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人类群星闪耀时》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2023-07-29 17:18:13
TAG: 网盘
共1条回复
北境漫步

《人类群星闪耀时》(斯蒂芬·茨威格)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kO9gstTwLJAh1L1GcAnWKg

提取码:1234

书名:人类群星闪耀时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

译者:高中甫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三辰影库音像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7-10

内容简介: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本书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12篇,分别向我们展现了12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太平洋的发现、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马赛曲神佑般的创作、滑铁卢的一分钟、老年歌德热恋的悲歌,以及南极探险之争等。

当强烈坚定的个人意志与无可抗拒的历史宿命碰撞之际,火花闪烁,那样璀璨的时刻从此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作品包括小说、人物传记、诗歌、戏剧、散文等,以及部分翻译作品。上世纪20、30年代以出色的中短篇小说蜚声世界文坛,以描摹人性化的内心冲动、各种复杂丰富的感情活动和心理状态而著称。

代表作有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滑铁卢之战》《危险的怜悯》等;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他曾为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尼采等许多名人作传,有传记《异端的权利》《麦哲伦航海记》《人类群星闪耀时》《断头王后》《三维大师》《同精灵斗争》《三个描摹自己生活的诗人》《三作家》等。

译者:

高中甫

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潘子立

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天津大学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教授。

相关推荐

滑铁卢的一分钟副将什么兵

拿破仑兵。滑铁卢的一分钟:1815年6月18日,由于懦弱平庸的副将格鲁希固守成命,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滑铁卢镇距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以南大约二十公里。与欧洲其他国家的许许多多小镇一样,滑铁卢镇古朴而宁静,并无多少特色,但它的名字却是响彻世界。
2023-07-28 18:01:541

滑铁卢的一分钟讲述了由于副将固守成命什么兵败滑铁卢

滑铁卢的一分钟讲述了由于副将固守臣命拿破仑冰袋。1.滑铁卢战役前夕1815年2月16日,拿破仑率领700名士兵逃出厄尔巴岛回到法国。一路上,原本被法国国王路易十八派来阻止他的军队,在见到拿破仑后很快便重回其身边。回归的拿破仑受到了军民的热烈欢迎。路易十八虽屡次派兵堵截,但是大部分军队见到他便临阵倒戈。康巴塞雷斯、达武、马雷、苏尔特等文武大臣又回到了他的身边。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时,他已经拥有一支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听闻拿破仑逃回法国并重登皇位的消息,欧洲其他国家深感惶恐不安,英国、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再次联合起来,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试图彻底击败这位篡位者。反法同盟共有70万人的军队,但法国却只能组织起28万4千人参战。拿破仑看清了致命的危险,时间非常紧急,他必须赶在反法联军联合起来之前,将他们分而攻之,各个击破。同时,法国国内动荡的局势也逼得他不得不尽快采取行动,每一天都是损失,每小时都有危险。在分析了形式之后,拿破仑认为俄奥联军只需要用少数兵力牵制,重点打击对象是在比利时的英普联军。因此,他把赌注压在了比利时——布鲁塞尔。6月16日,法军率先在林尼附近遭遇布吕歇尔率领的普鲁士军队,拿破仑出其不意地击溃了普军,击伤了布吕歇尔。然而由于多种因素,他并没能全歼普鲁士军队,布吕歇尔率领剩余的普军朝布鲁塞尔方向退却。虽然取得了一次胜利,但拿破仑丝毫不敢松懈,他准备继续向威灵顿公爵率领的英军发起猛攻。同时,为了防止受到重创而未被消灭的布吕歇尔军和威灵顿军会师,他分出了一部分兵力交给格鲁希元帅,让格鲁希率军追击普鲁士军队,并叮嘱他:一定要和主力部队保持联系。2.掌握法国命运的元帅格鲁希为人正直、诚实、勇敢、可靠,是一个受过多次考验的骑兵将领,但也仅此而已。因为他的资质中等、才能平平,比起拿破仑麾下的其他将军,他既不像猛将缪拉一样刚烈而有魅力,也不像圣西尔、贝尔蒂埃那样富有战略眼光,也不是内伊那样的军中英雄。从军二十年来,格鲁希参加过从西班牙到俄国,从荷兰到意大利的各种战役,一步一步缓慢地升到了元帅军衔,不能说他没有功绩,但是确实没有很耀眼的贡献。把他推到这个位置的,是二十年的战争里,前任已经相继去世——德赛死于马伦哥,克莱贝尔死于开罗,拉纳死于瓦格拉姆,此刻再没有人比他资历更老了。拿破仑也知道格鲁希并非最好的人选,只不过他的半数元帅已长眠地下,其余几位也厌倦了连年征战,此刻正在庄园里养老。因此,他只能把这个决定性的行动托付给一个平庸的人。6月17日,滑铁卢大战的前一天,拿破仑有生以来第一次把独立的指挥权交给格鲁希元帅,并要求他在追踪普军的同时,时刻和大本营保持联系。元帅犹豫不决地接受了这道任务,他不习惯独立行动,他一向习惯了唯唯诺诺、谨遵军令的作风,碰到这样一个既需要独立思考、又需要兼顾大本营命令的作战任务,可真是要了命了。格鲁希在磅礴大雨中告别,带领着士兵在泥泞地里向着布吕歇尔逃走的方向追去。瓢泼大雨下了一整夜,法军人人浑身湿透,只能在泥地里背靠背挤在一起睡觉。拿破仑自己也没有休息,他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因为这种天气什么也看不清,既无法侦查英军的情况,从格鲁希那也没有获得普军的确切消息。唯一稍令人宽慰的是,格鲁希回信保证会追击普军。6月18日清晨5点,雨停了,拿破仑下令全军做好准备,9点出击。然而三天大雨把大地泡的稀软,增加了行军的困难,炮兵转移的速度很慢,比原定计划晚了两个小时,致命的两个小时。11点,拿破仑大军开始炮击山冈上穿红色军装的英军,步兵在“最勇敢的红脸斗士”内伊元帅的率领下向前推进。从上午11点至下午1点,法军一度攻占高地、村庄和阵地,但又被击退了下来,空旷、泥泞的山冈上已经覆盖着一万多具尸体。除了大量消耗外,还什么都没得到。双方军队都已疲惫不堪,双方统帅都深感不安。两人都明白,谁先获得增援,胜利就属于谁。威灵顿盼望着布吕歇尔带领普军前来,拿破仑盼望着格鲁希带领军队回援。但是,格鲁希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手中掌握着拿破仑的命运,他只是按照命令于6月17日晚上出发,并根据预计方向追击普军,可是他连敌军的一点影子都没发现。正当格鲁希在一家农舍吃早餐的时候,脚下的大地突然微微颤动。大家凝神静听,远处一再传来低沉的闷雷似的声音:这是大炮开火的声音,在不太远的地方,最多距此三小时路程,滑铁卢战役开始了。格鲁希向手下的军官们征求意见,副司令热拉尔和几个军官都提议部队向开炮的方向前进,然而或许是副司令的话过于激烈了,倒像是在命令一样,格鲁希甚感不快,他强硬地声称,只要没有皇帝的传信,他就依然遵守命令——追击普军。热拉尔又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恳求至少允许他率领他的师团和部分骑兵前往战场。格鲁希考虑了一下,他考虑了一秒钟。这一秒钟决定了他的命运,也决定了拿破仑和世界的命运。可叹的是,这一秒钟却取决于一个相当勇敢却又平庸的人的嘴巴上,这一秒钟全掌握在一个神经质般遵循皇帝一纸命令的人手中。如果格鲁希在那一刹那能鼓起勇气,相信自己和相信显而易见的信号,而不是拘泥于皇帝的命令,那么法国就获救了。可惜这个唯唯诺诺的人,只会服从命令而不听从命运的召唤。就这样,格鲁希拒绝了军官的请求,他认为这样一支小小的军团再一分为二,太不负责任了。他的任务是追击普军,而不是其他。军官们闷闷不乐,沉默不语。
2023-07-28 18:02:011

滑铁卢的一分钟谁兵败滑铁卢

拿破仑。著名的滑铁卢战役发生在1815年初,这一天拿破仑在厄尔巴岛获悉反法联盟在维也纳会议上由于分赃不均而几乎分裂,便率旧部逃离厄尔巴岛回巴黎,打算重登帝位。结果英、普、奥、俄等国君主停止争吵,结成第七次反法联盟,集结了70万重兵,准备分头进攻巴黎。于6月18日,拿破仑率兵10万余抵达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南的滑铁卢村,与盟军中英国将军威灵顿所率的6万兵相遇。拿破仑判断,英军阵地的弱点在中段。他决定佯攻英军右翼,重点攻中段。上午11时,法军开始攻击英军右翼的乌古蒙堡,形成对峙。午后一时,正当拿破仑想以主力猛攻英军中段阵地时,忽然获得布吕歇尔集结的普军来援英军的消息,拿破仑被迫从总预备队中抽出两个骑兵师阻滞普军。同时,火速传令原负责追击普军的格鲁希立即回师支援滑铁卢,一面猛攻中段。英军顽强抵抗,双方伤亡很大。下午6时,拿破仑占领了中段的圣拉埃村。由于争夺战异常激烈,英军开始支持不住,法军也难以再扩大战果,双方都等待援兵。最后,英军盼来了布吕歇尔的3万援兵,而法军的援军却没来,于是战局急转直下,拿破仑腹背受敌,最后大败。在这个战役中,法军损失3.2万人,联军损失2.3万人。滑铁卢战役后,联军很快攻占巴黎,拿破仑再次退位,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直到生命的尽头。
2023-07-28 18:02:251

滑铁卢的一分钟是什么意思?

滑铁卢之战是世界军事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这一战役彻底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生命,也从战术、战略的角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茨威格用历史回望者的眼光审视了这场影响整个欧洲历史进程的伟大战役。拿破仑是个自信而又轻视敌人的人。他从未和惠灵顿交锋过,他相信惠灵顿不会在滑铁卢进行顽强抵抗。他期望一次进攻就能将惠灵顿赶下山脊,逼他後退。因此他根本没有料到会有一场大规模的战斗。扩展资料:《滑铁卢的一分钟》这篇散文依据史料,真实再现滑铁卢战役的过程,充分展示重大历史事件的丰富内涵及深远意义。不仅事实确凿,而且富有文学性的特征,即通过适当的联想、剪裁、描写,使之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这是一篇典型的历史特写。作者以生动的文笔,高超的剪裁技巧,细腻的心理描摹,将读者带入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再加以恰当的评论,深刻地揭示对战争胜负原因的分析,颇有见地,对读者也有启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滑铁卢战役
2023-07-28 18:02:321

滑铁卢的一分钟讲述了,由于副将固守成命什么兵败滑铁卢?

《滑铁卢的一分钟》讲述了,由于副将固守成命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尽管拿破仑任命名将达武元帅为陆军部长,在2个月内组织了28.4万军队,且部队中也有不少老兵,但整个部队毕竟是仓促组建,缺乏训练,枪械、弹药、马匹也十分缺乏。部队的高、中级指挥员更是缺乏,以至格鲁西这样的平庸之辈也要独当一面。法军在滑铁卢决战时,进攻被迫采用师纵队,每营成三列横队,每师则形成正面200人,纵深24-27列的庞大方阵,行动笨拙。滑铁卢战役背景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的铁骑进入巴黎,法国国王路易十八闻讯色变,不敢迎敌,仓惶逃遁。拿破仑重新登上皇位,为他在一年前被迫退位,软禁在地中海 厄尔巴岛的事件报了仇,雪了恨。为了支持路易十八,英国,俄国和普鲁士等国家组成反法联盟,大举围攻巴黎。拿破仑亲自率领12万大军迎战,联军不敌,撤退到比利时。这一仗,拿破仑取得辉煌战果,奠定了他在法国的统治地位。过後,拿破仑乘胜追击,率军继续挺进,直逼比利时的边境。失败的原因实力相差太多,法国提前征召了两年的新兵,很多都只是儿童,而且缺少高级指挥人才而对方兵力超过法国至少两倍,有绝对的海军优势。
2023-07-28 18:02:491

滑铁卢的1分钟讲述了由于腹降固守成命什么兵

拿破仑兵。滑铁卢的一分钟中讲述了由于懦弱平庸的副将格鲁希固守成命,使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故事。讲述一个小人物格鲁西是如何让一个大人物拿破仑失败的,就因为格鲁西的过失,从而使拿破仑兵败滑铁卢。
2023-07-28 18:03:021

《滑铁卢的一分钟》谁兵败

《滑铁卢的一分钟》谁兵败:拿破仑拿破仑·波拿巴(法语:Napoléon Bonaparte,1769年8月15日-1821年5月5日),即拿破仑一世(Napoléon I),出生于科西嘉岛,十九世纪法国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历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年-1804年),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1804年-1815年)。拿破仑于1804年12月2日加冕称帝,把共和国变成帝国。在位期间称“法国人的皇帝”,也是历史上自查理三世后第二位享有此名号的法国皇帝。拿破仑是一名出色的军事家,对当时的军事知识深有研究,善于将各种军事策略运用到实战之中,尤其是主张将火炮集中使用,以及充分发挥骑兵的机动作用。拿破仑于1814年退位,随后被流放至厄尔巴岛。1815年建立百日王朝后再度战败于滑铁卢后被流放。1821年5月5日,拿破仑病逝于圣赫勒拿岛。1840年,他的灵柩被迎回法国巴黎,隆重安葬在法国塞纳河畔的巴黎荣军院(巴黎伤残老年军人院)。拿破仑远征之时,欧洲的反法联盟已逐步形成,而法兰西共和国国内的保王党势力也在逐步增强。1799年8月,拿破仑决定立刻秘密赶回巴黎。在危险的地中海回航中,拿破仑机智的避开了英国皇家海军的巡逻舰队,两个月后成功登陆。
2023-07-28 18:03:101

我对格鲁希的看法。就《滑铁卢的一分钟的》那个

分类: 社会民生 >> 其他社会话题 解析: 不少拿破仑传记认为他是战役失利的最大祸首。但我任为有相当的夸大成分。 如按路德维希的传记,11点半,80门大炮齐轰,战斗开始。这是不对的,80门炮轰击是下午1点。实际上上午打霍高蒙的炮兵仅是第2军师属炮兵加克勒曼军的骑炮,而且第2军属12磅炮被调到东侧加入戴尔隆方向的炮群。所以上午的炮击也就40门炮左右,这些炮没象下午1点时组成一个大炮群,而是以连为单位作支援火力。故格鲁希先听到这种规模的炮击而判断为后卫作战并不能说其糊涂。 再者,即使1点格鲁希灵机一动,向滑铁卢进军,能起多大用已难说了。普鲁士的比络第4军离战场16公里左右,凌晨4点就出发了。格鲁希下午1点离战场也差不多是这个距离,但已失去了7小时行军时间,到战场仗也早打完了。虽然比洛因雨后路不好,及一些阴差阳错慢了不少,格鲁希也一样难,两条河要过,一个普军骑兵团一直监视其行动。 当然格鲁希判断上及应变能力不佳,但在全局情况掌握有限条件下,不应对其要求过高。还有就是,战场上的决策是很难的。拿破仑在利尼实际上只是和普鲁士4个军的3个交战,最大的第4军3万6千人未来得及到战场。而且法军基本是在猛打普第1,2军,第3军无大损失。拿破仑这样的高手不会不清楚对手剩余的实力。分兵太少很容易让对手轻易吃掉,再从后面对拿破仑前后夹击。 问题是格鲁希的追击不成功,18日晨已被普军甩下了十几公里。这一方面是格奈森诺组织的太好,一支新败之师以如此快速度调整好,几年前的普军是作不到的。另一方面格鲁希也不敢逼近过急,敌军远比他多,搞不好就会成库尔姆第二,在不清楚滑铁卢将有决战境况下,这种谨慎也可理解。 也许最好的机会在18日凌晨3点,拿破仑深夜起床确认威灵顿决心决战时。这时通知格鲁希向主力靠拢或不惜冒险快速进军缠住普军尚来得及。到次日上午再指望这支部队已晚了。 但是如果格鲁希做士兵,他会是一个好士兵,因为他执行命令从不含糊.但是有人评论说就是他这一优点最后害了他,葬送了法兰西帝国. 在以前的帝国里(莱比锡会战之前),拿破仑手下有着足够多的优秀将领可用,他们敢于执行自己的判断,以战场形势为依据,而不是唯命是从,所以拿破仑在指挥中习惯了只指明大方向.而在他被流放到厄巴尔岛上期间,原来的帝国分崩离析,原来的将领非死即伤,更多的是卸甲归田,不愿意再谈战事.这导致拿破仑在百日王朝时期根本无可用之人,无奈之下用了内尹和格鲁希两个人.实话说他们两个执行命令从不含糊,绝对忠诚,作战勇敢,身先士卒,是人才.但可惜的是这场战争需要更多的是机智,果敢. 我想拿破仑的本意只是让格鲁希撵走干扰的普军,而不是穷追不舍,毕竟他带走的可是三分之一的兵力呀.而格鲁希又领会错了拿破仑的意思,穷追不舍。 官方评价:格鲁希是—位勇敢果断的骑兵指挥员。毫无疑问,格鲁希夺取了许多作战的胜利,但在需要独立指挥作战及指挥大型战斗时,格鲁希显然缺乏想象力和信心。拿破仑对格鲁希在滑铁卢的失误并没有过分指责,因为他知道格鲁希的弱点。同时,拿破仑也认为他未能给予格鲁希以明确详细的指示,但格鲁希缺乏主动精神却是其致命的错误
2023-07-28 18:03:401

【心灵之语】‖《滑铁卢的一分钟》观后感

管仲说:“人君唯优与不敏则不可,优则亡众,不敏不及事。”做一个君王,最要紧的不是优哉游哉,如果一个君王有优柔寡断,没有智慧,拿不定主张的个性,同时又不够聪明,碰到事情,反应不敏捷,有这两种毛病,实不足以担当治国的重任,能干肯干的人才就别有作为了。 如果碰到事情反应不灵敏,缺乏决断,糊里糊涂,那还能做什么事呢?这段话让我想到了《滑铁卢的一分钟》里的格鲁希元帅,,一个掌握拿破仑命运的男人,一个被命运亲睐却没有勇气接住的男人。 1815年3月,拿破仑由厄尔巴岛返回法国,随后迅速聚集旧部,重新称帝,并立即组建军队。反法联盟也迅速计划准备分路进攻法国。拿破仑看清了这种致命的危险,他决定以攻为守,迅速行动,决定趁联军尚未会齐之前就将他们分而攻之,各个击破。 6月15日凌晨3时,拿破仑大军的先头部队越过边界,进入比利时。6月16日,拿破仑大军在林尼将普军击败,这一击虽然很厉害却不致命,未被消灭的普军开始向布鲁塞尔撤退。 拿破仑为了阻止普军和英军会合,将自己的三分之一兵力抽调出来交给格鲁希元帅指挥,让他去全力追击普军。在拿破仑与威灵顿大军正面开战时,格鲁希元帅按预计方向追击普军,却始终没有发现敌人。 战役已经打响,一声一声的炮响从远处传来,这个时候格鲁希元帅正在用早餐,副司令热拉尔听到炮响后,急切的向格鲁希要求“立即向开炮的方向前进”,所有的人都觉得皇帝已经发起进攻,而格鲁希却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最后热拉尔只能恳切的请求:至少让他先率领自己的部队和若干骑兵去,同时保证会及时赶到。格鲁希还在犹豫,说要考虑一分钟。考虑之后从他嘴里说出“把这样一支小部队再分成两路是不负责任的,他的任务是追击普军,而不是其他。” 所有人都失望的沉默了。拿破仑在等格鲁希的军队,最后还是没有等到,反倒是普军与威灵顿的部队会合了。拿破仑失败了,拿破仑战败后被放逐至圣赫勒拿岛,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1815年6月18日,由法军72000人与英、荷、比利时和汉诺威联军67000人、普军50000人在滑铁卢进行决战。 这场战役,拿破仑准备非常充分,却败给了犹豫不决、没有主见和缺乏勇气。格鲁希即没有完成拿破仑下达的任务,也没有勇气和决断去增援拿破仑,尽管他离战场只有3小时的路程。 拿破仑的原因在于他明知格鲁希不足以担此重任,明知格鲁希的性格,却还是这样分配任务。最后只能得到意料之内的失望。 格鲁希我认为他最重要的是没有看清这场战役的重要意义,它不是一场普通的战役,而是一场关乎整个法国命运的重要战役,他没有明白自己,他本人对于这场战役的重要意义。 所有人都在浴血奋战,而他没有撑起他的重任。他不明白他的犹豫、没主见会带来什么?但当他真正意识到的时候已经太晚、太晚了。 尽管后来他过得还是很好,可他错过了本可以的灿烂。就像一个人身上所有的细胞都决定要减肥,都在努力,而大脑却犹豫不决,“要不要再吃一块蛋糕?要不要现在运动?”大脑不知道它对于这场战役的重要意义。 错过了本可以在最灿烂的年纪最美的自己。一个人的幸运是他自己选择的结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幸运也是一个选择的结果。而犹豫不决、没有主见、缺乏勇气,那还能做什么事呢?
2023-07-28 18:03:471

拥有灵魂、擅用生命,做生活的强者——读《滑铁卢的一分钟》有感

唯强者方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永远不要被动等待命运的垂青。——整篇文章由此展开,交代完滑铁卢战役的历史背景后,开始细致描写此次战役所涉及到的场景与人物心理,随时加入作者自己的思想与评论,文中多处流露出对拿破仑的敬仰与热爱以及对格鲁希的失望与惋惜之情。 文章题目及字里行间突显出一个观点:滑铁卢战役的失败完全归因于格鲁希的优柔寡断。作者描写拿破仑时,把他比作一头雄狮,打败普鲁士为雷霆第一击,向威而顿的军队发起进攻称为雷霆第二击。 描写他面对此次战争时写到:“拿破仑的作战计划从来没有像这次那样严谨细致,周密妥当。他的命令比任何时候都要清楚明白。他反复权衡了进攻的方案,而且也充分估计到了他所面临的各种危险。”“他要将胜利的捷报作为醇美的烈酒,好让身后的祖国和流尽了鲜血,惶恐不安的法国人民沉醉其中。” 这些文字,彰显着拿破仑对此次战役的重视与厚望,以及他在战斗中的睿智与威武,好像在说战斗的失败与拿破仑个人无关。 相反,在描写格鲁希的时候写到: “格鲁希元帅有些彷徨不安地接受了这个命令。他从来不习惯独立行动。他隐约从自己部下那些将军的眼神中看到了对他的不信任。” “因为不知敌人所踪,年轻的士兵正悠闲地、慢悠悠地行军,他们好像正行进在一个和平的国度中。当格鲁希感觉到脚下的地面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颤动,也听到大炮的声音,知道战争已经开始了。军官们不断请求出战时,这位元帅却有些犹豫不决,他习惯了服从命令,胆怯地死死抱定一纸命令不放,而无视众多军官们的请求。” 作者评论到:有些时候,命运之神也会出于一种奇怪的心理将自己交托于一个芸芸众生中的泛泛之辈。当天降大任于这些渺小者身上时,他们内心深处感觉到更多的是惶恐不安而不是庆幸不已。他们总是哆哆嗦嗦地与命运之神的垂青擦肩而过。 所有这些描写,都在说:格鲁希是滑铁卢战役失败的罪魁祸首。 是的,格鲁希犹豫做决定的一瞬间决定了滑铁卢战役胜败的走向,这是一个大家在回顾这一历史过程中都可以看到的关键点。格鲁希,一个没有自己灵魂的人,他在拿破仑眼中只不过是一个循规蹈矩、食古不化的普通人,怎么可能抓住如此巨大的历史关键点来协助拿破仑走向成功呢! 历史上真正的伟人,必定是拥有自己灵魂的人。 拿破仑,毫无疑问是一个拥有灵魂的生命,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这些都不需要我再说明或是强调,我想说的是,在这样一次决定性的战役中,他才是关键人物,战争成败的责任决不是格鲁希这样的人物应该承担的。文章中虽有提到拿破仑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但整体描述上重心明显偏移。 从某个角度来看,滑铁卢战役在拿破仑发布命令给格鲁希的时候就已经宣告失败。对于一个多年习惯服从命令、没有灵魂的人来说,“灵活应对”绝不会临时出现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拿破仑作为一个战役最高将领,应该非常清楚这一点。如何面对战役灵活应对、灵活安排所有人员才是滑铁卢战役的关键点,才是拿破仑最大的考验,而恰恰在那道命令颁布的时候没有其他辅助的灵活约束,于是,法国战败,拿破仑失败了。 没能擅用生命,才是滑铁卢的一分钟。 拥有灵魂,是将才;拥有灵魂、擅用生命,是帅才。也许,拿破仑想要获得更大的成就,还需要有更突出的能力。所有一切的发生,自己才是根源,命运是公平的。 “唯强者方能掌握自己的命运,我们永远不要被动等待命运的垂青。”——愿我们拥有自己的灵魂,擅用生命,做生活的强者。
2023-07-28 18:04:081

滑铁卢的一分钟历史背景

滑铁卢战役是军事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1815年拿破仑率旧部逃离厄尔巴岛,返回巴黎。英国、普鲁士、奥地利等国君主集结了70万重兵,准备分头进攻巴黎。6月17日,拿破仑击败由布吕歇尔将军率领的普军,并赶到比利时布鲁塞尔南的滑铁卢村,与由威灵顿公爵率领的英军相遇。但是,拿破仑手下的一名将军没能按命令消灭逃跑的普军。6月18日,拿破仑率军与英军交战。布吕歇尔则花了一个上午重整军队,马不停蹄地奔赴滑铁卢。当天下午,正当两支军队都疲惫不堪时,布吕歇尔率领的普军赶到了,并猛攻法军的右翼。晚上9点,拿破仑率领的法军败走。滑铁卢战役后,联军很快攻占巴黎,拿破仑被放逐到大西洋中的圣赫勒拿岛。
2023-07-28 18:04:372

人类群星闪耀时中滑铁卢的一分钟精彩段落3到4段

当他们终于在瓦弗附近遇到一支普鲁士军队——布吕歇尔军后卫的时候,他们以为获得了一个挽救的机会,便发狂似的向普军防御工事冲去。拉热尔被一种不祥的预感所驱使,仿佛为求一死,奋勇当先。一颗子弹击中了他,大声疾呼的告诫者倒了下去,永远不会说话了。夜幕降临时他们袭击了那个村子,但是,他们觉得打败这支小小的后卫部队已经没有什么意义,因为战场那边突然变得寂静无声。令人惊恐的沉寂,安静得令人毛骨悚然,一种阴森恐怖的死一般的静默。他们全都觉得隆隆的炮声甚至还比这令人心神不安的不确定状态要好一些。滑铁卢大战想必结束了,格鲁希终于收到拿破仑从滑铁卢写给他催促救援的纸条,但已为时太晚!看来大战一定已经结束了,可是,谁获胜了?他们通宵达旦守候。徒劳!没有一个使者从那边过来。似乎大军把他们给忘了,他们仿佛毫无意义地置身于一片朦胧的空间。早晨,他们离开宿营地,继续行军,疲惫不堪,心里其实早已意识到他们所有的行军和演习都已变得毫无意义。上午十点钟,终于有一个大本营的军官骑马飞奔而来。众人扶他下马,连珠炮似的向他发问。但他面如死灰,鬓毛湿漉漉的,由于超乎常人的劳累而颤抖着,结结巴巴地只吐出一些叫军官们听得莫名其妙的话。他们听不懂这些话,也不愿意听懂这些话。他说不再有皇帝了,不再有皇帝的军队了,法兰西完蛋了。他们只把他当作一个神经错乱的醉鬼。不过,他们一点一滴地从他嘴里掏出了全部真相,听了那令人沮丧的几乎使人软瘫的报告。格鲁希面色苍白,浑身颤抖,撑在军刀上。他知道,他杀身成仁的时刻到了。他毅然决然挑起重担,承担起全部罪责。拿破仑的这个唯命是从、优柔寡断的部下在那伟大的一秒钟贻误了战机,此刻又成了一个堂堂的男子汉,几乎像一位英雄,敢于直面迫近的危险。他立即召集全体军官,双眼饱含愤怒和悲怆的热泪,发表简短讲话,既为自己的优柔寡断辩解,同时又责备自己。昨天还对他愤懑不已的军官们默默地听着。每个人都可以谴责他,都可以夸耀自己当时比他有见识。但这话没有一个人敢说,没有一个人愿说,他们沉默着、沉默着。极度的悲伤使他们说不出话来。 恰恰在被他耽误的那一秒钟之后,格鲁希显示出,为时太晚地显示出他的全部军事指挥能力。在他恢复了自信而不再仅仅依照命令行事的时候,他的深思熟虑、精明、谨慎和认真所有这些伟大的品德,全都清楚地表现出来。在敌人五倍于自己的兵力的包围下,他率领部队突围撤退,没有损失一兵一卒,没有丢失一门大炮,拯救了法兰西,拯救了帝国最后的一支军队,表现出高超的战术水平。但当他返回时,那里已经没有皇帝向他表示感谢,没有敌军与他对垒。他来得太晚了,永远太晚了!尽管他的地位在上升,尽管他被任命为总司令、法国贵族院议员,在每一个职务上都表现出魄力和才干,但任何东西都无法赎回他原可充任命运的主人而他却对之无能为力的那一瞬。 伟大的一秒钟,他对不恰当地被召唤来而不善利用他的人的报复就这么可怕。一切市民的品德,小心、服从、热诚和谨慎,一切全都熔化在命运降临时伟大瞬间的烈焰中而于事无补。此一瞬间只要求天才,并将他塑造成为永恒的形象。此一瞬间鄙夷地将犹豫不决者拒之门外;他,大地的另一尊神,他的火热的手臂只将英勇无畏者高高举上众英豪的天空。
2023-07-28 18:04:531

滑铁卢最后一分钟句子赏析

滑铁卢这场战役,是以拿破仑为首的法国军队独力抵抗以奥地利、普鲁士、俄国、英国为首的联盟国。拿破仑是个自信而又轻视敌人的人。他从未和惠灵顿交锋过,他相信惠灵顿不会在滑铁卢进行顽强抵抗。他期望一次进攻就能将惠灵顿赶下山脊,逼他後退。因此他根本没有料到会有一场大规模的战斗。战事一开始,法国好不容易才击败英国的先锋,但是法军的实力已被削弱了大半。当联军越接近法军,法军的士气越下降,军队也发生了骚动。不久,法军被彻底击败,这场战役只是打了一整日便结束。滑铁卢战役很特殊,因为它是极少数单凭一场战斗就蠃得决定性胜利的战役。在这之後,几乎没有单凭一场战斗就能决定整个战争结局的战役,但这场战役做到了。滑铁卢战役的胜利使惠灵顿公爵成为英雄,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而拿破仑的命运则是无比凄凉,他被流放在大西洋圣赫伦岛。在那里,拿破仑度过了他的馀生,昔日那位骄傲的皇帝,亦慢慢的消失在这个废墟中。
2023-07-28 18:05:102

求《滑铁卢的一分钟》英译文!

A minute of WaterlooOn March 20, 1815, Nepoleon"s cavalry gets into Paris, French king"s Louis 18 smell the Xun color change, dare not to meet the enemy, flurried escape.Nepoleon re- ascends a Huang, is compelled for him to abdicate in one year ago, keep under house arrest in Mediterranean of ell Ba Dao3 of the affairs revenged, snow hate. For the sake of support Louis 18, the nations such as England, Russia and Prussia etc. constitute an anti- method alliance and distinctly lay siege to Paris.Nepoleon leads 120,000 battalions to squared in person, allied troops not enemy, retreat Belgium.This battle, Nepoleon obtains glorious results in battle and established his governance position in France.Lead Hou, Nepoleon multiplies by to win to make track for shot, the rate soldier continues to pretty enter and get close to Belgium directly and quickly of frontier. On June 18, it ising big to decisive battle is Waterloo launching. Waterloo Be located on Belgian south, leave capital city Brussels not far.The British army halts in a low hill, is lead by Wellington, method soldier then from Nepoleon is in person in command of. Start to rain torrential heavy rain in the morning.At 11:30 A.M., the weather become fair and Nepoleon issues order to attack. "Wellington what things and unexpectedly dares to challenge toward me, absolutely is a Tang arm to block a car, with egg shot stone!I need not use a time of breakfast and annihilate them for the ability."Nepoleon talks big ground to say. The method soldier crosses low-lying and damp district and halt toward the British army of the low hill strive blunt go to.The British army resist stubbornly, the shell is like a shower sort to fall in the battlefield of method soldier, method soldier the death and harm be miserably heavy, have to withdraw troops.At 1:00 p.m., the second time the method soldier took the offensive British army"s battlefield, still can"t succeed.Used telescope to hope toward the on all sides 了 when Nepoleon was wait for an opportunity to launch the third-time offensive with larger scale, probed condition of the enemy.He suddenly sees the dense one of the east distance. "That is what" Nepoleon ask. "Probably is an one forest!"A first lieutenant answer. "Not, this be the large unit."Nepoleon made a sound judgment with abundant battle experience.Hence he issue order:"grasp to live to ask!" Led soon, the method soldier arrested to a Prussia to ride a soldier military officer to interrogate and the military officer answer says that the neighborhood onlies have a large unit.Nepoleon wish: only a large unit, have what so afraid.But he 1000010000 have no idea come the Pu soldier of aggression, actually is three large units! Nepoleon from think the soldier is ample, there is Shi have no perhaps.Under his conductor, 80 big guns take aim at the ? British army"s battlefield to carry on bombard with artillery in the meantime.France rode a soldier to vastly and mightily ascend the British army halt of low hill, Nepoleon"s confidence is hundred percent, think victory"s in control, which know gun voice suddenly your work, ambush at the on all sides British army method army corps the regiment besiege, method soldier caught unprepared, dead and injured innumerable, have to retreat toward the Hou. Nepoleon is incomprehensible and soliloquize ground to say:"why can"t I vanquish British army" uses big gun first according to the consistent battle strategy of Nepoleon fierce bomb, however the Hou parties ride a soldier to assault, most the Hou be just attack by infantry.But ride the Hou that the soldier assault, but have no infantry support this day, originally the French infantries all resist Prussia three aggressions of large units in the right wing, can"t break through siege. At 6:00 p.m., Nepoleon go for broke, most 4000 near Wei soldiers of Hou all adjust into take the offensive of row or column, the success or failure decided this time.He lines up soldier 70 people"s 1 brigade, climb up the steep slope, put together dead forward blunt go to.When they leave British army"s defense line not to go to 60, Wellington suddenly the uprising plead loudly:"the whole lineses attack!"British army"s Hou has a brigade row mountain to pour a sea sort ground to rush toward toward the method soldier. Nepoleon absolutely dares not believe own eyes.His troops already all use ascend, could not send one soldier of one soldier any further, the soldier who has to anxiously see ? oneself lets people to cut into pieces.Nepoleon takes ? telescope, witness this greatly aggrieved one act and helplessly sighed to at a stretch say:"everythings all finished!" At 9:00 P.M., the bright moon rise in the east, the Pu soldier breaks a method soldier defense line, Nepoleon"s troops is in confusion, can"t insist next go to, have to Kui to escape everywhere.Nepoleon is tears cover the face, the facial expression is pale and took 10,000s straggling soldiers send back Paris, from now on ended his military life. On June 22, for the second time Nepoleon be compelled to abdicate and imprison at the saint He Lei to take an island up, until in 1821 Yu Yu but eventually.Nepoleon"s second time is ruling and altogether only be called "the 100th dynasty" on the history around 100 days. Nepoleon from think great talent, offend a gram all, but thoughted of to be beat in Waterloo one service suffer a crushing defeat.Waterloo the battle spreads for the laughing stock on the history, and Waterloo a phrase from now on also became failure together a righteousness phrase. Waterloo the battle is the most dark a day in the military life of Nepoleon. Waterloo battle Chinese and English Pu the allied troops greatly hurt Nepoleon in Belgium and ended Nepoleon"s governance.Afterwards and Waterloo became the pronoun of failure.
2023-07-28 18:05:191

《人类群星闪耀时》每章概括是什么?

第一章、穆罕默德二世的辉煌:拜占庭的陷落,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陷落,欧洲文明开始了新纪元。第二章、巴尔沃亚: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1513年9月25日,想必他翻过那座山的一刹那,就已经从历史的眼睛里望见了永恒,欧洲人,发现了地球上迄今未知的最后一片碧蓝而未知的海洋,太平洋。第三章、亨德尔:亨德尔的复活,他在瞬间中迸发的灵感,为他谱写了永垂不朽的圣歌《弥赛亚》,并让其在激情中复活。第四章、鲁热:一夜之间的天才,1972年4月35日,法国军队默默无闻的年轻上尉,有感于神召,谱写了一曲激昂斗志的《马赛曲》,流传至今。第五章、拿破仑:滑铁卢的一分钟,1815年6月18日,少将格露希尔未能及时增援,拿破仑的时代从此就结束了。
2023-07-28 18:05:271

滑铁卢的一分钟主要人物及其性格

主要人物:格鲁希主要性格:老实可靠,循规蹈矩,优柔寡断,拘泥于命令,一味服从。依赖拿破仑,平庸,但在最后一刻爆发出了惊人的才能
2023-07-28 18:05:552

滑铁卢的一分钟概括200字?

滑铁卢战役(英文:Battle of Waterloo,法语:Bataille de Waterloo,荷兰语:Slag bij Waterloo,德语:Schlacht bei Waterloo/Schlacht bei Belle-Alliance)是1815年6月18日,由法军对反法联军在比利时小镇滑铁卢进行的决战。战役结局是反法联军获得了决定性胜利。这次战役结束了拿破仑帝国
2023-07-28 18:06:246

滑铁卢的一分钟读后感2000字

  读完《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之《滑铁卢的一分钟》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为拿破仑的失败扼腕叹息,为格鲁希的优柔寡断义愤填膺。思绪良久,得出一个结论:战争时,不怕狼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战友。
2023-07-28 18:06:531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之《滑铁卢的一分钟》读后感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之《滑铁卢的一分钟》读后感]在滑铁卢的战役中,拿破仑的元帅格鲁西带领三万兵马,去追击普军,结果普军已跟英军会合,导致拿破仑兵败,被流放到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在岛上呆了六年,《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之《滑铁卢的一分钟》读后感。这位雄及一时的皇帝,就这样凄惨死去。滑铁卢战役是战争史上的著名战役,最终决定了拿破仑及其帝国的命运。失败的原因很多,读后感《《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之《滑铁卢的一分钟》读后感》。我认为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格鲁西未能及时增援,而骑兵又被击溃,以致惨败。从这里,我明白了,在特殊情况下,脑子要灵活,善于变动,不要像格鲁西那样,错失战机,后患无穷。MSN()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之《滑铁卢的一分钟》读后感〕随文赠言:【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农夫不会剥下一粒玉米,如果他不曾希望它长成种粒;单身汉不会娶妻,如果他不曾希望有孩子;商人也不会去工作,如果他不曾希望因此而有收益。】
2023-07-28 18:07:001

滑铁卢的一分钟读后感

一分钟可以决定命运,一个念头可以决定一生...太多这样的过往.无论怎样,逝去的成了历史,只能抬头仰望未来.向着阳光的方向....
2023-07-28 18:07:104

《人类群星闪耀时》之滑铁卢的一分钟阅读答案,跪求!!!

命运总是迎着强有力的人物和不可一世者走去。多少年来命运总是使自己屈从于这样的个人:凯撒、亚历山大、拿破仑,因为命运喜欢这些象自己那样不可捉摸的强权人物。但是有时候,当然,这在任何时代都是极为罕见的,命运也会出于一种奇怪的心情,把自己抛到一个平庸之辈的手中。有时候——这是世界历史上最令人惊奇的时刻——命运之线在瞬息时间内是掌握在一个窝囊废手中。英雄们的世界游戏象一阵风暴似的也把那些平庸之辈卷了进来。但是当重任突然降临到他们身上时,与其说他们感到庆幸,毋宁说他们更感到骇怕。他们几乎都是把抛过来的命运又哆哆嗦嗦地从自己手里失落。一个平庸之辈能抓住机缘使自己平步青云,这是很难得的。因为伟大的事业降临到渺小人物的身上,仅仅是短暂的瞬间。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决不会再恩赐第二遍。
2023-07-28 18:07:171

光夜萧逸为女主朗读过什么书

1、古希腊神话中,英雄阿喀琉斯唯一的弱点是【脚后跟】2、一旦某个宇宙文明被发现,就必然遭到其他宇宙文明打击"是【黑暗森林法则】的内容。3、萧逸曾为哄你入睡朗读《寂寞的游戏》,里面的选段令他深有共鸣。4、除去《无人生还》,阿加莎.克里斯蒂还创作了《东方快车谋杀案》等作品。5、东野主吾的《恶意》中,负责侦破案件的警察名字是【加贺恭一郎】6、《滑铁卢的一分钟》讲述了由于副将固守成命,【拿破仑】兵败滑铁卢。7、《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是美国科幻小说家【菲利普. K 迪克】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8、日本推理文坛中被称为"新本格派小说的开山鼻祖"的作家是【岛田庄司】9、史诗《奥德赛》讲述的是英雄【奥德修斯】十年海上历险。10、《无人生还》讲述了一起发生在【荒岛】的连环谋杀案。11、《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是“拜伦式英雄"之一。12、被称为"现代机器人学基石"的"机器人三定律"由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提出。13、诗人拜伦是【英国】 的优秀诗人。14、三大推理文学宗师分别是阿瑟.柯南.道尔、松本清张和【阿加莎.克里斯蒂】15、日本推理文坛三大高峰分别是松本清张、江户川乱步和【横沟正史】16、《黑色回声》的作者是【迈克尔.康奈利】17、被称为"伟大的太空预言家"的是著名科幻小说家【阿瑟.克拉克】18、古希腊神话里,命运三女神中的阿特洛彼斯负责【斩断生命之线】19、《柑橘与柠檬啊》的主人公小托暗恋的姑娘名字是【莫莉】20、阿瑟.克拉克、艾萨克.阿西莫夫与【罗伯特.海因莱因】并称为二十世纪三大科幻小说家。21、在《无人生还》中,餐桌上共有【十个】雕像,代表来到这里的人数。22、亚洲首次获得雨果奖的科幻小说作品《三体》23、"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是【斯蒂芬.茨威格】24、除去《无人生还》,阿加莎.克里斯蒂还创作了《东方快车谋杀案》等作品。25、《西线无战事》以一战为背景,讲述主人公受到【老师】煽动投入战争。
2023-07-28 18:07:261

读【滑铁卢的一分钟】作者认为拿破仑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你怎么认为?

作者认为格鲁西考虑的这一秒钟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和世界的命运
2023-07-28 18:07:341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读书笔记

书名:《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出版社:生活u2022读书u2022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9年9月北京第5版 字数:256000 阅读时间:2020年7.28——8.15月 一、本书概要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由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创作,该书是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十四篇历史特写描述的是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地区中不同人物的瞬间。茨威格的历史特写不仅遵循忠于直实的原则题材广阔,善于运用文学的各种手段描绘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再现万象纷呈的历史画卷。书中集结的人物事件跨越了地域、时代与领域的界限。作者的笔在时空经纬间行云流水地穿梭,构成一幅让后人高山仰止的人类群星闪耀图。 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太平洋的发现) 攻克拜占庭 亨德尔的复 一夜之间的天才 滑铁卢的一分钟 玛丽恩巴德悲歌 黄金国的发现 英雄的瞬间 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 逃向苍天 南极探险的斗争 封闭的列车 西塞罗 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 二、读书笔记 1. 人生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想象力丰富的壮年发现了自己的人生使命。或许我们只是平凡人,穷尽一生也无法达到巨人的高度。然生而为人,就应主动接管自己人生的权杖,坦然面对生命所有的偶然,去追逐属于自己的不朽与永恒,无问西东。 3.世间一切伟大的壮举总是默默完成的,世间一切智者总是深谋远虑的。 4.威尔逊面临着一条异口同声的阵线,他最亲密的顾问和信赖的朋友都劝他,眼前世界混乱,宁可牺牲一些理想主义的要求,赶紧缔造合约。 5.没有一个艺术家平日一天二十四小时始终是艺术家的,艺术家创造的重要一切,恒久的一切,总是只在罕有的充满灵性感的时刻完成的。 6.宁愿付出一切代价,想而也实意味着想当年说样上气发实没出而样还为别气军限的创造以为得格和制造以为得格你别士发挥出来。 7.这是天涯海角不谙世事的人们对文明人的永远的惊讶,在这些文明人眼里,一小撮黄色金属比他们的文明精神上和技术上的成就还要宝贵。 8.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距离,并不会因为国与国之间而缩短,如同拿破仑时代与罗马帝国时代,没有什么变化;物质世界的抗拒仍然胜过人的意志。 9.《马赛曲》是一首典型的进行曲、胜利的凯歌、哀悼之歌、祖国的颂歌、全国民众之歌。一个杰出作品的固有力量从来都不会被长时间埋没抑或禁锢。一件艺术作品纵然很多时候会被时间所遗忘,甚至会遭到查禁和彻底被埋葬,但是,任何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其最终都会走到无生命力东西的前面。在世间的生活中,这样的一瞬间是极少降临的。当它无意间降落到一个人身上时,他却不知道该怎样利用它。 10.在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小心谨慎、勤勉能干,这些小市民的美德,都将一无是处,它只会青睐天才式的人物,并使之不朽。命运不屑地把唯唯诺诺、没有胆识的人拒之门外。命运——这个世界上的另一位主导者,只愿用热烈的双臂将勇敢者高高举起,送进英雄们的殿堂。 歌德的这首《玛丽恩巴德悲歌》不是一首无足轻重的诗,乃是歌德晚年最重要、最发自内心深处的诗,因而也是他自已最喜爱的诗。这首诗标志着他勇敢地向过去诀别,毅然拜始新的起点。这首诗一气呵成,一节紧扣一节。在形式上又和高尚的自我克制结合在一起,因而把他一生中这一最热烈的时刻写得既坦率又隐隐秘。这是他的枝繁叶茂、簌簌作响的生命之树上最绚丽的一叶,直至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它依然没有凋谢和褪色。 《逃向苍天》讲述的是托尔斯泰晚年的生活。六十岁以后的托尔斯泰的思想立场主要是:对封建贵族的生活及其基础——封地制度持强烈的否定态度;猛烈抨击维护封建贵族制度的国家政权和官方的教会;反对暴力;宣扬基础教的博爱精神和自我修身;从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的道路。托尔斯泰从此厌弃自己及周围的贵族生活,经常从事体力劳动,自己耕地,自己耕地、缝鞋,为农民盖房,摒绝奢侈,长年吃素。 西塞罗是古罗马首屈一指的共和主义者,他的雄辩的说词被人誉为“西塞罗文体”,千古流芳。西塞罗比凯撒大帝年长六岁,曾提携过恺撒并一度成为朋友,可由于恺撒志在独裁,西塞罗捍卫共和。最后分道扬镳。恺撒被刺死后,六十四岁的西塞罗被安东尼部下残酷杀害,西塞罗的头颅被钉在古罗马广场的讲台上示众。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间,西塞罗在欧洲文明发展的各个时期都受到称赞。茨威格在希特勒法西斯横行霸道的一九零四年写下《西塞罗》,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西塞罗的深深惋惜,同时哀叹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性论者在专制独裁面前竟显得如此软弱无能?这无疑也是茨威格对自己的哀叹。 三、感悟 熟知作者斯蒂芬u2022茨威格,是因为五年级爱阅读课程《看不见的收藏》,被作者艺术造诣所感染,继而对作者产生了浓厚兴趣。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都是爱阅读六年级的拓展读物,第一次打开边喜欢上了这本书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人的书。 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之一是:作者既是诗人又是小说家,他的作品不仅深受唯美主义的影响,还谙熟小说的基本技巧,他还善于把握命运攸关的关键时刻,所以,在他的行文中既有诗情画意,又有扣人心弦的戏剧高潮和隽永的心理刻画,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喜欢这本书的原因之二是:十四篇历史特写描述的是不同历史时代、不同地区中不同人物的瞬间,但仍然具有共同的思想内涵:讴歌人性;弘扬良知,反对暴力;呼吁和平,反对战争;赞美坚韧不拔;反思历史。它引起了我心灵的震撼和良知的共鸣。
2023-07-28 18:08:331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读书笔记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读书笔记,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读书笔记1   看了这本书,认识到,人类的历史真的很残酷,人类的历史真的很伟大,宇宙世界万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同样的因,能给你带来长足的幸福,也能给你带来无法忍受的痛。   我想人类能延续下去并且越来越繁荣智慧,总的来说幸福战胜了痛苦。   上次和我姐姐讨论到,我最近一年的变化和进步,她感慨疾病带给人的人生意义真的很微妙。   我身边有兄弟俩得的和我一样的免疫疾病,哥哥骶髂关节坏死,半瘫痪状态,后来做了更换人工关节手术,可以行走。弟弟是脊柱侧弯,走路一瘸一拐。但是他们都被疾病拖倒了,过着浑浑噩噩的人生。   我的发病比他们晚,严重程度比他们轻,但这个慢性疾病折磨人真的是没深浅。有时走着走着就无法走路了,起初站在马路上放声大哭,哭过之后一点一点挪,直到能重新行走。晚上无法完整的睡一个舒爽觉,早上起来人是僵硬的,五脏六腑都是疼痛的,只能叫我爸爸扶着我漫漫走出户外,在小山的石阶路上拉着我一步一步往上爬,等所有的运动做到位了,身体热起来了,我才感觉自己活过来了。   我是宇宙中如此渺小的一粒尘埃,都要经历这么艰难的痛苦去成长。而历史上发现太平洋的残酷过程和发现后对世界的掠杀,伟大音乐家亨德尔中风、彷徨苦闷后的重生,滑稽的滑铁卢一分钟,发现黄金国后人们的贪婪与毁灭,伟大的列宁带给无产阶级的新世界。无疑所有的这些成就了世界。   正如书中所说,一位天才的出现,需要一个国家的泱泱百万之众。千百万无谓流逝的时光过后,真正的历史上的关键时刻才会出现。   如此渺小的我应该活好当下,活好自己,夹缝中求生存,追求自己的幸福。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读书笔记2   当看到书名的时候,我脑海里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康德经典的墓铭志,即:“有两种东西,我们愈是时常愈加反覆地思索,它们就愈是给人的心灵灌注了时时翻新, 有加无已的赞叹和敬畏 ——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   1.头顶的星空   这两句话竟巧合的描述了我看完书之后的感觉,那些闪耀的群星映在历史的长河里,在后人抬头仰望他们的故事时,也是一场壮丽的景观。而那些改变历史命运的人,他们进行历史性的抉择的时候,同样也对人类心中道德的一场演绎。   但在他们,还未抉择之前,没有人知道,那所做的决定究竟是对还是错的,正因为这样,他们的选择才更加的难能可贵。   在他们选择之后,后人会站在自以为公正的角度评判,滑稽的是,每一个评判历史的人都站在上帝的角度来评判着当时不知对错的历史造就者,而当这些上帝般无所不知的人决定自己生活的时候,却会选择得一塌糊涂。   2.心中的道德法则   我一直觉得,人类是一种奇怪的,拥有集体臆想症的一种生物,他们共同的相信并不存在的事物,就像崇尚佛道,崇尚儒家学说一样,崇尚那些伦理道德,又或是所谓的市场经济,但当所有的人类都相信这些东西的"时候,这些东西又开始在人们之间切实的存在了。   而一开始,这些东西并不存在,它们的存在只是因为我们那些欲望的驱使,就像动物驱使着自己捕猎生存,而后造就了生态圈一样。是我们早就了那些仿佛离我们很远的东西,而我们每个人又都创造了与我们相关的历史。   人们相信历史故事,也相信英雄和经典人物,同样也善于忘却所造成的灾难,记录自己种族光辉的历史,而那些血腥的阴暗的总是不被历史的传承者所接纳。   所以我怀疑每一段历史,也怀疑每一个故事,当一段历史被所有人都曲解的认为成故事里的那样,那么真正的历史什么样,又有谁会在乎呢。虽然总有人想要公正的记录历史,但受限于人类这种生物的本性,就像叔本华在他的哲学中所述的,一切事物都是个体意志的表象,本就没有什么东西是完全客观的,这是人类这种生物的悲哀,也让我愈发的觉得生而为人,真的了无生趣。   Ps.   我想如果我死了,墓志铭应该写:他是个可怜的悲观者。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读书笔记3   飞越大洋的第一句话是《人类群星闪耀时》里面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菲尔德铺设人类第一条海底电缆的故事。更多的谈到的是菲尔德遇到的挫折和失败,最终而成功。古往今来的发明,发现哪一个不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金钱和时间的损失又算得了什么呢?又多少人在追求真理和探索科学的道路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令我感慨的是这样的一句话:“1837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电报机第一次使迄今相互隔绝的人们的经历成为同时性的,但这件事在我们学校的教科书里却很少被提起。令人遗憾的是,学校的教科书仍然认为讲述个别统帅和民族的战争及胜利更加重要,而不讲那些真正的胜利,全人类共同的胜利。其实,就起广泛的心理影响而言,近代史上没有哪一个日期能与时值的这一变革相提并论。这一分钟在阿姆斯特丹、在莫斯科、那不勒斯和里斯本发生什么事情,在巴黎同时能够知道,自从那时以来,世界就变了。只要再迈出最后一步,世界各大洲就能都包容到那个美妙的联系之中,从而创造出全人类共同的意识了。”   纵观历史的长河,人类文明只是匆匆的一瞬,但是对于新科技的出现无疑于一日千年。昨天的奇迹成了今天理所当然的事情。最近的两个世纪出现的这些改变人类历史、改变人类命运,甚至改变人类走向的科技,是我们更应该值得感谢的。我们不要再念念不忘我们的四大发明,因为除了四大发明我们好像在近代也没有什么能够太能拿的出手的发明。我们在享受科技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记住这些人们,他们发明了飞机、发明了汽车、发明了火车、发明了手机、发明了计算机……   我们很多人可能对打电报已经没有了概念和印象,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我们的下一代,将会有截然不同的目标和方向,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我们不应该再苛求他们仍然和我们的想法一样。   我们更应该感谢能够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为这个时代创造了巨大的进步的科技,这是全人类共同的进步,因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更应该铭记这些在新时代推动人类进步的人们,是他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内容,改进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正如书中所说,个别统帅和民族战争并不是真正的胜利,全人类共同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读书笔记4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只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这是《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给我最初的记忆。   我被震撼了,被茨威格笔下的历史,被茨威格笔下的群星闪耀时,对!我要去买这本书,把她紧紧抱住,感受书中的每一次惊心动魄,汲取书中的每一份历史养料。我要深深地,为《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献上我的膝盖,我要深深地,为茨威格,与他笔下的十四星辰献上我的膝盖。   看历史,最吸引人的,是充满戏剧性和命运攸关的时刻,而茨威格是一个神奇的”史官“,他会把这些神奇的时刻像放电影一样,放在我们眼前。而这些时刻中最吸引我的一个,便是敞开的凯尔卡门所呈现的。攻克拜占庭!如此伟大的事件,决定性的因素,竟是一扇敞开的凯尔卡门。由于“无法理解的疏忽”,这扇门的景象却是像”礼拜天似的一片和平”,好了,胜局已定,就像茨威格所写:“在历史上就像在人的一生中一样,瞬间的错误会筑成千古之恨,耽误一个小时所造成的损失,用千年时间也难以赎回。”是的我会为我想说的,这个神奇的时刻献上我的膝盖,因为他教会我,千万不要疏忽任何一个潜在的错误!   茨威格精彩地重视着平庸之辈的平庸:“这一分钟掌握在被格鲁希神经质的揉碎了的写着皇帝命令的那张纸的双手之中”每一次读《滑铁卢的一分钟》,我都会感叹并想象,若是格鲁希不在固守那张纸上的命令,世界又会怎样?拿破仑会统治整个欧洲吗?格鲁希会出名吗?而讲述者茨威格只是对我们说:"命运始终只需要天才,并且将他造就成不朽的人物。命运鄙视地将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那我在这要把膝盖献给命运女神诺恩斯了,茨威格把它的话传达的刚刚好抓住那个机会,不要畏首畏尾。   读完《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看着封皮上闪耀的群星,我久久不能自拔,满怀理想主义的威尔逊,敞开的凯尔卡门,平庸的格鲁希,复活的亨德尔,大师西塞罗,英雄的瞬间。一切的一切,闪耀的群星,让我禁不住地赞叹。茨威格,你写出了全新的历史,你带领我走入历史最闪耀的时刻,回过头来,我发现你,也是一颗闪耀的星辰,请接受我对你最崇高的致敬——茨威格,你会像你写的历史人物一样永垂不朽:而你的一生也会像你所写的美丽时刻一样令人赞叹。   读史使人明志,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坚韧不拔的意志,小错误疏忽的大后果。这本书,只能让我献膝盖了!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读书笔记5   最近我读了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著作《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本书中的历史人物,他们所绽放的光芒足以照亮人类文明天空的一角。在这本书里,讲述了14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在这14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群星闪烁,那一刻,便是永恒。   其中令我最着迷的故事莫过于拜占庭的陷落,1453年5月29日,欣喜若狂的奥斯曼帝国新一任的苏丹马霍梅特决心要攻占君士坦丁最后的堡垒——拜占庭,而现在的拜占庭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就只剩下城墙了,这是昔日美好而繁盛的时代,留给拜占廷唯一的遗产1000多年来历代皇帝都曾把它加固和重修,使她成为了不可攻克的标志,马霍梅特比谁都了解这座城墙的厉害,要想摧毁这座城墙,必须制作最大的火炮,必须配有最具摧毁力的弹头,他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创造出这个巨型大炮,这个梦想家为了攻下拜占庭,想尽了一切办法,当他们正在浴血奋战的时候,竟然出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情况,几个土耳其人通过外墙缺口侵入到距离攻击点不远的地方,发现内城墙的小门中有一扇小门,就是人称凯卡波尔塔的小门,出于难以理解的疏忽,完全敞开着。就这样,士兵们蜂蛹而上,攻陷了这个千年帝国。一个微不足道的偶然事件,凯卡波尔塔,这扇被遗忘的小门,瞬间决定了世界的历史发展。   1815年6月17日,滑铁卢战役的前一天,一个毁掉拿破仑千秋功业的人——元帅格鲁希钻进了历史的大幕,当滑铁卢战役开始时,习惯于唯命是从的格鲁希一秒钟的犹豫,从而断送了拿破仑20多年来的建树,一分钟,看似无比简短的时间,却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生死,人类历史的走向。1912年1月16日英国海军上校斯科特决定带领队伍去征服人类从未涉足过的南极。在严寒、大风、干燥的极端环境之中,艰苦跋涉,终于来到了南极点,可是他们发现挪威人阿蒙森已经在他们之前到达这里,他们十分沮丧,在返程的路上,最终倒在了恶劣的雪地中,但是英雄们的业绩永远埋葬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已经成为了一个永恒的壮举,一个被后世所永远铭记的壮举。   还有黄金国的发现、亨德尔的精神复活、壮丽的瞬间……无不在一瞬间被历史所铭记,它们宛若永恒的明星,在无边的天际闪耀光芒。我们应该铭记英雄,让英雄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英雄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唐太宗李世民告诉我们:“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我们可以从历史故事里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读书笔记6   若要读史,在图书馆泛黄的史料中跋涉是一种方式,但它毫无疑问是一个枯燥的任务。人人噤声屏息,生怕那扬起的灰尘会将自己活活掩埋,如此,读书的乐趣也就荡然无存了。   另一种方式则是读一些近现代大家所写的史书,在我看来,这实在是一件胜过前者千百倍的乐事。手捧着一本本装帧精美的书,体味着手中人类的历史长河般流淌,犹如面对宝山,心中的激动唯有同好之人方解。   这些作家,往往文笔不算得华丽,却有着智者的头脑。原本艰深晦涩的时间、地点、人物,在他们的笔下拥有了鲜活的灵魂,有着自己的故事,有了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文章亦修亦谐,故事体的叙述方式可以令读者犹如身临其境,忽而重临温泉关炼狱般的战场,忽而迎着腥咸海风向着新大陆扬帆。   这样的作家不多,但均可算声名赫赫,西有房龙,东有黄仁宇等。而《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的作者茨威格,自然也是其中翘楚。   《人》一书,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名作,书中截取了十数个足以决定人类历史走向的瞬间,如拿破仑由于麾下将领一念之差兵败滑铁卢,韩德尔一气呵成谱就神曲《弥赛亚》,东君士坦丁堡在炮火中的陷落等,进行艺术加工,完美地再现了那些令世界轨迹为之改变的事件。   在他笔下,那一个个抉择,一个个有如神助的灵感火花被无限的放大了。某个人,在某一个时间点上,拥有了撬动世界的力量。   人类的历史有如繁星遍布的夜空,无数个生命的光辉在苍穹之上温和、恒久地照耀着,一切仿佛从亘古起就不曾改变。诞生,成长,衰老,消亡,每颗星星都这样平淡地来这个世界上走一遭。但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会有一些不甘寂寞的生命暴射出耀眼的光芒。命运之神恶作剧般的把全世界的方向盘置于一个渺小的凡人手中,一些人牢牢地抓住了时间的脉搏;而另一些人,在这股伟力面前战战发抖,被它的重量压垮。   而命运之神,不会垂青一个人两次。   是做被世界抛弃的失意者,还是站在海格力斯肩上撼动地球的伟力者?   这取决于我们内心的力量——智慧,勇气和一往无前的决心。   当这样的机会出现在我的面前,我希望我可以微笑。因为,只有自信的微笑才能如星般闪耀。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读书笔记7   因为《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茨威格的著作被节选了一个故事到课本中,所以我认真地阅读了一次。   茨威格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他写过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游记、文论、传记等等,但他的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和传记。世人公认茨威格是二十世纪德语中短篇小说三大家之一。《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包含了十二个故事,个个细致生动,犹如十二幅历史袖珍画。   书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作者序中的“一个影响至为深远的决定系于唯一的一个日期,唯一的一个小时,常常还只系于一分钟。”这句话在书中关于拿破仑的故事“滑铁卢决定胜利的一瞬”中得到了印证。   这个故事说的是:拿破仑创建了他的帝国,当了皇帝。他占领了里昂,赶走了国王。英国、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组成了联军,企图击败拿破仑,联军由“铁公鸡”威灵顿指挥。拿破仑看到了致命的危险,因为他的元帅格鲁希是因为前任都牺牲了才从骑兵将领逐渐当上了元帅,不像威灵顿那样是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而当上元帅。虽然格鲁希为人诚实,又正直可靠,但他的才能仅仅是一个骑兵将领。滑铁卢大战前一天,格鲁希得到了独立指挥权。他奉命率领三分之一的兵力跟踪普军,并时刻与大部队保持联系,还要在必要时刻给予拿破仑支援。由于格鲁希习惯了服从,很少做决定,导致皇帝陷入了劣势。当全体高级军官提出支援拿破仑的请求时,格鲁希仍在等拿破仑的命令。他想了一秒钟,最终决定原地待命,等待皇帝的命令。最终,由于格鲁希的决定,拿破仑战败,历史上留下了那著名的滑铁卢大战,拿破仑的帝国也灭亡了。   如果格鲁希听取军官们的意见,敢于违抗军令去支援拿破仑,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但在那决定命运的一秒钟中,他没能把握住机会。决定命运的一刻,不总是由大人物掌握,有时也会由小人物决定。但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将不再降临。一秒钟,不长也不短,但却很可能决定了历史以及世纪的发展。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一味听从,也要学会变通,机会只有一次,要时刻准备着,不能总是听天由命。
2023-07-28 18:08:411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精选9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   “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只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这是《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给我最初的记忆。   我被震撼了,被茨威格笔下的历史,被茨威格笔下的群星闪耀时,对!我要去买这本书,把她紧紧抱住,感受书中的每一次惊心动魄,汲取书中的每一份历史养料。我要深深地,为《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献上我的膝盖,我要深深地,为茨威格,与他笔下的十四星辰献上我的膝盖。   看历史,最吸引人的,是充满戏剧性和命运攸关的时刻,而茨威格是一个神奇的”史官“,他会把这些神奇的时刻像放电影一样,放在我们眼前。而这些时刻中最吸引我的一个,便是敞开的凯尔卡门所呈现的。攻克拜占庭!如此伟大的事件,决定性的因素,竟是一扇敞开的凯尔卡门。由于“无法理解的疏忽”,这扇门的景象却是像”礼拜天似的一片和平”,好了,胜局已定,就像茨威格所写:“在历史上就像在人的一生中一样,瞬间的错误会筑成千古之恨,耽误一个小时所造成的损失,用千年时间也难以赎回。”是的我会为我想说的,这个神奇的时刻献上我的膝盖,因为他教会我,千万不要疏忽任何一个潜在的错误!   茨威格精彩地重视着平庸之辈的平庸:“这一分钟掌握在被格鲁希神经质的揉碎了的写着皇帝命令的那张纸的双手之中”每一次读《滑铁卢的一分钟》,我都会感叹并想象,若是格鲁希不在固守那张纸上的命令,世界又会怎样?拿破仑会统治整个欧洲吗?格鲁希会出名吗?而讲述者茨威格只是对我们说:"命运始终只需要天才,并且将他造就成不朽的人物。命运鄙视地将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那我在这要把膝盖献给命运女神诺恩斯了,茨威格把它的话传达的刚刚好抓住那个机会,不要畏首畏尾。   读完《人类的群星闪耀时》,看着封皮上闪耀的群星,我久久不能自拔,满怀理想主义的威尔逊,敞开的凯尔卡门,平庸的格鲁希,复活的亨德尔,大师西塞罗,英雄的瞬间,一切的一切,闪耀的群星,让我禁不住地赞叹。茨威格,你写出了全新的历史,你带领我走入历史最闪耀的时刻,回过头来,我发现你,也是一颗闪耀的星辰,请接受我对你最崇高的致敬——茨威格,你会像你写的历史人物一样永垂不朽:而你的一生也会像你所写的美丽时刻一样令人赞叹。   读史使人明志,读《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让我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坚韧不拔的意志,小错误疏忽的大后果,这本书,只能让我献膝盖了!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2   《人类群星闪耀时》讲述的是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一些戏剧性的故事。原本对历史不感兴趣的我,却被斯蒂芬茨威格生动有趣的描写和独特的文体深深吸引了,这些我从未得知的历史故事更是震撼了我的心灵。   正如茨威格所说,“历史是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任何一个作家都别想超越历史本身。”创作源自于生活,充满戏剧性和命运攸关的时刻在历史上出现了无数次。   《滑铁卢的一分钟》是全书我最喜欢的。1815年6月17日,滑铁卢战役的前一天,一个毁掉拿破仑千秋功业的人――格鲁希钻进了历史的大幕,他奉命追击普鲁士军队,而拿破仑自己则是向英军发动总攻。当滑铁卢战役开始时,副司令热拉尔恳求格鲁希去支援拿破仑,但习惯于唯命是从的格鲁希犹豫了,不过他只犹豫了一分钟,但这一分钟便注定了拿破仑的失败,他最后的选择依然是遵守命令――追击普军。这便是循规蹈矩,不懂变通的后果,一分钟,看似无比简短的时间,却可以决定一个国家的生死,人类历史的走向。生活中我们总在说“随机应变”,如此简单的四个字,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在面对选择的时候,不还是大多数都选择更稳妥的一项。   而《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引我深思的并不是故事本身,也不是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坚持不懈的品质,而是整个故事中“群众”的反应。当那条跨越大西洋、连接欧美两个大洲的巨大电缆连通,美洲收到第一封来自英国的电报时,群众欢呼雀跃,把菲尔德捧成了英雄,可当再也没收到来自另一个大洲的讯息时,发现电缆出现了故障时,群众又把所有矛头指向了菲尔德这个无辜的人,甚至开始造谣英国发来的第一封电报是伪造的、菲尔德早就知道故障却没有告诉群众等。这使我联想到了我最近看的一部关于网络暴力的日剧,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现实里还是网络上,人们总喜欢捕风捉影,把一些事无限放大,不管是真是假,总是随波逐流去散布信息,用自以为“正义”的语言和行为,去伤害一个又一个心灵,现代又有多少人能像菲尔德一样去承受巨大的舆论压力?当我们说出一些恶意的语言时,能否三思而后行,设身处地的考虑他人的感受。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希望更多的人,可以从历史故事里,明白更多待人处事的道理,让社会更和谐,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融洽。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3   飞越大洋的第一句话是《人类群星闪耀时》里面的一篇文章,讲述的是菲尔德铺设人类第一条海底电缆的故事。更多的谈到的是菲尔德遇到的挫折和失败,最终而成功。古往今来的发明,发现哪一个不是经历了无数次的挫折与失败,金钱和时间的损失又算得了什么呢?又多少人在追求真理和探索科学的道路上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令我感慨的是这样的一句话:“1837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一年。在这一年,电报机第一次使迄今相互隔绝的人们的经历成为同时性的,但这件事在我们学校的教科书里却很少被提起。令人遗憾的是,学校的教科书仍然认为讲述个别统帅和民族的战争及胜利更加重要,而不讲那些真正的胜利,全人类共同的胜利。其实,就起广泛的心理影响而言,近代史上没有哪一个日期能与时值的这一变革相提并论。这一分钟在阿姆斯特丹、在莫斯科、那不勒斯和里斯本发生什么事情,在巴黎同时能够知道,自从那时以来,世界就变了。只要再迈出最后一步,世界各大洲就能都包容到那个美妙的联系之中,从而创造出全人类共同的意识了。”   纵观历史的长河,人类文明只是匆匆的一瞬,但是对于新科技的出现无疑于一日千年。昨天的奇迹成了今天理所当然的.事情。最近的两个世纪出现的这些改变人类历史、改变人类命运,甚至改变人类走向的科技,是我们更应该值得感谢的。我们不要再念念不忘我们的四大发明,因为除了四大发明我们好像在近代也没有什么能够太能拿的出手的发明。我们在享受科技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记住这些人们,他们发明了飞机、发明了汽车、发明了火车、发明了手机、发明了计算机……   我们很多人可能对打电报已经没有了概念和印象,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我们的下一代,将会有截然不同的目标和方向,有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我们不应该再苛求他们仍然和我们的想法一样。   我们更应该感谢能够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感谢为这个时代创造了巨大的进步的科技,这是全人类共同的进步,因为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更应该铭记这些在新时代推动人类进步的人们,是他们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内容,改进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正如书中所说,个别统帅和民族战争并不是真正的胜利,全人类共同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4   尽管英雄史观遭到人们的批判,被用来衬托客观唯物主义史观的正确性,但不得不承认,那些出类拔萃的英雄人物在时代变迁的风口浪尖,凭借一己之力扭转乾坤的场面还是让人心潮澎湃。梁启超说:“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有一定的道理。   茨威格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是我最喜爱的一本历史方面的书,尽管它里面只包含了短短十几篇历史特写,却让人深深体会到那些杰出人物在推动历史进步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无论是亨德尔、列宁、菲尔德等人的成功,还是拿破仑、斯科特、威尔逊的失败,都是那么生动有趣而引人深思。茨威格让我们清清楚楚地看见人类的历史是怎样在关键的一瞬间被改写,让人有生不逢时之感。《滑铁卢的一分钟》里面格鲁希的执拗和愚笨葬送了拿破仑刹那的胜机,令人扼腕。《攻克拜占庭》中那扇被人遗忘的凯尔卡门让奥斯曼土耳其人一举将东罗马帝国粉碎,不由得使人感叹这阴差阳错。《夺取南极的斗争》描述了英国探险家斯科特率领的探险小组在最后关头表现出来的沉着和勇敢,这些真正的勇者值得人们敬佩。   我们可以发现,在茨威格的这部历史特写书中,并没有对那些利用战争手段建立政权的“一将功成万骨枯”的帝王将相们歌功颂德,他通过巴尔扎克的嘴表达了自己对于暴力的厌恶,他笔下的人物具有执着的精神,以良知对抗暴力,对于伟大的人文主义者西塞罗,他致以崇高的敬意。   很可惜的是,茨威格并没有涉及到中国的历史,我想如果他对这片古老土地过去的悠长岁月有过研究的话,他一定会如获至宝,因为这是一片开垦不尽的肥沃土地,足够他皓首穷经,钻研一辈子。以他的眼光,我猜想他会对屈原自沉,卧薪尝胆,虎门销烟,西安事变,抗日战争胜利等等感兴趣。   这些人类的群星普照着暂时的黑夜,茨威格说:“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情的流逝。”我们要做的,大概就是在这等待的过程中,努力的成长,期待成为那灿烂群星中的一员。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5   因为《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茨威格的著作被节选了一个故事到课本中,所以我认真地阅读了一次。   茨威格是奥地利的著名作家,他写过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游记、文论、传记等等,但他的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和传记。世人公认茨威格是二十世纪德语中短篇小说三大家之一。《人类群星闪耀时》这本书包含了十二个故事,个个细致生动,犹如十二幅历史袖珍画。   书中让我记忆最深刻的一句话是作者序中的“一个影响至为深远的决定系于唯一的一个日期,唯一的一个小时,常常还只系于一分钟。”这句话在书中关于拿破仑的故事“滑铁卢决定胜利的一瞬”中得到了印证。   这个故事说的是:拿破仑创建了他的帝国,当了皇帝。他占领了里昂,赶走了国王。英国、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组成了联军,企图击败拿破仑,联军由“铁公鸡”威灵顿指挥。拿破仑看到了致命的危险,因为他的元帅格鲁希是因为前任都牺牲了才从骑兵将领逐渐当上了元帅,不像威灵顿那样是凭借自己的军事才能而当上元帅。虽然格鲁希为人诚实,又正直可靠,但他的才能仅仅是一个骑兵将领。滑铁卢大战前一天,格鲁希得到了独立指挥权。他奉命率领三分之一的兵力跟踪普军,并时刻与大部队保持联系,还要在必要时刻给予拿破仑支援。由于格鲁希习惯了服从,很少做决定,导致皇帝陷入了劣势。当全体高级军官提出支援拿破仑的请求时,格鲁希仍在等拿破仑的命令。他想了一秒钟,最终决定原地待命,等待皇帝的命令。最终,由于格鲁希的决定,拿破仑战败,历史上留下了那著名的滑铁卢大战,拿破仑的帝国也灭亡了。   如果格鲁希听取军官们的意见,敢于违抗军令去支援拿破仑,可能结果就不一样了。但在那决定命运的一秒钟中,他没能把握住机会。决定命运的一刻,不总是由大人物掌握,有时也会由小人物决定。但机会只有一次,错过了就将不再降临。一秒钟,不长也不短,但却很可能决定了历史以及世纪的发展。从这本书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能一味听从,也要学会变通,机会只有一次,要时刻准备着,不能总是听天由命。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6   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15篇,分别向我们展现了15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在这15个最具有历史意义的瞬间,人星闪烁,那一刻,便是永恒。   群星闪耀时,我以为一定是记录那些功各显赫的人物,然而,不完全正确,那些闪耀过的群星,虽然在那一刻,使得天空澄澈,玉宇清澄,然而也可能只是一个,可能是微小的,并不起眼的星辰在那一刻闪过光,改变了许多东西,然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正如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陨落,是因为那个无名星辰忘记关闭那扇凯尔卡门,在它敞开的那一秒,就将拜占庭推进灭亡的深渊;巴尔沃亚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歌德的老年热恋悲歌;滑铁卢战场上拿破仑的一分钟以及鲁热神佑般的《马赛曲》创作……   记传的不全是那些被神化般的人,还有一些近于小人物心态而又因为种种原因留下了一些辉煌或不平凡的人。比如巴尔沃亚对未来和财富有着近乎本能的渴求,这种毫不崇高的初衷反而会在某种程度上促使他有更大的发现、促使他不得不前进。   巴尔沃亚虽然渴望被人敬仰发现太平洋的伟大功绩。可同时他的缺点过于明显,他的优点和缺点都鲜明无比,但真实的人性不可能是一白如纸或一黑如墨的;又比如《马赛曲》的创作者鲁热在歌曲诞生后便不再发光。他生活堕落,四处躲债,甚至蹲过牢房。   鲁热的歌被人传唱,但他却被人遗忘,甚至他去世时,也没有人知道他是谁。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人们才想起他的名字。鲁热,仅仅在创作《马赛曲》的那一夜是天才。   在这本书中,有许多令我震撼的话语,就比如亨德尔的内心独白:睡觉!睡觉吧!睡着了就能忘记一切,睡着了就能忘记任何痛苦;一个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在人生中途富有创造力的壮年,发现自己此生的使命;一个民族,千百万人里面才出现一个天才,人世间数百万个闲暇的小时过去,方始出现一个真正的历史时刻。   人类星光璀璨的时辰,也未必是那些日后声名显赫的人物。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7   在我们试图试图复原历史或回望历史的过程中,知识转变成了形形色色的文字。我们不妨把知识分为两类:一类是关于人类世界的知识,另一类则是关于动物世界的知识。然而,只有人类明确的意识到了自己与生存世界的关系,只有他们用思想点燃了生活,创造着新的大千世界。   人类有思想,所以他们当中会产生思想的精英,使人类思想经历一波一波的高潮。号称“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选取了十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拜占庭的陷落、亨德尔的精神复活、滑铁卢的一秒钟、黄金国的发现······铁血杀伐与一世枭雄、永恒悲音与帝国陨落等让人心灵震撼的历史场景中,一个个历史上的思想精英们登上了舞台。   这本书里写的伟人,体现出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大形象,而是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或在某种特定环境下体现出崇高的人性,完美的品质和性格,或干脆只有一件惊世之举。在我看来,作者正是将拍电影时常用的“蒙太奇手法”巧妙地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这些人们所做之事,无论大小,作者都将其淋漓尽致的描写,称作“历史特写”。   读过这本书后,我发现了它与名人传记或正统史书的关系:它是他们的结合体。既然是历史特写,那么就一定会有一个充当这段历史的缔造者或者推动者的人物(伟人)。而从他们缔造或推动历史的过程中,我们既能窥见当时社会现状的一角,又能看出美好或丑陋的人性在影响着这个历史事件。有人有事,人和事相互衬托,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我觉得这种写法最大的优点,就是两全其美,又与史实紧密照应,又写出了鲜活的人物。   其实,这本书给我的除了震撼还是震撼。我那先前朦朦胧胧的历史框架在读完这本书后了然清晰了起来,在感叹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时,我赫然坚定了一个信念:我要学好历史!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8   今天我看了《人类群星闪耀时》的第一篇故事《到不朽之中寻求庇护》。它主要讲述了一个亡命之徒为了保命而探险的故事。   巴斯特·努涅斯·德·巴尔沃亚是这个故事的主人公,他是个富有冒险精神的勇敢者,却也是个唯利是图的小人。他藏在空箱子里上了前去南美洲的船——为了开拓和寻找哥伦布所说的黄金王国。他为了野心不但挤走了整支队伍的主人,还赶走了国王派来的总督。被他赶走的队伍主人回到了西班牙,向朝廷报告了他的恶劣行为。为了避免惩罚,努涅斯·德·巴尔特亚决定率先寻找黄金财富,以保障自己的安全。在艰苦的旅途之中,他成为了第一个看到太平洋文明的人,并知晓了在不远的“毕鲁”帝国拥有无限黄金。当他准备出发的时候,他的朋友为了抢夺功劳出卖了他,连和王国派来的新总督将他算上了断头台。   这个故事既伟大又悲壮。努涅斯·德·巴尔沃亚这个人有自己的希望,即使是一丝一毫的希望也不会放弃。他在可以从小岛上逃脱的时候藏进了箱子,获得了自由;他在连达岛上赶走了队伍主人恩西和总督,获得了权力;当恩西向西班牙宫廷揭露他的罪行,他知道自己难逃死罪,他选择了探寻宝藏以此赎罪,得到了生机。他不愿坐以待毙,只想挑战远方,他带着为数不多却同样下定决心的伙伴去完成了一项伟大的壮举,他宁愿在有史以来最有胆识的一场冒险中光荣就义,也不愿屈辱的被人拖上断头台。可这个集英雄、探险家、强盗、叛乱者于一身的匪徒终究还是输了,但输的有光彩,有脸面。这个强盗有着无耻且光辉的一生,他死的光荣,是为了一场希望的冒险,既让人唾弃,也使他名垂千古。   英雄是人类繁衍过程中的一瞬间,却也像永恒的明星,在无边的天际闪耀光芒。他们的力量虽小,但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我们应该铭记英雄,让英雄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英雄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9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世杰作,文字精致而清冽,描写凝练而生动,极富韵律之美,有种浑然天成的贵族气息,独立成章的12篇短文,各有主题却融为一体,读罢酣畅淋漓,让人不忍释卷。   茨威格独特的历史观,造就了与众不同的切入视角,让我们清清楚楚地看见人类历史是怎样在关键一瞬间被改写。印象最深的是《滑铁卢的一分钟》,与其他篇章主角相比,格鲁希的形象谈不上伟岸和高大,似乎他的存在只是为了更好的凸显其他人物果敢抉择和无畏追逐。格鲁希听到了滑铁卢开战的炮声,然而小心、顺从、勤勉、谨慎的他最终在一番思量权衡后选择了不去支援,在历史转折的关口,格鲁希的执拗和愚钝彻底葬送了拿破仑刹那的胜机,就是这一瞬间的决定让整个世界历史发生了逆转。对此,茨威格的评价犀利而精妙,有时候这是世界历史上最令人惊奇的时刻,命运之线在瞬息间掌握在一个窝囊废手中,英雄们的世界游戏像一阵风暴似的把那些平庸之辈卷了进来。但是当重任突然降临到他们身上时,与其说他们感到庆幸,毋宁说他们更感到骇怕,他们几乎都是把跑过来的命运又哆哆嗦嗦地从自己手里失落。   这样的诠释算不上完美无瑕,也许还有片面武断之嫌,不过细细品读还是给人带来些许思考与领悟。很多碌碌无为的人常常抱怨自己是命运的弃儿,找不到施展身手的机会和舞台,却很少反思自己是否拥有足够的能量和勇气去应对前进路途中的坎坷和荆棘,如果没有厚重的积淀和坚韧的品格,当重任无意之中降临,也只能不知所措、望洋兴叹。   “人类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之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地流逝。但这些时刻一旦出现,就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黑夜”。茨威格用他炽热而深情的笔触让我们重温了这些历史瞬间,久违的激情又再一次在灵魂深处喷薄涌动。
2023-07-28 18:09:021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读后感1   《人类群星闪耀时刻》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写的。   我读了文中的作者介绍中是这样写道:文学大师讲述最不可思议的历史转折。“传记文学之王”斯蒂芬·茨威格。   这本书讲述了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世界历史做出的贡献。第一篇是讲述了中世纪欧洲著名的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的故事,其中的许多令人憎恨而又可笑的荒唐的事情。   一开始“发现太平洋”就写了哥伦布发现一个岛屿上大量的黄金,他用丰富的想象力极力地吹捧着,其实他发现的小岛屿上并没有多少金子。只是他自己的想象,吹牛罢了。   因为哥伦布的“现身说法”,许多西班牙人和全国四面八方奔来的人都参加了第二次远航,其中有的是真正的探险家和达官贵人,但更多的是穷人、盗贼和强盗。就这样组成了一支队伍。   但是,当他们到达那里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发现金子。于是他们就开始抢夺印度安人身上的金锭子等等。后来他们成为了一群“赌民”,将剩余的时间耗在了赌场上,很快便背上了沉重的赌债。   情况越来愈混乱,后来又有一些人说其他的地方有宝藏——黄金。又开始了寻找。而那些“赌民”因债务缠身而被留了下来。   当我读到“对这些债务缠身的人来说,死并不是最可怕的,他们真正害怕的是脚踏实地的工作和偿还高山似的重债。”时,我对他们的命运。   所以他们只能是穷人,赌民。他们的命运不会有改变,因为他们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命。成功不是随随便便的。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读后感2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所著作的。在黑暗的星空中,总有一个个群星闪耀的时刻出现,它们“决定一切,也将改变一切”。   作者的语言风格与跌宕的情节就足以能让人深陷其中。许多历史瞬间之中的十四个被本书所记录。书中,我们为一扇忘关的城门而叹惋。然而历史犹如人生,业已失去的瞬间不会因为抱憾的心情而重返,仅仅一小时所贻误的东西,用千年的时光也难以赎回。我们为格鲁希仅一秒钟的考虑而导致的滑铁卢惨败而惊讶。为美国商人菲尔德始终不动摇的精神而深感敬佩。   在十四个群星闪耀时刻中,英国探险队斯科特等人的英雄壮举与爱国精神感令我敬佩。第二个到达南极点的他们深感绝望。遭遇了无数艰难困苦最终换来的却是南极点上所插的挪威的旗帜。归途中不幸全部遇难。然而恰好是这次壮烈的牺牲与失败,“变成对人类的大声疾呼,最终却结出了果实”。”在卓越的对抗中,壮烈的死亡可以生出新的"生命,一次毁灭也可以生出攀登高峰的奋起意志”在1912年上演的这场悲剧并没有被历史所埋没,而是将它照明夜空,成为星辰。在书中,还可以看见许多历史的选择,最终的结果有的令人扼腕,有的令人惊喜。   每个人类群星闪耀时刻,对历史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仅仅是一瞬间的一个举动,就可能使历史格局改变。这看起来是难以置信的。请翻升《人类群星闪耀时》,在书中,会找到这个疑问的答案。   在黑夜中,有群星刺破黑暗,闪耀着永恒的光芒,这就是人类群星闪耀的时刻。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读后感3   已是深夜,罕见的有了几颗星辰,在深蓝的天空中若隐若现。我望着那一颗颗星辰,望着那夜空,突然想起一本我常看的书,便是《人类群星闪耀时》。   这本书是茨威格的一本传记,林林总总记载了十二个改变人类历史的事件,包括“拜占庭的沦陷”、“滑铁卢的一分钟”,“南极探险的斗争”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也便是南极斗争了。   故事讲述了斯科特一行人前往南极,与阿蒙森等人抢夺第一,不幸落败。在归途中,五人互相打气,仍不幸身亡,但他们却为英国带去许多珍贵样品的故事。   从文章所讲述的故事来看,斯科特一行人确乎是落败了,但他身为一个失败者,仍然可以去尊重胜者,为他们宣告胜利,对他来说,能迈出这一步确乎已经是极大的成功。而他们在归途中,互相取暖,即使同伴受伤也不离不弃,即使天气恶劣也不放下献给国家的岩石样品。即使失败那又如何?再爬起来就是了,他们的精神在整个人类历史的天空中,就像一颗星辰,亮眼而又独特。这种精神让阿蒙森感到羞愧,也是不足为奇的罢!我想着。   十二个历史瞬间,十二位传主,十二颗星辰。他们或是成功,或是失败,但他们都是一样的,都是做出过无比大的贡献的人。这样的话,又何苦去计较失败呢?只有你把失败当作成功看待,才能照耀属于你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这样的失败,何不等于成功?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读后感4   斯蒂芬·茨威格用一双敏锐的眼睛,捕捉到了独特的历史片段,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述史实,清丽的语句与深刻的人生哲理交相辉映,予人极大的美学享受。他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扣人心弦,有传记的真实性,能予人以报告文学的现场感。它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历史大门。   “一个影响至为深远的决定,系于唯一的一个日期,唯一的一个小时,常常还只系于一分钟。”这句话在《滑铁卢决定胜负的一瞬》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名鼎鼎的拿破仑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与法兰西的命运会掌握在循规蹈矩的元帅格鲁希手中。拿破仑给格鲁希的命令是:率领三分之一的兵力跟踪普军。可格鲁希不懂变通,滑铁卢战役提前开始了,他仍然带着军队在战场外追击早已离开的普军。在听到从战场那里传来的炮声后,格鲁希才知道战争已经开始。手下请求奔赴战场,格鲁希考虑了一秒,拒绝了。原本能改变历史的一秒钟毁掉了拿破仑和法兰西。这戏剧化的一瞬间令人叹惋。   这本书总共讲述了十四个历史事迹,其中《战败听的陷落》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不朽的逃亡者》告诉我们要不畏艰辛,《南极争夺战》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本书之所以会被称为文学著作,是因为茨威格不断总结,反思,执着追求创作艺术的精美。茨威格一生渴望和平,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目睹了最黑暗的现实,他看不到人类战胜黑暗的希望,最终与妻子在巴西自杀。   茨威格虽然离开了,但留给世人的是丰富、深刻、动人的文学作品。
2023-07-28 18:09:081

求历史的选择的小故事...急!

滑铁卢的一分钟 帝国元帅格鲁希: 是个忠于职守、循规蹈矩的一位忠厚的将军,优秀的骑兵将领,因为拿破仑第二帝国时期人才缺乏,拿破仑将他提拔为元帅。 此人在滑铁卢战役中十分关键。在战役前期,拿破仑命令他率领30000士兵追击布吕歇尔(这一决定使得滑铁卢主战场法军兵力上同英普联军不占优势),他奉命追击,但是因为迟缓而导致普军反而分批逃回加入滑铁卢战场。在午后拿破仑形势紧急,但是他却置拿破仑的军队与滑铁卢不顾(当时他已经听到了滑铁卢方向的英军炮声,并准确地判断出皇帝很危急),在决定救援和遵照拿破仑命令他追击普军的命令的一分钟选择里,他做出了致命选择——继续遵守命令,导致战局延误,拿破仑兵败。 简而言之,此人是滑铁卢战役中扮演关键角色。首先,他的追击迟缓放跑了普军,最重要的是他“关键一分钟”判断失误,导致战局扭转。对拿破仑一方起不到什么作用,形象地说,对英普联军可算是“帮了大忙”。
2023-07-28 18:09:151

亨德尔休养时,每天泡在浴池里多长时间

九个小时亨德尔每天泡在热浪蒸腾的浴池里长达九个小时《人类群星闪耀时》是2011年6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本书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14篇,分别向我们展现了14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巴尔沃亚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老年歌德热恋的悲歌、滑铁卢的一分钟, 英雄的瞬间, 南极探险的斗争,西塞罗,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以及马赛曲神佑般的创作。而这14个历史瞬间神奇地降临到14位传主的身上,他们或是被命运高高举起,送入英雄们的殿堂;或是被狠狠嘲弄,抛入千秋遗恨的行列。当强烈的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碰撞之际,火花闪烁,那样的时刻从此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
2023-07-28 18:09:221

人类群星是什么意思

“人类群星”是指那些在人类历史发展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人物。这些人物往往因为其卓越的贡献,而在历史长河中永远熠熠生辉,散发着光芒。这些人物的事迹,对于后世的人类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激励人们去追求更为高尚的目标和理想。因此,“人类群星”这个词语被用来形容那些在人类历史中闪耀着光芒的人物。
2023-07-28 18:09:292

《人类群星闪耀时》各篇故事简介(12篇)

第一章  哥伦布让欧洲人陷入了一股狂热的掘金浪潮,正式拉开了大航海时代的序幕,却也将数之不尽的无辜的人推进了痛苦的深渊。  1493年,当“大西洋海军元帅”哥伦布结束240天的远洋航行凯旋归国时,他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的消息不仅使西班牙沸腾了,甚至连整个欧洲都大为震惊。  为了犒赏哥伦布的壮举,西班牙的斐迪南国王和伊莎贝拉女王决定在巴塞罗那举办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很多人为了一睹英雄的英姿,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塞维利亚和巴塞罗那的街道被堵得水泄不通。  凯旋队伍最前面的10名赤体纹身的印第安人格外引人注目。他们红色的皮肤,头上插着鲜艳的羽毛,脸上戴着怪异的面具,手里提着漂亮的鹦鹉,这种打扮让所有的西班牙人大开眼界。不仅如此,还有那灵巧漂亮的鹦鹉、憨厚笨重的貘,玉米、烟草、椰子等,这些都是西班牙人见所未见的。但这些罕见的玩意并不是国王和官吏们最关心的,他们最感兴趣的反而是他们最常见的东西——黄金。  哥伦布带回来了几小箱黄金,是他从土著手里换来或抢来的,仅仅是一些小饰品、小金锭,或一些金末,根本就不值钱。  其实哥伦布发现的岛屿压根就没有太多的黄金。但这个想象力丰富的家伙,竟然执拗地认为自己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对那些岛屿上有大量的黄金深信不疑。他在向国王汇报时充分发挥了自己惊人的想象力,说这些黄金只是他带回来的样品而已;那些新岛屿上不仅有丰富的金矿,而且金子几乎就在地表,很容易就能挖到金灿灿的黄金。他还夸大其词,说新岛屿的南边还有一个黄金国。在那里,黄金不过就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金属,甚至比西班牙的铅还要廉价,连国王们饮水喝酒的杯子都是用黄金做的。  哥伦布真挚而兴奋地吹牛,感染了所有人,大家对此深信不疑。国王全神贯注地听着这一切,为了黄金,他很快便组织了第二次远航。  有了哥伦布的“现身说法”,关于遍地黄金、轻易就能成为富翁的黄金国的消息在西班牙被传得沸沸扬扬,愈加离奇。这些人被发财梦冲昏了头,当他们听到第二次远航的消息后,全都争先恐后涌到了远航的出发地巴罗斯和加地斯。  这些满脑子贪念的人臭味相投,汇聚成了一股污浊不堪的人潮。他们从全国四面八方奔来,其中虽然有真正的探险家和达官贵人,但更多的是穷人、窃贼和强盗,甚至是杀人犯,简直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共同的目标把这些素不相识的人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达官贵人希望升官发财;穷人渴望从沉重的债务和妻子喋喋不休的唠叨中解放出来,到黄金国实现自己的财主梦;盗贼们、罪犯们则寄希望于逃脱法律的制裁,飞黄腾达,他们每个人心里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就这样,西班牙的危险人物和罪犯、歹徒齐聚于此,都是因为他们所看不见的一个理由——贪欲。  这群疯狂的乌合之众完全被哥伦布的花言巧语迷失了心智,他们满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要挥起自己的铁锹,就能轻而易举得到一个闪耀着诱人光芒的金矿,就能飞黄腾达。连达官贵人都抵挡不住富贵梦的诱惑,更不用说那些一穷二白的人了。  为了第一时间把黄金运走,一些富人带了很多佣人和牲口。而那些没能登上远洋航船的人毫不气馁,他们千方百计出海。尤其是那些胆大妄为的冒险家,竟然将政府的法令置之脑后,铤而走险自己出海。  所有人唯一的希望就是尽快到达那片未知的海岸,得到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  他的名字叫巴尔沃亚  这股强劲的掘金狂潮将巴尔沃亚这个普通的士兵推到了时代的风口浪尖上,他的称得上伟大的事业由此开始。  人们的希望化作了泡影——新发现的岛屿伊斯帕尼奥拉岛(今海地岛)上连黄金的影子都没有。  土著身上少量的金饰根本就满足不了他们的野心,将土著人抢劫一空后,这群人穷凶极恶地在岛上四处游荡,伺机抢劫。印第安人整日惶惶不安,备受压迫却敢怒不敢言,而岛上的总督也不胜其烦:尽管西班牙海船带来了新的货物,但随船而至的这群恶徒,根本就不受任何法律的约束,无恶不作,不断地滋生事端。  总督寄希望于通过分给他们土地、牲口和印第安人奴隶,使他们安定下来,从而稳定社会秩序。但这不过是一厢情愿,因为无论是贵族骑士,还是强盗罪犯,他们到这里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得黄金而一夜暴富,而不是在这里过平庸而安稳的生活。所以疯狂的“淘金者”丝毫不关心自己的土地,也从不过问耕耘收获,他们只能从折磨印第安奴隶中享受到生活的乐趣。  在短短几年里,当地的印第安女人都被这群狂暴之徒虐杀殆尽了。  除此之外,他们将剩余的时间耗在了赌场上,很快便背上了沉重的赌债。为了还债,他们变卖了所有的家当,包括最后一件蔽体的衣服,甚至还有人因此而丧命。  情况愈发混乱,但人们依旧没有清醒。从1509年开始说起:西班牙两位赫赫有名的冒险家阿隆索?德?奥赫达和迭戈?德?尼古萨在斐迪南国王的授权下,在巴拿马地峡附近和委内瑞拉建立了殖民地,他们称这里为“黄金的卡斯蒂利亚”。这是个非常诱人的字眼,却也是极不负责任的说法,欺骗了大量做发财美梦的人,法学家恩西索就是其中一个。他狂热地追求黄金,在别人的鼓吹下,为了这块殖民地倾囊付出。令人失望的是,他不仅没有从被寄予了极大希望的“黄金的卡斯蒂利亚”获得一斤半两的黄金,反而陷入了无休止的营救中。那些去拯救的人,不是在与土著的争斗中丧命,就是被活活饿死。尽管如此,已经走投无路的恩西索为了拯救自己的财产,不得不重整旗鼓,再次扬帆远行。1510年,恩西索学士决定招揽人员组成船队,去支援他的另一块殖民地。这一次,他孤注一掷。  看上去这又是一次绝好的逃亡机会。为了躲避债主和总督严密的监视,失败的淘金者和失意的赌徒选择再次踏上逃亡的路。但这一次,他们没能如愿。债主们察觉到他们的企图后,恳求总督严密监视这些负债人,严禁他们离岛。这样,恩西索的船只能在港口停泊,他们的美梦破灭了。  对这些债务缠身的人来说,死并不是最可怕的,他们真正害怕的是脚踏实地的工作和偿还高山似的重债。而现在,随着恩西索的船队渐渐消失在遥远的天际,他们就这样与逃亡的唯一机会失之交臂却无能为力,他们绝望了。  恩西索的船从伊斯帕尼奥拉岛出发,开往“黄金的卡斯蒂利亚”。在被风鼓满的帆的带领下,船离小岛越来越远,渐渐消失在苍茫的天际,旅程就这样静静地展开了。一路上风平浪静,没有任何异常。  但这种安静的气氛被一个“天外来客”——一只凶猛的小狼狗破坏了。它不听任何人的命令,也没人知道它的主人是谁,更不知道它是怎么混到船上的。现在小狗烦躁不安地在船上来回走动,像在寻找什么。终于,它在一个大木箱前不动了。这个大木箱是最后一天被运上船的,里面应该装的是食品,表面上看来和普通木箱差不多,只是体积稍微大点。船员仔细地打量这个木箱,根本就没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蹊跷呢?正当人们百思不得其解时,一名男子突然从箱子里出来了。此人35岁左右,全副武装——头戴盔甲,手持盾牌,身背长剑,这架势酷似几百年前的十字军,他的名字叫瓦斯科?努涅斯?德?巴尔沃亚。  巴尔沃亚是赫雷斯?德?洛斯?卡瓦雷洛斯的贵族,热衷于一切冒险活动。早年他曾为追随罗德里戈?德?巴斯蒂达斯航海而自降身份,心甘情愿做一名普通士兵。遗憾的是,他的第一次探险可谓荆棘丛生,几次迷航、历经千辛万苦之后才艰难地抵达伊斯帕尼奥拉岛。在岛上,他的勇气和毅力得到了总督的青睐。总督不仅赏赐他很多土地,还想培养他成为出色的殖民地开拓者,但总督最后失败了。  和所有的探险者一样,巴尔沃亚对农垦丝毫不感兴趣。只短短几个月,他就厌倦了这种无聊的生活,之后他不仅丢弃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还因农场经营不善而负债累累,穷困潦倒。  就在巴尔沃亚走投无路之际,恩西索拯救了这个濒于崩溃的灵魂。巴尔沃亚在船队航行的最后一天悄悄躲在一个空食物箱里,终于逃离了牢笼。船上混乱不堪,这个普通的木箱根本没引起任何人的注意。直到船远离了小岛,巴尔沃亚确信自己已经安全了才现身。与此同时,债权人正在四处寻觅他的身影,那些和他同样处境的人也只能在政府的严密监视下痛苦过活。  在这次冒险中,巴尔沃亚第一次证实了自己过人的胆识。然而令他失望的是,恩西索并不欢迎他这个“不速之客”,这位保守的法学家无法容纳这个不劳而获而且身份不明的人。作为殖民地的行政长官和警察总监,恩西索毫不留情地命令巴尔沃亚:经过下一个海岛时无论岛上情况如何,他都必须上岸。  就在巴尔沃亚几乎绝望的时候,在航船驶向下一个海岛的途中发生了一次意外,这使这个好运气家伙又一次顺利过关。  事情是这样的:船员在海上看到一只坐满人的小船,这简直太令人惊奇了。  当时,只有一些大船才敢冒险在这些不知名的海洋上行驶,并且大都是一些“熟面孔”,而眼前的这艘船不仅非常小还坐得满满当当,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更令人惊奇的是,这只小船的指挥竟然是弗朗西斯科?皮扎诺,他们是从“黄金的卡斯蒂利亚”回来的。一开始,恩西索以为他们擅离职守,但事实却并不如此:他们不是叛变者,而是“黄金的卡斯蒂利亚”幸存的征战者。也就是说,征战失败了,“黄金的卡斯蒂利亚”再也不存在了。  从幸存者的口中,恩西索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战争失败后,指挥官奥赫达驾船逃走了,只留下两艘双桅小帆船。这根本就不能容纳滞留在岛上的所有征战者,因此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直到又有70人陆续死去,这些幸存的征战者们才踏上了回国的路。没想到刚到海上,一艘船就发生了意外,现在就剩下包括皮扎诺在内的35名幸存者了。  听完这些话后,前去支援的人已经对“黄金的卡斯蒂利亚”不抱任何信心了,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绝对的把握去适应那湿热的气候和抵抗土著的毒箭。  照这样看来,似乎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原路返回。这时,巴尔沃亚站了出来,他讲述了自己跟随罗德里戈?德?巴斯蒂达斯航海的经历,并信心百倍地告诉他们:本人对美洲有非常深入的了解。他说,那里一个叫达连的地方附近有一条“黄金河”,土著友好和善,他们完全可以去那里开辟一片新天地,为什么非要回到贫穷的伊斯帕尼奥拉岛呢?  生存和法律产生了矛盾,唯一的结果是巴尔沃亚的胜利:他与全体人员达成了共识,他们一起开往位于巴拿马地峡的达连,用血腥的屠杀换来他们梦寐以求的黄金!整个人群顿时沸腾了,他们在达连定居下来。为了感激上帝的恩赐,他们将这座新城市命名为“达连古老的圣马阿马丽亚”。
2023-07-28 18:09:372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有哪些文章篇目

序言   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   拜占庭的陷落   韩德尔的复活   一夜之间的天才   滑铁卢的一分钟   玛丽恩巴德悲歌   黄金国的发现   英雄的瞬间   越过大洋的第一次通话   逃向苍天   夺取南极的斗争   封闭的列车   西塞罗   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   第一版译者后记   第二版译者后记
2023-07-28 18:09:441

求《人类群星闪耀时》读书笔记4篇每篇500字以上

茨威格是最会讲故事的人,所以有“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之称,《人类群星闪耀时》向我们展现了10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巴尔沃亚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老年歌德热恋的悲歌、滑铁卢的一分钟以及马赛曲神佑般的创作……南极争夺战是这10个历史片段中最让我感动的故事。二十世纪,地球还有一个最后的谜――南极。斯科特,一个普普通通的地地道道的英国人,毫无表情的脸显现出他的冷漠,和他坚强如钢的意志。为了使自己的国旗首先飘扬在新地的上空,1910年6月,他带这由他组建的探险队,向南极发起了挑战。在向极地进发遇到的最大的问题,不是南极的风雪和严寒带来的危险,也不是队员们的勇气和意志。而是有一天,他发现,挪威人阿蒙德森德宿营地距离比他们的近一百一十公里。斯科特感到很震惊,但不沮丧,他在日记中写道“起来,去争取国家的荣誉!”虽然有这样的气魄,他们还是比阿蒙德森晚了一个月。他们是第二批到达的人。第一个意味着成功,意味着一切,第二个却什么也不是。返程的途中,他们遭遇了暴风雪,不幸遇难了。斯科特在临死前留下了几封信,希望由人能在他的尸体旁发现这些足一位他和英国民族勇气作证的篇章。这以后,他们的英雄事迹被发现后,如奇迹般的复活了。我们不再认为他们的行为是失败的。他的遗言和他的书信经由电线跃入惊叹不已的世界,国王也屈膝下跪纪念死难的英雄。他们向南极的挑战失败了,但他们绝对不是失败者。他们的挑战看似是徒劳的,却化作了对人类的大声疾呼,呼吁人类集中精力去完成未竟之业。他们又向人类证明了,在和强大的,不可战胜的命运抗争中,倒下去时却最能显示他高尚的心灵。他的失败不是失败,是一切悲剧中最壮美的悲剧。这让我联想到了《老人与海》讲述的故事:主人公圣地亚哥是一位老渔夫,他经过重重艰险,捕获了“一条不止一千五百磅重的大马林鱼”,但这条大马林鱼却被鲨鱼残食光了,圣地亚哥只拖回了一副鱼的骨架。圣地亚哥带着一点点懊悔地说:“我被打败了,我出海太远了。”但是,当地的人们看到那大马林鱼的剩下的骨架对他都产生了敬意内在的意志彻底地征服了每一个人。老人说人生来不是为了被打败的,人能够被毁灭,但是不能够被打败。"人性是强悍的,人类本身有自己的限度,但正是因为有了斯科特,老渔夫这样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向限度挑战,超越它们,这个限度才一次次扩大,一次次把更大的挑战摆在了人类面前。在这个意义上,像他们这样的英雄,不管他们挑战限度是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我们永远敬重的。因为,他们带给我们的是人类最为高贵的自信。人生本来就是一种无止境的追求。它的道路漫长、艰难,而且充满坎坷,但只要自己勇敢顽强地以一颗自信的心去迎接挑战,他将永远是一个真正的胜利者!
2023-07-28 18:09:534

人类群星闪耀时怎么才十个人物

因为作者角度就是这样,在他看来这10个人决定了世界历史的走向。巴尔沃亚是眺望太平洋第一人,代表了人类社会的视野的进一步开阔及人对财富占有的勃勃野心,滑铁卢的一分钟,拜占庭千年帝国的陷落等等,这些传主强烈的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碰撞之时,不经意间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所以作者认为这十个人物对世界历史文明发展起到了极大作用。
2023-07-28 18:10:001

滑铁卢战役为什么说致命的两小时

拿破仑最拿手的炮兵因天气原因没及时到位,晚到两小时,到了的时候步骑兵早已崩溃,在没有保护的情况下炮兵毫无作用,结果拿破仑羞辱性的失败。
2023-07-28 18:10:092

滑铁卢的一分钟讲述了,由于副将固守成命什么兵败滑铁卢?

滑铁卢战役前夕1815年2月16日,拿破仑率领700名士兵逃出厄尔巴岛回到法国。一路上,原本被法国国王路易十八派来阻止他的军队,在见到拿破仑后很快便重回其身边。回归的拿破仑受到了军民的热烈欢迎。路易十八虽屡次派兵堵截,但是大部分军队见到他便临阵倒戈。康巴塞雷斯、达武、马雷、苏尔特等文武大臣又回到了他的身边。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时,他已经拥有一支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听闻拿破仑逃回法国并重登皇位的消息,欧洲其他国家深感惶恐不安,英国、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再次联合起来,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试图彻底击败这位篡位者。反法同盟共有70万人的军队,但法国却只能组织起28万4千人参战。拿破仑看清了致命的危险,时间非常紧急,他必须赶在反法联军联合起来之前,将他们分而攻之,各个击破。同时,法国国内动荡的局势也逼得他不得不尽快采取行动,每一天都是损失,每小时都有危险。在分析了形式之后,拿破仑认为俄奥联军只需要用少数兵力牵制,重点打击对象是在比利时的英普联军。因此,他把赌注压在了比利时——布鲁塞尔。6月16日,法军率先在林尼附近遭遇布吕歇尔率领的普鲁士军队,拿破仑出其不意地击溃了普军,击伤了布吕歇尔。然而由于多种因素,他并没能全歼普鲁士军队,布吕歇尔率领剩余的普军朝布鲁塞尔方向退却。虽然取得了一次胜利,但拿破仑丝毫不敢松懈,他准备继续向威灵顿公爵率领的英军发起猛攻。同时,为了防止受到重创而未被消灭的布吕歇尔军和威灵顿军会师,他分出了一部分兵力交给格鲁希元帅,让格鲁希率军追击普鲁士军队,并叮嘱他:一定要和主力部队保持联系。
2023-07-28 18:10:351

滑铁卢的一分钟讲述了由于副将固守臣命什么冰袋

滑铁卢的一分钟讲述了由于副将固守臣命拿破仑冰袋。原文:《滑铁卢的一分钟》讲述了由于副将固守成命,拿破仑兵败滑铁卢。滑铁卢战场上决定欧洲命运的一分钟!Jarven在进击个人成长分享:自律习惯、阅读写作、好书推荐、认知提升来自专栏教培干货贴【正文共3339字,阅读约9分钟】1.滑铁卢战役前夕1815年2月16日,拿破仑率领700名士兵逃出厄尔巴岛回到法国。一路上,原本被法国国王路易十八派来阻止他的军队,在见到拿破仑后很快便重回其身边。回归的拿破仑受到了军民的热烈欢迎。路易十八虽屡次派兵堵截,但是大部分军队见到他便临阵倒戈。康巴塞雷斯、达武、马雷、苏尔特等文武大臣又回到了他的身边。1815年3月20日拿破仑回到巴黎时,他已经拥有一支14万人的正规军和20万人的志愿军。听闻拿破仑逃回法国并重登皇位的消息,欧洲其他国家深感惶恐不安,英国、普鲁士、奥地利和俄罗斯再次联合起来,组成了第七次反法同盟,试图彻底击败这位篡位者。反法同盟共有70万人的军队,但法国却只能组织起28万4千人参战。拿破仑看清了致命的危险,时间非常紧急,他必须赶在反法联军联合起来之前,将他们分而攻之,各个击破。同时,法国国内动荡的局势也逼得他不得不尽快采取行动,每一天都是损失,每小时都有危险。在分析了形式之后,拿破仑认为俄奥联军只需要用少数兵力牵制,重点打击对象是在比利时的英普联军。因此,他把赌注压在了比利时——布鲁塞尔。6月16日,法军率先在林尼附近遭遇布吕歇尔率领的普鲁士军队,拿破仑出其不意地击溃了普军,击伤了布吕歇尔。然而由于多种因素,他并没能全歼普鲁士军队,布吕歇尔率领剩余的普军朝布鲁塞尔方向退却。虽然取得了一次胜利,但拿破仑丝毫不敢松懈,他准备继续向威灵顿公爵率领的英军发起猛攻。同时,为了防止受到重创而未被消灭的布吕歇尔军和威灵顿军会师,他分出了一部分兵力交给格鲁希元帅,让格鲁希率军追击普鲁士军队,并叮嘱他:一定要和主力部队保持联系。2.掌握法国命运的元帅格鲁希为人正直、诚实、勇敢、可靠,是一个受过多次考验的骑兵将领,但也仅此而已。因为他的资质中等、才能平平,比起拿破仑麾下的其他将军,他既不像猛将缪拉一样刚烈而有魅力,也不像圣西尔、贝尔蒂埃那样富有战略眼光,也不是内伊那样的军中英雄。从军二十年来,格鲁希参加过从西班牙到俄国,从荷兰到意大利的各种战役,一步一步缓慢地升到了元帅军衔,不能说他没有功绩,但是确实没有很耀眼的贡献。把他推到这个位置的,是二十年的战争里,前任已经相继去世——德赛死于马伦哥,克莱贝尔死于开罗,拉纳死于瓦格拉姆,此刻再没有人比他资历更老了。拿破仑也知道格鲁希并非最好的人选,只不过他的半数元帅已长眠地下,其余几位也厌倦了连年征战,此刻正在庄园里养老。因此,他只能把这个决定性的行动托付给一个平庸的人。6月17日,滑铁卢大战的前一天,拿破仑有生以来第一次把独立的指挥权交给格鲁希元帅,并要求他在追踪普军的同时,时刻和大本营保持联系。元帅犹豫不决地接受了这道任务,他不习惯独立行动,他一向习惯了唯唯诺诺、谨遵军令的作风,碰到这样一个既需要独立思考、又需要兼顾大本营命令的作战任务,可真是要了命了。格鲁希在磅礴大雨中告别,带领着士兵在泥泞地里向着布吕歇尔逃走的方向追去。瓢泼大雨下了一整夜,法军人人浑身湿透,只能在泥地里背靠背挤在一起睡觉。拿破仑自己也没有休息,他焦躁不安地来回踱步,因为这种天气什么也看不清,既无法侦查英军的情况,从格鲁希那也没有获得普军的确切消息。唯一稍令人宽慰的是,格鲁希回信保证会追击普军。6月18日清晨5点,雨停了,拿破仑下令全军做好准备,9点出击。然而三天大雨把大地泡的稀软,增加了行军的困难,炮兵转移的速度很慢,比原定计划晚了两个小时,致命的两个小时。11点,拿破仑大军开始炮击山冈上穿红色军装的英军,步兵在“最勇敢的红脸斗士”内伊元帅的率领下向前推进。从上午11点至下午1点,法军一度攻占高地、村庄和阵地,但又被击退了下来,空旷、泥泞的山冈上已经覆盖着一万多具尸体。除了大量消耗外,还什么都没得到。双方军队都已疲惫不堪,双方统帅都深感不安。两人都明白,谁先获得增援,胜利就属于谁。威灵顿盼望着布吕歇尔带领普军前来,拿破仑盼望着格鲁希带领军队回援。但是,格鲁希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手中掌握着拿破仑的命运,他只是按照命令于6月17日晚上出发,并根据预计方向追击普军,可是他连敌军的一点影子都没发现。正当格鲁希在一家农舍吃早餐的时候,脚下的大地突然微微颤动。大家凝神静听,远处一再传来低沉的闷雷似的声音:这是大炮开火的声音,在不太远的地方,最多距此三小时路程,滑铁卢战役开始了。格鲁希向手下的军官们征求意见,副司令热拉尔和几个军官都提议部队向开炮的方向前进,然而或许是副司令的话过于激烈了,倒像是在命令一样,格鲁希甚感不快,他强硬地声称,只要没有皇帝的传信,他就依然遵守命令——追击普军。热拉尔又做了最后的努力,他恳求至少允许他率领他的师团和部分骑兵前往战场。格鲁希考虑了一下,他考虑了一秒钟。这一秒钟决定了他的命运,也决定了拿破仑和世界的命运。可叹的是,这一秒钟却取决于一个相当勇敢却又平庸的人的嘴巴上,这一秒钟全掌握在一个神经质般遵循皇帝一纸命令的人手中。如果格鲁希在那一刹那能鼓起勇气,相信自己和相信显而易见的信号,而不是拘泥于皇帝的命令,那么法国就获救了。可惜这个唯唯诺诺的人,只会服从命令而不听从命运的召唤。就这样,格鲁希拒绝了军官的请求,他认为这样一支小小的军团再一分为二,太不负责任了。他的任务是追击普军,而不是其他。军官们闷闷不乐,沉默不语。3.决战时刻下午1点,滑铁卢战场东北方向的森林里,涌出一团黑压压的阴影。拿破仑从一个俘虏口中得知,那是普鲁士军队的先头部队,他这才意识到布吕歇尔必定摆脱了追兵并朝着英军赶来,而自己的三分之一兵力却还在原野上兜圈子。拿破仑随即写了一封信交给传令兵,信中要求格鲁希不惜一切代价,必须阻止普军投入滑铁卢战役。法军开始不计兵力投入战场,寄希望于在普军到达之前击败威灵顿,然而无论法军几次冲进阵地,都被英军顶住了攻击。一直没有格鲁希的消息,皇帝和他麾下的将领都心情烦躁。“格鲁希在哪里?格鲁希在哪里?”前线遍布战斗的喧嚣声,炮声、呐喊声、枪声、兵器交接声,整个平原在各种声音的交汇中战栗。然而双方的统帅似乎都不理会那嘈杂的声音,而是在聆听轻一些的声响。拿破仑和威灵顿在各自的阵地上,不断拿起计时的表,计算着还有多久,决定战局的援军才能到来。此时的英军仅仅能做最后的抵抗,法军也已疲惫不堪,就像两个摔跤者,双臂都已疲软无力,气喘吁吁地面对面站着,要吸一口气才能再次抓住对方:决定胜负的最后一个回合开始了。普军侧翼的大炮终于轰响了:遭遇战,轻步兵开火了!拿破仑轻舒了一口气,“格鲁希终于来了”,他以为自己的侧翼有了保护,便集中最后的兵力再次猛攻威灵顿的主阵地。但是,那只是一场误会:由于英军中来自汉诺威郡的士兵穿的是另一种军服,普鲁士军队误以为是敌军而开了火。他们很快校正火力,大军浩浩荡荡、势不可当地从森林里涌了出来,率军前来的是布吕歇尔,不是格鲁希,大难临头了。这一消息迅速在拿破仑军队中传开,他们开始退却,还能勉强维持秩序。但威灵顿抓住了机会,他骑着马来到阻击敌军的高地前沿,朝着敌军退却的方向挥动着帽子,英军立刻明白了这个夺取胜利的手势,全都一跃而起朝着法军猛扑而去。同时,普鲁士骑兵从侧翼冲击疲惫的、溃败的法军,到处响起绝望的喊声:“各自逃命去吧!”不过几分钟,这支威名赫赫的军队便成了一股惊慌失措、狼狈逃窜的人流。幸好夜幕降临,拿破仑才保全了性命和自由,然而他的帝国、他的王朝、他的命运完结了: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的怯懦,毁掉了最勇敢、最有远见的人在二十年里建立的一切。当格鲁希获知滑铁卢最后的结局时,已经是第二天了。
2023-07-28 18:11:062

《滑铁卢的一分钟》主要讲了什么事?

滑铁卢之战是世界军事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这一战役彻底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生命,也从战术、战略的角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茨威格用历史回望者的眼光审视了这场影响整个欧洲历史进程的伟大战役。拿破仑是个自信而又轻视敌人的人。他从未和惠灵顿交锋过,他相信惠灵顿不会在滑铁卢进行顽强抵抗。他期望一次进攻就能将惠灵顿赶下山脊,逼他後退。因此他根本没有料到会有一场大规模的战斗。扩展资料:《滑铁卢的一分钟》这篇散文依据史料,真实再现滑铁卢战役的过程,充分展示重大历史事件的丰富内涵及深远意义。不仅事实确凿,而且富有文学性的特征,即通过适当的联想、剪裁、描写,使之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这是一篇典型的历史特写。作者以生动的文笔,高超的剪裁技巧,细腻的心理描摹,将读者带入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再加以恰当的评论,深刻地揭示对战争胜负原因的分析,颇有见地,对读者也有启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滑铁卢战役
2023-07-28 18:11:161

滑铁卢的一分钟说的主要是(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滑铁卢之战是世界军事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这一战役彻底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生命,也从战术、战略的角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茨威格用历史回望者的眼光审视了这场影响整个欧洲历史进程的伟大战役。拿破仑是个自信而又轻视敌人的人。他从未和惠灵顿交锋过,他相信惠灵顿不会在滑铁卢进行顽强抵抗。他期望一次进攻就能将惠灵顿赶下山脊,逼他後退。因此他根本没有料到会有一场大规模的战斗。扩展资料:《滑铁卢的一分钟》这篇散文依据史料,真实再现滑铁卢战役的过程,充分展示重大历史事件的丰富内涵及深远意义。不仅事实确凿,而且富有文学性的特征,即通过适当的联想、剪裁、描写,使之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这是一篇典型的历史特写。作者以生动的文笔,高超的剪裁技巧,细腻的心理描摹,将读者带入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再加以恰当的评论,深刻地揭示对战争胜负原因的分析,颇有见地,对读者也有启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滑铁卢战役
2023-07-28 18:11:352

滑铁卢的一分钟概括50字

滑铁卢这场战役,是以拿破仑为首的法国军队独力抵抗以奥地利、普鲁士、俄国、英国为首的联盟国。拿破仑是个自信而又轻视敌人的人。他从未和惠灵顿交锋过,他相信惠灵顿不会在滑铁卢进行顽强抵抗。他期望一次进攻就能将惠灵顿赶下山脊,逼他後退。因此他根本没有料到会有一场大规模的战斗。战事一开始,法国好不容易才击败英国的先锋,但是法军的实力已被削弱了大半。当联军越接近法军,法军的士气越下降,军队也发生了骚动。不久,法军被彻底击败,这场战役只是打了一整日便结束。
2023-07-28 18:12:071

滑铁卢最后一分钟句子赏析

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这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上英雄们的天堂。——茨威格《滑铁卢的一分钟》一个平庸之辈能抓住机缘使自己平步青云,这是很难得的。因为伟大的事业降临到渺小人物的身上,仅仅是短暂的瞬间。谁错过了这一瞬间,它决不会再恩赐第二遍。——茨威格《滑铁卢的一分钟》滑铁卢这场战役,是以拿破仑为首的法国军队独力抵抗以奥地利、普鲁士、俄国、英国为首的联盟国。拿破仑是个自信而又轻视敌人的人。他从未和惠灵顿交锋过,他相信惠灵顿不会在滑铁卢进行顽强抵抗。他期望一次进攻就能将惠灵顿赶下山脊,逼他後退。因此他根本没有料到会有一场大规模的战斗。      战事一开始,法国好不容易才击败英国的先锋,但是法军的实力已被削弱了大半。当联军越接近法军,法军的士气越下降,军队也发生了骚动。不久,法军被彻底击败,这场战役只是打了一整日便结束。      滑铁卢战役很特殊,因为它是极少数单凭一场战斗就蠃得决定性胜利的战役。在这之後,几乎没有单凭一场战斗就能决定整个战争结局的战役,但这场战役做到了。滑铁卢战役的胜利使惠灵顿公爵成为英雄,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而拿破仑的命运则是无比凄凉,他被流放在大西洋圣赫伦岛。在那里,拿破仑度过了他的馀生,昔日那位骄傲的皇帝,亦慢慢的消失在这个废墟中。
2023-07-28 18:12:201

滑铁卢战役对于现代人的启示是什么?

滑铁卢之战是世界军事史上一场著名的战役。这一战役彻底结束了拿破仑的政治生命,也从战术、战略的角度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茨威格用历史回望者的眼光审视了这场影响整个欧洲历史进程的伟大战役。拿破仑是个自信而又轻视敌人的人。他从未和惠灵顿交锋过,他相信惠灵顿不会在滑铁卢进行顽强抵抗。他期望一次进攻就能将惠灵顿赶下山脊,逼他後退。因此他根本没有料到会有一场大规模的战斗。扩展资料:《滑铁卢的一分钟》这篇散文依据史料,真实再现滑铁卢战役的过程,充分展示重大历史事件的丰富内涵及深远意义。不仅事实确凿,而且富有文学性的特征,即通过适当的联想、剪裁、描写,使之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这是一篇典型的历史特写。作者以生动的文笔,高超的剪裁技巧,细腻的心理描摹,将读者带入那硝烟弥漫的战场;再加以恰当的评论,深刻地揭示对战争胜负原因的分析,颇有见地,对读者也有启发。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滑铁卢战役
2023-07-28 18:12:271

滑铁卢的一分钟好词

滑铁卢这场战役,是以拿破仑为首的法国军队独力抵抗以奥地利、普鲁士、俄国、英国为首的联盟国。拿破仑是个自信而又轻视敌人的人。他从未和惠灵顿交锋过,他相信惠灵顿不会在滑铁卢进行顽强抵抗。他期望一次进攻就能将惠灵顿赶下山脊,逼他後退。因此他根本没有料到会有一场大规模的战斗。战事一开始,法国好不容易才击败英国的先锋,但是法军的实力已被削弱了大半。当联军越接近法军,法军的士气越下降,军队也发生了骚动。不久,法军被彻底击败,这场战役只是打了一整日便结束。
2023-07-28 18:12:451

《马赛曲》的作者是谁?

第一章、穆罕默德二世的辉煌:拜占庭的陷落,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陷落,欧洲文明开始了新纪元。第二章、巴尔沃亚: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求庇护,1513年9月25日,想必他翻过那座山的一刹那,就已经从历史的眼睛里望见了永恒,欧洲人,发现了地球上迄今未知的最后一片碧蓝而未知的海洋,太平洋。第三章、亨德尔:亨德尔的复活,他在瞬间中迸发的灵感,为他谱写了永垂不朽的圣歌《弥赛亚》,并让其在激情中复活。第四章、鲁热:一夜之间的天才,1972年4月35日,法国军队默默无闻的年轻上尉,有感于神召,谱写了一曲激昂斗志的《马赛曲》,流传至今。第五章、拿破仑:滑铁卢的一分钟,1815年6月18日,少将格露希尔未能及时增援,拿破仑的时代从此就结束了。
2023-07-28 18:12:511

人类群星闪耀时为什么叫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传记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之一,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14篇,分别向我们展现了14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巴尔沃亚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老年歌德热恋的悲歌、滑铁卢的一分钟, 英雄的瞬间, 南极探险的斗争,西塞罗,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以及马赛曲神佑般的创作。而这10个历史瞬间神奇地降临到10位传主的身上,他们或是被命运高高举起,送入英雄们的殿堂;或是被狠狠嘲弄,抛入千秋遗恨的行列。当强烈的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碰撞之际,火花闪烁,那样的时刻从此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
2023-07-28 18:13:351

滑铁卢一分钟副将是谁

滑铁卢一分钟副将是格鲁希。滑铁卢的一分钟:1815年6月18日,由于懦弱平庸的副将格鲁希固守成命,拿破仑兵败滑铁卢。
2023-07-28 18:13:421

人类群星闪耀时里面故事概要,越详细越好

内容简介1、到不朽的事业中寻找庇护(不朽的逃亡者):1513年9月25日,富有冒险精神的西班牙巴尔沃亚随船到达南美洲,去开拓和寻找财富,他不仅挤走了整支队伍的主人,还赶走了新派来的总督。但是,被他赶走的船队主人却回到了西班牙,向西班牙宫廷举报了他的恶劣行为。为了避免西班牙宫廷的惩罚,他决定率先去寻找南美大陆的财富,以此来庇护自己的安全,在艰苦的旅途之中,他成为了第一个看到太平洋的文明中的人类,并且他知晓了不远的国度中还有存有无限黄金。而就在此时,他的朋友皮萨罗为了抢夺功劳背叛了他,联合国王派下的新总督一起将其暗算。2、拜占庭的陷落:1453年5月29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攻占东罗马帝国最后的堡垒:君士坦丁堡,经过数次激战始终不见成效,此时这位天才皇帝想出一幕惊险之棋,将战船从陆地运送到拜占庭防守薄弱的靠海一隅,最终因为拜占庭疏忽的一座小门--凯尔卡门的发现,奥斯曼帝国毁灭了拜占庭这一人类文明的精华。3、亨德尔的复活:1741年8月21日,落魄而江郎才尽的作曲家亨德尔突然在一首诗中找到灵感,写下了不朽之作《弥赛亚!》,而他自己也因此得到了救赎。4、一夜天才:1792年4月25日,年轻上尉鲁热受到斯特拉斯堡市长的邀请,为莱茵军创作一首战歌,4月26日凌晨,《马赛曲》诞生了。此歌一出立即传遍全国大街小巷,激励着军人去战斗,去胜利。而此歌的作者鲁热却无为人知,并且一生穷困潦倒,他只做了一夜的天才。5、滑铁卢的一分钟:1815年6月18日,由于懦弱平庸的副将格鲁希固守成命,拿破仑兵败滑铁卢。6、玛丽恩巴德哀歌:1823年9月5日,歌德在离开玛丽恩巴德回家的路上,抑制不住心中对于那里一位少女的思念,悲不自胜,写下了晚年最著名的爱情诗篇:《玛丽恩巴德悲歌》。从此歌德痛定思痛,踏入了另一个创作高潮,写出了《浮士德》等伟大著作。7、黄金国的发现:1848年1月,约翰·奥古斯特·苏特尔在自己的领地,今加利福尼亚,发现了黄金混合在泥沙之中,从而掀起了持续四年横扫世界的“淘金热”。人们不再劳动而是拼命的淘金,世界各地也涌来了无数的淘金者,他们霸占了属于苏特尔的财产和土地,最终使苏特尔家破人亡。8、壮丽的瞬间:俄罗斯著名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因参与反动的政治活动被逮捕并处于死刑,在执行死刑之际一纸官文的到来改变的死亡的命运,死刑不再,改判服役和当兵。陀思妥耶夫斯基历经磨难而幸存和日后的军旅生涯给了其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其一生创作和思想的转折点。9、飞越大洋的一次通话:1858年7月28日,在美国实业家塞勒斯·韦斯特·菲尔德立志要铺设一条连接欧亚大陆的海底电报电缆,准备妥当后的首次铺设便遭遇失败,坚定的菲尔德终于在第三次铺设时成功,人人奉菲尔德为英雄。但好景不长,电缆的失灵又使愤怒的人们反过来炮轰抨击他。时隔六年,决心不减的菲尔德再次尝试终于成功。10、逃向上帝:列夫·托尔斯泰未完成的剧本《黑暗中的光明》之续尾。11、封闭的列车:1917年4月9日,列宁登上了从瑞士过境德国回到俄国的列车,这列封闭的列车就像一枚炮弹,把革命的导师送回了祖国,打垮了一个帝国。12、南极争夺战: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各自率领一支探险队,为使自己成为世界上第一批到达南极的人而进行激烈的竞争,但是他们之前一个月挪威人阿蒙森的队伍已经先他们到达,失望的斯科特同其他四人在返回的途中不幸遇难,在他留下的笔记本中记述了斯科特对国家的自豪和对家人的思念。13、西塞罗:古罗马生命最后的4年。14、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美国总统威尔逊以保障人类永久和平为梦想,却惨遭失败。扩展资料序言任何一个艺术家也没法把一天的24小时都用于艺术创作,所有那些特色独具、生命力旺盛的神来之笔往往存在于那难得而又短暂的瞬间灵感火花的闪烁。历史也是如此,这被世人赞颂为古往今来最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的历史,也不可能持续不断地进行新的创造。尽管歌德曾满怀敬意把历史称为“上帝的神秘作坊”。但在这作坊里发生的,却是太多不可胜数的被我们熟视无睹和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像艺术创作和生活中到处遇到的那种情况一样,那些令人震撼的非常时刻并不多见。这个作坊里常常只有一个编年史家,冷漠而又持之以恒地把一件一件的事实当成一枚一枚的珠子串连成一个数千年悠久的长链,因为那些历史的尖锋时刻都需要太长的酝酿时间,每一桩影响深远的事件都需要一个发展的过程。在一个民族里,为了产生一个天才,总是需要几百万人。一个真正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的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伴随着无谓流逝的漫长岁月。不过,诚如在艺术上一旦出现一个天才就会影响百年的文化史一样。这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时刻一旦发生,就会决定几十甚至上百年的历史进程。就像避雷针的尖端汇聚了整个大气层的电流一样,那些不可胜数的事件也会挤在这最短的时间内发作。这些平时悠哉游哉按顺序发生或者并驾齐驱而来的事件,都压缩在这电光火石般的一刻。这一刻可以决定一切:个人的生死、民族的存亡,乃至整个人类的命运。这种极富戏剧性并且生死攸关的时刻。往往发生在某一天、某一小时,甚至常常只发生在某一分钟。虽然在个人的一生中和历史的进程里都是难得一见的。但它们的决定性影响却超越时间之上。在此。我将从不同的时代和领域回顾那些群星闪耀的某一刻——之所以这样称呼这些时刻。是因为它们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射着光辉,普照着暂时的历史黑夜。我并不会通过自己的虚构来增删已发生的一切的内在真实性,因为历史——这个真正的诗人和戏剧家,已经把那些时刻表现得十分完全。无须任何外来的帮手,而且,伟大的历史凌驾于所有的作家之上,谁都甭想超越他。斯蒂芬·茨威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类群星闪耀时
2023-07-28 18:14:091

人类群星闪耀时英文名

“人类群星闪耀时”英文名是: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人类群星闪耀时》( Sternstunden der Menschheit ),作者斯蒂芬·茨威格。本书以言简意赅的语言展现了恢弘壮丽的历史画卷,同时将一个个知名或者不知名的历史人物的内心感受和微妙的心理变化表现得活灵活现。作者简介: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出身于富裕的犹太人家庭。主要作品有《三大师传》《象棋的放事》《昨日的世界》等。青年时代游历世界各地,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鼓吹欧洲的统一。20世纪20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和理想幻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本书共收入他的历史特写14篇,分别向我们展现了14个决定世界历史的瞬间:巴尔沃亚眺望水天一色的太平洋、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马赛曲神佑般的创作、滑铁卢的一分钟、老年歌德热恋的悲歌、黄金国的发现、 英雄的瞬间、飞越大洋的一次通话、逃向上帝、南极探险的斗争、封闭的列车、西塞罗、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以及。而这14个历史瞬间神奇地降临到14位传主的身上,他们或是被命运高高举起,送入英雄们的殿堂;或是被狠狠嘲弄,抛入千秋遗恨的行列。当强烈的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碰撞之际,火花闪烁,那样的时刻从此照耀着人类文明的天空。
2023-07-28 18:14:3414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   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有着许多重大发现、发明和著名的事件。这些事发生的那一时刻,就宛若星辰一般永远散发着光芒,这些永恒的时刻会给予人类前进的动力,也会让人类从中得到许多经验。   阿蒙森和斯科特,共同面对着严酷的自然环境,却一胜一败。他们的实力相当,却是斯科特的计划有误。他们的“竞争”中,出现困难,面临困难,并解决困难。“人员过多”“天气寒冷”“环境恶劣”。斯科特的团队都闯过了,而他们却输给了另一只队伍。这场胜败不是一般的胜败,而是关系到两个国家。关系到英国与挪威!这张国旗代表了很多:荣誉,喜悦,胜利……   尽管斯科特的团队失败了,我仍然敬佩他们。斯科特的人格是高尚的,他正直。团结、坚持、勇敢。在谎言与事实面前,他选择了向别国国王证明他国胜利。这种决心不是常人所具备的,这种忍耐不是大众所具有的!   跟随斯科特探险的人也各个都是英雄,他们其中有的不愿拖累同伴们,直接坦然的走向风雪中,走向死亡;有的冻伤了脚趾,却还靠自己的力气背着十六公斤的岩石,想着让大家来做实验观察。   在这本书中,类似斯科特这样的英雄人物有许多,韩德尔、列宁、托尔斯泰......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感受到许多伟大的精神。这些精神无一不对后人十分重要,他们会引导人们再度前进,他们会蕴藏在这些永恒的时刻之中,永远闪耀下去。   在人类的未来,必定也会出现这些永恒的时刻,它们会像群星一样,在黑暗中闪耀,让人类前进的路途更加光明。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2   这是一场精彩的斗争;自盘古开天地以来,弱肉强食,成王败寇。阿盟僧和斯科特,共同面对着严酷的自然环境,却一胜一败。他们的实力相当,却是斯科特的计划有误。他们的“竞争”中,出现困难,面临困难,并解决困难。“人员过多”“天气寒冷”“环境恶劣”。斯科特的团队都闯过了,而他们却输给了另一只队伍。这场胜败不是一般的胜败,而是关系到两个国家。关系到英国与挪威!这张国旗代表了很多:荣誉,喜悦,胜利……   尽管斯科特的团队失败了,我仍然敬佩他们。斯科特的人格是高尚的,他正直。团结、坚持、勇敢。在谎言与事实面前,他选择了向别国国王证明他国胜利。这种决心不是常人所具备的,这种忍耐不是大众所具有的!   奥茨,他是个名副其实的英雄,他没有拖累大家,执着地向死神走去……天哪!有多少人能像他如此坚强啊!像他如此勇敢呢啊!这五个人果然是那30个人中最出类拔萃的5个人,这种人格无人能及。他们已经战胜了自己,突破了极限——脚趾被冻掉,光着脚板坚持行走。我不忍联想到那个画面,一根根脚趾活生生地被凛冽的寒风吹落。也许,那时他已失去了知觉,对于肉体上的疼痛,已经不及心灵所噪声的疼痛来得突然。那个在艰苦环境下,仍然背着“是外人眼里不起眼的十六公斤重的岩石继续行走的博士”……   他们承受了太多,终获得了死亡的终结。但他们的世纪,却永驻于人们的心中,英国人民将永远记住他们!尽管这是一个伟大的悲剧。英国人的骑士精神,探险精神,从斯科特一行人中,我看到了,我领略到了。什么叫做勇士,什么叫做英雄,那就是他们——斯科特的队伍!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3   “一般地,历史上有许许多多平淡无奇,微不足道的小事和人物组成的,那些崇高而难忘的时刻都属于凤毛麟角。”这是在书中内容简介和序言中都出现过的一段话,也正如这段话所说的一样。在这本书中所述说的历史,都是真实的而又在那个年代看来平凡的事。   《人类群星闪耀时》的作者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他生于维也纳的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中学毕业后到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十六岁便在刊物上发表了自己的处女座。茨威格的代表作有《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危险的怜悯》等。皆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故事是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故事,我喜欢茨威格用如同诗一般地形式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故事表现出来。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文学家,他的代表作是《罪与罚》。在他的人生经历中走过了一条极为艰辛,复杂的生活与创作道路。在这篇文章中陀思妥耶夫斯基被判死刑,准备行刑前的这一瞬间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精神世界忽然发生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就是在这一瞬间的变化,作者用极其细腻的笔触描写出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原谅了所有的人,也乞求所有人的宽恕”的心理变迁过程。让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形象瞬间跃然纸上,鲜活生动起来。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一般地感受当时他的心理。   这就是我读过的一本书,他所诉说的故事真实却又让人感觉印象深刻,深切的了解了在那我们并不存在的年代所发生的一切。就像歌德称历史为“上帝的神奇作坊”一样,这些只是在这座庞大的作坊里平凡的事,但他们却又属于自己的光辉,在历史的长河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华。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4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作者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作品。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争取南极的斗争》这个故事,这篇传记是作者根据英国科学探险家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他天才的文学想像而写成的,饱含感情地用文学的笔法,从人类征服自然的崇高悲壮精神的角度来写这一事件,读来令人感奋。   只要对南极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设立在南极南纬90°的科学实验站取名为“阿蒙森斯科特站”。这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在征服南极点的竞争中阿蒙森率领的探险队捷足先登,成功地将旗帜插在了南极点上并胜利返回。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在文章中,作者避开科学问题不谈,也不给成功者立说,在现实的世界里,我们的记忆中只容得下成功者,但作者打破世俗,偏偏用饱含感情的文笔,描绘斯科特失败的经历,写出了斯科特一行的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但却显示了其献身科学、坚忍不拔、超越私利、团结协作的崇高品质,凸显了悲剧的伟大,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一行的钦佩。   斯科特一行的壮举是伟大的“悲剧”,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展现出了人类优秀的意志品质,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人类在面对绝境时的伟大。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5   选择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而这些选择通常只会带来一些在我们看来微不足道的影响。这些感觉常会让我们觉得,我们只是历史的尘埃,宇宙中的蚂蚁。   而事实真是这样吗?   不是的。   不知各位有没有听过一个故事:一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蝴蝶,足以引起一场灾难。   但这龙卷风并不是蝴蝶引起的,它是千万道气流经过无数个像蝴蝶这样的传递者,最终在一个地方交汇形成的。在这过程中,少了任何一道气流或传递者,都会改变龙卷风的形式、级别、位置和移向。   历史的发展也是这样,我们在生活中的每一个举措,都会经由他人之手以我们意想不到的形式发展。在这过程中,少了一个动作,都会影响历史的发展。就像君士坦丁堡的保卫战,所有城门都要关闭,才能守住这罗马帝国的余晖。而就因那渺小的凯尔卡门敞开着,苏丹禁卫军得以进入,千年拜占庭也就陷落了。鲁日上尉在谱写《马赛曲》的时候,也不会想到这首曲子日后会成为共和国的国歌,帮助他们抵御外敌,击溃反法联盟。斯科特队长在他的“南极温暖之家”里享受生活的时候,亦不会想到挪威的阿蒙德森已经出发,自己的英国国旗只能斜着插在挪威国旗旁。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改变历史的能力,而想把它发挥出来并不难,只需认真作出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如果我们能保证,自己做出的每一个选择都是问心无愧的,那么历史也一定会像我们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6   最近我读了《人类群星闪耀时》一书,这本书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所写,它描述了那个年代人类发生的十二个伟大的事件,让人们十分的敬畏。   在这本书的十二个事件中,最让我入迷的是第十一章争夺南极的斗争。故事发生在1911年,英国得宜皇家海军上校斯科特带着多个同伴向人类未知的南极出发,但是当他们到达了目标地时才发现,娜威人阿蒙森已比他们早到了。在精神的打击下,他们一行人往回出发,谁知死神也在之后降临,人员一个个的离开了,最后只剩下斯科特与两个战友,在白雪苍茫的南极,三个英雄最终在一个帐篷中逝去。当救援人发现他们时,他们像兄弟一样靠着,在斯科特的手中发现了他的日记。   从这个故事中,我感受到人类的力量之强大和人们对祖国的爱以及为了祖国的荣耀不惜牺牲生命的决心。当我读到这个故事时,我十分的感动,也十分的敬佩他们,在那个年代,人类用生命去探索,去寻找,去冒险,他们不畏艰难地去为国争光,他们用生命去诠释了伟大的人类品质和一个民族所有的勇气,这让我的内心十分的震惊。在生活中,我们虽然不可以像斯科特一样用生命去证明国家的伟大,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为祖国出一些力或努力学习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人世间很多看似徒劳的事情却能再次结出丰硕的果实,被一度延误的事情,最终会化成对人类的疾呼,要求人类集中力量去完成那些未完之事。在壮烈的牺牲中,虽死犹荣,无穷的斗志会从中得到激发。轻易的成功只会助长人的虚荣心,只有在与不可抗争的命运搏斗时,才最能体现人类高尚的灵魂。   这是一本十分壮烈而从中透露出伟大的书,它让我明白了很多重要的道理,我会永远收藏这本书。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7   已是深夜,罕见的有了几颗星辰,在深蓝的天空中若隐若现。我望着那一颗颗星辰,望着那夜空,突然想起一本我常看的书,便是《人类群星闪耀时》。   这本书是茨威格的一本传记,林林总总记载了十二个改变人类历史的事件,包括“拜占庭的沦陷”、“滑铁卢的一分钟”,“南极探险的斗争”等。其中我印象最深的也便是南极斗争了。   故事讲述了斯科特一行人前往南极,与阿蒙森等人抢夺第一,不幸落败。在归途中,五人互相打气,仍不幸身亡,但他们却为英国带去许多珍贵样品的故事。   从文章所讲述的故事来看,斯科特一行人确乎是落败了,但他身为一个失败者,仍然可以去尊重胜者,为他们宣告胜利,对他来说,能迈出这一步确乎已经是极大的成功。而他们在归途中,互相取暖,即使同伴受伤也不离不弃,即使天气恶劣也不放下献给国家的岩石样品。即使失败那又如何?再爬起来就是了,他们的精神在整个人类历史的天空中,就像一颗星辰,亮眼而又独特。这种精神让阿蒙森感到羞愧,也是不足为奇的罢!我想着。   十二个历史瞬间,十二位传主,十二颗星辰。他们或是成功,或是失败,但他们都是一样的,都是做出过无比大的贡献的人。这样的话,又何苦去计较失败呢?只有你把失败当作成功看待,才能照耀属于你自己的那一片天空!   这样的失败,何不等于成功?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8   《人类群星闪耀时刻》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写的。   我读了文中的作者介绍中是这样写道:文学大师讲述最不可思议的历史转折。“传记文学之王”斯蒂芬·茨威格。   这本书讲述了不同时期不同人物对世界历史做出的贡献。第一篇是讲述了中世纪欧洲著名的航海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的故事,其中的许多令人憎恨而又可笑的荒唐的事情。   一开始“发现太平洋”就写了哥伦布发现一个岛屿上大量的黄金,他用丰富的想象力极力地吹捧着,其实他发现的小岛屿上并没有多少金子。只是他自己的想象,吹牛罢了。   因为哥伦布的“现身说法”,许多西班牙人和全国四面八方奔来的人都参加了第二次远航,其中有的是真正的探险家和达官贵人,但更多的是穷人、盗贼和强盗。就这样组成了一支队伍。   但是,当他们到达那里的时候,根本就没有发现金子。于是他们就开始抢夺印度安人身上的金锭子等等。后来他们成为了一群“赌民”,将剩余的时间耗在了赌场上,很快便背上了沉重的赌债。   情况越来愈混乱,后来又有一些人说其他的地方有宝藏——黄金。又开始了寻找。而那些“赌民”因债务缠身而被留了下来。   当我读到“对这些债务缠身的人来说,死并不是最可怕的,他们真正害怕的是脚踏实地的工作和偿还高山似的重债。”时,我对他们的命运。   所以他们只能是穷人,赌民。他们的命运不会有改变,因为他们只想过不劳而获的生命。成功不是随随便便的。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9   人类很少如此统一,只有被真正伟大而奇迹的那一历史性一刻打动时,全世界的人都会对此致敬。   因为这些瞬间是属于全人类的。真正完成这件事的人似乎总没有事件本身来的震撼人心。人类从来都是狂热于这一刻。   那些伟大的事件,只有到日后才能了解他的伟大。出于责任,出于偶然,这些时刻被历史严格封锁,当事人完全不明白这项事业的伟大,而这些事件却推动了全人类的发展。   这些事件,与他们的影响,是极其重大的,但他们并没有对错。历史总是这样。你可以假设,你想假设,但你发现不能真正假设。如果每一个历史环节出现不同答案,世界将不是现在的世界。那些肩负重任,注定推动人类历史的人,他们的选择,当时仅关系到了自我,但日后,必定影响全人类。这注定不朽。   在历史面前做出决定,似乎是上帝的嘲讽,而在众多选项面前,历史与命运把神之宠儿一步步推向预定选项,其他选项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排除,最终只剩下一个选项,这时,历史在群星闪耀时,公正地做出决定,不管它多么不靠谱,只要它是历史与人类选择的唯一的答案,那它就是真理。   这些推动事件,决定了人类不同时期很长一段时间的进展,步步为营,最终,所有决定与可能因素写成了历史,人类终将为自己而负责,人类的历史由人类决定,而最终影响了人类。   而这种事件本应与所有平凡的事一样,但因为排除其他可能的所有因素都推事件于顶峰,有时,决定人类命运的时刻本身就注定影响全人类。   英雄的瞬间,扭转乾坤,改变人类历史格局……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0   《人类群星闪耀时》写了14个历史事件,让人感受到每一个杰出的人物,在背后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南极争夺战是这些事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   斯科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英国人,1910年,他带着由他组建的探险队,准备好了一切,向南极发起了挑战,在向南极进发时,遇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不是队员们的半途而废,也不是严寒的气候,而是他发现,挪威人阿蒙德森也正冲往南极,他们可能会成功。   之后,西伯利亚矮种马不适宜南极的冰天雪地,在走到比尔慈摩尔冰川时,最终一匹马死了,他们不得不使用力气,将沉重的雪橇拉着前行。随后,寒冷的冬风又提前来临,让原本松软的雪,变成了坚硬的“三角铁”。在他们以为自我是世界上第一个踏上南极点的团队时,他们发现,在南极点上,已经飘扬着挪威的国旗,阿蒙森提前到达了南极点!   虽然不是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团队,可是他们要带上所有证据,证明挪威人才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   就这样,他们带着一身疲惫踏上了回到的路。这时,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已经没有力气和精神了,他们以失败者的身份回到了。在回到的路上,他们的身体几乎都冻得麻木了,在冰天雪地中发现储存的煤油已经不多了,不够他们的需要了,他们坚持着剩下的路程。不幸的是,他们遭遇了暴风雪,不幸遇难了。   斯科特——一个失败的`英雄。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1   人类本就是在不断探索与发展的过程中延续下去的,上至浩瀚的宇宙,下至神秘的地心,又至这一片无边无际的大地,只要有人类存在,一切都会成为现实。   回顾历史,谁能想到早期粗鲁蛮横的猿人会演变为现在行止有度的人类。其实当时的猿人算不上人类,只是他们配不上人类这个词。一个没有思想,不会探索的生物只能是低等生物。   我们拥有幸福的生活,在当今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界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无数先人为我们创造的优越环境,我们学习课本里的知识,也许几分钟就可以理解的真理,殊不知科学家们发现他们要多久,就像达尔文研究进化论用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伽里略因为其学说违背宗教信仰被判终身监禁,而布鲁诺更是因为发现了所谓的异端学说被活活烧死。   人类的探索之路是艰苦而漫长的,文明的发展虽说是和平的,但又有多少人因此丧命?只因为他们发现了真理。   人类是智慧的,否则社会为何会发展成这样?人类也是愚蠢的,可以为了一个真理的发现,甚至人类文明的发展葬送一个人的一生。   把科学比作宇宙,把科学家比作星星,我相信这些星星的光芒一定闪耀世界。不过这还不够,因为这毕竟是宇宙啊!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光又何以照亮整个宇宙?可我相信总有一天会的,总有一天人类的星星会占满整个科学的宇宙,发出任何事物都无法相比的光芒,这光芒是伟大的,是代表着人类的辉煌。   合上书本,我不仅再次感慨人类为了追求发展的苦难与艰辛,可转念一想,哪有不付出的进步,这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真谛。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2   认识这本《人类群星闪耀时》,得益于王利芬老师,王老师在优米网的芬享时刻中分享了这本书,通过其中一个历史故事《亨德尔的复活》推荐这本书,听书里那近乎诗一般的语言,行云流水而又热情四射,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有一种力量从我体内迸发,觉得可以做世界上一切的事情,只要我愿意。   所以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一开始变翻到了这一片段,在此,先对本书做一个介绍,本书选取了历史上14个对人类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的事件的瞬间,这些事件有些是由大人物来完成,而有些则是由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任务完成的历史的瞬间。这如本书的作者茨威格所说,尽管歌德把历史称为“上帝神秘礼物”的作坊,但是在这作坊里发生的,却是许多数不胜数的无关紧要和习以为常的事情,每一桩真正的事件都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在一个民族内,为了产生一位天才,总需要几百万人,一个真正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一个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刻出现以前,必然会有漫长的岁月无谓的流逝。那些数不胜数的事件会像避雷针的尖端集中了整个大气层气流一样,集中在极短的 时间里发生。看了《人类群星闪耀时》几个片段。为茨威格写人物的笔法倾倒,茨威格是一个集英雄主义、浪漫主义、理想主义于一身,又有点跳跃的形式记录了历史上某一瞬间的事情。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3   不久前,我读了一本出自奥地利的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写的一本《人类群星闪耀时》,它为我们展现了12个决定历史的瞬间、12位时代英雄,这是一本不可不读的传世杰作。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滑铁卢的一分钟》。   拿破仑怎么都不会想到自己的命运竟掌握在一个平庸的格鲁希手上。拿破仑和格鲁希说的是:当他向英军发起进攻时,格鲁希必须率领给他的三分之一兵力紧紧咬住普鲁士军。然而滑铁卢战役提前开始了,这一切都变了。优柔寡断的格鲁希在普鲁士军即将杀到任前的那一刻,还未做出决定——到底是遵守皇帝的命令必须到那个时刻才开始行动,还是在紧急情况下立刻行动,他仅仅只是考虑了一秒钟,但就是这短短的一秒钟,就决定了他自己的命运、拿破仑的命运、世界的命运甚至是整个十九世纪的命运。   如果格鲁希不考虑这一秒而是直接追普鲁士军,或许这场战役的胜利者就是拿破仑了。我认为,格鲁希最大的缺点在于太循规蹈矩、毫无主见,始终只懂得固守一纸成命,不懂得变通。法国战败了,消息传遍了各地。而格鲁希元帅对此却一无所知,仍然不折不扣地,忠实地执行着那道让他追普鲁士军的命令。   本来,严格遵守命令是一件好事,但是我认为,在有特殊情况下,有时也不能一味的循规蹈矩,有的时候,要懂得变通。一分钟可以决定命运,一个念头可以决定一生····太多这样的过往。无论怎样,逝去的成了历史,只能抬头仰望未来。过去的历史,并不是叫我们重蹈覆辙,而是谨记血腥的教训。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4   《人类群星闪耀时》写了14个历史事件,让人感受到每一个杰出的人物,在背后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南极争夺战是这些事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   斯科特,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英国人,1910年,他带着由他组建的探险队,准备好了一切,向南极发起了挑战,在向南极进发时,遇到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不是队员们的半途而废,也不是严寒的气候,而是他发现,挪威人阿蒙德森也正冲往南极,他们可能会成功。   后来,西伯利亚矮种马不适宜南极的冰天雪地,在走到比尔慈摩尔冰川时,最后一匹马死了,他们不得不使用力气,将沉重的雪橇拉着前行。随后,寒冷的冬风又提前来临,让原本松软的雪,变成了坚硬的“三角铁”。在他们以为自己是世界上第一个踏上南极点的团队时,他们发现,在南极点上,已经飘扬着挪威的国旗,阿蒙森提前到达了南极点!   虽然不是第一个登上南极点的团队,但是他们要带上所有证据,证明挪威人才是第一个到达南极的人。   就这样,他们带着一身疲惫踏上了返回的路。这时,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已经没有力气和精神了,他们以失败者的身份返回了。在返回的路上,他们的身体几乎都冻得麻木了,在冰天雪地中发现储存的煤油已经不多了,不够他们的需要了,他们坚持着剩下的路程。不幸的是,他们遭遇了暴风雪,不幸遇难了。   斯科特——一个失败的英雄。 人类群星闪耀时读后感15   斯蒂芬·茨威格用一双敏锐的眼睛,捕捉到了独特的历史片段,用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述史实,清丽的语句与深刻的人生哲理交相辉映,予人极大的美学享受。他的《人类的群星闪耀时》扣人心弦,有传记的真实性,能予人以报告文学的现场感。它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历史大门。   “一个影响至为深远的决定,系于唯一的一个日期,唯一的一个小时,常常还只系于一分钟。”这句话在《滑铁卢决定胜负的一瞬》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大名鼎鼎的拿破仑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与法兰西的命运会掌握在循规蹈矩的元帅格鲁希手中。拿破仑给格鲁希的命令是:率领三分之一的兵力跟踪普军。可格鲁希不懂变通,滑铁卢战役提前开始了,他仍然带着军队在战场外追击早已离开的普军。在听到从战场那里传来的炮声后,格鲁希才知道战争已经开始。手下请求奔赴战场,格鲁希考虑了一秒,拒绝了。原本能改变历史的一秒钟毁掉了拿破仑和法兰西。这戏剧化的一瞬间令人叹惋。   这本书总共讲述了十四个历史事迹,其中《战败听的陷落》告诉我们细节决定成败,《不朽的逃亡者》告诉我们要不畏艰辛,《南极争夺战》告诉我们要有坚定的意志。   《人类的群星闪耀时》这本书之所以会被称为文学著作,是因为茨威格不断总结,反思,执着追求创作艺术的精美。茨威格一生渴望和平,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目睹了最黑暗的现实,他看不到人类战胜黑暗的希望,最终与妻子在巴西自杀。   茨威格虽然离开了,但留给世人的是丰富、深刻、动人的文学作品。
2023-07-28 18:19:141

发光的罗尔茨威格摘抄加赏析

滑铁卢战役中,格鲁希虽然听到了开战的炮声,但依然决定不去支援 ,导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茨威格将这一秒充分戏剧化,就是这一秒钟,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就是这一秒钟,决定了整个19世纪 。   茨威格于是在《滑铁卢的一分钟》里评论道:“在尘世的生活中,这样的一瞬间是很少降临的。当它无意之中降临到一个人身上是,他却不知如何利用它。在命运降临的伟大瞬间,市民的一切美德——小心、顺从、勤勉、谨慎,都无济于事,它始终只要求天才人物,并且将他造就成不朽的形象。命运鄙视地把畏首畏尾的人拒之门外。命运——这是世上的另一位神,只愿意用热烈的双臂把勇敢者高高举起,送上英雄们的天堂。”   当我看到这一段时,是很为之汗颜的。作为年轻人的我却也过早地丧失了那种舍我其谁的锐气,向上跳动的心脏。在面对命运的手杖交接时一定会犹豫不决。即使把我放在巴尔沃亚的船只上,我也会因害怕风浪而躲在船底。即使给我韩德尔的才华与名望,我也会因贪图晚年的闲适而搁笔。   而我想,所谓英雄者,是不问年龄都永远年轻的。既然是年轻人,就不会安于现状,服从权威,他要探索世界和人性,追求真理为自己的信念献身。他注定要做一颗流浪的星星,甚至是流星,总之,他要求最大限度的挥洒热情,体验生命,责问天意。假如没有这种只有年轻人才具备的勇气,冒险和斗争精神,假如没有那种追求生命的真谛和宇宙的奥秘的执卓,假如没有年轻人的愤怒,怀疑,反叛,就没有一次次壮丽的历史瞬间和伟大的史诗,也没有我们迄今为止所拥有的一切进步。   可是,说实话,我也仅是被这里面波云诡谲的历史所震撼、曲折丰富的经历所感染。让我如醍醐灌顶般毅然拜托现实中的惰性,立即去追求心中的理想也是不大可能的。否则,世界上也不会有这么多平庸者存在的。但我却也不认为我是个平庸者,我自有我自己的生存法则,我不奢望能有多大机遇,本来什么是机遇谁也说不准的。我只是想要认真的去生活,去学习,去过好每一天,去为自己所坚持的坚持。   或许哪一天,命运突然抽风给了我所谓的机遇,我可能也不会去接受,没有这个胆量,也没有这个必要。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没有人能给任何一个人的人生做评判,茨威格也是,司马迁也是。人生的感受全部是属于自己的。
2023-07-28 18:19: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