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石珠宝真君
-
犹太人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民族,也就是其没有特定的国家隶属。此外,1948年以色列国建立,是自罗马摧毁耶路撒冷后近2000年来成立的第一个犹太人国家,并人为复兴口语希伯来语的正式使用。
扩展资料:
犹太人种族来源:
古希伯来人属于闪族的一种,它在公元前十三世纪时游牧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草原,公元前十二世纪中叶,进入迦南,就是后来称为巴勒斯坦的地区,当时的迦南人把外来的人叫做“希伯来人”,意思是“从河那边来的人”。
而根据《圣经·旧约》的历史记载,他们的远祖亚伯拉罕(阿拉伯语发音为易卜拉辛)原来居住在苏美尔人的乌尔帝国附近,后来迁移到迦南(今以色列/巴勒斯坦一带)。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犹太人
- clc1
-
以色列。
1948年以色列宣布成立,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2016年以色列总人口850万人,其中犹太人口共637.7万人,世界上唯一一个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2014年11月23日,以色列总理办公室发表声明,以色列内阁批准了将以色列定义为“犹太国家”的法案。
犹太人和阿拉伯人同源,人种为欧罗巴人种闪米特-含米特亚种,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一个民族。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
扩展资料:
犹太人的建国历史:
19世纪末,由于东欧的犹太人不断遭到压迫和迫害,而西欧的犹太人对既未结束种族歧视也未使犹太人与所在国家的社会融为一体的那种形式上的解放所抱幻想日益破灭,犹太复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解放运动而出现。
1897年,西奥多.赫茨尔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了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大会。在会上,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成为一个正式的政治组织,它号召犹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园复兴犹太民族生活。
尽管千百年来的异族统治使犹太人越来越少,但在这片故土上犹太人一直保持着他们的存在,而且随着散居各国的犹太人返回故乡,犹太人口也不断增加。
犹太复国主义多少世纪以来,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锡安(耶路撒冷的锡安山被犹太教徒视为圣山)。因为即使再多的财富也不能买到归属感,在外漂泊了数个世纪的犹太人归根的思想越发强烈。
终于在1922年,国际联盟基于承认“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故土)有着历史的联系”和“在那个国家重建犹太民族家园”的考虑,委托英国统治这片故土。但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在故土上定居,犹太人则坚持要求解除对犹太移民的限制,英国在无法调解的情况下,遂将问题移交给联合国。
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29日表决在约旦河以西地区建立两个国家: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犹太人接受丁这个分治计划而阿拉伯人则予以拒绝。
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结束,犹太人随即宣布建立以色列国。此后不到24小时,五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入侵了这个新国家,战争开始时阿拉伯国家无论是在兵力还是在装备上都占据巨大优势,但是由于其内部矛盾分歧严重,没有统一的军事计划,反而渐渐处于被动地位。
相反,以色列军队作了充分准备,他们在全境确立了统一的军事领导和指挥机构,经过几场漂亮的反击战逐渐在故土站稳了脚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犹太人
- 臭打游戏的长毛
-
1948年以色列国建立,是自罗马摧毁耶路撒冷后近2000年来成立的第一个犹太人国家,并人为复兴口语希伯来语的正式使用。但以色列建国的地点是在巴勒斯坦地区,导致和当地定居已久的阿拉伯裔巴勒斯坦人矛盾激化,使中东成为世界的热点地区,并致使原先居住在阿拉伯国家的近90万犹太人也陷入困境。
到21世纪初,美国和以色列是犹太人的主要集中地。
以色列建国前的巴勒斯坦地区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比例占绝大多数,1948年犹太人仅占6%。由于战争以及以色列政府的驱逐,到2009年以色列的犹太人占总人口的76%,19%是阿拉伯人,5%是其他民族。由于犹太人的出生率比阿拉伯人低,而且又有犹太人从以色列移民到欧美等国,以色列政府担心,将来以色列的犹太人不会再占人口的多数。
扩展资料
当今犹太人的宗教信仰主要还是犹太教,但也有少部分人转信其他宗教,如基督宗教等,亦有不少犹太人是无神论者,但仍会保留犹太传统。这些犹太人大都生活在以色列以外的其他国家(信了基督教的犹太人以色列一律不承认是犹太人)。
犹太教崇拜单一的主神雅赫维(基督教中称耶和华),是希伯来人内部的民族宗教。犹太教认为《塔木德》是仅次于《圣经》的经籍,犹太教中派生出了两个世界最大的宗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当亚历山大大帝征服希伯来人的犹太原居地后,希伯来人也易名为犹太人并散落到希腊帝国各处,
公元前3世纪,希腊化的埃及托勒密王朝君主托勒密二世,召集70多位懂希腊语的犹太人,集中整理犹太教文献并译成希腊语,即基督教使用的希腊语圣经中的旧约全书部分,所谓七十士译本。再后来犹太国被罗马帝国彻底摧毁,犹太教位于耶路撒冷的圣殿被拆毁,只留下一段残破的西墙(哭墙),犹太人散落到欧亚各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犹太人
- meira
-
犹太人,又称犹太民族,是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的族群。
根据犹太教律法《哈拉卡》的定义,一切皈依犹太教的人(宗教意义)以及由犹太母亲所生的人(种族意义)都属于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犹太人的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之间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犹太教是维系全体犹太人之间认同感的传统宗教。
犹太教不欢迎外族皈依,要皈依犹太教的外族人必须通过考验才可以,虽然如此历史上世界各地仍有小部分不同肤色的人群通过皈依犹太宗教而成为犹太族群的一部分,而犹太人也由此从阿拉伯半岛的一个游牧民族,发展成为遍布全球的族群。
扩展资料:
犹太人的起源
对犹太人起源事实的重建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它需要考察那些至少用十种东方语言写成的大量文献,从而研究至少有3000年的古人类历史。而且,由于考古发现依赖于各个学科的研究人员和学者,其研究目的在于解读所有事实数据,强调其最具一致性的理论,加之长期的政治、宗教和文化偏见的存在,因此,这个任务变得颇为复杂。
根据希伯来圣经的叙述,犹太人的祖先可追溯到希伯来圣经的[[男性族长(如亚伯拉罕,他的儿子以撒,和以撒的儿子雅各)以及在公元前18世纪生活在迦南的圣经母系族长(如撒拉,利百加,利亚和拉结)。
法老邀请雅各和他的家人移民到埃及与其儿子、担任大内总管(圣经多译为宰相)的约瑟同住,于是他们迁往古埃及,居住在今日的尼罗河三角州。之后,族长的后代被奴役,摩西于是在法老允许下,领导以色列人离开埃及,之后在以东、米甸及西奈半岛流落及生活了四十年。传统上按认为,约公元前13世纪,以色列人出埃及后征服了迦南。
现代考古学在很大程度上摒弃了族长和出埃及记的历史真实性,认为这是被重新构建的的以色列民族神话故事。根据现代考古报告,以色列人和他们的文化从没有用武力侵占这个地区,而是通过发展一种以耶和华(古代迦南诸神中的一位)为中心的独特一神宗教,进而冲淡及同化迦南人的文化。
以耶和华为中心的信仰得到发展,与此同时很多邪教实践也在发展,这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以色列民族,将他们与迦南人区分开来。在中古青铜器时代的迦南人已经得到考古学证明,希伯来语是迦南语最后的一个现存语种。在铁器时代I时期(公元前1200-1000年),以色列文化在性质上主要是迦南文化。
虽然以色列人分为十二支派,但犹太人(他们是以色列人的分支,另一个分支是撒马利亚人)传统上主要是以色列的犹大支派和便雅悯支派,部分地来自利未支派,这些支派一起组建了古代犹大王国,以及北方以色列王国 (后期)遗民,后者当以色列王国 (后期)被新亚述帝国征服后移民到了犹大王国,并在公元前720年被同化。
以色列人在古代历史上享有两次政治独立,首先是以色列王国 (前期)的士师时期。在统一王国分裂之后,土地分为以色列王国(北国)和犹大王国(南国),分别以撒马利亚和耶路撒冷为首都。Jew这个词来源于罗马的“Judean”,用来指代来自南方犹大王国的人,而犹大王国继续由大卫王家族统治直至灭亡,与北国常出现王朝更替呈对比。
从“以色列人”到“犹太人”(犹大王国的居民)的族名转变虽然没有记载在摩西五经中,但在以斯帖记后(公元前4世纪)中有非常明显的体现,这是诗歌智慧书中的一书,犹太塔纳赫的第三部分。公元前587年,新巴比伦王国的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占了耶路撒冷,摧毁了第一圣殿,驱逐了犹大王国最显赫的公民。
公元前586年,犹大王国本身不再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国土中留下的犹太人也没有了国家。巴比伦流亡(巴比伦囚虏)结束于公元前539年,当时阿契美尼德王朝征服了巴比伦,居鲁士二世允许流亡的犹太人返回Yehub(犹大帝国),并重建圣殿。第二圣殿在公元前515年完成。Yehud省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一个和平部分,直到约公元前333年约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帝国后才结束了这个局面。
在公元前140至37年的哈斯蒙尼王朝期间,犹太人在政治上是独立的,从公元前37年到公元6年的希律王朝中,犹太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政治上独立的。自从公元七十年第二圣殿被毁以来,绝大多数犹太人都流散在外。犹太人作为每个所在国家(除了以色列外)的少数民族,他们在历史上经常遭受迫害,这导致他们数百年来人口数量和分布上的波动。
对犹太人的遗传研究表明,全世界大多数犹太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基因遗传,它起源于中东,并且与新月沃土的人最相似。不同犹太群体的基因组成表明,犹太人分享了一个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共同基因库,这是他们拥有共同祖先起源的标志。虽然犹太社群长期彼此分离,但他们在文化、传统和语言方面保持着共同点。
犹太教
犹太人和犹太教是密切相连的。在犹太民族中,转信犹太教的人通常与那些一出生就是犹太人有相同的地位。然而,很多转信犹太教的人以及前犹太人都表示,许多一出生就是犹太人的人将后期归信者视为二等犹太人。主流犹太教并不鼓励转信,转信被认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大部分的转信都是混合婚姻的孩子,或是犹太人的配偶或未来配偶。
希伯来圣经提供了一种对犹太人传统和早期犹太民族历史的宗教解读,它建立了第一个亚伯拉罕宗教,现在世界各地已有54%的人信仰这种宗教。犹太教在实践和信仰上引导着信徒,它不仅被称为宗教,而且也被称为“一种生活方式”,它明确区分了犹太教,犹太文化和犹太身份。
在整个历史的多个地区和时代中——在古希腊世界、启蒙时代(见哈斯卡拉运动)之前和之后的欧洲、伊斯兰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北非、中东、印度、中国、或当代美国和以色列等——都发展出在某种意义上独特的犹太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特征不一定是全是宗教特征。
其中,一些因素来自犹太教,而其他因素来自犹太人或犹太人的特定社群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另一些因素来自社群的内在社会和文化动力,而不是来自宗教本身。这种现象导致了不同犹太社区具有独特的犹太文化。
- Chen
-
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
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60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
扩展资料:
4000多年前,犹太人在阿拉伯大沙漠中的“新月形沃土”地带(今天的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交界处)历尽千辛万苦才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犹太王国,定都耶路撒冷,但仅仅过去70年就开始被外来民族各种驱赶。
公元前586年被巴比伦灭国,沦为“巴比伦之囚”;公元72年,又被罗马人入侵惨遭屠城,将近10万人沦为奴隶。自此,犹太人被罗马人驱逐、被迫离开耶鲁撒冷,开始了长达2000多年的流浪生活。
犹太教和基督教的斗争一直持续着。在圣经中耶稣是被一个叫犹大的人出卖而被钉在十字架上,这个人就是犹太人(这也是基督教认为犹太人的“原罪”) 。后来,基督教的发展强大史,也就是犹太教的悲惨被害史。犹太人四处流浪,并且不准从事很多正当行业,包括地主、农民、手工业者等等,所以至今犹太人都不太会务农,在农业方面也没有伟大的成就。
犹太人为了生存没有选择,只能在夹缝中求生存,做点小买卖养家糊口,就这样坚持做生意做了2000多年。可是世界上的几大宗教,包括中国的儒家、西方的基督教、中东的伊斯兰教,都是排斥金融交易的。基督教就直接反对所谓的“贷款”和“利息”,认为收取利息是不劳而获,是基于贪婪、欺骗和操控,是罪恶。
当世界主流文化都在排斥“钱生钱”的时候,犹太人却独自研究“钱生钱”。犹太人教育族人“钱是上帝的礼物”,甚至犹太人口耳相传的生活经《塔木德》都肯定金钱是正义的。这也导致了犹太人被各国驱赶,在《塔木德》的思想体系上,犹太人光明正大的弄起了不被当时主流文化认可的“高利贷”,当时很多犹太人都以此为生,所以犹太人先从西班牙被赶走,后来又在英国、德国不断地被驱赶。
在欧洲过去的1500年左右的时间里,犹太人确实对“金融业”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借贷给家庭,也给很多欧洲国王放贷。但这些国王、家庭个人每到还钱的时候都恨死了犹太人。就这样犹太人在狭缝中推动了世界2000多年的金融市场的发展。过于精通生意的犹太人也为此招来了杀身之祸。
在一战期间德国物资紧缺,犹太资本家抓住了这个机会,他们开始囤积大量的物资。德国战败后物价飞涨,本来就已经满目疮痍,民不聊生犹太人还是想从中获利,这下德国人对犹太商人的憎恨可想而知,从而也为希特勒上台对犹太人大屠杀埋下了根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犹太人
- 苏州马小云
-
主要集中在以色列
圣经时代 犹太人历史始于公元前第二个一千年的头五百年,始祖是亚伯拉罕、其子以撒和其孙雅各。一场遍及全国的饥荒迫使雅各和他的儿子们,即以色列十二个部落的祖先移居埃及,在那里他们的后代沦为奴隶。几个世纪之后,摩西率众人出埃及,摆脱奴役,奔向自由,最终返回以色列故土。他们在西奈沙漠上流浪了40年,在那里形成了一个民族,并接受了包括十诫在内的摩西律法,他们的始祖们所创立的一神教从此初具规模。
以色列各部落在约书亚的指挥下,征服了以色列故土,并定居下来,但它们往往只是在受到外来威胁时,才在被称为“士师”的领袖的统领下联合起来。公元前1028年,扫罗建立了君主国;他的继承者大卫于公元前1000年统一了各部落并建都于耶路撒冷。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把王国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强国并在耶路撒冷兴建了以色列一神教圣殿。考古发掘证实,在所罗门统治时期,曾在一些设防城镇,如夏琐、美吉多和基色设立了重要的城市贸易中心。所罗门去逝后,国家分裂成两个王国:一个是以色列王国,首都设在撒马利亚;一个是犹太王国,首都设在耶路撒冷。两个王国并存两个世纪之久,由犹太诸王统治,并由先知告诫人们主持社会正义和遵守律法。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遭亚述人侵占,它的人民被迫流亡(史称“失掉的十个部落”)。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巴比伦人征服,入侵者捣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并将大部分犹太人放逐到巴比伦。
犹太人自治时期(公元前538—60年) 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帝国被波斯人征服,之后,许多犹太人返回犹大(以色列故土),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犹太人在故土上的生活方式也得以恢复。此后四个世纪,犹太人在波斯人和古希腊人的统治下,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由于叙利亚塞琉孤王朝强制实行一系列措施,禁止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导致爆发了公元前168年由马加比家族(哈斯蒙尼人)领导的起义,随后建立了由哈斯蒙尼王朝犹太诸王统治、历时约80年的独立犹太王国。
异族统治(公元前60年一公元1948年) 从公元前60年起,国家因内乱而削弱,日益为罗马所控制。为了摆脱罗马统治,犹太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其中最大的一次爆发于公元66年。经过4年的战斗,罗马人于公元70年征服了犹地亚(犹大),焚毁丁第二圣殿,并将国内的众多犹太人放逐。犹太人对罗马进行的最后一次反抗是千余人固守在马撒达山顶城堡中。这次反抗于公元73年以守卫者集体自杀而告终。它成为犹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争取自由的象征。
在罗马(公元70-313年)和拜占庭(公元313-636年)的统治下,犹太人社会在故土上继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法律、教育及文化制度。公元2世纪,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犹太律法被编集成口传律法《密西拿经》,后于公元3-5世纪,又扩编成《塔木德经》。这些律法有些后来根据情况而变化作了修改,至今仍为恪守教规的犹太人所遵守。
犹太人重获国家主权的另一次尝试是公元132年的巴尔·科赫巴起义,其结果是在犹地亚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犹太飞地,以耶路撒冷为都城。但是,三年之后,罗马人打败了了巴尔·科赫巴,并且为了断绝犹太人与故土的联系,把耶路撒冷改名为埃利亚卡皮托利纳,把国家更名为巴勒斯梯那。
从公元7世纪始,国家先后被阿拉伯人(613—1091)、塞尔柱克人(1091—1099)、十字军(1099—1291)、马穆鲁克人(1291-1516)、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1517一1917)和英国人(1918—1948)所统治。不同时期的统治者任意变动疆界,更改国名。各征服者所建造的王宫殿宇是他们统治这片故土的历史见证。
尽管千百年来的异族统治使犹太人越来越少,但在这片故土上犹太人一直保持着他们的存在,而且随着散居各国的犹太人返回故乡,犹太人口也不断增加。到了19世纪中叶,稀少的犹太人口出现了猛增的势头。
犹太复国主义 多少世纪以来,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锡安(锡安,传统上是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故土的同义词),一直是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的生活支柱。到了19世纪末,由于东欧的犹太人不断遭到压迫和迫害,而西欧的犹太人对既未结束种族歧视也未使犹太人与所在国家的社会融为一体的那种形式上的解放所抱幻想日益破灭,犹太复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解放运动而出现。1897年,西奥多·赫茨尔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了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大会。在会上,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成为一个正式的政治组织,它号召犹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园复兴犹太民族生活。
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开始返回故土,当时这片故土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人烟稀少,为世人所忽视。早期的开拓者在这里排干沼泽,开垦荒地,在秃山上植树造林,兴办工业,建设城市和乡村。他们建立了社区机构和服务设施,并使长期以来仅用于礼拜仪式和文学的希伯来语在日常生活中恢复使用。
一块土地,两个民族 国际联盟基于承认“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故土)有着历史的联系”和“在那个国家重建犹太民族家园”的考虑,于1922年委托英国统治这片故土,并特别责成英国“为这个国家创造各种确保建立犹太民族家园的政治、行政和经济环境。”
同年,英国在这块托管地境内四分之三的土地上建立了阿拉伯外约旦酋长国(即今日的哈希姆约旦王国),只把约旦河以西的地方留作发展犹太民族家园之用。阿拉伯极端领导人就连在这样小的区域建立犹太民族家园也要反对,他们煽动袭击犹太社区,甚至打击主张阿拉伯一犹太人共处的阿拉伯人。英国对犹太移民和定居的限制并没有使阿拉伯好战分子善罢甘休,暴力事件屡屡发生,持续不断,直到二次大战爆发为止。
二战期间,纳粹杀害了约600万欧洲犹太人,其中包括150万儿童。战后,尽管迫切需要为在纳粹大屠杀中幸免于难的犹太人寻找避难所,但英国并未取消犹太移民的限额。为了邮票说明:安娜·富兰克及家人在这所房子里躲避纳粹迫害达两年之久对付英国限制移民的政策,故土上的犹太社团与世界各地犹太人一起,动员一切人力物力,组织了一场“非法”移民运动先后把85,000难民从欧洲转送到故土上。
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在故土上定居,犹太人则坚持要求解除对犹太移民的限制,英国在无法调解的情况下,遂将问题移交给联合国。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29日表决在约旦河以西地区建立两个国家: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犹太人接受丁这个分治计划而阿拉伯
人则予以拒绝。
国家地位 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结束,犹太人随即宣布建立以色列国。此后不到24小时,五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入侵了这个新国家。这场以色列独立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一年多,于1949年7月以停火线为基础分别与接壤的阿拉伯国家签定了停战协议。
以色列在立国宣言中表明它“向所有邻国及其人民伸出和平及睦邻之手。”尽管历届以色列总理一再重申这一呼吁,但始终遭到拒绝或不受理睬。阿拉伯恐怖分子不断袭击以色列居民中心,阿拉伯国家不仅支持和鼓励袭击行动,而且还实行经济和外交抵制,封锁以色列海运的国际航道并挑起全面战争。1956年和1967年,以色列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对蓄意挑衅作出反应。1973年,以色列击退了阿拉伯邻国同时从三条战线发动的全面进攻。1982年,因加利利北部居民屡遭恐怖分子的袭击,以色列采取行动,摧毁巴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南黎巴嫩搞恐怖活动的基地。
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应贝京总理邀请访问耶路撒冷,从而打破了拒和的僵局。这次访问导致了双方的谈判,其结果是1979年3月26日签署《埃以和平条约》并达成《戴维营协》,该协议包括实现中东和平的有关条款及就1967年以来以色列管理的犹地亚、撒马利亚及加沙地带未来地位所做的一项安排。随着这些地区在1987年爆发了暴力抗议行动,阿以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巴勒斯坦阿拉伯方面。以色列确信有关各方只有通过直接谈判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对由美俄主持下,于1991年10月30日在马德里举行的中东和平会议提供的对话机会表示欢迎。这次会议使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以及约旦一巴勒斯坦代表团坐在一起,为以色列随后与其每个阿拉伯邻国间的双边谈判及为解决区域问题举行多边会谈奠定了基础。
犹太人的智慧
1、 人的眼睛是由黑、白两部分组成的,可是神为什么要让人只能透过黑的部分看东西?因为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2、 《犹太法典》:神没有用男人的头部来做女人,因为女人是不可以支配男人的;同时神也并没有用男人的脚来造女人,这是因为不可以让女人成为男人的奴隶而被无辜践踏之故;为什么神要用男人的肋骨来创造女人呢?因为神希望女人经常能够在男人的心中。
3、 《犹太法典》:人不能隐藏三种东西:咳嗽,贫穷,以及恋情。
4、 犹太人认为,人是活在天地之间的,所以人们一半属于天,另一半属于地;因此人们不能只靠面包来生活,但也不能只靠对面包的追求而活下去。
5、 一个人要痛苦到极点,才能尝到甜美的成果。
6、 人一生下来,就以自我为中心,就像幼儿一样,只重视自己;到长大以后,才慢慢学会对人让步。
7、 道德是对别人的一种关怀。
8、 在生意场上,帮助对方下台,是最惹人好感的。
9、 金钱可以消除你贫乏的感觉,减缓令人感到卑微的有关生活手段的不断忧虑。所以,不要去理会那些告诉你金钱与自信毫无关联的人。
10、 在人类所拥有的一切力量中,最强有力的力量,就是希望。
犹太人的智慧
多年以前,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一个犹太人对自己的儿子说:“现在我们唯一
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
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了几十万人,父子俩却活了下来。
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
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克
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3.5美元。你
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看看。”
20年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弹簧
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曾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这时他已是麦考尔公司的
董事长。然而,真正使他扬名的,却是纽约州的一堆垃圾
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
个月过去了,没人应标。正在法国旅行的他听说后,立即飞往纽约,看过自由女
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未提任何条件,当即就签了字。
纽约许多运输公司对他这一愚蠢的举动暗自发笑。因为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
格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
就在一些人要看这个犹太人的笑话时,他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
把废铜融化,铸成小自由女神;把水泥块和木头加工成底座;把废铅、废铝做成
纽约广场的钥匙。
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身上扫下的灰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3个月的时
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
犹太人将自己称为“记忆的民族”。亚伯拉罕的信仰,埃及的奴隶生活,先知的言行,贤人的智慧,民族的历史、与圣城耶路撒冷的关系,犹太人靠着“记忆”将这些继承下来,并告诉子孙过去所发生的一切。说犹太人是“记忆的民族”,是为了表示他们记忆和继承历史的遗产。在这些记忆中,不光有民族的伟业和光荣,还有那些迫害、离散、痛苦和失败。犹太人通过记忆,将这些痛苦和教训世代相传,以警后人。
历史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烙印的记录。犹太人认真记忆民族历史的原因之一就是想通过这个方式,让离散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认识到犹太人的一体性。但是,历史教育更大的作用是对人格的全方位启发,这一点犹太人也是相当认同的。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教育不仅是强调光荣的历史,还要正视历史中的失败、挫折、迫害和没落,从中进行反省,取得教训。在这层意义上,犹太人试图将教育定义为“痛苦的教育”。他们不但告诉孩子们人生有喜悦和幸福,更告诉他们人生会有黑暗和失意。
普陵节(也称普珥节)就是每到二或三月举行的化装游行。在古代,成为王妃的犹太人以斯帖曾经不惜一切地拯救过犹太人的生命。这个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段历史。
在普陵节上,人们要吹笛、敲钟,孩子和大人们都化装上街游行。在进行这个愉快的游行之前,孩子们必须学习这个节日的由来。以斯帖曾经舍身向国王通报屠杀犹太人的阴谋,结果阴谋的主犯被处决,犹太人在千钧一发之际保住了生命。表达犹太人的感谢之情就是普陵节的主旨所在。
在每年的十二月,有历时八天的献殿节。在古代,为了反抗希腊的暴政,马喀比派举行起义,恢复了犹太人自治。这个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次起义而设的。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要就耶路撒冷神殿遭亵渎和犹太人的信仰自由遭剥夺的历史进行学习。
还有,在二千年以前,希腊军队亲手破坏了耶路撒冷神殿。为了纪念这次事件,每年八月犹太人都会回顾历史,实行一天的绝食,祈祷神殿的再建。
另外,还有西班牙的犹太人遭流放,犹太人遭基督教徒的弹压,被征收苛捐杂税,一直到法西斯的大屠杀,不管事件大小,只要和自己有关,犹太人都会调查清楚,详细地记载和记忆。
犹太人选择的使命就是不再让这些悲惨的历史重演。过去的苦痛就是将来的教训,所以,犹太人会把这种使命传于下一代,告诉他们:对人生不能采取安逸的态度;对民族、对世界都要有责任感;学习历史不应该只停留在过去,还要对未来敞开自己的胸怀。
一个民族拥有自己的历史,一个人同样也拥有自己的历史,比如人的成长、体验、家庭、朋友和故乡。每一种体验都和有关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大的历史板块。历史就是个人和他所在共同体的产物。学习历史不是要罗列过去的历史事件,而是要考虑这些事件和现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所具备的意义。对犹太人来说,历史就是对现在的挑战和对未来的发问。
举例来说,犹太人的教科书中不会单纯记录犹太人怎样遭法西斯屠杀,而是要设问:如果你自己在当时的情况下会怎样对应?学生们会被要求参考先人写的各种关于集中营生活的文章,把自己想象成受害者。根据情况不同,有的人如果有从集中营中幸存下来亲戚朋友,可以与他们进行座谈,听一下最真实的体验。
学生们通过这样的学习,更能直观地认识历史,从中进行反省和看到未来的方向。法西斯德国的罪恶再不可饶恕,也要和德国人民建立友好的关系,这就犹太人对历史采取的归纳法的态度。从失败中,能认清善与恶,正面事物和负面事物,并进行区别。犹太人最忌讳的就是无视事实,对所有的事物都做一刀切式的规定
- 可可科科
-
经时代 犹太人历史始于公元前第二个一千年的头五百年,始祖是亚伯拉罕、其子以撒和其孙雅各。一场遍及全国的饥荒迫使雅各和他的儿子们,即以色列十二个部落的祖先移居埃及,在那里他们的后代沦为奴隶。几个世纪之后,摩西率众人出埃及,摆脱奴役,奔向自由,最终返回以色列故土。他们在西奈沙漠上流浪了40年,在那里形成了一个民族,并接受了包括十诫在内的摩西律法,他们的始祖们所创立的一神教从此初具规模。
以色列各部落在约书亚的指挥下,征服了以色列故土,并定居下来,但它们往往只是在受到外来威胁时,才在被称为“士师”的领袖的统领下联合起来。公元前1028年,扫罗建立了君主国;他的继承者大卫于公元前1000年统一了各部落并建都于耶路撒冷。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把王国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强国并在耶路撒冷兴建了以色列一神教圣殿。考古发掘证实,在所罗门统治时期,曾在一些设防城镇,如夏琐、美吉多和基色设立了重要的城市贸易中心。所罗门去逝后,国家分裂成两个王国:一个是以色列王国,首都设在撒马利亚;一个是犹太王国,首都设在耶路撒冷。两个王国并存两个世纪之久,由犹太诸王统治,并由先知告诫人们主持社会正义和遵守律法。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遭亚述人侵占,它的人民被迫流亡(史称“失掉的十个部落”)。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巴比伦人征服,入侵者捣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并将大部分犹太人放逐到巴比伦。
犹太人自治时期(公元前538—60年) 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帝国被波斯人征服,之后,许多犹太人返回犹大(以色列故土),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犹太人在故土上的生活方式也得以恢复。此后四个世纪,犹太人在波斯人和古希腊人的统治下,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由于叙利亚塞琉孤王朝强制实行一系列措施,禁止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导致爆发了公元前168年由马加比家族(哈斯蒙尼人)领导的起义,随后建立了由哈斯蒙尼王朝犹太诸王统治、历时约80年的独立犹太王国。
异族统治(公元前60年一公元1948年) 从公元前60年起,国家因内乱而削弱,日益为罗马所控制。为了摆脱罗马统治,犹太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其中最大的一次爆发于公元66年。经过4年的战斗,罗马人于公元70年征服了犹地亚(犹大),焚毁丁第二圣殿,并将国内的众多犹太人放逐。犹太人对罗马进行的最后一次反抗是千余人固守在马撒达山顶城堡中。这次反抗于公元73年以守卫者集体自杀而告终。它成为犹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争取自由的象征。
在罗马(公元70-313年)和拜占庭(公元313-636年)的统治下,犹太人社会在故土上继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法律、教育及文化制度。公元2世纪,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犹太律法被编集成口传律法《密西拿经》,后于公元3-5世纪,又扩编成《塔木德经》。这些律法有些后来根据情况而变化作了修改,至今仍为恪守教规的犹太人所遵守。
犹太人重获国家主权的另一次尝试是公元132年的巴尔·科赫巴起义,其结果是在犹地亚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犹太飞地,以耶路撒冷为都城。但是,三年之后,罗马人打败了了巴尔·科赫巴,并且为了断绝犹太人与故土的联系,把耶路撒冷改名为埃利亚卡皮托利纳,把国家更名为巴勒斯梯那。
从公元7世纪始,国家先后被阿拉伯人(613—1091)、塞尔柱克人(1091—1099)、十字军(1099—1291)、马穆鲁克人(1291-1516)、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1517一1917)和英国人(1918—1948)所统治。不同时期的统治者任意变动疆界,更改国名。各征服者所建造的王宫殿宇是他们统治这片故土的历史见证。
尽管千百年来的异族统治使犹太人越来越少,但在这片故土上犹太人一直保持着他们的存在,而且随着散居各国的犹太人返回故乡,犹太人口也不断增加。到了19世纪中叶,稀少的犹太人口出现了猛增的势头。
犹太复国主义 多少世纪以来,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锡安(锡安,传统上是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故土的同义词),一直是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的生活支柱。到了19世纪末,由于东欧的犹太人不断遭到压迫和迫害,而西欧的犹太人对既未结束种族歧视也未使犹太人与所在国家的社会融为一体的那种形式上的解放所抱幻想日益破灭,犹太复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解放运动而出现。1897年,西奥多·赫茨尔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了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大会。在会上,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成为一个正式的政治组织,它号召犹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园复兴犹太民族生活。
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开始返回故土,当时这片故土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人烟稀少,为世人所忽视。早期的开拓者在这里排干沼泽,开垦荒地,在秃山上植树造林,兴办工业,建设城市和乡村。他们建立了社区机构和服务设施,并使长期以来仅用于礼拜仪式和文学的希伯来语在日常生活中恢复使用。
一块土地,两个民族 国际联盟基于承认“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故土)有着历史的联系”和“在那个国家重建犹太民族家园”的考虑,于1922年委托英国统治这片故土,并特别责成英国“为这个国家创造各种确保建立犹太民族家园的政治、行政和经济环境。”
同年,英国在这块托管地境内四分之三的土地上建立了阿拉伯外约旦酋长国(即今日的哈希姆约旦王国),只把约旦河以西的地方留作发展犹太民族家园之用。阿拉伯极端领导人就连在这样小的区域建立犹太民族家园也要反对,他们煽动袭击犹太社区,甚至打击主张阿拉伯一犹太人共处的阿拉伯人。英国对犹太移民和定居的限制并没有使阿拉伯好战分子善罢甘休,暴力事件屡屡发生,持续不断,直到二次大战爆发为止。
二战期间,纳粹杀害了约600万欧洲犹太人,其中包括150万儿童。战后,尽管迫切需要为在纳粹大屠杀中幸免于难的犹太人寻找避难所,但英国并未取消犹太移民的限额。为了邮票说明:安娜·富兰克及家人在这所房子里躲避纳粹迫害达两年之久对付英国限制移民的政策,故土上的犹太社团与世界各地犹太人一起,动员一切人力物力,组织了一场“非法”移民运动先后把85,000难民从欧洲转送到故土上。
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在故土上定居,犹太人则坚持要求解除对犹太移民的限制,英国在无法调解的情况下,遂将问题移交给联合国。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29日表决在约旦河以西地区建立两个国家: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犹太人接受丁这个分治计划而阿拉伯
人则予以拒绝。
国家地位 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结束,犹太人随即宣布建立以色列国。此后不到24小时,五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入侵了这个新国家。这场以色列独立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一年多,于1949年7月以停火线为基础分别与接壤的阿拉伯国家签定了停战协议。
以色列在立国宣言中表明它“向所有邻国及其人民伸出和平及睦邻之手。”尽管历届以色列总理一再重申这一呼吁,但始终遭到拒绝或不受理睬。阿拉伯恐怖分子不断袭击以色列居民中心,阿拉伯国家不仅支持和鼓励袭击行动,而且还实行经济和外交抵制,封锁以色列海运的国际航道并挑起全面战争。1956年和1967年,以色列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对蓄意挑衅作出反应。1973年,以色列击退了阿拉伯邻国同时从三条战线发动的全面进攻。1982年,因加利利北部居民屡遭恐怖分子的袭击,以色列采取行动,摧毁巴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南黎巴嫩搞恐怖活动的基地。
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应贝京总理邀请访问耶路撒冷,从而打破了拒和的僵局。这次访问导致了双方的谈判,其结果是1979年3月26日签署《埃以和平条约》并达成《戴维营协》,该协议包括实现中东和平的有关条款及就1967年以来以色列管理的犹地亚、撒马利亚及加沙地带未来地位所做的一项安排。随着这些地区在1987年爆发了暴力抗议行动,阿以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巴勒斯坦阿拉伯方面。以色列确信有关各方只有通过直接谈判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对由美俄主持下,于1991年10月30日在马德里举行的中东和平会议提供的对话机会表示欢迎。这次会议使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以及约旦一巴勒斯坦代表团坐在一起,为以色列随后与其每个阿拉伯邻国间的双边谈判及为解决区域问题举行多边会谈奠定了基础。
犹太人的智慧
1、 人的眼睛是由黑、白两部分组成的,可是神为什么要让人只能透过黑的部分看东西?因为人生必须透过黑暗,才能看到光明。
2、 《犹太法典》:神没有用男人的头部来做女人,因为女人是不可以支配男人的;同时神也并没有用男人的脚来造女人,这是因为不可以让女人成为男人的奴隶而被无辜践踏之故;为什么神要用男人的肋骨来创造女人呢?因为神希望女人经常能够在男人的心中。
3、 《犹太法典》:人不能隐藏三种东西:咳嗽,贫穷,以及恋情。
4、 犹太人认为,人是活在天地之间的,所以人们一半属于天,另一半属于地;因此人们不能只靠面包来生活,但也不能只靠对面包的追求而活下去。
5、 一个人要痛苦到极点,才能尝到甜美的成果。
6、 人一生下来,就以自我为中心,就像幼儿一样,只重视自己;到长大以后,才慢慢学会对人让步。
7、 道德是对别人的一种关怀。
8、 在生意场上,帮助对方下台,是最惹人好感的。
9、 金钱可以消除你贫乏的感觉,减缓令人感到卑微的有关生活手段的不断忧虑。所以,不要去理会那些告诉你金钱与自信毫无关联的人。
10、 在人类所拥有的一切力量中,最强有力的力量,就是希望。
犹太人的智慧
多年以前,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一个犹太人对自己的儿子说:“现在我们唯一
的财富就是智慧,当别人说一加一等于二的时候,你应该想到大于二。”
纳粹在奥斯维辛毒死了几十万人,父子俩却活了下来。
1946年,他们来到美国,在休斯敦做铜器生意
一天,父亲问儿子一磅铜价格是多少?儿子答35美分。父亲说:“对,整个得克
萨斯州都知道每磅铜的价格是35美分,但作为犹太人的儿子,应该说3.5美元。你
试着把一磅铜做成门把看看。”
20年后,父亲死了,儿子独自经营铜器店。他做过铜鼓,做过瑞士钟表上的弹簧
片,做过奥运会的奖牌。他曾把一磅铜卖到3500美元,这时他已是麦考尔公司的
董事长。然而,真正使他扬名的,却是纽约州的一堆垃圾
1974年,美国政府为清理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废料,向社会广泛招标。但好几
个月过去了,没人应标。正在法国旅行的他听说后,立即飞往纽约,看过自由女
神像下堆积如山的铜块、螺丝和木料后,未提任何条件,当即就签了字。
纽约许多运输公司对他这一愚蠢的举动暗自发笑。因为在纽约州,垃圾处理有严
格规定,弄不好会受到环保组织的起诉。
就在一些人要看这个犹太人的笑话时,他开始组织工人对废料进行分类。他让人
把废铜融化,铸成小自由女神;把水泥块和木头加工成底座;把废铅、废铝做成
纽约广场的钥匙。
最后,他甚至把从自由女神身上扫下的灰包装起来,出售给花店。不到3个月的时
间,他让这堆废料变成了350万美元现金,每磅铜的价格整整翻了1万倍。
犹太人将自己称为“记忆的民族”。亚伯拉罕的信仰,埃及的奴隶生活,先知的言行,贤人的智慧,民族的历史、与圣城耶路撒冷的关系,犹太人靠着“记忆”将这些继承下来,并告诉子孙过去所发生的一切。说犹太人是“记忆的民族”,是为了表示他们记忆和继承历史的遗产。在这些记忆中,不光有民族的伟业和光荣,还有那些迫害、离散、痛苦和失败。犹太人通过记忆,将这些痛苦和教训世代相传,以警后人。
历史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烙印的记录。犹太人认真记忆民族历史的原因之一就是想通过这个方式,让离散于世界各地的犹太人认识到犹太人的一体性。但是,历史教育更大的作用是对人格的全方位启发,这一点犹太人也是相当认同的。所以,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教育不仅是强调光荣的历史,还要正视历史中的失败、挫折、迫害和没落,从中进行反省,取得教训。在这层意义上,犹太人试图将教育定义为“痛苦的教育”。他们不但告诉孩子们人生有喜悦和幸福,更告诉他们人生会有黑暗和失意。
普陵节(也称普珥节)就是每到二或三月举行的化装游行。在古代,成为王妃的犹太人以斯帖曾经不惜一切地拯救过犹太人的生命。这个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段历史。
在普陵节上,人们要吹笛、敲钟,孩子和大人们都化装上街游行。在进行这个愉快的游行之前,孩子们必须学习这个节日的由来。以斯帖曾经舍身向国王通报屠杀犹太人的阴谋,结果阴谋的主犯被处决,犹太人在千钧一发之际保住了生命。表达犹太人的感谢之情就是普陵节的主旨所在。
在每年的十二月,有历时八天的献殿节。在古代,为了反抗希腊的暴政,马喀比派举行起义,恢复了犹太人自治。这个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次起义而设的。在这个节日里,人们要就耶路撒冷神殿遭亵渎和犹太人的信仰自由遭剥夺的历史进行学习。
还有,在二千年以前,希腊军队亲手破坏了耶路撒冷神殿。为了纪念这次事件,每年八月犹太人都会回顾历史,实行一天的绝食,祈祷神殿的再建。
另外,还有西班牙的犹太人遭流放,犹太人遭基督教徒的弹压,被征收苛捐杂税,一直到法西斯的大屠杀,不管事件大小,只要和自己有关,犹太人都会调查清楚,详细地记载和记忆。
犹太人选择的使命就是不再让这些悲惨的历史重演。过去的苦痛就是将来的教训,所以,犹太人会把这种使命传于下一代,告诉他们:对人生不能采取安逸的态度;对民族、对世界都要有责任感;学习历史不应该只停留在过去,还要对未来敞开自己的胸怀。
一个民族拥有自己的历史,一个人同样也拥有自己的历史,比如人的成长、体验、家庭、朋友和故乡。每一种体验都和有关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个大的历史板块。历史就是个人和他所在共同体的产物。学习历史不是要罗列过去的历史事件,而是要考虑这些事件和现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所具备的意义。对犹太人来说,历史就是对现在的挑战和对未来的发问。
举例来说,犹太人的教科书中不会单纯记录犹太人怎样遭法西斯屠杀,而是要设问:如果你自己在当时的情况下会怎样对应?学生们会被要求参考先人写的各种关于集中营生活的文章,把自己想象成受害者。根据情况不同,有的人如果有从集中营中幸存下来亲戚朋友,可以与他们进行座谈,听一下最真实的体验。
学生们通过这样的学习,更能直观地认识历史,从中进行反省和看到未来的方向。法西斯德国的罪恶再不可饶恕,也要和德国人民建立友好的关系,这就犹太人对历史采取的归纳法的态度。从失败中,能认清善与恶,正面事物和负面事物,并进行区别。犹太人最忌讳的就是无视事实,对所有的事物都做一刀切式的规定
- 芝华塔尼欧的少年
-
犹太人是中东地区的没有国家。
- bikbok
-
犹太人是一个民族。
- 一自萧关起战尘
-
以色列的
- 阳光下的日耳曼尼亚
-
圣经时代 犹太人历史始于公元前第二个一千年的头五百年,始祖是亚伯拉罕、其子以撒和其孙雅各。一场遍及全国的饥荒迫使雅各和他的儿子们,即以色列十二个部落的祖先移居埃及,在那里他们的后代沦为奴隶。几个世纪之后,摩西率众人出埃及,摆脱奴役,奔向自由,最终返回以色列故土。他们在西奈沙漠上流浪了40年,在那里形成了一个民族,并接受了包括十诫在内的摩西律法,他们的始祖们所创立的一神教从此初具规模。
以色列各部落在约书亚的指挥下,征服了以色列故土,并定居下来,但它们往往只是在受到外来威胁时,才在被称为“士师”的领袖的统领下联合起来。公元前1028年,扫罗建立了君主国;他的继承者大卫于公元前1000年统一了各部落并建都于耶路撒冷。大卫的儿子所罗门把王国发展成为繁荣的商业强国并在耶路撒冷兴建了以色列一神教圣殿。考古发掘证实,在所罗门统治时期,曾在一些设防城镇,如夏琐、美吉多和基色设立了重要的城市贸易中心。所罗门去逝后,国家分裂成两个王国:一个是以色列王国,首都设在撒马利亚;一个是犹太王国,首都设在耶路撒冷。两个王国并存两个世纪之久,由犹太诸王统治,并由先知告诫人们主持社会正义和遵守律法。
公元前722年,以色列王国遭亚述人侵占,它的人民被迫流亡(史称“失掉的十个部落”)。公元前586年,犹太王国被巴比伦人征服,入侵者捣毁了耶路撒冷的圣殿,并将大部分犹太人放逐到巴比伦。
犹太人自治时期(公元前538—60年) 公元前539年,巴比伦帝国被波斯人征服,之后,许多犹太人返回犹大(以色列故土),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犹太人在故土上的生活方式也得以恢复。此后四个世纪,犹太人在波斯人和古希腊人的统治下,享有很大程度的自治权。由于叙利亚塞琉孤王朝强制实行一系列措施,禁止犹太人的宗教信仰,导致爆发了公元前168年由马加比家族(哈斯蒙尼人)领导的起义,随后建立了由哈斯蒙尼王朝犹太诸王统治、历时约80年的独立犹太王国。
异族统治(公元前60年一公元1948年) 从公元前60年起,国家因内乱而削弱,日益为罗马所控制。为了摆脱罗马统治,犹太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其中最大的一次爆发于公元66年。经过4年的战斗,罗马人于公元70年征服了犹地亚(犹大),焚毁丁第二圣殿,并将国内的众多犹太人放逐。犹太人对罗马进行的最后一次反抗是千余人固守在马撒达山顶城堡中。这次反抗于公元73年以守卫者集体自杀而告终。它成为犹太人在自己的土地上争取自由的象征。
在罗马(公元70-313年)和拜占庭(公元313-636年)的统治下,犹太人社会在故土上继续保持和发展自己的法律、教育及文化制度。公元2世纪,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的犹太律法被编集成口传律法《密西拿经》,后于公元3-5世纪,又扩编成《塔木德经》。这些律法有些后来根据情况而变化作了修改,至今仍为恪守教规的犹太人所遵守。
犹太人重获国家主权的另一次尝试是公元132年的巴尔·科赫巴起义,其结果是在犹地亚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犹太飞地,以耶路撒冷为都城。但是,三年之后,罗马人打败了了巴尔·科赫巴,并且为了断绝犹太人与故土的联系,把耶路撒冷改名为埃利亚卡皮托利纳,把国家更名为巴勒斯梯那。
从公元7世纪始,国家先后被阿拉伯人(613—1091)、塞尔柱克人(1091—1099)、十字军(1099—1291)、马穆鲁克人(1291-1516)、奥斯曼帝国的土耳其人(1517一1917)和英国人(1918—1948)所统治。不同时期的统治者任意变动疆界,更改国名。各征服者所建造的王宫殿宇是他们统治这片故土的历史见证。
尽管千百年来的异族统治使犹太人越来越少,但在这片故土上犹太人一直保持着他们的存在,而且随着散居各国的犹太人返回故乡,犹太人口也不断增加。到了19世纪中叶,稀少的犹太人口出现了猛增的势头。
犹太复国主义 多少世纪以来,盼望有朝一日能返回锡安(锡安,传统上是耶路撒冷和以色列故土的同义词),一直是散居世界各地的犹太人的生活支柱。到了19世纪末,由于东欧的犹太人不断遭到压迫和迫害,而西欧的犹太人对既未结束种族歧视也未使犹太人与所在国家的社会融为一体的那种形式上的解放所抱幻想日益破灭,犹太复国主义作为一种民族解放运动而出现。1897年,西奥多·赫茨尔在瑞士的巴塞尔召开了第一届犹太复国主义大会。在会上,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成为一个正式的政治组织,它号召犹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园复兴犹太民族生活。
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开始返回故土,当时这片故土是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人烟稀少,为世人所忽视。早期的开拓者在这里排干沼泽,开垦荒地,在秃山上植树造林,兴办工业,建设城市和乡村。他们建立了社区机构和服务设施,并使长期以来仅用于礼拜仪式和文学的希伯来语在日常生活中恢复使用。
一块土地,两个民族 国际联盟基于承认“犹太人与巴勒斯坦(以色列故土)有着历史的联系”和“在那个国家重建犹太民族家园”的考虑,于1922年委托英国统治这片故土,并特别责成英国“为这个国家创造各种确保建立犹太民族家园的政治、行政和经济环境。”
同年,英国在这块托管地境内四分之三的土地上建立了阿拉伯外约旦酋长国(即今日的哈希姆约旦王国),只把约旦河以西的地方留作发展犹太民族家园之用。阿拉伯极端领导人就连在这样小的区域建立犹太民族家园也要反对,他们煽动袭击犹太社区,甚至打击主张阿拉伯一犹太人共处的阿拉伯人。英国对犹太移民和定居的限制并没有使阿拉伯好战分子善罢甘休,暴力事件屡屡发生,持续不断,直到二次大战爆发为止。
二战期间,纳粹杀害了约600万欧洲犹太人,其中包括150万儿童。战后,尽管迫切需要为在纳粹大屠杀中幸免于难的犹太人寻找避难所,但英国并未取消犹太移民的限额。为了邮票说明:安娜·富兰克及家人在这所房子里躲避纳粹迫害达两年之久对付英国限制移民的政策,故土上的犹太社团与世界各地犹太人一起,动员一切人力物力,组织了一场“非法”移民运动先后把85,000难民从欧洲转送到故土上。
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在故土上定居,犹太人则坚持要求解除对犹太移民的限制,英国在无法调解的情况下,遂将问题移交给联合国。联合国大会于1947年11月29日表决在约旦河以西地区建立两个国家: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犹太人接受丁这个分治计划而阿拉伯
人则予以拒绝。
国家地位 1948年5月14日英国托管结束,犹太人随即宣布建立以色列国。此后不到24小时,五个阿拉伯国家的军队入侵了这个新国家。这场以色列独立战争断断续续打了一年多,于1949年7月以停火线为基础分别与接壤的阿拉伯国家签定了停战协议。
以色列在立国宣言中表明它“向所有邻国及其人民伸出和平及睦邻之手。”尽管历届以色列总理一再重申这一呼吁,但始终遭到拒绝或不受理睬。阿拉伯恐怖分子不断袭击以色列居民中心,阿拉伯国家不仅支持和鼓励袭击行动,而且还实行经济和外交抵制,封锁以色列海运的国际航道并挑起全面战争。1956年和1967年,以色列发动先发制人的攻击,对蓄意挑衅作出反应。1973年,以色列击退了阿拉伯邻国同时从三条战线发动的全面进攻。1982年,因加利利北部居民屡遭恐怖分子的袭击,以色列采取行动,摧毁巴解(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南黎巴嫩搞恐怖活动的基地。
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应贝京总理邀请访问耶路撒冷,从而打破了拒和的僵局。这次访问导致了双方的谈判,其结果是1979年3月26日签署《埃以和平条约》并达成《戴维营协》,该协议包括实现中东和平的有关条款及就1967年以来以色列管理的犹地亚、撒马利亚及加沙地带未来地位所做的一项安排。随着这些地区在1987年爆发了暴力抗议行动,阿以冲突的焦点集中在巴勒斯坦阿拉伯方面。以色列确信有关各方只有通过直接谈判才能解决问题,因此,对由美俄主持下,于1991年10月30日在马德里举行的中东和平会议提供的对话机会表示欢迎。这次会议使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以及约旦一巴勒斯坦代表团坐在一起,为以色列随后与其每个阿拉伯邻国间的双边谈判及为解决区域问题举行多边会谈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