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可科科
-
有徐庶、崔钧(《三国演义》作崔州平)、石韬、孟建等。
1、徐庶
徐庶(xú shù)(生卒年不详),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
徐庶本名徐福,为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拜师求道。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来往密切。
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
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魏文帝时,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2、崔钧
崔钧,字符平,博陵安平(今河北安平县)人。东汉大臣,太尉崔烈之子,议郎崔均之弟。
诸葛亮在隆中隐居时,时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钧等人相信他。
历任虎贲中郎将,迁西河太守。汉献帝即位,父亲崔烈为董卓所害,遂从袁绍一同起兵山东,讨伐董卓。卒于任,后代是博陵崔氏安平房。
3、石韬
石韬,字广元,即石广元,颍川人,仕魏,官拜典农校尉、郡守。初平年间,石韬与徐庶一同来到荆州,在荆州时与诸葛亮和庞统等人相善。与崔州平(名钧)、孟公威(名建)、徐元直(名庶)为“诸葛四友”
4、孟建
孟建,字公威,汝南郡人,和诸葛亮是好友,曾和诸葛亮、徐庶、石韬四位道友一起游历。
诸葛亮后出祁山,在答司马懿书中,曾托使杜袭宣意于孟建。
5、马谡
马谡(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
蜀汉丞相诸葛亮任用他为参军。马谡才器过人,好论军计。诸葛亮向来对他深为器重,每次接见谈论,从白天到黑夜。
建兴六年(228年),马谡在诸葛亮北伐时,因违背诸葛亮作战指令,而导致街亭失守,撤军后被诸葛亮斩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徐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崔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石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诸葛亮
- ardim
-
三国演义里面的好友:水镜司马徽、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徐元直、庞统、庞德公等。基本上就是这些了,当然了赵云、蒋琬、马谡等这些存在同事关系的朋友他还有很多,但我没有办法一一列出。
三国志里面的好友: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庞统、鲁肃、黄承彦(先结交后亲家)!大概就是他们了!
为此,我翻了一下这两本书!应该还有人有高见!
- 陶小凡
-
好友徐庶、崔州平、孟建、石韬,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
- 余辉
-
博陵崔州平、颍州徐元直、汝南孟公威、 颍川石广元
- 床单格子
-
诸葛亮的好友有司马徽,崔州平,徐庶,孟建,石韬。
- 黑桃花
-
崔州平、徐元直、石广元、孟公威
相关推荐
三国中徐元直是怎么死的!
病死的。公元228年(建兴六年),诸葛亮率军北伐,听闻徐庶与石韬(郡守、典农校尉)官职都不太高,于是感叹道:“难道是魏国的谋士太多了吗,为什么不重用徐庶与石韬两人呢?”几年后,徐庶病死,有碑存于彭城。扩展资料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徐庶本名徐福,为寒门子弟。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拜师求道。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道友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魏文帝时,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徐庶2023-07-25 09:25:583
三国中徐元直是怎么死的!
病逝。出自《魏略》:庶后数年病卒,有碑在彭城,今犹存焉。徐庶,字元直。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并仕于曹魏。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魏文帝时,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几年后,徐庶病死,有碑存于彭城。扩展资料:初平三年(192年),因董卓作乱京师而导致中州四处兵起,徐庶为了避乱,与同郡石韬南下至荆州居住。到了荆州之后,徐庶成为刘备的谋士并结识了诸葛亮等人。在荆州,徐庶将诸葛亮推荐给了刘备。刘备在见过诸葛亮后,经过谈话,知道徐庶所言不虚,就将诸葛亮收至麾下。曹操伐荆州,刘表死,刘琮投降,刘备南逃,徐母被掳,徐庶就和石韬一起归附了曹操。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徐庶2023-07-25 09:26:341
徐元直是谁?
是三国时期的徐庶。徐庶(?—约230年代),字元直,本名徐福,单福是他的化名,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获,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魏文帝时,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文学形象:小说《三国演义》里,徐庶化名单福,本来想去投靠荆州刘表,但是见到刘表后觉得刘表善恶不分,于是留书一封与之辞别,前往司马徽那里倾诉,被司马徽称有王佐之才。刘备跃马檀溪回新野之后,徐庶在司马徽的指引下,于市井上刘备的回城路上放声长歌,表达自己想要择明主而仕的意愿。刘备听到歌声后前往接见徐庶,并拜徐庶为军师。曹操得知刘备于新野驻军,派遣曹仁率领大军前来攻打,徐庶用计遣张飞、赵云大破曹仁前锋,并将吕旷、吕翔斩杀。后曹仁亲自点兵前来,李典又被赵云杀败,曹仁于是摆八门金锁阵,但是徐庶很快识破阵中破绽,派遣赵云率领五百军士将前往破阵,杀败曹仁。曹仁不甘失败,决定晚上前来劫寨,但又被徐庶算到,曹仁大败而归,徐庶又设计夺取了樊城。曹操得知刘备用徐庶为军师之后,在程昱的建议下,先将徐庶的母亲掳至许昌,后程昱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记给徐庶写了一封信,徐庶见是母亲亲笔书信,向刘备告别,临走之前向刘备推荐南阳诸葛亮,自己只身前往许昌。徐庶到许昌见了母亲之后才得知自己被骗,徐母在斥责徐庶之后自杀,徐庶也发誓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2023-07-25 09:26:401
徐元直是谁??
徐庶,字元直,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汉末三国时期人物,本名福,后因为友杀人而逃难,改名徐庶,自此遍访名师,与司马徽、诸葛亮等人为友。先曾仕官于新野的刘备,后因曹操囚禁其母而不得不弃备投操,临行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之才。此后徐庶仕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2023-07-25 09:26:562
三国演义中自赤壁之战以后,徐元直逃哪儿去了?命运如何?
徐庶北上归曹以后,心中仍十分依恋故主刘备和好友诸葛亮。尽管他有出众的谋略和才华,但不愿为曹操出谋划策,与刘备、诸葛亮为敌。因此,徐庶在曹魏历时数十年,却从未在政治军事上有所作为,几乎湮没无闻。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魏文帝黄初年间(220——226年),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魏明帝太和三年(229年),诸葛亮三出祁山,北伐中原。他听到徐庶归曹入魏后的经历,不禁为自己好友的一生而叹息不已。2023-07-25 09:27:041
三国演义徐元直欲言又止为什么
因为徐元直他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一个人,三国时期,曹操非常看重徐元直,故意把徐元直的母亲截到曹营,然后把徐庶骗到了曹营,所以徐庶是非常痛恨曹操的,没有给曹操出过一个计谋,所以说后来就有一个典故叫做人在曹营,心在汉2023-07-25 09:27:101
昙花一现的徐元直,为何最终竟落得个不忠不孝的下场?
徐庶,字元直,因杀人,改名单福,颍川人。江湖剑客、流行歌手,其歌词以自夸为主,不信咱们看:天地反复兮,火欲殂;大厦将崩兮,一木难扶。四海有贤兮,欲投明主;圣主搜贤兮,却不知吾。不过自夸归自夸,在新野县,徐庶就是凭借这首歌,赢得了刘备转身。刘备:I want you !就这样,徐庶加入了刘备的战队,不过这徐庶是江湖人士,做事风格怪异,在笑谈君看来,徐庶投奔刘备以后,至少有两件事做得很出人意外:论的卢马徐庶到来的第一件事,不是谈古论今,也没有操练军马,而是教刘备怎么解决的卢马妨主问题,《三国演义》第三十五回:“使亲近乘之,待妨死了那人,方可乘之,自然无事。”虽说这是本着关心刘备的态度,但刘备这个人,不会做损人利己的事情,至少现在不会做。所以,因为这件事,刘备认为徐庶心术不正,差点把徐庶踢出了队伍。后来按徐庶的解释,他这么做,只是为了测试一下刘备的仁义之心。不过,按照徐庶的理论,其实的卢马第一个主人是张武,它已经把张武妨死了,后面主人再骑应该都没事了!或者理解为,张武是自己本事不济死的,不算的卢妨死的,所以最后的卢妨主是应在了庞统身上!使用化名徐庶投奔刘备的时候,没有用本名,而是用的马甲小号:单福。刘备是堂堂汉室宗亲,仁义之主,徐庶千里投主,为什么要藏着掖着呢?徐庶之前杀过人,闹得还挺轰动的,所以不得不隐姓埋名,弃武从文。如果报了徐庶这个名字,可能杀人犯的身份就暴露了,要是被翻起了陈年旧账,那就太亏了。其实徐庶大可不必担心这个,因为刘备的二弟关羽,就是杀人犯出身啊!刘备此时求贤若渴,肯定不会把你怎么样的。刘备拜徐庶为军师,操练兵马,可能由于江湖剑客的身份,关羽、张飞对这个新来的军师还是挺尊重的。徐庶出手不凡,驻守樊城的曹仁有三万兵马,刘备只有几千兵马,但是曹仁几乎被打得全军覆没,连压箱底的八门金锁阵都被破了,樊城也丢了,实在是很丢面子。不过曹仁也不是一无所获,还是打听到了单福为刘备出谋划策,正巧程昱熟知徐庶,用程昱的话说,徐庶的才能,十倍于程昱,乃是天下奇才。不过徐庶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为人至孝,程昱断定只要徐庶的母亲出事,徐庶智商立马下降十倍,于是用计把徐母诓到许昌,又骗来徐母的笔迹,伪造一封书信,派人送给徐庶。徐庶果然方寸大乱,没有看出其中的破绽,匆忙辞别了刘备,投许昌而去。这里刘备的表现,也担得起仁义之君的名号,因为徐庶是军师,知晓刘备军队的虚实,他这一走,刘备军队的所有情报都有暴露的危险,即使这样,刘备仍然没有挽留,尊重徐庶的选择,任从去留。所以说,刘备是对得起徐庶的,而徐庶有负于刘备。徐庶的这个选择,不能说错,只能说是不明智。三国时期这种例子不少,比如当初吕布袭击曹操的兖州,要挟范县县令勒允,勒允就没有背叛曹操,按《三国志》记载:昱乃归,过范,说其令勒允曰:“闻吕布执君母弟妻子,孝子诚不可为心!……曹使君智略不世出,殆天所授!君必固范,我守东阿,则田单之功可立也。孰与违忠从恶而母于俱亡乎?唯君详虑之!”允流涕曰:“不敢有二心。”自古忠孝难两全,在真正面临问题时,都很难抉择。徐庶不管选择忠心、还是选择孝道,我们本都应该表示理解。但是,他这是中计了,凭徐庶的才能,本不该如此,哪怕再回两封书信,字里行间绝对会露出破绽。但偏偏被老辣的程昱击中弱点,方寸全乱,毕生所学全都不会用了。并且,从最终结果看,他也无法尽孝,因为徐母对徐庶很失望,一气之下自尽了。可以说,是因为徐庶的一时慌乱,断送了老夫人的性命。害死母亲,是为不孝;背叛刘备,乃是不忠,正常来讲,忠孝不能两全,但起码可以选一样,徐庶是两样都丢了。后来徐庶曾经作为使者来劝降刘备,本可以留下,但徐庶没有,因为他已经没有脸面再效忠于信任他的刘备了。2023-07-25 09:27:171
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元直是谁的好友?
诸葛亮喜欢吟诵《梁甫吟》,自比管仲乐毅。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元直是诸葛亮的好友。崔钧,字州平,博陵(今衡水安平)人。《三国演义》里有刘备在三顾茅庐的途中,见到了崔州平,感觉是世外高人,想请他去辅佐,崔州平拒绝了。历史上的崔州平并没有太有的记载,有说在曹魏处做官,也有说闲云野鹤,隐居于山林了。石韬,字广元,颍川(今许昌)人。小说里又刘备二顾茅庐,石韬和孟公威在对饮,刘备想请二位一起到卧龙庄一叙,二人也是婉拒,请刘备去请诸葛亮了。孟建,字公威,汝南人。诸葛亮在公元207年,投靠了刘备。公元208年,曹操带大军南下,荆州陷落。徐庶,石广元,孟公威,都投了曹操了。当然,徐庶是投靠了刘备,因为母亲被曹操俘获,无奈北投了曹操。诸葛亮在孟公威投曹操时曾劝说,“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意思是说,北方那么多人才,你去了恐怕会被埋没。孟公威是北方人,是想回家乡。显然,诸葛亮对几位好友的选择,他很清楚。石广元,在曹魏做到了典农校尉一职。《三国志-温恢传》记载:“恢卒后,汝南孟建为凉州刺史。有治名,官至征东将军。”意思是孟公威,做了凉州刺史,治理的很好,官至征东将军。有资料显示,诸葛亮后来官至蜀汉丞相时,曾打听几位好友在曹魏过得怎样?曾感叹几位好友没有得到曹魏的重用。事实上,这也说明了人各有志,诸葛亮志向远大,一心要比管仲乐毅。而他的几位好友,都是北方人,愿意北归做官。或许,也有汉之正统非正统之说吧。2023-07-25 09:27:441
《三国演义》中徐元直的扮演者是谁?
旧版三国演义中的徐庶徐元直是翟万臣,旧版三国演义即是1994年拍摄的电视剧《三国演义》。新版三国演义的徐庶徐元直是姚岗2023-07-25 09:28:145
徐元直与荐诸葛的故事
徐庶,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帮助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甚为惊奇,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谋士程昱答道:“此人非单福,乃颍川徐庶也。丞相要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依计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使人模仿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 徐庶为人至孝,他幼年丧父,只有老母在堂。弟弟徐康近日已亡,老母无人侍养。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持信来见刘备,以实相告,便要辞行。刘备闻言大哭,遂强留一夜,二人相对而泣,坐以待旦。第二日,诸将于城外安排筵席饯行。刘备、徐庶并马出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送一程。徐庶辞曰:“不劳使君远送,庶就此告别。”刘备在马上执徐庶之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说罢,泪如雨下。徐庶亦涕泣而别。刘备立马于林畔,看徐庶乘马匆匆而去,不禁哭道:“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凝泪而望,却被一片树林隔断。刘备以鞭指道:“我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刘备说:“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 正望间,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迎向前去问道:“先生此回,必有主意。”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使君何不求之?”随后,徐庶为刘备推荐了一个人,这就是三国时期鼎鼎有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 这段故事,便叫做“徐元直走马荐诸葛”,后人有诗赞道: “痛恨高贤不再逢,临岐泣别两情浓。 片言却似春雷震,能使南阳起卧龙。”2023-07-25 09:28:281
三国演义徐元直欲言又止为什么
这应该是突出两个矛盾心理的一个镜头:徐庶,想报曹操对自己的厚恩,但又因母亲而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于是欲言又止。曹操,看重徐庶但又不愿因他不出谋划策而让他难堪,后面他很放心的让徐庶去对付马腾可以看出来,这样对谁都好。徐庶当时应该就是想告诉曹操怎么可以化解连环计、苦肉计等,但又不愿不自己食言2023-07-25 09:28:461
在三国里,徐元直的才智比卧龙如何?
徐元直的军事才能比诸葛亮要高超多了,最起码的,徐庶到刘备帐下的时候,刘备曾经风光过好一阵子,攻城拔寨无不克,都是表现对徐庶军事天分的肯定。但是诸葛亮就不一样了,诸葛亮是一个政治天才,但不是一个军事天才,军事能力远远不及徐庶,甚至不如刘备本人领兵打仗,诸葛亮这么长事件最大贡献就是把蜀国治理的国富民殷的,等到蜀国积累的一定的资本后,诸葛亮开始北伐,但是以失败告终。就政治天分来说,三国当中没有正面描写徐庶的,但想必也不会差点到哪里去,记得赤壁之战前,曹操曾经书信于诸葛亮,希望诸葛亮跳槽,诸葛亮这样回答“丞相威名远播,亮乃一介南阳耕夫,元直(徐庶)德操(司马徽)乃当世英才,王佐之大才,丞相何故舍美玉而求顽石呼?”回拒了曹操,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徐庶和司马徽都是很有政治天赋的。只是徐庶曾经对刘备说,自己比卧龙简直是“驽马比麒麟、火烛比烈日”那就是大大滴谦虚了,徐庶的比起诸葛亮应该是不差的。2023-07-25 09:28:5615
曹操赤壁战败后,事后肯定知道徐元直守关碍是为了脱身,为什么没杀他?
徐庶在刘备任职时,曹操为了得到他,先把其母骗到许昌,后写信给徐庶,把他逼到曹操那去的。徐庶是孝子,曹操也是性情之人。当初自已用了不当手段,把他骗来的。所以才让曹操对他没有起杀心。那时的徐庶母亲已病故。曹操很爱惜他的才能,所以,很器重他。可是器重又怕他,所以,徐庶事实上并没有被重用。尴尬的处境。曹操敬他是因为他忠,仁,义,礼,信。也就是说,徐庶实为三国时期比较完美的人物。和杨修比。呵呵。杨修远不如他。2023-07-25 09:29:211
三国中,徐庶,徐元直被曹操骗到许都,在其母自溢后为何不离开曹操?
有一部工具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徐庶为刘备谋士,辅佐刘备对抗曹操。曹操将徐母挟持到曹营,并假借徐母的名义写信召徐弃刘奔曹。徐母以为他背叛刘备,怒恨而死。徐庶深感刘备知遇之恩,从此他在曹营对政事始终一言不发。”这段故事衍生出一个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个歇后语因其流传甚广,遂使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进入了一个误区—— 《中国历代名人传》载:“徐庶,字元直,长社人。建安十二年,刘先主访士,庶曰:‘诸葛孔明,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对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先主三往乃见。十三年,庶母为曹操所获,卒辞先生,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操。” 这段记载中,并无“一言不发”的记载。正史里边是怎么说的呢? 正史无传附诸葛 虽然在《三国演义》等文艺作品中,徐庶也算得上是一个重要人物,但在陈寿所撰的《三国志》中并无他的一席之位。 作为“伯乐”,徐庶是附在他所推荐的“千里马”——诸葛亮的本传中与读者见面的。 《三国志》共有两处提到徐庶。 这两处是: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先主在樊(城)闻之,率其众南行,亮与庶并从,为曹公所追。破获庶母。庶辞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无益于事,请从此别!”遂诣曹公。 这两段记载均出自《三国志·蜀·诸葛亮传》。 我们不妨拿这两段记载去对照一下《三国演义》。 在《三国演义》中,徐庶是以伍子胥“佯狂于市”的形象出现的。他投靠刘备之后立下的第一功就是大败曹军于博望,因为这次战役系以少胜多,遂使他的名声大振,消息传到洛阳,曹操大为震惊,为了将徐庶罗致于自己的麾下,他派人去骗了徐的老母,然后,又命人伪造徐母的书信诱徐庶去洛阳,徐庶果然中计。徐母见儿子突然来到,十分吃惊,问明真相以后,十分愤慨,转到后堂悬梁自尽。《三国演义》还专有一诗赞之曰: 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宁节无亏,于家有补。教子多方,处身自苦。气若丘山,义出肺腑。赞美豫州,毁触魏武。不畏鼎镬,不惧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 这些事情显然都系罗贯中的“演绎”。尽管正史里边没有为徐庶单独列传,但我们却仍能从前文所引的两段记载中发现: (1)曹操并没有把徐庶之母骗至洛阳,而是掳到洛阳。 (2)曹操并没有胁迫徐母作书信诱骗徐庶弃蜀投魏,徐庶到了洛阳之后,徐母的生死如何,正史上亦无记载。 这些外围上的疑点扫清之后,我们不能不把目光转向我们的主要疑点上:徐庶进了曹营之后究竟干了些什么? 《魏略》上说徐庶当了大官 除了《三国志》以外,记载当时魏国历史的史学著作还有一部《魏略》。 《魏略》上专门有一段写到徐庶: (徐)庶先名福,本单家子。少好任侠、击剑。中平未尝为人报仇,白垩涂面,披发而走,为吏所得。问其姓名,闭口不言。吏乃于车上立柱以羞之,击鼓以令于市,莫敢识者。而其党伍使之得脱。于是感激,弃其戟更疏巾单衣,折节学问,始诣精舍。诸生闻其前做贼,不肯与共止。福乃卑躬早起,常独扫除,动静先意,听习经业,义理精熟。遂与同郡石韬相亲爱。初平中,中州兵起,乃与韬南客荆州,到又与诸葛亮特相善。乃荆州内附,孔明与刘备相随去,福与韬俱来北。至黄初中,韬仕历郡守、典农校尉;福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逮太和中,诸葛亮出陇右,闻元直、广元仕才如此,叹曰:“魏殊多士邪?何彼二人不见用乎?”庶后数年病卒,有碑在彭城,今获存焉。 这里需要加以说明的是,石韬又叫石广元,徐庶又叫徐元直。 中平、初平、太和分别是汉灵帝刘宏、汉献帝刘协、魏明帝曹(睿又)的年号。它们分别代表公元184到公元188年;公元190到公元193年;公元227到公元232年这三段历史年代。 中郎将与御史中丞分别是官名。 中郎将,系由中郎演变而来。秦代设置中郎一职,到了西汉时期分五官、左、右三署,各置中郎将以统领皇帝的侍卫,隶属光禄勋。平帝时又设置虎贲中郎将,统武贲郎。东汉以后,统兵将领亦多用此名,其上再加称号。如前期之使匈奴中郎将,后期之北中郎将等。又建安中,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其职相当于副丞相,算是个高级官僚了。 御史中丞,其官起于汉代。汉代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大夫之佐,亦称中执法。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监察君国行政;内领侍御史,考察四方文书计簿,劾按公卿章奏。西汉末期,御史大夫改名为大司空,御史中丞遂成为御史台长官。自东汉至南北朝,中丞之权极重。 徐庶当过的这两个官职显然都系要职,曹操其人又用人惟才是举,根本不看你是否有什么虚名,而是看你有无真实才能,是否对他有过什么贡献。 我们不妨想像一下,假设徐庶到了曹营之后真的一言不发,就算是他的名声再大,恐怕也不会授予他“统领皇帝的侍卫”以及“监察郡国行政,考察四方文书计簿,劾按公卿章奏”的官职。 这一点我们不妨拿徐庶和孔融做个比较。 孔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此人少有异才,据《后汉书》记载,他十岁那年随父赴京师,当时的河南尹李膺名重天下,非当世名人与通家之好概不接待。孔融想要见一下这位大名士,就独自一个人来到李府,对把门者说:“我是李公的通家子弟,请通报李公,我要见他。”见面之后,李膺望着这个毛头小孩不以为然地问:“你与我家有什么交情?”孔融不慌不忙地答:“我的祖先孔子与您的祖先老子(李耳)同德比义,亦师亦友,由此推之,我们难道称不上通家之好吗?”当时在座的人都不由为之心折。 长大以后,孔融先后当过侍御史、司空掾、虎贲中郎将、北海相。后来,投入到曹操的门下。 刚开始时,曹操对他还算客气。当攻灭袁绍以后,曹操为其子曹丕娶袁绍之儿媳甄氏为妻,孔融写信给操,嘲笑此举,曹操率军远征乌桓,孔融又嘲之以“昔肃慎氏不贡楛矢、丁零盗苏武牛羊可并案也!”从而取怒于操。曹操一怒之下,命丞相军谋祭酒路粹诬告孔融:“昔在北海,见王室不静,而招合徒众欲规不轨。云:‘我大圣之后而见灭于宋,有天下者何必卯金刀!"”结果,以“大逆不道,宜报重诛”被处死刑,年仅56岁,其一妻一女一子同时遇难。 对圣人之后的大名士,曹操尚且毫不手软,可为所用则用之,不能为所用则杀之,强盗出身的徐庶倘若一无建树,何以能做上高官? 历史上有没有到了敌营“一言不发”的人呢? 答案是有的,但此人并不是徐庶,而是春秋战国时的息夫人。 息夫人本是息国国君的嫡妻,因为生得美貌,被好色成性的楚国国君强掳为妾,到了楚国,息夫人终生不开口说话,有什么事则书之于帛。当时有人曾好奇地问她,为什么不发一言,她笔答说:“好女不嫁二夫,我不幸生得貌美,引得楚王见色起意,害得丈夫国破身亡,自己既不能相从先夫于地下,已觉汗颜,又有何面目开口说话呢?” 到了后来,“息夫人”逐渐成了被迫改嫁,但贞节之心未泯的女子之代称,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宝玉出家,袭人被迫改嫁时有诗叹曰“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在中国古代,好女不嫁二夫往往是和忠臣不事二主联在一起的,由息夫人到楚国一言不发,人们演绎出徐庶到了曹营一言不发,这,大概就是本文所言误区之由来。2023-07-25 09:29:312
刘备送别徐庶的时候,为什么要砍掉前方的树林?
刘备送别徐庶时,让部下砍伐前方树林,因为徐元直不得不前往许昌,以身赎母,可是刘备万分不舍,想要多看一看。刘备于徐庶最初是在荆州大街上相遇,徐庶夸赞的卢是匹好马,当时误主。刘备随问可有化解之处,徐庶说,可有把此马送给他最大的敌人,待化解之后,再带回即可,刘备觉得这样错不妥当,随还是将的卢放自己身边。后来刘备应刘琦之要,替他父亲主持庆会,身处荆州,然因为世子之位的争夺,刘表内戚蔡瑁想要借机杀了刘备,以绝后患。追到江边的时候,刘备骑的卢,在关键时候飞跃檀溪,误打误撞,遇到水镜先生。水镜先生告知刘备他已有武将,但是缺少谋士,得卧龙凤雏一人即可。随后在水镜先生这再次遇到外出了解情况的徐庶,便要请徐庶出山相助。后来徐庶帮刘备布军,打败曹操派来攻打新野的曹仁,还让关羽趁机夺取了樊城,此战一胜,刘备感激涕零,感慨大半辈子屡屡战败,第一次大胜,给了新的希望。然而曹操得知曹仁丢樊城后,知道刘备后面有人指点,得知是徐庶,荀彧说“此人能力超他数十倍有余”。曹操随后用假信冒充是徐庶母亲的亲笔写的信给徐庶,说若不来许昌,将命丧曹操。故徐庶向刘备辞行,并说已无心打仗。刘备万分不舍,想要徐庶留下,奈何徐庶执意要去许昌,并诺言“终身不为曹操献一计”。之后刘备送别徐庶,就有了“前方树林挡住了徐元直的身影一说”,表达万分不舍,也是因为徐元直要去许昌,随后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告诉他诸葛亮在隆中,但是让他出山相助,甚是难求,这边有了后来的三顾茅庐。2023-07-25 09:29:465
徐元直和诸葛亮为什么不一起辅助刘备
第1个因素就是和情谊挂钩的当时刘备也是对徐庶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彻彻底底的去上了徐庶的心而在三国时期的年代,其实中医还有情谊是非常之重要的,甚至是比他们当时的生命还要珍贵,这也就是为什么关于宁死都不会去辅佐曹操的原因,其实在当时如果没有情意的话,那么这个人就不值得去被信任,那么还怎么去共事,从而打下江山呢?而当时徐庶在得知自己的母亲被抓走之后,出于孝心也是亲自去营救,在走之前也是非常担心刘备没有可用的谋士,所以说向他推荐了诸葛亮来帮助刘备继续打江山。而最让徐庶伤心的就是这刘备居然没有挽留自己的话语,而只是在问诸葛亮的才能到底有多厉害呢,也正是因为这句话从而彻底伤了徐庶的心。这第2个原因就是当时徐庶走后,刘备三顾茅庐,已经是请诸葛亮出山,而诸葛亮当时已经是刘备的身边非常厉害的军师了,那么徐庶再回来算是怎么回事儿呢?而当时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也是很不错的。若是徐庶回来,那么能力也会在诸葛亮之下。所以说徐庶也是没有必要再回来了。然而这最后一点其实就是因为徐庶的母亲去世了,而正是因为徐庶在三国当中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所以说他不想因为自己而让家人转入到其中丢掉性命,所以也是不想此类事件再继续发生,而也正是这一点,所以说他也不会去再卷入纷争回到刘备身边。2023-07-25 09:30:332
徐元直认识庞统吗
徐元直认识庞统。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徐元直在见到庞统的时候心中就已经有底了,也看穿了他的连环计,但是他并未向曹操透露半句。2023-07-25 09:30:391
诸葛亮 以前 的 徐元直??????是 什么 时候 当 军师的?????? 比诸葛亮 ??
当诸葛亮隐居隆中时,徐庶与崔州平经常与诸葛亮畅谈天下形势,以后司马徽也因避乱寓居荆州,二人在庞德公家见面,畅谈天下时势,徐庶受司马徽劝,投奔刘备,备以上宾礼待徐庶,并命为军师,共谋天下大业。徐元直的军事才能比诸葛亮要高超多了,最起码的,徐庶到刘备帐下的时候,刘备曾经风光过好一阵子,攻城拔寨无不克,都是表现对徐庶军事天分的肯定。但是诸葛亮就不一样了,诸葛亮是一个政治天才,但不是一个军事天才,军事能力远远不及徐庶,甚至不如刘备本人领兵打仗,诸葛亮这么长事件最大贡献就是把蜀国治理的国富民殷的,等到蜀国积累的一定的资本后,诸葛亮开始北伐,但是以失败告终。就政治天分来说,三国当中没有正面描写徐庶的,但想必也不会差点到哪里去,记得赤壁之战前,曹操曾经书信于诸葛亮,希望诸葛亮跳槽,诸葛亮这样回答“丞相威名远播,亮乃一介南阳耕夫,元直(徐庶)德操(司马徽)乃当世英才,王佐之大才,丞相何故舍美玉而求顽石呼?”回拒了曹操,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徐庶和司马徽都是很有政治天赋的。只是徐庶曾经对刘备说,自己比卧龙简直是“驽马比麒麟、火烛比烈日”那就是大大滴谦虚了,徐庶的比起诸葛亮应该是不差的。2023-07-25 09:30:502
当曹操死后,许元直去哪里了
是徐庶徐元直吗?三国徐庶真正的归宿凤雏一语教徐庶,正似游鱼脱钓钩。这便是三国名士徐庶摆脱魏曹集团,自由翱翔的那刻。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徐庶到底去了哪里呢?据现有的资料和传说,这位向刘皇叔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而名留青史的徐庶在经过一番游历后到了青岛胶南的帽子峰一带隐居下来。 徐庶作为三国前期为数不多的智者之一,在刘备王朝的建立过程中曾经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了刘备的军师后,徐庶大展才华,在数月之间连施妙计,杀吕旷斩吕翔,大破八门金锁阵,败曹仁取樊城,使刘备的士气军心为之一变,使曹操的嚣张气焰为之一寒,他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因其母被曹操所执,被迫降曹后,徐庶作过中郎将,御史中丞。但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其他史书,都未交代这位三国著名人物的去处,是作者无意间忽略了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还是出于某种考虑有意识地避开不谈?我们无从考证。徐庶的去处也众说纷纭,在胶南近年整理校注的编纂于清乾隆年间的《灵山卫志》中找到了关于徐庶在胶南隐居传说的记载,胶南的帽子峰现仍有徐庶庙的遗迹,胶南民间有许多关于徐庶的传说。2023-07-25 09:30:561
诸葛亮 以前 的 徐元直??????是 什么 时候 当 军师的??????
徐庶徐元直,在刘备遇诸葛亮前偶遇的、然后徐庶就给刘备当军师,后来曹操嫉妒了,就囚禁徐庶老母,徐庶乃孝子,只好离去、后来也是人在曹营心在刘备那儿~~是个君子啊啊~~ 诸葛亮就是在刘备失去徐庶后三顾茅庐于诸葛亮,诸葛亮感其诚,就答应当军师了~~~就有了后来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啊啊阿~~自己写的,选中啊啊~~谢谢了2023-07-25 09:31:162
卧龙凤雏、徐元直、水镜先生、郭嘉他们谁最厉害,应该怎样给他5人排名呢?
按三国志排:1郭家(老板统一天下,大魏开国功臣)2卧龙(官做到丞相,长的也帅)3凤雏(总算帮刘备做了点事,传说他是政事高手)4徐元直(一个比较无奈的人)5水镜先生(图有其名,只顾个人享乐,小乐也,有才却不治世)按三国演义排:1水镜先生(隐士高人,神仙般的人物)2卧龙(进妖啊...正统啊)3凤雏(可惜死的早)4徐元直(孝)5郭家(助纣为虐,可惜啊人才就这么毁了)个人排名:1郭家 2卧龙 3凤雏 4徐元直 5水镜先生郭老大帮老曹在北方打下天下后挂掉小亮亮才刚出道啊...说句难听的话,资历不足啊,见识和胆量,豪气就不足,起码小亮面对他绝对放不开手脚...别的就不说了老曹都说了:军祭酒郭嘉,自从征伐,十有一年。每有大议,临敌制变。臣策未决,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可增邑八百户,并前千户2023-07-25 09:31:263
诸葛亮、庞统、徐元直。按智商高低怎么排﹖
诸葛亮每一,徐元直第二,庞统第三。知世事最难,知已次之,知人最易。诸葛亮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恰恰是孔子最推崇的。知其不可为而不为,是明智。这是徐元直的评价。恃才自大,不知进退,这是庞统。但庞和诸葛是姻亲和密友。2023-07-25 09:31:424
庞统献上铁索连船计时,曹营谋士看出破绽,为什么不说呢?
众所皆知,曹操非常惜才爱才,因而帐下聚集了一批能人谋士,在三国中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然而在赤壁一战时,曹操却栽了跟头,损失惨重,士兵死伤多达八十多万人。若不是关羽念及当年的恩情,曹操也沦为了阶下之囚。曹操赤壁大败,是中了孙刘联军的火攻之计,要知道,曹操身边谋士众多,为何却没有一人看出“火攻”的威胁呢?其实不是没有谋士看出来。那么既然有谋士看出来了,为何还会上当?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一一解释。一、徐元直——心不在此众所周知,徐元直最早是跟随在刘备身边的,因徐元直计谋过人,曹操想要招纳此人,于是派人写了一封假书信,将徐元直的母亲直接接到了洛阳。曹操的用心很明显,就是想要徐元直的母亲作为诱饵,让徐元直束手就擒,归顺自己。然而,事情并非曹操想象的那么顺利。徐母是位性情刚烈之人,知道自己是上了曹操的当,加之心中惦念刘备对其照顾有加,于是便自尽了。此计不成,曹操并没有放弃,后来徐元直虽然加入了曹操阵营,却不是心甘情愿的,所以一直没有为曹操献上什么计谋。赤壁一战时,徐元直虽信誓旦旦的表示会为曹操分忧。但这也只是假象,不过是为了迷惑曹操,以便找到时机脱离曹操。其实徐元直在见到庞统的时候心中就已经有底了,也看穿了他的连环计,但是他并未向曹操透露半句。毕竟徐母的死,曹操脱不了干系。既然如此,徐元直又怎会帮他呢?所以就算是看穿了一切,徐元直还是选择了闭嘴。二、程昱——态度不坚定当初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之时,程昱也看出了一点端倪,他认为,如果把战船都用铁索连接起来,虽然能够使船身保持平稳,让士兵如履平地,却有最为致命的一点,一旦敌方采用火攻,那么我方将会损失惨重。于是,程昱向曹操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不过曹操却一意孤行,认为当时正值隆冬,只会吹西北风,根本不会有东南风,如果敌方真采用火攻,也只会将大火引向东吴一方。程昱没能改变曹操的想法,自己也觉得曹操说的挺合理,便没有再坚持自己的观点。可谁知,诸葛亮对天象研究得很精通,竟然算出哪一天会出现反常天气!当然,曹操坚持“连环计”主要是基于曹军士兵的考虑,不擅长水战,而铁索连环能大大提升曹军的作战能力。程昱虽看出了连环计的缺点,但是因当下时节正常情况下不会刮东风,也没有再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说,既不能怪曹操一意孤行,也不能怪程昱态度不够坚定。只能说诸葛亮技高一筹,连反常天气都预测到了!三、贾诩——明哲保身贾诩也是一位老谋深算的谋士,而且他还擅长一门本领,就是看破人心。贾诩深知庞统前来献计并非真心实意,而是另有目的。凭贾诩的智谋,肯定猜到了周瑜打算使用火攻,那么当时为何他不提出来呢?这就是贾诩的高明之处了,因为提出来对他没有任何好处,最后的结果无论好坏,对他而言都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因为这时的贾诩已经立下了很多功劳,不需要再立功来增添自身的荣耀光环了,他只想明哲保身,不牵连任何事情。也正因贾诩的“明哲保身”,他才得以寿终正寝。综合来看,庞统献计时,曹操帐下至少有三位谋士看出了敌方的计谋,只不过最终都选择了沉默,一方面是因为曹操的一意孤行,另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沉默。不管怎样,曹操的败局已定,无法更改!赤壁一战后曹操曾感叹,若是郭嘉尚在,这一战也不会损失如此惨重!确实如此,若是郭嘉在场,必定能够看出庞统的心思,揣摩透敌方的真正意图。而且郭嘉提出来的建议,曹操也必会采纳,这样一来,自然就不会落得如此落魄的下场了。2023-07-25 09:31:504
徐元直与关公什么关系
是同事关系,他们有共同老板刘备,徐元直是军师,关公是将军。2023-07-25 09:32:432
众问何故,刘备说:"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什么意思?
(吾欲尽伐此处树木)是因为它们使我看不到徐元直。================================================题句撷自《三国演义》第36回“元直走马荐诸葛”,说的是徐庶(元直)至孝,曹操依程昱计赚取徐母,欲使徐庶离开刘备;元直“因老母故也”,“涕泣而别”。“玄德立马于林畔,看徐庶乘马与从者匆匆而去。玄德哭曰:‘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2023-07-25 09:32:534
众问何故刘备说“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甚么意思?大神们帮帮忙
徐元直就是大名鼎鼎的徐庶,字元直,典出《三国演义》:“玄德就马上执庶之手曰:“先生此去,天各一方,未知相会却在何日!”说罢,泪如雨下。庶亦涕泣而别。玄德立马于林畔,看徐庶乘马与从者匆匆而去。玄德哭曰:“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意思为:之所以遮住玄德的眼睛者,便是眼前的树木,以此别解谜底:这“故障”是眼前的“树”。2023-07-25 09:33:001
徐庶,徐元直和庞统才学比较,哪个更高?
徐庶就是徐元直,庞统才学更高,庞统与诸葛齐名,曰凤雏卧龙也2023-07-25 09:33:0913
为什么曹操不杀徐元直,对他到底有什么愧?能令曹操这么做。
汉朝一直以忠孝治天下,曹操生在汉朝,忠孝之心必不可免。然而他以徐庶母亲为饵引徐庶来投,使得徐母自尽身亡,使徐庶成为不忠不孝之人。而且可能他对自己用别人亲人做为饵的做法感到羞愧,如果再杀了徐庶会被天下人所唾弃,他需要招揽的是天下士子的心,从他颁布招贤令这就可以看出。2023-07-25 09:33:321
曹操囚禁徐元直之母是怎么回事儿啊?
他想用徐庶的母亲要挟徐庶,让他投奔自己。可是徐庶的母亲也很聪明,没有上当。但程昱用计骗了徐母,套用她的字迹给徐庶写信,结果徐庶上当,从此身在曹营心在汉。2023-07-25 09:33:528
三国中徐元直比诸葛亮大几岁?
诸葛亮(公元181-234年) 徐庶的出生年月因史书无载而无法考证,但依据史籍记载其活动情况来看,他出生于汉灵帝建宁年间(168——172年)。大9到13岁2023-07-25 09:34:0714
众问何故,刘备说:“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
众问何故,刘备说:“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译文]:众人问是什么原因,刘备说:“这是因为它阻挡了我望徐元直的视线啊!”这句话表现刘备的爱才和惜才,为徐元直的离开感到无比伤心。2023-07-25 09:34:311
徐元直进曹营真的一言不发吗?
楼上几位的回答不是很准确:第一,徐庶是因为老母被曹操扣押才不得以投曹的,告别刘备时曾发誓”身在曹营心在汉”终身不举一策予曹操.后来徐母含恨自尽,更加坚定了徐庶不进一言的决心.所以他在曹营极少出谋划策,但是也并不是一次发言也没有.在赵云大战长板坡的时候,徐庶就曾劝得曹操下令不放冷箭,这才保得子龙周全,如果没有这一句话,谅来子龙纵是”浑身是胆”怀揣阿斗也挡不住曹兵几通乱箭.不过,这一次发言也是为着保护刘备手下,所以徐庶到底在曹营是否出谋划策还需要讨论.但”一言不发”绝对不是.第二,提出锁战船的并不是徐庶,而是庞统.庞统战前假意投曹,在接待宴上献锁战船之计给曹操,其实是在帮孙刘联盟.2023-07-25 09:34:416
徐元直母亲自杀后,他为什么不去投奔刘备,反而一直呆在曹营,真的不太明白,难道他要一错到底吗?
最重要的是:曹操给了徐庶一个舞台,为徐庶提供了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刘备是英雄、曹操也是英雄。对于徐庶这样的人来说,他们不追求称王称霸、不追求美酒佳肴、不追求金银财宝,叙述想要的是能够有地方发挥才干、能够用自己的才学为百姓、为天下、为国家、为大汉江山做事,能有一个舞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就足够了。而曹操给了他这个舞台。其次是:恐天下人耻笑过去人和现在人的想法不一样,过去人讲究礼义廉耻、纲常伦理,讲究忠君报国,像一些反复无常的小人是要被人耻笑、谩骂的。例如吕布,被骂作三姓家奴。如果放在今天,年轻有为的人“跳槽”是家常便饭,死蹲在一家才会被笑话,而古代不同,古代“跳槽”是仁人君子所不齿的。所以会有徐庶、陈宫、田丰、沮授等等牛人为了庸主而丧命。当然也有“跳槽成功”的反例:郭嘉、荀彧、贾诩、法正、张松等等,他们的“跳槽”不会遭到耻笑是因为郭嘉、荀彧看出袁绍难成大事,没有投身于袁绍。贾诩是随主公一起投降,而法正、张松是因为投靠了刘备,刘备的成功洗清了他们的名声,正所谓“成者王侯败者贼”。徐庶难再投刘备原因总结:1、曹操留住不放:曹操绝不会放走人才,让他们去帮助刘备、孙权2、历史上徐庶的母亲并没有自杀,徐母事迹是小说杜撰3、曹操并非魔头,而是仁德爱才的明君。在曹操帐下多年的徐庶也许改变了对曹操的偏见4、刘备帐下谋臣众多,且都是自己的朋友,怎能去和他们争?5、刘备是英雄、曹操也是英雄。对于徐庶这样的人来说,能够有地方发挥才干、能够用自己的才学为百姓、为天下、为国家做事,能有一个舞台来施展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就足够了。而曹操给了他这个舞台。6、徐庶在曹操帐下多年,曹操十分器重他,徐庶若背叛,问心有愧。7、恐天下人耻笑他反复无常,知恩不报。2023-07-25 09:34:564
庞统,郭嘉,司马懿,荀彧,徐元至谁更厉害
荀彧简直就是完美的人,有才但也懂得谦逊,忠诚但也懂得原则,可惜世间这样的人未必有好的下场,他是一个聪明的老实人。而郭嘉虽然很有智慧,但肯定不及荀彧那样有人格魅力。曹操失去郭嘉会掉泪,但读者看到荀彧之死会落泪——因为我们是冷静的旁观者。徐元直最会做人(在现代社会里可谓是最会捣浆糊的人),哪位谋士有能力可以入了曹营却不出计谋吃干饭?徐元直等于拿着俸禄却过着休闲生活,这是很多隐士不可享受的待遇。而且不为曹操出计谋还被后人传为美谈。真可谓狡猾狡猾地!司马懿不用说是绝对聪明的。与荀彧相比,他是一个圆滑的聪明人。庞统虽然名声很响,但实在看不出他有啥惊人之举。2023-07-25 09:35:048
三国演义文言文三十七回
1. 三国演义第37回和38回原文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微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 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 备, 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一次:刘备见童子,童子告知刘备诸葛亮出门了,刘备失望而回却在归来的路上遇见崔周平二人讨论了一下天下大势,刘备就想请他归于自己帐下,可催不肯,二人就此告别,刘备第一次访贤也就此告一段落。 第二次:这次还没到诸葛亮的草庐就在路彷的酒店中听见有人唱歌,刘备以为二人中有诸葛亮,就下马想问,问后得知,二人是石广元与孟公威,得知不是诸葛亮后,刘备辞别二人,后到达诸葛亮的草庐,刘备又遇到了诸葛亮之弟诸葛均,二人一番交谈后,刘备写了一封信给诸葛亮就离开了。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刘备不听云长、张飞劝阻,三请诸葛亮。 离草庐半里之外,下马步行。亮昼寝未起,备拱立阶下。 张飞欲放火烧亮。云长劝住。 孔明翻身向里而卧,刘备不让小童唤起,又立了一时辰,亮方起。玄德请亮助已,亮不去,备泪湿衣,亮乃从之下山去新野。 曹操讨孙权之子入朝,权不给,操有下江南之意。 孙权母丧,嘱以后事。 黄祖部将甘宁投权,权从甘宁计,领十万大军破江夏。 2. 三国演义第37回和38回原文 1.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微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 备, 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一次:刘备见童子,童子告知刘备诸葛亮出门了,刘备失望而回却在归来的路上遇见崔周平二人讨论了一下天下大势,刘备就想请他归于自己帐下,可催不肯,二人就此告别,刘备第一次访贤也就此告一段落。 第二次:这次还没到诸葛亮的草庐就在路彷的酒店中听见有人唱歌,刘备以为二人中有诸葛亮,就下马想问,问后得知,二人是石广元与孟公威,得知不是诸葛亮后,刘备辞别二人,后到达诸葛亮的草庐,刘备又遇到了诸葛亮之弟诸葛均,二人一番交谈后,刘备写了一封信给诸葛亮就离开了。 2.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刘备不听云长、张飞劝阻,三请诸葛亮。离草庐半里之外,下马步行。亮昼寝未起,备拱立阶下。张飞欲放火烧亮。云长劝住。孔明翻身向里而卧,刘备不让小童唤起,又立了一时辰,亮方起。玄德请亮助已,亮不去,备泪湿衣,亮乃从之下山去新野。 曹操讨孙权之子入朝,权不给,操有下江南之意。 孙权母丧,嘱以后事。黄祖部将甘宁投权,权从甘宁计,领十万大军破江夏。 3.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第一集 除国贼曹公献宝刀 第二集 曹孟德流亡遇陈宫 第三集 群雄起兵讨伐董卓 第四集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第五集 破虎牢三英战吕布 第六集 谋私利盟军各离散 第七集 三津渡孙文台殒命 第八集 王司徒巧设连环计 第九集 凤仪亭父子挑兵戈 第十集 假受禅吕布诛董卓 十一集 陶恭祖三让徐州城 十二集 吕奉先战败投刘备 十三集 曹孟德救驾令诸侯 十四集 吕奉先趁夜袭徐郡 十五集 吕奉先辕门射画戟 十六集 曹孟德举兵败袁术 十七集 中曹计吕布夺徐州 十八集 白门楼奉先赴黄泉 十九集 刘皇叔奉旨誓灭曹 二十集 曹孟德煮酒论英雄 二十一集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二十二集 刘玄德战败投袁绍 二十三集 关云长降曹约三事 二十四集 袁本初败兵又折将 二十五集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二十六集 斩于吉小霸王殒命 二十七集 战官渡袁本初败绩 二十八集 许子远叛主投曹操 二十九集 曹孟德劫粮烧乌巢 三十集 曹孟德辽西伐乌桓 三十一集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三十二集 徐元直走马荐诸葛 三十三集 刘玄德三顾请诸葛 三十四集 战长江孙仲谋报仇 三十五集 诸葛亮火烧博望坡 三十六集 赵子龙血战长坂坡 三十七集 诸葛孔明舌战群儒 三十八集 抗曹操孔明激周瑜 三十九集 群英会蒋子翼盗书 四十集 诸葛孔明草船借箭 四十一集 周公瑾赤壁破曹操 四十二集 关云长华容放曹操 四十三集 司马懿出山助曹操 四十四集 曹操吓退西凉马腾 四十五集 曹操痛失爱子曹冲 四十六集 夺荆州周公瑾发兵 四十七集 曹孙刘三军战南郡 四十八集 周公瑾赌气归柴桑 四十九集 张飞赵云力夺四郡 五十集 战长沙关羽收黄魏 五十一集 鲁子敬二度索荆州 五十二集 刘玄德甘露寺结亲 五十三集 刘玄德设计回荆州 五十四集 周瑜赔夫人又折兵 五十五集 诸葛孔明三气周瑜 五十六集 柴桑口诸葛亮吊孝 五十七集 耒阳凤雏投刘理事 五十八集 曹孟德大宴铜雀台 五十九集 马孟起兴兵报父仇 六十集 曹操兵败割须弃袍 六十一集 许仲康裸衣斗马超 六十二集 曹孟德抹书间韩遂 六十三集 张永年卖主献地图 六十四集 濡须口曹公赞仲谋 六十五集 庞士元落凤坡殒命 六十六集 刘玄德入蜀夺西川 六十七集 汉寿亭侯单刀赴会 六十八集 张文远威震逍遥津 六十九集 战合肥庞德斩陈武 七十集 争汉中刘备起大军 七十一集 定军山夏侯渊败亡 七十二集 关云长大意失荆州 七十三集 传遗命曹操气数终 七十四集 兄逼弟曹植七步诗 七十五集 汉献帝两诏禅曹丕 七十六集 汉室江山尽属曹魏 七十七集 急兄仇张翼德殒命 七十八集 刘玄德兴兵征东吴 七十九集 富池口东吴折兵将 八十集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八十一集 陆伯言营烧七百里 八十二集 刘先主白帝城托孤 八十三集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八十四集 曹子桓临终授司马 八十五集 诸葛亮北伐大兴师 八十六集 马幼常拒谏失街亭 八十七集 诸葛孔明空城退敌 八十八集 姜伯约诈降曹子丹 八十九集 诸葛亮大破曹子丹 九十集 司马诸葛祁山斗智 九十一集 司马懿巧施反间计 九十二集 诸葛孔明六出祁山 九十三集 上方谷大雨救司马 九十四集 五丈原汉丞相归天 九十五集 高平陵司马氏夺政。 4. 三国演义37回的译文,要白话文的 上回说到程昱假作徐庶母亲手书,赚徐庶前往许都,徐庶不知是计,只得与刘备分别,临行前向刘备推荐了居住在隆中的在野之士——诸葛亮。 尔后,徐庶前往隆中卧龙冈与诸葛亮提及此事,但诸葛亮说自己没有仕官之意,徐庶只得离了隆中,前往许都而去 徐庶:“终于到达这里了,唉,我本不愿依附曹操,但既然是我母亲的意思,也不得不如此了。” 荀彧:“来人便是徐庶大人么?” 徐庶:“啊,我正是徐庶,足下是” 荀彧:“在下是曹丞相部下的谋士荀彧,奉丞相之命在此迎候徐庶大人。” 徐庶:“哦?有劳丞相费心了” 荀彧:“大人请,丞相已等候多时了。” 相府 荀彧:“就是这里。” 程昱:“敢问这位可是徐元直么?” 徐庶:“正是。” 程昱:“果然。 老夫久闻元直盛名,今日一见,平生心愿总算得到满足了。” 徐庶:“不敢当,请问曹丞相在什么地方?” 程昱:“丞相就在相府内,这边请。” 程昱:“丞相,徐元直请到了。这位便是曹丞相。” 徐庶:“徐庶拜见丞相。” 曹操:“哦,元直总算来了!像元直这样的高明之士,却屈身在刘备帐下,真是叫人遗憾哪!” 徐庶:“哪里,我不过是流落江湖,偶然来到新野,和玄德大人相识,曹丞相,我母亲在什么地方?” 曹操:“呵呵,元直不必担心,令堂就在许昌馆驿之内。 元直如今来到许昌,以后可以日夜陪侍在令堂身边,以尽孝道,曹某也可以日夜听闻元直的高论了。” 徐庶:“丞相过誉,在下还要去拜见老母,请丞相” 曹操:“没有问题,你现在就去吧。” 徐庶:“多谢丞相。” 馆驿 侍从:“徐夫人,徐元直少爷从新野来了” 徐母:“什,什么?他怎么来了” 徐庶:“母亲!!孩儿不孝,使母亲遭受如此苦难,孩儿罪该万死” 徐母:“你,你等等!你怎么会来许都的?” 徐庶:“这,不是母亲手书,唤孩儿来的么” 徐母:“我什么时候,给你写过书信了?” 徐庶:“这不是么?” 徐母:“我从没写过这样的书信给你” 徐庶:“什么!?怎么可能,这不是母亲的笔迹么” 徐母:“你,你竟然就这样被轻易骗过” 徐庶:“我……” 徐母:“我本以为你飘荡江湖数年,会有所长进,没想到你变得比以前蠢!!” 徐庶:“啊,母亲,我……” 徐母:“你既然读了圣贤之书,也该明白忠孝不能两全的道理!你难道不知道曹操是欺君的国贼,刘豫州是天下的仁义之士么?你既然已经侍奉了刘豫州,为什么仅凭这样一封伪造的书信,就弃明投暗,来这里投奔国贼?” 徐庶:“母亲,孩儿,孩儿实在是一时不明,没有看出真伪” 徐母:“我,我没脸和你再见面,像你这样玷污祖宗的人,真是白活在这个世上” 侍从:“少,少爷,不好了!!” 徐庶:“怎么?” 侍从:“徐夫人她,她在后堂悬梁自尽……” 徐庶:“什,什么!母亲!!” 后人得知此事,感慨不已,作赞辞一篇,赞扬徐母深明大义: 贤哉徐母,流芳千古! 守节无亏,于家有补。 教子多方,处身自苦。 气若秋山,义出肺腑。 赞美豫州,毁触魏武。 不畏鼎镬,不惧刀斧。 唯恐后嗣,玷辱先祖。 伏剑同流,断机堪伍。 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贤哉徐母,流芳千古! 当时徐母身死,徐庶哀痛不已,将母亲葬在许昌南原。 曹操也深感同情,亲自前往祭奠,然而徐庶自此之后,深恨曹操,凡曹操所赐之物,一概不受。徐庶又发下重誓:今后虽在曹营,绝不为曹操献一计,出一谋 相府 曹操:“仲德,你出的这个主意也不怎么样呀,我虽然收了徐元直,但看来他是不会为我效力的了” 程昱:“丞相,虽然如此,让刘备少一个谋士,算来也是我们占了便宜。” 曹操:“言之有理,说到这里,南征荆州的计划也该制定一下了吧” 荀彧:“丞相,现在正值寒冬,不可用武。不如等到来年春季,再用兵不迟。” 曹操:“嗯,也对,反正只要再等几个月就好,不过说到南征,我也确实该训练出一支我的水军部队了” 当时曹操下令,引漳河水作一池,名曰玄武池,在其中操练水军,为即将进行的南征做着积极的战前准备。 话分两头。 此时的刘备,由于得到徐庶的建议,决定即刻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 刘备:“咱们老百姓哪,今儿个要高兴,咱们老百姓……” 关羽:“大哥,你还真有兴致。” 张飞:“,真是的,不就是去拜访一个村夫么,瞧大哥都高兴成什么样了,比见着亲爹还” 刘备:“三弟,你以后不要这样口无遮拦的” 守门士兵:“刘使君,府门外有一位先生,相貌非凡,前来拜见使君。” 刘备:“哦?莫非是卧龙亲自来访?二弟三弟,随我出去看看” 司马徽:“哈哈哈,玄德大人,好久不见啦。” 刘备:“原来是水镜先生” 司马徽:“嗯?看大人的样子,好像不欢迎我来嘛” 刘备:“啊?不不不,我绝没有那个意思……倒是我近来军务繁忙,没能去拜访先生,实在是惭愧得很呢” 司马徽:“呵呵,其实我今天来也没什么事,就是听说徐元直在这个地方,特地来看看他的。” 刘备:“哦,他已经不在了” 司马徽:“什么?怎么回事?” 刘备:“好像是曹操囚禁了他的母亲,他母亲就写一封书信派人送到这里,叫他前往许昌。他现在大概已经到了吧” 司马徽:“不对,不对。 这是曹操的计谋,徐元直居然会看不出来” 刘备:“计。 5.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第一集 除国贼曹公献宝刀 第二集 曹孟德流亡遇陈宫 第三集 群雄起兵讨伐董卓 第四集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第五集 破虎牢三英战吕布 第六集 谋私利盟军各离散 第七集 三津渡孙文台殒命 第八集 王司徒巧设连环计 第九集 凤仪亭父子挑兵戈 第十集 假受禅吕布诛董卓 十一集 陶恭祖三让徐州城 十二集 吕奉先战败投刘备 十三集 曹孟德救驾令诸侯 十四集 吕奉先趁夜袭徐郡 十五集 吕奉先辕门射画戟 十六集 曹孟德举兵败袁术 十七集 中曹计吕布夺徐州 十八集 白门楼奉先赴黄泉 十九集 刘皇叔奉旨誓灭曹 二十集 曹孟德煮酒论英雄 二十一集 袁曹各起马步三军 二十二集 刘玄德战败投袁绍 二十三集 关云长降曹约三事 二十四集 袁本初败兵又折将 二十五集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二十六集 斩于吉小霸王殒命 二十七集 战官渡袁本初败绩 二十八集 许子远叛主投曹操 二十九集 曹孟德劫粮烧乌巢 三十集 曹孟德辽西伐乌桓 三十一集 刘皇叔跃马过檀溪 三十二集 徐元直走马荐诸葛 三十三集 刘玄德三顾请诸葛 三十四集 战长江孙仲谋报仇 三十五集 诸葛亮火烧博望坡 三十六集 赵子龙血战长坂坡 三十七集 诸葛孔明舌战群儒 三十八集 抗曹操孔明激周瑜 三十九集 群英会蒋子翼盗书 四十集 诸葛孔明草船借箭 四十一集 周公瑾赤壁破曹操 四十二集 关云长华容放曹操 四十三集 司马懿出山助曹操 四十四集 曹操吓退西凉马腾 四十五集 曹操痛失爱子曹冲 四十六集 夺荆州周公瑾发兵 四十七集 曹孙刘三军战南郡 四十八集 周公瑾赌气归柴桑 四十九集 张飞赵云力夺四郡 五十集 战长沙关羽收黄魏 五十一集 鲁子敬二度索荆州 五十二集 刘玄德甘露寺结亲 五十三集 刘玄德设计回荆州 五十四集 周瑜赔夫人又折兵 五十五集 诸葛孔明三气周瑜 五十六集 柴桑口诸葛亮吊孝 五十七集 耒阳凤雏投刘理事 五十八集 曹孟德大宴铜雀台 五十九集 马孟起兴兵报父仇 六十集 曹操兵败割须弃袍 六十一集 许仲康裸衣斗马超 六十二集 曹孟德抹书间韩遂 六十三集 张永年卖主献地图 六十四集 濡须口曹公赞仲谋 六十五集 庞士元落凤坡殒命 六十六集 刘玄德入蜀夺西川 六十七集 汉寿亭侯单刀赴会 六十八集 张文远威震逍遥津 六十九集 战合肥庞德斩陈武 七十集 争汉中刘备起大军 七十一集 定军山夏侯渊败亡 七十二集 关云长大意失荆州 七十三集 传遗命曹操气数终 七十四集 兄逼弟曹植七步诗 七十五集 汉献帝两诏禅曹丕 七十六集 汉室江山尽属曹魏 七十七集 急兄仇张翼德殒命 七十八集 刘玄德兴兵征东吴 七十九集 富池口东吴折兵将 八十集 守江口书生拜大将 八十一集 陆伯言营烧七百里 八十二集 刘先主白帝城托孤 八十三集 诸葛亮安居平五路 八十四集 曹子桓临终授司马 八十五集 诸葛亮北伐大兴师 八十六集 马幼常拒谏失街亭 八十七集 诸葛孔明空城退敌 八十八集 姜伯约诈降曹子丹 八十九集 诸葛亮大破曹子丹 九十集 司马诸葛祁山斗智 九十一集 司马懿巧施反间计 九十二集 诸葛孔明六出祁山 九十三集 上方谷大雨救司马 九十四集 五丈原汉丞相归天 九十五集 高平陵司马氏夺政。 6. 三国演义第37回主要内容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这一回讲了徐庶到曹营后徐母自杀,和刘备两次访问诸葛亮的过程。 第一次:刘备见童子,童子告知刘备诸葛亮出门了,刘备失望而回却在归来的路上遇见崔周平二人讨论了一下天下大势,刘备就想请他归于自己帐下,可催不肯,二人就此告别,刘备第一次访贤也就此告一段落。 第二次:这次还没到诸葛亮的草庐就在路彷的酒店中听见有人唱歌,刘备以为二人中有诸葛亮,就下马想问,问后得知,二人是石广元与孟公威,得知不是诸葛亮后,刘备辞别二人,后到达诸葛亮的草庐,刘备又遇到了诸葛亮之弟诸葛均,二人一番交谈后,刘备写了一封信给诸葛亮就离开了。 扩展资料 该回主要人物简介: 1、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就在襄阳隆中隐居。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联孙抗曹,于赤壁之战大败曹军。形成三国鼎足之势,又夺占荆州。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继又击败曹军,夺得汉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 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前后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粮尽无功。终因积劳成疾,于蜀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境内),享年54岁。刘禅追封其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诸葛亮。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 2、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于章武三年(223年)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7.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一)简介 徐母见儿子来许都,骂后自缢。 操引漳水作“玄武池 ”。教训三军,准备南证。 司马微见刘备,比诸葛为“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玄德一请孔明不遇。 崔州平认为欲使孔明出世,徒费心力。刘备雄心不为所动。 玄德欲二请孔明,张飞不悦。刘备于隆冬来至卧龙冈,遇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孔明岳父黄承彦。 诸葛均孔明不在。刘备留书一封而去。 (二)原文 却说徐庶趱程赴许昌。曹操知徐庶已到,遂命荀彧、程昱等一班谋士往迎之。 庶入相府拜见曹操。操曰:“公乃高明之士,何故屈身而事刘备乎?”庶曰:“某幼逃难,流落江湖,偶至新野,遂与玄德交厚,老母在此,幸蒙慈念,不胜愧感。” 操曰:“公今至此,正可晨昏侍奉令堂,吾亦得听清诲矣。”庶拜谢而出。 急往见其母,泣拜于堂下。母大惊曰:“汝何故至此?”庶曰:“近于新野事刘豫州;因得母书,故星夜至此。” 徐母勃然大怒,拍案骂曰:“辱子飘荡江湖数年,吾以为汝学业有进,何其反不如初也!汝既读书,须知忠孝不能两全。岂不识曹操欺君罔上之贼?刘玄德仁义布于四海,况又汉室之胄,汝既事之,得其主矣,今凭一纸伪书,更不详察,遂弃明投暗,自取恶名,真愚夫也!吾有何面目与汝相见!汝玷辱祖宗,空生于天地间耳!”骂得徐庶拜伏于地,不敢仰视,母自转入屏风后去了。 少顷,家人出报曰:“老夫人自缢于梁间。”徐庶慌入救时,母气已绝。 后人有《徐母赞》曰:“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守节无亏,于家有补;教子多方,处身自苦;气若丘山,义出肺腑;赞美“豫州”,毁触魏武;不畏鼎镬,不惧刀斧;唯恐后嗣,玷辱先祖。伏剑同流,断机堪伍;生得其名,死得其所:贤哉徐母,流芳千古!”徐虑见母已死,哭绝于地,良久方苏。 曹操使人赍礼吊问,又亲往祭奠。徐庶葬母柩于许昌之南原,居丧守墓。 凡曹操所赐,庶俱不受。 时操欲商议南征。 荀□谏曰:“天寒未可用兵;姑待春暖,方可长驱大进。”操从之,乃引漳河之水作一池,名玄武池,于内教练水军,准备南征。 三顾茅庐图册 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 视之,乃司马徽也。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 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 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似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 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玄德惊问其故,徽曰:“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也。”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玄德曰:“先生何出此言?”徽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 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 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 玄德曰:“何颍川之多贤乎!”徽曰:“昔有殷馗善观天文,尝谓‘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时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比之。” 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众皆愕然。 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 玄德叹曰:“真隐居贤士也!” 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 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玄德闻歌,勒马唤农夫问曰:“此歌何人所作?”答曰:“乃卧龙先生所作也。”玄德曰:“卧龙先生住何处?”农夫曰:“自此山之南,一带高冈,乃卧龙冈也。 冈前疏林内茅庐中,即诸葛先生高卧之地。”玄德谢之,策马前行。 不数里,遥望卧龙冈,果然清景异常。后人有古风一篇,单道卧龙居处。 诗曰:“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湲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 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 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 玄德曰:“你只说刘备来访。”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 玄德曰:“何处去了?”童子曰:“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 8. 三国演义第37回 第三十七回:司马微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梗概)(三顾频烦天下计)徐母见儿子来许都,骂他弃明投暗,后自缢。 徐庶将母亲葬在南原,居丧守墓。曹操亲自前来祭奠,并送来祭礼,徐庶坚决不受,并立言终身不为曹操设一谋(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 操引漳水作“玄武池 ”,教训三军,准备南证。司马徽见刘备,再次推荐诸葛亮。 刘备带领关羽、张飞前往隆中,适逢诸葛亮出游,只得返回新野。诸葛亮的密友崔州平认为欲使孔明出世,徒费心力,刘备雄心不为所动。 几日后,玄德欲二请孔明,张飞不悦。刘备于隆冬冒着大雪来至卧龙冈,遇见诸葛亮的另外两位密友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孔明岳父黄承彦。 诸葛均言孔明不在,行踪不定。刘备留书一封而去。 【三顾茅庐】徐庶走马荐诸葛之后,刘备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恰巧诸葛亮不在家;不久,三个人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闲游去了,刘备只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过了一段日子,三人再次拜访诸葛亮,他正在睡觉,刘备一直站到他自己醒来才彼此坐下谈话。 诸葛亮见刘备有志向并且求贤若渴,为其诚心打动,就答应了刘备的请求。 9. 急求《三国演义》37,38回的译文 第三十七回 司马微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茅庐 徐母见儿子来许都,骂后自缢。 操引漳水作“玄武池 ”。教训三军,准备南证。 司马微见刘备,比诸葛为“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 玄德一请孔明不遇。 崔州平认为欲使孔明出世,徒费心力。刘备雄心不为所动。 玄德欲二请孔明,张飞不悦。刘备于隆冬来至卧龙冈,遇石广元,孟公威,诸葛亮三弟诸葛均,孔明岳父黄承彦。 诸葛均孔明不在。刘备留书一封而去。 第三十八回 定三分隆中决策 战长江孙氏报仇 刘备不听云长,张飞劝阻,三请诸葛亮. 离草庐半里之外,下马步行.亮昼寝未起,备拱立阶下.张飞欲放火烧亮.云长劝住.孔明翻身向里而卧,刘备不让小童唤起,又立了一时辰,亮方起.玄德请亮助已,亮不去,备泪湿衣,亮乃从之下山去新野. 曹操讨孙权之子入朝,权不给,操有下江南之意. 孙权母丧,嘱以后事.黄祖部将甘宁投权,权从甘宁计,领十万大军破江夏.。2023-07-25 09:35:181
三国演义,如果徐元直没有投曹操而是帮着关羽守荆州,那么就不会有后来的关羽败走麦城?
关于还是会败走麦城。这是性格决定的。关羽一向刚愎自用,听不进别人意见,别墅徐庶徐元直的话他不会听,就算诸葛亮多次提醒也没有用。2023-07-25 09:35:262
众问何故,刘备说:“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怎样翻译??????
因为它(树林)挡住了我看徐元直(离开)的视线啊2023-07-25 09:35:462
玄德以鞭指曰 吾欲尽伐此处树木 众问何故 玄德曰 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什么意思
这是三国演义里—元直走马荐卧龙一节里。说的是徐庶的母亲被曹操请去后,以此来召徐庶回去。而徐庶是出名的孝子,无可奈何离开刘备去许都。刘备看着徐庶穿过树林,一下便不见了。他舍不得又不能阻拦,希望能目送徐庶更远,结果被眼前的树林挡住了。翻译过来就是:刘备用鞭子指着眼前的树林说,我想把这里的树木全部砍倒。大家问为什么?刘备说因为它挡住了我看徐庶的目光了。我个人觉得刘备这是在政治作秀,让别人觉得他求贤若渴。2023-07-25 09:35:562
徐元直是谁啊?
是三国时期的徐庶。徐庶(?—约230年代),字元直,本名徐福,单福是他的化名,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早年为人报仇,获救后改名徐庶。后与同郡石广元避难于荆州,与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等人来往密切。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获,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而徐庶也成为孝子的典范被加以称赞。魏文帝时,徐庶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文学形象:小说《三国演义》里,徐庶化名单福,本来想去投靠荆州刘表,但是见到刘表后觉得刘表善恶不分,于是留书一封与之辞别,前往司马徽那里倾诉,被司马徽称有王佐之才。刘备跃马檀溪回新野之后,徐庶在司马徽的指引下,于市井上刘备的回城路上放声长歌,表达自己想要择明主而仕的意愿。刘备听到歌声后前往接见徐庶,并拜徐庶为军师。曹操得知刘备于新野驻军,派遣曹仁率领大军前来攻打,徐庶用计遣张飞、赵云大破曹仁前锋,并将吕旷、吕翔斩杀。后曹仁亲自点兵前来,李典又被赵云杀败,曹仁于是摆八门金锁阵,但是徐庶很快识破阵中破绽,派遣赵云率领五百军士将前往破阵,杀败曹仁。曹仁不甘失败,决定晚上前来劫寨,但又被徐庶算到,曹仁大败而归,徐庶又设计夺取了樊城。曹操得知刘备用徐庶为军师之后,在程昱的建议下,先将徐庶的母亲掳至许昌,后程昱模仿徐庶母亲的笔记给徐庶写了一封信,徐庶见是母亲亲笔书信,向刘备告别,临走之前向刘备推荐南阳诸葛亮,自己只身前往许昌。徐庶到许昌见了母亲之后才得知自己被骗,徐母在斥责徐庶之后自杀,徐庶也发誓终生不为曹操献一计一策。2023-07-25 09:36:151
与诸葛亮交好的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三人,最后的结局如何呢?
诸葛亮喜欢吟诵《梁甫吟》,自比管仲乐毅。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元直是诸葛亮的好友。崔钧,字州平,博陵(今衡水安平)人。《三国演义》里有刘备在三顾茅庐的途中,见到了崔州平,感觉是世外高人,想请他去辅佐,崔州平拒绝了。历史上的崔州平并没有太有的记载,有说在曹魏处做官,也有说闲云野鹤,隐居于山林了。石韬,字广元,颍川(今许昌)人。小说里又刘备二顾茅庐,石韬和孟公威在对饮,刘备想请二位一起到卧龙庄一叙,二人也是婉拒,请刘备去请诸葛亮了。孟建,字公威,汝南人。诸葛亮在公元207年,投靠了刘备。公元208年,曹操带大军南下,荆州陷落。徐庶,石广元,孟公威,都投了曹操了。当然,徐庶是投靠了刘备,因为母亲被曹操俘获,无奈北投了曹操。诸葛亮在孟公威投曹操时曾劝说,“中国饶士大夫,遨游何必故乡邪?”意思是说,北方那么多人才,你去了恐怕会被埋没。孟公威是北方人,是想回家乡。显然,诸葛亮对几位好友的选择,他很清楚。石广元,在曹魏做到了典农校尉一职。《三国志-温恢传》记载:“恢卒后,汝南孟建为凉州刺史。有治名,官至征东将军。”意思是孟公威,做了凉州刺史,治理的很好,官至征东将军。有资料显示,诸葛亮后来官至蜀汉丞相时,曾打听几位好友在曹魏过得怎样?曾感叹几位好友没有得到曹魏的重用。事实上,这也说明了人各有志,诸葛亮志向远大,一心要比管仲乐毅。而他的几位好友,都是北方人,愿意北归做官。或许,也有汉之正统非正统之说吧。2023-07-25 09:36:321
庞统献上铁索连船计时,哪些人看出破绽而不说呢??
众所皆知,曹操非常惜才爱才,因而帐下聚集了一批能人谋士,在三国中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然而在赤壁一战时,曹操却栽了跟头,损失惨重,士兵死伤多达八十多万人。若不是关羽念及当年的恩情,曹操也沦为了阶下之囚。曹操赤壁大败,是中了孙刘联军的火攻之计,要知道,曹操身边谋士众多,为何却没有一人看出“火攻”的威胁呢?其实不是没有谋士看出来。那么既然有谋士看出来了,为何还会上当?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一一解释。图片:曹操与身边的谋士将军们剧照一、徐元直——心不在此众所周知,徐元直最早是跟随在刘备身边的,因徐元直计谋过人,曹操想要招纳此人,于是派人写了一封假书信,将徐元直的母亲直接接到了洛阳。曹操的用心很明显,就是想要徐元直的母亲作为诱饵,让徐元直束手就擒,归顺自己。然而,事情并非曹操想象的那么顺利。徐母是位性情刚烈之人,知道自己是上了曹操的当,加之心中惦念刘备对其照顾有加,于是便自尽了。图片:徐庶得知母亲被接进曹营很着急剧照此计不成,曹操并没有放弃,后来徐元直虽然加入了曹操阵营,却不是心甘情愿的,所以一直没有为曹操献上什么计谋。赤壁一战时,徐元直虽信誓旦旦地表示会为曹操分忧。但这也只是假象,不过是为了迷惑曹操,以便找到时机脱离曹操。其实徐元直在见到庞统的时候心中就已经有底了,也看穿了他的连环计,但是他并未向曹操透露半句。毕竟徐母的死,曹操脱不了干系。既然如此,徐元直又怎会帮他呢?所以就算是看穿了一切,徐元直还是选择了闭嘴。图片:徐庶进曹营剧照二、程昱——态度不坚定当初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之时,程昱也看出了一点端倪,他认为,如果把战船都用铁索连接起来,虽然能够使船身保持平稳,让士兵如履平地,却有最为致命的一点,一旦敌方采用火攻,那么我方将会损失惨重。于是,程昱向曹操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不过曹操却一意孤行,认为当时正值隆冬,只会吹西北风,根本不会有东南风,如果敌方真采用火攻,也只会将大火引向东吴一方。程昱没能改变曹操的想法,自己也觉得曹操说的挺合理,便没有再坚持自己的观点。可谁知,诸葛亮对天象研究得很精通,竟然算出哪一天会出现反常天气!图片:程昱认为曹操说得对剧照当然,曹操坚持“连环计”主要是基于曹军士兵的考虑,不擅长水战,而铁索连环能大大提升曹军的作战能力。程昱虽看出了连环计的缺点,但是因当下时节正常情况下不会刮东风,也没有再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说,既不能怪曹操一意孤行,也不能怪程昱态度不够坚定。只能说诸葛亮技高一筹,连反常天气都预测到了!图片:程昱剧照三、贾诩——明哲保身贾诩也是一位老谋深算的谋士,而且他还擅长一门本领,就是看破人心。贾诩深知庞统前来献计并非真心实意,而是另有目的。凭贾诩的智谋,肯定猜到了周瑜打算使用火攻,那么当时为何他不提出来呢?这就是贾诩的高明之处了,因为提出来对他没有任何好处,最后的结果无论好坏,对他而言都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因为这时的贾诩已经立下了很多功劳,不需要再立功来增添自身的荣耀光环了,他只想明哲保身,不牵连任何事情。也正因贾诩的“明哲保身”,他才得以寿终正寝。图片:贾诩剧照综合来看,庞统献计时,曹操帐下至少有三位谋士看出了敌方的计谋,只不过最终都选择了沉默,一方面是因为曹操的一意孤行,另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沉默。不管怎样,曹操的败局已定,无法更改!赤壁一战后曹操曾感叹,若是郭嘉尚在,这一战也不会损失如此惨重!确实如此,若是郭嘉在场,必定能够看出庞统的心思,揣摩透敌方的真正意图。而且郭嘉提出来的建议,曹操也必会采纳,这样一来,自然就不会落得如此落魄的下场了。2023-07-25 09:37:061
当曹操死后,许元直去哪里了
许元直?徐庶徐元直吧?一直在魏国啊曹操是220年死的,徐庶在223年,在魏国被封为右中郎将 御史中丞。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北伐的时候都还活着,并且在魏国混到了郡守的位置,不过没几年就死了,具体时间是多久,就不知道了,2023-07-25 09:38:082
庞统献上铁索连船计时,曹营的谋士为什么不愿说呢?
众所皆知,曹操非常惜才爱才,因而帐下聚集了一批能人谋士,在三国中都是数一数二的人物。然而在赤壁一战时,曹操却栽了跟头,损失惨重,士兵死伤多达八十多万人。若不是关羽念及当年的恩情,曹操也沦为了阶下之囚。曹操赤壁大败,是中了孙刘联军的火攻之计,要知道,曹操身边谋士众多,为何却没有一人看出“火攻”的威胁呢?其实不是没有谋士看出来。那么既然有谋士看出来了,为何还会上当?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一一解释。一、徐元直——心不在此众所周知,徐元直最早是跟随在刘备身边的,因徐元直计谋过人,曹操想要招纳此人,于是派人写了一封假书信,将徐元直的母亲直接接到了洛阳。曹操的用心很明显,就是想要徐元直的母亲作为诱饵,让徐元直束手就擒,归顺自己。然而,事情并非曹操想象的那么顺利。徐母是位性情刚烈之人,知道自己是上了曹操的当,加之心中惦念刘备对其照顾有加,于是便自尽了。此计不成,曹操并没有放弃,后来徐元直虽然加入了曹操阵营,却不是心甘情愿的,所以一直没有为曹操献上什么计谋。赤壁一战时,徐元直虽信誓旦旦的表示会为曹操分忧。但这也只是假象,不过是为了迷惑曹操,以便找到时机脱离曹操。其实徐元直在见到庞统的时候心中就已经有底了,也看穿了他的连环计,但是他并未向曹操透露半句。毕竟徐母的死,曹操脱不了干系。既然如此,徐元直又怎会帮他呢?所以就算是看穿了一切,徐元直还是选择了闭嘴。二、程昱——态度不坚定当初庞统向曹操献“连环计”之时,程昱也看出了一点端倪,他认为,如果把战船都用铁索连接起来,虽然能够使船身保持平稳,让士兵如履平地,却有最为致命的一点,一旦敌方采用火攻,那么我方将会损失惨重。于是,程昱向曹操说出了自己的担忧,不过曹操却一意孤行,认为当时正值隆冬,只会吹西北风,根本不会有东南风,如果敌方真采用火攻,也只会将大火引向东吴一方。程昱没能改变曹操的想法,自己也觉得曹操说的挺合理,便没有再坚持自己的观点。可谁知,诸葛亮对天象研究得很精通,竟然算出哪一天会出现反常天气!当然,曹操坚持“连环计”主要是基于曹军士兵的考虑,不擅长水战,而铁索连环能大大提升曹军的作战能力。程昱虽看出了连环计的缺点,但是因当下时节正常情况下不会刮东风,也没有再坚持自己的观点。所以说,既不能怪曹操一意孤行,也不能怪程昱态度不够坚定。只能说诸葛亮技高一筹,连反常天气都预测到了!三、贾诩——明哲保身贾诩也是一位老谋深算的谋士,而且他还擅长一门本领,就是看破人心。贾诩深知庞统前来献计并非真心实意,而是另有目的。凭贾诩的智谋,肯定猜到了周瑜打算使用火攻,那么当时为何他不提出来呢?这就是贾诩的高明之处了,因为提出来对他没有任何好处,最后的结果无论好坏,对他而言都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因为这时的贾诩已经立下了很多功劳,不需要再立功来增添自身的荣耀光环了,他只想明哲保身,不牵连任何事情。也正因贾诩的“明哲保身”,他才得以寿终正寝。四、综合来看,庞统献计时,曹操帐下至少有三位谋士看出了敌方的计谋,只不过最终都选择了沉默,一方面是因为曹操的一意孤行,另一方面是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沉默。不管怎样,曹操的败局已定,无法更改!赤壁一战后曹操曾感叹,若是郭嘉尚在,这一战也不会损失如此惨重!确实如此,若是郭嘉在场,必定能够看出庞统的心思,揣摩透敌方的真正意图。而且郭嘉提出来的建议,曹操也必会采纳,这样一来,自然就不会落得如此落魄的下场了。2023-07-25 09:38:151
徐庶妻子是谁
徐庶,字元直,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名士。初仕刘备,后成为曹操的部下。个人资料 字 元直 古名 徐庶 汉族,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见于《史书》)。原蜀汉丞相。后因母亲关系投魏。 生卒 (? — 约232) 终属 魏 籍贯 豫州颍川郡[今河南许昌一带] 容貌 暂无相关记载 官至 右中郎将 御史中丞 家族资料 父亲 徐晨 母亲 王元 配偶 未知 子女 未知 兄弟姐妹 未知 相关人物 刘备 诸葛亮 司马徽 庞统 石韬 曾效力过的势力 蜀 魏简明历史传记 单福原名徐庶,年少时爱好任侠击剑,后折节向学,因中原战乱,客居于荆州,与诸葛亮、司马徽、庞统等人相友善。后徐庶效力于刘备,还推荐了诸葛亮。长坂之战时,徐庶的母亲被曹军抓获,于是徐庶北投曹操,在魏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按照《三国演义》中的描写,徐庶为报仇杀人,为吏所获;同伴窃解救之。乃托名单福,更姓名而逃。单福是假名字而已。简明演义传记 徐庶年少时爱好击剑,后折节向学,游学四方。刘备在新野时,徐庶化名单福,投效与刘备,被拜为军师。徐庶为刘备出谋划策,击败曹将吕旷、吕翔,斗阵胜曹仁,并计取樊城。不久曹操手下谋士程昱识破了徐庶的身份,称徐庶之才十倍于己。曹操欲拉拢徐庶,于是程昱取来徐庶老母,用伪书赚徐庶来降。徐庶临走前向刘备“走马荐诸葛”,并立誓在曹营“终身不设一谋”。后徐庶跟随曹操参加赤壁之战,在庞统建议下,主动请命去散关防守马腾、韩遂,逃过赤壁大火。历史评价 诸葛亮:“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蹻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三国志蜀书九董和传》。2023-07-25 09:39:152
三国演义之第十二章徐庶临别荐孔明全文意思
” 徐元直将马头向刘备方向侧过来,他对着皇叔恭敬地供着手说:“皇叔,照理我应该下马一礼,如今归心似箭;只能马上有礼了!” 刘备要紧在马上回礼说:“先生何必客套!你我下会有期,刘备在此不远送了!”徐庶听完皇叔说话后,圈转马头向着北面的方向将马一拎,扬起一鞭。这匹马泼开四蹄赶了前去。这时的刘备坐在拎,扬起一鞭。这匹马泼开四蹄赶了前去。这时的刘备坐在马上,一眼不眨地望着远去的徐元直。顿时间越去越远。恰巧前边有着一片小小的树林,徐元直连人带马窜进了树林,很快地就消失在树林之中。大家认为既然看不见徐庶,那可以回去了。就在这时,刘备在马上连声叹气地说:“好恨啊!好恨!惜乎啊!懊悔也”。 旁边孙乾一听这几旬说话,他以为刘备在说恨,一定是恨曹操将徐庶的老母捉去许昌;惜乎者,徐庶有如此的本领,可是只能放他而去;懊悔者,他没有用我孙乾之计将徐庶留下来,大概是这样的意思。但是,他还是要问一声皇叔说:“主公,恨什么?惜乎者是谁?懊悔的又怎样?” 刘备:“刘备恨只恨前面树木层层!” 大家一听奇怪,恨树木为点啥? 孙乾:“请问主公恨它何来?” 刘备:“你们看前边这些树木;将无直遮得人马不见,刘备岂不恨它?!惜乎、懊悔的是,刘备预先未曾传令将树木砍倒,要是早把这些树木砍倒之后,如今还能够看得到元直跃马北去!” 这几句话真正表明了刘皇叔对徐元直的恋恋不舍、念念不忘之心。皇叔说完这几句话,带有失望之心便圈马而归。文武同样跟他掉转了马头,都是灰心丧气地点马而行。 没有走多少路,刘备只听得孙乾在同他说话:“主公,元直回来了!元直回来了!” 刘备一听,以为孙乾还在与他说笑话,知道我留恋徐庶,他有意和我打趣。这时的刘备,恨不得责备他几句。可是,云长也开口了:“大哥;徐元直确是回来了!” 刘备听到二弟的说话,方始相信。因为云长很少说笑话。刘备还没有掉过马来,在心中想道,我刘备爱徐庶,元直必然明白,想必他也不愿离去。或许他在半路上想到了自己可以不去许昌的妙计,但又能保全老母之命,因此他复返回来相助于我。事实上;本领再大也想不出这种妙计。刘备一面想着,一面与文武一起将马匹掉转头去。果真见元直飞马返回。是叔还没有等到元直跑近先开口高声问道:“先生,去而复返,莫非不去了?” 刘备就只希望徐庶回答从今以后不再离去。但这时的徐庶没有回话,直到刘备马前,先扣住了马匹,因为去得急;回来也紧张,他在马上气喘嘘嘘,平了一口气之后,再对皇叔笑着说:“皇叔,不要为徐庶去而灰心。我因心乱如麻;忘却了一句说话告禀。” 刘备大失所望。俗语说,笸箩大的水花,只拿到一只糠虾。结果为了忘却一句说话而回来。这句话再好,那及你徐元直的人好!哪知道这句话并非一般说话,真是事关重大,你的三分天下,就在这一句话上。这时候,皇叔并没有抱多大的希望,很随便地问了一句:“不知先生忘却的是哪一句话?” 徐庶:“皇叔,附近有个能人,皇叔何不去相请他呢?” 早已说过,现在刘备的眼里,认为除了你徐庶,再也没有比你好的能人了。因此,用轻描淡写的口气来回答徐庶的说话:“既然这样;费心先生,代我刘备请这位能人来此新野吧!” 徐庶听到刘备这样说,险些笑了出来。心想,你皇叔将这个能人看得与我徐庶一样的便当。我好有一比;被你在街坊上拾回去的东西一样。老实讲,此人就不同于我!恐怕你刘备亲自赶去相请,未必能一下子会成功。我是为了免得丧失了你的信心;所以虽然离去。我在路途之上,多方面考虑下,想到了此人。徐庶再一想,因为目前的刘备信心不足。因此他回答得这样平淡,我一定要把他英雄之心重唤起来,所以,徐庶这时候非常郑重地说道:“我看此人一定要皇叔亲自前去相请,若能请到此人。好似文王遇子牙,高祖得子房,汉事之兴,易如反掌!” 刘备:“此人比先生如何?” 徐庶:“此人胜我十倍!” 刘备对徐庶看看,你的说话实在是太夸张了!世界上哪有胜过你十倍的能人?因此开口便问:“此人有多大本领?” 徐庶:“皇叔听了,提起此人,他抬头能知天文,低头能察地理,见面能识人和,六韬三略的兵书无有不知,无有不晓,辨风云,观气象。善知兴衰之事,腹内藏治乱之计,有经济之略,天下之才,胜管、乐,不亚于孙、吴。他自比管仲、乐毅。请此人灭曹贼不费吹灰之力,定天下易如反掌、稳若泰山。汉室之兴,非他不可!” 刘备听元直把此人讲得古今少有,天下无二。说他是假的吧,在这个处境之下,谅元直绝不会与我打趣,说他的话全是真的吧,我从来也没有听到过有这样大的本领的人。到这时,不管皇叔还在将信将疑之中,总之在元直的一番举荐之下,他已吊起了英雄之心,因此好奇地问着元直:“请问先生,此人姓甚名谁?” 徐庶:“此人复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刘备无意中说了一声:“诸葛亮?” 皇叔想,此人名字我从未听到过,我只知道在你先生水镜庄上,司马徽与我说过当今的能人唯有“龙凤”。现在你介绍的诸葛亮不知比龙凤如何。所以继续问道:“先生,昔日夜住水镜庄,听得尊师言道:一龙一凤,得一而定天下。刘备不知诸葛亮与龙凤相比谁强?谁弱?” 徐庶一听就明自,刘备至今还没有知道龙凤的真实姓名,因此笑着回答说:“看来皇叔不知道龙凤的姓名是吗?” 皇叔想,老实说,照理应该老早晓得,都是你的这位老师卖的关子;日里不讲,夜里不讲,所以直到今朝在我头脑之中只知龙凤的号,而不知他们的真实姓名。想必你徐庶一定明白,所以要紧问他说:“先生,备早知龙凤之号,至今却不知其名,先生知道吗?” 徐庶:“皇叔听了,凤者,便是襄阳人氏庞德公之侄,名叫庞统,字士元;龙者是诸葛亮,即孔明也!” 刘备听到龙即是诸葛亮,他会惊得问出了一句可笑的话:“请问先生,哪个诸葛亮?” 徐庶想,诸葛亮哪里来几个?所以回答说:“就是我现在介绍的这个诸葛亮!” 刘备:“他便是龙吗?” 徐庶:“然也!他本是山东琅琊阳都人。其父名珪,字子贡,为泰山郡丞。父早亡,亮有其叔父,过去与刘表极为知交,因此迁居到襄阳西门外离城二十里南阳卧龙岗。他又称卧龙,亦称伏龙。诸葛亮便是龙也!” 徐庶举荐到这里,刘备已经精神抖擞。心想,诸葛亮三字虽然今天我第一次听到,可是伏龙二字,我慕名已久,不是你徐庶一人称赞,司马徽老先生早已说过的了。因此,知道元直所推荐之贤不是假话。所以,刘备笑着对徐庶说道:“多蒙先生推荐贤能,刘备感激肺腑。恐怕你家老母要挂念,先生可要速速赶路吧?” 一般人要误解刘备有了得新弃旧的念头。可是徐庶并不见怪,相反感到高兴,说明刘备在我走了之后,他决心要去卧龙岗相请孔明。元直临走之时,还是再三叮嘱刘备说:“请皇叔此去隆中相请孔明。一定要用着文王请子牙的精神,耐心地拜望于他。时光不早,徐某告辞了!”说罢,圈马便走。2023-07-25 09:39:222
读《徐庶走马荐诸葛》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靠谱点!
你好,这是《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玄德用计袭樊城,元直走马荐诸葛” 主要内容是说:徐庶投奔刘备后,很得刘备的器重,曾帮刘备打败过几次曹兵,被封为军师。曹操得知其实很惊讶,他的谋士程昱献计: 徐庶是孝子,只要把他的母亲接到许昌,在仿他的母亲的书信让他来,他必来。 果然,徐庶接到书信后大哭一场。拿着信去找刘备辞行,刘备见信也哭,但也知道强留不行,就在城外排宴替徐庶饯行。刘备拉着他的手说,先生这一走,你我天各一方,不知何时才能再见。说完就痛哭流涕,徐庶行数里。又拍马返回对刘备说,忘了一件大事,城外二十里有隆中,有一位天下奇人叫做诸葛亮,将军想不想见他。 刘备说当然想见他,不知道能比得上先生吗? 徐庶说,他抬头了知天文,低头了察地理,见面人是人心,是天下第一人才,如他能出来辅佐主公,必安下天。 这是因为徐庶推荐,才有后来的三顾茅庐。徐庶也成为那个“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2023-07-25 09:39:3014
董和字幼宰文言文阅读
1. 董和字幼宰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益州牧刘璋以为牛鞞、江原长,成都令。蜀土富实,时俗奢侈,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 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吏民老弱相携乞留和者数千人,璋听留二年,还迁益州太守,其清约如前。与蛮夷从事,务推诚心,南土爱而信之。 先主定蜀,征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事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自和居官食禄,外牧殊域,内干机衡,二十余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 白话释义: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他的祖上本是巴郡江州人。汉朝末年,董和率领家族西迁,益州牧刘璋任他为牛革卑、江原县县长、成都县县令。 蜀地物产丰富,当时风气盛行奢侈,经商之家,穿戴如同王侯,饮食玉液琼浆,婚娶丧葬之事,几乎倾尽家财来铺张办理。 董和以自身节俭为大家做出表率,粗衣素食,防止衣食住行有超越自家社会身份之处,处处以符合礼制为行为准则,于是当地奢侈之风大为改变,大家都存畏惧而不敢冒犯。于是县里一些豪强因害怕董和的严法,鼓动刘璋调董和为巴东属国都尉。 想不到县中吏员和民众扶老携幼挽留董和者数达几千人,刘璋只好让董和再留任二年,然后转升为益州太守,他在太守任上仍与过去一样清约节俭。他与周围少数民族打交道时,总是以诚心相待,故此深受南方少数民族的信任和爱戴。 刘备平定蜀地后,征召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出谋划策,共事欢洽交情深厚。自董和居官食禄以来,对外治理安抚边疆少数民族,在内参与军国大事,二十余年,临终时家中竟无值一石粮食的私财。 此文出自晋代陈寿所著的《三国志》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公元221年(章武元年),诸葛亮担任丞相时,告诫部下说:“参加国家的工作,就要集中众人的智慧和忠心。如果计较区区小事,就会难以相互通报信息,给各项工作带来损失。能够互通情报,如同丢弃破鞋而获得珠玉。 然而人心苦于不能除尽这些小事,只有徐元直(徐庶)处理此类问题不糊涂。再是董幼宰(董和)在朝中任职七年,遇上不顺之事不周之处,哪怕往返十次也来启告。 如能做到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像董幼宰那样勤恳职事,忠于国家,那么我的过失就会少多了!”又说:“过去我与崔州平(崔钧)初交,常常听到他对我的得失发出评论;后来与徐元直相交,总是受到他的启发诱导。 之前与董幼宰共事,他总是言无不尽;后来与胡伟度(胡济)在一起,常常听到他进谏之言。我虽然资性鄙陋执拗,不能完全采纳他们的意见,但与这四个人始终友好相处,这也足以证明他们不怀疑直言的益处。”诸葛亮就是如此地深切怀念着董和。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刘备平定益州后,征召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共同主持管理左将军、大司马府的事务,他们出谋划策,共事欢洽交情深厚。 自从董和居官食禄以来,对外治理安抚边疆少数民族,在内参与军国大事,二十多年,临终时家中竟然没有一石粮食的私财。 2. 董和字幼宰的原文和翻译 原文: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 益州牧刘璋以为牛鞞、江原长,成都令。蜀土富实,时俗奢侈,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 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吏民老弱相携乞留和者数千人,璋听留二年,还迁益州太守,其清约如前。 与蛮夷从事,务推诚心,南土爱而信之。 先主定蜀,征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事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 自和居官食禄,外牧殊域,内干机衡,二十余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 白话释义: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他的祖上本是巴郡江州人。 汉朝末年,董和率领家族西迁,益州牧刘璋任他为牛革卑、江原县县长、成都县县令。 蜀地物产丰富,当时风气盛行奢侈,经商之家,穿戴如同王侯,饮食玉液琼浆,婚娶丧葬之事,几乎倾尽家财来铺张办理。 董和以自身节俭为大家做出表率,粗衣素食,防止衣食住行有超越自家社会身份之处,处处以符合礼制为行为准则,于是当地奢侈之风大为改变,大家都存畏惧而不敢冒犯。于是县里一些豪强因害怕董和的严法,鼓动刘璋调董和为巴东属国都尉。 想不到县中吏员和民众扶老携幼挽留董和者数达几千人,刘璋只好让董和再留任二年,然后转升为益州太守,他在太守任上仍与过去一样清约节俭。他与周围少数民族打交道时,总是以诚心相待,故此深受南方少数民族的信任和爱戴。 刘备平定蜀地后,征召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出谋划策,共事欢洽交情深厚。自董和居官食禄以来,对外治理安抚边疆少数民族,在内参与军国大事,二十余年,临终时家中竟无值一石粮食的私财。 此文出自晋代陈寿所著的《三国志》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公元221年(章武元年),诸葛亮担任丞相时,告诫部下说:“参加国家的工作,就要集中众人的智慧和忠心。如果计较区区小事,就会难以相互通报信息,给各项工作带来损失。 能够互通情报,如同丢弃破鞋而获得珠玉。 然而人心苦于不能除尽这些小事,只有徐元直(徐庶)处理此类问题不糊涂。 再是董幼宰(董和)在朝中任职七年,遇上不顺之事不周之处,哪怕往返十次也来启告。 如能做到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像董幼宰那样勤恳职事,忠于国家,那么我的过失就会少多了!”又说:“过去我与崔州平(崔钧)初交,常常听到他对我的得失发出评论;后来与徐元直相交,总是受到他的启发诱导。 之前与董幼宰共事,他总是言无不尽;后来与胡伟度(胡济)在一起,常常听到他进谏之言。我虽然资性鄙陋执拗,不能完全采纳他们的意见,但与这四个人始终友好相处,这也足以证明他们不怀疑直言的益处。” 诸葛亮就是如此地深切怀念着董和。 公元214年(建安十九年),刘备平定益州后,征召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共同主持管理左将军、大司马府的事务,他们出谋划策,共事欢洽交情深厚。 自从董和居官食禄以来,对外治理安抚边疆少数民族,在内参与军国大事,二十多年,临终时家中竟然没有一石粮食的私财。 3. “董和字幼宰 原文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益州牧刘璋以为牛鞞、江原长,成都令。蜀土富实,时俗奢侈,货殖之家①,侯服玉食②,婚姻葬送,倾家竭产。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吏民老弱相携乞留和者数千人,璋听留二年,还迁益州太守,其清约如前。与蛮夷从事,务推诚心,南土爱而信之。 先主定蜀,征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事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③,共为欢交。自和居官食禄,外牧殊域,内干机衡④,二十余年,死之日家无儋⑤石之财。 (摘自《三国志·魏书》) 简注: ①货殖之家:经商的人家。 ②侯服玉食:服王侯之衣,食珍美之食。 ③献可替否:进献可行者,废去不可行者,或泛指议论国事兴革。 ④机衡:机要的官署或职位。 ⑤儋:同“檐”。 译文: 董和字叫幼宰,南郡枝江人。益州牧刘璋曾委任他做牛鞞、江原长、成都令等职。蜀地土地富实,社会风俗奢侈,经商的人家,穿着侯王的衣服,吃着珍美的食品,举办婚丧大事,往往要倾家荡产。董和亲自向人们做出节俭的表率,他穿着不好的衣服,吃着蔬淡的食物,防止和制止超越的行为,并且为吏民制定了有关的法规,他所任职的地方社会风气都得到好转,人们畏惧而不敢触犯法规。但是县里的豪强因为惧怕董和的严厉法规,就劝说刘璋把董和转任为巴东属国的都尉。数千名相互提携的老小吏民请求刘璋留任董和,刘璋听取大家的请求,将董和留任二年,随后迁任为益州太守,董和依旧像以前那样清廉俭约。他与少数民族交往时,务求以诚相待,南方的少数民族都对他敬爱和信任。 先主刘备平定蜀地之后,征聘董和做掌军中郎将,和军事将军诸葛亮共同署理左将军大司马府的职事,一起议论国事的兴革,向先主进言可行的事项以及应废止的弊端,两人共同结为欢悦的交情。董和自从担任官职领食俸禄以来,对外主管少数民族地区的政事,在内处于国家机要的职位,已经二十余年,他去世时家里却没有一担一石的财产。 4. 关于董和的文言文翻译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董和字称幼宰,是南郡枝江人)其先本巴郡江州人。(他的祖先原本是巴郡江州人)汉末,(汉朝末年)和率宗族西迁, (董和带着整个家族向西迁徙)益州牧刘璋以为牛鞞、江原长、成都令。(益州刺史刘璋任命他为牛鞞、江原长、成都令)蜀土富实,(蜀地富裕丰实)时俗奢移,(当地世俗讲究奢侈)货殖之家,(商贾人家)侯服玉食,(穿著华丽吃食考究)婚姻葬送,(红白喜事)倾家竭产。(竭尽全部家产)和躬率以俭,(董和亲自作表率讲求节俭)恶衣蔬食,(穿粗布衣吃简单饭食)防遏逾僭,(防止阻遏浪费)为之轨制,(因此而订立制度)所在皆移风变善,(他到过的地方都移风易俗变好了)畏而不犯。(民众敬畏不再违犯)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然而县境内豪绅大户忌惮董和的严格法制)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游说刘璋将董和调往巴东属国任都尉)吏民老弱相携乞留和者数千人,(几千名官吏百姓老弱者相互搀扶请求挽留董和)璋听留二年,(刘璋听从留任了董和两年)还迁益州太守,(后来升迁为益州太守)其清约如前。(他和以前一样清廉简约)与蛮夷从事,(在和蛮夷共事相处中)务推诚心,(务求诚心诚意)南土爱而信之。(南方一带爱戴并且信服他)先主定蜀,(先主平定蜀地时)征和为掌军中郎将,(任命董和担任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和军师将军诸葛亮一道管理左将军大司马府中的事项)献可替否,(决定事情能否办理)共为欢交。(相互同心成了好朋友)自和居官食禄,(自从董和做官食用俸禄)外牧殊域, (在外掌握异地大权)内干机衡,(在内决定万机)二十馀年,(二十多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到死的那天家里没有一点多余之财) 5. 谁有三国演义名将所有人物的介绍 快啊 蜀:刘备字玄德,诸葛亮字孔明,关羽字云长,张飞字益德,赵云字子龙,孙乾字公佑,糜竺字子仲,简雍字宪和,马超字孟起,魏延字文长,徐庶字元直,黄忠字汉升,庞统字士元,马良字季常,马谡字幼常,蒋琬字公琰,刘禅字公嗣,廖化字元俭,陈震字孝起,伊籍字机伯,法正字孝直,孟达字子度,关兴字安国,黄权字公衡,刘巴字子初,彭羕字永言,王平字子均,费祎字文伟,李严字正方,霍峻字仲邈,董和字幼宰,李恢字德昂,秦宓字子敕,谯周字允南,邓芝字伯苗,刘永字公寿,刘理字奉孝,王连字文仪,吕凯字寄平,姜维字伯约,诸葛瞻字思远,马忠字德信,王甫字国山,冯习字休元,向朗字巨达,刘巴字子初,许靖字文休,杨仪字威公,来敏字敬达,何宗字彦英,张南字文进,张嶷字伯歧,张翼字伯恭,胡济字伟度,郤正字令先,费观字宾伯,郭攸之字演长,诸葛乔字伯松,董允字休昭,董和字幼宰,董厥字龚袭,廖立字公渊,樊建字长元,霍弋字绍先,吕乂字季阳,陈到字叔至,尹默字思潜,宗预字德艳,张裔字君嗣,费诗字公举,郝普字子太 吴:孙权字仲谋,孙坚字文台,孙策字伯符,程普字德谋,黄盖字公覆,韩当字义公,祖茂字大荣,朱治字君理,吕范字子衡,周瑜字公瑾,张昭字子布,张纮字子纲,太史慈字子义,蒋钦字公奕,周泰字幼平,陈武字子烈,虞翻字仲翔,董袭字元代,鲁肃字子敬,诸葛瑾字子瑜,顾雍字元叹,严畯字曼才,陆绩字公纪,张温字惠恕,骆统字公绪,吾粲字孔休,徐盛字文向,潘璋字文珪,丁奉字承渊,步骘字子山,甘宁字兴霸,吕蒙字子明,陆逊字伯言,凌统字公绩,薛综字敬文,程秉字德枢,朱桓字休穆, 阚泽字德润,孙翊字叔弼,孙匡字季佐,孙朗字早安,孙韶字公礼,孙静字幼台,赵咨字德度,孙桓字叔武,孙皎字叔朗,全琮字子璜,诸葛恪字元逊,孙峻字子远,孙綝字子通,孙休字子烈,孙皓字元宗,吕岱字定公,吕据字世议,朱然字义封,华核字永先,全琮字子璜,孙和字子孝,孙河字伯海,孙亮字子明,,孙登字子高,孙瑜字仲异,孙虑字子智,孙霸字子威,孙奋字子扬,孙贲字伯阳,孙辅字国仪,孙奂字季明,张休字叔嗣,张承字仲嗣,张悌字巨先,陆凯字敬风,陆抗字幼节,邵悌字元伯,周鲂字子鱼,留赞字正明,士仁字君义,楼玄字承先,糜芳字子方,滕胤字承嗣,潘浚字承明,薛悌字孝威,濮阳兴字子元,是仪字子羽,胡综字伟则,刘敦字子仁,贺齐字公苗,钟离牧字子干,楼玄字承先,韦曜字弘嗣,朱异字季文,朱据字子范 魏:曹操字孟德,乐进字文谦,李典字曼成,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夏侯敦字元让,夏侯渊字妙才,荀彧字文若,荀攸字公达,郭嘉字奉孝,程昱字仲德,刘晔字子扬,满宠字伯宁,吕虔字子恪,毛玠字孝先,于禁字文则,许褚字仲康,徐晃字公明,董昭字公仁,张辽字文远,臧霸字宣高,李通字文达,陈登字元龙,张合字隽乂,许攸字子远,贾诩字文和,司马懿字仲达,文聘字仲业,蒋干字子翼,王粲字仲宣,陈琳字孔璋,崔琰字季珪,庞德字令明,杨修字德祖,陈群字长文,曹休字文烈,傅巽字公悌,刘馥字元颖,张既字德容,傅干字彦才,曹丕字子桓,曹植字子建,曹彰字子文,管恪字公明,耿纪字季行,丁仪字正礼,丁廙字敬礼,曹睿字元仲,夏侯茂字子休,郭淮字伯济,曹真字子丹,郝昭字伯道,王双字子全,辛毗字佐治,司马师字子元,司马昭字子尚,夏侯霸字仲权,夏侯威字季权,夏侯惠字稚权,夏侯和字义权,曹芳字兰卿,何晏字平叔,邓飏字玄茂,李胜字公昭,丁谧字彦静,毕轨字昭先,桓范字元则,钟会字士季,邓艾字士载,曹髦字彦士,曹奂字景明,毋丘俭字仲恭,贾充字公闾,诸葛诞字公休,羊祜字叔子,田畴字子泰,韩遂字文约,马钧字德衡,曹爽字昭伯,杨阜字义山,秦朗字元明,华歆字子鱼,山涛字巨源,王朗字景兴,曹纯字子和,韩浩字元嗣,夏侯尚字伯仁,夏侯玄字太初,卫瓘字伯玉,王凌字彦云,文钦字仲若,毋丘甸字子邦,桓阶字伯绪,陈泰字玄伯,陈矫字季弼,徐宣字宝坚,田豫字国让,牵招字子经,徐邈字景山,胡质字文德,王昶字文舒,郭奕字伯益,王基字伯舆,胡奋字玄威,胡烈字玄武,和洽字阳士,常林字伯槐,杨俊字季才,杜袭字子绪,赵俨字伯然,裴潜字文行,钟毓字稚叔,王观字伟台,王肃字子雍,王修字叔治,王祥字休徵,刘劭字孔才,刘放字子弃,刘勋字子台,尹奉字次曾,申耽字义举,史涣字公刘,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朗字伯达,司马望字子初,司马孚字叔达,任峻字伯达,刘馥字元颖,孙礼字德达,孙观字仲台,孙资字彦龙,社预字元凯,邴原字根矩,吴质字季重,应劭字仲远,辛毗字佐治,辛敞字泰雍,张特字子产,张缉字敬仲,陈骞字休渊,金祎字德伟,孟宗字恭武,孟建字公威,赵昂字伟章, 荀恽字长倩,荀顗字景倩,郗虑字鸿豫,姜叙字伯奕,娄圭字子伯,贾逵字梁道,夏侯茂字子林,徐璆字孟玉,高柔字文惠,曹宇字彭祖,曹昂字子修,董昭字公仁,蒋济字子通,傅嘏字兰石,裴秀字季彦,曹冲字仓舒,崔林字德儒,高堂隆字升平,卫觊字伯儒,刘廙字恭嗣,阎。 6. 三国志 第三十九回的原文与翻译 三国志 卷三十九 蜀书九 董刘马陈董吕传第九 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也,其先本巴郡江州人。 汉末,和率宗族西迁,益州牧刘璋以为牛鞞、江原长、成都令。蜀土富实,时俗奢移,货殖之家,侯服玉食,婚姻葬送,倾家竭产。 和躬率以俭,恶衣蔬食,防遏逾僭,为之轨制,所在皆移风变善,畏而不犯。 然县界豪强惮和严法,说璋转和为巴东属国都尉。 吏民老弱相携乞留和者数千人,璋听留二年,还迁益州太守,其清约如前。与蛮夷从事,务推诚心,南土爱而信之。 先主定蜀,征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并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献可替否,共为欢交。自和居官食禄,外牧殊域,内干机衡,二十馀年,死之日家无儋石之财。 亮后为丞相,教与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 违覆而得中,犹弃弊跷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启告。 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殷勤,有忠于国,则亮可少过矣。”又曰:“昔初交州平,屡闻得失,后交元直,勤见启诲,前参事于幼宰,每言则尽,后从事于伟度,数有谏止;虽姿性鄙暗,不能悉纳,然与此四子终始好合,亦足以明其不疑于直言也。” 其追思和如此。 刘巴字子初,零陵烝阳人也。 少知名,荆州牧刘表连辟,及举茂才,皆不就。表卒,曹公征荆州。 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而巴北诣曹公。曹公辟为掾,使招纳长沙、零陵、桂阳。 会先主略有三郡,巴不得反使,遂远适交址,先主深以为恨。 巴复从交址至蜀。 俄而先主定益州,巴辞谢罪负,先主不责。而诸葛孔明数称荐之,先主辞为左将军西曹掾。 建安二十四年,先主为汉中王,巴为尚书,后代法正为尚书令。 躬履清俭,不治产业,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 先主称尊号,昭告皇天上帝后土神祗,凡诸文诰策命,皆巴所作也。章武二年卒。 卒后,魏尚书仆射陈群与丞相诸葛亮书,问巴消息,称曰刘君子初,甚敬重焉。 马良字季常,襄阳宜城人也。 兄弟五人,并有才名,乡里为之谚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良眉中有白毛,故以称之。 先主领荆州,辟为从事。及先主入蜀,诸葛亮亦从后往,良留荆州,与亮书曰:“闻雒城已拔,此天祚也。 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远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 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闭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虽非钟期,敢不击节!”先主辟良为左将军掾。 后遣使吴,良谓亮曰:“今衔国命,协穆二家,幸为良介于孙将军。”亮曰:“君试自为文。” 良即为草曰:“寡君遣掾马良通聘继好,以绍昆吾、豕韦之助。其人吉士,荆楚之令,鲜于造次之华,而有克终之美,愿降心存纳,以慰将命。” 权敬待之。 先主称尊号,以良为侍中。 及东征吴,遣良入武陵招纳五溪蛮夷,蛮夷渠帅皆受印号,咸如意指。会先主败绩于夷陵,良亦遇害。 先主拜良子秉为骑都尉。 良弟谡,字幼常,以荆州从事随先主入蜀,除绵竹成都令,越希太守。 才器过人,好论军计,丞相诸葛亮深加器异,先主临薨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建兴六年,亮出军向祁山,时有宿将魏延、吴壹等,论者皆言以为宜令为先锋,而亮违众拔谡,统大众在前,与魏将张邰战于街亭,为邰所破,士卒离散。 亮进无所据,退军还汉中。谡下狱物故,亮为之流涕。 良死时年三十六,谡年三十九。 陈震字孝起,南阳人也。 先主领荆州牧,辟为从事,部诸郡,随先主入蜀。蜀既定,为蜀郡北部都尉,因易郡名,为汶山太守,转在犍为。 建兴三年,入拜尚书,迁尚书令,奉命使吴。七年,孙权称尊号,以震为卫尉,贺权践阼,诸葛亮与兄瑾书曰:“孝起忠纯之性,老而益笃,及其赞述东西。 欢乐和合,有可贵者。”震入吴界,移关候曰:“东之与西,驿使往来,冠盖相望,申盟初好,日新其事。 东尊应保圣祚,告燎受符,剖判土宇,天下响应,各有所归。于此时也,以同心讨贼,则何寇不灭哉!西朝君臣,引领欣赖。 震以不才,得充下使,奉聘叙好,践界踊跃,入则如归。献子适鲁,犯其山讳,《春秋》讥之。 望必启告,使行人睦焉。即日张旍诰众,各自约誓。 顺流漂疾,国典异制,惧或有违,幸必斟诲,示其所宜。”震到武昌,孙权与震升坛歃盟,交分天下:以徐、豫、幽、青属吴,并、凉、冀、兖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 震还,封城阳亭侯。九年,都护李平坐诬罔启废;诸葛亮与长史蒋琬、侍中董允书曰:“孝起前临至吴,为吾说正方腹中有鳞甲,乡党以为不可近。 吾以为鳞甲者但不当犯之耳,不图复有苏、张之事出于不意。可使孝起知之。” 十三年,震卒。子济嗣。 董允字休昭,掌军中郎将和之子也。先主立太子,允以选为舍人,徒洗马。 后主袭位,迁黄门侍郎。丞相诸葛亮将北征,住汉中,虑后主富于春秋,朱紫难别,以允秉心公亮,。2023-07-25 09:40:301
三顾茅庐原文
三顾茅庐原文 却说玄德正安排礼物,欲往隆中谒诸葛亮,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玄德曰:“此莫非即孔明否?”遂整衣出迎。视之,乃司马徽也。玄德大喜,请入后堂高坐,拜问曰:“备自别仙颜,因军务倥偬,有失拜访。今得光降,大慰仰慕之私。”徽曰:“闻徐元直在此,特来一会。”玄德曰:“近因曹操囚其母,似母遣人驰书,唤回许昌去矣。”徽曰:“此中曹操之计矣!吾素闻徐母最贤,虽为操所囚,必不肯驰书召其子;此书必诈也。元直不去,其母尚存;今若去,母必死矣!”玄德惊问其故,徽曰:“徐母高义,必羞见其子也。”玄德曰:“元直临行,荐南阳诸葛亮,其人若何?”徽笑曰:“元直欲去,自去便了,何又惹他出来呕心血也?”玄德曰:“先生何出此言?”徽曰:“孔明与博陵崔州平、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与徐元直四人为密友。此四人务于精纯,惟孔明独观其大略。尝抱膝长吟,而指四人曰:“公等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众问孔明之志若何,孔明但笑而不答。每常自比管仲、乐毅,其才不可量也。”玄德曰:“何颍川之多贤乎!”徽曰:“昔有殷馗善观天文,尝谓群星聚于颍分,其地必多贤士。”时云长在侧曰:“某闻管仲、乐毅乃春秋、战国名人,功盖寰宇;孔明自比此二人,毋乃太过?”徽笑曰:“以吾观之,不当比此二人;我欲另以二人出之。”云长问:“那二人?”徽曰:“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众皆愕然。徽下阶相辞欲行,玄德留之不住。徽出门仰天大笑曰:“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惜哉!”言罢,飘然而去。玄德叹曰:“真隐居贤士也!” 次日,玄德同关、张并从人等来隆中。遥望山畔数人,荷锄耕于田间,而作歌曰:“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玄德闻歌,勒马唤农夫问曰:“此歌何人所作?”答曰:“乃卧龙先生所作也。”玄德曰:“卧龙先生住何处?”农夫曰:“自此山之南,一带高冈,乃卧龙冈也。冈前疏林内茅庐中,即诸葛先生高卧之地。”玄德谢之,策马前行。不数里,遥望卧龙冈,果然清景异常。后人有古风一篇,单道卧龙居处。诗曰:“襄阳城西二十里,一带高冈枕流水:高冈屈曲压云根,流水潺潺飞石髓;势若困龙石上蟠,形如单凤松阴里;柴门半掩闭茅庐,中有高人卧不起。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时篱落野花馨;床头堆积皆黄卷,座上往来无白丁;叩户苍猿时献果,守门老鹤夜听经;囊里名琴藏古锦,壁间宝剑挂七星。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勤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玄德来到庄前,下马亲叩柴门,一童出问。玄德曰:“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特来拜见先生。”童子曰:“我记不得许多名字。”玄德曰:“你只说刘备来访。”童子曰:“先生今早少出。”玄德曰:“何处去了?”童子曰:“踪迹不定,不知何处去了。”玄德曰:“几时归?”童子曰:“归期亦不定,或三五日,或十数日。”玄德惆怅不已。张飞曰:“既不见,自归去罢了。”玄德曰:“且待片时。”云长曰:“不如且归,再使人来探听。”玄德从其言,嘱付童子:“如先生回,可言刘备拜访。”遂上马,行数里,勒马回观隆中景物,果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地不广而平坦,林不大而茂盛;猿鹤相亲,松篁交翠。观之不已,忽见一人,容貌轩昂,丰姿俊爽,头戴逍遥巾,身穿皂布袍,杖藜从山僻小路而来。玄德曰:“此必卧龙先生也!”急下马向前施礼,问曰:“先生非卧龙否?”其人曰:“将军是谁?”玄德曰:“刘备也。”其人曰:“吾非孔明,乃孔明之友博陵崔州平也。”玄德曰:“久闻大名,幸得相遇。乞即席地权坐,请教一言。”二人对坐于林间石上,关、张侍立于侧。州平曰:“将军何故欲见孔明?”玄德曰:“方今天下大乱,四方云扰,欲见孔明,求安邦定国之策耳。”州平笑曰:“公以定乱为主,虽是仁心,但自古以来,治乱无常。自高祖斩蛇起义,诛无道秦,是由乱而入治也;至哀、平之世二百年,太平日久,王莽篡逆,又由治而入乱;光武中兴,重整基业,复由乱而入治;至今二百年,民安已久,故干戈又复四起:此正由治入乱之时,未可猝定也。将军欲使孔明斡旋天地,补缀乾坤,恐不易为,徒费心力耳。岂不闻顺天者逸,逆天者劳;数之所在,理不得而夺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强之乎?”玄德曰:“先生所言,诚为高见。但备身为汉胄,合当匡扶汉室,何敢委之数与命?”州平曰:“山野之夫,不足与论天下事,适承明问,故妄言之。”玄德曰:“蒙先生见教。但不知孔明往何处去了?”州平曰:“吾亦欲访之,正不知其何往。”玄德曰:“请先生同至敝县,若何?”州平曰:“愚性颇乐闲散,无意功名久矣;容他日再见。”言讫,长揖而去。玄德与关、张上马而行。张飞曰:“孔明又访不着,却遇此腐儒,闲谈许久!”玄德曰:“此亦隐者之言也。” 三人回至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回报曰:“卧龙先生已回矣。”玄德便教备马。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遂上马再往访孔明。关、张亦乘马相随。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将近茅庐,忽闻路傍酒店中有人作歌。玄德立马听之。其歌曰:“壮士功名尚未成,呜呼久不遇阳春!君不见东海者叟辞荆榛,后车遂与文王亲;八百诸侯不期会,白鱼入舟涉孟津;牧野一战血流杵,鹰扬伟烈冠武臣。又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楫芒砀隆准公;高谈王霸惊人耳,辍洗延坐钦英风;东下齐城七十二,天下无人能继踪。二人功迹尚如此,至今谁肯论英雄?”歇罢,又有一人击桌而歌。其歌曰:“吾皇提剑清寰海,创业垂基四百载;桓灵季业火德衰,奸臣贼子调鼎鼐。青蛇飞下御座傍,又见妖虹降玉堂;群盗四方如蚁聚,奸雄百辈皆鹰扬,吾侪长啸空拍手,闷来村店饮村酒;独善其身尽日安,何须千古名不朽!” 二人歌罢,抚掌大笑。玄德曰:“卧龙其在此间乎!”遂下马入店。见二人凭桌对饮:上首者白面长须,下首者清奇古貌。玄德揖而问曰:“二公谁是卧龙先生?”长须者曰:“公何人?欲寻卧龙何干?”玄德曰:“某乃刘备也。欲访先生,求济世安民之术。”长须者曰:“我等非卧龙,皆卧龙之友也:吾乃颍川石广元,此位是汝南孟公威。”玄德喜曰:“备久闻二公大名,幸得邂逅。今有随行马匹在此,敢请二公同往卧龙庄上一谈。”广元曰:“吾等皆山野慵懒之徒,不省治国安民之事,不劳下问。明公请自上马,寻访卧龙。” 玄德乃辞二人,上马投卧龙冈来。到庄前下马,扣门问童子曰:“先生今日在庄否?”童子曰:“现在堂上读书。”玄德大喜,遂跟童子而入。至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玄德正看间,忽闻吟咏之声,乃立于门侧窥之,见草堂之上,一少年拥炉抱膝,歌曰:“凤翱翔于千仞兮,非梧不栖;士伏处于一方兮,非主不依。乐躬耕于陇亩兮,吾爱吾庐;聊寄傲于琴书兮,以待天时。” 玄德待其歌罢,上草堂施礼曰:“备久慕先生,无缘拜会。昨因徐元直称荐,敬至仙庄,不遇空回。今特冒风雪而来。得瞻道貌,实为万幸,”那少年慌忙答礼曰:“将军莫非刘豫州,欲见家兄否?”玄德惊讶曰:“先生又非卧龙耶?”少年曰:“某乃卧龙之弟诸葛均也。愚兄弟三人:长兄诸葛瑾,现在江东孙仲谋处为幕宾;孔明乃二家兄。”玄德曰:“卧龙今在家否?”均曰:“昨为崔州平相约,出外闲游去矣。”玄德曰:“何处闲游?”均曰:“或驾小舟游于江湖之中,或访僧道于山岭之上,或寻朋友于村落之间,或乐琴棋于洞府之内:往来莫测,不知去所。”玄德曰:“刘备直如此缘分浅薄,两番不遇大贤!”均曰:“少坐献茶。”张飞曰:“那先生既不在,请哥哥上马。”玄德曰:“我既到此间,如何无一语而回?”因问诸葛均曰:“闻令兄卧龙先生熟谙韬略,日看兵书,可得闻乎?”均曰:“不知。”张飞曰:“问他则甚!风雪甚紧,不如早归。”玄德叱止之。均曰:“家兄不在,不敢久留车骑;容日却来回礼。”玄德曰:“岂敢望先生枉驾。数日之后,备当再至。愿借纸笔作一书,留达令兄,以表刘备殷勤之意。”均遂进文房四宝。玄德呵开冻笔,拂展云笺,写书曰:“备久慕高名,两次晋谒,不遇空回,惆怅何似!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虽有匡济之诚,实乏经纶之策。仰望先生仁慈忠义,慨然展吕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鸿略,天下幸甚!社稷幸甚!先此布达,再容斋戒薰沐,特拜尊颜,面倾鄙悃。统希鉴原。”玄德写罢,递与诸葛均收了,拜辞出门。均送出,玄德再三殷勤致意而别。方上马欲行,忽见童子招手篱外,叫曰:“老先生来也。”玄德视之,见小桥之西,一人暖帽遮头,狐裘蔽体,骑着一驴,后随一青衣小童,携一葫芦酒,踏雪而来;转过小桥,口吟诗一首。诗曰:“一夜北风寒,万里彤云厚。长空雪乱飘,改尽江山旧。仰面观火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玄德闻歌曰:“此真卧龙矣!”滚鞍下马,向前施礼曰:“先生冒寒不易!刘备等候久矣!”那人慌忙下驴答礼。 诸葛均在后曰:“此非卧龙家兄,乃家兄岳父黄承彦也。”玄德曰:“适间所吟之句,极其高妙。”承彦曰:“老夫在小婿家观《梁父吟》,记得这一篇;适过小桥,偶见篱落间梅花,故感而诵之。不期为尊客所闻。”玄德曰:“曾见令婿否?”承彦曰:“便是老夫也来看他。”玄德闻言,辞别承彦,上马而归。正值风雪又大,回望卧龙冈,悒怏不已。后人有诗单道玄德风雪访孔明。诗曰:“一天风雪访贤良,不遇空回意感伤。冻合溪桥山石滑,寒侵鞍马路途长。当头片片梨花落,扑面纷纷柳絮狂。回首停鞭遥望处,烂银堆满卧龙冈。” 玄德回新野之后,光阴荏苒,又早新春。乃令卜者揲蓍,选择吉期,斋戒三日,薰沐更衣,再往卧龙冈谒孔明。关、张闻之不悦,遂一齐入谏玄德。正是:高贤未服英雄志,屈节偏生杰士疑。 却说玄德访孔明两次不遇,欲再往访之。关公曰:“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玄德曰:“不然,昔齐桓公欲见东郭野人,五反而方得一面。况吾欲见大贤耶?”张飞曰:“哥哥差矣。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飞曰:“既两位哥哥都去,小弟如何落后!”玄德曰:“汝若同往,不可失礼。”飞应诺。 于是三人乘马引从者往隆中。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正遇诸葛均。玄德忙施礼,问曰:“令兄在庄否?”均曰:“昨暮方归。将军今日可与相见。”言罢,飘然自去。玄德曰:“今番侥幸得见先生矣!”张飞曰:“此人无礼!便引我等到庄也不妨,何故竟自去了!”玄德曰:“彼各有事,岂可相强。”三人来到庄前叩门,童子开门出问。玄德曰:“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童子曰:“今日先生虽在家,但今在草堂上昼寝未醒。”玄德曰:“既如此,且休通报。”分付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半晌,先生未醒。关、张在外立久,不见动静,入见玄德犹然侍立。张飞大怒,谓云长曰:“这先生如何傲慢!见我哥哥侍立阶下,他竟高卧,推睡不起!等我去屋后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云长再三劝住。玄德仍命二人出门外等候。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口吟诗曰:“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孔明吟罢,翻身问童子曰:“有俗客来否?”童子曰:“刘皇叔在此,立候多时。”孔明乃起身曰:“何不早报!尚容更衣。”遂转入后堂。又半晌,方整衣冠出迎。 玄德见孔明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玄德下拜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昨两次晋谒,不得一见,已书贱名于文几,未审得入览否?”孔明曰:“南阳野人,疏懒性成,屡蒙将军枉临,不胜愧赧。”二人叙礼毕,分宾主而坐,童子献茶。茶罢,孔明曰:“昨观书意,足见将军忧民忧国之心;但恨亮年幼才疏,有误下问。”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孔明曰:“德操、元直,世之高士。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谈天下事?二公谬举矣。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玄德曰:“大丈夫抱经世奇才,岂可空老于林泉之下?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开备愚鲁而赐教。”孔明笑曰:“愿闻将军之志。”玄德屏人促席而告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孔明曰:“自董卓造逆以来,天下豪杰并起。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此可用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非其主不能守;是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今刘璋暗弱,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待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此亮所以为将军谋者也。惟将军图之。”言罢,命童子取出画一轴,挂于中堂,指谓玄德曰:“此西川五十四州之图也。将军欲成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以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也。”玄德闻言,避席拱手谢曰:“先生之言,顿开茅塞,使备如拨云雾而睹青天。但荆州刘表、益州刘璋,皆汉室宗亲,备安忍夺之?”孔明曰:“亮夜观天象,刘表不久人世;刘璋非立业之主:久后必归将军。”玄德闻言,顿首拜谢。只这一席话,乃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万古之人不及也!后人有诗赞曰:“豫州当日叹孤穷,何幸南阳有卧龙!欲识他年分鼎处,先生笑指画图中。”玄德拜请孔明曰:“备虽名微德薄,愿先生不弃鄙贱,出山相助。备当拱听明诲。”孔明曰:“亮久乐耕锄,懒于应世,不能奉命。”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孔明见其意甚诚,乃曰:“将军既不相弃,愿效犬马之劳。”玄德大喜,遂命关、张入,拜献金麻礼物。孔明固辞不受。玄德曰:“此非聘大贤之礼,但表刘备寸心耳。”孔明方受。于是玄德等在庄中共宿一宵。 次日,诸葛均回,孔明嘱付曰:“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后人有诗叹曰:“身未升腾思退步,功成应忆去时言。只因先主丁宁后,星落秋风五丈原。”又有古风一篇曰:“高皇手提三尺雪,芒砀白蛇夜流血;平秦灭楚入咸阳,二百年前几断绝。大哉光武兴洛阳,传至桓灵又崩裂;献帝迁都幸许昌,纷纷四海生豪杰:曹操专权得天时,江东孙氏开鸿业;孤穷玄德走天下,独居新野愁民厄。南阳卧龙有大志,腹内雄兵分正奇;只因徐庶临行语,茅庐三顾心相知。先生尔时年三九,收拾琴书离陇亩;先取荆州后取川,大展经纶补天手;纵横舌上鼓风雷,谈笑胸中换星斗;龙骧虎视安乾坤,万古千秋名不朽!”玄德等三人别了诸葛均,与孔明同归新野。 玄德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孔明曰:“曹操于冀州作玄武池以练水军,必有侵江南之意。可密令人过江探听虚实。”玄德从之,使人往江东探听。2023-07-25 09:40:4210
识时务者为俊杰出自哪里?
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的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人,父母早亡,随叔父诸葛玄投奔荆州牧刘表。叔父死后,诸葛亮隐居在荆州襄阳(今属湖北)城西的隆中,躬耕自养。诸葛亮才能出众,胸怀治国大志,常常自比古代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管仲和乐毅。但当时人并不了解他,只有颍川徐元直、石广元和博陵崔州平、汝南孟公威等人,与他十分友好。徐元直、石广元、孟公威常和诸葛亮在一起探讨学问,诸葛亮对他们说:“凭你们的才干,要是出去做官,做个刺史、郡守是不成问题的。”众人问他志向如何,诸葛亮笑而不答。后来孟公威思念乡里,准备离荆州北返。诸葛亮对他说:“中国地方很大,大丈夫志在四方,何必留恋故乡。”当时刘备也在荆州依附刘表,为了求得人才辅助他争夺天下,特去请教当地名士司马徽。司马徽对刘备说:“平庸的儒生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只有洞察当前形势和事物的发展规律,才是杰出人物。”接着,司马徽向刘备推荐:此地有“卧龙、凤雏”,人才杰出。刘备忙问谁是“卧龙、凤雏”?司马徽道:“卧龙"就是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不久,徐元直在新野见到刘备,也对刘备说:“诸葛亮人才难得,将军是否愿意见他?”刘备要徐元直把诸葛亮请来,元直说:“将军应当礼贤下士,亲自登门拜访,可不能委屈他来见你。”刘备便亲自到隆中,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的诚意所感动,他分析了当时的全国形势,向刘备提出了占据荆、益两州(今湖南、湖北、四川),谋取西南各族统治者的支持,结好孙权,对抗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即有名的《隆中对》。刘备大为叹服,邀请诸葛亮出来帮助他重振汉室。诸葛亮答应刘备的请求,离开隆中,一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刘备在诸葛亮的辅助下,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建立了蜀汉政权,取得了与东吴、曹魏三国鼎立争霸天下的地位。“识时备者为俊杰”,诸葛亮确实是当时能认清形势并了解事物发展规律的一位杰出人物。2023-07-25 09:41:332
刘备初见诸葛亮,诸葛亮说二人缪举已中的二人是谁
”二人“指司马德操(司马徽、水镜先生)和徐元直(徐庶)。 第一次拜访诸葛亮后有如下一段描述: 三人回至新野,过了数日,玄德使人探听孔明。回报曰:“卧龙先生已回矣。”玄德便三顾茅庐教备马。张飞曰:“量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孟子云:欲见贤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孔明当世大贤,岂可召乎!”遂上马再往访孔明。关、张亦乘马相随。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 刘备,第一次去,先看见一批农民在一边种地一边唱歌,走过去问,这个歌是谁创作的?孔明先生,然后再一看,说孔明先生住在哪里呢?农民说就住在那个山后面,一看这个山,哎呀,气象非凡。然后兴致冲冲地去了以后,碰上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在那儿看门,刘备说我来拜见先生,先生早上出去了,那先生到哪儿去了?不知道,行踪不定。那先生什么时候回来呢?不知道,来去不定。碰了钉子,碰了钉子以后只好很惆怅地看了看风景,然后碰见了诸葛亮的好朋友崔州平,当时刘备大喜过望,对面来一位先生,“道貌岸然”,这个“道貌岸然”是褒义词,就像贾宝玉见了林黛玉一样,贾宝玉见了林黛玉第一句话,哎呀,天上掉下来一个神仙似的妹妹,当时刘备看了对面走过来一个神仙似的哥哥,佩服得不得了,一谈还是一个朋友,他就被打动了。 刘备拜访诸葛亮的目的是徐戍被迫被曹操挖走 临走前向刘备介绍孔明当军师。实际刘备第一次见到诸葛亮是在他三顾茅庐之时,前两次造访,诸葛亮故意避而不见,第三次,明明知道刘备三人以到。还故意装睡不起,几个时辰以后,睡足了的诸葛亮醒来还口念:“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诸葛亮颂完了诗,问的第一句话就是:“有俗客来否”2023-07-25 09:4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