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芝华塔尼欧的少年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拼音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zǐ yù yǎng ér qīn bú dài
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用法
用于表示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或是痛失双亲的无奈的情景。
三、出处
汉代班固的《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
原文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译文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出去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照顾到亲人,这是过失之一;自视清高,不愿为君主效力,没有成就,这是过失之二;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
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过去了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后想见而见不到的,是亲人。就让我从此离别人世吧。”说完就辞世了。
扩展资料
一、赏析
这是丘吾子说给孔子的话,旨在宣扬儒家的孝道。此话是从反面来告诫孝子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
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做某事, 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
二、作者简介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 再也不做站长了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最早出自《孔子家语》。这本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得十分悲伤,走近一看是皋(gāo)鱼。孔子问他为何而哭,皋鱼回答了自己的三个过失,其中就包括我们今天要说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皋鱼说他年少时为了求学,周游列国,以致耽误了赡养双亲的时间。而现在即使想好好孝敬他们,可他们却早已不在了!
皋鱼的回答饱含世事无常,时光残酷之感,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而相类似的,孔门弟子子路身上发生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故事,相信也会令大家感慨万分:
昔者由(子路,字仲由)事二亲之时,常食藜藿(lí huò)之实(指粗陋的饭菜),而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没之后,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愿食藜藿为亲负米之时,不可复得也。
孔子的弟子子路非常孝敬父母。但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米,子路觉得自己吃得差点在所不惜,但怕父母营养不够,身体不好。所以,他毅然跑到百里之外买米,然后背回家给父母吃,一年四季,严寒酷暑,自始至终,从无怨言。
后来父母去世了,子路得到了楚王的重用。“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荣华富贵,享之不尽。但他并不觉得快乐。因为他的父母已经不在了。他多么希望父母能在世和他一起过好生活,但现在,即使他想再负米百里之外奉养双亲,也永远不可能了。
皋鱼,子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事迹,相信于每个为人子女者都“心有戚戚焉”。它们如同当头棒喝告诫今人:百善孝为先,行孝须及时!要趁现有时光好好孝敬父母,不要等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
其实,除皋鱼、子路外,古代还有很多大儒、诗人、文学家在其作品中也不无流露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种对命运的无奈之感。以下谨摘录一二:
魏晋时期,“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就写过《思亲诗》:
奈何愁兮愁无聊。恒恻恻兮心若抽。
愁奈何兮悲思多。情郁结兮不可化。
奄失恃兮孤茕茕。内自悼兮啼失声。
思报德兮邈已绝。感鞠育兮情剥裂。
【恻恻:悲痛。奄:忽然。失恃:指失去了母亲(《诗经·蓼莪》:“无父何怙?无母何恃?”)。邈:远。鞠育:指养育。(《诗·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毛传:“鞠,养也。”)】
母亲已经不在了,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写诗怀念她。这句“思报德兮邈已绝。感鞠育兮情剥裂”表达的正是“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深深遗憾。
宋朝大诗人梅尧臣的《宁陵阻风雨寄都下亲旧》写慈母生病即将去世前的情景,让人感动落泪:
予生五十二,再解官居忧。
昨者母疾亟,骨肉相聚愁。
橐中无一钱,缓急何可求?
母当临终时,嘱我贫莫羞。
随宜具棺殓,厚贷压人头。
死事定无益,生偿且无由。
泣涕听母言,心肠如剜钩,
小子虽不令,长养恩曷酬?
【解官:辞去官职。亟(jí):急。橐(tuó):口袋。缓急:救急。随宜:草草。剜(wān)钩:用钩子挖。不令:不肖。长养恩曷酬:怎么报答养育之恩?】
慈母看到失志的儿子垂头丧气,临终前,还不忘谆谆教诲:“即使穷一点也没关系,不要感到羞愧。”儿子早已泪流满面。母亲就要离开人世了,以后即使飞黄腾达,没有了一直鼓励支持自己的母亲的陪伴,又有什么意义呢?自己从未让母亲过上一天幸福的生活,“长养恩曷酬?”该怎么报答这份浓浓的养育之恩呢?
还有宋时李吕这首《胡程寺》,写自己听到母亲去世噩耗时的情感:
上天一何惨,盛夏忽霜飞。
竟夺慈母去,焉用此身为?
空余白云念,无复彩戏时。
一恨一洒血,何以报春晖?
【盛夏忽霜飞:指重大变故。白云念:喻思亲。《旧唐书·狄仁杰传》:“其亲在河阳别业,仁杰赴并州,登太行山,南望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在此云下。"瞻望伫立久之,云移乃行。”彩戏:春秋楚国隐士老莱子年七十,常穿五彩衣,作婴儿状,以娱其亲。后因以“彩戏”指孝敬父母。春晖:比喻母爱。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母亲突然去世了,该怎样报答这春风化雨之爱呢?“空余白云念,无复彩戏时。”作者徒留下满心的悲哀。
最后,还有一首非常感人的思念母亲与乳母的诗:
《梦保母如儿时》
宋·姚勉
忆昔儿时衣百花,阿母扶我上戏车。
两岁读书未离乳,书罢寻乳犹归家。
年方十三失阿保,弱冠慈母仙去早。
只今堂上独灵椿,念及庭萱怨露草。
夜来忽梦如儿年,阿保携抱慈母怜。
人生安得常童颠?只作婴儿啼母前。
【衣百花:穿着百花衣。此衣寓意富贵荣华,一生无忧。戏车:供表演的车。乳、阿保:均指乳母。犹:好像。弱冠慈母仙去早:指二十岁时,母亲就早逝。阿母、慈母:皆言母亲。灵椿:指父亲。(《庄子·逍遥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五代·冯道 《赠窦十》:“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庭萱:代指母亲,这里同指母亲和乳母(《诗经·伯兮》:“焉得谖(xuān,“忘记”)草,言树之背。”朱熹注曰:“谖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古时游子远行,先于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记忧愁)。露草:草上的露水,稀少易干。比喻难以持久(杜甫:富贵何如草头露?)。童颠:儿时没长头发,秃顶】
作者梦见儿时与母亲、乳母在一起生活时的愉快场景,发出了“人生安得常童颠?只作婴儿啼母前”的感叹。可惜的是:现如今两位母亲都已早逝,那样愉快的生活到哪里去找回呢?只能永永远远地把它保存在记忆中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给父母的爱等不起,希望天下每个子女都能及时、好好孝敬父母,永远不要发出“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叹。
- 余辉
-
意思是: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
出自《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原文节选如下: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译文: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出去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照顾到亲人,这是过失之一;自视清高,不愿为君主效力,没有成就,这是过失之二;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
相关用意
这是丘吾子说给孔子的话,旨在宣扬儒家的孝道。此话是从反面来告诫孝子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
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做某事, 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
- 左迁
-
这是一句很有教育意义的话,表面的意思就是大家都能看的懂。就是树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不停止,而子女想要去养老孝敬,可是亲人却失去了。
人生中总是有很多的这样的遗憾。当我们犹豫的时候,机会就会在我们的手中溜走,而当我们再想要去把握的时候却已经晚了,只能够去惋惜去后悔。
后面的那句话就为了教育子女,应该好好的对待自己的亲人,在还能够在一起的时候,还能够尽我们的所能去让他们开心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不要等到失去了亲人以后再去叹息。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机会,活在当下。
- 真颛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唐˙白居易˙柳公绰父子温赠尚书右仆射等八人亡父同制:古人有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向无显扬褒[bāo]赠之事,则何以旌[jīng]先臣德,慰后嗣心乎?
明˙高明˙汲古阁本琵琶记˙第三十七出:孔子听得皋鱼哭啼,问其故,皋鱼说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或作树欲静而风不宁、树欲息而风不停。
中文名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外文名
The trees may prefer calm but the wind will not subside, son to raise and close not to stay
解释
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
类别
语句
出处
《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
基本信息
【句目】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拼音】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zǐ yù yǎng ér qīn bú dài
【基本解释】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
详细解释
含义
表示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或比喻形势与自己的愿望相违背。
2. 用于感叹子女希望尽孝时,父母却已经亡故。以此来比喻痛失双亲的无奈,反映出百善孝为先的重孝观念。后人便以“风树之悲”来借喻丧亲之痛。
出处
1.《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2.《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赏析
这是丘吾子说给孔子的话,旨在宣扬儒家的孝道。此话是从反面来告诫孝子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做某事, 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
相关文章
原文
孔子行,闻哭声甚悲。
曰:“驱!驱!前有贤者。”至则皋鱼也。被褐拥镰,哭于道旁。孔子辟车与之言曰:“子非有丧,何哭之悲也?”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孔子曰:“弟子诫之,足以识矣。”于是门人辞归而养亲者十有三人。
注释
1、被褐拥镰:穿着粗布衣服,拿着镰刀。
2、辟车:下马。
3、以后吾亲:耽误了养亲的时间。
4、间:阻隔。
5、交游:交往。
6、养:供养。
7、年:年华。
8、有:通“又”,用于整数于零数之间。
译文
孔子出行,听到有人哭的十分悲伤。孔子说:“快,快,前面有贤人。”走近一看是皋鱼。身披粗布抱着镰刀,在道旁哭泣。孔子下车对皋鱼说:“先生家是不是有丧事?为什么哭得如此悲伤?”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出去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照顾到亲人,这是过失之一;自视清高,不愿为君主效力,没有成就,这是过失之二;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过去了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后想见而见不到的,是亲人。就让我从此离别人世吧。”说完就辞世了。
孔子对弟子们说:“大家要引以为戒,这件事足以让我们明白其中的道理!” 于是,有许多弟子辞行回家赡养双亲。
- gitcloud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拼音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zǐ yù yǎng ér qīn bú dài
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用法
用于表示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或是痛失双亲的无奈的情景。
三、出处
汉代班固的《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
原文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译文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出去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照顾到亲人,这是过失之一;自视清高,不愿为君主效力,没有成就,这是过失之二;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
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过去了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后想见而见不到的,是亲人。就让我从此离别人世吧。”说完就辞世了。
扩展资料
一、赏析
这是丘吾子说给孔子的话,旨在宣扬儒家的孝道。此话是从反面来告诫孝子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
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做某事, 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
二、作者简介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只是想。。。
- 北有云溪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是树木希望静止,但风却一直不停止的吹动树木的树叶,子女想要赡养服侍老人的时候,双亲却都已经亡故离去不在身边了。
该俗语出自《孔子家语·卷二,致思第八》中皋鱼与孔子的一段对话,从这段对话当中皋鱼表达了自己的三个过失,表达自己因为年少求学忽视了亲人的故事,孔子的学生们听了这段话之后引以为戒,很多人都辞别孔子回家去赡养双亲去了。
一方面表达了人世间很多事情是不以人或物的意志为转移的,有其自然的规律。同时也侧面表达出儒家的重孝观念。
扩展资料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中分别凸显了树木和身为人子遇到不可抗力原因的无奈,因此我们经常用风木含悲这种主谓式成语来比喻比喻因父母已经亡故,孝子不能在奉养身边的悲哀。同义词有风树之悲、风木含悲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子欲养而亲不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风树之悲
- tt白
-
这是一句很有教育意义的话,表面的意思就是大家都能看的懂.就是树想要静下来,可是风却不停止,而子女想要去养老孝敬,可是亲人却失去了.
人生中总是有很多的这样的遗憾.当我们犹豫的时候,机会就会在我们的手中溜走,而当我们再想要去把握的时候却已经晚了,只能够去惋惜去后悔.
后面的那句话就为了教育子女,应该好好的对待自己的亲人,在还能够在一起的时候,还能够尽我们的所能去让他们开心的时候,一定要做到,不要等到失去了亲人以后再去叹息.珍惜身边的人珍惜身边的每一个机会,活在当下.
- 一自萧关起战尘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拼音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zǐ yù yǎng ér qīn bú dài
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用法
用于表示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或是痛失双亲的无奈的情景。
三、出处
汉代班固的《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
原文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译文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出去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照顾到亲人,这是过失之一;自视清高,不愿为君主效力,没有成就,这是过失之二;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
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过去了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后想见而见不到的,是亲人。就让我从此离别人世吧。”说完就辞世了。
- 瑞瑞爱吃桃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意思: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拼音
shù yù jìng ér fēng bù zhǐ,zǐ yù yǎng ér qīn bú dài
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用法
用于表示客观事物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或是痛失双亲的无奈的情景。
三、出处
汉代班固的《孔子家语卷二 ·致思第八》
原文
皋鱼曰:“吾失之三矣:少而学,游诸侯,以后吾亲,失之一也;高尚吾志,间吾事君,失之二也;与友厚而小绝之,失之三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往而不可追者,年也;去而不可得见者,亲也。吾请从此辞矣!”立槁而死。
译文
皋鱼回答说:“我有三个过失:年少时出去求学,周游诸侯国,没有照顾到亲人,这是过失之一;自视清高,不愿为君主效力,没有成就,这是过失之二;朋友交情深厚,可很早就断绝了联系,这是过失之三。
树想静下来可风却不停吹动它,子女想要好好孝敬的时候老人却已经不在了!过去了不能追回的,是岁月;逝去后想见而见不到的,是亲人。就让我从此离别人世吧。”说完就辞世了。
扩展资料
一、赏析
这是丘吾子说给孔子的话,旨在宣扬儒家的孝道。此话是从反面来告诫孝子们,说明行孝道要及时,要趁着父母健在的时候,而不要等到父母去世的那一天。
后来用“树欲静而风不止”比喻不以人的主观愿望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也有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做某事, 一般指的是不正义的事
二、作者简介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 苏州马小云
-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句古语,意思是树希望静止不摆,风却不停息;子女想赡养父母,父母却已离去。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以此来告诫子女行孝要及时,趁父母亲健在的时候关心关爱他们,不要等父母去世后才追悔莫及。也用来比喻一方想停止做某事,而另一方却不让其停止,这里所指的一般是不正义的事。
- CPS小天才
-
树想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动它的枝叶。树是客观事物,风是不停流逝的时间,比喻时间的流逝是不随个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叹人子希望尽孝双亲时,父母却已经亡故。
- clc1
-
这句话的意思是树想要静止,但是风却不肯,而你想要赡养自己的双亲的时候。可能自己的伤心就不再世上了了,比喻我们要珍惜时间,不要等老了,或者是等事情的结果,已经尘埃落定了,再去想,再去后悔,那就来不及了,我们不要做让自己后悔的事,要趁年轻把自己没有做过的事都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