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颛
-
1. 花间词是什么意思
花间词是花间词派的作品,花间词派”是因西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而得名。《花间集》辑录了温庭筠和西蜀作家韦庄等人的词作。后人遂称他们为花间词派。西蜀的“花间词派”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极力推崇、仿效。“花间词派”主要作家有韦庄、牛希济、李珣、欧阳炯等。其词的内容主要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歌舞宴乐之事。其风格浓艳香软,辞藻华丽,但也有一些作家的作品写得比较清丽自然,境界高远。
温庭筠的词。.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韦庄的词。.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2. 花间词里的句子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起句“ 林花谢了春红 ”,即托出作者的伤春惜花之情;而续以“太匆匆”,则使这种伤春惜花之情得以强化。狼藉残红,春去匆匆;而作者的生命之春也早已匆匆而去,只留下伤残的春心和破碎的春梦。因此,“太匆匆”的感慨,固然是为林花凋谢之速而发,但其中不也糅合了人生苦短、来日无多的喟叹,包蕴了作者对生命流程的理性思考?“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一句点出林花匆匆谢去的原因是风雨侵龚,而作者生命之春的早逝不也是因为过多地栉风沐雨?所以,此句同样既是叹花,亦是自叹。“无奈”云云,充满不甘听凭外力摧残而又自恨无力改变生态环境的感怆。换头“胭脂泪”三句,转以拟人化的笔墨,表现作者与林花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这里,一边是生逢末世,运交华盖的失意人,一边是盛时不再、红消香断的解语花,二者恍然相对,不胜缱绻。“胭脂泪”,遥按上片“林花谢了春红”句,是从杜甫《曲江对雨》诗“林花著雨胭脂湿”变化而来。林花为风侵欺,红^叟鲛肖(左应加鱼旁),状如胭脂。“胭脂泪”者,此之谓也。但花本无泪,实际上是惯于“以我观物”的作者移情于彼,使之人格化 —— 作者身历世变,泣血无泪,不亦色若胭脂?“相留醉”,一作“留人醉”,花固怜人,人亦惜花;泪眼相向之际,究竟是人留花抑或花留人,已惝恍难分。着一“醉”字,写出彼此如醉如痴、眷变难舍的情态,极为传神,而“几时重”则吁出了人与花共同的希冀和自知希冀无法实现的怅惘与迷茫。 结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气呵成益见悲慨。
“人生长恨”似乎不仅仅是抒写一已的失意情怀,而涵盖了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是一种融汇和浓缩了无数痛苦的人生体验的浩叹。
3. 关于花间词
“花间词”是一种早期的词,从它的来源《花间集》得名。
《花间集》是最早的一部词总集(也可说是选集),是五代时后蜀广政三年(941年)赵崇祚所编集,其中包括自晚唐温庭筠等十八人的作品五百首,共十卷。作品的年代大概从唐开成元年(836年)至欧阳炯作序的广政三年,大约有一个世纪。
其中收得最多的是温庭筠,共六十六首、孙光宪共六十一首、顾敻共五十五首、韦庄共四十七首,最少的是鹿虔扆和尹鹗,人各六首。编者赵崇祚自己一首也没有,序者欧阳炯只有十七首。
[①]这也可见选者态度客观,毫无私心。入选的作者也不限于后蜀一地。
例如孙光宪虽是蜀人,却长期在荆州(今湖北宜昌)高季兴部下做官(926—963年),《花间》结集时他也不在成都,而他的词却被选了六十一首之多,仅次于温庭筠。其中有的词说到“木棉”和“越禽”,说到“铜鼓与蛮歌”,都是咏南方的风物,可见编选者的材料来源不限于成都一地,他和当时别处的文人也是有联系的。
所以我们不应该把《花间集》当作某一地方作家的选集,而应该说,它是代表中国在第十世纪三十年代到第十一世纪四十年代这一百多年中新兴起来的一种抒情诗歌的总集。北宋词人奉《花间集》为词的正宗,把此书的作品称为“本色词”,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般说来,词以长短分类:“慢词”最长,自九十至二百多事,故亦称“长调”;自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五十九字以内为“小令”。《花间集》所收,只有小令和中调而没有长调慢词。
这倒并不是选者对小令有偏好,故摒弃慢词而不录,实在因为自晚唐至五代(甚至在北宋初年)慢词还没有发展出来。另外一个早期选集《尊前集》也是如此,只收小令和中调。
4. 寻找有关花间的诗句
是花间词派的吧?
花间词是花间词派的作品,花间词派”是因西蜀赵崇祚编辑的《花间集》而得名。《花间集》辑录了温庭筠和西蜀作家韦庄等人的词作。后人遂称他们为花间词派。西蜀的“花间词派”词人奉温庭筠为“鼻祖”,极力推崇、仿效。“花间词派”主要作家有韦庄、牛希济、李珣、欧阳炯等。其词的内容主要写男女离别相思之情,歌舞宴乐之事。其风格浓艳香软,辞藻华丽,但也有一些作家的作品写得比较清丽自然,境界高远。
温庭筠的词。.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梦江南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望江南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韦庄的词。.
菩萨蛮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菩萨蛮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5. 花间词的和婉约派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此词始见于先秦,魏晋六朝人已用它形容文学辞章,如《为袁绍与公孙瓒书》:“得足下书,辞意婉约。”陆机《文赋》:“或清虚以婉约。”在词史上宛转柔美的风调相沿成习,由来已久。词本来是为合乐演唱而作的,起初演唱的目的多为娱宾遣兴,演唱的场合无非宫廷贵家、秦楼楚馆,因此歌词的内容不外离思别愁、闺情绮怨,这就形成了以《花间集》为代表的“香软”的词风。北宋词家,如晏殊、欧阳修、柳永、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上承花间词,去其浮艳多分雅致,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贵尚含蓄,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虽在内容上有所开拓,运笔更精妙,并且都能各具风韵,自成一家,然而大体上并未脱离宛转柔美的轨迹。另外,婉约词又是按词的风格对词的一种分类,一般与豪放词相对。明人径以“婉约派”来概括这一类型的词风,应当说是经过长时期酝酿的。
总体上说,花间词都是婉约词,而婉约词则远不止花间词。花间词是婉约词第一阶段产物,开婉约词风气之先,在词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
6. 晚唐诗人韦庄有哪些有名的花间词
韦庄,是晚唐著名的诗人。长安杜陵人士也就是如今陕西西安市,是诗人韦应物的第四代孙子,也是五代花间派词人。词的风格清丽,形象生动。他还曾担任过前蜀的宰相。
韦庄-菩萨蛮
他早年时期算是运气不佳吧,每次考试都不中。一直到他快60岁左右才考得进士,担任校书郎一职。他曾在天复元年时期入蜀为王建掌书记,从这以后他就终生仕蜀。在天佑四年,劝说王建当皇帝,并为他制定一些相关的政策。他与温庭钧同为“花间派”的代表作家,史上称两人为“温韦”。大多数的词大致都描述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一些上官贵族的轶事,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将人的享乐生活和离情别绪生动的表现出来。
韦庄写的词都很有名,《浣花集》就是其中的一首。他曾身陷重围,中年时期又被病痛折磨。883年,在洛阳著有《秦妇吟》,词的内容主要反映了战乱中妇女的遭遇,在当时很是出名。后世之人还将《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和他的《秦妇吟》称为“乐府三绝”。韦庄除了写言情外,还擅长写个人身世,他一生的经历,可分为两个时期,其一是仕唐时期,其二是仕蜀时期。但关于大部分的词,基本上都是来源于后期。
在文学地位上,韦庄在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代表作就是《秦妇吟》,是为今现存唐诗中最长的一首诗了,诗中选取典型的情节和场面,在运用有层次的手法反映了重大历史事件的复杂矛盾,同样也标志着中国诗歌的发展。
7. 花间词为何为花间词的名字
花间词,因后蜀赵崇祚收录始自温庭筠、终至李等十八位词人的作品凡五百首编成第一部文人词总集—-《花间集》,故又称西蜀词派为花间派这十八位词人的作品亦便被人们称为花间词。
他们的词风香软,落笔多在闺房,以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体态,开历代词作之先河,其中也不乏一些好词句。《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的《蝴蝶儿》词"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 时人认为他们词风大体一致,将其词作结而成集,后世称为花间词人。其中,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集》中的主要作家。
陈洵《海绡说词云》:"词兴于唐,李白肇基,温岐受命,五代瓒绪,韦庄为首。" 温庭筠: 中国唐代词人。
原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温彦博之裔孙,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
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 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
温集旧注断为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数年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O1年)。
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以温庭筠生干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温庭筠诗词,在思想意义上虽大多无较高的价值,但在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
飞卿下语镇纸,端已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又载张惠言语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
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
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
"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确是非常重要的。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当前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
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
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温庭筠诗词集,据《新唐书·艺文志》,当时曾有《握兰集》三卷,《金荃集》10卷,《诗集》5 卷,《汉南真稿》10卷,又有与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诗文合集《汉上题襟集》10卷,知其创作颇丰。
可惜其集不传,今所见温庭筠之诗词,唯《花间集》、《全唐诗》、《全唐文》中所保存者。 除诗词外,温庭筠还是一位小说作家、学者。
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3卷、《采茶录》1卷,编纂类书《学海》10卷。可惜全部亡佚,当前无从探知其详。
尤其是《学海》10卷的亡佚,实在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损失。如果《学海》能保存下来,必然会对学术研究和辑佚等工作大有贡献。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我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不但诗文集亡佚,连有关温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当前难以考知温庭筠的详细情况,《唐才子传》所载温庭筠传,也时序颠倒,舛错支离。
虽经有关专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虽则如此,温庭筠还是在文学史上大放光辉,名垂千古。
韦庄: 唐朝诗人、花间派代表词人之一,与温庭筠并称"温韦"。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
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韦庄在唐末诗坛上有重要地位。
清代翁方纲称他"胜于咸通十哲(指方干、罗隐、杜荀鹤等人)多矣"(《石洲诗话》),郑方坤把他与韩偓、罗隐并称为"华岳三峰"(《五代诗话·例言》)。 韦庄与温庭筠又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
温、韦词在内容上并无多大差别,不外是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流连光景。韦词注重作者情感的抒发,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五首,追忆往昔在江南、洛阳的游历,把平生漂泊之感、饱经离乱之痛和思乡怀旧之情融注在一起,情蕴深至。
其中第一首写江南春色,"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更兼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此情此景足使将欲远行的游子痛断人肠,由此词人有"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之劝词。此词情致缠绵,意象鲜明,堪称咏"江南春色"的诸多诗作中罕见之佳作。
风格上,韦词善于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比较真挚、深沉的感情,如〔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
8. 婉约派,花间派,著名诗词
李白
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白居易
忆江南(江南好)长相思(汴水流)
刘禹锡
忆江南(和乐天春词)
皇甫松
梦江南(兰烬落)
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
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
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更漏子(玉炉香)
梦江南(梳洗罢)
韦庄
菩萨蛮(红楼别夜堪惆怅)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菩萨蛮(如今却忆江南乐)
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
思帝乡(春日游)
牛希济
生查子(春山烟欲收)
鹿虔扆
临江仙(金锁重门荒苑静)
冯延巳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
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云)
谒金门(风乍起)
南乡子(细雨湿流光)
李璟
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李煜
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玉楼春(晚妆初了明肌雪)捣练子令(深院静)
清平乐(别来春半)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乌夜啼(无方独上西楼)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钱惟演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
林逋
长相思(吴山青)
范仲淹
苏幕遮(碧云天)
柳永
雨霖铃(寒蝉凄切)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定风波(自春来)夜半乐(冻云黯淡天气)
倾杯(鹜落霜洲)
张先
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木兰花(龙头舴艋吴儿竟)青门引(乍暖还轻冷)
一丛花令(伤高怀远几时穷)
晏殊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浣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踏莎行(小径红稀)
宋祁
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
欧阳修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踏莎行(候馆梅残)生查子(去年元夜时)南歌子(凤髻金泥带)临江仙(柳外轻雷池上雨)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魏夫人
菩萨蛮(溪山掩映斜阳里)
晏几道
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鹧鸪天(小令尊前见玉箫)生查子(金鞭美少年)菩萨蛮(哀筝一弄湘江曲)木兰花(秋千院落重帘幕)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阮郎归(旧香残粉似当初)
王观
卜算子(水是眼波横)
苏轼
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卜算子(缺月挂疏桐)贺新郎(乳燕飞华屋)洞仙歌(冰肌玉骨)
永遇乐(明月如霜)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李之仪
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黄庭坚
清平乐(春归何处)
秦观
八六子(倚危亭)望海潮(梅英疏淡)满庭芳(山抹微云)
更多参见:《多情自古伤离别:柳永词》
《无可奈何花落去:二晏词》《韶华不为少年留:秦观词》
《长恨此身非我有:豪放词》 《玉楼明月长相忆:婉约词》
《谁道人间秋已尽:人间词·人间词话》《梦里不知身是客:南唐词》
《忆昔花间初识面:花间词》《一片幽情冷处浓:纳兰词》
《此情无计可消除:李清照词》《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词》。
9. 花间词的花间词人
他们的词风香软,落笔多在闺房,以堆砌华艳的词藻来形容妇女的服饰体态,开历代词作之先河,其中也不乏一些好词句。
《花间集》得名于花间词人张泌的《蝴蝶儿》词“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时人认为他们词风大体一致,将其词作结而成集,后世称为花间词人。
其中,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集》中的主要作家。陈洵《海绡说词云》:“词兴于唐,李白肇基,温岐受命,五代瓒绪,韦庄为首。”
(约812~870)中国唐代词人。原名岐,字飞卿,并州祁(今山西祁县)人,唐代温彦博之裔孙,我国古代著名词人,两《唐书》有传。
温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杜陵游客。
关于温庭筠的生年,史籍无载。温集旧注断为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夏承焘《温飞卿系年》以为生于元和七年(812年)。
数年陈尚君《温庭筠早年事迹考辨》云生于德宗贞元十七年(8O1年)。梁超然《唐才子传校笺》同意陈尚君所考。
以温庭筠生干贞元十七年算,卒于咸通七年(866年),则他享年66岁。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称。
温庭筠诗词,在思想意义上虽大多无较高的价值,但在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白、王建、温庭筠所创,“其文窈深幽约,善达贤人君子恺恻怨悱不能自言之情,论者以庭筠为独至。”
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云:“词有高下之别,有轻重之别。飞卿下语镇纸,端已揭响入云,可谓极两者之能事。”
又载张惠言语云:“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信然。飞卿蕴酿最深,故其言不怒不慑,备刚柔之气。”
“针缕之密,南宋人始露痕迹,花间极有浑厚气象。如飞卿则神理超越,不复可以迹象求矣。
然细绎之,正字字有脉络。”刘熙载《艺概》更云:“温飞卿词,精妙绝人。”
温庭筠在词史上的地位,确是非常重要的。《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
词这种文学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至当前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温庭筠诗词集,据《新唐书·艺文志》,当时曾有《握兰集》三卷,《金荃集》10卷,《诗集》5 卷,《汉南真稿》10卷,又有与段成式、余知古等人诗文合集《汉上题襟集》10卷,知其创作颇丰。可惜其集不传,今所见温庭筠之诗词,唯《花间集》、《全唐诗》、《全唐文》中所保存者。
除诗词外,温庭筠还是一位小说作家、学者。据《新唐书·艺文志》,温庭筠撰有小说《乾巽子》3卷、《采茶录》1卷,编纂类书《学海》10卷。
可惜全部亡佚,当前无从探知其详。尤其是《学海》10卷的亡佚,实在是我国学术史上的一大损失。
如果《学海》能保存下来,必然会对学术研究和辑佚等工作大有贡献。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我国词史上的重要人物,温庭筠诗文集的亡佚,是十分令人痛惜的,实在是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大损失。
不但诗文集亡佚,连有关温庭筠的重要史料也亡佚了,以至当前难以考知温庭筠的详细情况,《唐才子传》所载温庭筠传,也时序颠倒,舛错支离。虽经有关专家的研究,也只能知其大概。
虽则如此,温庭筠还是在文学史上大放光辉,名垂千古。 (836年─910年)唐朝诗人、花间派代表词人之一,与温庭筠并称“温韦”。
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韦庄在唐末诗坛上有重要地位。清代翁方纲称他“胜于咸通十哲(指方干、罗隐、杜荀鹤等人)多矣”(《石洲诗话》),郑方坤把他与韩偓、罗隐并称为“华岳三峰”(《五代诗话·例言》)。
韦庄与温庭筠又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温、韦词在内容上并无多大差别,不外是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流连光景。
韦词注重作者情感的抒发,如《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五首,追忆往昔在江南、洛阳的游历,把平生漂泊之感、饱经离乱之痛和思乡怀旧之情融注在一起,情蕴深至。其中第一首写江南春色,“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更兼有“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此情此景足使将欲远行的游子痛断人肠,由此词人有“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之劝词。
此词情致缠绵,意象鲜明,堪称咏“江南春色”的诸多诗作中罕见之佳作。风格上,韦词善于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比较真挚、深沉的感情,如〔浣溪沙〕“夜夜相思更漏残”、〔女冠子〕“四月十七”、“昨夜夜半”等。
他有些词还接受了民间词的影响,用直截决绝之语,或写一往情深,或写一腔愁绪。如〔思帝乡〕“春日游”的“妾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羞”,于率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