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瓦格纳法则的由来

2023-07-23 18:34:27
共1条回复
tt白

阿道夫 瓦格纳对19世纪许多欧洲国家、日本、美国的公共支出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后发现了政府职能不断扩大及政府活动增加的规律,并将其命名为政府活动扩张法则,他认为政府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要求保持行使这些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政府职能的扩大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政治因素,经济的工业化使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因而使国家活动规模扩大;二是经济因素,即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 ,由此而来产生拥挤等外部性的问题,需要公共部门来管理。此外他还把教育娱乐文化保健福利等反面政府支出的增长归于需求的收入的弹性,也就是归于实际收入的上升。

相关推荐

瓦格纳法则是什么

19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瓦格纳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一著名的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又称为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扩展资料瓦格纳效应影响转轨效应与瓦格纳效应共同影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我国19782006年的财政支出比率出现了先下降后增加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并没有出现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相对比例越来越高的‘瓦格纳法则”的现象,在1978~1994年,而是出现了相反的情况,财政支出比率呈下降趋势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瓦格纳法则
2023-07-23 17:00:052

瓦格纳法则又称为

纳为瓦格纳法则,又称为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瓦格纳法则,19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1]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一著名的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又称为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2023-07-23 17:00:213

瓦格纳定律是什么

瓦格纳定律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瓦格纳定律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关系也愈加复杂,由此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要求建立司法组织,这样就需要增加政府公共支出,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此为政治因素。扩展资料:19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瓦格纳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一著名的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又称为政府活动扩张法则。转轨效应与瓦格纳效应共同影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我国19782006年的财政支出比率出现了先下降后增加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并没有出现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相对比例越来越高的“瓦格纳法则”的现象,在1978~1994年,而是出现了相反的情况,财政支出比率呈下降趋势的。
2023-07-23 17:00:271

wagner法名词解释

瓦格纳法则(Wagner"sLaw)是德国经济学家及社会学家AdolphWagner(1835-1917)提出的经济增长理论。它指出,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会随之增加。瓦格纳法则认为,以国民收入增长的相应比例的政府支出也会增长,尤其是在社会安全和社会支出方面。Wagner分级法共有6个级别,分别是0级、1级、2级、3级、4级、5级。0级是有发生足溃疡的危险因素,但此时无溃疡。1级是指足部表浅溃疡,临床上无感染征象,突出表现为神经性溃疡。2级是存在较深的穿透性溃疡,常合并软组织感染,但没有发生深部脓肿或骨髓炎。3级是存在深部溃疡,并伴有深层脓肿或骨髓炎。4级是存在局限性坏疽,其特征为缺血性坏疽,通常合并神经病变。5级是指患者的坏疽影响到整个足部。通常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在糖尿病足Wagner分级中的级数越高,越要足够重视。0级一般比较轻微,5级属于最严重的情况,应遵医嘱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2023-07-23 17:00:341

瓦格纳法则是什么

瓦格纳法则是由德国19世纪经济学家瓦格纳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的关于人均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增长关系的理论。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是在对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国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得出这个结论的,他认为这种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经济因素是指工业发展带来人口居住密集化,由此将产生外部拥挤性等问题,需要增加公共部门进行管理。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涨,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瓦格纳的公共支出理论为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资料所证实。
2023-07-23 17:00:411

瓦格纳法则 名词解释

瓦格纳法则名词解释:根据戏剧的对象决定主题和布局的原则。瓦格纳法则是德国19世纪经济学家瓦格纳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的关于人均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增长关系的理论。瓦格纳法则认为,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瓦格纳认为这种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可以从政治和经济方面加以解释。政治方面,由于国家职能的扩张或国家活动范围的扩大,政府职能的内在质量也逐步提高,需要政府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治安保障和法律设施的提供,使得政府支出必然呈现扩大趋势。经济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居住密集化,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需要增加政府支出。瓦格纳法则的具体内容: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是在对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国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得出这个结论的,他认为这种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关系也愈加复杂,由此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要求建立司法组织,这样就需要增加政府公共支出,此为政治因素。
2023-07-23 17:00:481

瓦格纳法则的概念

问题1:什么是瓦格纳法则? 问题2:瓦格纳法则是什么意思? 19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瓦格纳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一著名的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法则的具体内容 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是在对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国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得出这个结论的,他认为这种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 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关系也愈加复杂,由此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要求建立司法组织,这样就需要增加政府公共支出,此为政治因素。 1、政治因素 国家职能的扩展和国家活动范围的扩大 2、经济因素 (1)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实现,扩大的是市场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这种复杂性的增加会导致商法极其经济合同的实现,从而要求建立有关的司法和行政制度,以维护市场秩序,这就必然导致财政支出的增长。 (2)解决外部效应的需要 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密集的现象开始出现,这会导致一些产品和劳务的外溢性问题,解决这一外部效应问题必须有政府,从而要求政府支出的扩大。 (3)收入弹性 政府的教育、娱乐、文化、卫生和福利等支出的增加是由其需求的收入弹性决定的,所以当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时,公共支出中用于教育、娱乐、文化、卫生和福利等方面的支出也会大幅度的增加。 经济因素是指工业发展带来人口居住密集化,由此将产生外部拥挤性等问题,需要增加公共部门进行管理。此外,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支出的增长会以超过GDP 上升的比率而增长。瓦格纳的公共支出理论为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资料所证实。 瓦格纳法则的解释 (1)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存在需要政府的活动增加。瓦格纳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工业化,不断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化,这需要建立司法体系和管理制度,以规范行为主体的社会经济活动。 (2)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及从事的生产性活动,也会随着经济的工业化而不断扩大。因为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更加突出,市场机制不可能完全有效地配置整个社会资源,需要政府对资源进行再配置,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3)城市化以及高居住密度会导致外部性和拥挤现象,这些都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和管制。最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以及福利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要求政府在这些方面增加支出。这就是说,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上述服务的需求增加得更快,政府要为此增加支出。
2023-07-23 17:01:051

什么是瓦格纳法案

  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瓦格纳法则的详细介绍  19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瓦格纳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一著名的瓦格纳法则。  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是在对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国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得出这个结论的,他认为这种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  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关系也愈加复杂,由此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要求建立司法组织,这样就需要增加政府公共支出,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此为政治因素。  u2022 经济因素是指工业发展带来人口居住密集化,由此将产生外部拥挤性等问题,需要增加公共部门进行管理。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长,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瓦格纳的公共支出理论为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资料所证实。  瓦格纳法则的解释  (1)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存在需要政府的活动增加。瓦格纳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工业化,不断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化,这需要建立司法体系和管理制度,以规范行为主体的社会经济活动。  u2022 (2)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及从事的生产性活动,也会随着经济的工业化而不断扩大。因为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更加突出,市场机制不可能完全有效地配置整个社会资源,需要政府对资源进行再配置,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u2022 (3)城市化以及高居住密度会导致外部性和拥挤现象,这些都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和管制。最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以及福利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要求政府在这些方面增加支出。这就是说,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上述服务的需求增加得更快,政府要为此增加支出。
2023-07-23 17:01:156

“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

瓦格纳法则:又称为政府活动扩张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1)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存在需要政府的活动增加。随着经济的工业化,不断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化,这需要建立司法体系和管理制度,以规范行为主体的社会经济活动。(2)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及从事的生产性活动,也会随着经济的工业化而不断扩大。因为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更加突出,市场机制不可能完全有效地配置整个社会资源,需要政府对资源进行再配置,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3)城市化以及高居住密度会导致外部性和拥挤现象,这些都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和管制。最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以及福利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要求政府在这些方面增加支出。这就是说,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上述服务的需求增加得更快,政府要为此增加支出。政府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要求保持行使这些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政府职能的扩大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政治因素,经济的工业化使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因而使国家活动规模扩大;二是经济因素,即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 ,由此而来产生拥挤等外部性的问题,需要公共部门来管理。此外他还把教育娱乐文化保健福利等反面政府支出的增长归于需求的收入的弹性,也就是归于实际收入的上升。
2023-07-23 17:01:333

瓦格纳法则的定义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公共品的内容和特性将发生相应的改变,这是由国家在不同时期的职能与任务所决定的。19 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指出,在社会经济日益工业化的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国家职能的内涵和外延都不断扩大,导致政府经济活动不断增加,后人将其归纳为瓦格纳法则( Wagener Law).政府职能的扩大,公共品供给范围的拓宽,主要由这几个原因造成: - -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市场机制赖以运行的环境更加复杂,政府要提供更多的保障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法律规章,以及维护社会秩序的“环境条件”。其次,分工与交易规模的扩大使经济结构与生产关系更加复杂,他们的正常运转都有赖于公共部门活动的加强。而且,私人垄断的加强也使得政府必须消除其对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最后,由于教育、文化、保健与福利等公共品的收入需求弹性较高,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人们对这些公共品的需求增长将超过人均收入的增长,并因此使得公共部门的绝对数额和相对规模也相应增长。经济学家在实践检验中发现,经合组织国家COECD政府公共支出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瓦格纳法则,在整个经济发展阶段,支出比率是不断上升的。
2023-07-23 17:01:391

瓦格纳法则与皮科克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有什么区别

瓦格纳法则与皮科克及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有多方面的区别。 一、理论分析方法不同。瓦格纳法则是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的,而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是皮克特和威斯曼在瓦格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也就是说,瓦格纳法则建立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之上,而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是借鉴和引用瓦格纳分析延伸形成的。 二、理论假设不同。瓦格纳法则属于实证理论,而皮科克及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建立在一种假定上,即政府喜欢多支出、公民不愿意多缴税。 三、理论内容不同。瓦格纳法则认为,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而替代规模效应理论认为,正常情况下,经济发展,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一旦发生了外部冲突,政府会被迫提高税率,公众此时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率,公共支出替代私人支出,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加。但是危机过后,公共支出并不会回复到先前的水平,如战争过后总会积累大量的债务,公共支出会持续很高的水平。因此,每一次大的经济和社会动荡都会导致财政支出上升,这是一种规律。 瓦格纳法则是政府活动扩张法则,替代规模效应理论则是假定条件下,公共支出替代私人支出的法则。 四、分析因素不同。瓦格纳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设施。所谓经济因素,则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需要政府不断介入物质生产领域,因而形成了很多公共企业。而皮克特和威斯曼提出了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是建立在政府喜欢多支出而公民不愿意多缴税假定上;外在因素则是假定发生了外部冲突,导致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加。
2023-07-23 17:01:581

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啊?

分类: 商业/理财 >> 财务税务 问题描述: 麻烦大家给个答案吧~~小女谢谢拉~~~ 解析: 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 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是在对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国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得出这个结论的,他认为这种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 210.41.4.20/course/59/59/9/9-2-1-1
2023-07-23 17:02:061

瓦格纳法则中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如何导致政府支出增长

阿道夫瓦格纳对19世纪许多欧洲国家、日本、美国的公共支出的增长情况做了考察后发现了政府职能不断扩大及政府活动增加的规律,并将其命名为政府活动扩张法则,他认为政府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要求保持行使这些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政府职能的扩大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政治因素,经济的工业化使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因而使国家活动规模扩大;二是经济因素,即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由此而来产生拥挤等外部性的问题,需要公共部门来管理。此外他还把教育娱乐文化保健福利等反面政府支出的增长归于需求的收入的弹性,也就是归于实际收入的上升。
2023-07-23 17:02:142

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啊?

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是在对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国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得出这个结论的,他认为这种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http://210.41.4.20/course/59/59/9/9-2-1-1.htm
2023-07-23 17:02:231

瓦格纳法则的成因和现象

随着工业发展,在政治因素方面市场关系复杂化,导致对法律和治安的需求增加 在经济因素方面,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的管理与调节工作 这些都促使国家活动增长。所以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的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2023-07-23 17:02:302

阿道夫·瓦格纳的瓦格纳法则

1882年,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Adolf Wagner)通过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和日本、美国的公共支出增长情况的考察,提出了“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或称“政府活动扩张法则”,又称瓦格纳法则。他认为一国政府的支出与其经济成长间,也就是政府职能的扩大与国家所得的增加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即随着国家职能的扩 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日益充裕。事实正是这样,“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情况“可由中央及地方政府经费增加的统计上,雄辩地说明这一点。”瓦格纳还认为,只要符合国家职能的要求,即使出现暂时的财政不均衡也无妨。利用公债举办公共事业是可行的,条件是它将来带 来的财政收入增加额能抵消这些公共事业的费用。
2023-07-23 17:02:381

瓦格纳法则的局限性

局限性是对于公共支出增长究竟是绝对增长还是相对增长不确定!为公共支出的增长快于GDP的增长找到了理论基础。
2023-07-23 17:02:531

根据瓦格纳法则解释我国财政规模不断膨胀的原因?

年代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瓦格纳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一著名的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
2023-07-23 17:03:1011

下列观点属于瓦格纳法则的是()。

下列观点属于瓦格纳法则的是()。 A.随着经济的工业化,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B.工业化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由此产生的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进行管理和调节C.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D.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增加财政支出的客观要求正确答案:ABC
2023-07-23 17:04:211

下列不属于瓦格纳法则——“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的有( )。

【答案】:C、D、E瓦格纳认为公共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是由于市场失灵问题对资源配置效率的负面影响,增加了政府配置资源的需求;工业化所引起的市场的扩张,使矛盾与冲突增多,需要增加公共支出维持经济社会秩序。
2023-07-23 17:04:281

下列关于“瓦格纳法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下列关于“瓦格纳法则”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由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提出的一种财政支出扩张论B.美国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将其阐述为财政支出的绝对增长C.这是一条经验性法则,但能描述包括我国在内的大部分国家半个世纪以来的财政支出变化趋势D.它是以皮科克和怀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作为理论基础正确答案:A
2023-07-23 17:04:341

如何评价瓦格纳法则

一、法律经济学理论框架的形成 60年代是法律经济学的初创阶段。这一时期 的一些经典论文为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其中最为杰出的是:罗纳德. H .科斯的 《社会成本问题》、 G.卡拉布雷西的《关于风险分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及其他有关实证和规范方 法考察、研究法律和法律制度的形成、结构、过程、效果、效率及未来发展的学科。它是法学与经济学 科际整合的边缘学科:它以人类社会的法律现象 为研究对象,故成为法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或法理配和侵权法的一些思考》。科斯的论文在法律经济 学界引起了极大反响并由此引起了至今仍在进行学的一大流派;另一方面,由于它以经济理论和方 法为其指导思想和研究方法、工具,故又是经济学的激烈论争。科斯将市场失灵视作资源配置机制 的代价,即交易成本。他认为,只有在一个零交易 成本的世界里(实际上不可能为零),不论权利的的分支学科。尽管作为学科的法律经济学是近 40年来的 事,但用经济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法学理论和法律制度可一直追溯到贝卡利亚、边沁、亚当·斯密、法律原始配置如何,只要权利交易自由,就会产生 高效率的社会资源配置。他还认为,只有当政府矫正手段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和较高的收益促成有关卡尔·马克思及阿道夫·互格纳甚至更早,还有 20世纪美国制度学派中的先锋人物康芒斯,但因当事人的经济福利改善时,这种矫正手段才是正 当的。而那种认为市场交易需要成本,政府矫正手段没有任何代价的观点是不可取的,并被实证为
2023-07-23 17:04:431

瓦格纳法则在中国是否适用为什么?

目前来看,我国的经济体制以及诸多的利好因素还是促使我们有信心,并且相信我国经济的前景,至于你所说的瓦格纳法则,那是美国衍生来的经济名词,并且实践证明,在金融高度发达的国家是适用的,只是需要做些调整,不能一本正经的搬过来用。
2023-07-23 17:04:511

瓦格纳认为财政支出不断增长的主因

答案:BC解释:瓦格纳法则 19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瓦格纳认为,政府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可以从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加以解释。 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关系也愈加复杂,由此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要求建立司法组织,这样就需要增加政府公共支出,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 经济因素是指工业发展带来人口居住密集化,由此将产生外部拥挤性等问题,需要增加公共部门进行管理。
2023-07-23 17:04:581

瓦格纳法则与鲍莫尔法则的区别?

规则的区别是非常大的。
2023-07-23 17:05:041

2020年黑龙江选调生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综合

【篇一】2020年黑龙江选调生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生活中的经济学名词   在公共基础非法部分考察中,很多地方考试都会涉及到生活中经济学名词以及经济学俗语。如山东省选调生考试中出现的“灰犀牛”现象、“费雪效应”,四川选调生考试屡次出现的“恩格尔系数”、“菲利普斯曲线”等。现将有关知识点梳理如下:   (1)拉弗曲线   描绘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与税率之间的关系。当税率在一定的限度以下时,提高税率能增加政府税收收入,但超过这一限度时,再提高税率反而会导致政府税收收入减少。   (2)凯恩斯定律   凯恩斯认为,仅靠自由机制是无法保证经济稳定增长,达到充分就业的,必须加强国家干预。据此他提出,在需求出现不足(有效需求不足)时,应当由政府采取措施来刺激需求,而总需求随着投资的增加,可使收入增加,消费也将增加,经济就可以稳定地增长,以至达到充分就业,使生产(供给)增加。   (3)区块链   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所谓共识机制是区块链系统中实现不同节点之间建立信任、获取权益的数学算法。   (4)零和效应   实力相当的双方在谈判时做出大体相等的让步,方可取得结果,亦即每一方所得与所失的代数和大致为零,谈判便可成功。然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越来越走向“非零和”,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双赢”。因此,“非零和效应”已经替代了过时的“零和效应”。如今,不少人常将“非零和效应”称之为“双赢效应”。   (5)诺斯悖论   “诺斯悖论”,又叫国家悖论,是由新制度经济学家诺斯提出的,定义是:一方面国家权力构成有效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没有国家就没有产权;另一方面,国家权利介入产权安排和产权交易又是对个人财产安全的限制和侵害,就会造成所有权的残缺导致无效的产权安排和经济的衰落。   (6)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法则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及从事的生产性活动,也会随着经济的工业化而不断扩大。因为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更加突出,市场机制不可能完全有效地配置整个社会资源,需要政府对资源进行再配置,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7)帕累托   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理想状态,假定固有的一群人和可分配的资源,从一种分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的变化中,在没有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前提下,使得至少一个人变得更好。帕累托状态就是不可能再有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换句话说,帕累托改进是达到帕累托的路径和方法。帕累托是公平与效率的“理想王国”。   (8)特里芬难题   特里芬难题来源于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的《黄金与美元危机——自由兑换的未来》。是指“由于美元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虽然取得了国际核心货币的地位,但是各国为了发展国际贸易,必须用美元作为结算与储备货币,这样就会导致流出美国的货币在海外不断沉淀,对美国国际收支来说就会发生长期逆差;而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国际贸易收支长期顺差国。这两个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个悖论。”这一内在矛盾称为“特里芬难题”。   (9)卡特尔   卡特尔(cartel)由一系列生产类似产品的独立企业所构成的组织,集体行动的生产者,目的是提高该类产品价格和控制其产量。垄断利益集团、垄断联盟、企业联合、同业联盟(Cartel)也称卡特尔,是垄断组织形式之一。生产或销售某一同类商品的企业,为垄断市场,获取高额利润,通过在商品价格、产量和销售等方面订立协定而形成的同盟。参加这一同盟的成员在生产、商业和法律上仍然保持独立性。   (10)里昂惕夫反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理论更显得脱离实际。在这种形势下,一些西方经济学家力图用新的学说来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这个转折点就是里昂惕夫反论,或叫里昂惕夫之谜。根据传统的要素禀赋理论,战后美国出口的应是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但美国经济学家华西里·列昂惕夫采用投入产出法对战后美国对外贸易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后,却发现,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与赫--俄模型刚好相反。由于赫--俄模型已经被西方经济学界广泛接受,因此里昂惕夫的结论被称为"里昂惕夫迷"或"里昂惕夫反论"。 【篇二】2020年黑龙江选调生公共基础知识考点:物权的变动   物权的变动指的是物权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物权不会平白无故的变动,也不是随意地发生变动,法律中有明确的物权变动的原因,也有物权变动的具体规则。在事业单位的备考中,物权的变动主要是以案例题的形式展开,多考察在买卖合同中所有权的归属问题。随着命题递深的趋势,出现的试题也有一定难度,深刻把握物权变动的规则,能够帮助大家轻松拿分。   按照物权变动的原因不同,物权变动的规则可以划分为基于法律行为的变动和非基于法律行为的变动。   一、基于法律行为的变动u200b   所谓法律行为,又叫做意思表示行为,指的是需要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发生效力的行为,例如合同行为。   【速记公式】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有效的法律行为+公示(不动产登记;动产交付)   【案例详解】甲自有住房一套,以100万的价格卖给乙。双方签订了房屋买卖合同但未办理过户登记。问:乙是否取得房屋的所有权?解析:本题中甲与乙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是一个民事法律行为,虽然合同有效,但是双方并未进行不动产的登记,因此不满足物权的变动要求,乙不能取得房屋的所有权。   二、非基于法律行为的变动   非基于法律行为的变动,主要有基于事实行为、基于公法行为和基于法律的直接规定三种方式,常考的方式总结如下:   1.善意取得   善意取得,指受让人以财产所有权转移为目的,善意、对价受让且占有该财产,即使出让人无转移所有权的权利,受让人仍取得其所有权。善意取得是法律明文的规定,物之原主没有向第三人作出转让的意思表示,但是因为第三人是善意的,所以为了侧重保护善意的第三人,使得物权发生了变动,因此是非基于法律行为的物权变动。   【速记公式】善意取得=行为人无权处分+受让人善意+合理价格+公示   【案例详解】甲将照相机(价值5000元)借给乙外出旅游,乙旅游期间钱包被偷周转困难故将甲的照相机没给了不知情的丙,丙基于确信向乙支付了5000元,乙当即将相机交付给丙。甲得知后气愤不已,要求丙返还相机。问:丙是否需要返将相机返还甲?解析:不需要。本题中乙将甲的相机卖给丙的行为是无权处分,并对乙无权处分不知情并且支付了合理的价格完成了交付,丙已经善意取得了相机的所有权,丙没有返还义务,甲的损失可以找乙承担。   2.特殊原因引起的变动   (1)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   (2)因继承或者受遗赠取得物权的,自继承或者受遗赠开始时发生效力;   (3)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依照(1)、(2)、(3)方式享有不动产物权的,处分该物权时,依照法律规定需要办理登记的,未经登记,不发生物权效力。   【案例详解】王某和李某因为一房屋的所有权归属产生争议,王某认为产权证上写了他的名字,因此房屋属于他,李某认为该房屋为自己出资购买,是因为房管局工作人员登记错误登记在了王某的名下。双方诉至法院,法院经过审理,将房屋判给了李某,但李某还未向房管局申请更正登记就把房屋卖给了基于对判决书确信的郑某。问:此时,房屋属于谁?解析:房屋属于李某,虽然没有更正登记,但是法院的确权判决生效之日房屋的所有权已经转移给了李某。李某把房屋卖给郑某需要在办理更正登记之后,因此再处分的行为不发生效力,房屋仍归属于李某。 【篇三】2020年黑龙江选调生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商品的二因素   提到商品,大家都不陌生,那么什么叫做商品呢?比如老师有一个朋友要过生日了,我去给他挑礼物,我走在商场中买了东西送给了他。同学们想一想,在我的例子中送给朋友的东西,是不是商品呢?为了解开谜底,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商品的含义。   首先商品含义三要素:用于交换的,满足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举例子来说明,首先先回到之前的例子,买礼物的过程是商品,送出去的礼物不是商品。再给大家举几个,“海里的鱼”不属于劳动产品,不是商品;“捐献灾区的物资”没有用于交换,不是商品;“抽奖券中了的法拉利”法拉利不是交换来的,不是商品。   商品的含义了解好了,接下来我们看看他有哪些因素呢?使用价值和价值。这里是实记性的考点,易出单选题。我们说使用价值是商品的有用性、自然属性。价值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社会属性,也是商品最本质的因素。   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关系是对立统一的。统一性:商品同时具备;使用价值是价值物质承担者;没有合格使用价值,价值也无法体现。在这里要思考两个问题:有使用价值一定有价值么?不一定。有价值一定有使用价值么?一定的。但是二者对立性:作为买家,想得到使用价值就必然放弃、付出(让渡)价值。作为卖家想得到价值,就需要放弃使用价值。对立的外在表现是商品和货币。
2023-07-23 17:05:111

求东华大学行政管理学和政治学真题,谢谢了!!!

行政管理学(629)一 名词解释 (24分)1 政策合法化2 行政立法3 议题管理4 关键绩效指标法二 辨析题 (30分)1 中外公务员制度中的政治中立可以完全实现。2 领导职位以“人”为中心,因此可以不断变化。3 民间组织被称为“第三只手”,其作用可有可无。三 简答题 (48分)1 简述主观责任的三个层次。2 建树社会契约论的主要思想。3 简述中国人事行政改革的主要趋势。4 简述中国绩效管理的主要特征。四 论述题 (48分)1 试述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行政立法权力的配置关系。2 我国政治职能配置中存在哪些问题?转变职能有哪些要求?如何转变职能?07年东华行政管理学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32分)1.里格斯2. “3E”审计3.行政诱导4.POSDCORB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事实就是是行政管理活动的根本原则2.行政首长负责制是相对于民主集中制的一种行政领导制度3.追踪决策是重新进行决策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马克思的行政组织理论2.概述中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差异3.简述我国的行政立法的体制和效力4.简述美国最早的两本行政学论著四、论述题(每题24分,共48分)1.论述我国目前行政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以及如何提高之。2.结合行政职能特点,论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政府角色转换。08年东华行政管理学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32分)1.政府审计2.行政精神3.政府失灵4.行政救济监督二、 辨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行政立法是指立法机关(国家权力机关)的立法行为。2.“瓦格纳法则”就是指“国家活动不断减少的法则”3.自由裁量权是一种可以自由行使、不受控制的权力。三、 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行政干预及其特点。2.为什么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行政管理学首先出现在美国?3.当代西方国家如何缩小行政管理范围?4.简述实行分税制的主要内容。四、 论述题(每题24分,共48分)1.试比较品味分类与职位分类制度各自的优缺点。2.我国现行行政决策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应该采取的对策。09年东华行政管理学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32分)1. 效率驱动模式 2. 政府雇员制 3. 行政复议 4. 行政强制执行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行政法治就是行政法制2. 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3. 人事管理就是人事行政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政府形象的含义和特征2. 政治环境从哪些方面影响行政环境3. 简述西方国家是如何优化政府职能的4. 如何实现行政领导班子动态结构合理四、论述题(每题24分,共48分)1. 我国的行政监督存在“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的现象,试论述我国行政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完善2. 试论述我国职能关系所存在的问题及其改革措施07年东华行管政治学真题一、 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32分)1.民族自决权 2.政党分赃制 3.总统共和制 4.精英主义民主二、辨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政治文化就是政治心理2.中国当前的政党制度实质上是一党独大制3.在政治发展进程中,“现代性生产稳定,现代化生产不稳定”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政党与政治团体的区别2.简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的一般进程3.简述政治参与的功能和意义4.简述古希腊、罗马时期政治研究的三位代表人物及其论著四、论述题(每题24分,共48分)1.政治发展的普遍性、特殊性以及我国政治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2.论述国家结构形式的模式类型以及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色所在。08年东华行管政治学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32分)1.共和制政体 2.竞争型政党制度 3.政治文化 4.政治发展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西方政治学研究的发展脉络2.简述英国与美国两党制的区别3.简述现在政府组织的运作的基本原则4.简述划分民主整体、威权政体、极权政体三种政体形式的主要标准三、辨析题(每题10分,共40分)1.政治权力就是政治权威2.国家权力的合法性来源于国家权力的有效性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大致经历了国家建设-福利化-民主化三个阶段四、论述题(每题24分,共48分)1.论述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的关系2.论述政治社会化得主要途径以及政治社会化的功能09年东华行管政治学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8分,共40分)1 威权整体 2 政党分肥制 3 国家结构4 利益集团 5 政治稳定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 简述政治权利的特性2. 简述政治团体的行为模式3. 简述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总体特征4.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分类学说三.辨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现代政府的分权原则指政府机构之间的职能分工2.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竞争型政党制度3. 行政不力就是“软政权化”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试论述现代政府权利的的横向结构模式2. 试论述政治民主化与公民文化之间的关系 行政管理学 2010年一、名词解释4*61.囚徒困境2.职权立法3.形象修复理论4平衡积分卡二、辨析题3*10 (只记得考的相关内容了)1.地理环境决定论p432.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行政职能3.人民主权理论是以权利制约权力三、简答题4*12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2.如何建立议程3.客观责任4.中国公务员的特征四、论述题2*241.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1)为什么会存在以上问题(2)领导专业化的实践意义(3)如何完善2.中国政府绩效管理实践(1)存在哪些问题(2)为什么会存在这些问题(3)如何完善政治学原理 2010年一、名词解释 5*81.精英主义民主2.一党独大制3.政治稳定4.政治5.(还没想起来)二、辨析题 3*101.现代性产生稳定,现代化产生不稳定2.政治社会化等于社会政治化3.行政不力就是软政权化三、简答题 4*101.民族自决权2.总统共和制与议会共和制的区别3.我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特点4.压力集团的政治参与四、论述题 2*201.谈谈你对维护中央权威的看法我国当前政治参与的形式与内容
2023-07-23 17:05:201

公共经济学主要讲些什么内容啊

公共经济学的体系概要 一个对象——政府经济行为 两根理论支柱——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 三大专业内容——公共收入,公共支出,收入分配 四大理论特征——宏观性、实用性、多样性、可探讨性公共选择理论的前提——经济人假设。 政治领域的人和经济领域的人一样追求利益最大化。只是其具体利益不同,分别表现为获得选票(政治家)、投票收益(选民)或预算最大化(官员)等。多数决策与投票悖论 如果只有两个被选方案,多数投票是有效的;如果有多个被选方案,就会出现“投票的悖论”。 投票的悖论——对多个被选方案进行投票,会出现循环投票、无胜出者的现象。 案例 单峰偏好理论拟通过修正阿罗五原则解决投票悖论。其内容是限定每个选民的偏好只能有一个峰值。阿罗不可能定理与中位选民定理 阿罗不可能定理——满足一切民主要求又能排除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制并不存在。 阿罗不可能定理所揭示的重要意义和在现实中的表现。 中位选民——将处于所有投票者最优偏好结果中间状态的投票者。 中位选民定理——中位选民最偏好的公共产品的提供量,往往是多数规则下的政治均衡。 博特“用脚投票”理论 “用脚投票”理论:居民在一国之内迁徙的本质是寻找公共产品提供水平与个人税负之间的均衡。 这一理论因其忽视了投票的悖论、地方公共产品的外部性等因素而受到批评。奥茨的分权定理特里西的偏好误识论公共支出扩张论(瓦格纳法则) 社会经济越发展,公共支出越扩张。 用于维护法制和秩序的支出增加及政府活动规模扩大是公共支出扩张的两个重要原因。增长引致论 此理论认为公共支出扩张是由公共收入增加引起的。 公共收入增加则有内外两个原因,内在为经济发展,外在为战争与灾难。发展阶段论 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共支出的重点不同。劳动生产率论 此理论从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政府)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不同出发,分析认为公共支出增加是必然的。******有关预算的主要理论观点****** 预算均衡论。认为以市场竞争为前提设立的各项财政制度本身就是经济内部的自动稳定器,无需任何形式的政府干预。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发挥作用。预算均衡论在实践上体现为年度均衡预算和周期均衡预算。 功能预算论。以凯恩斯主义为理论基础,着眼于预算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追求没有通胀的充分就业。其核心是相机抉择。 高度就业预算论。政府的财政支出应该由充分就业条件下的净税收入来确定,预算要保持一定的财政盈余,用于公债的还本付息。强调预算不只要烫平经济周期,而且要致力于在经济循环中取得动态平衡。收入再分配的主要理论观点 功利主义。功利即效用,效用递减规律是其基础。(1)政府应取得最大多数人利益的最大化;(2)政府不应搞平均主义。 正义论。主张政府应选择公正的分配政策,应使社会状况最差的人的福利最大化。 机会平等论。机会平等比收入平等更重要,强调分配过程的正当。反对以他人或集体的利益牺牲自己的权利。 倒U型理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是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现象,收入分配将“先恶化,后改善”。早期恶化和后期改善都受一定因素影响。 新福利经济学。帕雷托认为公平会影响效率,提出了帕雷托最优和帕雷托改进的概念,强调提高效率对社会福利的积极作用。卡多尔和希克斯以“假想补偿原则”进行了发展,表明以效率为目标的分配,能够不断地提高整个社会福利。
2023-07-23 17:05:292

我国社会主义财政的基本特征

一、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指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总和,它以公有制为基础,劳动者成为生产要素的主人,实行按劳分配,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没收了官僚资本,并通过“三大改造”即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公有制经济; 新中国建立后,国家投资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国有经济日益壮大与发展。 二、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特征: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必须要有自己的政治前提——建立无产阶级政权。只能在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后,依靠无产阶级政权的力量建立起来。 2、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它的产生不是以一种私有制形式代替另一种私有制形式,而是对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否定,是一场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深刻革命。 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根本依据: 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根本依据是: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做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社会化生产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经济,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023-07-23 17:05:481

行为科学时期对非正式组织进行系统研究的学者是梅奥正确吗

1.中国,两千多年前《左传》中,有“行其政事”、“行其政令”的记载。三百多年前撰写的《纲鉴易知录》中,也有“召公、周公行政”的记载。 2.国外,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就使用过“行政”一词。现今国际普遍采用的《社会科学大辞典》,对“行政”(Administration)的解释就是:管理国家事务。 3.西方学者对“行政”概念的界定四种角度及观点: (1)小政府(即行政部门)的角度——魏劳毕;(2)国家职能的角度——古德诺; (3)管理的角度——怀特;(4)公共政策的角度——戈德特纳 4.西方,最早论述政治与行政的区别,从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角度来解释行政的是美国的威尔逊和古德诺,蕴涵了“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的观点。 5.从管理功能的角度来解释行政的学者认为,一切管理都是行政,国家管理机关、一切营利与非营利的公共管理机关、私人企业管理机构及其活动,毫无例外地都属于行政。特别是20世纪初期的科学管理革命,使一般管理与行政机关的管理相互融合。 6.毛泽东倡导并为实践证明,“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7.行政学诞生于美国,以1887年威尔逊发表《行政管理学之研究》为标志。 8.“行政国家”的出现,以在法制基础上行政机关规模的扩大、行政人员队伍的增长和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的发展为标志。 9.19世纪末,美国国内的文官改革运动直接推动了行政学的研究。 10.形成时期,又称科学管理时期。这个时期大致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如1887年威尔逊发表的《行政管理学之研究》、1900年古德诺出版的《政治与行政》、1912年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1926年怀特的《行政管理学导论》和魏劳毕的《公共行政原理》。 11.成长时期,又称行为科学时期。这个时期大致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梅奥的著名的“霍桑实验”、以巴纳德为代表的动态平衡理论、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以麦格雷戈为代表的X—Y理论、以马斯洛为代表的人的需要层次理论。 12.发展时期,又称现代科学管理理论时期或新公共行政管理时期。这个时期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至今。最有影响和最有成就的流派,是以布坎南为代表的公共选择学派;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包括科斯、诺斯、威廉姆逊与德姆塞茨等,主要理论贡献有交易成本理论、代理理论、制度创新理论等;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思提出的每个组织系统分为决策、管理和技术三个层次;美国哈佛大学的高斯等强调行政环境的重要性。 13.古典管理理论学派的泰罗提出的工作定额管理,开了科学管理的先河。 14.法约尔把管理活动概括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5.古利克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 16.梅奥等人的“霍桑实验”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开创了行为科学管理的新阶段。他们强调非正式组织的作用,强调人际关系和激励因素等。 1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管理思想和流派又大量涌现,以至于被孔德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出现了。 18.1984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和劳动人事部召开了建国以来由政府主持的第一次研究行政学的会议——行政科学研讨会,标志着行政学在我国的重建,并成为行政学进一步发展的起点。 19.行政学的恢复、重建的过程中的几件事:一是1982年夏书章教授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首次呼吁“要把行政学研究提到议事日程”。二是1982年中国政治学会委托复旦大学举办全国政治学培训班,行政学是培训的主要课程之一。三是1984年8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与劳动人事部在吉林市召开了全国“行政科学研讨会”。这是一次关于建立我国行政学的研讨会。这次会议所取得的最大成就,是把行政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提出来。 20.法国管理学家法约尔在其名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提出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五职能论; 21.美国管理学家卢瑟·古利克与英国管理学家林德尔·厄威克则在《行政管理科学论文集》中将古典管理学派有关管理职能的理论加以系统化,进一步提出了有名的“POSDCRB”,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的七职能论。 22.决策职能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如著名管理学家西蒙就特别强调指出,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的始终。 23.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等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础,极力推崇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反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认为最好的政府就是干预得少的政府。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利己的润滑油将使经济齿轮以奇迹般的方式来运转,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国家元首的统治,市场会解决一切问题。” 24.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要全面增强国家的作用,政府不应该再仅仅是社会秩序的消极保护人,而且还应该是社会秩序与经济生活的积极干预者,由此形成了干预主义的政府职能论。这一理论认为,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如果没有国家的宏观管理,市场经济就会成为万恶之源,资源也会遭到毁灭和破坏。 25.1988年美国兰德公司,查·沃尔夫主持完成的报告《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中对此作了探讨。沃尔夫的结论是:既要使政府在改善和扩展市场中发挥作用,又要利用市场力量改善政府功能。也就是说,利用政府弥补市场缺陷,同时利用市场克服政府失败。 26.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认为,为满足较高的社会发展,政府活动也必然随之增加。城市化与高居住密度将产生外部性,拥挤又需要政府进行干预与调节。这一切都使政府活动的加强成为必需。他的这一论断被称为“国家活动不断增加的法则”,又称“瓦格纳法则”。 27.在当代西方行政理论中,对非正式组织的研究起源于霍桑实验。霍桑实验奠定了非正式组织理论的基础。 28.首次提出非正式组织理论的是美国学者巴纳德。他在《经理的职能》一书中指出:“非正式组织应是在正式组织中,由于个人之间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而形成的自由结合体,它不具有特定的目的,而是具有偶发性或自然形成的。” 29.古典行政组织理论,这是西方早期的行政组织理论 1)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把组织成员看做机械性组织中的一个部件,主张对他们的生活机能和工作行为进行分解和合成,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规范化的工作方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效率。 2)以法约尔、古利克为代表的行政管理组织理论,着重研究组织要素和原则,提出了分工协作、权责一致、命令统一、指挥统一、集权与分权适当、强化纪律和秩序等14项原则和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的管理7种职能理论; 3)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主张依法管理、权责一致、分层定等、专业分工、竞考录用人员、以职定薪等,认为只有这样,才是理想的组织。 30.新古典组织理论,又称为行为科学组织理论 1)以梅奥为代表的人际关系组织理论,主张建立一个“和谐有效率”的组织。 2)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组织平衡理论,重视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个体与群体的平衡; 3)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过程组织理论,认为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31.现代组织理论:重视从社会整体联系、环境影响、发展变化等方面研究行政组织。 1)以卡斯特、罗森茨韦克为代表的系统分析组织理论,认为行政组织是一个“结构的社会技术系统”,由许多分系统组成; 2)以劳伦斯、洛西、伍德沃德为代表的权变组织理论,主张“如果……那么”这一权变关系。 32.组织设计理论。认为,组织设计作为有效知识管理的杠杆力量,在知识密集型经济中取得成功的思想观念将逐渐增强。 33.马克思、恩格斯的组织理论 1)随时撤换和罢免由普选产生的代表。2)建立“廉价政府”。3)“议行合一”。 (4)罢免的勤务员来代替官僚。 34.列宁的组织理论:罢免制 35.邓小平的行政组织理论 “精简机构是一场革命”;“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走一步,看一步”。 36.人事管理多元模式:人力资源体系的3D检测系统[Dorightthings(做正确的事),Dothingsright(把事做正确),Doarightresult(得出正确的结果)];3P模式[核心人力资源管理技术中的职位与岗位分析(POSITION),绩效分析(PERFORMANCE),工资分配方案设计(PAYMENT)];全视角考核(也叫360度反馈系统); 37.西方公务员制度,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1870年,英国公务员制度因此而正式诞生。美国,1883年确立。 38.1980年8月,邓小平关于《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是我国进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性文件,拉开了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序幕。 39.20世纪初,泰罗提出计划(管理)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的科学管理,开创了人类社会管理的新纪元。 40.20世纪中期美国,以领导管理为职业的“软专家”便应运而生,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美国的泰罗和法国的法约尔是这个时代的主要理论开创者。 41.毛泽东同志说:“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矛盾性。因此,对于某现象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 42.美国学者罗伯特·卡茨认为领导者必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专业业务能力)、人际技能(处理人际关系能力)、概念技能(分析和决策能力)。如果把领导者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那么三种技能的结构比例依次为:低阶层——47:35:18,中阶层——27:42:31,高阶层——18:35:47。 43.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出现了“决策”一词,例如,在《韩非子·孤愤》中有“智者决策于愚人,贤士程行于不肖”之说;楚汉相争时代,韩信就战争战略问题提出过有名的“决策向东,争权天下”的思想。 44.现代管理学意义上的“决策”一词及其理论的形成,则是在20世纪中叶发轫于美国。 45.黄达强,刘怡昌。 “行政沟通是行政组织及其个人对共同任务和问题获得统一认识的方法和程序,也是交流思想,互通信息,统一认识的过程。” 46.H.孔茨/H.韦克里。 “信息沟通就是把社会各种输入信号注入社会系统的手段。它也是一种改变行为、实现变革、使信息发挥积极作用和达到目标的手段。” 47.《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 “行政沟通是行政组织之间、行政组织与公务人员之间以及公务人员之间,为实现共同的行政目标,彼此交换意见,相互了解,求得共识的过程。” 48.美国著名管理学家孔茨的说法,噪音指“妨碍信息沟通的任何因素”。 49.英国学者斯坦耶尔和史密斯指出:协调是“组织作出决定时必不可少的,它贯穿于整个行政过程中……几乎与管理同义。” 50.黄达强把控制和监督区分开来,他认为:“所谓控制,是指行政领导者和工作人员为保证实际工作能和计划相一致而采取的管理活动,和协调不同,它不是对各组织之间、成员之间的关系,而是对一个组织中实际执行过程中与计划的差距或背离,进而采取纠正的行动,使各项活动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达到预期目标”;而“行政监督是指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的监察和督促活动。在我国是指党和国家以及人民群众根据法律规定,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活动,实施全面而系统的严格监督。” 51.美国等国的年度预算从上年10月1日起到次年9月30日止,英国等国从上年4月1日起到次年3月31日止。 5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2003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 53.1994年,我国推行分税制。1999年,财政部正式明确提出实施公共财政管理。2000年起我国在县级推行政府采购制度。 54.网络规划源于19世纪末美国学者甘特创制的甘特图表,也叫条影图。20世纪40年代,这种方法曾发展为横条图形规划法,50年代后期才正式形成我们现在所说的网络规划方法。 55.美国统计学家戴明首创“戴明循环”方法(又称PDCA循环方法)。P、D、C、A分别是英语PLAN(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ACTION(处置)的缩写。 56.“帕累托分析法”又称ABC重点管理方法,其原型是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所创的库存理论。0—80%的那些因素称为A类因素,是主要因素;80%~90%的为B类,是次要因素;90%~100%的为C类,最次要因素。 20世纪50年代,这种理论被引入经济领域,形成ABC管理方法,最早是在美国通用电器公司使用。 57.美国公共行政自威尔逊以来,一直视效率为其追求的终极目标。 1)威尔逊认为,行政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政府能够适当地和成功地进行什么工作,以及政府怎样才能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及在费用与能源方面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去完成这些适当的工作。 2)怀特指出,公共行政的目的,就是在官员和雇员的处置下,对各种资源加以最有效能地利用,使公共计划得以最迅速、最经济、最圆满地完成。 3)古利克曾说,行政科学中,无论是公或私,基本的善就是效率。 58.科学管理理论的效率原则对公共行政的影响不亚于早期公共行政学者。由于效率价值观在资本主义国家私营管理中的独特地位,使得古典管理理论一开始就被打上了效率至上的烙印。 1)泰罗管理理论之所以被冠以“科学”二字,主要是由于他对于效率的研究并把效率作为基础。泰罗意识到当时美国制造业,“那么工人和经理人员双方最重要的目的应该是培训和发掘企业中每个工人的才子,使每个人尽他天赋之所能,干出最高档的工作,以最快的速度达到最高的效率” 2)官僚制理论,等级森严的体制之所以被设计出来,乃是为了使行政机关更有效率地工作。在韦伯看来,上下服从、命令统一本身就是效率的保障。 59.威尔逊、韦伯等人,在对待效率与民主的关系上,都认为二者存在一致性。 60.奥斯特罗姆的民主行政理论,效率是民主行政的核心观点。“公益物品和服务产出的结果的衡量是根据其产出是否符合效率或其他绩效准则。”其分析工具是经济理论,对经济、效率和科学的追求始终是品评公共政策的标准。 61.在公共行政发展过程中,效率与民主、责任、公平等价值取向从来都是交*存在的,只是在一定阶段有所侧重而已。围绕这两类不同的价值观,演变出了公共行政发展史上的管理主义和宪制主义两大范式。 62.20世纪后20年在西方国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是建立在现代政治经济学和私营部门管理方法之上的新理论。政府改革基本可以被定义为追求“三E”(Economy,Efficien”,Effectiveness,即经济、效率、效能)目标的管理改革运动。 63.英国学者E.费利耶(EwanFelie)曾把新公共管理的效率取向归纳为“效率驱动模式”。他认为,这种模式代表了将私人部门管理的方法和技术引入到公共部门的尝试,强调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一样应以提高效率为核心。 64.英国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在其指导改革的核心纲领《改变政府管理:下一步行动方案》中,就提倡采用私营部门有效的管理方法,以改变公共部门低效率的现状。为此专门在首相办公室成立一个效率小组,专责效率稽核工作,其负责人由政府聘请企业家担任。 65.在美国,强大的重塑政府改革运动不仅停留在理论造势上,由副总统戈尔领导成立的国家绩效评估委员会,把目标定为“创造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后期又通过《政府绩效与成果法》,作为行政改革的重要法律依据。 66.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改革重点是推行民营化,因而在实施管理主义策略上更加彻底。整个民营化工作以提高绩效为目标,通过解除管制、引入合同制和向市场转移等方式,使公共部门面貌焕然一新。 67.美国,本和高斯从社会领域的基本构成要素入手分析,认为公域与私域由机构、利益和参与三元素组成。公共部门在这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与市场部门的异质性,就是公共性。 68.针对公共部门效率问题,查·沃尔夫指出,非市场性的政府产出通常是一些中间产出,也即充其量是最终产出代理┅┅间接的非市场产出对最终产出的贡献程度是难以捉摸和难以量度的。 69.美国学者威尔逊《美国官僚政治》中将政府机构分成生产型组织、工艺型组织、程度型组织和应付型组织四种类型。 70.针对公共效率问题,有现代政府管理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两种不同看法的理论。 71.帕金森定律所揭示的现象:一方面是产生了寻租行为,增加了非生产性成本,造成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是导致了过多的公共物品供给(即过多的预算花在公共物品供给上),政府机构和功能恶性膨号长。 72.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工作方法对提高工作效率、完成任务具有决定性的作用。效率最直接的制约因素是管理方法。以点带面、典型带动方法。这种方法是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工作方法的运用。 73.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其表达的是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 59.105.128.138/subject02/subsubject0204.htm
2023-07-23 17:05:561

政府消费支出与政府财政支出之间的区别?

公共消费,包括国家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教科文卫事业支出,社会救济和劳动保险方面的支出等。社会消费性支出是政府直接在市场上购买并消耗商品和服务所形成的支出,是购买性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执行其政治和社会职能的财力保证。在国家财政支出项目中,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的有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文教科卫事业费、工业交通等部门的事业费、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流通部门事业费等。 财政支出(public finance expenditure)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 财政支出 国家财政将筹集起来的资金进行分配使用,以满足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需要,主要包括: (1)基本建设支出:指按国家有关规定,属于基本建设范围内的基本建设有偿使用、拨款、资本金支出以及经国家批准对专项和政策性基建投资贷款,在部门的基建投资额中统筹支付的贴息支出。 (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指国家预算内拨给的用于企业挖潜、革新和改造方面的资金。包括各部门企业挖潜改造资金和企业挖潜改造贷款资金,为农业服务的县办“五小”企业技术改造补助,挖潜改造贷款贴息资金。 (3)地质勘探费用:指国家预算用于地质勘探单位的勘探工作费用,包括地质勘探管理机构及其事业单位经费、地质勘探经费。 (4)科技三项费用:指国家预算用于科技支出的费用,包括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重要科学研究补助费。 (5)支援农村生产支出:指国家财政支援农村集体(户)各项生产的支出。包括对农村举办的小型农田水利和打井、喷灌等的补助费,对农村水土保持措施的补助费,对农村举办的小水电站的补助费,特大抗旱的补助费,农村开荒补助费,扶持乡镇企业资金,支援农村合作生产组织资金、农村农技推广和植保补助费,农村草场和畜禽保护补助费,农村造林和林木保护补助费,农村水产补助费,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 (6)农林水利气象等部门的事业费用:指国家财政用于农垦、农场、农业、畜牧、农机、林业、森工、水利、水产、气象、乡镇企业的技术推广、良种推广(示范)、动植物(畜禽、森林)保护、水质监测、勘探设计、资源调查、干部训练等项费用,园艺特产场补助费,中等专业学校经费,飞播牧草试验补助费,营林机构、气象机构经费,渔政费以及农业管理事业费等。 (7)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的事业费:指国家预算支付给工交商各部门用于事业发展的人员和公用经费支出,包括勘探设计费、中等专业学校经费、技术学校经费、干部训练费。 (8)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指国家预算用于文化、出版、文物、教育、卫生、中医、公费医疗、体育、档案、地震、海洋、通讯、电影电视、计划生育、党政群干部训练、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科协等项事业的人员和公用经费支出以及高技术研究专项经费。主要包括工资、补助工资、福利费、离退休费、助学金、公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业务费、差额补助费。 (9)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指国家预算用于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事业的经费。包括由民政部门开支的烈士家属和牺牲病残人员家属的一次性、定期抚恤金,革命伤残人员的抚恤金,各种伤残补助费,烈军属、复员退伍军人生活补助费,退伍军人安置费,优抚事业单位经费,烈士纪念建筑物管理、维修费,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和特大自然灾害灾后重建补助费等。 (10)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支出:指实行归口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 (11)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指国家预算用于社会保障的补助支出,包括对社会保险基金的补助、促进就业补助、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补助、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等。 (12)国防支出:指国家预算用于国防建设和保卫国家安全的支出,包括国防费、国防科研事业费、民兵建设以及专项工程支出等。 (13)行政管理费: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党派团体补助支出,外交支出,公安安全支出,司法支出,法院支出,检察院支出和公检法办案费用补助。 (14)政策性补贴支出:指经国家批准,由国家财政拨给用于粮棉油等产品的价格补贴支出。主要包括粮、棉、油差价补贴,平抑物价和储备糖补贴,农业生产资料价差补贴,粮食风险基金,副食品风险基金,地方煤炭风险基金等。 (15)债务利息支出:指国家预算中用于偿还国内外债务利息的支出。
2023-07-23 17:06:053

如何理解公共部门支出不断增长的理论?

公共部门支出不断增长现象的相关理论主要有瓦格纳的“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皮考克和魏斯曼的“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公共支出增长的发展模型”以及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第一,瓦格纳法则——“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瓦格纳是19世纪德国社会政策学派的代表人物。观点:公共支出之所以会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第二,皮考克和魏斯曼——“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公共支出增长的外在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突变使得税收水平提高。第三,马斯格雷夫——“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政府部门投资于基础设施,于是政府投资占总投资比重较大;在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私人投资上升,政府投资相对下降;在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要求政府提高高质量的社会服务,政府投资相对又上升。第四,鲍莫尔——“非均衡增长理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率偏低的公共部门的规模会随着进步部门工资率的增长而增长,换言之,政府部门的投资效率偏低导致政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2023-07-23 17:06:121

简要解释公共部门支出不断增长的现象?

1、瓦格纳法则2、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3、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4、非均衡增长理论 瓦格纳法则19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瓦格纳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一著名的瓦格纳法则。 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是在对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国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得出这个结论的,他认为这种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关系也愈加复杂,由此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要求建立司法组织,这样就需要增加政府公共支出,此为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是指工业发展带来人口居住密集化,由此将产生外部拥挤性等问题,需要增加公共部门进行管理。此外,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支出的增长会以超过GDP 上升的比率而增长。瓦格纳的公共支出理论为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资料所证实。 瓦格纳法则的解释 (1)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存在需要政府的活动增加。瓦格纳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工业化,不断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化,这需要建立司法体系和管理制度,以规范行为主体的社会经济活动。 (2)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及从事的生产性活动,也会随着经济的工业化而不断扩大。因为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更加突出,市场机制不可能完全有效地配置整个社会资源,需要政府对资源进行再配置,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3)城市化以及高居住密度会导致外部性和拥挤现象,这些都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和管制。最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以及福利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要求政府在这些方面增加支出。这就是说,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上述服务的需求增加得更快,政府要为此增加支出。英国经济学家皮科克(Peacock)和魏斯曼(Wiseman)在20世纪60年代初对英国公共支出的历史数据进行了经验分析,从而提出了“梯度渐进增长理论”。(Peacock,A.T.,and Wiseman,1961,The Growth of Expenditure in the Kingdom,Princet on University Press.) 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在正常年份公共支出呈现一种渐进的上升趋势,但当社会经历“剧变”(如战争、经济大危机或严重灾害)时,公共支出会急剧上升;当“剧变”期结束之后,公共支出水平会下降,但不会低于原来的水平。皮科克与魏斯曼认为,导致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因素是人们“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在正常年份人们可容忍税收水平比较稳定,公共支出不可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但随着经济的增长,即使税率不变,税收收入也会自动增加,相应的公共支出水平会大大提高,从而使公共支出大幅度地上升。当社会“剧变”时期结束之后,公共支出水平就会下降,但政府会设法维持可容忍税收水平,结果公共支出水平虽有下降,但不会回复到原来的水平。皮科克与魏斯曼还认为,社会“剧变”会暴露出许多社会问题,使公众认识到有许多社会经济活动应纳入政府的职责范围之内,公共支出的增长也会得到支持。他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审视效应”(Inspection Effect)。另外,在社会“剧变”时期,中央政府会集中较多的财力和较大的财权,即使“剧变”时期结束之后,中央政府仍然会维护其活动范围和支出规模。他们又把这种现象称为“集中效应”(Concentration Effect)。无论“审视效应”还是“集中效应”都会使公共支出呈现出梯度渐进增长的态势。 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西方关于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理论观点 第一,瓦格纳法则——“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瓦格纳是19世纪德国社会政策学派的代表人物。观点:公共支出之所以会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第二,皮考克和魏斯曼——“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公共支出增长的外在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突变使得税收水平提高。第三,马斯格雷夫——“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政府部门投资于基础设施,于是政府投资占总投资比重较大;在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私人投资上升,政府投资相对下降;在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要求政府提高高质量的社会服务,政府投资相对又上升。第四,鲍莫尔——“非均衡增长理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率偏低的公共部门的规模会随着进步部门工资率的增长而增长,换言之,政府部门的投资效率偏低导致政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非均衡增长理论西方关于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理论观点 第一,瓦格纳法则——“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瓦格纳是19世纪德国社会政策学派的代表人物。观点:公共支出之所以会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第二,皮考克和魏斯曼——“梯度渐进增长理论”公共支出增长的内在原因: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公共支出增长的外在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突变使得税收水平提高。第三,马斯格雷夫——“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需要政府部门投资于基础设施,于是政府投资占总投资比重较大;在经济发展的中期阶段,私人投资上升,政府投资相对下降;在经济发展的成熟阶段,要求政府提高高质量的社会服务,政府投资相对又上升。第四,鲍莫尔——“非均衡增长理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率偏低的公共部门的规模会随着进步部门工资率的增长而增长,换言之,政府部门的投资效率偏低导致政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
2023-07-23 17:06:191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的介绍

政府活动扩张法则,又称为“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是19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经济学家,是德国社会政策学派的代表人物,他对19世纪80年代的英、美、法、德、日等国公共财政支出的资料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得出了公共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规律的结论。他认为,公共支出之所以会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
2023-07-23 17:06:261

经济思想史政府职能的演变

  (一)西方国家政府角色职能发展演变  前资本主义时期政府的角色与职能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的角色与职能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政府的角色与职能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角色与职能  前资本主义时期政府角色职能  在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由于社会分工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自给自足,加之国民居住分散,交通与通讯不发达,以及在封建制下农民对土地的依附,使得为数不多的社会公共事务在分散状态下得到自行解决。  在自然经济状况下的政府职能,主要局限于“御外”和“安内”,维持国家统治方面。表现为政治统治职能极端强化,社会管理职能相对弱化。  自由资本时期政府角色职能  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以后,机器大工业取代手工作坊成为生产的主要形式。由于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交通通讯的发达,社会公共事务与公共需求日益增加。  这一时期,亚当?斯密经济理论和自由竞争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社会经济运行主要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自动调节,无须政府过多干预。因此,政府只充当“守夜人”的角色,只提供法律制度、产权保护等最基本的核心公共产品,其余的事都交由市场自行调节。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以理性经济人假设为基础,论证了市场机制的有效性。认为“利己的润滑油将使经济齿轮以奇迹般的方式来运转,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国家元首的统治,市场会解决一切问题。”  因此,亚当?斯密主张放任自由的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在自由市场经济国家,“守夜警察”政府职能有五项:  维护主权和领土完整;制定和实施法律,维持社会基本秩序;界定产权,保护产权;监督合同的执行;维系本国货币的价值。  这一时期的政府管理,奉行的是“管得越少的政府就是越好的政府”的信条,不直接干预社会经济活动。  垄断资本时期政府角色职能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加深和“市场失灵”,导致西方国家在20世纪30年代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和政府干预经济的思想占了上风。因此,二战以后,西方各国政府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直接干预,以弥补市场的不足,纠正市场的失灵。  凯恩斯主义认为,市场不是万能的,如果没有国家的宏观管理,市场经济就会成为万恶资源,资源也会遭到毁灭和破坏。因此,政府不能仅仅充当社会秩序的消极保护人,而应积极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罗斯福新政开创了政府强力干预社会经济的先河,并因此结束了放任自流的资本主义时代。  美国总统罗斯福,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萧条,通过颁布和实施一系列新政策,包括紧急银行法案、节约法案、啤酒法案、农业法案、失业救济法案、工业复兴法案、以工代赈法案、社会保障法案、税制改革法案等,加强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使美国经济走出了萧条。  其他西方国家政府也加强了对经济和社会事务干预,以促进经济复苏。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在干预经济,纠正市场失灵方面的职能作用主要有:  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稳定宏观经济;  调节社会收入和财富分配;  消除经济的负外部性效应;  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弥补市场的不完全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等。  政府全面干预的结果,导致政府职能和规模不断扩大,财政支出不断增加。  当代资本主义政府角色职能  当代西方学者既不赞成政府只承担守夜人职能的自由主义,也不赞成政府全面干预经济的干预主义,而主张有选择的干预“市场失败”。  他们认为,“政府不是喂养于天国、产奶于地上的母牛”,政府同市场一样会失败。政府失败包括官僚主义猖獗、行政效率低下、官员特权横行、机构自我膨胀、管理费用高昂、财政赤字剧增、以权谋私严重、大量财政经费落入特殊利益集团私囊等。因此,以“失败的政府”去干预“失败的市场”,必然是败上加败。  市场有失败,政府也有失败,那我们应如何选择?  美国兰德公司的研究报告《市场或政府——权衡两种不完善的选择》(查?沃尔夫主持完成)的结论是:  既要使政府在改善和扩展市场中发挥作用,又要利用市场力量改善政府功能。也就是说,利用政府弥补市场缺陷,利用市场克服政府失败。  总结这一派的观点,主要有:  市场有失败,政府也有失败,政府失败既表现为国家对经济干预过度造成市场进一步失灵,又表现为国家对经济干预不足使市场无法正常运行;  政府只能干预市场根本性失败,不能干预非根本性缺陷  政府要利用市场去干预经济。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发展趋势  政府职能逐步扩大  近两个世纪来特别是二战以来,西方国家政府职能迅速膨胀。因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公共事务不断增加,为满足较高的社会发展,政府活动也随之增加。这就是“瓦格纳法则”.  19世纪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认为,为满足较高的社会发展,政府活动也必然随之增加。他的这一论断被称为“国家活动不断增加的法则”,该法则不断被世界各国的发展历程所证实。  政府职能体系中政治职能相对减弱  在早期的政府职能体系中,政治职能占有重要比重,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是通过对内阶级镇压,对外扩张或防卫,维护统治阶级的特殊利益。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被视为是实行政治统治的必要补充,是从属于政治统治和为政治统治服务的。  然而,政治统治职能只能起到控制社会矛盾和冲突的作用,不能消除这种矛盾和冲突。  统治阶级日益认识到,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两极对立最终会损害统治者的利益。同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物资资源的大幅增长,统治阶级可以为社会各阶级、阶层提供更多的分配份额,使阶级矛盾和阶级对抗相对缓和。尽管政府的政治统治职能依然存在,但它以更隐蔽的形式体现出来。  由于社会公共事务的增多,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不断增强和膨胀,从而使政府政治职能呈现出弱化的趋势。  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社会化  政府的管理能力毕竟是有限的。随着社会公共事务的激增,政府在许多方面感到力不从心。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社会成员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为他们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管理提供了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被迫把某些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权交还给社会,集中精力管自己应该管、有能力管、也管得好的事情。  现在许多西方国家实行公共事务管理民营化,将公共服务或部分政府职能委托给民间团体或私人管理。  日本政府将清洁卫生、维修公共设施、修建学校等社会公共事务委托给地方自治体、民间团体或私人管理,除社会福利设施外,其他社会公共事务委托管理面达80%左右。  美国大约有35%的地方政府让私营公司负责收集城市垃圾,42%的地方政府使用私营企业经营城市公共汽车系统。  近年来,西方国家社会中介组织广泛兴起,这是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社会化趋势的重要反映。  政府通过宏观协调,将一部分公共事务管理职能交还给社会,由社会组织代替政府进行管理,实现社会职能社会化,是当代政府职能发展新特点、新趋势。  宏观调控与综合协调职能增强  西方国家政府在实行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职能社会化的同时,十分注意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和综合协调职能。  各国政府普遍加强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部门,建立和完善综合协调机制。美国的总统府,英国的内阁委员会、财政部,法国的总统府、经济计划厅等,都是承担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职能的重要部门。  各国政府普遍重视计划手段与经济手段、法律手段的综合运用。  一方面,政府通过制定指导性计划,对国民经济发展前景作出预测,向社会经济组织提供政府经济政策和市场发展前景的综合信息;  另一方面政府通过预算调控、货币金融调控、物价调控等经济手段及法律手段,对市场进行调控,以保证市场的正常运行和竞争的公正性、合法性。  (二)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职能转变的涵义  政府职能转变的内容  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  政府职能转变的措施  政府职能转变是指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其职责范围、内容、方式进行的调整与转移。  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和中国加入WTO。  由于经济体制已经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所以,原来建立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上的、与之相适应的政府职能配置、政府机构设置和政府行政运行方式,完全不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转变。  由于中国加入了WTO,所以,中国政府的职能配置必须与WTO要求相适应,凡是不相适应的,必须按照WTO的要求进行调整和转变。  政府职能配置、政府机构设置、政府行政运行方式适应计划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政府职能配置、政府机构设置、政府行政运行方式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  政府职能转变内容:政府职能重心转变  政府工作重心的转变是由社会基本矛盾变化决定的。  我国建国初期,阶级职能是政府职能的重心。其后,随着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政府职能重心便由阶级职能逐步转向社会管理职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现代化建设的轨道上来。  从发展趋势看,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职能,将逐步从以经济职能为主向以经济和其他社会事务管理职能并重的方向发展,以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有序地发展。  政府职能内容转变  政府管理内容的调整变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政府职能优化及管理科学化的客观要求。  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政府应将不属于自己的职能交还给企事业单位及社会中介组织等,防止政府职能的“越位”;将属于自己的职能收归政府,避免政府职能的“缺位”,实现政府与其他非政府组织之间的职能重新调整与组合。通过这样的职能转变,找准政府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位置。  政府职能关系转变  即政府系统内部纵向层级和横向部门之间的职能重新划分和配置。  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职能划分和配置,应按照必要的集中和适当的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职能范围,明确各自的权力和责任。  凡属国家事务和全国性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应由中央政府行使,与之相应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支付等也应由中央政府负责。  凡属地方性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应归地方政府行使,与之相应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经费支付等均应由地方政府负责。  横向部门之间的职能划分和配置,应按照相同或相近的职能由一个部门承担的原则,合理划分和配置政府各职能部门之间的职能,形成协调配合、完整统一的部门职能体系。  政府职能作用方式转变  政府管理方式的转变是市场经济提出的要求。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政府的管理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  由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  由以产品为对象的部门管理转向以行业为对象的行业管理  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管理转向主要依靠经济、法律手段管理  由重计划轻市场转向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  由单纯管理转向管理服务  通过这样的职能转变,真正做到政企、政事、政府和社会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政府机关主要通过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检查监督等方式,管理国民经济和社会公共事务,做到宏观管住,微观放活。  政府职能的完善与发展  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的具体职能,要随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扩充和完善。这是由社会经济发展决定的。  当社会经济发展出现一些新的、需要政府出面管理的社会公共事务时,政府必须要增加一些新的职能,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是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政府职能转变的关键,也是政府机构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  政企分开是政府的社会职责与企业的社会职责分开、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政府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行政管理职能分开。  政府职能转变的措施  解除政府主管部门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  政府部门不再直接管理企业,不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投资决策。  同时,政府要承担从企业剥离出来的社会事务,解决好企业办社会的具体问题。  裁减政府的专业经济部门和各种行政性公司,发展社会中介组织  裁减专业经济部门和行政性公司,是从根本上取消管理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使企业成为无主管企业。  在过渡时期,可保留部分专业经济部门,其主要职能是制定行业规划和引导行业产品结构调整。  要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将来企业的行业发展和行业自律等,应主要由行业协会来管理。  加强和改善国有企业的监管方式  在国有重点企业实行稽察特派员制度  在有些地方或有些领域派代表参加企业监事会等。  4
2023-07-23 17:06:401

①我国财政收入超常增长的原因是什么

 (一)经济发展因素  财政收入的增长是由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决定的,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一般来说,在假定税收制度不变、管理力度不变的条件下,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源越丰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同一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越高,财源越丰富,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越高;当市场经济相对成熟、管理体制和税制结构相对稳定的时期,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便会相对稳定。从横向来看,在经济发达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要高于发展中国家,在中等收入国家要高于低收入国家。从纵向来看,英、法、美三国1880年全部财政收入仅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目前已上升到30%-50%,并保持相对稳定,如美国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0%左右。  就我国情况来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呈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78年到1996年下降了20.65个百分点,从1997年到2007年上升了9.85个百分点。这一趋势是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国有企业上缴利润在财政收入中占有较大比重,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较高;两步利改税后,我国财政收入的主体转变为税收收入,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下降;随着“放权让利”改革的推进,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进一步下降;建立市场经济体制以后,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确立提高“两个比重”的目标,先后进行了分税制、费改税等项改革,同时加强税收征管,顺利实现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正常回调,而只有在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的条件下,该比重回调的目标才可能实现。由于我国仍处于体制转轨过程中,该比重受到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还无法保持稳定,在特殊年份还会发生明显的波动,例如2007年该比重突增只是偶然现象,不具有代表性。  可见,我国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且在个别年份出现超高速增长有其合理性,而进行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国际比较需要充分考虑发展阶段因素,由于我国和发达国家不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简单地横向比较或套用发达国家标准不具有现实意义。  (二)宏观调控因素  财政收入是政府宏观调控、财政履行职能的物质基础。因此,应调整我国财政收入规模和增长速度,使其与当前发展阶段政府所承担的职责相当,这比考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是否合理更为重要。  1.财政职能的影响  财政收入的规模应以财政正常履行职能为标准,由于各国市场机制起作用的范围不同,政府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不同,财政职能也随之不同。瓦格纳法则表明,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也相应提高。为了保障必要的财政支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必须提高,否则便会因赤字过大或债务依存度过高而带来一系列问题,对国家发展极为不利。就我国来说,在市场机制逐渐成熟的条件下,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逐步弱化,社会管理职能日益加强,为了满足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财政收入规模必须足够大。尤其是当前公共财政致力于改善民生,财政支出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较少,更需要充足的财政资源来支持,当前高速增长的财政收入为其提供了条件。目前我国一方面财政收入规模在加速扩张,另一方面以支出为主导的民生财政如火如荼,根据平衡预算乘数原理,通过扩大转移支付,把超收收入的绝大部分用于民生,可将潜在的需求变成现实的需求,使社会有效需求扩大。因此,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并不是与民争利,而是为民谋福利。  2.财政政策的影响  财政政策是最重要的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之一,其主要手段是调整财政收支规模。“相机抉择”是财政政策的灵魂,在财政收入方面,通过运用相机抉择的收入政策消除宏观经济中的不稳定因素,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局部过热的扩散效应逐渐显现,尤其是2007年物价结构性上涨较快,在这种情况下,财政收入政策应以防止过度投资、维持物价水平为目标,理应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增加财政收入规模。  财政政策的另一大特点是“自动稳定”,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都具有自动稳定效应,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挥稳定作用,而无须借助外力就可产生调控效果。在最近的经济繁荣时期,我国企业利润增长较快,个人收入有所增加,税率档次会相应提升,达到起征点和超过免征额的纳税人会相应增加,使得财政收入规模自动增加,从而防止投资与消费的过度膨胀,有效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势头。由此可见,当前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存在着合理性,对稳定经济有利。
2023-07-23 17:06:491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知识点:财政支出规模

  距离考试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知识点:财政支出规模”,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考试知识点:财政支出规模   财政支出规模的历史趋势及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   1.各工业国家财政支出规模普遍趋势:先是持续增大,后来渐渐稳定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2.财政支出规模增长的理论解释   (1)瓦格纳法则:政府活动扩张法则   该理论认为财政支出之所以会不断增长,是因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对政府活动的需求:①维护社会和经济正常秩序;②纠正外部效应等市场失灵问题;③文化、教育、福利等公共支出项目的增长。   (2)皮考克和魏斯曼:梯度渐进增长理论   ①内在原因:公众可容忍税收水平的提高。公众可以容忍的税收负担是财政支出的最高限度。   ②外在原因:当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突变,财政支出出现急剧增加,政府不得不提高税率或借债增加收入,公众所能接受的税收水平也因社会动荡而提高。   (3)马斯格雷夫:经济发展阶段增长理论   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   ①初期阶段:基础设施等政府投资比重较大;   ②中期阶段:私人投资开始上升,政府投资比重有所下降;   ③成熟阶段:追求高质量的生活,要求提供更舒适的环境、更发达的交通、更良好的教育,使政府投资比重加大。   (4)鲍莫尔:非均衡增长理论   将国民经济部门分为生产率不断提高的部门(进步部门)与生产率提高缓慢的部门(非进步部门)两大类别。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生产率偏低的人力密集型公共部门的规模会随进步部门工资率的增长而增长,从而导致政府部门的支出快速增长。   (5)公共选择学派的解释   分别从选民、政治家、官僚行为及民主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理解政府支出规模的新视角。   财政幻觉:选民在进行财政事务决策时,通常更为关心扩大公共支出能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而忽视了税收负担也有可能同时增长,导致选民主动投票支持更大的财政支出规模。
2023-07-23 17:06:561

为什么公共支出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为转移性支出的上升与投资支出的下降?

这是因为在经济发达国家,转移性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较大。出自“瓦格纳法则”,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供参考。
2023-07-23 17:07:061

瓦格纳法则是什么

19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瓦格纳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一著名的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又称为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扩展资料瓦格纳效应影响转轨效应与瓦格纳效应共同影响我国财政支出规模的变化。我国19782006年的财政支出比率出现了先下降后增加的情况。值得注意的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财政支出并没有出现随着经济发展财政支出占国民收入的相对比例越来越高的‘瓦格纳法则”的现象,在1978~1994年,而是出现了相反的情况,财政支出比率呈下降趋势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瓦格纳法则
2023-07-23 17:07:291

什么是瓦格纳法则?

问题1:什么是瓦格纳法则? 问题2:瓦格纳法则是什么意思? 19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瓦格纳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一著名的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法则的具体内容 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 瓦格纳是在对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国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得出这个结论的,他认为这种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 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关系也愈加复杂,由此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要求建立司法组织,这样就需要增加政府公共支出,此为政治因素。 1、政治因素 国家职能的扩展和国家活动范围的扩大 2、经济因素 (1)维护市场秩序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实现,扩大的是市场与市场主体之间的关系日趋复杂,这种复杂性的增加会导致商法极其经济合同的实现,从而要求建立有关的司法和行政制度,以维护市场秩序,这就必然导致财政支出的增长。 (2)解决外部效应的需要 城市化的发展和人口密集的现象开始出现,这会导致一些产品和劳务的外溢性问题,解决这一外部效应问题必须有政府,从而要求政府支出的扩大。 (3)收入弹性 政府的教育、娱乐、文化、卫生和福利等支出的增加是由其需求的收入弹性决定的,所以当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时,公共支出中用于教育、娱乐、文化、卫生和福利等方面的支出也会大幅度的增加。 经济因素是指工业发展带来人口居住密集化,由此将产生外部拥挤性等问题,需要增加公共部门进行管理。此外,教育、文化、保健、福利等支出的增长会以超过GDP 上升的比率而增长。瓦格纳的公共支出理论为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资料所证实。 瓦格纳法则的解释 (1)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存在需要政府的活动增加。瓦格纳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工业化,不断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化,这需要建立司法体系和管理制度,以规范行为主体的社会经济活动。 (2)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及从事的生产性活动,也会随着经济的工业化而不断扩大。因为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更加突出,市场机制不可能完全有效地配置整个社会资源,需要政府对资源进行再配置,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3)城市化以及高居住密度会导致外部性和拥挤现象,这些都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和管制。最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以及福利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要求政府在这些方面增加支出。这就是说,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上述服务的需求增加得更快,政府要为此增加支出。
2023-07-23 17:07:431

瓦格纳法则是什么意思

瓦格纳法则是由德国19世纪经济学家瓦格纳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的关于人均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增长关系的理论。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是在对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国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得出这个结论的,他认为这种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经济因素是指工业发展带来人口居住密集化,由此将产生外部拥挤性等问题,需要增加公共部门进行管理。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涨,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瓦格纳的公共支出理论为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资料所证实。
2023-07-23 17:07:501

瓦格纳法则的意义

瓦格纳法则名词解释:根据戏剧的对象决定主题和布局的原则。瓦格纳法则是德国19世纪经济学家瓦格纳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的关于人均收入和财政支出之间增长关系的理论。瓦格纳法则认为,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瓦格纳认为这种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可以从政治和经济方面加以解释。政治方面,由于国家职能的扩张或国家活动范围的扩大,政府职能的内在质量也逐步提高,需要政府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治安保障和法律设施的提供,使得政府支出必然呈现扩大趋势。经济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居住密集化,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需要增加政府支出。瓦格纳法则的具体内容: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是在对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国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得出这个结论的,他认为这种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关系也愈加复杂,由此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要求建立司法组织,这样就需要增加政府公共支出,此为政治因素。
2023-07-23 17:07:571

什么是瓦格纳法则

19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瓦格纳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一著名的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又称为政府活动扩张法则。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
2023-07-23 17:08:153

瓦格纳法则的简介

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是指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和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财政支出不断增加,即随着人均收入提高财政支出相对规模相应提高。瓦格纳法则的详细介绍19世纪80年代德国著名经济学家瓦格纳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一著名的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是在对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等国的资料进行分析后得出这个结论的,他认为这种财政支出增长的趋势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解释。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关系也愈加复杂,由此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要求建立司法组织,这样就需要增加政府公共支出,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此为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是指工业发展带来人口居住密集化,由此将产生外部拥挤性等问题,需要增加公共部门进行管理。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涨,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瓦格纳的公共支出理论为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资料所证实。 (1)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存在需要政府的活动增加。瓦格纳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工业化,不断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化,这需要建立司法体系和管理制度,以规范行为主体的社会经济活动。(2)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及从事的生产性活动,也会随着经济的工业化而不断扩大。因为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更加突出,市场机制不可能完全有效地配置整个社会资源,需要政府对资源进行再配置,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3)城市化以及高居住密度会导致外部性和拥挤现象,这些都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和管制。最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以及福利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要求政府在这些方面增加支出。这就是说,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上述服务的需求增加得更快,政府要为此增加支出。
2023-07-23 17:08:251

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啊

(1)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存在需要政府的活动增加。瓦格纳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工业化,不断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化,这需要建立司法体系和管理制度,以规范行为主体的社会经济活动。 (2)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及从事的生产性活动,也会随着经济的工业化而不断扩大。因为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更加突出,市场机制不可能完全有效地配置整个社会资源,需要政府对资源进行再配置,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3)城市化以及高居住密度会导致外部性和拥挤现象,这些都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和管制。最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以及福利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要求政府在这些方面增加支出。这就是说,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上述服务的需求增加得更快,政府要为此增加支出。
2023-07-23 17:08:391

瓦格纳法则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啊

  (1)市场失灵和外部性的存在需要政府的活动增加。瓦格纳认识到,随着经济的工业化,不断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化,这需要建立司法体系和管理制度,以规范行为主体的社会经济活动。   (2)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以及从事的生产性活动,也会随着经济的工业化而不断扩大。因为随着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更加突出,市场机制不可能完全有效地配置整个社会资源,需要政府对资源进行再配置,实现资源配置的高效率。   (3)城市化以及高居住密度会导致外部性和拥挤现象,这些都需要政府出面进行干预和管制。最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以及福利服务的需求收入弹性较大,要求政府在这些方面增加支出。这就是说,随着人均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上述服务的需求增加得更快,政府要为此增加支出。
2023-07-23 17:08:461

请问各位大哥 什么是瓦格纳定理啊????

1882年,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u2022瓦格纳(Adolf Wagner)通过对19世纪的许多欧洲国家和日本、美国的公共支出增长情况的考察,提出了“公共支出不断增长法则”,或称“政府活动扩张法则”,又称瓦格纳法则。他认为一国政府的支出与其经济成长间,也就是政府职能的扩大与国家所得的增加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即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就要求保证行使这些国家职能的公共支出不断增加,日益充裕。事实正是这样,“公共支出不断增长”的情况“可由中央及地方政府经费增加的统计上,雄辩地说明这一点。”瓦格纳还认为,只要符合国家职能的要求,即使出现暂时的财政不均衡也无妨。利用公债举办公共事业是可行的,条件是它将来带来的财政收入增加额能抵消这些公共事业的费用。瓦格纳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设施。所谓经济因素,则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需要政府不断介入物质生产领域,因而形成了很多公共企业。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升,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 但瓦格纳关于公共支出增长的含义究竟是指绝对增长还是相对增长,在当时并不清楚。后来,其追随者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其内容可以归纳如下:政府支出的增长幅度大于经济增长是一种必然趋势;政府消费性支出占国民所得的比例不断增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所得的上升,公共部门的活动将日趋重要,公共支出也就逐渐增加。导致财政支出增大的原因主要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原来由私人部门进行的若干活动,逐渐地由政府办理;人口的增加,城市的迅速发展,各种矛盾的激化,使得政府的一般行政、公安司法、经济管理、社会协调等方面支出扩大;由于某些投资所需财力较多,或出于调节经济活动的需要,政府就应参与投资、调控;随着国民所得的增加,政府对文化、福利方面的投资将会成倍增加。 瓦格纳法则适应了当时俾斯麦政府强化国家机器,扩大干预经济,以加紧对内镇压,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政策的需要,成为包括德国在内的各个帝国主义国家推行帝国主义财政政策的理论基础。
2023-07-23 17:08:554

皮科克和威斯曼的替代一规模效应理论与瓦格纳法则的区别

瓦格纳法则与皮科克及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有多方面的区别。 1、理论分析方法不同。 瓦格纳法则是在对许多国家公共支出资料进行实证分析基础上得出的 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是皮克特和威斯曼在瓦格纳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也就是说,瓦格纳法则建立在掌握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之上,而替代规模效应理论,是借鉴和引用瓦格纳分析延伸形成的。2、理论假设不同。 瓦格纳法则属于实证理论 皮科克及威斯曼的替代规模效应理论建立在一种假定上,即政府喜欢多支出、公民不愿意多缴税。 3、理论内容不同。 瓦格纳法则认为,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替代规模效应理论认为,正常情况下,经济发展,以不变的税率所征得的税收也会上升。一旦发生了外部冲突,政府会被迫提高税率,公众此时也会接受提高了的税率,公共支出替代私人支出,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加。但是危机过后,公共支出并不会回复到先前的水平 4、分析因素不同。 瓦格纳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政治因素和经济因素。所谓政治因素,是指随着经济的工业化,正在扩张的市场与这些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的关系会更加复杂,市场关系的复杂化引起了对商业法律和契约要,并要求建立司法组织执行这些法律。这样就需要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和法律设施。所谓经济因素,则是指工业的发展推动了都市化的进程,人口的居住将密集化,由此将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这样就需要政府进行管理与调节工作,需要政府不断介入物质生产领域,因而形成了很多公共企业。 皮克特和威斯曼提出了导致财政支出增长的因素,分为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内在因素是建立在政府喜欢多支出而公民不愿意多缴税假定上;外在因素则是假定发生了外部冲突,导致财政支出的比重增加。
2023-07-23 17:09:323

瓦格纳法则背后的原因何在

随着工业发展,在政治因素方面市场关系复杂化,导致对法律和治安的需求增加 在经济因素方面,工业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产生拥挤等外部性问题,需要政府的管理与调节工作 这些都促使国家活动增长。所以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的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N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
2023-07-23 17:09:521

1996年至今,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是否符合瓦格纳法则?

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政府支出占GDP的比重将会提高,这就是财政支出的相对增长,这一思想是瓦格纳提出的,又被后人归纳为瓦格纳法则。他把导致政府支出增长的因素归结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随着经济的工业化,市场中的当事人之间关系也愈加复杂,由此引起对商业法律和契约的需要,要求建立司法组织,这样就需要增加政府公共支出,把更多的资源用于提供治安的和法律的设施,此为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是指工业发展带来人口居住密集化,由此将产生外部拥挤性等问题,需要增加公共部门进行管理。此外,瓦格纳把对于教育、娱乐、文化、保健与福利服务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归因于需求的收入弹性,即随着实际收入的上长,这些项目的公共支出的增长将会快于GDP的增长。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是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上升,各国国情不同,不同国家和不同发展时期这一比重的高低也是不同的。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变化有其本身的特殊性。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绝对数除1980、1981两年负增长外,其余年份都是增长的。财政支出增长率基本上是一条波折上升的曲线,但财政支出占GDP的则不同。由于财政支出增长速度慢于GDP增长速度,导致财政支出占GDP比重一路下滑,到1997年开始回升,而且回升速度较快。因此,改革开放后,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运行的曲线呈现先逐年下滑而后又逐年回升的特征。这明显体现了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特征。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我国财政支出占GDP比重是比较高的。一方面,在GDP的初次分配中,个人收入所占比重较小,同时,许多个人生活必需品由国家低价乃至无常供给;另一方面,国有企业的利润乃至折旧基金几乎全部上缴国家,相应地,他们的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投资和更新改造投资,全都由国家拨付。经济体制改革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首先要调动微观经济主体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经济充满生机,因而实行放权让利政策是一个必要条件。所以改革之初财政收入增长放慢了,许多项目的支出特别是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便在财政支出账上或多或少有所缩小甚至消失,导致财政支出增长弹性和增长边际倾向的下降。财政支出占GDP比重的逐年下降并不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我国在改革初期之所以下降,是经济体制转轨的必然结果。一旦经济体制迈上市场经济的运行轨道,随着经济改革的逐步到位和GDP的增长,下降的趋势便会中止,转而回升。1998年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回升速度较快。2003年以后由于逐渐转向稳健的财政政策,财政赤字有所压缩,使其增长势头趋缓。我国目前的财政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于03年和04年降到小于一,05年又重新上升到1.26,增长边际倾向为23%,大于当年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这说明财政支出占GDP得比重仍是上升趋势。因此要随时观测财政支出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边际倾向的动向,依据财政政策的变化有意识的调节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变化的趋势。
2023-07-23 17:1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