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大国空巢为什么被列为禁书

2023-08-01 14:02:04
共2条回复
康康map

大国空巢被列为禁书的原因是它反思了计划生育政策。在当年计划生育大行其道之时,大国空巢一直被当做禁书对待,直到近年放开二孩政策的推行才使得此书与读者得以放开。

Chen
大国空巢是一本反思计划生育的书籍,所以在当年计划生育大行其道之时一直被当做禁书对待,直到近年放开二孩政策的推行才使得此书与读者得以想见

相关推荐

大国空巢的内容简介

香港版《大国空巢》全名:《大国空巢:走入歧途的中国计划生育》,2007年9月由香港大风出版社出版。有十多家出版社想在中国大陆出版《大国空巢》,但都因拿不到“准生证”而一次次“胎死腹中”。大陆版《大国空巢:反思中国计划生育政策》于2013年3月1日由中国发展出版社出版。中国发展出版社是直属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中央级出版社。从框架来看,大陆版《大国空巢》与香港版一样,都是全面反思计划生育政策,揭示大国空巢的人口危机,这是一本“旧书”;但从文字来看,香港版去除了一些“酒糟”,只浓缩为大陆版20%的内容(并非因为“政治”原因而删减),新增了80%内容,因此大陆版又是一本“新书”。两版完成时间相差6年,这6年间,人口形势发生了改变;作者的研究能力提高,研究方法更为规范,获取的资料更为全面。因此,大陆版《大国空巢》更加全面、严谨、震撼。
2023-08-01 07:19:441

空巢和独居有什么区别 大国空巢的有缺点

空巢:通常是指有子女却因各种原因无法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的老人,非自愿造成的状态独居:通常是指子女不在或者自己选择了独自生活的老人,一般是自愿状态
2023-08-01 07:20:081

失独的失独数量

尽管已成社会热点,但中国到底有多少失独家庭目前仍没有确切数据。据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009万人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用太久之后的中国,将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
2023-08-01 07:20:171

战国时期全世界有多少人?

来源:易富贤:大国空巢--全面系统反思计划生育战国时,中国人口2000万。公元0年,世界人口约2亿,该数字变化一直不大,直到哥伦布发现新大陆长平之战赵国人口推算一下吧:长平之战被坑杀40余万,随后邯郸之战,“赵亡卒数十万”,在其后抵御燕国还能用兵20万,可征兵力总约70万,按1/3-1/4征兵数,国家人口在200-300万之间
2023-08-01 07:20:321

年前热闹年后凄凉,为什么一些农村春节过后这么安静?

因为中国“大国空巢”已成定局。中国农村的衰败趋势已经不可逆转。考虑一下,不要惊讶。基本上,我可以出去工作,孩子越来越少了,有些孩子和父母一起去了其他地方。其余的老人从事少量活动。谁可以使它变得生动?在河岸上行走另一方面,这些足迹很明显,这些足迹显然是新的,也就是说,当新年来临时,每个人都会回到这里旅行。现在农村地区越来越空虚,孩子的数量越来越少。例如,我旁边的叔叔今年64岁,仍然外出工作。我们村的老人仍然笑着说:“你年轻人不出去做在农村干嘛?”(已经是64岁的老人了)。我的一个叔叔已经68岁了,是一位标准的老人,他还在其他地方的建筑工地工作。不缺钱,也不在家玩。他告诉我,他们的村庄也基本上可以外出工作。他们找不到在村子里一起玩的人。他们在家看电视,度过了所有的时间。他们被迫去同一个村庄的一栋干燥建筑。除新年外,其余普通农村地区基本上都是老太太,没有外出的妇女和没有带走他们的孩子。通常的空置房屋,人口的大量机械负增长和即将到来的人口的自然负增长,这种情况决定了中国的农村地区,至少落后地区的农村衰退是不可避免的。现在中国1.2的总和生育率,将使未来人口或者说劳动人口每过30年左右减少45%,以农村劳动力补贴城市的方式,能维持多久呢?“大国空巢”已成定势,整个未来的中国,就像现在的农村一样,随着劳动人口的大幅减少,大衰落已经不可避免,而且是难以逆转的一路崩溃。
2023-08-01 07:20:445

《大国空巢》博客地址:a href=" http://huasan2002.blog.163.com/" http://huasan2002.blog.163.com//a 《大国空巢》博客提供《大国空巢》分章在线阅读和《大国空巢》全书下载地址,见——《大国空巢》博客a href=" http://huasan2002.blog.163.com " http://huasan2002.blog.163.com/a 《大国空巢》,是学者易富贤先生的人口著作。该书拥有数千万人次网络读者,是民间计划生育政策讨论中影响最大者。易富贤先生接受新华社、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北京晨报、新青年、东方早报等媒体的采访,文章被多家内参发表或连载,也引起美、英、法等国际媒体的关注。《大国空巢》一书42万字,试图全面系统反思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记得采纳啊
2023-08-01 07:21:381

2011年中国的人口是多少?

根据最新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中国现在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2023-08-01 07:21:485

人口负增长的中国负增长

2012年10月26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中国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调整》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中国在2012年开始已经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阶段,人口的红利期已经结束。报告称,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直接推算,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18,考虑到出生漏报,当前的综合出生率应在1.5以下。研究认为,2012年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已经非常缓慢,如果低生育水平一直持续下去,2027年中国人口将转为负增长 。国家统计局在2010年没有公布出生和死亡人口,只公布比上年增加626万人。2005年以来每年死亡人口平均增加23万,因此假定2010年死亡为966万,那么2010年出生应为1592万。在1990年之前的国家统计公报中,每年的出生人口与历年人口普查基本一致。但在1991年之后,由于不相信已经出现的低生育率,他们将1991年到1995年出生人口(2000年普查5至9岁人口为9015万)上浮18.6%,变成1亿0694万);将1996年到2005年出生人口(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年1%抽样调查显示为1亿3744万)上浮29.6%,变成1亿7810万。历年统计公报显示,1996-2010年共出生2亿5805万人。根据生命表,平均每年死亡0.22%,到2010年的时候还应剩下2亿5387万人。但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0-14岁人口(1996-2010年出生)只有2亿2246万人,说明统计公报每年出生人口虚高了14.12%。如果将统计公报的1991年到2010年出生人口下调14.12%,每年死亡人数仍然采纳统计局的数据(可能还有漏报,笔者在《大国空巢》中有分析),可见,中国年增人口从1987年开始几乎直线减少,从1987年的1801万下降到2012年的400多万。出生数减去死亡数等于增加的人口。育龄妇女人数和生育率决定出生孩子数量。近几年每年出生人口还稳定在1400万左右,是因为2005年之后出现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高峰,遏制了出生人口的继续下跌。但当20-29岁年龄段的妇女在2011年达到1.04亿的顶峰之后(见表二),其数量将快速减少,到2020年、2030年分别只有0.82亿、0.63亿。而15-49岁总育龄妇女也在2012年达到3.7亿的顶峰后直线下降。这意味着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将从2012年1300多万的基础上快速下降。由于老年人口的剧增,每年死亡人口在快速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亡人口从2005年的849万增加到2009年的943万,平均每年增加23万。这意味着中国年增人口将在2012400多万的基础上快速下降,今后10年左右人口将开始负增长。人口负增长一旦开始,将一发不可收。从1950年直到1991年,除了少数几年外,中国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000万左右或以上,其中1963年到1974年这12年平均每年出生2600万。但有生就有死,等到195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口到了老年,每年的死亡人口将激增,达到2012年的两三倍。中国将出现一个几十年的人口“泄洪”期,每年净减少一千多万人!在人口减少的同时,人口老化将加速,国力和生活水平都将下降。日本就是一个例子,在1990年的时候,日本人均购买力超过美国;但由于老年化,2012年日本人均购买力比美国少了1/3。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调查,到2024年,日本家庭的收入将低于1997年的水平。在今后20多年里,中国育龄妇女人数下降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阻止出生人口下降的唯一途径就是提升生育率:一方面停止计划生育,一方面通过改善民生以提升生育意愿和养育能力。山东二胎人口负增长山东二胎人口负增长 ,位于渤海海峡,黄、渤海交汇处的山东省长岛县,由32个岛屿组成,岛陆面积56平方公里,是山东唯一的海岛县,也是全国14个海岛县之一。获悉,辖1镇1街6乡40个行政村的海岛区域内,总人口不足5万,分别散居在9座互不连接的孤岛上。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个孤岛就是一个乡又是一个村的特殊行政机构,最小的岛村人口不足300人。“(放开生二胎)最早要追溯到1985年的海岛会议。”长岛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局副局长应红艳对记者表示,长岛的计划生育政策不是社会普遍认为的试点,而是正式放开。即1985年11月,根据中共山东省委海岛工作会议精神,确定长岛县渔民(农村户口)实行一对夫妻生两个孩子的政策,两孩间隔五至六年。事实上,当年海岛会议对于生二胎的放开,不是临时决定的事情,从1991年开始在长岛县从事乡镇计划生育工作至今的应红艳向记者透露,二胎政策的放开,有历史演变过程,是“一点点放开的”。获悉,1980年,山东省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研究确定,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特殊情况可以照顾生二胎的条件是,经医生证明独生子女系严重病残者,再婚夫妇只有一个孩子另一方为初婚者,夫妇均为少数民族者。1982年,为照顾某些确有实际困难的群众,山东省分别作出照顾生育二胎的城市“三条”、农村“七条”规定。1984年5月,山东省下发《关于二胎生育的暂行规定》,把照顾生二胎的“七条”规定拓展为“十六条”。1985年11月的“海岛会议”后,为照顾农村独女户实行有间隔地生育第二胎政策,整个山东省的二胎政策惠及范围已经扩大至9个县、110个乡镇。经过总结试点经验,1986年山东省出台 《关于农村独女户实行有间隔地生育第二胎的决定》,规定独女母亲生育第二胎的年龄必须年满30周岁。截至2013年,“我们这连生育间隔都取消了,就是前几个月刚发生的事情”,长岛县后沟村的一名妇女主任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说,“包括育龄妇女必须年满30周岁的规定,也不再是硬性的”。发展:短暂反弹后持续负增长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变化的生育政策,是否给长岛县带来人口数量上的明显增加?“一开始的确有过一些反弹。”应红艳表示,从1981年到1984年,长岛县共生一胎2177人,二胎只生64人,加上1980年以前已生了一个孩子而领了独生证的700余人,积存了大量二胎需要补生。所以,在政策放开之后的几年内,长岛县出现了短暂的人口高峰,1985年出生数上升到783人,出生率20.8‰,1986年出生988人,出生率25.1‰,1987年出生1143人,出生率28‰。“由于政策一下子放宽,在1986年、1987年、1988年这三年,一度达到平均每年新生儿800~1000个左右的生育水平,但这样的高峰期也是在预期范围之内的。”应红艳表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长岛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卫生局获悉,到了1991年,长岛县迎来了一次非常明显的生育低谷,当年的年均新生儿数陡然下降到了不足500人,“这是政策放开后,长岛第一波生育高峰之后的转折点”。应红艳说。而到了1992年,年均新生儿数为600人,之后1993年、1994年的新生儿数量,均未超过600人/年,虽然有短暂的回升,和生育高峰时期还是不能相比的。也就是在政策实施的第4年,新生人口的波峰开始走向波谷。到了1988年,出生数已降至911人,出生率22.14‰。从此之后,长岛县的人口出生数进入了一个平稳的时期,多年来该县晚婚率、晚育率均达95%以上,性别比在104以内。2006年自然增长率为-0.92‰,已近10年保持了人口负增长。2008年,长岛县合法生育率达100%,晚婚率93.9%,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为5.79‰和-0.44‰,已经连续4年保持人口负增长。渔村符合二胎生育政策家庭自愿退掉二胎生育指标户累计已达1390多户,占渔村总户数的三分之一,其中独女户46%。2009年,全县共出生人口184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100%,性别比为104,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为4.27‰和-0.92‰,符合二胎生育政策家庭资源退标户累计达1546户。截至到2013年,长岛县近两年来的年均新生儿数量维持在不到200人/年的稳定水平。原因:利益导向定向刺激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上述从当地获悉的多组人口数据,心生疑惑,为何生育政策的宽松,没有带来人口的增长,当地人口反而处于相对“自觉”调整的状态?“我不生,给我指标也不生。”乐园村一名饭馆小老板表示。当记者追问原因时,这位小老板笑了,“看病有优惠啊,算不算?”饭馆小老板口中的 “看病有优惠”,是指新型渔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渔合),根据记者在当地的调查,针对二胎放开政策的农业户口人群,主动放弃二胎指标的家庭,将享受20%的个人医疗保险费用减免。“比如我家不生(二胎),去年是一个人一年交70块钱,今年全家每个人都免掉14块。”饭馆小老板给记者算了一笔小账。事实上,除了新渔合的优惠政策,按照整个烟台市的统一规定利益导向政策,还有不同等级的物质奖励。“例如对于独女户,长岛县一次性以家庭为单位,奖励200块钱,村里也有100~200元不等的物质奖励。”应红艳表示,在独生子女费方面,则按每个月5元的标准全覆盖发放。独生子女在入托、中考等方面享受优先,长岛县对考入重点大学的给予1000~5000元不等的奖励,并对自愿加入新渔合、新型渔村养老保险的,在村集体给予补助时,提高独生女、双女户家庭的补助标准。在兑现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的基础上,2012年,部分乡镇还在计生家庭子女出生后由各村为其购买意外保险,实行计生家庭子女免费入园等优惠政策,还对计生家庭提供水费和电费补贴,并展开特困计生家庭救助;对全县渔村中的55户贫困计生家庭,县政府从计生公益金中拨出7万多元资金,对其进行生活上的救助和生产上的帮扶。对于主动放弃二胎生育指标的计生家庭,长岛县在经济项目发展上,将眼光聚焦在投资少、见效快、利润高的海产养殖项目,发动计生家庭以联户经营的方式进行运作,并优先划定生产海区、滩涂,优先提供贷款担保。“有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渔家乐项目。”应红艳表示,2012年,长岛全县30多家海产品养殖场吸收妇女就业,实现年人均收入超过1万元。北部各海岛乡镇利用海岛优势,扶持有一定经济基础的计生家庭发展深水网箱养鱼项目,从鱼种选购到成品鱼的销售,计生家庭的增收十分明显。更重要的是,独生子女户、双女户家庭在宅基地 (村建住房)分配、山(林)地、海区承包中体现优先政策,对集体经济组织按人均分配集体经济收益、征地补偿费,房屋拆迁补偿费,宅基地分配以及其他集体收益时,对独生子女家庭增加一人份额。同时,计划生育特困户优先享受低保、救济补助,村办企业优先安排独生子女和双女户家庭子女就业。以2007年为例,该县近5000渔户中有1363户自愿退掉了二胎生育指标,报名领取了 《独生子女光荣证》,平均3.6户中就有一户不生二胎,其中夫妇共育“一枝花”的家庭占48.9%。
2023-08-01 07:22:031

独生子女政策,历史的悲剧!

不执行独生子女政策估计现在中国还停留在第三类国家的阶段。 控制人口是国家发展的根本,一个国家的资源和生产上限是有限的,人口过多就会使这更多的有限资源必须化(用来养活过多的人口)这样就造成可用于发展的资源微缩。 如果说人口越多生产力越大,这是明显的农耕误区,早在18世纪工业革命就已经改变了这个情况,人类手工生产力永远赶不上机器。相而言以人力代替机器这并不是生产力的提高而是倒退。 中国的人口如果能控制在现在的一半那中国现在的国际地位绝对不亚于美国现在的实际情况是中国人口过剩造成的劳动力过剩,就业问题严重、因为劳动力过剩造成了劳动力竞争激烈,从而降低了劳动力价值。这样使得中国的高级劳动力者在国内无法获得使他们满意的报酬而纷纷进入外企或去海外发展,这样造成的后果是国企、以及一些高端技术缺少研发人才。与此同时因为人口过剩劳动力价值过低造成贫富分化加剧,而这种贫富分化之大根本无法用社会福利来解决,这样就造成了社会的不动荡。这些都是现在中国社会所存在的问题。用小学生的应用题来解释~~有100公顷土地,每人每年可以耕种10公顷,每1公顷的地年产值1000斤粮食,每人每年所必须消费的粮食为2000斤。那么1个人耕种。他能耕种10公顷土地,个人收入为10000斤粮食,减去必须消费他的收入是8000斤粮食。剩余90公顷土地和90000斤粮食是未开发资源(社会富裕级标准,生产总值未完全开发)10个人耕种。平均每人能耕种10公顷土地,他们的个人收入为10000斤粮食,减去必须消费他们的平均收入也是8000斤粮食。这样就没有未开发资源。(社会富裕级标准,生产总值完全开发)如果20人耕种哪么他们平均每人只能耕种5公顷土地,个人收入为5000斤粮食减去必须消费他们的收入为3000斤粮食(社会小康类型标准生产总之完全开发)如果100人来耕种,他们每人只能耕种1公顷地,平均收成是1000斤粮食,减去消费他们的收入是-1000斤粮食,(社会贫困开始出现,生产总之完全开发)现在中国的资源就好比这100公顷的地,而这片地上却有100、1000个人在耕种,不仅如此这片地还有地主在收租子。请问最好解决现状的办法是什么??~~自然是控制人口的增长
2023-08-01 07:22:194

多次试管婴儿后,53岁失独母亲产女,如今生活得怎样?

2016年,25岁的独子不幸去世后,三年后,杭州53岁的黄黎敏在历经多次试管婴儿后,终于产下一女盼盼。这个来之不易的孩子重新给家里带来了欢声笑语,但这一切的表面背后都无法掩盖黄黎敏夫妇付出的巨大努力和遭受的伤痛。为了能再次拥有属于自己的孩子,黄黎敏在自身高龄的情况下做了多次试管婴儿手术,每一次的失败带来的或许都是致命的危险。年纪的增长让黄黎敏的身体逐渐感到岁月不饶人,特别是黄黎敏产女后,膝盖半月板出现损伤,加之自身存在腰椎盘突出,哺乳和养育自己女儿倍感吃力和艰辛。虽然作为60后的黄黎敏夫妇在养育女儿盼盼方面存在各种压力和不便,但是女儿出生带来的欢声笑语让这个死气沉沉的家又恢复了生机,她又觉得这一切的付出都值了。这就是一个失独家庭现实的写照,根据全国老龄办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数据显示,2012年的时候,中国失独家庭就已超百万个,而且以每年7.6万个失独家庭的新增速度增加。而有来自另一组推测数据则更夸张,《大国空巢》的作者易富贤是人口学专家,他根据人口普查的数据推断:中国现有2.18亿独生子女,其中又有1009万人或许会在25岁之前离世,这就表明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失独家庭或许会达千万。无论是百万也好,千万也罢,这苍白的数字背后其实都是一幕幕人间惨剧,孩子的离去也彻底抽空了失独夫妻的灵魂和心理寄托,他们晚年的生活成了这个社会最凄凉的真实写照。作为普通人,我们有时候很难理解为什么已经53岁的黄黎敏为什么还要折腾,又是做试管婴儿,现在又是要从小开始抚养刚生的女儿,既费钱又费精力,既然自己的独子不幸离世,那自己抚平情绪,安度晚年不好吗?非要这么折腾是为了什么呢?其实细细想来,或许高龄失独母亲这么做的原因无外乎两点:忘记伤痛和填补心灵的空白。失去孩子的父母常常会睹物思人,文中的黄黎敏独子去世后,家中餐客厅放置的成套红木沙发和餐桌都是独子生前亲自挑选,墙上的米奇钟也是独子生前留下的遗物。在独子去世到女儿出生的这3年空档期,黄黎敏的家中一直被阴沉的气氛所笼罩,夫妇二人目光所及之处看到与儿子相关的东西都会勾起对儿子无比的思念,进而引起自己内心巨大的悲痛。可以说这3年来,黄黎敏夫妇家中没有任何欢声笑语,生活总要继续,为了能够抵御这种黑白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再生一个孩子可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让自己可以逐渐走出那种丧子之痛。这种感觉有点像失恋之后进行下一段感情一样,再次怀孕生子只是这种注意力转移法的重要手段。与这位黄黎敏母亲类似,此前也有过类似的案例,48岁的傅勇失去了他18岁的唯一儿子,在儿子因车祸不幸离世后,他在看到别的小孩玩耍就会想到自己的孩子,而他妻子更是经常半夜痛哭说想儿子。傅勇表示孩子就是自己的希望,没有了孩子自己整个人生都没了希望,为了能让自己的人生再次拥有希望,他和妻子开始试管婴儿求子之路。孩子作为父母唯一的精神寄托,我们中国的父母毕生都是为了孩子而活,自己一辈子的努力也都是为了孩子,只要孩子在,自己在外面再苦再累都值了,这就是生活的奔头。当唯一的孩子离世后,也就抽空了父母的那份奔头,当生活一下子没了目标,做任何事也就没了动力和激情,人活着,总要自我设定一个目标,所以再生一个孩子成了让自己可以再次持续拥有动力和激情的手段。但是这种做法也引发了诸多争议,最令人关注的争议焦点在于“自私”,失独父母再次生产的时候普遍面临着高龄这个现实的问题,孩子还小,自己却已老去,万一哪一天自己不在了,将儿女孤苦伶仃地留在这个世界上,这是对他们的极度不负责。自己作为失独的父母,为了填补自己内心心灵的空缺,冒然将一个生命带到这个世界上,生孩子容易,养孩子不容易,作为成年的父母,尤其又是活过半生的父母更多地要为孩子的将来考虑,而不能自私地从自己情感角度出发,这是很多舆论谈论的一个重要议题之一。其实这种担忧是非常现实的存在,在黄黎敏夫妇之前,安徽有一位叫做盛海琳的失独母亲同样在60岁的高龄产生一对双胞胎女儿,当时也是引起了关注。为了生孩子,盛海琳没少遭罪,60岁还要冒着生命危险去做试管婴儿,最后在鬼门关生下了一对双胞胎女儿,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自己老伴后来因病致瘫,这样自己的经济和精力压力都很大,迫不得已之下,六十多岁的盛海琳还要拖着自己年迈的身体到处出差赚钱。六十多岁的老人和二三十岁的年轻父母一样拼命,这不是一种伟大,这是一种心酸和悲哀,盛海琳自己坦言人家年轻的父母带着孩子外出旅游,自己却跑不动了,自己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只能在家看世界,这种“井底之蛙”式的培养确实也是出于现实的一种无奈。最令盛海琳担忧的是已经是70岁的自己,不知道自己还能陪双胞胎女儿跑多远,她想到自己一旦离开这个世界两个女儿的生活该怎么办时就落泪,别人这个年纪在安享晚年,自己却要强打起精神来为了女儿们拼搏,既劳累了自己,又在一定程度上缺失了对女儿的陪伴,显然对女儿们成长是不利的。所以盛海琳自己也承认如果上天再次给她选择的机会,她一定会三思而后行,显然是她意识到了自己当年做法的不妥之处,在这漫长的10年抚养生涯中,让她切身体会到老年父母少年儿的这种组合,自己的自私让自己吃尽了苦头,也让女儿们没有享受到应有的父爱和母爱,这何尝又不是一种变相的自私呢?失独家庭已经变成了严重的家庭和社会问题,如何解决失独父母心灵的寄托问题是一项严重的挑战,为了填补情感上的空白,一味地通过试管婴儿圆自己再做父母的梦,这样的报道最近屡见不鲜,丧子之痛其实真的让人感同身受,但是再次生孩子就能彻底解决问题了吗?恐怕不尽然!做试管婴儿生孩子只是暂时的成本问题,最大的挑战在于未来的抚养过程,作为失独父母,一旦痛苦掩盖了理智,确实很容易在激情之下用生孩子的方式来弥补自己心灵的痛苦。但生活没有那么多感情色情,有的只是赤裸裸的现实,所以还是应该从个人的身体状况、经济收入条件、对未来精力和时间分配的评估等方面考虑,既要使得自己的决定与当下的自身条件匹配,也要尽量确保在未来的时间内自己的做法不那么自私。除了生孩子以外,转移痛苦其实还有诸多手段,譬如出去散心游玩,寄情山水是一种可以忘却痛苦不错的手段,再者也可以在有类似失独经历的失独家庭圈抱团取暖,因为类似的经历必然会让彼此有共鸣,找到情感倾诉的出口。方法有多种多样,生孩子并不是唯一的手段,甚至在某种程度而言,生孩子这种解决失独家庭心里寄托问题的手段,成本实在是太高昂了。随着失独家庭数量的不断攀升,相信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黄黎敏夫妇出现,至于是否还要向黄黎敏学习,带给我们的却是没有共识式的思考,何去何从,各人行各法!
2023-08-01 07:22:396

我问几个地理小问题!请各位耐心回答。

1.地球上氧气会不会消失?地球上的氧气基本不会消失,氧元素与别的元素化合形成别的物质,主要的来说就是与碳化合生成二氧化碳。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再分解出来氧气。植物越来越少,只要人类重视这个问题,逐渐减少碳排放(主要是通过其他方式来解决能源问题,比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特别是核能,现在的核电站基于核裂变,存在高污染风险,将来人类控制了核聚变,就不会有污染问题了),减少砍伐森林,就可以让生态自然调节到适宜状态,这是没有问题的。随便说一句,目前光合作用制造的氧气,80%是由海洋中的藻类完成的。2.将来会不会没有金属可用?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方面越往地球深处,金属的丰度越高,这是因为金属一般较重的缘故,要知道地核是主要由铁构成的。所以只要能够深挖掘,金属总是有的;另一方面,人类现在已经找到了很多替代金属的材料,将来会越来越多,甚至直接代替钢材来架桥铺轨也说不定。当然,金属回收再利用也会越来越重要。总之,地球上的元素基本不会自行消失,无非是把它们怎么组合与摆放吧。3.自然灾害今后会不会愈演愈烈?人类还能生存下去吗?总地来说,地球最近的5亿年左右已经相对稳定了,而且地球散失的能量与内部同位素产生的辐射能量基本相当,地球还可以稳定几十亿年,为人类提供安全的家园。现在只是地球相对活跃,其实也没活跃多少,只是报道方式丰富了,大家比以前了解情况更多了。4.中国人口到什么时候才会减少?减少后会什么样?中国的人口预计在2015年末左右达到13.9亿,以后会稳定在15亿以内,将来会逐渐减少。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仍然是地少人多,人均资源匮乏,不会出现空洞城市。但随着乡村城镇化,随着商品物流逐渐降低成本并快速流通,大型城市的人口压力会慢慢下降。目前的主要问题还是城市高端就业机会和教育资源导致人口向中心城市聚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土地政策不允许购买农村土地,城市人口无法有效外移,其实西方发达国家的大量人口都是生活在城市郊区的。5.地下水位正在下降,地面会不会坍塌? 地球上的水是一个循环体,海洋湖泊上的水蒸发,吹到陆地上来形成降雨降雪,再流回海洋湖泊中去。地下水是由地面的水渗透下去的,只要不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地球会自动补充,从而保证地面不坍塌。但是节水在中国是个大问题,而且越来越严重。目前是经济飞跃时期,恐怕只有忍受代价,能做的只能是养成节水的习惯,比如洗澡、洗脸时不要一直开着水龙头。6.能否建造一面大镜子反射阳光降低温度?解决全球变暖的最有效手段还是解决替代能源,从而减少碳排放。地球的面积大约5亿平方公里,任何时候都有一半的面积接受太阳照射。要有效反射太阳光,需要一个数以千万计平方公里的镜子,这是不可能的(中国才960万平方公里,呵呵)。而且如果在地球表面(包括海洋上)架设,它反射的能量在空气中会被吸收很大一部分,从而减低镜子的作用。如果是在太空,它将投下一个多么大的阴影,让这个阴影中的人、动物、植物永远活在昏暗中。
2023-08-01 07:23:223

请问未来中国有无可能进入人口负增长?天天只见中国人口增长,何时能够开始进入人口减少的阶段呢?

从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数据看,中国人口已经接近负增长。联合国2008年的低方案认为,中国人口在2023年达到14亿的顶峰之后开始负增长。但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联合国的低方案预测过于乐观。联合国认为,中国1995-2010年的生育率稳定在1.8,2010年总人口为13.54亿。这次人口普查显示,1995年之后中国的生育率只有1.3-1.4,2010年总人口只有13.379亿。因此中国人口负增长时间可能还要提前,高峰人口不可能达到14亿。2012年10月26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中国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调整》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中国目前已经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阶段,人口的红利期已经结束。报告称,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直接推算,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18,考虑到出生漏报,当前的综合出生率应在1.5以下。研究认为,目前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已经非常缓慢,如果低生育水平一直持续下去,2027年中国人口将转为负增长。国家统计局在2010年没有公布出生和死亡人口,只公布比上年增加626万人。2005年以来每年死亡人口平均增加23万,因此假定2010年死亡为966万,那么2010年出生应为1592万。在1990年之前的国家统计公报中,每年的出生人口与历年人口普查基本一致。但在1991年之后,由于不相信已经出现的低生育率,他们将1991年到1995年出生人口(2000年普查5至9岁人口为9015万)上浮18.6%,变成1亿0694万);将1996年到2005年出生人口(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年1%抽样调查显示为1亿3744万)上浮29.6%,变成1亿7810万。历年统计公报显示,1996-2010年共出生2亿5805万人。根据生命表,平均每年死亡0.22%,到2010年的时候还应剩下2亿5387万人。但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0-14岁人口(1996-2010年出生)只有2亿2246万人,说明统计公报每年出生人口虚高了14.12%。如果将统计公报的1991年到2010年出生人口下调14.12%,每年死亡人数仍然采纳统计局的数据(可能还有漏报,笔者在《大国空巢》中有分析),可见,中国年增人口从1987年开始几乎直线减少,从1987年的1801万下降到现在的400多万。出生数减去死亡数等于增加的人口。育龄妇女人数和生育率决定出生孩子数量。近几年每年出生人口还稳定在1400万左右,是因为2005年之后出现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高峰,遏制了出生人口的继续下跌。但当20-29岁年龄段的妇女在2011年达到1.04亿的顶峰之后,其数量将快速减少,到2020年、2030年分别只有0.82亿、0.63亿。而15-49岁总育龄妇女也在2012年达到3.7亿的顶峰后直线下降。这意味着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将从目前1300多万的基础上快速下降。由于老年人口的剧增,每年死亡人口在快速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亡人口从2005年的849万增加到2009年的943万,平均每年增加23万。这意味着中国年增人口将在目前400多万的基础上快速下降,今后10年左右人口将开始负增长。人口负增长一旦开始,将一发不可收。从1950年直到1991年,除了少数几年外,中国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000万左右或以上,其中1963年到1974年这12年平均每年出生2600万。但有生就有死,等到195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口到了老年,每年的死亡人口将激增,达到现在的两三倍。中国将出现一个几十年的人口“泄洪”期,每年净减少一千多万人!在人口减少的同时,人口老化将加速,国力和生活水平都将下降。日本就是一个例子,在1990年的时候,日本人均购买力超过美国;但由于老年化,现在日本人均购买力比美国少了1/3。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调查,到2024年,日本家庭的收入将低于1997年的水平。在今后20多年里,中国育龄妇女人数下降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阻止出生人口下降的唯一途径就是提升生育率:一方面停止计划生育,一方面通过改善民生以提升生育意愿和养育能力。
2023-08-01 07:23:302

现在中国的人口是下降还是继续上升

人口必须减少。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比以前好了,但是生活的压力更大了。国家快速发展的红利,老百姓没有明显感受到。因为人口太多,国家再有钱也不敢给老百姓。老百姓要是有钱了会干什么,买买买。国家就会通货膨胀。为什么很多西方国家人口少,但是政府赤字那么高,甚至国家都破产了。就是因为国家福利太好给老百姓的钱太多结果政府没钱了。这就是资本主义全民选举的弊端,你政府福利降低了人们不选你,所以福利不断上升结果政府破产了。未来的趋势是大量的机器人养活少量的人类。人类不用体力劳动,只要指挥机器人就行了。人口少了福利高了劳动力没有下降,多么完美。
2023-08-01 07:23:386

中国人口减少。人口增长乏力。中国未来如何是好

人口少了,更加容易成为发达国家,如果人口过多膨胀,导致很多民族政治问题,反而不好,人口太多,就像印度那样分裂了。资源不是无限的,所以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很好的医疗,住房,就业,婚姻等条件,本身就少,如果人口更多,那就是一个国家的社会灾难了。参考自己农村里的那些穷人和娶不到老婆的老男人,就是因为土地少,女人少,到处都是人,找工作难,种地难,有啥幸福美满?都是极度绝望!
2023-08-01 07:23:565

恍惚的人读后感精选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恍惚的人》是一本由[日]有吉佐和子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264,文章吧我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恍惚的人》读后感(一):返老还童:是幸福还是痛苦? 言简意赅的成语总是能通过有限的几个字传达丰富的意义,如返老还童、鹤发童颜、回光返照等,如果细细数来,与老年有关的成语在中华成语词库中会有不少,这与我国自古以来形成的敬老传统密不可分。同处东亚的日本在传统文化方面与我们有颇多相似之处,孝敬老人便是其中之一。老当益壮固然是每个走到人生边上的人的美好理想,然而衰老这件事远非自己所能控制,身心健康对很多老人来说,成为一个奢侈的词。身体上返老还童当然令人欣喜,但如果心智上返老还童,回到学龄前儿童甚至是婴儿的状态,自己可能享受着单纯无知的美好,而家人则坠入无尽痛苦的深渊。 日本作家有吉佐和子的《恍惚的人》,讲的就是这样一个返老还童的残酷故事。儿媳昭子在婆婆去世后突然发现公公的异常表现,多次看医生之后确定是老年痴呆症,从最初满怀怨愤与牢骚照顾公公,到后来心态发生转变,像爱护小孩子一样哄着他,直到公公离世,全家人对衰老与死亡有了更深切的体会,让人唏嘘不已。 用“残酷”这个词来形容可能过重,但衰老定会带来一系列严峻的现实问题。作者以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茂造的生活为主线,并在文中多次借人物之口说出对衰老的恐惧、对老龄化问题的担忧,在四十余年前以小说的形式向社会抛出这个问题,非常有预见性。 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经济迅速发展,经济的良好发展使民众生活水平提高,进而平均寿命较过去延长。长寿本是好事,但没有健康作为前提,长寿于己于人都会成为生命中难以承受之重。而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每天只有吃喝拉撒睡这些基本生理需求,他们在心智上回归本真,自己没有什么思想包袱,相应地,这些思想负担就愈加沉重地压在亲人们心头。 在这部小说中,女性的坚韧与伟大在生活的重压之下得以充分体现。婆婆也许早就发现公公的痴呆症状,但出于自尊与好强她不愿向儿女说出事实;昭子既要照顾家里又要出去工作,虽然偶有不快她也会麻利地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事务所的年轻女孩每月要与表兄弟们一起负担瘫痪的奶奶的治疗费用,还要担心结婚后丈夫家的想法。生活中,这样的女性就在我们的周围,可能是母亲,是朋友,是邻居家的阿姨。她们一方面歇斯底里地到处向人抱怨家里的丈夫、孩子在照顾老人上的不作为,一方面回到家中仍会毫不犹豫地辛勤付出着,尽着儿媳、妻子、母亲的责任。在家中遭遇严重变故时,更能坚持挺住的多是女性。昭子是千千万万个伟大而平凡的女性的缩影。 如今,日本社会的老龄化虽没有达到像书中人物闲谈的那样夸张的程度,但同样令 *** 很头疼。中国一些大城市也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情况特殊的是,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基础设施建设与老龄化社会并不相符,加之有“空巢老人”这样特殊群体的存在,使我们面临的问题比日本更棘手。小说中提到的敬老会馆,与我国的老年活动室功能大体一致,以当下的社会现实来看,显然是需要更多这样的场所。 当你老了,头发花白,生活远没有叶芝的诗那么浪漫。被子女嫌弃的老年人,如果头脑清醒,心里一定是苦涩的;如果已经糊涂,他也能从语气与态度中分辨好坏,更让人心痛。“返老还童”从这个意义上看,俨然成为一个沉重的词汇。小说里昭子和信利的矛盾心态在现实中也很典型:辛苦照顾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时希望他快点去世,虽然有些大逆不道,但死亡对双方都是一种解脱;而一旦老人真的去世,家人又陷入无尽的思念与悔恨中,想着他要是能多活些日子就好了。有父母在的日子终归是幸福的,莫等子欲养而亲不在时追悔莫及。 《恍惚的人》读后感(二):【柒书坊】曾不知老之将至 新经典文化引入日本作家有吉佐和子的《恍惚的人》,十分应景,在中国当下的语境中,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 新出台的单独二孩以及延迟退休年龄等几项政策,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大国空巢、人口危机渐渐浮出水面,劳动力的短缺,居民养老问题已是我们不得不正视与解决的难题。 反观我们可敬又可畏的东邻日本,已早在上世纪70年代便开始思索老龄化社会的现实困境,有吉佐和子的这部小说首次出版于1972年,若在当时中国混乱的社会里,根本不会有人关注,但是四十多年后的今天,再看这本书则其彰显的现实意义非同凡响。此书与其说是一部小说,毋宁看作一部纪实文学,它客观地反映出彼时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空前发达的日本社会所面临的老龄化问题以及普通人和寻常家庭在此压力下的日常生活。 开篇我们就看到立花家的爷爷茂造,衣着怪异神色慌乱地在街道上疾走,迎面遇到下班归家的儿媳昭子。在正值天寒地冻的东京,一幕幕因衰老而导致的家庭生活的辛酸和苦楚,通过对人物的行为、对话和心理的细腻描绘,展现在读者面前,不断发人深思。 在面对母亲的突然离世,信利、昭子夫妇显得措手不及,要不是借助昭子嫂嫂光子和一众邻舍的帮忙照应,都不知夜间守灵的礼节该怎样操作,葬礼该如何操办,这显示出职业家庭在日常繁忙的工作负担下,根本无暇顾及老人的赡养问题,以至于忽略了生老病死这等人人必须面对的问题。即使在同一屋檐下(立花家的主屋和偏房仅相隔几米),但两代人几乎形同陌路,所以信利夫妇根本没有察觉出父亲茂造罹患老年痴呆症。另一方面年迈但坚毅的奶奶依旧保留着明治时代女性特有的温婉贤淑与隐忍坚强,把照顾痴呆丈夫的重担独立抗下,最终力衰而猝死。 而接下来照料爷爷茂造的重任就落在了儿媳昭子肩头。在此处故事的叙述中,作者从女性的角度对日本女性的生存状况做了一番描述与评论。昭子作为职业女性,在当时其实不受夫家的支持。传统意义上的日本女性角色应该在家相夫教子,而外出就业则对夫家,特别是,丈夫的经济能力的一种质疑和羞辱。但事实上,昭子的工作收入极大地分担了立花家的经济负担,诸如修建偏房与公婆分家,每月提供公婆生活补贴,自家的日常开销,儿子敏的学费等等,如果光靠信利一人(虽然其在一流的商会工作拿着优渥的薪资),仍然捉襟见肘。 与此同时,昭子在忙碌的工作后还要匆匆购买食物,然后匆匆回家煮饭,照顾未成年的儿子和“返老还童”的公公,甚至连公公上厕所、洗澡等事都要她来服侍,而儿子信利则像甩手掌柜般的无动于衷,一点忙也不帮。难怪茂造只认得出昭子而不识一对亲生的儿女。在这点上,作者写出了日本女性的无私与伟大,以及她们在老龄化社会的巨大作用。 此外,小说中多处写到信利和昭子感叹年老之后该如何生活,他们从爷爷茂造身上看到了自己的未来模样,他们恐惧不久的将来衰老的来到,这其实是作者抛给所以读者的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另外,我们还看到,作为一个发达国家,日本在 *** 养老方面的确有诸多成熟的可供我国借鉴的经验,像敬老会馆、老年人俱乐部之类的公立或民间的公益团体和机构,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为老年人提供了丰富精彩的晚年活动,真正做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东晋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道,“曾不知老之将至”,诚然,衰老常常在不知不觉中逼近我们,逼近我们的亲人,所以早些直面和思虑生老病死的话题,确是当务之急。 《恍惚的人》读后感(三):关于“老”的思考 近年,中国老龄化危机日趋严重,据悉,截至2014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12亿,占总人口的15.5%。据预测,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数量将达到峰值,超过4亿,届时每3人中就会有一个老年人。 老,是一个令人生厌和生畏的字眼儿,但这又是任何一个人避都避不开的最终宿命。早在七十年代,日本著名作家有吉佐和子已然发现日本老龄化的现象,她的长篇小说《恍惚的人》直接取材于老年人,直面老龄化问题,发人深省。 在《恍惚的人》中,有吉佐和子大事小写,她将整个社会所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浓缩到立花家四口人身上。小说里,故事发展从昭子婆婆的突然辞世,公公立花茂造的老年痴呆逐渐加重开始,有吉佐和子将视角落笔在立花家儿媳妇昭子身上,她从昭子的行动、心理矛盾以及变化一步步诱导出自己想向读者抛出的问题,“面对家人衰老时,该如何做?”“自己该如何看待衰老?” 简嫃关于老年人的散文集《谁在银光闪闪的地方,等你》中曾提及,平均寿命八十四岁蝉联世界第一的日本,近年来常常出现“无缘死”案例,失去亲缘、地缘、社缘联系的独居老者,孤单地死去,甚至多日之后才被发现,而警政机关很多时候都找不到家属去认领遗体,处理后事。日本人的亲情观越来越淡漠,这也意味着类似“养儿防老”这样的现象逐渐消亡。一如小说中,信利和昭子的儿子敏对着父母说的那句,“爸爸,妈妈,你们可不要活到这么大年纪。”敏的随口一句,却让夫妻俩背后直冒冷汗。是人都会老,老了该怎么办?从未思考过衰老的夫妻俩开始从自身、家人、旁人身上关注衰老问题,一切的一切,引发了他们对年老的深层理解和感悟。 同时,严苛的考验落在夫妻俩身上,三副重担扛在他们身上,一副是侍奉痴呆的公公;一副是资助儿子上大学;最后一副是准备面对自己逐渐走向衰老。然而,一代做给一代看,正是存有这样的因素,昭子对公公茂造的照顾从最初的怨愤有了转折,慢慢变成心甘情愿。昭子是平凡的,同时她也是伟大的,在老公信利和儿子敏对公公茂造照顾不周的时候,工作家庭两边的压力压得她几近喘不过气的时候,她却扛下了所有。全书中,有吉佐和子的笔墨重在昭子,其意也是想让读者从昭子身上看到榜样的力量。 《恍惚的人》是一部让人感觉五味杂陈的书。它让我们看到家庭的重要性,父母对儿女的重要性,书中独特的人文情怀向所有人提倡,学会相互包容理解,不要太自私。你怎么样去对待老人,也决定了将来后辈怎么样去对待你。 最后,敏的那句“妈妈,如果能再让他多活写日子就好了”让人看到了亲情的回归。人活在世,钱没有了可以赚,朋友没有了可以找,而亲人只有一个,没有了就真的永远没有了。 .文字皆为原创,若转载或另作他用,请豆邮告知! 《恍惚的人》读后感(四):茫茫人世雪不停 茫茫人世雪不停 老之将至,就像挂在枝头干瘪的柿子,一阵微风就能造成摧枯拉朽之势;日薄西山,好比放置很久的梅干,渐渐干燥萎缩,一点一点只剩下果核。而果核和种子又能焕发出新的生命,老人重新变回孩童,生命再次回到原点。 《恍惚的人》,没有日式小说中的唯美和清新,看不到东京大都市的繁华绚烂,整部小说就像一杯苦涩的青茶,须再三品味之后才能体会那百般滋味。 人世间,有多少繁华满枝,就有多少落叶满地;有多少幸福,就有多少不幸。衰老和死亡是上苍留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命题。一个年过八旬的老年痴呆症患者,仿佛一瞬间就把生活中所有的难题疾风骤雨般席卷到家中。阿尔茨海默病使他们忘记了一切,但是正如敏说的那样,生病的茂造唯独没有忘记昭子和敏,那是出于动物的本能反应。半夜小便、马路暴走、胡言乱语、、、曾经英俊的美男子如今却像动物一样。 老龄化是现代文明社会飞速发展的结果,老年痴呆就是现代文明产生的怪胎。 书中的每一个人人物都很贴近现实生活,外出工作的家庭主妇、疲于奔命的中年男子、正在成长中的学业少年,有吉佐合子无意揭露人性的丑恶和不堪,在她看来,很多行为和想法都是可以原谅的,毕竟我们都没有达到在年纪轻轻的岁月里去体味人生厚味的哲学思维。 整部小说的基调是哀而不伤的,婆婆的去世场面十分安详,丝毫没有想象中那样悲痛。“人生五十年”的时代渐渐远去,衰老的茂造瞬间让整个家庭陷入无比冰冷的寒冬,平静的房间之内涌动着不安和躁动的河流,望着他一步步迈向死亡的身影,任谁都会不寒而栗。 虽然他已经痴呆,唯独只听昭子的话,又说明他的情感是最直接最真挚的,在那个像蜘蛛一样满地乱爬的老人内心,是否也潜藏着不为人知的荒凉与寂寞?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曾几何时,父母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他们是我们最后的避难所。无奈的是,医学的进步太过残酷,让人活不成也死不了,“如果辛辛苦苦走过漫漫人生之路,在终点等待的竟然是痴呆,人究竟是为什么活下去呢?” 当你穿越荆棘密布的人生,扛过苦难、失意、病痛、那么衰老就在不远处严阵以待了。如何面对死亡,是否应在合适的时机进行生死教育,让年轻一代早点接受、面对、处理死亡与生命的议题,如果老了才去学会面对,已经太晚了,也会遗留太多遗憾。再怎么血浓于水的亲情也抵挡不住现实环境的残酷,信利对待父亲的态度那样漠然,多半是出自于内心的恐惧,他害怕面对那个在人生延长线上笑盈盈等待自己的呆呆爸爸。牙痛就能践踏掉这世上所有的快乐,何况是一个毫无自理能力的老人。 昭子也许并不是最完美的女性形象,她只是芸芸众生中咬牙坚持生存的一个中年妇女。人是情感化的动物,尤其是女人,面对困难,她们会矛盾、恐惧、慌乱,正因如此,书中才多次描写了昭子的心理活动。在丈夫和孩子之间,女人像奴隶一样服刑,那是没有尽头的绝望。但是,在经历过公公的暴走、哭闹和一系列毫无头绪的闹剧之后,昭子有了一种顺知天命的安静,尽管照顾公公的日子变得艰辛无比,可是看到昭子的心理活动,就会让人觉得温柔、亲切,读者的内心也仿佛也升腾起一股甘美的香气。在这个照顾痴呆公公的儿媳身上,我们看到了日本文化中的克制、忍受和尊敬。 作者无意说教,在柴米油盐中她将我们带入这一家人的生活,也可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昭子、京子、信利、敏,每个人面对衰老都呈现出不同的精神风貌,有吉佐合资的高明之处就是于不动声色之间,将我们带入茂造引发的思考之中,她把如何对待老人和如何看待衰老这样的命题带给读者,希望我们大家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之道。 这并不是晚年的悲歌,生活总会带给我们迷茫和慌乱,不管现实社会给予我们什么样的挫折和打击,都必须保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鬓已星星也得老人,希望我们每一个人尽可能的多一丝温情。因为死亡,对于我们任何人来说都不是太过遥远的事情,我们从降生的那一刻起,就在一步一步接近死亡。 活着就应该受到尊敬,这是对生命的敬畏。“要是再让他多活几天就好了。”敏说。 窗外,白雪飘落,屋顶、树枝、行人的胸襟,都笼罩在一片残酷与无情之中。在这个打着寒噤的时刻阅读《恍惚的人》,会让你更深刻的体会到那种绝望与寒冷。 白色,是死亡的象征,雨后的花朵好似死神的信使,威严庄重,召唤着老人的灵魂。 茫茫人世雪不停。 《恍惚的人》读后感(五):想到我恍惚的外婆 年少的时候总觉得要记得的东西真多,各种学习的知识,慢慢长大,记性渐渐变弱,有时想不知道老了是什么样子的,所以在看到老人的时候总是心怀敬意。特别是面对我的外婆,外婆今年92岁,自打10年前外公去世以后,外婆渐渐活的越来越糊涂,或许是身边少了个可以倾诉的人,当下所发生的事情在外婆那儿变得没什么意义,反倒是以前人生中种种委屈、欢乐、激动的情绪因为在人生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所以清晰的记得,越是藏在记忆深处的,越是清晰,选择性的记住了那些曾经最重要的事,一遍又一遍的倾诉自己过去发生的种种,并且乐此不疲,就好像那样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昨天,以至于那些细节都可以一一讲出,这或许就是所有老年痴呆症状的老人的共性,他们只想记住那些自己认为重要的往事,甚至是自己曾经心之所向,然而事实并没有的那些……书中的老人严肃刻薄了一辈子,留给身边亲人的都是冷漠与无情,老了却得了老年痴呆,活成了小孩子的模样,感受到了生活中的小美好,可以痴痴望着盛开的花朵,可以真实表达自己内心的意愿,真实的表达对亲人的感情,对老伴的挂念,那些年轻时候因为生活被隐藏在身体深处的情绪毫无保留的爆发了,也许这才是真正的他,以前种下的种子,慢慢的生根发芽了,我始终觉得这样的改变对于人生也是某种意义上的圆满。很欣赏文中最后对于老人的态度,像对待神明一样,因为那也是未来的你。
2023-08-01 07:24:111

中国有多少个独生女孩?

这个的话,不,过官方的统计的话中国的独生子女七千万左右吧,当然,这个数据不一定准确,这通过我办理过独生子女证书的人来统计的,但是很多是独生子女的,他不一定帮你了,都是只有证书,我是说最开始那一批一般都没有上电脑,统计漏了的,从事情计划生育7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开始,80年代,90年代00年代10年代,这30多年都是实情计划生育,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的多,所以这个人口技术是相当大的,只有我估计的话,应该是在一个亿以上
2023-08-01 07:24:2115

专家为何建议女性休满产假?

据8月25日报道,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博导袁爱玲建议,让女性产假休满一年,这样女人可以全心全意在家带孩子。袁爱玲指出,一般女性休完最长6个月的产假就上班了,这阶段能接收她们孩子的托幼机构也很少。延长产假不仅是对个人有利,而且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好后代,由母亲自己带孩子是最理想的。在袁爱玲看来,应该重提解放妇女,过去解放妇女是让妇女从家庭里走出来,参与社会活动和工作。现在,是从工作岗位解放出来,让她们愿意生二孩。在家里把孩子带好,这也是一个工作。国家政策或者用工单位应该按照国际惯例,在社会上形成共识。对于子女的教育问题,袁爱玲建议要重视和抓好0岁至3岁的教育,之后就省力很多,这是一环套一环的,“越小的教育,越是需要专业的人来做”。袁爱玲觉得,发达国家很重视从0岁开始的教育,这个阶段确实是荒废不得。在0岁至3岁,不仅是喂养好,更应该注重心理健康、人格品质、行为习惯的培养,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为何不愿生育”的诸多原因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在于生育成本高企,其中,对于上班族女性而言,“成本高企”包括对职业生涯可能造成的种种影响。近年来,多个地区都延长了女性的产假时间,西藏的产假最长可休1年。这解决了育龄妇女的一部分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却又引起一层隐忧:过长的产假时间,是否增加了女性在就业市场上受歧视的可能性?一位企业主告诉表示,企业要负担社保、税费,再加上员工休产假期间的工资成本以及因人员变动的效率损失等,都是企业不得不考虑的因素。在鼓励生育的背景下,育龄女性在就业市场遭遇进一步的“歧视”又继续降低职业女性的生育意愿,这是否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上述企业主表示,虽然一些人不愿意承认,这却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事实。深圳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部人士柳瑛(化名)告诉记者,在深圳怀胎十月,加上半年的产假,以及后期的养育,企业会认为你大概有两年“不在状态”。企业固然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它毕竟不是慈善机构。负责招聘工作的柳瑛直言,会尽量考虑未婚未育和已婚已育女性,已婚未育女性被视为“高危”,而一些公司甚至根本不招聘育龄女性。2015年,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报告称,投递简历后,男性大学生接到面试通知的次数比同等情况的女性大学生高约42%。2016年,北京师范大学劳动力市场中心发布的《2016劳动力市场发展报告》显示,2014年和2015年,男性大学毕业生初次就业率比女性高约10个百分点。国际劳工组织2016年发表的《职场中的女性:2016趋势》报告指出,就业市场的性别鸿沟在20年中仅缩小了0.6%。2017年3月,智联招聘与北京大学社会调查中心共同发布的《2017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女性群体对于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感知更为强烈,超八成女性认为在就业中存在歧视。需要怎样的公共政策措施,来改变这种现象?从瑞典等生育水平较高国家的经验来看,除了较高的生育津贴、完善的儿童发展公共服务之外,另一个经验在于,尊重女性的工作意愿,并制订真正支持女性的社会政策,从而推动生育率提升。这其中,包括推动在休产假中的男女平等理念。为鼓励父亲多休产假,瑞典社会保障部门专门设立了“平等奖金”。在休够规定的60天产假后,父亲每多休30天,可领取3000瑞典克朗(约为2250元人民币)的“平等奖金”。柳瑛在大学期间曾去瑞典交流,住在一户生育了三个小孩的当地家庭中。柳瑛告诉记者,男主人的产假时间非常长,所以女主人得以一直在一家公司任职CFO,职业生涯没有因为生育而中断,而且,当地也鼓励生育期的女性在家办公。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王颖在其论文中指出,瑞典等国的经验表明,在新生儿父亲陪护假和父母育儿假制度中融入家庭角色的性别平等观念,通过法律规定父亲的家庭责任,不仅能促进男女两性职场中的机会平等和家务劳动中的责任分担,而且有利于消除就业性别歧视。华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林勇发现,自己身边人往往在“谁来带孩子”的问题上犯难,这也成了影响人们生育意愿的重要因素。他说,男女同休产假既是男女平等的体现,也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育儿对父亲而言,也能培养他们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另外,《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博士建议,给妇女提供合理的带薪产假,由国家社保而非雇主支付,雇主就不会歧视女性。
2023-08-01 07:24:491

不同的分娩方式和胎儿的智力,有着怎样的联系?

老一辈人看到就说,哎呀,太可惜了,就差那么一点,哎呀,顺产的孩子会比剖腹产的孩子更聪明,还听过一个理论说顺产的孩子比剖腹产免疫力更高。不利于孩子智力的发育。据研究调查表明, 这类孩子3岁时平均智商仅为60.5, 反之, 处于良好环境的3岁儿童智商平均为91.8。所以智力就会高一点,而剖腹产的宝宝没有经历过产道挤压刺激所以智力就没有顺产宝宝高,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对的。,情况各异,顺产比剖腹产的略多一些,如今孩子们都很聪明活泼,看不出谁家是剖的,谁家是顺产的。所以不能得出顺产比剖腹产孩子聪明的结论。他们的聪明程度除了靠父母遗传以外,后天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顺产的孩子不一定比剖腹产的聪明,剖腹产的孩子也不一定比顺产的聪明,这些都是个人偏见而已。下面我们说智力,孩子的智力和父母遗传,胎儿大脑和智力的发育,以及后天的训练有关,只要不是早产很久,分娩方式和孩子智力没有关系。作为一个产科医生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分娩方式跟宝宝的智力没有相关性。宝宝的智力取决于父母的基因,孕期的营养,孕期的保健,后天的教育及周边环境,疾病等。最多是感受外界带来的反应不同。顺产经过产道挤压,有利于孩子适应外界的刺激;而剖腹产对外界比较敏感,要么比较迟钝。巜大国空巢》一书,建议大家看看,书中有论: 罗马因为一只口红,不到一百年帝国消亡,剖腹产对民族的杀伤力远远超过一只口红!大部分是因为听过一种说法说:顺产的宝宝更聪明,因此坚持顺产。然而,宝宝的智力真的和分娩方式有关吗?
2023-08-01 07:25:155

中国现在有多少独生子女

中国现有14岁以下少年儿童约3.4亿人。那么,有多少独生子女呢?据中国人口信息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1995年,中国有3.2亿个家庭,其中20.72%的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约为6600万。  从20世纪开始,独生子女已渐成为一个具有世界性的社会现象,有些国家的独生子女已达儿童总数的30--40%。早在19世纪,美国儿童心理学家G.S.霍尔及其学生鲍哈诺就对独生子女进行了研究。鲍哈诺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独生子女问题的论文《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一些心理学家通过与非独生子女的对比研究独生子女。由于理论观点、研究方法不同,产生两种不同的派别。一派强调独生子女的消极方面和弱点,认为是“问题儿童”,身体健康情况不佳,并列出了二十余项不及非独生子女的特点,对独生子女的个性成长持悲观态度;另一派强调独生子女的积极方面,认为一切都优越于非独生子女(如生长发育快、早熟、性格和行为特征优越等)。  近二、三十年来,大多数研究人员从教育、心理学角度与医学角度否定了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的观点,也否定了独生子女天生优越的观点。认为,独生子女的特点是由独生的环境和周围教育影响而形成的。
2023-08-01 07:26:083

讨论:是元朝(蒙古人)对汉人暴虐,还是清朝(满洲人)对汉人暴虐?

清代更甚吧……因为暂且屠杀这些可以先不用说……单说思想奴化上……后果就是十分严重的……导致直到现在……中国的鞑靼文明甚於华夏文明(不是中华文明)……而汉族民众…………民族意识极为薄弱甚至内心仍有奴才思想……把满人的旗袍马褂看成的自己以及整个中国的东西……关於我说内心仍有奴才思想还可以理解为,现在很多人是不以勤劳致富为荣而以不劳而获为荣,以锱铢必较为荣。勤劳致富是华夏文明的思想,不劳而获是鞑靼文明的思想。(这个不可以从两者不同的生存方式去看,农耕和游牧)可见毒瘤之深。民族人口遭到屠杀可以随著时间而恢复,经济被掠夺可以慢慢再发展,而民族的思想被洗脑才是最可怕的……导致现在汉族人在各个政策上都低人一头,大国空巢
2023-08-01 07:26:2810

中国独生子女家庭大约为多少

  尽管已成社会热点,但中国到底有多少失独家庭目前仍没有确切数据。据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009万人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用太久之后的中国,将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  >>数量  1009万家庭可能面临失独  易富贤的数量推断来自于两组数据:一个是中国从1975年到2010年共产生了2.18亿个独生子女家庭;另一个是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每出生1万人,就有360人在10岁之前夭折,有463人在25岁之前死亡,760人在44岁之前死亡。  结合这两组数字不难算出,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中有1009万人会在25岁之前死亡。  按照医学上49岁生育极限年龄来看,这些失去孩子的母亲很少再生育自己的第二个孩子。  >>现状  生活无助“抱团取暖”  哈尔滨的一对夫妇几年前失去了他们的独生女儿。女儿当时在北京读大四,实习期间在外租房,因为长得漂亮,一天晚上回家路上遭到相识者奸杀并被残忍分尸抛到小汤山。女儿去世后的四年间,这对父母一直在寻找凶手、打官司。四年间,他们自虐般地住地下室,吃最差的饭菜,因为他们觉得女儿惨死,自己不能有任何享受。官司四年后结束,凶手绳之以法,妈妈爬上小汤山垃圾山顶放声大哭。  “坟墓里如果是我,该多么幸福。”这位妈妈说。  在唯一的孩子离去后,养老成了首要问题,入住政府养老院需要儿女签字,这让没有儿女的他们无处可去。“我不怕死,我怕老。”一位失独父亲说。此外,歧视、健康等种种问题也接踵而至。  绝大多数失独家庭最终都开始远离正常社会,以“抱团取暖”的方式聚集在一起面对未来的生活。  >>政策  经济补助难解根本问题  据2001年12月份出台的《中国计划生育条例》第27条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但对于这个“必要的帮助”究竟是什么样的标准且如何实施并没有明确说明。  从失独家庭的现状来看,政府虽然在持续推进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却一直停留在对具体的经济政策做一些细枝末节的修改,始终难以彻底解决失独群体目前面临的多重生活问题。  国家计生委原巡视员、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原理事长苗霞表示,更大的挑战还是这些父母的生活空白问题,比如未来养老怎么办?  >>建议  经济、精神共慰藉  如何解决失独家庭目前面临的问题?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秘书长史柏年日前提出了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管齐下”的办法。  “从经济来讲,要把对失独家庭这样的风险补偿标准提高。”  在生活照料方面,史柏年称:“要发展社会性的养老,包括机构养老以及社区养老。”  “第三个层面就是精神慰藉。”史柏年说,“社会公众的理解很重要。大家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失独家庭并不是问题家庭,媒体报道也不要把他们标签化。”  苗霞认为,“帮助失独群体走出阴影政府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社会也有这个责任。例如像病人在医院抢救需要家属签字的规定应该考虑修改,例如社会组织可以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大家一起努力让失独者走出阴影。”
2023-08-01 07:27:543

全国独生子女有多少人

法律分析:尽管已成社会热点,但中国到底有多少失独家庭目前仍没有确切数据。据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009万人在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用太久之后的中国,将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第二十七条 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国家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按照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享受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给予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奖励的措施中由其所在单位落实的,有关单位应当执行。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夫妻,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的,按照规定获得扶助。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按照规定应当享受计划生育家庭老年人奖励扶助的,继续享受相关奖励扶助。
2023-08-01 07:28:031

《大国空巢》博客地址:a href=" http://huasan2002.blog.163.com/" http://huasan2002.blog.163.com//a 《大国空巢》博客提供《大国空巢》分章在线阅读和《大国空巢》全书下载地址,见——《大国空巢》博客a href=" http://huasan2002.blog.163.com " http://huasan2002.blog.163.com/a 《大国空巢》,是学者易富贤先生的人口著作。该书拥有数千万人次网络读者,是民间计划生育政策讨论中影响最大者。易富贤先生接受新华社、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南方周末、北京晨报、新青年、东方早报等媒体的采访,文章被多家内参发表或连载,也引起美、英、法等国际媒体的关注。《大国空巢》一书42万字,试图全面系统反思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麻烦采纳,谢谢!
2023-08-01 07:28:101

中国独生者有多少人?

 中国2亿独生子女  超千万人可能25岁前离世  尽管已成社会热点,但中国到底有多少失独家庭目前仍没有确切数据。据人口学专家、《大国空巢》作者易富贤根据人口普查数据推断:中国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会有1009万人或将在25岁之前离世。这意味着不用太久之后的中国,将有1000万家庭成为失独家庭。  1009万家庭可能面临失独  易富贤的数量推断来自于两组数据:一个是中国从1975年到2010年共产生了2.18亿个独生子女家庭;另一个是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每出生1万人,就有360人在10岁之前夭折,有463人在25岁之前死亡,760人在44岁之前死亡。  结合这两组数字不难算出,现有的2.18亿独生子女中有1009万人会在25岁之前死亡。  按照医学上49岁生育极限年龄来看,这些失去孩子的母亲很少再生育自己的第二个孩子。  哈尔滨的一对夫妇几年前失去了他们的独生女儿。女儿当时在北京读大四,实习期间在外租房,因为长得漂亮,一天晚上回家路上遭到相识者奸杀并被残忍分尸抛到小汤山。女儿去世后的四年间,这对父母一直在寻找凶手、打官司。四年间,他们自虐般的住地下室,吃最差的饭菜,因为他们觉得女儿惨死,自己不能有任何享受。官司四年后结束,凶手绳之以法,妈妈爬上小汤山垃圾山顶放声大哭。  “坟墓里如果是我,该多么幸福。”这位妈妈说。  在唯一的孩子离去后,养老成了首要问题,入住政府养老院需要儿女签字,这让没有儿女的他们无处可去。“我不怕死,我怕老。”一位失独父亲说。此外,歧视、健康等种种问题也接踵而至。  绝大多数失独家庭最终都开始远离正常社会,以“抱团取暖”的方式聚集在一起面对未来的生活。  经济补助难解根本问题  据2001年12月份出台的《中国计划生育条例》第27条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但对于这个“必要的帮助”究竟是什么样的标准且如何实施并没有明确说明。  从失独家庭的现状来看,政府虽然在持续推进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却一直停留在对具体的经济政策做一些细枝末节的修改,始终难以彻底解决失独群体目前面临的多重生活问题。  国家计生委原巡视员、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原理事长苗霞表示,更大的挑战还是这些父母的生活空白问题,比如未来养老怎么办?  经济、精神共慰藉  如何解决失独家庭目前面临的问题?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秘书长史柏年日前提出了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管齐下”的办法。  “从经济来讲,要把对失独家庭这样的风险补偿标准提高。”  在生活照料方面,史柏年称:“要发展社会性的养老,包括机构养老以及社区养老。”  “第三个层面就是精神慰藉。”史柏年说,“社会公众的理解很重要。大家应该有这样一种意识,失独家庭并不是问题家庭,媒体报道也不要把他们标签化。”
2023-08-01 07:28:191

中国人口会越来越多吗?

不会,联合国2008年的低方案认为,中国人口在2023年达到14亿的顶峰之后开始负增长。但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联合国的低方案预测过于乐观。联合国认为,中国1995-2010年的生育率稳定在1.8,2010年总人口为13.54亿。这次人口普查显示,1995年之后中国的生育率只有1.3-1.4,2010年总人口只有13.379亿。因此中国人口负增长时间可能还要提前,高峰人口不可能达到14亿。在1990年之前的国家统计公报中,每年的出生人口与历年人口普查基本一致。但在1991年之后,由于不相信已经出现的低生育率,他们将1991年到1995年出生人口(2000年普查5至9岁人口为9015万)上浮18.6%,变成1亿0694万);将1996年到2005年出生人口(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年1%抽样调查显示为1亿3744万)上浮29.6%,变成1亿7810万。历年统计公报显示,1996-2010年共出生2亿5805万人。根据生命表,平均每年死亡0.22%,到2010年的时候还应剩下2亿5387万人。但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0-14岁人口(1996-2010年出生)只有2亿2246万人,说明统计公报每年出生人口虚高了14.12%。如果将统计公报的1991年到2010年出生人口下调14.12%,每年死亡人数仍然采纳统计局的数据(可能还有漏报,笔者在《大国空巢》中有分析),校正后的人口数据见表一。可见,中国年增人口从1987年开始几乎直线减少,从1987年的1801万下降到现在的400多万。出生数减去死亡数等于增加的人口。育龄妇女人数和生育率决定出生孩子数量。近几年每年出生人口还稳定在1400万左右,是因为2005年之后出现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高峰,遏制了出生人口的继续下跌。但当20-29岁年龄段的妇女在2011年达到1.04亿的顶峰之后(见表二),其数量将快速减少,到2020年、2030年分别只有0.82亿、0.63亿。而15-49岁总育龄妇女也在2012年达到3.7亿的顶峰后直线下降。这意味着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将从目前1300多万的基础上快速下降。由于老年人口的剧增,每年死亡人口在快速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亡人口从2005年的849万增加到2009年的943万,平均每年增加23万。这意味着中国年增人口将在目前400多万的基础上快速下降,今后10年左右人口将开始负增长。人口负增长一旦开始,将一发不可收。从1950年代直到1991年,除了少数几年外,中国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000万左右或以上,其中1963年到1974年这12年平均每年出生2600万。但有生就有死,等到195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口到了老年,每年的死亡人口将激增,达到现在的两三倍。中国将出现一个几十年的人口“泄洪”期,每年净减少一千多万人!在人口减少的同时,人口老化将加速,国力和生活水平都将下降。日本就是一个例子,在1990年的时候,日本人均购买力超过美国;但由于老年化,现在日本人均购买力比美国少了1/3。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调查,到2024年,日本家庭的收入将低于1997年的水平。在今后20多年里,中国育龄妇女人数下降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阻止出生人口下降的唯一途径就是提升生育率:一方面停止计划生育,一方面通过改善民生以提升生育意愿和养育能力。
2023-08-01 07:28:273

现在的印度人口超过中国了吗?!!!

没超,但差不多逼近了,因为印度的人口管得很乱,官方公开的十一亿左右只是大概,可能还要更多,我们有十三亿是准确的,就算是黑户也不可能高达一两个亿,那是什么概念,大街上走着十个人有一到两个政府根本没有登记,不认识这个人,这是不可能有这么大误差的,现在又不是乱世。中国所以十三亿是靠谱的,有个几千万的黑户也可能,印度十一亿则是保守的,可能有十二亿,他们又没计划生育,想生就生,当地政府也常不搞不清一些杂交出来的人口。
2023-08-01 07:28:466

中国人口普查25至50岁约有多少人

我在《大国空巢》一书中根据1990年的年龄结构,用存活率计算2010年20岁及以上人口为97009万人,而“六普”却显示为101156万人,按照这样的计算,说明“六普”可能重报了4.3%。“六普”公报的总人口13.4亿人,以4.3%重报率回推,那么2010年总人口应该只有12.8亿人。根据1990年的年龄结构,用存活率计算2000年10岁及以上人口;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的年龄结构,用存活率回推2000年0-9岁人口,那么2000年实际人口应该只有12.2亿。也就是说,2000年普查登记的12.43亿人可能已经是虚高2000多万,而普查公布的12.658亿人虚高了4000多万;2010 年,也就是最近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的13.4亿人更是虚高了6000万。也就是说,按照如此计算,中国实际人口很可能不到13亿。
2023-08-01 07:29:021

公务员,如何才算为人民服务?

你说的不大可能吧 请提供时间、地点、人物。 按你说的做是恶意故意杀人罪,罪行严重,基本不是死就是死缓。 编故事也请编的像点。在孕妇肚子里的有强制流产的,但是生出来了,只是罚款或者其他处罚。 我觉得没干部会拿自己的生命、生活、家庭去和一个小孩较真吧,我们的干部还没这么敬业吧你指的是这个提案吧,里面可没你这么多内容两会提案第347号 案由(提案主题):停止计划生育,恢复人口可持续发展能力 提案类别:时政类提案 主办(上报部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协办: 国家发改委 提案人: 水寒 政治面貌:群众 专属团:智囊团 会员编号:7616 内容: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口本身必须持续发展,中国需要生育率(每个妇女生孩子数)超过2.3(由于有不生育人群,主流家庭需要生育三个孩子)才能防止今后人口锐减。 我国计划生育已经实行30多年,独生子女政策也已经实行29年了,社会和人口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社会越发达,养育成本越高,生育意愿越低,婚龄、育龄越晚,生育率也越低。此外,全球的生育能力正在急剧下降。二十多年来,中国不孕不育人群比例增长约10倍,目前中国原发性不孕率高达17%。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不孕不育将成为仅次于肿瘤和心脑血管病的第三大疾病。 随着人类发展指数(HDI,联合国用来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的提高,生育率直线下降。中国2007年HDI为0.8左右,相当于新加坡1987年、韩国1988年的水平,当时新加坡和韩国生育率分别只有1.62、1.56。泰国、伊朗的HDI与中国非常接近,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保持比较完整的生育文化,但是现在这两国的生育率分别只有1.64、1.7。中国目前平均生育意愿只有1.7了,停止计划生育也难以防止中国人口锐减,不会出现生育率反弹,不会出现大的出生堆积高峰。 越南都允许生育两个孩子,2007年的HDI相当于中国1999年水平,但是现在生育率只有1.8了。山西翼城、甘肃酒泉、河北承德、湖北恩施等八百多万人口(农村人口为主)的地区从1980年代开始实行"二胎方案",但是2000年翼城生育率只有1.5,酒泉只有1.4,恩施2005年生育率只有1.47,承德现在的生育率只有1.6了。新疆建设兵团普遍可以生二胎,但是整个十五期间生育率只有1.0左右。湖北省长阳、五峰两县地处老、少、边、穷山区,前几年经省人大批准实行普遍允许生育二孩的政策以来,既没有出现出生堆积,也没有出现生育反弹,2007年这两县生育率分别只有0.88、0.90了。可见,光是放开二胎不足以恢复人口持续发展能力。这些允许二胎的地区出生性别比都正常,说明全国出生性别比失衡确实是因为独生子女政策。 独生子女政策以来,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已经从1980年的22%(1830年占全球40%)下降到现在的19%,每年出生人口从1980年代的2500万下降到现在的1300万左右(只占全球10%,只是印度的一半),但出生缺陷率却不断增加。意味着中国人口占全球比例还将急剧下降,综合国力也将不断下降。 中国目前是8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一个老年人口,60岁以上老年人有1.6亿,其中只有城市的4000多万享受社会养老,但养老金缺口已相当于一年的国民经济总收入的1/4;今后将是2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一个老年人口,2030年后60岁以上老人达到4亿,将老无所养。老年化危机将引发严重经济危机,全球经济也将受损。 独生子女政策尤其危害妇女权益。妇女天然的优势是生育,但是却不能得到回报。中国是世界上唯一实行独生子女政策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女性自杀率高于男性的国家。由于妇女寿命比男人长,今后大量老年妇女将老无所养。 1980年之前中国出生性别比正常(男女比为105:100左右)。独生子女政策导致出生性别比不断攀升,1996年到2005年出生的性别比高达127,加上一些单身女性,意味着今后将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男人打光棍,四千万光棍将被判无妻徒刑! 资源短缺不能成为继续控制人口的理由。由于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世界平均”意义不大。除了美国、俄罗斯、大洋洲、南美洲等少数地区外,大多数国家人均资源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低于“世界平均”并不意味资源不够。中国“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而不是“人口过多”。中国人均资源远远比日本、韩国、以及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很多欧洲国家要多。比较资源丰富和资源贫乏的国家,发现经济水平并不完全由人均自然资源决定的,人均资源远远超过美国的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的社会发展水平却反而不如美国,而与中国差不多。人口资源才是第一资源,是中国最大的优势资源。人是“本”(能够将“非资源”变为“资源”),自然资源是“末”,想通过减少人口来提高“人均资源”是舍本逐末。 人口决定消费,消费决定需求,需求决定生产,有生产才能提供就业。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劳动力与总消费人口比例在50%左右或以下。而中国由于实行独生子女政策减少了年幼消费者,劳动力与总人口的比例高达63.5%,只能依赖国际市场提供就业机会。但是中国目前这种外向型经济已经走到了尽头。一方面是因为印度等人口大国在崛起,印度的劳动力开始占领国际市场,另一方面是发达国家由于人口结构老化,购买力下降,向国外进口也将减少。因此中国经济要持续发展,就只能依赖内需。而要发展内需,就需要足够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消费者。中国现在是劳动力过剩,今后是劳动力短缺。孩子出生,要到20岁之前一直是单纯的消费者,大大缓解就业压力。而20年之后,中国面临劳动力短缺,现在出生的孩子长大成人,刚好弥补劳动力短缺。换句话说,停止计划生育既缓解现在的就业压力,又缓解今后的老年化压力,一举两得。 中国人口从1950年的5.5亿增加到现在的13亿,每年增加一千多万,主要是因为平均预期寿命从35岁延长到73岁,不是因为生的太多,而是死的少,是人口“蓄洪”。但是寿命不会无限延长。从1950年代直到1991年,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000万左右或者以上,其中1963年到1974年这12年平均每年出生2600万,有生就有死,等到1950年代出生的人开始死亡,中国将出现一个长达五十年的人口“泄洪”期,中国每年死亡两三千万,是现在的两三倍。而目前中国每年只出生600万女孩,如果只停止计划生育而不"鼓励"生育,今后中国的生育率将比现在的台湾和韩国(社会发展水平比中国大陆要先进20多年)的1.1还要低,每年只生600多万孩子,不到全球的1/20,每年减少一千多万,大国空巢!
2023-08-01 07:29:121

中国有多少人口

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2011中国人口数量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人口普查总人口数为1370536875。大陆是1339724852。近十年年均增长率0、57%,男女性别比例为105.20:100  全国城镇人口比上次人口普查多出207137093人,乡村人口减少133237289人,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比上次人口普查增加了13.46个百分点。我国60岁以上人口突破13%。  各年龄段占人口比例0-14岁占16.60%,15-59岁占70.14%,60岁以上占13.26%,65岁以上占8.87%。 不过作为一名大学生,据我的数学模型的精确估计,2010年中国人口总数为13.409637451171875亿。通过对以前的数据对比,该模型精确度非常高,大家可以用今年的人口普查数据对比验证。 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第1号) 2001-05-15 11:01:42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于2000年11月1 日进行了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登记工作。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支持配合下,通过近千万普查工作人员艰苦努力,又经过事后质量抽查,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的现场登记和复查任务。目前,普查的全部资料正在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主要数据的快速汇总工作已经结束,现公布如下: 一、总人口 全国总人口为129533万人。其中: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下同)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26583万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678万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44万人。 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人口为2228万人。 二、人口增长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990年7月1日0时的113368万人相比,十年零四个月共增加了13215万人,增长11.66%。平均每年增加127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07%。 三、家庭户人口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34837万户,家庭户人口为119839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44人,比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96人减少了0.52人。 四、总人口性别构成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为65355万人,占总人口的51.63%;女性为61228万人,占总人口的48.37%。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6.74。 五、年龄构成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8979万人,占总人口的22.89%;15-64岁的人口为88793万人,占总人口的70.15%;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4.8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39 个百分点。 六、民族构成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5940万人,占总人口的91.5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0643万人,占总人口的8.41%。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1692万人,增长了11.22%;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523万人,增长了16.70%。 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接受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的4571万人;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14109万人;接受初中教育的42989万人;接受小学教育的45191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数有如下变化:具有大学程度的由1422人上升为 3611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8039人上升为1114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23344人上升为3396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7057人下降为35701人。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15岁以上不识字或识字很少的人)为8507万人,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率由15.88%下降为6.72%,下降了9.16个百分点。 八、城乡人口 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45594万人,占总人口的36.0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80739万人,占总人口的63.91%。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9.86个百分点。注:1、本公报为初步汇总数。 2、普查登记以2000年11月1日0时(北京时间)为标准时间,普查登记的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上常住的人。 3、普查登记结束后,全国统一抽取602个调查小区进行了登记质量的抽样调查。抽查结果,人口漏登率为1.81%。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总人口中已包括据此计算的漏登人口。 4、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6月30日的数据。 5、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9月30日的数据。 6、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数是由台湾当局公布的2000年12月的数据。 7、家庭户人口不包括现役军人,也不包括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的人。 8、城乡人口是按国家统计局1999年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计算的。 现将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快速汇总的人口地区分布数据公布如下:地区别 人口数(万人)北京市 1382天津市 1001河北省 6744山西省 3297内蒙古自治区 2376辽宁省 4238吉林省 2728黑龙江省 3689上海市 1674江苏省 7438 浙江省 4677安徽省 5986福建省(不含金门、马祖等岛屿) 3471江西省 4140 山东省 9079 河南省 9256 湖北省 6028 湖南省 6440 广东省 8642 广西壮族自治区 4489 海南省 787 重庆市 3090四川省 8329 贵州省 3525云南省 4288 西藏自治区 262 陕西省 3605 甘肃省 2562 青海省 518 宁夏回族自治区 56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25 香港特别行政区 678澳门特别行政区 44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 2228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 250注: 1、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是普查登记的2000年11月1日0时的数据(包括外来人口,不包括外出人口)。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军人的人口合计与祖国大陆总人口之差,为常住地待定的人口。 3、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6月30日的数据。 4、澳门特别行政区的人口数为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提供的2000年9月30日的数据。 5、台湾省和福建省的金门、马祖等岛屿的人口数是由台湾当局公布的2000年12月的数据
2023-08-01 07:29:2110

世界各国对人口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原因分别是什么?

200多个国家现在只有中国计划生育,而且还是强制的。其他国家都鼓励生育。因为人口是资源,有人口国家才能繁荣昌盛。现在中国很多农村没有人,小学荒芜,只有大城市是繁盛的,但不会长久。建议看《大国空巢》。
2023-08-01 07:29:432

中国多少人口

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其中: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
2023-08-01 07:30:035

为什么说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1、人口结构安全是国家最高层次的安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口本身必须持续发展,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世代更替),目前发达国家需要妇女平均生育2.1个孩子,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需要妇女平均生育2.5到3.3个孩子。由于非正常死亡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都比发达国家要高,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育龄妇女人均生育孩子数)需要在2.3以上。考虑到不孕不育症、单身、丁克等人群,一个正常的社会应当是主流家庭生育三个孩子,部分家庭生育一两个孩子,部分家庭生育四五个孩子。要是一个国家的主流家庭不让生、不愿生或者养不起三个孩子,标志著这个国家已经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人口有其内在调控机制。在古代通过“左手”(瘟疫、战争、饥荒、自然灾害等)调控人口。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美洲新大陆高产作物的引入旧大陆,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粮食数倍增加;加上牛痘接种和青霉素等的推广使得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从过去20多岁延长到现在的60多岁,导致人口激增。年轻的人口结构是各国崛起的必要条件,但是工业化通过“右手”压迫人口,降低生育意愿、养育能力和生育能力,使得生育率降低,出现严重老年化,社会难以持续发展(越穷越生,越生越富,越富越不生),与中国古老传言“财丁不能两旺”相吻合。这种“两手”调控机制使得人口呈S形变化,数千年的低水平平稳期,三百年左右的急剧上升期,然后是人口高水平平稳期或者下降期。计划生育使得中国放弃了数千年一遇的人口发展机遇。中国要是1970年代就不实行计划生育的话,随著人类发展指数(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的提高,生育率也会自发直线下滑,人口不会无限增加,中国2005年底人口也只有15亿左右;即使1980年就彻底停止计划生育,那么2005年人口也只有14亿左右人口,但是人口结构就更为合理,更有利于国家的持续发展。 3、中国人口增加不是因为毛泽东鼓励生育,主要是寿命延长,是“死的少”,而不是“生的太多”。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延长到1980年的68岁,同期人口从5.5亿增加到10亿。毛泽东时期的人口政策遏止了中国人口占世界比例下降的趋势(从19世纪初的占世界40%下降到1949年的22%),1949年中国人口占世界22%,1980年仍然是22%。要是依照马寅初人口论,从1959年1979年少生3亿(实际上4.57亿),意味著1959年以后出生的人口的近2/3是不能出生的,而现在的老年人都是马寅初人提出口论之前出生的,那么现在中国可能已经因为老年化而崩溃,已经沦落为一个毫无生气、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家。中国1950年代到1970年代繁衍的人口成为现在的劳动力,才是目前真正的“人口红利”。现在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是“吃祖宗的饭”,但现在的计划生育却是“断子孙的根”。目前全球经济都在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但是今后中国将面临“人口负债”,同样将严重影响全球经济。 4、人类几千年人口数量波动在低水平,生活质量也没有大的变化。近300年人口爆炸导致科技爆炸。人口密度优势和规模优势是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人口增加,对现有的资源消耗只是“加法”地增加;但更重要的却是使目前的“非资源”(如氮气、太阳光)变为新的资源(氮肥、太阳能),这种新资源的增加却是“乘法”地增加的。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不断将“非资源”(比如过去的煤和石油)变成“资源”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近代人口不断增加,而生活水平反而不断提高的原因。说明科技的进步、经济的成长远远比人口增长快。何况现在人口增长已经减缓(停止计划生育都难以防止中国人口锐减),科技的进步却还在加速,谁能断言中国人口上限?中国人口减少对全世界来说都是悲剧。 5、中国的人口过多只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谎言。中国的所有资源总量在全球都位居前列:农用地面积全球第一,国土面积、矿产资源全球第三,森林面积全球第五,淡水资源全球第六。由于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世界平均”意义不大,低于“世界平均”并不意味资源不够。前苏联、大洋洲、美国、加拿大、蒙古国这五个地区人口不到全球10%,但是陆地面积超过全球39%。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大洋洲、南美洲人口占全球13.7%,但却拥有全球36%的耕地。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南美洲、大洋洲、刚果这六个地区占全球人口14.5%,但却拥有全球65.7%的森林面积。南美洲、俄罗斯、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美国、大洋洲、缅甸、刚果这8个地区人口占全球18.8%,但却拥有全球64%的水资源。大洋洲、南美洲、美国、前苏联、蒙古人口不到全球14%,但却占有全球草原面积的48%。前苏联、美国、南非、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加拿大、德国、英国8个地区人口占全球13%,但却拥有全球62.3%的矿产资源。除了资源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外,中国人均资源并不处劣势,比如,除中国以外,全球40.9%的人口人均农用地面积比中国多,59.1%的人口人均农用地面积比中国少;全球16%的人口人均矿产资源是中国的8倍,但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却是另外84%的人口的1.56倍。中国人口密度是印度的37%,人均农用地面积是印度的2.55倍,人均耕地面积是印度的73.5%,人均长期作物用地是印度的1.13倍,人均草原面积是印度的30.14倍,人均森林面积是印度的2.08倍,人均淡水资源是印度的1.24倍,人均矿产资源是印度的3.55倍。中国绝对算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也不错”,中国“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而不是“人口过多”。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农业政策和人口结构而不是耕地。比较资源丰富和资源贫乏的国家,发现经济水平并不完全由人均自然资源决定的,因为人口资源才是第一资源,是中国最大的优势资源。人是“本”(能够将“非资源”变为“资源”),自然资源是“末”,想通过减少人口来提高“人均资源”是舍本逐末。巴西自然资源丰富,气候良好,面积85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美国的91%,中国的89%,巴西人口1.9亿,只相当于美国的63%,中国的14.6%,但社会发展水平与中国基本一致,中国目前在发展中所碰到的问题在巴西照样存在。 6、由于人口的负面影响是直接的,抱怨人口过多、建议控制人口的“有识之士”历代不乏其人。现在不少人口学家声称要将中国人口降低到7亿、5亿或者3亿。2005年中国人口中1970年以后出生的7亿,1978年以后出生的5亿,1988年以后出生的3亿。现在一个孩子都不生,今后平均寿命为76岁的话,中国人口也要到2046年、2054年、2064年才能分别降低到7亿、5亿、3亿,但那个时候最年轻的妇女也已经有41岁、49岁、59岁了,基本都丧失生育能力了,然后在2085年左右中华民族基本灭绝。以急剧压缩人口规模、催生畸形人口结构为代价提高生活水平,和过把瘾就死没什么区别。并且不用说中国人口减少到7亿,即使3亿甚至几千万,要想保证现有的生活质量,现有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不过是多维持几十年、上百年罢了。要从全球化角度看待资源,即使中国一个孩子都不生,留著资源给其他国家,也不过多用几十年。因此人类要存在和发展只有一条路可走:依赖于科技进步开发新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节流不如开源,而科技进步依赖于足够数量、合理结构的高素质人口。 7、从全球看,环境污染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中国总体生态环境自1990年代起也不断改善。但是中国城市环境确实在恶化,一方面是因为粗放式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城市化。现在二、三亿青壮年农民工只是序曲,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工地,这个过程必然伴随城市环境的恶化(如果走精细化道路,现代科技可以确保中国将环境恶化降低到可接受程度,不会发生欧洲工业革命时期“伦敦烟雾”事件)。即使现在一个孩子都不生,光将目前人口城市化,环境问题同样严重。并且中国现在的环境污染很大程度是国际社会转嫁来的。计划生育无助于改善自然环境,但是却严重污染人文环境。 8、计划生育政策出台是非常草率的,并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当年的所有预测全部落空(比如1980年预测“老化现象最快也得在四十年以后才会出现”,但是实际上1999年就进入老年化)。比较中国和印度的HDI,发现计划生育并没有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任何贡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martya Sen通过比较中印两国的人均***P,也得出相同的结论。计划生育无功于当代,却有害于千秋:诱使中国走“以物为本”的畸形粗放型发展模式,削弱物资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抬高养育成本,降低生育意愿,使得中国提前进入养不起孩子的时代,削弱人口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速人口老化,导致“未富先老”,使得中国难以建立起合理的社保制度(中国目前是9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老年人口;今后是2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老年人口),并使得城市化滞后,降低创新能力和劳动生产率;腰斩依托于健全家庭结构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彻底改变世界和中国民族结构(中国人口占世界比例从1980年的22%下降到2005年的19%,不久将降低到15%,然后继续快速下降,李小平等人口学家认为应该继续降低到占世界3%;2000年到2005年这五年期间中国新增人口中少数民族占42%);增加出生性别比;降低人口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增高家庭风险(我国15岁以下儿童每年死亡约40万—50万人,还有大量因伤致残儿童);使得中国在第一次产业革命未完成时就出现劳动力短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严重阻碍今后产业结构的转型;降低国防潜力,威胁中国边界安全;激化了干群矛盾;破坏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威胁社会稳定并危及可持续发展。恶梦醒来是早晨,但是中国人口恶梦醒来却将是漫长的黑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口问题是一颗定时炸弹,现在暴露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比如目前只有4000万老人享受养老金,但是社保就已经出现问题),随著时间推移,问题将越清晰、越严重。仅仅二十多年之后,就有四亿多老人等著养老,四千万青壮年光棍面临无妻徒刑。如果不及时果断地作出方向性调整,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动摇国本。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中华民族却正在迅速衰老,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9、人口决定消费,消费决定需求,需求决定生产,生产决定就业。减少人口之后减少消费,哪里还有就业?计划生育导致家庭结构畸形,家庭缩小,只需要比较少的收入就可以维持家庭基本消费,导致工资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使得行政成本(从1978年到2004年增加100倍)、垄断企业与资本三者拿走了***P的绝大部分,中国工资收入占***P比例不断下降,现在只占***P的12%,居民收入只占***P的22%(其他国家工资收入占***P的54%-65%)。在这种“寄生经济”的模式下,必然压制正常消费,增加腐败的空间,贫富差别增加,也给房地产、教育、医疗产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导致消费萎缩,产品廉价外销、高度依赖于国际市场、经济受制于人(全球都在享受中国的“人口红利”,中国老百姓却享受不到),国内需求不足引起就业不振,老百姓生活压力加大。要是1980年就彻底停止计划生育,家庭需求底线提高,工资占***P的比例被迫成倍提高,虽然孩子增多,妇女劳动参与率降低(也能缓解就业压力;而目前中国妇女劳动参与率高居全球第17位),但是家庭生活水平反而比现在高,消费和生产的关系趋于合理,大大增加就业容量;多出生的人口中只有1980年代初出生的大约三千多万(不可能超过五千万)进入劳动市场的,相对于目前9亿多的劳动人口来说比例不高,对现在的就业影响不大,而且现在缺的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劳动力,就是说20岁的人口基本并不与50岁的人口抢工作。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主要是由于大学扩招,高校招生人数从1998年到2006年增加5倍,如此大跃进,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就业压力的。不顾人口结构的扩招并且将使得今后很多高校因为生源短缺而破产。 10、由于生育意愿的下降,中国“九五”、“十五”期间每年人口增量都不到预期的三分之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发现生育率已经降低到极其危险的1.2-1.3,年度人口抽样调查以及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这还可以从近年小学生锐减,小学大量关闭得到佐证。现在低惯性增长是人口锐减的前兆。但因为涉及利益和权力,计划生育就像是穿上著了魔法的红舞鞋,停不下来了,计生委和部分人口学家将每年出生人口多计算50%左右,从而将客观调查的1.2-1.3的生育率修正成1.8。中国人口迷雾是“人工迷雾”。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建议下,中国人口政策还纹丝不动,《报告》预测在现有政策下中国人口将于2033年达到15亿,根据这种预测,2006年人口需要增加1300万以上,但是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只增加692万(实际上可能只增加两三百万),可见《报告》一两年的预测就与实际相差甚远,遑论今后了。《报告》认为:“全国平均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央多次强调要“稳定低生育水平”,而不是降低生育率。国家统计局资料认为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达到13亿。张维庆2005年11月说“按照目前的总和生育率1.8预测,我国总人口将于2010年达到13.7亿”。意味著如果生育率稳定在1.8的话,2005年到2010年这6年每年需要增加1167万人口。但是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5年人口增量只有768万,2006年人口增量只有692万。这说明计生委没有稳定生育率的能力,中国的生育率无法稳定在1.8,而是远低于1.8。中国2005年底实际人口只有12.5亿左右,而没有国家统计局宣称的13.07亿。目前每年出生1200万左右,死亡1000万左右,随著老年人口的堆积,死亡人口将急剧增加,中国人口已经接近负增长,继续现行人口政策,中国人口高峰连13亿都难以达到,不可能达到14亿,更不会达到计生委和部分人口学家所宣称的16亿。 11、各民族的博弈归根到底是生育文化的博弈。中国成为第一人口大国得益于传统生育文化(家文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有大的道理。现在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不就是国家和民族意义的传香火吗?家族的香火传不下去,难道国家和民族的香火传得下去?依照现在“科学”的标准,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有很多缺陷,但却成功延续了我们的民族的文明和人口(而其他很多文明却相继消亡);在古代那种生产力条件下,人类繁衍相当于紧急避险,要是采纳现在“完善而公平”的文化和制度,连人口都不可能延续下来,更别说其它的了。但是工业化改变了传统的家庭模式,动摇了中华生育文化的两个支柱(祖宗文化和礼教文化),从而使得中华文化圈的地区(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的生育率为全球最低。比较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生育率随著社会发展而下降的趋势,中国大陆现在停止计划生育后生育率也只能在1.8左右(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中华文化圈的其他地区没有刻意破坏生育文化,生育文化是遭到被动破坏的;而中国大陆的传统生育文化遭到三重破坏:A、现在的物质生产至上的经济制度和家庭模式对中华文化圈的打击;B、与苏联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曾经主动打击传统的生育文化;C、几十年计划生育的片面宣传刻意破坏生育文化,人口上限和超低政策生育率形成生育心理的“爬蚤效应”。因此中国即使停止计划生育也将达不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中国目前发展水平时的生育率(1.8左右),多次生育意愿调查也证实这一点。人口问题已经是火烧眉毛,容不得继续延误时机,中国人口政策需要方向性的改变,而不是“二孩晚育”这样的微调。重建生育文化、鼓励生育的任务将非常艰巨。 12、健全的人口结构是经济起飞、国家崛起、合理养老金制度的建立等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而畸形的人口结构却是经济衰退的充分条件。近年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已经下降到1200万左右(数量还远不如1940年代),其中女孩不到600万;印度每年出生人口2400多万,其中女孩1200万左右。意味著今后印度的物质再生产能力(劳动力)和人口再生产能力(育龄妇女)都是中国的两倍。现在在鼓励生育的情况下,香港每个妇女只生育0.95个,台湾、韩国1.1个孩子(这些地区发展水平比中国大陆早20多年;而中国大陆的生育文化还遭受多重破坏)。要是光停止计划生育而不鼓励生育,不能有效遏制生育率下降的势头,中国现在每年出生的这500多万女孩(扣除不生育人群后,生育妇女不到500万)到时候每人平均只生育1.2个孩子的话,那么每年出生人口只有600多万,而其时每年死亡人口近2000万,而2040年左右每年死亡人口2500多万(1960年代中期每年出生人口2500万以上),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年人口减少1000多万—大国空巢!
2023-08-01 07:30:204

某市今年的人口负增长率为0.13%

从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初步数据看,中国人口已经接近负增长。国外数据联合国2008年的低方案认为,中国人口在2023年达到14亿的顶峰之后开始负增长。但第六次人口普查表明,联合国的低方案预测过于乐观。联合国认为,中国1995-2010年的生育率稳定在1.8,2010年总人口为13.54亿。这次人口普查显示,1995年之后中国的生育率只有1.3-1.4,2010年总人口只有13.379亿。因此中国人口负增长时间可能还要提前,高峰人口不可能达到14亿。数据调查[1] 2012年10月26日,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中国人口形势的变化和人口政策调整》研究报告。报告认为,中国在2012年开始已经进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阶段,人口的红利期已经结束。报告称,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直接推算,中国总和生育率为1.18,考虑到出生漏报,当前的综合出生率应在1.5以下。研究认为,2012年中国人口的增长速度已经非常缓慢,如果低生育水平一直持续下去,2027年中国人口将转为负增长。[1] 国家统计局在2010年没有公布出生和死亡人口,只公布比上年增加626万人。2005年以来每年死亡人口平均增加23万,因此假定2010年死亡为966万,那么2010年出生应为1592万。在1990年之前的国家统计公报中,每年的出生人口与历年人口普查基本一致。但在1991年之后,由于不相信已经出现的低生育率,他们将1991年到1995年出生人口(2000年普查5至9岁人口为9015万)上浮18.6%,变成1亿0694万);将1996年到2005年出生人口(2000年人口普查和2005年1%抽样调查显示为1亿3744万)上浮29.6%,变成1亿7810万。历年统计公报显示,1996-2010年共出生2亿5805万人。根据生命表,平均每年死亡0.22%,到2010年的时候还应剩下2亿5387万人。但2010年人口普查显示0-14岁人口(1996-2010年出生)只有2亿2246万人,说明统计公报每年出生人口虚高了14.12%。如果将统计公报的1991年到2010年出生人口下调14.12%,每年死亡人数仍然采纳统计局的数据(可能还有漏报,笔者在《大国空巢》中有分析),可见,中国年增人口从1987年开始几乎直线减少,从1987年的1801万下降到2012年的400多万。出生数减去死亡数等于增加的人口。育龄妇女人数和生育率决定出生孩子数量。近几年每年出生人口还稳定在1400万左右,是因为2005年之后出现20-29岁生育旺盛期妇女高峰,遏制了出生人口的继续下跌。但当20-29岁年龄段的妇女在2011年达到1.04亿的顶峰之后(见表二),其数量将快速减少,到2020年、2030年分别只有0.82亿、0.63亿。而15-49岁总育龄妇女也在2012年达到3.7亿的顶峰后直线下降。这意味着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将从2012年1300多万的基础上快速下降。由于老年人口的剧增,每年死亡人口在快速增加。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死亡人口从2005年的849万增加到2009年的943万,平均每年增加23万。这意味着中国年增人口将在2012400多万的基础上快速下降,今后10年左右人口将开始负增长。人口负增长一旦开始,将一发不可收。从1950年直到1991年,除了少数几年外,中国每年出生人口都在2000万左右或以上,其中1963年到1974年这12年平均每年出生2600万。但有生就有死,等到195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口到了老年,每年的死亡人口将激增,达到2012年的两三倍。中国将出现一个几十年的人口“泄洪”期,每年净减少一千多万人!在人口减少的同时,人口老化将加速,国力和生活水平都将下降。日本就是一个例子,在1990年的时候,日本人均购买力超过美国;但由于老年化,2012年日本人均购买力比美国少了1/3。根据麦肯锡全球研究院的调查,到2024年,日本家庭的收入将低于1997年的水平。在今后20多年里,中国育龄妇女人数下降是不可改变的事实。阻止出生人口下降的唯一途径就是提升生育率:一方面停止计划生育,一方面通过改善民生以提升生育意愿和养育能力。
2023-08-01 07:30:271

计划生育是否应该继续

应该停止了。1、人口结构安全是国家最高层次的安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口本身必须持续发展,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世代更替),目前发达国家需要妇女平均生育2.1个孩子,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需要妇女平均生育2.5到3.3个孩子。由于非正常死亡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都比发达国家要高,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育龄妇女人均生育孩子数)需要在2.3以上。考虑到不孕不育症、单身、丁克等人群,一个正常的社会应当是主流家庭生育三个孩子,部分家庭生育一两个孩子,部分家庭生育四五个孩子。要是一个国家的主流家庭不让生、不愿生或者养不起三个孩子,标志著这个国家已经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2、人口有其内在调控机制。在古代通过“左手”(瘟疫、战争、饥荒、自然灾害等)调控人口。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美洲新大陆高产作物的引入旧大陆,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粮食数倍增加;加上牛痘接种和青霉素等的推广使得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从过去20多岁延长到现在的60多岁,导致人口激增。年轻的人口结构是各国崛起的必要条件,但是工业化通过“右手”压迫人口,降低生育意愿、养育能力和生育能力,使得生育率降低,出现严重老年化,社会难以持续发展(越穷越生,越生越富,越富越不生),与中国古老传言“财丁不能两旺”相吻合。这种“两手”调控机制使得人口呈S形变化,数千年的低水平平稳期,三百年左右的急剧上升期,然后是人口高水平平稳期或者下降期。计划生育使得中国放弃了数千年一遇的人口发展机遇。中国要是1970年代就不实行计划生育的话,随著人类发展指数(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的提高,生育率也会自发直线下滑,人口不会无限增加,中国2005年底人口也只有15亿左右;即使1980年就彻底停止计划生育,那么2005年人口也只有14亿左右人口,但是人口结构就更为合理,更有利于国家的持续发展。3、中国人口增加不是因为毛泽东鼓励生育,主要是寿命延长,是“死的少”,而不是“生的太多”。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延长到1980年的68岁,同期人口从5.5亿增加到10亿。毛泽东时期的人口政策遏止了中国人口占世界比例下降的趋势(从19世纪初的占世界40%下降到1949年的22%),1949年中国人口占世界22%,1980年仍然是22%。要是依照马寅初人口论,从1959年1979年少生3亿(实际上4.57亿),意味著1959年以后出生的人口的近2/3是不能出生的,而现在的老年人都是马寅初人提出口论之前出生的,那么现在中国可能已经因为老年化而崩溃,已经沦落为一个毫无生气、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家。中国1950年代到1970年代繁衍的人口成为现在的劳动力,才是目前真正的“人口红利”。现在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是“吃祖宗的饭”,但现在的计划生育却是“断子孙的根”。目前全球经济都在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但是今后中国将面临“人口负债”,同样将严重影响全球经济。4、人类几千年人口数量波动在低水平,生活质量也没有大的变化。近300年人口爆炸导致科技爆炸。人口密度优势和规模优势是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人口增加,对现有的资源消耗只是“加法”地增加;但更重要的却是使目前的“非资源”(如氮气、太阳光)变为新的资源(氮肥、太阳能),这种新资源的增加却是“乘法”地增加的。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不断将“非资源”(比如过去的煤和石油)变成“资源”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近代人口不断增加,而生活水平反而不断提高的原因。说明科技的进步、经济的成长远远比人口增长快。何况现在人口增长已经减缓(停止计划生育都难以防止中国人口锐减),科技的进步却还在加速,谁能断言中国人口上限?中国人口减少对全世界来说都是悲剧。5、中国的人口过多只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谎言。中国的所有资源总量在全球都位居前列:农用地面积全球第一,国土面积、矿产资源全球第三,森林面积全球第五,淡水资源全球第六。由于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世界平均”意义不大,低于“世界平均”并不意味资源不够。前苏联、大洋洲、美国、加拿大、蒙古国这五个地区人口不到全球10%,但是陆地面积超过全球39%。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大洋洲、南美洲人口占全球13.7%,但却拥有全球36%的耕地。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南美洲、大洋洲、刚果这六个地区占全球人口14.5%,但却拥有全球65.7%的森林面积。南美洲、俄罗斯、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美国、大洋洲、缅甸、刚果这8个地区人口占全球18.8%,但却拥有全球64%的水资源。大洋洲、南美洲、美国、前苏联、蒙古人口不到全球14%,但却占有全球草原面积的48%。前苏联、美国、南非、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加拿大、德国、英国8个地区人口占全球13%,但却拥有全球62.3%的矿产资源。除了资源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外,中国人均资源并不处劣势,比如,除中国以外,全球40.9%的人口人均农用地面积比中国多,59.1%的人口人均农用地面积比中国少;全球16%的人口人均矿产资源是中国的8倍,但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却是另外84%的人口的1.56倍。中国人口密度是印度的37%,人均农用地面积是印度的2.55倍,人均耕地面积是印度的73.5%,人均长期作物用地是印度的1.13倍,人均草原面积是印度的30.14倍,人均森林面积是印度的2.08倍,人均淡水资源是印度的1.24倍,人均矿产资源是印度的3.55倍。中国绝对算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也不错”,中国“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而不是“人口过多”。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农业政策和人口结构而不是耕地。比较资源丰富和资源贫乏的国家,发现经济水平并不完全由人均自然资源决定的,因为人口资源才是第一资源,是中国最大的优势资源。人是“本”(能够将“非资源”变为“资源”),自然资源是“末”,想通过减少人口来提高“人均资源”是舍本逐末。巴西自然资源丰富,气候良好,面积85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美国的91%,中国的89%,巴西人口1.9亿,只相当于美国的63%,中国的14.6%,但社会发展水平与中国基本一致,中国目前在发展中所碰到的问题在巴西照样存在。6、由于人口的负面影响是直接的,抱怨人口过多、建议控制人口的“有识之士”历代不乏其人。现在不少人口学家声称要将中国人口降低到7亿、5亿或者3亿。2005年中国人口中1970年以后出生的7亿,1978年以后出生的5亿,1988年以后出生的3亿。现在一个孩子都不生,今后平均寿命为76岁的话,中国人口也要到2046年、2054年、2064年才能分别降低到7亿、5亿、3亿,但那个时候最年轻的妇女也已经有41岁、49岁、59岁了,基本都丧失生育能力了,然后在2085年左右中华民族基本灭绝。以急剧压缩人口规模、催生畸形人口结构为代价提高生活水平,和过把瘾就死没什么区别。并且不用说中国人口减少到7亿,即使3亿甚至几千万,要想保证现有的生活质量,现有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不过是多维持几十年、上百年罢了。要从全球化角度看待资源,即使中国一个孩子都不生,留著资源给其他国家,也不过多用几十年。因此人类要存在和发展只有一条路可走:依赖于科技进步开发新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节流不如开源,而科技进步依赖于足够数量、合理结构的高素质人口。7、从全球看,环境污染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中国总体生态环境自1990年代起也不断改善。但是中国城市环境确实在恶化,一方面是因为粗放式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城市化。现在二、三亿青壮年农民工只是序曲,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工地,这个过程必然伴随城市环境的恶化(如果走精细化道路,现代科技可以确保中国将环境恶化降低到可接受程度,不会发生欧洲工业革命时期“伦敦烟雾”事件)。即使现在一个孩子都不生,光将目前人口城市化,环境问题同样严重。并且中国现在的环境污染很大程度是国际社会转嫁来的。计划生育无助于改善自然环境,但是却严重污染人文环境。8、计划生育政策出台是非常草率的,并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当年的所有预测全部落空(比如1980年预测“老化现象最快也得在四十年以后才会出现”,但是实际上1999年就进入老年化)。比较中国和印度的HDI,发现计划生育并没有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任何贡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martya Sen通过比较中印两国的人均***P,也得出相同的结论。计划生育无功于当代,却有害于千秋:诱使中国走“以物为本”的畸形粗放型发展模式,削弱物资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抬高养育成本,降低生育意愿,使得中国提前进入养不起孩子的时代,削弱人口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速人口老化,导致“未富先老”,使得中国难以建立起合理的社保制度(中国目前是9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老年人口;今后是2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老年人口),并使得城市化滞后,降低创新能力和劳动生产率;腰斩依托于健全家庭结构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彻底改变世界和中国民族结构(中国人口占世界比例从1980年的22%下降到2005年的19%,不久将降低到15%,然后继续快速下降,李小平等人口学家认为应该继续降低到占世界3%;2000年到2005年这五年期间中国新增人口中少数民族占42%);增加出生性别比;降低人口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增高家庭风险(我国15岁以下儿童每年死亡约40万—50万人,还有大量因伤致残儿童);使得中国在第一次产业革命未完成时就出现劳动力短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严重阻碍今后产业结构的转型;降低国防潜力,威胁中国边界安全;激化了干群矛盾;破坏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威胁社会稳定并危及可持续发展。恶梦醒来是早晨,但是中国人口恶梦醒来却将是漫长的黑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口问题是一颗定时炸弹,现在暴露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比如目前只有4000万老人享受养老金,但是社保就已经出现问题),随著时间推移,问题将越清晰、越严重。仅仅二十多年之后,就有四亿多老人等著养老,四千万青壮年光棍面临无妻徒刑。如果不及时果断地作出方向性调整,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动摇国本。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中华民族却正在迅速衰老,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9、人口决定消费,消费决定需求,需求决定生产,生产决定就业。减少人口之后减少消费,哪里还有就业?计划生育导致家庭结构畸形,家庭缩小,只需要比较少的收入就可以维持家庭基本消费,导致工资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使得行政成本(从1978年到2004年增加100倍)、垄断企业与资本三者拿走了***P的绝大部分,中国工资收入占***P比例不断下降,现在只占***P的12%,居民收入只占***P的22%(其他国家工资收入占***P的54%-65%)。在这种“寄生经济”的模式下,必然压制正常消费,增加腐败的空间,贫富差别增加,也给房地产、教育、医疗产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导致消费萎缩,产品廉价外销、高度依赖于国际市场、经济受制于人(全球都在享受中国的“人口红利”,中国老百姓却享受不到),国内需求不足引起就业不振,老百姓生活压力加大。要是1980年就彻底停止计划生育,家庭需求底线提高,工资占***P的比例被迫成倍提高,虽然孩子增多,妇女劳动参与率降低(也能缓解就业压力;而目前中国妇女劳动参与率高居全球第17位),但是家庭生活水平反而比现在高,消费和生产的关系趋于合理,大大增加就业容量;多出生的人口中只有1980年代初出生的大约三千多万(不可能超过五千万)进入劳动市场的,相对于目前9亿多的劳动人口来说比例不高,对现在的就业影响不大,而且现在缺的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劳动力,就是说20岁的人口基本并不与50岁的人口抢工作。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主要是由于大学扩招,高校招生人数从1998年到2006年增加5倍,如此大跃进,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就业压力的。不顾人口结构的扩招并且将使得今后很多高校因为生源短缺而破产。10、由于生育意愿的下降,中国“九五”、“十五”期间每年人口增量都不到预期的三分之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发现生育率已经降低到极其危险的1.2-1.3,年度人口抽样调查以及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这还可以从近年小学生锐减,小学大量关闭得到佐证。现在低惯性增长是人口锐减的前兆。但因为涉及利益和权力,计划生育就像是穿上著了魔法的红舞鞋,停不下来了,计生委和部分人口学家将每年出生人口多计算50%左右,从而将客观调查的1.2-1.3的生育率修正成1.8。中国人口迷雾是“人工迷雾”。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建议下,中国人口政策还纹丝不动,《报告》预测在现有政策下中国人口将于2033年达到15亿,根据这种预测,2006年人口需要增加1300万以上,但是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只增加692万(实际上可能只增加两三百万),可见《报告》一两年的预测就与实际相差甚远,遑论今后了。《报告》认为:“全国平均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央多次强调要“稳定低生育水平”,而不是降低生育率。国家统计局资料认为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达到13亿。张维庆2005年11月说“按照目前的总和生育率1.8预测,我国总人口将于2010年达到13.7亿”。意味著如果生育率稳定在1.8的话,2005年到2010年这6年每年需要增加1167万人口。但是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5年人口增量只有768万,2006年人口增量只有692万。这说明计生委没有稳定生育率的能力,中国的生育率无法稳定在1.8,而是远低于1.8。中国2005年底实际人口只有12.5亿左右,而没有国家统计局宣称的13.07亿。目前每年出生1200万左右,死亡1000万左右,随著老年人口的堆积,死亡人口将急剧增加,中国人口已经接近负增长,继续现行人口政策,中国人口高峰连13亿都难以达到,不可能达到14亿,更不会达到计生委和部分人口学家所宣称的16亿。11、各民族的博弈归根到底是生育文化的博弈。中国成为第一人口大国得益于传统生育文化(家文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有大的道理。现在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不就是国家和民族意义的传香火吗?家族的香火传不下去,难道国家和民族的香火传得下去?依照现在“科学”的标准,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有很多缺陷,但却成功延续了我们的民族的文明和人口(而其他很多文明却相继消亡);在古代那种生产力条件下,人类繁衍相当于紧急避险,要是采纳现在“完善而公平”的文化和制度,连人口都不可能延续下来,更别说其它的了。但是工业化改变了传统的家庭模式,动摇了中华生育文化的两个支柱(祖宗文化和礼教文化),从而使得中华文化圈的地区(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的生育率为全球最低。比较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生育率随著社会发展而下降的趋势,中国大陆现在停止计划生育后生育率也只能在1.8左右(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中华文化圈的其他地区没有刻意破坏生育文化,生育文化是遭到被动破坏的;而中国大陆的传统生育文化遭到三重破坏:A、现在的物质生产至上的经济制度和家庭模式对中华文化圈的打击;B、与苏联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曾经主动打击传统的生育文化;C、几十年计划生育的片面宣传刻意破坏生育文化,人口上限和超低政策生育率形成生育心理的“爬蚤效应”。因此中国即使停止计划生育也将达不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中国目前发展水平时的生育率(1.8左右),多次生育意愿调查也证实这一点。人口问题已经是火烧眉毛,容不得继续延误时机,中国人口政策需要方向性的改变,而不是“二孩晚育”这样的微调。重建生育文化、鼓励生育的任务将非常艰巨。12、健全的人口结构是经济起飞、国家崛起、合理养老金制度的建立等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而畸形的人口结构却是经济衰退的充分条件。近年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已经下降到1200万左右(数量还远不如1940年代),其中女孩不到600万;印度每年出生人口2400多万,其中女孩1200万左右。意味著今后印度的物质再生产能力(劳动力)和人口再生产能力(育龄妇女)都是中国的两倍。现在在鼓励生育的情况下,香港每个妇女只生育0.95个,台湾、韩国1.1个孩子(这些地区发展水平比中国大陆早20多年;而中国大陆的生育文化还遭受多重破坏)。要是光停止计划生育而不鼓励生育,不能有效遏制生育率下降的势头,中国现在每年出生的这500多万女孩(扣除不生育人群后,生育妇女不到500万)到时候每人平均只生育1.2个孩子的话,那么每年出生人口只有600多万,而其时每年死亡人口近2000万,而2040年左右每年死亡人口2500多万(1960年代中期每年出生人口2500万以上),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年人口减少1000多万—大国空巢!
2023-08-01 07:30:464

中国人共多少人口 占男人的多些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2023-08-01 07:30:544

独生子女对国家有什么优点

缓解人口数量对环境的压迫~~缓解地球资源的紧缺状况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减少社会压力。。。。间接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 减少竞争压力当然以大国空巢的观点看 以上都是谬论
2023-08-01 07:31:072

印度人口是否已超过中国?

印度人口超过中国已成定局到2028年印度人口将达到14.64亿人,超过中国人口(14.6亿人),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在此之前,已经有许多新闻报道印度人口将超过中国,只不过具体时间有所差异。例如,7月11日《广州日报》报道:“到2025年,印度总人口将会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又如,2007年4月7日《环球时报》报道:“联合国人口司近日公布了最新的一份关于人口的预测,在今年的预测中,联合国人口司估计2033年中国的人口会达到14.6亿的峰值,而在2025年,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
2023-08-01 07:31:157

武汉单身群

1、人口结构安全是国家最高层次的安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人口本身必须持续发展,要保证人口相对于上一代不增加也不减少(世代更替),目前发达国家需要妇女平均生育2.1个孩子,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需要妇女平均生育2.5到3.3个孩子。由于非正常死亡率和出生人口性别比都比发达国家要高,中国的总和生育率(育龄妇女人均生育孩子数)需要在2.3以上。考虑到不孕不育症、单身、丁克等人群,一个正常的社会应当是主流家庭生育三个孩子,部分家庭生育一两个孩子,部分家庭生育四五个孩子。要是一个国家的主流家庭不让生、不愿生或者养不起三个孩子,标志著这个国家已经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人口有其内在调控机制。在古代通过“左手”(瘟疫、战争、饥荒、自然灾害等)调控人口。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美洲新大陆高产作物的引入旧大陆,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粮食数倍增加;加上牛痘接种和青霉素等的推广使得全球平均预期寿命从过去20多岁延长到现在的60多岁,导致人口激增。年轻的人口结构是各国崛起的必要条件,但是工业化通过“右手”压迫人口,降低生育意愿、养育能力和生育能力,使得生育率降低,出现严重老年化,社会难以持续发展(越穷越生,越生越富,越富越不生),与中国古老传言“财丁不能两旺”相吻合。这种“两手”调控机制使得人口呈S形变化,数千年的低水平平稳期,三百年左右的急剧上升期,然后是人口高水平平稳期或者下降期。计划生育使得中国放弃了数千年一遇的人口发展机遇。中国要是1970年代就不实行计划生育的话,随著人类发展指数(反映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的提高,生育率也会自发直线下滑,人口不会无限增加,中国2005年底人口也只有15亿左右;即使1980年就彻底停止计划生育,那么2005年人口也只有14亿左右人口,但是人口结构就更为合理,更有利于国家的持续发展。 3、中国人口增加不是因为毛泽东鼓励生育,主要是寿命延长,是“死的少”,而不是“生的太多”。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的35岁延长到1980年的68岁,同期人口从5.5亿增加到10亿。毛泽东时期的人口政策遏止了中国人口占世界比例下降的趋势(从19世纪初的占世界40%下降到1949年的22%),1949年中国人口占世界22%,1980年仍然是22%。要是依照马寅初人口论,从1959年1979年少生3亿(实际上4.57亿),意味著1959年以后出生的人口的近2/3是不能出生的,而现在的老年人都是马寅初人提出口论之前出生的,那么现在中国可能已经因为老年化而崩溃,已经沦落为一个毫无生气、丧失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国家。中国1950年代到1970年代繁衍的人口成为现在的劳动力,才是目前真正的“人口红利”。现在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是“吃祖宗的饭”,但现在的计划生育却是“断子孙的根”。目前全球经济都在得益于中国的“人口红利”,但是今后中国将面临“人口负债”,同样将严重影响全球经济。 4、人类几千年人口数量波动在低水平,生活质量也没有大的变化。近300年人口爆炸导致科技爆炸。人口密度优势和规模优势是经济繁荣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人口增加,对现有的资源消耗只是“加法”地增加;但更重要的却是使目前的“非资源”(如氮气、太阳光)变为新的资源(氮肥、太阳能),这种新资源的增加却是“乘法”地增加的。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不断将“非资源”(比如过去的煤和石油)变成“资源”的过程。这也是为什么近代人口不断增加,而生活水平反而不断提高的原因。说明科技的进步、经济的成长远远比人口增长快。何况现在人口增长已经减缓(停止计划生育都难以防止中国人口锐减),科技的进步却还在加速,谁能断言中国人口上限?中国人口减少对全世界来说都是悲剧。 5、中国的人口过多只是一个流传很广的谎言。中国的所有资源总量在全球都位居前列:农用地面积全球第一,国土面积、矿产资源全球第三,森林面积全球第五,淡水资源全球第六。由于资源分布很不均匀,“世界平均”意义不大,低于“世界平均”并不意味资源不够。前苏联、大洋洲、美国、加拿大、蒙古国这五个地区人口不到全球10%,但是陆地面积超过全球39%。美国、加拿大、俄罗斯、大洋洲、南美洲人口占全球13.7%,但却拥有全球36%的耕地。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南美洲、大洋洲、刚果这六个地区占全球人口14.5%,但却拥有全球65.7%的森林面积。南美洲、俄罗斯、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美国、大洋洲、缅甸、刚果这8个地区人口占全球18.8%,但却拥有全球64%的水资源。大洋洲、南美洲、美国、前苏联、蒙古人口不到全球14%,但却占有全球草原面积的48%。前苏联、美国、南非、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加拿大、德国、英国8个地区人口占全球13%,但却拥有全球62.3%的矿产资源。除了资源丰富的少数几个国家外,中国人均资源并不处劣势,比如,除中国以外,全球40.9%的人口人均农用地面积比中国多,59.1%的人口人均农用地面积比中国少;全球16%的人口人均矿产资源是中国的8倍,但中国人均矿产资源却是另外84%的人口的1.56倍。中国人口密度是印度的37%,人均农用地面积是印度的2.55倍,人均耕地面积是印度的73.5%,人均长期作物用地是印度的1.13倍,人均草原面积是印度的30.14倍,人均森林面积是印度的2.08倍,人均淡水资源是印度的1.24倍,人均矿产资源是印度的3.55倍。中国绝对算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也不错”,中国“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粗放式的发展模式而不是“人口过多”。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是农业政策和人口结构而不是耕地。比较资源丰富和资源贫乏的国家,发现经济水平并不完全由人均自然资源决定的,因为人口资源才是第一资源,是中国最大的优势资源。人是“本”(能够将“非资源”变为“资源”),自然资源是“末”,想通过减少人口来提高“人均资源”是舍本逐末。巴西自然资源丰富,气候良好,面积851万平方公里,相当于美国的91%,中国的89%,巴西人口1.9亿,只相当于美国的63%,中国的14.6%,但社会发展水平与中国基本一致,中国目前在发展中所碰到的问题在巴西照样存在。 6、由于人口的负面影响是直接的,抱怨人口过多、建议控制人口的“有识之士”历代不乏其人。现在不少人口学家声称要将中国人口降低到7亿、5亿或者3亿。2005年中国人口中1970年以后出生的7亿,1978年以后出生的5亿,1988年以后出生的3亿。现在一个孩子都不生,今后平均寿命为76岁的话,中国人口也要到2046年、2054年、2064年才能分别降低到7亿、5亿、3亿,但那个时候最年轻的妇女也已经有41岁、49岁、59岁了,基本都丧失生育能力了,然后在2085年左右中华民族基本灭绝。以急剧压缩人口规模、催生畸形人口结构为代价提高生活水平,和过把瘾就死没什么区别。并且不用说中国人口减少到7亿,即使3亿甚至几千万,要想保证现有的生活质量,现有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不过是多维持几十年、上百年罢了。要从全球化角度看待资源,即使中国一个孩子都不生,留著资源给其他国家,也不过多用几十年。因此人类要存在和发展只有一条路可走:依赖于科技进步开发新资源(包括可再生资源),节流不如开源,而科技进步依赖于足够数量、合理结构的高素质人口。 7、从全球看,环境污染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中国总体生态环境自1990年代起也不断改善。但是中国城市环境确实在恶化,一方面是因为粗放式发展模式,另一方面是因为中国的城市化。现在二、三亿青壮年农民工只是序曲,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移民潮。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世界工地,这个过程必然伴随城市环境的恶化(如果走精细化道路,现代科技可以确保中国将环境恶化降低到可接受程度,不会发生欧洲工业革命时期“伦敦烟雾”事件)。即使现在一个孩子都不生,光将目前人口城市化,环境问题同样严重。并且中国现在的环境污染很大程度是国际社会转嫁来的。计划生育无助于改善自然环境,但是却严重污染人文环境。 8、计划生育政策出台是非常草率的,并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当年的所有预测全部落空(比如1980年预测“老化现象最快也得在四十年以后才会出现”,但是实际上1999年就进入老年化)。比较中国和印度的HDI,发现计划生育并没有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任何贡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Amartya Sen通过比较中印两国的人均***P,也得出相同的结论。计划生育无功于当代,却有害于千秋:诱使中国走“以物为本”的畸形粗放型发展模式,削弱物资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抬高养育成本,降低生育意愿,使得中国提前进入养不起孩子的时代,削弱人口再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加速人口老化,导致“未富先老”,使得中国难以建立起合理的社保制度(中国目前是9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老年人口;今后是2个劳动年龄人口对应1个老年人口),并使得城市化滞后,降低创新能力和劳动生产率;腰斩依托于健全家庭结构的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彻底改变世界和中国民族结构(中国人口占世界比例从1980年的22%下降到2005年的19%,不久将降低到15%,然后继续快速下降,李小平等人口学家认为应该继续降低到占世界3%;2000年到2005年这五年期间中国新增人口中少数民族占42%);增加出生性别比;降低人口素质(尤其是心理素质);增高家庭风险(我国15岁以下儿童每年死亡约40万—50万人,还有大量因伤致残儿童);使得中国在第一次产业革命未完成时就出现劳动力短缺(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严重阻碍今后产业结构的转型;降低国防潜力,威胁中国边界安全;激化了干群矛盾;破坏了中国的国际形象;威胁社会稳定并危及可持续发展。恶梦醒来是早晨,但是中国人口恶梦醒来却将是漫长的黑夜。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口问题是一颗定时炸弹,现在暴露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比如目前只有4000万老人享受养老金,但是社保就已经出现问题),随著时间推移,问题将越清晰、越严重。仅仅二十多年之后,就有四亿多老人等著养老,四千万青壮年光棍面临无妻徒刑。如果不及时果断地作出方向性调整,将严重影响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动摇国本。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中华民族却正在迅速衰老,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9、人口决定消费,消费决定需求,需求决定生产,生产决定就业。减少人口之后减少消费,哪里还有就业?计划生育导致家庭结构畸形,家庭缩小,只需要比较少的收入就可以维持家庭基本消费,导致工资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使得行政成本(从1978年到2004年增加100倍)、垄断企业与资本三者拿走了***P的绝大部分,中国工资收入占***P比例不断下降,现在只占***P的12%,居民收入只占***P的22%(其他国家工资收入占***P的54%-65%)。在这种“寄生经济”的模式下,必然压制正常消费,增加腐败的空间,贫富差别增加,也给房地产、教育、医疗产业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导致消费萎缩,产品廉价外销、高度依赖于国际市场、经济受制于人(全球都在享受中国的“人口红利”,中国老百姓却享受不到),国内需求不足引起就业不振,老百姓生活压力加大。要是1980年就彻底停止计划生育,家庭需求底线提高,工资占***P的比例被迫成倍提高,虽然孩子增多,妇女劳动参与率降低(也能缓解就业压力;而目前中国妇女劳动参与率高居全球第17位),但是家庭生活水平反而比现在高,消费和生产的关系趋于合理,大大增加就业容量;多出生的人口中只有1980年代初出生的大约三千多万(不可能超过五千万)进入劳动市场的,相对于目前9亿多的劳动人口来说比例不高,对现在的就业影响不大,而且现在缺的就是这个年龄段的劳动力,就是说20岁的人口基本并不与50岁的人口抢工作。现在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主要是由于大学扩招,高校招生人数从1998年到2006年增加5倍,如此大跃进,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就业压力的。不顾人口结构的扩招并且将使得今后很多高校因为生源短缺而破产。 10、由于生育意愿的下降,中国“九五”、“十五”期间每年人口增量都不到预期的三分之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发现生育率已经降低到极其危险的1.2-1.3,年度人口抽样调查以及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这还可以从近年小学生锐减,小学大量关闭得到佐证。现在低惯性增长是人口锐减的前兆。但因为涉及利益和权力,计划生育就像是穿上著了魔法的红舞鞋,停不下来了,计生委和部分人口学家将每年出生人口多计算50%左右,从而将客观调查的1.2-1.3的生育率修正成1.8。中国人口迷雾是“人工迷雾”。在《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建议下,中国人口政策还纹丝不动,《报告》预测在现有政策下中国人口将于2033年达到15亿,根据这种预测,2006年人口需要增加1300万以上,但是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只增加692万(实际上可能只增加两三百万),可见《报告》一两年的预测就与实际相差甚远,遑论今后了。《报告》认为:“全国平均总和生育率在未来30年应保持在1.8左右,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中央多次强调要“稳定低生育水平”,而不是降低生育率。国家统计局资料认为2005年1月6日中国人口达到13亿。张维庆2005年11月说“按照目前的总和生育率1.8预测,我国总人口将于2010年达到13.7亿”。意味著如果生育率稳定在1.8的话,2005年到2010年这6年每年需要增加1167万人口。但是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5年人口增量只有768万,2006年人口增量只有692万。这说明计生委没有稳定生育率的能力,中国的生育率无法稳定在1.8,而是远低于1.8。中国2005年底实际人口只有12.5亿左右,而没有国家统计局宣称的13.07亿。目前每年出生1200万左右,死亡1000万左右,随著老年人口的堆积,死亡人口将急剧增加,中国人口已经接近负增长,继续现行人口政策,中国人口高峰连13亿都难以达到,不可能达到14亿,更不会达到计生委和部分人口学家所宣称的16亿。 11、各民族的博弈归根到底是生育文化的博弈。中国成为第一人口大国得益于传统生育文化(家文化)。“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大有大的道理。现在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不就是国家和民族意义的传香火吗?家族的香火传不下去,难道国家和民族的香火传得下去?依照现在“科学”的标准,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有很多缺陷,但却成功延续了我们的民族的文明和人口(而其他很多文明却相继消亡);在古代那种生产力条件下,人类繁衍相当于紧急避险,要是采纳现在“完善而公平”的文化和制度,连人口都不可能延续下来,更别说其它的了。但是工业化改变了传统的家庭模式,动摇了中华生育文化的两个支柱(祖宗文化和礼教文化),从而使得中华文化圈的地区(台湾、韩国、日本、新加坡、香港、澳门)的生育率为全球最低。比较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生育率随著社会发展而下降的趋势,中国大陆现在停止计划生育后生育率也只能在1.8左右(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中华文化圈的其他地区没有刻意破坏生育文化,生育文化是遭到被动破坏的;而中国大陆的传统生育文化遭到三重破坏:A、现在的物质生产至上的经济制度和家庭模式对中华文化圈的打击;B、与苏联等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曾经主动打击传统的生育文化;C、几十年计划生育的片面宣传刻意破坏生育文化,人口上限和超低政策生育率形成生育心理的“爬蚤效应”。因此中国即使停止计划生育也将达不到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中国目前发展水平时的生育率(1.8左右),多次生育意愿调查也证实这一点。人口问题已经是火烧眉毛,容不得继续延误时机,中国人口政策需要方向性的改变,而不是“二孩晚育”这样的微调。重建生育文化、鼓励生育的任务将非常艰巨。 12、健全的人口结构是经济起飞、国家崛起、合理养老金制度的建立等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而畸形的人口结构却是经济衰退的充分条件。近年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已经下降到1200万左右(数量还远不如1940年代),其中女孩不到600万;印度每年出生人口2400多万,其中女孩1200万左右。意味著今后印度的物质再生产能力(劳动力)和人口再生产能力(育龄妇女)都是中国的两倍。现在在鼓励生育的情况下,香港每个妇女只生育0.95个,台湾、韩国1.1个孩子(这些地区发展水平比中国大陆早20多年;而中国大陆的生育文化还遭受多重破坏)。要是光停止计划生育而不鼓励生育,不能有效遏制生育率下降的势头,中国现在每年出生的这500多万女孩(扣除不生育人群后,生育妇女不到500万)到时候每人平均只生育1.2个孩子的话,那么每年出生人口只有600多万,而其时每年死亡人口近2000万,而2040年左右每年死亡人口2500多万(1960年代中期每年出生人口2500万以上),相当长的时间内,每年人口减少1000多万—大国空巢!
2023-08-01 07:32:153

中国智库的简介

2013年3月1日上午,中国发展出版社召开新闻发布会,推出包括《中国智库》、《大国空巢》等书籍在内的多部书籍。其中,为给“两会”献策,新书《中国智库》首期特别推出研究报告《中国征地制度亟待改革》,报告通过深刻的分析和严峻的数据,揭示了中国征地制度改革的迫切性。
2023-08-01 07:32:261

瓦尔特WA2000为何无人问津?

瓦尔特WA2000为何无人问津?对于特种部队来说一款优秀的作战装备是必不可少的,在90年代末期,为了让增强特种部队的价值最大化,俄罗斯国防便提出要增强特种部队的精确打击的战术要求,为此研制了瓦尔特WA2000 狙击步枪,它就是完全以军/警狙击手为唯一目标用户所作的全新设计,无托设计更加方便了狙击手的移动和隐匿,尤其是其高精度和大威力颇为优秀。瓦尔特WA2000狙击步枪由卡尔·瓦尔特公司在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研制,首次亮相是在1982年,其后被德国和几个欧洲国家的一些特警单位所少量采用。比起当时许多高精度狙击步枪的设计往往都是以一些运动步枪或猎枪为基础改进而成的,但WA2000与众不同,该枪是为特种部队所研制的一把枪。WA2000是一种半自动步枪,采用导气式回转枪机,短行程导气活塞位于枪管下方,机头有7个闭锁凸耳,机头进入弹膛尾部闭锁,沉重的比赛级枪管为自由浮置式,螺接在机匣上,位于两根铝合金支柱构成的步枪框架之间,在步枪框架下面有木制前托,框架上面有瞄准镜架和两脚架安装点。枪托的托底板长度和高度可微调。由于能对多个目标进行远距离打击的需要,因此并没有采用手动装填,而是采用半自动装填。因WA2000半自动狙击步枪生产质量极高,射击精度丝毫不逊于非自动狙击步枪。WA2000采用无托结构,但全枪长度却只有905mm 不足一米,结构相当紧凑;它的弹膛是以.300温彻斯特-马格南口径为基础,有效射程远远超出了800米,其他的可选口第一代WA2000狙击步枪径,有7.62×51mm北约标准口径和7.5×55mm瑞士口径。WA2000使用单排可拆卸盒形弹匣供弹,弹匣容量为6发,弹匣插在握把后面。但是它没有机械瞄具,可配置配用安装拆卸的瞄准镜,通常配的是施密特-宾德国的2.5~10x可变倍瞄准镜,在夜间使用时可安装PV4夜视瞄准镜,在在100m的散布精度小于0.5MOA,对于1000米外的目标也可以精准射击,精度极高,比起巴雷特也是完全可以碾压。但是由于WA2000的定位以质量和精度为首要目标,在成本上缺少考虑,结果导致售价昂贵,无人问津,结果这款高端的狙击步枪最后产量和销售量都相当有限。据估计,大约只生产了176支WA2000步枪,在1988年11月就已经停止生产。在1988年的时候,每枝WA2000售价大约9,000至12,500美元,还不含瞄准镜,是世界上最贵的一把狙击步枪。一共只有15支出口到美国,其中有11支为瓦尔特美国分公司的总裁私人拥有。由于数量较少,当时在美国市场的售价高达75,000至80,000美元,但即使如此,美国有些狙击枪爱好者或比赛射手还是把这把可遇不可求的昂贵步枪视为“梦想步枪”。作为世界上精度最高的半自动狙击枪,虽然现在不再量产,但是这家公司现在还接受订购 ,价格75000美元左右,依然非常高,但是毕竟这支枪是不计成本的追求质量和精度,虽然贵,但是质量也是杠杠的。
2023-08-01 07:34:181

瓦尔特WA2000型狙击步枪

瓦尔特WA2000型狙击步枪瓦尔特WA2000型狙击步枪是德国卡尔.瓦尔特武器制造有限公司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研制的一款狙击步枪。该枪的设计最初是为了装备西德组建的特警部队GSG9,以应对国内外的恐怖袭击。该枪采用了无托结构设计,可以在较短的枪身下使用标准长度的枪管,使得整体布局更加均衡,射手可以更加方便地携带和使用。瓦尔特WA2000型狙击步枪的射击精度非常高,可以发射多种类型的枪弹,包括.300温彻斯特马格鲁姆枪弹、7.62mmNATO枪弹或7.5mm瑞士枪弹。该枪的枪管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实施半自动射击,能够快速地并且精确地打击目标。此外,该枪的枪管可以更换,以便发射不同的枪弹。在设计上,瓦尔特WA2000型狙击步枪采用了精细的线膛、弹膛制造工艺,线膛、弹膛尺寸公差极小,能够发射特种枪弹,从而提高了枪的射击精度和穿透力。同时,该枪还采用了框架上下两根支持臂固定枪管的设计,这不仅可以保证枪管正确定位,还可以消除后坐力产生的力矩作用,保证射击精度,并且枪管可以完全更换。瓦尔特WA2000型狙击步枪的全枪长905mm,枪管长650mm,使用6发弹匣供弹,其重量为6.95kg,射手可以轻松地携带和使用。此外,该枪的抵肩部分和框架合为一体,并且配有可调节的橡胶抵肩板,使得射手可以更加舒适地射击。该枪是一款高精度、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狙击步枪,在狙击、直射、潜伏等战术操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生产瓦尔特WA2000型狙击步枪于1982年到1988年生产,曾经被一些德国警察部队使用,但是因为成本的问题而停产。据一些资料显示,瓦尔特WA2000型狙击步枪产量极低,一共只生产了176支。不同版本瓦尔特WA2000型狙击步枪一共具有两个版本,第一代产品使用罐头一样的枪口抑制器,而第二代则使用了传统的遮光罩设计。此外,第二代的瓦尔特WA2000型狙击步枪优化了导气系统和两脚架,枪管也换为凹槽枪管。诸元瓦尔特WA2000型狙击步枪诸元原产国:德国口径:7.62mm或7.5mm弹种:.300温彻斯特马格鲁姆枪弹、7.62mmNATO枪弹或7.5mm瑞士枪弹全枪长:905mm枪管长:650mm全枪质量:6.95kg容弹量:6发自动方式:导气式装备对象:警察在艺术作品中出现瓦尔特WA2000型狙击步枪曾在《少女前线》、《彩虹六号》等游戏中出现。
2023-08-01 07:35:131

关于使用WA2000感想反恐精英

我是个反恐精英OL的真实粉丝,我只玩这一个游戏,前段时间出了把连狙WA2000,开始看到它12发的子弹就不想买,后来想来想去还是买了把永久的玩,因为它的伤害和命中实在是诱人,结果这一买不要紧,买了之后,我的MG3和M134都快要堆在仓库生锈了,首先我是个生化迷,有人说生化模式III中这把枪难以独挡JS的攻击,不中用,我又把话说回来,在玩生化模式III的时候又那些高手是独自作战的,起码那些落单的人是我自己变成母体后最想攻击,或者被僵死群殴的对象,这句话如果我说错了就砸我鸡蛋,就算是拿MG3的人又有哪些人愿意去单独打JS的呢,一般是一伙人一起去灭JS,所以不管是拿什么枪,团结永远是不可抵挡的主题,只要JS能够团结也很难被消灭的,看看那些战队打JS,和战队变成JS军团打人类就知道团结才是最强的力量。打JS需要很多人呆在一起就不多说了,正是因为这样的团结因素,所以拿WA2000的同志就不用怕一下子被JS干掉了,在我眼里,MG3从理论上说他是把生化利器,但我认为他是一把看门的工具,多他不行少他也不行,反正我自己有MG3我自己拿起MG3一般就自觉成了看门的,正是因为有MG3和M134这样的看门工具JS就不敢贸然攻击(看门的作用仅限生化模式)所以为WA2000猎JS创造了绝佳的条件,WA2000可是一把连狙,正是因为有MG3挡门,所以没血僵尸一般只能呆在比较远的安全地方,这个时候WA2000就成了生化超级神器了,开镜,瞄准头部,用你那高伤害,和高命中的子弹输出,在没士气的情况下1000血的JS,3枪要它命,2000的5枪,4000的10枪,这只是单挑数据,爆头一颗子弹400的血,有人验证过,12颗子弹打JS4800的血,不包括士气增加,如果士气增加了肯定伤害更高,所以12发子弹在高伤害的弥补下,它子弹少的不足也就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了。WA2000的射速还是可以的,至少不会让人讨厌,也不会让人叫好,12发子弹无士气情况下4800的血MG3能做到吗,当初不是看在它200发子弹的条件下我崽会买,在你攻击JS的时候,别人也会攻击,你又打得比别人痛,一般得分的是WA2000,全靠高伤害输出,没办法,像MG3的子弹打在JS身上感觉就是由痒变痛,这样一个过程慢慢来,全靠子弹多,而WA2000打在僵尸身上,感觉就是枪枪喊痛,在JS中不要去猎奥巴马之类的母体JS,那些母体JS或进化JS一般是7000的血尤其是母体12000~14000的血,你12发子弹是要僵尸命的(生化3中唯独爆头才能要命),不是去耗他们血的,交给MG3或M134去耗一段时间吧,在那些机枪的扫射下,母体僵尸行动不便,如果你不想让别人恨你的话就让别人继续把母体干掉,14000的血足以消耗掉MG3或M134 400发的子弹,有好几次正是因为我抢分被T,如果你真想枪分的话,开镜,瞄准,估计奥巴马要挂的时候,开枪爆头吧,得分的一般是WA2000,WA2000的定性还是很好的,正是由于WA2000的定性好,命中高,所以枪枪爆头的几率多得狠,我拿WA2000的时候得分一般是靠前的,说抢分还不如说是把JS直接干掉让僵尸不再复活,减轻看门队友的负担。玩了这么久的生化模式,告诫跟我一样的生化迷门,世纪天成不会出一把射速快到M134、伤害高到巴雷特、子弹不会多到像MG3、重量不会轻得像狂蟒之吻、稳定性不会好得像MP3那样的枪的,看准时机,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枪就买下来,差不多就够了,WA2000就是一把差不多了的枪、不用拿这把枪跟其他枪比,毕竟母体JS还是需要MG3和M134的拼命付出,才会有你猎JS的条件,16000的什么SG550连狙也很不错的,金币党的最佳选项,我同样也喜欢,警察的那把连狙也很好用,是把快狙,粘性非常强,跟WA2000不是一种粘味,WA2000是慢狙,你需要耐性用它,你的枪是要JS命的,估算好再开枪,决不轻易乱开,它会给你很好的成绩,当然你拿它当快狙用就建议你还是换枪SG550,它可以乱开的,子弹又多,射速快,粘性好,多浪费几颗子弹没关系的,如果还有没用过WA2000的,说WA2000不好就建议多用几次吧,早到那种感觉就自然好了。
2023-08-01 07:37:511

迈普wa2000-211-pe设置

无线AP默认的地址是192点168点1点10,可以把电脑设置为同网段的地址,通过telnet或者web的方式管理。1、进入路由器地址,连接好无线路由器后,在浏览器输入在路由器看到的地址,一般是当然如果你家是用电话线上网那就还要多准备一个调制调解器,俗称猫。2、输入相应的账号密码,进入后会看到输入相应的帐号跟密码,一般新买来的都是admin。3、选择设置向导,确实后进入操作界面,你会在左边看到一个设置向导,进击进入(一般的都是自动弹出来的)。4、进入上网方式设置,设置向导的界面。5、点击下一步,进入上网方式设置,我们可以看到有三种上网方式的选择,如果你家是拨号的话那么就用PPPoE。动态IP一般电脑直接插上网络就可以用的,上层有DHCP服务器的。静态IP一般是专线什么的,也可能是小区带宽等,上层没有DHCP服务器的,或想要固定IP的。因为我拨号所以选择pppoe。6、输入账号密码,选择PPPOE拨号上网就要填上网帐号跟密码,这个应该大家都明白,开通宽带都会有帐号跟,填进去就OK啦。7、设置路由器的密码,然后下一步后进入到的是无线设置,我们可以看到信道、模式、安全选项、SSID等等,一般SSID就是一个名字,你可以随便填,然后模式大多用11bgn,无线安全选项我们要选择wpa-pskwpa2-psk,这样安全,免得轻意让人家破解而蹭网。8、下一步就设置成功啦。9、点击完成,路由器会自动重启,这时候你耐心等待吧。成功后出现的界面。
2023-08-01 07:37:591

少女前线7月4日安卓WA2000新服开放

少女前线v2.0802_288类型:角色扮演大小:206.34MB评分:9.9平台:标签:战斗闯关萌系galgame少女前线8服开放以来也在前日接近爆满,为了预防之后的一大波玩家涌入情况官方这里再次开放新服,下面来看看少女前线7月4日安卓WA2000新服开放。7月4日安卓新服WA2000开启预告亲爱的指挥官:感谢您的一直以来的支持与厚爱,《少女前线》将于7月4日11:00在安卓平台开启新服:9服-WA2000!指挥官们是否已经准备好入驻全新的战场了呢?WA2000在这里恭候您的光临。若您在游戏过程中遇到任何BUG、问题或优化建议,都可以通过官方客服反馈给我们,我们会积极优化。附:【官方客服联系方式】您可直接添加官方QQ:2754554711( M4A1 )、3448076169( M4SOPMOD )或3448258979(AR-15) 对问题进行反馈;也可添加任一官方QQ群后也可直接在群内联系管理人员M4A1或M4SOPMOD反馈相关问题。《少女前线》官方Q群-UMP9:462047002《少女前线》官方Q群-HK416:480571768《少女前线》运营团队2016年7月1日
2023-08-01 07:38:061

少女前线动员令兑换哪些枪娘更划算推荐攻略

少女前线动员令如何兑换枪娘呢?兑换哪些枪娘更好?这是很多玩家想知道的,接下来,深空游戏将为玩家带来少女前线动员令兑换哪些枪娘更划算推荐攻略。动员令兑换什么更划算?动员令收集难度不低,大部分玩家应该只有100动员令,兑换哪些枪娘更好呢?推荐:一个汤姆逊一个_皇这两个是最先考虑的,因为汤姆逊和德皇本身的星级和实战表现都是非常不错的,再加上出货几率非常低。如果自己建造是非常难的。综合考虑都应该先选择这两个枪娘。然后考虑其他的。第一种只兑换五星1)WA2000+VECTOR冲锋枪+PTRD反器材步枪+MG3通用机枪2)汤姆森冲锋枪+李恩菲尔德+56-1冲锋枪+MG3通用机枪五星的枪娘每一个都是很不错的,不过不容易扩编。第二种不选择五星枪娘非五星枪娘扩编起来也是很不错的,不过需要剔除一些作用不大,实用性不高的。10动员令的三种都兑换一次、5动员令的第1个和第2个各兑换6次、2动员令的第3个兑换5次数。这种兑换方式比较划算的,获取的武器都还不错,扩编也不是很难。
2023-08-01 07:38:131

网络小说创作网站有哪些?

起点(盛大网络经营)——在这里写文会让你死的很惨。纵横(完美时空经营)——如今水涨船高活下去很难。17k(中文在线经营拥有手机无线网支持)——经过改个已经洗心革面从新做网,如果多注意的话就会发现其实17k没有网络上炒作的那般。幻剑书盟——要是我,我会选择无视。新浪中文网——适合生活言情文。晋江——老牌子。燃文——盗版帝。小说阅读——老牌子。红袖添香——我不喜欢,编辑根本不管作者,去了等待的就是无视中的无视。看书网——可以生存。逐浪网——除非我死,就是我死都不会去,数据爆假,虽然改革了洗心革面了从新做网了,不过他那里的编辑和蛋卷无异。各种小站——看着寥寥点击你要是还活得下去,不怕被坑稿费,孩纸就去吧,劝解,小站的编辑异常扯淡,本人见过某网站,本人老以前去过一个小站断更了一天,编辑问你更不更文,我说更,他说你咋断更了,我说有事所以断更了。第二天上网看文准本续写结果找不到了,问编辑人家很果断的说了句,都不更新了留着没用删了~小站是我最恨的地方,这是亲生经历。希望有帮助。
2023-08-01 07:17:5213

重生网游小说

糟粕以及勉强可以忍受的都不想推荐,那种活了三十几四十几重生了智商还停留在幼稚园水平的,还有简介苦大仇深的都懒得推荐。老白推书,除了口味不同以至于你不喜欢外,其他的应该不会有太多冲突。英雄无敌类-对不起,我很爱英雄无敌III这款游戏……英雄无敌之国战(对不起……他不是重生……):七年前看的,当初很喜爱经营管理类网游作品网游之模拟城市:对不起,这也不是重生……蝴蝶蓝的作品:全职高手(对不起,这也不是重生……)《网游之近战法师》轻松的网游文,和古老的武者玩全息网游设定,主角和几个好基友在里面各种嬉戏,但是看得很好玩。(对不起,也不是重生)重头戏来了,重生流如下:自己去龙空搜吧……突然不想打字了orz自己百度:[书单] 十来年网络小说阅读回顾+2013年小说阅读总结 或者去相关的读者论坛搜索吧,譬如龙空论坛(百度龙的天空)的推书频道就很不错
2023-08-01 07:17:312

小说推荐群,我要个小说推荐群的群号

你要这个群,不如去龙空,推书频道,那里每天有几千张帖子,也有很多晒书单的。
2023-08-01 07:17:044

推荐一本小说,具体要求看描述

极品家丁 写的很不错的 诗词的装逼也有蛮多
2023-08-01 07:16:497

我想问问创世和龙空的“散财”是怎么回事?

到龙空那上面的家园、、然后左边栏积分,然后充值,然后散财。。会出现充值的采纳啊采纳啊
2023-08-01 07:16: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