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瑞士 和 瑞典有怎么样的历史,怎么没听说过有什么战争

2023-07-27 23:19:25
TAG: 瑞士 历史
共2条回复
余辉

瑞士瑞典中世纪以及近代的时候参加的战争多了去了,打烦了,打厌了,后来就不想打了,

以心消业

现在的瑞士是1848年成立的,原来都是些小王国、小诸侯,现在瑞士国土范围在史前是凯尔特人的活动区域,后来纳入罗马帝国、后来归日耳曼人统治,后来归于神圣罗马帝国,后来分裂。。

瑞典

九至十世纪时,瑞典地区发展出维京文化,以贸易、侵略、殖民等方式向东发展,影响的地区包括波罗的海、俄罗斯及黑海。   

公元1100年前后开始形成国家。1157年兼并芬兰。1397年与丹麦、挪威组成卡尔马联盟(Kalmar),受丹统治。1523年脱离联盟独立。同年,古斯塔夫·瓦萨(Gustav Eliksson Vasa)被推举为国王。1654至1719年为瑞典的强盛时期,领土包括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俄国、波兰和德国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   

17世纪时瑞典在三十年战争(1618~1648年)中跃升成为欧洲强国。18世纪大北方战争(1700~1721年)后沙皇俄国取代瑞典在欧洲的地位。1718年对俄国、丹麦和波兰作战失败后逐步走向衰落。1805年参加拿破仑战争,1809年败于俄国后被迫割让芬兰,1814年从丹麦取得挪威,并与挪结成瑞挪联盟。1905年挪威脱离联盟独立。瑞典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均守中立。

相关推荐

他被人称北欧雄狮,依靠军事改革,将瑞典由边远雪国变成欧洲强国

在欧洲三十年战争中,当有一个人率军踏进德意志主战场时,人们嘲笑他是「 ”雪人”,意即他是来自偏僻雪国的人,脆弱不堪,但很快,人们发现自己错了。 他战术精湛,谋略得当,在德意志境内一路推进,打败了帝国名将蒂利,重创了无敌将军华伦斯坦,取得了威悉河、易北河等流域的控制权,为本国的崛起铺平了道路。 他的作为,无异于痛打了嘲笑者的脸:谁还敢轻易说他是个「 ”雪人”? 他,就是瑞典国王古斯塔夫u2022阿道夫。 古斯塔夫二世 世人一般称他为古斯塔夫二世,是瑞典瓦萨王朝第6任国王。在他统治期间,瑞典脆弱的政治、经济、军事都得到了加强,由弱小的国家一跃而为北欧强国,而他本人,也因创立了新型的战术和战略,对近现代欧洲军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人称为「 ”北欧雄狮”、「 ”现代战争之父”,史书则尊他为著名的军事统帅和军事改革家。 作为杰出的军事家,古斯塔夫精通各种军事技术,对步兵、炮兵、骑兵、攻城战,及防御工事的运用都非常娴熟,对地形也有高超的观察和判断力,是一位出色的作战指挥专家,然而更令世人瞩目的,是他对军事的改革。本文要介绍的,正是他在军事改革方面的成就。 在此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下他继位时的瑞典局势,这是他能致力于军事改革的原因和基础。 一、古斯塔夫进行军事改革是时势所趋 首先,武力是国家强大的重要手段之一。 古斯塔夫在位时,正是十七世纪上半叶,当时的欧洲,正走在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各个国家开始意识到国家 *** 的重要性,试图挣脱神权的统治,取得自身的独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为了扩大自身疆土、经济利益、政治影响,不仅仅依靠狡诈的外交手段,更多时候是诉诸武力,这一点在三十年战争中表现得更明显。(了解三十年战争可以参考下文链接) 然而,古斯塔夫接手时的瑞典,别说称霸欧洲,连自保都很困难。在内,经济、文化落后,军事力量自然也薄弱。在外,因王位之争(古斯塔夫的父亲卡尔公爵在世时,他的侄子西吉斯蒙德担任波兰和瑞典两国的国王,卡尔夺取瑞典王位成为卡尔九世,西吉斯蒙德对此一直耿耿于怀),瑞典与波兰征战不休;因争夺波罗的海控制权,瑞典又与俄国、丹麦冲突不断。 这样的形势下,靠文治,靠儒雅的外交,无法实现自保,唯有军事强盛,才是国家能走向强盛的有力保障。 其次,攘外与安内,军事改革具备了良好的基础。 对外,瑞典面临的复杂局面,并没有吓倒十七岁的古斯塔夫。这位野心勃勃、英勇尚武的君主,亲自率领自己的军队,主动向三个国家进军。第一个交手的是丹麦,以瑞典失败告终,但吸取了教训的古斯塔夫,却赢得了后来与俄国和波兰的战争,终于与三个国家达成和解。 连年的战争,尤其是瑞典和波兰的八年抗战,古斯塔夫的军队经受了实战的洗礼,成了一支劲旅,在这样的基础上使之更优化、更先进,简直是水到渠成的事。 对内,他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来保护民生,发展经济。一方面,他给了农民自治权,避免他们被贵族过度压迫和剥削,从而保存了王国的有生力量。另一方面,他利用国内铜、铁矿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冶金业,允许铁匠、铸炮师等工业者,6年内不服兵役。冶金业的发展,促进了其他制造业的繁荣,加速经济实力增长的同时,也解决了战争的武器装备需求问题。 在上述因素的推动下,勇于开拓创新,不愿意墨守成规的古斯塔夫,开始把国家财力投放到国防建设中,致力于军事体制的改革。 二、军事改革的主要举措和成果 1、改革佣兵制度 当时欧洲习惯的是佣兵制,使用雇佣兵有优点,那就是节约人力物力,有专业的作战技术,但缺点也更明显,他们没有国家意识,不会永远效忠于谁,一切向钱看,谁出价高就跟谁走,这就导致了他们在战场上的不稳定性。 古斯塔夫则启用征兵制,以自由农民为主体组成常备军,并全力打造这支军队。为了保证战斗力,他对其进行严格、系统的训练,优秀者进入近卫军训练,然后派到各个连队去当骨干。为了强化士兵的归宿感,军队以省份建制,以地名为番号。为了加强纪律性,他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掠夺、污辱妇女、制造混乱、临阵脱逃等行为,都将处以极刑;军队不能扰民,扎营要服从地方官安排,农民有权抓捕扰乱的士兵;士兵也可以向上级,或直接向国王申诉等等。 这样,瑞典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拥有了一支数量稳定,素质较高,战斗力强的常备国军。 2、 改进武器装备 改良长矛。传统的矛长5米,使用者不易转身,矛也容易被砍断。为改变这一弊端,古斯塔夫将矛缩短到3.6米左右,并将一端套上铁套。 改进火器。当时在传统战术中毫不起眼的火器,古斯塔夫却极为重视,不仅增加其在军阵中的使用数量,还发明了一种新式滑膛枪。 老式的火绳枪重15到25磅,必须放在木叉支架上才能射击,极不方便。古斯塔夫设法将重量减到11磅,滑膛枪的长度更是减到4英尺,后来又减到3英尺,利用齿轮来发射,这样根本就不需要用到支架了。为了配合新型火器,他还发明了纸弹药筒,也就是一种定量装药的弹筒,里面装着仔细秤量过的火药和弹丸,更能节省装填时间。改进后的滑膛枪更轻便,更易装弹,发射速度也比火绳枪快得多,每分钟达到1发以上。 改革火炮。传统火炮重半吨左右,需要二三匹马拉的四轮车才能装载,战场上移动极不灵活。古斯塔夫改革火炮的理念就是减轻炮重,增加它的灵活性,他发明的一种火炮只有400磅重,一匹马或者三四个人就可以运送,省时省力,使用起来也方便得多。火炮弹药筒也随之改良,装弹和发射速度更快。 改变服装。步兵逐步弃用了传统的盔甲,只使用头盔,个体作战时更轻便灵活。古斯塔夫还第一个提出统一士兵服装,哪怕只统一颜色也可以,他的军队中素有「 ”蓝色旅”、「 ”黄色旅”等等。 瑞典军 3、创新战术战略 优化队形编制。 古斯塔夫于三十年战争期间,在布赖滕费尔德大败德意志名将蒂利,一战成名,成了人们心目中的「 ”北欧雄狮”。当时他就是凭着改进后的作战队型,赢了德意志使用的西班牙方阵,这种方阵靠着庞大纵深碾压敌人,素有「 ”步兵之花”的美誉,在欧洲已经盛行了百年之久。 据汪枫《古斯塔夫二世传》记载,布赖滕费尔德战役中,德军方阵数量在13到18之间,每个方阵1500到2000人,中央是长矛兵,四个角上是火枪兵小方阵,两翼是骑兵。一个1500人的方阵,可能是宽50人,纵深30人。它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全方位防御,但缺点是过于笨重,队形不能及时根据实际情况转变,缺少灵活性,而且容易造成火力浪费。 西班牙方阵示意图 古斯塔夫一个步兵营的人数是408人,中央是216名长矛兵,宽36人,纵深6列;两侧分别是96名火枪手,宽16人,纵深6列,特殊情况下,也有可能火枪手分布在同一侧。一般情况下,还另有96名火枪手作为备用。数个这样的步兵营组成一个旅,呈「 ”T”字型(如下图),规模和构成可以随时根据情况作调整,比西班牙方阵要轻便、灵活得多。 古斯塔夫的步兵旅示意图 重视协同作战。 古斯塔夫不仅将各兵种混合编队,还讲究步兵、炮兵与骑兵协同作战。 作战时,火枪手一般会接到「 ”两列并一列”的口令,后面的三排跨入前一排,原来的纵深6列就变成了3列,然后第一行跪立,第二行弯腰,第三行站立,随着一声令下,火枪齐射,保证了火力集中而威猛,充分发挥火器的优势。 火枪齐射 这次齐射一般会在发起冲锋前,当火枪兵装弹换药时,长矛兵趁机向敌人发动进攻。 古斯塔夫还首创了炮兵这个兵种。1623年,他创立了第一个炮兵连,1629年,他又将其扩充为6个连组成的炮兵团,其中4个连是炮和炮手,1个连是工兵,剩下的1个连专门负责爆炸装置。 炮兵 同时,古斯塔夫还强化了骑兵的作用,他经常将骑兵布置在步兵阵线的后面,与火枪手混合在一起。作战时,火炮射击腾起烟雾,骑兵在烟尘掩护下冲向敌阵中央,打乱其队形后赶紧撤退,等第二轮火炮发射时,再次出击,只是这次攻击的方向变成敌军的两翼,如此反复。而火枪兵也会在骑兵撤退时,提供火力掩护。 步兵、炮兵、骑兵配合的结果,是充分弥补起装弹与撤退时的薄弱环节,将火力与冲刺力量发挥到最佳。 4、改善补给体制 当时的欧洲军队,都是用「 ”以战养战”的方式补充军需,就是每攻占一个地方,就横征暴敛,甚至烧杀抢掠,来获得军费与军需,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古斯塔夫有时候也实行「 ”以战养战”,但他一般是让当地 *** 、教会和贵族缴纳费用,坚决禁止士兵烧杀抢掠,因此他虽然是入侵者,却反而受到了某些地区人民的欢迎。 更多时候,古斯塔夫军队依靠的是固定的补给线。他在沿途修建仓库,派驻专门的管理人员,仓库中的粮食与其他物质,有的是由瑞典运来,有的是由同盟国家筹集供应,这一方面减少了军中的辎重车辆,另一方面又不必侵扰乡民,保证了军队的纪律,提高了作战能力。 三十年战争中,瑞军将古斯塔夫的军事理念发挥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布赖滕费尔德战役,他以少胜多,给了所向披靡的德意志军队迎头痛击,令整个欧洲对瑞典军队刮目相看,他自己也得到了「 ”北欧雄狮”的称号。战后的瑞典获利颇丰,不仅扩张了领土,波罗的海几乎成了瑞典的内湖,它由一个边远苦寒之地的小国家,一跃而成为欧洲强国。 更重要的是,在古斯塔夫军事理念影响下,一个新的世界战争模式正在形成,全面火器战争时代即将到来。它的开创者,毫无疑问要受到后世的称赞。拿破仑就曾给过他高度评价,认为他可以和亚历山大、汉尼拔和恺撒等人相提并论。欧洲的历代军人,因为他独特的理念,先进的战术,尊称他为「 ”现代战争之父”。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参考:《北欧雄狮:古斯塔夫二世传》,汪枫 《军事改革家:古斯塔夫二世》,程金明 《17世纪欧洲的军事改革家—古斯塔夫二世》,张晓校 《古斯塔夫u2022阿道夫二世时代:步兵与炮兵结合》,Tu2022Nu2022杜普伊(美国)
2023-07-27 03:13:351

详细介绍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生平

  斯塔夫三世  古斯塔夫三世(Gustavus III,1746-1792),瑞典国王(1771-1792)。Adolphus Frederick的儿子和继承者。当古斯塔夫登上王位时,发现国家被内争撕碎了。农民、贵族、教士和官员的冲突之外,还有积极的拥法国派和保守的拥俄国派的冲突,他调和的努力失败,于是通过政变获得控制(1772年)。他经济改革,创建数一数二的舰队,宗教宽容。模仿凡尔赛宫廷。1788年与卡瑟琳女皇开战,一个高级军官的叛变危害甚大,同时丹麦人也在俄国挑唆下入侵,英国和普鲁士声援。通过又一次政变(1789),古斯塔夫加强了王权。随后打败了俄国人。正当他打算组织同盟干涉法国革命时,在蒙面舞会上他被贵族刺杀。继位者是古斯塔夫四世。  http://baike.baidu.com/view/917237.htm  1771年古斯塔夫三世(Gustav III)即位。其时的瑞典已被连年的战争、歉收、国会中的派系争斗、普遍的腐败搞得国势颓败,民不聊生。古斯塔夫三世在法国接受教育,并且深为法国国家绝对主义思想所影响。1772年和1789年他发动了两次不流血的军事政变,通过新的政府法令,废除了自由时期所有的基本法律,国会的权力受到限制,而国家的行政权力得到增强,1766年的《出版自由法》被一项新的对新闻出版自由进行严格限制的法律所替代,新闻出版自由回到压制和事先审查的状态。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世纪初期。19世纪初,古斯塔夫三世的继承人因战败被迫退位,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瑞典于1809年进行了宪法改革,并于1810年制定了新的《出版自由法》,重新确立了出版自由,但是不久又出现反复。拿破仑手下的一位法国将军成为瑞典国王(卡尔·约翰,Karl John),他就任后不久就暴露了其专制独裁的本性,实行了秘密警察制度,并且在1812年以一项新的更为苛严的法律取代了2年前制定的《出版自由法》,该法规定了一个没收程序,对新闻出版自由进行进一步的限制,规定政府不经审判就有权没收任何报社。然而,卡尔·约翰专制统治没有能够维持长久,到他统治的后期,特别是他的儿子在位时,国王的权力受到国会以及各种社会力量的有力制约,瑞典社会再次进入一个自由的时期,上述针对新闻媒体的没收程序被废除。  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时的需要,政府颁布了一些限制出版自由的措施。战后有必要取消这些措施,恢复并扩大公民的新闻出版自由,为此,1949年瑞典国会通过了现行的《出版自由法》,并在经过长期争论后,于1991年制定了《表达自由法》,作为《出版自由法》的补充。  --------------------------------------------------------  瑞典历史学家安德松说:“瑞典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帝王史。”这观点即使在瑞典也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国王在瑞典历史上,尤其是在中近代历史中曾起过重大,有时甚至是决定性作用。古斯塔夫u2022瓦萨是现代瑞典的缔造者,是他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世袭的瑞典封建王国;其孙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南征北战,开疆拓土,使瑞典成为欧洲强国;卡尔十四世则是瑞典现行的和平中立政策的奠基人。王族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瑞典的历史。  瑞典作为国家,形成于11世纪,即海盗时期末叶(约1050年前后)。但由于缺乏详实史料,历史学家至今无法对其具体形成过程给予出明确解释。  在历经近千年的历史变迁中,瑞典先后共有69位国王(女王)*登上了御座,这也包括当今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  通过拙作,读者不难发现瑞典王族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建立在古代原始民主基础上的民主传统。这种民主传统不同于现代民主,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为现代民主的建立和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海盗时期(8-12世纪)的瑞典仍停留在欧洲大陆古代的氏族社会里,实行部落议事制。据说那时海盗被捕后,人人都说他们自己是首领。史学家认为,他们集体行动的各种事项也许确是经全体成员讨论决定的。瑞典人至为其海盗时期振奋人心的历史骄傲。他们奉海盗为顶天立地的英雄,颂扬他们骁勇善战,充满豪气;南征北讨,所向无敌;在波涛汹涌的海上与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精神和高超的造船技术。海盗为他们留下一部惊天动地的历史,也为他们留下尊重民主的精神。  据可靠文字记载,瑞典各地从9世纪起就建立起三级公民大会制度:村民大会、教区大会和省级大会。各级公民大会按期召开,讨论和决定各自范围之内的事,如订立村约民规、解决纠纷,决定何时播种、何时收割、何时海盗船出海等。省级公民大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选举或废黜国王。  埃里克u2022塞盖尔斯萨尔(“常胜国王”)也许是瑞典历史上第一个被当时大部分地区首领承认的国王。据说他在塞格图纳建城,于公元985年左右在乌普萨拉附近大败入侵海盗而一举成名,继而南征,迫使哥特兰、丹麦臣服。他和他的后代统治瑞典一百多年。  中古时期的瑞典人信奉传说中的神明奥丁。他们认为国王是奥丁的后代,是天子,因而王权是神圣的,国王只能由王族里的人担任。但王权不是绝对的,不是世袭的。王位空缺后要由省级公民大会在数个合法的王位继承人中选举产生。国王不能独继专行,而必须服从公民大会决议。冰岛史学家斯图尔鲁松对1030年在乌普萨拉举行的一次公民大会有段生动的记载。  当时挪威与瑞典发生冲突。挪威国王哈罗德提议谈判解决纠纷,而瑞典国王埃立克松则要用武力决一雌雄,并准备发动战争。他的好战态度遭到其他家族的强烈反对。在公民大会上托尼发言,警告国王说:“如果你不按我们的要求办事,我们决不容忍你这个无法无天的捣乱鬼,我们将与你为敌,并且杀掉你。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做的。在姆拉坪已经有5个像你一样傲慢的国王被丢进了井里。好啦 ,快回答,你究竟何去何从?”与会者以热烈的喝彩对发言人表示支持。国王当即表示服从大众意志。他承认国王历来是与农民一起并且按照农民的意愿来治理一切。  直到中世纪末瑞典的版图还几乎是长方形的:从南部卡尔马,到北方拉普人集居的丛林地区,从西边的约塔河畔的勒德瑟,到东部与沙俄接壤的维堡,全国分成20个区。各区以森林、山岗、湖泊为自然疆界,地理上、经济上自成一体。南部和中部土地肥沃,是最重要的农垦区;北部为森林区。十三世纪前国王多居南方的哥特兰岛,他的王权实际也只限于哥特兰岛及其附近地区。只有当国王一年一度去各地巡狩时,才显示他是全国的主宰。平时各地区首领是当地的实际统治者。不过国王在这些地区设一侯爵,为其代表,侯爵拥有兵权,统率他所辖之军队(称之为leding,即海盗时期沿袭下来的军事组织),因而国金有权调动一定数量的战船厂,控制波罗的海的海岸。  1125年埃立克家族的第12个国王被谋杀,各路诸侯揭竿而起,自立为王。这种混乱局面持续了一百多年,直到1245年贝尔格尔伯爵执掌大权,成为摄政王,群龙无首的状态方告结束。贝尔格尔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和平法令、教会政策、行政管理等一系列法规都是他执政时制订的。他将首都从被烧毁的塞格图纳迁往斯德哥尔摩,是斯德哥尔摩的缔造者。他也是瑞典历史上最后一个侯爵(Jarl)因为从他以后侯爵均改为伯爵(Hentig)。其长子瓦尔德马尔1250年被选为国王。1274年他与弟妹珠达通奸,事发后被迫去了罗马,次年回国,但被胞弟马格奴斯战败,投入监狱。马格奴斯于1275年当选为国王。  贝尔格尔的子孙统治瑞典长达140多年,直到其末代国王阿尔布雷克特与贵族和地方官吏矛盾激化,终被废黜,瑞典贵族迎奉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为瑞典女王。瑞典、丹麦、挪威于1394年在瑞典南方城市签订“卡尔马联盟”,斯堪的那维亚半岛上的丹麦、挪威、瑞典遂统一起来,同属丹麦女王统治。“卡尔马联盟”延续一百多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颇有雄才大略,是世界三大著名女王之一。她的后代运远远没有她的才干和威望,统治手段简单,与瑞典矛盾日趋尖锐,最终导致战争。  年仅21岁的古斯塔夫u2022瓦萨在斗争中脱颖而出,经三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丹麦统治,建立起丽萨王朝。  古斯塔夫一世,瓦萨在位37年,立志改革,使瑞典由弱变强,他打击教会势力,没收教会土地和财产,改奉路德宗新教为国教,建立中央集权政府,确定王位世袭;他整理财政,统一全国部收制度,鼓励工商业发展;他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军事力量,建立起一支海陆军。瑞典从此走上欧洲强国的道路。他是现代瑞典的缔造者。  瓦萨死后,祸起萧墙。他的三个同父异母儿子同室操戈,打了几十年,到他孙子古斯塔夫u2022阿道夫即位时,国家一贫如洗。但古斯塔夫二世u2022阿道夫是个天才的军事家。历史学家将他与凯撤大帝、亚历山大大帝齐名,他先后打败丹麦、俄国与波兰。1629年当欧洲“三十年战争”进入第三阶段,德皇与天主教联盟在德意志战场上占了明显上风之时,他毅然率军进入德意志,与神圣罗马帝国为首的天主教联盟抗衡,从德意志北部一直打到南部,布雷顿菲尔德一役威名远扬,全欧震惊,无不对他刮目相看。虽然他1632年战死在吕岑,但已为“三十年战争”奠定胜利基础。瑞典从而在此后100年中一直扮演着欧洲大国的角色。  古斯塔夫二世u2022阿道夫对外战争胜利,基于他国内改革的巨大成就。他从组织上、训练上、战术上对军队进行一系列改革,将只有90万人口的农业国建设成一部强大的战争机器,拥有欧洲最有战斗力的军队。他发动政治改革,健全政府机构,因而他驰骋在德国战场时,国家管理仍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他进一步明确“等级议会”职能,确定贵族的领导地位,创建了最高法院,完善全国行政区域划分,使中央、地方畅通无阻。他创建的大学预科班(Gymnasia)沿用至今。美国史学家仅仅国内改革的成就足以使他在瑞典历史上占有最伟大国王的位置。  古斯塔夫二世u2022阿道夫是非凡而又复杂的人物。他高大英俊,做事果断,智慧过人,能力超群;但也阴险狡诈,好冲动,多幻梦。他使瑞典成为欧洲当时治理的最好的国家之一,但也使瑞典上一条无法走通的道路,“他……不明白一个帝国是不能建立……在敌国领土作战的基础之上,即使建立了也不能永久保持;他不明白瑞典迟早会论落到二流或三流国家行列。”  卡尔十世、十一世和十二世继续向外扩张,同时进一步强化国内封建专制统治。卡尔十二是古今罕见的马背上的国王。他18岁即位后,便统率大军攻打凡麦,从此再未生还首都斯德哥尔摩。他戎马一生,迫瑞典宿敌丹麦就范,又横扫波罗的海沿岸国家,令波兰俯首称臣,令奥地利和法国皇帝胆战心惊,继而又东征,攻打俄罗斯,波尔塔瓦一战败于俄国的彼得大帝手下,从此一蹶不振。1718年12月一颗至今也未查明来自何方的子弹击穿他的头颅,当即倒在战壕里,一命呜呼。瑞典不幸被英国人言中,从称雄一时的北欧强国沦为一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小国,瑞典王室势力从此大大削弱,国王成了一枚“橡皮图章”,国内政治结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实权操在贵族手中。  1772年古斯塔夫三世发动“不流血政变”夺回王权,但这只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回光返照。古斯塔夫三世是瑞典历史上褒贬最多的国王之一。他梦想重振王室雄风,恢复瑞典昔日大国地位,但他生不逢时,国力衰败和国库的空虚使他无法实现自己的美梦。他试图这行某些改革,如货币改革、土地改革(农民可以买卖土地)、废除苛刑、提倡新闻自由等,伏尔泰、卢梭等大思想家为此也曾为他喝彩,但他的改革有始无终,一一流产。他一度鼓吹新闻自由,很快又亲手将它扼杀。他被暗杀后,贵族重新操纵实权,并通过1809年宪法,对君主权力作了明确限制。王权从此直线下降。  1866年“议会改革”是瑞典历史的分水岭。随着贵族阶级控制的“等级议会”解体和上下两院的建立,贵族渐渐让位于新兴的资产阶级。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古斯塔夫五世国王曾为夺回王权作了最后尝试。他选择国防问题为突破口,主张加强军事力量在群众集会上大喊“我的海军……我的陆军……”结果自讨没趣,被社会民主党和自由党击退。国王从此再不过问政治,国家大事全凭政府处理。1975年议会通过新宪法,替代沿用了一个半多世纪的1809年宪法,明确国王只是象征性国家元首,不再拥有任何政治权力。80年代以前瑞典废除君主的呼声时有所闻,近年来已绝于耳。瑞典人解释说这是因为他们崇尚传统,国王是他们历史、文化的一部分,一定程度上能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一般认为只要王室成员(尤其是君主本人)循规蹈矩,王室当安然无恙。因此对王室存亡威胁最大的是王室自己。  http://www.firsttravel.com.cn/ma/sweden/sweden-022.htm  ------------------------------------------------------
2023-07-27 03:13:516

瑞典-挪威战争

瑞典-挪威战争背景基尔条约早在1812年拿破仑入侵俄国之前,瑞典王储查尔斯·约翰就与沙皇亚历山大一世达成协议,俄国将支持瑞典进攻挪威,迫使丹麦-挪威将其北部割让给瑞典。然而瑞典对挪威的进攻被抵挡住了,因此,瑞典军队转而在中欧针对法国。根据查尔斯·约翰与英国和普鲁士外交官达成的协议,瑞典军队被部署来对付拿破仑的军队,协议表明,在法国及其盟国(包括丹麦-挪威)战败后,挪威将割让给瑞典。根据1814年1月签订的《基尔条约》,丹麦-挪威国王弗雷德里克六世不得不将挪威割让给瑞典国王,原因是丹麦-挪威与法国是同盟关系,且在拿破仑战争后期战败。然而,这项条约没有被挪威人接受。挪威制宪会议被认为是丹麦-挪威王位继承人、挪威总督的丹麦王子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Christian Frederick)领导了这场起义,他呼吁召开制宪会议。5月17日,会议召开并通过了自由宪法,选举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为独立国家挪威的国王。作为国家的新元首,为了维护挪威的独立,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Christian Frederick)不顾一切地试图从英国或第六次反法联盟中的任何其他大国获得支持。然而,经过努力,挪威在外国的外交官对外界支持挪威人不抱任何希望。双方军队挪威军队集结了3万人,由于担心被包围,他们占据在远离瑞典边境的阵地。挪威海军只有几艘军舰,大多数驻扎在靠近瑞典的瓦勒尔岛。瑞典军队由四万五千人组成,他们都是经验丰富、装备精良的士兵。瑞典海军拥有大量的大型舰艇,并具有快速航行和登陆作战的能力。过程战争于7月26日开始,瑞典海军迅速在赫瓦勒对挪威炮艇发动了攻击。挪威军队被疏散,船只也得以逃脱,此后他们没有参与战争的其余部分。瑞典的主要攻势边境在哈尔登,他们绕过弗雷德里克斯滕和周围的堡垒,然后继续北,而第二支6000人的兵力分布在克拉克罗伊的腓特烈斯塔之外。第二天这个城镇投降了。这是向拉克凯斯塔德的挪威军队进行包围的开始。在通向孔斯温格的前线,双方势均力敌,挪威军队最终于8月2日在利尔阻止了瑞典人的进攻,并于8月5日在马特兰德取得了另一场胜利。8月3日,国王弗雷德里克达到前面奥斯特福,并被说服改变自己的策略,使6000人驻扎在拉克凯斯塔德反击瑞典人。8月5日发出了反攻的命令,但几小时后命令又被收回。因此,挪威部队从阿斯金的格兰马河撤退。8月9日,最后一场大战在兰尼斯桥头堡打响,瑞典军队再次被击退。瑞典然后试图迂回包围挪威,在8月14日的克约尔贝格桥之战使这样的战术得以成功。那时,瑞典人已经有了一条通往挪威首都克里斯蒂亚尼亚的畅通道路。此外,英国对挪威的封锁逐渐恶化了挪威人的处境,使得食物短缺在各地普遍存在。瑞典军队的接近和英国的封锁最终使挪威人的处境变得不可维持战争。虽然挪威军队在兰尼斯取得了胜利,但挪威和瑞典军事当局都清楚,失败是不可避免的。即使他们成功地对瑞典人发动了几次轻微的进攻,从而向瑞典人施加压力,使他们接受挪威为一个主权国家,但从长远来看,人们认为试图抵抗瑞典人是不可能的。因此,瑞典提出的谈判建议被接受,因为战争使挪威的财政受到沉重的压力。瑞典人在挪威境内的安全方面,每一天的拖延都给他们带来了关于结果的不确定性,因此双方都对迅速结束战争感兴趣。对于普通的挪威士兵来说,这场战争似乎准备不足,打得也不好。损失的指控针对的是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和挪威将军哈克斯豪森;后者被控叛国罪。对挪威政府来说,可能更多的是争取最好的谈判地位,因为没有大国的支持,挪威不可能获得独立。但在兰尼斯战役胜利后,通过同意谈判,他们可以避免无条件投降。结果8月10日,伯纳多特提出了停火建议。该提议包括一项重大让步- -伯纳多特代表瑞典政府接受了艾兹沃尔宪法。在此过程中,他心照不宣地放弃了挪威仅仅是瑞典一个省的主张。谈判于1814年8月10日在挪威莫斯开始,经过几天的艰苦谈判,一项名为莫斯公约的停火协议于1814年8月14日签署。国王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被迫退位,但在瑞典国王的统治下,挪威在与瑞典的个人联盟中名义上保持独立。它的宪法只有在允许它加入联邦时才得以维持,而两个联合王国除了国王、外交部门和政策外,还保留着各自独立的机构。
2023-07-27 03:16:261

瑞典国王小径欧洲最古老的徒步路线之一

瑞典国王步道被誉为“欧洲最古老的徒步路线之一”,逐渐成为户外达人的打卡地。这条路线拥有世界上最壮观的山景,庄严肃穆的雪山,青翠的山野,茂密的白桦林,广阔的低洼山地,带来巨大的景观差异,给人以震撼的视觉体验。这条步道分为四段,每段大约需要一周的时间。到目前为止,最受欢迎的部分是在最北部的比斯库和瑞典最高峰凯布纳山之间。瑞典的国王小径上有明显的标志。驯鹿出没于整条小径。运气好的话,还能偶遇这群北极精灵。英文名:kungsleden trail位置:瑞典北部赫马万与比斯库之间。长度:440公里(4条线路)持续时间:7天(1行)难度:中等最佳月份:6月下旬至9月上旬。重要提示:你可以在国王小径上的任何起点开始徒步旅行,但在北极徒步一般是从北到南徒步的最佳方式,因为它可以一直面向太阳。
2023-07-27 03:19:101

德意志和丹麦、瑞典之战

德意志和丹麦、瑞典之战的故事一连几个夜晚,德意志皇宫的议事大殿里都亮着灯火,皇帝和大臣们正在讨论,如何对付丹麦王国入侵的事。皇帝一脸忧郁地望着每个大臣,把已说过多遍的话又重复了一次:“谁能领兵与丹麦作战?朕一定给予他最高的奖赏!”德意志在当时是个诸侯林立的国家,那些大小诸侯贵族谁也不买谁的帐,连皇帝的话也不听。今天他们也列席了会议,个个闷声不响地坐在那儿,就连那些平日耀武扬威的将军们,这时不是低着头就是缩着脖子。大殿上静得连针落地的声音都听得见。忽然,角落里传出一个声音:“我愿带兵出征!”所有人的目光都射向那个角落。皇帝定神一看说话的是一个叫华伦斯坦的将领,官职不大,他曾在一次战斗中立过功。这个人性格倔强,认了死理八头牛也拉不回来。大臣和皇帝都不太喜欢他。但既然他能站出来领命,确实难得。皇帝走到他面前,点头说:“很好!不过,我得问问你,你有军队吗?”德意志的皇帝只掌握自己的那部分军队,诸侯和将军、大臣也各有各的人马。华伦斯坦站起身,挺直腰杆道:“我已招募了一支3万人马的军队,他们个个身强力壮,勇猛无畏。皇帝又问:“军饷呢?你有军饷发给他们吗!”华伦斯坦回答:“我可以向驻地的百姓征收,不要陛下担忧。”皇帝满意地把头点点,又问:“那么,你还要什么帮助呢?”华伦斯坦道:“常言说,名不正言不顺。只要皇上给我一个名义,我就可以率领军队开赴前线!”皇帝兴奋地把两手一击:“好,朕任命你为讨伐丹麦的总司令!”华伦斯坦欣然领命。这正是公元1624年的春天。德意志帝国和他的盟国丹麦为了争夺北欧的霸权打了起来。丹麦人步步为营,很快就要打入德意志的边境了。而这时的德意志,由于连年战争,军队十分的疲乏,财政也很困难,支持皇帝的天主教阵营内部斗争尖锐,加上诸侯割据一方,谁也不肯把自己的队伍拉出来。这样,皇帝根本不可能把军队联合起来。没想到,平时大家都瞧不上眼的华伦斯坦竟能自告奋勇,把这个任务领了下来。华伦斯坦是个很有统帅才能的军事家,他料定皇帝的军队不堪一击,因而早就开始招募军队。会议一结束,他便派出一部分敢死队,同刚刚跨入国境的丹麦人交上了手。丹麦人看到德意志的勇士们如猛虎下山,很快就败退了。华伦斯坦下令追击,一直追到丹麦的国境内。士兵们大肆地抢掠,像过路的蝗虫一样,把占领地的粮食、财宝一扫而光。对这些,华伦斯坦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权当没看见。胜利的喜讯传进德意志皇宫,皇帝大喜,亲自出城迎接凯旋的华伦斯坦,并决定举行隆重的仪式,重重地赏赐华伦斯坦。那是个风和日丽的早晨,皇宫大殿门口彩旗飘扬号角阵阵;几百个手执宝剑的卫士威风凛凛地分立大殿两厢。当太阳升上殿顶的时候,华伦斯坦身披霞光一步一步地登上了大殿,向皇帝行了个大礼,皇帝扶起他,叫卫士把一箱珠宝抬到他的面前,说:“收下吧,这是朕对你的一片心意!”一个满脸胡须的天主教诸侯不知从哪里蹦了出来,对皇帝大声吼道:“不能奖赏他!”皇帝愣住了,大殿上下的将军和卫士们都愣住了。人群中,又窜出一个天主教诸侯,扯着脖子喊:“不仅不能赏赐,还得重重地惩办!他是个大大的野心家!”话音刚落,几十个天主教诸侯一起涌上大殿,七嘴八舌地乱嚷嚷,“皇上若是不撤他的职,我们就不选皇子作继承人!”“他的军队烧杀抢掠,干尽了坏事,这种人还配当统帅,呸!”“叫他下台,撵他滚蛋!”有的人竟冲上来把他往下拖。华伦斯坦面对张牙舞爪的诸侯,坦然地说:“我出战的目的,决不是为了什么赏赐,而是想把我们这四分五裂的国家统一成中央集权的国家……”他正想说“诸候不除,国无宁日”,话到嘴边又忍住了;他不想当着这些诸侯的面揭他们的老底,把话头一转,接着道:“我只想建立一支强大的舰队,控制北海和波罗的海,让我们的德意志一天比一天地兴旺,让老百姓的生活一无比一天安宁!”诸侯们被激怒了,中央集权国家一旦建立,他们的势力必定会削弱,地盘必定会减少,他们怎么能同意华伦斯坦这个主张呢!于是又一起鼓噪起来:“撕他的嘴,看他还敢在这里胡说八道!”“再不滚就敲断他的腿!”有的人竟冲着华伦斯坦吐唾沫。皇帝忍不住了,劝大家别吵;那个满面胡须的诸侯指着皇帝大声道:“你再敢用这家伙,我们马上就叫你完蛋!”德意志的皇帝是诸侯们选举产生的,所以他很怕得罪诸侯,皇帝连声喏喏说:“我不是那个意思,不是那个意思。”一边把胳膊不停地在下按,一边又说:“静一静,请诸位静一静,有话好说,好说!”那些诸侯谁也不肯安静,一直闹得皇帝差点晕倒,这才罢休。华伦斯坦站在那里,气得胸脯不停地起伏,这些家伙,真比野兽还凶狠,为了自己的既得利益,连国家的一切都不顾。他什么赏赐也不想要了,迈开大步扬长而去。走得老远,还听见诸侯在背后吃吃地笑。从那天起,皇帝几乎每天都收到一百多封弹劾华伦斯坦的奏折,每份奏折都从不同角度把他诬陷、诋毁一通,甚至说他想统一国家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自己当皇帝的野心。皇帝是个没有主见的软骨头,经不住这些流言蜚语,几个月下来,也对华伦斯坦产生了怀疑,更不敢采纳他统一全国的计划。那些诸侯得寸进尺,竟然联合写信要皇上将华伦斯坦免职,皇上犹豫了,说:“这不大好吧,他毕竟是有功之臣哪!”诸侯们说:“可他是想篡夺陛下的宝座,罪大于功!”皇帝无可奈何,只得将他罢免。这还不行,那些诸侯又逼着皇帝下令解散华伦斯坦的部队,皇帝只得依从。经过一场风雨折磨之后,华伦斯坦倒感到轻松,现在他可以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做,回到海边的家乡过安稳日子了。就在华伦斯坦离开皇官一个月以后的一天,前线又传来一个惊人的消息,德意志的另一个敌对国——瑞典,派出数万大军从德意志北部奥德河口登陆了,而且很快就逼近德意志的首都了。倾刻之间皇宫内外乱成了一锅粥。和上次一样,皇帝把所有的大臣、诸侯都召上大殿,连夜商量退敌之计。将军们还是一言不发,诸侯都装聋作哑。皇帝急了,走到那个满面胡须的诸侯面前问:“你说有谁可以领兵出征?”大胡子翻眼看皇帝,吱唔着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说不清。”因为他们都明白,瑞典国王虽只有16岁,但他已经训练出一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军队,这支军队击败过俄罗斯波兰的数十万大军,声震北欧。年轻的国王表示,决不能让德意志保持波罗的海的霸主地位,声称要与他们决一雌雄。敌人兵临城下,国家危在旦夕。皇帝急得六神无主,他再也不能等待了,高声问道,“说呀,谁能领兵去攻打瑞典人?”一个像铜锣样的声音骤然响起:“我去!”皇帝一看,是悌里将军,这个悌里本事不大,却非常残暴,他的部下个个恨死了他。可现在,在无人领命的情况下,悌里能挺胸而出临危受命,确是一件不简单的事。皇帝当即任命他为德意志军队的统帅。悌里傲气十足地领着部队去迎接战人。由于没有进行周密的布置,几个回合,就被瑞典人打得大败,主力全被歼灭。瑞典的军队乘肚追击,一直打到离德意志皇宫不远的地方驻扎下来,并派出使者送来一封信,逼德意志皇帝立即投降,否则,三天后,火烧皇宫,把皇帝和所有的大臣。诸侯脑袋割下来示众。皇帝吓得浑身索索发抖,那些诸侯和大臣们做梦也没想到,悌里竟是这样一个浓脓,个个面如土色,像打愣了的狗熊呆呆地坐在那里,没一个开口说话。皇帝仿佛听见由远及近的喊杀声向皇宫飞来,他冷静了一下,问在坐的人:“谁可以替代悌里?谁能当我的统帅?”没有回音。所有的人巴不得马上离开这里,回家收拾好东西,带着一家人赶快逃命。这时,一个大臣颤巍巍地说:“陛下,我看除了华伦斯坦再也没有别人。”皇帝叹了口气:“可是华伦斯坦在那里呢?半年了,我听不到他一点消息。”正说着,从大殿外传来一陈急促的马蹄声,接着,一阵脚步声在石阶上响起,一个高大的身影出现在众人面前,大家一看,不是别人,正是华伦斯坦。他拜见了皇帝,举手对大家说,他已经知道国家处于危险境地,再也不能平静,便从家乡马不停蹄地赶到这里。那个大胡子诸侯瞥了他一眼,喃喃地说,“只要他不再提议什么统一国家的鬼话,我看可以让他试一试!”皇帝看看这边,瞅瞅那边,见大家都不说话,便道:“好吧,我任命华伦斯坦为第一军事统帅!”华伦斯坦欣然领命。回去后,他用高价雇用了一支军队,加上皇帝的军队共4万人。这半年来,他暗暗地总结教训,决定对军队的纪律进行明确的规定,责令军官不得克扣军饷,不得纵容士兵掳掠百姓,这样,军队的力量更强了。11月底的一天早晨,大雾弥漫,天寒地冻,华伦斯坦的队伍和瑞典的部队遭遇了。华伦斯坦挥着长剑指挥着他的军队向前冲杀,瑞典国王骑在一匹白马上驱赶着他的队伍向前攻击。两军相接,打得不可开交。阵势拉开了,像潮水一般的军队,一忽儿涌到南边,一会儿涌到北端。弓箭、长矛、利斧全部出击,武器的撞击声、士兵的呐喊声和号角的嘶鸣声可怕地交织在一起,淹没了那些负伤倒地兵士的呻吟。华伦斯坦的战袍被血染得通红,每个将士的盔甲都被砍得伤痕累累,嵌在盔甲上的羽毛纷纷从盔顶上打落,又飘荡在空中,像雪片一样漫天飞舞。太阳躲进厚厚的云层,不忍目睹这场恶战。一直打到傍晚,华伦斯坦由于兵力不足,敌不过瑞典的军队,只好在后撤退。华伦斯坦退到一座高地上,回身一看,只见瑞典那年轻的国王向前冲来,他劈手夺过身边卫士的弓箭,一箭射去,瑞典国王翻身落马。华伦斯坦大叫道:“瑞典人完蛋了!瑞典人完蛋了!”所有的将士都跟着狂呼大叫道:“瑞典人完蛋了!”瑞典的军队见国王已死,顿时大乱。华伦斯坦赶紧重整旗鼓冲入敌阵,一阵穷追猛打竟一鼓作气把瑞典人赶出了德意华伦斯坦由于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左砍右杀,带着满身创伤回到皇宫,走到石阶下才慢慢地下马,他几乎一点力气也没有了,一头栽倒在皇帝面前。皇帝伸手把他扶了起来,十分动情他说:“这回,朕可得重重地嘉奖你——华伦斯坦勇士!”华伦斯坦有气无力他说:“陛下,我不需要什么奖赏,我只请求一件事……”“什么事?尽管说。”“还是要实现我以前的计划。”皇帝知道他以前的计划是指消灭诸侯,削乎封建割据,统一德国。但这怎么行呢?这个华伦斯坦,怎么一开口就提出这样一个让皇上难堪而又棘手的问题呢!看着遍身鳞伤的华伦斯坦,他没有发火,而是苦苦哀求道:“我尊敬的将军,勇士,你可再也别提那个计划了,它将会使我陷入比战争还要可怕的灾难之中。”华伦斯坦慢慢地挺直腰杆,怔怔地打量着皇帝,好半天,才从牙缝中挤出几个字:“那好,我们只好说声再见了!”他向皇帝拜了三拜,转身就走。他已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实施自己的计划,他准备聚集党徒,训练军队,大干一场。冬天过去了,就是春天。在训练场忙碌一天的华伦斯坦正准备就寝,忽然有人来报告,说皇上传来圣谕,同意他的计划,要他马上进宫一趟。华伦斯坦的心砰然一动:“陛下,你终于同意了我的主张,看来,德国有救了!”他披上衣服,抬腿走到门外。树影下一辆马车正在等着他,刚要上车,突然,从黑暗处“嗖”的一声,射出一支毒箭,正中他的胸膛,华伦斯坦猝然倒下。卫士们闻讯,赶来把他抬到室内,在惨白的灯光下,他的脸上没有一丝血色,两眼睁得彪圆,两只拳头攥得铁紧,每根头发似乎都竖立起来,那是在为没有实现自己的宏图大略而愤恨不平啊!他那里料到,皇帝听信了诸侯们的谣言,说他训练军队是为了夺取皇位,便派人刺杀了他。更使他没想到的是,第二天,在皇宫的大殿里,皇帝气愤地宣布:华伦斯坦是个十恶不赦的叛国者!诸侯们奔走相告,议论纷纷:“我早就看出来了,他是个心术不正的伪君子!”“幸亏陛下有所察觉,不然国家就完了!”“看来,他和丹麦、瑞典打仗都是假的,是想向皇帝邀功呢!”华伦斯坦所有的功绩都淹没在一片噪音和吐沫中。华伦斯坦被刺杀了,而皇帝失去了一个勇敢的将军,可悲的是,对此他并没有察觉,直到公元1635年,瑞典、英国、荷兰、法国、西班牙等好几个国家联合起来向德意志发动更大规模的进攻时,他才后悔莫及。德意志无可奈何地被推进了战争的旋涡。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使德意志受到更惨重的损失,人口减少只剩下三分之一,到处是倒毙的尸体、马匹,城乡几乎全部被毁。皇帝瘦得皮包骨头,常常彻夜难眠,只有在梦中他才看到为保卫德意志而挥着宝剑的华伦斯坦,醒来后泪流满面。20年后战争终于结束,德意志却成了一片废墟,再也无力恢复当年的元气了。
2023-07-27 03:19:181

拿破仑时代的那位元帅为何会成为瑞典国王

夏尔·让·巴蒂斯特·儒勒·贝尔纳多特,法国沃蓬亲王,元帅军衔,陆军部长,大兵团第一军司令,耶拿-奥尔施泰特战役时因为俘获瑞典士兵一事引起瑞典方面关注,瑞典国王卡尔十三世的表弟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在被立为王储4个月后中风,瑞典大臣卡尔·奥托·莫尔奈将王权出卖给早有帝王之心的贝尔纳多特,瑞典议会抛弃瓦萨王朝选举贝尔纳多特为储君,贝尔纳多特于是改名为卡尔·约翰,改信新教路德宗,1812年贝尔纳多特执掌瑞典军政大权趁拿破仑远征俄罗斯之机攻打拿破仑的友邦丹麦夺走丹麦领土挪威,卡尔十三世同年称瑞典-挪威国王;后来拿破仑兵败俄罗斯,贝尔纳多特加入反法同盟,率军出征欧洲在莱比锡战役上收买萨克森倒戈打败拿破仑,维也纳会议上贝尔按多特企图攫取法国皇位,但是没有被允许,因此在拿破仑“百日王朝”时瑞典拒绝参加反法同盟;1818年2月5日晚10时14分瑞典-挪威国王卡尔十三世去世,王储贝尔纳多特(卡尔·约翰)加冕称瑞典-挪威国王,史称卡尔十四世,直到今日贝尔纳多特与德西雷王后的后人仍然是瑞典的统治者。
2023-07-27 03:21:541

古斯塔夫三世皇帝的详细资料,以及他的战争史?

古斯塔夫·阿道夫有着瑞典王室固有的智力早熟和疯狂爱冒险的血统特征,幼时显示出超人的智慧和勇气,是瑞典人眼中的神童。当然,他最感兴趣并精通的是历史和军事,他崇拜的对象是领导荷兰独立战争的军事天才——奥兰治亲王毛里斯。1611年,随着他父亲卡尔九世,17岁的古斯塔夫就成为瑞典国王。然而,年轻的古斯塔夫面对的是十分复杂的形势。他的堂兄,时任波兰国王的西吉斯蒙德一直宣称自己才是瑞典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并得到一些瑞典贵族的支持。而从他祖父古斯塔夫·瓦萨时代就结下瑞丹矛盾,和从他伯父约翰三世时代结下的瑞俄矛盾,此时仍剪不断,理还乱。瑞典与上述三国之间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而在国内,因他父亲卡尔九世对西吉斯蒙德的支持者进行了清洗,制造了“林雪平惨案”,使得国内的贵族反对势力强大。而丹、波、俄三国的连年战争,已使得瑞典国内民穷财尽。总之,用“危机四伏”来形容古斯塔夫继位时的处境,是再确切不过的了。古斯塔夫首先摆平了国内的贵族,这中间,一位重要人物——奥克森斯蒂耳那发挥了重要作用。奥克森斯蒂耳那是个非常杰出的人物,28岁已经成为参政会头号人物,在他的作用下,贵族和国王之间签订了史称“古斯塔夫·阿道夫宪章”的一系列条款,规定国王不得掠夺贵族的领地和财产、不得随意逮捕贵族等,以换取贵族对国王的效忠。古斯塔夫的妥协一方面是形势所迫,但另一方面也与他将事业的重心放在对付国外的敌人有关。奥克森斯蒂耳那后来成为一代名相,当古斯塔夫在外搏杀时他负责内务,古斯塔夫战死后他接管军队继续作战,为君臣相得的典范。甫一即位,便遭到世仇丹麦、俄国先后的袭击。但总算损失不大,特别是迫使俄国签订 “斯托尔波沃”条约,以放弃俄国皇位为代价(约翰三世时代曾对俄国皇位提出过要求),确保了瑞典对波罗的海地区的占有,俄国仍然没能获得出海口。咬紧牙关挺过去的刚刚即位的缺兵少银人心不稳的6年之后,古斯塔夫终于长长舒了口气,1617年10月,他在乌普萨拉大教堂举行了迟到六年的加冕仪式。从这一年起,他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将瑞典推上了欧洲强国的地位。瑞典人口稀少,资源短缺,远离欧洲商道,是当时欧洲的穷国。古斯塔夫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外国人(主要是荷兰人)来瑞典开办企业,开采瑞典丰富的铜、铁矿藏,并以此为基础发展出坚实的军火工业。为增加收入,古斯塔夫将当时的税收从实物税改为货币税。收入增加以后,古斯塔夫就开始了最引人注目的军事改革,他因此被誉为欧洲近代军事之父。首先是实行义务兵役制度。德意志三十年战争中各国军队都是雇佣军,纪律性和忠诚度很差,古斯塔夫实行征兵制后,战斗力明显加强了,纪律也明显好于其他国家的军队。古斯塔夫还是最早让士兵统一军装的。其次,他对作战时的方阵进行了改造,将作战面拉长,纵深减少,有利于火器密集地发挥威力。他还使炮兵成为独立的兵种,同时提高炮兵作战的机动性,减小炮身重量,使炮兵能够与骑兵、步兵更协调地联合作战。当然,这一切还依赖于古斯塔夫对军队高效的实战操练。当古斯塔夫的改革初见成效之时,波兰首先撞在他的枪口上。从1621年起,古斯塔夫几度进军当时隶属波兰的立沃尼亚,夺取了首府里加,1626年取得关键性的沃尔霍夫会战的胜利。在这些战斗中,古斯塔夫的战场指挥技术渐趋成熟,当他的能力和经验达到颠峰状态的时候,终于在德意志三十年的战争中为他自己,也为瑞典取得了空前的荣誉和威望。德意志三十年战争是一场欧洲新教与天主教势力的大搏杀,实际上也是一场德意志统一与分裂势力的大搏杀,在前两个阶段——波希米亚阶段(1618——1624年)和丹麦阶段(1625——1629年),在神圣罗马帝国的杰出军事家华伦斯坦和提利的领导下,新教联盟均遭到惨败。这时,欧洲各个新教国家都把目光投向北方的瑞典,年轻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扮演德意志新教救世主的时机已经成熟。1630年,古斯塔夫仅率领1.3万瑞典军,在德国登陆,正式开启了叁十年战争的 第三阶段——瑞典阶段。此时帝国军队总司令华伦斯坦已经被迫辞职了,古斯塔夫的对手是接任总司令的提利伯爵。战争开始阶段,古斯塔夫采取稳打稳扎的策略,巩固波罗的海河岸地区作为后方基地,然后沿着奥得河一步步上溯,在一些小的战役中打败帝国军队。1631年,因形势所迫,原来保持中立的德意志新教国家勃兰登堡和萨克森先后倒向瑞典一边,使得古斯塔夫十分有利,开始放胆攻入德意志心脏地带。是年9月,瑞典和萨克森联军主力同提利的帝国军队主力在莱比锡附近的布莱登菲尔德相遇,进行了一场惊天地泣鬼神的会战。这场战役中,双方的左翼都被对方击溃,但古斯塔夫的军队显示出更高的战术素养,在左翼萨克森军队溃散之后,迅速填补了缺口,稳固了阵地,最后取得了一边倒的胜利。1632年4月的列克河战役,古斯塔夫在一支实力与自己差不多的军队面前强渡过河并击败了对手,提利伯爵也在这场战役中丧生。接着,古斯塔夫进军天主教联盟的大本营巴伐利亚。在这种情况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不得不重新任用心存顾忌的华伦斯坦为统帅。华伦斯坦复出后打败萨克森军队,进军萨克森,准备切断古斯塔夫的退路。于是,古斯塔夫被迫回师萨克森,双方均在莱比锡附近集结军队,又一场决战到来了,这就是著名的吕岑战役。这场大战是在大雾中展开的,一开始瑞典军进展顺利,但当古斯塔夫从战线右翼回援中央过程中与队伍脱离,结果在与帝国军队的格斗中阵亡。瑞典军队在伯恩哈德的率领下继续奋战,仍然取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后来,瑞典在法国介入战争的情况下,终于坚持到了三十年战争的胜利。瑞典成为除了本土外,还拥有芬兰、德意志北部沿海地区、芬兰湾、里加湾的北欧大国。古斯塔夫一直以战神的形象被后人记住。他的军事改革及他在战场上的神勇表现确实深刻地影响了欧洲军事的发展,并改变了当时的政治格局,这也是他被排在本榜中的主要原因。当然,古斯塔夫并非仅仅是一个雄赳赳的武夫,他在内政方面同样成绩斐然。“北方雄狮”在这个帝王排名中列第42位。
2023-07-27 03:22:141

瑞典王室的王室简史

瑞典历史学家安德松说:“瑞典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帝王史。”不可否认的是国王在瑞典历史上,尤其是在中近代历史中曾起过重大,有时甚至是决定性作用。古斯塔夫·瓦萨是现代瑞典的缔造者,是他建立起中央集权的、世袭的瑞典封建王国;其孙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南征北战,开疆拓土,使瑞典成为欧洲强国;卡尔十四世则是瑞典现行的和平中立政策的奠基人。王族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瑞典的历史。早期历史(8-12世纪)的瑞典仍停留在欧洲大陆古代的氏族社会里,实行长老议会制,但本质上属于原始部落民主制。据说那时海盗被捕后,人人都说他们自己是首领。史学家认为,他们集体行动的各种事项也许确是经全体成员讨论决定的。瑞典人至今仍为其海盗时期振奋人心的历史而骄傲。据可靠文字记载,瑞典各地从9世纪起就建立起三级公民大会制度:村民大会、教区大会和省级大会。各级公民大会按期召开,讨论和决定各自范围之内的事,如订立村约民规、解决纠纷,决定何时播种、何时收割、何时海盗船出海等。省级公民大会的一个重要任务是选举或废黜国王。埃里克·塞盖尔斯萨尔(“常胜国王”)也许是瑞典历史上第一个被当时大部分地区首领承认的国王。据说他在塞格图纳建城,于公元985年左右在乌普萨拉附近大败入侵海盗而一举成名,继而南征,迫使哥特兰、丹麦臣服。他和他的后代统治瑞典一百多年。中古时期的瑞典人信奉传说中的神明奥丁。他们认为国王是奥丁的后代,是神子,因而王权是神圣的,国王只能由王族里的人担任。但王权不是绝对的,不是世袭的。王位空缺后要由省级公民大会在数个合法的王位继承人中选举产生。国王不能独继专行,而必须服从公民大会决议。冰岛史学家斯图尔鲁松对1030年在乌普萨拉举行的一次公民大会有段生动的记载。当时挪威与瑞典发生冲突。挪威国王哈罗德提议谈判解决纠纷,而瑞典国王埃立克松则要用武力决一雌雄,并准备发动战争。他的好战态度遭到其他家族的强烈反对。在公民大会上托尼发言,警告国王说:“如果你不按我们的要求办事,我们决不容忍你这个无法无天的捣乱鬼,我们将与你为敌,并且杀掉你。我们的祖先就是这样做的。在姆拉坪已经有5个像你一样傲慢的国王被丢进了井里。好啦 ,快回答,你究竟何去何从?”与会者以热烈的喝彩对发言人表示支持。国王当即表示服从大众意志。他承认国王历来是与农民一起并且按照农民的意愿来治理一切(此处的农民实际上在当时属于当地的地主阶级)。直到中世纪末瑞典的版图还几乎是长方形的:从南部卡尔马,到北方拉普人集居的丛林地区,从西边的约塔河畔的勒德瑟,到东部与沙俄接壤的维堡,全国分成20个区。各区以森林、山岗、湖泊为自然疆界,地理上、经济上自成一体。南部和中部土地肥沃,是最重要的农垦区;北部为森林区。十三世纪前国王多居南方的哥特兰岛,他的王权实际也只限于哥特兰岛及其附近地区。只有当国王一年一度去各地巡狩时,才显示他是全国的主宰。平时各地区首领是当地的实际统治者。不过国王在这些地区设一侯爵,为其代表,侯爵拥有兵权,统率他所辖之军队(称之为leding,即海盗时期沿袭下来的军事组织),因而国金有权调动一定数量的战船厂,控制波罗的海的海岸。1125年埃立克家族的第12个国王被谋杀,各路诸侯揭竿而起,自立为王。这种混乱局面持续了一百多年,直到1245年贝尔格尔伯爵执掌大权,成为摄政王,群龙无首的状态方告结束。贝尔格尔在历史上起过重大作用,和平法令、教会政策、行政管理等一系列法规都是他执政时制订的。他将首都从被烧毁的塞格图纳迁往斯德哥尔摩,是斯德哥尔摩的缔造者。他也是瑞典历史上最后一个侯爵(Jarl)因为从他以后侯爵均改为伯爵(Hentig)。其长子瓦尔德马尔1250年被选为国王。1274年他与弟妹珠达通奸,事发后被迫去了罗马,次年回国,但被胞弟马格奴斯战败,投入监狱。马格奴斯于1275年当选为国王。贝尔格尔的子孙统治瑞典长达140多年,直到其末代国王阿尔布雷克特与贵族和地方官吏矛盾激化,终被废黜,瑞典贵族迎奉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一世为瑞典女王。瑞典、丹麦、挪威于1394年在瑞典南方城市签订“卡尔马联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丹麦、挪威、瑞典遂统一起来,同属丹麦女王统治。“卡尔马联盟”延续一百多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颇有雄才大略。但她的后代运远远没有她的才干和威望,统治手段简单,与瑞典矛盾日趋尖锐,最终导致战争。 16世纪成为瑞典霸权时代的开始。古斯塔夫·瓦萨,又称古斯塔夫一世(1523-1560)。生于瑞典的瓦萨家族(瓦萨(瑞典语:Vasa、波兰语:Waza、立陶宛语:Vazos)是瑞典贵族家族,历史可追溯至14世纪,直至17世纪消亡。最早有记载的家族成员是尼尔斯·克提松(Nils Kettilsson),1355年时三王冠宫的侍卫官。“瓦萨”之名最先于16世纪末出现,得名自其家族纹章──Vase(禾束)),1517年参加了反丹麦统治的斗争,1518年战争失利后被作为人质带到丹麦,次年逃回。1520年11月丹麦人在瑞典制造了“斯德哥尔摩血案”,杀死瑞典贵族、教士、市民约100人,成了瑞典独立运动的导火线。1521年在达拉纳郡领导民众起义,1523年打败丹麦占领军,被推选为国王,建立了瓦萨王朝。为巩固统治和度过财政困难,采取的措施有:镇压大贵族反抗,废除他们的封地、采邑,向地方派出官员,直接听命于中央;1527年任用路德派教士进行宗教改革,没收教会土地、城堡,解散教会军队;1544年宣布废除君王选举制,代之以世袭制。去世前全国2/3的土地直属王室所有,为瑞典封建君主专制的发展和不久后称霸波罗的海地区打下基础。古斯塔夫一世逝世后,由于王位继承的问题,王国内部爆发内战。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Gustaf Adolf,1594—1632年)瑞典国王,统帅。生于斯德哥尔摩。瑞典瓦萨王朝创立者古斯塔夫·瓦萨之孙。1610年随父出征,与丹麦作战。1611年继位。1612—1613年与丹麦军队作战失败,被迫割地求和。1614—1617年率军对俄国开战,取得胜利,获得芬兰湾周围土地。后进行军事改革,实行普遍征兵制,建立战斗力强大的常备军,精简军队编制,改善武器装备,使炮兵变成独立兵种,并使其与步兵、骑兵和后勤兵密切配合,采取灵活的线式战术。1621年发动历时八年的对波兰战争,接连获胜,几乎全部占领波罗的海沿岸。1630年率军参加三十年战争,深入德意志腹地。1631年在布莱登菲尔德战役中击败蒂利率领的神圣罗马帝国军,获“北方雄狮”称号。次年在列克河之战再次击败蒂利,攻占纽伦堡,进逼慕尼黑。同年11月16日在吕岑会战中击败波西米亚将领华伦斯坦率领的帝国军,但本人亦阵亡,终年38岁。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对外战争胜利,基于他国内改革的巨大成就。他从组织上、训练上、战术上对军队进行一系列改革,将只有90万人口的农业国建设成一部强大的战争机器,拥有欧洲最有战斗力的军队。他发动政治改革,健全政府机构,因而他驰骋在德国战场时,国家管理仍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他进一步明确“等级议会”职能,确定贵族的领导地位,创建了最高法院,完善全国行政区域划分,使中央、地方畅通无阻。他创建的大学预科班沿用至今。其本人被视为瑞典历史上最杰出的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三十年战争中的吕岑会战中阵亡后,其6岁的独女克里斯蒂娜·奥古斯塔便以假定继承人的身份继承了王位,此时国政由国内的实力派贵族执掌。1644年,克里斯蒂娜·奥古斯塔正式登基,但依照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的遗嘱,她以瑞典国王而不是女王的身份就位。1654年,由于宗教信仰问题(她本人是天主教徒,瑞典则是一个路德派教徒国家)在国内贵族的压力下,她将王位让予表兄莱茵-普法尔茨的卡尔·古斯塔夫·冯·普法尔茨·茨维布吕肯。其本人离开瑞典,公开皈依天主教,在罗马终其余年。随着其逊位,德意志的莱茵-普法尔茨王朝开始了统治。从1654年起,执掌瑞典宫廷的一直是神圣罗马帝国莱茵-普法尔茨的选帝侯头衔的拥有者——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其中以卡尔十世、十一世和十二世为代表的国王积极对外扩张,同时进一步强化国内封建专制统治。其中以卡尔十二世为代表,在位期间热衷于对外战争,在英国支持下,瑞典与沙皇俄国为争夺波罗的海地区的霸权而展开著名的大北方战争,1700年卡尔十二世亲率瑞军在纳尔瓦战役中击败俄军,1701年在里加战役中击败萨克森选帝侯、波兰国王奥古斯特二世,曾短暂地取得了波罗的海的霸权,并企图深入乌克兰,试图肢解俄国,但在1709年乌克兰的波尔塔瓦战役当中,孤军深入的瑞军被击败,损失惨重,(战役前夕,卡尔十二世试图亲自带队驱赶俄军的哥萨克侦察兵,结果中枪落马,不得不将指挥权交给元帅乌尔利卡·埃利诺拉)卡尔十二世仅率1000余人逃往奥斯曼帝国。此战不仅是俄国迈向帝国的标志,而且也是瑞典失去波罗的海霸权的标志。在伊斯坦布尔期间,他怂恿奥斯曼苏丹对俄宣战。1711年7月,俄国在进攻奥斯曼帝国的作战中失败,以归还亚速、允许卡尔十二世过境回国为条件,与奥斯曼帝国签订停战协定。一蹶不振的卡尔十二世因此得以返回瑞典。卡尔十二世回国后实行改革,企图恢复国力,但彼得一世没有给他喘息时间,俄军在1713—1714年连续发动了对瑞典的陆海进攻,迫使瑞军撤出了芬兰。1718年,卡尔十二世率军进攻挪威,12月在作战中死去。1772年,奥尔登堡王朝的古斯塔夫三世发动“不流血政变”夺回王权。古斯塔夫三世是瑞典历史上褒贬最多的国王之一。他梦想重振王室雄风,恢复瑞典昔日大国地位,但他生不逢时,国力衰败和国库的空虚使他无法实现自己的美梦。他试图这行某些改革,如货币改革、土地改革(农民可以买卖土地)、废除苛刑、提倡新闻自由等,伏尔泰、卢梭等大思想家为此也曾为他喝彩,但他的改革有始无终,一一流产。他一度鼓吹新闻自由,很快又亲手将它扼杀。他被暗杀后,贵族派重新操纵实权,并通过1809年宪法,对君主权力作了明确限制。王权从此直线下降。宪法颁布后,正值卡尔十三世在位,由于这位国王没有子嗣,王位自然要旁落他人。1810年,在大臣卡尔·奥托·莫尔奈(Karl Otto Moumlrner)的策划下,法国元帅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在8月被选举为亲王和摄政。10月,改信路德教并在瑞典登陆,统帅瑞典军队。11月,被卡尔十三世收为养子,并更名为卡尔·约翰。他努力使瑞典保持中立(尽管与英国进行名义上的战争),并竭力反对拿破仑一世的大陆封锁政策,不爽贝尔纳多特的拿破仑派布律纳元帅于1812年1月占领了瑞典占据的波美拉尼亚。导致贝尔纳多特正式加入反法联盟。1812年4月同俄国结盟,他写信给拿破仑:“政治上不存在友谊和仇恨。除命运之神的命令外,对祖国没有任何义务”象征两人的决裂。1813年3-4月同英国和普鲁士结盟。在1813年5月的“莱比锡战役”中,率领瑞典远征军进入德意志北部参战。他把因为和拿破仑意见不和而把流亡美国的法国名将莫罗请来担任沙皇的首席军事顾问,并根据法军的特点,和莫罗建议联军专门攻击法国元帅们指挥的部队,当拿破仑赶来时,便撤退;(后来的特拉成堡计划)这个建议奠定了1813年莱比锡战役的胜局。8月23日, 贝尔纳多特指挥反法联军北路军团(普军7.3万,俄军2.9万,瑞军3.9万)在大贝伦打败乌迪诺元帅的6万法军,将其驱逐到柏林以南;9月6日又在邓尼维茨大败内伊元帅。10月16-18日,贝尔纳多特继续指挥北路军团参加莱比锡会战,他说服萨克森人叛变,从而严重打击了法军的士气,让其崩溃。1813年12月-1814年1月入侵法国的盟国丹麦,签订《基尔条约》,把原属丹麦的挪威割让予瑞典。挪威反对与瑞典合并,5月17日制定宪法,自行宣告独立。卡尔·约翰劝降无效后,7月26日挥兵入侵挪威,8月14日就迫使挪威签订《莫斯条约》,同意与瑞典成立瑞典—挪威联合王国。这是瑞典至今最后一场战役。尽管后来又参加了1814年法国战役,不过作用不大。1818年,卡尔·约翰正式登基,称卡尔十四世·约翰,建立了延续至今的贝尔纳多特王朝。卡尔十四世此人在位期间政治上反动保守,喜好铁腕政策,大肆镇压国内起义运动(尤其是挪威的反抗运动。讽刺的是,贝纳尔多特年轻时自诩为共和派,并在手臂上刺有“暴君亡”的字样)。但由于经历了近两个世纪的战争,19世纪初的瑞典已穷困不堪,为了生存极需要和平。在卡尔十四世的统治期间,一向好战的瑞典远离战事,恪守中立。也就是从那时起,瑞典再也没有卷入过任何战争。 1866年“议会改革”是瑞典历史的分水岭。随着贵族阶级控制的“等级议会”解体和上下两院的建立,贵族渐渐让位于新兴的资产阶级。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国王古斯塔夫五世曾为夺回王权作了最后尝试。他选择国防问题为突破口,主张加强军事力量在群众集会上大喊“我的海军……我的陆军……”结果自讨没趣,被社会民主党和自由党击退。国王从此再不过问政治,国家大事全凭政府处理。1975年议会通过新宪法,替代沿用了一个半多世纪的1809年宪法,明确国王只是象征性国家元首,不再拥有任何政治权力。1980年代以前瑞典废除君主的呼声时有所闻,近年来已绝于耳。但由于传统政治格局尚难撼动,因此主张废除一般认为只要王室成员(尤其是君主本人)循规蹈矩,王室当安然无恙。因此对王室存亡威胁最大的是王室自己。但是在二战时期,瑞典王室贵族和政府都与纳粹有着广泛的联系。尽管总体来说,瑞典的中立除经济活动外无可指责。它为盟国情报人员和丹麦、挪威的抵抗组织提供了活动方便,还接收了绝大多数丹麦犹太人前来避难。瑞典红十字会在战争期间为欧洲难民提供了大量人道主义援助。另一方面,瑞典是纳粹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其优质铁矿砂(可以生产出高级合金钢)对德国的国防生产尤其重要,希特勒甚至为此推迟了对西欧的入侵,首先占领了丹麦和挪威以确保铁矿砂的运输安全。瑞典在二战中以中立身份保护自己的安全时,不能不时常想到这一点:丹麦和挪威也曾是中立国。只要希特勒觉得有战略上的需要,随时可以入侵瑞典。  瑞典轴承公司(S&K Bearings)是与纳粹勾结最密切的瑞典公司之一,向德国出口了大量滚珠轴承。由于美国同样依靠S&K公司的轴承,这就又给美国出了个难题。如果对S&K公司及瑞典施加制裁,极可能引起S&K的报复,限制对美国轴承的出口,并中断军需品生产。第二个选择是在战争中夺取S&K的工厂。可是这样做只会促进罗斯福的评论家们对现今政府内部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日益猖獗的指责。剩下的最后一个选择是让S&K公司继续正常运营,这也是美国政府最后决定采取的措施。这样,无论谁赢得这场战争,通过向双方提供轴承,S&K都会是最后的赢家。  还有许多家其他瑞典公司与纳粹之间有贸易往来,并从中获利。其中瓦伦堡家族旗下的“斯德哥尔摩私人银行”(SEB,Stockholm Enskilda Bank)与纳粹关系最密切。与一家外国银行建立良好的关系将更有利于纳粹借贷或洗钱。据“安全港计划”的档案显示,美国已经追踪调查瓦伦堡家族与纳粹之间的活动很多年了。1945年2月,在摩根索写给新国务卿斯退丁纽斯(Edward Stettinius)的信中,指控SEB正在无需担保的情况下提供给纳粹大量贷款,并帮助德国资本家在美国的工业界秘密投资。而且还不断与大批的黑市外汇交易案有牵连。摩根索认定瓦伦堡家族的族长、瑞德长期合作贸易委员会会长雅各布·瓦伦堡是纳粹坚定的拥护者,他在1944年曾经将在汉堡的一个瑞典工厂卖给德国人来换取黄金。他弟弟马尔库斯·瓦伦堡身为英瑞贸易合作会会员,也并非真正支持盟国。瓦伦堡家族在轴心国和盟国之间扮演着双重角色,就像S&K公司一样。  1944年,英国和美国开始将瑞典列入“安全港计划”。英国只要求限制瑞典的黄金买卖,而美国希望把其他资产交易也包括在内。为了使瑞典能与之合作,美国以签订战后贸易协定为吸引条件。瑞典国会表示支持该计划。从1945年2月起,瑞典开始清算其黄金和外汇,以查出其中有多少与纳粹有关联。1945年夏,瑞典通过了多项决议,控制德国资产:通过限制其买卖和分散转移;将审查范围扩大至所有类型的资产。1946年1月,在盟国的督促之下,瑞典将法律规定的审查范围扩大至德国下属的子公司。1945年11月,瑞典发给美国财政部一份关于黄金交易的报告。从该报告中,财政部断定瑞典接受了纳粹从比利时掠夺的价值2270万美元的黄金,后来经过再次审核,这个数额降至1700万美元。  1946年2月11日,美国驻瑞典大使馆通知瑞典政府,瑞典应将在其境内的德国财产所有权交给盟国驻德占领军当局,并邀请瑞典代表团前往华盛顿商讨此事。瑞典对此极为关注,同意参加会谈。4月5日,瑞典通告美国使馆,盟国的要求必须交由瑞典国会讨论,而且很可能该条款会被否决,因为盟国的要求不符合国际法,侵犯了私有财产权。此外瑞典还要求解除其在美国对其资产的冻结。并且要求可以检查在德国境内的瑞典资产。可是盟国并未同意。5月29日,正式谈判在华盛顿举行。美方代表团的领导是美国国务院经济安全局副局长鲁宾(Seymour Rubin),瑞典代表团由松德斯特鲁姆法官(Emil Sundstrom)领导。  瑞典从一开始就承认替纳粹藏匿资产使其用于纳粹复兴是非法的行为,但争论在于盟国要求接管纳粹资产的合法性。经过激烈的争论,双方最终在7月18日达成一致。据估算,在瑞典有3.78亿克朗(9070万美元)的德国资产。瑞典同意作如下分配:1、5000万克朗(1250万美元)的德国财产交给国际难民委员会(即后来的国际难民组织);2、7500万克朗(1800万美元)扣除英、法、美三国的赔款份额后交给盟国赔偿委员会;3、1.5亿克朗(3600万美元)的德国财产用于援助德国,预防疾病和动乱的发生。剩下的用于盟国从瑞典及其他国家购买必备品,以恢复德国经济。此外,该协定还允许瑞典派一个代表团前往德国的英、美、法占领区,接收瑞典在德国的资产,将瑞典在美国价值约2亿美元的资产解冻,并同意将瑞典公司从贸易黑名单上除去。盟国保留向瑞典索要德国政府在瑞典财产的权利。  协定要求瑞典赔偿的数额为7555.32664公斤纯金(价值约810万美元),恰与德国运到瑞典的比利时国家银行黄金数额相等。协定还同意,对于德国通过瑞典国家银行(Riksbank)转移到其他国家的第三国黄金,不要求瑞典政府赔偿。  1946年,瑞典正式认可了该协定。但此后不久,盟国又向瑞典提出赔偿要求——638块纳粹从荷兰掠夺的金砖(价值约1000万美元)。瑞典对此提出异议,理由是这些黄金是1943年伦敦宣言发表之前得到的。而盟国认为协定应包括瑞典境内所有的被掠夺黄金。围绕荷兰黄金的争论一直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1955年4月7日,瑞典向荷兰赔偿了6吨黄金,约合680万美元(1955年价格)。  在一份美国国会就瑞士银行与纳粹合作问题的调查报告中,揭露了瑞典另从德国那里接受了59.7吨黄金。新发现的黄金与纳粹从荷兰掠夺的黄金有相同的戳记。而战后瑞典只归还了荷兰和比利时共13.2吨黄金。此外还有6吨来源可疑的黄金,很可能来自集中营的受害者。该报告说,瑞典在道义上应该把这些黄金归还给犹太人,但在法律上没有义务。这份报告发于1997年。 当代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是贝纳多特王朝的第七位君主。1946年,小卡尔·古斯塔夫的降生曾令王室上下一片欢呼,因为他已经有了四个姐姐,王室急切期盼着一个将来能继承王室大业的男孩的出世。一年之后,卡尔·古斯塔夫的父亲不幸遭遇飞机失事身亡。尚在呀呀学语的卡尔·古斯塔夫便成为祖父古斯塔夫六世的法定继任人。为培养出一位合格的国王,祖父和母亲对他自幼年起就进行严格的教育。卡尔·古斯塔夫上的是公共学校。1966年中学毕业后,他在海军接受了两年军事训练,随后又进入陆军和空军受训,获得海军、禁卫军和空军军衔。接着,卡尔·古斯塔夫先后在乌普萨拉大学和斯德哥尔摩大学攻读国民经济、政治、社会学和历史,并在经济界、工业界、政府、发展援助和外交界进行了大量实习——这些当然是作为一个欧洲王室成员、特别是国王所必备的履历。1973年,古斯塔夫六世驾崩,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正式登基即位。起初还有人怀疑,这位年仅27岁的年轻国王能否为瑞典民众所接受。这份忧虑被证明是多余的。在盛大、隆重的加冕仪式上,卡尔·古斯塔夫的一番话深入人心:“我的祖父被誉为现代君主的典范,他就是我的榜样。”刚刚登基的古斯塔夫风华正茂,谁将成为这位年轻国王的王后,成为人们最关切的话题。1973夏天,在一幅摄于厄兰岛的照片上,人们注意到,在卡尔十六世身边站着一位黑发女子。这位陌生的美貌女子便是西尔维娅·索莫拉特,一个巴西和德国混血儿。西尔维娅出生于海德堡,父亲是德国商人,她在巴西圣保罗长大,在德国杜塞尔多夫完成学业。1963年,她进入慕尼黑一所翻译学校就读,在这里,极富语言天赋的西尔维娅熟练地掌握了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毕业后在阿根廷驻慕尼黑总领馆工作了两年。1972年,西尔维娅受聘担任慕尼黑奥运会外事接待处负责人,她的任务之一是接待出席奥运典礼的各界名流。卡尔·古斯塔夫也在其中。显而易见,两人一见钟情。瑞典国王后来也承认:“我们碰撞出了火花,它随即蔓延无边。”然而,这段王子与灰姑娘式的恋情招致了重重指责和非难。王室认为国王与平民女子交往有失身份,新闻界更是将其当成丑闻大肆渲染。古斯塔夫和西尔维娅为了相见,不得不乔装打扮以掩人耳目。日久天长,这段美好但沉重的恋情令西尔维娅感到厌倦,瑞典国内也有反对势力藉此酝酿逼古斯塔夫退位。处于取舍之间的古斯塔夫没有犹疑不决,他毅然向西尔维娅求婚。西尔维娅担心瑞典人难以接受一个德国女子做他们的王后,古斯塔夫的回答很简单:“他们不接受你,我就退位。”纯真的爱情冲破了瑞典传统法律禁止王室与平民通婚的羁绊,1976年,卡尔·古斯塔夫和西尔维娅正式订婚;三个月后,这对新人在斯德哥尔摩主教堂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新闻界向西尔维娅提问:“嫁给一位国王是不是决心难下?”年轻的新娘款款答道:“这和是不是嫁给国王无关,而是要嫁给一个你真爱的人。”王室和瑞典人不无惊奇地发现,这位平民出身的王后无论在何种场合,都是那样雍容大方,举止从容。得益于深厚的语言功底,西尔维娅能毫不费力地和任何人交流。难能可贵的是,进入王宫的西尔维娅仍保持着朴素的本色,在隆重的宫廷外交场合,她是风姿绰约的王后;回到家中,她是贤良温存的妻子和母亲。身边多了年长三岁、典雅成熟的王后,年轻时浮华有余、严肃不足的古斯塔夫在婚后也渐渐庄重沉稳起来。瑞典人对他们的王后推崇备至:“西尔维娅是我们从德国获得的至宝。”国王和王后喜好平静自由的生活。他们虽身处王宫,但凡事尽力自己动手,极少用人。他们经常带上孩子去自家经营的农场中耕种劳作,冬天一道去滑雪度假。三个子女维多利亚公主、卡尔·菲利普王子和玛德琳公主自幼接受平民化教育,与普通人家孩子无异。按照瑞典新颁布的法律,国王的第一个孩子是王位继承人,长公主维多利亚因此成为女王储。生长在主张平等自由的现代瑞典,这位未来瑞典女王的将来会是美好和富有时代气息的。
2023-07-27 03:22:211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国王

  你这个可真难倒我了  第1位 君士坦丁大帝(罗马皇帝)  第2位 秦始皇嬴政(中国秦朝皇帝)  第3位 亚历山大大帝(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帝国皇帝)  第4位 成吉思汗(蒙古大汗)  第5位 欧麦尔一世(阿拉伯哈里发)  第6位 阿育王(印度孔雀王朝君主)  第7位 拿破仑·波拿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  第8位 大流士一世(波斯皇帝)  第9位 彼得一世(俄国沙皇)  第10位 查士丁尼一世(拜占庭皇帝)  第11位 屋大维(罗马元首)  第12位 查理曼(法兰克国王)  第13位 汉武帝刘彻(中国西汉皇帝)  第14位 汉谟拉比(古巴比伦国王)  第15位 恺撒大帝(罗马终身独裁官)  第16位 美尼斯(古埃及法老)  第17位 明治天皇(日本天皇)  第18位 居鲁士大帝(波斯皇帝)  第19位 萨尔贡(阿卡德国王)  第20位 伊莎贝尔一世(西班牙女王)  第21位 奥托一世(德意志国王)  第22位 伊丽莎白一世(英格兰都铎王朝女王)  第23位 阿克巴大帝(印度莫卧儿王朝皇帝)  第24位 路易十四(法国波旁王朝国王)  第25位 威廉一世(英格兰诺曼王朝国王)  第26位 图特摩斯三世(古埃及法老)  第27位 乌尔班二世(罗马教皇)  第28位 威廉一世(普鲁士国王、德国皇帝)  第29位 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唐朝皇帝)  第30位 奥斯曼一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  第31位 萨拉丁(埃及阿尤布王朝苏丹)  第32位 帖木儿(帖木儿帝国君主)  第33位 穆阿维叶(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哈里发)  第34拉 拉美西斯二世(古埃及法老)  第35位 明太祖朱元璋(中国明朝皇帝)  第36位 康熙(中国清朝皇帝)  第37位 威廉一世(荷兰执政)  第38位 尼布甲尼撒二世(新巴比伦国王)  第39位 叶卡捷琳娜二世(俄国女沙皇)  第40位 苏莱曼一世(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  第41位 腓特烈二世(普鲁士国王)  第42位 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瑞典国王)  第43位 迦腻色迦(贵霜帝国君主)  第44位 维克托·艾曼努尔二世(撒丁国王、意大利国王)  第45位 伊凡三世(莫斯科大公、全罗斯君主)  第46位 曼苏尔(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哈里发)  第47位 威廉三世(荷兰执政、英国国王)  第48位 爱德华一世(英国金雀花王朝国王)  第49位 若昂一世(葡萄牙国王)  第50位 隋文帝杨坚(中国隋朝皇帝)  第51位 沙普尔二世(波斯萨珊王朝国王)
2023-07-27 03:22:361

现在瑞典王室是法国人,这里边有什么历史渊源?

说起瑞典,我们知道这是北欧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在历史上也曾一度称霸波罗的海地区,被称为瑞典帝国。后来衰落了,影响力减弱。现在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老百姓的福利是很不错的,著名的诺贝尔奖举办地就在此。不过很多人想不到的是瑞典王室其实并没有多少瑞典血统,他们是法国人的后裔。尤其是瑞典现在的王朝开创者,其实本身就是一个法国人。那么,这里面到底有什么历史渊源?说起瑞典的国王,恐怕最出名的当属古斯塔夫二世,不过他已经是瑞典王国瓦萨王朝第7位国王了。1100年前后,瑞典开始形成国家。不过那时候只是零星的松散王国罢了。后来瑞典加入了丹麦主导的卡尔马联盟,和挪威一块臣服于丹麦。一直到1523年,瑞典获得独立,古斯塔夫·瓦萨被选为瑞典国王,建立了瓦萨王朝。这之后,瑞典经过和丹麦、波兰的几次战争,成为了北欧的绝对强国。尤其是在古斯塔夫二世的时候,瑞典也达到了历史上的巅峰。随着沙俄的崛起,瑞典和同时期的波兰等国一样,越来越力不从心。18世纪初,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的军队被沙俄击溃,瑞典彻底丧失了波罗的海属地及其军事强国地位。现在的瑞典王室是贝纳多特王朝,那么我们就说一下这个王朝的开国皇帝卡尔十四世·约翰。他的本名是让-巴蒂斯特·贝尔纳多特,法国人,出生于法国的一个律师家庭,17岁就进入行伍。后来随着拿破仑南征北战,1804年还被晋升为法国元帅。1810年,在贝尔纳多特正准备前往罗马担任总督时,他意外地获知被选为瑞典国王卡尔十三世的义子、继承人。之所以选择一个法国人,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当时的拿破仑称霸欧洲,影响力非常大,如果找一个法国人,那么必然是亲法的政府,这对于双方都是好事。更关键的是,在瑞典人看来,自己国家免不了和沙俄发生冲突,所以瑞典希望能够有一个像拿破仑这样的强人出现。至于为什么是法国人而不是瑞典本国人,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就这样让一个外国人担任自己国家的国王,这个未免有点夸张了。其实这在欧洲来说,真的不夸张,这个和我们历史上的家天下有点区别,在欧洲也是屡见不鲜,像比利时、西班牙等等,都有过这种经历。就这样,法国人贝尔纳多特被改名为卡尔·约翰,做了瑞典的国王,与此同时,他自然也宣布放弃法国元帅、亲王等头衔。他在瑞典开创了贝尔纳多特王朝,一直到现在。
2023-07-27 03:22:444

瑞典国王是怎么继位的

一是王位只传给男性后裔,老王死后长子即位,长子死后长孙即位,无孙次子即位。无子者宁可请别人的儿子来继位。第二种情况是先男后女。老王死后无子,女儿也可即位,长女优先,如伊丽莎白女王。第三种情况是由国王的第一个孩子继承王位,不分男女。这是瑞典王国于1980年作出的新规定。而在此之前,这个国家是不准女性问鼎王位的。根据这个新的规定,
2023-07-27 03:23:151

为何瑞士王室也要像普通人一样交税?

瑞典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盟成员国之一,被视为具有社会自由主义倾向以及极力追求平等,设立许多社会福利制度,且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瑞典真正的实现了自由平等,虽然有王室与平民之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并无太大的区别。作为王室也要交税是因为什么呢?瑞典国王似乎是欧洲国王中权利最小的国王与其它欧洲王室不同,瑞典的王室早已放弃了传统的仪仗和行列,王室成员所用的车子也只比平民车辆贵一点而已。其他国家的王室是十分富裕,但是平民却是十分的穷。但是在瑞典他们的皇家贵族是可以跟普通的老百姓嫁娶的,由此可见,瑞典的确是真正意义上爱好平等的国家。所以国王需要交税也说明他们大大缩短了王室与平民之间的距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王室与平民和谐相处 才能更好的建设国家。欧洲王室都已经逐渐走向“平民化”,减少贫富差距也缩短了王室与平民的距离。更加容易管理与发展。而且瑞典王室的成员并不讲究门当户对,可以说是支持自由恋爱了,因此,很多的成员都嫁娶的是普通平民,成为了最“平民化”的王室。并且瑞典历代的王室都不注重王权,除了必要的外交,民众也没有体会到太大的差距。后来宪法就规定了王室也要像民众一样纳税。所以瑞典王室虽然是王室,却也要跟民众一样交税纳税,是缩短王室与民众贫富差距的做法,实现了真正的平等。
2023-07-27 03:23:236

请哪位历史强人详细说明一下高古斯塔夫。瓦萨的事迹(就是瑞典的一位国王)

  古斯塔夫·瓦萨是瑞典瓦萨家族的一个贵族青年,1518年被丹麦国王当作人质从瑞典带到哥本哈根。在丹麦期间,虽末受上宾待遇,倒也好吃好住。但这里毕竟不是他的祖国,他的家。他早思回归,然而他是人质,没有来去的自由。后来得到律贝克的商人尼尔斯·布罗姆斯和考德·孔涅格帮助,方逃出丹麦。  这时的瑞典是“卡尔马联盟”一员。一百多年来瑞典对“卡尔马联盟”一直分为两派:大贵族赞成联盟,是“联盟派”,因为联盟的国王一直是丹麦国王,住在哥本哈根,瑞典实权自然就落在瑞典贵族手里;多数人反对联盟,是“民族主义派”。古斯塔夫·瓦萨属于后者。至于他为何做了人质,这要从“卡尔马联盟”说起。  “卡尔马联盟”是丹麦、瑞典(含芬兰)和挪威三国的联盟。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三个王国历史上联合、分裂本是常事,合久便分,分久又合,司空见惯。他们的联合有时是通过联姻,有时出于共同需要,有时则是武力逼迫,而分离却总是伴随着痛苦,乃至战争。瑞典第30位国王马格纽斯·埃里克逊的外祖父是挪威国王,外祖父死后他继承了挪威王位。后来他将挪威王位给了自己二儿子哈康。哈康娶丹麦国王幼女玛格丽特公主为妻。玛格丽特后来继承父亲王位,当上丹麦国王。而哈康死后,她又继承丈夫王位,当了挪威国王,挪威遂“改嫁”,与丹麦合并。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诸国今天“合纵”,明天“连横”,朝三暮四,本不足怪。  中古时代的瑞典类似我国春秋战国时的情景。全国刀光剑影,杀声震天:儿子猫父,篡夺王位,兄弟阅墙,争夺天下,表弟打倒表兄,坐了江山。诸侯割据,贵族掌权,国王形同虚设。我们上面提到的马格纽斯·埃里克国王,立长子埃里克·马格纽斯为瑞典王位继承人。但王子到17岁时便迫不及待,逼父亲逊位,他登上国王宝座。但他只做了两年国王,便被他弟弟哈康(挪威国王)和哈康岳丈(丹麦国王)的联军打败,哈康当了瑞典—挪威国王。哈康也只当了两年瑞典国王,他表兄拇克伦堡的德意志人阿耳布勒希特率领德意志军队把他推翻,他只得仍回挪威。阿耳布勒希特是瑞典历史上少见的昏君。他在“德罗茨”(相当于宰相,是国王下面的最高官员)去逝之后,企图进行“改革”,贵族惶恐不安,觉得受到威胁。1388年贵族向丹麦—挪威女王玛格丽特求援。玛格丽特女王率大军于1389年2月大败阿耳布勒希特",她本是瑞典王后,此刻被瑞典贵族迎奉为瑞典合法的国君。  玛格丽特女王是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她从小许配给比她年长15岁的挪威国王哈康,lo岁便去挪威完婚,17岁得一太子。当她22岁时,她父亲瓦尔德马去世,丹麦王位空缺,她立即怀抱5岁的儿子乌洛夫抢在众姐姐之前回到哥本哈根,硬把占优势的外甥排挤出王位继承人之外,立自己儿子为国王,她成摄政,操纵丹麦实权。在此后几十年中她不仅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也使贵族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天有不测风云,她儿子乌洛夫17岁上一命呜呼,她再也不能摄政了。正当她一筹莫展时,贵族们却因她治国有方齐声拥戴她为女王。5年后她丈夫哈康去逝。27岁的她便又接过了挪威的统治权。雄心勃勃的玛格丽特女王决不以此为满足,又打败统治瑞典的阿耳布勒希特国王。这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历史上唯一一次真正在同一个国家元首统治之下的时期。  玛格丽特是位了不起的女王。与俄国的叶卡捷琳娜、英国的维多利亚同称世界三大著名女王。玛格丽特的继任与她相比,则是一个个草包。她受父亲熏陶,从小就对政治产生浓厚兴趣。作为统治者,她很擅于刚柔相济,思威并重。她知道力量的重要,为征服敌人,她残酷无情,杀人如麻;但她也知道拢络人心。作为外来统治者,她能使瑞典人对她产生好感,这是很不容易的事。她利用瑞典人崇敬伯伊塔的心理,追封她为圣徒,并赞助丹麦的伯伊塔教派的修女院。她还经常参退瓦德斯腾那,在修女院住上几天。1403年她居然在那里度过圣诞节,连最敌视她的僧侣也感动得五体投地。女王在寺院里像平常人一样,要求大家把她看作普通修女,临行时同修女院中的人一一吻手告别。有个俗家修士不敢放肆,与女王告别时不敢将手伸出,而是将手用袍子裹着伸给女王,惟恐自己的俗气沾污了女王的纤纤玉手。女王见状善意地批评了他,说他不该如此自谦自卑。女王这小小举动胜过于军万马,征服了许多人的心。  玛格丽特是位深谋远虑的女王。她年事已高,独子乌洛夫早已天折,便立姐姐的孙儿波美拉尼亚的埃里克做她的继承人。并于l 388年使三国都推举他为国王,次年在距丹麦不远的瑞典南方城市卡尔马举行加冕典礼。加冕典礼过后立了一分文件,著名的“卡尔马联盟”就此成立。  联盟初期,相安无事。玛格丽特女王以其个人威望和朔熟的政治技巧伎三国对她俯首称臣。但以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埃里克国王既没有女王的能力和才干,也没有女王的魅力。他一心只想做两件事:一是军事上与德意志抗衡;二是建立三国统一的专制君主政体(这在当时的欧洲非常时髦)。连年征战,给瑞典带来沉重负担;他任命的瑞典行政长宫中,丹麦人、德意志人居多。专制政体使瑞典贵族利益受到侵犯。贵族不能容忍,起来反抗了。  1448年丹麦国王克里斯托弗逝世,他无嗣,需另选三国联盟的国王。瑞参政会抢先推选瑞典贵族卡尔·克奴特为国王。希望丹、挪接受既成事实。然而丹麦又推出另一个克里斯田为国王,矛盾尖锐起来。  1470年,卡尔·克奴特松(即卡尔人世)逝世,指定斯顿·斯团雷为他遗嘱执行人。斯图雷与克里斯囚在斯德哥尔摩北侧的一个山堡上决战。克里斯田除丹麦人外,还雇佣了瑞典和德意志士兵,有许多瑞典贵族支持,大主教仰天长叹,交战双方都有“善良的瑞典人”。结果斯图雷犹如神助,大败克里斯田二世。后来的传说更为离奇,将斯图雷神化了,说激战那天瑞典军队上空出现圣埃里克的火剑;圣埃里克拔刀相助,岂有不胜之理。  斯图雷成了临时摄政,权力迅速膨胀,作风也更专横拔倡,与其他贵族矛盾加剧,尤其是与大主教古斯塔夫·特罗累。大主教的城堡被捣毁,并遭批斗。这还了得,大主教是罗马教皇任命的,瑞典国王都管不了他,何况摄政2大主教少年得志,年轻气盛,是可忍孰不可忍,便与摄政誓不两立了。他两次呼请克里斯田二世进攻瑞典,即1518年和1520年。  1518年,丹麦国王克里斯田二世利用瑞典贵族之间的矛盾,兴师问罪,结果和平解决,带走六个贵族作为人质。这六个人质中有一个便是瓦萨家族中的那个18岁的青年贵族古斯塔夫·埃里克松·瓦萨,就是我们开头看到的那个化妆成牧牛人逃出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青年。  古斯塔夫·瓦萨逃到律贝克,在布罗姆斯、孔涅格等商人帮助下,暂时栖身在律贝克。丹麦国王要求律贝克引渡,律贝克市政府的海曼、以色列等人在瑞典有经济利益,断然拒绝。但古斯塔夫·瓦萨感到在律贝克并不安全,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同时寄人篱下生活也不好过,于是1520年5月在布罗姆斯和孔涅格俩人帮助下返回瑞典,在卡尔马上了岸。受人滴水之思,当以涌泉相报。古斯塔夫·瓦萨对律贝克人欠下一笔债。  他来到斯摩兰省,煽动当地驻军发兵起义,倒戈一击,将克里斯田二世赶出瑞典。瑞典官兵从未听说过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当然不愿跟他冒险。他无可奈何,继续北上,来到赖夫斯奈斯的自家庄园,在家里躲了起来。  1520年克里斯田二世又听了特罗累举报,从海上和防上分两路进攻瑞典。瑞典伤亡惨重,摄政小斯顿·斯图雷阵亡,群龙无首,瑞典参政会被迫接受克里斯田二世为国王。丹麦国王大发慈悲,对“犯上作乱”的瑞典人允予宽恕。克里斯田在他祖父半世纪前战败的山丘上接受瑞典臣民的敬意,11月4日进城,由大主教特罗累为他加冕。  为庆祝加冕,克里斯田举行盛大宴会,邀请瑞典主要贵族、主教及市民中头面人物赴宴,克里斯田在此期间与特罗累等人磋商如何处置胆敢同他对抗的瑞典人。11月7日磋商完毕,将出席宴会的瑞典人召到宫里,关押起来。11月8日国王和特罗累对他们进行审判,说他们以前对大主教特罗累进行围攻和污辱,是犯了异端罪。2小时后所有人服罪,请求国王宽恕,唯林雪平主教布拉斯克拒不认错。特罗累在他面前是小字辈,幼时管他叫“神父”。以前在阿尔博加谴责特罗累的决议上虽然他也签了名,但他在签名后面又加了一行字:“我是被迫签名”。这行小字今天却救了他一命。  大广场此刻已变成刑场。国王首先叫出斯特兰奈斯主教、斯卡拉主教以及一群贵族,押赴刑场问斩。共98名瑞典贵族、主教和市民中头面人物理难。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斯德哥尔摩大屠杀”,又称“斯德哥尔摩血案”。克里斯田还在城南点起三堆火,将尸体拖去焚烧。这还不算解恨,国王又下令将小斯顿·斯图雷尸体挖出,连同他的幼儿一起焚烧——火刑是给异端分子的极刑。  在被杀害的人中有古斯塔夫·瓦萨的父亲、姐夫和两位叔父。他母亲、祖母和两位姐姐被关押在斯德哥尔摩城堡。他的隔房姑妈斯图雷夫人(克里斯蒂娜·于伦斯帮娜)也被关在一起。  克里斯田二世显然认为反对他的人己被斩尽杀绝,便心满意足地班师回朝。他从陆上回丹麦。走一路,杀一路。  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克里斯田二世做梦也没有想到,举起反抗大旗、并成为瑞典全国反丹斗争领袖的竟是他阶下一个20岁的人质.  古斯塔夫·瓦萨差一点跟他父亲一样做了刀下之鬼,他这条命是捡来的,他决心跟克里斯田二世拼了,国仇家恨,岂能不报。不过怎样报呢?他这个涉世不深的青年,一文不名,赤手空拳,有家难归,到处都在通缉他,他往哪里去呢?  “天降大任于胚”。古斯塔夫·瓦萨在这历史关键时刻跳起国家重任,完成民族独立大业,成为瓦萨王朝的开国君主,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世袭制帝国。时代给予他创造瑞典这段辉煌历史的机会,他也使瑞典这段历史印上他鲜明的个人标志。  自古英雄出少年。年青人血气方刚,义无反顾,没有多少瞻前顾后的事故,摔倒了爬起来再于,有的是时间和机会。年长者不同,他们经验丰富,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知道什么可干,什么不可干,多一些稳重,少一些闯劲——他们不敢乱闻,万一摔倒,再也没有时间爬起来了。  古斯塔夫·瓦萨这头初生牛犊,他一心只想报杀父之仇,雪丧国之耻。  他回家之初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谁会去注意一个单枪匹马的无名小辈呢?他父亲在全国名望不高,影响不大,他虽追随过斯图雷,但不是他周围年青人中出类拔萃的。他出名还是在他逃出丹麦以后。正因出名了,克里斯田二世才到处悬赏捉拿他;也正因为如此他姑妈克里斯蒂挪·于伦斯蒂娜在呈请克里斯田二世大赦的名单中才有他的大名。但克里斯田二世还是派遣爪牙缉拿他归案。一连数月,古斯塔夫·瓦萨昼伏夜行,东躲西藏,疲于奔命。他潜伏在农村里,那是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克里斯田二世的势力还到不了这些穷乡僻壤。古斯塔夫·瓦萨只要能忍受简仆的农民生活,安全不会有太大问题。但想说服农民跟他一起去冒险,也实在太困难了。他走家串户,从一个村走到另一个村,一个个去动员,然而响应者廖廖。他由南往北走,一路坚持宣传群众,动员群众。古斯塔夫。瓦萨不同于一般青年之处在这里表现得很明显,坚贞的信念和坚韧的毅力,不为一时挫折而垂头丧气,心灰意懒。  一天来到瑞典中西部的达拉那。  这里是矿区。瑞典开矿业始于中世纪。15、16世纪达拉那矿业已相当发达,矿主是全国最宫的人。但他们社会地位不高,因为都是平民。他们不仅开矿,通常还拥有森林和耕地。这里相当独立,国王不得派官员来统治他们。囚犯逃到这里做工,政府不得逮捕。他们有尚武传统,以前一直支持斯图雷家族,反对“卡农民有时被他说得热血沸腾,摩拳擦掌,但到了关键时刻,农民又犹豫了。他们问:这个能说会道的年轻人行吗?  没有不透风的墙。古斯塔夫·瓦萨在达拉那的行踪被克里斯田爪牙发现了。好友皮尔松是在这里土生土长,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建议他向西,往挪威边境逃跑。沿路一片田野,渺无人烟,容易躲藏。过了许久亡命者流浪生活的他对此已习以为常。以前不是几次与追浦他的官兵擦肩而过吗?有几次多亏群众掩护,才虎口逃生。他福大命大,每次总是有惊无险。没有越不过的山、跨不过的河,这次也会安全脱险的。他按照好友指点,逃到锡利延湖附近,与雷特维克和莫拉两地的农民取得了联系。然而还未等他落脚停当,密探追踪又至,他又夺俞而逃。  一天傍晚,他精疲力竭,两条腿僵直,再也不能动弹了。他脱下滑雪板,软瘫在地上,想起他死去的父亲、姐夫和至今生死不明的母亲、姐姐,想起惨遭克里斯田杀害的无辜人们,想起国家的不幸,不知何日才能报此血海深仇,不禁暗自伤怀。然而正当他垂泪自悲自怜之时,达拉那来人了。原来他们从“斯德哥尔  摩大屠杀”的幸存者和目击者中听到达件惨案酌详细、准确情况,个个义愤填陌,于是派两个滑雪好手,演了一出“雪地追瓦萨”的好戏,终于在塞伦(Salen)追上了他。达拉那人性格刚直,素以反抗精神强烈闻名全国。他们仔细琢磨古斯塔夫·瓦萨的讲话,觉得这个年轻人虽然年纪不大,但说的话句句在理,丹麦国王无道,滥杀无辜,狂征暴敛,他们带头反了。1521年达拉那的几个头面人物如安德斯·皮尔松、荣牧师、曼斯。尼尔松等人在茅拉召开誓师大会,推举古斯塔夫·瓦萨为统帅,举起民族解放斗争大旗。海尔辛兰、耶斯特里克兰和乌普兰迅速响应。  义军勇不可挡,旗开得胜,且一发不可收拾,每战每胜。们一路占城夺地,声势浩大。代表克里斯田统治瑞典的贵族、吏发生内江,根本无法抵御义军的猛烈进攻。  克里斯田离开瑞典时留下特罗累、特罗累父亲埃里克·特罗累、詹士·安德松。贝尔德纳克和迪德里克·斯拉海克组成摄政班子。斯拉海克是个理发员,是克里斯田心爱酌情妇戴维克的亲戚,因而得宠,当了斯卡拉的主教和斯德哥尔摩城堡司令。贝尔德纳克是个鞋匠,会阿庆奉承。少年得志的特罗累根本瞧不起他  们,内江是必然的。特罗累和他们俩人统帅一支大军要去荡平达拉那,在布伦纳的布罗克渡口与义军相遇,结果一触即溃,大败而回。  义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很快形成十分强大的力量,仅仅几个月他们便能攻打韦斯特拉斯等大军事据点,能攻占乌普萨拉等大城市。  奉特罗累之命守卫乌普萨拉的是本特·贝龙格。此公狂妄而又无能,脾气暴躁而无智谋。得知义军即将攻城报告后,他不是准备迎战,而是举行盛大宴会,狂言义军不堪一击,如来攻城,肯定送死。深夜2时义军攻人乌普萨拉,贝龙格及其士兵仍醉卧在床上。等惊醒后,他命人放火烧毁城市,然后夺路而逃。在逃往斯德哥尔摩路上,被弓箭手射死。1521年后,特罗累也逃跑了,路上还差一点被部下拉斯·乌尔松杀死。①撤离前他曾命令被囚禁的古斯塔夫·瓦萨的母亲西西丽哑给她儿子写信劝降。西西丽姬在特罗累威逼下写了劝降信。但古斯塔夫·瓦萨与中国的徐庶无丝毫共同之处,不会因为母亲安危而改变自己决心。  义军接着转而向东,占领丁东海岸的港口,从而能从海上获得外援,又能进一步把斯德哥尔摩孤立起来,7月份两位贵族来投奔义军(林雪平主教布拉斯克和“三朵玫瑰”西耶特兰省省督图雷·荣松)。这两位是实力派人物。布拉斯克不仅是在宗教界,而且在政界、商界均有很大影响。他亲自经商,生意做的很大;他有·一支上千人的军队,他大吼一声,半岛都要颤抖。他和荣松充其量只是古斯塔夫·瓦萨的同路人。不过古斯塔夫·瓦萨对他们此刻加盟还是非常高兴的,农民队伍里有了贵族,似乎份量重了,名正吉顺了。随着义军节节胜利,投靠革命的贵族也越来越多。这些贵族认为他们能够驾驭一个初出茅芦、经验不足的年轻小将,将领导权控制在自己手里;他们同时相信,一旦不需要这个年轻人时,他们会像打发一个仆人一样把他轰走的。古斯塔夫·瓦萨不是听从他们的话很快向特罗累大主教提出联合建议了吗?这个建议引起不小的麻烦:达拉那农民上书抗议,义军差点出现混乱,幸亏特罗累拒绝,此事方自生自灭,无人再提。古斯塔夫·瓦萨十分欢迎贵族加盟,但对贵族以长者自居的高傲态度感到十分不快。  我是义军统帅,你怎能用以上对下的语气跟我说话呢?有一次他与布拉斯克主教发生了口角。这是因为克里斯田二世一封来信引起的。古斯塔夫·瓦萨一听克里斯田二世名字就愤怒地说: “这个魔鬼!”“这就是你的政治家风度吗?”布拉斯克不以为然地说  “这就是我的风度,说实话,一针见血/古斯塔夫。瓦萨毫不示弱。“信里说些什么?快念!”  “克里斯田信里说如果你胆敢动一下大主教的座椅,你那关押在哥本哈根“兰塔”里的母亲、姊妹都得车裂而死。”(他母亲在兰塔里最终死于“寒冷和饥饿”)。  不过一般情况下他能忍耐。小不忍则乱大谋啊2这又是古斯塔夫·瓦萨不同常人之处。他能分清主次、轻重。当前中心任务是团结一切力量打击克里斯田,其他一切都得服从这个中心任务。因此不跟布拉斯克主教等人计较。贵族进而相信他们原先估计无误,年轻小将是他们手中玩物。因此8月份选举摄政时,他们投了古斯塔夫·瓦萨的票。两年后选举国王时,古斯塔夫·瓦萨羽毛已丰,威望很高,王冠非他莫属了。领袖是斗争中产生的。自封的领袖不会长久,也没有威信。1523年的古斯塔夫·瓦萨众望所归,当上国王。不过在这一天来到之前,他还得奋斗。  义军在军事、政治战线上节节胜利,并末引起傲慢而又愚废的克里斯田的足够重视。义军起义后的那年夏天,他居然有那分闲情逸致出访荷兰,时间长达三个月。到了年底瑞典大部分领土已为义军占领。次年(1522年)克里斯田的主帅贝伦德·冯·梅伦向义军投降,古斯塔夫·瓦萨不花一文又获得一支装备精良的  军队。克里斯田在瑞典只剩下三个孤零零的城堡了:斯德哥尔摩、卡尔马和埃耳夫斯堡。这里的城防司令还在负隅顽抗。这三个城市不解放,克里斯田就有卷土重来之可能。而没有外援古斯塔夫.瓦萨一时还不能解决这三个城市:他的军队都是些农民,不领军侦,凭着爱国热情来打仗,但他们关心地里庄稼和家里老婆孩子,只希望早日回去合家团圆。古斯塔夫。瓦萨这时采取具有战略意义的步骤:向“汉萨同盟”求援。律贝克乘机勒索,要古斯塔夫·瓦萨将来登上王位后给予它十分特殊的商业特权。古斯塔夫·瓦萨作了一番权衡后,表示同意。因此1522年4月律贝克和但泽原则上同意支持义军。是年6月,他们派遣一文750人组成的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后勤物资充足的部队,用渡船运来瑞典。古斯塔夫。瓦萨用贷款形式将这支部队买下。克里斯田对此未作任何反应,律贝克官方大受鼓舞,于10月又派出一支舰队。这次舰队到的及时,在斯德哥尔摩海面与丹麦派来解救斯德哥尔摩之围的舰队相遇。丹麦舰队被歼,制海权从此落人义军之手。陆上义军更是所向披靡,于l 523年初便开始攻打丹麦领土布莱金厄、斯科纳和维金了。  丹麦国内此时发生内乱。丹麦贵族觉得克里斯田牺牲了他们利益,教会发现克里斯田在与路德教派调情,无法容忍。贵族与教会有意换马,霍尔斯坦因的排特烈在律贝克支持下,被选为丹麦国王。克里斯田二世是个十足懦夫,他见大事不好,不作任何抵抗,1523年4月携要儿逃往荷兰避难去了。  瑞典问题只能由新国王胁持烈来解决。排特烈是由律贝克扶持而获得王位的,当然要“参考”律贝克的意见。律贝克已将赌注压在古斯塔夫·瓦萨身上,不可能将他抛弃;同时瑞、丹分裂对律贝克有利无害。因此傻瓜都知道律贝克希望瑞典问题怎样解决了。形势忽然明朗:丹麦将撤出瑞典,古斯塔夫·瓦萨将为瑞典国王。以图雷·荣特、汉斯·布拉斯克为首的瑞典贵族见大势已趋,只得顺水推舟。  瑞典是个东西窄,南北长的国家。如将一张瑞典地图上下对折,那么在中间的折缝处有个梅拉伦湖。梅拉伦湖是瑞典文化的摇篮,许多威武雄壮的历史故事就发生在它周围。梅拉汹的人海口处是古老的小城斯特兰奈斯。小城今天依旧十分寂静、美丽,几条街道懒洋洋地躺着,一动不动,半天也看不到一辆车;街道两旁有几幢儿童图书里常见的古老房子;最大的建筑该是17世纪初遗留下的体育场了;山坡上一座普普通通的教堂,俯视着丛林密布的湖岸和浩确的湖水,这是瑞典典型的小城镇。优美、宁静。与众不同的是它丝毫未受现代化工业的影响,连旅游业也被拒之门外。1523年6月6日这座古色质朴的小城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对瑞典历史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6月初开始,各等级代表都陆续赶到这里:参政会的几位参政要员、浩浩荡荡的贵族老爷队伍、市民代表、农民和矿工代表等等。这些人把小城挤得难以喘气了,连住宿都发生了困难。来到斯特兰奈斯的还有三个外国观察员,他们显然十分关注即将发生的大事。其中一个是贝伦德·冯,梅伦,他是最近向瑞典投诚的原丹麦军主帅。其他两个是律贝克的官方代表,他们是贝伦特·鲍姆何弗和游尔曼·勃洛尼斯。所有这些人聚集在这里就是为推选一位瑞典国王。瑞典与丹麦、挪威合并了一百三十多年,也打了一百多年,现在瑞典该独立,自己当家作主了。古斯塔夫·瓦萨在这次选举中当是众望所归。从1521年起他就被公认为全国反对丹麦国王克里斯田二世斗争的领袖。现在斗争的最后胜利已来到,大家要给他黄袍加身,拥戴他为王,何况律贝克代表已向大家打了招呼。古斯塔夫,瓦萨与三位德意志来宾短暂地交换意见后,也就当仁不让,在一片欢呼声中举行了宣誓仪式,成为瑞典国王。第二天他在山坡上那个教堂里做了弥撒,算是对他加冕典礼的庆贺。人们注意到年轻的新国王走进教堂时,他左侧是勃格尼斯,右侧是的姆何弗。他们自始至终都占据这样显要的位置。弥撒结束后,国王向聚集在教堂外的老百姓讲话,向他们谈起律贝克在他们斗争中给予多么巨大的帮助,瑞典人要知思图报,永远不会忘记雪中送炭之人。民众高呼:“我们永远忠于律贝克!我们永远忠于律贝克!”  古斯塔夫·瓦萨当了国王,等于宣布丹麦、瑞典、挪威三国的“卡尔马联盟”解体。  6月17日斯德哥尔摩开城投降。投降本身就充分说明律贝克代表说话的权威性。律贝克代表去斯特兰奈斯时,口袋里装有一份建议:大家如推举古斯塔夫·瓦萨为国王,保证斯德哥尔摩垂手可得,不费一兵一卒。  没过多久丹麦在瑞典国土上的势力已经全部肃清。国王任命了新的参政会,建立起新的政府。为数很少的参政会成员弹冠相庆。他们之中有不少新人,包括来自律贝克的贝伦德。冯·梅伦。外国人照理不能获此要职,但他不是一般外国人,他是律贝克人I  古斯塔夫·瓦萨依靠农民群众支持取得对敌斗争胜利,但独立后的瑞典仍可能是贵族统治的国家,国王继续由选举产生,权力有限。  年轻的国王认为这样的局面对自己、对国家都不利。近看20年来的瑞典,远看加入“卡尔马联盟”前的一百二十多年历史,教训十分深刻,根本一条就是必须中央集权。瑞典必须要有一个强大有力、集大权于一身的国王:必须有财权,有足够的岁入,有一支常备部队。“卡尔马联盟”末期,瑞典已形成单一民族,那么就需要建立一套民族国家的机制。贵族和教会必然要反对,一场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感谢克里斯田二世,他把全国名望很高的贵族杀了,贵族阶级已大大削弱。然而仍要抑制,否则他们又会东山再起。能不能驾驭贵族、教会?用什么方法征服他们?瓦萨王朝的命运以及瑞典的命运全系于此。  16世纪的瑞典版图与今天不太一样。南方的斯科泊、布莱金厄、哈兰是丹麦领土,因而松德海峡是丹麦的内河。就地理环境和政治关系而言,它基本上是坐西朝东,与西欧的联系很少,古斯塔夫·瓦萨只有一个小窗口通往西欧,那便是西南端约塔河的入海口。这条河上的埃耳夫斯堡和新勒得瑟是克里斯田二世最后撤退的两个堡垒。埃耳夫斯堡的北面便是挪威的维金(今天的布胡斯省);它的南面则是丹麦领土,哈兰离约塔河只有一箭之遥。往东北还是丹麦领土布莱金厄。斯摩兰省居于瑞典,但由于经济上的原因,这个省的农民、市民与丹麦的关系十分密切,他们不得不利用丹麦的港口和市场。在中部,瑞典与挪威的边境线突然向东,几乎一直延伸到波的尼亚湾,边境上的耶姆特兰和海里耶达伦是两个大省,但两省居民的经济活动中心在挪威的持隆德海姆,而非瑞典的耶夫勒。至于在波罗的海,包思霍尔姆属丹麦,哥特兰岛也属丹麦。因而丹麦、挪威几乎将瑞典与大西洋完全隔开,丹麦不仅扼守松德海峡,而且在瑞典与德意志的交往中设置一道障碍。瑞典只有朝东,视线方才开阔,芬兰是瑞典一部分,这是过去东征的结果。然而今天东面也出现了一个劲敌:俄罗斯。再往北是游牧民族拉普人集居的一大片不毛之地,它没有边界,即使有也毫无意义。
2023-07-27 03:24:033

欧洲各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女王?

拜占廷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共3位)   伊琳娜女皇(797年—802年在位): 拜占廷帝国伊苏里亚王朝皇帝利奥四世皇后,君士坦丁六世生母,拜占廷帝国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苏里亚王朝末代女皇;780年其夫利奥四世死后立其子君士坦丁六世为帝,为皇太后,掌握实际大权;797年又废儿子,自立为女皇;802年被废黜,伊苏里亚王朝告终。她是拜占廷帝国历史上唯一使用阳性的男皇帝(希腊语:βασιλε????,英语:emperor)而非阴性的女皇帝(希腊语:βασ??λισσα,英语:empress)称号的女皇。  佐伊女皇(1042年—1050年在位):  又称“正统嫡系佐伊”,拜占廷帝国马其顿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与海伦娜皇后之女,皇帝罗梅纳斯三世皇后,拜占廷帝国第二位女皇;其父死后,夫罗梅纳斯三世即位,她与心腹宦官约翰共谋,于1034年杀其夫,同年与出身微贱的帕夫勒戈尼亚人米海尔结婚,助其登位为米海尔四世;1041年米海尔四世死,她立侄儿兼养子米海尔五世为帝;米海尔五世图谋将她排除,但她被忠诚于马其顿王朝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市民拥立,废米海尔五世,作为马其顿王朝正统嫡系与妹狄奥多拉共同在1042年即帝位;同年,以六十余岁之身与君士坦丁九世结婚,三位皇帝共同执政。  狄奥多拉女皇(1042年—1056年在位): 拜占廷帝国马其顿王朝皇帝君士坦丁八世与海伦娜皇后之女,佐伊女皇之妹,拜占廷帝国第三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马其顿王朝末代皇帝;1042年起与其姐佐伊和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作为拜占廷帝国共主,三位皇帝共同执政;1052年其姐佐伊女皇死,与姐夫君士坦丁九世两人执政;1054年君士坦丁九世死后为单独的女皇;无嗣,1056年临终前指定米海尔六世即位,马其顿王朝告终。   越南   李昭皇(1224年—1225年在位):  即李天馨,本名李佛金,越南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越南李朝第九位也是末代皇帝,李惠宗次女,初称昭圣公主;1224年因惠宗长女顺天公主已嫁,又无男嗣,乃立其为皇太女;同年权臣陈守度废惠宗,立其为帝,时年仅七岁,实际权力掌握在守度手中;1225年嫁守度侄陈日煚(即陈太宗),同年禅位于夫君,降为昭圣皇后,李朝为陈朝所取代;因无子嗣,于1237年被陈守度逼令太宗废其后位,复称昭圣公主;1258年太宗内禅于太子陈晃,是为陈圣宗,圣宗遂娶昭圣公主为皇后,为乱伦之举,同年生子陈昑(即后来的陈仁宗);死后谥昭皇帝。她做过女皇,后又成为父子两代皇帝的皇后,儿子也是皇帝,是越南史上的传奇女性。   俄罗斯帝国 罗曼诺夫王朝(共4位)  叶卡捷琳娜一世(1725年—1727年在位):  全名叶卡捷琳娜(一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罗斯帝国第一位皇帝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的第二任皇后,俄罗斯帝国第二位皇帝、第一位女皇;本为立陶宛一农民之女,在大北方战争中为俄军所俘虏,旋为彼得一世所宠,成为他的情妇;1712年正式成为彼得一世的皇后;1725年其夫彼得一世死后得到近卫军支持,成为女皇。在位时间短,政治上无所建树;她与彼得一世育有二子五女,其中二子三女皆早逝,唯次女与此女长大成人,次女即后来的伊丽莎白女皇;死后无男嗣,令继孙彼得二世继位。  安娜一世(1730年—1740年在位):  全名安娜??伊凡诺夫娜,俄国沙皇伊凡五世之女,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侄女、彼得二世姑母,俄罗斯帝国第四位皇帝、第二位女皇;1710年与库尔兰公爵结婚,但不到三个月其夫死,遂以遗孀身份成为库尔兰女公爵,以后终身未嫁;1740年其侄彼得二世皇帝死后无嗣,遂即位为女皇;在位期间长期对外用兵,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中与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卡尔五世(亦即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联合对抗波旁王室的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并取得胜利,但在南下进攻奥斯曼帝国的战争(第四次俄土战争)中受挫;以风流著称,无后,令其甥孙伊凡六世继位。  伊丽莎白一世(1741年—1762年在位):  全名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一世和女皇叶卡捷琳娜一世之女,皇帝伊凡六世之舅祖母,俄罗斯帝国第六位皇帝、第三位女皇;1741年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其甥孙伊凡六世,自立为女皇,以彼得大帝合法继承人自居;在位期间鼓励商业发展,使俄国经济有所复苏;资助文学艺术创作,创建莫斯科大学和艺术院;对外参加七年战争,与法国和奥地利帝国结盟,对普鲁士作战屡屡获胜;但她给贵族以特权, 使广大农奴处境更加艰难;亦以荒淫著称,终身未婚,死后无嗣,令外甥彼得三世继位。  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年—1796年在位):  即叶卡捷琳娜大帝,全名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俄罗斯帝国皇帝彼得三世皇后,俄罗斯帝国第八位皇帝、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女皇;本为德意志一公爵之女,1745年嫁于后来的彼得三世为妻;1762年伊丽莎白女皇死,无嗣,其夫彼得三世即位,为皇后,同年发动宫廷政变,废黜其夫彼得三世,自立为女皇。其在位期间发动第五、六次俄土战争并取得胜利,击败奥斯曼帝国,吞并克里米亚汗国,获得黑海的出海口;与普鲁士和奥地利帝国三次瓜分波兰,使俄国的地位空前提高,成为地跨欧亚大陆的全世界最大帝国,故被尊称为“大帝”,是俄罗斯历史上仅有的两个“大帝”之一(另一个是彼得大帝);与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等交往密切,但思想仍旧保守,反对法国大革命;亦以风流著称,男宠众多,两个儿子(包括后来继帝位的保罗一世)都有可能是她与男宠之子(因为其夫彼得三世没有生育能力)。   日本   推古天皇(592年—628年在位):  钦明天皇之女,敏达天皇妹、皇后,崇峻天皇妹,日本历史上第33代天皇、第一位女天皇;592年其兄崇峻天皇遭苏我马子杀害后被拥立为天皇;即位初立侄儿圣德太子为皇太子,推行改革;在位期间限制贵族权力,推崇佛教,4次遣使团访问中国隋朝,开创飞鸟时代;屡次发兵朝鲜半岛,讨伐新罗,未果。  皇极天皇(642年—645年在位,重祚为齐明天皇,655年—661年在位):  舒明天皇皇后,孝德天皇姐,日本历史上第35、37代天皇、第二位女天皇;642年其夫舒明天皇死后被权臣苏我虾夷拥立即位;645年其子中大兄皇子(后来的天智天皇)发动宫廷政变,灭苏我入鹿,乃内禅于其弟孝德天皇;654年孝德天皇死后于次年重祚,而实权掌握在儿子中大兄皇子手中;统治后期奢侈挥霍,广营宫室;在位最后一年发兵朝鲜半岛,支援百济,对抗新罗和大唐联军,未交战先病逝。两年后(663年),日本、百济联军在白江口之战中大败。  持统天皇(690年—697年在位):  天智天皇之女,天武天皇侄女、皇后,日本历史上第41代天皇、第三位女天皇;686年其叔兼丈夫的天武天皇死后临朝称制;689年其子草壁皇子死,乃于次年正式即位;697年内禅于其孙文武天皇,称太上天皇;统治期间日本文化得到很大发展,开始了白凤时代。  元明天皇(707年—715年在位):  天智天皇之女,持统女帝妹、儿媳妇,草壁皇子姑母、太子妃,文武天皇姑祖母、母亲,日本历史上第43代天皇、第四位女天皇;707年其侄孙、也是儿子的文武天皇死后,由于其侄儿兼丈夫的草壁皇子早逝,乃即位;715年内禅于其女元正女帝,为太上天皇;710年迁都平城京,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的“奈良时代”;715年内禅于女儿元正女帝,为太上天皇。  元正天皇(715年—724年在位):  草壁皇子与元明女帝之女,日本历史上第44代天皇、第五位女天皇;715年其母元明女帝内禅,乃即位;724年内禅于其侄儿圣武天皇,为太上天皇。  孝谦天皇(749年—758年在位,重祚为称德女帝,764年—770年在位)  圣武天皇与光明皇后之女,日本历史上第46、48代天皇、第六位女天皇;749年其父圣武天皇内禅,乃即位;758年内禅于远房表弟淳仁天皇,为太上天皇,仍掌握实际大权;764年因藤原仲麻吕之乱,废黜淳仁天皇,重祚;在位期间多次派遣唐使出使中国,是“奈良时代”的全盛期;晚年宠信道镜法王,颇多弊政。  明正天皇(1629年—1643年在位):  后水尾天皇与德川和子之女,日本历史上第109代天皇、第七位女天皇;1629年其父后水尾天皇内禅,乃即位;1643年内禅于异母弟后光明天皇,为太上天皇。  后樱町天皇(1762年—1770年在位):  樱町天皇之女,桃园天皇姐,日本历史上第117代天皇、第八位也是至今最后一位女天皇;1762年其弟桃园天皇死,由于桃园天皇之子英仁(后来的后桃园天皇)尚幼,乃即位;1770年内禅于侄儿后桃园天皇,为太上天皇,继续辅政。   印度帝国   亚历山德丽娜??维多利亚(1877年—1901年在位)  即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之维多利亚女王(1837年—1901年在位),第一任英属印度皇帝,英属印度唯一的女皇,也是英国历史上唯一获得“女皇”称号的君主,英国国王威廉四世的侄女;1837年其伯父威廉四世死后即位为英国女王;1840年发动鸦片战争,击败大清帝国,签订《南京条约》,开西方列强与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之先河;1877年接受“印度女皇”称号;其在位期间英国空前强盛,经济、科学、文学、艺术都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在殖民统治方面,使大英帝国进入全盛时期,成为第二个“日不落帝国”(第一个是西班牙帝国),被誉为“维多利亚时代”;如今世界上许多河流、湖泊、沙漠、瀑布、城市等都是以她的名字来命名的;其子女众多,与欧洲各国王室联姻,有“欧洲的祖母”之称。所罗门王朝(今埃塞俄比亚  佐迪图(1916年—1930年在位):  阿比西尼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的私生女,埃塞俄比亚历史上唯一的女皇(正式称号是“众王之女王”);1913年其父孟尼利克二世病故,其异母姐妹之子埃雅苏五世继位;1916年埃雅苏五世被废,遂即位为女皇,以堂弟塔法里??马康南亲王摄政并立为皇储;后与摄政王在改革还是守旧的问题上发生分歧,秘密策动前夫发动地方叛乱,但被摄政王镇压;1930年4月在惊恐中病逝;摄政王即位,即阿比西尼亚末代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
2023-07-27 03:24:145

1630年7月,瑞典国王古斯道夫率领瑞典军队占领了哪些地方?

瑞典军于1630年7月在波美拉尼亚登陆,开始了战争的第三阶段。瑞典军队由国王古斯道夫率领,很快就占领了波美拉尼亚。1632年初,占领美因斯,4月又攻陷奥格斯堡和慕尼黑。在列赫河战役中,天主教同盟军惨败。同时,捷克和德国本部有很多地方农民和市民起义。德皇在危急之中,重新起用瓦伦斯坦为统帅,11月与瑞典军发生会战,瑞典获胜,但古斯道夫阵亡。
2023-07-27 03:24:311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中的颁发是什么意思

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的人。”今年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了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时,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2023-07-27 03:24:381

瑞典国王为何要废除亲孙子们的王室头衔

瑞典国王之所以要废除亲孙子们的王室头衔,就是想让他的后代能够更加随心所欲的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能够自己决定属于自己的未来,也不再受到王室的规则约束。就是由于受到国元议会的压力,毕竟王室人员多了之后就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而少了王室成员纳税人减少负担,国家也可以少一部分预算。瑞典国王在近日宣布将拿掉自己三个孙子,两个孙女儿的王室头衔,而这些孙子辈的成员被拿掉王室的头衔之后,就和平民一样了,他们就不再送王室的约束。作为瑞典国王的孙子和孙女,他们从小就出生在王室家庭,他们出生之后就拥有了王室的头衔,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他们平常的生活起居都是要被重点关注的,都是要按照王室的标准来严格要求。瑞典王室成员属于自由的时间是非常少的,而现在他们被拿去了王室头衔,就可以更加随心所欲的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能够安排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少了约束。瑞典国王废除孙子辈的王室头衔也是由于压力,瑞典国会议员给予了瑞典国王王是很大的压力,他们宣称如果王室的成员过多会增加国家的预算,预算多了就会使瑞典国民纳税人的负担加重。现在瑞典国王废除了5个孙子辈儿王室的头衔,这样一来就减少了很大的一笔国会预算,这样也会减轻纳税人的负担。瑞典王室在对自己继承人这一方面的做法也是很用心的,他们虽然废除了孙子辈的不是头衔,但是他们已经确定了继承人,因此对于王室的繁衍是没有任何影响的。
2023-07-27 03:24:561

古斯塔夫三世的俄瑞战争

尽管他疏远了贵族,但是资产阶级和下层民众都拥护他。 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乘1787~1791年俄土战争之机,出兵进攻俄属芬兰。初期,由于贵族指责国王违宪,拒绝出兵和倒戈,瑞典失利,陆军进至斯瓦泰波尔要塞受阻,海军在戈格兰海战中受挫。翌年,俄军反攻,在第一次斯文斯克松德海战中重创瑞典舰队。1790年春,古斯塔夫三世利用民众强烈的反贵族精神,召开议会,剥夺了议会除税收以外的一切权力,亲临前线指挥芬兰战役,7月,祖德曼尼亚公爵指挥的瑞典舰队在第二次斯文斯克松德海战中获胜,击沉、俘获俄舰53艘。获得了瑞典海军最大的一次胜利。8月14日,俄瑞签订《韦雷尔和约》,确认两国战前边界不变。古斯塔夫最终引导瑞典度过混乱时期,并赢得欧洲的尊敬。
2023-07-27 03:25:281

菲利普亲王的小姨,心灰意冷放弃结婚,机缘巧合成瑞典王后

现任英女王的丈夫菲利普亲王,能从一个除了头衔就一无所有的流亡希腊王子,成功娶到英女王,全靠他外公外婆家的运作,特别是他小舅舅蒙巴顿伯爵。不过鲜为人知的是,菲利普亲王还有一个当瑞典王后的小姨露易丝。 (菲利普亲王、他小姨露易丝、他小姨丈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英女王) 菲利普亲王的外婆是维多利亚女王的外孙女,嫁给了巴腾堡的路易王子,一家人在英王室讨生活。不过菲利普亲王的外公还是有本事的,是英国海军上将。 菲利普亲王的外公外婆一共生了四个小孩,老大是菲利普亲王的妈妈爱丽丝,嫁给了希腊王子安德鲁;老二是露易丝,后来成为了瑞典王后;老三是乔治,继承了在英国的侯爵爵位;老四是路易,因军功被封为蒙巴顿伯爵。 今天的故事就是说说菲利普亲王的小姨露易丝,机缘巧合下成为瑞典王后。 (露易丝) 露易丝1889年出生,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年轻时还算有几分姿色,但是健康不佳,岁数越大越消瘦,大大影响了颜值。颜值不足可以靠内涵来凑,露易丝就是这个类型。她很有主见且有趣,所以还算受欢迎。 露易丝20岁时,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二世向她求婚。她的舅公爱德华七世很赞成这门亲事,但是露易丝不喜欢,她说自己永远不会嫁给国王或鳏夫。 爱德华七世非常不开心,但是话说到这份上了,亲戚间也不好撕破脸皮,所以露易丝安然无恙地继续在英王室生活。她拒绝这门亲事是对的,因为次年葡萄牙王室就被废了,流亡的曼努埃尔二世也来英王室讨生活。 (露易丝) 露易丝拒绝葡萄牙国王,倒不是因为她早有预见,而是她想嫁给爱情。她曾和大姐爱丽丝的小叔子,希腊王子克里斯托弗看对眼过,但是这个希腊王子排行老小,人也不长进,没法娶同样没钱的露易丝。 露易丝的婚姻就这么被耽搁了。1914年,25岁的她终于看中了一个父母都中意的对象。那一年她还和妈妈一起去沙俄探亲。沙俄末代皇后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是露易丝的小姨。不凑巧,在探亲期间一战爆发,露易丝和妈妈匆忙取道瑞典回英国。 在瑞典停留期间,露易丝又和妈妈去见了瑞典王储古斯塔夫·阿道夫和王储妃玛格丽特。王储妃玛格丽特,是她妈妈的表妹。露易丝做梦都不会想到,她未来的丈夫会是古斯塔夫·阿道夫。 (露易丝) 安全回到英国后,露易丝的意中人上前线了,结果很快就战死了。再次失恋的露易丝,参加红十字会去法国军事医院当护士。在那儿,露易丝再次恋爱了,她爱上了一个在法国生活的苏格兰艺术家亚历山大·斯图尔特-希尔。 艺术家随意的生活作风与王室的风范很不搭,但是露易丝还是说服了父母,并准备在一战结束后结婚。然而这次露易丝结婚的希望依然泡汤了,因为1918年,她爸爸做完背景调查后,告诉露易丝,这个艺术家极有可能是同性恋。 折腾了这么久,露易丝也29岁了,这个岁数在当时是大龄剩女了,很难找到门当户对、年龄相当的初婚男人了。心灰意冷的露易丝决定单身算了,与王室里的其他老姑娘一起搭伙过日子吧。 (露易丝) 然而命运悄然在前方,给露易丝安排了一门好亲事。1920年,38岁的瑞典王储妃玛格丽特身怀六甲,不幸染病去世。瑞典王储古斯塔夫·阿道夫,想要再娶一个妻子,帮忙分担王室职责和照看他的5个小孩。 古斯塔夫·阿道夫依然想在英王室找妻子,于是1923年,丧偶三年的他来到英国。那时露易丝34岁,她对9年前有过一面之缘的古斯塔夫·阿道夫没啥印象,而且她在20岁时就发誓不嫁给国王或鳏夫。 (露易丝和古斯塔夫阿道夫结婚) 但是令露易丝想不到的是,古斯塔夫·阿道夫竟然看上了她。这个男人是鳏夫,而且以后会是国王,怎么办?露易丝的想法已经找不到佐证了,倒是有一件趣事或能解释她的选择。 露易丝成为瑞典王后后,到英国探亲时,喜欢乔装打扮购物,且喜欢横穿马路,她害怕被车子撞倒而得不到及时救助,所以在包里放了一张打印的小纸条,上面写着「 ”我是瑞典王后。” (露易丝和古斯塔夫阿道夫) 露易丝与古斯塔夫·阿道夫只有一个死产的女儿,之后就未生育了。她的5个继子女与她一样都是维多利亚女王的曾孙辈,面子上相处地还算过得去。 1950年,68岁的古斯塔夫·阿道夫成为瑞典国王,61岁的露易丝也升级为瑞典王后。当了15年王后后,76岁的露易丝因病去世。 「 ”头条号:故事爷爷的口袋”【给你的留言】 ▲记得关注我!记得转发!记得评论!记得点赞! ▲让我更有动力分享英国王室的方方面面! ▲你想看英国王室的哪些内容,记得写在评论里告诉我!
2023-07-27 03:25:401

“传世王冠材质是钢材,为省钱开除5位孙辈”,瑞典王室为何会如此寒酸?

瑞典虽然也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但是瑞典王室既不像英国王室那样有许多祖产可以继承,也不像沙特王室垄断了国内许多大公司,更不像泰国王室那样手握实权,瑞典王室所花的每一分线都来自纳税人,所以瑞典王室开支受到了约束,这使得瑞典王室并不富有,因此它的传世王冠是钢材,为了省钱开除了5位孙辈就很能被人理解了。瑞典王室除了代表瑞典进行一些国事访问,或者主持一年一度的国会仪式外,其实手中没有一点实权,而瑞典王室可以凭此每年从国会领取大约1400万欧元,相当于1亿多人民币。1400万欧元看似很多,但是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其实不多的,因为1400万欧元可不是国王一个人享用,而是整个王室,现任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和王后索莫莱,一共有三个孩子,维多利亚公主、菲利普王子和玛德琳公主。如今他们的三个孩子又都分别成婚,维多利亚公主和丈夫育有两个孩子,菲利普王子和妻子也有两个孩子,玛德琳公主和丈夫有三个孩子,再加上卡尔十六世的兄弟姐妹们,其实瑞典王室成员人数也是不少的,而围绕着王室成员的安保、内勤、仪仗等,整个王室人数最起码有几百人,这几百人都要吃饭穿衣发工资的。瑞典国王还要代表国家进行外交访问,所有的出行费用、服装费用、安保费用,款待来访的外国嘉宾,以及一些礼尚往来的花费,都在这1400万欧元里面,这样一算下来,其实能让瑞典王室自由支配的金额也就不是很多,所以瑞典王室既没有一件像样的首饰,为了省线,更是将菲利普王子和玛德琳公主的孩子开除出王室成员名单。
2023-07-27 03:26:065

火与剑上的瑞典国王卡尔古斯塔夫和那个历史上很厉害的那个古斯塔夫阿道夫是啥关系

卡尔古斯塔夫就是瑞典国王卡尔十世,是老国王卡尔九世的外孙,而古斯塔夫阿道夫也就是古斯塔夫二世是卡尔九世的儿子。所以按辈分来说。古斯塔夫阿道夫是卡尔古斯塔夫的舅舅。火与剑的剧情部分是根据著名的波兰作家亨利克显克维奇的小说改编的,人物大部分有真实原型。而游戏中的那个时代,正是波兰,乌克兰,俄国,瑞典等几个国家在东欧争霸的时代。
2023-07-27 03:26:583

彼得三世·费奥多罗维奇的瑞典王储

彼得三世是彼得大帝的外孙子,全名为卡尔·彼得·乌尔里希,是彼得大帝长女安娜.彼得罗芙娜公主和瑞典荷尔施泰因-戈托普公爵卡尔·腓特烈所生。按照父系家谱,彼得是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的侄孙,所以起初彼得一直是准备继承瑞典王位的。安娜.彼得罗芙娜公主在彼得降生后举行的庆祝晚会上观看焰火,但不幸受风得病,不久就不治而逝。彼得11岁的时候,父亲又病故,这样彼得的教育完全由叔父阿道夫·腓特烈负责。阿道夫·腓特烈邀请了几位宫廷教师,负责彼得的文化教育。尽管彼得是瑞典王位继承人,但仍受到教师的严厉管教,每当行为出轨,他的老师就对他进行体罚,命令他跪在豆子上,而且体罚时间还很长。实际上阿道夫·腓特烈请来的教师并没有教彼得什么文化知识,到了13岁的时候,彼得只是略通法文而已。自小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彼得的性格变得胆小,多疑,而且神经质。彼得喜欢军事游戏,他最心爱的玩具就是一套木制的士兵木偶。他还喜欢军服,喜欢观看军队的队列表演,但是对炮声却异常恐惧。据记载,彼得体弱多病,时常说谎,并伴有病态的幻想。此外彼得自幼就很喜欢葡萄酒。
2023-07-27 03:27:051

瑞典国王承认抗疫政策失败,国家政府应该有怎样的担当?

瑞典王国承认抗疫政策失败,国家政府应该对此次抗议的政策负责任。这是因为在抗疫方面政策的下达以及执行都是一国政府对于人们生活的保障。众所周知,在今年年初的时候,新冠病毒席卷全球,每个国家都被这种病毒所困扰。所以国家政府的政策就显得十分之重要。抗议政策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抵抗这种病毒的危害。瑞典王国承认他们的抗议中的失败,说明政府在制定政策已经执行,政策上存在着相关的问题,必须要有所反思,同时需要担当起政府的责任,制定更好的政策并且落实到位。一个政府必须要有担当,这是因为政府虽然作为执政中心对于整个国家的政策有着统领的作用,这种统领的作用是为了更好地造福人民。如果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偏离了相关的问题,或者对于这种问题并不能良好的解决,那么政府应该担当起这种责任。虽然政府制定的政策并不可能百分百的解决问题,但是出现问题的时候,政府并不能将责任怪罪于其他部门或者群体身上,而是更需要对政策的问题进行相关的反思,以得到更好的解决。当政策出现问题的时候,或者发现该政策失效的时候,并不能随机自暴自弃甚至是推脱责任。而是应该反省该政策所下达的问题。以及我们在日后应该怎样去避免这种问题的出现。政府可以通过讨论的方式对于目前政策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制定新的政策,或者对原有的政策有所改变,实施推行,才能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良好的政策方针是政府对于抗击疫情的大方向。在落实方面,政府也要加大力量,这是因为有了大的方向,必须要有动力去推动相关的政策落实和实施,才能使得抗议变得更为有效。
2023-07-27 03:27:184

瑞典国王将5名孙辈从王室名单中除名,这是因为经济原因还是因为教育问题?

瑞典国王将五名孙辈从王室名单中除名,并不是因为经济原因还是什么,教育问题。是因为由于现在的君主立宪制不允许王室人口那么多,而且这些子女并不想拥有王室这个头衔,有的只想过普通人的日子,所以这只是这几名的要求而已。瑞典国王将这几名孙辈从王室名单中除名,并不代表将它们从家族中驱逐出去,只是让他们过上普通人的生活。瑞典王室近日正式发布声明称,瑞典国王的两名子女还有公主的三名子女不再是王室成员。但他们仍然是王族的家庭成员,保留王子和公主的封号,当然称呼上不能再使用王室称呼。瑞典国王有很多个孙子孙女虽说除名了这五个,但是他们仍然是这个家族里的一员,只是他们能够不受王室的制约。这一变化不仅减轻了孙辈的王室职责,还意味着他们从此不再是王室而且不享有王室的福利。他们能够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成为普通人,包括从事政治或经商,他们可以不必被严格的保护起来,然后可以过上一般人的生活。在我们普通人看来,作为一个王室的成员,可能是相当尊贵荣幸的,但是在沈家真正的王世眼里,他们可能更想拥有普通人的生活,因为虽贵为王室,但是他们的生活以及活动受到严重的制约,并不能像普通人那样自由,所以他们可能只是想过普通人的生活罢了。
2023-07-27 03:27:428

帝王故事:克里斯蒂娜女王

以下是 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帝王故事:克里斯蒂娜女王》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626年12月8日,在巍峨壮观的瑞典王宫周围人山人海,人们脸上都因激动而涨得通红。大家都翘首等待着。一个消息传来,玛丽亚王后生下一个男孩。“王子降生啦!”人们顿时一片欢腾。然而,过了一会儿,宫廷发言人却正式宣布道:“王后生的是公主,生王子是误传。”刚才还欢天喜地的人们,霎时变得悄然无声了。谁都知道,国王至今无子,多么希望王后生个儿子啊!   但是,素有“北方狮子”之称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弗斯却欣喜若狂,他命令一切庆祝活动均按王子规格进行。对于他和王后来说,结婚6年来已有两个女儿夭折,这第三个女儿早已使他们望眼欲穿,现在安全地生下来,已经够心满意足了。他们不再对王子降生抱有幻想,决定把王位继承权留给这个公主。阿道弗斯给她起名叫克里斯蒂娜。   克里斯蒂娜自幼就显出与她父亲一样的倔强和矜持的个性。阿道弗斯对此格外欣赏,一直把她当作男孩般抚养。她似乎成了父王的护身符,随时都出现在国王的身边。国王率军远证,也总把女儿带在身边。   每当国王外出巡视抵达乓营时,按王室礼仪规定要鸣放礼炮50响,以示敬意。国王下令:给他的小公主克里斯蒂娜以同样规格的礼仪。公主2岁时,有一次随同父王一起抵达瑞典的卡尔马城堡。总督担心,在小公主听觉范围内鸣放50响礼炮,会把她吓昏的。但出于对国王命令的忠诚,总督还是点燃了全部50响礼炮。可想不到,当大炮轰鸣时,小克里斯蒂娜竟拍着小手欢呼道:“好哇!再放!再放!”阿道弗斯国王见此无限喜悦,不断点头称是。   1630年,克里斯蒂娜4岁时,阿道弗斯国王正式立她为王位继承人。这时候,阿道弗斯率领的瑞典军队在击败了俄罗斯,攻占了波兰以后,土气大振。国王因此更加雄心勃勃,依照瑞典玉室历来的用兵原则:“只可在敌国领土上逐鹿打仗,不要在自己本土上兴兵作战”,他决定对德意志进行袭击,加入到历史所你的“三十年战争”中去。在瑞典会议上,国王怀抱年幼的克里斯蒂娜公主,慷慨激昂地表述了宁可血洒疆场,也要参战到底的决心。   1630年7月,国王率领13000人的军队,披坚执锐,扬帆渡海,从德意志东北部的奥德河口登陆。国王在德意志战场上屡战屡胜,威势赫赫,俨然成了德意志大地上的主人。然而,就在这胜利的时刻,国王却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身亡。   1632年11月16日,一个大雾弥漫的日子,瑞、德两军在德意志的吕岑城列阵交锋,双方兵力相差无几,一直鏖战到天黑,瑞典军队最终取得了胜利,但是,正在指挥战斗的阿道弗斯国王却遭到一股德军的袭击。一场混战以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在死尸群中,一个身负重伤的瑞典士兵踉跟跄跄地走着。突然,他发现不远处有个人在挣扎。他走近一看军装也是瑞典人,就问:“你是谁?”那人吃力他说:“我……我是瑞典国王。”说完,国王头一垂就命归黄泉了,实现了其“战死沙场”的鸿志。   噩耗于12月8日传到瑞典首都,玛丽亚王后和克里斯蒂娜公主为之痛 哭。   辅国老臣奥克森受先王的嘱咐,忠心耿耿地将克里斯蒂娜迎上了国王宝座,井于1633年2月在王宫举行了隆重的加冕典礼。   奥克森十分虔诚而又沉重地祈祷着上帝和缅怀着先王:“先王虽死,他的精神却通过他的女儿克里斯蒂娜与我们同在……”   在人们的欢呼喧嚷声中,在众人信赖的目光注视下,年方6岁、漂亮秀美的克里斯蒂娜,大模大样地从后面走了出来。她向众王公贵族点了点头,就坐上了国王的宝座,而后又扶了扶刚戴在头上的王冠。   她长得像个小天使,再加上那非凡的气度,一下子就震慑住了王公大臣们。   奥克森毕恭毕敬地向女王发出了誓言:“陛下,我曾向先王宣誓,让您戴上这王冠。现在,我以生命起誓,像对先王那样效忠于您。”众王公大臣也伏在地上高呼:“陛下,我们忠于您,忠于您!”   克里斯蒂娜想起慈爱而又严厉的父王,面露悲戚之容。但她懂得,此时此刻不应悲痛,而是要振作国威。她对离得最近的老臣奥克森说:“男子汉是不哭的,我现在就发表演说吗?”奥克森点点头。她便开始发表事先为她准备好的振奋人心的演说:“瑞典的臣民们,朕,克里斯蒂娜蒙上帝之恩,身为瑞典人、哥特人、温德人的女王,一定要做贤明的君主,要像先父一样,保持父辈传下来的显赫军威,继续进行这场战争,朕保证打赢!祝福你们。”   当小女王从容地步下王座时,大厅立即响起了地动山摇般的欢呼声:“先王虽死,精神永存!”“国王万岁!国王万岁!”   很明显,年仅6岁的女王是不可能承担治国大任的,瑞典议会为此特设包括奥克森在内的5人摄政会议,代行权力。   在随后的两年,克里斯蒂娜幼小的心灵被蒙上一层浓重的阴影。她的母后带着她在挂着帷幕、隔绝阳光的房间里守灵。房间里供着一个封闭的盒子, 里面存放着先王古斯塔夫·阿道弗斯的一颗心脏。房内只借助烛光照明,阴森可怖。   1634年秋天,德意志前线总指挥、先王的忠臣奥塞斯蒂纳,从德国回到瑞典,在他的建议下,克里斯蒂娜离开了她母亲的身边。从此,小女王转而接受王室家庭教师的正规教育,开始了她孩提时代的另一阶段不平静的生活。小克里斯蒂娜很快显露出顽强的意志和过人的智力。她几乎是超负荷地在拼命学习,每天达12个小时,而且她喜欢像男孩一样在马背上边颠着边读书。她拥有语言的天分,很小就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14岁时己能流畅地阅读和书写法语、德语、意大利语和西班牙语。此外,她对文学、哲学、美术等也有较精深的造诣。新教路德教是当时瑞典的国教,王室教师竭力向小女王灌输路德教教义,试图将她培养成一名虔诚的新教徒,但克里斯蒂娜对路德教并不感兴趣,很早就公开对路德教的宗旨提出怀疑。   春去秋来,一年又一年,转眼间克里斯蒂娜已长大成人。1644年12月8日,18岁的女王正式亲政,开始凭自己的意志去治理国家。她所准备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终止持续多年的“三十年战争”。而王公大臣们所焦虑的头等大事,却是女王的婚事,因为女王不结婚就不能为国家提供王位继承人。至于战争,大臣们则一心想扩大新的战争,以巩固瑞典在欧洲的霸主地位。这样,君臣之间便产生了严重的分歧。   正处于少女时代的克里斯蒂娜,出落得美艳绝伦,加上具有帝王的英武之气,求婚者络绎不绝。但女王对自己的婚事却并不着急,尽管她曾一度默默地爱着她的表兄、帕拉汀亲王的儿子查理·奥古斯塔。查理在“三十年战争”中,率军作战,所向披靡,被誉为瑞典的“民族英雄”。女王在亲政之前,曾给他写过情书,但由于查理多年驰骋疆场,两人极少见面,缺乏感情交流,致使克里斯蒂娜心灰意冷,一直对婚姻之事不置可否,一拖再拖。   一天,查理从战场上凯旋归来了。老臣奥克森一早就前来宫中求见,他先向女王建议,采取新的战争行动,但女王提醒他,这种大事应召开国会商讨。接着,奥克森又殷勤地谈起查理胜利归来之事。他认为,这正是女王与查理亲王订婚的良机。他告诉女王,王公大臣们都要求女王与瑞典人结婚,以便有真正瑞典血统的继承人。克里斯蒂娜听了老臣的规劝,不露声色,只是淡漠而又合乎礼仪他说:“我准备在国会正式接见他。只不过,战争的耗费也太大了。”   在国会大厅,女王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鼓乐声中,戎装的查理亲王毕恭毕敬地谒见女王。查理对女王所给予的殊荣深为感动。他表示,为了祖国,为了女王,为了荣誉,即便是赴汤蹈火也在所不辞。他要让瑞典的军旗在全欧洲的上空永远飘扬。财政大臣马格纳斯伯爵,是个极力鼓吹战争,力求扩大军费开支的主战派。他趁机蛊惑大臣们,纷纷进言要继续扩大战争,直至把敌人全部消灭为止。大主教也献计说,女王应继续完成先王开创的业绩,这就是上帝的旨意。   女王被这种狂热的战争喧嚣所包围,马格纳斯伯爵阴险地站在一旁,面露得意之色,幸灾乐祸地斜眼看着女王怎么收场。女王不愧为女中豪杰。她起先只是沉着而冷静地聆听着,直到好战的喧闹声渐渐平息下来以后,她才庄严地提出一个问题:。‘你们的话我都听到了。可是,直接参战的是农民,我要听听农民们的意见。”说完,她把目光转向站在一旁多时、一直默默无语的年长的老农,说:“老爹,你不说说吗?”   那位老农面对慈爱可亲的年轻女王,毫无保留他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我们能有什么可说的呢?女王陛下,我们什么都不知道就打起仗来了,叫我们上战场,我们就去了。”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说出了人民不愿打仗的真情。这使女王受到很大的震动,一个酝酿已久的想法在她脑海里成熟了。   她当着众大臣的面,斩钉截铁地对老农说:“你们农民再也不用去打仗了。除了战争,活着还有更重要的事去干。”接着,她提高了声音,当众宣布道:“我见够了战争。我在摇篮里,不,甚至还要早,就打仗了。打了快30年了,也该打够了。我要邀请各大国迅速体面地议和,战争一定要结束!”   女王的决定,可捅了马蜂窝,遭到了王公大臣的强烈反对。查理亲王更是情绪激昂地向女王,也是向在场的大臣们保证道:“我们的军队已经威震天下,我们完全可以乘胜前进,为瑞典女王赢得更大的荣誉。”这在人群中引起了一片喝采声。   但是,面对好战的声浪,女王却异常冷静。多年的事实使她再也不愿看到战争的魔影了。她几乎是一字一顿地驳斥了主战者的狂言,宣布了自己的决断:“战利品、荣誉、战旗和军号,这些响亮的词句后面又是什么呢?是死亡、毁灭、家破人亡以及伤残者的归来。胜利的瑞典在被蹂躏的欧洲中,只不过是死亡之海中的孤岛。我郑重宣布,我再也不要战争了。我要百姓们得到安宁幸福,我要和平,我也会得到和平的!”   女王是威严的。女王是至高无上的。女王的意志是无可改变的。这一群狂妄不可一世的大臣们一个个像泄了气的皮球,顿时面面相觑,无言以对。马格纳斯伯爵也夹在群臣中灰溜溜地垂下了头。   女王签署了议和公文,委派大臣分头前往欧洲各国,呼吁召开旨在终止“三十年战争”的国际和谈会议。   女王处理完这项国家大事后,疲惫地回到了令人沉闷的王宫。   过了两天,那个先王最器重的老臣奥克森又来到宫中,带来了一大堆问题交给她处理。奥克森再一次喋喋不休地提及女王与查理亲王的婚事,一提这事,女王就抑制不住她那无法形容的厌烦。而固执的奥克森就认定一条死理:女王必须嫁给像查理亲王这样的血统高贵的民族英雄,女王不能忘记自己的责任,要让先王的事业后继有人……   女王听到这里,觉得奥克森的话中有话,便气愤他说:“我日日夜夜都在为国家操劳,我不愿结婚,谁也不能强迫我!我要做一个单身汉。”   听了这话,奥克森只好悻悻退下。   但那班迂腐的大臣们并不甘心,一再上谏,恳望女王陛下接见查理亲王,催促他们早日成婚。女王无奈,只得同意与查理谈谈。   克里斯蒂娜是个极有个性且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女性,对事业和爱情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查理来到王宫后,女王当着她的两位宗教教师的面告诉查理说:“我不得不坦率地告诉你,我不能许诺嫁给你;我只能向你许诺,我决不会另外和他人结婚。”查理尚未弄清克里斯蒂娜的意思,女王又补充道:“我还可以再答应你一个要求。即使我不与你结婚,我依然让你继承王位,你是我的继承人。”查理心里像打翻了一瓶五味调料,不知是什么滋味。   后来,在瑞典议会上,王公大臣们依然坚持要求女王早日结婚,但遭到女王的断然拒绝:“与其要我结婚,不如让我死,我决不允许任何人如同农夫利用土地那样来利用我。”最后,大臣们只好让步,在1647年和1649年的议会上作出决定,取消女王与查理亲王的婚约,但正式指定查理为王位的继承人。   经过几年的谈判,国际和谈会议终于签定了和约,长达30年的战争宣告结束了。作为战胜国的瑞典,获得了德意志北部的西波美拉尼亚、吕根岛、维斯马城、不来梅等大片土地以及一笔可观的赔款。和约还承认瑞典国王有干预德意志重大事务的权利。在克里斯蒂娜的治理下,瑞典在这一时期国泰民安,即使是在战争中夺得的地区的人民,也过着和平生活,实现了女王崇 尚和平、反对战争的理想。   克里斯蒂娜终生未婚,是个独身主义者,但她的私生活却丰富多彩,既质朴又奢侈。她毫无粉黛气,不讲究穿戴,喜欢着一身男装。她对饮食不感兴趣,滴酒不沾。亲政后一如既往仍每日坚持晨练和读书。然而,她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却从不吝借金钱。她命人仿造外国的豪华宫殿,广收博集美术作品、古董和图书。她十分爱好芭蕾舞,常在宫中举办演出,有时自己也充当演员。她还对野生动物有浓厚的兴趣,在宫中饲养了狮子、熊、野牛等动物。   她酷爱学习,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在位期间,她创办了瑞典第一张报纸和第一所全国性的学校。她广揽人才,热衷于交结天下好友。她的宫廷里门庭若市,好友如云。既有瑞典人,也有外国人;既有名门望族,又有平民百姓。她把欧洲一些的学者,如法国的笛卡尔、英国的索梅西等,请到宫中来讲学。许多外国的古典语言学和芭蕾舞教师、宫廷画家和医生等是宫中的常客。法国大使夏纽、西班牙公使比门铁尔、葡萄牙传教士马赛德等人也与她有较深的友情。   通过同来自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等天主教国家的名士的不断接触,克里斯蒂娜女王对天主教教义和天主教徒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感兴趣,面对瑞所信奉的新教开始疏远,对国务活动也开始不感兴趣了。这时,一个来自法国的宫廷医生鲍德洛特成了女王的亲信,他不断地向女王介绍罗马、巴黎等地的种种见闻,女王开始对南欧由好奇到有好感,并向往罗马天主教廷。   1651年,葡萄牙大使来到斯德哥尔摩拜见女王,一名耶稣会教士充当女王的翻译。在谈话中,克里斯蒂娜吐露了她想改信天主教的愿望。这一信息很快传到了罗马教廷。不久,两名罗马教士来到瑞典,与女王作了秘密谈话。克里斯蒂娜正式表示愿意皈依天主教。但是,自1617年以来,瑞典国内是不允许改信天主教者居留,更不允许天主教徒统治信奉新教的瑞典的。由此,她唯有退位且远离祖国。   这时,克里斯蒂挪对王位已不感兴趣,对国王的生活也开始厌倦。她企求灵魂的满足,渴望更多地了解天主教宗旨和天主教国家。于是,她在1651年8月,向国会表明退位的意向,但遭到反对。1654年2月,克里斯蒂娜再度提出退位要求。1654年6月6日,瑞典议会正式批准女王退位,并按克里斯蒂娜的意向,将王位让给她的表兄查理。就这样,克里斯蒂娜为了改信天主教,抛弃了王位和爱情,这一惊人之举,令全欧洲大为震动。   克里斯蒂娜让位后,被允许拥有包括奥兰多在内的5个岛屿,她每年可从这些肥沃的土地上收入20万克郎,这样她仍有女王般的收入,却没有了令人烦恼的宫廷生活,成了一名自由人。克里斯蒂娜脱掉王冠,把查理十世请上宝座后不久,便充满感情地与她的臣民告别,开始踏上漫游欧洲的旅途。她女扮男装,经由丹麦、荷兰,抵达比利时。在圣诞节前夕,她在布鲁塞尔 接受了洗礼,正式成了一名天主教徒。然后她又南下意大利。   1655年12月,克里斯蒂娜在罗马教皇隆重的欢迎仪式中来到罗马。在那里,她沉湎于美术、音乐,过着满足自我兴趣的生活。   克里斯蒂娜曾两次回归瑞典故土,其中一次是1660年查理十世驾崩时回去奔丧的。以后她一直住在罗马。枢机卿德茨欧。阿佐里诺是她晚年的伴侣和精神支柱。1689年4月19日凌晨6时,克里斯蒂娜在罗马去世,结束了她那坎坷而又传奇的一生。她留下遗言,遗产全归阿佐里诺所有,葬礼从简。阿佐里诺没有遵循她的遗言,他为她举行了轰动罗马城的隆重葬礼,并将她安葬于圣彼得大教堂。她捐赠的许多图书和书稿,现在还保存在梵蒂冈图书馆。由于瑞典从未提出将她的遗体送回祖国的要求,因此她至今仍长眠于罗马。
2023-07-27 03:28:341

拿破仑时代的那位元帅为何会成为瑞典国王?

夏尔·让·巴蒂斯特·儒勒·贝尔纳多特,法国沃蓬亲王,元帅军衔,陆军部长,大兵团第一军司令,耶拿-奥尔施泰特战役时因为俘获瑞典士兵一事引起瑞典方面关注,瑞典国王卡尔十三世的表弟克里斯蒂安·奥古斯特在被立为王储4个月后中风,瑞典大臣卡尔·奥托·莫尔奈将王权出卖给早有帝王之心的贝尔纳多特,瑞典议会抛弃瓦萨王朝选举贝尔纳多特为储君,贝尔纳多特于是改名为卡尔·约翰,改信新教路德宗,1812年贝尔纳多特执掌瑞典军政大权趁拿破仑远征俄罗斯之机攻打拿破仑的友邦丹麦夺走丹麦领土挪威,卡尔十三世同年称瑞典-挪威国王;后来拿破仑兵败俄罗斯,贝尔纳多特加入反法同盟,率军出征欧洲在莱比锡战役上收买萨克森倒戈打败拿破仑,维也纳会议上贝尔按多特企图攫取法国皇位,但是没有被允许,因此在拿破仑“百日王朝”时瑞典拒绝参加反法同盟;1818年2月5日晚10时14分瑞典-挪威国王卡尔十三世去世,王储贝尔纳多特(卡尔·约翰)加冕称瑞典-挪威国王,史称卡尔十四世,直到今日贝尔纳多特与德西雷王后的后人仍然是瑞典的统治者。
2023-07-27 03:28:434

世界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皇帝?

2楼强大
2023-07-27 03:28:522

传说瑞典自称是社会主义国家 什麽情况呢

瑞典信奉的是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英国工党和其他国家的右翼社会党理论家所宣扬的一种现代改良主义思潮。它反对无产阶级革命,鼓吹超阶级的国家观点,视混合经济为社会主义,主张以渐进的改良措施来达到社会主义。出现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泛传播于西欧一些国家。瑞典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盟成员国之一,被视为具有社会自由主义倾向以及极力追求平等,设立许多社会福利制度,且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拥有15处世界文化遗产,森林覆盖率为54%。瑞典风景名胜主要有诺贝尔纪念馆和瑞典王宫。2018年全球创新指数排名第三 。2019年2月,2018年全球幸福指数出炉,瑞典排名第九。扩展资料:民主社会主义的提出:“社会民主主义”是从“民主主义”进一步发展而来的,长期以来和“民主社会主义”交替使用。并且“社会民主主义”这个名称要比“民主社会主义”这个词运用得早得多。伯恩施坦在1918年12月的一个《什么是社会主义》讲演中,认为“社会民主主义者”产生于欧洲1848年革命。在民主主义前面冠以“社会”,是为了表达与以前的民主主义有所不同。这个不同在于,传统的民主主义仅仅关心政治方面的民主(如普选权、自由选举制度等),但较少关心社会的平等,关心如何消除由于不公正的分配而带来的经济剥削。社会民主主义则更多的从社会底层阶级的观点出发,更多关心社会的平等,关心如何消除由于不公正的分配而带来的经济剥削。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民主社会主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瑞典
2023-07-27 03:29:083

弗雷德里克八世是谁?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八世的生平简介

弗雷德里克八世(Frederick VIII ;全名:克里斯蒂安·弗雷德里克·威廉·卡尔 ;Christian Frederik Vilhelm Carl ;1843年6月3日 – 1912年5月14日 ),是1906年至1912年期间的丹麦国王 。 在他于62岁继承王位之前,他已当了42年的丹麦王储 。在他的父亲克里斯蒂安九世的长期统治期间,弗雷德里克非常大程度上被排除在政治之外 。 1843年6月3日,弗雷德里克在哥本哈根的黄宫出生 ,是奥尔登堡家族的男系分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格吕克斯堡的王子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格吕克斯堡分支是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三世的后代,包括他的祖父在内的八代公爵统治著非主权的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公国 。弗雷德里克的父亲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宗德堡-格吕克斯堡的克里斯蒂安王子,未来的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九世,妈妈是黑森-卡塞尔的路易丝公主 。 1853年,由于弗雷德里克的妈妈黑森-卡塞尔的路易丝公主是最后一位来自奥尔登堡家族的丹麦国王的近亲 (黑森家族中同样拥有丹麦王位继承权的其他家族成员为了支援路易丝和她的丈夫即位放弃了自个的王位继承权 ),因此,弗雷德里克的父亲被推选为丹麦王位的继承人 。于是,1853年,弗雷德里克成为了丹麦王子 。 1860年,弗雷德里克受坚信礼后,他接受了军事教育 。1863年,弗雷德里克王子被送往牛津大学进修,但是当他的父亲于同年的11月份继承了丹麦王位后 ,弗雷德里克成为了丹麦王储并且从英国返回了丹麦 。作为丹麦的王储,弗雷德里克在丹麦国家委员会中拥有自个的席位,并且还常常协助他的父亲处理国家事务 。1864年,弗雷德里克正式加入了反对普鲁士的第二次石勒苏益格战争(即普丹战争) 。 弗雷德里克的妈妈路易丝公主希望她长子的婚姻能够像她的两个女儿亚历山德拉公主(亚历山德拉王后)和达格玛公主(玛丽亚·费奥多罗夫娜)一样成功 。当时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有两位未婚的女儿,海伦娜公主和路易丝公主,路易丝当时想让弗雷德里克与她们中的一个结婚 。然而,英国女王一点也不想让她的女儿嫁给外国的王位继承人,因为这样她的女儿就将被迫生活在国外,因此维多利亚女王在夫婿的选择上首选能够在英国安家的德国王子 。此外,维多利亚女王十分亲德,而第二桩丹麦婚姻(弗雷德里克的妹妹亚历山德拉公主已与维多利亚女王的长子威尔士亲王,未来的英王爱德华七世结婚)将不符合她的德国的利益 。 1868年7月,弗雷德里克与瑞典国王卡尔十五世年仅17岁的女儿,瑞典的路易丝公主订婚 。路易丝公主的家族与拿破仑·波拿巴有姻亲关系 。她是自1818年起统治瑞典的贝纳多特家族的成员,瑞典贝纳多特王朝的创立者卡尔十四世·约翰是拿破仑手下的一位将军,他于1810年当选瑞典王储并于1818年继承了瑞典王位 。卡尔十四世·约翰的妻子德茜蕾·克拉里过去是法国皇帝拿破仑的未婚妻 。卡尔十四世·约翰的儿子瑞典国王奥斯卡一世的妻子是拿破仑的第一任妻子约瑟芬皇后的孙女约瑟芬·博阿尔内 。奥斯卡一世与约瑟芬王后是瑞典的路易丝公主的祖父母 。 这场婚姻是为了建立丹麦与瑞典之间的友谊,由于在1864年丹麦与普鲁士爆发战争期间,因为瑞典没有援助丹麦,使得两国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 。1862年,弗雷德里克与路易丝第一次见面,但是直到1868年弗雷德里克才被邀请前往瑞典深入了解路易丝 。他们的会面很成功,同年,他们便订婚了 。路易丝公主是自中世纪以来第一位嫁入丹麦王室的瑞典公主,并且作为新泛斯堪的纳维亚主义的象征,这桩婚事在北欧三国颇受欢迎 。 1869年7月28日,弗雷德里克王储与瑞典的路易丝公主在斯德哥尔摩王宫。 婚后,这对夫妻居住在哥本哈根的阿美琳堡王宫,并在城市的北部的夏洛滕隆宫度假 。他们育有四子四女,他们的婚姻并不幸福,但也没有对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产生任何影响 。 当克里斯蒂安九世于1906年1月29日逝世后,弗雷德里克继承了丹麦王位被称为弗雷德里克八世 。他当了43年的王储,即位时已62岁了 。在非常多方面,弗雷德里克都是一个开明的统治者,相较于他的父亲弗雷德里克更有利于新议会制度的实施 。由于他继承王位时年纪非常大,他只拥有几年的时间来展示自个的能力,并且他的健康也非常大的影响到了他才能的发挥 。 当他从旅行地尼斯返回的路途中,国王在汉堡短暂停留了一会并且住在汉堡霍夫酒店内 。在他于1912年5月14日抵达汉堡的当晚 ,弗雷德里克(隐姓埋名)在少女堤上散步,然而,弗雷德里克在散步时突然晕倒并且倒在公园的长椅上当场死亡 。之后,他被发现他的警察送往哈芬医院,当时便宣布他已死亡 。他与丹麦的其他王室成员一起安葬在哥本哈根附近的罗斯基勒大教堂。
2023-07-27 03:29:221

大北方战争简介,俄国与瑞典实力悬殊多大

大北方战争简介,俄国与瑞典实力悬殊多大1655年,瑞典向波兰宣传,其目的也都是很简单的,就是为了扩张。扩大波罗的海的控制面积成为了攻击波兰的主要目的,几乎没废什么力气就将波兰国王赶下台了,战争也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也正是人心欲望和野心的不满足,40年后第二次北方战争爆发了,而这一战就战了21年之久。也正是这21年的时间,使得瑞典彻底从世界大国的位置消失了,俄罗斯成为东欧最强大的国家,给俄罗斯提供了契机。实力悬殊瑞典已经形成了波罗的海帝国,并且因为瑞典当时的军事实力大增,军队的训练素质有度。而此时的俄罗斯彼得一世的上台,让俄罗斯转化为近代化帝国,此时的俄罗斯的实力也不容小觑,那么这场战争中究竟谁获得了胜利呢?俄国1703年打通了至因格里亚的通道,在那里修建了新的首都圣彼得堡,开始建设海军和使用火器的步兵。1707年,俄国和瑞典打响了波罗的海之争的战役,俄国小有成就,从此次战争中就可以看出瑞典的败局已定,但是战争并没有结束。丹麦重新加入了战争,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并不会看清眼前的形式,所以逃到奥斯曼帝国还企图霸占奥斯曼帝国,重新开始自己的殖民扩张计划,1713年查理十二世被逮捕,不得不回到瑞典。参战国看起来是瑞典和俄罗斯的战争,其实参战国并不是只有这两个国家,在这场战争中还成立了反瑞同盟。大不列颠国王与丹麦-挪威签订了《柏林条约》,《斯德丁条约》与勃兰登堡-普鲁士,还有《格赖夫瓦尔德条约》与俄国。这样的几股力量合起来,瑞典的惨败指日可待,这群欧中最大的利益国就是俄罗斯。战争结果经过3年的时间,俄国就占领了波罗的海附近的4座城市,这几做城市归属了俄罗斯帝国。瑞典的军事实力和俄国相比,自然是不如俄国,但是瑞典的野心已经蒙蔽了瑞典国王对当前形式的判断。瑞典在这次战争中几乎失去了17世纪得到的海外领地,失去了大国位置,而俄罗斯得到了波罗的海的领地,从此成为了东欧最强大的国家。结束语只要是此次战争帮助瑞典的国家都是俄罗斯的敌军,就比如芬兰,所以在1714~1721年间俄罗斯对芬兰的占领被称作“大仇恨”时期。战争牺牲的最大的并不是惨败国或者胜利国,而是那些无辜的百姓,如今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社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希望世界上少一些战争,多一些和平。
2023-07-27 03:29:291

有哪些国家是有国王的

沙特阿拉伯国王法赫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六世荷兰女王贝娅特丽克丝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瑞典国王卡尔.古斯塔夫比利时国王阿尔贝二世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汤加国王图普四世日本天皇明仁泰国国王普密蓬约旦国王阿卜杜拉柬埔寨国王诺罗敦u2022西哈莫尼尼泊尔贾南德拉国王斯威士兰国王姆斯瓦蒂三世阿曼国王卡布斯不丹国王吉格梅·基沙尔·旺楚克不以国王名义而以其它名义实行国王的统治的:卢森堡大公亨利列支敦士登公爵汉斯·亚当二世文莱苏丹哈吉卡塔尔埃米尔哈马德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巴林埃米尔哈马德
2023-07-27 03:31:092

瑞典王室被称为是北欧最穷王室,它到底穷到什么地步?

瑞典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盟成员国之一,被视为具有社会自由主义倾向以及极力追求平等,设立许多社会福利制度,且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类发展指数中通常名列前茅。但是为什么王室并不富有呢?因为瑞典是全世界税收最高的国家之一,而作为王室也要交税。王室人员多,所以交税也要多于平民。瑞典王室也有自己的土地、艺术品、珠宝等等,但数量不多,维持王室的生活还算充裕,但是想要像其它王室一样富有还是有点力不从心。而且其他国家的王冠都由金银珠宝打造,瑞典王室却是由钢材和紫水晶打造的。最珍贵的13顶王冠也是由继承而来。瑞典是一个自由平等的国家,说是“最穷”,只是相比较于其他国家来说的。其他国家他们的王室是十分富裕,但是平民却是十分的贫穷,因为他们的钱都在王室手中,所以贫富差距十分明显。但是瑞典这个国家贫富差距小,王室总资产并不多,所以并没有其他国家王室那么奢靡。瑞典王室的成员并不讲究门当户对,支持自由恋爱,所以有许多平民加入了王室,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瑞典总体是一个发达且富有的国家,那里的医疗,教育等各种方面都十分完善。关于王室他们与平民的贫富差距小,可以自由的恋爱可以与平民相爱。所以说瑞典王室是一个“穷”但是充满爱的地方。在我看来这是看似贫穷实际上却是极其富有,这是金钱上的贫穷,精神上却是平等、自由、充满爱的王室。
2023-07-27 03:31:164

瑞典的现任首脑?

瑞典首相赖因费尔特
2023-07-27 03:31:431

瑞典国王为什么不在王宫住 而是住在郊外

因为皇后岛宫安静舒适。王室有时也会住在王宫里,但是相比之下,王宫更多用于公务活动。难道你会放着大别墅不住,每天住公司办公楼?
2023-07-27 03:32:021

卡尔十四世·约翰的家族列表

妻子:德赛妮·克莱瑞 别名:欧仁妮·黛丝蕾·克莱雷 (拿破仑的初恋情人)儿子:奥斯卡一世 Oscar I,法语名:约瑟夫·弗朗索瓦·奥斯卡·贝纳多特生平 贝尔纳多特在年轻时代,贝尔纳多特是一名著名的共和派人士,传闻在其手臂上有刺青:「暴君亡」(Mort aux rois 打倒封建王侯之意)。作为法军统帅之一,其指挥手段变化多端。但因为对拿破仑发动的战争不甚积极,所以表现平平。贝尔纳多特1780年参加陆军,历任中校(1791年11月)、上校(1792年)和准将(1793年后期)。1794年6月26日,在弗勒吕斯之战中,为儒尔当将军战胜奥地利-荷兰联军立下汗马功劳。1794-1796年在儒尔当手下作为师长转战德意志地区,后被派往意大利,在那里遇到了拿破仑,并于1797年在其手下服役,他的部队训练有素且纪律严格,在冰天雪地的严冬翻越险峻的阿尔卑斯山仅用了10个小时。1798年1-4月作为大使被派往维也纳。他的外交手段十分强硬,当意大利发生反法暴动时,曾经统治过意大利的奥地利人十分兴奋,扯下了大使馆的法国国旗, 贝尔纳多特当即离开奥地利,害怕两国关系破裂的奥地利政府只得屈服,放弃一切在暗地里支持意大利人的行为。贝尔纳多特于1797年11月-1799年6月出任莱茵军团司令,参加对奥地利的进攻。3月16日率部强渡塔利亚曼托河。19日冲击葛莱蒂丝卡要塞失利,援军来到时迫降要塞守军。 1798年与拿破仑兄长约瑟夫·拿破仑的姨妹德茜蕾·克拉里(Désirée Clary 原本是拿破仑的未婚妻,有「拿破仑永远的恋人」之称)结婚。拿破仑因为撕裂婚约娶了风流寡妇约瑟芬而对德茜蕾·克拉里心里有愧,将贝尔纳多特视为家族成员般的「照顾」,这让他日后在拿破仑的法兰西帝国飞黄腾达。1799年7-9月升任贝尔纳多特为国防大臣,工作富有成效,很快组建了一支10万人的新军。但由于他的平民出身以及与雅各宾派有接触,又被迫辞职。当拿破仑从埃及潜回时,他敏锐地感觉到其政治野心,准备以临阵脱逃的罪名逮捕他。在发现拿破仑的势力太强大后放弃,在雾月政变(1799年11月9日)期间保持中立。1800年1月,贝尔纳多特被任命为参议员。 4月,就任西方军团司令。 1803年1月任驻美大使,但由于同英国的战争爆发,处于安全考虑,未能成行。1804年12月2日, 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大教堂举行了隆重的加冕典礼称帝。1805年奥斯特里茨战役战后, 贝尔纳多特被授予帝国元帅称号,时年41岁。1806年封为蓬特-科沃亲王(蓬特和科沃是那不勒斯王国境内原属教皇的两处封地)。 拿破仑第二次法奥战争爆发时, 贝尔纳多特作为第一军军长,正率部驻扎德意志的汉诺威。为了对部队的调动保密,他谎称要回法国,当部队到了符兹堡后,他又宣称是来接管防务,在严格的欺骗和保密措施下,盟国情报人员根本无法得知法军的真正动向。在乌尔姆会战中,和第三军、巴伐利亚军一起抢占伊萨河,防止俄军增援乌尔姆。但在追击奥地利-俄罗斯联军时,他犯了一个愚蠢的政治错误(也有人认为他是故意的),为了争取时间,他满脸抱歉地率军强行从敢怒不敢言的中立国-普鲁士的安斯巴赫候国的领土上越过,这让柏林很不愉快,一旦普鲁士参战对法军将是灾难性的,还好普鲁士人决定看看会战结果再说。1805年12月2日, 贝尔纳多特率第一军(1.5万人)作为总预备队参加了奥斯特里茨会战,他们参与了最后的进攻。虽然会战很激烈,但第一军损失微不足道,这归结于贝尔纳多特谨慎(过于谨慎)的指挥。1806年夏, 贝尔纳多特奉皇帝的命令,言语恳切,带着和平诚意地占领了普鲁士科堡附近的所有要地,战争爆发后,迅速地占领了安斯巴赫。但在耶拿-奥尔斯塔特会战(1806年10月)中,却十分迟缓,而且虽然距两个战场都只有7英里远,却无所作为,两次战斗都没有参加,并致使达武的第三军陷于苦战,但因为他是原拿破仑的未婚妻的老公,拿破仑下不了手,他才免于被军事法庭处罚。吕贝克战役抓获一些瑞典俘虏, 贝尔纳多特第一次被瑞典当局注意。11月7日贝尔纳多特在追击普鲁士残军时在特拉弗明德迫降后来在滑铁卢击败拿破仑的普军布吕歇尔军团。 弗勒吕斯之战1807年1月25日,他率第一军(2.5万人)在梅林根之战中战胜俄军本尼格森部(6.3万人),阻止了俄军的进攻,从而得以将攻补过。 6月4日参加古茨泰特-阿伦施泰因之战负伤而去职。伤愈后担任驻汉堡的军区司令。1809年3月担任德意志军团第九军(萨克森军,1.8万人)军长,参加瓦格拉姆会战(1809年7月5-6日)。在战斗的第一天,位于法军阵线中部的贝尔纳多特所部不但没有攻下任何敌人阵地,反倒被奥军逐出了自己的出发阵地,狼狈逃回。第二天,担任右翼的贝尔纳多特再次被击溃,这让拿破仑非常恼火,贝尔纳多特在会战后被撤职,于8月返回巴黎并受命指挥部队防御英军在瓦尔赫伦岛的登陆。愤怒的贝尔纳多特返回巴黎,内阁会议仍然信任他,并任命他担负起在荷兰防御英国的责任。 1810年5月28日瑞典王储查尔斯因中风死亡。在贝尔纳多特正准备前往罗马担任总督时,他意外地获知他被选为瑞典国王卡尔十三世的继承人。这是因为大部分瑞典军人考虑到未来可能与俄国发生军事冲突,因此倾向于由一位军人出任未来的国王,另外也部分因为贝尔纳多特在丹麦的作战中对瑞典战俘相当友善,这为他在瑞典赢得了名誉。这件事是由一位瑞典大臣—— 卡尔奥托莫尔奈(Karl Otto Mörner)完全出于个人动机独自决策的,并将瑞典王位继承权的提议告诉贝尔纳多特。贝尔纳多特将莫尔奈的提议转告了拿破仑,拿破仑觉得整件事情实在荒谬。但拿破仑其实盘算的确也需要一个类似华沙大公国的傀儡国家在北欧。如果贝尔纳多特当瑞典国王,可以增加法国的筹码,所以拿破仑并不支持,但也没有反对。贝尔纳多特于是告知莫尔奈,如果他正式当选,他不会拒绝这一荣誉。瑞典政府惊讶于莫尔奈的无耻行动,当他返回瑞典时立刻将他逮捕,不过贝尔纳多特在瑞典最终还是得到了支持。11月2日, 贝尔纳多特抵达斯德哥尔摩,11月5日,他接受了议会的拜谒,并被卡尔十三世国王收为养子,改名“卡尔约翰”。并放弃法国蓬特-科沃亲王的头衔。这位新王储很快就成为全瑞典最受欢迎并且最有权势的人。老弱的国王和议会的终结使得政府大权,特别是外交事务,完全落入他的手中。他奉行亲俄外交政策,目的是取得挪威。他的整个政策以占领挪威为核心。很快,「卡尔约翰」就证明他完全不是拿破仑的北欧傀儡。1810年8月21日, 贝尔纳多特被瑞典人选举为亲王和摄政。10月20日,改信路德教并在瑞典登陆。统帅瑞典军队。 他努力使瑞典保持中立(尽管于英国进行名义上的战争),与反对大陆封锁政策,不爽贝尔纳多特的拿破仑派布律纳元帅于1812年1月占领了瑞典的波美拉尼亚。导致贝尔纳多特加入反法联盟。 贝尔纳多特1812年4月同俄国结盟,他写信给拿破仑:「政治上不存在的友谊和仇恨。除命运之神的命令外,对祖国没有任何义务」象征两人的决裂。1813年3-4月同英国和普鲁士结盟。在1813年5月的莱比锡战争中,率领瑞典远征军进入德意志北部参战。他把因为和拿破仑意见不和而把流亡美国的法国名将莫罗请来担任沙皇的首席军事顾问,并根据法军的特点,和莫罗建议联军专门攻击法国元帅们指挥的部队,当拿破仑赶来时,便撤退;(后来的特拉成堡计划) 这个建议奠定了1813年莱比锡战役的胜局。8月23日, 贝尔纳多特指挥反法联军北路军团(普军7.3万,俄军2.9万,瑞军3.9万)在大贝伦打败乌迪诺元帅的6万法军,将其驱逐到柏林以南;9月6日又在邓尼维茨大败内伊元帅。10月16-18日,贝尔纳多特继续指挥北路军团参加莱比锡会战,他说服萨克森人叛变,从而严重打击了法军的士气,让其崩溃。1813年12月-1814年1月入侵法国的盟国丹麦,迫使丹麦将挪威割让给瑞典。后来又参加了1814年法国战役,不过作用不大。 百日王朝期间,因为英、奥等国在1814年反对让贝尔纳多特继拿破仑任法国之王,拒绝加入第七次反法同盟,仅于1815年春占领挪威。1818年2月5日贝尔纳多特成为瑞典国王,称卡尔十四世,他是一位温和的统治者,为瑞典的现代化做出了许多贡献。1844年3月8日在斯德哥尔摩因为中风去世,享年81岁。
2023-07-27 03:32:241

克里斯蒂安四世的对外战争

卡尔马战争在克里斯钦四世时期,丹麦经历了三场战争。正是这些战争使得克里斯钦国王统治下的丹麦又走上了衰落和贫穷的道路。他本人也成为失意潦倒、众叛亲离、孤苦伶仃的独眼老人而悄然死去。第一次战争是卡尔马战争(1611~1613年)。这是克里斯钦四世国王想为自己树立声誉而发动的一次战争。战斗主要发生在卡尔马要塞周围,战争中,那支由克里斯蒂安四世努力重建的军队接受了第一次检验,取得了部分成功。攻克了瑞典东部的重镇卡尔马。丹麦虽然赢得了胜利,但对国家并无多大意义,对国王来说也并非是光辉的奇迹。当时的瑞典国王已经上了年纪。为了避免牺牲许多无辜老百姓的生命,瑞典国王卡尔九世建议克里斯钦国王进行一场个人之间的决斗,来决定战争的胜负。然而,丹麦国王认为,瑞典国王已经年老体衰,不管谁胜,都不会给他带来光彩。所以,他粗鲁地拒绝了瑞典国王的建议。战争中, 当时的瑞典王太子古斯塔夫·阿道尔夫带兵南下,进入当时属于丹麦的斯堪尼亚地区大肆蹂躏,给丹麦造成了很大损失。战争期间,瑞典老国王去世,王太子古斯塔夫·阿道尔夫继位。1613年丹瑞双方签订了对丹麦有利的克奈雷德条约(1613年1月20日)。战争宣告结束。丹麦除了继续保持其北欧领导大国的地位外,并未完全达到战争目标。战争造成瑞典人对丹麦人的深恶痛绝,导致后来瑞典入侵丹麦,使丹麦在将近半个世纪内处于崩溃边缘。三十年战争第二次他参加了欧洲长达30年之久的宗教战争(1618~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这原是德意志新教诸侯与天主教诸侯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之间的内战。由于新教联盟得到丹麦、瑞典和法国的支持,旧教联盟则以教皇和西班牙为其后盾,后来演变为欧洲的国际战争。起初,德国北部的基督教新教在战争中失利。他们呼吁丹麦的克里斯钦四世国王和瑞典的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尔夫到德国来支援他们的教友。也许是由于个人的好大喜功,也许是为了使丹麦从中获利,克里斯蒂安四世萌生了介入德意志的思想。有一段时间他完全打消了这种想法,但是由黎塞留领导的主要西欧大国法国却努力诱使他这样做。为了能成为新教徒的救星,也为了抢在瑞典的古斯塔夫二世之前在德国建立影响,克里斯蒂安四世最后决定投入这场战争,去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及德国的天主教诸侯为敌。他清楚地知道,这是一次极为严重的冒险。国务委员会成员绝望地紧抱着自己的脑袋,恳求他不要卷入战争,但他全然不顾,执意参战。黎塞留倡议英国、联省共和国(即不受西班牙统治的尼德兰,此时正与西班牙斗争激烈)和丹麦订立反哈布斯堡王朝的联盟,由丹麦出兵,英荷两国提供资金帮助。但克里斯蒂安四世在联盟还没有订立时就已经采取行动。1625年克里斯钦以丹麦国王和荷尔斯泰因公爵的双重身份率领军队来到德国。从此开始了“30年战争”的第二阶段,即:“丹麦时期”。他的军队大约有19000―25000人,并得到德国北部一些新教诸侯的支援。丹麦军最初获得几场小的胜利。然儿,克里斯钦国王率领的是雇佣军,几乎完全是由德国人组成。所以,战争进行到第二年8月,他的军队在巴伦山麓卢特被德国统帅蒂里伯爵打得一败涂地。克里斯钦遭到了彻底的失败。他向北边撤退。德国皇帝斐迪南二世又派瓦伦斯坦统率大军一直追杀到日德兰。这时,克里斯钦的雇佣军就;不是来保卫丹麦,而是来抢劫丹麦了。德军统帅华伦斯坦更是个魔王,他对丹麦大肆进行奸淫烧杀,抢劫掠夺。那些沿公路边居住的可怜的丹麦人,在德军经过的地方,真正感觉到了战争的恐怖。不论男女老幼,只要他们不把值钱的东西拿出来,他们就立即遭到杀戮,或者遭到最残酷、最野蛮的虐待。许多庄园被焚毁,废墟堆里躺着烧死的人和牲口。有些人见到军队,就立即逃入森林。而在寒冬季节,大部分人不是饿死就是冻死。许多贵族也都身首异处。丹麦人经历了――场史无前例的浩劫。迫于形势,克里斯蒂安四世与他的宿敌古斯塔夫二世结盟,借助瑞典的力量挫败了瓦伦斯坦对施特拉尔松德的围攻。由于丹麦仍保有一支可畏的海军,克里斯蒂安四世度过了难关,于1629年5月在吕贝克和皇帝斐迪南二世签署吕贝克条约,保证不再干涉德国的内务。尽管和平条约相当宽大,丹麦遭到的损失仍然极大。仅仅几年时间,丹麦从欣欣向荣、充满希望的国家,败落成为穷困潦倒的国家。自那时起丹麦、挪威落后厂,瑞典发展了。克里斯钦锐气尽失,深感失望和痛苦。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都郁郁寡欢,偏偏这时他的家庭里又发生了丑闻。托尔斯滕森战争德国北部的新教徒转向瑞典国王占斯塔夫·阿道尔夫,请求他的帮助。瑞典国王愿意出兵帮助,他向克里斯钦国王提出: 如果瑞、丹两国结成联盟,他们就可能一起参加“30年战争”。但是克里斯钦拒绝了。这是他在其统治时期犯下的最愚蠢的错误。表明他并不是位高明的政治家.他担心同强大的瑞典结盟,将来会受到瑞典的控制。他不仅拒绝建立联盟的建议,而且声称只要瑞典在德国进行战争,他就拒绝答应同瑞典保持和平。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是瑞典最伟大的国王之一。他是个天才军事家,他参战后,―个胜利接着一个胜利。德国几平要亡在瑞典手中。但是,两年后,在古斯塔夫二世阵亡于吕岑战役、法国公开介入、三十年战争进入法国-瑞典阶段后,克里斯蒂安四世觉得已经必须遏制瑞典。他进行了一系列外交行动:同意与俄国沙皇米哈伊尔·罗曼诺夫结盟,企图吸引俄国参与反对瑞典;并竭力干预结束三十年战争的谈判,避免波罗的海的主要地带落入瑞典之手。克里斯钦四世国王出于担忧和妒忌心理,他总是悄悄地在背后同瑞典作对和捣乱。他担忧的是丹麦将处在德国和瑞典南北两个强国的夹击之下,这对丹麦是危险的。他妒忌的是瑞典会因战争胜利而超过丹麦。克里斯蒂安四世的鲁莽做法使瑞典的头面人物们相信,与丹麦进行一场战争不可避免。1643年5月,瑞典枢密院决定对丹麦开战(所谓托尔斯滕森战争,以瑞典统帅伦纳特·托尔斯藤森的名字命名)。局势对丹麦极为不利:瑞典由于三十年战争的成就而在德国获得进攻丹麦的据点;联省共和国(荷兰人)同意在海上以舰队支持瑞典人。托尔斯滕森指挥的在波希米亚的瑞典军队(当时正准备进攻维也纳)迅速回师,直插丹麦南部。这是克里斯钦四世的第三次战争。瑞典军队进入丹麦后,又大肆进行劫掠和破坏,使日德兰和斯堪尼亚受到了重大损失。尤其是日德兰半岛,仪在几年之内就遭受两次浩劫。没有人想到会有战争,所以丹麦的国防不堪一击。托尔斯滕森长驱直入。势如破竹.到1644年1月,已经占领了日德兰半岛。丹麦处于崩溃的边缘.丹麦老百姓只能恐慌地逃跑。唯一没有逃跑的,就是这位克里斯钦四世国乏。这时他已是一个老人,但他还是起早贪黑地工作着,为的是集结军队和军舰,以便投入战斗,他必须阻止瑞典军队到岛上来。这次幸运女神站在了丹麦一边。由于瑞典政府推迟了对斯堪尼亚的进军,使丹麦人获得了喘息之机。要塞得以加固;瑞典的海军力量决不算小,而且还有荷兰海军的帮助,因为荷兰人憎恨克里斯钦因需要钱而提高了松德海峡的关税。但是丹麦海军也不弱。荷兰人的舰队在石勒苏益格西部海域被丹麦海军击退了。1644年7月1日,最著名、最残酷的一次海战发生在荷尔斯泰因和费马恩岛之间的当时,克里斯钦国王正在王船卜。战斗中,一颗瑞典炮弹打来,击中了王船。弹片在船上四处飞溅,国王和好几个人被击中倒下,顿时王船上出现极大的恐慌和悲痛,人们以为国王被打死了。可是过不多久,国王又站了起来,弹片击中他的耳朵,把他的―‘只眼睛打瞎了。他不顾自己的伤痛,告诉大家要为丹麦的荣誉而尽自己的责任。就是在这场战斗中,丹麦人唱起了“克里斯钦国王站在高高的桅杆旁”,这首歌后来成为丹麦王室专用的国歌。丹麦海军最终击败了瑞典舰队。但是1644年9月的另一场战斗最后耗尽了丹麦的军事能力。克里斯蒂安四世被迫接受法国与荷兰的斡旋,于1645年2月8日和瑞典签订了屈辱的和约。根据条约,丹麦首次丧失了旧时的领土,把哈兰地区(现为瑞典的西南部沿海地区)割让给瑞典30年,但谁都知道,该地区是再也收不回来)。同时,把在16世纪从瑞典人手中夺过来的哥得兰岛也割给了瑞典;挪威也失去了两个郡的地盘(耶姆特兰省和海尔耶达伦省)。此外还规定,凡是瑞典的船只经过松德海峡时,一律不交海峡税。丹麦至此完全丧失在波罗的海地区的霸权。
2023-07-27 03:32:361

瑞典历史上有过女王么

。历史上好像出现过女王。瑞典是首位子女继承王位,最近结婚的公主是长公主,不出意外以后就将继承王位成为女王。
2023-07-27 03:32:515

瑞典的亲王、大公爵、公爵哪个最大?

你这问题问得十分不专业……欧洲的贵族封号之间关系十分复杂,相互借用和影响的情况很多,亲王和公爵也不是一个系统的封号,这些封号也不能完全套用中文公侯伯子男五级来理解,封地的问题、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和中国古代贵族很不一样,简单给你说说瑞典的贵族封号(其实我也不是完全清楚,只能说个大概,提供的中文翻译只是自己的理解,一家之言,欢迎指正。)1、王室成员:国王Kung/Kunong、王后Drottning,亲王Prins、公主Prinsessa。注意这些词其实是称号,不是封号。除非被特别剥夺,否则王室亲属都有上述称号之一,非王室成员一般不会有这些称号。。2、贵族(这些封号可以授予王室成员也可以授予外人): 王或摄政王:Furste,主要用于立国的贵族。不过有时候也做公爵,瑞典历史上有两个排位在下文中大公爵(Hertig)之后的Furste。开始觉得复杂了么? 大公爵/公爵:Hertig,最早用于国王在大省的最高代理人,比如芬兰还是瑞典一部分的时候的芬兰公爵,中世纪时有200年左右没有使用。(复杂吧)现在所有王室嫡系子女都受封“某某省公爵”的封号。有时这个公爵立了国,就叫大公爵,比如芬兰被分裂出去以后的芬兰大公,现存的卢森堡大公。注意这只是封号,其实对那块地没有特权。 伯爵:Greve,女伯爵或伯爵夫人Grevinna,这个伯爵爵位是最复杂的,也是我最拿不准的。这个封号发源于法国,1561年第一次被瑞典人使用,但至今都是瑞典贵族系统中地位最高的爵位。那么为什么翻译为伯爵呢?这是因为瑞典最早有个爵位叫Jarl(Hertig之前的公爵),后来维京人入侵英国,这个Jarl传入英国变成了Earl,再后来法国人入侵英国,带来了Greve的法文版Comte,然后法国把Earl和Greve对照,Duc(都来变成了Duke)和Hertig对照,再后来中国前辈们把Earl翻译成伯爵,我也就把他翻做伯爵了,可是要记住现在Greve是最高贵的封号……。这个也没有实际意义上的封地。真复杂,对吧。 男爵Friherrar,一般用套用Baron,1560年引入瑞典,一开始作为对有世袭封地者的封号,后来封地也没了。 骑士Riddare,这是高等贵族中的最低一等。 之后还有没有封号的低等贵族,这个我没研究过,恕不作答。 之前所说的基本都是瑞典自己搞出来用得标较多的贵族封号,还有形形色色的从外语借来的封号,比较等级和高贵程度太难,我没那水平……另外,瑞典的贵族从17世纪就一直受到来自国王的各种打压,基本所有的封地都被剥夺,后来又受到国会的欺负,现在瑞典国王已经没有分封贵族的权利,只有王室成员可以取得新封号。最后一个受封为贵族的是探险家Sven Hedin。至于封的是什么头衔我就不知道了……写了那么多,希望你满意,有不正确的地方请指正。
2023-07-27 03:33:272

跪求欧洲的骑士名·公爵名·帝王名·公主名等等,要准、多,可加分。

  英国女王唯一的女儿安妮公主的全名是:Anne Elizabeth Alice Louise安妮伊丽莎白爱丽丝露易丝  女王的全名是:ELIZABETH II Alexandra Mary伊丽莎白亚历山德拉玛丽  英国王储的全名:Charles Philip Arthur George查尔斯飞利浦亚瑟乔治  威廉王子的全名:William Arthur Philip Louis  威廉亚瑟飞利浦路易斯  丹麦女王的全名是:MARGRETHE II Alexandrine Thorhildur Ingrid玛格丽特二世亚历山德里娜莎希多英格丽德  丹麦王储的全名是:Frederik André Henrik Christian  弗雷德里克安德烈亨利克克里斯蒂安  瑞典国王的全名是:CARL XVI GUSTAF Folke Hubertus卡尔古斯塔夫福柯胡波特斯  瑞典王储的全名是:Victoria Ingrid Alice Désirée维多利亚英格丽爱丽丝德斯丽  比利时国王的全名是:ALBERT II Felix Humbert Theodor Christian Eugène Marie阿尔伯特菲利克斯胡波特西奥多克里斯蒂安欧仁玛丽  比利时王储的全名:Philippe Leopold Louis Marie 飞利浦利奥波德路易斯玛丽  (写的好辛苦呀,分数不给我说不过去了~)  欧洲贵族的全称一般有四个,即名字,姓,爵位,外号。  1、名字  名字是最常被提到的,如英国的查理一世,法国的路易十六,俄国的尼古拉二世,  这里查理、路易、尼古拉都是这些国王的名字,至于后面的数字则表明他们是该国历代  国王中第几个叫这个名字的。如查理一世表示他是英国历代国王中第一个名字是查理的  ,而路易十六则说明他是法国历代国王中第十六个叫路易的。由于欧洲贵族中名字相同  的比较多(就像中国人爱用“伟”、“涛”、“俊”、“斌”作名字一样),在名字后  面加上数字就利于区分了。也因为这样,一个国王常常有几个名字,如西班牙国王查理  ,他同时也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但他在西班牙叫查理一世,因为他是西班牙历史上  第一个叫查理的国王;但他在神圣罗马帝国却被称为查理五世,因为他是帝国历史上第  五个叫查理的皇帝。  下面纠正一个错误,有人认为路易十二,路易十三,路易十四这些国王一定是连在  一起相继继位的国王,其实这是不对的,名字后面的数字只表明他在同名国王中排第几  ,而不表示他在所有国王中拍第几。如亨利四世死了,他的太子继位,太子的名字叫路  易,而在他前面已经有十二个法国国王也叫路易,于是这位太子继位后的称号就是路易  十三(全称应该是路易十三世),而不是亨利五世。  2、姓  姓一般表示一个人的血统,欧洲人的姓和中国人是一样的,加上姓就可以更好的区  分不同的人。如英国有一个查理一世,西班牙也有查理一世,但他俩一个姓斯图亚特,  一个则是哈布斯堡家族的。  下面讲讲欧洲的一些著名家族,如法国的波旁家族,普鲁士的霍亨索伦家族,奥地  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意大利的美第奇家族等等。这些家族的名号一般是他们的姓或者是  世袭的封地。如波旁、霍亨索伦、美第奇都是姓,而哈布斯堡则是此家族的最初领地,  庞大的哈布斯堡家族当初就是从一个小小的哈布斯堡开始发展起来的。同样卢森堡家族  表示此家族的人世代都是卢森堡伯爵,享有卢森堡这个世袭领地。  同样,各国王朝的称呼也一般是国王的姓。如英国的都铎王朝就表示这个时期的英  国国王都姓都铎,都来自同一个家族;同理,法国的波旁王朝也一样。但也有特殊的,  如英国历史上有一个金雀花王朝,其得名原因是因为这个家族的祖先——法国的安茹公  爵喜欢在耳边别一朵金雀花,后来他的后代继承了英国王位,于是就把这个家族统治英  国的时期称为金雀花王朝。同样,法国的瓦鲁阿王朝  是因为其祖先受封为瓦鲁阿伯爵。  再谈谈家族直系和支系的问题,一个大贵族可能有几个儿子,但只有长子能继承他  的称号和领地,代代长子传下来就形成了这个家族的直系;其他几个儿子虽然不能获得  老爸的头衔,但多少也能分到一些财产,如果他努力,也有可能最后成为一个大贵族,  这样他和他的后代就成为了这个家族支系。为了与直系加以区分,他们一般会给自己的  家族起一个新名字。比如法国的卡佩家族、瓦鲁阿家族、波旁家族实际上都属于卡佩家  族,只不过瓦鲁阿家族、波旁家族都是卡佩家族的支系,他们的祖先都是卡佩家族中的  次子,而“瓦鲁阿”、“波旁”是他们祖先最初的封地名称,为了纪念祖先,此家族的  人也就把“瓦鲁阿”“波旁”作为他们的姓(和中国的一些姓的来源也差不多)。  3、爵位  这个就没有那么复杂了,表示此人的贵族头衔,比如什么诺曼第公爵,奥地利大公  ,勃兰登堡选侯等。  4、外号  由于欧洲贵族中重名的实在太多了,记录他们时如果把他们的爵位、姓一起写出来  又太麻烦,也容易引起读者的混乱,所以给他们加上一个外号。这些外号有的是当时人  们对这个贵族的称呼,有的则是历史学家根据此人的事迹给他起的外号。如法国国王路  易六世因身材肥胖被称为“胖子路易”,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因为腿较长被称为“长  脚爱德华”。以后一旦提到“胖子路易”大家就知道是指法国国王路易六世,不用再用  “路易六世,卡佩家族,法国国王”这样冗长的名字来描述了。  下面谈谈“the great”这个外号。如果你在一些人的英文名的末尾看到“the gre  at”这几个字母,那么祝贺你,你已经接触到了历史上的一位伟大人物。  凡是有“the great”这个外号的人都是同名人物中最伟大的。在中文中,“the  great”一般被翻译为“大”(针对一般贵族)或“大帝”(针对国王)。如菲特烈大帝  ,就是指普鲁士国王菲特烈二世,他是欧洲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而大  孔代是指法国孔代家族中的路易·孔代,他是法王路易十四手下的常胜将军。其他如亚  历山大大帝,就更是赫赫有名了。  最后谈一下中文译名的问题,由于译法不同,同一个名字有时被译为不同的中文。  如菲利普有时被译为腓力,菲特烈有时被译为弗雷德里希,查理有时被译为卡尔,查尔  斯,这点请大家在看历史书时注意。
2023-07-27 03:33:372

掉落王冠的国王是谁,这一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这个我也不清楚,找历史老师帮你解决。
2023-07-27 03:33:451

谁能说一下丹麦的历代国王?

1,高姆,老王 Gorm den Gamle ?—940,?—940在位 出生年月不详。丹麦历史上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国王。他为妻子翠拉立的墓碑“耶林石”和儿子蓝牙王哈拉尔为他立的耶林石,首次出现“丹麦”的国名,被认为是丹麦王国诞生的证明。在位期间,为抵抗文德人和撒克逊人的入侵,在日德兰半岛南部建立了丹纳维奥克防线。葬在耶林。 2,哈拉尔,蓝牙王 Harald Blatand ?—986,940—986在位 出生年月不详。高姆次子。年轻时做过海盗。征服挪威。大约在960年左右把基督教引入丹麦,改变了丹人的奥丁神信仰。“蓝牙”的名字来源不详。有说法认为是因为他爱吃蓝莓,将牙齿染蓝了。986年和儿子斯万决斗,背部中箭死于约姆斯堡海盗营。葬在罗斯基勒。 3,斯万,八字胡王 Svend Tveskag 960—1014,986—1014在位 丹麦国王“蓝牙王”哈拉尔(Harald Blatand)之子,丹麦开国国王“老王”高姆(Grom den Gamle)之孙。生于960年。985年与父亲不和而决斗,哈拉尔体力不支逃入森林,被斯万的养父帕纳托克杀害。斯万成为丹麦国王。后偶然被拥护蓝牙王的海盗首领西格伐尔抓获,被迫答应付出与体重相等的金银。丹麦百姓捐出了自己的金银财宝作为赎金。为筹备款项、重建丹麦,斯万率领丹麦海盗从994年开始不断入侵骚扰英格兰。英格兰以缴纳丹麦税为代价换取和平。1013年,斯万重返英国,夺取英格兰王位。1014年二月死去。埋葬于丹麦的罗斯基勒大教堂。 4,哈拉尔二世 Harald 989—1018,1014—1018在位 斯万的长子,未婚。 5,克努特王(大帝) Knud den Store 995—1035,1018—1035在位,1014-1035在英格兰王位 斯万次子。和其哥哥分别统治丹麦和英格兰。在英格兰国王爱德蒙二世死后,于1017年统一了英格兰。1018年长兄丹麦国王哈拉尔二世去世后兼任丹麦国王。主持编纂《克努特法典》,以明文规定国王的权力。以丹麦方式把英格兰分成许多伯爵(Jarl)领地。撒克逊王国的传统也得到尊重,味了提高撒克逊人的地位,准许其贵族参加国王对瑞典、挪威的远征。重新振兴贸易,致力于和欧洲大陆的文化交流。虽然有时行为野蛮,但是对基督教会很虔诚。1017年和埃塞尔雷德二世的遗孀埃玛结婚。1030年起兼任挪威国王,由其儿子在挪威代表他执政,但是不久被挪威人赶跑。1035年死于萨夫特斯伯里。葬于温彻斯特大教堂。克努特厌恶奉承。曾经坐在大海旁边令其后退,但是被海浪溅湿衣服。这时对那些善于逢迎的朝臣说,你们虽然奉我为国王,但是我却连潮水也阻挡不了。葬在英国温彻斯特。 6,哈特克努特 Hardeknudrp 1018—1042 克努特之子。丹麦国王,但在英格兰的威塞克斯也保有领地。 7,马格努斯,善良王 Magnus den Gode 1024—1047,1042—1047在丹麦王位,1035—1047在挪威王位 挪威国王奥拉夫之子。曾与哈特克努特国王有过协议,谁活得长谁就兼有两国王位。1047年10月因骑马不慎摔死。未婚。 8,斯万二世,阿斯特里德松 Svend Estridson 1019—1074,1047—1074在位 生于英格兰。母亲阿斯特里德嫁给英格兰的乌尔夫伯爵。是斯万八字胡王的外孙。哈德克努特死后回到丹麦,被马格努斯封为日德兰伯爵,但是两人经常争吵,以至刀兵相见。斯万每次都被打败。马格努斯为了对付挪威国内叔叔们的麻烦,宣布斯万为丹麦王位的继承人。1047年马格努斯去世,斯万即位。娶了好几个老婆,有14个儿子,为死后的丹麦王室内部斗争埋下了种子。1074年病死。葬在罗斯基勒。 9,哈拉尔,软磨石王 Harald Heno 1041—1080,1074—1080在位 斯万·阿斯特里德松之子。与表妹结婚。无子女。死在斯坎尼亚(今瑞典西南)。 10,克努特,圣王 Knud den Hellige 1043—1086,1080—1086在位 斯万·阿斯特里德松次子。虔诚的教徒,热中于苦行,经常让人鞭挞自己。因为征收什一税奉献给教廷,引起农民不满,1086年7月在农民暴动中被人用石头和长矛杀死在圣阿尔巴尼教堂。葬在欧登塞的圣克努特教堂。 11,奥拉夫,饥饿王 1052—1095,1086—1095在位 斯万·阿斯特里德松第三子。统治丹麦期间,庄稼歉收,连年饥荒,因此被称为饥饿王。无子女。 12,埃里克一世,伊戈德 Erik Ejegod 1056—1103,1095—1103在位 斯万·阿斯特里德松第四子。Ejegod的意思是“唯一好的”或“永远是好的”。1103年在朝圣途中死在塞浦路斯并葬在那里。 13,尼尔斯 Nielst 1064—1134,1104—1134在位 斯万·阿斯特里德松第五子。1134年6月被人暗杀。 14,埃里克二世,埃姆纳 Erik Emune 1090—1137,1134—1137在位 埃里克一世之子,尼尔斯之侄。Emune的意思是“唯一难忘的”。1137年被人谋杀。 15,埃里克三世,羔羊王 Erik Lam 1110—1146,1137—1146在位 埃里克一世之子。妻子罗特高,是丹麦第一位德国王后。葬在欧登塞。 16,奥拉夫二世 Oluf II 1127—1143,1140—1143在位 埃里克二世之子,与叔叔争夺王位未成,只在斯坎尼亚当了三年国王。 17,斯万三世,格拉特 Svend Grathe 1127—1157 埃里克二世之子,1157年在同瓦尔德马大帝的战争中阵亡。无子女。 18,克努特三世 Knud III 1129—1157,1146—1157在位 埃里克二世之子,与斯万·格拉特并立为丹麦国王。1157年在罗斯基勒被斯万·格拉特谋杀。 19,瓦尔德马一世,大帝 Valdemar den Store 1131—1182,1157—1182在位 克努特圣王之子。名字来源于外祖父,俄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意思为“统治全世界”。埃里克三世一死即提出对王位的要求。1157年打败斯万三世,成为全丹麦国王。在位期间对北德意志发动战争,用基督教教化文德人。死于1182年5月,葬在林斯戴特。 20,克努特六世 Knud VI 1163—1202,1182—1202在位 瓦尔德马一世之子。第一位在教堂加冕的丹麦国王。无子女。葬在林斯戴特。 21,瓦尔德马二世,胜利王 Valdemar II 1170—1241,1202—1241在位 瓦尔德马一世之子。活跃于当时的欧洲。曾经与法王腓力二世联合支持教皇英诺森三世,并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选举中站在教皇支持的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腓特烈二世一边。1223年被挪威俘虏,缴纳高额赎金。又曾和儿子小瓦尔德马一同被德国的“黑伯爵”亨里克绑架。曾率军对爱沙尼亚发动“十字军东征”,此役中首次出现丹麦的红底白十字国旗。想建立波罗的海大帝国,但是没有成功。先娶德国的达武玛公主,后娶葡萄牙的班盖亚特公主。葬在林斯戴特。 22,埃里克四世,犁地金王 Erik IV 1216—1250,1241—1250在位 瓦尔德马二世长子。由于征收犁地税而得此绰号。死于1250年8月。 23,艾贝尔 Abel 1218—1252,1250—1252在位 瓦尔德马二世次子。1252年死于同弗里斯兰人的战斗。 24,克里斯托弗一世 Christoffer I 1218—1259,1252—1259在位。瓦尔德马二世第三子。1259年死于里伯。 25,埃里克五世,削剪王 Erik V Klipping 1249—1286,1259—1286在位- 克里斯托弗一世长子。绰号来源于曾把一枚银币剪下一片来。葬在维堡。 26,埃里克六世,曼维德 Erik VI Menved 1274—1319,1286—1319在位 埃里克五世长子。Menved意为“带来不幸的人”。有15个孩子,其中11个生下来就死掉,3个幼年夭折,最后一个儿子又因其母亲在马车里将其举起向群众展示时不慎落地而摔死,王后后来也进入修道院。葬在林斯戴特。 27,克里斯托弗二世 Christoffer II 1276—1332,1320—1326、1330—1332在位 埃里克五世次子。和贵族关系不和,贵族曾将其废黜而立瓦尔德马三世。后来以领地为抵押重返王位。他死后,丹麦8年没有国王。 28,瓦尔德马三世 Valdemar III 1315—1364,1330—1332在位 艾贝尔之孙,父亲是南日德兰公爵埃里克。一度被贵族立为国王,后退位,成为南日德兰公爵。 29,瓦尔德马四世,阿道戴 Valdemar IV Atterdag 1320—1375,1332—1375在位 克里斯托弗二世之子。曾有“恶人”的绰号。对于Atterdag曾有褒贬两种解释。一种说法认为形容他浑噩度日,另外一种说法认为这是有为君王对时光飞逝的感叹。瓦尔德马四世有许多儿女,但是只有儿子克里斯蒂安和女儿英厄堡公主、玛格丽特公主活到成年。瓦尔德马四世死后,丹麦王室男裔绝嗣。 30,奥拉夫五世 1370—1387,1375—1387在位 丹麦和挪威国王,父亲为挪威国王哈康六世,母亲为丹麦公主(后为女王)玛格丽特。丹麦国王瓦尔德马四世被他的女婿、德国的梅克伦堡公爵阿尔布雷希特打败,被迫同意以阿尔布雷希特和丹麦公主英厄堡(瓦尔德马四世之女)的儿子为丹麦王位继承人。但是玛格丽特利用当时丹麦的反德国情绪,设法使丹麦接受她的儿子奥拉夫继承外祖父的丹麦王位,实际上一直由母亲代为执政。 31,玛格丽特一世 Margrethe I 1353—1412,丹麦和挪威女王,1387—1397在位;瑞典女王,1389—1412在位 瓦尔德马四世之女。10岁时与挪威-瑞典国王哈康六世结婚。1375年儿子继承丹麦王位,玛格丽特担任摄政。1380年夫死而即挪威王位。1389年接受对阿尔布雷希特国王抱有反感的瑞典人的要求而与瑞典开战,俘虏了瑞典国王和王子。于是玛格丽特在1397年将丹麦、挪威、瑞典三国的贵族召集到喀尔马,宣布三国在同一位君主治下联合起来。此即“喀尔马联盟”。将姐姐英厄堡公主和梅克伦堡公爵阿尔布雷希特的外孙、波美拉尼亚的埃里克立为自己的继承人,自己退为摄政。1412年去世,葬在罗斯基勒。 32,埃里克七世,波美拉尼亚的 Erik VII af Pommern 1382—1439,1397—1439在位 瓦尔德马四世的外曾孙,波美拉尼亚公爵之子。1397年成为喀尔马联盟国王。1429年开始对商船征收海峡税。 33,克里斯托弗三世,巴伐利亚的 Christoffer III af Bayernk 1416—1448,1440—1448在位 巴伐利亚的约翰伯爵之子,埃里克七世的侄子。埃里克死后被丹麦大主教和贵族拥立为国王。1448年死于痈疽。丹麦王室远亲、奥仑堡家族的克里斯蒂安伯爵被丹麦国会选为国王,奥仑堡王朝开始。 奥仑堡王朝 34,克里斯蒂安一世 Christian I 1426—1481,1448—1481在位 丹麦、挪威国王,埃里克五世的第六代孙,奥仑堡伯爵。他继承王位的条件是必须同巴伐利亚的克里斯托弗三世的18岁遗孀结婚,以便她有人赡养。葬在罗斯基勒。 35,汉斯 Hansh 1455—1513,1481—1513在位 克里斯蒂安一世之子。葬在欧登塞。 36,克里斯蒂安二世 Christian II 1481—1559,1513—1523在位,1520—1523在瑞典王位 汉斯的儿子。瑞典国王卡尔·克努特松(巴伐利亚的克里斯托弗,瑞典贵族另选出来的瑞典国王)去世后,其遗嘱执行人斯图雷和克里斯蒂安发生战争,1518年、1520年瑞典大主教特罗累和斯图雷发生冲突,邀请克里斯蒂安二世入侵瑞典。1520年克里斯蒂安召集瑞典反抗贵族赴宴,然后突然把他们杀死,史称斯德哥尔摩血案。瑞典人再次发动叛乱并获成功。另外,在丹麦和挪威,也有反抗赋税压迫的起义,克里斯蒂安一世不得不退位,把王位让给叔叔,荷尔斯泰因-哥道普公爵弗雷德里克,自己则亡命国外,最后以被囚禁在克隆堡中而终其一生。 37,弗雷德里克一世 Frederik I 1471—1533,1523—1533在位 克里斯蒂安一世之子,荷尔斯泰因-哥道普公爵。克里斯蒂安二世被驱逐后受邀请回国即位,但是不得不签署限制国王权力的“即位誓约”。权力受到限制,但是利用贵族们对克里斯蒂安二世复辟的惧怕,经常以退位来要挟丹麦贵族。葬在石勒苏益格。 38,克里斯蒂安三世 Christian III 1503—1559,1534—1559在位 弗雷德里克一世之子。信奉路德新教,因此在父亲去世后,遭到丹麦议事会和主教们的反对,奥仑堡的克里斯托弗伯爵率领军队占领了斯坎尼亚和西兰岛,宣布克里斯蒂安二世复辟(伯爵战争),此时日德兰也发生了农民造反。丹麦贵族不得不同意克里斯蒂安三世即位。即位后他统治的地区只有日德兰的一小部分,经过数年战争收复全境。即位后开始丹麦的宗教改革运动。葬在罗斯基勒 39,弗雷德里克二世 Frederik II_ 1534—1588,1559—1588在位 克里斯蒂安三世之次子。长兄克里斯蒂安因酗酒死亡而得以即位。沉默寡言,但是治理国家很有才能,经过长期战乱而破败贫困的丹麦在他统治时期得以复原。葬在罗斯基勒。 40,克里斯蒂安四世 Christian IV 1577—1648,1588—1648在位 弗雷德里克二世之子。丹麦历史上最著名的国王之一。幼年即位,继承了父亲的强国梦想,决心发展商业和航海业,把丹麦建设成北欧的荷兰。喜好建筑,在哥本哈根和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建设宫殿、城堡、教堂,建设了挪威首都克里斯蒂安纳。派遣探险队搜索从格陵兰到中国的航道,在印度购买了一座沿海城市特朗克巴作为丹麦商站。喜欢大吃大喝,性格豪爽,酒量很大,访问英国时,其姐夫,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惊讶于克里斯蒂安的酒量,在之后索尔兹伯里伯爵招待的打猎中骑死了12匹马。一生有23个子女,其中9个儿子,3个在战争中阵亡,3个死于骄横淫逸,2个幼年夭折。三次和瑞典打仗,第一次是喀尔马战争,被瑞典王太子古斯塔夫·阿道夫打败;第二次参加三十年战争,被华伦斯坦蹂躏;第三次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作战,把哈兰割让给瑞典三十年,同时割让哥特兰岛和挪威的两个郡,此外瑞典船只不交海峡税。在基尔湾海战中,在丹麦王船上指挥作战,一只眼睛被打瞎,但是不顾伤痛又站起来指挥战斗。根据这段历史创作的《克里斯蒂安站立在桅杆旁》成为丹麦国歌。晚年死于穷困潦倒之中。葬在罗斯基勒。 41,弗雷德里克三世 Frederik III 1609—1670,1648—1670在位 克里斯蒂安四世之子。1634年成为不莱梅主教。和瑞典的卡尔·古斯塔夫打仗,丢失了斯堪尼亚和哈兰。虽然屡次战败,但是由于谋求振兴国力,充实军备,抑制贵族,所以受到市民阶级支持。妹夫乌尔菲尔特图谋叛国,妹妹丽昂诺拉与王后的矛盾也很深。丽昂诺拉后来去英国向英王讨还一笔欠款,英王为了赖帐,将她引渡给丹麦。丽昂诺拉被囚禁在高塔中,受到王后的虐待。但是丽昂诺拉以坚强的意志对待折磨,她写的狱中回忆《苦难的历程》是非常著名的丹麦古典文学作品。1670年,弗雷德里克因肺炎去世,葬在罗斯基勒。丽昂诺拉则在王太后死后才被释放 42,克里斯蒂安五世 Christian V 1646—1699,1670—1699在位 弗雷德里克三世之子。是个极其平庸之人,他的体力远比他的智力发达。1675年和瑞典再次开战(斯堪尼亚战争),在1677年的克厄湾海战中消灭了瑞典海军主力,收回部分斯堪尼亚领土。但是由于法国的干涉没能收回全部斯堪尼亚,传说签定和约后,克里斯蒂安五世下令将克隆堡宫朝松德海峡的窗户全都堵起来,因为他不忍看对岸瑞属斯堪尼亚的海岸。1699年骑马时发生意外摔死。葬在罗斯基勒。 43,弗雷德里克四世 Frederik IV 1671—1730,1699—1730在位 克里斯蒂安五世之子。和俄国、波兰结盟对抗瑞典。在与瑞典少年国王卡尔十二世的战争中永远失去斯堪尼亚。1730年死于肺结核。葬在罗斯基勒 44,克里斯蒂安六世 Christian VI 1699—1746,1730—1746在位 45,弗雷德里克五世 Frederik V 1723—1766,1746—1766在位 克里斯蒂安六世长子。以启蒙君主而闻名。在国内推进贸易和工业的发展,奖励学术,限制进口。任用学者为顾问,扶植音乐、戏剧、体育事业。1761年向阿拉伯和埃及派遣学术探险队。葬在罗斯基勒。 46,克里斯蒂安七世 Christian VII 1749—1808,1766—1808在位 弗雷德里克五世之子。自幼有癫痫病。一生经历三次政变。首先是御医斯特鲁恩西篡权。他和王后(英国威尔士亲王之女)私通姘居,居然还生下一女。1771年斯特鲁恩西图谋篡权,让疯国王下令,所有法律和法令,只有斯特鲁恩西副署才能生效。1772年,几位大臣如法炮制,让疯国王在逮捕斯特鲁恩西的法令上签字,然后在宫廷舞会上被逮捕,剁去手脚,然后砍头,然后车裂。王后也被废黜,之后囚禁在克隆堡,后来被她哥哥英王乔治三世接回英国,后来安置在德意志的英国领地汉诺威。英王对此事怀恨在心,成为后来英国和丹麦交战的导火线之一。1784年,王太子弗雷德里克年满16岁,用同样的办法,把解除首相职务的文件放在疯国王面前让他签字。于是又一次政变成功了,王太子掌握实权。1808年,这个滑稽的疯国王被开入林斯堡行宫的法国-西班牙军队吓死,葬在罗斯基勒。 47,弗雷德里克六世 Frederik VI 1768—1839,1808—1839在丹麦王位,1808—1814在挪威王位 克里斯蒂安七世之子。少年时任摄政,丹麦得到了飞速发展,当时海洋上的商船,除了挂英国国旗的之外,就数挂丹麦-挪威国旗的最多。在内政方面,他宣布解放农奴,外交方面则经历了对英战争等重大事件。1800年,英国为了对法国作战,企图使丹麦卷入,禁止丹麦-挪威商船进入法国和法属领地港口,甚至将丹麦-挪威商船连人带货扣押起来。弗雷德里克(当时为王太子)反应强烈,和俄国、普鲁士共同宣布武装中立。1801年,英国要求丹麦退出武装中立同盟,遭到拒绝,英国派纳尔逊进攻丹麦,给予丹麦舰队重创。此后权衡国际局势,弗雷德里克决定如果中立无法维持下去就和英国结盟。但是英国出于“凡事都要抢先一步”的考虑,于1807年派出庞大的舰队来到丹麦,要求丹麦交出全部海军。弗雷德里克表示愿意同英国结盟,但是英国仍然坚持没收丹麦海军的要求。9月2日,英军炮轰哥本哈根,缴获丹麦全部舰队。1808年,丹麦同拿破仑结盟。此年弗雷德里克正式即位,此前已经以王太子身份摄政了24年。1810年,法国的贝纳多特元帅成为瑞典王储,之后瑞典抛弃法国,加入反法同盟。在反法同盟的支持下,1814年瑞典从丹麦手中夺得了挪威。挪威人则希望独立,并选举了弗雷德里克六世的堂弟克里斯蒂安·腓特烈为挪威国王,但是不久即被瑞典征服。1839年,弗雷德里克六世去世,葬在罗斯基勒。 48,克里斯蒂安八世 Christian VIII 1786—1848,1839—1848在位 弗雷德里克六世的堂弟。1814年5—10月曾为挪威国王。葬在罗斯基勒。 49,弗雷德里克七世 Frederik VII 1808—1863,1848—1863在位 克里斯蒂安八世之子。丹麦最后一位专制国王。1849年丹麦宪法诞生,丹麦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反应迟钝而反复无常。在位期间,丹麦南部两个自治的伯国——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因为要求加入德意志邦联而与丹麦发生战争(第一次石-荷战争,1848—1850)。曾经试图让荷尔斯泰因加入德意志邦联、丹麦合并石勒苏益格,但是没能成功。葬在罗斯基勒。弗雷德里克七世去世后,奥仑堡王朝绝嗣,格吕克斯堡王朝开始。 格吕克斯堡王朝 50,克里斯蒂安九世 Christian I 1818—1906,1863—1906在位 父亲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松德尔堡-格吕克斯堡的威廉公爵。克里斯蒂安三世的后代。是南石勒苏益格人,自幼在德国长大,因此即位之初不受丹麦人欢迎。1864年第二次石-荷战争中败于普鲁士-奥地利联军,失去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儿子弗雷德里克八世继承丹麦王位,次子威廉在1863年被选为希腊国王(乔治一世),长女嫁给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次女德格玛嫁给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有“欧洲岳父”之称。1906年去世,是丹麦最长寿的君主之一。葬在罗斯基勒格。 51,弗雷德里克八世 Frederik VIII 1843—1912,1906—1912在位 克里斯蒂安九世的长子。在位期间,丹麦受改良主义的影响,逐渐走向高福利的社会民主国家的行列。1912年死于德国汉堡。葬在罗斯基勒。 52,克里斯蒂安十世 Christian 弗雷德里克八世之子。即位不久便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呼吁丹麦、挪威和瑞典的中立。1915年公布了包括允许妇女参政等内容的新宪法。1919年允许冰岛自治。1917年把丹属维尔京群岛出售给美国。一战后收回北石勒苏益格。丹麦社会民主党从1924年之后连续多年执政,发展成第一大党。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丹麦发展为发达的工业国。二战期间丹麦被德国占领,沦为德国的“合作国”,国王拒绝避难,而选择与臣民留在一起。通过国王的斡旋,丹麦在纳粹德国占领国当中得以保持高度自治的地位。同时,国王还授意丹麦驻美国大使亨利克·考夫曼组织自由丹麦运动,将冰岛和法罗群岛交予盟国,同时要求全部丹麦商船队(120万载重吨,五万多名训练有素的水手)协助盟军工作。在国王和丹麦政府、人民的抵抗下,丹麦的地下抵抗运动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德国占领丹麦后,曾要求丹麦犹太人佩带黄色六角星标志,国王表示他将首先佩带一枚黄色六角星作为荣誉标志。1942年10月,克里斯蒂安十世骑马时不慎摔伤。1943年8月,在抵抗运动对德国占领军几次猛烈的袭击后,德国向国王下达最后通牒,要求丹麦政府宣布戒严、解散一切集会、对颠覆活动判处死刑。最后通牒被丹麦拒绝,于是德国占领军剥夺了丹麦政府的一切权力。丹麦军队被解除武装,海军残存的几艘军舰自沉。为了表示抗议,国王采取“消极抵抗”的方式,每天骑马在哥本哈根街头巡视,激励丹麦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1943年10月,德国下令兜捕丹麦犹太人。丹麦的社会团体和个人纷纷行动起来,在瑞典渔民的协助下,将本国的8000名犹太人中的绝大部分送往瑞典。只有500人落入了德国手中,并且在丹麦政府和红十字会的干预下,在“模范集中营”特莱西恩施塔特活到了看到德国注定灭亡的那一天。1945年3月,丹麦的抵抗运动达到了又一次高潮,全国的铁路系统瘫痪,全部拖船都驶到了瑞典,港口也陷入瘫痪。5月5日,第一批英国军队在哥本哈根卡尔斯特鲁普机场降落,5月7日丹麦解放。衰弱的克里斯蒂安十世和王后在5月9日出席了战后第一届国会开幕仪式。两年后,这位致力于维护国民权利而深受爱戴的国王去世。葬在罗斯基勒。 53,弗雷德里克九世 Frederik IX 1899—1972,1947—1972在位 克里斯蒂安十世长子。1935年与瑞典公主英格丽德结婚。喜欢旅行和航海,被称为“水手国王”,年轻时曾周游世界,并在1930年访问过中国的上海和南京。爱好音乐,也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家,曾经出色地指挥过哥本哈根皇家剧场管弦乐团。性格节俭宽厚,和蔼可亲。1972年去世。葬在罗斯基勒。 54,玛格丽特二世 Margrethe II 1940—,1972—在位 弗雷德里克九世长女。出生时,丹麦的王位继承人是弗雷德里克九世的弟弟克努特亲王和其儿子英高尔夫。由于战后女权运动高涨,男女平权运动在丹麦的蓬勃发展,1953年丹麦修改宪法,规定女性有王位继承权,玛格丽特得以成为女王储。1967年和法国的亨利·德·蒙沛扎伯爵结婚。玛格丽特女王才华出众,有绘画和艺术设计天分,还曾经翻译过法国、瑞典作家的多部作品。有两个儿子,弗雷德里克王储和约阿希姆亲王。
2023-07-27 03:35:192

都有哪些国家有女王?历史上哪些国家有过哪些著名的女王?

英国、沙俄、荷兰、卢森堡、西班牙、葡萄牙、瑞典、丹麦、中国、奥地利、波兰、匈牙利有女王。历史上著名的女王有:1、丹麦的玛格丽特一世(1387—1412年在位)玛格丽特一世是丹麦、瑞典和挪威女王,她建立了统一丹麦、瑞典和挪威的卡尔马同盟。在所有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历史上玛格丽特一世均起着一个中心作用。她是中世纪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史中最伟大的女性之一。毕生致力于统一北欧各国。她的父亲瓦尔德马四世死后她的未成年的儿子奥拉夫三世成为丹麦国王。但实际上从那个时候开始她就已经是丹麦的真正统治者了。奥拉夫三世死后她正式成为丹麦女王。1380年她的丈夫哈康六世死后她又获得了挪威的王位。最后通过征战她征服了瑞典。2、英国的伊丽莎白一世(1558—1603年在位)伊丽莎白一世名叫伊丽莎白·都铎,是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英格兰与爱尔兰的女王(1558年11月17日-1603年3月24日在位),也是名义上的法国女王。她是英王亨利八世和他的第二任妻子安妮·博林的女儿。1558年11月,伊丽莎白的同父异母姐姐玛丽一世去世,伊丽莎白继承王位。1559年1月15日,伊丽莎白正式加冕成为英格兰的女王。伊丽莎白即位之初成功的保持了英格兰的统一。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统治后,使英格兰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英格兰文化也在此期间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了诸如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这样的著名人物。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也在此期间开始确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时期,在英国历史上在位时被称为“黄金时代”。在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末期,英格兰经历了许多考验,旷日持久的英西战争形势恶化、爱尔兰危机、埃塞克斯伯爵叛乱、农业歉收和饥荒、议会反专利权的风暴,不健全的地方政府及中央官僚机构的腐败,社会下层的贫困、流离失所的流民。这一切给这个辉煌时代染上黯淡色彩。伊丽莎白一世在其辉煌的建树之后,给后人留下了少得可怜的财富和庞大的债务。伊丽莎白一世于1603年3月24日在里士满王宫去世,她终身未嫁,因此被称为“童贞女王”。也被称为“荣光女王”、“英明女王”。3、西班牙的伊莎贝尔一世(1474—1504年在位)伊莎贝拉一世是卡斯蒂利亚的女王。她与堂弟兼丈夫费迪南二世(1452年3月10日-1516年1月23日)完成了收复失地运动,为日后他们的外孙查理五世统一西班牙奠定了基础。伊莎贝拉一世是一位精力充沛、才干非凡的君主。她做出过一套完整的关键性决策,这些决策在好几个世纪中都对西班牙和拉丁美洲有着深刻的影响,对更多的人仍有着间接的影响。她还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资助人。4、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后世尊称其为叶卡捷琳娜大帝。是俄罗斯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二位沙皇,俄罗斯帝国第八位皇帝,也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冠以“大帝”之名的女皇。1744年被俄罗斯女皇伊丽莎白一世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彼得三世的未婚妻。1745年与彼得结婚并皈依东正教,改名叶卡捷琳娜。在1762年率领禁卫军发动政变后即位。她主张开明专制、倡导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其统治期间,俄罗斯帝国向南、向西扩张,从奥斯曼帝国和波兰立陶宛联邦手中将新俄罗斯、克里米亚、北高加索、右岸乌克兰、白俄罗斯、立陶宛和库尔兰在内的大片领土纳入囊中。参与俄普奥三次瓜分波兰,对土耳其作战取得黑海沿岸地区,并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不断扩张领土,使俄罗斯的疆域达到鼎盛。1796年,因中风结束辉煌的一生。叶卡捷琳娜在位时期因治国有方、功绩显赫,使当时的俄罗斯成为名副其实的欧洲第一强国。其才干与名气也闻名海内外,成为俄罗斯人心目中和彼得一世齐名的一代英主。5、奥地利的玛丽亚·特蕾西亚(1740—1780在位)玛丽娅·特蕾莎又译玛利亚·特蕾西亚,是奥地利大公和国母,匈牙利女王和波希米亚女王。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六世之女,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朗茨一世的妻子。出生在奥地利的霍夫堡皇宫,凭借尊贵的血统得到了奥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亚三顶王冠,并使她的丈夫和儿子获得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冠,使古老的哈布斯堡王朝重现并焕发了活力,奠定了奥地利大公国成为现代国家奥地利帝国的基础。她在战争与和平时期都得到了褒贬不一的评价。1780年11月29 日,执政40年的玛丽娅·特蕾莎因三年前染上天花,健康状况急骤恶化,死于心脏病。扩展资料:从14世纪开始,在一个又一个的国家,一个又一个的女王(皇)断断续续地出现了,一直到当代,累计有三十来位。英国6位,沙俄4位,荷兰3位,卢森堡2位,西班牙3位,葡萄牙2位,瑞典2位,丹麦2位,中国1位,奥地利1位,波兰1位,匈牙利1位,还有苏格兰、纳瓦拉、那不勒斯等已为人兼并的国家也出过女王。不过有些女帝王严格来说不能算是“继承”王位,而只能说是“夺取”王位,如俄国的叶卡捷琳娜以及中国的武则天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女王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玛格丽特一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伊丽莎白一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伊莎贝尔一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叶卡捷琳娜二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玛丽娅·特蕾莎
2023-07-27 03:35:317

扑克牌里的四个K是历史上哪四个国王?

说起扑克牌,许多人可能都玩过,就算没玩过也见过,都知道扑克牌中有大小王这两张牌,却几乎没人知道,除了大小王之外,扑克牌中还有四大王。红桃K:查理大帝查理大帝是法兰克王国加洛林国王,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奠基人,他建立了那囊括西欧大部分地区的庞大查理曼帝国。公元800年,由罗马教皇利奥三世加冕“罗马人的皇帝”。他在行政、司法、军事制度及经济生产等方面都有杰出的建树,并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是他引入了欧洲文明,将文化重心从地中海希腊一带转移至欧洲莱茵河附近,被后世尊称为“欧洲之父”。黑桃K:大卫王大卫王(约公元前1035年~公元前961年)是古以色列联合王国第二代国王,他早期为牧羊人,后来奋斗并建立了统一而强盛的以色列国定都耶路撒冷,对犹太民族和世界都产生了影响。梅花K:亚历山大大帝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年~前323年)是世界古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建立了当时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帝国),并担任国王,其面积超过中国战国七雄领土总和。他促进了古希腊文化的繁荣发展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经济,融合东西文化,并且鼓励民族间通婚,倡导民族间地位平等,对人类社会文化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方块K:恺撒凯撒(公元前100年7月12日—公元前44年)史称恺撒大帝,罗马共和国(今地中海沿岸等地区)末期杰出的军事统帅、政治家,并且以其优越的才能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奠基者。在56岁时遭到以布鲁图所领导的元老院成员暗杀身亡。
2023-07-27 03:36:004

历史上的这一天:11月9日-一场大屠杀

在历史上的这一天:1520年11月9日 在瑞典1520年的情况是混乱的。争论的焦点是瑞典的 *** 。支持效忠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二世的亲联合派由大主教古斯塔夫斯特罗尔领导。瑞典独立的支持者是由瑞典的摄政王斯滕·斯图尔领导的, 国王克里斯蒂安二世已经介入协助被围困在要塞中的大主教特罗尔。斯坦斯特尔和他的军队打败了国王的军队,迫使他体面地撤退到丹麦。1518年,克里斯蒂安再次试图控制瑞典,但又一次被斯特尔击败。但第三次被证明是国王的魅力时,斯坦斯特尔于1520年1月19日在博格松战役中阵亡。 而此时许多人投降,斯特尔的遗孀,克里斯蒂娜Gyllentierna女士,还没有开始战斗。她团结了剩余的抵抗力量,决心让瑞典保持独立。战争持续了几个月,最终丹麦舰队于5月抵达,斯德哥尔摩遭到海陆双重攻击。尽管如此,克莉丝蒂娜女士继续战斗,直到9月她最终投降,条件是给予抵抗军所有成员全面大赦。 克里斯蒂安二世在这一点上扮演了仁慈君主的化身,以书面形式批准了这一请求。但他不想让过去的事成为过去。在他被正式加冕为瑞典国王之后,他几乎立即煽动了斯德哥尔摩大屠杀,这场大屠杀发生在1520年11月7日至9日,在加冕庆典期间, ,国王邀请贵族成员参加一个特别会议,在会上,新复职的大主教特罗尔宣布,在场的大多数贵族都犯有异端罪,因为他们几年前曾试图罢免大主教的大主教(当然是特罗尔)。 克里斯蒂娜立即大喊大叫,并出示了证明克里斯蒂安承诺全面赦免的文件。但国王指出,虽然他可以,而且确实,赦免了针对他自己的罪行,但所涉罪行是一个教会事务——他无权处理。 被告贵族,因为他们所谓的异端罪行,最终被带到斯德哥尔摩的主广场,要么被斩首要么被淹死。 超过80名男子在斯德哥尔摩大屠杀中被处决,他们是年轻人Sten Sture和他的遗孀Kristina女士的支持者绝非巧合。除此之外,国王还下令将斯特尔和他刚学会走路的儿子的尸体挖出来,并作为异教徒焚烧。 据报道,克里斯蒂娜可以选择在火刑柱上焚烧或活埋。然而,在契约履行之前,国王的顾问建议反对这样的行动。相反,她被流放到哥本哈根。 流放的时间并不长。 这场大屠杀在当地人(震惊者)中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场新的叛乱开始于古斯塔夫·瓦萨(古斯塔夫·瓦萨,瑞典未来的国王,1523年至1560年)和其中一个被屠杀者的儿子埃里克·约翰森·瓦萨(Erik Johansson Vasa)。这场叛乱最终导致基督教二世在1523年被驱逐出瑞典(事实上他的整个王国,被他的叔叔荷斯坦的弗雷德里克公爵在丹麦取代),很快看到瑞典和丹麦永久分离。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你可能也会喜欢我们新的流行播客“脑粮秀”(iTunes,Spotify,谷歌播放音乐,Feed),以及: 真正的权力游戏蓝牙标准是以10世纪斯堪的纳维亚国王拿破仑命名的,玛格丽娜·哈根达斯和弗鲁森·格莱德的发明都是美国公司乌鸦谋杀和蟾蜍瘟疫的爆发为参考斯德哥尔摩大屠杀丹麦斯德哥尔摩大屠杀年轻的瑞典战争解放古斯塔夫
2023-07-27 03:36:301

英国国王的继承人是谁?

现任的君主: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陛下第一继承人:查尔斯王子(女王长子)第二继承人:威廉王子(查尔斯长子)第三继承人:乔治·亚历山大·路易斯(威廉长子)英国和其他英联邦王国君主的继承规则由英国和其他英联邦王国共同的王位继承法确定。此王位继承法由数部原为英国立法的法律构成,现在也成为其他英联邦王国法律的一部分。按照现代的英联邦王国的宪政惯例,王位继承法须由所有王国共同商定并分别立法才可更改。根据2011年各王国商定的修正案,在各王国完成立法程序后王位继承的基本原则将从长子继承权改为长子女继承权;即从威廉王子的后代开始,无论是儿子或女儿都严格按照长幼继承王位成为继承人。男性子嗣不再在继承王位上相较女性成员享有优先特权,而是男女平等。除此基本原则之外,王位继承规则还包括《1701年王位继承法》(Act of Settlement)所规定的规则:即王位应该传给汉诺威选帝侯夫人索菲娅的有血缘关系的后代,而且继承者不得是天主教徒。一些人认为该规定与英国其他法律中禁止宗教歧视的条款有冲突。不过实际上,绝大多数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都是基督教新教徒,而且在公开场合都大多宣称自己是圣公会成员。此法令还规定继承人也不得嫁娶天主教徒,但此规定也将在最近一次修正完成后被取消。此外该法令还规定,王位的继承是由议会通过立法来决定,君主本人无权左右王位继承顺序。扩展资料:由于欧洲各国王室通婚的结果。很多欧洲国家的君主和王族也有权继承英国王位,而且超过900人都有资格继承王位。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是英国王位的第60位顺序继承人,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排在第184位,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排在第213位,尼德兰太上女王贝娅特丽克丝排在第810位,作为希腊-丹麦王族的后代和维多利亚女王的五世孙,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排在第468位。这里列出了有资格继承王位的前18人:现任的君主: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陛下1、威尔士亲王查尔斯王储(伊丽莎白二世的长子)2、剑桥公爵威廉王子(查尔斯王储的长子)3、乔治·亚历山大·路易斯(剑桥公爵长子,2013年生)4、剑桥的夏洛特·伊丽莎白·戴安娜公主(剑桥公爵长女,2015年5月生)5、路易斯·亚瑟·查尔斯(剑桥公爵次子,2018年4月23日生)6、威尔士的哈里王子(查尔斯王储的次子)7、约克公爵安德鲁王子(伊丽莎白二世的次子)8、约克的比阿特丽斯公主(约克公爵的长女.1988年生)9、约克的欧吉妮公主(约克公爵的次女.1990年生)10、威塞克斯伯爵爱德华王子(伊丽莎白二世的三子.1964年生)11、塞文子爵詹姆士 (威塞克斯伯爵的儿子.2007年生)12、路易斯·温莎勋爵(威塞克斯伯爵的长女.2003年生.;作为女王的孙女,她可称为“威塞克斯的路易丝郡主(Her Royal Highness Princess Louise of Wessex)”,但其父母选择较低的称号“路易丝·温莎勋爵(The Lady Louise Windsor)”) )13、安妮长公主殿下(伊丽莎白二世的女儿)14、彼得·菲利浦斯(安妮公主的儿子)15、扎拉·菲利浦斯(安妮公主的女儿)16、林莱子爵(乔治六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二世王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的儿子)17、查尔斯·阿姆斯特朗-琼斯(林莱子爵的儿子)18、玛格丽塔·阿姆斯特朗-琼斯(林莱子爵的女儿)19、萨拉·切托夫人(乔治六世的外孙女、玛格丽特公主的女儿)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英国王位继承顺序
2023-07-27 03:36:361

丹麦国王现在是第几任了?

54任了丹麦王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国。从有史可考的哈拉尔国王(公元940~986年在位)到现任君主玛格丽特二世女王,王室的血脉已继承了千年之久。1,高姆,老王 Gorm den Gamle ?—940,?—940在位 出生年月不详。丹麦历史上第一位有文字记载的国王。他为妻子翠拉立的墓碑“耶林石”和儿子蓝牙王哈拉尔为他立的耶林石,首次出现“丹麦”的国名,被认为是丹麦王国诞生的证明。在位期间,为抵抗文德人和撒克逊人的入侵,在日德兰半岛南部建立了丹纳维奥克防线。葬在耶林。 2,哈拉尔,蓝牙王 Harald Blatand ?—986,940—986在位 出生年月不详。高姆次子。年轻时做过海盗。征服挪威。大约在960年左右把基督教引入丹麦,改变了丹人的奥丁神信仰。“蓝牙”的名字来源不详。有说法认为是因为他爱吃蓝莓,将牙齿染蓝了。986年和儿子斯万决斗,背部中箭死于约姆斯堡海盗营。葬在罗斯基勒。 3,斯万,八字胡王 Svend Tveskag 960—1014,986—1014在位 丹麦国王“蓝牙王”哈拉尔(Harald Blatand)之子,丹麦开国国王“老王”高姆(Grom den Gamle)之孙。生于960年。985年与父亲不和而决斗,哈拉尔体力不支逃入森林,被斯万的养父帕纳托克杀害。斯万成为丹麦国王。后偶然被拥护蓝牙王的海盗首领西格伐尔抓获,被迫答应付出与体重相等的金银。丹麦百姓捐出了自己的金银财宝作为赎金。为筹备款项、重建丹麦,斯万率领丹麦海盗从994年开始不断入侵骚扰英格兰。英格兰以缴纳丹麦税为代价换取和平。1013年,斯万重返英国,夺取英格兰王位。1014年二月死去。埋葬于丹麦的罗斯基勒大教堂。 4,哈拉尔二世 Harald 989—1018,1014—1018在位 斯万的长子,未婚。 5,克努特王(大帝) Knud den Store 995—1035,1018—1035在位,1014-1035在英格兰王位 斯万次子。和其哥哥分别统治丹麦和英格兰。在英格兰国王爱德蒙二世死后,于1017年统一了英格兰。1018年长兄丹麦国王哈拉尔二世去世后兼任丹麦国王。主持编纂《克努特法典》,以明文规定国王的权力。以丹麦方式把英格兰分成许多伯爵(Jarl)领地。撒克逊王国的传统也得到尊重,味了提高撒克逊人的地位,准许其贵族参加国王对瑞典、挪威的远征。重新振兴贸易,致力于和欧洲大陆的文化交流。虽然有时行为野蛮,但是对基督教会很虔诚。1017年和埃塞尔雷德二世的遗孀埃玛结婚。1030年起兼任挪威国王,由其儿子在挪威代表他执政,但是不久被挪威人赶跑。1035年死于萨夫特斯伯里。葬于温彻斯特大教堂。克努特厌恶奉承。曾经坐在大海旁边令其后退,但是被海浪溅湿衣服。这时对那些善于逢迎的朝臣说,你们虽然奉我为国王,但是我却连潮水也阻挡不了。葬在英国温彻斯特。 6,哈特克努特 Hardeknudrp 1018—1042 克努特之子。丹麦国王,但在英格兰的威塞克斯也保有领地。 7,马格努斯,善良王 Magnus den Gode 1024—1047,1042—1047在丹麦王位,1035—1047在挪威王位 挪威国王奥拉夫之子。曾与哈特克努特国王有过协议,谁活得长谁就兼有两国王位。1047年10月因骑马不慎摔死。未婚。 8,斯万二世,阿斯特里德松 Svend Estridson 1019—1074,1047—1074在位 生于英格兰。母亲阿斯特里德嫁给英格兰的乌尔夫伯爵。是斯万八字胡王的外孙。哈德克努特死后回到丹麦,被马格努斯封为日德兰伯爵,但是两人经常争吵,以至刀兵相见。斯万每次都被打败。马格努斯为了对付挪威国内叔叔们的麻烦,宣布斯万为丹麦王位的继承人。1047年马格努斯去世,斯万即位。娶了好几个老婆,有14个儿子,为死后的丹麦王室内部斗争埋下了种子。1074年病死。葬在罗斯基勒。 9,哈拉尔,软磨石王 Harald Heno 1041—1080,1074—1080在位 斯万·阿斯特里德松之子。与表妹结婚。无子女。死在斯坎尼亚(今瑞典西南)。 10,克努特,圣王 Knud den Hellige 1043—1086,1080—1086在位 斯万·阿斯特里德松次子。虔诚的教徒,热中于苦行,经常让人鞭挞自己。因为征收什一税奉献给教廷,引起农民不满,1086年7月在农民暴动中被人用石头和长矛杀死在圣阿尔巴尼教堂。葬在欧登塞的圣克努特教堂。 11,奥拉夫,饥饿王 1052—1095,1086—1095在位 斯万·阿斯特里德松第三子。统治丹麦期间,庄稼歉收,连年饥荒,因此被称为饥饿王。无子女。 12,埃里克一世,伊戈德 Erik Ejegod 1056—1103,1095—1103在位 斯万·阿斯特里德松第四子。Ejegod的意思是“唯一好的”或“永远是好的”。1103年在朝圣途中死在塞浦路斯并葬在那里。 13,尼尔斯 Nielst 1064—1134,1104—1134在位 斯万·阿斯特里德松第五子。1134年6月被人暗杀。 14,埃里克二世,埃姆纳 Erik Emune 1090—1137,1134—1137在位 埃里克一世之子,尼尔斯之侄。Emune的意思是“唯一难忘的”。1137年被人谋杀。 15,埃里克三世,羔羊王 Erik Lam 1110—1146,1137—1146在位 埃里克一世之子。妻子罗特高,是丹麦第一位德国王后。葬在欧登塞。 16,奥拉夫二世 Oluf II 1127—1143,1140—1143在位 埃里克二世之子,与叔叔争夺王位未成,只在斯坎尼亚当了三年国王。 17,斯万三世,格拉特 Svend Grathe 1127—1157 埃里克二世之子,1157年在同瓦尔德马大帝的战争中阵亡。无子女。 18,克努特三世 Knud III 1129—1157,1146—1157在位 埃里克二世之子,与斯万·格拉特并立为丹麦国王。1157年在罗斯基勒被斯万·格拉特谋杀。 19,瓦尔德马一世,大帝 Valdemar den Store 1131—1182,1157—1182在位 克努特圣王之子。名字来源于外祖父,俄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意思为“统治全世界”。埃里克三世一死即提出对王位的要求。1157年打败斯万三世,成为全丹麦国王。在位期间对北德意志发动战争,用基督教教化文德人。死于1182年5月,葬在林斯戴特。 20,克努特六世 Knud VI 1163—1202,1182—1202在位 瓦尔德马一世之子。第一位在教堂加冕的丹麦国王。无子女。葬在林斯戴特。 21,瓦尔德马二世,胜利王 Valdemar II 1170—1241,1202—1241在位 瓦尔德马一世之子。活跃于当时的欧洲。曾经与法王腓力二世联合支持教皇英诺森三世,并在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选举中站在教皇支持的霍亨斯陶芬家族的腓特烈二世一边。1223年被挪威俘虏,缴纳高额赎金。又曾和儿子小瓦尔德马一同被德国的“黑伯爵”亨里克绑架。曾率军对爱沙尼亚发动“十字军东征”,此役中首次出现丹麦的红底白十字国旗。想建立波罗的海大帝国,但是没有成功。先娶德国的达武玛公主,后娶葡萄牙的班盖亚特公主。葬在林斯戴特。 22,埃里克四世,犁地金王 Erik IV 1216—1250,1241—1250在位 瓦尔德马二世长子。由于征收犁地税而得此绰号。死于1250年8月。 23,艾贝尔 Abel 1218—1252,1250—1252在位 瓦尔德马二世次子。1252年死于同弗里斯兰人的战斗。 24,克里斯托弗一世 Christoffer I 1218—1259,1252—1259在位。瓦尔德马二世第三子。1259年死于里伯。 25,埃里克五世,削剪王 Erik V Klipping 1249—1286,1259—1286在位- 克里斯托弗一世长子。绰号来源于曾把一枚银币剪下一片来。葬在维堡。 26,埃里克六世,曼维德 Erik VI Menved 1274—1319,1286—1319在位 埃里克五世长子。Menved意为“带来不幸的人”。有15个孩子,其中11个生下来就死掉,3个幼年夭折,最后一个儿子又因其母亲在马车里将其举起向群众展示时不慎落地而摔死,王后后来也进入修道院。葬在林斯戴特。 27,克里斯托弗二世 Christoffer II 1276—1332,1320—1326、1330—1332在位 埃里克五世次子。和贵族关系不和,贵族曾将其废黜而立瓦尔德马三世。后来以领地为抵押重返王位。他死后,丹麦8年没有国王。 28,瓦尔德马三世 Valdemar III 1315—1364,1330—1332在位 艾贝尔之孙,父亲是南日德兰公爵埃里克。一度被贵族立为国王,后退位,成为南日德兰公爵。 29,瓦尔德马四世,阿道戴 Valdemar IV Atterdag 1320—1375,1332—1375在位 克里斯托弗二世之子。曾有“恶人”的绰号。对于Atterdag曾有褒贬两种解释。一种说法认为形容他浑噩度日,另外一种说法认为这是有为君王对时光飞逝的感叹。瓦尔德马四世有许多儿女,但是只有儿子克里斯蒂安和女儿英厄堡公主、玛格丽特公主活到成年。瓦尔德马四世死后,丹麦王室男裔绝嗣。 30,奥拉夫五世 1370—1387,1375—1387在位 丹麦和挪威国王,父亲为挪威国王哈康六世,母亲为丹麦公主(后为女王)玛格丽特。丹麦国王瓦尔德马四世被他的女婿、德国的梅克伦堡公爵阿尔布雷希特打败,被迫同意以阿尔布雷希特和丹麦公主英厄堡(瓦尔德马四世之女)的儿子为丹麦王位继承人。但是玛格丽特利用当时丹麦的反德国情绪,设法使丹麦接受她的儿子奥拉夫继承外祖父的丹麦王位,实际上一直由母亲代为执政。 31,玛格丽特一世 Margrethe I 1353—1412,丹麦和挪威女王,1387—1397在位;瑞典女王,1389—1412在位 瓦尔德马四世之女。10岁时与挪威-瑞典国王哈康六世结婚。1375年儿子继承丹麦王位,玛格丽特担任摄政。1380年夫死而即挪威王位。1389年接受对阿尔布雷希特国王抱有反感的瑞典人的要求而与瑞典开战,俘虏了瑞典国王和王子。于是玛格丽特在1397年将丹麦、挪威、瑞典三国的贵族召集到喀尔马,宣布三国在同一位君主治下联合起来。此即“喀尔马联盟”。将姐姐英厄堡公主和梅克伦堡公爵阿尔布雷希特的外孙、波美拉尼亚的埃里克立为自己的继承人,自己退为摄政。1412年去世,葬在罗斯基勒。 32,埃里克七世,波美拉尼亚的 Erik VII af Pommern 1382—1439,1397—1439在位 瓦尔德马四世的外曾孙,波美拉尼亚公爵之子。1397年成为喀尔马联盟国王。1429年开始对商船征收海峡税。 33,克里斯托弗三世,巴伐利亚的 Christoffer III af Bayernk 1416—1448,1440—1448在位 巴伐利亚的约翰伯爵之子,埃里克七世的侄子。埃里克死后被丹麦大主教和贵族拥立为国王。1448年死于痈疽。丹麦王室远亲、奥仑堡家族的克里斯蒂安伯爵被丹麦国会选为国王,奥仑堡王朝开始。 奥仑堡王朝 34,克里斯蒂安一世 Christian I 1426—1481,1448—1481在位 丹麦、挪威国王,埃里克五世的第六代孙,奥仑堡伯爵。他继承王位的条件是必须同巴伐利亚的克里斯托弗三世的18岁遗孀结婚,以便她有人赡养。葬在罗斯基勒。 35,汉斯 Hansh 1455—1513,1481—1513在位 克里斯蒂安一世之子。葬在欧登塞。 36,克里斯蒂安二世 Christian II 1481—1559,1513—1523在位,1520—1523在瑞典王位 汉斯的儿子。瑞典国王卡尔·克努特松(巴伐利亚的克里斯托弗,瑞典贵族另选出来的瑞典国王)去世后,其遗嘱执行人斯图雷和克里斯蒂安发生战争,1518年、1520年瑞典大主教特罗累和斯图雷发生冲突,邀请克里斯蒂安二世入侵瑞典。1520年克里斯蒂安召集瑞典反抗贵族赴宴,然后突然把他们杀死,史称斯德哥尔摩血案。瑞典人再次发动叛乱并获成功。另外,在丹麦和挪威,也有反抗赋税压迫的起义,克里斯蒂安一世不得不退位,把王位让给叔叔,荷尔斯泰因-哥道普公爵弗雷德里克,自己则亡命国外,最后以被囚禁在克隆堡中而终其一生。 37,弗雷德里克一世 Frederik I 1471—1533,1523—1533在位 克里斯蒂安一世之子,荷尔斯泰因-哥道普公爵。克里斯蒂安二世被驱逐后受邀请回国即位,但是不得不签署限制国王权力的“即位誓约”。权力受到限制,但是利用贵族们对克里斯蒂安二世复辟的惧怕,经常以退位来要挟丹麦贵族。葬在石勒苏益格。 38,克里斯蒂安三世 Christian III 1503—1559,1534—1559在位 弗雷德里克一世之子。信奉路德新教,因此在父亲去世后,遭到丹麦议事会和主教们的反对,奥仑堡的克里斯托弗伯爵率领军队占领了斯坎尼亚和西兰岛,宣布克里斯蒂安二世复辟(伯爵战争),此时日德兰也发生了农民造反。丹麦贵族不得不同意克里斯蒂安三世即位。即位后他统治的地区只有日德兰的一小部分,经过数年战争收复全境。即位后开始丹麦的宗教改革运动。葬在罗斯基勒 39,弗雷德里克二世 Frederik II_ 1534—1588,1559—1588在位 克里斯蒂安三世之次子。长兄克里斯蒂安因酗酒死亡而得以即位。沉默寡言,但是治理国家很有才能,经过长期战乱而破败贫困的丹麦在他统治时期得以复原。葬在罗斯基勒。 40,克里斯蒂安四世 Christian IV 1577—1648,1588—1648在位 弗雷德里克二世之子。丹麦历史上最著名的国王之一。幼年即位,继承了父亲的强国梦想,决心发展商业和航海业,把丹麦建设成北欧的荷兰。喜好建筑,在哥本哈根和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建设宫殿、城堡、教堂,建设了挪威首都克里斯蒂安纳。派遣探险队搜索从格陵兰到中国的航道,在印度购买了一座沿海城市特朗克巴作为丹麦商站。喜欢大吃大喝,性格豪爽,酒量很大,访问英国时,其姐夫,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惊讶于克里斯蒂安的酒量,在之后索尔兹伯里伯爵招待的打猎中骑死了12匹马。一生有23个子女,其中9个儿子,3个在战争中阵亡,3个死于骄横淫逸,2个幼年夭折。三次和瑞典打仗,第一次是喀尔马战争,被瑞典王太子古斯塔夫·阿道夫打败;第二次参加三十年战争,被华伦斯坦蹂躏;第三次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阿道夫作战,把哈兰割让给瑞典三十年,同时割让哥特兰岛和挪威的两个郡,此外瑞典船只不交海峡税。在基尔湾海战中,在丹麦王船上指挥作战,一只眼睛被打瞎,但是不顾伤痛又站起来指挥战斗。根据这段历史创作的《克里斯蒂安站立在桅杆旁》成为丹麦国歌。晚年死于穷困潦倒之中。葬在罗斯基勒。 41,弗雷德里克三世 Frederik III 1609—1670,1648—1670在位 克里斯蒂安四世之子。1634年成为不莱梅主教。和瑞典的卡尔·古斯塔夫打仗,丢失了斯堪尼亚和哈兰。虽然屡次战败,但是由于谋求振兴国力,充实军备,抑制贵族,所以受到市民阶级支持。妹夫乌尔菲尔特图谋叛国,妹妹丽昂诺拉与王后的矛盾也很深。丽昂诺拉后来去英国向英王讨还一笔欠款,英王为了赖帐,将她引渡给丹麦。丽昂诺拉被囚禁在高塔中,受到王后的虐待。但是丽昂诺拉以坚强的意志对待折磨,她写的狱中回忆《苦难的历程》是非常著名的丹麦古典文学作品。1670年,弗雷德里克因肺炎去世,葬在罗斯基勒。丽昂诺拉则在王太后死后才被释放 42,克里斯蒂安五世 Christian V 1646—1699,1670—1699在位 弗雷德里克三世之子。是个极其平庸之人,他的体力远比他的智力发达。1675年和瑞典再次开战(斯堪尼亚战争),在1677年的克厄湾海战中消灭了瑞典海军主力,收回部分斯堪尼亚领土。但是由于法国的干涉没能收回全部斯堪尼亚,传说签定和约后,克里斯蒂安五世下令将克隆堡宫朝松德海峡的窗户全都堵起来,因为他不忍看对岸瑞属斯堪尼亚的海岸。1699年骑马时发生意外摔死。葬在罗斯基勒。 43,弗雷德里克四世 Frederik IV 1671—1730,1699—1730在位 克里斯蒂安五世之子。和俄国、波兰结盟对抗瑞典。在与瑞典少年国王卡尔十二世的战争中永远失去斯堪尼亚。1730年死于肺结核。葬在罗斯基勒 44,克里斯蒂安六世 Christian VI 1699—1746,1730—1746在位 45,弗雷德里克五世 Frederik V 1723—1766,1746—1766在位 克里斯蒂安六世长子。以启蒙君主而闻名。在国内推进贸易和工业的发展,奖励学术,限制进口。任用学者为顾问,扶植音乐、戏剧、体育事业。1761年向阿拉伯和埃及派遣学术探险队。葬在罗斯基勒。 46,克里斯蒂安七世 Christian VII 1749—1808,1766—1808在位 弗雷德里克五世之子。自幼有癫痫病。一生经历三次政变。首先是御医斯特鲁恩西篡权。他和王后(英国威尔士亲王之女)私通姘居,居然还生下一女。1771年斯特鲁恩西图谋篡权,让疯国王下令,所有法律和法令,只有斯特鲁恩西副署才能生效。1772年,几位大臣如法炮制,让疯国王在逮捕斯特鲁恩西的法令上签字,然后在宫廷舞会上被逮捕,剁去手脚,然后砍头,然后车裂。王后也被废黜,之后囚禁在克隆堡,后来被她哥哥英王乔治三世接回英国,后来安置在德意志的英国领地汉诺威。英王对此事怀恨在心,成为后来英国和丹麦交战的导火线之一。1784年,王太子弗雷德里克年满16岁,用同样的办法,把解除首相职务的文件放在疯国王面前让他签字。于是又一次政变成功了,王太子掌握实权。1808年,这个滑稽的疯国王被开入林斯堡行宫的法国-西班牙军队吓死,葬在罗斯基勒。 47,弗雷德里克六世 Frederik VI 1768—1839,1808—1839在丹麦王位,1808—1814在挪威王位 克里斯蒂安七世之子。少年时任摄政,丹麦得到了飞速发展,当时海洋上的商船,除了挂英国国旗的之外,就数挂丹麦-挪威国旗的最多。在内政方面,他宣布解放农奴,外交方面则经历了对英战争等重大事件。1800年,英国为了对法国作战,企图使丹麦卷入,禁止丹麦-挪威商船进入法国和法属领地港口,甚至将丹麦-挪威商船连人带货扣押起来。弗雷德里克(当时为王太子)反应强烈,和俄国、普鲁士共同宣布武装中立。1801年,英国要求丹麦退出武装中立同盟,遭到拒绝,英国派纳尔逊进攻丹麦,给予丹麦舰队重创。此后权衡国际局势,弗雷德里克决定如果中立无法维持下去就和英国结盟。但是英国出于“凡事都要抢先一步”的考虑,于1807年派出庞大的舰队来到丹麦,要求丹麦交出全部海军。弗雷德里克表示愿意同英国结盟,但是英国仍然坚持没收丹麦海军的要求。9月2日,英军炮轰哥本哈根,缴获丹麦全部舰队。1808年,丹麦同拿破仑结盟。此年弗雷德里克正式即位,此前已经以王太子身份摄政了24年。1810年,法国的贝纳多特元帅成为瑞典王储,之后瑞典抛弃法国,加入反法同盟。在反法同盟的支持下,1814年瑞典从丹麦手中夺得了挪威。挪威人则希望独立,并选举了弗雷德里克六世的堂弟克里斯蒂安·腓特烈为挪威国王,但是不久即被瑞典征服。1839年,弗雷德里克六世去世,葬在罗斯基勒。 48,克里斯蒂安八世 Christian VIII 1786—1848,1839—1848在位 弗雷德里克六世的堂弟。1814年5—10月曾为挪威国王。葬在罗斯基勒。 49,弗雷德里克七世 Frederik VII 1808—1863,1848—1863在位 克里斯蒂安八世之子。丹麦最后一位专制国王。1849年丹麦宪法诞生,丹麦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反应迟钝而反复无常。在位期间,丹麦南部两个自治的伯国——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因为要求加入德意志邦联而与丹麦发生战争(第一次石-荷战争,1848—1850)。曾经试图让荷尔斯泰因加入德意志邦联、丹麦合并石勒苏益格,但是没能成功。葬在罗斯基勒。弗雷德里克七世去世后,奥仑堡王朝绝嗣,格吕克斯堡王朝开始。 格吕克斯堡王朝 50,克里斯蒂安九世 Christian I 1818—1906,1863—1906在位 父亲是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松德尔堡-格吕克斯堡的威廉公爵。克里斯蒂安三世的后代。是南石勒苏益格人,自幼在德国长大,因此即位之初不受丹麦人欢迎。1864年第二次石-荷战争中败于普鲁士-奥地利联军,失去石勒苏益格和荷尔斯泰因。儿子弗雷德里克八世继承丹麦王位,次子威廉在1863年被选为希腊国王(乔治一世),长女嫁给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次女德格玛嫁给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有“欧洲岳父”之称。1906年去世,是丹麦最长寿的君主之一。葬在罗斯基勒格。 51,弗雷德里克八世 Frederik VIII 1843—1912,1906—1912在位 克里斯蒂安九世的长子。在位期间,丹麦受改良主义的影响,逐渐走向高福利的社会民主国家的行列。1912年死于德国汉堡。葬在罗斯基勒。 52,克里斯蒂安十世 Christian 弗雷德里克八世之子。即位不久便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战争中呼吁丹麦、挪威和瑞典的中立。1915年公布了包括允许妇女参政等内容的新宪法。1919年允许冰岛自治。1917年把丹属维尔京群岛出售给美国。一战后收回北石勒苏益格。丹麦社会民主党从1924年之后连续多年执政,发展成第一大党。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速,丹麦发展为发达的工业国。二战期间丹麦被德国占领,沦为德国的“合作国”,国王拒绝避难,而选择与臣民留在一起。通过国王的斡旋,丹麦在纳粹德国占领国当中得以保持高度自治的地位。同时,国王还授意丹麦驻美国大使亨利克·考夫曼组织自由丹麦运动,将冰岛和法罗群岛交予盟国,同时要求全部丹麦商船队(120万载重吨,五万多名训练有素的水手)协助盟军工作。在国王和丹麦政府、人民的抵抗下,丹麦的地下抵抗运动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德国占领丹麦后,曾要求丹麦犹太人佩带黄色六角星标志,国王表示他将首先佩带一枚黄色六角星作为荣誉标志。1942年10月,克里斯蒂安十世骑马时不慎摔伤。1943年8月,在抵抗运动对德国占领军几次猛烈的袭击后,德国向国王下达最后通牒,要求丹麦政府宣布戒严、解散一切集会、对颠覆活动判处死刑。最后通牒被丹麦拒绝,于是德国占领军剥夺了丹麦政府的一切权力。丹麦军队被解除武装,海军残存的几艘军舰自沉。为了表示抗议,国王采取“消极抵抗”的方式,每天骑马在哥本哈根街头巡视,激励丹麦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1943年10月,德国下令兜捕丹麦犹太人。丹麦的社会团体和个人纷纷行动起来,在瑞典渔民的协助下,将本国的8000名犹太人中的绝大部分送往瑞典。只有500人落入了德国手中,并且在丹麦政府和红十字会的干预下,在“模范集中营”特莱西恩施塔特活到了看到德国注定灭亡的那一天。1945年3月,丹麦的抵抗运动达到了又一次高潮,全国的铁路系统瘫痪,全部拖船都驶到了瑞典,港口也陷入瘫痪。5月5日,第一批英国军队在哥本哈根卡尔斯特鲁普机场降落,5月7日丹麦解放。衰弱的克里斯蒂安十世和王后在5月9日出席了战后第一届国会开幕仪式。两年后,这位致力于维护国民权利而深受爱戴的国王去世。葬在罗斯基勒。 53,弗雷德里克九世 Frederik IX 1899—1972,1947—1972在位 克里斯蒂安十世长子。1935年与瑞典公主英格丽德结婚。喜欢旅行和航海,被称为“水手国王”,年轻时曾周游世界,并在1930年访问过中国的上海和南京。爱好音乐,也是一位出色的指挥家,曾经出色地指挥过哥本哈根皇家剧场管弦乐团。性格节俭宽厚,和蔼可亲。1972年去世。葬在罗斯基勒。 54,玛格丽特二世 Margrethe II 1940—,1972—在位 弗雷德里克九世长女。出生时,丹麦的王位继承人是弗雷德里克九世的弟弟克努特亲王和其儿子英高尔夫。由于战后女权运动高涨,男女平权运动在丹麦的蓬勃发展,1953年丹麦修改宪法,规定女性有王位继承权,玛格丽特得以成为女王储。1967年和法国的亨利·德·蒙沛扎伯爵结婚。玛格丽特女王才华出众,有绘画和艺术设计天分,还曾经翻译过法国、瑞典作家的多部作品。有两个儿子,弗雷德里克王储和约阿希姆亲王。
2023-07-27 03:36:514

瑞典的历史沿革

主词条:瑞典史 公元10世纪,罗马天主教从丹麦传入到瑞典,并很快巩固下来。 公元1100年前后,瑞典开始形成国家。1157年,瑞典兼并芬兰。 瑞典独立后,新教路德宗取得了支配地位。 早期的传说留下了几位早期瑞典国王的姓名和事迹,如埃里克家族和斯沃克家族,直到福尔孔王朝统治的建立。 与近邻丹麦人和挪威人相比,海盗时期的瑞典人更注重商业贸易而不是征服和殖民。他们致力于向欧洲东部和东南的经营,势力曾经远达黑海和里海沿岸。在这里瑞典人与阿拉伯人甚至更往东的民族交换皮毛,金属等产品。他们到达过君士坦丁堡,耶路撒冷和巴格达。瑞典王宫钱币展览馆收藏有当地出土的古代西亚国家铸币。瑞典人首先到达了芬兰湾北岸、涅瓦河和拉多加湖一带。他们在这里建立据点,并继续向南推进,在诺夫哥罗德建立了诺夫哥罗德公国。据基辅修士的记载,一支瑞典人进入东欧腹地并建立了基辅罗斯,他们被称为瓦良格人。过程是这样的:维京人因对斯拉夫人征收重税而被逐出,但斯拉夫部族却由此陷入混乱之中。有人提出从别的国家请一位国王来统治他们。于是使者来到瑞典,有三兄弟成为候选人,他们是留里克,辛由斯和特鲁弗。他们成为后来诺夫哥罗德、白俄罗斯和伊兹伯斯克的统治者。辛由斯和特鲁弗去世后,留里克接管了他们的土地。他的继任者奥列格征服了基辅,成立了基辅罗斯国。 瑞典王国形成之初,瑞典是个由一些独立性很强的省组成的松散王国。各省通行自己的法律。而国王负责各省之间的协调和组织对外战争等事务。12世纪时王权已经十分强大,形成了了全国统一的税收和法律。此时,瑞典已征服了芬兰的西南沿海地区,并继续向东南方扩张。 1397年,为了对抗强大的汉萨同盟在北海和波罗的海的势力,丹麦、挪威、瑞典三国在瑞典东南部的卡尔马举行会议,决定成立由丹麦王室主导的卡尔马联盟,从此瑞典和挪威臣服于丹麦国王的统治,同时保留了王国的地位。但在联盟时期瑞典人与丹麦人的冲突不断发生。 1520年,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二世进入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平息了一场独立运动。随后,本地贵族出身的古斯塔夫·瓦萨在达拉纳省组织反抗联盟国家的运动。很快,反抗丹麦统治的势力控制了瑞典的大部分地区。抵抗运动得到了与丹麦敌对的汉萨同盟盟主城邦吕贝克的援助,攻入斯德哥尔摩。 1523年,丹麦军队镇压武装反抗失败。瑞典获得独立,古斯塔夫·瓦萨被选为瑞典国王,建立了瓦萨王朝。挪威继续则留在联盟内,成为丹麦的一个政区,而瑞典的南部沿海地区仍在丹麦控制之下。即位之后,古斯塔夫·瓦萨宣布与吕贝克断绝关系。 1593年,路德宗成为瑞典国教。 16世纪,瑞典经过几次战争,打败了丹麦、波兰的军队,成为北欧的军事霸权。在30年战争期间,瑞典加入新教阵营参战,并派兵深入神圣罗马帝国腹地。 1632年,国王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在吕岑战役中阵亡。1634年,瑞典军队在纳德林根战役中战败,撤回国内。1642年,瑞典再次出兵德意志。1648年,法国与瑞典联军最终战胜神圣罗马帝国,签订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战争结束。瑞典得到了德意志领土前波美拉尼亚、维斯马、威尔登和不来梅。30年战争后,瑞典在波罗的海的势力达到顶峰。 1625年,瑞典控制了利沃尼亚。1654至1719年,为瑞典的强盛时期,领土包括现芬兰、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以及俄国、波兰和德国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 1658年,瑞典从丹麦手里收复了南部沿海的斯科讷、布勒金厄等地。1700年,俄国、丹麦、波兰结盟与瑞典交战,大北方战争开始。1709年,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的军队在今乌克兰境内的波尔塔瓦被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击溃,逃至奥斯曼帝国。俄国开始取代瑞典成为北欧及波罗的海地区的新兴强国。1721年瑞典战败,丧失了波罗的海属地及其军事强国地位。利沃尼亚地区被并入俄国。 1809年,瑞典败于俄国后被迫割让芬兰。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兼任芬兰大公。 1813年,瑞典正式加入反法同盟,参加拿破仑战争。1814年1月14日,丹麦与瑞典签订《基尔条约》,丹麦将挪威割让予瑞典。挪威乘机宣布独立并颁布了宪法。瑞典对其发动战争,挪威被迫同意作为一个国家臣服于瑞典国王,结成挪威-瑞典联盟。 主词条:瑞典行政区划截至2014年,瑞典拥有21个省和289个市。省长由政府任命,市级领导机构由选举产生,省、市均有较大自主权。 斯德哥尔摩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市区人口86.4万。地处波罗的海和梅拉伦湖交汇处,因此被称为“北方威尼斯”。1463年,斯德哥尔摩被定为瑞典的都城,并逐渐发展成为瑞典的第一大城市。有瑞典王宫、皇家歌剧院、皇家话剧院、议会大厦以及斯德哥尔摩市政厅等中世纪的建筑。 哥德堡哥德堡是北欧第一大港,也是北欧的工业中心,人口52万。位于西海岸卡特加特海峡,与丹麦北端相望。哥德堡港口终年不冻,是瑞典和西欧通商的主要港埠。哥德堡建有海洋学研究所及其他各种文化设施。著名的查尔姆斯理工大学和哥德堡大学位于此地。17世纪建造的皇家住宅,1699年建造的旧市政府,18世纪中叶建造的瑞典东印度公司以及1815年建造的大教堂等名胜之地。 马尔默马尔默是瑞典第三大城、海军基地和交通枢纽,人口30.3万。该城坐落在瑞典最南端。隔厄勒海峡同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相望。两城相距仅26公里。 乌普萨拉乌普萨拉是瑞典东部城市,人口20万。地处瑞典东部、斯德哥尔摩的正北方,濒临费利斯河和梅拉伦湖。铁路南与首都斯德哥尔摩相接,北与海港耶夫勒相连,还有飞机提供便利的航运,有些重要会议也经常在此召集。
2023-07-27 03:37:191

欧洲有没有出现过奇葩皇帝

1瑞典国王阿道夫—费德里克给我来十四个泡芙!!阿道夫—费德里克(1710–1771)阿道夫—费德里克1751年加冕成为瑞典国王。他的加冕得益于俄罗斯与瑞典之间的火拼。加冕称王了之后,他想摆脱俄罗斯的控制。很幸运他成功了。但是外围解除了,他发现他在自己的国家里反而啥都干不了了。瑞典议会完全控制了政治权利。于是他又想摆脱议会。不过经常呢,内部的对手反而比外面的对手更难缠,他怎么搞都没有把权力夺回来。没有权利,那就在家当二十四孝好老公好爸爸吧。死因:阿道夫—费德里克平生有两大爱好:鼻烟壶和美食。他经常是敞开肚子大吃特吃,他的一顿饭不仅量大,而且品种非常丰富,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过硬的。1771年2月12日,阿道夫再一次开怀大吃,一顿饭吃了龙虾,鲱鱼,鱼子酱,酸菜,蔬菜汤,还痛饮了一顿香槟。吃完正餐要上甜点了。阿道夫太喜欢Semla(一种瑞典泡芙了),一下子吃了十四个。吃完之后,阿道夫身体不适,消化不良。几个时辰之后,阿道夫—费德里克,卒。2法国国王亨利二世谁来与孤比试比试!!亨利二世(1519—1559)亨利二世有个很牛逼的爹——法王弗朗索瓦一世。他爹开创了法国的文艺复兴,大大地繁荣了法国的文化事业。同时弗朗索瓦一世本人也是风度翩翩,人称骑士国王。28岁这一年亨利即位成为亨利二世。他热爱体育事业,胸怀大志,想像他爹一样建立丰功伟业。可是他没有他爹那样的才华和魄力。唯独有一样,他对天主教非常虔诚,痛恨新教徒,疯狂迫害新教徒。死因:1559年7月10日,晴空万里,烈日高照。这是一个大喜的日子。亨利二世的妹妹玛格丽特公主和女儿伊丽莎白公主同日成亲。亨利二世本来就是个爱好狂欢的人,经常有事没事组织个派对狂欢节什么的。在这样一个大喜的日子里,亨利二世更是将其组织派对的能力发挥到了极致。在他的精心策划之下,巴黎的大街小巷到处都在组织各种游戏和角斗,所有人都在痛饮狂欢。真是今儿真高兴啊。不过王后凯瑟琳-德-美第奇这天右眼皮一直在跳,并伴随着心慌。这是不详之兆。于是乎她就不停地劝丈夫:别玩了,小心出事啊,我这右眼皮子一直在跳啊。亨利二世就觉得媳妇疑神疑鬼的,不管她接着玩。烈日和酒精刺激了亨利二世体内的尚武细胞,他穿上盔甲,跃上马背,挑起长矛,叫来苏格兰卫队长蒙哥马利和他比武决斗。苏格兰卫队长蒙哥马利和亨利二世斗了几个回合,突然,蒙哥马利的长矛向亨利二世刺来,亨利二世侧身一躲,摔下马去。赶巧不巧,地上正好有一个断树枝,不偏不倚刺进了亨利二世的眼睛,戳穿了他的头。十天后,亨利二世,卒。3波兰国王斯坦尼斯瓦夫一世我只是想烤烤火。。。。。。斯坦尼斯瓦夫一世(1677-1766)斯坦尼瓦夫一世出身于波兰一个大贵族家庭,后来从瑞典国王奥古斯特二世那里取得了波兰的王位。他曾经两度被废。他在历史上最著名的称谓就是:法王路易十五的岳父。他的长女玛丽-蕾捷斯卡嫁于路易十五为后。死因:1766年的二月,天寒地冻。斯坦尼瓦夫一世想在城堡里生点火取取暖。但是在点火的时候他笨手笨脚地把自己的睡袍给点着了。守在门口的侍从在门口闻到了焦糊味,但是国王曾经说过:未得传唤不得入内!于是侍从哪怕已经闻到到肉烧焦的糊味也不敢擅自国王寝宫。国王自己又已无力灭火。于是,斯坦尼瓦夫一世,卒。4希腊人的国王亚历山大一世泼猴,放开我的狗!!亚历山大一世(1893-1920)希腊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猎物”,为人所左右。在协约国的操纵下,二王子亚历山大被迫取代他的父亲康斯坦丁一世登上希腊的王位。他的父亲带着家族的其他成员流亡瑞士。他的兄长王储乔治曾在德国参军,于是协约国不同意让他成为国王,让弟弟亚历山大即位。说白了,亚历山大其实不过是韦尼泽洛斯和英法等协约国的傀儡罢了。死因:1920年10月2日,这天亚历山大一世在花园散步,他的爱犬被一只猴子袭击了。亚历山大一世试图把猴子赶走。此时又来了一只猴子。后来的这只猴子一下子跳到了亚历山大一世的身上然后死命地撕咬亚历山大一世的大腿和小腹。几分钟之后随从赶到,把猴子们赶走了。堂堂的一个国王居然被猴子所伤,亚历山大深感耻辱于是吩咐谁也不许把这个事情说出去。亚历山大一世也只让医生把伤口简单消了一下毒就没再管它了。次日夜里,亚历山大一世病情恶化,高烧不退,伤口迅速溃烂。经医生诊断病情恶化成了败血症。三周后,亚历山大一世,卒。5法兰克人的国王菲利普猪出没!小心!!法国的菲利普 (1116-1131):法兰克人的国王菲利普是法国卡佩王朝法兰克人的国王路易六世的长子。菲利普十三岁的时候在兰斯大教堂加冕为王。不过那个时候他的父王还健在。父子同时为王共同治理国家,这是法国卡佩王朝初期的一个习惯。因为卡佩王朝初期政权不稳,王朝开创者雨果-卡佩于是就想了一个办法,他把他的儿子也同时加冕为国王和他一起统治国家。这种制度在法国延续了了将近两百年,直到菲利普二世 奥古斯都的时候才被废止。菲利普和父王路易六世说是一起统治国家,但是爹就是爹,爹就是比儿子有经验,所以菲利普基本就是个助手,替爹打打杂,顺便学习学习治国之道。但是这位年轻的国王对他爹的治国之道很是不屑,觉得自己的想法比爹更符合潮流。对此路易六世很是无奈。死因:1131年,这年菲利普15岁。有一天菲利普骑着马带着随从,在塞纳河边散心赏景。这时突然从不远处的粪坑里冒出一头黑猪。黑猪冲出粪坑横冲直撞闯进了菲利普一行人中间。黑猪冲到了菲利普的坐骑下,马受惊跳了起来,菲利普被重重地摔下马来,当场不省人事四肢断裂。几天后,菲利普,卒。6西法兰克国王路易三世亲爱的,等等我!路易三世 (863-882)路易三世是西法兰克王国(法国前身)国王。他爹路易二世死后他和他的弟弟卡洛曼一世一起成为了西法兰克的国王。二王共治,兄弟俩不分大小相亲相爱和睦共处和谐治国。死因:882年8月5日,18岁的路易三世与一位名叫日耳曼的女孩一起策马蹦腾共享人世繁华,你追我赶,好不甜蜜。突然,路易三世的面前出现一个了栅栏,栅栏上有一个横梁,横梁很低很低。路易三世想拉住他的马,可是已经来不及了,路易三世的脑袋不偏不倚狠狠地撞在了横梁上,头骨骨折。路易三世,卒。7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一世待孤游泳给尔等开开眼!!腓特烈一世(约1122年-1190年6月10日)腓特烈一世头衔颇多,他是霍亨斯陶芬王朝的罗马人民的国王(1152年-1190年在位)和神圣帝国皇帝(1155年加冕),同时他也是德意志的士瓦本公爵(称腓特烈三世,1147年起)和意大利国王(1154年-1186年),外号“巴巴罗萨”,就是红胡子。为什么叫红胡子呢?因为腓特烈酷爱意大利,一辈子花了很多时间在和意大利打仗上。人家说他的红胡子是被意大利人的血染红的。意大利语里“巴巴罗萨”就是红胡子的意思。因为这个他和当时的教皇亚历山大三世产生了长时间的分歧。死因:1189年,腓特烈一世终于与教皇和解了。两年后,他与英国国王狮心王理查和法国国王腓力二世·奥古斯都一起领导了第三次十字军东征。在带领军队东征的途中,一天腓特烈一世和军队到了一条河边,他们在河边吃了一顿便饭。吃完饭后腓特烈一世看了一下前面的这条大河,认为游过河比翻山越岭更省时间,但是他的手下觉得不妥。腓特烈一世不爽:“窝囊废,我亲自给你们示范!”腓特烈一世于是扑通一下跳进了河里,扒拉了几下就沉底了。腓特烈一世,卒。
2023-07-27 03:37:331

诺贝尔是如何逝世的

1896年11月28日,诺贝尔跌倒在他的书房内,仆人见状,立即把他抬上二楼的卧室。当请来的医生赶到时,诺贝尔的大脑已局部坏死。他除了能用他的母语瑞典语嘟嘟哝哝讲一些话之外,已完全不能用他熟悉的法语和意大利语讲话。在场的助手、医生和仆人全都是法国人和意大利人,他们除了听懂了电报这个单词之外,谁也听不懂他的临终遗言。同年12月10日凌晨2时,诺贝尔因脑溢血与世长辞,终年63岁。
2023-07-27 03:37:415

现在的国王还有实权吗?

其实都有实权,权力大的比如泰国国王,日本国王,都是有很大权力的,这种权力不公开就是了,自称没有,其实有。日本常年培植右翼势力,也就是保皇派,右翼在日本的势力是无人敢于对抗的,别国保皇派都是老头子,唯独日本的保皇派老壮少通吃,二战后的日本权力圈子实质上没有变动,都是围绕国王的原有圈子的延续小集体。也有权力小的,比如英王,基本只有形式上的分封权和宣战权,另外,在殖民地上,英王任命的所有总督中,大多没实权,但是香港总督拥有极大的权力,换句话说,英王在香港拥有王者权力。补充(现在是2017年9月10日):英王的权力比我过去认为的要大,二战结束后,丘吉尔迅速失去权力绝不可能是因为什么英国基层民众有高瞻远瞩的大智慧,另外,在英国,很小的事情都要进行辩论,要实行民主,但是,对国家重大的事情(比脱欧更大的事),却很轻易实行了,顺便再说一下日本的事,去年和前年,日本媒体动不动就说国王有意退位,或称国王与安倍不和,或称国王不喜安倍,日本各大所谓新闻自由的媒体报道得不亦乐乎,,但是诡异的是,日本国王在这个时期频繁访问泰国、访问印度、,,,今年年初甚至还颠颠地跑去越南访了个问。。。这日本神神家庭的老套路一点都没变,日本国王没权?这么小看日本怎么不说是神剧呢?如果认为现在的国王没有实权,那真是有点,,,,再弱也比一般邪教有号召力吧,很何况有的国王本身就是邪教起家,自称是神,国内还有众多设施潜移默化的支持巩固国王作为神的地位,政府各层人员每年为他家做托,甚至他不用身份证,因为他是神,整个系统搞得跟真的一样,就是为了让国王失去号召国家的权力?
2023-07-27 03:38: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