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心消业
-
此战役对美军的战略战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军部队得到了新的作战经验。一旦整建制的美军部队被中国志愿军包围,不再象以前战役中那样急忙突围,而是依靠坦克和卡车实施环形防御,依靠猛烈的火力拼死坚守阵地。只要志愿军不能当晚解决战斗,天一亮大群的美军飞机就会来轰炸掩护突围。而被围部队在坦克,大炮的直接掩护和支援下往往突围成功。
战后,23团和法国营获得美国总统的优异服役部队嘉奖令。
相关推荐
砥平里的砥平里之战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中,或联合国军称为“霹雳作战”的战役中,1951年2月13日—15日,在朝鲜京畿道杨平郡砥平里,中国人民志愿军8个团5万余人与联合国军1个美军团、1个法军营及配属部队进行了殊死的战斗——联合国军决心在中朝军队进攻下的全线后退中,坚守砥平里这个前哨阵地,以打乱中朝军战役部署,实现“霹雳作战”的目标,进而取得战役甚至战略主动权。在惨烈至极的战斗中,志愿军参战部队虽然在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但因战斗指挥、协同较混乱,加之美军抵抗顽强和阵地火力配置合理,此战历经2天,最后以志愿军的失败告终。战斗规模不大,但过程激烈,影响深远,此战可以认为是一次转折,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来说,运动战时期结束,阵地防御战时期来临;对联合国军来说,联合国军从仁川登陆时的狂妄和被入朝初期的志愿军痛打后的仓皇中彻底恢复了所谓的“荣誉”和“信心”。砥平里战斗,中国军队的伤亡人数是惊人的,参加攻击的中国军队8个团中,仅第40军参加攻击的3个团就伤亡1830余人;359团3营的官兵几乎全部阵亡,3营营长牛振厚在撤退时说什么也不离开遍布着他的士兵尸体的阵地,最后硬被拖下来;357团团长孟灼华在向上级汇报士兵伤亡的情况时,因痛苦万分而泣不成声。中国军队对砥平里的攻击是失败的;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邓华副司令员为此做了专门检讨。2023-07-26 05:00:091
如何评价砥平里战役?
砥平里战斗是朝鲜战争的第三个攻防转折点。砥平里之战标志着志愿军战略进攻大规模、大踏步、大纵深运动战的结束,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战略相持阶段来临。砥平里守军为美军第2师第23团和1个法国营、1个炮兵营、1个坦克中队等,共6000余人,构筑有较坚固的防御工事。1951年2月13日晨横城反击作战胜利结束后,志愿军首长判断砥平里地区之敌已南逃一部,估计防守兵力不足4个营,决定扩大战果,攻歼砥平里之敌。13日夜,第39、第40、第42军6个团发起进攻,由于对敌情判断有误,各部队仓促投入战斗,协同较差,当夜仅歼敌一部而未能解决战斗。扩展资料:战斗背景砥平里,位于横城以西、杨平以东、南汉江以北。美第2师第23团、法国营、1个105毫米榴弹炮兵营、1个坦克中队、1个155毫米榴弹炮兵连、1个高射炮连,共6000余人,有榴弹炮24门、坦克21辆和迫击炮5l门。自1951年2月3日占领该地区后,以村庄为中心,已构筑环形防御地,并有设防要点。兵力部署除团部保留1个连、各营保留1个排为预备队外,其余全部兵力均部署在第一线,且以坦克配置在第一线的外围。2023-07-26 05:00:221
砥平里战役是什么意思 《法语助手》法汉
砥平里战斗 Bataille de Jipyeong-ri砥平里战斗发生于1951年2月13日至2月16日,地点在朝鲜半岛京畿道杨平郡砥平里(uc9c0ud3c9ub9ac)。主要是防守的美军第2步兵师(2nd Infantry Division)23团及所属部队与进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作战。2023-07-26 05:00:411
砥平里战役的介绍
砥平里战役发生于1951年2月13日至2月16日,位置在京畿道杨平郡(uc591ud3c9uad70)砥平里(uc9c0ud3c9ub9ac)。主要是防守的美军第2步兵师(2nd Infantry Division)23团与进攻的中国人民志愿军5个师在作战,结果是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迫撤退。2023-07-26 05:00:551
砥平里之战为何失利?
新中国成立以后,与中国交好的国家朝鲜遭受到了美国的强烈攻击,朝鲜请求中国的支援。考虑到朝鲜是我国东部的战略缓冲区,一旦朝鲜被美国消灭,那么中国将会受到极大的威胁,唇亡齿寒。另外,我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正因为我们经受过磨难更能体会到和平的珍贵,所以保卫和平我们责无旁贷。中国派遣了大量志愿军前往朝鲜,支援朝鲜军队作战。我军与朝鲜军队配合天衣无缝,凭借顽强的意志越战越勇。可是砥平里战斗中我军输得很惨,这是一次战略上的失误,为什么我们会失败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国军队在没有摸清战况的时候,就立马加入战斗,行动莽撞。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直是我们做事的方针。打仗作战无法闭门造车,我们不能当“客里空”。只有深入实地了解战况如何,我们才能采取科学的应对方法,才能打败敌人,取得最终的胜利。行军作战从来就不能逞匹夫之勇。第二个原因是,我军与朝鲜军队共同抗敌,也是需要磨合期的。没有统一的指挥发布正确的命令,导致了兵力和火力太过于分散,这个问题非常致命。只有两军合力,力往一处使,才能扛得住美国的猛烈攻击。联合国军也通过这场战役摸清了双方的情况,反思自己的作战规划与作战能力。砥平里之战,志愿军失败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低看了对手,双方兵力差距不大,经过整整两天的奋战,我方损失的兵力比敌方高了两倍多。朝鲜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这是一场以弱胜强的伟大战役,巩固了我国与朝鲜的友好关系,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2023-07-26 05:01:107
砥平里战斗的背景
1950年12月26日,美国陆军副参谋长马修·李奇微飞抵韩国大邱,出任第八集团军司令,并得到麦克阿瑟授权,统一指挥解放朝鲜的另一主力第十军。李奇微上任伊始即提出“一旦实力允许,立即恢复进攻”,着手了解参战中朝军实力,整顿在志愿军进攻下濒临崩溃的美军士气。中朝军于1950年12月31日—1951年1月8日发起第三次战役,联合国军主动退出汉城,在三七线附近站稳脚跟并加强了防御。1951年1月25日,李奇微下令发起“霹雳作战”,联合国军再次全线北进。29日,正在休整中的中朝军发起第四次战役,西线以38军、50军于汉江南岸顽强阻击,东线则放联合国军北进后拟以39军、40军、42军、66军分割歼灭之。这种部署使东线联合国军以快于西线的速度一路向横城和砥平里地区推进,战机凸显,彭德怀遂组织东线各军发动横城反击战,迫使东线的联合国军全线后退,但战线上有一个点却始终原地未动,这就是美国陆军第2师23团、法国营及配属部队支撑的联合国军前哨阵地:砥平里。2023-07-26 05:01:511
砥平里战斗的硬着头皮打
朝鲜战争自始至末,战场形势大起大落,一波三折,在纵长的半岛上,双方大踏步地进退,形成三个转折点。第一个转折点是美军仁川登陆,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大举北上,攻至中朝边境;第二个转折点是我军第二次战役,志愿军秘密入朝后,经第一次战役短促突击后大举反击,接着发动第三次战役,将联合国军打至“三七线”附近;第四次战役实际上由联合国军发起,志愿军以攻对攻,砥平里战斗为第三个攻防转折点,直接导致了我第四次战役的失利。最后经过第五次战役,双方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战争又回到原点。从战略上看,砥平里之战标志着志愿军战略进攻大规模、大踏步、大纵深运动战的结束,以阵地防御战为主的战略相持阶段来临。从战役上看,砥平里战斗失利打破了彭德怀稳定战局的希望,东线未能达到破坏敌军战役布势的目的,西线阻击也就失去了意义,我军丢失汉城,全线撤过汉江。从战术上看,美军发现了志愿军火力薄弱、对坚固据点攻坚能力不强、协同不严密、持续作战能力差等弱点。此战后,整建制的美军部(分)队一旦被志愿军包围,不再急忙突围,在撤退途中被我大量杀伤;而是依托有利地形,必要时以坦克和卡车建立环形防御,依靠猛烈火力和空中支援与我硬抗,造成我重大伤亡,进攻难以为继。1950年12月26日,美国陆军副参谋长马修·李奇微临危受命,飞抵韩国,接替沃克(已阵亡)出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并得到麦克阿瑟授权,统一指挥另一主力——美第10军,实际上是驻朝联合国军总指挥。1951年1月25日,彭德怀收到美军即将发起反攻的情报。27日,彭德怀要求部队“停止休整,准备作战”。并电示毛泽东,大意是美军开始反攻,企图攻占汉城,推进至汉江南岸,我军弹粮全无补充,请求北撤15~30千米,必要时放弃汉城、仁川。但次日毛泽东复电彭德怀,不但不同意部队后撤,而且指示立即发动第四次战役,目标是“三六线”上的大田和安东,在“三六线”附近休整。彭德怀心里很清楚,目前部队根本无力打到“三六线”,要在那里休整部队更只是一种美好的想象。如果立即发动第四次战役,连已经占有的三七线能否保住都是问题。撤退,是军事的必要,但政治上不允许;进攻,在军事上不现实,但在政治上需要。军事服从于政治,彭德怀不得不接受毛泽东的指示,第四次战役只能硬着头皮打。但彭仍提醒毛:“第三次战役即带着若干勉强性(疲劳)。此战役是带着更大的勉强性。如主力出击受阻,朝鲜战局有暂时转入被动的可能”。彭德怀的总体意图是“西顶东放”,阻美打韩。西线以中朝现有的3个军(军团)阻敌于汉江南岸,而东线则放敌人进来,然后以6个军(军团)分割歼灭之。“如果反击得手,可制止敌人的进攻。如反击不顺利,敌人将继续前进,我则准备退至三八线以北地区”。(《杜平回忆录》)可以说,这一部署并非按毛泽东的要求向“三六线”进攻,而是企图通过阻击和局部的运动防御,迫使敌人停止进攻的权宜之计,也是一个可行之计 。2023-07-26 05:02:041
砥平里战役的影响
此次战役对双方的作战战术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这次战斗发生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第四次战役中,尽管规模不是很大,可是它直接改变了之后朝鲜战争中以美军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对待中朝联军发起进攻后的防御战术。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这次中等规模的砥平里攻坚战直接导致了最后朝鲜战争中志愿军运动战时期的结束和固定防御战时期的来临。本次作战,志愿军使用了传统的围点阻援战术,特点就是在包围据点的同时阻击援军,但该战术并非百分之百奏效,例如榆林战役和四平战役都遭到失败,失败的时候无一例外,都是援军挡不住,城也攻不下。对于缺乏重火力和装甲部队的中国军队,攻城不是容易的事情。2023-07-26 05:02:181
如果砥平里美军和法军被全歼了,那么第四次战役将如何发展呢?
不会有太大变化,还是志愿军通过逐次抵抗,缓步后退回三八线讨论这个之前,不妨看一下四次战役的情况三次战役之后,已是强弩之末,四次战役说白了就是缓步后撤,以空间换时间,等待后续部队入朝支援。在此期间,对暴露在外的韩国部队发起了横城反击战,砥平里之战属于横城反击战的一部分的确,光从地图上看,砥平里非常重要,位于美9军和10军之间,如果拿下这里足以将美军分割开但请注意当时的情况,志愿军已是强弩之末,弹药短缺、士兵疲惫。就算是在这里全歼了23团,撕开了缺口,你觉得还有能力进行进一步扩张吗?即便志愿军强行割裂美国人的战线,美国人完全可以像三次战役那样,利用机械化优势先行后退一段。重新形成巩固的连续防线。这样的结果只能起到一个作用,就是减轻正面38、50军的压力,让他们早点撤过汉江反过来,更坏的可能就是李奇微暂时放弃对正面38、50军的攻击,让两翼部队围攻处于突出部的志愿军。到时候志愿军更惨所以说,此战即便胜利,对四次战役的发展也不会有太大影响2023-07-26 05:02:343
徐国夫说砥平里战斗只伤亡了900人,可能吗
第一,这900人只说是徐国夫回忆录中的,119师的伤亡数字 ……砥平里战斗的伤亡数字,在战斗结束前参与战斗的119师三个团(356、357团和120师的359团)最后一次上报的数字是700多人,战斗结束后,徐国夫让119师作战科统计整个战斗119师的伤亡是900人…… 关于砥平里战斗的伤亡数字,总结上提到如下的一个事实:。。。。359团直到14日总攻前才报告其3营大部伤亡,只剩三四十人,全团伤亡800余。。。。以上可以看出,仅仅359团在13日晚和14日白天的战斗中,就伤亡800多。所以,徐国夫说“在战斗结束前参与战斗的119师三个团最后一次上报的数字是700多人”的说法肯定不能成立。而他说的整个战斗119师三个团伤亡900人的说法也就不能成立了,起码要大打折扣。而且当时3个师分属不同军,徐不清楚其他的伤亡数字2023-07-26 05:02:435
砥平里战役的战斗序列
联合国军:步兵23团(隶属2师)团属坦克中队法军步兵营(此战受23团指挥)第37野战炮(105mm)营(隶属2师)第503野战炮(155mm)营B炮队(隶属2师)第82高射炮营B炮队(隶属2师)第2工兵营B中队联合国军外围增援部队:美军骑1师第5团团级战斗队(3个步兵营,2个野炮营,2个坦克连和1个工兵连组成)英军第27旅韩军第6师中国人民志愿军:343团(隶属39军.115师)344团(隶属39军.115师)356团(隶属40军.119师)357团(隶属40军.119师)359团(隶属40军.120师,此战受119师指挥)375团(隶属42军.125师,此战受119师指挥)376团(隶属126师,126师隶属42军,此战受39军指挥)377团(隶属126师,126师隶属42军,此战受39军指挥)志愿军打援部队:116师(隶属39军)126师一部(隶属39军)2023-07-26 05:03:121
那些以为志愿军战五渣的是不是因为砥平里战役
砥平里之战确实是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作战失利的典型战例之一。那次战斗,志愿军使用了传统的围点阻援战术,特点就是在包围据点的同时阻击援军。但该战术并非百分之百的奏效,例如解放战争时期的榆林战役和四平战役都遭到失败。而失败的原因无一例外,都是援军挡不住,城也攻不下。总结原因,主要是我军在缺乏重◆火力和装甲部队的前提下,攻城不是件容易的事!可是话又说回来,古语云:胜败乃兵家常事。难道打了一次败仗,就成了“战五渣”?!有句话说得好:连美国佬都不敢轻言志愿军是“战五渣”,倒是美国狗敢乱吠!2023-07-26 05:03:321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的战役经过
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是1951年1月25日~4月21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制止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发动的攻势,争取时间掩护后续兵团到达,进行反击准备,在“三八线”南北地区进行的防御战役。 1月25~28日,西线美军第1、第9军先后在野牧里至骊州地段发起进攻,我军依托临时构筑的野战工事,顽强坚守每一要点,战斗异常激烈。至2月7日,将联合国军阻于汉江以南的内飞山、文衡山、武甲山、杨子山一带,使其14昼夜只前进18公里,并付出很大伤亡代价。这时,汉江开始解冻,汉江以南作战地区狭小,我军为避免背水作战,于7日晚将在汉江西段的第50军主力撤至汉江北岸组织防御,留一部兵力坚守南岸桥头阵地;将在汉江东段的第38军仍留于汉江以南坚守原阵地,继续牵制联合国军主要进攻集团,以保障东线反击作战得以顺利进行。人民军第1军团主力也撤到汉江北岸进行防御。联合国军自2月8日起,向汉江逼近,10日占领仁川。 东线,联合国军集中8个师,从1月31日起从 原州、武陵地区向砥平里、横城方向发起进攻。志愿军和人民军金集团各以一部兵力节节阻击,诱敌深入。至2月9日,南朝鲜军和美军一部已进到砥平里、横城、下珍富里、江陵一线,其中,南朝鲜军第8、第5、第3师前进至横城以北约10公里,态势突出,翼侧暴露。中朝人民军队决心乘此有利时机,采取两翼突击和正面攻击相结合的战法,实施横城反击作战。共歼南朝鲜军和美军1.2万余人。 2月17日,中朝人民军队决定全线 转入运动防御,准备用两个月时间,集结兵力,补充兵员,改善交通运输,囤积作战物资,待"联合国军"深入后再行反击。2月19日,"联合国军"首先在东线发动进攻,在 中朝人民军队的节节抗击下,进展缓慢,至3月6日推进到杨平、横城、下松滨迄东海岸之江陵一线,将东西战线拉平。志愿军第26军在议政府铁原地区防御战斗中抗击美军第1军主力进攻,作战38天,毙伤俘敌1.58万余人。 战至3月底4月初,中朝人民军队全线转移至"三 八线"以北附近地区,"联合国军"再次越过"三八线"。4月15日,志愿军第3、第19兵团已经入朝,分别在伊川、铁原、平康地区和南川店、市边里、兔山地区完成集结,原在元山地区休整的第9兵团也在平康、洗浦、淮阳地区完成集结。"联合国军"发觉志愿军后续兵团到达,加上连续作战部队损伤严重,因此除在铁原、金化地区继续发动进攻外,在其他地区基本上停止了进攻。4月21日,联合国军被阻止在开城、长湍、高浪浦里、文惠里、华川、杨口、元通里、杆城一线,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2023-07-26 05:03:555
松山战役中,日军真的把山都挖空了吗?
松山战役中,日军真的把山都挖空了吗?可以去云南松山大战遗址。小日本把整个山挖空做了一个巨大的让人胆寒的防御要塞,切断了滇缅公路。为了打通这条战略物资交通要道,滇西远征军死伤6倍于日军。壮哉我远征军,英魂铸脊梁!砥平里的联军驻守的是个小村庄,没有坚固的工事,环形防线上兵力严重不足(实际上由于军需官的错误最空投补寄没有最需要的迫击炮弹)。以被突破的g连为例,有97人只是满编的80%,为了给炮兵腾出空间还移动了原有阵地使得防御正面更大。事实上自愿军靠人堆也能打下来的,第二夜就突破了最薄弱的g连的防区,等于突破了砥平里鸡蛋壳防御,只要入夜,近战夜战打跑甚至重创23团那是意料之中的事情。然并卵,傍晚骑五团的13辆没有弹药的坦克搭载几十名受伤的步兵出现在砥平里,自愿军精神垮了,没有组织的溃退了,被23团火力又杀伤不少了。松山战役是日军防御工事异常【坚固】,无论换谁来都会打成那个样子。更何况松山战役我们打赢了。虽然砥平里战斗在法军团的一个营长回忆录里有点将领无能的味道。【事实】证明【攻坚战】是史上至今天,从来都是任何军队的难题,不论是抗战中期的关家垴、后期的松山。还是抗美援朝的上甘岭、砥平里。而且关家垴是以弱武备仰攻日军坚垒,关家垴地形几乎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常态下对付这种地形守军,一般是围困封锁并打援。是所有战斗中最难打的。余戈的《松山战役笔记》拿松山战役与上甘岭战役作比较,其实这两个战役作比较是最好的,余戈的结论是联合国军在上甘岭的表现不如远征军,松山日军的表现不如志愿军。砥平里战役,志愿军除了火力和后勤的劣势外,还有参战的8个团分属不同的部队,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联合指挥机制,并且联合国军赢得有点侥幸,志愿军曾通过夜战的方式差一点突破联合国军的防线。2023-07-26 05:04:304
抗美援朝战争,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值得分享?
伟大的志愿军英勇作战,消灭了很多美军,但对美军一款装备,非常的忌惮确实也给志愿军造成了重大的伤亡,这就是:美军M19履带式双联装自行高射炮,口径40mm,射速每分钟1000-1200发,每一发的杀伤效果,等同于一枚破片杀伤手榴弹。这款自行高射炮,是在二战后期美军装备的,初衷是对空作战,针对日军德军战斗机的。朝鲜战争爆发后,M19也随美军到达朝鲜战场,但由于当时志愿军方面对美军空中没有威胁,所以这款装备没有用武之地。但后来美军发现,把M19平放打步兵效果非常好,所以就用这款装备专门对付志愿军地面部队。1951年砥平里战役,志愿军用优势兵力打算围歼美军第23团和法国一个步兵营(该营还有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各一个连共计4000人),战斗中,美军使用4辆M19自行高射炮用平射的方式,对冲锋的志愿军展开攻击(明着欺负我们没有空军啊),这款武器射速高、覆盖面大、杀伤半径大、不需要精度瞄准,而且射程高达7000米,远超过志愿军的攻击距离,从而导致志愿军重大的人员伤亡(伤亡数字不写了,太痛心)这次战役之后,志愿军只要在前期侦查中,发现有M19这样的装备,就优先展开对其进攻务必保证对其摧毁。并在后期的战斗中,缴获了多辆M19自行履带式高射炮,目前就有2辆保存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地下一层。伟大的志愿军,在装备差距如此巨大的情况下,还能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真的是不容易,这种精神更是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再次向伟大的志愿军致敬!2023-07-26 05:05:023
铁原阻击战的历史背景是怎样的?
铁原阻击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一阶段的最后一场战役,铁原阻击战的结束代表着第一阶段战役的完结,第一阶段战役以人民志愿军的勇猛向前、联合国军的节节败退为开端,但最终却以联合国军的节节进攻、人民志愿军的浴血防御为结尾。那么铁原阻击战历史背景是怎样的呢?换句话而言,铁原阻击战究竟是在何种情况下发生的?铁原阻击战历史背景对于敌我对战双方来说,有何种程度的影响?接下来具体研究下铁原阻击战历史背景。铁原阻击战是紧接着第一阶段的第四场战役后发生的,那么接来下追溯下第四场战役是什么战役呢?那便是砥平里战役,在那场战役之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因整体的作战策略发生了重大失误,再加上重型武器的严重匮乏,导致中国人民志愿军以极其惨烈的状况收场,那么取得胜利的联合国军也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对人民志愿军的追击,于是双方的战略地点开始了迅速的移动,从而促使第五次战役—铁原阻击战的发生。在第一阶段,经过了前面的四次战役,联合国军对人民志愿军的行动战略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一边执行撤退命令之时,一面又利用飞机等重型武器发起了疯狂的进攻,造成了人民志愿军后勤补给物资的严重损失,人民志愿军决定撤退,当联合国军第一时间发现后,随机发动了大规模的追击作战计划,于是爆发了第五次战役—铁原阻击战。2023-07-26 05:05:332
在朝鲜战争中汉城是如何失守的?
楼主观察很仔细啊,丢失汉城也令我很纳闷,为什么我军主动放弃了这座朝鲜半岛的唯一大城市,而主动后退呢?这是第四次战役中的一个环节。这里的最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军在汉城的部队即将要被敌人包围,如果被敌人围歼的话那么我军损失是很大的,敌人的主要目的也是大量杀伤我军的有生力量。另外从第二次战役开始之后我军就损失惨重,属于是用人海扑火海的战术,这就是我军的攻势减弱,逐渐改变了初期的进攻态势,转而想防御了,希望能够在三八线构成一个防御工事。2月17日,中朝军队决定全线转入运动防御,准备争取两个月时间,集结兵力,改善交通运输,囤积作战物资,在“联合国军”深入后再行反击。防御部署是:第一梯队由西向东依次为人民军第1军团主力,愿军第50、第38、第42、第66军和人民军第5、第3、第2军团,共8个军(军团),在西起汉江口,沿汉江北岸经杨平、中元山、横城、烽火山、酒峰至下珍富里一线展开,并要求在纵深25~30公里的防御地幅内抗击1个月。第二梯队为人民军第1军团1个师和志愿军第26、第40、第39军共3个军1个师,在西起汶山里,经议政府、铸锦山、青雨山、座防山、洪川江北岸至洪川、丰岩里一线展开。 2月19日,敌军首先在东线发动进攻。中朝人民军队在粮弹供应困难的条件下,依靠一般野战工事,节节抗击,迟滞敌人的进攻。敌人进展缓慢,至3月6日推进到杨平、横城、下松滨迄东海岸之江陵一线,始将东西战线拉平。美第9军军长布莱恩特·穆尔在指挥其部队进攻中,于2月24日坠机身亡。 3月7日,西线敌军以5个军共14个师3个旅又2个团的兵力,发动代号为“撕裂者行动”的大规模进攻,企图从中间突破,造成对汉城的迂回包围。我军坚持兵力配置“前轻后重”、火力配置“前重后轻”的原则,进行大规模机动防御作战,对敌节节抗击。 3月14日,人民军第1军团主动放弃汉城。此时,我第3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已集结于安东、凤城地区,准备立即入朝;第9兵团主力亦准备向金化、平康地区开进。我第一线部队8个军转入第二线休整,第2梯队3个军又一个师(第26、第39、第40军和人民军第19师团)接替了第一线运动防御的作战任务,并在阻击作战中给敌以大量杀伤。其中第26军在3月28日扼守七峰山、海龙山的战斗中,与敌反复争夺阵地11次,杀伤敌人一千余名,并创造了一个班以反坦克手雷击毁敌坦克9辆的模范战例。 敌军发觉志愿军大批新锐部队到达,加上连续作战部队损伤严重,基本上停止了进攻。4月21日,“联合国军”被阻止在开城、长湍、高浪浦里、文惠里、华川、杨口、元通里、杆城一线,我准备发动的战役反击即将开始,第四次战役遂告结束。2023-07-26 05:05:573
抗美援朝有哪几次最大失败的战役?
抗美援朝大规模的战役有5次。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共计投入15个军的兵力,在"三八线"南北地区,向"联合国军"及南朝鲜军发起第五次战役,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第四次战役:战役结束时中朝人民军队已将"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阻止在"三八线"南北地区。4月中旬,志愿军后续兵团到达朝鲜完成战役集结后,"联合国军"则以一部兵力继续在铁原、金化、金城地区保持进攻,其他方向暂时转入防御,准备从志愿军侧后东西海岸登陆,配合正面进攻,企图在朝鲜半岛蜂腰部建立新防线。此时,"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的地面作战部队为6个军(军团)共17个师又3个旅、1个团,计34万余人。第一线兵力为12个师另2个旅,第二线和后方兵力为5个师又1个旅及1个团。其部署:美军第1军位于临津江两岸及涟川以西地区,第9军位于涟川以东至华川地区,第10军和南朝鲜军第3、第1军团分别位于杨口、元通里、杆城地区。美军骑兵第1师(机械化师)、空降第187团及南朝鲜军第2师为预备队,分别配置于春川、水原、原州地区。南朝鲜军第2军团位于大田。志愿军为打破"联合国军"的企图,决定在"联合国军"实施登陆之前发起第五次战役。在战役指导上,实行战役分割与战术分割相结合、战役包围迂回与战术包围迂回相结合。具体部署是:在西线集中志愿军第9兵团(指挥第20、第26、第27、第39、第40军)、第3兵团(指挥第12、第15、第60军)、第19兵团(指挥第63、第64、第65军)11个军另4个高炮师及人民军1个军团的兵力,组成左、中、右3个突击集团,在汶山里至春川间实施主要突击。在东线,以人民军两个军团牵制美军,使其不能西援。4月22日战役发起,西线志愿军和人民军采取多路突破,钳形攻击战法,迅速突破并向纵深推进。左翼集团之第40军,突入"联合国军"阵地纵深30余公里,歼灭美军第24师、南朝鲜军第6师各一部,进击到"三八线"以南加平以北地区,迅速达成了东西割裂之目的;第39军在华川以南,钳制东线之美军。右翼集团担任战役迂回的第64军受阻,第63军和第65军一部包围并歼灭英军第29旅1个多营和南朝鲜军第1师一部。中央集团突破后,遇到美军第3师和土耳其旅顽强抵抗,进展缓慢。"联合国军"在连遭打击的情况下,节节后退。在撤退中采取齐头靠紧,组织抵抗等战法,阻止中朝军队向纵深插入,战斗形成平推,至28日,"联合国军"撤至汉城及北汉江,在昭阳江以南地区重新组织防御。中朝军队鉴于在汉江以北歼灭"联合国军"的战机已失去,遂于29日结束了战役第一阶段。2023-07-26 05:06:193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名称是什么?
铁原阻击战,汉城之战,平津湖战役,上甘岭战役,砥平里战役等。2023-07-26 05:06:275
抗美援朝的著名战役
抗美援朝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在遭受了百年屈辱后再度崛起的号角,里面搀杂了悲凉伤痛豪迈以及太多的无奈。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抗美援朝的著名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抗美援朝著名战役一、 血战飞虎山 第二次战役根据彭德怀“诱敌深入”的计划,为了不让联合国军北进的速度太快,而影响中国军队的调动和威胁中国军队的侧后,彭德怀 命令 112师335团依据飞虎山之险阻击联合国军。11月4日335团经过血战占领飞虎山,到11月8日部队完成阻击任务安全撤离,经过五昼夜的血战,防守部队承受着韩国第七师和美军一部的立体攻击,最激烈的8日毫无防空力量的志愿军承受80余架美机及大炮地毯式轰炸,所有阵地均进入了肉搏战,守卫飞虎山主阵地的335团2营阵亡者 十之六七,其中五连三排仅余3名战斗人员。本次血战共毙伤俘敌1800余人,飞虎山前共有美韩军遗失400多具,335团及团长范天恩由此威名 天下 。 抗美援朝著名战役二、血战长津湖 第二次战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狈狂北犯,11月底进到长津湖一带,志愿军第九兵团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设置伏击圈,11月27日九兵团发起全线攻击,当时被包围的美国陆战一师约有四个团一万多人,超出预定一倍以下。到28日拂晓志愿军包围新兴里之敌,美国则凶猛地反扑,其中80师伤亡及冻饿减员十分严重,每团仅余数百人!故81师加入新兴里战斗,随着包围圈越来越小,美军突围一次比一次疯狂。当晚气温继续下降,美国全力向241团阵地发起冲击,其中241团3营8连战斗到仅剩最后一人,美军侥幸得以突围,志愿军只好分路截击,南逃美军在1221高地受至阻击分散而逃,至12月2日只有200多美军逃入柳潭里,至此美军31团,32团1营及第57炮兵营被27军基本被歼灭,美31团曾参加1918-1920年对苏联的干涉作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 二战中参加过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冲绳等战役,是美军陆军的佼佼者,而此战团长被击毙,团旗被缴,最终全军覆灭。27军80师和81师也付出了巨大代 价,伤亡及非战斗减员高达10000人,全军冻伤高达22%! 抗美援朝著名战役三、血战三所里 第二次战役美军受到志愿军的迎头痛击后,迅速南撤,三所里及龙源里是美军主力的唯一退路,38军113师强行军14小时疾进72.5公里穿插到三所里,同时师长江潮命337团抢占龙源里,这样切断美第九军的退路。美军为打通退路,动用飞机坦 克疯狂空围,坚守松骨峰的335团一营三连最后仅五人生还。美军在三所里连续冲锋十数次均为打退,美军第9军见从三所里、龙源里突围无望,被迫遗弃大量辎重装备转向安州方向突围,后经安州、肃川退向平壤。但此战打出了38军王牌军的硬骨头风采,战后彭德怀特嘉奖38军,“万岁军”由此名扬天下。 抗美援朝著名战役四、血战横城 第四次战役为遏制联合国军的猛烈攻势,彭总命在横城一带打击敌人,于是横城反击战于1951年2月11日晚展开,志愿集结四个军和人民军两个军团欲全歼韩国第五师和第八师。志愿军39军117师350团长途奔袭插到敌后方,12日美退下来的美2师一部和韩国第八师2个营进入伏击圈,战斗异常激烈,相当一部分志愿军弹药全部打光拚上了刺刀,前往支援美2师一个营进入了别一个伏击圈,至2月13日横城之战结束,韩国第八师3个团,韩第三师和第五师各一部,美2 师一个营,美韩4个炮兵营被消灭,共计12000多人。此战狠狠教训了李奇微,事隔10多年以后,李奇微在回忆横城地区的作战时仍心有余悸。 抗美援朝著名战役五、血战砥平里 第四次战役为保持全线不致崩溃,李奇微命第十军死守砥平里,防守砥平里的是美二师第二十三团(包括法国营在内有四个步兵营,以及一个炮兵营和一个坦克中队,总计6000人),第三十八团为预备队,第九军,英第二十九旅,韩国第六师向砥平里和文幕里之间移动。志愿军攻击部队投入了来自三十九,四十,第十二军的三个军八个团,由40军199师统一指挥,2月13日晚砥平里开始受到志愿军的攻击,此后几天里,中国军队一往无前的一波接一波的攻击,无所畏惧,参加太平洋战争的美军望着踏着同伴尸体冲锋的中共部队非常恐惧,他们见到了比日军更不惜生命的 部队,美国动用的大量航空兵,炮兵持续不断反反复复地轰炸志愿? 军的攻击方向,每平方米落下几十颗炸弹,鲜血染红的砥平里,一百多人的连队往往几分钟后仅剩七八人,战斗到最后的战士往往与反击的敌人同归于尽皆是,志愿军阵亡者应在5000人以上,仅40军三个团伤亡就达1830人,359团3营仅有数人生还,由于通讯不畅,敌我装备相差悬殊,没有炮兵航空兵只有简陋装备的志愿军装备最终无法突破美军的防线撤出战斗,但志愿军的英勇令敌手感到他们遇到了有世界第一勇气的部队。 抗美援朝著名战役六、血战铁原 第五次第二阶段,以美军第一军为首的数万敌军突然直逼铁原、涟川,志愿军后方基地受 至严重威胁,并有主力被合围的迹象,彭德怀电令63军死守铁原。5月30日部队冒雨进入阵地,积极抢修工事,美军为突破铁原每天集结大量航空兵,坦克装甲兵,炮兵攻击志愿军阵地,铁原南面茂盛的森林全部被烧成光头,地面被? 凝固汽油弹烧焦,许多阵地打到最后一两个人时与敌同归于尽,一线部队全都拼了刺刀。6月12日63军完成狙击任务撤出战斗,全军战后仅1500多人接受彭? 德怀司令员的检阅,旋部队补进20000多新兵。 抗美援朝著名战役七、 血战汉江 第四次战役为保证东线的会战胜利完成,38军奉命在汉江南岸死守,自1月25日顶住美24师,骑一师,英27旅等数倍敌人的攻击,敌人凭借炮兵,坦克和空军的掩护下分七路进攻,经十几昼夜,38军付出巨大代价。重点扼守350.3高地的342团大战后,生还的仅几十人,相继守卫580高地的3个营及军警卫? 连等总计也只剩下几十人,牺牲及重伤者均为十之七八以上。至2月16号38军付出极大的代价,胜利完成的阻击任务,敌人全线攻势减退,至此五次战役结束。 抗美援朝著名战役八、血战上甘岭 美韩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争夺朝鲜中线门户于1952年10月14日向守卫的志愿军15军45师发起上甘岭战役,至20日仅一个星期45师伤亡50%以? 上,21个步兵连无一完整。联合国军17个营,伤亡达7000人以上,至11月15日联合国军无力再战,上甘岭战役宣告结束。志愿军伤亡20000人左? 右,联合国军伤亡10000人以上,3.8平方公里的土地完全被削平,被鲜血浸透。美军共发射190多万发炮弹,5000多枚航弹,志愿军发射40多万发? 炮弹。志愿军涌现了邱少云,孙占元,黄继光,孙占元等战斗英雄,激烈战斗中与敌同归于尽者比比皆是,后12军加入上甘岭的防守取得最后胜利。二等部队的? 45师基本上被打光,但从此昂首跨入志愿军一等主力行列,后被特别挑选改建中国第一空降军。2023-07-26 05:06:411
朝鲜战争上的八大血战究竟死了多少中国人?
一直以来,对于朝鲜战场的伤亡统计,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论。朝鲜战争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在遭受了百年屈辱后再度崛起的号角,里面搀杂了悲凉伤痛豪迈以及太多的无奈。 一、 血战飞虎山 第二次战役根据彭德怀“诱敌深入”的计划,为了不让联合国军北进的速度太快,而影响中国军队的调动和威胁中国军队的侧后,彭德怀命令112师335团依据飞虎山之险阻击联合国军。11月4日335团经过血战占领飞虎山,到11月8日部队完成阻击任务安全撤离,经过五昼夜的血战,防守部队承受着韩国第七师和美 军一部的立体攻击,最激烈的8日毫无防空力量的志愿军承受80余架美机及大炮地毯式轰炸,所有阵地均进入了肉搏战,守卫飞虎山主阵地的335团2营阵亡者 十之六七,其中五连三排仅余3名战斗人员。本次血战共毙伤俘敌1800余人,飞虎山前共有美韩军遗失400多具,335团及团长范天恩由此威名天下。 二、血战长津湖 第二次战役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狈狂北犯,11月底进到长津湖一带,志愿军第九兵团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设置伏击圈,11月27日九兵团发起全线攻击, 当时被包围的美国陆战一师约有四个团一万多人,超出预定一倍以下。到28日拂晓志愿军包围新兴里之敌,美国则凶猛地反扑,其中80师伤亡及冻饿减员十分严 重,每团仅余数百人!故81师加入新兴里战斗,随着包围圈越来越小,美军突围一次比一次疯狂。当晚气温继续下降,美国全力向241团阵地发起冲击,其中 241团3营8连战斗到仅剩最后一人,美军侥幸得以突围,志愿军只好分路截击,南逃美军在1221高地受至阻击分散而逃,至12月2日只有200多美军逃 入柳潭里,至此美军31团,32团1营及第57炮兵营被27军基本被歼灭,美31团曾参加1918-1920年对苏联的干涉作而获得“北极熊团”的绰号, 二战中参加过阿留申群岛,马绍尔群岛和冲绳等战役,是美军陆军的佼佼者,而此战团长被击毙,团旗被缴,最终全军覆灭。27军80师和81师也付出了巨大代 价,伤亡及非战斗减员高达10000人,全军冻伤高达22%! 三、血战三所里 第二次战役美军受到志愿军的迎头痛击后,迅速南撤,三所里及龙源里是美军主力的唯一退路,38军113师强行军14小时疾进72.5公里穿插到三所里,同 时师长江潮命337团抢占龙源里,这样切断美第九军的退路。美军为打通退路,动用飞机坦 克疯狂空围,坚守松骨峰的335团一营三连最后仅五人生还。美军在 三所里连续冲锋十数次均为打退,美军第9军见从三所里、龙源里突围无望,被迫遗弃大量辎重装备转向安州方向突围,后经安州、肃川退向平壤。但此战打出了 38军王牌军的硬骨头风采,战后彭德怀特嘉奖38军,“万岁军”由此名扬天下。 四、血战横城 第四次战役为遏制联合国军的猛烈攻势,彭总命在横城一带打击敌人,于是横城反击战于1951年2月11日晚展开,志愿集结四个军和人民军两个军团欲全歼韩 国第五师和第八师。志愿军39军117师350团长途奔袭插到敌后方,12日美退下来的美2师一部和韩国第八师2个营进入伏击圈,战斗异常激烈,相当一部 分志愿军弹药全部打光拚上了刺刀,前往支援美2师一个营进入了别一个伏击圈,至2月13日横城之战结束,韩国第八师3个团,韩第三师和第五师各一部,美2 师一个营,美韩4个炮兵营被消灭,共计12000多人。此战狠狠教训了李奇微,事隔10多年以后,李奇微在回忆横城地区的作战时仍心有余悸。 五、血战砥平里 第四次战役为保持全线不致崩溃,李奇微命第十军死守砥平里,防守砥平里的是美二师第二十三团(包括法国营在内有四个步兵营,以及一个炮兵营和一个坦克中 队,总计6000人),第三十八团为预备队,第九军,英第二十九旅,韩国第六师向砥平里和文幕里之间移动。志愿军攻击部队投入了来自三十九,四十,第十二 军的三个军八个团,由40军199师统一指挥,2月13日晚砥平里开始受到志愿军的攻击,此后几天里,中国军队一往无前的一波接一波的攻击,无所畏惧,参 加太平洋战争的美军望着踏着同伴尸体冲锋的 *** 部队非常恐惧,他们见到了比日军更不惜生命的 部队,美国动用的大量航空兵,炮兵持续不断反反复复地轰炸志愿 军的攻击方向,每平方米落下几十颗炸弹,鲜血染红的砥平里,一百多人的连队往往几分钟后仅剩七八人,战斗到最后的战士往往与反击的敌人同归于尽皆是,志愿 军阵亡者应在5000人以上,仅40军三个团伤亡就达1830人,359团3营仅有数人生还,由于通讯不畅,敌我装备相差悬殊,没有炮兵航空兵只有简陋装 备的志愿军装备最终无法突破美军的防线撤出战斗,但志愿军的英勇令敌手感到他们遇到了有世界第一勇气的部队。 六、血战铁原 第五次第二阶段,以美军第一军为首的数万敌军突然直逼铁原、涟川,志愿军后方基地受 至严重威胁,并有主力被合围的迹象,彭德怀电令63军死守铁原。5月 30日部队冒雨进入阵地,积极抢修工事,美军为突破铁原每天集结大量航空兵,坦克装甲兵,炮兵攻击志愿军阵地,铁原南面茂盛的森林全部被烧成光头,地面被 凝固汽油弹烧焦,许多阵地打到最后一两个人时与敌同归于尽,一线部队全都拼了刺刀。6月12日63军完成狙击任务撤出战斗,全军战后仅1500多人接受彭 德怀司令员的检阅,旋部队补进20000多新兵。 七、 血战汉江 第四次战役为保证东线的会战胜利完成,38军奉命在汉江南岸死守,自1月25日顶住美24师,骑一师,英27旅等数倍敌人的攻击,敌人凭借炮兵,坦克和空军的掩护下分七路进攻,经十几昼夜,38军付出巨大代价。重点扼守350.3高地的342团大战后,生还的仅几十人,相继守卫580高地的3个营及军警卫 连等总计也只剩下几十人,牺牲及重伤者均为十之七八以上。至2月16号38军付出极大的代价,胜利完成的阻击任务,敌人全线攻势减退,至此五次战役结束。 八、血战上甘岭 美韩为首的联合国军为争夺朝鲜中线门户于1952年10月14日向守卫的志愿军15军45师发起上甘岭战役,至20日仅一个星期45师伤亡50%以 上,21个步兵连无一完整。联合国军17个营,伤亡达7000人以上,至11月15日联合国军无力再战,上甘岭战役宣告结束。志愿军伤亡20000人左 右,联合国军伤亡10000人以上,3.8平方公里的土地完全被削平,被鲜血浸透。美军共发射190多万发炮弹,5000多枚航弹,志愿军发射40多万发 炮弹。志愿军涌现了邱少云,孙占元,黄继光,孙占元等战斗英雄,激烈战斗中与敌同归于尽者比比皆是,后12军加入上甘岭的防守取得最后胜利。二等部队的 45师基本上被打光,但从此昂首跨入志愿军一等主力行列,后被特别挑选改建中国第一空降军。2023-07-26 05:06:501
在抗美援朝中,你知道有哪些著名的战役呢?
飞虎山,长津湖血,三所里,上甘岭,清川江 ,这些都是非常有名的战役,当时伤亡是非常惨重的。2023-07-26 05:07:013
朝鲜战争中的总司令麦克阿瑟为何会与总统杜鲁门闹翻?
杜鲁门和麦克阿瑟一个作为总统,一个作为远东军区大将军,在朝鲜战争前夕关系还行,可随着麦克阿瑟在朝鲜境内我军打败,麦克阿瑟已经失去了他的价值。而作为美国政府最高长官,杜鲁门不得不把麦克阿瑟革职,毕竟朝鲜半岛局势关乎美方重大利益。五星上将麦克阿瑟麦克阿瑟从二战中脱颖而出,他也是想参与美国总统竞选的,只是支持率不高,同时加上其他人的排挤,他凭借资历跑到菲律宾做“太上皇”。等到日本败北后又跑到东京继续当他的“太上皇”,终于朝鲜战争爆发,沉寂已久的心再一次激动,主导了仁川登陆,后一路打得北朝鲜人民军丢盔弃甲。可以说他凭借“仁川登陆计划”到达军事生涯巅峰。这时他在美国的呼声还挺高,同时变得更加张狂,不过很快他就迎来了巨大打击。中国人明志愿军入朝,麦克阿瑟惨败我军入朝后凭借着时间差和美军及麦克阿瑟的骄傲,连续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麦克阿瑟终于慌了,最后只能推脱于杜鲁门,说是杜鲁门捆住了他的手脚,施展不开,推卸自身责任。作为这个总司令,首先不是承担责任而是逃避责任。等沃尔顿·沃克车祸死后,李奇微带领第八集团军守住了防线,并且在砥平里战役中打得我军撤退,麦克阿瑟从东京来到前线抢功,说前面的败仗都是战略性撤退,为了上将的面子连脸皮早就丢了。而杜鲁门早就看透了他,此时的表演很拙劣,就像个小丑。这还不算,麦克阿瑟紧接着没与白宫商量就发表声明,想扩大战区,这违背了美国众多高层的决议,于是杜鲁门下定决心罢免他,撤了他的职并让李奇微接任。麦克阿瑟被撤职完全是他自己作的,杜鲁门虽然是总统,但是朝鲜战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若麦克阿瑟紧跟白宫决议,甚至带领“联合国军”顶住我军攻击,那么被撤职的几率就减少了一半。杜鲁门撤了他的职不仅是因为大势,还有个人原因,多次公开场合看不起杜鲁门,后还产生了互相攻击的桥段。当然最主要的还是麦克阿瑟下野是多方综合的必然结果。2023-07-26 05:07:584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
1、第一次战斗。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共12天。义勇军进行了大胆的战役迂回,配合前线主力果断英勇进攻,取得了战场主动权,取得了第一次胜利,歼灭敌军1.55万余人。他们把敌人从鸭绿江驱赶到青川以南,粉碎了吞并朝鲜的计划,并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结束战争。2、第二次战斗。1950年11月6日至12月24日,历时29天。它收复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除向阳以外的38线以北的全部领土,迫使敌人转向38线以南防御,基本扭转了战局。3、第三次战斗。从1950年12月31日到1951年1月8日,历时八天。这是志愿军进入朝鲜后第一次大规模进攻准备防御的敌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7天7夜,歼敌1.9万余人,前进80至110公里。4、第四次战斗。1951年1月25日至1951年4月21日,历时87天。这场战斗消灭了78000多名敌人。敌人每天前进不到1.5公里。志愿者赢得了战略预备队集合的时间。5、第五次战斗。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历时50天。这场战役歼灭敌方人员8.2万余人,消耗和俘获了大量敌方物资装备,训练了刚刚进入朝鲜战争的部队。2023-07-26 05:08:295
《上甘岭》的故事《铁道卫士》的故事,《英雄儿女》的故事
电影《上甘岭》取材于抗美援朝战争中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以艺术形式再现了真实历史上的惊天大战。应该说,在上世纪50年代发生于朝鲜半岛上的那场地区性热战,卷入了20余个国家和地区,几百万不同肤色的军人于同一战场殊死厮杀,在战争史上书写了独特的一笔。如果不以意识形态色彩来进行评价的话,那么必须承认,参战各方军人在战场上都表现了罕见的英勇,忠实地履行了使命,赢得了对手的尊敬,无愧于军人的荣誉。以主要参战的中、美、朝、韩四国军队为例,都曾打出过著名的经典战例,也使代表该次战斗的地理名称闪耀军史,成为了各自国家的时人与后代所热情讴歌的英雄主义象征:中国是上甘岭,美国是砥平里,朝鲜是1211高地,韩国是白马山。相比较而言,1211高地、白马山战斗均属于战术性质的局部争夺;砥平里战斗对于整个战役的转折起过重要作用;但从战略角度看,上述几次战斗均不及上甘岭战役具有决定性的大势影响力。《铁道卫士》,抗美援朝期间,美帝轰炸鸭绿江大桥阴谋破产后,派遣特务马小飞潜入我东北,同暗藏的特务吴济春勾结,指使特务徐福祥颠覆我军用列车未遂后,又将徐暗杀灭口。我公安科长高健发动群众展开反特务斗争,从而发现了马小飞和吴济春的勾结。为了弄清敌人的阴谋,高健冒充被我逮捕的特务顾野平,打入敌特内部,并让铁路服务员何兰英充任特务的报务员,掌握了敌人的活动计划和全部名单。马小飞和吴济春阴谋在三处同时破坏我铁道运输线,我公安部门在敌人破环前采取了行动,高健与特务马小飞在列车上经过一场激烈的搏斗,排除了马小飞安的入定时炸弹,使我军用列车胜利通过长岭隧道,把大批军用物资运往朝鲜,给予美帝以更沉重的打击。《英雄儿女》是长春电影制片厂1964年摄制的一部经典电影,讲述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王芳兄妹同上战场,王成在坚守无名高地的战斗中壮烈牺牲,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以哥哥的精神为榜样,为战士服务,最终她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了。片中英雄王成的形象深入人心,插曲《英雄赞歌》更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2023-07-26 05:09:111
志愿军与法国外籍兵团交过手吗
交过手的。 1951年4月24日的第五次战役中,志愿军63军187师歼灭英军第29旅“格洛斯特营”和一个炮兵队、一个重坦克连,毙敌中校营长以下官兵129名,俘敌副营长以下459名。 1951年10月3日,志愿军坦克1师1团受命配合64军步兵191师攻占马良山,消灭了英军“苏格兰团”第一营官兵1701名,将英军营长击毙,俘获英军官兵46人。“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听到“苏格兰团”第一营被全歼后,大惊失色。英国首相丘吉尔得知这一消息后,连声痛呼:“太可惜了!太可惜了!”整个朝鲜战争英军损失兵力4435人。 与法国军队的较量 1950年7月22日,法国派遣一艘驱逐舰前往韩国,加入“联合国军”海军行列。8月25日,又创建1个独立营,番号为“联合国军法国营”,莱米勒中校为营长,全营1065名官兵。 法国营1950年11月29日抵达韩国釜山港,12月10日投入战斗,损失惨重,只好不断补充兵员。到1953年7月,法国补充兵员达1119人,超过了入朝参战时的人数,其损失数也超过了入朝参战时的人数。 “联合国军法国营”在朝鲜战争期间,配属在美军第十军团。法国营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在横城反击战役、砥平里战斗、文登里战斗中三次交手,均以惨败而告终。 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中,对志愿军与法军的交锋作了这样的记载:1951年2月11日,横城反击战役--“我第12军在自隐里地区歼灭了美第2师两个营和法国营大部”;1951年2月13日--“我39军和40军部队消灭美2师23团和法国营一部”;1951年10月8日--“我68军610团和师临时组成的反坦克大队使美2师附法国营遭受重大损失,被击毁坦克28辆,击伤8辆,粉碎了敌人的"坦克劈入战"”。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法国营战死262人,伤病、失踪、被俘1127人,共计1289人。2023-07-26 05:09:193
彭德怀一生四次军事失误各是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彭德怀虽然战功卓著,但是也有一些过失。在1948年的西府陇东战役和1949年的兰州战役中,解放军先后遭受了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的重大损失。彭德怀作为战役的最高指挥者,应该承担相当的责任。1948年4月6日,彭德怀指挥所属西北野战军主力兵分叁路,西进直取宝鸡。由于当时宝鸡守军只有2000人左右,解放军于4月26日攻克宝鸡,全歼守军并缴获大量物资。而胡宗南发觉解放军的西进行动之后,便急令裴昌会和马步芳驰援宝鸡。4月25日,马步芳部接连突破六纵在长武、亭口的阻击阵地。裴昌会部则于26日突破四纵在杏林镇和青化镇的防守阵地,并早于彭德怀的预计进抵岐山,与马步芳部对宝鸡的解放军形成夹击之势。危急之下,解放军被迫放弃宝鸡及在宝鸡缴获的大部分物资,向陇东一代撤退。撤退期间,解放军多次遭到合围。5月5日,教导旅在屯子村被围,次日在主力接应下突围,损失惨重。5月8日,解放军在肖金镇、荔镇之间突出合围,但有4个旅遭到很大损失。此后,解放军仍不断遭到国军追堵,直至5月12日到达马栏、高王镇地区后方才彻底摆脱追堵。是役,解放军伤亡14973人,占西北野战军总人数的18%以上。5月26日,解放军在洛川召开前委扩大会议,彭德怀和四纵领导在会上作了检讨,并处分了一些旅团级的干部。1949年8月,彭德怀指挥第一野战军发动了兰州战役。在战役初期,即21日和22日,因为彭德怀低估兰州守军的力量,导致首战受挫,损失数千人。通过分析虽然陇东战役中的巨大损失主要是由于国军的兵力优势和四纵的临阵撤守造成,但彭作为战役的决策指挥者,在战役的开始阶段,一定程度上轻视了国军的实力,主攻部队偏多,而牵制的兵力明显不足,导致防线被迅速突破。因此,彭对部队的重大伤亡应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在兰州战役中,由于战前部署出现失误,解放军在战役初期损失极大。这两次战役虽然最终取得胜利,但是由于作为指挥者的彭德怀的轻敌,解放军在战役初期蒙受了本可避免的损失。到了1951年的朝鲜战场上,彭德怀在指挥上的再一次轻敌冒进,造成了志愿军的巨大损失。经过在朝鲜战场上,在第四次战役,特别是砥平里战斗中,志愿军损失惨重,被迫后撤,汉城重新被联合国军占领。这次失利之后,彭德怀制定了规模最大的第五次战役。1951年5月18日,彭德怀向此先围歼美军一个师都很困难的志愿军下达了一举歼灭美军三个师,英、土三个旅,南朝鲜军一、六两师的命令,力图挽回不利局面。而由于美军的猛烈空袭,战役打响之后,志愿军得不到有效的空中支持,只好以人海对火海。面对联合国军从5月23日开始的,摩托化步兵、炮兵、坦克组成的“特遣队”为先导,在航空兵掩护下的全线反扑,志愿军无法招架,损失惨重。分析这次战役虽然南韩军队伤亡较大,但是志愿军的主要目标美军只损失了区区几千人,而志愿军参战各军则均损失过半,特别是60军180师被美军围歼,几乎全军覆没。作为战役指挥者的彭德怀,在制定作战策略时,没有认真研究对手在战术上针对自己的调整,仍以解放战争为经验,在后方机场被破坏,没有有效空中支援和充足物资供给的情况下,冒然下令南进,对战役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当然,彭德怀的第五次战役的计划是得到了毛的肯定的。所以战役失败的责任应该由彭和毛共同承担。朝鲜停战后,彭德怀回国主持全军,在军委中的地位仅次于毛泽东。但是,五三年到五九年的军队建设,实在可以说是乏善可陈。除了向苏军体制靠拢外,在正规化方面没多大进展。而就是向苏军体制靠拢这一条路,也因人为因素而倍受干扰。彭德怀对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2023-07-26 05:10:354
徐国夫的砥平里
砥平里战斗经过及我见----摘自徐国夫少将回忆录“大漠风声疾” P493-P504。 横城战斗进入尾声时,邓华集团指挥部即有集中8个团的兵力对砥平里之敌实施攻击之计划,但由于一个不准确的情报,致使邓指未及调集部队,便反以现有的担任预备队的5个团仓促命令发起向砥平里攻击,而实际参加攻击的只有3个团,其他两个团因故未能投入战斗。事实经过如下: 1951年2月12日,邓集团指挥部于汉江之北的放谷召集未参加横城战斗的各师师长会议。我师仅355团配属118师参加横城歼灭伪8师战斗,其他两个团作为预备队于阳徳院西北地区集结待命。接到邓指会议通知,我立即赶到邓指驻地。会议由邓华副司令员主持。一开始他就告诉我们一个消息:据42军报告,砥平里的敌人有南逃迹象,并且只有一两个营的兵力,今晚我们要立即行动,将这股敌人截击歼灭,趁机夺取砥平里,以使我东西防线连成一体。随后征求大家意见。当时有位刚刚从国内入朝的某师领导说,他们师到了安东才知道入朝作战任务,走的时候特别仓促,武器未及擦拭,携带弹药极少,难以参加战斗。邓副司令想了一会儿对我说道: 这项任务来得比较突然,原来我们也是想等横城战斗结束后再考虑攻打砥平里。现在情况有变,如果不立即行动,敌人很可能会跑掉,这样吧,以你们119师的两个团担任这次行动的主力,我再给你们配属120师359团,125师375团和40军炮兵团,以5个团打一两个营,虽然现在部队减员较大,虽然敌人是美国兵和法国兵,但也问题不大吧,就由你徐国夫统一指挥,怎么样? 参加会议之前我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首长突然当面布置任务,我当时确实有些心理负担,但看到邓副司令很着急的样子,我又不能不表态: “首长下达的命令我119师坚决执行,但我请示能否缓些行动。1.我师355团参加横城战斗未归建;2.总兵力虽有5个团,但分别来自3个师1个军直,既没有集结,通讯联系又很难接通,恐怕统一指挥不方便;3.对砥平里的地形不仅我没亲自看过,各团领导也都不熟悉;4.砥平里现在敌兵力是否准确,我们有必要进行侦察。” “徐师长,你说的这些都是有道理,但我们现在掌握的情况砥平里敌人是准备逃跑的,如果我们行动迟缓,让敌人跑掉,你徐国夫负得起这个责任吗?!”邓华显得很激动。见首长把话说到这个份上,我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说:“那就按首长的意图办!”随后在我的师部召集了统一行动的各团领导作战会议。参加这个会议的5个团团长只到了3位:120师359团团长李林一未到,只政委肖锡三到会,据肖政委讲,李团长不来;125师375团只有副团长李文清到会,据他讲,团长政委均有事不能来。另外,李文清副团长讲道,他刚刚从砥平里前线下来,现在砥平里的敌人不是一两个营,仍是美2师23团和法国营,并且构筑了工事,没有发现要逃跑的迹象。听完这个情况,我一面让夏克参谋长立即向“邓指”汇报请示,一面按邓华首长原来要求做战斗部署。行动时间我定在2月13日下午4时半。但就在接近这个时间之前,发生了两件意想不到的情况: 配属我此次行动的炮兵42团因马匹受惊暴露目标,在下午1时左右遭到敌机空袭,损失极重,无法投入战斗。 42军125师的375团下午也失去联系,原因不详。夏克参谋长将375团李文清讲的情况向“邓指”汇报后,几次催问也没有答复。预定行动时间已到,我只好命令我119师356,357团和120师的359团2300多人在没有炮火支援的情况下向砥平里发起攻击。出发前我向3个团的团长交代: “炮团已经不能参加行动,375团又失去联系,现在只好由你们3个团来完成这个任务。如果砥平里真的是一两个营又准备逃跑,凭你们3个团截住再歼灭也不成问题。如果像李文清副团长说的那种情况,我们就要慎重啦,但无论如何,在上级没有改变决心前,我们必须坚定信心,稳中求发展。我的指挥所和你们一起行动,大家要随时保持联系,注意配合!”砥平里北靠凤尾山,东,南亦有些小山,中间为起伏地,村庄约四五十户,原州至汉城的铁路从此通过,另有大路通向南面的骊州,利川。我判断,西面汉城为我军占领,不可能向西逃跑,如逃,只有东南的原州,骊州,利川,最大可能是骊州,原州,因为这两地都有敌人的部队,所以我命令357团由北向南攻击凤尾山,356团和359团由东向西南攻击,截断通向两地通道。战斗一开始,进行的还比较顺利,356团,359团先后攻占了砥平里东南的几个高地,357团也有进展,约11时左右以后,我攻击部队便遇到了敌人较顽强抗击。此期间,我和夏克参谋长几次登上高地试图查清敌情,但终因夜间视线差,未达目的。但从各团汇报情况分析,敌人似乎不像逃跑,但也不敢加以肯定。因为逃跑之敌一般也都是很重视逃前防守的。所以我命令356.,359团加快攻占砥平里东南的主要高地,截断敌退路。战斗越发展越艰苦,几乎每个高地敌人都有布防,且筑有较坚固的防御工事,加之敌人有炮火支援,轻重武器火力也比较强,所以每攻取一个高地都要付出很大代价。但我们的战士和基层干部们依然英勇顽强,毫无畏惧,充分发挥我善于近战夜战的特长,以机巧灵活的战术,将敌人的碉堡工事一个个摧毁,打的敌人屋里哇啦乱叫。这时我根据各团上报情况和我观察的情况综合分析,认为敌人不是逃跑,也绝不是一两个营兵力,很可能正如李文清汇报的情况那样。所以我让夏克参谋长坚持与“邓指”联系。在实在无法接通的情况下,我们与军电台取得联系后,令其代为转告我的判断并请求指示。但等了许久,军指挥所告知虽已将我的意见报告“邓指”,但无结果。同时透露上级有增加兵力,全歼砥平里之敌之可能。当时我们几位师领导分析,“增加兵力,全歼砥平里敌人”的可能性很大,一是此前有这个计划;二是横城战斗已结束;三是东侧敌人确实后退。如此时再投入几个团攻击砥平里,全歼敌人是有把握的,所以我命令各团巩固已夺取的各高地,保护自己,尽量减少伤亡,一定要拖住敌人,准备配合增援部队全歼守敌。经过两昼夜激战,砥平里外围高地均为我军占领,敌退缩在不到两平方公里的起伏地带,凭借房屋,据点式工事及强大炮火顽强反抗。这时,如果我有炮兵支援,凭3个团现有兵力也有把握全歼守敌。但无炮兵支援,仅以我战士手中的轻武器攻击,实在力不从心。因为敌人除各种火炮外,还有坦克,当时我们已没有专门对付坦克的重磅手榴弹和爆破筒,更何况各团在攻占高地时已出现很大伤亡。至此,我们与敌人形成了暂时的对峙。15日拂晓,我们突然接到军转来的“邓指”命令,要求我们立即撤出战斗。当时我们几个师领导都不太理解,既然已经付出很大代价,再稍作努力,就可以攻占砥平里,全歼守敌,何以要撤退呢?向军指询问,军里也未作解释。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只好带着遗憾下达撤出战斗的命令。当时有的团领导因为不了解情况,建议不该撤退,我耐心说明情况后,大家也不无遗憾地服从了命令。后来才知道,砥平里守敌既不是一两个营,也不光是美2师一个团和法国营,还有一个炮兵营和一个坦克中队,总兵力约6000多人,是我攻击部队的3倍余。并且敌人由利川的增援部队也抵近砥平里。判明情况后,“志司”首长考虑砥平里东南敌人已作纵深防御,夺取较突出的砥平里一点也不易固防,为保证后续部队入朝作战,准备将防线后移至汉江以北作机动防御,因而“邓指”作出我攻击砥平里部队主动撤出战斗的命令。这场战斗虽然上级对敌情判断有误,但我攻击部队判明情况后一面向上级汇报一面调整了部署和作战方针。在未得到新的命令之前,以顽强勇敢之精神与敌英勇战斗,奋力拼搏,仅以手中轻武器歼美法军800多人,但我3个团付出的代价也很惨重,约900余人伤亡。事后邓华副司令员专门发来电报对此承担责任,并在电话中对我说,敌情不准,造成判断失误,决心有误,但对我本人的指挥和参战的3个团战斗精神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道: “你徐国夫果然没让敌人跑掉啊(玩笑话)!虽然我们判断有误,但你们打得不错。你能及时调整部署,随机攻击,不愧是个老打仗的。我们前线指挥员就应该这样,随机应变,敌变我变,处变不惊才行。虽然我们付出代价不小,但这个责任在我,在我的指挥部,由我来承担责任。357团,42团没能参加战斗,致使你们攻击力量单薄,他们有责任,你们不是一个军不好说话,我找他们算账!要做好你师两个团的工作,后续部队上来后,我马上给你把减员补齐……” 他没提及我在战场发去敌情有变的电报后而未回电的事,是未收到还是另有别情,不得而知。听了邓华的话我很激动,我为他敢于承担责任的态度表示钦佩。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不像有的极个别领导,有了成绩,即使与他不沾边,他也要千方百计靠上去。特别有些风险的战斗,这种人一般不表态,或借故离开,待战事基本趋于明朗化时,他突然出现在前线,指手画脚。一旦战斗不理想,这种人或者把责任推到下边,或溜之大吉,装作与他没关系。这种人过去有,现在也有;一般干部中有,极个别中高级干部中也有。请注意,是极个别的!砥平里战斗结束,355团归建,我师于汉江北休整3天后,奉命在座防山,万树洞,三圣里一带作运动防御,为后续入朝作战兵团集结,开进,进入前线换取时间。此期间,我师虽减员很大,但依然保持了顽强的战斗力。拟入朝作战的15军45师师长崔建功同志奉“志司”指示来我师体验生活熟悉情况,我一边指挥战斗,一边向他介绍朝鲜战场地理环境特点,特别介绍了我师多次与美军作战的经验体会。他亲自目睹和亲身经历了我师官兵战斗精神与我指挥方法后深表敬佩。运动防御作战的28天里,我师共进行大小战斗190余次,先后与美1师,美24师,美25师,美骑1师,土耳其旅,英国27旅,李伪6师各部交战,计歼敌5000多人。崔建功同志通过这一段时间的体验,对与美伪之敌作战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在尔后的上甘岭作战中表现出了不俗的战绩,我们个人之间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关于两本书里的“砥平里战斗”砥平里战斗结束后,我们很快进入了运动防御,中间仅休整3天。这3天说是休整也不准确,因为我们还要行军,要由砥平里撤至汉江以北,所以真正休整也就一天多时间吧。此后我一直忙得很,包括回国后也一直忙于部队建设,对砥平里战斗很少去想,一是没时间想,二是没必要想,因为它是我从1927年参加皖西农民游击队组织的“摸瓜队”,直到从朝鲜战场回国这26年间无数战斗中的很平常的一仗而已。并且当时部队中也无大反响。尽管邓华同志认为伤亡较大与其判断决策有误有关,以革命家的风度主动检查,这只能说明其高度的责任感,上级并未因此而有任何说法。其实战争本身就是残酷的,在中国革命几十年征战史上,即使在抗美援朝征战史上砥平里战斗也无特别之处,判断失误不止砥平里,我之伤亡超过敌之伤亡也不止砥平里,因此我们这些在前线终日战斗的指挥员也好,战士也罢,想不起它记不住它是很正常的。如果谁想之记之,则必有特殊原因。此外,邓华同志所说的“检讨”或电报我至今未见到原文。除当时他在电话中跟我说要承担责任,要检查外,我还是从前几年某军编写的“军史”中见到摘录的一段。我查阅了1988年由军事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其中也无有关文字记载。在职期间我几乎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工作,即便读书也仅读些政治类和军事理论类书籍,文学作品一本没读过。离职之后虽然有了时间,但几十年养成的毛病,也很少看文学作品,仅仅看几部“三国志”,“二十四史”之类历史性书籍。前几年某军编了“军史”送给我这当年代军长一本,我翻了翻,没有认真读。1996年40军的同志送给我一本“揭开战争序幕的先锋—40军在朝鲜”,我开始将其放在书架上未曾阅读,以后我的一个孩子看了后说,书中有写我的事情给我看,我这才认认真真地细读了两遍。在阅读过程中,因有些涉及“军史”,因此我也才把1996年出版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军军史”与我有关的部分看了看。因两本书的书名都比较长,为简便,以下只称“四十军在朝鲜”和“军史”。两本书的出发点是好的,以文字形式把我四十军几十年的成长历史记载下来,总结经验,教育部队都是十分必要和很有价值的,看得出来编写者们的辛苦和勤奋,作为曾在四十军任过师长,副军长的我,真诚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只是遗憾其中有些情节不符合真实,有些事我是亲身经历者并且是主角,我都不知道的情节却真真凿凿地写进书中,实在让人无法不遗憾,如果是小说也就罢了,因为小说可以虚构嘛。偏偏这不是小说,一本是“史”,另一本是与史很接近的“纪实丛书”,都是真人真事嘛,真人真事就该讲个“真”字才是!两本书都很长,不能一一说到,仅以记述砥平里战斗一段为例。 “四十军在朝鲜”书中标题是“血溅砥平里”,血乎淋漓,令人恐惧。 书中说我和温玉成军长被一起叫到“邓指”接受战斗任务。我没有和温军长一起去,也没见到他在那里开会。所以书中说到的有关温军长在场时的一切表现也无从谈起。书中对战斗场面的细节描写我无法肯定,因为当时我是师长,是战斗指挥员,我有我的位置,我无法知道一个战士或者一个营连排长当时怎么说,怎么做,我所知道的情况在前文中已写的很清楚,并且有今天依然在世的夏克同志证实。不知作者是从哪里得知那些细节的。是你们之中哪位亲身在场,还是听哪位亲身在场的人所说? 书中说14日夜间温军长到了我阵地前线,我还向他作了汇报。整个战斗期间我未见到任何军首长到砥平里阵地,所以向温军长汇报的事也毫不存在。当时经过三次战役各部队减员都很大,不止我军我师,每个连最多七八十人,每个团也就六七百人,我3个参加战斗的团总共就2300多人左右,因为我无当时的记录,所以不能说出准确数字。按书中所讲,我伤亡两个团还多。我掌握的情况不是这样:战斗中各团领导随时向我报告伤亡数字,战斗结束前最后一次报的数字累计是700多人;战斗结束我让作战科统计3个团上报的伤亡数字是900多人,牺牲约300多,剩下为伤员。书中说我357团孟灼华团长向军师首长汇报伤亡情况时竟失声大哭,不知他是向哪一位汇报时哭的,反正向我汇报时他没有哭,并且我没发现一个营团干部或其他干部哭,因为撤出战斗他们中表示遗憾和发牢骚的倒是确有其人。我也从未见到我师的干部战士在战斗中和战斗后哭过。也许跟别人去哭了。书中还说,敌人越打越多,最后“邓指”让温军长统一指挥,收拾残局。 我从战斗开始到战斗结束一直在砥平里前线,有时还到各高地上查看敌情,并没有发现敌人大量增多,而是越打越少,最后被我压制在不到两平方公里的村庄一带时,能看到的敌人并不是很多,因为敌人都是在工事里,说6000敌人和敌人增兵是撤出战斗后听军和“邓指”同志说的,此前我和我部队皆不知准确人数,这6000敌人的数字是否准确我未作核实。至于温军长统一指挥收拾残局的事我不知道。撤出战斗是军电台转来的“邓指”电报,我下达的命令,未曾见到温军长和他的电话以致其他任何指挥战斗的情节。此书读后,我找有关人员了解作者情况方得知,砥平里战斗时他们有的是连排干部,有的还是战士,所以不能了解全面情况特别是上层情况是可以理解的。书中后记说此书出版前请当时四十军的一位领导反复看过并作了多处修改,该同志虽为军机关首长,但一般很少到前线直接指挥战斗,凭他的职务也不允许他随便到前线,所以战斗细节他不可能了解很多。当作者请他看稿时,不知他对战斗细节是否提出过疑问。此书出版前没有一个作者对我这个亲身经历战斗的人征求意见,如果找我会指出对许多细节的怀疑。记得1995年在四十军驻地为写此书专门召集过一次我们当年参战者参加的碰头会。会上某同志提出“朝鲜战争我们志愿军打输了”的观点,当时我不同意这个观点,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世人所共知的,我们把敌人从鸭绿江边打过了三八线,这怎么是输呢。当时作者之一的同志说:×××的意思是好比下棋下和了”,我说“下和”也不对,“下和”就是平棋嘛,就是说我志愿军和美国兵打了个平手,谁都没赢没输,那么我们把敌人打过了三八线,迫使他们美国人认可北朝鲜为金日成领导的人民力量之土地,这怎么能叫平棋呢?也许他是指朝鲜半岛一分为二,但这并不说明是“平棋”。以上两人的观点当时参加会的我们这些参战老同志都不能接受,还好,这个观点没有写进书中。历史就是历史,最需要的就是真实,决不能以个人的主观意见去写历史,这是每个写史的人都懂都应该致力做到的。因为一时的疏忽而出笔误虽然难免,但也应尽力避免,至于不属于一时疏忽的笔误,那很可能就不属笔误了。有史以来,以笔攻击人陷害人的事是常有的;是非颠倒,黑白颠倒,但不管如何颠来颠去,贬他扬我这条主旨是变不了的,不然也就没必要去颠倒了。如果当事人能看到到还好,还有说明,解释,纠正的机会,如果当事人全部故去,后人又哪里去知道黑与白呢,只好听其胡编瞎写了。“军史”在记载砥平里战斗一段时的标题是:会歼伪八师获胜,攻击砥平里未果。这个“未果”二字我不知怎么理解,难道只有把砥平里全攻下来才叫“有果”吗?可惜这不是那么有过未果的事,至于其中的细节记述多处与前书相同或相近。我不想再多写,只希望该“史”再版时能多征求一下至今健在的并参加过当年战斗的同志们的意见,尽可能使内容与事实吻合,不然用此来教育战士们会误事的,另外也有负于前人期望 。2023-07-26 05:10:452
抗美援朝的故事.资料和英雄人物和抗日援朝的故事.资料和英雄人物
★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是抗美援朝战争和抗美援朝运动的统称(多指抗美援朝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抗击美国侵略的群众性运动。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抗美援朝开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抗美援朝援朝原因: 1、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向朝中边境推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这是中国出兵朝鲜最主要的原因。 2、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对中国的国内统一战争进行武力干涉。 3、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抗美援朝意义: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美国妄图干涉朝鲜内政、并吞全朝鲜的企图,保卫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独立;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保障了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保卫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戳穿了美帝国主义“纸老虎”的面目,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侵略的意志和决心;打出了中国的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军队取得了以劣势装备战胜现代化装备的敌人的宝贵经验,加速了人民军队的建设。 在抗美援朝期间,在中国国内开展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大批青年踊跃参加志愿军,全国人民掀起了增产节约运动和捐献运动,这不仅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各项社会改革运动的进行。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力地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真理,就是毛泽东主席所说的:“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 抗美援朝故事: 上甘岭战役 在抗美援朝中,上甘岭战役是其最著名的一场战役。1952年10月8日,美帝国主义中断停战谈判,于14日发动“金化攻势”,妄图夺取朝鲜金化东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上甘岭阵地。志愿军依托坑道,打退了敌人数百次冲击,坚守阵地四十三天,于11月25日粉碎了人的进攻。此役歼敌两万五千五百余人,志愿军指战员在缺水、缺氧、缺粮、缺弹等极端困难残酷的作战中,发扬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涌现出无数英雄人物。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迫使美帝国主义于次年4月恢复了其无理中断的停战谈判。 英雄人物: 黄继光,1930年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抗美援朝战争开始后,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名参军。体检时,他因身材较矮开始未被选中。来征兵的营长却被黄继光参军的热情所感动,同意破格录取。 到朝鲜前线后,黄继光被分配到第十五军第一三五团二营六连任通讯员。1952年4月,部队到五圣山前沿阵地接防,本想杀敌立功的黄继光却被分配到了连队后勤。经过副指导员细致的思想工作,黄继光明白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样样工作都干得很出色。经上级批准,他荣立三等功一次,还加入了共青团。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开始。10月19日夜,黄继光所在的二营奉命反击占领597.9高地表面阵地之敌。当攻击部队受阻、伤亡较大时,已任营通讯员的黄继光挺身而出,主动请战,消灭敌人火力点。在战友负伤牺牲、自己所携弹药用光的情况下,黄继光毅然用自己的身躯堵住了敌人枪眼,为冲锋部队的胜利开辟了通路,牺牲时年仅22岁。 ★抗日援朝 朝鲜与中国之紧密,只有历史的血和泪才能说清。在历史上,朝鲜历来被中国人看作中国北部极重要的“外藩”,世界上没有两个国家能象中国跟朝鲜这么长期的密切融洽。中国为保护朝鲜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仅有史记载的有:唐(公元六六三)、明(一五九二年)、清(一八九四年)发生的三次抗日援朝战争。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万历朝鲜战争,又称朝鲜壬辰卫国战争;与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称为万历三大征。这场战争由日本前关白丰臣秀吉在1592年派兵入侵朝鲜引起。因朝鲜的宗主国是明国,是故向中国求援,明神宗应请求派军救援,日本占领朝鲜并以之为跳板进攻明国的行动受阻,丰臣秀吉也在战争末期死去。他死后不久,日本军队全部从朝鲜撤退。 这是决定东亚三百年格局的关键一战,也是中国人赢得最漂亮的抗日战争。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日本实际统治者太阁丰臣秀吉终于结束了日本的战国时代,统一全日本。这时他也终于有实力可以尝试他建立东亚大帝国的梦想了。他挟统一日本之威,悍然发动针对朝鲜和明朝的侵略战争。应朝鲜国王李昖的请求,大明万历皇帝朱翊钧克服种种困难,毅然派名将李如松出师东征,抗日援朝。一场侵略与反侵略的血战,在朝鲜半岛拉开了帷幕…… ●战争经过: 1582年,日本国内发生了变化。中部尾张国织田信长被刺死,其部下大将丰臣秀吉继续他的统一事业。他建筑大阪城作为根据地,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战争, 初步结束了战国以来延续百年的分裂局面。为了满足国内封建主和商人贪财牟利的欲望, 他极力向外扩张。他妄图先侵占朝鲜,然后征服中国及印度,奉日本天皇定都北京。 丰臣秀吉借口朝鲜拒绝攻明,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底悍然派兵入侵朝鲜。日军以小西行长、加藤清正为先锋,统率十多万军队,上千艘战船,偷渡朝鲜海峡,用闪电式的战 术,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四月在釜山登陆,五月占领王京(汉城),攻陷开城、平 壤,侵占大片土地。朝鲜国王宣祖出奔义州。 日军所到之处,焚烧劫掠,仅晋州一地,军民被屠杀者6万人。朝鲜人民纷纷组织 义兵奋起抗战,到处阻击敌军。南部李舜臣领导的朝鲜水军,从五月初到八月,在玉浦、 合浦、泗川、闲山岛、釜山等地多次进行海战,击沉敌舰300余艘,杀伤无数。朝鲜水 军的巨大胜利,打乱了日本侵略者水陆并进的作战计划,为后来陆军的反击提供了有利 条件。 随着日军向朝鲜北部入侵,中国边境受到严重威胁。这时,朝鲜国王李昖遣使向明 朝告急,要求出兵援助。明朝政府深知:“关白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 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决定立即派兵援朝。 万历二十年(1592年)七月,明朝派将领史儒率兵2000出征,祖承训率兵3000继后。史儒进到平壤附近,因道路不熟,适逢大雨,误中埋伏,力战牺牲。日军小行西长为麻痹明军,佯装和谈,狂妄地提出以大同江为界,将平壤以西归还朝鲜,意欲吞并平壤以 南的大片领土。这种损害朝鲜人民利益的和议,遭到明朝政府的拒绝。 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二月,明朝政府以宋应昌为经略、李如松为东征都督,增派4万兵力 渡过鸭绿江,大举援助朝鲜。会合朝鲜士兵,经过周密部署,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 初进军平壤。李如松亲率敢死队冲锋陷阵,与日军的精锐部队3万人遭遇,战斗非常激 烈。劲弩齐发,火焰蔽空,中朝将士奋勇当先。神机营参将骆尚志冒险登城,腹部被滚 石打伤,仍然屹立不动。60多岁的游击将领吴惟忠,胸部中弹洞穿,犹奋呼督战不已。李如柏的头盔中弹,李如松的坐骑被炮击毙,都置之不顾,愈战愈勇。激战到近中午,日军纷纷逃窜,中朝军队凯旋入城。此战共消灭敌人1万余人,俘虏无数,逃散日军不及总数的1/10,从根本上扭转了朝鲜的战局。朝鲜史书称:“正月初八日壬戍进攻平壤,不崇朝而城破,除焚溺斩杀之外,余贼丧魄,逃遁。其军威之盛,战胜之速,委前史所 未有。”二月,朝鲜军民也在幸州守城战中击退日军,取得辉煌胜利。在中朝军民英勇打击下,日军退据釜山,朝鲜国土几乎全部光复。 丰臣秀吉不甘心失败,假意与中国议和,以诱使明朝撤兵,这时,明朝内部以兵部尚书石星为首的主和派占了上风,遂与日本和谈罢兵。和谈从万历二十一年九月起,拖 延了3年。日本提出的无理要求,被朝鲜和中国方面拒绝,和议最后破裂。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夏, 丰臣秀吉又派军从水陆两路进犯,占领海军要塞和南部各地。李舜臣被重新起用,在鸣 梁海峡以战船12艘应战,歼灭日军4000,保住了全罗、忠靖两道,争得时间重整水军。 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七月,明朝再次派兵增援朝鲜。统帅邢玠当机立断,逮捕内奸 沈惟敬,大会诸将,分兵三路,合力应战,迫使日军退守朝鲜半岛的南端岛山。这时日 军盘踞朝鲜半岛已有7年之久,在沿海分布三处,战线长达千余里,士兵疲于奔命,供 应不足,屡败厌战,士气低落。日军与明军交战往往“举阵惊骇奔散”,投降者愈来愈 众。 是时,日本国内普遍怨恨丰臣秀吉,秀吉在满腔懊丧中病死。十一月,加藤清正率 军先逃,日军纷纷撤退。中、朝军队英勇追击,断其归路。在东南海岸露梁海战中,朝鲜著名将领李舜臣亲自驾船擂鼓,率龟船冲入敌阵,被日军包围。明将陈璘舍身救援,年高70的明朝老将邓子龙,率领壮士200人,跃上朝鲜战船奋战,杀敌无数,所驾战船 不幸起火,壮烈牺牲。李舜臣、陈璘杀出重围,赶来救援,连开虎蹲炮,击沉敌船。李舜臣不幸中弹,伤重垂危,他叮嘱不许声张,把军旗交部下代为发号施令,继续战斗,直到胜利。此次海战,中朝军队大获全胜,击沉敌舰数百艘,全歼日本水军。日本陆军 完全孤立,仓皇逃窜回国。援朝抗日战争取得了彻底胜利。 自1592年——1598年,经过7年的艰苦战斗,中朝军民终于把日本侵略军驱逐出境,粉碎了丰臣秀吉吞并 朝鲜征服中国的妄想。日军撤退后,中国援军也跟着撤退。这是历史上国与国之间,最标准的无私援助,中国战士的鲜血,洒遍朝鲜半岛,而一无所求。 ● 战争结果: ● 万历年间的抗日援朝,是史上最彪悍的抗日战争。大明五万雄师,大破十五万日军,一举击碎日本“大陆政策”的首次实践。 ● 这一战,决定了东亚三百年的格局。直到三百年后的甲午中日战争,日本才打败中国,夺得东亚霸权。 ● 日本一代枭雄丰臣秀吉输掉了这场战争,也输掉了他所有的一切,德川家康乘势崛起,建立了统治日本三百年的江户幕府。2023-07-26 05:11:0010
朝鲜战场上,和彭总的交锋中,李奇微将军败的最惨的是哪场战役
他们这个级别的较量,不能以某一次战斗、战役的胜败为参照依据,而是以战场战略性态势的变化优于哪一方为参照依据的。李奇微介入朝鲜战争后,成功迫使势如破竹南下的志愿军从砥平里后撤一直退过了三八线,虽然围绕着三八线双方几经反复,然而双方直至战争结束,最终还是维持了三八线为界停火。这里说明一下,放弃汉城是一种战略调整而不是败退。李奇微接手第八集团军的那个时候才是败退,而沃克将军也正是因为一路溃兵的混乱而发生车祸死亡的。所以,李奇微是成功的。而对彭总来讲,最终还是守住了三八线,成功维护了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和主权,所以也没有失败。朝鲜战争就是一场旷古难觅没有失败方的战争。2023-07-26 05:11:211
抗美援朝三只虎,38军一战封神,40军打满全场,虎王39军
作者:相忘于江湖 抗美援朝有27个军入朝参战,来自四野的8个军实力最强。 四野参战的梁兴初38军,吴信泉39军,温玉成40军,吴瑞林42军,萧全夫46军,曹里怀47军,曾泽生50军,丁盛54军。其中46军、47军实力稍差,50军是长春起义部队,42军和54军是后起之秀,实力最强的还是东北“三只虎”。 38军、39军、40军,哪一支部队堪称抗美援朝的“虎王”? 38军的前身,源自1928年7月22日彭总平江起义部队。 抗日战争,其血脉是八路军115师343旅686团。1939年,随罗荣桓进军山东。抗战胜利后,山东1、2师进入东北,与东北军111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一纵,司令员万毅。 东野1纵三下江南,四战四平,战绩辉煌。1948年11月,改为38军,军长李天佑。辽沈战役担任预备队,平津战役与39军西线主攻,歼敌2.7万,活捉陈长捷。 渡江后,38军从松花江打到中缅边境,纵横万里转战11省市,歼敌16万。 39军前身是红十五军团,由长征后徐海东红25军、刘志丹红26军合编。 抗战期间,编为八路军115师344旅,旅长徐海东。1940年,黄克诚率部进入苏北改编为第三师。进入东北后,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二纵。1948年11月,改称39军,军长刘震,政委吴法宪。解放天津,39军与38军由西向东突击。 1949年7月南下,参加宜沙战役、衡宝战役、广西战役,解放镇南关。 40军前身,是八路军冀热辽部队,1945年10月,在沈阳、本溪编为21、23旅。 1946年1月,与山东3师、警备3旅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3纵,司令员曾克林(韩先楚),政委罗舜初。参加了辽阳、本溪作战、四平保卫战、四保临江。 1948年11月,三纵参加辽沈战役,攻克义县、锦州,会战辽西,歼敌3.9万人,被廖耀湘称为“旋风纵队”。1949年,进军中南。1950年,与43军解放海南岛。 解放战争,二纵(39军)压一纵(38军)半头,都位居东北“三只虎”之列。 38、39、40军都是四野头等主力,但第一次战役,表现可谓天上地下。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40军(军长温玉成)118师(师长邓岳)在温井两水洞遭遇韩6师2个步兵营和1个炮兵连,毙敌300多人,俘敌160多人。几乎同一时间,罗春生120师360团云山战斗打响,吴瑞林42军先头部队黄草岭战斗打响。 1950年11月1日,39军在云山对战美王牌骑1师,一举歼灭美8团1840人、韩1师12团200人,击落飞机3架、缴获4架,击毁、缴获坦克28辆。 东北两只虎捷报频传,42军也小试牛刀。38军却开局不利遭遇开门黑,在执行穿插中将韩军一个营误作美军“黑人团”,怯战失机,放跑了美骑1师5团。 1950年11月13日,志司大榆洞会议,38军被彭总点名大骂,严厉批评。 知耻而后勇的梁兴初,在第二次战役中继续担任穿插任务,38军112师攻坚能力强,113师善于长途奔袭。这两个师绝地反击,为38军正名。 1950年11月27日,113师338团在副师长刘海清率领下,14小时急行军超过150里。28日8时,抢在美骑5团之前到达三所里,切断了美9军南撤的路线。 112师335团在范天恩带领下,也从花坪站急行军200多里赶到松骨峰。11月30日晨,绵延不绝的美韩军撤退下来,《谁是最可爱的人》最惨烈一战,就此开始。 38军主力,歼灭土耳其旅、美、韩军8千多人,被彭总电报称“万岁军”。 第二次战役,39军、40军担任正面主攻。1950年11月27日,39军俘美25师24团黑人连115人。12月6日,39军116师解放平壤,副师长张峰任卫戍司令。 在第三次战役中,39军瞒天过海突破临津江,大放异彩。 1950年12月26日,李奇微接替车祸身亡的沃尔顿u2022沃克,继任第8集团军司令。12月31日17时,志愿军和人民军就给了他一个下马威。39军116师在阵地前沿潜伏坑道内7500人和260门大炮,突然袭击13分钟突破临津江。 40军119师355团也在冰天雪地击溃韩6师,强渡南汉江,进至水原附近。38军114师迂回占领七峰山,但与39军117师配合包围未果,韩6师大部逃走。 1951年1月4日,50军、39军及人民军1军团进占汉城。39军116师副师长张峰,1个月内刚当完平壤卫戍司令,又成为了汉城卫戍司令。 第四次战役,38、50军和人民军1军团为“韩集团”,担任西线防御。邓华39、40、42、66军为“邓集团”,在“金集团”配合下反击横城,歼敌1.22万人。 39军117师创纪录一个师歼敌3300人,其中俘虏2500人。 第二阶段砥平里攻坚战,40军119师徐国夫3个团,42军126师、39军115师和40军120师各1个团,共6个团6000多人,攻击砥平里失利。第四次战役形势逆转,50军、38军和人民军1军团汉江阻击战,对扭转不利战局起了很大作用。 1951年1月25日到2月17日,38军汉江阻击,阵亡3359人负伤8279人,作用不输于50军,惨烈程度甚至比第二次战役松骨峰战斗还要厉害。 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39军、40军配属左翼9兵团,40军突入30公里,前出沐洞里完成战役分割,歼敌2200余人。39军前出原川里将美陆战1师隔于北汉江以东。 第五次战役,38军休整,没有参战。 1952年秋季攻势,38军文化教员谷中皎叛变投敌。军长江拥辉推迟作战的请求被三兵团司令员王近山拒绝,拉锯战持续了9天,白马山攻坚战失利,伤亡6700人。 韩9师损失9000多人,战后被授予“白马部队”称号。 与38军起伏较大相比,40军打满全场,后期参加反海岸登陆、守备任务,表现稳健但没有38军耀眼。 同为东北“三只虎”39军,表现比38军还出色: 一次战役,首战云山战胜美骑1师,38军遭遇开门黑。二次战役,38军112师松骨峰阻击战和113师穿插亮眼,但39军占领平壤举国欢腾。三次战役,39军116师突破临津江,占领汉城,引发联合国轰动。四次战役,39军117师创纪录歼敌。 四次战役第二阶段,39军与40军在砥平里打得不好,38军在汉江的阻击战被50军的光芒淹没。五次战役第一阶段,39军、40军发挥上佳,38军轮休。 抗美援朝38军歼敌6.67万,39军4万,40军3.7万。但39军鲜有败绩,军长吴信泉被麦克阿瑟称为“可怕的人”。仗也打得有智慧,发明坑道作战在全军推广。 抗美援朝综合来看,38军是“万岁军”,40军打满全场,但“虎王”当属39军! 如今调整改革后,“三只虎”的番号均已撤销,但其所属部队,番号在变,血脉和精神不变,永不服输,龙争虎斗!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2023-07-26 05:11:271
彭德怀从朝鲜战争回来怎样讲?
当时,石堡是西北野战军司令部所在地。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在石堡休整。离野司近,和野司首长见面并亲耳聆听野司首长讲话的机会多一些。这次给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作战前动员报告的,就是广大将士们敬爱的彭总。7月底的一天,晴朗的天空万里无云。七一八团1600多名干部、战士集合在宽阔的草坪上,等待彭总的到来。主席台设在草坪一端的一个高台子上。高台子上有一堵用砖坯垒的土墙,土墙上用图钉齐刷刷地钉着一长排画像:有中央领导同志的,有各个野战军领导同志的,共有十几张。这些画像都是团里搞宣传工作的同志仿照书报上的木刻像刻在蜡纸上油印的。想不到,彭总用这些画像作活生生的“教材”,给大家上了终生难忘的一课。“课堂”就是后来西北野战军在武庄召开的一次前委扩大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七一八团受到彭总的严厉批评。彭总批评说:战前动员大会的主席台上挂了一溜人头像,是一个严重的错误。“我的画像不够格钉在主席台的墙上。”“画像不是不能挂,要挂只能挂毛主席的。毛主席是咱们全党的领袖,全军的领袖,全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是经过考验的,是深孚众望的。我们怎能和毛主席比呢?”后来,在又一次会议上,彭总旧事重提,为那次开会挂像的事,又批评了大家一次。有些同志感到茫然不解、更有人感到委屈。彭总说:“你们嫌我婆婆妈妈,批评多了是不是?”“我问你们,”彭总说,“你们嫌我抓住不放,可你们改了没有?”“改啦!”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不错,”彭总好像和大家辩论似的,“你们在行动上改了,但是……”彭总用手敲打着自己的脑门,问道:“这里面的问题解决了没有?”“这……”有的同志回答得不像刚才那样干脆了。“这什么?”彭总问道,“你们什么时候思想上的问题解决了,我就不批评你们了。”以后,大家通过学习,认识确实提高了,就再也没有受过彭总的批评。“我彭德怀有什么好照的?不要突出我个人,你省下胶卷给志愿军战士照嘛!”抗美援朝五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召开了一次很重要的会议,时为战地记者的张友林走进会议室,想给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拍摄一个镜头。当张友林举起相机对准彭德怀时,不料遭到彭德怀的拒绝:“我彭德怀有什么好照的?不要突出我个人,你省下胶卷给志愿军战士照嘛!”张友林受到批评,委屈地走出会场。会议中间休息时,志愿军副司令员陈赓走过来安慰张友林,接过相机说:“你别难过,我来帮你照。”彭德怀见副司令员给他照相,虽然不好拒绝,但表情还是十分严肃,总是绷着个脸,最后也没照成。后来,张友林了解到,不少老摄影记者在给彭老总照相的时候都吃过类似的不近人情的“闭门羹”。事隔不久,在志愿军政治部召开的一次党的组织生活会上,有的同志提出:“彭德怀同志是志愿军司令员,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渴望看到他在战场上的形象,中央宣传部门和中央一些报刊也叫我们提供材料和照片。”这一条建议合情合理,实在是说出了全军上下将士们共同的心声。志愿军副政委甘泗淇将军向彭德怀转达了这一意见,彭德怀的态度才有所转变。一天,彭德怀兴致勃勃地来到上甘岭阵地前沿视察。张友林闻讯后,挎着相机立即风风火火地赶到阵地。他看见彭老总正在和战士们谈笑风生,表情一脸的轻松慈祥。他连忙取出相机准备拍照。彭德怀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批评过的张友林,笑着说:“哦,又是你这个小记者,今天你随便吧!”“好的。”张友林痛快高兴地应和一声,抓住时机,选好角度,眼疾手快地按下了快门,为彭德怀拍下了一张珍贵的朝鲜战场上的照片。每逢看到对苏联“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友谊的无私援助表示衷心感谢”这样的文字时,总是把“无私”二字划掉1952年7月以后,彭德怀主持军委日常工作。在审阅军队内部文稿文件时,他每逢看到对苏联“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友谊的无私援助表示衷心感谢”这样的文字时,总是把“无私”二字划掉,但也不作任何解释。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期,划掉“无私”二字的缘由,才逐渐被军内外中层以上干部理解。原来,新中国建立后,在新闻报道和书刊等舆论宣传上,都一致赞颂苏联对中国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友谊援助。绝大多数文章中都有“无私”二字。而注意到有“无私”两个字的人并不多,更少有人去思考和议论两个字的内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东西方两大阵营的“冷战”对峙中,中国“一边倒”地同苏联订立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中国抗美援朝、恢复经济、开始5年经济建设进程中,苏联提供了武器、贷款、工厂设备,派遣顾问专家,转让技术资料,对中国缩短同先进国家差距的积极作用垂诸史册。然而,苏联提供的物资和技术资料,都不是无偿的。或用外贸现汇付款,或付贷款利息,而且按国际惯例并不怎么“优惠”,甚至有苛刻之处。如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苏联提供的武器,有些是国际先进水平的,如米格-15歼击机,伊尔-28轻型轰炸机。但如米格-9歼击机、图-4活塞式重型轰炸机和大部分陆、海军武器,则是苏联军队换装下来的淘汰品,有推销旧军火的成份。彭德怀对苏联武器曾给予积极肯定的评价,他说:“朝鲜战线稳定有几个因素,一是志愿军的作战经验日益丰富,二是有了坑道工事,三是装备改善,有了苏联的各种火炮。”但使彭德怀深有感触的是,苏联出于利己主义考虑,在志愿军出国时,虽答应先提供36个步兵师的轻武器,但却不肯提供40型步兵反坦克火箭筒。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时,反坦克武器奇缺,当时全国全军只有缴获的美式60及88.9毫米火箭筒642具,57毫米无后坐力炮29门,但火箭弹、炮弹有限,入朝部队每个营只有火箭筒3具。而美军每师有坦克140辆,88.9毫米火箭筒543具。志愿军由于缺乏反坦克火器,只能靠战士机智勇敢地使用集束手榴弹、集束爆破筒和炸药包来进行反坦克作战,受地形限制很大。如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眼看着西线龙源里美军200多辆坦克和汽车突围逃走、东线下碣隅里美军坦克引导步兵逃走。第四次战役未能歼灭砥平里的美军,原因之一就是未能阻挡住解围之敌军坦克冲入砥平里,与守军会合。在中国兵工技术专家和工人努力下,终于在1951年自制成功了90毫米火箭筒以及57、75毫米无后坐力炮和弹药,下半年源源送到朝鲜前线,为志愿军的反坦克作战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在时间上晚了一年。彭德怀身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知晓那些不见于国内报刊的国际信息。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朝鲜战局逆转。但苏联在联合国的代表和国内舆论上都反应谨慎低调。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次战役后,美军败退到“三八线”上。美国黩武好战分子狂妄叫嚣,要轰炸中国东北,封锁中国沿海,美国总统杜鲁门扬言要在朝鲜使用原子武器。在国际局势日趋紧张的气氛之下,苏联于1951年1月2日通过驻日本东京军事代表团向美国表示:苏联没有军事人员在朝鲜作战,今后也不会有。但如美军越过苏联边界,苏军将全力投入战斗。美国官员把这一信息报告华盛顿,并心领神会。苏联有意回避了中苏同盟条约,即对美国可能向中国领土的军事行动不表态。实际上,就连苏共书记赫鲁晓夫也坦率地谈过,苏联援助不是“无私”的。因此,彭德怀划掉“无私”二字,体现了他“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言过其实的一贯严谨作风。“我这个人,拿共产党员标准来衡量很不够,但有一条我是做到了,就是敢讲真话,实事求是。”1952年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国,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而后又于1954年9月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职务变了,环境变了,但他遵循实践标准,深入实际考察和了解问题、解决问题的作风没有变,而且更加成为他的自觉行动。他讲:“我们应该了解,群众的实践活动是知识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发现实际中存在的困难和矛盾。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发现条令、制度、命令、指示的正确程度,才能找到修改它们的根据,只有深入实际,才能发现和亲自体会群众所创造的新事物和它的意义。”为了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彻底改变我国百年多来“有边无防”的状态,确保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安全,彭德怀坚持亲自到沿海各地实地勘察,仅两三年内,他的足迹就踏遍了祖国1.8万公里的海岸线和主要岛屿,为我国国防规划的制定取得了可靠依据。这种深入实际考察和了解情况的自觉行动,还突出地表现在他对经济建设工作的关注与领导上。他力主经济建设工作必须面对现实,脚踏实地,决不能不顾实际。1958年“大跃进”期间,彭德怀到过东北、内蒙、青海、甘肃、陕西、湖北、湖南、江西等地考察,在许多人头脑发热、大唱高调的时候,彭德怀则依据考察结果唱低调。他认为:1958年在计划工作方面是不够实事求是;“基本建设项目过多过急”;“在发展钢铁工业上,也有一定的片面性”;至于农业,“平均每年能够增长百分之七就算不错了”。并指出“人有多大胆,地就有多大的产”等盛行的说法,是“纯主观主义的口号”。这样的低调,正反映了彭德怀不唯书、不唯上,求真务实,崇尚实际的精神。也正是这种精神,使庐山会议上那一幕的出现在所难免。不唯书、不唯上,崇尚实际的彭德怀在上书遭批判、被罢官之后,依然求真务实,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大胆进言。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吃了人民的饭,就要为人民做事,替人民说话。”“我这个人,拿共产党员标准来衡量很不够,但有一条我是做到了,就是敢讲真话,实事求是。”1961年11月3日至2月23日,彭德怀第二次回到家乡湘潭县调查,他虽然年岁已高,处境也与1958年冬回乡考察时大不相同。但他以一个共产党员特有的高风亮节和求实精神,先后调查了3个区7个公社10多个大队,接触了2000多群众和干部,细心倾听了他们的呼声和意见,收集了关于农业、林业、副业、手工业、集市贸易等方面的情况,在认真研究分析后,写成了4个调查报告,义无返顾、实事求是地向党中央、毛泽东反映下情,谏诉人民群众的疾苦,提出国家经济建设的设想。1965年12月,复出后的彭德怀任西南三线副总指挥,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在半年多的时间里,曾三次作长途视察,足迹遍布从四川西部金沙江到贵阳之间20个市县的广大地区。通过实地调查研究,他对大三线建设充满了信心,并殷切希望我们党在经济建设上,不要再犯1958年到1960年那样大的主观主义错误,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就会做出伟大的成绩来。彭德怀在处于逆境的晚年,仍以饱满的革命热情,崇尚实际的模范行动,给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增添新的光彩,表现了一位革命家在任何境况下都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崇高风范。2023-07-26 05:11:341
推进70公里,歼敌2万,彭德怀看完捷报说:歼敌太少,美军有诈
自古以来,下棋讲究棋逢对手。而在战争中,一个经典的战局,往往也是由两对名将共同谱写。春秋有孙膑、庞涓斗智,三国有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垒。而在古代西方,也有古罗马西庇阿与汉尼拔对决。在近代,有拿破仑与威灵顿的决战。等等。 而在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作为典型东方军人的彭德怀,与西方名将、美国三星中将李奇微展开了一场巅峰对决。而这次对决,足以载入世界战争史的史册。这是一次东方谋略和西方谋略的大对决。 彭德怀,中国十大元帅之一,其指挥能力在我军中堪称顶尖。有学者曾评价他:“别的将领是有大智才有大勇,而彭总则不同,他是大勇而有大智。” 长期的军事生涯,培养了他本能一般的军事直觉。在战斗中,他敢打敢冲,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战机。而在神勇的同时,彭德怀也秉承兵不厌诈的原则,善于使用奇谋,惯于隐蔽自己的意图以给敌人致命一击。 在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中,彭德怀以迅雷之势给予向前冒进的“联合国军”以迎头痛击,致使其停止了北进的脚步。 而在即将发动的第二次战役中,彭德怀又以释放俘虏、伪装撤退等手段,让麦克阿瑟出现误判,以为我军不过才7、8万人,进而放心大胆地再次北进,试图饮马鸭绿江。然而不成想,麦克阿瑟的十多万大军,却钻进了彭德怀布置的天罗地网,被打得落花流水。 在撤退途中,麦克阿瑟的执行者——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中将在仓皇中出车祸而死。以狡黠、谨慎而闻名的李奇微将军走马上任,成为新一任第8集团军司令。 之前,笔者写了很多篇有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文章。很多读者在文章下面评论,说美国人之所以败给志愿军,是因为他们不懂使用谋略,只懂得莽头硬冲。甚至说,西方自古就没有什么兵法。 但是笔者要说,这种观点是错误的。东方打了数千年的仗,西方何尝又不是?智谋,是人类共通的,不分西方和东方。 在即将到来的第三次战役中,李奇微决心改变屡败屡战的格局,提升“联合国军”低迷的士气。因此,李奇微借助西方古兵法,那便是源自于古罗马士气的“费边战术”。 费边,是古罗马时期名将,曾被称为“拖延者费边”。公元前237年,相当于我国战国时期。罗马和地中海古国迦太基爆发了一场大战。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翻越阿尔卑斯山,出其不意地杀入罗马本土。 在特拉西梅诺湖和坎尼,汉尼拔两次大败罗马军团,杀得罗马共和国家家户户披麻戴孝。为了抵御汉尼拔势不可挡的攻势,费边采用了一套新战术,那就是拖延。 费边认为,汉尼拔的军队久经战阵,罗马军团根本无法与之进行野战。因此,费边针对汉尼拔劳师远征、后勤不挤,采用坚壁清野战术。当汉尼拔行军之时,费边永远带兵在后尾随,但避免与之接触,但也使其不敢轻易地攻城略地。另一方面,费边又派部队无休止地攻击汉尼拔的补给线。 就这样,汉尼拔既不能得到本土的粮饷,也不能通过劫掠罗马补充军需。久而久之,汉尼拔军队的锐势彻底被拖垮。而罗马名将西庇阿趁汉尼拔疲敝之时,迅速穿插到迦太基本土,最终在扎马战役中彻底击败汉尼拔。汉尼拔一生只败了那么一仗,但是这一败,却永远无法翻身。 而在朝鲜战场,如果说美军是家底厚实的罗马,那么志愿军便是汉尼拔的迦太基。首先,彭德怀和汉尼拔一样奇谋百出、精于战阵。其次,志愿军和迦太基铁骑一样久经战阵、长于野战,善于迂回、穿插和包抄。 在运动战中,美军根本不是志愿军一合之敌,在夜战和近战中,美军几乎百战百败,溃不成军。麦克阿瑟后来甚至说:“和红色中国的陆军作战,简直等同于自杀。” 为了克制志愿军的强大攻势,李奇微很快便想到了古罗马士气的费边战术。因为李奇微经过研究发现,志愿军和汉尼拔一样,在后勤方面大有问题。 由于美军具有绝对的空中优势,任何大规模运输队都瞒不过美军战机的眼睛。因此,支援的后勤难以依靠火车与卡车,只能通过骡马甚至肩扛手提来运输。 随后李奇微发现,志愿军的第一次战役是从1950年11月26日持续到11月2日,第二次战役是从11月25日持续到12月2日,均为八天。因此,李奇微提出了一个猜想,志愿军脆弱的后勤,只能维持他们七到八天的攻势。一旦过了七天,中国军队就会将自己携带的弹药和粮食消耗殆尽,就不得不停止攻势。 在辨析出志愿军的这个弱点后,李奇微决定做一个实验。首先在1950年12月31日的第三次战役中,李奇微在明明有力量死守汉城的情况下撤走,放任志愿军攻占这座韩国首都。 当然在撤离前,李奇微下令摧毁了所有可能留给志愿军的后勤与给养,相当于留给我军一座什么都没有的空城。 由于无法缴获敌军辎重给养,志愿军从12月31日发动的攻势,最终在1月8日停止,正好又是8天。如此,李奇微终于确信,志愿军的攻势只能维持8天。而此时,正是志愿军最虚弱、最容易攻击的时候。 和彭德怀一样,李奇微也是一个雷厉风行、善于捕捉战机的名将。因此第三次战役刚一结束,彭德怀刚刚下令所有部队就地布防之时,李奇微主动挑起了第四次战役。而这一次战役,是美军第一次主动发动进攻,我军有一些猝不及防。 在第四次战役中,李奇微采取了新战术——磁性战术,就是每天用 汽车 装上步兵跟在小群坦克后面,在宽大正面进行火力侦察,紧紧贴住我军主力,但不进行大规模交战。 这种战术,被李奇微称为“磁性战术”。他想利用这种方式,消耗疲敝至极的志愿军。而另一方面,李奇微又无休止地派遣空军袭击我军的后勤线,给我军造成了严重困难。 对于李奇微猛烈的攻势,彭德怀毫无惧色,立即制定了“东顶西打”的计划。在东面汉江南岸,彭德怀效仿古之韩信,背水立阵,以38军和50军抵御向汉城方向进攻的25万“联合国军”主力。 在西面的横城,彭德怀命邓华率领志愿军主力发动声势浩大的横城反击战。因此横城方向,主要是实力较弱的韩国军队。其目的在于依靠强大的38军吸引住敌人主力,然后依靠志愿军大部队击破敌军的左翼,进而进行战术卷击。 在汉江南岸阻击战中,38军和50军虽然付出巨大伤亡,但整整将敌人阻挡了26天。而在横城反击战中,志愿军迅速突破敌人防线,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原本,第四次战役将以我军完胜而告终。但是可惜的是,在砥平里,我军却遭遇了第一次挫败。 砥平里位于东西线敌军的接合部,如果砥平里失守,西线美第九军右翼和东线原州美第十军左翼将完全暴露。可以说,砥平里的得失成为我军和“联合国军”胜败的关键。李奇微就曾说: 因此,美军聚集大部分火力和力量,将砥平里建成一个难啃的硬核桃。由于缺乏重火力和攻坚能力,志愿军战士在敌人密集的火力面前成排的牺牲。而志愿军战士的炒面袋,也渐渐空了。无奈之下,彭德怀只好亲自下令,撤出砥平里。砥平里战斗,是李奇微第一次挫败我军的攻势,而这也让他信心大增。 为了即将发动的第五次战役,彭德怀将主力部队退守于38线。 第四次战役中,美军用87天时间以及巨大的伤亡,重新侵占了从38线到37线的南朝鲜领土。 但是彭德怀和李奇微都明白,第四次战役不过只是两位名将的小试牛刀,真正的巅峰对决,还要到第五次战役。 在第五次战役前夕,志愿军可谓实力大增,大量苏制装备开始装备我军。杨得志的19兵团,陈赓、王近山的第3兵团,炮兵的一个高炮师、三个火箭炮团和两个榴弹炮团也杀入朝鲜。与此同时,还有5500辆苏制卡车,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我军后勤孱弱的局面。 生力军的不断涌入,让毛泽东和彭德怀非常兴奋,他们计划在第五次战役中,集中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力争歼灭美军几个师,从而让朝鲜战局得到根本性变化。 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战役打响,彭德怀和李奇微各掌数十万大军,终于开了两人在运动战中的终极对决。 当夜,数十万志愿军突然从38线附近涌出,对“联合国军”发动了排山倒海一般的攻势。仅在第一轮攻势中,“联合国军”的比利时营和英国格罗斯特营便全军覆没。 从4月22日起的七天内,中国军队向前猛扑六七十公里,杨得志兵团再次兵临汉城北郊。 美军花费87天才得到的领土,志愿军仅用7天便全部收复,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可喜可贺的大胜。 然而看着前方如雪片一般的捷报,彭德怀却发现其中的猫腻。因此在这七天里,歼敌太少了,才2万人,别说全歼敌人一个师,即使是敌人一个建制团也没有歼灭。 这只能说明一点,敌人在有意避免与我军交战。如果坚决抵抗,数十万大军进攻的战果不可能只有这么一点。因此在前方,肯定有美军设下的圈套 因此,彭德怀紧急决定,停止第一阶段的进攻,停止向汉城进发,停止追击敌军。 彭总毕竟是彭总,其战术直觉只是令人拍案叫绝。李奇微在第五次战役中,再一次祭出了“费边战术”的伎俩。我军之所以难以成建制的歼灭敌人,是因为李奇微早就命令范弗利特,不与我军在夜晚正面接触。 一到晚上,碰到我军穿插,范弗利特就节节后退,但只退20公里,这恰巧是志愿军一夜前进的极限路程。中国军队在夜晚抓不住敌军,天明就会遭遇敌人的预设阵地以及空中袭击。 在前进过程中,我军不断遭遇敌军远程火力的消耗,却又难以抓住对手。因此虽然打到了汉城附近,但志愿军已呈强弩之末。按照范弗利特的想法,他已经在汉城的北、西、东方三面布置了强大的火力,就等志愿军往里钻。 若非彭德怀一眼看出范弗利特的诡计,后果将不堪设想! 但是彭德怀绝不想甘心就打出这么一点战果,彭德怀仔细阅览地图,发现西线汉城以美军居多,而在东线却以战斗力孱弱的韩军居多。彭德怀迅速决定将计就计,既然你在西线设口袋,我偏不钻,我去东线打李承晚。 于是,彭德怀指着地图对指挥部众将领说:“李奇微的防线东强而西弱,这是一个愚蠢的布置。” 于是他立即命令杨得志军团佯攻汉城,吸引美军主力,王近山兵团进行中央突破,切断敌军东西两线联系。东线的宋时轮兵团,则趁夜猛攻韩第三军团。 彭德怀的计谋,很快就奏效了,韩第三军团的四个师瞬间崩溃,所有装备都丢给了我军,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这一手绝妙的声东击西,打得李奇微冷汗直冒、火冒三丈。 他立即下令,撤掉了韩国第三军团的番号。一个助战的客军,竟解散了本国军团级的部队,美国此举既蛮横,又令人笑掉大牙。而韩国军史,也引以为耻辱。 韩军崩溃后,东线部队向南猛插,冲得最远的12军已经到达了了37线,李奇微和范弗利特的防线被撕开一个大缺口。如果志愿军的补给稍微充足一点,火力稍微再强一点,“联合国军”必将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然而可惜的是,早已不堪重负、被敌军轰炸的七零八落的补给线,终于断掉了,前锋士兵彻底断粮了,再也无法前进。而美军趁此机会,利用机械化部队用10多小时奔驰一百多公里,堵住了缺口。彭德怀见此长叹,供应困难,部队疲劳,此战虽胜,但未竟全功啊! 于是志司下令,立即撤回三八线以北休整。但就在此时,李奇微的后手杀招终于到了。如果说李奇微是费边,那么范弗利特便是古罗马勇于穿插的西庇阿。 范弗利特等的,就是志愿军的北撤。为了进行穿插,范弗利特专门组织了一支高速机动部队——牛曼突击队。利用机械化优势,牛曼突击队在三个小时内穿插二十多公里,抢占了天险屏障昭阳江北岸渡口,在宋时轮兵团的腰部狠狠插了一刀。而中线王近山兵团也险象丛生,他的60军180师的两翼彻底暴露。 到了5月24日,12军军部和下属两个师,27军主力和60军180师,都被美军截断在38线以南。看来,李奇微和范弗利特是想送给彭德怀一个决心性的“扎马会战”! 然而短暂的震惊后,中国军队那些久经战阵的王牌军立即恢复了平静。被围的部队交替掩护,见空就钻,其中27军、12军几乎没有遭受任何损失,便突破了敌军的包围圈。 27日,彭德怀组织八个军进行阻击,终于压住了阵脚。可惜的是180师,这支部队刚刚建立不久,战斗力不强。由于错误领会上级的指令,最终遭遇敌军围歼,损失惨重。第五次战役,敌我双方最终停止于38线。我军先胜后败,和“联合国军”打成了平手。 在很多人看来,第五次战役是一场失败的战役,甚至连彭德怀自己也这么认为。在彭德怀晚年反思自己的军事生涯中,曾将第五次战役归为自己一生的四次败仗之一。然而在笔者看来,第五次战役并非失败,而是胜得不圆满。在武器极端劣势的情况下,志愿军以7.5万人的伤亡,歼敌8.2万人。 李奇微虽然智计百出、火力强劲,但是与我军的交换比并不好看,也没有达成全歼我军的目的。从此,抗美援朝结束了运动战,开启了持续2年多的阵地战。 总之,第五次战役,是一场东方军事思想和西方军事思想的对决。智谋,不分东西,都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不要轻视任何一个对手,更不要把敌人当成傻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永恒的箴言。2023-07-26 05:11:411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
1、第一次战斗。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共12天。义勇军进行了大胆的战役迂回,配合前线主力果断英勇进攻,取得了战场主动权,取得了第一次胜利,歼灭敌军1.55万余人。他们把敌人从鸭绿江驱赶到青川以南,粉碎了吞并朝鲜的计划,并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结束战争。2、第二次战斗。1950年11月6日至12月24日,历时29天。它收复了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除向阳以外的38线以北的全部领土,迫使敌人转向38线以南防御,基本扭转了战局。3、第三次战斗。从1950年12月31日到1951年1月8日,历时八天。这是志愿军进入朝鲜后第一次大规模进攻准备防御的敌人。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7天7夜,歼敌1.9万余人,前进80至110公里。4、第四次战斗。1951年1月25日至1951年4月21日,历时87天。这场战斗消灭了78000多名敌人。敌人每天前进不到1.5公里。志愿者赢得了战略预备队集合的时间。5、第五次战斗。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历时50天。这场战役歼灭敌方人员8.2万余人,消耗和俘获了大量敌方物资装备,训练了刚刚进入朝鲜战争的部队。2023-07-26 05:12:017
朝鲜战场上,和彭总的交锋中,李奇微将军败的最惨的是哪场战役?
最惨的应该是三次战役李奇微是二次战役后接手第八集团军的。刚上任的时候,他信心十足,觉得完全可以固守汉城,恢复战斗力后继续北上但志愿军在修整不足的情况下,发动三次战役,一举突破临津江,打爆韩国部队,美国人在惊恐下撤退出汉城,退到37线,志愿军解放汉城但必须承认,美国人的适应性超一流,立即发现了志愿军后勤不足的弱点,迅即发动反击并在五次战役中让彭总吃瘪2023-07-26 05:12:256
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是1950年12月31日—1951年1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突破“三八线”,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进行的进攻战役。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朝鲜战争第三次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朝鲜第三次战役资料介绍 抗美援朝战争第三次战役 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联合发起了第三次战役。此役,中朝军队越过三八线占领汉城,并前进至三七线,在世界上造成了巨大的 政治 影响。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为打破美国政府“先停火,后谈判”,争取喘息时间,卷土重来的阴谋,突破“三八线”,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进行的进攻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经七昼夜的连续进攻,歼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一万九千八百余人,挺进八十至一百一十公里,前出到三七线附近,解放了汉城,粉碎了美国及仆从国在联合国玩弄的“停战” 阴谋,及守住三八线,争取时间,准备再次北犯的企图。进一步扩大了新中国在 国际 上的影响,加深了美国及仆从国内部的矛盾。 朝鲜第三次战役战争背景 第三次战役开始前,朝鲜人民军经整顿已有3个军团可以投入战斗,这时中朝军队也终于实现了统一指挥。12月4 日两军成立了中朝联合司令部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邓华、洪学智任副司令员;朝鲜人民军方面委派金雄任副司令员,朴一禹任副政委。自“联合国军”在三八线以北全线败退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就公开表示要考虑使用原子弹。当时美国最高当局对志愿军的力量作出了过高的估计,一度考虑在中国军队攻击下有可能撤出朝鲜。然而新接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的李奇微却不同意撤退,其主张在条件许可之时即可恢复攻势。美军在吸取了被志愿军迂回穿插的教训之后,迅速在三八线以南纵深地区建立了五道防线(分别称为A.B.C.D.E线)。南朝鲜军的8个师被摆在第一线,美英军放在第二线,摆出了一副可打可撤的姿态。 第三战役开始前志愿军首长的决心是:出动9个军(内含人民军3个军团)对美进行分割包围,争取在三八线附近歼灭美军主力。12月27日前,志愿军6个军(第38、第39、第40、第42、第50、第66军)和人民军3个军团(第1、第2、第5军团)共30余万人(其中志愿军23万人)隐蔽进入三八线以北的预定地域。此时因距国内的运输线由100余公里突然拉长至500公里,志愿军后勤供应更为困难。部队仅勉强补充了弹药,国内运来的粮食只能满足最低需求的四分之一,靠朝鲜政府发动北朝鲜地方群众给志愿军借粮,才筹到3万吨粮食,解决了一时的急需。 朝鲜第三次战役战争概述 战役发起前,朝鲜人民军第2、第5军团就在东线越过三八线,向美侧后渗透。12月31日晚17时,志愿军在西线向美三八线防线发起全线进攻。攻击开始前,各部队发挥了出色的伪装技能。各部采取拂晓进入出发地,然后以树枝、白雪严密伪装,在白天终于瞒过美飞机和前沿哨兵的侦察,入夜突然发起攻击。攻击开始时,志愿军集中了100余门火炮,在主要方向进行了短促的火力准备。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第一次大规模使用炮兵,为打开突破口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志愿军和人民军两天一夜的穿插追击,至1951年1月2日,汉城以东的南朝鲜军溃逃,使汉城地区的10余万“联合国军”处于被中朝部队从右翼实施深远包围,在汉江以北背水作战的危险境地,美第8集团军司令李奇微就此下令放弃汉城。发现美军全线撤退后,志愿军立即开始全线追击。由于美军全系摩托化部队,徒步无法追上,只消灭了美军的少数掩护部队。4日夜,志愿军第50军和第39军的1个师连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进占汉城。8日,人民军第一军团占领仁川。同日,中朝部队已全线进抵三七线。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毅然下令停止追击,第三次战役至此结束。战役中共歼美1.9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南朝鲜军。中朝军队伤亡仅0.85万人。 朝鲜第三次战役经过 突破美军“三八线”防线 十二月三十一日十七时,志愿军经短促炮火准备,在约二百公里的正面上发起了全线进攻,迅速突破了三八线地区美之防御阵地,并继续向美纵深发展进攻。右翼突击集团第三十九军第一一七师在沿途打破美军五次阻击后,于一月一日五时迂回到东豆川里南铁路以西湘水里,仙岩里地区,割裂了伪军第一师和伪军第六师的联系,但该师未利用有利地形控制东豆川里至议政府的公路,以致未能严密堵击伪第六师。第四十军第一一九师主力于一日拂晓前出到安兴里,上牌里地区,曾以一个连占领了东豆川里,切断了伪军第六师的退路,但由于对情况缺乏了解,又将该连撤回,以致形成缺口,美乘机逃窜。 突破临津江 第五十军(二个师)在第三十九军协同下,于一日二时突破临津江,至二日十一时,前出到栗谷里,文平里,黄发里地区,逼近汶山。在汶山地区之伪军第一师,于二日十二时急忙南逃。第三十八军突破后,当面之美即在炮火掩护下南撤,第一一三师一日五时前出到良子里,264.8高地地区,除以一个团在射停里地区配合第四十军攻歼伪军第六师外,师主力协同第一一二师向抱川之美进攻,当日进占新邑里,抱川之美南逃。第一一四师向七峰山突击,由于到达较晚,未能与第三十九军第一一七师适时构成合围,形成缺口。 到仙游里 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于一日十八时渡过临津江,二日前出到仙游里,坡州里地区,汶山地区之伪军第一师已南逃,随即跟踪追击。左翼突击集团第四十二军一举突破后,第一二四师不顾美机威胁于昼间继续突击,以迅速勇猛的动作,于一日十二时迂回到石长里附近地域,切断了伪军第二师的退路,并继续向上下南淙地区突击,协同第六十六军主力歼灭了伪军第二师之第三十一,第三十二团,并歼伪军第五师第三十六团大部。第四十二军主力于一日前出至花岘里,中板里,赤木里地区,歼灭伪军第二师一个多英;但一二六师未能在昼间继续行动,以切断加平之美的退路,以致该美南逃。 南逃 第六十六军向春川佯攻之第一九八师(欠一个团)由于动作不够迅速,未能抓住美军,春川以北之美亦南逃。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各一部,在战役发起前,于十二月二十四日至三十一日即分别向洪川,横城,原州方向渗透,迂回前进。其第十二师于三十一日晨前出到洪川西南新岱里地区,威胁美军侧后,伪军第三师即南逃。 将美部署打乱 战斗至一月二日,志愿军已突入美防御纵深十五至二十公里,将美部署打乱,美被迫全线撤退。三日,志愿军司令部 命令 志愿军右翼突击集团在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协同下向仁川,汉城,水原,杨平方向追击;左翼突击集团在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协同下向洪川,横城和江陵方向追击。 志愿军战士以雪水代酒 1951年 元旦 ,志愿军战士以雪水代酒,为胜利干杯。 志愿军右翼突击集团向汉城方向追击中,三日第五十军在高阳地区全歼英军第二十九旅步兵一个营和坦克一个中队;第三十九军于议政府以西釜谷上里地区歼灭英军第二十九旅两个连。四 日,第五十军与第三十九军一个师及人民军第一军团解放汉城;第三十八,第四十军追击至议 政府及水落山地区,歼灭逃美一部。五日,第五十军及人民军第一军团渡过汉江,继续向水原 及仁川方向追击,六日于果川,军浦场歼美美军一部,七日占领水原,金良场里;人民军第一军团于八日进占仁川。 横城 志愿军左翼突击集团及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向横城,江陵方向追击中,第四十二军主力于六 日追击至清平川东南地区,其第一二四师于横城西北之梨木地区歼灭美军第二师一个连,另一 部进占砥平里,骊州,至八日,军先遣支队占领杨平,利川地区。第六十六军于四日占领洪川。 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于六日占领横城,八日占领原州地区,并继续向荣州方向追击。 有计划地南撤 战斗至一月七日,美“联合国军”已退至三七线南北之平泽,安城,堤川,宁越,三陟一线,但在作战过程中中朝军队并未歼灭美军的重兵集团,说明美军是在有计划地南撤,志愿军司令部的高级将领敏锐地识破了美军企图诱志愿军深入,重演仁川登陆故伎的阴谋;同时志愿军连续作战,部队极度疲劳,减员也大,亟待休整补充;加之部队南进,使运输线延长,供应更加困难。这些情况表明,志愿军已不宜继续追击,战役遂于一月八日结束。2023-07-26 05:12:391
第三次战役的战果
战斗至一月二日,志愿军已突入敌防御纵深十五至二十公里,将敌部署打乱,敌被迫全线撤退。三日,志愿军司令部命令志愿军右翼突击集团在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协同下向仁川,汉城,水原,杨平方向追击;左翼突击集团在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协同下向洪川,横城和江陵方向追击。志愿军右翼突击集团向汉城方向追击中,三日第五十军在高阳地区全歼英军第二十九旅步兵一个营和坦克一个中队;第三十九军于议政府以西釜谷上里地区歼灭英军第二十九旅两个连。四 日,第五十军与第三十九军一个师及人民军第一军团解放汉城;第三十八,第四十军追击至议 政府及水落山地区,歼灭逃敌一部。五日,第五十军及人民军第一军团渡过汉江,继续向水原 及仁川方向追击,六日于果川,军浦场歼敌敌人一部,七日占领水原,金良场里;人民军第一军团于八日进占仁川。志愿军左翼突击集团及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向横城,江陵方向追击中,第四十二军主力于六 日追击至清平川东南地区,其第一二四师于横城西北之梨木地区歼灭美军第二师一个连,另一部进占砥平里,骊州,至八日,军先遣支队占领杨平,利川地区。第六十六军于四日占领洪川。 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于六日占领横城,八日占领原州地区,并继续向荣州方向追击。2023-07-26 05:12:471
五大战役是什么
抗美援朝五大战役? 第一次战役,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1月5日结束,共12天。这次作战的特点是,敌我双方在运动中由遭遇进入交战。我之基本意图为稳定局势,站住脚跟,掩护朝鲜人民军北撤整顿,为尔后作战创造条件。志愿军参战部队共6个军18个师,敌方参战部队为4个军10个师另1个旅1个团。敌我兵力为1∶1.2(敌海空军未计在内)。10月19日,志愿军在紧急情况下入朝,原准备抢占龟城、泰川、球场洞、德川、宁远、五老里一线,组织防御。后因敌人已越过志愿军预定组织防御的地区,并继续分兵冒进,志愿军即采取了在运动中歼敌的作战方针,利用敌未估计到志愿军参战这一战略上的突然性和敌分兵冒进的弱点,以一部兵力(第42军之第125师)于东线黄草岭地区进行防御,阻敌前进。同时集中主力(第38、第39、第40军、第50、第66军和第42军之第125师)于西线之宣川、龟城、博川、云山、温井、熙川等地区,在运动中将敌各个歼灭。此役于10月25日打响,志愿军实施大胆的战役迂回,配合正面主力坚决勇猛地进攻,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赢得了初战胜利,歼敌1.55万余人。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敌妄图于“感恩节”(11月23日)以前吞并朝鲜、结束战争的计划。 第二次战役,从1950年11月6日开始,至12月24日结束,共29天。这次作战的特点是,诱敌深入、正面突击与战役迂回相结合。第一次战役后,敌虽遭志愿军沉重打击,仍错误地判断志愿军兵力不大,轻视志愿军力量,发动了所谓“圣诞节”(12月25日)攻势,妄图占领整个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对此,志愿军决定采取故意示弱、诱敌深入和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方针,争取将战线推进到平壤、元山地区。在战役布势上,志愿军以刚入朝之第9兵团(辖第20、第26、第27军)于东线长津湖地区争取在运动中歼敌一部;同时,集中主力于西线博川、价川、德川、宁远地区,向敌实施反突击。根据第一次战役的教训,西线采取双层战役迂回,以两个军(第38、第42军)从敌翼侧薄弱部(德川、宁远地区)突破,向敌纵深猛插,断敌退路,主力四个军(第39、第40、第50、第66军)由正面配合,实施战术上的分割合围,各个歼灭敌人。东线采取分割包围的战法。西线和东线参战部队在缺乏冬装的情况下,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气温,艰苦战斗,战胜了敌人,歼敌3.6万余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全部领土,迫敌于“三八线”以南转入防御,基本上扭转了战局。 第三次战役,从1950年12月31日开始至1951年1月8日结束,共8天。这次作战的特点是,主要从政治上考虑必须打过三八线,中朝部队向预有防御准备之敌发起进攻。战役企图为粉碎敌人利用三八线既设阵地进行的防御,不给敌以喘息机会。中朝两军以5个军(第38、第39、第40、第50军和人民第1军团)于西线向东豆川、汉城实施主要突击;以4个军(第42军、第66军和人民军第2、第5军团)分别向济宁里、加平、春川方向和自隐里、洪川方向实施突击。作战中,经短促炮火准备后即全线发起进攻,突破敌防御后,迅速投入第二梯队,向敌纵深实施穿插迂回,切断敌人退路。全线进至“三七线”附近时,即停止了追击,转入积极防御作战。此役,是志愿军入朝后首次大规模向预有防御准备之敌的进攻。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连续作战7昼夜,歼敌1.9万余人,向前推进80至110公里 第四次战役,从1951年1月25日开始,至4月21日结束,历时87天。这次作战的特点是,一翼进行坚守防御,从侧翼实施反突击和作顽强的机动防御作战。在三次战役中,敌遭中朝部队连续打击,损失惨重,被迫退至“三七线”,将兵力集中后稍事整顿,即趁志愿军转入休整之际,向北发起进攻。志愿军因连续进行了3次战役,减员甚大,极度疲劳,部队未得到休整和必要补充,又值严寒季节,工事构筑不易,粮食缺乏,且运输线延长,补给十分困难,在战役第一阶段,以3个军(第38、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在西线汉江南北地区进行坚守防御,箝制敌主要进攻集团;在东线横城地区诱敌深入,集中主力6个军(第39、第40、第42、第66军和人民军第3、第5军团)实施反突击。东线反突击取得了胜利,但进攻砥平里受挫,未能打破敌全线进攻。战役第二阶段,志愿军全线转为机动防御,节节阻击敌人。经过艰苦奋战,制止了敌人的进攻,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此役共歼敌7.8万余人,敌每天前进不到1.5公里,志愿军赢得了掩护战略预备队集结的时间 第五次战役,从1951年4月22日开始,至6月10日结束,共50天。这次作战的特点是,为粉碎敌军登陆计划,提前发起进攻战役。参战部队共15个军,即除使用原有的志愿军第9兵团和第39、第40军,人民军第1、第2、第3、第5军团外,还投入了刚入朝的2个兵团6个军(即第3兵团的第12、第15、第60军,第19兵团的第63、第64、第65军)。战役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一部分兵力突破敌防御后,直向战役纵深发展进攻,割裂敌整个防御体系,集中主力对预期歼灭之敌实施两翼迂回,配合正面突击,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敌人。战役共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解放军集中3个兵团12个军(内人民军一个军团)于西线实施主要突击,经7天激战,推进50余公里,歼敌2.3万余人,造成东线之敌翼侧暴露,迫敌主力退至春川、汉城地区组织防御。第二阶段,敌为破坏志愿军的进攻,继续北犯,志愿军迅速调整部署,转移主力,以第3、第9兵团和人民军金雄集团向东线之敌实施主要突击。首先集中主力一部割裂美军和南朝鲜军的联系,歼灭县里地区之敌,尔后向纵深发展。以第19兵团在西线箝制美军主力,积极配合行动。此阶段歼灭南朝鲜军第3师、第9师大部,将第5师、第7师击溃。第三阶段,实行战略转移。敌及时以战役预备队堵塞了缺口,形成东西相连的防御体系。解放军经连续作战,粮弹基本用完,继续进攻亦有困难,决定停止进攻,以一部兵力进行机动防御,掩护主力转移休整。转移中,志愿军第180师遭受了严重损失。此役共歼敌8.2万余人,消耗与缴获了敌大量物资装备,锻炼了刚入朝参战的部队。2023-07-26 05:13:022
横城反击战的事件
朝鲜战场“联合国军”第二任司令官李奇微,在他的回忆录中谈到一次作战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南朝鲜军队在中国军队打击下损失惨重,往往对中共士兵怀有非常畏惧的心理,几乎把这些人看成了天兵天将……脚踏胶底鞋的中共士兵如果突然出现在南朝鲜军队的阵地上,总是把许多南朝鲜士兵吓得头也不回地飞快逃命。”他所说的这次战斗,就是志愿军第四次战役中著名的横城作战。在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于1951年2月11--13日,在横城地区对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及其指挥的南朝鲜(韩国)军进行的反击战。联合国军在中朝人民军队第三次战役打击下,退至北纬37°线附近地区。为挽回败局,于1951年1月25日开始,由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M.B.李奇微统一指挥,在全线发起以汉城为主要突击方向的大规模进攻。中朝人民军队决心西顶东反:以一部兵力在西线组织防御,牵制联合国军主要进攻集团;集中主力于东线实施反击,从翼侧威胁西线敌人,制止其进攻。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指挥第39、第40、第42、第66军(简称邓集团),在东线准备向横城、原州方向实施反击。人民军第2、第3、第5军团负责掩护邓集团集结,并准备以第3、第5军团在邓集团左翼向横城东南方向实施反击。1月31日,东线联合国军向横城、砥平里方向发起进攻,邓集团当即以第42军和第66军第198师进行阻击。2月5--6日,第39军从高阳、第40军从东豆川、第66军主力从金化分别向阳德院里及洪川以南开进,准备进行反击。9日,南朝鲜军第8、第5师和美军第2师一部进至横城以北,翼侧暴露,态势突出。邓集团决定抓住战机,集中兵力在沓谷岘、上高岱至三巨里33公里地段上,向横城西北方向实施反击。采取两翼突击与正面攻击相结合的战法,首先歼灭南朝鲜军第8师和美军第2师一部,然后向原州、牧溪洞方向发展进攻。以第39军(欠第117师)作预备队,保障主力右翼安全。11日,邓集团主力先后进至进攻出发地域,是日17时经短促火力急袭后突然发起进攻。第42军(欠第126师,附第117师)突破后,第124师右翼团迅速攻占上物安里、仓村、石子洞地区;左翼团攻占726.6和531高地。12日6时,全师前出至鹰峰、鸭谷里和石子洞地区,继向福祚洞、广田攻击前进。第117师在第124师占领仓村后,即与该师并肩向上加云、下加云进攻。6时,在琴岱里堵击南朝鲜军千余人,经激战,毙伤俘其800余人。6时30分,全师进抵鹤谷里、夏日地区,截断南朝鲜军第8师退路。第125师(欠1个团)于12日拂晓加入战斗,10时进到横城西南之介田里、回岩峰地区,截歼了来自横城的南朝鲜军一部。至此,第42军切断南朝鲜军第8师主力与在横城的师指挥所的联系,并占领梨木亭至陵谷公路以西以南地区。第40军从正面由下高岱、新岱里发起突击。左翼第118师突破后,迅速楔入南朝鲜军纵深,打乱了第8师战斗队形。第352团最先插到广田,随后夺占536.7高地,并在467.4、400高地以北地区,协同第353团截击由苍峰里南逃的南朝鲜军一部,毙伤俘敌800余人。右翼第120师突破后,12日4时第358、第360团攻占圣智峰、梨木亭、784高地,牵制当面南朝鲜军,有力地支援第118师向纵深发展。至此,第40军完全占领横城--龙头里公路及广田以北地区,将该地区的南朝鲜军第8师第10、第21团基本歼灭。第66军因准备不足,至19-24时才发起进攻。右翼第198师由五音山突破后,于12日6时占领苍峰里,随即向草塘突击,途中歼南朝鲜军1个炮兵连,并俘美军200余人;左翼第196、第197师突破后,于12日6时占领阳地村、新村,一度占领红桃山。邓集团经一夜作战,在浅近纵深对南朝鲜军第8师完成分割包围,并歼其一部。12日8时,南朝鲜军第8师余部和美军第2师第9团一部在航空兵掩护下,向横城方向撤逃。10时30分,从横城出动的南朝鲜军2个营北援接应。志愿军第117师在第118师配合下,打退北援之敌,将企图突围之敌阻于鹤谷里、夏日之间,并于当日将其全歼,毙伤俘敌2300余人。至此,邓集团将南朝鲜军第8师3个团全部歼灭。由于第66军进到红桃山、国士峰后受阻,未能及时插到德高山、曲桥里地区;第42军第125师进到回岩峰后,也未能及时过蟾江控制要点,致使美军第2师一部、南朝鲜军第8师师部及第3师大部逃脱。人民军第3、第5军团由横城东北发起反击,13日进至横城东南之鹤谷里、乌原里、下安兴里地区,歼灭南朝鲜军第3、第5师各一部,有力地配合了邓集团的反击作战。2月13日晨,横城地区反击作战结束。 就在西线的中国第三十八军、第五十军用血肉之躯阻击联合国军向北反攻的时候,东线向横城和抵平里地区北进的联合国军以快于西线的速度一路推进,于是从整个战线上突出了出去。战场上出现的这种状态,使正对战场局势十分忧虑的彭德怀突然感到扭转被动局面的机会可能来了。战场上的战机稍纵即逝,必须果断地抓住且利用。2月5日,彭德怀电令第四十二军和北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对东线北进的联合国军进行阻击,以减轻西线中国阻击部队的压力。同时,邓华指挥的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六十六军奉命向东移动,以待寻找战机。彭德怀已经在脑海中勾画出了一个于东线打反击的初步设想,但是他还没有完全的把握。死死地顶住西线,将大兵团快速集中于东线,对相对较弱的南朝鲜部队进行规模较大的反击,如果反击成功,将会很大程度上缓解当前中国军队节节撤退的局面,也许还可能令联合国军的攻势停止。但是,彭德怀心里很明白,在东线组织起反击行动,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东线联合国军北进的位置形成前突态势;二、参加反击的部队能够及时到达战斗发起地点;三、这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西线阻击联合国军的第三十八军和第五十军必须能够把攻势凶猛的美军阻击在汉江附近,如果在向东线调动大部队的时候,西线的阻击防线垮了,那么别说反击,整个战线将面临全面崩溃。 2月9日,联合国军在东线的态势为:美第二师二十三团和一个法国营被中国第四十二军阻击于批手里以北;南朝鲜第八、第五师进至到横城以北的丰水院、上苍峰里、釜洞里、梅田里一线;再往东,南朝鲜第七师、第九师以及首都师则拖后于下珍富里、江陵一线。至此,展开于砥平里和横城一线的联合国军已经从整个战线突出。此时,美第二师的三十八团及荷兰营,美第二师师部及其九团尚在原州,美第七师及空降一八七团在他们的后面,于是,东线上突出的联合国军相对孤立了。在西线阻击的中国第三十八军和第五十军,虽然阻击线在一点点地后退,但还是在很大程度上迟滞了美军的向北推进。邓华指挥的东线各集团军已快速到达了预战位置。战机成熟了!但是,彭德怀依旧还有一个难以决断的选择。联合国军在砥平里和横城一线有两个突出部,先打哪一个更为有利呢?彭德怀三思而后考虑先打砥平里。他在7日打给各军的电报中指出:“根据面前情况,须集中三个军主力首先歼灭砥平里附近之敌为有利。请邓华同志速与四十二军司令部靠拢,以便与各军取得联系,如何部署,请邓速决速告。”电报发出后不久,彭德怀又突然改变了决定,他立即再打电报给各军:(一)砥平里地区据已知敌军为美二师、二十四师各一部及法国营合计为八到九个营,如我攻击该敌一昼夜不能解决战斗,则利川地区之英二十七旅、南朝鲜第六师及原州附近的美二师三十八团与美七师均可来援,南朝鲜第五、第八师与美空降兵一八七团亦会策应,假如我两昼夜不能解决战斗,则水原防线之美军亦可能抽出二至三个师东接,这样万一吃不下,打成消耗战,甚至洪川至龟头里公路被敌人控制,则我将处于极为不利情况,这一步必须充分估计到。(二)根城地区据已知敌军为第五、第八师及美七师一部空降兵一八七团,但南朝鲜第五、第八师较弱,我可集中三十九、四十、四十二、六十六及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把敌人打乱的把握较大。如果估计得手,再向原州及以南扩张战果,这样可能将敌人的整个部署打乱,对我而后作战有利……前电提出先打砥平里,此电决定先打横城附近之敌,如无意见,则请邓金韩依具体情况部署之。 彭德怀的顾虑是明显的:对于火力强大的美军和法国营,无论中国军队在兵力人数上占何等优势,还是没有打下来的把握,不如先挑战斗力较弱的南朝鲜军队来打。横城反击战于1951年2月11日晚开始。邓华兵团首先的反击目标是横城西北的南朝鲜第八师,他们并期望由此打开缺口,向原州的美军防线进击。具体部署为:第四十二军(配属第三十九军—一七师及炮兵二十五团一营),以一二四、—一七师为先头部队,向横城西北鹤谷里、上下加云防线进攻,切断南朝鲜第八师的退路;以一二五师前出至横城西南介天里、回岩峰地区,阻击敌原州方向可能出现的援助,并策应第六十六军作战;以一二六师配置于砥平里以北地区,继续牵制砥平里之敌。第四十军(配属炮兵二十九团一、三营)由正面向横城西北的南朝鲜第八师突击。第六十六军以一九六、一九七师向横城东南方向突击,切断横城之敌的退路。第三十九军为预备队,配置于龙头里东南地区,逼近砥平里,如果反击作战开始后砥平里敌人南逃,予以坚决追击。2月11日,下午,彭德怀以个人名义致电人民军前指及各军团长并报金日成:“此役志愿军以四个军主力由西向东打,为使这一战役获胜,关键在于人民军和志愿军第六十六军能否按预定部署完成断改退路。此一战役胜利是巩固以往的胜利,扩大中朝两军反侵略战争的国际影响,争取时间整训部队,否则,敌将破坏我军休整计划。所以,此役是特别重要的。望请同志转告各级干部和全体战士,大家努力发挥积极性,克服困难,要求你们英勇顽强地消灭敌人!预祝毛泽东与金日成领导的人民军队胜利万岁!”土气可鼓不可泄。但是,对这次横城反击作战是否能取得胜利并达到预期效果,彭德怀心里依旧不踏实。在他给各军发出电报之后,他给毛泽东致密电如下:因砥平里反击之敌均有相当工事,因此估计砥平里之敌一两天难以解决战斗,现改为攻击横城周围之南朝鲜第五、第八两师及美七师之十七团、空降兵一八七团,已于十一日黄昏开始。如能求得歼灭故五六个团,估计可能暂时稳定战线半个月,如反击不得成功,敌将疯狂追击。我军在三八线很难立稳脚。当前,只有坚决反击,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争取时间,稳定局势,否则将会付出更大代价,困难亦更多。无法知道毛泽东读到这份电报时的心情。毛泽东要求彭德怀立即发动第四次战役,并把中国军队的战线向南推进到三六线上去,而当前的战场局势是:西线的中国军队不得不向三八线以北后退。2月11日黄昏,中国军队的四个军开始了向横城地区的大规模反击作战。中国第四十军负责正面攻击的目标是南朝鲜军第八师。第四十军军长温玉成和政委袁升平把—一八师和一二零师放在了第一梯队的位置上,主要的突击力量是年轻的师长邓岳指挥的一一八师。温玉成不但把军主要炮兵力量配给了这个师,还将作为预备队的一一九师中的主力团三五五团加强给了邓岳。而一二零师的任务是:首先打开南朝鲜第八师坚守的圣智峰和800高地,以保证一一八师攻击路线上侧翼的安全。这个部署没出各师指挥员的意外,因为以往的仗就是这么打的。第四十军的士兵中流传着这么一个顺口溜:一一八打,一一九看,一二零围着团团转。邓岳的一一八师再次证明了中国军队大胆迂回分割包围的战术的有效。邓岳在研究地图的时候发现,在一一八师主攻方向的正面,有一个两条公路汇合的“丫”字形路口,这显然是一旦攻击开始,善于逃命的南朝鲜士兵溃逃的必经之路。要想不打击溃战,更多地消灭敌人,就要派部队插进去,封堵这个“丫”字形路口。令—一八师其他军官惊讶的是,邓岳一反以小部队穿插的惯例,他要派一个整团插过去。从攻击开始线至那个“丫”字形路口,足有25公里,而且穿插部队必须在黎明前插到位并且占领路口,才能把正面南朝鲜第八师二十一团的后路真正封死。几年以后,西方的军事史学家仍对中国年轻师长邓岳的战法称赞不已:两个团从正面并肩突破,一个团从中穿插到后位。险棋!新奇!邓岳放在正面的三个团并非一线进击,而是互相配合,互相掩护:三五三团在左,三五四团在右,以并肩突破南朝鲜第八师二十一团的防御阵地,而负责穿插的三五二团从两个团中间渗透进去,直插敌后。这样做是为了加速迂回发展迅速。邓岳不信南朝鲜的一个二十一团能经得住中国军队三个团的冲击!三五二团,是邓岳手中的主力团,向以敢打敢拼而闻名。这个团的团长罗绍福是个老红军,曾是邓岳的老班长。反击战一开始,—一八师就迅猛地向南朝鲜军队的阵地冲击而去。左翼的三五三团一个小时之内就突破了南朝鲜军队两个连的防御阵地。右翼的三五四团二营仅用了半小时就攻占了当面的阻击阵地,歼灭了南朝鲜军的一个加强连。三五二团趁这两个团正打得激烈的时候,迅速向敌后发展。他们在前沿没有受到阻击,但是,在经过一个叫上榆洞的地方时,参谋长冷利华被敌人的阻击炮火击中牺牲。冷利华1939年入伍,身经百战,三次当选战斗模范,他的死令战士们悲痛不已。三五二团七连是穿插的尖刀连,他们在冷利华牺牲的地方,与一个排的南朝鲜士兵相遇。七连的士兵凶猛地冲上去格斗,整个南朝鲜搜索排无一人生还。三五二团逐渐脱离大部队的战线,独自深入到了敌后。进入一座大山中之后,朝鲜向导迷了路,七连长张洪林依靠指北针,在厚厚的积雪和迷宫一般的沟壑中带领士兵顽强前进,他们终于到达了地图上指示出的一座高地。上了高地,看见正前方的小山上有吸烟的星火。小山上的南朝鲜士兵万万没想到,在距离打得正热闹的前沿还有几十公里的地方,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3000名中国士兵正在悄悄地通过。这次战斗结束的时候,三五二团击毁美军汽车140多辆,榴弹炮20多门,高射机枪10挺。被三五二团歼火的美军部队是美第二师的一个装甲营。这个营奉命增援正在溃败的南朝鲜第八师,美军根本没想到在距离前线几十里的地方,会遭遇到中国大部队的突然袭击。美军战史资料对这次战斗的描述是:韩国一个团的溃败又一次导致了一场重大的伤亡。当时,美军一个炮兵连在一支护卫队的掩护下,正沿着横城西北三英里一条狭窄公路北上,显然没有任何侧翼保护。这支部队是去支援北面几英里处的韩国第八师的。夜间,C.P部队进行反攻,韩国部队溃败逃跑,接着中国人突然向美军炮兵蜂拥扑来。五百多人中仅三人幸存。幸存者中有一位下土,他战后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中国人在凌晨两点向我们扑过来。那地方到处枪林弹雨。中国人打倒了最前面那辆车上的司机,整个一列车队都停止不前了。人人手忙脚乱,只要一个人倒下,中国人马上就来抢走他的武器。有人喊叫道:‘这里有一个!"我就开了火,但那只是一棵树。有人又喊道:“我们从这里冲出去!‘我晕头转向,好像整个世界在我的脚下爆炸了。真是血流遍野。当时我知道我完蛋了……他们派我和另外十四名步兵去保护那些大炮。我们帮忙把大炮弄到车队里去,但是我们只有三个人活着回来了。”在横城反击战中,另一个中国师创造了一个得意之作——创造了中国军队在朝鲜战争中一个师在一次战斗中歼敌最多、缴获最多的纪录。在横城反击作战中,第三十九军担负的任务是牵制砥平里地区的联合国军。根据彭德怀的指示,为了加强横城方向的突击力量,决定把第三十九军的一一七师配属给第四十二军。一一七师受领的任务与第四十军的一一八师一样:打穿插。一一七师出师不利。师长张竭诚领受任务后,立即率领部队向反击发起线前进。趁着月光,全师安全地渡过汉江,经过连续两个夜晚的行军,终于接近了目的地龙头里。但是,在向龙头里靠近的时候,美军的夜航飞机在距离前沿10公里左右的地方连续轰炸,形成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线。在组织部队通过封锁线时,副师长彭金高负伤。张竭诚刚安排人把彭金高抬下去,又传来更为不幸的消息:政治部主任吴书负重伤。张竭诚立即组织人把吴书抬过了敌机封锁区,在一间民房里,医生们开始对他进行紧张的抢救。吴书的胸部和头部都被弹片击中,鲜血已经把军装浸透,他呼吸微弱,脸色苍白,突然,他颤颤地伸出手来握住了张竭诚的手,叫了一声:“师长……”之后,便闭上了眼睛。到了龙头里,开师支委会,少了两个常委,气氛异常沉重。张竭诚再次坚决地重申了全师的任务:11日夜,从上吾安里敌接合部的间隙进入战斗,沿药寺田、仓村里、琴垡里一线,向横城西面的夏日、鹤谷里实施穿插迂回,务必于12日晨7时前占领夏日、鹤谷里公路西侧的有利地形,彻底切断敌人的退路,配合正面攻击部队歼灭安兴的朝鲜第八师及美第二师一部。其部署是:以三五一团为前卫,攻占夏日公路,三四九团负责攻占鹤谷里,三五零团为师预备队。11日,中国士兵们睡了一个白天,提前吃了晚饭,携带了五天的干粮,并配足了弹药,每人左臂上系上了白色的毛巾,16时40分,进入了穿插的出发地,一个叫儿柴里的小村。大雪茫茫,连亲自带作战科长到这里侦察过的张竭诚部分辨不出哪儿是道路了。群工科找来了两位朝鲜向导,一个分给了前卫团,一个留在了师指挥部。17时,反击的炮声响了,正面攻击的部队开始了行动。根据第四十二军指挥部的指示,—一七师的动作与正面攻击部队同时开始,于是,张竭诚命令:“前卫团,出发!”—一七师,7000人的队伍,依照三五一团、师指挥所、三四九团、三五零团、机关、后勤分队的序列,开始了大规模的敌后穿插。公路两边的民房在敌机的轰炸中燃烧着,凝固汽油弹的气味令人窒息。—一七师沿着公路前进,如同在火海中穿行。半个小时之后,全师进入黑暗的山谷,他们悄悄地穿过南朝鲜第八师十六团的阵地左翼,除了尖刀连不断地与敌人排级规模的搜索队遭遇之外,一路没有大的战斗,全师一直没停地向夏日前进着。午夜,张竭诚突然接到报告:三五一团走错路了。核实之后,张竭诚立即调整部署。这时三五一团的电报来了,他们已经知道走错了,决定翻山去夏日。邓华指挥部来电:正面攻击部队已突入敌人阵地,敌人开始向横城方向溃败,望穿插部队按规定时间到达阻击地点。师侦察队奉命抓个俘虏查问情况。师侦察队在崎岖的山路上搜索,根本见不到一个人影儿。正着急,发现在雪地中有一根美式的军用电话线,顺电话线前进,见到一个小村落,靠近一间房舍,听见说话声,是美国人。排长吴永章一挥手,侦察队员们扑上去。战斗很快结束,抓到30多个美军士兵,全是黑人,一问,是美第二师九团的一个黑人排,他们担任着南朝鲜第八师的后方警戒。跟上来的三四九团的士兵又带来一些俘虏,是南朝鲜士兵,他们身上都有一个红布口袋,这是新兵的标志。所有的俘虏站在雪地上直发呆,他们无论如何想不明白,这些中国士兵是从哪里来的,自己怎么会在战线的后方被俘虏。部队继续前进。翻过一座满是积雪的大山,上到山顶的时候,士兵们已精疲力竭。天开始亮了,往山下一看,一条公路延伸而来,这就是鹤谷里。公路上一片寂静,中国士兵们知道,他们已经跑在敌人汽车轮子的前边了。本来是前卫的三五一团走错了路。意识到这个错误的时候,一群散兵乱哄哄地插进了他们的队伍,是一群溃退下来的南朝鲜士兵。短暂的交手之后,俘虏说有一条近路可以去夏日,于是就让这个俘虏带路。这可真是一条近路,可以说根本没有路,中国士兵们跟在南朝鲜俘虏的后面,在雪地上跌跌撞撞地前进,下山的时候几乎是滚下来的。南朝鲜俘虏真的把三五一团带到了夏日。刚到达那里,就看见公路上的汽车一眼望不到头地排列着。侦察队又抓来个俘虏,审问后得知,这是美第二师九团的部队,以及南朝鲜第八师撤退下来的部分人员,并且他们已经知道中国军队到达了这里,正在抢占公路边的高地。最先到达的是三五一团的二营。二营没有犹豫,立即发起了攻击。虽然眼前的敌人数量至少是二营兵力的一倍。中国士兵们把疲劳和饥饿丢在脑后,凶猛冲了过去!美军和南朝鲜士兵几乎没做反抗,就让中国士兵俘虏和打死了200多人,中国士兵迅速占领了公路两侧的高地。被打散的美军士兵和南朝鲜士兵全部躲在公路附近的一个山沟里。天已经大亮,跟随上来的三五一团政治委员彭仲韬看见几个中国??200多名美军俘虏,顿时吓了一跳,赶快命令参谋带一个班和一挺机抢来加强俘虏的看管。—一七师,提前半个小时准确地到达穿插目的地,从而卡死了敌人从横城南逃的路。三四九团团长薛复礼为部署部队占领所有的要地,正在各个山头之间奔跑,听见有人冲他喊什么,回头一看,八个南朝鲜士兵正坐在不远的地方烤火!这些南朝鲜士兵左臂上都扎着新兵的红布条。他们把戴着美军军官帽子、穿着南朝鲜军官呢大衣的薛复礼当成自己的长官了。薛复礼走过去,拔出手枪就射击,连续两枪都是不发火的子弹,第三发才响,南朝鲜士兵早跑了(这个韩国人命真大)。张竭诚打电话对薛复礼说:“我看见敌人的坦克跑来跑去,要组织打坦克!把路给堵死!”一名叫赵鸿吉的班长带着几个战士,钻在一座小桥下面对坦克下了手,连续炸毁的两辆坦克将公路堵死了。此时,南逃的敌人开始突围。—一七师开始了顽强的阻击战斗。三五一团在最前沿。美第二师九团全力向二营阵地猛烈攻击,四连在最前面,他们卡在公路上向每一辆企图突出去的汽车开火。美军向四连阵地连续进攻,二排出现了巨大的伤亡,阵地上只剩下了副排长和两名战士,他们和再次冲上来的美军士兵扭打在一起,直到—一牺牲。四连把连队的文化教员、炊事员。司号员、通信员都组织了起来,顽强地坚守在连队的主阵地上。五连在连长、指导员及所有连级干部全部牺牲之后,司号员马德起代替指挥,始终坚持在阵地上。三连的弹药全部打光后,士兵们就用石头,用刺刀反击美军的进攻,美军始终没有突破三五一团的阻击阵地。从北面撤退下来的敌人越来越多,汽车和坦克把数里长的公路挤得水泄不通,天逐渐黑下来的时候,空中升起了三颗信号弹,中国军队的总攻开始了。2023-07-26 05:13:091
假如李奇微不被调离朝鲜战场,战争的局势会不会被扭转?
假如李奇微不被调离朝鲜战场,战争的局势也不会被扭转。李奇微加入朝鲜战场的时间是1950年12月27日,接替车祸身亡的沃克将军担任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一职。当时的战场形势是,我军发动的第二次战役进入收尾阶段,“联合国军”东西两路大军兵败长津湖、清川江,向三八线方向全线溃退。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连败两仗,折兵5万多人,其中美军就占一半,从鸭绿江一路溃退到三八线,不仅让前线的部队灰心丧气,更让后方的美国朝野极为震惊。时任国务卿的艾奇逊就曾层评价第二次战役是“美军时间最长的一次退却。”因此,李奇微这个时候前往朝鲜战场,可以说是临危受命。当然,不可否认李奇微是一个军事素质非常高的将军。他上任后在很短时间内就将被我军杀得魂飞魄散的联军士气重新鼓舞了起来,而且还吃透了我军的战术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反击方式——磁性战术。可是李奇微上任才三天,各项准备工作还没完成,我军随即发动第三次战役。30万大军从东、西两个方向同时跨过三八线,7天之内横扫200里,占领汉城,前锋一直打到三七线。不过李奇微还是指挥“联合国军”全师而退,而且在三七线附近摆开阵势。这算是李奇微比麦克阿瑟高明的一个地方,能够审时度势,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不像老麦一样过分迷信武器优势。然而我军没有继续追击,一方面是战略目的不在歼灭多少敌人,另一方面确实是后勤能力已经发挥到了极限!参战的30万大军所用的粮食,有相当一部分是金日成费劲九牛二虎之力从朝鲜征集的。再就是彭德怀及时识破了李奇微的诡计。所以,李奇微固然善于把握战场形势,然彭德怀却更胜一筹。李奇微诱敌不成,于是主动发起进攻,第四次战役拉开序幕。面对李奇微指挥下的23万“联合国军”,彭德怀做出了“西顶东放”、积极防御的部署。西线以我军第38、50军和朝鲜人民军第1军团在汉江南岸布阵防御,由韩先楚指挥,同美军主力打阵地战;东线以我军第39、40、42、66军在横城隐蔽待机,由邓华指挥,等西线战事陷入胶着之际发动反攻,先打南朝鲜军,得手后向西迂回,威胁西线美军侧翼。纵观整个第四次战役,西线38、50军10万官兵依托仓促构筑的野战工事,拿着步枪机枪与飞机大炮坦克装备起来的美英军10万余人打最不擅长的阵地防御战。李奇微的部队每天前进不到一公里,代价则是近千人伤亡之巨!东线的邓华集团的反攻行动相对顺利,除了因为火力不足没能拿下砥平里之外,基本上没让“联合国军”占到什么便宜。就这样,李奇微拖泥带水地打了87天,折兵7.8万多人,才勉强推进到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的出发线之前。连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这次作战没有获得完全成功。”令李奇微没有想到的是,87天的艰难作战刚停下,彭德怀反手就给他来了一场大规模进攻。无论后人如何评价第五次战役,不可否认的是,战役第一阶段我军最多是没达到战略目的,决不能说是失败。没办法,李奇微的部队仗着机械化程度跑得太快。第二阶段我军重创东线的南朝鲜军,是个不折不扣的胜仗。第三阶段则是因为弹尽粮绝,被李奇微钻了空子,也算是磁性战术唯一一次得到正常发挥。陷入敌军包围的我军有第27军、180师、91团3支整建制部队。除了180师折损过半外,27军、91团基本上都是毫发无损地冲出了重围。从以上两次战役看李奇微的指挥水平不难发现,论防御的确很有一套,论进攻他不行。论战术,他不如麦克阿瑟。从第四次战役的部署来看,李奇微的战术从整体上还是延续老麦那套东、西两路同时推进,进攻前先搞一番战略轰炸,并没有多少新鲜事可言。比老麦强一点也就是命令个别部队死守待援,比如砥平里,抑或是学我军的战法搞个穿插迂回。而在兵力配置上,麦克阿瑟一直是两路并重,都是实力强的美军担任主攻,即使失败也能全师而退。李奇微则是把重点放到西线,东线一直是南朝鲜军打前站,美军当预备队。于是,两次战役东线部队基本上就是一触即溃,最后影响到西线。第五次战役之后,敌我双方沿三八线对峙。这个时候双方都很清楚解决朝鲜战争靠军事行动已经无法完成。中朝军队因为后勤不足,难以攻破“联合国军”的立体防御。“联合国军”同样因为消耗巨大,特别是美国的全球战略陷入了本末倒置的危险,更无力突破大量苏式武器武装的中朝军队以坑道工事为主体的的防御体系。战争最后一年多的时间里,双方的军事行动只是作为政治谈判的辅助工具而已。而李奇微在这一时期指挥的几次军事进攻,如空中绞杀战、夏季攻势行动,全都是得不偿失的作战。战争形势已经定格,非人力所能扭转。因此,李奇微离不离开朝鲜战场对战局有何改变,不是他自己说了算的,而是战场形势决定的!2023-07-26 05:13:235
横城战役的战役过程
横城反击战于1951年2月11日晚开始。邓华兵团首先的反击目标是横城西北的南朝鲜第八师,他们并期望由此打开缺口,向原州的美军防线进击。具体部署为:第四十二军(配属第三十九军—一七师及炮兵二十五团一营),以一二四、—一七师为先头部队,向横城西北鹤谷里、上下加云防线进攻,切断南朝鲜第八师的退路;以一二五师前出至横城西南介天里、回岩峰地区,阻击敌原州方向可能出现的援助,并策应第六十六军作战;以一二六师配置于砥平里以北地区,继续牵制砥平里之敌。第四十军(配属炮兵二十九团一、三营)由正面向横城西北的南朝鲜第八师突击。第六十六军以一九六、一九七师向横城东南方向突击,切断横城之敌的退路。第三十九军为预备队,配置于龙头里东南地区,逼近砥平里,如果反击作战开始后砥平里敌人南逃,予以坚决追击。2月11日,下午,彭德怀以个人名义致电人民军前指及各军团长并报金日成:“此役志愿军以四个军主力由西向东打,为使这一战役获胜,关键在于人民军和志愿军第六十六军能否按预定部署完成断改退路。此一战役胜利是巩固以往的胜利,扩大中朝两军反侵略战争的国际影响,争取时间整训部队,否则,敌将破坏我军休整计划。所以,此役是特别重要的。望请同志转告各级干部和全体战士,大家努力发挥积极性,克服困难,要求你们英勇顽强地消灭敌人!预祝毛泽东与金日成领导的人民军队胜利万岁!”土气可鼓不可泄。但是,对这次横城反击作战是否能取得胜利并达到预期效果,彭德怀心里依旧不踏实。在他给各军发出电报之后,他给毛泽东致密电如下:因砥平里反击之敌均有相当工事,因此估计砥平里之敌一两天难以解决战斗,现改为攻击横城周围之南朝鲜第五、第八两师及美七师之十七团、空降兵一八七团,已于十一日黄昏开始。如能求得歼灭故五六个团,估计可能暂时稳定战线半个月,如反击不得成功,敌将疯狂追击。我军在三八线很难立稳脚。目前,只有坚决反击,不惜一切代价,争取胜利,争取时间,稳定局势,否则将会付出更大代价,困难亦更多。无法知道毛泽东读到这份电报时的心情。毛泽东要求彭德怀立即发动第四次战役,并把中国军队的战线向南推进到三六线上去,而目前的战场局势是:西线的中国军队不得不向三八线以北后退。2月11日黄昏,中国军队的四个军开始了向横城地区的大规模反击作战。中国第四十军负责正面攻击的目标是南朝鲜军第八师。第四十军军长温玉成和政委袁升平把—一八师和一二零师放在了第一梯队的位置上,主要的突击力量是年轻的师长邓岳指挥的—一八师。温玉成不但把军主要炮兵力量配给了这个师,还将作为预备队的一一九师中的主力团三五五团加强给了邓岳。而一二零师的任务是:首先打开南朝鲜第八师坚守的圣智峰和800高地,以保证—一八师攻击路线上侧翼的安全。这个部署没出各师指挥员的意外,因为以往的仗就是这么打的。第四十军的士兵中流传着这么一个顺口溜:—一八打,—一九看,一二零围着团团转。邓岳的一一八师再次证明了中国军队大胆迂回分割包围的战术的有效。邓岳在研究地图的时候发现,在—一八师主攻方向的正面,有一个两条公路汇合的“丫”字形路口,这显然是一旦攻击开始,善于逃命的南朝鲜士兵溃逃的必经之路。要想不打击溃战,更多地消灭敌人,就要派部队插进去,封堵这个“丫”字形路口。令—一八师其他军官惊讶的是,邓岳一反以小部队穿插的惯例,他要派一个整团插过去。从攻击开始线至那个“丫”字形路口,足有25公里,而且穿插部队必须在黎明前插到位并且占领路口,才能把正面南朝鲜第八师二十一团的后路真正封死。多年以后,西方的军事史学家仍对中国年轻师长邓岳的战法称赞不已:两个团从正面并肩突破,一个团从中穿插到后位。险棋!新奇!邓岳放在正面的三个团并非一线进击,而是互相配合,互相掩护:三五三团在左,三五四团在右,以并肩突破南朝鲜第八师二十一团的防御阵地,而负责穿插的三五二团从两个团中间渗透进去,直插敌后。这样做是为了加速迂回发展迅速。邓岳不信南朝鲜的一个二十一团能经得住中国军队三个团的冲击!三五二团,是邓岳手中的主力团,向以敢打敢拼而闻名。这个团的团长罗绍福是个老红军,曾是邓岳的老班长。反击战一开始,—一八师就迅猛地向南朝鲜军队的阵地冲击而去。左翼的三五三团一个小时之内就突破了南朝鲜军队两个连的防御阵地。右翼的三五四团二营仅用了半小时就攻占了当面的阻击阵地,歼灭了南朝鲜军的一个加强连。三五二团趁这两个团正打得激烈的时候,迅速向敌后发展。他们在前沿没有受到阻击,但是,在经过一个叫上榆洞的地方时,参谋长冷利华被敌人的阻击炮火击中牺牲。冷利华1939年入伍,身经百战,三次当选战斗模范,他的死令战士们悲痛不已。三五二团七连是穿插的尖刀连,他们在冷利华牺牲的地方,与一个排的南朝鲜士兵相遇。七连的士兵凶猛地冲上去格斗,整个南朝鲜搜索排无一人生还。三五二团逐渐脱离大部队的战线,独自深入到了敌后。进入一座大山中之后,朝鲜向导迷了路,七连长张洪林依靠指北针,在厚厚的积雪和迷宫一般的沟壑中带领士兵顽强前进,他们终于到达了地图上指示出的一座高地。上了高地,看见正前方的小山上有吸烟的星火。小山上的南朝鲜士兵万万没想到,在距离打得正热闹的前沿还有几十公里的地方,就在他们的眼皮底下,3000名中国士兵正在悄悄地通过。只要敌人没有发现,三五二团就向前奔。在公路上,不时地看见从前沿逃下来的南朝鲜士兵在路边横躺竖卧,他们看着这支几千人的队伍在黑暗中急行军,由于没想到竟能是中国军队,因此根本不予以理会。有些南朝鲜士兵觉得跟着大部队逃命安全,于是就踉进了三五二团的队伍,中国士兵也不知不觉,他们这样走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在向后传口令时因为不会说汉语,才被中国士兵发现缴了??朝鲜士兵推到了一边继续赶路。六个小时后,三五二团接近了那个“丫”字形的路口。突然,前边灯光大作,一队由100多辆汽车组成的敌人的车队迎面开来。三五二团没有犹豫地扑了上去。成束的手榴弹飞起来,汽车顿时燃起大火。混乱一阵之后,数辆坦克冲出来,开始进行还击。这时,一个叫于水林的战士向坦克冲了过去。 张竭诚刚安排人把彭金高抬下去,又传来更为不幸的消息:政治部主任吴书负重伤。张竭诚立即组织人把吴书抬过了敌机封锁区,在一间民房里,医生们开始对他进行紧张的抢救。吴书的胸部和头部都被弹片击中,鲜血已经把军装浸透,他呼吸微弱,脸色苍白,突然,他颤颤地伸出手来握住了张竭诚的手,叫了一声:“师长……”之后,便闭上了眼睛。到了龙头里,开师支委会,少了两个常委,气氛异常沉重。张竭诚再次坚决地重申了全师的任务:11日夜,从上吾安里敌接合部的间隙进入战斗,沿药寺田、仓村里、琴垡里一线,向横城西面的夏日、鹤谷里实施穿插迂回,务必于12日晨7时前占领夏日、鹤谷里公路西侧的有利地形,彻底切断敌人的退路,配合正面攻击部队歼灭安兴的朝鲜第八师及美第二师一部。其部署是:以三五一团为前卫,攻占夏日公路,王四九团负责攻占鹤谷里,三五零四为师预备队。11日,中国士兵们睡了一个白天,提前吃了晚饭,携带了五天的干粮,并配足了弹药,每人左臂上系上了白色的毛巾,16时40分,进入了穿插的出发地,一个叫儿柴里的小村。大雪茫茫,连亲自带作战科长到这里侦察过的张竭诚部分辨不出哪儿是道路了。群工科找来了两位朝鲜向导,一个分给了前卫团,一个留在了师指挥部。17时,反击的炮声响了,正面攻击的部队开始了行动。根据第四十二军指挥部的指示,—一七师的动作与正面攻击部队同时开始,于是,张竭诚命令:“前卫团,出发!”—一七师,7000人的队伍,依照三五一团、师指挥所、三四九团、三五零团、机关、后勤分队的序列,开始了大规模的敌后穿插。公路两边的民房在敌机的轰炸中燃烧着,凝固汽油弹的气味令人窒息。—一七师沿着公路前进,如同在火海中穿行。半个小时之后,全师进入黑暗的山谷,他们悄悄地穿过南朝鲜第八师十六团的阵地左翼,除了尖刀连不断地与敌人排级规模的搜索队遭遇之外,一路没有大的战斗,全师一直没停地向夏日前进着。午夜,张竭诚突然接到报告:三五一团走错路了。核实之后,张竭诚立即调整部署。这时三五一团的电报来了,他们已经知道走错了,决定翻山去夏日。邓华指挥部来电:正面攻击部队已突入敌人阵地,敌人开始向横城方向溃败,望穿插部队按规定时间到达阻击地点。师侦察队奉命抓个俘虏查问情况。师侦察队在崎岖的山路上搜索,根本见不到一个人影儿。正着急,发现在雪地中有一根美式的军用电话线,顺电话线前进,见到一个小村落,靠近一间房舍,听见说话声,是美国人。排长吴永章一挥手,侦察队员们扑上去。战斗很快结束,抓到30多个美军士兵,全是黑人,一问,是美第二师九团的一个黑人排,他们担任着南朝鲜第八师的后方警戒。跟上来的三四九团的士兵又带来一些俘虏,是南朝鲜士兵,他们身上都有一个红布口袋,这是新兵的标志。所有的俘虏站在雪地上直发呆,他们无论如何想不明白,这些中国士兵是从哪里来的,自己怎么会在战线的后方被俘虏。部队继续前进。翻过一座满是积雪的大山,上到山顶的时候,士兵们已精疲力竭。天开始亮了,往山下一看,一条公路延伸而来,这就是鹤谷里。公路上一片寂静,中国士兵们知道,他们已经跑在敌人汽车轮子的前边了。本来是前卫的三五一团走错了路。意识到这个错误的时候,一群散兵乱哄哄地插进了他们的队伍,是一群溃退下来的南朝鲜士兵。短暂的交手之后,俘虏说有一条近路可以去夏日,于是就让这个俘虏带路。这可真是一条近路,可以说根本没有路,中国士兵们跟在南朝鲜俘虏的后面,在雪地上跌跌撞撞地前进,下山的时候几乎是滚下来的。南朝鲜俘虏真的把三五一团带到了夏日。刚到达那里,就看见公路上的汽车一眼望不到头地排列着。侦察队又抓来个俘虏,审问后得知,这是美第二师九团的部队,以及南朝鲜第八师撤退下来的部分人员,并且他们已经知道中国军队到达了这里,正在抢占公路边的高地。最先到达的是三五一团的二营。二营没有犹豫,立即发起了攻击。虽然眼前的敌人数量至少是二营兵力的一倍。中国士兵们把疲劳和饥饿丢在脑后,凶猛冲了过去!美军和南朝鲜士兵几乎没做反抗,就让中国士兵俘虏和打死了200多人,中国士兵迅速占领了公路两侧的高地。被打散的美军士兵和南朝鲜士兵全部躲在公路附近的一个山沟里。天已经大亮,跟随上来的三五一团政治委员彭仲韬看见几个中国??200多名美军俘虏,顿时吓了一跳,赶快命令参谋带一个班和一挺机抢来加强俘虏的看管。—一七师,提前半个小时准确地到达穿插目的地,从而卡死了敌人从横城南逃的路。三四九团团长薛复礼为部署部队占领所有的要地,正在各个山头之间奔跑,听见有人冲他喊什么,回头一看,八个南朝鲜士兵正坐在不远的地方烤火!这些南朝鲜士兵左臂上都扎着新兵的红布条。他们把戴着美军军官帽子、穿着南朝鲜军官呢大衣的薛复礼当成自己的长官了。薛复礼走过去,拔出手枪就射击,连续两枪都是不发火的子弹,第三发才响,南朝鲜士兵早跑了(这个韩国人命真大)。张竭诚打电话对薛复礼说:“我看见敌人的坦克跑来跑去,要组织打坦克!把路给堵死!”一名叫赵鸿吉的班长带着几个战士,钻在一座小桥下面对坦克下了手,连续炸毁的两辆坦克将公路堵死了。此时,南逃的敌人开始突围。—一七师开始了顽强的阻击战斗。三五一团在最前沿。美第二师九团全力向二营阵地猛烈攻击,四连在最前面,他们卡在公路上向每一辆企图突出去的汽车开火。美军向四连阵地连续进攻,二排出现了巨大的伤亡,阵地上只剩下了副排长和两名战士,他们和再次冲上来的美军士兵扭打在一起,直到—一牺牲。四连把连队的文化教员、炊事员。司号员、通信员都组织了起来,顽强地坚守在连队的主阵地上。五连在连长、指导员及所有连级干部全部牺牲之后,司号员马德起代替指挥,始终坚持在阵地上。三连的弹药全部打光后,士兵们就用石头,用刺刀反击美军的进攻,美军始终没有突破三五一团的阻击阵地。从北面撤退下来的敌人越来越多,汽车和坦克把数里长的公路挤得水泄不通,天逐渐黑下来的时候,空中升起了三颗信号弹,中国军队的总攻开始了。公路上,在连成一片的枪炮声中,尖厉的军号声令美第二师和南朝鲜第八师的官兵们感受着世界末日般的恐惧。美军的飞机在盘旋,扔下的照明弹把战场映成白昼。到处是汽车和坦克燃烧的大火,中国士兵冲上公路,与联合国军士兵混战在一起。午夜时分,战斗结束。2023-07-26 05:14:131
朝鲜上甘岭战役到底谁是胜利方?照中国说法是中方胜,但现在地图上却标示已属韩国,谁知内情?
是中国胜利。抗美援朝的结果是双方打到最后在谈判桌上商定以东经38度为分界线把朝鲜划分成两个国家一个是韩国一个是朝鲜。上甘岭要是属于韩国的话应该是它正好位于东经38°以东即在韩国部分,上甘岭具体经度我没查,感兴趣了你自己可以查下。2023-07-26 05:14:2811
人的生命力有多强
人的生命力有多强 人的生命力有多强,所谓有生命力,就是有激情、有活力、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哪怕被生活压到了最低层,也要顶着巨大的压力活下去。下面就来看看人的生命力有多强。 人的生命力有多强1 在抗美援朝战场,有一位名叫李刚的志愿军战士,以他九死一生的经历告诉人们,在英雄的志愿军队伍中,什么样的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1951年2月13日,志愿军集中6个团,对固守砥平里的美军第23团及一个法国营发起攻击,激战至15日,部队蒙受重大损失,但依旧未能突破敌核心阵地,战局愈发恶化。 39军115师344团2连的文化教员李刚,也走上了血流成河的战斗第一线。他原本是参加担架队抢救伤员的任务。但仗打到这个份上,战斗部队几乎损失殆尽,连他这个文化教员最终也提着手榴弹冲向了敌人的地堡。 在连队中配备文化教员,是我军的老传统。在以农家子弟为主要成分的人民军队,不识字的比例向来很高,文化教员的使命除了教战士们识文断字,也会代人写家信。他们是部队的宝贵财富,一向是重点保护对象,不到万不得已,绝不会放到最前线去。 抗美援朝第四次战役,是志愿军最为艰难的时刻,东西两个战场的厮杀都是极度残酷,兵员损耗之快,前所未有。在西线汉江阻击战中,38军112师335团坚守的580高地成了“战场绞肉机”,打到最后,团长范天恩把手头仅剩的20个文化教员也派上了第一线。这些文化教员以往没有打过仗,临时突击学习了如何投掷手榴弹后,每人带着5颗手榴弹上了阵地。据38军军史记载,他们打得非常英勇。是否有人活着回来,并不清楚。 东线的砥平里之战,更是志愿军参战人员终生难忘的一战。指战员们在几乎没有任何重火力掩护的条件下,仅凭手中的轻武器与敌军殊死搏杀。用40军军长温玉成的.话说,这是一场以我之短攻彼之长、看不到胜利希望的战斗。连文化教员也去舍身炸地堡,可见伤亡已经大到了什么程度。 李刚和战友们相互配合,成功炸毁了敌人的碉堡,不过他的左腿也被机枪 子弹击中。子弹从膝关节处射入,从大腿根部穿出,几乎把半条腿撕裂,白森森的骨头露在外面。李刚忍受着剧痛进行战场自救,用绑腿把伤口紧紧捆住。战友们背着他撤到后面,不久之后总攻停止,上级下达了全线撤退的命令。 在敌军拥有绝对制空权的战场上实施大规模撤退,这本身就是非常危险的。美军出动大批飞机对伤痕累累的志愿军撤离部队进行轰炸扫射,部队发生了严重混乱。一颗炸弹落在李刚的担架不远处,强大的气浪把他掀到了一条山沟里,顿时昏死过去。 一场大雪覆盖了整个战场,李刚被雪完全掩埋。一个失血过多的伤员,在极寒天气下被埋在雪中,没有人知道这里还埋着一个人。战友们都已紧急撤离,等待李刚的,只能是越来越临近的死亡。 李刚就这样失踪了,战友们都认为他已经牺牲了。但是,团里两个掉队的战士在追赶大部队的途中,无意间发现了被埋在雪里的李刚。他们发现这个冻得僵硬的战友,心脏还在跳动,便拖着他在茫茫雪地中艰难行走。 天亮之后,他们来到了当地一个村庄之中,遇到了一位老人和他的小女儿,还有一位人民军的女军医。在这位老人的家中,老人用古老的民间土法为李刚治疗冻伤,先敲掉他腿上的冰块,再用雪反复揉搓,直到腿上颜色发红,血液开始流动。女军医则为李刚重新包扎了伤口。 流血和冻伤两个问题暂时缓解了,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伤口的感染,表现在伤者持续不断的高烧,这才是最大的问题。这个村庄依然处在敌占区,他们留在这里非常危险,于是在半夜里老人和姑娘抬着李刚开始转移,整整走了一夜,终于把李刚交给了中国的担架队。 土办法只能暂时救命,但此时的李刚伤病极为严重,持续的高烧和剧烈的疼痛让他大部分时间都处在昏迷状态,如果不能及时进行正规治疗,随时都会死亡。幸运的是,担架队遇上了一支回国的车队,李刚被送上了车。他能不能活下来,关键看生命力有多顽强,能否坚持到为他手术的那一刻。 回国的道路,注定不会一帆风顺,车辆在行驶途中再次遇到敌机空袭,李刚所在的汽车被敌机击中,燃起了大火。其他的伤员都逃了出来,只有李刚不能动,眼看着就要被烈火吞噬。司机冲进了火海中把李刚背了出来,扑灭了他身上的火。李刚再一次死里逃生。 李刚又被转移到了火车上,车上拉的全是伤员。车上的军医对李刚的伤情大吃一惊,他不明白,为什么在这么重的伤病下伤员居然还能活着。李刚已经陷入重度昏迷,如果不及时手术,根本无法活着回到国内。军医决心就在车上动手术,但眼下没有麻药,需要伤员自己坚持。 这场残酷的手术,让昏迷中的李刚疼醒过来,又昏死过去,最终军医挤出了一碗脓血,从骨头中取出了一块嵌在其中的弹片。李刚的生命又一次得到延续。 一个月后,李刚终于被送进了长春的医院中。医院里集中了最好的医护人员,紧急抢救这位浑身溃烂的志愿军战士。严重的感染,甚至已经侵入到李刚的脑部,检测结果是颅压极高,随时都有死亡风险。几个月没有进食的李刚,骨瘦如柴,奄奄一息,他的身体甚至已经虚弱到不能接受输液,令医护人员一筹莫展。 他的腿伤尤为严重,被炸裂开的肌肉几次缝合,都没有成功,膝关节里每天都要抽出许多积液,这样的伤腿,医生认为已经无法保住力,要活命必须截肢。万幸的是,毕业于英国皇家骨科医学院的著名骨科专家陈景云先生刚回国,他听说长春医院里有一位志愿军战士情况很特殊,立即赶来手术。这位日后的解放军总医院骨科主任在手术台边站了8个小时,手术完成后累得昏了过去。 李刚最终活了下来,志愿军钢铁战士极其顽强的生命力,令医护人员都觉得不可思议,这简直已经超出了医学常识的范围。伟大的志愿军战士,又一次创造了人间奇迹! 人的生命力有多强2 富有生命力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有激情、有活力,一个是灵活、有创造力。 还是举具体例子来进行说明。 我们单位有两位同事,一个叫小丁,一个叫小李。两个年龄相当,都在三十几岁。但是两个人在待人接物、工作状态、工作思路上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 小丁是机警活泼大男孩型表现,平时总是乐呵呵的,喜欢开玩笑,说笑话,对人非常热情,遇到同事有事,也乐于相助,工作上积极主动,总是能想出一些新奇的思路,轻松利落,成效显著。很显然,小丁是一个富有生命活力的人。 小李就不一样了。小李是那种沉默寡言早衰型表现,平时总是心事重重,没有笑模样,一副睡不醒的样子,与同事关系相对冷淡,在工作上,总是被动状态,不安排不去做,安排了就应付,丢三拉四,拖拖拉拉,无所用心,有时还会出现一些严重错误,完全不在状态上。很显然,小李是一个缺乏生命活力的人。 除了是否有活力,有创造力外,生命还表现在对生活的热爱程度以有是否丰富多彩上。 还是举小丁与小李的例子。 小丁在家是个模范丈夫,洗衣、做饭、看孩子,什么家务活都帮着老婆做,没事就带着老婆、孩子各处转转、玩玩,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小李,在家什么不做,什么也做不了,惹得老婆总是不高兴,三天两头争吵,也除了喝点闷酒外,其他爱好几乎为零,日子过得单调乏味。 总之,所谓有生命力,就是有激情、有活力、热爱生命、热爱生活、活得开心、活得精彩。 人的生命力有多强3 在《唐伯虎点秋香》里,星爷在成为“9527”之前,为了得到那份佣人工作,曾经和人比过惨,不过在星爷的喜剧电影里,比惨桥段也是非常搞笑的,看着一点都沉重不起来。 但看《连城诀》里狄云的遭遇,那才真叫一个惨,惨不忍睹惨绝人寰,一个人在遭遇那么多从肉体到精神的残忍打击后,居然还活下来了,不得不说,人的生命力还是很强大的。 难得的人,狄云同学在遭遇那么多非人折磨、得奇遇练就绝世武功后,居然也没有去仇视社会大开杀戒,按理说,狄云在成为绝世高手后完全有理由报复社会的,但他没有。他还是和当年那个乡下少年一样,淳朴、善良。 在金庸的小说里,很少有一本书几乎通篇都在描写各式阴谋诡计、出卖和背叛、灭绝人性,差不多整个《连城诀》都在描写人性的阴暗面,在写人究竟能坏到什么程度,要命的是,还不是个别人那么坏,狄云同学不停地见到各式坏人,坏透顶的那种。 所以在《连城诀》的前百分之九十多的篇幅里,五字以蔽之:人间不值得。整部小说的基调灰暗的很,估计是金庸老爷子自己都看不下去了,就给了一个非常光明的结尾:水笙在等狄云! 这一刻,寒冰消融,春暖花开。2023-07-26 05:14:501
改变世界历史的十五大战役是哪些
第一次战争,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1月5日结束,共12天。这次作战的特点是,敌我双方在运动中由遭遇进入交战。我之基本意图为稳定局势,站住脚跟,掩护朝鲜人民军北撤整顿,为尔后作战创造条件。志愿军参战部队共6个军18个师,敌方参战部队为4个军10个师另1个旅1个团。敌我兵力为1∶1.2(敌海空军未计在内)。10月19日,志愿军在紧急情况下入朝,原预备抢占龟城、泰川、球场洞、德川、宁远、五老里一线,组织防御。后因敌人已越过志愿军预定组织防御的地区,并继续分兵冒进,志愿军即采取了在运动中歼敌的作战方针,利用敌未估计到志愿军参战这一战略上的忽然性和敌分兵冒进的弱点,以一部兵力(第42军之第125师)于东线黄草岭地区进行防御,阻敌前进。同时集中主力(第38、第39、第40军、第50、第66军和第42军之第125师)于西线之宣川、龟城、博川、云山、温井、熙川等地区,在运动中将敌各个歼灭。此役于10月25日打响,志愿军实施大胆的战争迂回,配合正面主力果断勇猛地进攻,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赢得了初战胜利,歼敌1.55万余人。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敌妄图于逗感恩节地(11月23日)以前吞并朝鲜、结束战争的计划。 第二次战争,从1950年11月6日开始,至12月24日结束,共29天。这次作战的特点是,诱敌深入、正面突击与战争迂回相结合。第一次战争后,敌虽遭志愿军沉重打击,仍错误地判定志愿军兵力不大,轻视志愿军力量,发动了所谓逗圣诞节地(12月25日)攻势,妄图占领整个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对此,志愿军决定采取故意示弱、诱敌深入和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方针,争取将战线推进到平壤、元山地区。在战争布势上,志愿军以刚入朝之第9兵团(辖第20、第26、第27军)于东线长津湖地区争取在运动中歼敌一部;同时,集中主力于西线博川、价川、德川、宁远地区,向敌实施反突击。根据第一次战争的教训,西线采取双层战争迂回,以两个军(第38、第42军)从敌翼侧薄弱部(德川、宁远地区)突破,向敌纵深猛插,断敌退路,主力四个军(第39、第40、第50、第66军)由正面配合,实施战术上的分割合围,各个歼灭敌人。东线采取分割包围的战法。西线和东线参战部队在缺乏冬装的情况下,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气温,艰苦战斗,战胜了敌人,歼敌3.6万余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全部领土,迫敌于逗三八线地以南转入防御,基本上扭转了战局。 第三次战争,从1950年12月31日开始,至1951年1月8日结束,共8天。这次作战的特点是,主要从政治上考虑必须打过三八线,中朝部队向预有防御预备之敌发起进攻。战争企图为粉碎敌人利用三八线既设阵地进行的防御,不给敌以喘息机会。中朝两军以5个军(第38、第39、第40、第50军和人民第1军团)于西线向东豆川、汉城实施主要突击;以4个军(第42军、第66军和人民军第2、第5军团)分别向济宁里、加平、春川方向和自隐里、洪川方向实施突击。作战中,经短促炮火预备后即全线发起进攻,突破敌防御后,迅速投入第二梯队,向敌纵深实施穿插迂回,切断敌人退路。全线进至逗三七线地四周时,即停止了追击,转入积极防御作战。此役,是志愿军入朝后首次大规模向预有防御预备之敌的进攻。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连续作战7昼夜,歼敌1.9万余人,向前推进80至110公里。 第四次战争,从1951年1月25日开始,至4月21日结束,历时87天。这次作战的特点是,一翼进行坚守防御,从侧翼实施反突击和作顽强的机动防御作战。在三次战争中,敌遭中朝部队连续打击,损失惨重,被迫退至逗三七线地,将兵力集中后稍事整顿,即趁志愿军转入休整之际,向北发起进攻。志愿军因连续进行了3次战争,减员甚大,极度疲惫,部队未得到休整和必要补充,又值严寒季节,工事构筑不易,粮食缺乏,且运输线延长,补给十分困难,在战争第一阶段,以3个军(第38、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在西线汉江南北地区进行坚守防御,箝制敌主要进攻集团;在东线横城地区诱敌深入,集中主力6个军(第39、第40、第42、第66军和人民军第3、第5军团)实施反突击。东线反突击取得了胜利,但进攻砥平里受挫,未能打破敌全线进攻。战争第二阶段,志愿军全线转为机动防御,节节阻击敌人。经过艰苦奋战,制止了敌人的进攻,将战线稳定在逗三八线地南北地区。此役共歼敌7.8万余人,敌天天前进不到1.5公里,志愿军赢得了掩护战略预备队集结的时间。 第五次战争,从1951年4月22日开始,至6月10日结束,共50天。这次作战的特点是,为粉碎敌军登陆计划,提前发起进攻战争。参战部队共15个军,即除使用原有的志愿军第9兵团和第39、第40军,人民军第1、第2、第3、第5军团外,还投入了刚入朝的2个兵团6个军(即第3兵团的第12、第15、第60军,第19兵团的第63、第64、第65军)。战争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一部分兵力突破敌防御后,直向战争纵深发展进攻,割裂敌整个防御体系,集中主力对预期歼灭之敌实施两翼迂回,配合正面突击,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敌人。战争共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解放军集中3个兵团12个军(内人民军一个军团)于西线实施主要突击,经7天激战,推进50余公里,歼敌2.3万余人,造成东线之敌翼侧暴露,迫敌主力退至春川、汉城地区组织防御。第二阶段,敌为破坏志愿军的进攻,继续北犯,志愿军迅速调整部署,转移主力,以第3、第9兵团和人民军金雄集团向东线之敌实施主要突击。首先集中主力一部割裂美军和南朝鲜军的联系,歼灭县里地区之敌,尔后向纵深发展。以第19兵团在西线箝制美军主力,积极配合行动。此阶段歼灭南朝鲜军第3师、第9师大部,将第5师、第7师击溃。第三阶段,实行战略转移。敌及时以战争预备队堵塞了缺口,形成东西相连的防御体系。解放军经连续作战,粮弹基本用完,继续进攻亦有困难,决定停止进攻,以一部兵力进行机动防御,掩护主力转移休整。转移中,志愿军第180师遭受了严重损失。此役共歼敌8.2万余人,消耗与缴获了敌大量物资装备,锻炼了刚入朝参战的部队。2023-07-26 05:15:092
抗美援朝打了多久
抗美援朝共打了2年零9个月,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953年7月27日停战止。虽然比解放战争时期在作战规模上要小,但基本上都属于战略性质的战役。因为每个战役都关乎着整个战争的全局,决定着战争进程。第一次战役从1950年10月25日开始,至11月5日结束,共12天。这次作战的特点是,敌我双方在运动中由遭遇进入交战。我之基本意图为稳定局势,站住脚跟,掩护朝鲜人民军北撤整顿,为尔后作战创造条件。志愿军参战部队共6个军18个师,敌方参战部队为4个军10个师另1个旅1个团。敌我兵力为1∶1.2(敌海空军未计在内)。10月19日,志愿军在紧急情况下入朝,原准备抢占龟城、泰川、球场洞、德川、宁远、五老里一线,组织防御。后因敌人已越过志愿军预定组织防御的地区,并继续分兵冒进,志愿军即采取了在运动中歼敌的作战方针,利用敌未估计到志愿军参战这一战略上的突然性和敌分兵冒进的弱点,以一部兵力(第42军之第125师)于东线黄草岭地区进行防御,阻敌前进。同时集中主力(第38、第39、第40军、第50、第66军和第42军之第125师)于西线之宣川、龟城、博川、云山、温井、熙川等地区,在运动中将敌各个歼灭。此役于10月25日打响,志愿军实施大胆的战役迂回,配合正面主力坚决勇猛地进攻,取得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赢得了初战胜利,歼敌1.55万余人。把敌人从鸭绿江边赶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敌妄图于“感恩节”(11月23日)以前吞并朝鲜、结束战争的计划。第二次战役从1950年11月6日开始,至12月24日结束,共29天。这次作战的特点是,诱敌深入、正面突击与战役迂回相结合。第一次战役后,敌虽遭志愿军沉重打击,仍错误地判断志愿军兵力不大,轻视志愿军力量,发动了所谓“圣诞节”(12月25日)攻势,妄图占领整个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对此,志愿军决定采取故意示弱、诱敌深入和集中兵力各个歼敌的方针,争取将战线推进到平壤、元山地区。在战役布势上,志愿军以刚入朝之第9兵团(辖第20、第26、第27军)于东线长津湖地区争取在运动中歼敌一部;同时,集中主力于西线博川、价川、德川、宁远地区,向敌实施反突击。根据第一次战役的教训,西线采取双层战役迂回,以两个军(第38、第42军)从敌翼侧薄弱部(德川、宁远地区)突破,向敌纵深***,断敌退路,主力四个军(第39、第40、第50、第66军)由正面配合,实施战术上的分割合围,各个歼灭敌人。东线采取分割包围的战法。西线和东线参战部队在缺乏冬装的情况下,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气温,艰苦战斗,战胜了敌人,歼敌3.6万余人,收复了三八线以北除襄阳以外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全部领土,迫敌于“三八线”以南转入防御,基本上扭转了战局。第三次战役从1950年12月31日开始,至1951年1月8日结束,共8天。这次作战的特点是,主要从政治上考虑必须打过三八线,中朝部队向预有防御准备之敌发起进攻。战役企图为粉碎敌人利用三八线既设阵地进行的防御,不给敌以喘息机会。中朝两军以5个军(第38、第39、第40、第50军和人民第1军团)于西线向东豆川、汉城实施主要突击;以4个军(第42军、第66军和人民军第2、第5军团)分别向济宁里、加平、春川方向和自隐里、洪川方向实施突击。作战中,经短促炮火准备后即全线发起进攻,突破敌防御后,迅速投入第二梯队,向敌纵深实施穿插迂回,切断敌人退路。全线进至“三七线”附近时,即停止了追击,转入积极防御作战。此役,是志愿军入朝后首次大规模向预有防御准备之敌的进攻。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并肩连续作战7昼夜,歼敌1.9万余人,向前推进80至110公里。第四次战役从1951年1月25日开始,至4月21日结束,历时87天。这次作战的特点是,一翼进行坚守防御,从侧翼实施反突击和作顽强的机动防御作战。在三次战役中,敌遭中朝部队连续打击,损失惨重,被迫退至“三七线”,将兵力集中后稍事整顿,即趁志愿军转入休整之际,向北发起进攻。志愿军因连续进行了3次战役,减员甚大,极度疲劳,部队未得到休整和必要补充,又值严寒季节,工事构筑不易,粮食缺乏,且运输线延长,补给十分困难,在战役第一阶段,以3个军(第38、第50军和人民军第1军团)在西线汉江南北地区进行坚守防御,箝制敌主要进攻集团;在东线横城地区诱敌深入,集中主力6个军(第39、第40、第42、第66军和人民军第3、第5军团)实施反突击。东线反突击取得了胜利,但进攻砥平里受挫,未能打破敌全线进攻。战役第二阶段,志愿军全线转为机动防御,节节阻击敌人。经过艰苦奋战,制止了敌人的进攻,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此役共歼敌7.8万余人,敌每天前进不到1.5公里,志愿军赢得了掩护战略预备队集结的时间。第五次战役从1951年4月22日开始,至6月10日结束,共50天。这次作战的特点是,为粉碎敌军登陆计划,提前发起进攻战役。参战部队共15个军,即除使用原有的志愿军第9兵团和第39、第40军,人民军第1、第2、第3、第5军团外,还投入了刚入朝的2个兵团6个军(即第3兵团的第12、第15、第60军,第19兵团的第63、第64、第65军)。战役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一部分兵力突破敌防御后,直向战役纵深发展进攻,割裂敌整个防御体系,集中主力对预期歼灭之敌实施两翼迂回,配合正面突击,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敌人。战役共分3个阶段:第一阶段,解放军集中3个兵团12个军(内人民军一个军团)于西线实施主要突击,经7天激战,推进50余公里,歼敌2.3万余人,造成东线之敌翼侧暴露,迫敌主力退至春川、汉城地区组织防御。第二阶段,敌为破坏志愿军的进攻,继续北犯,志愿军迅速调整部署,转移主力,以第3、第9兵团和人民军金雄集团向东线之敌实施主要突击。首先集中主力一部割裂美军和南朝鲜军的联系,歼灭县里地区之敌,尔后向纵深发展。以第19兵团在西线箝制美军主力,积极配合行动。此阶段歼灭南朝鲜军第3师、第9师大部,将第5师、第7师击溃。第三阶段,实行战略转移。敌及时以战役预备队堵塞了缺口,形成东西相连的防御体系。解放军经连续作战,粮弹基本用完,继续进攻亦有困难,决定停止进攻,以一部兵力进行机动防御,掩护主力转移休整。转移中,志愿军第180师遭受了严重损失。此役共歼敌8.2万余人,消耗与缴获了敌大量物资装备,锻炼了刚入朝参战的部队。2023-07-26 05:15:161
美军最丢脸的战争
从美军的角度来说,唯一谈得上丢脸的也就是和志愿军的二次战役,因为麦克阿瑟的惊慌失措而盲目后撤放弃了平壤,其他都是属于正常发挥,陆战队在东线把整个9兵团都打残了,带着几乎所有尸体和装备整建制上船扬长而去,顺便炸光了兴南港,三次战役以后美军的进退都是属于正常的战术选择。突然发现麦克阿瑟和丢脸联系还是挺紧密的,巴丹跑路的是他,朝鲜惊慌失措的还是他。在越南美国人没有在战场上输掉过,越南春季攻势吹的天花乱坠,其实人员伤亡极其惨重,所以从美军的角度来说,带着镣铐打成这样,没什么好丢脸的。伊拉克两次战争美国都是完胜,为什么要丢脸?索马里的指挥有很大的问题,倒是可以说丢脸,但冲进去的军人在满地是敌人的情况下打出超高的交换比,还没怎么动用重武器,有什么丢人的? -------------------------------居然还有人说F117是伊拉克打下来的,南联盟泪流满面啊,说话前都不去查查基本事实的么?海湾美国一直有很多部队,按照某人的说法情况永远都不明朗,非要把人都撤光才算明朗,问题是科威特和沙特不答应。果然是很好很强大的逻辑。阿富汗战争伤亡多少?说来听听?越南打的是以年来计算的,和毛子在阿富汗比,我没觉得死的多多少,如果和北越付出的代价比,简直就可以忽略不计了。一次阿富汗战争打的苏联倾家荡产最后崩溃,美国打完越战狼狈是狼狈,可自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南猴子也没敢打到泰国去么。至于朝鲜战争,刚开始美国人不熟悉志愿军的打法,但稳下来的部队比如陆战队照样给志愿军重大杀伤,砥平里以后美国人根本就不怕志愿军了,放弃一些小地方让你进来,然后1个礼拜到了给养跟不上了打你的反击,于是有了180师全师溃散,险遭全歼的例子,要说把美国人打的找不着北,志愿军远不如金太阳,金太阳好歹打到了洛东江,志愿军呢?不过倒是想起一个美国人丢脸的仗来了,二战北非美国登陆后的第一战,凯瑟琳山口坦克战,绝对优势的美军让补给不足的德国人打的鸡毛鸭血,倒是美国人都承认丢人的败仗。2023-07-26 05:15:3810
中国自愿军入朝战争的全部过程
六战六捷,将自誉为天下第一的不可一世的美军赶出三八线2023-07-26 05:16:034
徐国夫的人物成就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徐国夫先后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鄂豫皖苏区的一至五次反“围剿”斗争,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部参加了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战、冀南、邯郸等战役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率部参加了四保临江、攻克四平、辽西会战、围困北平、衡宝战役、两广追击、解放海南岛等重大军事行动和作战。新中国成立后,他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他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做出了贡献。 198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联合下发了(厅字【1985】139号)《关于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的批复》,同意在锦州修建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1986年4月8日,经中共中央组织部、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成立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徐国夫同志列席了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研究讨论了建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中顾委常委、辽沈战役纪念馆建馆委员会主任伍修权,及建馆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一起解决了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建设过程中陆续出现的诸多难题,为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的顺利建成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1988年10月31日,上午9时28分,辽沈战役纪念馆新馆落成典礼隆重举行,徐国夫同志出席了典礼仪式。 建国后,徐国夫率40军119师入朝作战,入朝 前,徐国夫有针对性地指导了部队的战前训练,抓了空袭下的走、打、藏、住,师作战科为部队介绍了美机的机型、作战特点、飞行活动规律,着重进行山地与夜战,演练现代战法,提高机关的合同指挥能力。徐国夫专门选调了一个朝鲜族警卫战士,在整个战争期间,一直跟他学朝鲜话。在第一次战役中,徐国夫率部赶到云山龟头洞、立石洞地区,从运动中向敌阵地攻击,在120师协同下,将韩6师7团大部歼灭。119师由立石洞南下,与从球场出来准备增援云山的南韩8师两个团遭遇,因为是夜间行军,两军互相穿插,起初竟互未发现。直到拂晓,119师 的叁个团几乎同时与敌打起来,连徐国夫的师指挥部也和敌人搅在一起。经过激战,119师击溃了南韩8师两个团,俘虏南韩官兵300多人,还俘虏了40多名美骑兵1师的官兵。徐国夫很纳闷:“骑兵1师,怎么没看见他们的马呢?”经解释才知道,骑兵1师是美国国内战争时期一支功勋卓著的骑兵部队,故沿用了这个番号,全师已实现摩托化,官兵肩头都佩带一个马头标记。在第一次战役中,119师毙伤俘敌1400余人,其中美军1259人。第一次战役结束后,徐国夫奉命以356团与当面之敌保持接触,诱敌深入。第二次战役开始后,徐国夫率领119师跨过清川江,翻越妙香山,119师由阻援改为主攻,两次攻打苏民洞和龙水洞,与美2师打夜战和近战,徐国夫有效地组织了强攻,激战两昼夜,攻下了几个山头和阵地,击溃了美军,控制了苏民洞地区。38军切断美军退路后,119师乘势在清谷里追歼美2师4团大部,俘虏美军700多人。“美2师右翼的第9团3营,各连都受到背后的攻击而毁灭,2营受到四面包围,1营营部受到奇袭而毁灭,营长沃尔夫和很多参谋下落不明。”有的俘虏问徐国夫:你们中国自己的台湾还没打,为什么来朝鲜作战?徐国夫说:只要有中国人民在,美帝国主义就休想在世界上称霸。第三次战役,119师355团、356团主攻当面韩6师防御阵地,两个团全线突破,深入敌纵深。此时119师以与118师形成了南北夹击韩6师的态势,但因通信联络不畅,情况不明,部队按老习惯白天隐蔽休息,韩6师侥幸漏网。第四次战役,119师指挥42军 26师、39军115师、40军120师各一个团,加上本师3个团,进攻砥平里之敌,邓华责成徐国夫组成前指,负责统一指挥。徐国夫建议侦察敌情与地形后再打,邓华认为敌人要逃,没有同意。由于侦察有误,砥平里之敌不是4个营,而是美2师一个步兵团、一个炮兵营、一个工兵营和一个法国营,不是南逃而是设防,奉命死守。我军6个团分属叁个军,徐国夫实际上只掌握4个团。徐国夫指挥两个团打到天亮,未能攻占敌主要阵地。邓华未同意撤退,令徐国夫坚守即设阵地,致使两个团遭受敌炮火与空袭,伤亡较大。徐国夫曾一度决心把119师拼光,黄昏,徐国夫继续指挥攻击砥平里,119师357团曾攻占凤尾山,115师的部队曾攻进砥平里街内,给敌重大杀伤,美军23团团长亦负伤。但徐国夫发现敌人越打越多,徐国夫和师政委刘光涛建议邓华停止攻击,撤出战斗。经邓华、彭德怀同意,119师停 止了进攻。这一仗我军伤亡1830人,敌军伤亡大约只有800人。战后,邓华作了检讨,承担了责任。徐国夫后来说,砥平里失利,我在处置情况中的轻敌,攻击力量的分散,组织协同不够好,有实施指挥中的责任。第四次战役,119师参加28天机动防御,进行战斗190余次,抗击美骑1师、24师、25师、英27旅、韩6师的各一部的进攻,歼敌5000余名。第五次战役,119师打得猛,插得快,一举突破敌人防御,迅速插到指定地区,完成了战役割裂任务,保障了战役侧后的安全。1952年4月,40军接替64军防御任务,徐国夫多次组织战术反击,共歼敌1000多人 。2023-07-26 05:16:101
志愿军为了帮助朝鲜人民打败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 )
1.打水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付出的并不比朝鲜人民付出的少。战士朝鲜人民做的事比天上的星儿还多,使人最感动的还根数打水这件事儿。 在朝鲜打战的地方,是个缺少水的地方。根喝水得去山上挑,山上的古井里的水清澈见底,但是那里经常遭到美国鬼子空军的狂轰乱炸,是个极为危险的地方。打战后,战士们极为需要水,受伤的战士需要水,打长时间仗的战士需要水,特派员需要水......朝鲜的父老乡亲需要水。但是朝鲜的不极少啊!没办法,一位勇敢的志愿军战士说他为大家取水。 早晨,雾还没散,志愿军战士在雾的掩护下,飞快地向古井奔跑。两桶水都满了,志愿军战士正准备回去的时候,不料敌军派出空军在山上巡逻。每到亮个时刻都得狂炸山上。快呀,志愿军战士提起木桶往回跑,刚好被鬼子空军发现了,朝着战士轰炸起来。战士身旁的石头被炸飞起来,砸到了战士的身体。战士忍着疼痛,终于把水送回村子。 志愿军战士把水送回了村子,但是他身子却受了伤——一块石头嵌进他的身体里。这不是亲人的行为吗?难道亮不代表了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友谊吗?2023-07-26 05:16:247
横城战役的背景
一九五一年春节,志愿军发动第三次战役,并占领汉城,但由于美军增兵及志愿军本身供应不足而撤退,横城战役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了。就在西线的中国第三十八军、第五十军用血肉之躯阻击联合国军向北反攻的时候,东线向横城和抵平里地区北进的联合国军以快于西线的速度一路推进,于是从整个战线上突出了出去。战场上出现的这种状态,使正对战场局势十分忧虑的彭德怀突然感到扭转被动局面的机会可能来了。战场上的战机稍纵即逝,必须果断地抓住且利用。2月5日,彭德怀电令第四十二军和北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对东线北进的联合国军进行阻击,以减轻西线中国阻击部队的压力。同时,邓华指挥的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六十六军奉命向东移动,以待寻找战机。彭德怀已经在脑海中勾画出了一个于东线打反击的初步设想,但是他还没有完全的把握。死死地顶住西线,将大兵团快速集中于东线,对相对较弱的南朝鲜部队进行规模较大的反击,如果反击成功,将会很大程度上缓解目前中国军队节节撤退的局面,也许还可能令联合国军的攻势停止。但是,彭德怀心里很明白,在东线组织起反击行动,至少要具备三个条件:一、东线联合国军北进的位置形成前突态势;二、参加反击的部队能够及时到达战斗发起地点;三、这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在西线阻击联合国军的第三十八军和第五十军必须能够把攻势凶猛的美军阻击在汉江附近,如果在向东线调动大部队的时候,西线的阻击防线垮了,那么别说反击,整个战线将面临全面崩溃。2月9日,联合国军在东线的态势为:美第二师二十三团和一个法国营被中国第四十二军阻击于批手里以北;南朝鲜第八、第五师进至到横城以北的丰水院、上苍峰里、釜洞里、梅田里一线;再往东,南朝鲜第七师、第九师以及首都师则拖后于下珍富里、江陵一线。至此,展开于砥平里和横城一线的联合国军已经从整个战线突出。此时,美第二师的三十八团及荷兰营,美第二师师部及其九团尚在原州,美第七师及空降一八七团在他们的后面,于是,东线上突出的联合国军相对孤立了。在西线阻击的中国第三十八军和第五十军,虽然阻击线在一点点地后退,但还是在很大程度上迟滞了美军的向北推进。邓华指挥的东线各集团军已快速到达了预战位置。战机成熟了!但是,彭德怀依旧还有一个难以决断的选择。联合国军在砥平里和横城一线有两个突出部,先打哪一个更为有利呢?彭德怀三思而后考虑先打砥平里。他在7日打给各军的电报中指出:“根据面前情况,须集中三个军主力首先歼灭砥平里附近之敌为有利。请邓华同志速与四十二军司令部靠拢,以便与各军取得联系,如何部署,请邓速决速告。”电报发出后不久,彭德怀又突然改变了决定,他立即再打电报给各军:(一)砥平里地区据已知敌军为美二师、二十四师各一部及法国营合计为八到九个营,如我攻击该敌一昼夜不能解决战斗,则利川地区之英二十七旅、南朝鲜第六师及原州附近的美二师三十八团与美七师均可来援,南朝鲜第五、第八师与美空降兵一八七团亦会策应,假如我两昼夜不能解决战斗,则水原防线之美军亦可能抽出二至三个师东接,这样万一吃不下,打成消耗战,甚至洪川至龟头里公路被敌人控制,则我将处于极为不利情况,这一步必须充分估计到。(二)根城地区据已知敌军为第五、第八师及美七师一部空降兵一八七团,但南朝鲜第五、第八师较弱,我可集中三十九、四十、四十二、六十六及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把敌人打乱的把握较大。如果估计得手,再向原州及以南扩张战果,这样可能将敌人的整个部署打乱,对我而后作战有利……前电提出先打砥平里,此电决定先打横城附近之敌,如无意见,则请邓金韩依具体情况部署之。彭德怀的顾虑是明显的:对于火力强大的美军和法国营,无论中国军队在兵力人数上占何等优势,还是没有打下来的把握,不如先挑战斗力较弱的南朝鲜军队来打。2023-07-26 05:16: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