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oublesleeper
-
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是由山料经水流冲刷而成的,籽料的原生矿体是山料。 籽料:从高山矿坑滚落到河道中的玉石原石经过水流冲搬运,从河道上游冲到河道中下游,被人们从河道中捞出时,玉石原料因为长期受水流冲涮及河道石块碰撞,形状已经变的非常圆滑,有的形状如鸡蛋。在河水冲刷搬运过程中,玉石受其它巨石的碰撞,大块头会分裂成小块头,玉石块头相对山流水和山料会小的多,有的甚至变的特别小,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总会看到小块的籽料,大块的山流水和山料的原因。
另一种认为籽料是由亿万年前火山爆发形成的,
标题:籽玉形成的争议
和田籽玉究竟是怎样形成的?是由山料经水流冲刷而成的吗?籽料的原生矿体是山料吗?
对于这个问题,有不少玉石专家学者的演讲论述,以及流传于民间的普遍说法,绝大部分都说,籽料是由山料因冰雪消融,经山体风化崩塌而顺水冲入湍急的河流中,再经数百公里河水的搬运冲刷,棱角随之被磨去,最后形成了现在的卵状籽料。这种说法的根据何在呢?根据有四:
1.籽料出产在玉龙喀什河床中,水就是搬运琢磨玉石的天然工具。
2.和田玉山料就产在玉龙喀什河源头的冰山上。
3.玉龙喀什河源头山脚下的河床中,确有被水冲刷下来磨去部分棱角的山流水原料。
4.山流水原料再经过200多公里的洪水冲刷琢磨,冲刷到玉龙喀什河平坦的和田市地段,沉积下来,自然就棱角全无,被磨成了卵石状的籽料了。
以上证据乍一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无可挑剔。但根据我几十年的实地观察,反复捉摸,认为以上论据尚不全面,只说到了它的表面,没有说到它的本质。大量事实证明,籽料不是由山料经洪水冲刷而成的,也就是说,籽料的原生矿不是山料,其本身就是与山料一样的另一种原生矿体。其论据有六:
1.玉龙喀什河的源头,即出山流水的冰山脚下,距离出产籽料的和田市大约有270公里。在这270公里的河床中,从出山流水的那个冰山起,一直往下约20多公里的河床中,可以捡到为数不多的山流水。再从20公里往下到200多公里的这段河床中,根本就没有玉石。再从约200公里往下到270公里的这段河床中就是籽料出产的主要地段。有人讲,中段近180多公里没有玉石,是因为水流太急,玉料存留不下来,都被洪水把玉石冲到下游去了的缘故。请问前面那20多公里的河水流速不是更湍急吗?为什么在那一段或多或少还可以捡到玉石?而这180公里的地段,为什么不论大小一块玉石也捡不到呢?河床里到处都是卵状石头,没有一块玉石,石头没被水冲走留了下来,唯独比重比石头大得多的玉石反而被水冲走了,所以,“因为水流太急,玉料存留不下来”的解释自然是不能成立的。
2.再从玉的质地上讲,山流水的玉质和籽玉的玉质也不尽相同,籽玉的质地比山流水的更加细腻,更加温润,色彩更丰富。有人又讲,这是因为籽料经过水流的冲刷把山料外面的一层粗糙表皮磨掉了,只剩下中间的部分,当然就更好了。但我所说的质地不是外面的不好,中间的就好,水流的冲刷是不可能改变玉的质地和颜色的,不可能将粗糙的冲刷成细腻的,也不能把暖色调的冲刷成冷色调的。比如现在很多人为了能将山料卖到籽料的好价格,就不惜造假,将山料棱角切割掉,再放入滚筒机中与砂石一起滚磨,人工磨成的籽玉就这样做成了。这样的籽料是不是质地就好了呢?仍然不好,略有经验的人,一看便知是山料磨出来的。
3.籽料有白、青、碧、黄、墨等五种基本色调。而玉龙喀什河源头的山上只有白玉和青玉两种玉料,根本就没有碧、墨、黄玉,那么河中的碧、墨、黄玉又是哪里来的呢?更何况籽料的颜色是块块不相同,而山料在一个坑内基本是相同的。
4.籽料是山料冲刷而成的卵型,但有很多籽料上有半块石半块玉共生的现象。如果以上逻辑成立的话,那么就不应该有这种现象存在。因为我们都知道玉比石更坚硬,更耐磨,玉都磨成极其光滑的卵石了,那石头还能安在吗?
5.再从籽料的质地、颜色在河流中的分布状况看,经我多年的观察总结发现,颜色、质地、块状、性能,甚至皮色大致相同的玉料基本上产出在同一段河道中,混淆的很少,只要你拿来一块玉料,我们一看基本上知道它出在河流的什么位置,哪个地段,这与山料的产出分矿坑的道理基本是一致的。如果是水冲下来的,它不可能有如此清晰的分别。
6.从和田地区东起策勒县的奴尔多西至墨玉县的皮牙满多约160多公里的戈壁沙漠中,都有各色籽玉和戈壁料存在,难道这方圆约900多平方公里的戈壁沙漠中的玉都是河流改道冲刷而来的吗?我认为不是。
综上所述,籽料就是亿万年前火山爆发形成的,这种卵状的原生矿体存留在海底,后经地壳变迁,造山运动,新疆这块土地由大海变成了陆地,籽料也随之浮出水面,形成了现在这种状况,所以籽料不是由山料经水冲刷而来,山料不是妈妈,籽料亦不是儿子,它们同样都是同一种矿藏中两个互不相干的原生矿体。
- 阳光下的日耳曼尼亚
-
和田玉英文名为And Tian,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已被提名为中国的“国石”。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 了和田玉,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方运送和交流,形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即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前身。
对于鉴定部门和商家来说,“和田玉”一词的被广泛使用,将原来的和田玉,青海玉,昆仑玉,以及俄罗斯软玉,统称为和田玉。这个概念模糊了“玉”与“和田玉”的产地之分,但对于买玉的人来说,这从主观上是一定程度误导的销售行为。
在中国,和田玉分布于塔里木盆地之南的昆仑山.西起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县之东的安大力塔格及阿拉孜山,中经和田地区南部的桑株塔格、铁克里克塔格、柳什塔格,东至且末县南阿尔金山北翼的肃拉穆宁塔格。和田玉成矿带连续长1100多公里。
精品和田玉籽料
好的和田玉籽料,形状,白度,皮色及润度都是好才称得上精品。籽料是在河床里千年不断的打磨冲刷之后形成的,如能收上一块形状极佳且瑕疵较少的籽料,的确是很难得,价格在市场上也很高,比如琢艺轩收藏的那些珍贵的精品和田玉籽料,价格就很高昂。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用在料形很漂亮的籽玉身上不是很恰当,存在就可以雕琢成各种精美的器件,相同的东西也可以做很多。但对于玉龙河赐予形状漂亮的籽料来说,任何一款仅此一件,连打个眼都舍不得打,建议采取用包金或包银的形式来保留住子料原有的形状。天然的不用雕琢即是一块精美的挂件了。这种形佳的子料胜过任何大师的杰作。
假玉充斥市场
现在市面上很多价格极低的“京白玉”和“阿玉”以及“巴玉”这些料器和玉挂不上勾,属于大理石的一种,大理石有的放射性元素极高,家庭装修要尽量少用这种矿物质。如果配戴在身上,对身体还有极大的损害。
和田玉中另外一种最具特色的玉石品种是糖玉。糖玉是类似于红糖的红褐色,主要是由于玉石中所含的铁元素在漫长的形成过程中被氧化成三氧化二铁,而呈红褐色。在中国传统观念中,红色象征着吉祥如意,因此和田玉器饰品中的糖色也称之为喜庆色,在玉器雕刻时常作为俏色之用。
和田玉籽料的形成
籽玉(籽料或水料)是由山料,经冰川不断裂解崩落,地震风化或雨季被洪水冲入河道并受到河水的长期碰撞冲刷侵蚀经千万年的冲刷所形成,籽玉因被水长年浸泡,冲刷,打磨,所余下的质地:细糯、滋润、密度大,具有玉液之光泽,所以籽玉为玉中之珍品。玉龙喀什河:玉龙喀什河,即古代著名的白玉河。这条河源于昆仑山。流入塔里木盆地后,与喀拉喀什河汇合成和阗河,河流长325公里,有不少支流,流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河里盛产白玉、青玉和墨玉,自古以来是和阗出玉的主要河流。人们拣玉主要在中游,而上游因地势险恶,很难到达。黑山地区(籽玉发源地之一)发现白玉后,给找玉人带来新的希望,人们冒险前 往。
黑山,即古称之喀朗圭塔克,其山是昆仑山之主峰之一,高峰达7562米,群山峻巅,冰雪盖地。产玉地点为阿格居改山谷,此为玉龙喀什河支流之一,距喀什塔什乡里山大队约30多公里,部分河段冰积物广布,山坡崩塌,巨砾遍布,只有徒步到达,雪线以上冰川遍布,海拔高5000米以上,相对高600—1000米。雪融水每日有一次洪水,洪水把巨大的冰块沿河冲向下方,这些冰块及冰层融化后也露出玉砾。产出的玉石有白玉和墨玉。这个地区应有原生和阗玉矿床,是玉龙喀什河中子玉的主要来源之一。
和田玉的“体与皮”
从矿物学的角度讲,无论是玉的色皮还是原皮,只是和田玉的保护层,皮色是和田玉的外部特征。有关玉皮的说法概括有几种:
1.璞:古人把蕴藏有玉之石或未加雕琢之玉称之为璞。璞也有皮的含义。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记载:“凡璞中藏玉,其外皮曰玉皮”。
2.沁或浸:有的专家学者把玉器经长期浸泡形成的不同氧化色称“沁”或“浸”,也有人把籽料次生氧化色称为沁色。
3.氧化作用:这是矿物学家的称呼,由于和田玉长期在河床中浸泡,玉中的氧化亚铁在氧化条件下转变成三氧化二铁。
大多数玉的皮,都是和田玉中的氧化亚铁经过长期浸泡等条件在籽料外部形成的各种皮色。这种皮色,其形状千姿百态,可以说无一相同。有的像云朵状,有的像弧线状,有的像散点状,或大或小,或圆或方,或长或短,或不规则;其颜色也丰富多彩,如秋梨皮、枣红皮、虎斑皮、天地皮、洒金皮、栗子皮、乌鸦皮、鹿皮、桂花皮、芦花皮……
和田玉的皮分色皮和玉皮两种,由于大部分爱好者只会认皮色和白度,不少人贪图小利,认为多花几百,上千元钱(四五年前的价)就能购买到所谓高档的“红皮”、“黄皮”等籽料作品,这促使了假皮的泛滥。
假皮,肉眼能看到的一些特征:皮色很浮,像是一块很白的画布,摔涂上了一些颜料,而这些颜料,边界不清,很乱,不自然。染后的要么偏淡要么偏艳丽,表面略显干涩,一般喜欢在籽料的石僵和料子松有花有裂的地方动手。染的皮色容易进去,一是为了掩盖瑕疵,而是想提升料子的价值。二是山料修型磨光,染上皮子,好让这块料子有籽料的特征。所以磨光料比较常见。而真皮子的籽料都有些天然特征在玉质里头。
- 苏州马小云
-
一直一来,“籽料”两个字似乎是优质玉石的代名词,籽料的价格很高,为什么?因为人们认为籽料玉质好,所以价格就高。那么是否真的如此?
其实籽料的定义是相对山料和山流水而来的,绝非独有其名。
和田玉按照产状分为籽料(子料)、山流水、山料三种。注意这里的“产状”二字,产状是指玉石产出时的地点和状态,并没有涉及到玉石的质量和颜色。所以,用此法分类的玉石只与玉石产出时的地点和产出时的状态有关,没有直接涉及玉石质量。
你所问的是籽料是怎样形成的。那么必需从籽料的定义来讲,这里就涉及到玉石的分类方法,我只谈涉及本问题的玉石分类方法:产状分类法。
定义:玉石按其产出地点和状态(产状)分为山料、山流水、籽料。
山料:产于高山矿坑(新疆和田玉山料产于海拔4500米左右的昆仑山),没有经过河道冲涮,玉石形状呈现棱角状的玉石原石。
山流水:由于山体蹦塌,玉石原料从高山矿坑滚落到河道中,经过河道水流冲刷、搬运一定距离,但冲刷搬运距离不长,位于河道中上游。玉石原料在被水流冲刷、搬运过程中棱角被磨圆滑,但仍有玉石出矿时的原始形状,块头比较大。
籽料:从高山矿坑滚落到河道中的玉石原石经过水流冲刷搬运,从河道上游冲到河道中下游,被人们从河道中捞出时,玉石原料因为长期受水流冲涮及河道石块碰撞,形状已经变的非常圆滑,有的形状如鸡蛋。在河水冲刷搬运过程中,玉石受其它巨石的碰撞,大块头会分裂成小块头,玉石块头相对山流水和山料会小的多,有的甚至变的特别小,这就是人们为什么总会看到小块的籽料,大块的山流水和山料的原因。当然这里需要说明,并非是所的子料都变的一样的圆滑,一样的矮小,圆滑程度和块度大小也要看玉石原料被水流冲涮搬运的距离长短。
知道了籽料的定义和形成过程,相信好多朋友对于籽料认识方面的相关误区也就迎刃而解了。
- 臭打游戏的长毛
-
去网上搜索相关的资料挺多
- 床单格子
-
太专业了
- 左迁
-
问问专业人士吧
我也不太明白呀,有个网上叫御府和田玉的,你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