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莲丿红尘
-
别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属于鼍科,学名为 Alligator sinensis。
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
产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探索扬子鳄的奥秘,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扬子鳄村
泗安镇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是国内第二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位于长兴县管埭乡尹家边村,由扬子鳄自然繁殖母子湖、鳄鱼系列池、钓鱼馆、人鳄共乐园、鳄鱼标本陈列室、扬子鳄度假村组成。占地67公顷,现有大小鳄鱼198条,吸引着国内外知名人士前来参观,《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多次作专题报道。保护区内河塘星罗棋布,竹木茂盛,绿草如茵,气候温和,环境幽静。其范围122,在其中建有0.67公顷的扬子鳄繁殖场。该场由扬子鳄自然繁殖母子湖、不同年龄的鳄鱼系列池、钓鱼馆、人鳄共乐园、鳄鱼标本陈列室组成。
场内圈养着当代的“中国鳄鱼王”和“鳄鱼光荣妈妈”,它们从1984年至今已繁殖了子一代238条。扬子鳄繁殖场,距长管公路752米,离国道318澄心寺车站2公里。从长兴乘汽车沿318国道西行20公里处,再向南1200米转东752米到达。
扬子鳄与恐龙类、翼龙类源出于一祖,从中生代繁衍至今。据调查,扬子鳄仅存于我国,且分布区窄小,数量稀少。长兴的尹家边环境僻静,气候温和,食料丰富,最适合扬子鳄栖息繁衍。长兴县扬子鳄保护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扬子鳄可以为研究大陆漂移、生物进化等世界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保护生物多样化,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现在,长兴已建设好扬子鳄繁殖中心,正在落实放归自然计划。目前,保护区有扬子鳄366条,5年后繁殖中心将达到1000条,放归大自然(生态场)700多条,10年后扬子鳄总量将达到4000条。放归自然生态已选址两处,规划改造湿地1000亩。
扬子鳄
扬子鳄是我国特产动物,已频临灭绝。我国已经把它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扬子鳄栖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安徽、浙江等地。它的别名叫中华鳄,俗名称土龙,猪婆龙。人们把扬子鳄称为“活化石”,是因为它在两亿年前的恐龙时代就存在了,由于环境的变化,恐龙等爬行动物灭绝了,而扬子鳄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恐龙等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现在,人们研究恐龙时,除了根据恐龙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扬子鳄去推断恐龙的生活习性。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的生物进化,都有重要意义。
扬子鳄身长约2米,像条大蜥蜴。嘴长,里面长着锋利的牙齿。背部暗褐色,有的呈深绿色,腹部灰色,皮肤上覆盖着大鳞片,像全副武装了一样。它四肢粗壮,尾巴特长,其长甚至超过了头和身体长度的总和。
扬子鳄生活在水边的芦苇或竹林地带,以鱼、蛙、田螺和河蚌等作为食物。但有时会袭击家禽和压坏庄稼,加上它长相“丑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害动物而被捕杀,所以数量稀少。目前我国野外扬子鳄数量不足500只。我国的一些地区内建立了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安徽的繁殖研究中心圈养数量已达到4000多只。每年十月,扬子鳄就钻进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来活动。它以卵繁殖,6月份交配,一般7、8月产卵,每次约产卵26枚,幼鳄9月出克
扬子鳄
扬子鳄是我国特产动物,已频临灭绝。我国已经把它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扬子鳄栖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安徽、浙江等地。它的别名叫中华鳄,俗名称土龙,猪婆龙。人们把扬子鳄称为“活化石”,是因为它在两亿年前的恐龙时代就存在了,由于环境的变化,恐龙等爬行动物灭绝了,而扬子鳄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恐龙等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现在,人们研究恐龙时,除了根据恐龙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扬子鳄去推断恐龙的生活习性。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的生物进化,都有重要意义。
扬子鳄身长约2米,像条大蜥蜴。嘴长,里面长着锋利的牙齿。背部暗褐色,有的呈深绿色,腹部灰色,皮肤上覆盖着大鳞片,像全副武装了一样。它四肢粗壮,尾巴特长,其长甚至超过了头和身体长度的总和。
扬子鳄生活在水边的芦苇或竹林地带,以鱼、蛙、田螺和河蚌等作为食物。但有时会袭击家禽和压坏庄稼,加上它长相“丑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害动物而被捕杀,所以数量稀少。目前我国野外扬子鳄数量不足500只。我国的一些地区内建立了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安徽的繁殖研究中心圈养数量已达到4000多只。每年十月,扬子鳄就钻进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来活动。它以卵繁殖,6月份交配,一般7、8月产卵,每次约产卵26枚,幼鳄9月出克。
别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属于鼍科,学名为 Alligator sinensis。
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
产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探索扬子鳄的奥秘,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扬子鳄村
泗安镇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是国内第二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位于长兴县管埭乡尹家边村,由扬子鳄自然繁殖母子湖、鳄鱼系列池、钓鱼馆、人鳄共乐园、鳄鱼标本陈列室、扬子鳄度假村组成。占地67公顷,现有大小鳄鱼198条,吸引着国内外知名人士前来参观,《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多次作专题报道。保护区内河塘星罗棋布,竹木茂盛,绿草如茵,气候温和,环境幽静。其范围122,在其中建有0.67公顷的扬子鳄繁殖场。该场由扬子鳄自然繁殖母子湖、不同年龄的鳄鱼系列池、钓鱼馆、人鳄共乐园、鳄鱼标本陈列室组成。
场内圈养着当代的“中国鳄鱼王”和“鳄鱼光荣妈妈”,它们从1984年至今已繁殖了子一代238条。扬子鳄繁殖场,距长管公路752米,离国道318澄心寺车站2公里。从长兴乘汽车沿318国道西行20公里处,再向南1200米转东752米到达。
扬子鳄与恐龙类、翼龙类源出于一祖,从中生代繁衍至今。据调查,扬子鳄仅存于我国,且分布区窄小,数量稀少。长兴的尹家边环境僻静,气候温和,食料丰富,最适合扬子鳄栖息繁衍。长兴县扬子鳄保护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扬子鳄可以为研究大陆漂移、生物进化等世界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保护生物多样化,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现在,长兴已建设好扬子鳄繁殖中心,正在落实放归自然计划。目前,保护区有扬子鳄366条,5年后繁殖中心将达到1000条,放归大自然(生态场)700多条,10年后扬子鳄总量将达到4000条。放归自然生态已选址两处,规划改造湿地1000亩。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鳄类,也是世界上濒临绝灭的爬行动物之一。它的身体长约1.5-2米,不如非洲鳄和泰国鳄的体型那么巨大。扬子鳄的吻短钝,属短吻鳄的一种。因为扬子鳄的外貌非常像“龙”,所以俗称“土龙”或“猪婆龙”。上世纪70年代,它被携出国门,云游欧洲,名扬世界。
鳄类与庞然大物恐龙在中生代曾繁盛一时,独霸天下。可是经历了7000万年的生物大绝灭时期以后,骄横一世的恐龙遭到了灭顶之灾,而扬子鳄却成了残存下来的少数爬行动物之一。为什么扬子鳄能神奇般地生存下来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受到了生物学家的重视,扬子鳄在科学研究上有较高的价值。
有人把扬子鳄称为鳄鱼,把它看作是鱼一类的水生动物。其实扬子鳄没有鳃,也不是水生动物,只不过扬子鳄又回到水中,形成了一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具有水陆两栖的本领而已。这样,扬子鳄就扩大了生活的领域,使它们容易在生存斗争中成为优胜者。
扬子鳄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涧长满乱草蓬蒿的潮湿地带。它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俗话说“狡兔三窟”,而扬子鳄的洞穴还超过三窟。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渡过了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扬子鳄喜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不过它也在白天出来活动,尤其是喜欢在洞穴附近的岸边、沙滩上晒太阳。它常紧闭双眼,爬伏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给人们以行动迟钝的假象,可是,当它一旦遇到敌害或发现食物时,就会立即将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动,迅速沉入水底逃避敌害或追逐食物。它最爱吃的食物是田螺、河蚌、小鱼、小虾、水鸟、野兔、水蛇等动物。扬子鳄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量地贮存在体内,因而它就有很强的耐饥能力,可以渡过漫长的冬眠期。
扬子鳄的子孙曾兴旺发达过,七八十年前,安徽芜湖万春圩一带的河滩上还生活着很多扬子鳄。据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可是到了1949年,那里已很难听到扬子鳄的吼叫声了。现在,扬子鳄的分布区不断缩小,数量也日益减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分析起来,主要还是栖息地环境的破坏。加上扬子鳄全身都是宝,它的肉曾是宴席上的佳肴,它的皮是制造高档革制品的上好材料,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遭到人们的乱捕滥杀。又因为扬子鳄是一种肉食性动物,能在圩堤上挖穴打洞,因此农民曾把它当作有害动物,见了就捕杀。扬子鳄已处于几乎要绝灭的境地。
为此,我国政府于1972年将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将它列入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禁止贸易。1981年,据专家估计,野外生存的扬子鳄仅有300--500条,这一物种可能在10年内绝灭。然而令人高兴的是,时至今日,扬子鳄不仅没有绝灭,而且数量已大大增加。这一人间奇迹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为了保住扬子鳄这一物种,改变濒临绝灭的状况,让它世世代代生存发展下去,我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物力和人力,建立了安徽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可是仅靠扬子鳄自身的繁殖,仍无法挽回种群趋向绝灭的总趋势。从70年代起,我国的科学工作者迈上了充满坎坷的人工繁殖扬子鳄的征途,现在我国人工孵化鳄卵、人工繁殖鳄群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扬子鳄的数量已从建场初期的170条增加到4000多条,现在每年的繁殖数量都在1000条以上,扬子鳄已成为被国际贸易公约批准的第一种可以进行商品化开发利用的受胁动物。
关于扬子鳄,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发生在我国浙江省长兴县一个叫尹家边的小村庄里。1982年,尹家边的农民捕获到一雌一雄两条扬子鳄,虽然生活穷困,但他们怀着“决不让国宝在我村失传”的朴素信念,自发建立了也许是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自然保护区。尹家边的村民用一双勤劳的双手和一颗赤诚的心,为国宝——扬子鳄自行做窝12次,产下了236枚卵,并孵出幼鳄208条,存活了170条。人们保护了扬子鳄,扬子鳄一定会为人类造福。
扬子鳄
别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属于鼍科,学名为 Alligator sinensis。 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
产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探索扬子鳄的奥秘,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回答者:弥里米昂之鹰 - 魔法师 五级 3-6 19:32
扬子鳄生活在淡水里,主要分布在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局部地区。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曾称霸于中生代,那时,地球是它们的天下。后来因为环境变化,恐龙等许多爬行动物不能适应而绝灭了;而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扬子鳄生活在水边的芦苇或竹林地带,以鱼、蛙、田螺和河蚌等作为食物。但有时会袭击家禽和压坏庄稼,加上它长相"丑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害动物而被捕杀,所以数量稀少。扬子鳄长约2米,背部暗褐色,腹部灰色,皮肤上覆盖着大的角质鳞片。每年10月就钻进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来活动。它以卵繁殖,6月份交配,一般七八月产卵,幼鳄9月出壳。扬子鳄为我国特产动物。现在,人们研究恐龙时,除了根据恐龙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去推断恐龙的生活习性。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我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
独特的捕食方法扬子鳄如在陆地上遇到敌害或猎捕食物时,能纵跳抓捕,纵捕不到时,它那巨大的尾巴还可以猛烈横扫。遗憾的是,扬子鳄虽长有看似尖锐锋利的牙齿,可却是槽生齿,这种牙齿不能撕咬和咀嚼食物,只能像钳子一样把食物“夹住”然后囫囵吞咬下去。所以当扬子鳄捕到较大的陆生动物时,不能把它们咬死,而是把它们拖入水中淹死;相反,当扬子鳄捕到较大水生动物时,又把它们抛上陆地,使猎物因缺氧而死。在遇到大块食物不能吞咽的时候,扬子鳄往往用大嘴“夹”着食物在石头或树干上猛烈摔打,直到把它摔软或摔碎后再张口吞下,如还不行,它干脆把猎物丢在一旁,任其自然腐烂,等烂到可以吞食了,再吞下去。扬子鳄还有一个特殊的胃。这只胃不仅胃酸多而且酸度高,因此它的消化功能特别好。
善于打洞的扬子鳄扬子鳄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度过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安徽省宣城地区,面积44300公顷,1975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扬子鳄及其生态环境。
本区地处江南古陆与金陵凹陷的过渡地带,全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地形错综复杂、沟塘、渠、坝星罗棋布,在海拔300米以下的池溏、沟冲、山洼和水库中,分布有我国特有的,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有“活化石”之称的扬子鳄。扬子鳄与美洲密西西比河鳄为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两种淡水鳄,数量极其稀少,被国家的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保护区建立以来,通过采取就地保护和人工繁殖相结合的措施,使扬子鳄的种群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初步解除了该种濒临灭绝的危险。
别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属于鼍科,学名为 Alligator sinensis。
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
产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探索扬子鳄的奥秘,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鳄类,也是世界上濒临绝灭的爬行动物之一。它的身体长约1.5-2米,不如非洲鳄和泰国鳄的体型那么巨大。扬子鳄的吻短钝,属短吻鳄的一种。因为扬子鳄的外貌非常像“龙”,所以俗称“土龙”或“猪婆龙”。上世纪70年代,它被携出国门,云游欧洲,名扬世界。
鳄类与庞然大物恐龙在中生代曾繁盛一时,独霸天下。可是经历了7000万年的生物大绝灭时期以后,骄横一世的恐龙遭到了灭顶之灾,而扬子鳄却成了残存下来的少数爬行动物之一。为什么扬子鳄能神奇般地生存下来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受到了生物学家的重视,扬子鳄在科学研究上有较高的价值。
有人把扬子鳄称为鳄鱼,把它看作是鱼一类的水生动物。其实扬子鳄没有鳃,也不是水生动物,只不过扬子鳄又回到水中,形成了一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具有水陆两栖的本领而已。这样,扬子鳄就扩大了生活的领域,使它们容易在生存斗争中成为优胜者。
扬子鳄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涧长满乱草蓬蒿的潮湿地带。它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俗话说“狡兔三窟”,而扬子鳄的洞穴还超过三窟。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渡过了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扬子鳄喜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不过它也在白天出来活动,尤其是喜欢在洞穴附近的岸边、沙滩上晒太阳。它常紧闭双眼,爬伏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给人们以行动迟钝的假象,可是,当它一旦遇到敌害或发现食物时,就会立即将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动,迅速沉入水底逃避敌害或追逐食物。它最爱吃的食物是田螺、河蚌、小鱼、小虾、水鸟、野兔、水蛇等动物。扬子鳄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量地贮存在体内,因而它就有很强的耐饥能力,可以渡过漫长的冬眠期。
扬子鳄的子孙曾兴旺发达过,七八十年前,安徽芜湖万春圩一带的河滩上还生活着很多扬子鳄。据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可是到了1949年,那里已很难听到扬子鳄的吼叫声了。现在,扬子鳄的分布区不断缩小,数量也日益减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分析起来,主要还是栖息地环境的破坏。加上扬子鳄全身都是宝,它的肉曾是宴席上的佳肴,它的皮是制造高档革制品的上好材料,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遭到人们的乱捕滥杀。又因为扬子鳄是一种肉食性动物,能在圩堤上挖穴打洞,因此农民曾把它当作有害动物,见了就捕杀。扬子鳄已处于几乎要绝灭的境地。
为此,我国政府于1972年将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将它列入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禁止贸易。1981年,据专家估计,野外生存的扬子鳄仅有300--500条,这一物种可能在10年内绝灭。然而令人高兴的是,时至今日,扬子鳄不仅没有绝灭,而且数量已大大增加。这一人间奇迹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为了保住扬子鳄这一物种,改变濒临绝灭的状况,让它世世代代生存发展下去,我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物力和人力,建立了安徽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可是仅靠扬子鳄自身的繁殖,仍无法挽回种群趋向绝灭的总趋势。从70年代起,我国的科学工作者迈上了充满坎坷的人工繁殖扬子鳄的征途,现在我国人工孵化鳄卵、人工繁殖鳄群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扬子鳄的数量已从建场初期的170条增加到4000多条,现在每年的繁殖数量都在1000条以上,扬子鳄已成为被国际贸易公约批准的第一种可以进行商品化开发利用的受胁动物。
关于扬子鳄,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发生在我国浙江省长兴县一个叫尹家边的小村庄里。1982年,尹家边的农民捕获到一雌一雄两条扬子鳄,虽然生活穷困,但他们怀着“决不让国宝在我村失传”的朴素信念,自发建立了也许是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自然保护区。尹家边的村民用一双勤劳的双手和一颗赤诚的心,为国宝——扬子鳄自行做窝12次,产下了236枚卵,并孵出幼鳄208条,存活了170条。人们保护了扬子鳄,扬子鳄一定会为人类造福。
扬子鳄
产卵
别名 中华鼍、土龙、猪婆龙
学名 Alligator sinensis
英文名 Chinese alligator
鼍科 Alligatoridae
分布 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探索扬子鳄的奥秘,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回答者:小任19950214 - 试用期 一级 3-6 20:33
扬子鳄,中国古籍称“鼍”,产地群众称它为“土龙”、“猪婆龙”,是生活于淡水中的鳄,原来分布较广,栖息于长江中下游河流沿岸湖泊沼泽地、丘陵山涧地的芦苇、竹林及杂灌地带。
成年扬子鳄身体总长度约为2米,尾长与身长相近,像一条大蜥蜴。扬子鳄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嘴里长着锋利的牙齿,能轻而易举的将猎物撕碎。身体表面被大鳞片覆盖着,鳞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鳞片突起行成两脊,腹部的甲片非常柔软。扬子鳄四肢粗短,趾端有尖爪。身体背面为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
扬子鳄平时习惯地把身子沉在水里,长久地一动不动地把头露出水面,如同孤零零地漂浮水中的一根烂木头。
扬子鳄又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扬子鳄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接处。
成年扬子鳄身体总长度约为2米,尾长与身长相近,像一条大蜥蜴。扬子鳄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嘴里长着锋利的牙齿,能轻而易举的将猎物撕碎。身体表面被大鳞片覆盖着,鳞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鳞片突起行成两脊,腹部的甲片非常柔软。扬子鳄四肢粗短,趾端有尖爪。身体背面为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
体长约2米,像条大晰蜴。嘴馋,所以很长。它嘴里还长着锋利的牙齿。背部自前而后有17排矩形,横为6列,腹部有28排,尾部环甲围绕,有一此骨质鳞甲,突兀出棘状突。吻钝圆,吻背有雕刻纹。头顶略高起,两侧有略为外突的卵圆表眼。它有个奇怪的地方,眼能变色,白天有半透明瞬膜,保护眼球,默认有红色闪光,能看清百米以外的物体。扬子鳄四肢粗壮,尾巴特别长,其长度超过头和身体的总长。
- 阿里阿涅德
-
答复共 8 条
别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属于鼍科,学名为 Alligator sinensis。
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
产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探索扬子鳄的奥秘,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扬子鳄村
泗安镇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是国内第二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位于长兴县管埭乡尹家边村,由扬子鳄自然繁殖母子湖、鳄鱼系列池、钓鱼馆、人鳄共乐园、鳄鱼标本陈列室、扬子鳄度假村组成。占地67公顷,现有大小鳄鱼198条,吸引着国内外知名人士前来参观,《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多次作专题报道。保护区内河塘星罗棋布,竹木茂盛,绿草如茵,气候温和,环境幽静。其范围122,在其中建有0.67公顷的扬子鳄繁殖场。该场由扬子鳄自然繁殖母子湖、不同年龄的鳄鱼系列池、钓鱼馆、人鳄共乐园、鳄鱼标本陈列室组成。
场内圈养着当代的“中国鳄鱼王”和“鳄鱼光荣妈妈”,它们从1984年至今已繁殖了子一代238条。扬子鳄繁殖场,距长管公路752米,离国道318澄心寺车站2公里。从长兴乘汽车沿318国道西行20公里处,再向南1200米转东752米到达。
扬子鳄与恐龙类、翼龙类源出于一祖,从中生代繁衍至今。据调查,扬子鳄仅存于我国,且分布区窄小,数量稀少。长兴的尹家边环境僻静,气候温和,食料丰富,最适合扬子鳄栖息繁衍。长兴县扬子鳄保护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扬子鳄可以为研究大陆漂移、生物进化等世界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保护生物多样化,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现在,长兴已建设好扬子鳄繁殖中心,正在落实放归自然计划。目前,保护区有扬子鳄366条,5年后繁殖中心将达到1000条,放归大自然(生态场)700多条,10年后扬子鳄总量将达到4000条。放归自然生态已选址两处,规划改造湿地1000亩。
回答者:ericylb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3-6 19:11
扬子鳄
扬子鳄是我国特产动物,已频临灭绝。我国已经把它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扬子鳄栖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安徽、浙江等地。它的别名叫中华鳄,俗名称土龙,猪婆龙。人们把扬子鳄称为“活化石”,是因为它在两亿年前的恐龙时代就存在了,由于环境的变化,恐龙等爬行动物灭绝了,而扬子鳄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恐龙等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现在,人们研究恐龙时,除了根据恐龙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扬子鳄去推断恐龙的生活习性。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的生物进化,都有重要意义。
扬子鳄身长约2米,像条大蜥蜴。嘴长,里面长着锋利的牙齿。背部暗褐色,有的呈深绿色,腹部灰色,皮肤上覆盖着大鳞片,像全副武装了一样。它四肢粗壮,尾巴特长,其长甚至超过了头和身体长度的总和。
扬子鳄生活在水边的芦苇或竹林地带,以鱼、蛙、田螺和河蚌等作为食物。但有时会袭击家禽和压坏庄稼,加上它长相“丑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害动物而被捕杀,所以数量稀少。目前我国野外扬子鳄数量不足500只。我国的一些地区内建立了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安徽的繁殖研究中心圈养数量已达到4000多只。每年十月,扬子鳄就钻进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来活动。它以卵繁殖,6月份交配,一般7、8月产卵,每次约产卵26枚,幼鳄9月出克
扬子鳄
扬子鳄是我国特产动物,已频临灭绝。我国已经把它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扬子鳄栖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安徽、浙江等地。它的别名叫中华鳄,俗名称土龙,猪婆龙。人们把扬子鳄称为“活化石”,是因为它在两亿年前的恐龙时代就存在了,由于环境的变化,恐龙等爬行动物灭绝了,而扬子鳄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恐龙等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现在,人们研究恐龙时,除了根据恐龙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扬子鳄去推断恐龙的生活习性。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的生物进化,都有重要意义。
扬子鳄身长约2米,像条大蜥蜴。嘴长,里面长着锋利的牙齿。背部暗褐色,有的呈深绿色,腹部灰色,皮肤上覆盖着大鳞片,像全副武装了一样。它四肢粗壮,尾巴特长,其长甚至超过了头和身体长度的总和。
扬子鳄生活在水边的芦苇或竹林地带,以鱼、蛙、田螺和河蚌等作为食物。但有时会袭击家禽和压坏庄稼,加上它长相“丑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害动物而被捕杀,所以数量稀少。目前我国野外扬子鳄数量不足500只。我国的一些地区内建立了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安徽的繁殖研究中心圈养数量已达到4000多只。每年十月,扬子鳄就钻进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来活动。它以卵繁殖,6月份交配,一般7、8月产卵,每次约产卵26枚,幼鳄9月出克。
别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属于鼍科,学名为 Alligator sinensis。
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
产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探索扬子鳄的奥秘,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扬子鳄村
泗安镇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是国内第二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位于长兴县管埭乡尹家边村,由扬子鳄自然繁殖母子湖、鳄鱼系列池、钓鱼馆、人鳄共乐园、鳄鱼标本陈列室、扬子鳄度假村组成。占地67公顷,现有大小鳄鱼198条,吸引着国内外知名人士前来参观,《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多次作专题报道。保护区内河塘星罗棋布,竹木茂盛,绿草如茵,气候温和,环境幽静。其范围122,在其中建有0.67公顷的扬子鳄繁殖场。该场由扬子鳄自然繁殖母子湖、不同年龄的鳄鱼系列池、钓鱼馆、人鳄共乐园、鳄鱼标本陈列室组成。
场内圈养着当代的“中国鳄鱼王”和“鳄鱼光荣妈妈”,它们从1984年至今已繁殖了子一代238条。扬子鳄繁殖场,距长管公路752米,离国道318澄心寺车站2公里。从长兴乘汽车沿318国道西行20公里处,再向南1200米转东752米到达。
扬子鳄与恐龙类、翼龙类源出于一祖,从中生代繁衍至今。据调查,扬子鳄仅存于我国,且分布区窄小,数量稀少。长兴的尹家边环境僻静,气候温和,食料丰富,最适合扬子鳄栖息繁衍。长兴县扬子鳄保护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扬子鳄可以为研究大陆漂移、生物进化等世界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保护生物多样化,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现在,长兴已建设好扬子鳄繁殖中心,正在落实放归自然计划。目前,保护区有扬子鳄366条,5年后繁殖中心将达到1000条,放归大自然(生态场)700多条,10年后扬子鳄总量将达到4000条。放归自然生态已选址两处,规划改造湿地1000亩。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鳄类,也是世界上濒临绝灭的爬行动物之一。它的身体长约1.5-2米,不如非洲鳄和泰国鳄的体型那么巨大。扬子鳄的吻短钝,属短吻鳄的一种。因为扬子鳄的外貌非常像“龙”,所以俗称“土龙”或“猪婆龙”。上世纪70年代,它被携出国门,云游欧洲,名扬世界。
鳄类与庞然大物恐龙在中生代曾繁盛一时,独霸天下。可是经历了7000万年的生物大绝灭时期以后,骄横一世的恐龙遭到了灭顶之灾,而扬子鳄却成了残存下来的少数爬行动物之一。为什么扬子鳄能神奇般地生存下来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受到了生物学家的重视,扬子鳄在科学研究上有较高的价值。
有人把扬子鳄称为鳄鱼,把它看作是鱼一类的水生动物。其实扬子鳄没有鳃,也不是水生动物,只不过扬子鳄又回到水中,形成了一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具有水陆两栖的本领而已。这样,扬子鳄就扩大了生活的领域,使它们容易在生存斗争中成为优胜者。
扬子鳄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涧长满乱草蓬蒿的潮湿地带。它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俗话说“狡兔三窟”,而扬子鳄的洞穴还超过三窟。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渡过了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扬子鳄喜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不过它也在白天出来活动,尤其是喜欢在洞穴附近的岸边、沙滩上晒太阳。它常紧闭双眼,爬伏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给人们以行动迟钝的假象,可是,当它一旦遇到敌害或发现食物时,就会立即将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动,迅速沉入水底逃避敌害或追逐食物。它最爱吃的食物是田螺、河蚌、小鱼、小虾、水鸟、野兔、水蛇等动物。扬子鳄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量地贮存在体内,因而它就有很强的耐饥能力,可以渡过漫长的冬眠期。
扬子鳄的子孙曾兴旺发达过,七八十年前,安徽芜湖万春圩一带的河滩上还生活着很多扬子鳄。据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可是到了1949年,那里已很难听到扬子鳄的吼叫声了。现在,扬子鳄的分布区不断缩小,数量也日益减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分析起来,主要还是栖息地环境的破坏。加上扬子鳄全身都是宝,它的肉曾是宴席上的佳肴,它的皮是制造高档革制品的上好材料,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遭到人们的乱捕滥杀。又因为扬子鳄是一种肉食性动物,能在圩堤上挖穴打洞,因此农民曾把它当作有害动物,见了就捕杀。扬子鳄已处于几乎要绝灭的境地。
为此,我国政府于1972年将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将它列入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禁止贸易。1981年,据专家估计,野外生存的扬子鳄仅有300--500条,这一物种可能在10年内绝灭。然而令人高兴的是,时至今日,扬子鳄不仅没有绝灭,而且数量已大大增加。这一人间奇迹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为了保住扬子鳄这一物种,改变濒临绝灭的状况,让它世世代代生存发展下去,我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物力和人力,建立了安徽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可是仅靠扬子鳄自身的繁殖,仍无法挽回种群趋向绝灭的总趋势。从70年代起,我国的科学工作者迈上了充满坎坷的人工繁殖扬子鳄的征途,现在我国人工孵化鳄卵、人工繁殖鳄群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扬子鳄的数量已从建场初期的170条增加到4000多条,现在每年的繁殖数量都在1000条以上,扬子鳄已成为被国际贸易公约批准的第一种可以进行商品化开发利用的受胁动物。
关于扬子鳄,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发生在我国浙江省长兴县一个叫尹家边的小村庄里。1982年,尹家边的农民捕获到一雌一雄两条扬子鳄,虽然生活穷困,但他们怀着“决不让国宝在我村失传”的朴素信念,自发建立了也许是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自然保护区。尹家边的村民用一双勤劳的双手和一颗赤诚的心,为国宝——扬子鳄自行做窝12次,产下了236枚卵,并孵出幼鳄208条,存活了170条。人们保护了扬子鳄,扬子鳄一定会为人类造福。
扬子鳄
别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属于鼍科,学名为 Alligator sinensis。 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
产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探索扬子鳄的奥秘,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扬子鳄生活在淡水里,主要分布在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局部地区。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曾称霸于中生代,那时,地球是它们的天下。后来因为环境变化,恐龙等许多爬行动物不能适应而绝灭了;而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扬子鳄生活在水边的芦苇或竹林地带,以鱼、蛙、田螺和河蚌等作为食物。但有时会袭击家禽和压坏庄稼,加上它长相"丑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害动物而被捕杀,所以数量稀少。扬子鳄长约2米,背部暗褐色,腹部灰色,皮肤上覆盖着大的角质鳞片。每年10月就钻进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来活动。它以卵繁殖,6月份交配,一般七八月产卵,幼鳄9月出壳。扬子鳄为我国特产动物。现在,人们研究恐龙时,除了根据恐龙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去推断恐龙的生活习性。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我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
独特的捕食方法扬子鳄如在陆地上遇到敌害或猎捕食物时,能纵跳抓捕,纵捕不到时,它那巨大的尾巴还可以猛烈横扫。遗憾的是,扬子鳄虽长有看似尖锐锋利的牙齿,可却是槽生齿,这种牙齿不能撕咬和咀嚼食物,只能像钳子一样把食物“夹住”然后囫囵吞咬下去。所以当扬子鳄捕到较大的陆生动物时,不能把它们咬死,而是把它们拖入水中淹死;相反,当扬子鳄捕到较大水生动物时,又把它们抛上陆地,使猎物因缺氧而死。在遇到大块食物不能吞咽的时候,扬子鳄往往用大嘴“夹”着食物在石头或树干上猛烈摔打,直到把它摔软或摔碎后再张口吞下,如还不行,它干脆把猎物丢在一旁,任其自然腐烂,等烂到可以吞食了,再吞下去。扬子鳄还有一个特殊的胃。这只胃不仅胃酸多而且酸度高,因此它的消化功能特别好。
善于打洞的扬子鳄扬子鳄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度过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安徽省宣城地区,面积44300公顷,1975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扬子鳄及其生态环境。
本区地处江南古陆与金陵凹陷的过渡地带,全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地形错综复杂、沟塘、渠、坝星罗棋布,在海拔300米以下的池溏、沟冲、山洼和水库中,分布有我国特有的,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有“活化石”之称的扬子鳄。扬子鳄与美洲密西西比河鳄为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两种淡水鳄,数量极其稀少,被国家的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保护区建立以来,通过采取就地保护和人工繁殖相结合的措施,使扬子鳄的种群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初步解除了该种濒临灭绝的危险。
别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属于鼍科,学名为 Alligator sinensis。
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
产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探索扬子鳄的奥秘,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鳄类,也是世界上濒临绝灭的爬行动物之一。它的身体长约1.5-2米,不如非洲鳄和泰国鳄的体型那么巨大。扬子鳄的吻短钝,属短吻鳄的一种。因为扬子鳄的外貌非常像“龙”,所以俗称“土龙”或“猪婆龙”。上世纪70年代,它被携出国门,云游欧洲,名扬世界。
鳄类与庞然大物恐龙在中生代曾繁盛一时,独霸天下。可是经历了7000万年的生物大绝灭时期以后,骄横一世的恐龙遭到了灭顶之灾,而扬子鳄却成了残存下来的少数爬行动物之一。为什么扬子鳄能神奇般地生存下来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受到了生物学家的重视,扬子鳄在科学研究上有较高的价值。
有人把扬子鳄称为鳄鱼,把它看作是鱼一类的水生动物。其实扬子鳄没有鳃,也不是水生动物,只不过扬子鳄又回到水中,形成了一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具有水陆两栖的本领而已。这样,扬子鳄就扩大了生活的领域,使它们容易在生存斗争中成为优胜者。
扬子鳄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涧长满乱草蓬蒿的潮湿地带。它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俗话说“狡兔三窟”,而扬子鳄的洞穴还超过三窟。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渡过了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扬子鳄喜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不过它也在白天出来活动,尤其是喜欢在洞穴附近的岸边、沙滩上晒太阳。它常紧闭双眼,爬伏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给人们以行动迟钝的假象,可是,当它一旦遇到敌害或发现食物时,就会立即将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动,迅速沉入水底逃避敌害或追逐食物。它最爱吃的食物是田螺、河蚌、小鱼、小虾、水鸟、野兔、水蛇等动物。扬子鳄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量地贮存在体内,因而它就有很强的耐饥能力,可以渡过漫长的冬眠期。
扬子鳄的子孙曾兴旺发达过,七八十年前,安徽芜湖万春圩一带的河滩上还生活着很多扬子鳄。据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可是到了1949年,那里已很难听到扬子鳄的吼叫声了。现在,扬子鳄的分布区不断缩小,数量也日益减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分析起来,主要还是栖息地环境的破坏。加上扬子鳄全身都是宝,它的肉曾是宴席上的佳肴,它的皮是制造高档革制品的上好材料,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遭到人们的乱捕滥杀。又因为扬子鳄是一种肉食性动物,能在圩堤上挖穴打洞,因此农民曾把它当作有害动物,见了就捕杀。扬子鳄已处于几乎要绝灭的境地。
为此,我国政府于1972年将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将它列入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禁止贸易。1981年,据专家估计,野外生存的扬子鳄仅有300--500条,这一物种可能在10年内绝灭。然而令人高兴的是,时至今日,扬子鳄不仅没有绝灭,而且数量已大大增加。这一人间奇迹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为了保住扬子鳄这一物种,改变濒临绝灭的状况,让它世世代代生存发展下去,我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物力和人力,建立了安徽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可是仅靠扬子鳄自身的繁殖,仍无法挽回种群趋向绝灭的总趋势。从70年代起,我国的科学工作者迈上了充满坎坷的人工繁殖扬子鳄的征途,现在我国人工孵化鳄卵、人工繁殖鳄群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扬子鳄的数量已从建场初期的170条增加到4000多条,现在每年的繁殖数量都在1000条以上,扬子鳄已成为被国际贸易公约批准的第一种可以进行商品化开发利用的受胁动物。
关于扬子鳄,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发生在我国浙江省长兴县一个叫尹家边的小村庄里。1982年,尹家边的农民捕获到一雌一雄两条扬子鳄,虽然生活穷困,但他们怀着“决不让国宝在我村失传”的朴素信念,自发建立了也许是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自然保护区。尹家边的村民用一双勤劳的双手和一颗赤诚的心,为国宝——扬子鳄自行做窝12次,产下了236枚卵,并孵出幼鳄208条,存活了170条。人们保护了扬子鳄,扬子鳄一定会为人类造福。
扬子鳄
产卵
别名 中华鼍、土龙、猪婆龙
学名 Alligator sinensis
英文名 Chinese alligator
鼍科 Alligatoridae
分布 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探索扬子鳄的奥秘,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回答者:小任19950214 - 试用期 一级 3-6 20:33
扬子鳄,中国古籍称“鼍”,产地群众称它为“土龙”、“猪婆龙”,是生活于淡水中的鳄,原来分布较广,栖息于长江中下游河流沿岸湖泊沼泽地、丘陵山涧地的芦苇、竹林及杂灌地带。
成年扬子鳄身体总长度约为2米,尾长与身长相近,像一条大蜥蜴。扬子鳄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嘴里长着锋利的牙齿,能轻而易举的将猎物撕碎。身体表面被大鳞片覆盖着,鳞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鳞片突起行成两脊,腹部的甲片非常柔软。扬子鳄四肢粗短,趾端有尖爪。身体背面为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
扬子鳄平时习惯地把身子沉在水里,长久地一动不动地把头露出水面,如同孤零零地漂浮水中的一根烂木头。
扬子鳄又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扬子鳄主要分布在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接处。
成年扬子鳄身体总长度约为2米,尾长与身长相近,像一条大蜥蜴。扬子鳄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嘴里长着锋利的牙齿,能轻而易举的将猎物撕碎。身体表面被大鳞片覆盖着,鳞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鳞片突起行成两脊,腹部的甲片非常柔软。扬子鳄四肢粗短,趾端有尖爪。身体背面为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
体长约2米,像条大晰蜴。嘴馋,所以很长。它嘴里还长着锋利的牙齿。背部自前而后有17排矩形,横为6列,腹部有28排,尾部环甲围绕,有一此骨质鳞甲,突兀出棘状突。吻钝圆,吻背有雕刻纹。头顶略高起,两侧有略为外突的卵圆表眼。它有个奇怪的地方,眼能变色,白天有半透明瞬膜,保护眼球,默认有红色闪光,能看清百米以外的物体。扬子鳄四肢粗壮,尾巴特别长,其长度超过头和身体的总长。
回答者:wps331558901 - 试用期 一级 3-7 20:46
别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属于鼍科,学名为 Alligator sinensis。
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
- 不白九百
-
扬子鳄生活在淡水里,主要分布在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局部地区。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曾称霸于中生代,那时,地球是它们的天下。后来因为环境变化,恐龙等许多爬行动物不能适应而绝灭了;而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扬子鳄生活在水边的芦苇或竹林地带,以鱼、蛙、田螺和河蚌等作为食物。但有时会袭击家禽和压坏庄稼,加上它长相"丑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害动物而被捕杀,所以数量稀少。扬子鳄长约2米,背部暗褐色,腹部灰色,皮肤上覆盖着大的角质鳞片。每年10月就钻进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来活动。它以卵繁殖,6月份交配,一般七八月产卵,幼鳄9月出壳。扬子鳄为我国特产动物。现在,人们研究恐龙时,除了根据恐龙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去推断恐龙的生活习性。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我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
独特的捕食方法扬子鳄如在陆地上遇到敌害或猎捕食物时,能纵跳抓捕,纵捕不到时,它那巨大的尾巴还可以猛烈横扫。遗憾的是,扬子鳄虽长有看似尖锐锋利的牙齿,可却是槽生齿,这种牙齿不能撕咬和咀嚼食物,只能像钳子一样把食物“夹住”然后囫囵吞咬下去。所以当扬子鳄捕到较大的陆生动物时,不能把它们咬死,而是把它们拖入水中淹死;相反,当扬子鳄捕到较大水生动物时,又把它们抛上陆地,使猎物因缺氧而死。在遇到大块食物不能吞咽的时候,扬子鳄往往用大嘴“夹”着食物在石头或树干上猛烈摔打,直到把它摔软或摔碎后再张口吞下,如还不行,它干脆把猎物丢在一旁,任其自然腐烂,等烂到可以吞食了,再吞下去。扬子鳄还有一个特殊的胃。这只胃不仅胃酸多而且酸度高,因此它的消化功能特别好。
善于打洞的扬子鳄扬子鳄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度过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安徽省宣城地区,面积44300公顷,1975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扬子鳄及其生态环境。
本区地处江南古陆与金陵凹陷的过渡地带,全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地形错综复杂、沟塘、渠、坝星罗棋布,在海拔300米以下的池溏、沟冲、山洼和水库中,分布有我国特有的,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有“活化石”之称的扬子鳄。扬子鳄与美洲密西西比河鳄为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两种淡水鳄,数量极其稀少,被国家的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保护区建立以来,通过采取就地保护和人工繁殖相结合的措施,使扬子鳄的种群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初步解除了该种濒临灭绝的危险。
别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属于鼍科,学名为 Alligator sinensis。
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
产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探索扬子鳄的奥秘,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鳄类,也是世界上濒临绝灭的爬行动物之一。它的身体长约1.5-2米,不如非洲鳄和泰国鳄的体型那么巨大。扬子鳄的吻短钝,属短吻鳄的一种。因为扬子鳄的外貌非常像“龙”,所以俗称“土龙”或“猪婆龙”。上世纪70年代,它被携出国门,云游欧洲,名扬世界。
鳄类与庞然大物恐龙在中生代曾繁盛一时,独霸天下。可是经历了7000万年的生物大绝灭时期以后,骄横一世的恐龙遭到了灭顶之灾,而扬子鳄却成了残存下来的少数爬行动物之一。为什么扬子鳄能神奇般地生存下来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受到了生物学家的重视,扬子鳄在科学研究上有较高的价值。
有人把扬子鳄称为鳄鱼,把它看作是鱼一类的水生动物。其实扬子鳄没有鳃,也不是水生动物,只不过扬子鳄又回到水中,形成了一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具有水陆两栖的本领而已。这样,扬子鳄就扩大了生活的领域,使它们容易在生存斗争中成为优胜者。
扬子鳄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涧长满乱草蓬蒿的潮湿地带。它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俗话说“狡兔三窟”,而扬子鳄的洞穴还超过三窟。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渡过了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扬子鳄喜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不过它也在白天出来活动,尤其是喜欢在洞穴附近的岸边、沙滩上晒太阳。它常紧闭双眼,爬伏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给人们以行动迟钝的假象,可是,当它一旦遇到敌害或发现食物时,就会立即将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动,迅速沉入水底逃避敌害或追逐食物。它最爱吃的食物是田螺、河蚌、小鱼、小虾、水鸟、野兔、水蛇等动物。扬子鳄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量地贮存在体内,因而它就有很强的耐饥能力,可以渡过漫长的冬眠期。
扬子鳄的子孙曾兴旺发达过,七八十年前,安徽芜湖万春圩一带的河滩上还生活着很多扬子鳄。据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可是到了1949年,那里已很难听到扬子鳄的吼叫声了。现在,扬子鳄的分布区不断缩小,数量也日益减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分析起来,主要还是栖息地环境的破坏。加上扬子鳄全身都是宝,它的肉曾是宴席上的佳肴,它的皮是制造高档革制品的上好材料,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遭到人们的乱捕滥杀。又因为扬子鳄是一种肉食性动物,能在圩堤上挖穴打洞,因此农民曾把它当作有害动物,见了就捕杀。扬子鳄已处于几乎要绝灭的境地。
为此,我国政府于1972年将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将它列入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禁止贸易。1981年,据专家估计,野外生存的扬子鳄仅有300--500条,这一物种可能在10年内绝灭。然而令人高兴的是,时至今日,扬子鳄不仅没有绝灭,而且数量已大大增加。这一人间奇迹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为了保住扬子鳄这一物种,改变濒临绝灭的状况,让它世世代代生存发展下去,我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物力和人力,建立了安徽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可是仅靠扬子鳄自身的繁殖,仍无法挽回种群趋向绝灭的总趋势。从70年代起,我国的科学工作者迈上了充满坎坷的人工繁殖扬子鳄的征途,现在我国人工孵化鳄卵、人工繁殖鳄群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扬子鳄的数量已从建场初期的170条增加到4000多条,现在每年的繁殖数量都在1000条以上,扬子鳄已成为被国际贸易公约批准的第一种可以进行商品化开发利用的受胁动物。
- Troublesleeper
-
扬子鳄
扬子鳄生活在淡水里,主要分布在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局部地区。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曾称霸于中生代,那时,地球是它们的天下。后来因为环境变化,恐龙等许多爬行动物不能适应而绝灭了;而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扬子鳄生活在水边的芦苇或竹林地带,以鱼、蛙、田螺和河蚌等作为食物。但有时会袭击家禽和压坏庄稼,加上它长相"丑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害动物而被捕杀,所以数量稀少。扬子鳄长约2米,背部暗褐色,腹部灰色,皮肤上覆盖着大的角质鳞片。每年10月就钻进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来活动。它以卵繁殖,6月份交配,一般七八月产卵,幼鳄9月出壳。扬子鳄为我国特产动物。现在,人们研究恐龙时,除了根据恐龙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去推断恐龙的生活习性。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我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
独特的捕食方法扬子鳄如在陆地上遇到敌害或猎捕食物时,能纵跳抓捕,纵捕不到时,它那巨大的尾巴还可以猛烈横扫。遗憾的是,扬子鳄虽长有看似尖锐锋利的牙齿,可却是槽生齿,这种牙齿不能撕咬和咀嚼食物,只能像钳子一样把食物“夹住”然后囫囵吞咬下去。所以当扬子鳄捕到较大的陆生动物时,不能把它们咬死,而是把它们拖入水中淹死;相反,当扬子鳄捕到较大水生动物时,又把它们抛上陆地,使猎物因缺氧而死。在遇到大块食物不能吞咽的时候,扬子鳄往往用大嘴“夹”着食物在石头或树干上猛烈摔打,直到把它摔软或摔碎后再张口吞下,如还不行,它干脆把猎物丢在一旁,任其自然腐烂,等烂到可以吞食了,再吞下去。扬子鳄还有一个特殊的胃。这只胃不仅胃酸多而且酸度高,因此它的消化功能特别好。
善于打洞的扬子鳄扬子鳄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度过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安徽省宣城地区,面积44300公顷,1975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扬子鳄及其生态环境。
本区地处江南古陆与金陵凹陷的过渡地带,全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地形错综复杂、沟塘、渠、坝星罗棋布,在海拔300米以下的池溏、沟冲、山洼和水库中,分布有我国特有的,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有“活化石”之称的扬子鳄。扬子鳄与美洲密西西比河鳄为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两种淡水鳄,数量极其稀少,被国家的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保护区建立以来,通过采取就地保护和人工繁殖相结合的措施,使扬子鳄的种群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初步解除了该种濒临灭绝的危险。
别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属于鼍科,学名为 Alligator sinensis。
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
产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探索扬子鳄的奥秘,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鳄类,也是世界上濒临绝灭的爬行动物之一。它的身体长约1.5-2米,不如非洲鳄和泰国鳄的体型那么巨大。扬子鳄的吻短钝,属短吻鳄的一种。因为扬子鳄的外貌非常像“龙”,所以俗称“土龙”或“猪婆龙”。上世纪70年代,它被携出国门,云游欧洲,名扬世界。
鳄类与庞然大物恐龙在中生代曾繁盛一时,独霸天下。可是经历了7000万年的生物大绝灭时期以后,骄横一世的恐龙遭到了灭顶之灾,而扬子鳄却成了残存下来的少数爬行动物之一。为什么扬子鳄能神奇般地生存下来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受到了生物学家的重视,扬子鳄在科学研究上有较高的价值。
有人把扬子鳄称为鳄鱼,把它看作是鱼一类的水生动物。其实扬子鳄没有鳃,也不是水生动物,只不过扬子鳄又回到水中,形成了一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具有水陆两栖的本领而已。这样,扬子鳄就扩大了生活的领域,使它们容易在生存斗争中成为优胜者。
扬子鳄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涧长满乱草蓬蒿的潮湿地带。它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俗话说“狡兔三窟”,而扬子鳄的洞穴还超过三窟。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渡过了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扬子鳄喜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不过它也在白天出来活动,尤其是喜欢在洞穴附近的岸边、沙滩上晒太阳。它常紧闭双眼,爬伏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给人们以行动迟钝的假象,可是,当它一旦遇到敌害或发现食物时,就会立即将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动,迅速沉入水底逃避敌害或追逐食物。它最爱吃的食物是田螺、河蚌、小鱼、小虾、水鸟、野兔、水蛇等动物。扬子鳄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量地贮存在体内,因而它就有很强的耐饥能力,可以渡过漫长的冬眠期。
扬子鳄的子孙曾兴旺发达过,七八十年前,安徽芜湖万春圩一带的河滩上还生活着很多扬子鳄。据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可是到了1949年,那里已很难听到扬子鳄的吼叫声了。现在,扬子鳄的分布区不断缩小,数量也日益减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分析起来,主要还是栖息地环境的破坏。加上扬子鳄全身都是宝,它的肉曾是宴席上的佳肴,它的皮是制造高档革制品的上好材料,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遭到人们的乱捕滥杀。又因为扬子鳄是一种肉食性动物,能在圩堤上挖穴打洞,因此农民曾把它当作有害动物,见了就捕杀。扬子鳄已处于几乎要绝灭的境地。
为此,我国政府于1972年将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将它列入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禁止贸易。1981年,据专家估计,野外生存的扬子鳄仅有300--500条,这一物种可能在10年内绝灭。然而令人高兴的是,时至今日,扬子鳄不仅没有绝灭,而且数量已大大增加。这一人间奇迹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为了保住扬子鳄这一物种,改变濒临绝灭的状况,让它世世代代生存发展下去,我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物力和人力,建立了安徽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可是仅靠扬子鳄自身的繁殖,仍无法挽回种群趋向绝灭的总趋势。从70年代起,我国的科学工作者迈上了充满坎坷的人工繁殖扬子鳄的征途,现在我国人工孵化鳄卵、人工繁殖鳄群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扬子鳄的数量已从建场初期的170条增加到4000多条,现在每年的繁殖数量都在1000条以上,扬子鳄已成为被国际贸易公约批准的第一种可以进行商品化开发利用的受胁动物。
关于扬子鳄,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发生在我国浙江省长兴县一个叫尹家边的小村庄里。1982年,尹家边的农民捕获到一雌一雄两条扬子鳄,虽然生活穷困,但他们怀着“决不让国宝在我村失传”的朴素信念,自发建立了也许是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自然保护区。尹家边的村民用一双勤劳的双手和一颗赤诚的心,为国宝——扬子鳄自行做窝12次,产下了236枚卵,并孵出幼鳄208条,存活了170条。人们保护了扬子鳄,扬子鳄一定会为人类造福。
扬子鳄被国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 康康map
-
扬子鳄生活在淡水里,主要分布在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局部地区。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曾称霸于中生代,那时,地球是它们的天下。后来因为环境变化,恐龙等许多爬行动物不能适应而绝灭了;而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扬子鳄生活在水边的芦苇或竹林地带,以鱼、蛙、田螺和河蚌等作为食物。但有时会袭击家禽和压坏庄稼,加上它长相"丑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害动物而被捕杀,所以数量稀少。扬子鳄长约2米,背部暗褐色,腹部灰色,皮肤上覆盖着大的角质鳞片。每年10月就钻进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来活动。它以卵繁殖,6月份交配,一般七八月产卵,幼鳄9月出壳。扬子鳄为我国特产动物。现在,人们研究恐龙时,除了根据恐龙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去推断恐龙的生活习性。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我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
独特的捕食方法扬子鳄如在陆地上遇到敌害或猎捕食物时,能纵跳抓捕,纵捕不到时,它那巨大的尾巴还可以猛烈横扫。遗憾的是,扬子鳄虽长有看似尖锐锋利的牙齿,可却是槽生齿,这种牙齿不能撕咬和咀嚼食物,只能像钳子一样把食物“夹住”然后囫囵吞咬下去。所以当扬子鳄捕到较大的陆生动物时,不能把它们咬死,而是把它们拖入水中淹死;相反,当扬子鳄捕到较大水生动物时,又把它们抛上陆地,使猎物因缺氧而死。在遇到大块食物不能吞咽的时候,扬子鳄往往用大嘴“夹”着食物在石头或树干上猛烈摔打,直到把它摔软或摔碎后再张口吞下,如还不行,它干脆把猎物丢在一旁,任其自然腐烂,等烂到可以吞食了,再吞下去。扬子鳄还有一个特殊的胃。这只胃不仅胃酸多而且酸度高,因此它的消化功能特别好。
善于打洞的扬子鳄扬子鳄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度过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安徽省宣城地区,面积44300公顷,1975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扬子鳄及其生态环境。
本区地处江南古陆与金陵凹陷的过渡地带,全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地形错综复杂、沟塘、渠、坝星罗棋布,在海拔300米以下的池溏、沟冲、山洼和水库中,分布有我国特有的,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有“活化石”之称的扬子鳄。扬子鳄与美洲密西西比河鳄为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两种淡水鳄,数量极其稀少,被国家的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保护区建立以来,通过采取就地保护和人工繁殖相结合的措施,使扬子鳄的种群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初步解除了该种濒临灭绝的危险。
别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属于鼍科,学名为 Alligator sinensis。
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
产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探索扬子鳄的奥秘,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鳄类,也是世界上濒临绝灭的爬行动物之一。它的身体长约1.5-2米,不如非洲鳄和泰国鳄的体型那么巨大。扬子鳄的吻短钝,属短吻鳄的一种。因为扬子鳄的外貌非常像“龙”,所以俗称“土龙”或“猪婆龙”。上世纪70年代,它被携出国门,云游欧洲,名扬世界。
鳄类与庞然大物恐龙在中生代曾繁盛一时,独霸天下。可是经历了7000万年的生物大绝灭时期以后,骄横一世的恐龙遭到了灭顶之灾,而扬子鳄却成了残存下来的少数爬行动物之一。为什么扬子鳄能神奇般地生存下来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受到了生物学家的重视,扬子鳄在科学研究上有较高的价值。
有人把扬子鳄称为鳄鱼,把它看作是鱼一类的水生动物。其实扬子鳄没有鳃,也不是水生动物,只不过扬子鳄又回到水中,形成了一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具有水陆两栖的本领而已。这样,扬子鳄就扩大了生活的领域,使它们容易在生存斗争中成为优胜者。
扬子鳄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涧长满乱草蓬蒿的潮湿地带。它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俗话说“狡兔三窟”,而扬子鳄的洞穴还超过三窟。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渡过了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扬子鳄喜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不过它也在白天出来活动,尤其是喜欢在洞穴附近的岸边、沙滩上晒太阳。它常紧闭双眼,爬伏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给人们以行动迟钝的假象,可是,当它一旦遇到敌害或发现食物时,就会立即将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动,迅速沉入水底逃避敌害或追逐食物。它最爱吃的食物是田螺、河蚌、小鱼、小虾、水鸟、野兔、水蛇等动物。扬子鳄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量地贮存在体内,因而它就有很强的耐饥能力,可以渡过漫长的冬眠期。
扬子鳄的子孙曾兴旺发达过,七八十年前,安徽芜湖万春圩一带的河滩上还生活着很多扬子鳄。据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可是到了1949年,那里已很难听到扬子鳄的吼叫声了。现在,扬子鳄的分布区不断缩小,数量也日益减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分析起来,主要还是栖息地环境的破坏。加上扬子鳄全身都是宝,它的肉曾是宴席上的佳肴,它的皮是制造高档革制品的上好材料,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遭到人们的乱捕滥杀。又因为扬子鳄是一种肉食性动物,能在圩堤上挖穴打洞,因此农民曾把它当作有害动物,见了就捕杀。扬子鳄已处于几乎要绝灭的境地。
为此,我国政府于1972年将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将它列入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禁止贸易。1981年,据专家估计,野外生存的扬子鳄仅有300--500条,这一物种可能在10年内绝灭。然而令人高兴的是,时至今日,扬子鳄不仅没有绝灭,而且数量已大大增加。这一人间奇迹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为了保住扬子鳄这一物种,改变濒临绝灭的状况,让它世世代代生存发展下去,我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物力和人力,建立了安徽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可是仅靠扬子鳄自身的繁殖,仍无法挽回种群趋向绝灭的总趋势。从70年代起,我国的科学工作者迈上了充满坎坷的人工繁殖扬子鳄的征途,现在我国人工孵化鳄卵、人工繁殖鳄群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扬子鳄的数量已从建场初期的170条增加到4000多条,现在每年的繁殖数量都在1000条以上,扬子鳄已成为被国际贸易公约批准的第一种可以进行商品化开发利用的受胁动物。
关于扬子鳄,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发生在我国浙江省长兴县一个叫尹家边的小村庄里。1982年,尹家边的农民捕获到一雌一雄两条扬子鳄,虽然生活穷困,但他们怀着“决不让国宝在我村失传”的朴素信念,自发建立了也许是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自然保护区。尹家边的村民用一双勤劳的双手和一颗赤诚的心,为国宝——扬子鳄自行做窝12次,产下了236枚卵,并孵出幼鳄208条,存活了170条。人们保护了扬子鳄,扬子鳄一定会为人类造福。
- 余辉
-
别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属于鼍科,学名为 Alligator sinensis。
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
产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探索扬子鳄的奥秘,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扬子鳄村
泗安镇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是国内第二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位于长兴县管埭乡尹家边村,由扬子鳄自然繁殖母子湖、鳄鱼系列池、钓鱼馆、人鳄共乐园、鳄鱼标本陈列室、扬子鳄度假村组成。占地67公顷,现有大小鳄鱼198条,吸引着国内外知名人士前来参观,《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多次作专题报道。保护区内河塘星罗棋布,竹木茂盛,绿草如茵,气候温和,环境幽静。其范围122,在其中建有0.67公顷的扬子鳄繁殖场。该场由扬子鳄自然繁殖母子湖、不同年龄的鳄鱼系列池、钓鱼馆、人鳄共乐园、鳄鱼标本陈列室组成。
场内圈养着当代的“中国鳄鱼王”和“鳄鱼光荣妈妈”,它们从1984年至今已繁殖了子一代238条。扬子鳄繁殖场,距长管公路752米,离国道318澄心寺车站2公里。从长兴乘汽车沿318国道西行20公里处,再向南1200米转东752米到达。
扬子鳄与恐龙类、翼龙类源出于一祖,从中生代繁衍至今。据调查,扬子鳄仅存于我国,且分布区窄小,数量稀少。长兴的尹家边环境僻静,气候温和,食料丰富,最适合扬子鳄栖息繁衍。长兴县扬子鳄保护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扬子鳄可以为研究大陆漂移、生物进化等世界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保护生物多样化,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现在,长兴已建设好扬子鳄繁殖中心,正在落实放归自然计划。目前,保护区有扬子鳄366条,5年后繁殖中心将达到1000条,放归大自然(生态场)700多条,10年后扬子鳄总量将达到4000条。放归自然生态已选址两处,规划改造湿地1000亩。
扬子鳄
扬子鳄是我国特产动物,已频临灭绝。我国已经把它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扬子鳄栖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安徽、浙江等地。它的别名叫中华鳄,俗名称土龙,猪婆龙。人们把扬子鳄称为“活化石”,是因为它在两亿年前的恐龙时代就存在了,由于环境的变化,恐龙等爬行动物灭绝了,而扬子鳄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恐龙等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现在,人们研究恐龙时,除了根据恐龙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扬子鳄去推断恐龙的生活习性。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的生物进化,都有重要意义。
扬子鳄身长约2米,像条大蜥蜴。嘴长,里面长着锋利的牙齿。背部暗褐色,有的呈深绿色,腹部灰色,皮肤上覆盖着大鳞片,像全副武装了一样。它四肢粗壮,尾巴特长,其长甚至超过了头和身体长度的总和。
扬子鳄生活在水边的芦苇或竹林地带,以鱼、蛙、田螺和河蚌等作为食物。但有时会袭击家禽和压坏庄稼,加上它长相“丑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害动物而被捕杀,所以数量稀少。目前我国野外扬子鳄数量不足500只。我国的一些地区内建立了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安徽的繁殖研究中心圈养数量已达到4000多只。每年十月,扬子鳄就钻进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来活动。它以卵繁殖,6月份交配,一般7、8月产卵,每次约产卵26枚,幼鳄9月出克——拯救国宝野生扬子鳄
目前野生扬子鳄数目已不足150条,远远少于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人工繁殖的扬子鳄虽然为数较多,但子代鳄鱼繁殖率的下降和畸形率的上升,都表明了保护野生扬子鳄的重要性。
近几十年来,由于野生扬子鳄栖息地片段化、岛屿化,加之人类生产活动的负面影响,使得野生扬子鳄种群数量明显下降,其分布区急剧缩小,野生扬子鳄种群已濒临灭绝。
研究表明,在20世纪80年代初,野生扬子鳄种群的数量估计约为500条,1992年约为900条,1994年估计约为677—740条,而中美科学家1997年—2001年连续四年的调查结果表明,野生扬子鳄数目已不足150条!远远少于野生大熊猫的数量。
更为严峻的是,其种群已明显分为至少18个数量不等、且相互隔离的地方种群。种群年龄结构不合理,幼体稀少,成体老化,繁殖现象几乎消失,不适合长期生存。鉴于这种情况,扬子鳄已被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的鳄鱼专家组列为全球23种鳄鱼保护计划之首。
我国从1962年起就把扬子鳄列为濒危物种之一,予以保护。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安徽宣州建立了保护区,同时成立繁殖研究中心,开展人工繁殖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人工繁殖的扬子鳄数量在1万条左右。在浙江长兴县尹家边也建有扬子鳄保护区,现有人工繁殖鳄366条。同时在全国其他地方和多家动物园也有数量不等的扬子鳄被人工喂养,总数不超过1000条。
国内曾有多家媒体报道,人工繁殖扬子鳄数量泛滥,扬子鳄开始摆脱濒危状态,这是十分错误的。与国外其他种类的鳄鱼相比,我们的扬子鳄实在是少得可怜,无论是人工繁殖种群还是野生鳄。试看泰国的湾鳄、美国的密西西鳄都是以几十万条计。
- 豆豆staR
-
扬子鳄生活在淡水里,主要分布在我国安徽、浙江、江西等地的局部地区。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曾称霸于中生代,那时,地球是它们的天下。后来因为环境变化,恐龙等许多爬行动物不能适应而绝灭了;而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活化石”。扬子鳄生活在水边的芦苇或竹林地带,以鱼、蛙、田螺和河蚌等作为食物。但有时会袭击家禽和压坏庄稼,加上它长相"丑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害动物而被捕杀,所以数量稀少。扬子鳄长约2米,背部暗褐色,腹部灰色,皮肤上覆盖着大的角质鳞片。每年10月就钻进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来活动。它以卵繁殖,6月份交配,一般七八月产卵,幼鳄9月出壳。扬子鳄为我国特产动物。现在,人们研究恐龙时,除了根据恐龙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扬子鳄等爬行动物去推断恐龙的生活习性。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我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动物的种族能够延续下去,我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
独特的捕食方法扬子鳄如在陆地上遇到敌害或猎捕食物时,能纵跳抓捕,纵捕不到时,它那巨大的尾巴还可以猛烈横扫。遗憾的是,扬子鳄虽长有看似尖锐锋利的牙齿,可却是槽生齿,这种牙齿不能撕咬和咀嚼食物,只能像钳子一样把食物“夹住”然后囫囵吞咬下去。所以当扬子鳄捕到较大的陆生动物时,不能把它们咬死,而是把它们拖入水中淹死;相反,当扬子鳄捕到较大水生动物时,又把它们抛上陆地,使猎物因缺氧而死。在遇到大块食物不能吞咽的时候,扬子鳄往往用大嘴“夹”着食物在石头或树干上猛烈摔打,直到把它摔软或摔碎后再张口吞下,如还不行,它干脆把猎物丢在一旁,任其自然腐烂,等烂到可以吞食了,再吞下去。扬子鳄还有一个特殊的胃。这只胃不仅胃酸多而且酸度高,因此它的消化功能特别好。
善于打洞的扬子鳄扬子鳄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度过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安徽省宣城地区,面积44300公顷,1975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扬子鳄及其生态环境。
本区地处江南古陆与金陵凹陷的过渡地带,全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地形错综复杂、沟塘、渠、坝星罗棋布,在海拔300米以下的池溏、沟冲、山洼和水库中,分布有我国特有的,也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有“活化石”之称的扬子鳄。扬子鳄与美洲密西西比河鳄为目前世界上仅存的两种淡水鳄,数量极其稀少,被国家的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保护区建立以来,通过采取就地保护和人工繁殖相结合的措施,使扬子鳄的种群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初步解除了该种濒临灭绝的危险。
别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属于鼍科,学名为 Alligator sinensis。
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
产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探索扬子鳄的奥秘,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鳄类,也是世界上濒临绝灭的爬行动物之一。它的身体长约1.5-2米,不如非洲鳄和泰国鳄的体型那么巨大。扬子鳄的吻短钝,属短吻鳄的一种。因为扬子鳄的外貌非常像“龙”,所以俗称“土龙”或“猪婆龙”。上世纪70年代,它被携出国门,云游欧洲,名扬世界。
鳄类与庞然大物恐龙在中生代曾繁盛一时,独霸天下。可是经历了7000万年的生物大绝灭时期以后,骄横一世的恐龙遭到了灭顶之灾,而扬子鳄却成了残存下来的少数爬行动物之一。为什么扬子鳄能神奇般地生存下来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受到了生物学家的重视,扬子鳄在科学研究上有较高的价值。
有人把扬子鳄称为鳄鱼,把它看作是鱼一类的水生动物。其实扬子鳄没有鳃,也不是水生动物,只不过扬子鳄又回到水中,形成了一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具有水陆两栖的本领而已。这样,扬子鳄就扩大了生活的领域,使它们容易在生存斗争中成为优胜者。
扬子鳄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涧长满乱草蓬蒿的潮湿地带。它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俗话说“狡兔三窟”,而扬子鳄的洞穴还超过三窟。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渡过了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扬子鳄喜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不过它也在白天出来活动,尤其是喜欢在洞穴附近的岸边、沙滩上晒太阳。它常紧闭双眼,爬伏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给人们以行动迟钝的假象,可是,当它一旦遇到敌害或发现食物时,就会立即将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动,迅速沉入水底逃避敌害或追逐食物。它最爱吃的食物是田螺、河蚌、小鱼、小虾、水鸟、野兔、水蛇等动物。扬子鳄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量地贮存在体内,因而它就有很强的耐饥能力,可以渡过漫长的冬眠期。
扬子鳄的子孙曾兴旺发达过,七八十年前,安徽芜湖万春圩一带的河滩上还生活着很多扬子鳄。据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可是到了1949年,那里已很难听到扬子鳄的吼叫声了。现在,扬子鳄的分布区不断缩小,数量也日益减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分析起来,主要还是栖息地环境的破坏。加上扬子鳄全身都是宝,它的肉曾是宴席上的佳肴,它的皮是制造高档革制品的上好材料,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遭到人们的乱捕滥杀。又因为扬子鳄是一种肉食性动物,能在圩堤上挖穴打洞,因此农民曾把它当作有害动物,见了就捕杀。扬子鳄已处于几乎要绝灭的境地。
为此,我国政府于1972年将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将它列入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禁止贸易。1981年,据专家估计,野外生存的扬子鳄仅有300--500条,这一物种可能在10年内绝灭。然而令人高兴的是,时至今日,扬子鳄不仅没有绝灭,而且数量已大大增加。这一人间奇迹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为了保住扬子鳄这一物种,改变濒临绝灭的状况,让它世世代代生存发展下去,我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物力和人力,建立了安徽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可是仅靠扬子鳄自身的繁殖,仍无法挽回种群趋向绝灭的总趋势。从70年代起,我国的科学工作者迈上了充满坎坷的人工繁殖扬子鳄的征途,现在我国人工孵化鳄卵、人工繁殖鳄群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扬子鳄的数量已从建场初期的170条增加到4000多条,现在每年的繁殖数量都在1000条以上,扬子鳄已成为被国际贸易公约批准的第一种可以进行商品化开发利用的受胁动物。
关于扬子鳄,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发生在我国浙江省长兴县一个叫尹家边的小村庄里。1982年,尹家边的农民捕获到一雌一雄两条扬子鳄,虽然生活穷困,但他们怀着“决不让国宝在我村失传”的朴素信念,自发建立了也许是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自然保护区。尹家边的村民用一双勤劳的双手和一颗赤诚的心,为国宝——扬子鳄自行做窝12次,产下了236枚卵,并孵出幼鳄208条,存活了170条。人们保护了扬子鳄,扬子鳄一定会为人类造福。
扬子鳄被国家列为一级重点保护动物.
- CarieVinne
-
扬子鳄介绍 学名:Alligator sinensis 分布于中国沿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特有种。 扬子鳄(又名鼍)栖息于河流与浅水塘中。掘居独居,夜行性,喜日光浴,常一动不动,爬行迟缓。具冬眠行为。性凶猛,捕食时动作迅速,以鱼、蛙等小动物为食。 繁殖期6-8月,水中交配,每产卵数枚至数十枚,自然孵化,孵化期约2个多月。 中国Ⅰ级保护动物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捕食 扬子鳄常常潜伏在水中,只将鼻孔和眼睛露出水面,悄悄地接近猎物,然后突然发起攻击,咬住猎物。 扬子鳄生活习性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爬行纲。亦名鼍,是鳄类中较小型者。其特征是吻短而钝,属于短吻鳄类。体长2米左右。栖于江湖河边,挖穴而居。其冬眠期长达半年,每年从10月到翌年3月潜伏洞内蛰眠,4月中旬苏醒出洞。主要在夜间出外觅食,白天也有时出洞晒太阳。以鱼、蛙、小鸟、鼠类等为食。6月交配后筑巢产卵,卵数约20枚。为我国特产,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太湖周围,数量已渐少,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和扬子鳄同一属的密河鳄(A.mississippien-sis),产于北美密西西比河,为短吻鳄科中仅存的两种。目前在分布上的距离几有地球的半圈,而在第三纪时,它们曾广泛分布于新旧大陆。可见,目前的分布状况具有残留的特点,是动物地理学上不连续分布的一例。 从历史记载来看,原分布在湖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一带的沼泽地带,似乎是当时在地球上生活较多的一种叫贵州恐龙的后裔。由于城乡发展,耕地不断扩大,许多沼泽地变成了农田。加之任意捕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扬子鳄分布越来越小,目前只有安徽省南陵县、宣城县有,在广德、泾县、郎溪也有少量的。扬子鳄是个变温性动物,一生中大多在洞穴中渡过,从每年的10月下旬进入洞中,到第二年4月中旬出洞。它的洞穴很讲究,有洞室、水潭和通气孔,洞口大多在塘埂水面草丛中。其生活习性,喜欢晒太阳,夜晚活动,以小动物为食。6月上旬交配,7月上旬开始建巢产卵,靠太阳光和建巢的杂草发酵产生的热量自然孵化。扬子鳄是恐龙的近亲,是恐龙的活化石,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特别是扬子鳄的休眠机制、性别分化、耐饥和抗病能力,都很有研究价值。难怪人们说,扬子鳄是大自然留给人类一项宝贵财富。政府已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并在宣城县建立了扬子鳄养殖研究中心,扬子鳄得以大量繁殖。 扬子鳄的生活环境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鳄类,也是世界上濒临绝灭的爬行动物之一。它的身体长约1.5-2米,不如非洲鳄和泰国鳄的体型那么巨大。扬子鳄的吻短钝,属短吻鳄的一种。因为扬子鳄的外貌非常像“龙”,所以俗称“土龙”或“猪婆龙”。上世纪70年代,它被携出国门,云游欧洲,名扬世界。 鳄类与庞然大物恐龙在中生代曾繁盛一时,独霸天下。可是经历了7000万年的生物大绝灭时期以后,骄横一世的恐龙遭到了灭顶之灾,而扬子鳄却成了残存下来的少数爬行动物之一。为什么扬子鳄能神奇般地生存下来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受到了生物学家的重视,扬子鳄在科学研究上有较高的价值。 有人把扬子鳄称为鳄鱼,把它看作是鱼一类的水生动物。其实扬子鳄没有鳃,也不是水生动物,只不过扬子鳄又回到水中,形成了一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具有水陆两栖的本领而已。这样,扬子鳄就扩大了生活的领域,使它们容易在生存斗争中成为优胜者。 扬子鳄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涧长满乱草蓬蒿的潮湿地带。它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俗话说“狡兔三窟”,而扬子鳄的洞穴还超过三窟。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渡过了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扬子鳄喜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不过它也在白天出来活动,尤其是喜欢在洞穴附近的岸边、沙滩上晒太阳。它常紧闭双眼,爬伏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给人们以行动迟钝的假象,可是,当它一旦遇到敌害或发现食物时,就会立即将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动,迅速沉入水底逃避敌害或追逐食物。它最爱吃的食物是田螺、河蚌、小鱼、小虾、水鸟、野兔、水蛇等动物。扬子鳄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量地贮存在体内,因而它就有很强的耐饥能力,可以渡过漫长的冬眠期。 扬子鳄的子孙曾兴旺发达过,七八十年前,安徽芜湖万春圩一带的河滩上还生活着很多扬子鳄。据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可是到了1949年,那里已很难听到扬子鳄的吼叫声了。现在,扬子鳄的分布区不断缩小,数量也日益减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分析起来,主要还是栖息地环境的破坏。加上扬子鳄全身都是宝,它的肉曾是宴席上的佳肴,它的皮是制造高档革制品的上好材料,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遭到人们的乱捕滥杀。又因为扬子鳄是一种肉食性动物,能在圩堤上挖穴打洞,因此农民曾把它当作有害动物,见了就捕杀。扬子鳄已处于几乎要绝灭的境地。 为此,我国政府于1972年将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将它列入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禁止贸易。1981年,据专家估计,野外生存的扬子鳄仅有300--500条,这一物种可能在10年内绝灭。然而令人高兴的是,时至今日,扬子鳄不仅没有绝灭,而且数量已大大增加。这一人间奇迹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为了保住扬子鳄这一物种,改变濒临绝灭的状况,让它世世代代生存发展下去,我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物力和人力,建立了安徽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可是仅靠扬子鳄自身的繁殖,仍无法挽回种群趋向绝灭的总趋势。从70年代起,我国的科学工作者迈上了充满坎坷的人工繁殖扬子鳄的征途,现在我国人工孵化鳄卵、人工繁殖鳄群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扬子鳄的数量已从建场初期的170条增加到4000多条,现在每年的繁殖数量都在1000条以上,扬子鳄已成为被国际贸易公约批准的第一种可以进行商品化开发利用的受胁动物。 关于扬子鳄,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发生在我国浙江省长兴县一个叫尹家边的小村庄里。1982年,尹家边的农民捕获到一雌一雄两条扬子鳄,虽然生活穷困,但他们怀着“决不让国宝在我村失传”的朴素信念,自发建立了也许是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自然保护区。尹家边的村民用一双勤劳的双手和一颗赤诚的心,为国宝——扬子鳄自行做窝12次,产下了236枚卵,并孵出幼鳄208条,存活了170条。人们保护了扬子鳄,扬子鳄一定会为人类造福。
- 莫妮卡住了
-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鳄类,也是世界上濒临绝灭的爬行动物之一。它的身体长约1.5-2米,不如非洲鳄和泰国鳄的体型那么巨大。扬子鳄的吻短钝,属短吻鳄的一种。因为扬子鳄的外貌非常像“龙”,所以俗称“土龙”或“猪婆龙”。上世纪70年代,它被携出国门,云游欧洲,名扬世界。
鳄类与庞然大物恐龙在中生代曾繁盛一时,独霸天下。可是经历了7000万年的生物大绝灭时期以后,骄横一世的恐龙遭到了灭顶之灾,而扬子鳄却成了残存下来的少数爬行动物之一。为什么扬子鳄能神奇般地生存下来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受到了生物学家的重视,扬子鳄在科学研究上有较高的价值。
有人把扬子鳄称为鳄鱼,把它看作是鱼一类的水生动物。其实扬子鳄没有鳃,也不是水生动物,只不过扬子鳄又回到水中,形成了一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具有水陆两栖的本领而已。这样,扬子鳄就扩大了生活的领域,使它们容易在生存斗争中成为优胜者。
扬子鳄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涧长满乱草蓬蒿的潮湿地带。它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俗话说“狡兔三窟”,而扬子鳄的洞穴还超过三窟。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渡过了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扬子鳄喜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不过它也在白天出来活动,尤其是喜欢在洞穴附近的岸边、沙滩上晒太阳。它常紧闭双眼,爬伏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给人们以行动迟钝的假象,可是,当它一旦遇到敌害或发现食物时,就会立即将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动,迅速沉入水底逃避敌害或追逐食物。它最爱吃的食物是田螺、河蚌、小鱼、小虾、水鸟、野兔、水蛇等动物。扬子鳄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量地贮存在体内,因而它就有很强的耐饥能力,可以渡过漫长的冬眠期。
扬子鳄的子孙曾兴旺发达过,七八十年前,安徽芜湖万春圩一带的河滩上还生活着很多扬子鳄。据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可是到了1949年,那里已很难听到扬子鳄的吼叫声了。现在,扬子鳄的分布区不断缩小,数量也日益减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分析起来,主要还是栖息地环境的破坏。加上扬子鳄全身都是宝,它的肉曾是宴席上的佳肴,它的皮是制造高档革制品的上好材料,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遭到人们的乱捕滥杀。又因为扬子鳄是一种肉食性动物,能在圩堤上挖穴打洞,因此农民曾把它当作有害动物,见了就捕杀。扬子鳄已处于几乎要绝灭的境地。
为此,我国政府于1972年将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将它列入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禁止贸易。1981年,据专家估计,野外生存的扬子鳄仅有300--500条,这一物种可能在10年内绝灭。然而令人高兴的是,时至今日,扬子鳄不仅没有绝灭,而且数量已大大增加。这一人间奇迹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为了保住扬子鳄这一物种,改变濒临绝灭的状况,让它世世代代生存发展下去,我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物力和人力,建立了安徽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可是仅靠扬子鳄自身的繁殖,仍无法挽回种群趋向绝灭的总趋势。从70年代起,我国的科学工作者迈上了充满坎坷的人工繁殖扬子鳄的征途,现在我国人工孵化鳄卵、人工繁殖鳄群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扬子鳄的数量已从建场初期的170条增加到4000多条,现在每年的繁殖数量都在1000条以上,扬子鳄已成为被国际贸易公约批准的第一种可以进行商品化开发利用的受胁动物。
关于扬子鳄,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发生在我国浙江省长兴县一个叫尹家边的小村庄里。1982年,尹家边的农民捕获到一雌一雄两条扬子鳄,虽然生活穷困,但他们怀着“决不让国宝在我村失传”的朴素信念,自发建立了也许是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自然保护区。尹家边的村民用一双勤劳的双手和一颗赤诚的心,为国宝——扬子鳄自行做窝12次,产下了236枚卵,并孵出幼鳄208条,存活了170条。人们保护了扬子鳄,扬子鳄一定会为人类造福。
扬子鳄
别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属于鼍科,学名为 Alligator sinensis。 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
产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探索扬子鳄的奥秘,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 u投在线
-
扬子鳄
扬子鳄是我国特产动物,已频临灭绝。我国已经把它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扬子鳄栖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安徽、浙江等地。它的别名叫中华鳄,俗名称土龙,猪婆龙。人们把扬子鳄称为“活化石”,是因为它在两亿年前的恐龙时代就存在了,由于环境的变化,恐龙等爬行动物灭绝了,而扬子鳄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恐龙等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现在,人们研究恐龙时,除了根据恐龙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扬子鳄去推断恐龙的生活习性。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的生物进化,都有重要意义。
扬子鳄身长约2米,像条大蜥蜴。嘴长,里面长着锋利的牙齿。背部暗褐色,有的呈深绿色,腹部灰色,皮肤上覆盖着大鳞片,像全副武装了一样。它四肢粗壮,尾巴特长,其长甚至超过了头和身体长度的总和。
扬子鳄生活在水边的芦苇或竹林地带,以鱼、蛙、田螺和河蚌等作为食物。但有时会袭击家禽和压坏庄稼,加上它长相“丑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害动物而被捕杀,所以数量稀少。目前我国野外扬子鳄数量不足500只。我国的一些地区内建立了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安徽的繁殖研究中心圈养数量已达到4000多只。每年十月,扬子鳄就钻进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来活动。它以卵繁殖,6月份交配,一般7、8月产卵,每次约产卵26枚,幼鳄9月出克。
别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属于鼍科,学名为 Alligator sinensis。
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
产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探索扬子鳄的奥秘,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扬子鳄村
泗安镇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是国内第二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位于长兴县管埭乡尹家边村,由扬子鳄自然繁殖母子湖、鳄鱼系列池、钓鱼馆、人鳄共乐园、鳄鱼标本陈列室、扬子鳄度假村组成。占地67公顷,现有大小鳄鱼198条,吸引着国内外知名人士前来参观,《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多次作专题报道。保护区内河塘星罗棋布,竹木茂盛,绿草如茵,气候温和,环境幽静。其范围122,在其中建有0.67公顷的扬子鳄繁殖场。该场由扬子鳄自然繁殖母子湖、不同年龄的鳄鱼系列池、钓鱼馆、人鳄共乐园、鳄鱼标本陈列室组成。
场内圈养着当代的“中国鳄鱼王”和“鳄鱼光荣妈妈”,它们从1984年至今已繁殖了子一代238条。扬子鳄繁殖场,距长管公路752米,离国道318澄心寺车站2公里。从长兴乘汽车沿318国道西行20公里处,再向南1200米转东752米到达。
扬子鳄与恐龙类、翼龙类源出于一祖,从中生代繁衍至今。据调查,扬子鳄仅存于我国,且分布区窄小,数量稀少。长兴的尹家边环境僻静,气候温和,食料丰富,最适合扬子鳄栖息繁衍。长兴县扬子鳄保护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扬子鳄可以为研究大陆漂移、生物进化等世界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保护生物多样化,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现在,长兴已建设好扬子鳄繁殖中心,正在落实放归自然计划。目前,保护区有扬子鳄366条,5年后繁殖中心将达到1000条,放归大自然(生态场)700多条,10年后扬子鳄总量将达到4000条。放归自然生态已选址两处,规划改造湿地1000亩。
- 北境漫步
-
扬子鳄介绍 学名:Alligator sinensis 分布于中国沿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特有种。 扬子鳄(又名鼍)栖息于河流与浅水塘中。掘居独居,夜行性,喜日光浴,常一动不动,爬行迟缓。具冬眠行为。性凶猛,捕食时动作迅速,以鱼、蛙等小动物为食。 繁殖期6-8月,水中交配,每产卵数枚至数十枚,自然孵化,孵化期约2个多月。 中国Ⅰ级保护动物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捕食 扬子鳄常常潜伏在水中,只将鼻孔和眼睛露出水面,悄悄地接近猎物,然后突然发起攻击,咬住猎物。 扬子鳄生活习性 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爬行纲。亦名鼍,是鳄类中较小型者。其特征是吻短而钝,属于短吻鳄类。体长2米左右。栖于江湖河边,挖穴而居。其冬眠期长达半年,每年从10月到翌年3月潜伏洞内蛰眠,4月中旬苏醒出洞。主要在夜间出外觅食,白天也有时出洞晒太阳。以鱼、蛙、小鸟、鼠类等为食。6月交配后筑巢产卵,卵数约20枚。为我国特产,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太湖周围,数量已渐少,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和扬子鳄同一属的密河鳄(A.mississippien-sis),产于北美密西西比河,为短吻鳄科中仅存的两种。目前在分布上的距离几有地球的半圈,而在第三纪时,它们曾广泛分布于新旧大陆。可见,目前的分布状况具有残留的特点,是动物地理学上不连续分布的一例。 从历史记载来看,原分布在湖北、安徽、江苏、江西、浙江一带的沼泽地带,似乎是当时在地球上生活较多的一种叫贵州恐龙的后裔。由于城乡发展,耕地不断扩大,许多沼泽地变成了农田。加之任意捕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扬子鳄分布越来越小,目前只有安徽省南陵县、宣城县有,在广德、泾县、郎溪也有少量的。扬子鳄是个变温性动物,一生中大多在洞穴中渡过,从每年的10月下旬进入洞中,到第二年4月中旬出洞。它的洞穴很讲究,有洞室、水潭和通气孔,洞口大多在塘埂水面草丛中。其生活习性,喜欢晒太阳,夜晚活动,以小动物为食。6月上旬交配,7月上旬开始建巢产卵,靠太阳光和建巢的杂草发酵产生的热量自然孵化。扬子鳄是恐龙的近亲,是恐龙的活化石,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特别是扬子鳄的休眠机制、性别分化、耐饥和抗病能力,都很有研究价值。难怪人们说,扬子鳄是大自然留给人类一项宝贵财富。政府已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并在宣城县建立了扬子鳄养殖研究中心,扬子鳄得以大量繁殖。 扬子鳄的生活环境 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鳄类,也是世界上濒临绝灭的爬行动物之一。它的身体长约1.5-2米,不如非洲鳄和泰国鳄的体型那么巨大。扬子鳄的吻短钝,属短吻鳄的一种。因为扬子鳄的外貌非常像“龙”,所以俗称“土龙”或“猪婆龙”。上世纪70年代,它被携出国门,云游欧洲,名扬世界。 鳄类与庞然大物恐龙在中生代曾繁盛一时,独霸天下。可是经历了7000万年的生物大绝灭时期以后,骄横一世的恐龙遭到了灭顶之灾,而扬子鳄却成了残存下来的少数爬行动物之一。为什么扬子鳄能神奇般地生存下来呢?这个问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受到了生物学家的重视,扬子鳄在科学研究上有较高的价值。 有人把扬子鳄称为鳄鱼,把它看作是鱼一类的水生动物。其实扬子鳄没有鳃,也不是水生动物,只不过扬子鳄又回到水中,形成了一些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具有水陆两栖的本领而已。这样,扬子鳄就扩大了生活的领域,使它们容易在生存斗争中成为优胜者。 扬子鳄喜欢栖息在湖泊、沼泽的滩地或丘陵山涧长满乱草蓬蒿的潮湿地带。它具有高超的挖洞打穴的本领,头、尾和锐利的趾爪都是它的打洞打穴工具。俗话说“狡兔三窟”,而扬子鳄的洞穴还超过三窟。它的洞穴常有几个洞口,有的在岸边滩地芦苇、竹林丛生之处,有的在池沼底部,地面上有出入口、通气口,而且还有适应各种水位高度的侧洞口。洞穴内曲径通幽,纵横交错,恰似一座地下迷宫。也许正是这种地下迷宫帮助它们渡过了严寒的大冰期和寒冷的冬天,同时也帮助它们逃避了敌害而幸存下来。 扬子鳄喜静,白天常隐居在洞穴中,夜间外出觅食。不过它也在白天出来活动,尤其是喜欢在洞穴附近的岸边、沙滩上晒太阳。它常紧闭双眼,爬伏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给人们以行动迟钝的假象,可是,当它一旦遇到敌害或发现食物时,就会立即将粗大的尾巴用力左右甩动,迅速沉入水底逃避敌害或追逐食物。它最爱吃的食物是田螺、河蚌、小鱼、小虾、水鸟、野兔、水蛇等动物。扬子鳄的食量很大,能把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量地贮存在体内,因而它就有很强的耐饥能力,可以渡过漫长的冬眠期。 扬子鳄的子孙曾兴旺发达过,七八十年前,安徽芜湖万春圩一带的河滩上还生活着很多扬子鳄。据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可是到了1949年,那里已很难听到扬子鳄的吼叫声了。现在,扬子鳄的分布区不断缩小,数量也日益减少。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分析起来,主要还是栖息地环境的破坏。加上扬子鳄全身都是宝,它的肉曾是宴席上的佳肴,它的皮是制造高档革制品的上好材料,它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因此遭到人们的乱捕滥杀。又因为扬子鳄是一种肉食性动物,能在圩堤上挖穴打洞,因此农民曾把它当作有害动物,见了就捕杀。扬子鳄已处于几乎要绝灭的境地。 为此,我国政府于1972年将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1973年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将它列入重点保护动物名录,禁止贸易。1981年,据专家估计,野外生存的扬子鳄仅有300--500条,这一物种可能在10年内绝灭。然而令人高兴的是,时至今日,扬子鳄不仅没有绝灭,而且数量已大大增加。这一人间奇迹又是怎样创造出来的呢? 为了保住扬子鳄这一物种,改变濒临绝灭的状况,让它世世代代生存发展下去,我国政府投入了巨大的物力和人力,建立了安徽国家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可是仅靠扬子鳄自身的繁殖,仍无法挽回种群趋向绝灭的总趋势。从70年代起,我国的科学工作者迈上了充满坎坷的人工繁殖扬子鳄的征途,现在我国人工孵化鳄卵、人工繁殖鳄群技术已走在世界前列。在他们不懈的努力下,扬子鳄的数量已从建场初期的170条增加到4000多条,现在每年的繁殖数量都在1000条以上,扬子鳄已成为被国际贸易公约批准的第一种可以进行商品化开发利用的受胁动物。 关于扬子鳄,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发生在我国浙江省长兴县一个叫尹家边的小村庄里。1982年,尹家边的农民捕获到一雌一雄两条扬子鳄,虽然生活穷困,但他们怀着“决不让国宝在我村失传”的朴素信念,自发建立了也许是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自然保护区。尹家边的村民用一双勤劳的双手和一颗赤诚的心,为国宝——扬子鳄自行做窝12次,产下了236枚卵,并孵出幼鳄208条,存活了170条。人们保护了扬子鳄,扬子鳄一定会为人类造福。
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 阿啵呲嘚
-
扬子鳄
Alligator sinensis;Chinese alligator
鳄形目鳄科鼍亚科鼍属的一种。又称中华鳄、鼍。俗名土龙、猪婆龙。中国的特产动物,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形如大蜥蜴,头部前段低平,后段隆起,吻背有雕蚀纹,头后有4枚枕鳞。两外鼻孔开于吻端。眼卵圆形外突,下眼睑的外下角有泪腺。下腭齿咬时在上腭齿列内侧,隐而不见。颈部较细狭。躯干矩形,平扁,为头长2倍以上。尾侧扁,其长超过头体的总和。全长1.5~2米。四肢粗壮,前肢较短,5指,后肢较长大。第五趾常萎缩。趾间有蹼,内侧3枚皆有爪。背深橄榄或灰黑色,横有黄斑,幼体成横纹,体侧体腹浅灰。成体雌多于雄,约为5∶1。据安徽省的调查,性别是由孵卵外围的温度决定的:30℃以下为雌,34℃以上为雄。栖息于河湖浅滩,白天常浮水曝晒于日光下,夜间出来取食螺、蚌、鱼、虾及小形禽兽。成体登陆步行不如水下游泳灵活。10月入蛰,4~5月出穴交配,7~8月于草丛中产卵26枚左右,大小如鸭蛋,有白色硬壳。6~7周孵化。由于人口增多、农田施用化肥以及人为的捕杀,扬子鳄的数量急剧减少。1981年 ,野外扬子鳄的数量不足500条。考古出土的有余姚河姆渡鼍颅、汾阳鼍鼓。化石记录北达蒙古,可见过去分布的广泛。中国已公布扬子鳄为禁猎的保护动物,并在安徽建立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实行圈养,到1993年底,圈养数量已达4000多条。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规定扬子鳄为禁捕禁运的物种。在1992年世界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国大会上通过了中国扬子鳄商业化圈养的提案,这是中国被国际上批准的第一种可以进行商品化开发利用的野生动物。
麋鹿是我国的特产动物,俗称“四不像”——角似鹿而非鹿、脸似马而非马、蹄似牛而非牛、尾似驴而非驴。从出土的化石看,古代麋鹿广布于我国华北、华中各地,我国古代先民把它做为狩猎的主要对象。栖息环境丧失加上大规模的捕猎等原因,使麋鹿在野外终于绝迹而成为一种园林动物。清代统治者在北京南部建有一个面积很大的皇家猎苑,其地点在今天北京市区以南20公里处的“南海子”。十九世纪中叶,在中国传教的法国神父大卫发现了这个皇家猎苑。他千方百计花钱买通守备人员,弄到两张鹿皮运到国外,经鉴定是当时欧洲人从来没见过的一个新鹿种,因而轰动了动物界。后来欧洲人终于从这里弄走了少量麋鹿。可是在麋鹿的故乡——中国,十九世纪末叶的战乱、水灾,彻底破坏了南海子皇家猎苑,麋鹿从此在中国绝迹。侥幸流落到欧洲的少数麋鹿,被英国一位贵族——贝福特公爵收集起来,养在他的庄园中,才使这个物种在世界上幸存下来。1985年,贝福特公爵的后代——塔维斯托克侯爵与北京市政府、中国国家环保局协议,分两批送还共38头麋鹿,让它们重返祖先的故居——南海子。这样,一个在原产地已经绝迹了一个世纪的物种,又被准确地重新引进回来。今天,在当年皇家猎苑的旧址上,兴建了一座麋鹿苑,成立了北京麋鹿生态实验中心,使昔日的游子,终于重返故里、安家落户。五年来,这群麋鹿安然地生活在这里,生息繁衍,在世界野生动物保护的历史上,写下了成功的一页。
- Chen
-
别名中华鼍、土龙、猪婆龙,属于鼍科,学名为 Alligator sinensis。
成体全长可达2米左右,尾长与身长相近。头扁,吻长,外鼻孔位于吻端,具活瓣。身体外被革质甲片,腹甲较软;甲片近长方形,排列整齐;有两列甲片突起形成两条嵴纵贯全身。四肢短粗,趾间具蹼,趾端有爪。身体背面为灰褐色,腹部前面为灰色,自肛门向后灰黄相间。尾侧扁。初生小鳄为黑色,带黄色横纹。
在江湖和水塘边掘穴而栖,性情凶猛,以各种兽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和甲壳类为食。6月份交配,7~8月份产卵,每窝可产卵20枚以上。卵产于草丛中,上覆杂草,母鳄则守护在一旁,靠自然温度孵化,孵化期约为60天。具冬眠习性。
产于安徽、浙江和江苏的交界处。扬子鳄是我国特有的孑遗物种,它在生理上具有许多残遗特征,分布上的不连续性也说明了这一点。为了探索扬子鳄的奥秘,我国已建立了扬子鳄保护区和扬子鳄繁殖研究中心。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中国扬子鳄村
泗安镇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是国内第二大扬子鳄自然保护区,位于长兴县管埭乡尹家边村,由扬子鳄自然繁殖母子湖、鳄鱼系列池、钓鱼馆、人鳄共乐园、鳄鱼标本陈列室、扬子鳄度假村组成。占地67公顷,现有大小鳄鱼198条,吸引着国内外知名人士前来参观,《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多次作专题报道。保护区内河塘星罗棋布,竹木茂盛,绿草如茵,气候温和,环境幽静。其范围122,在其中建有0.67公顷的扬子鳄繁殖场。该场由扬子鳄自然繁殖母子湖、不同年龄的鳄鱼系列池、钓鱼馆、人鳄共乐园、鳄鱼标本陈列室组成。
场内圈养着当代的“中国鳄鱼王”和“鳄鱼光荣妈妈”,它们从1984年至今已繁殖了子一代238条。扬子鳄繁殖场,距长管公路752米,离国道318澄心寺车站2公里。从长兴乘汽车沿318国道西行20公里处,再向南1200米转东752米到达。
扬子鳄与恐龙类、翼龙类源出于一祖,从中生代繁衍至今。据调查,扬子鳄仅存于我国,且分布区窄小,数量稀少。长兴的尹家边环境僻静,气候温和,食料丰富,最适合扬子鳄栖息繁衍。长兴县扬子鳄保护区负责人告诉记者,扬子鳄可以为研究大陆漂移、生物进化等世界性课题提供科学依据,对于保护生物多样化,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现在,长兴已建设好扬子鳄繁殖中心,正在落实放归自然计划。目前,保护区有扬子鳄366条,5年后繁殖中心将达到1000条,放归大自然(生态场)700多条,10年后扬子鳄总量将达到4000条。放归自然生态已选址两处,规划改造湿地1000亩。
- LuckySXyd
-
扬子鳄
扬子鳄是我国特产动物,已频临灭绝。我国已经把它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扬子鳄栖息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安徽、浙江等地。它的别名叫中华鳄,俗名称土龙,猪婆龙。人们把扬子鳄称为“活化石”,是因为它在两亿年前的恐龙时代就存在了,由于环境的变化,恐龙等爬行动物灭绝了,而扬子鳄却一直延续到今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恐龙等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现在,人们研究恐龙时,除了根据恐龙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扬子鳄去推断恐龙的生活习性。因此,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的生物进化,都有重要意义。
扬子鳄身长约2米,像条大蜥蜴。嘴长,里面长着锋利的牙齿。背部暗褐色,有的呈深绿色,腹部灰色,皮肤上覆盖着大鳞片,像全副武装了一样。它四肢粗壮,尾巴特长,其长甚至超过了头和身体长度的总和。
扬子鳄生活在水边的芦苇或竹林地带,以鱼、蛙、田螺和河蚌等作为食物。但有时会袭击家禽和压坏庄稼,加上它长相“丑陋”,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有害动物而被捕杀,所以数量稀少。目前我国野外扬子鳄数量不足500只。我国的一些地区内建立了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安徽的繁殖研究中心圈养数量已达到4000多只。每年十月,扬子鳄就钻进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来活动。它以卵繁殖,6月份交配,一般7、8月产卵,每次约产卵26枚,幼鳄9月出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