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oublesleeper
-
一)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
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公元前13世纪腓力斯人在沿海建立国家。公元前13世纪末希伯来各部落迁入定居。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希伯来王国,后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外族都曾占领巴勒斯坦。公元前1世纪罗马帝国侵入,绝大部分犹太人流往世界各地。公元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人不断移入,并和当地土著居民同化,逐步形成了现代巴勒斯坦阿拉伯人。
由上述材料可知,巴勒斯坦地区也曾是犹太人的故乡,而且文本关于他们的传说为人所熟知。就以《圣经》为例,这本基督教经典所记载的就完全是犹太人祖先的故事。虽然大多数历史学家们都认为不能从《圣经》中汲取太多的信息--这不是因为当中的记载不真实,而是因为难以证实它的真实性;再者,《圣经》只是一种信仰的产物--不过,由于大部分内容都被现今的犹太人所接受,所以我们有必要仔细地了解故事的轮廓,因为今天的冲突以及耶路撒冷问题与宗教原因息息相关:
故事开始于上帝告诉亚伯拉罕离开自己的故乡美索不达米亚,远赴迦南,即现在的巴勒斯坦地区,开始新的生活。就这样,亚伯拉罕被认为是犹太人的始祖,就像中国人认为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一样。于是亚伯拉罕带领他的妻子和儿子们来到迦南,这大概就是犹太人认为自己曾是巴勒斯坦地区的主人的证据。他的儿子艾萨克(Isaac)和孙子雅各布(Jacob)都被认为是犹太人的祖先。雅各布有十二个儿子,不知什么原因其中的十个非常憎恨他们的兄弟约瑟夫,并把他卖到埃及当奴隶。不过约瑟夫有一个解梦的本领,深得埃及国王的喜爱,于是他被封作宰相。后来雅各布和他的儿子们来到埃及投靠约瑟夫,并大量繁殖他们的后代,这些后代就第一次被称作以色列人(Israel,意思是上帝为其斗争或者是与上帝作斗争?)。埃及国王看到繁盛的犹太人,视他们为威胁,为了除掉这个隐患,他找借口把这些以色列人贬为奴隶。痛苦的服役生活使可怜的犹太人反抗了,于是就上演了摩西领受十诫,带领以色列人返回故乡的故事。后事冗繁不再详叙。大约在公元前13世纪BC,以色列人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王国—以色列王国,而他们有两位出色的国王,大卫和他的儿子所罗门,在位期间,发展贸易,以武力维持其统治,使以色列发展到鼎盛。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王国定都耶路撒冷,被确立为犹太民族的神圣之地,这样就为巴以冲突的症结难解奠定了根源。
由此看来,犹太人的历史,至少是他们认为的事实,显示出他们的民族特质,在他们的潜意识中,犹太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但更是一个克服灾难的民族,他们有勇气,也有力量与种种上帝的考验作斗争。但是他们近代的惨痛遭遇似乎比《圣经》记载的大灾难还更加悲惨,难道是他们的另一个考验?可以肯定的是,那惨绝人寰的经历永远刻在犹太人历经漂泊、破碎流血的心中:
就在以色列王国被灭亡以后,希腊罗马王国也曾占领过这片土地,犹太人就在这个时期流放都世界各地,他们失去了自己的家乡,被迫逃到东欧和西欧的一些国家如德国、奥地利和波兰,但人身利益却被大大的限制。也许是因为他们是一个聪明的民族,在政治、医学、艺术各领域成就斐然,于是就遭到别的民族的嫉妒。沙俄时代和二战期间的大屠杀成为了犹太人最惨痛的记忆,也许是因此犹太人的愤怒一发不可收拾。
1920年英国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份,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为英国委任统治地。19世纪末在“犹太复国运动”者策动下,大批犹太人移入巴勒斯坦,与当地阿拉伯人不断发生流血冲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英、美两国的支持下,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巴勒斯坦在1948年结束英国的委任统治后建立犹太国(约1..52万平方公里),和阿拉伯国(约1..15万平方公里),耶路撒冷(176平方公里)国际化。1948年5月以色列建国后推行扩张主义政策,于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四次对阿拉伯国家发动大规模的战争。100多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世代居住的家园,沦为难民。1964年5月在耶路撒冷市召开的巴勒斯坦第一次全国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1969年阿拉法特担任巴解组织执委会主席。1978年9月,埃及、以色列和美国签署了戴维营协议,被占领土的巴勒斯坦人获得了有限的自治权,巴解组织则拒不接受自治。1988年11月15日在阿尔及尔举行的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首都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国。宣言明确巴勒斯坦接受1947年11月29日联大通过的第181号决议(分治决议)。巴勒斯坦的边界问题留待以后通过谈判解决。1988年12月,阿拉法特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谴责恐怖主义。1993年9月13日,在挪威主持的秘密谈判之后,以色列和巴解组织签署了和平协定,提出了巴勒斯坦自治计划。1994年5月4日,巴解组织和以色列在开罗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关于在加沙和杰里科实行有限自治的协议,5月12日,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成立。同年7月12日,阿拉法特结束了27年的流亡生活返回加沙。
(二)巴以冲突之源—圣殿山
巴以冲突之源—圣殿山
犹太教古经典这样记载:“世界可以比做人的眼睛,眼白是围填世界的海洋;眼珠是住人的大地;瞳孔就是耶路撒冷;瞳孔中的人脸就是圣殿。”因此而得名的耶路撒冷圣殿山,历经沧桑,已成为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地。巴以半个多世纪的流血冲突,最大的症结就在于圣城耶路撒冷的地位;而耶城争夺的根源和焦点,则集中在圣殿山的归属。三年前(2000)就是因为当时的利库德领导人沙龙闯入这里,引燃了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
虽然名为圣殿山,但踏步其中,已找不到任何山头的影子,极目之处,只见一片矩形石建筑群和蓊郁的树木。事实上,圣殿山还是古犹太人流传下来的称呼。犹太教古经典就曾记载,上帝为考验犹太始祖亚伯拉罕,让他在圣殿山一巨石上献祭独子以撒。在基督教传说中,这块石头也被视为上帝用泥土捏成人类始祖亚当的地方。
公元前10世纪,雄才大略的犹太国王所罗门在这里建了第一圣殿,存放约柜、挪亚方舟等圣物。圣殿后被毁,有重建,但最终于公元2世纪被彻底毁灭,犹太人也被驱逐出故土,浪迹天涯。
圣殿山的巴勒斯坦人,称此地为“圣地”。因为在这个当年的犹太圣殿遗址上矗立着有千百年历史的阿克萨清真寺和金顶清真寺。而耶路撒冷也成为伊斯兰教继麦加和麦地那后的第三大胜地。原来的犹太圣殿遗迹也就几乎荡然无存了。
踏步圣殿山,几乎每一个砖瓦都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或神妙,或凄婉。对于犹太人和穆斯林来说,圣殿山已沉入他们的心灵。但这种圣迹的重叠,也随即转化为宗教的纷争和历史的积怨,由此使这块方圆不足0.135平方公里的的地方,承载着太多的仇杀与血泪;在某种程度上,主导着巴以人民的对立情绪,直至2000年激化为流血冲突。
在圣殿山,巴以双方也不时爆发激烈的枪战,对于每一方而言,对会不屑和不满于对方的到来,因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圣地。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对于这座占据着民族心理中心地位的圣殿山,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都不愿意拱手相让。在阿克萨清真寺西面即是西墙。从外观上看,这堵墙与巴勒斯坦其他墙别无二致。但由于历史原因,它成了犹太人心中最神圣的地方,是古国不灭,民族长存的象征,犹太人常聚集在此哭泣,因此有称为“哭墙”。许多犹太人就对当年巴勒斯坦人阻止他们到“哭墙”祈祷耿耿于怀。这种情况直到1967年“六日战争”方结束。结果是犹太人以武力攻占了整个东耶路撒冷。第二天,拉比(犹太教的宗教导师)和将领们赶往西墙,抚墙放声痛哭。
许多犹太人因此坚持,以色列决不能放弃圣殿山。2000年9月,“鹰派”代表人物沙龙穿过西墙右上方的一个小门,进入阿克萨清真寺,以此宣示犹太人与圣殿山的宗教关系。此举激怒了巴勒斯坦人,成为一直延续至今的巴以冲突的直接起源。圣殿山从此更加喧闹。时常犹太人在西墙边祈祷,巴勒斯坦人则借助地理之便向下投掷石块,然后是以军警的介入,向巴勒斯坦人开枪甚至闯入清真寺抓人。
(三)总结
总结
可见,巴以冲突的直接起源在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建国后又屡次把巴勒斯坦人赶出故土,就像当年别人对他们所做的一样,而且越演越烈,终于酿成了民族矛盾。而更为深刻的原因是,两个民族都曾是这块土地的主人,两个民族都视同一个城市为宗教胜地,从而冲突就有了更为坚实的感情和宗教力量,而解决也变得更加困难。犹太人的建国和驱逐可以看作为几千年来来怨恨的释放,虽然可以理解,但他们表现出来的过分强硬和蛮横却为本来可以更好解决的问题留下了祸根。
- kikcik
-
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
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年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第五次中东战争 1982年
历史背景
前3000年,犹太人的祖先定居于巴勒斯坦地区。1世纪后,罗马帝国侵入,犹太人向世界各地流散。此后巴勒斯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19世纪末,大批犹太人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准备复国。1947年,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和以色列两个独立的国家。犹太人同意此决议,1948年成立以色列国。阿拉伯人反对该决议,未建立阿拉伯国。结果发生4次阿以战争。以色列先后占领了应属阿拉伯国的全部领土。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4%B8%9C%E6%88%98%E4%BA%89"
++++++++++++++++++++++++++++++++++++++++++++
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所谓“中 东战争”是指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这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 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以色列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 由来已久。历史上,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位于地中海、死海、约旦 河之间)建立过国家。公元前30世纪,原在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迁至巴勒斯坦沿海和平原地 区定居。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的祖先祖先希伯莱人征服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 国。此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和土耳其等外来民族征服,犹太人被迫流 落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主张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重返巴勒 斯坦,建立犹太人为主的国家。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当时这个地区阿拉伯人66万人, 犹太人仅9万人,但英美为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和苏伊士河,竭力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 他们的策划下已经在世界各地定居的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从此,阿、以两个民族间的 矛盾日益加深,不断发生流血事件。1947年11月29日,在美英操纵下的联合国大会通过决 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由两国分治,阿拉伯世界广泛反 对这个决议,没有建立阿拉伯国家,也坚决反对犹太人建国。1949年5月14日,犹太人宣布 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就同以色列发生第一次中东战争,结 果阿拉伯国家失利,埃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先后同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后,却遗留下许多问题,这样,逐步引发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中东战争。直到1989 年,才终于建立“巴勒斯坦国”,中东问题,尤其是巴勒斯坦人建国问题才告一段落。
第一次中东战争
亦称“巴勒斯坦战争”。1948年5月14日午夜,以色列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在美英 支持下,按照联合国决议建国,激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次日凌晨,埃及、约旦、黎 巴嫩和伊拉克5国即向以色列宣战。这场战争断断续续地打了9个多月,在联合国的调解下, 于1949年7月20日全面停战。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达2.07万 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决议规定的犹太人国家的面积还多6700平方公里,并驱逐了96万巴勒斯 坦人。战争遗留下“边界问题”和“难民问题”,为日后再次爆发战争埋下的祸根。
第二次中东战争
亦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从英、法殖民主义 者手中收归国有。同年11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侵入埃及西奈半岛。31日,英法 以“保卫运河通航自由和安全”为借口,向埃及发动进攻。在世界人民的声援和支持下,埃 及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对于这场战争,美国同英国、法国之间存在着矛盾。英、法军队 于12月22日撤出埃及领土,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才全部撤离埃及。这场战争以侵略者的 失败而告终。
第三次中东战争
亦称六.五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不甘心失败,念念不忘寻机报复。埃及总 统纳塞尔在胜利面前有些大意,再加上受苏联的蒙蔽,对以色列未能保持警惕。1967年6月5 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突然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袭 击。在以色列的空军的大规模的空袭中,埃及近300架作战飞机被毁于地面。埃及陆军在失 去空军的掩护下,遭以军重创。接着,叙利亚、约旦在以色列空军的突然袭击下,大量飞机 受损,陆军也先后失利。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受到严重挫折。6月7日和8日,联合国安 理会两次通过决议,埃及、叙利亚、约旦在丧失大片国土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无条件“停 火”。在6天的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的约旦管区、加沙地带、叙利 亚的戈兰高地和埃及的西奈半岛,迫使50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第四次中东战争
亦称“十月战争”或“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 为收复六.五战争中的失地,集中51万地面部队和海、空军主力分别向以色列军队占领的西 奈半岛(西线)、戈兰高地(北线)发动突然进攻。埃军当天渡过苏伊士运河,8日摧毁以 军“巴列夫”防线,收复部队失地。叙军也一度打到太巴列湖。面对战争初期不利形势,以 色列迅速动员预备役部队,使总兵力增至40万人。决心先以北线为重点,集中使用空军主力 对叙军阵地进行空袭,以3个师转入反攻。经激战,迅速击溃叙军。尔后于16日,集中兵力 转移西线,以军侦察突击队乔装埃军深入埃军后方,大肆破坏埃军萨姆—6防空导弹阵地, 为以空军开辟空中走廊,以军后续部队乘隙渡过运河,在西岸建立桥头堡,并攻入埃及腹 地,对埃军第3集团军形成合围态势,战局顿时逆转。10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 要求双方就地停火。埃及、以色列于22日,叙利亚于24日同意停火。此后,先后签署了两个 在西奈脱离接触的协议。
第五次中东战争
亦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打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从陆 地、空中和海上大举入侵黎巴嫩。到6月11日,以军占领了从贝鲁特到大马士革的国际公路 以南2800平方公里的黎巴嫩土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这一地区的基地被全部摧毁,武装力 量的主力也遭到重大损失。驻贝卡谷地的叙利亚军队也受到以色列空军的重创,萨姆导弹设 施和空军力量遭到到重大损失。6月11日,叙利亚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接着,以色列调 集重兵对巴解总部所在地贝鲁特西区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包围和攻击,后在联合国的调解 下,在维持和平部队的监督下,巴解总部及其万余名武装人员不得不撤出贝鲁特,分散到突 尼斯等8个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在贝鲁特的1000多名部队也同时撤走。
回答者:Jimmie - 同进士出身 七级 10-19 22:03
--------------------------------------------------------------------------------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好
100% (1) 不好
0% (0)
其他回答 共 1 条
五次。
分别是:
第一次中东战争
亦称“巴勒斯坦战争”。1948年5月14日午夜,以色列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在美英 支持下,按照联合国决议建国,激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次日凌晨,埃及、约旦、黎 巴嫩和伊拉克5国即向以色列宣战。这场战争断断续续地打了9个多月,在联合国的调解下, 于1949年7月20日全面停战。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达2.07万 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决议规定的犹太人国家的面积还多6700平方公里,并驱逐了96万巴勒斯 坦人。战争遗留下“边界问题”和“难民问题”,为日后再次爆发战争埋下的祸根。
第二次中东战争
亦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从英、法殖民主义 者手中收归国有。同年11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侵入埃及西奈半岛。31日,英法 以“保卫运河通航自由和安全”为借口,向埃及发动进攻。在世界人民的声援和支持下,埃 及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对于这场战争,美国同英国、法国之间存在着矛盾。英、法军队 于12月22日撤出埃及领土,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才全部撤离埃及。这场战争以侵略者的 失败而告终。
第三次中东战争
亦称六.五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不甘心失败,念念不忘寻机报复。埃及总 统纳塞尔在胜利面前有些大意,再加上受苏联的蒙蔽,对以色列未能保持警惕。1967年6月5 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突然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袭 击。在以色列的空军的大规模的空袭中,埃及近300架作战飞机被毁于地面。埃及陆军在失 去空军的掩护下,遭以军重创。接着,叙利亚、约旦在以色列空军的突然袭击下,大量飞机 受损,陆军也先后失利。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受到严重挫折。6月7日和8日,联合国安 理会两次通过决议,埃及、叙利亚、约旦在丧失大片国土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无条件“停 火”。在6天的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的约旦管区、加沙地带、叙利 亚的戈兰高地和埃及的西奈半岛,迫使50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第四次中东战争
亦称“十月战争”或“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 为收复六.五战争中的失地,集中51万地面部队和海、空军主力分别向以色列军队占领的西 奈半岛(西线)、戈兰高地(北线)发动突然进攻。埃军当天渡过苏伊士运河,8日摧毁以 军“巴列夫”防线,收复部队失地。叙军也一度打到太巴列湖。面对战争初期不利形势,以 色列迅速动员预备役部队,使总兵力增至40万人。决心先以北线为重点,集中使用空军主力 对叙军阵地进行空袭,以3个师转入反攻。经激战,迅速击溃叙军。尔后于16日,集中兵力 转移西线,以军侦察突击队乔装埃军深入埃军后
- 苏萦
-
事情要从一千多年前说起~!一千多年以前犹太人生活在巴勒斯坦这个土地上后来因为战乱被迫离开那片土地!在满世界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在西方因为大部分信封基督教而传说中的耶酥正是被犹大害死的!因此犹大是犹太人所以西方非常排斥犹太人!最严重的时候要数二战时的大屠杀(和日本人屠杀中国人差远了啊!只不过犹太人聪明善于宣传博得世界的同情)犹太人认为只有有了自己的祖国他们才能结束寄人篱下的生活!所以在二站的后期就出现里犹太复国主义者!那时整个巴勒斯坦就是现在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还是英国的殖民地!因为二战英国国力消耗没有能力再统治自己的殖民地所以就允许巴勒斯坦独立!帝国主义者都是坏蛋!他们不甘心就这样让巴勒斯坦独立,正好当时犹太人复国主义者大量在巴勒斯坦聚集买地!他们就让穆斯林和犹太人分别成立了两个国家就是现在的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当然帝国主义着不怀好心!给人口占百分之六十的穆斯林分了百分之四十的土地,而占人口百分之四十的犹太人却分了百分之六十的土地!所以周围的穆斯林很不满!这就埋下了日后的战争的导活锁.
- tt白
-
因为犹太教跟伊斯兰教里 依路撒冷都是圣城 以色列建国后占领了依路撒冷的一半 两方面都想把它作为自己的都城 所以冲突再所难免
- 天线宝宝说害怕
-
它们主要有以下几点矛盾
1耶路萨冷问题:以色列和阿拉伯人都把耶路萨冷当圣城(宗教问题)
2水源问题:中东非常缺水
3被占领土问题:以色列在历次中东战争中占领了很多联合国划给巴勒斯坦的土地
相关推荐
赎罪日战争密闻:朝鲜曾秘密派飞行员参加空战
朝鲜发射卫星在国际上引发强烈反响,美日韩认为朝鲜是借机测试弹道导弹技术。关于朝鲜导弹技术的研发,不少国际媒体认为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埃及向朝鲜转让两枚苏制飞毛腿近程导弹。远隔千山万水的朝埃两国是怎么走到一起的?这要归功于那场“冷战中的热战”———中东战争。 1973年8月15日,以色列突然宣布朝鲜军人出现在埃及并投入到反以行动中,在国际社会掀起轩然 *** 。由于埃及和朝鲜均矢口否认,外界一时难辨真伪,但不久发生的“赎罪日战争”证实了以色列人的说法。 1967年,以色列通过“六日战争”打垮了与之为敌的埃及等国。1970年,矢志复仇的埃及总统纳赛尔含恨离世,继任者萨达特发誓夺回失地。由于不满苏联一再言而无信,拒不兑现当初许诺提供给埃及的武器,1972年7月,萨达特郑重宣布:“结束所有苏联顾问和苏联部队在埃及承担的任务。” 苏联人撤走后,埃及空军陷入困境,萨达特和空军司令穆巴拉克开始寻找能提供帮助的国家,这时朝鲜进入了他们的视线。埃及人对1968年朝鲜扣留美国“普韦布洛”号侦察船和1969年击落美国EC-121侦察机钦佩不已,况且朝鲜人民军也从苏联进口先进武器,尤其是注重空军建设,并派志愿飞行员前往越南参战。据韩国《独立新闻》报道,1973年3月,朝鲜人民武力部部长张正恒应邀访埃,穆巴拉克和埃及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沙兹利陪同其视察了苏伊士运河前线,并借机提出派朝鲜飞行员来埃及的问题。 考虑到参战对双方都有利,埃及空军得到加强的同时,朝鲜飞行员也能获得宝贵的战斗经验,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表示原则同意。经过磋商,张正恒与沙兹利签署了军事援助协议书。同年4月,穆巴拉克回访朝鲜,拜会了金日成,双方详细讨论了派飞行员的具体计划,金日成还提出可向埃及派出一支军事顾问团。 1973年6月,由1500人组成的朝鲜军事顾问团秘密开赴埃及,协助埃及防空军操作位于西开罗基地的地空导弹。由于这些人身着便服,伪装成赴海外打工创汇的朝鲜劳工,一度骗过美国、韩国和以色列的情报机关。而在这支庞大的顾问团启程前,朝鲜空军援助团一行39人早就在埃及投入战斗了,他们中间有20名飞行员、8名地勤引导员、5名翻译、3名行政人员、1名政委、1名军医和1名炊事员,领队是时任朝鲜空军参谋长赵明禄。这批提前赴埃的朝鲜飞行员大都是有2000多个飞行小时的“老油条”,作战经验丰富,他们一到前线就开始指导埃及友军展开训练,并沿苏伊士河防线进行战备飞行。 在拟定收复西奈半岛的“白德尔”作战计划时,赵明禄与萨达特、穆巴拉克举行了多次联席会议,研究压制占优势的以色列空军的方案。赵明禄提议,借鉴“六日战争”时以色列空军曾用过的奇袭方案,即埃及战机不直接飞向苏伊士运河东岸,而是先北上绕经地中海,从海上经低空飞行向西奈腹地渗透,这样就能避开以军防线的正面,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经过一番精心准备,1973年10月6日,“赎罪日战争”打响第一天,在朝鲜顾问团的协助下,埃及空军出动由200架战机组成的攻击编队,按照计划好的路线,成功渗透到以军基地轰炸,猝不及防的以军损失惨重。韩国《京乡新闻》援引以色列国防部公报称,驻埃及的朝鲜飞行员还驾驶8架米格-21战斗机,击落了以军多架F-4E战机。 尽管“赎罪日战争”最终以 *** 国家与以色列打成平局告终,但以此为契机,埃及与朝鲜的关系上升到“血盟”的程度,穆巴拉克还与金日成建立了深厚友谊。“赎罪日战争”后,埃及倒向美国一边,并与以色列单独媾和,得罪了苏联,但朝鲜依然忠诚地为埃及军队建设提供帮助。作为感谢,1977年,埃及向朝鲜转让了两枚R-17E(飞毛腿-B)导弹和至少一辆9P117发射车。这些武器全是当年苏联援助埃及的。埃及的礼物被朝鲜货轮运回南浦港,转交给第二经济委员会下属的平壤“1月25日机械厂”(对外名称“平壤养猪厂”)进行仿制,仿造出来的导弹被命名为“华城-5号”,首批6枚样弹于1984年4-9月进行操作演习,成功和失败各为三次。 1981年萨达特遇刺后,穆巴拉克继任总统。在中东,埃及成为美国的坚定盟友,但在朝鲜半岛,埃及拒不承认美国的盟友韩国。穆巴拉克曾向朝鲜官员表示:“我要坚守与金日成主席的盟约,誓死不与韩国建交。”1983年4月6日,在欢迎埃及总统穆巴拉克访朝的仪式上,金日成主席表示:“1973年战争时,朝鲜与埃及像兄弟般并肩战斗。”直到金日成去世后的第二年,即1995年,在等到朝鲜最大的伙伴中国与韩国建交后,穆巴拉克在与朝鲜新领导人金正日沟通后,才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2023-07-25 14:02:351
第四次中东战争打了多少天
打了21天。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苏伊士运河(原来的停火线)。直到联合国停火令生效为止,已经歼灭了一队埃及军队。扩展资料战争停火:1973年10月22日,在美苏间的谈判结束后,联合国通过了停火决议。下令以色列与埃及间的战斗立刻停止(但法律上来说不包括以色列和叙利亚间的战斗),停火命令于12个小时后的以色列时间下午6:52生效,但战斗直到夜晚才慢慢停止。事实上仅利用人造卫星的图片是不可能判断双方的前线位置的。在下令停火时,以色列部队距离他们的目标只有几百公尺—最后一条连接开罗和苏伊士运河的道路。当天晚上,埃及军在许多地区违反了停火令,击毁了9台以色列坦克。为了报复,大卫·埃拉扎尔向高层请求继续向南方攻击,莫夏·戴扬同意了,以色列部队继续向南进攻,占领了最后一条道路,彻底包围了苏伊士运河东方的埃及第三军团。隔天早晨,引发了一阵外交上的慌乱。苏联的侦查飞机证实了以色列部队正在朝向南方推进,于是苏联指责以色列违反停火令。在电话中,基辛格质问梅厄夫人:“我们怎么知道在沙漠中停火线到底在哪里?”梅厄夫人回答:“我们终究会知道的”稍后基辛格才知道埃及的第三军团已经被包围了。因此美国不断向以色列施加压力,不希望以色列摧毁埃及第三军团,甚至威胁将支持联合国要求以色列退回战线的决议,于是以色列只好答应提供受困的埃及第三军团非军用的补给物资(食物及清水)。在与以色列大使Simcha Dinitz的电话中,基辛格告诉以色列大使,想彻底摧毁第三军团是一个“并不存在的选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第四次中东战争2023-07-25 14:02:435
赎罪日战争战后影响: *** 国家停止了主动进攻
戴维营合约 原本希望藉由战争夺回西奈半岛的萨达特,则对和平的进展缓慢而感到洩气;在1977年11月,他做出了史无前例的举动——前往以色列访问,成为了第一个访问以色列的 *** 国家领导人(这同时也等于承认了以色列的存在)。 萨达特的访问加速了和平运动的进展,美国总统吉米·卡特邀请萨达特和贝京前往戴维营(Camp David,美国总统的行宫)与会,会议从1978年9月5日—17日,最后谈判成功,以色列与埃及在1979年签署了以色列-埃及和平条约(Israel-Egypt Peace Treaty)。以色列从西奈半岛撤出所有军队和殖民者,以交换与埃及的正常关系与长久的和平。 许多 *** 国家对此非常不满,埃及被从 *** 国家联盟里驱逐。事实上直到那时为止,埃及还一直被当成“ *** 国家里的领导者”。 第四次中东战争最大的影响便是,在战争结束时签署的和平协议是自1948年的战争以来, *** 国家与以色列首次公开进行对话。 对于 *** 国家而言(尤其是埃及),从六日战争以来一直承受的战败感得以克服,并让他们能平等的与以色列进行谈判。然而,战争中埃及只在西奈战线获得一小部分土地,以色列却在戈兰高地以及运河西岸获得更多的土地,这场战争使 *** 国家了解到他们无法在军事上击败以色列,也因此使以阿间的和平得以展开。 这场战争震惊了整个以色列,之前六日战争的大胜让以色列军过度自信,一直以为以色列在中东拥有优势军事实力。而战争初期的挫败造成以色列国内心理上的恐慌。以色列承受了比例极高的人员伤亡,以人口比例而言,以色列在三周内便承受了美国十年越战的伤亡比例。 石油危机 为了报复美国支援以色列, *** 石油输出国组织(OAPEC)、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里的 *** 国家,由沙特 *** 领导,在10月17日决定每个月减低石油产量5%,并威胁彻底禁运。然而尼克森还是在10月18日向美国国会请求提供了以色列超过15亿美元的军火。到10月20日,沙特 *** 宣布对美国实行石油禁运,其他 *** 产油国紧接着加入,并且扩大到对荷兰以及其他一些支持以色列的国家禁运,造成了1973年石油危机。虽然禁运是对于这场战争的反应,现在则有证据显示萨达特早在8月已秘密前往沙特 *** 以组织这次禁运。 政治余波 以色列群众对以色列 *** 的 *** 活动在战后4个月展开。 *** 由Moti Ashkenazi所领导,他是“布达佩斯堡垒”的指挥官—也就是那个唯一死守到最后未被埃及军攻克的巴列夫防线上最北边的堡垒(Rabinovich,499),愤怒的群众非常不满以色列 *** 在战争中的表现(尤其是针对莫夏·戴扬)。以色列最高法院为此展开了调查,调查为何战争爆发前未能及时备战,和战争开头几天内的挫败。 特别委员会在1974年4月2日发布了初步的调查报告,六个人必须为战争前期的挫败负责: ·以色列国防军的参谋长大卫·埃拉扎尔(David Elazar)被提议免职,委员会认定他必须承担“对战争前的准备工作和战争情势发展的责任”。 ·情报机关首长Eli Zeira和他的副手Aryeh Shalev被提议免职。 ·Amam军事情报部的埃及情报工作小组负责人Bandman中校、和南方地区情报首长Gedelia中校,被提议调离情报机关。 ·南方战线的指挥官史密尔·葛农(Shmuel Gonen),被提议除役现役(Rabinovich,502)。他被迫在报告发布后的1975年1月30日离开军队。报告中指责他“他无法达成他应履行的职务,并应对我军在战役中的危险处境负责”。 与公众的不满不同的是,这份报告“因为受到压力,报告调查的是主要是执行者的责任,而不是 *** 高层的责任,然而那已经超出他们能力所及”。然而梅厄总理和莫夏·戴扬显然必须负起责任,公众要求他们辞职(尤其是戴扬)的声浪越来越大(Rabinovich,502)。 最后,在1974年4月11日,梅厄总理辞职了。她的内阁也一起总辞职,包括已经请辞两次而被梅厄挽留的戴扬在内。原本担任埃拉扎尔的顾问的伊扎克·拉宾,在6月继位成了新 *** 的总理。2023-07-25 14:03:311
结合材料分析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结果表明什么?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为赎罪日战争,由以埃及叙利亚为首的阿拉伯国家,同时向以色列发起进攻。战争开始于1973年,10月6日,截止于10月26日,时间非常短暂,进程一波三折,起初以色列被打得措手不及,险些亡国,但是,后来却反败为胜,颇具戏剧性,经验教训值得世界各国深思。战争选在以色列的赎罪日,时间非常好!进攻突然而隐蔽,以色列一开始就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同时与埃及,叙利亚,两线作战,可谓捉襟见肘。但是,以色列的快速高效的动员体制,使得以色列在短时间内能够做出迅速有效的反应。以色列现役士兵虽然不多,但是预备役体制非常完善,而且士兵受教育程度非常高。因此,总能够做到随机应变。例如:战争初期,以色列坦克部队在遭受重大损失以后,想出了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从一部分受伤或者严重损坏的坦克上,拆卸能用的零件,给其它受损坦克使用,幸存的坦克成员也进行了临时组合,结果其坦克部队总能最大限度的保持战斗力。而以埃及为首的阿拉伯联军指挥僵化,墨守成规,在战争初期取得优势后,未能及时扩大战果,结果,给了以色列喘息的机会。后勤维修保障也不利,受损装备未能得到及时修复,致使战斗力不断下降。另外,以色列反败为胜还有一个最关键的因素,那就是,美国的侦察卫星及时发现了埃及两个集团军,之间有10公里的空隙,以色列坦克部队抓住有利时机,迅速突入度过运河。虽然埃及也发现了纰漏,并迅速填补这一防御空隙,但是为时已晚。突入埃及后方的以色列坦克,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危害极大,摧毁了埃及很多防空系统。没有了埃及防空系统的威胁,以色列军机对埃及阵地狂轰滥炸。在以色列空军和坦克部队的配合打击下,埃及军队被分割包围,埃及,叙利亚最终战败。由此可见,及时,准确,有效的战场情报和各兵种间的积极配合是非常重要的。最后,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和世界其它国家的积极调停下,第四次中东战争终于落下帷幕。战争中不确定因素非常多,随时都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意外,所以,战争的风险非常大,不坚持到最后,都很难分出胜负。战败后的埃及,充分意识到,以色列不可能被消灭,通过战争手段根本无法解决现实问题,只有通过有效的政治外交手段解决纷争,才是最正确的抉择。所以,后来埃及政府承认了以色列的存在,以色列也归还了侵占埃及的大片土地,双方握手言和。2023-07-25 14:03:425
什么事件的发生成为“赎罪日战争“的转折点?
1967年10月17日清晨,苏伊士运河上,杀声阵阵,炮火连天,战斗激烈进行。在沙龙师的配合下,阿丹师利用背对阳光的有利时机,再次发起全线攻击,经过5小时激战,击毁埃及坦克近200辆,打通了运河走廊。沙龙看到以色列军队经过苦战,终于使以色列的第一批驳船驶往运河,在苏伊士运河上架桥的愿望趋于实现。沙龙立刻决定把坦克调去增援和加强他在西岸的部队。经以色列各部队通力合作,一座固定桥梁终于在6月17日架设完毕。恰好国防部长达扬前来视察,在国防部长达扬指挥下,以色列主力部队的三个旅开始大批渡河,与业已渡河的沙龙师汇合,成为“赎罪日战争“的转折点。2023-07-25 14:03:591
第四次中东战争,到底哪个取得实质意义上的胜利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埃及和叙利亚经过多年的准备,主动对以色列发起复仇之战,以期夺回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战争的前两天埃叙联盟占了上风,尤其是埃及突破以色列巴列夫防线的战斗,漂亮之极,但此后战况逆转。原因是苏联背信弃义,因担心和美国发生直接军事对抗而不向急需弹药补充的埃及军队提供帮助,致使埃及陆军冲过苏伊士运河进入西奈半岛后损失惨重。战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美国的情报支援下于两军之间发起攻击,越过苏伊士运河(原来的停火线)间隙,威胁埃及军队后方及首都开罗的安危。直到联合国停火令生效为止,已经歼灭了一队埃及军队。埃及之所以宣传自己取得了第四次中东战争的胜利,是因为他们通过战争没有得到的东西却没有费一枪一弹通过谈判得到了。《戴维营协议》签署后,埃及的国旗重新飘扬在西奈半岛,而且中断多年的苏伊士运河航运也得以复航,有力促进了世界航运贸易的发展,埃及增加了经济收入,得以快速从战争创伤中恢复元气。就实际军事力量对比来讲,当时以色列并不具备绝对的优势。当时如果苏联肯伸出援手,提供必要的武器和情报支援的话,中东历史也许将重写。即便是在苏联袖手旁观的情况下,埃及军队打得也很顽强,可以说是虽败犹荣。号称天下第一防线的巴列夫防线在埃军面前根本不堪一击。法老的子孙在沙漠作战中的神勇和坚忍精神让以色列军队也是印象深刻,至今不敢小觑埃及。据战史专家介绍,第四次中东战争是以色列建国以来最危险的时刻,战争时间虽不长,但是几乎让以色列灭国,国运命悬一线,如果不是美国派空军参战并提供情报支援,以色列恐怕早已不存在了。第四次中东战争也让阿拉伯国家清醒地认识到,通过战争手段无法战胜以色列,因此,阿拉伯和以色列开始了和谈的进程,在这方面,埃及走在了前列。双方不仅签署了和平协议,而且埃及已故总统萨达特成功访问以色列,使中东和平保持了相当长一段时间,并维持着基本的斗而不破的战略平衡状态。第四次中东战争实际上双方算是打个平手,以小小的以色列是无法支撑长期战争的,因此,双方都是借坡下驴,见好就收了。各自宣布自己获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这场战争使阿拉伯国家了解到他们无法在军事上击败以色列,也因此使以阿间的和平得以展开。在战争结束时签署的和平协议是自1948年的战争以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首次公开进行对话。2023-07-25 14:04:071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特点 以及影响有什么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 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苏伊士运河 (原来的停火线)。直到联合国停火令生效为止,已经歼灭了一队埃及军队。战争对多个国家有深远的影响,相比六日战争埃叙约 (约旦)联盟的惨败,阿拉伯世界为战争早期的进展,心理上感到安慰。这种心态为未来的和平进程以及埃及的门户开放 (infitah)政策铺路。《大卫营和约》令以埃关系正常化,也是首个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同时埃及几乎完全脱离苏联的势力范围。这场战争是以阿冲突的一部分,这场冲突自1948年以来已经造成多场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战争对多个国家有深远的影响,相比六日战争埃叙约联盟的战败,阿拉伯世界为战争早期节节胜利的进展,心理上感到安慰。这种心态为未来的和平进程以及埃及的门户开放 (infitah)政策铺路。《大卫营和约》令以埃关系正常化,也是首个阿拉伯国家承认以色列。同时埃及几乎完全脱离苏联的势力范围。——摘自网络百科2023-07-25 14:04:141
第四次中东战争打了几天中国有参加第四次中东战争吗
第四次中东战争共打了20天,从1973年10月6日打到10月26日。参战双方及爆发原因为埃及与叙利亚军队同以色列军队进行的领土争夺战,所以中国并未参加第四次中东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中国的外交政策为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所以中国不会干预别国内政,也会尊重别国的领土完整,因此中国不会参与第四次中东战争。扩展资料:第四次中东战争概况: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军占据了上风,首战告捷,使阿拉伯的民心士气为之大振。但此后战况发生了逆转,以军动员快速,先北后西,重点用兵,化被动为主动,尤其向运河西岸的大纵深突击,对于扭转被动局面发挥了作用。到了第二周,叙军退出了戈兰高地。并且在西奈,以军在埃叙两军攻击之间,越过苏伊士运河进行大纵深突击,直接围困了埃及军队的第三兵团,战局随即被逆转。1973年10月22日,在美苏间的谈判结束后,联合国通过了停火决议。下令以色列与埃及间的战斗立刻停止,但有组织的战斗直到1973年10月26日才全都结束。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第四次中东战争百度百科-中国外交政策2023-07-25 14:04:332
二战以来,中东地区主要发生了哪些战争
首先是五次中东战争,1948-1949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1956第二次中东战争也叫苏伊士危机(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1967第三次中东战争,也叫六日战争(以和阿拉伯国家),1973第四次中东战争,也叫赎罪日战争(以和阿拉伯国家),1982第五次中东战争,也叫黎巴嫩战争(以和PLO即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阿拉伯国家主要指的是埃及、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再者,还有1980-1988年两伊战争,也叫第一次海湾战争(伊拉克和伊朗),1975-1990的黎巴嫩内战,主要是驻扎在黎巴嫩的巴解和黎巴嫩的马龙教派的斗争,这也牵扯进了第五次中东战争即以色列的入侵,1990的第二次海湾战争即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战争(楼主,这个名字其实存在争议,但我们学的是这个版本的,不必深究),这也导致了1991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伊拉克的入侵;再2001年阿富汗战争;再2003伊拉克战争,也叫美伊战争;到了现在2011年起的叙利亚内战。我只讲了主要的,辛苦学了一学期的英文中东史希望对你有帮助!2023-07-25 14:04:481
中东地区发生过哪些战争
中东地区发生的战争如下:1、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6日,由于巴勒斯坦土地极度不公平的分割,导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交战。2、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由于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公司后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以色列发动战争与埃及争夺通行权。战争共持续了6天。3、第三次中东战争(又称六五战争):戈兰高地的叙军向以色列定居点开火,由此爆发冲突。以色列全面获胜。4、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斋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埃及和叙利亚企图收复失地,对以色列发动进攻,阿拉伯国家先胜后败。5、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因为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对黎巴嫩境内巴勒斯坦武装发起进攻,这次战争是巴勒斯坦问题的延续,以色列最终单方面撤军,第五次中东战争告终。6、巴以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的第181号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犹太人同意决议并建立"以色列国",阿拉伯国家反对该决议未在规定地区内建立阿拉伯国。此后阿拉伯联盟国家与以色列之间便发生了多次战争。7、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伊朗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神圣抗战、或伊朗革命战争,伊拉克称为萨达姆的卡迪西亚,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8、海湾战争:是美国领导的联盟军队于1990年8月至1991年2月,为恢复科威特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并恢复其合法政权而对伊拉克进行的一场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武装冲突。9、伊拉克战争(又称第二次海湾战争):是以英美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扩展资料:中东地区动荡原因:文化差异:中东的人种主要是白色人种。历史上,东西方文化在这里频繁交流,多种民族在这里汇聚。中东的各民族仍然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大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少数居民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犹太教都将耶路撒冷视为圣城。文化上的差异也是导致中东不安定的重要原因之一。伊斯兰国家是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国家,不一定是阿拉伯国家,也包括伊朗、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阿富汗、马来西亚这样的其他民族国家。其民族分别是波斯人、旁遮普人、孟加拉人、普什图人、马来人。阿拉伯国家是以阿拉伯族为主体的国家的总称,包括沙特、伊拉克、利比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大部分是伊斯兰国家,但也有不是的,比如黎巴嫩就是以基督教为主,但黎巴嫩人主要是阿拉伯人。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东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伊拉克战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海湾战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两伊战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东战争2023-07-25 14:04:575
以色列空袭 [以色列地面作战三大劲旅揭秘]
从1月4日起,以色列对哈马斯的打击由空袭转入地面作战,以军的主角也由空军转为地面部队、鲜为人知的是,执行这次地面进攻任务的是以军三大劲旅:戈兰尼旅(Golani Brigade)、吉瓦提步兵旅(Givati Brigade)和伞兵旅的269反恐突击队、他们作战任务分工明确、手段各异,与哈马斯武装人员在加沙展开了持久肉搏战。 戈兰尼旅:只要有战争,它就一定在最血腥、最前沿的地方 只要稍加了解以色列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史,就会发现戈兰尼旅已经成为以色列军队的个符号:只要有战争,戈兰尼旅一定在最血腥、最前沿的地方在1月4日展开的地面攻势中,戈兰尼旅上士德维尔u30fb艾曼诺洛夫成为以方阵亡的第一位士兵。 2009年1月3日晚间,以地面部队攻入加沙,哈马斯武装人员凭借边境地区的工事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在以军M109的猛烈炮火掩护下,担任尖刀突击任务的正是戈兰尼旅。1月7日晚,大量以军坦克挺进加沙南部拉法地区,配合以色列空军和海军对拉法地区的地道进行的猛烈轰炸,攻击行动一直持续到8日凌晨,这是以军首次出动坦克攻击哈马斯的走私地道,而此次担任攻击地道任务的同样是来自戈兰尼旅的作战力量。此前的地道攻击任务主要由空军和海军承担。加沙南部边境地区有大约300条走私地道,此次攻击以军摧毁了其中的100条。 戈兰尼旅下属四个营,包括2个步兵营、1个轻步兵营和1个城市特种作战侦察营,主要装备是适应城市巷战的短管步枪和装甲人员输送车。装备有368毫米枪管的标准CAR15、微型“乌兹”冲锋枪和“毛瑟”SR86、“毛瑟”SP66SWS和Sirkis M36(M14的一种独特改型)狙击枪。 组建于1948年2月的戈兰尼旅是以色列历史最悠久的部队之一,甚至早于同年5月才组建的以色列国防军 它的前身是驻扎在以色列和黎巴嫩边境的Levanoni旅中的一支,Levanoni旅当时被分成了两部分,戈兰尼旅驻扎在加利利南部的村庄和山区里。他们从全国各地区招收士兵,任务是保卫加利利北部地区,第一次中东战争(以色列独立战争)打响后,包括叙利亚、伊拉克、黎巴嫩等以色列以北的阿拉伯国家同时对其发动了攻击。虽然装备严重不足,但戈兰尼旅还是被派去同这些国家作战。他们的许多武器非常落后,只有捷克造来福枪,“斯特恩”轻机枪则是英国伞兵丢弃的便宜玩意儿,至于交通运输,每个作战营只有旅行车、货车、卡车各一部就连他们穿的鞋子也是破烂不堪。然而,戈兰尼旅却成功阻止了叙利亚装甲车和步兵的前进。 戈兰尼旅在以色列的每一次对外战争中几乎都主动承担了最艰巨的任务;戈兰尼旅在历史上进行过的最著名的战斗有1948年塞杰拉路口防御战,1967年的特勒法赫山攻坚战,1973年的反攻赫尔蒙山战斗以及1982年黎巴嫩波福堡攻坚战一代又一代戈兰尼旅步兵南征北战,靠着一腔热血和锋利的刺刀杀出了“国防军第一旅”的军威。 戈兰尼旅以二度血战戈兰高地而一举闻名。 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中,戈兰尼旅对戈兰高地制高点的反攻让该旅在以军中声威大震。该旅在多名指挥官阵亡的情况下,依然继续作战,最终以阵亡50人、伤100人的代价,夺回戈兰高地制高点,该旅在“赎罪日战争”初期的表现也不错,多次对叙利亚部队展开夜袭,击毁叙利亚坦克24辆。1976年,该旅一个侦察连的官兵参加了著名的对乌干达恩德培机场人质的拯救行动,该侦察连是以军中最受尊敬的单位,同时也是训练最严格的特种作战单位。 在近年来的每一场冲突中,首先奔赴前线的精锐部队中总有戈兰尼旅。2002年4月,戈兰尼旅在杰宁难民营和卡突门难民营与巴方作战。随后,戈兰尼旅一举攻占了拉马拉的阿拉法特官邸,夺取纳布卢斯城要塞,并在杰宁难民营展开战斗,2003年起,戈兰尼旅接替吉布提旅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执行反恐任务2005年,该旅还参与了从加沙撤离的行动。随后的第二次黎巴嫩战争中,该旅与真主党进行了激烈战斗,有14人伤亡。 这支堪称以色列“最具光荣传统”的部队骁勇善战。但是在以军中,也没有哪支部队拥有像戈兰尼旅一样多面的形象,该旅有一个奇怪的传统,就是专门招收被别的部队踢出来的士兵。而事实又证明,该旅的独立作战能力极高,往往能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独当一面,在数次中东战争中,从最北方的黎巴嫩边界,一直打到最南方的红海之滨,赢得了“以色列国防军第一旅”的称号。在此后的岁月中,戈兰尼旅又立下赫赫战功。以色列国防部在1975年将该旅确认为精锐部队。但是,戈兰尼旅却又背负着军纪败坏的恶名,士兵公然违背上司命令,常常爆出虐待巴勒斯坦人的丑闻。以色列铁腕政治家沙龙曾任该旅旅长,目前的指挥官YossiPeled刚刚上任几个月。他曾在占领南黎巴嫩时期当过兵,又在约旦河西岸生活了多年。在此次对加沙的行动中,他抛弃了许多指挥官的做法――通过大屏幕监控战事,躲得离战场老远,而是一直亲自与部队在最前线,结果被哈马斯下属的“卡桑旅”人员事先放置的炸弹炸伤。 吉瓦提步兵旅――擅长“最小代价取胜” 吉瓦提旅与戈兰尼旅一起被公认为以色列国防军的两大王牌,吉瓦提步兵旅同样是以军中历史最悠久的部队之一第一次中东战争经历了三个阶段,其间有两次停火,以色列充分利用这两次机会组建了大批正规军,吉瓦提步兵旅的正式组建就是在第二次停火之后(军方的正式番号是第2步兵旅),当时的指挥官是西蒙u30fb阿维丹。实际上,在此之前的战斗中,吉瓦提步兵旅作为犹太人武装力量中的一个作战单位就已经存在了。 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前,以色列几乎没有统一的正规部队,大量杂牌的犹太人武装构成了与阿拉伯联军对抗的主体,主要的犹太武装力量包括哈贾纳、帕尔马奇、“以色列自由战士”和“国家军事组织”。因此在这个阶段,隶属于哈贾纳的吉瓦提旅名义上虽然是一个步兵旅,但显然并不具备正规步兵旅应有的编制体制,在人数和装备上更是相去甚远。但如同整个以色列军队一样,吉瓦体步兵旅尽管装备落后,训练不足,但面对人数和装备上都占据绝对优势的阿拉伯联军,仍然打出了自己的气势,赢得了辉煌的胜利。 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由于以色列国防军扩军,新编成的部队需要老兵和富有经验的士官带领,因此立下赫赫战功的吉瓦提步兵旅成为以军的重要财富。吉瓦提步兵旅的官兵在扩军过程中被分割为2个旅:一部分保留了原来骨干力量,加上新近入伍的士兵,继承了吉瓦提旅的番号:一小部分士官和老兵被分配到新组建的第17后备步兵旅中,承担起骨干作用。1956年夏季,吉瓦提步兵旅被裁撤,番号被授予了第17后备步 兵旅,该旅遂以吉瓦提旅的名称参加了1956年的西奈战役和1967年的“六日战争”。在这两次战争中,吉瓦提旅均在以色列国防军中部军区统帅下作战“六日战争”中,吉瓦提旅参加了在撒玛利亚及周围山区的战斗,与伊拉克和约旦联军作战,一直打到约旦河的堤岸边。 在“六日战争”前,以色列没有固定的师级编制,旅级部队是其基本作战单位。“赎罪日战争”后,以军重新梳理了作战指导思想,大力加强装甲部队的建设,从1977-1987年,步兵旅的数目不断缩小,而装甲旅的数量从20个增加到33个。黎巴嫩战争后,以色列再次对军队的建设进行了重大改革。 1988年,以色列陆军正式确立了固定的师级作战编制,组建了3个装甲师,每个师下辖2个装甲旅和1个炮兵旅,一旦进入战争动员程序,每个师还将加强1个装甲旅和1个机械化步兵旅。后备部队包括9个装甲师、1个空中机动师和10个用于边境防御的地区性步兵旅。同时,以军认为虽然需要不断削减步兵部队的数量,但其作战效能应该得到更大的提高在此基础上,1983年6月13日,吉瓦提旅获准重新组建,以军重建吉瓦提旅的初衷是希望拥有像美国海军陆战队一样的两栖打击力量,因此吉瓦提旅装备了大量的两栖作战装备,并在沿海地区进行了大量战术训练。经过努力工作、艰苦训练,加上一个稳固而出色的军官团体,吉瓦提旅很快重新成为以军最优秀的步兵旅,在国防军中崭露头角。他们在军内联合演习中曾先后击败过精锐的伞兵旅和戈兰尼机械化步兵旅。但随后,由于周边安全形势的不断恶化,国内恐怖活动的加剧,加之大规模中东战争爆发的可能性逐渐减小,以军高层改变初衷,撤消了吉瓦提旅的两栖作战使命,而将其重新部署到北部边境,担负起边境警戒、防卫的任务。 吉瓦提旅的士兵都是接受过严格训练、有着高度爱国主义激情的18-21岁的年轻人,尽管年纪很轻,但都称得上经验丰富的老兵了、吉瓦提旅佩戴独特的吉瓦提紫红色贝雷帽。在国境防线上,每个士兵去任何地方,做任何事情时身上都背着“伽利尔”突击步枪。不管是在食堂吃饭,还是在小卖部买烟,甚至上厕所,武器都总在手边。“伽利尔”步枪是以色列军工企业的骄傲,也是士兵们最信赖的朋友。士兵们小心的照顾它,抱着它一起入睡。他们知道,在战场上要靠“伽利尔”挽救自己的生命。 基于全球反恐战争的迫切需求,吉瓦提旅目前的任务配置和训练目标,偏重于维护社会安定和反恐作战。早先吉瓦提旅部署于黎巴嫩南部与以色列交界处,执行维安任务。2002-2003年,改部署于加沙走廊一带,专司反恐作战。他们经历数以千计的反恐行动,总能以极少的伤亡达成使命,赢得专业步兵旅的赞誉。吉瓦提旅曾在2002年获得以色列国防军总部的嘉奖。 这次吉瓦提步兵旅进入加沙的作战任务,主要是对付哈马斯武装中100名受过伊朗严格训练的“作战骨干”,以及哈马斯武装的“自杀炸弹特种部队”。 主抓哈马斯领导人的269反恐突击队 以色列伞兵部队成立于1948年,在独立战争期间曾屡立战功,但1974年5月14日,3名巴解“民阵”的恐怖分子从黎巴嫩潜入以色列,一路开枪杀人,并于次日占领以色列北部村庄马阿洛特的一所学校,扣押了100多名学生作为人质。伞兵部队赶到现场营救,由于缺乏相关训练和作战预案,营救行动出现了一连串失误。恐怖分子向拥挤在教室里的学生开枪并投掷手榴弹,造成20余名人质死亡、50余人受伤的惨剧。 马阿洛特事件后,总参侦察营开始在反恐人质营救方面痛下苦功。部队召募了40名新兵,组建了一支番号为269的新分队,269部队的训练集中在如何冲进满是人质的房间,辨认出恐怖分子并准确将其射杀。 1982年,以色列进攻黎巴嫩的“加利利和平”行动开始。总参侦察营269部队在这次战争中担负的角色,迄今仍未向外界透露过。知情人披露出一点细节:以军在围困贝鲁特西区时,曾经从该部选派了数十名狙击手,潜入巴解组织控制的贝鲁特西区,准备暗杀阿拉法特和其他巴解组织领导人。但当以色列狙击手找到阿拉法特时,以巴双方已经在美国调解下达成了巴解组织撤离黎巴嫩的协议,以军狙击手不能再向阿拉法特开枪了。一位狙击手后来向上级提供了有力证据,证明阿拉法特的脑袋确实曾经被他套上了瞄准镜的十字线,他只是没有扣动扳机! 269部队这次进入加沙有两个任务:一是营救被哈马斯绑架多时的以军士兵;二是捉拿哈马斯领导人,据说这支部队人手一份哈马斯领导人的名单和照片,随时准备“照单拿人”。 在模拟加沙城中训练 为了发动歼灭哈马斯的加沙军事行动,上述参战部队已经在以色列南部地区秘密基地训练了近两年时间。他们修建了一座模拟加沙城,里面有清真寺、广场、街道等。 当三支部队在这里秘密训练时,他们吸取了2006年与黎巴嫩真主党民兵交战时的惨痛教训,例如在那次战争中,由于真主党民兵偷听了许多以军官兵的通话,使得军机泄露而作战不顺这次行动开始前,三支部队没收了官兵手里的所有手机。更重要的是,黎以战争让以军看到了部队究竟缺什么样的训练,一位知情者透露:“在黎巴嫩战争结束后,以色列军方设立了60个调查委员会,发现问题并找出解决办法,然后根据经验教训训练这次的加沙参战部队。到目前来看,训练结果初见成效。” 编辑 秦蓁2023-07-25 14:05:271
以色列空军的优异战役
以色列空军被认为是中东地区最强大的空军力量,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出色和成熟的空军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以色列购买了先进的美国战机,并在其上安装了本土开发制造的航空电子设备和武器。以色列空军最大的强势可能是其飞行员,以色列的空军飞行员被认为是世界最出色的之一,并且保持着多项击坠纪录。以色列空军倚仗其空军情报部门进行情报收集,包括分析航空摄影结果。以色列空军的很多电子和武器系统多是由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Israel Military Industries)、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srael Aerospace Industries)和埃尔比特系统公司(Elbit Systems)等生产的。 以色列空军保持着喷气机时代以来的多项世界纪录,包括击坠的敌军战机数、空战战果、特殊行动、以及空对地打击等。以下是这些纪录和亮点中的一部分:六日战争1967年6月5日,六日战争:3小时内摧毁整个埃及空军。当天结束时消灭叙利亚和约旦空军。战争结束时以色列空军称获得了己方损伤10架击坠对方451架的战果。见:焦点行动(Operation Focus)消耗战在1969年3月到1970年8月,消耗战:以色列空军在空战中击落111架敌机,自己只损失4架战机(根据以色列方统计)。同时,冷战中苏联与阿拉伯国家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在1970年7月30日局势的紧张终于到达了顶峰:以色列空军的一次袭击引来了与苏联飞行员驾驶的米格战机的大规模空战,5架米格飞机被击落,以色列空军则没有损伤。赎罪日战争1973年10月9日,赎罪日战争:以色列的两队F-4的4机编队袭击并摧毁了叙利亚军队总参谋部在大马士革的总部。叙利亚空军总指挥部也遭受了破坏。在整个赎罪日战争期间,以色列空军共击落277架敌军战机,占了以色列空军1948年以来击坠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1982年黎巴嫩之战1982年6月8日黎巴嫩之战:在几小时内摧毁整个苏制装备的叙利亚部署在黎巴嫩的防空系统,己方未损失一架战机。同时以色列空军还声称击落了共80架叙利亚飞机,己方未损失一架飞机。以色列-黎巴嫩冲突:2006年7月至8月以色列空军在2006年以黎冲突中在对黎巴嫩的袭击里起到了关键作用。袭击的主要目的是削弱以黎巴嫩南部为主要基地的真主党民兵武装。以色列空军在冲突中总共出动了12000架次,摧毁了相当多的黎巴嫩设施。2006年7月30日对Qana附近一所村庄的袭击摧毁了一幢公寓并杀死了至少28名平民,因此招致了国际社会的严重谴责。真主党武装在战斗的最后一天击落了一架以方一架CH-53海种马直升机。另有一架以方的F-16战斗机在起飞时坠毁。其他唯一一次有资料记载的只剩一边机翼的F-15着陆——另一侧机翼在空中与一架A-4相撞时脱落。A-4发生爆炸,飞行员跳伞。F-15的生产商麦道公司起先拒绝相信这种着陆的可能性,直到这次事故的照片被送到才改变观点。这架F-15后来被修复回到战斗状态。“王牌飞行员”:39名以色列飞行员击落了至少250架敌军喷气飞机,其中10名至少击落了8架敌军喷气飞机。“王中王”:Giora Epstein击落了17架敌军喷气飞机,由此获得并保持了世界喷气机击坠数纪录,以及朝鲜战争后各型飞机击坠数纪录。在以色列参加的各次战争中共有126架敌机被击落,多数发生在1970年代,以色列空军只在空战中损失过2架飞机,一次在1959年,一次在1964年。2023-07-25 14:05:361
巴以冲突的历次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10月,,当时埃及与英国、法国和以色列的军队爆发战争。英、法、以三国的结盟是一种利益的接合:英法两国对苏伊士运河有着贸易利益,而以色列则需要打开运河,以让以色列船只得以通航。到战争结束后,只有以色列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以色列因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以及储蓄大规模军队,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袭击。是20世纪军事史上最具有压倒性结局的战争之一。以色列在此次战争中占领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打算收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明显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了苏伊士运河 (原来的停火线)。此次战争双方损失惨重。《大卫营合约》令以埃关系正常化,埃及成为首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同时埃及几乎完全脱离苏联的势力范围。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因为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部队,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南半部。2023-07-25 14:05:501
第四次中东战争
百科里面很详细http://baike.baidu.com/view/30448.htm 给你说说我的认识。。。不会那么书面语。。。全是手打啊。。。 二战后,中东地区阿拉伯世界与以色列发生过4次规模性战争,1948,1956,1967(前三次阿拉伯世界都失败了)和第四次1973。每一次都有埃及,另一方是以色列。 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加沙、西奈半岛(埃及领土)、戈兰高地(叙利亚领土)。以色列没想到阿拉伯世界会在短短6年内回复实力,所以一直放松警惕。 1973埃及(萨达特)、叙利亚(总统阿萨德,现任小阿萨德的爸爸)计划对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以夺回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的地方,西奈和戈兰高地。同时还为了摆脱美苏插手造成的阿以“不战不和”的局面。 10月6日(赎罪日)战争开始。战争之初以色列军败退,但是总理梅厄夫人凭借自己的能力,加之美国援助,针对叙利亚戈兰高地展开各个击破战术。这导致埃及方面进军西奈基本没受到阻碍,也就是说埃及很快达到了最初的目标。。。随后埃及总统萨达特宣布进入“战争间歇”(10日到14日),这导致叙利亚阿萨德不满。。。10月14日,埃及再次向以色列发动进攻,但是结果失败。。15日以色列沙龙将军带领突击队乔装通过苏伊士运河,从而帮助以色列赢得了绝对主动态势。。。。 战争进行到此(大约10天),双方精疲力尽,战争开支表示鸭梨很大。其中埃及10天内耗掉了25%的国民生产总值。(一般一个国家一年的军费是国民生产总值的1%左右)。而以色列第一个星期就花费了100亿美元,而以色列全年军费是80亿美元。这种情况充分说明了,小国家打不起持久战,只有我们这样的伟大民族才能耗得起持久战(毛)。 战争进行到10月17日,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了报复西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美国英国法国)从而实行“石油制裁”也就是减少石油产量,提高油价,这使得美国等不得以提出与苏联协商共同促使挺火。。。。最终协议定在10月22日19时,叙利亚、埃及表示同意,但是以色列方面置停火协议与不顾(两次),继续进攻。。。 11月24日深夜,苏联12架安东诺夫运输机从布达佩饰空军基地起飞向中东,五角大楼开始不安。随后苏联致电华盛顿“强烈主张双方都派部队去强制挺火,如果你们不派,我们被迫单方面介入”。随后苏联85艘军舰停靠东地中海叙利亚附近。尼克松政府评估形式不容乐观,25日零点10分,美国宣布进入三级战备,核武器洲际导弹进入战争状态,60架B52战略轰炸机从关岛飞回美国本土装上原子弹,美国4艘航母开赴地中海。。。这就是因为赎罪日战争而引发的1973年美苏东地中海对峙事件。。。。最终因为双方的强硬态度,和巨大实力威慑,10月27日,历时3个星期的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 第四次中东战争这3个星期一共12国家110万军人参战。以色列2000多人阵亡,这个数字相当于美国在18天内阵亡17万。这场战争打破了以色列不可战胜的神话,从而开始了和平对话。。。埃及不久成为第一个和以色列单独媾和的阿拉伯国家。。。 希望我说的这些对你了解第四次中东战争有帮助。。。2023-07-25 14:06:042
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直接原因
ZT:中东问题的由来和中东战争 大约在四千年前,犹太人的祖先就已经开始在今天的巴勒斯坦一带繁衍生息,在这里,犹太人后来建立了犹太国和以色列国,并创立了犹太教。但是,犹太人命运多舛,巴勒斯坦地区后来一再遭到外族入侵,巴比伦、波斯和罗马帝国等历史上强大帝国先后占领过巴勒斯坦,公元一世纪前后,犹太人被驱散到世界各地,成为一个没有祖国的民族。大约在1300多年前,随着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对巴勒斯坦地区的统治,阿拉伯人开始在这一地区生活。然而,千百年来,犹太人一直没有忘记巴勒斯坦是他们的故土,一直在努力回去。19世纪末以后,犹太人的复国运动开始高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犹太人所受的遭遇特别受到世人的同情,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分别建立犹太人的国家和阿拉伯人的国家,分别拥有巴勒斯坦土地56%和44%,即1.4万平方公里和1.1万平方公里,但是,当时居住在这一地区的犹太人占人口总数不到1/3,控制的土地不到总面积的6%,这就意味着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即现在所说的巴勒斯坦人)要让给犹太人大片土地。中东各国的阿拉伯人对联合国决议非常愤怒,1947年12月,阿拉伯联盟宣布阿拉伯民族要打一场维护阿拉伯民族利益的“圣战”,“把犹太人赶入大海”。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次日,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五国联军不宣而战,出兵巴勒斯坦地区,这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当时,阿拉伯联军的总兵力大约为2.4万人,以色列军队大约有1.9万人,阿拉伯联军的武器装备好一些,这样阿拉伯联军的军力占优势。面对阿拉伯联军的进攻,以军的形势非常危急。6月11日,美国操纵联合国通过决议,规定双方停火四星期。以色列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紧急购买军火,从海外犹太人中招募志愿兵,很快就集结近十万人的兵力。在此期间,阿拉伯联军的兵力虽然也有所增加,但各方仍各怀主意,矛盾反而增加。7月以后,以军分三次向阿拉伯军队发动全面进攻,击溃了阿拉伯联军,还包围了一支埃及军队。第二年,埃及等国陆续同以色列签订了停战协定,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这一战,阿拉伯联军和以色列军队伤亡的人数分别是15 000人和6 000人。以色列从此控制了巴勒斯坦80%的土地,近百万阿拉伯人不得不流落他乡,成为难民。 1956年7月,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法大为恼怒,决定联合以色列侵略埃及。10月29日夜,4.5万名以军分兵四路侵入埃及的西奈半岛。次日,埃及全国动员,反击入侵者,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10月31日,英法开始派大批飞机轰炸埃及首都开罗和其他一些主要城市。11月5日出兵8万在塞得港登陆。埃及军队进行了顽强抵抗。这次战争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阿拉伯国家和几乎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都支持埃及,美国和苏联两大国也支持埃及,英法国内的反战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1956年底,英法撤军。1957年3月,以色列也撤军。 第二次中东战争结束,此后,英法在中东的势力一落千丈,美国和苏联加入中东的角逐。在此期间,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也开始以自己的力量展开武装斗争。1956年巴勒斯坦民族解放组织(即“法塔赫”)成立,8年后,法塔赫等8个组织联合成立了“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这个组织得到了叙利亚政府的支持,在叙利亚境内建立了自己的营地。以色列从1966年起派飞机深入叙利亚境内袭击。叙利亚希望与埃及联合对付以色列。埃及为了表示对叙利亚的支持在西奈半岛集结了大量军队,1967年5月14日,埃及军队进入最高警戒状态;一星期后,埃及军队接管了联合国维和部队的控制区,封锁了以色列船只出入的蒂朗海峡。约旦表示将军队交由埃及指挥,伊拉克军队也进入约旦境内设防。6月5日清晨,500多架以色列战斗机和8个坦克旅对阿拉伯军队发动了突然进攻,埃及空军首先被摧毁,接着又占领了加沙地区和整个西奈半岛,攻入运河区。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当时,对形势的这一急剧变化,约旦国王侯赛因还蒙在鼓里,他自顾自地发动了对耶路撒冷的全面进攻,这样,以色列军队没费什么力气就占领了整个约旦河西岸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阿拉伯联军几乎再无还手之力,不得不接受联合国的停战要求。第三次中东战争开始于六月五日,故称“六五战争”,只打了6天,所以又称为“六天战争”。这次战争,以色列方面以伤亡3 700多人、损失30多架飞机和400多辆坦克的代价夺得了6.5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并使阿拉伯方面伤亡被俘6.2万多人、损失450多架飞机和960多辆坦克。 阿拉伯世界的两大强国埃及和叙利亚对第三次中东战争的失败深感耻辱,第三次中东战争后,埃及和叙利亚等国得到了苏联的大量先进军事装备;而以色列则得到了美国的先进武器。1972年,埃及和苏联的关系恶化,埃及接管了苏联在埃及的所有军事设施,决心用自己的力量和其他阿拉伯国家一起打败以色列。1973年10月6日,这一天,既是穆斯林的斋日,也是犹太教的赎罪日,按照规定,教徒都应该休息。下午两点,8万多名埃及军人在300多架飞机和4 000门大炮配合下,向以军阵地发动了突然进攻,成功地渡过了苏伊士运河,收复了坎塔拉市和战略要地米特拉山口。与此同时,叙利亚军队也在戈兰高地向以色列军队发动了进攻,而在以军的后方,巴解游击队也发动了频繁的攻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因为10月是伊斯兰历法中的斋月,所以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斋月战争”或“十月战争”。10月9日,以军开始反击。以军首先遏制住埃及军队的进攻势头,然后回师戈兰高地击退叙利亚军队。10月15日,以军又偷偷回兵对付埃及军队,以军悄悄渡过运河,包围了埃军主力,威胁埃及首都开罗。战争规模越打越大,埃以双方进行有1 800多辆先进坦克参加的大会战。但是,美国和苏联都不希望战争打得太大,这两国是以埃双方的武器供应国,它们开始出面调停。10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要求双方立即停火的338号决议。眼看形势越来越不利,埃及和叙利亚分别接受了停火决议,以色列随后也停止了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结束。这次战争阿拉伯方面损失了8 500多人、450多架飞机和2 200多辆坦克,以色列方面损失了2 800多人、110多架飞机和850多辆坦克。这次战争收复了苏伊士运河东岸28~30公里宽的狭长地带,叙利亚也只要回了戈兰高地的一小部分土地。在这次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团结一致利用石油武器展开斗争,它们向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施石油禁运。伊拉克宣布将美国的石油公司收归国有,海湾产油国还宣布将原油价格提高17%,阿尔及利亚等10个国家则宣布每月石油产量递减5%。由于中东国家的石油减产和提价,引发了1973~1975年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2023-07-25 14:06:143
以色列和巴基斯坦为什么打仗?他们的历史是怎么?
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通要冲。该地区充满传奇但又多灾多难。在这里,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本是有共同祖先的亲兄弟;耶路撒冷是世界三大宗教的圣地。二战后,四次大规模中东战争都与该问题有关联,并给地区民众造成惨重损失和巨大创伤。中东和平进程绵延至今,但举步艰难。人们盼望和平早日降临,让这对远古时期曾是亲兄弟的两个民族重归于好,共建美好家园。[1]x0dx0a编辑本段历史背景x0dx0a巴勒斯坦位于亚洲西部地中海沿岸,古称迦南,包括现在的以色列、加沙、加沙地带与犹太人定居点x0dx0a[2]约旦河西岸和约旦。历史上,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此居住过。公元前20世纪前后,闪米特族的迦南人定居在巴勒斯坦的沿海和平原地区,成为巴勒斯坦最早的居民。公元前13世纪未,希伯莱各部落迁入巴勒斯坦,并曾先后建立希伯莱王国及以色列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又先后被亚述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及罗马人占领和统治。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在战胜罗马帝国接管巴勒斯坦后不断迁入,并被当地土著人同化,逐渐形成了现代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世界各地兴起,各地的犹太人大批移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巴勒斯坦沦为英国的“委任统治地”。英国将其分为两部分:即以约旦河为界把巴勒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外约旦(即今约旦王国),西部仍称巴勒斯坦(即今以色列、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此后,世界各地犹太人开始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纷纷涌入巴勒斯坦的过程中,犹太人与当地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发生过多次流血冲突。1947年11月,联合国通过第181号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议规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领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于这项决议遭到巴勒斯坦人以及阿拉伯方面的强烈反对,巴勒斯坦国却未能诞生。[3]x0dx0a编辑本段发展历程x0dx0a以色列宣布建国后,阿以之间爆发了5次大规模战争。以色列通过战争占领了包括耶路撒冷在内的大量的巴勒斯坦领土,数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逐出家园,沦为难民。长期以来,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力求通过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大以色列国。为了恢复民族权利,重返家园,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以色列前总理沙龙x0dx0a[4]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组织”)成立,其目标就是要在“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从此,巴勒斯坦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阿以间开始艰难的和平谈判。在阿以和谈中,巴以和谈是构成中东和平进程的关键。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以来,双方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然而这些协议由于以历届政府的有意拖延而未能彻底执行。尽管根据有关协议,1994年5月巴勒斯坦开始自治,但关于巴勒斯坦最后阶段谈判却因双方在耶路撒冷的归属、犹太人定居点、巴勒斯坦难民回归、巴以边界划定等棘手问题上分歧太大,巴以双方至今没有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2000年9月,以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巴以流血冲突,特别是2001年3月沙龙政府上台以后,由于沙龙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3]x0dx0a编辑本段冲突经历x0dx0a第一次中东战争x0dx0a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委任统治,同日,犹太复国主义以色列国旗x0dx0a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15日,阿盟国家军队进入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战争正式开始。x0dx0a第二次中东战争x0dx0a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x0dx0a第三次中东战争x0dx0a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以色列出动了几乎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一切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地面部队也发动了进攻。x0dx0a第四次中东战争x0dx0a又称十月战争,阿拉伯国家称"斋月战争",以色列称"赎罪日战争"或"十八天战争"。1973年10月,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被动局面,向以色列开战。x0dx0a第五次中东战争x0dx0a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而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这是继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最大的一次战争,称为“第五次中东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巴解伤亡3000余人,被击毁坦克100余辆,火炮500门,400多座秘密仓库被占领。叙利亚军队伤亡1000余人,损失坦克400余辆,飞机58架。巴勒斯坦国旗x0dx0a2008年巴以冲突大事记1月17日,以色列关闭加沙口岸。1月23日,哈马斯武装等突破加沙与埃及的一处边境口岸,数以千计的加沙人涌入埃及抢购生活必需品。2月3日,埃及安全部队和哈马斯武装重新关闭边境。2月27日至3月3日,以色列在加沙发动“热冬”攻势,120多名巴勒斯坦人死于冲突。3月6日,西耶路撒冷一处犹太人机构遇袭,8名学生死亡。哈马斯声称对袭击负责。6月19日,哈马斯和巴勒斯坦其他派别与以色列达成为期6个月的停火协议。6月25日,5名哈马斯武装人员被炸死。8月2日,以军士兵朝试图逃离加沙的希里斯家族(该家族与巴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联系密切)成员开枪,打死4人,打伤20多人。11月5日,以军在加沙的一次行动造成6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哈马斯随后恢复向以色列境内发射火箭弹。11月14日,以色列南部地区当天凌晨遭到至少16枚火箭弹袭击,十几人受伤。当天上午,以军空袭加沙地带,打死两名巴武装人员。11月16日,以色列空袭加沙地带东部,4名巴武装以色列空袭加沙x0dx0a人员丧生。11月27日,以色列军队在约旦河西岸地区逮捕23名巴勒斯坦人。巴官员说,以方当天在拉姆安拉、希伯伦、纳布卢斯和图勒凯尔姆等城市也发动大规模逮捕行动,其间有枪击事件发生。12月2日,以色列军队的坦克和推土机开进位于加沙地带南部的拉法市,随后以军直升机发射一枚导弹,造成两名巴勒斯坦人死亡,多人受伤。12月18日,哈马斯与以色列为期6个月的停火协议到期。哈马斯即日起宣布结束停火,并不再延续。从19日至26日,哈马斯向以南部地区发射了200多枚火箭弹和迫击炮弹。12月24日,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下属武装派别卡桑旅发表声明称,5名卡桑旅武装人员在“执行任务中”死亡,该组织随后向以南部城市发射迫击炮弹作为报复。12月25日,以看守政府总理奥尔默特呼吁阻止哈马斯袭击以色列。以外长齐皮·利夫尼发誓要终结哈马斯对加沙的控制。[5]x0dx0a编辑本段争论焦点x0dx0a耶路撒冷地位问题x0dx0a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坦地区中部,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共同圣地。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耶路撒冷为国际化城市,由联合国管理。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后,耶路撒冷被阿以双方的停火线由北向南切割为东、西两个部分,巴勒斯坦人居多数的东区被约旦(当时叫外约旦)占领,犹太人为主体的西区被以占领。1967年以占领东耶路撒冷,1980年7月以议会通过法案,宣布耶路撒冷是以色列永久首都。巴勒斯坦自20世纪60年代就宣称耶路撒冷是巴领土的一部分,以必须全部放弃。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建国,耶路撒冷为巴勒斯坦国首都。x0dx0a边界划分问题x0dx0a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81号决议,决定在2.7万平方公里的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国”和一个“阿拉伯国”,其中,“犹太国”占约1.49万平方公里,“阿拉伯国”占约1.15万平方公里。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但“阿拉伯国”因阿拉伯人拒绝分治决议没有诞生。在随后爆发的第一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占领了包括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东耶路撒冷等在内全部“阿拉伯国”领土。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第242号和第338号决议,要求以撤出所占领土。长期以来,巴方坚持并决心将在1967年战争爆发前的边界内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但以政府则坚持未来以巴边界不能回到1967年战争前的状态。x0dx0a犹太人定居点问题x0dx0a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移民定居而形成的国家。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以开始在被占领土上修建犹太人定居点。以内政部统计数据显示,从1972年至2008年,约旦河西岸地区的犹太人定居点人口从1182人增加到了28.58万人,东耶路撒冷定居点人口已达到将近20万人。2005年8月,以曾在实施单边行动计划时,撤出位于加沙地带的全部21个定居点和4个位于约旦河西岸北部的定居点。但在此后几年中,以并没有停止定居点建设。长期以来,巴方坚持要求,以必须拆除全部定居点,而以方强调定居点建设是根据“自然增长”的需要。按照巴以1993年签署的“奥斯陆协议”,以定居点扩建只能在人口“自然增长”的基础上进行。x0dx0a难民回归问题x0dx0a巴难民问题是历次中东战争特别是第一次和第三次中东战争的产物。战争先后导致100多万巴勒斯坦人流离失所。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巴难民已超过470万人,除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外,这些难民主要分布在约旦、黎巴嫩、叙利亚。根据联合国1948年通过的第194号决议,巴难民具有回归权。但难民能否回归、回归多少将涉及巴勒斯坦、以色列等中东相关国家的民族构成、人口比重和社会安全等重大利益。因此,在巴以和谈中,以方坚持巴难民就地安置,反对回归。x0dx0a水资源分配问题x0dx0a巴勒斯坦地区60%以上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包括地表水、河流和地下水等可再生水资源总量估计为20亿立方米。在数量上,以占有和消耗全部水资源的80%,巴只能享用剩余的20%。另外,巴以关于水资源分配还涉及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等问题。因此,以反对彻底同巴进行水资源再分配,主张共同管理水资源,以保证以水资源安全不受威胁。巴则坚持收回所有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水利设施的所有权,拒绝接受与以共同管理水资源。[6]x0dx0a编辑本段如何解决x0dx0a中东问题多边会谈x0dx0a中东问题多边会谈,指的是由阿以冲突各方、其他中东国家及美国、俄罗斯、欧盟2023-07-25 14:06:221
请问有谁知道四次中东战争详细时间与战争过程和经济损失跟伤亡人数!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 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年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第五次中东战争 1982年 第一次中东战争 亦称“巴勒斯坦战争”。1948年5月14日午夜,以色列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在美英 支持下,按照联合国决议建国,激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次日凌晨,埃及、约旦、黎 巴嫩和伊拉克5国即向以色列宣战。这场战争断断续续地打了9个多月,在联合国的调解下, 于1949年7月20日全面停战。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达2.07万 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决议规定的犹太人国家的面积还多6700平方公里,并驱逐了96万巴勒斯 坦人。战争遗留下“边界问题”和“难民问题”,为日后再次爆发战争埋下的祸根。第二次中东战争 亦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从英、法殖民主义 者手中收归国有。同年11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侵入埃及西奈半岛。31日,英法 以“保卫运河通航自由和安全”为借口,向埃及发动进攻。在世界人民的声援和支持下,埃 及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对于这场战争,美国同英国、法国之间存在着矛盾。英、法军队 于12月22日撤出埃及领土,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才全部撤离埃及。这场战争以侵略者的 失败而告终。 第三次中东战争 亦称六.五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不甘心失败,念念不忘寻机报复。埃及总 统纳塞尔在胜利面前有些大意,再加上受苏联的蒙蔽,对以色列未能保持警惕。1967年6月5 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突然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袭 击。在以色列的空军的大规模的空袭中,埃及近300架作战飞机被毁于地面。埃及陆军在失 去空军的掩护下,遭以军重创。接着,叙利亚、约旦在以色列空军的突然袭击下,大量飞机 受损,陆军也先后失利。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受到严重挫折。6月7日和8日,联合国安 理会两次通过决议,埃及、叙利亚、约旦在丧失大片国土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无条件“停 火”。在6天的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的约旦管区、加沙地带、叙利 亚的戈兰高地和埃及的西奈半岛,迫使50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第四次中东战争 亦称“十月战争”或“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 为收复六.五战争中的失地,集中51万地面部队和海、空军主力分别向以色列军队占领的西 奈半岛(西线)、戈兰高地(北线)发动突然进攻。埃军当天渡过苏伊士运河,8日摧毁以 军“巴列夫”防线,收复部队失地。叙军也一度打到太巴列湖。面对战争初期不利形势,以 色列迅速动员预备役部队,使总兵力增至40万人。决心先以北线为重点,集中使用空军主力 对叙军阵地进行空袭,以3个师转入反攻。经激战,迅速击溃叙军。尔后于16日,集中兵力 转移西线,以军侦察突击队乔装埃军深入埃军后方,大肆破坏埃军萨姆—6防空导弹阵地, 为以空军开辟空中走廊,以军后续部队乘隙渡过运河,在西岸建立桥头堡,并攻入埃及腹 地,对埃军第3集团军形成合围态势,战局顿时逆转。10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 要求双方就地停火。埃及、以色列于22日,叙利亚于24日同意停火。此后,先后签署了两个 在西奈脱离接触的协议。 第五次中东战争 亦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打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从陆 地、空中和海上大举入侵黎巴嫩。到6月11日,以军占领了从贝鲁特到大马士革的国际公路 以南2800平方公里的黎巴嫩土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这一地区的基地被全部摧毁,武装力 量的主力也遭到重大损失。驻贝卡谷地的叙利亚军队也受到以色列空军的重创,萨姆导弹设 施和空军力量遭到到重大损失。6月11日,叙利亚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接着,以色列调 集重兵对巴解总部所在地贝鲁特西区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包围和攻击,后在联合国的调解 下,在维持和平部队的监督下,巴解总部及其万余名武装人员不得不撤出贝鲁特,分散到突 尼斯等8个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在贝鲁特的1000多名部队也同时撤走。2023-07-25 14:06:431
中东战争打了几次
一共有5次~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为争夺巴勒斯坦同阿拉伯国家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这次战争直到1949年3月才结束。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约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两国为重新霸占苏伊士运河,恢复对埃及的殖民统治,勾结以色列,于1956年10月29日,出动大批军队向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整个战争中,英法对埃及的轰炸持续了6天,地面战斗40余小时,伤亡300至400人,损失飞机50余架;以色列死亡约1000人。埃及方面死亡约1000人,受伤2万多人,损失飞机200架,5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1.2万幢住宅毁于战火。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凌晨7时45分,以色列几乎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所有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突然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的地面部队也发起了进攻,阿拉伯国家奋起反抗。至10日战争结束。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这次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战败而告结束。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失去的土地,经过周密的准备之后,对以色列发动了突然袭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这次战争,在历史上又被称为“十月战争”、“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战争历时18天,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共投入兵力约110万人,坦克5500辆,作战飞机1500架。战争结果是,阿拉伯国家死亡约2万余人,被击毁坦克2000余辆,损失飞机约400架。以色列军队死亡5000多人,损失坦克1000辆、飞机200架。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和纵容下,借口其在驻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悍然出动陆海空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五次中东战争。著名的贝卡谷空战就发生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使巴解游击队伤亡3000余人,被击毁坦克100余辆,火炮500门,设在黎南部的游击队全部被毁,有400多座秘密武器库被占领。叙利亚军队伤亡1000余人,被毁坦克400余辆,飞机85架。2023-07-25 14:06:515
对第四次中东战争描述正确的是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苏伊士运河(原来的停火线),直到联合国停火令生效为止,已经歼灭了一队埃及军队。战后影响:第四次中东战争最大的影响便是,在战争结束时签署的和平协议是自1948年的战争以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首次公开进行对话。对于阿拉伯国家而言(尤其是埃及),从六日战争以来一直承受的战败感得以克服,并让他们能平等的与以色列进行谈判。然而,战争中埃及只在西奈战线获得一小部分土地,以色列却在戈兰高地以及运河西岸获得更多的土地,这场战争使阿拉伯国家了解到他们无法在军事上击败以色列,也因此使以阿间的和平得以展开。这场战争震惊了整个以色列,之前六日战争的大胜让以色列军过度自信,一直以为以色列在中东拥有优势军事实力。而战争初期的挫败造成以色列国内心理上的恐慌。以色列承受了比例极高的人员伤亡。2023-07-25 14:07:082
谁有四次中东战争的资料。
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 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年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第五次中东战争 1982年 历史背景 前3000年,犹太人的祖先定居于巴勒斯坦地区。1世纪后,罗马帝国侵入,犹太人向世界各地流散。此后巴勒斯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19世纪末,大批犹太人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准备复国。1947年,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和以色列两个独立的国家。犹太人同意此决议,1948年成立以色列国。阿拉伯人反对该决议,未建立阿拉伯国。结果发生4次阿以战争。以色列先后占领了应属阿拉伯国的全部领土。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4%B8%9C%E6%88%98%E4%BA%89" ++++++++++++++++++++++++++++++++++++++++++++ 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所谓“中 东战争”是指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这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 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以色列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 由来已久。历史上,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位于地中海、死海、约旦 河之间)建立过国家。公元前30世纪,原在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迁至巴勒斯坦沿海和平原地 区定居。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的祖先祖先希伯莱人征服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 国。此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和土耳其等外来民族征服,犹太人被迫流 落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主张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重返巴勒 斯坦,建立犹太人为主的国家。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当时这个地区阿拉伯人66万人, 犹太人仅9万人,但英美为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和苏伊士河,竭力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 他们的策划下已经在世界各地定居的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从此,阿、以两个民族间的 矛盾日益加深,不断发生流血事件。1947年11月29日,在美英操纵下的联合国大会通过决 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由两国分治,阿拉伯世界广泛反 对这个决议,没有建立阿拉伯国家,也坚决反对犹太人建国。1949年5月14日,犹太人宣布 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就同以色列发生第一次中东战争,结 果阿拉伯国家失利,埃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先后同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后,却遗留下许多问题,这样,逐步引发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中东战争。直到1989 年,才终于建立“巴勒斯坦国”,中东问题,尤其是巴勒斯坦人建国问题才告一段落。 第一次中东战争 亦称“巴勒斯坦战争”。1948年5月14日午夜,以色列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在美英 支持下,按照联合国决议建国,激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次日凌晨,埃及、约旦、黎 巴嫩和伊拉克5国即向以色列宣战。这场战争断断续续地打了9个多月,在联合国的调解下, 于1949年7月20日全面停战。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达2.07万 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决议规定的犹太人国家的面积还多6700平方公里,并驱逐了96万巴勒斯 坦人。战争遗留下“边界问题”和“难民问题”,为日后再次爆发战争埋下的祸根。 第二次中东战争 亦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从英、法殖民主义 者手中收归国有。同年11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侵入埃及西奈半岛。31日,英法 以“保卫运河通航自由和安全”为借口,向埃及发动进攻。在世界人民的声援和支持下,埃 及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对于这场战争,美国同英国、法国之间存在着矛盾。英、法军队 于12月22日撤出埃及领土,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才全部撤离埃及。这场战争以侵略者的 失败而告终。 第三次中东战争 亦称六.五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不甘心失败,念念不忘寻机报复。埃及总 统纳塞尔在胜利面前有些大意,再加上受苏联的蒙蔽,对以色列未能保持警惕。1967年6月5 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突然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袭 击。在以色列的空军的大规模的空袭中,埃及近300架作战飞机被毁于地面。埃及陆军在失 去空军的掩护下,遭以军重创。接着,叙利亚、约旦在以色列空军的突然袭击下,大量飞机 受损,陆军也先后失利。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受到严重挫折。6月7日和8日,联合国安 理会两次通过决议,埃及、叙利亚、约旦在丧失大片国土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无条件“停 火”。在6天的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的约旦管区、加沙地带、叙利 亚的戈兰高地和埃及的西奈半岛,迫使50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第四次中东战争 亦称“十月战争”或“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 为收复六.五战争中的失地,集中51万地面部队和海、空军主力分别向以色列军队占领的西 奈半岛(西线)、戈兰高地(北线)发动突然进攻。埃军当天渡过苏伊士运河,8日摧毁以 军“巴列夫”防线,收复部队失地。叙军也一度打到太巴列湖。面对战争初期不利形势,以 色列迅速动员预备役部队,使总兵力增至40万人。决心先以北线为重点,集中使用空军主力 对叙军阵地进行空袭,以3个师转入反攻。经激战,迅速击溃叙军。尔后于16日,集中兵力 转移西线,以军侦察突击队乔装埃军深入埃军后方,大肆破坏埃军萨姆—6防空导弹阵地, 为以空军开辟空中走廊,以军后续部队乘隙渡过运河,在西岸建立桥头堡,并攻入埃及腹 地,对埃军第3集团军形成合围态势,战局顿时逆转。10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 要求双方就地停火。埃及、以色列于22日,叙利亚于24日同意停火。此后,先后签署了两个 在西奈脱离接触的协议。 第五次中东战争 亦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打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从陆 地、空中和海上大举入侵黎巴嫩。到6月11日,以军占领了从贝鲁特到大马士革的国际公路 以南2800平方公里的黎巴嫩土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这一地区的基地被全部摧毁,武装力 量的主力也遭到重大损失。驻贝卡谷地的叙利亚军队也受到以色列空军的重创,萨姆导弹设 施和空军力量遭到到重大损失。6月11日,叙利亚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接着,以色列调 集重兵对巴解总部所在地贝鲁特西区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包围和攻击,后在联合国的调解 下,在维持和平部队的监督下,巴解总部及其万余名武装人员不得不撤出贝鲁特,分散到突 尼斯等8个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在贝鲁特的1000多名部队也同时撤走。2023-07-25 14:07:213
以色列是犹太人的国家吗?
是的,以色列大部分是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60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1956年,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为“苏伊士战争”(The Suez War )。苏伊士战争以英法侵略军的失败告终,其在中东地区数百年殖民统治的传统势力丧失殆尽。1967年,以色列察觉埃及、叙利亚、约但等国有联合进攻趋向;6月5日发动“六日战争”(Six Days of War);6月10日结束,以色列已占领耶路撒冷旧城、西奈半岛、约但河西岸、戈兰高地,总面积相当于原有领土的三倍,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前国防部长“独眼戴扬”(Moshe Dayan)来到哭墙(Wailing Wall)面前朝圣,情绪激动的说:“我们回到圣地的至圣所,永远不再离开了。”但是,基于整个中东地区的和安考量,以色列仍让阿拉伯人拥有圣岩圆顶寺的管理权。1973年,埃及总统沙达特(Sadat)和叙利亚总统阿塞德(Hafez al Assad)秘密协商、精心策划一场战争;趁10月6日以色列历法上的“赎罪日”,两国分别从以色列的南北发动突袭。耶路撒冷哭墙边多人聚集,呼求上帝的帮助,高声诵读赎罪日经文。 19日,战局逆转,以军北越戈兰高地,南过运河直指开罗。 24日双方停火,以色列在美、苏调停下撤出占领区。此役又称为“赎罪日战争”(The Yom Kippur War)。2001年,耶路撒冷消息:以色列极端宗教团体“圣殿山忠诚者”(The Temple Mount Faithful)7月29日在东耶路撒冷圣殿山上举行仪式,为犹太教“第三圣殿”奠基,导致以巴双方再度发生冲突,造成20多人受伤。扩展资料现代的以色列人只要取得以色列国籍,就可称为以色列人。目前以色列国籍中,78%为犹太人,20%为阿拉伯人,其他则为基督徒及其他宗教种族者。以色列也拥有华人公民,大部分为嫁娶以色列人进而取得以色列公民的非犹太人;也有因为归化成为犹太人而成为犹太移民的华人。其中最知名的例子为来自台湾的徐钰萍 Yael Hsu,是史上第一位在以色列经过正统犹太教归化成功丶并以犹太人身分成为以色列公民的华人。2023-07-25 14:07:281
简述五次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为争夺巴勒斯坦同阿拉伯国家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这次战争直到1949年3月才结束。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约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 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两国为重新霸占苏伊士运河,恢复对埃及的殖民统治,勾结以色列,于1956年10月29日,出动大批军队向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整个战争中,英法对埃及的轰炸持续了6天,地面战斗40余小时,伤亡300至400人,损失飞机50余架;以色列死亡约1000人。埃及方面死亡约1000人,受伤2万多人,损失飞机200架,5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1.2万幢住宅毁于战火。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凌晨7时45分,以色列几乎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所有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突然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的地面部队也发起了进攻,阿拉伯国家奋起反抗。至10日战争结束。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这次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战败而告结束。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失去的土地,经过周密的准备之后,对以色列发动了突然袭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这次战争,在历史上又被称为“十月战争”、“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战争历时18天,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共投入兵力约110万人,坦克5500辆,作战飞机1500架。战争结果是,阿拉伯国家死亡约2万余人,被击毁坦克2000余辆,损失飞机约400架。以色列军队死亡5000多人,损失坦克1000辆、飞机200架。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和纵容下,借口其在驻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悍然出动陆海空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五次中东战争。著名的贝卡谷空战就发生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使巴解游击队伤亡3000余人,被击毁坦克100余辆,火炮500门,设在黎南部的游击队全部被毁,有400多座秘密武器库被占领。叙利亚军队伤亡1000余人,被毁坦克400余辆,飞机85架。2023-07-25 14:07:431
谁有几次中东战争详细的介绍
分类: 社会民生 >> 军事 解析: 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 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年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第五次中东战争 1982年 历史背景 前3000年,犹太人的祖先定居于巴勒斯坦地区。1世纪后,罗马帝国侵入,犹太人向世界各地流散。此后巴勒斯坦为 *** 人居住地。19世纪末,大批犹太人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准备复国。1947年,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 *** 和以色列两个独立的国家。犹太人同意此决议,1948年成立以色列国。 *** 人反对该决议,未建立 *** 国。结果发生4次阿以战争。以色列先后占领了应属 *** 国的全部领土。 取自"zh. *** /wiki/%E4%B8%AD%E4%B8%9C%E6%88%98%E4%BA%89" ++++++++++++++++++++++++++++++++++++++++++++ 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所谓“中 东战争”是指1948~1982年间, *** 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这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 国家是指 *** 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 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以色列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 *** 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 由来已久。历史上, *** 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位于地中海、死海、约旦 河之间)建立过国家。公元前30世纪,原在 *** 半岛的迦南人迁至巴勒斯坦沿海和平原地 区定居。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的祖先祖先希伯莱人征服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 国。此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和土耳其等外来民族征服,犹太人被迫流 落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主张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重返巴勒 斯坦,建立犹太人为主的国家。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当时这个地区 *** 人66万人, 犹太人仅9万人,但英美为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和苏伊士河,竭力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 他们的策划下已经在世界各地定居的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从此,阿、以两个民族间的 矛盾日益加深,不断发生流血事件。1947年11月29日,在美英操纵下的联合国大会通过决 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 *** 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由两国分治, *** 世界广泛反 对这个决议,没有建立 *** 国家,也坚决反对犹太人建国。1949年5月14日,犹太人宣布 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5月15日, *** 国家就同以色列发生第一次中东战争,结 果 *** 国家失利,埃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先后同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后,却遗留下许多问题,这样,逐步引发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中东战争。直到1989 年,才终于建立“巴勒斯坦国”,中东问题,尤其是巴勒斯坦人建国问题才告一段落。 ue5f1ue5f1 ue5f1ue5f1第一次中东战争 ue5f1ue5f1 亦称“巴勒斯坦战争”。1948年5月14日午夜,以色列不顾 *** 国家的反对,在美英 支持下,按照联合国决议建国,激起了 *** 国家的强烈反对。次日凌晨,埃及、约旦、黎 巴嫩和伊拉克5国即向以色列宣战。这场战争断断续续地打了9个多月,在联合国的调解下, 于1949年7月20日全面停战。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达2.07万 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决议规定的犹太人国家的面积还多6700平方公里,并驱逐了96万巴勒斯 坦人。战争遗留下“边界问题”和“难民问题”,为日后再次爆发战争埋下的祸根。 ue5f1ue5f1 ue5f1ue5f1 ue5f1ue5f1 ue5f1ue5f1第二次中东战争 ue5f1ue5f1 亦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7月26日,埃及 *** 宣布将苏伊士运河从英、法殖民主义 者手中收归国有。同年11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侵入埃及西奈半岛。31日,英法 以“保卫运河通航自由和安全”为借口,向埃及发动进攻。在世界人民的声援和支持下,埃 及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对于这场战争,美国同英国、法国之间存在着矛盾。英、法军队 于12月22日撤出埃及领土,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才全部撤离埃及。这场战争以侵略者的 失败而告终。 ue5f1ue5f1 ue5f1ue5f1 ue5f1ue5f1 ue5f1ue5f1第三次中东战争 ue5f1ue5f1 亦称六.五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不甘心失败,念念不忘寻机报复。埃及总 统纳塞尔在胜利面前有些大意,再加上受苏联的蒙蔽,对以色列未能保持警惕。1967年6月5 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突然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袭 击。在以色列的空军的大规模的空袭中,埃及近300架作战飞机被毁于地面。埃及陆军在失 去空军的掩护下,遭以军重创。接着,叙利亚、约旦在以色列空军的突然袭击下,大量飞机 受损,陆军也先后失利。 *** 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受到严重挫折。6月7日和8日,联合国安 理会两次通过决议,埃及、叙利亚、约旦在丧失大片国土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无条件“停 火”。在6天的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的约旦管区、加沙地带、叙利 亚的戈兰高地和埃及的西奈半岛,迫使50万 *** 人沦为难民。 ue5f1ue5f1 ue5f1ue5f1 第四次中东战争 ue5f1ue5f1 亦称“十月战争”或“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 为收复六.五战争中的失地,集中51万地面部队和海、空军主力分别向以色列军队占领的西 奈半岛(西线)、戈兰高地(北线)发动突然进攻。埃军当天渡过苏伊士运河,8日摧毁以 军“巴列夫”防线,收复部队失地。叙军也一度打到太巴列湖。面对战争初期不利形势,以 色列迅速动员预备役部队,使总兵力增至40万人。决心先以北线为重点,集中使用空军主力 对叙军阵地进行空袭,以3个师转入反攻。经激战,迅速击溃叙军。尔后于16日,集中兵力 转移西线,以军侦察突击队乔装埃军深入埃军后方,大肆破坏埃军萨姆—6防空导弹阵地, 为以空军开辟空中走廊,以军后续部队乘隙渡过运河,在西岸建立桥头堡,并攻入埃及腹 地,对埃军第3集团军形成合围态势,战局顿时逆转。10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 要求双方就地停火。埃及、以色列于22日,叙利亚于24日同意停火。此后,先后签署了两个 在西奈脱离接触的协议。 ue5f1 ue5f1ue5f1 ue5f1ue5f1第五次中东战争 ue5f1ue5f1 亦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打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从陆 地、空中和海上大举入侵黎巴嫩。到6月11日,以军占领了从贝鲁特到大马士革的国际公路 以南2800平方公里的黎巴嫩土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这一地区的基地被全部摧毁,武装力 量的主力也遭到重大损失。驻贝卡谷地的叙利亚军队也受到以色列空军的重创,萨姆导弹设 施和空军力量遭到到重大损失。6月11日,叙利亚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接着,以色列调 集重兵对巴解总部所在地贝鲁特西区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包围和攻击,后在联合国的调解 下,在维持和平部队的监督下,巴解总部及其万余名武装人员不得不撤出贝鲁特,分散到突 尼斯等8个 *** 国家。叙利亚在贝鲁特的1000多名部队也同时撤走。2023-07-25 14:07:501
中东战争共有几次?
一共有5次~ 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年5月15日,以色列为争夺巴勒斯坦同阿拉伯国家发生了大规模的战争,史称第一次中东战争。这次战争直到1949年3月才结束。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约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 第二次中东战争英法两国为重新霸占苏伊士运河,恢复对埃及的殖民统治,勾结以色列,于1956年10月29日,出动大批军队向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整个战争中,英法对埃及的轰炸持续了6天,地面战斗40余小时,伤亡300至400人,损失飞机50余架;以色列死亡约1000人。埃及方面死亡约1000人,受伤2万多人,损失飞机200架,5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1.2万幢住宅毁于战火。 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凌晨7时45分,以色列几乎出动了全部空军,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所有机场进行了闪电式的突然袭击。空袭半小时后,以色列的地面部队也发起了进攻,阿拉伯国家奋起反抗。至10日战争结束。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这次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战败而告结束。战争中,埃及、约旦、叙利亚三个阿拉伯国家遭受严重损失,伤亡和被俘达6万余人,而以色列仅死亡983人。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失去的土地,经过周密的准备之后,对以色列发动了突然袭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这次战争,在历史上又被称为“十月战争”、“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战争历时18天,埃及、叙利亚和以色列共投入兵力约110万人,坦克5500辆,作战飞机1500架。战争结果是,阿拉伯国家死亡约2万余人,被击毁坦克2000余辆,损失飞机约400架。以色列军队死亡5000多人,损失坦克1000辆、飞机200架。 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和纵容下,借口其在驻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悍然出动陆海空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五次中东战争。著名的贝卡谷空战就发生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使巴解游击队伤亡3000余人,被击毁坦克100余辆,火炮500门,设在黎南部的游击队全部被毁,有400多座秘密武器库被占领。叙利亚军队伤亡1000余人,被毁坦克400余辆,飞机85架。2023-07-25 14:07:582
介绍一下历次中东战争
1、第一次中东战争:由于巴勒斯坦土地极度不公平的分割,导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交战,阿拉伯国家在战争初期占优势,但是停火后以色列接受来自美国的大笔援助,以及阿拉伯军团的英国指挥官指挥部队撤离战场,导致阿拉伯国家战败。2、第二次中东战争:埃及国内革命后国有化苏伊士运河引发利益冲突,最终英法以撤军。3、第三次中东战争:戈兰高地的叙军向以色列定居点开火,由此爆发冲突。以色列全面获胜。4、第四次中东战争:埃及和叙利亚企图收复失地,对以色列发动进攻,阿拉伯国家先胜后败。5、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因为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对黎巴嫩境内巴勒斯坦武装发起进攻,这次战争是巴勒斯坦问题的延续,以色列最终单方面撤军,第五次中东战争告终。第一次中东战争战争影响:巴勒斯坦战争从阿拉伯出兵开始到以色列、叙利亚、签订停战协定为止,共历时15个月,战争以阿拉伯国家的失败,以色列获胜而告终。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军队死亡1.5万人,以色列军队死亡约6000人。除加沙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计2万多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的面积多了6700多平方公里。战争后,以色列将有6万巴勒斯坦人赶出家园,沦为难民。联合国所规定的阿拉伯国家未能建立。战争激化了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阿拉伯国家和美、英的矛盾。从此,中东战乱不断。中东成为恐怖主义的热土,巴勒斯坦人用接二连三的自杀性人体炸弹的袭击以色列人,并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慕尼黑惨案”等政治恐怖事件。1988年,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建立,获得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00个国家的承认,政府办公地点位于约旦河西岸的拉姆安拉。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第一次中东战争;百度百科-中东战争2023-07-25 14:08:173
以色列大部分是犹太人吗?
是的,以色列大部分是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60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1956年,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为“苏伊士战争”(The Suez War )。苏伊士战争以英法侵略军的失败告终,其在中东地区数百年殖民统治的传统势力丧失殆尽。1967年,以色列察觉埃及、叙利亚、约但等国有联合进攻趋向;6月5日发动“六日战争”(Six Days of War);6月10日结束,以色列已占领耶路撒冷旧城、西奈半岛、约但河西岸、戈兰高地,总面积相当于原有领土的三倍,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前国防部长“独眼戴扬”(Moshe Dayan)来到哭墙(Wailing Wall)面前朝圣,情绪激动的说:“我们回到圣地的至圣所,永远不再离开了。”但是,基于整个中东地区的和安考量,以色列仍让阿拉伯人拥有圣岩圆顶寺的管理权。1973年,埃及总统沙达特(Sadat)和叙利亚总统阿塞德(Hafez al Assad)秘密协商、精心策划一场战争;趁10月6日以色列历法上的“赎罪日”,两国分别从以色列的南北发动突袭。耶路撒冷哭墙边多人聚集,呼求上帝的帮助,高声诵读赎罪日经文。 19日,战局逆转,以军北越戈兰高地,南过运河直指开罗。 24日双方停火,以色列在美、苏调停下撤出占领区。此役又称为“赎罪日战争”(The Yom Kippur War)。2001年,耶路撒冷消息:以色列极端宗教团体“圣殿山忠诚者”(The Temple Mount Faithful)7月29日在东耶路撒冷圣殿山上举行仪式,为犹太教“第三圣殿”奠基,导致以巴双方再度发生冲突,造成20多人受伤。扩展资料现代的以色列人只要取得以色列国籍,就可称为以色列人。目前以色列国籍中,78%为犹太人,20%为阿拉伯人,其他则为基督徒及其他宗教种族者。以色列也拥有华人公民,大部分为嫁娶以色列人进而取得以色列公民的非犹太人;也有因为归化成为犹太人而成为犹太移民的华人。其中最知名的例子为来自台湾的徐钰萍 Yael Hsu,是史上第一位在以色列经过正统犹太教归化成功丶并以犹太人身分成为以色列公民的华人。2023-07-25 14:08:334
关于中东战争的简单问题
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 所谓“中东战争”是指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以色列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 由来已久。历史上,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位于地中海、死海、约旦河之间)建立过国家。公元前30世纪,原在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迁至巴勒斯坦沿海和平原地 区定居。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的祖先祖先希伯莱人征服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国。此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和土耳其等外来民族征服,犹太人被迫流 落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主张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重返巴勒斯坦,建立犹太人为主的国家。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当时这个地区阿拉伯人66万人, 犹太人仅9万人,但英美为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和苏伊士河,竭力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 他们的策划下已经在世界各地定居的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从此,阿、以两个民族间的 矛盾日益加深,不断发生流血事件。1947年11月29日,在美英操纵下的联合国大会通过决 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由两国分治,阿拉伯世界广泛反 对这个决议,没有建立阿拉伯国家,也坚决反对犹太人建国。1949年5月14日,犹太人宣布 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就同以色列发生第一次中东战争,结 果阿拉伯国家失利,埃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先后同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后,却遗留下许多问题,这样,逐步引发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中东战争。直到1989 年,才终于建立“巴勒斯坦国”,中东问题,尤其是巴勒斯坦人建国问题才告一段落。 第一次中东战争(亦称巴勒斯坦战争) 1947年11月第二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犹太两个国家和耶路撒冷市国际化。阿拉伯各国坚决反对分治决议与建立犹太国家。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犹太人于当日下午宣布建立以色列国。次日晨,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等阿拉伯国家出动4万军队(后增至6万)向以色列进攻,占领耶路撒冷东城区(旧城)、比尔谢巴等大片土地,逼近以“临时首都”特拉维夫。开战时,以色列武装力量约3万人,经紧急扩军,采购武器,统一各派武装力量,最后发展到10万人,并于7月、10月和12月展开反攻与进攻。阿方由于内部矛盾,缺乏统一指挥,且受帝国主义掣肘,结果战败。阿军亡约1.5万人;以军亡约6000人。1949年2~7月,埃、黎、约、叙分别同以签订停战协定。巴勒斯坦除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外,均被以色列占领。近百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 第二次中东战争(亦称英法以侵埃战争或苏伊士运河战争) 1956年,英、法和以色列借口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公司和禁止以色列船只通过运河与蒂朗海峡,向埃及发动进攻,企图重新控制运河和镇压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10月29日,以军1个伞兵营在西奈半岛米特拉山隘空降,地面部队也越过边界进入西奈,配合英、法尔后的进攻。当时埃及总兵力约15万人,有坦克500余辆,作战飞机250余架(堪用者仅100余架)。埃及总统纳赛尔为集中兵力保卫运河,下令驻西奈的3万部队撤回运河区。以军共出动10个旅,由装甲部队率先突击,5天内占领西奈和加沙地区。31日,英法联军出动各型舰艇100余艘(含航空母舰和巡洋舰10余艘),先以200余架飞机袭击埃海、空军基地,掌握制海权、制空权;11月5日,在塞得港、富阿德港附近要点实施伞降和直升机机降;6日,出动2.2万名登陆部队占领上述港口。埃及军民坚决抵抗侵略者,尤其在保卫塞得港战斗中,充分发动和武装群众,军民联合,英勇作战,并利用美、苏和英、法之间的矛盾,在全世界人民声援下,英、法、以于6日深夜被迫同意停火和撤军。埃军亡1600余人,损失飞机210余架;英、法、以军亡200余人,损失飞机约20架。英、法军于12月撤离。从此,美国便进一步插手中东事务。以军于次年3月撤离加沙地区和西奈半岛(由联合国部队进驻加沙和亚喀巴湾沿岸地区),但取得了通过蒂朗海峡的航行权。 第三次中东战争(亦称六五战争) 1967年阿、以矛盾和美、苏对中东的争夺加剧,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进一步向外扩张,借口埃及(当时称阿拉伯联合共和国)封锁亚喀巴湾,于6月5日向阿拉伯国家发起突然袭击。以军乘埃军早饭和军官上班前戒备松懈之机,集中使用200架飞机空袭埃及各空军基地,将埃军绝大部分飞机摧毁于地面,尔后又击毁叙利亚、约旦大量飞机;并出动22个旅实施多方向快速突击,4天内占领西奈半岛和加沙地区,继而攻占耶路撒冷东城区和约旦河西岸地区,10日攻占叙利亚戈兰高地。埃及对以军突袭估计不足,损失惨重。约、埃、叙先后被迫同意停火。结果,以色列又占领6.5万多平方公里的阿拉伯领土,数十万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被赶出家园(表1第三次中东战争阿以双方军事实力与战争损失概略统计)。 第三次中东战争后,阿、以对抗继续发展。埃海军舰艇于1967年10月使用舰舰导弹击沉以军驱逐舰“埃拉特”号,首创导弹击沉军舰的纪录。从1968年下半年开始,埃炮兵部队向运河东岸以军实施大规模炮击。以军则从1969年下半年开始向运河西岸包括开罗周围地区实施战略空袭。双方还各派突击队偷袭对方。1970年8月停火。这两年的战斗被称为“消耗战”。阿、以双方分别从苏、美得到新式武器装备,为下次战争做准备。苏、美对中东的争夺加剧是导致第四次中东战争的重要国际原因。 第四次中东战争(亦称十月战争) 1973年10月,埃、叙为收复失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局面,向以色列开战。伊拉克、约旦、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苏丹、科威特、突尼斯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派部队或飞机参战。埃及(总统萨达特)企图收复运河东岸部分失地,为尔后通过谈判收复西奈半岛创造条件。叙利亚(总统阿萨德)企图收复全部戈兰高地。埃、叙为达成进攻的突然性,采取反复动员复员、进行军事演习等多种欺骗措施并把开战时间选定在伊斯兰教斋月(穆斯林白天斋戒)和犹太教赎罪日(教徒当日斋戒,停止一般公务活动),隐蔽进攻企图和进攻时机。以色列于1967年侵占埃、叙部分领土后,扩大了防御纵深,并在运河东岸构筑巴列夫防线和在戈兰高地构筑防线,转取守势战略。以军自恃有强大的空军、坦克部队和侦察情报系统,骄横麻痹,疏于戒备。直到开战前数小时,以统帅部(总理G.梅厄、国防部长M.达扬等)仍认为埃、叙不敢发动进攻,在西奈半岛只驻4个旅,在戈兰高地只驻3个旅。10月6日14时,埃、叙使用优势兵力在炮兵、航空火力和防空火网掩护下,分别向西奈半岛(西线)、戈兰高地(北线)同时突然发起进攻。北线,叙3个步兵师当日突破以军防线,7日,又投入2个装甲师,进抵距以本土数公里的地区。西线,埃陆军在海、空军协同下强渡运河,第2集团军3个步兵师在大苦湖以北、第3集团军2个步兵师在大苦湖以南迅速突破巴列夫防线,步兵携带反坦克导弹、火箭筒率先穿过以军各支撑点间的空隙,击毁大量以军坦克;工程兵快速破堤,9小时打开60条通道,架设浮桥12座,保障2个装甲师、2个机械化师等后续部队渡河。海军则同以军舰艇进行海战并用舰炮支援地面部队进攻。10日,埃军按预定计划停止大规模进攻。以色列在损失惨重、极为被动的情况下,迅速运员预备役部队,使总兵力增至近40万人,先以北线为重点,遏止叙军进攻并实施局部反击,集中使用空军主力向叙地面部队和防空导弹阵地展开攻击并空袭叙后方大城市。11日,以军3个师转入进攻,越过1967年停火线,形成威胁叙首都大马士革之势,并打击了伊拉克、约旦的援叙部队,夺得北线战场主动权。继之,以军将重点转向西线。当埃军于14日投入1000辆坦克展开第2次大规模进攻时,以军投入800辆坦克,步、坦、炮协同作战,并使用武装直升机和其他飞机发射“小牛”、“百舌鸟”式空地导弹、“白星眼”式电视制导炸弹等,击毁埃坦克250辆,迫使埃军当日撤回进攻出发阵地。15日晚,以军A.沙龙师向大苦湖地区埃第2、第3集团军接合部穿插突击,先头部队于16日晨在湖北侧德维斯瓦附近渡河,摧毁若干埃防空导弹阵地,为空军活动创造有利条件;架设浮桥后,又有2个师渡河,向南迂回,发展进攻;23日进抵苏伊士湾,占领阿代比耶港,对苏伊士城和埃第3集团军形成合围态势,夺得西线战场主动权。24日,埃以双方按照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停战。埃、叙同以分别于次年1月和5月签署第1阶段脱离军事接触协议。至此,埃控制了运河东岸纵深约10公里的狭长地带,基本达到战略目的(1982年4月,根据1979年3月埃以和平条约,以色列完全撤出西奈半岛)。北线以军撤至1967年停火线以西。 在这次战争中,埃、叙经过周密准备对以实施突袭和两线夹击,首战告捷,使阿拉伯的民心士气为之大振。埃军渡河之役显示出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以军动员快速,先北后西,重点用兵,化被动为主动,尤其向运河西岸的大纵深突击,对于扭转被动局面发挥了作用。双方投入的坦克、火炮、飞机、导弹等数量很大,埃、以于14日一天内共展开1800辆坦克的大会战为战争史上所罕见。阿、以分别使用苏、美当时的先进武器装备和得到苏、美战略空运的及时补充并利用苏、美侦察卫星提供的情报。埃军由萨姆-2、萨姆-3、萨姆-6、萨姆-7型导弹为主组成的防空体系,在战争初期掌握了战场制空权,使以军飞机数日内不敢进入运河空域;以军则使用“响尾蛇”、“蜻蜓”等空空导弹和“加布里埃尔”舰舰导弹对付阿军的飞机、舰艇。大规模电子对抗的展开使战场情况更为复杂,作战损耗加大。双方飞机损失的约60%、舰艇损失的80%以上,大部被毁坦克均为各种导弹所击毁(表2第四次中东战争阿以双方军事实力与战争损失概略统计)。在战略指导与作战上,广泛利用电子技术和使用各种战术导弹,是这次战争的突出特点。第五次中东战争(亦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和纵容下,借口其在驻英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悍然出动陆海空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到6月11日,以军占领了从贝鲁特到大马士革的国际公路 以南2800平方公里的黎巴嫩土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这一地区的基地被全部摧毁,武装力量的主力也遭到重大损失。驻贝卡谷地的叙利亚军队也受到以色列空军的重创,萨姆导弹设 施和空军力量遭到到重大损失。6月11日,叙利亚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接着,以色列调集重兵对巴解总部所在地贝鲁特西区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包围和攻击,后在联合国的调解下,在维持和平部队的监督下,巴解总部及其万余名武装人员不得不撤出贝鲁特,分散到突尼斯等8个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在贝鲁特的1000多名部队也同时撤走。 著名的贝卡谷空战就发生在这次战争中。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使巴解游击队伤亡3000余人,被击毁坦克100余辆,火炮500门,设在黎南部的游击队全部被毁,有400多座秘密武器库被占领。叙利亚军队伤亡1000余人,被毁坦克400余辆,飞机85架。2023-07-25 14:08:462
1973年发生了哪些大事?
1、1973年6月30日——南美洲东北角和北非至东非的部分区域出现日全食,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科学家借助协和式飞机在毛里塔尼亚、马里、尼日尔、乍得上空观测,将全食时间延长至地面的10倍以上,达到74分钟,是人类历史上单次日全食观测时间最长的记录。2、1973年9月,在乔冠华即将在联合国大会上正式发言前,时任联合国海洋法会议中国代表团顾问、著名国际法学家厉声教就领海宽度问题的一份上书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关注与及时回应,就此改变了历史。正是由于周总理的英明决策和快速部署,使得一场涉及中国领海宽度的“国际危机”消弭于无形。3、1973年10月2日——周恩来总理就中国领海宽度问题在厉声教同志材料上作出重要批示,使得中国坚持了12海里领海宽度的主张。4、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引发石油危机。又叫赎罪日战争。埃及和叙利亚联合收复被以色列占领的土地,阿拉伯国家首战告捷。但是后来美国为以色列提供了间谍卫星,以及发起代号为“五美分”的救援行动,帮助以色列反败为胜。第四次中东战争是以色列得以存世的重要战争。5、1973年11月8日——中国西藏军区在海拔3800米高寒地区大规模种植冬小麦丰收。这是中国西藏历史上农业发展的重要变革。2023-07-25 14:08:531
第六次中东战争 尼日利亚的立场
中东战争,或称阿以战争、以阿战争,是指以色列与埃及、叙利亚等周围阿拉伯国家所进行的5次大规模战争(1948年、1956年、1967年、1973年、1982年)。不知道,第六次是那年? 你说的尼日利亚这个国家,经常军事政变,政客是你方唱罢我登台!个人有个人的政治主张和外交主张。大部分军事政变后的政府都会反对前一届的主张和外交方针!所以这个没法准确的回答。2023-07-25 14:09:063
中东战争共发生多少次?时间分别是哪年哪月哪日,因何而战由哪国挑起的,目的是什么
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 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年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第五次中东战争 1982年 第一次中东战争 亦称“巴勒斯坦战争”。1948年5月14日午夜,以色列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在美英 支持下,按照联合国决议建国,激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次日凌晨,埃及、约旦、黎 巴嫩和伊拉克5国即向以色列宣战。这场战争断断续续地打了9个多月,在联合国的调解下, 于1949年7月20日全面停战。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达2.07万 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决议规定的犹太人国家的面积还多6700平方公里,并驱逐了96万巴勒斯 坦人。战争遗留下“边界问题”和“难民问题”,为日后再次爆发战争埋下的祸根。 第二次中东战争 亦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从英、法殖民主义 者手中收归国有。同年11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侵入埃及西奈半岛。31日,英法 以“保卫运河通航自由和安全”为借口,向埃及发动进攻。在世界人民的声援和支持下,埃 及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对于这场战争,美国同英国、法国之间存在着矛盾。英、法军队 于12月22日撤出埃及领土,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才全部撤离埃及。这场战争以侵略者的 失败而告终。 第三次中东战争 亦称六.五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不甘心失败,念念不忘寻机报复。埃及总 统纳塞尔在胜利面前有些大意,再加上受苏联的蒙蔽,对以色列未能保持警惕。1967年6月5 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突然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袭 击。在以色列的空军的大规模的空袭中,埃及近300架作战飞机被毁于地面。埃及陆军在失 去空军的掩护下,遭以军重创。接着,叙利亚、约旦在以色列空军的突然袭击下,大量飞机 受损,陆军也先后失利。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受到严重挫折。6月7日和8日,联合国安 理会两次通过决议,埃及、叙利亚、约旦在丧失大片国土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无条件“停火”。在6天的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的约旦管区、加沙地带、叙利 亚的戈兰高地和埃及的西奈半岛,迫使50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第四次中东战争 亦称“十月战争”或“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 为收复六.五战争中的失地,集中51万地面部队和海、空军主力分别向以色列军队占领的西 奈半岛(西线)、戈兰高地(北线)发动突然进攻。埃军当天渡过苏伊士运河,8日摧毁以 军“巴列夫”防线,收复部队失地。叙军也一度打到太巴列湖。面对战争初期不利形势,以 色列迅速动员预备役部队,使总兵力增至40万人。决心先以北线为重点,集中使用空军主力 对叙军阵地进行空袭,以3个师转入反攻。经激战,迅速击溃叙军。尔后于16日,集中兵力 转移西线,以军侦察突击队乔装埃军深入埃军后方,大肆破坏埃军萨姆—6防空导弹阵地, 为以空军开辟空中走廊,以军后续部队乘隙渡过运河,在西岸建立桥头堡,并攻入埃及腹 地,对埃军第3集团军形成合围态势,战局顿时逆转。10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 要求双方就地停火。埃及、以色列于22日,叙利亚于24日同意停火。此后,先后签署了两个 在西奈脱离接触的协议。 第五次中东战争 亦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打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从陆 地、空中和海上大举入侵黎巴嫩。到6月11日,以军占领了从贝鲁特到大马士革的国际公路 以南2800平方公里的黎巴嫩土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这一地区的基地被全部摧毁,武装力 量的主力也遭到重大损失。驻贝卡谷地的叙利亚军队也受到以色列空军的重创,萨姆导弹设 施和空军力量遭到到重大损失。6月11日,叙利亚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接着,以色列调 集重兵对巴解总部所在地贝鲁特西区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包围和攻击,后在联合国的调解 下,在维持和平部队的监督下,巴解总部及其万余名武装人员不得不撤出贝鲁特,分散到突 尼斯等8个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在贝鲁特的1000多名部队也同时撤走。2023-07-25 14:09:192
中东战争至今一共打了几次,每次的结果是怎么样的?
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 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年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第五次中东战争 1982年 历史背景 前3000年,犹太人的祖先定居于巴勒斯坦地区。1世纪后,罗马帝国侵入,犹太人向世界各地流散。此后巴勒斯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19世纪末,大批犹太人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准备复国。1947年,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和以色列两个独立的国家。犹太人同意此决议,1948年成立以色列国。阿拉伯人反对该决议,未建立阿拉伯国。结果发生4次阿以战争。以色列先后占领了应属阿拉伯国的全部领土。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4%B8%9C%E6%88%98%E4%BA%89" ++++++++++++++++++++++++++++++++++++++++++++ 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所谓“中 东战争”是指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这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 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以色列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 由来已久。历史上,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位于地中海、死海、约旦 河之间)建立过国家。公元前30世纪,原在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迁至巴勒斯坦沿海和平原地 区定居。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的祖先祖先希伯莱人征服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 国。此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和土耳其等外来民族征服,犹太人被迫流 落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主张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重返巴勒 斯坦,建立犹太人为主的国家。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当时这个地区阿拉伯人66万人, 犹太人仅9万人,但英美为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和苏伊士河,竭力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 他们的策划下已经在世界各地定居的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从此,阿、以两个民族间的 矛盾日益加深,不断发生流血事件。1947年11月29日,在美英操纵下的联合国大会通过决 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由两国分治,阿拉伯世界广泛反 对这个决议,没有建立阿拉伯国家,也坚决反对犹太人建国。1949年5月14日,犹太人宣布 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就同以色列发生第一次中东战争,结 果阿拉伯国家失利,埃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先后同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后,却遗留下许多问题,这样,逐步引发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中东战争。直到1989 年,才终于建立“巴勒斯坦国”,中东问题,尤其是巴勒斯坦人建国问题才告一段落。 第一次中东战争 亦称“巴勒斯坦战争”。1948年5月14日午夜,以色列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在美英 支持下,按照联合国决议建国,激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次日凌晨,埃及、约旦、黎 巴嫩和伊拉克5国即向以色列宣战。这场战争断断续续地打了9个多月,在联合国的调解下, 于1949年7月20日全面停战。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达2.07万 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决议规定的犹太人国家的面积还多6700平方公里,并驱逐了96万巴勒斯 坦人。战争遗留下“边界问题”和“难民问题”,为日后再次爆发战争埋下的祸根。 第二次中东战争 亦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从英、法殖民主义 者手中收归国有。同年11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侵入埃及西奈半岛。31日,英法 以“保卫运河通航自由和安全”为借口,向埃及发动进攻。在世界人民的声援和支持下,埃 及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对于这场战争,美国同英国、法国之间存在着矛盾。英、法军队 于12月22日撤出埃及领土,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才全部撤离埃及。这场战争以侵略者的 失败而告终。 第三次中东战争 亦称六.五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不甘心失败,念念不忘寻机报复。埃及总 统纳塞尔在胜利面前有些大意,再加上受苏联的蒙蔽,对以色列未能保持警惕。1967年6月5 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突然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袭 击。在以色列的空军的大规模的空袭中,埃及近300架作战飞机被毁于地面。埃及陆军在失 去空军的掩护下,遭以军重创。接着,叙利亚、约旦在以色列空军的突然袭击下,大量飞机 受损,陆军也先后失利。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受到严重挫折。6月7日和8日,联合国安 理会两次通过决议,埃及、叙利亚、约旦在丧失大片国土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无条件“停 火”。在6天的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的约旦管区、加沙地带、叙利 亚的戈兰高地和埃及的西奈半岛,迫使50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第四次中东战争 亦称“十月战争”或“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 为收复六.五战争中的失地,集中51万地面部队和海、空军主力分别向以色列军队占领的西 奈半岛(西线)、戈兰高地(北线)发动突然进攻。埃军当天渡过苏伊士运河,8日摧毁以 军“巴列夫”防线,收复部队失地。叙军也一度打到太巴列湖。面对战争初期不利形势,以 色列迅速动员预备役部队,使总兵力增至40万人。决心先以北线为重点,集中使用空军主力 对叙军阵地进行空袭,以3个师转入反攻。经激战,迅速击溃叙军。尔后于16日,集中兵力 转移西线,以军侦察突击队乔装埃军深入埃军后方,大肆破坏埃军萨姆—6防空导弹阵地, 为以空军开辟空中走廊,以军后续部队乘隙渡过运河,在西岸建立桥头堡,并攻入埃及腹 地,对埃军第3集团军形成合围态势,战局顿时逆转。10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 要求双方就地停火。埃及、以色列于22日,叙利亚于24日同意停火。此后,先后签署了两个 在西奈脱离接触的协议。 第五次中东战争 亦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打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从陆 地、空中和海上大举入侵黎巴嫩。到6月11日,以军占领了从贝鲁特到大马士革的国际公路 以南2800平方公里的黎巴嫩土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这一地区的基地被全部摧毁,武装力 量的主力也遭到重大损失。驻贝卡谷地的叙利亚军队也受到以色列空军的重创,萨姆导弹设 施和空军力量遭到到重大损失。6月11日,叙利亚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接着,以色列调 集重兵对巴解总部所在地贝鲁特西区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包围和攻击,后在联合国的调解 下,在维持和平部队的监督下,巴解总部及其万余名武装人员不得不撤出贝鲁特,分散到突 尼斯等8个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在贝鲁特的1000多名部队也同时撤走。 回答者:Jimmie - 同进士出身 七级 10-19 22:03 --------------------------------------------------------------------------------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好 100% (1) 不好 0% (0) 其他回答 共 1 条 五次。 分别是: 第一次中东战争 亦称“巴勒斯坦战争”。1948年5月14日午夜,以色列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在美英 支持下,按照联合国决议建国,激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次日凌晨,埃及、约旦、黎 巴嫩和伊拉克5国即向以色列宣战。这场战争断断续续地打了9个多月,在联合国的调解下, 于1949年7月20日全面停战。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达2.07万 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决议规定的犹太人国家的面积还多6700平方公里,并驱逐了96万巴勒斯 坦人。战争遗留下“边界问题”和“难民问题”,为日后再次爆发战争埋下的祸根。 第二次中东战争 亦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从英、法殖民主义 者手中收归国有。同年11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侵入埃及西奈半岛。31日,英法 以“保卫运河通航自由和安全”为借口,向埃及发动进攻。在世界人民的声援和支持下,埃 及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对于这场战争,美国同英国、法国之间存在着矛盾。英、法军队 于12月22日撤出埃及领土,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才全部撤离埃及。这场战争以侵略者的 失败而告终。 第三次中东战争 亦称六.五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不甘心失败,念念不忘寻机报复。埃及总 统纳塞尔在胜利面前有些大意,再加上受苏联的蒙蔽,对以色列未能保持警惕。1967年6月5 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突然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袭 击。在以色列的空军的大规模的空袭中,埃及近300架作战飞机被毁于地面。埃及陆军在失 去空军的掩护下,遭以军重创。接着,叙利亚、约旦在以色列空军的突然袭击下,大量飞机 受损,陆军也先后失利。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受到严重挫折。6月7日和8日,联合国安 理会两次通过决议,埃及、叙利亚、约旦在丧失大片国土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无条件“停 火”。在6天的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的约旦管区、加沙地带、叙利 亚的戈兰高地和埃及的西奈半岛,迫使50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第四次中东战争 亦称“十月战争”或“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 为收复六.五战争中的失地,集中51万地面部队和海、空军主力分别向以色列军队占领的西 奈半岛(西线)、戈兰高地(北线)发动突然进攻。埃军当天渡过苏伊士运河,8日摧毁以 军“巴列夫”防线,收复部队失地。叙军也一度打到太巴列湖。面对战争初期不利形势,以 色列迅速动员预备役部队,使总兵力增至40万人。决心先以北线为重点,集中使用空军主力 对叙军阵地进行空袭,以3个师转入反攻。经激战,迅速击溃叙军。尔后于16日,集中兵力 转移西线,以军侦察突击队乔装埃军深入埃军后方,大肆破坏埃军萨姆—6防空导弹阵地, 为以空军开辟空中走廊,以军后续部队乘隙渡过运河,在西岸建立桥头堡,并攻入埃及腹 地,对埃军第3集团军形成合围态势,战局顿时逆转。10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 要求双方就地停火。埃及、以色列于22日,叙利亚于24日同意停火。此后,先后签署了两个 在西奈脱离接触的协议。 第五次中东战争 亦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打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从陆 地、空中和海上大举入侵黎巴嫩。到6月11日,以军占领了从贝鲁特到大马士革的国际公路 以南2800平方公里的黎巴嫩土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这一地区的基地被全部摧毁,武装力 量的主力也遭到重大损失。驻贝卡谷地的叙利亚军队也受到以色列空军的重创,萨姆导弹设 施和空军力量遭到到重大损失。6月11日,叙利亚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接着,以色列调 集重兵对巴解总部所在地贝鲁特西区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包围和攻击,后在联合国的调解 下,在维持和平部队的监督下,巴解总部及其万余名武装人员不得不撤出贝鲁特,分散到突 尼斯等8个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在贝鲁特的1000多名部队也同时撤走。2023-07-25 14:09:304
第四次中东战争有什么影响?
第四次中东战争发生在10月,又称十月战争;阿拉伯人称之为斋月战争,以色列人则称它为赎罪日战争。这次战争是在1973年10月6日,以埃及、叙利亚为首的阿拉伯国家利用伊斯兰教斋日和犹太教的赎罪日的有利时机,向以色列侵占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发动突然袭击为发端的又一次收复失地的战争。虽然这次战争历时仅18天,但其影响是深远的。战后,埃及和以色列签署了和平条约,结束了长达30年的战争状态,极大地推动了中东和平进程。不仅如此,这还是一场具有现代化特点的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引起了世界军事界和军事科学界的高度重视。2023-07-25 14:09:372
1973年发生的历史事件
1,1973年5月14日,美国第一个空间站“太空试验室1号”在肯尼迪角发射进入轨道。太空实验室将在轨道中运行8个月,在这段时间中,一艘阿波罗飞船将会载送三名太空人与空间站会合。这个长达36米的太空站为3名太空人准备了一间工作室和起居室。但它在起飞后不久,一块太阳能防护板就损坏了。令人惊讶的是大约10天后,阿波罗飞船上的查尔斯·康拉德·约瑟夫·科尔文和保罗·维兹用他们携带的替换零件在太空中修复了空间站。他们计划于6月22日重返地球。2,1973年8月24日 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会议代表1249名,代表全国2800万党员。大会由毛泽东主持,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政治报告,王洪文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中国共产党章程》,选举出195名中央委员和124名候补中央委员。一些久经考验的,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排斥和打击迫害的老同志,如邓小平、王稼祥、乌兰夫、李井泉、谭震林、廖承志等,被选为中央委员。但一批野心家、投机分子、帮派骨干分子也被选进了中央委员会。大会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团的罪行,但仍“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确认“九大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是正确的”。在修改的党章“总纲”中删去了关于林彪为接班人的规定,但仍未改变“文化大革命”的指导方针。3,1973年10月6日 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1973年10月6日,以色列遭受了埃及、叙利亚的突然袭击,而这第一波的攻击又迅速由伊拉克、摩洛哥、沙特阿拉伯和约旦的援军所加强。敌对双方都分别由一个超级大国充分武装:以色列空军因受到由苏联提供的萨姆导弹的打击而损失惨重,但在决定性的沙漠遭遇战中,美国和英国的坦克却占据优势。4,1973年10月16日 震撼世界的石油危机爆发在10月中东战争中,阿拉伯石油生产国为了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把石油作为捍卫国家主权,收复失地和反对霸权主义的战略武器,采取减产、提价、禁运以及国有化等措施开展了一场震憾世界的石油斗争,成为第三世界反霸斗争的一个伟大创举。5,1973年11月29日 甘肃发现完整剑齿象化石1973年11月,在甘肃省合水县板桥公社境内的马莲河畔,发掘出一具剑齿象化石。这具剑齿象骨骼属于一老年个体,身高约 4米,体长约8米,门齿长3.03米,门齿直径(近端50厘米处)三十二厘米,是世界上已知个体最大的剑齿象之一。6,1973年12月21日 中东和平会议在日内瓦举行1973年12月21日上午“中东和平会议”在日内瓦的国联大厦开幕。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主持了开幕会议。这次“中东和平会议”是在苏联、美国两个超级大国的一手策划下召开的。苏联外交部长葛罗米柯和美国国务卿基辛格为会议的两主席。12月18日,苏联代表马立克和美国代表贝内特一起会见了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递交了苏、美两国致联合国秘书长内容相同的信件。信中通知瓦尔德海姆:“会议应当由苏联和美国任两主席”,并要他“担任会议的召集人,主持会议的开幕阶段”。2023-07-25 14:09:474
四次中东战争的以色列和其他国家的实力对比
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阿拉伯国家称"斋月战争",以色列称"赎罪日战争"或"十八天战争"。1973年10月,埃及、叙利亚为收复失地和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被动局面,向以色列开战。伊拉克、约旦、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苏丹、科威特、突尼斯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均派部队或飞机参战。埃及总统M.A.el-萨达特和国防部长A.伊斯梅尔、总参谋长S.M.H.沙兹利等精心制订作战计划,企图以突然袭击强渡运河,收复西奈半岛部分失地,为尔后通过政治谈判收复全部失地创造条件。战前,埃军兵力约32万人,坦克2000辆, 作战飞机约600架,另有大量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以及海军舰艇约100艘。埃军在运河西岸展开5个步兵师、2个机械化师、2个装甲师和若干独立旅,并部署有"萨姆"防空导弹等武器,在运河区组成高、中、低和超低空防空体系。叙利亚在总统H.阿萨德和国防部长M.塔拉斯领导下,也为战争进行了大量准备,企图一举收复戈兰高地。战前,叙军兵力约15万人,坦克约1300辆,作战飞机280架,另有大量防空导弹、反坦克导弹,以及海军舰艇约30艘。叙军在戈兰高地东侧展开3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和若干独立旅,并以防空导弹为主组成对空火力网,为地面进攻提供掩护。埃、叙为达成进攻突然性,采取了一系列战略、战术伪装欺骗措施:开战前几个月对预备役人员多次征召和复员;埃军反复前调和后撤,前调一个旅,后撤一个营,逐次向运河集结兵力;频繁举行军事演习,隐蔽作战企图;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作战文件不准打印和无线电传递;开战当日让士兵在运河游泳,显示平静假象;把开战日选定在伊斯兰教斋月和犹太教赎罪日,以隐蔽进攻时机。 以色列国小人少(1973年总人口为318万人),战前编有常备军11.5万人,预备役20余万人,坦克1700辆,作战飞机360架和"霍克"防空导弹发射架75部,海军舰艇约40艘。1967年侵占埃、叙部分领土后,以军战略纵深增大,并在运河东岸构筑了由高20米的沙堤和31个支撑点组成的巴列夫防线,在戈兰高地1967年停火线西侧构筑了由若干支撑点和防御阵地组成的防线。以色列自信巴列夫防线是"铜墙铁壁",其情报系统具有24小时预警能力,预备役为主的"全国皆兵"动员体制能为最终战胜对方提供保证,故在战略指导上改变过去先发制人、深入对方领土纵深作战的方针,由攻势战略改为守势战略。直到开战前数小时,以色列总理G.梅厄和国防部长M.达扬等仍认为埃、叙不敢发动进攻,展开兵力是进行演习。开战前,以军在西奈半岛仅部署1个步兵旅、3个装甲旅,近300辆坦克和48门野战火炮;驻守运河东岸前沿各支撑点的步兵不到500人,浅近纵深内只有1个装甲旅的兵力;戈兰高地也只部署3个步兵旅、2个装甲旅,近200辆坦克和44门野战火炮。 10月6日,埃、叙分别在西线和北线同时向以军突然发起进攻,给以军沉重打击。西线:6日14时,埃军在防空兵和炮兵火力掩护下,陆海空三军密切协同强渡运河,并出动200余架飞机突袭运河东岸以军巴列夫防线及其纵深,摧毁若干"霍克"防空导弹阵地和大部分机场;数百名突击队员搭乘直升机在西奈半岛机降,袭扰以军后方;部署在西岸的约2000门大口径火炮和坦克炮等重火器,对以军各支撑点及浅近纵深目标实施猛烈的火力打击;海军舰艇则在近海配合地面作战。与此同时,埃第2集团军3个步兵师在大苦湖以北、第3集团军2个步兵师在大苦湖以南,由8000名官兵组成先头部队搭乘上千只橡皮舟迅速渡河;携带反坦克导弹、火箭筒的步兵反坦克小组,穿过以军各支撑点的接合部,在其后方布置反坦克地段,同野战火炮、坦克炮火力组成远近结合的宽正面反坦克火力网,击毁大量以军坦克;工程兵快速破堤架桥,9小时内打开60个通道,清除约9万立方米沙土,架好浮桥12座,保障后续部队和坦克渡河;防空部队由各型"萨姆"防空导弹为主组成防空火力网,开战头两小时击落以军飞机10余架,在战争初期掌握运河上空制空权,使以机不敢进入运河区空域。至7日,埃军6万人、600余辆坦克渡过运河,各部队陆续在东岸集结。以军仓促应战,指挥混乱,极为被动。8日,以军3个装甲旅远距离增援,在既无空中掩护又无步、炮协同的情况下实施反击,被埃军粉碎,几乎被全歼。9日,埃军按照预定计划停止大规模进攻,西线出现四天战斗间歇。北线:6日14时,叙军3个步兵师由配属的坦克部队为先导,在空军、防空部队和炮兵火力掩护下,向戈兰高地进攻,当日突破以军防线,并以空降兵占领赫尔蒙山哨所(以色列称之为"国家的眼睛",其电子侦察范围覆盖叙利亚大部地区),进逼战略要地库奈特拉。7日,又投入2个装甲师直逼以军前线指挥部驻地奈法赫村,并进抵距约旦河东岸以本土约数公里的地区。以军1个步兵旅和2个装甲旅大部被歼,极为被动。以军在两线作战、处境极为不利的情况下,采取先北后西、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方针,努力化被动为主动。7日晚,以军在局部地区制止叙军进攻,随后实施局部反攻,兵力陆续增至3个师约11个旅;同时集中使用空军包括从西线调来的飞机,向叙军地面部队和防空导弹阵地展开强大攻击。9日,以军向叙后方大城市实施战略空袭,同时抓住西线战斗间歇实施反攻;11日转入进攻,越过1967年停火线,进抵要地萨萨,占领重镇纳西季村,直接威胁叙首都大马士革,从而掌握北线战场主动权。16日前后,以军给予援叙的伊拉克和约旦装甲部队以沉重打击,22日出动空降兵夺回赫尔蒙山哨所。至此,以军经紧急动员,总兵力已增至近40万人。叙利亚对西线埃军的战斗间歇异常不满,要求埃军加强攻势,缓解叙军的被动态势。埃军自11日起将2个装甲师调至运河东岸,14日投入坦克1000辆在脱离空中掩护的情况下再次发起进攻,企图占领米特拉山口。 此时,以军作战重点由北线转向西线,西奈兵力由3个师增至5个师约18个旅,空军主力已调往西线,使用"响尾蛇"、"蜻蜓"空空导弹对付埃及飞机,并以"加布里埃尔"舰舰导弹打击埃、叙舰艇,取得局部制空制海权。14日,双方1800辆坦克进行决战,为世界战争史上所罕见。以军坦克与步、炮协同作战,使用直升机发射"小牛"、"百舌鸟"空地导弹和"白星眼"电视制导炸弹,击毁埃军坦克约250辆(以军损失约50辆),迫使埃军撤回进攻出发地。15日晚,以军沙龙师利用夜暗从运河和大苦湖埃第2、第3集团军接合部实施大纵深穿插突击。 16日凌晨,其先头部队约2000人在大苦湖以北德维斯瓦附近渡河,摧毁若干埃军防空导弹阵地,撕裂埃军防空"保护伞",为以空军飞机进入运河以西空域创造了条件。以军架好浮桥后,2个师渡河,向西转南快速突击,23日进抵苏伊士湾,占领阿代比耶港,对苏伊士城和埃第3集团军构成合围态势,从而控制了西线战场主动权。埃及依靠军民联防保卫苏伊士城,多次堵截以军在西岸的进攻,但均未达到目的。 24日,埃、以双方按照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停战。 埃、叙和以色列分别于次年1月和5月签署第一阶段脱离军事接触协议。埃及控制了运河东岸两段纵深约10公里的狭长地带(后经政治谈判,埃、以于1979年3月签署和约规定,以军于1982年4月完全撤出西奈半岛),北线以军则撤至1967年停火线以西。此次战争,双方损失重大。死亡人数大致为:以色列2 800人、埃及5000人、叙利亚3000人、其他阿拉伯国家500人;坦克损失:以军850辆、埃军1000辆、叙军1000辆、其他阿拉伯国家200辆;飞机损失:以军110架、埃军260架、叙军130余架、其他阿拉伯国家50余架;舰艇损失:以色列1艘、埃叙共10艘。由于在短时间内消耗巨大,双方不得不在战争期间分别请求苏、美供应武器装备。苏联和美国先后从10月10日和13日向阿、以实施战略空运。苏联在29天中出动大型运输机930余架次,给埃、叙空运约1.5万吨军用物资(海运23万吨物资于停战后到达)。美国出动566架次,给以色列空运约2.3万吨物资(不含以色列民航空运的5000吨)。其间,阿拉伯国家使用"石油武器",采取提高油价、限制输出等手段,力图遏制美国和西欧一些国家对以色列的支持,从经济上给以色列和美国等亲以国家以一定打击。 此次战争,埃、叙经周密准备对以实施战略突袭,通过两线夹击首战告捷,振奋了阿拉伯国家的民心士气;埃军强渡运河成功,显示出陆海空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威力;虽然埃军在战场上逐步陷入被动,但停战时终于在运河东岸占据两段狭长的滩头阵地,达到了为尔后通过政治谈判收复全部失地创造条件的战略目的。以色列面对两线作战的严峻局面,坚持先北后西、重点用兵的方针,动员迅速、指挥灵活,终于化被动为主动,转败为胜;但战前对开战情报判断有误,从而导致早期预警落空,初战失利,空军和坦克部队未能阻滞阿方进攻。此次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具现代化特点的战争之一,双方分别使用苏、美先进的武器装备,并通过苏、美战略空运及时得到补充,同时利用苏、美侦察卫星获取对方军事情报,使广泛的战场成为苏、美新式武器的实验场。双方均大量使用新式飞机和对空导弹争夺制空权,使用舰对舰导弹争夺制海权,使用新式坦克和反坦克导弹以及武装直升机发射空地导弹和制导炸弹对付坦克,并通过电子对抗等手段争夺地面战场的主动权。导弹在战争中充分发挥了作用,双方损失的飞机60%以上,舰艇80%和大部分坦克是被导弹击毁的。战争以突袭方式迅猛展开,作战行动快速多变;火力空前增强,消耗快速而又巨大;地面、空中、海上作战与电磁战场相互渗透,电子技术得到广泛运用并取得显著效果。这些都对战略筹划、作战指挥、部队素质、后勤保障与动员体制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新的课题,从而推动了各国对军事学术和未来战争的研究。2023-07-25 14:10:031
有哪些著名的空中战役?
有哪些著名的空中战役?1、大不列颠空战,德国试图夺取英国上空制空权,但失败,结果就是海狮行动破产。2、巴巴罗萨行动开始阶段,德国空袭苏联机场,一天摧毁2000架苏联飞机,获得制空权。3、美英空军对德战略轰炸,消耗了德国的战争潜力。4、诺曼底登录前,对法国交通设施的空中战役,法国北部的交通瘫痪,德国日后反应迟钝,部队上不去。5、太平洋战场,拉包儿海空战,20多万日本人被困在拉包儿,天天挨炸。6、李梅的火烧东京,把日本烧成一片白地。7、台湾海空战,莱特湾之前,对日本航空兵力量的一次扫荡。8、赎罪日战争,以色列空军偷袭埃及,获得制空权。9、贝卡谷地空战,93:010、越战的滚雷、后卫等空中战役,北越被迫回到谈判桌边。11、第一次海湾战争。12、科索沃战争,全靠空军而非陆军的战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哪些著名的空中战役?1、大不列颠空战,导致海狮计划被取消。2、东线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德国空军的大规模空袭,基本消灭了苏联一线航空兵。3、巴库空战,这次是重整后的苏联空军为争夺制空权对德国发起的大规模战役,结果是德国南方航空兵集群损失惨重,苏联得以保障第三次和第四次打击。4、美国第八航空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拖垮了德国空军,尤其是诺曼底登录前的轰炸。5、德国第二航空队对马耳他岛的战略轰炸和压制,直到支柱行动才有所缓解。6、日本海军航空兵101大作战,轰炸重庆。7、入侵东南亚之初,日本航空兵对菲律宾、马来亚机场的突袭。8、瓜岛海空战,日本航空兵被耗惨了。9、马里亚纳海空大战,日本舰载航空兵基本完蛋。10、李梅指挥的火烧东京,把日本大城市基本烧光。不列颠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至1941年)纳粹德国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战争在1941年10月12日以德国的失败告终,由于损失过多的战机和飞行员,又无法取得英伦海峡的制空权优势,更无法借由空袭瓦解英国的地面和海军战力,德国不得不放弃入侵英国的作战计划,开始制定入侵苏联的作战计划。后来,人们把这一场战争称作为血洒长空—不列颠空战。中途岛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也是美国海军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中途岛战役美军只损失一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阵亡307人;而日本却损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332架飞机,还有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3700名舰员。日本海军从此走向了失败。这次海战几乎是以双方舰载航空兵实施空战和飞机对军舰攻击为主。日军在海战中大败,使美军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因此该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2023-07-25 14:10:281
2战之后的经典战争。起因经过结果简要概括
朝鲜战争是二战之后的经典战争。起因: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北方攻入南方,开始了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值得指出的是,金日成并未事先告知中国详细的作战计划和具体的开战日期,因此中国大陆与美国一样,直到战争开始才得悉的。这也可以称为真正意义上的朝鲜单方面“不宣而战”。经过:7月7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在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应朝鲜请求赴朝,与朝鲜并肩作战,战事陷入胶着状态。结果:1951年7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朝鲜方面与联合国军的美国代表开始停战谈判,经过多次谈判后,终于在1953年7月27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双方都没有达到开战时的战略目的,三八线由当时的军事停火分界线变成了实质上的国境线。朝鲜南北双方谁都没有统一朝鲜半岛。战争影响:朝鲜:朝鲜战争虽然没有达到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统一朝鲜半岛的目的,甚至差点使其亡国,但在中国的帮助下还是保住了政权。但朝鲜在战争中遭到严重破坏,1945年—1950年和平建设时期所积累的社会财富消失殆尽。但这次战争也使朝鲜巩固了和中国与苏联的关系,并为随后20多年朝鲜的迅速发展奠定基础。韩国:韩国经济在战后也遭到严重破坏,李承晚在战后仍然以统一为目标,不重视经济发展,不断计划随时再和朝鲜方面开战。4.16运动后,李承晚下台,局势依然并没有缓和。此后朴正熙执政期间更出现“实尾岛事件”,双方敌对的气氛并没有因领导人转换而改变。美国:美国在朝鲜半岛有数万人阵亡,而且几乎就要与中国和苏联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爆发全面战争。但是在经过了越南战争后的美国人,几乎已经遗忘了这场战争。因此朝鲜战争又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The Forgotten War)。朝鲜战争也令美国人首次意识到,战争的威胁随时存在。战争结束后,美国军队人员数量增加了两倍,军费开支大幅度上升。2023-07-25 14:11:374
中东战争是怎么回事 一共有几次
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 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年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第五次中东战争 1982年 历史背景 前3000年,犹太人的祖先定居于巴勒斯坦地区。1世纪后,罗马帝国侵入,犹太人向世界各地流散。此后巴勒斯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19世纪末,大批犹太人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准备复国。1947年,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和以色列两个独立的国家。犹太人同意此决议,1948年成立以色列国。阿拉伯人反对该决议,未建立阿拉伯国。结果发生4次阿以战争。以色列先后占领了应属阿拉伯国的全部领土。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4%B8%9C%E6%88%98%E4%BA%89" ++++++++++++++++++++++++++++++++++++++++++++ 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所谓“中 东战争”是指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这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 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以色列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 由来已久。历史上,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位于地中海、死海、约旦 河之间)建立过国家。公元前30世纪,原在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迁至巴勒斯坦沿海和平原地 区定居。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的祖先祖先希伯莱人征服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 国。此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和土耳其等外来民族征服,犹太人被迫流 落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主张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重返巴勒 斯坦,建立犹太人为主的国家。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当时这个地区阿拉伯人66万人, 犹太人仅9万人,但英美为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和苏伊士河,竭力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 他们的策划下已经在世界各地定居的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从此,阿、以两个民族间的 矛盾日益加深,不断发生流血事件。1947年11月29日,在美英操纵下的联合国大会通过决 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由两国分治,阿拉伯世界广泛反 对这个决议,没有建立阿拉伯国家,也坚决反对犹太人建国。1949年5月14日,犹太人宣布 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就同以色列发生第一次中东战争,结 果阿拉伯国家失利,埃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先后同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后,却遗留下许多问题,这样,逐步引发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中东战争。直到1989 年,才终于建立“巴勒斯坦国”,中东问题,尤其是巴勒斯坦人建国问题才告一段落。 第一次中东战争 亦称“巴勒斯坦战争”。1948年5月14日午夜,以色列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在美英 支持下,按照联合国决议建国,激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次日凌晨,埃及、约旦、黎 巴嫩和伊拉克5国即向以色列宣战。这场战争断断续续地打了9个多月,在联合国的调解下, 于1949年7月20日全面停战。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达2.07万 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决议规定的犹太人国家的面积还多6700平方公里,并驱逐了96万巴勒斯 坦人。战争遗留下“边界问题”和“难民问题”,为日后再次爆发战争埋下的祸根。 第二次中东战争 亦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从英、法殖民主义 者手中收归国有。同年11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侵入埃及西奈半岛。31日,英法 以“保卫运河通航自由和安全”为借口,向埃及发动进攻。在世界人民的声援和支持下,埃 及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对于这场战争,美国同英国、法国之间存在着矛盾。英、法军队 于12月22日撤出埃及领土,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才全部撤离埃及。这场战争以侵略者的 失败而告终。 第三次中东战争 亦称六.五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不甘心失败,念念不忘寻机报复。埃及总 统纳塞尔在胜利面前有些大意,再加上受苏联的蒙蔽,对以色列未能保持警惕。1967年6月5 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突然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袭 击。在以色列的空军的大规模的空袭中,埃及近300架作战飞机被毁于地面。埃及陆军在失 去空军的掩护下,遭以军重创。接着,叙利亚、约旦在以色列空军的突然袭击下,大量飞机 受损,陆军也先后失利。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受到严重挫折。6月7日和8日,联合国安 理会两次通过决议,埃及、叙利亚、约旦在丧失大片国土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无条件“停 火”。在6天的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的约旦管区、加沙地带、叙利 亚的戈兰高地和埃及的西奈半岛,迫使50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第四次中东战争 亦称“十月战争”或“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 为收复六.五战争中的失地,集中51万地面部队和海、空军主力分别向以色列军队占领的西 奈半岛(西线)、戈兰高地(北线)发动突然进攻。埃军当天渡过苏伊士运河,8日摧毁以 军“巴列夫”防线,收复部队失地。叙军也一度打到太巴列湖。面对战争初期不利形势,以 色列迅速动员预备役部队,使总兵力增至40万人。决心先以北线为重点,集中使用空军主力 对叙军阵地进行空袭,以3个师转入反攻。经激战,迅速击溃叙军。尔后于16日,集中兵力 转移西线,以军侦察突击队乔装埃军深入埃军后方,大肆破坏埃军萨姆—6防空导弹阵地, 为以空军开辟空中走廊,以军后续部队乘隙渡过运河,在西岸建立桥头堡,并攻入埃及腹 地,对埃军第3集团军形成合围态势,战局顿时逆转。10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 要求双方就地停火。埃及、以色列于22日,叙利亚于24日同意停火。此后,先后签署了两个 在西奈脱离接触的协议。 第五次中东战争 亦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打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从陆 地、空中和海上大举入侵黎巴嫩。到6月11日,以军占领了从贝鲁特到大马士革的国际公路 以南2800平方公里的黎巴嫩土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这一地区的基地被全部摧毁,武装力 量的主力也遭到重大损失。驻贝卡谷地的叙利亚军队也受到以色列空军的重创,萨姆导弹设 施和空军力量遭到到重大损失。6月11日,叙利亚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接着,以色列调 集重兵对巴解总部所在地贝鲁特西区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包围和攻击,后在联合国的调解 下,在维持和平部队的监督下,巴解总部及其万余名武装人员不得不撤出贝鲁特,分散到突 尼斯等8个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在贝鲁特的1000多名部队也同时撤走。 回答者:Jimmie - 同进士出身 七级 10-19 22:03 -------------------------------------------------------------------------------- 评价已经被关闭 目前有 1 个人评价 好 100% (1) 不好 0% (0) 其他回答 共 1 条 五次。 分别是: 第一次中东战争 亦称“巴勒斯坦战争”。1948年5月14日午夜,以色列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在美英 支持下,按照联合国决议建国,激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次日凌晨,埃及、约旦、黎 巴嫩和伊拉克5国即向以色列宣战。这场战争断断续续地打了9个多月,在联合国的调解下, 于1949年7月20日全面停战。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达2.07万 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决议规定的犹太人国家的面积还多6700平方公里,并驱逐了96万巴勒斯 坦人。战争遗留下“边界问题”和“难民问题”,为日后再次爆发战争埋下的祸根。 第二次中东战争 亦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从英、法殖民主义 者手中收归国有。同年11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侵入埃及西奈半岛。31日,英法 以“保卫运河通航自由和安全”为借口,向埃及发动进攻。在世界人民的声援和支持下,埃 及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对于这场战争,美国同英国、法国之间存在着矛盾。英、法军队 于12月22日撤出埃及领土,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才全部撤离埃及。这场战争以侵略者的 失败而告终。 第三次中东战争 亦称六.五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不甘心失败,念念不忘寻机报复。埃及总 统纳塞尔在胜利面前有些大意,再加上受苏联的蒙蔽,对以色列未能保持警惕。1967年6月5 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突然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袭 击。在以色列的空军的大规模的空袭中,埃及近300架作战飞机被毁于地面。埃及陆军在失 去空军的掩护下,遭以军重创。接着,叙利亚、约旦在以色列空军的突然袭击下,大量飞机 受损,陆军也先后失利。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受到严重挫折。6月7日和8日,联合国安 理会两次通过决议,埃及、叙利亚、约旦在丧失大片国土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无条件“停 火”。在6天的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的约旦管区、加沙地带、叙利 亚的戈兰高地和埃及的西奈半岛,迫使50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第四次中东战争 亦称“十月战争”或“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 为收复六.五战争中的失地,集中51万地面部队和海、空军主力分别向以色列军队占领的西 奈半岛(西线)、戈兰高地(北线)发动突然进攻。埃军当天渡过苏伊士运河,8日摧毁以 军“巴列夫”防线,收复部队失地。叙军也一度打到太巴列湖。面对战争初期不利形势,以 色列迅速动员预备役部队,使总兵力增至40万人。决心先以北线为重点,集中使用空军主力 对叙军阵地进行空袭,以3个师转入反攻。经激战,迅速击溃叙军。尔后于16日,集中兵力 转移西线,以军侦察突击队乔装埃军深入埃军后方,大肆破坏埃军萨姆—6防空导弹阵地, 为以空军开辟空中走廊,以军后续部队乘隙渡过运河,在西岸建立桥头堡,并攻入埃及腹 地,对埃军第3集团军形成合围态势,战局顿时逆转。10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 要求双方就地停火。埃及、以色列于22日,叙利亚于24日同意停火。此后,先后签署了两个 在西奈脱离接触的协议。 第五次中东战争 亦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打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从陆 地、空中和海上大举入侵黎巴嫩。到6月11日,以军占领了从贝鲁特到大马士革的国际公路 以南2800平方公里的黎巴嫩土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这一地区的基地被全部摧毁,武装力 量的主力也遭到重大损失。驻贝卡谷地的叙利亚军队也受到以色列空军的重创,萨姆导弹设 施和空军力量遭到到重大损失。6月11日,叙利亚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接着,以色列调 集重兵对巴解总部所在地贝鲁特西区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包围和攻击,后在联合国的调解 下,在维持和平部队的监督下,巴解总部及其万余名武装人员不得不撤出贝鲁特,分散到突 尼斯等8个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在贝鲁特的1000多名部队也同时撤走。2023-07-25 14:11:465
列举历次中东战争发生的时间,作战双方和结局?
第一阶段,阿军发起进攻至第一次停火(1948年5月15日—7月8日)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1957)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年6月5日早晨7时45分,至十日战争结束,阿拉伯国家失败。这就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五战争”或“六天战争”。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十月战争,阿拉伯国家称"斋月战争",以色列称"赎罪日战争"或"十八天战争"。1973年10月至24日,埃、以双方按照联合国安理会决议停战。第五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入侵黎巴嫩(1982)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游击队刺杀,而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人,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游击队和叙利亚驻军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半壁江山。全部是以色列胜利。2023-07-25 14:12:031
损失最惨重的大阅兵:短短30秒几乎导致国家瘫痪
在古今中外阅兵历史上,1981年埃及阅兵最为血腥、损失最为惨重,几乎导致国家和军队瘫痪。 01 1973年10月,埃及总统萨达特(1918~1981)命令军队渡过苏伊士运河,和叙利亚一起发动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摧毁以色列的 巴列夫防线 ,在国内外赢得崇高威望。埃及在这次战争中虽然前期取得胜利,但到了后期,战况发生逆转,西奈半岛也未收复。这场战争也使萨达特认识到 *** 国家无法在军事上击败以色列。 1977年,萨达特冲破重重阻力,破天荒访问以色列,并与以色列达成 戴维营协定 ,结束两国长达30多年的战争状态。 萨达特也因此获得1978年度诺贝尔和平奖。 埃及成为首个承认以色列的 *** 国家,同时埃及几乎完全脱离苏联的势力范围。 但是,萨达特的行动在 *** 世界却引起巨大争议。他们认为萨达特背叛 *** 世界,因此联合起来制裁埃及。埃及因此被开除出 *** 联盟。阿盟总部也被迫从开罗迁出。 利比亚总统卡扎菲甚至威胁说要杀死萨达特。在埃及国内, *** 极端势力认为萨达特是“走火入魔”,是“不可饶恕的异教徒”。 “ *** 兄弟会”和“赎罪与迁移”等组织宣称:萨达特背叛埃及和整个 *** *** 国家,必须以各种可能的方式干掉他。 02 1981年10月6日,埃及举行庆祝第四次中东战争胜利8周年大阅兵。 这次大阅兵规模空前盛大,受阅部队全部都是埃及精锐,广场两侧挤满群众。 10点,身着笔挺元帅服、肩挎总统绶带的萨达特神采奕奕地出现在阅兵台上。11点25分,阅兵式正式开始。骑兵方阵、军事院校方阵和“骆驼部队”方阵依次通过主席台。 12点,四架一组的“鬼怪”战机在上空轻盈掠过,接着就看见十多架“幻影”战机拖着五颜六色的烟带,在空中做让人眼花缭乱的特技表演。 12点55分,炮兵方阵开始经过检阅台,大家把目光从空中收回,饶有兴致地观赏起这些出现在检阅场上七长八短、形状各异的火炮来。 03 13点04分,一辆正通过检阅台的 炮车 突然偏离行进路线向检阅台开来,并很快停下。车上跳下4人:一个下车就以战斗姿势爬在地上;另一个则飞快地奔向检阅台—— 总统以为他是来向自己致敬,所以还特地站起来准备还礼。 可他在听到一句近乎嚎叫的“光荣属于埃及”后,就看到对方投来一冒着青烟的手榴弹!与此同时,留在车上的一个人和另外两个人都举枪向检阅台进行疯狂扫射。事后证实, 34发子弹全部射入总统身体 。总统秘书扑上去准备用自己身体保护总统,却被对方投出的手榴弹炸断右手。 总统卫队在这一刹那间,几乎失去反应能力,直到凶手们打光自己枪膛里的所有子弹,开始撤退时,他们才反应过来,于是密集的子弹向这4人射去,1人当场被击毙,其他3人也受伤被俘——整个过程持续不到30秒! 检阅台上的人们目睹这一幕全都目瞪口呆,正在做现场解说的播音员反应最快,在枪声响起十多下时,人们就从电台中听到他哽咽的声音:“ 叛徒,叛徒!同胞们,埃及 ……” 此后,他泣不成声,广播里也只剩下噪音。萨达特在倒下时,说的最后一句话是:“ 不可思议 ……”。 04 经过审讯,埃及军方很快搞清这次刺杀行动主谋是陆军上尉哈立德。他之所以仇恨萨达特,是因为数个月前萨达特抓捕上千名激进分子,其中就包括他的弟弟。 另外三人也是宗教狂热分子。他们同属于一个叫“ 赎罪与迁徙 ”的秘密组织。这个组织的目的是通过暴力行动在埃及建立霍梅尼式的宗教共和国。 哈立德受领率队参加阅兵任务后,立即物色3名同伙,其中1名是从军队退役的特等射手。 然后他在阅兵当天对所率领的炮兵分队中的3名士兵 谎称由于阅兵安全考虑,他们的位置将由3名国家情报人员来代替 。 于是行刺人员轻易混进参加阅兵的炮兵车队,躲过层层安全检查,最终实施震惊世界的刺杀事件。 这次恐怖袭击导致总统和军队总司令身亡,还有6名 *** 官员当场被射杀,数十人负伤, *** 和军队几乎瘫痪。 此后各国 *** 吸取教训,纷纷取消实弹阅兵。 萨达特最终安葬在埃及首都开罗的纳萨尔城,这里也是埃及当代金字塔——无名英雄纪念碑所在地。 萨达特墓碑上写着这样的铭文:“ 萨达特总统,是战争的英雄,和平的英雄,他为和平而生,为原则而死 。”2023-07-25 14:12:101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海战是什么情形?
埃及、叙利亚同以色列之间于1973年10月6日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也称“10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交战双方的导弹艇在地中海的埃及、叙利亚近岸海域,进行了历史上第1次导弹对抗战。战争开始时,埃及海军有苏制“黄蜂”级导弹艇7艘,叙利亚海军有“蚊子”级导弹艇8艘;这些导弹艇装备的导弹是苏制“冥河”式舰对舰导弹。以色列海军有“萨尔”级导弹艇12艘,“莱谢夫”级导弹艇2艘,均装有“迦伯列”式舰对舰导弹。战争爆发后,交战双方的导弹艇共进行了4次海战。第1次海战10月6日14时许,以色列的1艘“莱谢夫”级导弹艇和4艘“萨尔”级导弹艇从海法基地出发,奉命“在开阔海域搜索并歼灭敌之舰艇”。22时,在距离叙利亚的拉塔基亚基地5海里处,发现叙利亚的P-4型鱼雷艇1艘,用火炮将其击沉。随后,又发现叙利亚的“蚊子”级导弹艇2艘和T-43型扫雷艇1艘,遂使用“迦伯列”式导弹将其全部击沉。此外,还以火炮摧毁了叙利亚的另1艘导弹艇。据称,叙利亚导弹艇发射的导弹无一命中目标,而且有1枚导弹还被以色列艇上的12.7毫米机枪击落。10月6日夜,埃及海军导弹艇对以色列的补给基地阿里什进行袭击,但受到以色列的反击,损失导弹艇1艘,未能完成袭击任务。第2次海战10月7日夜,在塞得港附近海域,以色列的6艘“萨尔”级导弹艇同埃及的4艘“蚊子”级导弹艇进行了交战。结果,以色列导弹艇击沉埃及导弹艇3艘;据埃方称,埃及导弹艇也击沉以色列导弹艇3艇。第3次海战10月9日1时许,在埃及的社姆亚特港外执行监视任务的以色列“萨尔”级导弹艇群,发现了由4艘“黄蜂”级和“蚊子”级导弹艇组成的埃及艇群。埃及导弹艇发现敌情后,立即拉大与以色列艇群之间的距离。以色列艇群则力求缩小与埃及艇群的距离。10分钟后,双方间的距离已缩小到以色列导弹艇导弹的有效射程。随后,以色列导弹艇便发射导弹,一举击沉埃及导弹艇2艘。剩下的2艘埃及导弹艇退向亚历山大港。30分钟后,其中1艘又遭以色列导弹艇攻击,被导弹击中而沉没。最后,埃及只剩下1艘导弹艇返回亚历山大港。第4次海战10月10日和11日夜,以色列导弹艇3艘,先后在叙利亚的拉塔基亚和塔尔图斯港附近海域,对叙利亚导弹艇进行攻击。结果,在两地各击沉叙利亚“蚊子”级导弹艇2艘。在拉塔基亚的战斗中,叙利亚导弹艇隐蔽在港内外国商船的后面发射“冥河”式导弹,以色列导弹艇从港外进行攻击。结果,有3艘商船被击沉,其中1艘是日本的“山城丸”。在塔尔图斯附近的海战中,据称有2枚“冥河”式导弹被以色列的12.7毫米机枪击落。经过上述4次海战,据称以色列导弹艇共击沉叙利亚导弹艇6艘,埃及导弹艇6艘,另外还击沉叙利亚扫雷艇1艘;并以火炮击沉叙利亚导弹艇1艘,鱼雷艇1艘。据埃方称,其导弹艇击沉以色列导弹艇3艘。在这次地中海的导弹艇交战中,以色列导弹艇获全胜,埃及、叙利亚导弹艇损失严重。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以色列的“萨尔”级导弹艇性能比埃及的“黄蜂”级导弹艇为好,而以色列的“莱谢夫”级的性能则比“黄蜂”级的更好。“莱谢夫”级导弹艇吨位较大,装备新而全,雷达天线高,在夜战中其搜索与发现目标的能力比埃、叙导弹艇强。“莱谢夫”级导弹艇作为导弹艇群的引导指挥艇,能取得先敌发现、先敌攻击的机会,达到战术上的突然性。在导弹艇的航速方面,虽然设计速度都差不多,但以色列导弹艇较新,航速和机动性为优。②双方导弹艇装备的导弹各有长短,但埃、叙导弹艇的“冥河”式导弹,弹道高,目标大,无抗电子干扰能力,易被发现和击落。以色列的“迦伯列”式导弹飞行高度低,目标小,具有抗电子干扰能力,不易被发现和跟踪。③以色列导弹艇上的官兵战前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战术、技术水平较高。2023-07-25 14:12:181
在1988年有什么样的大战争?
1980年-1988年,两伊战争 制空权的争夺 7架F-4E、165架F-5E/F、至少20架RF-4E以及80架F-14A。另外还有一个波音-707加油机机群和一个C-130E/H大力士运输机机群。到了1979年,伊朗皇家空军又追加了新的购买计划:多达300架F-16A/B战斗机以及7架E-3A预警机,关于第二批共计75架F-14A战斗机的谈判也在顺利进行中。 与强大的伊朗空军相比,伊拉克空军就相形见绌了。伊拉克空军始建于1924年,在此后的30年间,伊拉克空军一直受到来自英国的影响,从军制、组织及训练模式,到装备、战术和作战模式,全部英国化。直到1958年伊拉克君主制度被推翻,伊拉克空军开始抛弃英国传统,转而全面学习苏联。1979年,巴格达与莫斯科签署了一份份量很大的协议,协议的核心内容是苏联将向伊拉克空军提供200架战斗机及直升机,其中包括最新式的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以及米格-25狐蝠战斗机。为了得到这批先进的飞机,伊拉克人的付出是巨大的,他们被迫同意一个庞大的苏联“顾问团”随米格-25一起进驻伊拉克,这些“顾问”负责维护并驾驶米格-25,他们与飞机一道驻扎在巴士拉附近的朔比亚空军基地。 总之,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伊朗皇家空军已经站在了成为世界一流空军的门槛上,他们装备的战斗机性能在全球范围内也是领先的。而伊拉克空军仅仅还只是一支小型的地区性战术空军,他们最先进的飞机也不过是米格-23。 应该说,伊拉克很早之前就对他的东方邻国抱有战争企图,然后最终促使萨达姆·侯赛因作出入侵决定的原因还是发生在1979年2月的伊朗伊斯兰革命:伊朗的君主制度宣告完结,伊斯兰革命政权继之而起,整个伊朗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局势动荡不安。在这样翻天覆地的社会变革中,伊朗空军当然也不可能置身事外,从1979年到1980年的两年时间里,伊朗空军多次受到清洗,那些被认为“保皇党人”,对新政权“不够忠诚”的军官全部被清除出去,被投入监狱或者直接处死。在一旁冷眼观望的萨达姆·侯赛因认为他的时机到了,伊拉克人已经有了足够的信心,准备好对这个他们此前一直不敢正眼相看,但现在已经是半死不活的对手发起攻击了。 1980年9月22日下午,伊拉克对伊朗发起大规模入侵,数量庞大的伊拉克陆军装甲部队蜂拥攻入伊朗西南部胡齐斯坦省。伊拉克空军也同时展开行动,巴格达时间正午12时整,伊拉克空军出动192架包括米格-23BN、米格-21、苏-7、苏-20、猎人、图-16、图-22以及伊尔-28在内的各型战斗机、战斗轰炸机和轰炸机,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中部和西部的主要基地发起了两个波次的空袭。参与空袭行动的伊拉克战斗轰炸机全都装备精良,是伊拉克空军的一时之选。然而尽管如此,从战术角度上来说,这些飞机对地攻击的性能不足,无法完成既定的“将伊朗空军摧毁在地面上”的任务。同时,驾驶这些战斗轰炸机出击的伊拉克飞行员们也都普遍缺乏足够的训练,更不用说战斗经验了。各种因素加在一起,使这次本应该大获全胜的空中突击战役草草收场,取得的战果少得可怜。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的报复来得迅速而且猛烈,仅仅在伊拉克空军第一波空袭的4个小时之后,4架伊朗F-4鬼怪战斗轰炸机就空袭了巴格达南部的拉希德空军基地。次日(9月23日)清晨,根据伊朗皇家空军时代所制定的应急预案,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出动140架以上的F-4D/E鬼怪、F-5E/F虎II以及F-14雄猫战斗轰炸机对伊拉克展开了残酷无情的空中反击。第一波空中反击持续了一周左右,在这段时间里,每一天的清晨,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都要出动大批战斗轰炸机编队空袭伊拉克,系统地、有计划地摧毁其炼油厂、战争物资生产工厂以及军事设施。伊朗强大的空中攻势压得伊拉克空军抬不起头来:仅仅在9月25日一天,就有5架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1和米格-23在巴格达附近发生的空战中被击落,而伊朗方面只有两架F-4鬼怪被击伤。伊拉克被迫将大部分的飞机紧急疏散到约旦、沙特阿拉伯等邻国去避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伊拉克对伊朗的突然袭击挽救了伊朗空军。为了应付伊拉克空军的军事压力,大批由于政见不同而被投入监狱的伊朗空军军官被释放出来,这些业务熟练的飞行员和指挥官同他们的同事一起并肩战斗,重新撑起了伊朗空军的脊梁。他们是伊朗的无价之宝,在两伊战争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1981年开始的一年多时间里,无论是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还是伊朗陆军,对伊拉克军队的攻击只限于支援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作战。事实证明,伊朗空军的实力依然强大,他们对于革命卫队的空中支援是不可或缺的。在夺回霍拉姆沙赫尔城的战役中,以及在1982年最终将伊拉克军队全部赶出伊朗境内的战役中,伊朗空军和伊朗陆军航空兵部队一起,给伊拉克地面部队以沉重打击,摧毁大量的伊拉克坦克和装甲车辆。 到了1984年,伊朗陆军已经整编完毕,准备好发动一场新的战役了,这次战役的名字被定为“凯巴尔”,这次战役的主要作战意图包括:在伊朗陆军航空兵大规模空中火力的支援下,快速进军通过霍威泽沼泽地带;攻占巴士拉以北30英里的马基奴油田;战役的最终目标是切断巴格达与巴士拉——这个伊拉克第二大城市——的联系。虽然困难重重——主要是由于缺乏飞机零部件,但伊朗陆军航空兵还是全力出击,他们平均每天要出动一百余架次的飞机来支援这次战役,然而,对于一场大规模的战役来说,这个数字还远远不够。此消则彼长,由于伊朗陆军航空兵缺乏力量,再加上伊朗地面部队的防空武力不足,伊拉克空军和伊拉克陆军航空兵的作战飞机得以一展身手,在南部战线贫瘠的荒原上对伊朗人进行集中火力打击。 在同一年,两国还在波斯湾的海面上打了另外一场战役——“袭船战”,比起发生在正面战场的战役来,由于有很多国家的船舶被两伊空军的战斗机击沉或击伤,因此“袭船战”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实际上,从1981年秋天开始,两伊空军就已经开始对波斯湾的对方船只进行空袭了,到了1984年,为了“切断伊朗的石油出口路线,从经济上打击伊朗”,伊拉克开始大规模地袭击属于伊朗的油船。但是袭击海上目标并不象轰炸地面目标那么简单,要成功地击沉敌舰船,除了需要昂贵的武器系统——包括精密的反舰导弹以及载机——以外,反舰导弹载机和为其护航的战斗机之间的技战术配合也必须是完美的。然而对于伊拉克空军来说,从武器和战术这两项指标上来说,他们都达不到要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水平。因此,虽然主动发起了“袭船战”,但伊拉克却一直没有取得预期的战果,反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对于伊拉克来说,他们对“袭船战”所产生的后果中唯一满意的方面就是使两伊战争国际化,这对他们来说是有利的,因为“伊朗对波斯湾航运的威胁”,海湾各国可以顺理成章地向伊拉克提供经济援助了。 在1985年这一整年中,两伊空军之间的空战主要是围绕“袭船战”发生的,双方的战斗机忙于在波斯湾上空轰炸对方的油轮和货轮以及为己方船舶护航,在你来我往的空袭中双方的战斗机难免相遇,从而导致激烈的空战。而在正面战场上,由于地面战况逐渐趋于平稳,双方的空军也没什么大的动作,发生空战的机会不多,战局乏善可陈。 同时在这一年中,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继续得到加强,通过一系列地下的交易,他们从美国和以色列秘密地获得包括战斗机配件在内的战略物资。在此后的两、三年中,这些秘密的武器来源一直在源源不断地向伊朗军队的血管中输血,支持他们把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打下去。关于这些武器交易的内幕,除了少数被揭露出来——比如“伊朗门事件”——以外,大部分还被封存在各个相关国家的秘密文件保险箱中,不为大众所知。 1986年,通过整补、训练和重新组织,实力得到加强的伊朗军队发起了两伊战争中最成功的一次战役:“曙光8号”。“曙光8号”攻势的作战目标是伊拉克南部的法奥半岛,伊朗军队于1986年2月9日夜发起了全线进攻,从一开始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伊朗不仅仅完全占领了法奥半岛的全部领土和港口,而且还在战斗中重创了伊拉克陆军和空军。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和伊朗陆军航空兵在攻势中表现出色,集中火力打击了伊拉克军队,而且自1980年改变作战战术以来首次大规模深入伊拉克境内进行空袭作战。这其中最出色的一次空袭发生在2月15日,4架F-4鬼怪式战斗轰炸机在没有空中加油的情况长途奔袭,轰炸了伊拉克境内纵深达600公里的H-2空军基地。 然而就在这一年,战局出现了新的变化,优势开始向伊拉克一方倾斜。变化的原因主要来自于伊拉克空军内部。经过长时间的苦苦哀求,伊拉克空军的领导人们终于说服了萨达姆·侯赛因,让他放弃了对具体战术细节的指导。象一切大独裁者一样,萨达姆自认为是无所不通的战争天才,从1980年战争爆发时开始,他几乎每一天都要过问伊拉克空军的作战计划,这些方案大多数都是荒谬的,然而伊拉克飞行员却不得不机械地在战场上执行他制订的方案,直到被伊朗人击落。或许是萨达姆对于“指挥艺术”感到了厌倦,总之,到了1986年底,萨达姆·侯赛因终于稍稍放松了对空军的控制,开始让职业军人来指挥具体的战斗。另外,由于苏联的国内经济遇到了困难,为了从武器出口方面获益,他们逐渐放开了对于高技术出口的限制,开始向伊拉克出售更先进的飞机和导弹。同时,法国人也在积极地帮助伊拉克空军训练飞行员和机械师,并且不断地出谋划策,告诉伊拉克人应该怎么样对付伊朗的美式飞机和战术。 伊朗人很快感受到了伊拉克空军的进步,从1986年晚些时候开始一直到战争结束,伊拉克空军避实就虚,不再努力空袭伊朗境内的军事目标,而是着重打击伊朗的经济基础设施,他们的目标是从根子上摧毁伊朗的战争潜力。在得到了新式的苏制、法制甚至美制的武器装备之后,伊拉克空军重新振作起来,很好地贯彻了这一作战意图,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当然,他们也相应地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两伊战争的最后阶段对伊朗来说是极为不利的,1988年7月3日,伊朗航空公司的空中客车A300客机被美军击落;伊朗军队士气低落,陆军航空兵在中部战线遭到重大损失;7月19日,两架F-14A战斗机被伊拉克幻影F.1EQ-6击落,伊朗人最后的王牌也“失效”了。 在两伊战争中,空军力量的使用对战争的进程起到了决定性的影响,然而遗憾的是,至今人们对于这场战争中的空战研究甚少。在这场大空战中,历史上第一次,双方的空军都在空战中大规模地使用了中程空对空导弹,另外远程空对空导弹——AIM-54不死鸟 首次在实战中使用,并且取得了惊人的战果,有好几次,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的F-14A在最大射程发射了这种导弹,成功地击落了以极高高度和速度飞行的伊拉克米格-25战斗机。此外,在这场战争中,为了避开伊朗防空火力的威胁,伊拉克空军首次在空袭中尝试使用了“小编队中空突防”战术,并配合大量使用远距离空对地武器,而不是传统上的“低空快速突防”战术。在两伊大空战中,伊朗人首次使用武装无人机袭击了伊拉克的地面目标,这是空战史上无人机第一次被直接用于攻击对方的行动。到了战争的最后阶段,双方的空军都大量在实战中使用电子战设备,在1988年的几次空战中,电子战设备的功能决定了空战的胜负以及参战飞行员的生死。 除了在空军战术方面所呈现出的一些特点以外,两伊战争还有其他一些很显著的特点:在战争史上,参战双方首次相互攻击了对方的核反应堆;参战双方首次相互地、大规模地使用地对地导弹袭击对方,目的是在对方民众中制造恐惧,这一作战方式是从二战时的纳粹德国一脉相承的,迟至九十年代初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萨达姆的伊拉克仍然在延续这一做法。 两伊战争是二次大战以来中东地区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大规模战争,它是一个大型的武器实验场,众多最新式的美制、苏制和法制的战斗机、直升机、坦克、导弹及其他武器都在两伊战争中被首次大规模投入实战。然而,长期以来,这场战争却为国际社会所忽视,有限的关于它的报道也大多是道听途说的不实之词,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伊朗和伊拉克在战争中两败俱伤,因此战后都没有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另一个原因在于国际社会低估了两个参战国家的实力,认为他们虽然拥有高技术的武器装备,但是却没有打一场现代化战争的能力。 两伊战争的影响是深远的,抛开伊朗不谈,由于军费过度透支,造成了伊拉克战后经济上的困窘。为了摆脱沉重的债务,战后没多久,萨达姆就将目光投向在两伊战争中一直全力支持他的小兄弟——科威特。 万事依赖美国的结果自然而然地造成了伊朗皇家空军在70年代独立作战能力的低下,为了解决这个严重的问题,在国王的亲自主持下,伊朗皇家空军制定了一个详细的自强计划,准备从80年代开始着重发展空军的基础设施。这个计划包括初步构建独立自主的飞机制造工业,建立独立的人员培训体系等等。为了准备实施这一计划,伊朗皇家空军在70年代中后期向美国购买了大量的飞机零配件以及武器弹药作为储备,以防备在建立自主军事航空工业的进程中出现空军装备青黄不接的情况。伊朗人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由于1973年的“赎罪日战争”,以伊朗国王为代表的伊朗决策者们震惊于以色列在战争初期的惨败,他们认为这是因为以色列人过分依赖于美国援助的结果。 有鉴于此,伊朗人制定了一个扎实的武器购买计划,其目标为:“即使在外援断绝的状况,也可以在一场激烈的长期消耗战争中支撑数月或者更长时间”。事实证明,这个计划是极有战略眼光的,在两伊战争的前期和中期,伊朗军队所使用的武器大部分是在70年代根据这个计划购买并存储起来的,一直到80年代中期,伊朗伊斯兰空军所使用的和导弹仍然来自于这批存货,虽然由于储存时间过长,在使用这些武器时出了一些问题,但是伊朗人仍然依靠它们在战场上压制了伊拉克军队。 除了武器装备上的全面西方化以外,在人员培训上伊朗人也很注意同西方国家的交流。伊朗皇家空军经常与美国海军和空军、英国皇家空军、土尔其空军以及巴基斯坦空军举行联合军事演习,此外,他们还把最好的飞行员派到美国和以色列去受训。总之,在指挥系统、飞行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方面,伊朗皇家空军都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伊拉克空军的苦心经营 尽管1958年卡塞姆军人起义成功后,伊拉克开始全面学习苏联关于空军的理论,但是在60年代初,伊拉克空军还是向他们的老东家——英国购买了60架霍克猎人式战斗机,这是因为伊拉克人对于苏制战斗机一直不甚满意,因此他们一直努力尝试向西方国家购买武器装备。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伊拉克人购买美洲虎攻击机、隼式教练机以及幻影V战斗机的努力最终都归于无效。直到1977年,伊拉克空军才开始从法国大规模进口战斗机及直升机。 伊拉克空军从建立之初就一直处于与外部世界半隔离的状态,缺乏与国外同行之间的交流。此外由于伊拉克上层统治者对于空军的不信任,伊拉克空军中的中高层军官常常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伊拉克空军内部将领之间也是明争暗斗,内耗严重。另外苏联提供给他们的武器又都是二流货……各方面的因素加在一起,长期以来,伊拉克空军的战斗力一直处于比较低下的水平,根本不足以保卫本国广阔的空域。无奈之下,伊拉克空军不得不向印度空军——而不是苏联——寻求帮助,在70年代中,伊拉克飞行员的训练基本是在印度人的帮助下进行的。 到了1979年,伊拉克空军对印度的依赖稍微减轻,因为巴格达与莫斯科签署了一份份量很大的协议,协议的核心内容是苏联将向伊拉克空军提供200架战斗机及直升机,其中包括最新式的米-24雌鹿武装直升机以及米格-25狐蝠战斗机。为了得到这批先进的飞机,伊拉克人的付出是巨大的,他们被迫同意一支人数众多的苏联“顾问”队伍随米格-25狐蝠一起进驻伊拉克,这些“顾问”负责维护并驾驶米格-25战斗机,他们与飞机一道驻扎在巴士拉附加的朔比亚空军基地。 在与伊朗的战争之前,伊拉克空军有限的一些实战经验来自于对以色列的战争,以及对付北方库尔德人的低强度战争。伊拉克空军参加了1967年及1973年两次中东战争,但是他们从前一次战争中几乎没学到什么,而在1973年,他们得以近距离地了解战争。伊拉克空军派出了几个中队参加了“赎罪日战争”,从这场战争中他们深切地体会到:要想打一场现代化空战并且获胜的话,他们必须紧紧地拉住苏联人和自己站在一起。 苏联入侵阿富汗 阿富汗是一个中亚内陆国家,是苏联和中国的邻国。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从1973年至1979年9月,苏联在阿富汗先后发动了3次政变,扶植傀儡政权。但是1979年第3次政变后上台的阿明政府仍是一个风雨飘摇的政权。阿明政府为巩固自己的统治,清洗了人民民主党内更为亲苏的旗帜派人士。苏联统治集团因此认为自己对阿富汗的控制受到了严重威胁。9月底,勃列日涅夫决定对阿富汗进行武装干涉。 苏联先是派人到阿富汗搞掉了阿富汗保安部队的负责人、军队的总参谋长和阿明的侄儿、堂弟,12月下旬又以欺骗手段解除了喀布尔军队的武装。27日晚,苏联撕毁1978年12月与阿富汗签订的《苏阿友好睦邻合作条约》,出动近10万大军入侵阿富汗,侵占喀布尔,并发动了第4次政变,推翻阿明政权,处死阿明全家,扶植亲苏的旗帜派领导人、当时在国外当大使的卡尔迈勒上台,出任人民民主党党中央总书记兼政府总理。 苏联的武装入侵,给阿富汗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并严重威胁亚洲和世界和平。阿富汗人民建立了许多抵抗组织,武装抗击入侵者。到1980年,全国抗苏武装力量已达10万人以上,控制了全国75%的农村和地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强烈谴责苏联侵占阿富汗。1980年1月14日联合国第6届紧急特别会议通过决议,要求苏联军队立即无条件地和全部地撤出阿富汗。苏军在阿富汗伤亡达3万多人。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决定从阿富汗撤军。1988年4月14日日内瓦协议签字,规定苏自当年5月15日开始撤军,9个月内撤完。 1989年苏联军队全部撤出了阿富汗。2023-07-25 14:12:283
第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是.a,先胜后败 b,失败告终 c,先败后胜 d,没有
以色列是先胜后败的,一开始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尤其是西奈半岛方向,巴列夫防线被突破,反攻失败。以色列政府一度考虑使用原子弹同归于尽。但关键时刻熬过去了,在第三天,用前总参谋长巴列夫的话说就是:一切都回到了轨道,我们和他们之后就是以色列发威。第四次中东战争:(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发生于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攻击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苏伊士运河(原来的停火线)。直到联合国停火令生效为止,已经歼灭了一队埃及军队。战争的起因:这场战争是阿以冲突的一部分,自1948年以来已经造成多场战争。在稍早的六日战争中,以色列发起战争,攻占了整个西奈半岛乃至苏伊士运河的停火线,并且从叙利亚那里攻占了大约一半的戈兰高地,吞并了整个的巴勒斯坦,占领了约旦的大量领土五次中东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亦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 1948年5月15日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 1956年10月29日第三次中东战争(亦称六五战争) 1967年6月5日第四次中东战争(亦称十月战争) 1973年10月6日第五次中东战争(又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1982年6月6日2023-07-25 14:12:384
中东地区发生过哪些战争?
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 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年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第五次中东战争 1982年 海湾战争 1990年第二次海湾战争 2004年历史背景 前3000年,犹太人的祖先定居于巴勒斯坦地区。1世纪后,罗马帝国侵入,犹太人向世界各地流散。此后巴勒斯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19世纪末,大批犹太人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准备复国。1947年,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和以色列两个独立的国家。犹太人同意此决议,1948年成立以色列国。阿拉伯人反对该决议,未建立阿拉伯国。结果发生4次阿以战争。以色列先后占领了应属阿拉伯国的全部领土。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4%B8%9C%E6%88%98%E4%BA%89" ++++++++++++++++++++++++++++++++++++++++++++ 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所谓“中 东战争”是指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这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 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以色列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 由来已久。历史上,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位于地中海、死海、约旦 河之间)建立过国家。公元前30世纪,原在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迁至巴勒斯坦沿海和平原地 区定居。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的祖先祖先希伯莱人征服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 国。此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和土耳其等外来民族征服,犹太人被迫流 落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主张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重返巴勒 斯坦,建立犹太人为主的国家。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当时这个地区阿拉伯人66万人, 犹太人仅9万人,但英美为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和苏伊士河,竭力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 他们的策划下已经在世界各地定居的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从此,阿、以两个民族间的 矛盾日益加深,不断发生流血事件。1947年11月29日,在美英操纵下的联合国大会通过决 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由两国分治,阿拉伯世界广泛反 对这个决议,没有建立阿拉伯国家,也坚决反对犹太人建国。1949年5月14日,犹太人宣布 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就同以色列发生第一次中东战争,结 果阿拉伯国家失利,埃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先后同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后,却遗留下许多问题,这样,逐步引发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中东战争。直到1989 年,才终于建立“巴勒斯坦国”,中东问题,尤其是巴勒斯坦人建国问题才告一段落。 第一次中东战争 亦称“巴勒斯坦战争”。1948年5月14日午夜,以色列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在美英 支持下,按照联合国决议建国,激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次日凌晨,埃及、约旦、黎 巴嫩和伊拉克5国即向以色列宣战。这场战争断断续续地打了9个多月,在联合国的调解下, 于1949年7月20日全面停战。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达2.07万 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决议规定的犹太人国家的面积还多6700平方公里,并驱逐了96万巴勒斯 坦人。战争遗留下“边界问题”和“难民问题”,为日后再次爆发战争埋下的祸根。 第二次中东战争 亦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从英、法殖民主义 者手中收归国有。同年11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侵入埃及西奈半岛。31日,英法 以“保卫运河通航自由和安全”为借口,向埃及发动进攻。在世界人民的声援和支持下,埃 及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对于这场战争,美国同英国、法国之间存在着矛盾。英、法军队 于12月22日撤出埃及领土,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才全部撤离埃及。这场战争以侵略者的 失败而告终。 第三次中东战争 亦称六.五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不甘心失败,念念不忘寻机报复。埃及总 统纳塞尔在胜利面前有些大意,再加上受苏联的蒙蔽,对以色列未能保持警惕。1967年6月5 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突然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袭 击。在以色列的空军的大规模的空袭中,埃及近300架作战飞机被毁于地面。埃及陆军在失 去空军的掩护下,遭以军重创。接着,叙利亚、约旦在以色列空军的突然袭击下,大量飞机 受损,陆军也先后失利。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受到严重挫折。6月7日和8日,联合国安 理会两次通过决议,埃及、叙利亚、约旦在丧失大片国土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无条件“停 火”。在6天的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的约旦管区、加沙地带、叙利 亚的戈兰高地和埃及的西奈半岛,迫使50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第四次中东战争 亦称“十月战争”或“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 为收复六.五战争中的失地,集中51万地面部队和海、空军主力分别向以色列军队占领的西 奈半岛(西线)、戈兰高地(北线)发动突然进攻。埃军当天渡过苏伊士运河,8日摧毁以 军“巴列夫”防线,收复部队失地。叙军也一度打到太巴列湖。面对战争初期不利形势,以 色列迅速动员预备役部队,使总兵力增至40万人。决心先以北线为重点,集中使用空军主力 对叙军阵地进行空袭,以3个师转入反攻。经激战,迅速击溃叙军。尔后于16日,集中兵力 转移西线,以军侦察突击队乔装埃军深入埃军后方,大肆破坏埃军萨姆—6防空导弹阵地, 为以空军开辟空中走廊,以军后续部队乘隙渡过运河,在西岸建立桥头堡,并攻入埃及腹 地,对埃军第3集团军形成合围态势,战局顿时逆转。10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 要求双方就地停火。埃及、以色列于22日,叙利亚于24日同意停火。此后,先后签署了两个 在西奈脱离接触的协议。 第五次中东战争 亦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打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从陆 地、空中和海上大举入侵黎巴嫩。到6月11日,以军占领了从贝鲁特到大马士革的国际公路 以南2800平方公里的黎巴嫩土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这一地区的基地被全部摧毁,武装力 量的主力也遭到重大损失。驻贝卡谷地的叙利亚军队也受到以色列空军的重创,萨姆导弹设 施和空军力量遭到到重大损失。6月11日,叙利亚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接着,以色列调 集重兵对巴解总部所在地贝鲁特西区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包围和攻击,后在联合国的调解 下,在维持和平部队的监督下,巴解总部及其万余名武装人员不得不撤出贝鲁特,分散到突 尼斯等8个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在贝鲁特的1000多名部队也同时撤走。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 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这场 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 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科两 国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存有争端。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 解,伊、科争端又突出起来。从伊拉克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它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 下,迅速实现国家的发展,具体说就是解决长期困扰它的出海口问题,免除两伊战争中 欠下的巨额债务,成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1990年7月,伊拉克在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 要求遭到拒绝后,定下了以武力吞并科威特的决心。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经过周密准备之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三个师越过伊科边界,向科威特发起突然进攻。与此同时,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从海上对 科威特市实施直升机突击。拂晓时分,东西对进的两支部队开始攻打市内目标。科威特 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仓促中携部分王室成员逃到附近美国军舰上。埃米尔的胞弟法赫 德亲王在保卫王宫的战斗中阵亡。上午9时,伊军基本控制科威特市。 下午4时,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极大震惊。联合国先后多次通过反对伊拉克入 侵科威特并对伊实施制裁的决议。反应最为强烈的当属在海湾地区具有巨大经济利益的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8月2日和3日,美国总统布什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 议,研究对策。会议最终决定,采取大规模军事部署行动,以迫使伊拉克撤军,并为必 要时采取军事打击行动做好准备。根据这一精神,负责中东地区防务的美军中央总部拟 定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8月7日凌晨2时(美国东部时间),布什总统正式批准了 该计划。 “沙漠盾牌”行动计划拟分两个阶段向海湾地区部署部队。第一阶段用3至4个月时 间(17周)部署24万人的部队及其建制装备,以使该地区美军和其他出兵国家部队兵力 达到同伊军大致相抗衡的水平。第二阶段将视形势发展继续增兵,以使兵力达到足以将 伊军赶出科威特的水平。第一阶段部署,又将根据伊军有可能在短期内向沙特发动进攻 的形势,首先在沙特的朱拜勒和宰赫兰一线部署快速反应部队和空中打击力量,建立机 动防御,采取“以空间换时间”战略,挡住伊军可能的进攻,保证后续部队陆续抵达和 部署。 计划确定后,美军制定了具体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出动了运输司令部所辖战略运输 工具,动员了后备和民用运输力量,同时,进行了后备役征召和编组。其他出兵国家也 展开了各自的部署行动。经过紧张行动,分别于11月8日和11月底完成了两个阶段的部 署。是时,美军在海湾地区的总兵力达到43万人,其中陆军26万人,海军5万人,空军4 万人,海军陆战队8万人。主要武器装备有:坦克1200辆,装甲车2000辆,作战飞机 1300架,直升机1500架,军舰100余艘。 其他国家出动的总兵力达50万人。部分未出兵国家提供了武器装备、舰船、飞机和 医疗队。 随着各国部队的部署,建立统一、协调的指挥机构的必要性日益突出。8月中旬, 经协商在多国部队最高层成立了协调性作战指挥机构。原则是,战区内所有部队均接受 沙特阿拉伯武装部队司令哈立德中将和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将的统一指挥, 但各国部队又分别接受本国最高当局的命令和指示。 面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出兵行动,以及国际社会的经济制裁,伊拉克采取了相应对 策。总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拖延战争爆发,使海湾冲突长期化、复杂化,进而分化以美 国为首的军事阵营,打破对伊拉克的各项制裁,保住既得利益,同时,做好军事上防御 作战的准备。为此,它在外交上打出了“圣战”的旗号,并将撤军问题同以色列从阿拉 伯被占领土撤军联系在一起,以转移阿拉伯国家的矛头指向;在经济上采取了内部紧缩, 对外寻求突破口的政策;在军事上则加紧了扩军备战,恢复和新建24个师,使军队总兵 力达到77个师、120万人。同时加强了科战区的兵力部署,按三道防线共部署43个师, 约54万人,坦克4280辆、火炮2800门、装甲输送车2800辆。 美军在开始执行“沙漠盾牌”计划时,即已估计到伊拉克拒不撤军的情况,拟定了 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行动计划。12月20日,美国国防部长切尼和参谋长联席 会议主席鲍威尔批准了这一计划。该计划的要点是,实施进攻作战,以达到:1.瘫痪 伊拉克国家指挥当局;2.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3.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4. 尽量摧毁伊拉克的弹道导弹和核生化武器;5.帮助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 根据这一决心拟定了以下作战方案:实施协调一致的多国、多方向、空中、海上和 地面攻击,首先以空中战局摧毁伊拉克重要军事目标,尔后逐步转移空中作战的重点, 在科威特战区实施地面作战,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用阿拉伯部队解放科威特市。整 个作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1.战略空袭; 2.夺取制空权;3.空袭地面部队;4.地面进攻作战。 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规定1991年1月15日为伊拉克撤军的最 后期限。1991年1月9日,美国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在日内瓦举行战前最后一 次会晤,但是,双方都认为没有妥协余地,会谈没有取得结果。1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 上午10时30分,布什总统签署了给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国家安全指令文件, 命令美军向伊拉克开战。 1月17日凌晨,美军的空袭行动开始实施。整个空袭包括“沙漠风暴”计划四个作 战阶段的前三个,美军称之为空中战局。按计划三个阶段同时开始,齐头推进,逐一达 到既定目标。通常的空袭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等电子战飞机先开辟 通路,担负攻击任务的F—117、F—111DAEAF、A—6、A—10、AV—8B、F—15E、B—52 等型飞机攻击各指定目标,F—14、F—15C、F—16和FAA18等飞机则担负掩护任务。日 出动量达2000至3000架次。据美军统计,至地面进攻开始时,科威特战区伊军部队54万 人中伤亡达25%以上,重装备损失达30—45%。 为了实施地面进攻作战,美中央总部陆军也制定了具体战役计划,这就是“沙漠军 刀”计划。该计划事实上是“沙漠风暴”计划的组成部分。计划决定,由5个军队集团 执行地面作战任务。美第十八空降军在整个战线西部实施进攻,负责切断科战区伊军同 后方的联系;美第七军在战线中段担负主攻任务,重点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第七 军右翼,依次是北线联合部队、美军中央总部海军陆战队和东线联合部队,他们将包围 科威特后方及科威特市内的伊军部队,牵制伊军战术和战役部队,其中北线和东线联合 部队的阿拉伯部队将负责解放科威特市。计划制定以后,多国部队从1月17日空袭之日 开始至2月24日进行了大规模部署调整。美军两个军数十万人分别从原驻地向新的进攻 出发地隐蔽机动了200多和300多公里。 1991年2月24日当地时间凌晨4时整,多国部队向伊军发起了大规模诸军兵种联合进 攻,将海湾战争推向了最后阶段。多国部队首先在战线中部发起攻击,以吸引伊军统帅 部注意力。随后,东西两端开始行动,以造成西端“关门”,东端“驱赶”之势。在这 种情况下,担负主攻的美第七军发起决定性攻击。先向北,随后向东,歼击伊军主力部 队。伊军在多国部队进攻面前进行了顽强抵抗,后逐渐向北和西方向撤退,并点燃了科 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28日晨,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队控制,多国部队也大多完 成了各自任务。鉴此,布什总统下达了当日当地时间8时暂时停火的命令。整个地面进 攻历时100小时。 暂时停火以后,伊拉克表示接受美国提出的停火条件和愿意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历次 通过的有关各项决议。在此基础上,联合国安理会于4月3自以12票赞成、1票反对、2票 弃权通过了海湾正式停火决议,即687号决议。海湾战争至此宣告结束。据战后统计, 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方面参战的43个师共有38个师被重创或歼灭,6.2万人被俘, 3847辆坦克、1450辆装甲输送车、2917门火炮被击毁或缴获。107架飞机被击落、击毁 或缴获。多国部队方面共有126人阵亡(其中美军74人),300余人受伤,12人失踪。 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体系瓦解、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它深刻地反 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时各种矛盾的变化,是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结果。它体现了人 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主要是:武器装 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打击方式已不再以大规模毁伤为主,而是在破坏力 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 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主要包括:空中作战已成为一种独立作战样式; 机动作战是进攻作战的基本方式;远程火力战是主要的交战手段;电子战是伴随 “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作战方式;夜战是一种富有新内涵的战斗方式。2023-07-25 14:12:537
以色列大部分是犹太人吗?
是的,以色列大部分是犹太人。犹太人发源于西亚的以色列地或希伯来地。根据有关犹太人组织的统计,2007年全球犹太人总数约在1600万人左右,其中540万人定居在以色列,530万人居住在美国,其余则散居在世界各地。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1956年,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为“苏伊士战争”(The Suez War )。苏伊士战争以英法侵略军的失败告终,其在中东地区数百年殖民统治的传统势力丧失殆尽。1967年,以色列察觉埃及、叙利亚、约但等国有联合进攻趋向;6月5日发动“六日战争”(Six Days of War);6月10日结束,以色列已占领耶路撒冷旧城、西奈半岛、约但河西岸、戈兰高地,总面积相当于原有领土的三倍,是第三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前国防部长“独眼戴扬”(Moshe Dayan)来到哭墙(Wailing Wall)面前朝圣,情绪激动的说:“我们回到圣地的至圣所,永远不再离开了。”但是,基于整个中东地区的和安考量,以色列仍让阿拉伯人拥有圣岩圆顶寺的管理权。1973年,埃及总统沙达特(Sadat)和叙利亚总统阿塞德(Hafez al Assad)秘密协商、精心策划一场战争;趁10月6日以色列历法上的“赎罪日”,两国分别从以色列的南北发动突袭。耶路撒冷哭墙边多人聚集,呼求上帝的帮助,高声诵读赎罪日经文。 19日,战局逆转,以军北越戈兰高地,南过运河直指开罗。 24日双方停火,以色列在美、苏调停下撤出占领区。此役又称为“赎罪日战争”(The Yom Kippur War)。2001年,耶路撒冷消息:以色列极端宗教团体“圣殿山忠诚者”(The Temple Mount Faithful)7月29日在东耶路撒冷圣殿山上举行仪式,为犹太教“第三圣殿”奠基,导致以巴双方再度发生冲突,造成20多人受伤。扩展资料现代的以色列人只要取得以色列国籍,就可称为以色列人。目前以色列国籍中,78%为犹太人,20%为阿拉伯人,其他则为基督徒及其他宗教种族者。以色列也拥有华人公民,大部分为嫁娶以色列人进而取得以色列公民的非犹太人;也有因为归化成为犹太人而成为犹太移民的华人。其中最知名的例子为来自台湾的徐钰萍 Yael Hsu,是史上第一位在以色列经过正统犹太教归化成功丶并以犹太人身分成为以色列公民的华人。2023-07-25 14:13:081
谁能和我简述一下中东战争
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 1948年 第二次中东战争 1956年 第三次中东战争 1967年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第五次中东战争 1982年 历史背景 前3000年,犹太人的祖先定居于巴勒斯坦地区。1世纪后,罗马帝国侵入,犹太人向世界各地流散。此后巴勒斯坦为阿拉伯人居住地。19世纪末,大批犹太人陆续移居巴勒斯坦,准备复国。1947年, 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和以色列两个独立的国家。犹太人同意此决议,1948年成立以色列国。阿拉伯人反对该决议,未建立阿拉伯国。结果发生4次阿以战争。以色列先后占领了应属阿拉伯国的全部领土。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8%AD%E4%B8%9C%E6%88%98%E4%BA%89" ++++++++++++++++++++++++++++++++++++++++++++ 中东,是西方国家对西亚和北非的埃及等离欧洲较近的东方国家的习惯称呼。所谓“中 东战争”是指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这是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阿拉伯国家是指阿拉伯民族占大多数的国家,主要分 布在亚洲和非洲北部的中东地区。以色列是犹太人建立的国家。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争端 由来已久。历史上,阿拉伯民族和犹太民族都曾在巴勒斯坦地区(位于地中海、死海、约旦 河之间)建立过国家。公元前30世纪,原在阿拉伯半岛的迦南人迁至巴勒斯坦沿海和平原地 区定居。公元前13世纪,犹太人的祖先祖先希伯莱人征服迦南人,在巴勒斯坦建立希伯莱王 国。此后,巴勒斯坦先后被波斯帝国、希腊、罗马和土耳其等外来民族征服,犹太人被迫流 落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兴起,主张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重返巴勒 斯坦,建立犹太人为主的国家。1917年英国占领巴勒斯坦,当时这个地区阿拉伯人66万人, 犹太人仅9万人,但英美为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和苏伊士河,竭力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在 他们的策划下已经在世界各地定居的犹太人大批移居巴勒斯坦,从此,阿、以两个民族间的 矛盾日益加深,不断发生流血事件。1947年11月29日,在美英操纵下的联合国大会通过决 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由两国分治,阿拉伯世界广泛反 对这个决议,没有建立阿拉伯国家,也坚决反对犹太人建国。1949年5月14日,犹太人宣布 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以色列国,5月15日,阿拉伯国家就同以色列发生第一次中东战争,结 果阿拉伯国家失利,埃及、约旦、叙利亚和黎巴嫩先后同以色列签订停战协定。战争结束 后,却遗留下许多问题,这样,逐步引发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次中东战争。直到1989 年,才终于建立“巴勒斯坦国”,中东问题,尤其是巴勒斯坦人建国问题才告一段落。 第一次中东战争 亦称“巴勒斯坦战争”。1948年5月14日午夜,以色列不顾阿拉伯国家的反对,在美英 支持下,按照联合国决议建国,激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强烈反对。次日凌晨,埃及、约旦、黎 巴嫩和伊拉克5国即向以色列宣战。这场战争断断续续地打了9个多月,在联合国的调解下, 于1949年7月20日全面停战。通过这次战争,以色列占领了巴勒斯坦4/5的土地,达2.07万 平方公里,比联合国决议规定的犹太人国家的面积还多6700平方公里,并驱逐了96万巴勒斯 坦人。战争遗留下“边界问题”和“难民问题”,为日后再次爆发战争埋下的祸根。 第二次中东战争 亦称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从英、法殖民主义 者手中收归国有。同年11月29日,以色列在英、法唆使下,侵入埃及西奈半岛。31日,英法 以“保卫运河通航自由和安全”为借口,向埃及发动进攻。在世界人民的声援和支持下,埃 及军民进行了顽强的抵抗。对于这场战争,美国同英国、法国之间存在着矛盾。英、法军队 于12月22日撤出埃及领土,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才全部撤离埃及。这场战争以侵略者的 失败而告终。 第三次中东战争 亦称六.五战争。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不甘心失败,念念不忘寻机报复。埃及总 统纳塞尔在胜利面前有些大意,再加上受苏联的蒙蔽,对以色列未能保持警惕。1967年6月5 日,以色列在美国的支持下,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湾,突然向埃及、叙利亚和约旦发动袭 击。在以色列的空军的大规模的空袭中,埃及近300架作战飞机被毁于地面。埃及陆军在失 去空军的掩护下,遭以军重创。接着,叙利亚、约旦在以色列空军的突然袭击下,大量飞机 受损,陆军也先后失利。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战争受到严重挫折。6月7日和8日,联合国安 理会两次通过决议,埃及、叙利亚、约旦在丧失大片国土的情况下被迫接受无条件“停 火”。在6天的战争中,以色列侵占了约旦河西岸、耶路撒冷的约旦管区、加沙地带、叙利 亚的戈兰高地和埃及的西奈半岛,迫使50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第四次中东战争 亦称“十月战争”或“斋月战争”、“赎罪日战争”。1973年10月6日,埃及、叙利亚 为收复六.五战争中的失地,集中51万地面部队和海、空军主力分别向以色列军队占领的西 奈半岛(西线)、戈兰高地(北线)发动突然进攻。埃军当天渡过苏伊士运河,8日摧毁以 军“巴列夫”防线,收复部队失地。叙军也一度打到太巴列湖。面对战争初期不利形势,以 色列迅速动员预备役部队,使总兵力增至40万人。决心先以北线为重点,集中使用空军主力 对叙军阵地进行空袭,以3个师转入反攻。经激战,迅速击溃叙军。尔后于16日,集中兵力 转移西线,以军侦察突击队乔装埃军深入埃军后方,大肆破坏埃军萨姆—6防空导弹阵地, 为以空军开辟空中走廊,以军后续部队乘隙渡过运河,在西岸建立桥头堡,并攻入埃及腹 地,对埃军第3集团军形成合围态势,战局顿时逆转。10月2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 要求双方就地停火。埃及、以色列于22日,叙利亚于24日同意停火。此后,先后签署了两个 在西奈脱离接触的协议。 第五次中东战争 亦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借口打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从陆 地、空中和海上大举入侵黎巴嫩。到6月11日,以军占领了从贝鲁特到大马士革的国际公路 以南2800平方公里的黎巴嫩土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这一地区的基地被全部摧毁,武装力 量的主力也遭到重大损失。驻贝卡谷地的叙利亚军队也受到以色列空军的重创,萨姆导弹设 施和空军力量遭到到重大损失。6月11日,叙利亚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接着,以色列调 集重兵对巴解总部所在地贝鲁特西区进行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包围和攻击,后在联合国的调解 下,在维持和平部队的监督下,巴解总部及其万余名武装人员不得不撤出贝鲁特,分散到突 尼斯等8个阿拉伯国家。叙利亚在贝鲁特的1000多名部队也同时撤走。2023-07-25 14:13:321
第四次中东战争于何时爆发?
埃及、叙利亚同以色列之间于1973年10月6日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也称“10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交战双方的导弹艇在地中海的埃及、叙利亚近岸海域,进行了历史上第1次导弹对抗战。2023-07-25 14:13:391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海战是什么?
埃及、叙利亚同以色列之间于1973年10月6日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也称”10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交战双方的导弹艇在地中海的埃及、叙利亚近岸海域,进行了历史上第1次导弹对抗战。2023-07-25 14:13:491
关于巴以冲突
巴以冲突巴以(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冲突是中东地区冲突的热点之一,冲突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历史根源,既有宗教的、民族的因素。更重要的是大国干预等外部因素,各种因素互相影响、激化,使得巴以冲突的复杂性非同一般。其中,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是根本原因。犹太移民定居点问题和耶路撒冷地位问题则是巴以和平之路上的严重障碍。这些问题若不解决。巴以冲突就不会停止。中东也难以实现真正的和平。起源是什么巴勒斯坦问题耶路撒冷问题 被占领土问题水源问题 灾难深重与此相关的战争有哪些?第一次中东战争(1948—1949):又称巴勒斯坦战争,以色列称“独立战争”。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次日凌晨,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埃及等阿拉伯国家出兵进攻以色列。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1957):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以色列称“西奈战役”。1956年10月,,当时埃及与英国、法国和以色列的军队爆发战争。英、法、以三国的结盟是一种利益的接合:英法两国对苏伊士运河有着贸易利益,而以色列则需要打开运河,以让以色列船只得以通航。到战争结束后,只有以色列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第三次中东战争(1967):又称“六五战争”,阿拉伯国家称“六月战争”,以色列称“六天战争”。1967年,以色列因埃及封锁亚喀巴湾以及储蓄大规模军队,于6月5日晨,对埃及、叙利亚、约旦发动袭击。是20世纪军事史上最具有压倒性结局的战争之一。以色列在此次战争中占领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又称赎罪日战争、斋月战争、十月战争。起源于埃及与叙利亚分别打算收复六年前被以色列占领的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战争的头一至两日埃叙联盟明显占了上风,但此后战况逆转。至第二周,叙军退出戈兰高地。在西奈,以军在两军之间攻击,越过了苏伊士运河 (原来的停火线)。此次战争双方损失惨重。《大卫营合约》令以埃关系正常化,埃及成为首个承认以色列的阿拉伯国家,同时埃及几乎完全脱离苏联的势力范围。第五次中东战争(1982年6月—9月):又称黎巴嫩战争。1982年6月6日。以色列因为其驻英国大使被巴勒斯坦武装暗杀,出动陆海空军10万多部队,对黎巴嫩境内的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和叙利亚军队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几天时间就占领了黎巴嫩的南半部。[1]2023-07-25 14:13:583
找几本有关于介绍中东战争的书籍
你可以看下这几本,《中东战争全史》。日本防卫研修所研究员田上四郎著《中东战争全史》,较详尽地介绍和论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四次中东战争的爆发原因、作战经过、战争结局、战争特点和在军事学术上的影响,对了解和研究中东战争,尤其是第四次中东战争,有一定参考价值。《烽火十月:第四次中东战争》作 者:于江欣编著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索书号:E37/1037内容提要:作者以纪实手法重现了发生在1973年的那场牵动全世界心弦的战争还有《世纪争战》。作者:(意)加里巴尔迪 著,曲艳娜 译20世纪也许会因其技术革新、伟大的社会进步以及改变世界的革命而被人们所铭记。但不可否认,20世纪充满了无休止的战争。在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中东战争以及几百次的战火冲突,为这部用鲜血,牺牲以及绝望所写成的历史增添了阴森的色彩。从备受折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争太凡尔登而进行的致命毒气战,到对欧洲城市所进行的地毯式轰炸,;从阵阵气油弹引发的大火到使用化学武器造成的沙漠;从抡起大砍刀进行的人间肉捕战到洲际间核武器进攻所产生的毁灭性威胁,人们将科学技术与能源物资用于对人类的彻底毁灭之中。然而,尽管如此,面对人们预测的世界未来的暗淡前景,在世纪之末,人类却生存下来了。本书展示了人类在一个世纪之中所犯下的巨大的、可怕的错误。它不仅能够起到对人类的警诫作用,还会引起全世界的共鸣。这足以让人刻骨铭心。由四代曾参加世界性战争的战地摄影家拍摄的触目惊心的照片更加能说明这一点。卢西阿诺·加里巴尔迪以一些可怕的文献向读者展示了勇气与恐怖,被摧毁的尊严与英雄般的自我牺牲,兴奋及高尚,这些文献不仅将历史事件生动地再现在读者眼前,同时也对战争的起因与后果做了入木三分的分析。《世纪战争》是一部简洁、明晰、插图精美的编年史,记述了20世纪的历史进程中,在全世界燃起的各种战火,同时它也是对人类已走之路及未来之路的一个见证。2023-07-25 14:14:083
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海战一共经历了几次?
埃及、叙利亚同以色列之间于1973年10月6日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也称“10月战争”,或“赎罪日战争”。在这次战争中,交战双方的导弹艇在地中海的埃及、叙利亚近岸海域,进行了历史上第1次导弹对抗战。战争开始时,埃及海军有苏制“黄蜂”级导弹艇7艘,叙利亚海军有“蚊子”级导弹艇8艘;这些导弹艇装备的导弹是苏制“冥河”式舰对舰导弹。以色列海军有“萨尔”级导弹艇12艘,“莱谢夫”级导弹艇2艘,均装有“迦伯列”式舰对舰导弹。战争爆发后,交战双方的导弹艇共进行了4次海战。第1次海战10月6日14时许,以色列的1艘“莱谢夫”级导弹艇和4艘“萨尔”级导弹艇从海法基地出发,奉命“在开阔海域搜索并歼灭敌之舰艇”。22时,在距离叙利亚的拉塔基亚基地5海里处,发现叙利亚的P-4型鱼雷艇1艘,用火炮将其击沉。随后,又发现叙利亚的“蚊子”级导弹艇2艘和T-43型扫雷艇1艘,遂使用“迦伯列”式导弹将其全部击沉。此外,还以火炮摧毁了叙利亚的另1艘导弹艇。据称,叙利亚导弹艇发射的导弹无一命中目标,而且有1枚导弹还被以色列艇上的12.7毫米机枪击落。diwu10月6日夜,埃及海军导弹艇对以色列的补给基地阿里什进行袭击,但受到以色列的反击,损失导弹艇1艘,未能完成袭击任务。第2次海战10月7日夜,在塞得港附近海域,以色列的6艘“萨尔”级导弹艇同埃及的4艘“蚊子”级导弹艇进行了交战。结果,以色列导弹艇击沉埃及导弹艇3艘;据埃方称,埃及导弹艇也击沉以色列导弹艇3艇。第3次海战10月9日1时许,在埃及的社姆亚特港外执行监视任务的以色列“萨尔”级导弹艇群,发现了由4艘“黄蜂”级和“蚊子”级导弹艇组成的埃及艇群。埃及导弹艇发现敌情后,立即拉大与以色列艇群之间的距离。以色列艇群则力求缩小与埃及艇群的距离。10分钟后,双方间的距离已缩小到以色列导弹艇导弹的有效射程。随后,以色列导弹艇便发射导弹,一举击沉埃及导弹艇2艘。剩下的2艘埃及导弹艇退向亚历山大港。30分钟后,其中1艘又遭以色列导弹艇攻击,被导弹击中而沉没。最后,埃及只剩下1艘导弹艇返回亚历山大港。第4次海战10月10日和11日夜,以色列导弹艇3艘,先后在叙利亚的拉塔基亚和塔尔图斯港附近海域,对叙利亚导弹艇进行攻击。结果,在两地各击沉叙利亚“蚊子”级导弹艇2艘。在拉塔基亚的战斗中,叙利亚导弹艇隐蔽在港内外国商船的后面发射“冥河”式导弹,以色列导弹艇从港外进行攻击。结果,有3艘商船被击沉,其中1艘是日本的“山城丸”。在塔尔图斯附近的海战中,据称有2枚“冥河”式导弹被以色列的12.7毫米机枪击落。经过上述4次海战,据称以色列导弹艇共击沉叙利亚导弹艇6艘,埃及导弹艇6艘,另外还击沉叙利亚扫雷艇1艘;并以火炮击沉叙利亚导弹艇1艘,鱼雷艇1艘。据埃方称,其导弹艇击沉以色列导弹艇3艘。在这次地中海的导弹艇交战中,以色列导弹艇获全胜,埃及、叙利亚导弹艇损失严重。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①以色列的“萨尔”级导弹艇性能比埃及的“黄蜂”级导弹艇为好,而以色列的“莱谢夫”级的性能则比“黄蜂”级的更好。“莱谢夫”级导弹艇吨位较大,装备新而全,雷达天线高,在夜战中其搜索与发现目标的能力比埃、叙导弹艇强。“莱谢夫”级导弹艇作为导弹艇群的引导指挥艇,能取得先敌发现、先敌攻击的机会,达到战术上的突然性。在导弹艇的航速方面,虽然设计速度都差不多,但以色列导弹艇较新,航速和机动性为优。②双方导弹艇装备的导弹各有长短,但埃、叙导弹艇的“冥河”式导弹,弹道高,目标大,无抗电子干扰能力,易被发现和击落。以色列的“迦伯列”式导弹飞行高度低,目标小,具有抗电子干扰能力,不易被发现和跟踪。③以色列导弹艇上的官兵战前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战术、技术水平较高。2023-07-25 14:1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