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论语》十二章赏析

2023-07-26 19:06:00
TAG: 赏析
共1条回复
出投笔记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第二章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四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第六章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第七章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

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第十章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第十二章讲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即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也是求仁的途径。

相关推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案

  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通过理解,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以下是我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论语十二章》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论语十二章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二章内容。   学习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二章内蕴。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知识准备   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一。   2.《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3.子: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一般是在姓之后加“子”,以表示尊敬,是敬词。四书、五经是儒家的主要经典著作。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经》《易经》《春秋》   (二) 预习指导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自己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圈出不能理解的词句。   2.划出节奏,读出韵味。   学 而 时 习 之,不 亦 说 乎?   学 而 不 思 则 罔,思 而 不 学 则 殆。   知 之 为 知 之,不 知 为 不 知 ,是 知 也。   三 人 行,必 有 我 师 焉 。择 其 善 者 而 从 之,其不 善 者 而 改 之。   (三) 预习检测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 三省吾身   传不习乎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笃   一箪食 士不可以不弘毅   知松柏之后凋 曲肱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说乎   学而不思则罔 死而不学则殆   五日三省吾身 博学而笃志   不堪其忧 曲肱而枕之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1:翻译课文。   问题1: 小组互译互评,将不太理解的字词找出,学习小组间互相质疑,不能解决的请同学们先作好记录,全班同学一起来解决。   省略句:可以为师矣。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判断句:贤哉,回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问题2:重点字词积累。   通假字: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本课出现的成语:   三、达标测评   四:小结。   篇二:论语十二章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开阔胸怀,提高成熟处事的思想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学习重点:朗读、背诵;评点《论语》十二章内容。   学习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二章内蕴。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预习指导   熟读课文,试着理解孔子的思想。   (二)预习检测   1.提醒人们应该注意对朋友守信用的句子是:   2.认为应该虚心求教、博采众长的句子是:   3.关于培养宽厚胸怀的句子是:   4.论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二、合作探究   (一)学始于疑   通过这十二章《论语》,你觉得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由。   (二)质疑探究   探究点1:孔子思想   问题1:孔子在学习方法上有那些主张,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问题2: 孔子在学习态度上有那些主张,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   问题3:找出课文中有关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论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   三、达标测评   写 作(2--3课时)   说真话 抒真情   学习目标:1.学会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   2.能写清楚事件的整个过程,学会在文中通过细节描写来抒发情感。   3.学会在生活中也能说真话、抒真情。   学习重点:能写清楚事件的整个过程,学会在文中通过细节描写来抒发情感。   学习难点:能写清楚事件的整个过程,学会在文中通过细节描写来抒发情感。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 预习指导   1.收集某次没有写真话的作文,作修改。   2.根据本次的习作收集材料。   二、合作探究   (一)学始于疑   作文中怎样做到说真话、抒真情?   (二) 质疑探究   探究点1:现象讨论,明确观点。   问题1:“假话在作文里,真话在日记里”,你怎样看待这一问题?   探究点2:完成习作。   问题1:确定题目,编写提纲。   问题2:什么叫细节描写?应怎样做?   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写好细节要细致观察感悟;精心锤炼词语;巧妙运用修辞。   问题3:完成习作,注意说真话、抒真情,运用细节描写抒发情感。   探究点3:习作讲评与修改。   问题1:自己修改写好的习作。   问题2:小组合作互评互改,每组选出一篇优秀的作品准备全班交流。   问题3: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根据评价再次修改习作。   篇三:论语十二章   一、教学要求   1.要求能疏通文意,掌握本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   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   二、学习要点   1.掌握有关《论语》和孔子的基本文学常识。   2.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词语如“而”、“之”等;句式如宾语前置句等。   3.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   三、作者生平   1.孔子图片(参见本课PPT)   2.孔子资料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其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仕。晚年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曾大力宣传“仁”的学说。在世界观上,对殷周以来的鬼神宗教迷信活动采取存疑态度,认为“未知生,焉知死”,提出“敬鬼神而远之”的见解。在认识论和教育思想方面,注重“学”与“思”的结合,提出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和“温故而知新”等观点。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在政治上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名实相副;在维护贵族统治的基础上提倡德治和教化。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现存《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   后世对孔子有非常崇高的赞誉,唐代的韩愈曾经有诗:“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后代的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的需要,也一再的追封孔子,封其为“至圣先师,大成文宣王”、“文宣帝君”等。中国各地都有孔庙对其祭祀。山东的曲阜的孔府是我国北方除北京外另一重要的宫殿建筑,也是著名的旅游名胜。   四、作品概述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是一部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其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也可称格言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其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东汉时,《论语》被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旧注本有《论语注疏》(三国魏何晏集解,宋邢昺疏)和宋朱熹的《论语集注》,清刘宝楠《论语正义》,今注本有杨伯峻《论语译注》等。   五、创作背景   《论语》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著作,主要记载孔子的言行,只有一小部分记载孔门弟子(譬如曾子、子夏、有子等人)的言行。《汉书·艺文志》云:“《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汉初所传的《论语》,有古论、齐论、鲁论之分,古论出自孔子壁中,用古文字写成,孔安国曾为之作训解,但已失传。齐论为齐人所学,鲁论为鲁人所传。东汉郑玄就鲁论篇章,参考齐论,为之作注,今亦残佚。魏时的何晏集汉儒以来的各家之说,成《论语集解》,这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最早的《论语》注本。   有的学者以为,“论说”之“论”其名“始于《论语》”;然而在《论语》当中,有观点、论据、论证过程的文字并不多见,大部分内容只不过有观点而已(出自孔子及其弟子之口)。因此,《论语》就自身而言主要还是记事文。但若从先秦诸子发展的整体背景上看,它无疑又是诸子论议之文的第一个阶段,为语录体。《论语》的最大价值,在于真实再现了孔子平凡、伟大的人格形象;“盖孔子人格之伟大,宜为含识之俦所公认;而《论语》则表现孔子人格唯一之良书也”。它所记载的孔子的言论,意趣深远,有不少篇章形象而精警。   六、课文讲解   篇四:论语十二章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三课时   【预习作业】诵读课文,生字注音,依据注释,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二、作家、作品简介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三、初读前三则,扫除语言障碍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   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时:按时; 说:愉快、高兴;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 愠:发怒、生气;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练习,不是很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生气,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4.朗读、背诵。   第二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三:多次; 省:反省; 为:替、帮; 谋考虑事情; 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温习。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4.朗读、背诵。   第三则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详解 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   4.朗读、背诵。   【作业布置】   复习、背诵前三则。   篇五:论语十二章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教学步骤】   一、学生默写《论语》第一、二、三则   二、初读第四至第八则,扫除语言障碍   罔(wǎng) 殆(dài) 箪:(dān) 曲肱(gōng)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三、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第四则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故:学过的知识; 知新: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温故而知新”是孔子对我国教育学的重大贡献之一,他认为,不断温习所学过的知识,从而可以获得新知识。这一学习方法不仅在封建时代有其价值,在今天也有不可否认的适应性。人们的新知识、新学问往往都是在过去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因此,温故而知新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学习方法。   4.朗读、背诵。   第五则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一则也是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和思考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4.朗读、背诵。   第六则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贤哉回也。”(《雍也》)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 (2)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   (3)乐:乐于学。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干粮,一瓢凉水,居住在简陋的巷子里,换了别人一定不堪忍受这种贫困忧苦的生活,但是颜回啊,从来不知因此而改变自己好学乐善的快乐。贤德啊,颜回!”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本章中,孔子又一次称赞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此章孔子回环曲折,一说两叹,高度赞扬了颜回安贫乐道的高贵品质,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流传很广,几乎妇孺皆知。   4.朗读、背诵。   第七则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知:懂得、了解; 好:喜欢; 乐:以……为乐。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这里,孔子强调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有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才会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去努力。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孔子正是这一点的身体力行者,孔子听《韶乐》,“三月不知肉味,”即为明证。   4.朗读、背诵。   第八则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饭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   (2)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拓展:饭蔬饮水:后因以“饭蔬饮水”形容清心寡欲、安贫乐道的生活。   4.朗读、背诵。   【作业布置】   复习背诵第四至第八则。   
2023-07-26 17:22:211

七年级论语十二章教案

  《论语》是我国儒家思想的智慧结晶,下面就是我为您收集整理的七年级论语十二章教案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七年级论语十二章教案   一、教材分析   《〈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二、学情分析   这是升入七年级后第二次学习文言文。七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善于思考并且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只是在对文言文这一语言形式的把握上还略有欠缺,而且学习兴趣较低。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学古文的兴趣,并要求他们能通过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一些浅显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打好扎实基础,从而为今后   的文言文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了解《论语》和孔子;积累文言词汇和名句,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合作探究法和读写结合法倾吐阅读感悟,使阅读产生现实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五、教法学法分析   1、诵读法。反复诵读,体会文章内蕴,在读中理解、领悟每一语录的主旨,力争当堂背诵。   2、质疑、合作、探究法。可就章节的内容提出问题,并共同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并形成自己的认识。   3、竞赛与自由表达法。以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能快速背诵课文,并让学生联系生活畅谈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   4、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应用多媒体及电子白板等电教化辅助手段,丰富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这样既吸引学生注意,激发学习热情,又通过直接感知,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符合教育学中的自觉性、直观性原则。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前有位老师,他学识渊博,但从不自傲。有一次他周游列国时,在去晋国的路上,遇见一个七岁的孩子拦路,要他回答两个问题才让路。一个问题是:“鹅的叫声为什么大?”他答道:“鹅的脖子长,所以叫声大。”孩子说:“青蛙的脖子很短,为什么叫声也很大呢?”他无言以对。他惭愧地对他的学生说,我不如那个孩子,他可以做我的老师啊!你能猜出故事中的老师是谁吗?   [设计意图:故事导入,激发学习兴趣,引出孔子及《论语》。]   (二)作家作品介绍   孔子(前551~前479),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   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是四书五经之一。   [设计意图:了解孔子及《论语》,明确孔子及《论语》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价值,及对当下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三)读文感知   1、学生读前三章,扫清字词障碍。   2、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3、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加以体会。   [设计意图:熟悉文言文的读文节奏,诵读中感悟作品内蕴。]   (四)合作探究   1、教师示范讲授第一章   2、学法指导文言翻译九法   3、合作探究,完成后二、三章文意疏通。探究所学三章的内涵。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生与生、组与组、师与生等多边合作突破重难点,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深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   (五)拓展延伸   1、教师提出案例(以身边发生的事例)   2、学生合作探究   3、结合所学,反思自己在学习、修身等方面的不足,提出改进办法   4、诵读感悟,体会精彩内涵。   (六)课堂小结   归纳所学文言知识点   (七)布置作业   背诵前三则
2023-07-26 17:22:271

论语十二章教案

人教版论语十二章教案   《论语》十二章,是指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下面是我整理的人教版论语十二章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有关情况及《论语》。   2.积累文言词汇。   3.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4.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过程与方法   坚持在独立自主、合作交流,以诵读为主的学习方法中,掌握阅读文言文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累哲理深刻的名言警句,批判吸收儒家哲学思想。   重点   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   难点   解读各章语录,理解文章的大意。   讲述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   1.孔子的画像。   2.春秋形势图。   3.《论语》封面。   2课时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就是这众多文献巨著中的一部,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章》。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整理过《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1.听课文录音,完成两项工作:   (1)听清字词读音;   (2)思考这十二章《论语》分别属于“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中的哪一类内容。   2.全班朗读,纠正字音,提示字义。   指导学生翻译并理解课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从这里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讨论了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是一个随着年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蹴而就,而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为之。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学习与思考相结合,方能有所得。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不改其乐”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即人总是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翻译了前六章“论语”,这节课,请同学们继续学习翻译后六章“论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同时还提出,不符合道的富贵荣华,坚决不予接受,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讲正确的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类似的毛病。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改正不足。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可返。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整体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   内容小结:   (1)谈学习方法的:   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谈学习态度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吾日三省吾身;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3)谈品德修养的:   不改其乐;匹夫不可夺志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仁在其中。   归纳课文中出现的成语:   不亦乐乎;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乐在其中;择善而从;逝者如斯;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读完课文后,你感到最精彩的语句有哪些?请给大家展示一下,并说明你喜欢的理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帮助学生纠正理解不当的地方并适当点评)   第一章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章是个人修养,治学的人的品德修养。   第三章是学习与个人修养的过程,强调循序渐进。   第四章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五章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是个人修养,强调“贫贱不能移”的精神。   第七章是学习方法,说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是个人修养,提倡安贫乐道,不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目标。   第九章是学习态度与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   第十章是学习态度,勉励自己与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   第十一章是个人修养,强调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第十二章是个人修养,强调达到“仁”需要的条件。   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求知的态度、学习的方法和做人修身的道理,其意在启迪我们:学习要有端正的态度和良好的方法;做人要有仁爱之心,要心胸开阔、意志坚强、理想远大。   思想深刻,富有哲理。   这十二章语录,阐述了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学习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厚道仁义、坚守节操的思想品德,至今影响很大,成为现代人学习和做人的基本准则。这十二章中的各章都可以算作格言,这些语言具有简练晓畅、语意含蓄、富有哲理的特点。   《论语》十二章   学习方法:1、4、5、12   学习态度:7、9、10   修身做人:1、2、3、6、8、11、12   思想u2192丰富深刻   由于孔子的年代距我们今天已经很久远了,而且在语言上又有很大的差异,因此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比较难以掌握,针对这一学情,我在教学中先介绍孔子的生平,使学生对这一历史人物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然后再逐个进行讲解,这就提高了授课的质量,学生也从悟解中沐浴了中华文化的甘霖。 ;
2023-07-26 17:22:431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优秀教案设计

教案是老师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工具,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把控教学节奏,提高教学质量。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老师提高教学水平,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学,同时,优秀的教案也是老师教学技能的体现。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优秀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优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成语 ;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2.翻译十则 名言 警句,深入理解其。 3.端正 学习态度 ,改进 学习 方法 ,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是9月23日,再有5天就是一个“圣人”2562周年华诞。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很多很多人去山东省曲阜fù市“朝圣”!这个圣人是谁呢?(ppt1:“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的思想家、 教育 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世界十大 文化 名人之首。今天我们在成都狮子山上,就不大可能跑到山东的孔子庙去拜祭,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第10课《<论语>十则》来纪念孔子诞辰2562年。(PPT2:“论语”。)学习该课的目标是(PPT3:“展标”。齐读目标。) 二、诵读课文 学生齐读;正音。 三、直译、理解(弄清每一则谈的主要是哪个方面。板: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以下随机PPT4:“直译理解”) 第一、二则:抽生解释红色的字并直译;抽生判断每句谈的各是哪个方面。 第三则:抽生解释、直译后强调“可”“以”及省略的“之”。 第四、五则:抽生解释、直译。强调学与思的关系和通假字“女”“知” 第六、七则:抽生解释、直译。思考为什么把两则合在一起解释翻译。 第八则:抽生解释、直译。思考并回答前后三句的关系。理解“仁以为”。 第九则:抽生解释、直译。启发学生理解其深刻含义:处于乱世,君子能坚守道义,洁身自好。 第十则:抽生解释、直译。启发学生理解正面阐释“推己及人,仁爱待人”与反面阐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自由朗读 1.把文中的成语找出来。 2.把自己最喜欢的格言、警句背一背。 五、分读课文(男、女轮流,捕捉感受) 六、分享感受(围绕三方面) 1.自己感受最深或收获的是什么? 2.自己过去做得不好的是什么,今后怎么办? 七、结束语: 同学们,让我们积累相关的成语、格言、警句,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并把它内化为我们的文化和修养,传承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就是我们对孔子的纪念!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教案设计 范文 教学目标: 1.熟练 文思想内容,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内容。 一、导入新课: 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朗读课文: 1.教师播放媒体资源中的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全班齐读。 感知课文内容。多读几遍,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根据朗读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等,理解 句子 的意思。 3.正音、正字。 三、理解课文内容: 1.理解重点词语。 a.教师导学: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发生变化。如成语“走马观花”中的“走”是“跑”的意思,如果理解为“行走”,这个成语就讲不通了。再如“赴汤蹈火”中的“汤”是“热水”的意思。这些都与现代汉语完全不同。学习文言文要特别注意这些变义词。另外,一些文言虚词,如“之”、“乎”、“者”、“也”之类,意思比较宽泛,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它的意思可能不同。这就需要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 b.自主、合作、探究: 先仔细读几遍,理解各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如果开始不理解,试着再读几遍。实在理解不了的,将问题提出来。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句子理解词义,根据词义理解句子。 教师要求学生,自己理解了的,讲给同学、老师听听。不理解的,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实在不懂,请教老师。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学生能讲清的,教师再度明确。学生理解有困难的,教师要讲明白,讲透彻。 重点掌握下列的意思: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见贤思齐焉。 ◆士不可以不弘毅。 ◆死而后已。 ◆知松柏之后凋也。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导学: 关于课文翻译,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给学生讲解有关信、达、雅及直译、意译等常识,但要讲得浅显易懂。指导学生逐句翻译前五段。 学生较为难以理解,须重点讲解的句子: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吾日三省吾身 c.传不习乎?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朗读、背诵: 反复朗读,直到成诵。 五、作业: ①背诵课文。 ②抄写、识记字词。 ③预习剩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①研读后五段内容。 ②理解全文的思想意义。 ③概括成语、格言,积累语言。 一、检查作业: ①背诵课文。 ②考查句子的翻译及其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理解后五段内容: 按第一课时要求,逐句翻译剩余各段。 教师须重点讲解的: ①见贤思齐焉。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③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④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概括思想内容: 指导学生将课文有关内容归纳到如下几点: ①学习方法 ②学习态度 ③思想修养 归纳成语、格言 提示: 温故知新 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 见贤思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学习体验: ①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哪些内容使你收获最大?谈谈感想。 ②与课文自相对照,谈谈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好些,在哪些方面还有欠缺?应怎样改进? ③“温故而知新”对于指导我们的学习有什么重要意义? ④透过表面文字,理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深刻含义。试着模仿这种写法,也写几句。 五、教师小结: 《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我们学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的言行。今后我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六、作业: ①完成“研讨与练习”。 ②搜集《论语》中有关做人道理的简短的语录四条,读一读,背一背,想一想。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教案范例参考 学习目标: 1.积累、理解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4课时。 学习方法:1、诵读法2、评点质疑法 第一课时 【学习要点】了解孔子及《论语》。认读《论语》十则,整体感知,析读十则内容。 预习导学: 1、搜集关于孔子其人及《论语》的资料 2、细读《论语》十则,熟读成诵 课堂导学:1、提问关于孔子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主张仁义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2、提问关于《论语》的资料收集。(小组汇报,搜集成果)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生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3、朗读课文: 范读:学生要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同学们正音正字。 全班齐读:感知课文内容,反复诵读 4、 总结 三个通假字: ABC 5、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1)领会大意,试着用自己的话来表述。讨论、弄清楚没有注释的词语的意思。 (2)把十则《论语》按照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分类,注意一些句子是兼而有之的。 第二课时 学习重点:理解前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难点:重点字词释义,弄清楚通假字。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前五则内容。 1、第一则: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第三句讲的是() 【固定句式】“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 翻译() 2、第二则: 吾:______日:______三:______省:______为:______ 谋:______忠:______交:______信:______传:______习:______ 翻译本则() 3、第三则: 故:______知:______可:______以:______为:______ 总结出这章当中的一个成语() 翻译本则()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4、第四则:罔:______殆:______ 翻译本则() 同学们,这一章的内容带给我们什么思考?对于我们学习有何现实指导意义? 理解2000多年前的圣人之语经久不衰之魅力(小组探究发言,同学们要有自己的思考) 5、第五则:诲:______知之:______为:______是:______ 【固定句式】“……也……”译作“……是……” 翻译() 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6、前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 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 7、请同学们当堂背诵前五则(10分钟) 第三课时 学习重点:重点字词释义。 学习难点:理解后五则课文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 学习要点:详细分析,具体探讨,学习后五则内容。 1、第六则:贤:齐:内:自省: 翻译:() 2、第七则:三:行:焉:其: 善者:从:改之: 翻译:() 找出这两则当中的成语()、() 思考:这一则我们应如何理解? 3、第八则: 士:弘:毅:仁以为己任:已: 翻译() 思考:这一则当中体现出了孔子的一种思想,你知道是什么吗? 4、第九则:岁寒:然:后凋: 翻译:( 5、第十则:以:行:其:欲:加:于: 翻译:() 这一则的成语是() 【理解第十则】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6、后五则哪几则是关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的() 哪几则是关于思想品德修养的() 哪几则关于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7、当堂背诵这后五则。看看哪位同学背的最快。 《论语》十则导学案 第四课时 【学习要点】总结归纳,查缺补漏,在课堂上就完成背诵、默写。 1、课文当中出现的读音,进行复习。(5分钟) 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亦说()乎三省()吾身传()不习乎 诲()汝()知之乎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文言字词句小结(这是我们学习文言的关键一步) (1)而:(1)表示顺接;(2)表示转接。 学而时习之()人不知而不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任重而道远()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死而后已()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2)为:读wèi时,多作介词;读wéi时,多作动词。 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仁以为己任() (3)焉:见贤思齐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之:①指示代词,“这”;②第三人称代词,“它、它们”;③结构助词,“的”;④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助词,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 (5)固定句式: ①不亦……乎?→不是……吗?②……也。→……是……。 3、当堂背诵这十则并当堂默写。《论语》作为千百年来的一部伟大的作品、作为四书五经之一应当为我们所熟识,这十则又是经典中的经典,背默是最基本的前提,只有会背默才能进一步理解其中的深意。 4、小组讨论(小组合作探究,同学们要通过自己思考发现《论语》的经典之处,发现《论语》的美) (1)、你喜欢哪一则?为什么?(2)、你觉得哪一则对你启发?(3)、你觉得怎样才能真正学到知识?(4)、你还知道哪些指导我们如何学习的名言? 初中语文论语十则优秀教案设计相关 文章 : 1. 七年级语文《论语》十二章教案教学设计 2. 初中语文教师学习计划素材模板 3. 2020初中语文老师的教学工作计划 4. 语文教学计划精选5篇总结大全 5. 骨干教师述职报告 6. 语文教学计划精选5篇总结大全
2023-07-26 17:22:551

论语十二章主要内容

1、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也是孔子认为的君子应该具有的气度与修养。2、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3、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4、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5、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这则讲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学习而不思考,如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这就受到欺骗,所以称罔。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6、这句的中心思想是“安贫乐道”孔子的学生中最好、最明理、最通达道的,就是颜回,所以叫“复圣”。颜回这个人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都做到。因为他“三月不违仁”,就是争呢,也“不违仁”;贪,也“不违仁”;求,也“不违仁”;自私,也“不违仁”;自利,也“不违仁”。他是丝毫的自私心也没有,随遇而安,守分安命,顺时听天,真是安贫乐道!7、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三层境界:知 、好、 乐。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8、说明了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在贫困艰苦的情况下照样可以很快乐,不道义而得到的富贵是不好的。9、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10、对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传统的解释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优,朱熹从理学家的立场出发将这句话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字“进学不已”,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学习,这个解释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仍然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11、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12、这则是子夏提出的仁的几个要求。丰富的知识,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2023-07-26 17:23:041

谈修身做人的,《论语十二章》

 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第二章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四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第六章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第七章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  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第十章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第十二章讲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即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也是求仁的途径。
2023-07-26 17:23:302

论语十二章解读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  第一章从学习方法讲到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需要自觉,不断实践。有朋自远方来体现学习又是相互切磋,相互交流的事情。人不知而不愠体现个人修养与别人知不知道没有关系,而是不求名利,自我进步。   第二章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提高自我修养。   第三章孔子自述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年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这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四章强调思考是学习的关键,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第五章阐明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即学和思要相结合,才能有所得。  第六章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  第七章体现了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  第八章讲富贵和仁义之间如何抉择,体现了孔子宁愿贫贱而坚守义,不义之财不可取的观念。  第九章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请教,取长补短,同时要有端正的态度。  第十章这句话是孔子对于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叹。告诫人们要珍惜时光。  第十一章强调坚守志向,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  第十二章讲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即要博学,笃志,切问,近思,这也是求仁的途径。
2023-07-26 17:23:382

论语12章是哪些内容?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023-07-26 17:23:451

论语十二章分类

论语十二章分为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三类。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悄薯运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修身做人: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的作品影响《论语》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被尊为“五经之輨辖,六艺之喉衿”,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尤其是原始儒家思想的第一手资料。南宋时朱熹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使之在儒家经典中的地位日益提高。元代延祐年间,启梁科举开始以“四书”开科取士。此后一直到清朝末年推行洋务运动手型,废除科举之前,《论语》一直是学子士人推施奉行的金科玉律。《论语》进入经书之列是在唐代。“到唐代,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春秋有《左传》《公羊》《谷梁》,加上《论语》《尔雅》《孝经》,这样是十三经。”北宋政治家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此书在中国古代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与影响之大。
2023-07-26 17:23:541

《论语》十二章的内容

学而篇1.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u20222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1u20223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1u2022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u20225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言,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1u20226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u20227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1u20228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1u2022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u202210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1u2022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1u202212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1u202213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1u2022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u202215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1u202216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2023-07-26 17:24:181

论语第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及解读

论语第十二章原文及翻译及解读如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这种真的极致必然是善的,这种真和善的全体状态就是“仁”。孔子确立的仁的范畴,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2023-07-26 17:24:261

论语十二章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论语十二章主要介绍了三个方面:学习方法、学习态度、道德修养。具体内容:1、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默而识之。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厌。3、道德修养: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023-07-26 17:24:521

高中新教材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高中新教材论语十二章原文: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孔子说:“在早上得知了真理,到晚上死去也可以了。”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孔子说:“君子知晓大义,小人知晓小利。”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孔子说:”见到有德行的人就想要像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而且路程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终生,到死才停止,道路不是很遥远吗?”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努力前进,这是我自己要前进的。”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颜渊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言语和行动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这样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的人就称赞你为仁人了。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但愿意按照您的话去实践。”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它的呢吗?”孔子回答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用来学习讽刺时政的方法。从近处看,可以用来懂得怎样侍奉父母;从长远来看,可以用来懂得怎样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2023-07-26 17:25:022

论语 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 /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11、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12、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
2023-07-26 17:25:402

论语十二章每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也是孔子认为的君子应该具有的气度与修养。2、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3、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4、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5、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这则讲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学习而不思考,如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这就受到欺骗,所以称罔。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6、这句的中心思想是“安贫乐道”孔子的学生中最好、最明理、最通达道的,就是颜回,所以叫“复圣”。颜回这个人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都做到。因为他“三月不违仁”,就是争呢,也“不违仁”;贪,也“不违仁”;求,也“不违仁”;自私,也“不违仁”;自利,也“不违仁”。他是丝毫的自私心也没有,随遇而安,守分安命,顺时听天,真是安贫乐道!7、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三层境界:知 、好、 乐。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8、说明了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在贫困艰苦的情况下照样可以很快乐,不道义而得到的富贵是不好的。9、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10、对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传统的解释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优,朱熹从理学家的立场出发将这句话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字“进学不已”,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学习,这个解释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仍然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11、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12、这则是子夏提出的仁的几个要求。丰富的知识,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原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译文: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2、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5、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6、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7、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9、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10、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1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12、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扩展资料:《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编纂而成。全书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章。首创语录之体,其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核心是“仁”、“礼”、“义”。《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论语》与《易经》、《黄帝四经》、《老子》、《庄子》,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典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的智慧结晶。《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教版"《语文》(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 ,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论语》是记载孔丘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选自《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所选的十二章语录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一则,就是《论语》中的一章,其中第一,二则见于《学而》篇,第三、四、五则见于《为政》篇,第六,七则见于《雍也》篇,第八,九则见于《述而》篇,第十,十一则见于《子罕》,第十二则见于《子张》,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十二章
2023-07-26 17:26:005

《十二章》中主要谈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论语十二章》选取的主要是《论语》中关于道德修养与学习态度及方法的内容.比如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等都是直接谈论学习问题的.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主要是关于道德问题. 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与“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则既是说学习,又是说道德.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又专门以颜回为例来说明学习态度问题.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应当是孔子晚年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概括总结,也是从学习开始说起的.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论语》中所提的学习,主要不是知识的学习,而是道德修养的学习,是做人的学习.所以,《论语》中学习同道德修养是紧密联系的.
2023-07-26 17:26:451

《论语》十二章本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论语》十二章为"人教版"《语文》(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主要介绍了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为人处事以及珍惜时间等方面的经典论述。1、学习态度:(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译文: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2、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3、个人修养:(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2)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3)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4、为人处事:(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5、珍惜时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逝去的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十二章
2023-07-26 17:27:062

国学经典: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注解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曾参,孔子弟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 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023-07-26 17:27:291

新语文活页七年级上论语12章精彩演练答案

是这个吗?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论语》十二章 研讨与练习参考答案一、背诵全文。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孔子在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有哪些主张?试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体会。(开放性题目题,学生联系自己的经验自由畅谈。)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的含义。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吾日三省吾身3、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答案】1、说:通“悦”,愉快。2、省:自我检查,反省。3、逾:逾越,越过,超过。4、好:喜欢,爱好。5、笃:忠实,坚守三、下边这些句子和词语今天仍然在使用,先抄写一遍,然后对照注释,把它们译成现代汉语。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3、温故而知新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答案】1、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2、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3、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4、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5、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6、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四、找出课文中有关道德修养的论述,就你感受最深的一点,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开放性题目题,无标准答案)提示:本题目的是让学生重点理解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的论述,并能够联系自身实际深入理解。
2023-07-26 17:27:391

论语12章原文及翻译高中

《论语》十二章是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的一篇课文,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重点文言词句,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了解各则语录内容是学习这篇文章的第一个层面的目标。原文及译文: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7.子日:“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8.子日:“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12.颜渊问仁。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2023-07-26 17:27:472

论语12章本文主要介绍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论语》十二章为"人教版"《语文》(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主要介绍了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为人处事以及珍惜时间等方面的经典论述。1、学习态度:(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文: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译文: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2、学习方法:(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译文: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23-07-26 17:28:352

语文七年级上册的论语12章注释

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亦说乎}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立:站立,站得住。惑:迷惑,疑惑。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逾:越过,超过。堪:能忍受。笃:坚守《论语》十二章 重点字词小结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二、古今异义1.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2.可以为师矣古:可以 ;凭借今:可能、许可3.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4.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三、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以??为乐四、一词多义1.为:可以为师矣 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 替2.知: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温故而知新 懂得3.而:人不知而不愠 表转折温故而知新 表顺承博学而笃志 表并列4.其:仁在其中矣 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人五、特殊句式1.省略句:可以为师矣。“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句首省略动词“择”2.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立足于社会,四十掌握了知识而不致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听到别人说话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岁可以随心所欲,又不超出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的人是可以当老师的."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小筐饭, 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翻译:孔子说:多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们的优点来自己学习,拿他们的缺点来自己改过.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翻译:孔子站在河岸上说,过去的就像这流水,白天和夜晚都在流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翻译:军队可以被夺 去主帅,男子汉 却不可被夺去志气.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023-07-26 17:28:431

论语十二则原文及课下注释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知识而又经常温习功课,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赶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并不恼怒,不也是个有德的君子吗?" 【注释】 (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 (5)有朋:一本作“友朋”。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论语》书中的君子,有时指有德者,有时指有位者。此处指孔子理想中具有高尚人格的人。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注释】 (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2)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3)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4)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5)传不习:传,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注释:温故: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有害."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有害。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做法)." 知识点:“女”通“汝”意思:你是知也的“知”通“智”意思:聪明智慧。(其他知不变)诲的意思:教,传授。乎的意思:语音助词。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贤:贤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的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择:选择。从:学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弘毅:刚强勇毅。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凋:凋谢。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提问
2023-07-26 17:29:292

论语十二章内容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1、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礼节能怎么样呢?做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对音乐又能怎么样呢?”2、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孔子说:“早晨能够得知真理,即使当晚死去,也没有遗憾。”3、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喻:通晓,明白。)4、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孔子说:“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大责任,路途漫长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的责任吗?直到身死才能结束,不是很漫长遥远的吗?”7、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8、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9、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10、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心志,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培养群体观念,可以学得讽刺方法。近则可以用其中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1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孔子说:“君子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逸;对工作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接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并向他学习,纠正自己的缺点,就可以称得上是好学了。”12、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回请教问孔子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回答说:“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如果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可以达到理想的境界了,这是要靠自己去努力的。”颜回又问:“那么具体应当如何去做呢?”孔子答道:“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颜回听后向老师说:“我虽然不够聪明,但决心按照先生的话去做。”
2023-07-26 17:29:381

求2013年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则 (不要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023-07-26 17:29:512

论语十二章主旨是什么?

课文《〈论语〉十二章》,主旨是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论语》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一部以记言为主的语录体散文集,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影响:《论语》中保留了一些人们对孔子师徒的批评讽刺,有的作了辩驳,有的没有回答。其驳议辩难部分对后世很有影响,如《答客难》等设为主客问答进行辩难的小赋,都从《论语》受到启发;其自我解嘲部分,表现了儒家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积极奋进精神的赞扬。
2023-07-26 17:29:581

论语十二章解释 2013年人教版的

【原文】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译文】子夏说:“一个人如果能见贤思齐并改变自己、能尽心尽力侍奉父母、能全心全意地为国家效劳、与人交往恪守信用m就算他没有什么学历,我也会觉得他是一个真正有学问的人aeim” 12,2,过,则勿惮改【原文】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自重就没有威信,如果善于学习就不会固步自封,要讲忠诚,讲信誉,不要与不讲忠诚不讲信誉的人为友,有了错误不要回避,要勇于改正。”12,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原文】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译文】孔子说:“君子不求吃得好,住得好,勤奋做事少承诺,按照高尚的道德规范来要求自己,这样才是一个真正好学的人。”12,4,君子不器【原文】子曰:“君子不器。”【译文】孔子说:“君子不要成为单纯的工具。”12,5,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原文】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译文】子贡问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君子。孔子说:“先要按照自己的言论去行动,而且要始终如一。”12,6,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原文】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译文】孔子说:“君子团结而不搞小圈子,小人搞小圈子而不团结。”12,7,君子无所争【原文】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译文】孔子说:“对于君子来说没有什么可争的。如果有的话,也就是射箭比赛之类。比赛时,相互礼让上场。比赛后,共同欢饮。即便在争的时候也保持君子风度。” 12,8,德不孤,必有邻【原文】子曰:“德不孤,必有邻。”【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立,一定会有邻居。” 12,9,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原文】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孔子对子夏说:“你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12,10,文质彬彬,然後君子【原文】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後君子。”【译文】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会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会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12,11,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原文】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12,12,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原文】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译文】宰我问道:“对于有仁德的人,别人告诉他井里掉下去一位仁人啦,他会跟着下去吗?”孔子说:“他为什么要下去呢?君子可以到井边去救人,却不可以陷入井中;君子可能被欺骗,但不可能被迷惑8406” 1213a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原文】子曰:“君子博学於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并以礼来约束自己,就不会离经叛道了。...余下全文>>
2023-07-26 17:30:201

把论语12章分类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分为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修身做人三类。《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成书于战国前期。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论语》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早在春秋后期孔子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初始创成;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代代传授他的言论,并逐渐将这些口头记诵的语录言行记录下来,因此称为“论”;《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因此称为“语”。
2023-07-26 17:30:271

论语12章的解析是什么?

第一章(一)分析文义子曰:“学(学习)而(表顺承)时( 按时(名词作状语))习(复习)之,不亦(也是)说(同“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转折)愠(生气)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二)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第二章(一)分析文义曾子曰:“吾(我)日(每天,名词作状语)三(多次)省(反省)吾身:为(替)人谋(出主意)而(表转折)不忠乎?与朋友交而(表转折)不信(诚信)乎?传(传授的知识,名词做状语)不习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二)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第三章(一)分析文义子曰:“吾十有(通“又”)五而(表顺承)志于学,三十而立(独立),四十而(表顺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顺承)知天命(自然规律),六十而(顺承)耳顺,七十而(表顺承)从心所欲,不逾(超过)矩(规范)。”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二)课文探究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2,从本章来看,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外界左右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3,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4,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第四章(一)分析文义子曰:“温(复习)故(就的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而(表顺承)知新(新的领悟), 可(可以)以(凭借)为(成为)师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翻译: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成为老师了。(二)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第五章(一)分析文义子曰:“学而(表转折)不思则罔(迷惑),思而(表转折)不学则殆(有害)。划分句子停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翻译: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二)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第六章(一)分析文义子曰:“ 贤(品德高尚)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忍受)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乐于学)。贤哉,回也!”句子划分停顿: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翻译: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二)课文探究本章赞扬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的品质。第七章(一)分析文义子曰:“知之(代词,指代学问)者(。。。。的人)不如好(喜欢,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以。。。为乐趣,名词意动用法)之者。”划分句子停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翻译: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二)课文探究本章阐述了学习态度:以学习为快乐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顶真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第八章(一)分析文义子曰:“饭(吃饭,名词作动词)疏(粗粮)食饮水(冷水),曲肱(弯着胳膊)而(表顺承)枕之,乐(乐趣)亦在其中矣。不义(正当手段)而富且贵,于(对于)我如浮云。”划分句子停顿: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二)课文探究本章讲人的道德修养第九章(一)分析文义子曰:“三(几个)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择其善者而(表顺承)从(跟从)之(代词,学习),其不善者而改之。”句子划分停顿: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翻译: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二)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态度:向一切人学习。不但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反省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毛病。第十章子在川(河)上曰:“逝(流逝)者如斯(这)夫,不舍(舍弃)昼夜。”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二)课文探究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本章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用流水日夜不停、一去不返比喻时间的飞逝,指明时间的宝贵。第十一章(一)分析文义子曰:“三军(军队)可夺帅也,匹夫(普通人)不可夺志也。”划分句子停顿: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二)课文探究本章讲一个人应当坚定信念、矢志不渝。第十二章(一)分析文义子夏曰:“博(广泛)学而(表并列)笃志,切(恳切)问而(表并列)近思,仁(仁德)在其中矣”句子划分停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翻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了。”(二)课文探究本章讲坚定信念、广泛学习。
2023-07-26 17:30:371

论语十二章各自阐述了什么道理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启示】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也是孔子认为的君子应该具有的气度与修养。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启示】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孔子所处的年代动乱不堪,弑父犯上作乱的现象已经甚为普遍,很多人已经不重视道德的修养,传统观念出现危机,这是孔子不愿意见到的,他的弟子曾子就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启示】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启示】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启示】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这则讲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学习而不思考,如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这就受到欺骗,所以称罔。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启示】这句的中心思想是“安贫乐道”孔子的学生中最好、最明理、最通达道的,就是颜回,所以叫“复圣”。颜回这个人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都做到。因为他“三月不违仁”,就是争呢,也“不违仁”;贪,也“不违仁”;求,也“不违仁”;自私,也“不违仁”;自利,也“不违仁”。他是丝毫的自私心也没有,随遇而安,守分安命,顺时听天,真是安贫乐道!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2] 》【启示】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三层境界:知 、好、 乐。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启示】说明了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在贫困艰苦的情况下照样可以很快乐,不道义而得到的富贵是不好的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启示】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启示】”对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传统的解释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优,朱熹从理学家的立场出发将这句话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字“进学不已”,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学习,这个解释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仍然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启示】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启示】这则是子夏提出的仁的几个要求。丰富的知识,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2023-07-26 17:30:462

论语十二章原文每段寓意的是什么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启示】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也是孔子认为的君子应该具有的气度与修养。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启示】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塑造理想人格,这句话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孔子所处的年代动乱不堪,弑父犯上作乱的现象已经甚为普遍,很多人已经不重视道德的修养,传统观念出现危机,这是孔子不愿意见到的,他的弟子曾子就提出了反省内求的修养方法。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启示】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启示】在能力范围以内,尽量广泛阅览典籍,反复思考其中的涵义,对已经听闻的知识,也要定期复习,能有心得、有领悟;并且也要尽力吸收新知;如此则进可以开拓人类知识的领域,退也可以为先贤的智能赋予时代的意义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启示】这句话为孔子所提倡的一种读书及学习方法。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这则讲了学和思的辩证关系。学习而不思考,如学习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有正确的,有不正确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确的知识也接受了,这就受到欺骗,所以称罔。正确的知识,如科学一定要由浅入深、按部就班去学习。不学习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学知识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误。只有学习与思考结合,才能学到正确的知识,不致胡思乱想,陷于迷误。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启示】这句的中心思想是“安贫乐道”孔子的学生中最好、最明理、最通达道的,就是颜回,所以叫“复圣”。颜回这个人是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都做到。因为他“三月不违仁”,就是争呢,也“不违仁”;贪,也“不违仁”;求,也“不违仁”;自私,也“不违仁”;自利,也“不违仁”。他是丝毫的自私心也没有,随遇而安,守分安命,顺时听天,真是安贫乐道!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2] 》【启示】这一则讲的是关于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三层境界:知 、好、 乐。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启示】说明了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在贫困艰苦的情况下照样可以很快乐,不道义而得到的富贵是不好的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启示】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启示】”对于“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传统的解释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优,朱熹从理学家的立场出发将这句话的意思概括为四个字“进学不已”,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学习,这个解释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态度仍然具有很好的启发意义。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启示】这是孔子在表述,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的。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要改变一个人的坚定意志,是非常困难的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启示】这则是子夏提出的仁的几个要求。丰富的知识,多多提出疑问,多多深入思考。对于自己的志向不能有过多的功利干扰,要淡薄名利,只有平静的看待这些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2023-07-26 17:30:571

《论语》十二章的语言特点举例说明

11 《论语》十二章本文通过师徒的对话或借题发挥,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贫贱不移、求学为乐的精神,温故知新、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诚实守信、坚守贞操的思想品德。原文与译文对照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时常地复习它,不也愉快吗?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的反省我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跟朋友来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此当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无所得。”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子例,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译文1 孔子说:“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研究这种学问为快乐的人。”译文2 孔子说:“懂的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不合乎正义的富贵),对我来讲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2023-07-26 17:31:441

七年级论语十二章课文及注释

《论语十二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注释: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亦说乎}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立:站立,站得住。惑:迷惑,疑惑。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023-07-26 17:32:101

跪求论语十二章的下列要求(的答案):(下接“问题补充”)

初一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2、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023-07-26 17:32:203

高中新教材论语十二章原文

高中新教材论语十二章原文: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孔子说:“君子,吃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舒适,做事勤勉,说话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他怎样对待乐呢?”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孔子说:“在早上得知了真理,到晚上死去也可以了。”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孔子说:“君子知晓大义,小人知晓小利。”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孔子说:”见到有德行的人就想要像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在心里反省自己(是否有这样的缺点)”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难免显得粗野,文采超过了质朴又难免流于虚浮,文质兼备、配合适当,这样之后才可以成为君子。”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担当的责任重而且路程遥远。把在天下实现仁作为自己必须承担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终生,到死才停止,道路不是很遥远吗?”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没有成功,这时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努力前进,这是我自己要前进的。”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孔子说:“智慧的人不疑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不畏惧。”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颜渊请教如何才能达到仁的境界。孔子说:“约束自己,使言语和行动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这样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天下的人就称赞你为仁人了。实行仁德要靠自己,难道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礼的事不看,不合礼的事不听,不合礼的事不言,不合礼的事不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但愿意按照您的话去实践。”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子贡问道:“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它的呢吗?”孔子回答说:“大概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没有人学诗呢?诗可以激发人的情感,可以观察政治的得失,可以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用来学习讽刺时政的方法。从近处看,可以用来懂得怎样侍奉父母;从长远来看,可以用来懂得怎样侍奉君主,还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2023-07-26 17:32:301

跪求论语十二章的下列要求(的答案):(下接“问题补充”)

初一全科目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2、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023-07-26 17:32:483

论语12章翻译和原文注释

《论语》十二章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 论语12章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论语12章翻译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12章注释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时习:按时温习。时,按时。 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愠:生气,发怒。 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吾:人称代词,我。 日:每天。 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三个方面。省,自我检查、反省。 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信:诚信。 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十有五:十五岁。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站立,站得住。 惑:迷惑,疑惑。 天命:上天的意旨。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命,命令。 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通常认为是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 从心所欲:顺从意愿。 逾矩:越过法度。逾,越过。矩,法度。 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疑惑。 回:即颜回(前521—前490),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 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 堪:能忍受。 之: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一说,指仁德。 者:代词,“·······的人”。 好:喜爱,爱好。 乐:以········为快乐。 饭疏食,饮水:吃粗粮,喝冷水。饭,吃。疏食,粗粮。水,文言文中称冷水为“水”,热水为“汤”。 肱:胳膊上从肩到肘的部分,这里指胳膊。 于:介词,对,对于。 如浮云:像浮云一样。 焉:于此,意思是在其中。 善者:好的方面,优点。善,好。者,......的人 川上:河边。川,河流。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逝,往;离去。斯,代词,这,指河水。夫,语气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 三军:指军队。 夺:改变。 匹夫:指平民中的男子,这里泛指平民百姓。 子夏(前507—?):即卜商,字子夏,春秋末期晋国人,孔子的弟子。 笃志:志向坚定。笃,坚守。 切问而近思:恳切的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切,恳切。 仁:仁德。
2023-07-26 17:32:551

2013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10课《论语》十二章原文译文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孔子说:“学了(知识)又按时复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了?”  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的时候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意见,到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又不会逾越规矩。  4、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缺点就要改正。”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就像这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孔子说:“军队的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一个普通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12、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以上来自百度文库
2023-07-26 17:33:042

论语十二章的主旨

主旨:课文《〈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作者: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023-07-26 17:33:132

论语12章翻译和原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译文如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之后时常去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翻译: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翻译: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翻译: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翻译: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翻译: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翻译:孔子在河边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向却不可改变。”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论语》十二章蕴含的道理一、孔子认为,作为一个君子,为学要修身养性,安贫乐道,要善于抵制物欲,不断向有道之人学习,做事要勤勉,要尽可能地把精力用于追求理想和真理上。本章议论“什么是好学”,四句话,前两个方面说不要做什么,后两个方面说要做什么,做到这四点就是好学。凸显了古人以完善道德品质为基点的教育思想。二、孔子讲了仁与礼、乐的关系,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什么礼、乐的问题。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这里即是说不仁之人,是用不了礼乐的。三、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牺牲精神。真理,是每个仁人志士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标,哪怕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四、阐明了孔子关于君子与小人不同的义利观。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道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五、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己的道德境界。说明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自省的重要作用。六、它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文与质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七、曾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具备刚毅的品格,因为只有具备了这种品格才可以接受重任,才可以不半途而废,才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的愿望。八、孔子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都应自觉自愿地坚持下去。如若半途而废,只会前功尽弃,留下终身遗憾。九、孔子认为,一个人要达成完美的人格修养,智、仁、勇缺一不可,它们是君子的基本品质。有智慧的人能将事理看得明白透彻,所以不会迷惑。仁者存公心,去私欲,乐天知命,不患得患失,所以不忧虑。有勇气的人不畏惧困难,见义勇为,所以不惧。十、孔子阐述了对“仁”的内涵的理解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仁”的关键是克己复礼,具体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十一、孔子认为推己及人的恕道是可以终身奉行的原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说的也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己”。十二、孔子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在《论语》中,孔子不仅多次引用《诗经》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还多次强调《诗经》在为人处世上的重要作用,教诲弟子要学《诗》。在这里,孔子再次向弟子提出学《诗》的重要意义。学《诗》至少有上面所列举的六种好处,因而孔子特别强调要好好学习。
2023-07-26 17:34:221

论语论语12章翻译及原文

原文如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023-07-26 17:34:453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二章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论语十二章原文翻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不学习就会心中充满疑惑而无定见。”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作品简介与赏析《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世的一般原则。所选十二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关于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世的原则等论述。《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2023-07-26 17:34:541

人教版初中语文 论语十二章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Jdi2fSqM4HlfoJq2tjIFUdQLDt-EhMLN2DKrFuz5VCoaZW2jB6eOG-7I1eE-plqZBjNNemtgjWaqVi--Ag4KdHBpPpqrEkVjc1oYC4Td_IO这个网址里有,很全的~希望能帮到你!
2023-07-26 17:35:103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译文及注释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注释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亦说乎}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立:站立,站得住。惑:迷惑,疑惑。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023-07-26 17:35:203

论语12章的原文

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君子作风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自己还不精通熟练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命运;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也能听之泰然;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不逾越法度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进而懂得新的知识,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翻译】孔子说:“读书不深入思考,越学越糊涂;思考不读书,就无所得。”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翻译】孔子说∶“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向道的乐趣。贤德啊,颜回!”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翻译】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翻译】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翻译】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翻译】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翻译】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的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023-07-26 17:35:351

《论语》十二章

论语十二章译文及注释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子夏说:“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注释子:先生,指孔子。时习:按一定的时间复习。{不亦说乎}乎:语气词。说:通“悦”,愉快。愠:生气,发怒。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吾:人称代词,我。日:每天。立:站立,站得住。惑:迷惑,疑惑。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2023-07-26 17:35:421

孔子论语十二章原文及翻译

孔子的论语十二章是孔子及其弟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的经典论述,都是蕴含着精深哲理的名言警句。其内容都与学习和为人处事有关,是孔子教育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文言文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翻译 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便小有所成,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上天的意旨,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适从。” 孔子说:“多么贤德啊,颜回!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多么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和地位,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在多个人的行列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岸上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023-07-26 17:35:501

论语十二则原文及翻译

原文如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023-07-26 17:36:1112

论语十二章有哪些

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如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023-07-26 17:36:521

论语十二则原文及翻译

原文如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2023-07-26 17:3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