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路人假
-
《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写于1931年秋天,其时诗人才19岁。诗开始收入《汉园集》,是其中题为《燕泥集》的首篇。1945年诗人出版了自己的第一个诗集,又收入这首诗,并且以此诗作为集子的名称。
预言
何其芳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馨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停下你长途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像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纹。
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著,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到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足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u2026u2026
呵,你终于如预言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赏析:
预言》写于1931年到1937年的《预言》是诗人迷茫、苦闷、幻灭、追求的连绵心灵变奏乐章。
卷一多为梦幻式的爱情吟唱。生活中诗人被他爱慕的少女抛弃过,爱慕他的少女又被他忽视了,这二者都属于海市鹰楼式的爱情,这种现实经历折射在诗中便使情思复杂起来,既在幸福中感受不幸,又在不幸中咀嚼幸福,有甜美的期盼,也有痛楚的相思,有温馨的怀想,也有清醒的失落,酸甜苦辣搅拌在一起难以名状。《预言》一诗把爱拟为“年轻的神”,“我”热切盼他来临表露爱恋,可她却“无语而来”又“无语而去”,消失了骄傲的足音,空留下“我”之惋叹与无望,这种爱尽管略显飘渺,却也是一首真挚炽热的向往的梦之歌。一般说来逝去的东西人们才愈觉其可贵,已成“珠泪玉烟”的爱情使诗人沉酒于记忆中,患了刻骨相思的“季候病”,一件《罗衫》惹起他对花一般时光的怀念,一阵《脚步》在他心头“踏起甜蜜的凄动”;他明知“对于梦里的一枝花/或者一角衣裳的爱恋是无希望的”,(《赠人》)可他又偏偏钟情地追求着,甚至甘心为之牺牲,“我合张开明眸/给你每日的第一次祝福”,(《祝福》)深沉地将爱埋在心底、为爱人真诚祝福。他为自己的过失懊悔不已,也幻想旧梦复归“日夜等待着熟悉的梦覆我来睡”,(《慨叹》)可见痴情之深。这就是何其芳式的爱情,不同于至上的爱情肉感的爱情,它深情缝绪,细腻缠绵,蕴涵着真挚纯洁、健康真诚,既有“只是近黄昏”的悲凄,也有“夕阳无限好”的妩媚,并且因其悲凉而愈显其美.毫不夸饰地说,在人心不古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这是一种令人温馨的可贵情怀。
※ 读这首诗要抓住全诗构思与结构上的特点:前五节充满青春激*情的对爱情的竭力渲染与铺写,与最后一节的突然翻跌,形成强烈对比:这不过是"无语而来,无语而去"的梦。抓住这一"全局"之后,再去细读各节诗,就可以发现,最后的"突转",其实前面早有蛛丝马迹,形成一股青春激流底下的感伤的潜流,最后才喷发出来。了然于此,再去吟诵全诗,就会读出两种诗情明暗、虚实、起伏之间的丰厚的韵味。
作者简介:
重庆万县人。中共党员。193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8年赴延安。历任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文学系教员、系主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宣传部部长,新华日报社副社长,朱德秘书,北大文学研究所、马列学院教员,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全国第一、二、三届政协委员,全国第三届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书记处书记。1929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星火集》、《星火集续编》、《还乡杂记》、《画梦录》,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论红楼梦》、《文学艺术的春天》、《关于写诗和读诗》、《何其芳诗稿》、《何其芳译诗稿》等。
相关推荐
何其芳《预言》原文及其赏析
何其芳的爱情诗,立足于自己对爱情的憧憬、经历和思索,又净化了自己的不幸爱情,而趋向于对爱情本身的生命体验与感悟。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何其芳《预言》原文及其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预言》原文: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那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停下你长途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像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纹, 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着,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脚知道每一条平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啊,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一九三一年秋天 《预言》赏析: 《预言》是诗人19岁时写下的对自己爱而不能得的初恋的“预言”。 第一节,诗人把自己心仪已久的恋人比作“女神”。诗人选择了“麋鹿”,用它走过树叶、苔径时的足音,暗示自己在期待恋人来临时的敏感和紧张心情。“叹息似的足音”和“细碎的蹄声”,在这里显得是那么细腻、温柔和小心,将一个刚刚涉足爱情之海的青年人的微妙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他的那份纯真,不免要引起人的爱怜了。 第二节所写是诗人的猜测。但同时也是他的“明知故问”:“你一定来自那温郁的南方!/告诉我那里的月色,那里的日光!/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玄机”也许就在于,不正面表示欣赏女方的花容月貌,而是借极具南方风情特征的气候的“温郁”、“月色”和“日光”的皎好、“百花”与“绿杨”的摇曳百态,委婉地托出自己的爱慕之心。一个“合眼”,一个“睡在”,活生生地画出多情才子的身影与心态。“如梦的歌声”在这里暗指诗人一瞬间的“幻觉”,它与这句诗的前半部分相成谐趣,彼此衬托和映照。最后一句,则以非常节制的笔法,透露了对于爱情的独特体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爱是难以忘记的,但青年时代的爱情却又容易像一片秋风中的落叶,一缕微波,被岁月的尘土轻轻遮住,或在不觉之中渐渐淡忘。 从第三到第五节,作者对心中恋人的感情“倾诉”一气呵成,他把诗的高潮和收尾合成一处,让人感受到那种年轻人特有的对生命激情的宣泄。在我们面前,展开了这么一幅画面:他邀请姑娘在“虎皮的褥”上落座,用秋天拾来的“落叶”为她点起温暖的篝火;他请求姑娘听他“低低地唱起”“自己的歌”,就在那“沉郁又高扬”的火光前,他尽诉衷肠,袒露那隐藏的心曲。这让我们想到;在人的青年时代,人们往往是通过渲染爱、张扬爱来呈现自己生命的意义的。这种“渲染”和“张扬”不事矫饰,率性而为,真情袒露,美妙有如天籁。所以,面对自己的爱人,忘情地唱着歌,执手与爱人同行,同时以目传情,但愿两人天长地久。至此,作品的情绪推向了高潮。 最后一节,全诗的情绪陡然一转,色调转向灰暗。因为,作者预感到,自己的爱情原来是一场幻梦,一切犹如天上的月亮,可望而不可即。“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作品开头早就有的朦胧“预感”终于得到证实:“呵,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巧妙的构思是《预言》的突出特点。首先,诗人将神话人物作为抒情的对象,将全部的思绪寄托在“年青的神”上,“年青的神”的行踪与诗人内心的独白交织在一起,亦神亦人,神人交织,使诗歌充满了神话般的梦幻与迷离。其次,这种独特的构思还体现在诗歌采用的回环式结构上。诗作围绕着“年青的`神”的悄然降临、“我”对“年青的神”的诉说以及“年青的神”的无语离去,构成了一个回环式的结构。在这一结构中,诗人的思绪同样是富于变化的,开头是惊喜与激动的,“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而结尾则充满了惆怅与忧伤,最后发现这不过是一个无语的梦而已,诗作前五节对充满激情的爱情的呼唤与渲染与后面的戛然失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预言》的语言精致、优美,韵律和谐,使全诗洋溢着动人的音乐美。全诗共分六节,每节分为六行,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押韵,但是整体上第一、二、四、六行韵脚较为一致,诗歌读来具有音乐的美感。此外,作为注重融合东西方诗学的诗人,何其芳的《预言》中明显地具有象征主义诗歌的特点。如诗中“年青的神”、秋天的落叶、古树、微风等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味。 《预言》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何其芳20世纪30年代初期所作,当时他作为一个19岁的青年诗人,对唯美主义文学倾向十分迷恋,他怀着一颗唯美的心去看待生活、看待艺术。当他在现实生活中受到挫折和伤痛时,便更加向艺术世界中寻求唯美主义的梦。《预言》就是诗人当时的一个美好的爱情梦。何其芳自己谈到早期作品时也曾说过:“这一段短暂的日子我颇为珍惜,为我做了许多好梦。” 作者简介: 何其芳(1912—1977),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现代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诗文创作。1935年北大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山东莱阳、成都任教。1938年到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主任,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1942年至1947年两次去重庆工作,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日报》副社长。建国后,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书记处书记、《文学评论》主编、中国文联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著有诗集《汉园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何其芳诗稿》,散文集《画梦录》《还乡杂记》,文论集《关于现实主义》《关于读诗和写诗》《论红楼梦》等。有《何其芳文集》行世。2023-07-24 09:01:361
何其芳诗歌《预言》赏析
《预言》是现代诗人何其芳的代表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何其芳诗歌《预言》赏析,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预言》原文 何其芳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那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停下你疲劳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纹, 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着,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脚知道每一条平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呵,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预言》赏析 《预言》称得上是一首写得比较好的朦胧诗。所谓朦胧诗,通常是指诗歌主题的模糊隐约,或者不确定性。原因有三种:一、意象跳跃,之间缺乏连贯;二、情趣属个人特定,不易为大众体验;三、意象与情趣之间仅有隐约的暗示,而无明显的关联。我之所以把《预言》称为朦胧诗,主要原因就在第二种。 的确,仅从文本上来看,我们很难明确地指出这首诗的真正主题。诗人所说的“年轻的神”到底是指什么?是指爱神吗?或者就是诗人心仪的姑娘?又或者是诗神缪斯?假使看做是深挚的友情大体也说得过去。但是,既然我们要做赏析,那就一定要找到一个最贴切的主题,能与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接近甚至一致。按照大多数人的理解,这是一首爱情诗。联系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和背景,我们得知:《预言》首发于《燕泥集》,这本诗集是何其芳在1931至1935年大学期间写成的。1932年夏,他爱上了自己的表姐杨应瑞,这段短暂的恋情由于父亲的严厉反对而夭折,这不幸的初恋很可能就是他这一时期创作的动力,其中,当然也包括这首《预言》。因此,我们不妨就以爱情诗为主题来做这首诗的赏析文字。 首节写爱情女神的到来。所谓“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这里采用的也是这种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首先为下文营造声势,创造氛围。虽然爱神的脚步如叹息般轻柔,但诗人却能在林叶萧萧和麋鹿细碎的蹄声里分辨得清清楚楚。这就说明,诗人早就在企盼爱神的到来,在预言(所谓预言,或许就是指曾经的梦境)中早已听到并牢记爱神的脚步声。这两个有关声响的意象,同时还提供了诗人所处的环境,——那就是渺无人烟的神秘森林。很快,爱神由远而近,甚至能清晰地听到她银铃般的歌声了。尽管这时还未见其人,但从那如银铃的歌声里,我们可以想见她超凡脱俗的清新与美丽。首节着重声音的意象,而声音具有隐约若是、朦胧两可的性质,这也和诗人面对爱神来临时恍惚如梦、犹疑不定、患得患失的情绪相一致。 第二节描写了爱神栖息的天地,同时也是诗人向往的乐园。这一节中几乎都是视觉的意象,如月色、日光、春风、百花、燕子、绿杨等等,场面很美,很温馨。诗人虽然没有从正面描述爱神的形象,但通过详细描写她生活过的环境,则她本人的形态和气质如何就可想而知了。这种旁敲侧击的写作手法,比起直接抒情和正面描述,显得更加婉转含蓄、摇曳生姿。这样的场景一定曾经出现在诗人的梦里(这和题目“预言”又联系起来),因此,才会有“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诗人所描绘的温郁而明丽的南方的景物,与他见到爱神时欢欣愉悦的心情也恰相融合。 第三节里,诗人请爱神停下小憩,以便倾诉自己对她深切的思恋。诗人请爱神坐的不是一般的椅子,而是虎皮铺就的褥子。之所以用虎皮来修饰,不仅是为了同密林的环境相映衬,同时也是为了增加诗歌的声色之美,即所谓“因情敷采”。如“葡萄美酒夜光杯”中的葡萄酒和夜光杯。试想,普通士兵喝的酒怎么可能会是葡萄酿的美酒?而装酒的杯子更不可能是夜光的宝杯。同虎皮的褥一样,这些都是为了艺术的要求而进行的夸饰。以上是题外话了,下面转入正题。此刻,为了迎接爱神的到来,诗人用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点起火堆,在火堆旁唱起沉郁又高扬的歌。通过这组意象,我们可以想象得出诗人多年以来因等待所致的忧郁和苦闷,以及他对火热爱情的执着与坚忍,并希望借此来打动爱神的心。 第四节的“不要前行”,表明爱神并没有被诗人的痴情所感动,这就令诗人感到无比震惊与恐慌。于是,诗人便描绘了一幅神秘森林的真实而可怕的夜景,企图借此劝阻爱神留下。这幅画面鲜明、生动、新颖,震撼人心,相信每一位路过的读者都会在脑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它的鲜明表现在描绘出了景物独有的性状和特征。如古老的树,它的树皮上有野兽一样的斑纹,而树藤则是半生半死的、像蟒蛇一样交缠着。它的生动则表现在视觉与听觉的立体描写,使人有身在其中的真实感觉。它的新颖,表现在这些意象是诗人的独创,前人还从来没有这样写过。如形容密林里的寂静:“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到第一步空寥的回声。”这一节的景物写得越是恐怖吓人,就越能表现诗人对爱神离去的不安与绝望。 第五节“一定要走吗”,表明诗人的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虽然爱神执意离去,但他却没有丝毫的怨愤与责备,相反,却自告奋勇地为她引路,为她歌唱,给她手的温存,并用深情的眼睛给她力量和勇气,鼓励她不要害怕,勇敢前行。如果这时诗人用绝望的语气以写尽心中的悲哀,或者用沉痛的笔调来抒发无尽的柔情,我们自然无可厚非,并且相信这样写也一样能获得成功,达到很好的效果。然而,诗人此时就像一座隐忍不发的火山,他的心态表面上显得平静而旷达,他所做的行动也极富自我牺牲的精神。相比之下,我们发现:后者却能更强烈地传达出诗人内心所忍受的无比的痛苦与绝望,以及对爱情无比深挚和纯粹的情意。所谓“嬉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痛哭”,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一节写爱情女神的离去。虽然诗人表面上做出了十分大度的妥协,然而当爱情真的远去的时候,诗人毕竟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悲哀与失望。同首节相照应,爱情女神像微风一样轻轻地来、又轻轻的去,没有留下一句话,只留下无边的寂寥与伤痛。这样写,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境,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多咀嚼和回味的空间。 这首诗的意象多用想象中的虚景和幻景,现实和梦境仿佛混合在一起,大背景是一片幽远而神秘的森林。诗人想要表达的主题则是诗人由初恋的憧憬、犹疑、甜蜜转为失恋的惊愕、痛苦、绝望等复杂迷茫的感情。诗人的情感和所描绘的意象有机地融为一体,因此创造出来的意境也显得虚幻迷离,充满神秘的色彩。虽然初恋和失恋并不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却是大多数人都曾有过的经历,因此,虽然这首诗里抒发的只是诗人一时的独有的情趣,然而,只要我们认真地阅读、反复地咀嚼,还是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并产生共鸣的。2023-07-24 09:01:441
何其芳在预言一诗里提到的你指的是谁
《预言》 是诗人19岁时写下的对自己爱而不能得的初恋的“预言”。第一节,诗人把自己心仪已久的恋人比作"女神”。诗人选择了“麋鹿”,用它走过树叶、苔径时的足音,暗示自己在期待恋人来临时的敏感和紧张心情。“叹息似的足音”和"细碎的蹄声”,在这里显得是那么细腻、温柔和小心,将一个刚刚涉足爱情之海的青年人的微妙心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他的那份纯真,不免要引起人的爱怜了。第二节所写是诗人的猜测。但同时也是他的“明知故问”:“你一定来自那温郁的南方!/告诉我那里的月色,那里的日光!/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玄机"也许就在于,不正面表示欣赏女方的花容月貌,而是借极具南方风情特征的气候的“温郁”〝月色”和“日光”的皎好、“百花”与“绿杨”的摇曳百态,委婉地托出自己的爱慕之心。一个"合眼”,一个〝睡在”,活生生地画出多情才子的身影与心态。“如梦的歌声"在这里暗指诗人一瞬问的“幻觉”,它与这句诗的前半部分相成谐趣,彼此衬托和映照。最后一句,则以非常节制的笔法,透露了对于爱情的独特体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爱是难以忘记的,但青年时代的爱情却又容易像一片秋风中的落叶,一缕微波,被岁月的尘士轻轻遮佳,或在不觉之中渐渐淡忘。从第三到第五节,作者对心中恋人的感情“倾诉°一气呵成,他把诗的高潮和收尾合成一处,让人感受到那种年轻人特有的对生命激情的宣泄。在我们面前,展开了这么一幅画面:他邀请姑娘在“虎皮的褥"上落座,用秋天拾来的“落叶"为她点起温暖的篝火;他请求姑娘听他"低低地唱起w自己的歌”,就在那~沉郁又高扬”的火光前,他尽诉衷肠,袒露那隐藏的心曲。这让我们想到;在人的青年时代,人们往往是通过渲染爱、张扬爱来呈现自己生命的意义的。这种^渲染"和“张扬”不事矫饰,率性而为,真情袒露,美妙有如天籁。所以,面对自己的爱人,忘情地唱着歌,执手与爱人同行,同时以目传情,但愿两人天长地久。至此,作品的情绪推向了高潮2023-07-24 09:01:529
何其芳的诗集 预言 简介
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写于1931年秋天,其时诗人才19岁。诗开始收入《汉园集》,是其中题为《燕泥集》的首篇。1945年诗人出版了自己的第一个诗集,又收入这首诗,并且以此诗作为集子的名称。《预言》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诗人一段珍贵的感情经历。全诗共分6节,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来抒写,剖白式地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诗人心中的爱神形象是光彩动人的,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它的到来,热情赞美它的美丽,同时也倾诉失去它的惆怅。想见时,“年轻的神”那“夜的叹息似的”足音,轻柔、飘忽,而诗人却凭着自己细腻的感触,将它从“林叶和夜风的私语”和“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中辨认出来,诗人盼望“年轻的神”的心情是何等的热切,迎候是何等的专注。相见后,诗人热烈赞美“年轻的神”所生活过的光明、温暖和多情的世界,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倾慕之情。诗人祈求“年轻的神”不要离开自己,“前行”到那阴森恐怖、黑暗和空寂的地方去。可是“年轻的神”似乎并不了解诗人的心情,她执意要走。尽管如此,诗人也愿意为它引路,要在阴森黑暗的路途中给它抚慰、温暖和力量。最后,“年轻的神”终于走了,那脚步声竟“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悄悄地消失了、“年轻的神”从那美丽、温郁的南方而来,却走向了恐怖死寂的森林中去,从光明到黑暗,并不美满。它的轻飘而来使诗人激动得“心跳”,而它的无语而去却给诗人留了凄清的哀怨,给诗人留下了深深的惆怅。何其芳喜欢在回忆和梦幻中寻找美。他的诗总是在淡淡的哀怨中透出一些欢快的色彩。诗中没有着意刻画“年轻的神”的形象,作者捕捉的是“一些在刹那间闪出金光的”心灵的语言,“省略去那些从意象到意象之间的链锁”,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的天地,使诗有一种宁静、柔婉的朦胧美。这首诗的语言富于音乐性,六行大体押韵,每行的节顿又大体相等,读起来使人产生平和愉快的感觉。诗句本身的节奏又和情绪的抑扬顿挫相协调,从而产生了拨动心弦的音乐效果。正因为如此,这首诗发表后,在读者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受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许多人将它背得滚瓜烂熟,时常吟诵。直到今天,这首诗仍然散发着动人的魅力.预言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馨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请停下来,停下你长途的奔波,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将落叶的一生诉说。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文,半生半死的藤蟒蛇样交缠着,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一定要走吗,等我和你同行,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你可以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你的足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之足音……呵,你终于如预言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2023-07-24 09:02:141
请问歌词“一定要走吗,等我与你同行/你终于如预言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年轻的神”出自
出自诗歌《预言》作者:何其芳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馨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来,停下你长途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将落叶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文, 半生半死的藤蟒蛇样交缠着,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足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之足音...... 呵,你终于如预言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2023-07-24 09:02:211
何其芳写预言的背景是什么
背景:1930年,在上海中国公学预科学校就读了一年的何其芳同时考上清华大学外文系和北京大学哲学系。这年秋天,他进入清华大学学习,但很快由于没有高中毕业文凭而被学校开除。在北京度过了几个月的失学生活之后,他于1931年秋走进了北大校门。1931至1935年大学时期,成为何其芳写作的一个高峰时期。 何其芳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派诗人。30年代初登诗坛,就以诗集《预言》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他早期的抒情诗,以表现青年的梦幻、个人的哀乐为主要内容,书写个人微妙的内心世界,师法法国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因子,成功营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息、似梦似烟的诗歌艺术世界。2023-07-24 09:02:281
何其芳预言年轻的神是谁
爱神。《预言》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诗人一段珍贵的感情经历。全诗共分6节,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来抒写,剖白式地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诗人心中的爱神形象是光彩动人的,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它的到来,热情赞美它的美丽,同时也倾诉失去它的惆怅。"年轻的神"从那美丽、温郁的南方而来,却走向了恐怖死寂的森林中去,从光明到黑暗,并不美满。它的轻飘而来使诗人激动得"心跳",而它的无语而去却给诗人留了凄清的哀怨,给诗人留下了深深的惆怅。2023-07-24 09:02:352
何其芳的诗歌《预言》中,题目预言的含义是什么?
这是何其芳的成名作,作于1931年秋天的北京大学,是诗集《预言》集开宗明义的第一篇.诗作通过象征性的形象描写,塑造了一个敢于坚定地向黑暗险恶的旧世界勇敢冲刺、积极进取的勇士形象——“年轻的神”,与怯懦的抒情主人公“我”的形成鲜明的对照,并感染着抒情主人也要追随他而前行,从而揭示了诗人面对黑暗现实和追求人生目标的内心矛盾,抒发了对旧世界的强烈诅咒,对不惧险恶黑暗的勇敢进取的精神衷心的赞美.诗中的“预言中年轻的神”和抒情主人公“我”,实际上乃是诗人内心矛盾的两个方面,诗作采用客观化的手法作了深刻感人的剖示2023-07-24 09:02:421
何其芳〈预言〉中,年轻的女神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何其芳《预言》中的年轻女神既是少女又是希望、未来或更多的什么,飘渺不定,有种“文似看山不喜平”的不平妙处。《预言》只写了等待年轻女神和年轻女神的悄然离去吗?显然不是。在它第一视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意味又是什么?是追求爱神,追求希望,还是追求美?似乎都对,似乎又都不完全对,在欢乐赞美与眷念惆怅情怀流转中让你感到模糊而不确定。新诗喜欢进行非常规的意象组合。与具有相对明确固定的美学含义、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可感性的古典意象不同,新诗意象为了传达高深的思想和复杂的情感,常借助意象之间的非常规组合与突兀的转换,表现出陌生化和模糊化的特点。2023-07-24 09:02:503
预言的作品原文
作者:何其芳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你一定来自那温郁的南方,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请停下,停下你长途的奔波,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那歌声像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文,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着,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同行!我的脚知道每一条平安的路径,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啊,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2023-07-24 09:03:151
何其芳 预言 中 年轻的神 指的是
预言》首节如同一支充满柔情的小夜曲,把读者带进一个梦幻般的宁静、温馨、美丽的爱情世界里,引领我们进入诗人美好静谧的梦境。“渐近的足音”暗示着诗人即将和幻想中的“年轻的神”相遇,满怀欣喜之情,可以想象那位神灵的飘忽、美丽,听见她“银铃的歌声”。“年轻的神”可能是诗人梦中的爱人,亦或就是爱神。渴望已久的日子终于来临的心情,幻想中年轻的神突然莅临现实世界正处于青春期少男的身边,少男又惊又喜,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阵欣喜,一阵心跳。年轻的神是这样美丽、温柔、飘逸,轻盈的脚步如同夜的叹息,银铃般美妙的歌声又似乎熟悉。这里,幻想世界中的神同现实生活中的心上人融为一体,迷离、恍惚,仿佛置身梦幻世界。第二节诗人描绘了“年轻的神”生活的地方,那里是诗人梦中的天国,诗人由青春女神的仪态、绰约风姿肯定她来自美丽温郁的南方:那里有美丽的月色与日光,习习春风吹开百花,多情的燕子痴恋着绿杨。这个梦中的天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只能使诗人留下美妙而又朦胧的记忆:“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第三、四、五节写他对“年轻的神”隆重地接待,热烈地倾诉,恳切地挽留,谆谆地告诫,缠绵地依恋,并把她引为知己。当她要执意前往时,他又表示愿与她结伴同行,用忘倦的歌,温暖的手,明亮的眼睛给年轻的神以温暖,以安慰,以勇气和亮光。至此,诗人已将预言中的神人格化了。诗人愿意陪伴她一路同行,“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诗人在最后一节委婉幽怨地诉说了自己的怅惘和眷恋。这一切只是徒劳,她如行云,如轻风,如流水般终于弃他而去了。神悄然而至又悄然而去,空留下无穷的眷恋与惆怅。《预言》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对爱情由渴望、欣喜到惆怅的心路历程。年轻的神是诗人心中的青春偶像,是爱与美之神。据诗人自述,他在19岁那年的夏天,曾经受到一次爱情风暴的袭击,“最后给我留下一片凄清又艳丽的秋光”(《梦中的路》)。这首诗就是诗人经历了爱情风暴后从心灵里流出的真纯的清泉,它倾吐了“幼稚的欢欣,幼稚的苦闷”。这首诗在构思上十分精致,一个序曲,一个尾声与中间的四个乐章组合成一首优美的梦幻交响曲。中间的四个乐章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同首尾两章有着内在的联系,开头意外的惊喜与末尾无尽的惆怅自然呼应,留下余韵无穷。问题探究一、“年轻的神”是什么的化身与象征?《预言》运用了女性特征的象征性意象,描绘了一位来自“温郁的南方”,有着“银铃的歌声”的“年轻的神”。《预言》中把爱情拟为“年轻的神”,“我”热切地盼望她来临表露爱恋,可她却“无语而来”又“无语而去”,消失了骄傲的足音,空留下“我”之感叹与失望。这种爱尽管略显飘渺,却也是一首真挚炽热的向往的梦之歌。这首诗要表达的显然不仅仅是对爱情的留恋,更深一层说,诗人是在通过这一与爱情失之交臂、得而复失的故事,传达一种对于流逝的青春与时间的惆怅和思考。在这个意义上,“年轻的神”又象征着必将到来又定会离去的青春。终于,青春的足音走近又消失,时间的脚步“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只给他人留下一点点“空寥的回声”。二、诗人赋予“预言”怎样特殊的意义?“预言”出现在首节“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和末节“啊,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通过问句质疑的方式,使“预言”传达了诗歌更为深刻、更具哲学意味的主题。那就是对人生的“得与失”“取与舍”“蛊惑与抗拒”之间的抉择。在“留下的悲哀”与“失悔的美丽”之间对时间和生命做出的思考。这种抽象的哲思取用了一个幻美的神话故事的外在形式。何其芳在北大读的是哲学专业,但他对于人生终极问题思考的兴趣却没有消失,而是通过文学形象和诗歌语言的形式做出了独特的、更为诗性与感性的传达,这本身就是他在艺术上的鲜明特征和独特贡献。三、诗人说自己的创作追求:“我喜欢那种锤炼,那种色彩的配合,那种镜花水月。”(《梦中道路》)怎样理解这种“镜花水月”?在这首诗中有所体现吗?这种“镜花水月”风格首先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以及意境意象的创造上,表现出鲜明的“非现实”特性。在情绪心态及感觉方式上,体现为强烈的梦幻冥想色彩。在诗歌传达方式与艺术效果上,形成极为独特的虚幻迷离的风格特征。也就是说,凭借一个闪念去展开联想,把捉住记忆里的一个个印象,再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读完全诗,意念总不能明确起来,也许是诗人内心涌起一种灵感,也许是对人生的一种宝贵体验,得到神佑的一刹那的显像。诗人并无意于让“神”明确起来,只是真实传达了人与神灵相遇的那美好而易逝的瞬间。比如,在这首诗中,“年轻的神”未谋面时,幻想“年轻的神”有着“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经过时的“疲劳的奔波”,将离开时“空寥的回声”。走时却是像“静穆的微风”一样飘过的“骄傲的足音”。通过对足音的具体化感觉来烘托成一个流动的意象世界。2023-07-24 09:03:291
何其芳的预言解析
: 收藏本文 写作诗集《预言》时的何其芳(1931-1937)“自以为是波德莱尔散文诗中/那个忧郁地偏起颈子/望着天空的远方人”[1],此时最为吸引他的就是法国的象征主义,当他读了梁宗岱写的《保罗·梵乐希评传》和瓦雷里(梵乐希)的《水仙辞》,激动得就像发现了新大陆,瓦雷里提倡“纯诗”,主张真正意义上的象征诗歌是音乐性、暗示性、感受性、神秘性很强的诗,同时这个时期何其芳又“特别醉心的是一些富于情调的唐人的绝句”,“喜欢那种锤炼,那种色彩的配合,那种镜花水月”[2]。晚唐诗歌文字的魔障与象征主义的神秘使得当时的何其芳与同期的许多诗人相似,在西方诗潮与中国化之间努力寻找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诗歌处女作《预言》见证了他这种尝试与实践。《预言》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美少年那喀索斯与回声女神厄科的故事,厄科痴恋美少年,美少年却无视厄科,厄科只能化成幻影,在众女神报复的诅咒下美少年爱上自己水中的倒影,爱而不得,叹息而死,化身为水仙花,终日顾影自怜。所以西文中水仙与那喀索斯同名为Narcissus。瓦雷里曾以此为题材写作了名诗《水仙辞》,此诗经由梁宗岱译介来到中国后影响很大,而当时19岁的...... (本文共计3页) [继续阅读本文]2023-07-24 09:03:371
何其芳的诗歌
何其芳(1912.2.5-1977.7.24)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料,曾发表新诗。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在京、沪的《现代》、《文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其诗收入与卞之琳、李广田合集的《汉园集》。散文集《画梦录》以绚丽的文采表现象征的诗意,创造出独立的抒情散文体,因而获1936年《大公报》的文艺奖金。1935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执教。在现实影响下创作的《还乡杂记》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和成都任教员,创办《工作》半月刊,发表了《成都,让我把你摇醒》等诗文。1938年与沙丁、卞之琳一起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这期间有诗集《夜歌》,散文集《星火集》。1944年后两次被派往重庆,进行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写下不少散文、杂文和评论文章。1948年调中央马列学院。从1953年起,长期领导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并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主要致力于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的组织工作,论著有《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等。著作书目:《汉园集》(诗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1936,商务《画梦录》(散文集)1936,文生《刻意集》(小说、戏剧等合集)1938,文生;增删本.1940,文生《还乡日记》(散文集)1939,良友;又名《还乡杂记》,1943,桂林工作社《预言》(诗集)1945,文生;增删本,1957,新文艺《夜歌》(诗集)1945,诗文学社;增订本,1950,文生;增删本又名《夜歌和白天的歌》,1952,人文《星火集》(散文集)1945,群益《星火集续编》(散文集)1949,群益《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1950,海燕《西苑集》(论文集)1952,人文《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1956,作家《散文选集》1957,人文《诗歌欣赏》(论文集)1962,作家《何其芳诗稿》1979,上海文艺《何其芳选集》(1—3卷)1979,四川人民《一个平常的故事》(散文集)1982,百花《何其芳文集》(1—6)1982—1984,人文《何其芳诗文选读》1986,四川教育出版社《何其芳散文选集》1986,百花翻译书目:《何其芳译诗稿》1984,外国文学出版社2023-07-24 09:03:475
何其芳《预言》的读后感
在静夜里伴着寻梦的心怀细细品嚼着这首《预言》诗,心潮随着诗人的情意起伏波动。读完全诗会让你进入一种湿润的惊喜却又陷入浓浓悲愁的情境。下面且随诗人的情感流向从头欣赏。 开篇一句“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立即让你憬悟起来,它道出了诗人常日里守望的孤独,憧憬的寂寥。平时总是在预言着那遥朦的“心跳的日子”到来时将是怎样的畅怀!就是在静谧的夜幕里踏着惴惴的足音终于来临,此时诗人显得有些激动且似乎更在怀疑——这“夜的叹息似的足音”该不会只是“林叶和夜风私语”的错觉吧?凝神定气之后,这足音像“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诗人这才确认是“听得清”——“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但他还有些犹豫,需要“银铃的歌声告诉”“是不是预言中年轻的神”?这节诗里淋漓尽致的表达了诗人渴盼爱情,而当爱情的脚步真的临近身旁时又有些不能自信而神慌的失态。 当确证“预言中年轻的神”就在身边时,诗人有些迫不及待地追问。诗中“那温郁的南方”以及“那儿的月光,那儿的日光”应该不是实指,而是意指诗人梦幻中那块爱情的温郁天地。他急欲知道爱情的“月色”,“日光”是如何橡“春风吹开百花”,“燕子痴恋绿杨”一样明晰着心田那片久罩的阴郁。“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两句诗形象的点出了诗人在恋人面前的倾心与醉意! 第三节诗中,“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诗句间透出一股侵人的凄楚。诗人似乎想在恋人面前诉说自己多年苦守的愁闷。“落叶”这一意象在此特别抢眼,让人不禁联想起现实生活中常常遭遇的孤伶与落魄。“低低的唱起我自己的歌”似乎在诠释“落叶”的飘零,突现出诗人心灵的忧郁与苦闷。“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述说”,不正应证这一理解吗?在这里诗人虽然是在倾述人生境遇的苦愁,但显然还十分理智,他没有直接现实地描述经历,而是借用比喻的手法独语似的娓娓道来。读者只有用情的潜入诗句的情境当中细细品味,才能感受到诗人情感苦楚的浓烈。 第四节诗猝然转折。一句“不要前行!”非常准确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与迫切心理。刚刚能够与恋人在爱情的温润天地里私语,陶醉,却突然间听到情人即刻将要起身离区的提醒,他如何不慌张?不急迫?当时就犹如一盆冷水泼到昏睡的壮汉一样,他下意识的猛然跳起张开双臂拦住门口,激动而痛切,“不要前行!”之后劝说道“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 然而再怎么苦劝终究挽留不住恋人远行的心。诗人在绝望中只好作出妥协“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一起同行!--- ---当夜的浓黑遮住了我们,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道尽了诗人深深关切和浓浓爱意。不要害怕,不要迷茫,在夜的浓黑里你只要看着我的眼睛,便可以得到温暖,得到亮晰,得到前行的勇气和信心。假如说前面各诗节表达的情感尚有节制,那么这一节的诗句则是诗人感情最浓烈的直接倾泻,这里给人的共鸣更强烈,更魄心。 诗的最后一节明显的又在压抑着情感的激动,由激动冻缩为缓和,然后趋于无奈甚而绝望——“---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呵,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望着“年轻的神”就这样“无语而去”,一种挽留不住的无边悲情充塞心胸,随即化为虚虚悬浮的空寂。眼前新的伤感,新的苦痛,新的悲愁正在漫漠无际的扑面袭来,诗人只好呆立着在无边的绝望的煎熬中挣扎,口中喃喃自语“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 全诗借着凝练的语言,贴切的比喻,感伤的意境把一对恋人从相遇,相知到最后的相离全过程的感情波潮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让读者在短短的五节诗行中体验一次爱情的喜喜悲悲,感同身受一次感情波涛的洗礼,在快慰中品味伤感与悲愁。善于情景结合,托物言志以及丰富的艺术想象是这首诗最可借鉴地方。2023-07-24 09:04:051
何其芳《预言》最显著的特点
何其芳20世纪30年代的诗集《预言》,是远离现实苦于找不到出路的诗人青春心理戏剧的记录,是诗人在梦的轻波里徘徊飘忽而微渺的心灵语言。它在艺术上将晚唐五代诗词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进行了成功嫁接,从而焕发出朦胧婉约的迷人气象。2023-07-24 09:04:131
何其芳的资料
何其芳何其芳(1912年—1977年) 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成名作),诗集《预言》,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 中文名: 何其芳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 出生地: 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 出生日期: 1912年 逝世日期: 1977年 职业: 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 毕业院校: 北京大学哲学系 代表作品: 散文集《画梦录》,诗集《预言》,《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广阔》 目录 诗情爱恋 难得痴情汉 轶事典故 作品特点 思想 著作书目 诗歌《季候病》 《脚 步》 《慨 叹》 《欢 乐》 《秋天》赏析 贡献诗情爱恋 难得痴情汉 轶事典故 作品特点 思想 著作书目 诗歌 《季候病》 《脚 步》 《慨 叹》 《欢 乐》 《秋天》赏析 贡献展开 编辑本段诗情爱恋 生平 何其芳,原名何永芳。何其芳幼年时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 何其芳 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阅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何其芳大学期间在《现代》等杂志上发表诗歌和散文。1936年他与卞之琳、李广田的诗歌合集《汉园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画梦录》于1937年出版,并获得《大公报》文艺金奖。大学毕业后,何其芳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任教。 抗日战争爆发后,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继续写作诗歌、散文、杂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主要从事文学研究和评论,并长期参加文艺界的领导工作。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等职,并任文学研究所所长职务。 诗人,文学评论家。 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毕业。1938年夏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鲁艺文学系主任。 1944—1947年,两次被派到重庆,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工作。历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员、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 著有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等。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论〈红楼梦〉》、《关于写诗和读诗》、《文学艺术的春天》等。 1977年7月24日在北京逝世。 1957年在对胡风的政治运动中,措辞激烈,与胡风激烈交恶。最后,在文革中也不能幸存下来。 编辑本段难得痴情汉 何其芳的爱情诗,基于个人的喜怒哀乐又超越个人的喜怒哀乐, 何其芳 经过外界阻碍在形式上夭折的爱情,净化了他的情感层面,而唤发出对爱情本身的生命体验。爱情如一座高山,何其芳对爱情的追求,逾越了失落爱情的沟沟坎坎。他知道,看得见的爱情之光,他本人无法企及,但他仍然坚信,只要攀登,就会拉短与爱情之光的距离。基于此,他的爱情诗就有别于真实的爱情和理想的爱情,而介于真实倾向理想的层面之中。 要表达这种层面上的爱情,常规的构思和语言是不行的。何其芳在谈到自己写诗的过程中曾受过中国古代诗歌和西方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他最初喜欢冰心,泰戈尔等人的小诗,“用小诗的形式写他的天真的感触,他竟写了满满一小本”。后来,他自认为幼稚而烧掉了。稍后喜欢过闻一多、徐志摩等新月派诗人的作品,喜欢过戴望舒的诗歌,进而又钟爱梵乐希的名诗《水仙辞》和《水仙的片段》。法国象征派的诗歌与他自小受过的晚唐五代冶艳精致的词风熏陶,产生了共鸣,他在自办刊物《红沙碛》上的早期之作,就留下了这些探索的印迹。然而,何其芳是一个要求严格的诗人,讲求艺术的完美。他不断探索、追求、融化古今中外诗歌表现手法中,结合自己的个性、气质,形成了富有艺术魅力的独特诗风。正如方敬所说:“他的诗绝不属于任何中外诗派。他就是他自己,他的诗是他自己心灵的声音,他的诗是他生命的树上自己生长出来的绿叶。 属于“他自己”的“声音”,是他在对语言的独特锤炼上形成的独特的思维方式。“我喜欢那种锤炼,那种色彩的配合,那种镜花水月。我喜欢读一些唐人的绝句,那譬如一微笑,一挥手,纵然表达着意思但我欣赏的却是姿态,”“我自己的写作也带有这种倾向。我不是从一个概念的闪动去寻找它的形体,浮现在我心灵里原来就是一些颜色,一些图案。”为表现浮现在他心中的那些颜色和图案,诗人绞尽脑汁,费尽了心思。然而,他乐此不倦。曾如何其芳自己所说“我最大的快乐或酸辛在于一个崭新的文字建筑的完成或失败。”“我惊讶,玩味,而且沉迷于文字的彩色,图案,典故的组织,含义的幽深和丰富”。 何其芳早期之作,已注重文字的锤炼与典故的组合。《莺莺》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用桃花来象征青年男女的爱情并不鲜见,唐代诗人崔护已留下“人面桃花”的典故。何其芳则赋予这个老典故以全新意义:为情而死的女子是美丽的,更美丽的是这个传说本身。 何其芳眼中的爱情是“婴孩脸涡里的微笑”。“是传说里的王子的金冠”,“是田野间的少女的蓝布衫。”(《爱情》)消失了恋人的脚步“有如虚阁的悬琴,久失了亲切的手指,/黄昏风过,弦弦犹颤着昔日的声息,/又如白扬的落叶飘在无言的荒郊,/片片互递的叹息犹是树上的萧萧”。(《脚步》)欢乐的颜色“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欢乐的声音“像一声芦笛?还是从稷稷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欢乐》)银色的梦“如白鸽展开沐浴的双翅,/如素莲从水影里坠下的花瓣,/如从玻璃似的梧桐叶/流到积霜的瓦上的秋声。”(《月下》)诗人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变成一些有声有色的图案,具体可感的色彩。这些图案和色彩构成诗人思维运动形态的内核和外在表现。 何其芳“生来具有一双艺术家的眼睛,会把无色看成有色,无形看成有形,抽象看成具体。他那句形容儿童的话很可以来形容他自己:寂寞的小孩子常有美丽的想象”。何其芳自小生活在想象中,缺乏温情的家庭,养成了他在想象中释放自己孤寂的思维习惯。他在诗歌创作中,凭借想象的翅膀去思维,就超越了从概念去寻找意象的常规思维过程,浮动在他心中的本来就是一些想象中的意象,而这些意象本身因为脱却了概念,就必然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使人在这些熟悉的图案和色彩背后,去品味和思索隐藏的象征意义。我们读他的爱情诗,总会感受到他创造的意象所带来的独特感味,由于意象之间跳跃很大,意象本身的丰富性和兼容性,就使他的诗有晦涩之感。诚如李健吾所说:“一般人视为晦涩 何其芳 的,有时正相反,却是少数人的星光。”试看何其芳笔下的相思:“谁的流盼的黑睛像牧女的玲声,/呼唤着驯服的羊群,我可怜的心/”“过了春又过了夏,我在暗暗的憔悴,/迷漠地怀想着,不做声,也不流泪”。(《季侯病》)对恋人的怀想,赋予一件普通的罗衫:“襟上留着你嬉游时双浆打起的荷香,/袖间是你快乐的泪,慵困的口脂,/还有一枝月下锦葵花的影子/是在你合眼时偷偷映在脑前的。”(《罗衫怨》)爱情失落的惆怅是:“寂寞的砧声散满寒塘,/澄清的古波如被捣而轻颤。/我慵慵的手臂欲垂下了。/能从这金碧里拾起什么呢?”(《休洗红》)诗人眼中的一些图画和色彩变成了一个个奇特而含意浑邃的意象,意象的含义,则取决于读者对这些意象的理解。不同的读者所感悟的意象,自然是有差别的。因为意象本身具有丰富的蕴籍。既不同于汪静之们自然流露的天籁之声,又有别于那些一味地高唱或低吟的泛情之作。 在“用一系列实物、场景,一联串事件来表现某物特定的情感”(14)时,何其芳是独特的。他不是在现实里或书本中去寻找与自己爱情经历相对应的客观事物,而是凭借语词本身的锤炼去想象,去思维,在想象和思维中把自己的情感沉淀在一些看得见的场景,摸得着的物什以及具体可感的事件中,从而赋予这些“实物”、“场景”、“事件”以新的象征意义。这不仅仅大大推动了爱情诗现代化进程,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高峰,我们在陈敬客和舒婷的爱情诗中,也能感到何其芳“他自己”声音的回响。 编辑本段轶事典故 何其芳改名 现代著名诗人和文学理论家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国文老师将“ 何其芳 永”改为“其”,成为何其芳。这一字之改,使名字大放光彩,由一个十分俗气的名字,变成一个内涵隽永的美名。将“永”改为“其”名字起了两大变化:一是变九、名分档为连姓取名,扩大了名字的容量,丰富了名字的内涵;二是变三个实词为两实一虚,虚实相生,使名字充满了生机,跳荡着情感,升腾着热浪,具有感人的力量。何其芳-----多么芬芳,多么美好,多么令人陶醉啊!名字散发着诗意,洋溢着浪漫情怀,真是不可多得的佳名。何其芳不负重望,后来成为著名诗人和文学评论家,使“名副其实”,美名远播。 编辑本段作品特点 《秋天》选自何其芳早年创作的诗集《预言》(1931-1933)。它不像那个时期的诗人们那样爱用象征手法,写得神秘莫测,或爱寻味哲理,显示思想的深高厚重;也不像他向前拘守个人狭小天地,缠绵悱恻于男女私情,除了幽怨、苦思就是期待,而是难得地将视野投向乡野,投向普通人的活动场景,以观者的身份言身外他人之事,表现一派明朗纯净的诗意诗风。诗作采用直陈其事 何其芳 的写法,表面看来似乎简单、直白,缺少象征的奥义,实则意味情味既深且长。诗中透出那么一种氛围,那么一种神韵,这是最能勾住读者心魄的东西。 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 何其芳对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表现出执著的探求。在诗歌方面,他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在散文创作上,他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他的散文别具风格。 真正明显地表现出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变化,是在抗战开始,特别是到了延安以后。这时他渐离梦境,面对现实,诗文风格趋向朴实明朗。 六卷本《何其芳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录了何其芳的大部分创作和论著。 编辑本段思想 何其芳的学术贡献和治学精神,周扬曾作过这样的评价:“其芳同志在艺术上不断进行着新的追求和探索,在理论上也有自己的独立建树。其芳同志治学严谨,刻苦勤奋。他研究了我国古典诗歌、民歌、新诗在形式上的特点,根据现代汉语的客观规律,提出了建立现代格律诗的主张,并且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对诗歌的形式进行了新的探索。他关于我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提出了不少自己独到的见解,推动了我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发展。他不止一次地说过,做好古典文学研究工作,特别是总结那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不仅有助于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还可以丰富我国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 作为杰出的诗人,何其芳不仅写过许多深受读者欢迎,传诵很 何其芳 广的优美诗篇,而且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第一位系统地探索并建立了现代格律诗的理论体系的学者。早在1953年写的《关于写诗和读诗》的文章里,他就提出了现代格律诗的问题,把新诗区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主张建立现代格律诗。1954年,他专门写了《关于现代格律诗》的长篇论文,就建立现代格律诗的必要,现代格律诗的顿和押韵,现代格律诗不能采用五、七言体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又周详的论证与发挥。他提出,现代格律诗除了应该具备诗的一般特点外,以形式而论,还应每行有一定的顿数,可分三顿、四顿、五顿几种不同的句式。在长诗中,如有必要,顿数可以变化;同时要押大致相适的韵,不一定非要一韵到底,可以少到两行一换韵,四行一换韵。何其芳关于现代格律诗的理论主张,是在研究了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的传统,研究了“五四”以来新诗创作的实践经验,并借鉴了外国诗歌的形式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在何其芳看来,做学问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思想方法,是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具体学术研究领域的应用,他一再强调,学术研究方法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工作方法。在具体的研究对象上,何其芳非常重视占有和掌握资料,通过占有和掌握资料,尽可能详细和周密地了解课题的历史和现状。例如,前人有些什么重要的、值得重视的研究成果,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存在着哪些局限,以及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水平如何,难点何在,等等,他都要了解。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进行研究的着力点,最终获得创造性的实绩。以对屈原的研究为例,他讲,这并不是他非常熟悉的领域。为尽可能详细地占有资料,了解屈原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他阅读了能够找得到的古往今来的全部《楚辞》的注本,特别是文学所图书馆馆藏的屈赋注本。 何其芳认为,从事文学研究必须要有广博的学识,不仅要广博,而且要扎实。因此,他主张读好书,多读书。何其芳读书,有做批注的习惯,许多很重要的思想见解,就批在他自己的书上,它们大部分没有被系统地整理过。整理这些批语,不仅对于何其芳研究,就是对于更广的意义上的文学研究,也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从文化视野上来看,何其芳学术研究所关注的领域,也可以说涵盖了古今中外。在他留下来的学术遗产中,属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以1956年写的长达8万余字的《论〈红楼梦〉》为代表。在这篇论文中,他不仅对《红楼梦》作了全面的精细的思想分析和艺术分析,对其中一些主要的人物给予了准确的评价,对当时与以往红学研究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市民说”的问题,后四十回的真伪问题等,都经过缜密的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而且,通过对这部封建时代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式的作品的研究与评价,充分而全面地展示了何其芳的才情与学力、学风和品格。这篇论文可以视为何其芳文学研究的一个制高点,它代表了当时以及以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红楼梦》研究的最高水平,至今读来,仍不觉其陈旧,给人以艺术和生活的启发。 编辑本段著作书目 《汉园集》(诗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1936年,商务出版社 《画梦录》(散文集),1936年,文生出版社 《刻意集》(小说、戏剧等合集),1938年,文生出版社;增删本.1940年,文生出版社 《还乡日记》(散文集),1939年,良友出版社;又名《还乡杂记》,1943年,桂林工作社 《预言》(诗集),1945年,文生出版社;增删本,1957年,新文艺出版社 《夜歌》(诗集),1945年,诗文学社;增订本,1950年,文 何其芳 生出版社;增删本又名《夜歌和白天的歌》,1952年,人文出版社 《星火集》(散文集),1945年,群益出版社 《星火集续编》(散文集),1949年,群益出版社 《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1950年,海燕出版社 《西苑集》(论文集),1952年,人文出版社 《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1956年,作家出版社 《散文选集》,1957年,人文出版社 《诗歌欣赏》(论文集),1962年,作家出版社 《何其芳诗稿》,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 《何其芳选集》(1—3卷),1979年,四川人民出版社 《一个平常的故事》(散文集),1982年,百花出版社 《何其芳文集》(1—6),1982年—1984年,人文出版社 《何其芳诗文选读》,1986年,四川教育出版社 《何其芳散文选集》,1986年,百花出版社 《何其芳集》,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翻译书目: 《何其芳译诗稿》,1984年,外国文学出版社 被列入课本的书目: 《一夜的工作》,是表现周恩来总理的尽职尽责的美好品质的文章 《一夜的工作》被列入人教版六年级13课。 《生活是多么广阔》,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热爱与追求 《生活是多么广阔》被列入人教版六年级综合复习的第2课。2023-07-24 09:04:226
何其芳简介
何其芳(1912.2.5-1977.7.24)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今重庆市万州)人。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料,曾发表新诗。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在京、沪的《现代》、《文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其诗收入与卞之琳、李广田合集的《汉园集》。散文集《画梦录》以绚丽的文采表现象征的诗意,创造出独立的抒情散文体,因而获1936年《大公报》的文艺奖金。1935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执教。在现实影响下创作的《还乡杂记》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和成都任教员,创办《工作》半月刊,发表了《成都,让我把你摇醒》等诗文。1938年与944年后两次被派往重庆,进行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写下不少散文、杂文和评论文章。1948年调中央马列学院。从1953年起,长期领导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并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主要致力于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的组织工作,论著有《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等。著作书目:《汉园集》(诗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1936,商务《画梦录》(散文集)1936,文生《刻意集》(小说、戏剧等合集)1938,文生;增删本.1940,文生《还乡日记》(散文集)1939,良友;又名《还乡杂记》,1943,桂林工作社《预言》(诗集)1945,文生;增删本,1957,新文艺《夜歌》(诗集)1945,诗文学社;增订本,1950,文生;增删本又名《夜歌和白天的歌》,1952,人文《星火集》(散文集)1945,群益《星火集续编》(散文集)1949,群益《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1950,海燕《西苑集》(论文集)1952,人文《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1956,作家《散文选集》1957,人文《诗歌欣赏》(论文集)1962,作家《何其芳诗稿》1979,上海文艺《何其芳选集》(1—3卷)1979,四川人民《一个平常的故事》(散文集)1982,百花《何其芳文集》(1—6)1982—1984,人文《何其芳诗文选读》1986,四川教育出版社《何其芳散文选集》1986,百花翻译书目:《何其芳译诗稿》1984,外国文学出版社【年代】:现当代【作者】:何其芳【作品】:花环如果嫌多可以删掉一点2023-07-24 09:04:405
秋天 何其芳 全文解读
本文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姿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全诗通过描写幽谷、农家、渔船、牧羊女,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营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秋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拓展资料:本文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姿的乡村秋景图。诗不长,只有三节,却将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皆收笔下。这是栖息在农家的秋天,是游戏在渔船上的秋天,是梦寐在牧羊女眼里的秋天,是充满诗意的秋天。全诗通过描写幽谷、农家、渔船、牧羊女,描绘了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营造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秋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2023-07-24 09:04:594
何其芳主要作品有哪些
何其芳著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星火集》、《星火集续编》、《还乡杂记》、《画梦录》。何其芳著有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论红楼梦》、《文学艺术的春天》、《关于写诗和读诗》、《何其芳诗稿》、《何其芳译诗稿》等。代表作:《生活是多么广阔》此诗主要是启发年轻人去发掘人生的宝藏,并勉励他们将寻常的生活与伟大的目标结合起来,以坚实的劳动去接近美好的未来,表现了诗人在新的理想照耀下对生活、对人生意义的全新的理解和感受。全诗格调明朗开阔,不注重押韵,以朴素流利的口语形成节奏,富有朝气,迸射出对新生活热切希望的火花,有力地传达了热烈丰富的内在希望,令人感到真切。《汉园集》是1936年出版的三位青年诗人的合集,内收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集》、卞之琳的《数行集》,收何其芳诗作十七首,李广田诗作十七首,卞之琳诗作三十四首。何诗多吟咏爱情和自然,格调宁静而柔美;李诗多表现生活中的静态美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朴实淳厚;卞诗或展现旧北京城的生活情景,或抒写人生的孤寂,风格凝练含蓄他们沿着戴望舒开辟的诗歌道路继续摸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更加注重将东、西方诗学融合的新一代诗人。《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何其芳创作的一首广为流传的抒情诗,写于1941年,收录在1983年《何其芳文集》第一卷上。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为少男少女们歌唱”,表达了自己渴望年轻的心情,对新生力量给予了由衷赞美。扩展资料:何其芳(1912—1977)著名文艺理论家、诗人、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文学所的“老人”当中,流传着不少关于何其芳的故事,这些文学所的老人是如此的热衷于讲述何其芳,由不得所里的一干新人也竖起毕恭毕敬的耳朵;等到这班新人自己也成了老人,他们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讲述——就这样,何其芳的故事在文学所一代一代流传下来。何其芳本人嗜书如命,据他自己的说法是“一生难改是书癖,百事无成徒赋诗”(《忆昔》),“喜看图书陈四壁,早知粪土古诸侯”(《偶成》),即使“大泽名山空入梦”,也要“薄衣菲食为收书”(《自嘲》)。当年的何其芳家住东单,离王府井不远,那时王府井的东安市场还没有改造,旧书店鳞次栉比,据说每到礼拜日,何其芳就去逛旧东安市场的书肆,天黑时才拉上满满一平板车的书回家。家父说,何其芳晚年“患了心脏病以后,还每每从书店里用拐杖背回一捆捆书”。我不知道何其芳当年拉回、背回的那一车车书、一捆捆书当中有多少是给自己买的,有多少是给文学所采购的?而且这一车车、一捆捆的书里面有没有宝卷等民间唱本?但我猜想,何其芳不会每个星期天都有空闲去逛书店。文学所没有人对何其芳拟定的评职称决议案持有异议,因为,没有人不信赖何其芳的学术判断力,也没有人怀疑何其芳会不公正。何其芳给所有的研究人员定了职称,唯独没有给自己定职称,他认为自己是所长做的是行政工作,不应该再享受职称的待遇。在文学所的传说中,那一次是文学所历史上最没有争议也没有留下任何遗憾的一次职称评定,自那以后直到今天,何其芳一直是文学所人心目中公正与权威的化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何其芳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大家何其芳:一生难改是书癖百事无成徒赋诗2023-07-24 09:06:051
求何其芳主要经历!
何其芳(1912年—1977年)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成名作),诗集《预言》,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 查看精彩图册中文名:何其芳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出生日期:1912年逝世日期:1977年职业: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毕业院校:北京大学哲学系代表作品:散文集《画梦录》,诗集《预言》,《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广阔》2023-07-24 09:06:181
何其芳的资料
http://www.white-collar.net/01-author/h/10-he_qifang/he_qifang.htm何其芳(1912.2.5-1977.7.24)原名何永芳,四川万县人。1929年考入上海中国公学预料,曾发表新诗。1931年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开始在京、沪的《现代》、《文学季刊》等刊物上发表作品。其诗收入与卞之琳、李广田合集的《汉园集》。散文集《画梦录》以绚丽的文采表现象征的诗意,创造出独立的抒情散文体,因而获1936年《大公报》的文艺奖金。1935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天津南开中学和山东莱阳乡村师范学校执教。在现实影响下创作的《还乡杂记》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和成都任教员,创办《工作》半月刊,发表了《成都,让我把你摇醒》等诗文。1938年与沙丁、卞之琳一起奔赴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工作,这期间有诗集《夜歌》,散文集《星火集》。1944年后两次被派往重庆,进行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任《新华日报》社副社长等职,写下不少散文、杂文和评论文章。1948年调中央马列学院。从1953年起,长期领导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并任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主要致力于文学评论和文学研究的组织工作,论著有《关于现实主义》、《西苑集》、《关于写诗和读诗》等。著作书目:《汉园集》(诗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1936,商务《画梦录》(散文集)1936,文生《刻意集》(小说、戏剧等合集)1938,文生;增删本.1940,文生《还乡日记》(散文集)1939,良友;又名《还乡杂记》,1943,桂林工作社《预言》(诗集)1945,文生;增删本,1957,新文艺《夜歌》(诗集)1945,诗文学社;增订本,1950,文生;增删本又名《夜歌和白天的歌》,1952,人文《星火集》(散文集)1945,群益《星火集续编》(散文集)1949,群益《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1950,海燕《西苑集》(论文集)1952,人文《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1956,作家《散文选集》1957,人文《诗歌欣赏》(论文集)1962,作家《何其芳诗稿》1979,上海文艺《何其芳选集》(1—3卷)1979,四川人民《一个平常的故事》(散文集)1982,百花《何其芳文集》(1—6)1982—1984,人文《何其芳诗文选读》1986,四川教育出版社《何其芳散文选集》1986,百花翻译书目:《何其芳译诗稿》1984,外国文学出版社========================何其芳(1912—1977)著名文艺理论家、诗人、作家。曾任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所长,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何其芳原名何永芳,生于四川万县割草坝。1930年以优异成绩同时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二校。先入清华外文系,后离开。1931年秋,入北大哲学系。1935年北大毕业后,何其芳先后任教于天津南开中学、山东莱阳乡村师范、成都联合中学。1938年8月,辗转奔赴延安,被安排到鲁迅艺术学院工作。1942年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1949年参加筹办并出席第一次文代会。1953年奉调创建文学研究所(原属北大,1956年改为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后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历任领导小组组长、副所长、所长、一级研究员。他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文学评论》主编、《人民文学》和《文艺报》编委。何其芳的学术贡献和治学精神,周扬曾作过这样的评价:“其芳同志在艺术上不断进行着新的追求和探索,在理论上也有自己的独立建树。其芳同志治学严谨,刻苦勤奋。他研究了我国古典诗歌、民歌、新诗在形式上的特点,根据现代汉语的客观规律,提出了建立现代格律诗的主张,并且在自己的创作实践中,对诗歌的形式进行了新的探索。他关于我国古典文学的研究,提出了不少自己独到的见解,推动了我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发展。他不止一次地说过,做好古典文学研究工作,特别是总结那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不仅有助于社会主义文学的发展,还可以丰富我国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作为杰出的诗人,何其芳不仅写过许多深受读者欢迎,传诵很广的优美诗篇,而且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第一位系统地探索并建立了现代格律诗的理论体系的学者。早在1953年写的《关于写诗和读诗》的文章里,他就提出了现代格律诗的问题,把新诗区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主张建立现代格律诗。1954年,他专门写了《关于现代格律诗》的长篇论文,就建立现代格律诗的必要,现代格律诗的顿和押韵,现代格律诗不能采用五、七言体等问题,进行了系统而又周详的论证与发挥。他提出,现代格律诗除了应该具备诗的一般特点外,以形式而论,还应每行有一定的顿数,可分三顿、四顿、五顿几种不同的句式。在长诗中,如有必要,顿数可以变化;同时要押大致相适的韵,不一定非要一韵到底,可以少到两行一换韵,四行一换韵。何其芳关于现代格律诗的理论主张,是在研究了中国古典诗歌和民歌的传统,研究了“五四”以来新诗创作的实践经验,并借鉴了外国诗歌的形式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何其芳看来,做学问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在本质上是一种思想方法,是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具体学术研究领域的应用,他一再强调,学术研究方法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工作方法。在具体的研究对象上,何其芳非常重视占有和掌握资料,通过占有和掌握资料,尽可能详细和周密地了解课题的历史和现状。例如,前人有些什么重要的、值得重视的研究成果,有哪些值得借鉴之处,存在着哪些局限,以及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水平如何,难点何在,等等,他都要了解。他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自己进行研究的着力点,最终获得创造性的实绩。以对屈原的研究为例,他讲,这并不是他非常熟悉的领域。为尽可能详细地占有资料,了解屈原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他阅读了能够找得到的古往今来的全部《楚辞》的注本,特别是文学所图书馆馆藏的屈赋注本。何其芳认为,从事文学研究必须要有广博的学识,不仅要广博,而且要扎实。因此,他主张读好书,多读书。何其芳读书,有做批语的习惯,许多很重要的思想见解,就批在他自己的书上,它们大部分没有被系统地整理过。整理这些批语,不仅对于何其芳研究,就是对于更广的意义上的文学研究,也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从文化视野上来看,何其芳学术研究所关注的领域,也可以说涵盖了古今中外。在他留下来的学术遗产中,属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以1956年写的长达8万余字的《论〈红楼梦〉》为代表。在这篇论文中,他不仅对《红楼梦》作了全面的精细的思想分析和艺术分析,对其中一些主要的人物给予了准确的评价,对当时与以往红学研究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如“市民说”的问题,后四十回的真伪问题等,都经过缜密的研究,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而且,通过对这部封建时代社会生活百科全书式的作品的研究与评价,充分而全面地展示了何其芳的才情与学力、学风和品格。这篇论文可以视为何其芳文学研究的一个制高点,它代表了当时以及以后相当一段时间内《红楼梦》研究的最高水平,至今读来,仍不觉其陈旧,给人以艺术的和生活的启发。http://www.booker.com.cn/gb/paper23/2/class002300001/hwz6494.htm来源:《光明日报》2023-07-24 09:06:275
何其芳的预言怎样朗诵
因为这是何其芳19岁在北大校园里遇到了一位让他砰然心动的女孩时写的,所以读的时候既要有一点哀伤又要比较轻快,要有年轻人的活力;既要有些许无奈也要不乏积极向上的心态,要有心中还有无限希冀的感觉;这首诗语言很美,所以要读出温婉唯美的语音语调;朗诵时节奏要停顿有度,句与句之间不要停顿过长~2023-07-24 09:06:452
何其芳 预言 中 年轻的神 指的是
预言》首节如同一支充满柔情的小夜曲,把读者带进一个梦幻般的宁静、温馨、美丽的爱情世界里,引领我们进入诗人美好静谧的梦境。“渐近的足音”暗示着诗人即将和幻想中的“年轻的神”相遇,满怀欣喜之情,可以想象那位神灵的飘忽、美丽,听见她“银铃的歌声”。“年轻的神”可能是诗人梦中的爱人,亦或就是爱神。渴望已久的日子终于来临的心情,幻想中年轻的神突然莅临现实世界正处于青春期少男的身边,少男又惊又喜,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一阵欣喜,一阵心跳。年轻的神是这样美丽、温柔、飘逸,轻盈的脚步如同夜的叹息,银铃般美妙的歌声又似乎熟悉。这里,幻想世界中的神同现实生活中的心上人融为一体,迷离、恍惚,仿佛置身梦幻世界。第二节诗人描绘了“年轻的神”生活的地方,那里是诗人梦中的天国,诗人由青春女神的仪态、绰约风姿肯定她来自美丽温郁的南方:那里有美丽的月色与日光,习习春风吹开百花,多情的燕子痴恋着绿杨。这个梦中的天国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只能使诗人留下美妙而又朦胧的记忆:“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第三、四、五节写他对“年轻的神”隆重地接待,热烈地倾诉,恳切地挽留,谆谆地告诫,缠绵地依恋,并把她引为知己。当她要执意前往时,他又表示愿与她结伴同行,用忘倦的歌,温暖的手,明亮的眼睛给年轻的神以温暖,以安慰,以勇气和亮光。至此,诗人已将预言中的神人格化了。诗人愿意陪伴她一路同行,“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诗人在最后一节委婉幽怨地诉说了自己的怅惘和眷恋。这一切只是徒劳,她如行云,如轻风,如流水般终于弃他而去了。神悄然而至又悄然而去,空留下无穷的眷恋与惆怅。《预言》真实地记录了诗人对爱情由渴望、欣喜到惆怅的心路历程。年轻的神是诗人心中的青春偶像,是爱与美之神。据诗人自述,他在19岁那年的夏天,曾经受到一次爱情风暴的袭击,“最后给我留下一片凄清又艳丽的秋光”(《梦中的路》)。这首诗就是诗人经历了爱情风暴后从心灵里流出的真纯的清泉,它倾吐了“幼稚的欢欣,幼稚的苦闷”。这首诗在构思上十分精致,一个序曲,一个尾声与中间的四个乐章组合成一首优美的梦幻交响曲。中间的四个乐章既有相对的独立性,又同首尾两章有着内在的联系,开头意外的惊喜与末尾无尽的惆怅自然呼应,留下余韵无穷。问题探究一、“年轻的神”是什么的化身与象征?《预言》运用了女性特征的象征性意象,描绘了一位来自“温郁的南方”,有着“银铃的歌声”的“年轻的神”。《预言》中把爱情拟为“年轻的神”,“我”热切地盼望她来临表露爱恋,可她却“无语而来”又“无语而去”,消失了骄傲的足音,空留下“我”之感叹与失望。这种爱尽管略显飘渺,却也是一首真挚炽热的向往的梦之歌。这首诗要表达的显然不仅仅是对爱情的留恋,更深一层说,诗人是在通过这一与爱情失之交臂、得而复失的故事,传达一种对于流逝的青春与时间的惆怅和思考。在这个意义上,“年轻的神”又象征着必将到来又定会离去的青春。终于,青春的足音走近又消失,时间的脚步“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只给他人留下一点点“空寥的回声”。二、诗人赋予“预言”怎样特殊的意义?“预言”出现在首节“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和末节“啊,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通过问句质疑的方式,使“预言”传达了诗歌更为深刻、更具哲学意味的主题。那就是对人生的“得与失”“取与舍”“蛊惑与抗拒”之间的抉择。在“留下的悲哀”与“失悔的美丽”之间对时间和生命做出的思考。这种抽象的哲思取用了一个幻美的神话故事的外在形式。何其芳在北大读的是哲学专业,但他对于人生终极问题思考的兴趣却没有消失,而是通过文学形象和诗歌语言的形式做出了独特的、更为诗性与感性的传达,这本身就是他在艺术上的鲜明特征和独特贡献。三、诗人说自己的创作追求:“我喜欢那种锤炼,那种色彩的配合,那种镜花水月。”(《梦中道路》)怎样理解这种“镜花水月”?在这首诗中有所体现吗?这种“镜花水月”风格首先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以及意境意象的创造上,表现出鲜明的“非现实”特性。在情绪心态及感觉方式上,体现为强烈的梦幻冥想色彩。在诗歌传达方式与艺术效果上,形成极为独特的虚幻迷离的风格特征。也就是说,凭借一个闪念去展开联想,把捉住记忆里的一个个印象,再把它们有机地组合起来。读完全诗,意念总不能明确起来,也许是诗人内心涌起一种灵感,也许是对人生的一种宝贵体验,得到神佑的一刹那的显像。诗人并无意于让“神”明确起来,只是真实传达了人与神灵相遇的那美好而易逝的瞬间。比如,在这首诗中,“年轻的神”未谋面时,幻想“年轻的神”有着“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经过时的“疲劳的奔波”,将离开时“空寥的回声”。走时却是像“静穆的微风”一样飘过的“骄傲的足音”。通过对足音的具体化感觉来烘托成一个流动的意象世界。2023-07-24 09:06:521
何其芳《预言》一诗如何体现诗歌的节奏感
何其芳喜欢在回忆和梦幻中寻找美。他的诗总是在淡淡的哀怨中透出一些欢快的色彩。诗中没有着意刻画“年轻的神”的形象,作者捕捉的是“一些在刹那间闪出金光的”心灵的语言,“省略去那些从意象到意象之间的链锁”,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的天地,使诗有一种宁静、柔婉的朦胧美。 这首诗的语言富于音乐性,六行大体押韵,每行的节顿又大体相等,读起来使人产生平和愉快的感觉。诗句本身的节奏又和情绪的抑扬顿挫相协调,从而产生了拨动心弦的音乐效果。正因为如此,这首诗发表后,在读者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受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许多人将它背得滚瓜烂熟,时常吟诵。直到今天,这首诗仍然散发着动人的魅力。2023-07-24 09:06:591
请问何其芳的预言要怎么朗读?好的话我会给加分
预言既是未知,当然得用满含“期待”的语气而又“急切”的口吻;它所诉的乃是一个对年轻的神(是她或他)的期待,第一节显然是忐忑不安的;于是往下,第二节,讲诉年轻的神带来的遐想,此段是温馨的,譬如这句“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暖我似乎记得 又似乎遗忘”,仿佛坠入梦乡的恬美;第三节,讲的是年轻的神似乎并未停下脚步,自然是“挽留”而未得的“怅惘”;第四节,转而为年轻的神的前路担忧,这里也该有不能留下她(他)的失望、深深的担忧;第五节,既然不能留下她(他),索性追随,应是无奈的商量语气;第六节,年轻的神已经不可挽留,徒留下朔风萧索,渺渺昏黄,自是“惆怅”“惋惜”,又有“淡淡的希冀”。最喜欢此诗,希望能来得及帮你,原诗各句怎么读法我就不列了2023-07-24 09:07:081
何其芳的《预言》中的温郁的南方象征什么
你一定来自那温郁的南方!告诉我那里的月色,那里的日光!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燕子和绿杨都是南方的气候特征的表现。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纹,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着,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口声。“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着,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这也是南方的环境特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2023-07-24 09:07:171
何其芳的《预言》的主持人串词怎么写?
这一个心动的日子终于来临,预言的女神正在走进,请欣赏*年纪*班诗歌朗诵《预言》2023-07-24 09:07:271
何其芳主要作品有哪些
著作书目: 《汉园集》(诗集)与卞之琳、李广田合著,1936,商务 《画梦录》(散文集)1936,文生 《刻意集》(小说、戏剧等合集)1938,文生;增删本.1940,文生 《还乡日记》(散文集)1939,良友;又名《还乡杂记》,1943,桂林工作社 《预言》(诗集)1945,文生;增删本,1957,新文艺 《夜歌》(诗集)1945,诗文学社;增订本,1950,文生;增删本又名《夜歌 和白天的歌》,1952,人文 《星火集》(散文集)1945,群益 《星火集续编》(散文集)1949,群益 《关于现实主义》(论文集)1950,海燕 《西苑集》(论文集)1952,人文 《关于写诗和读诗》(论文集)1956,作家 《散文选集》1957,人文 《诗歌欣赏》(论文集)1962,作家 《何其芳诗稿》1979,上海文艺 《何其芳选集》(1—3卷)1979,四川人民 《一个平常的故事》(散文集)1982,百花 《何其芳文集》(1—6)1982—1984,人文 《何其芳诗文选读》1986,四川教育出版社 《何其芳散文选集》1986,百花 翻译书目: 《何其芳译诗稿》1984,外国文学出版社2023-07-24 09:07:353
为什么说何其芳的《预言》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回声女神和美少年的故事?有没有直接的证明?
预言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 如果是这首诗的话应该是没有关系,《预言》写于1931年秋,受瓦雷里长诗《年轻的命运女神》的影响。 诗里是期待年轻的神,而回声女神和美少年的故事是神爱上了人,神也不是年轻的神,回声女神原本就是神,只不过是山泽女神。2023-07-24 09:07:542
何其方的代表作有?
代表作有诗集《汉园集》、《预言》;散文《画梦录》、《还乡日记》、《星火集》 。何其芳,1912年2月5日生于重庆万州,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同年,发表作品《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7年7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5岁。扩展资料:代表作介绍:1、汉园集《汉园集》是1936年出版的三位青年诗人的合集,内收何其芳的《燕泥集》、李广田的《行云集》、卞之琳的《数行集》,收何其芳诗作十七首,李广田诗作十七首,卞之琳诗作三十四首。何诗多吟咏爱情和自然,格调宁静而柔美;李诗多表现生活中的静态美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朴实淳厚;卞诗或展现旧北京城的生活情景,或抒写人生的孤寂,风格凝练含蓄他们沿着戴望舒开辟的诗歌道路继续摸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是更加注重将东、西方诗学融合的新一代诗人。2、预言《预言》是现代诗人何其芳1931年秋创作的一首诗,后收入《汉园集》,是其中题为《燕泥集》的首篇。1945年诗人出版了自己的第一个诗集,又收入这首诗,并且以此诗作为集子的名称。该诗是一首抒情诗,全诗共分六节。诗人将“年轻的神”作为全诗的线索,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情感。诗歌按照“期待年轻神的来临——为她所吸引——表达自己的爱慕——劝她不要离开——努力挽留——年轻的神走后,诗人遗憾感叹”的顺序,表达诗人真实的内心。这首诗语言充满激情和幻想,情调婉转,深沉哀伤,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何其芳2023-07-24 09:08:023
预言的主题是什么
是诗人对已经过往的爱情的眷念与回想。根据查询中国诗词网显示,预言是现代诗人何其芳于1931年秋创作的一首抒情诗,主题是诗人对已经过往的爱情的眷念与回想,抒写了诗人一段珍贵的感情经历。预言全诗6节,这首诗语言充满激情和幻想,情调婉转,深沉哀伤,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2023-07-24 09:08:151
著名诗作《预言》中一句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的纠缠着这句诗该如何读?
《预言》何其芳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馨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请停下来,停下你疲劳的奔波,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4坐!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抬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纹,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着,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一定要走吗,等我和你同行我的脚知道每一条平安的路径,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呵,你终于如预言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剖析与提醒:《预言》是作者的成名作,那时候作家オ十九岁。1930年,何其芳报考了清华英语系,但没多久因没有普通高中学历而被院校辞退。失学期内,他还经历了一次“无期待的恋情”,何其芳被失学与失恋了的双向痛楚难熬着,直至1931年秋季他才被北大破格录用而就在这里年秋季,日本国侵略军生产制造了骇人听闻的“九八”事情,何其芳不太可能不遭受局势的危害。因而,这首诗也是时期的气积和本人的气积二种心态酿出的果子。 这首诗设计构思十分精美,语言凝炼,形容切合,一个序曲、一个序幕与正中间的四个协奏曲组成一首幽美的美好协奏曲。正中间的四个协奏曲具有相对性的自觉性,又同头尾二节拥有本质的联络,开始意外之喜与未尾无穷的寂寥当然映衬,留有余韵无限。朗读起来,节奏性强,颇具节奏感,宛如小夜曲一样满带柔情似水的节奏。开始:大家就被作者引进一种童话般静寂而幸福的人生境界。作家盼望已久的时刻早已来临,仙侠世界中年青的神和现实世界中年青的人贴近了。在朗通时,语言应在温和亲近的另外,主要表现出迫不及待的希望和满怀欣喜的心情。 第二、3、4节写他对“年青的神”庄重地招待,热情地倾吐,恳切地挽回,谆谆地告诚,偷欢地依赖,并把她引为知心。语言应颇具想像力与品牌形象感,读取作家本质感情与用心去感受的体会,颇具目标感。作家在最终一节婉转忧怨地述说了自身的怆然和眷念。这一切仅仅徒劳无功,她如行云,如如微风,如水流般总算奔他而去。 朗读时本质感情应由兴奋变化为缓解,随后趋向无可奈何甚而失落。最后一句“你总算如推测中常说的无奈而成,无奈而来到吗,年青的神?”应读取在失落的难2023-07-24 09:08:231
何其芳的诗
何其芳的诗 1、《预言》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呵,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本是林叶和夜风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青的神? 你一定来自那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里的月色,那里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你疲劳的奔波, 进来,这里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纹, 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着,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口声。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脚步知道每一条熟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呵,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青的神? 1931年秋天 2、《脚步》 你的脚步常低响在我的记忆中, 在我深思的心上踏起甜蜜的凄动, 有如虚阁悬琴,久失去了亲切的手指, 黄昏风过,弦弦犹颤着昔日的声息, 又如白杨的落叶飘在屋檐的荒郊, 片片互递的叹息犹是树上的萧萧。 呵,那是江南的秋夜! 深秋正梦得酣熟, 而又清澈,脆薄,如不胜你低抑之脚步! 你是怎样悄悄地扶上曲折的阑干, 怎样轻捷地跑来,楼上一灯守着夜寒, 带着幼稚的欢欣给我一张稿纸, 喊着你的新词, 那第一夜你知道我写诗! 3、《休洗红》 寂寞的砧声撒满寒塘, 澄清的古波如被捣而轻颤。 我慵慵的手臂欲垂下了。 能从这金碧里拾起什么呢? 春的踪迹,欢笑的影子, 在罗衣的退色里无声偷逝。 频浣洗于日光与风雨, 粉红的梦不一样浅退吗? 我杵我石,冷的秋光来了。 它的足濯在冰样的水里, 而又践履着板桥上的白霜。 我的影子照得打寒噤了。 4、《夏夜》 在六月槐花的微风里新沐过了, 你的鬓发流滴着凉滑的幽芬。 圆圆的绿阴作我们的天空, 你美目里有明星的微笑。 菊花悄睡在翠叶的梦间, 它淡香的呼吸如流萤的金翅 飞在湖畔,飞在迷离的草际, 扑到你裙衣轻覆着的膝头。 你柔柔的手臂如繁实的葡萄藤 围上我的颈,和着红熟的甜的私语。 你说你听见了我胸间的颤跳。 如树根在热的夏夜里震动泥土? 是的,一株新的奇树生长在我心里了, 且快在我的唇上开出红色的花。 5、《赠人》 你青春的声音使我悲哀。 我嫉妒它如流水声睡在绿草里, 如群星坠落到秋天的湖滨, 更忌妒它产生从你圆滑的嘴唇。 你这颗有着成熟的香味的红色果实 不知将被啮于谁的幸福的嘴。 对于梦里的一枝花, 或者一角衣裳的爱恋是无希望的。 无希望的爱恋是温柔的。 我害着更温柔的怀念病, 自从你遗下明珠似的声音, 触惊到我忧郁的思想。 6、《再赠》 你裸露的双臂引起我 想念你家乡的海水, 那曾浴过你浅油黑的肤色, 和你更黑的发更黑的眼珠。 你如花一样无顾忌地开着, 南方的少女,我替你忧愁。 忧愁着你的骄矜,你的青春, 且替你度着迁谪的岁月。 蹁跹在这寒冷的地带, 你不知忧愁的裁子, 你愿意飞入我的梦里吗, 我梦里也也是一片黄色的尘土? 7、《慨叹》 我是丧失了多少清晨露珠的新鲜? 多少夜星空的静寂滴下绿阴的树间? 春与夏的笑语?花与叶的欢欣? 二十年华待唱出的青春的歌声? 我饮着不幸的爱情给我的苦泪, 日夜等待熟悉的梦来覆着我睡, 不管外面的呼唤草一样青青蔓延, 手指一样敲到我紧闭的门前。 如今我悼惜我丧失了的年华, 悼惜它如死在青条上的未开的花。 爱情虽在痛苦里结了红色的果实, 我知道最易落掉,最难捡拾。 8、《欢乐》 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 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 欢乐是什么声音?像一声芦笛? 还是从稷稷的松声到潺潺的流水? 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温情的手? 可看见的,如亮着爱怜的眼光?。 会不会使心灵微微地颤抖, 而且静静地流泪,如同悲伤? 欢乐是怎样来的?从什么地方? 萤火虫一样飞在朦胧的树阴? 香气一样散自蔷薇的花瓣上? 它来时脚上响不响着铃声? 对于欢乐,我的心是盲人的目, 但它是不是可爱的,如我的忧郁? 9、《罗衫》 我是,曾装饰过你一夏季的罗衫, 如今柔柔地折叠着,和着幽怨。 襟上留着你促游时双桨打起的荷香, 袖间是你欢乐时的眼泪,慵困时的口脂 还有一枝月下锦葵花的影子 是在你合眼时偷偷映到胸前的。 眉眉,当秋天暖暖的阳光照进你房里, 你不打开衣箱,检点你昔日的衣裳吗? 我想再听你的声音。再向我说 日子又快要渐渐地暖和。 我将忘记快来的是冰与雪的冬天, 永远不信你甜蜜的声音是欺骗。 今宵准有银色的梦了, 如白鸽展开沐浴的双翅, 如素莲从水影里坠下的花瓣, 如从琉璃似的梧桐叶 流到积霜的瓦上的秋声。 但眉眉,你那里也有这银色的月波吗? 即有,怕也结成玲珑的冰了。 梦纵如一只顺风的船, 能驶到冻结的夜里去吗? 11、《黎明》 山谷中有雾。草上有露。 黎明开放着像花朵。 工人们打石头的声音 是如此打动了我的心, 我说,劳作最好的象徵是建筑 我们在地上看见了房屋, 我们可以搬进去居住。 呵,你们打石头的,砍树的,筑墙的,盖屋顶的, 我的心和你们的心是如此密切地相通, 我们像是在为着同一的建筑出力气的弟兄。 我无声地写出这个短歌献给你们, 献给所有一醒来就离开床, 一起来就开始劳作的人, 献给我们的被号声叫起来早操的兵士 我们的被钟声叫起来自习的学生, 我们的被鸡声叫到地里去的农夫。 12、《声音》 鱼没有声音。蟋蟀以翅长鸣。 人类的祖先直立行走后 还应庆幸能以呼喊和歌唱 吐出塞满咽喉的悲欢, 如红色的火焰能使他们温暖, 当他们在寒冷的森林中夜宴, 手掌上染着兽血 或者紧握着石斧,石剑。 但是谁制造出精巧的弓关, 射中了一只驯鹿 又转身来射他兄弟的头额? 于是有了十层洋楼高的巨炮 威胁着天空的和平, 轧轧的铁翅间激下火种 能烧毁一切城市的骨骼:钢铁和水门汀 不幸在人工制造的死亡的面前, 人类丧失了声音 像鱼 在黑色的网里。 当长长的阵亡者的名单继续传来, 后死者仍默默地在粮食恐慌中 找寻一片马铃薯,一个鸡蛋。 而那几个发狂的赌徒也是默默地 用他们肥大而白的手指 以人类的命运为孤注 压在结果全输的点子间。 13、《秋天》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柏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14、《河》 我散步时的侣伴,我的河, 你在歌唱着什麽? 我这是多麽无意识的话呵。 但是我知道没有水的地方就是沙漠。 你从我们居住的小市镇流过。 我们在你的水里洗衣服洗脚。 我们在沈默的群山中间听着你 像听着大地的脉搏。 我爱人的歌,也爱自然的歌, 我知道没有声音的地方就是寂寞。 15、《圆月夜》 圆月散下银色的平静, 浸着青草的根如寒冷的水。 睡莲从梦里展开它处女的心, 羞涩的花瓣尖如被吻而红了。 夏夜的花蚊是不寐的, 它的双翅如粘满花蜜的黄蜂的足 窃带我们的私语去告诉芦苇。 说啊,是什么哀怨,什么寒冷摇撼, 你的心,如林叶颤抖于月光的摩抚, 摇坠了你眼里纯洁的珍珠,悲伤的露? 你的声音柔美如天使雪白之手臂 触着每秒光阴都成了黄金。 你以为我是一个残忍的爱人吗? 若我的胸怀如蓝色海波一样柔媚, 枕你有海藻气息的头于我的心脉上。 它的颤跳如鱼嘴里吐出的珠沫, 一串银圈作眠歌之回旋。 迷人的梦已栖止在你的眉尖。 你的眼如含苞未放的并蒂二月兰, 蕴藏着神秘的夜之香麝。 你听见金色的星殒在林间吗? 是黄熟的槐花离开了解放的枝头。 你感到一片绿阴压上你的发际吗? 是从密叶间滑下的微风。 玲珑的栏干的影子已移到我们脚边了。 你沉默的朱唇期待的是什么回答? 是无声的落花一样的吻? 李清照 满庭芳 《满庭芳》 作者:李清照 原文: 小阁藏春,闲窗销昼, 画堂无限深幽。 篆香烧尽,日影下帘钩。 手种江梅更好, 又何必、临水登楼? 无人到,寂寥恰似、何逊在杨州。 从来,如韵胜,难堪雨藉, 不耐风揉。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 莫恨香消玉减, 须信道、扫迹难留。 难言处,良窗淡月,疏影尚风流。 注释: 1、篆香:一种印有篆文的熏香。 2、帘钩:挂帘的钩子。 3、寂寥:寂静、空旷。 4、浑似:简直像。 5、何逊在扬州:何逊,南朝梁诗人。于天监年中年在扬州(今南京)任建安王记室。 6、韵胜:指梅花的风韵逸群,超出一般。 7、藉:踏,这里是侵害的意思。 8、不耐:禁受不了。 9、笛:指梅笛。 10、雪:《历代诗余》作玉。 11、疏影:梅花稀疏的影子。 赏析: 此词当为清照南渡前的词作,是首咏梅词。与李清照《孤雁儿》一样,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构思,不同于一般的咏梅词。作者将梅放在人物的生活、活动中加以描写和赞颂,把相思与咏梅结合起来,托物言情,寄意遥深。 满庭芳·中秋 潘良贵 满庭芳中秋 夹水松篁,一天风露,觉来身在扁舟。桂花当午,雪卷素光流。起傍蓬窗危坐,飘然竟、欲到瀛洲。人世乐,那知此夜,空际列琼楼。 休休。闲最好,十年归梦,两眼乡愁。谩赢得、萧萧华发盈头。往事不须追谏,从今去、拂袖何求。一尊酒,持杯顾影,起舞自相酬。 满庭芳·夏景 周邦彦 满庭芳夏景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译文及注释】 风使春季的莺雏长成,夏雨让梅子变得肥美,正午茂密的经树酒下圆形的阴凉笼罩的地面。地势低洼靠近山,衣服潮湿总费炉火烘干。人家寂静乌鸦无忧自乐翩翩,小桥外边,新涨的绿水湍流激溅。久久凭靠栏杆,遍地黄芦苦竹,竟仿佛我自己像遭贬的折居易泛舟九江边。年复一年。犹如春来秋去的社燕,飘飞流浪在大漠荒原,来寄居在长长的屋檐。且不去想那身外的功名业绩,还是怡心畅神,常坐酒樽前。我这疲倦、憔悴的江南游子,再不忍听激越、繁复的管弦。就在歌宴边,为我安上一个枕席,让我醉后可以随意安眠。 1、正午嘉树的阴影清晰而圆。 2、卑:低。 3、炉:熏炉,用来燃香去潮湿之气的。 4、乌鸢:泛指飞禽。 5、新绿:指河水。 6、疑(ni三声):通拟,比拟。 7、黄芦苦竹:白居易《琵琶行》:住近湓江地低温,黄芦苦竹绕宅生。这句和地卑山近都是说自己所住的地方和白居易谪居江州时所住的地方很相似。 8、社燕:燕子春社时飞,秋社时归去,故称。(社:春秋两次祭土神的日子。) 9、翰海:沙漠。这里泛指遥远、荒僻的地方。 10、寄:托身。 11、修椽:长的椽子。 12、身外:指功名利禄等。 【赏析】 周邦彦为北宋末期词学大家。由于他深通音律,创制慢词很多,无论写景抒情,都能刻画入微,形容尽致。章法变化多端,疏密相间,笔力奇横。王国维推尊为词中老杜,确非溢美之词。兹分析一下他的《满庭芳》一首词,即可见一斑: 周邦彦于公元1093年(哲宗元祐八年)任溧水(今江苏溧水县)令,时年三十七岁。无想山在溧水县南十八里,山上无想寺(一名禅寂院)中有韩熙载读书堂。韩曾有赠寺僧诗云:无想景幽远,山屏四面开。凭师领鹤去,待我桂冠来。药为依时采,松宜绕舍栽。林泉自多兴,不是效刘雷。由此可见无想山之幽僻。郑文焯以为无想山乃邦彦所名,非是。 上片写足江南初夏景色,极其细密;下片即景抒情,曲折回环,章法完全从柳词化出。风老三句,是说莺雏已经长成,梅子亦均结实。杜牧有风蒲燕雏老之句,杜甫有红绽雨肥梅之句,皆含风雨滋长万物之意。两句对仗工整,老字、肥字皆以形容词作动词用,极其生动。时值中午,阳光直射,树荫亭亭如幄,正如刘禹锡所云:日午树荫正,独吟池上亭。圆字绘出绿树葱茏的形象。此词正是作者在无想山写所闻所见的景物之美。 地卑两句承上而来,写溧水地低而近山的特殊环境,雨多树密,此时又正值黄梅季节,所谓梅子黄时雨,使得处处湿重而衣物潮润,炉香熏衣,需时较久,费字道出衣服之润湿,则地卑久雨的景象不言自明,湿越重,衣越润,费炉烟愈多,一费字既具体又概括,形象袅袅,精炼异常。 人静句据陈元龙注云:杜甫诗人静乌鸢乐。今本杜集无此语。正因为空山人寂,所以才能领略乌鸢逍遥情态。自字极灵动传神,画出鸟儿之无拘无束,令人生羡,但也反映出自己的心情苦闷。周词《琐窗寒》云:想东园桃李自春,用自字同样有无穷韵味。小桥句仍写静境,水色澄清,水声溅溅,说明雨多,这又与上文地卑、衣润等相互关联。邦彦治溧水时有新绿池、姑射亭、待月轩、萧闲堂诸名胜。 凭栏久承上,意谓上述景物,均是凭栏眺望时所见。词意至此,进一步联系到自身。黄芦苦竹,用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之句,点出自己的处境与被贬谪的白居易相类。疑字别本作拟,当以疑字为胜。 换头年年,为句中韵。《乐府指迷》云:词中多有句中韵,人多不晓,不惟读之可听,而歌时最要叶韵应拍,不可以为闲字而不押,又如《满庭芳》过处年年,如社燕,年字是韵,不可不察也。三句自叹身世,曲折道来。作者在此以社燕自比,社燕每年春社时来,秋社时去,从漠北瀚海飘流来此,于人家屋椽之间暂时栖身,这里暗示出他宦情如逆旅的心情。 且莫思两句,劝人一齐放下,开怀行乐,词意从杜甫诗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尊前有限杯中化出。憔悴两句,又作一转,飘泊不定的江南倦客,虽然强抑悲怀,不思种种烦恼的身外事,但盛宴当前,丝竹纷陈,又令人难以为情而徒增伤感,这种深刻而沉痛的拙笔、重笔、大笔,正是周词的特色。 歌筵畔句再转作收。容我醉时眠,用陶潜语:潜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南史陶潜传》)李白亦有我醉欲眠卿且去之句,这里用其意而又有所不同,歌筵弦管,客之所乐,而醉眠忘忧,为己之所欲,两者尽可各择所好。容我两字,极其婉转,暗示作者愁思无已,惟有借醉眠以了之。 周邦彦自公元1087年(元祐二年)离开汴京,先后流宦于庐州、荆南、溧水等僻远之地,故多自伤身世之叹,这种思想在此词中也有所反映。但此词的特色是蕴藉含蓄,词人的内心活动亦多隐约不露。例如上片细写静景,说明作者对四周景物的感受细微,又似极其客观,纯属欣赏;但凭栏久三句,以贬居江州的白居易自比,则其内心之矛盾苦痛,亦可概见。不过其表现方式却是与《琵琶行》不同。陈廷焯说:但说得虽哀怨,却不激烈,沉郁顿挫中别饶蕴藉。(《白雨斋词话》)说明两者风格之不同。下片笔锋一转再转,曲折传出作者流宦他乡的苦况,他自比暂寄修椽的社燕,又想借酒忘愁而苦于不能,但终于只能以醉眠求得内心短暂的宁静。《蓼园词选》指出:且莫思至句末,写其心之难遣也,末句妙于语言。这妙于语言亦指含蓄而言。 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云:清真词多用唐人诗语,隐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这话是对的。即如这首词就用了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杜牧诸人的诗,而结合真景真情,炼字琢句,运化无痕,气脉不断,实为难能可贵的佳作。2023-07-24 09:08:301
朗诵何其芳预言
《秋天》 何其芳 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 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 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 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 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 芦蓬上满载着白霜, 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 秋天游戏在渔船上。 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 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 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 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追问改写的 回答轻轻地到来,却不小心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渐渐地,丁丁的伐木声飘出了幽谷。放下了饱食过成片稻子所散发出稻香的弯如银月的镰刀,用背上早已备好的背篓来盛放早已长满竹篱间的肥硕瓜果。秋天无声无息地来了,安安静静地栖息在了农家里。 远处,江上罩着一层冷雾。驶着小船来到江中,向江面上的冷雾洒下圆圆的渔网,收起渐渐变红、如青鳊鱼般的乌桕叶的影子。芦苇做的船篷上,覆盖着满满的、层层叠叠的白霜。轻轻摇动着归泊的小桨,秋天如孩童般,尽兴地游戏在江面上的小渔船里。 布满野草的土地在蟋蟀此起彼伏的叫声中更加的高远空旷了,溪水也因为干涸得能够看见石头而更加显得清冽了。牛背上的清脆牧笛声哪儿去了,那充斥着整个夏天,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倦了,正安静地沉睡在牧羊女清澈的眼眸中。 看哪,在你的前方,在那幽谷中,在那农舍内,在那渔舟上,在牧羊女那清澈的眼眸里,凉爽的秋天正与炎热的夏天招手告别呢2023-07-24 09:08:382
适合《预言》(何其芳)的朗诵配乐求大神帮助
http://202.108.23.172/m?ct=134217728&tn=baidusg,BEST OF INUYASHA 犬夜叉 想谭诗&word=mp3, http://www.jetway.com.tw/jetway/pic/qiu/ZzI$.mp3,,[%C8%AE%D2%B9%B2%E6]&si=;;;;0;;0&lm=16777216&sgid=108 著名的《乡间骑士》间奏曲,在百度mp3里面可以搜到的! http://www.lxroom.cn/music/gdxjqsjz.mp3 久石让-mother(百度MP3有) SENS-like wind(比较符合你的要求) http://www.songyisheng.com/jean/music/SENS-LikeWind.mp3 classicriver http://emagazine.dpnet.com.cn/EMagaZine/music/classicriver.mp3 tears眼泪-钢琴曲 http://mp3.baidu.com/m?f=ms&rn=&tn=baidump3&ct=134217728&word=tears%B8%D6%C7%D9&lm=-1 kiss the rain http://www.sandyago.com/vsky_kiss_the_rain.mp3 http://kos.music2.free.fr/mp3/Billie%20Myers%20-%20Kiss%20the%20Rain.mp3 钢琴曲-眼泪 http://www.whdsly.com/up_files/music/2007111522595.mp3 kevin kern-through the arbor http://www.suregao.com/music/upload/Through_The_Arbor.mp3 推荐: the Homecoming 2nd_life 茗记(背景音乐) 想い出は远くの日々 火宵之月OST 《流动的城市》林海 (音符的流动,很舒服) http://www.xc63.com/s/s3/s301/8.wma 《月光边境》林海 http://xinsha.net/kelly/kelly/niuyang/01.mp32023-07-24 09:08:451
何其芳的简介
何其芳,1912年2月5日生于重庆万州,现代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同年,发表作品《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何其芳曾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和书记处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等职,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1977年7月24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5岁。扩展资料:1、诗歌是何其芳最先喜爱和运用的文学样式。他自称开始创作时“成天梦着一些美丽的温柔的东西”,早期的作品鲜明地表现出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思想感情和个性。2、他不满丑恶的现实,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热切地向往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热烈的追求。于是较多徘徊于怀念、憧憬和梦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忧郁。3、在诗歌方面,何其芳创作之初即十分讲究完整的形式、严格的韵律、谐美的节奏,并注意表现出诗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诗明显地具有细腻和华丽的特色。4、在散文创作上,何其芳自称“我的工作是在为抒情的散文发现一个新的园地”,他善于融合诗的特点,写出浓郁缠绵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颜色和图案,使何其芳散文别具风格。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何其芳2023-07-24 09:08:5615
何其芳预言中“我”和“年轻的女神”有什么样的感情联系?
也许相遇是缘分的安排,一起走下去是命运的抉择,慢慢的吸引,慢慢的靠近,心与心的交流,渐渐地,慢慢地,无可救药地住进彼此的心里。多少个早晚,我与“陶子”道问候,只希望可以Alliswell。生命中,“陶子”就这样如约而来,即使错过了我与“陶子”最美的时间,但仍然是我与“陶子”最美的相遇。相遇太美,才滋生了暗夜里的相思,黎明时2023-07-24 09:09:282
何其芳简介
何其芳(1912年—1977年)中国著名诗人,散文家,小说家,言情写手,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四川万县(现重庆万州)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是“汉园三诗人”之一。著作主要有:散文集《画梦录》(成名作),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红楼梦的研究也颇有建树。其中他的诗文《秋天》被选入人民义务教育七年级上册教材第14课。何其芳,男,原名何永芳。四川省万县(今属重庆)人。何其芳幼年时喜爱中国古代诗词小说,1929年到上海入中国公学预科学习,阅读了大量新诗。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学习。 著有诗《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画梦录》等。文艺论文集《关于现实主义》、《论红楼梦〉》、《关于写诗和读诗》、《文学艺术的春天》《生活是多么广阔》等。 何其芳的早期诗作《秋天》被选入七年级上的语文课本,是第十四课。何其芳女儿何三雅是法语翻译。2023-07-24 09:09:361
现代诗鉴赏:《预言》
何其芳的爱情诗,立足于自己对爱情的憧憬、经历和思索,又净化了自己的不幸爱情,而趋向于对爱情本身的生命体验与感悟。 预言 何其芳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馨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停下你长途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 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像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纹。 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著,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到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足知道每条平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足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u2026u2026 呵,你终于如预言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鉴赏一: 如梦如烟,宁静柔婉,何其芳在回忆与梦幻中寻求美,表达美,抒下这首《预言》。全诗富有音乐性*,六行大体押韵,每行的节奏又大体相等,读来平和愉快,诗句本身的节奏又和情绪的抑扬顿挫相协调,从而产生了拨动心弦的音乐效果。一支充满柔情的夜曲,引领我们步入何其芳的涓涓心灵细语中。 耳边飘过那个神秘的足音,如夜的叹息,悠长而安静。细细等待,林叶和夜风私语,麋鹿驰过苔径蹄声细碎,那是她的足音,正渐行渐近。诗人的情绪不禁砰然跳动,渴望而欣喜,“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青的神?”期待着这位年青的神的停留,而他,也开始了这段可遇而不可求爱情预言。 这个“预言”,取材于古希腊神话中美少年那喀琉斯与回声女神厄科的故事,厄科痴恋美少年,唱着歌儿盼着他的驻留,而那喀琉斯却终究离开了她。厄科只能化成幻影,在众女神报复的诅咒下,美少年爱上了自己水中的倒影,爱而不得,叹息而死,化为水仙,终日顾影自怜。 神话中,年青的神是个美少年,而诗人笔下的却是个美丽的女子。来自温郁的南方,温柔可人,带着那身诗情画意的气质,这个形象是诗人是无数少年,心中那个完美理想的化身,是他们心灵深处最初最单纯的爱情憧憬。诗人期待听到如梦般的她唱的歌,合眼沉醉,感受那灵魂深处似曾相识的温暖。这份期待下,诗人温柔地邀请, “请停下你疲劳的奔波进来,这里有虎皮的褥你坐!”,敞开自己的心扉,诗人愿为这次注定的邂逅付出自己所有的温柔。烧起每个秋天拾来的落叶,烧起积累已久的等待与期盼,幻化为无限的温暖,留着年青的神,细细倾听诗人自己的歌。 “听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那是少年对爱情的期盼,沉郁又高扬,心中有着这样一首歌,唱给梦中人,唱给这年青的神,或许只是,“原来你在这里” 的一声叹息。歌声怎能将他的.一生诉尽,只是十九岁的心如此骄傲,十九岁的激*情如此高昂!写下此诗的何其芳刚刚失去一段恋爱,昙花一现的爱情是一个注定的预言,当诗人感受到这个年青的神出现时,当他怀着火光般的激*情|欲与之诉自己的一生时,歌中是否也不知觉地有着这段宿命的愁肠? 尽管诗人如此勇敢地表白胸臆,如此殷勤地呼喊挽留,可年青的神却并不因此而驻足听他歌唱。诗人告诉,近乎于威胁她,前面是无边的森林,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纹,藤蟒交织,-阴-森恐怖,没有一丝星光。事实上,这不是年青的神将会遇到的不幸,而是诗人面对将要失去她时,内心不忍想象的失落画面的写照。“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同行!”此时诗人的挽留甚至已成了哀求,一腔挚诚,只为舍不得放不下的这个女子,这份眷恋。愿用尽全身力气为她唱忘倦的歌,只要她回眸,诗人便愿给她全部的温暖。这忘倦的歌唱的是男子的誓言与最后的决心啊!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你的脚步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诗人的歌声到达了高|潮,从小心翼翼的守候到倾注着所有的渴望与真情,而年青的神最终还是决然而去。歌声在这个爱情的预言中渐渐飘逝,年青的神无语而来,无语而去,留下诗人独自惆怅。这段美丽而又感伤的境遇,是一个美丽的预言,注定会有那么一个歌声,去追逐,去惆怅。 何其芳的诗总是不去刻意刻画那个美的形象,总如镜花水月,却总能打动读者心底的情丝。木雕流金,岁月漾开涟漪,回首间,正是十九岁这个梦的季节,想着那首歌,关于红尘,关于爱情,关于青春。 鉴赏二: 预言》写于1931年到1937年的《预言》是诗人迷茫、苦闷、幻灭、追求的连绵心灵变奏乐章。 卷一多为梦幻式的爱情吟唱。生活中诗人被他爱慕的少女抛弃过,爱慕他的少女又被他忽视了,这二者都属于海市鹰楼式的爱情,这种现实经历折射在诗中便使情思复杂起来,既在幸福中感受不幸,又在不幸中咀嚼幸福,有甜美的期盼,也有痛楚的相思,有温馨的怀想,也有清醒的失落,酸甜苦辣搅拌在一起难以名状。《预言》一诗把爱拟为“年轻的神”,“我”热切盼他来临表露爱恋,可她却“无语而来”又“无语而去”,消失了骄傲的足音,空留下“我”之惋叹与无望,这种爱尽管略显飘渺,却也是一首真挚炽热的向往的梦之歌。一般说来逝去的东西人们才愈觉其可贵,已成“珠泪玉烟”的爱情使诗人沉酒于记忆中,患了刻骨相思的“季候病”,一件《罗衫》惹起他对花一般时光的怀念,一阵《脚步》在他心头“踏起甜蜜的凄动”;他明知“对于梦里的一枝花/或者一角衣裳的爱恋是无希望的”,(《赠人》)可他又偏偏钟情地追求着,甚至甘心为之牺牲,“我合张开明眸/给你每日的第一次祝福”,(《祝福》)深沉地将爱埋在心底、为爱人真诚祝福。他为自己的过失懊悔不已,也幻想旧梦复归“日夜等待着熟悉的梦覆我来睡”,(《慨叹》)可见痴情之深。这就是何其芳式的爱情,不同于至上的爱情肉感的爱情,它深情缝绪,细腻缠绵,蕴涵着真挚纯洁、健康真诚,既有“只是近黄昏”的悲凄,也有“夕阳无限好”的妩媚,并且因其悲凉而愈显其美.毫不夸饰地说,在人心不古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这是一种令人温馨的可贵情怀。 ※ 读这首诗要抓住全诗构思与结构上的特点:前五节充满青春激*情的对爱情的竭力渲染与铺写,与最后一节的突然翻跌,形成强烈对比:这不过是"无语而来,无语而去"的梦。抓住这一"全局"之后,再去细读各节诗,就可以发现,最后的"突转",其实前面早有蛛丝马迹,形成一股青春激流底下的感伤的潜流,最后才喷发出来。了然于此,再去吟诵全诗,就会读出两种诗情明暗、虚实、起伏之间的丰厚的韵味。 鉴赏三: 预言》称得上是一首写得比较好的朦胧诗。所谓朦胧诗,通常是指诗歌主题的模糊隐约,或者不确定性。原因有三种:一、意象跳跃,之间缺乏连贯;二、情趣属个人特定,不易为大众体验;三、意象与情趣之间仅有隐约的暗示,而无明显的关联。我之所以把《预言》称为朦胧诗,主要原因就在第二种。 的确,仅从文本上来看,我们很难明确地指出这首诗的真正主题。诗人所说的“年轻的神”到底是指什么?是指爱神吗?或者就是诗人心仪的姑娘?又或者是诗神缪斯?假使看做是深挚的友情大体也说得过去。但是,既然我们要做赏析,那就一定要找到一个最贴切的主题,能与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接近甚至一致。按照大多数人的理解,这是一首爱情诗。联系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和背景,我们得知:《预言》首发于《燕泥集》,这本诗集是何其芳在1931至1935年大学期间写成的。1932年夏,他爱上了自己的表姐杨应瑞,这段短暂的恋情由于父亲的严厉反对而夭折,这不幸的初恋很可能就是他这一时期创作的动力,其中,当然也包括这首《预言》。因此,我们不妨就以爱情诗为主题来做这首诗的赏析文字。 首节写爱情女神的到来。所谓“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这里采用的也是这种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首先为下文营造声势,创造氛围。虽然爱神的脚步如叹息般轻柔,但诗人却能在林叶萧萧和麋鹿细碎的蹄声里分辨得清清楚楚。这就说明,诗人早就在企盼爱神的到来,在预言(所谓预言,或许就是指曾经的梦境)中早已听到并牢记爱神的脚步声。这两个有关声响的意象,同时还提供了诗人所处的环境,——那就是渺无人烟的神秘森林。很快,爱神由远而近,甚至能清晰地听到她银铃般的歌声了。尽管这时还未见其人,但从那如银铃的歌声里,我们可以想见她超凡脱俗的清新与美丽。首节着重声音的意象,而声音具有隐约若是、朦胧两可的性质,这也和诗人面对爱神来临时恍惚如梦、犹疑不定、患得患失的情绪相一致。 第二节描写了爱神栖息的天地,同时也是诗人向往的乐园。这一节中几乎都是视觉的意象,如月色、日光、春风、百花、燕子、绿杨等等,场面很美,很温馨。诗人虽然没有从正面描述爱神的形象,但通过详细描写她生活过的环境,则她本人的形态和气质如何就可想而知了。这种旁敲侧击的写作手法,比起直接抒情和正面描述,显得更加婉转含蓄、摇曳生姿。这样的场景一定曾经出现在诗人的梦里(这和题目“预言”又联系起来),因此,才会有“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诗人所描绘的温郁而明丽的南方的景物,与他见到爱神时欢欣愉悦的心情也恰相融合。 第三节里,诗人请爱神停下小憩,以便倾诉自己对她深切的思恋。诗人请爱神坐的不是一般的椅子,而是虎皮铺就的褥子。之所以用虎皮来修饰,不仅是为了同密林的环境相映衬,同时也是为了增加诗歌的声色之美,即所谓“因情敷采”。如“葡萄美酒夜光杯”中的葡萄酒和夜光杯。试想,普通士兵喝的酒怎么可能会是葡萄酿的美酒?而装酒的杯子更不可能是夜光的宝杯。同虎皮的褥一样,这些都是为了艺术的要求而进行的夸饰。以上是题外话了,下面转入正题。此刻,为了迎接爱神的到来,诗人用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点起火堆,在火堆旁唱起沉郁又高扬的歌。通过这组意象,我们可以想象得出诗人多年以来因等待所致的忧郁和苦闷,以及他对火热爱情的执着与坚忍,并希望借此来打动爱神的心。 第四节的“不要前行”,表明爱神并没有被诗人的痴情所感动,这就令诗人感到无比震惊与恐慌。于是,诗人便描绘了一幅神秘森林的真实而可怕的夜景,企图借此劝阻爱神留下。这幅画面鲜明、生动、新颖,震撼人心,相信每一位路过的读者都会在脑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它的鲜明表现在描绘出了景物独有的性状和特征。如古老的树,它的树皮上有野兽一样的斑纹,而树藤则是半生半死的、像蟒蛇一样交缠着。它的生动则表现在视觉与听觉的立体描写,使人有身在其中的真实感觉。它的新颖,表现在这些意象是诗人的独创,前人还从来没有这样写过。如形容密林里的寂静:“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到第一步空寥的回声。”这一节的景物写得越是恐怖吓人,就越能表现诗人对爱神离去的不安与绝望。 第五节“一定要走吗”,表明诗人的一切努力都付诸东流。虽然爱神执意离去,但他却没有丝毫的怨愤与责备,相反,却自告奋勇地为她引路,为她歌唱,给她手的温存,并用深情的眼睛给她力量和勇气,鼓励她不要害怕,勇敢前行。如果这时诗人用绝望的语气以写尽心中的悲哀,或者用沉痛的笔调来抒发无尽的柔情,我们自然无可厚非,并且相信这样写也一样能获得成功,达到很好的效果。然而,诗人此时就像一座隐忍不发的火山,他的心态表面上显得平静而旷达,他所做的行动也极富自我牺牲的精神。相比之下,我们发现:后者却能更强烈地传达出诗人内心所忍受的无比的痛苦与绝望,以及对爱情无比深挚和纯粹的情意。所谓“嬉笑之怒,甚于裂眦;长歌之哀,过于痛哭”,说得就是这个道理。 最后一节写爱情女神的离去。虽然诗人表面上做出了十分大度的妥协,然而当爱情真的远去的时候,诗人毕竟还是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悲哀与失望。同首节相照应,爱情女神像微风一样轻轻地来、又轻轻的去,没有留下一句话,只留下无边的寂寥与伤痛。这样写,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妙境,也给读者留下了更多咀嚼和回味的空间。 这首诗的意象多用想象中的虚景和幻景,现实和梦境仿佛混合在一起,大背景是一片幽远而神秘的森林。诗人想要表达的主题则是诗人由初恋的憧憬、犹疑、甜蜜转为失恋的惊愕、痛苦、绝望等复杂迷茫的感情。诗人的情感和所描绘的意象有机地融为一体,因此创造出来的意境也显得虚幻迷离,充满神秘的色彩。虽然初恋和失恋并不是我们经常遇到的,却是大多数人都曾有过的经历,因此,虽然这首诗里抒发的只是诗人一时的独有的情趣,然而,只要我们认真地阅读、反复地咀嚼,还是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并产生共鸣的。2023-07-24 09:09:541
预言何其芳赏析
《预言》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诗人一段珍贵的感情经历。全诗共分6节,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来抒写,剖白式地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诗人心中的爱神形象是光彩动人的,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它的到来,热情赞美它的美丽,同时也倾诉失去它的惆怅。想见时,“年轻的神”那“夜的叹息似的”足音,轻柔、飘忽,而诗人却凭着自己细腻的感触,将它从“林叶和夜风的私语”和“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中辨认出来,诗人盼望“年轻的神”的心情是何等的热切,迎候是何等的专注。相见后,诗人热烈赞美“年轻的神”所生活过的光明、温暖和多情的世界,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倾慕之情。诗人祈求“年轻的神”不要离开自己,“前行”到那阴森恐怖、黑暗和空寂的地方去。可是“年轻的神”似乎并不了解诗人的心情,她执意要走。尽管如此,诗人也愿意为她引路,要在阴森黑暗的路途中给它抚慰、温暖和力量。最后,“年轻的神”终于走了,那脚步声竟“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悄悄地消失了、“年轻的神”从那美丽、温郁的南方而来,却走向了恐怖死寂的森林中去,从光明到黑暗,并不美满。它的轻飘而来使诗人激动得“心跳”,而它的无语而去却给诗人留了凄清的哀怨,给诗人留下了深深的惆怅。扩展资料:《预言》原文: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你一定来自那温郁的南方,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请停下,停下你长途的奔波,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文,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着,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同行!我的脚知道每一条平安的路径,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啊,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2023-07-24 09:10:031
预言何其芳赏析ppt,何其芳预言表达的是什么
1.这是何其芳的成名作,作于1931年秋天的北京大学,是诗集《预言》集开宗明义的第一篇.诗作通过象征性的形象描写,塑造了一个敢于坚定地向黑暗险恶的旧世界勇敢冲刺、积极进取的勇士形象——“年轻的神”,和怯懦的抒情主人公“我”的形成鲜明的对照,并感染着抒情主人也要追随他而前行,从而揭示了诗人面对黑暗现实和追求人生目标的内心矛盾,抒发了对旧世界的强烈诅咒,对不惧险恶黑暗的勇敢进取的精神衷心的赞美。 2. 诗中的“预言中年轻的神”和抒情主人公“我”,实际上乃是诗人内心矛盾的两个方面,诗作采用客观化的手法作了深刻感人的剖示。2023-07-24 09:10:101
预言 何其芳 赏析
《预言》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诗人一段珍贵的感情经历。全诗共分6节,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来抒写,剖白式地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诗人心中的爱神形象是光彩动人的,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它的到来,热情赞美它的美丽,同时也倾诉失去它的惆怅。想见时,“年轻的神”那“夜的叹息似的”足音,轻柔、飘忽,而诗人却凭着自己细腻的感触,将它从“ 林叶和夜风的私语”和“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中辨认出来,诗人盼望“年轻的神”的心情是何等的热切,迎候是何等的专注。相见后,诗人热烈赞美“年轻的神”所生活过的光明、温暖和多情的世界,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倾慕之情。诗人祈求“年轻的神”不要离开自己,“前行”到那阴森恐怖、黑暗和空寂的地方去。可是“年轻的神”似乎并不了解诗人的心情,她执意要走。尽管如此,诗人也愿意为她引路,要在阴森黑暗的路途中给它抚慰、温暖和力量。最后,“年轻的神”终于走了,那脚步声竟“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悄悄地消失了、“年轻的神”从那美丽、 温郁的南方而来,却走向了恐怖死寂的森林中去,从光明到黑暗,并不美满。它的轻飘而来使诗人激动得“心跳”,而它的无语而去却给诗人留了凄清的哀怨,给诗人留下了深深的惆怅。扩展资料:《预言》原文: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的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你一定来自那 温郁的南方,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请停下,停下你长途的奔波,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让我烧起每一个 秋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 高扬,火光一样将 我的一生诉说。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文,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着,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同行!我的脚知道每一条平安的路径,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啊,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2023-07-24 09:10:192
何其芳的诗歌《预言》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何其芳是我国著名的现代派诗人。30年代初登诗坛,就以诗集《预言》引起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他早期的抒情诗,以表现青年的梦幻、个人的哀乐为主要内容,书写个人微妙的内心世界,师法法国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因子,成功营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息、似梦似烟的诗歌艺术世界。 1930年,在上海中国公学预科学校就读了一年的何其芳同时考上清华大学外文系和北京大学哲学系。这年秋天,他进入清华大学学习,但很快由于没有高中毕业文凭而被学校开除。在北京度过了几个月的失学生活之后,他于1931年秋走进了北大校门。1931至1935年大学时期,成为何其芳写作的一个高峰时期。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了大量的抒情诗,收入《燕泥集》。稍后,他又写下了“篇篇珠玉”的散文名篇,在1934年辑集为《画梦录》。一诗一文,均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和丰富的形象创造力。凄婉中见衷情,轻盈中孕深沉,绮丽典雅的辞藻,婉转自如的比喻,鲜明的色彩,清新的格调……年轻的何其芳成功营造了一个具有强烈的抒情气息、似梦似烟的文学艺术世界。 30年代初,大革命失败的阴影笼罩全国,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踏上东北大地,而这个一味沉溺于书籍的南国游子,却仍然在寂寞中低低吟唱着属于自己的孤独的歌。“我给自己制造了一个美丽的、安静的、充满着寂寞的欢欣的小天地,用一些柔和的诗和散文,用带着颓废色彩的北平城的背景,用幻想,用青春……我写着一些短短的诗和散文,我希望和我同样寂寞的孩子也能从它们得到一点快乐和抚慰,如同在酸辛的苦涩的生活中得到一点糖果。”(《一个平常的故事》,参见《何其芳研究专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43页。)1932年夏,正是他写诗入迷的时候。与表姐杨应瑞的恋爱由于遭到父亲的严厉反对而夭折,这不幸的爱情很可能是他这一时期创作的动力。但是,生活圈子如此狭窄,再加上性格又如此内向,决定了他的创作源泉只能是年轻的幻想和书本的触发。在北大,何其芳不仅废寝忘食地阅读了大量中译外国文学作品,而且直接阅读英文原诗,稍后他又堕入对法国象征派的迷恋,同时也倾心于晚唐五代“精致冶艳的诗词”:“我喜欢那种锤炼,那种色彩的组合,那种镜花水月。我喜欢读一些唐人的绝句。那譬如一微笑,一挥手,纵然表达着意思但我欣赏的却是姿态。”(《梦中道路》,参见《何其芳研究专集》,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65页。)这使他在自己的创作中表现出中国的古典诗歌意境和西方现代诗歌技巧的融合。这一时期,他信奉着“文艺什么都不为,只是为了书写自己,书写自己的幻想、感觉和情感”的美学见解;“倾听着一些飘忽的心灵的语言”,“捕捉着一些在刹那间闪出金光的意象”。他沉醉于追求诗歌的意境美和形式美,沉醉于诗歌语言的锤炼。这样,这一时期,他写出了许多光彩夺目、脍炙人口的爱情诗名篇,如《预言》:“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秋天》(一):“说我是害着病,我不答一声否。/说是一种刻骨的相思,恋中的症候……”;《欢乐》:“告诉我,欢乐是什么颜色?/像白鸽的羽翅?鹦鹉的红嘴?……”这些爱情诗具有隐喻、含蓄的风貌和婉转多姿的情态,体现了何其芳式的独特感受和表达方式。 在诗歌意象的选取上,青年时代的何其芳由于生活圈子的狭窄,以致他的第一本诗集《预言》中很少有社会性的意象。这个一度沉溺于“晚唐五代时期的那些精致冶艳的诗词”中的青年诗人,更善于捕捉秋天、黄昏、月夜……这样的季节和时间,也更为钟爱睡莲、幽兰、檐雨、芦笛、白鸽的羽翅、白杨的落叶、板桥上的白霜、栖满乌鸦的城楼等与中国古典诗歌一脉相承的诗歌意象。诗人把这些意象用多种方式加以组合,展现出一个寂寞缥缈的青春的心灵。《秋天》仍然与同时期诗歌一样,无社会性意象,而多静态的自然与生活意象:露珠、幽谷、芦蓬、船桨、蟋蟀、笛声……这些晴朗中略显寂寞、满含着梦幻色彩的意象,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何其芳用这些人们熟悉的充满意蕴的静态意象,营造出一个清朗辽远又生动可感的秋天的意境。 在诗歌的抒情手法上,何其芳既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抒情方法,也吸收运用西方现代诗的象征主义手法。这明显表现在他重视诗歌的音乐美和大量采用通感、暗示等技巧上,如第一节:“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 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清晨满披着露珠,一个拟人的手法,使人可以联想到秋日的清晨在薄薄的雾气中慵懒地打着哈欠的情景;而伐木的声音丁丁地响着,像露珠一样清新,铿锵有韵地敲响在我们心里,秋天的旋律也立刻占据了读者的心底。镰刀饱食的是稻香气息,这个通感的手法让人一下子联想到金黄的稻田,农家的丰收。在此时此地,秋天是欢悦的,她迈着露珠般清新的脚步而来,与平常的农家共享着丰收的喜悦。 何其芳在诗歌中追求着一种能引起读者感情震动的内在的节奏感和诗句本身的波动性,使诗歌具有一种动人心弦的音乐效果。在这首诗中,秋天“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诗人在这样的秋天中所感到的明朗欣悦的内在情绪溶注在基本上以四节、三节为自然停顿的诗行中。每一节诗中自然节顿的对应使诗人在秋日里欢欣愉悦的情绪清晰地体现在节奏和谐而不死板的诗句中。这一首诗分为整齐的三节,诗人在每一节里都反复吟咏着秋天这一主题,颇似古诗词中一唱三叹的手法,形成了音乐般回环往复的旋律,在诗句中自然地流转。秋天从栖息在农家里,游戏在渔船上,再到牧羊女的眼眸里,仿佛演奏着一曲关于秋天的深情的变奏曲。 短短的十五行诗里,何其芳熟练自如地运用了通感、暗示、比喻等表现技法,展现了一个生动活泼、明朗可人的秋天的景观。“饱食过稻香的镰刀”“芦蓬上满载着白霜”“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这些独特的想象、比喻,沟通了人们的多种感觉功能,让人产生丰富、自由的联想。何其芳的诗虽然多用象征的手法来表达各种感受,但是他的诗却并不给人晦涩之感。如这首《秋天》在整首诗中用露珠、幽谷、芦蓬、船桨、蟋蟀、笛声等意象渲染一种宁静悠远中满含欢欣的情绪,但诗中每句的形象都是鲜明的。这样,整首诗既让我们感觉到诗人朦胧的内心情绪,又没有流于晦涩难懂,而是具有很大的回味的余地。何其芳的抒情诗正是这样。比起同时期许多直露简单的抒情,他的诗更富有启发性和包容性,更有令人回味的余地,同时,朦胧而又不晦涩。何其芳把他独特的想象、比喻,成功地和音乐性及古典诗歌的表现手法融合起来,形成自己独特的精致细腻、摇曳多姿的抒情个性。有论者以“似梦似烟”来评价他的诗歌风格,其抒情个性之鲜明,可见一斑2023-07-24 09:10:372
如何评价何其芳的诗《预言》
《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写于1931年秋天,其时诗人才19岁。诗开始收入《汉园集》,是其中题为《燕泥集》的首篇。1945年诗人出版了自己的第一个诗集,又收入这首诗,并且以此诗作为集子的名称。 《预言》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诗人一段珍贵的感情经历。全诗共分6节,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来抒写,剖白式地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诗人心中的爱神形象是光彩动人的,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它的到来,热情赞美它的美丽,同时也倾诉失去它的惆怅。想见时,“年轻的神”那“夜的叹息似的”足音,轻柔、飘忽,而诗人却凭着自己细腻的感触,将它从“林叶和夜风的私语”和“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中辨认出来,诗人盼望“年轻的神”的心情是何等的热切,迎候是何等的专注。相见后,诗人热烈赞美“年轻的神”所生活过的光明、温暖和多情的世界,表达了自己由衷的倾慕之情。诗人祈求“年轻的神”不要离开自己,“前行”到那阴森恐怖、黑暗和空寂的地方去。可是“年轻的神”似乎并不了解诗人的心情,她执意要走。尽管如此,诗人也愿意为它引路,要在阴森黑暗的路途中给它抚慰、温暖和力量。最后,“年轻的神”终于走了,那脚步声竟“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悄悄地消失了、“年轻的神”从那美丽、温郁的南方而来,却走向了恐怖死寂的森林中去,从光明到黑暗,并不美满。它的轻飘而来使诗人激动得“心跳”,而它的无语而去却给诗人留了凄清的哀怨,给诗人留下了深深的惆怅。 何其芳喜欢在回忆和梦幻中寻找美。他的诗总是在淡淡的哀怨中透出一些欢快的色彩。诗中没有着意刻画“年轻的神”的形象,作者捕捉的是“一些在刹那间闪出金光的”心灵的语言,“省略去那些从意象到意象之间的链锁”,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的天地,使诗有一种宁静、柔婉的朦胧美。 这首诗的语言富于音乐性,六行大体押韵,每行的节顿又大体相等,读起来使人产生平和愉快的感觉。诗句本身的节奏又和情绪的抑扬顿挫相协调,从而产生了拨动心弦的音乐效果。正因为如此,这首诗发表后,在读者中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深受广大青年读者的喜爱,许多人将它背得滚瓜烂熟,时常吟诵。直到今天,这首诗仍然散发着动人的魅力。2023-07-24 09:10:451
赏析何其芳的《预言》,不少于400字
何其芳20世纪30年代的诗集《预言》,是远离现实苦于找不到出路的诗人青春心理戏剧的记录,是 诗人在梦的轻波里徘徊飘忽而微渺的心灵语言。它在艺术上将晚唐五代诗词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进行了成功 嫁接,从而焕发出朦胧婉约的迷人气象。 《预言》称得上是一首写得比较好的朦胧诗。所谓朦胧诗,通常是指诗歌主题的模糊隐约,或者不确定性。原因有三种:一、意象跳跃,之间缺乏连贯;二、情趣属个人特定,不易为大众体验;三、意象与情趣之间仅有隐约的暗示,而无明显的关联。我之所以把《预言》称为朦胧诗,主要原因就在第二种。的确,仅从文本上来看,我们很难明确地指出这首诗的真正主题。诗人所说的“年轻的神”到底是指什么?是指爱神吗?或者就是诗人心仪的姑娘?又或者是诗神缪斯?假使看做是深挚的友情大体也说得过去。但是,既然我们要做赏析,那就一定要找到一个最贴切的主题,能与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接近甚至一致。按照大多数人的理解,这是一首爱情诗。联系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和背景,我们得知:《预言》首发于《燕泥集》,这本诗集是何其芳在1931至1935年大学期间写成的。1932年夏,他爱上了自己的表姐杨应瑞,这段短暂的恋情由于父亲的严厉反对而夭折,这不幸的初恋很可能就是他这一时期创作的动力,其中,当然也包括这首《预言》。因此,我们不妨就以爱情诗为主题来做这首诗的赏析文字。首节写爱情女神的到来。所谓“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这里采用的也是这种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首先为下文营造声势,创造氛围。虽然爱神的脚步如叹息般轻柔,但诗人却能在林叶萧萧和麋鹿细碎的蹄声里分辨得清清楚楚。这就说明,诗人早就在企盼爱神的到来,在预言(所谓预言,或许就是指曾经的梦境)中早已听到并牢记爱神的脚步声。这两个有关声响的意象,同时还提供了诗人所处的环境,——那就是渺无人烟的神秘森林。很快,爱神由远而近,甚至能清晰地听到她银铃般的歌声了。尽管这时还未见其人,但从那如银铃的歌声里,我们可以想见她超凡脱俗的清新与美丽。首节着重声音的意象,而声音具有隐约若是、朦胧两可的性质,这也和诗人面对爱神来临时恍惚如梦、犹疑不定、患得患失的情绪相一致。第二节描写了爱神栖息的天地,同时也是诗人向往的乐园。这一节中几乎都是视觉的意象,如月色、日光、春风、百花、燕子、绿杨等等,场面很美,很温馨。诗人虽然没有从正面描述爱神的形象,但通过详细描写她生活过的环境,则她本人的形态和气质如何就可想而知了。这种旁敲侧击的写作手法,比起直接抒情和正面描述,显得更加婉转含蓄、摇曳生姿。这样的场景一定曾经出现在诗人的梦里(这和题目“预言”又联系起来),因此,才会有“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诗人所描绘的温郁而明丽的南方的景物,与他见到爱神时欢欣愉悦的心情也恰相融合。第三节里,诗人请爱神停下小憩,以便倾诉自己对她深切的思恋。诗人请爱神坐的不是一般的椅子,而是虎皮铺就的褥子。之所以用虎皮来修饰,不仅是为了同密林的环境相映衬,同时也是为了增加诗歌的声色之美,即所谓“因情敷采”。如“葡萄美酒夜光杯”中的葡萄酒和夜光杯。试想,普通士兵喝的酒怎么可能会是葡萄酿的美酒?而装酒的杯子更不可能是夜光的宝杯。同虎皮的褥一样,这些都是为了艺术的要求而进行的夸饰。以上是题外话了,下面转入正题。此刻,为了迎接爱神的到来,诗人用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点起火堆,在火堆旁唱起沉郁又高扬的歌。通过这组意象,我们可以想象得出诗人多年以来因等待所致的忧郁和苦闷,以及他对火热爱情的执着与坚忍,并希望借此来打动爱神的心。第四节的“不要前行”,表明爱神并没有被诗人的痴情所感动,这就令诗人感到无比震惊与恐慌。于是,诗人便描绘了一幅神秘森林的真实而可怕的夜景,企图借此劝阻爱神留下。这幅画面鲜明、生动、新颖,震撼人心,相信每一位路过的读者都会在脑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它的鲜明表现在描绘出了景物独有的性状和特征。如古老的树,它的树皮上有野兽一样的斑纹,而树藤则是半生半死的、像蟒蛇一样交缠着。它的生动则表现在视觉与听觉的立体描写,使人有身在其中的真实感觉。它的新颖,表现在这些意象是诗人的独创,前人还从来没有这样写过。如形容密林里的寂静:“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当你听到第一步空寥的回声。”这一节的景物写得越是恐怖吓人,就越能表现诗人对爱神离去的不安与绝望。2023-07-24 09:10:531
说说你对何其芳《预言》的理解?
这是何其芳的成名作,作于1931年秋天的北京大学,是诗集《预言》集开宗明义的第一篇。诗作通过象征性的形象描写,塑造了一个敢于坚定地向黑暗险恶的旧世界勇敢冲刺、积极进取的勇士形象——“年轻的神”,与怯懦的抒情主人公“我”的形成鲜明的对照,并感染着抒情主人也要追随他而前行,从而揭示了诗人面对黑暗现实和追求人生目标的内心矛盾,抒发了对旧世界的强烈诅咒,对不惧险恶黑暗的勇敢进取的精神衷心的赞美。诗中的“预言中年轻的神”和抒情主人公“我”,实际上乃是诗人内心矛盾的两个方面,诗作采用客观化的手法作了深刻感人的剖示。 这首诗的艺术造诣是极高的: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矛盾心态,赋予相依相对的“人物形象”中而给予鲜明感人的勾勒,不仅揭示了诗人两种思想境界的对立斗争,显示了其占主导的感情倾向,还生动地勾画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生活经历及其情感变化,并以第二人称深情倾诉的方式表现出来,显示出细针密织、天衣无缝的严谨的结构和流畅的旋律,配合着丰富的想象、多彩的比附、浓郁的象征和精致的描绘,和谐流畅如行云流水般的音韵节奏的渲染,使真切的内心矛盾和委婉含蓄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给人以多么深切的感动、启发和鼓舞!无论在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完美结合上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还是它构思的精巧、感情的丰富复杂、矛盾交织及其诗情的跳跃、旋律的优美,都使它成为中国新诗史上最优美动人的诗篇之一,成为新诗创作中的一首千古绝唱。 这首诗在诗歌艺术上所达到的圆熟的境界,配合着积极健康的思想意蕴,在中国新诗史上少有诗作可与匹敌的。说它脍炙人口、赏心悦目、扣人心弦,是一点不夸张的。 武汉大学的章子仲教授把何其芳的《预言》解释为诗人的爱情追求的迷惘和失落,这显然是肤浅的,不正确的,抹煞了作品的批判意义和积极精神,也极大地降低了作品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诗集以这首《预言》为集名,显示了“开宗明义”的深刻含义:《预言》所响起的勇敢突破个人小天地的前进的足音,生动地概括了整部诗集的精神,奠定了整部诗集积极向前的基调。诗人后来奔向延安的事实,说明它确实是诗人走向革命理想的一个“预言”。2023-07-24 09:11:001
何其芳《预言》诗歌的旁批分析
这是何其芳的成名作,作于1931年秋天的北京大学,是诗集《预言》集开宗明义的第一篇。诗作通过象征性的形象描写,塑造了一个敢于坚定地向黑暗险恶的旧世界勇敢冲刺、积极进取的勇士形象——“年轻的神”,与怯懦的抒情主人公“我”的形成鲜明的对照,并感染着抒情主人也要追随他而前行,从而揭示了诗人面对黑暗现实和追求人生目标的内心矛盾,抒发了对旧世界的强烈诅咒,对不惧险恶黑暗的勇敢进取的精神衷心的赞美。诗中的“预言中年轻的神”和抒情主人公“我”,实际上乃是诗人内心矛盾的两个方面,诗作采用客观化的手法作了深刻感人的剖示。 这首诗的艺术造诣是极高的:诗人巧妙地将自己的矛盾心态,赋予相依相对的“人物形象”中而给予鲜明感人的勾勒,不仅揭示了诗人两种思想境界的对立斗争,显示了其占主导的感情倾向,还生动地勾画了人物活动的社会环境、生活经历及其情感变化,并以第二人称深情倾诉的方式表现出来,显示出细针密织、天衣无缝的严谨的结构和流畅的旋律,配合着丰富的想象、多彩的比附、浓郁的象征和精致的描绘,和谐流畅如行云流水般的音韵节奏的渲染,使真切的内心矛盾和委婉含蓄的思想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给人以多么深切的感动、启发和鼓舞!无论在浪漫主义与象征主义的完美结合上所达到的艺术高度,还是它构思的精巧、感情的丰富复杂、矛盾交织及其诗情的跳跃、旋律的优美,都使它成为中国新诗史上最优美动人的诗篇之一,成为新诗创作中的一首千古绝唱。 这首诗在诗歌艺术上所达到的圆熟的境界,配合着积极健康的思想意蕴,在中国新诗史上少有诗作可与匹敌的。说它脍炙人口、赏心悦目、扣人心弦,是一点不夸张的。 武汉大学的章子仲教授把何其芳的《预言》解释为诗人的爱情追求的迷惘和失落,这显然是肤浅的,不正确的,抹煞了作品的批判意义和积极精神,也极大地降低了作品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 诗集以这首《预言》为集名,显示了“开宗明义”的深刻含义:《预言》所响起的勇敢突破个人小天地的前进的足音,生动地概括了整部诗集的精神,奠定了整部诗集积极向前的基调。诗人后来奔向延安的事实,说明它确实是诗人走向革命理想的一个“预言”。2023-07-24 09:11:071
如何理解何其芳的《预言》诗歌中“我”对“年轻女神”的爱?
何其芳的《预言》,只写了等待年轻女神和年轻女神的悄然离去吗?显然不是。在它第一视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意味又是什么?是追求爱神,追求希望,还是追求美?似乎都对,似乎又都不完全对,在欢乐赞美与眷念惆怅情怀流转中让你感到模糊而不确定。二是喜欢进行非常规的意象组合。与具有相对明确固定的美学含义、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可感性的古典意象不同,新诗意象为了传达高深的思想和复杂的情感,常借助意象之间的非常规组合与突兀的转换,表现出陌生化和模糊化的特点。2023-07-24 09:11:383
哪里能找到《雨巷》和《预言》的对比分析。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解析: 《预言》是何其芳的成名作,写于1931年秋天.其时诗人才1 9岁。《预言》是一首爱情诗,抒写了诗人一段珍贵的感情经历。全诗共分6节,以“年轻的神”的踪迹为线索来抒写,剖白式地倾诉了诗人每一刻的痴情。诗人心中的爱神形象是光彩动人的,诗人深深地眷恋着她,充满柔情地想象着它的到来,热情赞美它的美丽.同时也倾诉失去它的惆怅。想见时.“年轻的神”那“夜的叹息似的”足音…… 预言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 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 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 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 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 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 你一定来自那温郁的南方, 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 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 燕子是怎样痴恋着垂杨。 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 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 请停下,停下你疲劳的奔波, 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 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起的落叶, 听我低低地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声将火光一样沉郁又高扬, 火光一样将我的一生诉说。 不要前行!前面是无边的森林: 古老的树现着野兽身上的斑文, 半生半死的藤蟒一样交缠着, 密叶里漏不下一颗星星。 你将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当你听见了第一步空寥的回声。 一定要走吗?请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脚知道每一条平安的路径, 我可以不停地唱着忘倦的歌, 再给你,再给你手的温存! 当夜的浓黑遮断了我们, 你可以不转眼地望着我的眼睛。 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 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 象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 呵,你终于如预言中所说的无语而来, 无语而去了吗,年轻的神? ——1931年秋天,北平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圯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她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2023-07-24 09:11:451
如何理解何其芳的《预言》诗歌中“我”对“年轻女神”的爱?
何其芳《预言》中的年轻女神既是少女又是希望、未来或更多的什么,飘渺不定,有种“文似看山不喜平”的不平妙处。《预言》只写了等待年轻女神和年轻女神的悄然离去吗?显然不是。在它第一视象背后隐藏的深层意味又是什么?是追求爱神,追求希望,还是追求美?似乎都对,似乎又都不完全对,在欢乐赞美与眷念惆怅情怀流转中让你感到模糊而不确定。新诗喜欢进行非常规的意象组合。与具有相对明确固定的美学含义、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和可感性的古典意象不同,新诗意象为了传达高深的思想和复杂的情感,常借助意象之间的非常规组合与突兀的转换,表现出陌生化和模糊化的特点。2023-07-24 09:11: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