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24孝图》反映了一个怎样孝道?

2023-07-26 06:40:00
共8条回复
gitcloud
鲁迅对二十四孝图持批判态度,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
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
“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苏萦

“二十四孝”的最初目的也是维护礼教,但是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孝,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和发扬的。其中虽不乏过时的、落后的、乃至不合情理(愚孝)的东西,但作为孝亲的精神还是可借鉴的。

今天我们提倡的孝应该是文明的、合乎理性的。所以,我们不能不加分析地去吸收“二十四孝”中的一切。总之,在今天这个文明的、法制的社会中,父母和子女在人格上和法律上是平等的,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哺育子女,子女有责任和义务孝敬父母。当今有不孝顺父母的子女,也有把自己亲生的儿女遗弃、卖掉、甚至有将其扼死、溺死或杀死的父母,这些都是丧失了人性和违法的行为,是社会和人类的良知不能容许的。因此,要提倡“父慈子孝”,继承和弘扬孝道文化的精华。

臭打游戏的长毛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

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

“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CarieVinne

二十四孝图所宣扬的核心思想是孝道。孝心无价,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要时刻谨记,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们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决不能恩断情绝,更不能数典忘祖。一个人只有有了孝心,才会有责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质。

可可科科

《24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它的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CPS小天才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床单格子

「这个问题,还是请左转XXX。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杨绛」

北有云溪

鲁迅对二十四孝图持批判态度,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

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

“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扩展资料

此文章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鲁迅是想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对于当下的国人,孝道该如何提倡,仍然是非常值得思索和探讨的问题。那些煞费苦心“修饰”出来的完美的、让人们去膜拜敬仰的神像,是不能打动人心的。

真正能让我们这些普通人感动的,永远是那些平凡的英雄,那些有过懦弱、有过自私、有过犹豫,然而最后选择了勇敢、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坚定的人

相关推荐

尝粪忧心的故事 尝粪忧心的故事原文内容

1、原文:南齐庾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到县未旬日,椿庭遘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2、译文: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预汗,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2023-07-25 00:32:541

尝粪忧心到底讲了什么故事,尝粪忧心的意思

说到尝粪忧心这个成语,说实话啊我还是第一见的,所以也不知道的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故事,所以是要学习一番的,那些也不知道的网友们也别错过了,下面也跟随我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这个尝粪忧心到底讲了什么故事,给人什么寓意吧,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 尝粪忧心的意思 尝粪忧心的意思其实就是指的尝试父亲的粪便来测试父亲有没有病,然后气球能代替父亲去死,非常的忧愁这样的。其实就是指的一个人非常的有孝心了。 尝粪忧心典故原文 南齐庾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到县未旬日,椿庭遘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尝粪忧心典故译文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预汗,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尝粪忧心典故启示 孝子和亲人是心连心的,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亲人,尤其是在远离他们的时候,更会牵肠挂肚;而当亲人有病痛或生命垂危时,更让孝子们的神经绷得紧紧的。这可能是古今孝子都相通的地方。 孝子之至孝,甚至可以放弃自己官位,当然还可舍弃其他东西而在所不惜。元朝高则诚在《琵琶记》中说:“书,我只为你其中自有黄金屋,却教我撇却椿庭萱草堂。还思想,休休,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爹娘。”现代人读来,不知另有一番滋味否? 孝子之至孝,甚至把亲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以至于可以用己身来换他身。当今有许多报道,一些子女把自己的器官、骨髓移植给父母,不就是这样吗?
2023-07-25 00:33:011

尝粪忧心的典故

  尝粪忧心是指南齐庾黔娄,字子贞,新野人,为孱陵令。那大家知道尝粪忧心有什么 典故 吗?下面是我整理的尝粪忧心的典故的内容,欢迎阅读  尝粪忧心的典故原文   南齐庾黔娄,字子贞,新野人,为孱陵令。到任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易病痢,始二日。医者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忧之。每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易卒,居丧过礼,庐于冢侧。   李文耕曰,以心惊而知父疾,已见至孝冥感。而断然弃官,毫无瞻顾。至尝粪验疾,吁辰祈代,则忧思之迫切,而不可解矣。凡此至性至情之所为,总不可于世情中觅求见解。   尝粪忧心的典故解说   南北朝时候,南齐有一个姓庾名叫黔娄的,表字就叫子贞,是新野地方的人。刚才做着孱陵县的县官,上任不到十天,忽然觉得心头好似小鹿一般撞,扑扑的惊跳起来,额角上的汗珠子,也簌簌的流下来。他知道家里一定不好了,就立刻丢了官职,回到家里。   这时候,他的父亲名叫庾易的,已经生了痢疾,才只有两天工夫,他便慌忙请医生医治。医生说,要晓得病的好不好,只要尝了病人的粪,便自然会明白了。若是粪味苦的,就很容易医治的了。   庾黔娄便立刻把父亲的粪,尝了一尝,不料气味是很甜的,因此心里觉得很忧愁。每天到了晚上,他便叩头拜祷上天的北斗星,请求把自己的身体,替代父亲的死。后来庾易死了,庾黔娄居丧过礼,并且在坟旁搭了草舍住着。   尝粪忧心的典故意义   庾黔娄是南北朝时南齐人,字子贞。   他被派到“孱陵”这个地方去当县令。刚当上县令,很是欣喜。可是到任还不到十天,突然就觉得心头好似小鹿撞一般,咚咚直跳;而且额头上的汗珠簌簌往下流。俗话说:父子连心 。黔娄心想一定是家里有不祥之事,便要辞官回家。衙门里的人听说后,觉得辞掉官职很惋惜,便说:“你要是不放心就先派个衙役回家看看。”,“要不然直接把家人接到这里。”但是黔娄一想到家中年迈的老父亲便毅然决然的谢绝了众人的好意,马上起程。他路上不敢耽误片刻工夫,日以继夜的赶路。终于赶到家。   果不其然,他的父亲真的生病了。身患痢疾,卧床不起,刚开始两天。他看到卧床的老父亲说:“是我没有照顾好您,都是我的责任啊!”然后黔娄不顾路途的疲劳立即去找最好的医生来为父亲诊断病情。   医生告诉黔娄说:如果你想要知道病情的严重与否,你就要去尝尝他的粪便味道如何,到底是苦还是甜。如果是苦的,就很容易医治;如果是甜的就不好了。在场的家仆都觉得这样会很为难。   可是黔娄听说后,想都不想的便尝了。当场的人都深深的被黔娄的孝心感动了,有的还在一旁轻轻抽泣着。黔娄感到一丝甜味,这说明父亲的病很严重,就忧心如焚。   他更加尽力的侍奉父亲,白天亲自服侍,到了晚上就向着北斗七星磕头祈求,希望能以他自己的身体代替父亲承担病情,希望以他的生命来换取父亲的存活。每天如此,迫切的向上天祷告,头都磕破了。   但是父亲的病很严重,所以过了不久,黔娄的父亲就过世了。黔娄在守丧期间非常的哀痛,尽到了为人子女的守孝丧礼,他几乎没有办法承担父亲的过世,身体就在这时非常脆弱,可见他丧亲悲痛之深。更重要的是他为了能赶快回家看父亲可以放弃官职,完全抛弃名利,一点儿都不留恋。这是一般人无法做到的,可见黔娄对父亲的孝敬何其深。
2023-07-25 00:33:071

尝粪忧心的故事是怎样的?

庾黔娄,生卒年不详,字子贞,南北朝齐梁时期(479—587)新野(今属河南)人。其父庾庚易,移居江陵(今湖北荆州),隐居不出,南齐朝廷数次征聘他都不肯就职。庾黔娄少时好学,禀性至孝,曾出仕齐为编令,后任孱陵(治所在今湖北省公安县西)县令,又任蜀郡太守,至梁代累迁至散骑常侍。做官很有政绩,以仁爱化俗,居官清廉。“二十四孝”之一的“尝粪忧心”,讲述南朝时期孝子庾黔娄的孝行。庾黔娄,南齐高士。他当孱陵县令,刚到任还没满10天,忽然心惊肉跳,满身流汗。他感应到家里可能有大事急事发生了,遂立即弃官归家。果然,当时他父亲已生病两天。“到县未旬日,椿庭遘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诗中说:“到县未旬日,椿庭遘疾深。”“椿庭”是一个典故。《庄子u2022逍遥游》中说到上古有树木大椿长寿;《论语u2022季氏》中又说到“孔鲤趋庭”,受到父亲孔子的教诲。后来就组合成“椿庭”一词,作为父亲的代称。(“萱堂”则指母亲。)“遘”是遭遇的意思。读到这则故事,我们会再次想起“二十四孝”中诸如“啮指心痛”之类遥感说法。这种孝的“感应”,不断地被不同的情节所渲染;而自以为聪明的现代人是最反感这一点的,指责它不科学。但是,这个故事里的医生非常奇怪,居然说:“想要知道病情是好是坏,只要尝一下粪便便知。如果味道是苦的,则病就不要紧。”相反,若是甜的,那就危险了。
2023-07-25 00:33:163

老本孝歌开歌头歌词是什么?

老本孝歌开歌头歌词是:点鼓郎来点鼓郎,好好点鼓我开场。别的闲言我不唱,我唱孝子把名扬。大舜耕田为皇帝,闵子卓衣顺后娘。丁兰刻木为父母,扇枕温食是黄香。七岁安安来送米,卧冰求鱼是王祥。孟宗哭竹冬生笋,王衰闻雷泣墓旁。戏彩娱亲在堂上 ,啮指痛心曾参郎。江革背母遇贼党 ,弃官寻母朱寿昌。子路负米把亲养 ,打虎救父是杨香。尝粪忧心是黔娄 ,文帝为母把药尝。涤亲溺器黄庭坚 ,陆绩怀秸奉亲娘。为母埋儿是郭巨 ,周郯取乳上山岗。姜诗三春两夫妇 ,涌泉跃鱼奉亲娘。吴猛喂蚊在窗下 ,让父安寝睡在床。孝歌是我国孝道文化的一种,在我国南部地区普遍流行。当长辈去世以后,在将要下葬的前一夜他的后代要为逝去的长者守夜,就是围着他的棺材拿着香不停的转,谓之转香。这种习俗体现了一种传统的孝道理念。转香期间要找会唱孝歌的人唱一通夜,内容不限,有为老人歌功颂德的内容,到了夜深时,唱歌的一对男女就故意唱打情骂俏的歌。以吸引那些帮忙的和一些送礼的客人不睡觉,不至于冷场(农村习俗老人去世葬礼越热闹就越孝敬)有的为了更热闹更吸引人干脆就请两批唱孝歌的人,让其对骂谁骂赢了主人另行有赏。虽然谈不上不文明但也相当有趣。具体曲调为当地的山歌,主要在陕南等地方。
2023-07-25 00:33:491

怎样去评价尝粪忧心这个古典故事?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2023-07-25 00:34:074

中国24孝图的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2023-07-25 00:34:161

履新惊惕辞官归,尝粪忧心父垂危是什么意思?

听见脚步声担心传来不好的消息,辞去官职回家,尝粪便,忧心病重的父亲。
2023-07-25 00:34:292

列举二十四孝图故事中的三个故事并概括内容

一、刻木事亲: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后人有诗云: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二、行佣供母: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江革在困境中还能脱险为母亲做最好的孝养。可见,环境的好坏并不足以影响孝子的心,只要我们有一颗真诚心,任何环境我们都可以做到孝亲、敬亲。三、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今苏州)人,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四、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五、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 姿态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在武梁祠的画像上还有榜题: 老莱子,楚人也,事亲至孝,衣服斑连,婴儿之态,令亲有欢,君子嘉之,孝莫大焉 ,还标有“莱子父、莱子母”字样。《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记载“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六、卖身葬父:汉朝时有一个孝子叫董永,他家里非常贫困。父亲去世后董永无钱办丧事,只好以身作价向地主贷款,埋葬父亲。丧事办完后,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还钱,路遇美貌仙女,让董永娶她为妻。董永想起家贫如洗,还欠地主的钱,就死活不答应。那女子左拦右阻,说她不爱钱财.只爱他人品好。董永无奈,只好带她去地主家帮忙。那女子心灵手巧,织布如飞。她昼夜不停地干活,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织了三百尺的细绢,还清了地主的债务后,仙女便辞别了董永。七、鹿乳奉亲:周郯子,品性至孝。剡子父母年老,且双目都患有眼疾。父母想喝鹿的乳汁,郯子就披上鹿皮,前往深山里去,伪装在群鹿中间,于是取鹿乳来供养双亲。打猎者看见他,以为是鹿而欲射之。剡子便将实情告诉他,才得幸免。有诗说:父母亲老人想吃鹿乳,剡子身披鹿皮想混入鹿群取鹿乳。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jǐ)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八、芦衣顺母:周闵损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九、百里负米: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学生。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去世后,他做了大官,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现在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如愿以偿呢?”孔子赞扬说:“仲由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有诗颂曰: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十、啮指痛心: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十一、亲尝汤药:刘邦的三儿子刘恒,即後来的汉文帝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在朝野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十二、孝感动天:相传舜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十三、涤亲溺器:宋代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自小侍奉父母极真诚而且无微不至。因为母亲有洁癖,受不了马桶的异味,所以他从小就每天亲自倾倒并清洗母亲所使用的马桶,数十年如一日。即使日后身为朝中显贵,也丝毫未尝忽略照顾侍奉母亲,尽管当时仆从甚多,大可不用亲自为母亲清涤马桶,但是他认为孝事父母是为人子女亲自该做的事,不可以委托他人之手,尽心侍亲和当不当官时是没有什么不同的。有诗称赞: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十四、弃官寻母:宋朝时有一个名叫朱寿昌的人,也是个很有名的孝子。他的生母是刘氏,嫡妻妒忌她有了小孩,将她赶出了朱家。自此母子骨肉分离,五十年未能相见。50年来,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母亲,每到一地为官,他都在四处查找。可是人海茫茫,找人谈何容易。宋神宗当朝的时候,他再也没有心思做官了,决定辞掉官职去寻找母亲。临行他告知家人说:“找不到母亲,我今生今世绝不回家!”这一次,他将寻母的重点放在秦地。后来他终于在同州寻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当时刘氏已70多岁了。十五、扼虎救父:杨香14岁这年,曾随同父亲杨丰去田里割稻,忽然蹿出一只大老虎,扑向杨丰,一口将他叼住。杨香急坏了,一心只想着父亲安危的她,完全忘了自己与老虎的力量悬殊。好个杨香,只见她猛地跳上前去,用力卡住老虎的头颈。任凭老虎怎么挣扎,她一双小手始终像一把钳子,紧紧卡住老虎的咽喉不放。老虎终因喉咙被卡,无法呼吸,瘫倒在地上,他们父女才得以幸免遇难。一个小女孩,徒手搏虎,并从虎口中救出了自己的父亲,其孝心和勇气真令人赞叹。十六、扇枕温衾:汉朝时候,有个叫黄香的孩子,九岁时母亲就去世了,他常常怀念着母亲,至诚恳切,乡亲们都称他是个孝顺的孩子。他事奉父亲非常勤劳,不怕吃苦,在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扇凉席子让父亲睡。冬天则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让父亲睡。太守刘护对黄香九岁就懂得扇枕温衾的孝行感到很惊异,于是表奏了朝廷。人们称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十七、拾葚异器: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两斗白米,一只牛蹄子,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十八、涌泉跃鲤:姜诗,东汉四川人。夫妻孝顺,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妻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后来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十九、乳姑不怠:《乳姑不怠》讲述了唐代崔山南人家里已经是做祖母的媳妇用乳汁孝养已经是曾祖母的婆婆,且永不懈怠的孝行。此为《二十四孝》中第二十二则故事。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病笃,长少咸集,曰: 无以报新妇恩,愿汝孙妇,亦如新妇之孝敬。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梳。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二十、卧冰求鲤: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一年冬天,继母朱氏生病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忽然间冰化开,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从此,继母像变了一个人,对王祥非常好,王祥又去捉了几只黄雀让继母吃,继母病也好了。他的举动,在十里乡村传为佳话。人们都称赞王祥是人间少有的孝子。二十一、恣蚊饱血:晋朝人吴猛,八岁儿童,非常孝顺,伺候父母极其周到细致。他的家境贫寒,睡觉的地方没有蚊帐。每到夏天夜间,很多蚊子咬人,吴猛让蚊子随意地咬自己,吸血吃饱。虽然蚊子很多,却不驱散,惟恐飞离自己去咬父亲。爱护父亲之心无微不至。“夏天夜间睡觉的地方没有蚊帐,很多蚊子咬自己,却不肯驱蚊。让它随意地咬自己,吸血吃饱,免得飞到父亲那里咬一位老人。”二十二、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江夏人,年少时父亲去世,年老体衰的母亲和他相依为命。一日母亲深感不适,经过求医,得知用新鲜的竹笋做汤就可以医好自己。因为正值寒冬根本就没有鲜笋,小孟宗非常希望母亲的身体好起来,又无计可施。忧愁中小孟宗独自一人跑到竹林扶竹而哭。他的哭声打动了身边的竹子,于是奇迹发生了,只听呼的一声地上就瞬间长出了许多的嫩笋。小孟宗看到时心里特别的高兴,他小心的摘取了竹笋,欢欢喜喜的回到了家里。回家后用竹笋为母亲熬了笋汤,母亲喝后身体大有好转。二十三、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道是苦,病情就好转了。”于是黔娄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成为一大孝子。二十四、闻雷泣墓: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后人有诗云: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2023-07-25 00:34:382

《二十四孝图》故事梗概300字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2023-07-25 00:35:334

丧事中二十四孝的歌词

二十四孝孝歌
2023-07-25 00:35:441

二十四孝故事

01.孝感动天——舜五帝之一的舜帝(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是瞽瞍老汉的儿子(瞽瞍,盲人也)。天生就懂得大孝。他父亲脾气古怪,继母性情变化无常,同父异母的弟弟名字叫象,非常不懂事(他们多次设诡计陷害舜,但舜毫无嫉恨,总是以德报怨)。舜每天去历山耕田种地,干活时有大象跑来替他拉犁,小鸟飞来如他播种,是他的孝行感动了上天才会有这样的景象啊。尧帝听说舜的事迹后,让自己的九个儿子拜舜为师(在舜手下做事、学习),把自己的二个心爱的女儿同时嫁给舜为妻子,最后把天下禅让给了舜。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02.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代第三个皇帝是汉文帝(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名叫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三子,最初被封为代王。文帝的生母是薄太后。他即帝位后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常年生病,一病就是三年,文帝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地亲自照顾,给母亲服用的汤药,他要没有亲口尝过就不让母亲服用。他(在位重德治)以仁孝之名闻天下。诗赞曰: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03..啮指痛心——曾参春秋时期鲁国的曾参,字子舆(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侍奉母亲极其孝敬。(家贫,经常自己入山打柴)一次,曾参又进山砍柴去了,突然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不知所措,就站在门口望着大山希望曾子回来,许久不见归来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正在山里砍柴的曾参忽然觉得心口疼痛,便赶紧背着柴返回家中,跪问母亲为什么召唤他。母亲说:“家里突然来了不速之客,我咬手指是提醒你快回来。”诗赞曰: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04.百里负米——仲由周朝的仲由,表字子路。(他是孔子的学生,他年轻时家里很穷)经常吃嫩藜叶和野藿叶等野菜做的饭,他把自己的俸米从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家给双亲吃。后来,双亲死了,子路当了大官,他到南方的楚地游学时,护卫车队达到一百辆,家里积攒的粮食上万钟(钟,一种容器,铁铸,容积约30斤),坐的时候座位上铺着几层厚厚的坐垫,吃饭时面前摆着各种食器和餐具。面对此景,子路放下筷子叹息:“虽然如此,我宁愿还吃嫩藜叶和野藿叶等野菜做的饭,继续为双亲从百里外背米回家供养,可惜再也得不到这样的机会了。”诗赞曰: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05.芦衣顺母——闵损春秋时期鲁国的闵损,字子骞(孔子的弟子,以德孝著称),幼年时母亲就死了。父亲续娶了后妻,后母又生了两个儿子。(冬天)继母给两个亲儿子穿着用棉花填絮做的冬衣,因为厌弃闵损,给他穿用芦花填絮的“绵衣”。一天,父亲出门让闵损驾御马车,闵损因身体寒冷发抖,将缰绳坠落地上(因此被父亲鞭打,打破棉衣发现芦花)。父亲得知闵损受到虐待后,要休掉后妻。闵损求父亲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孩子受冷;赶走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继母听说,立即悔恨知错,从此改过。诗赞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06.鹿乳奉亲——郯子周朝时有个人叫剡子,天性非常孝顺。他的父母年纪大了,俩人的眼睛都患上了眼病,想吃野鹿的乳汁。剡子于是穿上鹿皮做的衣服,进到深山密林里,混到鹿群当中,挤母鹿的乳汁拿回家供养双亲。一次,猎人发现了他,以为是只失群的小鹿,便用弓箭瞄准准备射他,吓的他赶紧大喊说自己是为得到鹿乳而装扮成鹿的人,才逃过了一场大难。诗赞曰: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07.戏彩娱亲——老莱子周朝时有个老人叫莱子,非常孝顺。他伺候二老双亲,总是极尽所能地做可口的甘美的食物。他的年龄马上就七十了(古稀之年,在当时是极其少见的),从来不在父母面前说老子。他经常身穿色彩鲜艳的婴儿装,象婴儿一样在双亲身边戏昵。有一次曾经在为老人端洗脚水时,故意假装跌倒,趴在地上,学小婴儿的哇哇哭声,逗老人开心。诗赞曰: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闱。08.卖身葬父——董永传说东汉千乘(今山东高青县)的董永,家中非常穷。他父亲死后,董永卖身富家为奴换钱安葬父亲。等到去做佣人,在路上遇到一个女人,请求嫁给董永为妻子。于是二人一起到了主人家,主人命他们织成三百匹锦缎方能偿贷回家。(他媳妇)一个月就干完了为董永抵债赎身。在返家途中,来到了他们初会的槐荫地界,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孝子董永还债)辞别董永凌空而去(槐荫因此改名为孝感)。诗赞曰: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09.刻木事亲——丁兰东汉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丁兰,幼年父母双亡,他没有机会奉养行孝,因而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对待雕像如同活人一样(凡事均与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自己才用,出告归省从不懈怠)。她的妻子因为日久生烦,对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用针偷偷地刺木像的手指玩,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后来木像见到丁兰后,眼中垂泪。丁兰查问妻子得知实情,就遂将妻子休弃。诗赞曰: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10.行佣供母——江革东汉齐人江革(章帝时任五官中郎将),少年丧父,独自与母亲住在一起(侍奉母亲极为孝顺)。不幸遭遇战乱,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多次遇到匪盗,有的贼人想劫持他入伙,江革就哭着哀告说有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就不忍杀他。后来,他辗转迁居江苏下邳,穷困地连鞋子都没有了,便做雇工挣钱供养母亲。母亲所需衣服等,没有一样缺乏的。诗赞曰: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11.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期吴国的陆绩(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和历法,曾作《浑天图》,注《易经》、《太玄经》),六岁那年,(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太守袁术。袁术摆出橘子招待他,陆绩偷偷给怀里藏了两个橘子。等到告辞回家,拜别时橘子滚落到地上。袁术逗他道:“小陆郎来到人家作贵客,还要给怀里私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跪下回答说:“我母亲天生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十分地惊奇。诗赞曰: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12.埋儿奉母——郭巨汉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郭巨,家境非常贫困。他有一个三岁的男孩,母亲经常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孙子吃。郭巨对妻子说:“家里窘困不能很好地供养母亲,孩子又分享母亲的食物。不如埋掉儿子吧?儿子可以再生,母亲如果没有了是不能复有的。”妻子不敢违拒他,郭巨于是挖坑,当挖到地下三尺多时,忽然看见一小坛黄金,坛子上写着字:“上天赐给孝子郭巨的,当官的不得巧取,老百姓不许侵夺。”诗赞曰: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13.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的黄香(博通经典,文采飞扬,曾任魏郡太守。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九岁时母亲去世,终日思念感怀,极其感切,乡党们都夸他孝顺。他见父亲劳作辛苦,伺候父亲非常尽心。夏天酷热,他用扇子为父亲扇凉枕席;冬天寒冷,他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太守刘护大为惊喜,特意表彰了他。诗赞曰: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14.拾葚异器——蔡顺西汉末年汝南(今属河南)人蔡顺,很小就丧父成了孤儿,对待母亲非常孝敬。当时正遭遇王莽篡汉之乱,年景也是荒年,粮食不够吃,只得拾桑葚果(充饥),并用不同的器皿盛着。(一天)赤眉军(汉末义军,统治者污为贼)撞见他后就问道他(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器皿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熟透的桑葚是供老母食用,红色未熟的桑葚留给自己吃。”赤眉军同情他的孝心,送给他白米两斗、牛腿一只让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诗赞曰: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15.涌泉跃鲤——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姜诗,对待母亲非常孝敬。后娶妻庞氏,她对婆婆照顾的更加周到。姜诗的母亲天生喜欢喝长江水,其家距长江六七里路,庞氏亲自去江边水奉养。老太太还特别爱吃鱼肉,夫妻就经常做鱼给她吃。老人还不愿意自己独自吃,要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天气恶劣,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便将她逐出家门。庞氏求住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换钱买好吃食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子旁边忽然涌出泉水,味道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从中跃出,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诗赞曰: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16.闻雷泣墓——王裒三国末魏国营陵(今山东昌乐)人王裒,侍侯母亲极其孝敬。其母在世时,生性怕雷。后来死了,安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空中传来雷声,王裒就立即跑到母亲墓园,跪拜在坟哭着告慰说:“裒儿在这里陪您,母亲不要害怕啊。”诗赞曰: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17.乳姑不怠——崔山南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崔山南(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他的曾祖母长孙老夫人年事已高,牙齿完全脱落。他祖母唐夫人每天早上盥洗后,都上堂来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婆婆长孙老夫人没有吃过一粒粮食,数年身体依然健康。后来一天忽然病倒了,将全家大小全召集在一起,发愿说:“我没有什么能报答媳妇的恩义了,但愿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就好了。”诗赞曰: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梳。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18.卧冰求鲤——王祥晋代琅琊人王祥(官至大司农、司空、太尉),表字休征。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对他不慈爱,多次在父亲面前说坏话污蔑他,因此使他也失去了父爱。继母有次想吃新鲜活鲤鱼,当时适值天寒地冻,冰封河面。王祥却解开衣服趴在冰上寻找鲤鱼。冰面忽然自行融化了,两条鲤鱼跳了出来,王祥就逮了鱼回家供奉继母。诗赞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19.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吴猛,刚八岁,非常孝敬父母。家里贫穷,床上没有蚊帐,每到夏天的晚上,蚊虫多在人皮肤上攒咬。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吸食血液,再多也不驱赶,他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孝敬的心能如此算是到极致了啊!诗赞曰: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恣渠膏血饱,免使入亲帏。20.扼虎救父——杨香晋朝人杨香,十四岁时随父亲杨丰到田间收稻谷。父亲被忽然跑来的一只猛虎扑倒叼走。当时杨香手无寸铁,没有任何武器,只想救父亲而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猛扑到老虎跟前,扼住猛虎的脖子不放。猛虎竟颓然地放下杨父跑掉了,父亲终于捡回了性命,没有受到伤害。诗赞曰: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离谗口中。21.哭竹生笋——孟宗晋代江夏人孟宗(官至司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冬天里想喝鲜竹笋汤。孟宗找不到笋,无计可施,就跑到竹林里,抱住竹子大哭。他的孝心感动了上苍,不一会儿,忽然地裂开了,只见地上长出几根嫩笋。孟宗赶紧采回去做汤给母亲喝。母亲喝完后,病居然痊愈了。诗赞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22.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人庾黔娄,任孱陵县令。到孱陵县赴任不满十天,忽然觉得心惊胆战,浑身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到家得知父亲病重已两天了。医生说:“要想知道病情好转还是恶化,只要尝一点病人粪便,味道苦说明是好事。”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到夜里,跪拜北斗星,叩头乞求以自身代父去死。诗赞曰:到县未旬日,椿庭遗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23.弃官寻母——朱寿昌宋代天长人朱寿昌,七岁的时候,生身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于是不改嫁他人。母子不能相见已经五十年了。神宗时,朱寿昌(得到线索后)辞官不做,赶赴陕西(寻找生母),与家人告别时发誓不见到母亲绝不返回。后来,寻访到在陕西同州,终于找到了生母,母子欢聚。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诗赞曰: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24.涤亲溺器——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黄庭坚是著名诗人和书法家。哲宗元符年间位居太史,天性极其孝顺。他虽然身居显官,富贵异常,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他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马桶),从没有一天不尽儿子的职责。诗赞曰: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2023-07-25 00:36:047

2十四孝具体指的什么

版本一二十四孝包括下面二十四个故事,不同说法通常仅仅是不同顺序的排列:一、孝感动天二、戏彩娱亲三、鹿乳奉亲四、百里负米五、啮指痛心六、芦衣顺母七、亲尝汤药八、拾葚异器九、埋儿奉母十、卖身葬父十一、刻木事亲十二、涌泉跃鲤十三、怀橘遗亲十四、扇枕温衾十五、行佣供母十六、闻雷泣墓十七、哭竹生笋十八、卧冰求鲤十九、扼虎救父二十、恣蚊饱血二十一、尝粪忧心二十二、乳姑不怠二十三、弃官寻母二十四、涤亲溺器版本二1.虞舜孝感动天2.闵子骞单衣奉亲3.老莱子戏采娱亲4.郯子鹿乳奉亲5.曾参行孝6.鲁义姑姊舍子救侄7.原谷拖舆谏父8.文帝亲尝汤药9.淳于缇萦舍己救父10.刘平舍子救侄11.董永卖身葬父12.紫荆复萌(或田真兄弟)13.姜诗孝母14.蔡顺拾葚供亲15.赵孝舍己救弟16.曹娥哭泣17.茅生杀鸡18.江革行佣供母19.郭巨埋儿20.王祥卧冰21.丁兰刻木事亲22.陆绩怀桔23.孟宗哭竹24.王裒闻雷泣墓25.鲍出行孝26.杨香扼虎救父27.刘殷哭泽生堇28.伯瑜泣杖29.王武子(妻)行孝30.刘明达卖子行孝
2023-07-25 00:36:584

二十四孝的内容是什么

《二十四孝》全 名 《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由历代24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24孝包括24个故事,分别是: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 、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 、怀橘遗亲、扇枕温衾 、行佣供母、闻雷泣墓 、哭竹生笋 、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扩展资料:一、元代图书书名。元人郭居敬集。先后有人为之序诗、作图,刊行多种版本。该书为民间流传甚广的童蒙读物。内容为自上古至唐宋二十四个孝亲故事。增补《二十四孝》 谨在原二十四孝故事基础上,增补了主人公的部分遗事,以便于读者全面、正确理解古人的孝道。俗话说:“堂上二老就是佛”。你拜庙上的菩萨,没有孝敬好自己的父母,菩萨是不喜欢的。你孝敬好堂上二老,佛菩萨才欢喜。你孝敬好父母,再拜佛菩萨,那就更好了。为人子女者,如果能学习古人二十四孝,多感念父母的恩情,不要计较父母的错误,那么孝道就能完全了。社会风气也会逐渐扭转了,和谐社会指日可待。倘社会已经父慈子孝,人世间的真情必然感天动地。天地神灵必加持世人以更大的福报、消除他们的灾祸。和谐社会,指日可待。二、故事举例1、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2、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孝故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孝
2023-07-25 00:37:098

《二十四孝图》的24个故事及其大体内容?

、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2、刻木事亲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3、行佣供母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4、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5、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扩展资料:《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是元代郭居敬编录。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二十四孝》之后,相继又出现《日记故事大全二十四孝》、《女二十四孝》、《男女二十四孝》等劝孝书籍。杨伯峻在《经书浅谈》考证说:“元代郭守正将24位古人孝道的事辑录成书,由王克孝绘成《二十四孝图》流传世间;清末,张之洞等人将之扩编至《百孝图说》。应园先生邀请为其86岁父亲庆寿,陈少梅完全依照元代王克孝《二十四孝图》内容绘制了《二十四孝图》卷,与之相比,徐操创作的《二十四孝史》则更具个性化。”
2023-07-25 00:37:374

二十四孝 原文是什么??[急]

二十四孝 (原文) 一、孝感动天虞舜 虞舜。瞽搜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有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系诗颂之。 诗曰对对耕春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孝感动天下。 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 西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担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仁孝闻于天下。系诗颂之。 诗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后三载玻汤药必先尝。 三、啮指心痛周朝曾参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以归。跪问其母。母曰。有客忽至。吾啮指以悟汝耳。后人系诗颂之。 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四、单衣顺母周朝闵子骞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闵损。衣以芦花。一日。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鞭。父察知其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后母闻之。卒悔改。系诗颂之。 诗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五、负米养亲周朝子路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尝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褥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百里之外。不可得也。有诗为颂。 诗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六、卖身葬父汉朝董永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主令织布三百疋。始得归。妇织一月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有诗为颂。 诗曰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布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七、鹿乳奉亲周朝郯子 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目。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往深山群鹿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俱以情告。乃免。有诗为颂。 诗曰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八、行佣供母后汉江革 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之去。革辄泣告有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母使身之物。莫不毕给。有诗为颂。 诗曰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告知方获免。佣力以供亲。 九、怀橘遗亲后汉陆绩 后汉陆绩。字公纪。年六岁。至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橘二枚。及跪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有诗为颂。 诗曰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橘实。遗母报深慈。 十、乳姑不怠唐朝唐夫人 唐。崔南山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奶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玻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妇之孝敬足矣。有诗为颂。 诗曰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梳。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 十一、恣蚊饱血晋朝吴猛 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潜肤。恣取膏。虽多不驱之。恐其去以而噬亲也。爱亲之心至矣。有诗为颂。 诗曰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恣取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十二、卧冰求鲤晋朝王祥 晋。王祥母丧。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欲食鲜鱼。时天寒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有诗为颂。 诗曰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上水。留得卧冰模。 十三、为母埋儿汉朝郭巨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官不得龋民不得夺。有诗为颂。 诗曰郭巨思供亲。埋儿为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十四、搤虎救父晋朝杨香 晋。杨香年十四。常随父丰往田间获粟。父为虎曳去。时杨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 搤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方得免于害。有诗为颂。 诗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馋口中。 十五、弃官寻母宋朝朱寿昌 宋。朱寿昌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复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谓不寻见母。誓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已七十有余。有诗为颂。 诗曰七岁离生母。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后。喜气动皇天。 十六、尝粪忧心南齐庚黔娄 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流汗。及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愈剧。但尝粪。 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有诗为颂。 诗曰到县未旬日。桩庭遘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十七、戏彩娱亲周朝老莱子 周。老莱子至性孝。奉养二亲。备极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常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有诗为颂。 诗曰戏舞学骄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气满庭帏。 十八、拾桑供母汉朝蔡顺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三斗。牛蹄一只与之。有诗为颂。 诗曰黑桑奉萱帏。饥啼泪满衣。赤眉知孝意。牛米赠君归。 十九、扇枕温衾汉朝黄香 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香躬执勤苦。一意事父。夏天暑热。为扇凉其枕席。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褥。太守刘护表而异之。有诗为颂。 诗曰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千古一黄香。 二十、涌泉跃鲤汉朝姜诗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妻出汲而奉母。又嗜鱼脍。夫妇常作之。召邻。母。供食之。后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诗时取以供母。有诗为颂。 诗曰舍侧甘泉出。朝朝双鲤鱼。子能恒孝母。妇亦孝其姑。 二十一、闻雷泣墓三国(魏)王裒 魏。王裒事母至孝。母存日。性畏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阿香。响震之声。即奔墓所跪拜。 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惧。有诗为颂。 诗曰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二十二、刻木事亲汉朝丁兰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劳之恩。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则出血。木像见兰。又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将妻出弃之。有诗为颂。 诗曰刻木为父母。形容如在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帏。 二十三、哭竹生笋三国孟宗 三国。孟宗。字恭武。少孤。母老病笃。多月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归持。作羹奉母。食毕疾愈。有诗为颂。 诗曰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二十四、涤亲溺器宋朝黄庭坚 宋。黄庭坚。号山谷。元佑中为太史。性至孝。身体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洗涤溺器。未曾有一刻不供人子之职。有诗为颂。 诗曰贵显闻天下。平生事孝亲。不辞常涤溺。焉用婢生嗔。
2023-07-25 00:38:009

《二十四孝图》有什么深刻含义?

《二十四孝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篇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 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 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 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二十四孝图》有哪二十四幅图 01孝感动天 02亲尝汤药 03齧指痛心 04百里负米 05芦衣顺母 06鹿乳奉亲 07戏彩娱亲 08卖身葬父 09刻木事亲 10行佣供母 11怀橘遗亲 12埋儿奉母 13扇枕温衾 14拾葚异器 15涌泉跃鲤 16闻雷泣墓 17乳姑不怠 18卧冰求鲤 19恣蚊饱血 20扼虎救父 21哭竹生笋 22尝粪忧心 23弃官寻母 24涤亲溺器 二十四孝图 分类 忠孝双全 望云思亲 上书救父 齧指痛心 哭竹生笋 打虎救父 鹿乳奉亲 笼负母归 卧冰求鲤 单衣顺母 亲尝汤药 闻雷泣墓 负米养亲 挨杖伤老 兄弟争孝 孝感动天 跪父留母 孝感继母 劝姑孝祖 =========================== 弃官奉亲(先国后家) 卖身葬父 ——个人不主张; 彩衣养亲 ——个人觉得比老莱娱亲有过之而无不及; 老莱娱亲 郭巨埋儿 ——后两项同鲁迅观点,该深恶痛绝! 二十四孝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不乏虚伪和残酷。。。 :baike.baidu./view/567.htm?fr=ala0_1_1 谁画过二十四孝图 日流传的以二十四孝为主题的名家书画,有清代王素绘的《二十四孝图册》和已故国画大师陈少梅的《二十四孝图》。 王素(1794-1877),字小梅,号逊之,江苏扬州人,擅长画人物、花鸟,尤工人物,所作南北斗星君像,称誉一时。 陈少梅(1909—1954),名云彰,号升湖。祖籍湖南衡山,世居北京。他所画的《二十四孝图》完成于1938年,正是画艺步入成熟期且精力旺盛的时期。因当时日军占领天津,陈少梅避居伦敦路(今成都道)世界里1号,专情投注艺术,终日潜心作画,《二十四孝图》正是在这时完成的。长期以来,人们对陈少梅的这幅作品只闻未见,此卷也在半个世纪中数易其主,幸得天津文物公司征集到这件长达20多米的书画珍宝,于2004年春奉献于广大书画爱好者面前。综观此卷,以王素所画《二十四孝图册》为底本摹写而成,人物情节基本为原貌,但在每个人物的塑造细节上又有所不同,展现了陈少梅个人的绘画特色。 此两套二十四孝书画,正可以为广大书画爱好者作学习和对比研究之用。 旧社会所宣扬的二十四个极尽孝道的典型人物。旧有《二十四孝》一书不著撰人。集虞舜、汉文帝、曾参、闵损、仲由、董永、郯子、江革、陆绩、唐夫人、吴猛、王祥、郭巨、杨香、朱寿昌、庾黔娄、老莱子、蔡顺、黄香、姜诗、王褒、丁兰、孟宗,黄庭坚二十四人孝行,序而诗之,用训童蒙。以后,又有人刊行《二十四孝图诗》、《女二十四孝图》等,流传甚广。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和刺绣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 二十四孝图简介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 二十四孝图是什么?又是哪二十四? 《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 一、孝感动天 二、戏彩娱亲 三、鹿乳奉亲 四、百里负米 五、齧指痛心 六、芦衣顺母 七、亲尝汤药 八、拾葚异器 九、埋儿奉母 十、卖身葬父 十一、刻木事亲 十二、涌泉跃鲤 十三、怀橘遗亲 十四、扇枕温衾 十五、行佣供母 十六、闻雷泣墓 十七、哭竹生笋 十八、卧冰求鲤 十九、扼虎救父 二十、恣蚊饱血 二十一、尝粪忧心 二十二、乳姑不怠 二十三、弃官寻母 二十四、涤亲溺器 对学校二十四孝图有什么理解 每个学校的所推崇的校园文化不大一样,确实大相径庭,二十四孝图,就说明学校的比较注重,孝顺,百善孝为先。一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通过图解,了解古人对待父母的心。“色难”要求我们作为子女的做到孝顺,首先给于父母最好的耐心,不能给父母长辈脸色看,不发脾气,事必亲躬,躬必内心,心必喜悦。 二十四孝图批判了什么 《二十四孝图》是古代二十四个孝子的感人故事,主要目的是为了宣传封建“孝道”,封建社会的“孝”涉及的内容很多,有大量的封建道德糟粕,但也有中华民族的道德精华;二十四孝子故事虽然很感人,但是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批判了封建复古主义的倒行逆施。 《二十四孝图》的内容 1.孝感动天 2.戏彩娱乐 3.鹿乳奉亲 4.百里负米 5.齧指痛心 6.芦衣顺母 7.亲尝汤药 8.拾葚异器 9.埋儿奉母 10.卖身葬父 11.刻木事亲 12.涌泉跃鲤 13.怀橘遗亲 14.扇枕温衾 15.行佣供母 16.闻雷泣墓 17.哭竹生笋 18.卧冰求鲤 19.扼虚救父 20.恣蚊饱血 21.尝粪忧心 22.乳始不怠 23.涤亲溺器 24.弃官寻母 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什么 文帝亲尝汤药文帝,即汉文帝刘恒,高祖第三子。《汉书·文帝纪》载: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供粢盛。坐罪不及父母,下哀矜之语,仁孝闻天下。郭居敬《二十四孝》列入孝子之一,并序诗曰:“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淳于缇萦舍己救父淳于缇萦,《史记》、《汉书》有传。《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分别引《史记》、《汉书》传为孝女:“淳于缇萦者,齐人也。父淳于意为太仓令,生女五人,萦最小。父犯罪当刑,乃骂其女曰:‘生女不生男,缓急非有益也"。缇萦自伤涕泣。随父至长安,诣北阙上书言:‘父为吏,齐中皆称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妾愿没为官奴,以赎父之刑,使得自新。"汉文帝悲怜其意,原其父罪”。(《太平御览》卷415)。画面表现的正是缇萦随父至长安为父赎罪的情形。林同《孝诗》赞曰:“仁矣文皇诏,悲哉孝女书。至今民受赐,非但活淳于。”
2023-07-25 00:38:341

孝顺的经典成语故事

  一、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古代孝敬父母的故事。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二、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三、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四、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五、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六、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七、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八、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九、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十、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   十一、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十二、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十三、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
2023-07-25 00:38:401

中国有哪些名典故

1、高山流水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摇 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 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娥 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 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来钟 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 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也 指乐曲绝妙。2、庄周梦蝶战国时哲学家庄周主张是非齐一, 物我两忘。《庄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 理:庄周梦见自己化作一只蝴蝶,翩翩飞 舞,怡然自乐。梦醒以后,自身依然是庄 周。因此说,不知是庄周化为蝴蝶呢,还 是蝴蝶化为庄周。后世遂以庄周梦蝶比喻 人生如梦幻,难以究诘。唐李商隐名作 《锦瑟》云:“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 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 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 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诗中额联即用此典。3、倾国倾城汉武帝时,协律都尉李延年,曾在 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 立。一古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 城复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无限神 往,叹息良久曰:“世岂有此人乎?”平阳 公主进言,谓李延年有妹,姿容绝代,妙 丽善舞。武帝召见,纳入后宫,即后来深 受宠幸的李夫人。“倾国倾城”一词,即用 以形容女子美貌绝伦,文学作品中引用甚 多。4、凌波微步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 著,而在长兄曹丕当政以后,备受猜忌, 郁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赋》是一篇传诵 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写洛神的步态之美 云:“体迅飞鸟,飘忽若神。凌波微步, 罗袜生尘。”写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 足迹之态十分传神。后人遂以“凌波微 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轻盈。如贺铸《青玉 案》词“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 去”,即用此典。(典见曹植《洛神 赋》)。5、破镜重圆南朝陈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为陈 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因见天下大乱,国 亡无日。恐一旦亡国,离乱之际,夫妻失 散,遂破铜镜为二,夫妻各执一半,相约 他年正月十五日卖镜都市以谋晤合。未 几,陈果为隋所灭。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国 公杨素所获,极受恩宠。德言流离至京 城,遇一仆在街头叫卖破镜,正与自己藏 的半边契合。就题诗道:“镜与人俱去, 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公主见诗,悲泣不食。杨素知情后,大 为感动,终于让他们夫妇团聚。后因 以“破镜重圆”喻夫妻离散后重新团圆。6、咏絮才高东晋政治家谢安在雪天合家聚谈, 与儿女讨论文义。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 谢安兴致勃发,就指着外面的飞雪 问:“白雪纷纷何所似?”谢安的侄子谢朗 随口说:“撒盐空中差可拟。”侄女谢道韫 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听后大 加赞赏,夸奖侄女才思不凡。谢道韫是东 晋有名的才女。柳絮随风飞扬,壮似飞 雪,用以比喻纷飞的白雪,恰切而形象, 故世人誉妇女有诗才为“咏絮才”。7、无弦琴晋代诗人陶渊明,虽不善琴,却 置“无弦琴”一具,每逢酒酣意适之时,便 抚琴以为寄托。宋代文学家欧阳修作《论 琴贴》,自谓曾先后得琴三具,一张比一 张名贵。但“官愈昌,琴愈贵,而意愈不 乐。”当其任夷陵县令时,日与青山绿水 为邻,故琴不佳而意自适;官至舍人,学 士以后,奔走于尘土之间,名利场上,思 绪昏乱,即弹奏名琴,也索然无趣了。因 云:“乃知在人不在琴,若心自适,无玄 也可。”苏轼《琴诗》云;“若言琴上有琴 声,放在匝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此均言声音不在琴, 其意均从陶渊明“无弦琴”一事翻出。典见 《昭明太子集。陶靖传》8、章台柳唐代诗人韩羽是大历十才子之一, 居京时得一姬柳氏,才色双全。后韩羽为 淄清节度使侯希逸幕僚。时值安史之乱, 他不敢携柳氏赴任。分别三年,未能团 聚,因寄词柳氏云:“章台柳,章台柳, 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也应 攀折他人手。”柳氏也有和词云:“杨柳 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 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她因自己貌 美独居,恐有意外,就出家为尼。不久被 番将沙吒利劫去,后赖虞侯将许俊用计救 出,始得团圆。后人就名韩羽寄柳氏词的 词调为“章台柳”。“章台柳”亦被用为可任 人攀折之路,柳墙花而专指妓女之类的人 物。9、人面桃花唐诗人崔护,资质甚美,清明独游 长安南庄,至一村户,见花木丛萃,寂无 人声。因渴极,叩门求浆。良久始有一女 子应门,捧杯水让坐。女子独倚庭前桃花 斜河,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 限深情。崔护以言挑之,不应。彼此注目 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 入。次年清明,崔护追忆此事,情不可 邂,又往探访,唯见门院如故,扁锁无 人。惆怅之余,乃题诗于门扉曰:“去年 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 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后代诗文中 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子邂逅一女子,来后 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10 、秉烛夜游《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 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 句。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 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赶,刘 桢,陈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应作 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 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 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李白《春夜宴 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 一“思”字。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如唐 白居易《惜牡丹花》“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李商隐《花下醉》“客 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宋苏 轼《海棠》“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 照红妆”,均袭此意。11、白云苍狗唐太宗大历初年,王季友在豫章郡 幕府任职。诗人杜甫与王季友有交,怜悯 他博学多才却仕途失意,又遭妻子背离而 去的不幸,作《可叹》一诗抒慨,首四句 道:“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 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 ”诗以天上浮云翻覆苍黄的变化,比喻人 生荣枯沉浮无常。“白云苍狗”,后用以比 喻世事瞬息万变。宋代词人张元干有“白 衣苍狗变浮云,千古浮名一聚尘”句。典 见《杜工部集》12、青梅竹马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 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形 容少男少女天真无邪,亲昵嬉戏的形状。 又以“两小无猜”喻幼男幼女天真纯洁,彼 此相处融洽。如《聊斋志异。江 城》:“翁有女,小字江城,与生同甲, 时皆八九岁,两小无猜,日共嬉戏。”典 见《李太白集》13 、绿叶成荫唐代诗人杜牧,在宣城任幕僚时, 曾应湖州崔刺史之邀,前去作客。在湖州 遇一少女,其时年末及竿,心颇爱悦之, 临别相约十年后与她成婚。此后连年游 宦,直至十四年后,被任为湖州刺史,方 重临旧地,而当年相约的少女已嫁三年, 并已生二子。杜牧惆怅不已,作《叹花》 诗以寄慨。诗曰“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 惆怅怨花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 子满枝。”后人遂以“绿叶成荫”喻女子已 出嫁,并生有子女。宋诗人欧阳修亦有类 似经历,曾有诗云:“柳絮已将春色去, 海棠应恨我来迟。”用语不同,而实运化 杜牧“绿叶成荫”的诗意。典见《丽情 集》,《唐诗纪事》,《唐才子传》。14 、镜花水月镜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虚幻 不可求得之物,但诗家常用以比喻朦胧空 灵的意境。如宋严羽以佛论诗,主张妙 悟,他说;“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 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 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又明 谢臻论诗云:“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 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以“镜 花水月”比喻诗歌中不可言传的妙境。15、闲云孤鹤五代时诗僧贯休,七岁出家,苦节 峻行,颇负诗名。吴越钱缪称王后,贯休 以诗投偈。诗云:“贵逼身来不自由,几 年辛苦踏林丘。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寒 霜十四州。莱子衣裳功锦窄,谢公篇咏绮 霞羞。他年名上凌烟阁,岂羡当年万户 侯!”额联尤为佳绝。但钱缪见后,令其 改“十四州”为“四十州”。乃可相见。贯休 不从,道:“州亦难改,诗亦难改。然闲 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后因以“闲云孤 鹤”喻来去自由,不受羁绊。
2023-07-25 00:38:472

《二十四孝图》的感悟。

《二十四孝图》的感悟。读后感:孝指引着我们行善。对待每一个人都用善意的眼光,让我们的周围充满温馨。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充满了尔虞我诈,事事都得提防,让很多人感觉很累,当你给出一个微笑的时候,别人会认为你是假慈善,或认为你不怀好意,有什么不轨的目的。干嘛要想那么多呢?现在真是应该重新温习我们古代文化的时候了。学习如何孝奉父母,学习在我们的生活中善意的对待每一个人,这是21世纪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懂得的,还有待我们去继续发扬。孝的传递者源于我们每一个人。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学习了解父母和懂得父母的需要。父母的付出,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或许不要求我们给予他们什么,只是希望我们将来过的比他们好,他们处处为我们着想,时刻为我们担忧,唯恐自己做的不周,这就是父母—我们最可爱的人。因此在我们没有能力的时候,我们应懂得为父母分忧,让他们为我们放心,而在我们有能力给予的时候,我们不能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我们对他们的爱,他们或许并不在乎这些,他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上的慰藉,和他们在一起是他们很快乐的时光。因此,工作在外我们要常回家看看。
2023-07-25 00:38:5811

二十四孝的故事 要每个故事概括

1、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2、刻木事亲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3、行佣供母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4、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5、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扩展资料:《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是元代郭居敬编录。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二十四孝》之后,相继又出现《日记故事大全二十四孝》、《女二十四孝》、《男女二十四孝》等劝孝书籍。杨伯峻在《经书浅谈》考证说:“元代郭守正将24位古人孝道的事辑录成书,由王克孝绘成《二十四孝图》流传世间;清末,张之洞等人将之扩编至《百孝图说》。应园先生邀请为其86岁父亲庆寿,陈少梅完全依照元代王克孝《二十四孝图》内容绘制了《二十四孝图》卷,与之相比,徐操创作的《二十四孝史》则更具个性化。”参考资料:二十四孝—百度百科
2023-07-25 00:39:5610

埋儿奉母的故事内容

原文: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释义:郭巨,晋代隆虑人(今河南省林州市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的母亲非常疼爱孙子,自己总舍不得吃饭,却把仅有的食物留给孙子吃。郭巨因此深感不安,觉得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面写:“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从此,郭巨不仅过上了好日子,而且孝顺的美名传遍天下。扩展资料:其他类似故事:尝粪忧心原文:南齐庾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到县未旬日,椿庭遘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译文: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预汗,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尝粪忧心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埋儿奉母
2023-07-25 00:40:341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范文(通用4篇)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笔记了。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1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2   这篇文章的读书笔记我更是无从下笔,完全不懂文章的主旨。现在我才明白鲁迅先生竭力提倡白话文,推广新文化的良苦用心。中国历朝历代通用文言文,不管你是否饱读圣贤之书清一色张口闭口君子曰,之乎者也摇头晃脑的整日挂在嘴上。似乎这就是饱读圣贤书的证明。时过境迁,到了民国仍然离不开之乎者也,不说这些仿佛就不会说话了。文言文更加叫人难以理解。民国初期中国的文化发展几乎停滞不前,而在现代文化发展突飞猛进,是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在文化发展速度之快的今天文言文已列入学校教学课程,已被尊称为国学,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同时受到现代文学家们的尊崇。   我反反复阅读了十几遍,文章的潜在思想在说明一个我无法理解,思考还不够透彻的思想理念。应该就是鲁迅先生从个侧面来讲中国文学发展必须改革的一个趋势,其目的就是推行新文学,提倡白话文势在必行。先生提倡白话文主要原因,白话文深入浅出简单明了,无论老幼都可以学会听懂。文言文繁琐寓意深奥,叫人难以理解。孔孟之道讲的无非就是三纲五常道德伦理,陈旧的封建教育理念。贵为哲学也有不可取之处,其实就是封建思想在作祟。   鲁迅先生推广新文化,也并非一口否决了旧文学。先生写作时也会引用文言文,在文章中起到了承下启下的作用。文言文之所以让人难以理解,是因为短小精悍蕴藏很深的哲理。博学的人一看便懂可以完全理解;知识浅薄的人看到文言文就想云遮雾罩,无法领会其中的道理。   文章第一段,鲁迅先生一改文人墨客的温文尔雅,“要用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堕入地狱也绝不悔改,总要诅咒一切反对白话文,反对白话者。”其实这并不是先生真正的恶言恶语,他也不是厌烦了白话文,只是借着这些话来发泄内心的悲愤。白话文及新文学不能推广应用,绅士们和资产阶级文人一味追求古人的孔孟之道周庄之理,却不知道自己的思想已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并以此压迫剥削生活在黑暗底层的劳苦大众,使得他们永不的翻身。   鲁迅先生提倡白话文,推广新文学不是没有他的道理。清朝政府灭亡,一切科举制度也跟着消亡。前清遗留下来的秀才举人虽说满腹文采,却没有用武之地,与一块朽木没有什么区别。民国时期仍要使用文言文,就是那些残留在前清遗老们心里的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已根深蒂固,让他们顽固不化。民国初期的文人们不肯放弃已经不合时宜的思想教育方法,只知追求儒家学说。   不忘孔孟之道周庄之理也是无可厚非,但一味追求陈腐不思进取只会使人的思想退步,人类也就不会有新的文明。在一九一九年的五四运动就开展了提倡白话文推广新文学,反对文言文旧文学的口号。学生举行了大规模的游行来提倡新文学。由此表明这不仅仅是鲁迅先生的呼声,也是具有爱国思想的学生的呼声,更是全国各界爱国人士的呼声。急切呼吁民国政府推行实施新文学,使用白话文推广新教育体系,倡导使用白话文教学,却遭到了封建思想文人和资产阶级文人的无理阻挠。   白话文无法推行实施影响面之广是可想而知的。那些初读“人之初,性本善”的孩子们也有渴求新知识的心灵,有追求美的天性,厌恶了枯燥乏味毫无生趣的文言文。旧文学在一点点抹杀孩子们爱美的天性,一点点抹杀了孩子们对于学习知识的热情。封建思想和封建教育理念在禁锢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童真。   鲁迅对那些所谓的知识学者以老卖老非常痛恨。绅士们就见不得别人比他们小有成就,就会原形毕露的进行言论攻击。文人们也一定要骂“以为大悖于文格,亦即大损于人格。”绅士们自认为鲁迅先生提倡新文学,有违背中国自古传承下来的文学礼教,也就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准则,有违孔孟之道周庄之理。鲁迅先生文笔犀利刻薄讽刺辛辣,对那些枉称文人的大学问家们一通胡劈乱砍,让他们遍体鳞伤羞愧难当。对那些资产阶级文人冷嘲热讽横眉冷对,毫不留情地揭开他们的伪善面具。   “幸而还没爬上象牙之塔去”。鲁迅先生的文章在当时的文坛以开拓出一片天地,也并非徒有虚名。先生在大力提倡白话文,提倡新文化,却遭到了同一时期的资产阶级文人和绅士的排挤,因为他们的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先生的文笔严厉批判资产阶级文人的腐朽,揭露资产阶级文人和绅士的假仁假义道德败坏的丑恶行径;揭穿他们文人外衣下隐藏的伪善的罪恶。鲁迅先生的文章让他们感觉如芒刺在背,永远感不到舒服。   鲁迅先生的文章受到爱国人士和青年学生的青睐。先生也是从前清走过来的,但骨子里却没有绅士和资产阶级文人的那种顽固不化保守的腐朽思想。激进爱国人士和学生喜欢阅读他的文章,主要原因是先生对新文学的创作激情。文章中融进了作者的灵魂,将他个人的新思想、人生观、道德观毫无保留地剖析在世人面前。没有虚假,更没有高谈阔论,显然一个坦坦荡荡的君子。和鲁迅先生比起来,他们就是龌龊小人。   另一个原因鲁迅先生的文章中文言文使用较少白话文较多,读起来自然流畅朗朗上口更容易理解,对读者有更大的吸引力。先生大力提倡白话文,所以先生首当其冲多使用白话文,以此来感染他身边的人都来学习使用白话文,也将所有人的学习积极性带动起来,白话文就会发展壮大。   鲁迅在校任教期间,陈西滢杨荫槐等为一派的资产阶级文人与先生水火不相容。他们反对白话文新文化的推广应用,极力阻止先生的倡导。陈西滢常对鲁迅先生进行言论攻击,还以此镇压学生响应提倡白话文新文化的运动。借此污蔑学生的爱国热情,破坏学生的爱国思想。鲁迅还借阴阳之说论证公正公理,谈论正义是非。在黑暗统治下的旧中国,仍是专权当道,谬论肆意横行,根本没有公正公理可言,这也是中国历代王朝的悲哀。   鲁迅先生笔锋一转,谈到了家藏的老书。唯先生专有的图画本子《二十四孝图》应言而生。孝无非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而在先生年少时看来实在太难。对于《二十四孝图》我很陌生,也是一次偶然在网络中浏览看到的并未在意,想不到这次写博文它帮了我大忙。当我再次查看时心中不免认同先生的言语。   从远古帝王舜的《孝感动天》到宋朝的《涤亲溺器》,《二十四孝图》一一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为古人的孝行感动但却不能完全苟同。其中《戏彩娱亲》或是《老莱娱亲》、《郭巨埋儿》这两点和先生看法一致。我不是故意附和先生讨好先生,实在让我觉得古人太过迂腐。这样的孝也可以被公认为孝吗?   《郭巨埋儿》真可谓是迂腐之极。不说现代人的不孝,换做是我也绝不会埋掉亲生儿子来奉养老母。郭巨为夫,可以耕田种地打柴度日奉养老母,也可供养孩子。郭妻可以纺纱织布做些女红,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一样可以生活。为奉养老母节省粮食宁可埋掉儿子却不寻求生活出路,这和愚人有区别吗?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此完结不是太悲哀了太可怜了吗?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只知道玩乐正是享受父母爱护的年龄,面临死亡都已无所知。一个地坑,一抷黄土,两个愚蠢的脑袋就要轻易断送一个鲜活的生命。愚蠢!以我看来这样的孝行应该受到严厉的批判。这样的孝千万不要有人拿来效仿,否则孝就会变成罪恶的帮凶。   《戏彩娱亲》虽然是孝子行孝,但也有不妥之处。高龄双亲在堂,老来子行年七十。挑水跌倒只要站起就会过去了事,即使父母心疼说些安慰的话,也不至于要装作小孩子哭闹来哄双亲高兴。这样一来倒显得做儿子的有失大体,不会让人认同,孝反而让人觉得掺了假也不会有教后人行孝的意义,只当是一个笑话来讲。   其他孝子图做起来倒也容易,只是当今社会不同于往昔,行孝也没有那样艰难。父慈子孝社会风气日渐好转,作恶忤逆也不多见。孝子图宣扬孝字当前含义颇深——为人子孝,育子承孝。让我感动的是《卖身葬父》孝子董永家境贫寒,无钱安葬过世的父亲就卖身为奴,真可谓之大孝。但在现代社会早已没有卖身葬父的说法,只是董永行孝为之感动为之钦佩。   孝的`寓意广泛,并不拘泥于点面,也不一定要做到面面俱到。只要对父母没有忤逆行为,经常和老人沟通增进与老人之间的感情,都可以称为孝。孝是人的情感行为的基本准则。我想,对于孝有人会比我理解的更为深刻透彻。   难以理解的是文章最后一段。《二十四孝图》是封建社会宣扬孝道的故事,故事也着实感人。关键一点,用封建思想旧的观念宣扬这样的孝道让置疑。“老玩意”一词鲁迅先生似乎隐藏了什么没有说出来,是坚决提倡推广新文学的决心,还是藐视旧观念的陈腐?“本来谁也不实行”从本质上讲这种旧的思想观念驱使下做出来的孝道已经太显陈腐,应该淘汰。孝应该传承下去,但要切合实际的生活。   鲁迅先生学识渊博,虽然提倡新文学,但并不表示他反对旧文学。旧文学中也有精华,可取而代之为我所用。他忧心父亲因家中贫困担心自己被父亲的孝心卖掉,其实另有玄机。时逢动荡年代民不聊生。倘若天下孝子都如法炮制该有多少无辜的性命丧生,就会家破人亡,哪里还有父慈子孝可言,孝又有何宣扬的意义呢?   含有讽刺意味的是文章的最后一句,“直到她去世——这大概是送给《二十四孝图》的儒者所万料不到的罢!”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祖母故去自己仍安然无恙,儒家宣扬的孝也就是一个失败,事实证明孝也会有错误,不一定要依他们所说去做孝子必须履行的孝子行为。   我的文学知识浅薄,只能凭我个人的感念来理解鲁迅先生的文章。这篇文章以《二十四孝图》为介质,阐述了儒家学说并非尽善尽美,也会有瑕疵。这样的瑕疵对人文教育没有任何帮助,只会将人的理性扭曲异化,就不再是真理,是悖谬是人类恶行的起端。旧文学旧思想已经不符合社会环境需求,就应该去掉糟粕,取之精华继续发扬光大。这就是社会所需求的,实际也是鲁迅先生所希望的。孔孟之道固然要学习,但绝对不可盲目是从,否则就会产生错误的认识错误的行为。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3   嗨!大家又见面了!怎么样?过年这几天有没有想我?啥!没想?晕……哎,人缘不行呀!   对了!这几天读什么书了吗?啥!也没有!哪你们这几天都干什么了?晕……净放鞭炮了!靠……   算了,不废话了,转会正题,只几天我读了本好书,叫《朝花夕拾》,就是鲁迅先生写的!啥?听说过!哎,那你就来看看我的感慨吧!我今天就看了这本书里的一个叫《二十四孝图》!   前面的一些什么反对妨碍白话者呀、“马虎子”呀、文格呀我都不懂,但后面的就让我大有感慨了!   “卧冰求鲤”,人人都知道是孝敬父母,但想一想也来不现实,你看,如果冰偏薄的话,相信不管是体重多少的孩子上去也会哗嚓一下破冰落水……在如果冰偏厚的话,我想我就不用说了吧!一定会被冻死!所以,我明白,“卧冰求鲤”的故事不是让你去模仿(当然也模仿不了),而是去啊你明白“孝”,不是模仿来的,而是把这份孝心放在心上,有自己的行动表示!   《二十四孝图》读书笔记4   最近刚刚看完《二十四孝图》,心中颇有感触。虽说是简短的24个小故事,24幅图画,但是,仍然让人产生不少感想,既有感动,又有个人思考。其中的心得体会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下面我来谈谈我个人的一些感受:   首先,孝道作为一种特殊的思想,在中国流传了5000年,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可以说它是有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一环。既然有着重要的作用,自然有正面的,也有反面的,先谈谈正面的作用。   看看“孝”这个字,“子”背着“老”,典型的象形字。古人真是伟大,简简单单,便道出了孝的真谛。何谓孝,就是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与爱。晚辈为了长辈,背着他们,关心与敬爱饱含其中。正是孝,拉近了家庭成员心与心的距离,于是便有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睦场景。   再者,孝不仅是维护家庭和睦的支柱,还是巩固社会稳定的基石之一。在古代,常常会有帝王“以孝治天下”,大力弘扬“孝”文化,名篇《陈情表》便是例证。此外《孝经》有云:“   昔者天子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   夫有争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於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於不义。故当不义,则天不可以不争於父,臣不可以不争於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可见,孝对于社会有着极其的重要的作用。   不过,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从《二十四孝图》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24个故事有不少明显的夸张之处,甚至有个别故事为了宣扬孝,竟有残酷自虐之倾向。举个例子。   王祥卧冰求鲤。因家中老母生病,王祥为了给老母煲汤,不惜在严寒冬日,赤。裸身体,以自己的体热化开冰冷坚硬的河面。这个故事,表面上儿子为了老母亲舍弃自己,让人感动,实则夸张过度,不切实际。只为求一尾鲤鱼,何必自虐?只要找来工具,挖开冰面,钓上一尾并不是什么难事。明明简单的道理,偏偏要用这种荒唐的方法来解决,真是愚蠢至极。更有甚者,埋儿奉母。荒年,在古代是时常是出现的,但是竟然有人要埋掉自己的亲生骨肉节省下粮食来供养老母。如此做法,着实让人不解。人真的能这么狠心?那位老母亲真的能咽下用小孙儿的命换来的粮食?毕竟血浓与水啊。这些愚孝不仅在与家庭内部肆虐,更是影响了整个社会。“天下无不是父母”,“三纲五常”,也是此等愚孝衍生出来的糟粕,搞的社会乌烟瘴气。于是乎,终生大事由父母做主是孝;谈到父母的名讳,必要放声大哭,是孝;将地方官,大臣,天子视作生身父母是孝;父母去世,要放下一切,守墓三载,这也是孝。愚昧啊,何等的愚昧。   时代毕竟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终究也会随着外部世界的改变而改变。当封建社会的大厦坍塌,愚孝也如东逝之水,终究将化成历史的烟尘。   不过,令人惋惜的是,或许是国家没有大力宣扬新世纪孝的重要性,人们似乎将孝淡忘了。为了个人生活的方便,他们忍心父母安置在敬老院,他们忍心将老人呼来喝去,他们忍心辱骂父母只为红颜一悦,等等的类似事件已是数不胜数。这是社会的倒退吗?我不相信,我们更不希望是,我们渴望孝的回归。   终于,我们看到了,还有他们,一个个感动中国,平凡而伟大的人们。你们可以为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人奉献一生,你们可以坚持年年月月,你们可以忍住心酸,微笑着流泪。他们不曾被我们熟知,也不曾被社会标榜,不过,他们仍然默默的继续着,用行动感化世人。他们是平凡的英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理解你的父母,当他们在早晨叫你起床的时候,无意中打扰了你的好梦,可能你真的是学习太晚十分瞌睡,请压住你的火气,乖乖起床;当你因为成绩的下滑而被父母责备的时候,请不要在心里埋怨他们,他们是真心关心你;当你事业有成的时候,请将成功与你的父母分享,你的今天有他们的功劳。   请抓紧时间,现在做,还不晚。 ;
2023-07-25 00:40:471

鲁迅的《二十四孝图》的概括及感悟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请采纳答案,支持我一下。
2023-07-25 00:41:018

《二十四孝图》阅读心德30字

鲁迅所有的文章里面,我最喜欢的是《二十四孝图》。其实,《二十四孝图》中那些孝子们的故事,原本该是很感人的。只可惜,一代代人们给它披绫挂彩,涂脂抹粉,将感人的真实涂抹成了让人反感的矫情。就如同一个女子,任凭她再怎么美丽,若是脸上抹了过于厚重的脂粉,也唯有让人反胃而已。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对《郭巨埋儿》的描写。这一段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封建社会的腐朽。鲁迅先生在《旧事重提》中说:“童年时代的我和我的伙伴实在没有什么好画册可看。我拥有的最早一本画图本子只是《二十四孝图》。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先生还不无讽刺地说道,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不是 让谁照著学,而是一点,让大家明白, 父母给予我们生命, 我们应该去爱自己的的父母, 害自己的孩子是不对的,但要学习这种文化,而非是模仿 是通过故事告诉大家孝敬父母。绅士赤条条的躺在冰上面”借用的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将军跳下汽车去负米”,借用的是“子路负米”的传说。子路,姓仲名由,孔丘的学生。他服侍父母时,自己只吃粗劣的饭菜,为父母到百里以外去背米。”鲁迅在前文已说过,学“子路负米”并不难,而“卧冰求鲤”则有点危险。这里讽刺国党反动派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整饬伦纪的文电是常有的”,但却很少看见那些“绅士”、“将军”为老百姓做出类似“卧冰求鲤”、“子路负米”这样的善事来。让我们的英雄走下神坛吧,还他们各自的本来面目,那些不见得多么完美、然而充满了人情味的面容,那些褪去了“神”的光环、然而闪耀着“人”的光辉的面容。让我们唱起普通人的赞歌吧,歌唱那些软弱、怯懦、犹豫背后的高贵与坚强,赞美那些挺立于平凡身躯中的铮铮傲骨。
2023-07-25 00:41:325

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读后感100字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指明了: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2023-07-25 00:42:0115

孝亲文言文

1. 搜几个关于孝的文言文 东汉陆绩,字公纪。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卧冰求鲤 原文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译文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2. 关于亲情的文言文 孟母三迁 列女志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译文: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希望对你有帮助,不懂的可以追问,望及时采纳,谢谢O(∩_∩)O~ 3. 关于慈孝的古文,最好的文言文的 《二十四孝》讲的都是孝道的故事,你选择吧,有的是糟粕。 例如郭巨埋儿,这样的不可信,也不能行教育之用。一、孝感动天虞舜 虞舜。 瞽搜之子。性至孝。 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 有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 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系诗颂之。 诗曰对对耕春象。 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 孝感动天下。 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 西汉文帝。 名恒。高祖第三子。 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 帝奉养无担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 仁孝闻于天下。系诗颂之。 诗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玻汤药必先尝。 三、啮指心痛周朝曾参 周。 曾参。字子舆。 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 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 乃啮其指。参忽心痛。 负薪以归。跪问其母。 母曰。有客忽至。 吾啮指以悟汝耳。后人系诗颂之。 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四、单衣顺母周朝闵子骞 周。闵损。 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 衣以棉絮。闵损。 衣以芦花。一日。 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鞭。 父察知其故。欲出后母。 损曰。母在一子单。 母去三子寒。后母闻之。 卒悔改。系诗颂之。 诗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五、负米养亲周朝子路 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尝食黍薯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 南游于楚。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累褥而坐。 列鼎而食。乃叹曰。 虽欲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百里之外。 不可得也。有诗为颂。 诗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六、卖身葬父汉朝董永 汉董永家贫。父死。 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 途遇一妇。求为永妻。 俱至主家。主令织布三百疋。 始得归。妇织一月而成。 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有诗为颂。 诗曰葬父贷孔兄。 仙姬陌上逢。织布偿债主。 孝感动苍穹。 七、鹿乳奉亲周朝郯子 周。 郯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目。 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 往深山群鹿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俱以情告。 乃免。有诗为颂。 诗曰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八、行佣供母后汉江革 后汉江革。少失父。 独与母居。遭乱。 负母逃难。数遇贼。 或欲劫之去。革辄泣告有母在。 贼不忍杀。转客下邳。 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 母使身之物。莫不毕给。 有诗为颂。 诗曰负母逃危难。 穷途贼犯频。告知方获免。 佣力以供亲。 九、怀橘遗亲后汉陆绩 后汉陆绩。 字公纪。年六岁。 至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 绩怀橘二枚。及跪拜辞堕地。 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 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有诗为颂。 诗曰孝悌皆天性。 人间六岁儿。袖中怀橘实。 遗母报深慈。 十、乳姑不怠唐朝唐夫人 唐。 崔南山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 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 乳其姑。奶不粒食。 数年而康。一日玻长幼咸集。 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 愿子孙妇。如妇之孝敬足矣。 有诗为颂。 诗曰孝敬崔家妇。 乳姑晨盥梳。此恩无以报。 愿得子孙如。 十一、恣蚊饱血晋朝吴猛 晋。 吴猛。年八岁。 事亲至孝。家贫。 榻无帷帐。每夏夜。 蚊多潜肤。恣取膏。 虽多不驱之。恐其去以而噬亲也。 爱亲之心至矣。有诗为颂。 诗曰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 恣取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十二、卧冰求鲤晋朝王祥 晋。王祥母丧。 继母朱氏。不慈。 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欲食鲜鱼。 时天寒地冻。祥解衣。 卧冰求之。冰忽自解。 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有诗为颂。 诗曰继母人间有。 王祥天下无。至今河上水。 留得卧冰模。 十三、为母埋儿汉朝郭巨 汉。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 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 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 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 得黄金一釜。上云官不得龋民不得夺。 有诗为颂。 诗曰郭巨思供亲。 埋儿为母存。黄金天所赐。 光彩照寒门。 十四、搤虎救父晋朝杨香 晋。 杨香年十四。常随父丰往田间获粟。 父为虎曳去。时杨香手无寸铁。 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 搤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 父方得免于害。有诗为颂。 诗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馋口中。 十五、弃官寻母宋朝朱寿昌 宋。朱寿昌七岁。 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 复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 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 谓不寻见母。誓不复还。 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已七十有余。 有诗为颂。 诗曰七岁离生母。 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后。 喜气动皇天。 十六、尝粪忧心南齐庚黔娄 南齐。 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 忽心惊流汗。及弃官归。 时父疾始二日。医曰。 欲知愈剧。但尝粪。 苦则佳。黔娄尝之。 甜。心甚忧之。 至夕。稽颡北辰。 求以身代父死。有诗为颂。 诗曰到县未旬日。桩庭遘疾深。 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十七、戏彩娱亲周朝老莱子 周。老莱子至性孝。 奉养二亲。备极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常取水上堂。诈跌卧地。 作婴儿啼以娱亲。有诗为颂。 诗曰戏舞学骄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气满庭帏。 十八、拾桑供母汉朝蔡顺 汉。蔡顺少孤。 事母至孝。遭王莽乱。 岁荒不给拾桑。以。 4. 关于“慈孝”的古文和名言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家贫知孝子,国乱识忠臣。 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孟子曰:“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孟子曰:“亲亲,仁也;敬长,义也。”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劳苦莫教爹娘受,忧愁莫教爹娘耽。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亲有过,谏使更。恬吾色,柔吾声。 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 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千万经典,孝义为先。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 首孝弟,次谨信。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孝,德之始也,悌,德之序也,信,德之厚也,忠,德之正也。曾参中夫四德者也。 孝子亲则子孝,钦于人则众钦。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要问如何把亲孝,孝亲不止在吃穿;孝亲不教亲生气,爱亲敬亲孝乃全。 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 曾子曰:幸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5. 尊师孝亲诗句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母亲是孩子未来命运的创造者(欧洲) ●摇动摇篮之手,就是支配世界之手(美国) ●没有比巴格达城更美丽,没有比母亲更可信赖(伊拉克) ●人们听到的最美的声音来自母亲,来自家乡,来自天堂----(威·布朗) ●母亲在家事事顺(阿尔科特) ●只生不养的母亲不是真正的母亲(约·谢得) ●人最终总要离开母亲(贺拉斯) ●没有母亲,何谓家庭?(艾·霍桑) ●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萨克雷) ●儿行千里母担忧 ●河里孩子岸上娘 ●娘痛儿,路样长;儿痛娘,线样长 ●娘想儿,长江水;儿想娘,哭一场 ●娘想儿,长如江;儿想娘,扁担长 ●母亲的心是儿女的天堂(意大利) ●打在儿身,疼在娘心 ●慈母泪,有化学分析不了的高贵而深沉的爱存在其中(英国) ●宁死做官的爹,不死讨饭的娘 ●母亲的击打决不会使孩子残废(犹太人) ●走遍天下娘好,吃遍天下盐好 ●母亲的低语总是甜蜜的(英国) ●父母的爱,为诸德之基(英国) ●母爱最高尚(德国) ●母爱之爱,春天常在(法国) ●母爱只有做母亲的才知道(沃·蒙塔古) ●孩子是母亲的生命之锚(萦福克勒斯) ●甜不过蜂蜜,亲不过母女 ●女是娘的罗裙带 ●娘挂闺女,记在心里,闺女挂娘,急断肝肠 ●十朵菊花九朵黄,十个女儿九个像娘 ●苗好米好,娘好女好 ●有其母,必有其女(英国) ●要想赢得女儿的欢心,必须先从她母亲着手(英国) ●母勤女懒(日本) ●喧骚之母,必养成懒惰的子女(拉丁美洲) ●母亲的心灵是子女的课堂(比彻) ●父亲是大自然规定的银行家(欧洲) ●父亲!对上帝,我们无法找到一个比这更神圣的称呼了----(华兹华斯) ●一个父亲胜过一百个老师(英国) ●让自己的儿女们光宗耀祖是父亲们的主要缺点(伯·罗索) ●在所有的青年人眼里,父亲是多么严厉的法官啊!(忒壬斯) ●没有几个父亲对子女是关心备至的,至少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对金钱更加关心(切斯特菲尔德) ●没有哪一个人真正了解自己的父亲,但是,我们大家都有某种推测或某种信任(米南德) ●在批评父辈狭隘的时候,我们切不可忘记他们的深沉----(福尔克斯) ●父亲和儿子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父亲爱的是儿子本人,儿子爱的则是对父亲的回忆(欧洲) ●对做父亲的人来说,失去父亲不一定就是不幸;对做儿子的人来说,没有儿子也不一定就是痛苦(切斯特菲尔德) ●一个父亲能管好一百个儿子,而一百个儿子却难管一个父亲----(欧洲) ●每一代人总是反抗自己的父辈,却和祖父交上了朋友----(芒福德) ●父亲的名声有时无助于儿子,却反而会淹没他:他们彼此站得太近,阴影扼杀了成长(本·琼森) ●只要父亲在世,你总是年轻 ●父子无隔宿之仇 ●雏凤清于老凤声 ●弯竹子生直笋子 ●养儿强于父 ●有其父必有其子 ●爷娘惜儿女,好比长江水 ●茄子花朵朵结果实,父母话句句是真话(日本)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父母的心在儿女,儿女的心在外头 ●有狠心的儿女,没有狠心的爹娘 ●千枝连根,十指连心 ●十个指头个个痛 ●手板是肉,手背是筋,两面一样疼 ●手心手背都是肉 ●我们为孩子的美丽和幸福感到极大的欢乐,这欢乐使我们的心灵博大到躯壳难以容纳的程度(爱默生) ●子女是父母的至宝(英国) ●父母天地心,大小无厚薄 ●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养儿方知娘辛苦,养女方知谢娘恩 ●从小不知老娘亲,育儿才知报娘恩 ●不记当初娘养我,但看今朝自养儿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报母恩 ●父亲健在的时候,不知有父亲的可贵 ●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苏联) ●父恩比山高,母恩比海深(日本) ●儿子娶妻后就是自己的儿子,可是女儿终身都是自己的女儿----(英国) ●你若想了解女儿,只要看她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英国) ●养女容易嫁女难(英国) ●一个男孩比十二个女孩增添的麻烦还多(英国) ●独柴难烧,独子难教 ●一个猪娃不吃糠,两上猪娃吃得香 ●生的亲,养不亲 ●皮里生的皮里热,皮里不生冷似铁 ●儿要亲生,田要冬耕 ●十个叔叔抵不过一个老子,十件褂子抵不得一件袄子 ●再甜的甘蔗不如糖,再亲的婶子不如娘 ●狗养狗疼,猫养猫疼 ●一畦萝卜一畦菜,各人养的各人爱 ●猫养的狗不亲 ●晚娘的拳头,六月里的日头 ●谁身上的肉谁疼 ●虎毒不食子 ●龙生龙,凤竹凤,老鼠生儿会打洞虎生三子,必有一彪 ●将门出虎子 ●怎样的模,印出怎样的糕 ●坏谷无好种 1.出入扶持须谨慎,朝夕伺候莫厌烦。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2.爹娘面前能尽孝,一孝就是好儿男;翁婆身上能尽孝,又落孝来又落贤。 意思是:孝敬父母就是好儿男,孝敬公公、婆婆,能落个既孝敬又贤惠的名声。 出自《劝报亲恩篇》。 3.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意思是:少年弟子回到家里要孝敬父母,外出要敬爱兄长。出自(春秋)《论语·学而第一》。 4.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意思是:父母呼唤,要赶快答应;父母有命令,应赶快去做。 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5.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6.呼唤应声不敢慢,诚心诚意面带欢。 意思。
2023-07-25 00:42:361

2017[生肖歇后语](001---153期)

2017 鸡年美丽 东方尚英 ( 回答 )2017吉祥如意吉(鸡) ,鸡 。十二生肖排行第十位 : 酉鸡 。
2023-07-25 00:42:4411

关于无恙的文言文

1. 舍本逐末的古文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耶?民亦无恙耶?王亦无恙耶?”使者不悦,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问王而先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 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耶?” 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恤孤独,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北宫之女婴儿子无恙耶?撤其环瑱,至老不嫁,以养父母。是皆率民而出于孝情者也,胡为至今不朝也?此二士弗用,一女不朝,何以王齐国,子万民乎?於陵子仲尚存乎?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诸侯,此率民而出于无用者,何为至今不杀?” 舍本逐末 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抛弃事物的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枝末节。 2. 关于慈孝的古文,最好的文言文的 《二十四孝》讲的都是孝道的故事,你选择吧,有的是糟粕。 例如郭巨埋儿,这样的不可信,也不能行教育之用。一、孝感动天虞舜 虞舜。 瞽搜之子。性至孝。 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 有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 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系诗颂之。 诗曰对对耕春象。 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 孝感动天下。 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 西汉文帝。 名恒。高祖第三子。 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 帝奉养无担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 仁孝闻于天下。系诗颂之。 诗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玻汤药必先尝。 三、啮指心痛周朝曾参 周。 曾参。字子舆。 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 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 乃啮其指。参忽心痛。 负薪以归。跪问其母。 母曰。有客忽至。 吾啮指以悟汝耳。后人系诗颂之。 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四、单衣顺母周朝闵子骞 周。闵损。 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 衣以棉絮。闵损。 衣以芦花。一日。 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鞭。 父察知其故。欲出后母。 损曰。母在一子单。 母去三子寒。后母闻之。 卒悔改。系诗颂之。 诗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五、负米养亲周朝子路 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尝食黍薯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 南游于楚。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累褥而坐。 列鼎而食。乃叹曰。 虽欲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百里之外。 不可得也。有诗为颂。 诗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六、卖身葬父汉朝董永 汉董永家贫。父死。 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 途遇一妇。求为永妻。 俱至主家。主令织布三百疋。 始得归。妇织一月而成。 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有诗为颂。 诗曰葬父贷孔兄。 仙姬陌上逢。织布偿债主。 孝感动苍穹。 七、鹿乳奉亲周朝郯子 周。 郯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目。 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 往深山群鹿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俱以情告。 乃免。有诗为颂。 诗曰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八、行佣供母后汉江革 后汉江革。少失父。 独与母居。遭乱。 负母逃难。数遇贼。 或欲劫之去。革辄泣告有母在。 贼不忍杀。转客下邳。 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 母使身之物。莫不毕给。 有诗为颂。 诗曰负母逃危难。 穷途贼犯频。告知方获免。 佣力以供亲。 九、怀橘遗亲后汉陆绩 后汉陆绩。 字公纪。年六岁。 至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 绩怀橘二枚。及跪拜辞堕地。 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 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有诗为颂。 诗曰孝悌皆天性。 人间六岁儿。袖中怀橘实。 遗母报深慈。 十、乳姑不怠唐朝唐夫人 唐。 崔南山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 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 乳其姑。奶不粒食。 数年而康。一日玻长幼咸集。 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 愿子孙妇。如妇之孝敬足矣。 有诗为颂。 诗曰孝敬崔家妇。 乳姑晨盥梳。此恩无以报。 愿得子孙如。 十一、恣蚊饱血晋朝吴猛 晋。 吴猛。年八岁。 事亲至孝。家贫。 榻无帷帐。每夏夜。 蚊多潜肤。恣取膏。 虽多不驱之。恐其去以而噬亲也。 爱亲之心至矣。有诗为颂。 诗曰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 恣取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十二、卧冰求鲤晋朝王祥 晋。王祥母丧。 继母朱氏。不慈。 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欲食鲜鱼。 时天寒地冻。祥解衣。 卧冰求之。冰忽自解。 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有诗为颂。 诗曰继母人间有。 王祥天下无。至今河上水。 留得卧冰模。 十三、为母埋儿汉朝郭巨 汉。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 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 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 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 得黄金一釜。上云官不得龋民不得夺。 有诗为颂。 诗曰郭巨思供亲。 埋儿为母存。黄金天所赐。 光彩照寒门。 十四、搤虎救父晋朝杨香 晋。 杨香年十四。常随父丰往田间获粟。 父为虎曳去。时杨香手无寸铁。 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 搤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 父方得免于害。有诗为颂。 诗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馋口中。 十五、弃官寻母宋朝朱寿昌 宋。朱寿昌七岁。 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 复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 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 谓不寻见母。誓不复还。 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已七十有余。 有诗为颂。 诗曰七岁离生母。 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后。 喜气动皇天。 十六、尝粪忧心南齐庚黔娄 南齐。 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 忽心惊流汗。及弃官归。 时父疾始二日。医曰。 欲知愈剧。但尝粪。 苦则佳。黔娄尝之。 甜。心甚忧之。 至夕。稽颡北辰。 求以身代父死。有诗为颂。 诗曰到县未旬日。桩庭遘疾深。 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十七、戏彩娱亲周朝老莱子 周。老莱子至性孝。 奉养二亲。备极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常取水上堂。诈跌卧地。 作婴儿啼以娱亲。有诗为颂。 诗曰戏舞学骄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气满庭帏。 十八、拾桑供母汉朝蔡顺 汉。蔡顺少孤。 事母至孝。遭王莽乱。 岁荒不给拾桑。以。 3. 关于钟子期的文言文 刘勰《文心雕龙》 知音第四十八 知音其难哉!音实难知,知实难逢,逢其知音,千载其一乎!夫古来知音, 多贱同而思古。所谓“日进前而不御,遥闻声而相思”也。昔《储说》始出, 《子虚》初成,秦皇汉武,恨不同时;既同时矣,则韩囚而马轻,岂不明鉴同时 之贱哉!至于班固、傅毅,文在伯仲,而固嗤毅云“下笔不能自休”。及陈思论 才,亦深排孔璋,敬礼请润色,叹以为美谈;季绪好诋诃,方之于田巴,意亦见 矣。故魏文称:“文人相轻”,非虚谈也。至如君卿唇舌,而谬欲论文,乃称 “史迁著书,谘东方朔”,于是桓谭之徒,相顾嗤笑。彼实博徒,轻言负诮,况 乎文士,可妄谈哉!故鉴照洞明,而贵古贱今者,二主是也;才实鸿懿,而崇己 抑人者,班、曹是也;学不逮文,而信伪迷真者,楼护是也;酱瓿之议,岂多叹 哉! 夫麟凤与麏雉悬绝,珠玉与砾石超殊,白日垂其照,青眸写其形。然鲁臣以 麟为麏,楚人以雉为凤,魏民以夜光为怪石,宋客以燕砾为宝珠。形器易征,谬 乃若是;文情难鉴,谁曰易分? 夫篇章杂沓,质文交加,知多偏好,人莫圆该。慷慨者逆声而击节,酝藉者 见密而高蹈;浮慧者观绮而跃心,爱奇者闻诡而惊听。会己则嗟讽,异我则沮弃, 各执一偶之解,欲拟万端之变,所谓“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故圆照之象,务先博观。阅乔岳以形 培塿,酌沧波以喻畎浍。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然后能平理若衡,照辞如 镜矣。是以将阅文情,先标六观:一观位体,二观置辞,三观通变,四观奇正, 五观事义,六观宫商。斯术既行,则优劣见矣。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世远莫见 其面,觇文辄见其心。岂成篇之足深,患识照之自浅耳。夫志在山水,琴表其情, 况形之笔端,理将焉匿?故心之照理,譬目之照形,目了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 无不达。然而俗监之迷者,深废浅售,此庄周所以笑《折扬》,宋玉所以伤《白 雪》也。昔屈平有言:“文质疏内,众不知余之异采。”见异唯知音耳。扬雄自 称:“心好沉博绝丽之文。”其事浮浅,亦可知矣。夫唯深识鉴奥,必欢然内怿, 譬春台之熙众人,乐饵之止过客,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玩泽方 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 4. 请教一下关于古文的问题 《孔雀东南飞》里有一句: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康:健康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垄亩无东西。――杜甫《兵车行》 健:健康、健壮。(这个主要作形容词用,用法有一定限制。) 无恙:《风俗通》曰:“恙,毒虫也,喜伤人。古人草居露宿,故相劳问,必曰无恙。”李陵曰:“霍与上官无恙乎。” 无恙:没有病的意思,古人问候,常用无恙,意思和今天的:“最近身体很健康吧?”差不多。 算了.还是举例说明吧: 比如:他身体很健康. 用古文说:其体甚健.(试着在这里换别的字) 1、其体甚康。(不妥) 2、其体甚安。(还过得去) 可见这里用“安”与“健”都行得通。 再如:只有够健康的人才能参加这次活动。 文言:唯壮者可与之。(换康、健、安,发现只有健还可以使用,但我们不难发现,无论用壮与健都不能完成表达“健康”这个词的意思。但换成:唯体无恙者能与之。很完美。) 综合以上两个例子,不难发现:在古代,真正文言表达方式里,健康这个意思有多种表达方法,但我们没有办法找到一个“字”来完全概括。象例二,要三个字:“体无恙”。而例一,一个字。不同的语境里会使用不同的词语。 另: “泰”字不错,有“四体通泰”的说法。“泰,安也。――《字汇》”“安定平和 ”的意思。身体安定平和,那当然还是健康的吧。
2023-07-25 00:43:211

二十四孝是哪24孝

以下是24孝: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诗选集》,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讲的是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在不同环境下、用不同方式行孝的故事。鲁迅先生当年曾经点评过二十四孝图,他说,有些故事可以勉强效仿,有些照着做,会有丢掉性命的危险,还有的,会让人非常反感。
2023-07-25 00:43:3113

朝花夕拾中的二十四孝图的主要内容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揭示了旧中国儿童的可怜。《二十四孝图》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后由鲁迅改为《朝花夕拾》,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这个词的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2023-07-25 00:44:2313

子路孝亲文言文

1. 子路文学 文言文 子路问学 【原文】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曰:“好长剑。”子曰:“以子之能,加之学,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之为?”孔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命。” 【注释】 ①岂:同“其”,代词,相当于“谁”。 ②岂: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 ③释:放;策:马鞭子。 ④檠:(qíng)矫正弓弩的器具。反:反对,引申为“丢弃”。 ⑤谏:直言规劝,批评;圣:通达,明智。 ⑥受学:从师学习;重:重视,注重。 ⑦揉同“糅”,用熨木,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直的变曲。 ⑧犀革:犀牛的皮制品。 ⑨括:箭的末端;羽:作动词用,即用羽毛装饰。 ⑩镞:(zú):箭头;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砺。 敬:感谢;命:吊问之词。 【译文】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爱好什么?”子路回答说:“喜好长剑。”孔子说:“凭你的才能,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吗?”孔子说:“驱赶狂马的人不能放下鞭子,操拿弓弩的人,不能丢下正弓的器具;木材经过绳墨作用加工就能取直,人们接受直言规劝就会通达;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的!”子路说:“南山出产竹子,不经加工,自然就很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犀牛皮(做的铠甲),为什么要学习呢?”孔子说:“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刺入得不更深吗?”子路施礼道:“感谢你的吊问。” 【简析】 本篇选自《孔子家语》,记载了孔子与子路最初相见时的一段对话,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孔子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面对子路的疑惑和反问,孔子因利势导,语言简明而深入地纠正了子路的观点,让人无可辩驳。孔子的教育家、思想家之谓由此可见一斑。 2. 负米养亲文言文翻译及答案 周朝,有个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里很贫穷,时常在外面采集藜藿等野菜当食物。而子路为了赡养父母双亲,常常到百里以外的地方背回米来,尽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后,子路南游到楚国。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学问和人品,给子路加封到拥有百辆车马的官位。家中积余下来的粮食达到万钟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劳苦,感叹说;即使希望再同以前一样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里之外的地方背回米来赡养父母双亲,可惜没有办法如愿以偿了。 有诗颂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启示: 尽孝并不是用物质来衡量的,而是要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诚敬。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的递减。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 3. 子路见孔子文言文翻译 原文 子路见孔子,孔子问曰:“何好?”对曰:“好长剑.”子曰:“吾非此之问也,徒谓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学问,岂可及乎?”子路曰:“学岂有益哉。”子曰:“夫人君而无谏臣则失正,士而无教友则失听.狂马者不释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绳则正,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斩而用之,达于犀革.何学有为?”子曰:“括而羽之,镞而砺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 选自《孔子家语》 注释 ①岂:同“其”,代词,相当于“谁”。 ②岂:表示反诘语气,相当于“难道”。 ③释:放;策:马鞭子。 ④檠:(qíng)矫正弓弩的器具。反:反对,引申为“丢弃”。 ⑤谏:直言规劝,批评;圣:通达,明智。 ⑥受学:从师学习;重:重视,注重。 ⑦揉同“煣”,用熨木,通过人力加工,把曲的变直,直的变曲。 ⑧犀革:犀牛的皮制品。 ⑨括:箭的末端;羽:作动词用,即用羽毛装饰。 ⑩镞:(zú):箭头;砺:磨刀石,作动词用,即磨砺。 敬:感谢。命:吊问之词。好乐:喜好。益:增长。 11.见:拜见 12.好乐:喜好 13.益:好处 14.受:承受 15.再:第二次 译文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你有什么喜好?”子路回答说:“我喜欢长剑。”孔子说:“我不是问这方面。只是说以你的天赋,再加上学习,应该能有好的才能。”子路说:“学习能够增长我们的能力吗?”孔子说:“好比君王如果没有敢进谏的大臣,政事就会有错失;读书人如果没有能够指正自己缺点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对性情狂放的马不能放下鞭子,操弓射箭则不能随便更换辅正的檠。木材经墨线划过再加工就直了,人能接受善言规劝就能品格高尚。接受教导认真多问,还有什么学不成的?违背仁德专行恶事的人,随时要接受国法的制裁。所以说君子不能不学习。”子路说:“南山有一种竹子,不须揉烤加工就很笔直,削尖后射出去,能穿透犀牛的厚皮,所以有些东西天赋异秉又何必经过学习的过程呢?”孔子说:“如果在箭尾安上羽毛,箭头磨得锐利,箭不是能射得更深更远吗?”子路听后拜谢说:“真是受益良多。” 4. 文言文《子路见孔子》翻译 子路拜见孔子,孔子问道:“你爱好什么?”子路回答说:“喜好长剑。” 孔子说:“凭你的才能,加上学习,谁能比得上呢?”子路说:“学习难道有好处吗?”孔子说:“驱赶狂马的人不能放下鞭子,操拿弓弩的人,不能丢下正弓的器具;木材经过绳墨作用加工就能取直,人们接受直言规劝就会通达;从师学习,重视发问,哪有不顺利成功的!”子路说:“南山出产竹子,不经加工,自然就很直,砍下来用它(做箭),能穿透犀牛皮(做的铠甲),为什么要学习呢?”孔子说:“把箭的末端装上羽毛,把箭头磨得更加锋利,箭刺入得不更深吗?”子路施礼道:“感谢你的吊问。”。 5. 子路之死文言文 当初,卫灵公有位宠姬叫作南子。灵公的太子蒉聩曾得罪过她,害怕被谋杀就逃往国外。等到灵公去世,夫人南子想让公子郢继承王位。公子郢不肯接受,说:"太子虽然逃亡了,太子的儿辄还在。"于是卫国立了辄为国君,这就是卫出公。出公继位十二年,他的父亲蒉聩一直留在国外,不能够回来。这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采邑的长官。蒉聩就和孔悝一同作乱,想办法带人潜入孔悝家,就和他的党徒去袭击卫出公。出公逃往鲁国,蒉聩进宫继位,这就卫庄公。当孔悝作乱时,子路还有事在外,听到这个消息就立刻赶回来。子羔从卫国城门出来,正好相遇,对子路说:"卫出公逃走了,城门已经关闭,您可以回去了,不要为他遭受祸殃。"子路说:"吃着人家的粮食就不能回避人家的灾难。"子羔终于离去了。正赶上有使者要进城,城门开了,子路就跟了进去。找到蒉聩,蒉聩和孔悝都在台上。子路说:"大王为什么要任用孔悝呢?请让我捉住他杀了。"蒉聩不听从他的劝说。于是子路要放火烧台,蒉聩害怕了,于是叫石乞、壶黡到台下去攻打子路,斩断了子路的帽带。子路说:"君子可以死,帽子不能掉下来。"说完系好帽子就死了。 孔子听到卫国发生暴乱的消息,说:"唉呀,仲由死了!"不久,果真传来了他的死讯。所以孔子说:"自从我有子仲由,恶言恶语的话再也听不到了。" 6. 文言文《论语.公冶长》中“颜渊子路侍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译: 颜渊、子路陪在孔子身边。 孔子说:“何不各自说说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意将自己的车马衣服拿出来与朋友们分享,用破了也不会抱怨。”颜渊说:“我愿意做到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 子路说:“希望听听先生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使老年人得到安逸,使朋友们得到信任,使年青人得到关怀。” 7. 关于慈孝的古文,最好的文言文的 《二十四孝》讲的都是孝道的故事,你选择吧,有的是糟粕。 例如郭巨埋儿,这样的不可信,也不能行教育之用。一、孝感动天虞舜 虞舜。 瞽搜之子。性至孝。 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 有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 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系诗颂之。 诗曰对对耕春象。 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 孝感动天下。 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 西汉文帝。 名恒。高祖第三子。 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 帝奉养无担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 仁孝闻于天下。系诗颂之。 诗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玻汤药必先尝。 三、啮指心痛周朝曾参 周。 曾参。字子舆。 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 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 乃啮其指。参忽心痛。 负薪以归。跪问其母。 母曰。有客忽至。 吾啮指以悟汝耳。后人系诗颂之。 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四、单衣顺母周朝闵子骞 周。闵损。 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 衣以棉絮。闵损。 衣以芦花。一日。 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鞭。 父察知其故。欲出后母。 损曰。母在一子单。 母去三子寒。后母闻之。 卒悔改。系诗颂之。 诗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五、负米养亲周朝子路 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尝食黍薯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 南游于楚。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累褥而坐。 列鼎而食。乃叹曰。 虽欲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百里之外。 不可得也。有诗为颂。 诗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六、卖身葬父汉朝董永 汉董永家贫。父死。 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 途遇一妇。求为永妻。 俱至主家。主令织布三百疋。 始得归。妇织一月而成。 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有诗为颂。 诗曰葬父贷孔兄。 仙姬陌上逢。织布偿债主。 孝感动苍穹。 七、鹿乳奉亲周朝郯子 周。 郯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目。 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 往深山群鹿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俱以情告。 乃免。有诗为颂。 诗曰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八、行佣供母后汉江革 后汉江革。少失父。 独与母居。遭乱。 负母逃难。数遇贼。 或欲劫之去。革辄泣告有母在。 贼不忍杀。转客下邳。 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 母使身之物。莫不毕给。 有诗为颂。 诗曰负母逃危难。 穷途贼犯频。告知方获免。 佣力以供亲。 九、怀橘遗亲后汉陆绩 后汉陆绩。 字公纪。年六岁。 至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 绩怀橘二枚。及跪拜辞堕地。 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 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有诗为颂。 诗曰孝悌皆天性。 人间六岁儿。袖中怀橘实。 遗母报深慈。 十、乳姑不怠唐朝唐夫人 唐。 崔南山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 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 乳其姑。奶不粒食。 数年而康。一日玻长幼咸集。 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 愿子孙妇。如妇之孝敬足矣。 有诗为颂。 诗曰孝敬崔家妇。 乳姑晨盥梳。此恩无以报。 愿得子孙如。 十一、恣蚊饱血晋朝吴猛 晋。 吴猛。年八岁。 事亲至孝。家贫。 榻无帷帐。每夏夜。 蚊多潜肤。恣取膏。 虽多不驱之。恐其去以而噬亲也。 爱亲之心至矣。有诗为颂。 诗曰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 恣取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十二、卧冰求鲤晋朝王祥 晋。王祥母丧。 继母朱氏。不慈。 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欲食鲜鱼。 时天寒地冻。祥解衣。 卧冰求之。冰忽自解。 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有诗为颂。 诗曰继母人间有。 王祥天下无。至今河上水。 留得卧冰模。 十三、为母埋儿汉朝郭巨 汉。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 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 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 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 得黄金一釜。上云官不得龋民不得夺。 有诗为颂。 诗曰郭巨思供亲。 埋儿为母存。黄金天所赐。 光彩照寒门。 十四、搤虎救父晋朝杨香 晋。 杨香年十四。常随父丰往田间获粟。 父为虎曳去。时杨香手无寸铁。 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 搤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 父方得免于害。有诗为颂。 诗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馋口中。 十五、弃官寻母宋朝朱寿昌 宋。朱寿昌七岁。 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 复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 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 谓不寻见母。誓不复还。 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已七十有余。 有诗为颂。 诗曰七岁离生母。 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后。 喜气动皇天。 十六、尝粪忧心南齐庚黔娄 南齐。 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 忽心惊流汗。及弃官归。 时父疾始二日。医曰。 欲知愈剧。但尝粪。 苦则佳。黔娄尝之。 甜。心甚忧之。 至夕。稽颡北辰。 求以身代父死。有诗为颂。 诗曰到县未旬日。桩庭遘疾深。 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十七、戏彩娱亲周朝老莱子 周。老莱子至性孝。 奉养二亲。备极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常取水上堂。诈跌卧地。 作婴儿啼以娱亲。有诗为颂。 诗曰戏舞学骄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气满庭帏。 十八、拾桑供母汉朝蔡顺 汉。蔡顺少孤。 事母至孝。遭王莽乱。 岁荒不给拾桑。以。
2023-07-25 00:45:591

尝粪忧心说的是哪个朝代的故事?

尝粪忧心说的是南朝的故事。尝粪忧心是汉语成语,读音为:cháng fèn yōu xīn,是二十四孝之一,讲述南朝时期孝子庾黔娄的孝行。原文南齐庾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到县未旬日,椿庭遘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译文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预汗,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尝粪忧心的评价:孝子和亲人是心连心的,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亲人,尤其是在远离他们的时候,更会牵肠挂肚;而当亲人有病痛或生命垂危时,更让孝子们的神经绷得紧紧的。这可能是古今孝子都相通的地方。孝子之至孝,甚至把亲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以至于可以用己身来换他身。当今有许多报道,一些子女把自己的器官、骨髓移植给父母,不就是这样吗?
2023-07-25 00:46:441

尝粪忧心的意思 尝粪忧心的故事启示

说到尝粪忧心这个成语,说实话啊我还是第一见的,所以也不知道的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到底有什么故事,所以是要学习一番的,那些也不知道的网友们也别错过了,下面也跟随我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这个尝粪忧心到底讲了什么故事,给人什么寓意吧,感兴趣的网友别错过了! 尝粪忧心的意思 尝粪忧心的意思其实就是指的尝试父亲的粪便来测试父亲有没有病,然后气球能代替父亲去死,非常的忧愁这样的。其实就是指的一个人非常的有孝心了。 尝粪忧心典故原文 南齐庾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到县未旬日,椿庭遘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尝粪忧心典故译文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预汗,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尝粪忧心典故启示 孝子和亲人是心连心的,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亲人,尤其是在远离他们的时候,更会牵肠挂肚;而当亲人有病痛或生命垂危时,更让孝子们的神经绷得紧紧的。这可能是古今孝子都相通的地方。 孝子之至孝,甚至可以放弃自己官位,当然还可舍弃其他东西而在所不惜。元朝高则诚在《琵琶记》中说:“书,我只为你其中自有黄金屋,却教我撇却椿庭萱草堂。还思想,休休,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爹娘。”现代人读来,不知另有一番滋味否? 孝子之至孝,甚至把亲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以至于可以用己身来换他身。当今有许多报道,一些子女把自己的器官、骨髓移植给父母,不就是这样吗?
2023-07-25 00:47:061

尝粪忧心是什么意思?

这是一个典故。原文南齐庾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 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解释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道是苦,病情就好转了。”于是黔娄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成为一大孝子。
2023-07-25 00:47:162

尝粪忧心说的是哪个朝代的故事

尝粪忧心说的是南朝的故事。南齐庾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到县未旬日,椿庭遘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预汗,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生卒年不详,字子贞,南北朝齐梁时期(479—587)新野(今属河南)人。其父庾庚易,移居江陵(今湖北荆州),隐居不出,南齐朝廷数次征聘他都不肯就职。庾黔娄少时好学,禀性至孝,曾出仕齐为编令,后任孱陵(治所在今湖北省公安县西)县令,又任蜀郡太守,至梁代累迁至散骑常侍。做官很有政绩,以仁爱化俗,居官清廉。
2023-07-25 00:47:221

尝粪忧心的故事:孝子庾黔娄尝父亲粪了解其病情

庾黔娄,生卒年不详,字子贞,南北朝齐梁时期(479—587)新野(今属河南)人。其父庾庚易,移居江陵(今湖北荆州),隐居不出,南齐朝廷数次征聘他都不肯就职。庾黔娄少时好学,禀性至孝,曾出仕齐为编令,后任孱陵(治所在今湖北省公安县西)县令,又任蜀郡太守,至梁代累迁至散骑常侍。做官很有政绩,以仁爱化俗,居官清廉。 “二十四孝”之一的“尝粪忧心”,讲述南朝时期孝子庾黔娄的孝行。 庾黔娄,南齐高士。他当孱陵县令,刚到任还没满10天,忽然心惊肉跳,满身流汗。他感应到家里可能有大事急事发生了,遂立即弃官归家。果然,当时他父亲已生病两天。“到县未旬日,椿庭遘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诗中说:“到县未旬日,椿庭遘疾深。”“椿庭”是一个典故。《庄子·逍遥游》中说到上古有树木大椿长寿;《论语·季氏》中又说到“孔鲤趋庭”,受到父亲孔子的教诲。后来就组合成“椿庭”一词,作为父亲的代称。(“萱堂”则指母亲。)“遘”是遭遇的意思。 读到这则故事,我们会再次想起“二十四孝”中诸如“啮指心痛”之类遥感说法。这种孝的“感应”,不断地被不同的情节所渲染;而自以为聪明的现代人是最反感这一点的,指责它不科学。 但是,这个故事里的医生非常奇怪,居然说:“想要知道病情是好是坏,只要尝一下粪便便知。如果味道是苦的,则病就不要紧。”相反,若是甜的,那就危险了。 庾黔娄真的用嘴巴尝了一下父亲的粪便,发现味道是甜的,心里很是忧伤。到了晚上,他向夜空中的北斗星辰跪下,并拱手至地、头也至地,祈福免灾,请求以自身来代替父亲去死。这时他听到夜空中仿佛有谁的声音在对自己说:“乃父寿命已尽,不复可延,汝诚祷既至,止得申至月末。” 果然,父亲几天后就死去了。庾黔娄伤心地安葬了父亲,并为他守孝3年,在其坟冢旁结庐而居。 现代人读到这一故事,大概首先反感的就是那个医生“混账”,竟想出如此的“馊主意”,令人厌恶;而孝子尝便,也实在恶心。(从现代中医学来说,这其实不乏科学道理。)其次就是觉得,这种“感应”的做法实在是太过分了。这是正常人的正常心理活动。 对于一些古代流传的故事,我们后人不必看得太重,也不必看得过真,关键是能抽绎出其中合理的内核——这也是古人编写此类故事的出发点。 而这个孝子庾黔娄尝粪的故事,其合理内核至少有3点可说: 1,孝子和亲人是心连心的,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亲人,尤其是在远离他们的时候,更会牵肠挂肚;而当亲人有病痛或生命垂危时,更让孝子们的神经绷得紧紧的。这可能是古今孝子都相通的地方。 2,孝子之至孝,甚至可以放弃自己官位,当然还可舍弃其他东西而在所不惜。元朝高则诚在《琵琶记》中说:“书,我只为你其中自有黄金屋,却教我撇却椿庭萱草堂。还思想,休休,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爹娘。”现代人读来,不知另有一番滋味否? 3,孝子之至孝,甚至把亲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以至于可以用己身来换他身。当今有许多报道,一些子女把自己的器官、骨髓移植给父母,不就是这样吗?
2023-07-25 00:47:491

尝粪忧心父垂危是什么动物

人。尝粪忧心是指南齐庾黔娄,因为其父亲病重,于是黔娄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
2023-07-25 00:47:562

《尝粪忧心》这个寓言讲述什么,概括出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从中又能学到什么东西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道是苦,病情就好转了。”于是黔娄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成为一大孝子。这一孝子庾黔娄的故事,其合理内核,有三点可说:一,孝子和亲人是心连心的,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老人,尤其在远离亲人时候,更是会牵心挂肚,而当父母有病痛或生命垂危时,更让孝子们的神经绷得紧紧的。这可能是古今孝子都相通的地方。二,孝子之至孝,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官位,当然还有舍弃其他的东西而在所不惜。顺便想起元本高明在《琵琶记·伯喈五娘相会》中的一句很有趣味的话: 书,我只为你其中自有黄金屋,却教我撇却椿庭萱草堂。还思想,休休,毕竟是文章误我,我误爹娘。 现代读书人读来,不知另有一番滋味否?三,孝子之至孝,甚至把亲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以至于可以用己身来换他身。今天有许多报道,孝顺的子女把自己的器官移植给父母,不就是这回事吗?
2023-07-25 00:48:042

古代二十四孝短文及译文

  下面即是二十四孝短文及译文。  如满意,请采纳,哈哈!!  一.孝感动天  虞舜,瞽 瞍(ɡǔ sǒu)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二.戏彩娱亲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三. 鹿乳奉亲  鹿乳奉亲  周郯(tán)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 被误杀的危险。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四.百里负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lí huò )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  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qú)劳。  五.啮指痛心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 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六.芦衣顺母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纼(zhèn)。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七.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八.拾葚异器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偶遇赤眉军,赤眉军士兵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二斗白米,牛蹄一个,以示敬意。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九.埋儿奉母  埋儿奉母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东汉隆虑(今河南安阳林州)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十.卖身葬父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十一. 刻木事亲  刻木事亲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qú]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安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十二.涌泉跃鲤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kuai],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十三.怀橘遗亲  怀橘遗亲  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十四.扇枕温衾  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 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  十五.行佣供母  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音zhe]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音pi],贫穷裸跣[音xian],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  十六.闻雷泣墓  魏王裒,事亲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阿香响震之声,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俱。”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十七.哭竹生笋  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十八.卧冰求鲤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十九.扼虎救父  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丰往田获杰粟,父为虎拽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子得免于害。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离馋口中。  二十.恣蚊饱血  恣蚊饱血  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驱之,恐去己而噬其亲也。爱亲之心至矣。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恣渠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二十一.尝粪忧心  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到县未旬日,椿庭遗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二十二.乳姑不怠  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病,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新妇孝敬足矣。”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洗。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  二十三. 涤亲溺器  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二十四.弃官寻母  弃官寻母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2023-07-25 00:48:166

百里负米的故事300

① “百里负米”是谁的典故﹖ 孔子弟子——子路的故事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lí huò)之食,为版亲负米百里之外。权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② (百里负米)读后感400字 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③ 百里负米的二十四孝故事集成 《二来十四孝》全名《全相二自十四孝诗选》,是元代郭居敬编录,一说是其弟郭守正,第三种说法是郭居业撰。由历代二十四个孝子从不同角度、不同环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而成。由于后来的印本大都配以图画,故又称《二十四孝图》。为中国古代宣扬儒家思想及孝道的通俗读物。《二十四孝》的故事大都取材于西汉经学家刘向编辑的《孝子传》,也有一些故事取材《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书籍。2012年8月14日,新“24孝”行动标准出炉。 ④ 百里负米小故事150字左右 仲由(早来年)家中贫穷,(自己)常自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去世后,(他做了大官,)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现在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如愿以偿呢?” ⑤ 彩衣娱亲 恣蚊饱血 百里负米 这三个成语分别讲的是怎样的故事 彩衣娱亲【名称】:彩衣娱亲 【拼音】:cǎi yī yú qīn 【解释】: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莱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示例】: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祖孙父子》 【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国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父母,想尽一切办法讨父母的欢心,使他们健康长寿。他70岁时父母还健在,为了不让父母见他有白发而伤感,他做一套五彩斑斓的衣服穿在身上,走路时装成小儿跳舞的样子使父母高兴。 百里负米 原文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lí huò)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子曰:“由也事亲,可谓生事尽力,死事尽思者也。” 解读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去世后,他做了大官,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现在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如愿以偿呢?”孔子赞扬说:“仲由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 百里负米,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有诗颂曰: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qú)劳。 故事 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他非常孝敬父母。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为人非常节俭。经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地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呵口气,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极其不容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对他很是礼遇。俸禄非常优厚。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过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感叹,哀伤父母早早过世。他是多么希望父母仍然在世,和他一起过这样的好生活呀!可是即使他想再负米往返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评说: 子路不仅是一个孝子,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敬重老师的人,但他个性刚猛,比较急躁,所以孔子给他以特别的教诲。有一次子路将要出使他国,向孔子辞行,孔子就以五种禁诫之事赠予子路,为政时要注意:不强不达、不忠无亲、不恭失礼、不信无复、不劳无功,希望他能好好地以五种禁诫来警示自己。 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地递减。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如果没有办法把握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来孝养他们,等到你想要来报答亲恩的时候,为时已晚。但愿我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 恣蚊饱血 二十四孝之一,晋朝人吴猛,幼年母亲早逝,与父亲相依为命。由于家贫买不起蚊帐,每到夏夜,吴父常常因蚊虫叮咬而睡不好觉,吴猛年纪虽小,但非常有孝心,为了让父亲睡好,自己竟 *** 上身,让蚊子咬吸自己的血,希望蚊子喝。 ⑥ 百里负米的译文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回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答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 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 “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⑦ 感恩的故事300字 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1. 孝感动天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 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蟀四辏ㄇ?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 啮指痛心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4. 百里负米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5. 芦衣顺母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6. 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7. 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8. 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9. 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 埋儿奉母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3. 扇枕温衾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4. 拾葚异器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 涌泉跃鲤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6. 闻雷泣墓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鲤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9. 恣蚊饱血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0. 扼虎救父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 21. 哭竹生笋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22. 尝粪忧心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23. 弃官寻母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24. 涤亲溺器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 ⑧ 《百里负米》的故事。 仲由从小家境贫寒,为人非常节俭,经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担心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于是为了能让年纪大的父母吃上白米,他决心去百里之外的沂河背米。 辗转来到沂河买上米往回走时,仲由已饥肠辘辘,而带的野菜团子已吃完。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小伙子来说,没点东西下肚怎么能行?饿极了他就到路边人家的地里,捡拾人家收完豆子扔在地里不要的豆叶吃。一百多里的回家路走了整整四天,竟没有舍得吃一口袋子里的白米。 父母去世后,仲由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楚王对他很器重,摆了酒席为他接风。看着满桌的酒席,仲由痛哭失声,向他道贺的官员问其何故,就连在坐的楚王也表示不满。 仲由连忙离席说:“虽欲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百里之外,不可得也。”一时间,宴席上鸦雀无声,包括楚王在内在坐的所有官员都为仲由的孝心所打动。 (8)百里负米的故事300扩展阅读 仲由简介:仲由少年时,从事各种劳作来维持家庭生活,甚至据不可考之传言,常吃野菜充饥。拜入孔门之前,《史记》记载,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式的帽子耍威风,佩戴着公猪装饰的宝剑显示自己的无敌,曾经瞧不起柔弱的孔子,屡次冒犯欺负孔子。 为此孔子设计出少许礼乐仪式慢慢加以引导,后来,子路穿着儒服,带着拜师的礼物,通过孔子学生的引荐,请求成为孔子的学生。 仲由为人伉直鲁莽,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勇于改正错误,深得孔子器重。仲由为人果烈刚直,且多才艺,事亲至孝,性格爽直,为人勇武,信守承诺,忠于职守。“志伉直”,又使得子路的好勇与一般的逞勇好斗之徒有所区分,使他的好勇含有了某些伸张正义、为民请命、不欺幼弱的意蕴。 为此,他常遭师之痛责,说他“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不得其死”,等等。孔于曾评价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可以以为这是单纯评论子路的学问,同时这一评价所包括的涵义更加广泛。它说明子路尽管经过孔门的洗礼,但身上的野气始终未能脱除干净,故孔子说他只是“升堂”,而始终未能“入室”,即子路始终未能成为儒雅君子。 仲由很尊敬孔子,“子疾病,子路请祷”。但对待同一事物的对错,如果有他不同的观点,他也会提出来,与宰予,颜回不同,从不隐瞒。 如孔子见南子时,子路不高兴 ,因为南子“美而好淫”;当孔子谈“正名”时,他就说孔子太迂阔,他甚至认为读书人并不是成才的唯一路径,“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如此坦诚直言,是其他弟子所没有的。 ⑨ 百里负米的故事评说 仲由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字子路,是孔子的学生。他非常孝敬父母。因为从小家境贫寒,为人非常节俭。经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觉得自己吃野菜没关系,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很是担心。 家里没有米,为了让父母吃到米,他必须要走到百里之外才能买到米,再背着米赶回家里,奉养双亲。百里之外是非常远的路程,也许现在有人也可以做到一次,两次。可是一年四季经常如此,就极其不易。然而仲由却甘之如饴。为了能让父母吃到米,不论寒风烈日,都不辞辛劳地跑到百里之外买米,再背回家。 冬天,冰天雪地,天气非常寒冷,仲由顶着鹅毛大雪,踏着河面上的冰,一步一滑地往前走,脚被冻僵了,抱着米袋的双手实在冻得不行,便停下来,放在嘴边呵口气,然后继续赶路。 夏天,烈日炎炎,汗流浃背,仲由都不停下来歇息一会,只为了能早点回家给父母做可口的饭菜;遇到大雨时,仲由就把米袋藏在自己的衣服里,宁愿淋湿自己也不让大雨淋到米袋;刮风就更不在话下。 如此的艰辛,持之以恒,实在是极其不容易。 后来仲由的父母双双过世,他南下到了楚国。楚王聘他当官,对他很是礼遇。俸禄非常优厚。每天吃的是山珍海味,一出门就有上百辆的马车跟随,过着富足的生活。 但他并没有因为物质条件好而感到欢喜,反而时常感叹,哀伤父母早早过世。他是多么希望父母仍然在世,和他一起过这样的好生活呀!可是即使他想再负米往返百里之外奉养双亲,都永远不可能了。 评说: 子路不仅是一个孝子,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敬重老师的人,但他个性刚猛,比较急躁,所以孔子给他以特别的教诲。有一次子路将要出使他国,向孔子辞行,孔子就以五种禁诫之事赠予子路,为政时要注意:不强不达、不忠无亲、不恭失礼、不信无复、不劳无功,希望他能好好地以五种禁诫来警示自己。 我们能孝敬父母、孝养父母的时间是一日一日地递减。如果不能及时行孝,会徒留终身的遗憾。如果没有办法把握与父母相聚的时间来孝养他们,等到你想要来报答亲恩的时候,为时已晚。但愿我们在父母健在的时候,孝养要及时,不要等到追悔莫及的时候,才思亲、痛亲之不在。
2023-07-25 00:48:331

二十四孝子的故事

二十四孝 :孝感动天 戏彩娱亲 鹿乳奉亲 为亲负米 啮指心痛 单衣顺母 亲尝汤药 拾葚供亲 为母埋儿 卖身葬父 刻木事亲 涌泉跃鲤 怀桔遗亲 扇枕温衾 行佣供母 闻雷泣墓 哭竹生笋 卧冰求鲤 扼虎救父 恣蚊饱血 尝粪心忧 乳姑不怠 亲涤溺器 弃官寻母 1.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戏彩娱亲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3. 鹿乳奉亲   周郯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猎人看到了他以为是麋鹿,想射杀他,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免除了被误杀的危险。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4.百里负米  周仲由,字子路。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5.啮指痛心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6.芦衣顺母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7.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仁孝闻天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8.拾葚异器  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偶遇赤眉军,赤眉军士兵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二斗白米,牛蹄一个,以示敬意。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9.埋儿奉母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东汉隆虑(今河南安阳林州)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10.卖身葬父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an]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11. 刻木事亲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qu]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安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闱。   12.涌泉跃鲤   汉姜诗,事母至孝;妻庞氏,奉姑尤谨。母性好饮江水,去舍六七里,妻出汲以奉之;又嗜鱼脍[kuai],夫妇常作;又不能独食,召邻母共食。舍侧忽有涌泉,味如江水,日跃双鲤,取以供。   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舍侧甘泉出,一朝双鲤鱼。子能事其母,妇更孝于姑。   13.怀橘遗亲     后汉陆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待之,绩怀桔二枚。及归,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孝悌皆天性,人间六岁儿。袖中怀绿桔,遗母报乳哺。   14.扇枕温衾     后汉黄香,年九岁,失母,思慕惟切,乡人称其孝。躬执勤苦,事父尽孝。夏天暑热,扇凉其枕簟;冬天寒冷,以身暖其被席。太守刘护表而异之。   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香”。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冬月温衾暖,炎天扇枕凉。儿童知子职,知古一黄香。   15.行佣供母   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将去,革辄[音zhe]泣告有老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音pi],贫穷裸跣[音xian],行佣供母。母便身之物,莫不毕给。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哀求俱得免,佣力以供亲。   16.闻雷泣墓     魏王裒,事亲至孝。母存日,性怕雷,既卒,殡葬于山林。每遇风雨,闻阿香响震之声,即奔至墓所,拜跪泣告曰:“裒在此,母亲勿俱。”   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   17.哭竹生笋   晋孟宗,少丧父。母老,病笃,冬日思笋煮羹食。宗无计可得,乃往竹林中,抱竹而泣。孝感天地,须臾,地裂,出笋数茎,持归作羹奉母。食毕,病愈。   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报平安。   18.卧冰求鲤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继母人间有,王祥天下无。至今河水上,一片卧冰模。   19.扼虎救父   晋杨香,年十四岁,尝随父丰往田获杰粟,父为虎拽去。时香手无寸铁,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扼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父子得免于害。   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深山逢白虎,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离馋口中。   20.恣蚊饱血   晋吴猛,年八岁,事亲至孝。家贫,榻无帷帐,每夏夜,蚊多攒肤。恣渠膏血之饱,虽多,不驱之,恐去己而噬其亲也。爱亲之心至矣。   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恣渠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21.尝粪忧心   南齐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忽心惊汗流,即弃官归。时父疾始二日,医曰:“欲知瘥剧,但尝粪苦则佳。”黔娄尝之甜,心甚忧之。至夕,稽颡北辰求以身代父死。   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到县未旬日,椿庭遗疾深。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22.乳姑不怠   唐崔山南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乳其姑,姑不粒食,数年而康。一日病,长幼咸集,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愿子孙妇如新妇孝敬足矣。”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孝敬崔家妇,乳姑晨盥洗。此恩无以报,愿得子孙如。   23. 涤亲溺器  宋黄庭坚,元符中为太史,性至孝。身虽贵显,奉母尽诚。每夕,亲自为母涤溺器,未尝一刻不供子职。   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马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贵显闻天下,平生孝事亲。亲自涤溺器,不用婢妾人。   24.弃官寻母   宋朱寿昌,年七岁,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决,誓不见母不复还。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七十余矣。   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七岁生离母,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面,喜气动皇天。
2023-07-25 00:48:567

鲁迅的《二十四孝图》一文,对古时所谓的“孝”持有怎样的态度?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
2023-07-25 00:49:195

关于二十四孝的诗句

1. 有关二十四孝的诗词 二十四孝吟 舜孝重华感动天,刘恒亲尝汤药练。 曾母啮指连心痛,子路百里负米怜。 芦衣子骞顺母意。鹿乳郯子奉亲舔。 为博娱亲老莱子,卖身葬父董永贤。 丁兰刻木事偶亲,江革行佣供母廉。 陆绩怀橘遗亲晓,郭巨埋儿奉母念。 扇枕温衾黄香子,拾葚异器蔡顺虔。 涌泉跃鲤为姜诗,闻雷泣墓王裒惦。 乳姑不怠崔山南,卧冰求鲤王祥坚。 吴猛侍蚊惜亲苦,杨香扼虎父命牵。 哭竹生笋为汤药,尝粪忧心难健全。 弃官寻母朱寿昌,涤亲溺器黄庭坚。 2. 关于二十四孝的古诗词求证 一、孝感动天 诗证: 对对耕春象。 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帝位。 孝感动天下。 二、亲尝汤药 诗证: 仁孝闻天下。 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玻。 汤药必先尝。 三、啮指心痛 诗证; 母指方缠啮。 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 骨肉至情深。 四、单衣顺母 诗证: 闵氏有贤郎。 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 三子免风霜。 五、负米养亲 诗证: 负米供甘旨。 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 犹念旧劬劳。 六、卖身葬父 诗证: 葬父贷孔兄。 仙姬陌上逢。 织布偿债主。 孝感动苍穹。 七、鹿乳奉亲 诗证: 亲老思鹿乳。 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 山中带箭归。 八、行佣供母 诗证: 负母逃危难。 穷途贼犯频。 告知方获免。 佣力以供亲。 九、怀橘遗亲 诗证: 孝悌皆天性。 人间六岁儿。 袖中怀橘实。 遗母报深慈。 十、乳姑不怠 诗证: 孝敬崔家妇。 乳姑晨盥梳。 此恩无以报。 愿得子孙如。 十一、恣蚊饱血 诗证: 夏夜无帷帐。 蚊多不敢挥。 恣取膏血饱。 免使入亲帏。 十二、卧冰求鲤 诗证: 继母人间有。 王祥天下无。 至今河上水。 留得卧冰模。 十三、为母埋儿 诗证: 郭巨思供亲。 埋儿为母存。 黄金天所赐。 光彩照寒门。 十四、搤虎救父 诗证: 深山逢白额。 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 脱身馋口中。 十五、弃官寻母 诗证: 七岁离生母。 参商五十年。 一朝相见后。 喜气动皇天。 十六、尝粪忧心 诗证: 到县未旬日。 桩庭遘疾深。 愿将身代死。 北望起忧心。 十七、戏彩娱亲 诗证: 戏舞学骄痴。 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 喜气满庭帏。 十八、拾桑供母 诗证: 黑桑奉萱帏。 饥啼泪满衣。 赤眉知孝意。 牛米赠君归。 十九、扇枕温衾 诗证: 冬月温衾暖。 炎天扇枕凉。 儿童知子职。 千古一黄香。 二十、涌泉跃鲤 诗证: 舍侧甘泉出。 朝朝双鲤鱼。 子能恒孝母。 妇亦孝其姑。 二十一、闻雷泣墓 诗证: 慈母怕闻雷。 冰魂宿夜台。 阿香时一震。 到墓绕千回。 二十二、刻木事亲 诗证: 刻木为父母。 形容如在时。 寄言诸子侄。 各要孝亲帏。 二十三、哭竹生笋 诗证: 泪滴朔风寒。 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 天意报平安。 二十四、涤亲溺器 诗证: 贵显闻天下。 平生事孝亲。 不辞常涤溺。 焉用婢生嗔。 3. 二十四孝诗原文 一、孝感动天虞舜 虞舜。 瞽搜之子。性至孝。 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 有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 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系诗颂之。 诗曰对对耕春象。 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 孝感动天下。 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 西汉文帝。 名恒。高祖第三子。 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 帝奉养无担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 仁孝闻于天下。系诗颂之。 诗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玻汤药必先尝。 三、啮指心痛周朝曾参 周。 曾参。字子舆。 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 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 乃啮其指。参忽心痛。 负薪以归。跪问其母。 母曰。有客忽至。 吾啮指以悟汝耳。后人系诗颂之。 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四、单衣顺母周朝闵子骞 周。闵损。 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 衣以棉絮。闵损。 衣以芦花。一日。 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鞭。 父察知其故。欲出后母。 损曰。母在一子单。 母去三子寒。后母闻之。 卒悔改。系诗颂之。 诗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五、负米养亲周朝子路 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尝食黍薯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 南游于楚。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累褥而坐。 列鼎而食。乃叹曰。 虽欲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百里之外。 不可得也。有诗为颂。 诗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六、卖身葬父汉朝董永 汉董永家贫。父死。 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 途遇一妇。求为永妻。 俱至主家。主令织布三百疋。 始得归。妇织一月而成。 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有诗为颂。 诗曰葬父贷孔兄。 仙姬陌上逢。织布偿债主。 孝感动苍穹。 七、鹿乳奉亲周朝郯子 周。 郯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目。 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 往深山群鹿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俱以情告。 乃免。有诗为颂。 诗曰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八、行佣供母后汉江革 后汉江革。少失父。 独与母居。遭乱。 负母逃难。数遇贼。 或欲劫之去。革辄泣告有母在。 贼不忍杀。转客下邳。 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 母使身之物。莫不毕给。 有诗为颂。 诗曰负母逃危难。 穷途贼犯频。告知方获免。 佣力以供亲。 九、怀橘遗亲后汉陆绩 后汉陆绩。 字公纪。年六岁。 至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 绩怀橘二枚。及跪拜辞堕地。 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 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有诗为颂。 诗曰孝悌皆天性。 人间六岁儿。袖中怀橘实。 遗母报深慈。 十、乳姑不怠唐朝唐夫人 唐。 崔南山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 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 乳其姑。奶不粒食。 数年而康。一日玻长幼咸集。 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 愿子孙妇。如妇之孝敬足矣。 有诗为颂。 诗曰孝敬崔家妇。 乳姑晨盥梳。此恩无以报。 愿得子孙如。 十一、恣蚊饱血晋朝吴猛 晋。 吴猛。年八岁。 事亲至孝。家贫。 榻无帷帐。每夏夜。 蚊多潜肤。恣取膏。 虽多不驱之。恐其去以而噬亲也。 爱亲之心至矣。有诗为颂。 诗曰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 恣取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十二、卧冰求鲤晋朝王祥 晋。王祥母丧。 继母朱氏。不慈。 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欲食鲜鱼。 时天寒地冻。祥解衣。 卧冰求之。冰忽自解。 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有诗为颂。 诗曰继母人间有。 王祥天下无。至今河上水。 留得卧冰模。 十三、为母埋儿汉朝郭巨 汉。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 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 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 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 得黄金一釜。上云官不得龋民不得夺。 有诗为颂。 诗曰郭巨思供亲。 埋儿为母存。黄金天所赐。 光彩照寒门。 十四、搤虎救父晋朝杨香 晋。 杨香年十四。常随父丰往田间获粟。 父为虎曳去。时杨香手无寸铁。 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 搤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 父方得免于害。有诗为颂。 诗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馋口中。 十五、弃官寻母宋朝朱寿昌 宋。朱寿昌七岁。 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 复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 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 谓不寻见母。誓不复还。 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已七十有余。 有诗为颂。 诗曰七岁离生母。 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后。 喜气动皇天。 十六、尝粪忧心南齐庚黔娄 南齐。 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 忽心惊流汗。及弃官归。 时父疾始二日。医曰。 欲知愈剧。但尝粪。 苦则佳。黔娄尝之。 甜。心甚忧之。 至夕。稽颡北辰。 求以身代父死。有诗为颂。 诗曰到县未旬日。桩庭遘疾深。 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十七、戏彩娱亲周朝老莱子 周。老莱子至性孝。 奉养二亲。备极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常取水上堂。诈跌卧地。 作婴儿啼以娱亲。有诗为颂。 诗曰戏舞学骄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气满庭帏。 十八、拾桑供母汉朝蔡顺 汉。蔡顺少孤。 事母至孝。遭王莽乱。 岁荒不给拾桑。以异器盛之。 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 黑者奉母。赤者食。 贼悯其孝。以白米三斗。 牛蹄一只与之。有诗为颂。 诗曰。 4. 二十四孝诗原文 一、孝感动天虞舜 虞舜。 瞽搜之子。性至孝。 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 有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 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系诗颂之。 诗曰对对耕春象。 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 孝感动天下。 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 西汉文帝。 名恒。高祖第三子。 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 帝奉养无担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 仁孝闻于天下。系诗颂之。 诗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玻汤药必先尝。 三、啮指心痛周朝曾参 周。 曾参。字子舆。 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 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 乃啮其指。参忽心痛。 负薪以归。跪问其母。 母曰。有客忽至。 吾啮指以悟汝耳。后人系诗颂之。 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四、单衣顺母周朝闵子骞 周。闵损。 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 衣以棉絮。闵损。 衣以芦花。一日。 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鞭。 父察知其故。欲出后母。 损曰。母在一子单。 母去三子寒。后母闻之。 卒悔改。系诗颂之。 诗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五、负米养亲周朝子路 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尝食黍薯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 南游于楚。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累褥而坐。 列鼎而食。乃叹曰。 虽欲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百里之外。 不可得也。有诗为颂。 诗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六、卖身葬父汉朝董永 汉董永家贫。父死。 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 途遇一妇。求为永妻。 俱至主家。主令织布三百疋。 始得归。妇织一月而成。 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有诗为颂。 诗曰葬父贷孔兄。 仙姬陌上逢。织布偿债主。 孝感动苍穹。 七、鹿乳奉亲周朝郯子 周。 郯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目。 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 往深山群鹿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俱以情告。 乃免。有诗为颂。 诗曰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八、行佣供母后汉江革 后汉江革。少失父。 独与母居。遭乱。 负母逃难。数遇贼。 或欲劫之去。革辄泣告有母在。 贼不忍杀。转客下邳。 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 母使身之物。莫不毕给。 有诗为颂。 诗曰负母逃危难。 穷途贼犯频。告知方获免。 佣力以供亲。 九、怀橘遗亲后汉陆绩 后汉陆绩。 字公纪。年六岁。 至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 绩怀橘二枚。及跪拜辞堕地。 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 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有诗为颂。 诗曰孝悌皆天性。 人间六岁儿。袖中怀橘实。 遗母报深慈。 十、乳姑不怠唐朝唐夫人 唐。 崔南山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 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 乳其姑。奶不粒食。 数年而康。一日玻长幼咸集。 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 愿子孙妇。如妇之孝敬足矣。 有诗为颂。 诗曰孝敬崔家妇。 乳姑晨盥梳。此恩无以报。 愿得子孙如。 十一、恣蚊饱血晋朝吴猛 晋。 吴猛。年八岁。 事亲至孝。家贫。 榻无帷帐。每夏夜。 蚊多潜肤。恣取膏。 虽多不驱之。恐其去以而噬亲也。 爱亲之心至矣。有诗为颂。 诗曰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 恣取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十二、卧冰求鲤晋朝王祥 晋。王祥母丧。 继母朱氏。不慈。 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欲食鲜鱼。 时天寒地冻。祥解衣。 卧冰求之。冰忽自解。 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有诗为颂。 诗曰继母人间有。 王祥天下无。至今河上水。 留得卧冰模。 十三、为母埋儿汉朝郭巨 汉。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 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 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 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 得黄金一釜。上云官不得龋民不得夺。 有诗为颂。 诗曰郭巨思供亲。 埋儿为母存。黄金天所赐。 光彩照寒门。 十四、搤虎救父晋朝杨香 晋。 杨香年十四。常随父丰往田间获粟。 父为虎曳去。时杨香手无寸铁。 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 搤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 父方得免于害。有诗为颂。 诗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馋口中。 十五、弃官寻母宋朝朱寿昌 宋。朱寿昌七岁。 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 复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 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 谓不寻见母。誓不复还。 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已七十有余。 有诗为颂。 诗曰七岁离生母。 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后。 喜气动皇天。 十六、尝粪忧心南齐庚黔娄 南齐。 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 忽心惊流汗。及弃官归。 时父疾始二日。医曰。 欲知愈剧。但尝粪。 苦则佳。黔娄尝之。 甜。心甚忧之。 至夕。稽颡北辰。 求以身代父死。有诗为颂。 诗曰到县未旬日。桩庭遘疾深。 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十七、戏彩娱亲周朝老莱子 周。老莱子至性孝。 奉养二亲。备极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常取水上堂。诈跌卧地。 作婴儿啼以娱亲。有诗为颂。 诗曰戏舞学骄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气满庭帏。 十八、拾桑供母汉朝蔡顺 汉。蔡顺少孤。 事母至孝。遭王莽乱。 岁荒不给拾桑。以异器盛之。 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 黑者奉母。赤者食。 贼悯其孝。以白米三斗。 牛蹄一只与之。有诗为颂。 诗曰。 5. 二十四孝七律诗 找到一首当代名家写的关于“孝”的唯美古诗词名言名句,供参考: 孝 文/李者也 天地沧桑有大道,人间百善先为孝。 父母以其沧桑颜,换我今日面与貌。 幼时爷娘我之依,老时我是其之靠。 寸心欲报三春晖,当在晚晴夕之照。 【注】董永公园,位于孝感市孝南区。董永,西汉人,家境贫寒,幼年丧母,与父相依为命。父去世后,又契身葬父,是《二十四孝》中卖身葬父的主角。传说因其孝心感动天地,七仙女下凡与其结为夫妻,孝感市因此得名。关于董永是哪里人,还有其他版本,如千乘人(今山东省博兴县)等说法。 6. 有关二十四孝道的好词佳句 1.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3. 鹿乳奉亲 周剡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 剡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4.百里负米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5.啮指痛心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 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 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6.芦衣顺母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 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父查知故,欲出后母。 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闻,悔改。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7.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 仁孝闻天下。 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 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8.拾葚异器汉蔡顺,少孤,事母至孝。 遭王莽乱,岁荒不给,拾桑葚,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 顺曰:“黑者奉母,赤者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二斗牛蹄一只与之。 黑葚奉萱闱,啼饥泪满衣。赤眉知孝顺,牛米赠君归。 9.埋儿奉母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 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安阳林州)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 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 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郭巨思供给,埋儿愿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10.卖身葬父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 及去偿工,途遇一妇,求为永妻。俱至主家,令织缣[音jian]三百匹,乃回。 一月完成,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 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 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 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葬父贷孔兄,仙姬陌上逢。 织缣偿债主,孝感动苍穹。 11. 刻木事亲 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qu]劳之因,刻木为像,事之如生。 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血出。木像见兰,眼中垂泪。 兰问得其情,遂将妻弃之。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安阳一带)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刻木为父母,形容在日时。寄言诸子侄。 7. 古代二十四孝故事 1、卧冰求鲤 晋王祥,字休征。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2、亲尝汤药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四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鹿乳奉亲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4、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5、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 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孝故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十四孝
2023-07-25 00:49:341

二十四孝图之一故事

『壹』 朝花夕拾中提到的二十四孝图中哪几个故事 朝花夕拾中提到的二十四孝图中:子路负米、黄香扇枕、陆绩怀橘、哭竹生笋、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散文集,收录鲁迅于1926年创作的10篇回忆性散文。 此文集作为“回忆的记事”,多侧面地反映了作者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生活,形象地反映了他的性格和志趣的形成经过。 前七篇反映他童年时代在绍兴的家庭和私塾中的生活情景,后三篇叙述他从家乡到南京,又到日本留学,然后回国教书的经历;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种种丑恶的不合理现象。 同时反映了有抱负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旧中国茫茫黑夜中,不畏艰险,寻找光明的困难历程,以及抒发了作者对往日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 (1)二十四孝图之一故事扩展阅读: 在对往事深情的回忆时,作者无法忘却现实,常插入一些“杂文笔法”(即对现实的议论),显示了作者鲁迅真实而丰富的内心世界。 如《狗·猫·鼠》一文既有作者对童年时拥有过的一只可爱的小隐鼠的深情回忆,又有对祖母讲述的民间故事生动的记叙,同时揭示了现实中那些像极了“猫”的正人君子的真实面目。 作者在批判、讽刺封建旧制度、旧道德时,多用反讽手法。表面上很冷静地叙述事件的始末,其实是反话正说,在叙述中暗含着“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巧妙讽刺。如在《父亲的病》中对庸医的行医过程细细道来,没有正面指责与讽刺,但字里行间处处蕴含着作者激愤的批判和讽刺。 『贰』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24个小故事具体是什么 二十四孝图是包含着中国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孝道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精髓,作为每一个中国人,都需要尽孝道。我为大家整理一下二十四孝图上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 一,忠孝双全 晋朝的时候,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他的父亲在田地里面耕种的时候,竟然被一只突然出现的老虎给叼走了。杨香此时没有被老虎吓走,而是为了救自己的父亲,他直接爬到了老虎的背上,然后扼住了老虎的脖子。最后老虎受不了松开了他的父亲,他终于把自己的父亲救了下来。 二十四孝除了上面四个故事,还有剩下的二十个故事,分别是:彩衣养亲,哭竹生笋,鹿乳奉亲,笼负母归,弃官奉亲,芦衣顺母,卖身葬父,亲尝汤药,卧冰求鲤,闻雷泣墓,百里负米,挨杖伤老,跪父留母,孝感继母,劝姑孝祖,孝感动天,兄弟争孝,啮指痛心,老莱娱亲,郭巨埋儿。 二十四孝的二十四个故事,把我国孝道这一传统美德体现的淋漓尽致,对孝道的传承和发扬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叁』 出自二十四孝图的故事有什么 文帝亲尝汤药文帝,即汉文帝刘恒,高祖第三子。《汉书·文帝纪》载: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亲供粢盛。坐罪不及父母,下哀矜之语,仁孝闻天下。郭居敬《二十四孝》列入孝子之一,并序诗曰:“仁孝临天下,巍巍冠百王。莫庭事贤母,汤药必亲尝”。 淳于缇萦舍己救父淳于缇萦,《史记》、《汉书》有传。《太平御览》、《艺文类聚》分别引《史记》、《汉书》传为孝女:“淳于缇萦者,齐人也。父淳于意为太仓令,生女五人,萦最小。父犯罪当刑,乃骂其女曰:‘生女不生男,缓急非有益也"。缇萦自伤涕泣。随父至长安,诣北阙上书言:‘父为吏,齐中皆称廉平。今坐法当刑,妾伤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妾愿没为官奴,以赎父之刑,使得自新。"汉文帝悲怜其意,原其父罪”。(《太平御览》卷415)。画面表现的正是缇萦随父至长安为父赎罪的情形。林同《孝诗》赞曰:“仁矣文皇诏,悲哉孝女书。至今民受赐,非但活淳于。” 『肆』 《二十四孝图》里的孝道故事有哪些 《二十四孝图》里的孝道故事有哪些? 有奖励写回答共7个回答 长缨在手 计算机应用 聊聊关注成为第471位粉丝 《二十四孝图》是现代著名作家鲁迅所写,出自鲁迅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孝道”是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新《二十四孝图》,乃陈少梅先生41岁时盛年之杰作,其题材不多见,笔墨工雅,设色清丽,非同寻常,故堪称国之重宝。 另有,鲁迅认为二十四孝图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他从自己小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他本人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强烈反感。 01孝感动天 02亲尝汤药 03啮指痛心 04百里负米 05芦衣顺母 06鹿乳奉亲 07戏彩娱亲 08卖身葬父 09刻木事亲 10行佣供母 11怀橘遗亲 12埋儿奉母 13扇枕温衾 14拾葚异器 15涌泉跃鲤 16闻雷泣墓 17乳姑不怠 18卧冰求鲤 19恣蚊饱血 20扼虎救父 21哭竹生笋 22尝粪忧心 23弃官寻母 24涤亲溺器 『伍』 二十四孝图的一个故事 卧冰求鲤:来王祥,琅琊人,生源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陆』 《二十四孝图》故事梗概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 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 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柒』 二十四孝图有哪些故事(要具体的!) 二十四孝_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沈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朝廷下令追封沈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有诗颂曰: 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二十四孝_望云思亲 唐朝有一位叫狄仁杰的人,从小家庭贫困,勤奋好学,后来做了丞相.他为官清廉,秉政以仁,朝野上下都很尊敬他。他的一个同僚,奉诏出使边疆之际,母亲得了重病,如果这样离去,无法在身边侍候,心中非常悲痛。仁杰知道他的痛苦心情之后,特此奏请皇上改派别人。有一天仁杰出外巡视,途中经太行山。他登上山顶向下看着云,对他的随从说:“我的亲人就住在白云底下。”徘徊了很久,也没有离去,禁不住流出了思亲之泪。有诗颂曰: 朝夕思亲伤志神,登山望母泪流频;身居相国犹怀孝,不愧奉臣不愧民。 二十四孝_上书救父 汉文帝时,有一位叫淳于意的人,拜齐国著名医师杨庆为师,学得一手高超的医术,曾经做过齐国的仓令。他的老师去世以后,弃官行医。因为个性刚直,行医的时候,得罪了一位有权势的人,导致后来自己遭陷害,被押往京城治罪。他的女儿名叫缇萦,虽然是一位弱小女子,然而不辞劳苦,长途跋涉一同前往长安向皇帝诉冤。她陈述了肉刑的害处,并说明了父亲做官时清廉爱民,行医时施仁济世,现在确实是遭人诬害。愿意替父受刑。汉文帝被缇萦的孝心深深感动,赦免了她的父亲,并且下诏书废除了肉刑。有诗颂曰: 随父赴京历苦辛,上书意切动机定; 诏书特赦成其孝,又废肉刑惠后人。 二十四孝_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 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二十四孝_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 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 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捌』 《朝花夕拾》中提到《二十四孝图》中哪几个故事 1、“子路负米”:子路,姓仲名由,春秋时鲁国卞(今山东泗水)人,孔丘的学生。《孔子家语·致思》中,子路自述“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之实,为亲负米百里之外”。 2、“黄香扇枕”:黄香,东汉安陆(今属湖北)人。九岁丧母,《东观汉记》中说他对父亲“尽心供养,……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 3、“陆绩怀橘”:陆绩,三国时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三国志·吴书·陆绩传》说他“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归欲遗母。"术大奇之”。 4、“哭竹生笋”:三国时吴国孟宗的故事。唐代白居易编的《白氏六帖》中说: “孟宗后母好笋,令宗冬月求之,宗入竹林恸哭,笋为之出。” 5、“卧冰求鲤”:晋代王祥的故事。《晋书·王祥传》说他的后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6、“老莱娱亲”:老莱,传说是春秋时楚国人。《艺文类聚·人部》记有他七十岁时穿五色彩衣诈跌“娱亲”的故事。 7、“郭巨埋儿”:郭巨,晋代陇虑(今河南林县)人。《太平御览》卷四一一引刘向《孝子图》说:“郭巨,……甚富。父没,分财二千万为两,分与两弟,己独取母供养。……妻产男,虑举之则妨供养,乃令妻抱儿,欲掘地埋之。于土中得金一釜,上有铁券云:‘赐孝子郭巨。"……遂得兼养儿。” (8)二十四孝图之一故事扩展阅读: 《二十四孝图》《二十四孝》,元代郭居敬编,内容是辑录古代所传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后来的印本都配上图画,通称《二十四孝图》,是旧时宣扬封建孝道的通俗读物。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最初以《旧事重提》为总题,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 鲁迅先生从当时的儿童读物谈起,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 污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 『玖』 《二十四孝图》的24个故事及其大体内容 24个故事有: 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为亲负米、啮指心痛、芦专衣顺母、亲尝汤药、属拾葚供亲、为母埋儿、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桔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为母埋儿”:郭巨家里实在太贫穷了,不能养活母亲,儿子又分了母亲的口粮,因此埋葬了孩子以养活母亲。它揭示了封建孝道的残酷。 “鹿乳奉亲”:在周代,有一个叫剡子的人,他天生很孝顺。他的父母年纪大了,他们两个都有眼睛问题,想吃野鹿的牛奶。木偶穿上了鹿皮制成的衣服,走进茂密的山林,与鹿群混在一起,挤了鹿的奶带回家养父母。一次,猎人找到了他,并认为他是一只迷路的鹿,于是他用弓箭准备射杀他。当被吓到时,他迅速喊出自己是假装成鹿的,然后才逃脱了一只大鹿。
2023-07-25 00:49:401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100字,在线等

你好, 《朝花夕拾》中有一篇叫《二十四孝图》的文章,给我印象十分深刻,颇有感受。文章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指斥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作品对当时反对白话文、提倡复古的倾向予以了尖锐的抨击。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是可恨的我们的童年渐行渐远,留下的是一个美丽的回忆。《朝花夕拾》,去领略一下鲁迅的童年,慢慢体会其中的幸福童年味儿吧。琐碎的记忆在《朝花夕拾》中重现,不一样的年代,一样的快乐,童年,惹人怀念啊。.回答完毕,请采纳,谢谢
2023-07-25 00:49:514

景区古代24孝雕像引发热议,二十四孝所指的是什么?

二十四孝中国历史上不少孝子的故事,都包括: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
2023-07-25 00:50:096

关于二十四孝的成语

01 孝感动天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02 亲尝汤药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03 啮指痛心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04 百里负米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05 芦衣顺母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06 鹿乳奉亲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07 戏彩娱亲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08 卖身葬父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09 刻木事亲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10 行佣供母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11 怀橘遗亲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12 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 13 扇枕温衾黄香,东汉江夏安陆人,九岁丧母,事父极孝。酷夏时为父亲扇凉枕席;寒冬时用身体为父亲温暖被褥。少年时即博通经典,文采飞扬,京师广泛流传“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安帝(107-125年)时任魏郡(今属河北)太守,魏郡遭受水灾,黄香尽其所有赈济灾民。著有《九宫赋》、《天子冠颂》等。 14 拾葚异器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15 涌泉跃鲤姜诗,东汉四川广汉人,娶庞氏为妻。夫妻孝顺,其家距长江六七里之遥,庞氏常到江边取婆婆喜喝的长江水。婆婆爱吃鱼,夫妻就常做鱼给她吃,婆婆不愿意独自吃,他们又请来邻居老婆婆一起吃。一次因风大,庞氏取水晚归,姜诗怀疑她怠慢母亲,将她逐出家门。庞氏寄居在邻居家中,昼夜辛勤纺纱织布,将积蓄所得托邻居送回家中孝敬婆婆。其后,婆婆知道了庞氏被逐之事,令姜诗将其请回。庞氏回家这天,院中忽然喷涌出泉水,口味与长江水相同,每天还有两条鲤鱼跃出。从此,庞氏便用这些供奉婆婆,不必远走江边了。 16 闻雷泣墓王裒,魏晋时期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人,博学多能。父亲王仪被司马昭杀害,他隐居以教书为业,终身不面向西坐,表示永不作晋臣。其母在世时怕雷,死后埋葬在山林中。每当风雨天气,听到雷声,他就跑到母亲坟前,跪拜安慰母亲说:“裒儿在这里,母亲不要害怕。”他教书时,每当读到《蓼莪》篇,就常常泪流满面,思念父母。 17 乳姑不怠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18 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19 恣蚊饱血吴猛,晋朝濮阳人,八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担心蚊虫离开自己去叮咬父亲。 20 扼虎救父杨香,晋朝人。十四岁时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跳上前,用尽全身气力扼住猛虎的咽喉。猛虎终于放下父亲跑掉了。 21 哭竹生笋孟宗,三国时江夏人,少年时父亡,母亲年老病重,医生嘱用鲜竹笋做汤。适值严冬,没有鲜笋,孟宗无计可施,独自一人跑到竹林里,扶竹哭泣。少顷,他忽然听到地裂声,只见地上长出数茎嫩笋。孟宗大喜,采回做汤,母亲喝了后果然病愈。后来他官至司空。 22 尝粪忧心庾黔娄,南齐高士,任孱陵县令。赴任不满十天,忽觉心惊流汗,预感家中有事,当即辞官返乡。回到家中,知父亲已病重两日。医生嘱咐说:“要知道病情吉凶,只要尝一尝病人粪便的味道,味苦就好。” 黔娄于是就去尝父亲的粪便,发现味甜,内心十分忧虑,夜里跪拜北斗星,乞求以身代父去死。几天后父亲死去,黔娄安葬了父亲,并守制三年。 23 弃官寻母朱寿昌,宋代天长人,七岁时,生母刘氏被嫡母(父亲的正妻)嫉妒,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母子音信不通。神宗时,朱寿昌在朝做官,曾经刺血书写《金刚经》,行四方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决心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永不返回。终于在陕州遇到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欢聚,一起返回,这时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24 涤亲溺器黄庭坚,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著名诗人、书法家。虽身居高位,侍奉母亲却竭尽孝诚,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涤溺器(便桶),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
2023-07-25 00:50:452

中国的24孝分别是什么?

中国的24孝分别是:一、孝感动天二、戏彩娱亲三、鹿乳奉亲四、百里负米五、啮指痛心六、芦衣顺母七、亲尝汤药八、拾葚异器九、埋儿奉母十、卖身葬父十一、刻木事亲十二、涌泉跃鲤 十三、怀橘遗亲十四、扇枕温衾十五、行佣供母十六、闻雷泣墓十七、哭竹生笋十八、卧冰求鲤十九、扼虎救父二十、恣蚊饱血二十一、尝粪忧心二十二、乳姑不怠二十三、弃官寻母二十四、涤亲溺器扩展资料:1、孝感动天虞舜,瞽瞍(ɡǔ sǒu)之子。性至孝。父顽,母嚚,弟象傲。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孝行至淳脱险境,感象化鸟点生灵。动君择婿续天命,天下归心新贤英。2、戏彩娱亲(又名老莱娱亲)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不小心摔倒,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装作假装摔倒的样子,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参考资料:百度百科--24孝
2023-07-25 00:50:5512

二十四孝顺序

01、孝感动天02、亲尝汤药03、啮指痛心04、百里负米05、芦衣顺母06、鹿乳奉亲07、戏彩娱亲08、卖身葬父09、刻木事亲10、行佣供母11、怀橘遗亲12、埋儿奉母13、扇枕温衾14、拾葚异器15、涌泉跃鲤16、闻雷泣墓17、乳姑不怠18、卧冰求鲤19、恣蚊饱血20、扼虎救父21、哭竹生笋22、尝粪忧心23、弃官寻母24、涤亲溺器扩展资料:旧社会所宣扬的二十四个极尽孝道的典型人物。旧有《二十四孝》一书不著撰人。集虞舜、汉文帝、曾参、闵损、仲由、董永、郯子、江革、陆绩、唐夫人、吴猛、王祥、郭巨、杨香、朱寿昌、庾黔娄、老莱子、蔡顺、黄香、姜诗、王褒、丁兰、孟宗,黄庭坚二十四人孝行,序而诗之,用训童蒙。在传统的木雕、砖雕、刺绣和陶瓷上,常见这类题制的图案。现藏于首都博物馆5层。
2023-07-25 00:51: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