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投笔记
-
安卓系统是不能送苹果系统的皮肤的。ios系统和安卓系统是不能兼容的,不能一起游戏,自然也就不可以送东西了。因为苹果的政策,IOS和安卓的金钱类交易并不互通。也就是说安卓用户和苹果用户并不能直接交易以及赠送物品,皮肤更是没办法直接送了。
iOS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 。苹果公司最早于2007年1月9日的Macworld大会上公布这个系统,最初是设计给iPhone使用的,后来陆续套用到iPod touch、iPad以及Apple TV等产品上。iOS与苹果的Mac OS X操作系统一样,属于类Unix的商业操作系统。
原本这个系统名为iPhone OS,因为iPad,iPhone,iPod touch都使用iPhone OS,所以2010WWDC大会上宣布改名为iOS(iOS为美国Cisco公司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注册商标,苹果改名已获得Cisco公司授权)。
iOS的系统结构分为以下四个层次核心操作系统the Core OS layer、核心服务层the Core Services layer、媒体层the Media layerCocoa触摸框架层the Cocoa Touch layer。
- 西柚不是西游
-
安卓系统是不能送苹果系统的皮肤的。ios系统和安卓系统是不能兼容的,不能一起游戏,自然也就不可以送东西了。因为苹果的政策,IOS和安卓的金钱类交易并不互通。也就是说安卓用户和苹果用户并不能直接交易以及赠送物品,皮肤更是没办法直接送了。
iOS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
。苹果公司最早于2007年1月9日的Macworld大会上公布这个系统,最初是设计给iPhone使用的,后来陆续套用到iPod
touch、iPad以及Apple
TV等产品上。iOS与苹果的Mac
OS
X操作系统一样,属于类Unix的商业操作系统。
原本这个系统名为iPhone
OS,因为iPad,iPhone,iPod
touch都使用iPhone
OS,所以2010WWDC大会上宣布改名为iOS(iOS为美国Cisco公司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注册商标,苹果改名已获得Cisco公司授权)。
iOS的系统结构分为以下四个层次核心操作系统the
Core
OS
layer、核心服务层the
Core
Services
layer、媒体层the
Media
layerCocoa触摸框架层the
Cocoa
Touch
layer。
- 再也不做站长了
-
不能,我试过,会显示不同系统间不能互送皮肤,但你可以到道具城去购买,那里可以
- 奇石珠宝真君
-
不可以
相关推荐
微软仍未放弃手机系统!Windows CoreOS曝光:兼容安卓应用
如今总结起window Phone操作系统郁郁不得志的缘由很多,不过要说WP系统不够优秀,笔者是不同意的。在诺基亚时代,window Phone比彼时的安卓健全太多,window Phone几乎是"含着windows桌面级系统金钥匙"出生的。window成熟的操作逻辑几乎都传承给了WP。 但是WP还是败给了安卓,究其原因,系统的开源性和整个系统软件生态是一大缘由。那么,如今微软要是开发一套新的系统、并且全面支持安卓软件生态会如何呢?今天,笔者就给大家带来微软为折叠屏设备和以及移动端打造的全新系统:Windows Core OS的消息。 那么根据爆料消息,Windows Core OS是微软基于Windows模块化的操作系统,它主要是为了新形态的设备准备的操作系统。当然,所谓的“新形态”设备就是指屏幕可折叠的设备。 (上图为此前曝光的微软可折叠屏设计图) 值得一提的是,知名媒体福布斯在最近发布了新的报告,根据此份报告的信息来看,微软即将推出可折叠设备用来和三星Galaxy Fold同台竞争。该报告还指出:这一设备的代号为“Centaurus”。同时将搭载WCOS系统(即为Windows Core OS系统),并且WCOS是支持安卓App的。这就意味着:WCOS至少在生态上不成问题,毕竟能在安卓上用的,基本都兼容WCOS。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算上此前华为发布的鸿蒙OS,目前在手机这一移动端上,除了目前主流的苹果iOS系统、谷歌的Andriod系统外。还存在停更没几年的Windows Phone和鸿蒙,如今,Windows Core OS也算是初步加入了进来。未来,是否会存在四大系统鼎立的局面值得期待。 u200b2023-07-27 04:09:351
coreos能写python么
CoreOS是一种操作系统,于2013年十二月发布,它的设计旨在关注开源操作系统内核的新兴使用——用于大量基于云计算的虚拟服务器。[1] CoreOS是一个基于Linux 内核的轻量级操作系统,为了计算机集群的基础设施建设而生,专注于自动化,轻松部署,安全,可靠,规模化。作为一个操作系统,CoreOS 提供了在应用容器内部署应用所需要的基础功能环境以及一系列用于服务发现和配置共享的内建工具。linux系统都是自带Python的2023-07-27 04:09:411
半导体pod是什么意思
半导体pod是Kubernetes为部署、管理、编排容器化应用提出的概念,也是Kubernetes中的最小部署单元,直译过来的意思是“豆荚”,既简单又实用。半导体pod是由一组紧耦合的容器组成的容器组,当然目前最流行的就是Docker容器,半导体pod就可以作为1或者多个Docker容器的载体,当然也支持CoreOS的rkt,并很容易扩展支持更多容器技术。2023-07-27 04:09:491
为什么要用operator部署
要用operator部署的原因是:1、Operator是CoreOS公司开发,用于扩展kubernetesAPI或特定应用程序的控制器,它用来创建、配置、管理复杂的有状态应用,例如数据库,监控系统。2、Prometheus-Operator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项目。部署Operator最常见也是最通用的方法就是,在kubernetes集群中,新增相应的CRD资源,以及和相关联的控制器。2023-07-27 04:09:561
ios是什么意思什么是ios
iOS是由苹果公司开发的移动操作系统。苹果公司最早于2007年发布了这个系统,最初是设计给iPhone使用的,现在iPodtouch、iPad以及AppleTV等都在使用iOS系统。iOS与苹果的MacOSX操作系统一样,属于类Unix的商业操作系统。原本这个系统名为iPhoneOS,因为iPad,iPhone,iPodtouch都使用iPhoneOS,所以后来宣布改名为iOS,iOS为美国Cisco公司网络设备操作系统注册商标,苹果改名已获得Cisco公司授权。截止至2011年,根据Canalys的数据显示,iOS已经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系统市场份额的30%,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为43%。iOS的系统结构分为以下四个层次核心操作系统theCoreOSlayer、核心服务层theCoreServiceslayer、媒体层theMedialayerCocoa触摸框架层theCocoaTouchlayer。2023-07-27 04:10:031
OpenShift4 - RHCOS(译)
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CoreOS (RHCOS)代表了下一代的单用途容器操作系统技术。RHCOS是由创建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Atomic Host和CoreOS Container Linux的开发团队创建的,它将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RHEL)的质量标准与Container Linux的自动化、远程升级特性结合在一起。 RHCOS仅作为OpenShift容器平台4.3的一个组件被支持,适用于所有的OpenShift容器平台机器。RHCOS是OpenShift容器平台控制平面或主机的唯一支持的操作系统。虽然RHCOS是所有集群机器的默认操作系统,但是您可以创建使用RHEL作为其操作系统的 compute 节点(也称为 worker 节点)。RHCOS在OpenShift容器平台上的部署方式有两种: 基于RHEL : 底层操作系统主要由RHEL组件组成。支持RHEL的同样质量、安全和控制措施也支持RHCOS。例如,RHCOS软件在RPM包中,每个RHCOS系统都启动一个RHEL内核和一组由systemd init系统管理的服务。 受控不变性 : 虽然它包含RHEL组件,但RHCOS的设计比默认的RHEL安装管理更严格。管理是在OpenShift容器平台集群中远程执行的。当您设置您的RHCOS机器时,您只能修改一些系统设置。这种受控制的不变性允许OpenShift容器平台在集群中存储RHCOS系统的最新状态,因此它总是能够创建额外的机器,并根据最新的RHCOS配置执行更新。 crio容器运行时 :虽然RHCOS包含运行Docker所需的OCI和libcontainer格式容器的特性,但它合并了crio容器引擎,而不是Docker容器引擎。通过专注于Kubernetes平台所需的特性(如OpenShift容器平台),crio可以提供与Kubernetes不同版本的特定兼容性。与提供更大特性集的容器引擎相比,crio还提供了更小的足迹和更少的攻击面。目前,crio仅作为OpenShift容器平台集群中的容器引擎可用。 容器工具集 :对于诸如构建、复制和以其他方式管理容器的任务,RHCOS使用一组兼容的容器工具替换Docker CLI工具。podman CLI工具支持许多容器运行时特性,比如运行、启动、停止、列出和删除容器和容器映像。skopeo CLI工具可以复制、验证和签署图像。您可以使用crictl CLI工具来处理来自crio容器引擎的容器和吊舱。虽然不鼓励在RHCOS中直接使用这些工具,但是可以将它们用于调试目的。 rpm-ostree升级 :RHCOS提供使用rpm-ostree系统的事务升级。更新是通过容器映像交付的,并且是OpenShift容器平台更新过程的一部分。部署后,将提取、提取容器映像并将其写入磁盘,然后修改引导装载程序以引导到新版本。机器将以滚动的方式重新启动更新,以确保集群容量受到的影响最小。 通过MachineConfigOperator更新 :在OpenShift容器平台中,Machine Config Operator 处理操作系统升级。与通过yum升级来升级单个包不同,rpm-ostree将操作系统的升级作为一个原子单元来交付。新的操作系统部署在升级期间进行,并在下一次重新启动时生效。如果升级出现问题,一次回滚和重新启动将使系统恢复到以前的状态。OpenShift容器平台中的RHCOS升级是在集群更新期间执行的。 对于RHCOS系统,rpm-ostree文件系统的布局具有以下特点: RHCOS被设计成部署在OpenShift容器平台集群上,只需要最少的用户配置。其最基本的形式包括: 因为OpenShift容器平台中的RHCOS系统被设计为在此之后完全由OpenShift容器平台集群管理,所以不鼓励直接更改RHCOS机器。虽然可以出于调试目的对RHCOS机器集群进行有限的直接访问,但是不应该直接配置RHCOS系统。相反,如果您需要在您的OpenShift容器平台节点上添加或更改特性,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更改: 下面是一些你可以在 day-1 进行的定制的例子: 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您可以扩展openshift-install过程,以包括额外的对象,如MachineConfigs。那些导致创建MachineConfigs的过程可以在集群启动后传递给Machine Config Operator。 针对OpenShift容器平台的RHCOS部署之间的差异取决于您是部署在安装程序提供的基础设施上,还是部署在用户提供的基础设施上: Ignition只有在首次安装RHCOS系统时才能运行。之后,可以使用MachineConfigs提供Ignition配置。 Ignition是在初始配置期间被RHCOS用来操作磁盘的实用工具。它完成常见的磁盘任务,包括分区磁盘、格式化分区、编写文件和配置用户。在第一次启动时,Ignition从安装介质或您指定的位置读取其配置,并将配置应用到机器上。 无论您是安装集群还是向集群中添加机器,Ignition总是执行OpenShift容器平台集群机器的初始配置。大多数实际的系统设置是在每台机器上进行的。对于每台机器,Ignition将获取RHCOS镜像并启动RHCOS内核。在内核命令行上的选项,识别部署类型和启用了启动的初始Ram磁盘(initramfs)的位置。 要使用Ignition创建机器,您需要Ignition配置文件。OpenShift容器平台安装程序创建了部署集群所需的Ignition配置文件。这些文件基于您直接或通过安装配置提供信息给install-config.yaml 文件。 Ignition配置机器的方式与cloud-init或Linux Anaconda kickstart等工具配置系统的方式类似,但有一些重要的区别: 在OpenShift容器平台集群中,RHCOS机器的Ignition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然后,机器就可以加入集群,不需要重新启动。 要查看用于部署引导机的Ignition配置文件,请运行以下命令: 在你回答了几个问题之后,bootstrap.ign, master.ign, 和worker.ign文件出现在您输入的目录中。 为了查看 bootstrap.ign文件,通过jq过滤器,以下是该文件的一个片段: 解码 bootstrap.ign文件内容。将表示该文件内容的base64编码的数据字符串通过管道传输到base64 -d命令。下面是一个例子,使用/etc/motd文件的内容从上面的输出添加到引导机: 在master.ign 和 worker.ign 文件上重复这些命令,查看每种机器类型的Ignition配置文件的来源。对于worker.ign,您应该看到类似下面这样的一行。确定它如何从引导机获得Ignition配置: 下面是一些你可以从bootstrap.ign文件学到: Machine Config Pools管理节点集群及其相应的Machine Configs。Machine Configs包含集群的配置信息。列出所有已知的Machine Config Pools: 列出所有的Machine Config: 在应用这些MachineConfigs时,Machine Config Operator 的行为与Ignition有所不同。machineconfigs按顺序读取(从00 到99 )。machineconfigs中的标签标识每个节点(主节点或工作节点)的类型。如果相同的文件出现在多个machineconfig文件中,则最后一个获胜。因此,例如,出现在99 文件中的任何文件都将替换出现在00 文件中的相同文件。输入的machineconfig对象被合并到一个“呈现的”machineconfig对象中,该对象将被operator用作目标,并且是您可以在machineconfigpool中看到的值。 要查看从一个MachineConfigs中管理哪些文件,请在一个特定的MachineConfigs中查找“Path:”。例如: 如果您想要更改其中一个文件中的设置,例如将crio.conf文件中的pids_limit更改为1500 (pids_limit = 1500),您可以创建一个新的只包含您想要更改的文件的machineconfig。 确保稍后为machineconfig指定一个名称(例如10-worker-container-runtime)。请记住,每个文件的内容都是url样式的数据。然后将新的machineconfig应用于集群。2023-07-27 04:10:101
以下哪一项不是华为云提供的服务支持
云分享不是华为云提供的服务支持。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华为云服务支持的系统主要有以下分类CentOS、CoreOS、Debian、EulerOS、Fedora、OpenSUSE、Ubuntu、Windows、openEuler操作系统。2023-07-27 04:10:171
我想问一下苹果手机是不是安卓系统?
1、苹果手机不是安卓系统的。苹果手机搭载的是iOS系统。2、iOS是由苹果公司为iPhone开发的操作系统。它主要是给iPhone、iPodtouch以及iPad使用。就像其基于的MacOSX操作系统一样,它也是以Darwin为基础的。原本这个系统名为iPhoneOS,直到2010年6月7日WWDC大会上宣布改名为iOS。3、iOS的系统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核心操作系统层(theCoreOSlayer),核心服务层(theCoreServiceslayer),媒体层(theMedialayer),可轻触层(theCocoaTouchlayer)。系统操作占用大概240MB的存储器空间。更多关于苹果手机是不是安卓系统,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11b8631615837909.html?zd查看更多内容2023-07-27 04:10:241
ios开发快速入门?
1.基础知识在学习IOS开发前,首先要有基础的数学知识,学习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及计算机网络知识,对于互联网有一定的了解。2.选择语言IOS开发主要用Swift和Objective-C语言。不用两种语言都掌握,至少能用这两种中其一来编程,不用过于频繁的查看语法,达到独自写类、结构体、循环、函数(类和实例)、分配变量、表达式求值的水平就可以了。3.框架和APIiOS的系统架构主要由ApplicationLayer(应用层)、CocoaTouchLayer(触摸层)、MediaLayer(媒体层)、CoreServicesLayer(核心服务层)、CoreOSLayer(核心系统操作层)和TheKernelandDeviceDriverslayer(内核和驱动层)。不需要对api都熟悉,但是需要清晰地知道从哪里找起。4.开发设计模式IOS开发模式很重要,包含有代理模式,模型-视图-控制器模式,继承模式和单例模式。开发模式可以让软件开发变得更容易,逻辑结构更清晰,要确保你了解基本的设计模式,这些模式在iOS的框2023-07-27 04:10:381
手机系统有哪些
有:Android、iOS、Symbian、WindowsPhone和BlackBerryOS。Android是一种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目前尚未有统一中文名称,中国大陆地区较多人使用“安卓”或“安致”。Android操作系统最初由AndyRubin开发,最初主要支持手机。2005年由Google收购注资,并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开发改良,逐渐扩展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iOS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原名为iPhoneOS,其核心与MacOSX的核心同样都源自于AppleDarwin。它主要是给iPhone和iPodtouch使用。就像其基于的MacOSX操作系统一样,它也是以Darwin为基础的。iPhoneOS的系统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核心操作系统层(theCoreOSlayer),核心服务层(theCoreServiceslayer),媒体层(theMedialayer),可轻触层(theCocoaTouchlayer)。2023-07-27 04:10:581
k8s 集群原理
1. 背景 Kubernetes作为容器应用的管理中心,对集群内部所有容器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结合自身的健康检查及错误恢复机制,实现了集群内部应用层的高可用性。 Kubernetes服务本身的稳定运行对集群管理至关重要,影响服务稳定的因素一般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服务本身异常或者服务所在机器宕机,另一种是因为网络问题导致的服务不可用。本文将从存储层、管理层、接入层三个方面介绍高可用Kubernetes集群的原理。 2. Etcd高可用方案 Kubernetes的存储层使用的是Etcd。Etcd是CoreOS开源的一个高可用强一致性的分布式存储服务,Kubernetes使用Etcd作为数据存储后端,把需要记录的pod、rc、service等资源信息存储在Etcd中。 Etcd使用raft算法将一组主机组成集群,raft 集群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根据集群运行的情况在三种状态间切换:follower, candidate 与 leader。leader 和 follower 之间保持心跳。如果follower在一段时间内没有收到来自leader的心跳,就会转为candidate,发出新的选主请求。 集群初始化的时候内部的节点都是follower节点,之后会有一个节点因为没有收到leader的心跳转为candidate节点,发起选主请求。当这个节点获得了大于一半节点的投票后会转为leader节点,如下图所示: 当leader节点服务异常后,其中的某个follower节点因为没有收到leader的心跳转为candidate节点,发起选主请求。只要集群中剩余的正常节点数目大于集群内主机数目的一半,Etcd集群就可以正常对外提供服务。具体的恢复过程如下图所示: 当集群内部的网络出现故障集群可能会出现“脑裂”问题,这个时候集群会分为一大一小两个集群(奇数节点的集群),较小的集群会处于异常状态,较大的集群可以正常对外提供服务,出现网络故障时的恢复过程如下图所示: Etcd集群的部署有三种方式,具体的安装步骤可以查看官方手册,此处不再详细介绍。 3. Kubernetes master服务高可用方案 Kubernetes的管理层服务包括kube-scheduler和kube-controller-manager。kube-scheduer和kube-controller-manager使用一主多从的高可用方案,在同一时刻只允许一个服务处以具体的任务。Kubernetes中实现了一套简单的选主逻辑,依赖Etcd实现scheduler和controller-manager的选主功能。 如果scheduler和controller-manager在启动的时候设置了leader-elect参数,它们在启动后会先尝试获取leader节点身份,只有在获取leader节点身份后才可以执行具体的业务逻辑。它们分别会在Etcd中创建kube-scheduler和kube-controller-manager的endpoint,endpoint的信息中记录了当前的leader节点信息,以及记录的上次更新时间。leader节点会定期更新endpoint的信息,维护自己的leader身份。每个从节点的服务都会定期检查endpoint的信息,如果endpoint的信息在时间范围内没有更新,它们会尝试更新自己为leader节点。scheduler服务以及controller-manager服务之间不会进行通信,利用Etcd的强一致性,能够保证在分布式高并发情况下leader节点的全局唯一性。 整体方案如下图所示: 当集群中的leader节点服务异常后,其它节点的服务会尝试更新自身为leader节点,当有多个节点同时更新endpoint时,由Etcd保证只有一个服务的更新请求能够成功。通过这种机制sheduler和controller-manager可以保证在leader节点宕机后其它的节点可以顺利选主,保证服务故障后快速恢复。 当集群中的网络出现故障时对服务的选主影响不是很大,因为scheduler和controller-manager是依赖Etcd进行选主的,在网络故障后,可以和Etcd通信的主机依然可以按照之前的逻辑进行选主,就算集群被切分,Etcd也可以保证同一时刻只有一个节点的服务处于leader状态。 4. Kubernetes apiserver服务高可用方案 Kubernetes的接入层服务主要是kube-apiserver。apiserver本身是无状态的服务,它的主要任务职责是把资源数据存储到Etcd中,后续具体的业务逻辑是由scheduler和controller-manager执行的。 可以同时起多个apiserver服务,使用nginx把客户端的流量转发到不同的后端apiserver上实现接入层的高可用。具体的实现如下图所示: 接入层的高可用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多活的apiserver服务,另一个部分是一主一备的nginx服务。 5. 总结 本文主要从存储层,管理层和接入层三个部分介绍了Kubernetes高可用方案的原理,整体的方案架构如下图所示: 当然要真正做到Kubernetes集群的高可用,还需要考虑Kubernetes依赖的docker registry服务的高可用,以及Kubernetes依赖的网络插件(cni)的高可用等等,相关的内容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进行介绍。2023-07-27 04:11:061
云计算-虚拟化-概念
1. 云计算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v1.0 --- 以计算为核心,kvm,hyper-v,xen, vmware exi,提高资源利用率 v2.0 --- 以资源为核心,openstack,vmware, aws,基础设施云化,资源服务标准化、自动化 v3.0 --- 以应用为核心,Docker,CoreOS,Cloud Foundry,应用云化,敏捷应用开发与生命周期管理 2. 云计算类型: ---IaaS - 基础设施 ---PaaS - 平台 ---SaaS - 软件3.云计算关键技术: ---虚拟化 ---分布式存储 ---数据中心联网 ---体系结构:用户界面,服务目录,管理系统,部署工具,监控,服务器集群 4.云计算部署: ---存储云 ---医疗云 ---教育云 ---交流云 ---金融云 5.虚拟化 云计算:一种服务 虚拟化:一种计算机资源管理技术,将各种IT实体资源抽象、转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技术都是虚拟化 1)虚拟化类型 ---寄居虚拟化, virtualbox, vmvare workstation ---裸金属虚拟化, VMware ESX, Xen, FusionSphere,虚拟化层内核需要开发 ---混合虚拟化, KVM 2)虚拟化层架构: ---全虚拟化, kvm ---半虚拟化,Xen ---硬件辅助虚拟化 容器:实现APP与操作系统的解耦 6.计算虚拟化 ---CPU虚拟化 ------cpu QoS:份额、预留、限额 ------NUMA ---内存虚拟化 ------全虚拟化,影子页表技术:每个VM维护一个页表,记录虚拟内存到物理内存的映射,由VMM提交给MMU进行转换,VM不需要改变。但是这种方式是固定好的区域分配给虚拟机的 -------半虚拟化,页表写入法:每个VM创建一个页表并向虚拟化层注册,VM运行过程中不断管理、维护该页表 -------硬件辅助虚拟化, Intel的EPT, AMD的NPT -------内存复用:内存气泡、内存共享、内存交换 ---IO虚拟化 ------全虚拟化,性能不高 ------由Hypervisor提供接口,需要修改内核 ------硬件辅助虚拟化,IO直通技术,SR-IOV 单根IO虚拟化 ------IO环,用来提升大块多队列类型的IO密集型业务的IO性能 ---策略 ------虚拟机HA ------DRS,动态资源调度 ------DPM,分布式电源管理,低负载是迁移到一个主机,节能 ------IMC,集成存储控制器,在不同类型CPU类型主机之间切换 7.存储虚拟化 把多个存储介质通过一定技术将它们集中起来,组成一个存储池,并进行统一管理。这种将多种、多个存储设备统一管理起来,为用户提供大容量、高数据传输性能的存储系统,称为虚拟存储。 作用: -----提高硬件资源使用效率,异构的管理 -----简化系统管理 -----增强云存储平台的可靠性 存储资源: ---DAS ---NAS ---SAN 存储设备: ---本地磁盘 ---LUN ---Storage存储池 ---NAS共享目录 数据存储 ---表示虚拟化平台中科管理的存储逻辑单元,承载虚拟机业务,创建磁盘 存储模式: ---非虚拟化存储 ---虚拟化存储 ---裸设备映射 虚拟化实现方法: ---基于主机的存储虚拟化,单主机访问多存储, das, san ---基于存储设备的虚拟化,多主机访问同一磁盘阵列, SAN ---基于网络的存储虚拟化,多对多,异构整合 存储虚拟化功能: ---精简磁盘和空间回收 ---快照 ------ROW写时重定向,原磁盘+差分卷共同挂载,读时读原元磁盘,写时写差分卷(个人觉得这里有问题) ------COW写时拷贝,写时写元磁盘(元磁盘已经更新过了),读时同时同时读原磁盘和差分卷 ------WA随机写 ------快照链 ------链接克隆 虚拟机磁盘文件迁移 8. 网络虚拟化 目的: ---节省物理主机的网卡资源,并且可以提供应用的虚拟网络所需要的L2-L7层网络服务 ---网络虚拟化软件提供逻辑上的交换机和路由器(L2-L3),逻辑负载均衡器,逻辑防火墙(L4-L7)等,且可以以任何形式进行组装,为虚拟机提供一个完整的L2-L7层的虚拟网络拓扑。 特点: ---与物理层解耦合 ---网络服务抽象化 ---网络按需自动化 ---多租户网络安全隔离 网卡虚拟化 : ---软件网卡虚拟化 ---硬件网卡虚拟化,SR-IOV 虚拟化化软件交换机 ---OVS,Open vSwitch ---虚拟机之间的通信 ---虚拟机和外界网络的通信 网络虚拟化 : ---链路虚拟化:虚链路聚合,二层虚拟化 -------VPC,Virtual Port Channel,虚链路聚合 -------隧道协议, GRE,通用路由封装;IPsec,internet协议安全 ---虚拟网络,由虚拟链路组成的网络 ------层叠网络(虚拟二层延伸网络) -----------Overlay Network, 在现有网络基础上搭建另外一种网络 -----------允许对没有IP地址标识的目的主机路由信息虚拟扩展局域网,大二层的虚拟网络技术 -----------vxlan, ------VPN2023-07-27 04:11:121
【香港】Windows 8后续小事纪
在最近的MicrosoftBUILD大会中,Windows8的声势甚大,凭著PC/Tablet通杀的优势,不少人都对它寄予厚望,可能有些人也早就下载Preview版本玩过一轮了,这次集合几项关于Windows8的小消息让大家快速浏览一下: 一、Windows8ARM版不能执行x86软件 相信有不少人对Windows8寄予厚望,不过Microsoft仍再次提醒大家,Windows8虽然同时会有PC和Tablet版本,但在ARM装置上的Windows8是不能运行x86平台的软件的。虽然在BUILD大会上,他们声称用户在ARM或x86平台上,都能同样有像在家一样的感觉,但实际上跨平台的软体运作依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在使用ARM平台的Tablet上,即使有Windows8,也不能执行旧的Windows软体,或为x86Windows8开发的软体,只能执行为ARMWindows8而开发的软体。其实在技术上是许可的,但真的支援后,会带来很多不同的问题,例如在耗电量上未必能承受之类。 二、Windows8平板vsiPad2withiOS5正面对决! 之前微软正式推出Windows8的第一个Preview版,Microsoft声称这个全新作业系统,可以完美应用于平板电脑上,但相较于目前的热门产品iPad2又如何呢?有外国网站就拿来了Windows8的平板电脑,与已安装了iOS5的iPad2比对使用流畅度及使用介面的分别。当然,用一台已经推出半年的平板电脑,来和一年后才会推出的机款来比较,似乎有点不太公平,所以大家还是参考一下就好了(待真正内建Windows8的平板电脑推出时,再来和那时采用其他作业系统的平板电脑进行比较,参考价值应该会更高吧)。 三、Windows8未见新功能还有300+?! 这个将会于明年推出的新作业系统,估计还有超过300个新功能在大会中没有展示出来,有外国网站就将这些新功能集结超来,就让我们来看看Windows8将来还有甚么「隐藏」了的新功能吧!(编按:由于数量繁多,以下直接贴上英文原文,如果想知道大概的中文意思,可点这边到Unwire看他们的初步中译) BatteryLifeTime/Battery/Date/NeorkstatusBrowserProtectionagainstapp(…)/malwarescanAppsarecertifiedPre-bootresetOEMActivationWindowsAdaptsToYourLocationHaningForGenuinePowershellSupportSpotlightIntegratedLoadBalancingPre-InstallntityManagementService–LiveIntegrationSendToWindowsPerformanceAnalyzerDesktopAppsKeyManagementServicesStartMultiHand(…)BitLockerSelf-encryptingDriveCrntialManagementinterfaceTilegroupingsFilesForsSearchTilesOptionalPublicKeyInfrastructureFasterresumefromhibernationApplicationpackageAlwaysOnAlwaysConnectedWindowsupdatemaintenanceschedulerintegrationWindowslogokitReliablerollbackPCIforefficiency/PCI3.0forperformanceRicheditCertificationstatusMyAppsDeveloperportalTaskmanager–usersviewnativec(…)RerAnimationinHTMLBitLockerdata-onlyencryptionFactoryresetRemotelabexchangeRatingsreviewsreputation&reportaproblemJavaScriptcontrolmlTaskmanager *** allappviewTemplatesand(…)ApplicationbaveloperservicesMaintenanceschedulerAPIWi-FihotspotauthenticationConsumerredWindowshardwarvelopmentcenterNeveloper(…)InternationalupdatesApplicationbarUnified(…)DirectAccessServer(…)PrintToWindowsruntimeponentsFiguresinCSSAutomaticupdatesSystemsettingsOfflinesetup(…)taskbarLocalizxperienceOutofboxexperienceClienthyper-VHandwritinginputpanelItem *** anagementRemendationengine(…)bootHTML5vocontrolSystemnotifications(…)fragmentation(…)enhancementsWindows(…)user(…)(…)3dparty(…)WindowsengineeringservicesTRMasSmartcardTextpredictionandautocorrection(…)usageasses *** entsInstantonTaskmanagerDevicestate(…)MaintenancetimeconfigurationDeviceuninstallExclusiveDevicemakersintegratewithwindowvice(…)Off(…)domainjoinTaskmanagerapphistorytabSpotlightonqualitybenchmarked(…)-centricreliabilityreportingSendTocontractMrnexperienceasses *** entContenttilesStereo3DvoandgamingGonImageresetEasilydiscoverappsthatsupportingalanguageSearchDevicesetup(…)backgroundNewOEMandCophelpcustomizationHardwarebutton(…)overlay(…)keyboard(…)unifixtensiblefirmwareinterfaceGetmyprinterworkingbasicctionalityMymediaplaystodigitalmediareceiversUsersareconfntusinvices&neorkinginmrnapps(…)geolocationWindowploymentservicesMrnbootDevicepanionappsWindowssenseorientationandlightingApplicationupdateDirectX11FootprintreliabilityandperformanceImprovementsinregistrySupportforipv4-onlyserversTransistorsinanimationWindowsinboxponentrepairWindowslogonOEMactivation3.0Manufacturingdriverasses *** entOptimizedforweliveryEnhancecopyexperienceSwitchingDevsgettosetthegeoandpriceImprovedproxyconfigurationandauthenticationEnhancedfileexplorerInputswitchingNotificationcontract(…)firmwareinterfaceGraphicsoutputprotocolMusicplayerForegroundapplicationresponsivenessSecurelow-fragmentationhelpWindowsperformancerecorWindowsdriverkitBrowsecategoriesofthestoreAllapplicationsConnect(..)SystemhaningPlayToPre-installLicensing(…)frameworkforapplicatioveloperswindowsupdate–automaticupdateandinteractiveareneorkawarestreamingmediaasses *** entwindowsconnectedaccountprintTocontractNAPwindowsasses *** entconsolelockscreen¬ificationswindowsupdate–enhanceddrivertargetingtrustedplatformmoduleauthenticationnew(..)helphubprintserver(…)taskmanager(..)dashboardalwaysconnectnterpriceapplicatioploymentcontrolstylingBitLocker–neorkkeyprotectorbitLocker–extedsuspexperience(…)managementwindowsissensorawaremobilebroadbandpurchaseexperience(…)neorkawareapplication(…)connectedframesauto-suggestsearch,historycreatewindowsliveIDinWindows(…)advancedon/offoptionsactivedirectoryactivationmrnSDKPhoneasSmartcardlanguageprofilveloperserviceapplicationcontainerlanguageprofilegreatwebcamexperiencewindowsstandardcontrols(…)windowsupdate(…)optimizedkeyboardlayoutsnativesupportofWiMAXandLTEdamentalasses *** entsFAST(…)searchwindowsconnectsMvicesatsuperspeedvoplayertaskmanager–startupapplicationsribbongesture *** anipulation(…)mrnapplicationlicenseenforcement(…)reportingplatformfornewtypesoftelemetrysharingspellcheckinploymentimageservicing&managementtoolanimation *** ulti-columnlayoutcharm *** arre-acuirviceappwindowsadaptstoyourlocationtilecontractproducscriptionpagetroubleshootingdiagnostic *** onitoringand(…)alldaybatterybasicresetrestorefromu *** -keytrialradiomanagementwindowvelopmentskitsrelease(…)matche *** ajorOSreleasemilestonesapp-to-apppickerapplicationinstallmemoryfootprintasses *** entmunicatingoverSMSonmyPCtaskmanager–largeapplicationviewlinkingwindowsconnected(…)todomain(…)onlinesearch/offlinesearchwindowsupdateimprovedrebootexperiencecontenttilestreamlinedTPM(..)sourcesconvertertoolmigrationtomrnexperiencetileupdatesfluidgridaccesstoruntilegettingnotifiedaboutpendingmaintenanceadaptivegridcontrolshareuserswitchingimprovementspauseresumemaintenancemrnresourcemanagementaccesstosettings&controlpanelsplashscreencontractaccesstootherprogramsapplicationpatibilitytoolkitextensionportssettingscharmvisualstudioprofessional(…)driver(…)windowshardwarvelopmentcentersingleportalimprovedon/offexperienceDAserversingleadaptersupport(…)-awareneorkingshared“data-playground”forMicrosoft-partnercollaborationinputmethopeditorsettingssearchwindowspreinstallationenvironmentsimplerprintdrivermanagementandprintersharingin(…)windowvelopmentkits(…)maintenanceomandimprovedresponsivenesswithAVapplicationcontextmenucontractdirectaccessserverscalabilitywindowsproximityexperience *** erceengine–inapplicationpurchasesapplicationcontextmenusweb/localpartmentsclient(…)search(…)integrationandtypeahead(…)(…)boxcontrol)parentalcontrolsvoplaybackasses *** entsystem-wdialogsflexibleSIM-basedconnectivitybitlocker-recoverymexclusionsapplicationscantailortotheformfactorandsensorphotoandvoimportforphonesandcamerasdialogsfasterboot(…)selectioferpicturepasswordsubmittocategoriesstorageisfastaasytoussktopactivitymratortopic *** erceengine–userpaymentmovicessupportedformrnappsearlyAVwindowscrntialvaultsnappedappsremote(…)automatically(…)basedonapplicationUI/languagefilterappsthatareaccessiblecoreOSsuspend–resume(…)historyvaultomandscrollbarwindow *** ootexperienceretailupgrmediaforwindowsvportalvelopersignupandpaymeneplinksautomaticmaintenanceone-timepasswordauthenticationbitlockerpre-provisoningfile(…)earlLoadanti-malwareNATsupportsettingscharmcontractimprovedtextpredictionexpresssetupgenuine(…)systemnavigationsingle(…)tunnelapp-to-apppickercontractfaststartupexperienceasses *** entwakealarmapplicationsigningfinancereportingportalsearchcontractstoredvalueasses *** entexecutionengineconnectionmanagerwindowshardwarvelopmentcenter.easy/forpartnerswindowsupdate.mrnupdatingexperiencewebcamaccessasses *** entanploymentkitwindowssystemasses *** enttoolpromptedforpurchases–kidsabuseenterpriceclientevaluationeditionlicensing–anti-piracyreceiptsprojectionISO/VHDsecurebootand(…)accountmanagement(…)(…)notificationhistorywindowsservercoresupportvisualstylesalwaysonneorkconnectivityassistantwindows8fullOSupgrpayTocontractfilepickerclassdriverbitlockernewpropertiesaventssnapcontractDLL(…) 引用来源一引用来源二引用来源三2023-07-27 04:11:191
微博平台提供开放的API接口,这句话中的API是指什么?
微博平台提供开放的API接口,这句话中的API是指什么? 就是连接应用的编程接口 我们玩的那些应用,比如游戏啊,心理测试啊什么的,大部分是企业或个人的创作,而这些游戏本身都是编程编出来的,微博只是个把程序连接起来的平台,API就像是个插口,应用就插在上面 开放的API接口的安全性问题 其实我有个比较简单的方法。 APP调用后台接口的时候,把登陆APP的用户名和密码拼接到参数串里,用RSA公钥对参数串加密并传递给后台。后台接口在得到此参数后,用私钥解密并与数据库中的用户名密码进行比对,如果符合则说明是正常访问。 你觉得这样可行吗? 你找到开放的星座运势API接口了么? API:应用程序接口(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应用程序接口(是一组定义、程序及协议的集合,通过 API 接口实现计算机软件之间的相互通信。API 的一个主要功能是提供通用功能集。程序员通过调用 API 函数对应用程序进行开发,可以减轻编程任务。 API 同时也是一种中间件,为各种不同平台提供数据共享。 根据单个或分布式平台上不同软件应用程序间的数据共享性能,可以将 API 分为四种类型: 远程过程调用(RPC):通过作用在共享数据缓存器上的过程(或任务)实现程序间的通信。 标准查询语言(SQL):是标准的访问数据的查询语言,通过数据库实现应用程序间的数据共享。 文件传输:文件传输通过发送格式化文件实现应用程序间数据共享。 信息交付:指松耦合或紧耦合应用程序间的小型格式化信息,通过程序间的直接通信实现数据共享。 当前应用于 API 的标准包括 ANSI 标准 SQL API。另外还有一些应用于其它类型的标准尚在制定之中。API 可以应用于所有计算机平台和操作系统。这些 API 以不同的格式连接数据(如共享数据缓存器、数据库结构、文件框架)。每种数据格式要求以不同的数据命令和参数实现正确的数据通信,但同时也会产生不同类型的错误。因此,除了具备执行数据共享任务所需的知识以外,这些类型的 API 还必须解决很多网络参数问题和可能的差错条件,即每个应用程序都必须清楚自身是否有强大的性能支持程序间通信。相反由于这种 API 只处理一种信息格式,所以该情形下的信息交付 API 只提供较小的命令、网络参数以及差错条件子集。正因为如此,交付 API 方式大大降低了系统复杂性,所以当应用程序需要通过多个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时,采用信息交付 API 类型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API 与图形用户接口(GUI)或命令接口有着鲜明的差别:API 接口属于一种操作系统或程序接口,而后两者都属于直接用户接口。 有时公司会将 API 作为其公共开放系统。也就是说,公司制定自己的系统接口标准,当需要执行系统整合、自定义和程序应用等操作时,公司所有成员都可以通过该接口标准调用源代码,该接口标准被称之为开放式 API。 现在很多平台都提供有API接口,我自己的软件能不能设计一个API接口来和多个平台的API接口对接? API通用接口,给软件预留的外部连接接口,是按照自己的一套规则体系设计的接口,由于各软件设计的规则和应用条件不同,基本上是不可能你一个API接口就能对接多个平台的。尤其是百度、360这样的大公司,只能是你按照他们的规则要求去做设计去适应他们的要求! python 怎么提供api接口, etcd为python提供哪些api接口 python有个etcd的库,可以网上搜下看下这个库的使用以及它开发的api接口, 不过之前go使用etcd的时候,是调用etcd本身的rest api,没有使用第三方的etcd的库 etcd的api文档github上有的,搜下这个coreos/etcd 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openldap 提供哪些 api接口 一、 LDAP模型概览: 1、 LDAP的数据存储在众多的Entry(条目)里; 2、 LDAP中所有的Entry以树型结构组织在一起; 3、 Entry由唯一的DN(Distinguished Name)标识和定位,DN就是树上到该Entry的路 径标识; 4、 Entry的数据以属性形式组织,每个属性可以拥有一个或多个值; 5、 属性有各自的类型,一个Entry所能拥有的属性是由这个Entry的ObjectClass属性 规定的 现在好多平台提供api接口,哪个好用? 目前国内api接口比较齐全的数据平台有百度apistore,apix,多云数据,91查,showapi等,这些数据平台都提供各种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或创业者需要的数据,针对性比较强,可以逐一进入去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对应的数据api接口 想要调用车牌识别API接口,不知道有没有开放的SaaS平台 云脉OCR SDK开发者平台上有车牌识别API接口,注册并登录就可以下载API接口了,并且可免费试用半个月...2023-07-27 04:11:261
win10版本有哪些
win10版本有哪几个?相信许多用户已经发现了,win10版本和win10版本号非常多。比较常见的win10版本有win10家庭版、专业版、企业版和教育版,而win10版本号最新的是win101909,即将发布的是win102004。多数用户都不清楚w10版本区别是什么,也不知道win10版本号到底有多少个。下面小编就跟大家分享一下win10各个版本的区别以及迄今为止已经发布的win10版本号大全。一、win10版本号汇总(截止2020年5月)win10版本号官方代号win101507Threshold1N/Awin101511Threshold2NovemberUpdatewin101607Redstone1AnniversaryUpdatewin101703Redstone2CreatorsUpdatewin101709Redstone3FallCreatorsUpdatewin101803Redstone4April2018Updatewin101809Redstone5October2018Updatewin10190319H1May2019Updatewin10190919H2November2019Updatewin10200420H1May2020Update二、win10版本汇总(截止2020年5月)windows10正式版所有版本:共11个版本win10家庭版(Home)win10专业版(Pro)win10工作站版(Workstations,2017年8月发布)win10企业版(Enterprise)win10教育版(Education)win10专业教育版(ProEducation,Win10一周年更新时新增版本)win10S(Cloud,微软2017年5月2日发布)win10X(2019年10月2日随SurfaceNeo发布)win10移动版(Mobile)win10移动企业版(MobileEnterprise)win10物联网核心版(IoTCore)1、Win10家庭版(Win10Home):面向普通消费者的版本,提供PC、平板和二合一设备。对普通用户而言,Win10家庭版就是最佳选择,品牌电脑出厂默认就是预知win10家庭版64位。Win10家庭版包括全新的Windows通用应用商店、MicrosoftEdge网页浏览器、Cortana个人助理、Continuum平板模式、WindowsHello生物识别等等基本功能。2、Win10专业版(Win10Pro):包含所有家庭版功能,定位于小型商业用户,可以帮助目标用户管理各种设备、应用以及保护敏感数据。其中,“用于商业的Windows更新”可以让IT管理员自主安排下属计算机安装更新的方式与时间。Win10专业版面向技术爱好者和企业/技术人员,内置一系列Win10增强的技术,包括组策略、Bitlocker驱动器加密、远程访问服务、域名连接,以及全新的WindowsUpdateforBusiness。3、Win10专业工作站版(Win10ProforWorkstations):微软于2017年8月新增的版本,适用于高端配置的PC或服务器设备,增加ReFS文件系统、持久内存(NVDIMM-N)、快速文件分享(SMBDirect)、扩展的硬件支持等新功能,可以更充分发挥高端硬件配置的效能。这也是最顶级的Win10系统版本。你如果想要体验该版本,只需输入Win10ProforWorkstations产品密钥激活即可轻松升级。4、Win10移动版(Win10Mobile):面向消费者的移动设备版本,提供智能手机和小平板设备。Windows10Mobile并不等于WindowsPhone,而是更大的集合。Windows10Mobile是专为小型、移动、触摸类产品设计,带来优秀的用户体验,包括智能手机和小尺寸平板。5、Win10企业版(Win10Enterprise):含win10LTSB、win10LTSC。定位于大中型企业,提供更大的安全性和操控性。该版本提供给批量许可用户。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将为部署“关键任务”的机器提供接入长期服务分支的选项。Win10企业版包括Win10专业版的所有功能,另外为了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版还将增加PC管理和部署,先进的安全性,虚拟化等功能。_WindowsToGo:让企业用户获得“BringYourOwnPC”的体验,用户通过USB存储设备中实现携带/运行Win10,让系统、应用、数据等随身而动。_DirectAccess:让企业用户可远程登录企业内网而无需VPN,并帮助管理员维护计算机,实现软件更新等操作。_BranchCache:允许用户通过中央服务器缓存文件、网页和其他内容,避免频繁重复的下载。_AppLocker:通过限制用户组被允许运行的文件和应用来解决问题。_LongTermServicingBranch(win10LTSB):允许用户仅接受安全更新。不接受任何功能更新。_DeviceGuard:帮助用户抵御日益增长的针对设备、身份、应用和敏感信息等的安全威胁。6、Windows10教育版(Win10Education):基于企业版,提供了学校环境的系统,可以通过教育批量授权获得,或从家庭版、Pro版升级。7、Win10专业教育版(ProEducation):这是Win10一周年更新发布时微软新增的Win10版本,Win10专业教育版更像是Win10企业版,该版本将针对学校提供定制化设置,比如配置学校PC、测验、DeviceGuard、CredentialGuard、支持关闭小娜语音助手等,拥有所有Win10专业版的安全特性,以及新的WindowsDefender高级威胁保护服务等。学校可以购买预装Win10教育专业版的PC设备,也可以从Win10专业版升级到Win10教育专业版。8、Windows10S:又名Win10Cloud,这是个类似于WindowsRT的只能安装和运行应用商店应用的面向教育市场的操作系统版本。微软于2017年5月2日的MicrosoftEDU发布会上正式发布Win10S系统。鉴于Win10S的轻量化,坊间也认为该系统的发布对于Windows10在物联网领域的普及也有很大意义。但是后来从Win101803(2018年4月更新)开始,微软则把“Windows10S”变为Windows10的一个模式,而不再作为一个独立SKU版本。9、Windows10X:这是一款适用于双屏设备的Win10版本,在微软2019年10月2日发布SurfaceNeo时搭载其上面世。这应该是基于WindowsCoreOS的首款面世的C-Shell“圣托里尼(Santorini)”。10、Win10移动企业版(Win10MobileEnterprise):定位于需要管理大量Win10移动设备的企业。该版本也通过批量许可方式授权,并且增加了新的安全管理选项,允许用户控制系统更新过程。11、Win10物联网核心版(Win10IoTCore):定位于小型、低成本设备,专注物联网。专门为树莓派(RaspberryPi)、MinnowBoardMax这样的廉价迷你电脑设备免费推出的超轻量级操作系统。以上就是win10版本号以及win10系统各个版本的相关介绍,我们比较常用的是win10家庭版、专业版和企业版,其他的版本普通用户很少会触及,了解即可。2023-07-27 04:11:351
01.先让Kubernetes跑起来
①、修改主机名(Master、node1、node2)、修改hosts表、关闭selinux、清空防火墙、关闭firewalld服务(或者放行相应的端口);永久关闭swap,配置离线yum仓库; 注:防火墙不能关闭,网络要使用iptables进行报文转发;要永久关闭swap,需要直接将 /etc/fstab文件中的swap行注释掉。 ②、修改内核参数,加载内核模块 ③、在所有节点上部署Docker,并修改daemon.json文件,使用私有镜像仓库; ④、安装kubeadm、kubelet、kubectl,并添加命令补全;此处使用离线yum仓库 ①、将所有的tar包上传至系统;创建私有镜像仓库,并将Kubernetes核心镜像推送到离线仓库中; ②、使用kubeadm初始化master节点,并添加环境变量使得可以补全kubectl命令; 注:①、service-cidr,虚拟网络地址段,用于为 Kubernetes 集群之中的 Service 配置 IP 地址(地址不会配置在任何接口上,是个虚拟IP),通过 Node 之上的 kube proxy 配置为 iptables或者ipvs 规则,从而将发往此地址的所有流量调度至其后端的各 Pod 对象。该网段在初始化集群时指定,用户创建Service时会动态配置该网段的IP地址;②、pod-network-cidr,虚拟网络地址段,用于为各 Pod 对象设定 IP 地址等网络参数,其地址配置于 Pod 中容器的网络接口之上,需要借助CNI网络插件来完成配置。 ③、安装网络插件,首先从网盘下载kube-flannel.yml文件;修改网络插件的镜像源,地址为私有镜像仓库,注意要保证yml文件中flannel的镜像地址及版本号与仓库中的完全一致,即为 flannel:0.14.0 注:flannel 镜像文件的备用镜像站为 quay.mirrors.ustc.edu.cn/coreos 。 ①、首先要在master节点上,创建一个用于加入cluster的token,使得node节点能够使用该token加入到集群中;token生成之后根据提示,将node节点加入到cluster中; ②、将node节点加入到集群中,并在master节点上验证集群中的节点。 注:如果node在flannel网络插件安装之后加入到集群时,可能会提示镜像拉取失败,需要查看master节点的registry镜像仓库是否工作正常。 ①、master节点 ②、node节点 由于部署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离线镜像,有需要的可以私信博主免费获取!2023-07-27 04:11:421
6大分类,17大有用的docker工具,你知道几个?
1,编排和调度程序 2,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 Travis CI是一个免费的开源CI项目,通过自动构建和测试代码更改来提高开发的效率。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随即能够对代码更改的成功与否提供即时反馈。Travis CI还能够通过管理部署和通知来自动化项目开发的其他部分。 工具链接:https://travis-ci.org/ 使用成本:免费 GitLab结合了CI,CD和代码审查来处理整个应用程序的生命周期。它与Docker Engine上的GitLab runner结合使用,以启用应用程序的自动化测试和构建。其他功能还包括活动流,IDE,问题跟踪和存储库管理。GitLab CI还有一个内置的容器注册表来扫描和存储Docker存储库。 工具链接: https://about.gitlab.com/features/gitlab-ci-cd/ 使用成本: u2022 社区版:免费,无限用户 u2022 企业版入门:3.25 美元/用户/月 u2022 企业版高级版:16.59美元/用户/月 3,记录 Logspout是帮助管理在Docker容器中运行的程序生成的日志的一个很好的工具。它将容器应用程序日志路由到单个位置(例如,通过HTTP可用的JSON对象或流式端点)。Logspout也有一个可扩展的模块系统。 工具链接: https://github.com/gliderlabs/logspout 使用成本:免费 Fluentd作为一个开源数据收集器工作 - 一个统一和记录所有其他容器日志的容器。拥有500多个插件,Fluentd连接到许多数据源和数据输出来收集事件; 这些被标记为在需要的地方路由它们。这种基于标签的路由可以使复杂的路由清晰地表达。 工具链接:https://www.fluentd.org/ 使用成本:免费 作为Elastic Stack的一部分,Logstash与Beats,Elasticsearch和Kibana一起运行良好。它是一个开源的服务器端处理管道,可以传输和处理日志,事件或其他数据。 工具链接: https://www.elastic.co/products/logstash 使用成本:免费 使用syslog-ng从各种来源收集日志,并在将它们路由到不同的目的地之前,几乎实时地处理它们。一个值得信赖的日志管理基础架构,syslog-ng将高性能功能与丰富的消息解析和重写选项结合在一起。 工具链接:https://syslog-ng.org/ 使用成本:免费(根据要求可提供syslog-ng高级版的价格) 4,服务发现 由CoreOS创建,etcd是为共享配置和服务发现而设计的高可用性键值存储。该工具提供了将数据存储在一组机器上的可靠方法。它专门为运行CoreOS的集群而构建,但etcd也可以在其他操作系统(包括BSD,Linux和OS X)上运行。 工具链接:https://coreos.com/etcd/ 使用成本:免费 5,构建 Packer是一个Hashicorp工具,用于构建机器映像(包括Docker),并与诸如Ansible,Chef和Puppet等配置管理工具集成。它是一个轻量级的工具,可以在单个源配置的每个主要操作系统上运行。 工具链接:https://www.packer.io/docs/builders/docker.html 使用成本:免费 自动Dockerize与Whales你的应用程序。唯一需要的是在主机上安装并运行Docker。然后,Whales通过输出必要的文件来运行Docker和应用程序。 使用成本:免费 Gradle插件使得所有的构建脚本都可以与Docker守护进程交互。每个任务委托给Docker-client,然后通过HTTP连接到Docker的远程API。大多数配置参数是可选的。 使用成本:免费 6,管理 这就是完整的清单!希望对你们能够有所帮助! 来自公众号:云平台从0到12023-07-27 04:11:491
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简介及版本介绍
Linux操作系统在服务器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好。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了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的简介及版本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简介及版本介绍 一、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简介 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和一般的Linux发行版有什么区别?考虑服务器硬件。服务器本质上是具有专门规格的计算机。例如,服务器硬件确保最大的正常运行时间,效率和安全性。此外,服务器平衡计算能力和功耗。类似地,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优先考虑安全性和资源消耗。 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向客户端设备提供内容。因此,服务器操作系统提供了用于简单服务器创建的工具。由于服务器通常以命令行方式进行配置和运行,因此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图形用户界面(GUI)不重要。 根据IDC,硬件销售数据表明,28%的服务器是基于Linux的。虽然有专用的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还可以选择滚动安装版本。选择的关键是操作系统应该能提供长期服务(LTS)迭代并支持安装所需的软件。LTS的发行版提供了稳定性和更长的支撑周期。 当选择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时,还要考虑使用用途。比如将Linux计算机用作媒体服务器与设置游戏服务器是不同的。 二、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版本介绍 1. Ubuntu Server Ubuntu可以说是最知名的Linux操作系统。而且社区有大量的Ubuntu衍生产品,它是一个稳定的发行版。Ubuntu及其变体提供了优秀的用户体验。Ubuntu Server有两个版本:LTS和滚动版本。LTS的Ubuntu Server发行版拥有五年的支持周期。虽然非LTS的Ubuntu Server发行版支持周期不是五年,但也提供了九个月的安全和维护更新。 虽然Ubuntu和Ubuntu Server非常相似,但服务器提供了不同的组件。值得注意的是,Ubuntu Server提供了OpenStack Mitaka、Nginx和LXD。这些内容能满足系统管理员的需求。使用Ubuntu Server版,可以启动Web服务器、部署容器等。而且它是即开即用的服务器软件。 虽然Ubuntu LTS不是一个服务器发行版,但它也提供了五年的支持周期。我目前使用Ubuntu 16.04 LTS来运行专用的Plex服务器以及Linux游戏服务器。LTS发行版可以很好地作为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只需自己安装服务器软件即可。 谁应该使用它: 如果你刚接触Linux或服务器操作系统,Ubuntu是一个优秀的选择。Ubuntu仍然是最流行的Linux发行版之一,而且它对用户友好。因此,Ubuntu Server是一个梦幻般的入门级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它作为媒体服务器、游戏服务器或电子邮件服务器是一流的选择。更高级的服务器设置也适合Ubuntu服务器,但它绝对是一个基本的服务器和新手用户的选择。 2. openSUSE SUSE Linux于1993年首次推出。直到2015年,开源版本的openSUSE迁移到SUSE Linux Enterprise(SLE)。提供了两个openSUSE衍生版:Leap和Tumbleweed。Leap具有更长的发布周期,而Tumbleweed则是滚动发布版。Tumbleweed更适合高级用户使用其最新的软件包,比如Linux内核和SAMBA等。Leap版则有更好的稳定性和成熟度。两者都支持更新操作系统。 企业客户不能承受不稳定、不成熟和未经测试的包。一切都必须严格测试,以确保业务不会出现问题,并导致损失。故Leap版可以确保企业客户的需求。 openSUSE算是一个梦幻般的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openSUSE包含了用于自动测试的openQA,用于在多个平台上进行Linux映像部署的Kiwi,用于Linux配置的YaST以及全面的软件包管理器Open Build Service。早些时期,SUSE并没有像Redhat和Canonical那样提供免费的企业发行版,如CentOS和Ubuntu,直到Leap版的发布。SUSE官方称,Leap是一个替代Ubuntu、CentOS和Debian的生产服务器的优秀选择。以前openSUSE遵循9个月的发布周期,即每9个月发布一个新的主要版本。而Leap则遵循SLE的发布周期。 谁应该使用它: openSUSE更适合于像系统管理员这样的强大用户。它是一个伟大的Web 服务器、家庭服务器或家庭服务器/ Web服务器组合。系统管理员可以从诸如Kiwi,YaST,OBS和openQA之类的工具中获益。openSUSE的多功能性使其成为最好的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之一。除了稳固的服务器功能外,openSUSE还提供了一个漂亮的桌面环境。 3. Oracle Linux 如果你在考虑Oracle Linux,这很正常。oracle Linux是由数据库巨头Oracle提供的Linux发行版。它有两个内核。其中一个内核特性是红帽兼容内核RHCK(Red Hat Compatible Kernel),即提供了与Red Hat Enterprise Linux(RHEL)发行版相同的内核。Oracle Linux有认证,可以在联想、IBM和HP等大量硬件上工作。Oracle Linux提供了Ksplice特性,增强了内核的安全性。另外还支持Oracle、openstack、Linux容器和Docker。其品牌标识为Oracle企鹅。 Oracle Linux提供了技术支持,但需要付费。除非你在企业环境中运行Oracle Linux,否则不值得这么付出。如果需要构建公有云或私有云,Oracle Linux是一个优秀服务器操作系统选择。 谁应该使用它: Oracle Linux最适合数据中心或用于创建基于OpenStack的云。而更高级的家庭服务器用户和企业级设置也适合使用Oracle Linux。 4. 容器Linux(前身为CoreOS) CoreOS于2016年更名为Container Linux。顾名思义,Container Linux是一个用于部署容器的Linux操作系统。它聚焦于简化容器的部署。容器Linux是提供了安全的、高可扩展的、支持容器部署的一流操作系统。集群化的部署非常容易,其发行版包含了服务发现的方法。并提供了Kubernetes、docker和rkt的文档和支持。 但是,容器Linux没有提供包管理器。所有应用程序必须在容器中运行,因此容器化是强制必需的。然而,如果你正在使用容器,那么容器Linux是提供了容器及其集群等基础设施最好的Linux服务器。它提供了一个etcd工具,作为守护进程运行于集群中的每个计算机上。当然你也有安装的灵活性。除了内部部署安装外,您还可以在虚拟化介质(如Azure,VMware和Amazon EC2)上运行Container Linux。 谁应该使用它: 容器Linux最适合集群基础设施的服务器或容器化部署。这并不意味着它不是家庭服务器的选择。如果使用来自Plex的官方Docker镜像,Container Linux可以作为基本家庭媒体服务器或者是复杂集群设置的任何服务器。最终,如果你很喜欢容器,那么应该使用Container Linux。 补充:Linux服务器操作系统如何选择 (1)Debian与Ubuntu的选择 Ubuntu是基于Debian所开发,可以简单地认为Ubuntu是Debian的功能加强版。与Debian相比,Ubuntu提供了更人性化系统配置,更强大的系统操作以及比Debian更激进的软件更新。Ubuntu与Debian比较,可以认为Debian更趋向于保守一些,Ubuntu对新手友好度更高,上手更容易。用过Ubuntu的都会体会到它的易用,反之如果用过Ubuntu再换到别的系统,都会觉得不适应,Ubuntu真的很方便。 在此解释下Ubuntu的版本支持时间。Ubuntu普通版本只提供18个月的技术支持,过期则不管。LTS服务器版本提供长达五年的技术支持。Ubuntu 10.10是个普通版,现在已经过了支持周期了。如果你用了,很好,你会发现你安装不了任何软件,10.10的软件已经从Ubuntu软件源中被移除了。 所以建议大家选择12.04 LTS版,提供长达5年的技术支持,可以确保在静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你的服务器可以继续收到系统升级补丁以及可用的软件源。 (2)Red Hat和Centos选择 Red Hat跟Centos就没那么多差别了。 Red Hat是付费操作系统,你可以免费使用,但是如果要使用Red Hat的软件源并且想得到技术支持的话,是要像Windows那样掏钱的,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为Linux中的Windows。这么做符合开源精神,免费使用,服务收费。 Centos是Red Hat的开源版本。一般在Red Hat更新之后,Centos会把代码中含有Red Hat专利的部分去掉,同时Red Hat中包含的种种服务器设置工具也一起干掉,然后重新编译就是Centos。 从某种意义上说,Centos几乎可以完完全全看成是Red Hat,这两个版本的rpm包都是可以通用的。 那么这样问题就简单了。如果你舍得花钱买技术支持,并且想得到完善的技术服务,请去买Red Hat的授权,你会得到如Windows一般强大的技术支持的。如果你只想用,什么付费技术支持什么专有软件都是浮云,那么用Centos吧。2023-07-27 04:12:081
开发者可以使用Docker做什么?
Docker 如今赢得了许多关注,很多人觉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因为他们仍然搞不清 Docker 和普通开发者到底有什么关系。许多开发者觉得 Docker 离自己很远,Docker 是生产环境中的工具,和自己无关。我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想清楚作为普通开发人员如何在自己的开发中使用 Docker。坦率地说,我仍处在学习的过程中。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 Docker 用例列表,我希望它能更好地帮助你理解 Docker 并引发你的思考。本文只是描述 Docker 在普通开发者日常的应用,并不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在介绍用例之前,我希望你能先记住这句话:“Docker 是一个便携的应用容器”。你可以不知道 Docker 所说的的“便携式容器”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你必须清楚 Docker 在日常中能带来非常大的效率提升。当你需要在容器内运行自己的应用(当然可以是任何应用),Docker 都提供了一个基础系统镜像作为运行应用时的基础系统。也就是说,只要是 Linux 系统上的应用都可以运行在 Docker 中。可以在 Docker 里面运行数据库吗?当然可以。可以在 Docker 里面运行 Node.js 网站服务器吗?当然可以。可以在 Docker 里面运行 API 服务器吗?当然可以。Docker 并不在乎你的应用程序是什么、做什么,Docker 提供了一组应用打包、传输和部署的方法,以便你能更好地在容器内运行任何应用。2023-07-27 04:12:162
谁是最棒的容器操作系统
对于任何在过去两年一直追随者容器(container)社区逐渐繁荣的人来说( Solomon Hykes 在 PyCon 大会上做了有名的五分钟报告之后),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公司或项目不断涌现,提供许多创新方式来管理你的应用。 有许多项目围绕者管理(management),网络(network), 存储(storage), 日志(logging),监控(monitoring), 及更多 (参考这篇精妙的 ecosystem 之脑图 )。 然而,我认为,最流行的项目应是为你的或将有的应用环境构建基础架构:容器操作系统(container OSes)。 参加容器会议时,与人交流,总是听到一个问题是,“哪个操作系统最适于运行容器?” 接着就是问, “是 CoreOS? RedHat 怎么样? 我也听到过有个叫 RancherOS 的?” 我喜欢这些争论;这就类似于“哪个 Hypervisor 最好?” 当然,答案总是“这得看情况。” 我仍然打算试着就当前(截稿时间为止)最流行的容器操作系统,解释关键利益点和差别。 CoreOS 这是容器操作系统的代表。 CoreOS 侧重于大规模部署,主要面向企业,良好的社区支持(数百贡献者,500+ IRC 用户, 在#coreos on FreeNode)。它集成了许多由 CoreOS项目组开发的令人感兴趣工具,如etcd, fleet,和flannel。这些工具能助你快速搭建起CoreOS集群。同时,他们也能帮助你更深入的理解服务发现,资源规划和容器网络的背后概念。 谁是最棒的容器操作系统? 2014年12月, the CoreOS项目组发布了另外一个容器运行时引擎类型, rkt。它是回应项目组中提到的Docker将从原始平台移出的声明,他们想观察社区的反应是否相同。CoreOS仍将同事支持Docker和rkt两种 容器,所以,不用担心未来一段时间会出现功能问题。 CoreOS项目组也已经联手Google (Google风险基金是CoreOS投资者之一) ,也建立了Tectonic(构建平台), 很有趣的以简单有效地运行CoreOS+ Kubernetes平台的方式。 Tectonic 是商业Kubernetes平台,如果你运维大规模,需要高于社区的技术支持,它就很重要。 RancherOS Rancher 将容器操作系统的目标更进一步,在RancherOS中,所有都是一个 Docker容器。它们运行一个系统级别的Docker,PID=1,然后启动一个用户级别的Docker,可以运行所有的用户容器。 听起来很疯狂,但操作系统本来就不该做其他事,只做有必要的事。Rancher剥离所有不必要的服务,使得操作系统很轻量级。ISO安装包只有22MB。 更令人感兴趣的是可以使用Rancher系统,在操作系统的上层添加所有服务。在你考虑在你的容器生产环境增加必要的服务时,你通常需要如下功能,如安全,易联网,服务发现,负载均衡,监控和调度。 Rancher在RancherOS上层添加所有这些,甚至更多。 这是一个综合系统,我强烈推荐你去看看closer look. Snappy Ubuntu Core 这个有趣的项目是Mark Shuttleworth去年发布的 。他认为当时可用的容器操作系统比较臃肿。 Snappy Ubuntu Core OS 提供了一种新类型的应用管理器 (“snappy”) ,专注于运行apps和容器。某些人或许会坚持认为这不是容器操作系统改做的事情,但是,这或许也是一个好的过度性操作系统。它为那些没有时间学习复杂的 etcd, Consul, fleet, Kubernetes,及所有其他工具的人,提供了研究明白(容器操作系统)各种事情的一个好的学习机会。 系统基础是 “Ubuntu Core.” 在它上层,你的apps活动在只读镜像中 (类似容器), apps支持事务性更新。这是个大进步— 你不再需要整改应用去部署新版本,你仅需要下载你修改的部分就可以了。 Snappy Ubuntu Core OS不算一个纯粹的容器操作系统,不过,它具备一些吸引人的方面。生产环境中运行Ubuntu的人,或者对apps和容器都感兴趣的人,一定会关注它。 RedHat Project Atomic 此发布版基于CentOS, Fedora, and RHEL服务器操作系统的upstream RPMs(Redhat安装包), 支持RedHat称为原子的更新和回滚。这取决于你,亲爱的读者朋友,选择哪个发布版本作为你管理你的服务器的基础。 操作系统内置了许多功能,Docker, flannel (CoreOS项目组出品), Kubernetes, 事务操作系统更新工具rpm-ostree,它总是保存上一个版本(类似CoreOS)和course systemd可用(供回滚)。 Project Atomic 采用SELinux尝试加固容器,管理对容器的读写访问。我认为,使用已有的可信的技术来构建,主意很不错。我猜,很快就会看到RedHat 在该项目上更多动作,不过,目前为止,好消息还很少 。 Mesosphere DCOS Mesosphere DCOS项目常常会被误认为是Apache Mesos (命名问题?)。不在意这个的话,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健壮和创造性的方式来考虑如何管理容器。 它利用开源项目如Apache Mesos, Marathon, Zookeeper,和许多其他服务,以清晰的方式将它们集成一道一起,另外还在其上添加了企业特性。DCOS product还是GA版本,提供两个版本:社区版 (免费) ,面向 AWS工作量(级别);企业版,适用其他所有场合。 Mesosphere DCOS最让人感兴趣的是它不只局限与容器管理。它毕竟基于Mesos构建, 应该可以做更多的事。部署Hadoop集群怎么样?或者大规模 Cassandra集群? Mesosphere统统内置(支持),我相信这是它与其他容器操作系统的关键性差别之一,这将使得Mesosphere DCOS很成功。 VMware Photon 4月发布的VMware Photon 是一款新的容器操作性系统,是VMware开源努力的第一步。VMware目标明确定位在应用大规模部署 ,正如你在它们的其他项目 Lightwave中看到的,提供身份鉴权服务,包括大规模分布式基础构架、应用和容器的认证和授权。不久会更多,我相信。2023-07-27 04:12:241
简年6:一个关于 Linux 容器化的脑洞
于是突然脑洞一开,如果把整个 Linux 系统的模块都放进容器中运行的话,Linux 就可以变得非常好玩了。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这个脑洞,先上张图,下面的图片把两个不同的桌面环境同时无缝运行在一个桌面,包括软件和整套桌面: 图中通过共享宿主机显示服务来达到同时运行的效果,接下来的脑洞中会尝试把所有模块都放进容器中,包括显示服务。 当前 Linux 的软件“碎片化”可以说是 Linux 普及的一大拦路虎,发行版之间各自为政,软件分发渠道不一。另一方面,Linux 在目录结构上也没有严格的规定,安装一个软件往往因为开发者的习惯而不同,装好的软件在电脑磁盘中如同垃圾一样七零八落。尽管有 NixOS 这样的发行版在努力,但声势不大,难成气候。 所以如果把 Linux 模块容器化之后,虽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上面的问题,但是因为隔离了文件系统,一些依赖以及碎片化的软件得到了一定遏制。最重要的是,如果模块容器化之后,Linux 在部署、备份上将极为方便。 脑洞不能只是脑洞,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实现吧。(本文为一边写一边找资料一边操作验证,至于结果嘛,看下去吧。) 内核肯定不用容器化了,Docker 靠的就是 Linux 内核支撑,Linux 内核更换也方便,无需 Docker 容器包装,那么除此之外的其他东西,就都交给 Docker 来做的话,需要考虑哪些方面呢? 内核启动的第一个进程,即 PID 1 是整个系统的关键部分,我能想到的两个系统是 CoreOS 和 RancherOS,这两者都是针对 Docker 而开发的特别发行版。 之所以使用到它们当然是看上了它们对 Docker 的深度整合,CoreOS 使用 systemd 管理容器(似乎),而 RancherOS 更加彻底,直接使用 Docker 管理系统,Docker 甚至是 RancherOS 的 PID 1。 因为本文的脑洞是让 Docker 容器作为一个桌面运行,也就是 run as a Desktop OS,而不是把 GUI 程序运行在容器中然后显示在正常操作系统上,也就是 run on a Desktop OS。 要了解两者差别,需要认识到 X 服务在 Linux 下工作的大致原理。 在此之前,你需要对 GUI 这个名称有个认识,GUI 全称是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我们平时使用的大部分软件,例如浏览器、办公软件、聊天软件等都是有图形界面的。 而 Docker 运行 GUI 软件的技术早就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大部分都是直接通过共享宿主系统的 X11 服务实现 GUI 界面的呈现。而我的脑洞中,是从头到尾对 Linux 系统的包装,这自然也包括显示服务,这意味着我们不可以使用宿主机的显示服务来显示 GUI 程序。 以 X11 为例,在 X11 协议中,分为 X11 服务端和 X11 客户端两个部分。X11 服务端是用于驱动具体显示硬件将数据进行展示的模块,而 X11 客户端则接收应用程序和用户的操作,并产生刷新屏幕信息的命令发送给服务端。服务端与客户端可以是在同一个主机上,也可以通过网络相连。如下图所示: 接下来,我们遇到一个问题,因为没有显示驱动,我们无法显示界面,即便依靠 GPU 处理也无法显示出来,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小玩意了。 Xvfb的全称是 “X virtual frame buffer”,是一种 X11 服务端的特殊实现。说比较特殊是因为 Xvfb 不需要实际的显示装置和硬件驱动,它将渲染的图像内容保存在内存中,最初的应用场景主要是用于自动化测试等不需要看到执行界面的地方,作为完整 X 服务的替代。 在前面已经提过,之所以考虑到使用这个工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轻量。Xvfb的所有文件放在一起只有大约 10MB 的大小(加上一些额外依赖的包,实际增加镜像的体积大概在几十 MB)。这样一种轻量级的 X11 服务器用在 Docker 里面使用实在是在合适不过了,此外,Xvfb也与 CoreOS、RancherOS 不支持图形显示、没有显示器驱动的情况十分契合。 现在还有个关键性的问题:怎样把内存里的渲染数据表现出来。为此,我们需要引入另一个 Linux 下的工具软件X11vnc,它提供了将 X11 服务端内容获取出来并展现到远程的用户控制端的功能。 这样我们通过VNC客户端就可以看到界面了。 但是我们饶了一圈,似乎又回来了,到头来我还是要通过VNC客户端显示内容啊,这和直接用宿主机显示服务有什么区别啊?! 等会,区别还是有的,在本文中显示的界面少了两次协议转换,直接通过 x11vnc 转发出去,效果十分逼真,延迟感受基本体会不到。 依据这个思路,我们准备在容器里面从零搭建整个 X11 的世界。不过,要是安装标准的 X11 服务,加上它的各种依赖,少说需要几百 MB 的额外空间,其他啥都没装就把镜像变大好几倍了,工程着实浩大。好在开源界已经有了许多种轻量级 X11 服务替代品,例如Xdummy、Xvfb和Xpra。这些平时不太显眼的宝藏在容器中可以大有作为。当然不嫌弃的话还是 X 大法好,值得一提的是Wayland 与 X 作为显示服务却有本质不同,Wayland直接让软件与硬件交流,我们没有机会对 Wayland 封装,所以这么一看 X 老大爷还是挺有趣的。 作为一个需要对外提供显示图形环境的容器,有一些基本的基础环境需要解决。例如: 这些内容就像一个基本的操作系统。用户可以自由选择显示服务,并自由组合桌面环境,也就是说同时运行 Gnome 和 Kde完全没有问题。 由于 CoreOS 使用了只读的系统分区,想在系统上直接安装一个 X11 服务是行不通的。 但是 RancherOS 不同,我们可以在下面链接中看到,老外已经做了个测试,使用一个仅有几十 MB 的系统跑一个桌面容器,运行良好。 https://forums.rancher.com/t/rancheros-and-sound-module-missing-dev-snd/1799/5 通过更换系统内核,加装基本配置,一个模块容器化的 Linux 似乎就在眼前啊。 以上都是脑洞,也许有空时我会动手验证下,所以记录一下,保存下来,笑。2023-07-27 04:12:301
如何实现 Docker 与分布式数据库结合
那么Docker是什么呢?Docker 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 Linux 机器上,也可以实现虚拟化。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机制,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接口。几乎没有性能开销,可以很容易地在机器和数据中心中运行。最重要的是,他们不依赖于任何语言、框架包括系统。这是对Docker的一个官方解释,简单说,有两个部分:1) 对于应用程序,曾经我们需要为了不同的系统专门的调整应用程序的代码或者是构造相应的依赖包驱动等等,大大增加了开发量以及开发的难度。现在,Docker向不同的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统一的环境。2) 对于服务器,为了支持不同版本的应用,曾经可能需要在物理机上安装多个版本或者不同的GuestOS或者说虚拟机。这就大大占用了物理机的性能,影响了最终程序的表现,提高了资源的成本。使用Docker容器的方式,对于应用程序,不需要开发多种多样的版本或者是针对OS每个版本的升级再进行代码方面的调整,实现了广泛的兼容性和开发的最简性。同时对于物理机,部署的环境“瘦身”也节约了更多的资源,将更多的资源用于提高应用程序本身的性能。CoreOS是Docker的不二之选?之前大概介绍了Docker,那么服务器上面还是需要最基本的应操作系统才能支撑Docker容器,那么这么多中的Linux内核OS究竟哪一个好呢?笔者和很多Docker技术专家的的观点就是Core OS。CoreOS是一个基于Linux 内核的轻量级操作系统,为了计算机集群的基础设施建设而生,专注于自动化,轻松部署,安全,可靠,规模化。作为一个操作系统,CoreOS 提供了在应用容器内部署应用所需要的基础功能环境以及一系列用于服务发现和配置共享的内建工具。简单说,CoreOS去掉了大量的非必要的功能,只保留了Server端需要的最基本功能,真正意义做到了“轻量化”。此外,CoreOS还做到了:整体系统升级/回滚方案;容器化所有非系统应用、无包管理器;集群化调度器Fleet;分布式高可靠的KV存储系统ETCD这些特性都让它成为Docker生态的首选操作系统。不过最新的消息是,CoreOS不满足于做Docker生态下的一环,它正在推出自己的容器AppC计划,想对Docker来一招“釜底抽薪”。当然,现阶段并没有出现完全的两者 “分手”,所以对于普通使用者,并没有太大影响。Docker+分布式数据库数据库是每一个软件项目必须的一个部分,作为这样的一类底层基础软件,兼容性、通用性、易用度都是需要考虑的重点。非常遗憾的是,现在的操作系统以及数据库都没有完全的实现完全的通用。特别对于NoSQL数据库这样的分布式系统,需要部署在多台物理机时,对于通用性要求就更高了。目前,像SequoiaDB已经实现了自动化的安装,大大提升了部署的效率,但是考虑到部署之后的配置以及不同环境下的调试问题,仍然可能会耗费不小的人力物力。所以基于刚刚提到的Docker的优点,作为一个通用的基础软件,NoSQL数据库的Docker化就成了必须。一个简单的例子,你可以用docker把数据库的数据与数据库程序本身分离开:用一个container A作为数据存储,然后另一个container B运行数据库。当你想升级数据库时,用新的container C替换掉container B即可。Docker+分布式数据库的结合,带来诸多的好处:1) 部署简单,使用镜像部署非常简单,特别是对集群环境,使用Docker镜像的部署还可以再数据库上提前集成Hadoop、Spark等架构,真正实现“一步到位”。2) 方便应用的更新,应用的更新只需要考虑制作一个新的镜像就可以与容器适配,无需重新再调整与底层的配置。数据和程序的分离,这样升级替换等等都不会影响到数据。3) 操作简单方便,除了底层免除了复杂的与环境进行配置的工作,操作也更加方便,配置好的Docker镜像在部署时候只需要一条指令就可以了。4) 开发、应用环境一致,Docker让数据库能做到 开发---测试---实施应用 三个阶段的环境是完全一致的。降低开发到应用过程中的工作量,开发出来就能保证实际应用环境上能同样的运行。5) 系统稳定,因为Docker的隔离作用,将应用与OS独立开,这样能更好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6) 节省系统资源,系统只需要运行一个统一的环境就可以,不需要占用太多性能去支持运行环境本身,能将更多的系统资源投入到应用当中。有了这些特性, Docker+数据库,将成为一个数据库发展的新方向,Docker这样的通用性和简单操作解决方案,大大提高了数据库使用的效率,帮助使用者节约了大量成本。Docker是如今技术圈的新潮流,开发人员是最乐见于Docker的这种应用部署模式,因为应用的生命周期起始于开发人员的开发系统,经过开发,测试,压力测试,等过程,最终应用发布到生产系统,并可能在不同的生产系统中迁移。应用开发人员对此都会有切身的体会,任何微小的运行环境的错误都会导致应用出现问题,尤其在讲究快速敏捷的今天,应用模块,新的代码,新的配置,被快速的加入应用的环境中,可能还没等写入到文档,新特性就已经被推送到生产上了。作为一个新的技术,笔者也希望更多的产品能加强与Docker的结合,帮助产品更好的使用。博文出处:http://segmentfault.com/a/11900000029300302023-07-27 04:12:401
虚拟化有哪些应用?
近年来,云原生 (Cloud Native)可谓是 IT 界最火的概念之一,众多互联网巨头都已经开始积极拥抱云原生。而说到云原生,我们就不得不了解本文的主角 —— 容器(container)。容器技术可谓是撑起了云原生生态的半壁江山。容器作为一种先进的虚拟化技术,已然成为了云原生时代软件开发和运维的标准基础设施,在了解它之前,我们不妨从虚拟化技术说起。何谓虚拟化技术1961 年 —— IBM709 机实现了分时系统计算机历史上首个虚拟化技术实现于 1961 年,IBM709 计算机首次将 CPU 占用切分为多个极短 (1/100sec) 时间片,每一个时间片都用来执行着不同的任务。通过对这些时间片的轮询,这样就可以将一个 CPU 虚拟化或者伪装成为多个 CPU,并且让每一颗虚拟 CPU 看起来都是在同时运行的。这就是虚拟机的雏形。容器的功能其实和虚拟机类似,无论容器还是虚拟机,其实都是在计算机不同的层面进行虚拟化,即使用逻辑来表示资源,从而摆脱物理限制的约束,提高物理资源的利用率。虚拟化技术是一个抽象又内涵丰富的概念,在不同的领域或层面有着不同的含义。这里我们首先来粗略地讲讲计算机的层级结构。计算机系统对于大部分软件开发者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层级结构:应用程序层函数库层操作系统层硬件层各层级自底向上,每一层都向上提供了接口,同时每一层也只需要知道下一层的接口即可调用底层功能来实现上层操作(不需要知道底层的具体运作机制)。但由于早期计算机厂商生产出来的硬件遵循各自的标准和规范,使得操作系统在不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兼容性很差;同理,不同的软件在不同的操作系统下的兼容性也很差。于是,就有开发者人为地在层与层之间创造了抽象层:应用层函数库层API抽象层操作系统层硬件抽象层硬件层就我们探讨的层面来说,所谓虚拟化就是在上下两层之间,人为地创造出一个新的抽象层,使得上层软件可以直接运行在新的虚拟环境上。简单来说,虚拟化就是通过模访下层原有的功能模块创造接口,来“欺骗”上层,从而达到跨平台开发的目的。综合上述理念,我们就可以重新认识如今几大广为人知的虚拟化技术:虚拟机:存在于硬件层和操作系统层间的虚拟化技术。虚拟机通过“伪造”一个硬件抽象接口,将一个操作系统以及操作系统层以上的层嫁接到硬件上,实现和真实物理机几乎一样的功能。比如我们在一台 Windows 系统的电脑上使用 Android 虚拟机,就能够用这台电脑打开 Android 系统上的应用。容器:存在于操作系统层和函数库层之间的虚拟化技术。容器通过“伪造”操作系统的接口,将函数库层以上的功能置于操作系统上。以 Docker 为例,其就是一个基于 Linux 操作系统的 Namespace 和 Cgroup 功能实现的隔离容器,可以模拟操作系统的功能。简单来说,如果虚拟机是把整个操作系统封装隔离,从而实现跨平台应用的话,那么容器则是把一个个应用单独封装隔离,从而实现跨平台应用。所以容器体积比虚拟机小很多,理论上占用资源更少。JVM:存在于函数库层和应用程序之间的虚拟化技术。Java 虚拟机同样具有跨平台特性,所谓跨平台特性实际上也就是虚拟化的功劳。我们知道 Java 语言是调用操作系统函数库的,JVM 就是在应用层与函数库层之间建立一个抽象层,对下通过不同的版本适应不同的操作系统函数库,对上提供统一的运行环境交给程序和开发者,使开发者能够调用不同操作系统的函数库。在大致理解了虚拟化技术之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来了解容器的诞生历史。虽然容器概念是在 Docker 出现以后才开始在全球范围内火起来的,但在 Docker 之前,就已经有无数先驱在探索这一极具前瞻性的虚拟化技术。容器的前身 “Jail”1979 年 —— 贝尔实验室发明 chroot容器主要的特性之一就是进程隔离。早在 1979 年,贝尔实验室在 Unix V7 的开发过程中,发现当一个系统软件编译和安装完成后,整个测试环境的变量就会发生改变,如果要进行下一次构建、安装和测试,就必须重新搭建和配置测试环境。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块 64K 的内存条就要卖 419 美元,“快速销毁和重建基础设施”的成本实在是太高了。开发者们开始思考,能否在现有的操作系统环境下,隔离出一个用来重构和测试软件的独立环境?于是,一个叫做 chroot(Change Root)的系统调用功能就此诞生。chroot 可以重定向进程及其子进程的 root 目录到文件系统上的新位置,也就是说使用它可以分离每个进程的文件访问权限,使得该进程无法接触到外面的文件,因此这个被隔离出来的新环境也得到了一个非常形象的命名,叫做 Chroot Jail (监狱)。之后只要把需要的系统文件一并拷贝到 Chroot Jail 中,就能够实现软件重构和测试。这项进步开启了进程隔离的大门,为 Unix 提供了一种简单的系统隔离功能,尤其是 jail 的思路为容器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此时 chroot 的隔离功能仅限于文件系统,进程和网络空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处理。进入21世纪,此时的虚拟机(VM)技术已经相对成熟,人们可以通过虚拟机技术实现跨操作系统的开发。但由于 VM 需要对整个操作系统进行封装隔离,占用资源很大,在生产环境中显得太过于笨重。于是人们开始追求一种更加轻便的虚拟化技术,众多基于 chroot 扩展实现的进程隔离技术陆续诞生。2000 年 —— FreeBSD 推出 FreeBSD Jail在 chroot 诞生 21 年后,FreeBSD 4.0 版本推出了一套微型主机环境共享系统 FreeBSD Jail,将 chroot 已有的机制进行了扩展。在 FreeBSD Jail 中,程序除了有自己的文件系统以外,还有独立的进程和网络空间,Jail 中的进程既不能访问也不能看到 Jail 之外的文件、进程和网络资源。2001 年 —— Linux VServer 诞生2001年,Linux 内核新增 Linux VServer(虚拟服务器),为 Linux 系统提供虚拟化功能。Linux VServer 采取的也是一种 jail 机制,它能够划分计算机系统上的文件系统、网络地址和内存,并允许一次运行多个虚拟单元。2004 年 —— SUN 发布 Solaris Containers该技术同样由 chroot 进一步发展而来。2004 年 2 月,SUN 发布类 Unix 系统 Solaris 的 10 beta 版,新增操作系统虚拟化功能 Container,并在之后的 Solaris 10 正式版中完善。Solaris Containers 支持 x86 和 SPARC 系统,SUN 创造了一个 zone 功能与 Container 配合使用,前者是一个单一操作系统中完全隔离的虚拟服务器,由系统资源控制和 zones 提供的边界分离实现进程隔离。2005 年 —— OpenVZ 诞生类似于 Solaris Containers,它通过对 Linux 内核进行补丁来提供虚拟化、隔离、资源管理和状态检查 checkpointing。每个 OpenVZ 容器都有一套隔离的文件系统、用户及用户组、进程树、网络、设备和 IPC 对象。这个时期的进程隔离技术大多以 Jail 模式为核心,基本实现了进程相关资源的隔离操作,但由于此时的生产开发仍未有相应的使用场景,这一技术始终被局限在了小众而有限的世界里。就在此时,一种名为“云”的新技术正悄然萌发……“云”的诞生2003 年至 2006 年间,Google 公司陆续发布了 3 篇产品设计论文,从计算方式到存储方式,开创性地提出了分布式计算架构,奠定了大数据计算技术的基础。在此基础上,Google 颠覆性地提出“Google 101”计划,并正式创造“云”的概念。一时间,“云计算”、“云存储”等全新词汇轰动全球。随后,亚马逊、IBM 等行业巨头也陆续宣布各自的“云”计划,宣告“云”技术时代的来临。也是从这时期开始,进程隔离技术进入了一个更高级的阶段。在 Google 提出的云计算框架下,被隔离的进程不仅仅是一个与外界隔绝但本身却巍然不动的 Jail,它们更需要像一个个轻便的容器,除了能够与外界隔离之外,还要能够被控制与调配,从而实现分布式应用场景下的跨平台、高可用、可扩展等特性。2006 年 —— Google 推出 Process Containers,后更名为 CgroupsProcess Container 是 Google 工程师眼中“容器”技术的雏形,用来对一组进程进行限制、记账、隔离资源(CPU、内存、磁盘 I/O、网络等)。这与前面提到的进程隔离技术的目标其实是一致的。由于技术更加成熟,Process Container 在 2006 年正式推出后,第二年就进入了 Linux 内核主干,并正式更名为 Cgroups,标志着 Linux 阵营中“容器”的概念开始被重新审视和实现。2008 年 —— Linux 容器工具 LXC 诞生在 2008 年,通过将 Cgroups 的资源管理能力和 Linux Namespace(命名空间)的视图隔离能力组合在一起,一项完整的容器技术 LXC(Linux Container)出现在了 Linux 内核中,这就是如今被广泛应用的容器技术的实现基础。我们知道,一个进程可以调用它所在物理机上的所有资源,这样一来就会挤占其它进程的可用资源,为了限制这样的情况,Linux 内核开发者提供了一种特性,进程在一个 Cgroup 中运行的情况与在一个命名空间中类似,但是 Cgroup 可以限制该进程可用的资源。尽管 LXC 提供给用户的能力跟前面提到的各种 Jails 以及 OpenVZ 等早期 Linux 沙箱技术是非常相似的,但伴随着各种 Linux 发行版开始迅速占领商用服务器市场,包括 Google 在内的众多云计算先锋厂商得以充分活用这一早期容器技术,让 LXC 在云计算领域获得了远超前辈的发展空间 。同年,Google 基于 LXC 推出首款应用托管平台 GAE (Google App Engine),首次把开发平台当做一种服务来提供。GAE 是一种分布式平台服务,Google 通过虚拟化技术为用户提供开发环境、服务器平台、硬件资源等服务,用户可以在平台基础上定制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并通过 Google 的服务器和互联网资源进行分发,大大降低了用户自身的硬件要求。值得一提的是,Google 在 GAE 中使用了一个能够对 LXC 进行编排和调度的工具 —— Borg (Kubernetes 的前身)。Borg 是 Google 内部使用的大规模集群管理系统,可以承载十万级的任务、数千个不同的应用、同时管理数万台机器。Borg 通过权限管理、资源共享、性能隔离等来达到高资源利用率。它能够支持高可用应用,并通过调度策略减少出现故障的概率,提供了任务描述语言、实时任务监控、分析工具等。如果说一个个隔离的容器是集装箱,那么 Borg 可以说是最早的港口系统,而 LXC + Borg 就是最早的容器编排框架。此时,容器已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进程隔离功能,而是一种灵活、轻便的程序封装模式。2011 年 —— Cloud Foundry 推出 WardenCloud Foundry 是知名云服务供应商 VMware 在 2009 年推出的一个云平台,也是业内首个正式定义 PaaS (平台即服务)模式的项目,“PaaS 项目通过对应用的直接管理、编排和调度让开发者专注于业务逻辑而非基础设施”,以及“PaaS 项目通过容器技术来封装和启动应用”等理念都出自 Cloud Foundry。Warden 是 Cloud Foundry 核心部分的资源管理容器,它最开始是一个 LXC 的封装,后来重构成了直接对 Cgroups 以及 Linux Namespace 操作的架构。随着“云”服务市场的不断开拓,各种 PaaS 项目陆续出现,容器技术也迎来了一个爆发式增长的时代,一大批围绕容器技术进行的创业项目陆续涌现。当然,后来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了,一家叫 Docker 的创业公司横空出世,让 Docker 几乎成为了“容器”的代名词。Docker 横空出世2013 年 —— Docker 诞生Docker 最初是一个叫做 dotCloud 的 PaaS 服务公司的内部项目,后来该公司改名为 Docker。Docker 在初期与 Warden 类似,使用的也是 LXC ,之后才开始采用自己开发的 libcontainer 来替代 LXC 。与其他只做容器的项目不同的是,Docker 引入了一整套管理容器的生态系统,这包括高效、分层的容器镜像模型、全局和本地的容器注册库、清晰的 REST API、命令行等等。Docker 本身其实也是属于 LXC 的一种封装,提供简单易用的容器使用接口。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引入了容器镜像。Docker 通过容器镜像,将应用程序与运行该程序需要的环境,打包放在一个文件里面。运行这个文件,就会生成一个虚拟容器。更为重要的是,Docker 项目还采用了 Git 的思路 —— 在容器镜像的制作上引入了“层”的概念。基于不同的“层”,容器可以加入不同的信息,使其可以进行版本管理、复制、分享、修改,就像管理普通的代码一样。通过制作 Docker 镜像,开发者可以通过 DockerHub 这样的镜像托管仓库,把软件直接进行分发。也就是说,Docker 的诞生不仅解决了软件开发层面的容器化问题,还一并解决了软件分发环节的问题,为“云”时代的软件生命周期流程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很快,Docker 在业内名声大噪,被很多公司选为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准,容器化技术也成为业内最炙手可热的前沿技术,围绕容器的生态建设风风火火地开始了。容器江湖之争一项新技术的兴起同时也带来了一片新的市场,一场关于容器的蓝海之争也在所难免。2013 年 —— CoreOS 发布在 Docker 爆火后,同年年末,CoreOS 应运而生。CoreOS 是一个基于 Linux 内核的轻量级操作系统,专为云计算时代计算机集群的基础设施建设而设计,拥有自动化、易部署、安全可靠、规模化等特性。其在当时有一个非常显眼的标签:专为容器设计的操作系统。借着 Docker 的东风,CoreOS 迅速在云计算领域蹿红,一时间,Docker + CoreOS 成为业内容器部署的黄金搭档。同时,CoreOS 也为 Docker 的推广与社区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日渐壮大的 Docker 似乎有着更大的“野心”。不甘于只做“一种简单的基础单元”的 Docker,自行开发了一系列相关的容器组件,同时收购了一些容器化技术的公司,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容器生态平台。显然,这对于 CoreOS 来说形成了直接的竞争关系。2014 年 —— CoreOS 发布开源容器引擎 Rocket2014 年末,CoreOS 推出了自己的容器引擎 Rocket (简称 rkt),试图与 Docker 分庭抗礼。rkt 和 Docker 类似,都能帮助开发者打包应用和依赖包到可移植容器中,简化搭环境等部署工作。rkt 和 Docker 不同的地方在于,rkt 没有 Docker 那些为企业用户提供的“友好功能”,比如云服务加速工具、集群系统等。反过来说,rkt 想做的,是一个更纯粹的业界标准。2014 年 —— Google 推出开源的容器编排引擎 Kubernetes为了适应混合云场景下大规模集群的容器部署、管理等问题,Google 在 2014 年 6 月推出了容器集群管理系统 Kubernetes (简称 K8S)。K8S 来源于我们前面提到的 Borg,拥有在混合云场景的生产环境下对容器进行管理、编排的功能。Kubernetes 在容器的基础上引入了 Pod 功能,这个功能可以让不同容器之间互相通信,实现容器的分组调配。得益于 Google 在大规模集群基础设施建设的强大积累,脱胎于 Borg 的 K8S 很快成为了行业的标准应用,堪称容器编排的必备工具。而作为容器生态圈举足轻重的一员,Google 在 Docker 与 rkt 的容器之争中站在了 CoreOS 一边,并将 K8S 支持 rkt 作为一个重要里程碑。2015 年 —— Docker 推出容器集群管理工具 Docker Swarm作为回应,Docker 公司在 2015 年发布的 Docker 1.12 版本中也开始加入了一个容器集群管理工具 Docker swarm 。随后,Google 于 2015 年 4 月领投 CoreOS 1200 万美元, 并与 CoreOS 合作发布了首个企业发行版的 Kubernetes —— Tectonic 。从此,容器江湖分为两大阵营,Google 派系和 Docker 派系。两大派系的竞争愈演愈烈,逐渐延伸到行业标准的建立之争。2015 年 6 月 —— Docker 带头成立 OCIDocker 联合 Linux 基金会成立 OCI (Open Container Initiative)组织,旨在“制定并维护容器镜像格式和容器运行时的正式规范(“OCI Specifications”),围绕容器格式和运行时制定一个开放的工业化标准。2015 年 7 月 —— Google 带头成立 CNCF而战略目标聚焦于“云”的 Google 在同年 7 月也联合 Linux 基金会成立 CNCF (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云原生计算基金会,并将 Kubernetes 作为首个编入 CNCF 管理体系的开源项目,旨在“构建云原生计算 —— 一种围绕着微服务、容器和应用动态调度的、以基础设施为中心的架构,并促进其广泛使用”。这两大围绕容器相关开源项目建立的开源基金会为推动日后的云原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者相辅相成,制定了一系列行业事实标准,成为当下最为活跃的开源组织。Kubernetes 生态一统江湖虽然这些年来 Docker 一直力压 rkt,成为当之无愧的容器一哥,但作为一个庞大的容器技术生态来说,Docker 生态还是在后来的容器编排之争中败给了 Google 的 Kubernetes 。随着越来越多的开发者使用 Docker 来部署容器,编排平台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在 Docker 流行之后,一大批开源项目和专有平台陆续出现,以解决容器编排的问题。Mesos、Docker Swarm 和 Kubernetes 等均提供了不同的抽象来管理容器。这一时期,对于软件开发者来说,选择容器编排平台就像是一场豪赌,因为一旦选择的平台在以后的竞争中败下阵来,就意味着接下来开发的东西在未来将失去市场。就像当初 Android、iOS 和 WP 的手机系统之争一样,只有胜利者才能获得更大的市场前景,失败者甚至会销声匿迹。容器编排平台之争就此拉开帷幕。2016 年 —— CRI-O 诞生2016 年,Kubernetes 项目推出了 CRI (容器运行时接口),这个插件接口让 kubelet(一种用来创建 pod、启动容器的集群节点代理)能够使用不同的、符合 OCI 的容器运行时环境,而不需要重新编译 Kubernetes。基于 CRI ,一个名为 CRI-O 的开源项目诞生,旨在为 Kubernetes 提供一种轻量级运行时环境。CRI-O 可以让开发者直接从 Kubernetes 来运行容器,这意味着 Kubernetes 可以不依赖于传统的容器引擎(比如 Docker ),也能够管理容器化工作负载。这样一来,在 Kubernetes 平台上,只要容器符合 OCI 标准(不一定得是 Docker),CRI-O 就可以运行它,让容器回归其最基本的功能 —— 能够封装并运行云原生程序即可。同时,CRI-O 的出现让使用容器技术进行软件管理和运维的人们发现,相对于 Docker 本身的标准容器引擎, Kubernetes 技术栈(比如编排系统、 CRI 和 CRI-O )更适合用来管理复杂的生产环境。可以说,CRI-O 将容器编排工具放在了容器技术栈的重要位置,从而降低了容器引擎的重要性。在 K8S 顺利抢占先机的情况下,Docker 在推广自己的容器编排平台 Docker Swarm 时反而犯下了错误。2016 年底,业内曝出 Docker 为了更好地适配 Swarm,将有可能改变 Docker 标准的传言。这让许多开发者在平台的选择上更倾向于与市场兼容性更强的 Kubernetes 。因此,在进入 2017 年之后,更多的厂商愿意把宝压在 K8S 上,投入到 K8S 相关生态的建设中来。容器编排之争以 Google 阵营的胜利告一段落。与此同时,以 K8S 为核心的 CNCF 也开始迅猛发展,成为当下最火的开源项目基金会。这两年包括阿里云、腾讯、百度等中国科技企业也陆续加入 CNCF ,全面拥抱容器技术与云原生。结语从数十年前在实验室里对进程隔离功能的探索,再到如今遍布生产环境的云原生基础设施建设,可以说容器技术凝聚了几代开发者的心血,才从一个小小的集装箱发展到一个大型的现代化港口。可以预见的是,从现在到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容器技术都将是软件开发和运维的重要基础设施。2023-07-27 04:13:054
阿里云服务器操作系统有哪些?如何选择?
阿里云服务器操作系统就是我们在购买阿里云服务器时看到的公共镜像,当前阿里云总共提供了Alibaba Cloud Linux镜像和第三方商业镜像及开源镜像合作的正版镜像两大类操作系统选择。有的新手用户看到这么多操作系统一般第一反应就是不知所措,那么阿里云服务器有哪些操作系统?应该如何选择?使用过程中是否可以更换系统?如何更换系统?本文来为大家一一解答。 阿里云提供Alibaba Cloud Linux镜像和第三方商业镜像及开源镜像合作的正版镜像两种操作系统。 1、Alibaba Cloud Linux镜像 阿里云针对ECS实例提供的定制化原生操作系统镜像。Alibaba Cloud Linux镜像均经过严格测试,确保镜像安全、稳定,保证您能够正常启动和使用镜像。 售后支持:阿里云将为您在使用Alibaba Cloud Linux操作系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技术支持。 2、第三方商业镜像及开源镜像合作的正版镜像 由阿里云严格测试并制作发布,确保镜像安全、稳定,保证您能正常启动和使用镜像。第三方公共镜像包括: Windows系统:Windows Server。 Linux系统:龙蜥(Anolis)OS、Ubuntu、CentOS、Redhat Enterprise Linux、Debian、OpenSUSE、SUSE Linux、FreeBSD、Fedora CoreOS、Fedora和CoreOS等。 售后支持:操作系统原厂或者开源社区获得技术支持。阿里云将对问题的调查提供相应的技术协助。 申请阿里云服务器时,可以使用阿里云产品通用代金券,领取网址:阿里云官方云小站: https://www.aliyun.com/minisite/goods?userCode=se6p9xeg ,云小站专属折扣,全站低价。可叠加代金券! Alibaba Cloud Linux是阿里云自主研发的Linux系统镜像,属于公共镜像。 阿里云提供的第三方商业镜像及开源公共镜像,如下表所示。 1、Windows系统镜像 2、Linux系统镜像 1、阿里云Windows镜像选择 阿里云服务器选择Windows Server操作系统,如何选择版本?首先Windows Server 2003和2008已经停止更新,不建议选择;数据中心版就是之前的企业版;不含UI版可以减少对系统资源的占用,但是不建议新手使用;with Container版中增加了Docker容器运行环境;Version 1909是指不含UI的,运行在服务器核心模式下,没有图形界面,占用资源少; 综上,如果是专业人员可以选择Version 1909 数据中心版 64位中文版(不含UI);新手可选2019 数据中心版 64位中文版。 2、阿里云Linux镜像选择 阿里云Linux镜像可选Aliyun Linux、CentOS、Ubuntu、Debian、SUSE Linux、OpenSUSE、CoreOS和FreeBSD。Aliyun Linux是阿里云原生Linux操作系统,针对ECS做了大量深度优化,完全兼容CentOS生态和操作方式;如果是Web网站应用,免费好用首选CentOS;Ubuntu基于Debian,新手更容易上手,时长占有率也高。 综上,阿里云ECS云服务器Linux镜像推荐选择Aliyun Linux、CenOS或Ubuntu都可以,根据用户实际熟悉程度及应用选择。 3、64位和32位云服务器操作系统如何选择? 阿里云服务器操作系统镜像选择32位还是64位?操作系统位数是指CPU一次性可以处理32位还是64位数据,理论上64位更快一些,但是实际速度更多的是依赖内存的大小。因此,如果云服务器内存太小不建议选择64位。 阿里云服务器可以更换操作系统,例如把Linux系统更换成Windows系统,或把Ubuntu更换为CentOS。但是需要注意:非中国内地的地域暂不支持Linux和Windows系统的互换,仅支持Linux和Linux、Windows和Windows同类型系统的更换。 1.进入实例列表页面。 2.登录ECS管理控制台。 3.在左侧导航栏,选择实例与镜像 > 实例。 4.在顶部菜单栏处,选择目标ECS实例所在地域。 5.找到目标实例,在操作列中,选择更多 > 云盘和镜像 > 更换操作系统。 6.在弹出的对话框里,仔细阅读更换操作系统注意事项后,单击确定,更换操作系统。 7.在更换操作系统页面,配置新操作系统的相关设置。2023-07-27 04:13:221
容器和虚拟机的区别
容器与虚拟机区别:容器:创建在操作系统上,程序级,将容器安装在操作系统之上,共享相同的操作系统,直接利用操作系统的内核。虚拟机:创建在操作系统上,操作系统级,拥有唯一的操作系统和负载,依赖于hypervisor。容器:快速创建/部署应用,实例小,镜像的创建更加容易,集群规模大。虚拟机:创建过程相对复杂,需要创建操作系统和应用,实例大,集群规模小。容器:持续开发、集成和部署,提供可靠且频繁的容器镜像构建/部署,支持快速和简单的回滚虚拟机:支持持续开发,集成和部署,但是实现过程复杂度高,自动化水平相对低,支持复杂的快照回滚。容器:开发和运行相分离,在build或者release阶段创建容器镜像,使得应用和基础设施解耦。虚拟机:支持多段构建,对镜像要求较高,过程耦合度高。容器:开发,测试和生产环境一致性,在本地或外网运行的一致性。虚拟机:自定义镜像即可达成环境一致性容器:云平台或其他操作系统,可以在 Ubuntu、RHEL、 CoreOS、on-prem、Google Container Engine或其它任何环境中运行。虚拟机:可在几乎所有操作系统上运行。容器:监控水平低,缺乏完善的监控平台。虚拟机:监控水平高,众多监控较为完善。容器:Loosely coupled,分布式,弹性伸缩,微服务化,应用程序分为更小的、独立的部件,可以动态部署和管理。虚拟机:分布式,弹性伸缩,基础设施化,应用程序较大,支持复杂度高的优化,独立部件,动态部署和管理。容器:安全性目前一般,软件隔离,资源隔离,更高效资源利用效率。虚拟机:安全性高,硬件隔离,资源隔离,资源利用效率比容器低,性能依赖硬件提供的虚拟化技术。2023-07-27 04:13:421
手机系统有几种?
手机系统就是运行在手机上面的操作系统,是管理和控制手机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是直接运行在“裸机”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手机的系统主要有Android、iOS、Firefox OS、YunOS、BlackBerry、Windows phone、symbian、Palm、BADA、Windows Mobile、ubuntu,Sailfish OS,三星Tizen,想要更好的利用智能手机,就必须深入了解它。2023-07-27 04:14:246
手机开源系统有哪些
有:Android、iOS、Symbian、WindowsPhone和BlackBerryOS。Android是一种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目前尚未有统一中文名称,中国大陆地区较多人使用“安卓”或“安致”。Android操作系统最初由AndyRubin开发,最初主要支持手机。2005年由Google收购注资,并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开发改良,逐渐扩展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iOS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原名为iPhoneOS,其核心与MacOSX的核心同样都源自于AppleDarwin。它主要是给iPhone和iPodtouch使用。就像其基于的MacOSX操作系统一样,它也是以Darwin为基础的。iPhoneOS的系统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核心操作系统层(theCoreOSlayer),核心服务层(theCoreServiceslayer),媒体层(theMedialayer),可轻触层(theCocoaTouchlayer)。2023-07-27 04:14:473
etcd工作原理和部署指南
u200b etcd是由CoreOS团队发的一个分布式一致性的KV存储系统,可用于服务注册发现和共享配置,随着CoreOS和Kubernetes等项目在开源社区日益火热,它们项目中都用到的etcd组件作为一个高可用强一致性的服务发现存储仓库,渐渐为开发人员所关注。在云计算时代,如何让服务快速透明地接入到计算集群中,如何让共享配置信息快速被集群中的所有机器发现,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构建这样一套高可用、安全、易于部署以及响应快速的服务集群,已经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etcd为解决这类问题带来了福音,本文将从etcd的应用场景开始,深入解读etcd的实现方式,以供开发者们更为充分地享用etcd所带来的便利。 u200b etcd推荐使用奇数作为集群节点个数。因为奇数个节点和其配对的偶数个节点相比,容错能力相同,却可以少一个节点。综合考虑性能和容错能力,etcd官方文档推荐的etcd集群大小是3,5,7。由于etcd使用是Raft算法,每次写入数据需要有2N+1个节点同意可以写入数据,所以部分节点由于网络或者其他不可靠因素延迟收到数据更新,但是最终数据会保持一致,高度可靠。随着节点数目的增加,每次的写入延迟会相应的线性递增,除了节点数量会影响写入数据的延迟,如果节点跟接节点之间的网络延迟,也会导致数据的延迟写入。 结论: u200b 1.节点数并非越多越好,过多的节点将会导致数据延迟写入。 u200b 2.节点跟节点之间的跨机房,专线之间网络延迟,也将会导致数据延迟写入。 u200b 3.受网络IO和磁盘IO的延迟 u200b 4.为了提高吞吐量,etcd通常将多个请求一次批量处理并提交Raft, u200b 5.增加节点,读性能会提升,写性能会下降,减少节点,写性能会提升。 参数说明: 这种方式就是 利用一个已有的 etcd 集群来提供 discovery 服务,从而搭建一个新的 etcd 集群。 假设已有的 etcd 集群的一个访问地址是: myetcd.local ,那么我们首先需要在已有 etcd 中创建一个特殊的 key,方法如下: 其中 value=3 表示本集群的大小,即: 有多少集群节点。而 6c007a14875d53d9bf0ef5a6fc0257c817f0fb83 就是用来做 discovery 的 token。 接下来你在 3 个节点上分别启动 etcd 程序,并加上刚刚的 token。 加 token 的方式同样也有 命令行参数 和 环境变量 两种。 命令行参数: 环境变量 以 命令行参数 启动方式为例: 可以使用etcd附带的 基准 CLI工具完成基准测试etcd性能。 对于一些基准性能数字,我们考虑具有以下硬件配置的三个成员的etcd集群: 有了这个配置,etcd可以大致写出: 示例命令是: 可线性读取请求通过集群成员的法定人数达成一致以获取最新数据。可序列化的读取请求比线性读取要便宜,因为它们由任何单个etcd成员提供,而不是成员法定人数,以换取可能的陈旧数据。etcd可以阅读: 示例命令是: 我们鼓励在新环境中首次安装etcd集群时运行基准测试,以确保集群达到足够的性能; 群集延迟和吞吐量可能会对较小的环境差异敏感。 以上测试部分翻译自官方文档( https://coreos.com/etcd/docs/latest/op-guide/performance.html )2023-07-27 04:14:541
ETCD是什么?
背景:最近真的是,开始疯狂学习一些底层的概念。 内容:随着CoreOS和Kubernetes等项目在开源社区日益火热,它们项目中都用到的etcd组件作为一个高可用强一致性的服务发现存储仓库,渐渐为开发人员所关注。 etcd是什么?键值存储仓库,用于配置共享和服务发现。 实际上,etcd作为一个受到ZooKeeper与doozer启发而催生的项目,除了拥有与之类似的功能外,更专注于以下四点。 简单:基于HTTP+JSON的API让你用curl就可以轻松使用。 安全:可选SSL客户认证机制。 快速:每个实例每秒支持一千次写操作。 可信:使用Raft算法充分实现了分布式。 https://blog.csdn.net/bbwangj/article/details/8258498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52136052300987505&wfr=spider&for=pc2023-07-27 04:15:011
Kubernetes Operator 快速入门教程(Operator 101)
在 Kubernetes 的监控方案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一个Promethues Operator的项目,该项目可以让我们更加方便的去使用 Prometheus,而不需要直接去使用最原始的一些资源对象,比如 Pod、Deployment,随着 Prometheus Operator 项目的成功,CoreOS 公司开源了一个比较厉害的工具:Operator Framework,该工具可以让开发人员更加容易的开发 Operator 应用。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会为大家介绍一个简单示例来演示如何使用 Operator Framework 框架来开发一个 Operator 应用。 Kubernetes Operator Operator 是由 CoreOS 开发的,用来扩展 Kubernetes API,特定的应用程序控制器,它用来创建、配置和管理复杂的有状态应用,如数据库、缓存和监控系统。Operator 基于 Kubernetes 的资源和控制器概念之上构建,但同时又包含了应用程序特定的领域知识。创建Operator 的关键是CRD(自定义资源)的设计。 Kubernetes 1.7 版本以来就引入了自定义控制器的概念,该功能可以让开发人员扩展添加新功能,更新现有的功能,并且可以自动执行一些管理任务,这些自定义的控制器就像 Kubernetes 原生的组件一样,Operator 直接使用 Kubernetes API进行开发,也就是说他们可以根据这些控制器内部编写的自定义规则来监控集群、更改 Pods/Services、对正在运行的应用进行扩缩容。 Operator Framework Operator Framework 同样也是 CoreOS 开源的一个用于快速开发 Operator 的工具包,该框架包含两个主要的部分: Workflow Operator SDK 提供以下工作流来开发一个新的 Operator: Demo 我们平时在部署一个简单的 Webserver 到 Kubernetes 集群中的时候,都需要先编写一个 Deployment 的控制器,然后创建一个 Service 对象,通过 Pod 的 label 标签进行关联,最后通过 Ingress 或者 type=NodePort 类型的 Service 来暴露服务,每次都需要这样操作,是不是略显麻烦,我们就可以创建一个自定义的资源对象,通过我们的 CRD 来描述我们要部署的应用信息,比如镜像、服务端口、环境变量等等,然后创建我们的自定义类型的资源对象的时候,通过控制器去创建对应的 Deployment 和 Service,是不是就方便很多了,相当于我们用一个资源清单去描述了 Deployment 和 Service 要做的两件事情。 这里我们将创建一个名为 AppService 的 CRD 资源对象,然后定义如下的资源清单进行应用部署: 通过这里的自定义的 AppService 资源对象去创建副本数为2的 Pod,然后通过 nodePort=30002 的端口去暴露服务,接下来我们就来一步一步的实现我们这里的这个简单的 Operator 应用。 开发环境 环境需求 要开发 Operator 自然 Kubernetes 集群是少不了的,还需要 Golang 的环境,这里的安装就不多说了,然后还需要一个 Go 语言的依赖管理工具包:dep,由于 Operator SDK 是使用的 dep 该工具包,所以需要我们提前安装好,可以查看资料:https://github.com/golang/dep,另外一个需要说明的是,由于 dep 去安装的时候需要去谷歌的网站拉取很多代码,所以正常情况下的话是会失败的,需要做什么工作大家应该清楚吧?要科学。 安装 operator-sdk operator sdk 安装方法非常多,我们可以直接在 github 上面下载需要使用的版本,然后放置到 PATH 环境下面即可,当然也可以将源码 clone 到本地手动编译安装即可,如果你是 Mac,当然还可以使用常用的 brew 工具进行安装: 我们这里使用的 sdk 版本是v0.7.0,其他安装方法可以参考文档:https://github.com/operator-framework/operator-sdk/blob/master/doc/user/install-operator-sdk.md 演示 创建新项目 环境准备好了,接下来就可以使用 operator-sdk 直接创建一个新的项目了,命令格式为: operator-sdk new 按照上面我们预先定义的 CRD 资源清单,我们这里可以这样创建: 到这里一个全新的 Operator 项目就新建完成了。 项目结构 使用operator-sdk new命令创建新的 Operator 项目后,项目目录就包含了很多生成的文件夹和文件。 我们主要需要编写的是 pkg 目录下面的 api 定义以及对应的 controller 实现。 添加 API 接下来为我们的自定义资源添加一个新的 API,按照上面我们预定义的资源清单文件,在 Operator 相关根目录下面执行如下命令: 添加完成后,我们可以看到类似于下面的这样项目结构: 添加控制器 上面我们添加自定义的 API,接下来可以添加对应的自定义 API 的具体实现 Controller,同样在项目根目录下面执行如下命令: 这样整个 Operator 项目的脚手架就已经搭建完成了,接下来就是具体的实现了。 自定义 API 打开源文件pkg/apis/app/v1/appservice_types.go,需要我们根据我们的需求去自定义结构体 AppServiceSpec,我们最上面预定义的资源清单中就有 size、image、ports 这些属性,所有我们需要用到的属性都需要在这个结构体中进行定义: 代码中会涉及到一些包名的导入,由于包名较多,所以我们会使用一些别名进行区分,主要的包含下面几个: 这里的 resources、envs、ports 的定义都是直接引用的"k8s.io/api/core/v1"中定义的结构体,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使用的是ServicePort,而不是像传统的 Pod 中定义的 ContanerPort,这是因为我们的资源清单中不仅要描述容器的 Port,还要描述 Service 的 Port。 然后一个比较重要的结构体AppServiceStatus用来描述资源的状态,当然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去自定义状态的描述,我这里就偷懒直接使用 Deployment 的状态了: 定义完成后,在项目根目录下面执行如下命令: 改命令是用来根据我们自定义的 API 描述来自动生成一些代码,目录pkg/apis/app/v1/下面以zz_generated开头的文件就是自动生成的代码,里面的内容并不需要我们去手动编写。 实现业务逻辑 NewDeploy 方法实现如下: newService 对应的方法实现如下: 这样我们就实现了 AppService 这种资源对象的业务逻辑。 调试 如果我们本地有一个可以访问的 Kubernetes 集群,我们也可以直接进行调试,在本地用户~/.kube/config文件中配置集群访问信息,下面的信息表明可以访问 Kubernetes 集群: 首先,在集群中安装 CRD 对象: 上面的命令会在本地运行 Operator 应用,通过~/.kube/config去关联集群信息,现在我们去添加一个 AppService 类型的资源然后观察本地 Operator 的变化情况,资源清单文件就是我们上面预定义的(deploy/crds/app_v1_appservice_cr.yaml) 直接创建这个资源对象: 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应用创建成功了,这个时候查看 Operator 的调试窗口会有如下的信息出现: 然后我们可以去查看集群中是否有符合我们预期的资源出现: 看到了吧,我们定义了两个副本(size=2),这里就出现了两个 Pod,还有一个 NodePort=30002 的 Service 对象,我们可以通过该端口去访问下应用: 如果应用在安装过程中出现了任何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本地的 Operator 调试窗口找到有用的信息,然后调试修改即可。 清理: 部署 自定义的资源对象现在测试通过了,但是如果我们将本地的operator-sdk up local命令终止掉,我们可以猜想到就没办法处理 AppService 资源对象的一些操作了,所以我们需要将我们的业务逻辑实现部署到集群中去。 执行下面的命令构建 Operator 应用打包成 Docker 镜像: 镜像构建成功后,推送到 docker hub: 镜像推送成功后,使用上面的镜像地址更新 Operator 的资源清单: 现在 Operator 的资源清单文件准备好了,然后创建对应的 RBAC 的对象: 到这里我们的 CRD 和 Operator 实现都已经安装成功了。 现在我们再来部署我们的 AppService 资源清单文件,现在的业务逻辑就会在上面的opdemo-64db96d575-9vtq6的 Pod 中去处理了。 然后同样的可以通过 30002 这个 NodePort 端口去访问应用,到这里应用就部署成功了。 清理 有资源清单文件,直接删除即可: 开发 Operator SDK 为我们创建了一个快速启动的代码和相关配置,如果我们要开始处理相关的逻辑,我们可以在项目中搜索TODO(user)这个注释来实现我们自己的逻辑,比如在我的 VSCode 环境中,看上去是这样的: 本篇文章示例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cnych/opdemo 参考资料2023-07-27 04:15:081
苹果手机是不是安卓系统?
1、苹果手机不是安卓系统的。苹果手机搭载的是iOS系统。2、iOS是由苹果公司为iPhone开发的操作系统。它主要是给iPhone、iPodtouch以及iPad使用。就像其基于的MacOSX操作系统一样,它也是以Darwin为基础的。原本这个系统名为iPhoneOS,直到2010年6月7日WWDC大会上宣布改名为iOS。3、iOS的系统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核心操作系统层(theCoreOSlayer),核心服务层(theCoreServiceslayer),媒体层(theMedialayer),可轻触层(theCocoaTouchlayer)。系统操作占用大概240MB的存储器空间。更多关于苹果手机是不是安卓系统,进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11b8631615837909.html?zd查看更多内容2023-07-27 04:15:331
搭建k8s有哪些方式
kubernetes的搭建具体可以参考文章:blog.csdn.net/sysushui/article/details/102999073,这是使用kubeadm+vmware的方式进行搭建的2023-07-27 04:15:491
我为什么选择DigitalOcean VPS来做开发
工程师在开发过程中经常需要下载及实时访问国外各种软件及服务,比如从github下载软件及在Linux上运行docker等软件,通常会在本机创建虚拟机或者通过一些公共的测试服务器来进行,我为什么选择付费的DigitalOcean来当做自己的开发环境? 本文介绍DigitalOcean相对于自建服务器及其他VPS如Linode的优势。先说一个案例,一个月前某工程师说,“看了你写的kubernetes文章后,我也打算试下”。最近再碰到他时,他很惭愧的说,“试了好多次,还没跑通”。在国内运行各种常用开发软件确实存在访问国外云服务及各种软件的问题,一方面速度慢,另外也存在不少资源莫名其妙就被墙了,因此更推荐大家使用国外的VPS来进行日常的学习及测试。因此给大家介绍Tim日常使用DigitalOcean(简称DO)的一些便利之处。虽然大家所在公司也都有公共测试服务器,但是使用这些资源通常面临多人共同使用的冲突;独占的服务器通常需要领导审批,也存在随时被业务征用走的情况。而在自己工作电脑创建虚拟机则由于占用资源较大,影响本身工作环境效率。使用云主机创建帐号开通一个虚拟机只需要几秒钟,不会出现启动的服务被人停掉的困扰。DigitalOcean是经过Tim比较后一种性价比非常高的VPS,它的特点是全SSD存储,费用低,比同类型的云服务及VPS如Linode更便宜。按小时计费,基本款每天开24小时只需要1.04元人民币。如果只开1小时,则只收费1小时,不到1毛钱。与Linode相比,稳定性基本相当,Tim的博客从Linode迁移到DigitalOcean已经有半年以上,没碰到过稳定性方面问题。清华大学的梁斌博士比较了大量VPS之后也称赞digitalocean。最近try了很多厂商的vps,一个体会,凡是没有名气的,大多比较渣。而且有个特点,只卖小机器,不卖多cpu,大内存的,很显然小机器好超卖啊。整个vps提供商比较业界良心的也就linode和digital ocean了,他们是把这事当事业在做的。DigitalOcean支持CoreOS,CoreOS是一种天生为容器而设计的Linux发行版,由于CoreOS没有包管理工具,无法直接安装各种应用,所有的功能推荐用容器来实现,因此可以帮助大家在测试Docker环境时更好理解容器化理念、更好的分清宿主机与容器的边界、更好的理解分布式的容器及服务。DigitalOcean自带了较新版本的CoreOS,利用CoreOS自带的docker,创建虚拟机后1分钟内就可以完成下载镜像及启动容器的工作。DO的网速很快,可极大提升工作效率,在DigitalOcean美国机房访问github等资源基本上一回车就下载完了,从docker registry拉一个200M的unbutu镜像只要数秒。而国内访问大部分技术资源速度比较慢,比如CoreOS默认是在线安装方式,在国内装CoreOS要2小时以上;从Docker registry下载一个ubuntu image也需要20分钟左右。注册用户,当你使用及付费后,Tim可以获得一杯咖啡左右的推荐费的好处,你可以获得$10的奖励费用,相当免费使用2个月。PS:给那些申请成功的同学:1、CoreOS默认的用户名不是你的 ssh-key 指定的用户或 root,而是 core,因此使用以下命令登录。ssh -i ssh-key-file core@ip2、Droplet在服务器不启动时可能也会收费,如果是测试用途,长时间不用前建议将Droplet删除,以免产生额外费用。3、DO美国机房从国内SSH访问会有丢包的情况,可以尝试MOSH来代替SSH,也可以选择新加坡机房。4、DO的文档也非常丰富,英文熟练的同学可以参看 tutorials2023-07-27 04:16:031
容器网络:盘点,解释与分析
虽然许多人倾向用Overlays作为解决跨主机容器网络的实现方法,但是如果您想根据您的环境做出正确的网络选型,容器网络的功能和类型差异还是很大的,值得更深入的理解。 有些类型的网络是容器引擎不可知的,有些类型的网络被锁定到特定的平台供应商或引擎。 一些类型主要关注组网的简单性,另一些类型可能关注功能的广度或IPv6支持以及组播能力。 哪一个适合您取决于您的应用程序需求,性能要求,工作负载布局(私有或公共云)等。让我们回顾一下目前比较常见的容器网络。 本文主要关注当前容器网络类型的细分,包括: u2022None u2022Overlay u2022Underlay 曾经的容器网络 随着容器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下面两种模式的网络方案经消失。 Links and Ambassadors 在使用Swarm实现多主机网络支持和编排之前,Docker从单主机网络开始,通过links促成网络连接,作为允许容器通过环境变量或/ etc / hosts文件条目发现彼此的机制,并传输容器之间的信息。 links的能力通常与 ambassador pattern 相结合,以便于跨主机连接容器,并降低被写死links的脆弱性。 这种方法的最大的问题是太静态了。 一旦创建了容器并定义了环境变量,如果相关的容器或服务移动到新的IP地址,则不可能更新这些变量的值。 Container-Mapped Networking 在这种网络模式下,一个容器重用(映射到)另一个容器的网络命名空间。这种联网模式只能用以下运行Docker容器的方式使用:-net:container:some_container_name_or_id。 这个运行命令标志告诉Docker将这个容器的进程放在已经在另一个容器中创建的网络栈中。当与第一个容器共享相同的IP和MAC地址和端口号时,新容器的进程仍然局限于自己的文件系统,进程列表和资源限制。这两个容器上的进程将能够通过loopback接口相互连接。 这种联网方式对正在运行的容器执行诊断有用,并且容器缺少必要的诊断工具(例如curl或dig)。可以创建具有必要诊断工具的临时容器并将其附加到第一容器的网络。 容器映射网络可以用于模拟pod式联网,其中多个容器共享相同的网络命名空间。诸如共享本地主机通信和共享同一IP地址的优点是容器在同一个pod中运行的概念所固有的,这是rkt容器的行为。 现在的容器网络 None None 是比较直接的容器接收一个网络堆栈,但是缺少外部网络接口。 然而,它会接收一个loopback接口。 当使用无网络或空网络时,rkt和Docker容器项目均提供类似的行为。 这种容器网络的模式具有许多用途,包括测试容器,为稍后的网络连接分配容器,并且分配给不需要外部通信的容器。 Bridge Linux网桥提供了主机内部网络,其中同一主机上的容器可以通信,但是分配给每个容器的IP地址不能从主机外部访问。 Bridge网络利用iptables进行NAT和端口映射,从而提供单主机网络。桥接网络是默认的Docker网络类型(即,docker0),其中虚拟网络接口对的一端连接在网桥和容器之间。 这里有一个创建流程的例子: 1.在主机上设置网桥。 2.每个容器的命名空间都在该网桥中提供。 3.容器的ethX被映射到私有网桥接口。 4.使用带有NAT的iptables来映射每个私有容器和主机的公共接口。 NAT用于提供主机之外的通信。虽然桥接网络解决端口冲突问题并为在一台主机上运行的容器提供网络隔离,但是会带来一些NAT相关的性能成本。 Host 在这种方法中,新创建的容器与主机共享其网络命名空间,提供更高的性能(接近裸机),并且消除对NAT的需要; 然而,它确实遭受端口冲突问题。 虽然容器可以访问所有主机的网络接口,但除非在特权模式下部署,容器可能不会重新配置主机的网络堆栈。 主机网络是Mesos中使用的默认类型。 换句话说,如果框架没有指定网络类型,新的网络命名空间将不会与容器相关联,而是与主机网络相关联。 有时称为本地网络,主机网络在概念上很简单,使其更容易被理解,故障排除和使用。 Overlay Overlays使用网络隧道在主机之间传递通信。这允许容器通过从一个主机到下一个主机隧道网络子网表现得好像它们在同一台机器上;实质上是一个网络跨越多个主机。目前存在许多隧道技术,例如虚拟可扩展局域网VXLAN。 VXLAN是Docker libnetwork的首选隧道技术,其多主机网络在1.9版本中作为原生功能。随着这种能力的引入,Docker选择利用HashiCorp的Serf作为gossip协议,选择它的邻居表交换和收敛时间的效率。 对于那些需要支持其他隧道技术的需求,Flannel可能是一个选择。它支持udp,vxlan,host-gw,aws-vpc或gce。每个云提供商隧道类型为您的帐户或者VPC在提供商的路由表中创建路由。对公共云的支持对于overlay驱动尤其重要,因为overlay能比较好的解决混合云场景,并提供扩展和冗余,而无需打开公共端口。 多主机网络在启动Docker守护程序以及键值存储时需要额外的参数。某些overlay依赖于分布式键值存储。如果你正在做容器编排,你已经有一个分布式的键值存储。 overlay层侧重于跨主机通信挑战。在同一主机上连接到两个不同overlay网络的容器不能通过本地网桥彼此通信 - 它们是彼此分段的。 Underlays 底层网络驱动将主机接口(即,eth0处的物理网络接口)直接暴露给在主机上运行的容器或VM。 两个这样的底层驱动就是MACVLAN和IPVLAN。 网络工程师非常熟悉MACVLAN和IPVLAN驱动的操作和功能。 这两个网络驱动在概念上比桥接网络更简单,不需要端口映射,并且更高效。 此外,IPVLAN具有与许多网络工程师比较青睐的L3模式。 考虑到大多数公共云中的限制(或缺乏能力),当您有本地工作负载,安全问题,流量优先级或合规要求时,底层特别有用。 不同于每个VLAN需要一个网桥,底层网络允许每个子接口一个VLAN。 MACVLAN MACVLAN允许在主机的单个物理接口后面创建多个虚拟网络接口。每个虚拟接口具有唯一的MAC和IP地址分配,有一个限制:IP地址需要在与物理接口相同的广播域。虽然许多网络工程师可能更熟悉子接口这个术语(不要与辅助接口混淆),但用于描述MACVLAN虚拟接口的说法通常是上层或下层接口。 MACVLAN网络是一种消除对LINUX网桥需要的方式,NAT和端口映射,允许您直接连接到物理接口。 MACVLAN每个容器使用唯一的MAC地址,这可能导致启用了防止MAC欺骗的这种安全策略(每个物理交换机接口仅允许一个MAC地址)的网络交换机出现问题。 容器流量被过滤掉,不能与底层主机通信,将主机和它上面运行的容器完全隔离。主机无法到达容器。容器与主机隔离。这对服务提供者或多租户场景有用,并且具有比网桥模型更好的隔离。 MACVLAN需要混杂模式; MACVLAN有四种工作模式,Docker 1.12只支持桥接模式。 MACvlan桥接模式和IPvlan L2模式在功能上等效。两种模式都允许广播和组播流量进入。这些底层协议的设计考虑了内部使用案例。您的公有云里程将有所不同,因为它们的虚拟机接口上大多数不支持混合模式。 注意事项:MACVLAN桥接模式为每个容器分配唯一的MAC地址或许是跟踪网络流量和端到端可见性的福音; 然而,对于具有512个唯一MAC地址的上限的典型网络接口卡(NIC),例如BR OADCOM,应该考虑这个上限。 IPVLAN IPVLAN与MACVLAN类似,它创建新的虚拟网络接口并为每个IP地址分配一个唯一的IP地址。区别在于,相同的MAC地址用于主机上的所有pod和容器 - 物理接口的相同MAC地址。对这种行为的需要主要由以下事实驱动:许多交换机的通常配置的安全状态是关闭具有来自多于一个MAC地址的业务的交换机端口。 最佳运行内核是4.2或更新版本,IPVLAN可以在L2或L3模式下运行。像MACVLAN一样,IPVLAN L2模式要求分配给子接口的IP地址与物理接口在同一子网中。然而,IPvlan L3模式要求容器网络和IP地址在与父物理接口不同的子网上。 Linux主机上的802.1q配置(使用IP Link创建时)是短暂的,因此大多数运营商使用网络启动脚本来保持配置。对于运行底层驱动程序和暴露API的程序化配置VLAN的容器引擎,自动化可以对其改进。例如,当在机架交换机顶部创建新VLAN时,这些VLAN可以通过暴露的容器引擎API.ico被推入Linux主机。 MACVLAN AND IPVLAN 当在这两种底层类型之间进行选择时,请考虑是否需要网络才能看到单个容器的MAC地址。 对于地址解析协议(ARP)和广播通信,无论是底层驱动程序的L2模式,就像连接到交换机的服务器那样,通过将大量使用802.1D分组学习操作。然而,在IPVLAN L3模式中,网络堆栈在容器内处理,不允许多播或广播流量。在这个意义之上,IPVLAN L3模式会按照您期望L3路由器的行为运行。 注意,上游L3路由器需要知道使用IPvlan创建的网络。网络广告和重新分配网络仍然需要完成。今天,Docker正在尝试边界网关协议(BGP)。虽然静态路 由可以在机架交换机的顶层创建,就像goBGP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成立作为一个容器生态友好的方式来提供对等邻居和路由交换功能。 尽管在给定主机上支持多种联网模式,但是MACVLAN和IPVLAN不能同时在相同的物理接口上使用。总之,如果你习惯于在主机上运行trunks,可以用L2模式。如果你主要关注规模,L3则具有大规模的潜力。 DIRECT ROUTING 出于同样的原因,IPVLAN L3模式被网络工程师所青睐,他们可能选择专注于在第3层解决寻址网络复杂性。这种方法受益于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来管理容器网络。集中在L3的容器网络解决方案使用路由协议提供连接,这可以说更容易与现有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连接容器,VM和裸机服务器进行相互操作。此外,L3网络扩展和提供在过滤和隔离网络流量方面的细粒度控制。 CALICO就是一个这样的项目,使用BGP为每个网络分配路由 - 特别是对使用/ 32的工作负载,这允许它与现有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无缝集成,并且不需要Overlays。没有Overlays或封装带来的开销,结果是可以组建具有卓越的性能和规模的网络。容器的可路由IP地址将IP地址与端口暴露于外部世界。被培训并习惯于使用路由协议部署,诊断和操作网络的网络工程师可能发现直接路由更容易消化。然而,值得注意的是,CALICO不支持重叠的IP地址。 FAN NETWORKING Fan网络是实现访问更多IP地址的一种方式,从一个分配的IP地址扩展到250个IP地址。 这是一种获得更多IP而不需要重叠网络的高效方法。 当在公有云中运行容器时,这种类型的网络特别有用,其中单个IP地址被分配给主机并且启动附加网络是禁止的,或者运行另一个负载均衡实例是昂贵的。 POINT-TO-POINT 点对点可能是CoreOS rkt使用的最简单的网络类型和默认网络。 默认情况下,使用NAT或IPMASQ,它将创建一个虚拟以太网对,将一个放在主机上,另一个放在容器pod中。 点到点网络利用iptables不仅为入站流量提供端口转发,而且通过loopback接口为pod中的其他容器之间的内部通信提供端口转发。 Capabilities 在连接性之外,需要考虑对其他网络功能和网络服务的支持。容器网络的许多模式利用NAT和端口转发或有意避免它们的使用。选择网络时,IP地址管理IPAM,组播,广播,IPv6,负载均衡,服务发现,策略,服务质量,高级过滤和性能都是需要额外考虑的。 问题是这些能力是否受到支持。即使您的runtime,编排引擎或插件支持容器网络功能,您的基础架构也可能不支持该功能。虽然一些2级公有云提供商提供对IPv6的支持,但是在顶级公有云中却缺乏对IPv6的支持,这也增加了用户对其他网络类型(例如Overlays和FAN网络)的需求。 在IPAM方面,为了提高易用性,大多数容器runtime引擎默认使用host-local为容器分配地址,因为它们已连接到网络。host-local IPAM涉及定义要选择的固定IP地址块。跨容器网络项目普遍支持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容器网络模型(CNM)和容器网络接口(CNI)都具有用于与IPAM系统集成的IPAM内置和插件框架 - 这是在许多现有环境中采用的关键能力。 想了解更多关于容器网络模型(CNM)和容器网络接口(CNI)的技术细节请参考忘期文章: 容器网络聚焦:CNM和CNI 文末福利:请大家关注"Wise2C"公众号并回复【进群】,睿云小助手会第一时间拉你进入【 Docker企业落地实践群】,我们分享的各个企业案例项目的技术专家与用户代表,正在敬候您的光临,期待大家就项目的更多细节与疑问与群里的大牛们进行咨询探讨。 需要了解更多有关睿云智合的客户项目细节,请在Wise2C公众号中最佳实践菜单中查看。 干货放送系列之(一): 富德生命人寿容器技术应用实战案例 干货放送系列之(二): 中国平安容器技术应用实战案例 干货放送系列之(三): 民生人寿容器技术应用实战案例 干货放送系列之(四): 某中型人寿保险公司系统架构改造规划咨询实战案例 年度盘点系列: 年度盘点 | 2016年金融行业容器技术应用 - 保险篇 年度盘点系列: 年度盘点 | 2016年金融行业容器技术应用 - 银行篇 若需要了解更多有关Wise系列PaaS产品的详情,请与我们的市场团队联系: contact@wise2c.com2023-07-27 04:16:111
容器与虚拟机的区别
1.容器技术简介对于容器,它首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运行环境,在这一点有点类似于虚拟机,但是不像虚拟机那样彻底。在容器内,应该最小化其对外界的影响,比如不能在容器内把宿主机上的资源全部消耗,这就是资源控制。2.容器与虚拟机的区别容器和虚拟机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虚拟化层的位置和操作系统资源的使用方式。11 容器与虚拟机拥有着类似的使命:对应用程序及其关联性进行隔离,从而构建起一套能够随处运行的自容纳单元。此外,容器与虚拟机还摆脱了对物理硬件的需求,允许我们更为高效地使用计算资源,从而提升能源效率与成本效益。 虚拟机会将虚拟硬件、内核(即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空间打包在新虚拟机当中,虚拟机能够利用“虚拟机管理程序”运行在物理设备之上。虚拟机依赖于hypervisor,其通常被安装在“裸金属”系统硬件之上,这导致hypervisor在某些方面被认为是一种操作系统。一旦 hypervisor安装完成, 就可以从系统可用计算资源当中分配虚拟机实例了,每台虚拟机都能够获得唯一的操作系统和负载(应用程序)。简言之,虚拟机先需要虚拟一个物理环境,然后构建一个完整的操作系统,再搭建一层Runtime,然后供应用程序运行。 对于容器环境来说,不需要安装主机操作系统,直接将容器层(比如LXC或libcontainer)安装在主机操作系统(通常是Linux变种)之上。在安装完容器层之后,就可以从系统可用计算资源当中分配容器实例了,并且企业应用可以被部署在容器当中。但是,每个容器化应用都会共享相同的操作系统(单个主机操作系统)。容器可以看成一个装好了一组特定应用的虚拟机,它直接利用了宿主机的内核,抽象层比虚拟机更少,更加轻量化,启动速度极快。 相比于虚拟机,容器拥有更高的资源使用效率,因为它并不需要为每个应用分配单独的操作系统——实例规模更小、创建和迁移速度也更快。这意味相比于虚拟机,单个操作系统能够承载更多的容器。云提供商十分热衷于容器技术,因为在相同的硬件设备当中,可以部署数量更多的容器实例。此外,容器易于迁移,但是只能被迁移到具有兼容操作系统内核的其他服务器当中,这样就会给迁移选择带来限制。 因为容器不像虚拟机那样同样对内核或者虚拟硬件进行打包,所以每套容器都拥有自己的隔离化用户空间,从而使得多套容器能够运行在同一主机系统之上。我们可以看到全部操作系统层级的架构都可实现跨容器共享,惟一需要独立构建的就是二进制文件与库。正因为如此,容器才拥有极为出色的轻量化特性。 对Docker稍有接触的人应该都见过下图,无需更多解释,Docker减少Guest OS这一层级,所以更轻量和更高性能。 docker虚拟机区别 3.深层区别: docker虚拟机区别更新:Docker现在已经支持windows平台,所以上面的Windows支持一栏可以忽略。2023-07-27 04:16:217
fedora 是什么系统
Fedora 是一个开放的、创新的、前瞻性的操作系统和平台,基于 Linux。它允许任何人自由地使用、修改和重发布,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它由一个强大的社群开发,这个社群的成员以自己的不懈努力,提供并维护自由、开放源码的软件和开放的标准。Fedora 项目由 Fedora 基金会管理和控制,得到了 Red Hat, Inc. 的支持。 可运行的体系结构包括 x86(即i386), x86_64 和 PowerPC! Fedora Core(自第五版直接更名为Fedora)是众多 Linux 发行套件之一。它是一套从Red Hat Linux发展出来的免费Linux系统。现时Fedora最新的版本是Fedora 11。 Fedora和Redhat这两个Linux的发行版放联系很密切。Redhat 自9.0以后,不再发布桌面版的,而是把这个项目与开源社区合作,于是就有了Fedora 这个 Linux 发行版。Fedora 可以说是Redhat 桌面版本的延续,只不过是与开源社区合作。 Fedora 是一个独立的操作系统,是Linux的一个发行版本,Linux有好多发行版本,比如 Ubuntu、Debian、SuSE、Archlinux、Mandriva Linux(原为Mandrakelinux)以及Slackware等 ;因为Linux是开放源代码的操作系统,所以如果您技术精通一点的话,您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出自己的Linux发行版。 官方网站:http://fedoraproject.org/2023-07-27 04:16:402
手机系统有哪些
有:Android、iOS、Symbian、Windows Phone和BlackBerry OS。1、AndroidAndroid是一种以Linux为基础的开放源代码操作系统,主要使用于便携设备。目前尚未有统一中文名称,中国大陆地区较多人使用“安卓”或“安致”。Android操作系统最初由Andy Rubin开发,最初主要支持手机。2005年由Google收购注资,并组建开放手机联盟开发改良,逐渐扩展到平板电脑及其他领域上。2、iOSiOS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原名为iPhoneOS,其核心与Mac OS X的核心同样都源自于Apple Darwin。它主要是给iPhone和iPodtouch使用。就像其基于的Mac OSX操作系统一样,它也是以Darwin为基础的。iPhoneOS的系统架构分为四个层次:核心操作系统层(the Core OSlayer),核心服务层(the Core Serviceslayer),媒体层(the Media layer),可轻触层(theCocoa Touchlayer)。系统操作占用大概1.1GB的存储空间。3、SymbianSymbian操作系统提供了一系列个人信息管理(PIM)功能,包括联系人和日程管理等,还有众多的第三方应用软件可以供选择。4、Windows PhoneWindows Mobile在管理联系人方面较有优势,它在每个联系人下面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条目,而且在搜索大数量的联系人列表时更加容易。输入任意字符,在手机屏幕上都会显示与之相关的联系人。5、BlackBerry OS黑莓系统,是加拿大Research In Motion(简称RIM)公司推出的一款无线手持邮件解决终端设备的操作系统,由RIM自主开发。它和其他手机终端使用的Symbian、Windows Mobile、ios等操作系统有所不同,Blackberry系统的加密性能更强,更安全。2023-07-27 04:16:507
开发者可以使用Docker做什么
【编者的话】有些开发者可能还是不明白 Docker 对自己到底有多大的用处,因此翻译 Docker 个人用例 这篇文章中来介绍 Docker 在普通开发者开发过程中的用例。Docker 如今赢得了许多关注,很多人觉得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因为他们仍然搞不清 Docker 和普通开发者到底有什么关系。许多开发者觉得 Docker 离自己很远,Docker 是生产环境中的工具,和自己无关。我也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想清楚作为普通开发人员如何在自己的开发中使用 Docker。坦率地说,我仍处在学习的过程中。这篇文章提供了一个 Docker 用例列表,我希望它能更好地帮助你理解 Docker 并引发你的思考。本文只是描述 Docker 在普通开发者日常的应用,并不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在介绍用例之前,我希望你能先记住这句话:“Docker 是一个便携的应用容器”。你可以不知道 Docker 所说的的“便携式容器”到底是什么意思,但是你必须清楚 Docker 在日常中能带来非常大的效率提升。当你需要在容器内运行自己的应用(当然可以是任何应用),Docker 都提供了一个基础系统镜像作为运行应用时的基础系统。也就是说,只要是 Linux 系统上的应用都可以运行在 Docker 中。可以在 Docker 里面运行数据库吗?当然可以。可以在 Docker 里面运行 Node.js 网站服务器吗?当然可以。可以在 Docker 里面运行 API 服务器吗?当然可以。Docker 并不在乎你的应用程序是什么、做什么,Docker 提供了一组应用打包、传输和部署的方法,以便你能更好地在容器内运行任何应用。下面的例子我自己经常使用,当然你有更好的案例也可以分享给我。尝试新软件对开发者而言,每天会催生出的各式各样的新技术都需要尝试,然而开发者却不太可能为他们一一搭建好环境并进行测试。时间非常宝贵,正是得益于 Docker,让我们有可能在一条或者几条命令内就搭建完环境。Docker 有一个傻瓜化的获取软件的方法,Docker 后台会自动获得环境镜像并且运行环境。并不仅仅是新技术环境搭建用得到 Docker。如果你想快速在你的笔记本上运行一个 MySQL 数据库,或者一个 Redis 消息队列,那么使用 Docker 便可以非常容易地做到。例如 Docker 只需要一条命令便可以运行 MySQL 数据库:docker run -d -p 3306:3306 tutum/mysql。译者注:虽然使用命令也能非常快地安装 MySQL 数据库,但是当用到最新的技术或者非常复杂的技术时,使用 Docker 便会是个非常好的选择,例如 Gitlab,普通用户大概需要一天的时间去搭建 Gitlab 平台,而 Docker 则只需要一条命令。进行演示现在我经常需要在周末用自己开发的成果对客户活着别人做一两个演示。搭建演示环境的过程非常麻烦。现在我发现 Docker 已经成为我演示这些工具的最合理的方式。同时,对于客户来说,我可以直接将 Docker 镜像提供给他们,而不必去做任何环境配置的工作,工作的效果也会和在他们演示中所看到的一模一样,同时不必担心他们的环境配置会导致我们的产品无法运行。避免“我机器上可以运行”无论是上一篇介绍的企业部署 Docker 还是本文的个人 Docker 用例,都提到了这个情况。因为环境配置不同,很多人在开发中也会遇到这个情况,甚至开发的软件到了测试人员的机器上便不能运行。但这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如果我们有一个可靠的、可分发的标准开发环境,那么我们的开发将不会像现在这么痛苦。Docker 便可以解决这个问题。Docker 镜像并不会因为环境的变化而不能运行,也不会在不同的电脑上有不同的运行结果。可以给测试人员提交含有应用的 Docker 镜像,这样便不再会发生“在我机器上是可以运行的”这种事情,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开发人员测试人员互相检查机器环境设置带来的时间成本。另一个 Docker 可以发挥用处的地方是培训班。除了 Docker 容器的隔离性之外,更能体会到 Docker 优势的地方在于环境搭建。培训班的新手每个人都要在环境搭建上花费很多时间,但是如果在这里应用到 Docker 的话,那么我们只需要把标准的运行环境镜像分发下去,然后就可以开始上课了。使用 Docker 和使用虚拟机一样简单,但是 Docker 要更方便、更轻量级。同时,我们也可以告诉学员:“在培训的同时,我们还将学到当下最流行的技术——Docker”,这种双赢的结局,何乐而不为呢。学习 Linux 脚本当然这个原因看起来可能很奇怪,但是对不不熟悉 Linux 操作系统和 Shell 脚本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好机会。即便本文并不是在讲 Linux,Linux 的重要度仍然不言而喻。如果你用的是 Windows,那么我给你一个建议:从云主机提供商那儿租用一台云主机:我推荐使用 CoreOS 系统的云主机。虽然这样并不会让你成为专业的 Linux 运维,但是可以让你快速地学到 Linux 基础知识,爱上命令行操作,并且慢慢开始熟悉和欣赏 Linux。更好地利用资源虚拟机的粒度是“虚拟出的机器”,而 Docker 的粒度则是“被限制的应用”,相比较而言 Docker 的内存占用更少,更加轻量级。对我来说这是 Docker 的一个优势:因为我经常在自己电脑中运行多个 Docker 应用,使用 Docker 比使用虚拟机更加简单,方便,粒度更细,也能持续地跟踪容器状态。为微服务定制如果你一直在关注科技新闻的话,那么你应该听说过“微服务(Microservices)”的概念。Docker 可以很好地和微服务结合起来。从概念上来说,一个微服务便是一个提供一整套应用程序的部分功能,Docker 便可以在开发、测试和部署过程中一直充当微服务的容器。甚至生产环境也可以在 Docker 中部署微服务。在云服务提供商之间移植大多数的云主机提供商已经全面支持 Docker。对于开发人员来说,这表示你可以很方便地切换云服务提供商,当然也可以很方便地将你本地的开发环境移动到云主机上,不需要本地上配置一次运行环境、在云主机上还配置一次运行环境。全面部署 Docker (Docker here and Docker there) 作为标准运行环境可以极大地减轻应用上线时的工作量和产生 BUG。2023-07-27 04:17:342
kubernetes 提供什么功能
Kubernetes是一个开源项目,它把谷歌的集群管理工具引入到虚拟机和裸机场景中。它可以完美运行在现代的操作系统环境(比如CoreOS 和Red Hat Atomic),并提供可以被你管控的轻量级的计算节点。Kubernetes使用Golang开发,具有轻量化、模块化、便携以及可扩展的特点。我们 (Kubernetes开发团队)正在和一些不同的技术公司(包括维护着Mesos项目的MesoSphere)合作来把Kubernetes升级为一种 与计算集群交互的标准方式。Kubernetes重新实现了Google在构建集群应用时积累的经验。这些概念包括如下内容: Pods:一种将容器组织在一起的方法; Replication Controllers:一种控制容器生命周期的方法(译者注:Replication Controller确保任何时候Kubernetes集群中有指定数量的pod副本(replicas)在运行); Labels:一种可以找到和查询容器的方法; Services:一个用于实现某一特定功能的容器组; 因此,只要使用Kubernetes你就能够简单并快速的启动、移植并扩展集群。在这种情况下,集群就像是类似虚拟机一样灵活的资源,它是一个逻辑运算单元。打开它,使用它,调整它的大小,然后关闭它,就是这么快,就是这么简单。 Mesos和Kubernetes的愿景差不多,但是它们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中各有不同的优势。Mesos是分布式系统内核,它可以将不同的机器整 合在一个逻辑计算机上面。当你拥有很多的物理资源并想构建一个巨大的静态的计算集群的时候,Mesos就派上用场了。有很多的现代化可扩展性的数据处理应 用都可以在Mesos上运行,包括Hadoop、Kafka、Spark等,同时你可以通过容器技术将所有的数据处理应用都运行在一个基础的资源池中。在 某个方面来看,Mesos是一个比Kubernetes更加重量级的项目,但是得益于那些像Mesosphere一样的贡献者,Mesos正在变得更加简 单并且容易管理。 有趣的是Mesos正在接受Kubernetes的理念,并已经开始支持Kubernetes API。因此如果你需要它们的话,它将是对你的Kubernetes应用去获得更多能力的一个便捷方式(比如高可用的主干、更加高级的调度命令、去管控很 大数目结点的能力),同时能够很好的适用于产品级工作环境中(毕竟Kubernetes仍然还是一个初始版本)。 当被问到区别的时候,我会这样回答: 如果你是一个集群世界的新手,那Kubernetes是一个很棒的开始。它可以用最快的、最简单的、最轻量级的方式来解决你的问题,并帮 助你进行面向集群的开发。它提供了一个高水平的可移植方案,因为很多厂商已经开始支持Kubernetes,例如微软、IBM、Red Hat、CoreOS、MesoSphere、VMWare等。 如果你拥有已经存在的工作任务(Hadoop、Spark、Kafka等),那Mesos可以给你提供了一个将不同工作任务相互交错的框架,然后还可以加入一些新的东西,比如Kubernetes应用。 如果你想使用的功能Kuberntes还没实现,那Mesos是一个不错的替代品,毕竟它已经成熟。2023-07-27 04:17:532
什么是POS管理
POS(partitionoperationsystem)分区操作,在传统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中,内核和应用都运行在同一特权级,应用程序可以无限制的访问整个系统地址空间。为了满足航空电子对高可靠性、高可用性以及高服务性的要求,1997年1月ARINC发布了ARINC653(航空电子应用软件标准接口),并于2003年7月发布ARINC653 Supplement 1,对区间管理、区间通信及健康监测部分进行了补充说明,用以规范航空电子设备和系统的开发。扩展资料:分区(Partitioning)是ARINC653中一个核心概念。在IMA(Integrated Modular Avionics)系统中,一个核心模块会包含一个或多个航空电子应用,并且这些应用要能够独立运行。分区就是航空电子应用中的一个功能划分。分区的单位称为区间,区间内的每一个执行单元称为进程。每一个区间具有自己独立的数据、上下文和运行环境,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防止一个区间的错误影响到其他区间。另外,它能使得整个系统容易验证、确认和认证。采用arinc标准的操作系统设计原理将传统操作系统分为两级,一个是CoreOS,任务是区间化以及区间的管理和调度,CoreOS的上层就是POS,即分区操作系统,在POS的上层才是应用程序的执行。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POS(分区操作)2023-07-27 04:18:045
微软,你2025年退役Win10,但是Win10不是最后系统吗。后面怎么办
微软是打算在 2025 年退役 WIN 10 系统,不但是 WIN 10 而是整个 Windows 都要退役。Windows 退役后将开发出一款全新构架的系统。2023-07-27 04:18:363
WinCE 6.0系统启动流程详解?
Windows CE6.0启动过程分析在Windows CE 6.0中,内核(Kenerl)和OEM代码被分成oal.exe、kernel.dll和kitl.dll三个部分,其中启动代码(startup)和 OAL层的实现部分不再与内核链接生成NK.exe,取而代之的是启动代码(startup)和硬件相关且独立于内核的OAL层的实现部分编译成 oal.exe,而与内核相关且独立于硬件的OAL层代码包含在kernel.dll中;内核无关传输层(KITL)的支持代码从OAL层分离出来编译成 kitl.dll。 从表面上看,好像只是代码重新组合了一下,从帮助 文档中BSP的移植过程看好像也是这么一回事,实际上,整个Windows CE 6.0内核布局发生了很大的改变。Windows CE 6.0的启动过程也是如此,如果你想按照Windows CE 5.0的启动顺序去分析Windows CE 6.0的启动顺序,可能会走到一个死胡同。主要是因为Windows CE 6.0在启动过程中调用了kernel.dll和kitl.dll两个动态链接库的原因,而且Windows CE6.0不再编译生成KernKitlProf.exe内核文件。 从Windows CE 6.0的帮助文档可以看出,WinCE6.0的启动只与oal.exe和kernel.dll有关,至于kitl.dll,只有将操作系统编译成具有 KITL功能时才用到。分析Windows CE 6.0的启动过程实际上找到编译oal.exe和kernel.dll的源码位置。 首先看一下将WinCE6.0编译成诸如 WinCE5.0所说的基本内核情况,即kern.exe。对于oal.exe源码位置比较容易找到,因为oal.exe是启动代码与硬件相关的OAL层 实现文件编译而成,所以只需在BSP的OAL目录中便能找到。而对于kernel.dll,在BSP目录结构中,基本上无法找到kernel.dll的编 译文件,所以必须从其他方面着手。 下面为WinCE 6.0的编译日志输出文件:makeimg.out在文件复制过程的一部分: Copying E:WINCE600OSDesignsxsbase270xsbase270RelDirXSBase270_ARMV4I_Releaseoal.exe to E:WINCE600OSDesignsxsbase270xsbase270RelDirXSBase270_ARMV4I_Release k.exe for debugger Copying E:WINCE600OSDesignsxsbase270xsbase270RelDirXSBase270_ARMV4I_Releasekern.dll to E:WINCE600OSDesignsxsbase270xsbase270RelDirXSBase270_ARMV4I_Releasekernel.dll for debugger 从日志输出文件可以看出,在文件复制过程 中,WinCE6.0编译器将oal.exe更名为nk.exe,而将kern.dll文件更名为kernel.dll,也就是说,kern.dll文件 的实现部分就是kernel.dll的实现体。根据前面的分析,oal.exe是与硬件相关独立于内核的OAL层的实现部分,而kernel.dll为内 核相关独立于硬件的OAL层的实现部分。同样可以从最后整合后的二进制配置文件ce.bib文件中看出端倪。 ; @CESYSGEN IF CE_MODULES_NKnk.exe E:WINCE600OSDesignsxsbase270xsbase270RelDirXSBase270_ARMV4I_Releaseoal.exe NK SHZkitl.dll E:WINCE600OSDesignsxsbase270xsbase270RelDirXSBase270_ARMV4I_Releasekitl.dll NK SHZkernel.dll E:WINCE600OSDesignsxsbase270xsbase270RelDirXSBase270_ARMV4I_Releasekern.dll NK SHZ; @CESYSGEN ENDIF 而kern.dll动态库在整个Windows CE6.0中没有显式编译过程,即没有一个sources文件有kern.dll的编译过程,所以只能从操作系统的编译文件Makefile中寻找其编译 过程。下面看一下$(_PUBLICROOT)commonCESYSGENmakefile中的部分内容: nk::$(NK_COMPONENTS) $(NK_REPLACE_COMPONENTS)@copy $(SG_INPUT_LIB)oemstub.pdb $(SG_OUTPUT_OAKLIB)@copy $(SG_INPUT_LIB)oemstub.lib $(SG_OUTPUT_OAKLIB)set TARGETTYPE=DYNLINKset TARGETNAME=kernset RELEASETYPE=OAKset DLLENTRY=NKStartupset DEFFILE=NO_DEF_FILEset TARGETLIBS=set SOURCELIBS=%%NKLIBS%% $(SG_INPUT_LIB) kmain.lib $(SG_INPUT_LIB)fulllibc.lib$(MAKECMD) /NOLOGO NOLIBC=1 kern.dll 从上述代码中可以发现,原来kern.dll动态库是从oemstub.lib编译而来,而且与nkmain.lib有关。 在理顺了上述文件的相互之间的关系之后,再来分析Windows CE 6.0的启动过程可能就比较容易啦。 在理清了上述文件的关系之后,便可以分析任意一款基于ARM微处理器的Windows CE 6.0的启动过程,现在以深圳亿道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的基于PXA270 ARM开发平台为例,分析Windows CE 6.0操作系统启动过程。 1、Startup函数: 从Windows CE 6.0的帮助文档可以看出,WinCE6.0的启动只与oal.exe和kernel.dll有关,至于kitl.dll,只有将操作系统编译成具有 KITL功能时才用到。分析Windows CE 6.0的启动过程实际上找到编译oal.exe和kernel.dll的源码位置。 oal.exe的通过Startup函数完成硬件 的初始化。Startup.s代码与该硬件平台的Bootloader启动代码共用,其中PreInit函数主要完成将ARM处理器工作模式切换到管理员 模式、同时关闭MMU,并检测系统启动原因,如果是热启动、即在该函数调用之前已经启动了Bootloader程序,相当基本硬件初始化已经完成,则直接 跳转到OALStartUp函数中;否则需要进行硬件中断屏蔽、内存、系统时钟频率、电源管理等硬件的基本初始化过程。(具体过程见代码的分析)$(_PLATFORMROOT)xsbase270srccommonStartupStartup.sLEAF_ENTRY StartUpbl PreInittst r10, #RCSR_HARD_RESETbeq OALStartUptst r10, #RCSR_GPIO_RESETbne Continue_StartUpbl xlli_mem_init ;初始化内存控制器ldr r0, =xlli_PMRCREGS_PHYSICAL_BASE;ldr r0, [r0, #xlli_PSPR_offset]; mov r1, r10; bl XllpPmValidateResumeFromSleep; cmp r0, #0; bne Failed_Sleep_Resume;Sleep_Resetldr r0, =xlli_PMRCREGS_PHYSICAL_BASE; ldr r0, [r0, #xlli_PSPR_offset];mov r1, r10; b XllpPmGoToContextRestoration;Failed_Sleep_Resumeldr r1, =xlli_RCSR_SMRbic r10, r10, r1 Continue_StartUpbl xlli_intr_init; ;初始化中断控制器bl EnableClks; ;使能内核时钟(内存/OS定时器/FFART时钟之需)bl OALXScaleSetFrequencies ;设置系统频率bl xlli_mem_Toptbl xlli_mem_restart ;复位内存,使其处于工作模式bl xlli_ost_init ;初始化操作系统定时器bl xlli_pwrmgr_init ;初始化电源管理bl xlli_IMpwr_init ;初始化内部存储器bENTRY_END2、OALStartUp函数:在系统硬件初始化完毕之后,Startup调用 OALStartUp函数,OALStartUp函数主要完成将OEMAddressTable表传递给内核;然后调用KernelStart函数跳转到 内核OEMAddressTable表的主要作用表的每一个入口都定义了一个内存中的物理位置、内存的大小以及映射这物理地址的静态虚拟地址;◆静态虚拟内存地址被定义在缓冲存储器的范围之内;◆内核可以创建非缓冲的内存地址指向到相同的物理地址;◆对于同一物理地址,既有一个缓冲的虚拟内存地址,也有一个非缓冲的虚拟内存地址;◆OEMAddressTable最后必须以0结尾;◆对于MIPS和SHx类型的CPU,物理地址与虚拟地址的映射由CPU完成,无需创建OEMAddressTable$(_PLATFORMROOT)xsbase270srcInc Oemaddrtab_cfg.inc):$(_PLATFORMROOT)xsbase270srcoalOalLibStartup.s3、KernelStart函数主要作用: ◆完成OEMAddressTable表中的物理地址到虚拟地址和虚拟地址到物理地址之间的映射;◆对存储器页表和内核参数区存储空间(RAM或DRAM)进行清零处理。◆读出CPU的ID号,内核需要根据该ID决定ARM的MMU处理,因为ARMV6和ARMV6之前的ARM处理器的MMU处理过程有所区别;◆设置并开启MMU和Cache,因为在Startup函数关闭MMU和Cache;◆设置ARM处理器工作模式的SP指针,ARM处理器共用7种不同的工作模式 (USER、FIQ、IRQ、Supervisor、Abort、Undefined、System),除用户模式(USER)和系统模式 (System)之外,其他5种工作模式都有具有特定的SP指针寄存器(ARM处理器称其为影子寄存器);◆读取内核启动所需要的KDataStruct结构体;◆调用ARMInit函数重新定位Windows CE内核参数pTOC和初始化OEMInitGlobals全局变量;◆利用mov pc, r12指令跳转到kernel.dll的入口位置,即NKStartup函数中。$(_PRIVATEROOT)WINCEOSCOREOSNKLDRARMarmstart.s4、ARMInit函数:在ARMInit之前,系统仍无法使用全局变量, 因为系统的全局还在ROM区域,对于操作系统而言,出于安全考虑,只有XIP程序才有读取ROM区域数据的权利,对于大部分Windows CE 操作系统,只有将数据拷贝到RAM区域后才能进行读写,ARMInit函数中通过调用KernelRelocate函数对pTOC全局变量重新定位,定位 之后,对内核启动所需要的KDataStruct结构体进行初始化,其中OEMInitGlobals便是交换oal.exe和kernel.dll之间 的全局指针,ARMInit函数返回kernel.dll的入口位置。并在KernelStart函数最后利用mov pc, r12指令跳转到kernel.dll的入口位置,即NKStartup函数中。 $(_PRIVATEROOT)WINCEOSCOREOSNKLDRARMarminit.c5、NKStartup函数:硬件平台初始化完成后,oal.exe的启动任务基本完成,余下的启动工作由内核相关且独立于内核的OAL层实现体kernel.dll接管。kernel.dll主要作用:◆从结构体参数KDataStruct * pKData提取内核启动时所必须的全局变量,同时初始化内核全局变量;◆定位对Windows CE 6.0特有的OEMGLOBAL结构体的初始化函数OEMInitGlobals地址,该结构体构建了内核和OAL层之间进行通信的桥梁。在 OEMGLOBAL结构体定义了OAL层所必须的函数,该结构体在oemglobal.c文件中被初始化,并被编译在OEMMain.lib和 OEMMain_StaticKITL.lib两个库中,如果OAL链接这两个库,则必须要有该结构体中函数实现体;◆通过调用ARMSetup设置物理地址和非缓冲的虚拟内存地址的映射、ARM中断向量以及内核模式所需要的堆栈。◆调用OEMInitDebugSerial函数初始化调试串口;◆调用OEMInit进行平台初始化;需要注意的时,NKStartup函数调用OEMInitDebugSerial和 OEMInit函数的过程与Windows CE 6.0之前的版本完全不同,这是因为在Windows CE 6.0以前的版本中,由于内核(kernel)、OAL和KITL编译在一个可执行的文件中,它们之间的共享变量只需简单利用extern关键字申明便可 相互之间进行访问,而在Windows CE 6.0中,由于内核(kernel)、OAL和KITL被编译成不同的可执行文件,变量之间的相互访问无法使用extern关键字实现共享,即内核无法使 用extern DWORD varX方法访问OAL层的变量varX,当然OAL层的实现体同样无法通过同样的方式访问内核变量。为实现内核和OAL访问共享信息,Windows CE 6.0定义了OEMGLOBAL和GLOBAL两个结构体。在 Windows CE 6.0的内核启动时,OS找到OAL的入口位置,然后调用入口函数与全局块进行指针交换,这样内核才能使用OAL层中的信息,同样OAL层才能访问内核(kernel)导出的函数。所以上述两个函数的调用实际上通过OEMGLOBAL结构体实现的。实际调用位置为$(_PRIVATEROOT)winceoscoreos koemstuboemstub.c中的OEMInitDebugSerial和OEMInit,这两个函数中通过OEMGLOBAL结构体指针 访问OAL层中的OEMInitDebugSerial和OEMInit。首先看一下将WinCE6.0编译成诸如WinCE5.0所说的基本内核情况,即kern.exe。对于oal.exe源码位置比较容易找到,因为 oal.exe是启动代码与硬件相关的OAL层实现文件编译而成,所以只需在BSP的OAL目录中便能找到。而对于kernel.dll,在BSP目录结 构中,基本上无法找到kernel.dll的编译文件,所以必须从其他方面着手。调用KernelFindMemory()函数分割RAM区域,在Windows CE操作系统中,RAM空间主要分为存储内存和程序内存,存储内存主要为文件的存储空间,包括内核文件和复制到系统中所有目标文件,程序内存为运行程序时所需要的存储空间。◆KernelStart ()启动内核。$(_PRIVATEROOT)WINCEOSCOREOSNKKERNELARMmdarm.c void NKStartup (struct KDataStruct * pKData){。。。。} 6、KernelSstart函数:这里的KernelStart函数与前面的KernelStart函数的属于两个完全不 同的函数,NKStartup函数中调用的KernelStart函数为$(_PRIVATEROOT)WINCEOSCOREOSNK KERNELARMarmtrap.s文件中的KernelStart函数,主要完成调用内核初始化函数KernelInit,并跳转到操作系统的 第一个启动的任务。LEAF_ENTRY KernelStartldr r4, =KData ; (r4) = ptr to KDataStructldr r0, =APIRetstr r0, [r4, #pAPIReturn] ; set API return addressmov r1, #SVC_MODE msr cpsr_c, r1 ; switch to Supervisor Mode w/IRQs enabledCALL KernelInit ; initialize scheduler, etc.mov r0, #0 ; no current threadmov r1, #ID_RESCHEDULEb FirstScheduleENTRY_END7、KernelInit函数: Windows CE 6.0的内核初始化函数同其他版本的内核初始化函数基本相近,主要完成在启动第一个线程前对内核进行初始化,主要包括API函数集初始化、堆的初始化、初始化内存池、进程初始化、线程初始化和文件映射初始化等操作。 void KernelInit (void) 。。。{} 8、FirstSchedule: FirstSchedule函数为Windows CE操作系统启动过程中最后无条件跳转的一个函数,windows CE进行第一个调度,实际为一个空闲线程,因为windows CE系统还没有完成启动,只有当windows CE完全启动并进入稳定状态,然后启动文件系统filesys.dll,设备管理device.dll,窗体图像子系统gews.dll和shell程序 explore.exe。2023-07-27 04:18:522
kubernetes的master节点和node节点
kubernetes集群中的master节点是集群的控制节点, 负责整个集群的管理和控制。执行的控制命令都是发送给master节点。 Master节点上运行的主要组件如下: Node节点时kubernetes集群中的工作负责节点,Node上的工作负载由master分配, 当某个Node宕机时,Master会将上面的工作负载转移到其他节点上去, Node节点上运行的主要组件如下: 上图为kubernetes中所有组件一起工作时的示意图,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通信流程, 根据上面节点通信的介绍我们会产生一个疑问, 这个看起来好复杂的样子。 臣妾看不懂呀。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集群中详细的工作流程请移驾 kubectl创建pod背后发生了什么 探索背后的秘密 要求结果为所有的 Kubernetes Master 服务器没有单点故障,任何一台服务器当机均不影响Kubernetes的正常工作。 为了实现没有单点故障的目标,需要为以下几个组件建立高可用方案: etcd是Kubernetes当中唯一带状态的服务,也是高可用的难点。Kubernetes选用etcd作为它的后端数据存储仓库正是看重了其使用分布式架构,没有单点故障的特性。 虽然单节点的etcd也可以正常运行。但是推荐的部署方案均是采用3个或者5个节点组成etcd集群,供Kubernetes使用。 etcd的高可用基本有三种思路: 一是使用独立的etcd集群,使用3台或者5台服务器只运行etcd,独立维护和升级。甚至可以使用CoreOS的 update-engine 和 locksmith ,让服务器完全自主的完成升级。这个etcd集群将作为基石用于构建整个集群。 采用这项策略的主要动机是etcd集群的节点增减都需要显式的通知集群,保证etcd集群节点稳定可以更方便的用程序完成集群滚动升级,减轻维护负担。 二是在Kubernetes Master上用static pod的形式来运行etcd,并将多台Kubernetes Master上的etcd组成集群。 在这一模式下,各个服务器的etcd实例被注册进了Kubernetes当中,虽然无法直接使用 kubectl 来管理这部分实例,但是监控以及日志搜集组件均可正常工作。在这一模式运行下的etcd可管理性更强。 三是使用CoreOS提出的 self-hosted etcd方案 ,将本应在底层为Kubernetes提供服务的etcd运行在Kubernetes之上。 实现Kubernetes对自身依赖组件的管理。在这一模式下的etcd集群可以直接使用 etcd-operator 来自动化运维,最符合Kubernetes的使用习惯。 这三种思路均可以实现etcd高可用的目标,但是在选择过程中却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一些判断。简单来讲预算充足但保守的项目选方案一, 想一步到位并愿意承担一定风险的项目选方案三。折中一点选方案二。各个方案的优劣以及做选择过程中的取舍在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对这块有疑问的朋友可以私下联系交流。 apiserver本身是一个无状态服务,要实现其高可用相对要容易一些,难点在于如何将运行在多台服务器上的apiserver用一个统一的外部入口暴露给所有Node节点。 说是难点,其实对于这种无状态服务的高可用,我们在设计业务系统的高可用方案时已经有了相当多的经验积累。需要注意的是apiserver所使用的SSL证书要包含外部入口的地址,不然Node节点无法正常访问apiserver。 apiserver的高可用也有三种基本思路: 一是使用外部负载均衡器,不管是使用公有云提供的负载均衡器服务或是在私有云中使用 LVS 或者 HaProxy 自建负载均衡器都可以归到这一类。 负载均衡器是非常成熟的方案,在这里略过不做过多介绍。如何保证负载均衡器的高可用,则是选择这一方案需要考虑的新问题。 二是在网络层做负载均衡。比如在Master节点上用 BGP 做 ECMP ,或者在Node节点上用 iptables 做NAT都可以实现。采用这一方案不需要额外的外部服务,但是对网络配置有一定的要求。 三是在Node节点上使用反向代理对多个Master做负载均衡。这一方案同样不需要依赖外部的组件,但是当Master节点有增减时,如何动态配置Node节点上的负载均衡器成为了另外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从目前各个集群管理工具的选择来看,这三种模式都有被使用,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推荐方案产生。建议在公有云上的集群多考虑第一种模式,在私有云环境中由于维护额外的负载均衡器也是一项负担,建议考虑第二种或是第三种方案。 这两项服务是Master节点的一部分,他们的高可用相对容易,仅需要运行多份实例即可。这些实例会通过向apiserver中的 Endpoint 加锁的方式来进行leader election, 当目前拿到leader的实例无法正常工作时,别的实例会拿到锁,变为新的leader。 严格来说kube-dns并不算是Master组件的一部分,因为它是可以跑在Node节点上,并用 Service 向集群内部提供服务的。但在实际环境中, 由于默认配置只运行了一份kube-dns实例,在其升级或是所在节点当机时,会出现集群内部dns服务不可用的情况,严重时会影响到线上服务的正常运行。 为了避免故障,请将kube-dns的 replicas 值设为2或者更多,并用 anti-affinity 将他们部署在不同的Node节点上。这项操作比较容易被疏忽,直到出现故障时才发现原来是kube-dns只运行了一份实例导致的故障。 上面介绍了Kubernetes Master各个组件高可用可以采用的策略。其中etcd和kube-apiserver的高可用是整个方案的重点。由于存在多种高可用方案,集群管理员应当根据集群所处环境以及其他限制条件选择适合的方案。 这种没有绝对的通用方案,需要集群建设者根据不同的现状在多个方案中做选择的情况在Kubernetes集群建设过程中频频出现, 也是整个建设过程中最有挑战的一部分。容器网络方案的选型作为Kubernetes建设过程中需要面对的另外一个大问题也属于这种情况,今后有机会再来分享这个话题。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在完成了上述四个组件的高可用之后,最好采取实际关机检验的方式来验证高可用方案的可靠性,并根据检验的结果不断调整和优化整个方案。 此外将高可用方案与系统自动化升级方案结合在一起考虑,实现高可用下的系统自动升级,将大大减轻集群的日常运维负担,值得投入精力去研究。 虽然本篇主要在讲Kubernetes Master高可用的方案,但需要指出的是,高可用也并不是必须的,为了实现高可用所付出的代价并不低, 需要有相应的收益来平衡。对于大量的小规模集群来说,业务系统并没有实现高可用,贸然去做集群的高可用收益有限。这时采用单Master节点的方案,做好etcd的数据备份,不失为理性的选择。2023-07-27 04:18:591
Go语言的开源项目
1.Docker项目 网址为 https://github.com/docker/docker 。 介绍:Docker是一种操作系统层面的虚拟化技术,可以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之间进行隔离,也可以称之为容器。Docker可以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快速运行一个或多个实例。例如,启动一个Cent OS操作系统,并在其内部命令行执行指令后结束,整个过程就像自己在操作系统一样高效。 2.golang项目 网址为 https://github.com/golang/go 。 介绍:Go语言的早期源码使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写成。从Go 1.5版本自举后,完全使用Go语言自身进行编写。Go语言的源码对了解Go语言的底层调度有极大的参考意义,建议希望对Go语言有深入了解的读者读一读。 3.Kubernetes项目 网址为 https://github.com/kubernetes/kubernetes 。 介绍:Google公司开发的构建于Docker之上的容器调度服务,用户可以通过Kubernetes集群进行云端容器集群管理。 4.etcd项目 网址为 https://github.com/coreos/etcd 。 介绍:一款分布式、可靠的KV存储系统,可以快速进行云配置。 5.beego项目 网址为 https://github.com/astaxie/beego 。 介绍:beego是一个类似Python的Tornado框架,采用了RESTFul的设计思路,使用Go语言编写的一个极轻量级、高可伸缩性和高性能的Web应用框架。 6.martini项目 网址为 https://github.com/go-martini/martini 。 介绍:一款快速构建模块化的Web应用的Web框架。 7.codis项目 网址为 https://github.com/Codis Labs/codis。 介绍:国产的优秀分布式Redis解决方案。 8.delve项目 网址为 https://github.com/derekparker/delve 。 介绍:Go语言强大的调试器,被很多集成环境和编辑器整合。2023-07-27 04:19:191
最前线的docker实践者都在做什么
为了普及Docker知识,推动国内Docker生态系统的建设,为Docker爱好者和使用者提供一个实战平台,云雀科技启动了“Docker巨好玩”镜像构建挑战赛。自活动发布以来两周的时间内,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选手及团队报名参赛,参赛者涵盖了研发、运维、产品等各个职位,其中有10多位选手已经提交了作品,参赛主题也是五花八门,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大家做不到的。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除了选出最优秀的镜像作品外,我们更希望能够集思广益,充分调动大家的创造性,不仅为这些Docker爱好者提供一个各显神通的平台,更能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带来新的启示。目前看来大家的议题主要集中在面向开发者的镜像和面向服务的镜像:面向开发者的镜像:如方便开发,测试的工具。这也选手们参与最多的类型,他们提交的主要议题包括:完整的Emacs开发环境,PHP开发测试环境,一键生成开发所有常用工具,通过docker in docker的方式提供开发,持续集成,测试环境,浏览器兼容测试的云端解决方案等。面向于服务的镜像,如数据库服务,数据分析服务等第三方服务。在这一类镜像中,参赛者的创意包括:RDS服务,MongoDB服务,开源企业级数据库监控系统,Hadoop in Docker镜像,OpenStack镜像等。面向最终用户的镜像,如博客,电子商务和内容管理等平台。在这一类镜像中,参赛者们的主要议题有:智慧学校平台,面向中小团队的一体化管理解决方案,VPN自动部署环境,文档处理镜像等。基础镜像:如OS镜像,运行环境镜像,是构建其他镜像的基石。 ,参赛者们的创意集中在分布式计算节点,基本的安全加固镜像,Hadoop基础镜像,fastdfs镜像等。还有几位参赛者选择了和Docker本身相关的主题,比如Docker Registry,基于Docker的项目部署工具,Docker集群管理等。很多选手的题目,都和本身自己的工作或学习联系紧密,他们在报名不就提交了作品。特别是第一位提交作品的参赛者李进,带给了我们很多惊喜,他不仅作品准备得非常充分,提交了详细的说明文档,还写为我们的平台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深入了解后,才知道李进竟然还是一名大二的学生,云雀内部的小伙伴们纷纷感慨“长江后浪推前浪”,时光匆匆,危机重重。他是如何在大二期间就做到这么厉害的呢?应云雀内部小伙伴的要求,我们专访了李进,也分享给大家:云雀科技:首先请您自我介绍一下。李进:我叫李进,目前是大二,就读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我目前比较感兴趣的方面是云计算和互联网程序开发。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在杭州航桓科技有限公司做app的后端。云雀科技:您是如何开始Docker的实践?Docker为您带来了哪些便利?李进:我开始接触到Docker是在学校的图书馆的兴趣小组中开始的,大约是2014年年初,我们兴趣小组主要负责图书馆的服务的维护。当时我们遇到一些性能瓶颈,比如每当选课或者集体教师评选的时候,服务器就挂。但是平时使用量又很少。所以我们把目光投向了Docker,因为Docker很有弹性且快速。我尝试了很多关于Docker的很多东西比如CoreOS,Kubernetes,Panamax,但是目前的案例还是很少有可以借鉴的,所以图书馆暂时没有大规模应用。目前我把一些不是很重要的服务用docker尝试着托管,或者对程序进行测试的时候使用docker,用完就删除镜像,保留dockerfile记录构建细节即可。另外docker最大的特点就是快速,所以除了集群这块之外,我更喜欢应用到开发中。它带来最大的便利就是把部署的工作带到了开发者的身上,运维者不用关心细节。云雀科技:本次参赛作品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李进:我参赛的主题是用Docker构建laravel的开发环境,实现各个开发者开发环境统一。配上云雀的平台,从无开发环境到有开发环境大约只花几分钟下载镜像即可,同时一些特殊的东西也能很好的被支持,比如自己写的php的扩展,分享给队友或者社区,太方便了。而且可以根据不同的docker-compose.yml文件可以启动不同的环境,比如开发,部署。目前我正努力让它更好用。所以我恳求大家能给我更多更好的建议,让我能完善它。我选用这个主题,也是为了展现Docker的另一种应用方式,比较贴合我本身的需求。云雀科技:您在制作镜像的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李进:首先挺让人头痛的东西就是网络问题,很多GitHub上的项目你要构建都比较麻烦,比如一些基于node的项目是依赖于npm管理包的,网络有时候不好的时候包就会下不下来。我选择的方式是安装nrm镜像源管理,进行源的切换很方便。还有个问题就是关于Docker的特权模式的,如果我开启特权模式且host和容器都装了tcpdump(备注:有时候我需要在容器查看下数据需要用到tcpdump和strace但是strace需要特权模式才能用),在容器里面使用tcpdump就会出来权限问题,当时挺头疼的。解决方法就是把容器里面的tcpdump的路径替换下:例如(Dockerfile)RUN mv /usr/sbin/tcpdump /usr/local/bin最后有个问题就是我在为node构建开发环境的时候,因为不需要Apache这样的东西,所以没有程序作为一个后台进程使Docker容器不退出,目前还没有找到好的办法,只有写个死循环在docker-compose.yml的配置节点command上。云雀科技:您在使用AlaudaCloud过程中有哪些心得?李进:云雀的运行模式非常新颖,介于PaaS和IaaS之间,同时拥有IaaS和PaaS的优点,很贴合我这样的小众开发者的需求。主要好的方面在于网络环境好的没话说,构建的很顺畅,同时对markdown的支持,我个人认为用的舒服,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私有仓库。我相信云雀平台这种新兴模式会越来越完善,是我们开发者的福音。再次温馨提示各位Docker爱好者:本次大赛设置了MacBook Air,Apple Watch Sport等大奖,每位报名并提交作品的参赛者都将获得精美纪念品。报名将截至5月17日,欢迎更多Docker爱好者参与进来,我们期待看到你们的创意!2023-07-27 04:19:262
01-Kubernetes 组件介绍
当你部署完 Kubernetes, 即拥有了一个完整的集群。 一个 Kubernetes 集群由一组被称作节点的机器组成。这些节点上运行 Kubernetes 所管理的容器化应用。集群具有至少一个工作节点。 工作节点托管作为应用负载的组件的 Pod 。控制平面管理集群中的工作节点和 Pod 。 为集群提供故障转移和高可用性,这些控制平面一般跨多主机运行,集群跨多个节点运行。 本节概述了交付正常运行的 Kubernetes 集群所需的各种组件。 从上面的构架图可以看出来整个kubernetes集群分为control plane(master)和node节点两部份。master组件是集群的“脑力”输出者。它维护有kubernetesr 的所有对象记录,负责持续管理对象状态并响应集群中各种资源对象的管理操作,以及确保各资源对象的实际状态与所需状态相匹配。主要由API Server(kube-apiserver)、Control Manager(kube-controller-manager)和Scheduler(kube-scheduler)这3个组件。以及一个用于集群状态存储的etcd存储服务组成。 kube-apiserver API Server是 Kubernetes控制平台的前端。支持不同类型应用的生命周期编排,包括部署、缩放和滚动更新等。还是整个集群的网关接口,由kube-apiserver守护程序运行为服务。通过HTTP/HTTPS协议将RESTful API公开给用户。是发往集群的所有REST操作命令的接入点,并提供认证、授权、访问控制、API注册和发现等所有的REST请求。并将结果状态持久存储于集群状态存储系统(etcd)中。 kube-apiserver 支持同时提供 https(默认监听在 6443 端口)和 http API(默认监听在 127.0.0.1 的 8080 端口),其中 http API 是非安全接口,不做任何认证授权机制,不建议生产环境启用。两个接口提供的 REST API 格式相同 kube-controller-manager Control Manager负责实现用户通过API Server提交的终态声明。它通过一系列操作步骤驱动API对象的当前状态逼近或同于期望状态。Kubernetes提供了驱动Node、Pod、Server、Endpoint、ServiceAccount和Token等数十种类型的API对象的控制器。从逻辑上讲,每个控制器都是一个单独的进程, 但是为了降低复杂性,它们都被编译到同一个可执行文件,并在一个进程中运行。 控制器包括: kube-scheduler Scheduler是指为API Server 接收到的每一个pod创建请求,并在集群中为其匹配出一个最佳的工作节点为。调度决策考虑的因素包括单个 Pod 和 Pod 集合的资源需求、硬件/软件/策略约束、亲和性和反亲和性规范、数据位置、工作负载间的干扰和最后时限等特性。 etcd kubernetes集群的所有状态信息都需要持久存储于存储系统etcd中。etcd是由CoreOS基于Raft协议开发的分布式键值存储。可用于服务发现。共享配置以及一致性保障。生产环境中应该以etcd集群的方式运行以确保其服务可用性,并需要制周期备份策略以确保数据安全可靠。 etcd还为其存储的数据提供了监听(watch)机制。用于监视和推送变更,API Server是kubernetes集群中唯一能够与etcd通信的组件。封装了这种监听机制。并借此同其他各组件高效协同。 Node组件是集群中的“体力”输出者,因而一个集群通常会有多个Node以提供足够的承载力来运行容器化应用和其他工作负载。 kubelet kubelet是运行于每个node节点之上的“节点代理”服务,负责维护容器的生命周期,同时也负责Volume(CSI)和网络(CNI)的管理;其主要功能概括如下: 持续监听node的健康状态并向master汇报。 基于用户自定义的探针进行存活状态探测,并在任何Pod出现问题时将其重建为新实例。 准备pod所需的数据卷 返回pod的状态 在node节点执行容器的健康检测 Pod是一组容器组成的集合并包含这些容器的管理机制。安并未额外定义进程的边界或其他更多抽象,因此真正负责运行容器的依然是底层的容器运行时。kubelet通过CRI(容器运行时接口)可支持多种类型的OCI容器运行时,例如docker、 containerd、CRI-O、runC、fraki和kata Containers等 kube-proxy kube-proxy也是需要运行于集群中每个节点之上的服务进程。它把API Server上的Service资源对象转换为当前节点上的iptables或与ipvs规则。这些规则能够将那些发往该Service对象ClusterIP的流量分发至它后端的Pod端点上。kube-proxy是kubernetes的核心网络组件。它本质上更象是Pod的代理及负载均衡器。负责确保集群中Node、Service和Pod对象之间的有效通信 。 kube-proxy 不同的版本可支持三种工作模式 UserSpace: kubernetes V1.1之前使用,V1.2及以后就已淘汰 IPtables: Kubernetes 1.1版本开始支持。1.2开始为默认 IPVS: kubernetes 1.9引入到1.11为正式版本,需要安装ipvadm、ipset工具包和加载ip_vs内核模块。 kubectl 概述 是一个通过命令行对kubernetes集群管理的工具 基于Web的用户接口,用于可视化k8s集群。dashborad可用于获取集群中资源对象的详细信息,Dashboard提供GUI,作为运维人员,使用kubectl命令行工具管理足矣 CoreDNS负责为整个集群提供DNS服务,它自1.11版本起默认使用CoreDNS,一种灵活,可扩展的DNS服务,之前的版本用到的是kube-dns项目,SkyDNS则是更早一代的解决方案。2023-07-27 04:19:341
智能手机有哪些操作系统?
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有,Android 、IOS、 symbian S60 系列 、Windows mobile 系列,Linux 等。palm已经停止开发了,所以不说。 Android是目前最火的智能操作系统。Android是google委托HTC,基于Linux内核研发的全新操作系统.现在,使用Android系统的设备包括HTC 的Gphone系列,2010年出的所有机型,三星的银河系列,moto 复活后的全线机型,傻爱的新X系列,魅族M9等。 Android系统不仅能用在手机上,还能用在平板电脑上,未来的大部分平板电脑将会采用Android系统,已上市的产品有智器 V5 V7 T7 T7 3G,蓝魔W7 W9 W11等 IOS全称iphone Operating System,即iphone操作系统,是美国苹果电脑公司开发的智能操作系统,ios只能用于苹果公司的移动设备上,如iphone ipad 、ipod touch。 symbian S60系列是诺基亚控股的塞班软件公司开发的智能操作系统,S60系列现役的OS主要是第三版和第五版,使用S60第三版的机器多数是 诺基亚的手机,型号覆盖N E XM C X 6 系列,S60第五版同样是N记用的最多,型号覆盖 N XM C X系列,除此之外,索爱,三星也有S60 3rd 5th的智能机,不过现在,诺基亚已经全部收回塞班的股权,未来塞班将会由诺基亚独占。2023-07-27 04:19:555
etcd是什么东西?它和ZooKeeper有什么区别
etcd是一个高可用的键值存储系统,主要用于共享配置和服务发现。etcd是由CoreOS开发并维护的,灵感来自于 ZooKeeper 和 Doozer,它使用Go语言编写,并通过Raft一致性算法处理日志复制以保证强一致性。Raft是一个来自Stanford的新的一致性算法,适用于分布式系统的日志复制,Raft通过选举的方式来实现一致性,在Raft中,任何一个节点都可能成为Leader。Google的容器集群管理系统Kubernetes、开源PaaS平台Cloud Foundry和CoreOS的Fleet都广泛使用了etcd。etcd 集群的工作原理基于 raft 共识算法 (The Raft Consensus Algorithm)。etcd 在 0.5.0 版本中重新实现了 raft 算法,而非像之前那样依赖于第三方库 go-raft 。raft 共识算法的优点在于可以在高效的解决分布式系统中各个节点日志内容一致性问题的同时,也使得集群具备一定的容错能力。即使集群中出现部分节点故障、网络故障等问题,仍可保证其余大多数节点正确的步进。甚至当更多的节点(一般来说超过集群节点总数的一半)出现故障而导致集群不可用时,依然可以保证节点中的数据不会出现错误的结果。2023-07-27 04:20:122
如何在windows环境下搭建qnx编译环境
1.<BUILD_ROOT>是指正确的目录,如E:community.qnx.comsvn eposcoreos_pub,里面有trunk,源码在里面。 2.如果不是在Neutrino self-hosted下运行( then you will need to tell the build process to ignore the content of the GNU configure style source modules.) 运行此命令,大概运行几分钟。(hide-gnu.sh可下载)% ksh hide-gnu.sh <BUILD_ROOT> 3.创建目录(Create a staging directory for installed binaries and headers to go )% cd <BUILD_ROOT> % mkdir stage 4.按文档中方法建立qconf-override.mk文件,也是在<BUILD_ROOT>目录下。内容如下: USE_INSTALL_ROOT=1 INSTALL_ROOT_nto=<BUILD_ROOT>/stage VERSION_REL=6.3.0 注意一定要使用“/”换掉Windows的“” 5.% export QCONF_OVERRIDE=<BUILD_ROOT>/qconf-override.mk Windows下用set替代export.也可直接在我的电脑->环境变量里增加。还是要注意"/"问题。 6.基本没问题了,内核:% cd <BUILD_ROOT>/trunk % make OSLIST=nto CPULIST=x86 hinstall % make OSLIST=nto CPULIST=x86 install网络:% cd <BUILD_ROOT>/tags/6.4.0/GA% make CPULIST=x86 installor:% cd <BUILD_ROOT>/trunk% make CPULIST=ppc install等等---------------------------------------------------------------------问题:E:DeloresQNX_SRCcoreos_pub runkutils tc编译出错 无法找到头文件: #include <hw/i2c.h> 看了一下common.mk,发现有下面的路径,联想fondry27上说的,hardware里面都是硬件相关的头文件,公开的源码里没有这个目录。看来是没办法编译rtc了,不过也没啥用。把rtc目录剪切掉继续编译。 EXTRA_INCVPATH = $(PROJECT_ROOT)/../../../lib/util/public EXTRA_INCVPATH += $(PROJECT_ROOT)/../../../hardware/startup/lib/public (可惜我不懂这是什么意思,于是我从BSP里随便找了个i2c.h放到D:QNX640 argetqnx6usrincludehw目录下) -----------------------------------------------------------------------------------(这个我没遇到,因为我照着先做了,哈) 问题:编译textmode出错 找不到头文件。发现qnx640下根本没有这些东东。只有从632里复制了。 #include <graphics/display.h> #include <graphics/disputil.h> #include <graphics/vbios.h> 从E:QNX632 argetqnx6usrinclude复制graphics目录到E:QNX640 argetqnx6usrinclude下。 编译textmode通过。2023-07-27 04:20:191
api接口和python库的区别是什么?
API接口属于一种操作系统或程序接口,而后两者都属于直接用户接口。有时公司会将API作为其公共开放系统。也就是说,公司制定自己的系统接口标准,当需要执行系统整合、自定义和程序应用等操作时,公司所有成员都可以通过该接口标准调用源代码,该接口标准被称之为开放式API。2023-07-27 04:20: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