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请赏析一下王安忆的《长恨歌》

2023-07-24 11:46:47
TAG: 赏析
共1条回复
床单格子

王安忆的《长恨歌》是第五届矛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也因此奠定了它在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地位。它创作于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描写了一个“上海小姐”坎坷的人生。 一个动荡不安的世界,一个美丽女人的一生,一段几十年来的历史。作者用了细腻的笔法,兼用了散文的写法,把这一段历史通过一个女人的悲剧性的一生向我们展示了出来。 《长恨歌》一开篇是对上海弄堂的描写,作家用了一万多字细腻的描写了弄堂的景色、弄堂里的流言、闺阁、鸽子还有弄堂的女儿,就像用细工笔似的,把弄堂里的一切都勾勒出来,整幅画栩栩如生。随着开篇的铺叙,我们可以看出《长恨歌》里的故事就是弄堂的故事。女主角王琦瑶这个名字,最初是以复指的形式出现的,她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书中介绍了她的家庭情况、喜好、性格等,从而就给小说主角奠定了一个普遍性,同时也留给读者一个阅读期待。弄堂里深埋的封建思想残余也成为了王琦瑶悲剧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王琦瑶的故事是从第一部的第二章正式开始的,她的温婉美丽使她上了《上海生活》的封面,此次在众人面前的亮相也为她在“上海小姐”比赛中获得“三小姐”称号奠定了基础,就这样,王琦瑶成为了上海生活的代言人。悲剧也因此展开了,成为了三小姐的王琦瑶的美丽不在是被隐藏的,那是展示在众人面前被人欣赏的了,也因为这样,她出乎意料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前国民党要员李主任的情妇,住进了安静的“爱丽丝”公寓,并因李主任在淮海战役拉开帷幕,黄金价格暴涨,股市大跌等纷乱中由于飞机坠毁死亡后离开了那里,最终安定在平安里。 第二部中故事看似在曲折中要走入平静了,然而严家师母、康明逊与萨沙的出现又给了她另一个悲剧性的故事。王琦瑶一天天大起来的肚子逃不过平安里的眼睛,她是爱孩子的父亲康明逊的,可是封建传统的等级观和世俗观却不允许她妄想,孩子出生了,王琦瑶就成为了一个未婚母亲。一个未婚母亲在当时的社会却是被看不起的,是被鄙视的,是不被理解的,这也是这个社会给王琦瑶的另一个悲剧性情节。 第三部写到了王琦瑶的结局,通过对前面故事的阅读,我也试想过小说的结局,王琦瑶不是那种虚构的空洞的不现实的人物,她是属于我们平凡生活中的一员,因此,平凡的最后应该也是一个平凡的结局,头发花白,孤单一人坐在那弄堂里的昏暗一角,继续着她的故事,她的生活,也就是说故事的结局应该留下一个供人们回味,继续想象的结局。然而,当我看到作者安排的结局时,我感到了震撼,一个上海生活的代言人,最终死在了一个窃贼的手上。神化了的美丽最终还是战胜不了那些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被污染的灵魂,这也就成为了作者安排的最后一个悲剧。而我觉得这样的结局并没有达到作者预先所想达到的加强悲剧性色彩,增加苍凉感的目的,反而来得太仓促了。我认为王琦瑶的悲剧色彩和苍凉感是靠她活着来体现的,如何活下去来表现的,因而这“死”得仓促且有点莫名其妙,同时也在这本本来沉重的书,加上了稚嫩、滑稽的一笔,反而减低了整部小说的悲剧性,这也是我认为作者在写这本书中的一大疏忽之处。 一声长叹,几多悔恨!悲剧的一生,充满了几多叹息,几多无奈!

相关推荐

王安忆长恨歌的原型是谁

  原型是王琦瑶。   王安忆写作《长恨歌》的动机源于在报上看到一则关于“当年的上海小姐被入屋行窃者杀死”的新闻报道,这位小姐叫王琦瑶。   《长恨歌》,当代中国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的长篇代表作之一,1995年发表于《钟山》杂志,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并且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本书中,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支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还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和怨望,她们对情与爱的追求,她们的成
2023-07-24 00:42:151

长恨歌王安忆有什么特点

1、《长恨歌》的语言非常细腻,前几章“弄堂”、“鸽子”、“麻雀”等,都是从城市最细枝末节的地方着墨,可以看出王安忆对上海这座城市的了解,由此表达她对书中人物所在生活环境的感受,也为整篇小说奠定了情感基调。2、《长恨歌》的整个风格就像其名字一样,缠绵、哀婉,充满了诗意,全篇中没有怎么引用诗歌,或故意采用诗歌的形式,而诗意却渗透出来,挡都挡不住的,完全是用富于诗意的散文笔调在写小说,用音乐来做比喻的话,大约就是“如歌的行板”,一唱三叹,富于流动性。
2023-07-24 00:42:221

长恨歌作者等文学常识

《长恨歌》的作者啊是白居玉,我觉得《长恨歌》这篇文章非常的好。
2023-07-24 00:42:318

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王安忆的长恨歌

【简析】: 本诗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只开头一句以汉代唐,其它地名、人名都是实的。诗写于宪宗元和六年(806)冬天,诗人正任屋(今陕西周至)县尉,有一次和陈鸿、王质游仙游寺,经王提议,与陈鸿相约将当时正在民间流传的关于玄宗和宠妃的爱情故事写成作品,陈写成《长恨歌传》,白写了这首诗。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其中有不少名句感人至深,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诗中戏剧化和神话化的描写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是它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原因。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开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2023-07-24 00:43:161

王安忆的《长恨歌》原文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0oRKuRASMFNhHopr7UteFA 提取码:8w7o该小说讲述了王安忆以饱含真情的笔,以自己特有的审美理念,为这个40年代生活在大上海屋檐下的女性涂抹着色彩,或哀怨,或清丽,或从容。《长恨歌》为她赢得了中国长篇小说最高的荣誉——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在王安忆的笔下,上海的弄堂也是有灵魂的,这灵魂也是一个少女的形象——王琦瑶。
2023-07-24 00:43:266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中跨越了哪些历史年代?

  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某大员的“金丝雀”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大员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与女儿的男同学发生畸形恋,最终被失手杀死,命丧黄泉。事实上,在王安忆发表了《长恨歌》后,便有学者或文学评论将之归类为张爱玲的「延续」,试想像着如葛薇龙、白流苏、赛姆生太太等角色的舞台由中华民国的上海转移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上海,一群曾经过着声色的男女,如何在夸张禁欲的政权里,度过馀生。 当然,王安忆的《长恨歌》并非全没有缺点,其缺点亦正如其优点,就是《长恨歌》只是将张爱玲没有全面写出的上海风情给予全面集中的描写,意即是成功地借鉴了别人的创意,非常流畅的将别人零碎描写的东西集中起来全面描写;可是,这些描写却非作者的原创,换言之,她只是依循前人成功的道路。当然,客观来说,王安忆的描写上海的原貌是成功的,亦显出其驾驭长篇巨著的能耐! 王安忆笔下的历史不是我们通常习惯于关注的与重大政治事件紧密联系的历史,而是作为时间的历史。她极力渲染的是各历史时期迷漫于空气中的不同气味、不同氛围、不同的来自感官的特征,她努力准确捕捉的,是各个历史时期中特定个人的生存面目、精神依赖、趣味取向。由于投向历史的视点不是政治,不是历史变迁中存有的政治成份,而是作为时间、年代的历史,历史中的个人,故而,她笔下的历史与个人显得特别平实,真切,贴近,两者的交融也因之更和谐,从而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饱满、浑厚感。"长恨歌" 确实写出了作为年代的历史,写出了存在于历史中的个人。 王安忆之所以看中王琦瑶这个人物,写她,是因在她身上看见了一份怆凉。一份逼人的、摆脱不了的怆凉。这份怆凉与其说来自命运来自历史变迁,不如说来自生命本身;与其说来自王琦瑶,不如说来自王安忆自己。这份怆凉是王安忆人到中年对生命的感悟,是对美好生命流水般逝去的一首挽歌、一声叹息。"长恨歌"最大的成功正在于以冷静的旁观角度叙述了这份实在的、透自骨髓、挥之不去的怆凉。 王安忆的感觉很好,想象力很好。而且,她的感觉和想象很特别。她的感觉、想象常常不是感性的,而是理性的;不是感性的抒发与接收,而是理性的断语。理性归纳过的感觉与想象所能拥有的空间应该很有限,但在王安忆那则泉涌不息,无穷无尽,被用得层层叠叠。在读者一而再,再而三地感觉她的刻意、堆砌、笨拙感觉得不耐烦,感觉得有点累时,又不得不叹口长气,无可奈何、心服口服地承认她的感觉、想象独特且准确,承认她的感觉、想象是她脑中流出的,信手拈来的,承认这是她的风格,至少是"长恨歌"这部小说的风格--就像"长恨歌"的一个"记号"。 补充一句,"长恨歌"那些堆砌而成的"硬写"、"死写" 看惯了倒也看出了味道,看出了合理性,尤其结合故事、人物一起看(故事叙说,人物心理捕捉,向来是王安忆的强项) ,甚至觉得它们必不可少,觉得正是它们使这本书厚重起来的。 还得略谈"长恨歌"的不足。比如说,关于王琦瑶的女儿薇薇;比如说,王琦瑶被长脚杀死...... 薇薇这个人物可有可无,没有也许更好。作者想通过青少年薇薇写出那个年代,可薇薇没写好那年代也没写好。明确让人感到的,只剩作者写微微的用心(又一个刻意)。王琦瑶为什么会死?作者想以她的死来加强悲剧效果,加强她身上存有的那种怆凉感。然而,王琦瑶身上的怆凉感不是靠死来突出的,而是靠活,靠她怎么活下去怎样活出怆凉来。长脚杀王琦瑶杀得莫名其妙,杀得太戏剧化,这一杀,将一本沉甸甸的书、将一个严肃的作家,"杀"出了一些轻浮、杀出了一些稚嫩。 然而,"长恨歌"纵有再多的不足,一切不足在她获得的巨大成功面前都显得不重要。 "长恨歌"不可取代,王安忆不可取代。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1043777.html?si=4  
2023-07-24 00:43:513

《长恨歌》作者王安忆是哪一年代出生的?

"1955年随母移居上海。1961年入淮海中路小学,1967年入向明中学读初中。1970年到安徽五河插队。1972年考人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在乐队拉大提琴,并参加一些创作活动。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78年调上海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任编辑。1980年曾入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习。因发表短篇小说《雨,沙沙沙》(《北京文艺》1980年6期)等雯雯系列小说而引人注目。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后担任中国作协理事。上海作协副主席。著有中短篇小说集《雨,沙沙沙》、《流逝》、《小鲍庄》、《尾声》、《荒山之恋》、《海上繁华梦》、《神圣祭坛》、《乌托邦诗篇》等,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十三章》、《米尼》、《纪实与虚构》、《长恨歌》等。其中《本次列车终点》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流逝》、《小鲍庄》分获1981—1982年、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其作品在海内外都有较大影响。80年代中期以前的作品多以知青为题材,表现其人生的追求和向往,以心理描写见长。80年代中期以后则着力于人性和人的生命本相的探索,如“三恋”等。90年代以后开始追求新的叙事风格,以《叔叔的故事》、《乌托邦诗篇》等为代表,她用现实世界的原材料来虚构小说,以小说的精神力量改造日渐平庸的客体世界,营造体现知识分子群体传统的精神之塔。近来语言变化更为明显,由简洁而趋拥挤,如《长恨歌》等,对上海这个城市作细致入微的繁复的描绘。
2023-07-24 00:43:581

《长恨歌》是哪个朝代,谁写的?为什么写?具体内容是什么?

朝代:唐作者:白居易创作原因: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主要内容: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 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原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译文:唐明皇爱好女色一直在寻找绝色美女, 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的。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养在深闺之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天生丽质让她很难埋没人世间,果然没过多久便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她回眸一笑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宫中的其他妃嫔都显得黯然失色。春季寒冷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润的泉水洗涤着白嫩滋润的肌肤。宫女搀扶起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由此开始得到皇帝的恩宠。鬓发如云脸似花头戴金步摇,温暖的芙蓉帐子里与皇上共度春宵。只恨春宵太短一觉就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君王从此再也不早朝了。承蒙皇上的恩宠忙得没有片刻闲暇,春日陪皇上一起出游晚上夜夜侍寝。后宫中妃嫔不下三千人,却只有她独享皇帝的恩宠。金屋中梳妆打扮夜夜撒娇不离君王,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更添几许风韵。兄弟姐妹都因她列土封侯,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都改变了心意,变成了不重视生男孩而重视生女孩。骊山华清宫内玉宇琼楼高耸入云,清风过处仙乐飘向四面八方。轻歌曼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观看却百看不厌。渔阳叛乱的战鼓声震耳欲聋,宫中停奏霓裳羽衣曲。九重门的京城发生战事,君王带着群臣美眷向西南逃亡。皇帝仪仗队车队走走停停,到了距长安一百多里的马嵬坡。御林军停止前进要求赐死杨贵妃君王无可奈何,只得在马嵬坡下缢杀杨玉环。贵妃头上的饰品丢弃在地上无人收拾,首饰金雀钗玉簪珍贵头饰一根根。皇帝欲救不能掩面而泣,回头看到贵妃惨死的场景血泪止不住地流。风刮起黄尘格外萧索,回环曲折穿栈道车队踏上了剑阁古道。峨眉山下行人稀少,旌旗无色日月无光。蜀地山清水秀,引得君王相思情。在行宫看见月色就伤心,夜里听到铃声就断肠痛苦。时局好转皇帝重返长安,路过马嵬坡睹物思人徘徊不前。马嵬坡下荒凉黄冢中,佳人容颜再不见唯有坟茔躺山间。君臣相顾泪湿衣衫,向东望无心鞭马任由马前进回京城。回来一看池苑的地方依旧,太液池边芙蓉仍在未央宫中垂柳未改。芙蓉开得像玉环的脸柳叶儿好似她的眉,此情此景如何不伤心落泪。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兴庆宫和甘露殿秋草丛生,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人打扫。梨园歌舞艺人头发已雪白,椒房侍从宫女红颜尽褪。晚上宫殿中流萤飞舞玄宗悄然思念贵妃,孤灯油尽仍难以入睡。迟缓的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星河泛白天快要亮了。鸳鸯瓦上霜花重生,冰冷的翡翠被里谁与君王同眠?阴阳相隔已经一年,为何你从未在我梦里来过?有个从临邛来长安的道士,据说他能用精诚招来贵妃魂魄。君王思念贵妃的情意令他感动,于是道士尽力去寻找贵妃的魂魄。腾云驾雾如闪电,上天下地找了个遍。找遍九天之上寻遍九地之下,却还是茫茫不见所寻不得。忽然听说在海上有一座仙山,这座仙山被云雾环绕隐隐约约。华美精巧的楼台阁被五彩云霞托起,那里面体态轻盈柔美的仙女数之不尽。当中有一个人字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好像就是君王要找的杨玉环。使者来到金阙西边叩响玉石雕做的院门轻声呼唤,仙府庭院重重须经辗转通报。太真听说君王的使者到了,从绣饰华美的帐子里惊醒。穿上衣服推开枕头出了睡帐,珠帘与银饰的屏风接连不断地打开。半梳着云鬓刚刚睡醒,来不及梳妆歪带着花冠就出厅堂来了。轻柔的仙风吹拂着衣袖微微飘动,就像中国的宫廷乐舞。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长流,犹如春天带雨的梨花。含情凝视天子使者托他深深谢君王,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昭阳殿里的姻缘早已隔断,蓬莱宫中的孤寂时间还很漫长。从仙境遥望人世间,看不到魂牵梦萦的长安只看到茫茫尘雾。只有用当年的信物表达我的深情,钿盒金钗你带去给君王做纪念。把金钗、钿盒分成两半,我和君王各自留一半。但愿我们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临别时殷勤地托使者寄语君王表情思,寄语中的誓言只有君王和我知道。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夜半无人我们共起山盟海誓。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扩展资料:1、《长恨歌》创作背景《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2、赏析《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中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2023-07-24 00:44:083

长恨歌是谁的作品

  《长恨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长恨歌》的同名作品有著名作家王安忆和端木摇创作的小说;此外还有我国著名音乐家黄自创作的同名声乐作品以及木偶片、电视剧、香港电影等。  《长恨歌》,当代中国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的长篇代表作之一,1995年发表于《钟山》杂志,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并且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本书中,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支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还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和怨望,她们对情与爱的追求,她们的成败,在我们眼前依次展开。王安忆看似平淡却幽默冷峻的笔调,在对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津津乐道中,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
2023-07-24 00:44:401

如何评价王安忆的《长恨歌》?

01又一次翻起王安忆的《长恨歌》,伴着武汉的雨,细细读过。再读《长恨歌》的感觉,像慢品一杯浮着奶泡的卡布奇诺。入口香甜、酥软,有种甜腻的感觉,甜味消散,咖啡豆原有的苦涩和浓郁缓缓袭来,如梅雨般绵长,淅淅沥沥,带着点轻微沉重的感觉。恍惚间,杯已见底,咖啡馆人来人往,而我一个人,孤独怅惘。我只能低头吟诗,嗓音嘶哑:“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02人生就是一个逐渐失去的过程,到现在,我才真正发现:人生所有的伤感,大都和时光有染。《长恨歌》,长恨,直到绝期。都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而回应王琦瑶的,却是四十年的默默坚守与顾影自怜。曾经的大上海、三小姐、青春、骄傲、往日辉煌,各自散落在时光里,消磨在弄堂里,被岁月的铜鏊,慢慢熬干。这四十年,不是风风雨雨的四十年,而是小心坚守卑微骄傲的四十年。王琦瑶的起点太高,如浮云,似霞光,瞬间腾起于高处,享受过一时的俯瞰。但也因为这太高的起点,她的人生,终结在了青春时光里,而之后的四十年,只能默默无光。名利,过早地搅浑了少女心中的一汪清水,而过早看穿人生的代价便是:男人只是过客,此地空余黄鹤。于是,她的悲伤,不会转瞬即逝;她心中所恨,不似过眼云烟。“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曾经的杨贵妃是这样,现在的王琦瑶,也如此。03人活一世,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在王琦瑶生命中驻足过的男人,李主任是面子,他叱咤风云,曾经拥有极大权力和无数财富,可以随意操控别人的命运。对于李主任而言,他不接受人的爱,他只接受人的命运,而王琦瑶,“依偎在李主任的怀里,心是落了地的,很踏实的感觉”。阿二、康明逊、萨沙、程先生、老克腊,他们中,有的人一直是王琦瑶心里的里子,而有些,是王琦瑶在寂寞生活中所希望得到的里子。王琦瑶自己觉得,“她这一辈子,要说做夫妻,就是和李主任了,不是明媒正娶,也不是天长地久,但到底是有恩又有义的”。但强者似乎永远是面子一般的李主任,在命运的的大手下,也不过如秋风扫过的叶子,随意摇摆。滚滚长江东逝水,多少英雄,早已被,浪花淘尽。在生命的田垄上,人,如禾苗,转瞬就被刈去。风景总归是风景,外面再美,也不如里面的点点滴滴,王琦瑶也去爱了,但阿二是一场梦,康明逊只是一次罗曼蒂克,萨沙是一颗棋子,程先生是千年备胎,而老克腊,也只是王琦瑶寂寞无奈时的一个依赖。爱情,既有今生,何必来世!但王琦瑶的今生,早已经无法爱,她的余生,只可以回味曾经辉煌的余温。她曾经年轻过,天真无邪过,也许平平淡淡的生活,可以让她拥有真正的爱情。但早早经历过人世繁华和世事变迁,王琦瑶的眼里,哪还有无产者的地位。她有的,只是寂寞,是寂寞加寂寞,寂寞套寂寞,里里外外的寂寞……04王琦瑶的故事,发生在其他地方,都有些牵强,但在上海,恰如其分。这里,前有张爱玲,后有王安忆;这里有纸醉金迷,也有大江东去;这里弄堂深深,流言漫漫,影影绰绰,云遮雾绕。上海,是一座女气的城市。王安忆说:“上海的繁华其实是女性风采的,风里传来的是女用的香水味,橱窗里的陈列,女装比男装多。那法国梧桐的树影是女性化的,院子里夹竹桃丁香花,也是女性象征。梅雨季节潮黏的风,是女人在撒小性子,叽叽哝哝的沪语,也是专供女人说体己话的。这城市本身就像是个大女人似的,羽衣霓裳,天空撒金撒银,五彩云是飞上天的女人的衣袂。”这里的风景,迷你的眼,可当你睁开眼,却什么也没有。三小姐翻篇了,“沪上淑媛”成幻想了,满足王琦瑶一切虚荣的李主任,也在命运的大海里搁浅了,上海留给王琦瑶的,是如胶片纸一样的回忆,四十年细腻深刻到骨的寂寞,窗外,永远漆黑,而心里,也漆黑一片。王琦瑶在最好的年纪,在夜上海穿上了最美的婚服,繁华过去,当初的婚服,原来就是埋葬她的丧服。有人说:“大多数人,四十岁就死了,八十岁才埋。”而王琦瑶,二十多岁就死了,六十多岁,才埋。05《长恨歌》这本书,读着读着就陷进去了,它是一杯苦咖啡,但你必须,慢慢品。这里有上海,有时代,有爱情,但更多的,是低回婉转的寂寞与悲哀。恨,长恨,哀怨、惆怅,填满心房,最后谱成了一首歌,长恨歌。但时光终会把所有带去,所有办不到的,时光都会办到。原来都是一场梦,醒来才觉,太可笑!
2023-07-24 00:44:471

王安忆 长恨歌

【韵译】: 唐明皇好色,日夜想找个绝代佳人; 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 杨玄瑛有个女儿才长成,十分娇艳; 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就的一身丽质,很难长久弃置; 有朝一日,被选在皇帝身边做妃嫔。 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 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万分。 春寒料峭,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 温泉水润,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身。 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 初蒙皇恩润泽时,就这般娇娆涔涔。 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 芙蓉帐里,与皇上度着温暖的春宵。 情深春宵恨太短,一觉睡到日高起; 君王深恋儿女情,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欢侍君饮,终日陪伴无闲时; 春从春游夜专守,双双形影不分离。 后宫妃嫔有三千,个个姿色象女神; 三千美色不动心,皇上只宠她一人。 金屋中阿娇妆成,夜夜娇侍不离分; 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伴随着春心。 姊妹封夫人兄弟封公卿,封地受奖; 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使得天下的父母,个个改变了心愿; 谁都看轻生男孩,只图生个小千金。 骊山北麓华清宫,玉宇琼楼耸入云; 清风过处飘仙乐,四面八方都可闻。 轻歌慢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 君王终日都观看,欲心难足无止境。 忽然渔阳战鼓响,惊天动地震宫阙; 惊坏跳舞的歌伎,停奏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楼与宫阙,烽火连天杂烟尘; 千军万马护君王,直向西南急逃奔。 翠华龙旗一路摇,队伍走走又停停; 西出都城百来里,来到驿站马嵬亭。 龙武军和羽林军,六军不走无奈何; 缠绵委屈的美人,最终马前丧了生。 贵妃头上装饰品,抛撒满地无人问; 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 君王宠爱救不了,掩面哭成个泪人; 回头再看此惨状,血泪交和涕淋淋。 秋风萧索扫落叶,黄土尘埃已消遁; 回环曲折穿栈道,队伍登上了剑门。 峨嵋山下路险隘,蜀道艰难少人行; 旌旗黯黯无光彩,日色淡淡近黄昏。 泱泱蜀江水碧绿,巍巍蜀山郁青青; 圣主伤心思贵妃,朝朝暮暮恋旧情。 行宫之内见月色,总是伤心怀悲恨; 夜雨当中闻铃声,谱下悲曲雨霖铃。 天旋地转战乱平,君王起驾回京城; 到了马嵬车踌躇,不忍离去断肠人。 萋萋马嵬山坡下,荒凉黄土坟冢中, 美人颜容再不见,地上只有她的坟。 君看臣来臣望君,相看个个泪沾衣; 东望京都心伤悲,任凭马儿去驰归。 回到长安进宫看,荷池花苑都依旧; 太液池上芙蓉花,未央宫中垂杨柳。 芙蓉恰似她的面,柳叶好比她的眉; 睹物怎能不思人,触景不免双目垂。 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 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 兴庆宫和甘露殿,处处萧条长秋草; 宫内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有人扫。 当年梨园的弟子,个个新添了白发; 后妃宫中的女官,红颜退尽人衰老。 夜间殿堂流萤飞,思想消沉心茫然; 终夜思念睡不着,挑尽了孤灯心草。 细数迟迟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 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 冷冰冰的鸳鸯瓦,霜花覆盖了几重; 寒刺刺的翡翠被,谁与皇上来共用? 生离死别远悠悠,至今已经过一年; 美人魂魄在何方,为啥不曾来入梦? 四川有个名道士,正到长安来做客; 能用虔诚的道术,招引贵妃的魂魄。 辗转相思好伤神,叫人对王表同情; 就叫方士去努力,专意殷勤去找寻。 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 升天入地去寻求,天堂地府找个遍。 找遍了整个碧空,找遍了整个黄泉; 天茫茫来地苍苍,找遍天地没看见。 忽然听说东海上,有座仙山蓬莱山; 仙山耸立在云端,云来雾去缥渺间。 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 天仙神女多无数,个个绰约又多姿。 万千娇美仙女中,有个芳名叫太真; 肌肤如雪貌似花,仿佛是要找的人。 方士在金阙西厢,叩开白玉的大门; 他托咐侍女小玉,叫双成通报一声。 猛然听到通报说:唐朝天子来使者; 九华帐里太真仙,酣梦之中受震惊。 推开睡枕揽外衣,匆忙起床乱徘徊; 珍珠廉子金银屏,一路层层都敞开。 乌去发髯半偏着,看来刚刚才睡醒; 花冠不整都不顾,匆匆跑到堂下来。 轻风吹拂扬衣袖,步履轻轻飘飘举; 好象当年在宫中,跳起霓裳羽衣舞。 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纵横四处洒; 活象春天新雨后,一枝带雨的梨花。 含情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 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情,年深月久已断绝; 蓬莱宫中度时日,仙境幽幽万古长。 回头俯身向下看,滚滚黄尘罩人间; 只见尘雾一层层,京都长安看不见。 只有寄去定情物,表表我深情一往; 钿盒金钗寄你去,或许能慰藉君王; 金钗儿我留一半,钿合儿我留一扇; 擘金钗来分钿盒,一人一半各收藏。 但愿我们两颗心,有如钗钿一样坚; 不管天上或人间,终有一日会相见; 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 寄语之中有誓词,唯有他俩心里知。 当年七月七日夜,我俩相会长生殿; 夜半无人两私语,双双对天立誓言: 在天上,我们愿作比翼齐飞鹣鹣鸟; 在地上,我们甘为永不分离连理枝。 即使是天长地久,总会有终了之时; 唯有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
2023-07-24 00:45:272

王安忆的《长恨歌》

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某大员的“金丝雀”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大员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与女儿的男同学发生畸形恋,最终被失手杀死,命丧黄泉。补充一句,"长恨歌"那些堆砌而成的"硬写"、"死写" 看惯了倒也看出了味道,看出了合理性,尤其结合故事、人物一起看(故事叙说,人物心理捕捉,向来是王安忆的强项) ,甚至觉得它们必不可少,觉得正是它们使这本书厚重起来的。
2023-07-24 00:45:361

王安忆为什么要给她的书命名为长恨歌?

读王安忆的"长恨歌" "长恨歌"前几十页我不喜欢。感觉中,王安忆是在和张爱玲较劲。她的写作独白是:你张爱玲能写,我也能写;你写得好,我写得绝不比你差。然而,张爱玲笔下的上海、上海人,是活的,传神的,是她用敏锐的五官切实感觉来而后轻松挥洒出的,而王安忆笔下的上海、上海人,是她坐在黑漆漆的斗室中,凭借电影、图片、听来的故事和一些文字记载开展想象,然后将想象蘸上干乎乎的墨水,使劲挤呀挤地"挤"出来的。她依赖的是她的勤奋、毅力和刻苦,依赖的是她丰富的想象力和感觉。她是在用想象与感觉堆砌,靠堆砌来"硬写"、"死写"、"愣头愣脑"地写......她写"弄堂",写"流言",写"鸽子",一写就是好几页,"咬 住"不放,写得实在很笨。 要不是"长恨歌"得了"茅盾文学奖",我想我是不会继续看下去的。 然而,幸亏我继续看下去了。继续看下去后,我的看法完全变了。 "长恨歌"是写前国民党要员的情妇王琦瑶几十年来的生活。通过王琦瑶写了几十年历史,或说通过几十年历史写了王琦瑶的命运。王安忆笔下的历史不是我们通常习惯于关注的与重大政治事件紧密联系的历史,而是作为时间的历史。她极力渲染的是各历史时期迷漫于空气中的不同气味、不同氛围、不同的来自感官的特征,她努力准确捕捉的,是各个历史时期中特定个人的生存面目、精神依赖、趣味取向。由于投向历史的视点不是政治,不是历史变迁中存有的政治成份,而是作为时间、年代的历史,历史中的个人,故而,她笔下的历史与个人显得特别平实,真切,贴近,两者的交融也因之更和谐,从而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饱满、浑厚感。"长恨歌" 确实写出了作为年代的历史,写出了存在于历史中的个人。 我觉得,王琦瑶这个人我认识,严家师母、毛毛娘舅我也认识,他们似乎就住在我童年、少年、青年时上海住的那条弄堂隔壁。这些遗老遗少身上散发出一股樟脑丸气味。他们是躺在旧时的记忆上活过来的。"旧时",是他们家中不太打开的箱底压着的几件曾经漂亮过的西装与旗袍。他们彼此靠着对这种樟脑丸气味、"西装、旗袍"气味的记忆、嗅觉、感情走到一起的...... 王安忆之所以看中王琦瑶这个人物,写她,是因在她身上看见了一份怆凉。一份逼人的、摆脱不了的怆凉。这份怆凉与其说来自命运来自历史变迁,不如说来自生命本身;与其说来自王琦瑶,不如说来自王安忆自己。这份怆凉是王安忆人到中年对生命的感悟,是对美好生命流水般逝去的一首挽歌、一声叹息。"长恨歌"最大的成功正在于以冷静的旁观角度叙述了这份实在的、透自骨髓、挥之不去的怆凉。 王安忆的感觉很好,想象力很好。而且,她的感觉和想象很特别。她的感觉、想象常常不是感性的,而是理性的;不是感性的抒发与接收,而是理性的断语。理性归纳过的感觉与想象所能拥有的空间应该很有限,但在王安忆那则泉涌不息,无穷无尽,被用得层层叠叠。在读者一而再,再而三地感觉她的刻意、堆砌、笨拙感觉得不耐烦,感觉得有点累时,又不得不叹口长气,无可奈何、心服口服地承认她的感觉、想象独特且准确,承认她的感觉、想象是她脑中流出的,信手拈来的,承认这是她的风格,至少是"长恨歌"这部小说的风格--就像"长恨歌"的一个"记号"。 补充一句,"长恨歌"那些堆砌而成的"硬写"、"死写" 看惯了倒也看出了味道,看出了合理性,尤其结合故事、人物一起看(故事叙说,人物心理捕捉,向来是王安忆的强项) ,甚至觉得它们必不可少,觉得正是它们使这本书厚重起来的。 还得略谈"长恨歌"的不足。比如说,关于王琦瑶的女儿薇薇;比如说,王琦瑶被长脚杀死...... 薇薇这个人物可有可无,没有也许更好。作者想通过青少年薇薇写出那个年代,可薇薇没写好那年代也没写好。明确让人感到的,只剩作者写微微的用心(又一个刻意)。王琦瑶为什么会死?作者想以她的死来加强悲剧效果,加强她身上存有的那种怆凉感。然而,王琦瑶身上的怆凉感不是靠死来突出的,而是靠活,靠她怎么活下去怎样活出怆凉来。长脚杀王琦瑶杀得莫名其妙,杀得太戏剧化,这一杀,将一本沉甸甸的书、将一个严肃的作家,"杀"出了一些轻浮、杀出了一些稚嫩。 然而,"长恨歌"纵有再多的不足,一切不足在她获得的巨大成功面前都显得不重要。 "长恨歌"不可取代,王安忆不可取代。
2023-07-24 00:45:462

我国现代作家王安忆的作品《长恨歌》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王安忆的《长恨歌》主要写小市民王琦瑶的人生三部曲:年轻时代参加上海的选美活动,一举成名,随即又成了国民党某要员的外室;中年时代蛰居上海弄堂,与一群游离于体制外的市民整日沉浸在怀旧中,并演出了一场多余人的爱情悲喜剧;老年时代适逢改革开放,旧上海的繁华梦又重新发出迷醉的诱惑力,结果吸引了一批粗鄙腐烂的寄生者,作为旧梦象征的王琦瑶被谋杀。小说通过一个人的命运象征了上海近40年的命运,意蕴丰富地表现了上海的市民文化本身的生命力与魅力。
2023-07-24 00:46:011

长恨歌的创作者

长恨歌的作者是王安忆王安忆,1954年出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到沪,970年赴安徽插队落户,1972年考入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回上海,任《儿童时代》小说编辑,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专业创作至今。自1976年发表第一篇散文,至今出版发表有小说《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站》、《流逝》、《小鲍庄》、《叔叔的故事》、《69届初中生》、《长恨歌》等短、中、长篇,约有400万字,以及若干散文、文学理论。其中一度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二度获全国中篇小说奖。翻译为外国语的有英、法、荷、德、日、捷、韩等文字。《长恨歌》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和怨望,她们对情与爱的追求,她们的成败,在我们眼前依次展开。王安忆看似平淡却幽默冷峻的笔调,在对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津津乐道中,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
2023-07-24 00:46:102

长恨歌的作者

白居易  王安忆  《长恨歌》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长恨歌》共分三大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其中开头八句写杨贵妃的美貌和被唐明皇所求得。明是唐皇而诗中却说“汉皇”,这是唐朝人由写古题乐府留下来的习惯。倾国:指倾国倾城的美女。御宇:指作皇帝,统治天下。从“春寒赐浴华清池”到“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十八句,写杨贵妃的受宠和由此形成的杨氏家族的豪贵。华清池:在今西安市东临潼县南的骊山上,上有皇帝的行宫,以温泉闻名。凝脂:比喻人的皮肤洁白光润。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废政事。“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写杨贵妃被宠的程度,简直是形影不离。接着作者又用汉武帝宠爱陈阿娇,要为阿娇造一座金屋子的典故来比喻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贵妃一人受宠,杨氏族门立刻权势逼人。哥哥杨国忠当了宰相,几个姊妹都被封为大国夫人,争权斗富,不可一世。杜甫的《丽人行》就是写的这桩事。皇帝后妃也是人,也有情欲,这点与平民没有区别;但是皇帝手中有无尚的权威,他的情欲往往和这种无尚权威的运用密不可分。这就使他们的爱情效果与平民大不相同了。好色并不是了不起的罪过,但由好色而导致滥加封赏,使坏人窃弄权柄,紊乱朝纲,这就离亡国灭家不远了。所以我们评论帝王的爱情一定不要离开他们生活的具体内容及其社会效果。“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这四句又和前面的“从此君王不早朝”相呼应,进一步描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政误国。唐朝统治者这种豪华奢侈的生活,是建立在残酷地掠夺劳动人民,使劳动人民陷于极度贫困的基础之上的。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描写了一段唐明皇与杨贵妃在骊山上的享乐生活后,接着说:“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又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伥难再述。”正是因为统治集团如此昏庸腐朽,阶级矛盾又如此尖锐,所以当安禄山这个大野心家一旦发起叛乱,唐王朝这座炫人眼目的金字塔立刻就倾倒崩溃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正是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过程。渔阳:郡名,郡治在今天津蓟县。这一带有时称渔阳郡,有时又称范阳郡。安禄山当时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大本营就在渔阳。鼓:军中使用的乐器。渔阳鼙鼓,即指安禄山率领的造反军队;安禄山发动叛乱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霓裳羽衣曲:舞曲名,开元中来自西凉。据说唐明皇曾亲自对它进行过加工润色,并为之制作歌辞。杨贵妃进宫后,善为此舞。  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为第二段,写马驿兵变,杨贵妃被杀,以及从此以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其中开头十句讲马嵬驿兵变。九重城阙:指首都。皇帝的宫庭有九道门,故称皇宫曰九重。烟尘:指敌警。千乘万骑西南行:指唐明皇等离长安往四川逃跑,事在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翠华:指皇帝的仪仗。西出都门百余里,其地即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西。六军:古称天子的军队,这里指唐明皇的卫队。不发:不再继续前进,这里即指兵变。当时乱兵先杀了杨国忠及杨贵妃的两个姊妹,又逼着唐明皇将杨贵妃赐死。花、翠翘、金雀钗、玉搔头:都是杨贵妃头上的饰物。“黄埃散漫风萧索”以下八句写唐明皇在前往成都的路上以及在成都的日子里对杨贵妃的思念。云:山中的空中通道。剑阁:即剑门关,古时陕西四川间的险要关塞,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峨嵋山:在今四川峨嵋县西南,不在由陕西入四川的路上,这里是诗人为强调川陕间山路艰难而漫加堆砌。李白《蜀道难》中有所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同误。“天旋地转回龙驭”以下四句写唐军收复长安后,唐明皇由成都回京再次经过马嵬驿时的见今思昔,对景伤情。天旋地转:指形势变化,唐军收复两京。事在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月、十月。龙:指唐明皇的车驾。不见玉颜空死处,只有空坟,而尸体不见了。从此故事增入神话色彩,当时有种传说,说杨贵妃已经“尸解”成仙而去。“君臣相顾泪沾衣”以下二十句写唐明皇回京后的见物思人,悲不欲生。信马归:听凭马自己行走,极言人心无绪的样子。太液:大明宫内的池水名。未央:汉代皇帝居住的宫殿名,这里借指唐代的大明宫。西宫:太极宫,唐人称之为“西宫”或“西内”。南内:兴庆宫。唐人称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为三大内。大明宫是当时的皇帝唐肃宗居住的地方。已经退位的唐明皇回京后先后曾被安置在太极宫和兴庆宫居住。梨园弟子:指昔日曾经侍奉过唐明皇的宫廷歌舞班子,据说唐明皇曾亲自教过他们排练。椒房:后妃居住的宫室,以花椒和泥涂壁,一取其香,二取其多子。阿监:太监。青娥:指宫女。以上两句分承唐明皇与杨贵妃,是说昔日曾经侍应过他们的人现在都已经老了。鸳鸯瓦:房顶上俯仰相扣的屋瓦。翡翠衾:用翡翠羽毛装饰的被子。以上层层铺陈,说明唐明皇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无物无景不在勾起他对杨贵妃的怀恋。   文/韩兆崎 来源:中广网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清,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  白居易  古代的《长恨歌》作者是白居易!   现代的《长恨歌》作者是王安忆!  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过叙事诗《长恨歌》  当代著名中年女作家王安忆写过长篇小说《长恨歌》  古代的《长恨歌》著者是白居易!现代的《长恨歌》作者是王安忆!  白居易
2023-07-24 00:46:317

《长恨歌》是什么

  1.《长恨歌》是中国唐朝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公元806年(元和元年)。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  长恨歌  作者: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 王安忆《长恨歌》(新版)  《长恨歌》,当代中国著名作家王安忆的长篇代表作之一。内容简介    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李主任的“金丝雀”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李主任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女儿同学的男朋友为了金钱,把王琦瑶杀死,使其命丧黄泉。  (后拍成同名电视剧)  3.中国电影名,上海电影制片厂、英皇影业有限公司等联合摄制于2005年,根据王安忆同名小说改编;电影讲述的是一名上海传奇美女的一生。蒋丽莉家境殷实,王绮瑶与蒋丽莉从中学时代就是好朋友,她们的姐妹情谊持续了几十年,虽然其间有一些女孩间的小小的明争暗斗。后来她们跟蒋丽莉的表哥一起在拍电影的片场玩,结识了程先生。程先生非常执着地爱上了王绮瑶,而蒋丽莉却一直默默地爱着程先生,为了友情,她牺牲了爱情,最后独自去了香港……本片荣膺威尼斯电影节欧洲艺术交流奖。
2023-07-24 00:46:487

王安忆长恨歌赏析

《长恨歌》作者: 王安忆isbn: 7506309572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出版年: 2000-11-1简介 · · · · · · 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某大员的“金丝雀”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大员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与女儿的男同学发生畸形恋,最终被失手杀死,命丧黄泉。作者简介 1954年出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到沪。1970年赴安徽插队落户,1972年考入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回上海,任《儿童时代》小说编辑,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专业创作至今。 自1976年发表第一篇散文,至今出版发表有小说《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站》、《流逝》、《小鲍庄》、《叔叔的故事》、《69届初中生》、《长恨歌》等短、中、长篇,约有400万字,以及若干散文、文学理论。其中一度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二度获全国中篇小说奖。翻译为外国语的有英、法、荷、德、日、捷、韩等文字。
2023-07-24 00:47:112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写于哪一年

1995--------------在王安忆小组里转摘来的---------她提到了程先生那段--回忆一下子来了---------1,本人写于一九九五年的长篇《长恨歌》,可说迎头赶上风潮,但又带来另一种不幸,它被安在潮流的规限里,完全离开小说的本意。在此,趁作序近水楼台,当为自己辩解几句。我想说的是,小说的第一部应是不如人意,小说家陈村曾批评过,这一部里尽是想当然,片厂试镜想当然,“沪上淑媛”想当然,选美胜出想当然,上海小姐当然要被金屋藏娇,藏娇人当然要遇不测……但恰是这一部最为看好,因最合乎大众的上海想象,而这一部我又跨越不过去,大量的交代任务要在这里完成,否则便无法开展故事。重要的情节是发生在第三部,王琦瑶和她的下一辈人邂逅,就如苏青说的,在人家的时代里,就好比寄人篱下。第二部是一个过渡,可是我却自觉得这一部写得最称心,这就和感性有关了。六十年代,在我是知觉初醒,人和事渐渐浮向水面,轮廓绰约,气息悠然弥散,无处不至。这一部,一旦开头便从容而下,就像自己会生长一样,枝叶藤蔓盘错。这是写作中最好的状态,所有的人物都在自由活动,主动走向命运。我被自己所感动,程先生身体落地后的那一节,我至今能背诵出来:“你有没有看见过卸去一面墙的房屋,所有的房间都裸着,人都走了,那房间成了一行行的空格子。”故事到这里似已倾向终止,事实上,我的目标还未抵达,于是,重振旗鼓,再向第三部进发,是第三部里的情节决定我写这个小说。女主角的结局十分不堪,损害了她的优雅,也损害了上海的优雅,可是倘没有这结局,故事就将落入伤感主义,要靠结局来拯救,却又力量单薄,所以,略一偏,就偏入浪漫爱情小说,与时尚合流。我选它入丛书,期待的是新一轮的阅读,能归回我的初衷。
2023-07-24 00:47:183

怎样评价王安忆的《长恨歌》

01又一次翻起王安忆的《长恨歌》,伴着武汉的雨,细细读过。再读《长恨歌》的感觉,像慢品一杯浮着奶泡的卡布奇诺。入口香甜、酥软,有种甜腻的感觉,甜味消散,咖啡豆原有的苦涩和浓郁缓缓袭来,如梅雨般绵长,淅淅沥沥,带着点轻微沉重的感觉。恍惚间,杯已见底,咖啡馆人来人往,而我一个人,孤独怅惘。我只能低头吟诗,嗓音嘶哑:“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02人生就是一个逐渐失去的过程,到现在,我才真正发现:人生所有的伤感,大都和时光有染。《长恨歌》,长恨,直到绝期。都说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而回应王琦瑶的,却是四十年的默默坚守与顾影自怜。曾经的大上海、三小姐、青春、骄傲、往日辉煌,各自散落在时光里,消磨在弄堂里,被岁月的铜鏊,慢慢熬干。这四十年,不是风风雨雨的四十年,而是小心坚守卑微骄傲的四十年。王琦瑶的起点太高,如浮云,似霞光,瞬间腾起于高处,享受过一时的俯瞰。但也因为这太高的起点,她的人生,终结在了青春时光里,而之后的四十年,只能默默无光。名利,过早地搅浑了少女心中的一汪清水,而过早看穿人生的代价便是:男人只是过客,此地空余黄鹤。于是,她的悲伤,不会转瞬即逝;她心中所恨,不似过眼云烟。“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曾经的杨贵妃是这样,现在的王琦瑶,也如此。03人活一世,有的成了面子,有的成了里子,都是时势使然。在王琦瑶生命中驻足过的男人,李主任是面子,他叱咤风云,曾经拥有极大权力和无数财富,可以随意操控别人的命运。对于李主任而言,他不接受人的爱,他只接受人的命运,而王琦瑶,“依偎在李主任的怀里,心是落了地的,很踏实的感觉”。阿二、康明逊、萨沙、程先生、老克腊,他们中,有的人一直是王琦瑶心里的里子,而有些,是王琦瑶在寂寞生活中所希望得到的里子。王琦瑶自己觉得,“她这一辈子,要说做夫妻,就是和李主任了,不是明媒正娶,也不是天长地久,但到底是有恩又有义的”。但强者似乎永远是面子一般的李主任,在命运的的大手下,也不过如秋风扫过的叶子,随意摇摆。滚滚长江东逝水,多少英雄,早已被,浪花淘尽。在生命的田垄上,人,如禾苗,转瞬就被刈去。风景总归是风景,外面再美,也不如里面的点点滴滴,王琦瑶也去爱了,但阿二是一场梦,康明逊只是一次罗曼蒂克,萨沙是一颗棋子,程先生是千年备胎,而老克腊,也只是王琦瑶寂寞无奈时的一个依赖。爱情,既有今生,何必来世!但王琦瑶的今生,早已经无法爱,她的余生,只可以回味曾经辉煌的余温。她曾经年轻过,天真无邪过,也许平平淡淡的生活,可以让她拥有真正的爱情。但早早经历过人世繁华和世事变迁,王琦瑶的眼里,哪还有无产者的地位。她有的,只是寂寞,是寂寞加寂寞,寂寞套寂寞,里里外外的寂寞……04王琦瑶的故事,发生在其他地方,都有些牵强,但在上海,恰如其分。这里,前有张爱玲,后有王安忆;这里有纸醉金迷,也有大江东去;这里弄堂深深,流言漫漫,影影绰绰,云遮雾绕。上海,是一座女气的城市。王安忆说:“上海的繁华其实是女性风采的,风里传来的是女用的香水味,橱窗里的陈列,女装比男装多。那法国梧桐的树影是女性化的,院子里夹竹桃丁香花,也是女性象征。梅雨季节潮黏的风,是女人在撒小性子,叽叽哝哝的沪语,也是专供女人说体己话的。这城市本身就像是个大女人似的,羽衣霓裳,天空撒金撒银,五彩云是飞上天的女人的衣袂。”这里的风景,迷你的眼,可当你睁开眼,却什么也没有。三小姐翻篇了,“沪上淑媛”成幻想了,满足王琦瑶一切虚荣的李主任,也在命运的大海里搁浅了,上海留给王琦瑶的,是如胶片纸一样的回忆,四十年细腻深刻到骨的寂寞,窗外,永远漆黑,而心里,也漆黑一片。王琦瑶在最好的年纪,在夜上海穿上了最美的婚服,繁华过去,当初的婚服,原来就是埋葬她的丧服。有人说:“大多数人,四十岁就死了,八十岁才埋。”而王琦瑶,二十多岁就死了,六十多岁,才埋。05《长恨歌》这本书,读着读着就陷进去了,它是一杯苦咖啡,但你必须,慢慢品。这里有上海,有时代,有爱情,但更多的,是低回婉转的寂寞与悲哀。恨,长恨,哀怨、惆怅,填满心房,最后谱成了一首歌,长恨歌。但时光终会把所有带去,所有办不到的,时光都会办到。原来都是一场梦,醒来才觉,太可笑!
2023-07-24 00:47:371

《长恨歌》的全文

长恨歌 作者: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注释】:金屋:给所宠爱的女人居住的华丽房子。骊: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建有供玄宗游乐的华清宫,内有华清池温泉。剑阁: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又称剑门关。马嵬坡: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杨贵妃缢死此处。太真:杨贵妃为女道士的号。小玉,系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此处借指随侍杨贵妃的仙女。 〔1〕汉皇:中唐后诗人多好以汉武帝(刘彻)代借指唐玄宗。倾国 :指美女。御宇:统治全国。 〔2〕 杨家有女:杨贵妃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幼年养在叔父杨玄王圭家,小名玉环。开元二十三年,册封为寿王(玄宗的儿子李王冒)妃。二十八年玄宗使她为道士,住太真宫,改名太真。天宝四年册封为贵妃。 〔3〕六宫:后妃的住处。粉黛:本是妇女的化妆品,这里 用作妇女的代称。无颜色:是说六宫妃嫔和杨贵妃比较之下都显得不美了。 〔4〕华清池:开元十一年建温泉宫于骊山,天宝六年改名 华清宫。温泉池也改名“华清池”。凝脂:形容皮肤白嫩而柔滑。 〔5〕承恩泽:指得到皇帝的宠遇。 〔6〕步摇:一种首饰的名称,用金银丝宛转屈曲制成花枝 形状,上缀珠玉,插在发髻上,行走时摇动,所以叫“步摇”。 〔7〕姊妹弟兄:指杨氏一家。杨玉环受册封后,她的大姐 韩国夫人,三姐封虢国夫人,八姐封秦国夫人。伯叔兄弟杨钅舌官鸿胪卿,杨钅奇官侍御史,杨钊赐名国忠,天宝十一年(七五二)为右丞相,所以说“皆列土”(分封土地)。可怜:可爱。 〔8〕骊宫:骊山由的宫殿。唐玄宗常和杨贵妃在这里饮酒 作乐。 〔9〕渔阳:天宝元年河北道的蓟州改称渔阳郡,当时所辖 之地约在今北京市东面的地区。包括今蓟县、平谷等县境在内,原属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管辖。革卑:古代军中用的小鼓,骑鼓。霓裳羽衣曲:著名舞曲名 〔10〕九重城阙:指京城。烟尘生:指发生战祸。西南行:天宝十五年(七五六)六月,安禄山破潼关,杨国宗主张逃向蜀中,唐玄宗命将军陈玄礼率领“六军”出发,他自己和杨贵妃等跟着出延秋门向西南而去。 〔11〕翠华:指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装饰的旗子。 〔12〕蛾眉:美女代称,此处指杨贵妃。 〔13〕翠翘:翠鸟尾上的长毛叫“翘”。此处指形似“翠翘”的头饰。金雀:雀形的金钗。玉搔头:玉簪。这句说各种各样的首饰和花钿都丢在地上。 〔14〕云栈:高入云端的栈道。萦纡:回环曲折。剑阁:即剑门关,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 〔15〕峨嵋山:在今四川省峨嵋县境。唐玄宗到蜀中,不以过峨嵋山,这里只是泛指今四川的高山而言。 〔16〕《明皇杂录》:“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隔山相应。上(指玄宗)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淋铃曲》以寄恨焉。” 〔17〕天旋日转:比喻国家从倾覆后得到恢复。回龙驭:指玄宗由蜀中回到长安。此:指杨贵妃自尽处。 〔18〕马嵬坡: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即前“西出都门百余里”所指之地。 〔19〕太液:池名,在长安城东北面的大明宫内。未央:宫名,在长安县西北。两者都是汉朝就有的旧名称。此处借指唐朝的池苑和宫庭。 〔20〕西宫:《新唐书·宦官传》载:李辅国胁迫太上皇(李隆基)从兴庆宫迁“西内”(唐称太极宫曰“西内”)。 〔21〕梨园:见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注。椒房:宫殿名称,皇后所居。以椒(花椒)和泥涂壁,取其温暖而芳香。阿监:宫廷中的近侍,唐代六七品女官名。青娥:指年轻貌美的宫女。“青娥老”和上句“白发新”对举。 〔22〕孤灯挑尽:古时用灯草点油灯,过一会儿就要把灯草往前挑一挑,让它好燃烧。挑尽:是说夜已深,灯草也将挑尽。 〔23〕耿耿:明亮。星河:银河。欲曙天:天快要亮的时候。 〔24〕鸳鸯瓦:屋瓦一俯一仰扣合在一起叫“鸳鸯瓦”。霜华:即霜花。重:指霜厚。翡翠衾:绣着翡翠鸟的被子。 〔25〕魂魄:指杨贵妃的亡魂。 〔26〕临邛(音穷):今四川省邛崃县。鸿都:洛阳北宫门名。鸿都客:是说这位四川方士曾在洛阳住过。一说“鸿都客”是说临邛道士来京都为客。 〔27〕穷:找遍的意思。碧落 :指天上。黄泉:指地下。 〔28〕五云:五色云。绰约:美好的样子。 〔29〕参差是:仿佛就是。 〔30〕叩玉扃:叩玉作的门。扃:本指门闩或门环,这里指门扇。小玉:作者《霓裳羽舞歌》自注:“吴王夫差女小玉。”双成:姓董。《汉武帝内传》记:西王母命玉女 董双成吹云和之笙。此借小玉、双成作为杨贵妃的侍婢。 〔31〕九华帐:用九华图案绣成的彩帐。 〔32〕珠箔:珠帘。屏;屏风。逦迤:连接不断。 〔33〕阑干:流泪貌。 〔34〕凝睇:凝视。 〔35〕昭阳殿:汉宫名,赵飞燕居住过的地方。这时代指杨贵妃旧居处。蓬莱宫: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代指仙境。钿合:镶嵌金花的首饰盒。寄将去:托请捎去。 〔36〕擘:分开。这两句意思是:钗留一股盒留一片,钗分开了里头是黄金盒分开了里头是金属花片。 〔37〕长生殿:在华清宫中。 〔38〕连理枝:两树根不同,而树干结合在一起。 【简析】: 本诗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只开头一句以汉代唐,其它地名、人名都是实的。诗写于宪宗元和六年(806)冬天,诗人正任屋(今陕西周至)县尉,有一次和陈鸿、王质游仙游寺,经王提议,与陈鸿相约将当时正在民间流传的关于玄宗和宠妃的爱情故事写成作品,陈写成《长恨歌传》,白写了这首诗。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其中有不少名句感人至深,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传诵。诗中戏剧化和神话化的描写和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是它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的原因。 〔附〕长恨歌传 前进士陈鸿撰 开元中,泰阶平,四海无事。玄宗在位岁久,倦于旰食宵衣,政无大小,始委于右丞相;深居游宴,以声色自娱。先是,元献皇后、武淑妃皆有宠,相次即世。宫中虽良家子千数,无可悦目者。上心忽忽不乐。时每岁十月,驾幸华清宫,内外命妇,熠耀景从,浴日余波,赐 以汤沐,春风灵液,澹然其间。上心油然,若有所遇,顾左右前后,粉色如土。诏高力士潜搜外宫,得弘农杨玄琰女于寿邸。既笄矣,(鬓下换真)发腻理,纤浓中度,举止闲发,转动照人。上甚悦。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摇,垂金(王当)。明年,册为贵妃半后服用。由是冶其容,敏其词,婉娈万态,以中上意,上益嬖焉。时省风九州,泥金五岳,骊山雪夜,上阳春朝,与上行同辇,居同室,宴专席,寝专房。虽有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暨后宫才人、乐府妓女,使天子无顾眄意。自是六宫无复进幸者。非徒殊艳尤态致是,盖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叔父昆弟,皆列在清贯,爵为通侯。姊妹封国夫人,富埒王室,车服邸第,与大长公主侔,而恩泽势力则又过之。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故当时谣咏有云:“生女勿悲酸,生儿勿喜欢。”又曰:“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却为门上楣。”其人心羡慕如此。天宝末,兄国忠盗丞相位,愚弄国柄。及安禄山引兵向阙,以讨杨氏为辞。潼关不守,翠华南幸,出咸阳道,次马嵬亭,六军徘徊,持戟不进,从官郎吏,伏上马前,请诛错以谢天下。国忠奉牦缨盘水,死于道周。左右之意未快。上问之。当时 敢言者,请以贵妃塞天下怒。上知不免,而不忍见其死,反袂掩面,使牵之而去。苍黄展转,竟就绝于尺组之下。既而玄宗狩成都,肃宗受禅灵武 --以下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http://tshjj.yeah.net/ 七月七日长生殿①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②在地愿为连理枝③ ①长生殿:唐华清宫一殿名,天宝元年十一月造,名为集灵台,祀神用。唐代又称皇帝寝殿为长生殿。所以诗中所指长生殿,不一定专指集灵台。②比翼鸟:传说中的鸟,只有一目一翼,其名鹣鹣,雌雄并列,紧靠而飞。③连理枝:两棵树枝干连生在一起。④长恨歌:千古绝唱的长篇叙事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冬,时白居易任盩厔县尉,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道古论今,言及唐玄宗之溺于声色及杨贵妃之恃宠贵幸,终于酿成马嵬之变,不胜感慨,乃据王质夫之建议作成此诗。陈鸿并为之作《长恨歌传》,于是,诗、传一体,相得益彰。 这四句是说,七月七日这天夜半,唐玄宗和杨贵妃在长生殿山盟海誓:在天上愿做比翼齐飞的比翼鸟,在地上愿为枝干相接的连理枝,永永世世作恩爱夫妻。诗句写得宛转动人,常为后人引用,以表示对爱情的忠贞。 天生丽质①难自弃②一朝选③在君王侧④ ①丽质:美貌。②难自弃:天生美貌,很难自己舍弃、辜负。③选:即选妃。唐玄宗实际是从儿子李瑁手中把杨玉环夺去的,“选”字是为尊者讳的掩饰之词。杨贵妃,小名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芮城)人,幼时养在叔父杨玄珪家。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册封为寿王李瑁的妃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玄宗欲纳为妃,慑于公媳名分,将其度为女道士,住太真宫,道号太真,这是一种掩人耳目的临时安排。天宝四载(公无745年),册封贵妃,得到唐玄宗极端的宠幸。④侧:身边。 这两句是说,杨贵妃天生美丽漂亮,怎能弃置不顾?一旦“选”到唐玄宗身边为妃,就得到极端的宠幸。这是直述其事,实事实写,因为杨贵妃乃寿王妃,唐玄宗的儿媳,如此写来,语含讽刺,耐人寻味。 天长地久有时尽①此恨②绵绵③无绝期④ ①天长句:天再长,地再久,总有到尽头的时候。②此恨:指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③绵绵:长远不断的样子。④无绝期:没有了结的时候。 这两句是说,天那么长,地那么久,也有穷尽的时候;这爱情悲剧的绵绵长恨,却永远没有了结的日子。诗句以概括性的语言点明“长恨”,表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爱情誓言不能实现的千古遗恨。这两句常为后人引用,表示遗恨之无穷。 九重城阙①烟尘生②千乘万骑西南行③ ①九重城阙:指京城。皇帝居住的地方有九道门,叫九重,一路门,二应门,三雉门,四库门,五皋门,六城门,七近郊门,八远郊门,九关门。 ②烟尘生:发生战乱。 ③千乘句:西南行,指逃亡四川。《旧唐书·玄宗纪》:天宝十五载六月,潼关不守,京师大骇。“甲午,将谋幸蜀。……乙未,凌晨,自延秋门出,微雨沾湿,扈从惟宰相杨国忠、韦见素、内侍高力士及太子,亲王、妃主、皇孙已下多从之不及。”《资治通鉴·唐纪》卷三十四:"杨国忠……首唱幸蜀之策,上然之。……甲午,……上移仗北内,既夕,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比六军,厚赐钱帛,选闲厩马九百余匹,外人皆莫之知。乙未,黎明,上独与贵妃姊妹、皇子、妃、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近宦官、宫人出延秋门,妃、主、皇孙之外者,皆委之而去。”可知此次逃亡极为仓促匆忙,唐玄宗已被吓得手足无措,只有带着杨贵妃逃跑了;当时,狼狈不堪,“六军扈从者,千人而已”。诗中“千乘万骑”乃夸饰之词,不足为信。 这两句是说,富贵天子唐玄宗吓破了胆,带着贵妃和千骑之众,仓忙向四川逃跑。虽然诗人未完全摆脱“为尊者讳”的束缚,“行”字中却隐含了丰富的言外之意,耐人寻味。 马嵬坡①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② ①马嵬坡:在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即“西出都门百余里”所指之地。 ②不见句:不见杨妃,只见她的死处。玉颜:指杨贵妃。 这两句是说,唐玄宗由蜀返回长安,途经马嵬坡葬杨妃处,曾派人置棺改葬。挖开土冢,尸已腐化,唯存所佩香囊。所以说,在马嵬坡的泥土中,不见杨妃,只见她的死处。一个“空”字,蕴含着唐玄宗内心的悲哀、痛苦的回忆和无尽的思念之情。 上穷①碧落②下黄泉③两处茫茫皆不见 ①穷:穷尽、遍及。 ②碧落:道家称东方第一层天,碧霞满空,叫做“碧落”。这里泛指天上。 ③黄泉:人死后埋葬的地穴。借指阴间。 这两句写唐玄宗命方士从天上到地下苦苦寻觅贵妃,渺渺茫茫,遍寻无着。表现了唐玄宗对杨贵妃深深的思念之情。 殿萤飞思悄然①孤灯挑尽②未成眠 ①思悄然:孤寂悲凉之状。 ②孤灯挑尽:古时用灯草点油灯,过一会儿就要把灯草往前挑一下,让它继续燃烧。“挑尽”是说夜已深了,灯草即将挑尽。形容夜不成眠的境况。 这两句是说,夜晚的旧宫殿里一派冷落景象,只有萤火虫飞来飞去;灯草挑尽,夜已深沉,人还是不能安眠入睡。极力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以致夜不成眠的孤寂凄苦境况。 六军①不发②无奈何宛转③蛾眉④马前死 ①六军:皇帝的警卫部队。周代制度,天子六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后泛称皇帝的警卫部队为六军。唐玄宗时,实际有左右龙武、左右羽林四军,以后才增左右神策军,合为六军。 ②不发:不肯前进。《资治通鉴》载:上至马嵬驿,将士饥疲,皆愤怒。陈玄礼以祸由杨国忠,欲诛之;会吐蕃使者二十余人遮国忠马,诉以无食。国忠未及对,军士呼曰:国忠与胡虏谋反,国忠走,追杀之。上杖履出驿门,慰劳军士,令收队,军士不应。上使高力士问之,玄礼对曰:国忠谋反,贵妃不宜供奉,愿陛下割恩正法。上曰:贵妃深居,安知国忠反谋?力士曰:贵妃诚无罪,然将士已杀国忠,而贵妃在陛下左右岂敢自安?愿陛下审思之,将士安则陛下安矣。上命力士引贵妃于佛堂,缢杀之。舆尸驿庭,召玄礼等入视之,于是始整部伍为行计。 ③宛转:犹展转,凄楚缠绵态。 ④蛾眉:本指美女的眉毛,后借指美女,此处指杨贵妃。 这两句是说,往西离开都城才一百多里,六军不肯前进,真是无可奈何,杨贵妃在凄楚缠绵之中在马前被勒死。反映了“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酒色,祸国殃民。诗句以替罪羊之死,委婉而含蓄地抨击了唐玄宗,余韵无穷。 风吹仙袂①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①袂:衣袖。 这两句是说,杨贵妃站在仙山之上,清风吹来,衣袖随之飘起,有一种飘逸、洒脱、超尘脱俗的美,就好像当年在宫中跳霓裳羽衣舞时的优美舞姿。诗人借助想象,让杨贵妃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形象生动,宛转动人,更加深化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 --引自李济洲编著之《全唐诗佳句赏析》http://tshjj.yeah.net/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开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2023-07-24 00:48:097

写了《长恨歌》的王安忆是民国的女子吗?

不是。《长恨歌》是2003年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安忆。主要讲述了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其中还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 。王安忆,1954年出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到沪。1970年赴安徽插队落户,1972年考入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回上海,任《儿童时代》小说编辑,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专业创作至今。自1976年发表第一篇散文,至今出版发表有小说《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站》、《流逝》、《小鲍庄》、《叔叔的故事》、《69届初中生》、《长恨歌》等短、中、长篇,约有400万字,以及若干散文、文学理论。其中一度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二度获全国中篇小说奖。翻译为外国语的有英、法、荷、德、日、捷、韩等文字。
2023-07-24 00:48:262

搜寻长恨歌内容

【赏析一】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长恨歌》共分三大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其中开头八句写杨贵妃的美貌和被唐明皇所求得。明是唐皇而诗中却说“汉皇”,这是唐朝人由写古题乐府留下来的习惯。倾国:指倾国倾城的美女。御宇:指作皇帝,统治天下。从“春寒赐浴华清池”到“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十八句,写杨贵妃的受宠和由此形成的杨氏家族的豪贵。华清池:在今西安市东临潼县南的骊山上,上有皇帝的行宫,以温泉闻名。凝脂:比喻人的皮肤洁白光润。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废政事。“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写杨贵妃被宠的程度,简直是形影不离。接着作者又用汉武帝宠爱陈阿娇,要为阿娇造一座金屋子的典故来比喻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贵妃一人受宠,杨氏族门立刻权势逼人。哥哥杨国忠当了宰相,几个姊妹都被封为大国夫人,争权斗富,不可一世。杜甫的《丽人行》就是写的这桩事。皇帝后妃也是人,也有情欲,这点与平民没有区别;但是皇帝手中有无尚的权威,他的情欲往往和这种无尚权威的运用密不可分。这就使他们的爱情效果与平民大不相同了。好色并不是了不起的罪过,但由好色而导致滥加封赏,使坏人窃弄权柄,紊乱朝纲,这就离亡国灭家不远了。所以我们评论帝王的爱情一定不要离开他们生活的具体内容及其社会效果。“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这四句又和前面的“从此君王不早朝”相呼应,进一步描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政误国。唐朝统治者这种豪华奢侈的生活,是建立在残酷地掠夺劳动人民,使劳动人民陷于极度贫困的基础之上的。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描写了一段唐明皇与杨贵妃在骊山上的享乐生活后,接着说:“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又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伥难再述。”正是因为统治集团如此昏庸腐朽,阶级矛盾又如此尖锐,所以当安禄山这个大野心家一旦发起叛乱,唐王朝这座炫人眼目的金字塔立刻就倾倒崩溃了。“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正是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过程。渔阳:郡名,郡治在今天津蓟县。这一带有时称渔阳郡,有时又称范阳郡。安禄山当时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大本营就在渔阳。鼓:军中使用的乐器。渔阳鼙鼓,即指安禄山率领的造反军队;安禄山发动叛乱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霓裳羽衣曲:舞曲名,开元中来自西凉。据说唐明皇曾亲自对它进行过加工润色,并为之制作歌辞。杨贵妃进宫后,善为此舞。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为第二段,写马驿兵变,杨贵妃被杀,以及从此以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其中开头十句讲马嵬驿兵变。九重城阙:指首都。皇帝的宫庭有九道门,故称皇宫曰九重。烟尘:指敌警。千乘万骑西南行:指唐明皇等离长安往四川逃跑,事在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翠华:指皇帝的仪仗。西出都门百余里,其地即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西。六军:古称天子的军队,这里指唐明皇的卫队。不发:不再继续前进,这里即指兵变。当时乱兵先杀了杨国忠及杨贵妃的两个姊妹,又逼着唐明皇将杨贵妃赐死。花、翠翘、金雀钗、玉搔头:都是杨贵妃头上的饰物。“黄埃散漫风萧索”以下八句写唐明皇在前往成都的路上以及在成都的日子里对杨贵妃的思念。云:山中的空中通道。剑阁:即剑门关,古时陕西四川间的险要关塞,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峨嵋山:在今四川峨嵋县西南,不在由陕西入四川的路上,这里是诗人为强调川陕间山路艰难而漫加堆砌。李白《蜀道难》中有所谓“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同误。“天旋地转回龙驭”以下四句写唐军收复长安后,唐明皇由成都回京再次经过马嵬驿时的见今思昔,对景伤情。天旋地转:指形势变化,唐军收复两京。事在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九月、十月。龙:指唐明皇的车驾。不见玉颜空死处,只有空坟,而尸体不见了。从此故事增入神话色彩,当时有种传说,说杨贵妃已经“尸解”成仙而去。“君臣相顾泪沾衣”以下二十句写唐明皇回京后的见物思人,悲不欲生。信马归:听凭马自己行走,极言人心无绪的样子。太液:大明宫内的池水名。未央:汉代皇帝居住的宫殿名,这里借指唐代的大明宫。西宫:太极宫,唐人称之为“西宫”或“西内”。南内:兴庆宫。唐人称大明宫、太极宫、兴庆宫为三大内。大明宫是当时的皇帝唐肃宗居住的地方。已经退位的唐明皇回京后先后曾被安置在太极宫和兴庆宫居住。梨园弟子:指昔日曾经侍奉过唐明皇的宫廷歌舞班子,据说唐明皇曾亲自教过他们排练。椒房:后妃居住的宫室,以花椒和泥涂壁,一取其香,二取其多子。阿监:太监。青娥:指宫女。以上两句分承唐明皇与杨贵妃,是说昔日曾经侍应过他们的人现在都已经老了。鸳鸯瓦:房顶上俯仰相扣的屋瓦。翡翠衾:用翡翠羽毛装饰的被子。以上层层铺陈,说明唐明皇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无物无景不在勾起他对杨贵妃的怀恋。文/韩兆崎 来源:中广网【赏析二】作为一代文人,白居易可谓是一个成功者。他的现实主义的笔,写出了多少个凄冷的场面,敲响了一次又一次警钟。他的《长恨歌》,可谓是他一生的代表作。诗以喜剧开头而转成悲剧,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这首叙事诗的最成功处就是抒情,相当复杂的情节只用精炼的几句就交代过去,而着力在情的渲染,细致地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浓烈和贵妃死后双方的思念之情.《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我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一篇《长恨》有风情!白乐天如是说。可见诗人的内心里,实在给《长恨歌》灌注了太多的情感。白乐天一生感时伤世,传世之句多有力陈百姓之苦,苛政之弊,如“一吟悲一事”的《秦中吟》,就是这样一位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诗人,却将一段宫闱畸恋写得凄切婉转,荡气回肠.由此我想到了白居易自己的感情生活.原来他少年时曾与一民女湘灵相知相说,苦于家庭阻力不能结合,这种深深的痛苦寓于《长恨歌》的创作中,正是借咏史感怀自身的际遇。白居易虽然仕途坎坷,郁郁寡欢,甚至借佛道来麻木自己,寻找灵魂上的解脱,痛恨当时的朝政腐败.但我觉得,在这首诗里,更多的是对爱情的歌颂,或者说对自己曾经情感的影射.而另一方面,自古帝王不爱江山爱美人,声色犬马也像是他们的专利。于是一个王朝没落的身影便随着一个女人冤屈的脚步,向着一个终点,慢慢地走着。“红颜祸水”便是一个绝好的理由,让帝王在感慨自己的国度走远之时,给后人一个开脱的借口。女人,只不过是一个悲剧的牺牲品.她们只是用自己的脂粉为了自己的地位利益而去争得一点点宠爱和一个男人的怀抱.而最终却被赐死.这也告诫她们,在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的同时,也别忘记过度的开采带来的后果.最后的浪漫主义的笔,给我们一点点慰藉,也让我在时间的端口,始终相信真正爱情的美丽。【赏析三】《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开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长恨歌作者: 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展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到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回,珠箔银屏逦迤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唯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注释】:金屋:给所宠爱的女人居住的华丽房子。骊:即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建有供玄宗游乐的华清宫,内有华清池温泉。剑阁: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又称剑门关。马嵬坡:在今陕西省兴平县西,杨贵妃缢死此处。太真:杨贵妃为女道士的号。小玉,系传说中西王母的侍女,此处借指随侍杨贵妃的仙女。〔1〕汉皇:中唐后诗人多好以汉武帝(刘彻)代借指唐玄宗。倾国 :指美女。御宇:统治全国。〔2〕 杨家有女:杨贵妃是蜀州司户杨玄琰的女儿,幼年养在叔父杨玄王圭家,小名玉环。开元二十三年,册封为寿王(玄宗的儿子李王冒)妃。二十八年玄宗使她为道士,住太真宫?/div>
2023-07-24 00:48:444

王安忆《长恨歌》简析

 这首诗是作者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   诗的主题是“长恨”。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悲剧的基础,也是“长恨”的内因。 “六军不发无奈何”起为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安史之乱起后,玄宗的仓皇出逃西蜀,引起了“六军”驻马要求除去祸国殃民的贵妃“宛转娥眉马前死”是悲剧的形成。这是故事的关键情节。杨氏归阴后,造成玄宗寂寞悲伤和缠绵悱恻的相思。诗以酸恻动人的语调,描绘了玄宗这一“长恨”的心情,揪人心痛,催人泪下。 “临邛道士鸿都客”起为第三部分,写玄宗借道士帮助于虚无缥缈的蓬莱仙山中寻到了杨氏的踪影。在仙景中再现了杨氏“带雨梨花”的姿容,并以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表示愿作“比翼鸟”、“连理枝”,进一步渲染了“长恨”的主题。结局又以“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深化了主题,加重了“长恨”的分量。  全诗写情缠绵悱恻,书恨杳杳无穷。文字哀艳动人,声调悠扬宛转,千古名篇,常读常新。   今人丁毅、方超在《(长恨歌)评价管窥》一文中认为,此诗是白居易借对历史人物的咏叹,寄托自己的心情之作。文章说,诗人年轻时与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由于门第观念和风尚阻碍,没能正式结婚。分手时,诗人写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沉痛诗句。文章指出,《长恨歌》作于作者婚前几个月,诗人为失去与湘灵相会之可能而痛苦。“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正是诗人借前代帝妃的悲剧,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
2023-07-24 00:49:011

王安忆《长恨歌》提到过哪些历史事件

一、历史事件:人宫专宠 、 马嵬惊变。二、作品简介:《长恨歌》,当代中国著名女作家王安忆的长篇代表作之一,1995年发表于《钟山》杂志,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并且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本书中,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支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其中还交织着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生活在上海弄堂里的女人沉垒了无数理想、幻灭、躁动和怨望,她们对情与爱的追求,她们的成败,在我们眼前依次展开。王安忆看似平淡却幽默冷峻的笔调,在对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津津乐道中,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三、作者简介:王安忆,1954年3月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县,当代作家、文学家。1972年,考入徐州文工团工作。1976年发表散文处女作《向前进》。1981年初与李章结婚。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1996年发表个人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4年《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优秀短篇小说奖。2013年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
2023-07-24 00:49:192

王安忆长恨歌的三个时期

王安忆长恨歌的三个时期:1、1980到1984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表现少女时代的经验和感受,作品有69届初中生,本次列车终点,流逝等,后期创作一度中断,散文集母女漫游美利坚。2、1985到1989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以寻根作品为代表,小鲍庄,大刘庄等,后期以爱情题材为代表,作品有三恋。3、1990年以后以精神探索和艺术创新为主要特点,叔叔的故事,纪实与虚构,乌托邦诗篇和长恨歌等。
2023-07-24 00:49:261

王安忆长恨歌国内外研究现状

1、王安忆与海派将王安忆归为海派作家,谈其在海派。2、文学基础上的继承和发展,继承了海派文学重感觉、重欲望的传统。
2023-07-24 00:49:341

有没有和《长恨歌》王安忆的类似的小说

张爱玲的《倾城之恋》
2023-07-24 00:49:433

《长恨歌》这部书,它的作者是谁?

白居易。因为《长恨歌》这部书是白居易所写,所以它的作者是白居易。
2023-07-24 00:49:504

长恨歌王安忆获得第几届矛盾文学奖

第五届。小说《长恨歌》是王安忆代表作之一,曾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王安忆,女,汉族,生于1954年3月,无党派人士,初中毕业,1970年4月参加工作,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2023-07-24 00:50:501

长恨歌里的女主是哪个?

当代著名女性作家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中的女主角是王琦瑶。王琦瑶是上海弄堂典型的女儿,她追求时尚,对未来充满想象,并为之努力,她的生命中有一种韧性,不甘于平庸生活的寂寞,她追求各种时尚的元素,过着精致的生活。这种对物质的欲望也是当时上海真实的写照,表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昌盛。如果你问的是白居易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的话,那女主角就是杨贵妃咯。
2023-07-24 00:50:5810

王安忆的小说为什么取这个名字,有什么典故吗?

依愚见,《长恨歌》这本书,是借着主角风情万种的王绮瑶从风华正茂一步一步走向年老色衰,最后被人谋杀,只剩下唯一深爱她的程先生为她凭吊;用来借指旧日那个繁华旖旎五光十色的上海,一步一步走向萎缩的过程:上海还是那个上海,只是味道变了,不再是个神话,只有懂得她风情的人来为她凭吊,上海也是被人“谋杀”的。题名《长恨歌》是想表达“此恨绵绵无绝期”那种哀而不伤,史诗般的韵味。作者用笔也力求沉实,细腻而不无病呻吟。
2023-07-24 00:51:373

长恨歌全诗是李白写的吗?

不是,是白居易写的。长恨歌是一首长诗,不是歌曲,名字就是长恨歌。《白氏长庆集》、《全唐诗》均选录
2023-07-24 00:51:463

长恨歌 长脚性格分析

长脚是个混混,兼骗子。家里没钱,装有钱。说自己是豪门之子。都是假的。他听说王琦瑶是旧上海小姐,想她可能有点家底(听说王琦瑶藏有黄金)。老克腊并不需要王琦瑶的钱,但是长脚需要。他需要钱,显示自己的身份。更准确的说,他需要摆阔,将大手大脚的花钱风格进行到底。他原本也没想要杀人,只是借老克腊还钥匙之际,看看王琦瑶是否藏有传说中的黄金。没想到被发现,遂起杀心。他就是个混子。他家里很穷,他爸爸也没有钱。他那个富有的“爸爸”是他自己捏造出来的。
2023-07-24 00:51:551

长恨歌作者

《长恨歌》作者是王安忆。王安忆,1954年3月6日出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同安,现居上海,中国当代作家、文学家,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1976年,发表散文《向前进》。1986年,出版首部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1987年,调入上海市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1996年,出版长篇小说《长恨歌》,后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2005年1月,短篇小说《发廊情话》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优秀短篇小说奖。2012年7月,长篇小说《天香》获第四届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红楼梦奖”首奖。2013年9月,获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20年10月,发表长篇小说《一把刀,千个字》。《长恨歌》创作背景《长恨歌》写了一个女人长达40年的感情经历。中学生王琦瑶,是一个普通的上海弄堂女,但她又是不普通的,因为她美丽无比,几乎达到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境界。自从被选上“上海小姐”后,命运就发生了转变,她做了某大员的女人。后来上海解放,大员遇难,王琦瑶又成了普通弄堂女孩,但是表面的平静掩饰不了她内心的波澜起伏。她与几个男人纠缠在一起,关系复杂,后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与一位年纪与自己女儿相仿的男人发生畸形恋,最终因为金钱被女儿同学的男朋友杀害。2019年9月23日,该小说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23-07-24 00:52:031

王安忆《长恨歌》ufeff一步走错,只剩满盘皆输

著名作家王安忆被称为继张爱玲之后的又一个海派作家。她的代表作《长恨歌》曾获第一届华语文学奖,第五届矛盾文学奖,她因此奠定了在文学史上不容忽视的地位。它创作于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描写了“上海小姐——王琦瑶”坎坷的人生,有着浓烈的时代记忆和女性个体命运的沉浮。 书中通过女主角王琦瑶的一生来表现上海这所大都市从四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沧海桑田的变迁。在书中的开头作者用了很多笔墨描写上海的弄堂,鸽子,流言,闺阁,作者以此来刻画当时大上海的背景,在对细小琐碎的生活细节里, 展现时代变迁中的人和城市,被誉为“现代上海史诗 ”。 16岁的中学生王琦瑶就是从这样的弄堂里走出来,流言和鸽子是王绮瑶身边特有的氛围和景致。生活平淡如水的弄堂是王绮瑶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当时的上海兼有中西文化,形成了具有诱惑性的大都市。像王绮瑶这样虽出生在传统保守的弄堂里,仍不免被“纸醉金迷”的生活所侵蚀,不免产生对上流社会的向往。 王琦瑶知道自己是美丽的,她是精明世故的,她的命运转折是从去片场开始发生了变化。她在同学吴佩珍的陪同下去上海电影厂试镜,虽然没有选上,但导演把爱拍照的程先生介绍王琦瑶认识,程先生发掘并放大了王琦瑶的美。他对王琦瑶心心相念,他把王琦瑶的照片寄到上海生活杂志当了封面,此后,王琦瑶就被大家称作“沪上淑媛”,在周围小有名气。 这时上海正在举办选美大赛,在程先生和同学蒋丽丽的鼓励下,王琦瑶参与这这次大赛,并顺利通过初选。那个给她试镜的导演特意找到王琦瑶,苦口婆心劝说,希望她退出不要再继续参加复赛,“这些选美比赛都是达官贵人的把戏,你现在还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而些时的王琦瑶根本听不进去,内心反而更加坚定和倔强,到底还是爱慕虚荣啊! 在程先生和富家女蒋丽丽的帮助陪同下,加上王琦瑶本身独特的美,在无数佳丽中夺得季军,人称“三小姐”。她开始被大量关注,命运的分水岭从此开始。 王琦瑶的生活圈子都相应改变,开始出入舞会和上流产所,受邀参百货大楼的开业剪彩时,结识了国民党军方神秘人物李主任。 李主任有钱有权,出手大方,第二次见面就送给王琦瑶一玫戒指。他的气场和能量对十几岁的王琦瑶是具有碾压性的。她热爱金钱,贪慕虚荣,向往上流社会的生活,精明有主见的她终是做了李主任的情妇,住在了“爱丽丝公寓”。她明知道程先生对她是一片真心,却视而不见。 至于李主任选择王琦瑶,则是因为后者用“坦白,率真,老实的风情”打动了他的心。关键的一点是:“王琦瑶唤起他的不是爱美的心情,而是怜惜之意。四十岁的男人是有怜惜心的,这怜惜心其实是对着自己来。”李主任喜欢女人,“女人这东西,是纷乱喧嚣的尘世里惟有的清音”,女人给了他男性权力世界的一隅解脱。 阅尽繁华的李主任需要王琦瑶身上浑然天成的母性的乖巧和美丽,那种需要象人性的欲望一样迫切。而王琦瑶的生活中所缺乏的是李主任的权力与成熟搭构的个人魅力。 在爱丽丝公寓守候的王琦瑶也从梅兰芳的唱段的深处“听见一点心声一样的东西,这正是李主任要听的东西。那就是一个女人的极其温婉的争取,绵里藏针的,这争取是向着男人来的,也是向着这世界来的,只有男人才看得懂,女人自己是不自觉的,做了再说,而这却是男女之间称得上知音的一点东西。”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王琦瑶和李主任是彼此成就的。是在那个特定的阶段的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一份需求,一场呼应,一次配合。    即便他们是互相成全,彼此配合,依然是好景不长,因时事政局的动荡,一年后,李主任不幸死于空难。留给王琦瑶的不过是一盒金条,那是她的青春所换,是她对荣光岁月的怀念。 一步错,满盘皆输,被权力圈养固然让自己在乱世短暂赢得一方安宁世界,但却是一生悲剧的开始。 她外婆所说:王琦瑶是没有开好头,以后只怕越来越难,错就错在她长得太好看了。 红颜薄命,是因她的人生太多人关注,而这之中又是各怀心事,若再自视偏高,起步偏离,则很难回归。越是刻意追求,苦心经营,越是不达。 在苏州邬桥的外婆家疗伤,遇见了阿二,他们有过短暂的暧昧情感。放不下大上海繁华的王琦瑶,又去往上海,在平安里过起了平常日子,靠给人打针维持生计。 因为独特的气质和美丽,一个旧式家庭富二代康明逊闯进她的生活,只可惜康明逊是个自私懦弱的人,知道王琦瑶怀孕后就再也不肯露面,不愿承担责任,到底还是他父亲的万贯家财和前程要比女人更实惠。 摄影师程先生来照顾落魄的她,嘘寒问暖,无微不至,但王绮瑶还是不愿接受他, 她这么多年一直把程先生当作是她的“底”,如同现在的流行词“备胎” 。唯独不给他承诺,不给他回应,哪怕程先生对她痴心半生。 她和康明逊所生的女儿薇薇是个性格和她极为相反的一个女孩,母女俩互相攀比,女儿嫉妒她母亲的美貌和气质,母亲羡慕她身上的青春气息,这真是一对冤家路窄的奇葩母女。 在女儿薇薇出国后,通过她同学的介绍认识了26岁的“老克腊”,这是王琦瑶生命中的最后一个男人。 老克腊比她小40岁,他是在王绮瑶身上缅怀过去的大上海,而王绮瑶却是真心喜欢他,甚至把她看得最贵重的那盒金条拿出来,把一生所有的秘密都全盘而托,只想老克腊能陪她几年。可对于老克腊来说,王琦瑶这个旧时代里的上海小姐,她的韵味就像一部老上海影片,他迷恋片子中那种被时光晕染的风情,片子放完,神秘都知晓了,他怀旧的心情也就终止。老克腊再是崇尚四十年前,可心还是一颗现在的心。 他还是孩子气,根本负担不了王琦瑶所给予自己的最后温情,他选择了逃开。 爱,都是自私的,我爱你不如你爱我。 自私的男人象个孩子般无赖,除了痴心的程先生,可王绮瑶就偏偏不喜欢程先生,命运就是这般讽刺,爱情并不是付出一分就能得到一分。 王琦瑶骨子里还是喜欢强大能量的人,如李主任和康明逊,即"权威"和“金钱”。她天性高傲,不识时务,一步错,步步错。 当她把自己最珍贵的“底牌”金条,告知老克腊后,引来了小混混长脚的凯觎,谋财害命,不知道王琦瑶临死前脑海里可想到程先生。 王琦瑶曾费尽心机想进入上流社会,而上流社会却不能给她一个可以依靠、安定的港湾,最后连普通人的寻常幸福都没有。 女人太聪明,未必是件好事, 像她同学吴佩珍和她女儿薇薇这样简简单单的女子,更好命。而王琦瑶大概就是错在自以为是的太聪明,同样聪明的还有薇薇同学张永红。 王绮瑶是生活在男权统治下的社会。上海开放的环境让女人们从闺阁走向社会,而女人在男人眼里,只不过是玩物罢了。 四十年后,王琦瑶垂死的那一刻,思绪迅速穿越时间隧道,眼前出现了四十年前去过的电影片场。三面墙的房间里,一张大床,一个女人横陈床上,头上的电灯摇曳不停。她恍然明白,命运在四十年前就微妙委婉地安排好了自己的结局,床上的女人就是她自己,死于他杀。 一代名媛王琦瑶颇具传奇性的人生,在一声叹息中落下了帷幕。真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 一曲长恨歌,不过是赶了一场繁华,只是低回慢转都诉着告别,曲终人散,洗尽铅华,那夺目的热闹荣耀,是是非非,都是过眼云烟。 王琦瑶一生追求绚烂,最后却因绚烂而死。她的一生就是整个时代的一个缩影。
2023-07-24 00:52:251

读王安忆的《长恨歌》

这本书有一半是在喜马拉雅上听的,而另一半 是自己读的。 总的来说,听的部分不如读的部分有劲道。 读完每一本小说,都会留给人一种挥之不去的忧伤,这本小说也不例外,它还留给我们思考人生的价值。 读完这本书后,我有几点想法 与大家一同探讨。 1.当看到小说的结尾部分写王琦瑶死的镜头与开头部分写她和朋友在片场里面看到的情景重叠时, 惊叹作者的笔力之深。 2.小说的题目是《长恨歌》, 我想在这里指的是王琦瑶的一生是值得读者思考的一生, 是留给读者的长久遗恨, 而不是王琦瑶对自己一生的悔恨和 对别人的怨恨, 她压根儿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她没有怨过任何人, 她应该是一位很善良, 很懂事,并且能把日子过得像诗一般的女人。 从作者方面来说,就足以证明, 这首《长恨歌》是作者留给读者思考人生的最佳答案。 3.王琦瑶念念不忘的是李主任, 虽然他们谈不上婚娶,也不是正大光明的关系, 只是很短暂的一瞬。但是 ,他是她的第一个男人, 也给过她婚戒, 为他留下了房产。是因为他给了她往后一生的物质保障(他是的 中国革命的一位要员), 还是因为短暂的相聚没有背叛的机会,或者李主任有他自己的人格魅力? 就是这样一位男人, 在王琦瑶懵懵懂懂的感情中, 为她修好了一条不归之路。如果李主任没有牺牲,他们也许会和和美美的。 3.毛毛娘舅如果真的爱她, 终会冲破世俗的眼光和她一起抚养自己的女儿,但是他没有!他屈服于家庭 施加的压力, 消失的无影无踪,而善良的王琦瑶只是将这个黑锅背给了混血儿萨莎。 也没有一句怨言对着毛毛娘舅。 她错了一次后又错了一次。 萨莎 得到了他以后, 带着同情的心弃他而去。但她还是平静的生活着, 好像已经看透了这样的关系。 4.而等了她大半生的程先生(一直是她的仰慕者)来到她身边时 ,百般温柔,百般呵护。 但当他得知孩子的父亲是康明逊(毛毛娘舅)时, 也默默地走开了。 王琦瑶好像早就料到这一点, 没有解释, 没有挽留。 5.当女儿出嫁后 去了 美国,剩下她一个人。在派推上认识了老克腊 (二十几岁的体育老师),相差20岁的年龄。但他以一种欣赏的眼光看着这位当时红极一时的上海小姐, 追随着她, 因为他喜欢一切旧上海的事物。每天和张永红(王琦瑶女儿的同学)长脚(张永红的男朋友),四个人的下午茶又 让王琦瑶回到了毛毛娘舅那个时代 。 老克腊与王琦瑶的聊天 很投机, 他走进了她空虚寂寞的心里,得到了她。 但是 有几次望着她 藏不住的苍老和滴在枕头上的染发水时,他内心有了 异样的感觉 , 有同情,有厌恶 , 有不平……当王琦瑶想把李主任留给她的装着金条的盒子送给老克腊, 让她在这几年陪一陪她时, 他仓皇逃脱。最后连送钥匙的勇气都没有了,拒绝见面。 6.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长脚。 竟然谋财害命, 结果了王琦瑶的性命。 这个对别人出手大方, 最慷慨,最无私,最善良,最讨人喜欢的人儿,竟然丧失天良,成了杀人犯。 由此可见,一个不心疼自己的人,最终不会心疼别人的。 最后我想说的是, 王琦瑶一步一步走错,也是因为她太善良, 太不理性了。 送她一句话,善良也得有点锋芒。
2023-07-24 00:52:321

求王安忆长恨歌的内容详细介绍

《长恨歌》,以浮雕与工笔交错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一个“上海小姐”坎坷的人生沉浮,在短暂而虚幻的浮华之后,是无尽的失落、劫难和追悔…… 内容简介: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李主任的“金丝雀”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李主任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女儿同学的男朋友为了金钱,把王琦瑶杀死,使其命丧黄泉。
2023-07-24 00:52:581

王安忆长恨歌的评价感想

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扩展资料《长恨歌》创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2023-07-24 00:53:206

王安忆的哪长篇小篇获得矛盾文学奖?

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长恨歌(王安忆) 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长恨歌 作品简介 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 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某大员的“金丝雀”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大员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的 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与女儿的男同学发生畸形 恋,最终被失手杀死,命丧黄泉。 《长恨歌》作者王安忆 作家简介 王 安忆--1954年出生于南京,1955年随母到沪。1970年赴安徽插队落户,1972年考入徐州地区文工团,1978年调回上海,任《儿童时代》小说 编辑,1987年进上海作家协会专业创作至今。自1976年发表第一篇散文,至今出版发表有小说《雨,沙沙沙》、《本次列车终点站》、《流逝》、《小鲍 庄》、《叔叔的故事》、《69届初中生》、《长恨歌》等短、中、长篇,约有400万字,以及若干散文、文学理论。其中一度获全国短篇小说奖,二度获全国中 篇小说奖。翻译为外国语的有英、法、荷、德、日、捷、韩等文字。
2023-07-24 00:53:473

长恨歌王安忆小说特色

  1、《长恨歌》的语言非常细腻,前几章“弄堂”、“鸽子”、“麻雀”等,都是从城市最细枝末节的地方着墨,可以看出王安忆对上海这座城市的了解,由此表达她对书中人物所在生活环境的感受,也为整篇小说奠定了情感基调。   2、《长恨歌》的整个风格就像其名字一样,缠绵、哀婉,充满了诗意,全篇中没有怎么引用诗歌,或故意采用诗歌的形式,而诗意却渗透出来,挡都挡不住的,完全是用富于诗意的散文笔调在写小说,用音乐来做比喻的话,大约就是“如歌的行板”,一唱三叹,富于流动性。
2023-07-24 00:53:541

长恨歌的作者是谁?当时处于什么情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怀

《长恨歌》的作者是白居易,此诗是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时创作的的,此诗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也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原文:长恨歌白居易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缓歌谩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释义:唐明皇偏好美色,当上皇帝后多年来一直在寻找美女,却都是一无所获。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十分娇艳,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天生丽质、倾国倾城让她很难埋没世间,果然没多久便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官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春寒料峭时,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润的泉水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肤。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由此开始得到皇帝恩宠。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温暖的芙蓉帐里,与皇上共度春宵。情深只恨春宵短,一觉睡到太阳高高升起。君王深恋儿女情温柔乡,从此再也不早朝。承受君欢侍君饮,忙得没有闲暇。春日陪皇上一起出游,晚上夜夜侍寝。后宫中妃嫔不下三千人,却只有她独享皇帝的恩宠。金屋中梳妆打扮,夜夜撒娇不离君王;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更添几许风韵。兄弟姐妹都因她列土封侯,杨家门楣光耀令人羡慕。于是使得天下的父母都改变了心意,变成重女轻男。骊山上华清宫内玉宇琼楼高耸入云,清风过处仙乐飘向四面八方。轻歌曼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君王终日观看,却百看不厌。渔阳叛乱的战鼓震耳欲聋,宫中停奏霓裳羽衣曲。九重宫殿霎时尘土飞扬,君王带着大批臣工美眷向西南逃亡。车队走走停停,西出长安才百余里。六军停滞不前,要求赐死杨玉环。君王无可奈何,只得在马嵬坡下缢杀杨玉环。贵妃头上的饰品,抛撒满地无人收拾。翠翘金雀玉搔头,珍贵头饰一根根。君王欲救不能,掩面而泣,回头看贵妃惨死的场景,血泪止不住地流。秋风萧索扫落叶,黄土尘埃已消遁,回环曲折穿栈道,车队踏上了剑阁古道。峨眉山下行人稀少,旌旗无色,日月无光。蜀地山清水秀,引得君王相思情。行宫里望月满目凄然,雨夜听曲声声带悲。叛乱平息后,君王重返长安,路过马嵬坡,睹物思人,徘徊不前。萋萋马嵬坡下,荒凉黄冢中,佳人容颜再不见,唯有坟茔躺山间。君臣相顾,泪湿衣衫,东望京都心伤悲,信马由缰归朝堂。回来一看,池苑依旧,太液池边芙蓉仍在,未央宫中垂柳未改。芙蓉开得像玉环的脸,柳叶儿好似她的眉,此情此景如何不心生悲戚?春风吹开桃李花,物是人非不胜悲;秋雨滴落梧桐叶,场面寂寞更惨凄。兴庆官和甘露殿,处处萧条,秋草丛生。宫内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有人扫。戏子头已雪白,宫女红颜尽褪。晚上宫殿中流萤飞舞,孤灯油尽君王仍难以入睡。细数迟迟钟鼓声,愈数愈觉夜漫长。遥望耿耿星河天,直到东方吐曙光。鸳鸯瓦上霜花重生,冰冷的翡翠被里谁与君王同眠?阴阳相隔已一年,为何你从未在我梦里来过?临邛道士正客居长安,据说他能以法术招来贵妃魂魄。君王思念贵妃的情意令他感动。他接受皇命,不敢怠慢,殷勤地寻找,八面御风。驾驭云气入空中,横来直去如闪电,升天入地遍寻天堂地府,都毫无结果。忽然听说海上有一座被白云围绕的仙山。玲珑剔透楼台阁,五彩祥云承托起。天仙神女数之不尽,个个风姿绰约。当中有一人字太真,肌肤如雪貌似花,好像就是君王要找的杨贵妃。道士来到金阙西边,叩响玉石雕做的院门轻声呼唤,让小玉叫侍女双成去通报。太真听说君王的使者到了,从帐中惊醒。穿上衣服推开枕头出了睡帐。逐次地打开屏风放下珠帘。半梳着云鬓刚刚睡醒,来不及梳妆就走下坛来,还歪带着花冠。轻柔的仙风吹拂着衣袖微微飘动,就像霓裳羽衣的舞姿,袅袅婷婷。寂寞忧愁颜,面上泪水长流,犹如春天带雨的梨花。含情凝视天子使,托他深深谢君王。马嵬坡上长别后,音讯颜容两渺茫。昭阳殿里的姻缘早已隔断,蓬莱宫中的孤寂,时间还很漫长。回头俯视人间,长安已隐,只剩尘雾。只有用当年的信物表达我的深情,钿盒金钗你带去给君王做纪念。金钗留下一股,钿盒留下一半,金钗劈开黄金,钿盒分了宝钿。但愿我们相爱的心,就像黄金宝钿一样忠贞坚硬,天上人间总有机会再见。临别殷勤托方士,寄语君王表情思,语中誓言只有君王与我知。当年七月七日长生殿中,夜半无人,我们共起山盟海誓。在天愿为比翼双飞鸟,在地愿为并生连理枝。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创作背景:唐宪宗元和元年(806),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赏析: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全篇分为三部分:开篇至“惊破霓裳羽衣曲”是第一部分,诗人用三十二句的篇幅来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并讲述了由此带来的荒政乱国的情形及安史之乱的爆发;第二部分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写杨贵妃在马嵬驿兵变中被杀,以及此后唐玄宗对她的思念; “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尾,是全诗的最后一部分,讲道士帮唐玄宗到仙山寻找杨贵妃。诗人开篇即借“汉皇重色思倾国”一句,交代了唐朝祸乱的原因,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看来很寻常,好像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后面之事皆由此而来。之后诗歌逐步展开,层层叙述:先讲唐玄宗重色,百般求色之后,终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揽入怀中。接着,对杨贵妃的美貌进行刻画,写出她如何的妩媚,并因此得宠于后宫之中。“姊妹弟兄皆列土”,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家因杨贵妃而变得权势逼人,不可一世。得到杨贵妃的唐玄宗,过上了纵欲、行乐的生活,终日沉迷于歌舞酒色之中,以至于“从此君王不早朝”。诗人对此进行了反复地渲染,从而点明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这一部分是整个爱情悲剧的基础,是“长恨”的内因之所在。“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在这出爱情悲剧中,杨贵妃的死是个关键情节。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第二部分,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这正是杨贵妃致死的原因所在。“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说明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迷恋已经引起公愤。这里,诗人用六句话对二人的生离死别进行了描写:“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悲伤之情溢于言表。特别是“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把玄宗那种极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能的内心矛盾和痛苦心情形象的表现出来。杨贵妃死后唐玄宗的相思之苦,诗人并未直接描写,而是抓住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来抒发婉转凄凉的相思之情。从“君臣相顾尽沾衣”至“魂魄不曾来人梦”:写唐明皇在时局稳定后从蜀地回京城,路经马嵬坡勾引伤心事。返京以后,更是触景伤情,无法排遣朝思暮想的感伤情怀。回宫以后物是人非,白天睹物伤情,夜晚“孤灯挑尽”不“成眠”,日思夜想都不能了却缠绵悱恻的相思,寄希望于梦境,一生一死分别了多少月:“魂魄不曾来人梦”。“长恨”之“恨”,动人心魄。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人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馀”,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人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分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美蓉花和未央宫的乖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貔。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人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雨到奏凯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2023-07-24 00:54:024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获得了以哪个作家命名的文学奖

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获得了以作家茅盾命名的文学奖。1996年发表个人代表作《长恨歌》,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作家简介:王安忆,1954年3月生于江苏南京,原籍福建省同安县,当代作家、文学家。现为中国作协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席,复旦大学教授。
2023-07-24 00:54:202

王安忆长篇小说《长恨歌》

熬了一个晚上的夜,终于看完了王安忆的《长恨歌》,最终结局是我意料不到的,美了一生的王琦瑶,被命运捉弄一生,最终悲剧收尾。 围绕她身边的几个人,最是悲惨的是那个连名字都只是“程先生”的男子,王琦瑶的命运被他改变,王琦瑶的出现,也彻底改变了一个好青年的一生。程先生走的时候,我简直觉得太不公平了,一见琦瑶误终身啊! 二十多岁的程先生,遇见正当花样年华的王琦瑶,把她的美发掘出来,推着她前进,成为上海小姐,其实也是把她远远地推离了自己。为她孑然一身,四十多岁再重逢时陪着她生下别人的孩子,又离开,不久被1966年的浪潮吞没,跳楼自杀。唉,这是这本书里完完全全的一个好人,却是最悲催的结局。 主人公王琦瑶似乎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全书关于她家庭的笔墨少之又少,不知道有没有父亲,母亲与她关系冷漠,少女时期居然可以去好朋友家里一住就是几个月,成了别人家的女儿一样。 所以,王琦瑶这一辈子也似乎从来就没有自己主动地争取过什么呢,就随着命运与时代的波涛颠簸前进,她到老了总是在回忆起年轻时候上海的繁华,总觉得今不如昔。在我看来是因为她年轻时候是处在社会的中上层,老了算是在社会的中下层了,才会觉得失落。 她怀了一个不能与之结婚的人的孩子,到处想办法要去打掉。我看着有点着急,总觉得她还是留着这个孩子好,三十多岁还一无所依,不如养个孩子陪着她慢慢长大。果然最后她还是把孩子生下来了。带孩子的苦楚一句话没写。转眼就到孩子十五岁。 她的孩子没有她漂亮,平庸,反而有了世俗的平常的幸福:遇上良人,谈一场恋爱,有一桩名正言顺的婚姻。 而她,日渐老去,优雅还在,生命却突然戛然而止。是只能这样结尾了,不然,再老得发落齿摇,只剩世俗的衰老病死,不是这样一个一辈没有得到世俗幸福之人的结局。 查了一下资料,《长恨歌》居然曾获茅盾文学奖,这样一部完全不是主旋律的小说获此殊荣,还是蛮惊讶的。 她的文字很有张爱玲的味道。细细碎碎像散文一样大段大段的描写,有时候令人惊艳,有时候又不免觉得太啰嗦,只跳过去关心主人公的命运。关于边角料的比喻出现好几次,也觉得未免重复絮叨。比如写程先生自杀,用了一章的内容,把程先生住处种种细碎的东西和当夜的景象铺开了大写特写,重要的只是程先生最后从顶楼的窗户纵身一跃。 看完后整个人都有点压抑,同情小说里人们的命运。好的小说就是这样,虽然是虚构,但总让读它的人觉得真实,觉得肯定是有这样的一群人,过着那样的生活,有着那样的一生,并且为他们的命运唏嘘不已。 这样看来,《长恨歌》就是这样一部好的作品。不知道我会不会再重新看一遍。
2023-07-24 00:54:381

长恨歌传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感情

被奉为经典的《长恨歌》,一个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另一个是当代作家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长恨歌》白居易表达情怀:《长恨歌》其主题,便成为历来读者争论的焦点。观点也颇具分歧。大抵分三种:其一为爱情主题。是颂扬李杨的爱情诗作。并肯定他们对爱情的真挚与执著;其二为政治主题说。认为诗的重点在于讽喻,在于揭露“汉皇重色思倾国”必然带来的“绵绵长恨”,谴责唐明皇荒淫导致安史之乱以垂诫后世君主;其三为双重主题说。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长恨歌》王安忆表达情怀:一、独特的视角:把城市与人生经验联系起来。王安忆的《长恨歌》描写的不只是一座城市,而是将这座城市写成一个在历史研究或个人经验上很难感受到的一种视野。二、流露出“寻根”意识。王安忆在《长恨歌》中也流露出了寻根的意识,怀旧的情怀,以及对“家”感伤。三、对命运的探索。探讨了命运和性别和命运和城市的关系。
2023-07-24 00:54:471

我国现代作家王安忆的作品《长恨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王安忆结合民风民俗不同地域的文化背景,于20世纪90年代发表长篇小说《长恨歌》,在表现上海这座城市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的历史过程时,有意淡化了政治性的历史事件,突出民间生活的自然状态,她通过上海市民王琦瑶一生的悲喜剧,展示出丰富的都市民间的历史文化记忆。
2023-07-24 00:54:551

录制王安忆的长恨歌需要版权吗?

肯定需要作者或作品著作权人授权和许可的。
2023-07-24 00:55:021

白鹿原,长恨歌,温故1942(刘震云),百年孤独都是写历史的,他们对历史的态度跟描写手法有什么不同呢?

凡是读过《白鹿原》的人都会为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惊叹,可以说,这是作品取得成功的最为重要的方面。其历史厚重感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它浓缩了近现代半个世纪的历史,是一部中国近现代社会的政治史。从清末到新中国建立后,几乎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均在其中。它的特殊之处在于,大胆摒弃了社会政治模式,将社会政治历史作背景,并从民间的视野加以叙述,构成一种开放式历史结构,前接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历史,后通现当代历史。第二,它又是一部家族兴亡史。作品以家族、宗法为历史核心概念,描写了家族斗争的演变,成为中国家族历史变迁的一个缩影。第三,它还是一部中国历史文化史。最为人们称道的就是它深厚而凝重的文化底蕴,作品以语言文化及其实践为正宗,抓住其精魂——仁义,剥析中国历史心理结构及其历史深化。第四,也还是一部生命悲剧史。作品强化生命的意义和生命的悲剧色彩,突出的是历史与文化对于生命的戕杀,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这四个方面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白鹿原》的历史内涵,厚实而沉重。白鹿原》在叙事手法上采用多元叙事视角和取消中心、消解中心的叙事模式. 一个女人四十年的情与爱,被一枝细腻而绚烂的笔写得哀婉动人,跌宕起伏。四十年代,还是中学生的王琦瑶被选为“上海小姐”,从此开始命运多舛的一生。做了某大员的“金丝雀”从少女变成了真正的女人。上海解放,大员遇难,王琦瑶成了普通百姓。表面的日子平淡似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从未平息。与几个男人的复杂关系,想来都是命里注定。八十年代,已是知天命之年的王琦瑶难逃劫数,与女儿的男同学发生畸形恋,最终被失手杀死,命丧黄泉。 现在,让我们回到与王安忆这些小说初逢时的印象。这些作品,起意就好像置小说的传统规范和通常的构成要素、构成方式于不顾,作者就好像日常谈话似的,把过往生活存留在记忆里的琐屑、平淡、零散的人事细节,絮絮叨叨地讲出来,起初你好像是有些不在意的,可是慢地,你越来越惊异,那么多不起眼的东西逐渐“累积”(而不是传统小说的“发展”过程)起来,最终就成了“我们庄”和自由、美丽地表达着“我们庄”人性的姊妹们,就成了一个萍水相逢的城市蚌埠和“我们”初涉艰难世事的少年岁月,就成了文工团和文工团执着而可怜的惊心动魄的故事。“发展”使小说的形态时间化,而“累积”使小说的形态空间化了,开始我们还只是认为叙述只是在不断填充着这些空间:“我们庄”、文工团、隐居者的藏身之处,后来才惊异地看到这些空间本身在为叙述所建造的主体,那些人事细节就好像这个主体的鼻子、眼睛、心灵和一举一动的历史。能够走到这一步,不能不说是大大得力于一个亲切的名之曰“我们”的复数叙述者。“我们”是扬弃了“我”——它往往会演变成恶性膨胀的叙述主体,严锋在《文工团》的简评中说,在新时期的文学中到处可见一个矮揉造作的叙事者,或洋洋得意,或顾影自怜,或故作冷漠,怎一个“我”字了得——而得到的。 早在九十年代初,王安忆就清楚地表达了她小说写作的理想:一、不要特殊环境特殊人物,二、不要材料太多,三、不要语言的风格化,四、不要独特性。这“四不要”其实是有点惊世骇俗的,因为她不要的东西正是许多作家竭力追求的东西,是文学持续发展、花样翻新的趋动力。我们设想着却设想不出抱着这一理想的王安忆会走多远。现在读王安忆这些年的作品,发觉我们这一设想的方向错了。小说这一形式,在漫长的岁月里,特别是在二十世纪,本身已经走得够远了,甚至远得过度了,它脚下的路恐怕不单单是小路、奇径,而且说不定已经是迷途和险境。所以王安忆不是要在已经走得够远的路上再走多远,而是从狭窄的独特性和个人化的、创新强迫症(“创新这条狗”在多少创作者心中吠叫)愈演愈烈的歧路上后退,返回小说艺术的大道。 于是在王安忆的这一系列小说中,我们读到了内在的舒缓和从容。叙述者不是强迫叙述行为去经历一次虚拟的冒险,或者硬要叙述行为无中生有地创造出某种新的可能性。不,不是这样,叙述回归到平常的状态,它不需要刻意表现自己,突出自己的存在。当“写什么”和“怎么写”孰轻孰重成为问题的时候,“偏至”就难免要发生了。而在王安忆这里,叙述与叙述对象是合一的,因为在根本上,王安忆秉承一种朴素的小说观念:“小说这东西,难就难在它是现实生活的艺术,所以必须在现实中找寻它的审美性质,也就是寻找生活的形式。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当提到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有时难免令读者以为是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的小说版。其实两者并没有一点儿关系的! 小说中最令人触目的是主角王琦瑶的出场。作者花费篇幅来描写上海的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目的只有一个:衬托王琦瑶像是吸尽黄浦精华的结晶。 「……上海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肤之亲似的。它有着触手的凉和暖,是可感可知,有一些私心的。积着油垢的厨房后窗,是专供老妈子一里一外扯闲篇;窗边的后门,是供大小姐提着书包上学堂读书,和男先生幽会的……」细致和属於女性的笔触,具体描写弄堂的一切。 事实上,在王安忆发表了《长恨歌》后,便有学者或文学评论将之归类为张爱玲的「延续」,试想像着如葛薇龙、白流苏、赛姆生太太等角色的舞台由中华民国的上海转移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上海,一群曾经过着声色的男女,如何在夸张禁欲的政权里,度过馀生。 当然,王安忆的《长恨歌》并非全没有缺点,其缺点亦正如其优点,就是《长恨歌》只是将张爱玲没有全面写出的上海风情给予全面集中的描写,意即是成功地借鉴了别人的创意,非常流畅的将别人零碎描写的东西集中起来全面描写;可是,这些描写却非作者的原创,换言之,她只是依循前人成功的道路。当然,客观来说,王安忆的描写上海的原貌是成功的,亦显出其驾驭长篇巨著的能耐! 王安忆笔下的历史不是我们通常习惯于关注的与重大政治事件紧密联系的历史,而是作为时间的历史。她极力渲染的是各历史时期迷漫于空气中的不同气味、不同氛围、不同的来自感官的特征,她努力准确捕捉的,是各个历史时期中特定个人的生存面目、精神依赖、趣味取向。由于投向历史的视点不是政治,不是历史变迁中存有的政治成份,而是作为时间、年代的历史,历史中的个人,故而,她笔下的历史与个人显得特别平实,真切,贴近,两者的交融也因之更和谐,从而给人一种浑然一体的饱满、浑厚感。"长恨歌" 确实写出了作为年代的历史,写出了存在于历史中的个人。 王安忆之所以看中王琦瑶这个人物,写她,是因在她身上看见了一份怆凉。一份逼人的、摆脱不了的怆凉。这份怆凉与其说来自命运来自历史变迁,不如说来自生命本身;与其说来自王琦瑶,不如说来自王安忆自己。这份怆凉是王安忆人到中年对生命的感悟,是对美好生命流水般逝去的一首挽歌、一声叹息。"长恨歌"最大的成功正在于以冷静的旁观角度叙述了这份实在的、透自骨髓、挥之不去的怆凉。 王安忆的感觉很好,想象力很好。而且,她的感觉和想象很特别。她的感觉、想象常常不是感性的,而是理性的;不是感性的抒发与接收,而是理性的断语。理性归纳过的感觉与想象所能拥有的空间应该很有限,但在王安忆那则泉涌不息,无穷无尽,被用得层层叠叠。在读者一而再,再而三地感觉她的刻意、堆砌、笨拙感觉得不耐烦,感觉得有点累时,又不得不叹口长气,无可奈何、心服口服地承认她的感觉、想象独特且准确,承认她的感觉、想象是她脑中流出的,信手拈来的,承认这是她的风格,至少是"长恨歌"这部小说的风格--就像"长恨歌"的一个"记号"。 补充一句,"长恨歌"那些堆砌而成的"硬写"、"死写" 看惯了倒也看出了味道,看出了合理性,尤其结合故事、人物一起看(故事叙说,人物心理捕捉,向来是王安忆的强项) ,甚至觉得它们必不可少,觉得正是它们使这本书厚重起来的。 还得略谈"长恨歌"的不足。比如说,关于王琦瑶的女儿薇薇;比如说,王琦瑶被长脚杀死...... 薇薇这个人物可有可无,没有也许更好。作者想通过青少年薇薇写出那个年代,可薇薇没写好那年代也没写好。明确让人感到的,只剩作者写微微的用心(又一个刻意)。王琦瑶为什么会死?作者想以她的死来加强悲剧效果,加强她身上存有的那种怆凉感。然而,王琦瑶身上的怆凉感不是靠死来突出的,而是靠活,靠她怎么活下去怎样活出怆凉来。长脚杀王琦瑶杀得莫名其妙,杀得太戏剧化,这一杀,将一本沉甸甸的书、将一个严肃的作家,"杀"出了一些轻浮、杀出了一些稚嫩。 然而,"长恨歌"纵有再多的不足,一切不足在她获得的巨大成功面前都显得不重要。 "长恨歌"不可取代,王安忆不可取代。
2023-07-24 00:55:1910

思路 王安忆这篇叙事散文可分为几部分?每个部分记述了什么?

王安忆,当代著名作家,是作家王元建茹志娟的女儿。王远建的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小说“七场比赛”党费“,茹志鹃组合”百合“安静医院妇产科”高大的杨树。 王安忆的主要著作中短篇小说“传递”鲍庄“”锦绣谷之恋“,”雨“,”王安忆中短篇小说集“,否则小说”真相与谎言“69少年” “长恨歌”(茅盾)。 王安忆的小说,多的普通百姓去的英雄,他们平凡的生活中不平凡的经历和情感的性能,实现平中见奇的艺术效果。 “理解”与“爱”是她创作的目的。她的早期作品侧重于抒胸臆,近期创作趋于冷静和谨慎。 雨降“,”摇杆传略“等系列作品,引起公众的注意,这些作品主要是平原和细腻和充满伤感的写作,描述中国大陆的转型文革后的生活。了她的长,如黄河水第30章“千言万语故道,但被批评为”流水账“。 20世纪90年代,王安忆的故事“叔叔闪耀,其次是”长恨歌“和”纪实和虚构,并证明她的能力来管理长说本国的历史想象力部。 文学评论家,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研究系和研究所比较文学教授王德威王安忆创作用来描述三个特点,即审查的历史和个人的关系;意识到女性的身体和意识,重塑“上海”的大众风格。 “真相与谎言”是三组的巅峰之作。 在小说中,作者的意图为自己的家族寻根探源,但与苏通华,叶兆言,李锐,舍父系牺牲民族的命脉,反之亦然挖掘朗逸而产妇家谱损失;其创造和探索在上海的据点,将收集从一个局外人,一个恒定的迁移,城市的变化和被遗忘的历史。 本书内容共分十章。奇异章讲述作者,叙述者在上海长大,后搬到从早期的年龄,教育,文化革命,流亡,返回到结婚;追溯双数章节,单亲家庭的来龙去脉在中国民族的历史。最后,在第10章中,国家的历史,一,由于反射的创作过程,在历史上的国家和个人的历史线索的家族史。 当谈到王安忆的小说“长恨歌”,有时这是不可避免的,读者认为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长恨歌”小说版。事实上,他们是一点都没有! 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外观的主角。王。专门描述上海的弄堂,流言,闺阁,鸽子花,目的只有一个:掀起。王像用尽黄浦江精华的结晶。 “......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亲密关系的存在喜欢它的触角已冷色和暖色的意义上,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别有用心的。情节油脂厨房后窗设计外拉女佣免费文章窗口的后门,背着书包上学读书,幽会一夫先生的大小姐......“细致,属于女性的笔触,具体描述胡同。 事实上,王安忆的“长恨歌”,一些学者或文学批评将被归类为张爱玲的“继续”试想一下,如格威龙,白流苏,赛姆,夫人角色阶段的中国上海上海,人民中华民国,一组的男性和女性曾经住着一个感性的,夸张的苦行制度如何度过余下的学生。 当然,王安忆的“长恨歌”也不是完全没有缺点,它的缺点也是它的优点,“长恨歌”张爱玲不全面的书面上海风格只是为了给一个全面和集中的描述,这意味着要了解其他人的想法,非常流畅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别人形容的东西放在一起进行全面的介绍;然而,这些关于却非原,换句话说,她只是跟着前面的成功之路。当然,客观地讲,原上海王安忆的描述是成功的,显示出其有能力利用全长的杰作!
2023-07-24 00:55:461

《长恨歌》的作者王安忆是哪年生人

"1955年随母移居上海。1961年入淮海中路小学,1967年入向明中学读初中。1970年到安徽五河插队。1972年考人江苏省徐州地区文工团,在乐队拉大提琴,并参加一些创作活动。1976年开始发表作品。1978年调上海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任编辑。1980年曾入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学习。因发表短篇小说《雨,沙沙沙》(《北京文艺》1980年6期)等雯雯系列小说而引人注目。1987年调上海作家协会创作室从事专业创作。后担任中国作协理事。上海作协副主席。著有中短篇小说集《雨,沙沙沙》、《流逝》、《小鲍庄》、《尾声》、《荒山之恋》、《海上繁华梦》、《神圣祭坛》、《乌托邦诗篇》等,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黄河故道人》、《流水十三章》、《米尼》、《纪实与虚构》、《长恨歌》等。其中《本次列车终点》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流逝》、《小鲍庄》分获1981—1982年、1985—198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其作品在海内外都有较大影响。80年代中期以前的作品多以知青为题材,表现其人生的追求和向往,以心理描写见长。80年代中期以后则着力于人性和人的生命本相的探索,如“三恋”等。90年代以后开始追求新的叙事风格,以《叔叔的故事》、《乌托邦诗篇》等为代表,她用现实世界的原材料来虚构小说,以小说的精神力量改造日渐平庸的客体世界,营造体现知识分子群体传统的精神之塔。近来语言变化更为明显,由简洁而趋拥挤,如《长恨歌》等,对上海这个城市作细致入微的繁复的描绘。
2023-07-24 00:55: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