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北人食菱这篇文章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023-08-04 10:48:21
共1条回复
瑞瑞爱吃桃
“北人食菱”的故事出自明代文学家江盈科《雪涛小说》。讲述了一个北方人到南方做客,不识菱角却又装作很懂的样子,最后闹出了笑话的故事。
《北人食菱》原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北人食菱的道理:
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zd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护其短处 ,强词夺理。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版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权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相关推荐

北人食菱原文_翻译及赏析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明代·江盈科《北人食菱》 北人食菱 明代 : 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国小文言文 , 哲理 , 故事 , 讽刺写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寓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道理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 江盈科,字进之,号绿萝山人。湖南桃源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先后历任长洲县令、大理寺正、户部员外郎、卒于四川提学副使任上。是明朝晚期文坛“公安派”的重要成员之一,诗文理论主张为文应抒发当时代个人的真性情,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法,极力赞成灵性说。 江盈科 江盈科,字进之,号绿萝山人。湖南桃源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先后历任长洲县令、大理寺正、户部员外郎、卒于四川提学副使任上。是明朝晚期文坛“公安派”的重要成员之一,诗文理论主张为文应抒发当时代个人的真性情,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法,极力赞成灵性说。u25ba 3篇诗文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先秦·刘向 编《晏子谏杀烛邹》 晏子谏杀烛邹 先秦 : 刘向 编 齐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是罪三也。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国小文言文 , 故事 , 赞美 , 写人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两汉·刘向《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期猎 两汉 : 刘向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魏于是乎始强。 国小文言文 , 故事 , 哲理 , 诚信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先秦·韩非《郑人买履》 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国小文言文 , 寓理 , 故事讽刺
2023-08-03 11:11:461

文言文阅读《北人食菱》附答案及翻译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阅读《北人食菱》附答案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北人食菱》预读: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文言文《北人食菱》阅读题(附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或曰:食菱须去壳。 或(有的人、有人) (2)其人自护其短 短(短处、缺点) 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每断对一处得0.5分,后山和何地之间不断句不扣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译文: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 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文言文《北人食菱》翻译: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并:连同。 2.去:去除,去掉。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表转折,此指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 15.啖:食用,此可指吃。 16.何:哪里。 17.识:知道。 18.答:回答。 19.护:掩饰。 20.短:缺点,短处。 21.席:酒席。 【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 【赏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作者简介】 江盈科,字进之,号绿萝山人。湖南桃源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先后历任长洲县令、大理寺正、户部员外郎、卒于四川提学副使任上。是明朝晚期文坛“公安派”的重要成员之一,诗文理论主张为文应抒发当时代个人的真性情,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法,极力赞成灵性说。著有作品《雪涛阁集》、《雪涛诗评》、《谐史》等。 【创作背景】 无
2023-08-03 11:11:531

《北人食菱》

原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新世说》 读音:běi rén shí líng[编辑本段]解释 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编辑本段]道理 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强强辨别,护其短处 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死爱面子活受罪。 注释 1.并:连同。 2.去:去除。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一起吞下 15.食:食用 寓意 其寓意是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望及时采纳!
2023-08-03 11:12:001

北人食菱

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译文: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不懂装懂。
2023-08-03 11:12:062

《北人食菱》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是不是有很多人没有真正理解文言文?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北人食菱》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作品简介《北人食菱》出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又可叫做“北人啖菱(běi rén dàn líng)”。寓意:本来不知道但是故意表现自己知道的意思。   作品原文   北人①生而不识②菱③者,仕④于南方。席⑤上食(dàn)⑥菱,并壳⑦入口。或⑧曰⑨:“食⑩菱须去(11)壳。”其人自护(12)其短(13),曰:“我非不知,并(14)壳者,欲(15)以(16)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17)曰:“前山后山,何(18)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0)强(21)不知以为知也。   作品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识:知道。   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4.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   5.席:酒席。   6.啖:吃。   7.并壳:连同皮壳。   8.或:有人。   9.曰:说。   10.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11.去:去除,去掉。   12.护:掩饰。   13.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14.并:一起。   15.欲:想要。   16.以:用来。   17.答:回答。   18.何:哪里。   19.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20.坐:因为,由于。   2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作品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句子注释   1.仕于南方:在南方做官。   2.席上食菱,并壳入口: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进肚子)。   3.此强不知以为知也: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作品道理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   作品寓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作者简介   江盈科(1553—1605),字进之,号渌萝。桃源人。其祖父伯玉、父亲风翎均“课于农”。江盈科从小聪慧,明万历五年(1577)入县学为生员。十三年(1585)乡试中举,“自为诸生,名已隆隆起”。但是,此后于万历十四年、十七年两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皆不第而归。   雪涛小说:《雪涛小说》为江盈科著。江盈科为明代文学家,小品文造诣极深。《雪涛小说》、《谈丛》、《谈言》、《闻纪》、《谐史》五种,传奇诙谐,信手而至,独抒性灵,横生妙趣;晚明末世,危机四伏,忧国忧民之情,亦明时形诸笔端。
2023-08-03 11:12:161

北人食菱的文言文翻译

  北人食菱的寓意是:本来不知道但是故意表现自己知道的意思。下面,我为大家分享北人食菱的文言文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并:连同。   2.去:去除,去掉。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表转折,此指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   15.啖:食用,此可指吃。   16.何:哪里。   17.识:知道。   18.答:回答。   19.护:掩饰。   20.短:缺点,短处。   21.席:酒席。   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北人食菱的道理   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护其短处 ,强词夺理。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2023-08-03 11:12:251

北人食菱并壳是什么意思?

翻译:我不是不知道,连同壳一起吃的事情(文中“者”这个字翻译为“事情”)是想要用来清热。一、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二、译文有个北方人生来就不认识菱角,在南方做官,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他连同壳一起吃。有人说:“吃菱角须要去壳。”他想掩盖自己的错误,就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同壳一起吃的事情(文中“者”这个字翻译为“事情”)是想要用来清热。”问的人问:“北方也有菱角吗?”他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在水中而说是土里产的,这是硬要把不知道弄成知道三、出处《雪涛小说·知无涯》扩展资料一、创作背景《雪涛小说》计五十二篇。大多写他任长洲知县或求仕时期的所见所闻所感,短的仅百余字,长的也不过千余字,可分为寓言小品和议论小品两类。另外四种为《谈丛》、《谈言》、《闻纪》、《谐史》。二、作品赏析这个故事讽刺了做事不注重实际,菱角明明是生长在水中的,那个北方人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出丑。或: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人请教,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三、作者简介江盈科(1553—1605),号渌萝,明代文学家。其祖父伯玉、父亲风翎均“课于农”。江盈科从小聪慧,明万历五年(1577)入县学为生员。十三年(1585)乡试中举,“自为诸生,名已隆隆起”。但是,此后于万历十四年、十七年两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皆不第而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自护其短
2023-08-03 11:12:311

北人食菱的原文和全文翻译

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解释北方人生来不认识菱角的,(有个北方人)在南方当官,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口里。有人(就)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那人自己保护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来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并:一起。2.去:去除。3.欲:想要。4.坐:因为。5.或:有的人。6.而:却。7.曰:说。8.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9.啖:吃。10.北人:北方人。11.以:用来12.强:本文中指“硬是”
2023-08-03 11:12:501

北人食菱的翻译和启示是什么?

北人食菱的翻译和启示:一、北人食菱的翻译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二、北人食菱的启示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不要去掩盖自己的短处,应实事求是。北人食菱赏析此文讲述,因地理环境不同,北方和南方生长的食材会有所不同,所以北人不认得菱角本不是什么大事,只要虚心向席间的人请教,就不会犯将菱角连壳都吞进嘴里的错误,可惜北人没有请教。在席间人提醒时,他怕被人看轻,却给自己找借口说这样吃是为了败火,于是南人又问他北方是否有菱角,结果又因虚荣心,北方人得出了一个有悖于事实的结论,令人无奈。“物理无穷,造化无尽”,我们总是无法看见我们所处世界的真正模样,但认识到了客观事物的无限性,放下虚荣心,不为自己找借口,才能开阔胸襟,真诚地探索真理,完善自身。
2023-08-03 11:12:561

北人食菱的意思

北人食菱的意思:本来不知道但是故意表现自己知道的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北人食菱的意思:本来不知道但是故意表现自己知道的意思。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不要去掩盖自己的短处,应实事求是。北人食菱【作者】江盈科【朝代】明。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2023-08-03 11:13:371

北人啖菱文言文原文

1. 北人啖菱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北人生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节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标题为编者所拟。) 解释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 北人食菱的道理 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护其短处,强词夺理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2. 北人食菱文言文翻译 这段故事出自明代江盈科《雪涛小说》。以下是其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3、仕:出仕;做官。 4、或:有人。 5、须:需要;必须。 6、其人:那人。 7、护短:为缺点或过失辩护。 8、以:来;用来。 9、去热:祛热。 10、北土:泛指北方地区。 。展开这段故事出自明代江盈科《雪涛小说》。以下是其原文、注释、译文: 【原文】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3、仕:出仕;做官。 4、或:有人。 5、须:需要;必须。 6、其人:那人。 7、护短:为缺点或过失辩护。 8、以:来;用来。 9、去热:祛热。 10、北土:泛指北方地区。 11、夫:句首发语词,无实义。 12、而:连词,表转折,却。 13、坐:因为。 14、强(qiǎng)不知以为知:自己不懂硬以为懂。《论语·为政》“由,诲女知之乎”宋朱熹集注:“子路好勇,盖有强其所不知以为知者。”《二刻拍案惊奇》卷一:“都管强不知以为知,逐叶飜飜,一直飜到后面去。”强,勉强。 【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菱角的壳儿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儿。”那人为自己的错误辩护说:“我并不是不知道(吃菱角需要去掉壳儿),(我)连壳儿一起吃,是想要来祛热啊。”问的人说:“北方地区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自己不懂硬装懂啊。 【道理】 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护其短处 ,强词夺理。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寓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收起 3. 文言文《北人啖菱》的译文 北人食菱作者: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并:连同。 2.去:去除,去掉。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表转折,此指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 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 15.啖:食用,此可指吃。 16.何:哪里。 17.识:知道。 18.答:回答。 19.护:掩饰。 20.短:缺点,短处。 21.席:酒席。 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北人食菱的道理 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护其短处 ,强词夺理。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寓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4. 文言文《北人啖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道理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护其短处 ,强词夺理。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注释1.并:连同。 2.去:去除,去掉。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表转折,此指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 15.啖:食用,此可指吃。 16.何:哪里。 17.识:知道。 18.答:回答。 19.护:掩饰。 20.短:缺点,短处。 21.席:酒席。寓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5. 北人食菱的原文和全文翻译 原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解释 北方人生来不认识菱角的,(有个北方人)在南方当官,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口里。有人(就)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那人自己保护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来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1.并:一起。 2.去:去除。 3.欲:想要。 4.坐:因为。 5.或:有的人。 6.而: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啖:吃。 10.北人:北方人。 11.以:用来 12.强:本文中指“硬是” 6. 北人食菱文言文仕,啖,以,坐翻译 北人食菱【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翻译】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 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仕”做官在南方做官。 “啖”食用,此可指吃。吃的意思。 7. 【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这个句子出自哪篇文言文】 出自《北人食菱》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译:菱角在水中生长却是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不知道硬要装做知道.“坐”:因为.原文: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译文: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后来到南方作官,(一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2023-08-03 11:13:511

北人食菱的意思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北人食菱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而不是生长在土里,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北人食菱原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北人食菱寓意:本来不知道但是故意表现自己知道的意思。
2023-08-03 11:13:581

北人食菱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北人食菱的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护其短处,强词夺理。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寓意: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在多数时间里,我们不懂就要问。千万不要闹北人食菱的笑话,每天多学一点知识、无论是涉猎哪个行业的不懂的我们都要不耻下问,做一个有知识内涵的文化人!《北人食菱》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扩展资料《北人食菱》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译文: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作者简介:《北人食菱》出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江盈科为明代文学家,字进之,号渌萝,湖南桃源人。其诗文理论主张为文应抒发当时代个人的真性情,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法,极力赞成灵性说。著有作品《雪涛阁集》、《雪涛诗评》、《谐史》等。
2023-08-03 11:14:051

《北人食菱》翻译

北 人 食 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翻译:北方人生来不认识菱角的,(有个北方人)在南方当官,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口里。有的人(就)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那人自己护短,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来清热。”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2023-08-03 11:14:123

《北人食菱》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北人食菱》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2023-08-03 11:14:222

北人食菱“其人自护其短”逐字翻译

一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后来到南方作官,(一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2023-08-03 11:14:311

江盈科原文_翻译及赏析

江盈科,字进之,号绿萝山人。湖南桃源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先后历任长洲县令、大理寺正、户部员外郎、卒于四川提学副使任上。是明朝晚期文坛“公安派”的重要成员之一,诗文理论主张为文应抒发当时代个人的真性情,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法,极力赞成灵性说。 江盈科 生平 盈科从小聪慧,万历五年(1577)人县学为生员,十三年(1585)乡试中举,“自为诸生,名已隆隆起”但是,此后于万历十四年、十七年两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皆不第而归。万历二十年(1592)三月,与袁宏道同榜进士及第。八月,授长洲(今江苏吴县)县令。长洲属三吴,“赋税之重,甲于天下”,江盈科同情人民,常因催科不力而遭“长官詈骂”。为缓解人民“京解诸役”之苦,置役田二千余亩以资役费。任职六载,贤令名声远播。万历二十六年(1598),先报吏部主事,镟因李应策劾奏江盈科“以征赋不及格”而改官大理寺正。是年冬离京,奉命恤刑滇黔。两年后升户部员外郎并主试四川。三十二年七月,擢四川提学副使。次年八月,病逝于四川。后归葬桃源苏溪。 江盈科的诗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明代·江盈科《北人食菱》 北人食菱 明代 : 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国小文言文 , 哲理 , 故事 , 讽刺写人有医者, 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官,跪而请酬。裨将曰:“镞在膜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之事,不意并责我。”裨将曰:“呜呼,世直有如是欺诈之徒。”——明代·江盈科《外科医生》 外科医生 有医者, 自称善外科。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延使治。乃持并州剪,剪去矢官,跪而请酬。裨将曰:“镞在膜内须亟治。”医曰:“此内科之事,不意并责我。”裨将曰:“呜呼,世直有如是欺诈之徒。” 国小文言文 , 寓言 , 故事哲理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一人信焉,使治曲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又践之。驼者随直,亦随死。其子欲诉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不管人死。”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也哉!(自媒 一作:自诩)——明代·江盈科《庸医治驼》 庸医治驼 明代 : 江盈科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一人信焉,使治曲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又践之。驼者随直,亦随死。其子欲诉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不管人死。”呜呼!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也哉!(自媒 一作:自诩) ▲ 国中文言文 , 寓理故事查看更多江盈科的诗文>>
2023-08-03 11:14:371

《北人食菱》的启示

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会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只有实事求是,才能搞懂问题。古文北人①生而不识②菱③者,仕④于南方,席⑤上啖⑥菱,并壳⑦入口。或⑧曰⑨:“啖菱须去(10)壳。”其人自护(11)所短(12),曰:“我非不知,并(13)壳者,欲(14)以(15)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16)曰:“前山后山,何(17)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18)曰土产,此坐(19)强(20)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2023-08-03 11:14:474

北人食菱 文言文

北方人生来不认识菱角的,(有个北方人)在南方当官,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就)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那人自己保护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要用来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菱角生长在水(他)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1.并:一起。 2.去:去除。 3.欲:想要。 4.坐:因为。 5.或:有的人。 6.而: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啖:吃。 10.北人:北方人。 11.以:用来 12.强:本文中指“硬是”
2023-08-03 11:14:541

北人食菱中北人是个怎样的人

北人是一个强词夺理、不懂装懂的人。他把生长在水中的菱角说成是在土里生长的,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不仅不懂装懂还爱慕虚荣。在他身上我们应该引以为戒,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北人食菱的道理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护其短处,强词夺理。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北人食菱的故事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2023-08-03 11:15:121

《北人食菱》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北人食菱》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2023-08-03 11:15:222

北人食菱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北人食菱告诉我们的道理简述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2、在多数时间里,我们不懂就要问。千万不要闹北人食菱的笑话,每天多学一点知识、无论是涉猎哪个行业的不懂的我们都要不耻下问,做一个有知识内涵的文化人! 3、《北人食菱》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2023-08-03 11:15:291

北人食菱的所有解释

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出处《新世说》解释北方人生来不认识菱角的,(有个北方人)在南方当官,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就)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那人自己保护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要用来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他)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道理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强强辨别,护其短处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1.并:一起。2.去:去除。3.欲:想要。4.坐:因为。5.或:有的人。6.而:却。7.曰:说。8.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9.啖:吃。10.北人:北方人。11.以:用来12.强:本文中指“硬是”
2023-08-03 11:15:381

北人食菱阅读答案

原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选自《雪涛小说》)解释 北方有个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是为了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北人食菱的道理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强强辩别,护其短处 2.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3.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注释 1.并:连同。 2.去:去除。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一起吞下。 15.食:食用。 16.何:哪里。 17.识:见过,见识寓意 其寓意是讽刺那些不懂装懂的人。告诫人们: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 补充省略成分 我非不知。并壳者,(我)欲以(其)清热也。
2023-08-03 11:15:532

北人食菱甲骨文怎么写

2023-08-03 11:16:011

北人食菱文言文翻译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北人食菱》明·江盈科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北人食菱告诉了我们什么?北人食菱寓意:本来不知道但是故意表现自己知道的意思。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护其短处,强词夺理。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2023-08-03 11:17:082

北人食菱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道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不要去掩盖自己的短处,应实事求是古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译文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扩展资料菱角,又名腰菱、水栗、菱实等,是一种菱科、菱属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菱的果实。菱角皮脆肉美,蒸煮后剥壳食用,亦可熬粥食。菱角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具有利尿通乳,止渴,解酒毒的功效。味甘、凉、无毒。菱,原产欧洲。在中国南方,尤其以长江下游太湖地区和珠江三角洲栽培最多。菱肉含淀粉24%、蛋白质3.6%、脂肪0.5%,幼嫩时可当水果生食,老熟果可熟食或加工制成菱粉,风干制成风菱可贮藏以延长供应,菱叶可做青饲料或绿肥。有助于健胃止痢,抗癌。有助于治胃溃疡,痢疾,食道癌,乳腺癌,子宫颈癌。菱柄外用治皮肤多发性疣赘;菱壳烧灰外用治黄水疮,痔疮。菱角其果肉可食,嫩茎可作菜蔬,果有尖锐的角,俗称菱角。生长在湖里,每年8月份左右成熟,菱角藤长绿叶子,叶子形状为菱形,故果实称菱角儿。茎为紫红色,开鲜艳的黄色小花。 菱是一年生草本水生植物,又称“水中落花生”,果实“菱角”为坚果,垂生于密叶下水中,必须全株拿起来倒翻,才可以看得见。秋后成熟,果实变硬,野生菱角如不采摘则渐渐从茎上脱落沉于水底,来年发芽。通常在进入二月春天后,就要设置育苗地,密集的培育种苗,到初夏五月底到六月初第一期水稻收成后,就将稻田整地筑地、筑埂,引水入田,移植菱角种苗。菱角种类繁多,人工栽培的大可有火柴盒大小,野生的较小,小的仅有指甲盖大。有青色、红色和紫色,皮脆肉美,味道可口,算是佳果亦可做为粮食之用。一般都以蒸煮后食之,或晒干后剁成细粒,熬粥食之亦可。菱被国人寓意“棱角分明”、“锋芒毕露”。英文名:Waterchestnut,Watercaltrop,Singharanut拉丁文名:T. natans ,T. japonica,T. bicornis ,品种不同名称不同。植物特征外形:有些犹如牛头,有无角的,一角的,二角的,三角的,品种和外形各不相同。花色:白色、淡红色。花期:6-7月。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菱肉含淀粉24%、蛋白质3.6%、脂肪0.5%,幼嫩时可当水果生食,老熟果可熟食或加工制成菱粉,风干制成风菱可贮藏以延长供应,菱叶可做青饲料或绿肥。江门五邑地区,潮汕地区习惯叫做“莲角”。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人食菱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菱角
2023-08-03 11:17:197

北人食菱

从前有一个出生在北方的`人,不知道菱角是什么。他长大后,在南方当了官。 小卒:“大人,赵大人摆酒席,请您也去,这是送来的请柬。” 北人:“(拿过请柬,看完之后)“好,我马上去,来人,备马。 (酒席上)北人:“这些菜真好吃”(小声嘀咕) 小卒:“上菜喽,最后的压轴菜——菱角!保证各位大人喜欢。” 北人:“(拿起菱角,一口咬下去)咳咳,好难吃啊,这玩意怎么这么硬,这么涩?” 田大人:“这要剥了皮才能吃,你这样吃当然苦辣啦。” 北人:“啊,哦,我又不是不知道,我只是想带壳吃清热而已。” 众人:“哦~~原来如此,不知您的家乡有没有这种植物呢?” 北人:“(得意)当然有啦,山前山后,无处不有。” 满座宾客都惊呆了。有一人小声提醒:“菱角是长在水里的。”
2023-08-03 11:17:561

北人食菱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北人食菱(Water Chestnut)是明朝江盈科创作的文言文,出自《雪涛小说》。下面一起来看看人食菱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 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护其短处,强词夺理。 2、 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以上就是给各位带来的关于北人食菱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的全部内容了。
2023-08-03 11:18:211

《北人食菱》你想对这个人说什么?

我想对这个人说: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不要不懂装懂,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解题思路:通读文言文,了解文章大意及蕴含的道理可以知道,北方人因为不认识菱角的吃法,还故意装懂,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故而闹出了笑话。结合这一点,就可以想出自己对他这一行为的看法,告诉他其中的道理。《北人食菱》古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北人食菱》译文: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2023-08-03 11:18:271

文言文中的北人食菱欲以去热也的以怎么解释?

北人食菱江盈科 〔明代〕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而不是生长在土里,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2023-08-03 11:18:474

北人食菱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北人食菱》告诉人们的道理:人不可能无所不知,但是也不能不懂装懂,遇到不懂的,就难免露馅。知识无穷无尽,不能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识是无限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通过虚心学习,才能获得真知。大多数时候,我们不明白就要问。每天多学一点知识,不管从事哪一行不懂的我们都要不耻下问,做一个有知识内涵的文化人。北部有一个生来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人把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别人说:“吃菱角一定要把壳剥掉。”那个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说道:“我不是不知道,为什么连壳都吃了进去,而是想清热解毒。” 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山前山后,哪个地方没有呢?”菱角本在水里生长,那人却说在土里长出菱角,这是因为他只把不知的事当已知。
2023-08-03 11:18:551

文言文课外阅读选择题

1. 课外文言文试题(要答案) 这里面有一篇。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甲】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人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晏子春秋》) 【乙】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者,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①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②之无室者,论而共秩焉。”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晏子春秋》) 注释:①逮:到。②鳏寡:老而无偶的男女。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齐人也,坐盗/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B. 齐人固善盗乎/是可谓善学者矣 C.水土异也/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D. 公悲之,喟然叹曰/余悲之,且曰 10.用斜线(/)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只限两处。(2分) 君爱老而恩无所不逮治国之本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6分) (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译文: (2)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译文: 12.根据甲乙两文,你认为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 答: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 (二)(15分) 9.(3分)A(A犯罪/同“座”;B擅长、善于;C不同;D同情、怜悯) 10.(2分)君爱老 / 而恩无所不逮 / 治国之本也(每处1分) 11.(6分) (1)(3分)只是叶子的形状相像,它们果实的味道不同。(关键点:“徒”、其实”) (2)(3分)我听说,喜好贤能的人,怜悯不幸的人,这是执掌国家的根本啊。(关键点:“乐”、哀”、判断句 12.(4分)晏子是一个机智善辩、能维护国家尊严(2分)和关爱百姓、关注民生的人(2分)。 莲山课件 原文地址: 2. 求课外文言文阅读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 *** ,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好恶。故其称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桓公实怒少姬①,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②。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 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故曰:“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 管仲富拟予公室,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及《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 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语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岂管仲之谓乎? (选自《史记u2022管晏列传》,略有删节) 【注】①少姬(即蔡姬)曾荡舟戏弄桓公,制止不听,因怒,遣送回国。 蔡君将其改嫁,桓公怒而攻蔡。见《史记u2022齐太公世家》。 ②古代祭祀,用裹束的青茅过滤去酒渣。包,裹束。 茅,青茅。按:责楚包茅不入贡于周室,这是齐伐楚的借口。 亦见《史记u2022齐太公世家》。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合:会盟。 B.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 贾:做买卖。 C.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赞美。 D.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 次:排列。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 B.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C.以区区之齐在海滨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故论卑而易行 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或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而管仲辅佐公子纠,公子纠死后,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尽心竭力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 B.鲍叔牙知道管仲穷困且有年老的母亲需要供养,就经常给他财物接济,鲍叔牙给处在逆境的管仲以理解和支持,管仲亦视鲍叔牙为知己,二人友情,世称“管鲍之交”。 C.管仲相齐,能够顺应民心,利用海滨的有利条件,发展经济,聚集财物,使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取得了突出政绩。 D.管仲通货积财,富可敌国,国人不以为奢侈,这是因为他善于治理国家,在他死后,齐国不改变他的政策:保持了强国地位。 14.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司马迁一段话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为管仲作传,重在论其轶事,关于管仲辅佐“齐桓公以霸”的具体情形,多见于《史记u2022齐太公世家》,这是《史记》一书运用互见法的一个实例。 B.管仲辅佐桓公,“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内政、外交功名垂著,使桓公成为春秋时期一代霸主。对此,司马迁对一代名相管仲给予高度评价。 C.“管仲富拟于公室,齐人不以为侈”,然而,孔子轻看管仲其人,主要原因是管仲奢侈浪费,与孔子一贯提倡的节俭精神不相吻合。 D.司马迁认为,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这是治理国家的道理。 管仲治国的突出之处在于“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恰当处理了君臣关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 3. 文言文阅读(选择题每小题3,共9分)王济字武子少有逸 【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B【小题4】(1)(王济)外调任河南尹,还没上任,就因鞭打王府的官吏而获罪免职。 而此时王佑正被信任而得到重用。(补出主语、拜、坐、见各一分,句意1分)(2) 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每句1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对文言实词的解释,既要注意本句的意思,有时又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来把握。其上文说“然外虽弘雅,而内多忌刻,好以言伤物”,意思为然而王济外表虽然宽宏儒雅,而内心很是嫉妒苛刻,喜欢用言语伤人,所以把“少”解释为“嫉妒”显然是错的,可释为:批评、轻视。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②是说王济与孔恂、王恂杨继等都是当时的才俊;④是指皇帝的回答;⑥是陈述王济死后人们的反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小题3】试题分析:“官升得虽快,都不认为他是靠才能达到的”错,曲解原意,原文为“咸谓才能致之”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的这两句,一是本材料中的,一是课内文本中。 这两句的翻译都要把握句子的特点。 第一句,为省略句,翻译时要补出省略的主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属定语后置句式,正常句式为;蚓无利爪牙,强筋骨。 其中“之”为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属判断句,翻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属判断句,翻译时加“是因为”;其中“也”为判断句标志。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文言参考译文】王济字武子。年少时有超人的才能,风姿英俊豪爽,气概超越一时。 喜好弓箭骑马,勇力无人能比,精通《易》及《庄》、《老》,文词美好,技艺超人,在当世有名望。 二十岁, *** 离家出任中书郎,后因为母亲守丧辞官。 被起用任命为骁骑将军,逐渐升迁任侍中,与侍中孔恂、王恂、杨济在同一官列,成为当时俊杰。武帝曾在式乾殿会见公卿及地方长官,看着二济、二恂对诸位公卿说:“我的左右可以说温顺恭谨的恂恂济济一堂!”每次侍奉拜见皇帝,没有不议论人物及各类事情得失的。 王济善于清谈,修饰辞令,讽议评价将帅,朝臣没有能超过他的,皇帝更加亲近看重他。官升得虽快,都说是靠自己的才能达到的。 然而王济外表虽然宽宏儒雅,而内心很是嫉妒苛刻,喜欢用言语伤人,周围人因此轻视他。齐王司马攸将去自己的藩国,王济在陈述请求之后,又屡次让公主与甄德的妻子长广公主一同入宫,磕头流泪请求皇帝留下司马攸。 皇帝生气地对侍中王戎说:“兄弟间关系最亲,如今派出齐王,自然是我家里的事。而甄德、王济接连打发妇人来活活哭死人!”由于抵触违背圣旨,被降职但任国子祭酒,常侍的职位依旧。 几年后,入宫任侍中。主事人处理事情有时不恰当,王济生性严厉,依法惩处他。 王济平素与堂兄王佑不和,王佑的党羽很是认为王济太不顾念王佑的父亲,(这种看法)于是助长了对王济的不同意见.。 后来,王济出任河南尹,还没有去上任,就因鞭打王府的官吏而获罪免职,而王佑此时正被信任而得到重用。 王济于是被贬斥出朝,王济就把家搬到北芒山下。皇帝曾经对和峤说:“我想骂王济然后给他封官进爵,怎么样?”和峤说:“王济豪爽,恐怕不能委屈他。 ”皇帝于是召来王济,狠狠地责备他,然后说:“知道惭愧吗?”王济回答说:“兄弟间因一尺布、一斗米引起的纷争竟不能相容的谣言,我因之常被陛下耻笑。别人能让亲人疏远,我不能让亲人亲近,为此我愧对陛下。” 皇帝默然不语。皇帝曾与王济下棋,孙皓在旁边,皇帝对孙皓说:“为什么喜欢剥人的脸皮?”孙皓说:“我见到对国君无礼的人就剥了他。 ”王济当时把脚伸到了棋盘下,因而孙皓讥讽王济。不久,朝廷让他由平民身份兼任太仆。 四十六岁时去世,被追赠为骠骑将军。等到将要安葬的时候,当时的贤人都来了。 孙楚很敬重王济,而来得晚,哭得很悲伤,宾客没有不落泪的。 4. 求大量的课外文言文阅读题带翻译的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11. 千余年来,中国的读书人,一直把桃花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 这是为什么?(3分)12.请就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进行比较阅读。(4分) 【链接材料】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1)选文所描写的美好景象可用一个成语概括,链接材料所抒发的情怀也可概括出一个成语,请分别将其工整地填写在下面田字格内。 (2分) (2)选文与链接材料表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追求,试作简要说明。(2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13—15题。 (6分)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 酌,意致闲淡。 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 13.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予始四望惨淡 予: (2)泫然不能自已也 已: 14. 眼前的景物不同,作者的心情也不同,请根据上面语段加以概括。 (2分) (1)风渐劲时: (2)猛风大起时: 15.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的景象。(2分) (一)(3分) (二)(13分)9.(3分)C10.(3分)他们谈到祖先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 (关键词“妻子”“绝境”各1分,译出大意1分)11.(3分)桃源社会衣食住行样样不缺,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社会;不涉世乱、战祸,不受人世政权管辖的世外桃源;人们精神境界怡然自乐。12.(4分) (1)(2分)世外桃源 先忧后乐(出现错别字,该空不给分) (2)(2分)选文表现了对恬静闲适、和平安乐、淡泊高远的美好生活的追求。 链接材料表现了一种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乐观积极的人生追求。(三)(6分)13.(2分)(1)我 (2)停止14.(2分)亦甚雄快(愉快) 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悲伤,泪流不止)15.(2分)抓住特征描写1分,语言优美1分。 2010年黑龙江省鸡西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12—15题。(共10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 树林阴翳 翳: (2) 太守谓谁 谓: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3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14.“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体现了太守的什么思想?(2分) 15.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一)阅读《醉翁亭记》选段,回答12——15题。 (共10分) 12.(1)翳:遮盖 (2)谓:为,是 评分标准:(2分) 每题1分。 13.示例:不久太阳落山,人影零散纷乱,这是太守归来宾客跟随。 评分标准:(2分)翻译正确,一句一分。 14.与民同乐。 评分标准:(2分) 意思相近即可。 15. 示例: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每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他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评分标准:(3分) 生活态度1分,联系实际谈看法2分。2010年广西桂林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愚公移山》一文(节选),完成14~18题。 (12分)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2分) ① 年且九十( ) ② 寒暑易节( ) ③ 杂然相许( ) ④ 甚矣,汝之不惠( )15.从文段中另找出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例。(2分) ①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 ② 面山而居 。 16.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3分) 译文: 17.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2分)18.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 5. 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1.解释加点词: ⑴蛛语蚕曰 语: 对……说⑵蚕妇操汝入于沸汤 汤: 热水2.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我固自杀 固: 本来汝心之固 固:顽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原句:适以自杀,不亦愚乎! 译句: 正好用它来自杀,不也愚蠢吗? 4.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然 则 其 巧 也 /适 以 自 杀/ 不 亦 愚 乎 5.蚕答蛛的话运用了 写作手法,表现了蚕怎样的感情? 答:甘愿牺牲, 无私奉献6.读了本选文,你必会想到唐代诗人李商隐关于春蚕的千古名句,该诗句是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辨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⑴ 凡得学者 得: 能够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得: 得到⑵ 吾徒相教 徒: 白徒以有先生也 徒: 只2.将文中画线句子译为汉语。 原句: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译句: 这个孩子如果有志向,我白教他,不收学费。3.书塾中的老师值得我们敬佩的是 。 无私相教4.我们应该向邴原学什么? 勤奋好学 6. 求2007年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 2007年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汇编(中)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潺亭实验中学 邓强 12.2007年江苏省无锡市 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①。 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 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 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 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 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注:①车轊(wèi):车轴头。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4分) ①皆以轊折车败 败: ②期年不克 克: ③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去: ④南面而王耳 王:。 7. 求2007年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 2007年中考课外文言文试题汇编(中) 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潺亭实验中学 邓强 12.2007年江苏省无锡市 田单即墨之战 初,燕人攻安平,田单使其宗人皆以铁笼车幸轊①。及城溃,人争门而出,皆以轊折车败,为燕所擒;独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免,遂奔即墨。是时齐地皆属燕,独莒、即墨未下,乐毅乃并右军、前军以围莒,左军、后军围即墨。即墨大夫出战而死。即墨人曰:“安平之战,田单宗人以铁笼得全,是多智习兵。”因共立以为将以拒燕。乐毅围二邑,期年不克,乃令解围,各去城九里而为垒。三年而犹未下。或谗之于燕昭王曰:“乐毅智谋过人,所以三年不攻者,欲久仗兵威以服齐人,南面而王耳。”昭王于是置酒大会,引言者而让之曰:“今乐君亲为寡人破齐,乐君若能有齐,与燕并为列国,结欢同好,以抗诸侯之难,燕国之福,寡人之愿也。汝何敢言若此!”乃斩之。立乐毅为齐王。乐毅惶恐不受,拜书,以死自誓。 注:①车轊(wèi):车轴头。 8.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①皆以轊折车败 败: ②期年不克 克: ③各去城九里而为垒 去: ④南面而王耳 王: 8. 求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三篇(附答案)如题 谢谢了 (一) 文侯与虞人期猎 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②之。 魏于是乎始强。 【注释】 ① 掌管山泽苑囿打猎的官。 ②罢:通“疲”。 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分) ①天又雨,公将焉之? 译: ②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译: 2.请简要说说你从这则故事中得到的主要启示。 (一) 文侯与虞人期猎 答案 1. ①天又下着雨,您准备到哪里去呢? (句中的“雨”、“公”、“焉”、“之”都能正确翻译) ②虽然现在很快乐,怎么可以不坚守约定的(打猎)时间呢? (句中的“虽(虽然)”、“岂”、“一(专一、坚守)”、“期”。) 2.做人要诚信 守时 等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处士请为王吹竽:为 ②宣王说之:之 2.译下边句子 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文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文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 答案 1.①、给。 ②通“悦”,喜欢。2.①齐宣王命令艺人吹奏竽,一定要让三百人一起吹奏。 ②齐湣王继位为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艺人吹竽。3.滥竽充数。 (三)邹孟轲母(节选)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 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 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 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 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 (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 (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乃去,舍市傍 (2)及孟子长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 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 启示: 答案 1.①离开 ②等到,至。 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 ①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 ②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9. 初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题找一一篇短一点的,要有4个加点字解释,一 自护其短( 北人食菱 )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译文:有个北方人,自出生以来就没有见过菱角.后来到南方作官,(一次大家)坐在席上吃菱角,这个人连壳一起放到嘴里.有人提醒他说:“吃菱角要去壳.”他却想掩盖自己的短处,说:“我不是不知道要去壳,是想用来清热呀!”人家问他:“北方也有菱角吗?”他说:“前山、后山,到处都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个别字翻译 仕:官,做官 啖:吃 或:有人 短:缺点,这里指自己的无知 去:去掉 欲:想 寓意:这个故事是说一些人不能正视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强辞夺理,结果更被人取笑和看不起.。 10. 高中语文课外文言文类阅读怎么做 高中文言文阅读其实是阅读里面最简单的题目了。 第一题是词翻译,你平时应该会背一些词的,如果无法判断,那么把意思带入原文,自己体会一下,就可以判断出来是否正确了。 介词判断呢,把十八虚词使用给记住,基本可以搞定。这个就是通过分析词性不同来做题的。 结合文章选择的话,一定要阅读原文,再然后,选项里有一些奇怪的词出现,比如说,哪一个选项的意思跟原文很相似,偏偏加了一些模棱两可,或者在原文后面加了属于不正确的推测,那就是错的。 翻译的话,其实很简单,我当年基本上满分。
2023-08-03 11:19:021

北人食菱译文

《北人食菱》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当他在南方做官的时候,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不暴露自己的短处,就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菱角《北人食菱》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菱角
2023-08-03 11:19:111

北人食菱中北方人是怎样理解“北土亦有此物否”一句中“北土”这一词语的意思?这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特征

《北人食菱》中,北方人把“北土亦有此物否”一句中的“北土”这一词语的意思,理解为“山北的地”了。这一点表现出他学识短浅、孤陋寡闻、强不知为知的性格特征。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其中的“北土”,意思是“北方”,是地域划分上的常识,他却理解为山前山后的土地,这表现了他的学识短浅和孤陋寡闻。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地里生长的,这表现了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当作自己熟悉知道的事情的性格特征。古人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像北方人那样,把自己本来不知道的事情故意表现自己知道的,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北人食菱
2023-08-03 11:20:272

翻译文言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译文: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原文:《北人食菱》明·江盈科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扩展资料文章寓意: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人请教,才能得到真知,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是智慧。其实有的时候只有诚实,虚心承认自己的错误,接受别人的批评,才是真正的聪明!作者简介江盈科,字进之,号绿萝山人。桃源人。盈科从小聪慧,万历十三年乡试中举,“自为诸生,名已隆隆起”但是,此后于万历十四年、十七年两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皆不第而归。万历二十年三月,与袁宏道同榜进士及第。八月,授长洲县令。江盈科同情人民,常因催科不力而遭“长官詈骂”。为缓解人民“京解诸役”之苦,置役田二千余亩以资役费。任职六载,贤令名声远播。在文学上,江盈科参与创立公安派,贡献巨大。他为文主张“元神活泼”,写真性、真情、真我,被袁氏兄弟称为诗文“大家”。传世著作有今人黄仁生博士辑校、由岳麓书社出版的《江盈科集》。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北人食菱
2023-08-03 11:20:488

北人食菱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而不是生长在土里,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道理启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在多数时间里,我们不懂就要问。千万不要闹北人食菱的笑话,每天多学一点知识、无论是涉猎哪个行业的不懂的我们都要不耻下问,做一个有知识内涵的文化人。
2023-08-03 11:21:181

《北人食菱》这则文言文的食字是什么意思

  食:吃  ps: 北人①生而不识②菱③者,仕④于南方。席⑤上食(dàn)⑥菱,并壳⑦入口。或⑧曰⑨:“食⑩菱须去(11)壳。”其人自护(12)其短(13),曰:“我非不知,并(14)壳者,欲(15)以(16)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17)曰:“前山后山,何(18)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20)强(21)不知以为知也。  1.北人:北方人。  2.识:知道。  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4.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  5.席:酒席。  6.食:吃。  7.并壳:连同皮壳。  8.或:有人。  9曰:说。  10.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11.去:去除,去掉。  12.护:掩饰。  13.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14.并:一起。  15.欲:想要。  16.以:用。  17.答:回答。  18.何:哪里。  19.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20.坐:因为,由于。  2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2023-08-03 11:21:262

北人食菱的原文及翻译

  北人食菱告诫大家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下面是关于北人食菱的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北人食菱   明代: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识:知道。   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4.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   5.席:酒席。   6.啖:吃。   7.并壳:连同皮壳。   8.或:有人。   9曰:说。   10.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11.去:去除,去掉。   12.护:掩饰。   13.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14.并:一起。   15.欲:想要。   16.以:用来。   17.答:回答。   18.何:哪里。   19.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20.坐:因为,由于。   2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寓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2023-08-03 11:22:221

北人食菱文言文翻译

《北人食菱》文言文翻译如下: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北人食菱》文言文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023-08-03 11:22:571

《北人食菱》原文及其翻译

原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识:知道。 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4.仕于:(仕途)在u2026u2026做官。于, 在。 5.席:酒席。 6.啖:吃。 7.并壳:连同皮壳。 8.或:有人。 9曰:说。 10.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11.去:去除,去掉。 12.护:掩饰。 13.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14.并:一起。 15.欲:想要。 16.以:用来。 17.答:回答。 18.何:哪里。 19.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20.坐:因为,由于。 2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翻译: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北人食菱的道理 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护其短处 ,强词夺理。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作者介绍: 江盈科,字进之,号绿萝山人。湖南桃源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先后历任长洲县令、大理寺正、户部员外郎、卒于四川提学副使任上。是明朝晚期文坛“公安派”的重要成员之一,诗文理论主张为文应抒发当时代个人的真性情,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法,极力赞成灵性说。
2023-08-03 11:23:211

文言文阅读《北人食菱》附答案及翻译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文言文阅读《北人食菱》附答案及翻译,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文言文《北人食菱》预读: 北人生而不识菱①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②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文言文《北人食菱》阅读题(附答案):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或曰:食菱须去壳。 或(有的人、有人) (2)其人自护其短 短(短处、缺点) 2、用/给文中划波浪线的文字断句。(3分)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每断对一处得0.5分,后山和何地之间不断句不扣分)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2分) 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译文:我之所以连着壳一起吃,是想用它来驱除身上的热气。 4、本文给人多方面的启示,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3分) 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文言文《北人食菱》翻译: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 《北人食菱》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并:连同。 2.去:去除,去掉。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表转折,此指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 15.啖:食用,此可指吃。 16.何:哪里。 17.识:知道。 18.答:回答。 19.护:掩饰。 20.短:缺点,短处。 21.席:酒席。 【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 【赏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作者简介】 江盈科,字进之,号绿萝山人。湖南桃源人,明万历二十年进士,先后历任长洲县令、大理寺正、户部员外郎、卒于四川提学副使任上。是明朝晚期文坛“公安派”的重要成员之一,诗文理论主张为文应抒发当时代个人的真性情,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说法,极力赞成灵性说。著有作品《雪涛阁集》、《雪涛诗评》、《谐史》等。 【创作背景】 无
2023-08-03 11:23:291

北人食菱文言文的翻译

北人食菱的意思是比喻强强辩别,护其短处。下面请欣赏我为大家带来北人食菱文言文的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 1.并:连同。 2.去:去除,去掉。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表转折,此指却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 15.啖:食用,此可指吃。 16.何:哪里。 17.识:知道。 18.答:回答。 19.护:掩饰。 20.短:缺点,短处。 21.席:酒席。 译文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而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北人食菱的道理 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护其短处 ,强词夺理。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寓意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2023-08-03 11:23:481

文言文北人食菱的意思

1. 北人食菱文言文翻译 《北人食菱》的翻译: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这个出生在北方的人)连菱角壳也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把自己不知道的当作知道的。 《北人食菱》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角生于水中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2. 谁知道《北人食菱》文言文的课文和翻译的,注:每个字的意思、、谢啦 原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节选自名●江盈科《雪涛小说》,标题为编者所拟。) 编辑本段 解释 北方有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当官,(有一次)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人,是为了清热解毒。”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编辑本段 北人食菱的道理 1.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强强辩别,护其短处 2.人不可能什么都懂,但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知识是无穷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贻笑大方。 注释 1.并:连同。 2.去:去除。 3.欲:想要。 4.坐:因为,由于。 5.或:有的人。 6.而:却;从。。到。 7.曰:说。 8.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9.北人:北方人。 10.以:用来。 1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12.仕:(仕途)在……做官。 13.啖:吃。 14.并壳:连同皮壳一起吞下。 15.食:食用。 16.何:哪里。 17.识:见过,见识 寓意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2023-08-03 11:24:051

北人食菱译文和原文

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而啖菱,并角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解释北方人生来不认识菱角的,(有个北方人)在南方当官,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口里。有的人(就)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那人自己护短,说:“我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的原因是,想用来清热。”有人问道:“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回答说:“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道理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硬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比喻强强辨别,护其短处带点字1.并:一起。2.去:去除。3.欲:想要。4.坐:因为。
2023-08-03 11:24:214

北人啖菱的文言文翻译

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北人食菱的道理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2.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只有虚心求学才能得到真知。
2023-08-03 11:24:346

北人食菱文言文翻译

北人食菱文言文翻译如下:1、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译文: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2、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译文: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3、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译文:问的人说:“北地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4、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译文:菱角生长在水中,而不是生长在土里,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道理: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不要去掩盖自己的短处,应实事求是。
2023-08-03 11:25:291

北人食菱的翻译

北人食菱的翻译如下:翻译: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他在酒席上吃菱角,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而不是生长在土里,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原文: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作品赏析:此文讲述,因地理环境不同,北方和南方生长的食材会有所不同,所以北人不认得菱角本不是什么大事,只要虚心向席间的人请教,就不会犯将菱角连壳都吞进嘴里的错误,可惜北人没有请教,在席间人提醒时,他怕被人看轻,却给自己找借口说这样吃是为了败火,于是南人又问他北方是否有菱角,结果又因虚荣心,北方人得出了一个有悖于事实的结论,令人无奈。物理无穷,造化无尽我们总是无法看见我们所处世界的真正模样,但认识到了客观事物的无限性,放下虚荣心,不为自己找借口,才能开阔胸襟,真诚地探索真理,完善自身。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北人食菱
2023-08-03 11:26:341

北人啖菱啖的译文

北人啖菱啖的译文如下: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资料拓展:《北人食菱》是明朝江盈科创作的文言文,出自《雪涛小说》,该作者还著有《雪涛阁集》、《雪涛诗评》、《谐史》等。《雪涛小说》为江盈科著。江盈科为明代文学家,小品文造诣极深。《雪涛小说》、《谈丛》、《谈言》、《闻纪》、《谐史》五种,传奇诙谐,信手而至,独抒性灵,横生妙趣;晚明末世,危机四伏,忧国忧民之情,亦明时形诸笔端。江盈科,字进之,号渌萝。桃源人。其祖父伯玉、父亲风翎均“课于农”。江盈科从小聪慧,明万历五年入县学为生员。十三年乡试中举,“自为诸生,名已隆隆起”。但是,此后于万历十四年、十七年两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皆不第而归。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人不可能什么都懂,因此不能不懂装懂。如果不懂装懂,就难免露馅出丑,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反而不会有人笑你,应实事求是,才能弄懂问题。不要去掩盖自己的短处,应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2023-08-03 11:26:481

北人食菱的文言文翻译

  雪涛小说:《雪涛小说》为江盈科著。江盈科为明代文学家,小品文造诣极深。以下是“北人食菱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关于北人食菱的文言文翻译    北人食菱   明代: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注释   1.北人:北方人。   2.识:知道。   3.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 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   4.仕于:(仕途)在……做官。于, 在。   5.席:酒席。   6.啖:吃。   7.并壳:连同皮壳。   8.或:有人。   9曰:说。   10.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   11.去:去除,去掉。   12.护:掩饰。   13.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   14.并:一起。   15.欲:想要。   16.以:用来。   17.答:回答。   18.何:哪里。   19.而:表示转折,此指却   20.坐:因为,由于。   21.强(qiǎng):本文中指“勉强”。
2023-08-03 11:27: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