位魔神才能使用的禁忌仪式。藉由献出七颗心脏当中的六颗而变成凶恶的野兽,能够得到相当强大的力量。戒律的解除方法:杀死戒律的持有者或是死亡。此外,玛琳对戒律是免疫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古雷伊罗德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戒
2023-07-22 03:00:044

请问这部电影叫什么名字

十诫 1956年制作公司 派拉蒙影业公司 Motion Picture Associates由饰演宾虚的查尔登·海斯顿扮演摩西,尤·伯连纳演法老,气势磅礴,尤其是劈开红海的特技在当时堪称一绝。 《十诫》是1956年派拉蒙电影公司制作的一部史诗电影,故事取材自《旧约圣经》的《出埃及记》,讲述犹太先知摩西领导以色列人出走埃及,并于接受上帝耶和华颁布的“十诫”的故事。该片导演是塞西尔·B·戴米尔,由饰演宾虚的查尔登·海斯顿扮演摩西,尤·伯连纳演法老,气势磅礴,尤其是劈开红海的特技在当时堪称一绝。导演德密尔以拍摄千军万马的大型史诗片著称,亦曾在1923年导演了同名的无声电影《十诫》。
2023-07-22 03:00:395

神为什么要我们警遵守十诫?

十诫是神深植于人心中的道德律,正如他设置万有引力定律运作在自然界中,任何破坏十诫这道德律的人,他必会有负面的结果(Consequence)。正如你若是从高楼顶上故意跳下来,那万有引力定律会带来的结果一样。十诫是几千年前神给人们的诫命,可称之为:“神的十大 God"s Big Ten”,它们不是当时的时尚流行,而是至今都放之四海皆准的永恒价值(Eternal Values)。
2023-07-22 03:01:071

纪念带领犹太人走出埃及的摩西西方建立了一个节日叫什么?

摩西是犹太人的领袖和民族英雄,他曾率领60万犹太人为摆脱埃及法老的残酷统治。寻求自由,从埃及出走,建立自己的国家,他还为犹太人制定了十条戒律。刻在石头制成的“法版”上,这就是“摩西十诫”。米开朗基罗将这位传说中的古代英雄塑造成充满智慧、具有不可动摇的意志力,德高望重、体魄雄伟的英雄形象。米开朗基罗所捕捉的瞬间是摩西看到他所教导的犹太人,违反他制定的戒律,依然沿用埃及人崇拜黄金的习惯而无比愤慨,正要从自己的座位上跃起,将手中的诫版往地下摔的一刹那。摩西的形象具有极强的震撼力.他是一个有力士般体格的老人,头上长着高低不同的两只角——这是“神光”的标志,胡须长得低垂到腰际,宽大的长袍裹住他健硕的身躯,粗壮的手臂裸露在外面,骨节粗大,血管暴涨,他那青筋突出的双手,紧紧地捋着长须,血液仿佛在他的身体里快速地流淌。这位深谋远虑、赏罚严明的老人,因为满面怒容显得有些可怕的脸上却蕴含着不可抑止的热情和坚决果断的意志力,令人深深感到他超人的气质和无穷的威力  摩西十诫  第一条:  “我是耶和华-你的上帝,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之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2023-07-22 03:01:141

a jealous god什么意思,一个嫉妒的上帝?怎么讲?

楼主您好,这句话您是在哪看到的?这个词出自于摩西十诫,可以翻译成“忌邪的天主”,“嫉妒的神”,“忌邪的神”等……以下是《摩西十诫》原文及翻译:But when God was giving Moses the Ten Commandments and said He was a jealous God, this is not the type of jealousy He was speaking of.但是当神给予摩西十戒的时候,说他是一个嫉妒之神,他所提到的,并不是嫉妒的类型。(For the LORD thy God is a jealous God among you) lest the anger of the LORD thy God be kindled against thee, and destroy thee from off the face of the earth.因为在你们中间的耶和华你神是忌邪的神,惟恐耶和华你神的怒气向你发作,就把你从地上除灭。
2023-07-22 03:01:225

犹太人生来读的有哪三本书?

一般犹太人都读的三本书分别是:旧约《圣经》(Bible),是希伯来民族文学遗产的总集;《塔木德》(Talmūdh)一本犹太人至死研读的书籍;《十戒》(希伯来语:u05e2u05e9u05e8u05ea u05d4u05d3u05d9u05d1u05e8u05d5u05eau200e)记载的上帝借由以色列的先知和众部族首领摩西向以色列民族颁布的十条规定,即《摩西十诫》。扩展资料:十诫,有时可能写做十戒,是《圣经》记载的上帝借由以色列的先知和众部族首领摩西向以色列民族颁布的十条规定,即《摩西十诫》。耶稣复活以后,十诫成为给全世界的人的诫命。据《圣经》记载这是上帝亲自用指头写在石版上,后被放在约柜内。存放石板的约柜一直存放在耶路撒冷圣殿中,直到公元1世纪罗马军队攻陷并焚毁耶路撒冷,圣殿中至圣所存放的约柜也消逝了。《塔木德》是2世纪末~6世纪初Mesorah Pubns Ltd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塔木德。《塔木德》Talmūdh 是流传三千三百多年的羊皮卷,一本犹太人至死研读的书籍。犹太教(Judaism)口传律法的汇编,仅次于《圣经》的典籍。旧约是基督教对《圣经》前一部分的常用称呼,是用希伯来语写成的 。后一部分称为新约。《圣经》旧约部分原是犹太教主要经籍《塔纳赫》,是希伯来民族文学遗产的总集。《旧约圣经》通常被分类为摩西五经(梅瑟五经,又称律法书)、历史书、诗歌智慧书和先知书四部分。旧约圣经全在耶稣诞生之前已写成及被辑录成书,在基督教看来与耶稣诞生后成书的《圣经》新约部分相承。犹太人(希伯来语:u05d9u05b0u05d4u05d5u05bcu05d3u05b4u05d9u05ddu200e,Jews,Yhudim),又称犹太民族,和阿拉伯人同源,是闪米特人的一支,人种为欧罗巴人种闪米特含米特亚种,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民族。犹太人通常有两种情况,狭义上讲要追溯到在“种族"范畴上的历史;广义上来讲,根据以色列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都属于犹太人。根据犹太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60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另由于其独特的宗教习俗:宰杀动物时都要把腿筋挑出来丢弃,又被中国人称为“挑筋教”、“蓝帽回回”等。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而其宗教犹太教(Judaism)音译为中文的“一赐乐业教”(音近“以色列”)。据传犹太人的祖先名字叫雅各(雅各是以撒的儿子、亚伯拉罕的孙子),后来改名叫以色列,意思是“与神角力者”。因为他于神搏斗的时候伤了腿筋,所以犹太人在宰杀动物时都要把腿筋挑出来丢弃。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犹太人、百度百科-旧约、百度百科-塔木德、百度百科-十诫
2023-07-22 03:01:394

关于摩西,你知道多少?

  摩西是最伟大的先知(之一),领导犹太人,逃出埃及,返回故乡,并且拟定了“摩西十诫”。  ——“十诫”作为《圣经》中的基本行为准则,流传了下来,影响深远。它是以色列人一切立法的基础,也是西方文明核心的道德观。  PS:  建议你不要勉强去啃哲学书。  阅读,就像一场旅行。  我们在旅途中,遇到的人,不一定都是“知己良朋”,更不可能,一下子看透对方。阅读也不应该有这种奢望。  特别是“思辨类”的书刊,应该向陶渊明学习,“不求甚解”,没必要咬文嚼字,最重要的是【整体感受】。
2023-07-22 03:02:422

摩西出埃及时唱的歌叫什么名字?

  摩西和以色列人向耶和华唱歌说:  我要向耶和华歌唱,因他大大战胜,将马和骑马的投在海中。  耶和华是我的力量,我的诗歌,也成了我的拯救。这是我的神,我要赞美他,是我父亲的神,我要尊崇他。  耶和华是战士,他的名是耶和华。  法老的车辆,军兵,耶和华已抛在海中,他特选的军长都沉于红海。  深水淹没他们,他们如同石头坠到深处。  耶和华阿,你的右手施展能力,显出荣耀,耶和华阿,你的右手摔碎仇敌。  你大发威严,推翻那些起来攻击你的,你发出烈怒如火,烧灭他们像烧碎秸一样。  你发鼻中的气,水便聚起成堆,大水直立如垒,海中的深水凝结。  仇敌说,我要追赶,我要追上,我要分掳物,我要在他们身上称我的心愿。我要拔出刀来,亲手杀灭他们。  你叫风一吹,海就把他们淹没,他们如铅沉在大水之中。  耶和华阿,众神之中,谁能象你。谁能象你,至圣至荣,可颂可畏,施行奇事。  你伸出右手,地便吞灭他们。  你凭慈爱,领了你所赎的百姓,你凭能力,引他们到了你的圣所。  外邦人听见就发颤,疼痛抓住非利士的居民。  那时,以东的族长惊惶,摩押的英雄被战兢抓住,迦南的居民心都消化了。  惊骇恐惧临到他们。耶和华阿,因你膀臂的大能,他们如石头寂然不动,等候你的百姓过去,等候你所赎的百姓过去。  你要将他们领进去,栽于你产业的山上。耶和华阿,就是你为自己所造的住处,主阿,就是你手所建立的圣所。  耶和华必作王,直到永永远远。
2023-07-22 03:02:494

佛教中的五戒、八戒、十戒、三宝分别是什么?

1、五戒五戒是五条戒律或行为准则。中国大乘佛教中的五戒是: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须受持。道教五戒即太上老君五戒,后人托称太上老君名演说之戒:第一戒杀,第二戒盗,第三戒邪淫,第四戒妄语,第五戒酒。2、八戒八戒是佛教中的要求,内容包括:一戒杀生,二戒偷盗,三戒淫,四戒妄语,五戒饮酒,六戒着香华(即不戴花环,不涂香),七戒坐卧高广大床,八戒非时食(即过午不食)。同时八戒也是经典名著《西游记》中的人物。3、十戒佛教中没有十戒这个概念。不过《圣经》中有十诫。十诫有时可能写做十戒,是《圣经》记载的上帝借由以色列的先知和众部族首领摩西向以色列民族颁布的十条规定,即《摩西十诫》。耶稣复活以后,十诫成为给全世界的人的诫命。4、三宝在佛教中,称“佛、法、僧”为三宝,佛宝指圆成佛道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法宝指佛的一切教法,包括三藏十二部经、八万四千法门;僧宝指依佛教法如实修行、弘扬佛法、度化众生的出家沙门。后以指佛教。扩展资料佛教典集《四分律》、《十诵律》、《五分律》、《摩诃僧祇律》、《梵网经》等详细的阐述了中佛教戒。但因年代历史语言等问题,对佛教戒律认识,佛研究等和佛教徒有者各不相同。最基础的佛教戒律称为“五戒与十善”,其核心内容是“一心向善,诸事莫恶”。 这是入门者必须要学习的。“三皈依”,是佛教信仰者必须要坚信的,和“五戒”不同,“三皈依”有着比较浓重的宗教色彩。另外,佛教中专门有“律宗”,因重研习及传持戒律而得名。对于学习佛法者,严谨遵守戒律是绝对的重要。对研究佛学思想有些深刻而不可替代的意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五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八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十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宝
2023-07-22 03:03:115

希伯来人领袖摩西是如何带领六十万希伯来人横跨红海的?

摩西是利用天气的变幻莫测来带领希伯来人逃出埃及法老的追击,并不是靠神力分开红海逃出去的。上帝和如来一样,都是大家眼里的神仙。只要你的祈祷足够虔诚,或者说上帝看你特别顺眼,他就会出手帮助你。《圣经》里面说摩西是被上帝选中的领导者,所以当上帝看到摩西遭遇困难的时候,肯定不会坐视不理。希伯来人就是犹太人的祖先,他们在埃及尼罗河西部过着平静的生活。可是没想到随着埃及法老的更换,法老的想法也在发生改变:法老认为这些希伯来人就应该成为自己的奴隶。刚开始的时候,希伯来人没有进行反抗,而是选择默默的服从法老的指挥。但是,随着法老的剥削越来越厉害,希伯来人体内的血性开始觉醒,他们决定要反抗!这个时候就必须提一下故事的男主角:摩西,据说摩西是带着神的旨意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于是,在摩西的带领下,六十多万的希伯来人开始大逃亡。当他们到达红海岸边的时候,被河水挡住去路,但是后面的追兵马上就要来了。就在这让人崩溃的时候,没想到的是,上帝出手了!他不仅干掉了了埃及士兵,还分开红海让希伯来人逃跑。这个说法其实有待考究,毕竟没有任何资料可以直接说明摩西当时的确是受到了上帝的指引。后来有学者说,其实可能是摩西懂得看天气,于是挑选在风降的时候逃跑(其实是强风分开了古城塔尼斯内一座湖的湖水,然后出现了一条危险但干涸的4公里长通道),然后这些人们就得到了救赎,脱离了以前的苦难生活。
2023-07-22 03:03:4415

西奈山的约定是谁?

摩西(前13世纪)是以色列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在《圣经》中记述以色列早期历史的《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权记》、《申命记》4个部分,描写了摩西率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进入迦南的艰苦历程。中东地区是世界上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诞生在这里的以色列人也较早地接受了古代文明的熏陶。约在前17世纪,为躲避饥荒,以色列人迁居到了埃及北部,在靠近尼罗河三角洲的歌珊地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由于埃及社会的阶级矛盾逐渐激化,埃及十八王朝的法老对以色列人的迫害也渐渐增强了。在摩西出世的时期,法老下令将以色列人的男婴都弄死。为此,摩西出生后,就被他的聪明的母亲抛弃在河边。恰逢法老的女儿来到河边洗澡,她将这个弃婴抱进宫中抚养,取名摩西。而他的母亲又以奶妈的身份入宫。与他朝夕相伴,并暗暗地教他本民族的语言和历史。被法老女儿收养为义子的摩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常与祭司们谈天说地,思索人生的意义,获得了埃及祭司的称号。他在宫中享尽荣华富贵,而他的同胞们却在苦难中受着煎熬,这使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与日俱增。有一天,他看见一个埃及监工侮辱一个烧砖的以色列人,终于怒不可遏,一剑剌死监工,将尸体偷偷地埋进沙中。没想到此事很快传开,有人报信说宫廷卫队要前来捉他。摩西仓皇出逃,在夜色的掩护下,他爬过界墙,向东方的荒漠跑去。他在埃及已生活了40年。摩西逃到了一个叫米甸的地方,入赘当地的祭司叶忒罗家,妻子西坡拉为他生了两个儿子。米甸人也是以色列人的后裔,他们常常给摩西讲祖先亚伯拉罕的故事和传说,讲“流着奶和蜜”的富饶的故乡迦南。摩西心中酝酿起一个雄伟的计划:他要把在埃及受奴役的同胞领出来,带他们回到故乡去。尽管此时他已经有八十高龄了。摩西带着家人来到埃及,先说服了以色列的长老,同意出走,又与埃及的法老进行了艰苦的谈判与斗争,最后法老终于放他们出行。摩西带领600家以色列人向北方走去。他们穿过沙漠,渡过大河,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击退了埃及的追兵和沿途一些敌对部落的攻击,也战胜了内部的摩擦和分裂倾向,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旅行,他们来到了西奈山脚下。他们在这里安下营寨,进行了长达一年的休整。摩西将以色列人分成12个支派,任命了各个支派的头目及一些大大小小的管理人员,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的雏形。然后,摩西独自登上山顶,停留了40个昼夜,冥思苦想治理良策。按照《圣经》之说,在这40天里,摩西和神耶和华见了面。耶和华同摩西约法十章,这就是著名的摩西约法,也称“摩西十诫”。摩西扛着刻有约法的石板回到了以色列人中间,却见以色列人正在围着金牛狂舞。他们因等得不耐烦,又信奉起原来的神。摩西非常生气,将石板扔在山坡上摔得粉碎,又把金牛砸碎,磨成齑粉,叫以色列人喝。并且,他还让亲信杀死了一些叛教者,终于迫使以色列人接受了约法,他们用最贵重的黄金打制成约柜,存放最神圣的耶和华的训谕。从此,约柜就成了犹太教最宝贵的宗教财产。摩西约法第一条即:只能信耶和华这惟一的神。这一条是摩西约法的中心,带有极大的强制性。第二、第三条规定对神的崇拜及尊重的禁忌。其他几条是对社会秩序、人与人关系的规定。如:应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人所有的,等等。摩西约法为以色列人的文化、军事、宗教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后来流散于世界各地的以色列人,在经过了3000年后仍坚持了同一的信仰与文化,而没被当地的文明所同化。经过摩西的努力,一盘散沙似的以色列人成了一个法律严明、秩序井然的民族社会组织。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目标战胜了部族的分立主义,以色列人的战斗力大大地增强了。摩西此时感到有力量去夺取迦南了,于是率领以色列人又踏上了征程。摩西带领以色列人抬着约柜,打着旗帜,赶着庞大的羊群,浩浩荡荡地上路了。途中摩西制止了部下的反叛,到达了迦南的南疆巴兰。以色列人在卡代施地区安顿下来。这里有辽阔的草场和干净的井水,适于繁殖牲畜。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过了大约38年的和平生活。新的一代健壮地成长起来,摩西觉得到了该攻占迦南的时候了。他们先后击败了邻国亚摩利人、摩押人、巴珊人,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攻占迦南也指日可待了。然而,摩西知道,他不能活着进入迦南了。他已经有120岁了,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他对以色列人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发现以色列人口已达60余万。他指定了忠实且骁勇的将领约书亚为自己的继承人;为适应新的形势,对约法做了修改与补充。他又将迦南的土地均分给12个支派,但没有分给利未人和祭司单独的领地,因为他们要在整个迦南供神职。料理好这些后事,他和人民告别,独自登上了尼波山巅,孤独地死去。《圣经》虽然为摩西的经历与业绩罩上了神秘的面纱,渲染了许多神秘的故事与神迹的显现。但是,透过这些神秘的色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人物的真实痕迹。在氏族社会的末期,往往有一个英雄主义的时代,其中的杰出人物作出英雄壮举,完成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摩西就是这样的一个杰出人物。他率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摆脱了受外族奴役的奴隶地位;他确立了犹太教的一神论信仰,对以后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制定了约法,完成了以色列入的部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摩西十诫至今仍对西方文化有影响。至于关于他早期的80年的经历,不过是为了说明他具有与众不同的、高居于众人之上的智慧和才干所作的铺垫而已。
2023-07-22 03:05:171

摩西五经的内容

在《圣经》原文里,五卷经文是不分开的,包括:《创世记》(u05d1u05e8u05d0u05e9u05d9u05ea, Bereshit:“起初…”之意),描述关于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起源和遭遇的故事,旨在说明以色列民族的历史是在上帝的旨意下开展的,以色列人应该世代铭记上帝的恩惠,侍奉上帝。《出埃及记》(u05e9u05deu05d5u05ea, Shemot:“名字”之意)、,描述了以色列人在摩西的带领下逃出埃及的故事,其中著名的“摩西十诫”就出自此章。《利未记》(u05d5u05d9u05e7u05e8u05d0, Vayyiqra:“他称为…”之意),称为“先知法典”或者“祭祀法典”,因为祭祀按照规定都应该出自于利未部落。《民数记》(u05d1u05deu05d3u05d1u05e8, Bammidbar:“在沙漠…”之意),此卷中因多数提到户口调查和士兵登记而得名。《申命记》(u05d3u05d1u05e8u05d9u05dd, Devarim:“经文”或“演讲”之意),申命意在“重申法律”,但有人怀疑此为“托古改制”之作,实际是服务于宗教改革的。五卷经书名字皆取希伯来文经文第一个希伯来文字为名。
2023-07-22 03:05:521

摩西律法的具体内容都是什么

《摩西律法》是对《摩西五经》的另一种称呼,又称为“律法书”,希伯来文称妥拉u05eau05bcu05d5u05b9u05e8u05b8u05d4,为教导、指示及律法的意思。是希伯来圣经最初的五部经典:《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组成摩西五经的圣经的五部书是神逐步向人类显示自己的开端。1、《创世记》描述关于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起源和遭遇的故事,旨在说明以色列民族的历史是在上帝的旨意下开展的,以色列人应该世代铭记上帝的恩惠,侍奉上帝。我们可以看到创造的开始、人的堕落、救赎的应许、人类文明的开始和神与他拣选的国以色列的圣约关系。2、《出埃及记》描述了以色列人在摩西的带领下逃出埃及的故事,如神应许亚伯拉罕的那样。其中著名的“摩西十诫”就出自此章。神将和他立约的人民从奴役中解救出来,而他们准备拥有神为他们预备的应许之地。它记录了神在西乃山上与以色列立的约,建造会幕的指示,给出十诫以及以色列如何崇拜神的其它指导。3、《利未记》称为“先知法典”或者“祭祀法典”,因为祭祀按照规定都应该出自于利未部落。这部书记载了继出埃及记后展开指导立约的人民(以色列)如何崇拜神和管理自己。它列出了献祭礼仪的要求,这会让神宽容他的子民的罪,直到耶稣用完美的献祭来赎清那罪过。4、《民数记》此卷中因多数提到户口调查和士兵登记而得名。讲述了以色列人游荡旷野四十年的主要事件,对于崇拜神,做他的选民给予指导。5、《申命记》申命意在“重申法律”,但有人怀疑此为“托古改制”之作,实际是服务于宗教改革的。《申命记》有时被称为“第二律法”或“律法重申”。它记录了摩西在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前最后说的话。在《申命记》中,神在西乃山上给出的律法被重申和详细解释。当以色列人进入其历史新篇章时,摩西提醒他们遵守神的诫命,和他们顺服神会得到的祝福以及不顺服会带来的咒诅。扩展资料:《摩西律法》的价值和研究:1、《摩西律法》通常被认为史书,因为它们记录了历史事件。尽管常被称为律法书或律法,事实上它们包含的内容不止律法。它们提出了神的救赎计划的概况,是圣经中所有后来事件的背景。像旧约其它部分一样,摩西五经中的应许、类型和预言都在耶稣基督及其事工中最终得以实现。2、《摩西律法》是犹太教经典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它也是公元前6世纪以前唯一的一部希伯来法律汇编,并作为犹太国国家的法律规范。犹太国被灭亡后,它仍以习惯法的形式自动调节犹太人的生活。犹太人相传它是由摩西接受上帝的启示而撰写,内容是古代的以色列人民间故事。3、犹太教与早期基督教认为摩西是五经作者,而《申命记》末章记载摩西死和埋葬的段落则系后人所撰。10~11世纪,西班牙犹太拉比以撒雅苏斯指出《创世记》36章31节有“以色列未有君王治理以先……”之语,说明写书时已在有君王治理之后;犹太学者伊本以斯拉指出五经的一些段落不可能为摩西本人所写,其中那些称赞摩西的话,以及五经中经常出现的第三人称格式,都说明作者不是摩西。4、16世纪宗教改革之后,有更多人否定摩西是五经作者。马丁·路德的同事卡尔斯塔特对摩西是五经作者的传统看法表示怀疑。路德则认为五经中包括了晚于摩西时代的材料。18世纪阿斯特鲁发现《创世记》中对神有“耶和华”与“上帝”(神)两种称呼;他将不同称呼的段落互作比较,发现两者之间常有重复和差异。据此断定摩西写《创世记》时手头有两种文稿资料,一种资料称神为耶和华,另一种称神为上帝。以后德国人爱希豪恩将阿斯特鲁的考证方法,从《创世记》推及全部五经,进而认为摩西并非五经作者,五经是由几种文稿底本组合而成。1833年法国人勒乌斯认为《申命记》的资料出于公元前621年犹大王约西亚修建圣殿之时,《利未记》资料则出于巴比伦被掳时期。此后五经的底本学说逐渐系统化,其中较流行的是格拉夫-魏耳豪森的四底本学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摩西五经
2023-07-22 03:06:061

上帝十诫的意义

天主十诫起源于古代希伯来民族,椐《圣经`出谷记》记载,大约前15-14世纪多灾多难的希伯来人在埃及沦为奴隶,民族英雄梅瑟奉天主差遣进行拯救,带领同胞出离埃及,过红海抵达西奈旷野,扎营安寨。这时候西奈山上雷电交加、乌云密布、角声齐鸣,整个西奈山猛烈震动,冒着浓烟。天主在火中降临,对梅瑟颁布了十诫,并将十诫的内容刻在两块石板上。从此,犹太教以及以后产生的基督宗教均以十诫为其最高诫律,也是最古老、最具有生命力的伦理道德规范。十诫是以天主与世人订立盟约的特殊形式出现的,诫条本身就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因而宗教经典《圣经》提到十诫往往带着神圣的意味。十诫的订立标志着神圣的天主与世俗民众双方签订了严格的道德契约。这些伦理道德教训成为以色列人民实践他们对天主所立盟约的具体表现。在基督宗教内,天主的子民把十诫视为“金科玉律”和伦理行为的圭臬,把恪守戒律作为一种神圣的职责和义务。凡是承认这盟约的人,执行盟约的人都具有伦理判断能力,就成为有道德的人,为天主所宠爱。十诫是天主对人类言行的道德规范,是天主子民的生活标准及与天主共融的条件,使人达己成人,可堪称为宗教信仰与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既有人与神上下关系准则;也有人与人交往的准则,它的宗教性为道德行为提供了牢固的根据和基础,道德行为则充分体现其宗教性。十诫可以说是一条通往生命之道,把兴盛及幸福赐给了人民,是一个独特的天人关系。十诫是生命的准则,原是要我们按照理智的指引节制不合理的欲望,度适合人性尊严的生活,它是人类理性与良知的主要道德律。遵守十诫并不是可有可无的本分,也并非单纯是从外面硬加给我们的规诫。十诫所命令、所禁止的,绝对不是迷信式的禁忌,而是戒恶行善,爱主爱人的道德行为,是使人的生命逐渐达至圆满生命的法则。十诫本身不是限制人的自由,而是告诉我们一个维护自由的途径,是爱主爱人的诫命;也就是爱的诫命,教导人如何尊重他人,勿做破坏生命的事,以期使生命圆满发展。出处基督教教义,又称摩西十诫。
2023-07-22 03:06:241

摩西五经各记载着什么内容?

五经或律法书,希伯来文称妥拉,又称《摩西五经》,因据传作者为以色列部落领袖摩西,故名。它是犹太教祭司以斯拉奉波斯国王亚达薛西之命,自巴比伦回到耶路撒冷主持编订的犹太律法。包括《创世纪》、《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这五卷纳入圣经最早,约为公元前444年。《创世纪》的内容是上帝创造天地万物和人类始祖,以及伊甸乐园、洪水传说、挪亚方舟、上帝与以色列人的祖先亚伯拉罕订立圣约等神话传说。据圣经考古学的发掘与楔形泥版的记载证实,这些内容大多取自于苏美尔人的神话和传说,并非以色列人所独有。洪水的传说亦经乌尔城的考古发掘所证实。《出埃及记》的内容是记载以色列人在埃及的处境和从埃及出走,经历四十年回到巴勒斯坦的情况。本卷中最重要的史料是第20至23章,记述了希伯来人最古老的律法,其中提及大田、园艺、休耕等内容,显系回到巴勒斯坦进入农业社会后的产物。这几章除记有摩西十诫外,还包括有民法、刑法、家族法、婚姻法等内容,反映了以色列人私有制和奴隶制的发展和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如第21章第2节规定,“你若买希伯来人作奴仆,他必服侍你六年,第七年他可以自由,白白的出去”。其中许多规定与《汉谟拉比法典》雷同,如第46节规定“人若打坏了他奴仆的或婢女的一只眼,就要因他的眼得以自由”。自由人的伤害罪的处理原则是同态复仇,“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若伤害了奴隶则赔偿银两。《利未记》,利未即祭司,故又名祭司法典。此卷大量篇幅是犹太教的教仪、教规、节日的有关规定,对各种祭祀包括燔祭、素祭、平安祭、赎罪祭等以及割礼、食物禁忌、各种节日均作了较详细的说明。与历史研究最密切的是第25章、第27章,记述了以色列人进入农业社会后的奴隶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矛盾,规定对本族奴隶应定期释放,以及缴纳什一税的具体内容。《民数记》的内容有二。其一,列举以色列人离埃及后的户口、财产调查清单,据记载当时有12个部落,二十岁以上男子有603500人。这个数字显系夸大,当时的西奈旷野不可能容纳这么多人生存。据圣经学者考证,当时仅有6000名男子,连同家属共约2.5万人。发生舛误的原因是希伯来语中表示“千”的名词“埃列夫”同时具有“家庭”或“帐棚”之意,圣经编订者误将600个家庭理解为600个“千”所致。其二,记述以色列人回到巴勒斯坦、进入农业社会后吸收了许多迦南人多神教信仰的情况,如对巴力神和亚斯他录神的崇拜等。《申命记》为重申法律之意,记述关于公元前621年犹太国王约西亚进行宗教改革、法律改革的情况。公元前7世纪的最后三十年犹太王国处于内外交困的境遇,外有新巴比伦之威胁,内部阶级矛盾尖锐。约西亚欲通过提倡一神论的犹太教的信仰和改革,加强统治。他重申“惟有耶和华是上帝,除他以外再无别的神”和遵从十诫的法令,规定拜多神者处死。“如拜太阳月亮、天象,三人作证,不论男女,在城外用石头打死”。并为了缓和矛盾,规定:每七年施行一次豁免年,凡本族人欠的债逢此年全部废除,被卖为奴者恢复自由,并给予一定的生活出路。
2023-07-22 03:06:391

出埃及记24章里面他们是抬谁呢

出埃及记24章里面他们是抬摩西这几年,我们发现整个世界都是一片的混乱,首先是地球暖化的问题,生态、环境不断提出警讯,好像整个地球已经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之中;再加上全球的经济动荡不安,尤其是整个欧元区,这是单一的官方货币的国家组合而成的区域,原来的用意是好的,但没想到,随着几个国家经济的问题,而造成更多欧元区国家的负担。曾有人说影响人类有三颗苹果,第一颗是夏娃的那颗苹果(当然,并非是苹果,而是能分别善恶的果子,因画家在作画时,常把夏娃所吃下的那果子画成苹果,就造成此误解);第二颗是牛顿的苹果,因此让人类得知万有引力的存在;第三颗则是贾伯斯的苹果公司,因着它而造成整个科技产业的冲击。曾被评为「全世界最快乐的国家」不丹,也因为全球冲击,因富裕而带来欲望,已感受不到幸福。反观台湾,我们看见民生物价、油费、电费都在涨,而工作难找,在这种混乱的环境中,我们要找到一个安定的生活,看似困难。在出埃及24章中,提供我们一个平静安稳的秘诀。我先来谈谈24章的背景,在20章的时候,上帝亲颁十诫给摩西,这是我们对于摩西在西奈山上,比较熟悉的事件,事实上,摩西在西奈山所领受从上帝而来的信息,是从20章一直到31章。在20章,这是摩西首次登上西奈山,当时是他独自一人前往,而上帝除了颁给摩西十诫外,他指示他关于百姓生活细节的准则与规范。接着,在24章中,摩西下山,再带着亚伦、拿答、亚比户,并七十位长老再次上山,这回所颁给摩西的,则是会幕及相关圣礼的预备。在与上帝同在的荣耀之中,紧接着在32章,百姓见摩西迟延不下山,就大家聚集到亚伦那里,对他说:「起来!为我们做神像,可以在我们前面引路;因为领我们出埃及地的那个摩西,我们不知道他遭了甚麽事。」亚伦对他们说:「你们去摘下你们妻子、儿女耳上的金环,拿来给我。」百姓就都摘下他们耳上的金环,拿来给亚伦。亚伦从他们手里接过来,铸了一只牛犊,用雕刻的器具做成。他们就说:「以色列啊,这是领你出埃及地的 神。」亚伦看见,就在牛犊面前筑坛,且宣告说:「明日要向耶和华守节。」次日清早,百姓起来献燔祭和平安祭,就坐下吃喝,起来玩耍。(出32:6)我们看见当时以色列人因等不到摩西就在山下造牛犊,这产生了几种混乱:1、信仰的混乱:他们心中只有埃及的牛犊,并且把真神当成是牛犊,并向它祷告、敬拜,甚至还要向它守节,全然混乱了信仰。2、环境的混乱:他们对未来茫然,不敢想未来,以至于他们急于造一个可见的牛犊,比较使人安心。3、道德的混乱:在出埃及记32:6说「…就坐下吃喝,起来玩耍。」这是和合本圣经较为含蓄的说法,其实真正的意思是男女之间没有界线的玩乐,也就是有淫乱的行为。当摩西在西奈山上与荣耀的主相遇,何等美好,但是与山下的那群百姓,形成强烈的对比。摩西正在处一个相当混乱的环境,而他何以能淡定?何以能平静安稳?何以能hold住全场呢?在神的立约中平静安稳上帝一方面告诉他们不要跟外邦的神立约:「不可和他们并他们的神立约。他们不可住在你的地上,恐怕他们使你得罪我。你若事奉他们的神,这必成为你的网罗。」(出23:32-33)而另方面,上帝要以色列人与他立约:我向埃及人所行的事,你们都看见了,且看见我如鹰将你们背在翅膀上,带来归我。如今你们若实在听从我的话,遵守我的约,就要在万民中作属我的子民,因为全地都是我的。你们要归我作祭司的国度,为圣洁的国民。 (出19:4-6)神定意要和以色列人立约,因为他曾和他们的祖先亚伯拉罕立约,这个约,神从没有忘记。摩西将血一半盛在盆中,一半洒在坛上;又将约书念给百姓听。他们说:「耶和华所吩咐的,我们都必遵行。」摩西将血洒在百姓身上,说:「你看!这是立约的血,是耶和华按这一切话与你们立约的凭据。」他们看见以色列的 神,他脚下彷佛有平铺的蓝宝石,如同天色明净。他的手不加害在以色列的尊者身上。他们观看 神;他们又吃又喝。(24:6-11)这是立约的过程,是用血立约,当他们立约完之后,他们观看 神;他们又吃又喝。吃喝是人的需要,不是神的需要,神不需要吃喝,因为神不靠外力存在,这才是神,但是人需要靠外力存在,像是基本三大元素:空气、阳光、水。而神并不需要,不会因为我们不称他是神,他就不是神,会因为我们不祷告了,他就不存在,不会因为我们不聚会、不敬拜了,他就不是神。不!他并不是因为靠这个而存在,所以,他对摩西的自我介绍:我就是自有永有。
2023-07-22 03:06:462

共济会的终极阴谋下,翠玉板到底记载了什么?

之前我们说到了共济会的由来,今天我们来聊聊那群石匠们遗留下来的上古秘密到哪里去了?他们去了哪里?原来工匠们也被慢慢的散布到了世界各地,而这些石匠们为了预防神的再制惩罚,那么从此就不再轻易的将伟大的学问随便的透露出去了,他们组成秘密的角色,采用口令暗号和秘密的握手的方式表示身份,同时也区分在团队当中的级别和工作当中的职务。正是这些自由的石匠在耶路撒冷建造了圣经当中所传说的所罗门的神殿也被称为第一神殿,它是专门为神在人间所建造的居所。那么据说这座神殿高居山巅,坐西朝东,气势宏伟,神殿的大门和所有的廊柱天花板门窗全部都是镶着金的,那么最重要的是它里面还供奉着两件圣物,那么它就是摩西十诫和约柜,那么关于所罗门神殿以后有机会我们再详细的聊他,而建造所罗门神殿的这群石匠,也就是古希腊传说当中的"丢尼休"建筑团,他们在中世纪几乎就包揽了基督教的教堂和各种大型石造建筑的建设。这群石匠们也严守着组织的秘密,在建筑工地旁边就开设了集会所进行聚会交流知识,他们信奉宇宙的伟大建筑者,通晓宇宙天文、人体解剖学、几何学炼金术的浩瀚知识,他们互相称为兄弟,奉行兄弟友爱,同舟共济,那么这群人也就是最早的共济会。那么他们团结在一起,不仅拥有更好的自保的能力,那么最重要的是他们一直没有忘记要洞悉神的知识,完善人类本身,从而进入神之领域的目标,可是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够领悟到真正所有神的秘密呢?那么这个就又要回到继承远古四兄妹知识的赫尔摩斯透特。那么传说当中透特为了不让神之知识失传,他就把所有的知识都写在了一块石板上,并且还把它埋在了金字塔当中。这块石板就被叫做艾默拉德石板,也被称为翠玉板,因为传说当中这块石板看上去就像是翠玉一样,但是它的实际材质却完全不属于地球上的任何一种岩石,没有人知道它到底是用什么制成的。而如果说你能够理解翠玉板上面的内容,那么毫无疑问你就将成为神一样的存在。结果没想到这一块刻着神之秘密的石板,后来居然重现人间了。那么这里就有一个问题,被透特精心藏在金字塔内的石板,又是怎么轻易被人类重新找到了呢?那么这个就不得不说到埃及最著名的吉萨大金字塔了,那么通过对金字塔的勘测,现在的学者一致认为,吉萨大金字塔是没有任何人为偷盗的痕迹的。但是奇怪的是里面精心建造的国王之屋,皇后之屋,包括金字塔底下的房间却全部都是空空如也的。那么这个世界上谁有能力在没有任何痕迹的情况下,偷偷地发掘出透特藏在金字塔内的石板。虽然说没有最直接的证据,但是最有能力做到这些的。 难道不就是那群自由的石匠吗?他们是这个世界上最精通建造之法的一群人,而同时他们也是这个世界上最希望得到翠玉版的一群人。所以说他们悄悄地从金字塔当中偷出了翠玉版,后来包括很多名人都花其一生,希望洞察翠玉板的秘密,毕达哥拉斯是大约出生在2500年前著名的希腊数学家哲学家,而有意思的是,那么传说当中毕达哥拉斯的前世居然就是赫尔墨斯透特的儿子,那么他就掺和了翠玉版之后,把数学和哲学组合在一起,那么他最早提出说可以用数字和几何来理解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真理,比如说100就代表着公正,而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现在的人类不就是正用数字化那么创造出来,古人想都想不到的,计算机这种跟神一般的物品了吗?那么现在人就已经可以用计算机通过数字来模拟出几乎你想要得到了任何的失误。而这一切你能够说和毕达哥拉斯没有任何关系吗?另外在2500年前,在所有人都认为大地是一个平面世界的时候,正是毕达哥拉斯首个提出来,大地是球形的这样一个超前的想法。后来毕达哥拉斯对数学和哲学的研究还产生了理念论和共相论,也就是说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可分为可理喻的东西和可感知的东西,而可理喻的东西是完美的永恒的,而可感知的东西是有缺陷的,那么这段话我是在网上看到的,不过说实话我也不能够理解它到底是个什么意思。反正他的思想后来就被柏拉图发扬光大,并且从此一直支配着哲学和神学的思想。而最神奇的是有证据明确表明了毕达哥拉斯生前当时他就掌管着一个专门研究神之知识的秘密组织,而这个事我相信不用多说,你应该也能够猜到它和古代共济会的一个关系了。然后花一生时间研究出翠玉板的另外一个名人,我相信所有人都知道他,那么他就是从落地的苹果,他知道神之秘密的牛顿,甚至有人认为他通过翠玉板才有了经典力学的成就,那么网上有很多误传说牛顿后半辈子都醉心于神学炼金术,还称这个是他作为一个科学家最大的污点。但是事实上牛顿从一开始它就是一个非常坚定的有神论者,他从来就没有想过要把神撇除掉我们这个世界,反而他还认为肯定是神创造了这个世界的。而且他从小就想方设法的想要给世人证明,这个世界确实是由神存在的,但是他认为神也并不是那么的无所不能,那么他也并不是什么事情都要管,他认为神就像一个石匠一样,肯定是它为这个世界设定了某些规则,然后它就放着我们人类自由的发挥,那么这个宇宙观也被称为"机械宇宙观",也就叫做"钟表宇宙观"。那么神是一个工匠,而且还必须是坚定的有神论者,这个不正好和共济会不谋而合了吗?而牛顿不断的参悟翠玉板,那么想要做的就是探知神的规则,找出上帝的密码。
2023-07-22 03:06:541

希伯来是什么?

希伯来人是闪族语系的一支,他们现知最早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因为据(圣经)记载,希伯来人的先祖亚伯拉罕家族就起源于苏美尔。希伯来人被认为都是亚伯拉罕的后代,据说亚伯拉罕得到上帝耶和华的指示,大致在公元前1900年至1500年之间,他们逐渐由美索不达米亚的乌尔迁入当时地中海东岸、一块叫做“迦南”(Canaan)的地区。据圣经记载,这是一块“流着奶和蜜”的土地。迦南原来的居民称这批从东边越河过来的人为“希伯来”,意即“越河者”。 亚伯拉罕的孙子叫雅各(也称为“以色列”,据《创世纪》的记载,在雅各与一位天使角斗了整整一个通宵之后,他得到了“以色列”Israel 这一称号,意为“神的勇士”。),雅各生了十二个儿子(是否真有十二个儿子,不得而知,但据专家考证,希伯来人有十二个部落,十二个儿子其实是希伯来十二个部落的首领)。十二个儿子里有个儿子名叫约瑟 。他受到父亲的宠爱,因此也引起了哥哥们的妒忌,他们把他卖给了一个埃及商人,但随后凭着运气,约瑟在埃及的王宫里当上了宰相。当迦南发生饥荒,他的兄弟们到埃及借粮的时候,约瑟以德报怨,随后,希伯来人全部迁入埃及。在旅居埃及的大约300年间,适逢新王国诸法老正试图创建一个埃及帝国并寻找空前多的奴隶来维持国内经济的运转,希伯来人大多成了奴隶,受到了种种奴役。这时,犹太人摩西又带领他的同胞,经过与法老的斗争,走出埃及。 以色列人越过红海后,然后在西奈山附近定居了四十余年,寻找去迦南的途径。在归途中,以色列人的生活极其艰难,又爆发了许多战争,人心开始涣散。摩西假托神主耶和华之诫命,对离经叛道的希伯来人发动一场"清教运动",声称耶和华在西奈山向他传授十条诫律,作为耶和华与希伯来人订立的约法,即"摩西十诫"。 希伯来文明诞生于今天被称为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在古代这块地方称为迦南。希伯来人是当今犹太人的祖先。不过,在古代世界中,政治上希伯来人扮演了相对不太重要的角色,它的文明也没有埃及文明和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那么显赫。然而,约在公元前1200至400年间,希伯来人创立了一种宗教――犹太教,犹太教对于早期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形成,有着重大影响。人们把希伯来文明作为西欧文明的来源之一。犹太人至今仍在世界各地起着重要的作用。直至今日犹太人问题仍然是世界事务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因此,希伯来人在历史上具有的异乎寻常的重要性 。
2023-07-22 03:07:353

律法与十诫的区别

法律法是一种强制性的法律,而十诫是上帝吩咐摩西传授给百姓的一种道德准则。根据相关信息查询,可以直接约束全体公民的行为,具有法律效力,是一种非强制性的法律,具有良心义务的性质。
2023-07-22 03:08:021

孔子说少年戒之在色、中年戒之在怒、老年戒之在得,是何道理呢?

凡宗教都有戒律,如摩西十诫,道家有戒律,佛家更是戒律森严。孔子不是宗教的教主,但孔子也有他自己的“君子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大意是君子有三件事情要警惕:年轻时,精力不稳定,要警惕贪恋女色;到了壮年阶段,血气正旺,要警惕争强好斗;到了老年时,精力衰退,要警惕保守与贪婪。“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人在少年的时候,很容易冲动,这个时候我们尤其要注意不能因男女关系而玩物丧志,或因感情的变故而导致人生走向不稳定。有不少青少年,因为谈朋友而误了学业,更有甚者为了争夺一个异性朋友而做出伤害他人的举动,想不开的时候,甚至会跳楼自杀。所以,在这个时期要慎重处理感情问题,切忌因色生事、情关难过。过了这个坎儿,就到了中年。孔子说,人在这个阶段,“血气方刚,戒之在斗”。人在中年,血气方刚,事业、家庭都很稳定。个人为了突破事业上的瓶颈,定会与人“大打出手”,所以孔子说“戒之在斗”。与他人斗的结果很可能是两强相争两败俱伤,此时既已家业有成,当静享人生乐趣,以一颗平和之心来看世相万千。人生不过几十个春秋,一晃到了老年,这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按照孔子的说法,叫“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老人多半性情温和,如罗素所说,湍急的河流冲过山峦,终于汇入大海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平缓和辽阔。在这个时候,人要正确对待得到的东西。孔子所说的“戒之在得”,其实是大有深意的。人年轻的时候,都是在用加法生活,因为你每天都需要学习很多知识、经验。但是到一定层次后,要学着用减法生活,还和年轻时一样拼命,你的身体根本支撑不住,心理也同样承受不了。年少时忙着学习,给自己的心里堆了很多东西,到老了就必须学会抉择,有些东西虽然很好,却不一定是你所必需的。这就好比去逛超市,年轻人见到新奇的东西,不管自己需要不需要,先买了再说,所以新鲜事的对他们最有诱惑力。但老人就不一样了,他们有自己的人生经验,“任它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永远只买自己用得着的。经常听到三五个老年人一起抱怨:生个儿女是还债!那么辛苦将他们养大成人,结果娶了媳妇忘了娘!哪里还有老爸老妈的位置?仔细分析一下,这不是“有了才抱怨”的典型例证吗?如果没有儿女,你又从何抱怨呢?换个角度想想,心态就能平和。如果不停地抱怨,只会让自己生活在愁苦、阴冷中。这时就需要给自己找点乐子,学着舍弃一些东西,这样才可远离烦恼。孔子的人生三戒,终究不同于宗教中冷冰冰的森严戒律,他更像是一个慈祥的父亲教导自己的子女,教导大家如何度过人生这三道坎,如果子女领会了,其实就非常简单了,其意不过在对心灵的自我释放与抚慰。只有大度、洒脱的人才能从中获益,修养不够的小人是不会理解其中深意的。斤斤计较,患得患失,少一份豁达,就少一份平常心,当然快乐就少了很多。沉迷色欲、功名,都是贪欲作祟。若总是求而不得,只是徒增烦恼。以“君子三戒”为修身准则,才能获得内心的宁静、平和。
2023-07-22 03:08:111

基督教和十诫有什么关系啊?how are the ten commandments related to the Christian religion?急!跪谢!

基督教的话最经典的就是《圣经》一书,而十诫正是出自《圣经》,是摩西和上帝所签订的。《圣经》中记载,由于移居到埃及的犹太人劳动勤奋,且擅长贸易,他们积攒了许多财富。这引起了执政者的不满。再加之执政者对于以色列人的恐惧,法老下令杀死新出生的犹太男孩。摩西出生后其母亲为保其性命就取了一个蒲草箱,抹上石漆和石油,将孩子放在里面,把箱子搁在河边的芦荻中。后来被来洗澡的埃及公主发现,带回了宫中。长大后,摩西失手杀死了一名殴打犹太人的士兵,为了躲避法老的追杀,他来到了米甸并娶祭司的女儿西坡拉为妻,生有一子。一日,摩西受到了神的感召,回到埃及,并带领居住在埃及的犹太人,返回故乡。在回乡的路上,摩西得到了神所颁布的《十诫》,即《摩西十诫》。
2023-07-22 03:08:463

摩西是谁

圣经人物。基督新教圣经译为摩西,天主教圣经译名梅瑟。他是希伯来人肋未族的后代。出生时正是埃及法郎王迫害希伯来人,诛杀所有男婴。姐姐把他放在蒲草筐里,藏在尼罗河边的芦苇丛中。被法郎的公主救回,收作义子,而救一命。长大的梅瑟在曷勒布山(西乃山)被天主召叫(出3:1)。后他领导以色列民族出离埃及。天主在西乃山藉梅瑟与以色列民订立盟约,梅瑟成了以民的领袖。旧约圣经的前五卷,即《创世纪》、《出谷纪》、《肋未纪》、《户籍纪》和《申命纪》。内容多是以色列民的法律,有时称之“法律书”。这些书的来源和内容,都与梅瑟一生有密切的关系,故又称为“梅瑟五书”。圣经讲述的主题是人类的救赎史,五书则是这救赎史的开端。
2023-07-22 03:08:532

求科普神话里的摩西有多强

摩西(希伯来语:u05deu05b9u05e9u05b6u05c1u05d4u200e)是公元前13世纪时犹太人的民族领袖。史学界认为他是犹太教(Judaism)的创始者。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巴哈伊信仰等宗教里都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先知。按照以色列人的传承,摩西五经便是由其所著。出埃及记中记载,摩西受耶和华之命,率领被奴役的希伯来人逃离古埃及,前往一块富饶之地:迦南地。经历40多年的艰难跋涉,他在就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去世了。在摩西的带领下,希伯来人摆脱了被奴役的悲惨生活,学会遵守十诫,并成为历史上首个尊奉单一神宗教的民族。在摩西的一生中可分三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是四十年。  第一个时期是在埃及  第二个时期是在米甸旷野牧羊  第三个时期是蒙上帝选召,领导以色列民出埃及,过红海,经旷野。摩西可以说是集多种身分於一身,其中包括:先知、祭司、颁布律法者、审判者、代求者、牧人、行神迹者,以及民族的创立者等。摩西(Moses;希伯来语:u05deu05b9u05e9u05b6u05c1u05d4u200e;阿拉伯语:u0645u0648u0633u0649u0670u200e)。天主教称为梅瑟,伊斯兰教称为穆萨,他的名字在希伯来语的意思是:从水里拉上来。因为当时摩西还只是一个婴儿,被装在篮子里,法老的女儿把摩西从水里救了出来,并且为他取了名字。公主救下摩西并且将摩西当作自己的儿子抚养。摩西长大后一次失手杀死了一名殴打犹太人的士兵,为了躲避法老的追杀,摩西来到了米甸并娶祭司的女儿西坡拉为妻,生有二子,革舜和以利以谢。一日,摩西受到了神的感召,回到埃及,并带领居住在埃及为奴的犹太人,离开那里回到上帝应许的流着奶与蜜之地( a land flowing with milk and honey) -迦南。犹太教认为,摩西是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个。他是犹太人中最高的领袖,他是战士、政治家、诗人、道德家、史家、希伯来人的立法者。据《圣经》记载,他曾亲自和上帝交谈,受他的启示,领导希伯来民族从埃及迁徙到上帝的应许之地 -巴勒斯坦(PALESTINE)(古称迦南地),解脱他们的奴隶生活。根据《圣经。出埃及记》的记载,他带领希伯来人经过红海的时候,神使海水分开,露出一片干地水,海水在他们的左右作了墙壁。希伯来人渡海如履平地。在埃及兵追入红海的时候,神使海水合起来,淹没了追赶他们的追兵,使得他们顺利逃脱。在西奈山上,他得到上帝亲手写的十诫法板,并教导希伯来人诫命,典章及律例,以及建造会幕。所颁布的诫命即《摩西十诫》。(出埃及记 19-40章)希伯来人因为不满足而不断的抱怨,导致上帝惩罚他们在旷野漂流40年,直到第一代出埃及的人全部死亡,才领他们进入应许之地-迦南。(民数记14章)在忍受了希伯来人无理取闹40年的旷野漂流生活后,摩西因为民众的抱怨而怒,在加低斯没有遵照上帝的旨意“吩咐”磐石取水,而是以杖击石,使水流出;被上帝责罚他和亚伦“因为你们不信我,不在以色列人眼前尊我为圣,所以你们必不得领这会众进我所赐给他们的地去。( 民数记20章)在摩押平原驻扎时,摩西遵照上帝的吩咐带领以色列人报复了欺骗他们的米甸人后,,上帝令摩西上尼波山,在山上上帝指给摩西看他应许之地,惟他却不能进入。( 民数记21章)[6]在遥望了应许之地后,摩西死在山上。上帝亲自埋葬他在摩押地,伯毗珥对面的谷中,只是至今没有人知道他的坟墓。摩西死时120岁。眼睛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以色列人在摩押平原为摩西哭了30日,为摩西居丧哀哭的日子就满了。以后以色列中再也没有兴起先知像摩西的;他是耶和华面对面所认识的。耶和华打发他在埃及地向法老和他的一切臣仆,并他的全地,行各样神迹奇事,又在以色列众人眼前显大能的手,行一切大而可畏的事。摩西一生带领以色列人争战5次,每次皆遵从上帝的指令得胜!他们迎战向他们挑战的亚玛力人,迦南人,亚扪人2王以及米甸5王。(出埃及17:8-4;民数记 21:1-3;21-23;31;申命3:1-11;2:24-37)旧约圣经提到摩西约767次,新约圣经提到摩西79次。可见摩西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上,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为犹太人所敬仰。他是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人物,带领一群奴隶,在一个难以想象的困境之下,把他们模塑成一个民族,这民族影响和改变了整个人类历史的进程。摩西在他领导以色列人到迦南的路上,他经历了领袖地位被族人及姐姐米利暗和哥哥亚伦的挑战,最终在上帝的认同下继续带领以色列人。(民数记12;16章)摩西最享盛名时期很可能是公元前十三世纪,因为普遍认为《圣经·出埃及记》中的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就死于公元前1237年。847年以后,穆罕默德认为摩西是真正的先知。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摩西在整个伊斯兰世界里(甚至包括埃及)成了受人敬仰的人物。到公元后五百年,他的名气和声望同基督教一道传遍欧洲许多地区。摩西在他死后三千多年的今天,仍同样受到犹太教徒、基督教徒、伊斯兰教徒的尊敬,甚至还受到许多无神论者的尊敬。继承他为领袖的是嫩的儿子约书亚。摩西虽然生前无法进入迦南地,但是他在死后灵魂得以进入迦南地。耶稣基督在大博尔山改变容貌并且发光,显示出神的容貌。然后,先知摩西和以利亚出现在他两旁,耶稣和他们谈话。(马太福音17:1–9,马可福音9:2-8,路加福音9:28–36;彼得后书1章16至18节)。
2023-07-22 03:09:002

求 十诫 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链接,谢谢

《十戒》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D4FMUQevRk2ZV9qEhjq59Q 提取码:h4ek《十戒》是由大卫·韦恩执导的喜剧,由保罗·路德、亚当·布罗迪、 乔恩·哈姆 、薇诺娜·瑞德 、肯·马里诺主演,在2007年上映。影片用10个故事打破了所有的“清规戒律”,斯蒂芬和他的未婚妻凯莉玩极限运动,然而当他从高空中的飞机上跳下的那一刻,却发现自己竟然忘了背伞包。
2023-07-22 03:09:072

西奈山的“立宪”传奇

摩西在西奈山“因为不屈服于奴役,所以他们选择了流浪”,是犹太民族4000年不变的性格。在经历了430年的奴隶生活后,在民族英雄摩西的率领下,宁死不屈的犹太人扶老携幼,赶着牛马破车,烟尘滚滚地向着东方的故乡迦南进发。这一走,就是整整40年!出埃及的第七个星期,以色列人进入了浩瀚的西奈沙漠,这里,没有水,没有食物,没有绿色,甚至没有路,头上是炎炎烈日,脚下是滚烫的沙砾,迎面而来的是狂飚般的沙暴,背后是亚马力人的骚扰攻击,这一切使刚从风景秀丽的尼罗河畔走来的以色列人感受到的只是恐惧,惶惶不可终日。他们不时停下沉重的脚步,仰问苍天:上帝啊,你许诺的圣地究竟在哪里?艰苦卓绝的沙漠跋涉使摩西的队伍出现动摇、怀疑。由于经常性的缺水和饥饿,又看不到前途,队伍里的一些人开始失去信心,他们不停地朝摩西嚷嚷:是你把我们带出来的,自由?见鬼去吧!他们宁可回到那个费尽周折才逃脱的那个地方去重新当奴隶,也不愿再忍受这没完没了的车马劳顿之苦。事情就是这么奇怪,刚刚获得自由,就有人开始留恋做奴隶的生活,他们感觉新的生活比奴隶主的鞭子更可怕。摩西看着失魂落魄的人们,不免忧心忡忡。他知道,长期处在暴君的统治下,以色列人已经失去了信仰和独立自尊的意识,此时还没有恢复勇气和信心。所以,他不停地鼓励族人们继续向前,不让他们回去做继续奴隶。可以说,如果没有摩西永不屈服的毅力,也许这些从埃及逃出来的奴隶们不到一年便走回头路了。但这还不够,此时这个即将在内忧外困中分崩离析的共同体最需要的,是一位具有崇高威望的精神领袖,他要站出来,用巨大的精神力量感召、鼓舞人们,把大家团结在一种不可动摇的思想旗帜下面。摩西懂得,神的启示和保护能够使这些对命运失去信心的人得到安慰和勇气。约公元前1250年的一天,在浩瀚的沙漠中颠沛流离多年的犹太人,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西奈山下。伟大的事件将在这里发生。西奈半岛,隔红海与尼罗河相望,位于亚洲西南角。半岛南端的西奈山(Mount Sinai),现在叫卡瑟琳娜山,海拔2285米,山上遍布五彩砾石。因为被公认为“神在山上”,所以成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共同的圣地。在这里,你可以夜攀西奈山,参观圣Catherine修道院,畅游蓝色的红海海底世界,看到世界上最著名的景观——红海日出。西奈山清晨的祷告者这天,心力交瘁的摩西丢下众人,独自登上了山顶,仰天祈祷,请求耶和华为他的族人指示一条正道,但耶和华总不露面。摩西在山上静修了40个昼夜。那些日子里,重重云雾笼罩着西奈山。而此时,山下群龙无首的族人却已发生哗变,有人大声咒骂摩西把他们带到了绝境,有人在互相抢夺食物和水,有人则制造了一个金牛顶礼膜拜,人们像热锅上的蚂蚁乱作一团。犹太民族危在旦夕。危急时刻,摩西下山了。当他看到族人如此混乱不堪时,极为震怒。他目光如电,振臂高呼:“你们这班不信神的人啊,快丢弃你们的偶像吧!只因为你们不信神,神才给了我们这么大的惩罚。”他摧毁了金牛,无情地镇压了叛乱,将队伍重新整合在一起。这件事令摩西大为震惊,他知道,人们不仅需要精神领袖,还必须有成文的法律,否则,以色列人还是免不了陷入混乱,无法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危急时刻,他得到了上帝的帮助。在奴役已经结束,自由刚刚开始的时候,上帝要现身亲自宣布立约规范。摩西率众族人出营迎接上帝,人们齐刷刷地站在山脚下,仰头望着西奈山,上帝将在那里出现。据《出埃及记》记载,当时山上浓云密布,雷鸣电闪,“耶和华在火中降于山上”,“遍山大大地震动”,“十诫”就是在这样非凡的气势下颁布的。这是上帝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出现在以色列人面前。他们终于听到了上帝的声音:1、除了我,不可信仰别的神;2、不可雕刻和崇拜任何偶像;3、不可亵渎耶和华上帝的名;4、谨守安息日为圣日;5、当孝敬自己的父母;6、不可谋杀人;7、不可奸淫;8、不可偷盗;9、不做伪证陷害他人;10、不可贪婪别人的一切。这就是著名的“摩西十诫”(The Commandments )。据说,当时以色列人先是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发生的奇迹,继而大声欢呼,热泪盈眶,感谢神在以色列人陷入绝境之时没有丢弃他们。夜色苍茫,人们点起火把,一遍又一遍地诵读着“摩西十诫”,彻夜未眠。次日天亮,汹涌澎湃的人群万众一心,又亦步亦趋地跟着摩西,重新踏上了征途。此后,以色列人对“十诫”这个即将诞生的新国家的“宪法”做了更加详细的司法解释,涉及民法、商法、刑法等方面。全部律法,散见于《妥拉》各书中,共613条。摩西成文律法出现后对犹太人的宗教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很多方面至今仍严格支配着他们的行为。但不管律法有多少,惟有十诫是最为重要的。当异教徒以生命相威胁、要求犹太人放弃法律时,其他所有诫律都可以放弃,唯有十诫不可放弃,因为它是上帝的律法(law of god)。有了信仰,以色列人就有了不可动摇的精神支柱,世界上最早的一神教就此诞生。在世界文明史上,从多神教到一神教是个质的飞跃。多少个世纪以来,它维系着犹太民族的生存,创造了蔚为奇观的3000年的“流而不散”,“散而不亡”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不仅孕育了希伯来文化,而且与古老的希腊文化一起,浇灌出了璀璨的欧洲文明之花。埃及的西奈山上帝为什么选择立约的方式处理神、人关系,是个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人应该拥有自由,但人又是一种非常不确定的存在,有可能行善,但也有可能作恶。人在上帝之下,却在万物之上,被定位为万物的治理者,人一旦作恶,将给这个世界带来很大的危险。因此,必须对人的自由进行约束,结束人的完全自然的状态。这是《出埃及记》包含的两层含义:自由的寻求和自由的约束。按照希伯来《圣经·旧约》的说法,上帝在如何处理人的这种不确定性上也经历了一个过程。在使用肉体惩罚、大洪水的警告之后,上帝最后选择的是与人立约的方式,在人、神之间建立一种交感互通、互相依存的关系:上帝是最高意志的体现者,主宰着希伯来人的命运,人应该虔诚地敬畏与服从上帝,同时上帝对人也承担着承诺与责任。继“彩虹之约”后,上帝与亚伯拉罕、摩西两度立约,以致形成了一条“圣经的立约链(the biblical covenantal chain)”。既然立了约,就必须践约,这就把神、人关系纳入了“法治”的轨道。上帝通过与其选民立约来约束人的行为,也就是把人置于律法之下,服从上帝就是服从律法;“在上帝之下”也就是“在律法之下”。在犹太人看来,“除了上帝的声音,律法还会是什么?(what is the law but the voice of god?)”。他们坚信世界上只有一个权威——上帝,拒不承认、接受其他的权威。上帝的“神律”因而成为比人间的一切世俗法律更高级的法律,高高地凌驾于人类之上,构成了人们服从的终极对象。埃及的西奈山地图由于犹太的整个民族、民族的每一个成员作为独立的个体“都与上帝签了约”,遵守以上帝的诫命就成为每一个成员的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这是一个民族形成强大合力的重要因素。而“十诫”则使犹太人具备了共同的社会道德认知标准,从此,犹太民族成为一个具有世界上最强大向心力、创造力和发展动力的民族。由于是整个民族共同与上帝立约,作为践约的个体而言,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众生平等,因而成为犹太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犹太人认为,上帝是基于平等的观念来塑造人、要求人的。人与人之间虽然存在着智能、职位、出身、遗传、贫富等差异,但人在本质上是平等的生灵,任何人不得凌驾于他人之上,不可压迫他人,不可实行专制。人即使当了国王,也必须遵循神的律法,向人间播撒上帝的爱心与公义,成为民众的公仆。由于神、人关系是以“约”的形式出现的,上帝也就对人承担了义务。相信这一点非常重要,由此,人可以获得他所必须的精神依靠和心理慰藉,从而不断生发出在逆境中挣扎、抗争和奋斗的力量。上帝与犹太人的契约关系是极其神圣的,它打破了人神关系中长期以来把人置于绝对被动地位的宿命观。既然是立约,就是一种双向选择的关系,上帝放弃了剥夺人的自由和生命的权利,一退一进,人也就同时获得了这样的权利。从此,拥有生命与自由便成为人的一种不可剥夺的权利。所谓“天赋人权”,就是这个意思。既然连上帝都放弃了,那谁还有剥夺人的自由和生命的权力?谁的权力能比上帝还大?既然上帝都对自己的权力都进行了约束,那么,谁的权力还能神圣到不受限制的地步?必须指出,国内出版的《圣经》文本存在着严重的误译现象,也反映在只有十条的“十诫”中。例如,“不可杀人”,显然是翻译错了。希伯来文Lo tirzakh 的意思本来很清楚,是不能谋杀人。杀人和谋杀有本质的区别,怎么能混用呢?第三诫“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的上帝的名”也翻译的不对,没有准确表达出希伯来文Lo tissa er shem Ha—shem Elokeikhalz—shav的本意,即个人行为不能假借上帝的名义。理由也很简单,一个人作恶,他只能玷污他自己的名誉,不能玷污上帝和信仰。比较准确的译文应该是“不可亵渎上帝的名字”。还有国内有学者人将“信仰”译为“叩拜”(见钱乘旦主编、张倩红著的《困顿于再生——犹太文化的现代化》),有人认为是不妥的。犹太人与上帝建立的是一种人、神之间的契约关系,犹太教以至后来的基督教都没有偶像崇拜,谈不到东方式的对神五体投地的“叩拜”问题。埃及的西奈山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十诫中最容易触犯的就是偶像崇拜,古来多少帝王假借神的名义奴役、屠杀人民,而又有多少人对滥用权力的帝王顶礼膜拜,五体投地,心甘情愿地依附于极权制度。而犹太人的上帝则不同,他存在,但无形,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假借神的名义愚弄人民,虐待人民,屠杀人民。如果把这种神、人之间的立约视为“荒唐”、“迷信”那就太缺乏悟性了。既然任何权力都必须自我约束,即使是上帝的权力,这就为随后以立约的方式约束和限制世俗的权力和人的自由提供了一种示范。依据它,人与人、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就都可以借助立约的方式来加以调整和处理。现代社会中也有这种“更高级”的法律,这就是宪法。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区别在于,宪法是“人民的公约”,是由人民制定的、政府不能更改的律法,它高于一般法律和政府的权力,具有至上性和神圣性。有了宪法(真正意义上的),公民才能一劳永逸地获得“平等的基本政治权利和自由、言论和结社的自由,以及保证公民安全和独立的那些权利和自由——诸如,移居自由和职业选择的自由、法律规则的保护”(罗尔斯)。对于公民来说,若想真正获得这些权利,就必须绝对服从宪法,并向政府纳税。对于政府来说,其征税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以保证他们获得宪法规定的各项权利。政府没有存在的其他理由——无论这理由听起来多么辉煌,多么高尚。除此之外,还必须设法分割、平衡和制约政府的权力,建立廉价的和有限的政府,以避免政府权力的专横对公民权利的侵害。这些,就是宪政民主制度的精华所在。埃及的西奈山日出前显然,在上帝之下,在律法之下,在宪法之下,这三个命题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不懂得前两个命题的民族,自然也就弄不懂宪法、宪政究竟是怎么回事。七搞八搞,终究搞不出真正的宪政民主制度来。“出埃及”,是犹太民族的一次新生。它不仅仅是把以色列人从埃及人的奴役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把犹太民族从异族文化的控制下解放出来,自此,以色列人作为一个种族得以保存下来,而不至于被异族的统治所“灭种”(从屠杀犹太婴儿和“金牛”事件的发生可以断定,这是不可避免的)。西奈山盟约确立了以色列人的一神崇拜和作为独立民族所必须的法律规范和基本价值体系,使他们拥有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这是“出埃及”事件的最不同凡响之处,是犹太民族有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这一切,作为坚固的精神之柱支撑着他们在旷野中漂泊40年之久而没有分裂、瓦解和消失。40年前,他们还是一群因久经压迫而意志委靡、一盘散沙般的奴隶,40年后,他们已经是拥有坚固凝聚力和钢铁意志的坚强战士。从此之后,不管遭遇多少艰难困苦和生存危机,他们都不再受“奴役心理”的禁锢,能够以坦然的心态去面临任何考验而不改其志。摩西是犹太民族的立国之父,他遵照上帝的旨意带领犹太人摆脱奴役,追求自由,逃离埃及,并使本民族重新建立对上帝的信仰。在西奈山,他领会了上帝对人世间的律法,把它传给了雅各的子孙,并一直流传至今。这位犹太民族当之无愧的伟大领袖,至死都牢牢地信守着他对上帝——人民的承诺和义务,在历尽一生的艰辛之后,他终于把自己的同胞带回到故乡的大门口。他说到了,也做到了。随着年事渐高,他指定约书亚,而不是他过于苍老、衰弱的哥哥亚伦做自己的继承人。然后,吃力地登上了位于死海东岸的比斯迦山的顶峰。在他的脚下,就是波光粼粼的死海和约旦河谷,而那片肥沃的“新月形地带”迦南故乡,已赫然展现在眼前。他当时一定是微笑了,然后,他倒在地上,就这样孤独地死去。历史记载的这一年,是公元前1237年。没有人知道他葬在何处。
2023-07-22 03:09:371

犹太教的基本教义是什么

1.创造主创造并主宰宇宙及一切受造之物。 2.创造主为独一无二真神。 3.创造主无形无体无相。 4.创造主是最先的,也是最后的。 5.创造主为唯一应受敬拜之主,此外别无可敬拜之物。 6.先知一切传述皆真实无妄。 7.摩西是先知中最伟大的一位。 8.律法为神向摩西所传,并无更改。 9.律法不可更易。 10.创造主洞察世人一切思想行为。 11.创造主予遵守律法者奖赏,对践踏律法者惩罚。 12.复国救主弥赛亚必将降临,应每日盼望,永不懈怠。 13.人死后将复活。 犹太教最重要的教义,在于只有一位神,即无形并且永恒的上帝。他愿所有的人,行公义,好怜悯,因为上帝按照他的形象造人,所以人都应该有尊严且受到尊敬地对待。 犹太人以学习及祈祷来侍奉上帝,同时遵行摩西五经上所指引的诫命。对于圣约的坚信,犹太人认为这就是上帝对他们的呼召,也是他们对世人的见证、他们的使命。但犹太教并不主张其他民族为了被救赎而必须接受她的宗教信仰和敬拜方式;这世界会因为它所行的而受审判,而不是因它所信的教条而受审判;所有公义的民族皆分享将要到来的和平世界。因此,犹太教并不是一个积极传教的宗教。
2023-07-22 03:09:504

摩西十诫告诉人们什么意义?

如果你是对宗教感兴趣,那么的确可以研究研究。在西方哲学史上,对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是很多的。很多哲学家尤其是经院哲学的哲学家对上帝的存在都进行过证明。 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摩西十诫究竟出自谁手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回答的问题。就算你去问摩西,他的答案都不一定靠谱。为什么呢?也许摩西十诫只是摩西梦里的一些东西,亦或者只是摩西在当时特定环境下产生某种宗教体验而写下的。作为虔诚信徒的摩西当然会将这一切归功于上帝。现在,我们去追究摩西十诫到底是不是上帝写的没有什么具体的意义。十诫都是劝人向善的,已经为人类的共同道德所接受,我们可以去信奉、去实行。 摩西十诫的意义,我觉得跟刘邦的约法三章差不多。为了管理好族人,为了能让自己的部落有一个比较好的秩序,摩西向人们宣扬了十诫,并说是上帝写的。这跟我们现在颁布一项法律的性质差不多。上帝是权威,所以上帝制定的戒律自然有无上的约束性,很容易让当时的人们接受。
2023-07-22 03:10:321

西奈山的约定是谁?

摩西(前13世纪)是以色列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在《圣经》中记述以色列早期历史的《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权记》、《申命记》4个部分,描写了摩西率领以色列人逃出埃及,进入迦南的艰苦历程。中东地区是世界上古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诞生在这里的以色列人也较早地接受了古代文明的熏陶。约在前17世纪,为躲避饥荒,以色列人迁居到了埃及北部,在靠近尼罗河三角洲的歌珊地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由于埃及社会的阶级矛盾逐渐激化,埃及十八王朝的法老对以色列人的迫害也渐渐增强了。在摩西出世的时期,法老下令将以色列人的男婴都弄死。为此,摩西出生后,就被他的聪明的母亲抛弃在河边。恰逢法老的女儿来到河边洗澡,她将这个弃婴抱进宫中抚养,取名摩西。而他的母亲又以奶妈的身份入宫。与他朝夕相伴,并暗暗地教他本民族的语言和历史。被法老女儿收养为义子的摩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常与祭司们谈天说地,思索人生的意义,获得了埃及祭司的称号。他在宫中享尽荣华富贵,而他的同胞们却在苦难中受着煎熬,这使他内心的矛盾与痛苦与日俱增。有一天,他看见一个埃及监工侮辱一个烧砖的以色列人,终于怒不可遏,一剑剌死监工,将尸体偷偷地埋进沙中。没想到此事很快传开,有人报信说宫廷卫队要前来捉他。摩西仓皇出逃,在夜色的掩护下,他爬过界墙,向东方的荒漠跑去。他在埃及已生活了40年。摩西逃到了一个叫米甸的地方,入赘当地的祭司叶忒罗家,妻子西坡拉为他生了两个儿子。米甸人也是以色列人的后裔,他们常常给摩西讲祖先亚伯拉罕的故事和传说,讲“流着奶和蜜”的富饶的故乡迦南。摩西心中酝酿起一个雄伟的计划:他要把在埃及受奴役的同胞领出来,带他们回到故乡去。尽管此时他已经有八十高龄了。摩西带着家人来到埃及,先说服了以色列的长老,同意出走,又与埃及的法老进行了艰苦的谈判与斗争,最后法老终于放他们出行。摩西带领600家以色列人向北方走去。他们穿过沙漠,渡过大河,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击退了埃及的追兵和沿途一些敌对部落的攻击,也战胜了内部的摩擦和分裂倾向,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旅行,他们来到了西奈山脚下。他们在这里安下营寨,进行了长达一年的休整。摩西将以色列人分成12个支派,任命了各个支派的头目及一些大大小小的管理人员,建立起新的社会制度的雏形。然后,摩西独自登上山顶,停留了40个昼夜,冥思苦想治理良策。按照《圣经》之说,在这40天里,摩西和神耶和华见了面。耶和华同摩西约法十章,这就是著名的摩西约法,也称“摩西十诫”。摩西扛着刻有约法的石板回到了以色列人中间,却见以色列人正在围着金牛狂舞。他们因等得不耐烦,又信奉起原来的神。摩西非常生气,将石板扔在山坡上摔得粉碎,又把金牛砸碎,磨成齑粉,叫以色列人喝。并且,他还让亲信杀死了一些叛教者,终于迫使以色列人接受了约法,他们用最贵重的黄金打制成约柜,存放最神圣的耶和华的训谕。从此,约柜就成了犹太教最宝贵的宗教财产。摩西约法第一条即:只能信耶和华这惟一的神。这一条是摩西约法的中心,带有极大的强制性。第二、第三条规定对神的崇拜及尊重的禁忌。其他几条是对社会秩序、人与人关系的规定。如:应当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不可贪人所有的,等等。摩西约法为以色列人的文化、军事、宗教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后来流散于世界各地的以色列人,在经过了3000年后仍坚持了同一的信仰与文化,而没被当地的文明所同化。经过摩西的努力,一盘散沙似的以色列人成了一个法律严明、秩序井然的民族社会组织。共同的利益和共同的目标战胜了部族的分立主义,以色列人的战斗力大大地增强了。摩西此时感到有力量去夺取迦南了,于是率领以色列人又踏上了征程。摩西带领以色列人抬着约柜,打着旗帜,赶着庞大的羊群,浩浩荡荡地上路了。途中摩西制止了部下的反叛,到达了迦南的南疆巴兰。以色列人在卡代施地区安顿下来。这里有辽阔的草场和干净的井水,适于繁殖牲畜。他们在这里休养生息,过了大约38年的和平生活。新的一代健壮地成长起来,摩西觉得到了该攻占迦南的时候了。他们先后击败了邻国亚摩利人、摩押人、巴珊人,取得了辉煌的战果。攻占迦南也指日可待了。然而,摩西知道,他不能活着进入迦南了。他已经有120岁了,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他对以色列人进行了一次人口普查,发现以色列人口已达60余万。他指定了忠实且骁勇的将领约书亚为自己的继承人;为适应新的形势,对约法做了修改与补充。他又将迦南的土地均分给12个支派,但没有分给利未人和祭司单独的领地,因为他们要在整个迦南供神职。料理好这些后事,他和人民告别,独自登上了尼波山巅,孤独地死去。《圣经》虽然为摩西的经历与业绩罩上了神秘的面纱,渲染了许多神秘的故事与神迹的显现。但是,透过这些神秘的色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人物的真实痕迹。在氏族社会的末期,往往有一个英雄主义的时代,其中的杰出人物作出英雄壮举,完成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摩西就是这样的一个杰出人物。他率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摆脱了受外族奴役的奴隶地位;他确立了犹太教的一神论信仰,对以后的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制定了约法,完成了以色列入的部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摩西十诫至今仍对西方文化有影响。至于关于他早期的80年的经历,不过是为了说明他具有与众不同的、高居于众人之上的智慧和才干所作的铺垫而已。
2023-07-22 03:10:391

摩西分海是什么故事?

摩西分海的故事:摩西带领他的子民逃出埃及,却被红海挡住了去路。这个时候发生了神迹,吹来了极强的东风使海水分开了,于是摩西一队人就过了红海,然而后面追来的埃及人却被淹没在了海里。
2023-07-22 03:11:011

摩西法典是什么?

摩西五经是希伯来圣经最初的五部经典,希伯来文称涛如阿תּוֹרָה,为教导、指示及律法的意思。全经用犹太人最古老的希伯来文写成。又称为律法书、摩西律法(Torat Moshe תּוֹרַת־מֹשֶׁה)。是犹太教经典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它也是公元前6世纪以前唯一的一部希伯来法律汇编,并作为犹太国国家的法律规范。犹太国被灭亡后,它仍以习惯法的形式自动调节犹太人的生活。犹太人相传它是由摩西接受上帝的启示而撰写,内容是古代的以色列人民间故事。但因为《申命记》纪录到摩西死后之事,因此作者是否为摩西或者该经卷是否经后人增改,仍有争议。有人认为五经最后一部分是摩西临终吩咐约书亚完成。摩西五经(是希伯来圣经最初的五部经典:《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希伯来文称涛如阿תּוֹרָה,为教导、指示及律法的意思。它是犹太教经典中最重要的部分。同时它也是公元前6世纪以前唯一的一部希伯来法律汇编,并作为犹太国国家的法律规范。其主要思想是:神的创造、人的尊严与堕落、神的救赎、神的拣选、神的立约、神的律法。内容:在《圣经》原文里,五卷经文是不分开的,包括:《创世记》(בראשית, Bereshit:“起初…”之意),描述关于上帝创造世界和人类起源和遭遇的故事,旨在说明以色列民族的历史是在上帝的旨意下开展的,以色列人应该世代铭记上帝的恩惠,侍奉上帝。《出埃及记》(שמות, Shemot:“名字”之意)、,描述了以色列人在摩西的带领下逃出埃及的故事,其中著名的“摩西十诫”就出自此章。《利未记》(ויקרא, Vayyiqra:“他称为…”之意),称为“先知法典”或者“祭祀法典”,因为祭祀按照规定都应该出自于利未部落。《民数记》(במדבר, Bammidbar:“在沙漠…”之意),此卷中因多数提到户口调查和士兵登记而得名。《申命记》(דברים, Devarim:“经文”或“演讲”之意),申命意在“重申法律”,但有人怀疑此为“托古改制”之作,实际是服务于宗教改革的。五卷经书名字皆取希伯来文经文第一个希伯来文字为名。
2023-07-22 03:11:183

摩西分海的传说

耶和华晓谕摩西说:“你吩咐以色列人转回,安营在比哈希录前、密夺和海的中间,对著巴力洗分靠近海边安营。法老必说:‘以色列人在地中绕迷了,旷野把他们困住了。"我要使法老的心刚硬,他要追赶他们,我便在法老和他全军身上得荣耀,埃及人就知道我是耶和华。法老就预备他的车辆,带领军兵同去,并带著600辆特选的车和埃及所有的车,每辆都有车兵长。埃及人追赶他们,法老一切的马匹、车辆、马兵与军兵,就在海边上靠近比哈希录Pi Hahiroh 对著巴力洗分 Baal Zephon,在他们安营的地方追上了。希伯来人看见一片愈来愈接近的尘土,知道埃及的军队正追赶上来,感到十分惊慌。他们面对着汪洋大海,前无去路,后有追兵,不知如何是好。于是以色列人转向摩西,埋怨他好把他们领出埃及。神再次向他们保证,叫他们不用害怕,也不需作任何防卫,神应许要为他们打这场仗,并且要把胜利赐给他们。耶和华用强烈的东风把红海(也有学者认为是芦苇海)的水分开,让以色列人从乾地走过去,到海的彼岸。埃及人从后赶上,跟着以色列人走在干涸的海床上,但在他们还未到达彼岸之时,海水已复合了,埃及兵马都被淹毙在大海之中,以色列人则平安到达彼岸。摩西的姐姐米利暗(在这里米利暗首次被称为女先知)带领以色列人用诗歌庆祝神的拯救,然后继续他们的旅程。其后的叙述描写以色列人在沙漠中挣扎求存──缺粮和缺水、内部不和、埋怨摩西、与敌人争战等等问题。在这些经历中,摩西成为他们团结起来的力量和伟大的属灵领袖。扩展资料摩西(希伯来语:מֹשֶׁה‎)是公元前13世纪时犹太人的民族领袖。史学界认为他是犹太教(Judaism)的创始者。在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和巴哈伊信仰等宗教里都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先知。按照以色列人的传承,摩西五经便是由其所著。出埃及记中记载,摩西受耶和华之命,率领被奴役的希伯来人逃离古埃及,前往一块富饶之地:迦南地。经历40多年的艰难跋涉,他在就要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去世了。在摩西的带领下,希伯来人摆脱了被奴役的悲惨生活,学会遵守十诫,并成为历史上首个尊奉单一神宗教的民族。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摩西
2023-07-22 03:11:272

摩西出生的时候中国是哪个朝代?

公元前1525年,祖乙九年,此时是中国的商朝时期,商中宗祖乙不满国都相(今河南.内黄县)的残破,将商都迁到了耿(今山西.河津市)
2023-07-22 03:11:492

谁能讲一下讲一下出埃及记的故事

出埃及记是描述摩西与他的门徒犹太人逃出埃及法老王奴役的经历. 君临天下,威风八方,摩西沉着镇定,凭着对主的信心拯救了以色列人。“正如杖在摩西手中,摩西也在神的手中” 以色列人出埃及以前,在埃及经受长期的奴役与迫害,迫害最甚的时期被认为是埃及新国王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Ⅱ公元前1292~1225)当政的年代。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统治的时期颇长, 在位时动用民力大兴土木,在尼罗河三角洲建设皇城,在卡纳克(Karnak)大殿建宏伟的圆柱大厅,在孟菲斯(Memphis)树立巨大雕象与纪念碑等。拉美西斯兴建的皇城可能就包括了《出埃及记》1章中所记的积货城比东与兰塞(Raamses),“兰塞”一名实际就是法老拉美西斯的名字。拉美西斯二世年逾九十才死去,拉美西斯二世死后,他的儿子梅尼普塔(Merneptah公元前1225~1215)继位,这时他也是一个年迈老人,国家大大削弱。公元前1223年,他还一度出兵镇压巴勒斯坦迦南人的叛乱。在他只维持十年的统治期间,他努力要稳定动摇的帝国局势,但是已经力不从心,这时出现了被压迫的以色列人争取脱离被奴役境地的大好时机,摩西和亚伦就在这大好的时机中,经过艰巨的斗争而率领被奴役的以色列人出离埃及。 如果摩西、亚伦面对面的这位埃及法老就是梅尼普塔,一般认为出埃及的年代是在这位法老统治的中期,即相当于公元前1220年。正当这个年代里,以色列人从埃及的兰塞起行,向巴勒斯坦进发。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路线,按照地理位置,从埃及到巴勒斯坦,最近的路线是沿地中海海岸北上。据说当时这条路线虽短,但沿线都有埃及防兵,不易通过,所以出离埃及的以色列人宁可绕道南行,沿现在的西奈半岛南下。以色列人在进入圣经所记的西奈半岛之前曾渡过红海,《出埃及记》第14章记埃及法老的追兵在以色列人渡海之后,全部被淹死于海中。《出埃及记》中的“红海”一词, 希伯来文读作Yam Suph,直译为“芦苇海”(sea of reeds),由于《七十子希腊文译本》将Yam Suph译为“红海”,于是被沿用了下来(马丁路德重译的德文圣经,改译为“芦苇海”)。今日地理上的红海全长达1932公里,最宽处402公里,最窄处209公里,而红海北端,从西奈半岛南端处分为两汉,东为亚喀巴湾(长145公里,宽24公里)西为苏伊士湾(长200公里,宽29公里)。原来“芦苇海”指的地段即红海西北段的苏伊士湾以北的湖海地区。今日的芦苇海地区,地理上可能已有变化, 并且在公元1869年开凿、修通了著名的苏伊士运河,所以已无法寻索当年渡海之处。以色列人渡海后进入今日的西奈半岛,《出埃及记》上记载有经过的各站路程,从名称上看今日亦已无法确定其精确的地点。 摩西是犹太人民族立国之父,他依靠上帝的力量带领犹太人逃离埃及, 在上帝应许之地迦南恢复本民族民族简朴、自由的生活,并重新建立对上帝的信仰,直到建立犹太人的国家。在西奈山,他领会了上帝对人世间的律法,把律法传给了雅各的子孙,一直流传至今。随着年事渐高,便指定约书亚,而不是他过于苍老、衰弱的哥哥亚伦,做自己的继承人。然后,摩西登上了位于死海东岸的比斯迦山的顶峰,从那里俯瞰约旦河谷。然后,孤独地死去,没有人知道他葬在何处。摩西带领犹太人摆脱奴役,追求自由,建立自己的国家。 《出埃及记》——摩西的第二卷书一、卷名 象五经的其他四卷一样,犹太人根据希伯来人原文第一个词组为本卷命名,即We"eleh shemth(意为“名字记在下面”)。“出埃及记”在希腊语中意为“出来”(即以色列人从埃及出来)。英文本转译自武加大拉丁文译本,而武加大译本则译自希腊文七十子译本。“出埃及”一词表明了该卷圣经的主题。至于副标题“摩西的第二卷书”希伯来文本中原无,是后来加上去的。
2023-07-22 03:11:593

有谁去过德国?德国的教科书是如何描述希特勒的?英雄?疯子?

  希特勒,世界近现代史上不可逾越的一个人物。有人说他是天才,有人说他是疯子。  二战期间,有无数的德国人为希特勒而疯狂。希特勒具有强大的野心,与煽动力。  希特勒是伟人还是疯子  希特勒的演讲充满激情,很容易让人陷入他的世界里。但是,希特勒发动二战,侵占大半个欧洲,对无数人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二战期间,受到希特勒为首的纳粹的最大的迫害的就是犹太人了吧。大量的犹太人被屠杀,被迫流离失所。  点击看大图  关于希特勒是伟人还是疯子,功大于过,还是只有过错,每个人 的评价都是不一样的。  战后,德国人这样是这样评价希特勒的:元首在1938年以前是伟人;1938年到1940年是暴君;1940年以后,希特勒就变成了彻底的疯子。你觉得这样评价希特勒对吗?  我个人认为希特勒更像是个疯子,他做的疯事可不少。  阿道夫·希特勒1939年在欧洲发动侵略战争的同时,设立了所谓神学研究中心,篡改《圣经》,不但把所有关于犹太人的内容大砍大删,把“摩西十诫”改成了“纳粹十二诫”,更抹去耶稣的犹太人身份,篡改为跟德国人一样的“优等民族”雅利安人。  希特勒丧心病狂篡改圣经  这本纳粹版《圣经》改名《德国与主同在》,跟希特勒自传《我的奋斗》并列为当时德国人必读的两本书。这还不够,1941年又送往当时纳粹统治下欧洲各地的教会,推进教会的纳粹化。  在希特勒以纳粹意识形态进行精神控制的进程中,连在教堂里吟唱的赞美诗也难以幸免,因而在顶替《摩西十诫》的不伦不类的《纳粹十二诫》中,塞进了“尊敬你的元首和主人”和“快乐地为人民工作和牺牲”就不奇怪了,前者是要你做“元首和主人”的恭顺的奴才,后者是进一步要你去为“人民”(应读为元首和主人)作“牺牲”,并且是“快乐地”!  读到这则报道,感到似曾相识。原来这并非希特勒的首创,早在十四世纪中国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这么干过。古代中国的孔孟之书,就是当时的圣经贤传,而朱元璋看不惯孟子书中的一些话,如“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便充分动用他手中的皇权,加以大砍大删,不能禁绝之,乃以《孟子节文》行世。我读古书不多,这件轶闻,是二十年前从高旅先生文中得知的。  难道希特勒读过中国野史、清人笔记,从那里找到了学习的榜样吗?当然不是。仅由这一件看似雷同的小事,就见出古今中外大权在握的独夫寡头们,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这些权力者相信自己掌握的权力,要用这份权力控制人们的心理、思想、感情等全部精神世界。他们想望的,是登高一呼,天下响应,万众臣服,众口一词。希特勒觉得《圣经》妨碍他消灭犹太人的大计,朱元璋觉得《孟子》有些话挑战他的权威;他们不是不想从根本上把《圣经》、《孟子》消灭,但大独裁者的希特勒也无法在一夜间改变德国人以至全欧洲人的基督教信仰,心毒手辣的朱元璋也无法完全消除“亚圣”孟轲在读书人以至老百姓中的影响,于是不得已而求其次,一个是不能消灭就“纳粹化”,一个是不能消灭就加以删节,总之是篡改吧。那些统治者最怕的是遭遇异己者的“篡权”,但他们对形诸文字的异己思想,却又动用“篡改”的刀斧。一个“篡”字,几重意义,因人而异,功能不同。  然而,这样由上而下雷厉风行的篡改,收效怎么样呢?据说这本1941年由德国魏玛一家出版公司印刷送往欧洲各国的纳粹版《圣经》,战后多半已被销毁。引起这一话题的,是最近偶然发现了其中的一本。至于明版的《孟子节文》,世上不知还有存货否也。
2023-07-22 03:12:071

摩西分海讲的是什么故事

犹太人离开应许之地耶路撒冷,成了法老的奴隶,受够了的他们,他们在摩西的带领下,靠着神佑分开红海的天堑,顺利回家的故事。
2023-07-22 03:12:252

摩西定律是什么?谢谢

目前科学界没有摩西定律,你说应该是“墨菲定律”。“墨菲定律”是一种心理学效应,是由爱德华·墨菲(Edward A. Murphy)提出的。主要内容:一、任何事都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二、所有的事都会比你预计的时间长;三、会出错的事总会出错;四、如果你担心某种情况发生,那么它就更有可能发生。墨菲定律的原句是这样的: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去做某件事情,而其中一种选择方式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做出这种选择。这句话迅速流传。墨菲定律是其作出的著名论断,亦称莫非定律、墨菲定理,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语。墨菲定律主要内容是: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2023-07-22 03:12:444

生活中能发生的关于法律的故事。

耶城访古:所罗门的 “智慧”   “以色列人呵,你们要持公平如静静湖水,主的正义如滔滔江河”。    ——公元前8世纪犹太先知阿摩司语录 耶城访古:所罗门的 “智慧” 追随着摩西的足印,我们的世界法律之旅,来到了死海之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 摩西死后,长期在沙漠中漂泊流浪的以色列人,终于又回到了他们的故乡——迦南。不过,现时占据了此地的腓尼基人,已把这地方改了个新名字,叫做“巴勒斯坦”。 据说,在进入巴勒斯坦境内的时候,以色列人家家都抬着一个木匣子。匣子里面装着刻有“摩西十诫”的小石版——一份与上帝的契约,故称之为“约柜”。当他们重新定居下来之后,他们很快就依据这份“人神契约”的精神,发展起一整套完备的犹太教规和一部著 名的《犹太法典》。于是,继《汉谟拉比法典》诞生后,在亚洲,又出现了第二个“法治”的国家——以色列,而它的首都,就是那座夹在死海和地中海之间的千古名城——耶路撒冷。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这座饱阅沧桑的古城里,来寻觅那昔日法律的故事。 “耶路撒冷”四个字,迦南语的意思就是:“和平之城”。但颇俱讽刺的是,从古至今,耶路撒冷,却实在与“和平”二字相去甚远。由于这里地处一个古代世界的交叉路口,列强争抢,宗教互攘,此地的战火,竟一直燃烧了差不多5000年!一座小小的、面积仅1平方公里的旧城,竟然同时矗立着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多座金碧辉煌、至高无上的圣殿,这便叫这座古城,如何去承载这生命中无法承受的沉重? “客来空吊古,悲泪落清笳”。我们此行的目的,是要来寻觅那法律的足印——所罗门王的足印。但没想到,历史之手,却兜兜转转地依然把我们引领回那堵著名的“哭墙”面前。 相传,在距今近3000年的时候,以色列人中出现了一位著名的君主——所罗门王。所罗门的时代,是犹太民族有史以来惟一的繁荣富强的黄金时代。他曾用了7年的时间,为耶和华建造了一座壮丽无比的大神殿,这座神殿的位置,就坐落在今天耶城东北角的圣殿山上。 据历史记载,这座圣殿高踞山巅,坐西朝东,气势十分雄伟。神殿大门和所有的廊柱、天花、门窗全部镶金,灯具、祭器和供奉“摩西十诫”的“约柜”也全部用纯金制造。神殿外边的院子里,有100个种满莲花的金边水池。神殿落成之日,盛大的庆典持续进行了两个星期!而所罗门,就日日来到这神殿里,在橄榄树的浓荫下,为全国臣民主持正义,开庭审理各类案件。 据说,所罗门在继位之初,就曾虔诚地向上帝祈祷,希望上帝能赐予他当一个好国王所必需的好品质。于是,耶和华便拿出了四样东西给他挑选。所罗门从“长寿”、“财富”、“复仇”、“智慧”中仅挑了“智慧”,于是,上帝便赐给了他一个谨慎而又聪明的心灵。 从此,所罗门断案之神能,破案之智慧,裁判之公正,便在西方历史上留下了许多佳话。 下面这一个故事,就是3000年前发生在此地的一个经典的法律故事。 据说,有一天,所罗门端坐在大神殿里的审判席上,有两个妇女抱着一婴儿上殿来,哭哭吵吵地向他陈述一个案件。其中妇女甲指着妇女乙说:她们二人,住在一起待产。她(甲)生下一个男婴的第三天,而她(乙)也生下了一个儿子。 当晚,妇女乙不慎把自己的孩子压死了。惊痛之余,妇女乙竟然趁夜深人静偷偷把两个孩子掉了包。妇女甲醒来发现怀中孩子已死,惊魂甫定后,仔细一看,她才发现,这死婴并不是自己亲生的儿子。 妇女甲陈述未完,妇女乙就激动地向所罗门抗辩道:“不!她说的是假话!死去的才是她的儿子”。而妇女甲则更激动、更大声地说:“活着的是我的儿子!我的儿子……!” 二女争子,吵个不可开交。这件天字第一号的奇案,一时间也难住了所罗门。 在所罗门的那个时代,医学上还未发展到验血认亲、DNA亲子鉴定的地步,而同时,本案又丝毫没有其他的人证、物证来可供参考。只见所罗门沉思良久,突然睁开眼睛,发出一个简短的命令:“拿剑来”。 甲乙二女大吃一惊,拿剑来干什么?所罗门说:“把婴儿切开两半,一人一半”。此时,妇女甲失声痛哭:“国王呵,把孩子给她吧,我宁可不争了,请不要杀孩子!”而妇女乙则恶狠狠地说:“好呵,我既不能得到,她也不能得到,干脆一刀两半,把孩子杀了吧”。 此时,真相大白。按人之常情,只有亲生母亲才会委屈自己,来保存孩子的性命,于是,所罗门作出了一个千古传诵的判决:“把孩子交给妇女甲,她才是真正的生母”。而狠毒的妇女乙,则受到法律应有的惩罚。 这个英明判决在世界各地流传了将近3000年,使所罗门成为了西方世界妇孺皆知的一个司法正义的守护神,其名声,甚至远远超过我们中国的包青天。当然,如果用现代法治的原理和观点来看,所罗门这一司法行为显然是大有问题的。他首先是触犯了法律,即违反了“摩西十诫”里“不可妄杀人”这一条;其次,他的恐吓之所以能产生这样大的戏剧性效果,则全因为妇女甲乙以及全体以色列子民都知道,他手上确实有“切开婴儿”而无须经任何司法程序批准的权力。这种“法治”,其实还是一种“权力至上”的“人治”,充其量,它只 是一种“形式法治”,而远非我们今天所追求的那种“法律至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的“实质法治”。但在那个遥远的古代,在那种完全没有事实证据的情况下,作为一个能积极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去实现司法公正的审判官,所罗门的智慧,确实是值得千秋万世的景仰。 但今时今日,这座所罗门曾坐堂审案的犹太教第一圣殿究竟在哪里?我们在圣殿山上徘徊多时,却找不到它的影踪。一问人,却被告知,原来,它的废墟就在那堵举世闻名的“哭墙”下。原来,在所罗门死后344年,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撤率领他的铁骑攻陷了耶路撒冷。他们用一把火烧毁了壮丽的大神殿,从此,繁华一时的耶路撒冷,就变成了一片被烧焦了的废墟。后代的犹太人,把遍地的乱石重新拾起,在原地砌成了一堵墙,并在此地重建了第二圣殿。岂料,数百年后,第二圣殿又被罗马人一把火烧毁,而留下来的,就仅仅是这一堵墙。犹太人年年月月到此地缅怀过去,禁不住悲从中来,便个个放声痛哭,因而,这堵墙便又被名为“哭墙”。 我们伫立在这堵“哭墙”的面前,凝视着那一块块历尽沧桑的古老岩石,我忽然觉得,这岩石是一本本厚重的历史书,它不仅记录了犹太民族那沉甸甸的数千年苦难史,而在它的背后,也还记录了,那大神殿里曾经发生过的一个个经典的法律故事。 的确,从古到今,犹太人都是一个极其杰出的天才民族。但平心而论,在造成了这个民族数千年惨剧的种种因素里面,难道,除了“上天不公”这4个字之外,就完全没有一点需要以色列人自我反省的地方?讲实话,作为一个旁观者来看,从犹太人的始祖阿伯拉罕捣毁 了别人的神像、与别的种族、宗教不共戴天及愤而出走乌尔城的偏激行为中,从那一刻开始,冥冥中,不就早已注定了这个民族4000年坎坷而悲惨的流浪命运?虽然,后代的犹太人中,代有摩西、大卫、所罗门、耶稣、爱因斯坦、马克思等伟人辈出,但“天妒英才”,积重难返,这个民族却始终摆脱不了那一种由性格决定的命运。今日,为了避免这命运的悲剧重演,为了各个民族包括犹太民族自身的自由和幸福,也为了让耶路撒冷真正变为一座“和平之城”,以色列人,是否应该开始研究一下——与各种不同文化、宗教、种族的共存之道? 当然,这些,都已是我们法律之旅的题外话了。 选自:余定宇:《寻找法律的印迹》耶稣蒙难:改变历史的世纪之审 “一次不公正裁判的罪恶甚于十次犯罪。因为犯罪污染的只是水流,而枉法裁判污染的却是水源。”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语录 耶稣蒙难:改变历史的世纪之审 当我们回首世界历史的时候,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从来没有一个国家的兴亡会像罗马帝国的兴亡那样,表现出一种与法律的盛衰如此密切的息息相关的关系。 早在罗马立国的初期,罗马的公民们,不论是贵族还是平民,都曾普遍地对公民的权利、对法律的正义怀有一种深深的敬意。这种尊法守法的传统,一直延续了差不多700年。但后来,当罗马帝国的疆土急剧扩张、膨胀后,当大量的金钱财富与奴隶美女滚滚流入罗马后,罗马社会便开始急剧地腐败了——不敬神、不守法,只迷恋权力与金钱。社会既已失去了原有的公平观念和法治精神,又先天地缺少一种倡导一个神圣使命的宗教信仰,那么,在一个道德沦丧、物欲横流的暴富时代里,罗马政府,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再像昔日的“法治” 那样有效地规范着罗马人、团结着罗马人、领导着罗马及罗马占领下的社会的健康成长? 如果没有,那这个表面强盛而内部却不知所谓的庞大帝国,就只有坐着等死。今时今日,越来越多的历史学家都已开始相信:盛极一时的罗马帝国,其败亡的原因之一,或多或少,都可能是由一桩极端残忍和不公平、不正义的审判而引起的。 而那场不公正审判的受难者,却有一个在全球妇孺皆知的响亮名字——耶稣。在这一节里,我们的世界法律之旅又会重返地中海东岸的耶路撒冷。在公元前后,这里 曾被划入了罗马帝国的版图,饱受过罗马铁蹄数百年的蹂躏,而那宗传说中的“审判耶稣”的故事,就像一个巨大而痛苦的烙印,深深地烙刻在这块土地上。 从以色列最大的古里安机场乘车向东南方行驶约40分钟之后,我们的眼前,便出现了这座圣城的身影。对于我们来说,耶路撒冷并不陌生,早在寻觅“所罗门的智慧”的时候,我们便已经来过此地。这座世界三大宗教的圣城海拔有800多米,远远望去,就像犹地亚山巅之上的一片宫殿。车抵旧城,仰望着古城墙上那一排排箭垛,我们不禁想起了北京、南京和西安的城墙。 从雅法门这条新旧城区之间最重要的通道进入旧城,只见城内狭窄而拥挤的街道上,穿着各式民族服装的行人摩肩接踵。纵横交错的小巷,残旧的店铺住宅,这一切,都令人产生出一种回到了“天方夜谭”时代的感觉。 说起来,“审判耶稣”这件案子,本来也并不是什么大案子。传说在公元30年,在罗马大军占领时期,有一位自称为“先知”的犹太青年耶稣,带着12个门徒来到了耶路撒冷。他们到处演说,宣传一种“上帝是所有民族共同的上帝”的新的犹太教教义。所到之处,这位“救世主”处处受到热烈的欢迎,信徒的队伍如滚雪球般不断扩大。这件事,终于引起了犹太教的大祭司们——法利赛人的忌恨,于是,他们决定借罗马人之手,除掉这颗眼中钉。 在耶城内的锡安山上,一条幽深古朴的深巷中,有一家同样古旧的旅店,据说,这里就是2000年前耶稣与他的十二门徒在犹太教 “逾越节”的前夜,共进“最后的晚餐”的地方。 据说当时,在这一间不大而简陋的房间里,点起了两支蜡烛,中间一条长桌上,摆满了烤羊肉、甜饼和几瓶葡萄酒。“逾越节”的起源,是为纪念犹太人的民族英雄摩西带领以色列人越过红海、逃出埃及的故事,在这个纪念日,犹太人家家都要吃一种未经发酵的甜饼。 据说当时,耶稣将一块甜饼,平均地分成十二份,然后逐一地把甜饼放入他十二门徒的口中(这在后来便成为了基督教的“领圣餐”仪式)。但接着下来,耶稣却突然用一个悲伤的声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将把我出卖给敌人!”当时,众门徒吓了一大跳:“是谁?是谁?”但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个名叫犹大的门徒此刻在紧捏着自己的钱袋,那里面装着30个银币,那是法利赛人给这个叛徒的赏钱。 当晚,犹大果然给罗马士兵发出了暗号,里应外合,逮捕了耶稣。我们现在又来到了耶城郊外、橄榄山麓的朱斯马尼教堂。这里据说是当年的罗马总督府所在地,也是传说中耶稣受审判的地方。教堂的中央,有一个大花园和8棵浓绿的橄榄树,不知耶稣当年受审时,是否也曾见过这样美丽的风景?在罗马总督彼拉德将军的座前,一场在后来深刻地改变了历史的世纪之审开始了。 审判一开始,原告方就喋喋不休地向罗马总督控告耶稣的渎神和叛国两大“罪行”,如:耶稣自称是“犹太人之王”。耶稣说“上帝是不分种族贵贱,一律给予平等慈爱的和平博爱之神,它是人类真正的救世主”,等等,是公然藐视罗马占领军的权威。但罗马总督彼拉德听了半天,发现这只是一场犹太人内部的宗教教义之争,而根本就找不到半点“叛国、颠覆政府”的罪由。 于是,彼拉德问耶稣:“你是犹太人之王吗?”“你说得对”。这是耶稣惟一的回答。在此后,无论罗马总督再询问什么,他都一概沉默,拒绝回答。 开句玩笑说,这大概是世界法律史上“沉默权”最早的起源了。 彼拉德真的是很惊讶,因为,很少有被告人能在法庭上抱这种傲然的态度。最后,他忍耐着不快,宣布了判决:“对此人施行10下鞭刑,然后予以释放。” 但台下的法利赛人却大声地起哄,纷纷叫嚣:“处死他!用石头砸死他!”罗马总督的心中明白,根据罗马帝国的法律,眼前这个人是完全无罪的。但是,这班法利赛人却是罗马占领军在以色列“以犹治犹”的骨干人物。是维护罗马法律的公平正义?还是维护罗马帝国的统治利益?彼拉德沉吟半晌,最后选择了后者。他命令罗马士兵:“拿一碗清水来”。然后,在众人的注视下,他郑重地、一点一点地洗净了双手,然后,他再次宣判:“对于这个人的流血,我是清白的。你们看着办吧。” 一个千古不闻、荒诞不经和不可思议的法庭判决:“你们看着办吧”。 于是,一出悲壮的“耶稣蒙难记”便开始在耶城上演了。耶稣先是被剥光了衣服,施行了一场凶残的鞭打。然后,遍体鳞伤的耶稣,头上被戴上一顶荆棘编成的皇冠,背上捆绑着一个粗大的十字架,十字架上,用工整的拉丁文和希伯来文写着:“这个人叫耶稣。他是“犹太人之王”。在5名凶恶的罗马士兵的押解下,沿着眼前这条长长的小路——“悲哀之路”(Via Dolorosa),艰难曲折地向各各他高地攀登。一路上,他昏倒过10多次,斑斑血迹,染红了这条几公里长的“苦难路”。黄昏时候,耶稣终于爬到了山顶上,此时,天地死寂,这场悲剧已经到了最后的一幕。 巨大的十字架被高高地矗立起来,四根大铁钉被罗马士兵钉进了耶稣的四肢——这是罗马帝国发明的一种最残忍的死刑方式。全身上下血肉模糊的耶稣痛昏了几次,但他始终紧咬牙关,一声不吭,而山上山下,众多围观者却早已是哭声震天。当太阳收尽最后一线余晖时耶稣挣扎着抬起头来,高声呼唤道:“主呵!带走我的灵魂吧。”然后,头一垂,便魂归天国,时年36岁。 一个罗马士兵走上前来,拔出一把长剑,对着耶稣的心窝猛扎下去,完成了这死刑的最后一个步骤。随着长剑拔出,耶稣的鲜血直涌,染红了耶路撒冷的土地…… 一个无罪的人,却被法庭无耻地出卖了并暧昧地宣布为有罪及受尽酷刑,但他却毫无怨言地,为真正有罪的人背负起一个沉重的十字架,并用自己的鲜血,来为全人类赎罪。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哲学?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宗教?但这又是一种何等伟大的胸怀! 这宗千古奇冤,却使耶稣马上成为了全世界的圣人,也成为了地中海三岸万万千千被罗马帝国压迫侮辱的人民共同敬仰的“救世主”。应该再一次指出的是:迄今为止,史学界对历史上是否实有耶稣其人还基本上存怀疑态度。他们普遍相信,耶稣只是一个在传说中被虚   构出来的人物。但无可怀疑的是,正是从这些传说中,才产生了一个世界性的新宗教——基   督教(在拉丁文中,“基督”一词为“救世主”的意思)。400年后,那些从世界各地像潮水一样涌来的“蛮族”中,有许多就是打着基督教的十字架旗号杀入了罗马。此后,古罗马宏伟的建筑被蛮族烧成了一片废墟,而废墟之上,重新崛起的,却是一座座十字架高耸入云的基督教教堂。 可以说,不是耶稣造就了基督教,而是罗马人造就了耶稣!一场不公正的审判,却深刻地改变了世界历史的面貌与进程!这一切,倒是当年的罗马总督彼拉德所始料不及的。 公元355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的母亲希拉娜太后巡游耶路撒冷时,发现了耶稣的刑场和墓地,为弥补罗马帝国这个300年前犯下的重大错误,她下令在此地建立一座“圣墓教堂”,(又称“复活教堂”)来纪念这位伟大的殉道者。但一切都已经太迟了——传说中的耶稣早就已经“复活”,而罗马帝国,却已经注定是风雨飘摇、返魂无术了。 或许是因为这个故事太过悲伤了的缘故吧,今时今日,世界各地的人民却用欢乐的圣诞节来纪念耶稣。每年的12月25日前后,圣诞树、圣诞花、圣诞歌、“圣诞老人”的霓虹灯饰、尖红帽就风靡全球。甚至连我们中国的大小超市、百货商店里,都有许多职员扮成圣诞老人的模样,在商店门前的马路上向过往行人大派礼物。想不到一场不公正的审判,竟然会在这2000年来,令圣诞老人的魅力没法挡! 但“不公正的审判”,我们却真心地希望,在这世界上永远不再出现,无论它发生在哪一个国家。 选自:余定宇:《寻找法律的印迹》
2023-07-22 03:12:537

什么是摩西第二律

第二诫是不可雕刻偶像,综合前四条诫命的一些特征,象征着十字架竖向的木头,意味着“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不可雕刻偶像,也不可跪拜这些像,更不可侍奉这些像。不可与石头、木头行邪淫,因为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一切归给假神的荣耀都是耶和华你神所憎恶的。耶和华你的神,是至高的神,唯有他是神,除他以外,再无别神,所以在心中也不可有偶像,不可看重财务过于看重你的神,也不可看重你的家人、父母、子女、兄弟看过你的神,也不可看重名誉、田地、房屋过于看重你的神,也不可看重你的生命过于看重你的神。凡爱神且遵守他诫命的,他就要向他发慈爱,将神的慈爱和信实展示他面前,凡恨神、干犯他诫命的,他不恨这人,乃是要审判他,所以经上说“我要追讨他的罪”将神的公义和圣洁展示他面前,所以凡人说我是爱神的,不守他的诫命,就要追讨他的罪,凡爱神而不守他诫命的,就是说谎言的,真理也不在他心里。在圣经但以理书,但以理的三个朋友就是哈拿尼雅、米沙利、亚撒利雅拒绝跪拜尼布甲尼撒王所立的偶像,得到了神的保守和救赎,末日这地要立兽像,凡手上没有记号得都要拜他,且要跟随这兽,这像并非真像,但这兽确实真兽,所以凡信耶稣这小子里的一个,要尽心尽力记住你神的法则,不可离弃你神的训诲,这要做你眼中的瞳仁,你不可删减,也不可加添,要敬畏耶和华你的神。
2023-07-22 03:13:072

塔木德上面讲,偶像崇拜是罪恶??为什么??

按照摩西十诫,不可崇拜异教的偶像。当时崇拜偶像的都是些混乱的多神教,不认可世界只有唯一的真神。为了从根源上杜绝多神教,皈依唯一的真神,必须禁绝偶像崇拜。如果还感兴趣,去看看【神的历史】这本书。相关读物很多的。
2023-07-22 03:13:151

描述一下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发源

全世界有四大古老文化——印度、埃及、希腊、中国。在研究中国文化,不要忘记了与其他文化对照。西方文化要从拉丁文、希伯来文讲起,(不是英文,英文是两次工业革命以后才流行的)。说到西方文化,有一个经典要学习《摩西出埃及记》,这本经典是商朝时代。西方文化是天主教、基督教的天下。摩西先建立“摩西十诫”,西方文化以“十诫”为基础,以宗教为基础,“十诫”也可以讲是宗教的戒条哦,一直影响了整个西方文化,注重契约行为。因为注重契约行为,而注重民选,民主选举从这个发展而来的。契约行为构成了西方宗教行为、法律行为、民主行为。中国文化开始就一朵花一样,长出来是自由的。所以真讲中国,从上古以来就是自由民主,与西方的自由民主不同。道家讲道德,儒家讲仁义,它不象“摩西十诫”,不是戒条,而是做人行为的目标,从普通人的行为道德到追究生命最根本的问题,从政治文化的基本到最高理想,从普通生活到哲学、科学、宗教合一,追究宇宙生命的根本问题,都有目标和方法,与西方文化大不相同。文化的基础是什么?南大师的定义是:言语、文字、思想(思维方式)、生活习俗,这四个要素的构成就是文化。这些综合起来,包含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学等等,都在内。如照孔子当时的分科,它是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方面来概括人文文化。文字很重要!这是中国文化宝库的钥匙!钥匙找不回来,不要谈宝贝了!文字的统一,从春秋战国期间已经开始,到秦朝正式统一了。中国秦朝第一功劳就是统一了文字。而我们现在在破坏文字,给人家看不起了,比如:到馆子吃“面”的“面”字,繁体左边有个麦,而现在简化了变成吃“脸”了。中国历史上几次亡国,这个国家永远存在,理由是什么?就是“文化的统一,文字的统一”。开始研究文字先要研究“小学”,我们的文字学,最有名的一本书叫《说文解字》,汉朝许慎著。讲中国的文字有“六书”: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指事,六个方向。“六书”配合《康熙字典》(康熙字典共有四万七千多个字。我们几千年来,常用的文字只一两千个字),中国文字就搞通了!
2023-07-22 03:13:232

律法是神借天使传给摩西的吗

在基督教中,摩西是一位引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并且传授神的律法的先知,有摩西十诫在伊斯兰教中,摩西依然是一位引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并且传授神的律法的先知,并且只是真主派往以色列族的先知在犹太教中,摩西是一位引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并且传授神的律法的先知,传有摩西十诫是在基督教和犹太教中摩西地位非常高,因为是传授神的律法,但是伊斯兰教中摩西只是众先知中的一位了
2023-07-22 03:13:301

哥林多前书11章25节 主所立的新约究竟是什么

一、旧约上帝通过圣所制度简明、生动地向世人展现他救赎人类的整个过程,启示上帝救赎人类的计划。圣所包括三个部分:圣所的外院,圣所,至圣所。分别对应旧约,新约,永约三个时期。圣所的外院象征旧约时代神对人的种种规范。旧约时代的规矩条例,不过是属肉体的。属肉体的不能叫人得以完全(希伯来书 9:9-10)在旧约时代,进入至圣所的路还未显明(希伯来书 9:8圣灵用此指明,头一层帐幕仍存的时候,进入至圣所的路还未显明。)。也就是说人怎样才能得永生、怎样才能到父那里去,这一切还未显明。在旧约时代,神给我们定下种种律法条例,是让我们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罪?什么是义?什么当行?什么不当行?怎样行是背离神?怎样行能得神喜悦?这一切都是在为完成神最后的大拯救做铺垫。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我们敬虔,就是为了得到神在万古之先所应许的永生——永约。但在旧约时代,人对于怎样才能得永生、怎样才能到父那里去,这一切还未显明。属肉体的人,怎样能进天国呢?神定的律法哪一个人又能守全呢?我们在旧约中,没有看到人怎样成圣的记载。列王记下中虽有以利亚被神用旋风接到天上。但以利亚是怎样得了神喜悦被接升天,我们从旧约不能晓得。既然旧约没有指明人成圣、称义之路,那神的拯救计划仅靠旧约就无从实现。旧约如果没有瑕疵,就无需寻求后约了。既说新约,就以前约为旧了。旧约那些写在石版上的律法、诫命、条例、规矩,命定到耶稣振兴以色列的时候为止。(希伯来书 9)到耶稣来完成父所托付的事后,旧约时代就结束了(希伯来书 8:13 既说新约。就以前约为旧了。但那渐旧渐衰的、就必快归无有了。)二、新约圣所象征神第一次来对人的救赎。新约原是凭更美之应许——永约——立的。当人不能遵守旧约中 神给人定的规矩、条例的时候,人就应当毁灭了。那神怎样宽恕了人的不义、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愆的呢?是让耶稣受死赎了人在前约(!)之时所犯的罪过,为的是叫蒙召之人得着神应许的永约。(希伯来书 9:15 为此他作了新约的中保。既然受死赎了人在前约之时所犯的罪过,便叫蒙召之人得着所应许永远的产业。) 耶稣赎的是他那个时代普天下人在前约时、即旧约之时所犯的罪。旧约时代末后的人不再遵守上帝给他们制定的诫命,他们相信的是圣经字句,却不在生活中真正践行神的律法,嘴上说信神,心里却行诡诈,嘴唇亲近神,心却远离,是说谎的嘴唇和诡诈的舌头,这样的人类,就应当毁灭了。(耶利米书 9:13-16 )这些本该被 神灭尽的人,是因耶稣冒死赎了人的罪,才使人能够得以存留,不被毁灭,才使神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愆和他们的过犯。耶稣赎的是当时普天下人在旧约时候犯下的罪:约翰壹书2:2他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不是单为我们的罪,也是为普天下人的罪。『主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他们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写在他们心上、又要放在他们的里面。』以后就说、『我不再记念他们的罪愆、和他们的过犯。』(希伯来书 10:16) 耶稣来,是神命定的振兴。耶稣来,完成父所托付的事以后,神的约就不再是刻在石版上的了,神要将他的律法写在人心上。耶和华说,那些日子以后,我与以色列家所立的约,乃是这样:我要将我的律法放在他们里面,写在他们心上。写在人心上的神的律法,不看人嘴上说的如何敬虔,不看人的名望,看的是人真实的内心。新约让我们不仅明白圣经字句,更要明白其中的精意。凡事要体贴圣灵。体贴圣灵的,乃是生命、平安。耶稣来,传的是悔改赦罪的道。路加福音24:47并且人要奉他的名传悔改、赦罪的道,从耶路撒冷起直传到万邦。悔改什么?罪。人必先认识罪,然后才能悔改罪,并得到赦免。律法是让人知罪的,人必须明白,没有一个人因行律法在神面前称义。(罗马书3:20所以凡有血气的,没有一个因行律法能在 神面前称义,因为律法本是叫人知罪。)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基督称义。(加拉太书3:24 这样,律法是我们训蒙的师傅,引我们到基督那里,使我们因信称义。)我们因信基督,在一切不得称义的事上、信靠耶稣、就都得称义了。(罗马书3:24如今却蒙 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罗马书3:28所以我们看定了: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 基督徒是因信基督而称义的人,相信“因信称义”的道。彼得前书1:5你们这因信蒙 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今日基督徒,却妄想通过基督徒的名分称义、通过律法称义,得到这末世要显现的救恩。这不是亵渎耶稣吗?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义若是借着律法得的,基督不是徒然死了吗?加拉太书2:21我不废掉 神的恩;义若是借着律法得的,基督就是徒然死了。希伯来书10:28 人干犯摩西的律法、凭两三个见证人、尚且不得怜恤而死.29 何况人践踏 神的儿子、将那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作平常、又亵慢施恩的圣灵、你们想、他要受的刑罚该怎样加重呢。耶稣第一次来,传道三年多,法利赛人,不认耶稣是基督,是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我们信耶稣,信因信称义的道,在主再来的时候,就要因信基督称义,结出好果子。以赛亚书45:25以色列的后裔都必因耶和华得称为义,并要夸耀。马太福音3:8 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耶稣说,“我去还要到你们这里来”:约翰福音14:28 你们听见我对你们说了,我去还要到你们这里来。你们若爱我,因我到父那里去,就必喜乐,因为父是比我大的。“你们这里”就是指这个世界:路加福音9:41 耶稣说:“嗳!这又不信又悖谬的世代啊,我在你们这里,忍耐你们要到几时呢?将你的儿子带到这里来吧!”主应许再来这个世界,接信他的人去天国:约翰福音13:36西门·彼得问耶稣说:“主往哪里去?”耶稣回答说:“我所去的地方,你现在不能跟我去,后来却要跟我去。”约翰福音14:3 我若去为你们预备了地方,就必再来接你们到我那里去,我在哪里,叫你们也在那里。后来,就是主的再来。主再来,要救信他的人去天国。等神再来,历史上死去的圣徒要复活:约翰福音 6:39 差我来者的意思、就是他所赐给我的、叫我一个也不失落、在末日却叫他复活。那叫主耶稣复活的,也必叫历史上追随耶稣的圣徒复活,但他们不是同一时间复活,而是各人按着自己的次序复活:哥林多前书 15:23 但各人是按着自己的次序复活。初熟的果子是基督.以后在他来的时候、是那些属基督的。这些与主耶稣一同复活的圣徒要与耶稣一同站在父面前:哥林多后书 4: 14 那叫主耶稣复活的、也必叫我们与耶稣一同复活、并且叫我们与你们一同站在他面前。一同在父的国里喝新葡萄汁:马太福音26:29但我告诉你们、从今以后、我不再喝这葡萄汁、直到我在我父的国里、同你们喝新的那日子。新约是耶稣用自己的血所立的,耶稣把新约比喻成葡萄汁。新葡萄汁,是神再来所立的永约。“你们当就近我来;侧耳而听,就必得活。我必与你们立永约,就是应许大卫那可靠的恩典。”(以赛亚书55:3)永约的恩典从耶和华而来。耶和华是我们的救赎主,他是我们素来的等候。神的国来到,神的旨意要行在地上。训诲必出于锡安;耶和华的言语必出于耶路撒冷。神的话就是神之道,就是新葡萄汁。没有人把新酒装在旧皮袋里。若是这样、新酒必将皮袋裂开、酒便漏出来、皮袋也就坏了。新酒装在新皮袋里。就像耶稣第一次来,讲的不是旧约律法,不是摩西十诫一样。永约不同于新约,但圣灵却是一位。愿我们都吸取历史的教训,不要再犯当年法利赛人的错误。人得救,只能本乎恩。基督徒是因信基督而称义的人,相信“因信称义”的道。彼得前书1:5你们这因信蒙 神能力保守的人,必能得着所预备、到末世要显现的救恩。就律法说,保罗是法利赛人:腓立比书3:5我第八天受割礼;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悯支派的人,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 法利赛教门的人认为: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使徒行传 15:1 有几个人、从犹太下来、教训弟兄们说、你们若不按摩西的规条受割礼、不能得救。......5 惟有几个信徒是法利赛教门的人、起来说、必须给外邦人行割礼、吩咐他们遵守摩西的律法。基督徒信而受洗,就律法来说,被称“基督徒”。使徒行传2:38 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使徒行传11:26他们足有一年的工夫和教会一同聚集,教训了许多人。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起首。 基督徒认为非基督徒,不能得救。今日基督徒,却妄想通过基督徒的名分称义、通过律法称义,得到这末世要显现的救恩。这不是亵渎耶稣吗?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义若是借着律法得的,基督不是徒然死了吗?加拉太书2:21我不废掉 神的恩;义若是借着律法得的,基督就是徒然死了。希伯来书10:28 人干犯摩西的律法、凭两三个见证人、尚且不得怜恤而死.29 何况人践踏 神的儿子、将那使他成圣之约的血当作平常、又亵慢施恩的圣灵、你们想、他要受的刑罚该怎样加重呢。 耶稣第一次来,传道三年多,法利赛人,不认耶稣是基督,是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我们信耶稣,信因信称义的道,在主再来的时候,就要因信基督称义,结出好果子。以赛亚书45:25以色列的后裔都必因耶和华得称为义,并要夸耀。马太福音3:8 你们要结出果子来,与悔改的心相称。神再来,不迎接主、不给归来主人开门、不信他名的人,就是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真的就要砍去了。
2023-07-22 03:13:372

旧约耶和华给人类定了多少条律法?

有613条,记载于塔木德之中。至于摩西十诫,那是记载于塔那赫中。那是律法的主要纲领,不是具体的律法。 犹太教非常古老,在公元前13世纪,由摩西所创立。此教信仰,因律法称义。谁符合雅威的律法,谁就是义人。主要经典是:塔那赫,塔木德。其中塔那赫,主要讲述了因律法称义的道理。其中塔木德,主要讲述了具体有哪些律法。
2023-07-22 03:13:443

佛教中十诫的英文如何说

【十善业】 The "ten good acts." (1) 不杀生 not killing; (2) 不偷盗 not stealing; (3) 不邪淫 not committing adultery; (4) 不妄语 not lying; (5) 不恶口 not speaking harshly; (6) 不两舌 not speaking divisively; (7) 不绮语 not speaking idly; (8) 不贪欲 not being greedy (9) 不嗔恚 not being angry; (10) 不邪见 not having wrong views.FROM:【《英汉-汉英-英英佛学辞典》中华佛典宝库 编】 若是楼主常用到一些这方面的汉英翻译,建议到“佛教导航”网站下载一个佛学的电子词典,“fodict”,免费的,也许对楼主有用。
2023-07-22 03:14: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