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春残赏析

2023-07-24 12:19:45
TAG: 赏析
共1条回复
芝华塔尼欧的少年

这首诗写的是春尽时的惋惜和不忍作别情感。伤春伤别本是唐诗的主题之一,以之寄寓一种人生的思绪,如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或对生命惆怅的一种排遣。所以这种诗中大都笼着感伤情调,这首诗也不例外。

诗的起句告诉我们春天的日子很短。句中的景即为“影”,可解释为“日影”、“光影”。春天的日子短,也就是说春天很容易过去,美丽的春光很容易消逝,这自然而然很易引起人们一种惆怅的情怀。这一句写景,那么下一句便是抒情了。作者说“愁随别夜长”,抒发了一种伤春与离别愁绪。上句“景短”,下句“愁长”,一景一情,相与对照,正好笼括了全诗的主题。我认为全诗的诗眼正在这一联当中,即那个“愁”字,正是愁的情绪贯穿了全诗的字字句句。

颔联的两句都有典故。“暂棋宁号隐”用典出自《世说新语·巧艺》:“王中郎以围棋坐隐。”王中郎把自己隐居在围棋之中,而诗人却不能,他说暂时下几盘棋不能称之为“坐隐”,只是聊解愁绪罢了,而终究不能像隐士们那样超脱,“轻醉不成乡”是亦化用典故,《新唐书·王绩传》:“绩著《醉乡记》,以次刘伶《酒德颂》。”但诗人也不能像王绩那样完全沉入醉乡之中,他说:轻微的酒醉不能说是进入了“醉乡”,正表现了他难以完全摆脱的不宁心绪。

颈联是纯粹的写景,也正承首联而来,具体地展示了春残的狼藉景象。“风雨曾通夕,莓苔有众芳”,意即暮春的风雨曾通宵达旦,而春花不堪风雨的摧残,凋零也就更快,全都散落在苍绿的莓苔之上。因春短而生愁绪的诗人面对这狼藉残红,痛惜花飞花谢,以至于彻夜难眠,心情之凝重可想而知。这两句也可称为流水对,其景物的联缀在于贯穿其中的内在逻辑,即下联的“莓苔有众芳”是因为上联的“风雨曾通夕”。

尾联用拟人手法,是写诗人送春归去的情景。“落花如便去,楼上即河梁”,意思是花落了春天也将随之而去,那么这楼上就是送春归去的地方。末句也是用典,从苏武诗的“携手上河梁”一句变化而来。苏武在河梁送别友人,诗人在楼上送别春光,其地不同,而那种强烈的惜别之情却是一样真挚、深沉。所以,“愁”仍是诗人的主要情怀,“愁”字仍为全诗的主线。

我们可以来为此诗结构一幅意象画:在暮春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诗人坐在小楼烛影中,桌上摆着围棋的残局,杯里还有剩酒,以醉遣愁的诗人想象着风雨中众芳零落的形状,在心中默默挥手与春作别。

全诗感情细腻,体物深刻,用典颇多,风格正可用纤巧两字概括,从中可看出诗人诗学温李的痕迹,只不过他的文字比较朴素显豁,而李商隐却要隐晦深沉得多。由于李的才力高于唐,所以唐诗远比不上李诗的韵味和文采。《蔡宽夫诗》批评唐彦谦诗“格力卑弱,仅与罗隐相先后”,甚为得当。

《石林诗话》云:“杨大年、刘子仪喜唱彦谦诗,以其用事精巧,对偶清切。黄鲁直诗体虽不类,然不以杨、刘为过也。”杨大年、刘子仪皆为“西昆”诗人,诗重李商隐,也喜唐彦谦的“用事精巧,对偶清切”,而且黄庭坚也承认这一优点。这可以看出诗人在艺术形式上对近体诗的完善。这首五言律在对仗、用事及遣词造句上确实极为认真。诗中前三联皆为很工整的对句,可谓“对偶清切”;诗中还有“棋隐”、“醉乡”、“河梁”三处用典,而且不着痕迹,也可谓“用事精巧”了。

相关推荐

意象画怎么画

意象画的画法是想好自己想画的东西后,就跃然纸上。意象画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利用感觉通过用色彩,条文,作画,类似印象派。,是反对学院派的保守思想和表现手法,采取在户外阳光下直接描绘景物,追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氛围气的创作方法,主张根据太阳光谱所呈现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色相去反映自然界的瞬间印象,一反过去宗教神话等主题内容和陈陈相因的灰褐色调,使欧洲绘画出现发挥光色原理加强表现力的新方法,对绘画技法的革新有很大影响。意象画擅于捕捉光影的变化,在90年代,张京生教授自美国归来后,曾创作一批《美国印象》系列,色彩斑斓、光影交错,可谓印象画的佳作。
2023-07-24 02:13:492

什么是意象类绘画

是艺术家在艺术构思的过程中,将主体的审美情感、审美认识与把握到的客观物象相融合,并以一定的艺术表现手段和规律作为媒介,所形成的存在于观念中的艺术形象。意象类绘画是艺术家审美理想和审美意蕴追求的体现,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简单地说,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具有以下特征: (1)虚拟性,指意象所具有的非现实性。意象既可以用想象和虚构来表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也可以用非现实的形态表现现实中已有的东西。 (2)感性,指意象可以为主体感官直接把握、感知、体验和感受的直接性和具体性。 (3)想象性,指意象是经过艺术家的想象将“意”与“象”融为一体的产物。 (4)情感性,是艺术家创造意象的重要动力和导引,并伴随着意象创造的全过程。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概念。先秦时期就有关于“意”与“象”的言论:“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易传》),“象”可以表达“言”所不能表达的“意”。最早把“意”与“象”连用并形成一个新概念的是刘勰。他认为“烛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他在肯定“言不尽意”的前提下,更强调意象带来的文外之意的作用。古人用传统水墨绘画表现自己的精神世界或借山水或借人物绘画中都会隐含一些寄托的感情和表达的思想这也国画的精妙之一,意境的表达绘是手段意在表达借照这样的艺术理念,进行绘画创作一下就放松了许多,不在纠结绘画的技艺绘画变得有意思了中国的、西洋的各种技法都可以拿来主义了技法而已不用拘泥大胆的提笔、构想绘画出这样一个意境利用西洋油画的表现方式给一滩深水填上色彩其他地方保留国画的布局和线条重新表达古画的意境仔细看看效果,画面是否很熟悉其实它是明代画家仇英的《停琴听阮图》的演绎用油画的方式重新来表现
2023-07-24 02:13:584

意象画的简介

意象画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利用感觉通过用色彩,条文,作画,类似印象派。- 印象派印象派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兴起的一个画派。这一名称是由1874年该派作者举行画展时,批评家对莫奈所作《日出印象》一画出以嘲笑而来。代表画家有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等。
2023-07-24 02:14:051

意象画是什么

◎ 意象 yìxiàng[image;imaggery] 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2023-07-24 02:14:291

什么是具象画和意象画?

1,一看就知道形象,马上能联系到你所有的经验记忆,外形十分相似,“有具体的形象”就叫做具象,以真实再现客观形象为主。 2,意象,以人的感情来掺入客观现实,对客观现实进行有取舍的改造,保留一定形态,却又明显有人为的因素,最终而形成安详的艺术效果,就是意象。 3,脱离外在形象,把形象统统抛弃,只留下人为认识的几何形态或者精神理解的,与现实的东西有联系,但是并不以形象的相似为联系,就是抽象。
2023-07-24 02:14:351

什么是生命意象画

生命意象画是香港飞扬国际个性装饰集团公司旗下的产品。生命意象画是根据易学万物类象的远离,将个人命理八字,通过艺术形式提炼创作而成的画作作品。是将个人命理中所具有的特质元素,用五行金、木、水、火、土所类象的花鸟虫鱼、高山流水等自然形态元素具体的展示出来,以此具体描绘出个人生命形态的构成。简单而言,就是一幅揭示一个人的生命秘密的画。
2023-07-24 02:14:441

中国画意象画的画家及代表作品

中国意象画。印象派闻名世界艺术画坛。中国意象画。独有的神韵,独到的画风,独特的新创。为中国的书画艺术翻开更美的一页。创始人;马廷志马廷志;生于1961年10月。原籍;山东省,聊城市人。是现代意像画创史人。自幼苦爱书画,多次在《李苦禅纪念馆》举办个人画展。经几十年对书画艺术探索与研究,形成了焦濹立体山水画新理念。《朝霞旭日》,<云水逐波流>,<古松迎客盛世中华行>,被2008奥运会录选..中国意象画.独有的神韵,独到的画风,独特的创新,为中国书画艺术翻开更美的一页.
2023-07-24 02:14:521

画出代表自己的物品叫什么环节

画出代表自己的物品叫自我意象画环节。自我意象画,画出最能代表自己的东西,在纸的四边留下空白,画完之后写出四个词语,认为最能形容自己的。
2023-07-24 02:14:591

瓷板画哪里做得好

瓷板画做得好的如下:1、景德镇名家手绘大厅瓷板画旭日东升景德镇名家作品,规格:2.33*1.33米,瀑布寓意财源滚滚、源远流长,山是靠山的意思,不管是做生意或者是事业上都会遇到靠山,山水画中。2、景德镇名家手绘大厅瓷板画(鸿运当头)景德镇名家作品,规格:2*1.1米,鸿运当头是一幅优秀的聚宝盆瓷板画。作品中红日高照,云霞卷舒,寓意鸿运当头,草木泽生,洋溢着盎然生机。3、名家手绘梅花客厅装饰瓷板画报春图景德镇名家手绘作品,规格:210*90cm,梅花寓意红红火火,俗话说“梅花开五瓣,寓意福、禄、寿、喜、财”,画中火红的梅花跟粉色的梅花结合,意境深远,梅花点点,喜事连连。4、名家瓷板画挂画作品遍地黄金规格:2*1.1米,漫山遍野油菜花(风水寓意有财发)金灿灿的油菜花,把平原、丘陵、山川,装扮得珠光宝气。5、景德镇名家手绘祝寿礼品瓷板画景德镇名家手绘作品,规格:72*128cm,此款名家瓷板画由九条红鲤鱼做成个一个寿字,既表现了年年有余的寓意,有表达了对长辈长命百岁的美好祝愿。6、手绘青花山水瓷板画源远流长景德镇名家手绘作品,规格:2*1.1米,此款瓷板画树木浓绿,云雾飘渺,气势磅礴,山峰蜿蜒起伏,溪水汇聚,容纳万财,聚祥富,寓财源滚滚、祥和兴旺、前程远大。7、景德镇名家手绘迎客松大幅瓷板画名家作品,规格:190*103cm,这幅迎客松瓷板画挂在酒店、茶楼、餐厅、大厅或者是家庭的客厅中,代表着欢迎客人的到来,是上佳的选择。8、名家手绘客厅山水瓷板画挂画源远流长景德镇名家手绘作品,规格:190x80cm,本幅瓷板画前景开阔迎祥纳福,整幅作品青山绿水间展现祥和美满、招财聚富的深远意境。9、名家手绘牡丹花开富贵艺术瓷板画名家作品,规格:127*71cm,古往今来,人们之所以喜欢牡丹,不仅仅是它那姹紫嫣红的花色、雍容华贵的气质,更在于它是集颜值、寓意、风水于一身的中国传统吉祥画!10、源远流长青花手绘艺术瓷板画名家作品,规格:190*103cm名家瓷板画是平面,平整光洁,就像画纸一样,画家、景德镇名家可以随意挥毫,不管什么题材的画,不管什么风格的画,不管气势磅礴的大构架,还是玲珑纤巧的小意趣,只要瓷板的材质能体现,景德镇名家的才艺和灵思就能充分表达出来。名家瓷板画是工艺美术画种,制作工序多重,比较复杂,但它首先要用手工绘制形成画幅。瓷板上的手绘天地手绘空间极为广阔,艺术家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只要摸透把握准瓷板的脾性,是不会受限制的。它为题材的多样性、绘画风格的多样性提供了舞台。名家瓷板画可以是传统的国画意韵,也可以是板画风格,年画、素描、剪纸、皮影、农民画、后现代意象画,全可以移殖到瓷板画中,它不弃传统,也不拒时尚,绘画品种和风挌上的包容性与用途的广泛性使它在古典与时尚的审美中游刃有余。书房、卧室、客厅、走廊,你想让它在哪儿就在哪儿,只要你觉得美,看着舒服,心情愉悦。名家瓷板画还是收藏的艺术佳品。收藏历史中的名家瓷板艺术品和为未来收藏瓷板画艺术,都是不错的选择。
2023-07-24 02:15:081

请问有谁知道这幅画出自哪位老师之手?请问谁有这幅画的高清图?

出自画家雪鸿,画的名字叫《万法归一》,大图如下,确认无误请采纳。
2023-07-24 02:15:382

绘画的分类

绘画形式:国画、年画、风俗画、装饰画、漆画、界画、壁画、简笔画、连环画、漫画、卡通画、插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速写。绘画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风景画、静物画。绘画技法:工笔画、写意画、没骨画。绘画风格:具象画、抽象画、意象画。
2023-07-24 02:16:075

不属于绘画的艺术形式

根据百科,绘画艺术形式通常包括以下种类:1.油画。2.国画。3.水彩画。4.素描。5.速写。6.版画。7.雕塑。8.装饰画。9.插画。10.漫画。11.壁画。12.玻璃画。13.工笔画。14.写意画。15.青绿画。16.连环画。17.彩墨画。18.指画。19.焦墨画。20.意象画。21.溯源画。22.肌理画。23.拓印画。24.儿童画。25.折纸画。26.剪纸画。27.立体画。28.花鸟画。29.意象艺术画。30.意向艺术画。31.堪培拉。32.东巴画。33.农民画。34.卡通风。35.漆画。36.虹吸管画。37.线画。38.点画。39.色粉画等。对照以上列表,不属于绘画的艺术形式,意思是指区别于上述艺术形式的,其它的艺术形式,例如:1.摄影艺术形式。2.影视艺术形式。3.音乐艺术形式。4.舞蹈艺术形式。5.戏曲艺术形式等。
2023-07-24 02:16:232

根据某首歌的歌词画出一副意象画。

歌曲:无与伦比的美丽歌手:苏打绿 天上风筝在天上飞地上人儿在地上追你若担心你不能飞你有我的蝴蝶天上风筝在天上飞地上人儿在地上追我若担心我不能飞我有你的草原就画一大片草原 在画个风筝 背景么蓝天白云
2023-07-24 02:16:301

动画属于意象画吗?

你这样说太泛了。
2023-07-24 02:16:361

什么是抽象画?毕加索的画算是抽象画吗?

抽象画是相对于具象画、意象画而言的,表现形式上着重画面的线条、色彩等的形式美,没有很明确的造型要求,是作者思想情绪的直接宣泄,具有很强的主观性、随意性. 毕加索是二十世纪西方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一生画风丰富多变,是立体主义画派的创始者,一生可划分为九个时期. 1、青少年时期 2、蓝色时期 3、粉红色时期 4、原始时期 5、立体主义时期 6、新古典主义时期 7、变形时期 8、表现主义时期 9、田园时期 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也不同,但应该不属于抽象画派的.
2023-07-24 02:16:451

黑白灰简洁装修风格的客厅适合挂什么画?

【算一算你家装修要花多少钱】1. 相近色调的挂画最保险,最安全的搭配方式就是悬挂色调相近的画,这样既不会破坏室内的整体风格,又可以起到点缀的效果,让室内看起来更加的完整,更加的舒适、温馨。2. 单色配色挂画也可以在客厅悬挂单色配色画,比如:紫色、蓝色、原木色、亮黄色的挂画就非常不错,这样可以让室内空间的颜色更加协调,并且还能碰撞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3. 互补色配色挂画也可以在客厅悬挂上互补色配色画,比如:地板为棕黄色的话,那么就可以选择蓝色等冷色调的挂画,这样空间不但更有层次感,而且还可以让整个空间看起来更加融洽。4、现代抽象画若设计风格为现代简约风的,那么可以在客厅悬挂现代抽象画,这种图画不但能凸显出用户的个性和审美,而且还可以提升整个空间的格调。5、简洁意象画可以在客厅悬挂简洁意象画,这样不但可以凸显出自己的喜好和审美,而且还能烘托室内气氛,让室内空间看起来会更有档次。但是这种图画一般是组合形式出现的,大家在悬挂时,一定要注意搭配,否则会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输入面积,免费获取装修报价】【输入面积,免费获取装修报价】
2023-07-24 02:16:5511

青年散文作家巴山夜雨简介

安石先生,笔名【巴山夜雨】,作家、书画家、主任编辑、记者、策划大师,系第一个登万里长城挥世界最大"龙"笔写"世界"最大"龙"字的文化名人,是第一个中国书法获国家专利和受国家版权保护的著名书法家。系画意书法暨书法意象画的创立者,经济文学的先行者,现任世界华人研究中心副秘书长,世界华人名人网总编,《世界华人名人大辞典》主编、《中国教育发展论坛》丛书主编、《中华医学创新论坛》丛书行政副主编,中国书画创新学术委员会主任。大学本科毕业后攻读中国书画艺术大学书法研究生,兼习写意国画。现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世界书画家协会加拿大总会理事、国际美联艺术委员、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研究员。   安石先生出生川北大巴山苍溪县颇有影响的书香门第,其祖辈安筱村追随孙中山,系留学日本的归国著名教育家,其叔祖父安征夫是1945年时任山东战区滨海军区政治部主任时牺牲的八路军抗日将领。   安石先生从小酷爱文学和书法及中国文化。他一直在报业传媒中从事记者、编辑、主持、策划以及编书、办报工作。为了追求文化艺术事业,一直从事漂泊的新闻工作,同时也在四川、新疆、湖北、浙江、香港、澳门以及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海内外各地巡回展览他的画意派书法和环保摄影。安石先生浪迹海内外,采自然之灵气,写生活之原汁,精勤笔耕,在海内外各大刊物上发表各类文学、书画、摄影作品500多篇,近100万字。   安石书画博众家之长而独辟蹊径,在中国文化内部古为今用,借古开今,创立了画意派书法(简称"画意书法"),即借人类字画同源时的艺术特征和采用中国传统书画精髓开创中国诗书画交叉合一的一代书风和画风,系意象主义的集中体现。画意派书法通过了国家版权注册,一帆风获国家专利,这在书法史上尚属首例。该艺术流派,受到国内外许多著名书画家、古文字学家、美学家的好评,在海内外书画界、美学界、古文字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其作品在国内外书画大赛中获过一等奖、国际银奖等,并在北京、上海、香港、台湾、日本、新加坡、加拿大、法国等海内外30多家书画行、博物馆陈展、收藏,多次被邀请办个人展和讲学。他独家专有世界上最大毛笔,为乐山大佛写世界上最大的"佛"字,21世纪第1天登北京八达岭长城挥写了世界上最大的"龙"字。近年来,安石艺术事迹成为海内外各大传媒的文化热点。其作品和简介被编入《中国当代名人大辞典--文化艺术卷》、《世界书画家大辞典》、《世界名人录》、《中国专家大辞典》等书典中。安石先生利用名人效应,为西部贫困山区奔走海内外,联系捐助希望工程,被誉为"大巴山希望工程的希望大使。他自己所卖的作品收入也捐给了希望工程和本网站的文化事业。
2023-07-24 02:18:231

白鹭是哪个国家的国鸟?

物种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 1766)英文俗名: Little Egret白鹭又称鹭鸶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对它的赞美早让其中国人心中诗情画意的一部分。白鹭天生丽质,身体修长,它们有很细长的腿及脖子,嘴也很长,脚趾也是如此,他们全身批着洁白如雪的羽毛,犹如一位高贵的白雪公主。鹳形目(Ciconiiformes)鹭科(Ardeidae)鸟类,尤指白鹭属(Egretta)的种类。羽衣多为白色,繁殖季节有颀长的装饰性婚羽。习性与其他鹭类大致相似,但有些种类有求偶表演,包括炫示其羽毛。英语中egret(或aigrette)一词亦指白鹭的羽毛,白鹭羽在东方的礼服上用作贵重的饰物,以前亦用於西方的女帽业。白鹭的羽毛价值高。白鹭成大群营巢,又无防御能力,结果因人类的滥捕而濒於绝灭。后来因服饰的改变,加之人们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白鹭的数量又有所增加。白鹭是涉禽,常去沼泽地,湖泊,潮湿的森林和其他湿地环境,捕食浅水中的小鱼,两栖类,爬虫类、哺乳动物和甲壳动物。在乔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筑起凌乱的大巢。大白鹭(Egretta alba, 有时作Casmerodius alba)见於两半球,体长约90公分(35吋),仅背部有羽毛。其美洲的种群有时称为美洲白鹭或普通白鹭。牛背鹭(Bubulcus ibis, 有时作Ardeola ibis)大部分时间栖於陆地上,与家养或野生的食草动物为伍,吃这些动物惊起的昆虫,有时也啄食它们皮上的蜱类。体壮实,长50公分(20吋);羽衣白色,婚羽短而蓬松;脚和喙淡黄色;分布范围已从欧洲、非洲和亚洲扩展到澳大利亚和南、北美洲。小白鹭(E. garzetta)分布於旧大陆;体长约55公分(22吋);羽衣白色,头部的羽毛坚挺,而背部的羽毛呈花边状。淡红鹭(Hydranassa rufescens, 或Dichromanassa rufescens)见於北美温暖的沿海地区,有白色和深色两种色型。雪鹭(E. thula, 或Leucophoyx thula)为白色;体长约60公分(24吋);背部和头部的羽毛轻薄透明而向后弯曲;分布范围自美国到智利和阿根廷。白鹭在分类学上的位置为:鸟纲-鹳形目-鹭科-白鹭属,是珍稀物种。白鹭属又分五个种: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和岩鹭。大白鹭:体大羽长,体长约90cm,是白鹭属中体型较大者,夏羽的成鸟全身乳白色;嘴巴黑色;头有短小羽冠;肩及肩间着生成丛的长蓑羽,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过尾羽尖端10多厘米,有时不超过;蓑羽羽干基部强硬,至羽端渐小,羽支纤细分散;冬羽的成鸟背无蓑羽,头无羽冠,虹膜淡黄色。此鹭栖息于海滨、水田、湖泊、红树林及其他湿地。常见与其他鹭类及鸬鹚等混在一起。大白鹭只在白天活动,步行时颈劲收缩成 S形;飞时颈亦如此,脚向后伸直,超过尾部。繁殖时,眼圈的皮肤、眼先裸露部分和嘴黑色,嘴基绿黑色;胫裸露部分淡红灰色,脚和趾黑色。冬羽时期,嘴黄色,眼先裸露部分黄绿色。中白鹭:体长60-70厘米;全身白色,眼先黄色,虹膜淡黄色,脚和址黑色;繁殖羽背部和前颈下部有蓑状饰羽,头后有不甚明显的冠羽,嘴黑色。栖息和活动于河流、湖泊、水稻田、海边和水塘岸边浅水处。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其他鹭混群.生性胆小,很远见人即飞。飞行时颈缩成“S”形,两脚直伸向后,超出于尾外,两翅鼓动缓慢,飞行从容不迫,且成直线飞行。主要以小鱼、虾、蛙、蝗虫、蝼蛄等动物为食。中白鹭在我国南方为夏候鸟,亦有部分留下越冬。小白鹭:体态纤瘦,乳白色:夏羽的成鸟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肩和胸着生蓑羽,冬羽时蓑羽常全部脱落,虹膜黄色;脸的裸露部分黄绿色,嘴黑色,嘴裂处及下嘴基部淡角黄色;胫与脚部黑色,趾呈角黄绿色。通常简称为白鹭。小白鹭场栖息于稻田、沼泽、池塘间,以及海岸浅滩的红树林里。常曲缩一脚于腹下,仅以一脚独立。白天觅食,好食小鱼、蛙、虾及昆虫等。繁殖期3——7月。繁殖时成群,常和其他鹭类在一起,雌雄均参加营巢,次年常到旧巢处重新修葺使用。卵蓝绿色,壳面滑。雌雄共同抱卵。卵23天出雏。黄嘴白鹭:黄嘴白鹭也叫白老、唐白鹭等,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为46—65厘米,体重320—650克,雌鸟略小。它的姿态十分优雅,身体纤瘦而修长,嘴、颈、脚均很长,身体轻盈,有利于飞翔。它披着一身乳白色的羽毛,一尘不染,显得高傲而文雅。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变化,夏季嘴为橙黄色,脚为黑色,趾为黄色,眼先为蓝色;枕部着生有多枚细长白羽组成的矛状长形冠羽,最长的2枚长达10多厘米,像一对细柔的辫子,迎风飘扬,美丽动人。背部、肩部和前颈的下部着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状的长饰羽,形若蓑衣,所以被称为“蓑羽”,向后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颈基部的蓑羽则垂至下胸,就像丝线一样。在胸部、腰侧和大腿的基部,还生有一种特殊的羽毛,成为粉,能不停地生长,先端不断地破碎为粉粒状,就像滑石粉一样可以将黏附在体羽上的鱼类黏液等污物清除掉,起着清洁羽毛的作用。冬季嘴变为暗褐色,下嘴的基部呈黄色,眼先为黄绿色,脚也是黄绿色,背部、肩部和前颈的蓑状饰羽也统统消失了。黄嘴白鹭的祖先出现于700万年前的中新世,现生的种群没有亚种分化,在国外见于俄罗斯、日本、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我国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山东、河南、广东、香港、海南等地,其中在辽宁、吉林为夏候鸟,在西沙群岛为冬候鸟,其他各地大多为旅鸟。黄嘴白鹭栖息于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带。单独、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的情况都能见到,偶尔也有数十只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飞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盐田和水稻田中活动和觅食,晚上则飞到近岸的山林里休息。常一脚站立于水中,另一脚曲缩于腹下,头缩至背上呈驼背状,长时间呆立不动,行走时步履轻盈、稳健,显得从容不迫。飞行时头往回收缩至肩背处,颈向下曲成袋状,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突出于短短的尾羽后面,两个宽大的翅膀缓慢地鼓动飞翔,动作显得从容不迫,十分优美。我国古代《毛诗·周颂》中就用“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来形容它的飞翔时的气势不凡。每年4月和11月进行春秋两季的迁徙活动。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边、盐田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它的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捕食的时候,它轻轻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着水里活动的小动物,然后突然地用长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将食物准确地啄到嘴里。有时也常伫立于水边,伺机捕食过往的鱼类。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营巢于近海岸的岛屿和海岸悬岩处的岩石上或矮小的树杈之间。喜欢成群地在一起营巢,有人曾经在一块仅有大约20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竟发现了14个巢,而且在相邻的一块仅有10多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还有11个巢,每个巢之间的距离仅为14—76厘米。从前在台湾,也曾有黄嘴白鹭和白鹭、牛背鹭、夜鹭和苍鹭等混群营巢的现象。它的巢的形状为浅碟形,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枯草茎和草叶构成。巢筑于矮树上,距地面的高度最高的也不超过1米,也有在矮树下的草丛间筑巢的。每窝产卵2—4枚,卵的形状为卵圆形,颜色为淡蓝色。孵化期为24—26天。黄嘴白鹭曾经是我国南部沿海常见的夏候鸟,特别是在广东汕头到福建福州一带的海岸较为普遍,60年代在东北的鸭绿江和吉林东部的珲春也曾见到,80年代初在辽东半岛及沿海岛屿发现的营巢种群多达200—300对以上,时常可以在海边见到多达数十只的大群在海岸附近的水域觅食。但是,由于环境的破坏和人为干扰,特别是由于它的纯白色毛状羽和蓑羽是极为贵重的装饰品,每年猎取的数量都很多,所以近来种群数量有明显下降。致使它的种群数量日趋减少,已经变得非常难得一见了。据1990年和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1992年在我国仅见到143只,此外还在东南亚见到448只。目前黄嘴白鹭已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我国将其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岩鹭:全身黑色,故在台湾又称为黑鹭。有羽冠,胸部与背部有细长之蓑羽,腮白色,嘴黄色,前端暗褐色。脚暗绿色。嘴长约85毫米。本种南方产的为白色。在厦门东海岸(隔海与台湾的金门、澎湖岛相望)一带,近几年来所发现的岩鹭为灰黑羽色,与我国大陆其他地方及港台所见的岩鹭羽色相同,具有亚热带地区的代表性.过去在前埔的海边曾发现岩鹭的觅食活动。岩鹭习惯在岩石上栖立,在岩缝里繁殖。飞行时速度缓慢,常在海上及岩礁上低空飞翔。自然保护情况大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并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中白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小白鹭是鹭类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句简称为白鹭,属于《滨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黄嘴白鹭、岩鹭都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黄嘴白鹭是国际濒危物种。岩鹭是中国11种高度濒危鸟类之一,在我国已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态。岩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附表名单,黄嘴白鹭是Robert Swinhoe(英)1860年在厦门采集到的新物种。白鹭分布情况我国拥有鹭科鸟禽20种,其中以白鹭属的最为珍贵。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三多桥村,有全国第一个白鹭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各种鹭类2万多只。厦门有 10类鹭类,占我国鹭科鸟类总种数的50%。其中白鹭属的5个种齐全,反映了厦门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环境在鹭类资源分布上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近年来,每年厦门的鹭科鸟类数量高达3万只,按照国际标准,表明厦门海域潮间带及围海成湖的湖面的生境,是国内、国际上有关鹭科鸟类的重要湿地。郭沫若 1949年8月出生,原名汪拨如,上海市人,美术家,创作研究员,大学文化,曾任上海西苑视觉艺术社经理,现任上海世纪梦艺术中心总策划、21世纪国际文化艺术沙龙理事长、上海白鹭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新连环画画会会长、中国基尼斯总部理事会理事、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香港《世界名人录》特约顾问编委,瓷影浮雕艺术创始人。长期从事绘画创作,出版《郑和下西洋》、《王昭君》、《李陵与苏武》等作品30余部,画14000余幅,80年代后期潜心《世界名诗意象画系列》创作与研究,巧妙将世界各国名诗中佳句,取其意化诗为画。代表作有《独占艺术的人类》、《雪花》等,1993年起至1997年止,用五年时间成功地创立了一门独特奇绝的新艺术—一瓷影浮雕,因“首创”第一,并达到最新最奇最美艺术境界,荣获“中国基尼斯之最”证书,《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几十家新闻媒体均作专门报道。代表作有《二十世纪世界名人》、《华夏始祖》、《观音百相》等八大人物专题系列。1998年荣获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颁发的“世界名人”证书,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美术作品展览共获奖,所有作品深受赞赏,被各国收藏家视为难得之珍品,除此之外,还创作了大型中国画系剧《观音百姿图》、《湮灭》等。传略和作品辑人《世界美术家传》、《世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世界美术集》、《当代书画家名入图录》、《中国专家大辞典》等各种名人典籍。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2023-07-24 02:18:311

“文学、绘画、音乐”三位一体选修课带来了什么

“可能”的无限与无限的“可能”—— 大理学院面向非艺术专业学生开设的“文学、绘画、音乐”三位一体选修课,将文学、艺术、绘画三者有机结合,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从选修过这门课的学生的反映来看,首先,他们认为这门课十分有趣,把音乐、绘画与文学结合在一起,用文学的观点阐释音乐和绘画的意境,在课堂上有说有唱有画,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觉得轻松愉快,对紧张的学习生活是一种调节,但又不是纯粹的娱乐,而是用思想驾驭形象,做到寓教于乐,学有所得。其次,他们认为这门课十分有用。音乐、绘画与诗歌在学生头脑中的碰撞,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激情,激发了新的智能增长点。通过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才艺技能,还增长了智慧,开发了创造的潜能。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将学到的才艺技能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他们将其运用到中小学教学实习当中,深受中小学生们的欢迎。 短短几十个学时的一门选修课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效果,是因为我们在教学中并不是就绘画而学绘画,就音乐而学音乐,也不是将绘画、音乐与文学简单相加,而是通过文学、音乐与绘画了悟人生,运用三者的有机结合创造种种“可能”。 绘画与诗歌的关系,不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不仅是简单的抽象与形象的关系。的确,诗歌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往往通过很多意象构成意境。意象,是附着了某种“意”的“象”,或能使人联想到“意”的“象”,它不是意本身,却能使人联想到意。因此绘画中的写意画也可叫做“意象画”,借画中之物(象)来表画家之意。形并不等于意,却与意有密切的关联。 事实上,抽象思维是人类智慧特有的品质,是思维方式的进步和飞跃。的确,并不是所有抽象的事物都可以用形象来表现,但借助形象却能使其易于领会和沟通,因此,人们常常借助形象的手段来表达一些抽象难懂的东西。从抽象中求形象并不是思维方式的倒退。反之,针对图像传播发达的“读图”时代可能造成的理性思维弱化,我们又要从形象中求抽象,用文学提升绘画的境界,力求表达更为深邃的“象外之意”。 苏轼诗《书鄢陵王主簿所画折枝二首》之一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边鸾雀写生,赵昌花传神。何如此两幅,疏淡含精匀!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好个“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画家一旦找到了一个恰当的形式,就有可能以一当十,通过一种具体的形态,表现出远远大于画面本身的某种情思。一件艺术作品所可能达到的艺术技巧的高超性、所可能表现的思想意蕴的深邃性是无可限量的。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它不知吸引着多少艺术家为找到这种恰当的形式而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另一方面,人类的社会生活内容和思想感情样式也是无限丰富多样、无比复杂细腻的,就像一片无边的海洋,即使包括绘画、音乐、文学在内的“艺术之勺”怎样舀取也总是取之不尽、永不枯竭。正因为如此,古往今来,各种艺术作品也总是前赴后继,层出不穷!这就是“可能”的无限和无限的“可能”。 绘画、音乐与文学的理想目标是与造化争衡,通过创造达到某种可能的境界。绘画是可能的图景,音乐是可能的激情,文学是可能的人生。 一般人认为,这种境界只有文学家、艺术家才有可能达到,其实不然,只要通过学习训练,其中的“道”却是普通人都可以领悟的,并可以运用其中的“道”去做人、做事和做学问。很多学生的学习体会也许能说明这个问题:“也许学会了安静是学习这门课的最大收获,同时在其他方面也获益匪浅。过去总会有心烦意乱的时候,那是缘于我的不坚持。过去做事情半途而废,也许感觉不到什么明显的损失,通过学习绘画我忽然间悟到:一幅残缺的画面,就像一份病态的心情,甚至一个不完整的人生令人沮丧,所以就坚持了下来。不仅只是绘画,对待其他事情也要努力这样做。” “文学、音乐、绘画三位一体的结合,让我感到十分新奇,在上课时听着美妙动听的音乐,欣赏生动形象的绘画,会产生许多奇妙的灵感,并且其他方面的创造才能好像也被激发了。” “听了这门课后,许多时候胸中有所感悟,说具体一点就是比较旷达。有时候一个人面壁而立,心中也会觉得释然,然后就特别想表达出自己的这种感觉,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创作冲动吧!” “三位一体课体现出了一种开阔宽容的胸怀,教我们在做人做事的时候要像写诗作画一样,自然随性,虚实相生,化繁为简,有所注重也有所忽略,做本色的我、诗意的我、自然的我。这门课与其说是技术培养,不如说是精神的塑造,会让学习者受益终身。” 这门课开设到一定程度,学生们恍然明白了:学习这门课的目的,不一定要成为艺术家,而是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应拥有开阔的胸襟、丰富的情感、优美的心灵和崇高的精神,去迎接生活中种种可能的际遇,去塑造自己独特亮丽的人生!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023-07-24 02:18:381

关于月光倾泻而下的诗句

1.月光倾泻而下的情景让我想起一句古诗是什么 有关月光倾泻而下的情景 ,古诗中的描写太多太多。有月便有光,光撒大地,先人们就凭自己丰富的联象,发挥艺术的才能、笔下生花,抒情或明志。 当然首先想到的是 《夜静思》(原文) 唐 .李白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 夜静思 当然还有其它,例如 《春江花月夜》 唐.张若虚 该诗中,这种句子岂止一句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这首诗里还有很多这类意境的句子。 春江花月夜 《忆扬州》 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得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把酒问天》 唐.李白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天 《新晴山月》 宋. 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在此不一一赘述。 2.描写月光皎洁的诗句 好山好水看不够,马蹄催趁月明归。——岳飞《池州翠微亭》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李白《军行》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潜《归田园居》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境未磨。——刘禹锡《望洞庭》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缪氏子《赋新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戴叔伦《兰溪棹歌》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月下独酌》(李白)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王建)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月夜》(刘方平)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八月十五夜月》(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李商隐)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苏轼)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刘禹锡) 3.描写瀑布倾泻儿而下的诗句 网友回答 2014-11-29 举报 李白著名的《望庐山瀑布》诗两首, 其一曰: 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歘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 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游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 但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其二: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明代李梦阳也为庐山瀑布写过一首诗 《开先寺》 瀑布半天上,飞响落人间。 莫言此潭小,摇动匡庐山! 绝句----宋王安石 拔地万里青嶂立, 悬空千丈素流分。 共看玉女机丝挂, 映日还成五色文。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唐朝诗人张九龄) 庐山瀑布徐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宋代诗人白玉蟾的《三叠泉》 缘溪深入桃花坞,紫霞隐隐幽禽语。 九层峭壁划青空,三级鸣泉飞暮雨。 落日衔山红影湿,冷云抱石苍崖古。 激回涧底散冰花,喷上松梢飘雪楼。 点点溅湿嫦娥衣,潭潭下有扶桑府。 朝来似展朝天带,夜半如闻捣药杵。 寒入山谷吼千雷,派出银河轰万古。 广寒殿上银蟾飞,水晶宫中玉龙舞。 琼英斧碎非月老,瀑布天成非织女。 初疑鱼鳖谒龙门,复恐星辰会牛渚。 欲寻当下点额蛟,但见天上拉肠鼠。 溶溶浸湿一潭霜,滴滴结冻千年乳。 月照神珠洒翠麟,风吹天粟沾苍虎。 瑶虹界碧翻地轴,铁马盘涡卷天宇。 ······ 元代诗人赵孟《水帘泉诗》 飞帘如玉帘,直下数千尺, 新月如帘钩,遥遥挂碧空。 元代杨维《庐山瀑布谣》 银河忽如瓠子决,泻渚五老之峰前。 我疑天仙织素练,素练脱轴垂青天。 便欲手把并州剪,剪取一幅玻璃烟。 相逢云石子,有似捉月仙。 洒喉无耐夜渴甚,骑鲸吸海枯桑田。 居然化作十万丈,玉虹倒挂清冷渊。 4.描写月光下景色的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1: 静夜思 唐代: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2: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望相似 一作: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赏析: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3: 月夜 / 夜月 唐代: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赏析:此诗写春,不唯不从柳绿桃红之类的事物着笔,反借夜幕将这似乎最具有春天景色特点的事物遮掩起来,写月,也不细描其光影,不感叹其圆缺;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这样,夜色不至太浓,月色也不至太明,造成一种蒙胧而和谐的旋律。 4: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代: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回乐峰 一作:回乐烽)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赏析: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从多角度描绘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 5: 秋宵月下有怀 唐代: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赏析:通读整篇,发现并无任何用词新奇之处,但妙就妙在这意境的成功营造。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5.有关月光的诗句 五言绝句 1,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白:唐朝。 诗名:《古朗月行》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解释:小时侯,年少无知,误将月亮当作又圆又亮的白玉作的盘子!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 宋 诗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解释: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 (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 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李白 诗名:静夜思 解释:映照在井栏上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 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ps. 床是井栏的意思,不是卧室的床 4,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 孟浩然 唐 诗名: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青月近人 解释:这首诗写了江边夜景,表现了诗人的旅愁。 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即移动小船;“泊”指停泊夜宿;“烟渚”,烟雾朦胧的小洲。 这一句点了题,介绍了诗人观赏景物的立足点。次句“日暮客愁新”,“日暮”即黄昏时分,“客愁新”是指诗人客居他乡,增添了忧愁。 这句写了诗人欣赏景物的心情。 第三句写江边的远景。 “野旷天低树”,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第四句写江中的近景。 “江清月近人”,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这特殊的景象,只有立足于船上才能领略到。 在这十分成功的对比描写中,表现了诗人含而不露的淡淡哀愁。 此诗前两句是触景生情,后两句是托景抒情。 全诗淡而有味,耐人咀嚼。 5,月落乌蹄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张继 诗名:枫桥夜泊 解释:这首诗的题目就很精练。 “枫”是季节;“桥”是地点;“夜”是时间;“泊”是时间。四个字,该介绍的都介绍了,“吝啬”到了极点。 然后首句直接进行景物描写。“月落乌啼”,有声有色有情。 在古诗词中,凡用“月”“乌”者不外乎“凄愁悲苦”四字,太阴西坠,乌鹊哀鸣,张继的哀怨之气与郁闷之气贯注其中,不解人意的霜气偏偏充盈天地,为这浓秋之夜和张继心中洒下丝丝凉意。视觉、听觉、触觉三管齐下,恰如其分地现出了他的心境。 同样的景色在不同心境的人心中有不同的感觉。同样是秋夜对月独处孤舟,李白苏轼二人定是要“举杯邀明月”、“把酒问青天”了。 但换了失意的人,不过是“独步漫长宵,风过花零,遥望月空鸣”而已。因此,作者在第二句中用一个“愁”字点出全诗主旨,一切描述都是为了突出这个“愁”字。 寒水微波粼粼,江中渔火点点,再加上秋风的低吟,一片片枯败枫叶划过张继心头落在水面,恰恰勾起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对前途的迷茫,他的心中仅剩下一种感情--愁。秋风送寒,独卧小舟,辗转反侧无法入睡,这“对愁眠”甚至有几分“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孤苦伶仃了。 一个落第书生形象跃然纸上。 6,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姜江水流: 李白 诗名: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解释: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所作,表现了对故乡山水与友人的依恋之情。首二句写月,以“峨眉山”修饰“月”,则月成为峨眉山独占之月,可见爱月缘于乡情,而将高悬于秋夜天穹之月同时引入平羌江水之流,则江、天、山、月互映,诗境顿生。 平羌江,即今青衣江。后二句承江水写舟行,由清溪向三峡,明月相随,而思君不见,怀人之情顿生,未点月而月恒在,写怀人而月为媒。 通篇写月,实亦写人,峨眉山月,亦即峨眉山人。此外,四句中嵌入五地名,却流畅自如,略无斧凿牵强之迹。 6.存托王维月光映照下诗句 《山居秋瞑》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文解释】 一阵新雨过后,青山翠谷越发显得静幽,夜幕降临,凉风习习,更令人感到秋意浓厚。明亮的月光照映着松林,泉水从石上潺潺流过。竹林中传来阵阵欢声笑语,原来是洗衣少女们归来,莲叶浮动,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尽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长留。 【词语解释】 浣女:洗衣女。 王孙:贵族的后裔,这里指隐居的高士。 【诗文赏析】 此诗为王维山水诗中的名篇。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7.月光如流水般倾泻而下,仿佛滑过一曲悦耳的琴声 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当然不可缺少的还有比喻,将月光比作流水 所谓通感修辞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最典型的例子: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觉,歌声乃是听觉,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即为通感
2023-07-24 02:18:581

王向东的经历荣誉

自幼受家庭的影响喜爱学习书法,临多家名贴对二王贴情有独钟,对田英章老师的贴苦练多磨。随泰山五老叔父王鸿信先生学习书法、创作,师从中国意象画创始人马廷志先生学习绘画,并随全国著名书法家长兄王向立先生学习行草狂写,站在唯物辩证的高度上,去理解书法、学习书法、弘扬书法艺术。其作品多次在全国展出获金奖、银奖。在北京深造期间并慰问北京武警总队十五支队的官兵,作品被北京领导收藏;参加中、日、韩文化交流去韩国展出;“翰墨丹青迎世博”书法作品获金奖;作品入编艺术典藏《中国老年书画艺术博览》(世博典藏版),特授予“当代老年书画世博·功勋艺术家”。
2023-07-24 02:19:051

什么是抽象画

抽象画开放分类:艺术、绘画、画派、派别抽象一词的本义是指人在认识思维活动中对事物表象因素的舍弃和对本质因素的抽取。应用于美术领域,便有了抽象性艺术、抽象主义、抽象派等概念。一般意义上说,抽象艺术是西方现代美术中特定的美术思潮和流派概念(可见,这一概念并不涵盖传统美术中具有“抽象因素”、“抽象手法”和“抽象样式”的美术)。在实际运用中,抽象性艺术的含义较宽泛,可以和具象艺术相对,概指西方现代艺术中各种具有抽象特性的艺术现象。而抽象主义和抽象派的含义较为狭义,特指抽象主义思潮及其流派。从整体上看,20世纪的现代抽象艺术是对西方模拟自然美术传统的反叛。它反对客观地描绘自然物象,主张抽象分析和抽象表现。宽泛地说,现代抽象艺术包含两大类型:第一类是从自然物象出发的抽象,形成与自然物象保持有一定联系的抽象艺术形象;第二类是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的抽象,创作纯粹的形式构成。狭义的抽象艺术,即抽象主义思潮和流派则表现为第二种类型。它否定描绘具体物象,也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仅以基本的绘画语言和形式因素创作纯粹的抽象绘画,借以表达某种情绪、意念等精神内容或美感体验。概括地说,抽象画就是与自然物象极少或完全没有相近之处,而又具强烈的形式构成面貌的绘画。但在一些人看来,抽象是一种不美观的事物.
2023-07-24 02:19:213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

出处《秋宵月下有怀》这是唐代孟浩然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凝视那一轮明月时的感怀,触景生情,流露出诗人心中的闲愁。翻译: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样傻站着。扩展资料:通读整篇,发现并无任何用词新奇之处,但妙就妙在这意境的成功营造。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诗人再也抑制不住,发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旷何许”的感叹,以后便是最后一句的“望望空伫立”。冷清凄凉的庭院里,唯有他一人久久伫立、沉默,不愿离去。描绘了一幅凄凉幽冷的环境下,一人孤单只影远望的画面。
2023-07-24 02:19:301

谈美—朱光潜

**一.我们对一颗古松的三种态度——实用的,科学的,美感的 ** 古松的形象一半是天生的,一半也是人为的。极平常的直觉都带有几分创造性,极客观的东西之中都有几分主观的成分。你和我如果也想见到它的美,必须把木商实用的态度丢开,须得把植物学家的科学的态度丢开,专持美感的态度去看它。 科学的态度之中很少有情感和意志,它的最重要的心理活动是抽象的思考。科学家要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寻出事物的关系与条理,纳个物于概念,从原理演示个例,分出谋者为因,莫者为果,某者为特征,某者为偶然性。 脱净意志和抽象思考的心理活动叫做“直觉”直觉所见到的孤立绝缘的意象叫做“形相。”美感经验就是形相的直觉,美就是事物呈现形象于直觉时的特质。 实用的态度以善为最高目的,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最高目的。在实用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偏在事物对于人的厉害,心理活动偏重意志,在科学的态度红,我们的注意力偏重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心理活动偏重抽象的思考,在美感的态度中,我们的注意力专在事物本身的形象,心理活动偏重直觉。真善美都是人所定的价值,不是事物所本身的形象,不是事物所本有的特质。离开人的观点而言,事物都浑然无别,真善美都有主观的成分。 在有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环境需要的努力,在无所为而为的活动中,人是心灵的主宰。 **二.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 **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 ** ** 再就上面的实例说,树的倒影何以比正身美呢?它的正身是实用世界中的一片段,它和人发生过许多实用的关系。倒影是隔着一个世界的,是幻境的,是与实际人生无直接关系的。我们一看到它,就立刻注意到它的轮廓,线纹和颜色,好比看一幅图画一样。这是形象的直觉,所以是美感的经验。总之,正身和视觉人生没有距离,倒影和实际人生有距离,美的差别即起于此。 同理,游历新镜时最容易见出事物的美。 袁子才尝刻一方“钱塘苏小是乡亲”的印。当时的人寿实际问题的牵绊,不能把这些人物的行为总极繁复的社会信仰和厉害观念的圈套中划分出来,当作美丽的意象来观赏。时过境迁之后,不受当时的实际问题的牵绊,所以能把它们当作有趣的故事来谈。 一般人迫于实际文火的需要,把利害认得太真,不能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人生世相。 我说“距离”时总不忘冠上“适当的”三个字,“距离”不及,容易使人货到实用世界,距离太远,又容易使人无法了解欣赏。 许多人喜欢从道德的观点来谈文艺,从韩昌黎的“文以载道么”说起,一直到现代“革命文学”以文学为宣传的工具止,都是把医嘱硬拉回到实用的世界里去。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咋看起来,似乎不近人情。例如,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带面具,穿高底鞋,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 把等等,这些都让艺术和自然之间有一种距离。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取乎艺术。 一般人不能把切身的经验放在一种距离之外去看,所以情感尽管深刻,经验尽管丰富,终不能创造艺术。 **三."子非鱼,安知雨之乐?”宇宙的人情化 ** ** ** 他自己对于“出游从容”的滋味是有经验。人与人,人与物,都有共同之点,所以他们都有互相感通之点。庄子硬拿“乐”字来形容鱼的心境,其实不过把他自己的“乐”的心境外射到于的身上罢了,他的话未必有科学的严谨与精确。我们知觉外物,常把自己所得的感觉外射到物的本身上去,把它误认为物所固有的属性。 “移情作用”是把自己的情感移到外物身上去,仿佛觉得外物也有同样的情感。这是一个极普通的经验。 艺术和宗教都是把宇宙加以生气化和人情化,把人和物的距离以及人和神的距离都缩小。 物的形象是人的情趣的返照。物的意蕴深浅和人的性分密切相关。深人所见于物者亦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亦浅。 所以美感经验的直接目的虽不在陶冶性情,而却有陶冶性情的功效。心理印着美的意象,自然也可以少存一些浊念。 无竹令人俗——一切美的事物都有令人不俗的功效。 **四.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 ** ** ** 美感起于形相的直觉。 目前意象和实际人生之中有适当的距离。我们只观赏这种孤立绝缘的意象,一不问它和其他事物的关系如何,二不问它对于人的效用如何。 在观赏这种意象时,我们处于聚精会神以至于物我两忘的境界,所以于无意之中的情趣移注于物,以物的姿态移注于我。美感的态度不带意志,所以不带占有欲。 美感经验是直觉的而不是反省的。在聚精回神之中我们忘记过去的自己,自然不能觉到我是否喜欢所观赏的形象。 提灯寻影,灯到影灭。 独立的颜色和画中的颜色本来不可相提并论。在艺术上部分之和并不等于全体,而且最易引起快感的东西也不一定就美。 **五."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美感与联想 ** 多数人觉到一件事物美时,都是因为它能唤起甜美的联想。 许多小孩子和乡下人看画,都只是喜欢它的花红柳绿的颜色。有些人看画,喜欢它里面的故事。此外又有一些人看画(和看一切其他艺术作品一样),偏重它所含的道德教训。 前人所谓“思无邪”“言之有物""文以载道”现代人所谓“哲理诗”“宗教艺术”“革命文学”等等,都是侧重文艺的内容和文艺无关的美感的功效。 从此可知艺术之所以为艺术,不在内容而在形式。不过你不是艺术家,纵使有极好的内容,也不能产生好的作品出来,反之,如果你是艺术家,极平庸的东西经过灵心妙运点铁成金之后,也可以成为极好的作品。在音乐方面的形式主义,都是看轻内容的。单拿图画来说,一般人看画,都先问里面画的是什么,是怎样的任务或是怎样的故事。这些东西在术语上叫做“表意的成分”。近代有许多画家就根本反对画中有任何“表意的成分。”看到一幅画,他们只注意它的颜色,线纹和阴影,不问它里面有什么意义或是社么故事。 我们否认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分开来讲(这个道义以后还要谈到),不过关于美感与联想这个问题,我们赞成形式派的主张。 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异能厉害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美感起于直觉,不带思考,两项却不免带有思考。在美感经验中我们聚精会神于一个孤立绝缘的意象上面,联想则最易使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 联想大半是偶然的。联想纵使可有时能提高观者对这幅画的好感,画本身的美却未必因此而增加,而画所引起的美感则反而因精神涣散而减少。 你也许因为达芬奇名气大而喜欢《蒙娜丽莎》,这是自然的倾向,但这都不是美感,都是持实际人的态度,在艺术本身以外求它的价值。 六.“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考证、批评与欣赏 ** ** 把考据和批评认为是美感是错误的。 ** ** **七."情人眼底出西施“——美与自然 **美感起于形相的直觉,而这种形相的直觉,而这种形相是孤立自足的,和实际人生有一种距离;我们已经见出美感经验中我和物的关系,知道我的情趣和物的姿态交感共鸣,才检出美的形象。 外物原来是散漫混乱,经过知觉的综合作用,才现出形象来。形象是心灵从混乱的自然中所创造的整体。 许多艺术都应用规律和节奏,而规律和节奏所生的心理影响都以这种无意的预料为基础。 (自己总结下,大概就是美是人与自然与物品或其他交融的产物,没有自然本身就是美,是因为人觉得它才美。那什么样的东西可以产生美呢?那些有一定规律和节奏而这些规律与节奏又是出乎意料的东西才会产生美?) 美的欣赏是把自然加以艺术化。所谓艺术化就是人情化和理想化。 美的欣赏极似“柏拉图式的恋爱”,对于所爱者也只是无所为而为的欣赏,不带占有欲。 八. “依样画葫芦”——写实注意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所谓“式”就是标准,就是常态,就是最普通的性质。自然美为许多最普遍的性质之总和。就是每个独立的性质说,它是最普遍的,但是就总和说,它却不可多得,所以成为理想,为人称美。 写实主义是自然主义的后裔。自然主义起于法国人卢梭。他认为上帝经手创造的东西,本来就是美的,人伸手去打搅,于是它们才被弄糟。 古典主义最重“类型”,所谓“类型”即使全类事物的模子。一件书屋可以代表一切其他同类事物时候就可以说是类型。古典拍的类型有如几何学中的公里,虽然应用范围很广,却不能引起观者的切身的情趣。近代艺术所搜求的不是类型而是个性。 其实理想主义和写实主义的基本主张是相同的,都承认自然中本来就是有所谓美,它们都以艺术的任务在模仿,艺术美就是从自然没模仿的来。它们所不同者,写实派以为美在自然全体,只要是葫芦,都可以拿来作画,而理想派则是以为美在类型,画家应该选在一个最富有代表性的葫芦。 不过五十步笑百步。 艺术的美丑和自然的美丑是两件事 艺术的美不是从模仿自然美得来的 九.“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艺术与游戏 欣赏只要能见出一种意境,而创造却须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外射出来,成为具体的作品。 游戏与艺术的几个类似点: 1.像艺术一样,游戏把所欣赏的意象加以客观化,使它成为一个具体的情景。 eg:小孩子心里先有一个骑马的意象,这个意象变成她的情趣的集中点(就是欣赏)。情趣外射变成骑马的游戏。 2.像艺术一样,游戏是一种“想当然耳”的勾当。 eg:儿童在拿竹帚当马骑时,心里完全为骑马一个有趣的意象占住,丝毫不注意到他所骑的是扫帚。 3.像艺术一样,游戏带有移情作用,把死板的宇宙看成活跃的生灵。 eg:我们承认把人和物的界限分得很清楚,把想象的和实在的分得很清楚。在儿童心中这种分别是很模糊的。 4.像艺术一样,游戏是现实世界之外另造一个理想世界来安慰情感。 游戏与艺术与的异点 1.艺术都带有社会学而游戏却不带社会性。儿童在游戏时只图自己高兴,并没有意思要拿游戏来博得旁观者的同情和赞赏。在表面看,这似乎是偏于唯我主义,但是这实在由于自我观念不发达。儿童根本就没有把物和我分得很清楚。艺术家见到一种意境或是感到一种情趣,自得其乐还不甘心,他还要旁人也能见到这种意境,感到这种情趣。 2.游戏没有社会性,只顾把所欣赏的意象”表现“出来,艺术有社会性,还要进一步把这种意象传达于天下后世,所以游戏不必有索赔而艺术则必有作品。 3.艺术家既然要借作品”传达“他的情思给旁人,使旁人也能同赏同乐,就不能不研究“传达”所必需的技巧。 十.空中楼阁——创造的想像,十一."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创造与想像,十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部分主要讨论艺术家在作诗或是作画的心理活动到底像什么样。 1.使用想象。 创造大半是旧意向的新综合,综合大半借“联想作用。“联想是知觉和想象的基础。艺术不能离开知觉和想象,就不能离开联想。 拟人,托物(把人变成物) 2.想象之外又必有情感。 分想作用和联想作用只能解释某意象的发生如何可能,不能解释作者在许多可能的意象之中何以独抉择该意象。 艺术作品中,人情和物理要融成一气,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境界。 文艺的作品都必具有完整性。在未综合之前,意象是散漫零乱的,在既综合知州,意象是谐和整一的。这种松和的原动力就是情感。凡是文艺作品都不能拆开来看,说某一笔平凡,某一句警辟,因为完整的全体中各部分都是相依为命的。 晋代以后的诗和晋以后的词打扮都是细节胜于总印象,聪明气和斧凿痕迹都露在外面,这确实是艺术衰落的现象。 3.在艺术方面,受情感饱和的意象是嵌在一种格律里面的。 格律的起源都是归纳的,格律的应用都是演绎。它本来是自然律,后来才变成规范律。 艺术的前规大半是先由自然律变而为规范律,再有规范律变而为死板的形式。 十三."不似则失其所以为诗,似则是其所以为我“——创造与模仿 关于技巧可以分为两项说,一项是关于传达的方法,一项是关于媒介的知识。 创造和欣赏都要见到一种意境。欣赏见到意境就止步,创造却要再进一步,把这种意境外射到具体的作品上去。 穷穷到底,艺术的创造不过是手能从心,[图片上传中。。。(1)]过时能任所欣赏的意象支配筋骨的活动,使筋骨所变的动作恰能把意象画在纸上或是刻在石上。 各种艺术艺术都同时是一种学问,都有无数年代所积成的技巧。学一门艺术,就要学该门艺术所特有的学问和技巧。这种学问就是利用过去的经验,就是吸收已有文化,也就是模仿的开端。 凡是艺术家都须有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他要有诗人的妙语,要有匠人的手腕。 十四.”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各门艺术的意象都可触类旁通。书画家可以从剑的飞舞或鹅掌的波动中得到一种特殊的筋肉感觉来助笔力。 附录:近代实验美学 十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天才与灵感 艺术与实际人生应该有差别。 严格地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至高的善“在”无所为而为的玩索“(Disinterested Contemplation),在耶稣盛行之后,神才是一个大慈大悲的道德家。在希腊哲人以及近代莱布尼兹,尼采,叔本华诸人的心目中,神却是一个大艺术家,他创造这个宇宙出来,全是为着自己要创造,要欣赏。在西方哲人想,神只是一片精灵,他的活动绝对自由而不受限制,至于人则为肉体的需要所限制而不能绝对自由。人愈能脱肉体需求的限制而作自由活动,则离神亦愈近。”无所为而为的玩索“是唯一的自由活动,所以成为最上的理想。 第一章 颜色美 实验美学在理论上有许多困难: 第一, 美的欣赏是一种完整的经验,而科学方法要知道某特殊现象恰起于某特殊原因,却不得不把这种完整的经验打破,去仔细分析它的成分。 独立的颜色、形体和光影是一回事,在图画镇南关颜色、形体和光影又是一回事。 美感虽是快感,而快感却不一定是美感。 颜色的偏好——半起于生理作用,一半起于心理作用。 在婴儿时期中颜色的偏好可以说全由生理作用,年龄渐长,联想作用便逐渐渗入。愈近成年期,颜色的偏好就愈受联想作用的影响。南欧和热带的人所好的颜色较鲜明,北欧和寒带的人所好的颜色较暗淡。这种分别只要拿意大利画和荷兰画相较,如是拿热带人的衣服和寒带人的衣服相较,便易见出。 人在色觉方面可分为四类: 一.客观类: 这一类人看颜色只注意到它是否线面,是否饱和,是否纯粹。他的态度是理智的,批评的,不杂有丝毫情感的成分的。他看到一个颜色,立刻就去分析它。 二.生理类: 这一类人看颜色,偏重它的生理的影响。他说:“我喜欢这种颜色,因为它很温和,看起来研究很爽快,我不喜欢那种颜色,它刺激太烈,令人头昏目眩。" 三.联想类 这类人看颜色,往往立刻就想到和它有关联的食物,例如见蓝色想到天空,见红色想到火。” 联想分为"融化的fused和不融化的non-fused。“不曾和联想内容相融化的颜色所联想起的情感就不是美感。” 四.性格类 如:看红色觉得它活跃豪爽富有同情心。 解释:视觉的移情作用,非联想作用。把物我的界限忘去,把本来在我的印象混为物的本质,使强烈的刺激经“外射作用”移到颜色本身上去,于是本来在的我强烈刺激的感觉变成颜色的力量。 物我的同一 四个类型中最能以美感的态度欣赏颜色。 配色原理:重量原理 感觉重的颜色放在下面,感觉轻的颜色放在上面。 任何两种补色摆在一起时,视觉神经可以受最大量的刺激而生极小量的疲劳,所以补色的配合容易引起快感。 第二章 形体美 单纯的线形所引起的快感和不快感应如何解释呢? 第一,它是节省注意的结果。有规律的线比杂乱无章的线容易了解,所耗费的注意力较少,所以比较能引起快感。 第二,线所生的快感优势由于暗示的影响。我们喜欢秀美的线条而不会拙劣的线条,因为秀美的线条所表现的是自然灵活的运动,拙劣的线纹所表现的是不受意志支配而时遭挫折的运动。 第三,我们已经说过,知觉植物长伴着模仿该事物的运动,看线形也是如此。 第四,我们虽不赞成旧心理学家以联想作用解释一切美感经验,但是却不否认联想可以影响美感。 第五,立普斯所说的“移情作用”对于线形所生的情感影响也颇大。 以上说的都是简单的线形。一条简单的线所引起的情感,其原因已如此复杂,联合数线而围成一空间,其美感的因素自然更难分析。 美的形体无论如何浮躁,大概都含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平衡(balance)或匀称(symmetry) 依美国文艺心理学家帕佛尔(Puffer)的研究凡是莫斯不平衡的第一流作品其实都藏有平衡原则在里面。之中隐含的平衡叫做“代替的平衡”(Sub-stituted symmetry)。 由于简单的东西比轻,繁复的东西较重。用两件东西摆在一个固定的平面之上,如果要把它们摆得美观,轻的东西须离中心较远,重的东西须离中心较近。这就是“代替的平衡”的原则。 代替的平衡在图画总极为重要。帕弗尔曾经研究过一千幅名画,发现每一幅画背后都含有代替平衡的原则。各种图画之中大概都有五个要素。一为体积(mass),指画中人物所集中的地方,即着墨最多的地方。二为情趣(interest),即观者注意力所最容易集中的地方,例如人物的动作。三为注意的方向(direction of attention),指画中人物注意所指的方向,大半表现于视线。四为线的方向(direction of line),画中线纹大半是倾斜的,它向某一方倾斜,线的方向就集中在那一方。五为远景(vista),指距离较远的背景。如果在画的中央定一条想像的垂直平分线,则这五种要素常平均分布左右两方,使所引起的注意力左右平衡,例如人事画中体积偏左者则注意的方向往往偏右,风景画中体积偏左者则远景往往偏右,以求左右两方无畸轻畸重的毛病。 第三章 声音美 近代实验美学所最注意的就是音乐。关于音乐的实验材料可区分为四大类:1,关于听音乐者的反应的分别。2关于音乐与想象的关系,关于音乐与情感的关系。4,关于音乐与生理的关系。 四种类型:1.主观类(生理类)。2.联想类。3.客观类(洪亮啊,清朗啊)4.性格类(音乐拟人化,快乐的,悲伤的,神秘的)。 美感程度排序:性格类>客观类,联想类>主观类 音乐与幻想:凡一种乐调唤起某事物的意象时,它的节奏大半盒事物的动作有直接类似点。描写类音乐大半如此,如瓦格纳区鸟语入乐曲,萧邦取急雨堕瓦声入乐曲。 在听音乐时各人所注意的要素往往不同,有人偏重节奏,有人偏重布局。音乐的快感的来源分为节奏(rhythm)、旋律(reelody),布局(design),谐声(harmony),以及音色(lone-colour)
2023-07-24 02:19:421

水彩画与我国传统的水墨画有什么相同之处

上面的好官方啊 我自己画画的,老师也没说有什么区别,就是觉得这两个东西差别巨大比如说颜料方面,水墨画以墨为主,所用颜料很稀,色彩不是很鲜艳,而水彩画色彩明亮艳丽,颜料画上去以后可以洗掉。又比如说纸张方面,水墨画用的是宣纸,纸张很薄,透色,而且颜料上上去后会散开,这个很难掌握,散开得好画的效果就好,散开得不好画就很难看;水彩画用的是一种水彩纸,一面比较光滑,另一面有坑坑洼洼的起伏,要用这一面画,画上去后觉得不是很好的地方可以用干净的笔沾水刷洗,颜色可以洗的很浅,基本洗去。跟明显的区别在于要体现的东西不一样,水墨画重意境,有幽深的感觉,水彩画跟直白一些。
2023-07-24 02:19:513

白鹭要什么生存环境?

白鹭又称鹭鸶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水鸟,“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古人对它的赞美早让其中国人心中诗情画意的一部分。白鹭天生丽质,身体修长,它们有很细长的腿及脖子,嘴也很长,脚趾也是如此,他们全身批着洁白如雪的羽毛,犹如一位高贵的白雪公主。白鹭在分类学上的位置为:鸟纲-鹤形目-鹭科-白鹭属,是珍稀物种。白鹭属又分五个种: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黄嘴白鹭和岩鹭。大白鹭:体大羽长,体长约90cm,是白鹭属中体型较大者,夏羽的成鸟全身乳白色;嘴巴黑色;头有短小羽冠;肩及肩间着生成丛的长蓑羽,一直向后伸展,通常超过尾羽尖端10多厘米,有时不超过;蓑羽羽干基部强硬,至羽端渐小,羽支纤细分散;冬羽的成鸟背无蓑羽,头无羽冠,虹膜淡黄色。此鹭栖息于海滨、水田、湖泊、红树林及其他湿地。常见与其他鹭类及鸬鹚等混在一起。大白鹭只在白天活动,步行时颈劲收缩成 S形;飞时颈亦如此,脚向后伸直,超过尾部。繁殖时,眼圈的皮肤、眼先裸露部分和嘴黑色,嘴基绿黑色;胫裸露部分淡红灰色,脚和趾黑色。冬羽时期,嘴黄色,眼先裸露部分黄绿色。中白鹭:体长60-70厘米;全身白色,眼先黄色,虹膜淡黄色,脚和址黑色;繁殖羽背部和前颈下部有蓑状饰羽,头后有不甚明显的冠羽,嘴黑色。栖息和活动于河流、湖泊、水稻田、海边和水塘岸边浅水处。常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亦与其他鹭混群.生性胆小,很远见人即飞。飞行时颈缩成“S”形,两脚直伸向后,超出于尾外,两翅鼓动缓慢,飞行从容不迫,且成直线飞行。主要以小鱼、虾、蛙、蝗虫、蝼蛄等动物为食。中白鹭在我国南方为夏候鸟,亦有部分留下越冬。小白鹭:体态纤瘦,乳白色:夏羽的成鸟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肩和胸着生蓑羽,冬羽时蓑羽常全部脱落,虹膜黄色;脸的裸露部分黄绿色,嘴黑色,嘴裂处及下嘴基部淡角黄色;胫与脚部黑色,趾呈角黄绿色。通常简称为白鹭。小白鹭场栖息于稻田、沼泽、池塘间,以及海岸浅滩的红树林里。常曲缩一脚于腹下,仅以一脚独立。白天觅食,好食小鱼、蛙、虾及昆虫等。繁殖期3——7月。繁殖时成群,常和其他鹭类在一起,雌雄均参加营巢,次年常到旧巢处重新修葺使用。卵蓝绿色,壳面滑。雌雄共同抱卵。卵23天出雏。黄嘴白鹭:黄嘴白鹭也叫白老、唐白鹭等,是一种中型涉禽,体长为46—65厘米,体重320—650克,雌鸟略小。它的姿态十分优雅,身体纤瘦而修长,嘴、颈、脚均很长,身体轻盈,有利于飞翔。它披着一身乳白色的羽毛,一尘不染,显得高傲而文雅。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变化,夏季嘴为橙黄色,脚为黑色,趾为黄色,眼先为蓝色;枕部着生有多枚细长白羽组成的矛状长形冠羽,最长的2枚长达10多厘米,像一对细柔的辫子,迎风飘扬,美丽动人。背部、肩部和前颈的下部着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状的长饰羽,形若蓑衣,所以被称为“蓑羽”,向后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颈基部的蓑羽则垂至下胸,就像丝线一样。在胸部、腰侧和大腿的基部,还生有一种特殊的羽毛,成为粉,能不停地生长,先端不断地破碎为粉粒状,就像滑石粉一样可以将黏附在体羽上的鱼类黏液等污物清除掉,起着清洁羽毛的作用。冬季嘴变为暗褐色,下嘴的基部呈黄色,眼先为黄绿色,脚也是黄绿色,背部、肩部和前颈的蓑状饰羽也统统消失了。黄嘴白鹭的祖先出现于700万年前的中新世,现生的种群没有亚种分化,在国外见于俄罗斯、日本、朝鲜、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在我国分布于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山东、河南、广东、香港、海南等地,其中在辽宁、吉林为夏候鸟,在西沙群岛为冬候鸟,其他各地大多为旅鸟。黄嘴白鹭栖息于沿海岛屿、海岸、海湾、河口及其沿海附近的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和沼泽地带。单独、成对或集成小群活动的情况都能见到,偶尔也有数十只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飞到海岸附近的溪流、江河、盐田和水稻田中活动和觅食,晚上则飞到近岸的山林里休息。常一脚站立于水中,另一脚曲缩于腹下,头缩至背上呈驼背状,长时间呆立不动,行走时步履轻盈、稳健,显得从容不迫。飞行时头往回收缩至肩背处,颈向下曲成袋状,两脚向后伸直,远远突出于短短的尾羽后面,两个宽大的翅膀缓慢地鼓动飞翔,动作显得从容不迫,十分优美。我国古代《毛诗·周颂》中就用“振鹭于飞,于彼西雍。”来形容它的飞翔时的气势不凡。每年4月和11月进行春秋两季的迁徙活动。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边、盐田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它的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捕食的时候,它轻轻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着水里活动的小动物,然后突然地用长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将食物准确地啄到嘴里。有时也常伫立于水边,伺机捕食过往的鱼类。繁殖期为每年的5—7月,营巢于近海岸的岛屿和海岸悬岩处的岩石上或矮小的树杈之间。喜欢成群地在一起营巢,有人曾经在一块仅有大约20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竟发现了14个巢,而且在相邻的一块仅有10多平方米的悬岩的岩顶上,还有11个巢,每个巢之间的距离仅为14—76厘米。从前在台湾,也曾有黄嘴白鹭和白鹭、牛背鹭、夜鹭和苍鹭等混群营巢的现象。它的巢的形状为浅碟形,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枯草茎和草叶构成。巢筑于矮树上,距地面的高度最高的也不超过1米,也有在矮树下的草丛间筑巢的。每窝产卵2—4枚,卵的形状为卵圆形,颜色为淡蓝色。孵化期为24—26天。黄嘴白鹭曾经是我国南部沿海常见的夏候鸟,特别是在广东汕头到福建福州一带的海岸较为普遍,60年代在东北的鸭绿江和吉林东部的珲春也曾见到,80年代初在辽东半岛及沿海岛屿发现的营巢种群多达200—300对以上,时常可以在海边见到多达数十只的大群在海岸附近的水域觅食。但是,由于环境的破坏和人为干扰,特别是由于它的纯白色毛状羽和蓑羽是极为贵重的装饰品,每年猎取的数量都很多,所以近来种群数量有明显下降。致使它的种群数量日趋减少,已经变得非常难得一见了。据1990年和1992年国际水禽研究局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1992年在我国仅见到143只,此外还在东南亚见到448只。目前黄嘴白鹭已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ICBP)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中,我国将其列为国家II级保护动物。岩鹭:全身黑色,故在台湾又称为黑鹭。有羽冠,胸部与背部有细长之蓑羽,腮白色,嘴黄色,前端暗褐色。脚暗绿色。嘴长约85毫米。本种南方产的为白色。在厦门东海岸(隔海与台湾的金门、澎湖岛相望)一带,近几年来所发现的岩鹭为灰黑羽色,与我国大陆其他地方及港台所见的岩鹭羽色相同,具有亚热带地区的代表性.过去在前埔的海边曾发现岩鹭的觅食活动。岩鹭习惯在岩石上栖立,在岩缝里繁殖。飞行时速度缓慢,常在海上及岩礁上低空飞翔。自然保护情况大白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并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中白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小白鹭是鹭类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句简称为白鹭,属于《滨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名单上的物种。黄嘴白鹭、岩鹭都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黄嘴白鹭是国际濒危物种。岩鹭是中国11种高度濒危鸟类之一,在我国已难得一见,处于濒危状态。岩鹭已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澳大利亚政府保护候鸟和栖息环境的协定》附表名单,黄嘴白鹭是Robert Swinhoe(英)1860年在厦门采集到的新物种。白鹭分布情况我国拥有鹭科鸟禽20种,其中以白鹭属的最为珍贵。重庆九龙坡区白市驿镇三多桥村,有全国第一个白鹭自然保护区。区内有各种鹭类2万多只。厦门有 10类鹭类,占我国鹭科鸟类总种数的50%。其中白鹭属的5个种齐全,反映了厦门的地理位置和湿地环境在鹭类资源分布上有典型性和代表性。近年来,每年厦门的鹭科鸟类数量高达3万只,按照国际标准,表明厦门海域潮间带及围海成湖的湖面的生境,是国内、国际上有关鹭科鸟类的重要湿地。白 鹭 1949年8月出生,原名汪拨如,上海市人,美术家,创作研究员,大学文化,曾任上海西苑视觉艺术社经理,现任上海世纪梦艺术中心总策划、21世纪国际文化艺术沙龙理事长、上海白鹭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新连环画画会会长、中国基尼斯总部理事会理事、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高级荣誉顾问、香港《世界名人录》特约顾问编委,瓷影浮雕艺术创始人。长期从事绘画创作,出版《郑和下西洋》、《王昭君》、《李陵与苏武》等作品30余部,画14000余幅,80年代后期潜心《世界名诗意象画系列》创作与研究,巧妙将世界各国名诗中佳句,取其意化诗为画。代表作有《独占艺术的人类》、《雪花》等,1993年起至1997年止,用五年时间成功地创立了一门独特奇绝的新艺术—一瓷影浮雕,因“首创”第一,并达到最新最奇最美艺术境界,荣获“中国基尼斯之最”证书,《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几十家新闻媒体均作专门报道。代表作有《二十世纪世界名人》、《华夏始祖》、《观音百相》等八大人物专题系列。1998年荣获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美国海外艺术家协会等单位联合颁发的“世界名人”证书,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类美术作品展览共获奖,所有作品深受赞赏,被各国收藏家视为难得之珍品,除此之外,还创作了大型中国画系剧《观音百姿图》、《湮灭》等。传略和作品辑人《世界美术家传》、《世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世界美术集》、《当代书画家名入图录》、《中国专家大辞典》等各种名人典籍。
2023-07-24 02:19:591

诗歌中什么意象代表国家

就中国古典诗歌来看,一般在提及民族品格的时候常以梅、兰、竹、菊和牡丹、仙鹤、松树这些意象来彰显;在描写异地异乡思归和地名对比时,常以国家别称或者选一处甚至几处著名风景作为引入表述。壮阔宏大之词其实并不能和国家意象画等号,但有一个意象很特殊,就是鼎。——作为国家的礼器,鼎至高至尊,有比喻人“清庙之器”一词,也有“一言九鼎”之说。因此,就代表国家意象的选择,惟有鼎最接近人们想象和现实中的完美。但我们应该注意到,在很多诗歌中,仍把宏大意象如彩虹、群山、长城、江河湖海等作为相对可靠的“泛国家意象”。 金金(骑云过客)即日
2023-07-24 02:20:382

古代通缉令上的画像如此抽象,罪犯为何还能被抓到?

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古代的通缉令诚然是抽象,但是钱一点也不抽象啊。看古装剧群众围着通缉令看,很少人去盯着画像细看,一般是急着找个读书识字的秀才给念念上面写的啥。悬赏金千斤邑万家!丫的,还种什么地呀,找人去得了,抓到了这个人以后不愁吃不愁穿前呼后拥,左搂右抱,这日子简直不要太逍遥。二,气质气质这种东西很迷。我在《水浒传》上看到了李奎的通缉令就是属于豹头环眼,整个头发炸起来,鲁莽中带些凶凶的感觉,一看就不是好人啊,这种人的气质是掩藏不住的。三,习惯成自然。中国画本来就重写意,轻写实,大家根本就没有见过像西方油画那样具体生动的人物画像,见惯了这种抽象的画像,自然就能和现实生活中的人挂上号。四,突出特点每个人身上都是有特点的,这种画像会把人身上的特点放大。比如王婆嘴角有颗痣,通缉令上肯定会把这个痣点得特别鲜明。
2023-07-24 02:21:004

刘义维画家作品有收藏价值吗

有收藏价值。刘义维生于广西,笔名行者。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龙门书院理事、新意象画会理事。师从著名画家彭晓之,现就读于著名画家、教授许华新中国画研究实验班。
2023-07-24 02:21:291

幼儿园大班教案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教案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1   阅览室总目标   1、喜欢文学作品,感受不同的类型文学作品的风格,萌发幼儿感受美的情感。   2、对语言、文学感兴趣,有独立阅读的能力。   3、能安静地倾听他人说话,能听懂并理解说话的内容,并恰当地作出回答。   4、仔细观察画面,有丰富的思维,想象能力,能运用语言对画面内容进行形象的描述。   5、尝试运用讲讲、听听等多种方法,表达故事内容。   6、爱护图书,能将昂各类物品物归原处。   小班目标   1、学习去放图书的正确方法,知道正确翻阅图书的方法。   2、对图书、生活中的文字感兴趣。   3、能倾听他人讲述阅读内容,能简单的表达阅读信息。   4、学习安静的阅读图书。   5、愿意看熟悉的图画故事书,能有兴趣的对画面作观察,并理解画面的内容。   中班目标   1、喜欢阅读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欣赏并初步感受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风格,萌发幼儿欣赏美的情感。   2、对语言、图书、文字的兴趣,幼儿掌握独立阅读的方法,有一定的阅读兴趣。   3、幼儿能看懂并理解画面的内容,能根据画面进行思考、想象,并能运用较连贯的语言进行大胆的表述。   4、运用讲讲、听听等多种表现方法,较形象地表现故事内容。   5、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爱护图书并能主动的整理物品。   大班目标   1、喜欢欣赏文学作品,感受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有欣赏美,感受美的能力。   2、扩大文字、图书的阅读面,幼儿能独立阅读理解画面,有丰富的思维,想象能力。能运用语言对画面内容进行形象的表述。   3、能与同伴合作运用多种表现方式,形象的表达故事内容。   4、爱护图书,会用工具修补图书并能将各类物品物归原处。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2   1. 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分析解决问题.   2. 乐意与同伴一起协商合作,体验成功的快乐.   准备:   “寻宝”地图, 密码纸, 拼图   过程:   一,引发主题,展开讨论   1. 去寻宝要准备些什么东西?为什么要带这样东西?   2. 小组讨论,写下计划书.   3. 派代表讲述,集体检验.   二, 研究地图   1. 上面有三条路,选择走哪条路?为什么?   2. 小组讨论, 派代表讲述.   3. 集体检验.   三,开启大门   1. 小组共同破译密码.   2. 填上密码开启大门   四, 拼图找宝   1. 小组协作拼图   2. 老师祝贺寻宝成功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多个角度观察玉米,了解玉米外部的结构特征;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观察及捕捉事物特征的能力。   3、学会把自己的想象和现实物体有效地结合。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玉米实物、白纸、记号笔、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玉米   1、整体观察:这是什么,它长得什么样?   2、局部观察:玉米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啊?   3、细节观察:玉米上有一颗一颗的玉米粒,像什么啊??   二、画玉米   1、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刻画玉米:画这个玉米应该怎么画?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对玉米的穗子、颗粒等难画的部位,教师可以适当的示范一下。)   2、幼儿画:现在请你们把这个玉米画下来,看谁画的最有意思。(请幼儿用简练的笔法把玉米画下来)   三、启发想象   教师根据幼儿刻画的作品转换角度,启发想象:如果请你添上几笔能变成什么?这个玉米倒过来像什么?你能把它变成什么?侧看像什么?你能变成什么?   教师把幼儿想象的形象现场画出来,起到点播幼儿的作用。   教师提供成品作品给幼儿欣赏,你们看,这个小朋友把玉米变成了什么?你喜欢吗?如果只你,你会把玉米变成什么?为什么?   四、创造作画   老师:原来把玉米换一个方向就可以变出不一样的东西来。现在请你把玉米变出一个很奇特的东西,你们可以变一整只玉米,也可以变玉米的一个部位,还可以转化各个方向来变,看谁边的最神奇,还要想想你变出的是什么东西。    活动反思:   玉米是幼儿经常看到的,在上次活动中,让幼儿围绕玉米进行写生,进行写生之后在这次活动中,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变形,玉米在写生的时候,在纸上呈现出来的都是正常方向摆放的,在想象的时候,让幼儿在不同方向进行想象变形,玉米一个奇特的食物,在幼儿的突发奇想中,变出了许许多多的神奇的东西。在观察幼儿在变形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想象还是蛮奇特的,变形的东西许许多多,幼儿的想象力是无可限量的,通过将常见的玉米进行变形后。增加幼儿的意象画特征。加强幼儿进行想象的能力。   小百科:玉米别名:苞米、珍珠米、棒子等等。味道香甜,可做各式菜肴,如玉米烙、玉米汁等,它也是工业酒精和烧酒的主要原料。我国玉米栽培历史大约有470多年。目前我国播种面积在3亿亩左右,仅次于稻、麦,在粮食作物中居第三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画写生画的方法,能细致观察、表现水果的造型和色彩。   2.尝试用遮挡的方法表现水果看不见的部分。   3.边观察边绘画,体验绘画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水果写生图片若干、画纸、蜡笔、幼儿用书《水果》    活动过程:    引入主题: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水果图片,激发幼儿写生的兴趣   师:“我们刚刚看了那么多的不同水果的图片,这些水果是什么样子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这些水果,新鲜?(色泽和造型)你能完整地看到每个水果吗?为什么有的水果会被挡住一部分?   2.幼儿相互换调换座位,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理解观察水果的特点。 师:“换位置后,现在你看到的跟你刚刚看到的水果部分一样吗?”   3.引导幼儿讨论水果静物写生的步骤和方法,为写生做准备。    提问:   ①坐在不同的位置的小朋友看到的水果是一样的吗?为什么不一样?   ②我们怎么样画这些水果?先画什么后画什么?为什么?   ③怎样把这些水果画的很新鲜呢?怎么涂颜色?   教师小结: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同,观察的角度也不同,看到的水果静物自然会有变化,被遮住的部分也会不一样。一般可以从静物前面开始画,也就是先画距离我们最近的东西,然后一个一个顺着向后画。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故事中鸟类的不同特点、本领,有爱鸟的美好情感。   2、能围绕问题积极参加讨论,大胆清楚的说出自己的观点。   3、有进一步探究鸟类世界的`好奇心。   活动重点:了解故事内容   难点:知道鸟类的不同特点、本领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故事录音《小苹果树请医生》   2、提供鸟类图片    活动过程:   1、教师讲述故事   教师:“故事叫什么名字?讲了一些什么事情?”“我们一起来听听。”   2、了解啄木鸟和其他鸟的本领   (1)讨论交流   “为什么要给苹果树治病?”   “小苹果树请了哪些朋友,它们能不能为苹果树治病?为什么?”   “啄木鸟是怎样给苹果树治病的?”(讨论)   (2)教师念谜语,幼儿进一步认识啄木鸟   谜语:有种鸟儿本领大,尖尖嘴巴像把刀,会给树儿来治病,啄掉坏树皮,钩出小害虫,飞来飞去忙不停。(幼儿说谜底)   (3)诱发幼儿进一步探究自己的好奇心   “你们喜欢故事中的谁?为什么?”“哪些鸟也有自己特别的本领?”   3、幼儿听故事录音,自由讲讲 幼儿园大班教案 篇6   设计意图:现在的孩子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他们对物质的追求越来越不满足,加上父母长辈对他们的宠爱,他们要什么就会给他们什么,养成了他们一些贪婪、用不满足的坏习性。而绘本《獾的美餐》讲述的是:一只獾吃腻了苹果土豆和萝卜,想换换口味,吃点荤的。结果出去找了一圈什么都没吃到,还被马踢回到自己洞中,饥肠辘辘的獾想起洞里的苹果土豆和萝卜其实是不错的美味时,为时已晚!在体味绘本的诙谐幽默中明白了:当失去时,才懂得曾经拥有的珍贵!   一、活动目标:   了解画面特殊的设计及绘本中明暗两条线索,理解故事的情节发展。   能根据画面中人物的表情,猜测内心活动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述。   懂得要珍惜现在拥有的东西。   重点:根据人物表情猜测内心活动。   难点:根据绘本中明暗两条线索,理解故事内容。   二、活动准备:   1、《獾的美餐》PPT、音频。   2、图书《獾的美餐》每人一本。   三、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阅读封面。   (1)、封面上有谁?它是什么表情?这表情表示什么意思?   (2)、角后面的小动物又是什么表情?它们和獾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此环节通过阅读封面猜测动物之间的关系,从而激发幼儿对这本书的阅读兴趣,为下面阅读图书做铺垫。)   2、共同阅读   PPT1师:獾的洞里铺着软软的稻草,还有许多的食物,可是看它的表情和拿萝卜的样子,它是什么意思呢?   PPT2谁来说一说这幅画?   PPT3獾遇到了谁?它们分别是什么表情?獾头上的三个小点是什么意思?   师小结这幅画的内容。   PPT4獾抓到鼹鼠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獾和鼹鼠身边的长弧线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这些线条叫效果线,可以表示心情、动作、声音,你们画画时也可以用上效果线,这些线条会让你们的画更精彩。   PPT5鼹鼠哪里去了?同时獾又在做什么呢?   师小结:这一页和我们以前看的书有什么不一样?左上角好像有书角卷起来了,这叫卷页,其实这里有两个故事,一个大故事,一个小故事,两个故事正同时发生。看懂了这些,那下面的故事就要请小朋友自己来说说了,讲的时候要把大图和小图的事情都讲出来。   (此环节通过教师和幼儿的共同阅读,让幼儿了解了故事的开始,以及看绘本中明暗两条线索的的方法,为下面幼儿的自主阅读做准备。)   3、幼儿自主阅读图书,并和同伴说一说图书内容。   那么獾到底有没有抓住老鼠呢?幼儿自主阅读图书P12——————P31   (1)、大图中尼看到了獾又遇到了哪些动物?它们之间发生了哪些事情?   (2)、那小图里边又同时在发生着什么事呢?   (3)、最后一页的小动物在干嘛呢?它们嘴边的小短线表示什么意思?   师小结:獾后来遇到了老鼠、兔子和马,它想吃它们结果都被它们机智的逃脱了,最后反而被马踢回到了自己的洞里,可是洞里的美食不见了,獾这才傻了,后悔了。   (此环节通过幼儿在自主阅读中的观察,猜想和讲述,理解了故事的大概内容,在和同伴老师的交流中,学习到了怎么样看明暗两条线索的故事内容,给以后阅读类似的图书获得了经验。)   4、完整欣赏故事   (1)、獾吃到美餐了吗?为什么没吃到?   (2)、你喜欢獾吗?为什么?   小结:獾本来有好多的美食,而它却不满足,想去吃更好的的美餐,结果自己洞里的美餐反而让被它追着想吃它们的小动物给吃了,它不懂得珍惜已经拥有的美餐。那我们小朋友如果你拥有了好多美食或玩具,你会像獾一样吗?   (此环节通过提问提升寓意,让幼儿懂得珍惜现在拥有的东西和幸福。)   活动反思:   一本图画书,是通过文字和图画共同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是文图协奏的一门艺术。本活动在为孩子创造了宽松的阅读环境后,利用"看"故事,"猜"故事,"讲"故事等多种形式引起孩子的阅读动力。孩子们通过阅读图画、观察想象、猜想讨论,不仅获得了知识(獾的生活习性),还培养了读图、想象、表达、倾听、等各种能力,更习得积极愉快、饱满、幽默、尊重他人的情感。   整个活动,孩子们的思维是非常积极活跃的,观察力、想象力都不错。只是可能过于陶醉于画面的观察上,而在语言表达上不是十分严谨,有点随心所欲。但是,我个人觉得无妨,我认为绘本活动不是语言活动,虽然也可以利用绘本来进行“语言”的教学,但是,我认为读一个故事更主要的是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理解故事所蕴含的教育内容就够了,这正是为什么我一定要选择一个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孩子能够接受的有教育意义的绘本的原因。在最后,如果我能够结合孩子们平时在生活中没有珍惜自己班级里的东西来揭示故事的内涵,化抽象为具体形象了,我想孩子们印象一定会更加深刻,也更能接受这个道理。   其实,这对于我们成人而言,这个故事也是有意义的,现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或多或少的影响了我们。很多人都这样,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让原本安逸的生活多了一分不安。如果我们懂得好好珍惜身边的每一顿“美餐”,那么我们的生活每一天都是幸福快乐,有滋有味的。
2023-07-24 02:21:391

人生成功的诀窍在于经营自己的强势智慧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我们都知道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奥托·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的是一条文学之路。但老师对他的评语是:“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也绝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父母尊重了孩子的意愿,让他改学油画。但学校对他的评判是:“你是绘画艺术方面的不可选就的人才。”因为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对艺术的理解力也不强,成绩在班上倒数第一。幸运的是,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有的品格,建议他试学化学。父母采纳了化学老师的建议。一个在文学和绘画艺术领域的“不可选就之才”,似乎为化学所生,在化学领域如鱼得水,前程锦绣,并最终赢取了诺贝尔化学家……能“经营之神”美誉的日本著名企业家、商界领袖松下幸之助曾说,人生成功的决窍在于经营自己的强势智慧,经营强势智慧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否则,必将使自己的人生贬值。 不言而喻,父母学会经营孩子的强势智慧,对孩子的人生成功及生命价值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德华·加德纳长达二十多年的多方面研究证明,每个人至少具有八种不同的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自然)观察—博物智力。而且,这八种智力并不平衡、相对独立。不同的个体其组合方式及表现形式也各有千秋。例如,奥托·瓦拉赫,在文学和绘画领域“无可救药”,在化学领域却“熠熠生辉”。因此,父母们切不可急功近利地固定孩子的“专业”,不可“霸道”地要求孩子“子承父业”或实现父母未了的心愿,更不可因孩子某些方面“不可造就”而过早定论,悲观失望、“破罐子破摔”。明智的父母应充分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真诚鼓励孩子多方面发展,平和接纳孩子在某些方面的“一事无成”,理性对待孩子的“跳槽”、“转轨”,为孩子个性的全面展示提供平台,为孩子强势智慧的发扬光大披荆斩棘。孩子的强势智慧常常会以下列方式显现出来。父母应仔细观察、及时“捕捉”、合理引导、科学强化。○孩子对某一领域的事情“情有独钟”:作事之前有一种“按捺不住”的**和“跃跃欲试”的冲动——“我很想做这件事!”完成事情后有一种满足感或欣慰——“太棒了!”“真爽!”而且他对这类事情常常无师自通,手到擒来,一气呵成。○对物体的形状、空间关系、色彩等的认识发展得早,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自己画意象画,而不只是模仿别人的画;喜欢用图形或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喜欢看画展;喜欢画各种各样的东西,喜欢画自己熟悉的东西;极为反感别人在自己画画时打扰自己;能欣赏或评价别人的绘画作品;绘画作品的立体感强,比例关系得当——这些信号昭示孩子具有视觉—空间优势智慧。○从小就能安静地听各种歌曲、乐曲;节奏感很强;听觉敏锐,尤其对音乐的听觉非常精确;听到熟悉的乐曲或歌曲时极易兴奋和激动,常常会情不自禁地低声附和;识谱、记谱的能力很突出;对弹奏练习有浓厚兴趣;喜欢合唱和演奏,对演奏有“天生”的好感;喜欢各种乐器并有持久的兴趣;能演奏一种或多种乐器;能用歌曲或音乐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这是一个具有音乐—节奏优势智慧的孩子重要表现。○从小对泥塑和折纸等手工活动非常感兴趣;对各种有关机械制造或技术发明方面的故事兴趣甚浓,能长时间地听这些方面的故事,并不厌其烦地听上好遍;喜欢拆卸玩具、修理玩具,喜欢自己动制作玩具和手工艺品;喜欢修理钟表、手电等;乐意收集和保存各种机械模型和零件;喜欢读有关科学和机械制造方面的书籍、报刊——这些信号提示孩子有较强的机械能力,很有可能在与机械有关的发明创造方面有所作为——发明大王爱迪生就是一个能力超常的人物。
2023-07-24 02:21:4715

如何画国画

自己买些书看,或在网上看视频也行,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多练习。
2023-07-24 02:22:143

如何用文字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感情

纯业余,工科专业,知乎写龄三年,分享一下三年来我的心得。不二法门:多读书积累,多练笔琢磨有两种读物,一是名著之类的,经过千百年筛选留下的精华,这种可以当作教材去读,反复读,在潜意识里形成积淀。另一种就是当代作者的优秀作品(小说、漫画之类的),可以当作例题来分析,与作者产生共鸣,反过来看看作者是怎么表达这种情感的。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刻意去分析,正常观赏作品即可,知道这回事了,遇到共鸣的时候想起来就行。广看多读,这样就能多遇到共鸣点。音乐的话,我这有个小技巧:很多音乐都是电影、动漫的配音,可以把原作品找来看看,对情感明了有帮助。再就是多练笔。我们游戏设计圈子里有个说法:你的前十个作品都是垃圾,那么为什么不尽早给它们都做了呢?相信写文章也一样。建议从段落开始写,把情感描绘出来,之后再追求文章的完整性。个人推荐去描述日本意象画,倒不是这种画作更适合意象描述,只是能引起我个人共鸣。此外,时间充裕的话可以适当学学乐理和绘画,对写作有反哺作用。
2023-07-24 02:22:335

中秋节的古诗至少2首。

1、《嫦娥》唐代: 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白话文: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2、《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唐代: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白话文:茫茫的海上升起一轮明月,你我相隔天涯却共赏月亮。多情的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熄灭蜡烛怜爱这满屋月光,我披衣徘徊深感夜露寒凉。不能把美好的月色捧给你,只望能够与你相见在梦乡。
2023-07-24 02:22:5111

关于月的古诗大全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330功名尘与土,8000里路云和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森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明阅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下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支多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楼。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月黑雁飞高,单于夜循逃,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游客归来过月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023-07-24 02:23:171

借明月抒发思乡怀友之情的诗句

1、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写远客思乡之情的诗,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雕琢出明静醉人的秋夜的意境。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2、望月怀远 / 望月怀古唐代: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望月怀远》是一首月夜怀念远人的诗,是作者在离乡时,望月而思念远方亲人而写的。起句“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是千古佳句。它和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鲍照的“明月照积雪”,谢朓的“大江流日夜”以及作者自己的“孤鸿海上来”等名句一样,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高华浑融的气象。这一句完全是景,点明题中的“望月”。第二句“天涯共此时”,即由景入情,转入“怀远”。前乎此的有谢庄《月赋》中的“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乎此的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都是写月的名句,其旨意也大抵相同,但由于各人以不同的表现方法,表现在不同的体裁中,谢庄是赋,苏轼是词,张九龄是诗,相体裁衣,各极其妙。这两句把诗题的情景,一起就全部收摄,却又毫不费力,仍是张九龄作古诗时浑成自然的风格。3、宿建德江唐代: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4、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首诗意境很美,首先予人的印象是情景如画,用苏轼的话来说就是“诗中有画”。明《唐诗画谱》中就有以这首诗为题材的版画,但这幅版画仅是画家别出心裁构想出的意境,和王建原作并不一一吻合,而且它对全诗点睛之笔——秋思未作充分表达。在这一点上,诗歌语言艺术显示了它的不可代替性。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然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委婉动人。5、夜上受降城闻笛唐代: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这首诗语言优美,节奏平缓,寓情于景,以景写情,写出了征人眼前之景,心中之情,感人肺腑。诗意婉曲深远,让人回味无穷。刘禹锡《和令孤相公言怀寄河中杨少尹》中提到李益,有“边月空悲芦管秋”句,即指此诗。可见此诗在当时已传诵很广。《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的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因而被谱入弦管,天下传唱,成为中唐绝句中出色的名篇之一。6、秋宵月下有怀唐代:孟浩然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通读整篇,发现并无任何用词新奇之处,但妙就妙在这意境的成功营造。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7、万里瞿塘月唐代: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合风襟静,高当泪脸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杜甫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一生颠沛流离,漂泊不定,经常远离故乡远离亲人。对于自己的家乡、亲人,他是思念情切,刻骨铭心。全诗以明月兴思情,同一轮明月寄寓着两地彼此的思念,思情的悠远绵长与月夜的孤独寂寞,相织相融,形成一种清丽深婉、寂寥苦思的凄清氛围,使读者不觉之间与之同悲共泣。8、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唐代:杜甫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此组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直”通“特”,“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第一首诗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第二首诗全诗写景,景中见情。“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描写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是苍茫的,悲凉的。“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刁斗声起,让诗人想起离乡戍边的“汉家营”里的士卒,更想到了普天下在战乱中背景离乡的劳苦大众。忧己更忧民,这正表现了杜甫的伟大之处。9、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唐代:王昌龄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玩月思友,由月忆人。感慨清光依旧、人生聚散无常。诗的开头点出“南斋”;二句点“明月”;三、四句触发主题,写玩月;五、六句由玩月而生发,写流光如逝,世事多变;七、八句转写忆故友;最后写故人的文章道德,恰如兰杜,芳香四溢,闻名遐迩。全诗笔不离月,景不离情,情景交融,景情相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10、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唐代:李白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黄鹤楼前月华白,此中忽见峨眉客。峨眉山月还送君,风吹西到长安陌。长安大道横九天,峨眉山月照秦川。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我似浮云殢吴越,君逢圣主游丹阙。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可以说,李白对峨眉月始终未能忘怀,就是万里远游之后,也一直既看且忆,更感觉她相伴而行。而今在黄鹤楼前看见来自故乡的僧人,他带来了峨眉月,这明月定将伴送他到长安去。这明月不仅照到江夏,照到长安以及周围的秦川,而且回到蜀中仍有峨眉月相伴。其实,万里共明月,本无所谓这里明月那里明月之分。但是,这一方面可见李白对故乡月亮情有独钟,另一方面对比自己身似浮云,滞留吴越,羡慕蜀僧归时还可见到峨眉月。
2023-07-24 02:24:211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原文及翻译赏析

秋宵月下有怀原文: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秋宵月下有怀翻译及注释 翻译 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样傻站着。 注释 1沾:润湿。2栖:栖息。3帘:即竹帘,可以卷起,故称卷帘。4 杵(chǔ):春米、捣衣用的棒槌。此用作动词,指捣衣。5佳期:原指与佳人相约会,后泛指欢聚之日。6望望:望了又望。7伫立:久久站立。 秋宵月下有怀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孟浩然在异乡月夜思念亲人而作。 秋宵月下有怀赏析   第一,二句「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极为平淡的文笔勾勒出一幅孤清明月图,此时的明月很是寂静,甘心悬于秋空,也不霸道,只是将光彩照到晶莹的露水上,这不是一种炫耀,而是一种淡如水的关怀,就如诗人与明月有着一层微妙的关系。   第三,四句「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飞」,这是极好的动态描写,惶诚惶恐的鹊仍没有找到自己的住处,而飞萤早巳随灯光飞人寻找它的寄托。这是对比的描写,在此写法之下,真切地感受到惊鹊的彷徨与恐惧,诗人正也如它,在众人欢聚的夜晚却不知何去何从,又得流连徘徊。   而第五,六句「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更是加深了这一孤清的意境,在庭院中稀疏的树影中,在邻家急急的夜杵声中,他更显得形单影只,骨子深处的孤独更是无处逃逸,全部涌上心头,强烈而含蓄。   于是诗人再也抑制不住,发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旷何许」的感叹,以后便是最后一句的「望望空伫立」。冷清凄凉的庭院里,唯有他一人久久伫立、沉默,不愿离去。描绘了一幅凄凉幽冷的环境下,一人孤单只影远望的画面。   通读整篇,发现并无任何用词新奇之处,但妙就妙在这意境的成功营造。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他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 诗词作品: 秋宵月下有怀 诗词作者:【 唐代 】 孟浩然 诗词归类: 【中秋节】、【月亮】、【借景抒情】
2023-07-24 02:24:281

意象艺术 具象艺术和抽象艺术的区别

  先知道什么叫做意象,抽象,具象,艺术。  简单的说:  1,一看就知道形象,马上能联系到你所有的经验记忆,外形十分相似,“有具体的形象”就叫做具象,以真实再现客观形象为主,比如安格尔的《泉》一类的。  2,脱离外在形象,把形象统统抛弃,只留下人为认识的几何形态或者精神理解的,与现实的东西有联系,但是并不以形象的相似为联系,就是抽象,比如杜尚《下楼梯的舞女》,毕加索《亚威农少女》等等。  3,意象,以人的感情来掺入客观现实,对客观现实进行有取舍的改造,保留一定形态,却又明显有人为的因素,最终而形成安详的艺术效果,就是意象。比如,所有的水墨中国画都是意象。  4,艺术。古人云:“技进乎道。”技,就是技术,技法。道,这里可以理解为人文。技进乎道,那就是把技术上升到人文的高度,用技术来表现人文,叫做艺术。比如,绘画,书法,音乐,舞蹈等都是艺术,因为有完备的技法体系来表现不可取代的独立审美模式。但是体育项目就不能称为艺术,杂技也不可,因为他们虽然有完备的技术体系,但不能表现人文,至少不能全部表现。比如乒乓球打的再好,也感受不到但强大的人文因素在其中,而音乐一旦入耳,就可以沁人心脾,其中有许多情绪,感情,文化等因素。要注意,假如在体育,杂技,魔术等项目中掺入了优美的动作,情节,可以涉及到文学,音乐,舞蹈,那么他又有了艺术感,但这和完全意义上的艺术还是有区别的。  知道这些概念,你就明白了,所有的艺术都是意象的,因为都是人的感情在掺入,艺术的结果是要返璞归真,是要“自然”的,但是最初的动机却是要去改造,去“破坏”,又是不自然的。因此,艺术是有人为,有自然,而这本身也是意象的,“以人之意为象”嘛。  所以,平常说的抽象与具象的艺术主张不过是从形象是否接近客观世界来判断的。西方人走极端,一般不是写实,就是抽象。不是很像,就是很不像。中国人的艺术一开始就是高度的哲学提炼,提倡有物有我,天人合一,因此是折中了“像与不像”的问题,这也就是齐白石讲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看似很像很生动,其实是抛弃了表面的形象而取其精神,也就是传统文化中说的“气”,这个概念不好解释,你要自己领悟。因为有气而生动,所以尽管颜色差异很大,形体变化很多,但是人一眼就看出其中的精神,这是脱离了“像”的像。  说了这么多,你该明白了,其实无所谓什么像,什么像。这都是人为的给的词语,你只需要理解其中的美,就可以了,非要放入一个什么词语,一种分类中,反而是一种束缚和退步。中国人是从来不讲什么“像”的,这是西方的人观点。高级的认识方法本来就脱离了所谓的分类与定格。为什么呢?用中国人最高明的智慧回答,因为“万物为一”啊!
2023-07-24 02:24:493

画 都有那些类别

绘画形式:国画、年画、风俗画、装饰画、漆画、界画、壁画、简笔画、连环画、漫画、卡通画、插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素描、速写。绘画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风景画、静物画。绘画技法:工笔画、写意画、没骨画。绘画风格:具象画、抽象画、意象画
2023-07-24 02:24:583

白鹭的资料

外形纤瘦可做“仙兽”的白鹭,浑身上下到处都透露出“仙姿”。在日常生活中,白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生物。事实上,白鹭属一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小白鹭和黄嘴白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均习称为“白鹭”。这4种白鹭均是中等体型(45-90厘米)的白色鹭。与牛背鹭的区别在体型较大而纤瘦,嘴及腿黑色,趾黄色,繁殖羽纯白,颈背具细长饰羽,背及胸具蓑状羽。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小白鹭和黄嘴白鹭体型小,羽冠及胸饰羽全有。事实上,白鹭的羽毛价值非常高,羽衣一般都是白色,繁殖季节有颀长的装饰性婚羽。白鹭的习性与其他鹭类大致相似,但有些种类有求偶表演,包括炫示其羽毛。成大群营巢,又无防御能力,结果因人类的滥捕而濒于绝灭。白鹭是一种涉禽,主要捕食浅水中的小鱼,两栖类,爬虫类、哺乳动物和甲壳动物。在乔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筑起凌乱的大巢。白鹭主要以各种小型鱼类为食,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等动物性食物。通常漫步在河边、盐田或水田地中边走边啄食,它的长嘴、长颈和长腿对于捕食水中的动物显得非常方便。捕食的时候,它轻轻地涉水漫步向前,眼睛一刻不停地望着水里活动的小动物,然后突然地用长嘴向水中猛地一啄,将食物准确地啄到嘴里。有时也常伫立于水边,伺机捕食过往的鱼类。白鹭也被评为“傲骨仙姿”,其实也是很有道理的。白鹭双脚修长,脖颈修长,嘴巴也很修长,还有那对飞翔的翅膀,也是那么修长,枯瘦的十指,原本就很像叶芽的竹竿。在林间起飞的时候,就像是仙子一般。
2023-07-24 02:25:0714

如何欣赏中国画?

“画”这个词是一个概念,一是意识的抽象理解,一是具体形象的理解,某种具体艺术可以创作、改造、或毁掉,如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等;作为艺术这个抽象概念则不能改造、毁掉。艺术存在是永久的,它属文化层。老子说:“颓然吴名,充遍万物”,“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老子还说夷(无色),希(无声),微(无形)三者不可致诘,实又存在。具体的画是一种心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迁想妙得”。画家落笔则有,放笔则无,瞬间即成,瞬间即逝。从“画”这个角度看,成又非真成,逝又非真逝。它无完形,永远逝胎儿;它无定数,永远是一。又出于无,无存在有,画无画,于画者其所欲也,由画家自觉产生,自由把握。 画者其所欲也,心师造化二演万物,所谓“俯拾万物”,“从心所欲”,“万境由心造”。由心造,有一个物质的转化过程,还受理事的、时代环境的、文化层次的、人的个性的约束,物质与精神两者的促进。自古以来,中国画重临池、重游历、重学养、重继承。所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种画外功的重要可以说成于斯,败于斯。 历史在变化,事物在变化,知识要变化,人的思想要变化,形式和内容都在变化重,今人与古人对照显然有区别。画没有固定不变的形象,画风无论时代、或一个具体的画家都有区别。这种变化结果,虽然可以设想,单不可以断言。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中国画有始有终,生生不息。构成中国画的道,只要宇宙还存在它就同在,是不会消失的。 纵观美术史,远在张僧所画凹凸画、曹不兴画佛像到郎世宁时代,那时代不但情况产生了交流,而且有了一批知名的画家。艾启蒙以中西画法融合,受影响的有冷枚、唐岱、陈枚、罗福昱等。吴历晚年信奉耶稣教,有人说他的画参用西法,他反对如此说,他还有鄙视西画的意思。他说:“我之画不求形似,不落窠臼,谓之神逸;彼全以阴阳向背窠臼上用功夫——用笔亦不相同”。郎世宁虽然尽量吸收中国画写意,中国人不成人,外国人说背弃本源,使之进退维谷。那时中西画没有合二为一,那种画法现在也没有确立传统继承,这是一个历史记载的事实。 反思中国画历史,中国画事实存在确实又在不断变化,只不过千变万化都围绕着一根中轴线就是民族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不统一,各种学术思想相应显得活跃,绘画艺术由于佛教的促进,却成了一支生机勃勃的鲜花,产生了一批很有成就一直在历史、过程中大放光彩并受称道的画家,顾恺之就是其中最伟大、最具有代表形的划时代人物。他不但有不少山水画题材的作品,《画云台山记》这部构思文稿给后人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启示。还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包括敦煌壁画在内,正因为有很多山水创作,产生宗炳《画山水序》和《画叙》这类理论著作流传,提出了透视比例“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万里之回”。“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同时提出了“畅神”及“画之情”这类美学思想。这些对山水画独立成科起着鸣锣开道的作用。 隋是山水画走向完全成熟的过渡阶段。唐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昌盛的时代,绘画艺术空前繁荣兴旺。山水画的皱法有了发展,大小李父子的金碧山水为集大成者。吴道子、王维的水墨山水画法开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后期又有王洽的泼墨更发挥了水的性能。张操善用秃笔,创造新的渲染法,并提出影响深远的“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学说,对中国画创作主客观关系作了辨证的依据。山水画标致成熟,独立成科。王维《山水诀》中的透视比例理论,体现中国画理论的完善。王维创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给后来文人画开了先河。唐代在用笔、用墨、用色、用水、构成中国画精髓的这类技法齐全而成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同,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这类既科学又实用的思想理论和技法理论对中国画发展道高峰的地位作了贡献。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为我国绘画确立了东方艺术的高大形象和崇高地位,唐以后千百年来,一直享受使用着丰富的宝贵遗产,凭借这些遗产奠定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使花鸟画在宋代兴起并成熟起来。 五代由于政治上的分裂,影响中国画的部同风格,北方的荆浩以雄强之势影响深远,著有《笔法记》一书。提出“气、韵、思、景、笔、墨六要”,对“六法”有所发展,关??是荆浩的继承人,以江南平淡水墨风格影响久远。巨然继承了董源的衣钵。他们一直影响到后来各各时代,以至发展成南北宗说。 郑振铎先生说,谈中国绘画史应以宋为中心,宋代中国画科目齐全,百花争妍,辉煌盛隆,空前绝后。宋徽宗开办画院,设立“画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国家美术院校,院派思想,院派画风起了开端。 宋初的李成、关仝、范宽他们的画派统治画坛,中国画史评“三足鼎立,百代标程”。北宋中期,文人画家异军突起,提倡水墨写意画,与院体画对立。代表任务为苏轼、米芾。苏轼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成为写神趣的意象画铭言影响到现在,这个观点和画法还对中国画的革新提供了革命的口号。苏、米两人的艺术思想又成为文人画的典范和指南。由于文人画和院体画的对立和忽布,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画风形成,出现了梁楷的水墨大写意画。但苏、米没有研究和总结,只是提出了问题。《林泉高致集》、《山水纯全集》、这两部理论著作是由画院画家完成的。 元代文人画最重要人物是赵孟頫。他提出“书画同源”,并加以发挥,把书法的功力运用到绘画笔墨中,由此画家必能书,书家也能画的遗风流传书画界。有人还说,书从画中来,画理在书中。元代又是一个转折点,画风骤变,文人水墨画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青绿重彩、工笔画界那时虽有绚丽机构之作,如精湛的永乐宫壁画,但以接近晚年。明代初,“浙派”曾在画坛一时活跃,后被吴门画家取代。董其昌因南北宗说引起画坛密锣紧鼓热闹了两百多年,虽有是非之争,也有一派认为他的成绩是主要的。陈淳、徐渭是划时代的人物,特别是徐渭影响既大又久远。郑板桥、齐白石也都钦佩他。从明到清,能书能画,宜书宜画,诗书画合壁;金石学大盛,诗、书、画、印章融为一体,中华民族这一伟大辉煌的艺术以其完备、宏大、精湛、文采、玄妙使世界其他画种莫及。 从历史看,发展到清乃是按文人画的道路继续往前走。虽说此时是按文人画的道路发展,但它是集大成的时代。那时社会内外关系发生变化,画家的生活、世界观、艺术观、技法、学术,给我们留下了既珍贵又现实是艺术瑰宝和经验的全面及丰富,流派分呈、艺术争妍。有数不清的大师如:“明四家”、“四王”、“四僧”、“八怪”、“金陵画派”、“黄山画派”、“扬州画派”,首创指墨画的高其佩等等大家,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奉献者、创造者、也有个人牺牲者,殉难者。 从历史看,中国画什么时候不再变化和发展?事物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运动,继往开来,然而新生事物中,又包含旧事物的许多因素。庄子说:“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中国画的发展,传统总是起积极的作用。没有传统的东西,就没研究的根据,没有根据怎么说发展。在发展中优秀的、精华得到继承,另一部分被淘汰掉。“其成也, 毁也”。变有自然规律,规律在变化过程中,人们可以认识和运用。但是,中国画变成今天的大泼墨、大泼彩,王维、李氏父子、梁楷、徐渭他们提供了依据。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具体的。——“其分也,成也”。画作为实践,有形有象;作为概念,无形无象。有形无形,无形有形,在运动过程中转化,画家可以自由把握,“妙造自然”。运动结果,不期然而然,产生于无形,不以画家的意志为转移。“心中之竹不是手上之竹,手上之竹不是纸上之竹,纸上之竹不是心中原有之竹”。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有如此抽象的形象,毫无拘束的泼墨、泼彩画法,纵情疏狂的意趣等。再说精神和物质自古就属个人所有,今天才真正成为社会的文化,人类的文明。古人或者前人,有哪一个预料到了呢?现在人有的在摹汉砖图纹,有的在摹敦煌壁画,有的在摹民间艺术,有的在摹儿童画,都在不同的作历史的反思。也有人大叫“反传统”,“穷途末路”,“合二为一”,中国画向西画靠拢才有前途。也有大叫“反传统”的人在偷偷地偷袭传统。中国画有如其他传统文化那样,在一定时间遭到否定,一定时间又得到重新估价;在一定时间被埋没、毁掉,另一时间又重新得到复兴。西画也如此,印象派曾受到学院派强烈的攻击,印象派曾激进地打着反传统的旗帜,它后来又成为传统。印象派画家之一德加说:“对自然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绘画是一种传统艺术,去学会跟着荷尔拜因那样来画就更有意义得多”。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超现实派曾受到塞尚、高更、凡高、修拉的影响,吸收他们的经验。中国文人大写意画,对宋代院体画来说是个反动,传统文人画现在又成为某一部分人革命的对象,这都是自然而然的。老子说:“道,可道也,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事物总是对立,互补,统一,矛盾向前发展。高更说:“画家在他的画架前面,既不是过去时代的奴隶,也不是现在的奴隶;既不是自然的奴隶,也不是他的邻居的奴隶。他是他自己,始终是他自己,永远是他自己。”(《印象派画史》) 宗白华说:“中国画法不全是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中国画是一种建筑的行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其要素不在机械地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中国画不是西画先找好了题材,再找模特儿照着画,总有一个对象的束缚,天地的限制,虽然也有形神兼备,但“意”就不够了。中国画是画家在生活体验中体味万物的形象,“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以自由谐和的形式,表达出画家最深的意趣。石涛认为他的画不象古人也不象今人。“我思我画,自有我在。”说中国画千人一面,没有变化,须要横向联系,学习西画,也许是学而不深,言而不精吧。中国画家是用“澄怀观道”的宇宙观来认识世界,体察万物,写胸中逸气,求得一种心灵的解放。西画的境界与中国画的抽象笔墨具象结构是不同的。就是印象派也是非常准确地目睹描摹对象。凡高、马蒂斯在他们的画里重视线的作用,他们说:“我的灵感常来自东方的艺术”,他们还说:“我的风格是手塞尚和东方影响而形成的”。“东方的线画,显示出一种广阔的空间,而且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空间,它帮助我走出写生画范围之外”。(《印象派画史》)。马蒂斯、毕加索自己说是受了中国画的影响而改变的。“纵观环宇,第一,唯中国人有艺术;次为日本,而其艺术亦源于中国;再为非洲黑人。”(毕加索晚期创作展览序言)他们对线的运用始终不及中国画的线流动变化,多姿多态,藏有意蕴,意义丰富,中国画的线不仅是表现形体,更表现精神,表现生命的运动,它的内容有广阔的时空哲理,中西画家各有宇宙观,确立了两个独立的系统。对这两个系统无论近代的和现代的前辈都曾经提出“合二为一”的设想,也算革命的口号吧。他们不仅高喊口号,还从事革命实践苦心经营,又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至今都没有成功地确立一个传统作为可供学习的典范而未见生机勃勃的遗传开来。 任伯年开始是学西画的。法国著名画家达仰称赞任伯年的作品“多么活的天机,在这些水彩画里,多没微妙的和谐,在这些如此密致的色彩中”。老一辈月份派画家杭稚英、金梅生等人曾学水彩画,张聿光是推广水彩画最积极最活跃的人。吕凤子、陈秋草、潘思同、方云鸪、李叔同、张大千都是由西画开始,终年以中国画获得声誉受到人们的怀念的。 特点篇: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以上谈的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中国画而言。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中国画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2023-07-24 02:27:396

中国画有什么意思?

要知道精髓在哪,先得了解一下中国画吧~ “画”这个词是一个概念,一是意识的抽象理解,一是具体形象的理解,某种具体艺术可以创作、改造、或毁掉,如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等;作为艺术这个抽象概念则不能改造、毁掉。艺术存在是永久的,它属文化层。老子说:“颓然吴名,充遍万物”,“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老子还说夷(无色),希(无声),微(无形)三者不可致诘,实又存在。具体的画是一种心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迁想妙得”。画家落笔则有,放笔则无,瞬间即成,瞬间即逝。从“画”这个角度看,成又非真成,逝又非真逝。它无完形,永远逝胎儿;它无定数,永远是一。又出于无,无存在有,画无画,于画者其所欲也,由画家自觉产生,自由把握。 画者其所欲也,心师造化二演万物,所谓“俯拾万物”,“从心所欲”,“万境由心造”。由心造,有一个物质的转化过程,还受理事的、时代环境的、文化层次的、人的个性的约束,物质与精神两者的促进。自古以来,中国画重临池、重游历、重学养、重继承。所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种画外功的重要可以说成于斯,败于斯。 历史在变化,事物在变化,知识要变化,人的思想要变化,形式和内容都在变化重,今人与古人对照显然有区别。画没有固定不变的形象,画风无论时代、或一个具体的画家都有区别。这种变化结果,虽然可以设想,单不可以断言。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中国画有始有终,生生不息。构成中国画的道,只要宇宙还存在它就同在,是不会消失的。 纵观美术史,远在张僧所画凹凸画、曹不兴画佛像到郎世宁时代,那时代不但情况产生了交流,而且有了一批知名的画家。艾启蒙以中西画法融合,受影响的有冷枚、唐岱、陈枚、罗福昱等。吴历晚年信奉耶稣教,有人说他的画参用西法,他反对如此说,他还有鄙视西画的意思。他说:“我之画不求形似,不落窠臼,谓之神逸;彼全以阴阳向背窠臼上用功夫——用笔亦不相同”。郎世宁虽然尽量吸收中国画写意,中国人不成人,外国人说背弃本源,使之进退维谷。那时中西画没有合二为一,那种画法现在也没有确立传统继承,这是一个历史记载的事实。 反思中国画历史,中国画事实存在确实又在不断变化,只不过千变万化都围绕着一根中轴线就是民族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不统一,各种学术思想相应显得活跃,绘画艺术由于佛教的促进,却成了一支生机勃勃的鲜花,产生了一批很有成就一直在历史、过程中大放光彩并受称道的画家,顾恺之就是其中最伟大、最具有代表形的划时代人物。他不但有不少山水画题材的作品,《画云台山记》这部构思文稿给后人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启示。还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包括敦煌壁画在内,正因为有很多山水创作,产生宗炳《画山水序》和《画叙》这类理论著作流传,提出了透视比例“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万里之回”。“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同时提出了“畅神”及“画之情”这类美学思想。这些对山水画独立成科起着鸣锣开道的作用。 隋是山水画走向完全成熟的过渡阶段。唐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昌盛的时代,绘画艺术空前繁荣兴旺。山水画的皱法有了发展,大小李父子的金碧山水为集大成者。吴道子、王维的水墨山水画法开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后期又有王洽的泼墨更发挥了水的性能。张操善用秃笔,创造新的渲染法,并提出影响深远的“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学说,对中国画创作主客观关系作了辨证的依据。山水画标致成熟,独立成科。王维《山水诀》中的透视比例理论,体现中国画理论的完善。王维创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给后来文人画开了先河。唐代在用笔、用墨、用色、用水、构成中国画精髓的这类技法齐全而成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同,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这类既科学又实用的思想理论和技法理论对中国画发展道高峰的地位作了贡献。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为我国绘画确立了东方艺术的高大形象和崇高地位,唐以后千百年来,一直享受使用着丰富的宝贵遗产,凭借这些遗产奠定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使花鸟画在宋代兴起并成熟起来。 五代由于政治上的分裂,影响中国画的部同风格,北方的荆浩以雄强之势影响深远,著有《笔法记》一书。提出“气、韵、思、景、笔、墨六要”,对“六法”有所发展,关??是荆浩的继承人,以江南平淡水墨风格影响久远。巨然继承了董源的衣钵。他们一直影响到后来各各时代,以至发展成南北宗说。 郑振铎先生说,谈中国绘画史应以宋为中心,宋代中国画科目齐全,百花争妍,辉煌盛隆,空前绝后。宋徽宗开办画院,设立“画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国家美术院校,院派思想,院派画风起了开端。 宋初的李成、关仝、范宽他们的画派统治画坛,中国画史评“三足鼎立,百代标程”。北宋中期,文人画家异军突起,提倡水墨写意画,与院体画对立。代表任务为苏轼、米芾。苏轼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成为写神趣的意象画铭言影响到现在,这个观点和画法还对中国画的革新提供了革命的口号。苏、米两人的艺术思想又成为文人画的典范和指南。由于文人画和院体画的对立和忽布,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画风形成,出现了梁楷的水墨大写意画。但苏、米没有研究和总结,只是提出了问题。《林泉高致集》、《山水纯全集》、这两部理论著作是由画院画家完成的。 元代文人画最重要人物是赵孟頫。他提出“书画同源”,并加以发挥,把书法的功力运用到绘画笔墨中,由此画家必能书,书家也能画的遗风流传书画界。有人还说,书从画中来,画理在书中。元代又是一个转折点,画风骤变,文人水墨画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青绿重彩、工笔画界那时虽有绚丽机构之作,如精湛的永乐宫壁画,但以接近晚年。明代初,“浙派”曾在画坛一时活跃,后被吴门画家取代。董其昌因南北宗说引起画坛密锣紧鼓热闹了两百多年,虽有是非之争,也有一派认为他的成绩是主要的。陈淳、徐渭是划时代的人物,特别是徐渭影响既大又久远。郑板桥、齐白石也都钦佩他。从明到清,能书能画,宜书宜画,诗书画合壁;金石学大盛,诗、书、画、印章融为一体,中华民族这一伟大辉煌的艺术以其完备、宏大、精湛、文采、玄妙使世界其他画种莫及。 从历史看,发展到清乃是按文人画的道路继续往前走。虽说此时是按文人画的道路发展,但它是集大成的时代。那时社会内外关系发生变化,画家的生活、世界观、艺术观、技法、学术,给我们留下了既珍贵又现实是艺术瑰宝和经验的全面及丰富,流派分呈、艺术争妍。有数不清的大师如:“明四家”、“四王”、“四僧”、“八怪”、“金陵画派”、“黄山画派”、“扬州画派”,首创指墨画的高其佩等等大家,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奉献者、创造者、也有个人牺牲者,殉难者。 从历史看,中国画什么时候不再变化和发展?事物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运动,继往开来,然而新生事物中,又包含旧事物的许多因素。庄子说:“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中国画的发展,传统总是起积极的作用。没有传统的东西,就没研究的根据,没有根据怎么说发展。在发展中优秀的、精华得到继承,另一部分被淘汰掉。“其成也, 毁也”。变有自然规律,规律在变化过程中,人们可以认识和运用。但是,中国画变成今天的大泼墨、大泼彩,王维、李氏父子、梁楷、徐渭他们提供了依据。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具体的。——“其分也,成也”。画作为实践,有形有象;作为概念,无形无象。有形无形,无形有形,在运动过程中转化,画家可以自由把握,“妙造自然”。运动结果,不期然而然,产生于无形,不以画家的意志为转移。“心中之竹不是手上之竹,手上之竹不是纸上之竹,纸上之竹不是心中原有之竹”。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有如此抽象的形象,毫无拘束的泼墨、泼彩画法,纵情疏狂的意趣等。再说精神和物质自古就属个人所有,今天才真正成为社会的文化,人类的文明。古人或者前人,有哪一个预料到了呢?现在人有的在摹汉砖图纹,有的在摹敦煌壁画,有的在摹民间艺术,有的在摹儿童画,都在不同的作历史的反思。也有人大叫“反传统”,“穷途末路”,“合二为一”,中国画向西画靠拢才有前途。也有大叫“反传统”的人在偷偷地偷袭传统。中国画有如其他传统文化那样,在一定时间遭到否定,一定时间又得到重新估价;在一定时间被埋没、毁掉,另一时间又重新得到复兴。西画也如此,印象派曾受到学院派强烈的攻击,印象派曾激进地打着反传统的旗帜,它后来又成为传统。印象派画家之一德加说:“对自然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绘画是一种传统艺术,去学会跟着荷尔拜因那样来画就更有意义得多”。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超现实派曾受到塞尚、高更、凡高、修拉的影响,吸收他们的经验。中国文人大写意画,对宋代院体画来说是个反动,传统文人画现在又成为某一部分人革命的对象,这都是自然而然的。老子说:“道,可道也,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事物总是对立,互补,统一,矛盾向前发展。高更说:“画家在他的画架前面,既不是过去时代的奴隶,也不是现在的奴隶;既不是自然的奴隶,也不是他的邻居的奴隶。他是他自己,始终是他自己,永远是他自己。”(《印象派画史》) 宗白华说:“中国画法不全是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中国画是一种建筑的行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其要素不在机械地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中国画不是西画先找好了题材,再找模特儿照着画,总有一个对象的束缚,天地的限制,虽然也有形神兼备,但“意”就不够了。中国画是画家在生活体验中体味万物的形象,“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以自由谐和的形式,表达出画家最深的意趣。石涛认为他的画不象古人也不象今人。“我思我画,自有我在。”说中国画千人一面,没有变化,须要横向联系,学习西画,也许是学而不深,言而不精吧。中国画家是用“澄怀观道”的宇宙观来认识世界,体察万物,写胸中逸气,求得一种心灵的解放。西画的境界与中国画的抽象笔墨具象结构是不同的。就是印象派也是非常准确地目睹描摹对象。凡高、马蒂斯在他们的画里重视线的作用,他们说:“我的灵感常来自东方的艺术”,他们还说:“我的风格是手塞尚和东方影响而形成的”。“东方的线画,显示出一种广阔的空间,而且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空间,它帮助我走出写生画范围之外”。(《印象派画史》)。马蒂斯、毕加索自己说是受了中国画的影响而改变的。“纵观环宇,第一,唯中国人有艺术;次为日本,而其艺术亦源于中国;再为非洲黑人。”(毕加索晚期创作展览序言)他们对线的运用始终不及中国画的线流动变化,多姿多态,藏有意蕴,意义丰富,中国画的线不仅是表现形体,更表现精神,表现生命的运动,它的内容有广阔的时空哲理,中西画家各有宇宙观,确立了两个独立的系统。对这两个系统无论近代的和现代的前辈都曾经提出“合二为一”的设想,也算革命的口号吧。他们不仅高喊口号,还从事革命实践苦心经营,又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至今都没有成功地确立一个传统作为可供学习的典范而未见生机勃勃的遗传开来。 任伯年开始是学西画的。法国著名画家达仰称赞任伯年的作品“多么活的天机,在这些水彩画里,多没微妙的和谐,在这些如此密致的色彩中”。老一辈月份派画家杭稚英、金梅生等人曾学水彩画,张聿光是推广水彩画最积极最活跃的人。吕凤子、陈秋草、潘思同、方云鸪、李叔同、张大千都是由西画开始,终年以中国画获得声誉受到人们的怀念的。 特点篇: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以上谈的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中国画而言。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中国画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2023-07-24 02:27:562

中国画的精髓是什么

要知道精髓在哪,先得了解一下中国画吧~“画”这个词是一个概念,一是意识的抽象理解,一是具体形象的理解,某种具体艺术可以创作、改造、或毁掉,如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等;作为艺术这个抽象概念则不能改造、毁掉。艺术存在是永久的,它属文化层。老子说:“颓然吴名,充遍万物”,“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老子还说夷(无色),希(无声),微(无形)三者不可致诘,实又存在。具体的画是一种心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迁想妙得”。画家落笔则有,放笔则无,瞬间即成,瞬间即逝。从“画”这个角度看,成又非真成,逝又非真逝。它无完形,永远逝胎儿;它无定数,永远是一。又出于无,无存在有,画无画,于画者其所欲也,由画家自觉产生,自由把握。 画者其所欲也,心师造化二演万物,所谓“俯拾万物”,“从心所欲”,“万境由心造”。由心造,有一个物质的转化过程,还受理事的、时代环境的、文化层次的、人的个性的约束,物质与精神两者的促进。自古以来,中国画重临池、重游历、重学养、重继承。所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种画外功的重要可以说成于斯,败于斯。 历史在变化,事物在变化,知识要变化,人的思想要变化,形式和内容都在变化重,今人与古人对照显然有区别。画没有固定不变的形象,画风无论时代、或一个具体的画家都有区别。这种变化结果,虽然可以设想,单不可以断言。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中国画有始有终,生生不息。构成中国画的道,只要宇宙还存在它就同在,是不会消失的。 纵观美术史,远在张僧所画凹凸画、曹不兴画佛像到郎世宁时代,那时代不但情况产生了交流,而且有了一批知名的画家。艾启蒙以中西画法融合,受影响的有冷枚、唐岱、陈枚、罗福昱等。吴历晚年信奉耶稣教,有人说他的画参用西法,他反对如此说,他还有鄙视西画的意思。他说:“我之画不求形似,不落窠臼,谓之神逸;彼全以阴阳向背窠臼上用功夫——用笔亦不相同”。郎世宁虽然尽量吸收中国画写意,中国人不成人,外国人说背弃本源,使之进退维谷。那时中西画没有合二为一,那种画法现在也没有确立传统继承,这是一个历史记载的事实。 反思中国画历史,中国画事实存在确实又在不断变化,只不过千变万化都围绕着一根中轴线就是民族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不统一,各种学术思想相应显得活跃,绘画艺术由于佛教的促进,却成了一支生机勃勃的鲜花,产生了一批很有成就一直在历史、过程中大放光彩并受称道的画家,顾恺之就是其中最伟大、最具有代表形的划时代人物。他不但有不少山水画题材的作品,《画云台山记》这部构思文稿给后人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启示。还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包括敦煌壁画在内,正因为有很多山水创作,产生宗炳《画山水序》和《画叙》这类理论著作流传,提出了透视比例“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万里之回”。“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同时提出了“畅神”及“画之情”这类美学思想。这些对山水画独立成科起着鸣锣开道的作用。 隋是山水画走向完全成熟的过渡阶段。唐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昌盛的时代,绘画艺术空前繁荣兴旺。山水画的皱法有了发展,大小李父子的金碧山水为集大成者。吴道子、王维的水墨山水画法开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后期又有王洽的泼墨更发挥了水的性能。张操善用秃笔,创造新的渲染法,并提出影响深远的“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学说,对中国画创作主客观关系作了辨证的依据。山水画标致成熟,独立成科。王维《山水诀》中的透视比例理论,体现中国画理论的完善。王维创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给后来文人画开了先河。唐代在用笔、用墨、用色、用水、构成中国画精髓的这类技法齐全而成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同,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这类既科学又实用的思想理论和技法理论对中国画发展道高峰的地位作了贡献。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为我国绘画确立了东方艺术的高大形象和崇高地位,唐以后千百年来,一直享受使用着丰富的宝贵遗产,凭借这些遗产奠定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使花鸟画在宋代兴起并成熟起来。 五代由于政治上的分裂,影响中国画的部同风格,北方的荆浩以雄强之势影响深远,著有《笔法记》一书。提出“气、韵、思、景、笔、墨六要”,对“六法”有所发展,关??是荆浩的继承人,以江南平淡水墨风格影响久远。巨然继承了董源的衣钵。他们一直影响到后来各各时代,以至发展成南北宗说。 郑振铎先生说,谈中国绘画史应以宋为中心,宋代中国画科目齐全,百花争妍,辉煌盛隆,空前绝后。宋徽宗开办画院,设立“画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国家美术院校,院派思想,院派画风起了开端。 宋初的李成、关仝、范宽他们的画派统治画坛,中国画史评“三足鼎立,百代标程”。北宋中期,文人画家异军突起,提倡水墨写意画,与院体画对立。代表任务为苏轼、米芾。苏轼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成为写神趣的意象画铭言影响到现在,这个观点和画法还对中国画的革新提供了革命的口号。苏、米两人的艺术思想又成为文人画的典范和指南。由于文人画和院体画的对立和忽布,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画风形成,出现了梁楷的水墨大写意画。但苏、米没有研究和总结,只是提出了问题。《林泉高致集》、《山水纯全集》、这两部理论著作是由画院画家完成的。 元代文人画最重要人物是赵孟頫。他提出“书画同源”,并加以发挥,把书法的功力运用到绘画笔墨中,由此画家必能书,书家也能画的遗风流传书画界。有人还说,书从画中来,画理在书中。元代又是一个转折点,画风骤变,文人水墨画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青绿重彩、工笔画界那时虽有绚丽机构之作,如精湛的永乐宫壁画,但以接近晚年。明代初,“浙派”曾在画坛一时活跃,后被吴门画家取代。董其昌因南北宗说引起画坛密锣紧鼓热闹了两百多年,虽有是非之争,也有一派认为他的成绩是主要的。陈淳、徐渭是划时代的人物,特别是徐渭影响既大又久远。郑板桥、齐白石也都钦佩他。从明到清,能书能画,宜书宜画,诗书画合壁;金石学大盛,诗、书、画、印章融为一体,中华民族这一伟大辉煌的艺术以其完备、宏大、精湛、文采、玄妙使世界其他画种莫及。 从历史看,发展到清乃是按文人画的道路继续往前走。虽说此时是按文人画的道路发展,但它是集大成的时代。那时社会内外关系发生变化,画家的生活、世界观、艺术观、技法、学术,给我们留下了既珍贵又现实是艺术瑰宝和经验的全面及丰富,流派分呈、艺术争妍。有数不清的大师如:“明四家”、“四王”、“四僧”、“八怪”、“金陵画派”、“黄山画派”、“扬州画派”,首创指墨画的高其佩等等大家,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奉献者、创造者、也有个人牺牲者,殉难者。 从历史看,中国画什么时候不再变化和发展?事物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运动,继往开来,然而新生事物中,又包含旧事物的许多因素。庄子说:“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中国画的发展,传统总是起积极的作用。没有传统的东西,就没研究的根据,没有根据怎么说发展。在发展中优秀的、精华得到继承,另一部分被淘汰掉。“其成也, 毁也”。变有自然规律,规律在变化过程中,人们可以认识和运用。但是,中国画变成今天的大泼墨、大泼彩,王维、李氏父子、梁楷、徐渭他们提供了依据。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具体的。——“其分也,成也”。画作为实践,有形有象;作为概念,无形无象。有形无形,无形有形,在运动过程中转化,画家可以自由把握,“妙造自然”。运动结果,不期然而然,产生于无形,不以画家的意志为转移。“心中之竹不是手上之竹,手上之竹不是纸上之竹,纸上之竹不是心中原有之竹”。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有如此抽象的形象,毫无拘束的泼墨、泼彩画法,纵情疏狂的意趣等。再说精神和物质自古就属个人所有,今天才真正成为社会的文化,人类的文明。古人或者前人,有哪一个预料到了呢?现在人有的在摹汉砖图纹,有的在摹敦煌壁画,有的在摹民间艺术,有的在摹儿童画,都在不同的作历史的反思。也有人大叫“反传统”,“穷途末路”,“合二为一”,中国画向西画靠拢才有前途。也有大叫“反传统”的人在偷偷地偷袭传统。中国画有如其他传统文化那样,在一定时间遭到否定,一定时间又得到重新估价;在一定时间被埋没、毁掉,另一时间又重新得到复兴。西画也如此,印象派曾受到学院派强烈的攻击,印象派曾激进地打着反传统的旗帜,它后来又成为传统。印象派画家之一德加说:“对自然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绘画是一种传统艺术,去学会跟着荷尔拜因那样来画就更有意义得多”。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超现实派曾受到塞尚、高更、凡高、修拉的影响,吸收他们的经验。中国文人大写意画,对宋代院体画来说是个反动,传统文人画现在又成为某一部分人革命的对象,这都是自然而然的。老子说:“道,可道也,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事物总是对立,互补,统一,矛盾向前发展。高更说:“画家在他的画架前面,既不是过去时代的奴隶,也不是现在的奴隶;既不是自然的奴隶,也不是他的邻居的奴隶。他是他自己,始终是他自己,永远是他自己。”(《印象派画史》) 宗白华说:“中国画法不全是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中国画是一种建筑的行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其要素不在机械地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中国画不是西画先找好了题材,再找模特儿照着画,总有一个对象的束缚,天地的限制,虽然也有形神兼备,但“意”就不够了。中国画是画家在生活体验中体味万物的形象,“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以自由谐和的形式,表达出画家最深的意趣。石涛认为他的画不象古人也不象今人。“我思我画,自有我在。”说中国画千人一面,没有变化,须要横向联系,学习西画,也许是学而不深,言而不精吧。中国画家是用“澄怀观道”的宇宙观来认识世界,体察万物,写胸中逸气,求得一种心灵的解放。西画的境界与中国画的抽象笔墨具象结构是不同的。就是印象派也是非常准确地目睹描摹对象。凡高、马蒂斯在他们的画里重视线的作用,他们说:“我的灵感常来自东方的艺术”,他们还说:“我的风格是手塞尚和东方影响而形成的”。“东方的线画,显示出一种广阔的空间,而且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空间,它帮助我走出写生画范围之外”。(《印象派画史》)。马蒂斯、毕加索自己说是受了中国画的影响而改变的。“纵观环宇,第一,唯中国人有艺术;次为日本,而其艺术亦源于中国;再为非洲黑人。”(毕加索晚期创作展览序言)他们对线的运用始终不及中国画的线流动变化,多姿多态,藏有意蕴,意义丰富,中国画的线不仅是表现形体,更表现精神,表现生命的运动,它的内容有广阔的时空哲理,中西画家各有宇宙观,确立了两个独立的系统。对这两个系统无论近代的和现代的前辈都曾经提出“合二为一”的设想,也算革命的口号吧。他们不仅高喊口号,还从事革命实践苦心经营,又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至今都没有成功地确立一个传统作为可供学习的典范而未见生机勃勃的遗传开来。 任伯年开始是学西画的。法国著名画家达仰称赞任伯年的作品“多么活的天机,在这些水彩画里,多没微妙的和谐,在这些如此密致的色彩中”。老一辈月份派画家杭稚英、金梅生等人曾学水彩画,张聿光是推广水彩画最积极最活跃的人。吕凤子、陈秋草、潘思同、方云鸪、李叔同、张大千都是由西画开始,终年以中国画获得声誉受到人们的怀念的。特点篇: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以上谈的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中国画而言。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中国画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2023-07-24 02:28:063

中国画的精髓在哪里??

  要知道精髓在哪,先得了解一下中国画吧~  “画”这个词是一个概念,一是意识的抽象理解,一是具体形象的理解,某种具体艺术可以创作、改造、或毁掉,如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等;作为艺术这个抽象概念则不能改造、毁掉。艺术存在是永久的,它属文化层。老子说:“颓然吴名,充遍万物”,“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老子还说夷(无色),希(无声),微(无形)三者不可致诘,实又存在。具体的画是一种心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迁想妙得”。画家落笔则有,放笔则无,瞬间即成,瞬间即逝。从“画”这个角度看,成又非真成,逝又非真逝。它无完形,永远逝胎儿;它无定数,永远是一。又出于无,无存在有,画无画,于画者其所欲也,由画家自觉产生,自由把握。  画者其所欲也,心师造化二演万物,所谓“俯拾万物”,“从心所欲”,“万境由心造”。由心造,有一个物质的转化过程,还受理事的、时代环境的、文化层次的、人的个性的约束,物质与精神两者的促进。自古以来,中国画重临池、重游历、重学养、重继承。所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种画外功的重要可以说成于斯,败于斯。  历史在变化,事物在变化,知识要变化,人的思想要变化,形式和内容都在变化重,今人与古人对照显然有区别。画没有固定不变的形象,画风无论时代、或一个具体的画家都有区别。这种变化结果,虽然可以设想,单不可以断言。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中国画有始有终,生生不息。构成中国画的道,只要宇宙还存在它就同在,是不会消失的。  纵观美术史,远在张僧所画凹凸画、曹不兴画佛像到郎世宁时代,那时代不但情况产生了交流,而且有了一批知名的画家。艾启蒙以中西画法融合,受影响的有冷枚、唐岱、陈枚、罗福昱等。吴历晚年信奉耶稣教,有人说他的画参用西法,他反对如此说,他还有鄙视西画的意思。他说:“我之画不求形似,不落窠臼,谓之神逸;彼全以阴阳向背窠臼上用功夫——用笔亦不相同”。郎世宁虽然尽量吸收中国画写意,中国人不成人,外国人说背弃本源,使之进退维谷。那时中西画没有合二为一,那种画法现在也没有确立传统继承,这是一个历史记载的事实。  反思中国画历史,中国画事实存在确实又在不断变化,只不过千变万化都围绕着一根中轴线就是民族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不统一,各种学术思想相应显得活跃,绘画艺术由于佛教的促进,却成了一支生机勃勃的鲜花,产生了一批很有成就一直在历史、过程中大放光彩并受称道的画家,顾恺之就是其中最伟大、最具有代表形的划时代人物。他不但有不少山水画题材的作品,《画云台山记》这部构思文稿给后人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启示。还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包括敦煌壁画在内,正因为有很多山水创作,产生宗炳《画山水序》和《画叙》这类理论著作流传,提出了透视比例“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万里之回”。“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同时提出了“畅神”及“画之情”这类美学思想。这些对山水画独立成科起着鸣锣开道的作用。  隋是山水画走向完全成熟的过渡阶段。唐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昌盛的时代,绘画艺术空前繁荣兴旺。山水画的皱法有了发展,大小李父子的金碧山水为集大成者。吴道子、王维的水墨山水画法开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后期又有王洽的泼墨更发挥了水的性能。张操善用秃笔,创造新的渲染法,并提出影响深远的“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学说,对中国画创作主客观关系作了辨证的依据。山水画标致成熟,独立成科。王维《山水诀》中的透视比例理论,体现中国画理论的完善。王维创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给后来文人画开了先河。唐代在用笔、用墨、用色、用水、构成中国画精髓的这类技法齐全而成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同,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这类既科学又实用的思想理论和技法理论对中国画发展道高峰的地位作了贡献。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为我国绘画确立了东方艺术的高大形象和崇高地位,唐以后千百年来,一直享受使用着丰富的宝贵遗产,凭借这些遗产奠定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使花鸟画在宋代兴起并成熟起来。  五代由于政治上的分裂,影响中国画的部同风格,北方的荆浩以雄强之势影响深远,著有《笔法记》一书。提出“气、韵、思、景、笔、墨六要”,对“六法”有所发展,关??是荆浩的继承人,以江南平淡水墨风格影响久远。巨然继承了董源的衣钵。他们一直影响到后来各各时代,以至发展成南北宗说。  郑振铎先生说,谈中国绘画史应以宋为中心,宋代中国画科目齐全,百花争妍,辉煌盛隆,空前绝后。宋徽宗开办画院,设立“画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国家美术院校,院派思想,院派画风起了开端。  宋初的李成、关仝、范宽他们的画派统治画坛,中国画史评“三足鼎立,百代标程”。北宋中期,文人画家异军突起,提倡水墨写意画,与院体画对立。代表任务为苏轼、米芾。苏轼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成为写神趣的意象画铭言影响到现在,这个观点和画法还对中国画的革新提供了革命的口号。苏、米两人的艺术思想又成为文人画的典范和指南。由于文人画和院体画的对立和忽布,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画风形成,出现了梁楷的水墨大写意画。但苏、米没有研究和总结,只是提出了问题。《林泉高致集》、《山水纯全集》、这两部理论著作是由画院画家完成的。  元代文人画最重要人物是赵孟頫。他提出“书画同源”,并加以发挥,把书法的功力运用到绘画笔墨中,由此画家必能书,书家也能画的遗风流传书画界。有人还说,书从画中来,画理在书中。元代又是一个转折点,画风骤变,文人水墨画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青绿重彩、工笔画界那时虽有绚丽机构之作,如精湛的永乐宫壁画,但以接近晚年。明代初,“浙派”曾在画坛一时活跃,后被吴门画家取代。董其昌因南北宗说引起画坛密锣紧鼓热闹了两百多年,虽有是非之争,也有一派认为他的成绩是主要的。陈淳、徐渭是划时代的人物,特别是徐渭影响既大又久远。郑板桥、齐白石也都钦佩他。从明到清,能书能画,宜书宜画,诗书画合壁;金石学大盛,诗、书、画、印章融为一体,中华民族这一伟大辉煌的艺术以其完备、宏大、精湛、文采、玄妙使世界其他画种莫及。  从历史看,发展到清乃是按文人画的道路继续往前走。虽说此时是按文人画的道路发展,但它是集大成的时代。那时社会内外关系发生变化,画家的生活、世界观、艺术观、技法、学术,给我们留下了既珍贵又现实是艺术瑰宝和经验的全面及丰富,流派分呈、艺术争妍。有数不清的大师如:“明四家”、“四王”、“四僧”、“八怪”、“金陵画派”、“黄山画派”、“扬州画派”,首创指墨画的高其佩等等大家,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奉献者、创造者、也有个人牺牲者,殉难者。  从历史看,中国画什么时候不再变化和发展?事物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运动,继往开来,然而新生事物中,又包含旧事物的许多因素。庄子说:“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中国画的发展,传统总是起积极的作用。没有传统的东西,就没研究的根据,没有根据怎么说发展。在发展中优秀的、精华得到继承,另一部分被淘汰掉。“其成也, 毁也”。变有自然规律,规律在变化过程中,人们可以认识和运用。但是,中国画变成今天的大泼墨、大泼彩,王维、李氏父子、梁楷、徐渭他们提供了依据。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具体的。——“其分也,成也”。画作为实践,有形有象;作为概念,无形无象。有形无形,无形有形,在运动过程中转化,画家可以自由把握,“妙造自然”。运动结果,不期然而然,产生于无形,不以画家的意志为转移。“心中之竹不是手上之竹,手上之竹不是纸上之竹,纸上之竹不是心中原有之竹”。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有如此抽象的形象,毫无拘束的泼墨、泼彩画法,纵情疏狂的意趣等。再说精神和物质自古就属个人所有,今天才真正成为社会的文化,人类的文明。古人或者前人,有哪一个预料到了呢?现在人有的在摹汉砖图纹,有的在摹敦煌壁画,有的在摹民间艺术,有的在摹儿童画,都在不同的作历史的反思。也有人大叫“反传统”,“穷途末路”,“合二为一”,中国画向西画靠拢才有前途。也有大叫“反传统”的人在偷偷地偷袭传统。中国画有如其他传统文化那样,在一定时间遭到否定,一定时间又得到重新估价;在一定时间被埋没、毁掉,另一时间又重新得到复兴。西画也如此,印象派曾受到学院派强烈的攻击,印象派曾激进地打着反传统的旗帜,它后来又成为传统。印象派画家之一德加说:“对自然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绘画是一种传统艺术,去学会跟着荷尔拜因那样来画就更有意义得多”。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超现实派曾受到塞尚、高更、凡高、修拉的影响,吸收他们的经验。中国文人大写意画,对宋代院体画来说是个反动,传统文人画现在又成为某一部分人革命的对象,这都是自然而然的。老子说:“道,可道也,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事物总是对立,互补,统一,矛盾向前发展。高更说:“画家在他的画架前面,既不是过去时代的奴隶,也不是现在的奴隶;既不是自然的奴隶,也不是他的邻居的奴隶。他是他自己,始终是他自己,永远是他自己。”(《印象派画史》)  宗白华说:“中国画法不全是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中国画是一种建筑的行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其要素不在机械地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中国画不是西画先找好了题材,再找模特儿照着画,总有一个对象的束缚,天地的限制,虽然也有形神兼备,但“意”就不够了。中国画是画家在生活体验中体味万物的形象,“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以自由谐和的形式,表达出画家最深的意趣。石涛认为他的画不象古人也不象今人。“我思我画,自有我在。”说中国画千人一面,没有变化,须要横向联系,学习西画,也许是学而不深,言而不精吧。中国画家是用“澄怀观道”的宇宙观来认识世界,体察万物,写胸中逸气,求得一种心灵的解放。西画的境界与中国画的抽象笔墨具象结构是不同的。就是印象派也是非常准确地目睹描摹对象。凡高、马蒂斯在他们的画里重视线的作用,他们说:“我的灵感常来自东方的艺术”,他们还说:“我的风格是手塞尚和东方影响而形成的”。“东方的线画,显示出一种广阔的空间,而且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空间,它帮助我走出写生画范围之外”。(《印象派画史》)。马蒂斯、毕加索自己说是受了中国画的影响而改变的。“纵观环宇,第一,唯中国人有艺术;次为日本,而其艺术亦源于中国;再为非洲黑人。”(毕加索晚期创作展览序言)他们对线的运用始终不及中国画的线流动变化,多姿多态,藏有意蕴,意义丰富,中国画的线不仅是表现形体,更表现精神,表现生命的运动,它的内容有广阔的时空哲理,中西画家各有宇宙观,确立了两个独立的系统。对这两个系统无论近代的和现代的前辈都曾经提出“合二为一”的设想,也算革命的口号吧。他们不仅高喊口号,还从事革命实践苦心经营,又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至今都没有成功地确立一个传统作为可供学习的典范而未见生机勃勃的遗传开来。  任伯年开始是学西画的。法国著名画家达仰称赞任伯年的作品“多么活的天机,在这些水彩画里,多没微妙的和谐,在这些如此密致的色彩中”。老一辈月份派画家杭稚英、金梅生等人曾学水彩画,张聿光是推广水彩画最积极最活跃的人。吕凤子、陈秋草、潘思同、方云鸪、李叔同、张大千都是由西画开始,终年以中国画获得声誉受到人们的怀念的。  特点篇: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以上谈的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中国画而言。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中国画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2023-07-24 02:28:173

很多白鹭聚集在一起什么征兆

发情,繁殖期到了。
2023-07-24 02:28:253

国画的精髓是什么

画”这个词是一个概念,一是意识的抽象理解,一是具体形象的理解,某种具体艺术可以创作、改造、或毁掉,如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等;作为艺术这个抽象概念则不能改造、毁掉。艺术存在是永久的,它属文化层。老子说:“颓然吴名,充遍万物”,“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老子还说夷(无色),希(无声),微(无形)三者不可致诘,实又存在。具体的画是一种心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迁想妙得”。画家落笔则有,放笔则无,瞬间即成,瞬间即逝。从“画”这个角度看,成又非真成,逝又非真逝。它无完形,永远逝胎儿;它无定数,永远是一。又出于无,无存在有,画无画,于画者其所欲也,由画家自觉产生,自由把握。 画者其所欲也,心师造化二演万物,所谓“俯拾万物”,“从心所欲”,“万境由心造”。由心造,有一个物质的转化过程,还受理事的、时代环境的、文化层次的、人的个性的约束,物质与精神两者的促进。自古以来,中国画重临池、重游历、重学养、重继承。所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种画外功的重要可以说成于斯,败于斯。 历史在变化,事物在变化,知识要变化,人的思想要变化,形式和内容都在变化重,今人与古人对照显然有区别。画没有固定不变的形象,画风无论时代、或一个具体的画家都有区别。这种变化结果,虽然可以设想,单不可以断言。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中国画有始有终,生生不息。构成中国画的道,只要宇宙还存在它就同在,是不会消失的。 纵观美术史,远在张僧所画凹凸画、曹不兴画佛像到郎世宁时代,那时代不但情况产生了交流,而且有了一批知名的画家。艾启蒙以中西画法融合,受影响的有冷枚、唐岱、陈枚、罗福昱等。吴历晚年信奉耶稣教,有人说他的画参用西法,他反对如此说,他还有鄙视西画的意思。他说:“我之画不求形似,不落窠臼,谓之神逸;彼全以阴阳向背窠臼上用功夫——用笔亦不相同”。郎世宁虽然尽量吸收中国画写意,中国人不成人,外国人说背弃本源,使之进退维谷。那时中西画没有合二为一,那种画法现在也没有确立传统继承,这是一个历史记载的事实。 反思中国画历史,中国画事实存在确实又在不断变化,只不过千变万化都围绕着一根中轴线就是民族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不统一,各种学术思想相应显得活跃,绘画艺术由于佛教的促进,却成了一支生机勃勃的鲜花,产生了一批很有成就一直在历史、过程中大放光彩并受称道的画家,顾恺之就是其中最伟大、最具有代表形的划时代人物。他不但有不少山水画题材的作品,《画云台山记》这部构思文稿给后人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启示。还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包括敦煌壁画在内,正因为有很多山水创作,产生宗炳《画山水序》和《画叙》这类理论著作流传,提出了透视比例“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万里之回”。“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同时提出了“畅神”及“画之情”这类美学思想。这些对山水画独立成科起着鸣锣开道的作用。 隋是山水画走向完全成熟的过渡阶段。唐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昌盛的时代,绘画艺术空前繁荣兴旺。山水画的皱法有了发展,大小李父子的金碧山水为集大成者。吴道子、王维的水墨山水画法开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后期又有王洽的泼墨更发挥了水的性能。张操善用秃笔,创造新的渲染法,并提出影响深远的“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学说,对中国画创作主客观关系作了辨证的依据。山水画标致成熟,独立成科。王维《山水诀》中的透视比例理论,体现中国画理论的完善。王维创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给后来文人画开了先河。唐代在用笔、用墨、用色、用水、构成中国画精髓的这类技法齐全而成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同,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这类既科学又实用的思想理论和技法理论对中国画发展道高峰的地位作了贡献。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为我国绘画确立了东方艺术的高大形象和崇高地位,唐以后千百年来,一直享受使用着丰富的宝贵遗产,凭借这些遗产奠定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使花鸟画在宋代兴起并成熟起来。 五代由于政治上的分裂,影响中国画的部同风格,北方的荆浩以雄强之势影响深远,著有《笔法记》一书。提出“气、韵、思、景、笔、墨六要”,对“六法”有所发展,关??是荆浩的继承人,以江南平淡水墨风格影响久远。巨然继承了董源的衣钵。他们一直影响到后来各各时代,以至发展成南北宗说。 郑振铎先生说,谈中国绘画史应以宋为中心,宋代中国画科目齐全,百花争妍,辉煌盛隆,空前绝后。宋徽宗开办画院,设立“画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国家美术院校,院派思想,院派画风起了开端。 宋初的李成、关仝、范宽他们的画派统治画坛,中国画史评“三足鼎立,百代标程”。北宋中期,文人画家异军突起,提倡水墨写意画,与院体画对立。代表任务为苏轼、米芾。苏轼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成为写神趣的意象画铭言影响到现在,这个观点和画法还对中国画的革新提供了革命的口号。苏、米两人的艺术思想又成为文人画的典范和指南。由于文人画和院体画的对立和忽布,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画风形成,出现了梁楷的水墨大写意画。但苏、米没有研究和总结,只是提出了问题。《林泉高致集》、《山水纯全集》、这两部理论著作是由画院画家完成的。 元代文人画最重要人物是赵孟頫。他提出“书画同源”,并加以发挥,把书法的功力运用到绘画笔墨中,由此画家必能书,书家也能画的遗风流传书画界。有人还说,书从画中来,画理在书中。元代又是一个转折点,画风骤变,文人水墨画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青绿重彩、工笔画界那时虽有绚丽机构之作,如精湛的永乐宫壁画,但以接近晚年。明代初,“浙派”曾在画坛一时活跃,后被吴门画家取代。董其昌因南北宗说引起画坛密锣紧鼓热闹了两百多年,虽有是非之争,也有一派认为他的成绩是主要的。陈淳、徐渭是划时代的人物,特别是徐渭影响既大又久远。郑板桥、齐白石也都钦佩他。从明到清,能书能画,宜书宜画,诗书画合壁;金石学大盛,诗、书、画、印章融为一体,中华民族这一伟大辉煌的艺术以其完备、宏大、精湛、文采、玄妙使世界其他画种莫及。 从历史看,发展到清乃是按文人画的道路继续往前走。虽说此时是按文人画的道路发展,但它是集大成的时代。那时社会内外关系发生变化,画家的生活、世界观、艺术观、技法、学术,给我们留下了既珍贵又现实是艺术瑰宝和经验的全面及丰富,流派分呈、艺术争妍。有数不清的大师如:“明四家”、“四王”、“四僧”、“八怪”、“金陵画派”、“黄山画派”、“扬州画派”,首创指墨画的高其佩等等大家,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奉献者、创造者、也有个人牺牲者,殉难者。 从历史看,中国画什么时候不再变化和发展?事物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运动,继往开来,然而新生事物中,又包含旧事物的许多因素。庄子说:“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中国画的发展,传统总是起积极的作用。没有传统的东西,就没研究的根据,没有根据怎么说发展。在发展中优秀的、精华得到继承,另一部分被淘汰掉。“其成也, 毁也”。变有自然规律,规律在变化过程中,人们可以认识和运用。但是,中国画变成今天的大泼墨、大泼彩,王维、李氏父子、梁楷、徐渭他们提供了依据。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具体的。——“其分也,成也”。画作为实践,有形有象;作为概念,无形无象。有形无形,无形有形,在运动过程中转化,画家可以自由把握,“妙造自然”。运动结果,不期然而然,产生于无形,不以画家的意志为转移。“心中之竹不是手上之竹,手上之竹不是纸上之竹,纸上之竹不是心中原有之竹”。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有如此抽象的形象,毫无拘束的泼墨、泼彩画法,纵情疏狂的意趣等。再说精神和物质自古就属个人所有,今天才真正成为社会的文化,人类的文明。古人或者前人,有哪一个预料到了呢?现在人有的在摹汉砖图纹,有的在摹敦煌壁画,有的在摹民间艺术,有的在摹儿童画,都在不同的作历史的反思。也有人大叫“反传统”,“穷途末路”,“合二为一”,中国画向西画靠拢才有前途。也有大叫“反传统”的人在偷偷地偷袭传统。中国画有如其他传统文化那样,在一定时间遭到否定,一定时间又得到重新估价;在一定时间被埋没、毁掉,另一时间又重新得到复兴。西画也如此,印象派曾受到学院派强烈的攻击,印象派曾激进地打着反传统的旗帜,它后来又成为传统。印象派画家之一德加说:“对自然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绘画是一种传统艺术,去学会跟着荷尔拜因那样来画就更有意义得多”。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超现实派曾受到塞尚、高更、凡高、修拉的影响,吸收他们的经验。中国文人大写意画,对宋代院体画来说是个反动,传统文人画现在又成为某一部分人革命的对象,这都是自然而然的。老子说:“道,可道也,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事物总是对立,互补,统一,矛盾向前发展。高更说:“画家在他的画架前面,既不是过去时代的奴隶,也不是现在的奴隶;既不是自然的奴隶,也不是他的邻居的奴隶。他是他自己,始终是他自己,永远是他自己。”(《印象派画史》) 宗白华说:“中国画法不全是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中国画是一种建筑的行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其要素不在机械地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中国画不是西画先找好了题材,再找模特儿照着画,总有一个对象的束缚,天地的限制,虽然也有形神兼备,但“意”就不够了。中国画是画家在生活体验中体味万物的形象,“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以自由谐和的形式,表达出画家最深的意趣。石涛认为他的画不象古人也不象今人。“我思我画,自有我在。”说中国画千人一面,没有变化,须要横向联系,学习西画,也许是学而不深,言而不精吧。中国画家是用“澄怀观道”的宇宙观来认识世界,体察万物,写胸中逸气,求得一种心灵的解放。西画的境界与中国画的抽象笔墨具象结构是不同的。就是印象派也是非常准确地目睹描摹对象。凡高、马蒂斯在他们的画里重视线的作用,他们说:“我的灵感常来自东方的艺术”,他们还说:“我的风格是手塞尚和东方影响而形成的”。“东方的线画,显示出一种广阔的空间,而且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空间,它帮助我走出写生画范围之外”。(《印象派画史》)。马蒂斯、毕加索自己说是受了中国画的影响而改变的。“纵观环宇,第一,唯中国人有艺术;次为日本,而其艺术亦源于中国;再为非洲黑人。”(毕加索晚期创作展览序言)他们对线的运用始终不及中国画的线流动变化,多姿多态,藏有意蕴,意义丰富,中国画的线不仅是表现形体,更表现精神,表现生命的运动,它的内容有广阔的时空哲理,中西画家各有宇宙观,确立了两个独立的系统。对这两个系统无论近代的和现代的前辈都曾经提出“合二为一”的设想,也算革命的口号吧。他们不仅高喊口号,还从事革命实践苦心经营,又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至今都没有成功地确立一个传统作为可供学习的典范而未见生机勃勃的遗传开来。 任伯年开始是学西画的。法国著名画家达仰称赞任伯年的作品“多么活的天机,在这些水彩画里,多没微妙的和谐,在这些如此密致的色彩中”。老一辈月份派画家杭稚英、金梅生等人曾学水彩画,张聿光是推广水彩画最积极最活跃的人。吕凤子、陈秋草、潘思同、方云鸪、李叔同、张大千都是由西画开始,终年以中国画获得声誉受到人们的怀念的。 特点篇: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以上谈的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中国画而言。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中国画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2023-07-24 02:28:341

中国的水墨画,应该有那些技巧?

“画”这个词是一个概念,一是意识的抽象理解,一是具体形象的理解,某种具体艺术可以创作、改造、或毁掉,如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等;作为艺术这个抽象概念则不能改造、毁掉。艺术存在是永久的,它属文化层。老子说:“颓然吴名,充遍万物”,“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老子还说夷(无色),希(无声),微(无形)三者不可致诘,实又存在。具体的画是一种心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迁想妙得”。画家落笔则有,放笔则无,瞬间即成,瞬间即逝。从“画”这个角度看,成又非真成,逝又非真逝。它无完形,永远逝胎儿;它无定数,永远是一。又出于无,无存在有,画无画,于画者其所欲也,由画家自觉产生,自由把握。 画者其所欲也,心师造化二演万物,所谓“俯拾万物”,“从心所欲”,“万境由心造”。由心造,有一个物质的转化过程,还受理事的、时代环境的、文化层次的、人的个性的约束,物质与精神两者的促进。自古以来,中国画重临池、重游历、重学养、重继承。所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种画外功的重要可以说成于斯,败于斯。 历史在变化,事物在变化,知识要变化,人的思想要变化,形式和内容都在变化重,今人与古人对照显然有区别。画没有固定不变的形象,画风无论时代、或一个具体的画家都有区别。这种变化结果,虽然可以设想,单不可以断言。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中国画有始有终,生生不息。构成中国画的道,只要宇宙还存在它就同在,是不会消失的。 纵观美术史,远在张僧所画凹凸画、曹不兴画佛像到郎世宁时代,那时代不但情况产生了交流,而且有了一批知名的画家。艾启蒙以中西画法融合,受影响的有冷枚、唐岱、陈枚、罗福昱等。吴历晚年信奉耶稣教,有人说他的画参用西法,他反对如此说,他还有鄙视西画的意思。他说:“我之画不求形似,不落窠臼,谓之神逸;彼全以阴阳向背窠臼上用功夫——用笔亦不相同”。郎世宁虽然尽量吸收中国画写意,中国人不成人,外国人说背弃本源,使之进退维谷。那时中西画没有合二为一,那种画法现在也没有确立传统继承,这是一个历史记载的事实。 反思中国画历史,中国画事实存在确实又在不断变化,只不过千变万化都围绕着一根中轴线就是民族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不统一,各种学术思想相应显得活跃,绘画艺术由于佛教的促进,却成了一支生机勃勃的鲜花,产生了一批很有成就一直在历史、过程中大放光彩并受称道的画家,顾恺之就是其中最伟大、最具有代表形的划时代人物。他不但有不少山水画题材的作品,《画云台山记》这部构思文稿给后人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启示。还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包括敦煌壁画在内,正因为有很多山水创作,产生宗炳《画山水序》和《画叙》这类理论著作流传,提出了透视比例“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万里之回”。“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同时提出了“畅神”及“画之情”这类美学思想。这些对山水画独立成科起着鸣锣开道的作用。 隋是山水画走向完全成熟的过渡阶段。唐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昌盛的时代,绘画艺术空前繁荣兴旺。山水画的皱法有了发展,大小李父子的金碧山水为集大成者。吴道子、王维的水墨山水画法开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后期又有王洽的泼墨更发挥了水的性能。张操善用秃笔,创造新的渲染法,并提出影响深远的“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学说,对中国画创作主客观关系作了辨证的依据。山水画标致成熟,独立成科。王维《山水诀》中的透视比例理论,体现中国画理论的完善。王维创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给后来文人画开了先河。唐代在用笔、用墨、用色、用水、构成中国画精髓的这类技法齐全而成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同,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这类既科学又实用的思想理论和技法理论对中国画发展道高峰的地位作了贡献。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为我国绘画确立了东方艺术的高大形象和崇高地位,唐以后千百年来,一直享受使用着丰富的宝贵遗产,凭借这些遗产奠定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使花鸟画在宋代兴起并成熟起来。 五代由于政治上的分裂,影响中国画的部同风格,北方的荆浩以雄强之势影响深远,著有《笔法记》一书。提出“气、韵、思、景、笔、墨六要”,对“六法”有所发展,关??是荆浩的继承人,以江南平淡水墨风格影响久远。巨然继承了董源的衣钵。他们一直影响到后来各各时代,以至发展成南北宗说。 郑振铎先生说,谈中国绘画史应以宋为中心,宋代中国画科目齐全,百花争妍,辉煌盛隆,空前绝后。宋徽宗开办画院,设立“画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国家美术院校,院派思想,院派画风起了开端。 宋初的李成、关仝、范宽他们的画派统治画坛,中国画史评“三足鼎立,百代标程”。北宋中期,文人画家异军突起,提倡水墨写意画,与院体画对立。代表任务为苏轼、米芾。苏轼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成为写神趣的意象画铭言影响到现在,这个观点和画法还对中国画的革新提供了革命的口号。苏、米两人的艺术思想又成为文人画的典范和指南。由于文人画和院体画的对立和忽布,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画风形成,出现了梁楷的水墨大写意画。但苏、米没有研究和总结,只是提出了问题。《林泉高致集》、《山水纯全集》、这两部理论著作是由画院画家完成的。 元代文人画最重要人物是赵孟頫。他提出“书画同源”,并加以发挥,把书法的功力运用到绘画笔墨中,由此画家必能书,书家也能画的遗风流传书画界。有人还说,书从画中来,画理在书中。元代又是一个转折点,画风骤变,文人水墨画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青绿重彩、工笔画界那时虽有绚丽机构之作,如精湛的永乐宫壁画,但以接近晚年。明代初,“浙派”曾在画坛一时活跃,后被吴门画家取代。董其昌因南北宗说引起画坛密锣紧鼓热闹了两百多年,虽有是非之争,也有一派认为他的成绩是主要的。陈淳、徐渭是划时代的人物,特别是徐渭影响既大又久远。郑板桥、齐白石也都钦佩他。从明到清,能书能画,宜书宜画,诗书画合壁;金石学大盛,诗、书、画、印章融为一体,中华民族这一伟大辉煌的艺术以其完备、宏大、精湛、文采、玄妙使世界其他画种莫及。 从历史看,发展到清乃是按文人画的道路继续往前走。虽说此时是按文人画的道路发展,但它是集大成的时代。那时社会内外关系发生变化,画家的生活、世界观、艺术观、技法、学术,给我们留下了既珍贵又现实是艺术瑰宝和经验的全面及丰富,流派分呈、艺术争妍。有数不清的大师如:“明四家”、“四王”、“四僧”、“八怪”、“金陵画派”、“黄山画派”、“扬州画派”,首创指墨画的高其佩等等大家,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奉献者、创造者、也有个人牺牲者,殉难者。 从历史看,中国画什么时候不再变化和发展?事物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运动,继往开来,然而新生事物中,又包含旧事物的许多因素。庄子说:“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中国画的发展,传统总是起积极的作用。没有传统的东西,就没研究的根据,没有根据怎么说发展。在发展中优秀的、精华得到继承,另一部分被淘汰掉。“其成也, 毁也”。变有自然规律,规律在变化过程中,人们可以认识和运用。但是,中国画变成今天的大泼墨、大泼彩,王维、李氏父子、梁楷、徐渭他们提供了依据。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具体的。——“其分也,成也”。画作为实践,有形有象;作为概念,无形无象。有形无形,无形有形,在运动过程中转化,画家可以自由把握,“妙造自然”。运动结果,不期然而然,产生于无形,不以画家的意志为转移。“心中之竹不是手上之竹,手上之竹不是纸上之竹,纸上之竹不是心中原有之竹”。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有如此抽象的形象,毫无拘束的泼墨、泼彩画法,纵情疏狂的意趣等。再说精神和物质自古就属个人所有,今天才真正成为社会的文化,人类的文明。古人或者前人,有哪一个预料到了呢?现在人有的在摹汉砖图纹,有的在摹敦煌壁画,有的在摹民间艺术,有的在摹儿童画,都在不同的作历史的反思。也有人大叫“反传统”,“穷途末路”,“合二为一”,中国画向西画靠拢才有前途。也有大叫“反传统”的人在偷偷地偷袭传统。中国画有如其他传统文化那样,在一定时间遭到否定,一定时间又得到重新估价;在一定时间被埋没、毁掉,另一时间又重新得到复兴。西画也如此,印象派曾受到学院派强烈的攻击,印象派曾激进地打着反传统的旗帜,它后来又成为传统。印象派画家之一德加说:“对自然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绘画是一种传统艺术,去学会跟着荷尔拜因那样来画就幸庖宓枚唷薄R笆夼伞⒈硐峙伞⒘⑻迮伞⑽蠢磁伞⒋锎锱伞⒊质蹬稍艿饺小⒏吒⒎哺摺⑿蘩挠跋欤账堑木椤V泄娜舜笮匆饣运未禾寤此凳歉龇炊澄娜嘶衷谟殖晌骋徊糠秩烁锩亩韵螅舛际亲匀欢坏摹@献铀担骸暗溃傻酪玻浅5馈C擅浅C薄!暗郎唬簧蛭铩薄J挛镒苁嵌粤ⅲゲ梗骋唬芟蚯胺⒄埂8吒担骸盎以谒幕芮懊妫炔皇枪ナ贝呐ィ膊皇窍衷诘呐ィ患炔皇亲匀坏呐ィ膊皇撬牧诰拥呐ァK撬约海贾帐撬约海涝妒撬约骸!保ā队∠笈苫贰罚? 宗白华说:“中国画法不全是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中国画是一种建筑的行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其要素不在机械地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中国画不是西画先找好了题材,再找模特儿照着画,总有一个对象的束缚,天地的限制,虽然也有形神兼备,但“意”就不够了。中国画是画家在生活体验中体味万物的形象,“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以自由谐和的形式,表达出画家最深的意趣。石涛认为他的画不象古人也不象今人。“我思我画,自有我在。”说中国画千人一面,没有变化,须要横向联系,学习西画,也许是学而不深,言而不精吧。中国画家是用“澄怀观道”的宇宙观来认识世界,体察万物,写胸中逸气,求得一种心灵的解放。西画的境界与中国画的抽象笔墨具象结构是不同的。就是印象派也是非常准确地目睹描摹对象。凡高、马蒂斯在他们的画里重视线的作用,他们说:“我的灵感常来自东方的艺术”,他们还说:“我的风格是手塞尚和东方影响而形成的”。“东方的线画,显示出一种广阔的空间,而且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空间,它帮助我走出写生画范围之外”。(《印象派画史》)。马蒂斯、毕加索自己说是受了中国画的影响而改变的。“纵观环宇,第一,唯中国人有艺术;次为日本,而其艺术亦源于中国;再为非洲黑人。”(毕加索晚期创作展览序言)他们对线的运用始终不及中国画的线流动变化,多姿多态,藏有意蕴,意义丰富,中国画的线不仅是表现形体,更表现精神,表现生命的运动,它的内容有广阔的时空哲理,中西画家各有宇宙观,确立了两个独立的系统。对这两个系统无论近代的和现代的前辈都曾经提出“合二为一”的设想,也算革命的口号吧。他们不仅高喊口号,还从事革命实践苦心经营,又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至今都没有成功地确立一个传统作为可供学习的典范而未见生机勃勃的遗传开来。 任伯年开始是学西画的。法国著名画家达仰称赞任伯年的作品“多么活的天机,在这些水彩画里,多没微妙的和谐,在这些如此密致的色彩中”。老一辈月份派画家杭稚英、金梅生等人曾学水彩画,张聿光是推广水彩画最积极最活跃的人。吕凤子、陈秋草、潘思同、方云鸪、李叔同、张大千都是由西画开始,终年以中国画获得声誉受到人们的怀念的。 特点篇: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以上谈的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中国画而言。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中国画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2023-07-24 02:28:421

国画的精髓是什么

画”这个词是一个概念,一是意识的抽象理解,一是具体形象的理解,某种具体艺术可以创作、改造、或毁掉,如中国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等等;作为艺术这个抽象概念则不能改造、毁掉。艺术存在是永久的,它属文化层。老子说:“颓然吴名,充遍万物”,“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老子还说夷(无色),希(无声),微(无形)三者不可致诘,实又存在。具体的画是一种心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迁想妙得”。画家落笔则有,放笔则无,瞬间即成,瞬间即逝。从“画”这个角度看,成又非真成,逝又非真逝。它无完形,永远逝胎儿;它无定数,永远是一。又出于无,无存在有,画无画,于画者其所欲也,由画家自觉产生,自由把握。 画者其所欲也,心师造化二演万物,所谓“俯拾万物”,“从心所欲”,“万境由心造”。由心造,有一个物质的转化过程,还受理事的、时代环境的、文化层次的、人的个性的约束,物质与精神两者的促进。自古以来,中国画重临池、重游历、重学养、重继承。所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种画外功的重要可以说成于斯,败于斯。 历史在变化,事物在变化,知识要变化,人的思想要变化,形式和内容都在变化重,今人与古人对照显然有区别。画没有固定不变的形象,画风无论时代、或一个具体的画家都有区别。这种变化结果,虽然可以设想,单不可以断言。是不以意志为转移的。中国画有始有终,生生不息。构成中国画的道,只要宇宙还存在它就同在,是不会消失的。 纵观美术史,远在张僧所画凹凸画、曹不兴画佛像到郎世宁时代,那时代不但情况产生了交流,而且有了一批知名的画家。艾启蒙以中西画法融合,受影响的有冷枚、唐岱、陈枚、罗福昱等。吴历晚年信奉耶稣教,有人说他的画参用西法,他反对如此说,他还有鄙视西画的意思。他说:“我之画不求形似,不落窠臼,谓之神逸;彼全以阴阳向背窠臼上用功夫——用笔亦不相同”。郎世宁虽然尽量吸收中国画写意,中国人不成人,外国人说背弃本源,使之进退维谷。那时中西画没有合二为一,那种画法现在也没有确立传统继承,这是一个历史记载的事实。 反思中国画历史,中国画事实存在确实又在不断变化,只不过千变万化都围绕着一根中轴线就是民族传统。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不统一,各种学术思想相应显得活跃,绘画艺术由于佛教的促进,却成了一支生机勃勃的鲜花,产生了一批很有成就一直在历史、过程中大放光彩并受称道的画家,顾恺之就是其中最伟大、最具有代表形的划时代人物。他不但有不少山水画题材的作品,《画云台山记》这部构思文稿给后人留下了非常珍贵的启示。还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包括敦煌壁画在内,正因为有很多山水创作,产生宗炳《画山水序》和《画叙》这类理论著作流传,提出了透视比例“竖划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万里之回”。“以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同时提出了“畅神”及“画之情”这类美学思想。这些对山水画独立成科起着鸣锣开道的作用。 隋是山水画走向完全成熟的过渡阶段。唐是我国历史上最强大昌盛的时代,绘画艺术空前繁荣兴旺。山水画的皱法有了发展,大小李父子的金碧山水为集大成者。吴道子、王维的水墨山水画法开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后期又有王洽的泼墨更发挥了水的性能。张操善用秃笔,创造新的渲染法,并提出影响深远的“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学说,对中国画创作主客观关系作了辨证的依据。山水画标致成熟,独立成科。王维《山水诀》中的透视比例理论,体现中国画理论的完善。王维创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给后来文人画开了先河。唐代在用笔、用墨、用色、用水、构成中国画精髓的这类技法齐全而成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丈山尺树,寸马分人,远人无同,远树无枝,远山无石,隐隐如眉,远水无波,高与云齐”。这类既科学又实用的思想理论和技法理论对中国画发展道高峰的地位作了贡献。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艺术境界为我国绘画确立了东方艺术的高大形象和崇高地位,唐以后千百年来,一直享受使用着丰富的宝贵遗产,凭借这些遗产奠定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使花鸟画在宋代兴起并成熟起来。 五代由于政治上的分裂,影响中国画的部同风格,北方的荆浩以雄强之势影响深远,著有《笔法记》一书。提出“气、韵、思、景、笔、墨六要”,对“六法”有所发展,关??是荆浩的继承人,以江南平淡水墨风格影响久远。巨然继承了董源的衣钵。他们一直影响到后来各各时代,以至发展成南北宗说。 郑振铎先生说,谈中国绘画史应以宋为中心,宋代中国画科目齐全,百花争妍,辉煌盛隆,空前绝后。宋徽宗开办画院,设立“画学”;是世界上第一所国家美术院校,院派思想,院派画风起了开端。 宋初的李成、关仝、范宽他们的画派统治画坛,中国画史评“三足鼎立,百代标程”。北宋中期,文人画家异军突起,提倡水墨写意画,与院体画对立。代表任务为苏轼、米芾。苏轼提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成为写神趣的意象画铭言影响到现在,这个观点和画法还对中国画的革新提供了革命的口号。苏、米两人的艺术思想又成为文人画的典范和指南。由于文人画和院体画的对立和忽布,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的画风形成,出现了梁楷的水墨大写意画。但苏、米没有研究和总结,只是提出了问题。《林泉高致集》、《山水纯全集》、这两部理论著作是由画院画家完成的。 元代文人画最重要人物是赵孟頫。他提出“书画同源”,并加以发挥,把书法的功力运用到绘画笔墨中,由此画家必能书,书家也能画的遗风流传书画界。有人还说,书从画中来,画理在书中。元代又是一个转折点,画风骤变,文人水墨画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勃。青绿重彩、工笔画界那时虽有绚丽机构之作,如精湛的永乐宫壁画,但以接近晚年。明代初,“浙派”曾在画坛一时活跃,后被吴门画家取代。董其昌因南北宗说引起画坛密锣紧鼓热闹了两百多年,虽有是非之争,也有一派认为他的成绩是主要的。陈淳、徐渭是划时代的人物,特别是徐渭影响既大又久远。郑板桥、齐白石也都钦佩他。从明到清,能书能画,宜书宜画,诗书画合壁;金石学大盛,诗、书、画、印章融为一体,中华民族这一伟大辉煌的艺术以其完备、宏大、精湛、文采、玄妙使世界其他画种莫及。 从历史看,发展到清乃是按文人画的道路继续往前走。虽说此时是按文人画的道路发展,但它是集大成的时代。那时社会内外关系发生变化,画家的生活、世界观、艺术观、技法、学术,给我们留下了既珍贵又现实是艺术瑰宝和经验的全面及丰富,流派分呈、艺术争妍。有数不清的大师如:“明四家”、“四王”、“四僧”、“八怪”、“金陵画派”、“黄山画派”、“扬州画派”,首创指墨画的高其佩等等大家,他们都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奉献者、创造者、也有个人牺牲者,殉难者。 从历史看,中国画什么时候不再变化和发展?事物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运动,继往开来,然而新生事物中,又包含旧事物的许多因素。庄子说:“其分也,成也;其成也,毁也”。中国画的发展,传统总是起积极的作用。没有传统的东西,就没研究的根据,没有根据怎么说发展。在发展中优秀的、精华得到继承,另一部分被淘汰掉。“其成也, 毁也”。变有自然规律,规律在变化过程中,人们可以认识和运用。但是,中国画变成今天的大泼墨、大泼彩,王维、李氏父子、梁楷、徐渭他们提供了依据。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具体的。——“其分也,成也”。画作为实践,有形有象;作为概念,无形无象。有形无形,无形有形,在运动过程中转化,画家可以自由把握,“妙造自然”。运动结果,不期然而然,产生于无形,不以画家的意志为转移。“心中之竹不是手上之竹,手上之竹不是纸上之竹,纸上之竹不是心中原有之竹”。 中国画发展到今天,有如此抽象的形象,毫无拘束的泼墨、泼彩画法,纵情疏狂的意趣等。再说精神和物质自古就属个人所有,今天才真正成为社会的文化,人类的文明。古人或者前人,有哪一个预料到了呢?现在人有的在摹汉砖图纹,有的在摹敦煌壁画,有的在摹民间艺术,有的在摹儿童画,都在不同的作历史的反思。也有人大叫“反传统”,“穷途末路”,“合二为一”,中国画向西画靠拢才有前途。也有大叫“反传统”的人在偷偷地偷袭传统。中国画有如其他传统文化那样,在一定时间遭到否定,一定时间又得到重新估价;在一定时间被埋没、毁掉,另一时间又重新得到复兴。西画也如此,印象派曾受到学院派强烈的攻击,印象派曾激进地打着反传统的旗帜,它后来又成为传统。印象派画家之一德加说:“对自然的研究是没有意义的,因为绘画是一种传统艺术,去学会跟着荷尔拜因那样来画就更有意义得多”。野兽派、表现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超现实派曾受到塞尚、高更、凡高、修拉的影响,吸收他们的经验。中国文人大写意画,对宋代院体画来说是个反动,传统文人画现在又成为某一部分人革命的对象,这都是自然而然的。老子说:“道,可道也,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事物总是对立,互补,统一,矛盾向前发展。高更说:“画家在他的画架前面,既不是过去时代的奴隶,也不是现在的奴隶;既不是自然的奴隶,也不是他的邻居的奴隶。他是他自己,始终是他自己,永远是他自己。”(《印象派画史》) 宗白华说:“中国画法不全是具体物象的刻画,而倾向抽象的笔墨表达人格心情与意境。中国画是一种建筑的行线美,音乐的节奏美,舞蹈的姿态美。其要素不在机械地写实,如花鸟画写生的精妙,为世界第一。”中国画不是西画先找好了题材,再找模特儿照着画,总有一个对象的束缚,天地的限制,虽然也有形神兼备,但“意”就不够了。中国画是画家在生活体验中体味万物的形象,“深入生命节奏的核心”,以自由谐和的形式,表达出画家最深的意趣。石涛认为他的画不象古人也不象今人。“我思我画,自有我在。”说中国画千人一面,没有变化,须要横向联系,学习西画,也许是学而不深,言而不精吧。中国画家是用“澄怀观道”的宇宙观来认识世界,体察万物,写胸中逸气,求得一种心灵的解放。西画的境界与中国画的抽象笔墨具象结构是不同的。就是印象派也是非常准确地目睹描摹对象。凡高、马蒂斯在他们的画里重视线的作用,他们说:“我的灵感常来自东方的艺术”,他们还说:“我的风格是手塞尚和东方影响而形成的”。“东方的线画,显示出一种广阔的空间,而且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空间,它帮助我走出写生画范围之外”。(《印象派画史》)。马蒂斯、毕加索自己说是受了中国画的影响而改变的。“纵观环宇,第一,唯中国人有艺术;次为日本,而其艺术亦源于中国;再为非洲黑人。”(毕加索晚期创作展览序言)他们对线的运用始终不及中国画的线流动变化,多姿多态,藏有意蕴,意义丰富,中国画的线不仅是表现形体,更表现精神,表现生命的运动,它的内容有广阔的时空哲理,中西画家各有宇宙观,确立了两个独立的系统。对这两个系统无论近代的和现代的前辈都曾经提出“合二为一”的设想,也算革命的口号吧。他们不仅高喊口号,还从事革命实践苦心经营,又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至今都没有成功地确立一个传统作为可供学习的典范而未见生机勃勃的遗传开来。 任伯年开始是学西画的。法国著名画家达仰称赞任伯年的作品“多么活的天机,在这些水彩画里,多没微妙的和谐,在这些如此密致的色彩中”。老一辈月份派画家杭稚英、金梅生等人曾学水彩画,张聿光是推广水彩画最积极最活跃的人。吕凤子、陈秋草、潘思同、方云鸪、李叔同、张大千都是由西画开始,终年以中国画获得声誉受到人们的怀念的。 特点篇:相对西洋画来说,中国画有着自己明显的特征。传统的中国画不讲焦点透视,不强调自然界对于物体的光色变化,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中国画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而西洋画呢?则讲求“以形写形”,当然,创作的过程中,也注重“神”的表现。但它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概括。有人说,西洋画是“再现”的艺术,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这是不无道理的。 中国画与西洋画相比有着自己独特的特征,还表现在其艺术手法、艺术分科、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多个方面。按照艺术的手法来分,中国画可分为工笔、写意和兼工带写三种形式。工笔就是用画笔工整细致,敷色层层渲染,细节明彻入微,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物象,故称“工笔”。而写意呢?相对“工笔”而言,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物象的形神,抒发作者的感情。它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要准确,运笔要熟练,要能得心应手,意到笔到。兼工带写的形式则是把工笔和写意这两种方法进行综合的运用。 从艺术的分科来看,中国画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科,它主要是以描绘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而中国画中的畜兽、鞍马、昆虫、蔬果等画可分别归入此三类。 中国画在构图、用笔、用墨、敷色等方面,也都有自己的特点。中国画的构图一般不遵循西洋画的黄金律,而是或作长卷,或作立轴,长宽比例是“失调”的。但它能够很好表现特殊的意境和画者的主观情趣。同时,在透视的方法上,中国画与西洋画也是不一样的。透视是绘画的术语,就是在作画的时候,把一切物体正确地在平面上表现出来,使之有远近高低的空间感和立体感,这种方法就叫透视。因透视的现象是近大远小,所以也常常称作“远近法”。西洋画一般是用焦点透视,这就像照相一样,固定在一个立脚点,受到空间的局限,摄入镜头的就如实照下来,否则就照不下来。中国画就不一定固定在一个立脚点作画,也不受固定视域的局限,它可以根据画者的感受和需要,使立脚点移动作画,把见得到的和见不到的景物统统摄入自己的画面。这种透视的方法,叫做散点透视或多点透视。如我们所熟知的北宋名画、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用的就是散点透视法。《清明上河图》反映的是北宋都城汴梁内外丰富复杂、气象万千的景象。它以汴河为中心,从远处的郊野画到热闹的“虹桥”;观者既能看到城内,又可看到郊野;既看得到桥上的行人,又看得到桥下的船;既看得到近处的楼台树木,又看得到远处纵深的街道与河港。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 在用笔和用墨方面,是中国画造型的重要部分。用笔讲求粗细、疾徐、顿挫、转折、方圆等变化,以表现物体的质感。一般来说,起笔和止笔都要用力,力腕宜挺,中间气不可断,住笔不可轻挑。用笔时力轻则浮,力重则饨,疾运则滑,徐运则滞,偏用则薄,正用则板。要做到曲行如弓,直行如尺,这都是用笔之意。古人总结有勾线十八描,可以说是中国画用笔的经验总结。而对于用墨,则讲求皴、擦、点、染交互为用,干、湿、浓、淡合理调配,以塑造型体,烘染气氛。一般说来,中国画的用墨之妙,在于浓淡相生,全浓全淡都没有精神,必须有浓有淡,浓处须精彩而不滞,淡处须灵秀而不晦。用墨亦如用色,古有墨分五彩之经验,亦有惜墨如金的画风。用墨还要有浓谈相生相融,做到浓中有淡,淡中有浓;浓要有最浓与次浓,淡要有稍谈与更淡,这都是中国画的灵活用笔之法。由于中国画与书法在工具及运笔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二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古人早有“书画同源”之说。但是二者也存在着差异,书法运笔变化多端,尤其是草书,要胜过绘画,而绘画的用墨丰富多彩,又超过书法。笔墨二字被当做中国画技法的总称,它不仅仅是塑造形象的手段,本身还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画在敷色方面也有自己的讲究,所用颜料多为天然矿物质或动物外壳的粉未,耐风吹日晒,经久不变。敷色方法多为平涂,追求物体固有色的效果,很少光影的变化。 以上谈的中国画的特点,主要是指传统的中国画而言。但这些特点,随着时代的前进。艺术内容和形式也随之更新,并不断地发生变化。特别是“五四”之后,西洋画大量涌入,中国画以自己宽阔的胸怀,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但是,不管变化如何,中国画传统的民族的基本特征不能丢掉,中国画的优良传统应该保持并发扬光大,因为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的体系,它在世界美术万花齐放,千壑争流的艺术花园中独放异彩。中国画是我们民族高度智慧、卓越才能和辛勤劳动的结晶,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2023-07-24 02:29:041

大班美术玉米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大班美术玉米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美术玉米教案1    设计意图:   秋天到了,田野里一片丰收的景象,玉米也到了丰收的季节,在我们农村许多的玉米材料都被农民当材烧饭,特别是近几年,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都用液化气了,这些玉米材料都被当成垃圾焚烧,产生很多的烟雾,影响了环境。我想,如果能变废为宝那该多好。结果我发现这些玉米材料颜色很多,很多元化,如果利用玉米叶、玉米芯、玉米皮、玉米须和老师准备的辅助材料做小制作,一定能锻炼幼儿的小手肌肉,同时这些玉米材料也很适合幼儿创造发挥。于是我就就地取材,设计了这一活动。    活动目标:   1.感知玉米各组成部分的特征,鼓励幼儿发现这些部分变通的功能。   2.尝试用玉米的各组成部分设计出不同种类的物品,发展想象力、创造力。   3.积极参与制作,感受到自主创作的乐趣。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活动准备:   1.玉米杆、玉米叶、玉米皮、玉米芯、玉米芯和玉米穗各若干,另外要一整棵玉米。   2.用玉米杆、玉米叶、玉米皮、玉米芯和玉米穗做的工艺品的图片和老师的作品。   3.剪刀、双面胶、彩色纸、水笔、软铁丝各一些。    活动过程:   (一)出示玉米,感知其特征,发现变通的功能。   1.师幼共同观察玉米,感知各部分的特征及变通功能。   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小朋友你们知道是谁吗?(玉米)   幼:你们的知识真丰富,都认识玉米了。   师:那我就要来考考你们了,这个长长的东西像什么呀?   幼:海带   师:你的想象真丰富。那么这个长的像海带一样的东西是玉米的什么呀?(叶子)玉米的叶子我们可以叫它玉米叶。   师:有谁认识它呀?它是什么样的?   幼:高高、长长、细细   师:你观察的真仔细,这是玉米杆。   师:你还想认识玉米的什么东西呀?   幼:指玉米穗   师:大家看看这个东西像什么?   幼:像花、像羽毛、扫帚。   幼:指玉米棒   师:这个东西很特别,让我们掰下来,仔细研究一下吧。(放课件)最外面的一层叫玉米皮,它像什么呀?这一根一根的东西叫玉米须,你觉得它像什么?这是玉米粒,躲在玉米粒里面的叫玉米芯,你们看它又像什么?   (二)欣赏图片,感受玉米作品的多样性、创意性。   1.欣赏图片   师:你们把玉米的各部分,想象成各种有趣的东西,有一些艺术家,对玉米也很感兴趣的,他们还用这些东西做成了许多漂亮的工艺品,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说说图片上的东西使用玉米的什么材料做的。   师:你看到了什么?是用什么玉米材料做成的?   (三)幼儿讨论、操作,教师指导。   1.幼儿讨论。   师:艺术家真有创意,能把玉米的各个部分变出这么好看好玩的东西,老师今天也准备了许多这些东西,你们觉得它们还可以做些什么呢?请和你的好朋友讨论一下吧。   师:你想用玉米做什么?   2.幼儿操作,教师交代要求。   教师:你们的想法真好,老师收集了各种玉米材料,有些还进行了加工,这是玉米杆和玉米芯切的片和段,还有找了一些对你们有帮助的辅助材料,如:软铁丝、剪刀、双面胶等,小朋友用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对了,玉米叶的边上很粗糙,不小心会划破手的,小朋友用的时候可要小心哦。   师:如果你做的时候碰到困难你怎么办呢?   师:当然,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会遇到困难的,那么今天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想),好,有信心就行,我们请客人老师做我们的裁判,看看我们的挑战能否成功。孩子们那就赶快去吧。   (四)作品评价,展示作品。   1.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1)师:现在请小朋友说一说你做的是什么?你用到了那些玉米材料,好吗?   (2)师:今天大家的创意可真多呀,让我来问问客人老师,我们的挑战有没有成功?"客人老师,我们的挑战成功了吗?"客人老师都表扬我们了,我们小朋友高兴吗?让我们摆一个最能表现你现在心情的动作,请老师给我们拍张照。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在区角活动中继续探索玉米材料制作活动。   2.作品展览:把自己做的作品放到展示台上让小班中班的弟弟妹妹们看一看我们的小手真能干。    活动反思:   一、取得成效   1、本次活动中,幼儿对线条的长短表现得很好,以长线勾勒玉米的外形,并能以短线表现出玉粒。并能较好地表现出大小。   2、在疏密的表现手法上,大部分幼儿已能以集中和分散的手活动进行线画。   二、存在不足之处及整改措施   1、师选择的内容过于单调,应该多发展线画物体的多样性。以促进幼儿的对物体的认识。   措施:以生活为出发点,寻找多样的写实物品。   2、幼儿作画时间短,过于急燥。对于线条的流畅性有特加强。   措施:多鼓励、多引导,多开展培养耐性的活动,让幼儿了解做事不能过于急燥。画画应该慢,突出线条的流畅性。 大班美术玉米教案2    活动目标:   1、通过多个角度观察玉米,了解玉米外部的结构特征。   2、培养幼儿认真、细致观察及捕捉事物特征的能力。   3、学会把自己的想象和现实物体有效地结合。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玉米实物、白纸、记号笔、彩笔。    活动过程:   一、观察玉米   1、整体观察:这是什么,它长得什么样?   2、局部观察:玉米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啊?   3、细节观察:玉米上有一颗一颗的玉米粒,像什么啊?   二、画玉米   1、师幼互动,引导幼儿刻画玉米:画这个玉米应该怎么画?画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对玉米的穗子、颗粒等难画的部位,教师可以适当的示范一下。)   2、幼儿画:现在请你们把这个玉米画下来,看谁画的最有意思。(请幼儿用简练的笔法把玉米画下来)   三、启发想象   教师根据幼儿刻画的作品转换角度,启发想象:如果请你添上几笔能变成什么?这个玉米倒过来像什么?你能把它变成什么?侧看像什么?你能变成什么?   教师把幼儿想象的形象现场画出来,起到点播幼儿的作用。   教师提供成品作品给幼儿欣赏,你们看,这个小朋友把玉米变成了什么?你喜欢吗?如果只你,你会把玉米变成什么?为什么?   四、创造作画   老师:原来把玉米换一个方向就可以变出不一样的东西来。现在请你把玉米变出一个很奇特的东西,你们可以变一整只玉米,也可以变玉米的一个部位,还可以转化各个方向来变,看谁边的最神奇,还要想想你变出的是什么东西。    活动反思:   玉米是幼儿经常看到的,在上次活动中,让幼儿围绕玉米进行写生,进行写生之后在这次活动中,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变形,玉米在写生的时候,在纸上呈现出来的都是正常方向摆放的,在想象的时候,让幼儿在不同方向进行想象变形,玉米一个奇特的食物,在幼儿的突发奇想中,变出了许许多多的神奇的东西。在观察幼儿在变形的过程中发现幼儿想象还是蛮奇特的,变形的东西许许多多,幼儿的想象力是无可限量的,通过将常见的玉米进行变形后。增加幼儿的意象画特征。加强幼儿进行想象的能力。 大班美术玉米教案3   活动目标:   1、了解玉米的外形特征,并把看到的玉米画下来。   2、能根据玉米大胆想象,并用语言表达。   3、体验借形想象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   活动过程:   一、图片观察   (一)观察外形   师:这是什么?它的外形有哪几个部分?   师:它是怎么样的?   小结:原来玉米是由玉米粒和玉米须组成。   (二)细节观察   师:玉米身上的玉米粒长什么样?看起来像什么?   师:玉米须像什么?   (三)不同切面的玉米   师:来看看横切面的玉米和竖切面的玉米分别像什么?   二、刻画范画   1、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你喜欢的玉米,首先你要画一个自己想要的玉米切面,然后将轮廓画在白纸上。然后转一转,想一想,它像什么?   2、现在请你也来画一画,画好后马上拿上来。   要求:   1、画的时候不说话,不能打扰别人;画完盖好笔盖放回盒子   2、听到钢琴声后自己把画钉在KT板上,画和画要并拢   三、互动评价   1、自评:谁来说说自己画的是玉米的哪个面?   2、同伴评价:你觉得哪个玉米变的最有趣?有趣在哪里?   3、教师肯定评价。   小结:每个小朋友的想象力都很丰富,创造出这么多玉米变形的造型,下节课我们试着变一变 大班美术玉米教案4    活动目标   1.能自己绘画并用玉米粒进行粘贴。   2.提高幼儿的小肌肉灵活性。   3.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4.能理解底色,会注意底色和纹样之间的冷暖对比。   5.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习惯。    活动准备   玉米粒、双面胶、素描纸、油画棒、记号笔、PPT图片玉米粒粘贴画。    活动过程   1.出示玉米粒,请幼儿说出玉米粒的作用。   (1)师:这是什么?你知道它能干什么吗?   (2)请幼儿回答。(做爆米花、煮着吃等)   (3)你们知道它还能做什么吗?(请幼儿想一想)   2.播放PPT图片,引导幼儿欣赏玉米粒粘贴画。   (1)师:今天老师给你们还带来了一些图画,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2)逐张出示玉米粒粘贴画,引导幼儿欣赏。   3.出示操作材料,鼓励幼儿自己作画粘贴。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很多的材料,我们也来自己动手做一做这些漂亮的"玉米粒粘贴画吧。   4.幼儿操作。   (1)教师提出操作要求,注意使用剪刀的安全和桌面卫生。   (2)幼儿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作品展示。   把幼儿的作品拍成照片在电视上播放,幼儿欣赏。    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能够按《指南》精神,先引导幼儿欣赏图画,为后面的自己操作做好了铺垫,在操作过程中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发展和提升,同时也让幼儿认识了一粒小小的种子尽有如此大的作用,活动效果很好。 大班美术玉米教案5    目标   尝试用线条画玉米,初步体验线描画的表现特点。   发展细致的观察能力及初步构图造型能力。    重点   尝试用线条画玉米,初步体验线描画的表现特点。    难点   发展细致的观察能力及初步构图造型能力。    准备   教师范画、玉米棒、白纸、若干、记号笔。    过程    一、欣赏   《小朋友的书·美工》第14页“玉米”线描画的范画,了解线描画的特点,激发幼儿画线描画的兴趣。   1、师:看看这几幅画,跟我们以前的画有什么不一样?(启发幼儿看作品的表现方式及细节刻画,发现线描画的特点)   2、小结:线描画是黑白的,用线条来表现看到的物体,这个线好像在散步一样,跟着要画的物体形状轮廓走。    二、通过画石头,把握线描画的基本方法   1、教师出示一块边缘不规则的石头,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作画,然后与教师用线描画的方法作画,引导幼儿观察比较两幅画的异同。   2、小结:线描画必须先找准起点,跟着物体外形的变化画线,先画外轮廓线,再画细部。   3、用手指书空的方法练习线描画线条的走势,体验画线像散步一样有趣。    三、运用经验,学习画玉米宝宝   1、每桌提供玉米棒(带包衣与须)一支,启发造型。   师:“今天我们要给玉米宝宝画个像,从哪儿开始画呢?”   启发幼儿观察玉米外形,引导幼儿画时从蒂部开始,先画轮廓,再看看里面有什么?有几列?每列有多少玉米宝宝,它们是怎么样排队的?请你仔细看了再画。   2、幼儿尝试用记号笔画玉米,教师指导要点,即时评价,启发其他幼儿。   画画时要防止幼儿看一眼,画一笔,一顿一顿地画,要求看好整体外形,画时线条流畅。幼儿第一次画,教师尽量多鼓励。    四、展示作品,相互交流    反思   本次的美术学习不同于我们以前学得其它的美术课。   本次教学让幼儿有知道了画的其中一种种类——线描画。从而让幼儿知道线描画的特点。   在学习的过程中幼儿较为认真。带从中我也了一些问题。   问题一:幼儿在画先描画:玉米,的过程中,对玉米的勾线轮廓上比较小。导致整个画面,不够充实。   问题二:在绘画的过程中,幼儿对设计的摆放上,只是集中在一个地方。所以画面看上去比较拥挤。
2023-07-24 02:29:111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

出处《秋宵月下有怀》这是唐代孟浩然的一首抒情诗,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凝视那一轮明月时的感怀,触景生情,流露出诗人心中的闲愁。翻译: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样傻站着。扩展资料:通读整篇,发现并无任何用词新奇之处,但妙就妙在这意境的成功营造。诗人以流水般流畅的文笔,以“明月”“惊鹊”“寒影”等一组意象画出了一幅别样的孤清月夜图。徜徉其中,能清楚地看见他的思痕,触摸到跳跃的文思,听到他的叹息。诗人再也抑制不住,发出了第七句的“佳期旷何许”的感叹,以后便是最后一句的“望望空伫立”。冷清凄凉的庭院里,唯有他一人久久伫立、沉默,不愿离去。描绘了一幅凄凉幽冷的环境下,一人孤单只影远望的画面。
2023-07-24 02:2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