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小学阶段的孩子,很多动画片都有很好的教育作用,能推荐几部吗?

2023-07-24 18:05:25
共6条回复
莫妮卡住了

可以推荐,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黑猫警长,蓝精灵,猫和老鼠,这些都适合给孩子看。

北有云溪

推荐《鸟!鸟!鸟!》、《老人与海》、《暴力云与送子鹳》、《功夫兔与菜包狗》、《女巫的扫帚》。

芝华塔尼欧的少年

哪吒闹海,熊出没,喜羊羊与灰太狼,阿拉丁,狮子王,疯狂动物城,小鹿斑比,寻梦环游记,舒克和贝塔。

陶小凡

喜羊羊与灰太狼他告诉我们狼是吃草的,狼是吃不到肉的

阳光下的日耳曼尼亚

我认为小学阶段,孩子还是应该多看童话故事书的。相对来讲,动画片儿实际上不太适合孩子多看的。也就是说,应该让他多看童话故事书。《安徒生童话》故事,这个应该多看一看。

kikcik

小学的话可以看动画片,很多动画片都有很好的教育作用,比如看一些感恩的动画片儿

相关推荐

急急急!!哪里能下载弟子规得全套动画片

软件名:少儿学习助手你可以去搜一下用用,是免费的软件。上面的内容都是动画片,或者小游戏。。中华弟子规、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等等。看完一次就下载到本地,很方便,省的找
2023-07-24 09:29:374

弟子规全文解释

〈总叙〉原文: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则孝〉原文: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则悌〉原文: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原文: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借不难    〈信〉原文: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爱众〉原文: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仁〉原文: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稀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力学文〉原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注:【首孝弟】“弟”为“悌”的古字,读tì。是通假字。)解释  总叙  概述: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
2023-07-24 09:30:374

弟子规全文带拼音

弟子规全文带拼音:dì zǐ guī,shèng rén xùn。弟子规,圣人训。shǒu xiào tì,cì jǐn xìn。首孝悌,次谨信。fàn ài zhòng,ér qīn rén。泛爱众,而亲仁。yǒu yú lì,zé xué wén。有余力,则学文。fù mǔ hū,yìng wù huǎn。父母呼,应勿缓。fù mǔ mìng,xíng wù lǎn。父母命,行勿懒。fù mǔ jiào,xū jìng tīng。父母教,须敬听。fù mǔ zé,xū shùn chéng。父母责,须顺承。dōng zé wēn,xià zé qìng。冬则温,夏则凊。chén zé xǐng,hūn zé dìng。晨则省,昏则定。chū bì gào,fǎn bì miàn。出必告,反必面。jū yǒu cháng,yè wú biàn。居有常,业无变。shì suī xiǎo,wù shàn wéi。事虽小,勿擅为。gǒu shàn wéi,zǐ dào kuī。苟擅为,子道亏。wù suī xiǎo,wù sī cáng。物虽小,勿私藏。gǒu sī cáng,qīn xīn shāng。苟私藏,亲心伤。qīn suǒ hào,lì wèi jù。亲所好,力为具。qīn suǒ wù,jǐn wèi qù。亲所恶,谨为去。shēn yǒu shāng,yí qīn yōu。身有伤,贻亲忧。dé yǒu shāng,yí qīn xiū。德有伤,贻亲羞。qīn ài wǒ,xiào hé nán。亲爱我,孝何难。qīn zēng wǒ,xiào fāng xián。亲憎我,孝方贤。《弟子规》赏析《弟子规》全书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此书原名《训蒙文》,后贾存仁加以改编,改名《弟子规》。《弟子规》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在清代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2023-07-24 09:31:224

弟子规原名是什么

《弟子规》原《训蒙文》,为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2023-07-24 09:31:514

看中国弟子规动话片第一部1-5读后感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学文等思想都在《弟子规》中有明确的行为规范。那么,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会有什么作用呢?我是带着疑问、好奇的心去拜读的这本书。《弟子规》那本金色的小书,短小而精悍。传承着中华五千多年的传统文化,凝聚着一辈辈人。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我读它、品它,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的《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反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到家,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还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当父母呼唤我们的时候,应当立即答应,不能迟缓,执行父母命令时应当立即行动起来,不能拖延偷懒。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时,我检讨了自己,发现我们不一样了,玩电脑、打游戏u201eu201e很忙,父母喊好几声我根本就不听,边打游戏还边说:“你烦不烦,叫一声好了,还连续叫五声,真讨厌!!!”大人过来拍我肩膀,我很恼火地说:“你好烦人哦,你看你看,我这一关没过去,又被别人打死了,就是你。”如果爸爸妈妈说去楼下买个什么东西,我会很不耐烦的,不情愿的去,心里还会有所怨言,弟子规,让我深刻醒悟到自己的错误,我会在今后加以改正。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第一则读后感}.从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的听明白。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的接受。上高中的时候,因为谈恋爱,所以学习成绩直线下降,爸爸找我谈话,问我为什么成绩会下降的这么迅速,开始的时候,我会说:下次我一定努力,因此,爸爸也没有追究,相信了我,随着高考的临近,我从班级的前几名掉到十名之后,爸爸似乎知道了我在上学期间谈恋爱,不误正业,很严厉的批评了我,我当时特别不服,没有悔改,和他大吵了一架,现在想想自己真的很过分,说的话一点也不像晚辈,没有礼貌,弟子规让我再一次得到了升华,从此以后,我对待家长的教诲认真听取。父母呼,父母命,父母教,父母责是所有人生命过程中都会出现的事情。这个父母句4次重复父母,说明了父母的重要性。父母把我带到了这个世界上,给了我生命、给了我体肤、给了我智慧、给了我力量,他(她)们是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良师益友。那么,我应该怎样孝顺自己的父母呢?孝顺孝顺,首先要从孝顺自己的父母开始。“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凭什么,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孝是没有条件的。冬则温,夏泽凊。晨则省,昏则定。冬天寒冷的时候要伺候父母,使其温暖,夏天炎热的时候则让父母凉快。早上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伺候父母安眠。由此,我想到了一个故事:东汉年间的黄香,早年丧母,与父亲相依为命,冬天黄香首先睡在席子上,用自己的体温把席子弄暖和。然后,再让父亲去睡。夏天,黄香用扇子把席子扇的凉快一些。这样父亲就能安然入睡了。“卧冰求鲤”同样讲的是孝是没有条件的这个道理的。西晋时期的王祥,母亲早亡,他一直和父亲及继母生活在一起。而继母总喜欢在父亲面前挑弄是非欺负王祥。所以,王祥从小也就失去了父爱。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王祥仍然拼命满足继母的要求。有一次,继母病了想吃鲤鱼。可大冬天的,河里的水都结冰了,怎么办?于是王祥脱下衣服,趴在厚厚的冰上,用自己的体温去融化冰。我深深的被王祥的这种孝心感动了。回想自己平时跟妈妈说话时,经常用命令的口气说:“妈,你快去给我倒杯水”、“妈,你给我点零花钱”u201eu201e学了《弟子规》之后,我发现我用“您”来称呼父母了。学着用商量的、请求的语气和父母说话了。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你们发现过吗?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那一丝丝银发u201eu201e感恩父母,他们只需要你以后过得好就好,他们只需要你在他们工作劳累时在他们耳边轻轻说的那一声:我爱你们。他们或许也不需要这种温馨的话语,或许他们所需要的是我们的一个轻轻问候,一个关怀,一个懂事的行为,一个好的成绩,对于那些成家立业的孩子,家中父母需要的是他们的常回家看看。父母是我们这一生中,为我们付出最多的人,他们毫无私利,毫无所求,他们只是一种默默无闻的爱的奉献,他们为我们付出了汗水,青春,付出了一切,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开心,我们的幸福。没有任何人能与他们相比较,我们得懂得一个人的根本,就是去孝敬父母,尊敬父母,可有些孩子连基本的自理能力都没有,整天只知道读书,成了高分低能的人。父母过分的溺爱孩子,把孩子培养成温室的花朵,他们往往经不住风吹雨打;还有些孩子不尊敬父母、长辈,认为父母、长辈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的,他们体会不到父母、长辈的良苦用心,这都是不可取的。尊老爱幼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作为新时代的我们也应该具备这种美德。{弟子规第一则读后感}.《弟子规》给我最大的教诲就是“孝”,这也是给我感触最深的,让我今后更加的懂得去孝敬父母,让我不再刁蛮任性,不再做家中的公主,让我学会了作为一个乖巧女儿所应该做的事情,从此以后,我要以《弟子规》来时时刻刻检讨自己,端正自己
2023-07-24 09:32:231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姐),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
2023-07-24 09:32:337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的意思

意思是: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出自出自清代李毓秀《弟子规(入则孝篇)》,原文选段: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译文:事情虽小,也不要擅自作主和行动;擅自行动造成错误,让父母担忧,有失做子女的本分。自己有什么东西,就算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私藏。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如果私藏东西,即使自己很谨慎,也免不了会有被父母发现的一天,那时父母会伤心。父母喜欢的事情,应该尽力去做; 父母厌恶的事情,应该小心谨慎不要去做。自己的身体受到伤害,必然会引起父母忧虑。所以,应该尽量爱惜自己的身体,不要让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自己的名声德行受损,必然会令父母蒙羞受辱。所以,应该谨言慎行,不要让自己的名声和德行无端受损,更不要去做那种伤风败俗,自污名声,自贱德行的事情。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他以《论语》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思想主题:全文总计360句,1080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详于道德教育。《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就是其入门读本。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养成忠厚家风的必备读物。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弟子规
2023-07-24 09:33:133

《弟子规》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

概述:《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弟子规》的普适性为文支持《弟子规》应该成为学童道德补助读物的人,可能是对现存的蒙学读本没有进行广泛的收集和比较。就如《桃花源记》里的避秦男女,因为不晓得时间的推移、外头的情况,产生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结果。明清以降,如果蒙学读物有个龙虎榜的话,那么前三名应该是所谓的“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而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在2003年出版的一套《传统蒙学丛书》,全集共有十部,分别是百家姓、千字文、五字鉴、三字经、幼学琼林、千家诗、声律启蒙、龙文鞭影、增广贤文和唐诗三百首。《弟子规》没有上榜的原因,大概就是诗词所形容的“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外加很多封建糟粕。有人这样称赞《千字文》:“只用一千个字,基本上不重复,四字一句,每句成文,前后连贯,还要押韵,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其内容包括天地、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到今天也还有其积极意义。”而《弟子规》则恰恰相反,既不押韵也不讲求对仗,没有字斟句酌,是很粗糙的一些文字,内容活脱脱就像一本“纪律指导手册”,读后不会有任何美学上的收获。读本:不妨探讨各种可能性不难看出,《弟子规》作者对于文字的拣择是很随便的,所以文中出现很多语义不明的地方。如开首的“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没有人知道作者真正要说什么。“温”、“清”、“省”、“定”,是指衣着、饮食、起居,还是要表明怎样的规范行为?根据我在网上的一番搜索,各种白话解释,其中除了“省”字是比较一致地表示“探望”之外,其余都是靠猜。一般认为,这是“(要让父母)冬天穿得温暖,夏天穿得清凉。早起要探望父母,晚上要让父母知道自己到家,以免担心。”可是,早晚要告诉父母自己的动向,这又同后文“出必告,反必面”造成重复了,一个意思,何必啰唆两次?再看《弟子规》所规范的行为,到今天到底有没有现实意义。如果照里头的文字去做,那么“弟子”就应该“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打恭作揖、正冠纳履,做什么事都明哲保身。再如“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鞭打也不吭声,不要说现今的弟子受不了,连师长也受不起!为了莘莘学子的读本,不妨多方探讨和研究各种可能性。如果针对一部过时的小册子来打圆场,尽量往好处想,实在很乡愿。这些是《弟子规》的实质吗?是的,古代有许多的生活和文化方式与现代大不相同了,这确是其不对之处啊!可《弟子规》的精髓是多么的让我们一般人望尘莫及啊!还好没有作者在世,不然引来那位大才子的回辩,那可不好了。再来看看此贴的后果,有多少人因为看了此贴,而从此对其偏见,圣贤之论滴水不进,无论是什么理由,像这样岂不是让大众产生曲解和受误导、误人子弟,这不合理之处希望大家引起重视,建议百度对编辑人的权利进行控制。老师要做到在教授中小心谨慎,教授时表达给孩子的东西一定是正确的境界。百度知道如同老师,希望在这些细节上能更谨慎!
2023-07-24 09:33:441

弟子规总序

总叙内容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创作背景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扩展资料:后世影响此书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弟子规》首先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以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为名义,继而教育人民把对父兄的顺从扩大到社会各个阶级,“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广泛服从,“凡是人,皆须爱”,通篇以“爱心、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一类手法,扼杀学童的思考能力、批判能力。是在清朝扬州十日等事件后特有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并非国学经典,应被视为封建糟粕而剔除。2014年9月6日,海南省首开传统文化改造犯人的先河,服刑人员每日诵读和领悟《弟子规》、《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学一句,做一句”,潜移默化学会为人。中国司法部肯定海南经验,将海南司法厅编著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教材》纳入服刑人员教育统编教材全国发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弟子规
2023-07-24 09:33:543

动画片《中华弟子规》一共有多少集

中华弟子规一共2季,第一季60集,第二季120集,每集25分钟。《中华弟子规》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以孝孝、魔法小宠为叙事中心,聚焦孩子日常生活,将弟子规应用贯穿于亲切活泼的一个个小故事中,让博大的传统智慧给孩子的成长以温暖的依靠。本动画是国内以故事形式叙述弟子规的开山之作,必将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
2023-07-24 09:34:443

《弟子规》的作者是谁?

《弟子规》的作者是李毓秀。《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编写的三言韵文。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并分为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赏析:《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就是其入门读本。此书原名《训蒙文》,采用《论语·学而篇》:“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贾存仁加以改编,改名《弟子规》。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的必备读物。
2023-07-24 09:34:512

即为偷的前一句是什么

即为偷上一句:倘不问,出自《弟子规》《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编写的三言韵文 。它是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并分为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6个字,是《三字经》的一种变体。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弟子规》全书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弟子规》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为总纲,分为五部分,各选择《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辑而成。全文总计360句,1080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详于道德教育。《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就是其入门读本。此书原名《训蒙文》,采用《论语·学而篇》:“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贾存仁加以改编,改名《弟子规》。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的必备读物 。《弟子规》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在清代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2023-07-24 09:35:181

弟子规全文有多少字?

1、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3、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4、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5、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亲的过错。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6、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8、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9、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10、三字经: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11、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解释】一个人首先要学的是孝敬父母和兄弟友爱的道理,接下来是学习看到和听到的知识。并且要知道基本的算术和高深的数学,以及认识文字,阅读文学。12、三字经: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解释】我国采用十进位算术方法:一到十是基本的数字,然后十个十是一百,十个一百是一千,十个一千是一万……一直变化下去。13、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解释】还应该知道一些日常生活常识,如什么叫“三才”?三才指的是天、地、人三个方面。什么叫“三光呢?三光就是太阳、月亮、星星。14、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解释】什么是“三纲”呢?三纲是人与人之间关系应该遵守的三个行为准则,就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相亲相爱,夫妻之间和顺相处。15、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解释】再让我们看一看四周环境,春、夏、秋、冬叫做四季。这四时季节不断变化,春去夏来,秋去冬来,如此循环往复,永不停止。16、三字经: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解释】说到东、南、西、北,这叫作“四方”,是指各个方向的位置。这四个方位,必须有个中央位置对应,才能把各个方位定出来。16、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解释】至于说到“五行”,那就是金、木、水、火、土。这是中国古代用来指宇宙各种事物的抽象概念,是根据一、二、三、四、五这五个数字和组合变化而产生的。17、十干者,甲至癸。十二支,子至亥【解释】“十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又叫“天干”;“十二支”指的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又叫“地支”,是古代记时的标记。18、曰黄道,日所躔。曰赤道,当中权【解释】地球围绕太阳运转,而太阳又围绕着银河系中心运转。太阳运行的轨道叫“黄道”,在地球中央有一条假想的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这就是赤道。19、赤道下,温暖极。我中华,在东北【解释】在赤道地区,温度最高,气候特别炎热,从赤道向南北两个方向,气温逐渐变低。我们国家是地处地球的东北边。20、曰江河,曰淮济。此四渎,水之纪【解释】中国是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直接流入大海的有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这四条大河是中国河流的代表。21、曰岱华,蒿恒衡。此五岳,山之名【解释】中国的五大名山,称为“五岳”,就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这五座山是中国大山的代表。22、曰士农,曰工商。此四民,国之良【解释】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知识分子、农民、工人和商人,是国家不可缺少的栋梁,称为四民,这是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23、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解释】如果所有的人都能以仁、义、礼、智、信这五种不变的法则做为处事做人的标准,社会就会永保祥和,所以每个人都应遵守,不可怠慢疏忽。24、地所生,有草木。此植物,遍水陆【解释】除了人类,在地球上还有花草树木,这些属于植物,在陆地上和水里到处都有。25、有虫鱼,有鸟兽。此动物,能飞走。【解释】虫、鱼、鸟、兽属于动物,这些动物有的能在天空中飞,有的能在陆地上走,有的能在水里游。26、稻梁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解释】人类生活中的主食有的来自植物,像稻子、小麦、豆类、玉米和高梁,这些是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食品。27、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解释】在动物中有马、牛、羊、鸡、狗和猪,这叫六畜。这些动物和六谷一样本来都是野生的。后来被人们渐渐驯化后,才成为人类日常生活的必需品。28、曰喜怒,曰哀惧。爱恶欲,七情俱。【解释】高兴叫做喜,生气叫做哀,害怕叫作惧,心里喜欢叫爱,讨厌叫恶,内心很贪恋叫作欲,合起来叫七情。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七种感情。29、青赤黄,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识。【解释】青色、黄色、赤色、黑色和白色,这是我国古代传统的五种颜色,是人们的肉眼能够识别的。30、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解释】在我们平时所吃的食物中,全能用嘴巴分辩出来的,有酸、甜、苦、辣和咸,这五种味道。31、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解释】我们的鼻子可以闻出东西的气味,气味主要有五种,即羊膻味、烧焦味、香味、鱼腥味和腐朽味。32、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解释】我国古代人把制造乐器的材料,分为八种,即匏瓜、粘土、皮革、木块、石头、金属、丝线与竹子,称为“八音”。33、曰平上,曰去入。此四声,宜调协。【解释】我们的祖先把说话声音的声调分为平、上、去、入四种。四声的运用必须和谐,听起来才能使人舒畅。34、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解释】由高祖父生曾祖父,曾祖父生祖父,祖父生父亲,父亲生我本身,我生儿子,儿子再生孙子。35、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解释】由自己的儿子、孙子再接下去,就是玄孙和曾孙。从高祖父到曾孙称为“九族”。这“九族”代表着人的长幼尊卑秩序和家族血统的承续关系。36、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要注重相互的恩情,夫妻之间的感情要和顺,哥哥对弟弟要友爱,弟弟对哥哥则要尊敬。37、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解释】年长的和年幼的交往要注意长幼尊卑的次序;朋友相处应该互相讲信用。如果君主能尊重他的臣子,官吏们就会对他忠心耿耿了。38、此十义,人所同。当师叙,勿违背。【解释】前面提到的十义: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朋信、友义、君敬、臣忠,这是人人都应遵守的,千万不能违背。39、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解释】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这是中国古代亲族中不同的人死去时穿的五种孝服。40、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解释】礼法、音乐、射箭、驾车、书法和算数是古代读书人必须学习的六种技艺,这六种技艺到现在已经没有人能同时具备了。41、惟书学,人共遵。既识字,讲说文。【解释】在六艺中,只有书法现在还是每个人都推崇的。当一个人认识字以后,就可以去研究《说文解字》,这样对于研究高深的学问是有帮助的。42、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解释】我国的文字发展经历了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这一定要认清楚,不可搞混乱了。43、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原。【解释】假如你想广泛地学习知识,实在是不容易的事,也无从下手,但如能做大体研究,还是能了解到许多基本的道理。44、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解释】凡是教导刚入学的儿童的老师,必须把每个字都讲清楚,每句话都要解释明白,并且使学童读书时懂得断句。45、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解释】作为一个学者,求学的初期打好基础,把小学知识学透了,才可以读“四书”。46、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解释】《论语》这本书共有二十篇。是孔子的弟子们,以及弟子的弟子们,记载的有关孔子言论是一部书。47、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解释】《孟子》这本书是孟轲所作,共分七篇。内容也是有关品行修养、发扬道德仁义等优良德行的言论。48、作中庸,乃孔伋。中不偏,庸不易。【解释】作《中庸》这本书的是孔伋,“中”是不偏的意思,“庸”是不变的意思。49、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解释】作《大学》这本书的是曾参,他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50、中书熟,孝经通。如六经,始可读。【解释】把四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弄明白了,才可以去读六经这样深奥的书。51、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解释】《诗》、《书》、《易》、《礼》、《春秋》,再加上《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应当仔细阅读。52、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解释】《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书籍。53、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解释】《书经》的内容分六个部分:一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二谟,即治国计划;三训,即大臣的态度;四诰,即国君的通告;五誓,起兵文告;六命,国君的命令。54、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解释】周公著作了《周礼》,其中记载着当时六宫的官制以及国家的组成情况。55、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解释】戴德和戴圣整理并且注释《礼记》,传述和阐扬了圣贤的著作,这使后代人知道了前代的典章制度和有关礼乐的情形。56、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解释】《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实在是值得我们去朗诵的。57、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解释】后来由于周朝的衰落,诗经也就跟着被冷落了,所以孔子就作《春秋》,在这本书中隐含着对现实政治的褒贬以及对各国善恶行为的分辩。58、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解释】三传就是羊高所著的《公羊传》,左丘明所著的《左传》和谷梁赤所著的《谷梁传》,它们都是解释《春秋》的书。59、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解释】经传都读熟了然后读子书。子书繁杂,必须选择比较重要的来读,并且要记住每件事的本末因果。60、五子者,有荀扬。文中子,及老庄。【解释】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61、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解释】经书和子书读熟了以后,再读史书、读史时必须要考究各朝各代的世系,明白他们盛衰的原因,才能从历史中记取教训。62、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居上世。【解释】自伏羲氏、神农氏到黄帝,这三位上古时代的帝王都能勤政爱民、非常伟大,因此后人尊称他们为“三皇”。63、唐有虞,号二帝。相揖逊,称盛世。【解释】黄帝之后,有唐尧和虞舜二位帝王,尧认为自己的儿子不肖,而把帝位传给了才德兼备的舜,在两位帝王治理下,天下太平,人人称颂。64、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解释】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文王和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65、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解释】禹把帝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从此天下就成为一个家族所有的了。经过四百多年,夏被汤灭掉,从而结束了它的统治。66、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解释】周武王起兵灭掉商朝,杀死纣王,建立周朝,周朝的历史最长,前后延续了八百多年。67、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解释】自从周平王东迁国都后,对诸侯的控制力就越来越弱了。诸侯国之间时常发生战争,而游说之士也开始大行其道。68、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解释】东周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春秋时期,一是战国时期。春秋时的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号称五霸。战国的七雄分别为齐楚燕韩赵魏秦。69、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解释】战国末年,秦国的势力日渐强大,把其他诸侯国都灭掉了,建立了统一的秦朝。秦传到二世胡亥,天下又开始大乱,最后,形成楚汉相争的局面。70、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解释】汉高祖打败了项羽,建立汉朝。汉朝的帝位传了两百多年,到了孝平帝时,就被王莽篡夺了。71、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解释】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天下大乱,刘秀推翻更始帝,恢复国号为汉,史称东汉光武帝,东汉延续四百年,到汉献帝的时候灭亡。72、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解释】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后来魏灭了蜀国和吴国,但被司马炎篡夺了帝位,建立了晋朝,晋又分为东晋和西晋两个时期。73、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解释】晋朝王室南迁以后,不久就衰亡了,继之而起的是南北朝时代。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国都建在金陵。74、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兴高齐。【解释】北朝则指的是元魏。元魏后来也分裂成东魏和西魏,西魏被宇文觉篡了位,建立了北周;东魏被高洋篡了位,建立了北齐。75、迨至隋,一土宇。不再传,失统绪。【解释】杨坚重新统一了中国,建立了隋朝,历史上称为隋文帝。他的儿子隋炀帝杨广即位后,荒淫无道,隋朝很快就灭亡了。76、唐高祖,起义师。除隋乱,创国基。【解释】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最后隋朝灭亡,他战胜了各路的反隋义军,取得了天下,建立起唐朝。77、二十传,三百载。梁灭之,国乃改。【解释】唐朝的统治近三百年,总共传了二十位皇帝。到唐昭宣帝被朱全忠篡位,建立了梁朝,唐朝从此灭亡。为和南北朝时期的梁相区别,历史上称为后梁。78、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解释】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朝代的更替时期,历史上称作五代,这五个朝代的更替都有着一定的原因。79、炎宋兴,受周禅。十八传,南北混。【解释】赵匡胤接受了后周“禅让”的帝位,建立宋朝。宋朝相传了十八个皇帝之后,北方的少数民族南下侵扰,结果又成了南北混战的局面。80、辽与金,皆称帝。元灭金,绝宋世。【解释】北方的辽人、金人和蒙古人都建立了国家,自称皇帝,最后蒙古人灭了金朝和宋朝,建立了元朝,重又统一了中国。81、舆图广,超前代。九十年,国祚废。【解释】元趄的疆域很广大,所统治的领土,超过了以前的每一个朝代。然而它只维持了短短九十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了。82、太祖兴,国大明。号洪武,都金陵。【解释】元朝末年,明太祖朱元璋起义,最后推翻元朝统治,统一全国,建立大明,他自己当上了皇帝,号洪武,定都在金陵。83、迨成祖,迁燕京。十六世,至崇祯。【解释】到明成祖即位后,把国都由金陵迁到北方的燕京。明朝共传了十六个皇帝,直到崇祯皇帝为止,明朝就灭亡了。84、权阉肆,寇如林。李闯出,神器焚。【解释】明朝末年,宦官专权,天下大乱,老百姓纷纷起义,以闯王李自成为首的起义军攻破北京,迫使崇祯皇帝自杀,明朝最后灭亡。85、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解释】清军入关后,清世祖顺治皇帝在北京登上帝座,平定了各地的混乱局面,使得老百姓可以重新安定地生活。86、由康雍,历乾嘉。民安富,治绩夸。【解释】顺治皇以后,分别是康熙、雍正、乾隆和嘉庆四位皇帝,在此期间,天下太平,人民生活比较安定,国家也比较强盛。87、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解释】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发生了变乱,英军挑起鸦片战争。英、法两国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法国神父被杀为由组成联军,直攻北京。88、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殁。【解释】同治、光绪皇帝以后,清朝的国势已经破败不堪,当传到第九代宣统皇帝时,就被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89、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解释】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的统治,废除了帝制、建立了宪法,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90、古今史,全在兹。载治乱,知兴衰。【解释】以上所叙述的是从三皇五帝到建立民国的古今历史,我们通过对历史的学习,可以了解各朝各代的治乱兴衰,领悟到许多有益的东西。91、史虽繁,读有次。史记一,汉书二。【解释】中国和历史书虽然纷繁、复杂,但在读的时候应该有次序:先读《史记》,然后读《汉书》。92、后汉三,国志四。兼证经,参通鉴。【解释】第三读《后汉书》,第四读《三国志》,读的同时,还要参照经书,参考《资治通鉴》,这样我们就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治乱兴衰了。93、读史者,考实录。通古今,若亲目。【解释】读历史的人应该更进一步地去翻阅历史资料,了解古往今来事情的前因后果,就好象是自己亲眼所见一样。94、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解释】我们读书学习,要有恒心,要一边读,一边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学习上,才能真正学好。95、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解释】从前,孔子是个十分好学的人,当时鲁国有一位神童名叫项橐,孔子就曾向他学习。像孔子这样伟大的圣贤,尚不忘勤学,何况我们普通人呢?96、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解释】宋朝时赵中令——赵普,他官已经做到了中书令了,天天还手不释卷地阅读论语,不因为自己已经当了高官,而忘记勤奋学习。97、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解释】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98、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解释】晋朝的孙敬读书时把自己的头发拴在屋梁上,以免打瞌睡。战国时苏秦读书每到疲倦时就用锥子刺大腿,他们不用别人督促而自觉勤奋苦读。99、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解释】晋朝人车胤,把萤火虫放在纱袋里当照明读书。孙康则利用积雪的反光来读书。他们两人家境贫苦,却能在艰苦条件下继续求学。100、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解释】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维持生活,每天边担柴边读书。隋朝李密放牛把书挂在牛角上,有时间就读。他们在艰苦的环境里仍坚持读书。101、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解释】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号老泉,小时候不想念书,到了二十七岁的时候,才开始下决心努力学习,后来成了大学问家。102、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解释】象苏老泉上了年纪,才后悔当初没好好读书,而我们年纪轻轻,更应该把握大好时光,发奋读书,才不至于将来后悔。103、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解释】宋朝有个梁灏,在八十二岁时才考中状元,在金殿上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对答如流,所有参加考试的人都不如他。104、彼既成,众称异。尔小生,宜立志。【解释】梁灏这么大年纪,尚能获得成功,不能不使大家感到惊异,钦佩他的好学不倦。而我们应该趁着年轻的时候,立定志向,努力用功就一定前途无量。105、莹八岁,能咏诗。泌七岁,能赋棋。【解释】北齐有个叫祖莹的人,八岁就能呤诗,后来当了秘书监著作郎。另外唐朝有个叫李泌的人,七岁时就能以下棋为题而作出诗赋。106、彼颖悟,人称奇。尔幼学,当效之。【解释】他们两个人的聪明和才智,在当时很受人们的赞赏和称奇,现在我们正是求学的开始,应该效法他们,努力用功读书。107、蔡文姬,能辩琴。谢道韫,能咏吟。【解释】在古代有许多出色的女能人。象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辩琴声好坏,晋朝的才女谢道韫则能出口成诗。108、彼女子,且聪敏。尔男子,当自警。【解释】象这样的两个女孩子,一个懂音乐,一个会作诗,天资如此聪慧;身为一个男子汉,更要时时警惕,充实自己才对。109、唐刘晏,方七岁。举神童,作正字。【解释】唐玄宗时,有一个名叫刘晏的小孩子,才只有七岁,就被推举为神童,并且做了负责刊正文字的官。110、彼虽幼,身已仕。有为者,亦若是。【解释】刘晏虽然年纪这么小,但却已经做官来,担当国家给他的重任,要想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只要勤奋好学,也可以和刘晏一样名扬后世。111、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解释】狗在夜间会替人看守家门,鸡在每天早晨天亮时报晓,人如果不能用心学习、迷迷糊糊过日子,有什么资格称为人呢。112、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解释】蚕吐丝以供我们做衣料,蜜蜂可以酿制蜂蜜,供人们食用。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真不如小动物。113、幼而学,壮而行。上致君,下泽民。【解释】我们要在幼年时努力学习不断充实自己,长大后能够学以致用,替国家效力,为人民谋福利。114、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解释】如果你为人民做出应有的贡献,人民就会赞扬你,而且父母也可以得到你的荣耀,给连祖先增添了光彩,也给下代留下了好的榜样。115、人遗子,金满赢。我教子,唯一经。【解释】有的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金银钱财,而我并不这样,我只希望他们能精于读书学习,长大后做个有所作为的人。116、勤有功,戏无益。戒之哉,宜勉力。【解释】反复讲了许多道理,只是告诉孩子们,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一定要后悔的。作品赏析《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作者认为教育儿童要重在礼仪孝悌,端正孩子们的思想,知识的传授则在其次,即“首孝悌,次见闻”。训导儿童要先从小学入手,即先识字,然后读经、子两类的典籍。经部子部书读过后,再学习史书,书中说:“经子通,读诸史”。《三字经》最后强调学习的态度和目的。可以说,《三字经》既是一部儿童识字课本,同时也是作者论述启蒙教育的著作,这在阅读时需加注意。《三字经》用典多,知识性强,是一部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充满了积极向上的精神。
2023-07-24 09:36:071

弟子规每句话的意思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 <入则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解读: 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 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 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 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 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出则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馀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解读: 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 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 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 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 ;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 日常饮食起居中,有人认为孩子还小,和长辈相处在一起,不要太过要求他们,长大自然就适应了,甚至对孩子宠爱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给小孩享用,以致小孩认为这样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要礼让长辈,因而误导孩子养成坏的习惯。而《弟子规》却指导我们,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长辈呼叫人时,自己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 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 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进见长辈时走路要快点,动作表现得很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 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解读: 为人子,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 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濑口,解完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是讲究卫生的好孩子 。 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 ,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份穿着 ,也要配合家庭的经济状况。 对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适当的份量,不要吃过量。我们年纪还小尚未成年 ,更不该尝试喝酒,因为喝醉了丑态百出,最容易表现出不当的言行。 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注意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 ,跪拜时要恭敬尊重。 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双脚 展开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样子,也不要抖脚或摇臀,这样才能表现优雅怡人的姿态。 进门的时候慢慢的揭开帘子,尽量不发出声响,走路转弯时与棱角要远一点 ,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到棱角伤了身体;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满的一样小心,进到没人的屋子里,要像进到有人的屋子里一样。 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错,遇到该办的事情不要怕困难,而犹豫 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敷衍了事。容易发生打斗的场所,我们不要靠近逗留;对于邪恶怪僻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问。 将要入门之前先问一下:“有人在吗”?将要走进厅堂时,先放大音量要让厅堂里的人知道 ;假使有人请问:“你是谁”,回答时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说“吾”或是“我”,对方就听不清楚到底是谁。我们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 ,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困难。这些平常语言行为的要则,让我们即知即行,掌握自己 ,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谐,创造一个身心调和的环境。如果我们一时做不到也不必气馁,只要能清楚的辨别方向,认同圣贤的教化,肯用功夫慢慢的琢磨,就像 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现出美玉来。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茍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解读: 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可以永远行得通吗?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 ,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另外,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 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 ,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 ,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人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遇到别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 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 ,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不论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齐的信心和励行的勇气,小善切戒轻呼不 做,而行大善的机会来了也要及时把握,尽心尽力勉强而之。 看见他人犯了罪恶的时候 ,心里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 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 ,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可以不用担心、郁闷。 听见 别人说我的过错就生气,称赞我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如果听到别人称赞我先自我反省,生怕自己没有这些优点 ,只是空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错时,心里却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实的人就越喜欢和我们亲近。 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 ,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不小心犯了过错,能勇于改正就会越改越少,渐归于无过,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反而又增加一项掩饰的罪过了。 〈泛爱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解读: 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 。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 泛爱众的人人君子,他的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观念,所以肯放下滔滔私心,关怀大众 ,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并深入学习各项才艺,相信也能做出一份番利益大众的事业。 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 ;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只会发表言论。 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 ,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 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 不嫌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至圣先师孔子教导我们,贫穷的人除了不谄媚迎合外,能够在道德上自得其乐更好,富有的人不但不以骄傲的心态妨碍他人 ,更要爱好礼节,恭敬大众。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都要学习礼节充实各项才能,发挥人我一体的仁心,才能营造一个“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幸福社会。 他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 再用闲言碎语干扰他。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赞美别人的善行,就等于是自己行善,因为对方知道了,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宣扬别人的过恶,就等于自己作恶,如果过分的憎恶,就会招来灾祸。行善能相互劝勉,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相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 和人有财物上的往来,应当分辨清楚不可含糊。或者,财物只与他人应该慷慨多 布施;取用别人的财物就应少取一些;有事要托人做或有话要和人说,先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喜欢,如果自己不喜欢就应立刻停止。 他人对我有恩惠,应时时想回报他;不小心和人结了怨仇,应求他人谅解,及早忘掉仇恨 ,报怨之心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是报答恩情的心意却要长存不忘,对待家中的待婢和仆人,本身行为要注重端正庄重不可轻浮随便,若能进一步做到仁慈、宽厚,那就更完美了 。权势可以获使人服从,虽然表面上不敢反抗,心中却不以为然。唯有以道理感化对方,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而没有怨言。 虽然现在也很少有人用婢仆,但是上下尊卑的关系仍然处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仁德君子的泛爱众 ,多为大众着想,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的温馨社会。 〈余力学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解读: 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分,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 ,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 今日普遍流行诋毁圣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尤其是基本的孝道 ,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大家虽有心改革社会乱象,也动用大批的人力物力倡导,终因伦常观念被大家忘失太久了,使得社会秩序无法整顿起来。孔子曾指出 :“立志、自立、立仁的君子要广博的研究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这样一个具有知识和礼节的君子,他的言行就不至于太离谱了。”《弟子规》把礼的内容 具体化,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 。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段,这段还未读完读通,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另一段,而东翻西阅,不肯定下心来,按部就班的读完。读书时要有规范 ,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有多余,就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读,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化好就要赶紧用功。 遇到滞塞难通的地方,更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解,这正是所谓书读千遍 ,其意自现。有疑问的地方,经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 书房要整理得简单清洁,四周墙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干净,所用的笔和砚台要摆放端正 ,在砚台上磨墨,如果墨条磨扁了,就是存心不端正,写字若随便不公正,就是心里先有了病,排列经典图书,要安放在固定的地方,读完以后立刻归还原处,即使发生紧急的事也要 先收拾整齐以后才能离开。遇到书本有残缺损坏时,应立刻补好保持完整,你爱书,书爱你,自有一份恭敬在其中,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获,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获。 如果不是传输圣贤道理的书籍,一概摒除一旁不要理它,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我们 的聪明智慧,会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 不要自以为是而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堕落而放弃自己,圣贤的境界的虽高 ,但只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人人都可到达。处在蒙昧年幼之时,若采要正正当当的教材,配合优良的环境,来培养学习,就能造就圣贤。《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 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做起,经家庭扩及到学校、社会,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这本书应该认真的反复读诵 ,深入内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至行为的指针。
2023-07-24 09:36:252

弟子规《信》全文带拼音?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刻薄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2023-07-24 09:36:422

弟子规主要内容是什么啊

《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形式为三字韵语,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就是其入门读本。此书原名《训蒙文》,采用《论语·学而篇》:“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贾存仁加以改编,改名《弟子规》。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养成忠厚家风的必备读物。扩展资料:创作背景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弟子规
2023-07-24 09:37:114

《弟子规》的作者到底是谁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他的著作有《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中文名李毓秀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清代顺治年间逝世日期雍正年间人物经历据国学学者王俊闳考证,李毓秀的人生经历平实,性情温和豁达,因而缺少传奇故事。史料记载,在年轻的时候,李毓秀师从同乡学者党冰壑,游学近二十年。科举不中后,就放弃了仕进之途,终身为秀才,致力于治学。精研《大学》《中庸》,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2023-07-24 09:38:042

中华弟子规一共多少集呢

第一季:第一部30集,第二部30集。第二季:第三部60集,第四部60集。
2023-07-24 09:38:451

弟子规是谁写的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新绛县龙兴镇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从师党冰壑游历近。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太平县御史王奂曾多次向他请教,十分佩服他的才学,被人尊称为李夫子。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着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等,分别藏于山西省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待人、出外、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
2023-07-24 09:38:5411

弟子规《总叙》的内容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白话译文:1、弟子规,是圣人孔子的教诲。首先是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是谨言慎行、信守承诺。2、博爱大众,亲近有仁德的人。学好自己的思想道德之后,有多余精力,就应该多学多问。扩展资料:弟子规创作背景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其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他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弟子规
2023-07-24 09:39:4211

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是什么意思

意思:如果父母不听劝,又哭又闹,就暂时顺从父母;如果把父母劝恼,生气责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当面埋怨。出自:《弟子规》清·李毓秀节选: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翻译:如果父母不听劝,又哭又闹,就暂时顺从父母;如果把父母劝恼,生气责打自己,不要心生怨恨,更不要当面埋怨。父母亲生病时,要替父母先尝药的冷热和安全;应该尽力昼夜服侍,一时不离开父母床前。父母去世之后,守孝三年,经常追思、感怀父母的养育之恩;生活起居,戒酒戒肉。办理父母的丧事要合乎礼节,不可铺张浪费;祭奠父母要诚心诚意;对待去世的父母,要像生前一样恭敬。扩展资料《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贾存仁加以改编,改名《弟子规》。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养成忠厚家风的必备读物。
2023-07-24 09:41:134

弟子规的来历

弟子规的来历:《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弟子规》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在清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弟子规》全书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为总纲,分为五部分,各选择《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辑而成。全文总计360句,1080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详于道德教育。扩展资料:弟子规后世影响此书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弟子规》首先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以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为名义,继而教育人民把对父兄的顺从扩大到社会各个阶级,“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广泛服从。“凡是人,皆须爱”,通篇以“爱心、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一类手法,扼杀学童的思考能力、批判能力。是在清朝扬州十日等事件后特有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并非国学经典,应被视为封建糟粕而剔除。2014年9月6日,海南省首开传统文化改造犯人的先河,服刑人员每日诵读和领悟《弟子规》、《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学一句,做一句”,潜移默化学会为人。中国司法部肯定海南经验,将海南司法厅编著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教材》纳入服刑人员教育统编教材全国发行。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弟子规
2023-07-24 09:41:415

有部动画片里面有笑笑小宠哥叫什么名字

本部是部教育动画《中华弟子规》妙音动画,将弟子规弄成趣味故事。以正直可爱的小宠哥哥、非常孝顺的孝孝、年幼懂事的悌悌、漂亮且脾气又大的姐姐、蛮横无理霸道凶凶但又……(优点)的牛牛等人物(妈妈爸爸姑姑姑父大伯伯母姥姥姥爷礼物宝宝大兔子等),很联系收看。你们最好看点好的,就像这个,别整天看那些坏的,非圣书,屏勿视,敝聪明,怪心志!!!!!!!
2023-07-24 09:42:343

解释弟子规。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bù cóng róng ,lì duān zhèng ,yī shēn yuán ,bài gōng jìng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wù jiàn yù ,wù bǒ yǐ ,wù jī jù ,wù yáo bì 。)【词语注释】从容:镇定,舒缓悠闲的样子。揖:拱手行礼,也指古代的拱手礼。践:踩、踏。阈:门槛。跛:不正,指像腿脚有毛病、走路时身体不平衡一样。倚:靠。箕踞: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傲慢不敬的坐法。箕,像簸箕一样;踞,蹲坐。髀:股部,大腿。【白话译文】走路步伐从容稳重,站立要端正;上门拜访他人时,拱手鞠躬,真诚恭敬。不要踩在门槛上,站立不要歪斜,不要依靠在墙上;坐的时候不可以伸出两腿,腿不可乱抖动。这几句出自《弟子规》“谨”一章。扩展资料:《弟子规》全书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为总纲,分为五部分,各选择《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辑而成。全文总计360句,1080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详于道德教育。《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就是其入门读本。此书原名《训蒙文》,采用《论语·学而篇》:“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贾存仁加以改编,改名《弟子规》。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养成忠厚家风的必备读物。《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形式为三字韵语,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弟子规(三言韵文)
2023-07-24 09:42:446

《弟子规》的作者是谁?

《弟子规》的作者是清代康熙时山西绛州人李毓秀,李毓秀,字子潜,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人,生于清代康熙年间,卒于乾隆年间,享年83岁。《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编写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并分为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学文属于智育修养,全文总计360句,1080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东北林业大学教授刘经纬《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弟子规》的语言风格简明而不失文学意蕴,语言形式易懂而不失深刻内涵。
2023-07-24 09:43:062

《弟子规》是道家还是儒家文化,是哪个朝代的?

《弟子规》是儒家文化,是由清朝的李毓秀根据古圣先贤的教导编写而成的。 从内容上看,《弟子规》虽然仅有1080个字,但却把一个人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态度和礼仪概括得淋漓尽致。正如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钟茂森教授在《圣贤教育的闪光》一文中讲到的,中国传统的圣贤教育,可以追溯到四五千年前,代代相传。这种美好的教育教给我们的是什么呢?是伦常大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做学问道德的功夫: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是修身之要: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是处世态度: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是待人接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而以上修身、齐家、治国、维护和平的教育总纲,全部体现在《弟子规》中。《弟子规》所阐述的道理,譬如“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恩欲报,怨欲忘”、“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泛爱众,而亲仁”等,都是超时空、超族群的,适用于各行各业、男女老少。  从《弟子规》所蕴含的教育规律上看,它特别强调了教育以及道德教育的先后次序问题。《大学》上说:“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弟子规》内容的编写次序也是中国古人教育经验的总结,符合教育规律。《弟子规》分为七部分,编写次序分别是入则孝、出则悌、谨、信、爱众、亲仁、余力学文,这就强调了教育的先后次序一定是首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也就是先培养德行,后学习知识、技能,也就是《三字经》上说的“首孝悌,次见闻”。这完全符合党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是对党的教育方针最好的诠释。  《弟子规》还强调,道德教育同样也是有先后次序的,那就是“首孝悌”,即从对父母的孝和对兄弟的友悌之心开始,培养起一个人“泛爱众”的能力。孝的教育,培养的是人的一种恩义、情义的情感。如果恩义、情义的处世原则培养不起来,就会形成一种以利害为取舍的处事原则,这样的人往往就会做出见利忘义或忘恩负义的事情来。而且,把孝作为仁之本,“爱人”首先从爱父母做起,然后爱其族人、爱其长上、爱其民族、爱其国家。这种推己及人的自然亲情,符合人的认识与情感发展的规律,易于为人们所接受。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敬爱的人,怎么可能真心实意地去爱他人、爱民族、爱国家呢?可见,“孝心一开,百善皆开”,孝的教育是维持良好社会伦理秩序的根本。而当代西方国家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法制相对健全的情况下,仍然出现了犯罪率激增、少年犯年龄下降等现象,无疑与夫妻关系失调、家庭崩溃、父子失教的状况有关。
2023-07-24 09:43:351

都说《弟子规》是《华严经》的根基,它与《华严经》有何区别?依据在哪?

众所周知,《弟子规》是一部讲如何落实德行教育的相关书籍。但是良好品行的形成是贯穿于人的一生的,通过内因与外因两种方式一起来影响人品德的形成。《严华经》的内容更为深奥,需要很透彻的人来体悟,《弟子规》的内容相对日常化,两者区别的主要依据是在其内容和适用人群。一、《弟子规》是《华严经》的根基许多人认为《弟子规》是给孩子学的,谈起《弟子规》,还会有一点轻视的心理,觉得自己已经长大成人了,《弟子规》就不必学了。其实《弟子规》并不是只给孩子学的,成人、父母更应该学。不仅是普通人学,念佛的人这一生希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希望学佛有所成就,更要扎好这个根基。“修德”,这一生我们想成就正人君子的品德,想要学佛,成就佛菩萨的大德,必须从《弟子规》入手。“立业”也是如此,世间人希望得到成功事业、幸福人生,没有《弟子规》的落实,也是达不到的。学佛的人想成就道业,也要从《弟子规》入手。二、《弟子规》和《华严经》都包含同样的道理小孩子用《弟子规》来端正自己的品德,打好道德学问的根基,这能说得过去。《华严经》是佛教里高级的佛法,是一乘法门,等于是佛法里的最高峰。但是与《弟子规》有很多相似之处,《弟子规》所讲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修为,同样含有《华严经》深奥的学问。《华严经》里讲的有十玄门,十玄门里有个叫同时具足相应门,换句话说,《弟子规》所讲的义理同时也具足一乘佛法。三、《严华经》比《弟子规》的更为深奥《弟子规》里所阐述的这些义理,都是自性性德的流露,自性是人人都具足的,性德也是人人都本有的,所以《弟子规》里所阐述的这些道德品行,人人本来都有,因为迷惑颠倒才迷失了。我们必须通过修持性德,把性德作为我们日常生活行为的规范,这样才能够恢复自性。《弟子规》具有《华严经》的大格局,毫不夸张的讲,如果《弟子规》没有落实,学习《华严经》也是很难入境界。
2023-07-24 09:43:532

《弟子规》中“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中的“訾”作何解释?

“訾”的意思是诋毁,怨恨。原文:己有能,勿自私,人所能,勿轻訾。勿谄富,勿骄贫,勿厌故,勿喜新。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译文:自己有能力,不要自私自利,要帮助别人;他人有能力,不要嫉妒,应当欣赏学习。不要献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在穷人面前骄纵自大;不要喜新厌旧。别人正在忙碌,不要去打扰;别人心情不好,不要用闲言闲语去打扰。扩展资料:《弟子规》全书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一章为总纲,分为五部分,各选择《论语》、《孟子》、《礼记》、《孝经》和朱熹语录编辑而成。全文总计360句,1080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详于道德教育。《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弟子规
2023-07-24 09:44:546

弟子规与孔子有关系吗?

没直接关系,《弟子规》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从体现儒家思想上说,与孔子是有关系的 。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 《弟子规》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在清代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扩展资料后世影响此书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弟子规》首先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以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为名义,继而教育人民把对父兄的顺从扩大到社会各个阶级,“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广泛服从,“凡是人,皆须爱”,通篇以“爱心、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一类手法,扼杀学童的思考能力、批判能力。是在清朝扬州十日等事件后特有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并非国学经典,应被视为封建糟粕而剔除。2014年9月6日,海南省首开传统文化改造犯人的先河,服刑人员每日诵读和领悟《弟子规》、《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学一句,做一句”,潜移默化学会为人。中国司法部肯定海南经验,将海南司法厅编著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教材》纳入服刑人员教育统编教材全国发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弟子规
2023-07-24 09:45:326

求弟子规中”对饮食,勿拣择”的故事

宗悫是南北朝时期的人,年轻时很不得志,而他的同乡虞业有权有势,特别富有。每当虞业请客人的时候 ,总是几十道菜,酒菜摆得有一丈见方。然而,他招待宗悫时,只给他吃杂粮煮的饭。但宗悫只是照样吃饭,从不因为饭菜差而发脾气。他胸有大志,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学习上。后来,宗悫做了豫州太守,但他并不忌恨虞业,反而认为虞业有才而请他做部下,宗悫把过去受辱的事看得很开,具有宽厚的胸怀。出自:清代李毓秀《弟子规》:“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译文: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饮食过量会损伤脾胃。扩展资料《弟子规》是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形式为三字韵语,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全文总计360句,1080字,内容涉及生活起居、衣服纽冠、行为仪止、道德品性、处世之道等,详于道德教育。《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此书原名《训蒙文》,采用《论语·学而篇》:“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贾存仁加以改编,改名《弟子规》。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养成忠厚家风的必备读物。
2023-07-24 09:46:024

弟子规圣人训是什么意思

“弟子规,圣人训”意思是《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康熙年间,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文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扩展资料:《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个秀才。以学文”为中心,列述了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当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贾存仁将其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它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弟子规
2023-07-24 09:46:306

《弟子规》里“挞、忿、揖、盥、辄、阈、跛、箕、踞、髀、奚、跻、訾、谄、滞”的读音分别是什么?

dì zǐ guī弟 子 规zǒng xù 【总 叙】dìzǐguī shèngrénxùn shǒuxiàotì cìjǐnxìn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fànàizhòng érqīnrén yǒuyúlì zéxuéwén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rù zé xiào 【入则孝】fùmǔhū yìngwùhuǎn fùmǔmìng xíngwùlǎn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fùmǔjiào xūjìngtīng fùmǔzé xūshùnchéng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dōngzéwēn xiàzéqìng chénzéxǐng hūnzédìng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chūbìgào fǎnbìmiàn jūyǒucháng yèwúbiàn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shìsuīxiǎo wùshànwéi gǒushànwéi zǐdàokuī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wùsuīxiǎo wùsīcáng gǒusīcáng qīnxīnshāng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qīnsuǒhào lìwèijù qīnsuǒwù jǐnwèiqù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shēnyǒushāng yíqīnyōu déyǒushāng yíqīnxiū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qīnàiwǒ xiàohénán qīnzēngwǒ xiàofāngxián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qīnyǒuguò jiànshǐgēng yíwúsè róuwúshēng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jiànbúrù yuèfùjiàn hàoqìsuí tàwúyuàn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qīnyǒují yàoxiāncháng zhòuyèshì bùlíchuáng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sāngsānnián chángbēiyè jūchùbiàn jiǔròujué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sāngjìnlǐ jìjìnchéng shìsǐzhě rúshìshēng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chū zé tì 【出 则 弟】xiōngdàoyǒu dìdàogōng xiōngdìmù xiàozàizhōng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cáiwùqīng yuànhéshēng yányǔrěn fènzìmǐn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huòyǐnshí huòzuòzǒu zhǎngzhěxiān yòuzhěhòu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zhǎnghūrén jídàijiào rénbùzài jǐjídào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已即到chēngzūnzhǎng wùhūmíng duìzūnzhǎng wùxiànnéng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lùyùzhǎng jíqūyī zhǎngwúyán tuìgōnglì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qíxiàmǎ chéngxiàjū guòyóudài bǎibùyú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zhǎngzhělì yòuwùzuò zhǎngzhězuò mìngnǎizuò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zūnzhǎngqián shēngyàodī dībùwén quèfēiyí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jìnbìqū tuìbìchí wènqǐduì shìwùyí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shìzhūfù rúshìfù shìzhūxiōng rúshìxiōng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jǐn 【谨】zhāoqǐzǎo yèmiánchí lǎoyìzhì xīcǐshí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chénbìguàn jiānshùkǒu biànniàohuí zhéjìngshǒu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guānbìzhèng niǔbìjié wàyǔlǚ jùjǐnqiè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zhìguānfú yǒudìngwèi wùluàndùn zhìwūhuì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yīguìjié búguìhuá shàngxúnfèn xiàchènjiā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duìyǐnshí wùjiǎnzé shíshìkě wùguòzé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niánfāngshào wùyǐnjiǔ yǐnjiǔzuì zuìwéichǒu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bùcōngróng lìduānzhèng yīshēnyuán bàigōngjìng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wùjiànyù wùbǒyǐ wùjījù wùyáobì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huǎnjiēlián wùyǒushēng kuānzhuǎnwān wùchùléng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zhíxūqì rúzhíyíng rùxūshì rúyǒurén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shìwùmáng mángduōcuò wùwèinán wùqīnglüè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dòunàochǎng juéwùjìn xiépìshì juéwùwèn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jiāngrùmén wènshúcúnjiāngshàngtáng shēngbìyáng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rénwènshuí duìyǐmíng wúyǔwǒ bùfēnmíng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yòngrénwù xūmíngqiú tǎngbùwèn jíwéitōu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jièrénwù jíshíhuán hòuyǒují jièbùnán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xìn 【信】fánchūyán xìnwéixiān zhàyǔwàng xīkěyān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huàshuōduō bùrúshǎo wéiqíshì wùnìngqiǎo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jiānqiǎoyǔ huìwūcí shìjǐngqì qièjièzhī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jiànwèizhēn wùqīngyán zhīwèidì wùqīngchuán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shìfēiyí wùqīngnuò gǒuqīngnuò jìntuìcuò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fándàozì zhòngqiěshū wùjíjí wùmóhū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bǐshuōcháng cǐshuōduǎn bùguānjǐ mòxiánguǎn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jiànrénshàn jísīqí zòngqùyuǎn yǐjiànjī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jiànrénè jínèixǐng yǒuzégǎi wújiājǐng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wéidéxué wéicáiyì bùrúrén dāngzìlì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ruòyīfú ruòyǐnshí bùrúrén wùshēngqī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wénguònù wényùlè sǔnyǒulái yìyǒuquè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wényùkǒng wénguòxīn zhíliàngshì jiànxiāngqīn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wúxīnfēi míngwéicuò yǒuxīnfēi míngwéiè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guònénggǎi guīyúwú tǎngyǎnshì zēngyìgū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fàn ài zhòng 【泛 爱 众】fánshìrén jiēxūài tiāntóngfù dìtóngzài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xìnggāozhě míngzìgāo rénsuǒzhòng fēimàogāo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cáidàzhě wàngzìdà rénsuǒfú fēiyándà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yǐyǒunéng wùzìsī rénsuǒnéng wùqīngzī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wùchǎnfù wùjiāopín wùyàngù wùxǐxīn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rénbùxián wùshìjiǎo rénbùān wùhuàrǎo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rényǒuduǎn qièmòjiē rényǒusī qièmòshuō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dàorénshàn jíshìshàn rénzhīzhī yùsīmiǎn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yángrénè jìshìè jízhīshèn huòqiězuò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shànxiāngquàn déjiējiàn guòbùguī dàoliǎngkuī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fánqǔyǔ guìfēnxiǎo yǔyíduō qǔyíshǎo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jiāngjiārén xiānwènjǐ jǐbúyù jísùyǐ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ēnyùbào yuànyùwàng bàoyuànduǎn bàoēncháng恩欲报 怨欲忘 抱怨短 报恩长dàibìpú shēnguìduān suīguìduān cíérkuān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shìfúrén xīnbùrán lǐfúrén fāngwúyán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qīn rén 【亲 仁】tóngshìrén lèibùqí liúsúzhòng rénzhěxī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guǒrénzhě rénduōwèi yánbúhuì sèbúmèi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néngqīnrén wúxiànhǎo dérìjìn guòrìshǎo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bùqīnrén wúxiànhài xiǎorénjìn bǎishìhuài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yú lì xué wén 【 余力学文】búlìxíng dànxuéwén zhǎngfúhuá chénghérén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dànlìxíng bùxuéwén rènjǐjiàn mèilǐzhēn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dúshūfǎ yǒusāndào xīnyǎnkǒu xìnjiēyào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fāngdúcǐ wùmùbǐ cǐwèizhōng bǐwùqǐ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kuānwéixiàn jǐnyònggōng gōngfūdào zhìsètōng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xīnyǒuyí suízhájì jiùrénwèn qiúquèyì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fángshìqīng qiángbìjìng jīànjié bǐyànzhèng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mòmópiān xīnbùduān zìbújìng xīnxiānbìng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lièdiǎnjí yǒudìngchù dúkànbì huányuánchù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suīyǒují juànshùqí yǒuquēhuài jiùbǔzhī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fēishèngshū bǐngwùshì bìcōngmíng huàixīnzhì 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wùzìbào wùzìqì shèngyǔxián kěxúnzhì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2023-07-24 09:46:511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精选17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弟子规读后感500字(精选17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1   最近,读了《弟子规》这本书,真是受益匪浅。   《弟子规》是一本国学教材的书,也是儿童启蒙的经典读物。让我们从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让我们养成良好的习惯。其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它的意思是: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这让我想起了三年前的事,那时,我还小,是家里的“小霸王”。只要家里一开钣,我就健步如飞地奔到座位上,一屁股坐了下去,就开始自顾自的吃起来,还没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他们坐下吃饭时,我已经将菜盘给搅得一片狼籍,只剩下一些残羹了。想到这,我真为以前的不懂事而感到羞愧。自从学了《弟子规》后,我懂得了应该如何尊敬长辈,做一个有礼貌的人。之后,每当吃饭时,我总会先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搀扶到座位上,等全家人都到齐了,我才开始动筷吃饭。   通过《弟子规》的学习,我还懂得了许许多多的道理,如父母吩咐你的事,你不能拖延;你出门前,要和父母打一声招呼,回来时要面见父母,让他们知道你的习惯,这些虽然都是日常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都要我们去认真学习,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学习《弟子规》不但可以提高一个人的修养过程,而且还是一个思想升华的过程。我会好好学习其中的道理,时时刻刻来鞭策自己,无论从思想上、品德上、学习上都要努力做得更好。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2   近一段时间,我和朋友们一起读《弟子规简说》,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学习《弟子规》我感触最大的是“入则孝”中的“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一段。短短十八个字却详细的告诉我们为人子女应该关心自己的父母的冷暖,不论早上,晚上都应该探望一下父母,离家,回家都应该告诉父母一声,免得让父母担心。   读了几句,我明白了我国历来把“孝”列在做人准则首位的道理。孝顺长辈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   在寒冷的冬天,我妈妈带我骑车画画,北风呼呼地吹,妈妈给我戴上了一顶帽子,一副手套,穿上一件棉外套,暖和极了。我舒服地坐在妈妈背上。突然,我发现,在我“舒服”的时候,是妈妈在前面给我遮挡寒风,她没有手套,顶着寒风努力地骑着。我心中很感动。妈妈几乎将自己的一切精力地都放在我的身上,几乎将所有的爱都给与了我。我只是享受着父母的关爱和无私的奉献,习以为常,不知回报。   作为子女的我们应该为父母做一些你能做的事情。只要你尽全力去做,父母都会开心的!出门和回家的时候和父母打招呼,为父母端茶递水,关心父母的身体。养育之恩无以回报,我们能做的就是心怀孝顺,在日常生活中报以一声问候,一份关心,一句祝福。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3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其次是〈出则弟〉,它是教我们怎么和别人相处的。比如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意思是:兄弟朋友要互相尊敬,要和睦,如果不和睦,父母就要为你们操心,和睦,就少了父母亲的一份担忧,就等于是孝敬父母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和兄弟姐妹们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父母看了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   〈谨〉,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穿衣服要系钮扣,要整洁,还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喝酒要适量,不要喝醉了,否则容易被别人说闲话。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仁,代表仁慈、亲仁。对外人仁慈,对亲人仁慈,对朋友仁慈,对同事仁慈现在什么人都有,但有几个是做到仁的?俗话说的好,人无完人吗!只要我们尽量做好自己应做的,至于别人怎么说,那就是他们的事情了!   我已经知道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可光知道还不行,还要学会做。怎么才能做呢?学知识。怎么学呢?学习可分为直接学习和间接学习,我们可学别人的,别人的也不一定全对,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该学的学,不该学就不学。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4   学习《弟子规》使我受益非浅。其中有些道理很简单,但就是没有真正去体会其中的道理。因为在学习《弟子规》之后才真正的懂得。《弟子规》增长了我的智慧,震撼了我的心灵。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我有三点体会:   一、做人要懂得感恩。   对一个人而言,应该报答的最大恩情是父母的养育之恩,所以《弟子规》第一章就是《入则孝》感恩之心体现在一个“孝”字上,“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但我却有很多没有做到。通过这次学习,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加倍努力,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   二、待人接物要怀着恭敬之心,为人要谦虚。   恭敬与谦虚是分不开的,没有内在的谦虚很难做到对人恭敬。“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虽然从小就念过许多这样的名言警句,但我却没有意识到谦虚是一种品质,反而常常争强好胜,骄傲自满。   三、要找准自己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教人向善,长养人的德行,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而我也是通过学习《弟子规》明白和学到了做人的道理,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5   上学期刚开学,学校就发了本《弟子规》,还要全文背诵。刚开始,我只是应付着读读。后来,读着读着,我学会了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特别是《弟子规》中的《入则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入则孝》后,让我感到十分惭愧。我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而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入微,我想要的东西他们会想方设法地满足我,那时的我还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有时候甚至会烦他们对我的担心。想起这些,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想起:当我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温暖的大手紧握我的小手;当我生病时,是他们将我拥入温暖的怀抱;当我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耐心地讲解……   于是,每天清晨我会给他们一个最美最甜的微笑,每晚入睡前我会向他们轻轻地道一声“晚安”,每当他们劳累时我会为他们揉揉酸痛的肩膀,递上一杯清茶,每当有空我会主动与家务“亲密接触”……我发现,爸爸妈妈脸上的笑容多了,而我好像“忙碌”了好多却快乐了好多。   我在《弟子规》的教导下,一点点地改变着,一步步地成长着,一次次地感受着。爱,原来可以这么简单!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6   《弟子规》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它备受古今中外学者推崇,内涵广博精深,很值得一读。   《弟子规》是以《三字经》的形式,从接人待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导。儿童对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张白纸,以后怎么定,起笔很重要。在这里,《弟子规》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方向。它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当然《弟子规》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对它的内容和文字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不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通过老师、家长的指导下,再加上自身不断的背诵,不断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朗读水平、记忆力、行为品德等多有较大的提高。   我读完《弟子规》后,觉得自己受益不浅。《弟子规》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什么叫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宽容,什么叫友谊。回想起妈妈关心我,教导我的情景;同学帮助我,鼓励我的情景;老师教导我,教育我的情景,我心中一阵阵激动。是啊!他们对我多好!我以后,不,我现在就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比如我每天帮妈妈多做一些家务,考出好成绩来回报老师,同学有困难热心帮助......总之,我要善待他人,与他们和睦相处,自己的心情也就好很多的。   同时,我也要时刻的提醒自己,善待每一位同学,尊敬每一位老师,孝顺自己的父母,遇事要多为他人着想,让我们用自己的一片真心,换来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相信我们的成绩会不断进步的!   总之,读了《弟子规》后,我的收获真不少。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7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开始,《弟子规》教会我们在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拥有好的规则,好的心态。一日三餐、起床睡觉、工作学习、休息娱乐……都要有规则有秩序。   此章告诉我们应珍惜时间,仪表堂堂,摆放衣物要有固定的位置,按时睡觉,按时起床,好好饮食,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养成良好的习惯是人生的基本做事准则。   做事更应该谦虚谨慎,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以前我总是做事冲动,上了初中,我们学了政治,我知道了情绪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控制并驾驭情绪。读了《弟子规》我知道了做事不能太勿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即使是小事,也要认真对待。在忙乱中我们可能一时昏头而做错了它。   养成良好的"习惯,更应有规律的安排时间,不糟践时间,珍惜一分一秒去学习,一心一意地对待它。因为“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做一位炎黄子孙,传承中华传统,我会忘记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的古训,站就要像军训时一样,腰挺直手放裤线,头成严肃状。坐也要只坐椅子的三分之一,也严格地照着弟子规去做!   草儿的绿意匆匆是因为有大树的陪伴,白云的婀娜多姿是因为有蓝天的陪伴,我的人生之所以丰富多彩是因为有您的陪伴——好的习惯。感谢您!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8   阅读弟子规我们会一次次受到感动,使我们感悟最深的,也许就是人间的真谛。使我感悟最深的就是“父母呼,应无缓;父母命,行无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这不正是古今流芳百年的孝敬父母的文明行为吗?是呀!在这个信息时代,我们往往在吃穿方面挑来拣去,这不正是俗话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吗?”学了《弟子规》之后我明白了不少道理。   首先是《入则孝》,这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因为,毕竟是他们生下了我们,养大了我们,我们总不能忘记养育之恩吧?更何况弟子规里面也有写到“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它的意思是:不管父母、亲人爱不爱你,你都要尽你做人的孝道,尊敬父母、亲人。   我们一起仰望这一片属于我们的天空。我们需要更多的互动,来交流彼此的心扉。我们需要那一抹温柔的微笑,来包容对方。我们需要伸出每一双手编织美丽了未来!让爱伫立在心中,要我们拥有偕同前进的梦想,做人就是得这样,听父母的话,正所谓“不听父母言,吃亏在眼前。”由此,我们也得孝敬父母,因为父母是我们的老师,教了我们许多道理,关心,照顾了我们一辈子。让我们也关心他们一点,尊敬他们一点,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回报父母的这份情。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9   上个学期,学校组织我们学习了《弟子规》,我从中得到了一些收获,也悟出了许多道理。例如:我们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严于律己……   《弟子规》中有一句话:“出必告,反必面”。意思是说:我们出去做什么事情时,要提前告知父母一声,在征求他们同意后再出去,这样以免他们担心。我们外出回家中之后,要立即通知父母一声,以免他们牵挂。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回南昌老家探亲,就发生了一件事令我终生难忘的事。   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和表姐正在她家里玩,姑姑正好有事情要出去,就叮嘱我们在家里玩。我和表姐在家里玩了一会儿,觉得没什么意思,表姐就提议说:“我们出去玩吧。”就这样我们两个人就跑到大街上去玩了。就在我们两人在外面吃着各种美味的小吃,玩得不亦乐乎的时候,姑姑回到家不见了我们俩的踪影,大吃一惊,赶紧打电话到奶奶家问:我们俩人有没有去那边。我爸爸和奶奶听说我们俩人不见了,也十分着急。大家等了一会儿,见我们还没有回来,爸爸就赶到姑姑家,准备和姑姑一起出去找我们,后来在姑姑家楼下碰到我们俩回来了。爸爸和姑姑严厉地批评了我们俩人:只顾着自己出去玩得开心,一点也不考虑大人们会担心。我和表姐不得不低头认错,表示以后出去玩一定会和家里人打招呼,以免引起大家不必要的担心。   我们学习《弟子规》,不仅仅要会背诵,而且还要深入理解,贯彻到生活中的一言一行里,这样我们的明天才会更美好。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10   这个暑假,大队部给每位同学布置了一项任务,就是写一篇《弟子规》的征文,于是,我让妈妈买了一本《弟子规》。仔细阅读起来,《弟子规》讲的是怎样做一个真人君子,怎样为人处事,做一个正直的人,品德高尚的人,怎样尊老爱幼。里面的一句句话语里,都有一个个大道理,如: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让我们听父母的话,孝敬父母,遵重长辈,让我最受教悔的是孝子王祥,王祥经继母经常在他的父亲面前说王祥的坏话,因此,父亲不再像以前那样宠爱他,并让他天天地干粗重的活,折磨他,但王祥对继母却毫无怨言,而且侍奉她更加的周到细致。真孝顺啊!有时候妈妈喊我有事,我装聋作哑,爱理不理。有一次,我做错了事,妈妈过来教训我,我就跟妈妈吵了起来,看看王祥,他的继母这么对他,他都周到的孝顺父母,而我,却为了一点小事和父母吵吵闹闹,连王详的一点也比不上,王祥为了继母想吃鱼,在冬天不顾天寒地冻,下水捉鱼,还有一次他继母想吃烤熟的黄雀,来刁难,于是王祥就想尽方法,千辛万苦,王祥的真心感动了上天,苍天成全了他,王祥才捕捉到一只黄雀,而且亲自烧烤,双手拿给继母吃。王祥因此就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孝子。   我要向王祥学习,爱父母,尊长辈,保护弱小,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做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好孩子。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11   在听完钱先生对《弟子规》的解读之后,我很感慨,在高强度、高压力的今天,有人为生计奔波,有人为了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拼搏,但大多数家长讨论的往往是孩子的学习、孩子的出息,很多是会与经济连在一起。看了钱文忠的解读《弟子规》颇为感慨,我们好像忘了本,我们太世俗,我们原来应该这样,我们是倒退了,这本书让我们净化了心灵,我们还能接受,但我们的孩子接受好像不能完全做到,但我们需要这样做。   本书提到了“孝”,孝的结构是“上老下子”,意思是强调血缘延续的重要性。每个人,不管你寿命多长,都只不过是人类生命长河中的一个极其渺小的环节,今天的长辈是昨天的小辈,今天的小辈就是将来的长辈。小辈不孝敬长辈,你又怎么能够指望当你成为长辈以后,你的小辈会孝顺你呢?这话是对的,孩子其实是看父母怎么做会潜移默化受影响的。   我是很孝顺的,所以很能接受,每天和父母通电话是必不可少的功课,平时报喜不报忧,会专程带父母去玩,扫除父母的一切后顾之忧。自己和父母相处的时光告诉我,其实真正的孝顺是要真正懂得他们需要什么,其实多陪伴父母说话,告诉他们你的快乐,比给他们金钱更有价值。一家人都受到我的影响,知道对老人要哄着的,孩子也会尊重你好多。   其实,很希望我们的教材也能处处透出这些做人的道理的,社会需要净化,需要一片温馨。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12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最近,我读了《弟子规》,令我受益匪浅。“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我最喜欢这一句。它讲的是:子路听说城中发生了大事,就驾车到城内,他冲在最前面,却被敌人的武士砍断了一条胳膊,帽子也掉落在地上,他大声说道:“等我把帽子戴好,再来杀!”说完,子路拾起帽子,戴在头上,然后从容而死。   它的意思是:帽子要戴端正,衣服的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系好。放置帽子和衣服应当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顺手乱丢放,以免弄皱弄脏。   它让我明白了:仪表是一个人美姿的展示,是心灵的窗口,小学生要培养自己良好的仪表习惯,就要从穿衣戴帽做起。“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   它的意思是:事情虽然很小,也不要擅自为所欲为而不禀告父母;如果任性而为,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让父母担心,这就是不孝的行为。   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能偷偷私藏起来据为己有;如果真的私藏了,品德就有了缺陷,父母知道了,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它让我明白了:生活中很多小事情,我们不能为所欲为,而不告诉父母,要不然就会让父母担心难过。   我爱读书,因为读书可以长知识,我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13   弟子规是一部流传已久的经典名著。它备受古今中外学者的推崇,内涵广傅精深,很值得一学。   弟子规是以《三字经》的形式,从接人待事方面给我们以指导。儿童对人的一生而言,就像一张白纸,以后怎样定,起笔很重要。在那里,弟子规也给我们提出了很好的方向。它有利于我们将来走向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社会观。当然《弟子规》对于我们小学生来说对它的资料和文字的理解具有必须的难度。可是“书读千遍,其意自见”经过教师、家长的指导,再加上自身不断的背诵,不断的理解,自然而然地朗读水平、记忆力、行为品德等多有较大的提高。   我读完弟子规后,觉得自我受益不浅。弟子规让我懂得了什么叫爱,什么叫孝,什么叫信任,什么叫宽容,什么叫友谊。回想以前妈妈关心我,教导我的情景;同学们帮忙我,鼓励我的情景;教师辅导我,教我的情景,我的心中一阵激动。是啊!他们对我多好!我以后,不,我此刻就要做一个知恩图报的人。比如每一天帮妈妈多做一些家务,考出好成绩来回报教师,同学有困难热心帮忙……总之,我要善待他人,与他们和睦相处,自我的心境也就好多了。同时,我也要时刻地提醒自我,善待每一位同学,尊敬每一位教师,孝顺自我的父母,遇事要多为他人着想,让我们用自我的一片真心,换来一个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相信我们的成绩会蒸蒸日上的。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14   暑假,我阅读了一本书名叫《弟子规》,它描述的是一本圣人对晚生的教导,是学生学习的准则。   其中有几句是这样写得,“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这句话讲道:爸爸妈妈叫你时,你要立刻答应一声,让你做事情时,你的行动不能懒惰。记得周末的一个早上,妈妈吩咐我起床后叠被子,我假装没听见,一声不吭地继续做我的事情,结果妈妈狠狠地将我批评了一番,从此后我长了记性。“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它告诉我们:吃饭时不应该挑三拣四,不要饥一顿饱一顿。我呀从小都不喜欢吃青菜,印象中有一次全家人在吃午饭的时候,爸爸给我碗里夹了一口青菜,我立刻将其夹给了奶奶,生气的爸爸吹胡子瞪眼睛,又给我碗里夹了更多的青菜,一直看到我将其吃光光才罢休。“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这句话的意思是:犯了错误,能够及时改正,就等于没有犯错误,如果犯了又没有意识到,并且还给自己找借口,那就是错上加错。记得5岁那年冬季,我将妈妈的手表不小心掉到了水盆里,妈妈问是不是我干的,我害怕的摇了摇头,撒谎道:“不知道,不是我!”后来还是被妈妈知道是我干得,于是我被“双打”啦!   《弟子规》这本书值得我学习一辈子,它时刻教导我要努力成为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少年。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15   国学如潮,向着我们澎湃而来,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冲洗着我们的心灵。读《弟子规》,我进一步得到了优秀传统美德的熏陶。从接受启蒙的孩提到现在热血沸腾的青年,一路的成长,我们都离不开国学思想的摆渡。《弟子规》,读它千遍万遍也不倦。   《弟子规》是以孔子言论为核心的思想启蒙教材,中国作为传统的礼仪之邦,通过它所蕴含的优秀传统道德伦理来规范举止言行,激发引导人性向善发展是在这个多元化的全新社会的必要。   万事孝为先,这正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精髓:董永卖身葬父,木兰为父从军,黄庭坚涤亲溺器···历史的长河淘不尽英雄的故事,岁月的长风吹不老倾城的容颜。诚实守信乃立足社会之本,谨慎与否决定事业成败,可见“谨信”是何等重要。“泛爱众”直教我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无幼,以及人之幼”,亲仁学文实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但不是才需要,如是因现在残酷的竞争环境而凸显。要想站立潮头唱大风就必须德才兼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字一句都教我们如何为人处世。   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成熟的一个重要阶段,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得到国学思想的熏陶,实是让自己的思想觉悟得到升华,这其实是现实形势的需要。读《弟子规》,我更深一层了解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学会了如何为人处事,读它,我受益匪浅!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16   《弟子规》这本书是少儿诵读经典之一,是古代圣贤的智慧结晶,它以无尽的思想光辉指引人们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前进,是教育子弟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再一次读弟子规的书,使我更加深一步了解了《弟子规》的意思。教育我们怎样做人,原来做人也有许多规则,因此,想做一个受人敬重的人就得有规有矩,有礼貌,尊老爱幼,守信用。我就说一说我读后的感受吧!   这本书里主要是教育我们要孝顺父母、亲人,怎么和别人相处,我们生活中做什么事,时时刻刻都要谨慎,尤其是不应该在背后谈论人家的长短,这样是不好的,也是不道德的。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他们所说的,所做的都是为了我们好,所以无论如何,我们都应当听从他们的教诲。还有就是,不管他们爱不爱我们,我们都要用自己的真心去爱他们。   比如“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意思是:父母教我们做人处世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生气、伤心。这样我们的父母才会从心里面为我们感到高兴,我们也会因此更快乐的。人不要自私,要大方,不计较小事,这样人也会变得很快乐。   我已经大概了解了做人、做事的道理了,光知道还不行,我还要努力的去做。我觉得《弟子规》对我们的一生都会有帮助,我会时时刻刻用这本书来鞭策自己的。   弟子规读后感500字17   《弟子规》是我们生活的典范,让我看了深有体会。这本书是根据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它告诉我们许多道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妹,在一切言行中,要谨慎。看见别人有了进步,就要虚心向他学习,在和大众交往时,要平等仁慈……“凡出言,信为先”这句话在这么多道理中,是对我印象最深的。它的意思是:人与人之间,只要是说出口的话,就要讲信用,不能食言。这让我想起了博玄说过的一句话:“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意思是:对人诚心诚意,本来不坚信,也会坚信了;但对人虚伪无信,就是本来坚信的,也再不敢坚信了。看,他说得多有道理啊!在“信”这一章,古人这样说:“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这教育我们开口说话时,诚信为先。我们答应别人的事情,必须要遵守承诺。当我们没有潜质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我们更不能用来骗人。   《弟子规》的“信”篇还教我们怎样说话:“说话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切戒之。”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和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就决对不能说。   在我们跟他人交谈时,谈话的资料要实事求是、口齿清晰。不好听信花言巧语,正因这些话虽然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下流肮脏以及无赖粗俗的语言,都尽量不好沾染。诚信并不难做到:我心想。只要人人认真去做,那么诚信的世界离我们还会远吗。 ;
2023-07-24 09:47:001

弟子规全文

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则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 爱 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繁体字版:  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馀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则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後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馀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後有急 借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於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 爱 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馀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则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 爱 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余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繁体字版:  弟子规  总 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馀力 则学文  入 则 孝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出 则 弟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後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馀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谨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後有急 借不难  信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於无 倘掩饰 增一辜  泛 爱 众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亲 仁  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馀 力 学 文  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2023-07-24 09:47:423

谁有动画版三字经,还有弟子规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cxNTE1ODMy.html这个里面是的,可以给宝宝听。
2023-07-24 09:48:293

弟子规信篇全文及翻译

  《弟子规》信篇全文: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翻译:开口说话,诚信为先;欺骗和胡言乱语,不可使用;话多不如话少;说话事实求是,不要妄言取巧;不要讲奸邪取巧的话语、下流肮脏的词语;势利市井之气,千万都要戒之。没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不知道真相的传言,不可轻信而再次传播。   《弟子规》信篇全文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   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倘掩饰,增一辜。   《弟子规》信篇翻译   开口说话,诚信为先;欺骗和胡言乱语,不可使用;话多不如话少;说话事实求是,不要妄言取巧;   不要讲奸邪取巧的话语、下流肮脏的词语;势利市井之气,千万都要戒之。没有得知真相之前,不要轻易发表意见;不知道真相的传言,不可轻信而再次传播。   对不合理的要求,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轻易答应许诺;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说话时吐字清楚,语速缓慢;说话不要太快、吐字模糊不清。   不要当面说别人的长处,背后说别人的短处;不关自己的是非,不要无事生非。   看见他人的善举,要立即学习看齐;纵然能力相差很远,也要努力去做,逐渐赶上。看见别人的缺点或不良行为,要反省自己;有则改之,无则加以警惕。   只有品德学识才能技艺不如别人,应当自我激励,自我磨砺,自我提高。如果是穿着饮食不如他人,不要攀比忧愁。   如果听到别人的批评就生气,听到别人的称赞就欢喜,坏朋友就会来找你,良朋益友就会离你而去。听到他人称赞自己,唯恐过誉;听到别人批评自己,欣然接受,良师益友就会渐渐和你亲近;   不是存心故意做错的,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知错改过,错误就会消失;如果掩饰过错,就是错上加错;   《弟子规》信篇注释   1、诈:欺骗。妄:胡言乱语。   2、奚:何,怎么。   3、惟:只有,只要。是,恰当,无误。   4、佞:会说动听的话。   5、市井:无赖。   6、的:鲜明,明白。   7、道字:说话吐字。   8、舒:流畅。   8、不关己,莫闲管:出自《孔子家语》:“无多事,多事多患。”   10、纵:虽然。   11、跻:登,上升。   12、省:检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13、戚:忧患,悲哀。   14、友:友直,友量,有诚信。   15、直谅士:正直诚实的知识分子。   16、非:用作动词,做坏事。   17、辜:罪,罪过。   《弟子规》赏析   《弟子规》全书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此书原名《训蒙文》,后贾存仁加以改编,改名《弟子规》。《弟子规》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在清代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弟子规》创作背景   康熙年间,清朝作为少数民族的统治阶层,出于长久统治的目的,主动追求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认同。包括崇儒尊孔,提倡修读四书五经,尊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大修孔庙,春秋祭孔、宣谕以孔子儒教为立国之本。1670年,根据儒学核心制定和颁发“圣谕”十六条,作为人们的思想准则和行为规范: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匪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生命。另外,康熙十二年的荐举山林隐逸、十六年开设明史馆、十七年的荐举博学鸿词,网罗名士,弘扬儒学。这些举措都促进了儒家的发展,《弟子规》正是在这种文学氛围下,写作而成的,原名《训蒙文》,作者李毓秀。
2023-07-24 09:48:551

动画片《中华弟子规》一共有多少集

中华弟子规一共2季,第一季60集,第二季120集,每集25分钟。《中华弟子规》以中华传统美德为主题,以孝孝、魔法小宠为叙事中心,聚焦孩子日常生活,将弟子规应用贯穿于亲切活泼的一个个小故事中,让博大的传统智慧给孩子的成长以温暖的依靠。本动画是国内以故事形式叙述弟子规的开山之作,必将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经典!
2023-07-24 09:49:031

弟子规作者是谁,弟子规出自哪个朝代

概述: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   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三字经曰:「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教之道,贵以专。」,而非博与杂;故一部经典,宜读诵百至千遍,苏东坡云:「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现在教学,坏在博与杂,且不重因果道德及学生读经、定力之培养,至有今日之苦果。企盼贤明父母师长,深体斯旨;此乃中华文化之命脉所系,中华子孙能否长享太平之关键,有慧眼者,当见于此。   《弟子规》的普适性   为文支持《弟子规》应该成为学童道德补助读物的人,可能是对现存的蒙学读本没有进行广泛的收集和比较。就如《桃花源记》里的避秦男女,因为不晓得时间的推移、外头的情况,产生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结果。  明清以降,如果蒙学读物有个龙虎榜的话,那么前三名应该是所谓的“三、百、千”,即《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而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在2003年出版的一套《传统蒙学丛书》,全集共有十部,分别是百家姓、千字文、五字鉴、三字经、幼学琼林、千家诗、声律启蒙、龙文鞭影、增广贤文和唐诗三百首。  《弟子规》没有上榜的原因,大概就是诗词所形容的“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外加很多封建糟粕。  有人这样称赞《千字文》:“只用一千个字,基本上不重复,四字一句,每句成文,前后连贯,还要押韵,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其内容包括天地、历史、人事、修身、读书、饮食、居住、农艺、园林以及祭祀等各种社会文化活动……到今天也还有其积极意义。”  而《弟子规》则恰恰相反,既不押韵也不讲求对仗,没有字斟句酌,是很粗糙的一些文字,内容活脱脱就像一本“纪律指导手册”,读后不会有任何美学上的收获。  读本:不妨探讨各种可能性  不难看出,《弟子规》作者对于文字的拣择是很随便的,所以文中出现很多语义不明的地方。如开首的“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没有人知道作者真正要说什么。“温”、“清”、“省”、“定”,是指衣着、饮食、起居,还是要表明怎样的规范行为?  根据我在网上的一番搜索,各种白话解释,其中除了“省”字是比较一致地表示“探望”之外,其余都是靠猜。一般认为,这是“(要让父母)冬天穿得温暖,夏天穿得清凉。早起要探望父母,晚上要让父母知道自己到家,以免担心。”  可是,早晚要告诉父母自己的动向,这又同后文“出必告,反必面”造成重复了,一个意思,何必啰唆两次?  再看《弟子规》所规范的行为,到今天到底有没有现实意义。如果照里头的文字去做,那么“弟子”就应该“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将入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打恭作揖、正冠纳履,做什么事都明哲保身。  再如“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鞭打也不吭声,不要说现今的弟子受不了,连师长也受不起!  为了莘莘学子的读本,不妨多方探讨和研究各种可能性。如果针对一部过时的小册子来打圆场,尽量往好处想,实在很乡愿。  这些是《弟子规》的实质吗?是的,古代有许多的生活和文化方式与现代大不相同了,这确是其不对之处啊!可《弟子规》的精髓是多么的让我们一般人望尘莫及啊!还好没有作者在世,不然引来那位大才子的回辩,那可不好了。  再来看看此贴的后果,有多少人因为看了此贴,而从此对其偏见,圣贤之论滴水不进,无论是什么理由,像这样岂不是让大众产生曲解和受误导、误人子弟,这不合理之处希望大家引起重视,建议百度对编辑人的权利进行控制。  老师要做到在教授中小心谨慎,教授时表达给孩子的东西一定是正确的境界。百度知道如同老师,希望在这些细节上能更谨慎!
2023-07-24 09:49:125

《弟子规》中《出则弟》全文加翻译

◎出则悌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易解:当哥哥姊姊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姊,兄弟姊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与人相处不斤斤计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言语为福祸之门。孔门四科有: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可见言语之重要。)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易解:良好的生活教育,要从小培养;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 长辈有事呼唤人,应代为传唤,如果那个人不在,自己应该主动去询问是什么事?可以帮忙就帮忙,不能帮忙时则代为转告。 (国父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不以夺取为目的。"青少守则明言:助人为快乐之本。)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现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易解:称呼长辈,不可以直呼姓名,在长辈面前,要谦虚有礼,不可以炫耀自己的才能;路上遇见长辈,应向前问好,长辈没有事时,即恭敬退后站立一旁,等待长辈离去。古礼:不论骑马或乘车,路上遇见长辈均应下马或下车问候,并等到长者离去稍远,约百步之后,才可以离开。(敬老尊贤)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易解:与长辈同处,长辈站立时,晚辈应该陪著站立,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后,吩咐坐下才可以坐。与尊长交谈,声音要柔和适中,回答的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有事要到尊长面前,应快步向前,退回去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当长辈问话时,应当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2023-07-24 09:49:353

《弟子规》的作者是谁?

《弟子规》[1]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弟子规》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和仄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分为“总叙、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七个部分。《弟子规》根据《论语》等经典编写而成,它集孔孟、老子等圣贤的道德教育之大成,提传统道德教育著作之纲领,是接受伦理道德教育、养成有德有才之人的最佳读物。“弟子”的意思比较多:在家指孩子;在学校指学生;在公司指员工;在社会大众中指公民。“规”就是规范。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废经废伦,治安败坏根由;贪瞋痴慢,人心堕落原因。欲致天下太平,须从根本着手;图挽犯罪狂澜,唯有明伦教孝。误根本为枝末,认枝末为根本。为求解决问题,反倒制造问题。君子唯有务本,本务邦国自宁。俗云:「教儿初孩,教妇初来」,儿童天性未染污前,善言易入;先入为主,及其长而不易变;故人之善心、信心,须在幼小时培养;凡为人父母者,在其子女幼小 弟子规[2]时,即当教以读诵经典,以培养其根本智慧及定力;更晓以因果报应之理,敦伦尽分之道;若幼小时不教,待其长大,则习性已成,无能为力矣
2023-07-24 09:50:189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一一《弟子规》的意思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的意思是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否则容易被绊倒,一切穿着以稳重端庄为宜。衣、帽、鞋袜都要放置定位,避免造成脏乱,要用的时候又要找半天。《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依据孔子教诲编成的学童生活规范,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核心思想是儒家的孝悌仁爱。扩展资料《弟子规》赏析:《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的语言风格简明而不失文学意蕴,语言形式易懂而不失深刻内涵。《弟子规》用这种言语疏导的方法,在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同时,又便于儿童通过朗诵背诵就获得道德理论知识,明白人生的道理,对道德产生初步的了解,从而达到道德认识的启蒙作用。
2023-07-24 09:51:082

关于弟子规,礼仪篇,孝子篇皈内容

龙传人,最文明,重礼仪,有传统。小黄香,把席温,让吃梨,数孔融。青少年,礼弄懂,生活中,多践行。待父母,有孝心,兄弟间,手足情。亲同学,近乡邻,多交往,互尊重。见师长,把礼行,先称呼,再鞠躬。
2023-07-24 09:51:252

弟子规共有多少字

弟子规共有1080个字。《弟子规》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360句、1080个字。扩展资料:《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就是其入门读本。此书原名《训蒙文》,采用《论语·学而篇》:“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贾存仁加以改编,改名《弟子规》。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养成忠厚家风的必备读物。参考资料:百度百科_弟子规
2023-07-24 09:51:599

“弟子规”的好词 大全

“弟子规”的好词如下:1、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弟子规·入则孝》2、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弟子规·余力学文》3、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弟子规·余力学文》4、人不闲,勿事搅,人不安,勿话扰——《弟子规·泛爱众》5、同是人,类不齐,流俗众,仁者希——《弟子规·亲仁》6、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弟子规·出则弟》7、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弟子规·泛爱众》8、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弟子规·谨》9、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弟子规·谨》10、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弟子规·谨》《弟子规》赏析《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弟子规》就是其入门读本。此书原名《训蒙文》,采用《论语·学而篇》:“弟子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把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贾存仁加以改编,改名《弟子规》。此书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远邪小、走正道的必备读物。
2023-07-24 09:52:257

弟子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意思是什么?

对待长辈应懂得礼让。吃饭时让长辈先动筷子,就坐时让长辈先入座,走路时让长辈先行,晚辈随后。[小故事]信陵君是战国时期四大公子之一,他是个敬老爱贤的人。有一次,他听说有一个看城门的老人侯赢怀念有贤德,就十分郑重到地前去请教。他亲自驾着车,把车上尊贵的位子空出来留给侯嬴。侯嬴早就知道信陵君的名声,但为了考验他,当信陵君去接他的时候,侯嬴故意装出傲慢的样子,但越是这样,信陵君对他越恭敬。侯嬴见状,知道信陵君的敬老是真心的,于是痛快地做了他的门客。
2023-07-24 09:52:505

《弟子规》的教育意义是什么?

《弟子规》的教育意义是如下:一、它有很强的针对性,明确地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二、它是学习文史知识的重要途径之一。三、它特别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及学习文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四、它具有很强的启发性。五、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它注重家庭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是待人处事的道理与具体方法。重要作用:首先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以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为名义,继而教育人民把对父兄的顺从扩大到社会各个阶级,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广泛服从,“凡是人,皆须爱”,通篇以“爱心、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一类手法,扼杀学童的思考能力、批判能力。
2023-07-24 09:53:192

弟子规解释及译文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份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易解: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姊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他有益的学问。<入则孝>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解读:父母呼唤,应及时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应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动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辞偷懒。父母教导我们做人处事的道理,是为了我们好,应该恭敬的聆听。做错了事,父母责备教诫时,应当虚心接受,不可强词夺理,使父母亲生气、伤心。(君子闻过则喜,小人闻过则怒。)侍奉父母要用心体贴,二十四孝的黄香(香九龄),为了让父亲安心睡眠,夏天睡前会帮父亲把床铺扇凉,冬天寒冷时会为父亲温暖被窝,实在值得我们学习。早晨起床之后,应该先探望父母,并向父母请安问好。下午回家之后,要将今天在外的情形告诉父母,向父母报平安,使老人家放心。外出离家时,须告诉父母要到那里去,回家后还要当面禀报父母回来了,让父母安心。平时起居作息,要保持正常有规律,做事有常规,不要任意改变,以免父母忧虑。纵然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而不向父母禀告。如果任性而为,容易出错,就有损为人子女的本分,因此让父母担心,是不孝的行为。公物虽小,也不可以私自收藏占为己有。如果私藏,品德就有缺失,父母亲知道了一定很伤心。父母亲所喜好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准备,父母所厌恶的事物,要小心谨慎的去除(包含自己的坏习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不要使身体轻易受到伤害,让父母亲忧虑。(曾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要注重自己的品德修养,不可以做出伤风败德的事,使父母亲蒙受耻辱。当父母亲喜爱我们的时候,孝顺是很容易的事;当父母亲不喜欢我们,或者管教过于严厉的时候,我们一样孝顺,而且还能够自己反省检点,体会父母的心意,努力改过并且做得更好,这种孝顺的行为最是难能可贵。父母亲有过错的时候,应小心劝导改过向善,劝导时态度要诚恳,声音必须柔和,并且和颜悦色,(子夏问孝。子曰:“色难。”)如果父母不听规劝,要耐心等待,一有适当时机,例如父母情绪好转或是高兴的时候,再继续劝导;如果父母仍然不接受,甚至生气,此时我们虽难过得痛哭流涕,也要恳求父母改过,纵然遭遇到责打,也无怨无悔,以免陷父母于不义,使父母一错再错,铸成大错。 〈出则弟〉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馀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近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解读:出则弟,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 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小孩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容易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当哥哥姐姐的要能友爱弟妹,做弟妹的应做到 恭敬兄姐,这样兄弟姐妹就能和睦而减少冲突,父母心中就快乐。在这和睦当中就存在孝道。把身外所用的钱财物品看轻点,少计较,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恨 ;讲话时不要太冲动,伤感情的话要能忍住不说,那么不必要的冲突怨恨就会消失无踪。日常饮食起居中,有人认为孩子还小,和长辈相处在一起,不要太过要求他们,长大自然就适应了,甚至对孩子宠爱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给小孩享用,以致小孩认为这样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要礼让长辈,因而误导孩子养成坏的习惯。而《弟子规》却指导我们,不要因为大人的宠爱而忽略了应从小培养礼让的美德,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长辈呼叫人时,自己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更能进一步请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那是不礼貌的行为;在长辈面前,不要表现自己很有才能,藐视长辈。走路时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就先退在一旁恭恭敬敬的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如果自己是骑马的,遇到长辈就应该下马,如果乘坐车辆就应该下车,让长辈先过去,等待大约离我们百步的距离以后,自己才上马或上车。如果长辈还站着,年幼的我们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是回答的声音,低到听不清楚,那也不适当,要和颜悦色,声音要柔和清楚才好。进见长辈时走路要快点,动作表现得很礼节,等到告退时,要慢慢退出。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神注视长辈,不要左右移动。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谨〉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斗闹场 绝勿近 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解读:为人子,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生的岁月很有限,光阴容易消逝,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现在宝贵的时光。每天早上起床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濑口,解完大小便以后把手洗干净,这样才是讲究卫生的好孩子 。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纽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 ,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而且要依照自己的身份穿着 ,也要配合家庭的经济状况。对于食物不要挑剔偏食,而且要吃适当的份量,不要吃过量。我们年纪还小尚未成年 ,更不该尝试喝酒,因为喝醉了丑态百出,最容易表现出不当的言行。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注意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 ,跪拜时要恭敬尊重。进门时不要踩到门槛,站立时要避免身子歪曲斜倚,坐着时不要双脚 展开簸箕,或者是虎琚的样子,也不要抖脚或摇臀,这样才能表现优雅怡人的姿态。进门的时候慢慢的揭开帘子,尽量不发出声响,走路转弯时与棱角要远一点 ,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到棱角伤了身体;拿空的器具要像拿盛满的一样小心,进到没人的屋子里,要像进到有人的屋子里一样。做事不要匆匆忙忙,匆忙就容易出错,遇到该办的事情不要怕困难,而犹豫 退缩,也不要轻率随便而敷衍了事。容易发生打斗的场所,我们不要靠近逗留;对于邪恶怪僻的事情,不必好奇的去追问。将要入门之前先问一下:“有人在吗”?将要走进厅堂时,先放大音量要让厅堂里的人知道 ;假使有人请问:“你是谁”,回答时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如果只说“吾”或是“我”,对方就听不清楚到底是谁。我们要使用别人的物品,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 ,那就相当于偷窃的行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时,就不会有太多的困难。这些平常语言行为的要则,让我们即知即行,掌握自己 ,使处事更有效率,待人更为和谐,创造一个身心调和的环境。如果我们一时做不到也不必气馁,只要能清楚的辨别方向,认同圣贤的教化,肯用功夫慢慢的琢磨,就像 璞石也能慢慢地呈现出美玉来。〈信〉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事非宜 勿轻诺 茍轻诺 进退错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解读:凡是开口说话,首先要讲究信用,欺诈不实的言语,在社会上可以永远行得通吗?话说得多不如说的少 ,凡事实实在在,不要讲些不合实际的花言巧语,另外,奸邪巧辩的言语,脏不雅的词句及无赖之徒通俗的口气,都要切实戒除掉。还未看到事情的真相 ,不轻易发表意见,对于事情了解的不够清楚,不轻易传播出去,觉得事情不恰当,不要轻易答应,如果轻易答应就会使自己进退两难。谈吐说话要稳重而且舒畅 ,不要说得太快太急,或者说得字句模糊不清,让人听得不清楚或会错意。遇到别人谈论别人的是非好坏时,如果与已无关就不要多管闲事。看见他人的优点行为 ,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齐的好念头,虽然目前还差得很远,只要肯努力就能渐渐赶上。不论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齐的信心和励行的勇气,小善切戒轻呼不 做,而行大善的机会来了也要及时把握,尽心尽力勉强而之。看见他人犯了罪恶的时候 ,心里先反省自己,如果也犯同样的过错,就立刻改掉,如果没有就更加警觉不犯同样的过错。当道德学问和才艺不如他人时 ,应该自我督促努力赶上,至于穿的衣服和吃的饮食不如他人时,可以不用担心、郁闷。听见 别人说我的过错就生气,称赞我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我们在一起。如果听到别人称赞我先自我反省,生怕自己没有这些优点 ,只是空有虚名;当听到别人批评我的过错时,心里却欢喜接受,那么正直诚实的人就越喜欢和我们亲近。不是有心故意做错的 ,称为过错;若是明知故犯的,便是罪恶。不小心犯了过错,能勇于改正就会越改越少,渐归于无过,如果故意掩盖过错,那反而又增加一项掩饰的罪过了。〈泛爱众〉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扬人恶 既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解读:对于大众有关怀爱护的心,如同苍天与大地,绝对没有私心,不论好人、坏人、聪明、愚笨、宝贵、贫贱、种族国界都一样给予保护和承载,纯是一片仁慈之心,不为名利毫无虚假 。正是“天同覆,地同载”的大同境界。泛爱众的人人君子,他的心中有人我一体的观念,所以肯放下滔滔私心,关怀大众 ,我们若处处学着仁厚待人,在德行上改过修养,守住人的品格,并深入学习各项才艺,相信也能做出一份番利益大众的事业。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所敬重的是德行,并不是论外貌是否出众 ;才能大的人声望自然大,人们所信服的是真才,并不是只会发表言论。自己有能力做的事情,不要自私保守;看到别人有才华,应该多加赞美肯定 ,不要因为嫉妒而贬低别人。对富有的人态度不谄媚求荣;对贫穷的人不表现出骄傲自大的样子,不厌恶 不嫌弃亲戚老友,也不一味喜爱新人新朋友。至圣先师孔子教导我们,贫穷的人除了不谄媚迎合外,能够在道德上自得其乐更好,富有的人不但不以骄傲的心态妨碍他人 ,更要爱好礼节,恭敬大众。贫和富只是生活方式不同而已,都要学习礼节充实各项才能,发挥人我一体的仁心,才能营造一个“贫而乐,富而好礼”的幸福社会。他人有事,忙得没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搅乱他;对方身心很不安定,我们就不 再用闲言碎语干扰他。别人的短处绝对不要揭露出来,别人有秘密不想让人知道,我们就不要说出来。赞美别人的善行,就等于是自己行善,因为对方知道了,就会更加勉励行善 ;宣扬别人的过恶,就等于自己作恶,如果过分的憎恶,就会招来灾祸。行善能相互劝勉,彼此都能建立良好的德行,有了过错而不相互规劝,相方都会在品行上留下缺陷 。和人有财物上的往来,应当分辨清楚不可含糊。或者,财物只与他人应该慷慨多 布施;取用别人的财物就应少取一些;有事要托人做或有话要和人说,先问一问自己是不是喜欢,如果自己不喜欢就应立刻停止。他人对我有恩惠,应时时想回报他;不小心和人结了怨仇,应求他人谅解,及早忘掉仇恨 ,报怨之心停留的时间越短越好,但是报答恩情的心意却要长存不忘,对待家中的待婢和仆人,本身行为要注重端正庄重不可轻浮随便,若能进一步做到仁慈、宽厚,那就更完美了 。权势可以获使人服从,虽然表面上不敢反抗,心中却不以为然。唯有以道理感化对方,才能让人心悦诚服而没有怨言。虽然现在也很少有人用婢仆,但是上下尊卑的关系仍然处处可见,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仁德君子的泛爱众 ,多为大众着想,共同营造一个相互关怀、相互体谅的温馨社会。〈余力学文〉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非圣书 屏勿视 敝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解读:对于孝、弟、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应该努力实行的本分,却不肯力行,只在学问上研究探索,这样最容易养成虚幻浮华的习性,怎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呢?相对的 ,如果只重力行,对于学问却不肯研究,就容易执著自己的看法,而无法契合真理,这也不是我们所应有的态度。今日普遍流行诋毁圣贤的风气,怀疑古人,藐视伦常大道。尤其是基本的孝道 ,近几年来,更被视为隘板落伍,大家虽有心改革社会乱象,也动用大批的人力物力倡导,终因伦常观念被大家忘失太久了,使得社会秩序无法整顿起来。孔子曾指出 :“立志、自立、立仁的君子要广博的研究各种学问,然后用礼节来约束言行,这样一个具有知识和礼节的君子,他的言行就不至于太离谱了。”《弟子规》把礼的内容 具体化,只要循着《弟子规》来实践,兼学各种经典和生活知识,就能拥有高远的智慧和实践的勇气,智勇双全的人,必然不会偏离正道,正道就是直路,很快便能到达目标 。读书的方法要注重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都要实实在在的做到 。读书时正在读这一段,就不要想到别段,这段还未读完读通,不要因为没有兴趣,失去了好奇心,就跳到另一段,而东翻西阅,不肯定下心来,按部就班的读完。读书时要有规范 ,读一本书或一门功课,要有比较宽裕的期限,但是不能因为时间有多余,就等期限快到了才开始读,一急之下反而耽误事情,所以一规化好就要赶紧用功。遇到滞塞难通的地方,更要专心研究,只要功夫到了,自然就能通达了解,这正是所谓书读千遍 ,其意自现。有疑问的地方,经反复思考,还不能了解的话,就用笔把问题记下来,向有关的师长请教,一定要得到正确的答案才可放过。书房要整理得简单清洁,四周墙壁保持干净,书桌清洁干净,所用的笔和砚台要摆放端正 ,在砚台上磨墨,如果墨条磨扁了,就是存心不端正,写字若随便不公正,就是心里先有了病,排列经典图书,要安放在固定的地方,读完以后立刻归还原处,即使发生紧急的事也要 先收拾整齐以后才能离开。遇到书本有残缺损坏时,应立刻补好保持完整,你爱书,书爱你,自有一份恭敬在其中,一份恭敬就有一份收获,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收获。如果不是传输圣贤道理的书籍,一概摒除一旁不要理它,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我们 的聪明智慧,会败坏我们纯正的志向。不要自以为是而狂妄自大,也不要自甘堕落而放弃自己,圣贤的境界的虽高 ,但只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人人都可到达。处在蒙昧年幼之时,若采要正正当当的教材,配合优良的环境,来培养学习,就能造就圣贤。《弟子规》所讲的道理,正是圣人的 训诲,从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亲仁及余力学文着手,在日常生活中的伦常做起,经家庭扩及到学校、社会,最能孕育出正人君子的品行。所以这本书应该认真的反复读诵 ,深入内心,当成个人反省的镜子至行为的指针。
2023-07-24 09:53:374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是什么意思?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翻译:走路时要不紧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要端庄直立作揖,行礼时要把身子弓下去,行叩拜礼时要表现得恭恭敬敬。【出处】:李毓秀《弟子规》:“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弟子规》是一部蒙学经典,所谓“弟子”,不是一般的意义,而是指要做圣贤弟子,而“规”则是“夫”、“见”二字的合体,意思是大丈夫的见识。“弟子规”便是说,要学习圣贤经典.做圣贤弟子,成为大丈夫。扩展资料:此书以通俗的文字、三字韵的形式阐述了学习的重要、做人的道理以及待人接物的礼貌常识等等。《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悌,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弟子规》首先明确强调了做人的各项准则,以教育我们孝顺父母、恭敬兄长为名义,继而教育人民把对父兄的顺从扩大到社会各个阶级,“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进而教育广泛服从。“凡是人,皆须爱”,通篇以“爱心、父母对子女倾注了无私的爱、子女应该以无私的爱回报父母、这是天经地义的”一类手法,扼杀学童的思考能力、批判能力。是在清朝扬州十日等事件后特有时代背景下的产物,并非国学经典,应被视为封建糟粕而剔除。
2023-07-24 09:53:5810

弟子规最后一句是什么???

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2023-07-24 09:54:442

求钱文忠百家讲坛《解读弟子规》的讲稿,文字版的

三字经 第十三讲(礼记诗经)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礼记》《诗经》都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经典,也许很多人没读过这两部书但书中许多成语和词汇却被我们经常使用着。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就是说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真是这样吗,是谁整理编订了这部《诗经》,《诗经》中的风雅颂是怎样分类的?《诗经》中的诗歌不仅语言优美凝练而且记载了周朝诸侯国发生的许多故事,那钱文忠教授所讲的《新台》《二子乘舟》这两首诗是如何对卫宣公荒淫无耻的行为进行嘲讽的呢?三字经接下来就讲到‘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礼记》实际上是研究仪礼的,这个礼记的注是汉代人撰写的文献,在汉代研究仪礼的学者中有两位最有名,一个叫戴德一个叫戴圣,这就是三字经讲的大小戴,为什么叫大小戴?因为戴德是叔叔戴圣是侄子,叔侄两当然有大小辈分之分所以叫大小戴。大戴注的叫《大戴礼记》小戴注的叫《小戴礼记》。《大戴礼记》在当时就出现了一些散乱也混进了并不是大戴的学说,所以《大戴礼记》慢慢我们不怎么用了。用的是《小戴礼记》。今天讲的《礼记》实际上是《小戴礼记》,《小戴礼记》全书近10万字,如用一字来形容是什么呢‘杂"它的内容除解释当时大部分仪礼规矩外还有很多篇章是独立的,一抽出来就是一部书,曾讲过的《大学》《中庸》就是从《礼记》里抽出来的,就是一抽出来它就是完整的,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和成语中有很多就出自这部《礼记》。比如:苛政猛于虎,瑕不掩瑜,放之四海而皆准,至死不变,诚以正心,还有孙中山先生多次题写今天仍有很多重要人物一再题写和强调的‘天下为公"。有时我们碰到一个人怎么都谈不拢看着他就烦,叫‘格格不入"格格不入发展到极点实在看着你烦大家处不下去了弄到最后就‘不共戴天"没办法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了。这些成语这样的例子还可举下去,实际上《礼记》里很多观念很多思想已通过我们习以为常,挂在嘴边的很多成语深深进入到我们的传统思维当中,进入到我们的行为准则当中。接着《礼记》下面就讲到一部非常有趣的经,一部充满浪漫色彩文学色彩的经典,中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诗经》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一部经典,那是谁整理编订了这部《诗经》,《诗经》又为什么会在儒家经典中占有如此重要地位,《诗经》中的诗歌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什么,雅和颂又是怎么回事?我们今天看到的《诗经》是经孔子整理编订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删改过的,三字经讲‘曰国风"什么叫国风?国风是《诗经》里的一个类别,《诗经》里有一类诗歌叫国风,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作品,换句话说国风就是各诸侯国的民歌。周朝的疆域已很辽阔底下有很多诸侯国,诸侯国都是独立行政半独立行政的,只不过拥戴周天子作为天下共主,诸侯国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官员,那周天子怎么来掌握底下每个国家的情况,每个诸侯国发生了什么周天子怎么知道的呢?当时没传真没网络也没什么信息交流手段,不知是谁想出个制度叫采风。当时的采风是一种严格的制度。周天子专门设立了官员摇着铃铛到各地去走,搜集民歌,这就叫采风。同时每个诸侯国也有责任把自己国内的某些诗歌定期采集汇报给周天子,这一部分诗歌就是两回事了,没有任何一个国君会把民间挤兑自己嘲笑自己的诗歌汇报给天子,国风是由这两部分组成,汇报到周天子那的有专门官员管着叫乐官,所以这些国风这些民间的诗歌即可以供周天子掌握天下大事了解各诸侯国民生的实际情况,同时又可变成歌词配上乐成为一个音乐作品,一举两得。所谓风就是这个意思。《诗经》里国风就是民歌。国风是各个诸侯国的民歌反映了当时各诸侯国人民的生活状况也记载了当时各诸侯国发生的许多事件,那雅和颂是什么,对我们现代人又有什么重要影响呢?雅和颂也是《诗经》的类别和分类,雅一共105首诗。雅里面还分大雅和小雅,大雅是诸侯觐见周天子时进献上的诗歌,歌词。既然各个诸侯觐见了周天子,周天子照例要赐宴赏宴,和来见的诸侯宴会一番,在宴会的场合所奏响的这些乐歌,歌词就叫小雅。颂是什么?颂主要是在宗庙祭祀时对祖先对各种神灵的一种颂歌,一共40篇。因为《诗经》内容非常丰富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学习诗歌可积累自己的学识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渊博肚里有货的人,这个容易理解。但更重要的是《诗经》在带给人们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一个人各方面的修养。《论语》里记载孔子和自己的儿子孔鲤有段对话。孔子非常关心自己的儿子,说‘你整天忙忙叨叨,是不是已学了《诗经》,学过诗没有"儿子回答‘唉呦,还没学过"孔子的回答是什么,语重心长的六个字‘不学诗,无以言"你不学诗凭什么说话呢,就是你不学诗怎么会说话呢?怎么能说出非常漂亮非常优雅的话,不学诗怎么行呢?孔子认为一个人不学《诗经》就不会说话,这句话是不是仅针对古时的读书人而言?因为现代人很多都没学过《诗经》但也可讲出优雅的语言也会写出漂亮的文章,这些难道与《诗经》有什么关系吗?恐怕还真有,我举些例子,如果我们要表达一种祝福比如要祝老人家健康长寿,一般说什么,寿比南山,《诗经》里的;如果你有朋友要搬家,恭贺您‘乔迁之喜"《诗经》里的;如果你要恭喜你的朋友或你的亲属结婚,有婚礼了说什么,‘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新婚燕尔 天作之合 携手同行 白头到老",《诗经》里的;比如你担忧了,我这件事想来想去想不明白,‘忧心忡忡 辗转反侧 小心翼翼 战战兢兢 如履薄冰 无所适从",很多我们挂在嘴边的话,遇到什么事情没办法了先躲一躲吧,‘逃之夭夭";‘ 鸠占鹊巢 赳赳武夫";夸女孩子‘肤如凝脂",‘信誓旦旦,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人言可畏 衣冠楚楚 不可救药 同仇敌忾 投桃报李 进退维谷"。这一串串都是《诗经》里的。你是没读过《诗经》,可能我们都没按传统方式读过《诗经》但你脑子里就有《诗经》,你的文化血液当中就有《诗经》。《诗经》是一种在我们身上的文化基因,你可能并没有意识。《诗经》是中华民族的一种文化基因,融化在我们血液之中。毫无疑问《诗经》具有重要的价值,其中很多诗歌反映了这么长一个历史时期,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五六百年间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诗经》分别有国风,大雅,小雅和颂四个类型,所以三字经中说‘号四诗 当讽咏"讽咏的意思就是对在《诗经》中记载下的事件是有评判有嘲讽有颂咏的,我们通过两首国风就能看到老百姓是如何评价发生在卫国一个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的,这是两首什么样的诗呢?第一首叫《新台》。诗不长‘新台有泚(此),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渠除)不鲜。新台有洒,河水浼浼(免)。燕婉之求,蘧篨不殄(舔)。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意思就是说,啊,河边造起一座新的楼台,河水在下面缓缓流淌,美丽的女孩子啊,说你设了一个鱼网吧,那你的目的是什么,为了打鱼啊,燕婉之求,得此戚施。谁知道这么美丽的一个女孩子居然逮了一个癞蛤蟆,戚施是癞蛤蟆的意思。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呢?东周时代卫国有个公子哥叫晋,公子晋,这人非常淫纵不检修养很差,坏的什么地步,他还没继位还是储君时,也就还是作为王位继承人太子时就和父亲的一个妾叫夷姜的私通还生下一个儿子叫伋(及),那这个公子晋觉得这事影响太坏,自己的爸爸还是卫庄公嘛还在位子上,所以就把这个儿子偷偷藏在民间养起来。到卫庄公过世卫国宫廷大乱,经过非常残酷复杂的宫廷斗争公子晋在公元前718年成为了卫宣公,自己当了国君。卫宣公一继位马上就冷落自己的原配夫人邢妃,他本来自己也是有夫人的,公然宠信自己的庶母夷姜,因为他爸爸已驾崩了就干脆跟这个庶母公开出入各种场合而且把他们私养在民间的那个伋给接回来立为嗣子,准备将来把自己的国君之位传给这个儿子。接回来时,这个伋也叫太子伋,因为公子晋马上要当国君了他是被立为嗣子的,已16岁,在古人来讲16岁就到了婚娶年龄。就打算去聘娶齐僖公的长女,齐国是比较大的国家了,这个卫宣公那时已是国君还不改淫纵不检的坏毛病,听说齐僖公的长女很漂亮也不顾这是给自己儿子聘娶的,开始只想看看齐僖公的长女有多漂亮,当时没机会,因为不会轮到他先看嘛,所以动了坏脑筋派太子伋出使宋国,派这个储君出使,代表我,这个老头就赶紧在淇河边上造了个高台叫新台,装饰的非常华丽。太子伋不是被他支到宋国出使了吗,于是卫宣公就自己到新台去迎接远道而来的齐僖公的长女,卫宣公一看到这个齐国的长女啊,亭亭玉立貌若天仙,本来就好色,当储君时就好色跟自己的庶母私通,一看干脆就直接把这个齐僖公的长女娶成了自己的夫人或妾室,齐国是以姜为姓所以这个齐女叫宣姜,宣姜来到卫国原说好是嫁给公子太子伋的,也知道太子伋16岁跟自己年龄相当,没想到嫁给了自己的公公,而且这公公的样子就是一个癞蛤蟆样,又老又丑,大失所望但也没办法。卫国老百姓看不惯,卫宣公怎么做这种事就编了一首民间诗歌叫《新台》,在《新台》后面跟着一首诗叫《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 愿言思子,不瑕有害"就这么八句,没头没脑的八句,说两个公子,二子,比较有地位的人称子,所以称孔子,老子,庄子,不是谁都可称子的,不是二子就可称子的,子是一种尊称,两个比较有地位的年轻人,乘船远行,水里飘漾着他们的倒影,我思念你们,心中忧愁而牵挂,翻来覆去就是这个意思。《新台》嘲讽了卫宣公先与庶母私通又强娶儿媳的荒淫无耻,而《二子乘舟》却表现出对两个公子深深地思念,那这两首诗之间有什么关系,《二子乘舟》又讲了什么样的故事?紧接着《新台》出现这么一首诗,你马上就会想到这诗背后有故事,不会那么简单,而且这个诗紧接着《新台》之后,为什么不放着别的诗后面呢?孔子为什么这样编一定有他的道理,根据一些注解一些古人的解释再去寻找果然才知道,这个诗是接着《新台》这个故事讲的,这里面的二子是两个公子,一个是太子伋,公子伋出使宋国回来满心欢喜以为父亲给自己把媳妇太子妃娶好了,结果一看成了自己的妈变成自己的庶母了,当然不是嫡母,回来就晕了,马上面临的就是新台丑闻,但这个太子伋很好,可能因他早年一直被养在民间的原因没有皇室贵族公子的那种骄纵,反而从民间吸取了某种非常好的一种道德滋养,非常恪守孝道非常温和,他发现原来要给自己迎娶的齐国长女齐姜(宣姜)现在已成了自己的庶母,他没任何怨言,而这个宣姜这个美女一连给卫宣公生了两儿子,长子叫寿次子叫朔,公子寿公子朔。说到公子寿和公子朔,卫宣公和齐姜生的,是亲兄弟不错但两人性格完全不一样,公子寿和公子伋虽是异母所生但兄弟两非常友爱,,公子朔跟他哥哥公子寿,嫡亲的哥哥就截然不同了,非常狡诈阴险,公子朔自己想当国君,想当国君就面临两个障碍,一个是公子伋还没废掉一个就是他的嫡亲哥哥公子寿,都成了他国君道路上的绊脚石,公子朔是小儿子,经常在自己的母亲齐姜身边进谗言。公子寿公子朔虽是亲兄弟但哥哥公子寿善良温和弟弟公子朔却野心勃勃。公子朔和母亲齐姜一起不停的向卫宣公说公子伋的坏话,卫宣公终于下定决心要除掉公子伋,那卫宣公会采取什么方法杀掉公子伋,结果又是怎样呢?公元前701年齐僖公攻伐纪国,齐僖公是卫宣公的岳父,那齐僖公就叫自己的女婿一起派兵共同讨伐,卫宣公就命太子伋出使齐国,又叫他出使,结婚时叫他出使宋国现在叫他出使齐国并且把一个使节授予给他,使节是要有身份标志的,持节,现在我们讲外交使节就是从这个地方来的,过去要持着一根节才代表你使者身份。而在卫国到齐国的路上卫宣公和公子朔就安排了杀手准备把太子伋给杀了。这一套都策划好了,但大家别忘了公子寿跟太子伋的关系非常好,公子寿一次进宫去探望母亲宣姜时得到消息,知道自己嫡亲的弟弟和国君还有自己的生母准备要把自己的异母大哥给铲除掉,但公子寿是个性情非常温和非常讲兄弟友爱的人,他拼命劝母亲但没什么效果而且他母亲跟他讲‘你父亲包括你弟弟这么做完全是为了绝后患,这样就能保护你妈妈,你弟弟也包括你的性命,你千万不能泄露"但公子寿跟自己的这个大哥太子伋关系非常好,他知道事到如今再去向自己的父亲进谏已没什么用了,因为他们决心已定,所以他就私下见太子伋劝他赶紧避出去,不要出使了赶紧逃命。但太子伋是个非常有意思的人,他的回答是‘为人子者 从命如孝"我作为儿子是必须听从父亲命令的,这样才是孝,‘弃父之命 即为逆子",如果我把父亲交给我的使命扔在一边自己跑掉那就是逆子,再说我即使跑又能跑到哪去?他没地方去,所以他做好了一切准备,不听公子寿的劝告就要上路了,公子寿想,如果我哥哥这次真被人杀了那父亲卫宣公就要立我为太子,那我怎么办怎么对天下的人?‘子不可无父 弟不可无兄",他觉得两难,所以他决定替哥哥先走一步。就设了一个计代自己的哥哥而死,希望自己的父亲能由此感悟饶过自己的哥哥,于是公子寿又招来一艘船,太子伋一艘,公子寿一艘,就是二子乘舟,两艘船大家并在一起,因为太子伋马上就要出使齐国,公子寿就陪自己的异母哥哥太子伋喝酒为他送行,他知道劝也劝不住没什么用,为他送行时公子寿心里是明白自己的计划的,控制酒量。但太子伋心情很郁闷,因为他完全知道这个阴谋但他只能去死没有办法所以心情很坏,心情一坏喝闷酒很快就醉了。当他醉了时公子寿拿了他的节拿了他的这根使节开着船先走了同时留了一封信。公子寿先拿着他的使节先走当然就碰到了事先安排好的杀手,这些杀手就把公子寿给杀了,把他的脑袋割下来放在盒子里,杀手杀人很简单,看见有使节的人那就是太子伋,把他杀了。太子伋酒醒过来一看,自己弟弟的船怎么开了,再看到弟弟留给自己的信大惊,下令随从赶快开船去追赶公子寿,这就是《二子乘舟》这个故事的由来。《二子乘舟》表达了当时百姓对两位公子的同情和颂咏,那后来公子伋知道了公子寿被杀会如何反应,两位公子最后的结局是什么,而孔子又为什么把这两首诗编订在一起?太子伋的船往前追就看到公子寿的船正好迎面向自己驶来,因为已经回来了嘛公子寿已被杀了嘛,但太子伋不知道就喝问船上的人,他也很聪明,喝问道‘主公交给你们的办的事办好没有"那些杀手也不知道这个太子伋是谁,不认得,以为是卫宣公派来的密使,就捧上这个盒子,说我们办好了,已经把太子伋给杀了我们应该来请赏了。太子伋打开一看里面果然装着自己弟弟的头颅,知道自己没能追上弟弟,当然非常哀痛,当时就喊冤枉啊,这件事情很冤,旁边的杀手觉得纳闷,这有什么好奇怪的,父亲杀儿子嘛有什么好冤枉的。这时太子伋就回答了,我才是真正的太子伋,我得罪了自己的父亲,父亲要杀我,但这是我弟弟他有什么罪,他得罪了谁,你们为什么要杀他。这些杀手才知搞错了,而太子伋就告诉杀手,我不会跑的,我跑了你们也没法交差。这样吧,你们已知道我是太子伋干脆把我头也砍下来,完成我父亲,国君交给你们的使命也好弥补你们的误杀之罪,因为误杀也就没法回去复命,由此可见太子伋是个心地非常厚道的人,杀手一听这话当然也就不客气一并把太子伋也杀了,把这两个公子的头都装好回到卫国向卫宣公复命,卫宣公听到太子伋和公子寿居然同时被杀当时就昏过去了,毕竟是两个儿子而且后面有个儿子还是他喜欢的,所以就说,齐姜误我,齐姜误我。他就怪在女人身上。由于这样的过错一下子把自己立好的储君和将来可能要立好的接班人全杀了,还是出于自己的命令,不久卫宣公就因一种痛心或一种悔恨病倒在床,很快半个月卫宣公就死了。卫国的人非常同情这两位公子但又不好明说,因为这两个公子之死完全是国君自己下令干的,都知道,任何阴谋是瞒不过人民的,但是他们不敢说,所以卫国的人民就写了这么一首诗叫《二子乘舟》在民间传唱。春秋时代,各个诸侯国宫廷继位的问题不断地发生,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彼此之间的仇杀从没停止过。也因此这个时代被孔子视为天下大乱的时代。既然孔子认识到这个时代是天下大乱了,他自己觉得有什么办法吗?请听下讲。
2023-07-24 09:5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