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苏芬战争中苏联的得失

2023-07-28 15:32:31
共2条回复
莫妮卡住了

  • 苏芬战争共持续了约3个半月,前后分为两个阶段。在整个战争期间,拥有兵力优势的苏联红军始终处于进攻态势。但在战争第1阶段,劣势的芬兰军队却挫败了苏联红军优势兵力的进攻,创造了以劣胜优的光辉战例,迫使苏联红军重新调兵遣将,调整部署,再次组织进攻。最终,苏联红军虽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但它为这个胜利付出了惨重代价,苏联为发动这场战争也受到了国际谴责。因此,当时任苏联红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的华西列夫斯基将军后来承认:“芬兰战争是我们的一大耻辱,它败坏了我军在国内外的形象,许多事情都需要作出交待。”

  • 这次战争中苏联红军损失惨重。苏联人民委员会议主席、苏联外交人民委员的莫洛托夫在1940年3月28日向苏联红军最高苏维埃提交的报告中提到了红军在冬季战争中的伤亡数字为:死亡48745人,伤158863人。这个报告由于是对外公开的,所以一直被视为是苏联的宣传手段,并不反映苏联红军当时的实际伤亡,而是大大缩水后的数据。1970年,已经卸任的前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在其秘密出版的个人回忆录《赫鲁晓夫回忆录》中提到了苏联红军在冬季战争中的损失时说“我们损失了上百万人”。根据更近一些的俄罗斯军事历史学家的说法,如索科洛夫在《影响世界的100场战役》里说:“据伟大卫国战争后统计的名单,1939~1940年有131476人没有从芬兰战场上回来,据其它资料显示,有大约20%~25%的人没有统计在内,因此确切数字可能为17万人”,“红军的伤病员很可能超过50万”,苏联红军的损失约为近20万,伤亡合计70万以上。之所以没有准确的数字一是因为苏联红军在统计伤亡时准确率一向较差,“统计只能精确到百万位”(索科洛夫在《二战秘密档案》中语)。芬兰老兵经常夸口说一名芬兰士兵倒下去,要换取10名苏联士兵的生命。此外苏联还丧失了2千辆坦克。战争结束后,一位苏军将领悲痛地说:“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得到了57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这足够埋葬我们牺牲的战友了。

Mugen-Hive

很简单,此战是让苏联丢够面子的一战,这一战之后,大家对苏联军队的评价由原先的仰视变成了蔑视,军威尽失

从战略意图上看,苏联人获得了预期想达成的目标,获得了芬兰的领土,为列宁格勒提供了战略纵深,所以说此战是胜利了

但从战术角度上看,可谓一败涂地

在开展之初,苏联人曾非常乐观地估计,只要2周时间就能拿下芬兰,在赫尔辛基阅兵。斯大林同志还专门提醒指挥官,不要误入瑞典国境,以免引起国际纠纷

可一打起来就发现,苏联根本拿不下芬兰,被人家打得屁滚尿流,还有2个师被人家全歼了,不光陆军如此,空军更惨。最可笑的是莫洛托夫同志还坚称:投到赫尔辛基的不是炸弹,而是面包篮。

苏联方向一口气换了2任主帅,最后是靠人命填才冲破那条简陋不勘的曼海姆防线,可谓颜面尽失。据内部资料统计,当时列宁格勒所有医院全部爆满,苏联实际伤亡人数接近50万人

此战可谓暴露了大清洗之后的苏联军队的一切弱点,也让小胡子对苏联军队持轻蔑态度

综上所述,在冬季战争中,苏联达成了战略目标,但代价过于惨重,所以说只能算是惨胜

相关推荐

冬季战争可谓算的上是历史上有名的战争之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有什么?

冬季战争是什么?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了进一步巩固西部边境的安全,苏联要求通过外交和军事手段与芬兰交换部分地区领土。为了保护国家利益,芬兰以不违反中立国地位和国家法律为由,拒绝了苏联的无理要求。不久后,苏联发动了对芬兰的战争。1942年,苏芬战争爆发,又称冬季战争。2、1942年,芬兰军队与苏军顽强作战时,发现苏军在战争末期缺粮。由于苏军没有专业的战斗训练,被芬兰军队著名的雪橇部队击退。但苏军人数比苏军多,当时环境恶劣,天气寒冷。苏联人不敢轻举妄动。为了让苏军恐慌,他们开始散布芬兰森林里有很多食人怪物的谣言,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掩盖他们的游击战术。事件背后的故事有什么?1、苏军营地遭到不明势力袭击。当接到消息的芬兰人赶到时,惊恐地发现营地里只有残缺不全的遗体和空荡荡的营地,还有几块被剥掉的人皮。芬兰士兵不敢向上级汇报此事,说苏军缺粮,开始自相残杀,只留下一张照片,立即离开。由于此事未被报道,至今未知是哪一股强大的力量把大批苏军全部消灭,只剩下人皮。2、1939年11月28日,苏联以芬兰军队在边境地区挑衅为借口,单方面废除了苏芬互不侵犯条约。11月29日,苏联外事人民委员会副主任鲍觉木金向芬兰驻苏联特使伊里耶-科斯坚宁宣读了莫洛托夫签署的照会,指责芬兰军队在卡累利阿地峡和苏芬边境其他地区袭击苏军。鉴于这种形式的责任完全在于芬兰政府,苏联政府无法再与芬兰保持正常关系,被迫从芬兰召回其政治和经济代表。11月30日,苏芬战争爆发。芬兰以苏联飞机为借口轰炸芬兰领土,恢复了对苏联的战争。9月占领了维堡等城市,12月收复了冬季战争中一度失去的土地。1941年11月25日,芬兰再次加入《反共国际协定》,因此彻底卷入苏德战争。3、冬季战争中,苏联投入巨大兵力却损失惨重,国家声誉也大受损害,没有实现当初征服芬兰的目标。芬兰不仅保留了自己的主权,还赢得了国际声望。苏联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也让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对入侵苏联的企图更加有信心,开始联系芬兰加入其计划,最终在1941年6月底引爆了“继续战争”。芬兰和德国派兵夺回了在冬季战争中失去的土地。1942年芬兰灵异事件,背后其实是军事行动,故意搞得这么恐怖,放出灵异消息。目的是为了迷惑观众,为战争争取时间,或者掩盖自己的军事秘密。
2023-07-28 07:44:334

冬季战争发生的时代背景是怎样的

  冬季战争   冬季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与芬兰之间爆发的一场战争,自1939年11月30日由苏联向芬兰发动侵略而展开,而后于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结束。   芬兰在1808年被兴起于欧洲东部的沙皇俄国所征服,成为俄国的属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作为俄国的对立面一直鼓励芬兰要求独立的斗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芬兰 *** 立即于1917年12月6日宣布独立,但由于德国战败,德国扶持的黑森林亲王弗里德里希·卡尔没有能成为芬兰国王,但德国和芬兰的关系一直很紧密。   但在争取芬兰独立的过程中,芬兰和俄国以及其后苏联的关系一直很冷淡。1918年初,苏俄的一些武装人员参与了芬兰 *** 所领导的武装起义,遭到芬兰 *** 的镇压;1919年5~6月,在外国武装干涉苏俄期间,芬兰派兵参加了尤登尼奇白军对彼得格勒的进攻;1921~1922年,数千芬兰人参与了苏联卡累利阿地区的暴乱,被苏联视作芬兰对该地区存有领土野心;苏联则支持流亡的芬兰 *** 人在苏联的活动,因而引起芬兰的戒备。这些历史纠葛给两国关系投下了阴影,芬兰始终把前苏联视作宿敌。   在国际形势相对平静的1932年,苏芬两国调整了相互关系,签订了《苏芬互不侵犯条约》。条约规定,双方保证互不侵犯现有边界,避免任何指向对方的侵略行动。条约还宣布:双方“将始终致力于以公正的精神解决它们之间的任何性质或任何根源的争端”。这项条约一度缓和了两国之间的矛盾。1934年又进一步确定此协定为十年有效。但是,为了与苏联抗衡,西方列强始终保持其在芬兰的存在,因此,苏芬关系又受到大国政治博弈的牵动。   独立以后,芬兰与西方各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接受了它们的军事援助。1935~1938年,英国向芬兰提供了价值2.11亿芬兰马克的武器装备;德国为芬兰空军援建了广泛的机场网; 英、德两国的军事教官一直帮助芬兰培训军官;在西方专家的支援下,芬兰在卡累利阿地峡修建了以曼纳海姆的名字命名的坚固防线。芬兰亲近西方的动向经常引起自认为处在“资本主义包围”之中的苏联的警惕。早在1939年春,当苏联主动与芬兰举行秘密谈判时,就开始试探实现自己对芬兰问题的各种企图的可能性。在谈判中,苏联代表直截了当地提出在第三国可能东犯并且经过芬兰入侵苏联的情况下,苏联利用芬兰领土迎击来犯之敌的要求,并且还表示前苏联希望获得在芬兰湾的某些岛屿上设防的权利。但芬兰在大国冲突中执行不介入的政策,宣称它决不站在一个大国一边反对另一个大国。所以,历次秘密谈判都因芬兰拒绝前苏联的要求而未取得任何成果。   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纳粹德国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中包括一项秘密条款,在两国之间的东欧国家中划分势力范围,其中将芬兰划归苏联。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苏联随后也在东面出兵,仅几个星期,两国瓜分了波兰。   苏联于1939年10月5日紧急邀请芬兰 *** 代表赴苏谈判。谈判于1939年10月11日至11月12日在莫斯科举行。在这次谈判中,前苏联除建议苏芬双方签订互助条约,共同保卫芬兰湾外,还进一步提出了割让和调整芬兰部分领土的要求,即要求芬兰把卡累利阿地峡的苏芬两国边境北移40公里,把芬兰湾内的几个岛屿和雷巴契半岛上的芬兰领土割让给前苏联;把汉科半岛以每年800万芬兰马克的代价租借给前苏联,为期30年。为了补偿芬兰的领土损失,前苏联表示愿意把奥涅加湖西北2倍于芬兰所割让地区的土地交给芬兰。然而,汉科半岛却是芬兰防御苏联的天然屏障,苏联此举的动机令芬兰感到怀疑。当时的芬兰 *** 拒绝了苏联的提议,苏联军队制造了“曼尼拉事件”,宣称芬兰军队炮击曼尼拉村造成苏联士兵的死亡,进而要求芬兰 *** 赔礼道歉,并将军队后撤20到25公里,但被芬兰 *** 拒绝。苏联以此为借口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11月30日,23个师共45万军队攻入芬兰边界,迅速抵达曼纳海姆防线。   1939年12月1日,苏联扶持建立了以奥托·威廉莫维奇·库西宁为首的“芬兰人民共和国” *** ,希望借此煽动芬兰军队中的社会主义者反叛,但没有成功,这个共和国只存在到1940年3月12日,后来并入到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中去了。   苏芬战争发生在绵延近1500公里的苏芬边界的芬兰一侧。这里的地形、交通、气候都不同于中欧平原,是一个易守、难攻,有利于芬兰军队轻装小部队作战,而不利于苏联红军重装大部队行动的特殊战场。   芬兰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国家之一,其1/4领土都位于北极地带。冬季漫长而严寒,风大雪多,气温常在零下30~40度以下。苏芬战争正逢一年中昼间最短的季节,漫长的黑夜极大地限制了苏联红军航空兵优势的发挥。战争开始时正赶上一场大雪,战区积雪深达1米,给苏联红军的行动带来极大不便,却给擅长滑雪的芬兰军队提供了一显身手的机会。苏芬边境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湖泊纵横,交通不便。但芬境纵深地区公路网发达,有数条铁路与边界平行,便于物资运输和兵力机动。苏方一侧的卡累利阿地区是一片渺无人烟的荒漠,从格勒到摩尔曼斯克只有一条与边界平行的铁路和两条通往边界的支线。   战争中,双方的作战行动主要展开在边境的四个地区,即卡累利阿地峡、拉多加湖东北、边界中部和贝萨谋(今称贝辰加)地区。   卡累利阿地峡的交通条件较好,有单线铁路4条和石质公路10条,可通向芬兰西北。因此,这里是双方主力作战的主战场。地峡宽约100公里,地形起伏,车辆可以通行,但缺少便于远距离观察的制高点。武奥克萨河纵贯其间,水量充沛,多间以深水湖泊。维堡是该地的唯一一个小工业城市,也是过往苏芬边界的必经之地和最佳通道,因此,在军事上受到双方重视。但曼纳海姆防线是卡累利阿地峡的人工屏障,是苏联红军进攻不可回避的巨大障碍。   曼纳海姆防线经过芬兰10年苦心经营,业已形成完整的防御工事体系。它由纵深约90公里的3道防御地带组成。各道防御地带均依托沼泽湖泊等天然障碍物,构筑有670个永备发射工事和土木质火力点,另有近800个地下暗堡,并以堑壕和交通壕相沟通。在主要防御地带前设有20~60公里纵深的保障地带。主要防御地带前和保障地带内广泛设置了防坦克和防步兵地雷和防坦克桩砦、防坦克壕和防坦克崖壁。   拉多加湖东北地区有一条绕过拉多加湖北岸通往卡累利阿地峡南部的接近路,但其距离较远,且在赛马湖与拉多加湖之间有一段狭长的隘路,易被守方堵塞和截断。   边界中部是芬兰最狭窄的腰部地区,有3条通往波的尼亚湾要地奥卢港的接近路,沿此西进可对奥卢港形成外线包围之势。从索木斯萨耳米到奥卢港横宽只有120公里,一旦打通此线,可将芬兰拦腰切成南北两段,从而将极大地影响整个战局。   最北的贝萨谋地区是常年覆盖冻土的台地。贝萨谋既是芬兰在巴伦支海的唯一良港,又是沟通苏联摩尔曼斯克港与瑞典北部重要铁矿产地的重要通道。   从拉多加湖东岸至巴伦支海的整个边界,全长约1100公里,80%是荒无人烟的森林,只有6条东西走向的公路,路面狭窄,路况不佳,且被湖泊森林隔绝。各条公路之间相隔达200公里之遥。公路两旁的林木既可伐倒充当路障,也可给芬兰军队滑雪分队袭击沿公路行进的行军纵队提供天然屏蔽。   总之,在被皑皑白雪、莽莽森林覆盖的荒原上,苏联红军的坦克与重炮将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困境,因此,这里对苏联红军是一个十分不利的战场。而在卡累利阿地峡,苏联红军主力一越过边界,就被曼纳海姆防线阻挡,不得不进行一场困难的攻坚战。   苏芬战争是一场大国与小国之间的战争。苏联经过近20年的社会主义建设,重工业迅速发展,军事实力也大大增强。与苏联相比,芬兰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在军事实力方面都是一个小国。其总人口只有440余万,常备陆军只有3.2万。面对这样一个小国,苏联曾以为,通过谈判施压或军事威胁就能迫使芬兰妥协,实现自己对芬兰的领土要求。对于苏联领导人当时所持的这种乐观估计,曾作过如下描述,他说:“只要我们把嗓门稍微提高一些,芬兰人就会服从。如再不行的话,我们可以放一枪,芬兰人就会举手投降。我们就是这样想的。”苏联当局正是根据这种估计拟订了对芬作战计划和进行对芬战争准备的。
2023-07-28 07:46:161

二战时芬兰到底是哪一方的

芬兰在二战中一直保持中立的态度,是一个中立国,没有协助参战的任何一方。二战时期芬兰和苏联有过两次战争,即冬季战争、继续战争。1、冬季战争冬季战争是一场苏联与芬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苏芬战争,自1939年11月30日由苏联向芬兰发动进攻而展开,苏联最终惨胜芬兰,令其割让与租借部分领土,而后于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为结束。2、继续战争继续战争(Continuation War),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和苏联之间的战斗,从1941年6月25日持续到1944年9月19日,芬兰方面称持续战争是为了和冬季战争联系起来,认为是冬季战争的延续。但苏联方面认为只是卫国战争的一部分,是苏联和纳粹德国之间的战斗,芬兰只不过是德国的帮凶。英国在1941年12月6日对芬兰宣战,但事实上没有参加战斗。在1947年的巴黎和平条约签定后,这场战争才算正式结束。扩展资料:1939年8月23日,苏联和德国签定《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约中包括一项秘密条款,在两国之间的东欧国家中划分势力范围,其中将芬兰划归苏联。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迅速摧毁了波兰军队。苏联在华沙被德军攻陷后,宣布废除《里加和约》并在东面出兵,仅几个星期,德国获得了波兰,而苏联获得了了寇松线以东。之后在德国继续和英法作战的同时,苏联着手开始建立东方战线,准备恢复过去被割让和已经独立的旧疆域。苏联于1939年10月5日紧急邀请芬兰政府代表赴苏谈判。谈判于1939年10月11日至11月12日在莫斯科举行。在这次谈判中,苏联除建议苏联芬兰双方签订互助条约,共同保卫芬兰湾外,还进一步提出了割让和调整芬兰部分领土的要求。即要求芬兰把卡累利阿地峡的俄芬两国边境北移40公里,把芬兰湾内的几个岛屿和雷巴契半岛上的芬兰领土割让给苏联;把汉科半岛以每年800万芬兰马克的代价租借给苏联,为期30年。为了补偿芬兰的领土损失,苏联表示愿意把奥涅加湖西北两倍于芬兰所割让地区的土地交给芬兰。然而,汉科半岛却是芬兰防御苏联的天然屏障,苏联此举的动机令芬兰感到怀疑。当时的芬兰政府拒绝了苏联的提议,苏联红军队制造了“曼尼拉事件”,宣称芬兰军队炮击曼尼拉村造成苏联士兵的死亡,进而要求芬兰政府赔礼道歉,并将军队后撤20到25公里,但被芬兰政府拒绝。苏联以此为借口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11月30日,23个师共45万军队攻入芬兰边界,迅速抵达曼纳海姆防线。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芬兰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继续战争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冬季战争
2023-07-28 07:48:266

冬季战争讲的是什么时候的?

冬季战争(也称为苏芬战争、苏芬冬季战争、苏芬冬战),于1939年11月30日爆发,也就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三个月。当时苏联军队入侵芬兰,同时苏联于同年12月14日应芬兰要求被国联开除,斯大林希望在1939年结束战斗,但由于芬兰的抵抗,直到1940年3月才签署停战协定,最终苏联付出巨大军事损失打败了芬兰,芬兰将10%的国土割让给苏联。芬兰有2.2万人阵亡,而苏联则付出了4.8万人阵亡的惨痛代价。1938年4月纳粹德国合并奥地利后,苏联多次以维护西北边界和列宁格勒的安全为由,要求同芬兰交换领土和租借军事基地,1939年11月9日谈判彻底破裂。11月28日,苏联单方面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次日中断了两国外交关系。11月30日,苏联红军以20个师(45万人)、2000辆战车和1000余架作战飞机向芬兰发起全线进攻,宣布在其占领区帖里约基成立了以O.V.库西宁(1881~1964)为首的芬兰民主政府,声称红军是应该政府要求越过边界的。芬兰军队凭借在卡累利阿地峡修建的曼纳海姆防线的坚固工事,利用严寒和沼泽森林的有利地形,展开反击,苏联红军除在北冰洋的贝柴摩和萨拉地区展开交战外,在卡累利阿地峡和拉多加湖一带伤亡较大,对芬兰军队主阵地久攻不克。1940年1月苏联红军重新组织攻势,总兵力增加到46个师,以密集炮火和重型坦克在地峡发动总攻,空军对芬后方城市和交通线狂轰猛炸,突破曼纳海姆防线,芬兰军队于2月26日退守维堡一线。3月13日两国签定了和平协定,芬兰将其东南部包括维堡(芬兰第三大城市,重要工业中心和塞马运河出海口)在内的卡累利阿地峡、萨拉地区和芬兰湾的大部岛屿割让给苏联,并把汉科港租给苏30年。这次战争中苏联红军损失惨重。苏联人民委员会议主席、苏联外交人民委员的莫洛托夫在1940年3月28日向苏联红军最高苏维埃提交的报告中提到了红军在冬季战争中的伤亡数字为:死亡48745人,伤158863人。这个报告由于是对外公开的,所以一直被视为是苏联的宣传手段,并不反映苏联红军当时的实际伤亡,而是大大缩水后的数据。1970年,已经卸任的前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在其秘密出版的个人回忆录《赫鲁晓夫回忆录》中提到了苏联红军在冬季战争中的损失时说“我们损失了上百万人”。根据更近一些的俄罗斯军事历史学家的说法,如索科洛夫在《影响世界的100场战役》里说:“据伟大卫国战争后统计的名单,1939~1940年有131476人没有从芬兰战场上回来,据其它资料显示,有大约20%~25%的人没有统计在内,因此确切数字可能为17万人”,“红军的伤病员很可能超过50万”,苏联红军的损失约为近20万,伤亡合计70万以上。之所以没有准确的数字一是因为苏联红军在统计伤亡时准确率一向较差,“统计只能精确到百万位”(索科洛夫在《二战秘密档案》中语)。芬兰老兵经常夸口说一名芬兰士兵倒下去,要换取10名苏联士兵的生命。此外苏联还丧失了2千辆坦克。红军的将军说在这次战争中“我们获得了足够埋葬阵亡将士们的土地”。
2023-07-28 07:49:122

请问苏芬战争发生了几次,什么时候发生的,本人不是很了解这些望科普

实际上发生了两次,被称为:冬季战争和续战冬季战争是1939年11月30日由苏联向芬兰发动进攻而展开,而后于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结束。当时苏联提出,为了保障列宁格勒的安全,要求重新划分两国国界,芬兰吃亏,自然不肯于是苏联开始动手,但付出了惨重代价,最终苏联付出巨大军事损失打败了芬兰,令其割让与租借部份领土。冬季战争中,苏联未达到原先征服芬兰全境的目标。芬兰则不仅保有了主权,还赢得了国际声望。冬季战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二次大战的进程。随后,在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芬兰和德国一起向苏联进攻,这被芬兰称为续战,意思是这是冬季战争的延续芬兰夺回了原先的土地,但之后苏联反击,战火烧入芬兰芬兰被迫和苏联讲和,退出轴心国集团
2023-07-28 07:49:191

能简述一下苏芬冬战续战吗?

冬季战争(也称为苏芬战争、苏芬冬季战争、苏芬冬战),于1939年11月30日爆发,也就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三个月。当时苏联军队入侵芬兰,同时苏联于同年12月14日应芬兰要求被国联开除,斯大林希望在1939年结束战斗,但由于芬兰的抵抗,直到1940年3月才签署停战协定,芬兰将10%的国土割让给苏联。 这场战争中双方皆有损失,芬兰丧失了拉多加湖周围的土地,苏联为列宁格勒周围获得了一块缓冲地带,但丧失了国际舆论支持,并暴露了红军作战能力的缺陷,而为后来希特勒发动进攻苏联的战争增加了信心。 3月15日的苏芬和平协议阻止了英法联盟通过挪威向芬兰提供援助,也刺激了纳粹德国于当年4月9日进攻丹麦和挪威。 苏联红军在冬季战争中的表现,使斯大林领悟到运用政治手段控制军队无法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战争过后,红军重新起用有能力的军事指挥官,并加强军队现代化。对后来抵抗纳粹德国起了很大的作用
2023-07-28 07:49:271

冬季战争的战争过程

苏芬战争从1939年11月30日开始至1940年3月13日结束,历时近3个半月,前后分2个阶段,在整个战争期间,苏联红军凭借优势兵力始终处于进攻态势。其企图是集中主要兵力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进攻,在其他地区以部分兵力牵制芬兰军队,粉碎芬兰军队主力,在最短时间内迫使芬兰议和,结束战争。劣势的芬兰军队始终处于防御态势。其企图是在卡累利阿地峡集中主力扼守曼纳海姆防线实施阵地战,在其他地区以少量兵力利用有利地形实施机动战和游击战,最大限度地迟滞苏联红军的进攻,等待西方的援助,争取在有利条件下与苏联议和。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从1939年11月30日开始至1940年1月31日结束,历时62天。1939年11月30日,苏联红军在苏芬边界全线4个地区发起进攻。经过激战,苏联红军除在战线北端达成预定目的外,在其他地区均遭惨败,被迫停止进攻,重新调整部署,增调兵力,准备再次进攻。在卡累利阿地峡,苏联红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未逞。苏联红军弗谢沃洛德·费奥多洛维奇·雅科夫列夫第7集团军辖7个步兵师、1个坦克军和2个坦克旅,组成深远的战役布势和纵深梯次的战斗队形,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进攻,主要突击指向维堡方向。进攻首先从地峡东段开始,企图吸引芬兰军队预备队东调,随后在地峡西段实施主要突击。芬兰军队集中2个军计5个师的兵力防守该地,首先以掩护兵力在保障地带防守各个狭窄的接近地。昼间,芬兰军队以近战火力配合以有利条件下的阵前出击杀伤敌有生力量,以各种反坦克兵器从近处摧毁苏联红军坦克;夜间派出滑雪小分队袭扰苏联红军后方,突击在雪地烤火露宿的苏联红军,把苏联红军打得疲惫不堪。尽管苏联红军投入1个梯队又1个梯队,轮番进攻,但由于未弄清芬兰军队的主要防御地带和保障地带,未查明芬兰军队的防御工事和障碍物配系,再加协同不灵,指挥不善,到12月底,在付出重大代价以后只攻占了芬兰军队20~60公里纵深的保障地带。这时苏联红军已无力突破芬兰军队的主要防御地带,被迫就地停止进攻。双方形成对峙,转入袭扰战。在拉多加湖东北地区,苏联红军2个师大部被歼,被迫转入防御。苏联红军第8集团军辖5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分南北两路实施进攻。其任务是从翼侧牵制芬兰军队兵力,配合第7集团军的进攻。越过边界后,苏联红军遭到芬兰军队2个师节节阻击和游击队夜间的袭扰,进展缓慢。6天后,北路集群前进了40公里。在托尔瓦湖地区,双方发生激战。结果,苏联红军伤亡5000余人,补给无源,被迫转入防御,再也未敢进攻。南路集群前进40余公里后,在基泰莱地区进行1个多月的攻防战斗,到1940年1月1日,被芬兰军队分割、包围、补给中断,2个师大部被歼,伤亡1.9万余人,其余兵力龟缩后退,转入防御,直到战争结束。在边界中段,苏联红军2个师被歼,余皆退守。苏联红军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的第9集团军辖4个步兵师,分南北两路,向波的尼亚湾方向进攻,企图将芬兰从狭窄腰部地区切成两段。南路集群沿两条被深雪覆盖的林间道路向奥卢港方向进攻。先头师到达距边界约40公里的索木斯萨耳米村以后,遭芬兰军队小分队依托路障,顽强阻击。该师被迫沿道路展开成20余公里的纵长队形,从而为芬兰军队实施分割、包围提供了战机。这时,芬兰军队战略预备队1个师赶至战场,在芬兰军队第3军亚尔马·西拉斯沃的指挥下,到12月底首歼该师获胜,随后转移兵力将企图增援的苏联红军另1个师拦头截尾,分割歼灭。索木斯萨耳米一战,芬兰军队共歼敌2.3万余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苏联红军北路集群越过边界后未遇抵抗,到1939年12月16日接近到波的尼亚铁路东端终点站凯米湖,对芬兰军队造成极大威胁。芬兰军队从预备队抽调1个营配合边防部队对苏联红军翼侧进行了连续突击。该路苏联红军因摸不清敌情,只好退守萨拉,在该地因受到芬兰游击队不断袭扰,一直未敢采取积极行动,直到战争结束。在战线北端,苏联红军夺占贝萨谋等地。苏联红军第14集团军辖2个步兵师在北方舰队配合下向巴伦支海岸方向进攻,未遇芬兰抵抗,很快占领了贝萨谋港和雷巴契半岛,封锁了芬兰通往巴伦支海和挪威的通道,随即就地转入防御。1939年12月,苏联红军当局鉴于各线苏联红军损失惨重,决定停止进攻,重新拟订作战计划,组织新的进攻。1940年1月7日,在卡累利阿地峡成立了西北方面军,任命原基辅军区司令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任该方面军司令,接替梅列茨科夫担任前线总指挥。该方面军下辖第7集团军和新成立的第13集团军。同时,向苏芬边界增调了24个步兵师、20个炮兵团和15个新建的航空兵团。从1940年1月起,该地苏联红军加强了侦察与训练,演练了突破预有准备防线和摧毁坚固防御工事的有效方法。这时,芬兰军队也调整了该地的兵力部署,将一线兵力由5个师增加到6个师,在纵深只保留1个师作为预备队。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从1940年2月1日开始至3月13日结束,历时41天。在这一阶段,苏联红军西北方面军集中第7、第13集团军,共21个步兵师、6个坦克旅的兵力,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重点进攻,以2个集团军的相邻翼侧向维堡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经过1个多月的艰苦作战,苏联红军突破了曼纳海姆防线,攻占了维堡,迫使芬兰按照前苏联提出的条件签订了和约,结束了战争。突破曼纳海姆防线,攻占维堡。1940年2月1日~10日,苏联红军出动飞机500多架,展开火炮440多门,对芬兰军队阵地及其后方进行了猛烈的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和炮火准备,在进攻前的24小时,共发射炮弹30多万发,摧毁了主要方向上的芬兰军队大部分火力点。1940年2月12日凌晨,苏联红军恢复进攻。经过3天艰苦作战,梅列茨科夫的第7集团军在曼纳海姆防线的主要防御地带打开了一个宽5公里、纵深5~6公里的突破口,并将快速集群投入交战。芬兰军队主动退守第2防御地带。1940年2月18日,第7集团军从行进间突破第2防御地带未逞2月,其右翼因第13集团军进展缓慢而暴露。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红军为了突破第2防御地带再次停止进攻,调整部署。芬兰军队也趁机休整,将拉多加湖以北的部分兵力南调,加强卡累利阿地峡的防御。1940年2月28日,苏联红军恢复进攻,迅速逼近芬兰军队后方防御地带。第7集团军右翼兵团从东北包围了维堡筑垒地域,其左翼兵团4个师从冰封的海面上越过维堡湾,绕过维堡城,切断了通往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公路,攻占了维堡大部地区。1940年3月11日,苏联红军对维堡发起强攻,夺占了该城 。
2023-07-28 07:49:362

苏芬战争的历史事件介绍

  苏芬战争是一场苏联与芬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战争,那么你了解苏芬战争是怎么回事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苏芬战争的 历史 事件介绍,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  苏芬战争的简介   苏芬战争简介记载此次战争也叫作冬季战争。1939年,苏联悍然发起入侵芬兰的 军事 行动,此刻距离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仅过去三个月的时间。英法为首的西方国家都在忙着对付希特勒德国,无暇顾及东欧。只能以将苏联从国联除名这种没有实际意义的方式,表达对芬兰的声援以及对苏联的强烈不满。   苏芬战争简介指出开战之初斯大林声称,要在1939年年底之前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但是芬兰人民为了国家的独立,顽强的抵抗苏军,双方发生了一系列惨烈的战斗,最终双方于1940年3月签署停战协定,芬兰被迫将十分之一的国土割让给苏联。此次战争中苏芬双方都出现巨大的损失,芬兰失去了拉多加湖周围的土地,国家领土主权被严重践踏。苏联则达到了战略目的,为列宁格勒附近的苏联人民赢得了一块缓冲地带,即便将来有战争发生,苏联人也能够及时做出反应。但侵略弱国的行为使苏联彻底失去 国际 舆论的支持,   而且此战充分展现出红军作战的特点与不足。这让德国引起重视,这也是苏德战争期间,希特勒进攻苏联时能够异常顺利的原因。苏芬战争简介还提到,在苏芬和平协议签署时,苏联要求英法联盟停止通过挪威支援芬兰的行为。迫于苏联的军事压力,英法只能同意。这极大的刺激了希特勒德国的野心,短短一个月后,德国便大举入侵丹麦和挪威。   苏芬战争的历史背景   苏芬战争在1939年末爆发,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后发生的,战争起因是当时的苏联武装入侵芬兰。苏芬战争历时三个多月,虽然此战苏联获胜,但苏联也遭受了巨大的损失,那么苏芬战争背景是什么呢?   苏芬战争背景复杂,芬兰于17世纪初被沙皇俄国收为附属国。十月革命之后芬兰政府宣布独立,从此之后苏芬之间的关系一直很淡,苏联支持的芬兰起义者被芬兰政府消灭。芬兰距离苏联首都特别近,斯大林担心德国会以芬兰为跳板进攻苏联,所以苏芬之间签订了互不侵犯的条约,1934年后确定此条约十年内有效。1938年苏芬再次进行谈判,目的是希望能够一起对抗德国,但长达一年的谈判没有什么实质的进展,但此时的欧洲形势已经不容乐观。   1939年8月末苏德签订了互不侵犯的条约,此条约中秘密对东欧的国家进行分割,芬兰在条约中被划给苏联,同年9月初苏德合围波兰并进行了分割。与此同时苏芬之间再次交涉,苏联在谈判中提出的条件被芬兰当场拒绝,同年11月芬兰提出相对利益较少的条件但苏联拒绝接受。随后苏联制造战争、废除条约使苏芬之间的关系完全恶化。1939年苏联开始进攻芬兰,由于芬兰人民顽强的反抗,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1940年。在这场战争中苏芬皆有损失,芬兰失去部分国土,而苏联失去了国际舆论的支持。以上便是关于苏芬战争背景的介绍。   苏芬战争哪一方取胜   苏芬战争是一场争议较大、影响较广,作战双方都付出了一定代价的战争,又称为冬季战争。二战期间,此战有着特殊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那么苏芬战争是谁取胜了呢?这场小国对抗大国的战争结果是怎样的呢?   此战结果是芬兰战败,苏联险胜。芬兰虽然被迫接受苏联的要求,但在一定程度上重创了苏联红军的力量,而且使苏联失去了国际舆论的支持。虽然芬兰人员不足,武器弹药不够,但是军队训练有素,尤其是空军部队,基本功训练扎实,平时与国际接轨,训练有素,击打力较强。对比而言,苏联红军大大的暴露出其弱势和不足,缺点全部体现出来。苏芬战争带来的影响十分重大,无论最终苏芬战争是谁取胜了,带来的结果都会影响当时的欧洲战局。芬兰处于中间,左德国,右苏联, 地理 位置的特殊性,使芬兰成为二战欧洲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苏芬战争带来的痛苦和磨难,极大的促使芬兰的反苏情绪高涨,国内已无力举办奥运会,第十二届奥运会准备工作都被迫中断,芬兰提出放弃。苏芬战争是谁取胜了这一问题的答案是苏联取胜,间接的影响了二战期间欧洲的格局,处于中立状态的芬兰有了立场,后期的亲德行为,也是这场战争结束后双方持续作战的缘由之一。不过,由于苏联抢夺了易守难攻的芬兰汉科半岛,也间接阻止了德国进军苏联,促使了二战苏联的胜利。
2023-07-28 07:50:011

苏芬战争时朱可夫在哪

此时他担任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司令员,指挥对日作战。冬季战争(苏芬战争)是一场苏联与芬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战争,自1939年11月30日由苏联向芬兰发动进攻而展开,苏联最终惨胜芬兰,令其割让与租借部分领土,而后于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为结束。1939年9月,日军在哈拉哈河地区进行武装挑衅,远东形势紧张。朱可夫被任命为驻蒙苏军第1集团军司令员,指挥对日作战。他在短时间内成功地组织和实施了哈勒哈河战役,以阵亡失踪9000人的较小代价,取得号称歼敌5万余人(日本阵亡失踪8717人),日本在领土上让步的胜利。在这一仗中,朱可夫初露锋芒,表现出他高超的指挥才能和组织能力。他善于协调步兵、炮兵、坦克兵和航空兵的行动,大胆实施迂回包围,出敌不意地歼灭敌军主力。他的集中使用坦克的理论也在实战中受到印证。朱可夫凯旋莫斯科,受到举国赞扬,荣膺“苏联英雄”称号。1940年5月,他提前晋升为大将,不久被任命为苏联最大的军区基辅特别军区司令员。
2023-07-28 07:50:091

苏芬战争谁赢了?苏联还是芬兰?

  苏联。  1939年11月30日~1940年3月13日,苏联对芬兰进行的战争。又称“冬季战争”。  当时的芬兰政府在德国法西斯政府的怂恿下,妄图成为进攻苏联的桥头堡,并为反抗苏联而专门构筑了闻名二战史的曼纳林防线(笑独行按:新译曼纳海姆防线),又在德国专家的帮助下,修建了接收能力十倍于芬兰飞机的机场,大肆进行反苏宣传。  1939年10月德国侵占波兰后不久,苏联以列宁格勒等城市过分暴露和维护西北边境安全为由,要求芬兰转让芬兰湾诸岛屿和雷巴奇半岛部分领土,租让汉科半岛军事基地并将卡累利阿地峡的边界后移。作为补偿,苏联将卡累利阿地区两倍于上述地区的领土转让给芬兰。亲德的芬兰政府以自身安全和中立地位为由,无情拒绝苏方要求。11月9日,双方谈判破裂。11月26日,芬兰炮击列宁格勒苏军。28日,在边界苏军屡次喊话无效的情况下,为了对付芬兰不可调和的敌对立场,苏联暂时废除了两国互不侵犯条约,并于次日宣布断交,30日对芬兰宣战。  苏军企图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主要突击,在拉多加湖以北边境以积极行动牵制芬军。据此,苏军列宁格勒军区(司令为梅列茨科夫)从巴伦支海至芬兰湾展开4个集团军,由波罗的海舰队和北方舰队提供支援。其中,第7集团军(辖13个步兵师、5个坦克旅,戈列连科指挥)在卡累利阿地峡展开,突破曼纳海姆防线,占领维普里(旧俄领土维堡),进逼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第8集团军(辖6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索边尼科夫指挥)在拉多加湖东北地区展开,以正面攻击支援第7集团军实施主要突击;第9集团军(辖8个步兵师,崔可夫指挥)在坎达拉克沙、乌赫京斯卡亚、雷博勒方向展开,占领奥卢和凯米,切断芬兰南、北之间的联系;第14集团军(辖3个步兵师,弗洛洛夫指挥)在摩尔曼斯克方向展开,占领佩特萨莫(今佩琴加),切断芬兰北部与挪威的联系。苏军展开总兵力约50万人,坦克1500辆、火炮1800余门、飞机约800架。  芬军总兵力包括民兵、预备役在内约40万人,坦克约60辆、飞机100余架、火炮100余门,总司令为曼纳海姆元帅。芬军的战略企图是利用高寒和湖泊众多、森林密布等天候地理条件并依托曼纳海姆防线,发挥士兵擅长滑雪、精于射击、熟悉地形等特点,以阵地防御和机动防御阻滞苏军进攻,等待英、法等国援助,幻想在有利条件下与苏媾和。为此,芬军在卡累利阿地峡展开第2、第3集团军(共5个师、4个骑兵师,由奥斯泰尔曼统一指挥),坚守曼纳海姆防线;拉多加湖北岸的防御由第4集团军(2个师又1个团)负责;中部边境地区为第5集团军的9个边防营;北部拉普兰地区为4个独立营。预备队为第1集团军的2个缺编师和1个骑兵旅。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苏军全线进攻,芬军顽强抗击(1939.11.30~1940.2.10)  战争爆发后,苏军第7集团军在卡累利阿地峡迅速进抵曼纳海姆防线。12月6日至20日,该部右翼在炮兵和舰炮火力支援下,对泰帕莱发起进攻,企图从行进间突破芬军防御,未果;15日至23日改从左翼向苏马发起重点进攻,因步、炮、坦协同较差,战术呆板而受挫。第8集团军至12月5日在拉多加湖北岸推进10~20公里;9日起,该部所属各师先后遭到芬兰第4集团军反击,损失惨重。  在边界中段,第9集团军左翼第54师向库赫莫发起进攻,12月8日在进军途中遭芬军伏击和分割,随后转入防御;中路第163、第44师沿森林公路向奥卢推进,在苏奥穆斯萨尔米遭芬军阻截、袭扰,至次年1月7日先后被歼;右翼第122师、第88师从坎达拉克沙实施突击,12月16日进抵距凯米耶尔维25公里处,遭芬军反击后被迫撤至萨拉地区设防,直至停战。  在摩尔曼斯克方向,第104师在海军协同下迅速攻占佩特萨莫和雷巴奇半岛,随后分兵南下,次年1月28日在瑙齐受阻。  苏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芬军战败求和(1940.2.11~3.13)  苏军及时总结失利教训,确定单靠列宁格勒一个军区的力量,无法获得全胜,只得调整部署,从其他军区增调兵力,于1939年12月底在卡累利阿地峡地区增编第13集团军(辖9个步兵师又1个坦克旅),接替第7集团军右翼防务;次年1月7日组建西北方面军(司令铁木辛哥,军事委员日丹诺夫),统一指挥第7、第13集团军。其企图是:由第7集团军从左翼实施主要突击,突破曼纳海姆防线,占领维普里;由第13集团军从右翼实施辅助突击,占领凯基萨尔米。  经周密准备后,西北方面军在炮兵、航空兵火力支援下,于2月11日对曼纳海姆防线发起猛烈突击。14日,步兵12师率先进入突破口,第7集团军在苏马附近突入芬军主要防御地带,并形成宽5公里、纵深5~6公里的突破口;但其右邻第13集团军进攻受阻,未能突破芬军防御。至18日,芬军主力撤至第二防御地带。苏军第7集团军企图以不间断的进攻继续突破,但未能如愿。28日,苏军经变更部署后重新发起进攻,当日粉碎芬军抵抗。  3月2日,苏军进抵芬军后方防御地带,从东北方向包围芬军维普里集团;其左翼部队在波罗的海舰队配合下,渡过冰冻的维堡湾,从西面迂回,切断维普里通往赫尔辛基的公路。3月12日,曼纳海姆防线被全线突破,第13集团军强渡武奥克萨河,向凯基萨尔米发动进攻。芬军精疲力竭,弹尽粮绝。为避免亡国,芬兰政府被迫向苏联求和,本来可以占领芬兰的苏军随之立即撤军。  1940年3月12日,双方在莫斯科签订和约,次日停止军事行动,战争结束。
2023-07-28 07:50:161

冬季战争的战争结果

到1940年3月5日,芬兰军队已濒于兵员枯竭、弹尽粮绝、外援无望的险境。英法两国虽表示愿意出兵援助芬兰,德国却威胁说如芬兰接受英法援助,战火将扩及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典、挪威迫于德国的压力,拒绝英法军队过境。在这种情况下,芬兰政府在瑞典的斡旋下于3月7日派代表至莫斯科与前苏联议和的矛盾并未了结,它使芬兰丧失了1/l0即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芬兰军队总司令曼纳海姆痛楚地说:“该条约给我国的战略地位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我们丧失了本来可以保证我们阻止入侵军队前进的全部要地。新的国界使芬兰暴露在侵略者面前,而汉科则像一支指向我国心脏的手枪。”根据1940年3月12日莫斯科和平协定,芬兰丧失了卡累利阿,包括芬兰第二大城市维堡,芬兰10%的耕地,1/5的工业产值。22万2千居民,占芬兰总人口12%的人丧失了家园被遣送,只有极少量人口选择留下加入苏联籍。芬兰还割让了巴伦支海上的雷巴奇半岛,芬兰湾中四个岛屿,部分萨拉区域,并将汉科半岛租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租借期30年。这个协议对于芬兰来说是非常严酷的,仅仅过了一年,就又在德国支持下和苏联爆发了持续战争。几十年来,苏联官方材料始终把这场战争说成是由芬兰挑起的,是芬兰对前苏联进行武装挑衅的结果。到60年代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则说:“我们要芬兰人让给我们一定面积的领土,把边界移得离列宁格勒更远一点。这可满足我们保卫安全的需要。芬兰人拒绝接受我们的条件,所以我们无计可施,只好用战争解决问题。”苏芬战争共持续了约3个半月,前后分为两个阶段。在整个战争期间,拥有兵力优势的苏联红军始终处于进攻态势。但在战争第1阶段,劣势的芬兰军队却挫败了苏联红军优势兵力的进攻,创造了以劣胜优的光辉战例,迫使苏联红军重新调兵遣将,调整部署,再次组织进攻。最终,苏联红军虽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但它为这个胜利付出了惨重代价,苏联为发动这场战争也受到了国际谴责。因此,当时任苏联红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的华西列夫斯基将军后来承认:“芬兰战争是我们的一大耻辱,它败坏了我军在国内外的形象,许多事情都需要作出交待。”
2023-07-28 07:50:242

苏联有一个进攻欧洲的大雷雨计划,如果是苏军抢先实行。德军要如何应对?

德军只需积极防御就可以,当时苏军良莠不齐的素质,要拿下武装到牙齿的德军太难了。大雷雨计划的目的是为预防敌人的突然袭击,苏军的任务已不是防止德军的进攻,而是趁德军正在集结,尚未形成有效防线和诸兵种协同能力之际,对其实施突然打击,并歼灭德军。但这是基本上不可能实现的。当时苏军也不具备主动攻击德国的能力,虽然苏联野心不小,但是发生在39年至40年的苏芬战争(又称冬季战争)给苏联领导人浇了一盆冷水,冬季战争中;苏联以三比一的绝对兵力优势、十几倍的坦克和火炮优势、近十倍的空军优势去攻击邻国芬兰,但是在如此大的优势下,居然打成了惨胜,芬兰有6万多人的伤亡,而苏军伤亡高达20多万。扩展资料:大雷雨计划的目的:首先,苏德战争伊始,苏军成建制的被俘虏消灭,说明苏军在苏德边境也是长期驻守大量军队。刚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时,边境德军数量要远远少于苏军。那时苏联在西部军区布置了大约260万人,坦克2万余辆,飞机5000余架。这完全不是防御的架势,当时的指导思想也是进攻是最好的防御。当德国在西欧攻城拔寨时,苏联也进军芬兰,就是为了将来的大战做准备。其次就斯大林个人来说,他是个有野心的人,也根本不信任希特勒,他们都认为条约只是延迟战争的一种手段,只是斯大林没想到德国会撕毁条约,进攻的这么早。他认为至少德国击败英国后才会向东转移战线,所以一直等待英德战争陷入僵局时从背后突袭德国。如此不但可以把东欧变成后院,西欧也可以变成与英美法的缓冲地带。第三苏联一直有扩张的传统,每当周边国家发生混乱时就会趁机捞取地盘。东边蒙古就是这么被苏联控制的。东三省当时有日本,为了避免双线作战,只能采取对峙。最好的策略就是向西,待英德疲惫时拿下控制欧洲。波兰芬兰波罗的海3国就是这段时间的收获。
2023-07-28 07:50:543

请问为什么二战苏芬战争苏联是惨胜?

这里的地形、交通、气候都不同于中欧平原,是一个易守、难攻,有利于防守,而不利于进攻。冬季漫长而严寒,风大雪多,气温常在零下30~40度以下。正逢一年中昼间最短的季节,漫长的黑夜极大地限制了进攻方优势的发挥。正赶上一场大雪,积雪深达1米,给行动带来极大不便,却给擅长滑雪的芬兰提供了一显身手的机会。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湖泊纵横,交通不便。
2023-07-28 07:51:255

苏芬战争

苏芬战争苏芬战争(1939年11月30日——1940年3月13日)这场战争虽然最终苏联人赢了,但他们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特别是面对芬兰这种几乎被忽略的小国。自芬兰立国以来,苏联一直对与芬兰相接的国境存有异议,认为过于威胁到第二大城列宁格勒的安危,且芬兰在独立过程中与德国关系密切,苏联视其将可能成为德国入侵本国的帮凶。于是苏联决定先下手为强,在他们看来灭掉芬兰小国是易如反掌的。苏联投入大规模的军队进攻芬兰,人数、飞机、坦克兵力皆有压倒性的优势,然而芬兰的冬天连苏联人都受不了,很多苏联士兵竟被冻成了“冰棍”。加上芬军训练精良、熟悉地形,以致苏军在冬季战争初期损失惨重,芬兰则展现了远超过苏联预计的抵抗能力。苏芬战争中,苏联投入巨大兵力却损失惨重,国家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于是德国元首阿道夫·希特勒对于侵略苏联更具信心,他认为苏联人并没有想象中的强大。但是希特勒也忽略了严冬的威力。其实,遭遇严冬的何止苏联人,德国人?以前拿破仑入侵俄国也是遭遇严冬,冻死一大片,最后回到法国不过3万人了。
2023-07-28 07:52:561

在二战战场上,为何芬兰会投降?

因为如果不投降的话,就只能等着前苏联将其灭国。投降后,留下了火种,且赢得了国际声望。二战期间,前苏联同芬兰展开了一场不均等的战争,史称“冬季战争”。自芬兰立国,前苏联就一直就两国边境问题存有异议。认为芬兰国境过于靠近当时前苏联的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对这座城市产生了极大的威胁。而且在芬兰独立的背后还有德国的影子,这让前苏联有理由相信,如果苏德之间爆发战争,芬兰会成为德国的帮凶。所以,前苏联一直同芬兰政府谈判,希望芬兰同其进行国土交换。而芬兰则是因为国小势弱,一直以外交措施避让,不愿意进行国土交换并租借土地。前苏联见谈判无果,决心发动全面战争。前苏联在制造了‘曼尼拉炮击事件"之后,悍然发动入侵战争。前苏联投入兵力约120万,而芬兰投入的兵力只有区区20万。战争前期,芬兰还可以使用游击战术抗击苏军,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拥有极大人数优势的苏军占了上风。到了战争末期,芬兰军队几乎弹尽粮绝,兵员枯竭。而且由于德国的威胁,英法两国援军无法穿过挪威以及瑞典。芬兰已经到了孤立无援,国不将国的局面,在这种局面下芬兰政府为了不使独立主权消亡,也为了保存自己国家的火种。不得不通过瑞典协调,同前苏联议和。终于在冬季战争打响百余日后,芬兰政府同前苏联签订了《莫斯科和平协议》,协议里芬兰割让了约四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并租借汉科半岛给前苏联作为海军基地。这个协议,几乎割让了芬兰近十分之一的土地,并失去了可以抵挡侵略者的所有屏障,让芬兰几乎全部暴露在前苏联面前。但是芬兰在这场差点灭国的战争中保住了独立自主的主权,还赢得了极高的国际声望,这是不幸中的万幸。
2023-07-28 07:53:354

二战时期,苏联和德国曾经是一伙的,这是真的么? 请知识达人详细作答,才会有好评和加分。 谢谢

二战时期苏联和德国曾经是一伙?这是真的。那这又是为什么呢? 首先,二战时期苏联和德国的媾和是自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开始直至1941年6月巴巴罗萨计划实施,德国撕毁条约进攻苏联为止,历时669天。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初衷,在德国方面看,是因为希特勒计划在1939年9月攻击波兰,因此指示外长里宾特洛甫在8月23日前往苏联,希特勒更指示里宾特洛甫接受苏联的所有条件,以避免攻击波兰时两面受袭。在苏联方面来看,则是下述原因:1939年4月至8月,英、法、苏三国在莫斯科举行军事、政治谈判。谈判中,苏联向英法提出了建议:缔结英、法、苏之间有效期5至10年,包括军事援助在内的反侵略互助条约;三国保障中欧和东欧国家的安全;缔结三国间相互援助的方式和规模的具体协议。然而,谈判毫无结果。8月19日斯大林在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战争还是和平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如果我们同法、英签订互助条约,德国将放弃波兰而开始寻求接近西方大国的办法。那么战争可以避免,但后来的事态发展对苏联十分危险。如果我们接受德国建议,德国当然会进攻波兰,英、法势必干涉......那我们参战就对我们有利了……我们应该接受德国的建议并礼貌地把英法代表团打发回去。波兰的亡国将是我们得到的第一个大好处。(原载《新世界》杂志1994年第2期第230~237页,《二十世纪俄国史》第2卷第9页)英法同意了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拒绝苏联提出保障中欧和东南欧国家安全。5月到8月间,希特勒一再通过外长里宾特洛甫向苏联表示德国无意侵苏希望改善彼此关系。因为希特勒已决定侵略波兰,他得知莫斯科正在举行英、法、苏三国谈判,深感忧虑。5月,日本在远东地区挑起“诺门坎事件”,向苏联发动进攻,而德、日两个法西斯国家又在谈判结成军事同盟,苏联有腹背受敌的现实危险。所以延至1939年8月2日,当希特勒直接电告斯大林,要求苏德会谈签约。早已对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相当不满的苏联,遂答应了这一请求。 那么,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后这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1939年9月1日清晨,德军正式对波兰发动入侵,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9月17日苏军穿过苏波边界进入东波兰,两天后,苏联与德国人会师在波兰,苏联仅用10天的时间就占领了波兰东部并将其并入苏联。9月27日,苏德两国共同占领了波兰。命运多桀的波兰再一次亡国。其中,德国占领波兰的土地27000平方哩,2200万人口;苏联占领区的人口约1300万,占领区面积77000平方哩土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欧洲最大国家之一的波兰就被德国和苏联东西夹击,被法西斯德国和列宁主义和国际主义的苏联瓜分了。 自苏联从波兰获得大片土地,与希特勒一起轻松灭亡了一个国家,一下子吊起了胃口,又向芬兰提出了割让卡累利阿地区的领土要求,芬兰虽然是小国,但是仍然拒绝了苏联的无耻要求。于是1939年11月30日,苏联在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声明断绝苏芬外交关系之后进攻芬兰,史称冬季战争(1939年11月30日-1940年3月12日)。鉴于苏联的侵略行径,国际联盟将苏联开除出局。但是,弱小的芬兰终于不敌强大的苏联,冬季战争最后的结果是芬兰割让佩萨莫地区,维堡港口等地区给苏联,当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后,芬兰为收复领土加入了德国一方对苏联作战,史称(冬季战争)续战(1941-1944),当然,此为后话。 1 940年6月,苏联提出对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进行政府改组和让苏军自由通行等要求,得到同意。7月,三国成立苏维埃政权并加入苏联。随后,苏军占领了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后记:近年来,波兰和爱沙尼亚把苏军烈士纪念碑从市中心迁移到苏军墓地。俄罗斯提出抗议,认为无视苏军解放当地的功勋;当地人民则认为,苏军侵略了本国。苏联是解放者还是侵略者?已经很清楚了。)1941年,苏联又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同时又发表了共同宣言。共同宣言规定,“苏联誓当尊重满洲国之领土完整与神圣不可侵犯性;日本誓当新生蒙古人民共和国之领土完整与神圣不可侵犯性。”而众所周知的是,外蒙与满洲国本为当时之中国主权领土。 德国方面,1939年占领波兰后。又于1940年相继对丹麦、挪威作战,同年5月10日,入侵法国、比利时、荷兰与卢森堡等欧洲国家,同年6月在法国战役即将结束的最后几天,苏联也强行并吞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等国家,同时也吞并了罗马尼亚具有争议性的巴撒拉比亚地区。与此同时,纳粹德国也和苏联在政治与经济合作上逐渐陷入僵局,这使得德国和苏联开始为彼此交战进行准备。 综上,以上史实说明:德国和苏联是二战中两大邪恶政权,排名不分先后,其暂时媾和仅为瓜分世界,并为独自称霸做准备。只是由于苏德在瓜分欧洲的过程中嫌隙渐大才最后翻脸,德国所以被定性为反角并被史书批臭踏上一万只脚仅仅因其是战争发动者且战败无力为自己辩驳,而苏联是在充当侵略帮凶过程中一不留神被同伙背后一刀,于是反水与盟国站在一起迎来了最后胜利,这才有了现在的溢美之辞。话说回来,论腹黑卑劣,苏联不比德国好那么一点,现在已有证据说明在1941年德国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爆发时,苏联红军其实已经展开部署,在为稍后进攻德国做着准备,但这又是另一个故事了。
2023-07-28 07:54:011

战损1比10,二战时期的芬兰为什么能把苏联打得那么惨?

二战爆发后,苏联出于国土安全方面考虑,提出与芬兰置换部分领土的要求。芬兰人在民族情感的趋势下,拒绝了苏联的提议。于是,苏联便打算用武力强行夺取。1939年11月30日,苏联出动23个师的军队入侵芬兰,“苏芬战争”(冬季战争)正式爆发。在当时大部分人的观念中,苏联是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而芬兰只是北欧一小国,双方实力根本不在一个量级,苏联碾压芬兰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然而这场战争的过程却让全世界都感到惊讶,芬兰人顽强抵抗了三个半月时间,虽然最终结果仍是以苏联胜利告终,但苏联人却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大约有20万苏军士兵阵亡(二战时期苏联在伤亡人数方面统计很不准确,所以此数据只是大概人数),50余万人受伤。而芬兰方面伤亡人数总计都不到3万。因此一些参加过“苏芬战争”的芬兰老兵在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总是会自豪的说,每倒下1个芬兰战士,就要有10个苏联士兵为此付出代价。那么问题来了,芬兰为什么能把苏联打得那么惨呢?许多人认为苏联外强中干,其实根本没有想象中那么厉害。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就说过这样一句话:“芬兰已在全世界面前暴露了苏军的无能。”纳粹德国也有类似判断,因此才在1941年发动了让他们后悔莫及的“苏德战争”。事实上,如果从当时苏联人面对的客观条件分析,就可以得出更有说服力的结论。首先,苏联认为芬兰只是个北欧小国,军力薄弱,政府不得人心。一旦苏军发起攻击,芬兰民众就会趁机推翻政府,从而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因此,苏联在入侵芬兰的时候并没有做好充足准备,这直接导致了苏军在开局即严重受挫。其次,芬兰的地理条件非常复杂,到处都有天然障碍物,重型武器在这里很难发挥作用。虽然它与苏联国境线的接壤处非常宽广,但这些地方遍布着森林、湖沼,根本不适合军队通行。最佳进攻路线是通过拉多加湖和芬兰湾之间的卡累利阿地峡深入芬兰腹地,但这里又有芬兰人构筑的曼纳海姆防线,以及保卫防线的6个芬兰常备师。强行突破的难度可想而知。再次,苏联只有一条铁路支线可以抵达苏芬国境,这就大大限制了军队和武器装备的调动能力。反之,芬兰有较好的国内交通系统,可以迅速将后方的军队和物资通过铁路线输送至前线。因此双方在后勤保障方面也存在很大差距。除了上述这些不利条件外,苏联选择的进攻时间也大幅增加了自己这一方的难度。当时正值寒冬时节,军队踏雪前进速度非常缓慢,重装部队在冰天雪地中更是寸步难行。少数可通行的道路都被芬兰军队用重兵把守,苏军拥挤在狭窄的通道上,人数优势荡然无存。芬兰人还利用熟悉地形的优势,从苏军侧翼展开袭击和游击战,打得苏军叫苦不迭。因此,苏联之所以在“苏芬战争”中吃尽苦头,并非苏军战斗力不行,而是他们面对的客观条件实在太差。此外,芬兰人在这一战中充分利用了自身拥有的各项优势,战术布置合理,这也是他们让入侵者付出极为惨重代价的最根本原因。参考文献:《世界战争通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2023-07-28 07:54:086

苏芬战争苏联为何伤亡惨重

苏芬战争爆发后,由于前苏联的行为是明显侵略,世界多个国家都给予芬兰支柱,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芬兰移民,有许多回来参加战斗。就连当时的“不结盟国家”瑞典都支援芬兰物资和现金。仓促出兵,准备不足对芬兰的抵抗估计过低。开战前,前苏以为,芬兰是个小国,国力不强、薄弱,不得人心,前苏一旦出兵,芬兰民众会起而响应,从而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这种错误估计导致前苏仓促出兵,麻痹轻敌,准备不足,没能在战争开始时就投入决定性力量:芬兰在主要战上集中了13万人和500门武器,而前苏联只投入了20万人和900门炮,虽然有1千辆装甲车,但没有好好运用,反而损失惨重,前苏也没有准备冬季在森林中战斗的装备,大量使用战车辆,这些车辆必须24小时不熄火才能保证油料不会冻住。造成第1次进攻的惨重失败。因此,被迫重新制订作战计划,增调兵力,调整部署,收缩战线,重点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进攻。这反映了前苏在作战指导思想上的失误。指挥不力,协同不灵作战方法不适应战场条件。苏芬边境是一个不同于中欧平原的特殊战场。这里湖泊纵横,森林茂密,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气候严寒。它不利于前重装备、大兵力的行动,适合于芬兰轻装备、小兵力的使用。参加冬季战争的苏主要是由南方的部队组成,不适应芬兰的冬季寒冷和森林中的战斗。在1950年代,绝大部分芬兰人还生活在农村,他们自己的御寒衣物已经足可以使他们在严冬中战斗,当年的冬季是芬兰历史上有记录的最寒冷的三个冬天之一。集中优势兵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的苏,因受道路所限常常形成兵力拥挤,给芬兰造成火力杀伤的有利目标。踏雪行进的步兵因前进缓慢,常与坦克脱节,被芬兰各个歼灭。因受观察的限制,常常误伤己方。在拉多加湖以北沿林间道路行进的苏纵队,因机动受限,不便展开,首尾难以相顾。在1937~1938年大清洗后上任的许多年轻师职指挥官都缺少实战经验,也缺少指挥器材,在作战中常常情况不明,判断失误,举措缓慢。据历史记载当时前苏甚至手挽手唱着国歌向芬兰战线挺进。在大清洗中,前苏有80%被撤换,新上来的都是忠于斯大林而不懂指挥战争的,熟悉当地环境的芬兰发挥滑雪特长,避免正面作战,以小分队广泛进行伏击战、阻击战,打了就跑,突袭苏的翼侧与后勤,切断苏的补给,使前苏火力优势无法发挥,经常陷入挨冻受饿的境地。前苏的落后芬兰的规模远小于前苏联,不过他们的训练扎实,要求标准很高,飞行员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很普遍。芬兰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使用4机编队做为他们空战的基本编制。这种编队和德国在西班牙内战时期发展出来的战术编组的基本概念是相似的。四架飞机当中以两架为小队进行战斗,通常是由较为资深的飞行员担任小队的长机,在战斗中居于主动的地位,另外一架由较为资浅的飞行员操作,负责掩护和伺机攻击敌机。这种战术编队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也逐渐被各国家采用,并且成为现代战斗机作战编队的基础。前苏当时还是采用沿习自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3机编队战术,无论是在飞行员个别的训练、编队间的默契以及作战的企图心上都远不如芬兰,有不少的报告指出3机编队中的僚机有的时候无论有没有目标,都会随着长机开火,形成浪费弹药的情况。负责支援轰炸机的战斗机有的时候还会丢下同伴,脱离作战空域。较差的训练以及呆板的战术,使得前苏虽然数量大于芬兰,然而在作战效果上远不如芬兰的表现,导致苏联损失惨重之外,对芬兰境内目标的轰炸效果也非常有限。冬季战争给芬兰带来什么影响这场战争虽满足了前苏对芬兰的领土要求,使芬兰丧失了约1/10的国土,但却加深了苏芬之间的矛盾,激起芬兰人的反苏情绪。这就成了1年后芬兰联合德国对前苏作战的重要因素。战争还牵制、消耗了前苏大量兵力,使正在准备入侵西欧的德国,解除了东顾之忧。因此,到1940年1月,当芬兰通过外交途径试探德国能否出面调停苏芬冲突时,德国明确拒绝芬兰的请求,表示德国无意劝说前恢复与芬兰的谈判,坚持说“德国认为目前还没有解决这场冲突的前景”。显然,苏芬战争持续得越久对德国越有利。
2023-07-28 07:54:471

苏芬战争为什么会发生在二战之前

冬季战争(也称为苏芬战争、苏芬冬季战争、苏芬冬战),于1939年11月30日爆发,也就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三个月。当时苏联军队入侵芬兰,苏联并于同年12月14日应芬兰要求被国联开除,斯大林希望在1939年结束战斗,但由于芬兰的抵抗,直到1940年3月才签署停战协定,芬兰将10%的国土割让给苏联。苏联入侵芬兰的主要目的是取得芬兰的领土。因为苏芬边界距离列宁格勒只有32千米,而且芬兰与德国关系亲密。苏联害怕芬兰成为德国进攻苏联的据点。那样,列宁格勒将会首当其冲受到猛烈的攻击。没有任何的反应时间。 所以,苏联希望芬兰将边界从列宁格勒后退25千米,并租借汉科半岛30年,以建设海军基地,作为交换,苏联割让两倍的卡累利阿领土给芬兰。 然而,汉科半岛却是芬兰防御苏联的天然屏障,苏联此举的动机十分令人怀疑。当时的芬兰政府拒绝了苏联的提议,于是苏联军队制造了“曼尼拉事件”,宣称芬兰军队炮击曼尼拉村造成苏联士兵的死亡,进而要求芬兰政府赔礼道歉,并将军队后撤20到25公里,但被芬兰政府拒绝。苏联以此为借口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11月30日,23个师共45万军队攻入芬兰边界,迅速抵达曼诺海姆防线。
2023-07-28 07:56:471

芬兰和苏联关系如何?

  芬兰和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爆发两次战争,战后,芬兰作为中立国,与苏联和英美都保持了不错的关系。  第一次芬兰和苏联战争(冬季战争):  冬季战争(芬兰语:talvisota,瑞典语:vinterkriget,俄语:Зимняя война)是一场苏联与芬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战争,自1939年11月30日由苏联向芬兰发动进攻而展开,而后于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结束。最终苏联付出巨大军事损失打败了芬兰,令其割让与租借部份领土。  第一次芬兰和苏联战争(苏德战争):  芬兰于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芬兰宣布中立。而实际上,芬兰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共动员了五十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十六。苏联无视芬兰的中立宣言,空袭了赫尔辛基、土耳库等南方城市。于是,芬兰政府向苏联宣战。8月的下半月,芬兰军队在德军的协助下展开了全面攻势,在不到三周的时间内收复了芬兰在1939年的全部领土。爱好和平的芬兰人对别人的土地并不感兴趣,立即由进攻转为防御,任凭德国百般威逼、劝说,就是不肯前进一步。于是,1942年至1944年间五十万芬兰和德国精锐部队无仗可打,只与不及他们半数的、战斗力不强的苏军对峙着。随着德国的接连失利,芬兰越来越希望摆脱德国,结束战争。斯大林于1943年12月在德黑兰由于受到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压力,已经同意芬兰应该保持民族独立。1944年9月,芬兰宣布退出战争。  战后,芬兰作为中立国,与苏联和英美都保持了不错的关系。经济经历整恢复、迅速发展和不稳定增长的三个时期之后,进人较稳定的发展时期。经济发展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国民收入达到世界高收入水平。自1993年以来,芬兰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5%。199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就已达到2.01万美元。2001年,芬兰无论在世界“增长竞争力指数排名”(指未来5年经济持续增长),还是“现时竞争力指数排名”,均居第1名,美国均在其后,列第2名。芬兰经济支柱是森林、金属和高科技产业。目前,芬兰在“世界最适合居住国家排名”中居第二位。
2023-07-28 07:56:563

《冬季战争》全集高清完整版视频免费在线观看,求百度网盘资源

冬季战争全集高清完整版视频免费在线观看: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9_0dSnDL0-axfcaGnCILDQ?pwd=h65n 提取码: h65n简介:《冬季战争》是David Aboucaya执导的战争片,Manuel Gon?alves和Laurent Guiot出演。该片讲述了1945年1月,法国第一伞兵团与美国部队一起在法国解放阿尔萨斯的故事。
2023-07-28 07:57:031

二战前的局部战争

抗战初期,中国苏芬战争,苏联失败,二战开始导致芬兰加入纳粹阵营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不过二战开始不久意大利就被赶了回去西班牙内战,倾纳粹的弗朗哥政权胜利,苏联和纳粹德国第一次间接交锋,德国试验了自己的闪击战雏形德国入侵奥地利,“和平方式”,没有爆发大规模冲突诺门坎战役,苏联著名的元帅朱可夫指挥,日本失败,彻底改变了和德国合围苏联的战略方针,使得苏军放心的把东部防线一侧的集团军群调往西线抗击德军,直接导致了德军在欧洲东线战场的失败德波苏台德领土纠纷,严格意义上说不能算冲突,最多只能算是德国的纳粹渗透势力和当地倾纳粹力量勾结,首先分裂该地区,然后挑起纠纷,为德军全面入侵波兰找借口。苏波兰东线领土纠纷,苏台德地区纠纷刚刚开始,德军重兵集结在波兰边境的时候,苏联就找借口挑起了这个事端。严格意义上说,德国入侵波兰,欧洲其它大国只是口头宣战,并没有实际的动作,直到德国完成了吞并波兰,英法联军才完成集结,不过当德军绕过马奇诺防线的时候,其实整个欧洲战场的形势就已经定下来了。
2023-07-28 07:57:197

斯堪的纳维亚的狂战士,芬兰的钢铁猛兽,芬兰装甲兵的建设历史

在上个世纪中前期,曾经爆发过两次苏芬战争。许多人都知道芬兰的滑雪营战绩如何的辉煌,但是他们并不清楚那些隐藏在历史故纸堆中,零星的芬兰装甲兵的历史。这些芬兰装甲兵尽管规模很小,资料稀缺,但他们是确实存在的。 一、芬兰军队的成立 早在公元前1500年,居住在芬兰的原住民们就过着与战斗为伍的生活。 在芬兰的国土内,先后出土过许许多多的古老战斗兵器,哪怕是后来的日耳曼部落,斯拉夫部落的传说中也都提到过能征善战的芬兰人。 有一些说法称,芬兰曾经是强大的诺夫哥罗德公国的主宰,亦或者是一部分,但芬兰历史上在1352年曾经一度被瑞典王国征服。 当然,同样作为北欧住民的瑞典统治者,一早就查阅到了芬兰人软硬不吃,能征善战的个性。 所以瑞典将芬兰纳入到了自己的军事扩张中,芬兰人为瑞典服役,去争取自己生存的土地。 此后他们在瑞典军队的体系中,建立了数支芬兰军团。他们南征北战,拳打波兰,脚踩罗斯诸公国,为瑞典国王也为自己,赢得了辽阔的国土 。 直到瑞典王国时代结束, 这些芬兰军团先后参加了至少38次欧洲王国大战,无数次的公国领土战争, 在北欧民族战争史上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1808年在芬兰战争结束以后,崛起的沙皇俄国统治了芬兰地区。尽管俄罗斯的沙皇承诺保证芬兰公国的自治权不受沙皇朝廷的侵犯,但是芬兰远没有在瑞典王国时期那样自由。 并且很多芬兰人难以接受统治自己的人,居然是昔日手下败将的斯拉夫人。同时芬兰又拥有沙俄北部大片国土的主权,因此这些芬兰人对俄国人很不爽。 而俄罗斯的沙皇也非常担心芬兰人造反,所以芬兰的军队在沙俄统治早期,主要干的是警察的工作。 直到1877年到1881年期间,因沙皇俄国陷入了对波兰,匈牙利和土耳其的战争中,芬兰才被允许拥有正规武装的军队。 直到沙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芬兰才摆脱了沙皇俄国的控制,此时芬兰人终于开始建立属于芬兰自己的军队了。 二、芬兰坦克兵 从1904年开始,芬兰人就在对抗着残酷的沙俄统治。他们分分组成了各种抵抗组织和民兵,对抗沙俄的军队。后来因为参加了一次世界大战的沙皇俄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混乱,芬兰人在英国的扶持下终于达成了自己的目标。 可是这时候,他们发现,自己没有一支像样的军队,要啥没啥一穷二白。 于是芬兰在1917年向他们的英国朋友提出了援助请求,希望英国人能够协助芬兰建设自己的现代化军队。 在英国海牛的援助之下,芬兰人在1919年7月15日,以数辆装甲车为基础,在赫尔辛基组建了自己的第一支装甲兵部队。 此后芬兰又向法国订购了32辆雷诺FT17坦克,这些坦克在1919年8月末交付给芬兰,一同交付的还有6辆坦克拖车,芬兰第一坦克团也就这样成立了。 尽管被称为坦克团,但是规模小的可怜, 芬兰军队也缺乏足够的资金不断的扩大装甲兵规模, 外加此时芬兰军事建设的重心开始向空军转移。所以装甲战斗车辆的采购一直断断续续,今年买3辆英国维克斯轻型坦克,明年买6辆法国雷诺轻型坦克,这样下去也不是个办法。 于是芬兰坦克兵军官们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隔壁的炮兵部队不是依靠滑雪营,从苏联人那里搞了一些重炮建立起来的吗? 我们也去找滑雪营商量商量去好了,看看他们能不能搞一些坦克和装甲车回来。 不过在搞坦克与装甲车这个问题上,滑雪营的战果实在有限, 被神出鬼没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滑雪营,吓怕了的苏联人,哪里还敢把坦克丢在边境地带, 芬兰滑雪营能搞到几辆装甲车就已经不错了。 到了1933年,芬兰军队又陆续采购了一批英国坦克,但是这一批坦克在芬兰的冬季环境下,表现的并不好,在经历了17天的测试以后被芬兰方面退货了。 1936年芬兰军队再一次订购了32辆维克斯轻型坦克和182辆装甲车, 以替换老旧的装甲车辆。 但是由于预算限制,这一批坦克并没有订购武器和弹药,甚至连坦克炮都没有装备。 因此芬兰坦克兵也只能一边从苏联人那里搞武器,一边从退役的老旧法国雷诺坦克上拆老式武器装到新坦克上。 三、战争中的芬兰装甲兵 1939年的时候,爆发了苏芬冬季战争。 根据一些芬兰方面的说法,苏军动用了多达2500辆坦克和42.5万名官兵以及大约1.3万架作战飞机,对芬兰发动了全面入侵。 芬兰方面仅仅拥有25万芬兰国防军和20天的作战物资储备,坦克数量远远低于苏军, 因此看起来不具备任何战略或者战术上的优势。 但是芬兰军队比苏军更了解自己的国土,他们清楚在哪里更适合部署防御,同时部队的独立思考和作战能力更强, 不像那些只知道呆板的执行命令,盲目的按照预订路线进攻的苏军。 1939年12月2日,芬兰军队在卡累利阿前线地带一共投入了大约200辆各型装甲作战车辆,其中比较著名的是芬兰潘萨利帕塔坦克营下属的第4坦克连, 在战争爆发时他们拥有13辆英国维克斯6吨坦克,不幸的是,他们在向卡累利阿前线行驶途中,遭到了因紧张和恐惧而认错目标的芬兰步兵的伏击,导致5辆坦克战损无法继续前进。 该连剩余的8辆坦克勉强抵达了防线,并一直战斗到了2月26日,尽管该坦克连在战争中仅仅阵亡1人, 但是全部维克斯6吨坦克几乎都无法再修复,唯一值得庆幸的是他们获得了一批缴获的苏联T—26坦克和BT—5坦克。 苏联军队因为芬兰军队的顽强抵抗,被拖在了曼纳海姆防线足足105天, 最终还是由于芬兰国力无法支持战争继续打下去,苏联才勉强获得胜利。此后芬兰装甲部队从德国聘请了大量教官,训练他们的装甲兵,以备下一次战争可以做好充足的准备。 短暂的和平协议换来的并不是真正的和平,在1941年德国发动了巴巴罗萨计划,对苏联实施了全面进攻。 而苏联在6月22日当天,苏联不分青红皂白的对芬兰境内的城镇和机场实施了空袭,并部署水雷封锁芬兰港口。 此举激怒了芬兰,1941年6月26日,芬兰宣布加入轴心国,正式对苏联宣战。 不久之后,芬兰装甲兵大举南下,一直打到了拉多加湖和奥涅加湖的中北部地带。并占领了拥有火炮工厂的彼得罗扎沃茨克,这里还是苏联连接列宁格勒地区,和摩尔曼斯克半岛的重要铁路枢纽,距离列宁格勒工业区最近的,优质金属矿石来源被彻底截断了。 除此之外,芬兰装甲部队对南卡累利阿方向的攻击也取得了重大战果,他们成功突破了苏军的防御工事,并一路南下,最远打到了距离列宁格勒市郊区仅有30公里的地方。而德军此时距离列宁格勒也仅有40公里,可以说此时的列宁格勒已经是岌岌可危了。 由于曼纳海姆元帅还想和苏联留有最后一丝和谈的可能,因此下令装甲部队停止对列宁格勒的进攻, 这也导致了芬兰军队没有和德军会师,否则拿下列宁格勒指日可待。 1942年初,芬兰装甲部队还迎来了一批新式装备, 除了此前在战斗中缴获的大批苏联T—34坦克和KV—1坦克,德军还送给芬兰装甲部队一批三号突击炮和四号坦克。 一直到1944年,芬兰装甲部队都没有再发动过什么大规模的突击作战。 芬兰装甲部队最后一次参加对苏军的作战是塔里伊汗塔拉战役,芬兰突击炮连的7辆三号突击炮击毁了大约40辆苏联坦克,当然辅助突击炮作战的四号坦克也统统报销了。 1944年9月5日,苏联和芬兰再一次签署了停战协议。 9月25日月,芬兰军队突然调头开始向停留在芬兰境内的德军发动攻击, 到10月,芬兰军队解放了洛瓦涅米,托尔尼奥,帕罗拉等地区。芬兰装甲兵在对德军的作战中伤亡了153人,但他们俘虏了1231名德军士兵并缴获了大量德军武器, 至此芬兰正式退出第二次世界大战。 结语 芬兰装甲部队的作战史料少之又少,但是这不妨碍他们是一支小而精悍的部队。不论是冬季战争,还是继续战争,还是后来调转枪口打德军,他们都是骁勇善战的北欧勇士。 参考文献: 《芬兰军事史》 《1939—1940年:冬季战争》 《1941—1944年:继续战争》 苏联(36)坦克(7)芬兰(3)
2023-07-28 07:57:331

1595芬俄战争介绍

  世界战争通鉴 (上、下册)》(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5年1月第1版)第1134页:  苏联—芬兰战争  苏芬战争是一场以大对小、以强凌弱的战争。前苏联经过近20年的和平建设,经济实力极大增强,苏军已建设成为一支一流的军队。与前苏联相比,芬兰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在军事潜力方面都是一个小国。其总人口只有440余万,平时保持的陆军只有3.2万。面对这样一个小国,前苏联满以为,为了实现自己对芬兰的领土要求,只要通过外交谈判稍稍施加压力,最多只要炫耀一下武力,就能迫使芬兰就范。对于前苏联领导人当时所持的这种乐观估计,赫鲁晓夫曾作过如下描述,他说:“只要我们把嗓门稍微提高一些,芬兰人就会服从。如再不行的话,我们可以放一枪.芬兰人就会举手投降。我们就是这样想的。”前苏联当局正是根据这种估计拟订了对芬作战计划和进行对芬战争准备的。  最初的对芬作战预案,是由前苏联工农红军总参谋部拟定的。该案还较客观地考虑了芬军作战能力和战场的特殊条件。其核心思想是主张集中45个师的强大兵力,在西方列强不直接卷入的情况下,“打一场为期至少数个月的紧张艰巨的战争”。这项预案由于不符合前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设想,在提交前苏联最高军事委员会审议时被否定了。斯大林决定对芬作战。计划改由列宁格勒军区司令梅列茨科夫重新拟定。  新计划按照斯大林的意图,规定列宁格勒军区部队在得到特种兵支援的情况下在数周内粉碎芬军主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确保列宁格勒和摩尔曼斯克的安全,迫使芬兰签订相约,结束战争。新计划于1939年7月底被最高军事委员会采纳。  根据新计划,列宁格勒军区从1939年秋季起紧急进行了战争准备,调整了军队部署,构筑了紧急军路、贮备了作战物资,进行了战前训练。到战争打响前,苏军在苏芬边界附近共集中了约54万人的兵力,共编成4个集团军,1000余辆坦克,800多架飞机。列宁格勒军区司令梅列茨科夫担任了前线总指挥。  梅列茨科夫是受斯大林器重的—员战将。他在十月革命期间参加工农红军.在国内战争期间曾同白军作战。1936一1937年间作为一名志愿军参加了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在瓜达拉哈拉一战中建立了赫赫战功。他曾任师政委和师、军、军区正剧参谋长。既有指挥经验,也有政治工作经验。1939年初,当他就任列宁格勒军区司令时,军区许多师级指挥却都是一些年轻的大尉,许多有实战经验的军官在1937—1938年的大清洗中遭到镇压。  芬兰作为一个小国,不愿意单独同一个大国对抗。它对未来战争的设想是:“如果芬兰不幸被卷入一场与大国牵连的战争,芬兰可以指望从进攻芬兰的大国的敌国方面得到援助”。芬兰军事当局计划,依靠曼纳海姆防线牵制并消耗苏军兵力,在取得外援后实施反击,争取在有利条件下与前苏联议和。根据计划,芬兰于1939年10月下旬进行了全国总动员,并在卡累利阿地峡疏散居民.坚壁滑野。到战争开始时,芬兰陆军扩充到12万人,编5个军,9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和—些独立的边防部队。芬军十分缺少反坦克炮和弹药油料,全军只有反坦克炮约100余门,枪弹仅够2个月、炮弹仅够3个星期作战之用。空军同样不足,仅有轰炸机30架,战斗机56架、侦察机59架。  在战争期间,芬兰虽指望能得到西方大国的援助,但德国当时正忙于准备入侵西欧,不愿意激化与前苏联的矛盾,因此,对苏芬冲突采取观望态度。英法两因虽表示愿意派兵支援芬兰,但瑞典与挪威因害怕德国把战火扩及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而拒绝英法军队过境。结果,直到1940年2月,芬兰才陆续得到英法援助的156架飞机、400余门火炮、85门反坦克炮和其他一些军用物资。  苏芬战争从1939年11月30日开始至1940年3月13日结束,历时近3个半月,前后分2个阶段,在整个战争期间,苏军凭借优势兵力始终处于进攻态势。其企图是集中主要兵力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进攻,在其他地区以部分兵力牵制芬军,粉碎芬军主力,在最短时间内结束战争。芬兰由于劣势始终处于防御态势。其企图是在卡累利阿地峡集中主力扼守曼纳海姆防线实施阵地战,在其他地方以少量兵力利用有利地形实施机动战和游击战,最大限度地迟滞苏军的进攻.等待两方的援助,争取在有利条件下与前苏联议和。  第一阶段从1939年ll为30口开始至1940年1月31日,历时62天。1939年11月30日,苏军在苏芬边界全线4个地区发起进攻。经过激战,苏军除在战线北端达成预定目的外,在其他地区均遭惨败,被迫停止进攻,重新调整部署,增调兵力,准备再次进攻。  在卡累利阿地峡,苏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未逞。苏军第7集团军辖7个步兵师、1个坦克军和2个坦克旅,组成深远的战役朽势和纵深梯次的战斗队形,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进攻,主要突击指向维堡方向。进攻首先从地峡东段开始,企图吸引芬军预备队东调,随后在地峡西段实施主要突击。  芬军集中2个军计5个师的兵力防守该地,首先以掩护兵力在保障地带防守各个狭窄的接近地。白天,芬军以近战火力配合以有利条件下的阵前出击杀伤敌有生力量,以各种反坦克兵器从近处摧毁苏军坦克;夜间派出滑雪小分队袭扰苏军后方,突击在雪地烤火露宿的苏军,把苏军打得疲惫不堪。  尽管苏军投入1个梯队又1个梯队,轮番进攻,但由于未弄清芬军的主要防御地带和保障地带,未查明芬军的防御工事和障碍物配系,再加协同不灵,指挥不善,到12月底,在付出重大代价以后只攻占了芬军20一60公里纵深的保障地带。这时苏军已无力突破芬军的主要防御地带,被迫就地停止进攻。双方形成对峙.转入袭扰战。  在拉多加湖东北地区,苏军2个师大部被歼,被迫转入防御。苏军第8集团军辖5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分南北两路实施进攻。其任务是从翼侧牵制芬军兵力,配合第7集团军的进攻。越过边界后,苏军遭到芬军2个师节节阻击和游击队夜间的袭扰,进展缓慢。6天后,北路集群前进40公里,在托尔瓦湖地区,双方发生激战。结果,苏军伤亡5000余人,补给无源,被迫转入防御,再也末敢进攻。南路集群前进40余公里后,在基泰菜地区进行1个多月的攻防战斗,到1940年1月1日,被芬军分割、包围、补给中断,2个师大部被歼,伤亡1.9万余人,其余兵力龟缩后退,转入防御,直到战争结束。  在边界中段,苏军2个师被歼,余皆退守。苏军第9集团军辖4个步兵师,分南北两路,向波的尼亚湾方向进攻,企图将芬兰从狭窄腰部地区切成两段。南路集群沿两条被积雪覆盖的林间道路向奥卢港方向进攻。先头师到达距边界约40公里的素木斯萨耳米村以后,遭芬军小分队依托路障,顽强阻击。该师被迫沿道路展开成20余公里的纵长队形,从而为芬军实施分割、包围提供了战机。这时,芬军战略预备队1个师赶至战场,到12月底首歼该师获胜,随后转移兵力将企图增援的苏军另1个师拦头截尾.分割歼灭,索木斯萨马米一战,芬军共歼敌2.3万余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苏军北路集群越过边界后未遇抵抗,到15月16日接近到波的尼亚铁路东端终点站凯米湖,对芬军造成极大威胁。芬军从预备队抽调1个营配合边防部队对苏军翼侧进行了连续突击。该路苏军因摸不清敌情。只好退守萨拉,在该地又因受到芬兰游击队不断袭扰,一直末敢采取积极行动、鱼到战争结束。  在战线北端,苏军夺占贝萨谋等地。苏军第14集团军辖2个步兵师在北方舰队配合下向巴伦支海岸方向进攻,未遇芬兰抵抗,很快占领了贝萨谋港和雷巴契半岛,封锁了芬兰通往巴伦支海和挪威的通道,随即就地转入防御。  调整部署,准备再次进攻。1939年12月,苏军当局鉴于各线苏军损失惨重,决定停止进攻,重新拟订作战计划,组织新的进攻。1940年1月7日,在卡累利阿地峡成立了西北方面军,任命原基辅军区司令铁木辛哥任该方面军司令,接替梅列疚科夫担任前线总指挥。该方面军下辖第7集团军和新成立的第13集团军。同时,向苏芬边界增调了24个步兵师、20个炮兵团和15个新建的航空兵团。从1940年1月起,该地苏军加强了侦察与训练,演练了突破预有准备防线和摧毁坚固防彻工事的有效方法。  这时,芬军也调整了该地的兵力部署。将一线兵力由5个师增加到6个师,在纵深只保留1个师作为预备队。  第二阶段从1940年2月1日开始至3月13日结束,历时4l天。在这一阶段,苏军西北北面军集中第7、第13集团军,共21个步兵师、6个坦克旅的兵力,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重点进攻,以2个集团军的相邻翼侧向维堡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经过1个多月的艰苦作战,苏军突破了曼纳海姆防线,攻占了维堡,但苏联自身也受到很大损失,无力继续进攻,芬兰和苏联最终签订了和约,结束了战争。  突破曼纳海姆防线,攻占维堡。1940年2月1日一10日,苏军出动飞机500多架,展开火炮440多门,对芬军阵地及其后方进行了猛烈的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和炮火准备,在进攻前的24小时,共发射炮弹30多万发,摧毁了主要力向上的芬军大部分火力点。2月12日凌晨.苏军恢夏进攻。经过3天艰苦作战,第7集闭军在曼纳海姆防线的主要防御地带打开了一个宽5公里、纵深5—6公里的突破口,并将快速集群投入作战。芬军主动退守第2防彻地带。  2月18日,第7集团军从行进间突破第2防御地带未逞,其右翼因第13集团军进展缓慢而暴露。在这种情况下,苏军为了突破第2防御地带再次停止进攻,调整部署。芬军也趁机休整,将拉多加湖以北的部分兵力南调,加强卡累利阿地峡的防御。  2月28日,苏军恢复进攻,迅速逼近芬军后方防御地带。第7集团军右翼兵团从东北包围了维堡筑垒地域,其左翼兵团4个师从冰封的海面上越过维堡湾,绕过维堡城,切断了维堡通往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公路,攻占了维堡大部地区。3月11日,苏军对维堡发起强攻,夺占了该城。  苏芬议和,结束战争。到1940年3月5日,芬军已濒于兵员估竭、弹尽粮绝、外援无望的险境。英法两国虽表示愿意出兵援助芬兰,德国却威胁说如芬兰接受英法援助,战火将扩及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典、挪威由于德国的压力,拒绝英法军队过境。在这种情况下,芬兰政府在瑞典的斡旋下于3月7日派代表至莫斯科与前苏联议和,而苏军虽然占领了维堡,但自身也受到很大的损失,无力继续进攻,也只有答应芬兰的停战请求。在这种情况下,3月12日,苏芬两国政府签订了《苏芬和平条约》,根据和约,从3月13日12时起,双方停止一切军事行动,一场历时近3个半月的战争结束了。  苏芬战争苏联付出了巨大代价,伤亡几十万人,先后投入了54个师、100多万人的兵力。由于发动这场战争,苏联损害了自己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声誉.受到了世界舆论的谴责。在战争第1阶段.苏军进攻的失败,暴露了它战争准备不足、作战能力不强的弱点,助长了法西斯德国一年后冒险侵苏的野心。苏芬战争还把一个中立的邻国推向了德国的一边。所以.后来苏联也不得不承认,对苏方来说,苏芬战争实际上是一种精神上的失败,这种失败王要表观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师出无名,土气不高.受到国际遍责:苏芬战争是由于前苏联要夺占芬兰的部分领土而引起的。在这场战争中,前苏联侵犯了邻国主权,践踏了国际法准则,撕毁了1932年两国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成为这场战争的入侵者,因此,受到了国际舆论的谴责。1939年l2月,国际联盟大会通过决议:“严正谴贵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对芬兰国家所采取的这种行动;紧急呼吁国际联盟每个会员国向芬兰提供力所能及的物质的和人道王义的援助”。面临外敌入侵约芬兰军民,在保家卫国的旗帜下,坚壁清野.奋起反抗。以“解放者”自居的苏军,不仅受到芬军的顽强抗击和游击队的袭扰,也处处遭到芬兰居民的敌视。因此,官兵的士气受到极大影响。冷酷的现实引起苏军士兵对这场战争的的怀疑和思索:这场战争究竟是为了什么,究竟我们想从这个寒冷、黑暗的芬兰得到些什么呢?这反映丁动苏联战争决策上的失误。  第二,仓促出兵、准备不足、对芬兰的抵抗估计过低。开战前,前苏联以为,芬兰是个小国,国力不强,军力薄弱.政府不得人心,前苏联一旦出兵,芬兰民众会起而响应,从而在短时间内束战争。这种错误估计致苏军仓促出兵,麻痹轻敌,准备不足,作战企图过大,兵力分散。结果,苏军在实战中碰了壁,造成第1次进攻严重失败。因此,被迫重新制订作战计划,增加兵力,调整部署,收缩战线,重点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进攻。这反映了苏军在作战指导思想上的失羡。  第三,指挥不力,协同不灵.作战方法不适应战场条件。苏芬边境是一个不同于东欧平原的特殊战场。这里森林茂密,人烟稀少,交通不便.气候严寒。它不利于苏军重装备、大兵力的行动,适合于芬军轻装备、小兵力的使用。集中优势兵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的苏军,因受道路所限常常形成兵力拥挤,给芬军造成火力杀伤的有利目标。踏雪行进的步兵因前进缓慢,经常与坦克脱节。被芬军各个歼灭。炮兵因受观察的限制,常常误伤己方部队,在拉多加湖以北沿林间道路行进的苏军纵队,因机动受限,不便足开,首尾准以相顾,坦克与火炮则陷于无用武之地。在1937—1938年大清洗后上任的许多年轻师职指挥官都缺少实战经验,也缺少指挥器材,在作战中常常情况不明,判断失误,举措散漫。熟悉当地环境的芬军发挥滑雪特长,避免正面作战,以小分队广泛进行伏击战、阻击战,打了就跑,突袭苏军的翼侧与后勤,切断敌军的补给,使苏军火力优势无法发挥,经常陷入忍饥挨饿的境地。  第四,战争结果加深了芬兰的反苏情绪,客观上适应了法西斯德国的需要。这场战争加深了苏芬之间的矛盾,激起芬兰人的反苏情绪。这就成了41年后芬兰联合德国对苏作战的重要因素。战争还牵制、消耗了苏军大量兵力。使正在准备入侵西欧的德国解除了东顾之忧。因此,到1940年1月,当芬兰通过外交途径试探德国能否出面调停苏芬冲突时,德国明确拒绝芬兰的请求.表示德国无意劝说前苏联恢复和芬兰约谈判,坚持“德国政府认为目前还没有看到解决这场冲突的前景”。显然。苏芬战争持续越久对德国越有利。  冬季战争(也称为苏芬战争、苏芬冬季战争、苏芬冬战),于1939年11月30日爆发,也就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三个月。当时苏联军队入侵芬兰,同时苏联于同年12月14日应芬兰要求被国联开除,斯大林希望在1939年结束战斗,但由于芬兰的抵抗,直到1940年3月才签署停战协定,芬兰将10%的国土割让给苏联。  这场战争中双方皆有损失,芬兰丧失了拉多加湖周围的土地,苏联为列宁格勒周围获得了一块缓冲地带,但丧失了国际舆论支持,并暴露了红军作战能力的缺陷,而为后来希特勒发动进攻苏联的战争增加了信心。  3月15日的苏芬和平协议阻止了英法联盟通过挪威向芬兰提供援助,也刺激了纳粹德国于当年4月9日进攻丹麦和挪威。  苏联红军在冬季战争中的表现,使斯大林领悟到运用政治手段控制军队无法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战争过后,红军重新起用有能力的军事指挥官,并加强军队现代化。对后来抵抗纳粹德国起了很大的作用。
2023-07-28 07:57:522

苏芬战争谁是正义一方

芬兰。当时芬兰当时获得了国际援助,芬兰是被侵入的一方,所以一定意义上芬兰是正义的一方。面对苏联军队的侵入也到国际上请求支援。但是这场战争本身就是非正义战争。冬季战争是一场苏联与芬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战争,自1939年11月30日由苏联向芬兰发动进攻而展开,苏联最终惨胜芬兰,令其割让与租借部分领土,而后于1940年3月13日结束。虽然苏联当时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同样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当时这两个国家发生战争的时候由于芬兰人民的顽强抵抗,让苏联军队也付出了不少的代价。
2023-07-28 07:58:063

苏芬战争中,芬兰失去哪些领土?

芬兰位于欧洲北部 。芬兰的国土面积为33 8万平方千米,人口为550万。芬兰陆上分布与瑞典,挪威和俄罗斯接壤。芬兰南临芬兰湾,西临波斯尼亚湾。芬兰大部分国土位于北极圈内。 1939年,苏联为了建立东方战线。苏联邀请芬兰代表过去苏联谈判。苏联提出希望苏联和芬兰签订和平条约,希望芬兰把卡雷阿地峡的边界移动40千米,苏联获得芬兰湾几个岛屿和雷巴奇半岛的领土,苏联作为补偿把奥涅加湖西北的双倍领土交给芬兰,苏联愿意用800万芬兰马克租借汗科半岛。芬兰认为苏联提出的这些条件苛刻,芬兰拒绝了苏联。1940.苏联发动对芬兰的冬季战争。苏联却付出巨大的代价,苏联红军死亡和受伤大约70万人。1940年,芬兰与苏联在莫斯科签订和平协定,芬兰失去10%的耕地,1/5的工业产值,22万2千居民和大量的土地。苏芬战争中,芬兰失去哪些领土? 卡雷利阿位于拉加多北部的一块土地。卡雷利阿地区距离苏联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只有几十公里。芬兰这块土地严重威胁苏联的圣彼得堡的安全。 历史 上,圣彼得堡也是彼得大帝发动北方战争从瑞典手中夺取。彼得大帝把波罗的海沿岸土地修建城市,这就是圣彼得堡的来源。圣彼得堡西临波罗的海,卡雷利阿战略位置对圣彼得堡非常重要。 萨拉地区位于科拉半岛南部。萨拉地区距离北极圈的不冻港摩尔曼斯克非常近。摩尔曼斯克虽然位于北纬68度,但是北大西洋暖流经过这里,摩尔曼斯克是一个不冻港。苏联虽然面积大,但是优良港口缺乏,特别是不冻港。摩尔曼斯克是苏联在北极地区重要的港口。苏联获得萨拉地区的目的是为保护摩尔曼斯克港口。 雷巴奇半岛位于摩尔曼斯克西北部。雷克奇半岛临北冰洋。摩尔曼斯克是苏联北极的不冻港,二战时期,英美军事物质补给也是通过摩尔曼斯克港才分配到苏联其他地区。雷巴奇半岛距离摩尔曼斯克距离非常近,苏联也是为了保证摩尔曼斯克港口的安全。 汉科位于芬兰西南部的一个港口,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入海口的的汉科半岛上。汉科港是一个冬天会结冰的港口。冬天结冰的时候,需要借助破冰船才能航行。1940年苏联租借汉科港,成为苏联在波罗的海的军港。1944年,芬兰用波卡拉半岛换回这个地方。 芬兰湾的一些岛屿。芬兰湾位于波罗的海的东部的大海湾,属于芬兰,爱沙尼亚和俄罗斯之间。芬兰湾面积大约为3万平方千米,芬兰湾东西长度为400千米,南北宽度为19—128千米。芬兰湾是圣彼得堡的进入波罗的海的第一海域。苏联夺取芬兰的一些岛屿,为了保证圣彼得堡的安全,也是作为圣彼得堡的前沿阵地。 贝柴摩地区位于欧洲北部的科拉半岛西北,北临巴伦支海瓦朗厄峡湾。贝柴摩地区18世纪是属于瑞典王国的领土。19世纪初,俄国与瑞典爆发战争。俄国获得芬兰自治权,俄国沙皇兼任芬兰大公国的大公。1918年,芬兰摆脱俄国独立建国,贝柴摩地区也是跟随芬兰独立。1940年,苏联占领这个地方。 贝柴摩地区是芬兰唯一在北冰洋的出海口。苏联夺得贝柴摩地区并入苏联版图,并改名字为佩琴加。1991年苏联解体后,北柴摩地区留着俄罗斯版图,现在成为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州的一部分。 苏联虽然获得这场战争胜利,但是苏联是惨声,付出巨大的代价来换取的。1941年,希特勒发动对苏联作战,也是冬季战争给希特勒看到苏联战斗力。
2023-07-28 07:58:131

请问:根据芬兰狙击手西莫海亚原型拍的在雪地里狙击苏联士兵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冬季战争》 导演: 帕克·帕类克 主演: vesa vierikko timo torikka heikki paavilainen 上映时间:1989年11月30日剧情介绍:苏联1939年大举对芬兰侵略攻击主要企图将并吞为其联邦之一至少能占领部分领土作为战略上屏障这场战争显然犯下了二个错误首先们不该选择气候恶劣冬天行动再者们低估了芬兰人顽强抵抗苏联付出了沉重代价芬兰虽然丧失了一些领土但保有了自己国家主权。
2023-07-28 07:58:213

冬季战争中为什么苏联伤亡人数很多

有这么几个因素1、苏联人准备不足,之前觉得芬兰是个效果,不会抵抗,因此没有进行好的准备工作,事后措手不及,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2、大清洗之后,部队严重缺乏合格的军官,作战能力直线下降,战术呆板,造成大量无畏牺牲3、芬兰的地形和芬兰人的灵活战术
2023-07-28 07:58:282

中国有什么好看的二战间谍片?

电视剧 兄弟连 记忆的证明 战争与回忆 电影就好多 拯救大兵瑞恩 漫长的一天 不分电影电视剧的话 中国: 《地道战》、《地雷战》、《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紫日》、《屠城血证》、《平原枪声》、《鬼子来了》、《白求恩大夫》、《三毛从军记》、《永不消逝的电波》、《平原游击队》、《东进序曲》、《抓壮丁》、《国际大营救》、《狼牙山五壮士》、《回民支队》、《两个小八路》、《三进山城》、《鸡毛信》、《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小兵张嘎》、《吕梁英雄》、《古刹钟声》、《南岛风云》、《野火春风斗古城》、《血战台儿庄》、《敌后武工队》、《红樱桃》、《山顶上的钟声》、《黄河少年》、《血性山谷》、《燃烧的港湾》、《破袭战》、《大刀记》、《中华女儿》、《上饶集中营》、《51号兵站》、《新儿女英雄传》、《帝国谍战》、《豹子湾的战斗》、《金玉姬》、《北派功夫》、《川岛芳子》、《黑太阳731》、《南京大屠杀》、《英烈千秋》、《八百壮士》、《梅花》、《笕桥英烈传》 苏联: 《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解放》(连续剧)、《空降兵》、《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春天的十七个瞬间》(连续剧)、《攻克柏林》、《宣誓》、《自己去看》、《他们为祖国而战》、《普通一兵》 俄罗斯: 《星》、《布谷鸟》、《星星敢死队》 美国: 《拯救大兵瑞恩》、《兄弟连》、《珍珠港》、《兵临城下》、《潜艇u-426》、《U-571》、《第22条军规》、《太阳帝国》、《紧急下潜》、《风语者》、《中途岛》、《辛德勒名单》、《守卫莱茵河》、《最长的一天》、《全速返航》、《突出部之战》、《加里森敢死队》(连续剧)、《太平洋航空作战》、《反攻缅甸》、《终止战火》、《大逃亡》、《虎!虎!虎!》、《目标东京》、《细细的红线》、《十二金刚》、《胜利》、《塔斯克基飞行员》、《东京上空三十秒》、《深水之敌》、《凯利的英雄们》、《起义》、《柯莱利上尉的曼陀铃》、《飞虎群英》、《他们视死如归》、《瓜岛日记》、《硫磺岛的沙滩》、《巴顿将军》、《走向永生》、《生死之间》、《哈特的战争》、《上升潜望镜》、《孟菲斯美女号》、《宁静的午夜》、《沙漠之狐》、《碉堡》、《第17战俘营》、《深水之下》、《灰色地带》、《熄灯号》、《英国病人》、《火球前线》、《阴谋》、《雷玛根大桥》、《战斗在地狱》、《遥远的桥》、《突击隆美尔》、《魔鬼军团》、《反攻巴坦》、《美国大兵乔的故事》、《最后的逃亡》、《卡萨布兰卡》、《血战大西洋》、《撒哈拉》、《凯恩舰叛变》、《红一纵队》、《透亮》、《幼狮》、《抵抗》、《安其欧》、《全力以赴》、《是生,还是死》、《罗伯茨先生》、《天堂知道,阿利森先生》、《列车》、《战斗!》(连续剧)、《纳华郎大炮》、《麦克阿瑟》、《高空十二点》、《血染雪山堡》、《战俘快车》 英国: 《慕尼黑协定》、《桂河大桥》、《从桂河返回》、《逃往雅典娜》、《米尼弗太太》、《只有老鹰敢去的地方》、《633轰炸大队》、《蚊式空军中队》、《鹰已降落》、《夜间的狐狸》、《钢琴家》、《击沉俾斯麦号》、《铁魔战将》、《墨菲的战争》、《不列颠之战》、《河畔之战》、《铁十字勋章》、《恩尼格玛》、《二人参战》、《海狼》、《从纳华郎来的特种兵》、《前进道路》、《三岔路口》、《伦敦上空的鹰》 联邦德国: 《斯大林格勒》、《潜艇》、《希特勒的少先队员所罗门的故事(欧罗巴,欧罗巴)》、《锡鼓》、《女王密使》 日本: 《山本五十六》、《决战冲绳》、《军阀》、《啊,海军》、《间谍佐尔格》、《联合舰队》、《太平洋之岚》、《逝风残梦》 芬兰: 《冬季战争》 南斯拉夫: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大与小》、《开往克拉列沃的火车》、《复仇者》、《夜袭机场》 阿尔巴尼亚: 《宁死不屈》 法国: 《虎口脱险》、《钻石利剑》、《最后一班地下铁》、《逃出法兰西》、《第7连到哪里去了?》、《第7连被找到了》、《第7连在野外》、《阿门》、《老枪》、《克莱恩先生》、《一路顺风》、《喋血情》 意大利: 《阿拉曼之战》、《伦敦上空的鹰》、《爱琴海地狱》、《当钟声响起》、《卡萨布兰卡快车》、《暗杀隆美尔》、《自杀突击队》、《该死的战斗》、《逃亡者的长夜》、《战魔》、《突击队员》、《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最激烈的战斗》、《休战》、《美丽人生》、《戴罪立功》 捷克斯洛伐克: 《冰点战场》 捷克: 《深蓝世界》 罗马尼亚: 《多瑙河之波》、《最后一颗子弹》、《复仇》 爱尔兰: 《暴动战俘营》
2023-07-28 07:58:376

20世纪战争表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1905年 日俄战争1912----1913年 两次巴尔干战争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1920年 苏俄国内战争1931年 “九一八”事变1935年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1939年 西班牙内战1937----1945年 抗日战争1939----1940年 冬季战争(苏芬冬战)1939----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6----1949年 解放战争1945----1954年 越南抗法战争1950----1953年 朝鲜战争1961----1975年 越南战争1979----1989年 第一次阿富汗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1980----1988年 两伊战争1982年 英阿马岛争夺战1991年 海湾战争
2023-07-28 07:59:004

有哪些和苏芬战争有关的电影??

《冬季战争》又名《家园保卫战》;《 超越前线 》; 《无名战士》; 《普通士兵》
2023-07-28 07:59:071

冬季战争都有哪些?求详细一点的。。。

冬季战争(也称为苏芬战争、苏芬冬季战争、苏芬冬战),苏联和芬兰之间的战争。于1939年11月30日爆发,也就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三个月。当时苏联军队入侵芬兰,同时苏联于同年12月14日应芬兰要求被国联开除,斯大林希望在1939年结束战斗,但由于芬兰的抵抗,直到1940年3月才签署停战协定,芬兰将10%的国土割让给苏联。 1938年4月纳粹德国入侵奥地利后,苏联多次以维护西北边界和列宁格勒的安全为由,要求同芬兰交换领土和租借军事基地,1939年11月9日谈判彻底破裂。11月28日,苏联单方面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次日中断了两国外交关系。11月30日,苏军以20个师(45万人)、2000辆战车和1000余架作战飞机向芬兰发起全线进攻,宣布在其占领区帖里约基成立了以O.V.库西宁(1881~1964)为首的芬兰民主政府,声称红军是应该政府要求越过边界的。芬军凭借在卡累利阿地峡修建的曼纳海姆防线的坚固工事,利用严寒和沼泽森林的有利地形,展开反击,苏军除在北冰洋的贝柴摩和萨拉地区展开交战外,在卡累利阿地峡和拉多加湖一带伤亡较大,对芬军主阵地久攻不克。1940年1月苏军重新组织攻势,总兵力增加到46个师,以密集炮火和重型坦克在地峡发动总攻,空军对芬后方城市和交通线狂轰猛炸,突破曼纳海姆防线,芬军于2月26日退守维堡一线。3月13日两国签定了和平协定,芬兰将其东南部包括维堡(芬兰第三大城市,重要工业中心和塞马运河出海口)在内的卡累利阿地峡、萨拉地区和芬兰湾的大部岛屿割让给苏联,并把汉科港租给苏30年。
2023-07-28 07:59:275

想知道一些关于苏芬战争的事情以及二战最后芬兰的结局

苏芬战争即冬季战争。冬季战争(也称为苏芬战争、苏芬冬季战争、苏芬冬战),于1939年11月30日爆发,也就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三个月。当时苏联军队入侵芬兰,同时苏联于同年12月14日应芬兰要求被国联开除,斯大林希望在1939年结束战斗,但由于芬兰的抵抗,直到1940年3月才签署停战协定,芬兰将10%的国土割让给苏联。战争概述编辑苏芬战争地图苏联和芬兰之间的战争。1938年4月纳粹德国合并奥地利后,苏联多次以维护西北边界和列宁格勒的安全为由,要求同芬兰交换领土和租借军事基地,1939年11月9日谈判彻底破裂。11月28日,苏联单方面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次日中断了两国外交关系。11月30日,苏联红军以20个师(45万人)、2000辆战车和1000余架作战飞机向芬兰发起全线进攻,宣布在其占领区帖里约基成立了以O.V.库西宁(1881~1964)为首的芬兰民主政府,声称红军是应该政府要求越过边界的。芬兰军队凭借在卡累利阿地峡修建的曼纳海姆防线的坚固工事,利用严寒和沼泽森林的有利地形,展开反击,苏联红军除在北冰洋的贝柴摩和萨拉地区展开交战外,在卡累利阿地峡和拉多加湖一带伤亡较大,对芬兰军队主阵地久攻不克。1940年1月苏联红军重新组织攻势,总兵力增加到46个师,以密集炮火和重型坦克在地峡发动总攻,空军对芬后方城市和交通线狂轰猛炸,突破曼纳海姆防线,芬兰军队于2月26日退守维堡一线。3月13日两国签定了和平协定,芬兰将其东南部包括维堡(芬兰第三大城市,重要工业中心和塞马运河出海口)在内的卡累利阿地峡、萨拉地区和芬兰湾的大部岛屿割让给苏联,并把汉科港租给苏30年。战
2023-07-28 07:59:422

苏芬战争?

冬季战争(也称为苏芬战争、苏芬冬季战争、苏芬冬战),于1939年11月30日爆发,也就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三个月。当时苏联军队入侵芬兰,同时苏联于同年12月14日应芬兰要求被国联开除,斯大林希望在1939年结束战斗,但由于芬兰的抵抗,直到1940年3月才签署停战协定,芬兰将10%的国土割让给苏联。战争概述:苏芬战争是苏联和芬兰之间的战争。1938年4月,纳翠德国合并奥地利后,苏联多次以维护西北边界和列宁格勒的安全为由,要求同芬兰交换领土和租借军事基地。1939年11月9日,苏联和芬兰的谈判彻底破裂。11月28日,苏联单方面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次日中断了两国外交关系。11月30日,苏军以20个师(45万人)、2000辆战车和1000余架作战飞机向芬兰发起全线进攻,宣布在其占领区帖里约基成立了以O.V.库西宁为首的芬兰民主正府,声称红军是应该正府要求越过边界的。而芬军凭借在卡累利阿地峡修建的曼纳海姆防线的坚固工事,利用严寒和沼泽森林的有利地形展开反击。苏军除在北冰洋的贝柴摩和萨拉地区展开交战外,在卡累利阿地峡和拉多加湖一带伤亡较大,对芬军主阵地久攻不克。1940年1月苏军重新组织攻势,总兵力增加到46个师,以密集炮火和重型坦克在地峡发动总攻,空军对芬后方城市和交通线狂轰猛炸,突破曼纳海姆防线,芬军于2月26日退守维堡一线。3月13日两国签定了和平协定,芬兰将其东南部包括维堡(芬兰第三大城市,重要工业中心和塞马运河出海口)在内的卡累利阿地峡、萨拉地区和芬兰湾的大部岛屿割让给苏联,并把汉科港租给苏30年。详情请参见以下链接:http://baike.baidu.com/view/554677.htm
2023-07-28 07:59:503

苏联与芬兰的战争谁获胜了?

题主指的应该是“苏芬战争”,苏芬战争以苏联的惨胜而告终。冬季战争(芬兰语:talvisota,瑞典语:vinterkriget,俄语:Зимняя война)是一场苏联与芬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爆发的战争,自1939年11月30日由苏联向芬兰发动进攻而展开,苏联最终惨胜芬兰,令其割让与租借部分领土,而后于1940年3月13日双方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为结束。伤亡情况:苏联:375491人伤亡芬兰:105904人伤亡
2023-07-28 08:00:0111

在好久苏军攻打过芬兰?

苏芬战争冬季战争(也称为苏芬战争、苏芬冬季战争、苏芬冬战),于1939年11月30日爆发,也就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三个月。当时苏联军队入侵芬兰,同时苏联于同年12月14日应芬兰要求被国联开除,斯大林希望在1939年结束战斗,但由于芬兰的抵抗,直到1940年3月才签署停战协定,芬兰将10%的国土割让给苏联。
2023-07-28 08:00:344

《突出部之役:冬季战争》在线免费观看百度云资源,求下载

《突出部之役:冬季战争》百度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YfT6GGh_jQLHgbuynxwx4w?pwd=bnkf 提取码: bnkf 《突出部之役:冬季战争》导演: 史蒂文·卢克编剧: 史蒂文·卢克主演: 汤姆·贝伦格、史蒂文·卢克、安德鲁·史黛克类型: 战争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语言: 英语上映日期: 2020-11-06(美国)片长: 85分钟又名: 突出部之:冬季战争二战期间,罗伯特·卡帕上尉和他第二步兵师的士兵们必须保卫重要的补给站,以免被进攻的德军捕获。面对敌军和真假不明的盟军,他必须迅速做出判断,以减缓和阻止德军士兵、坦克和大炮的猛烈进攻。
2023-07-28 08:00:401

苏芬战争谁赢了?苏联还是芬兰?

  苏联。  1939年11月30日~1940年3月13日,苏联对芬兰进行的战争。又称“冬季战争”。  当时的芬兰政府在德国法西斯政府的怂恿下,妄图成为进攻苏联的桥头堡,并为反抗苏联而专门构筑了闻名二战史的曼纳林防线(笑独行按:新译曼纳海姆防线),又在德国专家的帮助下,修建了接收能力十倍于芬兰飞机的机场,大肆进行反苏宣传。  1939年10月德国侵占波兰后不久,苏联以列宁格勒等城市过分暴露和维护西北边境安全为由,要求芬兰转让芬兰湾诸岛屿和雷巴奇半岛部分领土,租让汉科半岛军事基地并将卡累利阿地峡的边界后移。作为补偿,苏联将卡累利阿地区两倍于上述地区的领土转让给芬兰。亲德的芬兰政府以自身安全和中立地位为由,无情拒绝苏方要求。11月9日,双方谈判破裂。11月26日,芬兰炮击列宁格勒苏军。28日,在边界苏军屡次喊话无效的情况下,为了对付芬兰不可调和的敌对立场,苏联暂时废除了两国互不侵犯条约,并于次日宣布断交,30日对芬兰宣战。  苏军企图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主要突击,在拉多加湖以北边境以积极行动牵制芬军。据此,苏军列宁格勒军区(司令为梅列茨科夫)从巴伦支海至芬兰湾展开4个集团军,由波罗的海舰队和北方舰队提供支援。其中,第7集团军(辖13个步兵师、5个坦克旅,戈列连科指挥)在卡累利阿地峡展开,突破曼纳海姆防线,占领维普里(旧俄领土维堡),进逼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第8集团军(辖6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索边尼科夫指挥)在拉多加湖东北地区展开,以正面攻击支援第7集团军实施主要突击;第9集团军(辖8个步兵师,崔可夫指挥)在坎达拉克沙、乌赫京斯卡亚、雷博勒方向展开,占领奥卢和凯米,切断芬兰南、北之间的联系;第14集团军(辖3个步兵师,弗洛洛夫指挥)在摩尔曼斯克方向展开,占领佩特萨莫(今佩琴加),切断芬兰北部与挪威的联系。苏军展开总兵力约50万人,坦克1500辆、火炮1800余门、飞机约800架。  芬军总兵力包括民兵、预备役在内约40万人,坦克约60辆、飞机100余架、火炮100余门,总司令为曼纳海姆元帅。芬军的战略企图是利用高寒和湖泊众多、森林密布等天候地理条件并依托曼纳海姆防线,发挥士兵擅长滑雪、精于射击、熟悉地形等特点,以阵地防御和机动防御阻滞苏军进攻,等待英、法等国援助,幻想在有利条件下与苏媾和。为此,芬军在卡累利阿地峡展开第2、第3集团军(共5个师、4个骑兵师,由奥斯泰尔曼统一指挥),坚守曼纳海姆防线;拉多加湖北岸的防御由第4集团军(2个师又1个团)负责;中部边境地区为第5集团军的9个边防营;北部拉普兰地区为4个独立营。预备队为第1集团军的2个缺编师和1个骑兵旅。战争分为两个阶段。   苏军全线进攻,芬军顽强抗击(1939.11.30~1940.2.10)   战争爆发后,苏军第7集团军在卡累利阿地峡迅速进抵曼纳海姆防线。12月6日至20日,该部右翼在炮兵和舰炮火力支援下,对泰帕莱发起进攻,企图从行进间突破芬军防御,未果;15日至23日改从左翼向苏马发起重点进攻,因步、炮、坦协同较差,战术呆板而受挫。第8集团军至12月5日在拉多加湖北岸推进10~20公里;9日起,该部所属各师先后遭到芬兰第4集团军反击,损失惨重。  在边界中段,第9集团军左翼第54师向库赫莫发起进攻,12月8日在进军途中遭芬军伏击和分割,随后转入防御;中路第163、第44师沿森林公路向奥卢推进,在苏奥穆斯萨尔米遭芬军阻截、袭扰,至次年1月7日先后被歼;右翼第122师、第88师从坎达拉克沙实施突击,12月16日进抵距凯米耶尔维25公里处,遭芬军反击后被迫撤至萨拉地区设防,直至停战。  在摩尔曼斯克方向,第104师在海军协同下迅速攻占佩特萨莫和雷巴奇半岛,随后分兵南下,次年1月28日在瑙齐受阻。   苏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芬军战败求和(1940.2.11~3.13)   苏军及时总结失利教训,确定单靠列宁格勒一个军区的力量,无法获得全胜,只得调整部署,从其他军区增调兵力,于1939年12月底在卡累利阿地峡地区增编第13集团军(辖9个步兵师又1个坦克旅),接替第7集团军右翼防务;次年1月7日组建西北方面军(司令铁木辛哥,军事委员日丹诺夫),统一指挥第7、第13集团军。其企图是:由第7集团军从左翼实施主要突击,突破曼纳海姆防线,占领维普里;由第13集团军从右翼实施辅助突击,占领凯基萨尔米。  经周密准备后,西北方面军在炮兵、航空兵火力支援下,于2月11日对曼纳海姆防线发起猛烈突击。14日,步兵12师率先进入突破口,第7集团军在苏马附近突入芬军主要防御地带,并形成宽5公里、纵深5~6公里的突破口;但其右邻第13集团军进攻受阻,未能突破芬军防御。至18日,芬军主力撤至第二防御地带。苏军第7集团军企图以不间断的进攻继续突破,但未能如愿。28日,苏军经变更部署后重新发起进攻,当日粉碎芬军抵抗。  3月2日,苏军进抵芬军后方防御地带,从东北方向包围芬军维普里集团;其左翼部队在波罗的海舰队配合下,渡过冰冻的维堡湾,从西面迂回,切断维普里通往赫尔辛基的公路。3月12日,曼纳海姆防线被全线突破,第13集团军强渡武奥克萨河,向凯基萨尔米发动进攻。芬军精疲力竭,弹尽粮绝。为避免亡国,芬兰政府被迫向苏联求和,本来可以占领芬兰的苏军随之立即撤军。  1940年3月12日,双方在莫斯科签订和约,次日停止军事行动,战争结束。
2023-07-28 08:01:0911

请问为什么二战苏芬战争苏联是惨胜?

这里的地形、交通、气候都不同于中欧平原,是一个易守、难攻,有利于防守,而不利于进攻。冬季漫长而严寒,风大雪多,气温常在零下30~40度以下。正逢一年中昼间最短的季节,漫长的黑夜极大地限制了进攻方优势的发挥。正赶上一场大雪,积雪深达1米,给行动带来极大不便,却给擅长滑雪的芬兰提供了一显身手的机会。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湖泊纵横,交通不便。
2023-07-28 08:01:348

苏联有一个进攻欧洲的大雷雨计划,如果是苏军抢先实行。德军要如何应对

德国安心防守反击就行了,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应对大雷雨计划仅存在于曼施坦因的回忆录和某些现代俄罗斯学者的所谓考据中,该计划完全不具备实施的可能当时苏联确实有进攻德国的打算,但绝不是那个大雷雨计划。第一:斯大林本人虽然已经有了早晚要与德国一战的心理准备,但他绝不想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到期前主动进攻,这一点从德国最开始进攻苏联时苏联高层的反应就能看出,当时苏联高层认为这仅仅是德国的试探,所以他们命令前线部队不许反击,极力避免冲突扩大。第二:当时苏军也不具备主动攻击德国的能力,虽然苏联野心不小,但是发生在39年至40年的苏芬战争(又称冬季战争)给苏联领导人浇了一盆冷水,冬季战争中,苏联以三比一的绝对兵力优势、十几倍的坦克和火炮优势、近十倍的空军优势去攻击邻国芬兰,但是在如此大的优势下,居然打成了惨胜,芬兰有6万多人的伤亡,而苏军伤亡高达20多万。这场战争充分暴露了苏军自大清洗以来,部队战术呆板,各兵种之间缺乏协同,指挥层更是因为大清洗之后换上来的都是些只会照本宣科的书呆子。斯大林不是疯子,用这样一支军队去攻击打遍半个欧洲无敌手的德军无异于自杀,冬季战争结束后,斯大林即开始对军队整备,这个整备计划至少到42年才能完成所以,所谓的大雷雨计划,苏联抢在德国之前进攻什么的根本不可能,如果真的在巴巴罗萨之前苏联主动攻击,苏军必定会像法国和波兰军队一样,一击即溃
2023-07-28 08:02:072

苏联因入侵芬兰而于1939年12月14日遭开除会籍。

  冬季战争(也称为苏芬战争、苏芬冬季战争、苏芬冬战),于1939年11月30日爆发,也就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三个月。当时苏联军队入侵芬兰,同时苏联于同年12月14日应芬兰要求被国联开除,斯大林希望在1939年结束战斗,但由于芬兰的抵抗,直到1940年3月才签署停战协定,芬兰将10%的国土割让给苏联。  这场战争中双方皆有损失,芬兰丧失了拉多加湖周围的土地, 苏芬战争  苏联为列宁格勒周围获得了一块缓冲地带,但丧失了国际舆论支持,并暴露了红军作战能力的缺陷,而为后来希特勒发动进攻苏联的战争增加了信心。   3月15日的苏芬和平协议阻止了英法联盟通过挪威向芬兰提供援助,也刺激了纳粹德国于当年4月9日进攻丹麦和挪威。   苏联红军在冬季战争中的表现,使斯大林领悟到运用政治手段控制军队无法加强军队的战斗力,战争过后,红军重新起用有能力的军事指挥官,并加强军队现代化。对后来抵抗纳粹德国起了很大的作用。  战争的原因  苏联军官的傲慢和不能胜任也是战争发展的重要因素,当时苏联认为很快就能取得胜利,据历史记载当时苏联军队甚至手挽手唱着国歌向芬兰战线挺进。在大清洗中,苏联军官有80%被撤换,新上来的都是忠于斯大林而不懂指挥战争的,斯大林用政委监督军事长官,只是按照书本指挥战斗,苏联军队许多败仗都是由于指挥不当造成的。   苏联军队也没有准备冬季在森林中战斗的装备,大量使用战斗车辆,这些车辆必须24小时不熄火才能保证油料不会冻住。苏联第44步兵师(约2万5千人)进入森林后被芬兰第9师(约6千人)分割包围歼灭,造成大约2万3千人战死,而芬兰方面只损失约8百人,并缴获43辆坦克,71架高射炮,29门反坦克炮,260辆卡车和1170匹马以及许多轻武器和给养。   也由于苏联决策人员的傲慢无知,没能在战争开始时就投入决定性力量:芬兰在主要战场上集中了13万人和500门炮,而苏联只投入了20万人和900门炮,虽然有1千辆坦克,但没有好好运用,反而损失惨重。   因为芬兰的装备不足,在开始时只有受到最基本的训练的士兵有军服和枪支,其他参战人员只能自己在衣服上佩带标志,所以尽量使用俘获的武器。由于苏联军队一开始领导不力,训练不足,大量武器落入芬兰人手中。  斯大林的种族偏见与不信任  由于斯大林的种族偏见,参加冬季战争的苏联军队主要是 冬季战争博物馆  由南方的部队组成,他不信任当时在苏芬边界的部队,怕他们可能和芬兰人有亲戚关系或共同的文化历史,但南方的部队不适应芬兰的冬季寒冷和森林中的战斗。在1950年代,绝大部分芬兰人还生活在农村,他们自己的御寒衣物已经足可以使他们在严冬中战斗,当年的冬季是芬兰历史上有记录的最寒冷的三个冬天之一。   芬兰空军的规模远小于苏联空军,不过他们的训练扎实,要求标准很高,飞行员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很普遍。芬兰空军在这个阶段已经开始使用4机编队做为他们空战的基本编制。这种编队和德国在西班牙内战时期发展出来的战术编组的基本概念是相似的。四架飞机当中以两架为小队进行战斗,通常是由较为资深的飞行员担任小队的长机,在战斗中居于主动的地位,另外一架由较为资浅的飞行员操作,负责掩护和伺机攻击敌机。这种战术编队到了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也逐渐被各国家采用,并且成为现代战斗机作战编队的基础。  国外支援  由于苏联的行为是明显侵略,引起许多外国团体的不满,送来物资和药品援助芬兰,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芬兰移民,有许多回来参加战斗。在战斗期间共有1,010丹麦志愿者、895位挪威志愿者、372英国志愿者、346位芬兰在外国的移民和210来自其他国家的志愿者参加了战斗。还有许多外国记者来芬兰报道。   瑞典当时还非中立国,只是声称为“不结盟国家”,但也支援芬兰军事物资和现金,有8,700位瑞典志愿者准备到芬兰参加战斗,其中包括一个空军,有12架战斗机、5架轰炸机和8架后勤飞机,占当时瑞典空军的1/3,他们放弃瑞典军衔,准备到芬兰战斗,还包括900位地勤工人和工程师。   瑞典志愿军有8,402人在2月中旬参加了战斗,33人战死。  编辑本段英法的作用  直到1940年2月,同盟国才决定援助芬兰,2月5日同盟国考虑3月20日在挪威北部登陆10万英国军队和3万5千法国军队,穿过瑞典进入芬兰,但需要在芬兰政府要求的条件下。3月2日正式向挪威和瑞典政府提出要求,希望将这两个中立国带入同盟国一方。但12月时希特勒已经 冬季战争博物馆  向瑞典政府照会,如果同盟国军队踏上瑞典国土一步,就意味着德国立即进攻瑞典。   当时瑞典和挪威政府都没有同意同盟国的要求,战后透露的文件证实,其实同盟国根本无意和苏联交火,只是想借此占领挪威北部的铁矿,以阻断德国的战略物资来源。   瑞典拒绝了同盟国军队入境的要求,也拒绝了芬兰希望瑞典正规军参加战斗的要求,同时明确表示不能进一步对芬兰援助了。现在芬兰已经处于两难地步,同盟国希望战争继续拖下去,而瑞典希望尽快结束战争,害怕会殃及池鱼。德国也希望尽快结束战争。   当时各国都在敦促芬兰,英法答应送来20,000人部队,德国和瑞典希望答应和平条件,芬兰军队指挥对战斗发展比较悲观,所以芬兰政府下决心在2月29日开始和平谈判。   听到芬兰开始谈判,英法又答应送来50,000人部队,但实际只有6,000人准备援助芬兰,其余人准备夺取挪威铁矿和港口。这个情报到达苏联决策部门,也促使了和平协议的迅速达成。  芬兰政府请求停战  到了冬季快结束时,德国敦促芬兰尽快和苏联谈判,苏联也损失惨重,又在国际社会中受到孤立。2月12日芬兰收到和平协议草案,不仅德国,瑞典也希望战争尽早结束以免受到波及,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五世公开宣称不再给予芬兰以军事援助。   到了2月底,芬兰的军事物资几乎消耗殆尽,苏联也已经攻破曼诺海姆防线。2月29日,芬兰政府同意谈判,3月5日,苏联军队又挺进10-15千米,逼近维堡郊区,芬兰政府要求停战,但苏联军队一直到3月12日协定签字才停止军队进攻。  苏联红军损失惨重  这次战争中苏联红军损失惨重。苏联人民委员会议主席 冬季战争博物馆  、苏联外交人民委员的莫洛托夫在1940年3月28日向苏军最高苏维埃提交的报告中提到了红军在冬季战争中的伤亡数字为:死亡48745人,伤158863人。这个报告由于是对外公开的,所以一直被视为是苏联的宣传手段,并不反映苏军当时的实际伤亡,而是大大缩水后的数据。1970年,已经卸任的前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芬冬战时担任乌共总书记,是冬战苏军统帅铁木辛哥的老搭档、老朋友)赫鲁晓夫在其秘密出版的个人回忆录《赫鲁晓夫回忆录》中提到了苏军在冬季战争中的损失时说“我们损失了上百万人”。根据更近一些的俄罗斯军事历史学家的说法,如索科洛夫在《影响世界的100场战役》里说:“据伟大卫国战争后统计的名单,1939-1940年有131476人没有从芬兰战场上回来,据其它资料显示,有大约20%-25%的人没有统计在内,因此确切数字可能为17万人”,“红军的伤病员很可能超过50万”,苏军的损失约为近20万,伤亡合计70万以上。之所以没有准确的数字一是因为苏军在统计伤亡时准确率一向较差,“统计只能精确到百万位”(索科洛夫在《二战秘密档案》中语),二是由于苏联素来有篡改档案的历史习惯,根据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前馆长Р.Г.皮霍亚披露,1950年代在国家档案馆销毁了27200万件保存的档案,60年代根据党的机关的决定,销毁近2000万件党的文件。1991年3月,通过了销毁6500万件党的文件档案的决定(Р.Г.Пихояформа и реводлюцция в России о ХХ оеке.м.,2001.),档案资料本已经过篡改,准确的数字自然只有靠估计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证据被发现,苏军的死亡数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如2000年出版的WILLIAM R TROTTER的《A FROZEN HELL》一书中,对苏军的死亡数就用了“quarter-million”,也即25万的说法。   芬兰老兵经常夸口说一名芬兰士兵倒下去,要换取10名苏联士兵的生命。此外苏联还丧失了2千辆坦克。红军的将军说在这次战争中“我们获得了足够埋葬阵亡将士们的土地”。  编辑本段莫斯科和平协定  根据3月12日莫斯科和平协定,芬兰丧失了卡累利阿,包括芬兰第二大城市维堡,芬兰10%的耕地,1/5的工业产值。22万2千居民,占芬兰总人口12%的人丧失了家园被遣送,只有极少量人口选择留下加入苏联籍。   芬兰还割让了巴伦支海上的里巴奇半岛,芬兰湾中四个岛屿,部分萨拉区域,并将汉科半岛租借给苏联作为海军基地,租借期30年。   这个协议对于芬兰来说是非常严酷的,仅仅过了一年,就又在德国支持下和苏联爆发了持续战争。
2023-07-28 08:02:173

苏军在苏芬战争中的战损比是多少

苏芬战争共持续了约3个半月,前后分为两个阶段。在整个战争期间,拥有兵力优势的苏联红军始终处于进攻态势。但在战争第1阶段,劣势的芬兰却挫败了苏联红军优势兵力的进攻,创造了以劣胜优的光辉战例,迫使苏联红军重新调兵遣将,调整部署,再次组织进攻。最终,苏联红军虽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但它为这个胜利付出了惨重代价,苏联为发动这场战争也受到了国际谴责。因此,当时任苏联红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的华西列夫斯基将军后来承认:“芬兰战争是我们的一大耻辱,它败坏了我军在国内外的形象,许多事情都需要作出交待。”这次战争中苏联红军损失惨重。苏联人民委员会议主席、苏联外交人民委员的莫洛托夫在1940年3月28日向苏联红军最高苏维埃提交的报告中提到了红军在冬季战争中的伤亡数字为:死亡48745人,伤人。这个报告由于是对外公开的,所以一直被视为是苏联的宣传手段,并不反映苏联红军当时的实际伤亡,而是大大缩水后的数据。1970年,已经卸任的前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在其秘密出版的个人回忆录《赫鲁晓夫回忆录》中提到了苏联红军在冬季战争中的损失时说“我们损失了上百万人”。根据更近一些的俄罗斯军事历史学家的说法,如索科洛夫在《影响世界的100场战役》里说:“据伟大卫国战争后统计的名单,1939~1940年有人没有从芬兰战场上回来,据其它资料显示,有大约20%~25%的人没有统计在内,因此确切数字可能为17万人”,“红军的伤病员很可能超过50万”,苏联红军的损失约为近20万,伤亡合计70万以上。之所以没有准确的数字一是因为苏联红军在统计伤亡时准确率一向较差,“统计只能精确到百万位”(索科洛夫在《二战秘密档案》中语)。芬兰老兵经常夸口说一名芬兰士兵倒下去,要换取10名苏联士兵的生命。此外苏联还丧失了2千辆坦克。战争结束后,一位苏军将领悲痛地说:“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得到了57000平方公里的土地,这足够埋葬我们牺牲的战友了。
2023-07-28 08:02:261

20世纪,发生了哪些战争?

20世纪的话,战争太多了,说说,排名前十的吧!掐指一算,按时间倒排。九十年代最有影响力的战争——海湾战争,地缘政治影响力强,国际影响力强,规模小。一句话,海湾战争是冷战后一次重要的战争,深刻影响了区域战争的理论发展。九十年代替补——巴尔干战争,开始自1991年斯洛文尼亚独立战争,终于1998年科索沃战争。地缘政治影响力强,国际影响力弱,规模中等。一句话,后南斯拉夫时代,一个逐渐被世人遗忘的角落。八十年代最有影响力战争——阿富汗战争。地缘政治影响力弱,国际影响力一般,规模一般。一句话,除了拖垮苏联,没有值得记住的地方。七十年代最有影响力战争——越南战争。地缘政治影响力强,国际影响力强,规模中等。一句话,深刻改变了美国社会格局,局部战争形势,诞生了新越南。六十年代最有影响力战争——无,菜鸡互啄的十年,仅有中东有看点。五十年代最有影响力战争——朝鲜战争。暂不介绍。四十年代最有影响力战争——卫国战争(二战欧洲东线战场),西线战场,太平洋战争。暂不介绍。三十年代最有影响力战争——抗日战争。暂不介绍。二十年代的主要战争发生在中国,影响最大的是北伐。一零年代最有影响力战争——一战(主要是德法之间影响力大),暂不介绍。00年代最有影响力战争——日俄战争,暂不介绍。
2023-07-28 08:02:364

二十世纪中国发生的战争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4----1905年 日俄战争1912----1913年 两次巴尔干战争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1920年 苏俄国内战争1931年 “九一八”事变1935年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1936----1939年 西班牙内战1937----1945年 抗日战争1939----1940年 冬季战争(苏芬冬战)1939----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1946----1949年 解放战争1945----1954年 越南抗法战争1950----1953年 朝鲜战争1961----1975年 越南战争1979----1989年 第一次阿富汗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1980----1988年 两伊战争1982年 英阿马岛争夺战1991年 海湾战争
2023-07-28 08:02:443

丘吉尔为什么轰炸巴库油田?

重要战略资源要地,以防落入敌手
2023-07-28 08:02:531

芬苏战争的起因和经过

  芬苏战争即冬季战争。  战争的起因:  为了补偿芬兰的领土损失,前苏联表示愿意把奥涅加湖西北2倍于芬兰所割让地区的土地交给芬兰。然而,汉科半岛却是芬兰防御苏联的天然屏障,苏联此举的动机令芬兰感到怀疑。当时的芬兰政府拒绝了苏联的提议,苏联军队制造了“曼尼拉事件”,宣称芬兰军队炮击曼尼拉村造成苏联士兵的死亡,进而要求芬兰政府赔礼道歉,并将军队后撤20到25公里,但被芬兰政府拒绝。苏联以此为借口废除《苏芬互不侵犯条约》,11月30日,23个师共45万军队攻入芬兰边界,迅速抵达曼纳海姆防线。  战争经过:  苏芬战争从1939年11月30日开始至1940年3月13日结束,历时近3个半月,前后分2个阶段,在整个战争期间,苏联红军凭借优势兵力始终处于进攻态势。其企图是集中主要兵力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进攻,在其他地区以部分兵力牵制芬兰军队,粉碎芬兰军队主力,在最短时间内迫使芬兰议和,结束战争。劣势的芬兰军队始终处于防御态势。其企图是在卡累利阿地峡集中主力扼守曼纳海姆防线实施阵地战,在其他地区以少量兵力利用有利地形实施机动战和游击战,最大限度地迟滞苏联红军的进攻,等待西方的援助,争取在有利条件下与苏联议和。  第一阶段  这一阶段从1939年11月30日开始至1940年1月31日结束,历时62天。1939年11月30日,苏联红军在苏芬边界全线4个地区发起进攻。经过激战,苏联红军除在战线北端达成预定目的外,在其他地区均遭惨败,被迫停止进攻,重新调整部署,增调兵力,准备再次进攻。  在卡累利阿地峡,苏联红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未逞。苏联红军弗谢沃洛德·费奥多洛维奇·雅科夫列夫第7集团军辖7个步兵师、1个坦克军和2个坦克旅,组成深远的战役布势和纵深梯次的战斗队形,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进攻,主要突击指向维堡方向。进攻首先从地峡东段开始,企图吸引芬兰军队预备队东调,随后在地峡西段实施主要突击。  芬兰军队集中2个军计5个师的兵力防守该地,首先以掩护兵力在保障地带防守各个狭窄的接近地。昼间,芬兰军队以近战火力配合以有利条件下的阵前出击杀伤敌有生力量,以各种反坦克兵器从近处摧毁苏联红军坦克;夜间派出滑雪小分队袭扰苏联红军后方,突击在雪地烤火露宿的苏联红军,把苏联红军打得疲惫不堪。  尽管苏联红军投入1个梯队又1个梯队,轮番进攻,但由于未弄清芬兰军队的主要防御地带和保障地带,未查明芬兰军队的防御工事和障碍物配系,再加协同不灵,指挥不善,到12月底,在付出重大代价以后只攻占了芬兰军队20~60公里纵深的保障地带。这时苏联红军已无力突破芬兰军队的主要防御地带,被迫就地停止进攻。双方形成对峙,转入袭扰战。  在拉多加湖东北地区,苏联红军2个师大部被歼,被迫转入防御。苏联红军第8集团军辖5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分南北两路实施进攻。其任务是从翼侧牵制芬兰军队兵力,配合第7集团军的进攻。越过边界后,苏联红军遭到芬兰军队2个师节节阻击和游击队夜间的袭扰,进展缓慢。6天后,北路集群前进了40公里。在托尔瓦湖地区,双方发生激战。结果,苏联红军伤亡5000余人,补给无源,被迫转入防御,再也未敢进攻。南路集群前进40余公里后,在基泰莱地区进行1个多月的攻防战斗,到1940年1月1日,被芬兰军队分割、包围、补给中断,2个师大部被歼,伤亡1.9万余人,其余兵力龟缩后退,转入防御,直到战争结束。  在边界中段,苏联红军2个师被歼,余皆退守。苏联红军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的第9集团军辖4个步兵师,分南北两路,向波的尼亚湾方向进攻,企图将芬兰从狭窄腰部地区切成两段。南路集群沿两条被深雪覆盖的林间道路向奥卢港方向进攻。先头师到达距边界约40公里的索木斯萨耳米村以后,遭芬兰军队小分队依托路障,顽强阻击。该师被迫沿道路展开成20余公里的纵长队形,从而为芬兰军队实施分割、包围提供了战机。这时,芬兰军队战略预备队1个师赶至战场,在芬兰军队第3军亚尔马·西拉斯沃的指挥下,到12月底首歼该师获胜,随后转移兵力将企图增援的苏联红军另1个师拦头截尾,分割歼灭。索木斯萨耳米一战,芬兰军队共歼敌2.3万余人,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苏联红军北路集群越过边界后未遇抵抗,到1939年12月16日接近到波的尼亚铁路东端终点站凯米湖,对芬兰军队造成极大威胁。芬兰军队从预备队抽调1个营配合边防部队对苏联红军翼侧进行了连续突击。该路苏联红军因摸不清敌情,只好退守萨拉,在该地因受到芬兰游击队不断袭扰,一直未敢采取积极行动,直到战争结束。  在战线北端,苏联红军夺占贝萨谋等地。苏联红军第14集团军辖2个步兵师在北方舰队配合下向巴伦支海岸方向进攻,未遇芬兰抵抗,很快占领了贝萨谋港和雷巴契半岛,封锁了芬兰通往巴伦支海和挪威的通道,随即就地转入防御。  1939年12月,苏联红军当局鉴于各线苏联红军损失惨重,决定停止进攻,重新拟订作战计划,组织新的进攻。1940年1月7日,在卡累利阿地峡成立了西北方面军,任命原基辅军区司令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任该方面军司令,接替梅列茨科夫担任前线总指挥。该方面军下辖第7集团军和新成立的第13集团军。同时,向苏芬边界增调了24个步兵师、20个炮兵团和15个新建的航空兵团。从1940年1月起,该地苏联红军加强了侦察与训练,演练了突破预有准备防线和摧毁坚固防御工事的有效方法。  这时,芬兰军队也调整了该地的兵力部署,将一线兵力由5个师增加到6个师,在纵深只保留1个师作为预备队。  第二阶段  这一阶段从1940年2月1日开始至3月13日结束,历时41天。在这一阶段,苏联红军西北方面军集中第7、第13集团军,共21个步兵师、6个坦克旅的兵力,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重点进攻,以2个集团军的相邻翼侧向维堡方向实施主要突击。经过1个多月的艰苦作战,苏联红军突破了曼纳海姆防线,攻占了维堡,迫使芬兰按照前苏联提出的条件签订了和约,结束了战争。  突破曼纳海姆防线,攻占维堡。1940年2月1日~10日,苏联红军出动飞机500多架,展开火炮440多门,对芬兰军队阵地及其后方进行了猛烈的预先航空火力准备和炮火准备,在进攻前的24小时,共发射炮弹30多万发,摧毁了主要方向上的芬兰军队大部分火力点。  1940年2月12日凌晨,苏联红军恢复进攻。经过3天艰苦作战,梅列茨科夫的第7集团军在曼纳海姆防线的主要防御地带打开了一个宽5公里、纵深5~6公里的突破口,并将快速集群投入交战。芬兰军队主动退守第2防御地带。  1940年2月18日,第7集团军从行进间突破第2防御地带未逞2月,其右翼因第13集团军进展缓慢而暴露。在这种情况下,苏联红军为了突破第2防御地带再次停止进攻,调整部署。芬兰军队也趁机休整,将拉多加湖以北的部分兵力南调,加强卡累利阿地峡的防御。  1940年2月28日,苏联红军恢复进攻,迅速逼近芬兰军队后方防御地带。第7集团军右翼兵团从东北包围了维堡筑垒地域,其左翼兵团4个师从冰封的海面上越过维堡湾,绕过维堡城,切断了通往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的公路,攻占了维堡大部地区。1940年3月11日,苏联红军对维堡发起强攻,夺占了该城。  到1940年3月5日,芬兰军队已濒于兵员枯竭、弹尽粮绝、外援无望的险境。英法两国虽表示愿意出兵援助芬兰,德国却威胁说如芬兰接受英法援助,战火将扩及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瑞典、挪威迫于德国的压力,拒绝英法军队过境。在这种情况下,芬兰政府在瑞典的斡旋下于3月7日派代表至莫斯科与前苏联议和的矛盾并未了结,它使芬兰丧失了1/l0即4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芬兰军队总司令曼纳海姆痛楚地说:“该条约给我国的战略地位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我们丧失了本来可以保证我们阻止入侵军队前进的全部要地。新的国界使芬兰暴露在侵略者面前,而汉科则像一支指向我国心脏的手枪。”
2023-07-28 08:03:162

芬兰在二战时期有没有被德国侵占

肯定没有被德国占领过,原因就是因为苏联先去了-是在纳粹德国默许之下。请参见:[编辑]斯堪的纳维亚战役1939年11月30日,芬兰遭到苏联的袭击,苏芬战争(也叫冬季战争)爆发。芬兰的抗苏战争赢得了当时国际社会的广泛的同情,瑞典、美国等国家的志愿者纷纷组织志愿军奔赴芬兰对苏作战,英法也计划组织远征军,准备借道挪威、瑞典开赴芬兰。但当时芬兰也是相当孤立的,瑞典政府保持中立,德国甚至由于策略原因而只得站在苏联一边,英法的动作迟缓,远征军则更是遥遥无期。1940年3月,芬军在损失了20%的部队后终于放弃了曼尼海姆防线。最后,它的独立才是第一位的。经过3个月的苦战与惨重损失,苏联在芬兰同意割让10%的领土后放弃了侵略目标。芬兰人丧失了比在战场上所失去的更多领土,且其独立仍然受到苏联的严重威胁,这最终导致了持续战争的爆发。苏军在这次战争中表现出的极低的战术素质,这坚定了德国进攻苏联的想法。1940年4月9日德国展开“威塞尔演习”(Weserübüng)计划,进攻丹麦和挪威。德国人声称这是为了防止英法首先占领挪威这个原本中立的国家,从而切断德国从瑞典进口矿产的道路。英国海军成功地封锁了挪威港口,并且在挪威登陆。但是德军撤退到挪威腹部山地并据此坚守。英国军队无法肃清德军,于是在破坏了挪威港口设施后撤退,挪威政府随后向德国投降,令瑞典和芬兰与西方国家的联系被切断。由此,德国向中立的瑞典施压,要求允许德国的军用物资与士兵过道瑞典。
2023-07-28 08:03:231

北欧国家近代发生过什么战争?

  北方战争  Great Northern War  1700年~ 1721年俄国为夺取波罗的海出海口而发动的对瑞典的战争。 16~17世纪中期,波罗的海及其南岸地区为瑞典占据。彼得一世为从北方打开通向西欧的道路,争夺波罗的海霸权,于 1699年利用波罗的海沿岸诸国同瑞典的矛盾,和西欧各国正在准备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无暇东顾的有利时机,与萨克森、丹麦缔结了“北方同盟”,为发动反瑞典战争作了准备。1700年2~3月,萨克森和丹麦军队分别在里加和荷尔斯泰因被瑞典军队击败。8月,彼得一世亲率3.5万俄军进攻纳尔瓦,几至全军覆灭。瑞典国王卡尔十二世率主力侵入波兰,相继占领华沙、克拉科夫等城。1702~1704年,彼得一世乘瑞军主力入侵波兰之机,派兵占领了波罗的海沿岸诺特堡、尼恩尚茨、扬堡、科波里耶和纳尔瓦等要塞,开始建造新都圣彼得堡。1704年俄国同波兰签订《纳尔瓦条约》,允诺战后将利夫兰、埃斯特兰给波兰。波兰参战。1707年,瑞军从萨克森出发,在反俄哥萨克统领I.S.马泽帕军队配合下,于1708年初,进至格罗德诺。1709年7 月 8日,俄军在波尔塔瓦击溃瑞军。1710年俄军占领里加、雷瓦尔、凯克斯霍尔姆、维堡、厄塞尔岛和波兰。同年俄土战争爆发,俄军对瑞典的进攻暂停。 1713年,彼得一世被迫对土耳其妥协,转而进入芬兰作战,占领了其尔辛福斯(赫尔辛基)和奥布(图尔库)。1714年,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在汉科角海战中获胜,把瑞军赶出芬兰,迫使卡尔十二世向俄国求和。1718年两国开始和谈。1719年战端重启。俄国舰队在厄塞尔海战和克琅加姆岛附近的交战中相继获胜。1720年俄军进入瑞典,瑞典被迫同俄国恢复和谈。1721年8月 30日,缔结了《尼什塔特和约》。战争以俄国获得波罗的海沿岸广大地区和海口而告结束。  冬季战争(也称为苏芬战争、苏芬冬季战争、苏芬冬战),于1939年11月30日爆发,也就是欧洲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三个月。当时苏联军队入侵芬兰,同时苏联于同年12月14日应芬兰要求被国联开除,斯大林希望在1939年结束战斗,但由于芬兰的抵抗,直到1940年3月才签署停战协定,芬兰将10%的国土割让给苏联。
2023-07-28 08:03:321

想知道一些关于苏芬战争的事情以及二战最后芬兰的结局

确切的说是在二战中苏联入侵了芬兰!而苏联在付出近30万士兵的牺牲才拿下芬兰,在德国攻打莫斯科时芬兰也参加了对莫斯科的包围,因为他们仇恨苏联的入侵。其实在欧洲人骨子里看前苏联在二战中是很卑鄙的。二战爆发后斯大林与希特勒各有计划,斯大林想吞并东欧,希特勒想打倒斯大林。如果二战中没有墨索里尼这个希特勒的损友以及意大利那些具有文艺天赋的可笑士兵。希特勒会打倒苏联!芬兰也就不会成为后来苏联的势力范围。当时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一心想要恢复古罗马的辉煌,但是 事实是他们的士兵在非洲拿着枪开着车却被后面骑骆驼的人追赶逃命,在希腊一败涂地后不得不求助希特勒 而这打乱了希特勒原有进攻苏联的计划,为二战的失败定下了基调!历史证明丘吉尔就是导致大英帝国成为美国小跟班的罪魁祸首!别忘了整个欧洲原来都是一家人!讲了半天二战欧洲的故事希望对你了解历史有所帮助
2023-07-28 08:04:304

苏芬战争苏联为何不吞并芬兰?这其中有什么原因?

1939年9月1日德国以闪电战袭击了波兰,拉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与苏联将波兰给瓜分了。之后德军的开始转入西线与英国和法国展开“静默战”。从10月份波兰战役结束一直到次年4月发起的挪威战役,德国足足安静了大半年的时间。然而与德国以寇松线问为界的苏联在这段时间里可没那么安静了。在斯大林亲自运作下,苏联开始紧锣密鼓构建“东方战线”。 如上图,东方战线从北冰洋到黑海几乎纵贯欧洲大陆。在之前的苏德密约中,芬兰同波罗的海三国一起被划入苏联势力范围。作为苏联西北唯一的邻国,芬兰不幸成为东方战线的“起始段”。 俄国十月革命的1917年底,芬兰率先宣布从俄国独立,经过短暂而残酷的内战,芬兰最终在德国支持下获得完全独立。趁苏俄陷入内战混乱,芬兰又夺取了卡累利阿部分地区并不断挑起边界冲突。 1920年2月,芬兰与正在打苏波战争的苏俄政府签订了塔尔图条约。在两国的边界划分上,芬兰得到非常理想的结果:南部卡累利阿地峡的边界距当时的彼得格勒仅30公里,北部与东部边界也超出大公国时期,不仅与北冰洋相接壤,还拥有北极圈内的不冻港—贝柴摩。 据此,之后芬兰和苏联的关系自然好不到哪去。在亲身经历过苏俄内战的斯大林看来,芬兰与波兰一样都是帝国主义侵略俄国的“通道”,他们趁火打劫占领俄国的土地早晚都得还回来。 整个1920年代,苏联不断开动宣传机器指责芬兰:“邪恶、反动的法西斯集团”,“有朝一日会再度联合列强侵略苏联”。尤为重要的一点是,现在的苏芬边界距列宁格勒过近,对苏联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 面对苏联咄咄逼人的宣传攻势,芬兰也不甘示弱,由白军领袖主导的政府经常进行“仇俄”宣传,部分民族主义者积极倡导取得更多卡累利阿领土,在构筑“大芬兰”目标下,芬兰军队多次在两国边境地区挑起冲突。 1931年九一八后,日本在远东挑起战事,苏联不得已将防御力量向远东分散。彼时,欧洲局势相对平静,于是苏联着手调整与邻国波兰和芬兰的关系,在1932年分别同两国签订了条约。《苏芬互不侵犯条约》中规定:双方保证互不侵犯现有边界,避免任何指向对方的敌对行动。 虽然双方都清楚一纸条约不过是权宜之计,但《苏芬互不侵犯条约》还是一度缓和了两国之间的紧张关系。1934年,苏芬两国进一步确定条约为10年有效。与此同时,芬兰与西方也保持着良好“互动”,不断接受来自英国、德国的军事援助。 从1935到1938年,英国向芬兰提供了价值超过2亿芬兰马克的武器装备,而德国则为芬兰空军提供大量援助,英德两国不遗余力为芬兰培训军官。在西方支援下,芬兰还在卡累利阿地峡修建起坚固的“曼纳海姆防线”,防御所指不言自明。 受大国政治博弈的牵动,芬兰表现出的亲西方动向不可避免引起苏联警惕,在斯大林看来,帝国主义强化在芬兰的存在就是赤裸裸的挑衅。彼时,经过十几年迅猛发展,苏联已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一跃成为欧洲大陆响当当的强国。斯大林认定,是时候洗刷屈辱对芬兰这个原帝俄附庸展开清算了。 有资料表明,早在瓜分波兰前的1939年5月,斯大林就曾向列宁格勒军区下达命令,要求军方准备一个“芬兰人发起军事挑衅后的反击计划”。 对苏联来说,苏芬边界带来的威胁不止列宁格勒一处,芬兰湾的岛屿也将成为敌人进攻苏联的前进基地,百沙摩的矿产源源不断供应给反苏的德国,作为苏联战略要道的摩尔曼斯克铁路也处在芬兰威胁下。 当年9月17日,苏联依据苏德密约出兵波兰东部,入侵芬兰的计划也在此时制定完毕。9月底至10月初,苏联分别向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发出通牒,以武力威胁波罗的海三小国接受苏联在其境内驻军和建军事基地的要求。同时,苏军开始在苏芬边境密集调动,“反击”芬兰的军事行动初步定在11月间。 虽然清楚打一个小小芬兰没任何问题,但苏联还是希望芬兰能识时务而回心转意。打仗毕竟要死人的,况且这还是师出无名的一仗。1939年10月5日,新任苏联外长莫洛托夫召唤芬兰驻苏大使,要求芬兰外长“紧急赴莫斯科谈判”。 来莫斯科之前,芬兰政府就谈判定下基调:任何领土让步和驻军要求都必须拒绝;任何让步必须是对等的,补偿也必须在外界看来是合理的;只有在极大压力下才能就芬兰湾的几座岛屿让步。 芬兰人预料到到苏联会开出苛刻条件,却没想到这些条件竟如此不可接受。在莫斯科,以斯大林和莫洛托夫为代表的苏方开门见山,向芬兰提出“必须接受的”下列条件: 1、为使列宁格勒不被芬军重型火炮射程覆盖,卡累利阿地峡的苏芬边境向西北推移40公里; 2、拆除曼纳海姆防线,苏联租借雷巴奇半岛并在此驻军5000名; 3、苏联以每年800万芬兰马克租借汉科半岛30年,苏军在此建军事基地,与爱沙尼亚的帕尔迪斯基基地联合封锁芬兰湾入口。 4、割让芬兰湾内的苏尔萨里岛、拉万萨里岛、蒂泰尔萨里岛和科伊维斯托群岛予苏联。 5、作为交换,苏联将割让雷波拉与波拉亚维予芬兰,两者合计面积5529平方千米,为苏联对芬兰要求的2761平方千米领土大上两倍。 苏联提出的这些条件没有一个符合芬兰政府事先定下的基调,谈判无可避免地破裂了。也是,要求芬兰拆除专为防御苏联的曼纳海姆防线,放弃同样防御苏联的天然屏障汉科半岛,除非芬兰人脑子进水了才会答应。 该谈也谈了,不行就打吧,对苏联来说,找个开战理由从来都不是什么问题。芬兰代表团离开莫斯科后的11月26日,苏芬边界就发生了“曼尼拉炮击事件”,伴随着苏方愤怒的谴责声,蓄谋已久的苏芬战争打响了。 战争过程不再赘述,历时105天的这场冬季战争令苏联在世人注视下颜面大扫。值得一提的是,苏联在占领的芬兰领土上扶植起以库西宁为首的“芬兰民主共和国”,准备在战后将其作为傀儡政权。然而在打败芬兰后,苏联也仅割走芬兰部分领土,并没有将其吞并,这难道是苏联萌发了慈悲之心? 起初,苏联的确有将芬兰以加盟共和国的形式纳入版图的计划,如同当时吞并波罗的海三国,这在后来成立的卡累利阿-芬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上体现得很明显。而苏联之所以在最后关头“收手”,主要还是基于当时的国际局势和自身战略考量。 苏芬战争期间的1939年12月,苏联悍然侵略一个主权国家的行径引发国际社会广泛谴责,当时的国联将苏联开除,来自世界各国的志愿者奔赴芬兰与苏军作战,外国记者也纷纷来芬兰报道战事。可以说,为了构建“斯大林防线”,苏联已经在国际上顶着与纳粹德国一样的侵略恶名,如果在这种情况下吞并芬兰,苏联和清楚将要面临的后果。 另外,苏芬战争取得惨胜后,苏联不仅迫使芬兰接受战前提出的所有条件,还加码割走了巴伦支海上雷巴奇半岛,此前承诺芬兰的领土置换也不了了之了。也就是说,经过“无害化处理”的芬兰对苏联完全构不成威胁。 苏联清楚,与其吞并芬兰这个中立国而将自身置于周边国家的对立面,不如将这个尽在掌控中的小国打造成“亲苏”的楷模。如同远东的蒙古,芬兰这个缓冲国也是苏联与西方博弈的筹码。
2023-07-28 08:04: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