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canoVol
-
金融风暴,又称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金融风暴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而且会逐渐波及到周围的城市及国家.
扩展资料:
2007年金融风暴爆发迄今届满五周年,这段期间表现最佳的资产为贵金属、石油、高可信度国家的债券及玉米。
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2007年8月冻结三档货币市场基金,暂停投资人赎回,触发信用危机,之后五年投资人把资金抽离风险资产,投入「实体」资产和较安全的债券。
根据德意志银行,黄金过去五年的投资报酬率高达143%, 白银为121%,成为主要受惠资产,而英、德、美国公债报酬率也分别达54%、40%和38%。伦敦布仑特原油同期大涨58%,纽约西德州原油也涨29%。但投资玉米的回报则高达144%,超过黄金。
最近,投资人提高了玉米期货的投资部位,使玉米过去五年来大涨144%,部分原因是美国近来陷入干旱。 美国农业部10日预估,今年美国玉米产量将比去年锐减13%至107亿7900万英斗(2亿7380万公吨),为六年来最少,刺激玉米12月期货10日盘中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涨3.1%至每英斗8.49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投资级和投机级公司债也是赢家。2008年到2009年间企业违约事件虽暴增,但遭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重创的非金融企业却出乎意料的少,使投资人投入公司债市场。德意志银行指出,美国投资级非金融公司债过去五年的报酬率近55%,欧、美投机级公司债同期报酬率约40%。
相较下,股市过去五年表现较差。英国富时100指数的报酬率逾15%;美国标普500指数报酬率约8%,道琼欧盟600 指数的投资人更损失近13%。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融风暴
- 奇石珠宝真君
-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 Troublesleeper
-
亚洲金融风暴对经济的直接影响
1.股市价值下滑2成至5成
由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间,亚洲各国及地区,除了中国外,都面对股市的大幅下跌。日本及台湾下跌约2成,余下的地方都超过4成;马来西亚更下跌超过5成。在短短期间,各国及地方都损失四成多的资产,情况实在令人惊心。
2.汇市价值亦出现贬值
经过金融风暴,各国及地方的币值都相继下调。四小龙,除香港维持联系汇率免去贬值可能性外,其余亚洲国家及地区的货币〔中国除外〕有30%至80%的贬值。印尼的贬值更高达340%。这些都对整体资产价值做成庞大的打击。
3.贬值后出入口不升反跌
有些政策人士,特别是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认为贬值会有助于出入口的竞争力,刺激经济复苏。但事实却刚巧相反,1998年的预测,除了印度外,其余各国和地区都出现负增长。出口下跌的估计达5%至10%。而入口更出现大幅减少。除了台湾和香港只下跌6%至10%,其余下跌超过12%以上;泰国和印尼更大幅减少3成。显示贬值不一定可以增加出口,减少入口也只能延缓而已。
4.经济前景都出现相当负增长
结果,亚洲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由高速增长突然转为负增长。除中、印、台外,余无一幸免。韩、马、泰估计负增长6%-8%;印尼则出现可能18%的大幅负增长。
5.失业情况急趋恶劣
当整体经济呈现负增长时,失业问题肯定急趋恶劣;所有受金融风暴影响的国家及地区,失业率都较前一年增加一倍以上。表5显示除台湾及新加坡能维持低于4%以外,余下都超过5%;韩国、菲律宾及印尼等地被估计其失业率急升10%以上。
6.工资下降、楼价下跌
由于失业人员大增,造成劳工市场供大于求。企业雇主乘机调低工资,减少成本。例如香港的工资普遍下调1-2成。同时,因消费力减弱,销售市场欠佳,用者无法负担高昂楼价或租金。造成楼价及租金也下跌。香港的情况尤为厉害,楼价下跌达3成。
亚洲金融风暴对社会保障的直接影响
1.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回报遭受大损
退休保障,特别是个人帐户形式的公积金制度,积累庞大的社保基金;有关当局必须想法投资以保值增值。但投资往往带有极大风险,特别是投资于股票及汇率市场,价值涨落波幅很大。这次亚洲金融风暴的出现,导致股市汇市相继大幅下调,将令很多社保基金损失惨重。这里尝试看看香港情况。
由于香港已决意发展强制私营公积金,这里将分析对其可能影响。首先,我们发现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差不多每十年发生一次。投资回报须以周期性来分析,不能断章由某高峰期来估算。例如上一次股灾是1987年,便不适宜用1983年来估算,应从股灾后起投资至另一次大股灾如97年为一周期,才能较准确估算投资的真正确实的回报。
就现时强积金草案纵容高风险投资策略,容许以百分之百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即使以最后一年才以百分之百资产投入股票市场,并只以现时香港的金融风暴的影响来计算(若用东南亚情况计算,灾害更大),一旦出现问题,非同小可。
在过去十年投资周期,香港私营的整体退休基金的周期年均回报率,粗估只有6%(假设股票损失3成)。这估算低于年均通胀率8.8%。换言之,强积金草案的高风险投资策略易受金融风暴摧残。
强积金办事处回应1997年投资回报只损失7%;但参考香港上市公司10大家族的资产变化,即可见1997年大多损失30%至50%不等,可见笔者的估计准确可信。换言之,私营强积金的高风险的投资策略不能抵受金融风暴的打击,导致市民极大损失。
若以土地基金的稳重投资策略(即30%股票40%债股和30%银行现金),即使遇到相同金融风暴的负面影响,1988至1997的周期年均回报率粗估有9.5%(假设股票损失30%)。换言之,对比年均通胀8.8%,仍能保值及些少增值。但据最新1998年6月底结算,土地基金的投资也难以保值。可见亚洲金融风暴的杀伤力。相信现时亚洲大多数采用公积金制度的国家,其基金的损失会是惨重的,将严重削弱回馈能力。
2.失业人数增加,供款缴费雇员减少
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导致失业率急剧趋升,大部分国家的失业率达10%。这表示有1/10的雇员不能供款缴费,而其雇主供费缴费部分,亦相应损失。那么供款缴费总金额肯定损失了那年度的1/10基金。假若这些情况延续3年,情况将更为恶劣。因为大部分国家的估算很少预测失业率达10%以上的,这将造成整个社会保障基金的精算测算出现偏差,甚至影响其财政稳健性。
3.工资下降,供款缴费金额减少
避过失业的雇员很可能会遭雇主减压工资。因经济不景,失业大军增长,雇主会趁机减工资,以降成本,增利润。当工资下降,自然在供款缴费率不变情况下,雇员雇主双方的缴费金额数目相应减少,导致社会保险总金额也会下降。当然这会影响其财政稳健性。
4.企业困难增多,撇帐和不缴费上升
由于经济不景,很多企业会出现倒闭、裁员、减薪或迁离。结果企业负责供款缴费部分减少。另有些企业勉强维持运作,但难以兼顾雇员福利,于是剥减员工福利。首当其冲当然是社会保障利益:志愿性质的企业退休金,医疗保险等会取消或削减;国家立法规定的社会保障计划,也不一定能应付;不能供款缴费比率会相应增加,直接影响社保基金的财政稳健性。
5.失业人数增加,失业保险及社会援助财政负担加重
由于失业人数增加,自然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增多,直接加重失业保险金的支出,导致财政负担加大。另由于失业保险金一般只提供6个月至1年的保障,领取完毕后仍在失业的只能转向领取社会援助金。西方国家例子可见一斑;如英国和荷兰,失业人士领取社会援助金占其总数的4成至6成。现时香港失业人士领取社会援助占社会援助个案总数超过10%,正在走向西方情况。这造成政府财政重担。
亚洲金融风暴对社会保障发展的启示
1.社保基金不宜投资股市
从上表1至表6的分析结果,投资股市的风险是极高的。即使依国际惯例限制少于30%投资于股市,其后果一如香港土地基金,难以抵御金融风暴,要蒙受损失。故社保基金不宜投资股市。近期美国秘密式的对冲基金的违规做法,亦暴露其缺点及风险,损失过千亿美元,产生国际银行体系的连锁影响,导致美国政府也介入干预及挽救。相信,若没有其他更好的监管方法,这类隐蔽式的危险投机团体,还会是无日无之,在背后操纵金融市场。对于以社会保障为目标的社保基金,实不宜冒这些风险,以免伤及受保人士的福利。
2.社保基金宜投入社会服务及基本建设,可保值及创造就业机会
社保基金不投资股市,可转移投入社会服务及基本建设。不但稳健,而且有很大的界外经济效益。现时很多亚洲国家,尚未依政策规划,提供足够的服务,满足不同对象的需要。因此,可以借此机会,增加发展社会服务速度,满足社会需要,从而可即时创造就业机会,聘请人手,提供服务。
投资发展社会服务来增加就业机会的最大好处是它能为很多低技术的中年人士,提供就业机会。在一般情况下,低技术的中年人士,不论男女,都是较难与年青有技能的人士,竞争就业机会。同时,这些上年纪的人士亦较难接受技术培训,较难提升技能。但社区服务,如个人照顾、家务助理、家居维修等便民服务,是颇适合中年非技术人士来但任的。因此,这些社会服务的设立是很有必要的。
在较高层面来看,社会服务的发展如公共房屋、教育及医疗等将更大规模创造就业机会,解决失业,减少贫困。下面以香港情况来说明论点。
现时轮候公屋人士超过15万份申请表。假若香港特区政府能坚持每年兴建5万个公屋单位,将大大减少轮候人数,缩短轮候时间;且能满足未来香港人口的增长,达至800万人。除了较快地满足住屋需要外,其创造就业机会及功能效果是显著的。建造公屋可为建造业带来生意,聘请建造业工人;入伙时,住客需要装修设计,增设家用电器、家什杂物等,产生连锁性的经济效益,使整个销售业、百货业兴旺,自然增加就业机会。在公屋户区内的大型商场会增加零售业的发展。
同样,为了改善教育质素,有必要修建和加建现时的中小学。现时的教职员办公室是非常挤迫,难以发挥老师辅导学生的能力。现时师生比例太大,有减少每班学生人数的需要,以增加老师对学生的关顾。
同样,改善医疗设施也发挥相同的效果。现时报章常有报导医院病床不足,常要加设帆布床;医院人手不足,特别是护士及护理人员等。这些都有必要增加分区医院,招聘更多医护人员,以维持及改善服务质量。加建医院,增设医学科技设备,加聘人手等,将有助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因此,发展整体社会服务,不但能改善社会工作服务、教育、房屋和医疗的设施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要,也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也许政策制订者会问:究竟投资入社会服务建设可带来什么经济效益?且以北京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例来分析。“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对象是城市的中低收入家庭,希望他们靠自己的经济收入,用10到20年时间,拿出20%到30%的家庭收入,买下这样的一套房。且以北京近郊区县近北京地段:每平方米2000元到4000元可买商品房。若以1997年北京市政府规定的购房成本价,城近郊区为每建筑平方米1450元左右。以一间50平方米小房计算,造价是72500元。若分25年期付款,每月平均要供240元,这供款如同交租,占现时三人家庭平均入息1200元的20%。若订在25%,中下层人士每月供300元,那么有60元或20%的利润。可见投资社会服务基本建设是可保值增值的,还可带来相关社会经济效益。
3.应以基本保障为主,维持低水平的社保金额
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导致股市市值下调,相信不少社保基金损失两成以上。甚者,更会影响基金财务健全性。因此,社会保障金额水平应维持于低水平和保障基本需要为主;不宜过分扩展,来保障社会中产阶层人士。这样会使社保基金保持稳健,即使受金融风暴打击,亦能保证融资充裕,有足够基金提供社保金给予基本需要人士。换言之,在世界金融体系未完成改革之前,甚或改革之后,仍恐怕会有很多隐蔽组织如长期资本管理对冲基金等趁机炒卖,应把“维持低水平社保金额以保障基本需要为主”的政策订为长期国策,不宜修改。即使国家经济蓬勃发展,也不宜提高保障金额水平。一则可避免如金融风暴的突如其来的破坏,同时可采用丰富资源用在社会服务式的社会保障,三则更可维持市民工作动力,不因社保金额水平过高而挫伤劳动积极性。
4.不应设立失业保险,造成财政负担
应否设立失业保险常常成为改策的争议。但经亚洲金融风暴一役,其后遗症显然导致大量失业。除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仍可维持失业率在5%以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大都接近10%或以上。试问要为这么庞大的失业大军提供基本的失业保险金,所花费的财政将会是天文数字。一下子要拿出这笔金额,将会对已备受冲击的经济不景下的政府财政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制订稳健的社会保障政策适宜避免设立失业保险。保障失业者,可改由社会援助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保证不会跌穿社会安全网。对应付诸如金融风暴的危机,这种社保安排会较为妥善。
事实上,一般西方国家的失业保险安排,都是为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险金半年至一年后,届时若还未能找到工作,只能转移申请资产入息审查的社会援助救济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因此若以基本生活保障为主,根本无须为有一定资产储蓄的失业者提供过渡性质的失业保险金。
即使以没有受金融风暴冲击的中国来说,为所有非自愿性失业者包括那些有一定资产储蓄的中产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险金,将造成很多后遗症。
(1)失业保险财政易出赤字。自1986年建立失业保险以来,1992年失业保险支出,因失业人数增加,便达到前来年总和;1994年的失业保险支出,又是前7年总和的1.2倍;有些地区已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所余的基金只能维持200万人一年的基本生活,但据预测,从1995年到2000年,由于企业破产解雇,减产裁员的职工将达1800万人,年均300万人。加大10倍失业保险基金也不一定足够应付(《中国再就业工程实施指南》,1998年)。
(2)失业保险制度名下出现各种开支,包括医疗费、丧葬补助费、亲属抚恤费、生产自救费和管理费等,难以监管审计。故有提出建立由用人单位、劳动者、工会和公众团体的代表组成的社会监督机构,其实效有待证实。
(3)现时适用范围限于国有企业,若推广至各种企业制和打破城乡界限,承担的责任将超越数亿人,包括1.2亿的乡镇企业工人。是否可以承担,实成疑问。
较可行的办法是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来为失业者提供“安全网”保证基本生活需要。而有关资源则可用作再就业服务资金,提供职训津贴,以鼓励改进本身技能、转业准备、寻找职业和生产自救。这比设立失业保险金为佳。事实上,现时中国国策也是把失业保险的救济功能放在首位。因此,精简正名,倒不如选用最低生活保障和职训津贴补助来得更直接有效(详尽分析日后可见莫泰基等编,《香港劳资关系与社会保障》,2000,中国劳动出版社)。
5.制定贫穷线,作为社会援助金的安全纲水平
不设立失业保险,则必须有一个妥善社会援助制度。但很多社会援助制度都是因随政治争执而改变,未能有效地提供一适当保障水平,照顾最不能自助者的需要。较有依据的做法是选择适当的方法,制定官方贫困线,以此为社会援助制度的基本保障金,以社会安全网形式,成为社会最后防线,保障市民。这样会有效率地照顾最有需要的人士,并保证社会安定,维持良好治安法纪。
- 小菜G的建站之路
-
金融风暴,是对金融危机的一种形象化的说法。当经济过度高涨,投资者盲目投资,金融产品的价格远远超出它本身的实际价值的时候,就可能暴发金融风暴。
像20世纪末的科网股神话的破灭,像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像2007年美国房产泡沫爆破,次级贷款危机蔓延。
一般来说,金融风暴都是由金融产品的价格偏离所产生的。每次金融危机都会刮起不小的“风暴”。
- 康康map
-
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 陶小凡
-
金融风暴(Contagion)是指经济危机从一个市场蔓延至另一个市场的趋势 。1997 年泰国的金融震荡导致其本国货币——泰铢,极其不稳定。此局面引发金融风暴席卷其它东亚新兴货币,并最终影响到了拉丁美洲。这就是现在所说的亚洲金融风暴。
- 芝华塔尼欧的少年
-
金融风暴即指某一地区金融领域出现了严重不利于本地区金融状况,且造成了事实的不良后果,且不良后果象风暴一样向周边蔓延的现象。
- clc1
-
首先,金融是指资金的融通,呵呵,这是小平同志的观点,借用一下。
资金的融通正常平稳的运行,是没有问题的。如果在外力(外部资金、谣言等等)的作用下,资金融通发生了困难,视其严重程度,这可以被近似看作是金融危机。而如果金融危机严重到了举国关注的程度,可以看作是金融风暴。
ps:用什么是金融风暴来提问,不容易获得满意的答案。你可以一步一步来。
- kikcik
-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就叫金融风暴
- gitcloud
-
就是让很多人有一点的钱,但是生活的很困难,
有的时候就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不能解决
相关推荐
香港金融风暴是哪一年?
香港金融风暴是1997到1998年。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席卷香港,金融大鳄来势汹汹在香江兴风作浪。1998年8月14日,港府携近千亿美元的外汇基金毅然进入股期两市。全力反击国际炒家的超级卖空行动,以捍卫600万香港人的财富与未来。从8月14日到28日,短短10个交易日里,香港金融市场上迎来一场不见硝烟、却异常惨烈的货币战争。香港金融风暴的开始1997年7月2日,当时的泰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放弃实行多年的固定汇率制度。消息一出,泰铢对美元当日狂泻20%。持续了4个月的泰铢保卫战宣告失败。不过,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将是一场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的开始,就连号称亚洲乃至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对泰铢的情况也没有过多地留意。2023-07-25 02:45:402
香港97年金融危机
1997年1月份,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开始抛售泰铢,买进美元。泰铢直线下跌。其目的很明确:搅乱东南亚金融市场,以图混水摸鱼,狠捞一笔。而东南亚一些国家房地产、外汇储备、金融市场管理的混乱与失控,给投机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吃柿子挑软的拿,索罗斯的如意算盘是:先从最不堪一击的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入手,进而搅乱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最后攻占香港,以图造成他们无坚不摧的印象,击溃市场信心,引发"群羊"心理。拓展资料:1、从1998年8月14日起,香港政府连续动用港币近千亿,股市、期市、汇市同时介入,力图构成一个立体的防卫网络,目的在托升恒生指数,不仅要让炒家在抛空8月期指的作业中无利可图,更要使他们蚀本,知难而退。8月27日,8月份期货结算前夕,特区政府摆出决战姿态。2、香港政府在这两星期托市行动中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港元,集中收购了香港几大蓝筹股公司的股票,预计港府自前持有相当于香港股市2100亿美元总市值的4%股票,成为多家香港蓝筹股公司的大股东。3、在香港抵御金融风暴的整个过程中,中央政府给予大力支持,首先是中央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与国际炒家决战的关键时刻,中央政府派出两名央行副行长到香港,要求香港的全部中资机构,全力以赴支持香港政府的护盘行动,成为香港战胜金融风暴袭击的坚强后盾。4、在整个亚洲金融危机中,唯一顶住了索罗斯的进攻而没有经济崩溃的就只有回归后的香港,保住了香港几十年的发展果实。当时索罗斯发动世界舆论(包括香港舆论),大肆攻击香港政府“行政干预市场”违反市场经济规则,要是当时香港特区政府及中央政府屈服于世界的舆论压力而不运用宏观调控进行入市干预,那将酿成大祸。2023-07-25 02:45:586
香港的金融风暴在哪一年?
1997年。含义:金融风暴,又称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风暴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而且会逐渐波及到周围的城市及国家。2023-07-25 02:46:121
香港回归后为什么会出现金融风暴~~金融风暴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香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性。内部因素:由于香港是一个国际性的开放的资本市场,它的实体经济发展度很高,相对而言受垄断性也就水涨船高,而其虚拟经济有很大的泡沫性,二者发展相悖,必然激发一些社会制度的矛盾,从而演变成经济问题,然后接踵而来的就是金融风暴。 外围因素:由于香港是高度开放的国际性城市,在那个年代它的发展受到外围市场的青睐,热钱不断涌现,这些投资者互相炒作套利,极大程度的提高了香港经济的泡沫,比如房地产和股市,这些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再也不能真实的反应其经济的发展,随后随着热钱套利退出必然对香港经济的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冲击。 以上就是个人的简单看法,谨此参考。2023-07-25 02:46:211
谁有当年香港金融危机滴资料
1997年7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美国著名金融家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运用索罗斯独创的反射理论,在亚洲各国和地区发起了持久的连番狙击,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积存的外汇一瞬间化为乌有。在这些国家的金融大战结束后,索罗斯把矛头对准了港元,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 港币实行联系汇率制,联系汇率制有自动调节机制,不易攻破。但港币利率容易急升,利率急升将影响股市大幅下跌,这样的话,只要事先在股市及期市沽空,然后再大量向银行借贷港币,使港币利率急升,促使恒生指数暴跌,便可象在其他国家一样获得投机暴利。自1997年10月以来,国际炒家4次在香港股、汇、期三市上下手,前三次均获暴利。1998年7月底至8月初,国际炒家再次通过对冲基金,接连不断地狙击港币,以推高拆息和利率。很明显,他们对港币进行的只是表面的进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标,声东击西是索罗斯投机活动的一贯手段,并多次成功。 炒家们在证券市场上大手笔沽空股票和期指,大幅打压恒生指数和期指指数,使恒生指数从1万点大幅度跌至8000点,并直指6000点。在山雨欲来的时候,证券市场利空消息满天飞,炒家们趁机大肆造谣,扬言“人民币顶不住了,马上就要贬值,且要贬10%以上”。“港币即将与美元脱钩,贬值40%”,“恒指将跌至4000点”云云。其目的无非是扰乱人心,制造“羊群心态”,然后趁机浑水摸鱼。8月13日,恒生指数一度下跌300点,跌穿6600点关口,收市时跌幅收窄,但仍跌去199点,报收6660点。其势与沪深股市2001年下半年的情况非常相似,天天响地雷,周周都下跌,“推倒”趋势震撼人心。 在压低恒生指数的同时,国际炒家在恒指期货市场积累大量淡仓。恒生指数每跌1点,每张淡仓合约即可赚50港币,而在8月14日的前19个交易日,恒生指数就急跌2000多点,每张合约可赚10多万港币,可见收益之高! 为了维持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香港go-vern-ment几经考虑,终于决定调巨资加入战场,与这些疯狂的国际炒家展开激战,这是一场以金钱、意志和智慧为武器的你死我活的金融大战,前后共有三次激烈的战役。 第一回合 8月13日恒指被打压到了6660底点后,港府调动港资、华资及英资入市,与对手展开针对8月股指期货合约的争夺战。投机资本是空军要打压指数,港府是红军则要守住指数,迫使投机家事先高位沽空的合约无法于8月底之前在低位套现。港府入市后大量买入投机资本抛空的8月股指期货合约,将价格由入市前的6610点推高到24日的7820点,涨幅超过8%,高于投资资本7500点的平均建仓价位,取得初步胜利,收市后,港府宣布,已动用外汇基金干预股市与期市。但金融狙击手们仍不甘心,按原计划,于8月16日迫使俄罗斯宣布放弃保卫卢布的行动,造成8月17日美欧股市全面大跌。然而,使他们大失所望的是,8月18日恒生指数有惊无险,在收市时只微跌13点。 第二回合 双方在8月25日至28日展开转仓战,迫使投机资本付出高额代价。27日和28日,投机资本在股票现货市场倾巢出动,企图将指数打下去。港府在股市死守的同时,经过8天惊心动魄的大战,在期货市场上将8月合约价格推高到7990点,结算价为7851点,比入市前高1200点。8月27日、28日,港府将所有卖单照单全收,结果27日交易金额达200亿港币,28日交易金额达790亿港币,创下香港最高交易记录。 但投机资本并不甘休,他们认为港府投入了约1000亿港币,不可能长期支撑下去,因而决定将卖空的股指期货合约由8月转仓至9月,与港府打持久战。从8月25日开始,投机资本在8月合约平仓的同时,大量卖空9月合约。与此同时,港府在8月合约平仓获利的基础上趁胜追击,使9月合约的价格比8月合约的结算价高出650点。这样,投机资本每转仓一张合约要付出3万多港币的代价。投资资本在8月合约的争夺中完全失败。 第三回合 港府在9月份继续推高股指期货价格,迫使投机资本亏损离场。9月7日,港府金融管理部门颁布了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的新规定,使炒家的投机受限制,当日恒升指数飙升588点,以8076点报收。同时,日元升值、东南亚金融市场的稳定,使投机资本的资金和换汇成本上升,投机资本不得不败退离场。9月8日,9月合约价格升到8220点,8月底转仓的投机资本要平仓退场,每张合约又要亏损4万港币。9月1日,在对8月28日股票现货市场成交结果进行交割时,港府发现由于结算制度的漏洞,有146亿港元已成交股票未能交割,炒家得以逃脱。2023-07-25 02:46:302
97金融危机大陆怎么帮助香港度过难关的?
动用巨额外汇储备,外加国际舆论威信,详情如下:从1998年8月14日起,香港政府连续动用港币近千亿,股市、期市、汇市同时介入,力图构成一个立体的防卫网络,目的在托升恒生指数,不仅要让炒家在抛空8月期指的作业中无利可图,更要使他们蚀本,知难而退。1998年8月初,炒家们对香港发动新一轮大规模狙击,5日,炒家们一天内抛售了200多亿元港币。香港金管局运用政府财政储备如数吸纳,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1美元的水平上,令炒家们大失所望。6日,炒家又抛售港币200多亿元,金管局再出新招,不仅如数吸纳,还将美元购进的港币存放回银行体系内,使银行银根宽松,维持稳定同业拆息率。7日,港元阻击战与保卫战进入第3天。国际炒家继续抛售,金管局照例买进,港股维持在7000点以上大关。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当天表示:“我们绝对有能力和决心维持联系汇率,我们一定做得到。”14日一开市,香港金管局首次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期市,大量收进蓝筹股票和期票,同时提高银行隔夜拆息率,夹攻国际炒家。市场估计当日约动用40亿港元入市。8月24日,为了打破炒家的套利计划,港府再次主动出击,动用50亿港元入市干预。午市时分买盘突然瞬间中断,结果股指迅即暴跌300点,两分钟后才被大手买盘重新拉回到7900点水平。当日恒生指数急升318点,收盘于7845点。8月27日,8月份期货结算前夕,特区政府摆出决战姿态。当天全球金融消息极坏,美国道u2022琼斯股指下挫217点,欧洲、拉美股市下跌3%-8%,香港股市面临严峻考验。在曾荫权的指挥下,港府一天注入约200亿港元,将恒生指数稳托上升88点,为最后决战打下基础。同日,国际炒家量子基金宣称:港府必败。索罗斯这种以某个公司或部分人的名义公开与一个政府下战书,扬言要击败某个政府的事件闻所未闻,史无前例。28日是期贷结算期限,炒家们手里有大批期货单子,到期必须出手。若当天股市、汇市能稳定在高位或继续突破,炒家们将损失数亿甚至十多亿美元的老本,反之港府前些日子投入的数百亿港元就扔进大海。当天双方交战场面之激烈远比前一天惊心动魄,全天成交额达到创历史纪录的790亿元港币。港府全力顶住了国际投机者空前的抛售压力,最后闭市时恒生指数为7829点,比金管局入市前的8月13日上扬了1169点,增幅达17.55%。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立即宣布:在打击国际炒家保卫香港股市和货币的战斗中,香港政府已经获胜。香港市场人士估计香港政府在这两星期托市行动中投入资金超过1000亿港元,集中收购了香港几大蓝筹股公司的股票,预计港府自前持有相当于香港股市2100亿美元总市值的4%股票,成为多家香港蓝筹股公司的大股东。在香港抵御金融风暴的整个过程中,中央政府给予大力支持,首先是中央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在与国际炒家决战的关键时刻,中央政府派出两名央行副行长到香港,要求香港的全部中资机构,全力以赴支持香港政府的护盘行动,成为香港战胜金融风暴袭击的坚强后盾。在整个亚洲金融危机中,唯一顶住了索罗斯的进攻而没有经济崩溃的就只有回归后的香港,保住了香港几十年的发展果实。当时索罗斯发动世界舆论(包括香港舆论),大肆攻击香港政府“行政干预市场”违反市场经济规则,要是当时香港特区政府及中央政府屈服于世界的舆论压力而不运用宏观调控进行入市干预,那将酿成大祸。当时的曾荫权后来说过,决定政府入市干预的前一晚,我坐在床头哭了,不是为我自己,而是怕这个决定如果错误了,害了香港,我怎么向中央政府,向市民们交代?香港金融管理当局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的措施一是动用庞大的外汇储备吸纳港元,二是调高利息并抽紧银根,一番对攻之后,港股在连续下跌中止住脚步并开始强劲机升,主要是有中资及外地资金入市。24家蓝筹、红筹上市公司从市场回购股份,推动大市上扬。中国电讯重上招股价以上水平也产生一定刺激作用,令红筹、国企喘定并作反弹。加上祖国内地减息亦成大市上扬的题材,这些因素令恒指急速反弹。在股市强劲反弹之下,港元汇价恢复稳定。至此,这场惊心动魄的港币保卫战告一段落。2023-07-25 02:46:372
香港发生过几次金融风暴?
据我所知的有:香港1997年遭遇亚洲金融风暴,经济泡沫破灭,香港经济进入一个新的调整和转型期。而2003年初发生的非典疫情更使香港经济一时处于低谷。在寻找振兴经济的良方时,香港有识之士认识到,香港与内地的密切联系是香港经济繁荣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只有全面加强香港与内地的经贸合作,才能使两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2023-07-25 02:46:471
1999年的金融风暴是怎没回事?
1997年6月,一场金融风暴在亚洲爆发,这场风暴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1、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风暴。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风暴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风暴。 2、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了政治与经济的双重风暴。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风暴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风暴继续深化。 3、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风暴乃至经济、政治风暴。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风暴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风暴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风暴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风暴结束。 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想这是很多人都想了解的。笔者在综合了众多观点后,认为可以分为直接触发因素、内在基础因素和世界政治、经济因素等几个方面。 1、直接触发因素包括: (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以乔治·索罗斯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为代表。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 国际炒家的代表人物乔治·索罗斯档案:“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太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获得巨额资本。 (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 (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 (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2、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 (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 (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 (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4)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新马太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太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3、世界政治、经济因素主要包括: (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风暴的难度加大等。 (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 (3)美国政治、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风暴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记得采纳啊2023-07-25 02:46:551
97年金融风暴时,香港对索罗斯的对冲基金,是赢了还是输了?
输了 1997年,美国金融大亨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掀起了对东南亚各国的连番狙击,震惊全球。在横扫东南亚各国之后,索罗斯把目光移向了中国香港。那么索罗斯是怎么做的呢??? 索罗斯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突然在半夜12点,索罗斯在纽约卖空港币。{我们的股市当年5.30好像也是半夜12点宣布提高印花税的}。什么叫卖空?就是今天我向一家证券公司借出一张股票,在今天以100元的价格先卖掉,明天等股价跌到60元在买回来把股票还给证券公司,由于我是100元卖,60元买的,所以我就赚了40元。我们的股票是要涨才能赚钱,卖空呢?必须股价跌了才能赚钱。 因此索罗斯要卖空港币的目的就是狙击港币,赌港币下跌!和卖空股票一样的,只要港币跌它就能赚钱。但索罗斯这么做一点都不合理,因为香港的汇率制度非常奇怪,他不是简单的固定汇率,而是联系美元汇率。 什么是固定汇率?固定汇率就是政府定一个外汇价格,比如一美元换七元人民币。如果美元价格高了,政府就要抛美元来打压美元价格,买人民币拉抬价格来调节,政府通过买卖美元外汇来维持这个汇价,保持一美元换七元人民币。 但香港不是,香港是联系汇率,那什么叫联系汇率呢?它和固定汇率不一样,那就是香港的三家发钞银行,包括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和中国银行,只要他们想发行港币,就一定要先存美元到香港金融管理局,也就是说我必须存100美元去金融管理局,银行才能发行750元港币。如果不存美元进去,就不能发行港币,这就是联系汇率。这几乎是全世界唯一的。和中国大陆不一样,中国发行人民币是不需要存美元的,理论上来说中国政府想怎么印人民币就能印多少人民币。但香港不是,香港是必须存入美元,才能发港币。这样港币实际上就是美元的代用券。 既然港币就是戴着面纱的美元,那索罗斯怎么可能去卖空呢?他怎么会去和美元对抗呢?那有用美元狙击美元的呢?除非索罗斯不想活了,那样美国政府必然会逮捕他。这样你看就不合理了,你索罗斯总的用不同的货币来狙击才行呀?对不对?所以他根本就不可能成功的,但结果把我们吓坏了,天呀!完了,完了,索罗斯要狙击我们了! 所以香港金融管理局当场就做了个决定,说不准拆借能。也就是说索罗斯今天高价卖空港币,明天他也就要买回港币还回去。对不对,但是他今天卖了港币叫他明天还的时候买不到港币了,还不了了,他索罗斯不就是违约,就要交罚款了吗?那你狙击港币不就失败了吗?我们不就把它打败了吗?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就干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让索罗斯借不到港币,叫他还不了钱,还不了钱他就是输! 好,香港金融管理局为了让索罗斯拿不到港币,所以大量抛出美元收购港币,把市面上的港币都买回来,就叫你索罗斯买不到港币还不了钱。所以港币没有了,对!索罗斯也买不到港币了。但是大家想过没有,港币没有了,那港币的利率怎么办?肯定会上涨对不对,因为没有港币了,我需要港币怎么办?我就只得用高利率来借港币是不是,好了我告诉你,你把港币回收的结果就是市面上缺港币,因此港元的利率立刻狂涨,知道涨了多少吗?一天的利率就涨到了百分之280的天价。 那这时的香港股市会怎么样,不用说了二个字;狂跌!索罗斯在狙击港币之前,他就已经卖空了8万个恒生指数的合同,赌的什么?赌的就是恒生指数的暴跌。什么叫卖空?就是他先借8万个恒生指数高价卖出,等明天恒生指数跌到低谷在买8万张合同还回去,所以索罗斯真正是靠什么赚钱?是靠股价大跌卖空赚钱的,而不是外汇。 结果,在1997年10月23日利率提高到百分之280的时候,我们的股票价格暴跌,400亿美元的股票市值烟消云散。索罗斯的狙击,1997年以后,恒生指数从16673点的高峰一直跌到6660点,跌去百分之60,就这么一招,我们就彻底的失败了。2023-07-25 02:47:156
香港九几年有一次金融危机是怎么回事
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发生於1997年7月,由泰国开始,之后进一步影响了邻近亚洲国家的货币,股票市场,和其它的资产价值。此危机另一名称是亚洲金融风暴.印尼,南韩,和泰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则几乎不受影响。日本则仍是处在自身的长期经济困境中,受到此金融风暴的影响并不大.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许多东南亚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和韩国等长期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偏高并大多维持与美元或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或联系汇率,这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由美国知名炒家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从大量卖空泰铢开始,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香港的港元便成为亚洲最贵的货币。1998年8月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开始炒卖港元,首先向银行借来大量港元在市场上抛售,换来美元借出以赚取利息,同时大量卖空港股期货。前者会使利率急升,导致股市下跌,从而在期货市场获利;同时一旦港元下跌,他们也可以同时在外汇市场获利,可谓一石二鸟。港府於是把息率大幅调高,隔夜拆息一度高达300%,并动用外汇储备近1200亿港元(约150亿美元)大量购入港股,结果炒家在8月28日期货结算日被迫以高价平仓,损失严重,加上在俄国和马来西亚同时受挫,最终炒家撤退。在此一役,香港政府动用了大量外汇储备投入股市,一度占有港股7%的市值,更成为部分公司的大股东,一旦股市下挫联系汇率将有可能崩溃。所以到1999年11月,港府把购买的港股以盈富基金上市,分批售回市场.此危机迫使除了港币之外的所有东南亚主要货币在短期内急剧贬值,东南亚各国货币体系和股市的崩溃,以及由此引发的大批外资撤逃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给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香港恒生指数在主权移交时期波动颇大。1996年中,恒生指数约为1万点;到1997年8月7日达至1万6820.3点,创下历史性新高。投机者认为大量热钱会从中国大陆流入香港市场,以造成香港主权移交到中国时期市况繁华的景象。中资企业股以及和中国相关的股票均大幅攀升.不过与此同时,外围对冲基金也注意到了香港股市的情况。1997年7月,泰国政府决定让泰铢价值自由浮动,引发成亚洲金融风暴。其后,新台币、韩圆、印尼盾均大幅贬值。亚洲大部分股市都受到袭击,然而香港的投资者却不认为香港市场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外围对冲基金看中港元联系汇率的弱点,将香港定为下一个目标。1997年10月,对冲基金突然大量移走香港大量资金,让银行同业拆息大幅飙升。股票市场对利息波动十分敏感,恒生指数从10月20日报1万3473点,下挫到10月23日的1万零426点,一周内共下跌2413点。1997年10月23日最低曾一度报9766点,被视为黑色星期五.1998年8月13日,恒生指数下挫到6544点,一年间下跌了62%。为了挽救香港股市,香港政府决定从外汇基金注入1200亿元,购入蓝筹股以刺激恒生指数上升。政府这次行动让恒生指数在约两周内回复到8000点水准,翌年再稳步上升。历年恒生指数走势.科技股泡沫1999年中期,香港股市再次经历了波动。香港首富李嘉诚的儿子李泽楷将其企业电讯盈科通过借壳上市。当时,电讯业、网际网路企业等科技类股价都在攀升中。旧式企业和新式企业流行合并,如AOL与华纳的合并。这股科网股热潮也在香港登陆。例如,盈科数位动力(当时股份代号:1186)股价就从数毛钱港币,攀升到2000年2月14日宣布与香港电讯合并时的28.50历史性高峰.不过,科网股泡沫在2000年初爆破,合并后的电讯盈科翌年急挫98%。电讯盈科成为巨额负资产,数年间负债港币800亿元。电讯盈科后来不得不出售旗下核心业务来舒缓财政困难,如手提电话服务CSL就由澳洲电讯公司Telstra承购.2023-07-25 02:47:321
谁清楚香港金融危机的详细内幕等信息资料
索罗斯是九七年七月二日开始阻击泰国铢的,迫使泰铢与美元脱钩且大幅贬值,继而横扫东南亚,东北亚,最后来到了香港。 时任特区财政司的曾荫权,在决定反击索罗斯的老虎基金及其同伙量子基金前,曾往北京,得到中央政府的首肯,以及朱镕基总理的公开支持,说,中央政府将以倾国之力,协助香港维持金融稳定与繁荣。当时,中国的外汇储备居世界第二,香港排行第三。说香港无力维持自身的金融稳定,这是不符合事实的。 香港开埠以来,实行的是完全的资本主义制度,自由贸易,自由港,五六十年代以后,在经济上实行积极的不干预政策,即大市场、小政府的政策。正是因为此一制度,才使得地少人多资源匮乏的香港,在亚洲跻身四小龙,独享东方之珠美誉。也正是因为此一制度,外资自由进出,融资不受任何规限,使得香港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九七回归,对索罗斯来说,是个契机,如果从阴谋论来考虑,阻击港币,压低港股,的确对特区新政府有政治上的打击,但是作者应该了解,香港人只认钱,不讲政治,无论是特区政府,还是港英政府,总有那么一小撮,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大骂,以发泄不满。这不足为奇。如果从香港现实出发,港股在回归前已经累计升幅,并屡创新高,达到历史高位,在没有实体经济支持下,出现泡沫,并被索罗斯窥中机会,并加以阻击,可以说,那完全是商家在商言商的商业决定。人家找到了好时机,你没看到,我也没看到。所以咱发不了财,只能在这里发言。 索罗斯,作为运筹帷幄的统领,不仅要能够领兵打仗,还要善于布局,以期达到全歼对手的战略意图。索罗斯在东南亚做到了,并大获全胜,在香港却惨遭铩羽。 决定与索罗斯对决,曾荫权是流着眼泪下决心的。他不是担心斗不过量子基金与老虎基金,而是担心破坏了香港的声誉,他不忍心香港市民的财富无端端地被索罗斯空手套白狼地席卷而空,他不甘心由他自己亲自背上破坏香港行之以久并足以使香港长期稳定的积极的不干预政策,香港的金融地位一旦因此受损,他将无颜面对六百万市民。但是如果让索罗斯卷款走人,那他更对不起香港市民。所以决战前的部署,在秘密中进行了。 香港股市从当时最高点的一万六千多点,下跌到六千多点,最后稳定在八千多点,香港政府因此获利数百亿港币,反观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总共亏损超过二十亿美金,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从此销声匿迹,为什么?倒闭了。各位客官除了还能看到索罗斯偶尔露峥嵘以外,还看到他有什么作为? 香港政府当时的外汇储备九百多亿美金,外汇基金三千多亿港币,就凭这,足以应付索罗斯的阻击并绰绰有余。根本不需要中央政府倾国力协助,前往北京,首先,是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汇报,同时力陈利弊,继而请求批准,这是程序,不是求救。朱镕基总理在公开场合支持香港特区政府,也不过是口惠而实不至,话虽不好听,事实如此,因为香港政府动用的不过区区七百多亿港币而已,以一己之力,足以抗衡,何用牛刀? 香港政府惨胜打赢了索罗斯,却进入了史无前例的长达五年的通缩期,九八年以后,香港百业萧条,股市楼市均下跌百分之六十以上,市面景象,惨不忍睹。什么是萧条?什么是衰退?那可比这次的美国金融风暴猛烈的多。有鉴于此,中央政府作出重大决定,帮助香港度过难关,那就是开闸放水,允许内地旅客前往香港旅游。仅此一特殊政策,令到当时的香港入境旅游人数中内地游客从九六年以前的一年一百二十万人次,达到二零零零年的一年一千两百万人次,增长之迅猛,空前绝后。为香港经济注入了一剂强心针。香港经济复苏,离不开中央政府的支持。 索罗斯,是能人;香港政府,有能人;当时的中央政府,有强人。2023-07-25 02:47:403
中国当时怎样帮香港度过97年香港金融风暴.我想要详细数据
你是通过什麽渠道知道中国用这种方法帮助香港救市?多半是道听途说。nbsp;香港当年是通过把息率大幅调高,并动用外汇储备近1200亿港元(约150亿美元)大量购入港股,令炒家被迫以高价平仓,损失严重,加上索罗斯在俄国和马来西亚同时受挫,才最终撤退。nbsp;用於救市的资金全部通过“盈富基金”回流入香港市场,当中并没有包含来自大陆的资金,所以你根本不可能找到你想要的数据。但是大陆还是有一定程度上帮助了香港,就是维持汇率稳定,只此而已。2023-07-25 02:47:471
什么是97金融风暴???
1997年,对东南亚各国来说是最不堪回首的一年。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全世界的目光都投向了偏居世界一隅的它们,虽然,这种关注有点苦不堪言。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我们花了40年建立起的经济体系,就被这个带有很多钱的白痴一下子给搞垮了。这个带有很多钱的白痴就是乔治·索罗斯,以他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机者从5月开始对泰铢发动了攻击。并推翻了这个多米诺骨牌。泰铢、印尼盾、马来西亚元、菲律宾比索兑美元汇价狂跌;新加坡、韩国、台湾等亚洲三小龙也难逃此劫。刚刚回归的香港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纽约道·琼斯指数、伦敦和东京的大型股市也不可避免地卷入这一泥潭。这场空前的金融危机来势之猛、涉及之广令全球为之震惊!在此,我们特推出这一系列,以飨读者。 ———编者索罗斯血洗东南亚小刘在某外企任职,因业务关系,经常往来于泰中之间,可是7月的一个星期三的早晨,他发现自己着实赚了一笔———1美元兑换的泰铢突然变多了。稀里糊涂的他还以为是银行的小姐弄错了。事实上,泰国人的国际购买能力在这一天锐减16.7%,一场规模空前的金融风暴正登滩东南亚。1997年1月份,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开始抛售泰铢,买进美元。泰铢直线下跌。其目的很明确:搅乱东南亚金融市场,以图混水摸鱼,狠捞一笔。而东南亚一些国家房地产、外汇储备、金融市场管理的混乱与失控,给投机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吃柿子挑软的拿,索罗斯的如意算盘是:先从最不堪一击的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入手,进而搅乱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最后攻占香港,以图造成他们无坚不摧的印象,击溃市场信心,引发“群羊”心理。索罗斯认为,只要击垮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其它国家就不可避免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这就是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泰国,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5月份,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面对投机商气势汹汹的进攻,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三管齐下,企图捍卫泰铢阵地,他们动用了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大幅提高息率,一番短兵相接之后,泰铢的地位暂时性保住了。对此,国际货币投机商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他们的招数只有一个:筹集资金,狠抛泰铢。索罗斯开始节节挺进。与此同时,泰铢贬值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屡创新低。泰政府临阵换将,原财政部长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帅印,泰政府此举,犹如在波涛汹涌的湖面投下一颗重磅炸弹,菲律宾成了受害者,比索汇率开始大幅起落。庵雷·威拉旺的黯然而去却未能阻止泰铢的节节失利。6月份,投机商开始出售美国国债,筹集资金,再度向泰铢发起致命一击。泰央行奋起还击。其时,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在太平盛世掩盖下的各种弊端一一暴露出来。为了稳定军心,6月30日,泰国总理差厄利发表电视讲话:“我再次重申,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发誓归发誓,偏偏其金融市场像个扶不起的阿斗。此时的泰国央行已弹尽粮绝,仅有的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早已花光。就在泰总理讲话两天之后,泰国央行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当天,泰铢重挫20%,7月29日,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拉甲宣布辞职,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终于失守。与此同时,菲律宾比索的软弱可欺使它成为投机商的另一狙击目标,菲央行曾尝试一周之内4次加息,并宣布扩宽比索兑换美元汇率的上落波幅,竭力对抗索罗斯。但大势已去,无力回天。7月11日,菲央行宣布允许菲律宾比索在更阔的幅度内波动,一时间,比索贬值惨不忍睹,实际上,这标志着比索保卫战的全面失守。就像一个瘾君子,此时的索罗斯显然并未心满意足,他们四下出动,寻找可捕猎的下一个目标,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入了他的视线之内。马来西亚央行企图拉高沽空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成本来阻止投机商的兴风作浪,印度尼西亚也入市支持印尼盾。但终挡不住投机商强有力的进攻,马币、印尼币对美元兑换比价一低再低。邻国阵地的失守开始波及一向有“避难货币”之称的新加坡货币。唇亡齿寒,尽管新加坡也采取了诸如拉高利率等措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新加坡元兑美元的汇率还是持续下跌。在索罗斯的强硬态势下,各国政府均感力不从心,已纷纷放弃了捍卫行动,开始屈服,一副任打不还手的样子。任由本国货币在市场中沉沉浮浮,另一方面,国际货币投机商更是有恃无恐,在东南亚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横行一时。东南亚货币狙击战弄得人人自危,各国金融当局使尽浑身解数以免掉入这一泥潭之中,就连在此次风潮中一直作壁上观的美国也开始表态,美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说,他特别“感到不安的是”这场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由一个国家涉及到另一个国家,美国愿意帮助“受这次波动影响的国家”。国际投机商咄咄逼人的气焰已使得国际社会对集体应付货币危机的认识正在加深。7月25日,中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特区、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等亚太地区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管理局高层代表在上海开会,会议结束后发出的声明表示,一个稳定的货币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亚太各国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研究,对有关国家提供新援助的措施协助成员国在必要时进行经济调整,这个消息对东南亚各国来说,至少让他们觉得在自己与国际货币炒家进行殊死搏斗时不再显得那么孤单。8月5日,危机重重的泰国,同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附带苛刻条件的备用贷款计划及一揽子措施。8月11日,为拯救资金短缺的泰国,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持,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行长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承诺分担为泰国提供总共160亿美元(后增至167亿美元)的融资款计划,其中中国和中国香港都各自承诺向泰国借出10亿美元的贷款。8月21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宣布给予泰国总值33亿美元的临时贷款,以协助它渡过难关。就在东南亚各国四处求援、积极谋划之时,国际投机商却销声匿迹,突然不再攻击。8月20日,东南亚各国货币汇率暂时回稳,东南亚各国人们均大大喘了口气:好了,风暴终于过去了!就像暴风雨前夕的宁静,平静的外表下孕育着一片杀机,东邻各国显然欢乐还为时过早,新一轮的“狂风暴雨”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而已,令人无奈的是,这种宁静仅仅持续了几天;东邻各国还没来得及揩揩身上的血迹。8月底,又一轮令人目瞪口呆的跌势瞬间而至。这一次,却把东盟成员文莱也拉下了水。至此,索罗斯一副得势不饶人的架势,剩勇追穷寇,再度集中火力扫荡东南亚。进入9月份,这场风暴持续肆虐已进入第三个月,外汇市场的颓势仍在继续。东南亚各国经济状况继续恶化。10月19日,泰国财政部长他农·比达亚也满腹惆怅卸任而去。直到11月上旬,这场对东南亚来说噩梦一般的4个多月的黑色风暴才渐趋平静。据业内人士分析,这场动荡已告一段落。但对东南亚,特别是身处震源的泰国来说,弹冠可以,相庆却已苦涩难提。无可奈何花落去在这场危机中,受害最惨的恐怕非泰国莫属,猛烈的金融风暴把这个国家一下子砸到了谷底。而在此以前,泰国以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形象令人神驰目晕,一个小业主回忆说:“好像我们挺有钱,以至于每个人都着手准备去买奔驰。”他们热衷于海滨别墅,瑞士欧米茄、法国XO、德国奔驰、日本松下。像美国人一样,他们每年也潇洒地安排去欧洲旅行;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当你在曼谷郊外碰见一个乡下主妇,甚至街头叫卖的小贩,说不定就是股票大军的一员;“钱来得太容易了”,那时候,他们会以这么一种调侃的语气说正准备去欧洲旅行。可是现在,泰国人目瞪口呆地瞧着索罗斯之流从他们手里抢走原本属于他们的一切;家庭轿车被警察拖走、失业开始困扰自己、浪漫的欧洲之旅只好取消,孩子也只好转到便宜的公立学校……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这个家伙(指索罗斯)来到我们的国家,一夜之间,使我们全国人民十几年的奋斗化为乌有。”泰国一银行行长差旺说:“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瞧着索罗斯这流氓强盗剥夺我们曾经拥有的财富,我们只想说,你不就是要钱吗?”对所有的东南亚人来说,他们过去曾拥有一大笔财富瞬间化为乌有,萨马特电讯公司总裁查奴瓦斯特说:曼谷人甚至还没来得及享受荣华,汽车刚下生产线,房子新刷的油漆还没有干。但他们已经失去了一切。印尼音乐家邦尼勒古马赫为买一幢梦中花园而奋斗了30年,正准备迁入时,风暴来了,“我不得不退掉它。”他说。一个为吃饭而忧的时代,一个需要省吃俭用的时代已不可避免,但曾经沧海的感觉,让他们仍沉浸在富有的回味中。在曼谷市中心的广场里,有小贩在声嘶力竭地叫着出租衣服,“你可以租到任何东西,私立大学的学生们为了保持体面,几乎从头到脚都租。”小贩说他的生意还挺火的,礼拜天的商场里,依然人头攒动,唯一不同的是:囊中已羞涩,只能闲逛。就像许许多多的北京老人遛鸟一样。那些腰缠万贯的富豪,也只能傻看着自己50%甚至更多的财产无影无踪而去,据估计,从3月到9月,马来西亚排名前12位的富翁,仅在股票市场就损失了130亿美元,印尼总统苏哈托的子女们也被迫出售他们的公司,以免颗粒无收局面的出现。“过去的世界不复存在。”泰国第三大银行农业银行总裁拉姆萨姆如是说。曼谷奇异的风光依然那么美丽动人,吉隆坡的高楼大厦依然那么鳞次栉比;可是,曾经的富有与现在的贫穷的鸿沟却是那么遥不可及。“这不仅仅是一种失落感”,泰一大学教授无奈地叹气。直面现实,也许这是东邻人最痛苦又最无奈的选择!三个月之后,席卷东南亚地区的金融风暴登滩港岛———狼终于来了。黑色星期一也许,在许许多多的香港人的记忆当中,1987年10月的香港“股灾”就像一场噩梦,至今仍心有余悸。1997年的金秋10月,又一轮“大熊市”席卷整个香港股市。10月20日是美国华尔街股市惨剧“黑色星期一”的10周年纪念日,正因为此,它成了投资分析家们最为焦灼不安的一天,然而,恐怖气氛却并未在华尔街股市出现,恰恰相反,道·琼斯指数一周之间跌落210点之后,当天却反弹了74点。正当投资分析家们额手相庆之际,在地球的另一端却早已危机四伏、暗潮汹涌。事隔10年之后又一个“黑色星期一”开始降临,只不过,这次笼罩的是有购物天堂之称的香港。10月20日,香港股市开始下跌。10月21日,香港恒生指数下跌765.33点,22日则继续了这一势头,下跌了1200点。23日,对于港元前景的担忧使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节节上扬,21日仅为7%左右的隔夜拆息一度暴涨300倍。在这种市场气氛下,港股更连续第四次受挫,下跌达10.41%。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当天表示,香港基本经济因素良好,股市下跌主要是受到外围因素暂时投机影响,投资者不必恐慌。他说:“我不认为这是股灾。”他认为,无论如何,特区政府首先是要捍卫港元汇率。虽然此前一天晚间有炒卖港元的投机活动,但此时炒卖活动已被平息。与此同时,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总裁任志刚也发表讲话,声称金管局已于前一天晚上击退炒家。也许是因为特区政府强有力的干预措施,也许是因为特区政府和金融管理人士的信心感染了投资者,24日,在连续4个交易日大幅下跌后,香港股市在这天强力反弹,恒生指数上升718点,升幅达6.89%,27日,曾荫权再次重申,香港现行的联系汇率制度不会改变,在这次活动中受损失的只会是投机者。此时,全球各地股市形成恶性循环式的普遍狂跌,27日,纽约道·琼斯指数狂跌近554.26点,是有史以来跌幅最惨的一天,因而导致中途自动停盘一个小时。东京股市开盘后即狂跌800多点。28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400多点,跌幅达13.7%,全日最低达8775.88点,以9059.89点收市,下跌点数创历史之最,在这种状况之下,香港股市的震荡已并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因素了。对此,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强调,香港股市的震荡只是暂时性的调整。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表示,香港股市以往也出现过这种波动,不足为怪,港股波动是特区政府要自行处理的事物,中央政府将依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不会直接干预香港的股市和港元汇价。北京方面对香港整体经济仍充满信心。特区临时立法会财政事务局局长在回答议员的提问时说,社会对于稳定联合汇率制度十分关心,关于市场的运作,特区政府的一贯政策是“自由”,行政干预应减到最少。特区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则劝市民保持冷静,反应不要过敏,入市时要审慎并要量力而为。香港舆论则表示了强烈的信心,《星岛日报》发表评论指出:“过去,在经历了经济危机后,本港会很快复苏,而且更加蓬勃,这次亦应不例外。美国财政指出,自1987年全球股灾后,香港股市过去10年的回报率居全球股市之首。经过九七股灾后,本港只要大力发展经济,十年后的回报率又可能是全球之最。”港币保卫战由索罗斯所引起的这场“看不见的战争”,如火山喷发般地震惊了全球,身处震源中心的泰国、马来西亚自是苦不堪言。另一面,隔海相望的香港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绷紧了自己的神经。人们都意识到:这股“黑色金融暗潮”登滩港岛只是时间问题而已。面对国际金融炒家们咄咄逼人的气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谨慎地表示,香港特区的外汇储备丰富,经济正稳步增长,更重要的是,香港特区背后有强大祖国的支持。所以这一风暴对香港不会形成特别严重的影响。事实上,早在1997年8月份,投机商就几次试探性地对港币进行了冲击,8月14日和15日,一些实力雄厚的投资基金进入香港汇市,他们利用金融期货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和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元对美元汇率一度下降到7.75/1。7.75被称为港元汇率的重要心理关键点。香港金融管理当局迅速反击。通过抽紧银根、扯高同业拆息去迎击投机者。金管局提高对银行的贷款利息,迫使银行把多余的头寸交还回来,让那些借钱沽港元买美元的投机者面对坚壁清野之局,在极高的投机成本下望而却步。故在很短的时间内,即8月20日使港市恢复平静,投机商无功而返。然而,人们心里非常明白,这批炒家并不会就此罢休,双方的血腥搏斗终不可避免。香港当局更是未雨绸缪,政策、舆论攻势双管齐下,提醒这批“金钱游鳄”不要轻举妄动。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态度极其明确:坚决维护联系汇率制的稳定。正在英国访问的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离开伦敦前强调,特区政府有极大的决心维护联系汇率;财政司长曾荫权、财政事务局局长许仕仁一起会见传媒,重申维持联系汇率是港府首选目标,为了这一目标而导致利息飙升,属无可避免,希望香港民众稍安勿躁,政务司长陈方安生则呼吁所有人保持冷静,香港总商会发表文告声明支持联系汇率制度,并呼吁金融市场中人冷静思考,重新检视香港经济根基,从而稳定市场。曾荫权在一次投资会议上说:“我要重申,我们不会改变我们的货币制度或我们同美元的关系,拿港元投机而丧命的只有投机商。”国际投机者三番五次狙击港元的行动不仅志在港元汇价上获利,而且采用全面战略,要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上获益,他们的做法是,先在期指市场上积累大量淡仓,然后买上远期美元,沽远期港元,大造声势。待港府为对付港元受到狙击而采取措施大幅提高息口时,股票气氛转淡,人们忧虑利率大升推低股市与楼市,这时投机者便趁势大沽期指,令期指大跳水。于是,股票市场上人心惶惶,恐慌性地沽出股票,炒家就可平掉淡仓而获取丰厚的利润。换言之,投机者虽然在港元汇价上无功而返,甚至小损,但在期指市场上却狠捞一笔。对此,香港金融管理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的措施,一是动用庞大的外汇储备吸纳港元,二是调高利息并抽紧银根。一番对攻之后,港股在连续下跌中止住脚步并开始强劲飙升,主要是有中资及外地资金入市,24家蓝筹、红筹上市公司从市场回购股份,推动大市上扬。中国电讯重上招股价以上水平,也产生一定刺激作用,令红筹、国企喘定并作反弹。加上祖国内地减息亦成大市上扬的题材,这些因素令恒指急速反弹。在股市强劲反弹之下,港元汇价恢复稳定。至此,这场惊心动魄的港币保卫战告一段落。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大加赞扬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及其同僚把这次危机处理得“实在值得赞赏”。这场较量虽说以香港金管局的艰难取胜而告终,但它所带给人们的震撼却并不仅仅局限于这场危机本身,它迫使更多的人去思考。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终于公开表示,港府将尽快进行内部检讨,并约晤学者和商界人士,总结这次金融风潮,寻找更好反击之法,以防范港币再受到外汇投机的狙击。像一场瘟疫,东南亚的这股“金融飓风”已不仅仅满足于在东南亚横行一时,1997年10月28日,东京股市继27日大幅下挫后继续暴跌。10月27日,美国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指数狂泻554.26点,成为历史最大的日跌点。当天上午,在道·琼斯指数下跌550点之后,有“电流中断器”之称的股市运行安全机制立即停止了股票交易。与此同时,伦敦、巴黎、法兰克福、莫斯科、圣保罗、布宜诺斯艾利斯、墨西哥城的股市都经历了一次历史上罕见的大震动,跌幅之大,令人目瞪口呆。韩国,好景不再刚刚过去的1997年,对韩国来说,整个一个“病猫”模样。事实上,一度被誉为“汉江奇迹”的韩国经济曾因其高速增长而跻身于经济合作发展组织,成为先进国家俱乐部之一员,并且以亚洲的经济典范的形象出没于国际舞台,可是今天,“雨横风狂三月暮,无计留春住”,昔日的繁荣已被“雨打风吹去”。韩国人纷纷表示:“我觉得如此丢人现眼。”韩国企业界公开宣称:“我们已完全失去经济自主权。”《韩国日报》甚至将去年12月3日与国际货币基金签署的协议,与1910年8月29日的“国耻日”相比,那一天,正是韩国被迫割让给日本的日子。韩国的经济何以脆弱到如此不堪一击的地步呢?刚迈进1997年的门槛,接二连三的打击就源源不断地向韩国经济涌来。首先是年初爆发了大罢工。到了1月底,又揭发出韩宝集团巨额票据拒付丑闻。正当以上两个问题闹得不可开交之际,年初以来的日元贬值又开始给出口以沉重打击。1月23日,韩宝钢铁工业公司无力偿还借款,拉开了1997年一系列大公司破产序幕。韩宝破产的消息使汉城股市指数下跌2.8%;3月22日,三美综合特殊钢公司的破产导致韩国证券交易所连续四天行情下跌;4月21日,韩国最大酿酒集团商真露公司因债台高筑而倒闭,其债权银行将它列入援助计划;7月15日,韩国第八大集团企业起亚集团无力偿还其10万亿韩元的债务,成为最新一个银行援助对象。韩兴、代龙等集团或宣布破产或因为政府的干预而成为待援的“病人”……随着大企业集团的相继破产或濒临破产,韩国金融危机爆发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源于东南亚的这股金融祸水则不失时机地将韩国这只“病太极虎”推向深渊。从去年11份开始,韩元兑换美元的汇率屡破历史最低纪录,11月6日更是惨跌至975韩元兑1美元的新低。12月12日最终跌至1891.40韩元兑换1美元。短短的两个月之内,即从9月份的890韩元兑换1美元疯狂贬值50%以上。同时,外汇市场的衰退也波及到国内股市,股票价格指数跌破350点,创10年零8个月中的最低水平。韩元贬值,促使韩国10月份出口值创125.8亿美元的新高,但是这同时又意味着外债扩增和进口成本升高,抵消了出口竞争力改善的好处。面对这种千疮百孔的局面,韩国政府奋起还击,竭尽浑身解数以拯救崩溃中的韩元。11月19日下午,韩国政府宣布了一系列稳定金融形势的措施,如放宽韩元汇率的浮动限度,提前开放中长期债券市场,对经营不好的金融机构实行限令改革和兼并。临危受命的副总理兼财政经济院长官林昌烈宣布,为了改善金融业的结构,提高韩国经济的对外信誉、稳定金融市场,政府将把目前2.25%的韩元汇率日浮动限幅,扩大到10%;把原计划在1999年以后开放的中长期公司债券市场提前到1997年12月份开放;为了在金融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保护储蓄者的利益,韩国政府将保证支付在各种金融机构中储蓄的本金和利息,直到2000年年底。他说,在开放债券市场时,为了防止外国投资者的投机行为所造成的副作用,韩国政府将把外国人对每个项目的投资额限制在30%。同时,政府将把外国银行驻韩机构兑换韩元的金额从10亿美元增加到20亿美元。政府还将着手向国际主要金融机构大量筹措外汇。林昌烈说,对于经营状况良好的企业为偿还债务进行的现金借款,政府将在1997年年底之前加以限制,在1998年1月份以前,政府将完成对各种金融机构经营状况的调查,把信贷社之类的综合性融资机构分为ABC三个等级,限令B级融资机构改善经营,要求C级融资机构接受兼并,如果拒不执行,政府将采取强迫措施。他说,政府对银行也将实行类似的措施。韩国中央银行也拼尽全力进行市场干预,以试图止住韩元的疯狂下跌,但无奈外汇储备只有300亿美元,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需要,韩央行的干预就显得有点苍白无力。而且,中央银行在市场干预失败后,外汇储备仅剩可怜的70亿美元,远远不够1997年年底和1998年到期的1100亿外债。在这种状况下,韩元兑美元汇率继续下跌,其国内股市也一再疲软,国家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至此,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以及美国、日本等寻求紧急贷款援助。1997年12月3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韩国签署援助协议,该组织向韩国提供210亿美元备用信贷。另外,世界银行将提供100亿美元。亚洲开发银行提供40亿美元,其它国家提供200亿美元。援助总额为550亿美元。但这种援助的条件却极其苛刻,此时的韩国,有奶便是娘,已顾不得那么多了。迫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压力,韩国政府被迫答应落实严厉的稳定经济计划以及废除当初使韩国发展成为“经济之虎”的重要经济体制和做法,包括整顿金融、紧缩对大财团贷款、降低经济成长率等多项配合措施。这项金援计划不但打破金援纪录,受援国所须进行的调整幅度之大亦属少见。事实上,这一计划的签订几乎等于向国际上承认韩国整个经济体系的崩溃和自主权的丧失,也标志着显赫一时的韩国经济发展奇迹已成为过去。由于550亿美元的介入,再加上韩国政府表示将放宽外资持有股份的限制由23%提高到50%。在随后的一周,汉城股市终于开始持续上扬。韩元汇价也有回稳上扬迹象。可好景不长,12月7日,韩国第12大工业集团汉拿集团宣布破产。这一消息使刚喘了口气的韩国金融又跌入深渊。从8日到11日,汉城股市持续低迷,韩元兑美元汇价连续下跌。1997年12月11日,韩国一家电视台报道说,韩国中央银行行长李经植已表达辞职之意,以示对韩国目前的经济危机负责。自韩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里,已有两名高级政要下台(11月19日,韩国财政院院长姜庆植辞职)。12月13日,韩国总统金泳三紧急会见金大中、李会昌、李仁济三位总统候选人,就克服国家的经济困难问题进行协商。希望他们配合政府克服当前的困难,在选举结束后举行的临时国会上,顺利通过与克服金融危机有关的金融改革法案,紧缩1998年预算的修正案和发行国债的提案。四人一致表示,将遵守政府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签署的协议,为早日恢复国家的金融稳定而努力。在金融风暴的猛烈打击之下,韩国经济与市场几乎陷入了瘫痪。韩国人的坚韧、团结的民族精神此时表现得淋漓尽致。众人相助、同心救国。民间发起了一人一元救国的运动,百姓主动把手中的美元存入银行,帮助韩国经济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旅行社鼓励人们尽可能在国内游玩,市政机关敦促人们为韩国本国的利益牺牲自己个人的利益,如减少驾车出游的机会,节省10%的工资,调降室内温度以及减少逛街购物和外出用餐等;那些旅居国外的其他韩国人,也纷纷把钱存进韩国银行海外分行,以期增加韩国的外币持有额,同时,他们还积极筹款汇回汉城,帮助国家走出困境。韩国最大的报纸《东亚日报》和《朝鲜日报》决定从1998年1月8日起减少版面,与国民共同克服经济困难和外汇危机。韩国政府向所有政府部门的公务员发布了一项“勒紧裤腰带”方针,要求公务员至少将薪水的10%存入银行。这项方针还包括“公务员每10天有一天不开车”的节约措施。韩国内阁部长们在一次内阁特别会议上决定把各自薪金的20%上交国库,同时各级副部长们也决定交出20%的薪金。随着IMF援助贷款的及时甚至提前到位,韩国金融市场激烈动荡的局面正在逐步得到控制。但截止目前,韩国经济仍在低谷中徘徊。飘荡于汉城上空的那股黑色旋风随时会带来新一轮腥风血雨。韩国金融危机所造成的损失之惨重、影响之巨大、教训之2023-07-25 02:47:583
97年亚洲金融风暴详情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 211.47点;28日,下跌1 621.80点,跌破9 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 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 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 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 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券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 中国当然也受到了危机的影响,只不过影响面相对于亚洲其他国家来说,相对较小,因为中国当时实行的是比较严格的外汇管制制度,国际炒家对中国影响较小。目前亚洲经济已经基本趋于稳定,但是,由危机引发的全球范围的理论大讨论却方兴未艾。 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原因复杂,影响重大,所涉及的 问题很多,加上每个讨论者的积极参与,因此形成了“百 家争鸣”的热烈场面。为了使读者便于理解这场讨论的内 涵,我把各种观点归纳为三个主要流派,简要地介绍其理 论要点和政策建议,并在最后阐述这场讨论的意义。 1、结构主义或主流学派 这一派人多势众,不仅包括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专家 学者、政府官员和工商人士,还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等国际机构的大部分领导成员,甚至包括一些亚洲 国家的政府和民间人士。 这一流派主要从结构分析入手,认为亚洲金融危机爆 发的基本原因在于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金融、产业等 领域存在着严重的结构性问题。例如,政府与大企业的关 系过于密切,银行的管理和监督系统失灵,企业的借款和 投资战略失误,任人唯亲和贪污腐败盛行,等等。其中, 原先一直受到世人称赞的“东亚模式”也受到了严厉的批 判。他们认为,这种模式虽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具有 明显的优势,但是它所固有的特点,即“政府主导”,经 过一定时期以后变成为经济发展的障碍。因为正是政府的 干预,才造成了市场机制的扭曲,影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加剧了原有的各种内部结构的缺陷,并最终为金融危机的 爆发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根据上述分析,这一派给亚洲国家提出的政策建议是: 放弃亚洲模式,采纳美国模式;同时进行各种结构性的改 革,特别要对政府的行为和作用进行严格的限制,大力削 减政府预算,并对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具体 的结构改革方案是由IMF制订的,目前泰国、韩国、印度 尼西亚等国的政府正在遵照执行。 2、市场主义或自由主义 这一流派人数不多,主要包括发达国家中的部分专家 学者和政府官员。 此派的基本特点是崇尚市场机制和自由竞争。在他们 看来,亚洲经济的基础是良好的,虽然这些国家的内部也 存在某些缺陷和问题,但是与金融危机的爆发并没有直接 的关系。因此,他们进行分析和说明的重点是,金融危机 的爆发实际上是市场机制、特别是国际金融市场机制发挥 作用的结果。 例如,他们中间有的人把国际金融市场的力量比喻为 “原子弹”,认为它威力无比,但又喜怒无常:如果市场 以赞许的目光看待一个国家的金融表现,那么这个国家的 经济就会稳定繁荣;如果市场下了相反的定论,那么这个 国家就会陷入灾难。例如,80年代的拉美各国、1994年的 墨西哥和去年的亚洲。 根据这一观点,他们提出了与结构主义完全相反的政 策建议:不论是危机的爆发还是经济的恢复,都应当顺其 自然,不必加以人为的干涉。因此,他们严厉地批评了IM F的结构改革计划,认为它实际上等于代替亚洲政府对经 济实行了新的干预,其结果不仅对亚洲经济的恢复毫无帮 助,而且必然会影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同时,他们还指 出,IMF虽然给遭受危机最重的泰国、韩国和印度尼西亚 提供了数百亿美元的紧急援助,但是它与每天在国际金融 市场上流动的2万多亿美元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根本 于事无补。有些人甚至提议,应当解散IMF。 3、激进主义或新经济论 这一流派的人数也不多,但是成员比较复杂,既包括 亚洲国家中像马哈蒂尔那样的民族主义领袖,也包括发达 国家中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以及那些不同意结构主义 和市场主义的专家学者。 这一流派的特点是,强调指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 因在于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实力的差异,以 及现行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的内部缺陷。同时,他们论证 了弱小国家的政府对民族经济进行干预和保护的合理性与 必要性,并且试图提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例如,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认为,亚洲货币的暴跌是少数投机 家“人为操纵”的结果。他还指出,由于国际金融资本的 实力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因此后者甚至无力决定本国货 币的汇率水平。他原先的副手安瓦尔也指出,这些“邪恶 的”投机活动的成功证明了国际经济体系内部存在着严重 的缺陷。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亚洲国家领导人的观点,不仅得 到了发达国家中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们的支持,也得到了非 马克思主义学者和一些国际经济机构官员们的赞成。例如, 美国《波士顿环球报》的一篇文章指出,亚洲政府对经济 的管理虽然可能使某些私人企业的利益受到一定的限制, 但是它有利于保护社会和公众的利益。反之,不受管制的 贪婪必然导致不公正,而不公正又必然导致社会的不安和 动荡。世界银行副行长斯蒂格利茨也明确指出,亚洲金融 危机的原因不是由于政府的干涉过多,而是由于干涉过少, 比如在建立健全管理框架之前就取消了对外资的必要限制。 他进一步指出,许多人在批评亚洲各国政府的时候忘记了 一个基本事实,即每一笔贷款不仅要有借方,也要有贷方, 因此,对金融危机的发生,双方“共同负有责任”。 从上述观点出发,这一流派对结构主义和市场主义的 政策建议都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那两派的观点 和主张,实际上是有利于发达国家的贷款者,而不利于亚 洲国家。因此,他们提出的政策建议是建立新的国际经济 机构,或者强化现有国际机构的职能,以便对短期国际流 动资本实施严格的管理和监督,防止亚洲式金融危机的再 度爆发。而且,最近马来西亚政府已经对外国资本实施了 管制;香港特区政府也进入股市,与国际投机资本进行了 直接的较量。 综上所述,当我们分别考察这三个主要流派的时候, 可以发现它们各自都包含着合理因素,因为它们都在一定 程度上揭示了亚洲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并且提出了对策 建议。不过,当我们把它们综合起来的时候,也可以发现 各派之间存在着许多难以调和的分歧。 尽管如此,通过一年多来的激烈辩论,各派的观点得 到了比较充分的阐述,相互之间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理解 和接近。例如,不少发达国家的专家学者和国际机构也意 识到了短期国际资本自由流动带来的巨大的破坏性,因此 对原先一味责怪亚洲的做法进行了自我批评。同时, IMF 也逐渐发现当初制订的结构改革方案过于简单生硬,并没 有使亚洲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它已经 准备进行调整。同样,亚洲领导人在怒斥了西方“邪恶的” 投机家们之后,冷静下来也看到了自身的毛病,因此在韩 国和泰国等亚洲国家,新当选的领导人已经开始了反对贪 污腐败的运动。与此同时,著名的国际金融家绍罗什本人 也坦率地提出警告说,不要盲目相信市场机制,因为它不 会自动纠正其无节制的状况。 当然,由于各个流派的理论依据不同,政策主张各异, 因此目前还没有取得一致的见解;加上各国经济利益的矛 盾,因此许多合理建议也依然停留在讨论阶段。 最后,我想指出的是,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已经 先后波及到了日本、俄罗斯、南亚、南非和拉丁美洲,现 在又波及到了美国,因此,上述各个理论流派在争论的过 程中也在随时补充新的材料,并且对各自的观点和建议不 断地进行着修正。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去年爆发的亚洲 金融危机,不仅仅是“亚洲”的,也不仅仅是“金融”的, 在本质上,它是现行国际经济体制和现有经济理论的危机。 因此,这场深入和持久的理论大讨论不仅具有重大的现实 意义,而且,由此产生的思想解放和可能出现的理论突破, 也必将对亚洲和世界的前途产生深远的影响。2023-07-25 02:48:273
97的亚洲金融风暴最终结果是谁赢了?索罗斯都把钱赔在香港了吗?
说起来他的对冲赚到钱了,但是其实没有赚到多少,当时他一开始对准的是泰国,第一泰国发展太快,但泰铢跟美金是固定汇率,所以他就打泰铢的现货和期货,这样泰铢的贬值让泰铢不得不跟美金脱钩,开始自由落体,加上做空泰国的股票,索罗斯在泰国算是赚到钱了,然后赚的就是基本面比较弱的菲律宾,但是后来发现他太高估菲律宾了,根本轻而易举就打垮他们了.最后就到香港,主要是要做空香港股票,还有恒生指数,因为香港奉行的是自由市场,所以一开始并没有管的他很严,但是他们当时真的很过分,所以在月底香港恒生交割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政府跟索罗斯 在大盘股上开始对干了,因为只要指数收跌索罗斯就赢钱,为了教训索罗斯,当时所有的沽盘 香港政府都买,就买指数里头的大盘,所以最后那天尾盘的巨额成交让指数走高,港府击败索罗斯 当然你可以说在港股上他没有赚到什么钱,但是总的来说 当时的金融危机证明不是坏事,可能有些人当时亏钱了,但是其实那次的打击让大家发现其实实体经济没有问题,而且那次的打击让 很多金融产品的基本面重新洗牌,有了接下来的走好,当然那次的港府因为当时跟索罗斯对干买的那些港股后来也价值翻了好几十倍.不过这只是我的看法,还是见仁见智的^_^2023-07-25 02:48:365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资料
对于本次香港金融危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第一、在亚洲金融风暴中,香港是唯一保持汇率稳定、继续与美元挂钩的地区。这表明与区内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相比,香港具有更为稳定、健康的金融制度、监管体系和经济基础,抵抗外部冲击和国际金融动荡的能力更为强大。 与东南亚国家相比,香港能够成功地抵抗外部冲击和国际金融动荡、进而确保港元汇率稳定的原因在于:(1)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相比,香港经济基础稳健,经济实力雄厚,发展前景良好,尽管还存在一些内部隐患,但仍能从总体上为稳定汇率提供一个可靠的经济基础。(2)联系汇率制度是实现港元汇率稳定的内在机制,同时香港特区政府坚持联系汇率制度的一系列应对操作,客观上给投资者以极大的信心支持,使港元汇率稳定成为可能。(3)香港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总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三(888亿美元),人均则为全球第二(13660美元),同时财政盈余和储备十分可观,此外还得到外汇率储备量达1340亿美元的中国政府大力支持。这与金融风暴中大多数国家财政赤字和外汇储备有限的现状相比,香港自然具有稳定港元汇率的重要条件。(4)香港金融体系和金融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特别是近年来实行了诸如修改银行条例、实施“会计安排”、“流动资金调节”、“即时结算制”等系列改革,增加了香港银行体系的安全度以及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力度,从而避免了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在金融制度和监管体系方面的缺陷,为稳定港元汇率提供了金融制度上的保障。 第二,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十分必要,但仅靠提高利率来稳定港元汇率代价沉重。大量事实表明,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市场、经济发展秩序、政治制度的“稳定器”,在本次金融风暴中香港特区政府成功地捍卫联系汇率制度,确保香港金融制度和整体经济基础的稳定与健全,从而为香港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从1983年港府推出联系汇率制度以来,先后成功地渡过了多次政经事件冲击和港元风潮。实施十多年来,港元兑美元汇价最为低时为7.95:1,最高为7.714:1,港元汇率波幅从未超过2%,充分显示了该制度在金融危机时期稳定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以及维护金融秩序和市场信心的有效性。因此,从香港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十分必要。当然也应看到,在现行操作条件下,香港为保持港元汇率稳定也付出了以股市和楼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大幅下跌的沉重代价。 第三,香港为稳定港元汇率而付出的重大代价,客观上有利于香港未来长期发展。本次金融风暴表明,以金融和地产为核心内容的服务型经济容易形成泡沫经济。对香港而言,伴随经济转型而在香港实行多年的高地价高房价政策,以及近期证券市场上的过度投机性炒作,从长期来看不但增加了香港总体运行成本,而且更使香港经济的泡沫成分不断加大,对香港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客观上要求对此进行调整。我们认为,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以证券和地产为代表的资产紧缩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损失,实际上就是对香港前期发展模式的被动式过度调整。而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客观上表明进行这种调整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香港如果能够利用金融危机付出的重大代价,来换取对服务型经济主导条件下的发展路向进行必要的调整,那么对香港未来长期发展来说,这种代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就近期而言,以证券和地产为代表的资产紧缩,至少可以使香港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香港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港股近期走势不会大幅回升,同时港元可能再度被狙击。港股经历了10月下旬的股灾后,其泡沫成分被挤了出来,但目前至少有以下几个因素使得港股近期难以大幅走好:(1)东南亚股市尤其是香港的股灾引起了纽约、伦敦、东京股市的震荡,并反过来影响东南亚及香港股市持续波动。这种相互联动局面一但形成,由于受惯性影响,一般不会马上停止。(2)目前亚洲金融风暴仍未有停息的迹象,特别是韩国与日本受冲击后,有可能进一步向世界更大范围蔓延。在此背景下,香港股市仍有可能动荡。(3)在东南亚国家纷纷放弃原来的固定汇率制度,并导致本国货币主动或被动贬值后,香港作为区内唯一保持汇率稳定且仍然实行原来联系汇率制度不变的地区,相对升值的港元受到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强,进而引发香港股市震荡。2023-07-25 02:48:521
零八年香港金融危机
金融危机是指金融资产、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的危机,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的现象,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应答时间:2021-10-2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2023-07-25 02:49:002
金融风暴是怎么一回事??
金融风暴,又称金融危机,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金融风暴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而且会逐渐波及到周围的城市及国家.扩展资料:2007年金融风暴爆发迄今届满五周年,这段期间表现最佳的资产为贵金属、石油、高可信度国家的债券及玉米。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2007年8月冻结三档货币市场基金,暂停投资人赎回,触发信用危机,之后五年投资人把资金抽离风险资产,投入「实体」资产和较安全的债券。根据德意志银行,黄金过去五年的投资报酬率高达143%, 白银为121%,成为主要受惠资产,而英、德、美国公债报酬率也分别达54%、40%和38%。伦敦布仑特原油同期大涨58%,纽约西德州原油也涨29%。但投资玉米的回报则高达144%,超过黄金。最近,投资人提高了玉米期货的投资部位,使玉米过去五年来大涨144%,部分原因是美国近来陷入干旱。 美国农业部10日预估,今年美国玉米产量将比去年锐减13%至107亿7900万英斗(2亿7380万公吨),为六年来最少,刺激玉米12月期货10日盘中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涨3.1%至每英斗8.49美元,再创历史新高。投资级和投机级公司债也是赢家。2008年到2009年间企业违约事件虽暴增,但遭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重创的非金融企业却出乎意料的少,使投资人投入公司债市场。德意志银行指出,美国投资级非金融公司债过去五年的报酬率近55%,欧、美投机级公司债同期报酬率约40%。相较下,股市过去五年表现较差。英国富时100指数的报酬率逾15%;美国标普500指数报酬率约8%,道琼欧盟600 指数的投资人更损失近13%。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金融风暴2023-07-25 02:49:153
98金融风暴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场金融风暴起源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不久,这场风暴波及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泰国、印尼、韩国等国的货币大幅贬值,同时造成亚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冲击亚洲各国外贸企业,造成亚洲许多大型企业的倒闭,工人失业,社会经济萧条。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泰国,印尼和韩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则几乎不受影响。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制定的对策未能取得预期效果。1998年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1998年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扩展资料:相关影响这次金融危机影响极其深远,它暴露了一些亚洲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坏事,也是好事,这为推动亚洲发展中国家深化改革,调整产业结构,健全宏观管理提供了一个契机。由于改革与调整的任务十分艰巨,这些国家的经济全面复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成长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经过克服内外困难,亚洲经济形势的好转和进一步发展是大有希望的。1997年夏,亚洲爆发了罕见的金融危机。在素有“金融强盗”之称的美国金融投机商索罗斯等一帮国际炒家的持续猛攻之下,自泰国始,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汇市和股市一路狂泻,一蹶不振。在东南亚得手后,索罗斯决定移师香港。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亚洲金融风暴便已黑云压城。在请示中央政府后,特区政府果断决策,入市干预。经过几轮“肉搏战”,国际炒家弹尽粮绝,落荒而逃。香港取得最终胜利,保住了几十年的发展成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23-07-25 02:49:334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
1997年10月,香港庆祝回归的喜庆气氛尚未消散,亚洲金融风暴便黑云压城。以美国对冲基金为首的国际金融“大鳄”袭击香港,恒生指数4天之间就从16000多点狂泻至6000点,股市濒临“崩盘”!金融、地产、贸易、旅游四大支柱产业悉数“挂彩”!整体经济甚至出现了多年未有的负增长!1997年1月,索罗斯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泰国首当其冲。同年5月,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7月初泰铢沦陷,金融风暴开始席卷亚洲。对此,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强调,香港股市的震荡只是暂时性的调整。国家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表示,香港股市以往也出现过这种波动,不足为怪,港股波动是特区政府要自行处理的事物,中央政府将依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不会直接干预香港的股市和港元汇价。在这关键时刻,特区政府力挽狂澜,在中央政府的坚定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果敢措施,牢牢地遏制住了经济下滑: 一、特区政府打破自由市场经济政府不干预的所谓“常规”,动用1100多亿港元的外汇基金,入市收购部分本地股票,捍卫香港股市,捍卫联系汇率制度。此举让屡屡得手的索罗斯第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到2000年4月,仅32个月,特区政府就回笼了这笔入市资金,而且还持有等值的股票。 二、加大公共工程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特区政府与迪斯尼公司达成协议,斥巨资224亿港元合作兴建香港迪斯尼乐园,第一期工程将在2005年启用。预计未来40年内,将为香港带来1480亿港元的经济效益和数以万计的就业机会。此外港府还积极修建、扩建地铁、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 三、退还税收,冻结收费,纾解民困。 特区政府退还了1997至1999年度应缴纳的利得税、薪俸税及物业税的10%,总额达85亿港元,惠及125万纳税人。同时还继续冻结了政府部门向市民提供的服务收费。 四、疏堵结合,推行金融改革。 疏,即提高效率,刺激投资,增强金融中心的魅力。堵,即堵塞漏洞,加强监管,防止过度投机炒作。疏和堵的对立统一,实质上就是开放与管理的对立统一,贯穿于香港金融改革的全过程。 五、积极提升创新科技和高增值产业在经济体系中的比重。 启动总投资140亿港元的数码港计划。该计划将推动香港成为国际信息科技中心,并有助于香港向高附加值的产业升级。富有特色的创业板市场启动了,为成长性良好的新兴高科技企业新辟了融资渠道。守得云开见月明。到1999年第二季度,香港经济终于结束了连续5个季度的负增长,取得1.1%的增长。拐点出现了,香港走上了复苏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在香港最困难的日子里,中央政府的援助之手一直没有放开过。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成为香港战胜金融风暴的有力后盾。旅游业是香港最早从金融风暴中“醒来”的支柱产业,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内地放宽访港游客限制,增加了访港游客名额。2023-07-25 02:50:061
1997亚洲金融风暴对香港房地产的影响?
香港(实际上是亚洲)1997年金融风暴对当地的房地产影响极为严重,(实际上)最终致使SAR政府出面干预货币和资本市场。因为国际投机者首先借入大量港币打算集中抛售,打算迫使跟美圆汇率挂钩的港币贬值。香港SAR政府为了打击短期投机港币,将短期港币借贷利率调高到30%以上,这招的确增加了国际投机商的资金成本,但是同时也大大伤害了香港当地借钱买房的业主。而且,之前的香港因为经济和政治体系稳定,市场经济高度发达,所以无论是股票市场还是房地产市场的资产抵押率非常高,蓝筹股股票(比如汇丰银行的股票可以抵押80%,即100元港币的股票,买家可以只支付20元就可以,其余由银行或者证券公司提供贷款),房地产也一样,抵押比率高达80%以上(100万港币的房子只需要交首期20万甚至更低就行,其余款项由银行贷款支付)。所以当股票价格大幅下跌时,银行向借款买家催款(比如汇丰银行已经跌到50元,借款买家必须向银行补足60元,因为按照80%的贷款限制,50元的股票银行只能提供80%或者40元的贷款,其余60元必须由买家补足)。所以大家只好出售房产,迫使房地产短时间内卖盘蜂拥而至,打压房地产价格,使得香港重要的房地产标志性物业价格连创交易价格新低(香港中环地产由1997年初的3-5万港币/平方英尺,跌到1997年底左右的1-2万港币/平方英尺以下)。可见,香港的金融性资产(股票、外汇和货币)跟房地产的关系异常密切,所以前者城门之火,往往殃及后者池鱼。2023-07-25 02:50:132
中国当年之所以要扛住97金融危机,其实是为了香港
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亚洲金融危机,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经济大萧条之后对于世界经济格局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又一事件。 在这场几乎席卷整个亚洲金融市场的经济危机中,中国作为一个经济还尚未发展成熟的金融国家,成功抵御住了这次金融危机。 但实际上,当时的中国因为改革开放才刚刚进入市场经济,对于金融整个国家不仅还尚未形成成熟的市场体系,甚至对于金融相关的知识都不是很了解。 那为何几乎没有受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波动的中国,反而积极地参与到稳定经济,应对金融危机的行动中来呢? 相关专家分析表示,此次金融危机大爆发发生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在许多资料中香港特区政府是拯救香港战场的主力军, 而中国当年之所以要扛住97金融危机,其实是为了香港。 1997年6月,香港正式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由于双方经济体制存在较大的差异,采取的是两种经济并行的制度。 在发展市场经济的程度上来说,香港由于长期在应该的殖民统治之下,其经济发展程度远远超过中国大陆,已经是发达国家的水平。 当时在国际舆论中也出现了许多唱衰香港经济发展的声音,尤其是对于中国现在经济发展水平能否保障香港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的质疑。 在20世纪末,东南亚地区的四个国家,即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和菲律宾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被称为仅次于“亚洲四小龙”的“亚洲四小虎”,但是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背后,蕴藏着危机。 同年,在亚洲地区爆发了一场起源于泰国的金融危机,同年,在亚洲地区爆发了一场首次爆发于泰国的金融危机。 这次危机随机交叉影响到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蔓延到整个东南亚,甚至波及到了周边的俄罗斯和巴西,香港也正在这些受到冲击的国家之列。 实际上,对于当时在国际 社会 中发展的中国,尤其是在全球经济尚未发展到“全球化”程度的时候,1997年的金融危机无疑应当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 金融危机的根源大都是外资在作祟,简单来说就是欧美资本做空各国货币,各国则通过汇率下降,货币接连贬值以此应对金融危机。 当时的中国由于自身落后的金融资本和手段暂时无法应对欧美资本的全面攻击,中国根本不敢开放金融市场,因此一个封闭的金融市场,根本没有外资融入,国外资本无法做空中国市场。 然而当时的香港以93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位列全球第五,发达的经济和开放的金融市场,政府只负责对利率负责。 金融体量不是十分强大的香港符合欧美资本抄家狙击的目标,因此当此次金融危机的波动涉及到香港的时候,中国就无法被排除在外了。 在金融危机风暴的冲击之下,首先是泰铢在遭受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投机攻击之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贬值压力。 泰铢大幅度贬值之后,货币贬值风暴迅速蔓延至亚洲许多国家,引发了一连串连带效应,各国货币接连贬值。 当时随着新台币的币值浮动,对港元的狙击加剧,从1997年10月23日开始,银行拆息利率暴涨,股票市场的恒生指数也在4天内暴跌了将近23%。 对于国外资本炒家对香港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香港特区政府背水一战, 从第一天起就宣告香港绝不屈服,不惜倾尽全力稳住香港的汇率和股票市场。 先是香港金融管理局进入市场进行了有利干预,守住了索罗斯的第一次抛售港币的进攻。 到1998年,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资本炒家们卷土重来,大规模向中国香港进攻,香港股市十分低迷,排在门外兑换美元的人越来越多。 香港政府为了维护港元价格,联合三家券商,不问价格疯狂吸收大蓝筹和期货,恒生指数接连上升,稳住了港币价格。 香港政府虽然成功抵抗住了索罗斯的第二次疯狂侵袭,但损失巨大。 第三次攻击也是欧美资本抄家和香港的最后博弈阶段,其中中央政府的支持对于香港能够抵抗住最后阶段的冲击起到了关键的支持和帮助作用。 早在香港回归祖国的那一年,中央政府将当时净值为1971亿港元的土地基金交给香港特区政府经营。 因此比起其他国家,香港特区的外汇储备除了本国或地区面上可查的数额之外,还有尚未公开的部分。 根据当时的数据资料显示, 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的外汇储备加起来高达2000多亿美元 ,这也是为何索罗斯会在香港战场上吃了暗亏的部分原因所在。 此外,香港拥有成熟的金融市场和灵活多变的政策,市场对于汇率等因素的变化反应十分迅速和灵敏。 加上作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香港,香港政府为了稳定港币没有丝毫犹豫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这些也是其他国家无法在短时间内做到的。 而对于中国大陆在此次危机中所承担的角色,有资料显示,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在某一场会议中曾发表一些言论: “在我们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一项最重要的基本优势,就是香港和中国内地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助推了中国内地和香港经济的迅速发展”。 在金融风暴发生之前,有一些悲观主义者认为香港和大陆之间的“一国两制”政策弊端多于利处,甚至预计中央政府会进行多方干预,香港会因此丧失主动权和发展的动力。 然而事实表明,香港经济运作十分理想,尤其是在金融风暴的冲击之下,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之间存在的这种特殊的关系显得更加可贵。 在香港主权移交给中国大陆之后,香港享有的自主权不仅没有减少反倒增加了,并且中央政府明确表示, “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所做的事情,并且对于香港有能力管理好自己的事务充满信心,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中央政府更愿意施予援手”。 在索罗斯对香港金融市场进行攻击的过程中,中央政府表明了自己“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放手去搏”的态度。 中央政府永远会站在香港特区政府身后,坚持人民币不贬值,避免货币危机进一步扩大,以此来支持和保障香港的汇率制度。 到最后博弈的关键阶段,中央政府派出了当时的央行副行长到香港特区政府,商议中国人民银行向香港进行注资,全力支持香港特区政府的护盘行动,成为香港特区政府干预金融市场的强有力的后盾。 至此,此次金融危机中香港宣告成功,索罗斯在香港战场上亏损了大量资本。 其中,“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并不是轻易作出的,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政府向受到冲击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提供了及时的外汇援助。 当时对于仅存的中国,国际舆论并不看好,认为人民币也应当贬值,否则中国经济无法存续。 1997年,中国经济原本就处于“试探性”的开放发展阶段,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中国经济出口增长下降、国内需求不振、失业率增多。 尤其是国内出现了重大灾难,实际上经济发展并不向好,因此做出人民币不贬值的决定,中央政府实际上是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并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的。 而人民币不贬值,不仅是为了避免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货币贬值危机进一步扩大化。 在香港特区政府奋力一搏的时候,中央政府坚守住人民币不贬值,也是为了保护香港的联系汇率制,这为香港特区政府抵抗索罗斯做空港元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 度过此次金融危机不仅对于香港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守住了香港在长达半个世纪内经济发展的有效成果,有力的保障了此后香港经济的发展,对于中国来说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香港回归祖国的关键节点上,波及到香港,甚至可以说以香港为做空目标的金融危机是中央政府面临的第一个艰难的挑战。 中央政府需要以实际努力证实“一国两制”制度发展的可行性和优势,以实际作为向香港特区政府证明,中央政府做出的承诺必然会得到实施,中国有能力带领和保护香港经济的发展。 综上所述,可以发现实际上在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中,香港战场从1997年一直持续到了1998年,其中不能忽略香港特区政府为了保护和守住香港金融市场做出的努力和背负的重担。 在许多国家无法抵抗金融危机的冲击、接连贬值的时候,香港特区政府决定背水一战,是需要很大的决心和勇气的。 有人认为中央政府在金融危机的香港战场中实际上是没有“出手”的,一方面考虑到当时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在金融市场发展上的成熟度远远不在一个层级,许多香港特区政府采取的策略,中国大陆是插不了手的。 另一方面香港在金融市场的制度层面都是远远由于其他受到金融风暴冲击的国家的。 也就是说, 香港金融市场本身就具有多于其他国家的一层保障 ,因此这也是香港特区政府在与国际资本炒家的对抗中,虽然付出了代价,但最终也成功了的原因。 但对于将中央政府在香港此次成功度过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全数抹杀的说法也绝不可取。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香港特区政府可以背水一战,放手一搏,是因为中央政府提供了兜盘的底气。 尤其是中央政府是在国际 社会 中表明必要时会向香港特区政府提供帮助,当时中国金融市场虽然发展还不够成熟。 但一方面中国大陆方面由于封闭金融市场,较少受到金融风暴的冲击,甚至于即便中国大陆加入战场,一些国际资本炒家也无法通过操控货币来将人民币做空,当时的中国大陆还尚未实行资本层面的人民币和美元的自由兑换。 因此“中国之所以要抗住1997年金融危机,其实是为了香港的发展”此类说法存在合理之处。 不管从哪个层面来说,金融危机对于香港带来的冲击远远大于中国大陆,在香港回归祖国大陆之际,稳住香港的经济发展,帮助香港特区政府度过此次金融危机,是中央政府的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香港虽然在1997年才回归祖国大陆,但双方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一直都存在,中国大陆在香港的中资机构、银行以及一些股票不仅是此次危机中中国大陆方面援助香港的重要渠道。如此大体量的筹码也是震慑国际资本炒家的重要资源。 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无论何时,中央政府都是香港特区政府的底气所在。 香港保卫战的获胜,是香港自身金融发展的积淀和支持以及中央政府“作为后盾”的信心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大陆在香港成功度过此次金融危机中作为坚实的后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但根本上还是受益于香港特区政府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的积淀以及强有力的应对政策。 中国之所以必须要顺利度过此次金融危机,不仅仅是为了香港,也是为了避免金融危机进一步扩大化。 这是中央政府对于人民的责任和担当,即便香港金融市场没有遭受巨大冲击,中国作为亚洲地区的大国,也会积极参与到帮助其他国家度过金融危机的行动中来,这是中国的担当和责任使然。2023-07-25 02:50:311
98年金融风暴原因?
(一)内因 1.经济发展过热,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益不佳。尽管危机前东亚各国宏观经济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例如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财政收支平衡、温和的通货膨胀、强劲的经济增长等,但实际上过分乐观的预期导致了资本积累过度,忽略了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电子、汽车制造、家用电器、房地产等部门存在大量的生产力过剩,盈利能力明显减弱 。同时由于缺乏新的主导产业群引导,大量资金转向投机性强的证券市场、房地产市场,形成金融、房地产泡沫。宏观经济抵御各种冲击的能力下降。 2.“地产泡沫”破灭,银行呆坏账严重。东南亚各国在过去十几年的高速增长期间房地产价格暴涨,吸引银行向房地产大量投资,一些银行甚至降低了向房地产业贷款的标准。据统计,泰国金融机构贷给房地产业的资金约占其贷款总额的50%,马来西亚占29%,印度尼西亚占20%,菲律宾占11%。而近年来,由于这些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放慢,商业建筑严重供过于求,造成大量住宅、商业建筑被闲置,银行的呆坏账因此增加。 3.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不仅降低了人们对潜在外汇风险的防范意识,也增加了货币当局宏观调控的难度。在固定汇率制下,货币政策失去独立性,央行不能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运用货币政策来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调节。特别是在东南亚长期的快速增长中,国内外投资者普遍看好经济前景,大量资金投向一些热点行业。在经济出现过热迹象时,由于采取钉住制,央行的手脚被束缚,既不能改变货币供应量(国内信贷的变化被外汇储备相反方向的同等幅度变化所完全抵消),也不能改变利率(因为提高利率会使更多的资金流入本国,使过热的迹象有增无减)。特别值得指出,香港的联系汇率制之所以能经受住这次金融风暴的冲击,更能抗御国际投机者的恶意炒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强大的大陆站在背后 。大陆明确表示要坚决支持香港政府保持港元稳定的努力,必要时甚至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合作,联手打击针对港元的投机活动。大陆14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及人民币不贬值的对外承诺都是港元稳定的坚强后盾。 4.外债期限结构不合理。随着资本账户开放,东亚各国都形成了对国外银行的巨额外币债务,且偿债期特别短 。而大规模期限短的银行外币借贷对应的是对国内企业按本币计价的中长期债权,国内银行没有对巨额外债进行期限转换和外汇风险的规避。这是造成各国在危机爆发时耗尽外汇储备的主要原因。其中韩国的金融危机就是由于外债偿付危机引起的 。 5.制度建设滞后。发生危机的亚洲国家都受到政府治理不力、投资保护不够、关联借贷盛行、破产法规不被严格执行以及会计准则不被严格遵守等问题的困扰或损害。“裙带资本主义”造成了市场的不透明。薄弱的制度建设与危机国家市场化进程不相协调。 (二)外因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内在不稳定是东南亚爆发金融危机的外因。在全球化趋势下,国际金融市场的内在不稳定主要表现在:资金流动容易受市场预期和信心的变化而发生逆转;信息技术的进步使巨额资金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迅捷地实现跨国界流动;国际投资基金和投资银行可动用的资金远大于中小金融市场可承受的规模,使得中小金融市场极易受到他们的狙击。2023-07-25 02:50:402
97年金融风暴时,中国有没有给香港钱?
第一个问题:97亚洲金融风暴是从泰国开始的,外资热钱(美元)大量涌入泰国,疯狂的兑换泰铢,抬高了泰铢,导致泰铢急剧升值,一旦泰铢升值到一定的高位之后,外资热钱就要开始下手赚取泰铢和美元之间兑换的差价了,同时泰国也是外资热钱选择的一个试验国,当看到在泰国的行动比较成功之后,就开始在亚洲其他国家开始使用同样的方法,包括中国在内,当时的亚洲各国在97年之前正进入疯狂的发展期,需要大量的资金,也就为外资热钱创造了土壤。当各个国家的货币兑换美元达到高位之后,就开始用最快的速度抽出资金,将各国的货币兑换成美元,外资大量抽出,直接导致各国的货币贬值,制止贬值的方法就是动用外汇储备,当外汇储备不够时,就只有直接将本国货币贬值来减少国家的损失,但已经为时已晚,直接导致国内物价飞涨,通货膨胀,政府破产,国家混乱,经济发展极度减缓,甚至停滞。中国之所以在亚洲金融风暴中没有出大问题,主要是中国有足够的外汇储备,这是最重要最重要的原因,因为当时的中国正处于高度发展时期,如果出现货币贬值,那物价飞涨,社会动乱的情况将比泰国严重几十倍,那时中国已经接手了香港的回归,也不允许出现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货币贬值,中国的经济将倒退二十年以上,回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水平。第二个问题:中国雄厚的外汇储备除了保证本国货币不贬值,最主要是用于帮助香港的港币稳定,中央政府在金融危机中至少动用了近300亿的美元帮助香港政府稳定恒生指数,主要作用是让香港政府有足够的资金能够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从而导致的恒生指数暴跌的情况能够避免,让香港政府将恒生指数托稳。在整个亚洲金融危机中,唯一顶住了外资热钱(索罗斯)的进攻而没有经济崩溃的就只有回归后的香港,保住了香港几十年的发展果实。当时索罗斯发动世界舆论(包括香港舆论),大肆攻击香港政府“行政干预市场”违反市场经济规则,要是当时香港特区政府及中央政府屈服于世界的舆论压力而不运用宏观调控进行入市干预,那将酿成大祸。(这一举措俗称港币保卫战)其实中国在亚洲金融风暴中能稳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的资本市场当时根本没向外资开放,直到今天,也有严格的外资准入制度,换句话说,你外资随便进来多来,我中央政府都照接不误,但是你外资想突然抽走,那是不行的,必须根据我的制度来,在一定的时间内一部分一部分的抽走,这样就不会对中国的资本市场产生巨大影响了,这个制度就是QFII(合格的境外投资机构)2023-07-25 02:50:504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有哪些重大事件?结果是怎么样的?
起因:东南亚经济以四小虎加四小龙而蓬勃发展,美国的对冲基金在索罗斯的带领下 ,对东南亚开始做空,首先从做空泰铢开始,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菲律宾,台湾,韩国,日本,还包括当时的香港 ,东亚跟东南亚经济好的国家无一幸免。结论:当时的索罗斯的对冲基金在围攻港币时,遭到了当时的中国政府的硬肛,最后索罗斯在香港损失惨重。其实这些都是看得见的,看不见的经济暗线更复杂,就不多说了。如果想要详细说清楚这些事,最少需要20万字吧。2023-07-25 02:51:122
历届亚洲金融风暴的时间?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印度尼西亚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000:1。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直到4月8日印尼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一份新的经济改革方案达成协议,东南亚汇市才暂告平静。1997年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与之关系密切的日本经济陷入困境。日元汇率从1997年6月底的115日元兑1美元跌至1998年4月初的133日元兑1美元;5、6月间,日元汇率一路下跌,一度接近150日元兑1美元的关口。随着日元的大幅贬值,国际金融形势更加不明朗,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乘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一直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经过近一个月的苦斗,使国际炒家损失惨重,无法再次实现把香港作为“超级提款机”的企图。国际炒家在香港失利的同时,在俄罗斯更遭惨败。俄罗斯中央银行8月17日宣布年内将卢布兑换美元汇率的浮动幅度扩大到6.0~9.5:1,并推迟偿还外债及暂停国债交易。9月2日,卢布贬值70%。这都使俄罗斯股市、汇市急剧下跌,引发金融危机乃至经济、政治危机。俄罗斯政策的突变,使得在俄罗斯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大伤元气,并带动了美欧国家股市的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如果说在此之前亚洲金融危机还是区域性的,那么,俄罗斯金融危机的爆发,则说明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超出了区域性范围,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1999年,金融危机结束。2023-07-25 02:51:212
香港有部电视剧以97金融风暴为背景
新加坡的<陌生人> 电视剧:陌生人 基本信息 集 数:30集 主要演员:万梓良、潘玲玲、李铭顺、曾江、周初明、郭淑娴、陈泰铭、陈莉萍 1987年,全球股市震荡,香港也经历了有史以来令人难忘的“黑色星期五”。在国际金融风云变幻中,号称亚洲股坛四大天王的新加坡金钟集团的钟庆生,香港富可集团的董广裕,泰国新生代贵族瓦纳汉,台湾霸主苏有吉,亦敌亦友,不时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命运亦大起大落。 钟庆生先是耍手腕整垮了堂叔的电子企业,引起了工人暴乱,并失手将已怀孕的堂婶推倒致死。钟庆生的堂弟目睹父母的遭遇,发誓要打倒钟庆生,为父母报仇。 90年代,钟庆生已身家过亿,更为野心勃勃,霸气十足。这时他所盖大楼因偷工减料倒塌,造成死伤事故钟庆生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与多人结下积怨。堂弟钟庆堂为报家仇利用金钟塌楼事件,揭露庆生不法交易,庆生旧情人韩雨霏亦趁机刁难,庆生被判入狱。 出狱后,钟庆生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到菜市场上卖起了猪肉。之后,他在一场凶猛的金融风暴中挺身而出,帮堂弟钟庆堂渡过了难关。最后,他和菜市场的卖菜女美南开始了平民的恋情。 庆堂取代庆生一跃成为金钟集团董事主席,并请回曾是金钟集团得力干将“股市小金童”贵南,却又因同时爱上富可集团董事长董广裕之孙女芊芊而反目成仇。 在全球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之际,出狱后痛悔前非的庆生与庆堂、贵南为共同对抗金融大鳄,尽弃前嫌,在经历大得大失、遍尝爱恨情仇之后,终于各自领悟人生真谛,找回了人间真情┅┅2023-07-25 02:51:293
亚洲金融风暴中国向香港资助了多少钱救市?
横扫东南亚后,索罗斯将目光投向了香港。“香港基本面当时没泰国那么糟,但房地产和股市泡沫也不少。”1994至1997年,香港的主要物价上涨12倍,由此造成的经济过热又导致工资水平和股市飙升。恒指在1997年上半年由12000点升至16800多点,而在7月,恒指更是在一个月内,11次创历史新高,香港出现“全民皆股”的狂热。 琼斯认为,“香港股市,房地产公司和银行的股票占到很重要地位,一旦这两方面泡沫破灭,股市随时会出现危险。”事实上,房地产泡沫还造成经济环境恶化,使生产和销售成本上升,通胀压力累积,“而且我们认为维持住联系汇率制度的成本高昂,我们认定香港特区政府挺不过去,” 随后,对冲基金开始了对港币长达十几个月的持续进攻,在汇市、股市、期市联动造市,发动了对港元的立体式袭击:首先大量沽空港元现汇换美元,同时卖空港元期货,然后在股市抛空港股现货,并于此前后在恒生指数期货市场大量沽售期指合约。1998年1月和6月,趁印尼盾和日元暴跌时,对冲基金又分别沽售港元,但在香港特区政府的抵抗下,三次进攻均未摧毁港元。 香港金融市场惊魂八月 不过,进入1998年8月,情势发生转变,外汇市场对港币的炒卖气氛积聚,各种谣言四起,市场信心岌岌可危。到了8月5日,在美国股市大跌、日元汇率重挫的配合下,对冲基金发起对港元的第四次冲击。 这一次,港府通过出手干预市场令对冲基金铩羽而归,不过也招致外界的批评,认为其破坏了“自由市场的原则”。时隔多年后,谈论其精心设计的作战计划因港府出手干预而泡汤的这段经历时,琼斯反为对手辩解,“对香港特区政府干预市场做法的指责是不恰当的,”他表示,“在市场信心面临全面崩溃的时候,政府的干预提振了市场信心,避免更大危机的发生,也使得市场免于最终的崩溃。” 那场几乎使香港金融市场陷于崩溃的战役在8月5日打响,对冲基金持续在汇市抛售港元,香港金管局奋起抗击,动用外汇储备接下240亿港元,其他银行接下46亿港元。与此同时,对冲基金在股市上也燃起战火,恒生指数8月6日开市一路走低。随后几日,对冲基金借机猛砸股市,至8月13日跌到6600点,对冲基金借市场恐慌之际从资本市场牟取暴利。但这一阶段,表面看起来疲于应付的香港政府却正在计划着一场大反击之战。 特区政府绝地反击 准备拿出来反击对冲基金的是960亿美元的外汇基金和土地基金,这是全体香港人多年辛勤劳作积攒的家产,被看作是保住香港经济的最后屏障,所以特区政府不得不反复衡量。股市开市前半小时,时任香港证监会主席梁定邦才接到时任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的郑重通知:为捍卫联系汇率,打击国际炒家,港府决定对股、期两市进行干预。 14日是周五,市场极度沉闷;但至午间,市场传出“政府外汇基金将入市”;下午,在恒指跌到6500点瞬间,特区政府巨资入市,通过中银等三家券商,不问价格地吸纳大蓝筹和期货,恒指全天上升564点。与此同时,金管局大幅提高银行间拆借利率,使对冲基金无法短期融资补充血液。港府14日出手的时机恰到好处,因为接下来3天是周末和抗战胜利纪念日的休市安排。再开市时,美国股市已大幅回升,日元汇率在日本政府干预下趋稳,亚洲股市开始反弹。在诸多外围利好因素刺激下,香港股市展开强劲反弹,港元汇率恢复稳定。 “香港特区政府的决定非常坚定,他们的时机选择得很好。”琼斯总结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攻防战时称,“我们当时犯了错误。2023-07-25 02:51:372
"亚洲金融风暴"与"97香港回归"有什么联系吗?
分类: 社会民生 >> 军事 解析: 有是有,但不是决定因素. 香港已经被”租借”了99年,再加上中国 *** 的反殖民立场,英国想要延长”租借”时间是不可能的. "亚洲金融风暴"只是在经济上对香港有打击,对于香港这个城市的居民,经济发展才是最重要的,"亚洲金融风暴"只是使香港居民有了在当时政治上影响极其微弱的反英思绪.2023-07-25 02:51:441
亚洲金融风暴 中国对香港有什么帮助?如果中国没有帮助香港会怎么样?
1997年1月份,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 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开始抛售泰铢,买进美元。泰铢直线下跌。其目的很明确: 搅乱东南亚金融市场,以图混水摸鱼,狠捞一笔。而东南亚一些国家房地产、外汇 储备、金融市场管理的混乱与失控,给投机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吃柿子挑软 的拿,索罗斯的如意算盘是:先从最不堪一击的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入手 ,进而搅乱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最后攻占香港,以图造成他 们无坚不摧的印象,击溃市场信心,引发"群羊"心理。索罗斯认为,只要击垮一 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其它国家就不可避免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这就是所谓的"多米 诺骨牌"效应。 泰国,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 5月份,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面对投机 商气势汹汹的进攻,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三管齐下,企图捍卫泰铢阵 地,他们动用了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大 幅提高息率,一番短兵相接之后,泰铢的地位暂时性保住了。 对此,国际货币投机商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他们的招数只有一个:筹集资金 ,狠抛泰铢。索罗斯开始节节挺进。与此同时,泰铢贬值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泰 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屡创新低。泰政府临阵换将,原财政部长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 帅印,泰政府此举,犹如在波涛汹涌的湖面投下一颗重磅炸弹,菲律宾成了受害者 ,比索汇率开始大幅起落。 庵雷·威拉旺的黯然而去却未能阻止泰铢的节节失利。6月份,投机商开始出 售美国国债,筹集资金,再度向泰铢发起致命一击。泰央行奋起还击。其时,人心 惶惶,人人自危,在太平盛世掩盖下的各种弊端一一暴露出来。为了稳定军心,6 月30日,泰国总理差厄利发表电视讲话:"我再次重申,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 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发誓归发誓,偏偏其金融市场像个扶不起的阿斗。此 时的泰国央行已弹尽粮绝,仅有的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早已花光。就在泰总理 讲话两天之后,泰国央行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与 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当天,泰铢重挫20%,7月29日,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 拉甲宣布辞职,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终于失守 。 与此同时,菲律宾比索的软弱可欺使它成为投机商的另一狙击目标,菲央行曾 尝试一周之内4次加息,并宣布扩宽比索兑换美元汇率的上落波幅,竭力对抗索罗 斯。但大势已去,无力回天。7月11日,菲央行宣布允许菲律宾比索在更阔的幅 度内波动,一时间,比索贬值惨不忍睹,实际上,这标志着比索保卫战的全面失守 。 就像一个瘾君子,此时的索罗斯显然并未心满意足,他们四下出动,寻找可捕 猎的下一个目标,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入了他的视线之内。 马来西亚央行企图拉高沽空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成本来阻止投机商的兴风作浪, 印度尼西亚也入市支持印尼盾。但终挡不住投机商强有力的进攻,马币、印尼币对 美元兑换比价一低再低。 邻国阵地的失守开始波及一向有"避难货币"之称的新加坡货币。唇亡齿寒, 尽管新加坡也采取了诸如拉高利率等措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新加坡元兑美元 的汇率还是持续下跌。 在索罗斯的强硬态势下,各国政府均感力不从心,已纷纷放弃了捍卫行动,开 始屈服,一副任打不还手的样子。任由本国货币在市场中沉沉浮浮,另一方面,国 际货币投机商更是有恃无恐,在东南亚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横行一时。 东南亚货币狙击战弄得人人自危,各国金融当局使尽浑身解数以免掉入这一泥 潭之中,就连在此次风潮中一直作壁上观的美国也开始表态,美联邦储备委员会主 席格林斯潘说,他特别"感到不安的是"这场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由一个国家涉及到 另一个国家,美国愿意帮助"受这次波动影响的国家"。 国际投机商咄咄逼人的气焰已使得国际社会对集体应付货币危机的认识正在加 深。7月25日,中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特区、印度尼西亚、韩国、马 来西亚、新西兰等亚太地区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管理局高层代表在 上海开会,会议结束后发出的声明表示,一个稳定的货币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亚太 各国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研究,对有关国家提供新援助的措施协助成员国在 必要时进行经济调整,这个消息对东南亚各国来说,至少让他们觉得在自己与国际 货币炒家进行殊死搏斗时不再显得那么孤单。 8月5日,危机重重的泰国,同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附带苛刻条件的备用 贷款计划及一揽子措施。8月11日,为拯救资金短缺的泰国,由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主持,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行长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承诺分担为泰国提供总共160亿美元(后增至1 67亿美元)的融资款计划,其中中国和中国香港都各自承诺向泰国借出10亿美 元的贷款。8月21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宣布给予泰国总值33亿美元的 临时贷款,以协助它渡过难关。 就在东南亚各国四处求援、积极谋划之时,国际投机商却销声匿迹,突然不再 攻击。8月20日,东南亚各国货币汇率暂时回稳,东南亚各国人们均大大喘了口 气:好了,风暴终于过去了! 就像暴风雨前夕的宁静,平静的外表下孕育着一片杀机,东邻各国显然欢乐还 为时过早,新一轮的"狂风暴雨"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而已,令人无奈的是 ,这种宁静仅仅持续了几天;东邻各国还没来得及揩揩身上的血迹。8月底,又一 轮令人目瞪口呆的跌势瞬间而至。这一次,却把东盟成员文莱也拉下了水。 至此,索罗斯一副得势不饶人的架势,剩勇追穷寇,再度集中火力扫荡东南亚 。进入9月份,这场风暴持续肆虐已进入第三个月,外汇市场的颓势仍在继续。东 南亚各国经济状况继续恶化。10月19日,泰国财政部长他农·比达亚也满腹惆 怅卸任而去。 直到11月上旬,这场对东南亚来说噩梦一般的4个多月的黑色风暴才渐趋平 静。据业内人士分析,这场动荡已告一段落。但对东南亚,特别是身处震源的泰国 来说,弹冠可以,相庆却已苦涩难提。 无可奈何花落去 在这场危机中,受害最惨的恐怕非泰国莫属,猛烈的金融风暴把这个国家一下 子砸到了谷底。而在此以前,泰国以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形象令人神驰目晕,一 个小业主回忆说:"好像我们挺有钱,以至于每个人都着手准备去买奔驰。"他们 热衷于海滨别墅,瑞士欧米茄、法国XO、德国奔驰、日本松下。像美国人一样, 他们每年也潇洒地安排去欧洲旅行;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当你在曼谷郊外碰见一 个乡下主妇,甚至街头叫卖的小贩,说不定就是股票大军的一员;"钱来得太容易 了",那时候,他们会以这么一种调侃的语气说正准备去欧洲旅行。可是现在,泰 国人目瞪口呆地瞧着索罗斯之流从他们手里抢走原本属于他们的一切;家庭轿车被 警察拖走、失业开始困扰自己、浪漫的欧洲之旅只好取消,孩子也只好转到便宜的 公立学校……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这个家伙(指索罗斯)来到我们的国家 ,一夜之间,使我们全国人民十几年的奋斗化为乌有。" 泰国一银行行长差旺说:"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瞧着索罗斯这流氓强盗剥夺我们 曾经拥有的财富,我们只想说,你不就是要钱吗?" 对所有的东南亚人来说,他们过去曾拥有一大笔财富瞬间化为乌有,萨马特电 讯公司总裁查奴瓦斯特说:曼谷人甚至还没来得及享受荣华,汽车刚下生产线,房 子新刷的油漆还没有干。但他们已经失去了一切。印尼音乐家邦尼勒古马赫为买一 幢梦中花园而奋斗了30年,正准备迁入时,风暴来了,"我不得不退掉它。"他 说。 一个为吃饭而忧的时代,一个需要省吃俭用的时代已不可避免,但曾经沧海的 感觉,让他们仍沉浸在富有的回味中。在曼谷市中心的广场里,有小贩在声嘶力竭 地叫着出租衣服,"你可以租到任何东西,私立大学的学生们为了保持体面,几乎 从头到脚都租。"小贩说他的生意还挺火的,礼拜天的商场里,依然人头攒动,唯 一不同的是:囊中已羞涩,只能闲逛。就像许许多多的北京老人遛鸟一样。 那些腰缠万贯的富豪,也只能傻看着自己50%甚至更多的财产无影无踪而去 ,据估计,从3月到9月,马来西亚排名前12位的富翁,仅在股票市场就损失了 130亿美元,印尼总统苏哈托的子女们也被迫出售他们的公司,以免颗粒无收局 面的出现。"过去的世界不复存在。"泰国第三大银行农业银行总裁拉姆萨姆如是 说。 曼谷奇异的风光依然那么美丽动人,吉隆坡的高楼大厦依然那么鳞次栉比;可 是,曾经的富有与现在的贫穷的鸿沟却是那么遥不可及。"这不仅仅是一种失落感 ",泰一大学教授无奈地叹气。 直面现实,也许这是东邻人最痛苦又最无奈的选择! 三个月之后,席卷东南亚地区的金融风暴登滩香港岛---狼终于来了。 黑色星期一 也许,在许许多多的香港人的记忆当中,1987年10月的香港"股灾"就 像一场噩梦,至今仍心有余悸。 1997年的金秋10月,又一轮"大熊市"席卷整个香港股市。10月20 日是美国华尔街股市惨剧"黑色星期一"的10周年纪念日,正因为此,它成了投 资分析家们最为焦灼不安的一天,然而,恐怖气氛却并未在华尔街股市出现,恰恰 相反,道·琼斯指数一周之间跌落210点之后,当天却反弹了74点。 正当投资分析家们额手相庆之际,在地球的另一端却早已危机四伏、暗潮汹涌 。事隔10年之后又一个"黑色星期一"开始降临,只不过,这次笼罩的是有购物 天堂之称的香港。 10月20日,香港股市开始下跌。10月21日,香港恒生指数下跌765 .33点,22日则继续了这一势头,下跌了1200点。23日,对于港元前景 的担忧使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节节上扬,21日仅为7%左右的隔夜拆息一度暴 涨300倍。在这种市场气氛下,港股更连续第四次受挫,下跌达10.41%。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当天表示,香港基本经济因素良好,股市下跌主要是受 到外围因素暂时投机影响,投资者不必恐慌。他说:"我不认为这是股灾。"他认 为,无论如何,特区政府首先是要捍卫港元汇率。虽然此前一天晚间有炒卖港元的 投机活动,但此时炒卖活动已被平息。与此同时,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总裁任志刚也 发表讲话,声称金管局已于前一天晚上击退炒家。 也许是因为特区政府强有力的干预措施,也许是因为特区政府和金融管理人士 的信心感染了投资者,24日,在连续4个交易日大幅下跌后,香港股市在这天强 力反弹,恒生指数上升718点,升幅达6.89%,27日,曾荫权再次重申, 香港现行的联系汇率制度不会改变,在这次活动中受损失的只会是投机者。 此时,全球各地股市形成恶性循环式的普遍狂跌,27日,纽约道·琼斯指数 狂跌近554.26点,是有史以来跌幅最惨的一天,因而导致中途自动停盘一个 小时。东京股市开盘后即狂跌800多点。28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400多点 ,跌幅达13.7%,全日最低达8775.88点,以9059.89点收市, 下跌点数创历史之最,在这种状况之下,香港股市的震荡已并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因 素了。 对此,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强调,香港股市的震荡只是暂时性的调整。中国外 交部发言人沈国放表示,香港股市以往也出现过这种波动,不足为怪,港股波动是 特区政府要自行处理的事物,中央政府将依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不会直接干预 香港的股市和港元汇价。北京方面对香港整体经济仍充满信心。 特区临时立法会财政事务局局长在回答议员的提问时说,社会对于稳定联合汇 率制度十分关心,关于市场的运作,特区政府的一贯政策是"自由",行政干预应 减到最少。 特区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则劝市民保持冷静,反应不要过敏,入市时要审慎并 要量力而为。 香港舆论则表示了强烈的信心,《星岛日报》发表评论指出:"过去,在经历 了经济危机后,本港会很快复苏,而且更加蓬勃,这次亦应不例外。美国财政指出 ,自1987年全球股灾后,香港股市过去10年的回报率居全球股市之首。经过 九七股灾后,本港只要大力发展经济,十年后的回报率又可能是全球之最。" 港币保卫战 由索罗斯所引起的这场"看不见的战争",如火山喷发般地震惊了全球,身处 震源中心的泰国、马来西亚自是苦不堪言。另一面,隔海相望的香港比以往任何时 候都更加绷紧了自己的神经。人们都意识到:这股"黑色金融暗潮"登滩港岛只是 时间问题而已。面对国际金融炒家们咄咄逼人的气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谨 慎地表示,香港特区的外汇储备丰富,经济正稳步增长,更重要的是,香港特区背 后有强大祖国的支持。所以这一风暴对香港不会形成特别严重的影响。 事实上,早在1997年8月份,投机商就几次试探性地对港币进行了冲击, 8月14日和15日,一些实力雄厚的投资基金进入香港汇市,他们利用金融期货 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和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元对美 元汇率一度下降到7.75/1。7.75被称为港元汇率的重要心理关键点。香 港金融管理当局迅速反击。通过抽紧银根、扯高同业拆息去迎击投机者。金管局提 高对银行的贷款利息,迫使银行把多余的头寸交还回来,让那些借钱沽港元买美元 的投机者面对坚壁清野之局,在极高的投机成本下望而却步。故在很短的时间内, 即8月20日使港市恢复平静,投机商无功而返。 然而,人们心里非常明白,这批炒家并不会就此罢休,双方的血腥搏斗终不可 避免。香港当局更是未雨绸缪,政策、舆论攻势双管齐下,提醒这批"金钱游鳄" 不要轻举妄动。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态度极其明确:坚决维护联系汇率制的稳定。正 在英国访问的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离开伦敦前强调,特区政府有极大的决心维护联 系汇率;财政司长曾荫权、财政事务局局长许仕仁一起会见传媒,重申维持联系汇 率是港府首选目标,为了这一目标而导致利息飙升,属无可避免,希望香港民众稍 安勿躁,政务司长陈方安生则呼吁所有人保持冷静,香港总商会发表文告声明支持 联系汇率制度,并呼吁金融市场中人冷静思考,重新检视香港经济根基,从而稳定 市场。曾荫权在一次投资会议上说:"我要重申,我们不会改变我们的货币制度或 我们同美元的关系,拿港元投机而丧命的只有投机商。" 国际投机者三番五次狙击港元的行动不仅志在港元汇价上获利,而且采用全面 战略,要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上获益,他们的做法是,先在期指市场上积累大量 淡仓,然后买上远期美元,沽远期港元,大造声势。待港府为对付港元受到狙击而 采取措施大幅提高息口时,股票气氛转淡,人们忧虑利率大升推低股市与楼市,这 时投机者便趁势大沽期指,令期指大跳水。于是,股票市场上人心惶惶,恐慌性地 沽出股票,炒家就可平掉淡仓而获取丰厚的利润。换言之,投机者虽然在港元汇价 上无功而返,甚至小损,但在期指市场上却狠捞一笔。 对此,香港金融管理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的措施,一是动用庞大 的外汇储备吸纳港元,二是调高利息并抽紧银根。一番对攻之后,港股在连续下跌 中止住脚步并开始强劲飙升,主要是有中资及外地资金入市,24家蓝筹、红筹上 市公司从市场回购股份,推动大市上扬。中国电讯重上招股价以上水平,也产生一 定刺激作用,令红筹、国企喘定并作反弹。加上祖国内地减息亦成大市上扬的题材 ,这些因素令恒指急速反弹。在股市强劲反弹之下,港元汇价恢复稳定。至此,这 场惊心动魄的港币保卫战告一段落。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大加赞扬财政司司长曾荫 权及其同僚把这次危机处理得"实在值得赞赏"。这场较量虽说以香港金管局的艰 难取胜而告终,但它所带给人们的震撼却并不仅仅局限于这场危机本身,它迫使更 多的人去思考。 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终于公开表示,港府将尽快进行内部检讨,并约晤学者和商 界人士,总结这次金融风潮,寻找更好反击之法,以防范港币再受到外汇投机的狙 击。2023-07-25 02:52:124
香港金融风暴怎样发生?
言简意赅好啊刚好我就知道个大概,拿不出数据分析: 首先在此次金融动荡之前东南亚国家包活韩国等国家经历了长时间的平稳发展,而且这些国家都有一致特点:外向型经济,进出口贸易占GDP很大比例。 因为他们本国经济系统薄弱,盘子小,所以这些国家的汇率系统是不稳定和薄弱的。如果没记错,应该是首先泰国的泰铢大幅度下滑,原因是金融大鳄索洛斯从国际游资那里不知怎么弄来了大笔的钱(可以和这些国家的外汇储备相比),然后大量抛售泰铢购进美元,从此开始了连锁反应,泰国本来想努力控制局面,但央行的外汇储备不足以应对,人是很容易受鼓动的,心理雪崩效应,泰铢最终崩盘。 这样造成该国的出口额大幅度减少,原材料能源等又没有外汇购买,因为东南亚国家相互联系比较紧密,再加上类似操作,最终全面货币贬值。后来到了严重时期,中国,韩国,香港的出口都受到很大影响,你可以查一下我国那年的出口额,很惨。香港本来在劫难逃,因为它也是严重依赖进出口的独立金融体系,最后是中央政府借款几百亿(美元)才挺住了。当时朱镕基总理向国际作出承诺:人民币绝不贬值,无论花多大代价,就是因为这个是连锁的,人民币贬值了可以改善出口压力,但会损害更多的国家。 当然这次金融风暴破坏巨大,通货膨胀,经济负2023-07-25 02:52:191
1996年的亚洲金融风暴的所有有关的东西
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于1997年7月至10月,由泰国开始,之后进一步影响了邻近亚洲国家的货币、股票市场和其它的资产价值。此危机另一名称是亚洲金融风暴(常见于香港)。 印尼、韩国和泰国是受此金融风暴波及最严重的国家。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新加坡和台湾地区受影响程度相对较轻(中国在此次金融风暴前实行宏观调控,使损失得到减少),但台湾地区在实质上也有受到伤害、因此日后面临着“本土型金融风暴”的威胁。日本则仍是处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自身的长期经济困境中,受到此金融风暴的影响并不大。 1997年,泰国经济疲弱,许多东南亚国家如泰国、马来西亚和韩国等长期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维持国际收支平衡,汇率偏高并大多维持与美元或一篮子货币的固定或联系汇率,这给国际投机资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捕猎机会。由美国知名炒家索罗斯主导的量子基金乘势进军泰国,从大量卖空泰铢开始,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泰国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危机很快波及到所有东南亚实行货币自由兑换的国家和地区,香港的港元便成为亚洲最贵的货币。 1998年8月,量子基金和老虎基金开始炒卖港元,首先向银行借来大量港元在市场上抛售,换来美元借出以赚取利息,同时大量卖空港股期货。前者会使利率急升,导致股市下跌,从而在期货市场获利;同时一旦港元下跌,他们也可以同时在外汇市场获利,可谓一石二鸟。香港特区政府把息率大幅调高,隔夜拆息一度高达300%,并动用外汇储备近1200亿港元(约150亿美元)大量购入港股,结果炒家在8月28日期货结算日被迫以高价平仓,损失严重,加上在俄国和马来西亚同时受挫,最终炒家撤退。在此一役,香港政府动用了大量外汇储备投入股市,一度占有港股7%的市值,更成为部分公司的大股东,一旦股市下挫联系汇率将有可能崩溃。所以到1999年11月,港府把购买的港股以盈富基金上市,分批售回市场。 此危机迫使除了港币之外的所有东南亚主要货币在短期内急剧贬值,东南亚各国货币体系和股市的崩溃,以及由此引发的大批外资撤逃和国内通货膨胀的巨大压力,给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数据 对美元汇率 GNP(10亿美元) 97年6月 98年7月 97年6月 98年7月 泰国24.5 泰铢 41 170 102 印尼2,380 印尼盾 14,150 205 34 菲律宾 26.3 披索 42 75 47 马来西亚 2.5 令吉 4.1 90 55 韩国850 韩圆 1,290 430 2832023-07-25 02:52:262
讲述一下1997年 亚洲金融风暴 着件事
亚洲金融风暴对经济的直接影响 1.股市价值下滑2成至5成 由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间,亚洲各国及地区,除了中国外,都面对股市的大幅下跌。日本及台湾下跌约2成,余下的地方都超过4成;马来西亚更下跌超过5成。在短短期间,各国及地方都损失四成多的资产,情况实在令人惊心。 2.汇市价值亦出现贬值 经过金融风暴,各国及地方的币值都相继下调。四小龙,除香港维持联系汇率免去贬值可能性外,其余亚洲国家及地区的货币〔中国除外〕有30%至80%的贬值。印尼的贬值更高达340%。这些都对整体资产价值做成庞大的打击。 3.贬值后出入口不升反跌 有些政策人士,特别是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认为贬值会有助于出入口的竞争力,刺激经济复苏。但事实却刚巧相反,1998年的预测,除了印度外,其余各国和地区都出现负增长。出口下跌的估计达5%至10%。而入口更出现大幅减少。除了台湾和香港只下跌6%至10%,其余下跌超过12%以上;泰国和印尼更大幅减少3成。显示贬值不一定可以增加出口,减少入口也只能延缓而已。 4.经济前景都出现相当负增长 结果,亚洲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由高速增长突然转为负增长。除中、印、台外,余无一幸免。韩、马、泰估计负增长6%-8%;印尼则出现可能18%的大幅负增长。 5.失业情况急趋恶劣 当整体经济呈现负增长时,失业问题肯定急趋恶劣;所有受金融风暴影响的国家及地区,失业率都较前一年增加一倍以上。表5显示除台湾及新加坡能维持低于4%以外,余下都超过5%;韩国、菲律宾及印尼等地被估计其失业率急升10%以上。 6.工资下降、楼价下跌 由于失业人员大增,造成劳工市场供大于求。企业雇主乘机调低工资,减少成本。例如香港的工资普遍下调1-2成。同时,因消费力减弱,销售市场欠佳,用者无法负担高昂楼价或租金。造成楼价及租金也下跌。香港的情况尤为厉害,楼价下跌达3成。 亚洲金融风暴对社会保障的直接影响 1.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回报遭受大损 退休保障,特别是个人帐户形式的公积金制度,积累庞大的社保基金;有关当局必须想法投资以保值增值。但投资往往带有极大风险,特别是投资于股票及汇率市场,价值涨落波幅很大。这次亚洲金融风暴的出现,导致股市汇市相继大幅下调,将令很多社保基金损失惨重。这里尝试看看香港情况。 由于香港已决意发展强制私营公积金,这里将分析对其可能影响。首先,我们发现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差不多每十年发生一次。投资回报须以周期性来分析,不能断章由某高峰期来估算。例如上一次股灾是1987年,便不适宜用1983年来估算,应从股灾后起投资至另一次大股灾如97年为一周期,才能较准确估算投资的真正确实的回报。 就现时强积金草案纵容高风险投资策略,容许以百分之百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即使以最后一年才以百分之百资产投入股票市场,并只以现时香港的金融风暴的影响来计算(若用东南亚情况计算,灾害更大),一旦出现问题,非同小可。 在过去十年投资周期,香港私营的整体退休基金的周期年均回报率,粗估只有6%(假设股票损失3成)。这估算低于年均通胀率8.8%。换言之,强积金草案的高风险投资策略易受金融风暴摧残。 强积金办事处回应1997年投资回报只损失7%;但参考香港上市公司10大家族的资产变化,即可见1997年大多损失30%至50%不等,可见笔者的估计准确可信。换言之,私营强积金的高风险的投资策略不能抵受金融风暴的打击,导致市民极大损失。 若以土地基金的稳重投资策略(即30%股票40%债股和30%银行现金),即使遇到相同金融风暴的负面影响,1988至1997的周期年均回报率粗估有9.5%(假设股票损失30%)。换言之,对比年均通胀8.8%,仍能保值及些少增值。但据最新1998年6月底结算,土地基金的投资也难以保值。可见亚洲金融风暴的杀伤力。相信现时亚洲大多数采用公积金制度的国家,其基金的损失会是惨重的,将严重削弱回馈能力。 2.失业人数增加,供款缴费雇员减少 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导致失业率急剧趋升,大部分国家的失业率达10%。这表示有1/10的雇员不能供款缴费,而其雇主供费缴费部分,亦相应损失。那么供款缴费总金额肯定损失了那年度的1/10基金。假若这些情况延续3年,情况将更为恶劣。因为大部分国家的估算很少预测失业率达10%以上的,这将造成整个社会保障基金的精算测算出现偏差,甚至影响其财政稳健性。 3.工资下降,供款缴费金额减少 避过失业的雇员很可能会遭雇主减压工资。因经济不景,失业大军增长,雇主会趁机减工资,以降成本,增利润。当工资下降,自然在供款缴费率不变情况下,雇员雇主双方的缴费金额数目相应减少,导致社会保险总金额也会下降。当然这会影响其财政稳健性。 4.企业困难增多,撇帐和不缴费上升 由于经济不景,很多企业会出现倒闭、裁员、减薪或迁离。结果企业负责供款缴费部分减少。另有些企业勉强维持运作,但难以兼顾雇员福利,于是剥减员工福利。首当其冲当然是社会保障利益:志愿性质的企业退休金,医疗保险等会取消或削减;国家立法规定的社会保障计划,也不一定能应付;不能供款缴费比率会相应增加,直接影响社保基金的财政稳健性。 5.失业人数增加,失业保险及社会援助财政负担加重 由于失业人数增加,自然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增多,直接加重失业保险金的支出,导致财政负担加大。另由于失业保险金一般只提供6个月至1年的保障,领取完毕后仍在失业的只能转向领取社会援助金。西方国家例子可见一斑;如英国和荷兰,失业人士领取社会援助金占其总数的4成至6成。现时香港失业人士领取社会援助占社会援助个案总数超过10%,正在走向西方情况。这造成政府财政重担。 亚洲金融风暴对社会保障发展的启示 1.社保基金不宜投资股市 从上表1至表6的分析结果,投资股市的风险是极高的。即使依国际惯例限制少于30%投资于股市,其后果一如香港土地基金,难以抵御金融风暴,要蒙受损失。故社保基金不宜投资股市。近期美国秘密式的对冲基金的违规做法,亦暴露其缺点及风险,损失过千亿美元,产生国际银行体系的连锁影响,导致美国政府也介入干预及挽救。相信,若没有其他更好的监管方法,这类隐蔽式的危险投机团体,还会是无日无之,在背后操纵金融市场。对于以社会保障为目标的社保基金,实不宜冒这些风险,以免伤及受保人士的福利。 2.社保基金宜投入社会服务及基本建设,可保值及创造就业机会 社保基金不投资股市,可转移投入社会服务及基本建设。不但稳健,而且有很大的界外经济效益。现时很多亚洲国家,尚未依政策规划,提供足够的服务,满足不同对象的需要。因此,可以借此机会,增加发展社会服务速度,满足社会需要,从而可即时创造就业机会,聘请人手,提供服务。 投资发展社会服务来增加就业机会的最大好处是它能为很多低技术的中年人士,提供就业机会。在一般情况下,低技术的中年人士,不论男女,都是较难与年青有技能的人士,竞争就业机会。同时,这些上年纪的人士亦较难接受技术培训,较难提升技能。但社区服务,如个人照顾、家务助理、家居维修等便民服务,是颇适合中年非技术人士来但任的。因此,这些社会服务的设立是很有必要的。 在较高层面来看,社会服务的发展如公共房屋、教育及医疗等将更大规模创造就业机会,解决失业,减少贫困。下面以香港情况来说明论点。 现时轮候公屋人士超过15万份申请表。假若香港特区政府能坚持每年兴建5万个公屋单位,将大大减少轮候人数,缩短轮候时间;且能满足未来香港人口的增长,达至800万人。除了较快地满足住屋需要外,其创造就业机会及功能效果是显著的。建造公屋可为建造业带来生意,聘请建造业工人;入伙时,住客需要装修设计,增设家用电器、家什杂物等,产生连锁性的经济效益,使整个销售业、百货业兴旺,自然增加就业机会。在公屋户区内的大型商场会增加零售业的发展。 同样,为了改善教育质素,有必要修建和加建现时的中小学。现时的教职员办公室是非常挤迫,难以发挥老师辅导学生的能力。现时师生比例太大,有减少每班学生人数的需要,以增加老师对学生的关顾。 同样,改善医疗设施也发挥相同的效果。现时报章常有报导医院病床不足,常要加设帆布床;医院人手不足,特别是护士及护理人员等。这些都有必要增加分区医院,招聘更多医护人员,以维持及改善服务质量。加建医院,增设医学科技设备,加聘人手等,将有助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因此,发展整体社会服务,不但能改善社会工作服务、教育、房屋和医疗的设施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要,也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也许政策制订者会问:究竟投资入社会服务建设可带来什么经济效益?且以北京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例来分析。“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对象是城市的中低收入家庭,希望他们靠自己的经济收入,用10到20年时间,拿出20%到30%的家庭收入,买下这样的一套房。且以北京近郊区县近北京地段:每平方米2000元到4000元可买商品房。若以1997年北京市政府规定的购房成本价,城近郊区为每建筑平方米1450元左右。以一间50平方米小房计算,造价是72500元。若分25年期付款,每月平均要供240元,这供款如同交租,占现时三人家庭平均入息1200元的20%。若订在25%,中下层人士每月供300元,那么有60元或20%的利润。可见投资社会服务基本建设是可保值增值的,还可带来相关社会经济效益。 3.应以基本保障为主,维持低水平的社保金额 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导致股市市值下调,相信不少社保基金损失两成以上。甚者,更会影响基金财务健全性。因此,社会保障金额水平应维持于低水平和保障基本需要为主;不宜过分扩展,来保障社会中产阶层人士。这样会使社保基金保持稳健,即使受金融风暴打击,亦能保证融资充裕,有足够基金提供社保金给予基本需要人士。换言之,在世界金融体系未完成改革之前,甚或改革之后,仍恐怕会有很多隐蔽组织如长期资本管理对冲基金等趁机炒卖,应把“维持低水平社保金额以保障基本需要为主”的政策订为长期国策,不宜修改。即使国家经济蓬勃发展,也不宜提高保障金额水平。一则可避免如金融风暴的突如其来的破坏,同时可采用丰富资源用在社会服务式的社会保障,三则更可维持市民工作动力,不因社保金额水平过高而挫伤劳动积极性。 4.不应设立失业保险,造成财政负担 应否设立失业保险常常成为改策的争议。但经亚洲金融风暴一役,其后遗症显然导致大量失业。除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仍可维持失业率在5%以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大都接近10%或以上。试问要为这么庞大的失业大军提供基本的失业保险金,所花费的财政将会是天文数字。一下子要拿出这笔金额,将会对已备受冲击的经济不景下的政府财政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制订稳健的社会保障政策适宜避免设立失业保险。保障失业者,可改由社会援助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保证不会跌穿社会安全网。对应付诸如金融风暴的危机,这种社保安排会较为妥善。 事实上,一般西方国家的失业保险安排,都是为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险金半年至一年后,届时若还未能找到工作,只能转移申请资产入息审查的社会援助救济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因此若以基本生活保障为主,根本无须为有一定资产储蓄的失业者提供过渡性质的失业保险金。 即使以没有受金融风暴冲击的中国来说,为所有非自愿性失业者包括那些有一定资产储蓄的中产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险金,将造成很多后遗症。 (1)失业保险财政易出赤字。自1986年建立失业保险以来,1992年失业保险支出,因失业人数增加,便达到前来年总和;1994年的失业保险支出,又是前7年总和的1.2倍;有些地区已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所余的基金只能维持200万人一年的基本生活,但据预测,从1995年到2000年,由于企业破产解雇,减产裁员的职工将达1800万人,年均300万人。加大10倍失业保险基金也不一定足够应付(《中国再就业工程实施指南》,1998年)。 (2)失业保险制度名下出现各种开支,包括医疗费、丧葬补助费、亲属抚恤费、生产自救费和管理费等,难以监管审计。故有提出建立由用人单位、劳动者、工会和公众团体的代表组成的社会监督机构,其实效有待证实。 (3)现时适用范围限于国有企业,若推广至各种企业制和打破城乡界限,承担的责任将超越数亿人,包括1.2亿的乡镇企业工人。是否可以承担,实成疑问。 较可行的办法是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来为失业者提供“安全网”保证基本生活需要。而有关资源则可用作再就业服务资金,提供职训津贴,以鼓励改进本身技能、转业准备、寻找职业和生产自救。这比设立失业保险金为佳。事实上,现时中国国策也是把失业保险的救济功能放在首位。因此,精简正名,倒不如选用最低生活保障和职训津贴补助来得更直接有效(详尽分析日后可见莫泰基等编,《香港劳资关系与社会保障》,2000,中国劳动出版社)。 5.制定贫穷线,作为社会援助金的安全纲水平 不设立失业保险,则必须有一个妥善社会援助制度。但很多社会援助制度都是因随政治争执而改变,未能有效地提供一适当保障水平,照顾最不能自助者的需要。较有依据的做法是选择适当的方法,制定官方贫困线,以此为社会援助制度的基本保障金,以社会安全网形式,成为社会最后防线,保障市民。这样会有效率地照顾最有需要的人士,并保证社会安定,维持良好治安法纪。 【责任编辑】郑菁 【参考文献】 1 李罗力主编,1998,《第二冲击波——从东南亚金融风暴到全球经济大变局》,贵州人民出版社。 2 姜建青主编,1998,《海外金融风潮评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 王航等编,1998,《阻击风暴——东亚金融危机中的狙击与阻击》,贵州人民出版社。 4 莫泰基,1993,《香港贫穷与社会保障》,香港:中华书局。 5 莫泰基,1999,《消灭贫穷的政策构思》,中华书局。 6 莫泰基等,1996,《扶贫与就业》,理工大学与香港社保学会。 7 《中国再就业工程实践指南》,1998,工商出版社。 8 Asian NGOs,1998,Financial Crisis: Our Response,Hong Kong:Clear Cut Pub.2023-07-25 02:52:331
请问,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前因后果,
一、亚洲金融风暴与香港汇股震荡 1、亚洲金融风暴的演进与特点 从今年7月泰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引发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受冲击的亚洲各国或地区出现汇市和股市大幅波动(参见表一、表二),并引发全球性股市动荡。目前亚洲金融风暴已持续近6个月,其间大致经历了较为明显的三个阶段【注1】。 表一 金融风暴下的亚洲汇市波动[略] 表二 金融风暴下的亚洲股市波动[略] 资料来源:引自香港《信报财经月刊》各期 【注1】除非特别指明,本报告所引资料来自:《香港经济日报》、香港《信报》各期;李罗力主编《金融风暴:东南亚金融危机透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 第一阶段:泰铢危机爆发并波及整个东南亚,各国汇率屡创历史新低,股市持续下跌。 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取代泰铢对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汇率制,泰铢危机爆发,当天泰铢汇率下跌20%。一场以泰铢危机开始爆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其他东南亚各国。7月11日菲律宾宣布实行汇率自由浮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等国货币相继与美元脱钩。在汇率制度变动下,东南亚货币汇率屡创历史新低,同时受货币汇率下跌影响,东南亚各国股市狂泻不止。 第二阶段:台湾和香港汇市再次受冲击,香港股市暴跌引致世界股市巨幅震荡。10月17日,在东南亚金融风暴中坚守了近四个月后,台湾放弃与美元挂钩,宣布自由浮动,导致台湾汇市和台湾股市重挫。随后国际金融投机家第四次狙击仍坚持联系汇率制的港元,香港特区政府被迫动用外汇储备基金维持联系汇率制。在港币流量受控,利率大幅上升,各大银行相继提高拆放贷利率和短期同业拆借息口后,港元汇率迅速平稳下来。但这次港元保卫战付出的代价十分沉重。10月20日至10月28日,香港恒生指数就从13601点跌破1万点大关,跌幅达33.4%。其中仅10月21日--24日港股市值损失高达8000亿港元。10月28日后,香港股市大跌导致纽约、伦敦、东京股市震荡,反过来又带动香港股市剧烈震荡。 第三阶段: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韩国和日本。进入11月份以来,韩元加速贬值,韩元危机爆发。到11月20日,韩元汇率跌至1139兑1美元,跌幅达两成有余,以美元表示的国际购买力减少五分之一。接着日本山一证券因1065亿日元的外汇亏损和1583亿日元的证券交易亏损,于11月24日宣布倒闭,东京股市大幅下跌,随即带动纽约、伦敦股市的连锁下跌,亚洲金融风暴蔓延至日本。12月8日,东京外汇市场上日元对美元的汇率跌破130日元兑1美元的水平,创1992年5月以来的最低点。 从上述演进历程来分析,本次亚洲金融风暴带有两个十分显著的特点: (1)以区内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为序,按多米诺效应方式,由弱到强依次受到冲击。7月泰铢首先与美元脱钩,随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相继宣布与美元脱钩,东亚美元区汇市和股市双双受到冲击。10月,台湾放弃与美元挂沟而自由浮动,台币与台股遭受重挫,同时香港在确保港元汇率稳定的同时,出现股市大幅震荡。11月以来,韩元加速贬值,韩元危机爆发。随后日本股市因山一证券倒闭而出现波动,日元兑美元也大幅下降。从本币贬值和股市跌幅来看,受金融风暴冲击的亚洲国家或地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注2】。其中经济实力相对弱小的东盟国家,币值和股市损失明显高于“四小龙”及日本。 (2)金融风暴在区内多次吹袭、反复震荡、相互影响,同时强度逐渐加大,进而波及全球,由此产生较大的破坏性。与九十年代后出现的几次国际金融动荡【注3】,如1992年的欧洲金融市场动荡、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6年日美英等主要发达国家的银行破产兼并和倒闭危机所造成的破坏相比(参见图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不但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而且危机的强度和破坏力更大。可以预期,经此金融风暴的冲击, 虽不至于达到使“东亚奇迹”破灭的程度,但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将会明显放慢,并为该地区的长期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亚洲金融风暴的主要原因 从东南亚开始并波及到东北亚的亚洲金融风暴,是在九十年代以来全球金 融自由化步伐加快、金融动荡加剧的背景下,由于东南亚国家普遍存在一些经济 结构和经济发展问题,同时受国际投机资本的外部持续冲击而产生的。因此我们认为,今次亚洲金融风暴既有九十年代后全球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共同原因,同时又有由自身经济问题决定的特殊原因。 【注2】参见综合开发研究院课题组:《东南亚金融危机:理论与政策分析》(唐杰、冯苏宝、龙隆执笔),《开放导报》1997年第11期。 【注3】世界银行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70年代至90年代90个国家出现的100多起银行破产中,23个国家的直接损失占GDP比重超过3%,最高(阿根廷)达50%以上。参见《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学年度会议》,1996年,华盛顿。转引自世界银行:《2020年的中国》,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10月。 图一 金融危机的直接损失[略] 资料来源:转引自世界银行:《2020年的中国》第35页,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 (1)亚洲金融风暴反映了九十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动荡加剧的趋势,而导致全球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因素则构成本次亚洲金融风暴的背景原因。 第一,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步伐加快,国际金融市场不断扩大,一体化趋势日益发展,同时出现资金活动日趋国际化、自由化,由此导致巨额国际游资、国际清算资金和国际储备资金在全球范围内频繁调动,从而间接为国际金融动荡提供了可能。一方面国际资本总额不断增加,目前已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1996年西方主要国家跨国股票和债券累计额占其GDP的比重超过100%,美国高达10万亿美元。另一方面国际资本流动速度加快,跨国外汇交易急剧增加,从1986年的1880亿美元增至1995年的1.2万亿美元。1996年流入东亚的资金总量达到1087亿美元【注4】。结果客观上导致九十年代后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日本)Takuma Takahashi:《金融危机与产业政策》,转引自《开放导报》1997年第11期。 主要表现为外汇和利率波动。1993年--1996年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波动幅度达到3个百分点,1991年--1997年3月日元汇率变动幅度高达70%,美元、德国马克、加拿大元也达20-30%。当国际资本为赚取利率和汇率差价而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频繁进出时,经济基础和金融体系存在问题的国家出现金融动荡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 第二,随着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金融经营品种也不断多样化。目前金融衍生工具已达1200多种,金融衍生交易额也不断提高。金融衍生工具一方面有利于经济发展对资金和投资保值的巨大需求,但另一方面也为过度投机创造了条件。随着金融衍生工具这一现代交易手段的推广,九十年以来以金融诈骗、银行危机、金融市场动荡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的现代操作条件下,具有较大投机性的国际游资利用衍生工具,可在瞬间完成全球不同市场上的大笔投机性交易,实现巨额资金在不同地区的快速转移,从而为引发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和金融动荡创造了条件。 第三,在国际金融动荡不断加剧的趋势面前,由国际金融市场、本国金融调控和金融机构监管三个层次构成的金融监管却出现失控和乏力,结果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性的金融动荡与危机【注5】。 (2)亚洲金融风暴是亚洲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各种经济矛盾的集中爆发。这些国家或地区普遍存在的经济基础及金融体系方面的缺陷,便成为本次亚洲金融风暴的内在原因。 第一,经济增长方式未能根据形势及时调整和转换,是东南亚国家普遍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东南亚国家普遍选择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道路,创造并延续了“东亚经济奇迹”。但在基本实现工业化发展目标后,先行的“四小龙”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初步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而后来的东盟国家大多仍然依靠粗放型发展战略,未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完成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即使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也存在过于迎合外资流向,不但与周边国家产业结构趋同, 【注5】胡进、张才进:“全球金融动荡加剧的四大成因”, 《港澳经济》,1997年第3期。 而且过分集中于简单加工业。结果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冲击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东南亚国家出口扩张势头放缓,带动经济增长下降,从而导致经常项目赤字、外汇储备减少,进而对固定汇率产生压力,最终使金融风暴在区内广泛爆发。相比之下,在金融风暴中“四小龙”的损失之所以低于东盟国家,从根本上看就是因为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快于后者。 第二,东南亚国家普遍存在的外贸逆差递增、经常项目赤字高企、外汇储备递减、外资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是构成本次金融危机的直接隐患。以金融风暴发源地的泰国为例来分析【注6】,其危机的隐患早在90年代初期就已经埋下。从1990年起,泰国的外贸逆差逐年递增、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外汇储备每年只减不增,分别从1990年的74.94亿美元、72.82亿美元和32.3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92.68亿美元、82.22亿美元和41.75亿美元。另一方面,泰国的外债从90年代开始也急剧膨胀,从1990年的280亿美元,膨胀到1996年的900亿美元,仅1998年即将到期的短期外债就达400多亿美元,超过其全部外汇储备。 第三,东南亚国家金融体系存在根本缺陷是爆发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东南亚国家在金融体系上的根本缺陷,一是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长期债券市场不发达,短期贷款高于长期贷款,非生产性贷款(特别是房地产和消费性贷款)高于生产性贷款,外资大多以短期资本形式进入国内。结果客观上导致泡沫经济大量出现。二是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增加普遍高于中央银行,结果使得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下降,金融动荡得以在东南亚各国普遍出现。三是银行资产质量不高,金融风险加剧,导致金融危机在区内广泛产生。 第四,在金融制度不健全的基础上实行金融盲目自由化,直接加剧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进程。金融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 ---------------------------- 【注6】参见陈晓军:“泰国经济金融危机的演变及其初步启示”, 《信报财经月刊》,1997年第11期;余永定:“泰国的货币危机及其启示”,《国际经济评论》,1997年第9-10期;李量、伍达枝:《泰国货币危机:教训及其启示》,见《开放导报》1997年第11期。 域一体化的客观要求。但是在国内金融制度不健全,金融市场设施不完备,监管措施和监管机构不完善的条件下,东南亚国家过早开放金融市场,必然会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这一点以泰国为例可以看得更为清楚。90年代以来,泰国为吸引外资,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1990年4月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有关义务,取消了经常项目国际支付的限制。1991年,开始减少对资本项目交易的外汇限制。1992年又对外资开放,允许国内投资者直接通过银行获得低息的外国资金,导致肆意借贷低息资金。1994年又进一步放松这方面的限制,比如放宽出入境时可携带的外币限额,允许持有泰国离岸银行执照的外国银行在泰国各城市设立分支机构等等。但是,在实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时却未能完善金融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使外汇投机的渠道增加,从而加剧了投机者对泰国金融稳定性的冲击。此外,日本和韩国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第五,政策失误加剧了金融危机的破坏程度。从泰国的情况看【注7】,政策失误主要表现为,一是长期实行钉住以美元为主的一篮子汇率政策,无法与 利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节经济的货币政策有效配合;二是宏观政策没能协调国内经济平衡目标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关系,从而产生经常帐户赤字;三是在外汇管理制度上没能处理好开产资本帐户与保护本币安全的相互关系。 第六,政府不当干预在引发投资者信心危机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风暴。这次东南亚金融风暴发生后,东南亚许多国家一方面采取紧缩银根、提高利率等经济杠杆来调节。如印尼在印尼盾兑美元的比率跌破3000的水平以后,为了收紧资金流动,中央银行把利率上调2倍。另一方面甚至采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市场,如马来西亚一度采取措施,限制投资人卖空一百种重要股票;印尼也宣布类似做法,限制外国人进行外汇交易。结果事与愿违,马来西亚宣布限制后,投资人因无法自由买卖而信心大失,资金大规模移出,导致当日吉隆坡股市下挫,并带动整个东南亚地区股市下跌。印尼的情况也类似,显示出以限制市场运作的这种短期做法根本无效。 ----------------------- 【注7】参见谢多:“泰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失调与货币危机”, 《国际经济评论》,1997年第9-10期。 3、对香港金融风暴的基本评价 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反复冲击下, 香港不但未能幸免,反而一度成为金融风暴的主战场。港元数度遭到国际炒家的强烈狙击,但均被香港特区政府击退,确保了港元汇率的稳定。与此同时,特区政府提高利率也导致香港股市大幅波动,从而引发以股市和楼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大幅下跌,为保证港元汇率稳定付出了重大代价。 香港金融危机的产生,既有与东南亚国家或地区出现金融风暴相近的共同背景,又存在不同经济基础和金融制度上的特殊原因。第一,与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相似,在经济高度开放条件下,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各种背景性因素均会对香港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大致相似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产业结构和投资趋向引发的经济泡沫现象,以及长期实行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则决定了金融危机的本质特征。第二,与东南亚国家不同的是,香港并不存在新兴市场化和经济转型国家或地区普遍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如过分依赖外资来推动经济发展,在国内金融体系、金融市场设施和金融监管条件还不成熟时盲目对外开放和实行金融自由化,长期资本市场不发达,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和银行资产质量不高等。与这些国家相比,香港经济体系和金融制度更为完善,这就使得香港具备了确保港元汇率稳定的可靠基础。第三,受东南亚金融风暴波及而产生的香港金融危机,主要表现为冲击联系汇率制和香港股市大幅下降。我们认为,港股下跌决不仅仅是由于为稳定港元汇率而提高利率所致。实际上,对包括“中国概念股”在内的过度投机性炒作,使股市风险不断积聚,才是这次香港股市大幅下挫的根本原因。为确保联系汇率制而调高利率,不过是这种长期积累投机风险的释放诱因而已。 对于本次香港金融危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第一、在亚洲金融风暴中,香港是唯一保持汇率稳定、继续与美元挂钩的地区。这表明与区内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相比,香港具有更为稳定、健康的金融制度、监管体系和经济基础,抵抗外部冲击和国际金融动荡的能力更为强大。 与东南亚国家相比,香港能够成功地抵抗外部冲击和国际金融动荡、进而确保港元汇率稳定的原因在于:(1)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相比,香港经济基础稳健,经济实力雄厚,发展前景良好,尽管还存在一些内部隐患,但仍能从总体上为稳定汇率提供一个可靠的经济基础。(2)联系汇率制度是实现港元汇率稳定的内在机制,同时香港特区政府坚持联系汇率制度的一系列应对操作,客观上给投资者以极大的信心支持,使港元汇率稳定成为可能。(3)香港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总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三(888亿美元),人均则为全球第二(13660美元),同时财政盈余和储备十分可观,此外还得到外汇率储备量达1340亿美元的中国政府大力支持。这与金融风暴中大多数国家财政赤字和外汇储备有限的现状相比,香港自然具有稳定港元汇率的重要条件。(4)香港金融体系和金融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特别是近年来实行了诸如修改银行条例、实施“会计安排”、“流动资金调节”、“即时结算制”等系列改革【注8】,增加了香港银行体系的安全度以及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力度,从而避免了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在金融制度和监管体系方面的缺陷,为稳定港元汇率提供了金融制度上的保障。 第二,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十分必要,但仅靠提高利率来稳定港元汇率代价沉重。大量事实表明,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市场、经济发展秩序、政治制度的“稳定器”,在本次金融风暴中香港特区政府成功地捍卫联系汇率制度,确保香港金融制度和整体经济基础的稳定与健全,从而为香港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从1983年港府推出联系汇率制度以来,先后成功地渡过了多次政经事件冲击和港元风潮。实施十多年来,港元兑美元汇价最为低时为7.95:1,最高为7.714:1,港元汇率波幅从未超过2%,充分显示了该制度在金融危机时期稳定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以及维护金融秩序和市场信心的有效性。因此,从香港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十分必要。当然也应看到,在现行操作条件下,香港为保持港元汇率稳定也付出了以股市和楼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大幅下跌的沉重代价。 第三,香港为稳定港元汇率而付出的重大代价,客观上有利于香港未来长期发展。本次金融风暴表明,以金融和地产为核心内容的服务型经济容易形成泡沫经济。对香港而言,伴随经济转型而在香港实行多年的高地价高房价政策,以 及近期证券市场上的过度投机性炒作,从长期来看不但增加了香港总体运行成 ----------------------------- 【注8】饶余庆:“东南亚货币危机的影响与教训”,《信报财经月刊》,1997年第10期。 本,而且更使香港经济的泡沫成分不断加大,对香港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客观上要求对此进行调整。我们认为,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以证券和地产为代表的资产紧缩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损失,实际上就是对香港前期发展模式的被动式过度调整。而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客观上表明进行这种调整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香港如果能够利用金融危机付出的重大代价,来换取对服务型经济主导条件下的发展路向进行必要的调整,那么对香港未来长期发展来说,这种代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就近期而言,以证券和地产为代表的资产紧缩,至少可以使香港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香港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港股近期走势不会大幅回升,同时港元可能再度被狙击。港股经历了10月下旬的股灾后,其泡沫成分被挤了出来,但目前至少有以下几个因素使得港股近期难以大幅走好:(1)东南亚股市尤其是香港的股灾引起了纽约、伦敦、东京股市的震荡,并反过来影响东南亚及香港股市持续波动。这种相互联动局面一但形成,由于受惯性影响,一般不会马上停止。(2)目前亚洲金融风暴仍未有停息的迹象,特别是韩国与日本受冲击后,有可能进一步向世界更大范围蔓延。在此背景下,香港股市仍有可能动荡。(3)在东南亚国家纷纷放弃原来的固定汇率制度,并导致本国货币主动或被动贬值后,香港作为区内唯一保持汇率稳定且仍然实行原来联系汇率制度不变的地区,相对升值的港元受到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强,进而引发香港股市震荡。 二、金融风暴表明香港经济仍潜存隐患 1、缺乏弹性的联系汇率制度有待完善 香港于1983年开始实行的联系汇率制,本质上是一种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在银行同业港钞的固定汇率和公开外汇市场的浮动汇率之间,通过银行套戥机制,实现港币兑美元的汇率稳定【注9】。实行十多年来,基本取得了预期效果,确保了香港金融和经济体系的稳定(参见图二)。但从今 ----------------------------- 【注9】参见饶余庆:《走向未来的香港金融》,香港三联书店,1993年;刘志强、沙振林:《九十年代香港金融改革与发展》, 香港三联书店,1997年;吕汝汉:《香港金融体系》,香港商务印书馆,1991年9月 次金融风暴来看,联系汇率制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香港未来的发展。 图二 港元汇率走势(1982年1月--1996年12月)[略] 资料来源:香港金管局,转引自刘志强等:《九十年代香港金融改革与发展》第14页,香港三联书店,1997年。 (1)联系汇率制存在内部问题,给未来发展带来不确定性。虽然套戥机制使得港币兑美元保持稳定,但由于这种稳定是在银行同业港钞的固定汇率与公开外汇市场的浮动汇率之间实现的,因此产生以下两大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一,港元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如果存在高估或低估,特别是在两国经济水平有所差异的条件下,两种货币的市值无法反映其国际竞争力与经常项目收支,从而创造出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347252.html?fr=qrl32023-07-25 02:52:411
97 年亚洲金融风暴是怎么回事啊?
讨论亚洲金融风暴的原因及启示 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太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 那么,亚洲金融风暴爆发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在观看了关于亚洲金融风暴的一系列报道和自己的研究之后,我找到如下几方面的原因: ⒈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⒉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⒊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一:乔治·索罗斯的个人及一个支持他的资本主义集团的因素: “金融大鳄”“一只假寐的老狼”是对这个金融怪才的称谓。他曾说过,“在金融运作方面,说不上有道德还是无道德,这只是一种操作。金融市场是不属于道德范畴的,它不是不道德的,道德根本不存在于这里,因为它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我是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我会按照已定的规则来玩这个游戏,我不会违反这些规则,所以我不觉得内疚或要负责任。从亚洲金融风暴这个事情来讲,我是否炒作对金融事件的发生不会起任何作用。我不炒作它照样会发生。我并不觉得炒外币、投机有什么不道德。另一方面我遵守运作规则。我尊重那些规则,关心这些规则。作为一个有道德和关心它们的人,我希望确保这些规则,是有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的,所以我主张改变某些规则。我认为一些规则需要改进。如果改进和改良影响到我自己的利益,我还是会支持它,因为需要改良的这个规则也许正是事件发生的原因。” 众所周知,索罗斯对太铢的炒作是亚洲金融风暴的导火线。他是一个绝对有实力,有能力的金融家,然而通过玩弄亚洲国家政权,来达到他获得巨额资本的目的显然是卑劣的。 二:美国经济利益和政策的影响: 1949年,新中国成立预示者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美国,作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有了危机感。他通过强大的经济后盾在亚太地区建立起一个资本主义的统一战线:韩国,日本,台湾直至东南亚,都成为美国的经济附庸。这给亚洲一些国家飞速发展带来了经济支持。七十年代,东南亚一些国家的经济迅猛发展。 但是,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容的瓦解。美国当然不允许亚洲经济继续如此发展,于是,他开始收回他的经济损失。对于索罗斯的行为,他是纵容的。 三:亚洲国家的经济形态导致: 新马太日韩等国都为外向型经济的国家。他们对世界市场的依附很大。亚洲经济的动摇难免会出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以泰国为例,太铢在国际市场上是否要买卖不由政府来主宰,而他本身并没有足够的外汇储备量,面对金融家的炒作,该国经济不堪一击。而经济决定政治,所以,泰国政局也就动荡了。 亚洲金融危机给我以深刻的启示 (1)一个国家经济的开放程度,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实力和稳定的政权基础上的,只有经济实力雄厚,政权稳固才能谈及真正的发展经济。 (2)一个经济学家,只有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否则,他将不是一个真正的经济学家,并对经济发展起阻碍作用。 (3)只有提高综合国力,才能使一个国家立于不败之林。2023-07-25 02:52:492
97金融风暴的原因
97金融风暴:一,1997年7月2日,亚洲金融风暴席卷泰国,泰铢贬值。不久,这场风暴扫过了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和韩国、中国等地。打破了亚洲经济急速发展的景象。亚洲一些经济大国的经济开始萧条,一些国家的政局也开始混乱。二,原因:1,直接触发因素包括:(1)国际金融市场上游资的冲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大约有7万亿美元的流动国际资本。国际炒家一旦发现在哪个国家或地区有利可图,马上会通过炒作冲击该国或地区的货币,以在短期内获取暴利。(2)亚洲一些国家的外汇政策不当。它们为了吸引外资,一方面保持固定汇率,一方面又扩大金融自由化,给国际炒家提供了可乘之机。如泰国就在本国金融体系没有理顺之前,于1992年取消了对资本市场的管制,使短期资金的流动畅通无阻,为外国炒家炒作泰铢提供了条件。(3)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制,这些国家长期动用外汇储备来弥补逆差,导致外债的增加。(4)这些国家的外债结构不合理。在中期、短期债务较多的情况下,一旦外资流出超过外资流入,而本国的外汇储备又不足以弥补其不足,这个国家的货币贬值便是不可避免的了。 2,内在基础性因素包括:(1)透支性经济高增长和不良资产的膨胀。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发展中国家的共同愿望。当高速增长的条件变得不够充足时,为了继续保持速度,这些国家转向靠借外债来维护经济增长。但由于经济发展的不顺利,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亚洲有些国家已不具备还债能力。在东南亚国家,房地产吹起的泡沫换来的只是银行贷款的坏账和呆账;至于韩国,由于大企业从银行获得资金过于容易,造成一旦企业状况不佳,不良资产立即膨胀的状况。不良资产的大量存在,又反过来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2)市场体制发育不成熟。一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上干预过度,特别是干预金融系统的贷款投向和项目;另一个是金融体制特别是监管体制不完善。(3)“出口替代”型模式的缺陷。“出口替代”型模式是亚洲不少国家经济成功的重要原因。但这种模式也存在着三方面的不足:一是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生产成本会提高,出口会受到抑制,引起这些国家国际收支的不平衡;二是当这一出口导向战略成为众多国家的发展战略时,会形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挤压;三是产品的阶梯性进步是继续实行出口替代的必备条件,仅靠资源的廉价优势是无法保持竞争力的。亚洲这些国家在实现了高速增长之后,没有解决上述问题。 3,世界经济因素主要包括:(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2023-07-25 02:52:585
亚洲金融风暴的前因后果
一、亚洲金融风暴与香港汇股震荡 1、亚洲金融风暴的演进与特点从今年7月泰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引发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受冲击的亚洲各国或地区出现汇市和股市大幅波动(参见表一、表二),并引发全球性股市动荡。目前亚洲金融风暴已持续近6个月,其间大致经历了较为明显的三个阶段【注1】。表一 金融风暴下的亚洲汇市波动[略]表二 金融风暴下的亚洲股市波动[略] 资料来源:引自香港《信报财经月刊》各期【注1】除非特别指明,本报告所引资料来自:《香港经济日报》、香港《信报》各期;李罗力主编《金融风暴:东南亚金融危机透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阶段:泰铢危机爆发并波及整个东南亚,各国汇率屡创历史新低,股市持续下跌。 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取代泰铢对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汇率制,泰铢危机爆发,当天泰铢汇率下跌20%。一场以泰铢危机开始爆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其他东南亚各国。7月11日菲律宾宣布实行汇率自由浮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等国货币相继与美元脱钩。在汇率制度变动下,东南亚货币汇率屡创历史新低,同时受货币汇率下跌影响,东南亚各国股市狂泻不止。第二阶段:台湾和香港汇市再次受冲击,香港股市暴跌引致世界股市巨幅震荡。10月17日,在东南亚金融风暴中坚守了近四个月后,台湾放弃与美元挂钩,宣布自由浮动,导致台湾汇市和台湾股市重挫。随后国际金融投机家第四次狙击仍坚持联系汇率制的港元,香港特区政府被迫动用外汇储备基金维持联系汇率制。在港币流量受控,利率大幅上升,各大银行相继提高拆放贷利率和短期同业拆借息口后,港元汇率迅速平稳下来。但这次港元保卫战付出的代价十分沉重。10月20日至10月28日,香港恒生指数就从13601点跌破1万点大关,跌幅达33.4%。其中仅10月21日--24日港股市值损失高达8000亿港元。10月28日后,香港股市大跌导致纽约、伦敦、东京股市震荡,反过来又带动香港股市剧烈震荡。第三阶段: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韩国和日本。进入11月份以来,韩元加速贬值,韩元危机爆发。到11月20日,韩元汇率跌至1139兑1美元,跌幅达两成有余,以美元表示的国际购买力减少五分之一。接着日本山一证券因1065亿日元的外汇亏损和1583亿日元的证券交易亏损,于11月24日宣布倒闭,东京股市大幅下跌,随即带动纽约、伦敦股市的连锁下跌,亚洲金融风暴蔓延至日本。12月8日,东京外汇市场上日元对美元的汇率跌破130日元兑1美元的水平,创1992年5月以来的最低点。从上述演进历程来分析,本次亚洲金融风暴带有两个十分显著的特点:(1)以区内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为序,按多米诺效应方式,由弱到强依次受到冲击。7月泰铢首先与美元脱钩,随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相继宣布与美元脱钩,东亚美元区汇市和股市双双受到冲击。10月,台湾放弃与美元挂沟而自由浮动,台币与台股遭受重挫,同时香港在确保港元汇率稳定的同时,出现股市大幅震荡。11月以来,韩元加速贬值,韩元危机爆发。随后日本股市因山一证券倒闭而出现波动,日元兑美元也大幅下降。从本币贬值和股市跌幅来看,受金融风暴冲击的亚洲国家或地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注2】。其中经济实力相对弱小的东盟国家,币值和股市损失明显高于“四小龙”及日本。(2)金融风暴在区内多次吹袭、反复震荡、相互影响,同时强度逐渐加大,进而波及全球,由此产生较大的破坏性。与九十年代后出现的几次国际金融动荡【注3】,如1992年的欧洲金融市场动荡、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6年日美英等主要发达国家的银行破产兼并和倒闭危机所造成的破坏相比(参见图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不但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而且危机的强度和破坏力更大。可以预期,经此金融风暴的冲击, 虽不至于达到使“东亚奇迹”破灭的程度,但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将会明显放慢,并为该地区的长期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2、亚洲金融风暴的主要原因从东南亚开始并波及到东北亚的亚洲金融风暴,是在九十年代以来全球金融自由化步伐加快、金融动荡加剧的背景下,由于东南亚国家普遍存在一些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问题,同时受国际投机资本的外部持续冲击而产生的。因此我们认为,今次亚洲金融风暴既有九十年代后全球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共同原因,同时又有由自身经济问题决定的特殊原因。【注2】参见综合开发研究院课题组:《东南亚金融危机:理论与政策分析》(唐杰、冯苏宝、龙隆执笔),《开放导报》1997年第11期。【注3】世界银行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70年代至90年代90个国家出现的100多起银行破产中,23个国家的直接损失占GDP比重超过3%,最高(阿根廷)达50%以上。参见《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学年度会议》,1996年,华盛顿。转引自世界银行:《2020年的中国》,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10月。图一 金融危机的直接损失[略]资料来源:转引自世界银行:《2020年的中国》第35页,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1)亚洲金融风暴反映了九十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动荡加剧的趋势,而导致全球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因素则构成本次亚洲金融风暴的背景原因。 第一,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步伐加快,国际金融市场不断扩大,一体化趋势日益发展,同时出现资金活动日趋国际化、自由化,由此导致巨额国际游资、国际清算资金和国际储备资金在全球范围内频繁调动,从而间接为国际金融动荡提供了可能。一方面国际资本总额不断增加,目前已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1996年西方主要国家跨国股票和债券累计额占其GDP的比重超过100%,美国高达10万亿美元。另一方面国际资本流动速度加快,跨国外汇交易急剧增加,从1986年的1880亿美元增至1995年的1.2万亿美元。1996年流入东亚的资金总量达到1087亿美元【注4】。结果客观上导致九十年代后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日本)Takuma Takahashi:《金融危机与产业政策》,转引自《开放导报》1997年第11期。主要表现为外汇和利率波动。1993年--1996年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波动幅度达到3个百分点,1991年--1997年3月日元汇率变动幅度高达70%,美元、德国马克、加拿大元也达20-30%。当国际资本为赚取利率和汇率差价而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频繁进出时,经济基础和金融体系存在问题的国家出现金融动荡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第二,随着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金融经营品种也不断多样化。目前金融衍生工具已达1200多种,金融衍生交易额也不断提高。金融衍生工具一方面有利于经济发展对资金和投资保值的巨大需求,但另一方面也为过度投机创造了条件。随着金融衍生工具这一现代交易手段的推广,九十年以来以金融诈骗、银行危机、金融市场动荡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的现代操作条件下,具有较大投机性的国际游资利用衍生工具,可在瞬间完成全球不同市场上的大笔投机性交易,实现巨额资金在不同地区的快速转移,从而为引发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和金融动荡创造了条件。第三,在国际金融动荡不断加剧的趋势面前,由国际金融市场、本国金融调控和金融机构监管三个层次构成的金融监管却出现失控和乏力,结果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性的金融动荡与危机【注5】。(2)亚洲金融风暴是亚洲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各种经济矛盾的集中爆发。这些国家或地区普遍存在的经济基础及金融体系方面的缺陷,便成为本次亚洲金融风暴的内在原因。第一,经济增长方式未能根据形势及时调整和转换,是东南亚国家普遍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东南亚国家普遍选择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道路,创造并延续了“东亚经济奇迹”。但在基本实现工业化发展目标后,先行的“四小龙”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初步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而后来的东盟国家大多仍然依靠粗放型发展战略,未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完成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即使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也存在过于迎合外资流向,不但与周边国家产业结构趋同,【注5】胡进、张才进:“全球金融动荡加剧的四大成因”, 《港澳经济》,1997年第3期。 而且过分集中于简单加工业。结果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冲击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东南亚国家出口扩张势头放缓,带动经济增长下降,从而导致经常项目赤字、外汇储备减少,进而对固定汇率产生压力,最终使金融风暴在区内广泛爆发。相比之下,在金融风暴中“四小龙”的损失之所以低于东盟国家,从根本上看就是因为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快于后者。第二,东南亚国家普遍存在的外贸逆差递增、经常项目赤字高企、外汇储备递减、外资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是构成本次金融危机的直接隐患。以金融风暴发源地的泰国为例来分析【注6】,其危机的隐患早在90年代初期就已经埋下。从1990年起,泰国的外贸逆差逐年递增、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外汇储备每年只减不增,分别从1990年的74.94亿美元、72.82亿美元和32.3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92.68亿美元、82.22亿美元和41.75亿美元。另一方面,泰国的外债从90年代开始也急剧膨胀,从1990年的280亿美元,膨胀到1996年的900亿美元,仅1998年即将到期的短期外债就达400多亿美元,超过其全部外汇储备。第三,东南亚国家金融体系存在根本缺陷是爆发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东南亚国家在金融体系上的根本缺陷,一是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长期债券市场不发达,短期贷款高于长期贷款,非生产性贷款(特别是房地产和消费性贷款)高于生产性贷款,外资大多以短期资本形式进入国内。结果客观上导致泡沫经济大量出现。二是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增加普遍高于中央银行,结果使得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下降,金融动荡得以在东南亚各国普遍出现。三是银行资产质量不高,金融风险加剧,导致金融危机在区内广泛产生。第四,在金融制度不健全的基础上实行金融盲目自由化,直接加剧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进程。金融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注6】参见陈晓军:“泰国经济金融危机的演变及其初步启示”, 《信报财经月刊》,1997年第11期;余永定:“泰国的货币危机及其启示”,《国际经济评论》,1997年第9-10期;李量、伍达枝:《泰国货币危机:教训及其启示》,见《开放导报》1997年第11期。域一体化的客观要求。但是在国内金融制度不健全,金融市场设施不完备,监管措施和监管机构不完善的条件下,东南亚国家过早开放金融市场,必然会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这一点以泰国为例可以看得更为清楚。90年代以来,泰国为吸引外资,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1990年4月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有关义务,取消了经常项目国际支付的限制。1991年,开始减少对资本项目交易的外汇限制。1992年又对外资开放,允许国内投资者直接通过银行获得低息的外国资金,导致肆意借贷低息资金。1994年又进一步放松这方面的限制,比如放宽出入境时可携带的外币限额,允许持有泰国离岸银行执照的外国银行在泰国各城市设立分支机构等等。但是,在实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时却未能完善金融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使外汇投机的渠道增加,从而加剧了投机者对泰国金融稳定性的冲击。此外,日本和韩国也存在类似的问题。第五,政策失误加剧了金融危机的破坏程度。从泰国的情况看【注7】,政策失误主要表现为,一是长期实行钉住以美元为主的一篮子汇率政策,无法与利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节经济的货币政策有效配合;二是宏观政策没能协调国内经济平衡目标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关系,从而产生经常帐户赤字;三是在外汇管理制度上没能处理好开产资本帐户与保护本币安全的相互关系。第六,政府不当干预在引发投资者信心危机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风暴。这次东南亚金融风暴发生后,东南亚许多国家一方面采取紧缩银根、提高利率等经济杠杆来调节。如印尼在印尼盾兑美元的比率跌破3000的水平以后,为了收紧资金流动,中央银行把利率上调2倍。另一方面甚至采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市场,如马来西亚一度采取措施,限制投资人卖空一百种重要股票;印尼也宣布类似做法,限制外国人进行外汇交易。结果事与愿违,马来西亚宣布限制后,投资人因无法自由买卖而信心大失,资金大规模移出,导致当日吉隆坡股市下挫,并带动整个东南亚地区股市下跌。印尼的情况也类似,显示出以限制市场运作的这种短期做法根本无效。-----------------------【注7】参见谢多:“泰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失调与货币危机”, 《国际经济评论》,1997年第9-10期。3、对香港金融风暴的基本评价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反复冲击下, 香港不但未能幸免,反而一度成为金融风暴的主战场。港元数度遭到国际炒家的强烈狙击,但均被香港特区政府击退,确保了港元汇率的稳定。与此同时,特区政府提高利率也导致香港股市大幅波动,从而引发以股市和楼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大幅下跌,为保证港元汇率稳定付出了重大代价。香港金融危机的产生,既有与东南亚国家或地区出现金融风暴相近的共同背景,又存在不同经济基础和金融制度上的特殊原因。第一,与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相似,在经济高度开放条件下,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各种背景性因素均会对香港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大致相似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产业结构和投资趋向引发的经济泡沫现象,以及长期实行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则决定了金融危机的本质特征。第二,与东南亚国家不同的是,香港并不存在新兴市场化和经济转型国家或地区普遍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如过分依赖外资来推动经济发展,在国内金融体系、金融市场设施和金融监管条件还不成熟时盲目对外开放和实行金融自由化,长期资本市场不发达,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和银行资产质量不高等。与这些国家相比,香港经济体系和金融制度更为完善,这就使得香港具备了确保港元汇率稳定的可靠基础。第三,受东南亚金融风暴波及而产生的香港金融危机,主要表现为冲击联系汇率制和香港股市大幅下降。我们认为,港股下跌决不仅仅是由于为稳定港元汇率而提高利率所致。实际上,对包括“中国概念股”在内的过度投机性炒作,使股市风险不断积聚,才是这次香港股市大幅下挫的根本原因。为确保联系汇率制而调高利率,不过是这种长期积累投机风险的释放诱因而已。对于本次香港金融危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在亚洲金融风暴中,香港是唯一保持汇率稳定、继续与美元挂钩的地区。这表明与区内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相比,香港具有更为稳定、健康的金融制度、监管体系和经济基础,抵抗外部冲击和国际金融动荡的能力更为强大。与东南亚国家相比,香港能够成功地抵抗外部冲击和国际金融动荡、进而确保港元汇率稳定的原因在于:(1)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相比,香港经济基础稳健,经济实力雄厚,发展前景良好,尽管还存在一些内部隐患,但仍能从总体上为稳定汇率提供一个可靠的经济基础。(2)联系汇率制度是实现港元汇率稳定的内在机制,同时香港特区政府坚持联系汇率制度的一系列应对操作,客观上给投资者以极大的信心支持,使港元汇率稳定成为可能。(3)香港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总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三(888亿美元),人均则为全球第二(13660美元),同时财政盈余和储备十分可观,此外还得到外汇率储备量达1340亿美元的中国政府大力支持。这与金融风暴中大多数国家财政赤字和外汇储备有限的现状相比,香港自然具有稳定港元汇率的重要条件。(4)香港金融体系和金融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特别是近年来实行了诸如修改银行条例、实施“会计安排”、“流动资金调节”、“即时结算制”等系列改革【注8】,增加了香港银行体系的安全度以及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力度,从而避免了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在金融制度和监管体系方面的缺陷,为稳定港元汇率提供了金融制度上的保障。第二,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十分必要,但仅靠提高利率来稳定港元汇率代价沉重。大量事实表明,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市场、经济发展秩序、政治制度的“稳定器”,在本次金融风暴中香港特区政府成功地捍卫联系汇率制度,确保香港金融制度和整体经济基础的稳定与健全,从而为香港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从1983年港府推出联系汇率制度以来,先后成功地渡过了多次政经事件冲击和港元风潮。实施十多年来,港元兑美元汇价最为低时为7.95:1,最高为7.714:1,港元汇率波幅从未超过2%,充分显示了该制度在金融危机时期稳定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以及维护金融秩序和市场信心的有效性。因此,从香港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十分必要。当然也应看到,在现行操作条件下,香港为保持港元汇率稳定也付出了以股市和楼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大幅下跌的沉重代价。第三,香港为稳定港元汇率而付出的重大代价,客观上有利于香港未来长期发展。本次金融风暴表明,以金融和地产为核心内容的服务型经济容易形成泡沫经济。对香港而言,伴随经济转型而在香港实行多年的高地价高房价政策,以及近期证券市场上的过度投机性炒作,从长期来看不但增加了香港总体运行成-----------------------------【注8】饶余庆:“东南亚货币危机的影响与教训”,《信报财经月刊》,1997年第10期。本,而且更使香港经济的泡沫成分不断加大,对香港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客观上要求对此进行调整。我们认为,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以证券和地产为代表的资产紧缩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损失,实际上就是对香港前期发展模式的被动式过度调整。而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客观上表明进行这种调整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香港如果能够利用金融危机付出的重大代价,来换取对服务型经济主导条件下的发展路向进行必要的调整,那么对香港未来长期发展来说,这种代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就近期而言,以证券和地产为代表的资产紧缩,至少可以使香港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香港的国际竞争力。第四、港股近期走势不会大幅回升,同时港元可能再度被狙击。港股经历了10月下旬的股灾后,其泡沫成分被挤了出来,但目前至少有以下几个因素使得港股近期难以大幅走好:(1)东南亚股市尤其是香港的股灾引起了纽约、伦敦、东京股市的震荡,并反过来影响东南亚及香港股市持续波动。这种相互联动局面一但形成,由于受惯性影响,一般不会马上停止。(2)目前亚洲金融风暴仍未有停息的迹象,特别是韩国与日本受冲击后,有可能进一步向世界更大范围蔓延。在此背景下,香港股市仍有可能动荡。(3)在东南亚国家纷纷放弃原来的固定汇率制度,并导致本国货币主动或被动贬值后,香港作为区内唯一保持汇率稳定且仍然实行原来联系汇率制度不变的地区,相对升值的港元受到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强,进而引发香港股市震荡。二、金融风暴表明香港经济仍潜存隐患1、缺乏弹性的联系汇率制度有待完善香港于1983年开始实行的联系汇率制,本质上是一种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在银行同业港钞的固定汇率和公开外汇市场的浮动汇率之间,通过银行套戥机制,实现港币兑美元的汇率稳定【注9】。实行十多年来,基本取得了预期效果,确保了香港金融和经济体系的稳定(参见图二)。但从今-----------------------------【注9】参见饶余庆:《走向未来的香港金融》,香港三联书店,1993年;刘志强、沙振林:《九十年代香港金融改革与发展》, 香港三联书店,1997年;吕汝汉:《香港金融体系》,香港商务印书馆,1991年9月 次金融风暴来看,联系汇率制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香港未来的发展。 图二 港元汇率走势(1982年1月--1996年12月)[略]资料来源:香港金管局,转引自刘志强等:《九十年代香港金融改革与发展》第14页,香港三联书店,1997年。(1)联系汇率制存在内部问题,给未来发展带来不确定性。虽然套戥机制使得港币兑美元保持稳定,但由于这种稳定是在银行同业港钞的固定汇率与公开外汇市场的浮动汇率之间实现的,因此产生以下两大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第一,港元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如果存在高估或低估,特别是在两国经济水平有所差异的条件下,两种货币的市值无法反映其国际竞争力与经常项目收支,从而创造出2023-07-25 02:53:151
97的亚洲金融风暴最终结果是谁赢了?索罗斯都把钱赔在香港了吗?
说起来他的对冲赚到钱了,但是其实没有赚到多少,当时他一开始对准的是泰国,第一泰国发展太快,但泰铢跟美金是固定汇率,所以他就打泰铢的现货和期货,这样泰铢的贬值让泰铢不得不跟美金脱钩,开始自由落体,加上做空泰国的股票,索罗斯在泰国算是赚到钱了,然后赚的就是基本面比较弱的菲律宾,但是后来发现他太高估菲律宾了,根本轻而易举就打垮他们了.最后就到香港,主要是要做空香港股票,还有恒生指数,因为香港奉行的是自由市场,所以一开始并没有管的他很严,但是他们当时真的很过分,所以在月底香港恒生交割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政府跟索罗斯 在大盘股上开始对干了,因为只要指数收跌索罗斯就赢钱,为了教训索罗斯,当时所有的沽盘 香港政府都买,就买指数里头的大盘,所以最后那天尾盘的巨额成交让指数走高,港府击败索罗斯 当然你可以说在港股上他没有赚到什么钱,但是总的来说 当时的金融危机证明不是坏事,可能有些人当时亏钱了,但是其实那次的打击让大家发现其实实体经济没有问题,而且那次的打击让 很多金融产品的基本面重新洗牌,有了接下来的走好,当然那次的港府因为当时跟索罗斯对干买的那些港股后来也价值翻了好几十倍.不过这只是我的看法,还是见仁见智的^_^2023-07-25 02:53:412
详细介绍一下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谢谢了!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扩展资料:(1)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但由此而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如民族国家间利益冲撞加剧,资本流动能力增强,防范危机的难度加大等。(2)不合理的国际分工、贸易和货币体制,对第三世界国家不利。在生产领域,仍然是发达国家生产高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本身,产品的技术含量逐级向欠发达、不发达国家下降,最不发达国家只能做装配工作和生产初级产品。在交换领域,发达国家能用低价购买初级产品和垄断高价推销自己的产品。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整个全球金融体系和制度也有利于金融大国。2023-07-25 02:53:481
亚洲经融风暴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
一、亚洲金融风暴与香港汇股震荡 1、亚洲金融风暴的演进与特点 从今年7月泰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引发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受冲击的亚洲各国或地区出现汇市和股市大幅波动(参见表一、表二),并引发全球性股市动荡。目前亚洲金融风暴已持续近6个月,其间大致经历了较为明显的三个阶段【注1】。 表一 金融风暴下的亚洲汇市波动[略] 表二 金融风暴下的亚洲股市波动[略] 资料来源:引自香港《信报财经月刊》各期 【注1】除非特别指明,本报告所引资料来自:《香港经济日报》、香港《信报》各期;李罗力主编《金融风暴:东南亚金融危机透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 第一阶段:泰铢危机爆发并波及整个东南亚,各国汇率屡创历史新低,股市持续下跌。 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取代泰铢对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汇率制,泰铢危机爆发,当天泰铢汇率下跌20%。一场以泰铢危机开始爆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其他东南亚各国。7月11日菲律宾宣布实行汇率自由浮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等国货币相继与美元脱钩。在汇率制度变动下,东南亚货币汇率屡创历史新低,同时受货币汇率下跌影响,东南亚各国股市狂泻不止。 第二阶段:台湾和香港汇市再次受冲击,香港股市暴跌引致世界股市巨幅震荡。10月17日,在东南亚金融风暴中坚守了近四个月后,台湾放弃与美元挂钩,宣布自由浮动,导致台湾汇市和台湾股市重挫。随后国际金融投机家第四次狙击仍坚持联系汇率制的港元,香港特区政府被迫动用外汇储备基金维持联系汇率制。在港币流量受控,利率大幅上升,各大银行相继提高拆放贷利率和短期同业拆借息口后,港元汇率迅速平稳下来。但这次港元保卫战付出的代价十分沉重。10月20日至10月28日,香港恒生指数就从13601点跌破1万点大关,跌幅达33.4%。其中仅10月21日--24日港股市值损失高达8000亿港元。10月28日后,香港股市大跌导致纽约、伦敦、东京股市震荡,反过来又带动香港股市剧烈震荡。 第三阶段: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韩国和日本。进入11月份以来,韩元加速贬值,韩元危机爆发。到11月20日,韩元汇率跌至1139兑1美元,跌幅达两成有余,以美元表示的国际购买力减少五分之一。接着日本山一证券因1065亿日元的外汇亏损和1583亿日元的证券交易亏损,于11月24日宣布倒闭,东京股市大幅下跌,随即带动纽约、伦敦股市的连锁下跌,亚洲金融风暴蔓延至日本。12月8日,东京外汇市场上日元对美元的汇率跌破130日元兑1美元的水平,创1992年5月以来的最低点。 从上述演进历程来分析,本次亚洲金融风暴带有两个十分显著的特点: (1)以区内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为序,按多米诺效应方式,由弱到强依次受到冲击。7月泰铢首先与美元脱钩,随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相继宣布与美元脱钩,东亚美元区汇市和股市双双受到冲击。10月,台湾放弃与美元挂沟而自由浮动,台币与台股遭受重挫,同时香港在确保港元汇率稳定的同时,出现股市大幅震荡。11月以来,韩元加速贬值,韩元危机爆发。随后日本股市因山一证券倒闭而出现波动,日元兑美元也大幅下降。从本币贬值和股市跌幅来看,受金融风暴冲击的亚洲国家或地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注2】。其中经济实力相对弱小的东盟国家,币值和股市损失明显高于“四小龙”及日本。 (2)金融风暴在区内多次吹袭、反复震荡、相互影响,同时强度逐渐加大,进而波及全球,由此产生较大的破坏性。与九十年代后出现的几次国际金融动荡【注3】,如1992年的欧洲金融市场动荡、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6年日美英等主要发达国家的银行破产兼并和倒闭危机所造成的破坏相比(参见图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不但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而且危机的强度和破坏力更大。可以预期,经此金融风暴的冲击, 虽不至于达到使“东亚奇迹”破灭的程度,但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将会明显放慢,并为该地区的长期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亚洲金融风暴的主要原因 从东南亚开始并波及到东北亚的亚洲金融风暴,是在九十年代以来全球金 融自由化步伐加快、金融动荡加剧的背景下,由于东南亚国家普遍存在一些经济 结构和经济发展问题,同时受国际投机资本的外部持续冲击而产生的。因此我们认为,今次亚洲金融风暴既有九十年代后全球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共同原因,同时又有由自身经济问题决定的特殊原因。 【注2】参见综合开发研究院课题组:《东南亚金融危机:理论与政策分析》(唐杰、冯苏宝、龙隆执笔),《开放导报》1997年第11期。 【注3】世界银行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70年代至90年代90个国家出现的100多起银行破产中,23个国家的直接损失占GDP比重超过3%,最高(阿根廷)达50%以上。参见《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学年度会议》,1996年,华盛顿。转引自世界银行:《2020年的中国》,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10月。 图一 金融危机的直接损失[略] 资料来源:转引自世界银行:《2020年的中国》第35页,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 (1)亚洲金融风暴反映了九十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动荡加剧的趋势,而导致全球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因素则构成本次亚洲金融风暴的背景原因。 第一,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步伐加快,国际金融市场不断扩大,一体化趋势日益发展,同时出现资金活动日趋国际化、自由化,由此导致巨额国际游资、国际清算资金和国际储备资金在全球范围内频繁调动,从而间接为国际金融动荡提供了可能。一方面国际资本总额不断增加,目前已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1996年西方主要国家跨国股票和债券累计额占其GDP的比重超过100%,美国高达10万亿美元。另一方面国际资本流动速度加快,跨国外汇交易急剧增加,从1986年的1880亿美元增至1995年的1.2万亿美元。1996年流入东亚的资金总量达到1087亿美元【注4】。结果客观上导致九十年代后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日本)Takuma Takahashi:《金融危机与产业政策》,转引自《开放导报》1997年第11期。 主要表现为外汇和利率波动。1993年--1996年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波动幅度达到3个百分点,1991年--1997年3月日元汇率变动幅度高达70%,美元、德国马克、加拿大元也达20-30%。当国际资本为赚取利率和汇率差价而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频繁进出时,经济基础和金融体系存在问题的国家出现金融动荡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 第二,随着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金融经营品种也不断多样化。目前金融衍生工具已达1200多种,金融衍生交易额也不断提高。金融衍生工具一方面有利于经济发展对资金和投资保值的巨大需求,但另一方面也为过度投机创造了条件。随着金融衍生工具这一现代交易手段的推广,九十年以来以金融诈骗、银行危机、金融市场动荡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的现代操作条件下,具有较大投机性的国际游资利用衍生工具,可在瞬间完成全球不同市场上的大笔投机性交易,实现巨额资金在不同地区的快速转移,从而为引发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和金融动荡创造了条件。 第三,在国际金融动荡不断加剧的趋势面前,由国际金融市场、本国金融调控和金融机构监管三个层次构成的金融监管却出现失控和乏力,结果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性的金融动荡与危机【注5】。 (2)亚洲金融风暴是亚洲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各种经济矛盾的集中爆发。这些国家或地区普遍存在的经济基础及金融体系方面的缺陷,便成为本次亚洲金融风暴的内在原因。 第一,经济增长方式未能根据形势及时调整和转换,是东南亚国家普遍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东南亚国家普遍选择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道路,创造并延续了“东亚经济奇迹”。但在基本实现工业化发展目标后,先行的“四小龙”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初步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而后来的东盟国家大多仍然依靠粗放型发展战略,未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完成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即使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也存在过于迎合外资流向,不但与周边国家产业结构趋同, 【注5】胡进、张才进:“全球金融动荡加剧的四大成因”, 《港澳经济》,1997年第3期。 而且过分集中于简单加工业。结果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冲击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东南亚国家出口扩张势头放缓,带动经济增长下降,从而导致经常项目赤字、外汇储备减少,进而对固定汇率产生压力,最终使金融风暴在区内广泛爆发。相比之下,在金融风暴中“四小龙”的损失之所以低于东盟国家,从根本上看就是因为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快于后者。 第二,东南亚国家普遍存在的外贸逆差递增、经常项目赤字高企、外汇储备递减、外资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是构成本次金融危机的直接隐患。以金融风暴发源地的泰国为例来分析【注6】,其危机的隐患早在90年代初期就已经埋下。从1990年起,泰国的外贸逆差逐年递增、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外汇储备每年只减不增,分别从1990年的74.94亿美元、72.82亿美元和32.3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92.68亿美元、82.22亿美元和41.75亿美元。另一方面,泰国的外债从90年代开始也急剧膨胀,从1990年的280亿美元,膨胀到1996年的900亿美元,仅1998年即将到期的短期外债就达400多亿美元,超过其全部外汇储备。 第三,东南亚国家金融体系存在根本缺陷是爆发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东南亚国家在金融体系上的根本缺陷,一是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长期债券市场不发达,短期贷款高于长期贷款,非生产性贷款(特别是房地产和消费性贷款)高于生产性贷款,外资大多以短期资本形式进入国内。结果客观上导致泡沫经济大量出现。二是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增加普遍高于中央银行,结果使得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下降,金融动荡得以在东南亚各国普遍出现。三是银行资产质量不高,金融风险加剧,导致金融危机在区内广泛产生。 第四,在金融制度不健全的基础上实行金融盲目自由化,直接加剧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进程。金融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 ---------------------------- 【注6】参见陈晓军:“泰国经济金融危机的演变及其初步启示”, 《信报财经月刊》,1997年第11期;余永定:“泰国的货币危机及其启示”,《国际经济评论》,1997年第9-10期;李量、伍达枝:《泰国货币危机:教训及其启示》,见《开放导报》1997年第11期。 域一体化的客观要求。但是在国内金融制度不健全,金融市场设施不完备,监管措施和监管机构不完善的条件下,东南亚国家过早开放金融市场,必然会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这一点以泰国为例可以看得更为清楚。90年代以来,泰国为吸引外资,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1990年4月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有关义务,取消了经常项目国际支付的限制。1991年,开始减少对资本项目交易的外汇限制。1992年又对外资开放,允许国内投资者直接通过银行获得低息的外国资金,导致肆意借贷低息资金。1994年又进一步放松这方面的限制,比如放宽出入境时可携带的外币限额,允许持有泰国离岸银行执照的外国银行在泰国各城市设立分支机构等等。但是,在实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时却未能完善金融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使外汇投机的渠道增加,从而加剧了投机者对泰国金融稳定性的冲击。此外,日本和韩国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第五,政策失误加剧了金融危机的破坏程度。从泰国的情况看【注7】,政策失误主要表现为,一是长期实行钉住以美元为主的一篮子汇率政策,无法与 利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节经济的货币政策有效配合;二是宏观政策没能协调国内经济平衡目标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关系,从而产生经常帐户赤字;三是在外汇管理制度上没能处理好开产资本帐户与保护本币安全的相互关系。 第六,政府不当干预在引发投资者信心危机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风暴。这次东南亚金融风暴发生后,东南亚许多国家一方面采取紧缩银根、提高利率等经济杠杆来调节。如印尼在印尼盾兑美元的比率跌破3000的水平以后,为了收紧资金流动,中央银行把利率上调2倍。另一方面甚至采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市场,如马来西亚一度采取措施,限制投资人卖空一百种重要股票;印尼也宣布类似做法,限制外国人进行外汇交易。结果事与愿违,马来西亚宣布限制后,投资人因无法自由买卖而信心大失,资金大规模移出,导致当日吉隆坡股市下挫,并带动整个东南亚地区股市下跌。印尼的情况也类似,显示出以限制市场运作的这种短期做法根本无效。 ----------------------- 【注7】参见谢多:“泰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失调与货币危机”, 《国际经济评论》,1997年第9-10期。 3、对香港金融风暴的基本评价 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反复冲击下, 香港不但未能幸免,反而一度成为金融风暴的主战场。港元数度遭到国际炒家的强烈狙击,但均被香港特区政府击退,确保了港元汇率的稳定。与此同时,特区政府提高利率也导致香港股市大幅波动,从而引发以股市和楼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大幅下跌,为保证港元汇率稳定付出了重大代价。 香港金融危机的产生,既有与东南亚国家或地区出现金融风暴相近的共同背景,又存在不同经济基础和金融制度上的特殊原因。第一,与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相似,在经济高度开放条件下,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各种背景性因素均会对香港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大致相似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产业结构和投资趋向引发的经济泡沫现象,以及长期实行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则决定了金融危机的本质特征。第二,与东南亚国家不同的是,香港并不存在新兴市场化和经济转型国家或地区普遍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如过分依赖外资来推动经济发展,在国内金融体系、金融市场设施和金融监管条件还不成熟时盲目对外开放和实行金融自由化,长期资本市场不发达,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和银行资产质量不高等。与这些国家相比,香港经济体系和金融制度更为完善,这就使得香港具备了确保港元汇率稳定的可靠基础。第三,受东南亚金融风暴波及而产生的香港金融危机,主要表现为冲击联系汇率制和香港股市大幅下降。我们认为,港股下跌决不仅仅是由于为稳定港元汇率而提高利率所致。实际上,对包括“中国概念股”在内的过度投机性炒作,使股市风险不断积聚,才是这次香港股市大幅下挫的根本原因。为确保联系汇率制而调高利率,不过是这种长期积累投机风险的释放诱因而已。 对于本次香港金融危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第一、在亚洲金融风暴中,香港是唯一保持汇率稳定、继续与美元挂钩的地区。这表明与区内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相比,香港具有更为稳定、健康的金融制度、监管体系和经济基础,抵抗外部冲击和国际金融动荡的能力更为强大。 与东南亚国家相比,香港能够成功地抵抗外部冲击和国际金融动荡、进而确保港元汇率稳定的原因在于:(1)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相比,香港经济基础稳健,经济实力雄厚,发展前景良好,尽管还存在一些内部隐患,但仍能从总体上为稳定汇率提供一个可靠的经济基础。(2)联系汇率制度是实现港元汇率稳定的内在机制,同时香港特区政府坚持联系汇率制度的一系列应对操作,客观上给投资者以极大的信心支持,使港元汇率稳定成为可能。(3)香港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总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三(888亿美元),人均则为全球第二(13660美元),同时财政盈余和储备十分可观,此外还得到外汇率储备量达1340亿美元的中国政府大力支持。这与金融风暴中大多数国家财政赤字和外汇储备有限的现状相比,香港自然具有稳定港元汇率的重要条件。(4)香港金融体系和金融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特别是近年来实行了诸如修改银行条例、实施“会计安排”、“流动资金调节”、“即时结算制”等系列改革【注8】,增加了香港银行体系的安全度以及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力度,从而避免了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在金融制度和监管体系方面的缺陷,为稳定港元汇率提供了金融制度上的保障。 第二,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十分必要,但仅靠提高利率来稳定港元汇率代价沉重。大量事实表明,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市场、经济发展秩序、政治制度的“稳定器”,在本次金融风暴中香港特区政府成功地捍卫联系汇率制度,确保香港金融制度和整体经济基础的稳定与健全,从而为香港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从1983年港府推出联系汇率制度以来,先后成功地渡过了多次政经事件冲击和港元风潮。实施十多年来,港元兑美元汇价最为低时为7.95:1,最高为7.714:1,港元汇率波幅从未超过2%,充分显示了该制度在金融危机时期稳定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以及维护金融秩序和市场信心的有效性。因此,从香港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十分必要。当然也应看到,在现行操作条件下,香港为保持港元汇率稳定也付出了以股市和楼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大幅下跌的沉重代价。 第三,香港为稳定港元汇率而付出的重大代价,客观上有利于香港未来长期发展。本次金融风暴表明,以金融和地产为核心内容的服务型经济容易形成泡沫经济。对香港而言,伴随经济转型而在香港实行多年的高地价高房价政策,以 及近期证券市场上的过度投机性炒作,从长期来看不但增加了香港总体运行成 ----------------------------- 【注8】饶余庆:“东南亚货币危机的影响与教训”,《信报财经月刊》,1997年第10期。 本,而且更使香港经济的泡沫成分不断加大,对香港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客观上要求对此进行调整。我们认为,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以证券和地产为代表的资产紧缩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损失,实际上就是对香港前期发展模式的被动式过度调整。而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客观上表明进行这种调整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香港如果能够利用金融危机付出的重大代价,来换取对服务型经济主导条件下的发展路向进行必要的调整,那么对香港未来长期发展来说,这种代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就近期而言,以证券和地产为代表的资产紧缩,至少可以使香港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香港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港股近期走势不会大幅回升,同时港元可能再度被狙击。港股经历了10月下旬的股灾后,其泡沫成分被挤了出来,但目前至少有以下几个因素使得港股近期难以大幅走好:(1)东南亚股市尤其是香港的股灾引起了纽约、伦敦、东京股市的震荡,并反过来影响东南亚及香港股市持续波动。这种相互联动局面一但形成,由于受惯性影响,一般不会马上停止。(2)目前亚洲金融风暴仍未有停息的迹象,特别是韩国与日本受冲击后,有可能进一步向世界更大范围蔓延。在此背景下,香港股市仍有可能动荡。(3)在东南亚国家纷纷放弃原来的固定汇率制度,并导致本国货币主动或被动贬值后,香港作为区内唯一保持汇率稳定且仍然实行原来联系汇率制度不变的地区,相对升值的港元受到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强,进而引发香港股市震荡。 二、金融风暴表明香港经济仍潜存隐患 1、缺乏弹性的联系汇率制度有待完善 香港于1983年开始实行的联系汇率制,本质上是一种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在银行同业港钞的固定汇率和公开外汇市场的浮动汇率之间,通过银行套戥机制,实现港币兑美元的汇率稳定【注9】。实行十多年来,基本取得了预期效果,确保了香港金融和经济体系的稳定(参见图二)。但从今 ----------------------------- 【注9】参见饶余庆:《走向未来的香港金融》,香港三联书店,1993年;刘志强、沙振林:《九十年代香港金融改革与发展》, 香港三联书店,1997年;吕汝汉:《香港金融体系》,香港商务印书馆,1991年9月 次金融风暴来看,联系汇率制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香港未来的发展。 图二 港元汇率走势(1982年1月--1996年12月)[略] 资料来源:香港金管局,转引自刘志强等:《九十年代香港金融改革与发展》第14页,香港三联书店,1997年。 (1)联系汇率制存在内部问题,给未来发展带来不确定性。虽然套戥机制使得港币兑美元保持稳定,但由于这种稳定是在银行同业港钞的固定汇率与公开外汇市场的浮动汇率之间实现的,因此产生以下两大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一,港元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如果存在高估或低估,特别是在两国经济水平有所差异的条件下,两种货币的市值无法反映其国际竞争力与经常项目收支,从而创造出2023-07-25 02:54:391
九七亚洲金融风暴的情况谁知道啊告诉我一哈子啊
亚洲金融风暴对经济的直接影响 1.股市价值下滑2成至5成 由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间,亚洲各国及地区,除了中国外,都面对股市的大幅下跌。日本及台湾下跌约2成,余下的地方都超过4成;马来西亚更下跌超过5成。在短短期间,各国及地方都损失四成多的资产,情况实在令人惊心。 2.汇市价值亦出现贬值 经过金融风暴,各国及地方的币值都相继下调。四小龙,除香港维持联系汇率免去贬值可能性外,其余亚洲国家及地区的货币〔中国除外〕有30%至80%的贬值。印尼的贬值更高达340%。这些都对整体资产价值做成庞大的打击。 3.贬值后出入口不升反跌 有些政策人士,特别是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认为贬值会有助于出入口的竞争力,刺激经济复苏。但事实却刚巧相反,1998年的预测,除了印度外,其余各国和地区都出现负增长。出口下跌的估计达5%至10%。而入口更出现大幅减少。除了台湾和香港只下跌6%至10%,其余下跌超过12%以上;泰国和印尼更大幅减少3成。显示贬值不一定可以增加出口,减少入口也只能延缓而已。 4.经济前景都出现相当负增长 结果,亚洲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由高速增长突然转为负增长。除中、印、台外,余无一幸免。韩、马、泰估计负增长6%-8%;印尼则出现可能18%的大幅负增长。 5.失业情况急趋恶劣 当整体经济呈现负增长时,失业问题肯定急趋恶劣;所有受金融风暴影响的国家及地区,失业率都较前一年增加一倍以上。表5显示除台湾及新加坡能维持低于4%以外,余下都超过5%;韩国、菲律宾及印尼等地被估计其失业率急升10%以上。 6.工资下降、楼价下跌 由于失业人员大增,造成劳工市场供大于求。企业雇主乘机调低工资,减少成本。例如香港的工资普遍下调1-2成。同时,因消费力减弱,销售市场欠佳,用者无法负担高昂楼价或租金。造成楼价及租金也下跌。香港的情况尤为厉害,楼价下跌达3成。 亚洲金融风暴对社会保障的直接影响 1.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回报遭受大损 退休保障,特别是个人帐户形式的公积金制度,积累庞大的社保基金;有关当局必须想法投资以保值增值。但投资往往带有极大风险,特别是投资于股票及汇率市场,价值涨落波幅很大。这次亚洲金融风暴的出现,导致股市汇市相继大幅下调,将令很多社保基金损失惨重。这里尝试看看香港情况。 由于香港已决意发展强制私营公积金,这里将分析对其可能影响。首先,我们发现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差不多每十年发生一次。投资回报须以周期性来分析,不能断章由某高峰期来估算。例如上一次股灾是1987年,便不适宜用1983年来估算,应从股灾后起投资至另一次大股灾如97年为一周期,才能较准确估算投资的真正确实的回报。 就现时强积金草案纵容高风险投资策略,容许以百分之百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即使以最后一年才以百分之百资产投入股票市场,并只以现时香港的金融风暴的影响来计算(若用东南亚情况计算,灾害更大),一旦出现问题,非同小可。 在过去十年投资周期,香港私营的整体退休基金的周期年均回报率,粗估只有6%(假设股票损失3成)。这估算低于年均通胀率8.8%。换言之,强积金草案的高风险投资策略易受金融风暴摧残。 强积金办事处回应1997年投资回报只损失7%;但参考香港上市公司10大家族的资产变化,即可见1997年大多损失30%至50%不等,可见笔者的估计准确可信。换言之,私营强积金的高风险的投资策略不能抵受金融风暴的打击,导致市民极大损失。 若以土地基金的稳重投资策略(即30%股票40%债股和30%银行现金),即使遇到相同金融风暴的负面影响,1988至1997的周期年均回报率粗估有9.5%(假设股票损失30%)。换言之,对比年均通胀8.8%,仍能保值及些少增值。但据最新1998年6月底结算,土地基金的投资也难以保值。可见亚洲金融风暴的杀伤力。相信现时亚洲大多数采用公积金制度的国家,其基金的损失会是惨重的,将严重削弱回馈能力。 2.失业人数增加,供款缴费雇员减少 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导致失业率急剧趋升,大部分国家的失业率达10%。这表示有1/10的雇员不能供款缴费,而其雇主供费缴费部分,亦相应损失。那么供款缴费总金额肯定损失了那年度的1/10基金。假若这些情况延续3年,情况将更为恶劣。因为大部分国家的估算很少预测失业率达10%以上的,这将造成整个社会保障基金的精算测算出现偏差,甚至影响其财政稳健性。 3.工资下降,供款缴费金额减少 避过失业的雇员很可能会遭雇主减压工资。因经济不景,失业大军增长,雇主会趁机减工资,以降成本,增利润。当工资下降,自然在供款缴费率不变情况下,雇员雇主双方的缴费金额数目相应减少,导致社会保险总金额也会下降。当然这会影响其财政稳健性。 4.企业困难增多,撇帐和不缴费上升 由于经济不景,很多企业会出现倒闭、裁员、减薪或迁离。结果企业负责供款缴费部分减少。另有些企业勉强维持运作,但难以兼顾雇员福利,于是剥减员工福利。首当其冲当然是社会保障利益:志愿性质的企业退休金,医疗保险等会取消或削减;国家立法规定的社会保障计划,也不一定能应付;不能供款缴费比率会相应增加,直接影响社保基金的财政稳健性。 5.失业人数增加,失业保险及社会援助财政负担加重 由于失业人数增加,自然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增多,直接加重失业保险金的支出,导致财政负担加大。另由于失业保险金一般只提供6个月至1年的保障,领取完毕后仍在失业的只能转向领取社会援助金。西方国家例子可见一斑;如英国和荷兰,失业人士领取社会援助金占其总数的4成至6成。现时香港失业人士领取社会援助占社会援助个案总数超过10%,正在走向西方情况。这造成政府财政重担。 亚洲金融风暴对社会保障发展的启示 1.社保基金不宜投资股市 从上表1至表6的分析结果,投资股市的风险是极高的。即使依国际惯例限制少于30%投资于股市,其后果一如香港土地基金,难以抵御金融风暴,要蒙受损失。故社保基金不宜投资股市。近期美国秘密式的对冲基金的违规做法,亦暴露其缺点及风险,损失过千亿美元,产生国际银行体系的连锁影响,导致美国政府也介入干预及挽救。相信,若没有其他更好的监管方法,这类隐蔽式的危险投机团体,还会是无日无之,在背后操纵金融市场。对于以社会保障为目标的社保基金,实不宜冒这些风险,以免伤及受保人士的福利。 2.社保基金宜投入社会服务及基本建设,可保值及创造就业机会 社保基金不投资股市,可转移投入社会服务及基本建设。不但稳健,而且有很大的界外经济效益。现时很多亚洲国家,尚未依政策规划,提供足够的服务,满足不同对象的需要。因此,可以借此机会,增加发展社会服务速度,满足社会需要,从而可即时创造就业机会,聘请人手,提供服务。 投资发展社会服务来增加就业机会的最大好处是它能为很多低技术的中年人士,提供就业机会。在一般情况下,低技术的中年人士,不论男女,都是较难与年青有技能的人士,竞争就业机会。同时,这些上年纪的人士亦较难接受技术培训,较难提升技能。但社区服务,如个人照顾、家务助理、家居维修等便民服务,是颇适合中年非技术人士来但任的。因此,这些社会服务的设立是很有必要的。 在较高层面来看,社会服务的发展如公共房屋、教育及医疗等将更大规模创造就业机会,解决失业,减少贫困。下面以香港情况来说明论点。 现时轮候公屋人士超过15万份申请表。假若香港特区政府能坚持每年兴建5万个公屋单位,将大大减少轮候人数,缩短轮候时间;且能满足未来香港人口的增长,达至800万人。除了较快地满足住屋需要外,其创造就业机会及功能效果是显著的。建造公屋可为建造业带来生意,聘请建造业工人;入伙时,住客需要装修设计,增设家用电器、家什杂物等,产生连锁性的经济效益,使整个销售业、百货业兴旺,自然增加就业机会。在公屋户区内的大型商场会增加零售业的发展。 同样,为了改善教育质素,有必要修建和加建现时的中小学。现时的教职员办公室是非常挤迫,难以发挥老师辅导学生的能力。现时师生比例太大,有减少每班学生人数的需要,以增加老师对学生的关顾。 同样,改善医疗设施也发挥相同的效果。现时报章常有报导医院病床不足,常要加设帆布床;医院人手不足,特别是护士及护理人员等。这些都有必要增加分区医院,招聘更多医护人员,以维持及改善服务质量。加建医院,增设医学科技设备,加聘人手等,将有助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因此,发展整体社会服务,不但能改善社会工作服务、教育、房屋和医疗的设施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要,也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也许政策制订者会问:究竟投资入社会服务建设可带来什么经济效益?且以北京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例来分析。“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对象是城市的中低收入家庭,希望他们靠自己的经济收入,用10到20年时间,拿出20%到30%的家庭收入,买下这样的一套房。且以北京近郊区县近北京地段:每平方米2000元到4000元可买商品房。若以1997年北京市政府规定的购房成本价,城近郊区为每建筑平方米1450元左右。以一间50平方米小房计算,造价是72500元。若分25年期付款,每月平均要供240元,这供款如同交租,占现时三人家庭平均入息1200元的20%。若订在25%,中下层人士每月供300元,那么有60元或20%的利润。可见投资社会服务基本建设是可保值增值的,还可带来相关社会经济效益。 3.应以基本保障为主,维持低水平的社保金额 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导致股市市值下调,相信不少社保基金损失两成以上。甚者,更会影响基金财务健全性。因此,社会保障金额水平应维持于低水平和保障基本需要为主;不宜过分扩展,来保障社会中产阶层人士。这样会使社保基金保持稳健,即使受金融风暴打击,亦能保证融资充裕,有足够基金提供社保金给予基本需要人士。换言之,在世界金融体系未完成改革之前,甚或改革之后,仍恐怕会有很多隐蔽组织如长期资本管理对冲基金等趁机炒卖,应把“维持低水平社保金额以保障基本需要为主”的政策订为长期国策,不宜修改。即使国家经济蓬勃发展,也不宜提高保障金额水平。一则可避免如金融风暴的突如其来的破坏,同时可采用丰富资源用在社会服务式的社会保障,三则更可维持市民工作动力,不因社保金额水平过高而挫伤劳动积极性。 4.不应设立失业保险,造成财政负担 应否设立失业保险常常成为改策的争议。但经亚洲金融风暴一役,其后遗症显然导致大量失业。除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仍可维持失业率在5%以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大都接近10%或以上。试问要为这么庞大的失业大军提供基本的失业保险金,所花费的财政将会是天文数字。一下子要拿出这笔金额,将会对已备受冲击的经济不景下的政府财政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制订稳健的社会保障政策适宜避免设立失业保险。保障失业者,可改由社会援助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保证不会跌穿社会安全网。对应付诸如金融风暴的危机,这种社保安排会较为妥善。 事实上,一般西方国家的失业保险安排,都是为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险金半年至一年后,届时若还未能找到工作,只能转移申请资产入息审查的社会援助救济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因此若以基本生活保障为主,根本无须为有一定资产储蓄的失业者提供过渡性质的失业保险金。 即使以没有受金融风暴冲击的中国来说,为所有非自愿性失业者包括那些有一定资产储蓄的中产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险金,将造成很多后遗症。 (1)失业保险财政易出赤字。自1986年建立失业保险以来,1992年失业保险支出,因失业人数增加,便达到前来年总和;1994年的失业保险支出,又是前7年总和的1.2倍;有些地区已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所余的基金只能维持200万人一年的基本生活,但据预测,从1995年到2000年,由于企业破产解雇,减产裁员的职工将达1800万人,年均300万人。加大10倍失业保险基金也不一定足够应付(《中国再就业工程实施指南》,1998年)。 (2)失业保险制度名下出现各种开支,包括医疗费、丧葬补助费、亲属抚恤费、生产自救费和管理费等,难以监管审计。故有提出建立由用人单位、劳动者、工会和公众团体的代表组成的社会监督机构,其实效有待证实。 (3)现时适用范围限于国有企业,若推广至各种企业制和打破城乡界限,承担的责任将超越数亿人,包括1.2亿的乡镇企业工人。是否可以承担,实成疑问。 较可行的办法是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来为失业者提供“安全网”保证基本生活需要。而有关资源则可用作再就业服务资金,提供职训津贴,以鼓励改进本身技能、转业准备、寻找职业和生产自救。这比设立失业保险金为佳。事实上,现时中国国策也是把失业保险的救济功能放在首位。因此,精简正名,倒不如选用最低生活保障和职训津贴补助来得更直接有效(详尽分析日后可见莫泰基等编,《香港劳资关系与社会保障》,2000,中国劳动出版社)。 5.制定贫穷线,作为社会援助金的安全纲水平 不设立失业保险,则必须有一个妥善社会援助制度。但很多社会援助制度都是因随政治争执而改变,未能有效地提供一适当保障水平,照顾最不能自助者的需要。较有依据的做法是选择适当的方法,制定官方贫困线,以此为社会援助制度的基本保障金,以社会安全网形式,成为社会最后防线,保障市民。这样会有效率地照顾最有需要的人士,并保证社会安定,维持良好治安法纪。 【责任编辑】郑菁 【参考文献】 1 李罗力主编,1998,《第二冲击波——从东南亚金融风暴到全球经济大变局》,贵州人民出版社。 2 姜建青主编,1998,《海外金融风潮评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 王航等编,1998,《阻击风暴——东亚金融危机中的狙击与阻击》,贵州人民出版社。 4 莫泰基,1993,《香港贫穷与社会保障》,香港:中华书局。 5 莫泰基,1999,《消灭贫穷的政策构思》,中华书局。 6 莫泰基等,1996,《扶贫与就业》,理工大学与香港社保学会。 7 《中国再就业工程实践指南》,1998,工商出版社。 8 Asian NGOs,1998,Financial Crisis: Our Response,Hong Kong:Clear Cut Pub.2023-07-25 02:54:482
97的亚洲金融风暴最终结果是谁赢了?索罗斯都把钱赔在香港了吗?
说起来他的对冲赚到钱了,但是其实没有赚到多少,当时他一开始对准的是泰国,第一泰国发展太快,但泰铢跟美金是固定汇率,所以他就打泰铢的现货和期货,这样泰铢的贬值让泰铢不得不跟美金脱钩,开始自由落体,加上做空泰国的股票,索罗斯在泰国算是赚到钱了,然后赚的就是基本面比较弱的菲律宾,但是后来发现他太高估菲律宾了,根本轻而易举就打垮他们了.最后就到香港,主要是要做空香港股票,还有恒生指数,因为香港奉行的是自由市场,所以一开始并没有管的他很严,但是他们当时真的很过分,所以在月底香港恒生交割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 政府跟索罗斯 在大盘股上开始对干了,因为只要指数收跌索罗斯就赢钱,为了教训索罗斯,当时所有的沽盘 香港政府都买,就买指数里头的大盘,所以最后那天尾盘的巨额成交让指数走高,港府击败索罗斯 当然你可以说在港股上他没有赚到什么钱,但是总的来说 当时的金融危机证明不是坏事,可能有些人当时亏钱了,但是其实那次的打击让大家发现其实实体经济没有问题,而且那次的打击让 很多金融产品的基本面重新洗牌,有了接下来的走好,当然那次的港府因为当时跟索罗斯对干买的那些港股后来也价值翻了好几十倍.不过这只是我的看法,还是见仁见智的^_^2023-07-25 02:54:562
在九七年发生亚洲金融风暴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一、亚洲金融风暴与香港汇股震荡 1、亚洲金融风暴的演进与特点 从今年7月泰国放弃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引发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受冲击的亚洲各国或地区出现汇市和股市大幅波动(参见表一、表二),并引发全球性股市动荡。目前亚洲金融风暴已持续近6个月,其间大致经历了较为明显的三个阶段【注1】。 表一 金融风暴下的亚洲汇市波动[略] 表二 金融风暴下的亚洲股市波动[略] 资料来源:引自香港《信报财经月刊》各期 【注1】除非特别指明,本报告所引资料来自:《香港经济日报》、香港《信报》各期;李罗力主编《金融风暴:东南亚金融危机透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10月。 第一阶段:泰铢危机爆发并波及整个东南亚,各国汇率屡创历史新低,股市持续下跌。 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取代泰铢对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汇率制,泰铢危机爆发,当天泰铢汇率下跌20%。一场以泰铢危机开始爆发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其他东南亚各国。7月11日菲律宾宣布实行汇率自由浮动。8月下旬至9月上旬,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等国货币相继与美元脱钩。在汇率制度变动下,东南亚货币汇率屡创历史新低,同时受货币汇率下跌影响,东南亚各国股市狂泻不止。 第二阶段:台湾和香港汇市再次受冲击,香港股市暴跌引致世界股市巨幅震荡。10月17日,在东南亚金融风暴中坚守了近四个月后,台湾放弃与美元挂钩,宣布自由浮动,导致台湾汇市和台湾股市重挫。随后国际金融投机家第四次狙击仍坚持联系汇率制的港元,香港特区政府被迫动用外汇储备基金维持联系汇率制。在港币流量受控,利率大幅上升,各大银行相继提高拆放贷利率和短期同业拆借息口后,港元汇率迅速平稳下来。但这次港元保卫战付出的代价十分沉重。10月20日至10月28日,香港恒生指数就从13601点跌破1万点大关,跌幅达33.4%。其中仅10月21日--24日港股市值损失高达8000亿港元。10月28日后,香港股市大跌导致纽约、伦敦、东京股市震荡,反过来又带动香港股市剧烈震荡。 第三阶段: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韩国和日本。进入11月份以来,韩元加速贬值,韩元危机爆发。到11月20日,韩元汇率跌至1139兑1美元,跌幅达两成有余,以美元表示的国际购买力减少五分之一。接着日本山一证券因1065亿日元的外汇亏损和1583亿日元的证券交易亏损,于11月24日宣布倒闭,东京股市大幅下跌,随即带动纽约、伦敦股市的连锁下跌,亚洲金融风暴蔓延至日本。12月8日,东京外汇市场上日元对美元的汇率跌破130日元兑1美元的水平,创1992年5月以来的最低点。 从上述演进历程来分析,本次亚洲金融风暴带有两个十分显著的特点: (1)以区内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为序,按多米诺效应方式,由弱到强依次受到冲击。7月泰铢首先与美元脱钩,随后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韩国、新加坡相继宣布与美元脱钩,东亚美元区汇市和股市双双受到冲击。10月,台湾放弃与美元挂沟而自由浮动,台币与台股遭受重挫,同时香港在确保港元汇率稳定的同时,出现股市大幅震荡。11月以来,韩元加速贬值,韩元危机爆发。随后日本股市因山一证券倒闭而出现波动,日元兑美元也大幅下降。从本币贬值和股市跌幅来看,受金融风暴冲击的亚洲国家或地区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注2】。其中经济实力相对弱小的东盟国家,币值和股市损失明显高于“四小龙”及日本。 (2)金融风暴在区内多次吹袭、反复震荡、相互影响,同时强度逐渐加大,进而波及全球,由此产生较大的破坏性。与九十年代后出现的几次国际金融动荡【注3】,如1992年的欧洲金融市场动荡、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6年日美英等主要发达国家的银行破产兼并和倒闭危机所造成的破坏相比(参见图一),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不但波及面广,持续时间长,而且危机的强度和破坏力更大。可以预期,经此金融风暴的冲击, 虽不至于达到使“东亚奇迹”破灭的程度,但东亚地区的经济增长将会明显放慢,并为该地区的长期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2、亚洲金融风暴的主要原因 从东南亚开始并波及到东北亚的亚洲金融风暴,是在九十年代以来全球金 融自由化步伐加快、金融动荡加剧的背景下,由于东南亚国家普遍存在一些经济 结构和经济发展问题,同时受国际投机资本的外部持续冲击而产生的。因此我们认为,今次亚洲金融风暴既有九十年代后全球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共同原因,同时又有由自身经济问题决定的特殊原因。 【注2】参见综合开发研究院课题组:《东南亚金融危机:理论与政策分析》(唐杰、冯苏宝、龙隆执笔),《开放导报》1997年第11期。 【注3】世界银行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在70年代至90年代90个国家出现的100多起银行破产中,23个国家的直接损失占GDP比重超过3%,最高(阿根廷)达50%以上。参见《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学年度会议》,1996年,华盛顿。转引自世界银行:《2020年的中国》,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10月。 图一 金融危机的直接损失[略] 资料来源:转引自世界银行:《2020年的中国》第35页,中国财经出版社,1997年。 (1)亚洲金融风暴反映了九十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动荡加剧的趋势,而导致全球金融危机频繁爆发的因素则构成本次亚洲金融风暴的背景原因。 第一,随着全球金融自由化步伐加快,国际金融市场不断扩大,一体化趋势日益发展,同时出现资金活动日趋国际化、自由化,由此导致巨额国际游资、国际清算资金和国际储备资金在全球范围内频繁调动,从而间接为国际金融动荡提供了可能。一方面国际资本总额不断增加,目前已超过1万亿美元,其中1996年西方主要国家跨国股票和债券累计额占其GDP的比重超过100%,美国高达10万亿美元。另一方面国际资本流动速度加快,跨国外汇交易急剧增加,从1986年的1880亿美元增至1995年的1.2万亿美元。1996年流入东亚的资金总量达到1087亿美元【注4】。结果客观上导致九十年代后国际金融市场剧烈波动, (日本)Takuma Takahashi:《金融危机与产业政策》,转引自《开放导报》1997年第11期。 主要表现为外汇和利率波动。1993年--1996年国际金融市场上利率波动幅度达到3个百分点,1991年--1997年3月日元汇率变动幅度高达70%,美元、德国马克、加拿大元也达20-30%。当国际资本为赚取利率和汇率差价而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频繁进出时,经济基础和金融体系存在问题的国家出现金融动荡的可能性也就大大增加。 第二,随着金融工具不断创新,金融经营品种也不断多样化。目前金融衍生工具已达1200多种,金融衍生交易额也不断提高。金融衍生工具一方面有利于经济发展对资金和投资保值的巨大需求,但另一方面也为过度投机创造了条件。随着金融衍生工具这一现代交易手段的推广,九十年以来以金融诈骗、银行危机、金融市场动荡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危机愈演愈烈。特别是在信息时代的现代操作条件下,具有较大投机性的国际游资利用衍生工具,可在瞬间完成全球不同市场上的大笔投机性交易,实现巨额资金在不同地区的快速转移,从而为引发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机和金融动荡创造了条件。 第三,在国际金融动荡不断加剧的趋势面前,由国际金融市场、本国金融调控和金融机构监管三个层次构成的金融监管却出现失控和乏力,结果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性的金融动荡与危机【注5】。 (2)亚洲金融风暴是亚洲国家特别是东南亚国家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各种经济矛盾的集中爆发。这些国家或地区普遍存在的经济基础及金融体系方面的缺陷,便成为本次亚洲金融风暴的内在原因。 第一,经济增长方式未能根据形势及时调整和转换,是东南亚国家普遍爆发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东南亚国家普遍选择的出口导向型工业化道路,创造并延续了“东亚经济奇迹”。但在基本实现工业化发展目标后,先行的“四小龙” 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初步完成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而后来的东盟国家大多仍然依靠粗放型发展战略,未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完成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即使对产业结构进行了调整,也存在过于迎合外资流向,不但与周边国家产业结构趋同, 【注5】胡进、张才进:“全球金融动荡加剧的四大成因”, 《港澳经济》,1997年第3期。 而且过分集中于简单加工业。结果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冲击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东南亚国家出口扩张势头放缓,带动经济增长下降,从而导致经常项目赤字、外汇储备减少,进而对固定汇率产生压力,最终使金融风暴在区内广泛爆发。相比之下,在金融风暴中“四小龙”的损失之所以低于东盟国家,从根本上看就是因为其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快于后者。 第二,东南亚国家普遍存在的外贸逆差递增、经常项目赤字高企、外汇储备递减、外资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是构成本次金融危机的直接隐患。以金融风暴发源地的泰国为例来分析【注6】,其危机的隐患早在90年代初期就已经埋下。从1990年起,泰国的外贸逆差逐年递增、经常项目赤字居高不下、外汇储备每年只减不增,分别从1990年的74.94亿美元、72.82亿美元和32.3亿美元,增加到1994年的92.68亿美元、82.22亿美元和41.75亿美元。另一方面,泰国的外债从90年代开始也急剧膨胀,从1990年的280亿美元,膨胀到1996年的900亿美元,仅1998年即将到期的短期外债就达400多亿美元,超过其全部外汇储备。 第三,东南亚国家金融体系存在根本缺陷是爆发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东南亚国家在金融体系上的根本缺陷,一是金融市场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长期债券市场不发达,短期贷款高于长期贷款,非生产性贷款(特别是房地产和消费性贷款)高于生产性贷款,外资大多以短期资本形式进入国内。结果客观上导致泡沫经济大量出现。二是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的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资产增加普遍高于中央银行,结果使得中央银行的调控能力下降,金融动荡得以在东南亚各国普遍出现。三是银行资产质量不高,金融风险加剧,导致金融危机在区内广泛产生。 第四,在金融制度不健全的基础上实行金融盲目自由化,直接加剧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进程。金融自由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 ---------------------------- 【注6】参见陈晓军:“泰国经济金融危机的演变及其初步启示”, 《信报财经月刊》,1997年第11期;余永定:“泰国的货币危机及其启示”,《国际经济评论》,1997年第9-10期;李量、伍达枝:《泰国货币危机:教训及其启示》,见《开放导报》1997年第11期。 域一体化的客观要求。但是在国内金融制度不健全,金融市场设施不完备,监管措施和监管机构不完善的条件下,东南亚国家过早开放金融市场,必然会引起金融市场的动荡。这一点以泰国为例可以看得更为清楚。90年代以来,泰国为吸引外资,先后推出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1990年4月正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的有关义务,取消了经常项目国际支付的限制。1991年,开始减少对资本项目交易的外汇限制。1992年又对外资开放,允许国内投资者直接通过银行获得低息的外国资金,导致肆意借贷低息资金。1994年又进一步放松这方面的限制,比如放宽出入境时可携带的外币限额,允许持有泰国离岸银行执照的外国银行在泰国各城市设立分支机构等等。但是,在实行金融自由化的同时却未能完善金融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金融监管,使外汇投机的渠道增加,从而加剧了投机者对泰国金融稳定性的冲击。此外,日本和韩国也存在类似的问题。 第五,政策失误加剧了金融危机的破坏程度。从泰国的情况看【注7】,政策失误主要表现为,一是长期实行钉住以美元为主的一篮子汇率政策,无法与 利用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调节经济的货币政策有效配合;二是宏观政策没能协调国内经济平衡目标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的关系,从而产生经常帐户赤字;三是在外汇管理制度上没能处理好开产资本帐户与保护本币安全的相互关系。 第六,政府不当干预在引发投资者信心危机的同时也加剧了金融风暴。这次东南亚金融风暴发生后,东南亚许多国家一方面采取紧缩银根、提高利率等经济杠杆来调节。如印尼在印尼盾兑美元的比率跌破3000的水平以后,为了收紧资金流动,中央银行把利率上调2倍。另一方面甚至采取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市场,如马来西亚一度采取措施,限制投资人卖空一百种重要股票;印尼也宣布类似做法,限制外国人进行外汇交易。结果事与愿违,马来西亚宣布限制后,投资人因无法自由买卖而信心大失,资金大规模移出,导致当日吉隆坡股市下挫,并带动整个东南亚地区股市下跌。印尼的情况也类似,显示出以限制市场运作的这种短期做法根本无效。 ----------------------- 【注7】参见谢多:“泰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失调与货币危机”, 《国际经济评论》,1997年第9-10期。 3、对香港金融风暴的基本评价 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反复冲击下, 香港不但未能幸免,反而一度成为金融风暴的主战场。港元数度遭到国际炒家的强烈狙击,但均被香港特区政府击退,确保了港元汇率的稳定。与此同时,特区政府提高利率也导致香港股市大幅波动,从而引发以股市和楼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大幅下跌,为保证港元汇率稳定付出了重大代价。 香港金融危机的产生,既有与东南亚国家或地区出现金融风暴相近的共同背景,又存在不同经济基础和金融制度上的特殊原因。第一,与东南亚国家或地区相似,在经济高度开放条件下,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的各种背景性因素均会对香港产生直接影响;同时大致相似的经济增长方式,由产业结构和投资趋向引发的经济泡沫现象,以及长期实行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则决定了金融危机的本质特征。第二,与东南亚国家不同的是,香港并不存在新兴市场化和经济转型国家或地区普遍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如过分依赖外资来推动经济发展,在国内金融体系、金融市场设施和金融监管条件还不成熟时盲目对外开放和实行金融自由化,长期资本市场不发达,金融资产结构不合理和银行资产质量不高等。与这些国家相比,香港经济体系和金融制度更为完善,这就使得香港具备了确保港元汇率稳定的可靠基础。第三,受东南亚金融风暴波及而产生的香港金融危机,主要表现为冲击联系汇率制和香港股市大幅下降。我们认为,港股下跌决不仅仅是由于为稳定港元汇率而提高利率所致。实际上,对包括“中国概念股”在内的过度投机性炒作,使股市风险不断积聚,才是这次香港股市大幅下挫的根本原因。为确保联系汇率制而调高利率,不过是这种长期积累投机风险的释放诱因而已。 对于本次香港金融危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第一、在亚洲金融风暴中,香港是唯一保持汇率稳定、继续与美元挂钩的地区。这表明与区内大多数国家(或地区)相比,香港具有更为稳定、健康的金融制度、监管体系和经济基础,抵抗外部冲击和国际金融动荡的能力更为强大。 与东南亚国家相比,香港能够成功地抵抗外部冲击和国际金融动荡、进而确保港元汇率稳定的原因在于:(1)与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相比,香港经济基础稳健,经济实力雄厚,发展前景良好,尽管还存在一些内部隐患,但仍能从总体上为稳定汇率提供一个可靠的经济基础。(2)联系汇率制度是实现港元汇率稳定的内在机制,同时香港特区政府坚持联系汇率制度的一系列应对操作,客观上给投资者以极大的信心支持,使港元汇率稳定成为可能。(3)香港拥有庞大的外汇储备,总量在全世界排名第三(888亿美元),人均则为全球第二(13660美元),同时财政盈余和储备十分可观,此外还得到外汇率储备量达1340亿美元的中国政府大力支持。这与金融风暴中大多数国家财政赤字和外汇储备有限的现状相比,香港自然具有稳定港元汇率的重要条件。(4)香港金融体系和金融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特别是近年来实行了诸如修改银行条例、实施“会计安排”、“流动资金调节”、“即时结算制”等系列改革【注8】,增加了香港银行体系的安全度以及对金融体系的监管力度,从而避免了大多数东南亚国家在金融制度和监管体系方面的缺陷,为稳定港元汇率提供了金融制度上的保障。 第二,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十分必要,但仅靠提高利率来稳定港元汇率代价沉重。大量事实表明,联系汇率制度是香港金融市场、经济发展秩序、政治制度的“稳定器”,在本次金融风暴中香港特区政府成功地捍卫联系汇率制度,确保香港金融制度和整体经济基础的稳定与健全,从而为香港未来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从1983年港府推出联系汇率制度以来,先后成功地渡过了多次政经事件冲击和港元风潮。实施十多年来,港元兑美元汇价最为低时为7.95:1,最高为7.714:1,港元汇率波幅从未超过2%,充分显示了该制度在金融危机时期稳定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重要作用,以及维护金融秩序和市场信心的有效性。因此,从香港经济发展的实践来看,捍卫联系汇率制度十分必要。当然也应看到,在现行操作条件下,香港为保持港元汇率稳定也付出了以股市和楼市为代表的资产价格大幅下跌的沉重代价。 第三,香港为稳定港元汇率而付出的重大代价,客观上有利于香港未来长期发展。本次金融风暴表明,以金融和地产为核心内容的服务型经济容易形成泡沫经济。对香港而言,伴随经济转型而在香港实行多年的高地价高房价政策,以 及近期证券市场上的过度投机性炒作,从长期来看不但增加了香港总体运行成 ----------------------------- 【注8】饶余庆:“东南亚货币危机的影响与教训”,《信报财经月刊》,1997年第10期。 本,而且更使香港经济的泡沫成分不断加大,对香港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客观上要求对此进行调整。我们认为,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以证券和地产为代表的资产紧缩以及由此产生的巨大损失,实际上就是对香港前期发展模式的被动式过度调整。而在此过程中所产生的严重后果,客观上表明进行这种调整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香港如果能够利用金融危机付出的重大代价,来换取对服务型经济主导条件下的发展路向进行必要的调整,那么对香港未来长期发展来说,这种代价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就近期而言,以证券和地产为代表的资产紧缩,至少可以使香港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强香港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港股近期走势不会大幅回升,同时港元可能再度被狙击。港股经历了10月下旬的股灾后,其泡沫成分被挤了出来,但目前至少有以下几个因素使得港股近期难以大幅走好:(1)东南亚股市尤其是香港的股灾引起了纽约、伦敦、东京股市的震荡,并反过来影响东南亚及香港股市持续波动。这种相互联动局面一但形成,由于受惯性影响,一般不会马上停止。(2)目前亚洲金融风暴仍未有停息的迹象,特别是韩国与日本受冲击后,有可能进一步向世界更大范围蔓延。在此背景下,香港股市仍有可能动荡。(3)在东南亚国家纷纷放弃原来的固定汇率制度,并导致本国货币主动或被动贬值后,香港作为区内唯一保持汇率稳定且仍然实行原来联系汇率制度不变的地区,相对升值的港元受到国际投机资本冲击的可能性大大增强,进而引发香港股市震荡。 二、金融风暴表明香港经济仍潜存隐患 1、缺乏弹性的联系汇率制度有待完善 香港于1983年开始实行的联系汇率制,本质上是一种货币局制度(Currency Board),在银行同业港钞的固定汇率和公开外汇市场的浮动汇率之间,通过银行套戥机制,实现港币兑美元的汇率稳定【注9】。实行十多年来,基本取得了预期效果,确保了香港金融和经济体系的稳定(参见图二)。但从今 ----------------------------- 【注9】参见饶余庆:《走向未来的香港金融》,香港三联书店,1993年;刘志强、沙振林:《九十年代香港金融改革与发展》, 香港三联书店,1997年;吕汝汉:《香港金融体系》,香港商务印书馆,1991年9月 次金融风暴来看,联系汇率制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香港未来的发展。 图二 港元汇率走势(1982年1月--1996年12月)[略] 资料来源:香港金管局,转引自刘志强等:《九十年代香港金融改革与发展》第14页,香港三联书店,1997年。 (1)联系汇率制存在内部问题,给未来发展带来不确定性。虽然套戥机制使得港币兑美元保持稳定,但由于这种稳定是在银行同业港钞的固定汇率与公开外汇市场的浮动汇率之间实现的,因此产生以下两大自身难以解决的问题。 第一,港元与美元的固定汇率如果存在高估或低估,特别是在两国经济水平有所差异的条件下,两种货币的市值无法反映其国际竞争力与经常项目收支,从而创造出2023-07-25 02:55:085
关于“金融风暴”的问题
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其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大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至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金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等类型。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机 亚洲金融风暴1997年1月份,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 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开始抛售泰铢,买进美元。泰铢直线下跌。其目的很明确: 搅乱东南亚金融市场,以图浑水摸鱼,狠捞一笔。而东南亚一些国家房地产、外汇 储备、金融市场管理的混乱与失控,给投机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吃柿子挑软 的拿,索罗斯的如意算盘是:先从最不堪一击的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入手 ,进而搅乱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最后攻占香港,以图造成他 们无坚不摧的印象,击溃市场信心,引发"群羊"心理。索罗斯认为,只要击垮一 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其它国家就不可避免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这就是所谓的"多米 诺骨牌"效应。 泰国,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 5月份,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面对投机 商气势汹汹的进攻,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三管齐下,企图捍卫泰铢阵 地,他们动用了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大 幅提高息率,一番短兵相接之后,泰铢的地位暂时性保住了。 对此,国际货币投机商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他们的招数只有一个:筹集资金 ,狠抛泰铢。索罗斯开始节节挺进。与此同时,泰铢贬值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泰 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屡创新低。泰政府临阵换将,原财政部长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 帅印,泰政府此举,犹如在波涛汹涌的湖面投下一颗重磅炸弹,菲律宾成了受害者 ,比索汇率开始大幅起落。 庵雷·威拉旺的黯然而去却未能阻止泰铢的节节失利。6月份,投机商开始出 售美国国债,筹集资金,再度向泰铢发起致命一击。泰央行奋起还击。其时,人心 惶惶,人人自危,在太平盛世掩盖下的各种弊端一一暴露出来。为了稳定军心,6 月30日,泰国总理差厄利发表电视讲话:"我再次重申,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 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发誓归发誓,偏偏其金融市场像个扶不起的阿斗。此 时的泰国央行已弹尽粮绝,仅有的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早已花光。就在泰总理 讲话两天之后,泰国央行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与 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当天,泰铢重挫20%,7月29日,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 拉甲宣布辞职,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终于失守 。 与此同时,菲律宾比索的软弱可欺使它成为投机商的另一狙击目标,菲央行曾 尝试一周之内4次加息,并宣布扩宽比索兑换美元汇率的上落波幅,竭力对抗索罗 斯。但大势已去,无力回天。7月11日,菲央行宣布允许菲律宾比索在更阔的幅 度内波动,一时间,比索贬值惨不忍睹,实际上,这标志着比索保卫战的全面失守 。 就像一个瘾君子,此时的索罗斯显然并未心满意足,他们四下出动,寻找可捕 猎的下一个目标,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入了他的视线之内。 马来西亚央行企图拉高沽空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成本来阻止投机商的兴风作浪, 印度尼西亚也入市支持印尼盾。但终挡不住投机商强有力的进攻,马币、印尼币对 美元兑换比价一低再低。 邻国阵地的失守开始波及一向有"避难货币"之称的新加坡货币。唇亡齿寒, 尽管新加坡也采取了诸如拉高利率等措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新加坡元兑美元 的汇率还是持续下跌。 在索罗斯的强硬态势下,各国政府均感力不从心,已纷纷放弃了捍卫行动,开 始屈服,一副任打不还手的样子。任由本国货币在市场中沉沉浮浮,另一方面,国 际货币投机商更是有恃无恐,在东南亚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横行一时。 东南亚货币狙击战弄得人人自危,各国金融当局使尽浑身解数以免掉入这一泥 潭之中,就连在此次风潮中一直作壁上观的美国也开始表态,美联邦储备委员会主 席格林斯潘说,他特别"感到不安的是"这场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由一个国家涉及到 另一个国家,美国愿意帮助"受这次波动影响的国家"。 国际投机商咄咄逼人的气焰已使得国际社会对集体应付货币危机的认识正在加 深。7月25日,中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特区、印度尼西亚、韩国、马 来西亚、新西兰等亚太地区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管理局高层代表在 上海开会,会议结束后发出的声明表示,一个稳定的货币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亚太 各国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研究,对有关国家提供新援助的措施协助成员国在 必要时进行经济调整,这个消息对东南亚各国来说,至少让他们觉得在自己与国际 货币炒家进行殊死搏斗时不再显得那么孤单。 8月5日,危机重重的泰国,同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附带苛刻条件的备用 贷款计划及一揽子措施。8月11日,为拯救资金短缺的泰国,由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主持,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行长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承诺分担为泰国提供总共160亿美元(后增至1 67亿美元)的融资款计划,其中中国和中国香港都各自承诺向泰国借出10亿美 元的贷款。8月21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宣布给予泰国总值33亿美元的 临时贷款,以协助它渡过难关。 就在东南亚各国四处求援、积极谋划之时,国际投机商却销声匿迹,突然不再 攻击。8月20日,东南亚各国货币汇率暂时回稳,东南亚各国人们均大大喘了口 气:好了,风暴终于过去了! 就像暴风雨前夕的宁静,平静的外表下孕育着一片杀机,东邻各国显然欢乐还 为时过早,新一轮的"狂风暴雨"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而已,令人无奈的是 ,这种宁静仅仅持续了几天;东邻各国还没来得及揩揩身上的血迹。8月底,又一 轮令人目瞪口呆的跌势瞬间而至。这一次,却把东盟成员文莱也拉下了水。 至此,索罗斯一副得势不饶人的架势,剩勇追穷寇,再度集中火力扫荡东南亚 。进入9月份,这场风暴持续肆虐已进入第三个月,外汇市场的颓势仍在继续。东 南亚各国经济状况继续恶化。10月19日,泰国财政部长他农·比达亚也满腹惆 怅卸任而去。 直到11月上旬,这场对东南亚来说噩梦一般的4个多月的黑色风暴才渐趋平 静。据业内人士分析,这场动荡已告一段落。但对东南亚,特别是身处震源的泰国 来说,弹冠可以,相庆却已苦涩难提。 无可奈何花落去 在这场危机中,受害最惨的恐怕非泰国莫属,猛烈的金融风暴把这个国家一下 子砸到了谷底。而在此以前,泰国以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形象令人神驰目晕,一 个小业主回忆说:"好像我们挺有钱,以至于每个人都着手准备去买奔驰。"他们 热衷于海滨别墅,瑞士欧米茄、法国XO、德国奔驰、日本松下。像美国人一样, 他们每年也潇洒地安排去欧洲旅行;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当你在曼谷郊外碰见一 个乡下主妇,甚至街头叫卖的小贩,说不定就是股票大军的一员;"钱来得太容易 了",那时候,他们会以这么一种调侃的语气说正准备去欧洲旅行。可是现在,泰 国人目瞪口呆地瞧着索罗斯之流从他们手里抢走原本属于他们的一切;家庭轿车被 警察拖走、失业开始困扰自己、浪漫的欧洲之旅只好取消,孩子也只好转到便宜的 公立学校……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这个家伙(指索罗斯)来到我们的国家 ,一夜之间,使我们全国人民十几年的奋斗化为乌有。" 泰国一银行行长差旺说:"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瞧着索罗斯这流氓强盗剥夺我们 曾经拥有的财富,我们只想说,你不就是要钱吗?" 对所有的东南亚人来说,他们过去曾拥有一大笔财富瞬间化为乌有,萨马特电 讯公司总裁查奴瓦斯特说:曼谷人甚至还没来得及享受荣华,汽车刚下生产线,房 子新刷的油漆还没有干。但他们已经失去了一切。印尼音乐家邦尼勒古马赫为买一 幢梦中花园而奋斗了30年,正准备迁入时,风暴来了,"我不得不退掉它。"他 说。 一个为吃饭而忧的时代,一个需要省吃俭用的时代已不可避免,但曾经沧海的 感觉,让他们仍沉浸在富有的回味中。在曼谷市中心的广场里,有小贩在声嘶力竭 地叫着出租衣服,"你可以租到任何东西,私立大学的学生们为了保持体面,几乎 从头到脚都租。"小贩说他的生意还挺火的,礼拜天的商场里,依然人头攒动,唯 一不同的是:囊中已羞涩,只能闲逛。就像许许多多的北京老人遛鸟一样。 那些腰缠万贯的富豪,也只能傻看着自己50%甚至更多的财产无影无踪而去 ,据估计,从3月到9月,马来西亚排名前12位的富翁,仅在股票市场就损失了 130亿美元,印尼总统苏哈托的子女们也被迫出售他们的公司,以免颗粒无收局 面的出现。"过去的世界不复存在。"泰国第三大银行农业银行总裁拉姆萨姆如是 说。 曼谷奇异的风光依然那么美丽动人,吉隆坡的高楼大厦依然那么鳞次栉比;可 是,曾经的富有与现在的贫穷的鸿沟却是那么遥不可及。"这不仅仅是一种失落感 ",泰一大学教授无奈地叹气。 直面现实,也许这是东邻人最痛苦又最无奈的选择! 三个月之后,席卷东南亚地区的金融风暴登滩香港岛---狼终于来了。 黑色星期一 也许,在许许多多的香港人的记忆当中,1987年10月的香港"股灾"就 像一场噩梦,至今仍心有余悸。 1997年的金秋10月,又一轮"大熊市"席卷整个香港股市。10月20 日是美国华尔街股市惨剧"黑色星期一"的10周年纪念日,正因为此,它成了投 资分析家们最为焦灼不安的一天,然而,恐怖气氛却并未在华尔街股市出现,恰恰 相反,道·琼斯指数一周之间跌落210点之后,当天却反弹了74点。 正当投资分析家们额手相庆之际,在地球的另一端却早已危机四伏、暗潮汹涌 。事隔10年之后又一个"黑色星期一"开始降临,只不过,这次笼罩的是有购物 天堂之称的香港。 10月20日,香港股市开始下跌。10月21日,香港恒生指数下跌765 .33点,22日则继续了这一势头,下跌了1200点。23日,对于港元前景 的担忧使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节节上扬,21日仅为7%左右的隔夜拆息一度暴 涨300倍。在这种市场气氛下,港股更连续第四次受挫,下跌达10.41%。 香港特区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当天表示,香港基本经济因素良好,股市下跌主要是受 到外围因素暂时投机影响,投资者不必恐慌。他说:"我不认为这是股灾。"他认 为,无论如何,特区政府首先是要捍卫港元汇率。虽然此前一天晚间有炒卖港元的 投机活动,但此时炒卖活动已被平息。与此同时,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总裁任志刚也 发表讲话,声称金管局已于前一天晚上击退炒家。 也许是因为特区政府强有力的干预措施,也许是因为特区政府和金融管理人士 的信心感染了投资者,24日,在连续4个交易日大幅下跌后,香港股市在这天强 力反弹,恒生指数上升718点,升幅达6.89%,27日,曾荫权再次重申, 香港现行的联系汇率制度不会改变,在这次活动中受损失的只会是投机者。 此时,全球各地股市形成恶性循环式的普遍狂跌,27日,纽约道·琼斯指数 狂跌近554.26点,是有史以来跌幅最惨的一天,因而导致中途自动停盘一个 小时。东京股市开盘后即狂跌800多点。28日香港恒生指数狂泻1400多点 ,跌幅达13.7%,全日最低达8775.88点,以9059.89点收市, 下跌点数创历史之最,在这种状况之下,香港股市的震荡已并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因 素了。 对此,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强调,香港股市的震荡只是暂时性的调整。中国外 交部发言人沈国放表示,香港股市以往也出现过这种波动,不足为怪,港股波动是 特区政府要自行处理的事物,中央政府将依照"一国两制"的原则,不会直接干预 香港的股市和港元汇价。北京方面对香港整体经济仍充满信心。 特区临时立法会财政事务局局长在回答议员的提问时说,社会对于稳定联合汇 率制度十分关心,关于市场的运作,特区政府的一贯政策是"自由",行政干预应 减到最少。 特区政务司司长陈方安生则劝市民保持冷静,反应不要过敏,入市时要审慎并 要量力而为。 香港舆论则表示了强烈的信心,《星岛日报》发表评论指出:"过去,在经历 了经济危机后,本港会很快复苏,而且更加蓬勃,这次亦应不例外。美国财政指出 ,自1987年全球股灾后,香港股市过去10年的回报率居全球股市之首。经过 九七股灾后,本港只要大力发展经济,十年后的回报率又可能是全球之最。" 港币保卫战 由索罗斯所引起的这场"看不见的战争",如火山喷发般地震惊了全球,身处 震源中心的泰国、马来西亚自是苦不堪言。另一面,隔海相望的香港比以往任何时 候都更加绷紧了自己的神经。人们都意识到:这股"黑色金融暗潮"登滩港岛只是 时间问题而已。面对国际金融炒家们咄咄逼人的气焰,香港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谨 慎地表示,香港特区的外汇储备丰富,经济正稳步增长,更重要的是,香港特区背 后有强大祖国的支持。所以这一风暴对香港不会形成特别严重的影响。 事实上,早在1997年8月份,投机商就几次试探性地对港币进行了冲击, 8月14日和15日,一些实力雄厚的投资基金进入香港汇市,他们利用金融期货 手段,用3个月或6个月的港元期货和约买入港元,然后迅速抛空。致使港元对美 元汇率一度下降到7.75/1。7.75被称为港元汇率的重要心理关键点。香 港金融管理当局迅速反击。通过抽紧银根、扯高同业拆息去迎击投机者。金管局提 高对银行的贷款利息,迫使银行把多余的头寸交还回来,让那些借钱沽港元买美元 的投机者面对坚壁清野之局,在极高的投机成本下望而却步。故在很短的时间内, 即8月20日使港市恢复平静,投机商无功而返。 然而,人们心里非常明白,这批炒家并不会就此罢休,双方的血腥搏斗终不可 避免。香港当局更是未雨绸缪,政策、舆论攻势双管齐下,提醒这批"金钱游鳄" 不要轻举妄动。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态度极其明确:坚决维护联系汇率制的稳定。正 在英国访问的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离开伦敦前强调,特区政府有极大的决心维护联 系汇率;财政司长曾荫权、财政事务局局长许仕仁一起会见传媒,重申维持联系汇 率是港府首选目标,为了这一目标而导致利息飙升,属无可避免,希望香港民众稍 安勿躁,政务司长陈方安生则呼吁所有人保持冷静,香港总商会发表文告声明支持 联系汇率制度,并呼吁金融市场中人冷静思考,重新检视香港经济根基,从而稳定 市场。曾荫权在一次投资会议上说:"我要重申,我们不会改变我们的货币制度或 我们同美元的关系,拿港元投机而丧命的只有投机商。" 国际投机者三番五次狙击港元的行动不仅志在港元汇价上获利,而且采用全面 战略,要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上获益,他们的做法是,先在期指市场上积累大量 淡仓,然后买上远期美元,沽远期港元,大造声势。待港府为对付港元受到狙击而 采取措施大幅提高息口时,股票气氛转淡,人们忧虑利率大升推低股市与楼市,这 时投机者便趁势大沽期指,令期指大跳水。于是,股票市场上人心惶惶,恐慌性地 沽出股票,炒家就可平掉淡仓而获取丰厚的利润。换言之,投机者虽然在港元汇价 上无功而返,甚至小损,但在期指市场上却狠捞一笔。 对此,香港金融管理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他们的措施,一是动用庞大 的外汇储备吸纳港元,二是调高利息并抽紧银根。一番对攻之后,港股在连续下跌 中止住脚步并开始强劲飙升,主要是有中资及外地资金入市,24家蓝筹、红筹上 市公司从市场回购股份,推动大市上扬。中国电讯重上招股价以上水平,也产生一 定刺激作用,令红筹、国企喘定并作反弹。加上祖国内地减息亦成大市上扬的题材 ,这些因素令恒指急速反弹。在股市强劲反弹之下,港元汇价恢复稳定。至此,这 场惊心动魄的港币保卫战告一段落。特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大加赞扬财政司司长曾荫 权及其同僚把这次危机处理得"实在值得赞赏"。这场较量虽说以香港金管局的艰 难取胜而告终,但它所带给人们的震撼却并不仅仅局限于这场危机本身,它迫使更 多的人去思考。 财政司司长曾荫权终于公开表示,港府将尽快进行内部检讨,并约晤学者和商 界人士,总结这次金融风潮,寻找更好反击之法,以防范港币再受到外汇投机的狙 击。 如果您对我的回答满意,欢迎到我们优衫网看看2023-07-25 02:55:351
一部描述九七年香港金融危机的电影叫什么
夺命金2023-07-25 02:55:431
当年索罗斯狙击亚洲四小虎,制造了亚洲金融风暴。
条件一:他发现亚洲四小虎的金融体系的缺陷,然后等待这个体系到达崩溃的临界点;条件二:杠杆原理,他用了几十亿美金的资金做空了价值几百亿美金的货币;条件三:他本来就是华尔街的金融大亨,之前曾近狙击过英国的汇率体系,所以华尔街很多同行盯着他,发现他做空亚洲货币后,大量资金跟进,加快亚洲四小龙金融体系的崩溃。至于香港那一战比较特殊,因为索罗斯没有真的把目标放在港元上,而是放在港股上,中国政府帮忙挺港元,结果却是港股暴跌,索罗斯在港股上大赚。货币战争不是那么好发动的,必须对方本来就存在根本性的缺陷,然后这个缺陷到达爆发的临界点,然后你的资金足够多,多到比对方政府短期能调动的资金还要多才行。2023-07-25 02:56:011
我想知道关於90年代香港的那次金融危机
我现在给你讲讲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其实那是被一个金融集团弄的,其集团的马前卒叫罗杰斯,就是这个人搞了一个金融风暴,整个金融集团有大量的资金,它们把大量现金涌入,香港, 然后他们用各种办法买通港币,(就是囤积大量港币) 香港毕竟是香港,生产生活 处处都离不开港币,可是在社会中已经没有港币流通了,造成了人为的通货紧缩,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此时银行为了恢复生产,就将利率大副提高,你猜提到了多少?268% 就在这时,他们又将港币涌如银行,大赚特赚, 罗杰斯的做法,跟卖空股票差不多,就是今天我借了你10只股票,每股市植50块钱,我50卖了出去,可到了第2天却跌倒了40,这时我40又买进,就这么一转手每股我赚了10块,我又将股票还给你,经济一年是不能恢复过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经济还没有到最糟糕的时候大概今年8,9月应该能达到高潮,因此经济的恢复起码也要等到2年以后,我说你请不要想当然,什么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中国是一个二元经济社会,跟美国不同,他们是一元经济社会,因此对于预测美国经济发展的方法,再中国是不适用的,经济到底多长时间能恢复,这...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国要是恢复了中国就得救了,因为中国是一个出口制造的大国,GDP35%是出口2年以后物价会有所回升,你很想帮你爸爸,我也很想,我今年读高2,我甚至不想上学了,因为那些对于我来说已经没有太大的意义,我每天都在钻研经济学,营销学,还有股票,我家人很是赞同,他们鼓励我去做我想做的事情如果很想理解,金融方面,还有经济方面的书你看看郎咸平的书2023-07-25 02:56:092
97年亚洲金融危机,香港楼市崩盘的同时有没有伴随着通货膨胀?
九八年,香港在亚洲金融风暴中,股市大跌,楼市大跌,导致的是通货收缩。而不是通货膨胀。因为楼价下跌,物价下跌,其实质,是通货收缩。通货膨胀,是物价高涨。2023-07-25 02:56:181
关于97香港索罗斯的那战争的详细情况
对港币进行大量的远期买盘,准备再重现英格兰和东南亚战役的辉煌。罗斯刚刚打完一场漂亮的“扫荡战”,扫荡了整个东南亚金融市场,这次出手甚至波及到了整个世界的金融市场,但是索罗斯绝不是那种肯轻易罢休的人,开始对港币进行大量的远期买盘,准备再重现英格兰和东南亚战役的辉煌。这次索罗斯的决策可算不上英明,因为也许忘了考虑香港背后的中国大陆,香港和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达2000多亿美元,加上台湾和澳门,外汇储备不少于3740亿美元,如此强大的实力,可不是英格兰、泰国等国所可比拟的。此番袭击港币,胜算的把握并不大。扩展资料:97香港索罗斯的相关情况:1、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2、1998年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3、趁美国股市动荡、日元汇率持续下跌之际,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恒生指数跌至6600多点。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金融管理局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市和期货市场,吸纳国际炒家抛售的港币,将汇市稳定在7.75港元兑换1美元的水平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乔治·索罗斯2023-07-25 02:56:262
常常听到金融风暴,金融危机这两个词语,但是不是很了解这个实质,请那位高手给我回答一下拉,谢谢.
亚洲金融风暴对经济的直接影响 1.股市价值下滑2成至5成 由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间,亚洲各国及地区,除了中国外,都面对股市的大幅下跌。日本及台湾下跌约2成,余下的地方都超过4成;马来西亚更下跌超过5成。在短短期间,各国及地方都损失四成多的资产,情况实在令人惊心。 2.汇市价值亦出现贬值 经过金融风暴,各国及地方的币值都相继下调。四小龙,除香港维持联系汇率免去贬值可能性外,其余亚洲国家及地区的货币〔中国除外〕有30%至80%的贬值。印尼的贬值更高达340%。这些都对整体资产价值做成庞大的打击。 3.贬值后出入口不升反跌 有些政策人士,特别是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都认为贬值会有助于出入口的竞争力,刺激经济复苏。但事实却刚巧相反,1998年的预测,除了印度外,其余各国和地区都出现负增长。出口下跌的估计达5%至10%。而入口更出现大幅减少。除了台湾和香港只下跌6%至10%,其余下跌超过12%以上;泰国和印尼更大幅减少3成。显示贬值不一定可以增加出口,减少入口也只能延缓而已。 4.经济前景都出现相当负增长 结果,亚洲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由高速增长突然转为负增长。除中、印、台外,余无一幸免。韩、马、泰估计负增长6%-8%;印尼则出现可能18%的大幅负增长。 5.失业情况急趋恶劣 当整体经济呈现负增长时,失业问题肯定急趋恶劣;所有受金融风暴影响的国家及地区,失业率都较前一年增加一倍以上。表5显示除台湾及新加坡能维持低于4%以外,余下都超过5%;韩国、菲律宾及印尼等地被估计其失业率急升10%以上。 6.工资下降、楼价下跌 由于失业人员大增,造成劳工市场供大于求。企业雇主乘机调低工资,减少成本。例如香港的工资普遍下调1-2成。同时,因消费力减弱,销售市场欠佳,用者无法负担高昂楼价或租金。造成楼价及租金也下跌。香港的情况尤为厉害,楼价下跌达3成。 亚洲金融风暴对社会保障的直接影响 1.社会保障基金投资回报遭受大损 退休保障,特别是个人帐户形式的公积金制度,积累庞大的社保基金;有关当局必须想法投资以保值增值。但投资往往带有极大风险,特别是投资于股票及汇率市场,价值涨落波幅很大。这次亚洲金融风暴的出现,导致股市汇市相继大幅下调,将令很多社保基金损失惨重。这里尝试看看香港情况。 由于香港已决意发展强制私营公积金,这里将分析对其可能影响。首先,我们发现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差不多每十年发生一次。投资回报须以周期性来分析,不能断章由某高峰期来估算。例如上一次股灾是1987年,便不适宜用1983年来估算,应从股灾后起投资至另一次大股灾如97年为一周期,才能较准确估算投资的真正确实的回报。 就现时强积金草案纵容高风险投资策略,容许以百分之百资产投资于股票市场,即使以最后一年才以百分之百资产投入股票市场,并只以现时香港的金融风暴的影响来计算(若用东南亚情况计算,灾害更大),一旦出现问题,非同小可。 在过去十年投资周期,香港私营的整体退休基金的周期年均回报率,粗估只有6%(假设股票损失3成)。这估算低于年均通胀率8.8%。换言之,强积金草案的高风险投资策略易受金融风暴摧残。 强积金办事处回应1997年投资回报只损失7%;但参考香港上市公司10大家族的资产变化,即可见1997年大多损失30%至50%不等,可见笔者的估计准确可信。换言之,私营强积金的高风险的投资策略不能抵受金融风暴的打击,导致市民极大损失。 若以土地基金的稳重投资策略(即30%股票40%债股和30%银行现金),即使遇到相同金融风暴的负面影响,1988至1997的周期年均回报率粗估有9.5%(假设股票损失30%)。换言之,对比年均通胀8.8%,仍能保值及些少增值。但据最新1998年6月底结算,土地基金的投资也难以保值。可见亚洲金融风暴的杀伤力。相信现时亚洲大多数采用公积金制度的国家,其基金的损失会是惨重的,将严重削弱回馈能力。 2.失业人数增加,供款缴费雇员减少 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导致失业率急剧趋升,大部分国家的失业率达10%。这表示有1/10的雇员不能供款缴费,而其雇主供费缴费部分,亦相应损失。那么供款缴费总金额肯定损失了那年度的1/10基金。假若这些情况延续3年,情况将更为恶劣。因为大部分国家的估算很少预测失业率达10%以上的,这将造成整个社会保障基金的精算测算出现偏差,甚至影响其财政稳健性。 3.工资下降,供款缴费金额减少 避过失业的雇员很可能会遭雇主减压工资。因经济不景,失业大军增长,雇主会趁机减工资,以降成本,增利润。当工资下降,自然在供款缴费率不变情况下,雇员雇主双方的缴费金额数目相应减少,导致社会保险总金额也会下降。当然这会影响其财政稳健性。 4.企业困难增多,撇帐和不缴费上升 由于经济不景,很多企业会出现倒闭、裁员、减薪或迁离。结果企业负责供款缴费部分减少。另有些企业勉强维持运作,但难以兼顾雇员福利,于是剥减员工福利。首当其冲当然是社会保障利益:志愿性质的企业退休金,医疗保险等会取消或削减;国家立法规定的社会保障计划,也不一定能应付;不能供款缴费比率会相应增加,直接影响社保基金的财政稳健性。 5.失业人数增加,失业保险及社会援助财政负担加重 由于失业人数增加,自然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增多,直接加重失业保险金的支出,导致财政负担加大。另由于失业保险金一般只提供6个月至1年的保障,领取完毕后仍在失业的只能转向领取社会援助金。西方国家例子可见一斑;如英国和荷兰,失业人士领取社会援助金占其总数的4成至6成。现时香港失业人士领取社会援助占社会援助个案总数超过10%,正在走向西方情况。这造成政府财政重担。 亚洲金融风暴对社会保障发展的启示 1.社保基金不宜投资股市 从上表1至表6的分析结果,投资股市的风险是极高的。即使依国际惯例限制少于30%投资于股市,其后果一如香港土地基金,难以抵御金融风暴,要蒙受损失。故社保基金不宜投资股市。近期美国秘密式的对冲基金的违规做法,亦暴露其缺点及风险,损失过千亿美元,产生国际银行体系的连锁影响,导致美国政府也介入干预及挽救。相信,若没有其他更好的监管方法,这类隐蔽式的危险投机团体,还会是无日无之,在背后操纵金融市场。对于以社会保障为目标的社保基金,实不宜冒这些风险,以免伤及受保人士的福利。 2.社保基金宜投入社会服务及基本建设,可保值及创造就业机会 社保基金不投资股市,可转移投入社会服务及基本建设。不但稳健,而且有很大的界外经济效益。现时很多亚洲国家,尚未依政策规划,提供足够的服务,满足不同对象的需要。因此,可以借此机会,增加发展社会服务速度,满足社会需要,从而可即时创造就业机会,聘请人手,提供服务。 投资发展社会服务来增加就业机会的最大好处是它能为很多低技术的中年人士,提供就业机会。在一般情况下,低技术的中年人士,不论男女,都是较难与年青有技能的人士,竞争就业机会。同时,这些上年纪的人士亦较难接受技术培训,较难提升技能。但社区服务,如个人照顾、家务助理、家居维修等便民服务,是颇适合中年非技术人士来但任的。因此,这些社会服务的设立是很有必要的。 在较高层面来看,社会服务的发展如公共房屋、教育及医疗等将更大规模创造就业机会,解决失业,减少贫困。下面以香港情况来说明论点。 现时轮候公屋人士超过15万份申请表。假若香港特区政府能坚持每年兴建5万个公屋单位,将大大减少轮候人数,缩短轮候时间;且能满足未来香港人口的增长,达至800万人。除了较快地满足住屋需要外,其创造就业机会及功能效果是显著的。建造公屋可为建造业带来生意,聘请建造业工人;入伙时,住客需要装修设计,增设家用电器、家什杂物等,产生连锁性的经济效益,使整个销售业、百货业兴旺,自然增加就业机会。在公屋户区内的大型商场会增加零售业的发展。 同样,为了改善教育质素,有必要修建和加建现时的中小学。现时的教职员办公室是非常挤迫,难以发挥老师辅导学生的能力。现时师生比例太大,有减少每班学生人数的需要,以增加老师对学生的关顾。 同样,改善医疗设施也发挥相同的效果。现时报章常有报导医院病床不足,常要加设帆布床;医院人手不足,特别是护士及护理人员等。这些都有必要增加分区医院,招聘更多医护人员,以维持及改善服务质量。加建医院,增设医学科技设备,加聘人手等,将有助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因此,发展整体社会服务,不但能改善社会工作服务、教育、房屋和医疗的设施和服务,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要,也会带来更多就业机会。 也许政策制订者会问:究竟投资入社会服务建设可带来什么经济效益?且以北京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例来分析。“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对象是城市的中低收入家庭,希望他们靠自己的经济收入,用10到20年时间,拿出20%到30%的家庭收入,买下这样的一套房。且以北京近郊区县近北京地段:每平方米2000元到4000元可买商品房。若以1997年北京市政府规定的购房成本价,城近郊区为每建筑平方米1450元左右。以一间50平方米小房计算,造价是72500元。若分25年期付款,每月平均要供240元,这供款如同交租,占现时三人家庭平均入息1200元的20%。若订在25%,中下层人士每月供300元,那么有60元或20%的利润。可见投资社会服务基本建设是可保值增值的,还可带来相关社会经济效益。 3.应以基本保障为主,维持低水平的社保金额 由于亚洲金融风暴导致股市市值下调,相信不少社保基金损失两成以上。甚者,更会影响基金财务健全性。因此,社会保障金额水平应维持于低水平和保障基本需要为主;不宜过分扩展,来保障社会中产阶层人士。这样会使社保基金保持稳健,即使受金融风暴打击,亦能保证融资充裕,有足够基金提供社保金给予基本需要人士。换言之,在世界金融体系未完成改革之前,甚或改革之后,仍恐怕会有很多隐蔽组织如长期资本管理对冲基金等趁机炒卖,应把“维持低水平社保金额以保障基本需要为主”的政策订为长期国策,不宜修改。即使国家经济蓬勃发展,也不宜提高保障金额水平。一则可避免如金融风暴的突如其来的破坏,同时可采用丰富资源用在社会服务式的社会保障,三则更可维持市民工作动力,不因社保金额水平过高而挫伤劳动积极性。 4.不应设立失业保险,造成财政负担 应否设立失业保险常常成为改策的争议。但经亚洲金融风暴一役,其后遗症显然导致大量失业。除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仍可维持失业率在5%以下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大都接近10%或以上。试问要为这么庞大的失业大军提供基本的失业保险金,所花费的财政将会是天文数字。一下子要拿出这笔金额,将会对已备受冲击的经济不景下的政府财政造成沉重负担。因此,制订稳健的社会保障政策适宜避免设立失业保险。保障失业者,可改由社会援助来提供最低生活保障,保证不会跌穿社会安全网。对应付诸如金融风暴的危机,这种社保安排会较为妥善。 事实上,一般西方国家的失业保险安排,都是为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险金半年至一年后,届时若还未能找到工作,只能转移申请资产入息审查的社会援助救济来解决基本生活问题。因此若以基本生活保障为主,根本无须为有一定资产储蓄的失业者提供过渡性质的失业保险金。 即使以没有受金融风暴冲击的中国来说,为所有非自愿性失业者包括那些有一定资产储蓄的中产失业者提供失业保险金,将造成很多后遗症。 (1)失业保险财政易出赤字。自1986年建立失业保险以来,1992年失业保险支出,因失业人数增加,便达到前来年总和;1994年的失业保险支出,又是前7年总和的1.2倍;有些地区已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所余的基金只能维持200万人一年的基本生活,但据预测,从1995年到2000年,由于企业破产解雇,减产裁员的职工将达1800万人,年均300万人。加大10倍失业保险基金也不一定足够应付(《中国再就业工程实施指南》,1998年)。 (2)失业保险制度名下出现各种开支,包括医疗费、丧葬补助费、亲属抚恤费、生产自救费和管理费等,难以监管审计。故有提出建立由用人单位、劳动者、工会和公众团体的代表组成的社会监督机构,其实效有待证实。 (3)现时适用范围限于国有企业,若推广至各种企业制和打破城乡界限,承担的责任将超越数亿人,包括1.2亿的乡镇企业工人。是否可以承担,实成疑问。 较可行的办法是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来为失业者提供“安全网”保证基本生活需要。而有关资源则可用作再就业服务资金,提供职训津贴,以鼓励改进本身技能、转业准备、寻找职业和生产自救。这比设立失业保险金为佳。事实上,现时中国国策也是把失业保险的救济功能放在首位。因此,精简正名,倒不如选用最低生活保障和职训津贴补助来得更直接有效(详尽分析日后可见莫泰基等编,《香港劳资关系与社会保障》,2000,中国劳动出版社)。 5.制定贫穷线,作为社会援助金的安全纲水平 不设立失业保险,则必须有一个妥善社会援助制度。但很多社会援助制度都是因随政治争执而改变,未能有效地提供一适当保障水平,照顾最不能自助者的需要。较有依据的做法是选择适当的方法,制定官方贫困线,以此为社会援助制度的基本保障金,以社会安全网形式,成为社会最后防线,保障市民。这样会有效率地照顾最有需要的人士,并保证社会安定,维持良好治安法纪。 【责任编辑】郑菁 【参考文献】 1 李罗力主编,1998,《第二冲击波——从东南亚金融风暴到全球经济大变局》,贵州人民出版社。 2 姜建青主编,1998,《海外金融风潮评析》,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 王航等编,1998,《阻击风暴——东亚金融危机中的狙击与阻击》,贵州人民出版社。 4 莫泰基,1993,《香港贫穷与社会保障》,香港:中华书局。 5 莫泰基,1999,《消灭贫穷的政策构思》,中华书局。 6 莫泰基等,1996,《扶贫与就业》,理工大学与香港社保学会。 7 《中国再就业工程实践指南》,1998,工商出版社。 8 Asian NGOs,1998,Financial Crisis: Our Response,Hong Kong:Clear Cut Pub.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349696.html2023-07-25 02:56: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