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名师语文教案

2023-07-27 08:00:25
TAG: 二年级
共1条回复
以心消业

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其次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思维连贯发散的过程,再者进一步完善教案,能更加提高自信心。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名师语文教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名师语文教案1

《赠汪伦》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3 懂得珍惜朋友之情,有交朋友的欲望。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诗人那时那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真正读懂古诗的关键。

2、 领会古诗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懂得珍惜朋友之情,有交朋友的欲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

2、你们以前有没有学过李白的古诗?

3、那你能告诉老师你们都学过哪些呢?

4、老师今天带来两首古诗,请大家大的读出来。(出示ppt)《赠汪伦》、《古朗月行》。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古诗,有助于同学们记忆古诗。

二、学习古诗,理解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情谊深

1、诗人李白写过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出示ppt)下面请同学来读课题。

2、一起书空课题。(师板书课题)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赠的拼音,我们也把拼音写上,zèng,后鼻音。还有生字“汪”

的拼音。

师:(ppt介绍)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自由的读古诗,注意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

3、理解诗句。

师:(ppt出示李白)这是谁坐在船上?诗人李白将要做什么呢?是谁来送他?

师:汪伦怎样来呢?请同学们读以下诗句。(pp:出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师:李白将要走了,汪伦怎样呢?

师:他怎样来送别,从哪个字可以中可以看到李白不知道他来的。

师:从“忽”字中可以看出他没有告诉他白,他怎样来呢?

师:解释踏歌。(踏歌:边唱歌边用脚踏地作节拍。)

老师想请我们班会跳舞的同学出来表演,李白要走了,你用什么方法来李白。

生出来表演。

师:她们踏着歌声来送李白,这时李白的心理会想到什么?(ppt)

师:那他当时的心理想什么?假如我是李白,我心理很感动,汪伦踏着歌跳着舞来了。

师:这时李白想到了什么呢?(ppt示)

师:此时此刻李白想到了什么?

师(板书):水深情更深。

师:请同学们再带着李白对汪伦的情深再读这句诗。

师:同学们自由拼读黑板上的生字。

师:下面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古诗,自由读古诗。

师:请一小老师上来示范读。

师:读得真棒,我们把掌声送给她,下面我们学着小老师同桌互读。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李白的《赠汪伦》,下面老师带来了《赠汪伦》的古诗新唱,会唱的跟着唱。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诵读,让古诗的情感层层深入,达到读中悟情的效果。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三、指导写字,学生写字。

1、师:刚刚听到我们班的同学动听的歌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学习的生字宝宝,先来观察它的结构、部首,想想怎样记。

师:在课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汪”字,下面一起来学习“乘”字,说说注意点,它由哪些字组成呢?

师:我们一起书空“乘”、“舟”,边书空边说注意点。

2、生练习写字,师巡视。

3、师生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采用了自主写字的方法,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四:背诵复习巩固

1、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会了这首古诗,现在有谁能把这首古诗背下来吗

2、 生背古诗

3、我们还记得这个学期学习的三首古诗吗?

4、一起背古诗。

5、巩固练习。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汪伦的古诗,这首古诗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师:这首古诗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多元化诵读古诗,激发孩子阅读记忆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五、总结拓展

1、师:老师还找来了一些朋友之间的送别诗句,我们一起来看看。(ppt)

2、师:假如你的朋友要远行,你们也可以把其中一句诗送给你的朋友,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朋友之间的送别诗句,可以延伸学习积累,达到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名师语文教案2

《米佳的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认8个字,认识多音字"累(lěi)"。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受米佳四个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会认、会写、会运用。

2、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脸、梨、烈、累"是边音"l";"苹、乘"是后鼻音;"香、浆"既是后鼻音,又是三拼音节;"累"在本课读"lěi"(果实累累);"纷"读前鼻音。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生字。指导书写"佳、脸、油、夏"。

课前准备:

1、口语交际:四季哪个季节。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美丽的愿望》这一课吗?我们一起背一背。

2、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米佳,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愿望是什么?

板书课题:米佳的愿望

齐读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一类字,重点强调翘舌音、边音、前鼻音。注意:"脸、梨、烈、累"是边音"l";"苹、乘"是后鼻音;"香、浆"既是后鼻音,又是三拼音节;"累"在本课读"lěi"(果实累累);"纷"读"fēn"不能读成"fēnɡ"。

齐读、开火车读词语,给“逗人喜爱”“五彩缤纷”“兴高采烈”找近义词朋友。米佳、满脸通红、绿油油、夏天、芳香、苹果、梨子、逗人喜爱、乘雪橇、兴高采烈、追逐、五彩缤纷、浆果、果实累累、

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误之处,集体评议。

三、引导学生体会米佳的两个愿望

1、米佳的愿望到底是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读准课文,用横线勾划有关的句子。

2、同桌讨论,指名说。老师相机出示四个愿望。

PPT;冬天真有趣,我愿永远是冬天!

春天真美,我希望永远是春天!

夏天太好了,我巴不得夏天永远不过去。

秋天比其他季节都好!

3、学生自由练读,读自己和他有着相同愿望的句子,说说为什么?米佳为什么有这样的愿望 ?读课文相应的两个自然段,抓住米佳的季节活动特点和他的感受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描写愿望的句子。

4、读其中的两段,小结。

5、剩下的两个季节下节课了解。

四、识字写字

1、出示“佳、油、脸、夏”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2、在田字格中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书写练习。

五、作业

1、听写今天学习的生字。

2、熟读课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名师语文教案3

《火车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目标:认识18个生字,会写6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文,拓宽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调动大家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重点语句

教学准备:火车的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备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见过火车吗?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今天,咱们一块来学习有关火车的故事。(板书:火车的故事)齐读课题

火车会有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

1.指生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再读两遍。

3.师生开火车读课文。

4.学生评议

5.指名读课文思考:看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这段有几句话?

(2)第一句讲的是什么?

(3)第二句讲的是什么?

(4)读读第二到第五句,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5)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

3.学习第三段

(1)理解朝发夕至

(2)爸爸还说了什么?指名读,其余同学标出不懂的地方。

(3)“海拔”什么意思?板画,帮助理解。

(4)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儿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40000米,是世界上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5)指导朗读,读出赞吧佩服的语气。

4.学习第4段。

(三)读全文,巩固练习

四、课内升华,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

一、交流、汇报

1.小组为单位,把你设计的新型火车向大家汇报。

2.对设计进行鼓励,表扬。

二、识字练习

1.开展我是识字小能手活动。

2.给字扩词。

三、写字指导

1.说明每个字在格中占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

3.学生仿写。

四、总结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名师语文教案4

《变成什么好》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快乐,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读准前鼻音“辛”和后鼻音“劳”,写好“至”;

2.朗读课文,读懂文章内容,让学生知道要学会欣赏自己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老鼠快乐的原因,学会欣赏自己。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2.认读生字、新词,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学习课文第1——第1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变成什么好”看这个题目,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2.猜猜文章会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2.集体正音。

认读生词:法师、借东西、回答、乌龟、长久、辛苦、劳碌、至于

难度的词:神奇、魔瓶、发愣、恶心、舒服、蹦蹦跳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第一部分(1-11)第二部分(12—20)第三部分(21—23)

4.默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自由的读第一部分,说说从这个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提示:这个部分主要写小老鼠很想变成别的动物,所以找到了魔法师。从文章中小老鼠把门“敲得咚咚响”、“一天也不能等了”等地方可以看出小老鼠急切的心情。

2.想一想,小老鼠为什么想变成别的东西?

板书:“大家都不喜欢我”

3.说一说,你对老鼠的认识。

看来当老鼠真的好糟糕,小老鼠想变成什么,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2.同座互相学习,识记生字。

3.学生练习写字。

4.展示作品。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课文第12——23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老鼠快乐的原因,学会欣赏自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小老鼠觉得做老鼠一点也不快活,就向魔法师借了魔瓶。它想变成什么呢?

二、读一读,演一演,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小老鼠想变成什么?想变和没有变的原因。

2.填一填:

小老鼠——( )——( )——( )——( )——( )——( )

3.看着板书说一说,小老鼠的想法。

4.演一演,小老鼠当时的样子。

提示:抓住描写动作和神态的词,表演小老鼠的思考过程。

5.小组合作表演读第13——18自然段。

6.想一想,说一说:小老鼠还会想变成什么?

7.默读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

(1)读魔法师的话,读出问的语气。出示小老鼠的话,板书“变得快活”,联系前文对比,体会小老鼠觉得“变成别的东西,说不定更糟”,还是做自己比较好,所以它“变得快活了”。

板书:做自己是最幸福的

(2)指导读好魔法师和小老鼠的对话,分角色读出体会。

8.小老鼠找回了快乐。生活中,你有过向小老鼠这样的想法吗?现在你也来说一说。

教师总结: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小老鼠这样的感受,但是即便是所有的人都不喜欢你,你也要爱自己、欣赏自己,在自信中,快乐的生活!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名师语文教案5

《神奇的镜子》

一、教材分析:《神奇的镜子》是一篇描述爱迪生童年时期敢于实践,运用生活中的发现——镜子对光的折射现象大胆尝试,最终为母亲创造了良好的手术环境,及时帮助了医生,挽救了母亲生命的故事。文章行文简洁、易懂,通篇没有对爱迪生聪明才智的正面评价,而是通过一件事情的记叙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 教学目标

1.懂得认真观察、细心发现的重要意义,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2.认识14个生字,认识1个部首,会写8个字。

3.理解父亲在整件事情中的情感变化,体会小爱迪生在救护母亲中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三、 教学重难点:这是一篇生动的记叙文,从始至终作者没有一句直接赞扬爱迪生的话,但是在一面面明晃晃的镜子后面隐藏的却是小爱迪生勇敢尝试、聪明细心的才智,所以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镜子有什么用途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和镜子有关。(板书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生字标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纠正读音。

3. .老师出示词语,交流识字方法。

“检”与“捡”要相区分,可以做动作。

“决”与“快、块”要相区别,可以组词。

“医”的部首三框是本课中的新知识,要落实,并且要指导书写这个字,要注意笔顺(书上有)

4 .课件出示词语,(包括课后的读一读),进行“开火车”或“夺红旗”游戏,分组竞赛认读词语、生字。

5. 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注意听准字音。.

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相机介绍课前了解的爱迪生生平及其发明。

师:看,爱迪生多了不起啊!他的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发明,这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因此他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那么这句话谁会读?为什么这么读?(带敬佩的口气)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开火车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爱迪生为什么要救妈妈?他的妈妈怎么了?

学生会说得了阑尾炎,接着就请学生说说对阑尾炎的了解。

二、朗读感悟课文

1、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妈妈当时处境十分危险的句子?

课件出示第二段,抓住“直打滚”、“急忙”、“马上”等词语感悟妈妈病情的紧急。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妈妈躺在病床上的情景)

(1)过渡:此时此刻,你想对医生说什么?

(2)出示第三自然段,理解句子: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不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老爱迪生说:“那就多点几盏油灯。”医生还是摇头,连连说不行。大家急得团团转。

指名读

师:难道医生和爸爸没有想办法吗?

师:爸爸想的什么办法?

师:医生怎么说的?为什么连连说?

师:医生想出什么办法了吗? 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学生做做环顾四周、皱眉、大家急得团团转的样子

师:此时此刻,医生和爸爸束手无策,妈妈又危在旦夕,大家都非常着急,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来再现这一场景呢?

(3)指导朗读(注意爸爸的着急,医生的无奈)

过渡:就在大家都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小爱迪生又是怎么做的呢?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爸爸看到了,什么反映?

课件出示:爸爸一见又急又气,责怪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师:就是啊,都什么时候了,还胡闹,爸爸能不气能不急吗?谁愿意当又气又急的爸爸来责怪爱迪生?

师:爱迪生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

师:谁来读读爱迪生的话?你为什么这么读?(爱迪生这时候是很委屈的)

想想当你受委屈的时候,你是怎样说话的?

分角色,男生读又气又急的爸爸,女生读满腹委屈的爱迪生。老师导读

过渡:爱迪生真的想出办法了吗?屋子为什么会变亮呢?我们一起走到妈妈的病床边看看当时的情景吧!(课件演示屋子变亮的情景)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爱迪生说什么?

师:这时的爸爸用书上的一个词形容就是(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就叫恍然大悟 。

师:爸爸恍然大悟会说什么?此时此刻,医生的反应是什么呢? 他会说什么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师:通过爱迪生想出的好办法,手术的结果怎样了呢?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

1、老师想问问大家,爱迪生为什么这么聪明呢?

2、你看,爱迪生小小年纪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了妈妈,让我们都来夸夸爱迪生怎么样?

四、拓展阅读

1.把爱迪生小时候孵小鸡的故事印发给学生阅读。

2.搜集爱迪生的名言,抄在积累本上。

3读短文,回答问题。

聪明的韩愈

从前,有位教书先生,他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看谁用不多的钱买一件东西能把书房装满。学生人人动脑,认真思考。放学后,他们都到集市上去了。

第二天,有的买来了稻草,有的买来了树苗——可是谁的东西都没有把房子装满。

一个叫韩愈的学生走进书房,从袖子里取出一支蜡烛,把它点燃。烛光立刻照亮了整个屋子。先生见了,高兴地连声说:“好!好!韩愈真聪明。”

(1)教书先生出了一道什么题目?

(2)学生分别买来了什么?

(3)谁最聪明?

(4)你认为什么可以装满屋子?

相关推荐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理解,下面我分享了,供你参考   【教学目标】   ⒈知道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的折射规律;知道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知道日常生活中由于光的折射而产生的一些现象。   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的综合能力。   ⒊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观察、分析实验,归纳出光的折射规律及在折射中光路中可逆的。   教学仪器:   玻璃水缸、水、镭射发射器、光具盘、玻璃砖、几根钢针、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   引:   一、现象、筷子变向上“弯折”   水中的鱼 池底变“浇”   海市蜃楼   二什么是折射现象:   三线共面 反射定律对比   两线分居   三、折射定律 水斜射入水中:折射角隅种角>入射角   水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入辞去角   垂直入射:i=r=0o   光路是可逆   一、折射成像为虚像光的折射光线的么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二、应用的解释   作业:   初中物理光的折射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优点:   1、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每小组桌面上斜插入水中的筷子,让学生说出他们看到的现象,然后引入课题。在这个环节中,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让学生感受到神奇就在身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学习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后,引导学生自学“折射光线和折射角”等基础知识之后,通过精心设计的两道练习,及时对这些知识进行巩固。通过练习的展示,发现自己学习存在的问题,再由优生带着中下生学习,帮中下生分析问题,纠正错误,在这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将学生可能存在的误区给予释疑和突破,以求实现以兵教兵的新课改理念。   3、本节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光的反射规律,这一教学设计是先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学生根据实验所观察到的现象和得出的资料,再通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寻找光折射时有哪些规律,由某一小组代表在班级上进行成果展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光从空气射向玻璃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再通过其他组学生的不断完善: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折射时光路可逆。这里学生能很好地发挥群体的力量,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建构一个正确、完整的“光的折射规律”的知识。老师将课堂让给学生,在此只起到了“导”的作用,让学生用眼看,用手动,用脑想,用口说,用耳听,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亲自感受获得知识的喜乐,体会形成正确的物理思想的过程。   4、学习了光折射规律后,设计一道画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图进行检测与巩固,利用光路图解释了筷子放入水中为什么会“折了”的现象,并就此光路图进行知识拓展:渔民用叉子叉鱼时,为什么要往他看到的鱼的下方叉去?为什么会出现潭清疑水浅?“水浅”骗了人的眼睛对游泳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做到“从物理走向社会”,进一步感受科学知识对生产生活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倍感学习物理的必要性,增强他们学习物理的主动性,落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不足之处:   由于个人能力的限制,本人还是不能将“学导为主”的教学模式的一些长处发挥出来,不会灵活加以应用,使得课堂上时间安排不紧凑,容量不足,学生的学习知识点不完整,还有一些学习上的误区不能在课堂上给予解决。课堂上也留下不少的遗憾。   1演示光的折射实验时,由于入射光线方向没有准确控制,致使光从空气一侧射向玻璃时入射角为50度,折射角为30度,而从玻璃射向空气时,入射角为30度时,折射角不为50度。   2课堂的掌控不好,时间安排不合理,前面的引入、当堂检测等环节占了太多时间,致使后面的课堂检测及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现象的知识学习不能很好的展开。   3略去了光折射共面的演示实验,没有完全放开,没有将演示实验设计成学生分组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亲自进行探究知识,让学生在这过程中习得知识。   4为图简单方便,又考虑到三线共面的知识已在光反射中学习过,本节课就将三线共面的实验省略。
2023-07-26 22:28:011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教案栏目。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的解释。   【教学难点】光的折射规律;折射现象的解释。   教学工具   光的反射实验装置、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将筷子插入水中,看下水中的筷子有什么变化。(向上弯折)   2.在一个碗中放一枚硬币,让两个学生斜看碗中的硬币,上下移动视线到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此时视线不能动),然后向碗中倒水,看能否看到硬币。(可以看到,好象碗底变浅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我们来研究光的另一种现象,学后就可解释了。   3.捕鱼中,渔民叉鱼时,总向看天的鱼的下方叉才能叉到鱼为什么?   二、新课教学   1.观察折射光路   【演示1】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的折射现象,让学生观察光路,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在空气中也是沿直线传播,但在水和空气的界面处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过程,让学生把光路画下来。   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光的折射。(refraction)   引导学生和反射光路比较,得出入射光线、入射点、法线、入射角、折射光线、折射角及位置关系。   问: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时,一定发生折射现象吧?   【演示2】让光垂直入水和空气界面时,不发生折射,只有斜射入时,才发生折射。   3. 观察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大小关系。   【演示3】让光由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斜射入空气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   【演示4】让光由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透明物质时,使入射角增大和减小,观察折射角的变化。(折射角总是小于入射角)   归纳:当光在空气与其他介质发生折射时,不论时入射角还是折射角,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总是大角。   4. 折射光路是可逆的。   5. 光的折射应用举例   A、渔民叉鱼时,总向看天的鱼的下方叉才能叉到鱼为什么?画图2.4-4解释。   B、参书2.4-5,解释为什么。   6. 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砖再射出来。   7. 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一些简单的现象   盛了水的碗,看上去好像变浅了   [分析]如图所示,从碗底S点发出的光线,由水进入空气时,在水面上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觉得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它们反向延长线交点Su2032发出来的.Su2032就是S的虚像,Su2032比S与水面的距离近.所以,人看上去盛水的碗底好像变浅了.   2.放在杯底刚好看不见的小石头,加上水又会看得见.   [分析]在未加水之前的小石头S点,射入人眼的这部分光,被杯的边沿挡住如图甲所示,射向其他方向的光线,也没有射进人的眼睛,所以,人眼看不见小石头.当水加到一定程度时,S点从水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进入人眼.如图乙所示,人可以看见小石头,其实,人看到的只是小石头的虚像.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   1.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规律.   3.用光的折射解释简单的光现象.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的偏折规律。   3.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2.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现象的兴趣。   2.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交流、团结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光的折射和光的折射规律的推导。   难点   光的折射规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复习光的反射】   1.课前练习   2.课前提问   【新课导入】   活动1:“刺鱼”活动(学生):   各组取小桶一只,加入适量的水,把数条“小鱼”(如图1)通过10 cm左右的细线绑在石块上(小鱼容易从细线上拉落),浸入水中,使“鱼”潜入水中较深的位置。   (学生)各小组挑选一名代表,用细铁丝作鱼叉,快速向“鱼”刺去,把鱼刺出水面为成功,只准刺两次,看哪个小组能够成功。   教师问失败的同学,是否对准了“鱼”,学生点头。学生问:为什么刺不到“鱼”?   教师因势利导,指出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引出课题。   【新课教学】   一、光的折射概念   演示实验:(如图2)取塑料桶,把电筒安装在铁架台上,打开电筒,让光斜射入水中,从桶的侧面可以观察到一个光亮的点B,加入热水,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到光亮的点不再在原来的B点,而是下移到另一点B",说明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变化。引出光的折射概念。   二、光的折射规律   小组实验1   学生:安装器材,再把刻度盘竖直悬挂在铁架台下,盘的顶部略高出桶的边缘,加入热水,使水与水平方向的直径相平,用铁夹夹住电筒,使电筒通路,让电筒的光平行并贴近于刻度盘面,并使入射点在圆心(竖直方向的直径表示法线),(通过热水的水蒸气在水面液化的水雾)观察入射光线和在水中的折射光线。   教师提示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用红色的粉笔画在白纸上。标上相应的字母。请一位同学把它画在黑板上。大致可以得到如图3所示的光路,教师引导学生认识三条线以及位置关系。   (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有困难学生做好实验)   小组实验2:   把光垂直射入水中,观察折射光线,判断折射角与入射角大小的关系。   三、光路可逆   模仿光的反射现象。   四、课堂练习   (甲、乙、丙三位同学板演)   五、光的折射应用以及活动   1.解释”刺鱼“失败原因。   a.让个别学生往更深的位置刺”鱼“。   b.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看动画,得出”鱼“的位置变浅了的结论。   2.水池变浅。   3.硬币再现。
2023-07-26 22:28:101

光的折射现象有哪些规律初2物理教案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线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光速与入射光线相同 ,折射光线光速与入射光线不同。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MN是两个介质的分界面,其中一种是空气,则入射角为(40)度,MN的(右)侧是空气。(填“左”或“右”)。 因为一束光线射向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会同时发生反射与折射,则可以判断MN右侧的两条射线分别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入射角与反射角相等,由图可知,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50度且反射角的角度与镜面夹角互余,所以反射角为90-50=40(度),即入射角为40度. MN的右侧为折射光线:当光从空气射向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偏折,即反射角(或入射角)大于折射角;但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射向空气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即反射角(或入射角)小于折射角.即由图像分析可知,右侧是空气.定义光的折射: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线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光速与入射光线相同 ,折射光线光速与入射光线不同。规律1、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法线居中,与界面垂直)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两点一面)3、当光线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时,角的性质:折射角(密度大的一方)小于入射角(密度小的一方);(在真空中的角总是大的,其次是空气,注:不能在考试填空题中使用)4、当光线从其他介质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以上两条总结为:谁快谁大。即为光线在哪种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快,那么不管那是折射角还是入射角都是较大的角,在空气中的角度总是最大的)5、在相同的条件下,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减小)而增大(减小)。6、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折射角。7、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8、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传播方向不变。9、口诀:三线共面,分居两侧,大角总在空气中。P.S.:1、光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折射光线、法线和入射光线在同一直线上),传播方向不变,但光的传播速度改变。2、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有可逆性的。3、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是不同的。空气>水>玻璃(折射角度){介质密度大的角度小于介质密度小的角度}4、光从一种透明均匀物质斜射到另一种透明物质中时,折射的程度与后者分析的折射率有关。5、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6、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的比等于光在两种介质中的速度比、波长比。即sin i /sin r =v1/v2=n=λ1╱λ2(n为折射率,λ为波长)原理光,也是一种波,光波的折射原因可以用惠更斯原理解释。 光的折射原理传播介质的改变是导致波发生折射的重要原因。如右图,一列平行光波由介质1射向介质2,a,b是这列光波的三条波线(光线),由于未经过介质2前,a,b两波线波速、频率等完全一样,由于与临界面成一定角度,所以当波线a到达临界面上的A点时,波线b刚刚传到B点(图中虚线AB⊥波线b)。当然波线a传到临界面后不会停止传播,它会在A点形成一个子波源,分别向介质1和介质2以圆周式向四周发射波,其波速不变,依然和之前的波线a与波线b的波速等相等,只是以圆周形式向四周发射波。我们假设光波在介质1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介质2中的传播速度。若波线b由B点传播到临界面上的B"点所用时间为t,则在t时间内,由于同位于介质1,波速不变,子波源A向介质1中传播的波前与A的距离(即在介质1中的半圆A的半径)就是波线b由B点传到B"的距离(即BB"的长度),形成波的反射。而子波源A向介质2中传播的波前与A的距离(即在介质2中的半圆A的半径)却小于BB" ,因为波在介质2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在介质1中的传播速度,相同时间t 内,速度v1>v2,所以路程S1>S2,形成波的折射。波线b到达临界面上的B"后,也将会以子波源的形式向四周发射波,所以B"传播的波前可以看作就是B"这个点。根据惠更斯原理,连接B"的波前(即点B")与A在介质1和
2023-07-26 22:28:394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教案【五篇】

【 #教案# 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高学习能力, 为大家准备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教案【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4—1光的直线传播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uf06c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uf06c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2、过程和方法   uf06c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uf06c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uf06c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uf06c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重、难点:   1、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2、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教学器材:   激光源、玻璃杯、水、烟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学达标: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   入我们的眼睛。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   ②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二、进行新课: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学生举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1)、自然光源(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传播   演示试验①:图片……阳光穿过树林   演示试验②:激光在水中穿过   演示试验③:激光在烟雾中穿过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影、排队、射击、日食、月食……   (可以让学生先讨论,部分现象要解释)   3、光的速度:   讨论:光有没有速度?(有,非常大)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是宇宙中   最快的速度。   利用对比说明:34页图示。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分析总结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点:倒立的实像。   5、影子与像的不同:   三、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四、课后活动:   1、完成物理套餐内容。   2、课本后练习。    §4—2光的反射   一、知识和技能   1、了解光在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2、认识光反射的规律。   3、知道光路可逆。4、知道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重、难点:   1、理解光的反射规律的内容。   2、利用实验现象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闪电与雷声虽然同时产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了什么?   2、、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②学生探讨:许多物体本身并不发光,我们为什么也可以看的见?   五、进行新课:1、任何物体表面都可以反射光。   2、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角i角r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器材:有什么器材?如何使用   方法、步骤:如何做?   结果:填入左表   结论如下:   3、光的反射规律:   (1)、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练习:物理套餐P30作图题   4、试验:两种反射,得到定义如下   (1)、漫反射:表面凹凸不平的反射(反射光线朝各个方向)   (2)、镜面反射:光滑镜面的反射(平行光线射入,光线平行射出)   探讨:在漫反射中,是否遵守上面的反射规律?   (学生讨论后,作图证明)   漫反射也遵守光的反射规律。   5、光的反射的应用:学生举例(注意黑板反光问题)   6、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六、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七、教学后记:   在探究活动中,应给出较具体的指导,避免学生的盲目性。   前、后的练习要补充。   八、完成时习在线作业,并做好训练题。    §4—3平面镜成像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光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了解平面镜成虚像,了解虚像是怎样形成的。   3、理解日常生活中平面镜成像的现象。   4、初步了解图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   重、难点:1、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平面镜成像原理。   教学器材:蜡烛、平面镜、纸、玻璃、球面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光是沿传播的。2、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3、作图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试验:平面镜可以成像,为什么?   ②学生探讨:平面镜成的像有什么特点?   ③讨论:把镜后面的水银去掉,还能成像吗?   进行新课:   1、学生试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器材:蜡烛、纸、玻璃、尺   步骤:①试验装置如何?步骤如何?   ②要策什么数据?要注意什么问题?   ③能得出什么结论?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2)、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现象:水面成像……(可详细讲解)   3、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2)、讨论:水银面起什么作用?窗户上的玻璃能否成像?如何成像?   4、球面镜:   (1)、凸面镜:可以使光线发散,可以开阔视野,常用作观后镜。成什么像?   (2)、凹面镜:可以使光线会聚,常用作太阳灶、汽车头灯……成什么像?   学生讨论:球面镜的应用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物理时习在线本节内容。   完成课本后习题。   写出平面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00字以上)   教学后记:   要补充必要的知识点:如距离、虚实、原理等。    §4—4光的折射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的折射的现象。   了解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时的偏折规律。   了解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的可逆性。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认识折射现象。   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领略折射现象的美妙,获得对自然现象的热爱、亲近的情感。   重、难点:掌握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利用试验、现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教学器材:激光源、透镜、水、纸、角度测量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影的形成、日食、月食等现象,说明光是沿传播的。   2、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另一种介质,就会在介质表   面发生,其反射角入射角。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现象:筷子折了、图像通过玻璃后变形了?是什么原因?   ②光的直线传播……均匀介质,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不是直线吗?同学们猜一猜   进行新课:   1、试验:一束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光线向哪个方向偏折?   (先让学生猜想:光线会往哪边折?)   结果:   2、光的折射规律:   (1)、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   (2)、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3)、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   结果: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偏折。   光垂直界面射入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4、有关现象:   (1)、池底变浅:做图说明   (2)、筷子弯折:做图说明   (3)、海市唇楼:做图说明   (4)、渔民刺鱼:做图说明:   (5)、通过透明物质看物体,都是折射现象,成的都是虚像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完成课本练习。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例(200字以上)   教学后记:   折射的三种情况要清晰,能做图。   折射现象的解释:教师应先示范    §4—5光的色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和方法   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重、难点:   1、掌握光的三原色、颜料的三原色   2、知道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①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   ②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3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什么?   ○4生活中有哪些光的折射现象?   进行新课:   1、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现象   实验:三棱镜分解太阳光   光谱:红、橙、黄、绿、蓝、靛、紫   2、光谱中红光偏折程度最小,紫不偏折程度   3、物体的颜色:   (1)、试验:光的色散……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后会变成其他颜色。不同颜色的光分散的过程叫光的色散。   (2)、颜色之迷:不透明物体: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   透明物体:由透过的色光决定。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时习在线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2023-07-26 22:28:531

幼儿园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教案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示:光的折射   2、科学发现室光学区域。   活动指导   1、教师同幼儿讨论什么光是怎样形   讨论后让幼儿知道,当物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我们就看到的热物质的发光。   如:火光、烛光、白炽灯的灯光,以及前述钢铁、玻璃、石头等烧红时的发光。   2、问题:光沿直线传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见例子   给幼儿讲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由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人的双眼效应,可判断物体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条,刨了二下就要检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沿木条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队伍对齐:"向右看齐!"   3、幼儿在光学区域自由探索、发现光的折射。   (1)课件演示:光的折射   通过观看课件演示,让幼儿对光的折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实验:把筷子插到水里发现筷子在空气中和水中拐了个弯的原因。   (空气和水就是两种不同的介质)   (3)指导幼儿在光学区域,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   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师讲评活动情况,表扬鼓励探索中有发现的幼儿   让幼儿讲一讲在探索活动中发现了什么?   中班数学:老奶奶的服装店   一、活动目标:⒈在帮老奶奶找纽扣的情境中,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尝试看标记图钉纽扣,感受数量的序列。   ⒉能够遵守操作规则,正确使用操作材料,清楚讲述操作过程与结果。   二、 活动准备:   教学材料:奶奶图片一张 标记等若干   幼儿操作材料:无纽扣的服装人手一件,有红黄蓝绿颜色特征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纽扣若干,上面有4——8不等的纽孔,上面有标记的小筐人手一个、固体胶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活动,引发兴趣   ——老奶奶做了许多的衣服,想开一个服装店,但是她一个人还来不及完成,想和你们合作完成,愿意吗?   二帮老奶奶找纽扣(按两个特征标记分类)   ⒈巩固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   ——先来找找看,老奶奶做的衣服上面还缺什么?(纽扣)   ——真的,衣服上还没有纽扣呢!各种各样的纽扣混在一起,老奶奶年老眼花分不清楚了,你们愿意来帮帮她吗?   ——(出示红色和圆形标志):不过,奶奶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谁能看懂熊奶奶要杨杨老师找什么样的纽扣?红色的什么形状的纽扣?这个可以吗?为什么?   ——小结:对!看到这两个标志就是要找红色的圆形的纽扣,两个特征要求都找对才能放进去。   ⒉第一次操作:按两个特征找纽扣。   ——等会,请你先拿起你的小篮子仔细看看、轻轻说说“老奶奶让你帮忙找怎样的纽扣?”然后轻轻再边找边说:“我找到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纽扣?”最后数一数你找到了几颗纽扣?(老奶奶的年纪大了,声音太大了她会受不了,我们不要吵到老奶奶哦!)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孩子边操作边讲述。   ——幼儿将小盆子拿好放到椅子下面,然后开始集中交流:你找到了几颗什么样的纽扣?怎样找才不会错不会遗漏?(仔细地看看……)   个别关注:××你找的是不是红色的三角形纽扣呀?看清楚颜色、形状,都一样才能放进自己小框。不要把别人的纽扣拿走哦!这是你要找的纽扣吗?)   三第二次操作:按量的多少进行正逆排序。   ⒈手口一致点数。   ——咦!你们的纽扣上有什么?(圆点)   ——哎呀!××看得真仔细,这圆点是纽扣穿线的洞洞,拿一颗出来数数上面有几个洞洞啊?   都是×个吗?再数一数其他纽扣吧!   把洞洞最多的纽扣,找出来!拿最少的让我看看?   ⒉帮老奶奶钉纽扣(正逆排序)。   ——你们帮奶奶找到纽扣了,她可真高兴!愿意帮她把纽扣订到衣服上吗?从哪里开始钉?怎样订纽扣呢?奶奶说,这个问题有点难,只有听清楚、想明白的宝宝,才会知道。   ——(出示4至8):奶奶在这里告诉我们了,谁看懂了呀?x x看得这么认真,她一定看懂了!(幼儿自由表述)   ——老师小结:上面是4,表示是四个纽扣洞洞,下面是8表示8个纽扣洞洞,这个箭头表示慢慢、慢慢地变,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对,是慢慢变多了……   ——带上篮子去找一件自己的衣服,先看清楚老奶奶订纽扣的要求,再把纽扣倒出来摆一摆,想清楚就可以订纽扣啦!   老师巡回关注:孩子能否按图示、按序订纽扣。   ——展示个别,集中评价:   这件衣服的纽扣是谁订的?这里,奶奶的要求是:纽扣上的洞洞是越来越……?真是越来越多了,你真聪明,谢谢你哦!   这件呢?是谁做的?奶奶的要求是越来越……?原来是纽扣的队伍排错了,要改一改!   四   ——你们真能干,不仅帮老奶奶找到了纽扣,还做好了新衣服,老奶奶可高兴啦!她说:“谢谢这些聪明、有礼貌的宝宝。下次,欢迎你们去他的服装店卖衣服哦!”你们该说什么呀?(老师:嗯,帮老奶奶做事情我们也很高兴!)做完事情啦,我们出去放松放松吧?跟老奶奶、还有老师们说什么呢?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亲近爸爸,表达爱爸爸的情感。   2、尝试用印章作画。    活动准备:   1、大照片一张:“亲亲爸爸”。   2、活动材料:操作材料“爸爸”,胡萝卜唇型小印章,红色颜料,抹布。   3、《我爸爸》课件。   4、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完整讲述故事。   二、说说我的爸爸   1、你喜欢你的爸爸吗?你的爸爸最喜欢干什么呢?你最喜欢和爸爸玩什么呢?   2、你们的爸爸爱你们吗?是怎么爱你们的?(教师提示:你生病的时候,爸爸会怎么做?你肚子饿的时候,爸爸又会怎么做呢)   3、感谢爸爸:爸爸这么爱我们,为我们做很多事情,那我们打个电话给爸爸说句心里话,可以为爸爸做些什么呢?   4、爸爸在家亲你们吗,是怎么亲的呀?   师:瞧,赵老师还带来了一些爸爸亲宝宝的照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看“爸爸亲亲”的大照片)附儿歌(放轻音乐)   爸爸亲亲,好香好香;   爸爸亲亲,好痒好痒!   爸爸爱我,我爱爸爸,我们是爸爸的好娃娃。   三、亲亲爸爸(示范印章)   师:老师也喜欢我的爸爸,我去亲亲我的爸爸(示范讲解印章用法)   亲亲爸爸的嘴巴;   亲亲爸爸的眼睛;   ……   四、我们也来亲亲爸爸(放轻音乐)   师:小宝宝,你们也来亲亲爸爸,好吗?   1、以儿歌“亲亲爸爸的嘴巴,…”激发孩子动手、动口。   2、教师适时提问:你亲爸爸的什么?延续宝宝玩印章的兴趣。   3、及时给予表扬,引发孩子开心地继续活动,获得成功的快感。 幼儿园教案 篇3    设计意图: 孩子们很喜欢亲近大自然, 亲近小动物,但往往适的其反,他们在喜欢它们的同时却在不只不觉的伤害它们,为此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让幼儿懂得爱它们就要让它们的感受快乐,以鸽子为例,体会到放飞鸽子,保护它们的快乐.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形成爱护小动物的意识,不去伤害它们   2、通过观察、讲述、绘画,提高幼儿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3、体验放飞气球的快乐,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热情。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课件,勾线笔,气球每人一份。活动过程:   小鸟飞音乐进场   (一)、围绕放飞鸽子的活动,展开谈话,引发幼儿飞上天空的愿望。   1、今天老师要请小朋友看一些小鸽子,小朋友们看完以后猜一猜,它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很难过、不开心的)   2、鸽子为什么不快乐?(因为被关在笼子里,没有自由)   那你们看见它们不开心你们开心么?(也不开心)   3、那我们现在把笼子把它们放飞我们来猜一猜,它们现在的心情是怎样的?(很开心,很高兴)   它们为什么开心呢?(天空很大,很美。他们有自由了,可以展翅飞翔)   现在它们很快乐,那你们觉得快乐么?(快乐)    教师小结 :所以我们小朋友要保护它们还有其他的小动物,包括小蝴蝶,小鸟,蜻蜓,都不可以去抓捕它们。   3、那小朋友们想不想象鸽子一样飞上天空?   (一)、怎样才能飞上天空?   (二)、出示气球,将气球放飞。曾老师这里有一个气球,气球也能飞上天空,小朋友们,我们想个办法请气球带我们飞上天空好吗?(将自己画在气球上,放飞到天空中)   (三)、学习在气球上描绘自己的形象。   1、教师讲解示范在气球上作画的技巧   现在曾老师先把我自己画上去,眼睛,鼻子,嘴巴,画时的力度要轻,防止气球爆破,线条要流畅。小朋友看看像我吗?   2、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想)但在画的时候要注意一只手轻轻的拿着气球,因为它很容易爆,那样你就不能飞上天空了,一只手拿着勾线笔轻轻的画出你的样子   3、幼儿开始作画。教师此时巡环指导,能力较差的幼儿应及时给予帮助,帮助幼儿掌握好构图的合理。对能力较强的幼儿,教师要鼓励他将自己的意愿用画表达出来。    结束活动:   (四)、对作品进行简单的讲评后,带幼儿到室外放飞气球。教师引导幼儿感受放飞的乐趣。   小朋友画的真棒!现在我们排好队到楼下去放飞吧!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运各种物体过垫子。   2、通过游戏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机创造力,培养幼儿相互交流及合作的能力。   3、通过游戏发展幼儿大肌肉力量及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1、垫子、球、障碍块、积木块等。    活动过程:   1、幼儿分组讨论怎样自己运物过垫子,自选材料进行尝试。   (手可以碰垫子,脚步可以碰垫子,提供一种物体)   2、幼儿分组讨论怎样运物过垫子。   (手脚均不可一处碰垫子,引导幼儿两个人或几个人合作运物过垫子)   (提示:合作的小朋友的身体都要出碰到运送的"物体)   3、提供多种物品,请幼儿自选进行尝试。 幼儿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广告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小朋友们每天都在和广告"碰面",喜欢模仿它们。本次活动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引发孩子们对周围事物的兴趣,通过让幼儿认识各种不同形式的广告,并鼓励幼儿尝试创编广告词,培养了幼儿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鼓励孩子们去发现并寻找生活中的各种广告,从中获得快乐的学习快乐的学习体验,能更进一步激发幼儿的表现潜力 !    活动目标:   1、能发现广告在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广告的特点及种类。   2、能模仿和创编有趣的广告语。   3、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变通性,从而发展社会性。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请幼儿收集各种广告资料。   2、准备几段幼儿熟悉的广告片段,不同形式的广告图片。   3、几件供幼儿表演的,幼儿熟悉的物品,如书包、水彩笔、挂图等。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跟老师打招呼"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好多的个人老师,让我们来和他们打招呼吧"!   2、引出我们知道的广告。   (1)播放几段幼儿比较熟悉的广告,激发幼儿兴趣。   (2)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广告。   (3)集体讨论:光在生活中的作用,为什么要做广告。   小结:为了宣传自己的商品让更多的人了解并购买,才要做广告,让我们更好的聊了商品的特点和作用。   3、广告的各种形式和分类。   (1)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哪里见过各种各样的广告。   幼儿:马路边,超市里、玩具店、快餐店、汽车上......   (2)除了电视广告,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同形式的广告,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吧!(播放投影让幼儿了解其它形式的广告)。   教师小结:报纸广告、传单广告、扇面广告、车身广告、霓虹灯广告等广告类型。   (3)引导幼儿说出见到的商品广告有哪些?   幼儿:汽车、服装、感冒药、肯德基、洗发水、3D彩泥......   (4)将各种商品广告进行分类。   教师小结:汽车广告、食品广告、药品广告、玩具广告......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各种各样的广告,它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   4、幼儿模仿广告用语。   (1)"童年不同样,巴拉巴拉"。   (2)"尝尝欢笑常常麦当劳"   (3)"欢迎来到缤纷的智高3D彩泥世界"。   5、幼儿设计广告用语。   (1)将准备好的不同物品,分别发给每个幼儿让他们观察其特征,并为自己物品说一句广告语。   (2)要求:广告词里必须有产品名称和特点。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当小演员,手拿自己选择的物品上台表演(播放相应音乐),说出广告词,教师稍作辅导。   2、游戏《热闹小商店》。   收集幼儿手中的物品,请几名幼儿扮演售货员,其他幼儿扮演顾客,销售商品。    教学反思:   今天的语言活动是《各种各样的广告》,开始部分,我利用精彩的广告视频让小朋友们知道什么是广告,紧接着让孩子们讨论:各种各样的广告,让孩子们说说你还听过、见过那些广告,告诉他们除了我们平常听见的广告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广告形式如:扇面广告、报纸广告、车身广告等等,进而引导幼儿学说广告语,许多孩子模仿力很强,有许多很长的广告语都能一字不漏说出来,这些都来自于平时看电视接受广告信息的影响,最后让孩子们自己设计广告语。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对广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不知不觉中学到了很多,其实孩子自身掌握的很多知识是老师在活动中无法预料的,需要老师去发现,去引导孩子欣赏一些健康、有意义的广告。
2023-07-26 22:29:251

小学生科普课教案详案范本

  小学生们正是对外界充满求知欲的时候,做好科普科教案可以更好地为学生们科普知识。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生科普课教案详案范本”,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生科普课教案详案范本(一)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如筷子放在水里会变“折”、有水的碗显得底比较浅等。本课以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为例,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解释,使学生感知到生活中处处皆科学,并能对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喜欢观察实验现象,喜欢亲自动手实验并思考问题,这是利于本课开展之处。但他们还不会去探究事物发展的因果联系,特别是运用逻辑推理和想象建立假设的能力还有待培养,这本节设计力图解决的重点。教师要帮助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条件控制提供帮助。   教学目标: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愿意合作与交流,对光的折射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教学准备:   玻璃砖、塑料水盆、硬币、筷子,鱼和透明鱼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观察现象:将筷子贴近玻璃砖,平行移动,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议论。   提出问题:明明是一根很直很直的筷子,怎么在玻璃砖后面“折断”了?   二、探究活动   1、观察光的折射现象。   ①硬币升高。   准备一只塑料盆,投入一枚硬币,移动盆子,使你的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保持盆子和你的眼睛不动。往盆子里慢慢倒水。   提问:你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根据你想象,画一画实验中钱币发出的光线是怎么到你眼里的,经过了哪些物质?   ②鱼儿变大。   猜一猜,我们把这条金鱼拿出水来,它会显得大些还是显得小些?   提问:为什么出水的鱼会变小变瘦了哪?   根据你的想象,鱼的光线是怎么到你眼里的,经过哪些物质?   ③大树折了。   大家看看窗外的大树,看能找到“折”了的大树吗?   根据你的想象,大树的光怎么进入你的眼里,经过几种物质?   ④列举实例。   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类似的现象?从光的传播角度,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引导学生发现光线折射的规律。   2、提出问题:   以上几个观察活动中,咱们看到了很多异常现象。分析几种现象,光传播的路线是什么样的?它在传播时经过了几种不同的物质?   3、学习小组讨论、汇报。   4、小结:光从一种透明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三、自由活动   学生尝试用光的折射原理进行解释各种与折射有关的现象。   四、拓展活动   刘谦的魔术表演引起观众的好奇。其实,魔术师有时也会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欺骗我们的眼睛。到网上了解一下,看自己能不能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学一档魔术节目?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知道了光的折射现象,并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生科普课教案详案范本(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减少水和添加动物、植物会引发生态群落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控制条件进行实验,细致、准确地记录到的现象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严格控制条件进行实验活动,坚持进行观察记录。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注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准备若干鱼、水、水草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生态瓶,确定实验方案   1、交流:生态瓶里的生物生活得还好吗?   2、展示,比一比哪些生态瓶里的动植物生活的比较好。   3、思考:如果改变生态瓶中的一些条件会怎样呢?   4、引导:减少生态瓶里的水是改变生态瓶的非生物环境,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是改变生物的数量。   5、学生小组自由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案。    二、 实验一:减少生态瓶里的水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减少一半,另一个水量不变,两个生态瓶的生物数量都不变。   2、引导:要观察生物有什么变化,我们可以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由于水量减少,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减少,氧气量减少,水少的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比较多。    三、实验二:增加生态瓶里的生物   1、实验方法:选择2个生态瓶,尽量一样的,一个生态瓶的水草增加一倍,另一个的小鱼数量增加一倍,其他条件不变。   2、预测生态瓶里会发生什么变化。   3、同样采用记录小鱼在改变前面一分钟浮出水面上来的次数。   3、进行实验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水草增加,产生的氧气量就增加,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减少;小鱼增加,耗氧量增大,小鱼浮到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4、讨论:如果小鱼增加2倍或者是4倍又会怎样呢?(小鱼浮出水面次数更多,甚至会缺氧死亡)。是不是植物越多越好呢?(植物过多,影响植物对光的吸收,还会减少动物的活动空间,也会产生不良影响)。   四、总结拓展   1、讨论:要让生态瓶里的生物生存的更好,我们要注意什么?   2、回家继续观察生态瓶,尝试写科学观察报告。
2023-07-26 22:29:391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篇1   活动内容:   神奇的光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活动难点:   能理解浅显的光的特性原理   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硬币、手电筒   2、活动记录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儿两张   3、多媒体课件: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活动过程:   一、了解光的种类:   1、设置场景(使室内变暗)师:提问:   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   幼儿:“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   2、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灯光、闪电光、x光、火光、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   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自然光: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   ★人造光:像灯光、激光、x光、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   二、认识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实验(一)将活动室窗户遮住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幼儿(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   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光都是直接就射过去的,比如:太阳光、月光、手电筒的光、应急灯的光等等,因此,这种光的照射过程成直线的现象称之为直射现象。   实验(二)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师: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发现小镜子反光,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反光、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   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实验(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弯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   师小结: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太阳光会照在地上,我们身上,也会穿过清水照进水里,可是水和空气不一样,光钻进水里,走得慢了,也发生了一点变化,我们的眼睛看下去,水里的筷子好像变弯了,其实是光在和我们做游戏呀!是光的第三个特性:光的折射   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并让幼儿做记录。   三、讨论光的用途:   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1)、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   2)、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帮助找东西。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考、照相、红外线烤箱可以烤东西;红外线还可以治病、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在医院里,人们可以用激光进行光治疗。   3)、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的用途画到记录纸上。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篇2   设计意图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喜欢拿着手电筒玩,一会儿照亮,一会儿用手挡住光,甚至用积木挡住光,看不见光。但是他们对这些现象的产生不理解,也很有兴趣很愿意通过实验来探索一些光的奥秘,为了满足幼儿的求知愿望,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接触光的穿透现象,知道光穿过不同的东西会变得不一样。(仅限手电筒的光)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能大胆表达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并记录下来。   3、体验探索光的乐趣。   重点难点   光穿过不同的东西会变得不一样。(仅限手电筒的光)   活动准备   1、课件   2、手电筒、白纸、毛巾、纸盘、积木、一次性碗、皱纹纸、电光纸、红旗、雪花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设置情景,引起幼儿对光的兴趣   老师:今天老师要请来一个神秘的客人,但是这位客人有一个要求,要我们的教室变得黑黑的,它才出来,怎么办呢?(幼儿:把灯关上)   老师:教室变黑了,让我们把客人请出来吧。(亮手电筒的光)   老师:大家好,我是光博士,很高兴来大大七班做客,你们欢迎我吗?(幼:欢迎)   老师:谢谢,那你们知道我是从哪来的吗?(幼回答)   老师:小朋友真聪明,(师用书把光遮住)   老师:咦,光怎么不见了呢?(幼儿回答)   老师:光能穿过吗?(幼儿回答) 哦,光不能穿过,那光能穿过这个玻璃吗?(幼儿回答)   老师:到底能不能呢?我们来看看。   老师:用玻璃遮住手电筒的光,光能穿过吗?(幼儿回答)   老师:刚才我们玩游戏,发现光不能穿过书,能穿过玻璃。你知道有哪些东西光不能穿过?(幼儿回答)还有哪些东西光能穿过?(幼儿回答)   老师:你们动脑筋说了很多。   二、基础部分   1、幼儿探索,哪些东西光不能穿过,哪些东西光能穿过,分组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老师:今天,老师这里准备了好多实验材料,有手电筒、白纸、毛巾、纸盘、积木、一次性碗、皱纹纸、电光纸、红旗、雪花片,这里还有一张记录纸,   通过实验,如果光不能穿过纸,就在它下面的方框里用“×”记录,如果光能穿过纸,就在它下面的方框里用“√”记录。   老师:现在要请你们取一张记录纸开始实验吧。   老师巡回指导。   2、交流实验结果,结果不一样的再次实验。   老师:小朋友拿着你的实验结果到前面来。谁来说说你的的实验结果。   老师:通过实验,光不能穿过,光能穿过,(师记录幼儿结果)   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有些东西光不能穿过,有些东西光能穿过,在我们身边就有这样的例子,比如说我们的教室,你们说说太阳光是能穿透窗户,还是能穿透墙壁照进来?   老师:小朋友真聪明,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大家以后还会发现更多 。   3、幼儿探索,光穿过不同的东西会变得不一样   老师:刚才 小朋友实验的时候,光穿过蓝色电光纸,发生了有趣的变化,我们来看看。   老师:光穿过蓝色电光纸,我们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   老师:那光穿过一次性的碗、电光纸、皱纹纸、红旗、雪花片,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请你们去做实验,光穿过什么,你发现了什么?(幼儿回答)   小结:今天我们做了光的实验,知道有些东西光不能穿过,有些东西光能穿过。并且光穿过不同的东西会变得不一样 。   4、结合生活实践,加深印象   老师:我们刚才做实验是手电筒发出的光,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光?请小朋友看一看光的图片。   太阳光,萤火虫,水母,恒星   老师:它们都是自己本身发光,是一些自然光源,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人造光源,是科学家发明的,比如有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还有哪些呢?请小朋友说一说。   老师:你们都动脑筋想了很多,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光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   老师:我们看了光的图片,请小朋友想想看生活中没有光会是什么样子?(幼儿回答)   老师:光照亮了我们的生活,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三、结束:游戏“追光”   我们的好朋友光博士请你们玩追光的游戏,用小朋友手电筒的光来追老师手电筒的光。   活动反思   我们班孩子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喜欢探索,因此,我设计了科学活动<<神奇的光>>,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产生对光的兴趣。活动中我注意收集利用丰富多彩的材料,结合幼儿的实际经验,调动幼儿多感官参与,鼓励幼儿自由观察、操作、发现、记录与探究,充分展示了一个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动态活动过程,让幼儿带着浓厚的兴趣、强烈的探究欲望。   我们共同实践,共同研究,共同学习,将活动不断深入下去,在活动中对光是否能穿过纸有争议时,这是我没有预设到的,在做记录时能及时把它留下再来解决。   当时我急于解决问题,想让小朋友尽快说出光能穿过纸,最后经过几次实验,小朋友才知道光能穿过纸。经过田园长的指点,让我认识到应采取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让小朋友来实验,然后老师进行引导和示范,让小朋友去比较、发现,才知道光能穿过纸。活动中应发挥记录纸的作用,拓展幼儿的经验,并写上名字在科学活动区中展示。   事实证明,应追随幼儿兴趣,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选择有价值,有意义的点进行活动。这样更有利于幼儿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构建相关的知识经验。   在今后的活动中,还要取长补短,不断的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篇3   教学目标:   1、学会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感受“照射、发射、散射、反射”的区别。   教学重难点:   掌握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字词,教师准备有关字词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指名读课题,回答:神奇的光指的是什么?今天,就让我们领略激光的神奇。   二、新课   (一) 检查预习   1、 你能准确朗读带有生字的词语吗?   目眩 暂时 轴承 灼伤   2、认真观察以上生字,提示书写时应该注意的地方,并对准生字正确写一遍   3、 区别形近字组词   型( ) 仪 ( ) 眩( )   形( ) 议 ( ) 炫( )   4、 词语拓展   qiē ( ) ( )   (1) 切 (2)xíng ( ) ( )   qiè ( ) ( )   (二)正确朗读课文   1、自己朗读预习不熟的自然段。   2、四名同学按内容连起来朗读一遍课文   5、 划分段落   a) 轻声读课文,用课文中的语句概括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2、看看这篇课文的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有小标题)   3、根据小标题文章可以分成几部分?   四部分(1) (2、3) (4-7) (8-11)   (三)、仔细读课文完成思考题2:   (1)区别“照射、发射、散射、反射”的意思。   (2)订正填空   三、小结   这篇课文是一篇科普文章,在我们通读课文后要了解内容要查阅相关资料。   四、作业   朗读课文并查阅有关激光的图文资料。   板书设计:   最亮的光   29神奇的光 最快的刀   激光 最准的尺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激光的神奇和巨大作用,产生热爱科学、学习和探索科学的愿望。   2、用“新星、暂时、困难”造句。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激光的神奇和巨大作用。   教学准备:   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别查阅: 激光在军事、工业、农业、医学、生活、测量方面的作用资料。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内容   课文采用什么方式为我们介绍激光的那几方面的特点?   板书: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   二、深入理解内容   1、 自学:   方式:(1)采用小组学习,每小组选择最感兴趣的一方面。   (2)先自学再小组内交流。   问题:为什么说激光是最亮的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   2、 交流:   最亮的.光:   (1) 原因“它发光的方向集中,因此它发出特别亮的光”。   (2) 请大家再读一读第三自然段,了解课文是怎样“最亮的光”   采用比较的方法。   最快的刀:   (1) 原因:用适当的凸透镜把激光集中到一点,就能使温度达到上百万度。   (2) 用什么方法体现最快的刀的?   用举例的方法:能够在最硬的钻石上 打孔。   最准的尺:   原因:激光的速度一秒钟可以跑三十万千米很快。   3、 了解激光的作用。   1、 学习小组内交流自己搜集的资料。   2、 各小组派一名代表介绍:   (1) 在军事的作用   (2) 工业的作用   (3) 农业的作用   (4) 医学的作用   (5) 活的作用   (6) 测量方面的作用资料。   4、 根据激光的特点请大家大胆想象在未来的生活中,激光会用在那些地方?   三、总结课文:用一句话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   激光真是一种神奇的光啊!   四、造句   1、 各小组组内交流   2、 请小组汇报。   五、学习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六、作业:写词造句   最亮的光   板书   29 神奇的光 最快的刀   (激光)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初步接触光的穿透现象(仅限手电筒的光),知道光穿过不同的物质会产生变化。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手电筒,布,毛巾,镜子,皱纸,手工纸,厚纸板,塑料杯碗,玻璃片、不锈钢杯,瓶,水彩颜料,棉签,小盆,筐。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景,提出问题   带幼儿进入比较昏暗的活动室,悄悄将手电筒的光照在白屏幕上:你们看,这是什么呀?你看到了什么?(光)   二、观察尝试,操作感知   1、教师操作,幼儿观察光影:   ①你看见了什么?   ②教师用厚纸把光遮住:我是不是把手电筒关掉了?光到哪里去了?(光被遮住了,光穿不过去。)   ③提出问题:是不是所有的东西遮住光,光都穿不过去?   2、幼儿操作:这里有很多不同的东西,小朋友用手电筒试一试看光能不能穿过去。   ①幼儿操作,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物质。   ②幼儿发表意见并当场实验(我发现光能穿过……光不能穿过……)   ③小结:有些东西光能穿过去,有些东西光穿不过去。   三、交流讨论,发现不同   1、教师引导,激发幼儿回忆:刚才你们有没有发现什么有趣的事情?   (“光变颜色了”,“光穿过去变淡了”……)   2、教师同幼儿共同检验。   3、提问:光穿过这些东西,照在白屏幕上的影子一样吗?   4、幼儿操作透光材料,在白板上实验光影的变化。   5、小结:穿过不同的东西,光会变得不一样。   四、游戏巩固,加深印象   1、结合生活实践提问:   ①、你们见过彩色的灯吗?(红绿灯、舞台灯……)   ②、猜猜看它们是怎样做出来的?(灯泡上盖上有颜色的东西,灯就变颜色了……)   ③、老师这里有一个彩灯,猜猜看这是怎么做出来的?   2、幼儿游戏:用棉签沾上颜料,溶解在水中,晃动形成彩色的灯。   3、检验成果:你的灯会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用手电筒检验)   五、迁移活动   1、提问:你们觉得光怎么样?为什么?   2、再次小结:有些东西光穿不过去,有些光又穿得过去,而且穿过去以后还会变颜色,真好玩。   3、提问:除了光穿过以后会变颜色,你们还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根据幼儿的回答迁移,引起下次再探索的兴趣。)   活动反思:   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本次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并以活动材料为载体,是活动步骤紧扣目标层层深入,有利于幼儿不断探索、验证。本次活动采用了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相结合的形式。幼儿带着问题观察、猜想、实验,相互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不仅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拓宽了幼儿的思维,发展了幼儿的多方面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光》 篇5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光的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他们对这些现象的产生不理解,也很有兴趣很愿意通过实验来探索一些光的奥秘,为了满足幼儿的求知愿望,我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铁环、放大镜、硬币、手电筒、三棱镜、吹泡泡液等。   2、多媒体课件(一):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课件(二):医用的胃透镜、x光、激光、汽车的反光镜、潜艇的潜望镜、南极考察用的冰透镜、照相机、放大镜等。   活动过程:   一、设置场景(拉上多媒体教室的窗帘使室内变暗)师:提问:"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幼儿:   "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   1、了解光的种类: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灯光、闪电光、x光、火光、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师讲解: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像灯光、激光、x光、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2、探索光的特性: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一)、将活动室窗帘拉上,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还可以在有太阳时,在窗玻璃上贴上一块中间剪有洞的黑纸,让幼儿观察太阳光是怎样射进来的?幼儿:"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太阳光是直着射进来的。"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   实验(二)、(拉开窗帘)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师:"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我发现小镜子反光,""我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反光""我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实验(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折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师告诉幼儿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是光的第三个特性。   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   3、讨论光的用途:   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们。"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一):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   (二)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考、照相等。师接合课件依一介绍光的这些用途。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幼儿:"作手影、帮助找东西"。   4、游戏:用泡泡液吹泡泡和用三棱镜反射太阳光,让幼儿观看光的颜色:红橙黄绿青蓝紫。   5、小制作;变色陀螺或潜望镜。   6、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   活动反思:   本活动幼儿很喜欢,都能积极参与,探索兴趣很足,很愿意做实验。也懂得了许多关于光的知识,明白了光的这些特性。但内容有点多,时间稍长,所以建议将光的颜色部分探索和制作变色陀螺另设一课时。
2023-07-26 22:29:561

初二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一种光学现象。指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下面我为你整理了初二物理光的反射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光的反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认识光反射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2.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   (二)过程与 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的。   2.通过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总结 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并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初中光学内容主要有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光的反射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有广泛的应用。本节是在学习了光的直线传播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学平面镜成像的前提条件,因此,本节课内容在光学中处于基础地位。对于光的反射,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 经验 ,本节内容的难点是从实验现象中总结出反射规律,以及应用光的反射规律来解释、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作光路图的能力要求是比较高的。光的反射规律是光学中的重要规律,是理解平面镜、球面镜作用的基础,也是本章的重点知识。   教学重点: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得出光的反射规律。   教学难点:用光的反射解释一些简单现象。   三、教学过程  初二物理光的反射教学 反思   《光的反射》是物理教材光学部分的重点内容之一,光的反射定律也是继光的直线传播规律之后的又一重要光学规律,光的反射在日常生活中也有重要的应用,因此,如何上好这节课,这节课能达到什么效果对后续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物理教学用书》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提出了详细要求。这些要求看似简单但要想真正完成并不容易。我平时上课自认为教材很熟,备课时常常走马观花,粗枝大叶。   课堂上学生实验的实验器材的准备和改进也着实让我费了一番心思。实验中的激光灯的光束效果不明显,所以想到了用香火制造烟雾;烟雾需要收集并保存所以想到了空盒子,并且就地取材把实验室中的光的反射演示仪的空盒子倒置过来即可;由于涉及到角度问题,想到在盒子的背面贴上自画的量角器,并且自制量角器的位置也反复斟酌改动多次。   这节课的效果非常好,学生在轻松中学到了知识。我在感动的同时也对自己做了一下反思。一 探究实验中探究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时没有设计相应的表格,只是让学生大体对比了一下,甚至有的学生只做了一次实验就轻易地得出了结论;二 反馈练习少且针对性不强,这点在学生的课后作业中很容易就看出来了。三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没有画出详细的光路图来解释。没能让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清晰的概念。四 课堂的各个环节不连贯,备课不精益求精,只是浮在表面上。五 没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层面和接受能力,对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考虑不周全。六 没有板书设计,在授课时很容易造成板书凌乱,没有条理。   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充分在准备,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充分考虑到课堂可能出现的情况,作好应变。   二、心中有教案,但不以教案为中心教学,以课堂上生成的东西为主,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对能力,努力使课堂教学成为艺术。 猜你感兴趣: 1. 初中物理光的反射教案 2. 八年级上物理教学设计 3. 初二物理 光的反射教学视频 4. 初一物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5. 初二物理光的折射教案
2023-07-26 22:30:131

高二上册物理教案

高二上册物理教案5篇 作为一名高二的物理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高二上册物理教案,欢迎大家查阅。 高二上册物理教案(精选篇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上一节了解了简谐运动的位移特点的基础上,以简谐运动为例,学习描述振动特点的物理量,为描述其他振动奠定基础。进而使学生了解不同的运动形式应用不同的物理量描述。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含义。 2.理解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3.知道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并正确理解与振幅无关。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总结频率与振幅无关,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相位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1、振幅和位移的联系和区别、周期和频率的联系和区别; 2、对全振动概念的理解,对振动的快慢和振动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理解; 3、相位的物理意义 四、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交流电后对周期性的运动应由周期与频率描述并不难接受,但对振幅的意义理解是一个新问题,因此要区分位移、振幅、路程的概念,从而使学生能够理解振幅。 五、教学方法 思考、讲授、实验相结合。 六、课前准备 弹簧振子、预习学案 七、课时安排 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学生回答预习学案的内容,提出疑惑 (二)精讲点拨 1.振幅 演示:在铁架台上悬挂一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分别把振子从平衡位置向下拉不同的距离,让振子振动。 现象:①两种情况下,弹簧振子振动的范围大小不同;②振子振动的强弱不同。 在物理学中,我们用振幅来描述物体的振动强弱。 (1)物理意义:振幅是描述振动 的物理量。 (2)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 ,叫做振动的振幅。 (3)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振幅的单位是米(m)。 (4)振幅和位移的区别 ①振幅是指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而位移是振动物体所在位置与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 ②对于一个给定的振动,振子的位移是时刻变化的,但振幅是不变的。 ③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 ④振幅等于最大位移的数值。 2.周期和频率 (1)全振动 从O点开始,一次全振动的完整过程为:OAOAO。从A点开始,一次全振动的完整过程为:AOAOA。从A"点开始,一次全振动的完整过程为:AOAOA。 在判断是否为一次全振动时不仅要看是否回到了原位置,而且到达该位置的振动状态(速度)也必须相同,才能说完成了一次全振动。只有物体振动状态再次恢复到与起始时刻完全相同时,物体才完成一次全振动。 振动物体以相同的速度相继通过同一位置所经历的过程,也就是连续的两次位置和振动状态都相同时所经历的过程,叫做一次全振动。 一次全振动是简谐运动的最小运动单元,振子的运动过程就是这一单元运动的不断重复。 (2)周期和频率 演示:在两个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下挂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让这两个弹簧振子以相同的振幅振动,观察到振子振动的快慢不同。 为了描述简谐运动的快慢,引入了周期和频率。 ①周期:做简谐运动的物体完成一次全振动所需的时间,叫做振动的周期,单位:s。 ②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全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Hz,1Hz=1 s-1。 ③周期和频率之间的关系:T= 1f ④研究弹簧振子的周期 问题:猜想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可能由哪些因素决定? 演示:两个不同的弹簧振子(弹簧不同,振子小球质量也不同),学生观察到:两个弹簧振子的振动不同步,说明它们的周期不相等。 猜想:影响弹簧振子周期的因素可能有:振幅、振子的质量、弹簧的劲度系数。 注意事项: a.秒表的正确读数及使用方法。 b.应选择振子经过平衡位置的时刻作为开始计时的时刻。 c.振动周期的求解方法:T= tn,t表示发生n次全振动所用的总时间。 d.给学生发秒表,全班同学同时测讲台上演示的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 实验验证: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系着小球,让小球在竖直方向上振动。 实验一:用同一弹簧振子,质量不变,振幅较小与较大时,测出振动的周期T1和T1,并进行比较。 结论: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振幅大小 。 实验二:用同一弹簧,拴上质量较小和较大的小球,在振幅相同时,分别测出振动的周期T2和T2,并进行比较。 结论: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振子的质量 ,质量较小时,周期较 。 实验三:保持小球的质量和振幅不变,换用劲度系数不同的弹簧,测出振动的周期T3和T3,并进行比较。 结论:弹簧振子的振动周期与弹簧的劲度系数 ,劲度系数较大时,周期较 。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得到:弹簧振子的周期由振动系统本身的 和 决定,而与 无关。 ⑤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对一个确定的振动系统,振动的周期和频率只与振动系统本身有关,所以把周期和频率叫做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 3.相位 (观察和比较两个摆长相等的单摆做简谐运动的情形) 演示:将并列悬挂的两个等长的单摆(它们的振动周期和频率相同),向同一侧拉起相同的很小的偏角同时释放,让它们做简谐运动。 现象:两个简谐运动在同一方向同时达到位移的最大值,也同时同方向经过平衡位置,两者振动的步调一致。 对于同时释放的这两个等长单摆,我们说它们的相位相同。 演示:将两个单摆拉向同一侧拉起相同的很小的偏角,但不同时释放,先把第一个放开,当它运动到平衡位置时再放开第二个,让两者相差 周期,让它们做简谐运动。 现象:两者振动的步调不再一致了,当第一个到达另一侧的最高点时,第二个小球又回到平衡位置,而当第二个摆球到达另一方的最高点时,第一个小球又已经返回平衡位置了。与第一个相比,第二个总是滞后1/4周期,或者说总是滞后1/4全振动。 对于不同时释放的这两个等长单摆,我们说它们的相位不相同。 要详尽地描述简谐运动,只有周期(或频率)和振幅是不够的,在物理学中我们用不同的相位来描述简谐运动在一个全振动中所处的不同阶段。 相位是表示物体振动步调的物理量,用相位来描述简谐运动在一个全振动中所处的阶段。 4.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1)简谐运动的振动方程 既然简谐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可以用正弦曲线或余弦曲线来表示,那么若以x代表质点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t代表时间,根据三角函数知识,x和t的函数关系可以写成 公式中的A代表振动的振幅,叫做圆频率,它与频率f之间的关系为:=2公式中的 表示简谐运动的相位,t=0时的相位 叫做初相位,简称初相。 (2)两个同频率简谐运动的相位差 设两个简谐运动的频率相同,则据=2f,得到它们的圆频率相同,设它们的初相分别为 1和 2,它们的相位差就是 (t+ 2)-(t+ )= 2- 1 讨论: 个物体运动时其相位变化多少就意味着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相位每增加2就意味着发生了一次全振动) ②甲和乙两个简谐运动的相位差为3/2,意味着什么? (甲和乙两个简谐运动的相位差为3/2,意味着乙总是比甲滞后3/2个周期或3/2次全振动) (3)相位的应用 (三)课堂小结 本节学习了描述简谐振动特点的物理量:振幅、周期和频率,知道振幅是描述振动强弱的物理量,是最大位移的绝对值,标量,并与振动的位移与路程进行了比较,知道位移是矢量,路程也是标量。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五)布置作业:问题与练习1、3 九、板书设计 高二上册物理教案(精选篇2)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多用电表”是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二章第八节的内容,它是电流表、电压表改装学完后,研究欧姆表的改装问题,又是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深化和实际应用,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能巩固电学问题的分析思路,加深对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交流能力,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 2.教学重点:欧姆表和单量程多用电表的制作原理。 3.教学难点:理解欧姆表和单量程多用电表的制作原理。 4.教材的处理: 本单元内容可分两节可来处理,本节为第一课时,主要是探究电流表改装成欧姆表、多用电表的原理。 第二课时为学生实验课,练习使用多用电表及相关练习巩固。 二、学情分析: 1.知识基础分析: ①掌握了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并已熟练掌握了电路串并联的规律,会利用该定律列式求解相关问题。 ②掌握了电流表改装成大量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原理和刻度方法。 2.学习能力分析: ①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不断提高,具备初步地、独立发现事物内在联系和一般规律的能力。 ②具有初步的概括归纳总结能力、逻辑推力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利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的方法测量电阻的阻值。 ②理解并掌握欧姆表及单量程多用电表的制作原理,知道简单的双量程多用电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欧姆表原理的分析,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探究、合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思辨、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物理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资源 PPT课件、探究学案、指针式多用电表、数字式多用电表 五、教学流程图 学生 给出各种器材 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电流表表头测电阻? 评价方案,选择方案? 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欧姆表的原理 改进方案,引导发现本质规律 出示电流表、电压表、欧姆表电路图 单量程多用电表 双量程多用电表 课堂总结交流 分析组合,设计简单的电路图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学习过把电流表表头改装成电压表和量程较大的电流表的原理,能利用电流表表头测电阻吗? 探究一:利用电流表表头测电阻 1.给出器材 待测电阻Rx 电源:E=2V,r=0.5Ω 电流表A:Ig=10mA, rg=9.5Ω 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3kΩ 变阻箱R0:0~9999Ω 滑动变阻器R:0~1000Ω 电键、导线若干 若还需其他器材,可自选 2.指导学生进行设计(电流表表头与其他元件进行组合) 3.评价方案 教师:如果能从表盘上直接读出所测电阻值就好了,请选择其中一个方案。或者你有更好的设计吗? 设计利用表头测电阻的方案,画出电路图。 学生代表板书设计方案 学生分析比较几个方案,从中选出方案或提出更好的方案。 通过开放性的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同时给学生提供一个合理的思维空间,便于课堂的教学生成。 探究二:利用表头直接测电阻 1.出示电流表表头刻度盘。给出相关数据E=2V,r=0.5Ω;Ig=10mA, rg=9.5Ω;(以R0=390Ω为例), 引导学生进行表头刻度改装。 2.对刻度情况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方案 3.提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 若电流表内阻rg未知,怎样可使10mA处表示所测电阻值为0? 4.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发现本质规律。 若将变阻箱换为滑动变阻器R,还可使10mA处表示所测电阻值为0吗? 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结合具体数据,分组进行计算,改装表头刻度。 学生发现刻度与R0的取值有关。取R0=190Ω,可充分利用刻度盘。 学生发现电流表内阻rg未知,可进行测量,再调节R0,可实现,满偏电流处表示电阻为0,同时也发现,总内阻不变。 学生发现只要将A、B接线柱短接,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指针满偏即可实现满偏电流处表示电阻为0,无须知道各元件电阻为多少。 通过层层递进的几个问题,引发学生积极的参与思考。促成学生有效的生成。根据学生课堂表现随时调整引导思路。 欧姆表原理 1.出示改进后欧姆表原理图,结合探究过程,讲解欧姆表的原理;欧姆调零的目的和作用;中值电阻的决定因素;刻度盘的特点。 2.原理: 3.刻度: (1)AB短接,调节R使得指针满偏(欧姆调零)。 目的是什么?或有什么作用? 原理: (2)指针指在中间刻度处,所测电阻值是多少? 把此电阻称为中值电阻,中值电阻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欧姆表刻度的特点: 学生深化理解欧姆表原理等相关内容,把握欧姆表的本质规律。 最大限度利用表盘刻度 由电源电动势和表头满偏电流决定 左大右小;左密右疏 学生设计电路图 通过分析,体会等效思想 从特殊到一般,归纳总结,探寻本质规律 探究三:简单的单量程多用表 1.出示电流表、欧姆表、电压表的原理图 要求学生组合成简单的多用电表,注意电源与表头的连接。 2.引导分析电路结构 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综合,实现创造。 体会等效的思想 简单的双量程多用表 出示双量程多用电表电路图,引导学生分析各挡功能, 分析各档功能,比较量程大小 认识多用电表 利用多用电表实物图介绍其功能,简单强调欧姆表使用的注意点。 为下一节实验课做准备 交流评价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什么方法?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总结交流 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表达及概括总结能力。 作业布置 重新思考第八节课本内容,完成课后问题与练习1、3题 若有问题相互交流 带着问题为下节课做准备 高二上册物理教案(精选篇3)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基础普遍比较薄弱,对高一内容掌握地比较好的学生不多,故加强基础教学。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不高,普遍认为物理难学,部分学生甚至有排斥感。需引导学生改变思想认识,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本学期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分为选修3-2与选修3-4。选修3-2为电磁学的后半部分,电磁感应与交变电流为教学的重点,选修3-4为机械振动、机械波与光。本学期任务较重,要求在本期内完成选修模块的教学任务,以便后面高考复习时间上的安排,便于对学生进行高考的第一轮基础复习。 本学期教学目标 旨在让学生掌握电磁感应、交变电流、机械振动与机械波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将物理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去,明白物理源于生活必将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体会到通过使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优势与便捷。本学期在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应向高考相靠近。 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客观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教材,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结合起来; 2.认真备课,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把握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3.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困惑; 4.认真积极批发作业、试卷等,及时反馈得到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调节教学; 5.认真做好教学分析归纳总结工作,教师间经常互相交流,共同促进。 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1 一、划时代的发现;二、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第四章电磁感应) 2 三、楞次定律;四、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 五、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习题课;六、互感和自感; 4 七、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复习课;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5 一、交变电流二、描述交变电流的物理量;习题课;(第五章交变电流) 6 三、电感和电容对交变电流的影响;四、变压器; 7 五、电能的输送;习题课;复习课;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8 一、简谐运动;二、简谐运动的描述;(第十一章机械振动) 9 三、简谐运动的回复力和能量;习题课;四、单摆; 10 实验:探究单摆周期与摆长的关系;五、外力作用下的振动;复习课;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11 期中复习;期中考试; 12 一、波的形成和传播;二、波的图象;三、波长、频率和波速;(第十二章机械波) 13 四、波的反射与折射;习题课;五、波的衍射;六、波的干涉; 14 六、多普勒效应;复习课;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15 一、光的折射;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二、光的干涉;(第十三章光) 16 三、实验: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习题课;四、光的颜色色散;五、光的衍射; 17 六、光的偏振;七、全反射;八、激光;复习课;单元测试;试卷分析; 18 一、电磁波的发现;二、电磁振荡;三、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第十四章电磁波) 19 四、电磁波与信息化社会;五、电磁波谱 20 期未复习; 21 期未测试 最后,希望我整理的高二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高二上册物理教案(精选篇4)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 (2)知道什么是多普勒效应; (3)能运用多普勒效应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点:知道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知道多普勒效应是在波源和观察者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 教学难点: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的区别。 教学方法:读、讲、练与分析相结合 (一)引入新课 让学生叙述火车向你驶来时,汽笛本身的音调如何变?人听到的汽笛音调如何变?火车离你而去时,汽笛本身的音调如何变?人听到的汽笛音调如何变?同是汽笛发声为什么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现象呢? 多普勒效应。 (二)新课教学 1、波源的频率与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 问题:什么叫频率?声音的音调由什么因素决定? 提示:波源的频率--单位时间内波源发出的完全波的个数。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单位时间内观察者接收到的完全波的个数。 如果波源和观察者相对于介质静止,则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的频率相等,如果波源或观察者相对于介质运动时,则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的频率不相等,这一现象就叫多普勒效应。 2、多普勒效应的成因 例1:波速为V=100m/s,波源的频率f=100Hz.可算得:波的周期T=0.01s,波长λ=1m。 (1)波源相对于介质静止,观察者相对于介质静止在时间t=1s里有100个波传到观察者所在的A处,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与波源的频率相等,音调不变。 (2)观察者相对于介质静止,波源以速度V源=10m/s相对于介质运动,第一、波源向观察者运动则对观察者来说感觉到的波速为110m,他在1秒钟内接收到的完全波数为110个,所以观察者感受到的频率f"=110Hz比波源的频率f=100Hz要高,因而音调变高。 注意:波速实际并没有改变,但在相同的距离中却多了10个完整波,是由于波在介质中被均匀挤压,使之波长变短的缘故。第二、波源远离观察者,由同学自行分析。 (3)波源相对于介质静止,观察者以速度V人=10m/s相对于介质运动。第一、观察者向波源运动;第二、观察者远离波源,由同学自行分析。 (4)波源与观察者同时相对于介质运动又如何呢?多普勒效应更加明显 3、多普勒效应的应用: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并加以总结。 高二上册物理教案(精选篇5)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等温变化; (2)掌握玻意耳定律的内容和公式;知道定律的适用条件。 (3)理解等温变化的P—V图象与P—1/V图象的含义,增强运用图象表达物理规律的能力; 1.2过程与方法 带领学生经历探究等温变化规律的全过程,体验控制变量法以及实验中采集数据、处理数据的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切身感受物理现象,注重物理表象的形成;用心感悟科学探索的基本思路,形成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2.教学难点和重点 重点:让学生经历一次探索未知规律的过程,掌握一定质量的气体在等温变化时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理解p-V图象的物理意义。 难点:学生实验方案的设计;数据处理。 3.教具: 塑料管,乒乓球、热水,气球、透明玻璃缸、抽气机,u型管,注射器,压力计。 4.设计思路 学生在初中时就已经有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概念,生活中也有热胀冷缩的概念,但对于气体的三个状态参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是不清楚的。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证精神。这节课首先通过做简单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明白气体的质量、温度、体积和压强这几个物理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然后与学生一道讨论实验方案,确定实验要点,接着师生一道实验操作,数据的处理,得出实验结论并深入讨论,最后简单应用等温变化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023-07-26 22:30:361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内容:   学习4的相邻数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学具、观看课件,学习4的相邻数,培养幼儿对相邻数的兴趣。   2、培养幼儿初步的思维推理能力。   3、学习4的相邻数,进一步理解相邻两数多1少1的关系,知道4的相邻数是3和5。    重难点分析:   重点:由3比4少1,5比4多1的关系,推出4的相邻数就是3和5。   难点:用语言清楚地表述比较出的结果。   活动方式:集体和个人    活动准备:   知识:学习了3的相邻数,初步了解了相邻两数多1少1的关系。   物质:教具:课件:幻灯片两张,数字胸饰若干   学具:每人3朵蓝花、4朵黄花、5朵红花。数字卡片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以请幼儿观看表演的语气,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表演内容是:一位小朋友扮演数字"4",哭着来到小朋友面前,请小朋友帮助找朋友。    二、展开:   1、教师引导幼儿做游戏"开花",观察比较感知3、4、5三个数字之间的关系。   (1)教师引导,幼儿操作,比较3、4之间的关系。   春天到了,花园里的花都开放了,花园里掀开了3朵蓝花,过了今天,又开了4朵黄花,请小朋友给他们找出数字朋友。   问:"蓝花和黄花谁多谁少?蓝花比黄花少几朵?3比4少几?"通过游戏,你知道了4的一个好朋友是几?(因为3比4 少1,4的一个好朋友是3)   (2)以同样方法,引导幼儿操作比较4、5之间的关系。   花园里又开了5朵红花,请你给它找出数字朋友吧!引导幼儿比较,得出答案,5比4多1,4的另一个好朋友是5。   (3)教师小结:刚才,我们大家一起做了一件好事,给数字4找到了好朋友,它们是3和5,也就是说,4的好朋友是3和5。   2、教师播放课件,验证幼儿的操作结果。   (1)第一张幻灯片,屏幕上出现3多蓝花、4朵黄花和数字3和4,引导幼儿进行比较,得出3比4 少1,4的好朋友是3。   继续播放:屏幕上出开出5朵红花和数字5,引导比较,得出结论。5比4多1,4的好朋友是。   (2)第二张幻灯片出现,数字3、4、5, 把数字"4"请上台来,问:"数字4你找到朋友了吗?是几和几?"幼儿一起说出结论:4的好朋友是3和5。   3、游戏:"找朋友"进行巩固   玩法:每个幼儿带一个数字(3、4、5)的胸饰,戴数字4的幼儿做找朋友的人,听着找朋友的音乐边拍手边找朋友,音乐停,每人找两个朋友,一个是数字3,一个是数字5。找对了共同庆贺。游戏可反复进行。   三、结束:组织幼儿收起学具,自然下课。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一、活动背景:   时下,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造型各异的高层建筑已成为一个现代化城市发达与否的标志,并到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为幼儿所熟悉。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我们选择了这一幼儿易于表现的事物――房屋。让幼儿在认识和熟悉一些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图形的不同组合、拼贴等发展幼儿想象力、创造力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进一步丰富几何体的简单知识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运用。通过做做、玩玩、讲讲的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表现能力。   二、活动目标:   1、认识房屋建筑的外形特征,运用几何形组合,拼贴出各种简单的房屋平面造型。   2、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力,表现力,并发挥一定的想象力进行初步的建构和创造。   三、活动准备:   1、房屋展览图片四幅,小动物形象图片若干。   2、泡沫板两人或三人一块,几何图形片若干,水盆若干。   3、请一位老师扮狮王形象,熟悉对话。   4、录音机及有关录音。   四、活动过程:   (一)丰富幼儿对房屋外形的认识,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房屋简单的外形特征。   1、老师幼儿一同参观房屋建筑展览。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客人(狮王出现)讲话:听说娃娃城新建了许多漂亮的城堡,小朋友我们一起去参观好吗?   2、分析了解房屋的基本结构。提问:你们刚才看到了什么样的房子?房子上面的部分是什么?(屋顶。)下面呢?(墙。)墙上有什么?为什么要有门和窗?   3、激发幼儿为小动物建造房子的欲望。狮王作伤心状。老师问为什么这么伤心?(狮王说:前一阵森林里发生了水灾,把小动物们的房子都给淹没了,小动物们没房子住可伤心了。)老师安慰狮王:“狮王别着急,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助你们好吗?”“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二)幼儿尝试个别操作,了解幼儿拼贴建构情况,鼓励幼儿创新大胆想象。出示许多小动物及建筑材料(吹塑纸片),请个别幼儿上前尝试操作,根据情况老师和幼儿及时评价。   (三)幼儿分组建构。   1、想一想你想给小动物构造什么样的房子?帮谁造?   2、要求,造的房子要牢固,方便进出,让小动物们满意。   全体幼儿两人合用一块泡沫板,进行建构活动。鼓励幼儿为小动物造一座、两座或更多的房子,并且造得不一样。在此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   (四)讲评。   1、相互参观,说说哪座房子造得好?为什么?   2、把房子送给小动物。   3、狮王代小动物致谢,与小朋友共舞。   五、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区域活动中继续用图形建构房屋或其他物,也可提供立体积木让幼儿进行立体构造。   六、效果分析:   活动中幼儿想象丰富,思维开阔。他们不但能将长方形的纸片横摆,而且还将它竖排成并列的几间房子,而且对门、窗所装位置也掌握得很好。还有的小朋友想象更大胆,将梯形的图片斜放当作房子上的滑梯,将长方形竖放当电梯。总之,这次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哪块木板厚   有益的学习经验:   认识物体的厚薄,感知厚薄的相对性。   准备:   1.长宽相同,厚薄明显不同的木板3块。   2.长宽相同,厚薄不同的积塑每个幼儿3块。   活动与指导:   1.同时出示两块较薄的木块,让幼儿各种角度观察木板尺寸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最后把两块木板并放在讲台上,请幼儿说出它们的不同。在他们说出一块木板“高些”,一块木板“矮些”后,告诉幼儿:小朋友的眼光不错,已经把它们的区别找出来了。不过,由于它们都太矮,所以我们不用高矮,而用厚薄来区分它们。分别在板子上作标记1和2让幼儿说出2号板子厚些,1号板子薄些。   2.拿出另一块板子标记为3号,与2号板子比较,启发幼儿说出:3号木板厚些,2号木板薄些;把3块木板两两相比后,引导幼儿说出3号木板最厚,2号板子薄些,1号板子最薄。   3.把木板按从薄到厚的规律排序。   4.发积塑给幼儿,让幼儿区分它们的厚薄并按厚薄排序。   5.按教师指令,举出相应的积塑。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能区分圆形和椭圆形,感知它们的特点。   2.联系圆形,椭圆形的.相似物品。    活动准备   1.Ppt课件:椭圆形   2.圆形、椭圆形若干,图形印章。   涂色   幼儿园课件    活动过程   一、给图形描边。   1.使用幼儿操作材料,看看圆形和椭圆形,教说椭圆形名称。   然后用色笔描两个图形的边,提示幼儿一边描一边比较两个图形有什么不一样?   2.操作后说一说:圆形和椭圆形有什么不一样?   结合操作体验,进行感知经验的比较。   二、椭圆形像什么?   1.课件:椭圆形   让幼儿说说圆形添画成了什么?说说还有什么像圆形,像椭圆形?   空白的圆形,椭圆形能添画成什么?   三、分组活动。   1.给图形涂色。   让幼儿描一描,涂一涂。   指导幼儿数数圆形有多少?椭圆形有多少?把圆形凃一样的颜色,把椭圆形凃一样的颜色。   2.摸图形。   幼儿从摸箱中摸图形块,按标记分放。   一边放一边说是什么图形?   3.图形添画。   让幼儿给图形添画,把空白的圆形、椭圆形添画成物品,鼓励画的不一样。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巩固对6以内数字的认识,感知6以内的数量。   2、积极、愉快参与寻找、辨认数字与感知数量的游戏。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重点难点:   能不受排列形式影响,感知6以内的数,并能进行数物匹配。    活动准备:   1、课件。   2、每组一套1~6的数字卡、实物(装有冬枣、橘子、苹果各6个的篮子)。    活动过程:   一、找座位   1、数字宝宝藏在了火车车厢上,请小朋友找出并说出是数字几?(引导小朋友逐一找出藏在车厢上的数字。)   2、你们想坐火车吗?坐火车卡要车票啊,现在我来送给你们每人一张车票吧!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分发给每组幼儿一套1~6的数卡,幼儿自由选择一张)   3、每一张车票上都有数字,请你们看看说说自己拿到票上是数字几,票上是数字几就代表你坐在几号座位。请幼儿说说自己坐在几号座位。   4、动物朋友们也要乘坐这辆小火车,有些谁呢?(请幼儿逐一认识)它们手里也拿着车票呢,但是他们的车票上都是小圆点,几个小圆点就代表它乘坐几号座位,我们来帮它们看看应该怎么坐吧!(引导幼儿逐一说说各个小动物手里的车票上圆点的数量,并用相应的数字来表达)   二、分果果   1、火车开来到了一个果园里,请大家看一看果园里有些什么水果呢?   2、动物们摘了好多水果,请小朋友看看、说说它们摘下的各种水果各有多少。   3、动物们想把摘下来的冬枣、橘子、苹果分给我们每人一样尝尝。我们每一节车厢里坐着几个乘客呢?   ①将冬枣送给第一节车厢的乘客。   ②将橘子分给第二节车厢的乘客,够不够?还要摘几个橘子才能正好分给6个人呢?   ③将苹果分给第三节车厢的乘客,够吗?怎么办呢?   三、兑奖啦!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我们这一趟列车有个抽奖活动,现在公布中奖号码,如果你手里的车票上的数字与我们的中奖号码的数字相同的话,就请我这里来对奖。(幼儿在听好老师的题目后思考答案,然后请符合的幼儿快速来对奖,经检验,正确的可以得到奖品)   ①比5多1的数字是几?   ②其余的乘客都是鼓励奖,等火车到站以后,你们可以到我这里来领奖,但是有个要求:要在车票上画出六个圆点。   四、开火车   请每一节车厢里的乘客们按车票上的1、2、3、4、5、6的顺序下车排成3列队伍,检查小朋友站立顺序是否正确,然后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运用游戏,加深对数的认识将具体的1~6圆点数量与数字符号相对应进行数物匹配,明白每个数可以表示相同数量的物体,感知数字和实物的数量关系运用已学的知识,进一步理解数字和数量的关系通过游戏进一步让幼儿巩固数字6尝试数字1~6的排列。    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理念是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活动中,我紧紧把握这个理念,使幼儿在积极愉快的气氛中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轻松地认识、理解了学习内容。课上的气氛也是很活跃的,发言也很积极,较好地达到了预期设计的活动目标。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10以内的序数。   2、能积极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病菌拜拜》电子书;1-10数字卡;玩具布偶病菌,10个贴有魔术贴的乒乓球。    活动过程:   一、复述故事,引出主题。   1、出示电子书,复述故事。   2、请幼儿数数病菌大王派了多少支病菌队伍到地球来。每支队伍又多少个病菌?   3、师小结。   二、师幼交流,了解序数。   1、那只队伍的病菌多?   2、比较第2支和第4支队伍,哪支队伍的病菌多?   3、比较第6支和第7支队伍,哪支队伍的病菌少?   4、哪几支队伍的病菌数量一样多?   5、师小结。   三、游戏活动,加深认识。   1、幼儿分成4组,每组有10个贴有魔术贴的乒乓球。   2、请幼儿轮流把乒乓球投向玩具病菌。   3、投掷活动完成,请幼儿数一数每组共有多少个乒乓球贴在玩具病菌上,并且看看是几号乒乓球被贴上了。   4、继续游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6   采用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方式,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体验发现物品形体特征的乐趣。    课题生成:   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听说游戏在课程书中的设计形式一般比较单一。如何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设计教案,调动幼儿最大的积极性来参与教育活动,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现代国内外许多教育家提出的幼儿园教育应注重“感知教育”,重视教育过程的观点,使我茅塞顿开。因此,我选择了幼儿身边无处不在,随处可触的“圆”作为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充分实施感知教育探索的开始。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认识圆形并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是圆形的,×××也是圆形的。   2、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想像力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3、提高幼儿的竞赛意识和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准备:   1、足球、乒乓球、篮球等一些具有圆形特征的物体。   2、水果如苹果、桔子、荔枝等。   3、大量具有各种形状的玩具。    活动过程:    1、激发兴趣,引出主题。   (1)请小朋友们猜一猜红布下到底藏了什么呢?引发幼儿讨论和有意注意。(足球、篮球、乒乓球、钟表、鼓等。)   (2)慢慢揭开红布,向幼儿展示物体,诱导幼儿边看边说它们的名称和形状,引出活动主题“有趣的圆”。    2、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感知“圆”的特性。   (1)请个别幼儿上前触摸各种球体,去发现其特征在老师下说出自己对“圆”的感受。(很光滑,圆溜溜的没有尖尖的角。   (2)请小朋友们和老师比赛好吗?看谁在教室内找到的。又多又快(2分钟)。组织全体幼儿在室内寻找。   (3)让我们蒙起眼睛试试看,还能摸到“圆”吗(3分钟)。    3、室外发现,开拓思维。   小朋友,教室外面还有圆吗?(有)多吗?(多)让我们一起到室外去找一找。(5分钟)   开拓幼儿想像力和创造性,丰富幼儿对“圆”的经验。    4、击鼓传花,听说竞赛。   (1)说明游戏竞赛规则:幼儿分为两队,各代表红花队和黄花   ①鼓点响起,两队各自传花:鼓点一停,两队持花者站起,红队持花者说上句:××是圆形的,后由黄队持花者说下句也是圆形的。说对者可由老师在黑板上相应花前贴上一枚圆片,如说错和重复别人的句子都不能贴磁片。   ②游戏双方两队以圆形磁片多者为胜方。   (2)赛后,老师进行简单小结,为胜方鼓掌祝贺,同时也为方增强信心鼓掌支持。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以“有趣的圆”为主题进行绘画。    课题评价:    一、效果分析   在这一教育活动中,游戏贯穿始终。我首先采用“猜”引起幼儿极大兴趣,满足他们的好奇心,接下来不断地以游戏的方式幼儿动口、动手、动脑,使幼儿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保持着积极主动、稳定的学习情绪。平时不爱发言的小朋友也能高举小手“老师,我知道!”从而较好地达到了预期教育目的。   为何这次活动能取得良好效果呢?我想主要有以下两个的原因:   一是给每一位幼儿都创造了参与成功的机会,充分发幼儿的主体作用;   二是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感知能力。    二、专家点评   幼儿总是对他们未知的事物充满好奇,《有趣的圆》以游戏方式,通过让幼儿一猜、二看、三说、四找、五摸、六发现、七竞赛。仅使幼儿在表面和经验的层面上获得更深一步的感知印象,还为幼儿进行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条件。   教育活动中的室内、室外转换,不拘泥于空间的限制,在学中玩,活跃了气氛,拓宽了教学途径,更符合中班年龄的幼儿活泼、好动、思维具体形象性的特征。   设计的环节以绘画的方式进行延伸活动,可使幼儿大胆不仅巩固了本次教育活动的成果,而且让幼儿获得了创造潜以充分发挥和表现的机会。   总之,此活动设计对我们拓展幼儿数学教育内容和活动都是有所启发的。    三、反思与讨论   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帮助幼儿建构数的概念,你还有好主意吗?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探索光的折射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示:光的折射   2、科学发现室光学区域。    活动指导    1、教师同幼儿讨论什么光是怎样形   讨论后让幼儿知道,当物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我们就看到的热物质的发光。   如:火光、烛光、白炽灯的灯光,以及前述钢铁、玻璃、石头等烧红时的发光。    2、问题:光沿直线传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见例子    给幼儿讲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由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人的双眼效应,可判断物体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条,刨了二下就要检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沿木条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队伍对齐:"向右看齐!"    3、幼儿在光学区域自由探索、发现光的折射。   (1)课件演示:光的折射   通过观看课件演示,让幼儿对光的折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实验:把筷子插到水里发现筷子在空气中和水中拐了个弯的原因。   (空气和水就是两种不同的介质)   (3)指导幼儿在光学区域,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   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师讲评活动情况,表扬鼓励探索中有发现的幼儿   让幼儿讲一讲在探索活动中发现了什么?
2023-07-26 22:31:001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精选】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合集6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知道他们的名称和基本特征。能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相似的物体。   2、能区别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以及几何图形之间的不同,发展幼儿的辨别力。   3、发展幼儿空间概念想象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课件《认识球体与圆柱体》、电脑.   2、学具:每人一只球、五只一圆的硬币、一只篓子、一张有圆形或球体或圆柱体的图片。各类废旧报纸、毛线等。   3、座位安排:两个半圆行、每人一只垫子,席地而座。   4、三处有圆形、球体、圆柱体娃娃的标志。   活动过程:   一、出示课件,引起兴趣。   小朋友,今天来了这么多客人老师,开心吗?姜老师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还有一位客人要来做客呢,你们看,他来了。   (出示课件一:硬币来了。通过硬币的介绍,进一步感知圆形,初步感知球形。)   这是谁呀?他是什么形状的?转起来呢又是怎样的?   二、通过硬币的引见,导出球体,体现圆与球的特征。   1、球和硬币有什么区别。   (出示课件二:球和硬币的区别)   2、请幼儿看一看,球与硬币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   3、请幼儿比一比,球与硬币谁滚的快。   4、请幼儿讲一讲,球与硬币的特征。   5、小结:对,小朋友讲的真好。我们来听听硬币和球体是怎么说的?   (课件三:通过硬币与球的比赛,以及形象的讲解进一步了解硬币与球的特   征:硬币圆圆的、扁扁的,就象一张纸;球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是圆的,不管从哪个方向滚都可以。)   三、认识球体与圆柱体。   1、通过课件四,引出圆柱体。(五个硬币叠在一起变成圆柱体。)   2、摆一摆,(把五个一圆的硬币叠在一起,看看变成了什么?)   3、球体和圆柱体比赛滚。(课件五比滚)   A、请个别幼儿上来滚一滚老师叠起来的圆柱体与球体,看看他们谁快谁慢?   B、讲讲为什么?   4、球体和圆柱体比叠高。(课件五比叠高)   A、请小朋友把你叠的圆柱体和好朋友再叠一叠,可以吗?把两个球也叠一叠,可以吗?   B、为什么?   四、通过讲讲生活中的圆形、圆柱体、球体,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   1、象硬币这样的圆形,你们还在哪里见到过?硬币叠起来就是圆柱体,那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圆柱体呢?   2、哪里看到过球体?比一比谁想的最多。   3、硬币叠起来就是圆柱体,那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圆柱体呢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体验在数学活动中找规律快乐。   2、能认真观察物体的颜色排列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排列。   3、学习用多种方式探索和寻找物体的排列规律。   4、能与同伴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按红、黄、黄规律穿成的花瓣项链,盒子,记录纸,水彩笔。   2、幼儿分组练习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出示直线型花瓣项链,引导幼儿观察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请幼儿讨论花瓣颜色的排列顺序。   2、教师将幼儿的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二、出示环形花瓣项链,感知环形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将直线形项链连接,引导幼儿观察其颜色排列规律。   2、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3、教师引导幼儿沿相反方向观察项链颜色排列顺序,并记录排列规律。   4、让幼儿观察、比较不同方向花瓣排列的顺序。   三、游戏:“猜一猜”。   1、将项链中的一部分藏在盒子里,请幼儿猜猜盒子里藏的是什么颜色的花瓣。   2、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再打开盒子,进行验证。   3、根据幼儿掌握情况,隐藏不同数量的花瓣再次进行游戏。   四、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简单介绍操作内容、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   第一、二组:画一画。   方法:请幼儿从串珠卡片中抽出一张,根据卡片上的提示在白纸上画出一串项链。   第三、四组:猜一猜。   请幼儿猜一猜山洞和大树后面藏着什么样的动物和娃娃?   五、活动评价。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生活中一些物体上的花纹排列规律,如地垫、餐桌布、床单、衣服等,丰富幼儿有关排序的经验。    活动反思:   活动中幼儿兴趣很高,参与的欲望较强。幼儿通过观察去寻找规律,用动手操作去发现规律,用动作去体现规律,用各种感官去变现规律。幼儿在看、说、动、做中思维十分活跃。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内容 :数学《哪里一样》    活动目标:   1、 启发幼儿找出图形间两个相同点,并作记录。   2、 培养幼儿抽象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挂图2幅、标记若干。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篮子、胶水、小标记。    活动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教师讲解提问启发幼儿找出图形间的两个相同点,并作记录。   难点:让幼儿通过说、作操作材料,从而培养幼儿抽象概括图形特征的能力。    活动过程:   1、 集体活动。   (1) 引导部分,引起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我请谁到我们班里来做客?(小兔)小兔子告诉我它有好多好朋友是图形宝宝,我们来看看都是谁?可是图形宝宝今天给小兔子出了几个难题,小兔子不会做了,要我们小朋友一起来帮帮它。”   (2) 出示挂图一,概括两个图形间相同点。   “你们看图上有什么?(三角形)它们什么地方是一样的?(颜色、形状一样)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你们看我这里还准备了好多小标记,我要把这些小标记送给图形宝宝。请你们再说一说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教师按照先记颜色,再记形状的顺序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红色的三角形)。”   (3) 教师出示图二,让幼儿在现有基础上加以巩固。   “看这里还有一幅图,看一看是什么图形?它们哪里一样?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帮忙。记录方法同上。”   2、 小组活动。   “小朋友们刚才我们把小兔字不会做的难题全都解决了,小兔子真高兴,他让我谢谢你们!可是图形宝宝又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了,看看我们班哪一个小朋友最聪明。”   第一组:给图形做一样的标记。   分别是红色长方形、蓝色梯形。   第二组:给图形做一样的标记。   分别是蓝色长方形、黄色正方形。   “请小朋友们把图形一样   的地方用标记记录下来,然后   再说说这是什么样的图形?”   3、 活动评价。   请个别幼儿读一读操作材料纸,评价是否记录了两个相同点。   4、 活动结束   “图形宝宝说你们真棒,我们先去喝点水,一会在跟它们做游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4    一、活动目标:   1.能够用完整的语句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2.运用分类、计数等方法,尝试统计。   3.体验通过协商解决问题带来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统计表    三、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十五只老鼠就住在仓库里,仓库里很温暖舒适,每个袋子里都装满了食物。有一天,老鼠们发现仓库里乱七八糟,还留了一张纸条(胆小鬼,你们好啊,我是农场主的猫。今天就算我的了,下次见面时,我会饱餐一顿。明白吗?)   师:谁来过了?老鼠们看到猫要吃了它们,可害怕了。你们能想个办法帮助老鼠们吗?老鼠们也聚在一起商量,最后它们商量的结果是在猫脖子上挂点东西。   (二)初步感知统计   1.礼物的轻重教师继续讲述故事:在脖子上挂什么好呢?有的老鼠说:"挂重的东西,让猫动弹不得。"有的老鼠说:"东西太重的话,我们怎么搬呢?""不行,挂重的。""不行,挂轻的"就这样,小老鼠们闹腾开了。   教师出示锁和羽毛的图片,你们觉得哪张图片代表轻的东西,哪张图片代表重的东西。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应该在猫脖子上挂重的东西还是轻的东西呢?   幼儿各抒已见。   2.老鼠的决定我们来看看小老鼠们是怎么选的?我们一起数数,选挂重的东西的老鼠们有几只?选挂轻的东西的老鼠们有几只?哪一队多?   :选择挂重东西的一队有5只老鼠,选择挂轻东西的一队有10只老鼠,10比5多,所以,老鼠们决定挂轻的东西。   (三)逐层深入,再次感知统计   1.提问:   (1)轻的东西选什么挂上呢?(幼儿讨论)   (2)(出示有味道的、会发光的、有声音的物体)老鼠们选了哪几样物体?为什么选这些?   :袜子能发出臭味,猫闻着臭味,可能会被熏晕过去;电筒有光亮,会刺得猫的眼睛睁不开;铃铛有声音,挂在猫脖子上,猫靠近的时候,老鼠可以听到铃铛的声音。   2.统计记录到底选择什么礼物给猫呢?我们一看小老鼠是怎么选择的。(松果)数一数有几只老鼠选了有声音的?几只老鼠选了有味道的?几只老鼠选了会发光的?哪个最多?   :当有两种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他们用排队来比一比数一数的方法;当有三种意见和选择不统一的时候,他们用松果来表示自己的想法,再来数一数,比一比。少的听多的,最后决定送出一个轻的并且能发出声音的礼物送给猫。   (四)尝试统计   1.集体选择可是什么时候去送铃铛呢?是早晨去送、中午去送,还是晚上去送呢?   老鼠们意见无法统一,可是时间不等人啊,那只猫马上就来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老鼠吧。   教师出示表格,请幼儿用笔在表格上表示自己的选择。   2.集体验证:选择晚上送铃铛的人最多,少的听多的,最后老鼠决定在晚上送礼物。   15只老鼠把礼物包装了一番,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把礼盒放在猫家的门口。第二天早上,当主人醒来的时候,他们看到礼盒,还以为是别人送给猫的生日礼物呢,就乐滋滋地拆开礼盒,把那个又轻又有声音的铃铛挂在猫脖子上。从此以后,15只老鼠仍然在那个仓库里吃吃喝喝,过着幸福美满的日子。   (五)统计经验迁移离场的选择,是男生先走还是女生先走呢?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示:光的折射   2、科学发现室光学区域。    活动指导    1、教师同幼儿讨论什么光是怎样形   讨论后让幼儿知道,当物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我们就看到的热物质的发光。   如:火光、烛光、白炽灯的灯光,以及前述钢铁、玻璃、石头等烧红时的发光。    2、问题:光沿直线传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见例子   给幼儿讲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由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人的双眼效应,可判断物体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条,刨了二下就要检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沿木条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队伍对齐:"向右看齐!"    3、幼儿在光学区域自由探索、发现光的折射。   (1)课件演示:光的折射   通过观看课件演示,让幼儿对光的折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实验:把筷子插到水里发现筷子在空气中和水中拐了个弯的原因。   (空气和水就是两种不同的介质)   (3)指导幼儿在光学区域,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   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师讲评活动情况,表扬鼓励探索中有发现的幼儿   让幼儿讲一讲在探索活动中发现了什么?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硬币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能够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准备:   5角、1元的硬币每人一套,存钱罐1个,篮子20个,小盒子1个,教棍1根,幻灯片7张(5角、1元硬币的正面、反面、正反面各一张,5角、1元在一张图的图片一张),捐物箱2个,玩具若干,长桌2张。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活动难点: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出示存钱罐,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存钱罐)老师在里面存了好多硬币。现在我把它请出来和小朋友交朋友。   2、基本部分   (1)幼儿找“朋友”,进行认识。   硬币朋友最喜欢和轻轻拿,轻轻放的人交朋友了,你们能做到吗?请你们在篮子里找一个“朋友”。   提问:   a、你找的“朋友”是什么形状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   c、上面有些什么图案?   (2)幻灯片演示,教师逐一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认识。   现在,请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朋友”送回到篮子里,下面我们把这些硬币放大了再来看一看。   认识5角,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5角的硬币。   正面——提问:   a、这是多少钱的硬币?(5角)   b、它的正面上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5角的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有什么图案?(荷花)   正反面——这就是5角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们在篮子中找出相同的硬币。(找到后)   提问:   a、请你们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硬硬的、圆圆的、凹凸不平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金色、圆形的)   认识1元,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1元的硬币。   正面——提问:   a、它是多大面值的硬币?(1元)   b、上面都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的是什么图案?(菊花)   正反面——这个就是1元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把它找出来,好吗?(找到后)   提问:   a、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银色、圆形的)   b、数字是几?(1)   c、上面的汉字是什么?(元)   (3)同时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观察、认识。   老师把5角、1元的硬币都放到了一起,我们一起来看看。   提问:   a、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都是圆形的,都是硬硬的,凹凸不平的。5角和1元的硬币,颜色不同,大小不同,数字不一样,汉字也不一样。   (4)区分硬币以巩固硬币的认识。   我们认识了5角、1元的硬币,现在我要考考旁边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认识吗?这是多少钱?(5角)要考倒爸爸妈妈可真难,现在我来考小朋友,看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元)这呢?(5角)真棒!现在老师换一换,请你们在篮子里面找出5角的硬币让老师看看,你们还能找出1元的硬币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看吗?刚才小朋友说了5角和1元的大小不同,老师这里有一个小盒子,里面放了许多5角、1元的硬币,我请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摸出一个5角的。   3、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并进行简单的购物。   今天,我们和硬币交了朋友,都认识了5角、1元。看,老师请了2个售货员阿姨来,请阿姨们说说她们卖的是什么东西?(售货员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5角店的售货员阿姨,里面有…)你们想买玩具吗?(想)那老师请小朋友拿一枚硬币去买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买到后玩一会儿就把它捐给灾区的小朋友。请1、2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请3、4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小朋友你们看,这是捐物箱,我们把买到的玩具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甘红梅)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6    设计思路:   在〈一样的小熊在哪里〉的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色彩鲜艳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比较,辨别事物间的细小差异,并给小熊配对,提高幼儿的视觉辨认能力。    一:活动目标   1、能按顺序的进行细致的观察,将衣着相同的两个小熊找出来;   2、提高幼儿的视觉辨别能力。    二:活动准备   1:挂图:〈〈视觉辨认〉〉;   2:幼儿用书:〈〈我的数学〉〉第22页;   3:小熊卡片24张,裤子线条、颜色一样的,各6张,分4组;   4:水彩笔、粉笔。    三:活动流程   1:引入活动;游戏:“猜猜我是谁”;观察有条纹小熊的卡片;集体游戏;个人操作。    四: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故事引入:有一天,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去逛街,街上可热闹了,人来人往,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走丢了,小熊哥哥找不着小熊弟弟很着急,所以,想请小警察帮助小熊哥哥找到小熊弟弟,引出下个环节。   (二)游戏:“猜猜我是谁”   玩法:教师依次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让幼儿辨认。   (三)教师依次出示4张不同衣着的小熊卡片,让幼儿观察,分别说出每张卡片上小熊裤子的颜色。   (四)集体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玩法:   教师将有衣着条纹不一样小熊卡片发给幼儿,幼儿将卡片举在胸前,然后,在4个圈里找到和自己拿的小熊卡片一样的小熊,就在哪个圈里。(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能否按照小熊裤子条纹的颜色排列寻找朋友,找到后要提醒找到的幼儿再次比较)。   (五)游戏:“找到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   1:玩法:教师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一样的小熊在哪里〉〉图上的10个小熊的衣着,然后让幼儿找出衣着相同的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   2:发书让幼儿自己操作,把小熊哥哥与小熊弟弟用彩笔圈起来。
2023-07-26 22:31:291

幼儿园小班凸透镜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小班凸透镜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小班凸透镜教案 1   教学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成像的规律及生活中的应用;   2、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求的精神、方法,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创造性性思维的形成;   3、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探求的习惯,与人合作的科学态度,辨证的看待客观事务的变化及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及成像规律。   教学难点:学生自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教学用具:凸透镜、蜡烛、火柴、纸屏、投影仪、相机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认识凸透镜:   【设疑】:放大镜有什么作用?   【探究】:1、放大;2、聚光   【发现】:放大镜根据折射原理制成的。   【设疑】: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探究】:摸一摸、看一看   【发现】:中间厚边缘薄、透明----凸透镜(板书课题)   (出示放大镜)   这是什么?谁知道它有什么作用?   (有放大的作用。)   请学生到前边来做个实验(给学生放大镜和一本书)试着把书上的字放得最大。   [学生反复实验]   放大镜还有什么作用?   (有聚光的作用。)   (板书:·)   放大镜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在图下板书:折射)   再来看看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摸摸、看看。   (放大镜的镜片中间厚,两边薄。)   还有什么特点?   (镜片是透明的。)   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板书:凸透镜)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关于凸透镜的知识。(出示放大镜)这叫什么?   (应该叫凸透镜。)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它有什么作用?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放大、聚光的作用。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   二、认识凸透镜有成像作用:   【设疑】:看看凸透镜,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探究】:(学生创造性的探究)   【发现】:通过凸透镜看到的物体倒过来了。   凸透镜还有什么作用呢?   (能让物体倒过来。)   你是怎样做的?   (生示范)   大家都来做一做、看一看。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1:我看见老师倒过来了。生2:前面的同学也倒过来了。)   是人倒过来了吗?现在你再看,人是倒着的吗?放下凸透镜再观察,想想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什么?   (通过凸透镜看到的是物体的像。)   那么这叫凸透镜的什么作用?   (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   认识凸透镜如何成像:   【探究】:让蜡烛火焰的像出现在纸屏上   【发现】:蜡烛、凸透镜、纸屏在一条直线上且高度相同。   【创造】:学生不同的摆放都能成像   【设疑】:像的大小与火焰的关系?   (反复探究)   【发现】:像有时大,有时小。   用凸透镜、蜡烛、白纸做实验,让蜡烛的像出现在白纸上,自己做做看。   (学生实验)   大家是怎样做的?请这一桌的同学到前边来做一做。   (巡视过程中错误的代表)   (两生做实验,纸上无像)   能不能自己想个办法。   (生改变凸透镜、白纸、蜡烛之间的位置关系,在纸上得到蜡烛火焰的像   给大家讲讲你们是怎么做的?   (凸透镜、蜡烛和纸的高度得相同才行,而且凸透镜、蜡烛、白纸得在一条直线上。)   我们按这个办法再来实验,同时我们把白纸叫做“纸屏”,看看在纸屏上得到的蜡烛火焰的像有什么特点?   (生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生1:在纸屏上得到了蜡烛火焰的像。生2:我们在纸屏上得到了蜡烛火焰的.像还是倒立的。)   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而且成倒像。   (板书:凸透镜使物体成倒像)   认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设疑】:你对这个发现有什么问题?   (学生质疑)   【探究】:反复实验,寻求规律   【发现】:与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的位置有关   【探究】:学生演示实验、参与板书,进一步探究   【发现】:蜡烛、凸透镜、纸屏三者的位置之间的辨证关系   【创造】:学生参与图文结合的板书形成   到底通过凸透镜得到的像比蜡烛火焰是大还是小?我们再来做做看,像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生实验,师巡视并指导)   谁到前边来边实验边汇报实验结果。   (演示当凸透镜离蜡烛近时,像就大,离纸屏近时像就小)。   那请你再说说什么条件下成大像?   (当凸透镜离蜡烛近、离纸屏远时在纸屏上得到大像。)   那在什么条件下成小像哪?   (当凸透镜离蜡烛远、离纸屏近时在纸屏上得到小像。)   那就请同学们再来做做看是不是这样?   (学生实验、老师巡视)   谁再来汇报实验结果?   生1:   生2:   (板书:当凸透镜离蜡烛近、离纸屏远时在纸屏上得到放大的像。   当凸透镜离蜡烛远、离纸屏近时在纸屏上得到缩小的像。)   认识凸透镜的应用:   【设疑】: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什么?   【创造】:   1、用照相机拍摄同一景物成一大一小两个像;   2、利用投影仪成大小不同的像;   3、能解释凸透镜成像规律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这就是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大家想一想,什么地方用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你能具体地说一说吗?   (照相机就用到镜头就是凸透镜,被摄的物体相当于蜡烛,底片就相当于纸屏。)   (我们教室里的投影仪也用到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请你到前边给大家讲讲。(生讲解)你能让屏幕上的像变大吗?   (可以让凸透镜离投影片近些,也可以让投影仪离屏幕远点。(边说边做)   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自己制作“土相机”。《凸透镜》   幼儿园小班凸透镜教案 2   教学目标:   ⒈使同学知道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成像有一定的规律,初步了了解凸透镜的应用。   ⒉使同学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通过制作土照相机,培养同学的制作能力。   教学准备:   蜡烛、火柴、凸透镜、纸屏、米尺、半透明白纸、直径不等的较长纸圆筒、透明胶(浆糊)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⒈师:出示放大镜,观察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   ⒉生:中间凸起,中间厚,边缘薄,能透光等等。   师:(小结板书)放大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能透光,这种镜片叫凸透镜。(也就是说放大镜就是凸透镜,在科学上用得更多的是凸透镜这个名称,因为这个名称更形象具体。教师连线强调凸透镜的结构特征。)   反思:此处的连线强调让同学对凸透镜的结构特点刻骨铭心。   ⒊师:凸透镜有哪些作用?   生:有放大作用,还有聚光作用。   师:凸透镜除了有聚光和放大的作用外,还有什么作用呢?今天来继续研究凸透镜。   二、新授   ⑴指导同学认识凸透镜的成像作用。   A初次实验感知。   师:(提实验要求)待会儿我们要做个小实验,每个小组有6个凸透镜,每个同学手持凸透镜,手臂伸直,眼睛透过凸透镜看窗外物体(教师事先在每个窗台放一盆美丽的鲜花),你发现了什么?可要仔细观察哟!老师宣布开始实验。   生:同学实验   师:巡视指导,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看到窗台上的花是倒立的,我看到外面的楼房是倒立的而且缩小了……   B再次实验感知:   师:刚才大家观察仔细,真不错!光能不能透过凸透镜把窗外的景物的像映到白纸上呢?教师示范,让同学们试一试。   生:进行实验,看到像映在白纸上感到惊奇。   师: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移动白纸,外面的物体能透过凸透镜在白纸上成像;物体通过凸透镜映在白纸上的像是倒立的,像比物体缩小了;移动白纸时,映到白纸上的像有时清晰,有时模糊,白纸在一个地方像最清晰……   师:讲解物体的像能映在白纸上的我们叫做实像。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凸透镜还有什么作用呢?   生:成像作用。   师:(板书)凸透镜有成像作用。   ⑵指导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师:通过上面的实验大家知道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它成的像是不是一直是倒立的呢?刚才大家只得到了缩小的像,能不能得到放大的像呢?等会儿我们要继续用点燃的蜡烛的火焰当物体进行研究,看你能发现凸透镜成像到底什么规律?下面提实验要求:   反思:此处教师设疑,节约了时间。应该让同学自身提出问题,即使多花点时间,但能培养同学的提问能力和问题意识,更能体现同学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①介绍分组资料:蜡烛、火柴、凸透镜、纸屏、米尺等。   ②由于实验用了点燃的蜡烛,要注意平安,防止烧了东西。   ③蜡烛、纸屏要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并使它们基本在一条直线上,高度基本一致。   ④教师示范:实验报告单上的成像指的是最清晰的像,放大或缩小的像各丈量三次就行了,模糊的像我们不作研究。   ⑤移动要注意顺序,凸透镜不动,先动蜡烛(距凸透镜由近和远),再动纸屏,纸屏每次由近和远离开凸透镜,直到纸屏上形成清晰的像为止。   ⑥各小组要注意协作,不乱抢,由组长布置,两人做成像实验,两人丈量,两人记录,发现的规律由小组讨论再填写。师宣布开始做实验。   生:小组互助协作做实验,师巡视指导。   师:分小组汇报,你小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小组发现凸透镜成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我小组发现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物体近时,就能形成放大的像;我小组发现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物体远时,就能形成缩小的像……   师:适时板书   反思:实验报告单的设计为同学集中探究凸透镜在什么情况下成放大的像,什么情况下成缩小的像指明了方向,突出了重点;丈量栏目,培养了同学用实事数据说话的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然而,这个报告单也限制了同学的发散思维,教师设计时应加上探究的余地,让优胜组对什么时候成相等的像、什么时候不能成像也能进行探究。   ⑶指导同学研究土照相机是怎样工作的?   师:前面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凸透镜在成像作用,并探究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下面我们每个组用凸透镜来制作一台土照相机,然后观察使用。介绍资料,用一个制作好的土照相机示范讲述制作要求:把两个圆盒子套在一起,外盒口安上一个凸透镜,内盒口蒙上一层半透明纸,使凸透镜能随其中一个盒子的拉伸等动作而一起前移或后退。   生:同学制作,制作后观察使用土照相机。   师:你是怎么观察、使用的?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用外盒的凸透镜对着物体,拉动内盒,在内盒的纸屏上可以得到物体的倒立的像,而且这个像可通过调节物体、凸透镜、纸屏三者之间的距离放大或缩小,我发现土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工作的……   反思:制作使用土照相机这一活动,教师提供有结构的资料,让同学轻易就尝到胜利的愉悦,激发了同学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同学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应用巩固了知识,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土照相机与小孔成像的装置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生:(不同)小孔成像的装置里物体通过小孔而成像,而土照相机则是通过凸透镜而成像。(相同),它们都可以成倒立的像,并且像能扩大或缩小。   师:通过凸透镜看到的像与平面镜看到的像有什么不同?   生:同平面镜成像相比,凸透镜成的是倒立的,并且可以得到放大或缩小的像;而平面镜成的是正立的,与实物大小相等的。   反思:通过土照相机与小孔成像、凸透镜成像与平面镜成像的横向对比,拓展了知识网,使所学知识更系统化。   三、巩固应用   师:出示真照相机,让同学推测照相机怎样工作的?   生: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工作的。   师:怎样用照相机照全身人像?怎样照半身人像?   生:当照相机离人比较远时,能照全身人像。当照相机离人比较近时,能照半身人像。   师:你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凸透镜?   生:显微镜、摄像机、望远镜、老花眼镜的镜片……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生:凸透镜有成像作用;凸透镜成的像是倒立的;当凸透镜距物体近,距纸屏远时形成放大的像;当凸透镜距物体远,距纸屏近时,形成缩小的像。为什么凸透镜成的像是倒立的?……   总评:本课教学层次清晰,同学在由浅入深的活动中,积极观察、考虑、概括、交流、倾听,多种感官一齐融入到课堂中,他们的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制作能力、协作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探究成像规律时,假如让同学自身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那么效果会更好、更完美。   板书设计:凸透镜   放大镜的镜片边缘薄,中间厚,能透光,人们把这种镜片叫做凸透镜。   ⑴放大   作用⑵聚光①凸透镜成的(实)像是倒立的;   ⑶成像规律②当凸透镜距物体近,距纸屏远时,形成放大的像;   当凸透镜距物体远,距纸屏近时,形成缩小的像。   应用:照相机、望远镜、显微镜、摄像机、老花眼镜的镜片等。
2023-07-26 22:31:391

光从哪里来教案

光从哪里来教案如下:1、活动依据:幼儿在大自然中观察到彩虹、水折射的色彩等现象,引发幼儿探究大自然中的色彩的好奇心。2、活动目标:一、 养幼儿的观察、探究能力,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二、 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观察,了解颜色是由太阳光的照射产生的,并知道太阳光中有七种颜色。3、活动形式:小组4、材料准备:三棱镜、暗箱、黑布等5、设计意图:由于幼儿对自然现象中的色彩感兴趣,因此设计此次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颜色的形成原因。光的形成原因:1、户外景物观察:春天的变化,春天的植物都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观察到各种事物的不同颜色,很感兴趣,统一种颜色也能分出深浅的不同。2、引入: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光里面有颜色吗?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幼儿积极思考,但不知道答案。实验:三棱镜折射光中的七种颜色,幼儿观察。师幼互动一、儿操作:用三棱镜找光的颜色,试试怎样才能找到。二形成原因、小结、扩展知识:自然现象中的彩虹等都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幼儿对折射出的彩虹非常感兴趣。积极尝试制造“彩虹”。直观的了解了颜色的形成。教育反思:本次活动由幼儿的兴趣点入手,因此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游戏中幼儿又通过亲自观察和操作,感知了颜色的由来这一比较抽象的知识。活动效果比较好。
2023-07-26 22:31:581

幼儿园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整理的幼儿园教案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根据记忆找出与大卡片上图案有相似的气球粘贴画   活动准备   1、大卡片8张;   2、延伸活动材料   活动过程    一、 引入活动:   “小朋友,在上一节课,我们都拿到了进入王宫的神秘卡,那小朋友想快来参加这个王宫的舞会吗?(想)。但是国王说了,只有最聪明、最智慧的人才能参加,所以给咱小朋友出了一道题,小朋友有没有信心做好?    二、 教师出示大卡片,引导幼儿观察、记忆卡片图案之间相似之处, 然后扣放大卡片,幼儿根据记忆说出大卡片上两个图案的相似点。   “小朋友,来看一下这张‘小人国"狂欢节的卡片,看一下小矮人们他们在干什么?   “原来,小矮人们他们找不到舞伴,站在宫外进不去,也参加不了舞会,所以国王想让小朋友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舞伴,但要求必须男孩和女孩的气球有相似的地方,当老师出示大卡片的时候,小朋友看几秒钟后,找出与大卡片上相似的小卡片,贴在任意一对小舞伴上(要求男孩灰色,女孩白色)(操作完毕收卡片,做游戏)    三、 延伸活动:《神秘礼物》   小朋友,国王很高兴小朋友能帮助小矮人找到舞伴,送给我们一棵神秘的大果树,果树上粘满了许多神奇的好吃的果子,小朋友想不想吃?小朋友看到手上自己的奖品了吗?那么你只有找到跟你手上的小奖品相似的礼物袋上的图案,才能吃到神奇的果子。    四、 延伸活动《找舞伴》   小朋友都找到属于你的果袋了吗?那么轻轻打开,让我们去找到和们果子相似或一样的好朋友,边吃边跳舞一起参加这个欢快的舞会好吗?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积累相同数量的物体有不同的排列方式,并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感知6以内的数量。   2.感受一起过新年的欢乐气氛,体验过新年的愉快情绪。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新年礼物:2只小熊、3辆小汽车、4盒糖果、5个彩球)。   2、幼儿操作用的塑封图片(玩具小熊,玩具汽车,糖果,彩球若干),红绿2块长方形垫子。   3、塑封好的红绿娃娃若干,新年好音乐。   活动过程:   一.新年礼物的舞会(观察感知)   1.过新年了,每个班级里都有新年树哦,新年树上有什么呀?(PPT呈现新年礼物)   2.新年树上的礼物可真多呀,新年礼物说:“我们要开新年舞会了,想从新年树上跳下来和小朋友一起跳舞做游戏呢,你们欢迎吗?”(欢迎)猜猜看,什么礼物会跳下来了呢?(幼儿个别回答)   3.新年礼物往下跳,听!有几个礼物跳下来了呀?   (教师用敲击鼠标让幼儿猜猜几个礼物掉下来了,然后出示PPT验证)   4.教室很大很大,它们喜欢在这个长方形的地毯上跳舞做游戏。   你觉得2只小熊跳在长方形地毯上的什么地方?   5.如果还有2只小熊跳下来,跳在长方形的地毯上,除了跳在长方形的两边,还会跳在长方形的什么地方呢?   6.请幼儿到黑板上操作摆放2只小熊的位子,要求:要有不同的方法   7.哎,我们再听听看,还有许多礼物急着要跳下来,这次是几个礼物跳下来了?2的后面是几呀?(3)   8.提问:地毯上3辆小汽车做游戏,是怎样的呢?   9.请幼儿到黑板上操作不同的摆放3辆小汽车的位置,比较有没有相同的。   10.掉4盒糖果、掉5个彩球方法同上。   小结:其实5个彩球到地毯上跳舞做游戏,可能还有很多种方法哦。   二:我们的新年舞会(体验感受)   1.刚刚这么多新年礼物从新年树上跳下来和小朋友一起跳舞做游戏,真开心!过几天我们也要开新年舞会了,你们想不想自己也到地毯上练练队形,跳跳舞呀。   2.幼儿6人一组分成红队,绿队,准备2块长方形垫子,6人一组商量,在长方形的地毯上练练队形,要和其他一组排的队形不一样哦,教师记录;游戏反复进行。   3.刚才我们每个小朋友都是小导演哦,排了这么多跳舞的队形,新年到了真开心,我们一起跳舞吧!   4.在新年好音乐声中跳舞结束本次活动。   中班计算《小花园》活动设计   《小花园》活动设计   实验幼儿园 曹丽娟   活动目标:   1、观察物品的特征并进行计数。   2、学习将物品的形状、颜色和数量进行二次对应。   活动重点:   将物品的形状、颜色和数量进行二次对应。   活动准备:   1、 小兔子、小熊、小山羊图片各一张。   2、 红色、蓝色、黄色的花园图片各一张。   3、 12张作业纸、图卡和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活动主题: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三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会是谁呢?(多媒体出示小兔子、小熊、小山羊)幼儿和三位小客人打招呼。   (2)这三位小客人都非常喜欢种花,它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种了好多漂亮的花,想请小朋友们去它们的花园里玩一玩,你们想去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欣赏小花园,认识形状、颜色并进行计数:   (1)出示小花园图片,小朋友们看它们的花园漂亮吗?   (2)创设情景,分别出示三个小花园图片:   ①情景一:出示小兔子花园   (多媒体播放)小兔子说:“我的花园最漂亮!来到我的花园,我可要考考你们哦。”   小兔子的问题:我的花是什么样子的?我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我的花园一共有几朵花?   幼儿自由回答,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说花的形状时,师告诉孩子这种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郁金香。说颜色和计数时,找幼儿找出相应的卡片,师贴在对应的表格里。最后,师强调幼儿看着表格,用完整的话描述小兔子的花园。如:小兔子的花园有6朵红色的郁金香。   ②情景二:出示小熊的花园   小朋友们,你们听谁在说话呢?(多媒体播放)小山羊:“不行,不行,我也要考考你们!”我们一起听听小熊的问题吧!   小熊:“谁知道我的花像什么?我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我一共有几朵花?”   方法同上   ③情景三:出示小山羊的花园   (多媒体播放)小山羊的哭声,请幼儿认真听,听听它是谁?它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幼儿看小山羊的花园。(方法同上 )   4、 做练习:   师给每个幼儿发一张表格和卡片。师讲要求,幼儿动手贴一贴。   5、 小结:   三位小客人看到小朋友们真能干,想请我们到校园做游戏,你们高兴吗?我们开上小火车出发吧。   中班科学教案:探索光的折射 幼儿园教案 篇3    一、活动目标:   1、能够在老师的带领下观察秋天景物的变化,了解秋天的基本特征。   2、愿意跟同伴分享自己的美食。    二、材料准备:   1、事先考察过秋游地点“鹰山”的地理情况,选择适合休息的场地。   2、幼儿每人背一个小书包,里面装有小零食。3.垃圾袋、湿巾纸及水。    三、活动设计:   (一)引题,提出要求: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鹰山”秋游,去的路上,我们会经过一条马路,我们要在绿灯的时候从人行横道上过马路。老师请小朋友看看路边的小花小草有什么变化?排队一定要一个跟着一个,不要掉队。   (二)徒步至“鹰山”。   1、一起唱《秋天多可爱》。   2、请幼儿观察路边的小花小草及山上的植物,提出相应问题,并解答。   (三)幼儿分享美食。   1、教师引导幼儿与同伴分享美食,并请老师一起分享。   2、将垃圾扔进垃圾袋。   3、能够主动擦嘴、擦手。   (四)排队回园,教师。   活动反思:在秋游前,我们就进行了实地考察,结合孩子目前的运动能力及安全因素,我们决定目的地为“鹰山”的第一个平台。在活动前,我提出了细致的要求,抓住时机,带领孩子们亲身体验了“红绿灯”,让他们真正懂得了如何过“红绿灯”。一路上,我不断地跟孩子们进行交流:小朋友,你们看,小树的枝干上为什么涂上了白色的涂料呀?树叶变成什么颜色了呀?为什么地上有那么多的落叶呢?地里面种着的是什么呀?通过提问及细致地解答,帮助孩子们了解了秋天的典型特征。在爬山的过程中,我一直强调“登山要靠山边走,不要靠外面走”,无形中告知了孩子们登山的要领。在分享美食的时候,我让孩子们将自己的美食与同伴进行互换、分享,并且提示他们:老师也很辛苦,引导他们将美食与老师一起分享,从而培养他们学会分享、关心、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   此次秋游活动,孩子们在玩的同时收获了很多,意义深远!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混合节奏型。   3、在学习的过程中寻找节奏的乐趣,培养幼儿反应敏捷及注意力集中。   4、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十六宫格、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及休止符的教具各一样、日历簿一个,磁铁若干、小棍棒、音乐磁带、录音机、铃鼓、口哨、水果卡片、水瓶一个    【活动过程】   一、律动《兔子舞》将幼儿带入场:   1、请幼儿歌唱《小天使之歌》,问幼儿是否喜欢音乐?   讲述音乐来源于生活,也是美的体现!   2、介绍节奏,告诉幼儿节奏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例如:拍手、拍黑板、踩地板、口哨、铃鼓所打出的节奏、妈妈炒菜的声音及洗衣服的"节奏。   二、出示十六宫格:   1、介绍十六宫格,让幼儿猜猜十六宫格是用来干什么?   2、出示水果卡片,让幼儿将水果卡片放入十六宫格中,然后让幼儿在装有磁铁的格子里拍一下手,并给只有一个水果卡片的格子的取名,边拍边念。音乐起——   3、从十六宫格里拿出部份磁铁,问幼儿没有磁铁的格子里要不要拍手?然后给没有磁铁的格子取名。再请幼儿随音乐边拍过念。   4、请幼儿给水果卡片找朋友,再给有两个磁铁的格子取名,然后请小朋友跟着音乐边拍边念。   5、问幼儿一个磁铁、二个磁铁、没有磁铁的格子各叫什么名字?   三、教师小结、出示日历薄:   告诉幼儿一个水果、两个水果及没有水果的名字有两个,出示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休止符,并向幼儿介绍。再作出总结。   四、游戏《节奏舞蹈》   轻音乐开始后,请家长同幼儿一起在场中自由舞动,并引导幼儿踩着节奏跳舞。   音乐起——   五、播放《兔子舞》,带领幼儿及家长离开课室并结束。    教学反思:   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结合音乐本身的要素,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音乐形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通过音乐的情感体验,才能达到音乐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幼儿的演唱效果很好。在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通过成功的音乐活动,会提升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也能提升一些能力较为弱的孩子对音乐活动的自信心。 幼儿园教案 篇5    目标:   1. 欣赏故事,对饮料所产生的气泡产生好奇心。   2. 初步感知气体会使物体变轻并漂浮起来。    准备:   1. 小熊玩具。挂图。   2. 在两只透明的杯子里分别倒入汽水、矿泉水。   过程:   1. 有气的水。   教师将汽水、矿泉水倒入透明的杯子里,引导幼儿观察两者的区别。   汽水有泡泡,喝道肚子里会有气,会打嗝。矿泉水没有气,喝了不容易打嗝。   2. 小熊喝汽水。   教师出示小熊玩具。有一天小熊吉米喝了很多很多超级汽水。结果会怎么样呢?   启发幼儿大胆设想小熊和可超级汽水的结果。   结合挂图,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故事。   小熊喝了超级汽水,怎么了?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体验重点理解小熊喝了超级汽水,肚子里全是泡泡,会变得像气球一样轻,在房子里飘来飘去。后来,小熊打了嗝,冒出气,才降了下来。   3. 小熊冒泡泡。   幼儿边翻阅活动材料,边听教师讲述。   教师以较慢的速度有感情地讲述故事,启发幼儿把自己想像成小熊吉米,用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重点表现小熊变轻、漂浮,最后打嗝降落的过程。    反思:   本次活动的设计让幼儿对饮料所产生的气泡产生好奇心,初步感知气体会使物体变轻并飘浮起来。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中,我拿出2个透明的杯子,分别倒入雪碧和水,引导幼儿观察两个杯子里的不同现象。幼儿对于倒入雪碧时产生的泡泡十分感兴趣,这个环节激起了幼儿对泡泡的兴趣,产生了极大的探索兴趣。在幼儿的处于兴奋的时候,我提出问题:小熊吉米喝了很多很多的汽水,你们猜会发生什么事呢?小朋友展开想像,说出了很多稀奇古怪的想法。于是我就引出了故事《小熊冒泡泡》。他们能用肢体表现小熊变轻,飘浮,降落的过程,体态丰富多样,各据特色。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能按一定方向排序。   2、抽象出4、5、6、7、8各数的实际意义。   3、感知并认读数字。    活动准备:   各小组活动材料。    活动过程:    一、学习新游戏:排排队   1、出示方向标记卡,认识它的含义:大、小、箭头各表示什么。   2、出示一套排序材料,请幼儿说说看标记怎么排排队。最大的放在什么地方,最小的放在什么地方,这个标记卡表示从大到小还是从小到大。   3、讲清“排排队”的名称,要求幼儿按照标记卡将所给材料排序。    二、介绍各小组活动名称、要求   小组活动一:排排队   目标:能按一定方向排序。   准备:方向标记卡8张,排序材料8套(每套均由同一画面内容但大小不等的5张图片组成。如:大小兔子、 大小蜗牛)。   玩法:幼儿根据方向标记卡(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将所给大小不等的操作材料排序。   规则:按方向标记卡提示的方向排序,并说出序列的规律。   小组活动二:点娃娃找朋友   目标:抽象出5、8、7、8各数的实际意义。   准备:圆点卡8套(各画有5、6、7、8个小圆点),分类盒8个,各种画面内容的图片8套(图片上的物体数量分别是5、6、7、8个)。   玩法:请幼儿将图片按照画面物体数量的多少进行分类,最后用圆点卡片表示图片上物体的数量。   规则:将图中物体数量相等的图片放一起,再用圆点卡表示每格图片画面内容的数量。   小组活动三:数字拼图   目标:感知数字,认读数字。   准备:数字1—10的拼图8套。   玩法:两位幼儿合作拼凑1—10的各个数字,拼完后告诉老师这些数字分别叫什么。   规则:将零散的数字块全部拼成一个个完整的数字。同时读出其名称。   小组活动四:小兔吃饭   目标:抽象出4的实际意义。   准备:小兔纸袋10个(开口处装饰为小兔嘴巴,头上蝴蝶结处贴有4个小圆点),萝卜、青菜、青草、蘑菇 等图片10套。   玩法:请幼儿按照小兔头上的小圆点数量把和它一样多的图片放入小兔的“嘴巴”里“喂食”。并且说明 喂小兔几个。   规则:图片上物体数量要与小兔蝴蝶结上小圆点数量一样多,才可以喂食,同时要说明喂的是几个。    三、幼儿分组活动。   教师重点指导第一组,观察其是否按标记卡排序:若有幼儿感到困难,教师可减少排序图片的数量,使图形大小差别较为明显;对待排序快的幼儿增加排序图片数量,并鼓励其从多个方面来排序。要求每个幼儿都轮流到第一组活动一次。巡视其他各组活动情况,给予个别引导:   ①第三组数字拼图的幼儿能力较弱,要求他们拼完全部数字后,按顺序指认数字,帮助其区分易混淆的数字。   ②对第二组中还不能用圆点卡正确表示图片中物体数量的幼儿,引导其参加第四组活动。 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月亮升起来了,天黑了,要睡觉。教育幼儿养成早早入睡的良好生活习惯。   2、欣赏诗歌:《月亮对我笑》。   活动准备:   抒情音乐的磁带、录音机、诗歌《月亮对我笑》。   活动过程:   一、幼儿一起进行简单的生活常识讨论,为欣赏诗歌做铺垫。   1、月亮出来了,天变得怎样了?   2、这个时候,小朋友要做什么?   二、播放音乐,教师朗读诗歌。   1、诗歌里写的是白天还是夜晚,你怎么知道的?   2、在夜晚,小朋友要做一件什么事?   三、 教师再次有表情地朗读儿歌。   1、诗歌开始时,月亮为什么生气?   2、“我”改了之后,月亮又怎么样了?   四、 组织幼儿讨论:   1、在家里,你是什么时候睡觉的?   2、以后,“我”该怎么办?   附诗歌:   月亮对我笑   月亮越爬越高,老对我着笑。   问她笑什么,她说我该睡觉了。   “哎,不急,还早哩,再看会儿电视多好!”   月亮生气了,钻进云里不理我。   我说:“好,听你话,赶紧上床去睡觉。”   她又对我眯眯笑。,小班教案:月亮对我笑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主要情节和线索,学习角色对话;懂得遇事要动脑筋。   2.能根据画面内容展开想象和推测,并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大胆表述。   3.知道自我保护的方法。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5.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故事头饰等。    活动过程   1.设置悬念,激发猜测和想象。   教师设置悬念请幼儿猜想:母鸡家的门前突然长出了一棵苹果树,苹果树又长出了耳朵、嘴巴和尾巴,变成了一只大灰狼,这是为什么?   2.播放教师教学资源,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大胆猜测并讲述画面内容。   (1)出示图1,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母鸡发现了什么?它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情?   小结:母鸡瞪大了眼睛,张大了嘴巴,觉得很奇怪:门前原来没有苹果树的,怎么突然长出了一棵呢?   (2)出示图2,引导幼儿观察、回答:一阵风吹来,苹果树上掉下了几片叶子,苹果树上出现了什么?你觉得这是谁的耳朵?母鸡看到树上的耳朵,会说些什么?苹果树会说什么?   小结:母鸡说:“真奇怪,我从来没见过苹果树长着尖尖的耳朵。”苹果树说:“我们苹果树有的时候是这样的。”   (3)出示图3,引导幼儿观察、讲述:又一阵风吹过来,苹果树上又出现了什么奇怪的事情?这是一张什么样的嘴巴?会是谁的嘴巴?这时候母鸡会说什么?苹果树会怎么说?   (4)出示图4,启发幼儿思考:苹果树又有什么变化?这条尾巴是什么样的?母鸡看到这条毛茸茸的大尾巴,会说些什么?苹果树又是如何回答的呢?   (5)引导幼儿讨论和猜想,鼓励幼儿大胆想象,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时肯定幼儿的回答。   提问:苹果树会长出耳朵、嘴巴和尾巴吗?这是一棵真正的苹果树吗?为什么?你有什么办法能让苹果树现出原形?   (6)出示图5,引导幼儿观察并说说母鸡想出的好办法是什么?故事的 结局是什么?   3.幼儿自主阅读《母鸡和苹果树》,看看讲讲画面内容。   4.教师完整讲述故事,引导幼儿思考、理解母鸡的聪明智慧。   提问:大灰狼为什么要装扮成苹果树?母鸡是怎么识破大灰狼的诡计的?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小结:遇到奇怪的事情时要动脑筋想清楚,看明白,不要轻易上当。    【活动延伸】   将故事《母鸡和苹果树》投放进阅读区,引导幼儿继续阅读、讲述。 幼儿园教案 篇9   设计思路:   1. 托班幼儿对周围事物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爱模仿的特点非常突出,模仿是这一时期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通过模仿学习掌握别人的经验。   2. 由于婴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低,教育的形式以有趣的情景方式出现在婴幼儿的面前,会直接引起婴幼儿们的关注兴趣,并使幼儿自然投入整个情景表演中去,让孩子体验“前”“后”将这活动使用有响声的道具更能引起婴幼儿的爱好,然后再变化角色,重复体验“前”“后”,婴幼儿的兴趣始终保持较强的浓度,这样的过程,应该说符合我们托班年龄的特点。   目的:   通过情景表演,让婴幼儿体验“前”“后”   活动准备:   与幼儿人数相等的铃铛和尾巴   胸饰:马、狗、猫。   活动重点:   让婴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前”“后”   活动流程:    一、 看表演   1. 老师向幼儿作交代:我们去了上海动物园,看到了许多动物,我们小朋友都喜欢,今天我是马妈妈,要带着小马去玩了,小马可高兴啦,胸前挂了一只小铃,瞧!多神气啊,身后的尾巴,摇呀摇,小马在草地上高兴地跑呀跑,一边跑一边念儿歌:“小马小马跑呀跑,前面小铃丁零响(摇小铃)小马小马跑呀跑,后面尾巴摇呀摇(用手摇动尾巴)   2. 马妈妈提问:“小马小马,你的铃铛在哪里?”   小马回答:“我的铃铛在前面”   马妈妈又问:“小马小马,你的尾巴在哪里?”   小马回答:“我的尾巴在后面”   (可反复进行)    二、 学表演   1. 老师告诉小朋友:我们大家也来做小马的游戏,好吗?请小朋友拿上小铃和尾巴和小马胸饰跟着老师一起游戏,小马我们去跑步了。   >   小马跟着马妈妈一起跑呀跑,边念儿歌“小马小马跑呀跑,前面小铃丁零响,小马小马跑呀跑,后面尾巴摇呀摇”   2. 老师提问:“小马小马,你的铃铛在哪里?小马小马,你的尾巴在哪里?”让小儿边回答边做以上相应的动作,在游戏中知道“前”“后”    三、 变换角色   1. 老师向婴幼儿总述小马的游戏   现在我们改换其他动物的游戏“汪汪”谁来了?(小狗)我们做小狗的游戏,现在老师是狗妈妈,我们挂上小狗胸饰,挂好小铃和尾巴,狗妈妈带着小狗出去玩。   “小狗小狗跑呀跑,小狗的铃铛在哪里?小狗小狗跑呀跑,小狗的尾巴在哪里?”   幼儿边回答边做相应动作。   小狗的铃铛在前面,小够的尾巴在后面。   2. 将游戏再改换成小猫角色,让幼儿以自身为中心,区别“前”“后”,创编角色,学念儿歌。   3. 游戏又回到小马:小马说肚子已经饿了,我们一起去草地上吃青草吧。   小马小马跑呀跑,到草地去吃草。
2023-07-26 22:33:081

幼儿园教案《美丽的泡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案《美丽的泡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教案《美丽的泡泡》 篇1   活动内容:   美丽的泡泡(重点领域:美术)   活动目标:   ⒈尝试用大小不同的蔬菜印章印出不同颜色的泡泡。   ⒉乐意参加活动,体验印章画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⒈泡泡图片若干   ⒉收集若干大小不一的蔬菜印章、颜料若干、抹布。   ⒊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宝贝们,你们见过泡泡吗? (见过)   师:泡泡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自由说)   二出示泡泡图片   师:陈老师也带来了很多泡泡,看看这些泡泡一样吗?(不一样)哪里不一样?(颜色、大小)有哪些颜色?   师:那你喜欢这些泡泡吗?(喜欢)   师:啊呀,鱼宝宝也很喜欢这些泡泡,你们愿不愿意送它一些呀?那泡泡在哪呢?别着急,看陈老师给你们变出来哦!   三师示范画,出示蔬菜印章了解用蔬菜印章印画的方法来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⒈教师出示印章和颜料示范讲解::老师这里有印章、颜料和画纸,先拿起印章的柄,蘸一蘸颜料,再在画纸上印一印。记住哦,印的时候不能移动,这样印出的泡泡才能圆。   ⒉师:怎么样,谁也想来试一试?(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还记得刚刚陈老师是怎么做的吗?(拿起印章印一印,不能移动哦!)问:印完后的印章放哪里呀?(引导幼儿印完后将印章放回颜料里)   ⒊师:你想不想再印一个大/小一点的泡泡?那请你换一个印章再来印一印。   ⒋师:她印的泡泡真不错,你们想不想也来试一试啊?   四幼儿印画,能大胆选择色彩用瓶盖进行印画,体验其快乐。教师播放音乐,巡回观察指导幼儿操作。   ⒈交代要求   ①每一组上都有大小不同的蔬菜印章和一种颜色的颜料。   ②宝宝们可以选择到自己喜欢的颜色的那桌上印泡泡,可以印大泡泡,也可以印小泡泡。   ③小鱼可说了哦,它喜欢不同颜色的泡泡。所以你在一组画完后,可以拿着你的画纸到其他组再去印泡泡。   ④印的时候,拿起小柄,在纸上用力压一压,不能移动,用完印章放回去。还要注意不要把颜料弄到身上,桌上有小抹布,如果小手弄到颜料了,可以擦一擦。   ⑤小椅子不用搬,请你轻轻地走过去吧。   ⒉幼儿印画,巡回观察指导幼儿操作。   五欣赏幼儿作品   初步学习互相欣赏作品,并试着用语言描述泡泡。   ⒈展示幼儿的作品,互相欣赏。(幼儿欣赏同伴作品)   ⒉提问:你最喜欢那些泡泡?为什么?(请幼儿自由说说)   ⒊小结:小鱼告诉我,我们小朋友印的这些泡泡它都很喜欢。那现在请你去休息一会,小小便、喝喝水,等等我们去外面吹一个大泡泡。   幼儿园教案《美丽的泡泡》 篇2   【设计意图】   幼儿园门口卖玩具的小摊上,孩子们对能吹出泡泡的玩具特别感兴趣,常常缠着大人买,还把玩具带到幼儿园来玩。一次,伊诺小朋友带来的吹泡泡玩具刚和同伴玩了一会儿,一不小心玩具中盛的泡泡水全给洒了,伊诺小朋友着急地哭了起来,所有的小朋友都很想帮助她,于是产生了“自制泡泡水”的想法。为满足孩子们的探究欲望,达成他们美好的心愿,我特意设计了这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操作实践,掌握配制泡泡水的方法。   2.初步学会观察泡泡大小与泡泡水之间的关系。   3.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幼儿探索实践的需要。   【活动准备】   1.提供盐、颜料、洗衣粉、洗洁精、水、小勺、小碗、吸管等。   2.每组一个操作台。   3、录像机。   【活动过程】   一、泡泡水的秘密。   1.教师出示幼儿带来的吹泡泡玩具,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玩具,想和小朋友一起玩,看看是什么?(教师吹泡泡,幼儿追泡泡)这个玩具好玩吗?谁来玩一玩?大家都想玩可只有一个玩具,这怎么办呢?讨论结果:自己配制泡泡水。   2.幼儿第一次尝试配制泡泡水。   (1)幼儿自由分组,在操作台前尝试用不同的材料配制泡泡水。   (2)请每组推荐一名幼儿代表本组在全体幼儿前发言,交流经验。   提问:你们是怎样配制泡泡水的?能吹出泡泡来吗?   3.幼儿第二次尝试配制泡泡水。   幼儿在借鉴同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次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如何成功地配制泡泡水。教师拍摄幼儿配制泡泡水的过程及吹出来泡泡时的情景。   二、观察泡泡水与泡泡大小之间的关系。   1、回放录像。   (1)引出用同样的材料配制泡泡水,吹出来的泡泡不一样大这一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2)教师总结:泡泡水中如果放得洗洁精或洗衣粉少,它的浓度就小,所以它吹出的泡泡就有小又少;如果泡泡水中放得洗洁精或洗衣粉多,它的浓度就大,吹出的泡泡自然就又多又大。   2.幼儿第三次尝试配制不同的泡泡水。   (1)试一试,用同样的材料配制的泡泡水吹出的泡泡一样大吗?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当好一名玩伴、一名合作者、一名引导者,适时让个别幼儿介绍自己配制泡泡水的方法。   (2)集中讨论。   师:你们配制的泡泡水能吹出几种不同大小的泡泡?说说你们是怎么配制的,有什么发现吗?   三、吹泡泡比赛,分享成功的快乐。   比一比,看哪个组的小朋友吹的泡泡又多又大。(允许幼儿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活动延伸】   小朋友今天很能干,不仅帮老师配制了泡泡水,还能配出吹出不同大小的泡泡水,太谢谢你们了!不过老师要请小朋友回家试一试,除了可以用洗衣粉、洗洁精配制泡泡水外,还有哪些材料可以配制出泡泡水?   幼儿园教案《美丽的泡泡》 篇3   活动设计背景   小班幼儿很喜欢吹泡泡,没事的时候总喜欢在嘴里玩着泡泡沫,但是这是不卫生的一种行为,老师天天说都没有效果;一天一个小朋友把泡泡玩具带到了幼儿园,孩子们都很感兴趣,还告诉我他们会和阳光下的彩色泡泡一起飞,兴奋得不得了。于是我就抓住了这个兴趣点,设计了这一节双语(美术)活动——泡泡吹画,让幼儿在吹吹、玩玩、画画中体验美术活动的无穷乐趣,以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受力,同时也达到了培养幼儿学习英语兴趣的目的。   活动目标   1、学会念单词:bubble。   2、尝试运用吹泡泡的方法作画,体验不同作画方式的乐趣。   3、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和良好的绘画卫生习惯。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教学重点、难点   将吹出的泡泡轻轻地放在画纸上,并留下彩色泡泡。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范画;红、黄、绿三种颜料的洗洁精水;吸管;画纸;垫板。   知识准备:已经会用吸管吹泡泡。   活动过程   一、带幼儿玩接泡泡游戏,引起幼儿兴趣。   1.(幼儿围在教师身边)教师:前两天我们在外面玩了吹泡泡的游戏,你们知道吗?泡泡有一个非常好听的英语名字叫:bubble。现在老师来吹泡泡,你们试试看用小手能不能把这美丽的泡泡接住?   (教师吹泡泡吸引幼儿注意力,幼儿主动接泡泡,并大声叫出泡泡的英语名字。)   2.教师:刚才你们接住bubble(泡泡)了吗?bubble(泡泡)在哪里呀?(引导幼儿说出bubble不见了)   3.教师:这些美丽的bubble停留的时间太短了,宝宝的小手碰到就破了,不见了,真可惜。宝宝能想个办法把这美丽的bubble留住吗?(幼儿讨论,教师肯定幼儿的讨论结果:画下来、拍照…)   二、出示泡泡画范例,引起幼儿作画兴趣   1.师出示范例和作画材料,和幼儿共同讨论怎样吹出彩色的bubble。   (引导幼儿说出是用吸管吹出的泡泡画,请幼儿认识作画材料:三种颜色洗洁精水、吸管)   2.教师示范作画步骤:拿相应的吸管轻轻的蘸上颜料——拿平吸管,轻轻的吹出bubble,并在画纸上留下彩色的泡泡。(配上短小的儿歌:小吸管,蘸一蘸,吹一吹,接一接,彩色的bubble出现了。)   3.请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1)提醒幼儿用不同的颜色吹出彩色的泡泡。   (2)帮助幼儿掌握吹泡泡的方法。   (3)鼓励幼儿大胆作画,在画纸上吹满泡泡。   (4)提醒幼儿注意卫生,不要把染色的泡泡吸入嘴中。   三、请幼儿欣赏自己的作品,鼓励幼儿发挥想象,说一说吹出的泡泡画像什么?(圆圆的泡泡像气球、像皮球等等)   延伸活动:   投放材料于美工区,请幼儿继续创作。   教学反思   1、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们都积极主动地参与了。   2、由于部分幼儿年龄偏小,在吹泡泡时,有的孩子把水吸进了嘴里。   3、操作要求还应该再详细些,部分幼儿没有按要求操作,把泡泡吹到了地板上。   4、这是一节双语课,让孩子们在玩吹泡泡的同时又学习了泡泡的英语名字,这种形式的课孩子不会感到疲倦,是培养孩子学习英语兴趣的有效方法之一。   幼儿园教案《美丽的泡泡》 篇4   活动过程:   1、引出课题。   教师边吹泡泡边引导幼儿观察泡泡的形状、颜色。   幼儿讨论。   教师总结:泡泡啊,圆溜溜,一个个,一串串,有大的,有小的,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真漂亮。   2、示范讲解。   教师边示范边讲解印章的用法:任选一个瓶盖,用手指捏着,任意蘸一种颜色的颜料,把他放在纸上按一下,一个有颜色的泡泡就出现了。   3、幼儿练习。   鼓励幼儿用不同大小的印章、多种颜色的颜料印满整张画面。   4、讲评。   大家一起来看一看,评一评,哪个小朋友吹的泡泡多,颜色又漂亮。   活动目标:   1、尝试自由选择色彩用印章印画,体验印画的乐趣。   2、感受大大小小圆圈的泡泡,能用多种颜色的颜料印画。   活动准备: 瓶盖若干,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重点: 尝试自由选择色彩用印章印画,体验印画的乐趣。   活动难点: 感受大大小小圆圈的泡泡,能用多种颜色的颜料印画。   个案观察:   在活动的一开始,我通过吹泡泡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后来用瓶盖印泡泡孩子更起劲了,并让孩子们想想如果要换颜色的时候该怎么办?在孩子们的作画过程中我注意到有很多孩子都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来进行的,“蘸一蘸,印一下;蘸一蘸,印一下……”然后换一个瓶盖继续画。可是徐昊熠小朋友却是用一个瓶盖一会蘸这种颜色一会蘸那种颜色,平时徐昊熠小朋友比较内向很少和小朋友老师进行交流,而且显得特别的胆小,如果我当时就制止他的活动或者说神色稍微严厉一些可能他就会停止活动了,于是我就轻轻的走到他的身边,拿了一个瓶盖也和他一起画起来了,看到我的参与他就立刻停下了他自己的活动,就看着我,我给他画了几个颜色比较漂亮的泡泡后就好象自言自语的说:“恩,真漂亮。”活动结束小朋友都在相互欣赏着自己的作品,徐昊熠就在那看着自己的画笑个不停,还自言自语的说着什么。   活动反思:   我根据小班幼儿直觉行动思维的特点,通过有趣的印章印画形式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创造了相对自由、轻松的活动情境。印章印画正符合了趣味性的特点,活动着力发掘孩子乐于创新的精神,让孩子在简单的学画中,锻炼手指小肌肉、发展创造性。幼儿在动中体验,在玩中发展,充分体现了小班美术活动游戏化的特点。   幼儿园教案《美丽的泡泡》 篇5   活动重点:   学画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一幅大的画有小鱼的背景图。   活动过程:   1、幼儿随《小鱼游》音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出示小鱼图,激发幼儿印泡泡的兴趣?(师)小鱼宝宝们,你们真可爱!一边游水一边还会吐泡泡!图上的这些小鱼它们也会吐泡泡,可是它们的泡泡在哪儿呢?   3、教师泛画明确画泡泡要注意的事项。(画封闭的圆)   4、幼儿作画。   5、相互欣赏并展览幼儿作品。   幼儿园教案《美丽的泡泡》 篇6   活动名称: 美丽的泡泡   活动班级: 草莓班   执教: 陈美英   活动目标:   1、愿意在集体中交流表达自己的发现。   2、感知理解数量“3”。   活动重点: 感知理解数量3。   活动难点: 愿意在集体中大胆的说说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手偶小猴子、图片、练习纸及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设计思路: 这是我班近阶段开展的主题活动“快乐的六个宝”   中的一次数活动。在前一个学习活动“找泡泡”后,孩子们对泡泡产生了较大的兴趣,贴出的调查表总会去看看、说说。根据孩子的兴趣及结合有关数的内容,我设计开展了本次活动。通过交流、粘贴泡泡的过程中让幼儿形成3的数概念。   活动流程:   情境导入 交流感知 操作体验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小猴子在哭,原来它找不到泡泡。   2、小朋友帮帮小猴子,哪里有泡泡?   二、交流感知   1、幼儿说说自己的发现。(前期活动,幼儿的经验准备)   2、教师在相应的物体图片上贴泡泡。(根据幼儿的表达)   3、看一看,我们在哪些地方找到了泡泡?一起数一数,找到了几个泡泡?   三、操作体验   1、提出要求:练习纸上贴3个泡泡。   2、幼儿贴泡泡,老师观察与指导。   3、数数粘贴的泡泡,将美丽的泡泡送给小猴子,体验快乐。   幼儿园教案《美丽的泡泡》 篇7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探索活动,激发幼儿求知欲,体验成功的快乐。   2、在玩乐中发现哪些液体可以吹出泡泡,并了解泡泡液体受光的折射可呈现美丽多彩的颜色。   3、初步探索出不同形状的圈吹出的泡泡都是一致的。   4、尝试用简单的符号学做记录。   【活动准备】   1、割好的大饮料瓶五个、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液、白猫洗涤剂液、泡泡水。   2、每个幼儿一个吸管,不同形状的小铁圈若干(长方形、圆形、三角形)。   3、做好的笑脸图形和不高兴脸型图形若干个、裁割好的吹塑板五张、大夹子五个、推动的黑板一块、彩色打印的"五种液体的图案、大数字1、2、3、4、5。小桌子五张、三张画好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的纸、一支记号笔   4、先把五种液体的图案分别贴在五张吹塑板上,然后再把五个数字分别贴在五个图案的上面,把图案遮挡好后用夹子夹住吹塑板放在五张桌子上。   【活动过程】   一、课程导入:教师以游戏<<吹泡泡>>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幼儿谈话。   二、探索活动:哪种液体可以吹出泡泡。   教师介绍:小朋友们,你们吹过泡泡吗?(吹过)我这儿有五种液体,他们分别是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水、洗涤剂水和泡泡水,请你们猜一猜哪种液体能吹出泡泡?哪种液体吹出的泡泡最漂亮,哪种液体吹不出泡泡。   1、请幼儿进行大胆尝试,启发幼儿自己学做记录。幼儿自己拿一根吸管挨着吹,觉得不能吹泡泡的拿一个不高兴的脸贴在用大夹子撑起的液体板放上,能吹泡泡的拿一个笑脸也贴在液体板上。   2、鼓励幼儿进行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3、先让幼儿观看幼儿自己做的记录,然后老师依次把数字拿开,露出背后的液体让幼儿初步了解每一组都是什么液体。   4、教师从1号桌依次吹泡泡与幼儿猜想进行对照来验证幼儿自己的试验是否正确。   三、探索活动:尝试用几何图形做记录。   1、出示几何图表,让幼儿猜猜这些图形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教师在图表上做好记录。要求教师把每个幼儿不同的猜想都记录在内。   2、对三角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状进行猜想并做记录。   3、长方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状进行猜想并做记录。   4、正方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状进行猜想并做记录。   5、幼儿分成三组进行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6、让每组选出一名幼儿把结论告诉大家。   7、各组交换用具分别尝试。   得出结论:不同形状的圈吹出来的泡泡都是圆形的,并没有随着圈的形状而改变。   四、探索活动:观察泡泡的颜色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哪种液体能吹出大的泡泡?哪种液体能吹出小泡泡?哪种液体吹不出泡泡。加深幼儿对液体的印象。   2、教师:那么这些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呢?让幼儿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3、让幼儿在教室内和教室外分别进行尝试观察是否一样,引导幼儿发现,在有光的地方泡泡有颜色,而背光的地方泡泡没有颜色。   教师小结:泡泡是反射的太阳光的颜色。而不是自己的颜色。   【延伸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吹泡泡,观看泡泡的大小、颜色等。   幼儿园教案《美丽的泡泡》 篇8   目标:   1、能大胆选择色彩用印章印画,表现大大小小的圆圈泡泡。   2、初步会互相欣赏作品,并用语言描述。   3、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准备:   1、教师准备一幅大的画有小鱼的背景图。   2、收集若干大小不一的瓶盖等作印章,颜料若干盘,护衣,抹布。   3、《小鱼游》音乐、录音机。   过程:   1、幼儿随《小鱼游》音乐做动作进入活动室。   2、出示小鱼图,激发幼儿印泡泡的兴趣   (师)小鱼宝宝们,你们真可爱!一边游水一边还会吐泡泡!图上的这些小鱼它们也会吐泡泡,可是它们的泡泡在哪儿呢?   鼓励幼儿尝试选用大大小小的圆形材料印泡泡。   3、明确用瓶盖等印泡泡要注意的事项。   出示瓶盖与颜料,教师示范讲解。   4、幼儿印画。   幼儿随着《小鱼游》音乐自由地选择瓶盖与颜料印泡泡,提示幼儿在印的过程中注意瓶盖每次只能蘸一种颜色,不需要该颜色时用抹布擦去。   5、相互欣赏并展览幼儿作品。   同伴间相互欣赏泡泡的大小与颜色,分享集体创作成果的欢乐。   建议:   该活动可以延续到荚工区继续进行,除瓶盖外还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果蔬图形印章供幼儿拓印泡泡;提供画有圆形图案的各色蜡光纸与有针眼洞的彩纸供幼儿撕贴泡泡;提供棉签、油画棒等材料供幼儿画泡泡。   评价:   1、会用瓶盖和颜料等印画大大小小圆形的泡泡。   2、乐意欣赏同伴的印画。   活动反思:   活动一开始以听音乐《小金鱼》进场,孩子们扮演小金鱼,老师则扮演金鱼妈妈,大家一起做着鱼游动的动作,游了一会要休息了,师:“妈妈高兴地时候喜欢吹泡泡,泡泡是什么样子的呀?”老师的一句话就点到了位,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曹老师在讲解作画步骤时,又能以情景化的形式进行,她边画边说:“小蜡笔,转呀转,这头那头手拉手,吹成一个大泡泡,有的泡泡还会捉迷藏、亲亲嘴呢…。”说得孩子们个个都专注地听着看着。画好泡泡后,再请孩子们用颜料来涂刷泡泡,这一环节也是本次活动的高潮部分,“油水分离”这一科学现象加强了游戏的趣味性,让幼儿毫无顾忌地涂抹挥洒,充分体验在美术活动中的成就感。
2023-07-26 22:33:241

初二物理知识点

一、填空题1.化简:=__________.2.化简:=__________.3.当a_______时,方程ax2-x2+2x-1=0是一元二次方程.4.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2x2-3xy-y2=__________.5.函数y=的定义域是____________.6.当m<1时,正比例函数y=3-2m x经过第______象限.7.若反比例函数y=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8.命题“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互余”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经过定点A,且OA=4cm的圆的圆心O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如果直角坐标平面内有两个点A2-1 、B13 ,则AB=____________.11.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两条边的长分别为3、4,则另一边长为________________.12.如图,在Rt△ABC中∠BAC=90°,∠B=15°,点D为BC中点,AE为BC上的高,DE=,则AE=______.13.如图,在△ABC中AB=13,BC=12,AC=5,CD⊥AB,则CD=_________.14.若等腰三角形腰上的高等于腰长的一半,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为______________.二、选择题15.下列方程中一定没有实数解的是( ).A.3x2-12x+7=0 B.5x2-x+1=5x-4x2 C.2x2+2=3x D.0.7x2=0.4x+1 16.已知y与x成反比例,且x=时y=2,则当x=2时,y的值为( ). A.1 B.3 C.4 D.1217.下列命题:①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②同位角相等;③等腰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④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的角平分线互相垂直;⑤直角三角形中两边平方和等于第三边平方.其中假命题有( ).A. 1个 B.2个 C.3个 D.4个18.下列各式中,不是有理化因式的是( ).A.-与B.-与--C.与 D.a+b与a-b三、简答题19.计算:-+.20.解方程:x-1 2+4x-4=0.21.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 x2-4mx+4m-2=0有两个实数根,求m的取值范围.22.已知在△ABC中∠C=90°,AD平分∠BAC,AB=AC+DC,求∠B的度数.23.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和(23),在y轴上找一点C,使∠ACB=90°,求点C的坐标.四、解答题24.近期中国气象研究中心观测到一场沙尘暴从发生到结束的全过程.开始时风速平均每小时增加2千米/时,4小时后,沙尘暴经过开阔荒漠地,风速变为平均每小时增加4千米/时.后一段时间风速保持不变.当沙尘暴遭遇绿色植被区时,其风速平均每小时减少1千米/时,最终停止.结合风速与时间的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 点A的坐标为_______,点B的坐标为_______;2 沙尘暴从发生到结束,共经过________小时;3 当0<x<4时,风速y(千米/时)与时间x(小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25.如图,点Aa4 、B4b 在反比例函数y=x>0 的图像上,且AD⊥x轴,BC⊥x轴.求:(1)a、b的值;(2)梯形ABCD的面积;(3)△ABO的面积.26.如图,等边△ABC,D、E分别为AB、BC上的点,且AD=BE,AE、CD相交于点F,AG⊥CD于点G.求证:AF=2FG.五、综合题27.如图,在△ABC中,∠C=90°,AC=BC,点D为AB的中点,点P、Q分别在BC、AC上移动,BP=CQ,AB=2.问:(1)设BP=x,AQ=y,写出y与x的函数关系式;(2)当P、Q移动时,四边形DPCQ的面积发生变化吗?如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如果没有变化,那么面积是多少?参考答案一、1.3-2 2.--2 3.≠1 4.2x-y x-y  5.x≥2且x≠3 6.一、三 7.m>1 8.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互余,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9.以点A为圆心,4cm为半径的圆 10. 11.5或 12.1 13. 14.75°或15° 二、15.C 16.B 17.C 18.C 三、19. 20.x1=1x2=-3 21.m≤1且m≠-1 22.45° 23.02 或05  四、24.(1)(4,8)、(8,24) (2)49 (3)y=2x 25.(1)a=1b=1 (2) (3) 26.先证∠CAE=∠DCB,再证∠FAG=30° 27.(1)y=2-x0<x<2  (2)四边形DPCQ的面积不变,面积为1解含有绝对值符号的题目时,关键是去掉绝对值符号,方法灵活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现举例说明.第一种方法: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去绝对值符号.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仍是零.即:若a>0时,|a|=a;若a<0时,|a|=-a;若a=0时,|a|=0.例1.若2<x<4化简|2-x|+|4-x|.解:∵2<x<4,∴2-x<0,4-x>0,∴|2-x|+|4-x|=x-2+4-x=2.例2.若x<0,化简.解:∵x<0,∴x-3<0,∴====-x.说明:解决这类化简问题的关键是首先判断绝对值内的代数式的正负性,接着再考虑去绝对值符号后每项是否变号.第二种方法: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去绝对值符号.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a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例3.已知:a<0<b|a|<|b|化简|a|+|a+b|+|a-b|+|b-a|.解:∵a<0<b,|a|<|b|,如图∴A到原点的距离小于B到原点的距离, ∴a+b>0,a-b<0,b-a>0. ∴|a|+|a+b|+|a-b|+|b-a|=-a+a+b-a+b+b-a=3b-2a.例4.求|x+1|+|x-1|的最小值.解:∵|x+1|表示数轴上数x所对应的点与-1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x-1|表示数轴上数x所对应的点与1所对应的点之间的距离.如图∴|x+1|+|x-1|的最小值是指数轴上点-1与1两点之间的距离.∴|x+1|+|x-1|的最小值是2.说明:解决这类问题,若直接利用绝对值的代数意义来解,则比较困难且麻烦,而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借助数轴则形象直观,化难为易.第三种方法:利用分类讨论思想去绝对值符号.这种方法主要是运用绝对值的基本性质|a|=,由于这一性质是分类讨论的,所以在应用它解含绝对值题时,也相应地要分类讨论.例5.求++的值.解:∵ab≠0,∴a、b的符号存在三种情况1 当a、b同为正数时,原式=1+1+1=3; (2)当a、b同为负数时,原式=-1-1+1=-1;(3)当a、b为一正一负时(不妨设a>0b<0),原式=1-1-1=-1.∴原式的值是3或-1.例6.解方程2x+|x|-4=0.解:当x≥0时2x+x-4=0,x=;当x<0时,2x-x-4=0,x=4(不合题意舍去).所以原方程的解是:x=.第四种方法:利用零点法去绝对值符号.例7.化简:|x-2|+|x|+|x+3|.解:当x-2=0时x=2;x=0;当x+3=0时x=-3.如图当x<-3时原式=-x-2 -x-x+3 =-3x-1; 当-3≤x≤0时原式=-x-2 -x+x+3 =-x+5;当0<x≤2原式=-x-2 +x+x+3 =x+5;当x>2原式=x-2 +x+x+3 =3x+1.∴原式= .说明:利用这种方法解决绝对值问题,就是设绝对值内的代数式等于零,求出零值点,接着进行讨论,在各区间内逐一去掉绝对值符号.第五种方法:利用平方法去绝对值符号.利用平方法去绝对值符号的依据是|a|2=a2.例8.解方程:x2-|x|-1=0.解:设|x|=y则原方程变为y2-y-1=0y1=,y2=.
2023-07-26 22:33:4314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5篇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优秀的教学反思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1   百色市中考的初中物理评价制度从百分制改革为等级制(A+、A、B+、B、C+、C、D制),物理实验教学表面看被放在更为必要和重要位置,更注重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然而实际中,学校为提高C+级率(我县是被田阳高中录取的等级)而安排课程,教师为A+级率(被市高中录取的等级)而教学,学生只为语数英(450分)三大科而学习。    物理实验教学便出现以下现状:   1.多年来,中考实验内容都是以笔试的方式在试题中考,从没有到实验室里去考学生的操作,导致了目前只“讲实验”而“不做实验”的现象。   2.老师把实验讲的滚瓜烂熟,让学生去死记硬背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并未让学生真正到实验室里实际操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实验课难以开展。   3.教师多媒体采用虚拟实验来替代真实实验,因为虚拟实验的功能全、成本低;实验速度快、效率高;可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   4.实验教师由后勤工作人员替代,使本来就十分繁重的教学任务让教师们无暇顾及实验课。    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脚踏实地上好实验课非常必要。    一、认真备课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教师,一说上实验课就松了一口气。认为实验课好上,学生喜欢上实验室,积极性高,因而不认真备课,或者说不知道怎样备实验课。有的教师甚至没有教案就匆忙上实验课。其实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真正上好实验课很不容易,不下一番功夫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的。   上实验课应当和其他课一样备好课,写好教案。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提前预做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懂得每一个实验的关键,这样才能取得主动权,做到心中有数。许多老教师,虽然讲课多年,每个实验在他们心中了如指掌,但是他们每次上课前仍要认真预做。因为时间条件变了,因素也随着变化,只有预做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为了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好实验,上课前检查每一组仪器也是应该做的一项工作。而不少教师认为这是实验员的事,不予重视,结果实验开始了,才发现有的器材短缺,有的仪器不能使用,致使一部分学生做不成实验,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检查每组仪器一定要认真,首先从数量上及规格上检查,其次看每一件仪器是否能用。考虑到实验的过程中有出问题的可能,还应有一些备用器具,以便及时补充更换。    二、要求学生预习实验   提倡学生预习实验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号召上,要布置预习提纲,且要采取多种方式检查预习情况,逐步做到不预习不准进实验室。例如,可采用提问检查,进实验室前检查笔记等形式;也可以把权力下放到小组长,由他们检查后汇报。对于无故不预习的学生,可采取停做实验先预习,课外补做实验的办法。这样要求几次就逐步走向正轨了。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在实验课上,应抽取适当时间,讲清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容易发生的故障,点出本次实验的关键所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排除故障。这样能减少盲目操作造成仪器的损坏,又能使教师不陷于被动地解答学生的问题之中。   例如,电学的很多实验都用到电流表和电压表,而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连接方法及正确读数又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这就要讲清它们的基本原理、在电路中的   连接方法以及量程的判断和选用。鼓励学生勤于动手做实验,敢于动手做实验。对于可能出故障的几种情况,启发学生依靠自己排除故障。这样引导,学生反映收获大,远远不止学到一点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也摆脱了因排除故障而导致的忙乱,有了指导学生的主动权。   在实验课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要认真观察学生实际操作的全过程,仔细分析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教师是在学生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教学工作的,工作的重点,不是一般的讲解和辅导,而应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个别指导。特别对于基础薄弱、动手能力差的学生,要耐心指导,引导他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指出努力改进的方向。   以上从几个方面谈了对于上好初中物理实验课的一些看法,对于上好物理实验课来说都很重要,但我个人认为,其中观念的转变更为重要,起决定作用。观念的转变一般指教育决策者和教育管理者的教育理念的转变。现行的教育体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比较深,功利性教育还有一席之地,导致老师在课堂上讲实验,学生课下背实验,以应付考试,节省资金。这样就违背了科学规律,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能力都得不到提高,培养了一批高分低能的人才。只有教育决策者的教育理念转变了,评价体制转变了,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方法才会跟着转变,回到科学、理性的轨道上来。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2    摘要: 在教育改革理念下倡导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师生互动的形式解决学习中的问题。符合物理课程的基本学习理念。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不仅是物理教学的内容,也是落实课程目标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完成基础实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出现的问题,然后分析实验数据,最后根据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再改进实验方法。在学生自主实验的基础上,自主构建中突破实验设计方案的难点。    关键词: 初中物理;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验教学    一、创设物理情景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生活现象以及物理实验的启发下,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创设相关的物理情趣,激发学生思考,带动学习的兴趣。学生才会乐意主动思考,乐趣发现其中的乐趣,乐此不疲。生活中处处都有物理知识,所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可以当成引课的最好事例。这些事例也许生活中非常常见,但我们从来没有思考过其中的原理是什么。利用这些可以使学生更加理解我们学习物理的意义是什么,让学生真正明白物理并非是遥不可及,高深的一门学科。例如下图是科技馆中拍摄的一幅图片。图片的中人只能看见他的头,而她的身体我们却看不见。去过科技馆的学生也许都去感受过这个有趣的实验模型。只给学生播放图片是不够的,为了使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它的神秘,课前老师可以利用两块平面镜做出一个相同的模型。一个实实在在的模型放在学生面前可以使学生走进去观察。利用这个看似PS过的图片,配上老师自制的模型,学生可以近距离的感受这个模型。引课的时间大学在五分钟以内。课前的15分钟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时间,所以用来引课的时间不应该太长。主要的时间用来知识点讲授,然后学生动手实验。实验的时间学生更容易让学生注意力集中。    二、结合教学实践,优化实验探究   (一)敢于放手,让学生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创造出一个实验,学习相适应的良好环境。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好的接受知识,理解知识的内在。真正的懂得了知识的内在,这样才可以想出更好的实验改进方案。理解知识的内在才能真正做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发现教材中存在的一些探究点。传统的实验教学也是讲授式的教学。教师在课上讲授实验的过程,并且演示实验的操作方法。这样的教学导致学生实验自主设计部分的欠缺,没有根本的落实到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教师应该立足于“学生才是课堂主体”进行真正的地位转换。教师在课上可以从引导,教学辅导的角度开展内容的讲解,从而来一步一步的引导学生进行试验方案的设计。充分的做到让学生敢于动手,提升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将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不仅仅作为讲授者,教师更应该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发掘者。   (二)精心设计实验,强化实验改进。初中学生形象思维较好,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应该让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出发去主动获取物理知识,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光的折射这一实验中,学生发现当一束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度不断的改变,折射角度也在不断的变化。当入射角达到一定范围内我们不仅可以看见折射光线也可以看见反射光线,并且在一定角度时只能看见反射光线而看不见折射光线。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到的。善于观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动脑思考,这也是我们进行实验的真正目的。学生的能力,思维在实验探究中得到提升。   (三)转变思维,交流演示实验方法。实验课中教师的演示虽然可以节省时间,流利的讲解实验步骤,但学生的听课的效果却没有我们预想的那么高效。传统的教师讲解知识点虽然可以节省时间,知识点讲解的更加全面,但由于学生每天都要面对着不同学科老师的填鸭式教学,学生的精力很容易分散。不是老师讲多少学生就可以理解多少,如果我们种方法来翻转我们的课堂,结果会出乎我们的预料。    三、善于发现、总结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实验题是常见题型,具有概念性强、针对性强、判断性强、知识容量大、考查覆盖面广等特点。不仅考查学生的动手能力,更可以考查学生的判断、分析问题的能力。实验课对教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尤其是新时期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具有一定的创造能力。教师最好可以利用身边的物品来发现问题,利用生活中随手可得的物品进行实验。这样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生活中的物理,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改变学生对物理非常高深的认知。通过对教学部分的反思,不仅可以让课堂效率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总之,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无论是实验课还是习题课,想要真正做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练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需要改变的不仅仅是学生,更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改变。我们不仅要做好以为讲授者,更要做好以为启发引导者。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便会愿意踏入这充满无穷乐趣的物理天地。这也是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真正希望看到的。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3   任教初中物理多年,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说得多,做得多,学生说得少,做得少,只单纯的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愿望和学习方式的注重。新课程的要求教师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针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和创新,教学中给学生留有更多的空间,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新教材的使用中,我们经常有“惊喜”的发现。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组织学生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形式进行实验,开展学习。让学生自由探索,设计实验,分析实验数据,总结规律。在这种氛围下,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也经常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有新的发现。现在的课堂教学形式多了,经常开展讨论和交流合作学习。老师上课经常能够联系、接触社会实际,从生活中来学习,思考。学生对学习比以前更有兴趣,更积极了。下面以《光的传播》一课为例: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简单,重点是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获得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根据这一点,我在设计这节课时想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从实验现象中得出结论。因为我们知道“光的传播”的实验现象不是很明显,只有在瓶底很短的一段距离男能看到光是沿直线传播,如果进行演示实验的话,很多学生都观察不到现象,实现不了探究的目的。所以在这整个实验过程中,历史要对学生的实验及时指导,明确的指出观察什么,观察何处。否则学生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也不知道应该观察哪里。同时实验前期的准备不要耽误太长的时间,以免牵扯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的思考分散,实验效果并不理想。由这节课我总结了一下物理概念、规律的教学中应该注意:遵循学生的认识过程,运用引导讨论和有效的提问,将学生带入物理情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激起学生的探知欲望,引导学生探索。再指导学生对生活中的有关物理现象进行分类和归纳,总结出相关联的物理知识,得出物理概念的规律,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的认识过程。   教学反思:新课程要求构建“双主型”课堂教学,通过师生互动,情感交流来启动学生的求知原动力,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学到方法,发展能力,得到愉快的情感体验,最终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本人在“平面镜成像”一节教学之后,无论是从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还是从与学生的课后交谈情况来看,这节课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课。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大量参与教学活动,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交流、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的创新留有更多的思考、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在对小组、班级有机会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和见解,课堂上会出现不同的声音,发生争论,引发进一步的思考,甚至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高见”和“高潮”,给师生带来一种意外的满足。在这种开放、充满民主、和谐、轻松的氛围中,自主获取信息、主动学习,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发展,学生的潜能有所反映,学生的情感、学习态度与价值观得以体现与提升,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而且学会了学习,增强了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4    摘要 :实验对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物理知识有着重要的帮助,提高物理实验技能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物理实验教学。本文对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策略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进行物理实验,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培养动手操作实验技能。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一、多种模式实验,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一是教师课堂演示实验。进行演示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教师使用次数较多的教学方式,利用演示实验教学,可以是教师在课堂进行实际实验操作,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原理,最后得出实验结论。对于一些实验条件要求较高、比较复杂的实验,教师也可以使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进行演示实验。这样能为学生提供效果明显的实验场景,学生通过对实验视频资料的反复详细观察,就能得出实验结果。二是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让学生动手在实验室进行物理实验,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教学方式。在教学前教师应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实验准备,从实验原理、实验方案的设计、实验仪器设备的选择、实验的方法步骤的安排等方面进行准备。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可不必详细讲解,而是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自主设计。学生实验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实验技能,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多亲手操作,使学生掌握操作方法,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三是开展课外自主实验。在人教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中,对学生的课外实验非常重视,在教材课后作业中安排的“动手动脑学物理”就是学生进行课外实验的好内容。进行这样的`实验能丰富学生的物理实验内容,拓展学生的实验视野,让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让学生在课外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探究小实验。例如,在学习光学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开展“小孔成像”课外实验、自制望远镜或照相机等,这样既能提高实验兴趣,又能拓展物理知识。    二、整合实验资源,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一是灵活运用实验设备,改进教材实验。要提高物理实验的教学效果,学校应开放物理实验室,让学生利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物理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特别是可以让学生灵活运用器材,来对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或方法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教材中提供了许多实验的方法手段,但不一定适合本学校的实验条件,为改进实验内容提供了机会,这样就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创新能力。例如,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可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演示实验进行改进,教材中的实验是在密封的玻璃罩内放置了一个小闹钟,这样进行实验时,由于不能较好地克服固体的底部传声,再因为如果不能做到密闭,演示实验的效果就不理想。如果把闹钟改成手机并将它悬挂在其中,就能减少固体传声,当把玻璃罩抽成真空后,打电话时只能看到指示灯闪烁,而听不到铃声,效果就比以前有了明显改进,就能更好地证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二是自己制作简易器材,丰富实验内容。对于许多初中学校,特别是农村的初中学校,由于学校实验经费的不足,或是实验仪器的缺乏,许多实验不能很好地完成。对此,教师可发动学生一起动手,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物品来制作简易的实验器材,这样既能满足物理实验教学的要求,又能节省实验仪器和器材经费。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化的实验,只要留心观察,生活中许多资源都可以作为实验的器材或者稍加改造就能进行物理实验,如生活中的纸杯、饮料瓶、小药瓶、塑料管等都可用于物理实验器材。    三、开展合作学习,增强实验操作技能   一是要做好合作学习实验前的准备工作。进行合作实验需要教师掌握每个学生的物理学习基础、物理学习兴趣、物理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学习方式等情况。要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有目的地将不同能力层次学生划分为一组,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进行小组划分,每组以4~6人为宜,这样有利于确保每个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都能得到发展。每个小组要设置一名组长,负责本组人员管理、实验分工、给组员进行答疑等工作,同时要对其他组员进行合理分工,使每个人在组内都有明确职责。二是掌握合作实验运用程序。首先,要提出合作实验目标。根据教学内容要求,选择适合合作实验的内容,并对合作实验目标、过程提出明确的要求。其次,制定多种实验方案。由于每个学生学习能力不同,制定多种实验方案,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并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方案得出相同的结果,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拓展。再次,进行操作实验。各小组应根据实验步骤,进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根据时间情况,可多次重复实验,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操作机会。四是讨论交流。实验完成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这也是合作实验的关键环节,通过对实验方案、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进行讨论,能加深对实验技能的掌握。例如,进行“探究液体内部压强规律”实验时,可按如下程序实施:(1)明确合作实验目的:通过合作实验,探究液体内部是否存在压强,对容器四周是否有压强,如何验证,液体内部的压强规律如何分布。(2)实验步骤:第一步,创设情境来启发学生思考。教师可引导学生回想在游泳潜水时的身体感受情况,以此引入液体内部是否有压强,压强的特点如何,其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等。第二步,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要求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同时向各小组发放实验器材。各小组对实验方案进行讨论修改,教师不参与各组设计,但可给予一定帮助。第三步,进行实验操作。各小组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总结实验规律,教师在各小组间进行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困难。第四步,交流讨论。各级实验完毕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实验方案、原理、实验过程、得出的结论。总之,加强物理实验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能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因此,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手段来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廷厚.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探析[J].文理导航,2016(4).   [2]周礼军.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7(4).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反思5   自从1997年新实验室建成,以及又经历了几次“普实”验收后,我校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有了很大的改观,实验教学已成为我校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中我们能注重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教学中操作,还能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但是我认为这是不够的,在实验教学中更应该重视实验教学的反思。现将我的几点反思总结如下:   一.反思器材准备和实验后的器材整理   每次实验教学完成之后,都应对此进行反思,看实验器材准备是否合理,实验结束后器材的整理是否得当。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验规范性能力。我曾教过一次学生实验。操作是:给定一杯盐水、一架天平及砝码、一只量筒,要求学生利用给定器材测出盐水密度。同时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纪律。在实验过程中就发现有学生把量筒装盐水直接放到天平上称,还有学生把过多的盐水往地上倒。实验结束后反思:实验中有学生操作不规范的一面,但是老师在准备器材的过程中也存在问题:盐水过多,超过了天平量程,也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实验结束时,发现不少学生将器材随意摆放、砝码未收回盒内、量筒放在桌子边,没放在安全的地方等。这就提醒我们老师,在今后的实验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规范性方面的教育。   二.反思实验原理   在实验结束后,围绕实验原理进行反思,可变通实验原理公式,使实验方案更为简洁,实验结果更为准确,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例如:“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原理公式是η=w有/w总=gh/fs,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用刻度尺测出重物提升的高度h、绳子末端移动的距离s。若反思一下实验原理公式可变通为:η=gh/fs=gh/fnh=g/nf。此时可只需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重物的重力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观察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段数n,即可方便地测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如果学生对实验原理进行了总结,就会加深对实验过程的理解,明白实验中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机械的学习了实验操作。学生的独立动手能力会得到迅速提高,实验的兴趣也会增强。 ;
2023-07-26 22:34:171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迎来了新的学习生活,写一份教学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物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文(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从本学期开始,八年级学生要增加一门新学科——物理。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本着“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形象生动中体会到物理的乐趣,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五章分别是:一、声现象,二、光现象,三、透镜及其应用,四、物态变化,五、电流和电路。具体章节又可分为:探究、演示、想想做做、想想议议、STS、科学世界、动手动脑学物理几大个板块。这样编排更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开展,更有利于学生的认识和学好物理知识。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对四周的物理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要求 1、进一步了解当前新课标的改革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要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殊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留意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简朴实际问题的能力,对生活和社会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 3、理论联系实际,还要留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物理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本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重紧跟时代步伐,掌握时代脉博,懂得及时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和分析社会生活的能力。单纯地掌握课本知识,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应该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使其能力和情感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充分地发展,并运用拥有的能力和情感去积极主动地探求未知,获取新知,使知识、能力和情感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四、教学目标: (1)第一章声现象使学生了解振动使物体发声,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是一种波,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实际中既要合理地利用声音,同时也要有效地控制噪声。 (2)第二章光现象本章主要研究光现象及其规律,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速度、颜色;光的反射规律;光的折射和跟现代生活十分密切的两种看不见的光──红外线、紫外线及其应用。 (3)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透镜是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和凸透镜成像是本章的中心内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和眼镜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光学仪器,学生应该对它们有所了解。 (4)第四章物态变化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应该使学生了解温度的概念,会正确使用常用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知道熔解、凝固现象,理解这些过程中晶体和非晶体的不同温度特点。知道液化、汽化现象,知道蒸发与沸腾过程中吸热,理解蒸发快慢与表面积、温度、气流有关。知道升华和凝华现象。 (5)第五章电流和电路电流和电路”的基本概念是本章的核心,通过让学生研究基本的串、并联电路和基本的测量,初步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初步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在电流和电路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家庭电路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电流和电路知识应用的同时,受到了安全用电的教育。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究新教材,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恰当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把“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运用到教学法中。 (2)认真分析学生状况,确定出优生与待努力生的层次,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3)充分发挥课堂效率,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 (4)重点进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进行学生自主探究的训练。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2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 备课组内做到教学内容统一、教学进度统一、使用资料统一、团结一致,精诚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使得备课组内教学、教研工作目标明确,计划详细,有条不紊、认真钻研新教材,新课标、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教学六认真”落到实处、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贯彻落实江苏省“五个严格”和苏州市“三项规定”,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新思路,新方法。 二、主要工作思路和措施 1、制定教学计划 依照区教研室下发的教学进度表,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可行的教学计划、做到计划明确,任务、责任到人。 2、明确教学重点、难点 认真钻研新教材,搜集、整理、研究近年来各地高考试卷、吃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把握高考命题的新趋势、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时间,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3、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活动常态化、根据教学计划,集体讨论、研究教学重点和难点、每周备课组活动内容明确,任务明确、布置作业、练习统一、编制练习任务分工到人,责任到人。 4、提高课堂效率,减负增效 积极探索“减负增效”的新思路,新方法、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既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又要有效地控制学生在课后的学习活动,强化预习和复习两个环节、积极努力地学习新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把先进的、有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贯彻到日常教学中去,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5、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充分利用新教材,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吃透教材,又不局限于教材、利用一切有效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反散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用思维能力。 (基本要求及措施): 1、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团结协作,经常性地进行教学研究,认真执行教学“六认真”,严格做到复习进度、作业、练习“三统一”切实把握教学各个环节。 2、认真研究教材、考试大纲,夯实基础,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基本能力的培养。 3、因材施教,积极配合学校安排,扎实做好分层教学,认真做好尖子生的培养和关键生的补差工作,努力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认真研究“教法”、“学法”,认真收集高考信息,努力提高教学效率,为在20xx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做最后冲刺。 5、充分利用有关资料,科学合理选编作业,精练精讲。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3 一、 指导思想 教育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根据党的要求,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件大事。为了认真落实,本学期里,物理学科将围绕课程改革这一中心问题展开工作。以下是一些具体的设想: 二、 切实推进物理课程改革 1、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将目标定位在“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教育理念。要把每一位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自我教育、规划自身的发展,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初步形成,参与竞争包括国际竞争的意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步形成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 2、展示优秀课,推广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 只有这样,新的课程标准才能得以落实。否则,必然是旧瓶装新酒,无法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 3、落实物理实践活动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社会实践活动,初中教学大纲规定,每学期必须至少进行一次物理实践活动,高中教学大纲也规定每学期要搞一次课题研究活动,而且,中考、高考的命题也越来越重视实践题。为了检验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也为了展示一下我市前一阶段这方面工作的成绩,本学期将进行初中物理实践活动报告的征集和评比活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高中物理课题研究活动报告的征集和评比,争取掀起一个实践活动的高潮。 三、狠抓毕业班教学 教育的地位在新的世纪里不仅得到了巩固,而且还有了更快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也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所以对毕业班教学的研究不能弱化。xx年的高考物理,又将实行间断了二年的单科考试,而且各高校的选科方案也已公布,物理学科成了绝大多数高校绝大多数专业的选考学科。这对物理学科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会。我们必须花大力气研究考试的趋势,并拿出具有针对性的复习措施,把握高考动态,提高复习效率,争取在xx年的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四、搞好师资培养 优秀、整齐的师资队伍是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本学期里还要配合学校搞好新上岗教师的培训工作。继续在期中分初、高中开展一些集体备课和开课研讨活动,让他们能够尽快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去年百节好课评比的基础上,让好课获得者开课亮相,一方面展示他们的.教学风采,另一方面在实践中进一步锻炼和培养青年教师。最后还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要督促并帮助他们总结教学实践,宣传他们的成功的教学经验,扩大他们的影响力。还要千方百计地创造和争取机会,使少数特别有潜力的中青年教师尽快地成为名师。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能上好课,而且还要善于进行教学科研。也就是要努力成为学者型的教师。为了促进物理学科的教科研工作,本学期将进行论文及教案评比 。教学离不开研究,研究更离不开教学,只有把教学与研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教研发挥出最大的效益,才能使物理教师上腾飞的翅膀。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以物理课本为蓝本,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精神作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教学的活动中心放在使学生自我获得知识,完善知识,弥补不足,以真正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使他们能独立进行实验操作,力争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合格率达90%以上。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各种类型的习题,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措施 1、重视基础:对物理现象、规律和基本的实验操作,要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因此,认真研究书本中出现的每个问题,是学习的第一步。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尽量减少超过教学要求的繁难试题的无效练习,提高学习效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应灵活多样、适当拓宽,促进有意义学习。 2、联系实际:注意观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物理现象(如家用电器等),能利用生活中最常见的物品设计实验,会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对习题中出现的与生活相关的电现象进行透彻的分析是学好电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切忌就题论题。能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是学好物理的必经之路。 3、关注探究:在中考的各类试题中,实验与探究题所占的比例既是最高的,也是部分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感到头疼的问题。对实验探究的学习,应以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为依据。实验能力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所需的重要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实验学习应包括:实验器材的选择、实验操作、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及必要的分析与论证等内容。 4、强化规范:规范是成功学习的前提。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应强化解题规范化训练,明确方法、严格要求。学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严格实验的规范训练,强调过程与方法,注意问题的开放性;(2)作图应严禁随意性、强化准确与规范的训练; (3)注意书写格式的规范:简答题应强化有所依据、有所说明、简要结论三步书写;计算题中的重要步骤应有简要的有助于解题的文字说明。各种题型都有不同的书写要求和解题格式,按规范格式书写既有益于问题的顺利解决,又能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对自己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也是有益的。 四、教学安排 1、八年级:上好新课,做好期末复习 2、九年级:三月至四月底完成第一轮章节复习五月上、中旬完成第二轮分块复习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综合复习迎接中考 五、其它工作: 1、积极参加教科研的活动,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讨教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积极参加科研活动,提高自己在科研活动方面的能力。 2、积累教学中的得与失。有空时多写一些教学中的体会,注意积累教学工作中的得与失,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 物理教学工作计划5 一、基本情况 今年我担任九年级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共150多位学生,总的特点来讲,物理学科的基础还是较好,很多同学善于用物理的眼光分析物理问题,总成绩在县区居于上等水平。虽然如此,但三个班的学生还是存在较大差距,154班的学生无论是对学习物理的兴趣还是物理的基本功都较153、157班同学好一些,三个班仍然存在优等生少、后进生面较大的特点,特别是157班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缺乏兴趣,少于发言,分析问题的能力较弱,有一部分同学由于思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导致物理成绩很差,历次的考试都不能及格,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然而,做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整个年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二、工作目标 1、每一个学生能将教材中的所有实验进行熟练地操作,使他们基本上具有一般物理知识的操作能力; 2、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多种类型的计算题目,能运用多种途径进行解答; 3、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答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4、学生的人平成绩达70分以上,优秀率达35%,及格率达80%以上,毕业率达100%; 5、在市统一举行的毕业考试中,争取居于镇区前三名。 三、工作措施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领会本科目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新教材切然不同于过去的要求,因为新教材其灵活性加强了,难度降底了,实践性变得更为明确了。教师必须认真领会其精神实质,对于每一项要求要落到实处,既不能拔高要求,也不能降底难度。
2023-07-26 22:34:361

水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

一.折射率和光波波长关系...............重火石玻璃......轻冕玻璃......二氧化碳........水红光656nm.......1.6444........1.5145.........1.6219........1.3311黄光589.3nm.....1.6499........1.5170.........1.6308........1.3330深绿光486.1nm...1.6657........1.5230.........1.6799........1.3371紫光404.7nm.....1.6852........1.5318.........1.6990........1.3428二.可见光的频率(*10^14Hz)和茌真空中的波长(nm)红光............3.9--4.7............770--640橙丶黄光........4.7--5.2............640--580绿光............5.2--6.1............580--495蓝丶靛光........6.1--6.7............495--440紫光............6.7--7.5............440--100
2023-07-26 22:35:121

我的梦想日记600字范文5篇

因为有梦想,所以人类可以登临月球,遨游太空,因为有梦想,曾经渴望的未知终于变成现实。梦想是美丽的,但只有经过时间的磨砺,才最终会带来生命的精彩。以下是我整理了关于我的梦想 日记 600字,希望你喜欢。 我的梦想日记600字1 每个都会有自己理想,有时还会改变,而我一直以来的理想都是当一名教师. 当一名教师是一个神圣,辛苦的职业.它的任务是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人才.作用很大,很神圣,全国到处都需要教师.但这个职业同样也很辛苦.每天要讲课,有时学生不听话,还要管纪律,甚至会大发雷霆,遭受那些不听话的学生的白眼.即使受到再大的委屈,也还要坚强,因为国家需要他.每天晚上,当人们都进入梦想时,有一个屋子里依然有灯光,那是老师在批改作业,写教案.一夜一夜,教师们都是这样熬到很晚,第二天还要打起精神给学生讲课,这是何等的辛苦. 正因为这样,我更想要做一名老师,为祖国培养人才,体会教师的辛苦,所以我立志要做一名教师. 从很小开始我就很想做一名教师.在家里还经常把自己当成老师,学习讲课.现在我觉得,当一名教师,要把知识掌握好,还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把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同学们.另外,还要把性格变的开朗些.最后,还要有耐心. 教师是我的理想,它会为我敲响警钟,提醒我不犯错误,更加向上,促使我努力学习,勇往直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为理想的实现而奋斗! 我的梦想日记600字2 人生是对理想的追求,而理想是人生的指示灯,失去了这灯的作用,我们就会迷失在无边的黑暗之中,失去生活的勇气。 人们常说没有理想的人生是悲哀的,而我的人生从不悲哀,人生路途的开始到现在,我有三个理想,分三个阶段,可以说我的人生是与理想同行的。 小学时,我的理想是成为一名老师。 那时候,常看到描写老师的 文章 ,文章中总有深夜老师批改作业的身影,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形容老师的诗句更是多不胜数,那些美好的篇章,总能让我心中升腾起无限的敬意。 小时候的印象中,老师们总是站在那高高的讲台上,带着神秘的微笑,他们讲课时的那种耐心,与同学交流时的和蔼,都是那么的让人倍感亲切。老师,一个多么神圣的职业,祖国的发展、强大,他们功不可没。(每一个科学家、音乐家、、、、、、都是他们 教育 出来的!) 我的梦想日记600字3 我的人生理想是当一名警察,每天都在忙碌的生活中,特别是调查一些重案,因为那样可以锻炼我的毅力。 首先,当警察要努力学习,先考上北京警官大学,然后再努力学习,找到合适的工作,我知道这里面会吃很多苦,但我会努力奋斗,要有恒心,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有毅力,有意志,相信大家都看过《士兵突击》,我本来也想当老a,但我是女生,不太合适,我主要是向往里面对抗的刺激,但生命不是来玩,开玩笑的。而且,在这个片子中,本来许多人都经过严格的训练才进入老a,可最终有人因为种.种原因才退出,但战场上也不只有“拼杀”,在竞争中也有友情,有懂得珍惜,学会珍惜身边每一个人,所以当警察不但要训练上,毅力上,还要有心理上,身体上的承压,要学会在工作时关心一下自己,在想到自己的同时又不忘自己的职责。 我想,自己应行动起来,朝自己的理想努力拼搏,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的成熟,理想还会变,但我都始终不会忘记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 我的梦想日记600字4 每个都会有自己理想,有时还会改变,而我一直以来的理想都是当一名教师. 当一名教师是一个神圣,辛苦的职业.它的任务是为祖国的未来培养人才.作用很大,很神圣,全国到处都需要教师.但这个职业同样也很辛苦.每天要讲课,有时学生不听话,还要管纪律,甚至会大发雷霆,遭受那些不听话的学生的白眼.即使受到再大的委屈,也还要坚强,因为国家需要他.每天晚上,当人们都进入梦想时,有一个屋子里依然有灯光,那是老师在批改作业,写教案.一夜一夜,教师们都是这样熬到很晚,第二天还要打起精神给学生讲课,这是何等的辛苦. 正因为这样,我更想要做一名老师,为祖国培养人才,体会教师的辛苦,所以我立志要做一名教师. 从很小开始我就很想做一名教师.在家里还经常把自己当成老师,学习讲课.现在我觉得,当一名教师,要把知识掌握好,还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把知识更好的传授给同学们.另外,还要把性格变的开朗些.最后,还要有耐心. 教师是我的理想,它会为我敲响警钟,提醒我不犯错误,更加向上,促使我努力学习,勇往直前,坚持不懈,顽强拼搏,为理想的实现而奋斗! 我的梦想日记600字5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是一个奇特的东西,人人都有,人人却都不一样。 我当然也有梦想,我的梦想可能是最普通的了当一位像伽利略一样的科学家。也许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梦想,可是真正为梦想付出的人却是微乎其微,我自己觉得我就是那微乎其微吧!我一年级时从科学课本上认识了伽利略,就被他为真理献身的精神所感动了,他不怕死的恐惧,坚持真理,被罗马教皇处以终身监禁,在狱中,他双目失明,可还是不改变他的理论。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科学,他才是真正的科学家,从此便把我的理想定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 妈妈常说:如果你想当一名科学家,首先要学好数学,因为数学是所有科学的基础。我有一段拼命的看数学,每一次数学考试我都在想:杜敬心啊杜敬心,可得考好啊,伽利略在看着你呢,要是考不好你就成不了科学家!梦成为了我考试的动力,有一次考试的时候,我有一道题不会,心中不禁产生了抄题的念头,我心中就像有两支部队,一支是主张抄题的蓝军,一支是主张自己做的红军,蓝军用先进武器对红军狂轰乱炸,眼看红军就要败下阵来,这时,伽利略出现了,蓝军迅速土崩瓦解,我那一次并没有抄题。这就是梦的力量! 在生活中我细心观察,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就去书中寻找我心中的疑问,比如说重力、惯性、浮力、光的折射等等。有一次,我在玩量角器一不小心把量角器摔倒了地上,谁知量角器不但没有受损,连落地的声音都听不到,我又试了试,还真是这样。我高兴的呐喊:我发现了一个定理!什么呀?爸爸饶有兴趣的问。我把经过给爸爸讲了讲,爸爸笑着说:这是力的定理,阿基米德五百年前就发现了!知识真是无处不在,只要你细心观察,总会有发现,总会有新的收获。 人们常说:有梦想就会有奇迹,可如果只是空喊 口号 ,不为之付出努力,梦想有怎能变成奇迹呢?朋友们,从现在起,让我们一同为心中的梦想而努力吧!
2023-07-26 22:35:231

光发生折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折射发生不同介质的界面处。介质可以分为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这两个概念是相对的,比如水相对空气就是光密介质,空气对水就是光疏介质那么折射的基本原理就是,从光疏介质进入光密介质时,光线向法线靠近而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光线就偏离法线。 其他补充见百度百科“光的折射” 补充如下,请在搜索“3edu教育网”,这里有全部你们课程的课件和教案如果课堂内容没听懂,可以从这个网上下载了看,全是免费的。
2023-07-26 22:35:395

幼儿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在活动中发现数量的多与少。   会利用多种方法来知道谁多谁少。   教学准备   玩具、红球、绿球、水果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利用班级男孩女孩人数的多少做比较。   1、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个小朋友啊?   2、我们班男孩有多少?女孩有多少?   3、那男孩和女孩那个人数多?那个人数少?   4、让幼儿明显的知道谁多谁少。   5、我们还可以男孩和女孩各站一排,那排长人数就多。   二、出示红球和绿球。   1、我们看看红球和绿球谁多谁少?   2、说说怎么知道谁多谁少的?   3、教幼儿用新方法知道谁多谁少。   4、接着用玩具比较谁多谁少。   三、《变手指》游戏。   1、大手小手变变变:我的手指变得比谁多。   2、大手小手变变变:我的手指变得比谁少。   3、分组进行《变手指》游戏,比较变出来的手指谁多谁少。   四、练一练。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图案,让幼儿比较数量多少?用彩色粉笔表示出来。    教学结束   教学反思   "多与少的思考"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祖国的雄伟壮丽与地大物博,产生祖国真美的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效地组织了探究性活动。在课堂上,活动不是终极目标,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最终有感受、体验、认识。   1、通过学习和探究,体验并感悟我们祖国的丰富的自然资源状况,由衷地产生爱国的情感,对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培养国家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同时了解到人口基数大及增长快给我国的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   2、以“感知-探究-实践”的感情升华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内汇报调查结果并进行探究活动,得出思考结果,发展思维能力。   3、知道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资源种类很多,储量丰富,许多在世界列于前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人口的过快增长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学习中提高地图学习的能力,发展空间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4、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做到节约使用资源,养成遇事多思考的好习惯。通过形象的除法得出人均资源占有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并理解。   《品德与社会》倡导走进生活、走进社会,结合学生在生活会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既激发学生学习的激情,又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为思考作铺垫。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 探索在平衡木上的各种游戏方法,提高站、走、跑、避让等身体平衡能力。   2. 在和同伴一起游戏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 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的大胆尝试的精神。   4. 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材料准备:   长凳若干。    活动过程:   一、激发情趣,引入课题。   1.言语导入:我们一起来利用平衡木开展游戏,比一比谁动脑筋,玩的花样多。   2.幼儿模仿各种小动物,在平衡登上做小动物的游戏。   二、展示自我,发展能力。   1.站在平衡凳上原地踏步。   2.站在平衡凳上蹲下、起立。   3.站在平衡凳上原地踏步,同时向左转、再向右转。   4.左脚胯下,右脚在凳子上,听口令。   5.人在凳上的一边站立,听口令站在另一边。   6.在平衡凳上迎面走。   三、拓展练习,树立信心。   一张平衡凳,两边垫子保护,两组幼儿迎面走动,在一张平衡凳上交换位置。   教师小结:表扬与鼓励不怕困难,注意力集中做动作的小朋友。   四、放松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提高幼儿站、走、跑、避让等身体平衡能力,也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的精神。而且在活动中通过比一比谁的花样多,幼儿   幼儿不断的探索发现新的玩法,尝试出各种各样好玩的玩法,在游戏中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感知物体大小,并用身体语言认识和理解大小标记。   2.学会看标记给物体进行大小分类。   3.乐意参加数学活动,并体验其乐趣。    活动准备:   1.布置场景:种满萝卜的一块地。   2.大小篮子各一个。   3.兔奶奶胸饰一个,人手一个小兔的胸饰。   4.PPT、音乐《拔萝卜》    活动过程:    一、按萝卜特征分类。(教师演示课件)   1.教师戴上兔奶奶胸饰与幼儿谈话:“小兔子们,我们家的萝卜丰收啦!兔奶奶今天去萝卜地,拔了两个萝卜,你们看,这两个萝卜有什么不一样?哪个大?哪个小?”   2.出示两个篮子。   师:“兔奶奶把拔好的萝卜放到篮子里,小兔子们,你们说说看,这两个篮子有什么不一样?”(一个篮子大、一个篮子小)   “你们说,大萝卜应该放在哪个篮子里?小萝卜呢?”   教师请个别小兔子来演示,边演示边说说:“大萝卜放到大篮子里,小萝卜放到小篮子里。”   3.小兔拔萝卜,并给萝卜分类。(出示一大一下篮子)   师:“兔奶奶年纪大了。要请兔宝宝们帮我拔萝卜了,你们愿意吗?”   “小兔子们听清奶奶的要求,拔两个不一样大小的萝卜,然后坐在奶奶身边。请个别幼儿把萝卜放在对应的篮子里,并且要学说一句话:大萝卜放到大篮子里,小萝卜放到小篮子里。”(小兔拔萝卜播放《拔萝卜》音乐)    二、认识大小标记。(演示课件)   教师指着大篮子问:“小兔子们真能干,一会儿就拔了这么多的萝卜。看看这个篮子里装的是什么?”(大萝卜)大萝卜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   (教师出示大标记)大标记是什么样子的?幼儿观察并模仿大标记(两只手伸出来,两脚分开,表示大的意思。)   指着小篮子问:“这个篮子里装的是什么?”(小萝卜)小萝卜又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幼儿观察模仿小标记(这个小人啊,身体转过去了,只看到了后面的头发,他的手靠着身子,两脚并拢,表示小的意思。)    三、游戏巩固认识大小标记 。   师:“我们来做游戏啦,兔妈奶奶拿出什么标记,小兔子们就做什么动作,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游戏《找朋友》   师:宝宝们做得真棒!奶奶这儿还有好多大小标记,我请每个兔宝宝过来拿一张标记。我们来玩《找朋友》的游戏。   (1) 大标记找大标记作好朋友   (2) 大标记找小标记作好朋友。   2.为萝卜匹配标记。   师:“小兔子们,这个篮子里装的是什么萝卜?应该选哪个标记贴上去?”(请小朋友将自己手中的标记贴在相应的篮子上)   并且边贴边说:“大标记送给大萝卜,小标记送给小萝卜。”    四、按大小标记进行分类。   师:“小兔子们手里还有好多萝卜呢,我们把这些萝卜送到有大小标记的篮子里吧。(要求边送边说:大萝卜送给大标记,小萝卜送给小标记。)    五、结束部分。   师:“今天,小兔子真不错,不仅帮奶奶拔萝卜,还认识了大标记和小标记,我们的周围也有大的东西和小的东西,我们一起找一找,好吗?” 幼儿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镜子的特征和用途。   2、知道用镜子可以改变光的折射方向。   活动概要   了解镜子的特征,用镜子改变光的折射方向,制作各种样子的光。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活动纸 镜子游戏(可以看到脸的东西是什么?)   活动内容   【导入】   1. 观看动画片【镜子游戏】,说一说我们周边可以看到的镜子和它的用途。   这是什么?   在哪儿能看见呢?   镜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帮助?   你听说过当镜子遇到光的时候随着镜子的移动光也可以移动吗?   利用镜子量一量从地球到月亮的距离。   【展开】   2. 观看实验视频【镜子游戏】,了解实验目标,备品和实验顺序。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利用镜子的特征来改变一下光的路线吧。   看一下实验顺序。   1)用镜子观察一下自己的脸。   2)让周围变暗。   3)使光照射在镜子上。   4)移动镜子改变光的路线。   【活动1:用镜子观察自己的脸。】   3.用镜子观察自己的脸。   用镜子可以干什么?   镜子里有谁?   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样子,感觉怎么样?   做一个最有趣的表情吧。   做一个帅气的表情吧。   【活动2:使光照射在镜子上,移动镜子改变光的路线。】   4. 使教室变暗,移动镜子改变光的路线。   把光照在镜子上。   镜子里有什么?   改变光照射镜子的方向看看。   如果用手电筒照在镜子上的话,光会怎样反射呢?   把手电筒从上面照镜子,光会怎样反射呢?   把手电筒从下面照镜子,光又会怎样反射呢?   【结束】   5.做完实验后,活动纸(可以改变镜子反射光的路线。)写出实验结果。   幼儿园镜子游戏教案,镜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样生活用品,镜子里的自己就是别人眼中的自己,很多小朋友都觉得镜子是一样神奇的物品,我们可以同一些简单的游戏来让小朋友们更加了解这样物品。 幼儿园教案 篇5    目标:   1.能简单分析并描述统计图所蕴含的信息,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水果统计图。   2.学习制作简单的统计图,并能依据统计图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准备: 水果图片,统计表,展示板,视频仪,彩色即时贴。    过程:   一、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视频出示随意摆放的水果图片:草莓、梨、西瓜、菠萝等。)   师:你能一眼就看出每种水果有几个吗?   幼:不能。   师:你们的操作盒里也有这些图片,请给它们排排队。(幼儿在表格上排列水果,教师巡视,选取典型排法展示在视频仪上,并组织幼儿讨论。)   师:你是怎样摆的?哪种方法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水果的多和少?   幼:一个格子摆一个水果就能帮助我们比出多和少。   师: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幼:按从少到多排或从多到少排的方法比较好,一看就知道什么最多,什么最少。   2.介绍统计图。   师:你们在摆图片时有没有碰到困难?   幼:西瓜图片太大,一个格子放不下,看上去好像西瓜最多,其实草莓最多。   师:谁有好办法?   幼:可以用画圆圈来表示西瓜,有几个西瓜就在几个格子里画圆圈。   幼:可以用短线表示,比如有几个梨就在几个格子里画上短线。   幼:也可涂颜色来表示,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教师展示幼儿的方法。)   师:这三张图片哪一张看起来最清楚?   幼:涂颜色的看起来最清楚。   师:为什么?   幼:用涂颜色的办法记录这四种水果的多少,纸上就会出现四种颜色的柱子。我们只要比较柱子的高低就能知道水果的多少。   师:如果我们还想知道这种水果有几个,草莓比梨多几个,这图能告诉我们吗?我们该怎么办?   幼:在图上标上数字。   师:现在我们再来看这张图,底下的图片可以告诉我们是什么水果。数字可以告诉我们哪种水果有几个,像这样的图叫统计图。   3.看图提问题。   师:请你说说从统计图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幼:统计图告诉我里面草莓最多,西瓜最少。   幼:统计图还告诉我菠萝有6个,比草莓少2个。   二、应用知识   1.创设情景。   师:明天我们要举行“水果冷餐会”,我想知道我们班小朋友喜欢吃什么水果,我们用刚才的统计方法来调查一下吧。   2.抽样调查。   师:如果一个个问小朋友比较费时间,所以我们可以先调查一半小朋友。现在,请第一排小朋友在4种水果中挑一种你最喜欢吃的水果(图片)贴在展示板上,每人只能贴一张,再请一个小朋友整理水果图片,一个小朋友用即时贴在表格内表示色柱,制作统计图。   3.分析应用。   师:统计图告诉我们,第一排小朋友最喜欢吃哪种水果?如果只买一种水果,我们该买哪一种?如果每样都买一点,哪些水果该多买一点,哪些水果该少买一点?为什么? 幼儿园教案 篇6    目的:   1、为了进一步提高园所的质量,增进幼儿和家长的联系和沟通,让家长也能不断的获取新的教育理念和信息,改善家庭教育方式。   2、增进与家长的交流,向家长宣传新的教育观、儿童观,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学习情况;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能主动配合,做到家园互动。   3、增进亲子间的情感,培养幼儿在成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    开放时间: 12月24日 8:00—11:00    活动要求: 以面向全体幼儿为原则,人人参与,让每一位幼儿都有充分展示、充分表现的机会    地点: 各班课室    开放内容 :    一、教师素质展示   每位教师出一节课,向家长展示课堂教学新理念,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渗透新理念,体现以幼儿为主体。   培养幼儿大胆探索、敢于创造、善于思考的探索精神。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学习能力。    二、幼儿素质展示   1、幼儿识字(各班根据自身情况展示学过的生字)   2、手工制做   3、拼音(字母,拼读)   4、兴趣数学展示   5、英语(单词,口语)   6、成语接龙`手指游戏(成语接龙由大班展示)    三、活动程序安排:   1、晨间活动:户外晨练及早操   2、早餐   3、餐后活动:散步`手指游戏`成语接龙`   4、第一课时   5、课间活动:喝水,户外游戏   6、第二课时   7、餐前准备及午餐 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时间:   20xx年3月8日下午15:00-16:00   活动地点:   中班教室   参加人员:   全体幼儿及幼儿家长,两位老师,一位阿姨。   人员安排:   *老师:接待、道具准备 *老师:主持 *阿姨:签到、后勤保障   道具准备:   红色的皱纹纸,双面胶,金属丝,KT板   活动具体安排   活动一:母子表演   活动目标:   1.增强母子之间的感情;   2.感受为母亲庆祝妇女节的快乐。   过程:   1.幼儿化妆由妈妈帮助   2.有意识地选取几位妈妈时装表演;   3.幼儿穿妈妈的服饰进行表演要选用合适的音乐。   活动二:美工活动:大红花给妈妈   活动目标:   1.学习正反有序折纸;   2.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过程:   1.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包装纸做示范,幼儿观看;   2.边示范边解说,并注意事项,选用一个角,用手比一比,大约一个手指的宽度正面和反面有序的折,,要求正面和反面的宽度要一样,等一张纸折完后,再折一张相同的纸,两张都折好后,再把俩张折好的纸和在一起,中间用金属丝结扎,最后把分开的四瓣都粘起来,这样小红花就做好了。   3.幼儿可以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老师进一步解说;   4.幼儿去桌子上准备好的纸,开始动手折叠小红花;   5.在折叠过程中幼儿出现的问题教师给予及时纠正,教师并帮助动手能力差的幼儿;   6.做好小红花,每人发一张A4纸,再画妈妈的肖像,再把红花贴在照片上。   活动三:幼儿自由想一句感谢语送给妈妈(奶奶)   教学反思:   通过家长反馈,小孩回家会说关心妈妈的话,懂得关心妈妈和其他长辈,虽然是一句再简单不过的话语,一个小故事,一首歌也能让家长心里甜滋滋的。   小百科:在不同的地区,庆祝的重点有所不同,从普通的庆祝对女性的尊重、欣赏和爱意到庆祝女性在经济、政治及社会领域的成就。由于这个节日一开始是社会主义女权主义者发起的政治事件,这个节日和众多国家的文化都有融合。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复制现象,激发幼儿对复制现象的`兴趣。   2、尝试简单的复制方法,感受复制方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视频《有趣的复制》、投影仪、电脑   2、操作材料(分两次投放)   第一次:每组纸若干、勾线笔、饼干样品人手一份   第二次:印花机、印泥、钱币、印花机若干,分组投放   3、作品展示板    活动过程:   一、蛋糕师引题,感受复制的特性(一模一样)   1、今天,我这个蛋糕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盘新鲜出炉的饼干,请你们仔细瞧一瞧?   2、这是什么饼干?(跟周围的小朋友比较饼干的特点)   小结:是的,我烤出来的是大小、形状都是一样的小鱼饼干。   二、幼儿设计样板图第一次,引出复制的概念。   材料准备:笔每桌5支、饼干样品5-7、样板泥、教师样板泥等。   1、出示样板图,提出设计要求   教师介绍高点的步骤。   2、介绍材料,幼儿首次操作   你看,我为大家准备了笔、样板纸,请你们在纸上设计自己喜欢的一个饼干样板图,记得和样品要一模一样。   3、验证比较   你设计了什么饼干,用了什么方法?(印画、临摹)   还有什么方法?   小结:像刚才几位小朋友用的方法叫复制。   三、第二次操作,尝试多种复制方法   1、介绍材料与操作要求   重点介绍复写泥。   2、幼儿操作、比较作品   你用了什么方法?复制了什么图形。   小结:刚才尝试了用印花机、复写纸、印模、银币拓印这四种材料都成功地复制了饼干图样,恭喜过关!   四、观看视频拓展经验,感受复制的便捷。   1、生活中的复制现象   你还见过那些复制品?   2、观看视频拓展经验   幼儿观看一段制作月饼的视频   提问:月饼是怎么复制出来的?她的复制工具在哪里?   有了这个机器有什么好处?——便捷、快速、方便   五、制作饼干,生活应用   1、出示糕点师工具,示范制作方法,讲解要求。   2、背景音乐,幼儿制作   结束:这下蛋糕师将你做的饼干送去烘烤吧!    活动反思:   让孩子操作,在操作体验中,感受到复制的神奇。在这之后,再认识不同的复制方法,知道利用科学技术复制的神奇。这样,孩子们从最贴近自己的操作的认识,向未知的拓展,更循序渐进。   小百科:复制是以美术品原作为依据,进行科学的复原制作。它是一项综合性的科学技术工作。 幼儿园教案 篇9    《 美丽的扇面》    活动目标:   1、 学习用对称方法或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装饰扇子。   2、 通过观察美丽的扇子以及教师的范画,明确自己的装饰想法,敢于用简单的图案装饰画面。   3、 在绘画过程中,注意保持自己的扇面清洁。    活动准备:   1、 幼儿用书人手一本,油画棒、彩笔若干。   2、 师生收集各种各样的扇子。    活动过程:   1、 欣赏各种各样的扇面,说说:扇子上有什么图案,你喜欢哪个扇子,为什么?   2、 观察扇面,回忆学过的装饰方法。   (1)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引导幼儿欣赏扇面,看图说说:扇面上有什么?它是怎样装饰画面的?我们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把它装饰得比较漂亮呢?(幼儿回忆自己的已有经验并回答教师的提问)   (2)教师:这是一个白色的扇面,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装饰扇面呢?你想怎样装饰呢?   3、 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探讨多种装饰方法。   (1)讨论多种装饰方法。   (2)教师:如果用对称的方法,可以怎样装饰自己的扇子呢?(幼儿自由回答,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教师:你们还有那些装饰的想法呢?(幼儿自由表述想法,可以在扇面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物品,如:水果、动物、花卉、交通工具、建筑……)   4、 幼儿尝试进行装饰活动。   教师请幼儿使用油画棒、水彩笔进行装饰。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使用和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对称装饰或单独图案装饰,注意颜色的对称或美观。   5、 评价活动。   欣赏幼儿作品,引导幼儿根据扇面的漂亮程度进行互相评价。 如果有幼儿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教师可以请幼儿根据扇面的对称性进行评价,如果幼儿是用单独的图案进行装饰,旧以图案的本身进行评价。展示幼儿的作品,加强幼儿间的交流和学习。
2023-07-26 22:36:061

三兄弟折筷子的教案

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2、 愿意合作与交流,对光的折射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3、 通过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体验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的重要性;重点难点:重点是培养学生透过现象,尝试逻辑推理;难点是对实验条件的精密控制。教师准备:水、烧杯、筷子、有金鱼的鱼缸、激光灯、厚玻璃板、纸屏、课件等。小组准备:杯子、水、硬币。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小组实验法、汇报交流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出示一根筷子。师:同学们,这是我们平时用的筷子,下面我们利用它来做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老师操作,学生观察)。把筷子斜着插入有水的烧杯里,仔细观察筷子,你看到了什么现象?生:筷子在水面处好像“折断”了,筷子变粗了师板书课题:筷子“折”了师:筷子是真的折了吗?拿出来看看。生:不是真折,是看上去像折了一样。师:所以,我要在折字上打“引号”。提出问题:为什么筷子看起来好像是“折”了?这是怎么一回事?生自由发言,师鼓励生的想法。二、探究活动1、 观察光的折射现象。① 硬币升高(小组内操作)准备一只空杯,投入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你的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保持杯子和你的眼睛不动,往杯子里慢慢倒水。提问:你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根据你想象,说说实验中硬币发出的光线是怎么到你眼里的,经过了哪些物质?②鱼儿变大。老师出示装有金鱼的鱼缸:猜一猜,我们把这条金鱼拿出水来,它会显得大些还是显得小些?提问:为什么出水的鱼会变小变瘦了哪?根据你的想象,鱼的光线是怎么到你眼里的,经过哪些物质?③光点“偏”了。师出示实验器材:激光灯、厚玻璃板、纸屏。并强调实验时同学们一定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师操作实验,生观察现象。师:你看到什么现象?生:光点偏了。师:为什么会这样?谁来试着解释一下?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出光的传播路线,并找出光在传播过程中经过了几种物质。引导学生发现光线折射的规律。2、 提出问题:以上几个观察活动中,咱们看到了很多异常现象。分析几种现象,光传播的路线是什么样的?它在传播时经过了几种不同的物质?学习小组讨论、汇报。小结: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的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三、学以致用,解释现象。1、现在,我们认识了光的折射现象,你能再来解释刚才第一个实验中筷子为什么折了吗?生回答。师:其实我们看到的是筷子的虚像。2、光的折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播放水变“深”了视频)3、你能再举几个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吗?生发言。(平时我们看树叶的叶脉看不清楚,但是如果树叶上有水珠,透过水珠看叶脉就非常清楚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生举例说明。四、认识自然界中光的折射现象。看来,光的折射现象随处可见,关键是你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光的折射现象不仅会使我们的眼睛“受骗”,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很美的自然奇观。下面我们来欣赏一下这种罕见的自然奇观:海市蜃楼、云海佛光、三日同辉(师播放视频)现在,你能用所学知识简单的解释以上奇观的成因吗?生简单解释成因,师引导。五、拓展活动刘谦的魔术表演引起观众的好奇。其实,魔术师有时也会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欺骗我们的眼睛。课后到网上了解一下,看自己能不能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学一档魔术节目? 板书设计: 13、筷子折了光从一种透明物质以一定的角度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023-07-26 22:36:382

八年级物理上册u261e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u2665第1节《透镜》(教学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的光心、主光轴、焦点和焦距。2.能说出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能正确解释会聚、发散。(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图片,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的本质特征,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二、教学重难点本节介绍了什么是凸透镜、凹透镜、薄透镜、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及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等知识,这些知识既是有关透镜的基本知识,也是后面学习凸透镜成像的准备。透镜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是初中光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汇点,透镜的基础知识及其对光的作用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凸透镜成像的必备知识,能否掌握透镜对光的作用是学生今后能否学好光学的关键。本节也是光的折射的应用实例,因此本节内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应着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或直接概括结论,或结合讨论、阅读,接受并认同有关结论。同时,在活动中也应让学生了解运用实验研究自然现象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对透镜及其对光的作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知识的兴趣。初步培养他们观察物理现象、应用物理知识解释现象的能力,为后续的科学探究活动打下基础。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的方法。教学难点:理解光的会聚、发散。三、教学策略由日常生活中和现象引入,对透镜的认识由外观到其特征概念,从对光线的一般偏折作用是会聚还是发散,到三条特殊光线,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要符合学生一般的认知规律。教学中不应只是从理论加以介绍,特别重视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各种术语名词和偏折规律。通过学生探究实验得出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以及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并学会测定凸透镜的焦距。本节教法以实验法为主,讲授法和讨论法为辅,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实验结果。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学生讨论的方式,总结出判断透镜种类的两种方法和三条特殊的光线,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四、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凸透镜、凹透镜、演示用光学器件组一套、老花眼镜、近视眼镜等。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5分钟)镜子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现在大家仔细观察平面镜和你戴的近视眼镜,它们有什么不一样?对,平面镜能反射光,不能让光透过;近视眼镜片能让光透过。能让光透过的镜子,我们物理中称为透镜。透镜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可以放大书上的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利用投影仪把教学内容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镜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学生观察并回答:平面镜能成像,光不能透过;近视眼镜片不能成像,能让光透过。 聆听、思考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入手,引出物理问题,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课程理念。激起学习的兴趣。新课教学(30分钟)一、凸透镜和凹透镜大家知道,青年学生一般佩戴近视眼镜,老年人戴的一般是远视眼镜(即老花眼镜)。这两种眼镜是不能乱戴的,这说明这两种眼镜不同,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仔细观察两种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学生阅读教材,用自己的理解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总结: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如:近视镜片。一般透镜的两个表面中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如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这种透镜叫薄透镜。下面我们只研究薄透镜。引导学生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示意图,了解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组成透镜的两个球面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光心: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教师拿出一块透镜,请学生判断它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分别找两位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回答。那我们如何判断谁说得对呢?许多器材上用的透镜是不能用手摸的,那有没有其他办法来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呢?学生活动:凸透镜和凹透镜只是外形不同吗?大家分别手持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靠近书上的字,观察书上的文字有什么变化?学生活动:它们还有什么不一样?拿出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到什么?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它们的形状不同,近视镜片中间薄、边缘厚,而远视镜片中间厚、边缘薄。 学生通过“摸”的方法能够判断是哪种透镜。 学生: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成像不同,远视眼镜能成放大的像;近视眼镜能成缩小的像。 学生:用凸透镜时,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点(如图1),说明凸透镜能把太阳光会聚到一起。换用凹透镜时,纸上始终得不到很小、很亮的光斑,而且四周比中间还要亮些(如图2)。这说明凹透镜不能让光会聚,而是让光向四周散开。 通过观察发现不同事物的本质区别。 通过阅读和画图理解主光轴、光心等概念,了解通过光心的特殊光线。 对学生进行使用器材要注意器材安全教育。 通过体验发现两种透镜在成像方面的不同。 通过体验发现两种透镜在对光的作用方面的不同。为下面进一步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做好铺垫。培养学生猜想能力,让学生从以前的经验出发或者从观察的实验出发来作出有根据的猜想。 二、透镜对光的作用前面的实验说明两种透镜对光有不同的作用。如果我们实验时能观察到光的传播路径,看得会更清楚。1.凸透镜对光的作用演示实验1:利用激光笔在磁性黑板上演示三条平行光线,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请你猜想如果放凸透镜,三条光线将会怎样传播?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如图3)。我们把凸透镜对光线的这种作用就叫会聚。 总结: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因此凸透镜又叫会聚透镜。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上面实验中的折射光线画出来。引导学生理解会聚: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向中间偏折,中间的位置其实就是主光轴。因此,会聚就是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靠近主光轴。2.凹透镜对光的作用演示实验2:利用激光笔在磁性黑板上演示三条平行光线,根据演示实验在黑板上描出入射光线。请你猜想如果放凹透镜,三条光线将会怎样传播?。引导学生类比凸透镜,观察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总结: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因此凹透镜又叫发散透镜。 指导学生用作图法把上面的实验画出来。结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解释发散: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比较,远离主光轴。学生通过讨论回答:上面的光线会向下偏折,下面的会向上偏折,中间的因为通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 学生通过讨论回答:上面的光线会向上偏折,下面的会向下偏折,中间的因为通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 培养学生科学猜想的能力。 猜想得到验证。通过观察体验,进一步体会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培养学生科学猜想的能力。 猜想得到验证。通过观察体验,进一步体会凹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加深理解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三、焦点和焦距1.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结合上述凸透镜会聚光的实验,阅读教材,并结合作图回答让学生明确: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 ”字母表示。凸透镜的焦距越小,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强。由于这个焦点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我们叫它实焦点。凸透镜有几个焦点呢?同学们设想一下,如果让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从凸透镜的右面射向左面,它是否也能会聚于一点呢?让我们一起来观察实验。演示实验:用激光笔和凸透镜在磁性黑板上演示,激光从凸透镜右边射向左边,会看到光线会聚于一点。2.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光经过凹透镜后的发散是不是也有规律可循?结合上述实验,问:折射光线相交吗?那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呢?教师利用演示实验,把折射光线反向延长,引导学生观察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哪。PPT演示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引导学生小结: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入射的光线,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焦点。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路: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对凹透镜来说,是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虚焦点。②通过焦点的光线(对凹透镜而言,是指其延长线通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与主光轴平行。③通过光心的光线不改变传播方向。3.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拿出一个凸透镜)怎样可以测得它的焦距?这有两个直径相同的凸透镜,它们的焦距分别是3cm和5cm,按照实际尺寸画出平行光经过它们之后的径迹,哪个凸透镜使光偏折得更厉害?焦距的长短反映了凸透镜会聚作用的强弱,焦距短的会聚作用强。凸透镜表面的凸起程度决定了它的焦距的长短,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学生阅读、思考。 学生: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最小最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 学生:焦距短的偏折得厉害。 理解焦点、焦距。 发现事物的对称性规律。 掌握透镜的作图。 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一方面巩固了新知识,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堂小结(5分钟)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五、板书设计
2023-07-26 22:37:211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一、活动题目   有趣的竹蜻蜓    二、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竹蜻蜓,训练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竹签、卡纸(画有竹蜻蜓的叶片)、剪刀、飞机模型、风扇、橡筋、图片(风车、排气扇、轮船的驱动器)等。    五、活动过程   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纸上的竹蜻蜓叶片,并用胶带在中间缠一圈固定。   (2)将竹签插在叶片中间,在竹签穿入叶片的上下处,缠上胶带以作固定。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2.喜欢参与区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动,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   3.感知蛋壳艺术美,并对蛋壳工艺感兴趣。    教学重点   喜欢参与区分生蛋和熟蛋的探索活动,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的探索结果。    教学难点   让幼儿能够利用不同的工具区分生蛋和熟蛋,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许多种。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纸盒,里面有两只玩具小鸡,生、熟鸡蛋每人一枚,盘子若干。   2.手电筒20个、放大镜20个,每个小组一盆盐水;小粘贴、彩笔若干、黑板、粉笔。   3.教师制作的蛋壳工艺品,如不倒翁、脸谱等。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律动:动物怎样叫,师生问答   我爱我的小羊,小羊怎样叫?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我爱我的小猫,小猫怎样叫?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喵   我爱我的小狗,小狗怎样叫?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引导创编:师:我爱我的小鸡,小鸡怎样叫?   2.分组讨论   教师出示小鸡:“可爱的小鸡叽叽叽,小朋友可以观察一下,再提出一个关于小鸡的问题让你旁边的小朋友回答好吗?”   引导幼儿观察并相互讨论,回答对方的问题。   (二)组织活动   1.启发思考   提问:小鸡是从哪里来的?小鸡的妈妈是谁?可爱的小鸡是鸡妈妈用鸡蛋孵出来的,是用我们平时吃的鸡蛋吗?熟鸡蛋能孵出小鸡吗?   2.尝试探索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班级: 大班    活动时间: 10月    设计意图: 秋天的到来使得周围的树木发生了一些变化,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也较中班有了较大地提高。班上幼儿近些天来总在谈论幼儿园大门外一颗大树的变化,他们已经观察到树叶和树枝被大风吹下时状态的不同,因此,抓住这个机会我设计了该次活动,通过引导幼儿对其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探索,从而推动幼儿科学概念的获得以及对周围世界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动手实验发现物体抛向空中后会下落,激发幼儿主动探索自由落体现象的兴趣;2、幼儿能使用至少两种不同的物体进行自由落体实验,并能观察、记录这两种物体的下落的方式和快慢;3、绝大部分幼儿能用语言正确表述自由落体现象,在活动中能表现出合作的意向和能力。    科学原理:   1、自由落体--自由落体运动源于地心引力,物体在只受重力作用下从相对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它有三层基本含义:物体开始下落时是静止的即初速度V=0;物体下落过程中,除受重力作用外,不再受其他任何外界的作用力(包括空气阻力)或外力的合力为0;任何物体在相同高度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下落时间相同。   2、空气阻力--指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碍力,是运动物体受到空气的弹力而产生的。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落体也受空气阻力的影响,其速度,接触面积,空气密度等都会影响空气阻力的大小。    活动准备:   人手一份操作材料:树叶、报纸、沙袋、橡皮擦、记录单、笔。    活动形式: 集体教学和个别探索结合活动过程:    环节教学    活动内容   一、引发幼儿兴趣,调动幼儿已有经验   1、幼儿自由表达已有经验,引发幼儿兴趣。   "说说你们见到树叶落下的情形。"2分钟集体   2、教师引导幼儿用语言准确表达观察到的树叶下落现象。   "树叶从空中轻轻的飘落。"2分钟探索活动开展部分   二、探索活动一教师出示材料,引导幼儿探索自由落体现象   1、教师活动材料,引导幼儿选用1种材料,将它抛向空中,观察下落时的情形;注意:给幼儿活动较大空间,以保证幼儿的安全。3分钟个别   2、请幼儿分享活动体会。   "抛上去后都会掉下来。"2分钟集体三、探索活动二教师材料,引导幼儿比较不同物体落下时不同的状况1、引导幼儿观察2~3种物体落下时的情形,并记录下来。5分钟个别2、引导幼儿分享和讨论:你选用了什么材料?它是怎样落下的?   :不同物体因其形状、重量不同,在空中受到的阻力不同,所以落下的情形不同。3分钟集体   三、探索活动三引导幼儿实验:哪个掉得快?   1、在前面活动基础上,新的材料,要求幼儿两两进行比较,比较之前让幼儿猜想一下:哪个物体掉得快?   2、教师记录表,引导幼儿做实验,验证哪个落得快。   要求:幼儿选择两两比较时,要求同一高度并同一时间放下物体。7分钟个别3、引导幼儿交流实验结果,分享经验,启发幼儿探索:为什么有些物体掉得快,有些掉得慢?3分钟集体结束部分四、教师引导幼儿自由落体现象五、活动延伸1、启发幼儿探索同样重量的物体,不同速度的落下。   2、探讨什么物体不会落下?3分钟集体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常见蔬菜的食用部位,并尝试进行分类。   2、乐意向同伴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蔬菜,懂得多吃蔬菜身体好。   活动准备:   1、幼儿人手一份蔬菜。   2、筐子五个,分别贴有果实、花、叶、根、茎。   关键点:能够按蔬菜吃的不同部位进行分类活动过程:   一、幼儿相互交流喜欢的蔬菜1、幼儿介绍自己喜欢吃的蔬菜2、集体认识,教师出示蔬菜,幼儿讲述名称。   师小结:哦,原来啊,小朋友们都很喜欢吃蔬菜。有的喜欢它的颜色,有的喜欢它的形状,也有的是喜欢它里面的营养。蔬菜的营养很丰富,有很多的维生素、矿物质,我们应该样样蔬菜都爱吃。   二、介绍吃的部位,并进行分类1、师:老师也带了自己喜欢吃的蔬菜?你们来猜一猜,好吗?(幼儿猜。)师:老师有个问题考考你们?吃萝卜的时候是吃萝卜的哪个部位呢?   2、幼儿了解蔬菜的各个部分3、出示贴有标志的“蔬菜的家”,向幼儿一一介绍。   4、幼儿按蔬菜吃的部位分类放菜。   5、纠错——看看有没有找错家的蔬菜宝宝?为什么?   6、小结:原来有的蔬菜要吃它的根,有的要吃它的茎,有的吃它的叶,还有的吃花和果实。   三、延伸活动1、幼儿游戏:蔬菜对对碰2、经验积累:莴笋、荸荠吃的是哪个部位呢?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几种蔬菜,知道其名称和外形特征。   2、丰富幼儿相应知识,引导幼儿学会按植物食用部分的不同名称分类。   活动准备:   芹菜 萝卜 白菜 花菜 玉米 茄子实物各一   各种蔬菜图片每组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今天蔬菜宝宝们要开一个联欢会,想请小朋友们一起来参加,你们愿意吗?   (二)集体学习活动。   1、分别出示各种蔬菜,引导幼儿认识各种蔬菜,联系生活经验说说它们的外形特征和各种吃法、味道等。   2、蔬菜宝宝们都出场了,可是,它们却为了"比谁的贡献大"吵起来了。有的说:"我的贡献比你大,人们可以吃我的根。"有的说:"我的贡献最大,我开的花人们最爱吃,营养可丰富了。"就这样,它们你一句我一句地吵起来了,谁也不肯让步,怎么办呢?   3、小朋友们快来做调解员,帮它们分分类、评评理吧!   4、教师手拿实物,以蔬菜宝宝的口吻分别介绍自己的特点:   芹菜:我是芹菜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杆(茎),我的杆又鲜又嫩又好吃。   萝卜:我是萝卜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根,我的根营养丰富,还有杀菌的.作用呢。   白菜:我是白菜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叶,我的叶子又大又白又水灵,真好吃。   花菜:我是花菜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花,我的开的花好看又好吃,还有抗癌功能呢。   茄子:我是茄子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果,我的果实又黑又亮,营养也很丰富。   玉米:我是玉米宝宝,人们最爱吃我的籽,我的籽煮熟了香喷喷的,可好吃了,人们还说我是一种保健食品呢。   5、它们都作了自我介绍,小朋友们来给它们评评理吧。   (引导幼儿认识蔬菜的根、茎、叶、花、果、籽六种不同组成部分,知道各种蔬菜都可以为人们提供不同的食用部分,每种蔬菜的营养都很丰富)   6、蔬菜宝宝们说:小朋友们说得真好,评得也很有理,它们都成了好朋友,高高兴兴地去参加联欢会了。   (三)分组学习活动。   教师:蔬菜宝宝还有许多好朋友,你能帮它们分别找到好朋友吗?   (引导幼儿按蔬菜不同组成部分分类)   (四)评价活动。   请分得又快又对的一组幼儿选一名代表上来演示,师作适当评价。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题目   大班科学教案――天然“胶水”――水    二、活动目标   通过周围生活中有趣的科学现象,使幼儿感知身边湿的物品与干的物品的不同特性。培养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盘子、水、树叶、花瓣、小纸片、熊猫纸片、布、毛线、塑料布、地毯、吹塑纸剪成的各种图形、手套、盘子、用布剪成的各种面具、画好的大灰狼等。    五、活动过程   试一试:哪张纸片能吹动起来?   方盘子里放干纸片,圆盘子里放湿纸片。   (1)干的纸片容易被吹起。   (2)湿的纸片不容易吹起。   探究的问题。   (1)熊猫能站在指尖上吗?   ①在手上蘸点水就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②干的熊猫纸片不能站在指尖上。   ③手上有唾液、汗水也能让熊猫纸片站在指尖上。   (2)戴干、湿两种不同手套有什么感受?   ①湿的手套不易戴也不易脱。   ②干的手套容易戴也容易脱。   幼儿讨论:生活中的现象。   (1)裤子尿湿后不易脱下来。   (2)下雨淋湿衣服后也不易脱下来。   (3)洗澡后马上穿衣服会很难穿。   画一画:把自己探索的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六、拓展思路   雨后让幼儿做值日生,感知湿的落叶粘在地上不好扫,也不容易吹走,请幼儿提出解决的办法。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后,能产生静电的现象。   2. 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泡沫板、碎纸屑、塑料尺、气球、丝绸、手帕、手套、衣服、头发等。   活动过程   1.“变魔术”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用“神奇”的泡沫板吸起碎纸屑。   2..幼儿自由操作,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怎么做才能让泡沫板把纸屑吸起来。   3.教师示范泡沫板吸起纸屑。教师用泡沫板在衣服上擦呀擦呀,边做边说,纸屑起来吧!   总结:   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泡沫板在衣服上来回摩擦产生了一种电,叫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上来。   4.幼儿再次操作,体验操作成功的快乐。   分别请操作成功和不成功的幼儿操作示范。   总结:摩擦时时间要长一点,速度要快,就容易产生静电,吸起碎纸屑。   5.幼儿分组操作,尝试泡沫板、塑料尺和气球可以和哪些别的东西摩擦产生静电。   发现:泡沫板、塑料尺和气球跟丝绸、手帕、手套、衣服、头发摩擦都可以产生静电,将纸屑吸起来。   6.发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脱衣服时听到了滋啦滋啦的声音。梳头发时,头发被梳子吸起来。   活动延伸   在科学区里提供毛皮、丝绒、铁梳、木梳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供幼儿继续探索。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内容:   神奇的光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活动难点:   能理解浅显的光的特性原理    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硬币、手电筒   2、活动记录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儿两张   3、多媒体课件: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活动过程:   一、了解光的种类:   1、设置场景(使室内变暗)师:提问:   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   幼儿:“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   2、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灯光、闪电光、x光、火光、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   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自然光: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   ★人造光:像灯光、激光、x光、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   二、认识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实验(一)将活动室窗户遮住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幼儿(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   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光都是直接就射过去的,比如:太阳光、月光、手电筒的光、应急灯的光等等,因此,这种光的照射过程成直线的现象称之为直射现象。   实验(二)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师: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发现小镜子反光,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反光、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   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实验(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弯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   师小结: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太阳光会照在地上,我们身上,也会穿过清水照进水里,可是水和空气不一样,光钻进水里,走得慢了,也发生了一点变化,我们的眼睛看下去,水里的筷子好像变弯了,其实是光在和我们做游戏呀!是光的第三个特性:光的折射   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并让幼儿做记录。   三、讨论光的用途:   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1)、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   2)、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帮助找东西。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考、照相、红外线烤箱可以烤东西;红外线还可以治病、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在医院里,人们可以用激光进行光治疗。   3)、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的用途画到记录纸上。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2023-07-26 22:37:301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内容:   神奇的光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活动难点:   能理解浅显的光的特性原理    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硬币、手电筒   2、活动记录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儿两张   3、多媒体课件: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活动过程:   一、了解光的种类:   1、设置场景(使室内变暗)师:提问:   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   幼儿:“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   2、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灯光、闪电光、x光、火光、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   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自然光: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   ★人造光:像灯光、激光、x光、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   二、认识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实验(一)将活动室窗户遮住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幼儿(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   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光都是直接就射过去的,比如:太阳光、月光、手电筒的光、应急灯的光等等,因此,这种光的照射过程成直线的现象称之为直射现象。   实验(二)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师: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发现小镜子反光,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反光、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   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实验(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弯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   师小结: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太阳光会照在地上,我们身上,也会穿过清水照进水里,可是水和空气不一样,光钻进水里,走得慢了,也发生了一点变化,我们的眼睛看下去,水里的筷子好像变弯了,其实是光在和我们做游戏呀!是光的第三个特性:光的折射   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并让幼儿做记录。   三、讨论光的用途:   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1)、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   2)、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帮助找东西。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考、照相、红外线烤箱可以烤东西;红外线还可以治病、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在医院里,人们可以用激光进行光治疗。   3)、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的用途画到记录纸上。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知摩擦力及其作用   2、结合生活经验进行类比联系。    [活动准备]   1、每个幼儿事先带一双丝袜和一双鞋底有花纹的鞋子。   2、雨鞋、运动鞋、凉鞋等各种不同鞋底花纹的鞋子。   3、《健康歌》音乐磁带。课件:走冰、滑板车、汽车   4、彩笔、鞋底(五花纹)图样与幼儿人数等同。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活动。   讲述小强只穿了丝袜跟妈妈比赛爬长城输于妈妈的故事,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二、感知体验、尝试操作。   1、体验尝试:一只脚滑,一只脚不滑。   播放健康歌,请幼儿一只脚穿丝袜,一只脚穿鞋子,做旋转和各种动作,感觉两只脚着地有什么不一样?   2、对比体验:(两只脚都不滑了)   请小朋友两只脚都穿这鞋子跳舞,会有什么感觉?   3、观察发现:鞋底的秘密   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鞋子,发现鞋底的秘密:花纹   4、言语活动:比较鞋底花纹的式样   请小朋友说一说自己鞋底的花纹是什么样的?例如:我鞋底的花纹是一条曲曲弯弯的线,像蚯蚓鞋。我鞋底的花纹是一粒一粒的,像小圆点。   5、操作体验:   (1)请小朋友一只手套一只鞋子,在地上摩擦,感觉一下鞋底的花纹有什么作用?   教师小结:鞋底的花纹会增加鞋子和地面的摩擦力,起到了防滑的作用,鞋底有了摩擦力,我们走路就不那么滑了。   (2)交流故事的因果   小强只穿着丝袜爬长城为什么比不过妈妈?   结论:鞋底有花纹,摩擦力大,走路就不滑;丝袜很光滑,摩擦力小,走路就很滑。   6、生活联想:   播放课件:   1、为什么冬天在冰上行走容易摔倒?   2、为什么汽车行驶是非常稳又容易刹车?   3、为什么滑板车在路上滑得快?   言语活动: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是滑的?哪些是不滑的?   7、自我设计:   请幼儿在鞋底上设计自己最喜欢的花纹。    三、情感教育:   把自己设计得漂亮鞋底送给你最喜欢的人?   播放音乐《娃哈哈》,幼儿手拿作品走出教室。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尝试运用多种感官初步感知:糖、奶粉、果珍粉能溶化在水里,感受水的“变化”现象;   2、能将自己在活动中的发现大胆地表述出来;   3、愿意参与实验活动,对科学实验有兴趣。   活动准备   1、一杯白糖水,标记指示图,磁铁板一块。   2、装有温开水的水壶每组两把,奶粉、果珍、白糖若干盘,小勺、水杯人手一个,盖布四块。   活动过程   1、观察活动,引入课题   教师出示一杯白糖水,让幼儿猜猜是什么水?   请个别幼儿品尝,说说是什么味道的。   猜测活动:水怎么会是甜的?   2、实验活动:水娃娃的魔术   观察桌上的材料,说说都有些什么?   你们猜猜看,如果把这些料放在水里会怎样呢?(幼儿自由表达)   提出操作要求:   (1)只能选择一种饮料粉进行冲调。   (2)水壶倒水时,一手哪好把子,一手扶助壶身,不能倒的太满。   (3)使用过的物品(小勺、水壶)要放回原处。   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比较、探讨“饮料粉”到哪儿去了。(帮助幼儿理解“溶化”,并引导幼儿发现:怎样才能使饮料粉溶化的方法。)   3、品尝活动   说说调配好的水是什么味道的。   4、表述结果,教师记录   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冲调方法、步骤。   教师利用标记指示图进行记录。   5、再次冲调饮料   提出要求:   (1)选择另一种材料进行冲调。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来冲调。   幼儿操作。   活动延伸   你还喝过哪些味道的水。   水除了能使糖、奶粉、果珍粉溶化,还能使什么溶化?   活动评析   该活动属于“猜想―验证式”的设计。幼儿对于溶解现象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但是知之不多。这一活动就是利用幼儿对溶解现象的一定经验,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让幼儿通过实验拓展他们的认识,验证他们的猜想。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积极参与探索活动,发展探索能力。   2、探索一些植物果实生长的地方。   3、了解植物果实生长的多样性。   活动准备:   1、各种植物果实:苹果、西瓜、土豆、藕、山芋、萝卜、菱、荸荠、梨、草莓等。   2、幼儿记录表每人一张,大记录表一张。   3、实物投影,录像。   4、游戏准备:植物果实图片若干,一棵树、一盆泥土、一盆水。   活动过程:   一、出示几种果实,让幼儿观察。   1、分别出示苹果、西瓜、土豆、藕   2、提问:你知道它长在哪里吗?   3、幼儿间自由讨论   4、请个别幼儿说一说讨论的结果。   5、教师小结:苹果是长在树上的,西瓜是长在地面上的,土豆是长在泥土里的,藕是长在水里的。   二、观察探索各种果实,并记录。   1、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果实,请你们去观察一下,说说它们是长在哪里的?   2、出示记录表   要求幼儿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3、幼儿自由探索记录。   三、总结记录结果。   1、出示个别幼儿的记录表   2、请幼儿根据自己记录的结果,说说每一种果实它们是长在哪里的?   2、出示大记录表,并根据总结结果作好记录。   3、教师小结   通过记录结果,幼儿知道了有的果实长在树上,有的长在地面上,有的长在泥土里,还有的长在水里。让幼儿了解植物果实生长的多样性。   四、游戏活动,把它们送回家。   游戏规则:(出示一棵树、一盆泥土、一盆水)长在树上的果实贴在树上,长在地面上的放在泥土上,长在泥土里的埋在泥土里,长在水里的放在水盆里。   1、幼儿根据自己拿到的果实图片,把它们送回家。   2、请幼儿相互检查游戏结果。   五、观看录像,了解无土栽培   科技在不断发展,让幼儿知道有些农作物离开了泥土也能长出果实。   活动建议:   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收集一些植物的果实,与同伴说说它们是长在哪里的?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班上开展《种子食品品尝会》的活动,配班男老师和小朋友开玩笑说:“可不能随便乱吃,这些种子吃到肚子里会发芽长大哦!”结果不少小朋友信以为真。由此我想起儿子小时候在家吃瓜果也总是特别小心,如果偶尔一次不小心吃了一粒西瓜子,会哭半天,认为种子到肚子里会发芽长大。苦口婆心地解释半天,他仍将信将疑。看来,这个在大人眼中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常识,却是孩子们心中过不去的“一道坎”。为了及时捕捉这一教育契机,解决孩子当下的困惑,我设计生成了大班科学活动——《种子精灵》。    活动目标   1.与同伴分享认识的种子,知道种子的主要作用。   2.结合绘本图画讨论“肚子里的种子能不能长大”,了解种子的生长条件。   3.在互动小游戏中产生探索种子秘密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胸前贴有写上名字的胸牌;标有“yes”和“no”的空白展板两块。   2.食品及餐盘;PPT及播放设备;小花盆和魔豆。    活动环节   1.品尝食品,寻找“种子”   (1)交代品尝要求。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食品给小朋友吃,品尝的时候魏老师有两点小要求:第一,注意安全,尤其是使用牙签的时候。注意卫生,吃完将垃圾放在旁边的空盘子里;第二,在吃东西的时候如果发现了“种子”,请把种子收集好送给老师。能不能做到?   (2)分组品尝食品,寻找种子。   2.分享“秘密”,了解种子的作用   (1)说说自己认识的植物种子。   师:你们收集到的是哪种植物的种子?它的子儿就是它的种子吗?   师:有的人品尝了火龙果,发现火龙果的种子了吗?   师:还有人吃的是什么?它有种子吗?   师:你们还认识哪些植物的种子呢?请用完整的话向大家介绍。   (2)欣赏老师收集的植物种子图片。(播放PPT课件。)   师:魏老师也收集了一些种子,这里可能还有一些你没有见到过的种子哦,我们一起来欣赏。   (3)幼儿讨论:植物的种子有什么用?   师:今天我们认识了种子朋友,谁能告诉我,种子有什么用啊?   师:你们说得很棒,种子可以加工成种子食品,用来吃;而种子最大的作用是能长出新的植物。   3.依托绘本,自主选择   (1)幼儿讨论:小胖猪把木瓜的种子吃到了肚子里会发生什么事呢?   师:小胖猪最近就碰到一个问题——它吃瓜的时候不小心把木瓜的种子吃到了肚子里。种子种在泥土里会长出新的植物,那吃到肚子里会怎么样呢?   师:猜猜小猪幼儿园的小朋友是怎么想的?   师:小胖猪又是怎么想的呢?   师:(出示小猪头上有木瓜树的图片)小猪希望头上真的长出一棵木瓜树。他为什么愿意头上长树呢?   (2)玩游戏《yes or no》,了解植物的种子长大需要什么条件。   师:小猪的愿望会不会实现?我们来玩一个“yes or no”的游戏吧,认为小猪愿望会实现的人把你的胸牌贴到“yes”这一边,认为不会实现,就送到“no”这边。   (集体玩游戏《yes or no》。)   师:你选择的是什么?请说说自己的理由。   师:到底小猪肚子里的种子有没有长大呢?   (老师讲述《子儿吐吐》的部分故事内容:他跑进厨房,喝下他所能喝的最多的水,然后飞快地钻进被窝里乖乖地躺着。满心期待头上长出木瓜树的胖脸儿,怕树长不直,连床都换头睡呢!他所做的这一切,完全都是为了树好。第二天,胖脸儿起得很早。其实,他迷迷糊糊的根本没睡好。半夜,他好想知道木瓜树长多高了,但又不敢用手去摸,怕这一摸,树反而不长了。天亮了,该可以了吧?他紧张地用手很慢地、很慢地,往头上摸——?)   师:有没有长出树呢?(再次玩游戏《yes or no》。)   师:恭喜你们做出了正确的选择。是呀,一粒植物的种子要发芽、长大是需要很多条件的。空气、水、温暖的阳光、植物需要的温度,有时候长大还需要施肥,所以植物的种子不能在人的肚子里长大。   4.播放动画,猜想交流   (1)猜想:有没有一种种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长大的呢?   师:植物的种子不能在肚子里长大,那有没有一种种子是可以在肚子里长大的呢?让我们再来玩一次《yes or no》的游戏,请你一定要认真想一想,然后作出选择。   (2)观看PPT,了解人类的种子——精子和卵子。   师:妈妈肚子里有一粒“宝宝种子”,它是两粒种子结合在一起变成的(PPT)。一粒种子叫精子,住在爸爸的身体里面;一粒叫卵子,住在妈妈的身体里面。当精子和卵子在妈妈的肚子里相遇,它们就会成为好朋友,紧紧拥抱,然后发生奇妙的变化,变成一个小宝宝。   5.种植魔豆,拓展延伸   师:今天我们知道了植物的种子不能在我们肚子里长大,但许多动物的宝宝种子却是在妈妈肚子里长大的,种子的世界真巧妙。正是因为有了小小的种子,生命才能一代一代相传下去,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和爱护每一粒种子精灵。   师:今天魏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粒神奇的种子,你们想不想亲手种下它,然后看着它慢慢长大?那让我们赶快行动吧!   案例评析   本节活动中巧妙利用绘本画面作为讨论的话题,让绘本成为活动的主线,但是又不失“科学味”,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学技巧的灵活运用让人耳目一新。   1.绘本巧妙利用   绘本《子儿吐吐》和课题不谋而合,但是,如果把绘本故事全部呈现给孩子,就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来讲述故事,那样就偏离了科学活动的中心,成为了绘本阅读。所以,我只抓取了绘本中的典型画面作为讨论的话题,让绘本成为活动的主线,但又不至于削弱活动中的“科学味”。   2.游戏灵活渗透   本次活动的组织以“谈话为主”,感兴趣的孩子会一直追随话题,争先恐后地发表建议,但也会有个别孩子因为种种原因,容易游离于话题之外,所以恰当、科学地选用与互动式教学模式相匹配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从学会变为会学是活动顺利实施的前提。我在活动中渗透了游戏《yes or no》,一方面集中了每个孩子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让孩子在“猜想和选择”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印像,巧妙解决了这一难题。   3.环节层层递进   种子有什么用?植物的种子能在肚子里长大吗?有没有一种种子可以在肚子里长大?通过由浅入深的三个话题来贯穿整个活动,环环相扣,让孩子们的"思维不断得到碰撞,在相互辩论中解决矛盾,拓展知识,让孩子在科学活动中身心和谐发展。   纵观整个活动,老师很好地处理了以下三方面的关系:(1)当下与长远的关系。活动选材第一源于自己的儿子不小心吃了西瓜籽,认为种子到肚子里会发芽长大;第二源于自己班级的孩子。及时捕捉这一契机,用孩子能理解的方式让孩子获得初步感知,对孩子今后长远的发展肯定会起到很大的帮助。(2)活动和操作的关系。在本次活动中虽然没有给孩子们准备多少操作材料,但是已有经验的积累是活动能顺利开展的前提之一。预先让孩子在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调查表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已有经验,从而顺利进行了与新知识的对接。(3)语言和思维的关系。老师跟孩子之间的互动真实而温暖,让人听起来很舒服,毫无做作之感。老师通过由浅人深的三个话题来贯穿整个活动,环环相扣,让孩子们的思维不断得到碰撞,在相互辩论中解决矛盾,拓展知识,猜想结果,陈述理由,孩子们思维活跃,兴趣盎然。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 活动目标:   1、 探索吹泡泡的制作方法以及如何使泡泡吹大和发生变化。   2、 积极投入活动,大胆尝试,能用语言表达操作的过程。   3、 感受成功的快乐,对科学小实验产生兴趣。    二、 活动准备:   1、水桶、洗衣粉、洗洁精、肥皂粉、洗发水、水。   2、各种吸管、抹布。糖、醋每组一份。   3、"比克曼的世界"DVD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1.教师对每组吹泡泡,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以自己吹泡泡的方式来引起幼儿兴趣,幼儿一下子就被感染了情绪,都试着来抓泡泡。)2.师:你们也想吹泡泡吗?那么,我们一起来做好吗?   (在这个环节中,激发了幼儿自己制作吹泡液的愿望。)3.师:做吹泡液需要用什么呢?   教师:原来洗衣粉、肥皂、洗发水、沐浴露、洗洁精、洗手液加了水以后都能制作成吹泡液。   二、幼儿实验(一) 尝试制作吹泡液1. 师:老师准备了肥皂粉、肥皂、洗发水、沐浴露、洗手液(边说边出示)你们可以任意选一种来制作吹泡液。看哪位小朋友做得又干净又快,而且用完的东西都能放回原处,做成功后马上回到座位上,好吗?   (在制作吹泡液材料的选择上,我大量幼儿在生活中能接触到的东西。通过操作获得相关的科学知识经验,就是这些东西都能制作吹泡液。同时渗透了操作常规,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2. 幼儿实验。   (在制作过程中,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制作的材料,通过自己的实验了解了制作吹泡液的方法。)3. 师: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小朋友已经制作成功了?   (1) 你是用什么材料制作吹泡液的?怎么做的?   (2) 和他一样,用XX来制作也成功的小朋友有哪些?谁和他使用的材料不同也成功了?那是用什么制作的呢?   (3) 有没有不成功的呢?那我们一起来帮帮他吧!和幼儿一起观察他的吹泡液来找不成功的原因,并想出解决的办法。   教师请不成功的幼儿把吹泡液拿上来观察,请其他制作成功的幼儿来原因。你是用什么制作的?   师:那怎么做才能作成功呢?   师:好,那过一会你再试一下!还有谁没有成功?我们来看看他的吹泡液!你是用什么制作的?   师:谁来帮他想办法?   师:那你再试一试!还有谁没有成功的!你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让我来试着吹一下,好吗?(老师在试吹的过程中吹出了泡泡。)师:这是怎么回事?   师:应该怎么吹呢?   师:好,用他们教你的办法再来试一试!好吗?   (二) 尝试用不同的管子来吹泡泡,发现问题。   1. 师:这次我们吹泡泡要用桌上的三根管子分别来试吹泡泡。你们猜这三根管子吹出的泡泡会一样吗?(请幼儿猜想)师:好,那就来试试吧!刚才吹泡液没有制作成功的小朋友想一想自己是什么原因,赶快该一下再来试吹,好吗?   2. 幼儿试吹。   师:为什么粗的管子吹出的泡泡最大呢?为什么两根细管吹出的泡泡不一样呢?   (三) 尝试在吹泡液中加入糖或醋,发现问题。   1. 师:这次在吹泡液中要加入一样东西,在试吹一下,看看有什么变化?   2. 师出示生活中经常看见的食糖和白醋。   师:你在吹泡液中加入其中的一种,看看有什么变化?记住了,加了糖就不能加醋了;加了醋就不能加糖了了!   3. 幼儿实验4. 师:你们都试了吗?   (1) 谁放了什么?(放了糖)你们有什么发现?   (2) 谁放了醋?你们有什么新发现?    三、 结束:   引起幼儿再次探索的兴趣。   1. 师:吹了那么多次的泡泡,吹出的泡泡都是什么形状的?一般的情况下泡泡吹出来都是圆的,但是比克曼世界里的气泡吹出了不同形状的泡泡来,我们一看吧!   2. 幼儿观看《比克曼的世界》。(内容:气泡吹出不同形状的泡泡,有方形的、有拱形。)3. 师:泡泡还可以吹出方的和拱形的。吹泡泡好玩吗?但是泡泡吹出来会怎样?有个小哥哥,他有好办法不让泡泡破,我们再来看看!(看录象)(内容:小哥哥戴着羊毛手套来玩吹出来的泡泡,既不破,又能拍。)4. 师:我也来试试!(老师把吹出的泡泡,用穿着毛衣的胳膊去抛抬)为什么泡泡没有马上破而且还在跳舞呢?请你们也回去试试,再来告诉大家!   (通过电教化的手段,激发幼儿新的兴趣。通常情况下,泡泡吹出来是圆的,但是泡泡有时吹出来不一定都是圆的。在改变一定的条件下,泡泡还可以吹出其他的形状。)
2023-07-26 22:37:391

平面镜幼儿园小班教案

  1、平面镜平面镜能成像,像与物体左右相反;了解平面镜的应用。   2、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归纳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和动手能力(初步学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3、通过制作简易潜望镜,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分组观察材料   2、分组制作材料中的图放大、复印   3、挂图或投影片   4、学生准备:平面镜、简易潜望镜制叶块平面镜、胶水、潜望镜及其原土硬纸板、剪子、图纸(将课本硬纸板示意图。小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提问:   (1)什么叫光的反射?   (2)什么叫光的折射?   (3)为什么在漆黑的夜里镜子不是亮的?镜子还有什么作用?(在镜子里能看到物体的像。)    2、谈话:关于镜子,你有什么问题?    3、讲述: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镜子及镜子里的像。    学习新课    l、指导学生认识平面镜   讲述:我们平常使用的表面是平的镜子叫做平面镜。   (2)板书课题。   2、指导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1)讨论:为什么在平面镜里会看到物体的像?   (2)讲解: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物体发出的或反射的光照射到镜面,镜面又将光反射到人的眼里,人便看到在镜子里有物体的像。   (3)讨论:在漆黑的夜里照镜子,能看到镜子里有像吗?怎样才能看到?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3、指导学生认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讲述: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呢?把各种物体放在平面镜前,观察这些物体的像有什么相同点?   (2)学生分组观察。   (3)汇报观察结果。   (4)教师小结:通过观察比较可以知道,平面镜里的像与物体左右相反。   (5)指导学生填写课文中这个问题的空白。   4、指导学生认识平面镜的用途   (1)谈话:平面镜用途很广,说一说它有什么用途?   (注意学生的发言,有的学生说的可能不是平面镜,例如汽车的反光镜虽然也能成像,但它属于凸面镜。)   (2)出示潜望镜图。   (3)谈话:   ①这是什么?你在哪里见过?   ②潜望镜有什么用?   ③为什么利用潜望镜可以从低处看到高处的物体?   (4)讲解:在潜望镜上下各有一面倾斜45°角的平面镜。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这块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人的眼里,人就能从低处看见地上面的、远处的景物。   5、指导学生制作简易潜望镜   (1)谈话:你们想自己制作一架简易潜望镜吗?   (2)讲解制作的步骤:   ①把潜望镜的图纸贴在硬纸板上,沿图纸周围的轮廓线剪下。   ②用小刀刻出上面的进光口,下面的望口,以及上下两个插平面镜的口。   ③沿图纸的虚线折叠,在纸边涂胶水,粘牢。   ④插入平面镜。   ⑤通过观察,检验效果。   (3)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制作结果。   (5)教师评价学生在制作活动中的表现。   巩固应用:   1、讲述: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及用途。   2、提问:   (1)平面镜成像是什么原理?   (2)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3)潜望镜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3、实验:试一试,怎样能在镜子里看到自己脑后的头发?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   布置作业   1、把自制的潜望镜放在窗台上,人蹲在窗台下,观察窗外的景物。   2、观察还有哪些物体能像平面镜一样映出物体的像?它们与平面镜有什么共同点?
2023-07-26 22:37:461

物理3-3教案精选5篇

物理3-3教案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 2。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3。知道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知道弹簧的弹力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胡克定律。会用胡克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 2。自己动手进行设计实验和操作实验的能力。 3。知道实验数据处理常用的方法,尝试使用图象法处理数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数据,体会科学的精神和态度在科学探究过程的重要作用。 2。在体验用简单的工具和方法探究物理规律的过程中,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培养学生善于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弹力有无的判断和弹力方向的判断。 2。弹力大小的计算。 3。实验设计与操作。 教学难点 弹力有无的判断及弹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 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教学手段 教具准备 弹簧、钩码、泡沫塑料块、粉笔、烧瓶(内装红墨水瓶塞上面插细玻璃管)、演示胡克定律用的铁架台、刻度尺、弹簧、钩码等等。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观看伊辛巴耶娃撑杆跳破世界纪录及运动员跳水的视频。 撑杆跳高运动员要使用撑杆,跳水时要使用跳板,你能说明这样做的目的吗?由此引入新课 师:那么,这又是个什么力呢?它是怎样产生的,它的大小、方向各如何?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有关弹力的有关知识。 [新课教学] [实验演示] 演示实验1:弹簧挂上钩码后伸长。 演示实验2:泡沫塑料块受力而被压缩、弯曲与扭转。 演示实验3:粉笔用力被折断。 学生观察思考什么是形变 给出形变的定义——物体形状或体积的变化叫做形变。 刚才举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观察到,如果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 生1:没有。 生2:可能发生了形变,但是由于形变量太小,所以肉眼观察不出来。 物理3-3教案篇2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积极组织本备课组教师学习有关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树立新的教育理念,组织本备课组教师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及时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动态和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 2、制定详实计划,明确目标责任 利用集体备课,编好课前预习提纲、当堂检测、周测考,丰富课堂教学,是本学期一个重要工作。认真组织备课,分解教学过程,从细节处入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分工合作编好学案,在过程中明确了备课要求,落实备课各环节,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过程、课堂检测、作业布置、教后感等要求。进行集体备课,充分利用集体力量,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同时积极参加教研室组织的各种备课及经验交流活动。教师能提前备课,能够做到集体备课,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3、抓好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 本学期紧紧围绕新课程改革,结合学校各项工作,以推进新课程改革为契机,着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活动中,根据备课组实际情况,采取开设研究课与随堂听课等形式,从严、精、活、实、高五方面来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堂堂有收获,节节见成效。充分利用学校多媒体资源,利用网络优势,接受先进教学理念,了解各方面教学动态,真正地提高课堂45分钟效率。 4、配合学校做好段考工作,完善成绩分析 作为阶段教学检测的一种方式,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反馈教学成效。因此在成绩分析时从细入手,明察秋毫。 ①、备课组集体研究,精选试题,突出重点,难易适度。同时认真批改、认真分析、认真评讲,做好成绩统计。找出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完善课堂教学。 ②、密切注意差生、优生的流向。通过测试发现差生,重点进行原因分析、方法指导。 物理3-3教案篇3 §5—1透镜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2、过程和方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教学器材: 激光源、各种透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完成光路图: 空气玻璃 水空气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我们经常用到一些玻璃器件。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用? 进行新课: 1、透镜:一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3.1-1示)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心的直线 光心:透镜的中心光心在主光轴上。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行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几个? 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写出日常生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心、主光轴的知识进行补充。会聚、发散的结论。 物理3-3教案篇4 基于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科学哲学发展而来的概念转变理论,对于当前的高中物理概念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相关研究表明,学生的概念学习是一个发展过程,学生头脑中的前科学概念在这个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影响。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曾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重要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据此进行教学。”物理概念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应该依靠学生头脑中原有的前科学概念,通过概念的转变,形成科学概念,但目前运用概念转变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 教学设计 还很少见到。 我在教学过程设计中,主要采取“问题情境引入、探测已有概念、产生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和建构科学概念、形成新的认知平衡”的概念转变教学策略。整节教学内容是“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注:人教版教材本节的内容安排是“坐标与坐标的变化量”、“速度”、“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对于“速度”这一内容,具体的设计思路是:通过问题情境引入“速度”的学习任务;通过学生完成的关于“速度”的概念图和二段式测验情况来探测学生已有概念;呈现问题情境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以学生的前概念为切入点,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认知冲突,对已有的概念产生不满,教师在此基础上解构迷思概念,所谓“迷思概念”就是头脑中存在的与科学概念不一致的认识。通过有效策略引导学生解决认知冲突,帮助学生建构科学概念;进而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辨析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最后通过课堂形成性练习促进学生形成新的认知平衡,完成概念转变。 对于“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这节课而言,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与其他教学策略相比具有很强的优越性。整节课是在充分探测学生已有概念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进而运用解决认知冲突的策略帮助学生解决认知冲突,解构迷思概念,完成由迷思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变,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高中物理关于速度的科学定义并不是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在概念转变的教学过程中逐渐被学生欣然接受,因而整节课的重点得到了很好的落实。 物理3-3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压力,会画压力的示意图。 2.通过探究知道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并能建立压强定义公式。 3.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压强的单位及其意义,会进行压强的简单计算。 4.能在日常生活上灵活运用压强知识为生产生活服务。 二、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压强的概念和压强的公式。 难点:压强公式的应用。 三、器材 学生探究实验器材:自制压力小桌,10×10×5厘米3的塑料泡沫,质量为200克的砝码,50克的砝码各一个,细砂,海绵、玻璃杯、铅笔等 教师演示器材:汽球,图钉,鸡蛋等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将一气球置于讲台上让班上个最高力最大的男生用手掌压气球,因气球打气不很足,他必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压破球,接下来叫一个个头最小的女生(偷偷给她一根针)。她只要轻轻一碰气球便破了,学生必大笑。此时设问为什么?从而引入新课。 (二)观察与作图————什么是压力 1、用两摞书作桥墩,一张偏厚纸板做桥面,再放上一重物,此时桥面压弯了,设问为什么?分析原因是受一向下压的做用力。 2、举例老师站在讲台上受什么力(重力和支持力),讲解地面支持了老师(要不老师不掉地下去了),老师也压了地面。 3、①请同学们观察分析书本图9—1例子的三副图并在练习本上画出三副图中物体对表面的压力示意图。同时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画,各画一图。同学们作图时,教师来回巡视,了解学生作图中的错误。 ②学生画完后,讲评学生作图情况,错误的进行纠正,并用红色粉笔把压力突出出来。让同学们讨论思考以上图中物体对受力表面的压力有什么共同特点? 得出:压力是由于物体形变产生的。压力作用在接触面上,压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指向受力物体。 ③教师归纳总结得出压力的概念: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得出压力的定义、特点及与重力的区别。 (三)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1、播放三幅插图,创设情境。让同学们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感受压力的效果。教师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插图,用大脑去思考,看看在这些图中你们能发现些什么?同学们发现了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记录下几条有关的问题,大致归纳为三个问题: (1)当人们在松软的地上行走时,为什么会在地上留下一道深深的脚印?有了滑雪板人为什么就能在雪地上自由地滑翔? (2)为什么在泥泞的沼泽地里有轮子的车辆寸步难行,而装有履带的坦克和拖拉机却可以行动自如呢? (3)同一个物体压在海绵上,为什么海绵的形变程度不同呢? 2、亲自体验一下。做书本图9—3的实验。让学生利用一支一端削好的短铅笔,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夹着两头,提问:两个手指的感觉一样吗?为什么两个手指的感受不同呢?提醒学生注意发现问题。接着让笔尖压在手指上,先轻压后重压,比较两次疼痛的感觉。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让同学们猜测并讨论,同时说明猜想是科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但一定要用实验验证。 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讨论设计方案,收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交流实验体会) 学生在这里的实验方案很多,可采用复式教学法———各组学生先分别做自己设计的实验,然后分别上讲台汇报。 从而得出:在相同受力面积时,压力作用效果跟压力大小有关;在相同的压力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因此,压力作用效果不仅跟压力的大小有关系,还跟受力面积有关系。 叫两个体重悬殊的学生站在讲台,请学生比较他们对地面的压强。(学生由于他们对地面的压力不同,受力面积不同,所以很难比较) 所以,要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就需要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由此引出压强。 (三)压强 ①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②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并由此引出压强的单位是由力的单位和面积单位共同组成的。 ③单位:牛顿/米2读作:牛顿每平方米;它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⑤介绍压强的物理意义:以成年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1。5×104pa的含义是:1米2的地面受到的压力约1。5×104牛顿。 (4)课堂练习 例:计算芭蕾舞演员和大象对地面的压强。请两位同学到黑板上做题,其余同学在下面做,教师来回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解题问题,给予及时纠正。做完后。讲评练习的同时指出同学在解题中出现的错误和不规范的问题。 (四)压强知识的应用 为了使同学了解压强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并且如何运用压强的知识为我们服务,设问:压强是越大越好,还越小越好呢?然后解释生活中我们需要压强大时要想办法增大压强,需要压强小时想办法减小压强?同时说明任何物体能够承受的压强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物体会被压坏。举例说明:如砖能承受的压强大约是5×106帕,混凝土是(5—50)×106帕等等。为了不压坏物体,使物体受到的压强小于物体能承受压强,因此人们就想方设法减小物体受到的压强。 设问:如何去增大压强或减小压强呢?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由p=f/s分析出增大压强与减小压强的办法,并引导鼓励同学分类举出生活中我们应用的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例子,如:书包带平而宽;吸管一头尖一头钝;椅子用宽而平的板平不用一细杆等等。同时让同学们参与做对比小实验,这样不仅说明问题又能活跃课堂气氛,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轻轻松松学习,又懂得了生活中的很多情况用到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学生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和表达能力,对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和学习信心有很好的作用。 (五)作业 1、收集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少压强的例子。 2、课外小实验:测出你站立在地上的压强。 3、一人空手站立在地面上,怎样才能很快地使地面受到的压强增大到原来的两倍?如果他要营救一个掉进冰窟窿里的孩子,是站着跑过去还是爬着过去?
2023-07-26 22:37:531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彩虹》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部编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彩虹》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彩虹》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教材共2页,分为“自制水棱镜”、“制作牛顿盘”2个部分。 学生们在惊诧于雨过天晴时彩虹的美丽,但却未必能解释雨后为什么会产生彩虹?学生们知道彩虹由7种颜色组成,但却未必能解释彩虹不同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本课意图利用三棱镜与牛顿盘的制作和使用,让学生了解到光可以分解和混合。 第一部分:自制水棱镜。 教材首先将一束阳光投射到三棱镜上,让学生观察产生的现象。学生们将可能会观察到三种现象:一是阳光被棱镜的一面反射到墙壁上,我们会看到一块白色光斑;二是投下的棱镜的阴影;还有一种现象就是被折射出来的彩虹。让学生描述并解释观察到的这几种现象,他们可用光的反射来解释白色光斑,然而在解释彩虹形成时,就遇到了障碍。于是教材提供了这样的解释:“阳光穿过透明的棱镜时,光的路线会发生改变,被分解为多种颜色的光,形成太阳光谱。”(我认为在实际教学应该注意两方面的事项:一是如何让外界的阳光引到教室内来,第二是如何从镜子反射阳光过渡到棱镜折射阳光。) 这种现象如果能被学生用一定的方法再现,那是多么愉快的事。于是,教材就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的制作太阳光谱的`活动——制作水棱镜的活动。在制作水棱镜时,学生还可能观察到水中的硬币、镜面的折射效果。教师可以适当地讲解一下光的折射现象,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我认为教材中这种制作方法可以用配套材料中的器材替代,并且效果比较好。而水棱镜分解阳光,我们可以做成模拟实验。可以用手电筒的光替代阳光,水棱镜替代三棱镜,白纸替代墙面。这样的改变一方面可以解决这节课受阳光限制的局限,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经历模拟实验的产生与设计过程。) 在活动结束前,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联想日常生活中看到的彩虹或折射现象,分析其中的光学原理,并利用这种原理创造性的再现天空中的彩虹。 这部分的内容,是这节的重要部分。 第二部分:制作牛顿盘。 白色的太阳光(姑且将阳光的颜色称为白色)通过棱镜能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那么这些光能否再混合成白光呢?这是个有趣的问题。面临这个问题,学生们会怎样思考呢?按照探究的一般过程,他们应该下一个真假判断,再通过设计实验加以验证。设计实验的过程最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虽然教材中没有要求有这样的思考过程,但在出现牛顿盘制作之前,教师还是应该带领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相信学生们会找到验证的方法,他们可能会想方设法地制出7种不同颜色的光,再将这些光同时用镜面反射到同一个地方;或者找出不同的颜料将它们混合在一起(这时他们看到的却是黑色)。 牛顿盘是利用视觉暂留现象将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制作牛顿盘的活动可称得上是一个“工程”。因此我们可让学生在课外事先剪好7个不同颜色的圆片,或者由教师直接提供牛顿盘。课堂上可以让学生思考“颜色的排列顺序、色块的大小是否会影响看到的效果”诸如此类的问题,以求观察与研究的结合。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制作水棱镜,并利用水棱镜对光的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观察研究,鼓励学生积极地、有创造性地思考,并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理解“三棱镜能够改变光行进的路线并分解光”。 2、通过组织、指导学生制作水棱镜和牛顿盘并观察光的分解和合成现象,使学生了解有关光的折射的初浅知识和人工制造彩虹的方法。 3、通过牛顿盘对光的混合实验,使学生对七种色光混合形成白光产生新的探究问题,激发学生课余时间对科学探究的兴趣、爱好、乐趣。 三、教学准备 1、演示材料:投影仪(光源)、三棱镜两个、透明玻璃一块、镜子两面、水棱镜套材料一套、牛顿盘套材一套、手电筒(光源)、16K白纸、水盆(装水)一个等。 2、分组材料(按四人一组准备数量):水棱镜套材料一套、牛顿盘套材一套、手电筒(光源)、16K白纸等。 3、其它材料:观察记录纸两张 四、教学过程 1、观察阳光的分解。 (1)教师提问:你们有办法将室外的阳光请到教室里来吗? (2)教师演示:利用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壁上。 (3)教师提问:这个实验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学生描述并解释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板画镜子反射阳光的线路草图。) (4)教师提问:将镜子换成玻璃,又会产生什么现象?镜子与玻璃有什么区别?(教师板画阳光透过玻璃的线路草图) (5)教师出示三棱镜,并让学生观察及描述三棱镜的特点。 (6)教师提问:将一束阳光照到三棱镜上,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7)学生猜测、教师演示,学生观察现象并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8)引导语:这个实验你想做吗?老师这儿没有这么多的三棱镜怎么办?我们自己动手做一个三棱镜好吗? (9)教师引导并解释水棱镜模拟实验:水棱镜替代三棱镜、手电筒替代阳光、白纸替代墙面。 (10)学生实验:水棱镜分解手电筒光,开成光谱。 (11)请做得比较成功的小组上台演示 (12)教师提问:要使这个实验做成功需要注意什么?(学生小组讨论) (13)教师提问:刚才在白纸上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除了光谱还有什么?请在记录纸上标出相应的位置?(学生小组讨论,并作好记录) (14)教师板画、小结:教师板画手电筒的光穿过水棱镜时,光前进的方向发生改变,并被分解多种颜色的光。那么,你现在能不能解释三棱镜分解光的道理? (15)教师再小结:阳光穿过透明的三棱镜时,光行进的方向会发生改变,被分解成多种颜色的光,形成太阳光谱。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2、例举日常生活中的“彩虹现象”。 (1)学生讨论并交流以下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还在哪里看到过类似现象? (2)引导语:没有三棱镜,没有水棱镜,我们也能用水和镜子分解阳光。 (3)教师出示简易水棱镜的制作方法,演示制作过程。 (4)教师介绍人造彩虹的简单制造方法。 3、单色光混合成白光的探究活动。 (1)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当阳光透过三棱镜照到墙面上形成光谱,如果我将墙面换成一块三棱镜,你想,这七种光透过三棱镜又会变成什么颜色的光呢?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的多种颜色的光,是否能再混合成白光呢? (2)学生作出判断,并尝试说明判断的依据。 (3)教师提问:你想研究这个问题吗?(小组研讨:怎样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我们的想法,画出示意图。) (4)教师小结:同学们,在300年前的18世纪初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就研究过这个问题,为此,牛顿还制作了实验工具,后来称它为牛顿盘。 (5)出示牛顿盘及制作方法,并解释怎样做这个观察实验。 (6)学生在课后,利用牛顿盘进行研究并思考:旋转的方向、色彩的排列、色块的大小是否会影响白色光合成的效果?从7种圆形纸板中任选几片做相同的实验,是否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附件一: 观察记录 记录人:记录时间 1、请记录手电筒光透过水棱镜在白纸上看到的现象及其位置,用小圆圈表示位置。 2、怎样用实验的方法验证我们的想法,画出示意图 附件二: 《利用牛顿盘来合成光的研究》研究记录 研究提示:旋转的方向、色彩的排列、色块的大小是否会影响白色光合成的效果?从7种圆形纸板中任选几片做相同的实验,是否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研究人:研究时间: 牛顿盘配色方案请写出旋转后牛顿盘合成光的颜色。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彩虹》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虹、座、提、浇、洒、挑、兴、拿、镜、照、千、裙”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着、那、到、高、兴、千、成”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本文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家人。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文章的学习中教育学生做一个关心父母、关心家人的孩子。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虹、座、提、浇、洒、挑、兴、拿、镜、照、千、裙”12个生字,学会“着、那、到、高、兴、千、成”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出示图片)同学们,这是什么? 生:彩虹。 师:彩虹有什么颜色? 生:赤橙黄绿青蓝紫。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彩虹》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彩虹)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了几件事情? 师:谁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件事情? 生:三件事情:一是我在彩虹桥上洒水为爸爸浇山上的田地;二是在彩虹桥上拿镜子照妈妈梳头;三是在彩虹桥上荡秋千让哥哥高兴。(教师引导)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虹、座、提、浇、洒、挑、兴、拿、镜、照、千、裙”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着、那、到、高、兴、千、成”,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里,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本文孩子丰富的想象力,让我们学会关心父母、关心家人。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抽读生字卡片,“开火车”认读生字。 2、 听写生字。 3、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指名分段朗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学生分小组读,给生字正音。 2、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 3、课文读给同桌听,想一想,天上真的有一座美丽的桥吗? 三、课文详解。 1、分小组朗读课文,想一想:天上美丽的桥是什么?读后,小组汇报交流。 生:天上美丽的桥是雨后的彩虹。 师:文中的我把彩虹说成美丽的桥,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我爱想象、爱思考。 师:那“我”真的能走上这座美丽的桥吗?为什么? 生:不能,因为它是彩虹,像桥,而且在天空中。 师:那课文中“我”却在这座桥上为爸爸、妈妈和哥哥做了好多事,又是怎么回事? 生:这是“我”想的,希望可以帮助他们。 师:“我”能想象出这么多事,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我是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 2、全班集体读二、三、四段,你发现了什么? 生1:我为每一个家人都做了事情。 生2:这三段最后一句话都是“你高兴吗”。 师:从这些发现上你觉得“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生:懂事、关心父母、关心家人。 3、那么,我们也应该向这位小朋友学习,多关心父母、家人,同学们平时在家里是怎么做的?(学生自由回答) 4、小组分段朗读、小组比赛朗读。 四、总结全文。 1、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2、教师总结:除了学习,我们更应该多关心父母和家人。 板书设计: 11彩虹 彩虹桥上为爸爸洒水浇田地 彩虹彩虹桥上拿镜子照妈妈梳头关心父母、家人 彩虹桥上荡秋千让哥哥高兴 课后反思: 彩虹是孩子们熟悉又陌生的自然现象,由此入手,很好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导入到初读课文,到识字、读文答题,每个教学环节都渗透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充分地把读书权教给学生。另外,我作为一个引导者的身份,让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导地位。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彩虹》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10单元----雨中的第2篇主体课文。《美丽的彩虹》是一篇充满儿童情趣的小儿歌,作者以丰富的想象描绘出雨后彩虹的美丽景象。文中主要写几位小朋友看见彩虹而触发的一连串想象,通过丁丁和冬冬的诉说以及弟弟和妹妹的问话写了彩虹的美丽,大自然的美丽。整篇儿歌分为6节,每一小节浅显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在学习中又渗透了自然小常识,因此学习起来学生很有兴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完成能读、会读和读好的过程。 (2)掌握要认的生字和课文中的部分其他生字,能正确书写生字的笔顺。 (3)激发、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感受大自然的美。 能力培养: (1)识记生字,培养学生自己观察字型的能力。 (2)继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 (3)逐步培养计算机的操作能力。 德育目标: 对学生进行自然知识的探索研究及自然小常识的积累。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认识晴、虹、空、神、遥、银、仙、女、 戴、定、顶、滑、绘、巨、颜、淡。 (2)能够正确书写生字。 (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神奇、愉悦的感情。 教具准备: 网页、彩虹贴图,生字卡片 教学环节 师生互动 设计思路 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认真看我写两个字——(彩虹)谁能来拼读这个字(虹),一生读,师板书,齐读。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个字呢? 2、你们见过彩虹吗?在那里见过? 大部分同学都没有真正的看见过彩虹,彩虹在我们的生活中很难见到,不过今天我带来了几张彩虹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配乐播放彩虹图片)看到了彩虹,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3、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文:《美丽的彩虹》。 (板书:美丽的)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写课题。齐读课题。(贴彩虹) 课题中识字,指导学生拼读、识记“虹”字,识字途径多样化,便于学生识记。 开课让学生欣赏彩虹的图片,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出了课文。 二、初读课文,游戏识字 1、师:丁丁冬冬看见了彩虹也像你们一样高兴,我先来读读他们说了些什么,同学们边听边指,遇到不认识的字,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听准字音。 2、师:你们想不想也来读一读?自己读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比比谁读的字音最准确! 3、大家看,课文已经在屏幕上,红色的词语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词语,你还能读出它们吗?现在试试看,比比谁能读出所有的生词! 4、我们一起来玩个“小小火车开起来”的小游戏,鼠标的箭头指哪个词,就读哪个词,如果他读的正确,其他同学跟读,如果他读错了,你不要读,可要听仔细了,现在开始——(小小火车哪里开)学生分组,逐个读词。 5、在这些生字中,你觉得哪些最难记呢?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学生提,其他帮助他解决,后教师出示(戴)(晴与睛怎样区别) 6、师:现在生字宝宝又躲到气球中去了,谁能把它读出来,就能把彩虹打扮得更美丽,同学们敢试试吗? 看我们把彩虹打扮得多美呀!快为自己鼓鼓掌吧!在教师的范读中,低段学生更易掌握朗读要领,对学生提出最简单实在的要求并引导学生在读书中自己解决字音问题,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通过两个阶段的识字,先自己解决简单的生字,再在老师指导下学习较难的字,识字学习呈现了梯度。发挥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的优势,开发了识字教学的电脑游戏与识记方式,生字教学趣味化,使识字过程不再枯燥无味,变被动于主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延长了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断巩固了生字,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细读课文,入情入境 1、师:见到了这么美丽的彩虹,谁想把课文再读给大家听一听?你想读谁说的话呢? 我们(其他同学)一起来读第一和最后小节。 2、把自己想读的小节读一读,看看谁读得最好。 3、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想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对学生的读书、听讲习惯及时表扬,提醒) 4、师:课文中出现了四个小朋友,他们分别是: 生:丁丁、冬冬、小弟弟、小妹妹。 师:他们看到了美丽的彩虹又说了些什么呢? 1)丁丁说。(第二节) (1)生:说一说。 师:边说边贴(贴“桥”)。 (2)谁想来读读丁丁说的话呢? 一生读。使用灵活多变的读书方式,促使学生多读、乐读,在读中感悟,激发情感。教师把自己摆在与学生平等的位置上,教学相长,师生间朋友般地合作学习。 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听讲习惯并学会适当的评价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富有鼓励性的话语,对学生会树立学生自信,起到激励作用。 不断引导学生在不断地读书中感悟彩虹的形状美、颜色美,发挥联想和想象,在无形中训练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师生一起读书,让学生自己评,发现“问题”,把自主权还给学生,随后帮助读书的同学读准每个字音,读出每句话的感情,真正做到了师生共同参与学习过程。 通过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引导学生充分感悟彩虹的美与神气,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进一步拓展思维,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与想象力。 适时地渗透与本课有关的科学小常识,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面。 实现课外知识与课内知识的融会贯通。联系生活,扩展语文,是新教材的目的,是课改的目的,更是学语文的目的。 (3)哪位同学能作示范给大家读一读呢? (4)喜欢读的同学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你们还喜欢读谁说的话呢? 2)冬冬说。 (第三节) (1)一生读。 (2)师:冬冬说了什么?(贴“项链”)生齐说 (3)师:大家看这条项链多美呀,你想怎样读呢?哪个小组想再来读一读,读出它的美呢?(读的时候可以边读边想象)哪个小组敢和他们比一比?(小弟弟)和(小妹妹)又想知道什么呢? 3)小弟弟问。 (第四节) (1)生:(小弟弟想知道——) (2)师:谁想找好朋友和自己一起来读一读? 师:小弟弟把弯弯的彩虹当作——(滑梯),他想滑到太空人的家。 (3)我也想读一读,谁想和我一起读? 同学们来当裁判。我们读得怎么样? 有问号要读出问的语气。 (4)自己试着读一读,看谁比老师读得还要好! (5)男同学敢试试吗? (6)女同学能不能比他们读得还要好?小妹妹问。 (第五节) (1)生:(小妹妹想知道——) (2)谁想来读一读呢?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问)的语气。一生读(2)哪对好朋友敢来读一读呢? (3)谁敢向他们挑战呢? (4)我也想和同学们一起来读,好吗?(齐读) (5)师:小妹妹问——(边说边贴“笔”) 谁有这样巨大的笔,为彩虹画了七彩衣,看,这就是彩虹的七彩衣,多漂亮呀!分别有——红色……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赤是指红色。那么,彩虹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同学们先从课文第一小节中找一找。谁能来说一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放彩虹的形成) 师带学生读。其实我们并不能经常看到彩虹,它的出现需要一定的条件,在我们生活的城市中更是少见,我也只是在我们一起去雨林谷时见过一次,同学们在旅游的时候,可以走到大自然中,寻找美丽的彩虹! (3)彩虹的形成多神奇呀!可彩虹还是会消失,谁能来读读最后一小节呢? (4)师带读 四、趣味写字,巩固生字 1)彩虹消失了,可彩虹留下的这几个字你会写吗?(巨、笔)巨:这是“巨”字,组词,笔画是——(笔画动)生说。2遍,生比划,在你的本子上写两个试试,注意笔画的顺序与占格的位置。笔:这又是个什么字呢?它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组成,为什么? 我们一起来说说它的笔顺。2遍注意竹字头和“毛”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直观地向学生展示生字的笔顺,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能很好地解决本节课的写字难点。 五、再读课文 深化感情 1、师:会写了课文中的字,我们再回到课文,能不能把喜欢的小节记住? 2、让我们起立一起读一读,用自己最美妙的声音把美丽的彩虹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起立齐读。 同学们,闭上眼睛,美丽的彩虹正在向我们招手呢!看到了吗? 让学生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熟,读精,读出感情,彩虹变成了学生的朋友。 六、布置作业 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一读这篇课文,好吗? 鼓励学生把培养起的对事物的真挚感情带出校园,融入家中,融入社会。
2023-07-26 22:38:001

中班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中班教案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班教案 篇1    目标:   1感知空气从气球中突然冲出的有趣现象。   2练习追逐跑,提高躲闪能力。    准备:   大小气球若干打气筒若干。    过程:   一、放飞气球。   教师捏着气球口,让幼儿猜一猜:将气球突然放气,气球会怎样?(让幼儿充分发挥意见)教师突然放飞充满气的气球,气球在气流的推动下绕着活动室窜飞,引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幼儿两人一组,分别拿气球充气、放气,重点观察气球窜飞的速度和轨迹。   为什么气球放飞后会到处乱窜?是谁给了他力量?   请幼儿用动作来模仿气球放飞时四下乱窜的动态。   二、我是流星球。   幼儿两人一组,分别给大气球、小气球充气、放气,比较两者的区别。   幼儿两人一组,先将气球充好气,然后听教师口令一起放飞,表现"六星球大战"。   幼儿扮演气球,想像一下自己是只小气球还是大气球,并用动作来表示。如:手臂升展为大气球,双手交叉抱肩为小气球。   幼儿边念儿歌"我是一只小(大)气球,快快乐乐飘呀飘,一二三,停一停,四五六,放气了",边四散跑动。当念到"一二三,停一停"时,幼儿立即停止跑动,当念到"四五六,停一停"时,幼儿按自己设想的路线曲线快速跑。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只有真心帮助别人,才能交到好朋友,感受交到朋友的快乐。   2、学习小动物的语言,练习流利的、有语气的进行对话。   3、能自由发挥想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萤火虫图片、各种小动物图片、头饰(萤火虫、蚂蚁、小蚂蚱)、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萤火虫也来咱们班做客了,你们快用好听的声音、有礼貌的话和它打招呼!   在一个夏天的晚上,这只萤火虫提着小灯笼,在花丛里飞来飞去找朋友,咱们快来看一看,它都找了谁做朋友了?   二、欣赏故事,理解内容   1、放课件,幼儿初步欣赏感知   2、提问:萤火虫都找了谁做朋友?(小蚂蚱、小蚂蚁)   介绍小蚂蚱:它是一种像蚂蚱一样长着长长的腿、会跳的虫子,它经常“织织织”的叫,所以人们就给它取个名字叫“小蚂蚱”   过渡语:萤火虫找到小蚂蚱和小蚂蚁后,它们是怎么说的呢?(幼儿根据理解说)   3、放课件,幼儿第二次欣赏,进一步了解故事内容   提问:它们都是怎么说的?   4、欣赏前半段故事,重点理解“萤火虫找小蚂蚱做朋友“内容   过渡语:萤火虫找到小蚂蚱后怎么说的?(幼儿尝试学对话)   1)放课件,幼儿欣赏“萤火虫找小蚂蚱做朋友“内容   2)学习对话:它们是怎么说的?你试着学一学   (分角色复述对话)(如果孩子不熟再听录音)   3)交流:小蚂蚱请萤火虫帮什么忙?   萤火虫是怎么说的?   听了萤火虫的话,小蚂蚱会怎么想呢?   你觉得它们会成为朋友吗?   (设想故事结果:会,宽容萤火虫;不会,朋友应该相互帮助)   5、欣赏后半段故事,重点理解“萤火虫找小蚂蚁做朋友”内容   过渡语: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飞走了,这次它又找到了谁?(小蚂蚁)它是怎么说的?请你仔细听一听,学一学它们说话   1)放课件,幼儿欣赏“萤火虫找小蚂蚁做朋友”内容   2)学习对话:它们是怎么说的?你学一学   {萤火虫找到了谁?怎么说的?小蚂蚁怎么回答的?}   (分角色复述对话)(如果孩子不熟再听录音)   3)交流:天那么黑,小蚂蚁又背着沉沉的大口袋,这时它最需要什么?   萤火虫是怎么说的?   听了萤火虫的话小蚂蚁又会怎么想?   小蚂蚁会和萤火虫做好朋友吗?   (设想故事结果:会,宽容萤火虫;不会,朋友应该相互帮助)   三、创编故事   1、创编和小蚂蚱交朋友   你们说的真好!如果你是萤火虫,你有什么好办法就和小蚂蚱成为好朋友呢?(说话时有礼貌;帮助小蚂蚱;)   现在就请小朋友来做萤火虫,看看你有什么办法能和小蚂蚱成为好朋吗?(指名创编)   2、创编和小蚂蚁交朋友   萤火虫可真高兴,它终于找到一个好朋友了!谁还愿意再做一次萤火虫来找小蚂蚁做好朋友?这次请你和你身边的小朋友合作,一个做萤火虫,一个做小蚂蚁,看看萤火虫和小蚂蚁是不是成为好朋友了?   (幼儿创编)汇报   3、情境表演:   1)在你们的帮助下,萤火虫和小蚂蚱、小蚂蚁都成了好朋友,你们愿意帮它找更多的朋友吗?   瞧,草地上有很多小动物,请你想一想:   在夏天的晚上,萤火虫提着小灯笼飞呀飞,又找到了谁做朋友?   小动物们会让萤火虫帮什么忙呢?   现在请你选择你喜欢的小动物,重新编一个“萤火虫找朋友”的故事好吗?   (到场景中摘头饰表演)   咱们快来看看这只萤火虫是怎么找到朋友的?(汇报)   2)萤火虫交了这么多的好朋友可高兴了,从此,它每天晚上都提着小灯笼,飞来飞去,帮小动物们照路,快乐的生活着。   四、延伸:   孩子们,你们帮萤火虫找到了朋友,也找到了快乐!萤火虫非常感谢你们。在生活中,你们是不是也有很多的朋友啊?那请你说说怎样才能找到好朋友呢?   好,现在就和你的朋友们一起跳个舞吧!(幼儿律动)    教学反思:   首先,我上课的时间过长了,导致后面的时间孩子已经失去耐心,开始出现各种小动作。这一点我会在平时教学中加强注意,严格控制好教学时间。其次,.在活动过程中,本次活动我是通过《萤火虫找朋友》这个故事开始,希望孩子通过故事(目标1)知道礼貌待人,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才能找到朋友,但可以我的引导还是不够,孩子对故事不够熟悉,对故事蕴含的道理还是比较模糊。对什么是长处和短处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老师们给我建议是可以让孩子多听几遍故事,带着问题听故事效果会更好。最后,通过这次的公开课,我发现我们班孩子相比其他班级,在课堂纪律这方面有待加强,并且平常上课时,积极举手回答问题的孩子,在看到有其他老师在场的情况下反而胆怯了。这一点也在提醒我一日生活常规的重要性,要抓好常规,并且应该在平时要多给那些胆怯的孩子机会,鼓励孩子自我表现。   小百科:萤火虫肉食性,捕食蜗牛、蛞蝓等软体动物和蚯蚓等环节动物,获得猎物后,用上颚将分泌液注入猎物体内,进行体外消化,然后再吸入体内。通常一只蜗牛会有许多只萤火虫来分享。卵、幼虫、蛹和成虫都能发光,成虫的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欣赏故事,熟悉故事中的角色关系,理解朋友间要相互关心的内容。   2.通过倾听故事,大胆猜测小动物是如何帮助胖胖猪的。   3.体验同伴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积极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起幼儿兴趣师:今天吴教师来了一位可爱的朋友,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他。   二、分段讲述,熟悉故事内容   1.师:看,胖胖猪怎么了呀?(感冒了)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呢?   2.师:原来前几天胖胖猪感冒了,你们感冒过吗?感冒时会有哪些不舒服的感觉?身体会有哪些和平时不一样的症状?   小结:感冒后会咳嗽、流鼻涕、发热。(边讲边出示这些症状图)3.师:当你们感冒的时候感冒后心里会觉得怎么样啊?会需要哪些东西呢?胖胖猪也需要朋友的关心和帮助。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帮胖胖猪呢?   小结:虽然生病很难受,但有了你们的关心,为胖胖猪想了那么多好办法。胖胖猪的好朋友也知道他生病了,瞧瞧,谁来了呀?他们会怎样帮助胖胖猪呢?   三、幼儿想象,大胆猜测情节   1.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你们猜猜它们会帮胖胖猪做哪一件事情?   2.师:哪位小朋友来说说你的想法?你觉得松鼠豆豆是怎么帮助胖胖猪的?小鸟菲菲为胖胖猪做了件什么事情?蝴蝶丽丽又是怎样帮助胖胖猪的呢?   四、继续欣赏,讲述故事结尾   1.师:故事里的小松鼠、小鸟、蝴蝶是怎样帮助胖胖猪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胖胖猪感觉怎么样呢?   2.小结:真的谢谢松鼠豆豆、小鸟菲菲、蝴蝶丽丽,他们的办法真棒!现在胖胖猪心里舒服多了,也变得更精神了!你们觉得他会跟好朋友说什么?   五、完整讲述,感受同伴友谊   1.师:这个好听的故事名字叫《胖胖猪感冒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完整地听老师讲述这个充满爱的故事吧!   小结:你们瞧,有了朋友细心、体贴地照顾,关怀地问候,胖胖猪的感冒竟然很神奇地慢慢好了!原来朋友们的.爱,有时候也是一种治病良药哦!   2.师:在生活中你怎样关心生病的朋友?   小结:不管是好朋友或者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生病了,还是自己生病了,都需要我们大家互相关心、互相照顾。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依据:   幼儿在大自然中观察到彩虹、水折射的色彩等现象,引发幼儿探究大自然中的色彩的好奇心。    活动目标:   1、 养幼儿的观察、探究能力,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 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观察,了解颜色是由太阳光的照射产生的,并知道太阳光中有七种颜色。    活动形式:小组    活动准备: 三棱镜、暗箱、黑布等    设计意图 师幼互动 教育反思   由于幼儿对自然现象中的色彩感兴趣,因此设计此次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颜色的形成原因。   1、户外景物观察:春天的变化,春天的植物都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观察到各种事物的不同颜色,很感兴趣,统一种颜色也能分出深浅的不同。   2、引入: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光里面有颜色吗?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幼儿积极思考,但不知道答案。   实验:三棱镜折射光中的七种颜色,幼儿观察。   1、儿操作:用三棱镜找光的颜色,试试怎样才能找到。   4、小结、扩展知识:自然现象中的彩虹等都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幼儿对折射出的彩虹非常感兴趣。积极尝试制造“彩虹”   直观的了解了颜色的形成。   本次活动由幼儿的兴趣点入手,因此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很高。游戏中幼儿又通过亲自观察和操作,感知了颜色的由来这一比较抽象的知识。活动效果比较好。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倾听和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做错了事情要改正。   2.组织幼儿讨论和交流,能够大胆、积极、清楚地表达。   3.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感受找到好朋友的愉快。    活动准备 :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狐狸玩具,引出课题。   (听音乐进场)小朋友,你们看,是谁来了?(小狐狸)这只小狐狸有点特别,它呢喜欢捉弄别人。你们知道什么是捉弄吗?(捉弄就是捣蛋、开玩笑的意思)今天呀我们来看看小狐狸到底做了些什么?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小狐狸的枪和炮》。   2、边看动画边听故事前半段至“他叮当、叮当地做起了枪和炮”,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引发幼儿思考。   (1)小狐狸捉弄了谁?他是怎么捉弄小鸭子的?他是怎么捉弄小刺猬的?(把动作做出来:一肚子的水、推了推、四脚朝天)   幼1: 小鸭子,小狐狸叫小鸭子到池塘里吃星星,结果小鸭子吃了一肚子的水。(观看小鸭子的图片)   幼2:小刺猬,小狐狸叫小刺猬扎西瓜,小狐狸把西瓜推了推,小刺猬摔得四脚朝天。(观看小刺猬的图片)   (2小动物被捉弄之后,还喜欢和小狐狸做朋友吗?   幼1:大家都不喜欢和小狐狸做朋友了。   幼2:大家都不愿意和小狐狸玩了。   (1)小狐狸没有朋友后,他会怎么做?   幼1:小狐狸做了枪和炮。   幼2:幼儿猜测   小狐狸是怎么做枪和炮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叮当、叮当”。   小狐狸做枪和炮去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故事。   3、观看故事后半段。   (1)我们小朋友猜对了吗?小狐狸拿着枪出来,是哪个小动物冲在了前面?   幼:小动物们吓得东跑西跑,小黄狗勇敢地冲过来保护大家。   (2)小黄狗吃到了什么?(巧克力)小动物们也想尝尝,我们一起来发射,准备好了吗?   (3)小狐狸的炮里哄出了什么?(许多糖果)小动物们吃得可开心了,我们也来尝尝吧。准备发射,“哄”、“哄”、“哄”。   现在小动物们和小狐狸在一起开不开心呀?(开心)   他呀真是只聪明的小狐狸,我们再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4、完整欣赏故事。   5、讨论:你有没有做错过事,后来你是怎么做的?   幼儿自由讲述    总结: 做错了事不要紧,只要勇于改正,还是好孩子。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时,一边听故事,一边表演故事。
2023-07-26 22:38:09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优秀教案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一、了解科学小品科学性和文艺性相结合的特点。   二、掌握引诠释、引用说明的方法,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三、理解“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的道理。    教学重点:   一、科学小品的特点。   二、作诠释、引用说明的综合运用。   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   能科学解释沙漠里的怪异现象,理解“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的道理。    教学方法:   实验、引导、讨论。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明文知识复习:分类-事理、事物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科学小品)   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列图表、引用等   二、实验。   用玻璃杯装满水,中间放一根筷子。请学生解释筷子弯曲现象,用物理知识来阐明其中的道理。   光的折射、反射的物理知识。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三、导入: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同样可以用上面的知识进行解释,请大家仔细阅读全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解释“魔鬼的海”、“海市蜃楼”、“鸣沙”等现象。学生思考上述问题。   四、讨论回答。   明确:   1、海市蜃楼:沙漠地面由于酷夏烈日暴晒,上下层空气温差很大,加上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的影响,使人们产生错觉,因而形成“海市蜃楼”。   2、鸣沙:沙漠面部的沙子细小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    五、思考:   1、作者由此现象的解释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2、作者是如何来阐明事理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作诠释: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状况、性质、特征、成因等加以解释。   引用说明:引用文献资料、名人名言、民谚俗语等来说明事物特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说明文的分类、常用的说明方法、结论等。   二、解答思考题。   (一)、结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点明题旨,收揽全篇。   (二)、第4段:引用法国人孟奇的说法,解释沙漠里“海市蜃楼”现象的成因。   设问——说明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描述现象——说明成因(引用说明、作诠释)   第5段:用作者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解释“鸣沙”现象的成因。   过渡——介绍位置、形状(描述)——记叙亲身经历——说明成因(作诠释、引用说明)    三、阅读1-3段,概括内容,思考为什么要这些段?   引用见闻——现代人畅行无阻(相比较)——说明原因   形成对比,用叙事语言增强形象性。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2、问题落实   ⑴课文为何不一开始就介绍沙漠里的两个奇怪现象,引用古代典籍里的亲身倒过沙漠的人的故事有何作用?   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⑵沙漠里的“鬼怪”为何到了解放后穿越沙漠的人员就没有再碰到类似的事情?   人员身份:地质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人员   此处寓含着在科学工作者面前奇怪现象可以正确解释的意思。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请同学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分组讨论   ⑴“魔鬼的海”这一光怪陆离的沙漠现象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夏日中午,沙漠中的人渴不可耐之时,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蓝的清水,看来并不很远,但实际上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⑵在课文中找出这一现象的科学解释,并用自己的话回答。   详见课文,只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并注意以下要素:形成条件、原理等。   ⑶“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的现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吗?为什么   不完全相同。魔鬼的海:贴近地面的气温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蓝天倒映在地上   海市蜃楼:上面的气温比下面高,远处地面的景象倒映在空中。   ⑷“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一句在段落中的作用?   递进句、承上启下,引出对更为奇怪的“声音作怪”的现象的研究。   ⑸简要概括“鸣沙”现象的表现?   在宁夏鸣沙山,当人们顺坡翻流下来的`时候,沙便会发出打雷一样轰隆的巨响。   ⑹用一句话概括课本对“鸣沙”现象产生的原因。   细沙含有大量的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而发出声音。   四、写作特点:   1、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说明与叙事相结合。科学小品既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科学性,又具有文学作品生动形象的特点。因此,要求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用文学的笔法来表现科学的内容。   2、诠释说明和引用说明等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作诠释——逐一解说,使因果条件充分、事理逻辑严密,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引用说明——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为突出文章中心服务。   3、语言准确周密而又生动活泼。   ①运用科学术语,诠释准确、简练,如折射、反射等。   ②形象化的描述,恰当使用成语,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   修辞手法:设问、引用、比喻成语:单枪匹马、空中楼阁、光怪陆离、欢天喜地等。    五、作业:   1、 完成相应的基础训练习题   2、 随笔:生活中的现象(要求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对生活的一种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讲析课文内容,学习简单的事理说明文的基本结构和常用说明方法。   2、指导学生了解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激发学生用科学方法解释自然现象规律的求知欲。3、利用信息技术,指导学生使用网络资源,浏览相关网页,独立解决科学疑难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使用网络资源,浏览相关网页,独立解决科学疑难教学设计思路;《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是我校“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课题研究的一次尝试,依据课题“由老师给出网址,确定专题,让学生自己浏览后讨论并解决学习疑难”的要求。    教学方法:   应用网络技术的多媒体教学    教学实施:   一、“事理说明”单元主题词解说。   二、课题解说:   一初识大漠网络链接,沙漠的有关图片展示   a、神奇的塔克拉玛干(大漠鸟瞰、沙海风光、 奇景瑰观、 生命之泉、大漠生灵、瀚海春光)、   b、 沙漠的狞狰一面(沙尘暴http://202.84.17.11/ssjj/bjsha/huigu.htm)   二、沙漠现状及成因等相关知识的介绍   三竺可桢和《向沙漠进军》    三、简析课文:   一学生自学课文第一部分   1、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第一部分   2、问题落实   ⑴课文为何不一开始就介绍沙漠里的两个奇怪现象,引用古代典籍里的亲身倒过沙漠的人的故事有何作用?   ⑵沙漠里的“鬼怪”为何到了解放后穿越沙漠的人员就没有再碰到类似的事情?(结合课文和自己的理解)   二讲析课文第二部分   1、 请同学朗读课文   2、 自读课文,学生分组讨论   ⑴“魔鬼的海”这一光怪陆离的沙漠现象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⑵ 在课文中找出这一现象的科学解释,并用自己的话回答。   ⑶“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的现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吗?为什么   ⑷“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一句在段落中的作用?   ⑸ 简要概括“鸣沙”现象的表现?   ⑹ 用一句话概括课本对“鸣沙”现象产生的原因。   四、课程的迁移和引申:   一提出相关思考问题   1、课文在分析鸣沙现象产生的原因时用了“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这句话,看来竺可桢1961年写作本文时人们对鸣沙现象产生的真正原因还没有定论,上网查找解决。   2、大家一定知道探险家余存顺困死在可可西里无人区的故事,法显《佛国记》中说“沙漠是这样的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沙漠对人类来说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和不尽的危机,沙漠求生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阅读下面文字,上网查找有关资料,独立完成文中问题。用简练的话说明选择的原因(见附录)   三上网操作,浏览相关网页,分组解决问题。   四解答相关思考问题    五、布置回家作业:   1、 将“沙漠求生”的问题写成一段话,说明选择的原因   2、 1961年竺可桢在《向沙漠进军》一文的结尾段中讲:“从上面介绍的一些情况,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会更快的成为现实。我们一定能逐步改造沙漠,使沙漠变成耕地和牧场,为人民服务。”四十多年过去了沙漠的现状如何,竺可桢生前的愿望实现了吗?上网了解。   3、 课外自学《向沙漠进军》等有关沙漠情况的资料,以组为单位自编班刊小报《半亩方塘》特刊——“沙海探奇”    附录:沙漠求生记    一、个案内容   1、 炎热的八月,你乘坐的小型飞机在撒哈拉沙漠失事,机身严重撞毁,将着火焚烧。   2、飞机燃烧前,你们只有十五分钟时间,从飞机中领取物品。   3、问题:在飞机失事中,如果你们只能从十五项物品中,挑选五项。在考虑沙漠的情况后,按物品的重要性,你们会怎样选择呢?请解释原因。    二、 沙漠情况   1、飞机的位置不能确定,只知道最近的城镇是附近七十公里的煤矿小城。   2、 沙漠日间温度是40℃,夜间温度随时骤降至15℃。    三、 假设   1、飞机上生还人数与你的小组人数相同。你们装束轻便,只穿着短袖t恤、牛仔裤、运动裤和运动鞋,每人都有一条手帕。   2、全组人都希望一起共同进退。   3、机上所有物品性能良好。   四、物品清单 (请从以下十五项物品中,挑选最重要的五项)   1、一支闪光信号灯(内置四个电池) 2、 一把军刀 3、一张该沙漠区的飞行地图 4、七件大号塑料雨衣 5、一个指南针 6、一个小型量器箱(内有温度计、气压计、雨量计等7、一把45口径手枪(已有子弹) 8、三个降落伞(有红白相间图案) 9、一瓶维他命丸(100粒装) 10、十加仑饮用水 11、化妆镜 12、七副太阳眼镜 13、两加仑伏特加酒 14、七件厚衣服 15、一本《沙漠动物》百科全书   2004年3月   世界上最大的沙漠   撒哈拉大沙漠,竟是草原绿洲变成的!   “撒哈拉”阿拉伯文的意思是“一无所有”。然而据考证,这里在很久以前并非一无所有,而是“所有很多”。考古学家在这片沙漠上发现一些大的河床,找到一些鱼的骨骼和生物的遗迹。它告诉我们,在远古时候,整个非洲北部是一片海洋。有的探险家预言,沙漠地下蕴藏着很多海洋生物的遗体,现在已经变成了石油。果然,1936年,撒哈拉北部发现了储量丰富的油田。这说明,如果这里一直是沙漠,是不会有储量丰富的石油的。撒哈拉东部有一个名叫“恩阿杰尔”的高原,在当地土语中,“恩阿杰尔”就是“河流很多的台地”。地质学家在那里发现的栎树和雪松的化石证明,大约6500年以前,这些树在这里生长过。然而最有说服力的,是在撒哈拉中部扎巴连山谷发现的壁画。壁画有5000幅以上,有栩栩如生的长颈鹿,有急弛如飞的羚羊,有缓缓而行的黄牛,有大象和河马,有手持弓箭的猎人,有静坐沉思的少女,有戴面具的演员和奇特的神像,还有劳动和舞蹈的情景。壁画最小的有几厘米见方,最高的有一二十米,大部分用锗红色勾线,然后涂上各种颜色,虽然经历了长久的日晒风吹,却颜色不腿。这生动地反映了当时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发达的文化艺术,而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水平,这一切都是不可想象的。它也说明,在6000多年以前,撒哈拉决不是干旱的沙漠,而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草木青青的沃土。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绿洲变成了沙漠呢?
2023-07-26 22:38:151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

  下面是我整理提供的苏教版《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欢迎查看。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一)   教学目标   1.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2.理解沙漠中奇怪现象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说明文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本文叙事生动,用例典型,教学本文主要以学生自学为主,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通过题目引导完成学习。   教学时数   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先让学生讲述自己听说过或在网络、书籍中看到过的有关沙漠的奇怪现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这方面的说明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板书课题及作者。)   2.介绍作者。(出示课件或小黑板l。)   明确:竺可桢,气象学家、地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我国近代气象事业创始人之一。   要求:记住作者。   二、自主学习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解决以下问题。(出示课件或小黑板2。)   1.从语言风格和说明对象来看本文各属于哪类说明文?   2.开头运用法显、玄奘的例子作用是什么?   3.课文里提到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哪些?你读过本文后能解释清楚吗?同桌试一下。   4.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通俗。试从文中找几个句子分析这一特点。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人类认识沙漠,研究沙漠,进而改造沙漠。你能设想几种改造沙漠的方法吗?说说看。   6.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及你认为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三、合作学习   1.先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疑难问题。   2.在班上讨论研究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反馈交流   1.从语言风格和说明对象来看本文各属于哪类说明文?   明确:(说明文按说明内容可分为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说明文。本文是事理性说明文。按语言风格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和文艺性说明文等科学小品)本文属于文艺性说明文。   2.开头运用法显、玄奘的例子作用是什么?   明确:(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引出说明对象。)   3.课文里提到的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有哪些?你读过本文后能解释清楚吗?同桌试一下。   明确:(课文主要描述了两种奇怪的现象。一是“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二是“呜沙”。)   4.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通俗。试从文中找几个句子分析这一特点。   明确:(学生能分析一点即可。可参见课后第二题。   “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乌,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   空中用“看不见”,地上用“看不到”,用词准确又有变化。前面用“飞鸟”,后面用“走兽”与之相对,显得工整。)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人类认识沙漠,研究沙漠,进而改造沙漠。你能设想几种改造沙漠的方法吗?说说看。   明确:(本题是开放性题目。)   6.研读赏析最后一个自然段。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课件3。)   ①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什么?   ②通过这段说明,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个结论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③“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了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的。”这一句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④文中说明“鸣沙”的成因,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⑤“据一些专家的意见”这一句能否省略?为什么?   ⑥“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沙漠中的“鸣沙”现象及原因。②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点明全文的主旨,收束全文。③打比方。④作诠释。⑤不能,因为删去就缺乏了语言的严密性及说明的准确性。⑥承上启下。)   五、梳理巩固   学生讨论没解决的问题,并谈谈收获。   (不必面面俱到,也不必只限于一个方面,只要学生能说出其中某一方面就应给予肯定。)   六、拓展训练   (如果有时间可在课堂上进行,如果没有时间可不必进行。)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阅读理解”的第二部分。   七、布置作业   做《新课标作业设计》中“迁移延伸”部分。   板书设计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按说明对象事理说明文科学作出解释。   按语言风格科学小品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及修辞,语言准确、生动。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教案(二)   教学目标:   一、了解科学小品科学性和文艺性相结合的特点。   二、掌握引诠释、引用说明的方法,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三、理解“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的道理。   教学重点:   一、科学小品的特点。   二、作诠释、引用说明的综合运用。   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教学难点:能科学解释沙漠里的怪异现象,理解“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的道理。   教学方法:实验、引导、讨论。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明文知识复习:分类-事理、事物本文属于事理说明文(科学小品)   常用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下定义、作诠释、分类别、作比较、列图表、引用等   二、实验。   用玻璃杯装满水,中间放一根筷子。请学生解释筷子弯曲现象,用物理知识来阐明其中的道理。   光的折射、反射的物理知识。折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   三、导入:沙漠里的“海市蜃楼”同样可以用上面的知识进行解释,请大家仔细阅读全文,然后用自己的话解释“魔鬼的海”、“海市蜃楼”、“鸣沙”等现象。学生思考上述问题   四、讨论回答。   明确:   1、海市蜃楼:沙漠地面由于酷夏烈日暴晒,上下层空气温差很大,加上光线的折射和反射的影响,使人们产生错觉,因而形成“海市蜃楼”。   2、鸣沙:沙漠面部的沙子细小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   五、思考:1、作者由此现象的解释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2、作者是如何来阐明事理的?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作诠释: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状况、性质、特征、成因等加以解释。   引用说明:引用文献资料、名人名言、民谚俗语等来说明事物特征。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复习上节课内容。提问:说明文的分类、常用的说明方法、结论等。   二、解答思考题。   (一)、结论: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道理来说明的。   ——点明题旨,收揽全篇。   (二)、第4段:引用法国人孟奇的说法,解释沙漠里“海市蜃楼”现象的成因。   设问——说明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描述现象——说明成因(引用说明、作诠释)   第5段:用作者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解释“鸣沙”现象的成因。   过渡——介绍位置、形状(描述)——记叙亲身经历——说明成因(作诠释、引用说明)   三、阅读1-3段,概括内容,思考为什么要这些段?   引用见闻——现代人畅行无阻(相比较)——说明原因   形成对比,用叙事语言增强形象性。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第一部分   2、问题落实   ⑴课文为何不一开始就介绍沙漠里的两个奇怪现象,引用古代典籍里的亲身倒过沙漠的人的故事有何作用?   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下文,同时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性。   ⑵沙漠里的“鬼怪”为何到了解放后穿越沙漠的人员就没有再碰到类似的事情?   人员身份:地质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人员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请同学朗读课文   2、默读课文,分组讨论   ⑴“魔鬼的海”这一光怪陆离的沙漠现象的具体表现是什么?(用自己的话概括)   夏日中午,沙漠中的人渴不可耐之时,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蓝的清水,看来并不很远,但实际上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⑵在课文中找出这一现象的科学解释,并用自己的话回答。   详见课文,只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并注意以下要素:形成条件、原理等。   ⑶“魔鬼的海”和“海市蜃楼”的现象的成因完全相同吗?为什么   不完全相同。魔鬼的海:贴近地面的气温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蓝天倒映在地上   海市蜃楼:上面的气温比下面高,远处地面的景象倒映在空中。   ⑷“在沙漠里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一句在段落中的作用?   递进句、承上启下,引出对更为奇怪的“声音作怪”的现象的研究。   ⑸简要概括“鸣沙”现象的表现?   在宁夏鸣沙山,当人们顺坡翻流下来的时候,沙便会发出打雷一样轰隆的巨响。   ⑹用一句话概括课本对“鸣沙”现象产生的原因。   细沙含有大量的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而发出声音。   四、写作特点:   1、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说明与叙事相结合。科学小品既具有一般说明文的科学性,又具有文学作品生动形象的特点。因此,要求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用文学的笔法来表现科学的内容。   2、诠释说明和引用说明等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作诠释——逐一解说,使因果条件充分、事理逻辑严密,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引用说明——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为突出文章中心服务。   3、语言准确周密而又生动活泼。   ①运用科学术语,诠释准确、简练,如折射、反射等。   ②形象化的描述,恰当使用成语,增强了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趣味性。   修辞手法:设问、引用、比喻成语:单枪匹马、空中楼阁、光怪陆离、欢天喜地等。   五、作业:   1、完成相应的基础训练习题   2、随笔:生活中的现象(要求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对生活的一种现象作出科学的解释)
2023-07-26 22:38:221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9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四季春、夏、秋、冬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而“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代表着希望,充满了生机。为了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与参与积极性,使孩子们通过初步认识春天,逐渐过渡到了解春天,从而进一步到热爱春天,特选择这一活动主题。   本主题从两个环节入手,具体如下:   活动一:儿歌“春芽芽”   活动目标:   1、通过组织幼儿观察、知道植物发芽是春天的主要特征。   2、初步培养幼儿观察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育幼儿爱护花草树木。   活动准备:   1、课前尽早在自然角种上种子至发芽。   2、种子由播种到发芽、长大的图片一套   活动过程:   1、观察自然角中的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讨论:发出的小芽像什么?是什么颜色?   2、出示种子发芽的图片,鼓励幼儿大胆说出种子发芽长大的过程并讨论:种子长大会变成什么?   3、看图片学习儿歌《春芽芽》。   4、带幼儿到室外寻找植物都发生了什么变化。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感受到空气的存在。   2、保护孩子的求知欲,发展探索的能力。   二、活动准备:气球、打气筒、纸、笔。   三、教学活动:   1、引导、观察。   (1)老师准备1个打气筒   (2)对着幼儿的脸挤出一些空气。让幼儿感觉到空气   2、探索:气球里的空气   (1)猜想:没有吹气的气球里面有空气吗?   (2)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3)给气球吹气,说说现在的气球是否存在空气。   (4)实验验证:用气球对着自己的脸吹气,感觉空气是否存在。   (5)请幼儿记录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探索组装书架的过程,学会利用凹槽进行拼插连接的方法。   2.在多次操作尝试中掌握连接的操作要点,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连接在人们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2人提供一组书架,按幼儿人数准备若干组多用三合一书架。   2.PPT演示:操作材料示意图、操作步骤视频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以生活情境导入,引出主题   1.师:再过两个月,小朋友们就是一名小学生了。进入小学,你们会有很多书。(出示图片)我们来看看这个大哥哥是怎样整理、收放他的书的?他把书放到哪里了?加深幼儿对书架用途的感性认识。   二、基本部分:操作探索书架的拼接方法   第一环节:观察感知——了解书架的基本构成。   1.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小书架。小朋友们看一看,这个小书架是用什么做的?   2.师:这些塑料板的形状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不同?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随机出示7块板的分解示意图,引导幼儿认识书架的底板、前板、后板、隔板。)   3.师:这个小书架一共由几块塑料板组成的?(7块。)   第二环节:操作探索——掌握拼插连接的操作要点。   第一次操作:自选2块塑料板,尝试进行连接,重点引导幼儿找到凹槽及凹槽的开口处。   1.师:这些塑料板之间是靠什么连接起来的呢?我们先来试试其中2块板的连接。请每个朋友去挑选2块塑料板,试试看,能否把它们连接起来。   2.幼儿操作尝试。   3.讲评介绍。   师:谁来介绍一下,你是怎么连接的? (幼儿介绍.教师引导幼儿重点观察凹槽处。)   4.师:请小朋友来找一找,哪几块板上也有这样一条条凹槽的?(底板、前板、后板。)   总结:原来塑料板之间就是通过这些凹槽来进行连接的。   5.师:找到了凹槽,怎么把板插进去呢?谁愿意来试一试。   重点强调操作要点:找到凹槽的对接口,即开口处。   (评析:在观察书架的基础上引出主要问题——“这些塑料板是怎么连接起来的”,以此激发幼儿主体建构的内在积极性,为幼儿创设一个解决问题的气氛,让幼儿在一个明确的任务环境中,自信地尝试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二次操作:幼儿两两合作,操作尝试拼接完整的书架。   师:找到了这个拼接的秘诀,那我们也来试着拼一个完整的小书架,好吗?这次的任务请2个朋友合作完成。   幼儿两两合作,操作尝试。   3.讲评介绍。   师:刚才拼接的时候,你遇到什么困难了? (与幼儿探讨失败的原因,教师随机选几个典型问题与幼儿展开讨论。)   ① 隔离板倒置。讨论:你觉得这个书架问题出在哪儿?   ② 缺底板,装不进去。   讨论:底板应该在什么时候装?(视频演示。)   师:看了刚才的视频,我们知道了拼接书架第一步要做什么?   ③ 前板或后板装不进。讨论:谁有好的方法?   重点强调操作要点:拼插连接时必须同时对准凹槽的4个口子(图片演示。)   (评析:不给幼儿任何安装步骤的提示。目的是让幼儿在充分讨论、尝试失败中学会梳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经验获得比直接手把手地教给幼儿来得更为深刻,更为有效,正所谓“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   4.总结拼接书架的整个过程。   师:原来拼接书架说难也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关键是我们要掌握方法。第一步首先要做什么?第二步呢?……(结合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安装图示说明。)   第三次操作:比赛拼接书架,感受成功的快乐。   1.师:好,现在我们来个小比赛,看谁能在最短时间内拼接好书架。   2.师:今天我们学习拼接的是3格书架。在我们生活中,你还见过几格的?(4格、5格、6格、甚至更多的,拼接起来,难度也不同哦。我们还可以去尝试挑战。)   (评析:通过问题讨论、观看录像,幼儿对书架拼接有了一个完整的经验梳理,这时采用比赛的形式提高操作要求,既是对幼儿认知、思维、合作能力的又一次挑战,同时也能让幼儿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第三环节:经验拓展——感受拼插连接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在我们生活中,除了书架,还有哪些东西也是利用凹槽进行拼插连接的呢? (结合幼儿回答随机出示图片,如:花片积木、杯盖与杯子、木凳、中国馆的构造等等。)   (评析:通过生活中多种拼插连接的物体的再现,让幼儿充分感受连接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同时也是作为一个延伸探索,使整个活动形如流水,一气呵成。)   三、结束部分:寻找生活中的连接现象   师:拼插连接只是连接中的一种方法。关于物体的连接,还有好多种方法。今天就请大家回去找一找哪里有连接?是怎样连接的?这些连接又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方便?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一、活动题目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设计――让位    二、活动目标   幼儿通过活动,初步感知沉入水中的物体,体积越大水位升得越高这一现象。培养幼儿学习实验记录的方法。    三、适用对象   大班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玻璃瓶一个(内装半瓶水)、一次性筷子一双、小石子一盒、天平、量杯、玻璃瓶(两种不同规格)、铁弹珠、水彩笔、记录卡、有色橡筋。    五、活动过程   引入:故事《乌鸦喝水》。   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它飞呀飞,终于发现了一只瓶子,瓶子里有一些水,可瓶口太小,瓶子里的水又少,乌鸦怎么也喝不着,怎么办呢?……乌鸦衔来一些小石头,放入瓶中,瓶里的水慢慢地就上来了。现场演示:让幼儿往一个装有水的杯中加入石头,看水面有什么变化?   探究活动一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质量相等、体积相等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一样大、一样重的瓶子放入水盆中后,水面是一样高低。   (2)水面一个高,一个低。   试一试,幼儿将瓶子同时放人两个装有相同水的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升高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两个瓶子沉入水中后,两个量杯中水面高度是一样的。   探究活动二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重量相等、体积不同的瓶子沉入水盆中,水面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大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2)两个瓶子一样重,水面上升一样高。   试一试,幼儿取出体积不一样、重量相等的瓶子,同时放入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升高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大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探究活动三   探究的问题:将两个体积相同、重量不同的瓶子沉入量杯中,水位有什么变化?   幼儿讨论。   (1)重的瓶子放人量杯中,水面上升得高。   (2)两个瓶子一样大,水面上升一样高。   试一试,幼儿将两个瓶子同时放人量杯中,用橡筋标出水上升的位置。   说一说我的发现。   它们是一样大的,但不一样重,重一点(装的水多一些)水面上升得高。   想一想:如果所放的瓶子不能沉入水中,水面会不会升高呢?    六、注意事项   每个小实验前,教师应指导幼儿检查量杯中的水位,要使其一致,这样便于比较实验结果。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天气符号,了解简单的气象知识。   2、关注天气预报,有观看天气预报的意识    活动重点:   了解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天气预报视频、天气预报中常见的天气符号。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课题:   1.猜一猜,这是什么电视节目开始了?(播放天气预报的音乐)   2.说说自己对天气预报的了解。   我们从天气预报中可以知道些什么?让我们提早知道明天的天气情况。   (为什么要收看天气预报,天气预报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帮助?)   二、了解天气预报内容,认识气象标识:   1. 播放天气预报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段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它能让我们知道全国各地的天气状况和气温。)   今天我们先来认识天气符号。哪些是天气符号?哪里会出现天气符号呢?   我们来记录一下,这段录象里,出现了哪些天气符号。每个孩子一张表格,你看到哪个图案有出现,就在后面的空格中打勾。   播放视频,幼儿操作。同伴之间,相互看看。   大张,汇总。(我们的祖国真大,在同一天里有各种不同的天气。)   2.师生一同认识各种常见的气象符号。(PPT)这里的有不认识的吗?一起认读一次。   3.现在我们来学学气象预报员预报天气。模仿气象预报员,学报城市天气预报。   分两组进行。   三、了解天气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   好吧,天气预报到底给我们生活带来什么帮助呢?   四、游戏活动:(下雨,热天,下雪。)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内容:   神奇的光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活动难点:   能理解浅显的光的特性原理    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硬币、手电筒   2、活动记录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儿两张   3、多媒体课件: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活动过程:   一、了解光的种类:   1、设置场景(使室内变暗)师:提问:   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   幼儿:“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   2、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灯光、闪电光、x光、火光、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   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自然光: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   ★人造光:像灯光、激光、x光、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   二、认识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实验(一)将活动室窗户遮住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幼儿(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   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光都是直接就射过去的,比如:太阳光、月光、手电筒的光、应急灯的光等等,因此,这种光的照射过程成直线的现象称之为直射现象。   实验(二)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师: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发现小镜子反光,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反光、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   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实验(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弯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   师小结: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太阳光会照在地上,我们身上,也会穿过清水照进水里,可是水和空气不一样,光钻进水里,走得慢了,也发生了一点变化,我们的"眼睛看下去,水里的筷子好像变弯了,其实是光在和我们做游戏呀!是光的第三个特性:光的折射   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并让幼儿做记录。   三、讨论光的用途:   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1)、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   2)、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帮助找东西。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考、照相、红外线烤箱可以烤东西;红外线还可以治病、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在医院里,人们可以用激光进行光治疗。   3)、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的用途画到记录纸上。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鞋子的名称、特征、材料及穿着者。   2、知道要穿合适的鞋子。   3、激发幼儿进一步了特殊鞋子的兴趣。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帮助别人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各种鞋子的图片若干;大人的鞋人手一份;爸爸、妈妈、弟弟、妹妹的图片各一;   2、特殊作用的鞋子课件。    活动过程:   一、猜谜激趣   听说大班的小朋友最喜欢猜谜了,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谜语。   猜猜是什么?(鞋子)   二、幼儿观察自己的鞋子,认识童鞋。   今天你穿的是什么鞋子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认识运动鞋、靴子、皮鞋、布鞋等。   (从鞋子的名称、材料、款式等来介绍,幼儿认识童鞋)   小结:我们小朋友穿的这种鞋叫童鞋。   三、参观鞋展认识男鞋和女鞋。   1、参观鞋城   小朋友的鞋子可真漂亮,今天正好是步步高鞋城开业,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看看那里有些什么样的鞋子。   (小朋友参观鞋城,认识更多的鞋子。)   参观后提问:你看到了那些鞋子?哪双鞋子印象最深?   是什么材料做的?什么季节穿的?是谁穿的?   2、送鞋   今天明明一家也来到了鞋城,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谁?(分别贴出明明、妹妹、妈妈、爸爸的头像)他们想请我们小朋友帮他挑鞋子,你们能挑好吗?   (幼儿把鞋子图片放到相应的人身边)   请幼儿说说自己给谁挑选了鞋,挑选了什么鞋,并说说为什么送给他?   我们一起来看看妈妈得到了哪些鞋、爸爸得到了什么鞋、明明和妹妹得到了什么鞋?   小结:妈妈穿的这些鞋是女鞋,爸爸穿的这些鞋叫男鞋。   四、游戏穿爸爸、妈妈的鞋   小朋友们你们穿过爸爸、妈妈的鞋吗?今天我们就来穿这大人的鞋做游戏,做什么游戏呢?   (幼儿换上大人的鞋子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体验穿大鞋的感觉。)   你们刚才玩游戏的时候和平时有什么不同,穿大鞋是什么感觉?   小结:我们穿大鞋会觉得不舒服,我们应该穿自己的合适的舒服的童鞋。   五、认识一些特殊的鞋子   播放课件,你们见过里面的鞋子吗?是在那里见过的,谁穿的?   认识钉鞋、溜冰鞋、潜水鞋、芭蕾鞋等。    活动延伸:   继续去收集各种各样的鞋子,了解更多关于鞋子的知识。    活动反思:   《有趣的鞋》这是一节手工制作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中的学习内容。新课程改革要求学习内容生活化,《有趣的鞋》一课让学生把熟悉的鞋作为创作的重点,是将学生的学习与他们的生活世界紧密联系,强调学生把美术学习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相结合。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我利用了新的教学理念,转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能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以学生为主体的。体现“以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自主实践”和“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教学思想,让学生的美术造型活动与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让学生在跨学科中探索美术学习、在快乐中欣赏美、感受美、体会美的收获!   首先是利用谜语导入激趣,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大量直观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风格的鞋子图片,比较全面的让学生了解了随着社会进步发展鞋的多样化、趣味性。同时,这多种多样的有趣的鞋,使学生感受到鞋子的造型美和装饰美,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制作的欲望。   其次在教学过程发展中,以我制作的一只鞋子为例,通过边说边拆下鞋面,拉直,让学生观察:鞋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再把鞋面和鞋底的宽度比一比,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鞋面比鞋底宽。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鞋面要比鞋底宽?我在展台上演示制作鞋子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制作步骤。师生共同分析,制作鞋子所用的各种材料和各种装饰方法。教师的现场示范是美术课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这一环节体现了美术教师的美术基本功和自身的素质能力,通过教师的直接示范作用,能使学生极快地掌握制作技巧、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从而更好地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教师可以示范整个制作过程也可示范作品中的重点与难点之处,让学生更加的清楚、一目了然。但是,由于时间的原因,我本人的示范不到位,鞋子装饰的简单、不够完美。   最后作品展示环节,我使用的评价方式有:自评:在学生自我评价时主要我引导学生从作品的设计意图、巧妙构思、精心选材等方面展开评价。互评:我提出诸如这样一些问题:你最喜欢哪一件作品?喜欢这件作品的什么方面?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的的作品及时的进行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肯定,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与兴趣。但由于学生受生活经验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本课在互评环节学生表达的不太理想,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还要对学生进行多引导。   总之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课堂上的兴趣很高,制作鞋子时小组之间合作得很好,许多学生在装饰鞋面时采取了很多种方式,如粘贴、绘画、染色、印小印章、贴小饰物等方法,制作的鞋子造型独特,色彩和装饰美感很强,学生学得开心,做得更开心!作为教师,我们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快活、轻松、自由的学习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美、自己去探索生活、自已去张扬个性,这样才是真正的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才能激发学生创造的才能和潜能。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在认识多种蔬菜的基础上,了解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   2.按不同的食用部分给蔬菜分类(根类、茎叶类、果实类),发展幼儿的分类能力。   3.知道蔬菜有营养,培养幼儿爱吃各种蔬菜的习惯。   活动准备   1.菜场内各种蔬菜的录像,音乐磁带。   2.从各类蔬菜中分别选一种蔬菜图片贴在桌子前做成汽车。   3.幼儿每人一只小箩筐,内放实物蔬菜(白萝卜、胡萝卜、青菜、白菜、包菜、芹菜、茄子、辣椒、黄瓜、西红柿)3~4种。   4.与幼儿人数相等、可贴在身上的各种蔬菜娃娃卡片。   5.每人一份烧好的蔬菜(炒青菜或拌萝卜丝或糖汁西红柿)。   活动过程   一、请小朋友看段录像,说说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   二、提问,重点讨论蔬菜的作用。   1.请小朋友看看各自的筐里有些什么蔬菜?   2.这么多的蔬菜中你最喜欢吃哪一种?   3.妈妈平时是怎么做给你吃的?   4.我们为什么要吃蔬菜?   三、区分蔬菜不同的食用部分。   1.每一种蔬菜都由哪几个部分组成?   2.请小朋友从自己的筐中选一种蔬菜,说说平时我们吃的是这种蔬菜的哪一部分。如:××是吃根,××是吃叶,××是吃果实。   3.小结:蔬菜吃的部位各有不同,有的吃根,有的吃茎叶,有的吃果实。   四、给蔬菜归类。   1.游戏“运送蔬菜”。幼儿根据自己箩筐中蔬菜的不同食用部分,听音乐将它们送到相应汽车上。教师与幼儿一起检查。   2.游戏“找朋友”。看看自己身上的蔬菜娃娃是吃什么部分的,然后听音乐去找也是吃同样部分的蔬菜娃娃做朋友。   五、边放音乐边让幼儿品尝蔬菜,看看谁吃得最干净。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正确辨别并找出野菜。   2、会正确地使用工具挖出野菜。   3、体验参与野外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备挖野菜的工具及装野菜的袋子。   2、教师带幼儿到附近的公园或郊外。    活动过程   1、教师带幼儿到附近的公园或郊外,引起幼儿挖野菜的兴趣。   2、讨论挖野菜需要注意的问题。   师:你们都想挖野菜,也带来了挖野菜的工具,那么在挖野菜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教师引导幼儿注意正确使用工具;不离开同伴;如果公园有水,注意提醒幼儿不到水边玩耍。   3、组织幼儿进行挖野菜活动。   师:每个小组都讨论了野菜长在哪里?下面我们就按你们的想法分组挖野菜,注意不要离开老师太远。   幼儿分组进行挖野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当幼儿分辨不清时,引导幼儿进行细致观察,也可请挖的熟练地幼儿帮助其他幼儿。   4、回园讨论,对也才进行分类。   请幼儿互相参观同伴挖的野菜,比一比谁的多。   教师引导幼儿根据野菜的种类分类,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检查,特别要幼儿区分哪些不是野菜。   5、分享野菜。   师:你们都吃过哪些野菜食品?我们挖的野菜可以怎样吃?   教师组织幼儿将挖的野菜清洗干净,送厨房加工。   组织幼儿品尝野菜食品。
2023-07-26 22:38:311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3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内容分析]   《幼儿创新智慧游戏》是以培养幼儿创新精神,让幼儿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为目标的新课程。教材本身内容来源于生活,特别是来源于幼儿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即注重让幼儿多关注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通过幼儿自身尝试和体验,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品质。此活动《多变的图形》来源于教材本身的设计,以教材为载体,充分挖掘孩子们生活中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创新,大胆改良,培养了孩子大胆想象的能力,而且鼓励孩子们大胆实践,敢于尝试新办法。    [幼儿分析]   中班的孩子正是对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感兴趣的时期,语言表达不是很完整,也没有什么主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他们也能将事情做的很好。因此,在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一些蕴涵教育目标的,适合他们的材料,让孩子主动参与、积极探索,通过活动,发展孩子的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设计思路]   幼儿喜欢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长方形、梯形、半圆形、椭圆形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为了开展分类、排序等探索活动在生活和游戏中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联想和创造;幼儿还需要在各种操作时间中进一步学习、发现,为此设计了本节活动。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拼图添画的兴趣。   2、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幼儿在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联想画成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出其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箱子一个、图形示范几张、图形拼插玩具每人一份、带有图形的纸张每人一份、彩笔。    [活动流程]   1、导入:听音乐“找朋友”入场。   2、授课:游戏“奇妙箱”。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出示箱子)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秘密阿?   A、老师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了,摸出来,看!是什么?   拿出图形(圆形):这是什么呀?幼儿:圆形。   教师接着把此“圆形”粘贴在黑板上,讨论:那你还看着是什么?幼儿发散思维想象:大苹果、太阳等。   B、 师再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小朋友摸出图形后,如同上进行讨论。(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三角形)   3、师:咱们再来玩个“超级魔术师”的游戏。   拿起一张圆形,变变变,“变出不同的脸”,把什么变成了什么?是怎么变成的呢?(引导幼儿学会添画,变成另外的图形)   4、引导幼儿自己想象创新。小朋友们,你们也想不想象魔术师一样来变魔术呢?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图形,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来开始设计、创造。咱们来比比看看谁能设计出和别人不一样的。   5、将部分幼儿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并进行评析,鼓励幼儿的设计。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活动的进行,幼儿对图形掌握的很好,一看到图形就能立即能说出该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对拼图添画很感兴趣,想象的丰富,能把想象的某个物体说出是什么图形,拼图完成的较好,添画有的幼儿完成的不是很好,在这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中班科学教案:探索光的折射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探索光的折射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示:光的折射   2、科学发现室光学区域。    活动指导    1、教师同幼儿讨论什么光是怎样形   讨论后让幼儿知道,当物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我们就看到的热物质的发光。   如:火光、烛光、白炽灯的灯光,以及前述钢铁、玻璃、石头等烧红时的发光。    2、问题:光沿直线传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见例子   给幼儿讲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由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人的双眼效应,可判断物体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条,刨了二下就要检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沿木条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队伍对齐:"向右看齐!"    3、幼儿在光学区域自由探索、发现光的折射。   (1)课件演示:光的折射   通过观看课件演示,让幼儿对光的折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实验:把筷子插到水里发现筷子在空气中和水中拐了个弯的原因。   (空气和水就是两种不同的介质)   (3)指导幼儿在光学区域,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   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师讲评活动情况,表扬鼓励探索中有发现的幼儿   让幼儿讲一讲在探索活动中发现了什么?   幼儿园中班蒙氏数学教案:排序   准备材料:   1、有壳的花生、糖果、红枣若干粒(分别放在三个盘子里)。   2、形式排列卡三张:纸制卡片,绘有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花生、糖果、红枣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头。   3、牙签若干   直接目的:尝试用三种不同种类的食物按一定数量进行有规律地排列。   间接目的:   1、观察能力的培养   2、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迁移能力的"培养    活动提示:   1、将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请幼儿说出食物名称。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张,请幼儿回答:“箭头表示什么?”(从箭尾到箭头表示一个方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枣”的顺序连续重复排列三组,教师用牙签将形式图划分为三小节(牙签放在枣与糖之间)。   4、请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讨论:   他们被分成了几组?   每组有哪三种食物?   每组中谁在前?谁在后?谁在中间?   三组排列完全相同吗?   5、请幼儿跟着老师将形式排列卡的内容点读两遍,注意每读完一小节后要稍作停顿。鼓励幼儿记住图形排列规律。   6、请幼儿将实物与图形从左往右对应,并按原有规律继续排列。   7、排列完毕,老师与幼儿一起点读并确认排列结果,如发现错误要及时调整。   8、分别出示第二张、第三张形式排列卡,引导幼儿独立完成操作。   9、教具归位时要注意从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组一组地收。    错误订正:   1、形式排列卡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头。   2、教师的引导及帮助。    延伸变化:   1、学习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增的规律重复排列。   2、学习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减的规律重复排列。   3、学习将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增、另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减的规律同时排列。   中班数学:老奶奶的服装店    一、活动目标: ⒈在帮老奶奶找纽扣的情境中,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尝试看标记图钉纽扣,感受数量的序列。   ⒉能够遵守操作规则,正确使用操作材料,清楚讲述操作过程与结果。    二、 活动准备:   教学材料:奶奶图片一张 标记等若干   幼儿操作材料:无纽扣的服装人手一件,有红黄蓝绿颜色特征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纽扣若干,上面有4——8不等的纽孔,上面有标记的小筐人手一个、固体胶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活动,引发兴趣   ——老奶奶做了许多的衣服,想开一个服装店,但是她一个人还来不及完成,想和你们合作完成,愿意吗?   二帮老奶奶找纽扣(按两个特征标记分类)   ⒈巩固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   ——先来找找看,老奶奶做的衣服上面还缺什么?(纽扣)   ——真的,衣服上还没有纽扣呢!各种各样的纽扣混在一起,老奶奶年老眼花分不清楚了,你们愿意来帮帮她吗?   ——(出示红色和圆形标志):不过,奶奶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谁能看懂熊奶奶要杨杨老师找什么样的纽扣?红色的什么形状的纽扣?这个可以吗?为什么?   ——小结:对!看到这两个标志就是要找红色的圆形的纽扣,两个特征要求都找对才能放进去。   ⒉第一次操作:按两个特征找纽扣。   ——等会,请你先拿起你的小篮子仔细看看、轻轻说说“老奶奶让你帮忙找怎样的纽扣?”然后轻轻再边找边说:“我找到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纽扣?”最后数一数你找到了几颗纽扣?(老奶奶的年纪大了,声音太大了她会受不了,我们不要吵到老奶奶哦!)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孩子边操作边讲述。   ——幼儿将小盆子拿好放到椅子下面,然后开始集中交流:你找到了几颗什么样的纽扣?怎样找才不会错不会遗漏?(仔细地看看……)   个别关注:××你找的是不是红色的三角形纽扣呀?看清楚颜色、形状,都一样才能放进自己小框。不要把别人的纽扣拿走哦!这是你要找的纽扣吗?)   三第二次操作:按量的多少进行正逆排序。   ⒈手口一致点数。   ——咦!你们的纽扣上有什么?(圆点)   ——哎呀!××看得真仔细,这圆点是纽扣穿线的洞洞,拿一颗出来数数上面有几个洞洞啊?   都是×个吗?再数一数其他纽扣吧!   把洞洞最多的纽扣,找出来!拿最少的让我看看?   ⒉帮老奶奶钉纽扣(正逆排序)。   ——你们帮奶奶找到纽扣了,她可真高兴!愿意帮她把纽扣订到衣服上吗?从哪里开始钉?怎样订纽扣呢?奶奶说,这个问题有点难,只有听清楚、想明白的宝宝,才会知道。   ——(出示4至8):奶奶在这里告诉我们了,谁看懂了呀?x x看得这么认真,她一定看懂了!(幼儿自由表述)   ——老师小结:上面是4,表示是四个纽扣洞洞,下面是8表示8个纽扣洞洞,这个箭头表示慢慢、慢慢地变,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对,是慢慢变多了……   ——带上篮子去找一件自己的衣服,先看清楚老奶奶订纽扣的要求,再把纽扣倒出来摆一摆,想清楚就可以订纽扣啦!   老师巡回关注:孩子能否按图示、按序订纽扣。   ——展示个别,集中评价:   这件衣服的纽扣是谁订的?这里,奶奶的要求是:纽扣上的洞洞是越来越……?真是越来越多了,你真聪明,谢谢你哦!   这件呢?是谁做的?奶奶的要求是越来越……?原来是纽扣的队伍排错了,要改一改!   四   ——你们真能干,不仅帮老奶奶找到了纽扣,还做好了新衣服,老奶奶可高兴啦!她说:“谢谢这些聪明、有礼貌的宝宝。下次,欢迎你们去他的服装店卖衣服哦!”你们该说什么呀?(老师:嗯,帮老奶奶做事情我们也很高兴!)做完事情啦,我们出去放松放松吧?跟老奶奶、还有老师们说什么呢?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硬币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能够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准备:   5角、1元的硬币每人一套,存钱罐1个,篮子20个,小盒子1个,教棍1根,幻灯片7张(5角、1元硬币的正面、反面、正反面各一张,5角、1元在一张图的图片一张),捐物箱2个,玩具若干,长桌2张。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活动难点: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出示存钱罐,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存钱罐)老师在里面存了好多硬币。现在我把它请出来和小朋友交朋友。   2、基本部分   (1)幼儿找“朋友”,进行认识。   硬币朋友最喜欢和轻轻拿,轻轻放的人交朋友了,你们能做到吗?请你们在篮子里找一个“朋友”。   提问:   a、你找的“朋友”是什么形状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   c、上面有些什么图案?   (2)幻灯片演示,教师逐一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认识。   现在,请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朋友”送回到篮子里,下面我们把这些硬币放大了再来看一看。   认识5角,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5角的硬币。   正面——提问:   a、这是多少钱的硬币?(5角)   b、它的正面上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5角的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有什么图案?(荷花)   正反面——这就是5角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们在篮子中找出相同的硬币。(找到后)   提问:   a、请你们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硬硬的、圆圆的、凹凸不平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金色、圆形的)   认识1元,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1元的硬币。   正面——提问:   a、它是多大面值的硬币?(1元)   b、上面都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的是什么图案?(菊花)   正反面——这个就是1元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把它找出来,好吗?(找到后)   提问:   a、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银色、圆形的)   b、数字是几?(1)   c、上面的汉字是什么?(元)   (3)同时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观察、认识。   老师把5角、1元的硬币都放到了一起,我们一起来看看。   提问:   a、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都是圆形的,都是硬硬的,凹凸不平的。5角和1元的硬币,颜色不同,大小不同,数字不一样,汉字也不一样。   (4)区分硬币以巩固硬币的认识。   我们认识了5角、1元的硬币,现在我要考考旁边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认识吗?这是多少钱?(5角)要考倒爸爸妈妈可真难,现在我来考小朋友,看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元)这呢?(5角)真棒!现在老师换一换,请你们在篮子里面找出5角的硬币让老师看看,你们还能找出1元的硬币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看吗?刚才小朋友说了5角和1元的大小不同,老师这里有一个小盒子,里面放了许多5角、1元的硬币,我请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摸出一个5角的。   3、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并进行简单的购物。   今天,我们和硬币交了朋友,都认识了5角、1元。看,老师请了2个售货员阿姨来,请阿姨们说说她们卖的是什么东西?(售货员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5角店的售货员阿姨,里面有…)你们想买玩具吗?(想)那老师请小朋友拿一枚硬币去买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买到后玩一会儿就把它捐给灾区的小朋友。请1、2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请3、4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小朋友你们看,这是捐物箱,我们把买到的玩具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甘红梅)   中班计算《小花园》活动设计   《小花园》活动设计   实验幼儿园 曹丽娟   活动目标:   1、观察物品的特征并进行计数。   2、学习将物品的形状、颜色和数量进行二次对应。   活动重点:   将物品的形状、颜色和数量进行二次对应。   活动准备:   1、 小兔子、小熊、小山羊图片各一张。   2、 红色、蓝色、黄色的花园图片各一张。   3、 12张作业纸、图卡和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活动主题: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三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会是谁呢?(多媒体出示小兔子、小熊、小山羊)幼儿和三位小客人打招呼。   (2)这三位小客人都非常喜欢种花,它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种了好多漂亮的花,想请小朋友们去它们的花园里玩一玩,你们想去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欣赏小花园,认识形状、颜色并进行计数:   (1)出示小花园图片,小朋友们看它们的花园漂亮吗?   (2)创设情景,分别出示三个小花园图片:   ①情景一:出示小兔子花园   (多媒体播放)小兔子说:“我的花园最漂亮!来到我的花园,我可要考考你们哦。”   小兔子的问题:我的花是什么样子的?我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我的花园一共有几朵花?   幼儿自由回答,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说花的形状时,师告诉孩子这种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郁金香。说颜色和计数时,找幼儿找出相应的卡片,师贴在对应的表格里。最后,师强调幼儿看着表格,用完整的话描述小兔子的花园。如:小兔子的花园有6朵红色的郁金香。   ②情景二:出示小熊的花园   小朋友们,你们听谁在说话呢?(多媒体播放)小山羊:“不行,不行,我也要考考你们!”我们一起听听小熊的问题吧!   小熊:“谁知道我的花像什么?我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我一共有几朵花?”   方法同上   ③情景三:出示小山羊的花园   (多媒体播放)小山羊的哭声,请幼儿认真听,听听它是谁?它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幼儿看小山羊的花园。(方法同上 )   4、 做练习:   师给每个幼儿发一张表格和卡片。师讲要求,幼儿动手贴一贴。   5、 小结:   三位小客人看到小朋友们真能干,想请我们到校园做游戏,你们高兴吗?我们开上小火车出发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学习10的形成与数数》   幼儿园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进行自主学习,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培养幼儿运用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幼儿用类推法学习10的形成,理解10 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课件幻灯片两张   2.数字卡片1--10每人一套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小猴今天来和小朋友比一比?比比谁是“聪明智慧星”你们有信心吗?   二、展开   1.用类推法学习10的形成。   (1)播放课件:   教师:暖和的春天到了,花园里来了许多花,   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花各9朵,幼儿点数,启发幼儿思考如何才能将它们的数量变成10?   引导幼儿用个添上1朵的方法将三种颜色的花都变成10朵,   (2)请幼儿将三种颜色的花都变成10朵   (3)提问:   9朵花添上1朵花是10朵花,9添1是几?"   请幼儿复述:9添1是10。   2.理解10的实际意义,认读数字10。   (1)在幼儿点数三种颜色花并说出总数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说出三种颜色的花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1   0朵花能用数字10来表示。   引导幼儿认读数字10,使幼儿能发准字音。   (2)理解实际意义:   寻找数量是10的物体,巩固对10的含义的认识,引导幼儿找找自己身上什么器、器官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   想一想,数字10还能表示什么?   小结:10能表示所有数量是10的物体。   3.游戏巩固:举卡片   方法:教师在屏幕上出现数字1-10,让幼儿记住。   然后让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取走1张,再请幼儿睁开眼睛看看缺了哪1张,   并从自己的的卡片中寻找出来并举起来,以举卡片快又对的幼儿为胜利者,根据时间掌握游戏次数,   三、结束   讲评根据上课情况,评出“聪明智慧星”。   活动结束!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小测量员》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物测量物体,掌握测量的方法。   2、尝试用数字记录测量的结果。   3、能积极参加测量活动,独立完成操作任务。    【活动准备】 筷子,铅笔,吸管,粉笔,记录纸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小朋友看,我们这里有台电脑,可是在不用的时候,它会有很多的灰尘,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做套子要知道它的长度,那我们应该怎么样知道它有多长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做个小小测量员吧。   二、幼儿尝试进行测量活动。   请你取出我给你们准备的东西,来试着量一量你坐的小椅子的边有多长,想一想应该怎么样量才是最正确的呢?(幼儿尝试用铅笔进行测量活动)   提问:你是怎么样进行测量的?你量出它有多长?   三、讨论测量的方法。   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种测量的方法,那到底什么方法是正确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教师示范测量黑板: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测好一段就用粉笔做一个记号,首尾相连。最后数一数就知道我们测的东西到底有多长了。   四、幼儿自主进行测量并记录测量的结果。   1、提出测量的要求: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粉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并将测量结果进行记录。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结果怎样?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除了刚才我为小朋友准备的东西?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跨步   现在我们一起来用脚大跨步的走,测一测从我们坐的地方到门口有多少距离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Didi鼠,并尝试按颜色进行归类。   2、乐于和同伴一起活动,初步感受活动的有趣和快乐。    活动准备   教具:红、黄、蓝、绿色的鼠模型各3个,彩色积塑红、黄、蓝、绿色各1个。   学具:红、黄、蓝、绿色的鼠模型各3个,彩色积塑红、黄、蓝、绿色各1个,《活动用书》、第2页,笔,白板。    活动过程   1、认识Didi鼠的外形与颜色   教师用高兴的口吻说:“今天,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和我们一起来上幼儿园了。”(出示Didi鼠)“他们的名字叫Didi鼠。现在,他们就在你们的学具盒里!”   师:“我们向每一只Didi鼠问个好吧!”请幼儿打开学具盒,把Didi鼠朋友请出来,向每一只Didi鼠问好。请幼儿自己说一说Didi鼠的颜色,教师再和幼儿一起认识不同颜色的Didi鼠。   2、操作活动1(《活动用书》:Didi鼠上幼儿园)   送Didi鼠到幼儿园。   师:“小朋友可喜欢Didi鼠啦。瞧,许多Didi鼠来找我们玩啦!说说他们是什么颜色的Didi鼠?”请幼儿打开(《活动用书》,指认上面的小Didi鼠,说说他们分别是什么颜色。教师举起红色小Didi鼠模型:“这只Didi鼠说,”请幼儿将学具中的各种颜色和大小的鼠模型放到图中相应的位置上。   送给Didi鼠的礼物。   师:“Didi鼠是和我们一起学本领的好朋友,我们送个小礼物给他们吧!Didi鼠宝宝喜欢和他一样颜色的小礼物,你知道这个红颜色的积塑应该送给哪个Didi鼠宝宝吗?”该接Didi鼠了。教师:“不早啦,Didi鼠的爸爸妈妈来接Didi鼠宝宝啦!你知道这个红色的Didi鼠爸爸和妈妈要接什么颜色的Didi鼠宝宝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请幼儿将同色的小Didi鼠和大Didi鼠连线。鼓励幼儿边连边说:“红色的Didi鼠爸爸妈妈接红色的Didi鼠宝宝……”再引导幼儿将Didi鼠模型、彩色积塑放进学具盒中。   3、操作活动2(《活动用书》第2页:接力赛跑)   说说Didi鼠一家站哪里。教师惊讶地说:“咦,什么声音?这么热闹?原来幼儿园要举行亲子赛跑活动。瞧!Didi鼠的爸爸妈妈带着宝宝来到运动场啦!”请幼儿打开《活动用书》第2页,“每种颜色的Didi鼠是一队,红队应该站在哪条跑道上呢?你是怎么看出来的?黄队的Didi鼠一家应该站哪条跑道上?……”   送Didi鼠一家站队。   师:“比赛要开始了,快!我们把每队Didi鼠送到相同颜色的跑道上,”请幼儿取出学具盒中的各种颜色的Didi鼠模型,将每种Didi鼠爸爸妈妈和宝宝分别摆放到相应颜色的跑道上。边放边说:“红队的Didi鼠站在红跑道上……”   Didi鼠比赛。   师:“接力赛跑开始了!比一比,哪队跑得快?”鼓励幼儿自由操作鼠模型,让他们在跑道上往前跑,让幼儿边操作边说:“X队的Didi鼠跑得快……”
2023-07-26 22:38:521

中班教案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中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能在老师的提醒下,根据图谱的暗示用打击乐器演奏杨柳青。   2、 和同伴合作演奏乐曲,初步养成爱护乐器的习惯。    活动准备:   图谱、音乐磁带、录音机、乐器:碰铃、圆舞板、铃鼓。    活动过程:   1、 听“杨柳青”音乐拍手进场。   2、 出示三张节奏卡,请幼儿拍出节奏。   1先出示幼儿熟悉的两张节奏卡 ╳ — ╳ — 和 ╳ ╳ ╳ ╳   2出示新节奏卡 ╳ ╳ ╳ ╳ ╳   引导幼儿观察节奏卡,知道两个叉下面有横线相连就要拍快一些。   3、 出示“杨柳青”图谱   1看图谱拍手练习。   2看图谱用乐器演奏。   4、 分声部演奏乐曲“杨柳青”   1将乐器标记标注在图谱上,让幼儿明确不同节奏用不同乐器演奏。   2幼儿模仿乐器演奏。   3拿乐器分声部演奏乐曲。   5、 律动:请你和我跳个舞 。    打击乐《杨柳青》评析   1、幼儿适应老师的教学方法,眼睛始终看着图谱,学习兴趣浓。   2、在节奏型转换上存在问题建议如下:   1不同的节奏分行,在视觉上让幼儿感觉到变化,比语言提示好。老师的语言和体态在打击乐活动中很重要,在活动中老师在节奏转换时可以唱慢些,就是一种提醒(眼神、体态);   2活动中的三个节奏型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练习2个节奏,第二层次放3个节奏。通过老师的指挥去帮助幼儿演奏,更加直观,今天幼儿的负担重,老师的指挥如果加入就可以减轻负担。   3幼儿倾听音乐不够,在合作时只管自己,应该多欣赏了解乐曲的结构。   3、对于幼儿难掌握的节奏型应该提取出来再练习。 中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示:光的折射   2、科学发现室光学区域。    活动指导    1、教师同幼儿讨论什么光是怎样形   讨论后让幼儿知道,当物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我们就看到的热物质的发光。   如:火光、烛光、白炽灯的灯光,以及前述钢铁、玻璃、石头等烧红时的发光。    2、问题:光沿直线传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见例子   给幼儿讲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由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人的双眼效应,可判断物体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条,刨了二下就要检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沿木条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队伍对齐:"向右看齐!"    3、幼儿在光学区域自由探索、发现光的折射。   (1)课件演示:光的折射   通过观看课件演示,让幼儿对光的折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实验:把筷子插到水里发现筷子在空气中和水中拐了个弯的原因。   (空气和水就是两种不同的介质)   (3)指导幼儿在光学区域,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   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师讲评活动情况,表扬鼓励探索中有发现的幼儿   让幼儿讲一讲在探索活动中发现了什么?    中班数学:学习“6的组成”   计算活动:学习“6”的组成   中一班 执教:荆红 20xx、5、16    目标:   1、学习、理解“6”的组成,懂得交换两个部分数的位置合起来总数不变的规律。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准备: 背景图一张,贴绒教具:小鸭子6个,数字卡:“1——6”若干,一袋糖果,玩具熊一个。    学具: 糖果与盘子,数字卡“1——5”每人一套,操作卡每人一套。    活动过程:   在音乐的伴奏下,老师抱着小熊开着汽车进课室。   师:(出示小熊)小朋友们下午好,小熊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可听话了,而且还特别的聪明能干,于是,小熊特意开着汽车给小朋友送来了一袋好东西,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熊带的是什么东西呢?   请一位小朋友来摸摸,不要出声,让他悄悄告诉下一个小朋友,依次类推,最后,请最后一个小朋友来告诉大家。   1、游戏:分糖果   请每个小朋友给自己的盘子里放6个糖果。然后,用两只手把这“6”颗糖拿在手里,有几种拿法(强调两只手里都必须有糖),大家都来试一试。   请幼儿告诉老师是怎样分的?教师相应摆出“6”的分解式,重复的去掉。   教师小结“6”的五种分解形式。然后演示并讲解两个数交换位置总数不变。    巩固练习   小熊说:中一班的小朋友真能干,它想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   游戏1:“对口令”。小熊出示数字卡“1”,请幼儿拿出数字卡“5”,并念儿歌“你出1,我对5,1和5合起来就是6”。依次交换。   游戏2:“听叫声”。教师学一声小猫叫,请幼儿学五声小猫叫。依次交换小动物的叫声。   游戏3:“我们都是好朋友”。请每6个小朋友站成小圆形,边手拉手走,边念儿歌:“123,321,我们都是好朋友,好朋友,手拉手,你蹲下,我站起,(幼儿可以选择站和蹲)6可以分成几和几?6可以分成x和 x。(请一个幼儿说出)玩两三遍。   幼儿独立操作。小熊说大家玩了这么久了,它想考一考小朋友。   教师出示背景图一张,请小朋友观察,然后独立操作。老师巡回指导。   今天,小熊和小朋友玩的非常开心,现在小熊该回家了,让我们一起开汽车送小熊回家吧。在《开汽车》的音乐声中,    中班计算《小花园》活动设计   实验幼儿园 曹丽娟    活动目标:   1、观察物品的特征并进行计数。   2、学习将物品的形状、颜色和数量进行二次对应。    活动重点:   将物品的形状、颜色和数量进行二次对应。   活动准备:   1、 小兔子、小熊、小山羊图片各一张。   2、 红色、蓝色、黄色的花园图片各一张。   3、 12张作业纸、图卡和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活动主题: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三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会是谁呢?(多媒体出示小兔子、小熊、小山羊)幼儿和三位小客人打招呼。   (2)这三位小客人都非常喜欢种花,它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种了好多漂亮的花,想请小朋友们去它们的花园里玩一玩,你们想去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欣赏小花园,认识形状、颜色并进行计数:   (1)出示小花园图片,小朋友们看它们的花园漂亮吗?   (2)创设情景,分别出示三个小花园图片:   ①情景一:出示小兔子花园   (多媒体播放)小兔子说:“我的花园最漂亮!来到我的花园,我可要考考你们哦。”   小兔子的问题:我的花是什么样子的?我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我的花园一共有几朵花?   幼儿自由回答,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说花的形状时,师告诉孩子这种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郁金香。说颜色和计数时,找幼儿找出相应的卡片,师贴在对应的表格里。最后,师强调幼儿看着表格,用完整的话描述小兔子的花园。如:小兔子的花园有6朵红色的郁金香。   ②情景二:出示小熊的花园   小朋友们,你们听谁在说话呢?(多媒体播放)小山羊:“不行,不行,我也要考考你们!”我们一起听听小熊的问题吧!   小熊:“谁知道我的花像什么?我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我一共有几朵花?”   方法同上   ③情景三:出示小山羊的花园   (多媒体播放)小山羊的哭声,请幼儿认真听,听听它是谁?它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幼儿看小山羊的花园。(方法同上 )   4、 做练习:   师给每个幼儿发一张表格和卡片。师讲要求,幼儿动手贴一贴。   5、 小结:   三位小客人看到小朋友们真能干,想请我们到校园做游戏,你们高兴吗?我们开上小火车出发吧。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了解多种多样的冰激凌,感受其味道的不同。   2、知道好吃的冷饮不能多吃,认识到贪吃冷饮对身体的伤害。    活动准备   1、冰箱、各种冰激凌、模拟“冷饮店”。   2、《冰激凌小姑娘》故事挂图。    活动过程实录   第一阶段   1、教师启发幼儿围绕“天气热了,你想吃什么?”展开自由讨论。   幼儿小结:喝饮料、吃冰激凌、吃新鲜的水果、喝白开水......。   2、引导幼儿道“冷饮店”去购买冰激凌。   购物浅谈话,提出要求。   幼儿分组逛“冷饮店”。可先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冰激凌,鼓励幼儿与同伴交流。请营业员(教师模仿)重点地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冰激凌。鼓励幼儿购买自己喜欢的冰激凌。    第二阶段   1、请幼儿品尝冰激凌   你吃的冰激凌叫什么名字?味道g什么样的?   幼儿回答:小布丁、老冰棍、雪莲、水果喳喳.......,是奶油味的、草莓味的、菠萝味的......。   2、引导幼儿说说平时自己还吃过那些冰激凌?是什么味道的?还看见过那些冰激凌?   幼儿小结:   3、边出示挂图边讲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知道贪吃冷饮对身的伤害。   提问:这个小姑娘为什么叫冰激凌小姑娘?最后为什么小姑娘感到肚子疼了?吃冰激凌应注意什么?   引导幼儿讨论:夏天应吃什么感到凉爽而且不伤害身体?知道炎热的夏天应多喝白开水,多吃新鲜的水果。 中班教案 篇4   一、主题目标   1、通过游戏巩固对蛇、鳄鱼、龟、恐龙等爬行动物的了解。   2、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意愿确定合作伙伴、选择材料,发展他们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3、鼓励幼儿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游戏中体验成功与快乐。   二、材料的准备   1. 各种大小的纸箱、旺仔牛奶罐、草坪。   2. 事先布置“动物园”(将各种动物放在一起)。   3. 商店的玩具柜、各种动物的玩具、托盘、收款机、钱(自制)、推车、购物篮等。   4. 泥工、垫板、模具、毛根、纸、颜料、牙刷、网、酸奶瓶、绳子、空罐子若干、蓝色的皱纹纸若干、吸管等。   三、基本流程    1.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场地。   1) 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动物园”。   2) 教师提问:这里有些什么动物?有没有你认识的爬行动物?    2. 教师提出游戏的.内容,组织幼儿讨论游戏的规则及人员的分配。   1) 引起幼儿讨论爬行动物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2) 出示多种材料,引导幼儿自由交流,鼓励幼儿用这些材料搭建爬行馆或制作爬行动物。   3) 幼儿自由商量,寻找合作伙伴。    3. 幼儿开展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1) 重点对“搭建爬行馆”的幼儿进行指导。引导幼儿根据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特征,选择合适的替代物进行搭建或制作。   2) 对“玩具创作屋”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3) 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并能完成工作任务。   4) 教师集中幼儿带领他们依次参观各个馆,请幼儿为它们搭建的馆起名字并请幼儿发表看法,提出改进意见或更进一步的搭建要求。   5) 开展 “超市”的角色游戏。(幼儿可以邀请朋友参观自己搭建的爬行馆,并为他介绍爬行馆的情况,也可以到商店买玩具,或将买到的爬行动物放到相应的馆中等等)   6) 成立“快乐旅行社”,教师扮演导游,带领幼儿游览爬行馆,并请搭建各个馆的幼儿介绍各种动物的特性等。    4. 教师评价游戏情况。   1) 以爬行馆关门为由带领幼儿离开“爬行馆”,小结幼儿游戏的情况,给予幼儿肯定和表扬。   2) 出示“蜥蜴”,激发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自己收集资料寻找“蜥蜴”的秘密。   3) 提出进一步的要求,鼓励幼儿下一次更好地进行游戏。 中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金秋十月,我们带孩子们去参观了秋天的田野,一路上孩子们看到了小树叶纷纷从树枝上飘落的情景,引起了他们的兴趣,“老师,小树叶为什么会掉下来?”“老师,小树叶离开了妈妈,妈妈多可怜呀!”这正是教育幼儿要关心妈妈、爱妈妈的大好时机,因此,我们设计了本次活动《大树妈妈》。   活动目标:   ⒈ 学习散文诗中的对话,感知诗中优美的句式,并能进行简单的创编。   ⒉ 体验散文诗中小主人对妈妈的关心,了解妈妈与娃娃的依偎情感。   活动准备:   ⒈“大树妈妈”的课件、3棵大树。   ⒉ 背景音乐《小乌鸦爱妈妈》、进场音乐《小树叶》。   ⒊ 小鸟、松鼠、小星星的胸饰人手一份,小动物指偶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听《小树叶》音乐入场。   ⒈ 导语:哎呀,秋天来了,许多树叶娃娃离开了大树妈妈,她感到非常地孤单、寂寞,那你们想想谁会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来陪她呢?   ⒉ 幼儿自由讲述。   二、学习散文诗,理解散文诗的内容。   ⒈ 观看画面一   ⑴ 提问:看看到底是谁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呢?(小鸟)小鸟会对大树妈妈说什么话呢?   ⑵ 幼儿自由讲述。   ⑶ 放课件。师:听听小鸟到底是怎么说的?   ⑷ 幼儿学说小鸟的话。   ⒉ 观看画面二   提问:还有谁也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呢?(小松鼠)那谁来学学小松鼠的话?   ⒊ 观看画面三   提问:咦,又是谁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了,小星星又会说什么呢?   ⒋ 完整欣赏散文诗。   ⑴ 教师朗诵。师:老师还把它们说的话编成了散文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   ⑵ 欣赏散文录音后提问:你觉得这篇散文诗美吗?那你们想不想来表演一下呢?   三、幼儿表演,巩固散文诗内容。   ⒈ 幼儿自由选择角色。   师:请小朋友把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轻轻地请到自己的身上,和旁边的好朋友说说自己拿的是什么。   ⒉ 分角色练习对话。   ⒊ 幼儿表演,并将小动物送到大树上。   四、感受   散文诗中表现的内在情感,产生爱树妈妈的情感。   ⒈ 幼儿讨论:为什么小鸟、松鼠小星星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愿意陪她呢?   ⒉ 提问:你们喜欢大树妈妈吗?你愿意为大树妈妈做什么?   五、创编。   ⒈小组讨论。师:秋天还有很多的小动物,它们也想来当大树妈妈的娃娃,请小朋友也去拿一个小动物,到大树妈妈的身边去说吧!   ⒉ 幼儿创编展示。   六、萌发师生间的情感。   师:现在大树妈妈有了很多的娃娃,她很开心,老师妈妈也想有娃娃,你们谁愿意来当我的娃娃,那让老师妈妈带你们一起去玩吧!   活动延伸:   让幼儿继续进行创编活动,并把幼儿编的话编到散文诗中去。 中班教案 篇6   一、活动目标   感知比较长方形、椭圆形、梯形,并尝试按材料的1-2种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了解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活动准备   与长方形、椭圆形、梯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相似的砖(塑料板剪的),幼儿搭建的“房子”若干,可乐瓶、花等材料若干。   三、活动过程   1、自由探索活动:请小朋友把“砖”进行分类“按大小、颜色、形状等不同特征进行)。   2、游戏活动:铺路   (1)请小朋友为“动物新村”铺路,鼓励幼儿按“砖”1-2种特征进行排序活动。   (2)幼儿自由参观铺好的“路”,观察“小路”是用什么形状的“砖”和按什么规律铺成的,感受序列的美。   3、游戏活动:找图形   幼儿听信号站到相应的砖头上,同伴之间互相检查。   4、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投放由各种图形组合的图案,让幼儿进行图形统计。
2023-07-26 22:39:021

中班数学多变的图形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中班数学多变的图形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班数学多变的图形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图形的反复变化中,训练幼儿思维,提高操作能力。   2、通过让幼儿反复对三角形、正方形、梯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化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图形之间可以相互变化,转换,它们可以变出不同的数量的各种图形。   3、培养幼儿利用各种图形组合成各种物体的情趣。   4、引发幼儿学习图形的兴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三角形、长方形、梯形、圆形拼成一幅画(机器人)。   2、学具:每人一套各种图形的纸,放在信封中。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小朋友,你们知道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吗?(教师拿出挂图背朝幼儿),变!一幅画展现在幼儿面前。“机器人”对!那你看一看机器人是由什么拼成的。“由图形拼成。”好!下面我们就来做有关图形的游戏。   (二)基本部分: 第一次尝试活动:观察、思考。   l、请小朋友动脑筋,仔细观察机器人是由哪些图形组成的?(由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组成。)   2、每种图形各有多少个?(圆形6个,半圆形6个,正方形1个,长方形4个,梯形5个,三角形1个。) 第二次尝试活动:用折纸游戏,看图形的变化。   1、发礼物:(学具)小朋友,上面的游戏,大家做的都很好,所以老师要奖励。每位小朋友一份礼物(发学具),我知道大家都想看看袋里面装的是什么礼物,好,下面就请你们自己打开小信袋(里面出现多种颜色的图形)。你们喜欢不喜欢呀?(“喜欢!”)这些小图形呀,它们还有魔力呢,只要你用手折一折,它还会变成其它形状呢,不信,你们试一试。   2、操作:动手动脑,感知图形变换。   (1)请幼儿动手变一变(折纸)。 (2)请幼儿说说变化的结果: 正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长方形。 圆形——变成了半圆形、扇形。 长方形——变成了三角形,还有正方形   (三)结束部分:   五彩图形妙趣横生:小朋友,这些小图形好玩吗?(好玩!)那我们再把它贴在白纸上它还会变成一幅精美的粘贴画,把这些画献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吧。师生共同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   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回家后同爸爸妈妈找一找,你家里哪些东西是你认识的图形。 中班数学多变的图形教案2    [内容分析]   《幼儿创新智慧游戏》是以培养幼儿创新精神,让幼儿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为目标的新课程。教材本身内容来源于生活,特别是来源于幼儿身边所发生的事情,即注重让幼儿多关注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通过幼儿自身尝试和体验,培养幼儿大胆想象,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品质。此活动《多变的图形》来源于教材本身的设计,以教材为载体,充分挖掘孩子们生活中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创新,大胆改良,培养了孩子大胆想象的能力,而且鼓励孩子们大胆实践,敢于尝试新办法。    [幼儿分析]   中班的孩子正是对自己身边的周围事物感兴趣的时期,语言表达不是很完整,也没有什么主见。经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他们也能将事情做的很好。因此,在活动时,为他们提供一些蕴涵教育目标的,适合他们的材料,让孩子主动参与、积极探索,通过活动,发展孩子的思维,鼓励他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设计思路]   幼儿喜欢探究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对长方形、梯形、半圆形、椭圆形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为了开展分类、排序等探索活动在生活和游戏中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联想和创造;幼儿还需要在各种操作时间中进一步学习、发现,为此设计了本节活动。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拼图添画的兴趣。   2、发展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   3、引导幼儿在认识几何图形的基础上,通过联想画成简单的物体,并表现出其主要特征。    [活动准备]   箱子一个、图形示范几张、图形拼插玩具每人一份、带有图形的纸张每人一份、彩笔。    [活动流程]   1、导入:听音乐“找朋友”入场。   2、授课:游戏“奇妙箱”。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奇妙的箱子,(出示箱子)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了什么秘密阿?   A、老师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了,摸出来,看!是什么?   拿出图形(圆形):这是什么呀?幼儿:圆形。   教师接着把此“圆形”粘贴在黑板上,讨论:那你还看着是什么?幼儿发散思维想象:大苹果、太阳等。   B、 师再念儿歌:奇妙口袋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小朋友摸出图形后,如同上进行讨论。(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三角形)   3、师:咱们再来玩个“超级魔术师”的游戏。   拿起一张圆形,变变变,“变出不同的脸”,把什么变成了什么?是怎么变成的呢?(引导幼儿学会添画,变成另外的图形)   4、引导幼儿自己想象创新。小朋友们,你们也想不想象魔术师一样来变魔术呢?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图形,下面就请小朋友们来开始设计、创造。咱们来比比看看谁能设计出和别人不一样的。   5、将部分幼儿的作品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给大家,并进行评析,鼓励幼儿的设计。    [活动反思]   通过这节活动的进行,幼儿对图形掌握的很好,一看到图形就能立即能说出该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对拼图添画很感兴趣,想象的丰富,能把想象的某个物体说出是什么图形,拼图完成的较好,添画有的幼儿完成的不是很好,在这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中班科学教案:探索光的折射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探索光的折射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示:光的折射   2、科学发现室光学区域。    活动指导    1、教师同幼儿讨论什么光是怎样形   讨论后让幼儿知道,当物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我们就看到的热物质的发光。   如:火光、烛光、白炽灯的灯光,以及前述钢铁、玻璃、石头等烧红时的发光。    2、问题:光沿直线传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见例子   给幼儿讲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由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人的双眼效应,可判断物体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条,刨了二下就要检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沿木条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队伍对齐:"向右看齐!"    3、幼儿在光学区域自由探索、发现光的折射。   (1)课件演示:光的折射   通过观看课件演示,让幼儿对光的折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实验:把筷子插到水里发现筷子在空气中和水中拐了个弯的原因。   (空气和水就是两种不同的介质)   (3)指导幼儿在光学区域,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   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师讲评活动情况,表扬鼓励探索中有发现的幼儿   让幼儿讲一讲在探索活动中发现了什么?   幼儿园中班蒙氏数学教案:排序   准备材料:   1、有壳的花生、糖果、红枣若干粒(分别放在三个盘子里)。   2、形式排列卡三张:纸制卡片,绘有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花生、糖果、红枣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头。   3、牙签若干   直接目的:尝试用三种不同种类的食物按一定数量进行有规律地排列。   间接目的:   1、观察能力的培养   2、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迁移能力的培养    活动提示:   1、将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请幼儿说出食物名称。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张,请幼儿回答:“箭头表示什么?”(从箭尾到箭头表示一个方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枣”的顺序连续重复排列三组,教师用牙签将形式图划分为三小节(牙签放在枣与糖之间)。   4、请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讨论:   他们被分成了几组?   每组有哪三种食物?   每组中谁在前?谁在后?谁在中间?   三组排列完全相同吗?   5、请幼儿跟着老师将形式排列卡的内容点读两遍,注意每读完一小节后要稍作停顿。鼓励幼儿记住图形排列规律。   6、请幼儿将实物与图形从左往右对应,并按原有规律继续排列。   7、排列完毕,老师与幼儿一起点读并确认排列结果,如发现错误要及时调整。   8、分别出示第二张、第三张形式排列卡,引导幼儿独立完成操作。   9、教具归位时要注意从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组一组地收。    错误订正:   1、形式排列卡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头。   2、教师的引导及帮助。    延伸变化:   1、学习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增的规律重复排列。   2、学习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减的规律重复排列。   3、学习将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增、另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减的规律同时排列。   中班数学:老奶奶的服装店    一、活动目标: ⒈在帮老奶奶找纽扣的情境中,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尝试看标记图钉纽扣,感受数量的序列。   ⒉能够遵守操作规则,正确使用操作材料,清楚讲述操作过程与结果。    二、 活动准备:   教学材料:奶奶图片一张 标记等若干   幼儿操作材料:无纽扣的服装人手一件,有红黄蓝绿颜色特征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纽扣若干,上面有4——8不等的纽孔,上面有标记的小筐人手一个、固体胶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活动,引发兴趣   ——老奶奶做了许多的衣服,想开一个服装店,但是她一个人还来不及完成,想和你们合作完成,愿意吗?   二帮老奶奶找纽扣(按两个特征标记分类)   ⒈巩固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   ——先来找找看,老奶奶做的衣服上面还缺什么?(纽扣)   ——真的,衣服上还没有纽扣呢!各种各样的纽扣混在一起,老奶奶年老眼花分不清楚了,你们愿意来帮帮她吗?   ——(出示红色和圆形标志):不过,奶奶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谁能看懂熊奶奶要杨杨老师找什么样的纽扣?红色的什么形状的纽扣?这个可以吗?为什么?   ——小结:对!看到这两个标志就是要找红色的圆形的纽扣,两个特征要求都找对才能放进去。   ⒉第一次操作:按两个特征找纽扣。   ——等会,请你先拿起你的小篮子仔细看看、轻轻说说“老奶奶让你帮忙找怎样的纽扣?”然后轻轻再边找边说:“我找到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纽扣?”最后数一数你找到了几颗纽扣?(老奶奶的年纪大了,声音太大了她会受不了,我们不要吵到老奶奶哦!)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孩子边操作边讲述。   ——幼儿将小盆子拿好放到椅子下面,然后开始集中交流:你找到了几颗什么样的纽扣?怎样找才不会错不会遗漏?(仔细地看看……)   个别关注:××你找的是不是红色的三角形纽扣呀?看清楚颜色、形状,都一样才能放进自己小框。不要把别人的纽扣拿走哦!这是你要找的纽扣吗?)   三第二次操作:按量的多少进行正逆排序。   ⒈手口一致点数。   ——咦!你们的纽扣上有什么?(圆点)   ——哎呀!××看得真仔细,这圆点是纽扣穿线的洞洞,拿一颗出来数数上面有几个洞洞啊?   都是×个吗?再数一数其他纽扣吧!   把洞洞最多的纽扣,找出来!拿最少的让我看看?   ⒉帮老奶奶钉纽扣(正逆排序)。   ——你们帮奶奶找到纽扣了,她可真高兴!愿意帮她把纽扣订到衣服上吗?从哪里开始钉?怎样订纽扣呢?奶奶说,这个问题有点难,只有听清楚、想明白的宝宝,才会知道。   ——(出示4至8):奶奶在这里告诉我们了,谁看懂了呀?x x看得这么认真,她一定看懂了!(幼儿自由表述)   ——老师小结:上面是4,表示是四个纽扣洞洞,下面是8表示8个纽扣洞洞,这个箭头表示慢慢、慢慢地变,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对,是慢慢变多了……   ——带上篮子去找一件自己的衣服,先看清楚老奶奶订纽扣的要求,再把纽扣倒出来摆一摆,想清楚就可以订纽扣啦!   老师巡回关注:孩子能否按图示、按序订纽扣。   ——展示个别,集中评价:   这件衣服的纽扣是谁订的?这里,奶奶的要求是:纽扣上的洞洞是越来越……?真是越来越多了,你真聪明,谢谢你哦!   这件呢?是谁做的?奶奶的要求是越来越……?原来是纽扣的队伍排错了,要改一改!   四   ——你们真能干,不仅帮老奶奶找到了纽扣,还做好了新衣服,老奶奶可高兴啦!她说:“谢谢这些聪明、有礼貌的宝宝。下次,欢迎你们去他的服装店卖衣服哦!”你们该说什么呀?(老师:嗯,帮老奶奶做事情我们也很高兴!)做完事情啦,我们出去放松放松吧?跟老奶奶、还有老师们说什么呢?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硬币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能够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准备:   5角、1元的硬币每人一套,存钱罐1个,篮子20个,小盒子1个,教棍1根,幻灯片7张(5角、1元硬币的正面、反面、正反面各一张,5角、1元在一张图的图片一张),捐物箱2个,玩具若干,长桌2张。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活动难点: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出示存钱罐,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存钱罐)老师在里面存了好多硬币。现在我把它请出来和小朋友交朋友。   2、基本部分   (1)幼儿找“朋友”,进行认识。   硬币朋友最喜欢和轻轻拿,轻轻放的人交朋友了,你们能做到吗?请你们在篮子里找一个“朋友”。   提问:   a、你找的“朋友”是什么形状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   c、上面有些什么图案?   (2)幻灯片演示,教师逐一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认识。   现在,请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朋友”送回到篮子里,下面我们把这些硬币放大了再来看一看。   认识5角,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5角的硬币。   正面——提问:   a、这是多少钱的硬币?(5角)   b、它的正面上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5角的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有什么图案?(荷花)   正反面——这就是5角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们在篮子中找出相同的硬币。(找到后)   提问:   a、请你们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硬硬的、圆圆的、凹凸不平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金色、圆形的)   认识1元,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1元的硬币。   正面——提问:   a、它是多大面值的硬币?(1元)   b、上面都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的是什么图案?(菊花)   正反面——这个就是1元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把它找出来,好吗?(找到后)   提问:   a、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银色、圆形的)   b、数字是几?(1)   c、上面的汉字是什么?(元)   (3)同时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观察、认识。   老师把5角、1元的硬币都放到了一起,我们一起来看看。   提问:   a、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都是圆形的,都是硬硬的,凹凸不平的。5角和1元的硬币,颜色不同,大小不同,数字不一样,汉字也不一样。   (4)区分硬币以巩固硬币的认识。   我们认识了5角、1元的硬币,现在我要考考旁边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认识吗?这是多少钱?(5角)要考倒爸爸妈妈可真难,现在我来考小朋友,看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元)这呢?(5角)真棒!现在老师换一换,请你们在篮子里面找出5角的硬币让老师看看,你们还能找出1元的硬币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看吗?刚才小朋友说了5角和1元的大小不同,老师这里有一个小盒子,里面放了许多5角、1元的硬币,我请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摸出一个5角的。   3、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并进行简单的.购物。   今天,我们和硬币交了朋友,都认识了5角、1元。看,老师请了2个售货员阿姨来,请阿姨们说说她们卖的是什么东西?(售货员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5角店的售货员阿姨,里面有…)你们想买玩具吗?(想)那老师请小朋友拿一枚硬币去买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买到后玩一会儿就把它捐给灾区的小朋友。请1、2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请3、4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小朋友你们看,这是捐物箱,我们把买到的玩具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甘红梅)   中班计算《小花园》活动设计   《小花园》活动设计   实验幼儿园 曹丽娟   活动目标:   1、观察物品的特征并进行计数。   2、学习将物品的形状、颜色和数量进行二次对应。   活动重点:   将物品的形状、颜色和数量进行二次对应。   活动准备:   1、 小兔子、小熊、小山羊图片各一张。   2、 红色、蓝色、黄色的花园图片各一张。   3、 12张作业纸、图卡和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活动主题: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请来三位小客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会是谁呢?(多媒体出示小兔子、小熊、小山羊)幼儿和三位小客人打招呼。   (2)这三位小客人都非常喜欢种花,它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种了好多漂亮的花,想请小朋友们去它们的花园里玩一玩,你们想去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欣赏小花园,认识形状、颜色并进行计数:   (1)出示小花园图片,小朋友们看它们的花园漂亮吗?   (2)创设情景,分别出示三个小花园图片:   ①情景一:出示小兔子花园   (多媒体播放)小兔子说:“我的花园最漂亮!来到我的花园,我可要考考你们哦。”   小兔子的问题:我的花是什么样子的?我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我的花园一共有几朵花?   幼儿自由回答,师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说花的形状时,师告诉孩子这种花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郁金香。说颜色和计数时,找幼儿找出相应的卡片,师贴在对应的表格里。最后,师强调幼儿看着表格,用完整的话描述小兔子的花园。如:小兔子的花园有6朵红色的郁金香。   ②情景二:出示小熊的花园   小朋友们,你们听谁在说话呢?(多媒体播放)小山羊:“不行,不行,我也要考考你们!”我们一起听听小熊的问题吧!   小熊:“谁知道我的花像什么?我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我一共有几朵花?”   方法同上   ③情景三:出示小山羊的花园   (多媒体播放)小山羊的哭声,请幼儿认真听,听听它是谁?它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幼儿看小山羊的花园。(方法同上 )   4、 做练习:   师给每个幼儿发一张表格和卡片。师讲要求,幼儿动手贴一贴。   5、 小结:   三位小客人看到小朋友们真能干,想请我们到校园做游戏,你们高兴吗?我们开上小火车出发吧。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学习10的形成与数数》   幼儿园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进行自主学习,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培养幼儿运用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幼儿用类推法学习10的形成,理解10 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课件幻灯片两张   2.数字卡片1--10每人一套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小猴今天来和小朋友比一比?比比谁是“聪明智慧星”你们有信心吗?   二、展开   1.用类推法学习10的形成。   (1)播放课件:   教师:暖和的春天到了,花园里来了许多花,   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花各9朵,幼儿点数,启发幼儿思考如何才能将它们的数量变成10?   引导幼儿用个添上1朵的方法将三种颜色的花都变成10朵,   (2)请幼儿将三种颜色的花都变成10朵   (3)提问:   9朵花添上1朵花是10朵花,9添1是几?"   请幼儿复述:9添1是10。   2.理解10的实际意义,认读数字10。   (1)在幼儿点数三种颜色花并说出总数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说出三种颜色的花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1   0朵花能用数字10来表示。   引导幼儿认读数字10,使幼儿能发准字音。   (2)理解实际意义:   寻找数量是10的物体,巩固对10的含义的认识,引导幼儿找找自己身上什么器、器官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   想一想,数字10还能表示什么?   小结:10能表示所有数量是10的物体。   3.游戏巩固:举卡片   方法:教师在屏幕上出现数字1-10,让幼儿记住。   然后让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取走1张,再请幼儿睁开眼睛看看缺了哪1张,   并从自己的的卡片中寻找出来并举起来,以举卡片快又对的幼儿为胜利者,根据时间掌握游戏次数,   三、结束   讲评根据上课情况,评出“聪明智慧星”。   活动结束!
2023-07-26 22:39:081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实用】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汇编6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 能正确点数数量为6的物体并说出总数,认读数字6。   2. 复习6以内的数,能按物取数、按数取物。   3. 能大胆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操作结果。   4. 引发幼儿学习数字6的兴趣。   5.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 幼儿已认识5。    物质准备 : PPT、展板3个、喜羊羊等图片3张、青草和数卡(人手一份)、礼物若干、4组分组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以“幼儿园园庆,羊羊来祝贺”引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我们幼儿园要过60岁生日了,羊村的羊羊们都来祝贺啦!”   二、以“招待前来祝贺的羊羊吃草”,复习5以内的数。   1.教师出示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引导幼儿找出点点数量与羊羊身上数字一样多的青草,送给相应的羊羊。   2.教师与幼儿共同验证青草是否送对,巩固正确点数5以内的数。   三、出示羊羊们送的园庆礼物,学习6。   1.依次出示喜羊羊和美羊羊送的5个红气球和5个黄气球,引导幼儿依次点数红黄气球数量。   师:“羊羊们送了我们许多的气球。瞧,喜羊羊送给我们红气球,红气球有几个呀,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引导幼儿伸出右手食指来进行点数)   “1,2,3,4,5,红气球一共有5个,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呀?”(幼儿找出卡片数字5,PPT上相应出现数字5)。   2.结合“没有数到的黄气球”,引导幼儿再次点数黄气球数量。   师:“哎呀,美羊羊说,我还有一个黄气球你们没有数到呢!”“现在黄气球   有几个呢?我们再来数数。”“1,2,3,4,5,6,一共有6个,原来5个气球添加上一个是6个气球。6个气球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呀?”(请幼儿找出卡片数字6,PPT上相应出现数字6)。   3. 引导幼儿说说:数字6像什么呢?(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哨子图片)。   四、游戏《取礼物》,巩固对6的认识。   1. 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寻找羊羊们送的其他数量是6的园庆礼物。   “羊羊们除了送气球,还送了很多礼物。不过只有数量是6的礼物是送给我们中三班的,其他礼物是送给其他班的。小朋友们不要找错了。”   2. 请个别幼儿上台说说:你找到了什么礼物呢?   3. 教师:原来6朵花、6棵树、6个苹果等等数量是6的物品都可以用数字6来表示。   五、通过完成任务获得参加羊村PARTY邀请卡,巩固认识6以内的数。   1.介绍材料,引导幼儿进行分组操作活动。   任务一:制作手套   根据手套上的数字,夹上和数字数量一样多的图片。   任务二:羊村货架   将不同数量的实物放到相应的数字货架上。   任务三:排列羊村火车   按照卡片上的实物数量或数字连接相应的数字或实物卡片,排列在自制火车上。   任务四:装饰羊村心愿树   根据新年树上的数字或者实物来粘贴相应数量的装饰图片或者数字。   2.教师引导幼儿共同验证闯关操作结果,进行纠错。   3.完成任务,获得邀请卡,师生共同参加羊村PARTY。    活动延伸:   在数学区中投放认识6以内的数的学习材料,巩固认识6以内的数。   小百科;6是5与7之间的自然数。是阿拉伯数字,是自然数字中的一员。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示:光的折射   2、科学发现室光学区域。    活动指导    1、教师同幼儿讨论什么光是怎样形   讨论后让幼儿知道,当物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我们就看到的热物质的发光。   如:火光、烛光、白炽灯的灯光,以及前述钢铁、玻璃、石头等烧红时的发光。    2、问题:光沿直线传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见例子   给幼儿讲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由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人的双眼效应,可判断物体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条,刨了二下就要检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沿木条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队伍对齐:"向右看齐!"    3、幼儿在光学区域自由探索、发现光的折射。   (1)课件演示:光的折射   通过观看课件演示,让幼儿对光的折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实验:把筷子插到水里发现筷子在空气中和水中拐了个弯的原因。   (空气和水就是两种不同的介质)   (3)指导幼儿在光学区域,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   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师讲评活动情况,表扬鼓励探索中有发现的幼儿   让幼儿讲一讲在探索活动中发现了什么?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硬币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能够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准备:   5角、1元的硬币每人一套,存钱罐1个,篮子20个,小盒子1个,教棍1根,幻灯片7张(5角、1元硬币的正面、反面、正反面各一张,5角、1元在一张图的图片一张),捐物箱2个,玩具若干,长桌2张。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活动难点: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出示存钱罐,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存钱罐)老师在里面存了好多硬币。现在我把它请出来和小朋友交朋友。   2、基本部分   (1)幼儿找“朋友”,进行认识。   硬币朋友最喜欢和轻轻拿,轻轻放的人交朋友了,你们能做到吗?请你们在篮子里找一个“朋友”。   提问:   a、你找的“朋友”是什么形状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   c、上面有些什么图案?   (2)幻灯片演示,教师逐一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认识。   现在,请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朋友”送回到篮子里,下面我们把这些硬币放大了再来看一看。   认识5角,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5角的硬币。   正面——提问:   a、这是多少钱的硬币?(5角)   b、它的正面上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5角的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有什么图案?(荷花)   正反面——这就是5角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们在篮子中找出相同的硬币。(找到后)   提问:   a、请你们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硬硬的、圆圆的、凹凸不平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金色、圆形的)   认识1元,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1元的硬币。   正面——提问:   a、它是多大面值的硬币?(1元)   b、上面都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的是什么图案?(菊花)   正反面——这个就是1元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把它找出来,好吗?(找到后)   提问:   a、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银色、圆形的)   b、数字是几?(1)   c、上面的汉字是什么?(元)   (3)同时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观察、认识。   老师把5角、1元的硬币都放到了一起,我们一起来看看。   提问:   a、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都是圆形的,都是硬硬的,凹凸不平的。5角和1元的硬币,颜色不同,大小不同,数字不一样,汉字也不一样。   (4)区分硬币以巩固硬币的认识。   我们认识了5角、1元的硬币,现在我要考考旁边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认识吗?这是多少钱?(5角)要考倒爸爸妈妈可真难,现在我来考小朋友,看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元)这呢?(5角)真棒!现在老师换一换,请你们在篮子里面找出5角的硬币让老师看看,你们还能找出1元的硬币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看吗?刚才小朋友说了5角和1元的大小不同,老师这里有一个小盒子,里面放了许多5角、1元的硬币,我请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摸出一个5角的。   3、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并进行简单的购物。   今天,我们和硬币交了朋友,都认识了5角、1元。看,老师请了2个售货员阿姨来,请阿姨们说说她们卖的是什么东西?(售货员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5角店的售货员阿姨,里面有…)你们想买玩具吗?(想)那老师请小朋友拿一枚硬币去买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买到后玩一会儿就把它捐给灾区的小朋友。请1、2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请3、4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小朋友你们看,这是捐物箱,我们把买到的玩具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甘红梅)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椭圆形。   2.能够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材料准备:PPT、熊妈妈、熊妹妹、椭圆形的镜子图片、圆形、操作册    活动过程   1.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活动。   引导语:“有一天,熊妈妈和熊妹妹一起去逛街。它们看到一家店里挂了好多的镜子,就走了进去。熊妹妹拉着熊妈妈走到一面镜子前问:“妈妈,这面镜子真奇怪!”   2.引导幼儿认识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出示椭圆形的镜子图片,请幼儿自由发挥。   (2)出示圆形,让幼儿感知椭圆形和圆形不一样的地方。   3.小结椭圆形的特征,重点引导幼儿能用语言表达椭圆形的基本特征。   (1)椭圆形两头比圆形长。   (2)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出来的折印不一样长。   4.引导幼儿说出日常生活中类似椭圆形的物体。   5.分发操作册,幼儿探索操作:   (1)引导按照颜色进行分类。   (2)引导幼儿按照大小进行排序。   (3)以游戏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认识椭圆形。   6.幼儿操作,老师巡视指导并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动手操作。   7、老师对本次活动的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这节认识椭圆形的活动课结束了、觉得孩子还是学会了至少目标是达到了。我的这节活动是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中去学习认识图形、我还是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通过本班孩子的特点来安排的,我们班幼儿很活泼所以不能用太沉闷的教学模式来上、我是想让孩子在动静交替的模式中去学习去探索。这节活动整个设计流程不错、就是在对孩子提问上有点差错、老是提问的不够准确。有的问题太过成人化了、这是我不足的"地方。还有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老师把握程度不够。这是我应该注意的地方。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4   有益的学习经验:   1.理解序数的含义。掌握序数词“第几”。   2.能从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准备:   贴绒图片一张:画有房子4栋,每个房顶尖上有―个标记,标记反面分别画有兔、狗、猫、羊的脑袋。   贴绒卡片:青菜、骨头、鱼、青草各一件。   活动与指导:   1.请5个小朋友在讲台前面站成一行,让一个幼儿上前来点数,说出这一行的小朋友有几个? (5个)帮助幼儿说出从左往右数,每个小朋友站在第几?告诉他们从哪里数起,开始的一个就叫第一个。让台下的幼儿闭上眼睛,告诉他们:讲台前的第几个幼儿回到座位上了,要求台下的幼儿说出回到座位上的小朋友的名字。   2.出示红、黄、蓝、绿、白色积木各一块,放在桌子上排成一行,让幼儿数一数,一共有几块积木,然后让幼儿说出从左往右数,绿颜色积木排在第几?从右往左数,绿颜色积木又排在第几,使幼儿认识序数的方向性,知道同一个物品,从不同的方向数,它所排的位置可能是不同的。   3.出示4间房的图片,告诉幼儿这里是小兔、小狗、小猫、小羊的家,小动物喜爱的食物都准备好了,请小朋友送给它们,记住小兔住在从左数第一栋房子里,小狗住在第二栋房子里,小猫住在第3栋房子,小羊住第4栋。现在小朋友把食物送给它们吃吧,请4个幼儿上前,分别将食物放在动物的房子前,然后说出我把x x送到了第x栋,这是x x家。教师将房顶上的标记另一面翻开,验证幼儿送的食物是否正确。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用故事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2.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2——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3.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少1的关系。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5.培养幼儿边操作边讲述的习惯。    活动准备:   教具:美羊羊、喜洋洋等6只羊的卡片;6座房子卡片;1、2、3的圆点卡。   学具:幼儿每人一套操作卡。    活动重难点:   知道相邻数的概念,掌握2——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   理解并能说出相邻数间多1或少1的关系。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幼一起玩游戏“吹泡泡”。调整幼儿情绪,进入活动状态。   2.教师用谈话的方式引入游戏“找邻居”,帮助幼儿理解相邻的意思。   师:站在我们旁边,离我们最近的小朋友就是我们的邻居,大家找找看你的邻居是谁和谁。   师幼一起小结: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邻居,一个在左边一个在右边,是我们的左邻右舍。   二、基本部分:   1.设计故事情境,为美羊羊等找邻居。   (1)复习6以内的数和6的形成。   (2)分别为每只羊找邻居。引导幼儿说出为什么?(一左一右、最近等)   2.帮助屋顶上的数字找邻居。幼儿运用知识迁移,找出数字的左右邻居。   3.引导幼儿发现相邻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活动难点)   教师以“2”的相邻数为例,以“最近”为切入点,辅助圆点卡,引导发现。   师:小朋友都说1和3离2最近,是呀他们是紧挨着2的,那1和2之间,3和2之间相差几呢?   根据幼儿的反应,适时出示圆点卡,运用比较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相邻数之间少1和多1的关系。   师幼共同小结:一个数的相邻数就是比它少1和比它多1的那两个数。   4.幼儿动手操作,自由选择操作板,为2或3、4、5找相邻数。在操作摆弄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理解相邻数之间少1和多1的关系。   5.展示幼儿操作板,集体检验、纠错,加深巩固幼儿对相邻数的认知。   教师要善于鼓励肯定幼儿的表现。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对能力弱的幼儿提出希望,将材料和错误的操作放在区角里,鼓励幼儿反复操作;对能力强的幼儿可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到区角里为其他数找相邻数等。此环节要将集体活动和区角活动紧密结合。   三、结束部分:游戏——“找邻居”。   通过游戏复习巩固对相邻数的认知,舒缓幼儿学习的紧张氛围,在游戏中轻松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左邻右舍》是学习2——5以内相邻数的新授课。在设计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幼儿对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小动物的喜爱,创编故事情境引出课题,孩子们对找邻居非常感兴趣。一下子就为小动物找到了两个邻居。由于幼儿还没有形成相邻数的概念,所以这个部分以情境的引导方式来激发幼儿进行主动探索,让幼儿轻松地在故事情境中自然将问题解决,为幼儿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机会。   请小朋友为数字宝宝也来找邻居的这一过程,实现从具体的物到抽象的数的转换。遵循了幼儿数学学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形象到抽象等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发现相邻数之间的关系,我以2的邻居为例,启发幼儿操作探索,发现每个数都有两个邻居,一个比它少1,一个比它多1,从而为探索3、4、5的相邻数作铺垫。帮助幼儿掌握数的“邻居关系”。   幼儿人手一套的数学操作材料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满足幼儿主动探索的愿望,更有利于幼儿掌握知识,完成目标。孩子们也能自始至终认真参与活动,在操作摆弄学具中感知相邻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   相邻数这个看似简单的内容,要让幼儿充分熟练的理解和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幼儿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孩子们的操作展示,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们都能正确操作,也有个别孩子没有完全理解,这是很正常的现象,这需要给幼儿足够的操作机会反复摆弄验证,因此我将材料继续投放到区角活动中,使得集体活动和区域活动紧密结合,互相发挥其作用。   另外在数学活动中,还应更注意数学活动的科学性、严谨性和规范性,因此我们在幼儿理解“邻居”的基础上,会在第二课时,将“邻居”转换成“相邻数”这个专用词。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尝试将6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继续学习正确目测6以内的数群。   3、乐意主动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分类底版,6以内的实物卡片,相应数量的数卡   2、学具:超市售货员(分类底版,6以内的各种实物卡片,相应数(点)卡等),给一样多的发花(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操作卡,雪花片),一样多的放一起(6以内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卡片)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了解游戏玩法。   (1)出示分层式分类底版,各种球类实物卡。   教师:超市里有许多的球,让我们看看有哪些球呢?它们各是几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数数,并能说一说自己数的方法。   (2)师幼共同讨论整理“分层货架”的规则:一样多的球放在一起   (3)幼儿示范分球,师幼共同读一读,检查分得对不对。   (4)出示3—5的数卡,教师:谁愿意来帮助球儿们找到运货的小推车呢?幼儿讨论得出:每层货架上放的球儿数量是几,就摆上数字几的卡片,把数卡放在每层货架的最后空格处。   2、小组操作活动。   (1)介绍各组活动(有重点的介绍“超市售货员”的规则)   (2)小组活动与规则。   第一、二组:超市售货员(能将6以内的等量实物放在一起,并为各底版空格处摆上相应的数(点)卡)   第三、四组:给一样多的发花(能用目测的方法进行6以内实物的等量判断)   第五、六组:一样多的放一起(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快速辨认实物卡上的数量)   (3)教师重点观察指导“超市售货员”的活动。   3、活动评价。
2023-07-26 22:39:181

中班数学宽和窄教案精选5篇

中班数学宽和窄教案篇1 小猪家的房顶 活动目标 1、了解梯形的基本特征,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 1、图片: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组合而成的一间屋顶为梯形的房子,图形可拆分; 2、等腰梯形、直角梯形等各种梯形图片,长方形、三角形的纸(数量与幼儿人数相同),剪刀; 3、人手一张白纸,上画三个正方形,剪刀; 活动过程 一、导入主题,引起幼儿的兴趣 1、教师:小猪一家造了新房子,这幢房子的屋顶很特别,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这幢房子上有什么形状。 2、请幼儿在"小猪的新房子"中找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数数各有几个。 二、认识梯形 1、教师:小猪家的屋顶是什么形状的呀?这个形状它叫什么?(梯形) 看看它和长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一样? 将梯形图片倒着放、斜着放,请幼儿说说这个图形还是不是梯形? 2、教师:这个一边可以当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 (出示直角梯形的图片) 这个两边有一样长滑梯的图形是不是梯形?(出示等腰梯形的图片) 三、让幼儿动手操作,加深印象。 1、教师:猪妈妈又生了很多猪宝宝,她准备给每只小猪盖一幢房子,小猪们都喜欢梯形的屋顶, 下面就请小朋友来帮帮忙,帮小猪们设计出梯形的房顶。 2、教师:老师这里有长方形和三角形的纸,请你们用折纸的方式把长方形和三角形变成梯形, 有谁想上来试试? 3、幼儿尝试把长方形和三角形变成梯形,再将剪下来的梯形拼在白纸上所画的正方形房子上面, 作为小猪家的屋顶。 四、出示活动教材,再次感知梯形的特征。 1、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梯形大聚会》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寻找、涂色、连线活动再次感知梯形的特征。 2、幼儿操作,教师在旁指导。 中班数学宽和窄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示:光的折射 2、科学发现室光学区域。 活动指导 1、教师同幼儿讨论什么光是怎样形 讨论后让幼儿知道,当物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我们就看到的热物质的发光。 如:火光、烛光、白炽灯的灯光,以及前述钢铁、玻璃、石头等烧红时的发光。 2、问题:光沿直线传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见例子 给幼儿讲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由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人的双眼效应,可判断物体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条,刨了二下就要检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沿木条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队伍对齐:"向右看齐!" 3、幼儿在光学区域自由探索、发现光的折射。 (1)课件演示:光的折射 通过观看课件演示,让幼儿对光的折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实验:把筷子插到水里发现筷子在空气中和水中拐了个弯的原因。 (空气和水就是两种不同的介质) (3)指导幼儿在光学区域,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师讲评活动情况,表扬鼓励探索中有发现的幼儿 让幼儿讲一讲在探索活动中发现了什么? 中班数学宽和窄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序数,学习序数词“第几”。 2、能从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3、发展观察能力、判断能力,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贴绒教具:五节车厢的火车图片,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图片各一张。 2、小狗、小猫、小兔、小猪、小猴的动物卡每个幼儿一套。 3、幼儿人手一套1-5的数字卡。一个小圆片。 三、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二)以“小动物去旅游”活动,学习5以内的序数。 (1)出示贴绒火车和小动物图片,引导幼儿观察。 提问:这是什么?数数这辆火车一共有几节车厢?(引导幼儿数一数) (2)教师边操作边提问,让幼儿说说有哪些小动物要乘火车去旅行,什么动物坐第几节车厢。 (3)教师小结:要知道每只小动物坐的位置,可以数一数,数到几,就是第几节。 (4)游戏“找小动物”要求幼儿能正确迅速地说出“xx动物坐在第x节车厢”。(老师说动物,幼儿举数卡) (三)、幼儿操作游戏,了解从不同的方向找到物体排列的位置。 玩游戏: (1)、给小动物排队。教师要求幼儿将桌上的小动物排成一排,然后分别说说排在第一到第五的小动物分别是谁。每个幼儿排的顺序可以不一样。 (2)、给小动物传球。教师让小朋友将求传给第几个小动物,幼儿就将桌上的小圆片传给第几个小动物。 (3)、要求幼儿将1-5的数字按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顺序摆在桌子上,然后教师说将哪个小动物排在第几,幼儿就迅速将该小动物找出放在第几个数字下面 个小动物。 中班数学宽和窄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分辨前、中、后的位置。 2、学习听指令做动作。 【活动准备】 1、三个海狮头饰。 2、鱼的图卡。 3、《动物真有趣》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5页。 【活动过程】 1、请三名幼儿戴上海狮头饰,扮演小海狮,面向扮演训练员的老师排队。 2、请“小海狮”说出自己的位置,例如“我在(同伴的名字)的前面。” 3、三名“小海狮”听老师的指示,模仿海狮做动作,例如: 前面的小海狮拍拍手。 中间的小海狮扭扭腰。 后面的小海狮跳两次。 4、动作表演完成后,老师表示要把鱼奖给小海狮,请幼儿注意听老师的指示出来取鱼的图卡,例如: 中间的小海狮出来拿一条大鱼。 在最后面的小海狮出来拿两条鱼…… 5、请其他幼儿轮流扮演小海狮,进行上述游戏活动,认识前、中、后的位置。 6、出示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5页,请幼儿说说图中海狮的位置。 【活动建议】 老师可以通过调整游戏,增加幼儿参与活动的机会。如:请其他幼儿给前面的“海狮”送一条鱼,请幼儿与中间的“海狮”跳圆圈舞等。 利用生活环节加深幼儿对“前、中、后”方位的认识,如:排队环节等。 中班数学宽和窄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5添上1是6的规律,学习6的形成。 2、运用数的形成规律,引导幼儿理解6的数量。 3、喜欢数学活动,乐意参与各种操作游戏,培养思维的逆反性。 4、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活动准备】 1、塑料夹子每个幼儿6个。 2、松鼠图片6张、圆圈6个。 3、数字卡片1~6,每个幼儿1套。 【活动过程】 (一)小游戏:“摇铃夹夹子”。 教师摇铃,请幼儿往身上夹夹子,铃声停就停,请幼儿数一数夹了几个夹子,说出总数,并举出相应的形成。 (二)学习6的形成 1、教师出示5张松鼠图片,。引导幼儿想想如何使松鼠图片变成6张。 2、引导幼儿理解5张松鼠图片添上1张松鼠图片是6张松鼠图片,5添上1是6。 (三)小松鼠画圆圈。 1、教师出示圆圈,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如何使圆圈和松鼠一样多。 2、引导幼儿先数松鼠是几个,再数出和松鼠一样多的圆圈。 3、松鼠和圆圈对应排列,请幼儿数出圆圈的总数。 4、引导幼儿理解6个圆圈可以表示6只松鼠。 (四)引导幼儿完成幼儿用书中的相应操作活动。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2023-07-26 22:39:241

幼儿园中班数学书写数字4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书写数字4,激发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2.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姿势与习惯。   3.能够正确地将数字4写在田字格内。   活动准备   1.课件:乐趣卡—1-64按照线写数字   2.铅笔每人一支   教学具图片   一、导入   出示乐趣卡:按照线写数字   教师书写的数字4,请幼儿观赏,引起幼儿书写的兴趣。   二、展开   1.请幼儿说说数字4的字形:象帆船。   2.讲解示范数字4的正确写法:   起笔、运笔、落笔方向。   重点注意象钩子的部分要饱满,最后横线写平整。   3.幼儿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注意纠正书写姿势,   有针对性地提醒幼儿书写时出现的问题,及时鼓励表扬幼儿,引起的幼儿书写兴趣。   4.与幼儿一起做眼保健操,保护好幼儿的眼睛,继续进行书写。   三、结束   当场批该作业,给幼儿作业本上得小奖章,引起下次书写的兴趣与愿望。   中班数学教案:认识硬币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能够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准备:   5角、1元的硬币每人一套,存钱罐1个,篮子20个,小盒子1个,教棍1根,幻灯片7张(5角、1元硬币的正面、反面、正反面各一张,5角、1元在一张图的图片一张),捐物箱2个,玩具若干,长桌2张。   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认识5角、1元的硬币   2、活动难点:区分两种硬币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出示存钱罐,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这是什么?(存钱罐)老师在里面存了好多硬币。现在我把它请出来和小朋友交朋友。   2、基本部分   (1)幼儿找“朋友”,进行认识。   硬币朋友最喜欢和轻轻拿,轻轻放的人交朋友了,你们能做到吗?请你们在篮子里找一个“朋友”。   提问:   a、你找的“朋友”是什么形状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   c、上面有些什么图案?   (2)幻灯片演示,教师逐一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认识。   现在,请小朋友都把自己的“朋友”送回到篮子里,下面我们把这些硬币放大了再来看一看。   认识5角,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5角的硬币。   正面——提问:   a、这是多少钱的硬币?(5角)   b、它的正面上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5角的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有什么图案?(荷花)   正反面——这就是5角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们在篮子中找出相同的硬币。(找到后)   提问:   a、请你们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硬硬的、圆圆的、凹凸不平的)   b、它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形状的?(金色、圆形的)   认识1元,用幻灯片向幼儿展示1元的硬币。   正面——提问:   a、它是多大面值的硬币?(1元)   b、上面都有些什么?   反面——提问:   a、这是正面还是反面?(反面)   b、上面印的是什么图案?(菊花)   正反面——这个就是1元硬币的正面和反面,请你把它找出来,好吗?(找到后)   提问:   a、它是什么颜色的?什么形状的?(银色、圆形的)   b、数字是几?(1)   c、上面的汉字是什么?(元)   (3)同时出示5角、1元的硬币让幼儿观察、认识。   老师把5角、1元的硬币都放到了一起,我们一起来看看。   提问:   a、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b、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小结:都是圆形的,都是硬硬的,凹凸不平的。5角和1元的硬币,颜色不同,大小不同,数字不一样,汉字也不一样。   (4)区分硬币以巩固硬币的认识。   我们认识了5角、1元的硬币,现在我要考考旁边的爸爸妈妈,看看他们认识吗?这是多少钱?(5角)要考倒爸爸妈妈可真难,现在我来考小朋友,看你们认识这些钱吗?这是多少钱的硬币?(1元)这呢?(5角)真棒!现在老师换一换,请你们在篮子里面找出5角的硬币让老师看看,你们还能找出1元的硬币让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看看吗?刚才小朋友说了5角和1元的大小不同,老师这里有一个小盒子,里面放了许多5角、1元的硬币,我请小朋友用最快的速度摸出一个5角的。   3、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并进行简单的购物。   今天,我们和硬币交了朋友,都认识了5角、1元。看,老师请了2个售货员阿姨来,请阿姨们说说她们卖的是什么东西?(售货员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5角店的售货员阿姨,里面有…)你们想买玩具吗?(想)那老师请小朋友拿一枚硬币去买一样自己喜欢的玩具,买到后玩一会儿就把它捐给灾区的小朋友。请1、2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请3、4组的小朋友拿硬币买玩具,…小朋友你们看,这是捐物箱,我们把买到的玩具捐给灾区的小朋友。(甘红梅)   中班数学活动:藏起来的花瓣(找规律   活动目标:   1、体验在数学活动中找规律快乐。   2、能认真观察物体的颜色排列规律,并按规律进行排列。   3、学习用多种方式探索和寻找物体的排列规律。   活动准备:   1、按红、黄、黄规律穿成的花瓣项链,盒子,记录纸,水彩笔。   活动过程:   1、出示ABAB直线型花瓣项链,引导幼儿观察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请幼儿讨论花瓣颜色的排列顺序。   (2)教师将幼儿的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2、出示ABB环形花瓣项链,感知环形项链的颜色排列规律。   (1)出示ABB环形花瓣项链,引导幼儿观察其颜色排列规律。   (2)教师根据幼儿讲述内容用颜色标记做记录。   (3)教师引导幼儿沿相反方向观察项链颜色排列顺序,并记录排列规律。   (4)让幼儿观察、比较不同方向花瓣排列的顺序。   3、游戏:“猜一猜”。   (1)将项链中的一部分藏在盒子里,请幼儿猜猜盒子里藏的是什么颜色的花瓣。   (2)教师记录幼儿的猜测,再打开盒子,进行验证。   (3)根据幼儿掌握情况,隐藏不同数量的花瓣再次进行游戏。   4、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教师简单介绍操作内容、操作方法。   (2)幼儿操作。   第一、二组:画一画。   方法:请幼儿从串珠卡片中抽出一张,根据卡片上的提示在白纸上画出一串项链。   第三、四组:猜一猜。   请幼儿猜一猜山洞和大树后面藏着什么样的动物和娃娃?   5、活动评价。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观察、感知生活中一些物体上的花纹排列规律,如地垫、餐桌布、床单、衣服等,丰富幼儿有关排序的经验。   中班科学教案:探索光的折射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探索光的折射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示:光的折射   2、科学发现室光学区域。    活动指导    1、教师同幼儿讨论什么光是怎样形   讨论后让幼儿知道,当物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我们就看到的热物质的发光。   如:火光、烛光、白炽灯的灯光,以及前述钢铁、玻璃、石头等烧红时的发光。    2、问题:光沿直线传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见例子   给幼儿讲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由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人的双眼效应,可判断物体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条,刨了二下就要检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沿木条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队伍对齐:"向右看齐!"    3、幼儿在光学区域自由探索、发现光的折射。   (1)课件演示:光的折射   通过观看课件演示,让幼儿对光的折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实验:把筷子插到水里发现筷子在空气中和水中拐了个弯的原因。   (空气和水就是两种不同的介质)   (3)指导幼儿在光学区域,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   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师讲评活动情况,表扬鼓励探索中有发现的幼儿   让幼儿讲一讲在探索活动中发现了什么?   中班数学:老奶奶的服装店   一、活动目标:⒈在帮老奶奶找纽扣的情境中,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尝试看标记图钉纽扣,感受数量的序列。   ⒉能够遵守操作规则,正确使用操作材料,清楚讲述操作过程与结果。   二、 活动准备:   教学材料:奶奶图片一张 标记等若干   幼儿操作材料:无纽扣的服装人手一件,有红黄蓝绿颜色特征的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的纽扣若干,上面有4——8不等的纽孔,上面有标记的小筐人手一个、固体胶人手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活动,引发兴趣   ——老奶奶做了许多的衣服,想开一个服装店,但是她一个人还来不及完成,想和你们合作完成,愿意吗?   二帮老奶奶找纽扣(按两个特征标记分类)   ⒈巩固按2个特征辨别图形。   ——先来找找看,老奶奶做的衣服上面还缺什么?(纽扣)   ——真的,衣服上还没有纽扣呢!各种各样的纽扣混在一起,老奶奶年老眼花分不清楚了,你们愿意来帮帮她吗?   ——(出示红色和圆形标志):不过,奶奶对每个人提出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谁能看懂熊奶奶要杨杨老师找什么样的纽扣?红色的什么形状的纽扣?这个可以吗?为什么?   ——小结:对!看到这两个标志就是要找红色的圆形的纽扣,两个特征要求都找对才能放进去。   ⒉第一次操作:按两个特征找纽扣。   ——等会,请你先拿起你的小篮子仔细看看、轻轻说说“老奶奶让你帮忙找怎样的纽扣?”然后轻轻再边找边说:“我找到的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纽扣?”最后数一数你找到了几颗纽扣?(老奶奶的年纪大了,声音太大了她会受不了,我们不要吵到老奶奶哦!)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孩子边操作边讲述。   ——幼儿将小盆子拿好放到椅子下面,然后开始集中交流:你找到了几颗什么样的纽扣?怎样找才不会错不会遗漏?(仔细地看看……)   个别关注:××你找的是不是红色的三角形纽扣呀?看清楚颜色、形状,都一样才能放进自己小框。不要把别人的纽扣拿走哦!这是你要找的纽扣吗?)   三第二次操作:按量的多少进行正逆排序。   ⒈手口一致点数。   ——咦!你们的纽扣上有什么?(圆点)   ——哎呀!××看得真仔细,这圆点是纽扣穿线的洞洞,拿一颗出来数数上面有几个洞洞啊?   都是×个吗?再数一数其他纽扣吧!   把洞洞最多的纽扣,找出来!拿最少的让我看看?   ⒉帮老奶奶钉纽扣(正逆排序)。   ——你们帮奶奶找到纽扣了,她可真高兴!愿意帮她把纽扣订到衣服上吗?从哪里开始钉?怎样订纽扣呢?奶奶说,这个问题有点难,只有听清楚、想明白的宝宝,才会知道。   ——(出示4至8):奶奶在这里告诉我们了,谁看懂了呀?x x看得这么认真,她一定看懂了!(幼儿自由表述)   ——老师小结:上面是4,表示是四个纽扣洞洞,下面是8表示8个纽扣洞洞,这个箭头表示慢慢、慢慢地变,变多了还是变少了?对,是慢慢变多了……   ——带上篮子去找一件自己的衣服,先看清楚老奶奶订纽扣的要求,再把纽扣倒出来摆一摆,想清楚就可以订纽扣啦!   老师巡回关注:孩子能否按图示、按序订纽扣。   ——展示个别,集中评价:   这件衣服的纽扣是谁订的?这里,奶奶的要求是:纽扣上的洞洞是越来越……?真是越来越多了,你真聪明,谢谢你哦!   这件呢?是谁做的?奶奶的要求是越来越……?原来是纽扣的队伍排错了,要改一改!   四   ——你们真能干,不仅帮老奶奶找到了纽扣,还做好了新衣服,老奶奶可高兴啦!她说:“谢谢这些聪明、有礼貌的宝宝。下次,欢迎你们去他的服装店卖衣服哦!”你们该说什么呀?(老师:嗯,帮老奶奶做事情我们也很高兴!)做完事情啦,我们出去放松放松吧?跟老奶奶、还有老师们说什么呢?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学习10的形成与数数》   幼儿园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进行自主学习,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培养幼儿运用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幼儿用类推法学习10的形成,理解10 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课件幻灯片两张   2.数字卡片1--10每人一套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小猴今天来和小朋友比一比?比比谁是“聪明智慧星”你们有信心吗?   二、展开   1.用类推法学习10的形成。   (1)播放课件:   教师:暖和的春天到了,花园里来了许多花,   出示: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花各9朵,幼儿点数,启发幼儿思考如何才能将它们的数量变成10?   引导幼儿用个添上1朵的方法将三种颜色的花都变成10朵,   (2)请幼儿将三种颜色的花都变成10朵   (3)提问:   9朵花添上1朵花是10朵花,9添1是几?"   请幼儿复述:9添1是10。   2.理解10的实际意义,认读数字10。   (1)在幼儿点数三种颜色花并说出总数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说出三种颜色的花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1   0朵花能用数字10来表示。   引导幼儿认读数字10,使幼儿能发准字音。   (2)理解实际意义:   寻找数量是10的物体,巩固对10的含义的认识,引导幼儿找找自己身上什么器、器官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   想一想,数字10还能表示什么?   小结:10能表示所有数量是10的物体。   3.游戏巩固:举卡片   方法:教师在屏幕上出现数字1-10,让幼儿记住。   然后让幼儿闭上眼睛,教师取走1张,再请幼儿睁开眼睛看看缺了哪1张,   并从自己的的卡片中寻找出来并举起来,以举卡片快又对的幼儿为胜利者,根据时间掌握游戏次数,   三、结束   讲评根据上课情况,评出“聪明智慧星”。   活动结束!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聪明的玩家》   幼儿园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尝试将6以内的物体按数量归类,并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   2.继续学习正确目测6以内的数群。   3.乐意主动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   活动准备   教具:分类底版,6以内的实物卡片,相应数量的数卡   学具:聪明的玩家(分类底版,6以内的各种实物卡片,相应数(点)卡等)   给一样多的发花(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操作卡,雪花片)   一样多的放一起(6以内不同排列形式的实物卡片)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了解游戏玩法。   1.出示分层式分类底版,各种球类实物卡。   教师:超市里有许多的球,让我们看看有哪些球呢?它们各是几个?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数数,并能说一说自己数的方法。   2.师幼共同讨论整理“分层货架”的规则:一样多的球放在一起   3.幼儿示范分球,师幼共同读一读,检查分得对不对。   4.出示3—5的数卡,   教师:谁愿意来帮助球儿们找到运货的小推车呢?   幼儿讨论得出:每层货架上放的球儿数量是几,就摆上数字几的卡片,把数卡放在每层货架的最后空格处。   二、小组操作活动。   1.介绍各组活动   有重点的介绍“聪明的玩家”的规则   2.小组活动与规则。   (1)聪明的玩家   能将6以内的等量实物放在一起,并为各底版空格处摆上相应的数(点)卡   (2)给一样多的发花   能用目测的方法进行6以内实物的等量判断。   (3)一样多的放一起   能用目测接数的方法快速辨认实物卡上的数量。   3.教师重点观察指导“聪明的玩家”的活动。   三、活动评价   1.再出示房屋底版和小动物的实物卡片,幼儿完整的演示一次操作过程。   2.引导幼儿知道:x数字的屋里放的全都是数量是x的小动物,数量是x的小动物都可以用数字x来表示等。
2023-07-26 22:39:391

光从哪里来大班教案

【活动方案】    活动依据:幼儿在大自然中观察到彩虹、水折射的色彩等现象,引发幼儿探究大自然中的色彩的好奇心。活动目标:1、 养幼儿的观察、探究能力,激发幼儿对颜色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2、 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观察,了解颜色是由太阳光的照射产生的,并知道太阳光中有七种颜色。活动形式:小组活动准备:三棱镜、暗箱、黑布等设计意图由于幼儿对自然现象中的色彩感兴趣,因此设计此次活动,通过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颜色的形成原因。1、户外景物观察:春天的变化,春天的植物都是什么颜色的?幼儿观察到各种事物的不同颜色,很感兴趣,统一种颜色也能分出深浅的不同。2、引入: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光里面有颜色吗?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幼儿积极思考,但不知道答案。实验:三棱镜折射光中的七种颜色,幼儿观察。师幼互动1、儿操作:用三棱镜找光的颜色,试试怎样才能找到。2、小结、扩展知识:自然现象中的彩虹等都是由于光的折射产生的。幼儿对折射出的彩虹非常感兴趣。积极尝试制造“彩虹”直观的了解了颜色的形成。
2023-07-26 22:39:481

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设计思路   祥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开”了一个汽车城,她和她的伙伴们张罗着要卖各种各样的汽车,他们先从自己家里带来了很多玩具汽车,摆放在汽车城里。可偌大的空间里,总觉得汽车还不够!最关键的是,有顾客来买车,他们向祥祥提出:“你们怎么没有卡车、公共汽车、双层巴士呢?”于是,幼儿提出要自己制作汽车。为了满足幼儿的意愿,教师和幼儿一起收集了各种各样的盒子,鼓励他们自己动手,让汽车城里的汽车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   幼儿会如何制作汽车呢?最简单的做法是:用硬一点的纸板剪四个圆,然后粘贴在盒子的两侧即可。当汽车城的第一辆自制“双层巴士”面世时,立刻引起了轰动,还赢得了雷鸣般的学声。随着游戏的一天天推进,汽车城里自制的汽车越来越多,可教师却发现,这一辆辆“盒子汽车”一旦制作成功就成为一个个摆设,幼儿根本不会去把玩它们。   那日,教师去汽车城买车,祥祥热情地为教师介绍一辆辆汽车,教师则故意对那辆自制的“双层巴士产生浓厚的兴趣。结果,祥祥反过来劝教师:“不要买这辆车啊,它开不快的,你瞧,它只开一点点路就停下来,而跑车可以开到很远的地方去哦!”怕教师不信,祥祥还演示给教师看,一辆现成的玩具跑车和一辆用纸盒制作的“双层巴士”比赛,其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看着幼儿辛辛苦苦制作的汽车如此不受欢迎,难免有些遗憾,教师禁不住想:能不能激发幼儿去改制“盒子汽车”,从而让自制的汽车也能很好地开起来呢?   这天的游戏交流中,教师拿出了玩具跑车和一辆纸盒制作的汽车,询问幼儿:“你们喜欢哪一辆?”前一阵子还被热捧的“双层巴士”遭受冷遇,理由很简单:“盒子汽车不会跑!”也有幼儿讲到:“盒子汽车的轮子不会滚!”“有没有办法让轮子滚起来呢?”几乎所有的幼儿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事!   基于幼儿的认知,教师决定设计一个集体学习活动来激励幼儿改制“汽车”,从而了解“汽车”制造的一些简单原理。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比较中了解简单的轮轴构造,尝试改制“汽车”,体验成功的乐趣。   2.乐意在活动中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游戏中制作的各种“盒子汽车。   2.各种制作材料及工具:剪刀、胶水、双面胶、长短不一的牙签、大头针(可供幼儿在较厚的圆纸片上戳洞)、吸管、幼儿收集的废旧纸盒、纸轮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教师制作的汽车,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前几天你们在游戏中用盒子做了很多辆汽车,可是“盒子汽车”跑不起来,只能停在汽车城。今天,我也做了一辆汽车,猜猜我的汽车能跑起来吗?   2.绝大多数幼儿认为教师的汽车应该和他们的汽车一样“轮子不可能滚起来,只有2—3名幼儿有些动摇(这几名幼儿的理由是:“因为老师的本领大,所以老师做的汽车应该能跑起来!”)。   3.教师演示:自制的汽车,能跑起来。   (引来幼儿一阵欢呼,所有的幼儿都看到教师自制的汽车跑了起来,轮子滚得飞快。)   【设计意图:活动开场,教师就直接出示自制的“盒子汽车”,旨在引发幼儿的关注,让幼儿在出乎意料中产生强烈的好奇,并由此激励幼儿的探究兴趣。】   4.师:为什么我的汽车轮子能滚起来呢?   5.幼儿仔细观察教师制作的汽车,很多幼儿看出了其中的一些差异。   “你的轮子不是粘在盒子上的!”   “你的轮子是戳在牙签上的!”   “我们的轮子粘在盒子上一动不动,所以滚不起来!”   “我看见马路上汽车的轮子都是能滚起来的!”   “牙签把两个轮子连在一起,两边的轮子都能滚起来啊!”   【设计意图:围绕“为什么我的汽车轮子能滚起来”的讨论,幼儿会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其中的些许奥妙。事实上,当幼儿的目光聚焦到牙签时,幼儿已经自然习得了“轮子之间有轴”的粗浅道理。】   二、幼儿探索、改制“盒子汽车”   1.师:你们看出了不少秘密,你们想让汽车轮子也滚起来吗?   (此时幼儿已经兴趣盎然,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动手改制那一辆辆“盒子汽车”。)   2.教师为幼儿介绍各种可能需要使用的材料。   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教师发现:整个过程中大多数幼儿忙着在圆片中央戳一个洞,然后插入牙签,再就是用玻璃胶或双面胶将牙签连同两个“轮子”一起粘贴在盒子底部。整个实验过程,教师看到有幼儿拿起过吸管,却又放回,幼儿并没有将吸管用到“盒子汽车”的改制中。)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巡回观察幼儿的操作过程,给予适当的支持与回应,如帮助幼儿在较硬的圆纸片上戳洞,如提醒幼儿寻找一根长短适宜的牙签,如鼓励幼儿看看同伴使用了哪些材料等。教师还可为幼儿介绍吸管,鼓励幼儿尝试使用。当然,教师也应该做好幼儿不会使用吸管的准备。】   三、分享交流   1.师:插上牙签的“轮子”能滚起来吗?   (有幼儿说能,也有幼儿说不能。)   2.师:有的汽车已经能跑起来了,谁愿意和我的汽车比一比,看谁的汽车跑得快呢?   (结果:幼儿制作的汽车不是跑偏了,就是不跑了。)   “为什么制作汽车的时候都用了牙签,可我的汽车能跑得又快又直呢?”   3.有幼儿开始注意到:教师汽车上的牙签转得很快,而幼儿制作的汽车上的牙签一点儿也不灵活。   4.有幼儿开始悟出:牙签动得快,轮子就转得快:轮子转得快,车子就开得快o   5.怎样让牙签转起来呢?   (幼儿百思不得其解。)   6.“谁愿意来玩玩我的汽车?”   教师放低了“台阶”,结果有幼儿看到了粘在盒子底部的两根吸管,这两根吸管让幼儿恍然大悟。   【设计意图:此环节由“看谁的汽车跑得快”引出,进一步激励幼儿思考“盒子汽车”之间的差异。其实,讨论、玩耍、比较的目的都是帮助幼儿理解“原来制作的车子开不快,那是因为车轴没有动起来,而加装了两根吸管后,车轴在管子中有足够的空间可以让它自由转动,所以车子就可以开得比较快。”】   四、幼儿再次修整自己的“盒子汽车”,鼓励幼儿找自己的伙伴去比一比“看谁的汽车跑得更快”   1.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获得成功。   2.师:你的汽车跑起来了吗?比赛中有什么问题呢?   【设计意图:保留这样的追问是教师关注幼儿、了解幼儿的又一个过程。作为集体学习活动的尾声,对幼儿而言,再一次修整自己的“盒子汽车”并和同伴比一比“谁的汽车跑得更快”,其过程一定会遭遇不少问题。有幼儿反映“轮子”东倒西歪;有幼儿不止一次地遭遇“轮子”掉出来的窘境;有幼儿则发现竞赛对手的“车轮”比自己的“车轮”大,比赛存在着不公平……事实上,将探讨的话题演变成幼儿离开课堂后继续探究的问题,能帮助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   五、整理收拾实验用品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啄木鸟的外形特征和特有功能,知道啄木鸟是树木的"外科医生"。   2、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啄木鸟,了解禽类动物的基本特征。   3、知道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增添爱鸟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照片:啄木鸟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用谜语引出主题有种鸟儿本领高,尖嘴能给树开刀,坏树皮,全啄掉,勾出害虫一条条。   2、谁能猜出来这是什么动物?   二、展开。   出示课件-照片:啄木鸟   1、啄木鸟是什么样子的?你发现啄木鸟有什么奇特的地方?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啄木鸟的外形重点提醒幼儿观察啄木鸟的嘴巴、舌头、脚和尾巴。   2、向幼儿介绍啄木鸟的特征和特有功能。   啄木鸟有长长、尖尖的像铁链子一样的嘴巴,他的嘴巴能啄开树皮,在生病的树上打洞。   啄木鸟的舌头能伸缩,舌头有短勾,能伸到树洞里勾出害虫。   啄木鸟有两只短短的脚,脚趾有尖锐的勾,能牢牢地抓住树干,啄木鸟的尾巴坚硬,啄树皮时,尾巴能支持起身体。   3、你知道啄木鸟有什么本领?为什么叫他啄木鸟?   4、组织幼儿思考并讨论,丰富幼儿对鸟类的认识。   (1)你们喜欢啄木鸟吗?为什么?   啄木鸟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你还知道哪些鸟呢?他们长得什么样?   (2)啄木鸟头上有坚硬的嘴;身上长着一身的羽毛;还有一对翅膀;身体下有一双脚;身后有尾巴等。   三、结束交流讨论:啄木鸟是怎样出生的?   教师告诉幼儿"鸟类"还叫"禽类",它们的妈妈生下的宝宝先是一个蛋,经过孵化,硬壳而出后才变得和妈妈一样。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用扭扭棒制作各种物体,认识扭扭棒能够随意造型的特点。   2、发展幼儿动手能力,造型能力,创造能力。   3、体验活动成功的快乐。   教学准备:   各色扭扭棒、剪刀、求助牌、教师范例。PPT范例。   教学过程:   一、教师变魔术引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小朋友们谁知道这是什么?(幼儿猜测,最后导出是扭扭棒。)   2、今天老师用它来变魔术,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出示用扭扭棒制作的东西,激发幼儿创作欲望。)   二、幼儿第一次尝试   1、你们想不想试试呢?(分发扭扭棒幼儿人手一根进行造型。)   2、请小朋友上来介绍一下你变的是什么。(幼儿介绍自己用扭扭棒做了什么。)   3、教师小结。   "绕"扭扭棒,请小朋友和老师学学绕的动作,绕好的扭扭棒像什么?   "弯"扭扭棒,请小朋友和老师学学绕弯的动作,弯好的扭扭棒像什么?   "扭"扭扭棒,请小朋友和老师学学扭的动作,扭好的扭扭棒可以做什么?(教师边讲边示范,幼儿跟着操作。)   三、欣赏PPT,进一步激发幼儿操作兴趣。   老师这里有许多用扭扭棒做成的各种各样的东西,想看吗?(老师和幼儿一起边欣赏,边讨论。)   四、幼儿第二次操作。   1、请幼儿5--6人一组,进行造型。   2、提出活动要求   (1)可以用多根、单根扭扭棒组合制作。可以用剪刀把扭扭棒剪成小段。   (2)如果你在制作过程中遇到了自己和小组都不能解决的困难,可以用求助牌。请老师或者其他小组小朋友帮忙。   3、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五、展示作品   小组代表介绍自己小组的作品,然后大家说说你最喜欢哪件作品,为什么。   活动延伸:   活动结束后有兴趣的小朋友可以在区域里继续玩扭扭棒。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工具。   2、能正确地选择和使用常见的工具,用时注意安全。   3、体验和初步认识工具能给人们的`生活和活动带来方便。    活动准备:   1、五篮混在一起的绿豆和米,五篮小米、五个饮料瓶,五个装着棉球的小口瓶子,五个掉了螺丝的玩具。   2、镊子、起子、筛子、漏斗等工具。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引导幼儿回忆相关生活经验:怎样打开密封的纸箱。   2、教师使用小刀打开了箱子,幼儿初步感知工具的作用。   (二)发现问题,大胆猜想。   1、激发幼儿大胆猜想里面装的是什么?   2、教师从箱子里取出一系列材料。   3、教师借助图片介绍分离的任务。   (三)幼儿分小组第一次自由选择完成任务,徒手操作。   1、师:时间到,你们成功了吗?   2、教师提出问题。师:为什么我们没能完成任务?   (四)引入工具,鼓励幼儿大胆猜想,自由讲述。   1、师:有没有什么工具可以帮助我们,让我们能比较容易地完成这些任务呢?   2、教师出示介绍工具:你想用什么工具完成什么任务?   (漏斗、筛子、镊子、起子、塑料小篓子)   3、幼儿猜想工具匹配。   (三)第二次操作体验,验证猜想。   1、幼儿分组选择工具操作。   2、请幼儿交流使用工具的情况。   (四)幼儿再次操作,尝试使用不同的工具。   (六)延伸活动   师:工具的用处可真多呀!我这里还有一些生活中的工具,请你们看一看,猜一猜,它们能帮助我们干什么。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一、活动题目   大班科学教案:可爱的竹蜻蜓   二、活动目标   通过制作竹蜻蜓,训练幼儿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竹签、卡纸(画有竹蜻蜓的叶片)、剪刀、飞机模型、风扇、橡筋、图片(风车、排气扇、轮船的驱动器)等。   五、活动过程   制作竹蜻蜓。   (1)用剪刀剪下卡纸上的竹蜻蜓叶片,并用胶带在中间缠一圈固定。   (2)将竹签插在叶片中间,在竹签穿入叶片的上下处,缠上胶带以作固定。   解决的问题:怎样做才能使竹蜻蜓飞起来?   试一试,玩竹蜻蜓。   (1)倒置在地上,转动竹签使之旋转,像玩陀螺一样。   (2)用橡筋射出。   (3)搓动竹签使之飞起。   想一想,为什么有的竹蜻蜓飞不起来,而有的竹蜻蜓却能飞起来?   (1)竹蜻蜓叶片翘翘的,就能飞起来。   (2)同伴的竹蜻蜓叶片是平的,就飞不起来。   试一试,让竹蜻蜒飞起来。   (1)将竹蜻蜓叶片的倾斜方向一致。   (2)在旋转叶片时,注意旋转方向。   说一说我的发现。   (1)竹蜻蜓旋转着飞起来了。   (2)竹蜻蜓能旋转着向上飞,还能旋转着向前飞。   (3)竹蜻蜓叶片倾斜方向一致,就能飞起来。   拓展应用。   (1)什么东西能像竹蜻蜓一样旋转着上升或向前?   ①直升机的螺旋桨。   ②轮船的驱动器。   (2)生活中哪些东西像竹蜻蜓一样有叶片也能旋转却不能飞?   ①电扇。②风车。③换气扇。   比一比,看谁的竹蜻蜓飞得高、飞得远。幼儿分组进行游戏比赛。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内容:   神奇的光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活动难点:   能理解浅显的光的特性原理    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硬币、手电筒   2、活动记录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儿两张   3、多媒体课件: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活动过程:   一、了解光的种类:   1、设置场景(使室内变暗)师:提问:   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   幼儿:“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   2、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灯光、闪电光、x光、火光、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   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自然光: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   ★人造光:像灯光、激光、x光、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   二、认识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实验(一)将活动室窗户遮住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幼儿(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   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光都是直接就射过去的,比如:太阳光、月光、手电筒的光、应急灯的光等等,因此,这种光的照射过程成直线的现象称之为直射现象。   实验(二)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师: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发现小镜子反光,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反光、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   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实验(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弯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   师小结: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太阳光会照在地上,我们身上,也会穿过清水照进水里,可是水和空气不一样,光钻进水里,走得慢了,也发生了一点变化,我们的眼睛看下去,水里的筷子好像变弯了,其实是光在和我们做游戏呀!是光的第三个特性:光的折射   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并让幼儿做记录。   三、讨论光的用途:   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1)、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   2)、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帮助找东西。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考、照相、红外线烤箱可以烤东西;红外线还可以治病、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在医院里,人们可以用激光进行光治疗。   3)、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的用途画到记录纸上。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活动题目   科学活动——会发出声音的扣子    二、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感知扣子的弹性势能、动能、惯性、旋转时与空气的摩擦力。让幼儿探索扣子会响的方法。培养幼儿动手动脑的习惯。    三、适用对象   中班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棉线、扣子、取掉尖的牙签(与幼儿人数一样多)。    五、活动的内容及过程   解决的问题:怎样才能让一根棉线穿过扣子的两个孔,使扣子穿在线上。   幼儿讨论。   (1)把线穿在扣子的小孔里,再从另一个小孔中穿出来。   (2)把线的一头穿在一个小孔中,把线的另一头穿在另一个小孔中。   做一做。   (1)把线穿在扣子的小孔里,再从另一个小孔中穿出来。   (2)幼儿把穿好的扣子两头打上结。   (3)用牙签套在线的两边,扣子在中间。   试一试:怎样使扣子发出声音?   (1)用手拉在线的两边,使扣子在中间。用嘴吹。   (2)两手作顺时针旋转,把两线绞起来,再用力向两边拉。   (3)用线把扣子抡起来。   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1)用嘴吹不响扣子。   (2)用两只手一同旋转扣子,线都拧在了一起,把手向外一拉,扣子欢快地唱起歌。   (3)用线把扣子抡起来,也能发出声音,但是不安全。   比一比:听听谁的扣子最响?   (1)扣子旋转的圈数越多,声音越大。   (2)越使劲向外拉绳子,声音就越大。
2023-07-26 22:39:571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7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前评析:   一天早晨,宽宽带来一个不倒娃娃。孩子们立刻对这个倒不了的娃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围在娃娃的周围观察着议论着。有的小朋友不相信娃娃会不倒,故意把娃娃推倒,结果娃娃又重新站了起来。孩子们百思不得其解,脸上写满了疑问。我及时抓住幼儿的好奇心,组织幼儿进行了科学探索活动《不倒的奥秘》。    活动目标:   1、通过看看、玩玩、做做、说说等多种活动,寻找不倒娃娃不倒的原因,激发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兴趣。   2、通过让娃娃不倒的操作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引导幼儿体验不倒玩具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不倒娃娃和不倒娃娃外壳若干,沙子、棉花、木块、彩泥、圆形金属、胶带、剪刀若干。    活动过程:   (一)、发现问题师:今天老师请小朋友来玩不倒娃娃。   孩子们饶有兴趣的玩了起来,一会儿向不同的方向把不倒玩具推倒,一会儿把玩具拿在手里摸来摸去,一会儿在手里掂来掂去….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朋友争先恐后的举手,有的说不倒娃娃头小脚大;有的说娃娃没有脚,娃娃下面是圆的;有的说不倒娃娃永远倒不了;还有的小朋友感觉不倒娃娃有点重。   (二)进行比较(发肚子里没有东西的不倒娃娃外壳给幼儿)师:小朋友再来玩一玩老师刚才发给你的不倒玩具。(幼儿自由的玩)师:小朋友你现在发现了什么?   有的小朋友发现两个娃娃一模一样,有的小朋友发现不倒娃娃站不住,有的小朋友发现后发的不倒娃娃很轻。   (三)开动脑筋师:两个娃娃看起来一样,为什么前面发的不倒娃娃能不倒而后面发的不倒娃娃却站不住呢?   小朋友再次讨论起来。有的小朋友说不倒娃娃肚子里有东西 ,有的小朋友说因为前面发的不倒娃娃重…….我及时肯定了幼儿的一些想法。   (四)动手尝试师:那给娃娃肚子里放什么东西才能让娃娃不倒呢?请用老师给你准备的东西试一试。   幼儿打开后发的娃娃,有的先用沙子放到娃娃的肚子里,结果发现娃娃倒了还是起不来;有的小朋友用木块放到玩具的底部也不行;高兴小朋友先用橡皮泥团成一个圆球放到玩具的底部,发现娃娃倒了站不起来,他又取了一大块橡皮泥团圆压扁固定在娃娃底部,这次他发现娃娃不容易倒了。他高兴的让周围小朋友看;有的小朋友试用了几种材料后发现用比较重的金属材料能使娃娃不容易倒;更有的小朋友发现放在底部的东西必须在中间不动,娃娃才会倒了再站起来。   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引导幼儿互相交流、探讨,并进行再次尝试。   (五)交流结果师:现在请你们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让娃娃不倒的?   小朋友争先恐后告诉我他们的实验过程。有的小朋友告诉我他先用棉花和木块,发现太轻了,娃娃照样倒下去起不来;他又用沙子放在里面,沙子在娃娃肚子里动来动去,娃娃倒了还是站不起来;最后他用厚铁圈放在娃娃底部,娃娃能站起来却是个歪的。   师;谁发现了帮他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让大家讨论)(六)看看构造打开不倒娃娃的肚子,幼儿观察内部结构。   师:小朋友不倒娃娃的肚子里到底有什么?   (七)发现秘密师:小朋友现在你发现娃娃不倒的秘密了吗?   幼儿总结:应在娃娃肚子的底部放重一点的东西并固定住。    延伸活动:   1、修一修坏了的不倒玩具。   2、把不同形象的不倒玩具放在科学角,让幼儿继续探索。   3、准备蛋壳、橡皮泥、胶水、彩笔、彩纸供幼儿自制不倒翁教师评析:   《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科学探索活动《不倒的奥秘》源于幼儿对不倒娃娃的兴趣,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动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大胆尝试,乐于交流。材料是激发和维持幼儿探索兴趣的最好诱因。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在教师语言的引导下,通过发现问题、进行比较、开动脑筋、动手尝试、交流结果、看看构造、发现秘密七个环节使活动内容层层深入,有利于幼儿不断探索、验证,自己发现不倒娃娃不倒的秘密。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幼儿探索获得成功的要领:重心、小心、积木摆放、高矮等   2、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3、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    重点 :   幼儿自由探索制作纸桌的方法和使纸桌变稳的方法。    难点:   幼儿探索纸桌"稳"的方法,并能用较完成的语言表达。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份A4纸,一份积木    活动过程:   一、教师谈话引入主题师:小朋友们,我们今天一起来聊一聊桌子,一张桌子有哪两部分组成?   师:一张桌子由四条桌腿和一个桌面组成!那如果缺一条桌腿会怎样呢?三条腿的桌子你见过吗?它的桌腿是什么形状的?   二。幼儿探索,一条腿的纸桌   (一)(PPT)题目:一条腿的`桌子师:看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什么?——出示PPT(一条腿的纸桌)。   这张桌子不是4条腿,也不是3条腿,而是1条腿。(出示两张纸)有难度才需要我们去挑战!让我们的脑筋转一转,只有小手去动动、去试试,这样我们才会成功!   师:请你想一想,这张纸怎样才能做成桌腿呢?   (二)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提要求,幼儿初次尝试操作。   师:两人一组在一张桌子上操作。你们可以自己想,也可以参考别人的。请大家轻轻的选一个位子坐下来。(教师个别指导"你用什么方法做成的桌腿")2。教师讲解做纸桌的方法并做记录。   师:我们继续来聊聊,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做成这一条腿的纸桌?注意说方法。   幼:卷——圆柱体出示PPT幼:折——三棱体、长方体出示PPT师:先折再折——讲解"双层"纸桌的"稳"。出示PPT"稳"   (三)幼儿再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师:接下来我们再一次探索,用积木来做测验,把积木一块块的放在纸桌上,全部放上去,纸桌不倒,你就成功了。积木倒了,我们重来。这一次要让你的桌腿变的稳,想想有什么方法。   (四)教师讲解获得成功的要领1、师:你觉得要让纸桌变得稳,可能跟什么有关系?——积木的摆放(交叉摆更集中,找到重心)、积木摆放的数量、纸桌高矮、粗细、小心等等。   2、师讲解"插"的方法要领。   三、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在玩的时候要思考、探索,怎样让桌腿更稳。老师昨天在午睡的时候也在思考,后来想到了一个好办法,请你来看一看。(师示范折纸桌)请大家将所有积木都放在老师的积木框里,观察老师所用的方法带着思考结束活动。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推力的作用,知道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骨牌的倾倒与路线、排列、间隔有关。   2、了解多米诺骨牌的起源及玩法。   3、能够通过观察、合作、比较,大胆的进行有目的有规律地探索。   4、培养幼儿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体验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三张路线图、两张记录表各5份、骨牌若干数量、笔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理解多米诺骨牌的玩法及规则   1、“今天我们来玩一种特别的游戏——多米诺骨牌。”   老师演示玩法,提醒幼儿注意排列的特点:注意在排列时木块之间的距离尽可能是一样的,推积木时要用手指轻轻推第一块积木,我们就可以看到后面的木块跟着倒下。   2、“骨牌为什么会一块接一块地倒下?”   3、规则:每人10快,在垫子上进行    二、知道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骨牌的倾倒与路线、排列、间隔有关   (一)幼儿个人自由探索,初步尝试多米诺骨牌的玩法   老师辅导,及时给予帮助,并观察幼儿操作过程中的亮点   结束提问:好玩吗?你成功了吗?   (二)探索其中的规律之一:在同等数量的条件下,排列的路线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弯曲的就越慢。   要求:1、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2、合作   导语:为什么有的组排得快,有的组排得慢?(排得快的组每个小朋友都合作得很好,排得慢的组也要象他们一样更合作才行)。再想想为什么有的组倒得快,有的组倒得慢?(虽然是同样数量的木块,排列的路线不同倒下的速度就不同,越弯曲的就越慢。)   (三)探索其中的规律之二:同一路线里间隔密就倒得快,间隔疏就倒得慢。   导语:假如是在同一路线下木块的间隔疏密不同又会怎样呢?   要求:   1、将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2、过程可以反复尝试   小结:从我们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到骨牌倒得快与慢是和排列的路线、间隔的疏密、木块的数量有关的。路线越弯曲木块倒下的速度就越慢,同样路线的骨牌间隔距离疏的倒下的速度就越慢。    三、了解多米诺骨牌的起源   多米诺骨牌起源于中国,它是一项体育活动,需要人们投入极大的耐心、细心和智慧,观看多米诺骨牌吉尼斯记录的图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比较光影的相关作品,体验自然界中的光影现象,感受并发现生活中光影的关系。   2、对剪影艺术和摄影艺术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活动准备】   1、不同形态的动物或人物的剪影。   2、自制幻灯箱一个,即手电筒,卡通外形的硬纸箱,透光纸组成的"小精灵"。   3、自制幻灯片两张,美术书一本。   4、小橡皮,黑布一块。   【活动过程】   导入:老师今天带来一位新朋友,它的名字叫"小精灵",我们来认识一下他好吗?(出示灯箱)谁来说一说"小精灵"都有哪些特点?    一:光影揭秘   1、在"小精灵"的肚子里有你们想吃的、想看的和想玩的,你们相信吗?不过里面还有一个非常可怕的怪物,谁能勇敢的走上来看一看?(请一名幼儿参与)请你把小手放在"小精灵"的身上说:"我会遵守诺言,不会把所看到的东西告诉小朋友们"(请这名幼儿观看)。   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动物?你看到了什么物体?(边提问边看)你看到了哪些人物?   3、请一名小朋友揭示"小精灵"的奥秘。   4、出示   儿歌   你我的好兄弟 有你就有我 你来我就来 你走我就走   提问:影子的兄弟是谁?(会出现多种答案)我们做完下面的小实验就可以很容易的找到答案。    二:光影实验   1、拿一块小橡皮放在手心里,然后把所有的光全部遮盖住,用眼睛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2、把橡皮放在桌子上,你会发现桌子上除了小橡皮还多了什么?   提问:(1)为什么会出现影子 (2)影子的兄弟是谁?   科学家利用光影测量了金字塔的高度,而光影又为我们的射影家和画家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想像空间。现在我们就来欣赏这些名家作品,看看他们是如何。    三:作品欣赏   打开书本找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进行欣赏。   要求:1、观察作品的表现手法?2、作品的特点?3、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剪影是剪纸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以形态的外轮和黑影揭示形象特征和表情的?虽然只是一个影子的轮廓,不见五官,却能够让人意发联想(出示图片)《影子》   提问:1、你看到了什么? 2、你想到了什么?就让我们乘坐想象的小船到影子王国中敖游吧!   四:做一做尝试把上节课收集到的影子用剪或撕的方法进行创作。   撕纸方法:1、先把轮廓画好。2、把大体轮廓撕下来。3、用指甲卡住把边圆线细致的撕开。注意事项:1、左右手配合2、剪或撕两种方法尝试   完成作品:(出示背景图)1、填画2、组合。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内容:   神奇的光    活动目标:   1、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3、激发幼儿探索光的奥秘的兴趣。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5、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光的种类、光的特性及光的用途。    活动难点:   能理解浅显的光的特性原理    活动准备:   1、水、玻璃杯、小镜子、水盆、硬币、手电筒   2、活动记录表:(光的特性、光的用途)每位幼儿两张   3、多媒体课件:各种照明灯、浴霸、歌厅里的灯光、装饰的彩灯、港口和马路上的信号灯。   活动过程:   一、了解光的种类:   1、设置场景(使室内变暗)师:提问:   小朋友,屋里为什么变暗了?   幼儿:“没有光了,所以屋里变暗了”(打开灯)提问:为什么屋里又亮了?幼儿:因为有灯光了,所以屋里变亮了。师:那么,你能说说你都见过那些光呢?   2、幼儿说出自己见过的那些光(太阳光、月光、星光、灯光、闪电光、x光、火光、激光、荧光棒、萤火虫发出的光等等)。   教师小结:让幼儿知道光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自然光:像太阳光、月光、星光、火光、闪电光、萤火虫的光是自然界产生的光叫自然光。   ★人造光:像灯光、激光、x光、萤光棒的光是人们制造出的光叫人造光。   二、认识光的特性、探索光的特性:   师:下面我们来做几个小实验,看看光是怎样走路的?   实验(一)将活动室窗户遮住使室内变暗,打开手电筒,让幼儿观察手电筒的光是怎样走路的?幼儿(手电筒的光是一直向前跑的)。   师小结:这是光的第一个特性:叫做光的直射性。生活中有很多光都是直接就射过去的,比如:太阳光、月光、手电筒的光、应急灯的光等等,因此,这种光的照射过程成直线的现象称之为直射现象。   实验(二)让幼儿在有阳光的地方玩小镜子、水盆里的水。师:小朋友边玩观察光发生了哪些变化?幼儿(发现小镜子反光,发现水盆里的水也反光、发现小镜子让光拐弯了)。   师小结:这叫光的第二个特性:光的反射性。   实验(三)把硬币和筷子放到盛水的玻璃杯中,引导幼儿观察硬币和筷子的变化,幼儿(我发现筷子弯了、我发现硬币从玻璃杯侧面看变得很大,从玻璃杯的上面看没变)。   师小结: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太阳光会照在地上,我们身上,也会穿过清水照进水里,可是水和空气不一样,光钻进水里,走得慢了,也发生了一点变化,我们的眼睛看下去,水里的筷子好像变弯了,其实是光在和我们做游戏呀!是光的第三个特性:光的折射   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光的特性:光的直射性;光的反射性;光的折射性。并让幼儿做记录。   三、讨论光的用途:   师:人们利用光的这些特性发明了许多有用的东西,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1)、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了解光的一些用途:照明、取暖、娱乐、装饰、用作信号等。   2)、让幼儿说说自己还知道光有哪些作用?作手影、帮助找东西。知道光的特殊用途:诊疗、美容、科考、照相、红外线烤箱可以烤东西;红外线还可以治病、紫外线可以消毒、杀菌。在医院里,人们可以用激光进行光治疗。   3)、鼓励幼儿长大后探索、发现更多的没有被人类发现的光,或利用光的特性发明更多有用的东西,造福人类。   四、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光的用途画到记录纸上。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感知油和水倾倒,搅拌后分离现象,对科学探索活动感兴趣。   2、了解生活中油和水分离的相关现象,体验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每人1杯水1杯油,幼儿每人各1份蓝黑钢笔水。   2、每人1根搅拌管、背景音乐一首、   3、几张画过的图画、各色颜料水等等。    活动重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水和油的不相溶性。   难点:不同物质放入水中的相溶性和不相溶性。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的小客人跟你们玩游戏,想知道是谁吗?   (想)好,我们一起去看看都有谁?(教师介绍实验材料)   二、让幼儿动手操作,将蓝、黑色的钢笔水倒进一杯水里,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变化。   师:在做实验之前,老师有要求。请你们仔细听,请你们把蓝、黑色的钢笔水倒入一个杯子的水里,仔细观察,它们会出现什么现象?   1、提问:发现了什么?(它们在一起融化变成黑色的水)   师:是不是你们说的这样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教师验证实验结果)   小结:你们观察的很仔细,是的,蓝、黑色钢笔水倒进水里,它们融化在了一起变成了黑色的水。说明它们是能融化在一起的。(解释融化意思一种物体和另一种物体合在一起说明它们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如果不能够合在一起说明它们是分开的。)   三、让幼儿想想油和水倒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   师:你们猜猜、想想,把油倒进已经融化的水里,你们会发现什么秘密?我也不知道,现在请你们把油倒进融化的水里,仔细观察,它们之间发什么说呢么变化?   提问:1、油和水它们能不能融化在一起?   2、为什么?   师:真的是这样的吗?那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是不是你们发现的这样。(教师再次验证实验结果)   小结:因为油和水的比重不同。不论先倒水还是先倒油,油都是浮在水的上面,水在油的下面。说明油和水它们是不能在一起的,它们是分来   的。   四、延伸,请幼儿玩一玩油水分离画,并想象为什么颜料水不会和油画棒混在一起?   结束语:你们的表现太棒了,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哪些是能相溶在一起的呢?我们一起去外面找找吧!    活动反思:   油和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油和水混在一起到底会出现什么现象,这是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但又不太注意的现象,我抓住这一现象,意在通过观察记录和实验操作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整节活动连接紧密,稳扎稳打。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猜想并坚持幼儿自己动手探索、发现的原则,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让幼儿在实践中感悟出真知,在细心的观察中发现油和水的奥秘。也培养了幼儿敢于质疑、乐于猜想的科学态度。活动达到教育目标。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 篇7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安装电池活动,了解一些电池和安装电池的基本常识。   2、喜欢各种电动玩具,能探索发现其共同的特征。   3、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并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自动玩具、电池、记录单三、活动过程:   1、幼儿介绍自己的玩具。   今天小朋友你们开心吗?为什么?请说说你们带的都是什么玩具?   2、师幼共同玩玩具。   (1)你们的玩具为什么不动?老师的玩具怎么会动呢?   (2)怎样才能使玩具动起来?   老师这里有很多电池,你们试一试,有用吗?   3、幼儿尝试装电池。   (1)谁的玩具装了电池动起来了?(老师统计记录)(2)装了电池为什么有的玩具动起来了,有的玩具还没有动起来了呢?   请装得对的幼儿上来讲解。   4、教师总结装电池的第一种方法。   请不正确的幼儿再次装电池。(鼓励幼儿大胆尝试)5、老师引导幼儿探索装电池的第二种的方法。   (1)幼儿共同在电池上找标记。   (2)幼儿讨论装电池的方法。   (3)幼儿装电池。   6、活动延伸。   电池能使玩具动起来,在教室里、家里还有哪些东西也需要用到电池?他们装电池的方法是不是和装玩具的方法一样呢?你们回家后,可以把今天学的方法试着装一下,把你们的发现来告诉老师,好吗?
2023-07-26 22:40:061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篇 语文教案,其价值不再教案本身,而在于形成教案的过程,要看教案是不是老师阅读文本的结晶,是不是老师思想和智慧的体现。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1 《赠汪伦》 教学目标: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3 懂得珍惜朋友之情,有交朋友的欲望。 教学重点: 1、 引导学生去理解和体会诗人那时那刻的内心世界,是学生真正读懂古诗的关键。 2、 领会古诗意境,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难点:懂得珍惜朋友之情,有交朋友的欲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田字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 2、你们以前有没有学过李白的古诗? 3、那你能告诉老师你们都学过哪些呢? 4、老师今天带来两首古诗,请大家大的读出来。(出示ppt)《赠汪伦》、《古朗月行》。 【设计意图】复习学过的古诗,有助于同学们记忆古诗。 二、学习古诗,理解李白与汪伦之间的情谊深 1、诗人李白写过一生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今天我们就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送别诗《赠汪伦》。(出示ppt)下面请同学来读课题。 2、一起书空课题。(师板书课题)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赠的拼音,我们也把拼音写上,zèng,后鼻音。还有生字“汪” 的拼音。 师:(ppt介绍)李白游泾县桃花潭时,常在村民汪伦家作客。临走时,汪伦来行,于是李白写这首诗留别。自由的读古诗,注意把字读准确。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 3、理解诗句。 师:(ppt出示李白)这是谁坐在船上?诗人李白将要做什么呢?是谁来送他? 师:汪伦怎样来呢?请同学们读以下诗句。(pp:出示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师:李白将要走了,汪伦怎样呢? 师:他怎样来送别,从哪个字可以中可以看到李白不知道他来的。 师:从“忽”字中可以看出他没有告诉他白,他怎样来呢? 师:解释踏歌。(踏歌:边唱歌边用脚踏地作节拍。) 老师想请我们班会跳舞的同学出来表演,李白要走了,你用什么方法来李白。 生出来表演。 师:她们踏着歌声来送李白,这时李白的心理会想到什么?(ppt) 师:那他当时的心理想什么?假如我是李白,我心理很感动,汪伦踏着歌跳着舞来了。 师:这时李白想到了什么呢?(ppt示) 师:此时此刻李白想到了什么? 师(板书):水深情更深。 师:请同学们再带着李白对汪伦的情深再读这句诗。 师:同学们自由拼读黑板上的生字。 师:下面把这些生字宝宝送回古诗,自由读古诗。 师:请一小老师上来示范读。 师:读得真棒,我们把掌声送给她,下面我们学着小老师同桌互读。 师:刚刚我们学习了李白的《赠汪伦》,下面老师带来了《赠汪伦》的古诗新唱,会唱的跟着唱。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诵读,让古诗的情感层层深入,达到读中悟情的效果。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 三、指导写字,学生写字。 1、师:刚刚听到我们班的同学动听的歌声,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今天学习的生字宝宝,先来观察它的结构、部首,想想怎样记。 师:在课题我们已经学习过“汪”字,下面一起来学习“乘”字,说说注意点,它由哪些字组成呢? 师:我们一起书空“乘”、“舟”,边书空边说注意点。 2、生练习写字,师巡视。 3、师生展示评价。 【设计意图】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采用了自主写字的方法,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四:背诵复习巩固 1、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学会了这首古诗,现在有谁能把这首古诗背下来吗 2、 生背古诗 3、我们还记得这个学期学习的三首古诗吗? 4、一起背古诗。 5、巩固练习。 这是唐代诗人李白写给汪伦的古诗,这首古诗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师:这首古诗表现了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用孩子们喜欢的方式多元化诵读古诗,激发孩子阅读记忆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五、总结拓展 1、师:老师还找来了一些朋友之间的送别诗句,我们一起来看看。(ppt) 2、师:假如你的朋友要远行,你们也可以把其中一句诗送给你的朋友,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朋友之间的送别诗句,可以延伸学习积累,达到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2 《米佳的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认8个字,认识多音字"累(lěi)"。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受米佳四个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会认、会写、会运用。 2、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脸、梨、烈、累"是边音"l";"苹、乘"是后鼻音;"香、浆"既是后鼻音,又是三拼音节;"累"在本课读"lěi"(果实累累);"纷"读前鼻音。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生字。指导书写"佳、脸、油、夏"。 课前准备: 1、口语交际:四季哪个季节。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美丽的愿望》这一课吗?我们一起背一背。 2、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米佳,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愿望是什么? 板书课题:米佳的愿望 齐读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一类字,重点强调翘舌音、边音、前鼻音。注意:"脸、梨、烈、累"是边音"l";"苹、乘"是后鼻音;"香、浆"既是后鼻音,又是三拼音节;"累"在本课读"lěi"(果实累累);"纷"读"fēn"不能读成"fēnɡ"。 齐读、开火车读词语,给“逗人喜爱”“五彩缤纷”“兴高采烈”找近义词朋友。米佳、满脸通红、绿油油、夏天、芳香、苹果、梨子、逗人喜爱、乘雪橇、兴高采烈、追逐、五彩缤纷、浆果、果实累累、 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误之处,集体评议。 三、引导学生体会米佳的两个愿望 1、米佳的愿望到底是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读准课文,用横线勾划有关的句子。 2、同桌讨论,指名说。老师相机出示四个愿望。 PPT;冬天真有趣,我愿永远是冬天! 春天真美,我希望永远是春天! 夏天太好了,我巴不得夏天永远不过去。 秋天比其他季节都好! 3、学生自由练读,读自己和他有着相同愿望的句子,说说为什么?米佳为什么有这样的愿望 ?读课文相应的两个自然段,抓住米佳的季节活动特点和他的感受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描写愿望的句子。 4、读其中的两段,小结。 5、剩下的两个季节下节课了解。 四、识字写字 1、出示“佳、油、脸、夏”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2、在田字格中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书写练习。 五、作业 1、听写今天学习的生字。 2、熟读课文。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3 《火车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目标:认识18个生字,会写6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文,拓宽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调动大家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重点语句 教学准备:火车的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备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见过火车吗?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今天,咱们一块来学习有关火车的故事。(板书:火车的故事)齐读课题 火车会有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 1.指生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再读两遍。 3.师生开火车读课文。 4.学生评议 5.指名读课文思考:看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这段有几句话? (2)第一句讲的是什么? (3)第二句讲的是什么? (4)读读第二到第五句,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5)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 3.学习第三段 (1)理解朝发夕至 (2)爸爸还说了什么?指名读,其余同学标出不懂的地方。 (3)“海拔”什么意思?板画,帮助理解。 (4)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儿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40000米,是世界上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5)指导朗读,读出赞吧佩服的语气。 4.学习第4段。 (三)读全文,巩固练习 四、课内升华,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 一、交流、汇报 1.小组为单位,把你设计的新型火车向大家汇报。 2.对设计进行鼓励,表扬。 二、识字练习 1.开展我是识字小能手活动。 2.给字扩词。 三、写字指导 1.说明每个字在格中占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 3.学生仿写。 四、总结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4 《变成什么好》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快乐,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读准前鼻音“辛”和后鼻音“劳”,写好“至”; 2.朗读课文,读懂文章内容,让学生知道要学会欣赏自己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老鼠快乐的原因,学会欣赏自己。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2.认读生字、新词,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学习课文第1——第1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变成什么好”看这个题目,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2.猜猜文章会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2.集体正音。 认读生词:法师、借东西、回答、乌龟、长久、辛苦、劳碌、至于 难度的词:神奇、魔瓶、发愣、恶心、舒服、蹦蹦跳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第一部分(1-11)第二部分(12—20)第三部分(21—23) 4.默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自由的读第一部分,说说从这个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提示:这个部分主要写小老鼠很想变成别的动物,所以找到了魔法师。从文章中小老鼠把门“敲得咚咚响”、“一天也不能等了”等地方可以看出小老鼠急切的心情。 2.想一想,小老鼠为什么想变成别的东西? 板书:“大家都不喜欢我” 3.说一说,你对老鼠的认识。 看来当老鼠真的好糟糕,小老鼠想变成什么,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2.同座互相学习,识记生字。 3.学生练习写字。 4.展示作品。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课文第12——23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老鼠快乐的原因,学会欣赏自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小老鼠觉得做老鼠一点也不快活,就向魔法师借了魔瓶。它想变成什么呢? 二、读一读,演一演,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小老鼠想变成什么?想变和没有变的原因。 2.填一填: 小老鼠——( )——( )——( )——( )——( )——( ) 3.看着板书说一说,小老鼠的想法。 4.演一演,小老鼠当时的样子。 提示:抓住描写动作和神态的词,表演小老鼠的思考过程。 5.小组合作表演读第13——18自然段。 6.想一想,说一说:小老鼠还会想变成什么? 7.默读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 (1)读魔法师的话,读出问的语气。出示小老鼠的话,板书“变得快活”,联系前文对比,体会小老鼠觉得“变成别的东西,说不定更糟”,还是做自己比较好,所以它“变得快活了”。 板书:做自己是最幸福的 (2)指导读好魔法师和小老鼠的对话,分角色读出体会。 8.小老鼠找回了快乐。生活中,你有过向小老鼠这样的想法吗?现在你也来说一说。 教师总结: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小老鼠这样的感受,但是即便是所有的人都不喜欢你,你也要爱自己、欣赏自己,在自信中,快乐的生活! 二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5 《神奇的镜子》 一、教材分析: 《神奇的镜子》是一篇描述爱迪生童年时期敢于实践,运用生活中的发现——镜子对光的折射现象大胆尝试,最终为母亲创造了良好的手术环境,及时帮助了医生,挽救了母亲生命的故事。文章行文简洁、易懂,通篇没有对爱迪生聪明才智的正面评价,而是通过一件事情的记叙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 教学目标 1.懂得认真观察、细心发现的重要意义,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2.认识14个生字,认识1个部首,会写8个字。 3.理解父亲在整件事情中的情感变化,体会小爱迪生在救护母亲中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三、 教学重难点 这是一篇生动的记叙文,从始至终作者没有一句直接赞扬爱迪生的话,但是在一面面明晃晃的镜子后面隐藏的却是小爱迪生勇敢尝试、聪明细心的才智,所以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镜子有什么用途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和镜子有关。(板书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生字标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纠正读音。 3. .老师出示词语,交流识字方法。 “检”与“捡”要相区分,可以做动作。 “决”与“快、块”要相区别,可以组词。 “医”的部首三框是本课中的新知识,要落实,并且要指导书写这个字,要注意笔顺(书上有) 4 .课件出示词语,(包括课后的读一读),进行“开火车”或“夺红旗”游戏,分组竞赛认读词语、生字。 5. 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注意听准字音。. 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相机介绍课前了解的爱迪生生平及其发明。 师:看,爱迪生多了不起啊!他的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发明,这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因此他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那么这句话谁会读?为什么这么读?(带敬佩的口气) 齐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开火车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爱迪生为什么要救妈妈?他的妈妈怎么了? 学生会说得了阑尾炎,接着就请学生说说对阑尾炎的了解。 二、朗读感悟课文 1、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妈妈当时处境十分危险的句子? 课件出示第二段,抓住“直打滚”、“急忙”、“马上”等词语感悟妈妈病情的紧急。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妈妈躺在病床上的情景) (1)过渡:此时此刻,你想对医生说什么? (2)出示第三自然段,理解句子: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不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老爱迪生说:“那就多点几盏油灯。”医生还是摇头,连连说不行。大家急得团团转。 指名读 师:难道医生和爸爸没有想办法吗? 师:爸爸想的什么办法? 师:医生怎么说的?为什么连连说? 师:医生想出什么办法了吗? 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学生做做环顾四周、皱眉、大家急得团团转的样子 师:此时此刻,医生和爸爸束手无策,妈妈又危在旦夕,大家都非常着急,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来再现这一场景呢? (3)指导朗读(注意爸爸的着急,医生的无奈) 过渡:就在大家都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小爱迪生又是怎么做的呢?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爸爸看到了,什么反映? 课件出示:爸爸一见又急又气,责怪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师:就是啊,都什么时候了,还胡闹,爸爸能不气能不急吗?谁愿意当又气又急的爸爸来责怪爱迪生? 师:爱迪生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 师:谁来读读爱迪生的话?你为什么这么读?(爱迪生这时候是很委屈的) 想想当你受委屈的时候,你是怎样说话的? 分角色,男生读又气又急的爸爸,女生读满腹委屈的爱迪生。老师导读 过渡:爱迪生真的想出办法了吗?屋子为什么会变亮呢?我们一起走到妈妈的病床边看看当时的情景吧!(课件演示屋子变亮的情景)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爱迪生说什么? 师:这时的爸爸用书上的一个词形容就是(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就叫恍然大悟 。 师:爸爸恍然大悟会说什么?此时此刻,医生的反应是什么呢? 他会说什么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师:通过爱迪生想出的好办法,手术的结果怎样了呢?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 1、老师想问问大家,爱迪生为什么这么聪明呢? 2、你看,爱迪生小小年纪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了妈妈,让我们都来夸夸爱迪生怎么样? 四、拓展阅读 1.把爱迪生小时候孵小鸡的故事印发给学生阅读。 2.搜集爱迪生的名言,抄在积累本上。 3读短文,回答问题。 聪明的韩愈 从前,有位教书先生,他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看谁用不多的钱买一件东西能把书房装满。学生人人动脑,认真思考。放学后,他们都到集市上去了。 第二天,有的买来了稻草,有的买来了树苗——可是谁的东西都没有把房子装满。 一个叫韩愈的学生走进书房,从袖子里取出一支蜡烛,把它点燃。烛光立刻照亮了整个屋子。先生见了,高兴地连声说:“好!好!韩愈真聪明。” (1)教书先生出了一道什么题目? (2)学生分别买来了什么? (3)谁最聪明? (4)你认为什么可以装满屋子?
2023-07-26 22:40:131

二年级语文上册经典授课教案

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为主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二年级语文上册经典授课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二年级语文上册经典授课教案1 《小狮子》 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两只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的本领”。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狮子妈妈、懒狮子、勤狮子、小树的头饰。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明白狮子妈妈话中的道理。 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产生兴趣,发现问题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动力,因此,为使学生在上课伊始能较快地进入到学习中,我充分挖掘学生生活经验“你对狮子有哪些了解”引发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求的欲望。接着,给学生创设广阔的自主空间,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自寻解决问题的方法,把读书的权利还给了学生。然后让学生看课文录像,以形象生动的动画形象,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我也想读一读的欲望。然后让学生在个人的、小组的、全班的学习活动的穿插、结合中,实现师生、生生的交流互动,实现每个学生对课程内容、语文能力和学习方法的自我构建。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读书,并且有成功的体验。 2、寓教于乐,实现师生、生生互动。 利用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为学生展示生动、直观的画面,不仅仅是为了引学生入情入境,而且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运用头饰辅助教学,老师、学生戴着头饰表演,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进入角色进行体验的机会,实现了师生互动。另外,通过看一看,说一说,读一读,想一想,演一演等方式将学生带入课文的情境中,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形成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现在老师就请大家看一段动画片,看看动画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课件演示) 你了解狮子吗?愿意介绍一下狮子吗?(自由交流) 想知道小狮子是怎样生活的吗?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两只小狮子的故事。(板书课题,学生轻声齐读) 二、创造条件,主体参与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之间再听读一遍。(同桌一个读,一个听) 3、指名读给全班同学听(学生互相评价) 三、研究学习,体验发现 1、两只小狮子都想成为林中,可他们的表现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请认真看图专心听。(课件演示) 2、学生介绍两只小狮子的表现。 3、指名读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读后评价。 4、懒狮子对小树说了些什么呢?请大家看画面(课件演示) 5、同桌合作朗读小树和懒狮子的对话。(分角色读) 6、师生,男女生合作朗读。 7、懒狮子真会生活得很好吗?请小组的同学交流交流。(小组交流) 四、情景再现,激活思维 1、(师戴懒狮子头饰)我就是懒狮子,我认为我会生活的很好,你们为什么说不能呢? 2、听狮子妈妈的话。(课件出示:狮子妈妈) 3、什么样的狮子才是“真正的狮子”,谁能帮帮我? 4、请你想一想妈妈平时讲道理时耐心的语气,再来读一读这段话。(个人读,同桌读,齐读) 5、我这只懒狮子,听了妈妈的话又会怎样想,怎样做呢?(小组合作交流后汇报给大家) 五、小组合作,创新实践 1、同学们,两只可爱的小狮子已经成为我们的朋友,让我们一起祝愿它们长大后都能成为林中,带领林中的百兽幸福的生活。 2、请大家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从课文选择喜欢的内容与同学合作读一读,演一演。(学生合作表演) 六、应用提高,总结拓展。 1、生活中你应该学习哪只小狮子,怎样做呢? 2、我们都应该向勤快的小狮子学习,练好本领,将来做一个独立的人,一个生活的强者。老师送给大家一句勤学的谚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课件出示) 二年级语文上册经典授课教案2 《小狮子》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明白狮子妈妈话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 1、理解整天、懒洋洋、滚、扑、撕、咬的意思。 2、体会两只狮子的不同表现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7课,《两只小狮子》,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这节课我们要完成两个目标,教师口述,有没有信心完成。 二、字词回顾 出示词语,指生读,检测,生正音。 三、第一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给两只小狮子取个名字吧! 指名学生说。为什么这么起名? 它们有了名字后,特别高兴,瞧,它们也来到了我们课堂上。分别指认懒狮子和勤狮子。(贴板书) 四、第二次先学后教 师:那它们小时候的表现一样吗?赶快来看看吧。 出示自学指导:默读课文第2自然段,用“——”画出写勤狮子的句子,用“﹏”画出写懒狮子的句子。 交流,指名说。 1、勤劳的狮子 课件显示: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师:你画的这是写哪只小狮子的?从哪些地方看出它是勤狮子的? 抓住“整天练习”“非常刻苦”来体会小狮子的特点。 课件出示:狮子在练滚、扑、撕、咬的四张图片,同学们看勤狮子练功时多么用劲呀!你们也来做一做这几个动作吧。 师:老师讲故事,小狮子练习“滚、扑、撕、咬。”有什么作用? 师:为了捕食猎物,也是为了生存,为了生活。指名生读,师随机评价。 2、懒狮子 师:勤狮子在整天刻苦练习,懒狮子又是怎么做的呢? 课件显示: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用红色字体标出懒洋洋、什么也不干。指导学生朗读,重点读出红色的字。 五、第三次先学后教 师:懒狮子整天晒太阳,他怎么生活那? 出示自学指导:自读3-6自然段,找找:懒狮子不练功的原因?用“—— ”画出来。 课件出示 “我才不去吃那苦头呢!” (懒狮子不练功的原因是什么?怕吃苦) “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懒狮子不练功的原因是什么?因为爸爸妈妈是大王。) 师:真的能凭着爸爸妈妈的地位生活得很好吗?懒狮子此时就在你面前,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 六、第四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四):自由读第7自然段,狮子妈妈是怎样教育它的? 课件出示:孩子,将来我们老了,不在了,你靠谁呢?你也应该学会生活的本领,做一只真正的狮子。 1、点名读。 2、师:那妈妈说这话时,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 3、再找学生读。 七、扩展练习 1、听了妈妈的劝告,懒狮子会怎么样做? 2、你应该学习哪只狮子,为什么? 师:听了你们的话和狮子妈妈的话,小狮子懒懒已经改变了,可是不能依靠父母, 总结:同学们,我想我们都应该向勤狮子学习,学习它不靠爸爸妈妈,而是靠自己;学习它靠自己练好本领,将来做一个独立的人,一个生活的强者! 八、写一写 在生活中,你应该学会那些生活的本领? 二年级语文上册经典授课教案3 《小狮子》 教学目标: 1.认识:“狮、整”等14个生字。会写“练、习”等6个字。学习积累“懒洋洋”这一类词。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朗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3.了解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明白不能依赖父母,应该从小学习生活本领的道理。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图片、头饰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昨天我们认识了可爱的小白兔和小灰兔,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新朋友,它们是谁呢?(在已画上草地、森林的黑板上贴上两只小狮子) 2.板书课题。随机学习“狮”的读音和字形。 [儿童喜欢和小动物交往,愿意做他们的朋友,所以老师从小动物入手切入话题,亲近自然,激发兴趣。以鲜活的画面展示在黑板上,更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兴奋点。教师再顺势利导教学“狮”的读音和字形,可谓衔接紧密,学中有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认识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生字画下来,借助拼音朋友,多读几遍。 2.每个四人小组都有一套生字卡片,请组长领着小伙伴把课文再读一遍,然后学习生字,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检查生字学习情况(用“和狮子交朋友”的游戏检查字音。交流记字形的好方法。)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随机指导读疑问句和感叹句。 5.再读课文,边读边想:想和哪只小狮子做朋友呢? [教师没有先范读课文,而是让学生尝试自读,边读边找出不认识的字,这是尊重了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建构课堂教学,其目的是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学生的个性。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合作学习,发挥小组学习的功效,注重生与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这是生命的自我完善和检验。小组合作并没有放任自流,而是有组织的,有调控的,有导向的。鼓励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或方法识字,符合儿童的心理需求,同时也是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这要比教师领着学,记忆扎实,基础牢固。识字与游戏相结合,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轻松,知情互促,兴趣浓烈。 读书要思考,读书要解决问题,读书还好讲究方法,所以老师在引导学生读书是有导向的,如,读出疑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要求边读边想,可贵的是让学生读出情感“想和哪只小狮子做朋友呢?”这是注重了学生个体感受。] 三、创设情境、朗读感悟1、2自然段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分别读写两只小狮子不同表现的句子。 3.指导读第一句。 一只小狮子整天练习滚、扑、撕、咬,非常刻苦。 A、指名读。 B、贴出“滚、扑、撕、咬”四幅图片 C、请四个学生把“滚、扑、撕、咬”四个字贴到相对应的图下。 D、。学生再练读,边读边想象小狮子练功的情景。 4.指导读第二句。另一只却懒洋洋地晒太阳,什么也不干。 A、指名读 B、看图说说这只小狮子的样子。 C、请学生表演“懒洋洋”的样子,并把“懒洋洋”这个词贴到黑板上恰当的狮子图身上 D、看着图,把它懒洋洋的样子读出来。 5.请两名同学把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读出来,其他同学可以配合做动作表演。 6.你想对这两只小狮子说什么呢? [情境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创设情境的方略也有好多,但要建立课文的内含情感与学生情趣的联系,也就是顺应学生的心理,学生喜欢看直观的画面,愿意接受感官的刺激,内心希望得到快乐的享受,所以,教师从图入手,激发学生的情感,建立图与文字的联系,这样就比较直观的理解了词语的含义,变抽象为具体。 当学生感悟了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后,自然的生成了情感,这时让学生带着情感读,一定能读得滋滋有味,要比老师先讲解怎么读要好的多。 表演是体验课文内容的方式之一,儿童兴奋的时候,他们会通过各种情态表现出来,往往是难以自控的,抓住这个心理,让学生把情感表演出来,他们会得到的满足。当然,表演要为内容而服务,要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过去的教学之所以古板,是缺乏人文的关怀,语文教学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教师应立足于精神建构语文教学。“你想对这两只小狮子说什么呢?”人与动物的沟通与对话,是情感的交流,是人性的体验,是真善美的发现,] 四、巩固生字,书写生字 1.用生字组词 2.指导书写第2自然段的5个生字 学生观察,教师范写,学生临摹,师生讲评。重点指导“练” [低年级识字任务比较重,用一课时来解决,显然是不科学的,学生识字快,忘得也快,因此,必须把识字任务分散开,每课都识字,每课都巩固,这样不断的复现,识字就很容易扎实的掌握了。 指导写字是建立在认读的基础上进行的。写字前让学生观察很重要,通过他们自我分析、自我发现、自我归纳,在学生有了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再有重点的指导怎么写,关注的是学习过程,体现是师生的合作。]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检查生字认读情况,朗读第一、二自然段。 二、导读3~7自然段 1.自由练读,读出角色的语气。 2.同位合作读,可以分角色读。 3.指导读好小树和狮子的对话 A、小树看到两只小狮子的不同表现会怎么想? B、读小树的话,要把疑问的语气读出来。 C、观察图上懒狮子的样子,体会该怎样读懒狮子的话。 [课堂教学绝不是几个人的行为,采取自由读、合作读、角色读,形式比较灵活,同时也保证了学生的参与度。读还要有重点,特别是最能表达情感的句子,一定要多读,并且读中有指导。例如,读对话,读出疑问的语气,读懒狮子的话,很好的体现了主导与主体的结合。] 4.引入情境,重点指导读狮子__的话。 A、师来当懒狮子,你们当狮子妈妈,看谁能把狮子妈妈说的话读给我听,让我听了直点头。 (想想狮子妈妈和懒狮子说话时的态度,指导学生读好狮子妈妈帮助懒狮子时耐心的语气。) B、老师来当狮子妈妈,你们当懒狮子,用你们的表情告诉大家老师是否读得好,你们是否听懂了狮子__的话。 C、狮子们,你们有的在点头,有的好象在思考,有的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你们在想什么呀? D、同桌相互说一说,指名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结合自己的生活谈更好。 结合前文勤奋小狮子的表现理解“什么是生活的本领、什么是真正的狮子” E、在刚才大家说的基础上表演读懒狮子和狮子__的对话。(懒狮子的话是学生自己创编的。) [读有所想,读有所感,读到情深之处,必有真情的体验,那么就让他们说出来,让他们表演出来,顺其而教,教而生情,可谓“你是快乐的,我是幸福的”,课堂教学的生命就这样在流淌着。 教师在孩子的心中是尊敬的长者,一旦,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把他们当成了朋友,孩子会感到其乐无穷。正是因为如此,教师与学生合作,互扮角色读课文,学生的兴趣倍增,他们读得也一定很投入。 以生命来体验生命,才能感悟到真与美。孩子虽然不能直接体会到“什么是狮子的本领”,但生活中他们自己有这样的体验,联想到了自己,也就领悟了狮子,可见,生命与生命是相互沟通的。 此环节的教学策略是:读狮子——说狮子——演狮子。] 5.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读全文。 三、拓展训练,积累词语 积累“懒洋洋”这一类的词语,教师提供图片或词语,再鼓励学生到课外书中收集。 [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用好语文重在积累。学过的每一篇课文都是很好的积累材料,要很好的利用起来,那么积累什么,可以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有目标的进行,也可以由学生自我选择,想积累什么就积累什么。这里除了教师做引导的之外,也注重了学生到课外积累,从而扩大了阅读量,符合新课程理念。] 四、认读生字、书写生字 [落实识字要求,完整的达标] 五、作业(任选一题) 1.小组成立《小狮子》剧团,把课文编成课本剧,演一演。 2.续编故事:以“懒狮子的变化”为主题,形式可以多样,演小品剧,画连环画等。 [作业有选择性,给学生留下了创造的空间,可以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要。语文的特点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要让他们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课本剧、编故事、演小品、画连环画,这些都是学生喜爱做的活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二年级语文上册经典授课教案4 《变成什么好》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快乐,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读准前鼻音“辛”和后鼻音“劳”,写好“至”; 2.朗读课文,读懂文章内容,让学生知道要学会欣赏自己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老鼠快乐的原因,学会欣赏自己。 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2.认读生字、新词,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学习课文第1——第1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变成什么好”看这个题目,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2.猜猜文章会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2.集体正音。 认读生词:法师、借东西、回答、乌龟、长久、辛苦、劳碌、至于 难度的词:神奇、魔瓶、发愣、恶心、舒服、蹦蹦跳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第一部分(1-11)第二部分(12—20)第三部分(21—23) 4.默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自由的读第一部分,说说从这个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提示:这个部分主要写小老鼠很想变成别的动物,所以找到了魔法师。从文章中小老鼠把门“敲得咚咚响”、“一天也不能等了”等地方可以看出小老鼠急切的心情。 2.想一想,小老鼠为什么想变成别的东西? 板书:“大家都不喜欢我” 3.说一说,你对老鼠的认识。 看来当老鼠真的好糟糕,小老鼠想变成什么,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2.同座互相学习,识记生字。 3.学生练习写字。 4.展示作品。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课文第12——23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老鼠快乐的原因,学会欣赏自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小老鼠觉得做老鼠一点也不快活,就向魔法师借了魔瓶。它想变成什么呢? 二、读一读,演一演,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小老鼠想变成什么?想变和没有变的原因。 2.填一填: 小老鼠——( )——( )——( )——( )——( )——( ) 3.看着板书说一说,小老鼠的想法。 4.演一演,小老鼠当时的样子。 提示:抓住描写动作和神态的词,表演小老鼠的思考过程。 5.小组合作表演读第13——18自然段。 6.想一想,说一说:小老鼠还会想变成什么? 7.默读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 (1)读魔法师的话,读出问的语气。出示小老鼠的话,板书“变得快活”,联系前文对比,体会小老鼠觉得“变成别的东西,说不定更糟”,还是做自己比较好,所以它“变得快活了”。 板书:做自己是最幸福的 (2)指导读好魔法师和小老鼠的对话,分角色读出体会。 8.小老鼠找回了快乐。生活中,你有过向小老鼠这样的想法吗?现在你也来说一说。 教师总结: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小老鼠这样的感受,但是即便是所有的人都不喜欢你,你也要爱自己、欣赏自己,在自信中,快乐的生活! 二年级语文上册经典授课教案5 《神奇的镜子》 一、教材分析: 《神奇的镜子》是一篇描述爱迪生童年时期敢于实践,运用生活中的发现——镜子对光的折射现象大胆尝试,最终为母亲创造了良好的手术环境,及时帮助了医生,挽救了母亲生命的故事。文章行文简洁、易懂,通篇没有对爱迪生聪明才智的正面评价,而是通过一件事情的记叙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 教学目标 1.懂得认真观察、细心发现的重要意义,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2.认识14个生字,认识1个部首,会写8个字。 3.理解父亲在整件事情中的情感变化,体会小爱迪生在救护母亲中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三、 教学重难点 这是一篇生动的记叙文,从始至终作者没有一句直接赞扬爱迪生的话,但是在一面面明晃晃的镜子后面隐藏的却是小爱迪生勇敢尝试、聪明细心的才智,所以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镜子有什么用途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和镜子有关。(板书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生字标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纠正读音。 3. .老师出示词语,交流识字方法。 “检”与“捡”要相区分,可以做动作。 “决”与“快、块”要相区别,可以组词。 “医”的部首三框是本课中的新知识,要落实,并且要指导书写这个字,要注意笔顺(书上有) 4 .课件出示词语,(包括课后的读一读),进行“开火车”或“夺红旗”游戏,分组竞赛认读词语、生字。 5. 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注意听准字音。. 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相机介绍课前了解的爱迪生生平及其发明。 师:看,爱迪生多了不起啊!他的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发明,这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因此他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那么这句话谁会读?为什么这么读?(带敬佩的口气) 齐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开火车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爱迪生为什么要救妈妈?他的妈妈怎么了? 学生会说得了阑尾炎,接着就请学生说说对阑尾炎的了解。 二、朗读感悟课文 1、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妈妈当时处境十分危险的句子? 课件出示第二段,抓住“直打滚”、“急忙”、“马上”等词语感悟妈妈病情的紧急。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妈妈躺在病床上的情景) (1)过渡:此时此刻,你想对医生说什么? (2)出示第三自然段,理解句子: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不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老爱迪生说:“那就多点几盏油灯。”医生还是摇头,连连说不行。大家急得团团转。 指名读 师:难道医生和爸爸没有想办法吗? 师:爸爸想的什么办法? 师:医生怎么说的?为什么连连说? 师:医生想出什么办法了吗? 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学生做做环顾四周、皱眉、大家急得团团转的样子 师:此时此刻,医生和爸爸束手无策,妈妈又危在旦夕,大家都非常着急,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来再现这一场景呢? (3)指导朗读(注意爸爸的着急,医生的无奈) 过渡:就在大家都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小爱迪生又是怎么做的呢?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爸爸看到了,什么反映? 课件出示:爸爸一见又急又气,责怪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师:就是啊,都什么时候了,还胡闹,爸爸能不气能不急吗?谁愿意当又气又急的爸爸来责怪爱迪生? 师:爱迪生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 师:谁来读读爱迪生的话?你为什么这么读?(爱迪生这时候是很委屈的) 想想当你受委屈的时候,你是怎样说话的? 分角色,男生读又气又急的爸爸,女生读满腹委屈的爱迪生。老师导读 过渡:爱迪生真的想出办法了吗?屋子为什么会变亮呢?我们一起走到妈妈的病床边看看当时的情景吧!(课件演示屋子变亮的情景)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爱迪生说什么? 师:这时的爸爸用书上的一个词形容就是(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就叫恍然大悟 。 师:爸爸恍然大悟会说什么?此时此刻,医生的反应是什么呢? 他会说什么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师:通过爱迪生想出的好办法,手术的结果怎样了呢?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 1、老师想问问大家,爱迪生为什么这么聪明呢? 2、你看,爱迪生小小年纪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了妈妈,让我们都来夸夸爱迪生怎么样? 四、拓展阅读 1.把爱迪生小时候孵小鸡的故事印发给学生阅读。 2.搜集爱迪生的名言,抄在积累本上。 3读短文,回答问题。 聪明的韩愈 从前,有位教书先生,他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看谁用不多的钱买一件东西能把书房装满。学生人人动脑,认真思考。放学后,他们都到集市上去了。 第二天,有的买来了稻草,有的买来了树苗——可是谁的东西都没有把房子装满。 一个叫韩愈的学生走进书房,从袖子里取出一支蜡烛,把它点燃。烛光立刻照亮了整个屋子。先生见了,高兴地连声说:“好!好!韩愈真聪明。” (1)教书先生出了一道什么题目? (2)学生分别买来了什么? (3)谁最聪明? (4)你认为什么可以装满屋子?
2023-07-26 22:40:321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案范文模板五篇

物理教学的课堂老师要以生活的现象来解释物理的知识点,让学生知道生活与物理密布相关。以下是我整理的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案范文五篇,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案范文一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案范文二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案范文三 一、光的传播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二、光的颜色 1、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这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发射的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决定的。颜料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是镜面反射,反射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另一类是漫反射,反射面是粗造的,如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平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如:汽车的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主要作用是扩大视野;还有凹面镜,如: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罩,作用是使光汇聚起来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它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骗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空气垂直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看不见的光 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红外线,它用于红外夜视仪,红外线测温仪;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紫外线验钞机。 六、透镜与凸透镜成像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1)焦距:用字母f表示,是指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物距:用字母u表示,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是指像到透镜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2)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列表 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 u>2ff u=2fu=2f倒立等大的实像 f u ① 照相机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② 投影仪利用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③ 放大镜利用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七、眼睛与透镜 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产生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眼的屈光本领过强,或眼轴偏长,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近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眼的屈光本领过弱,或眼轴偏短,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后面。近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案范文四 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符号m表示,质量不会因为物体的位置、形状和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g。常用单位有吨(t)、克(g)、毫克 (mg)等。换算关系是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3、测量质量的工具:实验室常用太平测量质量。常见的工具还有台秤、磅秤、电子秤等 4、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1)称量前要把天平放置在水平的桌面上,游码应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天平就平衡了。 (2)称量时把待测物体放到左盘,法码放在右盘,取法码时要用镊子 (3)读数时待测物体的质量等于法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对应刻度的质量 5、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所含质量的多少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ρ表示,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和位置无关,但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状态有关。 2.密度公式:ρ=m/v 单位是千克/米3(kg/m3)。常用单位有克/厘米3(g/cm3)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g/m3=1X10-3g/cm3。 6、物体的密度的测量 (1)一般固体密度的测量 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②向量筒中注入适良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③用细线系住固体放入量筒的水中,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水和固体的体积V2;④根据所测数据用ρ=m/v求出固体的密度。 (2)液体密度的测量步骤 ①用烧杯装入一定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②把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漫漫地注入量筒中,记下倒入液体的体积V;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下液体的质量m2 ,求出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④根据所测数据用ρ=m/v求出液体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案范文五 一、物质的物理性质 1、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具有许多不同的性质。如物质的磁性、物质的导电性、物质的导热性、物质的硬度、弹性、质量等。 2、物质的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磁性。 3、物质按导电能力的不同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如硅、锗等材料。 4、物质按导热性能的不同分为: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热的量导体:如金属;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等 5、物质的硬度:硬度大的物体能够划破硬度小的物体的表面 二、新材料 1、纳米材料:是指纳米尺度的材料,纳米是长度单位大小为 2、超导材料:是指在低温环境下,导体的电阻突然变为零的材料 3、形状记忆合金:是指受热后又会恢复原来合金 4、隐性材料:隐性材料能将雷达发出的电磁波大部分吸收,反射回去的却很少 三、粒子和宇宙 1、分子: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直径的尺度数量级为10-10m=0.1nm 2、原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组成 3、万有引力定律:1687年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发现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着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间的距离有关。 4、光年是天文学中的长度单位,它表示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 =9.4605×1015m
2023-07-26 22:40:391

幼儿园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教案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教案 篇1 目标 1.能用多种感官感知黄色水果的特征。 2.知道水果有营养,并有每天吃水果的习惯。 准备 1.幼儿每人带一个黄色的水果,用积木摆搭放水果的展台,盘子、盆若干。 2.将水果洗净,切成片状。 过程 1.游戏“猜猜是什么”。 ――猜谜:扁扁的,圆圆的,桔黄色的,一瓣一瓣的。(桔子) ――猜谜:弯弯的像月亮,青青的不好吃,黄黄的甜蜜蜜。(香蕉) ――幼儿根据谜面的描述,举起相应的水果进行验证。 ――谈谈这几种水果都穿着什么颜色的外衣。 2.品尝黄皮水果的味道。 ――品尝水果。 ――谈谈自己吃的是什么水果,它的味道怎么样。 3.扩展水果的经验。 ――介绍自己带来的水果的名称、颜色、形状。 ――参观展台的水果,看看、摸摸、闻闻,进一步感知更多水果的特征。 ――用词语描绘自己喜爱的黄色水果。 ――小结:秋天的水果大多数是黄色的,有的是桔黄,有的是浅黄色,它们闻起来香香的,吃起来甜甜的。多吃水果能使身体更健康,我们每天都要吃水果。 建议 1.黄色不仅是许多成熟水果乃至农作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还寓意着丰收,并给人以明快的感觉。本次活动还把它与嗅觉感受联系起来,试图形成一种复合的教育效应。因此,要注意防止组织成单纯的水果认知活动。 2.如有小朋友带来红苹果、青苹果,也允许一同展览和品尝,以免挫伤其积极性。 3.在吃水果前,让幼儿自己刨皮,如果用刀切则一定要教师动手,避免发生危险。 4.在幼儿观察、洗水果过程中让幼儿充分体验、感知水果的特征,可边摸边洗,边洗边说。 5.在自然角进行秋天的水果展,在日常活动中继续感知水果的特征。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会比较物体的粗细,并能正确表述比较结果。 2、能从细到粗给物体排序,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3、锻炼幼儿的贯彻能力,让幼儿对数学类的课程感兴趣。 活动准备 1、粗细不同的旺仔牛仔罐、吸管、积木、香肠、记号笔、蜡烛等数量若干; 2、教学课件ppt; 3、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探索发现粗细。 (1)玩一玩,发现粗细。 师:今天,林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东西,看看都有些什么?等会儿请你们去看一看、摸一摸,并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自由选择材料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2)讨论,引导幼儿交流分享。 师:现在,谁愿意来告诉我,你在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们有什么不一样?你是怎么发现的? (3)小结。 师小结:哦,你们都发现了,这些东西有的粗,有的细。要知道是粗还是细除了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动手插一插、叠一叠、比一比。你们都很棒!那到底什么东西粗什么东西细呢?我们一起来比比看。 2、比较判断粗细。 (1)比较物体粗细,知道粗细是相对的。 ①教师先出示不同粗细的红色和绿色积木进行比较。 师:我们先来看看这块红色的积木,你认为它是粗的还是细的呢?我们请绿色的积木来帮帮忙,和它比一比。 ②继续出示蓝色的积木和绿色的积木进行比较,知道粗细的相对性。 师:咦,为什么刚才和绿色的积木比,是红色的积木粗,现在和蓝色的积木比,红色的积木就变细了呢?谁知道为什么?可以和你旁边的小朋友讨论讨论。 (2)比较三个物体的粗细,找出最粗和最细。 师:现在,我们把这三块积木放在一起比一比,你认为哪块最粗,哪块最细呢? (3)小结。 小结:通过比较我们知道了比较粗细的三个秘密。第一,最少要有两样东西才能比较粗和细,单独一样东西是无法比较的;第二,和不同粗细的物体比,结果是不一样,粗和细是相对的;第三,三种以上的物体比较粗细,能比出最粗的和最细的。 3、粗细差异排序。 教师出示ppt课件。 (1)引导幼儿认识从细到粗排序标记图。 师:小朋友们,小眼睛看到这里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张图片,请你想一想它代表什么意思? (2)幼儿自由选择物体按从细到粗的顺序排队。 幼儿自由操作,教师指导。 师:请你们每个人拿四种材料按照从细到粗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也可以两个人一起合作哦。现在请你们轻轻地走到材料边上去排一排。 个别提问。 师:你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排的吗?你先怎么做? (3)师幼共同小结从细到粗排队的方法。 教师边说边操作ppt课件。 小结:第一种方法是先找出4个圆柱体当中最细的放在最左边,然后找出最粗的放在最右边,再把剩下的两个进行比较,按顺序排好队。第二种方法是先找出最细的排第一;再找出最细的排第二;依次只用这种方法。 4、分组操作活动。 师:“我为你们准备了四种材料,一起来看看。”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 材料1:找出每组图中细的物品,并在底下的方格里打“√” 材料2:找出每组图中最粗和最细的物体,分别在它们下面的圆圈里涂上红色和绿色。 材料3:提供三种粗细不同的吸管,从细到粗排排队。 材料4:提供橡皮泥让幼儿搓出三条不同粗细的“面条”并能从细到粗排序。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师:现在请你们搬起小椅子,轻轻地坐到你喜欢的材料边上,去比一比,排一排。 教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幼儿进行粗细排序。 重点指导幼儿进行粗细排序。 5、幼儿自由结束活动。 师:比较完粗细的小朋友可以去喝喝水,上上厕所。小朋友们再见!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3、发展动手观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简单的实验记录方法。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示:光的折射 2、科学发现室光学区域 活动指导 1、教师同幼儿讨论什么光是怎样形 讨论后让幼儿知道,当物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我们就看到的热物质的发光。 如:火光、烛光、白炽灯的灯光,以及前述钢铁、玻璃、石头等烧红时的发光。 2、问题:光沿直线传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见例子给幼儿讲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由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人的双眼效应,可判断物体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条,刨了二下就要检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沿木条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队伍对齐:"向右看齐!" 3、幼儿在光学区域自由探索、发现光的折射。 (1)课件演示:光的折射 通过观看课件演示,让幼儿对光的折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实验:把筷子插到水里发现筷子在空气中和水中拐了个弯的原因。 (空气和水就是两种不同的介质) (3)指导幼儿在光学区域,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 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师讲评活动情况,表扬鼓励探索中有发现的幼儿 。让幼儿讲一讲在探索活动中发现了什么? 幼儿园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在自我探索中区分单双数. 2.培养幼儿对数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数字卡片身上印有数字的鱼卡片 活动过程: 一.小鱼游 1老师扮演鱼妈妈,小朋友做鱼宝宝,一起边游边念找朋友. 2每条鱼都找到了就把自己身上的数字贴在红色圆点上,没有找到朋友的就站在兰色圆点上.(出现单双数) 二小鱼找朋友 1每两个小朋友一组.分到十条鱼和1-10的数字卡片. 2请小朋友给他们找好朋友分类. 3幼儿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结:2468的能找到好朋友,是双数,13579没有好朋友的是单数. 三游戏:小鱼听指挥 老师说到单数,小鱼睡觉;老师说双数小鱼游啊游(游戏进行若干次) 四送鱼宝宝回家 1是单数鱼的送到兰色家,是双数鱼的送到红的家. 2结束活动. 幼儿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知道哪些是危险的事,懂得要远离它。 2、积累安全生活的经验,增进自我保护的意识。 活动重点: 了解哪些是危险的事 活动难点: 学会自我保护 材料与环境创设:图片若干 情境表演“胖胖喝进了盐酸” 活动流程: 情境表演——讨论活动——看图片——总结评价 一、 情境表演 “胖胖喝进了盐酸” 胖胖是一个虎头虎脑,模样长得十分可爱的中班男孩。一个星期天的下午,胖胖从外面与小伙伴一起玩好,满头大汗地回到了家里。妈妈正在厨房忙着烧饭,胖胖擦了脸、洗了手,就忙着找水喝。这是胖胖突然发现雪碧瓶里有“饮料”,捧起雪碧瓶就喝了起来……十分庆幸的是胖胖的爷爷、爸爸妈妈都在长海医院工作,而且他们的家也住在长海医院的职工大楼里。因抢救即使,没有造成严重的后果。经过几个月的调理,胖胖又能正常地进食了。事后,经了解才知道,胖胖的妈妈将盐酸拿回来,是为了洗马桶,打扫卫生用的。没想到一时疏忽险些酿成惨剧。 二、 讨论活动 1、 胖胖为什么会生病? 2、 我们平时应该怎样做? 小结:我们平时不能随意的去碰、去吃一些物品。 三、 看几副安全教育的图片 图片一:下雷雨是小朋友在大树下避雨 图片二:一个人在摸插座 图片三:陌生人敲门马上把门打开 说说他们做得对吗?为什么? 那我们碰到这样的事应该怎样做? 四、总结评价 幼儿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通过操纵木偶表演,感受木偶动作的特征,进一步体验人的身体各部位都会动。 2、体验与木偶共舞的快乐 活动准备: 幼儿人手自制木偶一个、小木偶的音乐磁带、纸、笔。 活动过程: 一、木偶跳舞 师:瞧!今天,小木偶来了,现在,请出我们的小木偶。(幼儿自己选择,每人请出一个木偶)我们一起欢迎小木偶来为我们跳个舞。 1、听音乐,幼儿集体操纵木偶表演:小木偶 师:小木偶表演的真棒,现在小木偶有点累了,我们请他休息一会儿。 2、提问:刚才你们看了小木偶的表演,你们发现木偶的动作和我们的有什么不一样? 3、(比较几个动作)师小结:小木偶只有大关节能动,他们的动作都有停顿和定格,而我们人就不一样了,我们人的各个小关节也能动,我们的动作柔软、连贯。 二、学做木偶舞 1、幼儿听音乐,学跳木偶舞——提问:小木偶除了会跳这些动作外,还会跳什么动作? 2、幼儿自由讨论表演 3、个别幼儿表演 三、游戏“拷贝不走样” 小木偶说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现在,我的小木偶想请你们和他做个游戏给,你们愿意吗?游戏的名称叫“拷贝不走样”,也就是说,我的小木偶做什么动作,你们的.小木偶也要边做边说:“我们也来干什么”看看哪个小木偶学得最像。 1、师生共同做游戏 2、幼儿自由结伴操纵木偶玩游戏 四、给小木偶拍照: 师:小木偶会做那么多的动作,他想请我们帮他拍些照片,你们愿意吗?那我们先请小木偶摆好姿势,你们说请他做个什么动作呢?今天我们要给小木偶拍许多照片,所以一定要装好胶卷,从左往右拍,照片不要拍得太大了,谁愿意来做摄影师? 1、个别示范记录方法(用单线条) 2、幼儿记录小木偶的动作,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先摆好木偶的动作,再记录。相同的动作不要重复记。 五、展示交流: 互相交流:谁的木偶做的动作最多、最优美。数一数我给小木偶拍了几张照片,说一说:我的小木偶在干什么。 六、听音乐,自由学学记录的动作,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 2、用适当的方式解决朋友间的不愉快。 3、感受与同伴交往的快乐。 4、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活动重点: 学习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 活动难点:用适当的方式解决朋友间的不愉快 活动准备 教学PPt、音乐、亮光纸、自制纸袋、托盘 活动过程: 一、玩一玩、说一说 请幼儿玩游戏《找朋友》进入活动主题。鼓励幼儿找自己的好朋友说一句悄悄话,初步感受与朋友分享悄悄话的快乐; 小朋友们都玩过“找朋友”的游戏,今天我们玩“找朋友”的游戏老师有个新的要求,请你找到好朋友之后和好朋友说一句悄悄话。 二、看一看、说一说 1、 请幼儿边看PPT边欣赏故事,初步了解故事的内容。 幼儿说一说,小兔为什么会用好听的声音给小熊讲故事,引导幼儿说一说故事里的好朋友是怎样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 2、请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与朋友之间的事情,学习与朋友友好相处。 3、说一说,故事里的好朋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 4、请幼儿看老师表演《拉拉勾》,鼓励幼儿想办法说一说应该怎样解决朋友之间的不愉快。 5、游戏《照镜子》,引导幼儿互相关心,体验交往的快乐 三、动一动、说一说 歌表演:《好朋友》引导幼儿体会与朋友友好相处的快乐! 活动延伸: 《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因此,活动之余,我利用区域开展了角色、表演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通过观察、朋友之间的互动、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以及模仿等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活动反思: 在社会活动《好朋友》的教学设计中,我能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预设活动目标,能选择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生活的教学内容来开展教学活动。在活动中,我运用了游戏法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通过欣赏故事引出活动主题,运用谈话引导幼儿发现问题,通过观察、探讨寻找问题答案,引导幼儿参与表演来巩固对知识的习得。这些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为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及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基础。幼儿通过观察、模仿、表演等形式积极参与、感受活动过程。同伴之间的互动、老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为幼儿的探索、交流、学习提供了时间和空间,活动的过程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不足之处是老师的个别指导能否促进幼儿主动有效学习的度掌握的不够好,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重点关注。社会活动能否成功地完成,需要不断地尝试和探索,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小百科:朋友(友情),是指在任意条件下,双方的认知在一定层面上关联在一起,不分年龄、性别、地域、种族、社会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双方的心理认知、可以在对方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朋友之间可喻为雨中的伞、指路的灯。双方心理契合更为深度时,可称之为知己。 幼儿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能正确说出五官的位置。 2、知道眼、鼻、耳、嘴的用途。 3、教育幼儿保护好这些器官。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幼儿通过尝试活动,正确说出嘴巴、眼睛、耳朵、鼻子的名称,数量。 教学难点:活动中能知道怎样保护好这些器官。 活动准备 男孩子头像一幅,每小组准备好一束鲜花,正确保护五官的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启发性谈话 小朋友们,昨天有位大哥哥给了老师一张自画像,他想叫我们班的小朋友看一看,(出示头像)瞧,小朋友们看看这圆圆的脸上都长了些什么? 1、幼儿看头像说出五官的名称及数量。 2、告诉幼儿五官的正确位置。 3、教师小结。 二、了解五官的作用 1、通过尝试,让幼儿闻闻桌上准备好的鲜花,知道鼻子是可以闻气味的。 2、启发幼儿说说眼睛,鼻子,耳朵可以用来干什么? 3、教师小结告诉幼儿五官的重要性。 三、(出示图片)看图片,让幼儿了解如何保护五官。 四、活动结束部分。歌曲《小手拍拍》 幼儿园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运用四肢关节语言进行运动,并用语言进行讲述。 2、初步学习分辨左右。 活动准备 歌曲:《举你的右手摆一摆》 故事:《左脚和右脚》 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讨论身体哪些部位是会动的。 (1) 教师即兴跳一段舞蹈,然后提问:老师在干什么,老师身体哪些地方在动? (2) 请幼儿自己跟着音乐动一动,自由谈论身体有哪些部位,什么地方会动,什么地方不会动。 (3) 大家一起选出身体会动的部位(如:手、头、脚、腰……) 2、认识左、右。 (1) 教师讲故事《左脚和右脚》,并与幼儿讨论哪一只是左脚,哪一只是右脚。 (2) 提问:左脚、右脚还能做些什么? 3、把幼儿的讲述编入歌词。 教师带幼儿唱《举你的右手摆一摆》,将刚才提到会动的身体部位换入歌词中,如:抬你的左脚摇一摇。 附歌曲 举你的右手摆一摆 1=f 2/4 5 3 ︱1 —︱ 3 1︱ 5 —︱5 1 3 ︱ 5 3 ︱4 6 ︱5 —︱ 来 来 来! 朋 友 们! 举 你的 右 手 摆 一 摆, 来 来 来! 朋 友 们! 把 你的 身 体 摆 一 摆, 5 3 ︱1 —︱ 3 1︱ 5 —︱5 1 3 ︱ 5 3 ︱4 2 ︱1 —‖ 向 前 摆, 向 后 摆, 绕 一个 圆 圈 跟 我 来。 向 右 摆, 向 左 摆, 绕 一个 圆 圈 坐 下 来。 幼儿园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插图,想想图意。 2、听清录音中的玲玲做了一件什么事。 3、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自己曾经做过的献爱心的事,说清楚自己怎么想,怎么做的。 4、通过听说活动学习做一个有爱心的孩子,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1、听清录音中所叙述的事。 2、能按一定的顺序说说自己做过的献爱心的事。 教学准备: 录音机、范例录音、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课题。 1、小朋友,我们每天都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到学校来,学习很多文化知识,可是你知道吗,在一些贫困地区,有很多小朋友根本上不起学,需要大家关心帮助他们。 2、出示课题:听说活动 献出一份爱心 3、齐读课题。 (二)、听一听,学一学,说一说。 1、出示图:仔细观察图画,想想图中的女孩在做什么? 2、看图听录音:听清玲玲做了一件什么事?交流并板书:捐书 捐款 3、看图再听录音:听清玲玲是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说的。 交流反馈,师生评价。 4、三听录音:听清录音的内容怎样将玲玲做的事说清楚的,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接着说什么。集体交流。 (三)、联系实际,练习说话。 1、 回忆我们学校里曾经组织的献爱心活动的事或者自己曾经做过的献爱心的事。说给同桌听。 2、 集体交流,指导说话:围绕献爱心的事说说自己是怎么想到要献爱心的,是向谁献爱心,具体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1)个别准备。 (2)指名说,指导学生评议。 (3)同桌互相交流 (四)、课堂总结 评出最有爱心的小朋友,奖励小红花
2023-07-26 22:40:481

幼儿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锻炼身体,促进孩子动作的灵活性与协调性。   2.体会参加编花篮游戏的快乐。   3.引调离群幼儿参加到活动中来。   4.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5.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在活动中的灵活性与协调性的培养锻炼。   难点:离群儿童是否愿意参与。    活动准备   红色布两块、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开始:将班级分成两个小组。   2.游戏:   (1)让分成两个组的幼儿手拉手分别围成两个大圆圈,并分别在圆圈中间安排一个幼儿站在里面,然后用红布蒙上眼睛,听老师的指令开始游戏。   (2)老师放音乐,并让幼儿跟着录音机边唱边转动圆圈。   (3)当音乐停止时,站在中间的那个幼儿就可以开始摸拉着手的幼儿,而拉着手的幼儿不许发出声音。那个幼儿被摸到了,下一轮的游戏中就是轮到他蒙上眼睛在中间摸其他同伴了。   3、游戏结束。    教学反思   快乐的童年是在游戏中度过的,没有游戏就没有快乐的童年。在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更需要老师对他们的引导,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会交往,动作发展更完善,体能得到更好的锻炼。   对活动过程的反思:由于我把全班幼儿分成了两个小组,所以全班的幼儿都参加了活动。一些平时不合群的幼儿也能参与到了本次活动中,孤僻行为有所改观。幼儿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得到了锻炼。   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加细致的考虑活动的各个环节,争取把活动搞得更好。 幼儿园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镜子的特征和用途。   2、知道用镜子可以改变光的折射方向。   活动概要   了解镜子的特征,用镜子改变光的折射方向,制作各种样子的光。   准备活动   【自由选择活动科学领域】活动纸 镜子游戏(可以看到脸的东西是什么?)   活动内容   【导入】   1. 观看动画片【镜子游戏】,说一说我们周边可以看到的镜子和它的用途。   这是什么?   在哪儿能看见呢?   镜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帮助?   你听说过当镜子遇到光的时候随着镜子的移动光也可以移动吗?   利用镜子量一量从地球到月亮的距离。   【展开】   2. 观看实验视频【镜子游戏】,了解实验目标,备品和实验顺序。   今天我们要做的实验叫什么?   做实验的时候都需要哪些东西呢?   利用镜子的特征来改变一下光的路线吧。   看一下实验顺序。   1)用镜子观察一下自己的脸。   2)让周围变暗。   3)使光照射在镜子上。   4)移动镜子改变光的路线。   【活动1:用镜子观察自己的脸。】   3.用镜子观察自己的脸。   用镜子可以干什么?   镜子里有谁?   从镜子里看到自己的样子,感觉怎么样?   做一个最有趣的表情吧。   做一个帅气的表情吧。   【活动2:使光照射在镜子上,移动镜子改变光的路线。】   4. 使教室变暗,移动镜子改变光的路线。   把光照在镜子上。   镜子里有什么?   改变光照射镜子的方向看看。   如果用手电筒照在镜子上的话,光会怎样反射呢?   把手电筒从上面照镜子,光会怎样反射呢?   把手电筒从下面照镜子,光又会怎样反射呢?   【结束】   5.做完实验后,活动纸(可以改变镜子反射光的路线。)写出实验结果。   幼儿园镜子游戏教案,镜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样生活用品,镜子里的自己就是别人眼中的自己,很多小朋友都觉得镜子是一样神奇的物品,我们可以同一些简单的游戏来让小朋友们更加了解这样物品。 幼儿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认识半圆和椭圆。   2.能从许多图形中找出这两种图形。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5.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重难点:   活动重点:认识半圆和椭圆。   活动难点:并能够在事物拼贴的各种图形中找出哪里是椭圆,哪里是半圆的。    活动准备:   1.圆,半圆,椭圆,数量若干(每种同类图形的大小,颜色有区别,如有红圆,绿圆,大圆小圆等)。   2.用几种图形拼成的花,动物等。   3.操作材料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认识半圆和椭圆,区别他们与圆的"不同。   (1)认识半圆,并与圆做比较。   老师:(出示圆)这是什么?   圆宝宝会变魔术哦,小朋友们,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圆宝宝它变成了什么呢?   (出示半圆)学说:这是半圆。我们一起来和半圆宝宝打打招呼吧。   (把圆和半圆放在黑板上)小朋友们,你们看一看,半圆和圆有什么不一样呢?   (2)认识椭圆并于圆做比较。   教师:小朋友们,刚刚圆宝宝变魔术把圆变成了半圆,现在呀,圆宝宝又要开始变魔术了,这次她会变成什么呢,请小朋友们的眼睛看好了哦,看看圆宝宝又变出了什么图形宝宝了呢。   (出示椭圆)谁知道这个图形叫什么?   学说:这是椭圆。   那我们和椭圆宝宝打打招呼吧。   唉,现在你们再看看,它和圆又有什么不一样可呢?   2.看图找图形。   (1)分别出示用图形拼贴的花,火箭等等图形。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那请你找一找,它身上哪里是半圆的呢?它身上哪里是椭圆的呢?   如:花瓣是半圆型的,机器人的眼睛是半圆型的等等。   3.在许多图形中找出半圆和椭圆。   (1)请幼儿每人拿一张操作材料,在图形中找分别找出半圆和椭圆,数一数有几个,并用小圈表示出来。   教师巡回指导。   (2)与同伴相互检查。   小朋友们相互之间看看,数一数,是不是和你的同伴画的一样。   (3)展示幼儿的操作。   教师进行点评。(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此次的活动是我初来茅幼的第一节教研课,活动中我发现自己还存在很多的不足,特别是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考虑的不是很好,希望以后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进行改进,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多进行自我反思。   此次活动中   1.首先在时间的控制上,没有能够准确的把握好时间,所以最后的展示操作进行评说没有能够很好的进行。   2.在纪律上,以后还要多多的加强小朋友们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控制好课堂的纪律。   3.本次活动的重难点有些不突出,在让幼儿找圆和半圆的时候,应该把椭圆也一起放在图形中,让幼儿的知识及时得以巩固。   4.展示图形组成的图案时,没有能够很好的和操作材料进行结合演示。   这次的教研活动不能说是成功的,但我也学习了很多,我想我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多多的思考,多多的提问,多多的记录,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让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的学习,开心的成长。 幼儿园教案 篇4   主要涉及领域:语言。    [活动目标]   1.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有关风俗习惯。   2.能在调查、访问、欣赏等活动中获得中秋节的相关经验,并大胆地进行表达与交流。   3.能安静的倾听同伴的表述。    [活动准备]   1.家长协助幼儿收集各种资料和丰富相关经验。   2.幼儿每人一本《嫦娥奔月》的图书。    [活动过程]   1.交流相关经验,知道中秋节的时间和有关风俗习惯。   (1)幼儿自由结伴交流自己调查的结果。   (2)集体交流,丰富相关经验。(教师引导幼儿根据调查表的内容进行交流,提醒幼儿能安静地倾听同伴的表述)。   (3)拓展有关经验。   ★指导语: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中秋节的事情或问题?   2.通过欣赏图书《嫦娥奔月》,了解中秋节的有关传说。   (1)欣赏图书,了解《嫦娥奔月》的主要故事内容。   (2)交流自己对图书内容的理解。   ★指导语:你从这本书上看懂了什么?有什么问题?   (3)边看图书边完整地倾听老师讲述故事。   (4)交流自己听过的其他传说。   幼儿园中班中秋节教案:为歌曲《爷爷为我打月饼》伴奏   主要涉及领域:艺术    [活动目标]   1.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尝试选用铃鼓、小铃、舞板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2.在看指挥演奏的过程中,能与集体的演奏保持和谐。   3.体验集体合作演奏的快乐。    [活动准备]   乐曲磁带、乐器(小铃、舞板、铃鼓等)。    [活动过程]   1.欣赏歌曲,进一步感受歌曲欢快的风格。   ★指导语:你们还记得这首歌吗?名字叫什么?听了有什么感觉?   2.通过身体的动作,感受歌曲的节奏。   (1)边听歌曲边拍手,初步表现歌曲的节奏。   (2)共同设计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节奏。   (3)看指挥分声部进行身体动作。   3.尝试用铃鼓、小铃、舞板等乐器为歌曲伴奏。   (1)模仿乐器演奏的动作表现歌曲节奏。   (2)尝试看指挥,用铃鼓、小铃、舞板等乐器为歌曲伴奏。(教师提醒幼儿在演奏过程中,注意有节奏地敲击乐器。)   (3)交换乐器进行演奏。
2023-07-26 22:40:571

初三物理教案模板

教学设计是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初三物理教案模板,欢迎大家查阅。 初三物理教案模板篇1 教学目标 1、 理解自由落体运动,知道它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明确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 3、理解重力加速度概念,知道它的大小和方向,知道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是不同的 4、培养学生实验、观察、推理、归纳的科学意识和方法 5、通过对伽利略自由落体运动研究的学习,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并感受先辈大师崇尚科学、勇于探索的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在同一地点,一切物体在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是本节的重点。 掌握并灵活运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课前提问: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是怎样的? 二、自由落体运动 演示1:左手掷一金属片,右手掷一张纸片,在讲台上方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同时释放,让学生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然后将纸片捏成纸团,重复实验 ,再观察二者是否同时落地 结论:第一次金属片先落下,纸片后落下,第二次几乎同时落下。 提问:解释观察的现象 显然,空气对纸的阻力影响了纸片的下落,而当它被撮成纸团以后,阻力减小,纸片和金属片才几乎同时着地。 假设纸片和金属片处在真空中同时从同一高度下落,会不会同时着地呢? 演示2:牛顿管实验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显然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条件是: (1)只受重力而不受其他任何力,包括空气阻力。 (2) 从静止开始下落 实际上如果空气阻力的作用同重力相比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物体的下落也可以看做自由落体运动。 三、自由落体运动是怎样的直线运动呢? 学生分组实验(每二人一组) 将电火花计时器呈竖直方向固定在铁架台上,让纸带穿过计时器,纸带下方固定在重锤上,先用手提着纸带,使重物静止在靠近计时器下放,然后接通电源,松开纸带,让重物自由下落,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小点。 运用该纸带分析重锤的运动,可得到: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2、重锤下落的加速度为a=9.8m/s2 四、自由落体加速度 学生阅读课文 提问:什么是重力加速度?标准值为多少?方向指向哪里?用什么字母表示?(略) 重力加速度的大小有什么规律? (1)在地球上同一地点,一切物体的重力加速度都相同。 (2)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重力加速度是不同的,由教材第37页表格可知,纬度愈高,数值愈大。 (3)在通常的计算中,可以把g取作9.8m/s2,在粗略的计算中,还可以把g取作10m/s2 五、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 注意式中的h是指下落的高度。 课后习题 1、阅读《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2、教材练习(1)至(4)题 初三物理教案模板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 2、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路的电压。 3、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理解欧姆定理,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进一步熟悉用“变量控制法”来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 3、尝试用图象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重点】 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及其表达式、变换式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中,用图像法分析实验数据和对实验结果的评估。 【教学准备】 电源(干电池)、开关、导线、定值电阻(5Ω、10Ω、15Ω)、滑动变阻器(20Ω、1Α)、电压表、电流表、学生实验报告单(课前发给学生)。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教学法、分层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类比教学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及创设情景 1、播放多媒体课件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教师调节声音的强弱。 2、[教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教师是通过什么方法改变声音的强弱的? [学生]:老师是通过旋动音量开关改变声音的强弱的。 [教师]:你知道为什么通过旋动音量开关可以改变声音的强弱吗? [学生]:可能是旋动音量开关改变电流的大小改变了声音的强弱。 [教师]:今天我们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进行新课 (一)、实验探究: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 [教师]:请同学们先回忆电流是怎样产生的?电源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电源是提供持续电流的装置,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教师]:请同学们再回忆电阻的概念。 [学生]:电阻就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教师]:请同学们对比水流的大小与落差和阻力的关系猜想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板书]猜想1:“电流大小可能与电压有关,可能是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猜想2:“电流大小也可能与电阻有关,可能是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猜想3:“电流大小可能与电压和电阻都有关,可能是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教师]: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科学探究的下一个环节是什么? [学生]: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初三物理教案模板篇3 初中物理教学基本理念,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物理传统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将精力陷于知识点的学习和解题中,对技能、物理过程和方法则关注的较少或落实不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始终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切实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通过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现象,探究其内在的本质的物理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 1、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所有的学生,应该尊重、关心、牵挂他们。要容忍学生的错误,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 2、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物理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物理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 (1)融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真心对待学生,永远以和平、愉快、友好、信任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在教学中应尽量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情趣让教学内容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将教学内容故事化、多媒体化。以《磁场》一节引入新课的教学为例,教师讲:“在我国的古书《史记封禅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汉武帝虽然雄才大略,但是晚年却很迷信。有一天,宫外有位自称叫奕大的人求见,说是有宝物要献给皇帝。汉武帝一听,马上召见。只见奕大从怀中取出一对棋子,说这叫斗棋,放在一起争斗不已。汉武帝命人拿来棋盘,奕大把两只棋子靠近摆在一起,果然能够‘相距不休"。一会而,奕大又换了个法子,两只棋又相互吸引不肯分开。这个玩意而可把皇帝给逗乐了他马上下令封奕大为‘五利将军"。同学们,如果你是奕大,你会用什么来做那两只棋子呢?”教学内容如果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格养成的圣殿。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挖掘道德教育素材,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使学生在获得物理知识同时,也成为人格健全的人。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所做的杰出贡献、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国古代文明灿烂辉煌,很多科学论述都在世界遥遥领先,如《墨经》关于杠杆的论述、小孔成像的观察研究,《春秋》中哈雷彗星的记载,足足比西方早六百多年。在现代科学技术中,我国超导的研究与实践,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尖端技术方面原子弹、氢弹、洲际导弹的实验成功,人造卫星的发射与回收,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成等等,在教学中适当的穿插这些内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能使学生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教学中也应让学生认识今天我国在科学技术的某些方面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立志振兴中华。 (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充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在教学中应自觉地用辨证主义观点去分析教学内容,阐明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通过分子运动论的初步知识的教学,向学生揭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讲解“摩擦力的利与弊”向学生阐明“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道德品质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勇于进取的精神和爱护公物、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作风。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教学方法,在探究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战胜困难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4、渗透STS教育,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与物理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 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 第一、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如那米技术、超导体、激光、现代航天技术、现代信息技术等。 第二、重视学习内容与家庭、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联系,如将电的知识与安全用电、安装照明电路、修理各种家用电器相联系;将能源的利用与生活中如何节能相联系;将物态变化与电冰箱的工作原理相联系,将浮力与潜水艇的浮沉相联系;将电磁波与现代通信相联系等。 第三、关注一些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能源危机、噪声污染等。此外,教师在设计习题时,应多考虑一些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所包含的物理规律的题目,如学习惯性后,解释刹车时人体上半身为什么向前倾的现象。学习杠杆后,解释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线省力的道理;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会从地图上测出长春到北京铁路线的长度;学习了光的反射,解释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镜;学习了光的折射,能解释海市蜃楼,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学习了热学,能回答为什么海边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为什么当今国家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学习压强后,解释刀磨得越锋利切东西越快等等。通过多方面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 初三物理教案模板篇4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压强是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一节的内容,压强是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压强是力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对与压强相关的物理现象较为熟悉,但压强的概念学生还比较陌生。本节教材主要建立在学生学习了力的初步知识基础上,和学习了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和力的关系后对力的另一类作用效果的具体分析。压强是全章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重要保证。因此,搞好压强的教学是抓好本章教学的关键。 2.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知识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压力及其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②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和单位;能应用压强公式进行有关计算,解释简单现象和解决简单问题。 ③知道压强增大和减小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的主要环节,通过探究实验,观察实验现象采集实验数据,获得对压强比较深入的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乐于探索、勇于探究物理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压强的概念。 压强的概念统领全章、贯穿全章,因此压强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难点:压强概念的建立。 初中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强,如何通过概括实验结论得出压强概念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关键:实验的成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探究影响压力效果的因素,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压强概念的理解,而且增强了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所以做好感受压力效果的实验就显得特别重要。 4.教学媒体:图片及多媒体课件。 二、学情分析: 由于八年级学生具备了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较强的科学探究意识,学生完全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探究,绝大多数学生能从教师设置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会对获得的信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教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了情景法、合作探究法、启发引导法和多媒体辅助法等多种方法,并且能按照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设计出结合学生实际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学法 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年龄特点,采用的学法主要有观察法、合作探究法、讨论交流法、自学法等。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更要注重知识的获得过程。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通过学生自己体验,分析归纳,获得对压强概念的深入理解。 五、设计理念 本节设计总体思路是从有关压强的生活情景引入压强课题,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感受压力的效果,自然形成压强概念,并用所学压强知识解释生活中有关压强应用。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突出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六、教学准备 1、教学媒体准备:多媒体硬件和相关课件准备 采用多媒体作为教学的辅助,使教学声图并茂视听并举,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2、实验器材准备:海棉、橡皮泥、肥皂、气球、砖两块、一只削好的铅笔、废旧玻璃输液瓶、水等。(盆盆罐罐当器材,拼拼凑凑做实验 、让土器材成为实验教学的生力军)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拿出一海绵,把瓶子放在其上面,用力向下压,提问: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投影展示图片:步行人和滑雪者对地面的压力差不多,但步行人去深陷入雪中,可滑雪者却陷入不多,两者产生的效果不同,压力作用效果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压力作用的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回顾:瓶子放在海绵上使物体发生形变,力还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观察图片,并引发对此现象的思考。 二、认识压力 演示小实验: 向下按海绵;将钢尺一端搭在讲桌上,另一端悬空,向下压悬空部分,让学生观察形变,描述力的方向。 学生观察现象,初步理解压力的概念。 总结:例子中的物体都受到了压力。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三、认识压强 1.探究主题的引入 教师提出问题: 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针对教师的设问积极猜想:可能与施加的压力有关;与接触物体的大小、形状有关等等。 抓住学生猜想中含有科学成分的部分,给予引导,逐步逼近主题。 初三物理教案模板篇5 【设计思路】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难点,教学的策略,不在于有没有讲清、讲透,而是看教师有没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获取知识,乐于探究,所以教师应想方设法把课堂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留给学生。基于此,教学中,一方面注意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注意科学研究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参与教学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在知识方面,懂得少许浅显的物理道理,知道一些较简单的物理现象,了解了一些基本的物理规律;在能力方面,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有一定的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情感方面,他们有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在物理方法上,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本节探究课学生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先实验探究涉及到的物理名词多,物距(u)、像距(v)、焦距(f)、实像、虚像;还有,要找到各种像应调整什么,如何调整,学生感到盲目;再有,从数据中要得出结论也不易,因此老师必须重视在探究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指导,同时,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索的全过程和方法。 (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 (3)乐于参加观察、试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教学重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中得出凸透镜成像规律。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小组讨论、多媒体演示。 【教学准备】 学生:蜡烛、火柴、凸透镜、光屏及光具座若干组;教师:多媒体课件。
2023-07-26 22:41:101

小班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小班教案8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对于泥工活动很感兴趣,彩泥色彩丰富,一块泥放在手里搓圆、捏长,幼儿非常喜欢,通过泥工教学活动,不仅能使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塑造物体形象的方法和技能,并能增强幼儿手的协调性、灵活性,促进其智力的发展。因此设计此课。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捏、团、搓、卷等技能用橡皮泥做蜗牛。   2.初步了解蜗牛的外型特点,感受泥工活动的乐趣。   3.初步激发孩子喜欢小动物、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活动准备:   橡皮泥、火柴若干、音乐、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手指游戏《小蜗牛》引入主题。   二、欣赏蜗牛图片,了解蜗牛外形特点   1.师:“今天蜗牛宝宝来到了我们班里,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蜗牛宝宝长的什么样的?”   2.播放多媒体课件,师作简单解说。(蜗牛在散步、在睡觉、在微笑等)   3.讨论蜗牛的外形特征。   师:“刚才我们看了好多的蜗牛宝宝,它们长什么样的呢?”(引导幼儿说出身体、贝壳、触角:蜗牛的身体是怎么样的啊?身体是长长的,小脑袋是大大的,尾巴是细细的;小脑袋上还长着两个触角;蜗牛的背上还驮着一个像贝壳一样的房子,这个房子什么形状的呀?圆圆的,一圈一圈的。)   三、教师示范讲解   1.展示活动工具:橡皮泥、火柴。   师:“今天我们也要来做蜗牛,猜猜可以用什么来做蜗牛呢?哇,橡皮泥也能做蜗牛呢!小眼睛要亮起来了,看看我是怎么做蜗牛的。   2.师示范讲解   (一)注意要点:我们先选一种颜色的橡皮泥把它捏软,放到手心里,手心对手心团成球,然后搓的长长的做蜗牛的身体,刚才说了蜗牛的小脑袋是大大的,我们搓小脑袋的时候稍微轻一点,蜗牛的尾巴是细细的,我们搓的时候稍微重一点。并结合儿歌:“小朋友和顾老师一起来试试看,橡皮泥呀真漂亮,小朋友来捏一捏,团一团呀团成球,搓一搓呀搓成条,一头粗来一头细,蜗牛身体长又长”进行教学。你看,蜗牛的身体错好了吗?(提醒幼儿蜗牛的身体一头大一头小)   (二)注意要点:蜗牛的身体做好了,接下来我们要做什么了呀?对,要做蜗牛的小贝壳了。我们再选另一种颜色的橡皮泥搓长,刚才说了,蜗牛的房子是一圈一圈的从一头开始卷,要卷得紧一点,做蜗牛的壳。并结合儿歌:“我们小朋友也一起来试试看好不好。橡皮泥呀真漂亮,小朋友来捏一捏,团一团呀团成球,搓一搓呀搓成条,搓成条后卷一卷,卷一卷,卷成蜗牛小贝壳。蜗牛的贝壳做好了没有?我把贝壳放到蜗牛的身体上。   (三)看看,还少了什么呀?哦,忘记做蜗牛的触角了。蜗牛的触角可以用什么来做呢?顾老师再小朋友的桌上还放了一根一根的火柴棒,我们就用火柴棒来做蜗牛的触角。哎,蜗牛有几个触角呢?我们就取两根火柴棒,轻轻地插到蜗牛的小脑袋上。看,我们的蜗牛做好了吗?给我鼓鼓掌吧!   四、引导幼儿操作。   1.提出明确的要求   师:“这只蜗牛宝宝很想找朋友,我们来帮他做一些小伙伴好吗?橡皮泥、火柴是做蜗牛宝宝的,小朋友不能吃,不能往地上扔,不和别人争抢好吗?”   2.和孩子一起制作蜗牛,注意用儿歌引导幼儿。   3.重点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五、展示作品   幼儿送蜗牛宝宝回家,渗透幼儿保护动物的情感   师:“这里是蜗牛的温馨小家,请幼儿将做好的蜗牛搬到小家里来。”   六、小结   今天蜗牛宝宝很开心,因为小朋友们帮它找到了这么多的好朋友。顾老师还带来了两个蜗牛,看看是什么做的?   原来还有很多材料都是可以做蜗牛的呢,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也一起来做做蜗牛吧! 小班教案 篇2    活动准备:   已有太阳的相关知识,蜡笔、纸人手一份,太阳的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1、出示太阳的图片,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看,谁来做客了啊?   幼儿:太阳公公。   c教师:请你们想一想太阳   有些什么样的本领呢?   教师引导幼儿相互回忆、讨论太阳的作用。   教师小结。   3、引导幼儿打扮太阳公公   教师:你们喜欢太阳公公吗?你们想不想帮太阳公公打扮的更漂亮点呢?你想怎样打扮太阳公公呢?   教师引导幼儿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为小兔想各种办法过河,体验多向思维的乐趣。   2、培养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懂得助人为乐、团结合作。   4、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5、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准备各种玩具和饮料瓶等。    活动流程:   (一)导入过程:故事——看外婆。小兔要和妈妈去看外婆,途中遇到了困难,它们希望小朋友能帮助他们。   (二)扩散思维活动   (1)看课件,它们遇到了一条河,可是河上没有桥,如何帮助他们过河呢?(幼儿相互讨论、个别说)   (2)模仿活动:幼儿想办法可让幼儿模仿,如请乌龟帮忙,让幼儿模仿乌龟爬等等。   (三)根据具体材料由一点向多点发散思维   小兔觉得你们的办法很好,可河边就有这么多的材料,想请你们用河边的物品来帮它们过河,看课件。   (河边的物品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几种物品组合起来一起使用)引导幼儿由近及远的观察。   (四)创新想象和操作实践活动(放轻音乐)外婆送给小兔许多的礼物,请小朋友帮它送回家。看谁想出的办法多。鼓励幼儿可合作。   (五)结束活动   肯定幼儿的表现,提出表扬,替小兔感谢小朋友的帮忙。指出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只要肯动脑筋,认真观察,就一定会想出解决的办法。    活动反思:   1、本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来设计的,通过课件的形式,形象直观,能够围绕目标展开教学活动。幼儿容易接受,效果很好。   2、在发散思维活动中,借助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以观察性、开放性的提问为中介,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自主表达,激发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兴趣。   3、运用动静结合的方式,通过想想、说说、做做等形式围绕过河展开创新思维想象活动,培养了初步的创新思维意识,提高了创新思维能力。   4、引导幼儿互相合作,通过帮助小兔过河,培养幼儿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养成乐于助人的好习惯。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思维活动,通过想想,说说和动手实践,培养幼儿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幼儿能够大胆主动的参与活动,体验发散思维的乐趣。幼儿的经验很少,表达能力不强,对问题缺乏理解,注意语言的引导,以利于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小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感知小鸡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了解它们与人们的关系,对小动物有喜爱、关心之情。   2、练习走、跑、钻的基本动作。   3、做到动作灵敏及协调,初步树立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小鸡胸饰人手一份,母鸡胸饰一个,狐狸头饰一个。   2、丝巾人手一份,椅子、牛皮筋。   3、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引起兴趣   (1)教师将围巾围在头上作鸡妈妈,幼儿拿围巾的中间作小鸡。   (2)今天妈妈带你们去玩吧!(鸡妈妈带领小鸡四散跑步入场。)   2、游戏:放气球   (1)刚才有的小鸡听说去玩,高兴得挥动起了丝巾。想一想我们可以用什么办法来表示高兴呢?(把丝巾当气球向上抛。)   (2)幼儿练习“放气球”,教师引导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气球”高,有的“气球”低。(把丝巾变小就能抛得高。)   (3)启发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把丝巾变小?(把丝巾团紧。)   (4)引导幼儿根据讨论结果再次练习“放气球”。   3、游戏:我的丝巾不见了   (1)小鸡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边听鼓声边来练习跑步吧!鼓乐快,就快跑,鼓乐慢,就慢跑。鼓声一停,你们就立即把丝巾藏在身体的任何部位,最好让妈妈找不到。   (2)幼儿游戏,教师根据游戏情况请个别幼儿说说丝巾藏在哪里。(藏在袖子里、藏在口袋里、藏在腰里、藏在衣服里、藏在背后、藏在腋下、坐在屁股下等。)   (3)讨论:同样把丝巾藏在袖子里,为什么有的丝巾被我发现,有的没有被我发现呢?   (4)幼儿第二次游戏,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创造,想出与众不同的藏法。   4、游戏:小鸡与狐狸   (1)玩到现在,肚子有点饿了,我们去找点食物吧!不过,你们要小心被狐狸发现。如果听到“狐狸来了”的声音,就马上躲在丝巾下面不动,要不就会被狐狸抓住。   (2)配班教师扮“狐狸”蹲在一角。幼儿听音乐学小鸡走、找食等动作。当听到“狐狸来了”的声音时,“小鸡”马上用丝巾把自己盖住,或蹲或站或趴。这时“狐狸”来了,它可以边检查边说:“真想找只小鸡当点心呀!咦?这儿怎么都是五颜六色的‘花"呢?”如果没有抓到“小鸡”,“狐狸”就说“等会儿再来吧”,然后离开场地。“狐狸”走了之后,“小鸡”一起用“放气球”等方法庆祝胜利。[page_break]    活动结束:   小朋友一起吃点心。 小班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进入深秋,天气逐渐变冷了。故事《香香的被子》正是一个发生在秋天里温暖的故事。聪明的小动物们忙着为寒冷的冬天做准备,晒晒被子,把温暖的阳光留在了被子里。通过这个故事的欣赏可以拓展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感知晒过的被子是“暖暖的、软软的、香香的”,可以抵御寒冷的冬天。小动物们有趣的对话都是重复的简单句,适合小班的幼儿学习。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表情、动作学说故事里的对话,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幼儿感受晒过的实物被子,以及亲手晒晒被子的环节,让幼儿体会晒被子的温暖与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掌握词汇“暖暖的、软软的、香香的”,知道知道晒被子的好处。   2.能在教师引导下初步学会说故事中角色的对话。   3.在游戏的情景中,体验晒被子带来的温暖和乐趣。   活动准备:   1.故事背景图1幅,磁性教具:小猪、小猫、小山羊各1个、小狗指偶1个。实物小被子一床。   2.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 语言描述情景,引起幼儿的兴趣。   导入语:一个秋天的早上,太阳公公出来啦,照得大地暖洋洋的。这时候,胖小猪和他的好朋友小花猫,小山羊来到草地上,你们猜他们在干什么呀?   小动物们到底是在做什么呢?我们来听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做《香香的被子》。    二、结合背景音乐,完整欣赏一遍。   提问并依据幼儿回答出示大背景图及动物形象。   1.故事的名字叫做?   2.小动物们都在做什么?   3.有哪些小动物在晒被子呢?   4.你们觉得晒过的被子是怎么样的?   出示实物被子,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抱、摸、闻”感受晒过的被子“暖暖的,香香的,软软的”,从而掌握词汇“暖暖的、软软的、香香的”。   三、结合磁性教具,分段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   1.讲述故事从开头到 “晒过的被子是怎么样的?”。   提问:小狗看见小动物都来晒被子是怎么问的呀?   2.从“小猪说”到“晒过的被子闻起来香香的”。   提问:胖小猪是怎样回答的?小猫是怎样回答的?小山羊是怎样回答的?幼儿在教师引导下,结合表情、动作学说:   “晒过的被子盖起来暖暖的”   “晒过的被子摸起来软软的”   “晒过的被子闻起来香香的”   3.讲述故事“小狗听了大家的话”到结束。   提问:如果你是小狗,盖着晒过的被子,你觉得怎么样呀?   教师小结晒被子带给我们的好处。    四、游戏:晒被子   在游戏的情境下,教师带领幼儿边晒被子边说“晒过的被子……”。   总结:小朋友们回家以后,也可以跟爸爸妈妈一起,晒晒自己的小被子,是不是也是香香的,有一股太阳的味道。    附故事    香香的被子   秋天到了,天气凉了,小动物们要准备过冬啦,他们呀都来晒被子呢。   “噜噜噜”,胖小猪来晒被子了。   “喵喵喵”,小花猫也来晒被子了。   “咩咩咩”,小山羊也来晒被子了 。   小狗跑过来,看到大家都在晒被子,他问:“你们为什么要晒被子呀?晒过得被子会怎么样呢?”   胖小猪说:“晒过的被子盖起来暖暖的。”   小花猫说:“晒过的被子摸起来软软的。”   小山羊说:“晒过的被子闻起来香香的。”   小狗听了大家的话,他说:“那我也要去晒被子。”说完,小狗就跑回家晒被子去了。   冬天到了,外面下起了大雪。小狗把被子盖在身上,睡的真舒服。   他说:“唔,晒过的被子,真香啊,有一股太阳的味道。” 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在玩乐中让幼儿发现哪些液体可以吹出泡泡,并了解泡泡液体受光的折射可呈现美丽的七彩。   2、引导幼儿探索出不同形状的圈吹出的泡都是一致的。   3、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活动准备   1、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液、白猫洗涤剂液。   2、每个幼儿一个吸管,不同形状的小铁圈若干(长方形、心形、三角形)。活动过程    一、探索活动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吹过泡泡吗?(吹过)我这儿有四种液体,清水、肥皂液、洗衣粉水、洗涤剂水,请你们猜一猜哪种液体能吹出泡泡?   1、请幼儿进行大胆猜想,教师做好记录,不能吹的放上“x”标牌,能吹的放上“√”标牌,鼓励幼儿充分猜想。   2、让幼儿进行尝试,教师巡回指导。   得出结论:只有清水不能吹出泡泡,其他三种都能吹出泡泡。   3、与猜想进行对照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    二、探索活动   1、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吹出的泡泡是否有颜色?有几种?   幼儿操作观察。(共有七种颜色)   2、教师:那么这些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呢?   让幼儿纷纷说出自己的想法。   3、让幼儿在光的地方和背光的地方分别进行尝试观察是否一样,引导幼儿发现,在有光的地方泡泡有颜色,而背光的地方泡泡没有颜色。   结论:泡泡是反射的太阳光的颜色。而不是自己的颜色。    三、探索活动   1、出示图表,猜猜心形圈吹出的泡泡是什么形状的。教师在图表上做好记录。幼儿说心形就是用“ ”表示,三角形就用“△”表示,长方形就用“口”表示,要求把每个幼儿把不同的猜想都记录在内。   2、对三角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状进行猜想并做记录。   3、长方形圈吹出的泡泡形状进行猜想并做记录。   4幼儿分成三组进行探索,教师巡回指导。   5、让每组选出一名幼儿把结论告诉大家。   6、各组交换用具分别尝试。   得出结论:不同形状的圈吹出来的泡泡都是球形的,并没有随着圈的形状而改变。    七彩乐园小班教案篇二:小班美术活动教案   小班美术活动教案《彩色的雨》   设计意图:幼儿对颜色有较高的兴趣,能大胆而富有个性的涂色。本活动将营造缤纷多彩的语言环境,通过幼儿的想象力,运用多彩的短线和点创造出富有个性的七彩雨,以引发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针对我班幼儿现有的绘画基础,引导幼儿从熟悉的小雨点突破口,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画面,同时鼓励幼儿不断地变换颜色,大胆地表现。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是否能点出多变的小雨点,即线条、点等认识   2、激发幼儿对颜色绘画的兴趣,积极参与绘画活动。   3.培养幼儿对抽象事物的想象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油画棒、幼儿人手一份画有雨伞的画纸、各种图片贴图、雨的声音。   2、知识准备:幼儿观察过下雨时雨的情景。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   1.给幼儿讲述故事《下雨了》。   2出示下雨时的图片,让幼儿观察雨点的特征。   3.引发幼儿认识下雨天气,并让幼儿思考雨天出门要使用什么工具。幼儿:雨伞    二.绘画雨点。   1、启发谈话,引起兴趣   教师:“今天太阳公公很高兴,见到我们小朋友,可是忽然一阵风吹来了,“嘀答、嘀答”下雨了(同时播放下雨的声音)。雨是从哪儿掉下来的?小朋友,你们见过小雨点吗?是什么样的?   幼儿自由讨论举手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小结:下大雨时,像根直直的、长长的线;下小雨时,一点点的。   2、操作演示,引出内容   (1)演示讨论,共同参与   A 、油画棒演示画长直线雨 .哗!哗!下了一场大雨。幼儿试画(强调从天空中滴下来,直直的,长长的。)   B 、讨论:滴答滴答,下小雨了,小雨的雨点怎样的呢?(一点点的)小雨点 落到了哪儿?(幼儿讨论)   (2)激发兴趣,尝试取名   A、演示用各种颜色的短线画小雨点。   雨越下越小,太阳公公出来了。咦,小雨点一下子变成了五颜六色,怎么回事? (幼儿讲述)五颜六色的小雨点可真漂亮。   B、这么漂亮的小雨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幼儿取名:七彩雨、美丽 的雨等)   3.老师讲解幼儿要注意的地方,及绘画的方法。    三、幼儿创作,教师观察指导。   (1)引导创作:下雨啦,我们一起来看漂亮的小雨点。   (雨中有赤、橙、黄、绿、青、蓝等),能将最喜欢的颜色雨先画出来吗?老师给幼儿发画纸和油画棒。   (3)幼儿作画,教师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调换颜色画的情况。   ( 2)观察幼儿能否画出大小基本相同的雨点。)能否添加自己喜欢的东西。    四、以儿歌方法结束活动。   幼儿听老师念《小雨点》的儿歌。   (小雨点,凉又甜,又蹦又跳下的欢。种子喝了发嫩芽,花儿喝了更鲜艳。)    五、教师点评   教师点评幼儿的作品,表扬大胆绘画的幼儿,纠正个别幼儿不正确的绘画习惯。例如:雨点太少了,颜色不够丰富等情况。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本人由故事导入,以情景贯穿的手法,把整堂美术课贯穿起来了,幼儿兴趣比较浓厚,在创作的过程中,幼儿也基本能够区分短线、长线、点的概念画的也比较不错,但是有部分幼儿在用色方面还要加强,颜色可以再丰富一些,提高画面的质量及美观效果。 小班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 懂得锻炼身体可以保持温暖的知识。   2、 学会怎么预防寒冷,不怕寒冷,坚持锻炼。   3、 培养幼儿锻炼身体的意识。   4、 知道冬天很冷,了解能使自己暖和起来的方法。   5、 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 教学挂图。   2、幼儿怕冷的图片。    活动过程   1、 与幼儿交流,参与讨论。   如:亲爱的小朋友,我想问一下,冬天到了,天气冷了,那小朋友们是不是不想起床上幼儿园呢?是不是很怕冷呢?那你们的爸爸妈妈是不是也怕冷,不愿起来给你们做早饭,送你们来幼儿园呢?冬天这么冷,我们怎么办呢?(幼儿讨论:穿多点衣服、戴手套、围巾和帽子)   2、 教师小结:哦,天冷,小朋友们都穿的厚厚的,有的小朋友把手套戴上了,怕冻坏了手,有的小朋友把帽子戴上了,怕冻坏了脸蛋,有的小朋友把围巾戴上了,怕有风,小朋友们保护得非常好,知道如何预防寒冷,也不怕冷,很早就来上学了,那我这里有只赖床的小兔,它因为怕冷不愿起床,让我们来帮一帮它吧!   3、 一边讲故事,一边让幼儿观察小兔怎么了。   4、 集体讨论怎么预防寒冷。   5、 出示幼儿怕冷的图片,让幼儿帮忙解决方法。   6、教师总结:冬天虽然很寒冷,但小朋友们只要穿厚点衣裳,多锻炼身体,经常跑步,我相信小朋友们也不会感觉冷了,而且小朋友的身体会很棒,不会再因为生病吃药打针了,小朋友们,我们让冬天不再寒冷好不好,现在我们就出去锻炼吧! 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习用团、压、搓的方法制作成常见的点心,表现出各种点心的特征。   2、引导幼儿学习运用辅助材料,如瓶盖、牙签等,在点心上印花纹或戳成小洞。   活动准备:   1、 收集一些有关点心的图片例如:蛋糕、饼干等。   2、 木偶厨师一个,橡皮泥、泥工板、牙签、有凹凸面的瓶盖、印章等。   3、 布置一个角落做娃娃家。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厨师木偶厨师:今天上午,娃娃家的小朋友起床后要吃点心了,可是我的点心还没做好呢,那小朋友愿意帮我的忙吗?    二、引导幼儿观察点心。   提示:师:想想看,我们平时吃过哪些点心,他们是怎么形状的?幼儿进行回答。   师:教师厨师点心图片:饼干、蛋糕、蛋卷等图片。   师:请小朋友们看看这些点心都有些什么形状的呀?幼儿进行讨论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这些点心有的扁扁的,有的圆圆的,像一个球,有的是长条的,有的是长方形的,上面还要各种花纹呢?    三、交代要求,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1、教师出木偶:现在请小朋友来帮我做点心。   2、师:我们在做到时候,先想好做什么点心,怎样做,是团圆呢?搓长呢?还是压扁?想好了就开始做,要做的光滑些。烧饼上有芝麻,饼干上一些小洞,可以用牙签在上面揸,糕上面有花纹,可以用瓶盖活印章在上面压印(教师进行示范)   3、做好点心后,把点心送到娃娃家去。   4、幼儿操作,教师进行巡回指导,提示幼儿要有条理的进行操作,要做得光滑。重点辅导幼儿将蛋卷皮压长、压薄,卷得粗细适当。   5、总结评价,结束活动。   将点心放进娃娃家,教师学木偶厨师口吻,小朋友帮了我的大忙,做了这么多点心,谢谢你们了!以后请你们到娃娃家去做小客人。   活动延伸   游戏中,幼儿还可以为娃娃家继续制作点心。   效果分析:    《小班手工活动教案:“一盘点心”》摘要: 吃点心了,可是我的点心还没做好呢,那小朋友愿意帮我的忙吗? 二、引导幼儿观察点心。 提示:师:想想看,我们平时吃过哪些点心,他们是怎么形状的?幼儿进行回答。 师:教师厨师点心图片:饼干、蛋糕、蛋卷等图片...
2023-07-26 22:41:251

五年级语文课程教案

五年级语文课程教案5篇 通过教案确定本课元素、知识和情感,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交流等开放性、隐蔽性、长期性目标,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五年级语文课程教案,方便大家学习。 五年级语文课程教案1 《火车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目标:认识18个生字,会写6个。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文,拓宽知识面。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中调动大家学科学、爱科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重点语句 教学准备:火车的资料、教学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程序 设计意图 备注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见过火车吗?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今天,咱们一块来学习有关火车的故事。(板书:火车的故事)齐读课题 火车会有什么故事呢? 二、初读课文 1.指生读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再读两遍。 3.师生开火车读课文。 4.学生评议 5.指名读课文思考:看课文讲了火车的什么故事?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段 (1)这段有几句话? (2)第一句讲的是什么? (3)第二句讲的是什么? (4)读读第二到第五句,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5)指导朗读,读出夸赞的语气。 3.学习第三段 (1)理解朝发夕至 (2)爸爸还说了什么?指名读,其余同学标出不懂的地方。 (3)“海拔”什么意思?板画,帮助理解。 (4)青藏铁路指从青海到西藏高原的铁路,那儿海拔特别高,平均超过40000米,是世界上的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5)指导朗读,读出赞吧佩服的语气。 4.学习第4段。 (三)读全文,巩固练习 四、课内升华,课外延伸。 第二课时 一、交流、汇报 1.小组为单位,把你设计的新型火车向大家汇报。 2.对设计进行鼓励,表扬。 二、识字练习 1.开展我是识字小能手活动。 2.给字扩词。 三、写字指导 1.说明每个字在格中占什么位置。 2.教师范写。 3.学生仿写。 四、总结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年级语文课程教案2 《米佳的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认8个字,认识多音字"累(lěi)"。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通过朗读感受米佳四个美好的愿望。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会认、会写、会运用。 2、引导学生读准字音。注意:"脸、梨、烈、累"是边音"l";"苹、乘"是后鼻音;"香、浆"既是后鼻音,又是三拼音节;"累"在本课读"lěi"(果实累累);"纷"读前鼻音。 3、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生字。指导书写"佳、脸、油、夏"。 课前准备: 1、口语交际:四季哪个季节。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学期学过的《美丽的愿望》这一课吗?我们一起背一背。 2、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米佳,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愿望是什么? 板书课题:米佳的愿望 齐读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 指名读、分男女生读一类字,重点强调翘舌音、边音、前鼻音。注意:"脸、梨、烈、累"是边音"l";"苹、乘"是后鼻音;"香、浆"既是后鼻音,又是三拼音节;"累"在本课读"lěi"(果实累累);"纷"读"fēn"不能读成"fēnɡ"。 齐读、开火车读词语,给“逗人喜爱”“五彩缤纷”“兴高采烈”找近义词朋友。米佳、满脸通红、绿油油、夏天、芳香、苹果、梨子、逗人喜爱、乘雪橇、兴高采烈、追逐、五彩缤纷、浆果、果实累累、 2、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错误之处,集体评议。 三、引导学生体会米佳的两个愿望 1、米佳的愿望到底是什么呢?请大家自己读准课文,用横线勾划有关的句子。 2、同桌讨论,指名说。老师相机出示四个愿望。 PPT;冬天真有趣,我愿永远是冬天! 春天真美,我希望永远是春天! 夏天太好了,我巴不得夏天永远不过去。 秋天比其他季节都好! 3、学生自由练读,读自己和他有着相同愿望的句子,说说为什么?米佳为什么有这样的愿望 ?读课文相应的两个自然段,抓住米佳的季节活动特点和他的感受体会情感,有感情朗读描写愿望的句子。 4、读其中的两段,小结。 5、剩下的两个季节下节课了解。 四、识字写字 1、出示“佳、油、脸、夏”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2、在田字格中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书写练习。 五、作业 1、听写今天学习的生字。 2、熟读课文。 五年级语文课程教案3 《小作家》 教学目标 1.学会“桌、台、闪、印、忙、怕、乎、诉、但”9个字,会认“睡、着、探、构、寄、楚、耐、结、称”10个了,掌握多音字“着”、“结”、“几”。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小作者想当作家的梦想以及为实现梦想付出的努力,感受“我”实现梦想的自豪,激发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付出行动。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及生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理解“我”为自己的梦骄傲的原因,感受小作家美梦成真的自豪和他在追求梦想中 教学难点:了解小作者想当作家的梦想以及为实现梦想付出的努力,感受“我”实现梦想的自豪,激发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并为实现理想而付出行动。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认识生字生词,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概括文章的大体内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说一说,由课题,你猜测文章是写什么内容的? 理解“作家”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1.自主识字,认读生字。 方法:自读课文,找出田字格的生字画上圈,找出双横线线中的字,画上波浪线。 2.同座互读互查。 3.集体正音。 4.认读词语:书桌、拧开、构思、闪耀、依旧、兴奋、几乎、安慰、着急、称呼、骄傲、耐心(注意“兴、几、着”等多音字的读音)。 5.分段读课文,评读正音。 6.指名读全文,说说文章的大体内容。 7.指导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举例:第一自然段,说说谁什么时候做什么? 后面的内容学生说,看谁的语言精练。 提示:“我”希望自己的作品早日发表,连做梦都梦到自己的作品发表了,我把这个梦告诉了小朋友,可大家都不相信。这段话讲得是哪几个自然段的内容。 8.用一段完整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9.说说刚才的问题你知道了哪些答案,还有什么不懂得问题? 三、学习生字,练习书写。 1.出示生字“桌、台、闪、忙、印”,指名读后全班读。 2.同桌交流:如何记住这些字?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师生交流,重点指导:“印”左右大小差不多,左上右下。“桌、”下面要能托住上面部分,写平稳。 4.学生描红,教师个别辅导。 5.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几个,写好后同桌交换评一评。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朗读和理解课文,理解“我”为自己的梦骄傲的原因,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换位体验,领悟情感。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朗读第一自然段,通作互相朗读,说说自己会怎样读这段? 2.说说这段中哪些地方写的?问什么? 3.勾画出这段中表示动作的词,背诵第一自然段。 4.看课件练习背诵。 我( )爬起来,( )衣服,( )鞋子,( )走到书桌前,( )台灯,( )我构思的童话。 (二)学习第二——四自然段。 1.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悄悄地”怎样读好。 如果是你把自己的作品信寄出去以后,心情是怎样的?(学生自由发言) 2.自由读课文第3、4自然段,体验情感 3.说一说从这两段中你感受到小朋友怎样的心情? 提示:极度盼望、企盼自己的童话能发表的心情。其中也有遭到小朋友的笑话后心里难过的感情。 4.把小朋友梦中的情景勾画出来,积累背诵。 过度:真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事情的结果怎样呢? (三)品读体味,激起共鸣。 1.读课文最后两节,说说你从这里知道了什么? (小作者的梦实现了,从小朋友叫他“小作家”可以体会出来。) 2.应该怎样读这两段?(读出高兴、活泼、顽皮) 3.指名读书。 二、整体回顾,完成练习。 1.看拼音写词语。 (出示拼音)书桌台灯闪耀印书依旧连忙几乎告诉但是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 悄悄地( )轻轻地( )兴奋地( )耐心地( ) 闪耀的( )跳舞的( )构思( )格外( ) 3.学会完整地回答问题。 “我”做了一个什么梦?为什么“我”会为自己的梦骄傲? 五年级语文课程教案4 《变成什么好》 教学目标: 1.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8个生字,会认双横线中的8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累”。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快乐,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 教学重点: 1.识记生字,读准前鼻音“辛”和后鼻音“劳”,写好“至”; 2.朗读课文,读懂文章内容,让学生知道要学会欣赏自己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老鼠快乐的原因,学会欣赏自己。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大体内容。 2.认读生字、新词,学写田字格中的生字。 3.学习课文第1——第1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1.“变成什么好”看这个题目,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句子? 2.猜猜文章会写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大体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 2.集体正音。 认读生词:法师、借东西、回答、乌龟、长久、辛苦、劳碌、至于 难度的词:神奇、魔瓶、发愣、恶心、舒服、蹦蹦跳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第一部分(1-11)第二部分(12—20)第三部分(21—23) 4.默读课文,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自由的读第一部分,说说从这个部分,你知道了什么? 提示:这个部分主要写小老鼠很想变成别的动物,所以找到了魔法师。从文章中小老鼠把门“敲得咚咚响”、“一天也不能等了”等地方可以看出小老鼠急切的心情。 2.想一想,小老鼠为什么想变成别的东西? 板书:“大家都不喜欢我” 3.说一说,你对老鼠的认识。 看来当老鼠真的好糟糕,小老鼠想变成什么,最后的结果怎样呢?我们下节课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认读生字。 2.同座互相学习,识记生字。 3.学生练习写字。 4.展示作品。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学习课文第12——23自然段。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老鼠快乐的原因,学会欣赏自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小老鼠觉得做老鼠一点也不快活,就向魔法师借了魔瓶。它想变成什么呢? 二、读一读,演一演,理解感悟。 1.默读课文,找出小老鼠想变成什么?想变和没有变的原因。 2.填一填: 小老鼠——( )——( )——( )——( )——( )——( ) 3.看着板书说一说,小老鼠的想法。 4.演一演,小老鼠当时的样子。 提示:抓住描写动作和神态的词,表演小老鼠的思考过程。 5.小组合作表演读第13——18自然段。 6.想一想,说一说:小老鼠还会想变成什么? 7.默读课文最后3个自然段。 (1)读魔法师的话,读出问的语气。出示小老鼠的话,板书“变得快活”,联系前文对比,体会小老鼠觉得“变成别的东西,说不定更糟”,还是做自己比较好,所以它“变得快活了”。 板书:做自己是最幸福的 (2)指导读好魔法师和小老鼠的对话,分角色读出体会。 8.小老鼠找回了快乐。生活中,你有过向小老鼠这样的想法吗?现在你也来说一说。 教师总结: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小老鼠这样的感受,但是即便是所有的人都不喜欢你,你也要爱自己、欣赏自己,在自信中,快乐的生活! 五年级语文课程教案5 《神奇的镜子》 一、教材分析: 《神奇的镜子》是一篇描述爱迪生童年时期敢于实践,运用生活中的发现——镜子对光的折射现象大胆尝试,最终为母亲创造了良好的手术环境,及时帮助了医生,挽救了母亲生命的故事。文章行文简洁、易懂,通篇没有对爱迪生聪明才智的正面评价,而是通过一件事情的记叙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 教学目标 1.懂得认真观察、细心发现的重要意义,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2.认识14个生字,认识1个部首,会写8个字。 3.理解父亲在整件事情中的情感变化,体会小爱迪生在救护母亲中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三、 教学重难点 这是一篇生动的记叙文,从始至终作者没有一句直接赞扬爱迪生的话,但是在一面面明晃晃的镜子后面隐藏的却是小爱迪生勇敢尝试、聪明细心的才智,所以这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第 一 课 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知道镜子有什么用途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就和镜子有关。(板书课题) 2.质疑:读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中识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把生字标出来。 2同桌互读互查,纠正读音。 3. .老师出示词语,交流识字方法。 “检”与“捡”要相区分,可以做动作。 “决”与“快、块”要相区别,可以组词。 “医”的部首三框是本课中的新知识,要落实,并且要指导书写这个字,要注意笔顺(书上有) 4 .课件出示词语,(包括课后的读一读),进行“开火车”或“夺红旗”游戏,分组竞赛认读词语、生字。 5. 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注意听准字音。. 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相机介绍课前了解的爱迪生生平及其发明。 师:看,爱迪生多了不起啊!他的一生有2000多项发明,平均每15天就有一项发明,这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因此他被誉为世界发明大王。(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那么这句话谁会读?为什么这么读?(带敬佩的口气) 齐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 开火车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边读边想,爱迪生为什么要救妈妈?他的妈妈怎么了? 学生会说得了阑尾炎,接着就请学生说说对阑尾炎的了解。 二、朗读感悟课文 1、默读第2自然段,找出最能表现妈妈当时处境十分危险的句子? 课件出示第二段,抓住“直打滚”、“急忙”、“马上”等词语感悟妈妈病情的紧急。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2、学习第三自然段(课件出示妈妈躺在病床上的情景) (1)过渡:此时此刻,你想对医生说什么? (2)出示第三自然段,理解句子:医生环顾四周,迟疑了片刻,说:“不行,光线太暗,没法做手术。”老爱迪生说:“那就多点几盏油灯。”医生还是摇头,连连说不行。大家急得团团转。 指名读 师:难道医生和爸爸没有想办法吗? 师:爸爸想的什么办法? 师:医生怎么说的?为什么连连说? 师:医生想出什么办法了吗? 从哪个词看出来的?学生做做环顾四周、皱眉、大家急得团团转的样子 师:此时此刻,医生和爸爸束手无策,妈妈又危在旦夕,大家都非常着急,能不能通过你的读来再现这一场景呢? (3)指导朗读(注意爸爸的着急,医生的无奈) 过渡:就在大家都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小爱迪生又是怎么做的呢? 3、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爸爸看到了,什么反映? 课件出示:爸爸一见又急又气,责怪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师:就是啊,都什么时候了,还胡闹,爸爸能不气能不急吗?谁愿意当又气又急的爸爸来责怪爱迪生? 师:爱迪生怎么说的? 课件出示: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 师:谁来读读爱迪生的话?你为什么这么读?(爱迪生这时候是很委屈的) 想想当你受委屈的时候,你是怎样说话的? 分角色,男生读又气又急的爸爸,女生读满腹委屈的爱迪生。老师导读 过渡:爱迪生真的想出办法了吗?屋子为什么会变亮呢?我们一起走到妈妈的病床边看看当时的情景吧!(课件演示屋子变亮的情景)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爱迪生说什么? 师:这时的爸爸用书上的一个词形容就是(恍然大悟)一下子明白就叫恍然大悟 。 师:爸爸恍然大悟会说什么?此时此刻,医生的反应是什么呢? 他会说什么呢? 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师:通过爱迪生想出的好办法,手术的结果怎样了呢?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总结 1、老师想问问大家,爱迪生为什么这么聪明呢? 2、你看,爱迪生小小年纪就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救了妈妈,让我们都来夸夸爱迪生怎么样? 四、拓展阅读 1.把爱迪生小时候孵小鸡的故事印发给学生阅读。 2.搜集爱迪生的名言,抄在积累本上。 3读短文,回答问题。 聪明的韩愈 从前,有位教书先生,他给学生出了一道题:看谁用不多的钱买一件东西能把书房装满。学生人人动脑,认真思考。放学后,他们都到集市上去了。 第二天,有的买来了稻草,有的买来了树苗——可是谁的东西都没有把房子装满。 一个叫韩愈的学生走进书房,从袖子里取出一支蜡烛,把它点燃。烛光立刻照亮了整个屋子。先生见了,高兴地连声说:“好!好!韩愈真聪明。” (1)教书先生出了一道什么题目? (2)学生分别买来了什么? (3)谁最聪明? (4)你认为什么可以装满屋子?
2023-07-26 22:41: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