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我想要一枚北大的校徽!

2023-07-22 13:54:18
共4条回复
tt白

校徽是"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虽然校徽的外在形式是确定下来了,但对其内涵的阐释又再次陷入了无尽的分歧,也就是说校徽终究还是"形定神不定"。北大官方(招生网)对校徽的解读是这样的:校徽里全是人,是为了突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康康map
校徽是"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虽然校徽的外在形式是确定下来了,但对其内涵的阐释又再次陷入了无尽的分歧,也就是说校徽终究还是"形定神不定"。北大官方(招生网)对校徽的解读是这样的:校徽里全是人,是为了突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这个解读未免生硬浅薄。鲁迅先生自己的意图似乎是这样的: "大"字的人形是大学的教员和职工,而上面的"北"字相对的两个人形,是学生,校徽表现了学校员工当为学生服务这个观点。而还有一种说法下面的"大"字是北大人,而上面的"北"字就是中华民族,校徽的象征意义就是:北大人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http://liu2yuan54.yculblog.com/post.891057.html
左迁

假校徽在北大校内随处可以买到,真校徽一名学生只有一个,一般不会给人

一自萧关起战尘

你到北大门口或者校内都可以买到的

相关推荐

北大校徽谁设计的,有什么含义?

是由鲁迅先生在1917年应时任校长蔡元培之邀而设计的。其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两字为主体,上下排列,左右对称,构成一个圆形。上面的“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下面的“大”字则构成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这样就形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也突出了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扩展资料   北大校徽上面的篆体“北大”两字,是第一次把中国书法用于校徽设计。   篆书,是我国最早的一种字体。广义来讲,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战国时期的金文、石鼓文等,包括秦统一前各国所用文字,都属于“大篆”系统,这类字体不易识别,一般泛称“古篆”;   直到先秦时期,秦国丞相李斯综合七国文字,制定出一套新的通用规范文字,被称为“小篆”,小篆笔划简单,形体整齐,结字富有装饰性,虽然已有近2200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出现在我们今天的许多场合中,尤其是艺术设计和书画作品中。因此,篆书可以说是中华文明源头时期的文字,具有相当高的.历史地位。   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以古色古香的篆书字体构成校徽图案,透出一种浓厚的书卷气和文人风格,展现出中国第一学府的深厚底蕴,以及对传统中华文明的敬仰。此后有不少大学也在校徽中使用篆书字体,比如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自此,书法成为了校徽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
2023-07-22 03:07:151

北京大学的校徽有什么特殊含义?它的设计理念是什么?

北京大学是我国知名的高等院校,而且办学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评价。北京大学的校徽也是风格十分的独特,一眼看上去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北京大学的校徽有什么样的特殊含义呢?设计理念是怎样的呢?北京大学校徽的设计北京大学的校徽是鲁迅先生受当时校长蔡元培先生的邀请所设计的。北京大学的校徽主体包含两个部分,结构为上下结构,校徽是由北大两个字所组成的,上部分为一个北字下部分为一个大字,而且上下排列,左右对称,每次构成了左右两边的一个肖像,就像是两个背靠在一起的人一样,而大字又撑起了上面的两个人,同时又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物形象,并且成为了一个”三人成众“的形象,同时北大校徽上的字体还是篆书,篆书是我国最早的字体,在秦朝统一各国之前都是属于大篆的,所以在北大的校徽设计中也运用到了中国书法。北大校徽的特殊含义北大校徽的设计可以说是非常的优秀,既体现出我国的传统文化,又能够体现出北大的精神内涵。而且这个校徽还把”北大“两个字变成了拟人化的形象,能够体现出北大希望能够培育出更多人才,成为”民族脊梁“的精神。鲁迅先生本人就是非常有名的文豪,而且作品非常的优秀,在众多的校徽设计稿中脱颖而出,也能够体现当时的人们对北大校徽的认可。总结北京大学可以说历史光辉,人才济济,在当时汇聚了很多的文豪,有许多人都在北京大学任教过。所以北大作为一个承载了这么多厚重历史的学校,更应该继往开来去培育很多优秀的人才,从而为社会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2023-07-22 03:07:222

北京大学校徽含义是什么?

北京大学标志设计以人为本,对人的价值、尊严、个性与创造精神进行肯定与张扬的表现。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标志说明: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简洁的轮廓给人现代的感觉。“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鲁迅用“北大”两个字做成了一具形象的脊梁骨,借此希望北京大学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扩展资料:1916年12月起,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次年蔡即请鲁迅为之设计校徽。鲁迅于8月7日将设计完竣的校徽。2007年,北京大学成立了北京大学标识管理办公室,对学校形象标识的使用进行规范管理,将“北京大学”、“北大”、“燕园”、“未名”、“PKU”以及北大标志等注册为商标。并对外声明“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北京大学的授权许可,不得在任何商品、场合以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字样和标志,否则即构成侵权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大学校徽
2023-07-22 03:07:531

北大标志是什么?

“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北京大学在2007年修改了标志,在鲁迅先生设计校徽图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标志形似瓦当,兼有篆刻风韵,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历史名人据2018年12月北大官网信息显示,北大历史名人共计217位,选自北京大学校史馆杰出人物展览,主要包括百年来北京大学(含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师生中对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有重大贡献的革命者。对中国近现代科学文化和教育事业有重大建树的学术先辈、教育家,20世纪50年代评选的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和该校教师中的一级教授,以及“诺贝尔奖”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000-2001年度)。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北大
2023-07-22 03:08:061

北大校徽为什么会有一段时间不用

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北大是校徽是鲁迅先生在北大期间设计的,当初的初稿和现在的版本几乎没有差别。究其源头就可以看出,设计的初衷并没有考虑这么宏大的内涵。倒是将北大两个字巧妙融入了图案中,既凸显特点,又简洁大方。
2023-07-22 03:08:241

谁知道北京大学的LOGO是什么字体?

北京大学的LOGO是小篆字体。LOGO图片: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2023-07-22 03:08:401

北大校徽设计者是谁?

北大校徽设计者是鲁迅。鲁迅先生这一设计,被认为是具有现代标志的经典之作。它表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早在1917年,鲁迅先生就被北大邀请设计北大的校徽。在当时,北大是我国的第一所高等学府,在当时各种文化相处碰撞的情况下,北大为当时众多的学子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因此,鲁迅先生考虑了很久,结合当时的教育情况,设计出了北大的校徽。北大的校徽,上半部分是两个背对的人,表示学生;而下半部分则是一个站立状态的人,代表着老师。这个校徽,寓意着学生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成长,而老师是教授学生知识。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2023-07-22 03:08:551

北大校徽谁设计的

北大校徽是鲁迅设计的。北京大学校徽是北京大学的标志,由鲁迅的设计稿丰富和发展而来,1917年8月,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请鲁迅设计了北大校徽。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教师在标识外圈增加了英文校名和建校时间的装饰环,此时,北大标识出现了蓝,红,黄等不同颜色,以及差别细微的不同版式。北京大学校徽“北大”二字饱含篆刻风韵,由三个人形图案组成。标志形似瓦当,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标志中间部分用英文,体现了兼容并蓄、饱满深厚的内涵;外圈简洁明了,展现了广博开放、常为新的姿态。北京大学校徽中心“北大”二字由三个人形图案组成,象征着学校乃育人之所。特殊规定1、反白应用为确保标志的严肃性和识别的准确性,特规定标志在标准色与黑色上需做反白处理。2、标志尺规制图法标志标准制图是将标志进行数值化设计,使标志的主要元素在任何场合中都能正确使用。实际应用时应严格遵守,以确保标志的严肃性和识别的准确性,达到统一化、标准化的识别目的。3、标志不可侵入空间范围为确保标志的严肃性和识别的准确性,当标志在反白应用时,要将标志做空间隔离处理,在规定范围内禁止任何其他图形或符号出现,以达到保持标志图形完整性的目的。
2023-07-22 03:09:211

北大校徽的含义

其他信息: 校徽意义重大,校徽含义往往蕴含了特殊的意义,特别像一些历史悠 久的名校校徽,著名大学校徽和一些国外校徽大多由名人结合学校特点而设计。 譬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一批闻名中外高校的校徽标志。 在老一代知识分子心目中,佩戴校徽有一种自豪和荣耀感,也是对母校的归属之情。而如今的一代学子,对佩戴校徽则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想佩戴,又觉得不好意思。另外校徽的质量不过关也有关系,胸针脱落造成徽章遗失。
2023-07-22 03:09:441

北京大学的校徽有什么特点?突出了什么办学理念?

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北大的许智宏校长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许多毕业了多年的北大学生回想起来,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北大给学子们最宝贵的是“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精神。 1916年12月起,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次年蔡即请鲁迅为之设计校徽。鲁迅于8月7日将设计完竣的校徽图样寄交蔡元培,后即被采用。后又曾长期弃用,80年代始重新使用,现使用的北大校徽系以此为基础修改而成。鲁迅设计的这枚北大校徽,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一个圆形,便于制作圆形的徽章。巧妙的是: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这样就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又有如一人而背负二人之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在艺术处理上,这枚徽章构图简洁大气,线条流畅规整,蕴涵丰富。用设计对象的文字构成图案,是徽标设计的常用手法,但高明的设计者用文字构成能够表现徽标内涵的图案。鲁迅这枚校徽的设计,就达到了这一境界。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学发布《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正式推出修改后的北大校徽标识。修改后的北大标志是在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图案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而来。北大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红色为标准色,并将其命名为“北大红”。 北大的校徽特点是"北"是两个人的侧面,"大"是一个人的正面, 校徽突出的办学理念是 以人为本.
2023-07-22 03:10:051

北大标志什么含义

北大校徽最早由鲁迅先生设计,是“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还有一种说法下面的"大"字是北大人,而上面的"北"字就是中华民族,校徽的象征意义是:北大人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2023-07-22 03:10:132

北大公学为什么用北大校徽

自从鲁迅先生为北大设计出那个简洁古朴的徽章,就一直沿用至今。校徽是"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虽然校徽的外在形式是确定下来了,但对其内涵的阐释又再次陷入了无尽的分歧,也就是说校徽终究还是"形定神不定"。北大官方(招生网)对校徽的解读是这样的:校徽里全是人,是为了突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这个解读未免生硬浅薄。鲁迅先生自己的意图似乎是这样的: "大"字的人形是大学的教员和职工,而上面的"北"字相对的两个人形,是学生,校徽表现了学校员工当为学生服务这个观点。而还有一种说法下面的"大"字是北大人,而上面的"北"字就是中华民族,校徽的象征意义就是:北大人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2023-07-22 03:10:262

鲁迅设计北大校徽的含义是什么

国内有非常多的大学,这是因为从古至今我国的教育事业都在不断的发展当中,而这些高校的建立就是我国教育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在我国比较具有先进典型意义的学校,还有教育方面做得非常好的学校有那么几个,比如说北京大学就是其中一个。网友发现北大原来的校徽是蔡元培先生请鲁迅先生设计的,他设计的北大校徽也是非常花心思。首先,他所采用的字体是比较具有年代感的篆体。第二就是他设计的北大字样是上下排列左右对称的,突出了北大“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一、设计校徽所用字体突出鲁迅先生学识渊博。相信各位小伙伴对于鲁迅的印象应该是从小我们学他的文章都是印着全文背诵的字样,而且相信很多人都对于鲁迅的第一印象应当是充满愤怒,还有充满积极意义的一个知识分子,但是到后面我们才发现鲁迅他所描写的人生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所以他应该算是一位非常具有代表意义的一个作家。而他为北大设计的校徽所采用的字体也是非常的久远,它所采用的字体是篆体,这充分说明鲁迅先生他的学习非常渊博。二、北大两个字的排列突出了北京大学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如果各位小伙伴都非常细心的观察北大原来校徽的应该会发现北大这两个字样他看起来是上下排列,而且是左右对称的,当时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两个字非常突出以人为本的这一个理念,这恰恰迎合了北京大学的教学理念,所以鲁迅先生是非常用心的。目前小编对于北京大学的校徽设计就有这些看法,如果各位小伙伴还有其他对于它的设计里面看法的话,欢迎在下面留言哦!
2023-07-22 03:10:321

北大校徽是鲁迅设计的,他的设计感如何

近期北大的校徽十分的出圈,备受人们的瞩目,有不少人都不知道北大校徽的设计者是谁?甚至有许多北大的学子也都不知道。这北大校徽是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培元先生,邀请鲁迅先生设计的。那么鲁迅先生设计的这枚校徽到底有何寓意呢?一、北大校徽的设计有什么特殊的寓意呢?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中,在上面的“北大”两个字是专门用的篆体设计的,而篆书则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种字体,是中华文明文字的源头,有着非常高的历史地位。鲁迅先生用篆体设计校徽不但展现出了他自身的书卷之气和文人的风格,也透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北大校徽上的“北大”两字,是上下排列,且左右对称的,正是由于是由篆体书写,从而形成了一个圆形,上面的“北”字形成了看似两个人背对背的形象,而下面的“大”字则是一个正面的人形,从而形成了“三人成众”的意思,也突出了北大学校“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二、蔡培元为何要请鲁迅设计北大校徽呢?鲁迅先生是现代文学史、文化史的奠基者,不论是哪一方面都有着极高的荣誉。但是,在1917年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没有任何名气的,他的写作之路也还没有开始,但是为什么蔡培元愿意请鲁迅来为北大设计校徽呢?鲁迅和蔡培元都是浙江绍兴人,是同乡。在蔡培元担任北大校长之后,他与鲁迅先生一直保留着书信联系,在他们的通信过程中,蔡培元发现了鲁迅在思想上的先进之处,从而觉得以鲁迅先生的思想来设计北大校徽定能够提现出北大的精神理念。然而,蔡培元果然没有看错人,鲁迅先生设计出来的校徽将北大的精神完全体现了出来。不得不说蔡培元果然是伯乐识人才,造就了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北大校徽,传承至今。鲁迅先生不仅为北大设计了校徽,他还参与了很多的平面设计,就连他自己出版的书籍的封面都是自己设计的,不得不说鲁迅先生果然是全面型发展的人才呀!我们都应该像鲁迅先生学习,只有不忘记来时的路,才能够走好眼前的路。
2023-07-22 03:10:391

谁知道北京大学的LOGO是什么字体

北京大学的LOGO是小篆字体。LOGO图片: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2023-07-22 03:10:461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校徽意思是什么

清华大学校徽是由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上下是英文校名;中环左右并列着“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两个词组,出自《易》乾坤两卦的大象辞,体现了孔子对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北京大学校徽 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北大的许智宏校长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许多毕业了多年的北大学生回想起来,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北大给学子们最宝贵的是“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精神。
2023-07-22 03:10:521

北京大学的校徽构图要素及寓意

(1)(2分)构图要素:以篆体的 “北大”二字构成一个圆形,上面的“北”字像两个背对背的人,下面的“大”字像一个正面站立的人;(2)(3分)寓意:①“北大”二字像三个人,这突出了北大“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②又如一人背负二人之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③上面二人是学生,下面是老师,突出教师甘为人梯;学生站在老师的肩膀上,青出于蓝胜于蓝。(答出一点2分,答出两点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说明画面内容时,画面中的要素要全,不能偏颇或漏掉,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懂徽标要素,注意联系“北大”的特性,结合图标的每个组成要素,推断其寓意。题干中已明确了该标志的主要内容,解答时可适当阐述他们之间的关系。对图标造型效果的评价要结合构图要素和给人的感受来评价。 >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 E 。 【技巧点拨】解答会徽类题目,其总体思路:多角度联想,按要求答题。联想的多个角度:1.主题。徽标名称中关键的一个字的汉字、数字或拼音首写字母一般会出现,图形和颜色也会为主题服务;2.文字。如:汉字、阿拉伯数字、英文及首写字母、汉语拼音首写字母、汉字的分与合等;3.图形。首先需要注意图形的多方面含意。比如此题中“北大”两个字的书写内涵,以及“人”字型的象征意义等都是答案要点。
2023-07-22 03:11:021

北京大学校徽的介绍

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1“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2北京大学在2007年修改了标志,在鲁迅先生设计校徽图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标志形似瓦当,兼有篆刻风韵,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学正式发布《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并推出修改后的北大校徽标识。修改后的北大标志是在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图案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而来。北大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红色为标准色(CMYK色值为C0M100Y100K45)31,并将其命名为“北大红”。4 5 6“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北大的许智宏校长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许多毕业了多年的北大学生回想起来,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北大给学子们最宝贵的是“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精神。
2023-07-22 03:11:211

北京大学校徽的校徽简介

1916年12月起,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次年蔡即请鲁迅为之设计校徽。鲁迅于8月7日将设计完竣的校徽图样寄交蔡元培,后即被采用。后又曾长期弃用,80年代始重新使用,现使用的北大校徽系以此为基础修改而成。 鲁迅设计的这枚北大校徽,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一个圆形,便于制作圆形的徽章。巧妙的是: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这样就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又有如一人而背负二人之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在艺术处理上,这枚徽章构图简洁大气,线条流畅规整,蕴涵丰富。用设计对象的文字构成图案,是徽标设计的常用手法,但高明的设计者用文字构成能够表现徽标内涵的图案。鲁迅这枚校徽的设计,就达到了这一境界。1950年3月17日,毛泽东为北大校徽的题字送到北大。这一天,中共中央秘书室将毛主席为北大校徽的题字放在一封信内送给北大,信的内容为“北大校长办公室并转全体师生员工同志们,寄上毛主席为北大校徽题字,敬请查收。” 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学发布《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正式推出修改后的北大校徽标识。修改后的北大标志是在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图案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而来。北大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红色为标准色,并将其命名为“北大红”。 北京大学标志的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1917年鲁迅先生应蔡元培校长之邀为北大设计的校徽,且在90年的时间里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认同和应用,但在此之前,无论是在制作上还是应用上,都缺乏统一的规范。为了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北大于2006年5月正式启动了“视觉形象建设工程”。一年多来,以“尊重历史、尊重传统”为原则,根据“便于识别、便于传播、便于制作”的设计原理,北大对历史上出现过的各种标识进行了梳理,并确定以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作为北大标志的核心元素,进行了丰富、修正和规范。
2023-07-22 03:11:351

原来北大校徽是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的含义是什么?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是中国文学家、思想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我们在很多教科书上都拜读过鲁迅的文章,他的文章辞藻朴实无华,但是却字里行间如尖刀一般,扎进封建文化的糟粕,切开来给民众看。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鲁迅还是一个设计师,“北大”的校徽就是鲁迅设计的,当时蔡元培先生临危受命,成为了北大的校长,为了推广新文化的浪潮,蔡元培先生让他的得意门生鲁迅帮助设计校徽。1917年8月,鲁迅完成了“北大”校徽的设计。在这枚校徽上,“北大”采用篆字处理,并做了一定的弯曲设计。上下排列的“北大”汉字,构成了北大的校徽。上面的“北”,形成两个人坐立的图像,下面的“大”也演变为站立的人的形象。弯曲处理的笔画,是从中国建筑琉璃瓦片中衍生出来的,当时北大作为新文化浪潮的发源地,众多教师学生在这里慷慨陈词,为中国的未来出谋划策,想要为清政府导致的落后的中国找到一条出路。新文化浪潮佼佼者鲁迅、陈独秀等人在这里大放异彩,上方“北”字瓦片形成的屋脊,寓意北大将为学子们遮风挡雨,让学生在这里沉醉于学问,百家争鸣,人才辈出。下方的“大”字形成的站立的人,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做人要做大写的人,站立的人,有血性不屈服的人。北大现在作为中国的最高学府,在世界大学中也有一定的地位,除了它的办学宗旨与教育水平外,它的历史意义更是不同寻常。北大陪伴民国新一代中国人走过思考与探索,才能启发民众,让革命势力打败清政府势力。目前北大仍然使用鲁迅设计的校徽,这个校徽将会陪伴北大学子世代佩戴。
2023-07-22 03:11:4810

原来北大校徽是鲁迅设计的,北大的校徽有什么特殊意义?

说起北京大学,相信有不少朋友都还是比较熟悉的,因为这是很多人都向往的一个最高学府,同时也是在我国非常著名的一所学校,正因如此,所以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如果能够来到北京大学读书都是一个非常自豪的事情,而对于北京大学里的校徽,也有很多朋友特别关注,经过了解之后发现这一个消费原来是当年由鲁迅设计的,所以有很多人都特别好奇,想要知道这一个校徽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事实上,在当年为北京大学设计校徽的时候,有很多人都曾经进行过投稿,而经过了仔细的讨论之后,最终选择了由鲁迅所设计出来的这一个校徽,而这一个校徽是由北大这两个篆字上下排列组合而成,其中的北字更是构成了两个侧立的人像。通过以上的了解,大家就可以发现,在这一个笑会里面不仅仅会有这关系图像的组合成分,那么在这种情况之下,更是给了北京大学的校徽带来了更多的意义,同时也让这一个校徽的内涵变得更为丰厚,也正因如此,所以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两个人靠在一起的图案组成了北大的北字,这不仅仅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图案排列,同时这也代表着北大的莘莘学子们将会相互扶持,在未来互相帮助,让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另外北京大学每年都会为我们的国家培养出大量的人才,sa的这些人才,慢慢的走入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也能够让我们的国家变得更为富强,正因如此,所以有不少人对于北京大学都是充满了向往。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现在距离新的高考季已经慢慢的接近,相信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对于北京大学也会充满着向往,而通过自己的努力之后,他们也能够实现自己的愿望,进入到这一个充满着智慧和传奇的学府之中学习让自己的未来能够有着更多的精彩。
2023-07-22 03:13:019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有着怎样的含义?

“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2023-07-22 03:13:376

北大校徽弃用原因是什么?

北大校徽弃用原因是因为时代在不停地发展。当时林徽因为东北大学设计的校徽,太具有时代特点,在当时用来表达特殊的含义。但是用在现在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所以才会将上面一些部分去掉,即使在有文化底蕴,对于学校来说,也敌不过当时张学良所写的四个字。设计理念北京大学校徽简洁的轮廓给人现代的感觉,透出浓厚的书卷气和文人风格。凝聚了鲁迅对北京大学的希望,对青年人的生命自由发展的希望。北大两个字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京大学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用北大两个字做成了一具形象的脊梁骨,借此希望北京大学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北京大学校徽以古色古香的篆书字体构成校徽图案,透出一种浓厚的书卷气和文人风格,展现出中国第一学府的深厚底蕴,以及对传统中华文明的敬仰。校徽用哭脸时刻提醒着所有北京大学学子,作为一个生长在苦难深重的国家中的知识分子,永远不要失去忧国忧民的社会责任感。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五四前夜先进知识分子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对人的价值、尊严、个性与创造精神进行肯定与张扬的表现。以大气、简洁的形式诠释着北京大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
2023-07-22 03:14:191

北大校徽是鲁迅设计的,你觉得这个校徽怎么样?

相信很多朋友在这段时间已经在网络上看到过这样一则非常让人震惊的消息,他就是北大的校徽,竟然是鲁迅先生设计的,这一点确实惊呆了所有的人,因为在大部分人的心里面鲁迅先生就是一位文学家,革命家,没有想到,鲁迅先生竟然在设计方面还有这样强大的天赋。尤其是在看到北京大学校徽的时候,更是觉得这个校徽真的是非常不错的,而且有着非常强大的寓意。其实鲁迅先生不止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文学家,革命家,更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设计者,因为在那个时候,什么工具都没有,想要设计出现在北京大学这样优秀的校徽还是非常困难的。但是鲁迅先生从来都没有去放弃过,他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和自己的灵魂和思想,终于设计出了像北京大学这样非常优秀的校徽,小编觉得,就算是放到今天,北京大学的校徽也是非常优秀的,至少排在中国很多高校校徽的前列。鲁迅先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用自己的文学作品感动了中国人,让中国人从灵魂里面终于认识到自己不再是奴隶,而是一位中国人,很多中国人也是通过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让自己意识到了自己的国家需要自己,慢慢的就展开了救国的行动。所以小编觉得鲁迅先生是非常伟大的,不仅用文学作品感动着中国人,更是用自己的设计作品,让很多人明白了鲁迅先生的天赋的强大。鲁迅先生除了设计过像北京大学校徽这样优秀的作品以外,还设计了中国民国的国徽,这两样作品在当时都是非常有着重要性的,因此如果鲁迅先生还在今天活着的话,鲁讯先生一定是一位非常伟大的设计者,可能会用自己的作品来去跨时代的意义。
2023-07-22 03:14:335

北大校徽怎么戴

1、首先把北大的校徽先提前准备好。2、其次把校徽的别针穿在衣服上。3、最后只要是别针固定在衣服上即可。
2023-07-22 03:15:281

北大校徽竟是鲁迅设计的,校徽背后有何值得关注的故事?

北大校徽竟是鲁迅设计的,校徽背后值得关注的故事就是蔡元培邀请鲁迅来帮忙设计北大校徽,鲁迅欣然接受,认真投入工作,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十八“北大”两个字拟人化,造好似有如一人背负二人,组成了“三人成众”的形象,寓意是北大肩负着引导国人思想解放的重任。
2023-07-22 03:15:365

北大的校徽是谁设计的?

北京大学校徽是北京大学的标志,由鲁迅的设计稿丰富和发展而来,1917年8月,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请鲁迅设计了北大校徽。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教师在标识外圈增加了英文校名和建校时间的装饰环,此时,北大标识出现了蓝、红、黄等不同颜色,以及差别细微的不同版式。北京大学校徽中心“北大”二字由三个人形图案组成,象征着学校乃育人之所。设计要素北京大学校徽“北大”二字饱含篆刻风韵,由三个人形图案组成。标志形似瓦当,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标志中间部分用英文,体现了兼容并蓄、饱满深厚的内涵;外圈简洁明了,展现了广博开放、常为新的姿态。特殊规定1、反白应用为确保标志的严肃性和识别的准确性,特规定标志在标准色与黑色上需做反白处理。2、标志尺规制图法标志标准制图是将标志进行数值化设计,使标志的主要元素在任何场合中都能正确使用。实际应用时应严格遵守,以确保标志的严肃性和识别的准确性,达到统一化、标准化的识别目的。3、标志方格制图法及最小应用范围为避免标志在缩小时的应用中产生浸润、模糊的现象,特规定标志单独使用时不得小于7mmx7mm。4、标志不可侵入空间范围为确保标志的严肃性和识别的准确性,当标志在反白应用时,要将标志做空间隔离处理,在规定范围内禁止任何其他图形或符号出现,以达到保持标志图形完整性的目的。5、标准色-北大红红色象征着北大具有爱国、进步的光荣革命传统和振兴中华、敢为人先的担当精神,同时与燕园主校区的园林特色高度吻合。6、辅助色为保证标准色在延展应用中视觉的统一和协调,根据不同应用材质和实际制作需求,选用以上与标准色可协调搭配的颜色,作为标准色的辅助色。
2023-07-22 03:16:291

北大的校徽是谁设计?

北大的校徽是鲁迅先生设计的。1917年,蔡元培在上任北大校长的第二年要设计校徽,没有聘请美术专业人士,而是径直找到了鲁迅。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背景北京大学历史悠久,原是创立于1898年的京师大学堂,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所大学。教育专家表示,京师大学堂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产生。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12月,北京大学迎来了一位重量级校长,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与其他校长的办学理念不同,蔡元培“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对北京大学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大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北大师生的思想大解放和学术繁荣。很快,蔡元培发现了一个问题,北大作为最高学府,连自己的旌旗标识都没有。蔡元培决定邀请鲁迅来帮忙设计北大校徽,当时的鲁迅虽然在教育部上班,但是内心很苦闷,接受蔡元培的委托后,他立即投入了这份工作。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北京大学校徽
2023-07-22 03:16:441

北京大学logo寓意?

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北京大学标志设计以人为本,对人的价值、尊严、个性与创造精神进行肯定与张扬的表现。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2023-07-22 03:17:061

北大校徽谁设计的?有什么含义?

北京大学校徽是由鲁迅先生在1917年应时任校长蔡元培之邀而设计的。其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两字为主体,上下排列,左右对称,构成一个圆形。上面的“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下面的“大”字则构成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这样就形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也突出了学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值得一提的是,北大校徽上面的篆体“北大”两字,是第一次把中国书法用于校徽设计。篆书,是我国最早的一种字体。广义来讲,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到战国时期的金文、石鼓文等,包括秦统一前各国所用文字,都属于“大篆”系统,这类字体不易识别,一般泛称“古篆”;直到先秦时期,秦国丞相李斯综合七国文字,制定出一套新的通用规范文字,被称为“小篆”,小篆笔划简单,形体整齐,结字富有装饰性,虽然已有近2200多年的历史,但它仍然出现在我们今天的许多场合中,尤其是艺术设计和书画作品中。因此,篆书可以说是中华文明源头时期的文字,具有相当高的历史地位。鲁迅先生设计的北大校徽以古色古香的篆书字体构成校徽图案,透出一种浓厚的书卷气和文人风格,展现出中国第一学府的深厚底蕴,以及对传统中华文明的敬仰。此后有不少大学也在校徽中使用篆书字体,比如复旦大学、南开大学等。自此,书法成为了校徽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扩展资料:设计缘由创立于1898年的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1912年更名为“国立北京大学”。1916年12月,著名教育家、民主主义革命家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这位以“东汉之党人,南宋之道学,明季之东林”为圭臬的浙籍人士,循自由思想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推动了北大的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使北大成为传播新文化的重要阵地。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北大虽然“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但是并没有校徽这一新生事物,亦即没有专属自己的旌旗标识,学生与教工出入极不方便。蔡元培上任后的第二年,即1917年,即出面请鲁迅设计北大校徽。参考资料:人民网-标志设计 北大校徽竟然有这么大来头百度百科-北京大学校徽
2023-07-22 03:17:411

北大校徽弃用原因是什么?

因历史原因长期弃用,上世纪80年代又重新使用。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之前,北大虽然“上承太学正统,下立大学祖庭”,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在现代的延续,但是并没有校徽这一新生事物,亦即没有专属自己的旌旗标识,学生与教工出入极不方便。蔡元培上任后的第二年,即1917年,即出面请鲁迅设计北大校徽,鲁迅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被刘半农戏称作“哭脸校徽”,但鲁迅将校徽图样寄交蔡元培后即被北大采用,一直延续到1949年。设计要素“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北大的许智宏校长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许多毕业了多年的北大学生回想起来,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北大给学子们最宝贵的是“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精神。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北京大学
2023-07-22 03:17:561

为什么说北大的校徽设计的最好?

因为北京大学校徽是北京大学的标志,由鲁迅的设计稿丰富和发展而来。1917年8月,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请鲁迅设计了北大校徽。20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教师在标识外圈增加了英文校名和建校时间的装饰环,此时,北大标识出现了蓝、红、黄等不同颜色,以及差别细微的不同版式。北京大学校徽中心“北大”二字由三个人形图案组成,象征着学校乃育人之所。
2023-07-22 03:18:091

北大校徽的特点和理念

北大校徽的特点和理念: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北京大学在2007年修改了标志,在鲁迅先生设计校徽图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标志形似瓦当,兼有篆刻风韵,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学正式发布《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并推出修改后的北大校徽标识。修改后的北大标志是在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图案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而来。北大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红色为标准色(CMYK色值为C0M100Y100K45) ,并将其命名为“北大红”。“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北大的许智宏校长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许多毕业了多年的北大学生回想起来,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北大给学子们最宝贵的是“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精神。
2023-07-22 03:18:193

北大校徽因历史原因弃用,到底是因为什么历史原因?

看到这个字体就明白了吧。
2023-07-22 03:18:563

北大校徽的图形特点是什么

北大的校徽特点是"北"是两个人的侧面,"大"是一个人的正面,校徽突出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鲁迅设计的这枚北大校徽,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一个圆形,便于制作圆形的徽章。巧妙的是: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这样就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又有如一人而背负二人之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在艺术处理上,这枚徽章构图简洁大气,线条流畅规整,蕴涵丰富。用设计对象的文字构成图案,是徽标设计的常用手法,但高明的设计者用文字构成能够表现徽标内涵的图案。修改后的北大标志是在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图案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而来。北大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红色为标准色,并将其命名为“北大红”。
2023-07-22 03:19:123

北京大学的徽章代表什么意思?

鲁迅设计的这枚北大校徽,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一个圆形。巧妙的是: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这样就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又有如一人而背负二人之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
2023-07-22 03:19:373

北京大学校徽含义是什么?

北京大学标志设计以人为本,对人的价值、尊严、个性与创造精神进行肯定与张扬的表现。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标志说明: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简洁的轮廓给人现代的感觉。“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鲁迅用“北大”两个字做成了一具形象的脊梁骨,借此希望北京大学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扩展资料:1916年12月起,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次年蔡即请鲁迅为之设计校徽。鲁迅于8月7日将设计完竣的校徽。2007年,北京大学成立了北京大学标识管理办公室,对学校形象标识的使用进行规范管理,将“北京大学”、“北大”、“燕园”、“未名”、“PKU”以及北大标志等注册为商标。并对外声明“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北京大学的授权许可,不得在任何商品、场合以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字样和标志,否则即构成侵权行为,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京大学校徽
2023-07-22 03:19:536

鲁迅设计北大校徽的含义是什么

北京大学校徽北京大学的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含义  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北大的许智宏校长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许多毕业了多年的北大学生回想起来,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北大给学子们最宝贵的是“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精神。历史  1916年12月起,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次年蔡即请鲁迅为之设计校徽。鲁迅于8月7日将设计完竣的校徽图样寄交蔡元培,后即被采用。后又曾长期弃用,80年代始重新使用,现使用的北大校徽系以此为基础修改而成。 解说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鲁迅设计的这枚北大校徽,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一个圆形,便于制作圆形的徽章。巧妙的是: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这样就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又有如一人而背负二人之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此校徽也突出了北大的办学理念“以人为本”。在艺术处理上,这枚徽章构图简洁大气,线条流畅规整,蕴涵丰富。用设计对象的文字构成图案,是徽标设计的常用手法,但高明的设计者用文字构成能够表现徽标内涵的图案。鲁迅这枚校徽的设计,就达到了这一境界。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造型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简洁的轮廓给人现代的感觉。“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徽章用中国印章的格式构图,笔锋圆润,笔画安排均匀合理,排列整齐统一,线条流畅规整,整个造型结构紧凑、明快有力、蕴涵丰富、简洁大气,透出浓厚的书卷气和文人风格。同时,“北大”二字还有“脊梁”的象征意义。鲁迅用“北大”两个字做成了一具形象的脊梁骨,借此希望北京大学毕业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被刘半农戏称作“哭脸校徽”,但鲁迅将校徽图样寄交蔡元培后即被北大采用,一直延续到1949年,后又因历史原因长期弃用,上世纪80年代又重新使用。   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学发布《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正式推出修改后的北大校徽标识。修改后的北大标志是在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图案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而来。北大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红色为标准色,并将其命名为“北大红”。
2023-07-22 03:20:191

北大校徽的特点及寓意

北大校徽的特点和理念: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北京大学在2007年修改了标志,在鲁迅先生设计校徽图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标志形似瓦当,兼有篆刻风韵,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学正式发布《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并推出修改后的北大校徽标识。修改后的北大标志是在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图案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而来。北大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红色为标准色(CMYK色值为C0M100Y100K45) ,并将其命名为“北大红”。“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北大的许智宏校长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许多毕业了多年的北大学生回想起来,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北大给学子们最宝贵的是“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精神。
2023-07-22 03:20:333

北大校徽突出的办学理念是什么?

校徽是"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虽然校徽的外在形式是确定下来了,但对其内涵的阐释又再次陷入了无尽的分歧,也就是说校徽终究还是"形定神不定"。北大官方(招生网)对校徽的解读是这样的:校徽里全是人,是为了突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这个解读未免生硬浅薄。而还有一种说法下面的"大"字是北大人,而上面的"北"字就是中华民族,校徽的象征意义就是:北大人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参考资料:
2023-07-22 03:21:021

谁知道北京大学的LOGO是什么字体?

北京大学的LOGO是小篆字体。LOGO图片: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 “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2023-07-22 03:21:234

北京大学logo设计者是谁?

北京大学的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北大的许智宏校长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许多毕业了多年的北大学生回想起来,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北大给学子们最宝贵的是“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精神。1916年12月起,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次年蔡即请鲁迅为之设计校徽。鲁迅于8月7日将设计完竣的校徽图样寄交蔡元培,后即被采用。后又曾长期弃用,80年代始重新使用,现使用的北大校徽系以此为基础修改而成。鲁迅设计的这枚北大校徽,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一个圆形,便于制作圆形的徽章。巧妙的是: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这样就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又有如一人而背负二人之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在艺术处理上,这枚徽章构图简洁大气,线条流畅规整,蕴涵丰富。用设计对象的文字构成图案,是徽标设计的常用手法,但高明的设计者用文字构成能够表现徽标内涵的图案。鲁迅这枚校徽的设计,就达到了这一境界。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学发布《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正式推出修改后的北大校徽标识。修改后的北大标志是在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图案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而来。北大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红色为标准色,并将其命名为“北大红”。
2023-07-22 03:21:361

谁知道北大的校徽是红色的还是黑色的?

北大的校徽是红色的。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 “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北京大学在2007年修改了标志,在鲁迅先生设计校徽图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标志形似瓦当,兼有篆刻风韵,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学正式发布《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并推出修改后的北大校徽标识。修改后的北大标志是在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图案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而来。北大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红色为标准色(CMYK色值为C0M100Y100K45),并将其命名为“北大红”。“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
2023-07-22 03:21:431

北大校徽的含义?急

自从鲁迅先生为北大设计出那个简洁古朴的徽章,就一直沿用至今。校徽是"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虽然校徽的外在形式是确定下来了,但对其内涵的阐释又再次陷入了无尽的分歧,也就是说校徽终究还是"形定神不定"。北大官方(招生网)对校徽的解读是这样的:校徽里全是人,是为了突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这个解读未免生硬浅薄。鲁迅先生自己的意图似乎是这样的: "大"字的人形是大学的教员和职工,而上面的"北"字相对的两个人形,是学生,校徽表现了学校员工当为学生服务这个观点。而还有一种说法下面的"大"字是北大人,而上面的"北"字就是中华民族,校徽的象征意义就是:北大人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2023-07-22 03:21:594

北京大学校徽是谁设计的

北大校徽设计者是鲁迅。鲁迅先生这一设计,被认为是具有现代标志的经典之作。它表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早在1917年,鲁迅先生就被北大邀请设计北大的校徽。在当时,北大是我国的第一所高等学府,在当时各种文化相处碰撞的情况下,北大为当时众多的学子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因此,鲁迅先生考虑了很久,结合当时的教育情况,设计出了北大的校徽。北大的校徽,上半部分是两个背对的人,表示学生;而下半部分则是一个站立状态的人,代表着老师。这个校徽,寓意着学生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成长,而老师是教授学生知识。鲁迅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2023-07-22 03:22:141

北大的校徽是谁设计的

北京大学校徽由鲁迅先生于1917年8月设计完成。 “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于,要“以人为本”;校徽的象征意义在于,北大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北京大学在2007年修改了标志,在鲁迅先生设计校徽图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标志形似瓦当,兼有篆刻风韵,具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色。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学正式发布《北京大学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并推出修改后的北大校徽标识。修改后的北大标志是在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图案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而来。北大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红色为标准色(CMYK色值为C0M100Y100K45) ,并将其命名为“北大红”。] 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北大的许智宏校长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许多毕业了多年的北大学生回想起来,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北大给学子们最宝贵的是“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精神。
2023-07-22 03:22:502

北京大学校徽的3个篆体人字的特点是什么 突出u的 办学理念是什么

校徽突出一个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大学,因大师而大,更因大学生而大。也有人说,上面的是学生,下面的是老师,教师就是要甘为人梯;学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于蓝胜于蓝。北大的许智宏校长说,真正的“大”学,学术之大,责任之大,精神之大,尽在其中。许多毕业了多年的北大学生回想起来,都不约而同地提到,北大给学子们最宝贵的是“自由独立,兼容并蓄”的精神。 1916年12月起,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次年蔡即请鲁迅为之设计校徽。鲁迅于8月7日将设计完竣的校徽图样寄交蔡元培,后即被采用。后又曾长期弃用,80年代始重新使用,现使用的北大校徽系以此为基础修改而成。 鲁迅设计的这枚北大校徽,其图案以篆体的“北大”二字构成一个圆形,便于制作圆形的徽章。巧妙的是:下面的“大”字像一个人,上面的“北”字又像两个人,这样就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又有如一人而背负二人之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重任”的想象。在艺术处理上,这枚徽章构图简洁大气,线条流畅规整,蕴涵丰富。用设计对象的文字构成图案,是徽标设计的常用手法,但高明的设计者用文字构成能够表现徽标内涵的图案。鲁迅这枚校徽的设计,就达到了这一境界。 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学发布《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管理手册》,正式推出修改后的北大校徽标识。修改后的北大标志是在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图案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而来。北大确定了特定色值的红色为标准色,并将其命名为“北大红”。
2023-07-22 03:23:031

北京大学校徽含义是什么?

分类: 教育/科学 >> 院校信息 解析: 北京大学的校徽最早可以追溯至1917年,是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请鲁迅设计的。在这枚校徽上,“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了学校的办学理念,即大学要“以人为本”。
2023-07-22 03:23:121

北大校徽有三个人字组成,三个人字的图形特点是( )校徽突出办学理念是( )

@@惭愧校徽是"北大"两个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构成背对背的两个侧立的人像,而"大字"构成了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虽然校徽的外在形式是确定下来了,但对其内涵的阐释又再次陷入了无尽的分歧,也就是说校徽终究还是"形定神不定"。北大官方(招生网)对校徽的解读是这样的:校徽里全是人,是为了突出"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这个解读未免生硬浅薄。鲁迅先生自己的意图似乎是这样的: "大"字的人形是大学的教员和职工,而上面的"北"字相对的两个人形,是学生,校徽表现了学校员工当为学生服务这个观点。而还有一种说法下面的"大"字是北大人,而上面的"北"字就是中华民族,校徽的象征意义就是:北大人当肩负开启民智的重大使命 你这是哪里的题,赞!
2023-07-22 03:23:211

各个大学的校徽

各个大学校徽如下:1、北大校徽。北大的校徽的设计来自鲁迅先生 ,“北大”两个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对背侧立的两个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有如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了“三人成众”的意象,给人以“北大人肩负着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学发布新校徽标识。新标识以1917年鲁迅先生设计的校徽为基础进行了丰富,形似瓦当,兼有篆刻风韵,标志中间部分为“北大”字样,使用阴文,体现了兼容并蓄、饱满深厚的内涵。同时,确定以一种特定的红色为标准色,并将其命名为“北大红”。2、清华校徽。清华大学校徽是由三个同心圆构成的圆面。外环上下是英文校名;中环左右并列着“自强不息”;清华大学校徽与“厚德载物”两个词组,出自《易》乾坤两卦的大象辞,体现了孔子对君子人格的基本要求。校徽的意义:校徽是学校徽章的简称,是一个学校的标志之一,其主要的目的是分辨人员、留存纪念和通过图案、文字来介绍学校的性质和学科,同时在佩戴校徽的时候也给佩戴者在无形中增加了纪律的约束,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学校的知名度。体现出学校的特征,让人容易记住。校徽意义重大,校徽含义往往蕴含了特殊的意义,特别像一些历史悠 久的名校校徽,著名大学校徽和一些国外校徽大多由名人结合学校特点而设计。 譬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兰州大学等一批闻名中外高校的校徽标志。在老一代知识分子心目中,佩戴校徽有一种自豪和荣耀感,也是对母校的归属之情。而如今的一代学子,对佩戴校徽则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想佩戴,又觉得不好意思。另外校徽的质量不过关也有关系,胸针脱落造成徽章遗失。
2023-07-22 03:24: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