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美国经济发展史大概是怎样的

2023-08-08 09:01:14
共6条回复
左迁

1607到1753年是属于殖民期,经济很不发达;1754到1783年是美国的独立运动时期,当时经过了波士顿茶事件、列克星敦枪声后,美国成为独立国家,经济开始独立。

1850到1869年美国南北战争,此时美国北部属于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迅速,南部还是奴隶制庄园管理,经济相对落后许多,统一全国后,经济步入一体化。

1870到1929改革时期,其中一战后经历了柯立芝繁荣,1929到1932经济危机,1933开始罗斯福新政,此后至二战一直处于复苏阶段。

二战后美国经济一跃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龙头老大,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现在美国经济地位不变,却因西欧一体化和日本崛起,世界经济开始有了多级分化。

扩展资料:


石油危机

美国和苏联的冷战至这段时期仍未停止。其间美国和苏联展开了一连串的太空竞赛,苏联派出了世界首个太空人加加林上太空,而美国则派太空人首次登陆月球。

七十年代越南爆发战争,北越与南越开战,美国为阻止苏联和共产势力扩张,毅

美国参与的越战中的画面。

然介入越战。其间美军伤亡人数不断增加,最终北越统一了越南,美国的企图未能实现。

70年代初期,由于能源危机而导致的经济萧条是历来最严重的一次。7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一度复苏。但到70年代未期,又出现通货膨胀。

1973年10月以色列与中东一系列国家关系恶化,触发中东战争。石油输出国组织为了打击对手的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造成油价上涨。原油价格曾从1973年的每桶不到3美元涨到超过13美元,1974年美国还要派发汽油定量配给票。这就是第一次石油危机。

原油价格暴涨,引起了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经济衰退,据估计,美国GDP增长在这段期间就下降了4.7%。

过了数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而后伊朗和伊拉克开战,原油日产量锐减,国际油市价格飙升,每桶原油的价格从14美元涨到了35美元。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引起了西方工业国的经济衰退,据估计,美国GDP大概下降了3%。

1976年,美国建国200周年,全国举行各项庆祝活动。美国在冷战中最终拖垮苏联。1981年4月12日,美国成功发射了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将人类又带入另一个太空新纪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国历史

出投笔记

  美国经济发展史概述:

  一、独立战争

  禁运和1812年战争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但是独立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繁荣和发展。独立战争期间,由于对英贸易的滞阻,北美的制造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从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看则仍远落后于英国。战争结束后,英国利用自身强大的制造业和商业优势,一方面对美国的出口实施严厉的商业限制,包括禁止美国货进入西印度群岛;另一方面则向美国大量倾销英国货。独立前夕,北美平均每年运往英国的生铁为3929吨,1791年下降为797吨。烟草、稻米、蓝靛等大宗农产品的出口也大幅度下降,由此带累商业和航海业停滞,造船业衰落。据统计,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的货物总值约为760万英镑,而同期美国向英国出口则仅为249万英镑,逆差高达521万英镑。出口萎缩、市场缩小,使价格大幅下跌,商人、农场主纷纷破产,债务链条破裂,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最著名是的谢司起义。在美国史上,1781年至1789年被称为“危机时期”。从竞争的观点来看,其实质是英国挟裹着其市场竞争的强者优势对新独立的弱小的美国进行打击,以经济殖民来代替政治、军事殖民。

  美国的让步并没有换来英国的回报,英国继续劫掠美国船只。再加上美国国内西部扩张主义者的鼓动,1812年,美英正式交战。这场战争对美国经济的影响和禁运十分相似,对外贸易和航海业陷入长期萧条和停滞,而制造业却飞速发展,对英国霸权构成了真正威胁。战争结束后,英国商人不惜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向北美倾销商品,英国国会和政府则在一旁积极支持,布鲁厄姆勋爵在英国下院称:“为了把美国在战争期间产生的幼稚制造业扼杀在摇篮中,即使在最初的大量出口中受些损失也是值得的。”但英国的如意算盘并没有得逞。这有三方面原因,首先,当时英国的技术还是相对简单、容易掌握、也容易改进的技术,美国制造业在技术上已经并非处于绝对劣势;其次,从规模上看,美国制造业已经有相当实力,而且也得到了国内金融势力的支持;第三,1816年美国颁布了第一个保护关税法案,制造业品的平均税率骤升至25%。此后,直至十九世纪末,贸易保护主义一直是美国的经济政策的基调。

  由此可见,1807年禁运和1812年战争实际上是美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没有这两场战争——战争是最极端的保护主义,和由此而来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美国很可能成为另一个巴西,而世界历史的面貌也将大不相同。

  二、南北战争

  摆脱弱者地位的历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斗争和曲折。由于当时英国的强者地位并非象今天的美国那样突出,它先是没能阻止美国独立,后是没能在1812年战争中重新占领美国(由于英国顾虑欧洲大陆重启战争),再是没能在战后搞垮美国经济。

  事实上,尽管通过禁运和战争确立和关税保护原则,美国工业一时间还很弱小。在1820年以前,作为工业化最重要的部门的钢铁业,其铁产量比殖民地时间还少。铁矿的开采、冶炼和铁器业完全被英国所主之宰。第一个真正对钢铁工业起到保护作用的关税是1824年的关税,其后是1828年的关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初,自由贸易集团控制了政权,降低了关税,钢铁业生产很快就停滞、滑坡;1842年参议院决议恢复高关税,铁产量又直线上升。如此,自由贸易路线和贸易保护路线反复斗争,钢铁业也反复涨落,直至林肯上台,把关税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从而最终建立起了强大的钢铁业。

  总的来说,关税的争夺战越来越对贸易保护主义者有利,主张自由贸易的南部种植园主、北部进出口商和航海集团则满腹牢骚。北部进出口商业利益的代言人如马萨诸塞州的丹尼尔·韦伯斯特始终反对高关税,南部则把1828年的高关税称为“可憎的税率”,特别是南卡罗来纳州。为了反对高关税,南卡罗来纳州不惜脱离联邦。为此,它提出了宪法“公约论”,即认为州创立了联邦,当中央政府的决定不符合州的意愿时,州有权作出自己的决定。1832年7月,在自由贸易者的强大压力下,国会通过了新关税法案,比1828年的关税有所下调,但仍不能满足南卡罗来纳州的要求。同年11月,南卡罗来纳州召开州代表大会,宣布国会通过的关税法无效。如联邦政府采取强制措施,则南卡罗来纳州将脱离联邦。面临联邦分裂的形势,国会不得不再次通过妥协性法案,扩大免税商品种类。

  (一)反托拉斯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美国出现的第一次政府干预是共和党西奥多-罗斯福的反托拉斯,西奥多有“托拉斯轰炸机”的称号。

  谨小慎微的塔夫托几乎无所作为,最后和西奥多-罗斯福分道扬镳;

  民主党的威尔逊继续高举共和党人西奥多的旗帜,反对托拉斯,制定了著名的著名的克莱顿反托拉斯法。

  以上是第一阶段的国家干预。

  (二)自由放任

  1921年,共和党人哈定入主白宫,揭开了哈定--柯立芝--胡佛的时代。哈定对威尔逊的政策非常不满,主张“回复常态”,是自由放任再次兴起。柯立芝信奉“只要政府什么事都不做,80%的问题就会自然解决”。胡佛极力主张放任自由,他自己也是个人奋斗的成功典范。三任总统自由放任的结果是,给美国带来了30年代的大萧条!!!“胡佛”这个词从英雄的代名词变成了骂人的前缀。胡佛任期结束时的1933年的GDP(414亿)大约下降到了1929年(868亿)的50%。

  (三)罗斯福新政

  1934年民主党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后,实行了“新政”,对经济实行强力的国家干预,首先挽救银行,然后开展农业复兴和工业复兴,制定了旨在保护穷人和劳动者的瓦格纳法、社会保障法,开展大规模救助,联邦政府兴办公共事业等。罗斯福的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了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可行途径,也就是大力发展非法西斯主义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罗斯福去世后,杜鲁门开展“公平施政”,在经济政策方面仍然奉行罗斯福的国家干预政策。前后2人5届20年,这是第二阶段的政府强力干预。

  (五)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

  1953年,共和党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他们担心新政以来大规模的国家干预,无异于“滑向了社会主义”,因此,他们极力试图回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自由放任的状态),但美国的现实情况最终使得艾森豪威尔政府接受了新政以来民主党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走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胡佛时代的新共和党路线——一条中间路线。5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丰裕社会”的“另一个美国”现象,社会两极分化仍然严重,贫穷仍没有消除。50年代经济增长缓慢,黄金外流,受到苏联的严重挑战,黑人运动高涨。

  (六)肯尼迪的“新边疆”和约翰逊的“伟大社会”

  1961年,民主党肯尼迪入主白宫。在经济政策上,继续奉行凯恩斯主义,实行以减税为主的长期财政赤字政策,同时实行双重利率的廉价货币政策,以及在和平时期对工资和物价的非强制性管制。在社会福利政策方面,联邦政府大大加强了对劳动力再生产的干预,以适应社会会发展和科技革命提出的新需要,使“福利国家”设计的范围迅速扩大。鉴于黑人运动来势迅猛,国会通过了3大民权立法,从法律上取消了种族隔离制度。肯尼迪发起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使美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这是第三次政府干预,也是政府干预的最高潮。

  (七)反对新政传统的初步尝试

  1969年,共和党人尼克松入主白宫,它最初尝试走一条完全不同于新政的保守主义路线,试图对经济、社会福利和政府体制进行大规模改革。在经济政策上,他几度采取反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在社会福利上,他削减“伟大社会”项目,并提出取代联邦社会救济的家庭援助计划;在政府关系上主张改变权力集中于华盛顿的流向,实行所谓的新联邦主义;在民权问题上阻挠以校车接送学童方式消除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制。

  这些政策的实施,到了1970年,工业生产回升乏力,失业率高达5.9%。这一切使尼克松不得不采取“姑且一试”的国家干预措施。1971年1月4日,尼克松在电视上公开宣布,他要用赤字财政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尼克松任内几次想摆脱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但每次都不得不走回到国家干预的道路上来。

阳光下的日耳曼尼亚

. 由北美荒原到大国崛起和迈向世界超级强国

美国历史可以分为早期、近代和现当代三个时期: 早期(1492年前——1776年); 近代(1776——1898年);和现当代(1898年至今)。区别三个时期的界标是1776年美国的独立和1898年美西战争。

1.美国早期发展史(公元1492年前——1776年)

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是由原始的氏族社会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并伴有前资本主义形态的跳跃。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发展并不是依次过渡的,它没有经过奴隶制度和封建社会制度为主的发展阶段。就生产关系的主导形态而言,它是前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发展的时期。就社会和政治生活状况而言,它是以土著印第安人为主要居民转变为以英格兰人为主要居民的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时期。其基本原因在于已经处于先进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英格兰人来到美洲的影响。

期美国又可以分为三个发展阶段。

1) 印第安人开发北美时期(1492年前——)

印第安人是北美大陆的最早原始居民。它们长期以来是开发北美的主力。它们的活动构成了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建立前的北美古代历史的主流。但是印第安人开发北美的历程是非常缓慢的。如果不是15世纪末期以来欧洲白人在北美的陆续探险和殖民,北美印第安人仍将左右着北美大陆历史的演变。

2) 欧洲列强在北美探险、发展和殖民时期(1492——17世纪初)

这时印第安人仍是北美大陆的主要居民,但是主宰大陆命运的却是欧洲白人。欧洲列强,主要是西班牙人、荷兰人、法国人和英格兰人,它们先后闯入了北美大陆建立了各自的殖民点。一般说来,西班牙人和法国人在北美的殖民带有浓厚的封建掠夺色彩。英格兰人和荷兰人在北美的殖民则主要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3) 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时期(1607——1775年)

在此期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从1607年的弗吉尼亚的詹姆斯城到1733年的佐治亚前后持续了126年时间。在这前后法国人在密西西比河流拥有巨大的殖民地,西班牙人则控制了佛罗里达和墨西哥地区,荷兰人控制了纽约地区。1756-1763七年战争后英国人控制了加拿大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大地区,成为北美大陆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地区的霸主。

需要指出,第一,这一时期移民的主流是以英格兰人为主体的WASP即欧洲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族中的清教徒;居民中有白人、黑人移民以及原来的土著印第安人;移民中的自由移民和契约佣仆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

在此期间,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先后建立了13个殖民地,从1607年的弗吉尼亚的詹姆斯城到1733年的佐治亚前后持续了126年时间。在这前后法国人在密西西比河流拥有巨大的殖民地,西班牙人则控制了佛罗里达和墨西哥地区,荷兰人控制了纽约地区。1756-1763七年战争后英国人控制了加拿大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广大地区,成为北美大陆阿巴拉契亚山脉以东地区的霸主。

需要指出,第一,这一时期移民的主流是以英格兰人为主体的WASP即欧洲白人盎格鲁撒克逊族中的清教徒;居民中有白人、黑人移民以及原来的土著印第安人;移民中的自由移民和契约佣仆在性质上是有区别的。

第二,殖民的英国模式和西班牙模式是有不同的,前者是基本上是资本主义的拓殖,后者基本上是封建主义的商业掠夺。

第三,殖民地时期的社会性质是带有依附性和前资本主义残余的资本主义社会。整个说来,它基本上是英国资本主义在北美特殊条件下的移植,可以说具有北美特色。

2. 美国近代史(1776——1898年)

这一时期,是美国自由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时期。年轻的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领土开拓等各个领域取得了决定性的重大胜利。美国巩固地建立和扩大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国,并逐步确立了工业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快速发展了国民经济,在短期内成为名列前茅的世界工业大国,同时在19世纪的后30年开始了向现代资本主义阶段的过渡,并在完成了大陆扩张后,开始走向了海外扩张。近代美国大体上又可分为下列四个发展阶段:

1) 两次对英战争阶段(1776——1815年)

1775-1783年的北美独立革命,推翻了英国在北美殖民的统治,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是美国历史上的里程碑,它是美国资产阶级的纲领性文件,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和近代美国的开端。

从1783-1812年的30年间,巩固地建立了美国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体制,其中包括确立了共和制、联邦制、总统制和稳定的联邦宪法。1812-1815年的第二次对英战争在主要方面是年轻的美利坚合众国反对欺压它的世界工业大国的战争,其结果促成了联邦政府的巩固、美利坚民族精神的崛起、排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外部威胁、开始了工业革命和长期的和平建国时期。

2) 西进运动、领土扩张和两种社会制度矛盾发展激化时期(1815——1860年)

西进运动在北美独立革命和南北战争之间的近百年内,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它是北美独立革命的结果,又是南北战争的前奏。它早于领土扩张,活动内容比领土扩张更丰富,时间更持久。这种大规模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迁移活动,对于美国近代工业化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发展、对于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形成以及思想文化的发展都具有重大的影响。领土扩张的过程延续了半个多世纪,它既有殖民掠夺和争斗的一面,又有在一定意义上由殖民地转变为自由领地的另一面。

从1803年路易斯安那地区的购买到1867年购买阿拉斯加地区,在短短的几十年间,美国的领土从230万平方公里迅速增加到930万平方公里,而付出的代价累计只有5,555万美元。显然,美国经济大国的形成、自然条件的优越是同美国的领土急剧扩张分不开的。

在这期间美国在对欧美的政策上提出了“门罗主义”的主张,她反对欧洲对美洲事务的干预,而对美洲则充当美洲国家利益的保护人,不过“门罗主义”的提出和“门罗主义”的扩张是有区别的。

在美国西进运动和大陆扩张及早期工业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南北两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制度。即北部的资本主义工业和南部的种植园奴隶制农业。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北部主体力量要求扩大国内市场、限制奴隶制发展、补充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实行高关税,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代表种植园奴隶制利益的南部主体力量要求扩大种植园经济,为世界市场生产更多的商品棉花,实行低关税,并从英国输入廉价的工业品。

南北两种经济势力在政治上的争斗集中反映在是限制还是扩大奴隶制的问题上。美国人民结成了广泛的限制和反对奴隶制的统一战线。1820年的密苏里妥协案、1833年和1850年的妥协案,1854年堪萨斯内战,以及1857年的斯科特判例,都是南北两种力量斗争的反映。1860年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当选总统,使南方扩大奴隶制的迷梦破灭。

这样,两种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矛盾的发展和激化,使南北战争成为不可避免。在这以前,美国确立了近代的资产阶级的两党制度。

3) 南北战争和战后南方重建时期(1861——1877年)

1861-1865年的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重大事件。由于林肯政府在1862年实行了解放奴隶、推行宅地法等一系列革命性措施,使战局自1862年下半年起发生了有利于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的变化。其最终结局是资产阶级战胜了南部种植园奴隶制,从而排除了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最大内部障碍。从此,美国经济走上了迅速发展的崭新阶段。

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是1865-1887年的南方重建时期。这是南北双方在政治上和经济上争取资产阶级经济民主和政治民主斗争的继续。它经历了林肯、约翰逊两任总统和国会激进派的三个重建方案阶段,尽管南方重建是以南北两种势力的妥协而告终,但是,南方的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向着资本主义的农业缓慢地转化,南北双方的矛盾已经发生了相应的重要转化,即代表两种不同社会制度的政治势力矛盾转为代表维护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的不同利益集团的内部派别争斗。

整个说来,战后的南方经济制度和社会政治已经发生了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发展的缓慢变化,但是这种妥协也使美国保持了美国南北两地的巨大差距,南方依然保留了某些奴隶制的残余形式和势力。

4) 近代工业化的完成和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时期(1877——1898年)

这是美国经济发展史上的狂飙时期。美国开始了电力革命和内燃机革命为标志的科学技术革命,在世界当时的最高水准上完成了近代工业化,赶上了德国和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大国。与此同时,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典型的现代化企业组织、托拉斯国家,出现了普尔、托拉斯、控股公司等现代化组织,进入了现代资本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在政治领域,美国形成了主要代表垄断资本主义利益的资产阶级两党制,随着近代工业化和都市化的兴起,以及工农运动的高涨,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在思想领域,这一时期无政府主义、社会主义、进步主义、民粹主义和扩张主义思潮流行。

在外交领域,美国开始结束了早期孤立主义外交,奉行积极的对外扩张政策的转变。

整个说来,这是一个世纪之交的大转折时代。它开始了由自由竞争为主的时期向以垄断为主时期的转变;由近代农业国为主到现代工业国的转变;由以农村为主的社会向以城市为主的社会的转变;由早期技术革命向近代新技术革命的转变;由自由放任到局部时期和部门的国家干预的转变;以及由大陆扩张到开始海外扩张的转变。

3. 美国现代史(1898——当今)

1898年美西战争以来的美国现代史已经整整100年了。这是美国现代资本主义即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时期。也是美国人民和进步人士反对寡头统治,争取民主和进步与社会平等的斗争历史。又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不断改革和调整的时期。美国在这一时期由世界工业大国迅速发展为1945年的世界头号超级大国,并一直保持到今天。整个说来,这一时期美国的发展和比较快速的发展是主要的。现代美国的发展也可以划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1)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1898——1929年)

美西战争标志着美国由自由资本主义向现代资本主义的转变,也是划分美国近代和现代历史的界标。美西战争的结果使美国名副其实地步入了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走上了对外经济扩张的道路,在远东美国制订了“门户开放”政策。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大发战争财,并于1916年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战后的2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到新的高峰。由于美国通过西奥多·罗斯福的“公平交易”、伍德罗·威尔逊的“新自由”政策、美国的进步主义运动,以及20年代美国经济的自由放任,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统治得到进一步的巩固,但在这同时,也孕育着潜在的严重危机。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先是中立,随后参战,这时在经济和政治实力上,基本上仍然是一个羽毛未丰的新兴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她企图称霸但是力不从心,在巴黎和会上受挫。战后,美国在巩固拉丁美洲基地的同时,开展了全球范围内的争夺经济霸权的斗争。

2) 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29——1945年)

1929-1933年,美国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空前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赫伯特·胡佛总统的自愿联合政策未能制止危机的蔓延。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执政,实行新政。他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通过强化国家全面干预金融财政、工业、农业、公共工程、社会保障等领域,缓解了经济危机的严重恶果,保护了劳动生产力,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主义的道路,并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胜利准备的物质条件。

罗斯福新政的改良措施是有利于现代化发展的进步改革举措,它的全面强化国家干预政策使垄断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的新阶段,标志着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成熟,对于现代美国历史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深远影响。

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先是中立,1941年底随着珍珠港事件的爆发,参加组织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美国在经济上发挥了民主国家兵工厂的作用;在军事上通过组织参加一系列重大战役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政治上推动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发展,保证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这次战争的结果,使美国成为得益最大的唯一超级大国,奠定了美国在战后称霸资本主义世界的基础。

3) 战后最初25年称霸资本世界的鼎盛时期(1945——1969年)

美国在这一时期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的高峰。由于以原子能技术、宇航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为标志的新科学技术革命,在美国的兴起推动美国经济高度现代化的发展。加上美国现代企业组织的新发展,国家和国际垄断组织的新发展以及跨国公司的迅速崛起,美国成为高度现代化的超级大国,并开始向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转化。

60年代是美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时期,在这期间,美国由海外扩张走向全球扩张,奉行对苏冷战和对华遏制政策,也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发生尖锐对抗,还与愿意与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改善关系的西欧与日本发生矛盾。在对内政策上,战后初期,美国一度强化了反共主义的麦卡锡主义反民主政策,不过整个说来,美国依然实行扩大资产阶级民主体制的政策。

在经济上,从杜鲁门的“公平施政”到肯尼迪的“新边疆”政策和约翰逊的“伟大社会”政策,都在新的条件下不同程度地继续推行罗斯福的新政政策。而艾森豪威尔的折衷路线的“现代共和党主义”,也没有改变强化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政策的基本轨道。

4) 继续超级大国地位的时期(1969年以来)

70年代以来,美国仍然保持全球超级大国地位,90年代起美国更成为唯一的全球超级大国,它的整体实力在资本主义世界依然保持超强地位。尽管美国经历经济滞胀和1979-1982、1990-1992年的三次经济危机,但是整个说来美国经济仍然在发展,80年代中期和1992以来经济发展出现少有的好势头。不过为了适应滞胀经济和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在国内经济政策上美国面临控制政府干预规模和重点,强化市场经济机制的重大调整,尼克松的“新联邦主义”、卡特的“反滞胀政策”、里根经济学的振兴经济政策、以及克林顿新民主党人刺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经济政策都证明了这一发展趋势。

在外交政策上,美国实行了比较现实主义路线的重大调整。在政治和思想领域,美国的保守主义思潮明显强化。

二. 美国历史发展的主要特点

在美国历史发展中,有着相互联系和影响的五个明显的特点。

1.年轻快速、实力最强、富有活力的大国

美国迄今建国历史只有222年,远较其他大国年轻。美国是世界上快速发展的大国。她有三个快速发展期:

1607-1775年在不到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由土著印第安人为主的母系氏族社会阶段,过渡为带依附性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殖民地。

1815-1894年的80年间,美国又从一个发展中国家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化大国。

而1898年以来的一百年间,美国的现代化和后现代化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社会物质和文化社会生活现代化水平一直领先于世界各国。美国作为实力最强的大国工业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从1894年以来已整整104年了。1916年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在各个经济领域占有全面的优势, 20年代美国成为汽车王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的1938年 美国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的36%。二战后的1948年,美国占54.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的53年里美国一直是超级大国。整个说来当代美国的经济处在历史上继续大发展的时期;尽管和西欧、特别是日本、德国相比70 年代以来美国和其他西方大国的发展差距一度相对缩小;作为超级经济大国的,美国的经济霸权虽然一度相对衰落, 但是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增长使美国的经济超强地位得到巩固。

美国富有活力表现在美国私人经营和国家、集团、私人垄断所有制兼顾;市场经济为基础兼顾政府干预。

美国是垄断主体的民主共和制国家(以垄断资本民主为主体的利益集团化,政治民主化趋势)。

实行自由主义为指导的思想多元化(以个人主义、自由主义、资本主义、共和主义为主体的思想多元趋势)。

推行向全球开放的吸收外来移民政策;推进美利坚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以基督教新教为主体的世界各教派林立趋势。

以WASP文化为主体各族文化共存和交融的趋同存异趋势)

2.外来移民持续不断的国家

3.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国家

在资产阶级国家中美国是民主共和制的典型国家。它是资产阶级的主体民主,钱袋民主。神化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制,把它说成是唯一优越的制度,显然是一种偏见。而认为这种民主完全是子虚乌有,甚至十分反动,也是一种偏见。

美国的民主制包括共和制、联邦制、成文宪法、两院制、总统制、两党制、司法制、选举制等特色。在国家政权形式方面,美国实行的资产阶级共和制,而不是像英、荷、日本那样的君主立宪制。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相互关系方面,美国实行的是二元联邦制,而不是像英、法、日那样的单一中央集权制,它比联邦德国、加拿大的联邦制更典型。

在宪法形式方面,美国实行的是以修正案作为补充形式的稳定的成文联邦宪法,而不是像英国那样的不成文宪法或者像法国那样几经更替的成文宪法。

美国的权力结构是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在立法机构方面,美国实行的是由各州选民选举产生的参议院和众议院的两院制,而不像英国那样的上院和下院,也不像联邦德国那样上院由州任免,法国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

在行政权力方面,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制而不是像英国、日本那样的首相或总理的内阁制,也不像法国那样由总统任命总理的组阁制。

在司法权力方面,实行的是逐级法院制和专项法院制度。

在政党制度方面,美国实行的两党制,而不是像法国和意大利等多数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实行的多党制,或日本那样的名义上多党制实际上的自民党的一党制,以及英国那样的工党和保守党的两党制。在美国还以第三党作为两党制的补充,它排除了任何第三党执政的可能性。

在选举制度方面,美国则实行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的直接选举制。

美国还是统治集团内部民主争论的主体民主制。多年来在内政外交和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的政策上,在有利于美国国家利益的范围内允许存在各种倾向的争论。例如在政府职能上的大政府和小政府之争,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制之争等。

美国的资产阶级民主在特定时期还以非民主的法西斯手段为补充。在本世纪30年代出现过法西斯思潮的泛滥,在50年代初期出现过麦卡锡主义的横行,但是,它们不是统治阶级维护长治久安的明智之举。

美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扩大有一个过程。例如独立和自由权力的扩大,由契约佣仆白人身份到白人自由民身份,由黑奴到自由黑人身份,由非自由人的印第安人到具有公民权身份的印第安人。在参政权问题上,选举权的限制逐步缩小和取消,参政人由少数政治活动家参政到某些中下层代表人物的参政, 由白人到黑人再到印第安人,由男子到妇女。还有经济平等权力的扩大,表现在市场经济领域中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反托拉斯立法和公平竞争法规的制定,还有通过社会福利保障机制实行财富的再分配等。

美国的政治生活中也有资产阶级的民主和改革传统。它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的殖民地自治议会和1620年的外来移民的“五月花号公约”。

从1776年的独立宣言到1878年的联邦宪法和1791年的宪法前10条修正案即权利法案。从杰斐逊民主思想到杰克逊的民主政治。

从1863年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林肯关于“民有、民治、民亨”的政府的葛底斯堡著名演说,到1866年的给黑人以充分民主权利的宪法第14条修正案。

从19世纪末的平民党主义到20世纪初的进步主义运动。

从西奥多·罗斯福的“公平交易”到伍德罗·威尔逊的“新自由”,再到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新政和1941年的大西洋宪章、“四大自由”。

从杜鲁门的“公平施政”到肯尼迪政府的“新边疆”政策和林登·约翰逊政府的“伟大的社会”政策,直到克林顿政府的“新民主党人”政策,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大众争取民主权利的改革措施。

4.商品经济和垄断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国家

美国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典型;也是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典型;以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典型。可以这样说,作为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国家,美国是后起的,作为现代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国家,美国又是老牌的。它是一部典型的商品经济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史。

美国现代化的发展和现代化生产方式和组织相同步,认为美国的商品经济发展都是资本主义性质从而需要加以排斥,显然把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和资本主义的性质相混同,但是认为这种发展没有美国特色,不符合美国资本主义的利益也是不对的。

5.对外开放和社会机制不断调整的国家

这个问题可以概述表现为以下四点:第一,人口流动的王国;第二,对外贸易的超级大国;第三,门户开放的国家;第四,不断进行改革和政策的国家。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开放国家。从北美殖民地时代起,美国就和对外开放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开放,北美大陆不可能在17世纪早期就出现资本主义制度;没有开放既不会有美利坚共和国的诞生,也不会有美利坚民族的形成。美国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北美大国的形成是和美国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分不开的。在现代史上,没有开放也就没有20世纪美国的大发展。

美国不仅是一个外来移民的国家,而且是一个国内居民频繁流动的王国。它是美国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和连续不断的外来移民潮的产物,又是推动美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流动中的北美大陆表现为居民迁移分布的不断变化,以及都市化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农村居民人口分布的急剧变化。它反映了美国人口重新分配的迁移率。

商品经济的高度发达为高迁移率提供了客观经济前提;西进运动和大陆扩张是高迁移率的强大动力;近代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又有力地推动高迁移率的发展;交通运输和通讯事业的先导又为高迁移率创造了有利环境;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和美利坚民族的创新精神都是高迁移率的推动因素。美国良性的人口频繁流动有利于美国经济现代化的进程;有利于美国社会和思想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有利于美国的合理布局和整体发展;也有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

作为从贸易立国到对外贸易的超级大国,没有对外贸易就没有美利坚共和国的建立;就不会有美国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就不会有超级大国的形成。在贸易大国的进程中,美国采取了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兼顾和交替的政策。作为开放型的美利坚共和国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自20世纪以来,美国基本上推行门户开放式的外交政策。从对华门户开放到全球门户开放政策,充分显示了在全球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进程中,这种政策对于国际关系产生的深远影响。

至于不断进行改革和政策调整,我们将在后面几讲中详细阐述。美国的改革开放之路告诉我们,美国在短短的不到400年内,从荒原发展为世界头号超级大国,得力于改革开放;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美国特色。在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中,美国的改革开放执西方世界之牛耳。

美国的发展具有自身的特色,美国道路是美国特色的体现和产物,它为世人提供了借鉴而绝不是可以照搬的模式

bikbok

1607到1753年是属于殖民期,经济很不发达;1754到1783年是美国的独立运动时期,当时经过了波士顿茶事件、列克星敦枪声后,美国成为独立国家,经济开始独立;1850到1869年美国南北战争,此时美国北部属于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迅速,南部还是奴隶制庄园管理,经济相对落后许多,统一全国后,经济步入一体化;1870到1929改革时期,其中一战后经历了柯立芝繁荣,1929到1932经济危机,1933开始罗斯福新政,此后至二战一直处于复苏阶段;二战后美国经济一跃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龙头老大,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现在美国经济地位不变,却因西欧一体化和日本崛起,世界经济开始有了多级分化。

初二历史就是这些了,希望能为楼楼解决难题

莫妮卡住了

一)反托拉斯

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后,美国出现的第一次政府干预是共和党西奥多-罗斯福的反托拉斯,西奥多有“托拉斯轰炸机”的称号。

谨小慎微的塔夫托几乎无所作为,最后和西奥多-罗斯福分道扬镳;

民主党的威尔逊继续高举共和党人西奥多的旗帜,反对托拉斯,制定了著名的著名的克莱顿反托拉斯法。

以上是第一阶段的国家干预。

(二)自由放任

1921年,共和党人哈定入主白宫,揭开了哈定--柯立芝--胡佛的时代。哈定对威尔逊的政策非常不满,主张“回复常态”,是自由放任再次兴起。柯立芝信奉“只要政府什么事都不做,80%的问题就会自然解决”。胡佛极力主张放任自由,他自己也是个人奋斗的成功典范。三任总统自由放任的结果是,给美国带来了30年代的大萧条!!!“胡佛”这个词从英雄的代名词变成了骂人的前缀。胡佛任期结束时的1933年的GDP(414亿)大约下降到了1929年(868亿)的50%。

(三)罗斯福新政

1934年民主党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后,实行了“新政”,对经济实行强力的国家干预,首先挽救银行,然后开展农业复兴和工业复兴,制定了旨在保护穷人和劳动者的瓦格纳法、社会保障法,开展大规模救助,联邦政府兴办公共事业等。罗斯福的新政,为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摸索出了一条延长垄断资本主义生命的可行途径,也就是大力发展非法西斯主义的、走所谓“福利国家”道路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罗斯福去世后,杜鲁门开展“公平施政”,在经济政策方面仍然奉行罗斯福的国家干预政策。前后2人5届20年,这是第二阶段的政府强力干预。

(五)艾森豪威尔的现代共和党主义

1953年,共和党艾森豪威尔入主白宫,他们担心新政以来大规模的国家干预,无异于“滑向了社会主义”,因此,他们极力试图回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自由放任的状态),但美国的现实情况最终使得艾森豪威尔政府接受了新政以来民主党政府的社会经济改革,走了一条完全不同于胡佛时代的新共和党路线——一条中间路线。50年代的美国,出现了“丰裕社会”的“另一个美国”现象,社会两极分化仍然严重,贫穷仍没有消除。50年代经济增长缓慢,黄金外流,受到苏联的严重挑战,黑人运动高涨。

(六)肯尼迪的“新边疆”和约翰逊的“伟大社会”

1961年,民主党肯尼迪入主白宫。在经济政策上,继续奉行凯恩斯主义,实行以减税为主的长期财政赤字政策,同时实行双重利率的廉价货币政策,以及在和平时期对工资和物价的非强制性管制。在社会福利政策方面,联邦政府大大加强了对劳动力再生产的干预,以适应社会会发展和科技革命提出的新需要,使“福利国家”设计的范围迅速扩大。鉴于黑人运动来势迅猛,国会通过了3大民权立法,从法律上取消了种族隔离制度。肯尼迪发起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使美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展。

这是第三次政府干预,也是政府干预的最高潮。

(七)反对新政传统的初步尝试

1969年,共和党人尼克松入主白宫,它最初尝试走一条完全不同于新政的保守主义路线,试图对经济、社会福利和政府体制进行大规模改革。在经济政策上,他几度采取反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在社会福利上,他削减“伟大社会”项目,并提出取代联邦社会救济的家庭援助计划;在政府关系上主张改变权力集中于华盛顿的流向,实行所谓的新联邦主义;在民权问题上阻挠以校车接送学童方式消除公立学校的种族隔离制。

这些政策的实施,到了1970年,工业生产回升乏力,失业率高达5.9%。这一切使尼克松不得不采取“姑且一试”的国家干预措施。1971年1月4日,尼克松在电视上公开宣布,他要用赤字财政政策来实现充分就业。

尼克松任内几次想摆脱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但每次都不得不走回到国家干预的道路上来。

瑞瑞爱吃桃

1607到1753年是属于殖民期,经济很不发达;1754到1783年是美国的独立运动时期,当时经过了波士顿茶事件、列克星敦枪声后,美国成为独立国家,经济开始独立;1850到1869年美国南北战争,此时美国北部属于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迅速,南部还是奴隶制庄园管理,经济相对落后许多,统一全国后,经济步入一体化;1870到1929改革时期,其中一战后经历了柯立芝繁荣,1929到1932经济危机,1933开始罗斯福新政,此后至二战一直处于复苏阶段;二战后美国经济一跃为全球首屈一指的龙头老大,成为世界经济中心,现在美国经济地位不变,却因西欧一体化和日本崛起,世界经济开始有了多级分化。

初二历史就是这些了,希望能为楼楼解决难题

相关推荐

1923~1929年间的“柯立芝繁荣”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1923~1929年,美国总统柯立芝任职期间美国一派繁荣。当时美国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横财,经济实力雄厚,较早地摆脱了1920~1921年经济危机,生产开始恢复、发展。同时在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出现了“工业合理化”运动,各个企业采用新设备和新技术,实现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电气化和自动化。在管理上实行“泰罗制”和“福特制”,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使新兴工业部门迅速发展起来。而且在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大量输出资本和商品。这一切都促使美国在1923~1929年经济迅速发展而出现繁荣。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1929年美国工业总产值比1914年增长了2倍,尤其是汽车工业、建筑工业和电气工业增长最快。除此之外,化工、机器制造、橡胶、飞机制造等部门也有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繁荣,大大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越来越大。这一时期正是卡尔文·柯立芝任职期间,因此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2023-08-07 20:03:221

柯立芝繁荣是什么?出现柯立芝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此时正值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时期,英,法,德刚经历一战,经济处于停滞或恢复状态,便于美国经济势力向外扩张。美国国内通过技术革新,固定资本革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理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程度空前加速,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股票投机成风,繁荣自己带有一定虚假性,使这种繁荣孕育著新的危机。  原因 物质基础  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 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装置,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技术革命 二、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陈旧生产装置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并随着一些新技术的突破,出现了一个更新生产装置、扩大生产规模以及采用新技术的热潮。与此同时,美国还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当时,运动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泰罗制和福特制。 早在19世纪80至90年代,年轻的工程师弗雷德里克·W·泰罗就着手研究工厂的科学管理,并发展成为一种理论。在这个理论成熟后的20世纪20年代初期,工商企业中几乎每一个部门都程度不同地接受了科学管理。 所谓福特制,即采用装配线作业或流水线作业技术。这种技术先是在福特汽车公司采用,由于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在20年代初期,被应用于非常多工业部门。 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战后,美国大企业都建立了自个的科研机构,1927年据208个公司的报告,它们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总数近1200万美元。工业部门科学研究工作的加强,推动了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广阔市场 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 *** 了经济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一战后,美国以经济势力渗透取代了英国在加拿大的优势地位;在拉丁美洲,美国以"金元"外交、"大棒"政策并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掩盖口号,排挤欧洲国家的资本,使得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成为美国垄断资本的主要投资场所。美国对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则以帮助恢复战争破坏为名,到处运用美元,推行"金元外交"。这样,美国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断增长。 美国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在20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 *** 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 当时,建筑、汽车、电气工业并称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一战"中,美国国内建筑业近乎停顿。战后,建筑工业迅速发展,产值从1919年的120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近175亿美元。建筑工业的发展不仅开辟了就业途径,而且也促进了与其有关的其他工业的发展。在20年代,汽车工业成长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和最大的工业部门,而汽车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钢铁、石油、化工、公路建设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发展。电气工业在20年代也发展非常快,同样促进了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  时代 这是美国第三十任总统柯立芝执政期间。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暂时缓和,1924年至1929年,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在此期间,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从而使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较快,出现了一时的"繁荣"。美国的汽车工业、电气工业、钢铁工业和建筑业的生产都出现高涨局面。20年代的美国、收音机相当普及。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电话,开始进入富人家庭。有声电影也问世了。因这一时期,正是美国柯立芝总统在任期间,因而把这时期的美国,称为"柯立芝繁荣"。美国资产阶级宣扬说资本主义已取得"永久的稳定",实际上,在"繁荣"的背后,经济危机的萌芽正暗中滋长。
2023-08-07 20:03:291

论美国柯立芝繁荣原因

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二、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陈旧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并随着一些新技术的突破,出现了一个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以及采用新技术的热潮。与此同时,美国还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当时,运动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泰罗制和福特制。
2023-08-07 20:03:351

柯立芝繁荣的表现

表现: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过1920年中至1921年末短期经济萧条后,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趋于繁荣,其时间从1923年直到1929年,每年生产率增长近4%。这一时期,美国工业生产增长近一倍。国民总收入由1919年的650.9亿美元增至1929年的828.1亿美元。人均收入从1919年的620美元增至1929年的681美元。美国这次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的膨胀,特别是汽车、电气工业、建筑业和钢铁工业生产的高涨。(Kelizhi fanrong)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涨。因其主要发生在柯立芝总统任内,故名。此间正值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时期,英、法、德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处于停滞或恢复状态,便于美国经济势力向外扩张。美国国内通过技术革新、固定资本更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理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空前加速,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均创新纪录,汽车制造、电机电器制造和住宅建筑业发展尤其显著。到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以致柯立芝总统声称,美国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但这种繁荣主要集中在部分工业部门和城市中,其他一些工业部门和农业的不景气,使美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并且由于股票投机成风,使繁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则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孕育着新的危机。
2023-08-07 20:03:431

柯立芝繁荣的时代

这是美国第三十任总统柯立芝。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暂时缓和,1924年至1929年,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在此期间,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从而使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较快,出现了一时的“繁荣”。美国的汽车工业、电气工业、钢铁工业和建筑业的生产都出现高涨局面。20年代的美国、收音机相当普及。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电话,开始进入富人家庭。有声电影也问世了。因这一时期,正是美国柯立芝总统在任期间,因而把这时期的美国,称为“柯立芝繁荣”。美国资产阶级宣扬说资本主义已取得“永久的稳定”,实际上,在“繁荣”的背后,经济危机的萌芽正暗中滋长。
2023-08-07 20:03:561

美国1920年代繁华生活:柯立芝繁荣与《了不起的盖茨比》

繁华的都市,现代化的车水马龙的街道,衣香鬓影的派对,纸醉金迷的生活,新贵富豪的奢华不输豪门望族。这是好莱坞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描绘的场景,是美国1920年代繁华社会生活的剪影。 1920年代的美国有着种种鲜明烙印:禁酒令,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海明威,电影,爵士乐,大众消费兴盛,新兴的女性白领,黑人文化兴起,汽车、电话等等现代生活的象征物进入了千家万户,带来了生活方式的颠覆性改变。 你可以从非常多的角度去观察这个时代,但有一条是不可以忘记的:经济的繁荣。从1922至1928年,工业生产指数(Index of Industrial Production)上升了70%。那个时代的贫富差距或许为人们诟病,但扣除通胀后的雇员工资也有22%的增长。从1919到1929年间,劳动生产率以平均每年5.44%的速度增长。产业的进步及人们收入的增长使得汽车及家用电器的普及程度大幅上升。1925年时美国每6人拥有一辆小汽车,而与之相比,英国同时期每100人方才拥有一辆小汽车。 这段奇迹般的发展时期主要处于美国第30任总统小约翰·卡尔文·柯立芝(John Calvin Coolidge,Jr.)治下(1923年至1929年),因此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这个时代被烙上柯立芝的烙印并非偶然,正是柯立芝 *** 时期的政策促成了那个时代的繁荣。 作为一位信奉古典自由主义的保守主义共和党人,柯立芝可说是美国历史上不多见的言行一致的总统。他在任期间实行的经济政策基本可视为他信仰的贯彻,即所谓自由放任(laissez-faire)政策。该政策主张让自由市场自行其道地运作,以为 *** 对于民间经济如价格、生产、消费与产品分销等的干预越少,将能使经济运作更有效率。 减税与削减联邦开支无疑是柯立芝 *** 的主要特征。柯立芝分别于1924、1926及1928年三次通过降低税率的法案。柯立芝 *** 致力于减税的同时减少纳税人数。最高所得税由一战时期的77%减至25%。至1927年时,全国只有2%的人需要缴纳联邦所得税。1920年代消费的旺盛与产业的繁荣,与柯立芝 *** 积极的减税政策关系甚大。 减税意味着联邦 *** 收入减少,因此压缩联邦 *** 债务及削减 *** 开支亦属顺理成章。柯立芝把联邦 *** 视为有成本意识的商业组织(cost-conscious business organization)。柯立芝支援时任商务部长的胡佛在 *** 内开展「对浪费宣战(war on waste)」的活动,以标准化流程、提高效率来削减不必要的开支。柯立芝有时甚至拒绝签署一些国会已批准的花销。 有一件事颇可体现柯立芝的信念,即对农业的补贴。1926年,柯立芝否决了由农业部长等人支援的麦克纳利-豪根农田救济法案(McNary-Haugen Farm Relief Bill)。该法案动议联邦 *** 花钱在农业丰产的时节购买农民卖不出的农产品,日后再销售或在国外低价销售。 但柯立芝以为农业应当建立在「独立的商业基础(on an independent business basis)」上, *** 不应通过操纵市场价格来增加农民的收益。他也以为该法案对农民的实际益处不大,得益的只会是出口商和 *** 官僚机构。柯立芝先后三次否决了该项法案。考虑到柯立芝出身于农民家庭,可见柯氏在贯彻自个信念的时候,并未「 *** 决定脑袋」。 柯立芝这种「不该花的钱 *** 不可以乱花」的态度之坚定,甚至对自个的从政声誉造成了一定影响。典型的例子是柯氏对1927年密西西比大洪水的应对态度。虽然最终任命商务部长胡佛负责灾后救济,柯立芝一直对联邦 *** 主导防洪及救灾事宜不甚热心,并且以为亲自走访受灾地区不过是政治做秀,于灾情毫无益处,反而要浪费灾区本就紧张的资源。 柯氏觉得防洪事宜亦不应由联邦 *** 主导而增加无效率的 *** 开销,业主应对自个的产业自负其责。也就是说, *** 无疑要保护公民的财产权,而公民也要对自个的财产负责。买保险也好,自个组织或促成本地 *** 建立防洪措施也好,都是对自个的财产负责任的表现。如果由联邦 *** 负责并埋单,只是给官僚机构扩充的机会。 柯立芝在其著名的《相信马萨诸塞》的演讲中曾说过:「财产权与个人权利是同一个东西」。柯氏对个人财产权的执著信念或是其对待该洪灾态度的原因。 假如说对农业补贴政策及防洪事宜的态度体现了柯立芝「 *** 不该乱花纳税人钱」的态度,那么柯氏对 *** 监管的态度则体现了他「 *** 不该管的事就不要管」的信条。柯立芝对于 *** 在法律之外,额外对行业实施监管并发布监管法规这件事,可谓相当不屑一顾。柯立芝治下的 *** 部门对于商业活动的监管几近于无。 1920年代正逢各种新的产业、服务及商品在科技及大众消费的推动下风起云涌的时代,试想如果碰上了个爱管闲事的总统,每出现一个新的事物便详加监管,恐怕也就没有美国那段令人印象深刻的经济飞腾时代了。 虽然在任时声望颇高,1928年柯立芝宣布不参加总统大选,并于1929年3月结束了他的总统任期。接踵而至的是席卷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1920年代的经济繁荣与柯立芝的任期一起结束了。 柯氏 *** 的经济政策没法对大萧条负责,正是柯氏之后的联邦 *** 为应对经济下滑而对经济实施诸多干预(如罗斯福新政),极力扩大联邦 *** 决定权,把短危机救成了大萧条。 柯氏时代的结束,也是古典自由派所推崇的小 *** 在美国的终结。大包大揽的大 *** 时代到来了。
2023-08-07 20:04:081

“柯立芝繁荣”指的是什么?

1923年8月2日,哈定总统去世。3日凌晨,美国副总统柯立芝按照宪法宣誓就任总统。卡尔文u2022柯立芝任职期间的繁荣,大大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越来越大。因此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2023-08-07 20:04:151

柯立芝时代经济繁荣的原因和表现?

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陈旧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并随着一些新技术的突破,出现了一个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以及采用新技术的热潮。与此同时,美国还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当时,运动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泰罗制和福特制。早在19世纪80至90年代,年轻的工程师弗雷德里克·W·泰罗就着手研究工厂的科学管理,并发展成为一种理论。在这个理论成熟后的20世纪20年代初期,工商企业中几乎每一个部门都程度不同地接受了科学管理。所谓福特制,即采用装配线作业或流水线作业技术。这种技术先是在福特汽车公司采用,由于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在20年代初期,被应用于许多工业部门。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战后,美国大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1927年据208个公司的报告,它们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总数近1200万美元。工业部门科学研究工作的加强,推动了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广阔市场   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一战后,美国以经济势力渗透取代了英国在加拿大的优势地位;在拉丁美洲,美国以“金元”外交、“大棒”政策并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掩盖口号,排挤欧洲国家的资本,使得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成为美国垄断资本的主要投资场所。美国对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则以帮助恢复战争破坏为名,到处运用美元,推行“金元外交”。这样,美国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增长。美国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在20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当时,建筑、汽车、电气工业并称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一战”中,美国国内建筑业近乎停顿。战后,建筑工业迅速发展,产值从1919年的120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近175亿美元。建筑工业的发展不仅开辟了就业途径,而且也促进了与其有关的其他工业的发展。在20年代,汽车工业成长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和最大的工业部门,而汽车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钢铁、石油、化工、公路建设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发展。电气工业在20年代也发展很快,同样促进了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    表现: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过1920年中至1921年末短期经济萧条后,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趋于繁荣,其时间从1923年直到1929年,每年生产率增长进4%。这一时期,美国工业生产增长近一倍。国民总收入由1919年的650.9亿美元增至1929年的828.1亿美元。人均收入从1919年的620美元增至1929年的681亿美元。美国这次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的膨胀,特别是汽车、电气工业、建筑业和钢铁工业生产的高涨。   (Kelizhi fanrong)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涨。因其主要发生在柯立芝总统任内,故名。此间正值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时期,英、法、德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处于停滞或恢复状态,便于美国经济势力向外扩张。美国国内通过技术革新、固定资本更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理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空前加速,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均创新纪录,汽车制造、电机电器制造和住宅建筑业发展尤其显著。到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以致柯立芝总统声称,美国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但这种繁荣主要集中在部分工业部门和城市中,其他一些工业部门和农业的不景气,使美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并且由于股票投机成风,使繁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则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孕育着新的危机。
2023-08-07 20:04:231

柯立芝繁荣是贬义词吗

是的。经查询环球网可知,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短暂的经济繁荣被称为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
2023-08-07 20:04:301

柯立芝繁荣的政策

柯立芝和他的财政部长安德鲁·W·梅隆的税务政策的核心是:减税、减少纳税人数。在这一问题上国会与政府取得了一致意见,美国人的税务负担也在柯立芝的任期内相应地得到减少。除了减税外,柯立芝还提议减少联邦政府开支和减少联邦债务。为此,他拒绝签署了一些已由国会批准的花销。1926年,柯立芝还否决了麦克纳利-豪根农田救济法案(McNary-Haugen Farm Relief Bill)。该法案旨在允许联邦政府购买农产品盈余并在国外市场低价出售以确保国内农产品价格免于受到欧洲战后复兴农业的冲击。柯立芝称农业必须立足于“一个独立的商业基础(on an independent business basis)”之上,还说“政府控制无法和政治控制分离。”他支持赫伯特·胡佛的通过实现农业现代化、而不是操作市场价格来增加农民收益的建议。1927年,当国会再次通过麦克纳利-豪根案后,柯立芝二度将其否决。“农民永远挣不了大钱,”柯立芝,一个佛蒙特州农民的儿子,这样说道,“我不认为我们能在这上面帮太多。”柯立芝“小政府、大市场”的经济政策实质上是完全的自由放任主义,西方用法语词汇“Laissez-Faire”(让他去、让他做、让他走)通称,意思就是政府放手让商人自由进行贸易。这一词首先在18世纪由重农主义在字典里使用,以反对政府对贸易的干涉。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涉,并且反对政府征收除了足以维持和平、治安和财产权以外的赋税,柯立芝时代美国联邦政府不断减弱对市场的规范与监管力度,这一点通过其阁组中联邦贸易委员和州际商业委员会的不作为得以体现,许多学者将柯立芝归为自由放任主义的忠实信徒,一位传记作者这样描述柯立芝政府,“薄小的几乎接近隐形”。政府对市场的过度放任尤其是金融信贷领域的监管不利直接导致了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萧条。
2023-08-07 20:04:371

柯立芝繁荣的评价

美国垄断资产阶级和其代言人将“柯立芝繁荣”说成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胜利,宣扬20年代的成就是美国资本主义内在精神的集中体现,有的鼓吹“美国资本主义已经克服了内在矛盾,不再有经济危机”,有的鼓吹“福特已经替代了马克思”。但是,“柯立芝繁荣”只是一种虚假繁荣,它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之上,得益于一战结束后有利的国际国内环境。政府采取自由放任的方针,执行有利于工商贸易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危机已经悄悄逼近,只是它在当时没有特别地表现,但是后来从金融业开始,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2023-08-07 20:05:031

关于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的问题。在1929年之前,美国经济出现了柯立芝繁荣,并且人们疯狂买股票

个人的观点啊,你借鉴一下就好,不一定准确。我觉得大萧条是各种问题积累已久的一次爆发,因为经济繁荣的时候,很多问题都会出现(比如说你问的这个都买股票的问题),但是不会被人们重视,又因为那时候政府对经济没有过多的干预,完全靠市场自己调节,所以当经济发展超过经济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后,会在一瞬间崩溃。原因是很多方面的,股市只是一个表现,或者是一个起点。至于股票的问题,股票是作为一种投资的方式,是高利润与高风险并存的投资方式,人们疯狂的购买股票实际上是一种投机行为。大萧条之前的繁荣时期,人们生活富足,但就算生活富足,他们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也是一定的,在满足这些需要以后其他的收入就可以去购买股票。所以在经济繁荣时期,货品不会积压,那时的供求应该是相对平衡的。大萧条以后之所以货品积压,是因为人们没有钱去买,因为之前用作买股票作投资的钱全部都收不回来了,就算是存到银行里的钱,因为大量的银行也破产,所以也收不回来。而且所谓的繁荣我觉得是一种假象,是人们疯狂赊购商品产生的假象。而且,大萧条之所以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和美联储错误的货币政策也有关,大萧条时,美联储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使市场利率上升,进一步降低了大众的消费欲望,消费欲望降低,货物就越卖不出去,货物卖不出去,就要裁员,失业率上升。更可悲的是,当时的政府为了保证工人的生活水平出台了最低工资标准,而工厂根本就支付不了这么多的工资,会裁掉更多的工人,失业率继续上升,陷入恶性循环。直到罗斯福根据凯恩斯主义,政府开始干预经济,相机决策的采取适当的财政政策,才使得经济有所好转。
2023-08-07 20:05:172

为什么美国1920年代被称为"旧时光"

1920年代,之所以被美国人后来称为“旧时光”,是因为这个时期美国社会生活处于历史上最保守的时代。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和生活的保守,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反对移民。在20世纪20年代,大部分美国人开始抵制纽来自中欧、东欧和南欧等国家的移民;二是禁止销售酒精饮料,这个政策被称为“禁酒令”。三是美国人试图禁止学校教科书讲授现代科学。由于保守主义占据主流,美国很快付出了巨大代价。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一场深刻的经济危机,把美国经济带到了崩溃的边沿,人民生活也回到了“旧时光”里,遇到了极大困难。扩展资料1920年1月2日,禁止酿造和发售酒类的《沃尔斯特法令》在美国生效。长期以来,舆论界强烈主张禁酒,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美国已有2/3的州是“干”的。 但是,需要有一个全国性的法令来最终完成禁酒的使命。美国20年代国会立法颁布了禁酒令,理由就是酒是犯罪的根源。简单的说是妇女运动造成的。由于酗酒造成了很多家庭暴力问题,为了保护妇女权益就实施了禁酒令。而且酒在宗教上也和罪相联系,也是宗教组织所反对的。但是禁酒令反而造成私酒泛滥,很多人通过贩卖私酒中饱私囊。《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角盖茨比就是靠贩私酒发家的(虽然小说里没有明说,但是所谓药房,就是指私酒坊。因为唯一可以合法贩卖的酒精是医用酒精)。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美国历史
2023-08-07 20:05:285

了不起的盖茨比创作背景是什么

《了不起的盖茨比》创作背景: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特殊的时期,史称“喧嚣年代”,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9年到美国经济大溃败之前的1929年这10年。几个方面的因素构成了这个时代的特殊性。首先,美国正处在新旧交替的历史交叉口,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让美国从农业文明迅速进人了工业化的现代社会。同时,在一战后期参战的美国,因没有受到战争的重创反而大发战争财,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其时主要处于的政府实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即主张让自由市场自行其道地运作,政府对于经济活动的干预越少,将能使经济运作更有效率。这创造了奇迹般的“柯立芝繁荣时代”。所以,当时美国国内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交通、矿产、建筑业扩展迅速,电器、汽车制造业猛然倔起,汽车、电器设备、家庭机械、加工食品和成衣开始进人家庭,给不少美国人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舒适。地产交易、股票市场特别活跃,一些投机家在这类赌博性行业中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财富的多少成了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人们开始了盲目地赚钱,赚“快”钱,赚更多的钱;追逐变富裕,变得更富裕。同时,美国的享乐主义、斯宾塞的进化论和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哲学在美国大行其道,传统清教徒式的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所推崇的“勤劳节俭”等思想,逐渐被追求个人财富、享受物质生活等消费享乐主义所取代扩展资料《了不起的盖茨比》人物介绍:1,黛茜当黛茜刚刚在作品中出场时,就像征服了年轻人尼克一样,征服了所有的读者。她像仙女一样,白衣飘飘,声音无比婉转,充满了激情。对此,作者是这样描述的:“她的脸庞哀怨可人,却又靓丽照人,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张鲜艳热情的嘴,但是在她的声音里有一种特殊的激情,使一切爱慕过的男人都难以忘怀。”当然,这不仅是尼克本人的印象,黛茜在随后的聚会交谈中,同样表现得很迷人。2,尼克尼克在作品中既是故事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故事的观察评论者和叙述者。他的观点影响着读者,实际上代表了作者本人的观点。尼克的两面性首先体现在其传统的价值取向和个人行为的现代性。尼克是上流社会一分子,但是其价值取向是传统的。这首先源于其家庭教育背景,“父亲的忠告至今一直在心头萦绕”。但是在现实中,尼克所处的时代和所处的社会阶层则抛弃了自私自利、享乐至上这些传统的观念。
2023-08-07 20:06:011

《大繁荣时代》pdf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大繁荣时代》(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https://pan.baidu.com/s/1-Ox7_OjSSQQS_MOCI7KJLA 密码:u143书名:大繁荣时代作者:弗雷德里克·刘易斯·艾伦豆瓣评分:8.1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年份:2019-8-1内容简介:《大繁荣时代》以美国一战以后,经济突飞猛进为背景,以三任总统执政方针为线,全景呈现了美国1919-1931的十二年间政治、经济、艺术、时尚、科学与娱乐等方面的发展历程。三位总统迥异的政治理念与执政方式体现了这一时期美国国内错综复杂的局势走向。威尔逊的心高气傲,总统哈代一事无成又离奇死亡,柯立芝任下虚弱的“柯立芝繁荣”;崇尚自由和享乐主义的美国在这一时期却出台了禁酒令。芝加哥黑手党老大阿尔·卡彭借以贩运私酒发家,一时风光无限。此时,社会主义思潮在美国的发展引起了人们的恐慌。社会新思潮不断涌现,新的生活方式也层出不穷。女性和黑人的权益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 棒球、网球、高尔夫以及拳击等受美国人喜爱的体育运动在这一时期蓬勃发展;消费主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开始在美国盛行,信贷消费日益成为人们满足欲望的重要手段。最后,作者集中笔力描写1929年前后华尔街金融市场的疯狂与崩溃,美国经济肆无忌惮的狂飙突进终于大崩盘作者简介:弗雷德里克·艾伦:美国著名历史学家。毕业于哈佛大学,在哈佛大学曾从事教职工作。曾担任《大西洋月刊》编辑、《世纪杂志》主编以及《哈泼斯杂志》主编。
2023-08-07 20:06:131

美国经济如何从柯立芝繁荣走向大危机和大萧条的?

美国经济如何从颗粒之繁荣走向大危机和大萧条的美国的金融?现在确实是特别的萧条和危机,他他是不不按照常理出牌,所以才这样
2023-08-07 20:06:262

“二战〞后,初级产品出口中石油类策略成功原因

1、发达国家所产的石油不到世界的20%,而其消费的石油却占世界石油产量的70%;发展中国家的石油产量占世界的60%多,而其消费量却不到世界的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能源和化学工业日益建立在石油的基础上,因此,石油贸易额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上升较快,成为仅次于机械类产品的第二大商品。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种合成材料逐渐取代了许多传统的自然原料,化学纤维和合成橡胶的生产量都大于天然纤维和天然橡胶的生产量和消费量。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农业工业化和保护政策,提高了粮油食品的自给率,自然减少了粮油食品的进口。4、1973年以来石油提价是食品、原料、矿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2023-08-07 20:06:332

为何说卡尔文·柯立芝是临危受命、存在感极低的领导人?

卡尔文·柯立芝是因为他的上任总统哈定突然暴毙,时任副总统的他就直接接任了哈定的总统职位,所以说是临危受命,但是卡尔文·柯立芝在他的总统任上却没有对美国做出过实质性的有效的工作,而且使美国陷入空前的经济大衰退,所以他的存在感在美国总统里面也是极低的。柯立芝在他的美国总统任期内一直是坚信无为而治的政府才是好政府,因此在他没有针对美国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任何改革的措施。当时美国实际上已经出现了经济大萧条的一些前兆,但是他拒绝插手经济上的任何事务,完全任由其自然发展,造成的最终后果就是美国的经济出现了大面积的衰退。虽然在他的任期内出现了短暂的“柯立芝繁荣”的假象,但是那只是资本主义的一个盛极必衰的起点。由于资本的过渡利用和资本内部出现的一些不安定因素,柯立芝没有第一时间发现,同时他也一直秉承着他无为而治的理念,使得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演变成为一场空前的经济大萧条。可能是柯立芝太过于自信,当政府对柯立芝提出了他们国内所面临的问题,希望他能采取行动的时候,柯立芝对此去毫不在意,他认为一切都正在想着更好的方面去发展,但是事实却证明,他的想法是极端错误的,他也因此被政府批评,而且受到民众的极大不满,最后只能自己辞去总统职务,隐居山林。
2023-08-07 20:06:417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电影和小说所呈现的现实映照是怎么样的?

受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人们往往形成基于特殊生活习俗、特色思维方式的文化符号。电影与小说文本的跨媒介传播方式,为不同文化符号提供了新的交流路径,通过从他者文化出发,理解不同文化符号诠释的语境含义,揭示潜藏的文化符号冲突,可以实现文化符号跨媒介转化的理想成效。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表达了对人性、社会的深度思考,传递了生命的痛楚与精神的救赎,并在遵循文学作品创作内核的基础上,从多元艺术视角来建构出具有典型意义的叙事空间。一,叙事影像与现实社会的生动映照电影艺术重视体现与传递人物的个体体验,通过使用叙事影像,将复杂的人物性格、时代环境与叙事内容相融合,以独有的观察视角来书写和建构人们不能忘怀的社会记忆。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讲述了主人公盖茨比与黛西的爱情悲剧,生动诠释了其中蕴含的虚情寡义和空洞虚假等情绪,传递出创作者对“美国梦”的强烈批判,较为典型地揭示了美国“爵士时代”的独特意蕴与社会风气。从影片所处的时代环境看,此时美国经济高速发展,大量年轻人误将享乐、奢靡作为生活的终极目标,陷入了失去自我的“美国梦”中。黛西是“美国梦”的化身之一,盖茨比与黛西的爱情隐喻的是广大青年对“美国梦”的追求与向往,但黛西徒有其表、冷酷自私,暗示了“美国梦”华而不实及追求者的盲目性;而盖茨比的死亡,既是个人生命的终结,也是“美国梦”的破灭。片中,尽管盖茨比拥有了大量财富,并模仿“上层人士”的生活,但底层出身始终难以抹去,他盲目追求不属于自己的爱情、生活,最终为此付出代价。二,叙事主旨与视觉画面的相互映照在小说文本与电影视觉图像进行博弈时,创作者通过以叙事主旨为重点,构建极具感染力的视听画面,以视听叙事模式诠释其中蕴含的叙事风格、叙事意境,为观众呈现出具有创新性的叙事效果。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巧妙利用视觉画面的象征意义,彰显了影片的叙事主旨。影片塑造的盖茨比是了不起的人物,当众人沉醉于物质世界时,盖茨比仍然坚守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原著小说相比,电影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利用视觉图像成功引发观众的心理幻想,进而突破了不同维度的时空限制,使观众通过银幕,深度感受、体验盖茨比与黛西的情感故事,加深观者对人性的思考与洞见,并与时代精神产生深层次的情感共鸣。影片所描述的历史背景是历经一战后美国的“柯立芝繁荣”时代,此时其相对宽松的管理政策、大量财富涌入美国,任何看似宏大的梦想仿佛皆能轻易实现。该片借助盖茨比的命运来描述美国社会现实,建构出具有时代气息的全新符号,充满了讽刺、思辨特色。
2023-08-07 20:07:154

俄国、美国20世纪至21世纪的总统各是谁?

俄罗斯到现在只有三位总统:叶利钦,普京,门德维杰夫美国:你看下这吧 第一任 美国的国父:乔治·华盛顿 (George Washington) 任期:1789年-1797年 开国总统 所属政党:联邦主义者 第二任 白宫的第一个主人 :约翰·亚当斯 (John Adams) 任期:1797年-1801年 人称“老亚当斯”,儿子是第6任美国总统,和儿子是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对父子档总统。所属政党:美国联邦党 第三任 《独立宣言》的起草者:托玛斯·杰弗逊 (Thomas Jefferson) 任期:1801年-1809年 民主共和党 第四任 美国宪法的奠基人:詹姆斯·麦迪逊 (James Madison) 任期:1809年-1817年 民主共和党 第五任 “ 门罗主义”的创始人:詹姆斯·门罗 (James Monroe) 任期:1817年-1825年 民主共和党 第六任 能干的外交官:约翰·昆西·亚当斯 (John Quincy Adams) 任期:1825年-1829年 人称“小亚当斯”,父亲是第二任美国总统,和父亲是为美国历史上第一对父子档总统。民主共和党 第七任 第一位平民出身的总统:安德鲁·杰克逊 (Adrew Jackson) 任期:1829年-1837年 民主党 第八任 第一个立国后出生的总统:马丁·范布伦 (Martin Van Buren) 任期:1837年-1841年 民主党 第九任 任职期最短的总统:威廉·亨利·哈里森 (William Henry Harrison) 任期:1841年 上任一个月后便死在任期内,其孙为第23任美国总统。 辉格党 第十任 第一个由副总统接任的总统,也是第一个和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总统:约翰·泰勒 (John Tyler) 任期: 1841年-1845年 辉格党 第十一任 第一位“黑马”总统:詹姆斯·诺克斯·波尔克 (James Knox Polk) 任期:1845年-1849年 民主党 第十二任 第一位职业军人出身的总统:扎卡里·泰勒 (Zachary Taylor) 任期:1849年-1850年 死于任内 辉格党林肯总统 第十三任 在奴隶制问题上不得人心的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 (Millard Fillmore) 任期:1850年-1853年 辉格党 第十四任 声望很低的总统:福兰克林·皮尔斯 (Franklin Pierce) 任期: 1853年-1857年 民主党 第十五任 独身的总统:詹姆斯·布坎南 (James Buchanan) 1857年-1861年 民主党 第十六任 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亚伯拉罕·林肯 (Abraham Lincoln) 共和党 1861年-1865年 在任内被暗杀致死 第十七任 险遭弹劾的总统:安德鲁·约翰逊 (Andrew Johnson) 民主党 1865年-1869年 任内曾遭国会的弹劾动议,以一票之差没有通过 第十八任 第一个西点军校毕业的军人总统:尤里西斯·辛普森·格兰特 (Ulysses Simpson Grant) 共和党 1869年-1877年 第十九任 通过幕后交易上台的总统:拉瑟福德·B·海斯 (Rutherford B. Hays) 共和党 1877年-1881年 第二十任 第二位被暗杀的总统:詹姆斯·加菲尔德 (James Garfield) 共和党 1881年 上任半年后被暗杀,死于任内 第二十一任 上台前资历最浅的总统:切斯特·A·阿瑟 (Chester A. Arthur) 共和党 1881年-1885年 第二十二任 唯一两次任期不相连的总统:格罗弗·克利夫兰 (Stephen Grover Cleveland) 民主党 1885年-1889年 第二十三任 首屈一指的演说家:本杰明·哈里森 (Benjamin Harrison) 共和党 1889年-1893年 祖父是第9任美国总统 第二十四任 格罗弗·克利夫兰 (Stephen Grover Cleveland) 民主党 1893年-1897年 曾经担任第22任美国总统,落选一届后再度竞选成功 第二十五任 推广扩张主义的急先锋:威廉·麦金莱 (William McKinley) 共和党 1897年-1901年 任内遇刺身亡 第二十六任 西奥多·罗斯福 (Theodore Roosevelt) 共和党 1901年-1909年 第二十七任 “金元外交”的推行者:威廉·霍华德·塔夫脱 (William Howard Taft) 共和党 1909年-1913年 第二十八任 唯一获得政治博士学位的总统:伍德罗·威尔逊 (Woodrow Wilson) 民主党 1913年-1921年 第二十九任 被后人称为“最糟糕”的总统:沃伦·G·哈定 (Warren G. Harding) 共和党 1921年-1923年 在任内过世 第三十任 信仰“无为而治”的总统:卡尔文·柯立芝 (Calvin Coolidge) 共和党 1923年-1929年 第三十一任 陷入大萧条困境的总统:赫伯特·胡佛 (Herbert Hoover) 共和党 1929年-1933年 罗斯福总统 第三十二任 唯一四次连任的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民主党 1933年-1945年 任期最长的美国总统,连任四届,最后于任内过世,年长后因患小儿麻痹症下身瘫痪,坐在轮椅上的总统。 第三十三任 下令使用原子弹的总统:哈利·S·杜鲁门 (Harry S. Truman) 民主党 1945年-1953年 第三十四任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功彪炳的总统: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 (Dwight D. Eisenhower) 共和党 1953年-1961年 第三十五任 被刺留下迷团的总统:约翰·F·肯尼迪 (John F. Kennedy) 民主党 1961年-1963年 任内被暗杀 第三十六任 在飞机上宣誓就职的总统:林登·约翰逊 (Lyndon Johnson) 民主党 1963年-1969年 第三十七任 第一位辞职的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Richard Nixon) 共和党 1969年-1974年 任内因水门事件而辞职 第三十八任 未经选举程序进入白宫的总统:杰拉尔德·福特 (Gerald Ford) 共和党 1974年-1977年 唯一一名未经选举就接任副总统,然后接任总统的人 第三十九任 自称为“善良老百姓”的总统:吉米·卡特 (Jimmy Carter) 民主党 1977年-1981年 第四十任 从影坛步入政界的总统:罗纳德·里根 (Ronald Reagan) 共和党 1981年-1989年 第四十一任 乔治·H·W·布什 (George H.W. Bush) 共和党 1989年-1993年 其长子是第43任美国总统 第四十二任 任内有丑闻的总统:比尔·克林顿 (Bill Clinton) 民主党 1993年-2001年 任内国会曾提起弹劾动议,但未获通过 第四十三任 乔治·沃克·布什 (George W. Bush) 共和党 2001年-2009年 父亲是第41任美国总统 第四十四任 贝拉克·奥巴马 (Barack Hussein Obama II )民主党 2009年 - - 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具有一半黑人血统的总统。
2023-08-07 20:07:392

上世纪到现在发生的大事

20世纪前十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最后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同时标志着中国完全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1904年,美国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人类实现了飞天的梦想。1905年,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经典物理学受到冲击,物理学开始进入新时代。1905年,日俄战争,日本战胜沙俄,夺取了在中国东北的权益,同时加速了沙俄政权的灭亡。1908年,福特改进汽车,汽车平民化开始,称为汽车业的革命。20世纪10年代:1911年,摩尔根提出染色体遗传理论,成为了遗传学第三定律,遗传学趋于完善。1911年,辛亥革命,最终使清政府灭亡,中国帝制被推翻,中国进入民国时期,开始了资本主义政权时代。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法俄意为首的协约国和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展开人类第一次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在一战期间,经过凡尔登战役,同盟国实力大大减弱,后来坦克的发明,美日的参战,加速了一战的灭亡。一战对世界造成了巨大伤亡,是资本主义殖民地的重新分配。1918年,沙俄政府于二月革命被推翻,建立资本主义政府;由于资本主义政府软弱无能,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与俄历10月25日发动十月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随后,列宁宣布俄国退出一战。1919年,巴黎和会,对一战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分别签订《凡尔赛条约》,完成了对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的重新划分,但同时由于将同为战胜国的中国的胶州湾转让给日本,导致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在中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20世纪20年代: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了中国革命新纪元。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产业回复。1921~1922年,由于中国问题,日本美国主持了华盛顿会议,签署《万国公约》,确立了一战后帝国主义对亚太地区的安排,并成立了国际联盟,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会后,美国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霸主权利。1923年,凯末尔对土耳其进行改革,土耳其移风易俗,奥斯曼帝国灭亡,土耳其共和国诞生,土耳其取得独立。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促进了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复苏。22~29年,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繁荣时期,称为柯立芝繁荣。1925年,墨索里尼上台执政,意大利开始走上法西斯道路。1929年,史上最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开始爆发,这场经济危机持续长、破坏力大,堪称史上之最。20世纪30年代: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迅速占领中国东北,二战开始。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实施罗斯福新政,经济危机消除。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尔比亚,二战北非战场战争开始。1936年,张杨二人发动西安事变,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中国全民抗日开始。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开始。同年,日本发动南京大屠杀。1938年,英法德签订慕尼黑阴谋,促进法西斯主义的嚣张气焰。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20世纪40年代:1940年,德国占领法国,追击盟军,发生了著名的敦刻尔克大撤退,40多万英法联军成功撤退,为反法西斯战争保留了大量有生力量。后来德国对英国进行不列颠空战,未果,于是转而东进苏联。1941年,德国进入北非战场,沙漠之狐隆美尔连战连胜,法西斯军队占据上风。1941年,日本发动珍珠港事件,美国太平洋海军受到毁灭性打击,美国对日宣战,加入二战。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同年,阿拉曼大捷,北非战场的转折点,法西斯退出北非战场。日本占领东南亚,中途岛海战,日军遭受重大打击,成为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开始反击。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获胜,德国被迫转为防守,成为欧洲战场的转折点。1943年,墨索里尼下台,意大利投降。同年,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盟军首脑共同商议二战。1944年,日本在中国战场和缅甸战场陷入困境,中国军队连战连胜,日本奠定失败。同年,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德国受到两面夹击,也注定失败。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确立了美元的货币霸主地位。1945年,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商议战后问题,为联合国成立做好准备。5月德国投降,9月,日本投降,二战胜利。1945年,美国原zi弹研制成功,同年,投往广岛长崎,促进日本投降。1945年,南北朝鲜先后建立,朝鲜半岛冲突开始。
2023-08-07 20:07:582

美国总统柯立芝说:“既然只有富人才是有价值的,因此政府应该谨防多数人的意见。由于贫穷是罪恶的报应,

D 试题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经济社会发展黄金时期,恰巧在美国第30任总统卡尔文·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再结合“由于富人最了解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政府便不应该干预他们经营的企业”即知为后面的经济危机买下了隐患。
2023-08-07 20:08:051

美国梦在19世纪20年代出现的条件 20世纪

要说二十年代美国出现的条件,我个人认为有三个: 首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自从爱迪生在1891年成立爱迪生电气公司,后来又于1897年左右和汤姆逊电气公司合并,成立通用电气公司,电子产品的推广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另外,汽车的发明和普遍应用,也极大地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和考虑问题的方式.那时的美国梦,基本上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再加上小汽车.这些东西成为人们新的梦想和诉求,这是美国梦出现的条件之一. 第二,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发了大财,美国在整个二十年代都处在柯立芝繁荣时期,美国在二十年代经济迅速发展,使得人们手中的财富大幅增加,但是美国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也更加严重,面对富豪们的奢侈生活,再加上当时电影的渲染,人们心中对财富的渴求成为那个时期美国产生的心理条件. 第三、美国在19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西部的淘金热吸引了大批的人道西部去,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到20世纪20年代,西进运动基本上已经完成,西部艰苦的生活环境加上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参与淘金热的一大部分人并没有在西进运动中得到利益;即使获得了利益,人们还是向往东部的繁华和富庶.加上当时汽车的逐渐普及,使得人们更加向往东部,因此美国二十世纪的人们很希望都东部去,要么寻找美国梦,要么享受生活,这就构成了美国二十年代的美国梦产生的条件.
2023-08-07 20:08:121

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

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发展史 1、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历程: (1)萌芽——简单协作时期(14—16世纪):重大事件: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2)兴起——工场手工业时期(17—19世纪初期):重大事件: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欧洲封建国家改革、启蒙运动 (3)发展——蒸汽时代 (19世纪初~1870年):重大事件:工业革命、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美国内战、日俄改革、意德统一)、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诞生、第一国际、巴黎公社)、民族解放运动(亚洲革命风暴) (4)成熟——电气化时代前期 (1870年—1917年):重大事件: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产生、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狂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一战爆发。 (5)相对稳定发展——电气化时代后期(1918~1945年):①战后初期(1918~1923),一战给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造成严重破坏,美国开始取代英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二十年代(1923--1929),经济复苏,相对稳定繁荣 ③三十年代(1929--1939),爆发世界经济大危机,法西斯上台并对外侵略扩张 ④二战时期(1939--1945),法西斯与反法西斯的矛盾成为世界主要矛盾 (6)进一步发展——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 (1945 年~至今):①1945-1950年,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复苏并达到战前水平,美国掌握世界经济霸权 ②1950—197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强(西德、日本经济崛起),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发展美日欧三足鼎立 ③1973-80年代初,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相互交织(“滞胀”阶段) ④1980初-90年代初,经济回升并增长 ⑤90年代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知识经济兴起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1)形成过程:①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 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②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 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其标志是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③最终形成:二十世纪初 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被瓜分殆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世界市场的作用(评价) ①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和发展,并使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 ②列强对世界 其它 地区国家的侵略、宰割,使亚非拉国王地区陷入长期落后状态,但客观上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扩展到世界各地,冲击了当地落后的社会生产方式 ③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导致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知识归纳】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包括经济体系(世界市场)、政治体系(政治制度)和殖民体系三大部份。其形成可分为工场业时期(萌芽)、蒸汽机时代(初步形成)、电气时代(最终形成)三个阶段,贯穿着整个世界近代史。 3、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1)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①确立原因:a、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 b、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丧失原因:a、19世纪末20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 b、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原因:a、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b、两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大发横财;c、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3)20世纪六七十年年代以后,出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经济危机、侵越泥潭)。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原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4、世界近现代史上资本主义经济的四次快速发展(原因、特点、影响) (1)第一次:19世纪中期 原因: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新兴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抢占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特点: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影响:①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浪潮掀起,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②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对外侵略扩张,最终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③促进社会进步,工业文明逐渐取代农业文明; ④三大进步潮流即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相继而生。 (2)第二次:1870~1913年 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②帝国主义疯狂瓜分世界,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欧美处于相对和平发展时期;④资本主义产生了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特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美德经济迅速发展,英法相对缓慢,英国丧失世界工厂地位,俄日发展较快但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影响:①列强疯狂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②帝国主义矛盾加深,最终引发“一战”。 (3)第三次:1923~1929年 原因:①欧美各国重视技术的革新,注重调整政策; ②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对殖民地进行瓜分; ③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世界形势相对和平 特点:美、日发展突出,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权。德国经济重新崛起。 影响: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最终爆发1929-1933年经济危机。 (4)第四次:20世纪50~70年代 原因: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②发达国家利用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对第三世界的掠夺; ③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在一定时期内使世界局势相对安定; 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空前发展。 特点:日本、西欧发展迅速,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 影响:①70年代,美、日、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形成; ②西方大国利用雄厚的经济实力,加强对第三世界国家的干预;③使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科教在国际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5、列举世界近现代史上三种资本主义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经济思想,简要指出它们的核心内容,实践 措施 ,并分析它们兴衰的原因。 ①重商主义(非考点) ②自由主义: 核心内容: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实践措施:资本家自由经营工厂,国家不干涉其内部事务;消除关税堡垒,各地正常贸易。 兴衰原因:为各私营企业发展消除了限制,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各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 ③凯恩斯主义: 核心内容:政府从信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实践措施:加强对经济的宏观管理,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政府直接投资高风险工业,不同程度地推行国有化政策。 兴衰原因: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6、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脉络: (1)英国的兴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曲折与反复,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并通过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英国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使英国率先进入大机器时代和蒸汽时代,成为“世界工场”。与之相适应,在对外关系上实行“光荣孤立”政策。19世纪末,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下来,英德矛盾激化,为维护英国的殖民利益,英国调整了对外政策,与俄法协约。一战后,英国工商业衰退,伦敦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政党政治随之发生变化,殖民地独立运动高涨,国际地位下降。二战使英国削弱,以后逐渐恢复,但很快就进入了“滞胀”状态。 (2)欲称霸欧洲大陆的法国:路易十四改革客观上推动了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法国大革命确立了大资产阶级的统治,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19世纪中期法国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仅次于英国的工业国家。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地赔款,元气大伤。在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工业生产退居第三。一战中损失惨重,由战前的债权国变为债务国。法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经济才逐渐恢复。对外竭力恢复欧洲大陆霸主地位。二战后,追随美国,由于民族解放运动,法国力量大大削弱。 (3)美国资本主义持续发展:美国独立战争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政治上建立了北方资产阶级和南方 种植 园主的联合专政,称霸美洲的野心也迅速暴露。19世纪中期,美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南北战争,北方工业资本主义取得胜利,19世纪末美国工业上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一位,对外则走上了海外扩张道路。美国是一个托拉斯帝国主义。一战中,美国大发横财,战后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并妄图凭借经济实力支配全世界,但遭到英法抵制。20年代,出现“柯立芝繁荣”,但这种经济繁荣是暂时的,1929年就发生了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遏制美国法西斯势力。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对外企图称霸全世界,积极推行“冷战”政策,在美苏争霸中最终取胜。但霸主地位也逐渐发生了动摇。 (4)德国三落三起:维也纳体系建立后,德意志仍处于四分五裂中。19世纪中期,普鲁士首相俾斯麦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实行“铁血政策”,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长足进展,成为容克资产阶级帝国主义国家,对外扩张野心增强,要求重新瓜分世界,于1914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果战败。《凡尔赛条约》使其政治、经济、军事受到严格限制。国内爆发了十一月革命,推翻了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魏玛共和国。在美英等国扶植下,迅速成为经济、政治大国。为了摆脱1929年经济危机困扰,希特勒纳粹党在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支持下,建立了法西斯专政。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1945年战败投降,被英法美苏分区占领,后来形成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的分裂局面。联邦德国经济发展迅速,60年代初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80年代末,民主德国合并于联邦德国,德国再次统一。 (5)亚洲强国日本:19世纪中期,日本幕府统治面临全面危机,倒幕派推翻幕府统治。明治维新标志着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接着,在政府扶持下产生垄断组织。日本帝国主义带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事性,积极侵略朝鲜和中国,并趁一战之机暂时独霸了中国。战后,日本在巴黎和会上继承了德国在华特权,但在华盛顿会议上却受到压抑,美日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矛盾斗争激烈。30年代,为了转嫁经济危机,1931年发动“9.18”事变,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又发动太平洋战争,使二战进一步扩大。1945年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由于美国庇护,战后没有受到严厉制裁。日本政府大力改革,并利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期间美国订货之机大力发展经济,60年代末,日本已发展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6)扩张野心强烈的俄国:1689年彼得一世改革,加强了俄国经济、军事力量,为其侵略扩张奠定了基础。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面临严重危机,为了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于1861年进行了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于19世纪80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成为“军事封建帝国主义”。20世纪初,列宁主义诞生,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并发动了两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05年革命和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但政权落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列宁发动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20世纪90年代初,由于内外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苏联解体。 (7)意大利:长期处于分裂状态,19世纪中期,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意识的增强,撒丁王国依靠人民的力量,完成了意大利的统一,接着走上侵略扩张道路,同德国和奥匈帝国结成三国同盟。一战爆发后,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加入协约国作战。战后经济混乱,革命运动高涨,墨索里尼法西斯政党在大资产阶级支持下建立了法西斯统治。1935年入侵埃塞俄比亚,后来又伙同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二战爆发后,致力于北非扩张。1943年9月,宣布投降。
2023-08-07 20:08:191

《大萧条前夜的繁荣与疯狂》:打卡比尔·布莱森的扛鼎之作

文/石墨杨 《大萧条前夜的繁荣与疯狂》是《人体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的力作。被翻译成14种语言版本,狂销全世界20个国家和地区。海内外数十家媒体重磅推出。全民炒股、买房投机、金融诈骗……大萧条的前夜无比繁荣,无比疯狂。 Those whom God wishes to destroy, he first makes mad.—Herodotus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神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 《大萧条前夜的繁荣与疯狂》,100年来,不断重演的经济危机,都能在1929年大萧条中找到原因。这本书开篇就写了雪莉荷兰酒店的一场火灾,从一个个独立的故事中,我们看出了它们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美国经济在大萧条前呈现一片繁荣景象。 1927年的5月开始,迷人的夏日,美国航空业正在蓬勃发展,跨洋飞行队跃跃欲试,空难震惊全国,英雄飞行员为了高额的奖金依然愿意铤而走险。 政治领域里,1927年时任美国总统的柯立芝,他每天只工作4小时,其余的时间都用来打盹儿。在他的任内,竟然最后出现了“柯立芝繁荣”。到底是时事造就英雄呢?还是英雄改变了世界呢?我们从书中可以窥探。与柯立芝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商务部长出身的接任者赫伯特·胡佛,他使出了浑身解数依然不能挽回经济的萧条。 从经济领域看,全世界50%的黄金都在美国,大部分存储在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地下室里。美国制造了全球85%的汽车,拍摄了80%的电影,生产了42%的商品。1927年美国经济状况极佳,连续4年通胀率为0。 在文化领域,J.P.摩根公司的银行家莫罗的家里有32名仆人,而这栋房子基本只有周末才有人住。《了不起的盖茨比》滞销多年,直到1940年菲茨杰拉德破产、去世、彻底被人遗忘时都没卖完。谁能想到后世,这本书被好莱坞拍成同名电影热卖呢?作者等不到了,世界就是这么疯狂。巴勒斯的《人猿泰山》热卖,让他赚得盆满钵满。报纸迎来了黄金时代,猎奇犯罪、报道体育、娱乐八卦的小报大报都大放异彩。 1927年的美国仍在执行禁酒令,这不仅给国家经济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促成了地下酒吧的疯狂发展,禁酒运动沦为笑柄,让更多的人陷入纸醉金迷中。庞兹策划的庞大骗局再次被揭穿,他在这个夏天再次入狱,他造就了一个专业名词“庞氏骗局”。 1928年美丽的肥皂泡终于被吹爆了,美联储在这年七月错误的减息政策,使得市场缺乏理性,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导致了1929年的大萧条。 这本书为什么吸引读者,一是新闻式写作,还原真实的美国社会。二是,书中手绘插画,趣味十足。三是大咖压轴,比尔·布莱森,英国著名非虚构作家,他特别擅长人文历史、科普、游记类的写作。 作为一个非虚构作家,布莱森讲故事的能力确实厉害,书中讲了很多非常有趣的真实历史事件,兼顾了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抓住了读者,让读者沉浸式感受当年繁华、怪诞、真实的美国社会。 墨杨世无双,赠君一支梅!
2023-08-07 20:08:251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是什么?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美国梦是财富梦。盖茨比的美国梦是财富梦,跻身上流社会是盖茨比美国梦中最基本的元素。盖茨比的财富梦想反映了发现新大陆后美国的淘金热。他是一个有野心的年轻人,为了实现他的个人理想,他将原来的名字Gatz改成了具有“神之子”意义的盖茨比,其野心在这里可以清楚地看到。盖茨比是一个坚持不懈、有计划有序做事的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为了使财富的梦想成真,盖茨比愿意忍受痛苦。他甚至冒走私犯罪的风险。有了足够的钱和财富后,他挥金如土、夜夜笙歌的举办宴会,同时熟悉属于上层社会阶层的人物,他希望自己可以被上流社会接受。这种想法也可以被认为是美国梦的缩影,然而,上层阶级仍然看不起那些有卑微背景的人。扩展资料:创作背景: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特殊的时期,史称“喧嚣年代”,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9年到美国经济大溃败之前的1929年这10年。几个方面的因素构成了这个时代的特殊性。首先,美国正处在新旧交替的历史交叉口,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让美国从农业文明迅速进人了工业化的现代社会。同时,在一战后期参战的美国,因没有受到战争的重创反而大发战争财,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其时主要处于的政府实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即主张让自由市场自行其道地运作,政府对于经济活动的干预越少,将能使经济运作更有效率。这创造了奇迹般的“柯立芝繁荣时代”。所以,当时美国国内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交通、矿产、建筑业扩展迅速,电器、汽车制造业猛然倔起,汽车、电器设备、家庭机械、加工食品和成衣开始进人家庭,给不少美国人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舒适。地产交易、股票市场特别活跃,一些投机家在这类赌博性行业中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财富的多少成了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人们开始了盲目地赚钱,赚“快”钱,赚更多的钱;追逐变富裕,变得更富裕……同时,美国的享乐主义、斯宾塞的进化论和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哲学在美国大行其道,传统清教徒式的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所推崇的“勤劳节俭”等思想,逐渐被追求个人财富、享受物质生活等消费享乐主义所取代。
2023-08-07 20:08:334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逻辑关系?

一、1929到1933年,美国出现历史上少有的“经济大萧条”现象。既往研究往往从社会制度上寻找“大萧条”的原因,而“大萧条”也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导火索。“20世纪大萧条”是资本主义制度发生衰败的必然结果,而西方经济学家则一般避开社会制度问题。与此同时,主流的西方经济学界一致认为美国大萧条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从财政政策的角度对大萧条的原因做出解释,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和理论框架,似乎最需要解释的问题是:美国经历过“柯立芝繁荣”时期反而迎来后迎来了大萧条时期,这和往常的经济发展促进国内制度稳定之间是相互冲突的。文章梳理美国20世纪早期发展历程,希望从中找出合理的解释途径二、 迎合民众的福利政策民众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政治学研究中的重要主体,研究大萧条时期的政治政策,是对中国改革和开放具有重要意义的。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大萧条时期,经济政策取决于民众的情绪,迎合选民是其重要方式。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之前,美国政府处于政治平稳期,经济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得到了迅速发展,与此同时,自由经济发展下,金融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当时摆在美国政府面前的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提升底层民众的生活水平,柯立芝繁荣的最重要原因便是在柯立芝的执政时期,国内经济出现虚假繁荣,美国国内“在1920—1929年,工业总产值几乎增加了50%,而工业工人人数却没有增。”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提升社会福利”为国家创造稳定的生存条件,美国政府在实践中推行迎合中小企业的方式,退出信贷,降低信贷标准准入标准,从而迎合大多数选民的想法。为了维持这种虚假繁荣和假性政策,美国政府开始迎合选民,具体体现就是通过各种经济方式推动民众的福利制度,用经济预支的许诺来满足特定的经济群体和利益群体,在这个过程中赢得选票,并且为下一次选举做准备。
2023-08-07 20:09:481

美国20世纪20年代政治、文化背景(不要经济的)

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年代。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1918),经济大萧条(1929)还没有到来。美国在一战前期大发战争财,后期参战,捡了个便宜,之后赢得了发展经济的宝贵时机。由于一战的残酷,使得很多人对传统的价值观(比如国家、荣誉、民主、自由等西方意识形态)产生怀疑,失去信仰,放浪形骸,沉湎于享乐(跟中国现在差不多)。传统的清教徒道德已经土崩瓦解,享乐主义开始大行其道。用当时流行作家菲茨杰拉德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奇迹的时代,一个艺术的时代,一个挥金如土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嘲讽的时代。”菲茨杰拉德称这个时代为“爵士乐时代”(一般指一战以后,经济大萧条以前的约十年的时间),这个时代表面的奢华背后隐藏着空虚和无奈。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伴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急剧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形成了长达七年之久的“柯立芝繁荣""。在这种剧烈的社会变化的冲击下,原有的道德规范被迅速瓦解, 人们的内在精神状态无形中开始失衡,甚至处于混乱之中。至此,道德规范开始一场深刻的转型,美国进入了对日后影响深远的道德转型时期。 处于道德转型期的20年代,美国呈现出与以往传统的道德规范格格不入的种种景象:其一,美国民众的消费价值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对商品无止境的追求,使消费主义道德观和享乐主义生活方式成为社会的主流。其二,妇女的地位发生了巨大变化,获得了选举权的妇女走出家门,拥有了独立的经济地位,并在生活方式方面发生革命性变化。其三,汽车的普及带来的出行便利、舞厅跳舞兴起的新形式、维也纳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u2022弗罗伊德学说的推波助澜和日益兴盛的好酒之风增加了大大削弱男女之间的禁忌。 美国在“柯立芝繁荣”时期的经济腾飞,促进的不仅是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形式,同时也是社会文化的全面转型。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道德,在这场转型中表现出对传统道德规范深层次、全方位、综合性的挑战和反思,对美国社会的影响深远,直接促使了美国现代生活方式的形成。 20年代的美国社会道德转型提高了妇女的地位、促进了妇女的解放。但另一方面,在抛弃旧日道德准则同时,新的准则却还未建立,它的拜金主义和纵欲主义为大萧条的出现埋下了祸根,繁荣背后潜藏了种种的问题。
2023-08-07 20:10:055

摩登时代是啥意思

《摩登时代》(Modern Times),是查理·卓别林(Charles Chaplin)导演并主演的一部经典喜剧电影,于1936年上映。本片故事发生在美国20世纪30年代经济萧条时期,工人查理(卓别林饰)在工厂干活、发疯、进入精神病院,这一切都是与当时的经济危机给人们带来的生存危机有着密切的联系。而在艰难的生活中,查理和孤女相濡以沫,场面温馨感人焕发着人性的光辉。这部《摩登时代》被认为是美国电影史上最伟大的电影之一,也是查理·卓别林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剧情简介:影片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时值美国经济大萧条的高峰期,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生活中苦苦挣扎。查理是一个普通的工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每天的生活就是日复一日发疯般地工作,以期能够获得填饱肚子的可怜工资。虽然生活昏暗无比,但查理还是努力地奋斗着。故事中,经济大萧条使得大批工人失业,工厂对工人的剥削更加残酷。单调而又疯狂的机械劳动终于使查理精神失常,被送进医院。出院后,失了业的查里阴差阳错地被当成罢工首领抓进了监狱。出狱后,查里在一家造船厂找到了工作,可是由于出现纰漏,不久又被辞退了。他路遇一个流浪女,从此与其患难与共。
2023-08-07 20:10:345

《了不起的盖茨比》小说与电影的差异何在?

小说篇幅很短,言简意赅,电影稍显冗长。电影强调男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小说说的其实是过去的女主代表着一种在当时奢靡堕落的美国社会所没有的清纯和美好,是男主一生梦寐以求的理想。电影没拍出来小说的精髓吧。电影里的所有大牌收藏很经典,造型牛,这是小说达不到的地方。1922年的春天,作家尼克(托比u2022马奎尔 Tobey Maguire 饰)满怀希望离开家乡,随淘金热潮来到纽约这个新兴的城市,虽然这里爵士乐流行,股票飞涨,但是贫富两极分化,人们沉沦在纸醉金迷中。尼克为了追寻美国梦,放弃写作而进入证券市场,并搬入纽约附近的海湾居住,成为了神秘富豪盖茨比(莱昂纳多u2022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的邻居。而海湾的对岸住着尼克的表妹黛西(凯瑞u2022穆里根 Carey Mulligan 饰)和她的贵族丈夫汤姆(乔尔u2022埃哲顿 Joel Edgerton 饰),尼克不仅被邀请去赴宴,之后汤姆还带着他去找情妇寻欢,尼克渐渐迷失在这个充满魅力,以及富豪编制的假象、爱与谎言的世界中。但是只有盖茨比最特别,他是唯一让尼克感到在这个迷失城市里充满希望的人。尼克被邀请参加了盖茨比豪宅中的盛宴,还发现盖茨比心中的秘密,原来他一直深爱着黛西,即使她没等到他战后归来,转而嫁给富豪汤姆,盖茨比一直深信他们的爱情矢志不渝。尼克作为盖茨比与黛西爱情的见证者,终于在盖茨比被谋杀之后,看清了这个上流社会的虚情寡义,决心远离喧嚣、冷漠、虚假的大都市,黯然回到故乡…《了不起的盖茨比》百度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pgc3sAchwB9_qvNhuURccA?pwd=srih 提取码: srih
2023-08-07 20:11:063

历史问题~

近现代美国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一、18世纪晚期—19世纪中期的美国:美国的独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重点知识:(一)政治上进行美国独立战争,建立资本主义制度。1、战争爆发原因①北美大西洋沿岸十三个殖民地经过100多年资本主义发展,统一市场和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随着启蒙思想的传播,民族民主意识增强,要求推翻英国统治,获得民族独立和解放。(根本原因)②北美随着经济的发展,殖民地人民不不满英国的压榨和束缚,要求摆脱英国经济压制发展资本主义。③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是北美人民公开抗英斗争的开始.(导火线)④1774年第一届大陆会议商讨对付英军的办法,准备武装斗争。2、战争主要经过①1775年莱克星顿枪声是北美民兵同英军的首次正式交火,标志战争开始。②第二届大陆会议:整编大陆军,委任华盛顿为总司令。③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英属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布独立。标志美利坚合众国诞生。④1777年的萨拉托加大捷使战争形势出现转折。并开始得到法国、荷兰的援助。⑤1781年,北美英军约克镇投降。战争结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3、战争的性质和意义民族解放战争和资产阶级革命双重性质。首先,作为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它推翻英国殖民统治而赢得独立,建立了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第二,作为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经济改革,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另外,独立战争对其后的法国大革命和拉美独立战争产生积极影响。起重要推动作用。4、确立共和政体制订1787年美国宪法,共和政体确立。1789年华盛顿当选为第一任总统,组成第一届联邦政府。(二)、美国领土扩张和西进运动美国独立后,通过赎买、武装颠覆或发动战争等手段大力进行领土扩张,夺取路易斯按娜(法属)、佛罗里达(西属)、得克萨斯等广大地区,到19世纪中期,领土已由大西洋沿岸扩展到太平洋沿岸。在1776年后的100年内,美国领土几乎扩大了10倍。与此同时,许多人移居西部,形成“西进运动”。“西进运动”使西部广大地区得到开发,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西进运动”给当地印第安人带来灾难,是一部印第安人的血泪史。(三)、经济上进行工业革命: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独立后的美国正赶上自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并在工业革命中得到迅速发展。19世纪中期,美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美国工业革命迅速发展的原因:国家的独立,三权分立的民主政体为工业革命提供了保障;美国国内资源丰富,市场广阔;国际环境优越,少受战争之害;大量外国移民纷纷涌入,带来了大量劳动力和先进技术。善于创新,采用和推广机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生产方法,大大促进机器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了机器的普及。(四)、对外殖民活动1、加紧对拉美的控制和侵略:美国利用与拉美比邻的有利条件,加紧对独立后的拉美国家进行殖民渗透。1823年,提出不允许欧洲列强干预美洲事务的“门罗宣言”,极力排挤英国,企图统治整个拉美。2、追随英国侵略中国:这一阶段,由于国力的限制,在对外政策上主要是追随英国。这在侵略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中表现尤为突出,如1844年强迫中国政府签定《望厦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伙同俄国以“调停”为名,暗中支持英法,从中渔利。重点解析:1.对《独立宣言》的认识:《独立宣言》提倡“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的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否定封建等级制和君主制,否定英国对殖民地统治的合法性,极大鼓舞了北美人民的斗志,成为北美人民争取独立战争胜利的旗帜和纲领性文件。同时,《独立宣言》也是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人权宣言》的蓝本,马克思称之为第一个人权宣言。2.美国1787年宪法的评价要点:① 体现和维护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就,使政府建立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基础上,带来长期稳定,利于发展;② 是欧洲启蒙思想的成功实践,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起到示范作用。美国率先确立了联邦制、共和制、三权分立制。“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利,利于国家政权的巩固;“民主共和制”把主权在民理论付诸实践,并从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三权分立”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③ 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是其本质所在,故有一定局限性和保守性。如允许奴隶制存在、不承认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与白人相同的权利等。二:19世纪中期——20世纪初期的美国:南北统一和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重点知识:(一)、政治上美国内战(1861-1865年)1、内战爆发的原因:①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是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美国独立后,存在两种经济形式,即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经济和南方奴隶制种植园经济,这两种经济形式虽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但随着工业革命的扩展和西部领土的开发,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日益显露并激化,最后,矛盾焦点集中在奴隶制存废问题上。②1860年,代表北方资产阶级利益,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共和党人林肯当选为总统。这成为南北战争发生的导火线。2、战争经过①内战开始:1861年,南方军队挑起战争。②战初北方失利(原因:南方准备充分;北方尚幻想和平统一,战备松懈。)③战局扭转:1862年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后,激起广大民众尤其是黑人奴隶对北方的积极支持,使战场形式很快扭转;1863年葛底斯堡战役后,北方开始掌握了战争主动权④北方胜利: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内战结束。南北统一。3、战争性质和意义: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起飞铺平了道路。(没有彻底消除种族歧视)(二)、经济上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向帝国主义过渡南北战争后,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一跃成为经济大国。1894年其工业产量跃居世界第一位。19世纪末20世纪初成为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国。随着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美国逐渐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是典型的“托拉斯”帝国主义。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原因有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②幅员辽阔,地理环境优越,资源丰富;③西部领土开发,提供了更丰富的原料和广阔的市场;④大量的欧亚移民,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必要的技术、经验;⑤内战后美国政治相对稳定吸引了大量欧洲资本的涌入。(三)对外政策及活动1、19世纪末,提出“泛美主义”口号,并多次派军干涉拉美各国内政。组织“泛美联盟”,为独霸西半球创造了条件。同时,推行“大棒”和“金元”并用的帝国主义政策,大量资本输入拉美。通过1898年的美西战争,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波多黎各、菲律宾,使古巴成为其保护国。(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挫败美国干涉推翻了本国反动统治,是对美国侵略气焰的沉重打击)2、1899年,对中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开始走上独立侵华的道路。3、在当时欧洲列强的激烈争夺中保持“中立”,但1917年,以反对德国无限制潜水艇战为由对德宣战。重点解析:“泛美主义”、“大棒”“金元”并用政策、“金元外交”政策都是美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对外侵略政策。“泛美主义”是1889年由美国发起在华盛顿召开为美洲国家会议上提出的政策原则,在会上,美国提出了“美洲人民利益一致”的欺骗性口号,鼓吹建立泛美组织,在美国的倡议下,成立了所谓“美洲共和国国家联盟”,于1910年改称“泛美联盟”。这是美国为了攫取西半球霸权迈出的重要一步;“大棒”与“金元”并用政策是19世纪末20世纪美国在拉美推行的帝国主义侵略政策。 “大棒”和“金元”并用的政策是指大棒政策和金元外交两种政策交替使用,双管齐下。大棒政策的实质是用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方式干涉拉丁美洲的国家事务,以达到支配拉美各国的侵略目的。西奥多.罗斯福罗斯福他在任美国总统期间(1901-1909年),应付国际关系“嘴里说话要温和些,但手中要提根大棒”,因此得名。“金元外交”是从20世纪初开始美国在世界各地长期、广泛推行的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实质是美国政府同美国垄断资本公开结合,通过附有奴役性条件的贷款和投资方式输出资本,以控制他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美国推行金元外交的重点,首推拉丁美洲,其次是东亚,最后是欧洲。该政策是由美国总统威廉.塔夫脱于1912年在国情咨文中宣称的,他的对外政策是“以金元代替枪弹”而得名。三、两次世界大战间的美国(20世纪20初——40年代中期):调整与发展时期重点知识(一)经济上繁荣、危机相继,并探索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新路。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发了横财,战后出现了“柯立芝繁荣”。可是由于生产和销售的矛盾特别是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导致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由国家干预经济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危机,对二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政治上发展了国家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由国家干预经济,对政治上产生重大影响,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民主制度;发展了国家资本主义。(三)外交上金元外交政策、“中立政策”、参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金元外交政策对欧洲在一战后的恢复特别是德国的复兴起了巨大作用。大危机后面对30年你法西斯战争的威胁,美国也采取了纵容侵略的“中立政策”。二战爆发后,美国逐渐卷入了反法西斯斗争,执行“先欧后亚”的政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重点解析 :1、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作用:新政的实质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罗斯福曾经说过新政是“是旧民主主义秩序的新应用”。所谓“新”,即是以国家对经济全面加强干预的政策,取代了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政策。新政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2、如何看待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骂他是向富人敲杠,是烤百万富翁;有人说《社会保障法》是从《共产党宣言》中抄来的。实质上罗斯福新政采取的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不是为了发展社会主义,他力图避免国有化形式而保持私有制度,与《共产党宣言》中的目标有本质的区别。3.美国的“中立政策”的演变及其实质: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个中立法案,禁止向一切交战国输出武器。1937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永久中立法,规定军火禁运使用于一切交战国,美国与交战国的非军火贸易实行现款现自运。中立法在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时得到运用。1939年欧洲战争爆发前后 ,F.D. 罗斯福总统多次向国会提出修改中立法。国会经过长期争论,于1939 年11月3日通过修正的中立法,废除武器禁运的条款,允许交战国在美国购买军火,但实行“现购自运”的原则。新法案在武器和物资上支持了英法;在东方则有利于日本而不利于中国,因中国无力自运。1941 年3月11日国会通过罗斯福提出的《租借法案》。中立法至此名存实亡。12月,美国对德意日宣战后,中立法正式废除。 在法西斯侵略弱小国家,英、法等大国采取绥靖政策之时,美国的中立政策使得弱小国家无法获取自卫的武器,使被侵略国家处于孤立无援的地步,实际上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所以中立政策实质上是绥靖政策。四、二战后到今(20世纪40年代中——21世纪初):美国的霸权主义时代重点知识:(一)、经济状况: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加强和动摇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背景下,拥有最雄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的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名副其实的霸主。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对其他货币金融的领导地位,从而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经济霸主地位进一步加强。战后经济经历了稳定、滞胀、复苏及复苏后的繁荣三个阶段。⑴20世纪40年中——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经济高速稳定发展时期此时期美国经济高速、稳定发展的原因a、加强国际经济联系b、充分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先进成果,革新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发展新兴产业。c、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利用国家力量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组织同国家政权相结合的资本主义,不能把它理解为由国家来进行垄断的资本主义,而是垄断资本同国家政权在经济领域联合或融合。)d、国内社会局面较稳定;世界形势相对缓和,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战争。e、重视科教,完善国家民主化建设。f、凭借强大经济优势,大力拓展世界市场。⑵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初:经济危机导致经济滞胀,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动摇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原因:①战后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严重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三足鼎立局面。世界经济、政治多极化初露端倪。(西欧、日本与美国贸易竞争不断加强,同时均想改变与美国的从属关系,建立平等伙伴关系,政治上力求摆脱美国控制。竞争中,力量对比变化朝着有利于西欧和日本的方向发展。)②由于经济危机打击,及对越战争、美苏争霸的消耗,美国经济衰退,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影响:美苏两极格局受到重大冲击;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⑶20世纪80年代初到21世纪初复苏、繁荣与发展改革;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科技产业成为经济的主导产业。(二)外交政治状况:1、推行霸权主义政策及“冷战政策”原因①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唯美国马首是瞻。欧洲世界中心的地位丧失。②美国经济军事占优势:是战后世界上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和债权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掌握了国际金融控制权。通过《关税贸易总协定》,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美国军事跃居世界第一。③美国政治优势及企图:战后初控制联合国,企图把资本主义制度推广到全世界。在美国看来,向全世界扩张,是维持其经济并从而维持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需要,打开世界市场也是避免从战时经济转向和平经济可能出现的经济危机的需要。④苏联战后政治军事威望提高和各国人民的革命力量的壮大,美国认为是其称霸全球的最大障碍,必须压制。其霸权计划使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加剧,战时同盟关系破裂。⑤美苏双方都不愿重燃战火。苏联是战后仅次于美国的大国,美国不敢贸然越过战时美苏划定的范围界限。苏联在战时损失惨重,战后苏联希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并振兴经济。霸权主义政策的具体表现:①、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政策。②、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如:“马歇尔计划”的提出;分裂德国和控制西德。③、力求控制广大的“中间地带”,即亚、非、拉美国家。如:在中国“扶蒋反共”;发动侵朝战争(1950-1953年)和侵越战争(60年代初-1973年)。④、控制联合国,作为自己称霸全球的工具。美国“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①1946年3月丘吉尔发表反苏反共演说, 是“冷战”信号的公开发出。(意图是扶持和控制西欧国家,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反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资本主义国家联盟。)②1947年3月,以应付希腊、土耳其危机为由,“杜鲁门主义”出笼,标志“冷战”全面开始。(其实质是公开干涉各国内政,向全球扩张)③1947年6月,“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提出。这是杜鲁门主义在欧洲的运用,意在以经济手段控制西欧。④1949年4月,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以美国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是战后初美国“遏制”苏联,推行“冷战”政策和争夺世界霸权的工具。其建立是美国冷战政策在军事上的体现。2、美苏争霸及与中国的关系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特点:缓和与紧张并存。战略优势在美国方面。中苏关系恶化;中美严重对立。②20世纪60年代后期——70年代末期特点: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中美关系正常化③20世纪80年代特点:美对苏采取强硬态度,苏联从对外扩张转为全面收缩。中苏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一波三折,时好好坏。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的动摇原因:①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及其同美国的竞争,美国霸主地位动摇,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国、西欧、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这也极大冲击了当时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②第三世界的发展,世界已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3、世界格局多极化(20世纪90年代初——21世纪初):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是世界上综合国力最强的国家。苏联的解体被美国看成是建立美国霸权的极好机会。美国企图利用其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的地位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事务中更多地采取干涉主义政策,加紧推行其霸权主义。但美国独霸世界的企图遭到包括其他西方大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的反对。目前,由于欧洲联盟、日本、俄国、中国等国家和国家联盟也是国际格局中的重要力量,冷战结束后国际力量的对比结构是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和其他几个强国之间形成“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近期看,美国仍将保持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地位,“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但从长远看,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重点解析:1、如何看“冷战政策”的性质?①冷战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表现。二战后,共产主义运动在欧洲蓬勃开展,西方感到这威胁了资本主义制度幻想东欧重建亲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②冷战并不单纯是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从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角度看,苏联希望自己的西邻是同它友好合作的国家,而西方也绝对不会因为东方是一个彼得大帝的俄国而不是社会主义的苏联,就会放弃同它的争夺。这样,东欧就成为双方必争的地区,也就是说,东西方对垒之势是不可避免的。总之,战后初期的冷战既包含有社会制度对立的因素,也有东西方进行争夺的因素。不过主要是社会制度的矛盾。2、如何看待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含义:资本主义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的结合。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发展的必然结果。主要内容包括:国有企业的发展;国家开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升高;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节,即加强计划性。作用: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从而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局限性以及它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弊端:国家财政开支过大,出现财政赤字;1973到1975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后,出现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局面,解决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的政策具有一定的矛盾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减弱;国有化企业效益低,政策性生产损失严重,8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重新出现私有制的浪潮;出现上述弊端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美国与20世纪世界格局变动的关系及认识20世纪以来三次国际格局的重大变动无不与美国有关:①第一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力量对比,美国成为世界经济霸主,英、美等帝国主义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这它们在欧洲、亚洲与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②第二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欧洲受到严重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力量空前膨胀,成为资本主义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与美国抗衡的国家。美苏在实力均衡的基础上,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形成了两极格局的“雅尔塔体系”。③第三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是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而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必然导致世界政治格局朝“一超多强”的多极化趋势。认识: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争夺的持久性,妥协的暂时性,任何格局都将发生变化;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终极力量是大国间经济力量的对比;任何国际政治格局都不可能真正缓和国际关系,只能暂时掩盖诸多矛盾。
2023-08-07 20:11:273

美国首先爆发经济危机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是由于资产阶级为了追求私利,盲目扩大生产,造成生产过剩.这是导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这次危机与以往的危机一样,仍是生产过剩的危机.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后,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这就形成了社会化大生产,各部门要协作.但是生产资料归个人所有,资本家为追求利润,不断扩大再生产,打破平衡,激化各部门的矛盾,进而导致经济危机.这一矛盾的形成在美国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首先,美国20年代的柯立芝繁荣是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的,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造成国家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分化加剧,一方面是资本家获得了高额利润,国民收入的1/3为占人口5%的最富有者所占有;另一方面是劳动人民日益相对贫困,1929年约60%的美国家庭收入仅够维持生活,他们的收入在全国总收入中尚不足24%.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日益扩大.第二,美国当时盛行的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用句时髦的话来讲,就是"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实际上是使民众把以后的收入提前消费了,从而掩盖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于是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三,美国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终于使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激化爆发,导致经济大崩溃.美国是资本主义国家,小工厂企业都是私有的,大都是股份公司,和股票有直接关系;股票市价的价格是美国经济的晴雨表.经济繁荣,股票就升值,人们就会抢购;反之,经济凋敝,股票就贬值,人们就抛售; 1929年10月,纽约股票抛售狂潮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在这以前,美国的汽车工业,钢铁工业等都已出现停滞状况.
2023-08-07 20:11:371

资产阶级的发展路程

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不同阶段1. 14~17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在14——16世纪文艺复兴以后,封建主义在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受到冲击,资本主义曙光显现。在这个时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全方位发展。2. 17~19世纪初,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政治上的重大转折和变化时期 在17——18启蒙运动的影响下, 资产阶级势力壮大,加快向资本主义的过渡。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封建国家的改革、殖民扩张、启蒙运动。 (1)英国工业革命(2)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统治、掠夺和剥削,迫使殖民地人民不断掀起反英斗争。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建立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1783年9月3日,英国被迫签订巴黎合约,承认美国独立。(3)启蒙运动起始于18世纪,主张批判专制王权和封建等级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4)欧洲大陆的一些封建国家纷纷实行改革,俄国彼得一事进行改革,巩固了政权。 3. 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统治地位的时期 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风起云涌,工业资产阶级逐渐掌握政权。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和世界体系初步形成、不同社会思潮出现、资产阶级镇压革命和对外推行侵略扩张政策。(1)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1848年欧洲革命、英国议会改革、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内战、日本明治维新等。综观各国的政治运动,其主流是温和的改革而不是暴力革命,由于时代不同,大部分国家选择了改革的方式,排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完成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这一时期的革命充分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既要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又要为建立工业社会而斗争;这次不只是革命方式取得成功,改革的途径也一帆风顺;工业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并存。(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欧美亚等地比较先进的国家以不同方式确定了资本主义发展方向,资本主义最终在政治思想上站稳了脚跟,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势力的日益发展,使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活动也日渐激烈,世界上大批国家和地区被资本主义国家征服,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3)各种政治思潮涌现。欧洲政治舞台上的巨大变动,将各国几乎所有社会阶层都卷入了政治斗争的漩涡。工业革命不仅引起物质生活的巨变,使各国原有的社会政治结构不能适应新的经济环境,而且使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战胜封建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统治地位,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资本主义是一种以无限增殖为目的的商品经济,它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它的存在和发展,有赖于国内市场尤其是国外市场的开拓。它要求以全世界为它的活动舞台,如果不掠夺世界其他地区,资本主义便无法发展。资本主义不断侵蚀、瓦解以农为本的自然经济,不断向非资本主义地区渗透、扩张,并把这些地区卷入世界经济的漩涡之中。由于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诸方面比封建的农本社会有无可置疑的优势,它的固有属性能够不断地得到展现。资本主义国家通过掠夺性的国际贸易、资本输出、武力征服,加之发达的海陆交通和通讯事业,最终摧毁了一切落后国家和地区的封建堡垒,把所有国家和地区都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轨道。 4.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时期 初步形成:19世纪中期,由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俄德日意等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变本加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帝国主义国家已控制和奴役了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政治生活发生显著变化,政治局势相对稳定。国家职能扩大、资产阶级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两党政治形成、帝国主义侵略扩张。 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的各国,由于各自的具体国情不同,历史状况不同,表现出两类不同的趋势。一类是英法美等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较为充分发展。英国以自由主义改革著称,法国以共和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为突出表现,美国则典型地体现了两党政治的制衡作用。 另一类型是封建专制色彩比较浓厚的德、俄、日等国,这些国家没有经历过比较彻底的革命,在政治上较多地保留了旧的封建残余,统治方式未发生根本变化,旧传统根深蒂固。由于奉行专制主义和高压政策,这些国家逐渐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 5. 一战至二战结束,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危机时期 私人垄断向国家垄断发展,法西斯的嚣张与反法西斯斗争。 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民主政治不断发展,革命与战争连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联合反苏和纵容法西斯侵略,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1)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帝国主义战争,交战双方的统治集团为各自的垄断资本利益,动员了大批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这场非正义的战争。战时英国经济的基本特点是,在国家的严密管制下实行全面的军事化。粮食的进口面临重重困难,导致粮价猛烈上涨,人心惶惶。造船和海运霸主地位的丧失,取而代之的是美国和日本的造船业有了巨大的增长。1919年,英国对外贸易的又是第一次被美国夺占。战争期间,英国的殖民地和自治领趁英国忙于战争的时机,发展了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特别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又大大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因此,经过这次大战,英国殖民统治的基础动摇了,“大英帝国”开始衰落了。与英国的衰落产生鲜明对照的是,战争使美国的国际金融地位大为改善,从债务国开始变成债权国。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为整个拉丁美洲最有实力的统治者和最大的剥削者。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得美国经济进入空前繁荣。(2)1919—1920年是战后英国经济在动荡中恢复的时期。战争结束后,一方面出现了军工生产严重过剩,与军工生产有关的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另一方面,民用消费品生产却严重不足,引起了物价猛涨。 1920—1921年的经济危机以后,整个二十年代,英国经济进入了长期萧条时期,几乎没有任何进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美国经过1920—1921年的短期经济萧条后,从1923年初起经济开始复苏,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一直持续到1929年秋,即“柯立芝繁荣”。技术革命推动了新工业的崛起和发展,进而促使整个经济繁荣。最重要的技术突破是推行“资本主义合理化”。国内外市场的扩大,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3)1929纽约股票市场的暴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经济危机时期。 1929—1932年和1937—1938年的两次经济危机,加速了英国许多中小企业的破产和垄断组织的兼并活动。 美国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分为两个阶段亦可,即第一阶段从1929年秋至1931年夏,使经济严重衰退时期;第二阶段从1931年夏至1933年,使经济严重萧条阶段。在美国历史上,这是一次最持久和最深刻的经济危机。(4)面对经济危机,各资本主义国家纷纷采取了不尽相同的对策。在严重的政治、经济动荡中进行了1932年的总统选举。民主党候选人富兰克林*罗斯福(1882—1945年)在竞选中获胜,当选为美国第三十二任总统。由此开始了长达六年的“新政”时期。罗斯福以美国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围棋新政的理论依据,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芝加哥学派”和“制度学派”。从此美国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时期。 到三十年代,英国已成为垄断资本高度及发展的国家。只不过英国的垄断资本主义发展主要依靠的是中小企业间的兼并活动。 6. 二战后至20世纪后期,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和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加剧时期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形成了法西斯和反法西斯集团,最终反法西斯联盟战胜法西斯集团。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大改组,欧洲在资本主义政治舞台上黯然失色,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新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重新组合,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美国成为世界政治霸主、形成“冷战”局面、帝国主义推行霸权政策和新殖民主义政策及世界人民的反抗。 6. 20世纪后期,新旧世界政治格局交替和经济“滞涨”时期 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形成。殖民体系崩溃、政治多极化趋势出现,经济进入“滞胀”阶段,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①美国称霸:战后至60年代初。由于原有的经济实力雄厚;“二战”中的损失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小;“二战”后美国又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1944年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中的统治地位。②美、日、西欧三足鼎立:70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但仍是经济强国;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飞速发展,成为经济大国;“欧洲共同体”成立后,在许多经济领域已经赶上和超过美国。 7.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①经济全球化市场经济制度在全球范围得到普遍认可和接受;新科技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催化剂;跨国公司是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力量。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和扩展,大大促进了国际经济的发展。它标志着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②区域经济集团化三大区域经济集团: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欧盟是区域集团化的典型代表。特别是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的不断壮大,成员国增加;从单一经济领域向多种经济领域扩展,程度不断加深;由经济联盟发展为经济政治联盟,并发行了欧元,力量不断增强。区域经济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起着促进和阻碍的双重作用。*总结 尽管当前世界经济已经出现明显的复苏趋势,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这主要表现在:一、全球通货紧缩趋势虽然有所缓和,但主要国家和地区消费和投资不振依然存在,自主性增长因素依然薄弱。美国使足力气刺激经济增长,但明年也许难以为继。二、美欧日经济2004年可能继续复苏,但发展不均衡会依然存在。三、国际金融市场经过深度调整,具备了稳健发展的基础,但投资信心不足和金融风险依然存在。四、国际外汇市场经过大起大落后渐趋稳定,但国际货币体制的动荡根源和不公平问题依然存在。 经济的发展,使世界各国的利益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无论是垄断行业还是竞争行业,利益将会更趋于一致,垄断利润也会随着信息的交流的加强而逐渐趋于消失,世界经济必然会趋向“一体化”。
2023-08-07 20:11:451

阐述一下美国从最早独立到二战后的发展史

经济持续飞速发展——遇到经济危机大萧条——经济复苏,保持稳定 1776初独立,经济陷入危机 1787立宪,经济开始走上发展之路 1791美利坚第一银行成立 1857第一次经济危机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部大开发 1861-1865南北战争,废除奴隶制;发行林肯绿币 1901购买阿拉斯加,开发之 1914-1918一战,大发战争财 1921剪羊毛危机 1921-1929柯立芝繁荣 1929-1933大萧条 1933-1939罗斯福新政,经济恢复稳定
2023-08-07 20:11:521

比较俄国十月革命、德国十一月革命、匈牙利革命:以及它们成败的原因

[复习目标]1.从主客观两方面分析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用个性与共性关系的原理分析十月革命的特殊性和普遍意义。2.比较俄国十月革命、德国十一月革命和匈牙利革命的异同,并分析其成败的原因。3.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关系的原理认识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对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积极与消极影响。4.比较2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和内外政策的异同,并认识三者间联系。5.掌握解决德国赔款问题和欧洲安全问题的经过,分析其对欧洲20年代国际关系的影响和美、英、法、德之间矛盾产生的原因。[要点梳理]本单元的断限是从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到20世纪20年代。涉及的历史事件有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后欧洲革命运动和亚非民族解放运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2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及其国际关系。从总体上反映了一战后初期东西方世界的概况。1.主要线索和阶段特征1917年-20世纪20年代世界历史的显著特点是十月革命引起了深刻的震撼,打断了帝国主义链条,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高涨,民族解放运动发展,同社会主义运动一起融汇成一股新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深刻地震撼着世界资本主义制度。一战后到三十年代大危机前,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特点是暂时的调整和相对稳定的发展。战后,帝国主义国家通过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在西方和亚太地区调整了它们之间的霸权、掠夺和重新瓜分等关系,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从而赢得了20年代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和繁荣。2.社会主义运动的第一次高潮(1)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接着又取得了保卫和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的胜利,并不断探索经济建设,先后实行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三十年代中期,苏联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2)在十月革命和一战的影响下,德国、匈牙利先后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形成了以十月革命为中心的世界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高潮。德国十一月革命由北向南推进,基尔港水兵起义揭开序幕,巴伐利亚苏维埃共和国建立把革命推向高潮。柏林工人起义和巴伐利亚共和国建立是德国共产党力图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努力。由于德国共产党不成熟等原因,十一月革命最终失败了。匈牙利革命最大的特点是无产阶级在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共产党与社会民主党合并,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留下了深刻教训,由于社会民主党叛变和协约国武装干涉而失败。(3)在十月革命和战后革命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共产国际应运而生。共产国际在组建革命政党,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3.民族解放运动进入新时代(1)由于受十月革命的影响,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新时代,由资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发展为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组成部分。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冲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心,东方民族解放运动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后方。共产国际在东、西方反帝斗争中起了桥梁作用,提出“全世界无产者和被压迫民族联合起来!”的口号。东方民族解放运动配合了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成为反帝斗争的同盟军,打击了资本主义体系与殖民体系。(2)战后,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殖民地,造成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同列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十月革命又为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亚非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亚非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涨的新局面,呈现出多种类型和不同发展道路的新特点。(3)中国等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开始探索符合本国实际的民族解放道路;资产阶级民族主义政党或组织领导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埃及“华夫脱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4.资本主义进入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1)由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在西方和亚太地区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西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东方民族解放运动相继被镇压,资本主义体系得以巩固。二十年代的西方围绕赔款和安全问题进行了国际关系调整,资本主义世界进入相对稳定时期。(2)英国债务大增,经济困难,使政党政洽发生变化,自治领分离运动加强,殖民体系动摇,海上霸权和金融霸权退居美国之后。(3)法国战争损失更大,由债权国变为债务国,后实行财政改革取得成效,对外主张严格执行凡尔赛和约,寻求安全保证。(4)意大利战债沉重,由经济危机导致革命运动高涨,法西斯专政建立。(5)美国掌握了世界经济霸权,出现“柯立芝繁荣”,在全球范围内推行“金元外交”。(6)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东亚霸主,加紧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扩张。5.国际关系的新格局(1)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重新分割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西方和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构成了战后帝国主义国际关系的新格局。(2)这一体系是建立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和宰割战败国基础上的,因而包含诸多矛盾,是极不稳固的。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是维系这一体系的国际机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建立,奠定了20年代国际关系的基础,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3)围绕着“赔款”和“安全”两大难题,战胜国和战败国,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展开了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20年代调整国际关系处理各种矛盾斗争的主要形式是通过会议谈判、签订条约等和平手段去解决问题。其间,协约国在赔款和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做了两次较大调整,即道威斯计划的实行和洛迦诺公约的签订。它是美英外交政策的成功,法国的失败;德国则利用战胜国之间的矛盾,成功地恢复和发展了经济,加快了军国主义复活的步伐。---------------------------------------------------------------------------------- 作者:石宇-- 发布时间:2005-9-1 22:25:00-- [题例剖析] [例1]1919年-1922年印度和埃及民族解放运动的相同点是①领导者倡导使用和平的斗争手段②领导者提出了争取独立的斗争目标③民族资,产阶级充当了运动的领导力量④都取得了预期的结果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00年·北京、安徽春季高考)剖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对知识的记忆,所以只要对这两次民族解放运动的内容熟悉就会排除②④两项。迷惑性较强的是②主要在于甘地提出的是“自治”的目标,而不是“独立”。答案:B[例2]概括指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协约国列强的相互关系并举例说明。试分析这一体系为什么不能长久维持世界和平。这一体系是如何被打破的? (1997年·全国)剖析:本题是大跨度、高概括的综合题,涉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从形成到瓦解及由此引发的矛盾和斗争。其内容是教学的重点,但发问的角度新颖、能力层次高,具有相当的难度。突出考查了概括、分析、综合能力和对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运用,充分体现了“论从史出”和“史论结合”的原则。题目史实含量高,突出对历史思维能力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贴题,要从协约国的全局进行分析,从“相互关系”这一要求进行分析。要联系帝国主义的矛盾和斗争及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进行全面分析。参考答案:列强的相互关系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为分赃和称霸而互相争夺。例如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的主张,并拒绝法国关于结盟的提议;美国和日本在中国和远东进行激烈争夺,等等。其二是为了共同利益而互相勾结。例如共同策划对苏经济封锁和武装干涉;通过《九国公约》共同支配中国等。因为这一体系的实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列强间的利益冲突以及战胜国和战败国的尖锐矛盾,最终必将打破暂时的均势,破坏世界和平。1935年德国无视凡尔赛和约的规定,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后又出兵莱茵不设防区。日本违反《九国公约》,妄图吞并全中国,1933年退出国际联盟。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随之瓦解。[辨疑解难]1、俄国十月革命的特点首先,它打破了资本主义的包围,在经济相对落后的俄国单独取得革命胜利。其次,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扩大到全国各地的革命道路,这是俄国革命的特殊性。再次,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紧密相连,从而形成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性质阶段的革命。2、如何看待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1)1918年夏至1921年初,面对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以及极其困难的经济形势,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它是在战争环境和经济被破坏的条件下被迫采取的非常措施,它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捍卫苏维埃政权提供了保障,起了重要的作用。(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指导思想有重大失误,布尔什维克党试图由此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国内战争基本结束后,非常措施不但没有收缩,反而加强,引起广泛不满,出现全国范围的经济和政治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常道路,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捷径。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遇到的挫折,使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重新思考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最终它被新经济政策所取代,这是苏俄发展历程中的重大转折。这是列宁对小农占优势的俄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的结果。它为苏俄人民指明了走向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它的一些原则和经验对各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指导意义。3、19世纪20年代国际关系的特点19世纪20年代国际关系的基本特点是呈现出相对稳定的和平局面。形成这一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一战后各国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而英、法、美、意、日从各自利益出发不愿或无力对体系作根本性调整。(2)德国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受害者,但它急需外国资本“输血”以复兴经济,而和平的国际秩序也为其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条件,因此也满足于用和平手段来改善自己的处境。(3)一战给欧洲各国造成了巨大创伤,民心向往和平,厌恶战争,19世纪20年代,和平主义思潮在欧洲盛行,不少国家推行以谈判、协调为主要手段的和平主义外交,大大缓和了国际局势。(4)苏俄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和平相处的外交政策,参加了第一次有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代表参加的热那亚国际会议。
2023-08-07 20:12:001

29年-33年世界经济危机是通货膨胀引起的吗?

危机原因不是通货膨胀,是产量过剩造成的。深层次的原因是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的矛盾造成的,具体点,就是生产资料太集中,资本家有钱有工厂,生产大量的东西,但是人民贫穷,没有购买能力!那次大危机之前是通货膨胀,也就是说,之前通货膨胀很厉害(因为美国经历柯立芝繁荣,繁荣必定是伴随着或多或少通货膨胀的)但是那次大危机中却发生的是通货紧缩!
2023-08-07 20:12:073

什么是“柯立芝繁荣”?

1923年8月3日凌晨,美国副总统柯立芝按照宪法宣誓就任总统。他为人谦虚,做事虔诚,美国公众都很喜欢他。1923~1929年,美国总统柯立芝任职期间美国一派繁荣。当时美国由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战争横财,经济实力雄厚,较早地摆脱了1920~1921年经济危机,生产开始恢复、发展。同时在进入20世纪以后美国出现了“工业合理化”运动,各个企业采用新设备和新技术,实现生产的专业化、标准化、电气化和自动化。在管理上实行“泰罗制”和“福特制”,不仅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也使新兴工业部门迅速发展起来。而且在扩大国内市场的同时,大量输出资本和商品。这一切都促使美国在1923~1929年经济迅速发展而出现繁荣。这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1929年美国工业总产值比1914年增长了2倍,尤其是汽车工业、建筑工业和电气工业增长最快。除此之外,化工、机器制造、橡胶、飞机制造等部门也有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繁荣,大大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越来越大。这一时期正是卡尔文·柯立芝任职期间,因此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2023-08-07 20:14:001

一战后美国出现的“柯立芝繁荣”是什么?柯立芝是?

柯立芝(1872~1933)Coolidge,Calvin美国总统(1923~1928)。1872年7月4日出生,卒于1933年1月5日。1897年开律师业,两年后步入政坛,任市议会议员。此后历任市长、州参议员、副州长。1918年当选为州长。1920年,他被提名为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而由W.G.哈定竞选总统。两人在大选中获胜。1923年8月2日哈定突然逝世,柯立芝遂继任总统 。他小心谨慎地进行行政改革,并控制住共和党,因而在1924年很容易地赢得重新提名为总统候选人,在大选中获胜。柯立芝时代的特点是:没有危机存在,国家大大繁荣起来。他的一个突出政策是不干涉工商业的事务。一方面实行减税计划,一方面坚持高额保护关税。他反映群众的一般情绪,采取一种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1928年拒绝再次提名为总统候选人,退隐到北安普顿写自传。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在当时没有特别地表现,但是后来从金融业开始,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2023-08-07 20:14:312

美国娱乐行业繁荣时期有个有名的定论叫啥?

柯立芝繁荣(Kelizhi fanrong)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涨。因其主要发生在柯立芝总统任内,故名。此间正值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时期,英、法、德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处于停滞或恢复状态,便于美国经济势力向外扩张。美国国内通过技术革新、固定资本更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理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空前加速,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均创新纪录,汽车制造、电机电器制造和住宅建筑业发展尤其显著。到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以致柯立芝总统声称,美国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但这种繁荣主要集中在部分工业部门和城市中,其他一些工业部门和农业的不景气,使美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并且由于股票投机成风,使繁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则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孕育着新的危机。第三十任美国总统柯立芝这是美国第三十任总统柯立芝。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暂时缓和,1924年至1929年,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在此期间,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从而使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较快,出现了一时的“繁荣”。美国的汽车工业、电气工业、钢铁工业和建筑业的生产都出现高涨局面。20年代的美国、收音机相当普及。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电话,开始进入富人家庭。有声电影也问世了。因这一时期,正是美国柯立芝总统在任期间,因而把这时期的美国,称为“柯立芝繁荣”。美国资产阶级宣扬说资本主义已取得“永久的稳定”,实际上,在“繁荣”的背后,经济危机的萌芽正暗中滋长。
2023-08-07 20:15:001

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经济繁荣,主要是因为

这被称为 柯立芝的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涨。此间正值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时期,英、法、德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处于停滞或恢复状态,便于美国经济势力向外扩张。美国国内通过技术革新、固定资本更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理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空前加速,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均创新纪录,汽车制造、电机电器制造和住宅建筑业发展尤其显著。到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以致柯立芝总统声称,美国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但这种繁荣主要集中在部分工业部门和城市中,其他一些工业部门和农业的不景气,使美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并且由于股票投机成风,使繁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则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孕育着新的危机。
2023-08-07 20:16:301

美国柯立芝繁荣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美国柯立芝繁荣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1929年美国工业总产值比1914年增长了2倍,尤其是汽车工业、建筑工业和电气工业增长最快。除此之外,化工、机器制造、橡胶、飞机制造等部门也有较大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繁荣,大大促进了美国的工业化,使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越来越大。这一时期正是卡尔文·柯立芝任职期间,因此被称为“柯立芝繁荣”。
2023-08-07 20:16:401

高一历史柯立芝繁荣和胡佛时期虚假繁荣是否一致,有何区别

不一致,柯立芝繁荣指的是1922~1929年美国经济的繁荣;而胡佛虚假繁荣指的是1929年--1933年的虚假繁荣。柯立芝繁荣是一战后美国经济复苏发展时期,而胡佛是柯立芝的继任者,他上台后不久美国出现大的经济危机,但是经济危机出现在繁荣末期,所以叫虚假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那么,“柯立芝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第二、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美国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在20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汽车、电气、建筑业发展尤为迅速,成为“柯立芝繁荣”的三大支柱。20年代美国经济虽出现繁荣景象,但由于资本主义矛盾的存在,在经济发展的本身又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引导学生思考:经济繁荣的背后会隐含着怎样的危机?(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第一,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美国在20年代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资本家为了攫取高额利润,千方百计降低工人的工资,使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第二,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消费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三,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异常狂热,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这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恰好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引导学生分析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3)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股价狂跌,大量股票被抛售;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危机发生时的具体表现。第二目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纽约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几次小小的预震后出现了坍塌,几十种主要股票价格狂跌,绝望的人们疯狂地抛售,当天就有1 289万股易手。崩溃的高潮终于在10月29日来到了:大批的股票涌到市场上来,不计价格地抛售,这一天疯狂交易以1 641万股的最高纪录收盘。从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开始,一场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与以前发生的经济危机相比,它无论从时间、破坏性、影响等方面都带来的十分严重的后果。配合本目的讲述,课本有插图和图表,这对学生的学习理解是有帮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同时对一些知识进行补充。要点如下:①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时期,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日益显示出不安定因素,特别是股票市场的虚假繁荣表明一场新的危机不可避免。可是直到1929年初时,柯立芝还在预言:“没有任何灾祸到来的迹象。”但历史事实却是,同年秋天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的大萧条首先在美国爆发。“柯立芝——胡佛繁荣”处于垂死状态。在这种惊慌的冲击下,许多一向不受人注意或被证券市场乐观情绪掩盖的病害,开始围攻整个经济躯体,好像当某一关键的器官不再起正常作用时,病毒细菌渗入整个人体一样。看图、翻译、思考:危机对美国的打击到底有多大?②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由于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又是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经济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市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美国的经济状况对资本主义世界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场危机很快波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冲击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各个角落。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几乎下跌了4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还低16%,后退到1908至1909年的水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也后退了30~40年。这场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价值2 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成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思考:经济危机为什么能从美国向外扩展?③经济危机的特点。第一,它范围特别广,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它持续时间特别长,达四年之久;第三,它破坏性特别大,不仅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甚至在危机以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④经济危机的影响。30年代的经济危机引起世界性的资本主义政治危机。教材从各国状况和世界局势方面进行了分析。二者之间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从局部看,经济危机必然激化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国政坛丑闻迭出,政府信誉扫地;而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一方面设置关税壁垒以限制进口,而另一方面又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世界局势危机四伏。第三目胡佛的反危机措施。1929年3月,曾对柯立芝总统的经济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美国前财政部长胡佛就任美国第31任总统。正当他为相当一部分应归功于他的“繁荣”沾沾自喜时,10月,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其破坏之大,打击之严重前所未有。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但事与愿违,大萧条日益加剧。严酷的事实证明,自由放任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干预”经济,比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这种杯水车薪的措施,根本无法阻止形势的恶化,危机仍在发展,民众苦不堪言。1700万工人失业,大批农民破产,人民的生活水平降到了最低点。接受食品救济的失业工人和城镇居民排起了长长的“面包线”。各大城市的垃圾堆和空地上,出现了用包装箱,破油布,汽车皮等搭起的“胡佛小屋”,里面聚居着贫苦的人们,无数失业者到处流浪,“胡佛车”遍布全国,因为粮食生产过剩的破产农民用野菜充饥。20年代的“繁荣”溜得无影无踪了。胡佛的声望一落千丈,被人们称为“饥饿总统”。
2023-08-07 20:16:502

什么是柯立芝繁荣

1922~1929年美国经济的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那么,“柯立芝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第二、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美国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在20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汽车、电气、建筑业发展尤为迅速,成为“柯立芝繁荣”的三大支柱。20年代美国经济虽出现繁荣景象,但由于资本主义矛盾的存在,在经济发展的本身又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引导学生思考:经济繁荣的背后会隐含着怎样的危机?(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第一,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美国在20年代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资本家为了攫取高额利润,千方百计降低工人的工资,使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第二,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消费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三,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异常狂热,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这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恰好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引导学生分析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3)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股价狂跌,大量股票被抛售;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危机发生时的具体表现。第二目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纽约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几次小小的预震后出现了坍塌,几十种主要股票价格狂跌,绝望的人们疯狂地抛售,当天就有1 289万股易手。崩溃的高潮终于在10月29日来到了:大批的股票涌到市场上来,不计价格地抛售,这一天疯狂交易以1 641万股的最高纪录收盘。从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开始,一场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与以前发生的经济危机相比,它无论从时间、破坏性、影响等方面都带来的十分严重的后果。配合本目的讲述,课本有插图和图表,这对学生的学习理解是有帮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同时对一些知识进行补充。要点如下:①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时期,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日益显示出不安定因素,特别是股票市场的虚假繁荣表明一场新的危机不可避免。可是直到1929年初时,柯立芝还在预言:“没有任何灾祸到来的迹象。”但历史事实却是,同年秋天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的大萧条首先在美国爆发。“柯立芝——胡佛繁荣”处于垂死状态。在这种惊慌的冲击下,许多一向不受人注意或被证券市场乐观情绪掩盖的病害,开始围攻整个经济躯体,好像当某一关键的器官不再起正常作用时,病毒细菌渗入整个人体一样。看图、翻译、思考:危机对美国的打击到底有多大?②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由于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又是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经济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市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美国的经济状况对资本主义世界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场危机很快波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冲击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各个角落。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几乎下跌了4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还低16%,后退到1908至1909年的水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也后退了30~40年。这场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价值2 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成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思考:经济危机为什么能从美国向外扩展?③经济危机的特点。第一,它范围特别广,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它持续时间特别长,达四年之久;第三,它破坏性特别大,不仅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甚至在危机以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④经济危机的影响。30年代的经济危机引起世界性的资本主义政治危机。教材从各国状况和世界局势方面进行了分析。二者之间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从局部看,经济危机必然激化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国政坛丑闻迭出,政府信誉扫地;而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一方面设置关税壁垒以限制进口,而另一方面又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世界局势危机四伏。第三目胡佛的反危机措施。1929年3月,曾对柯立芝总统的经济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美国前财政部长胡佛就任美国第31任总统。正当他为相当一部分应归功于他的“繁荣”沾沾自喜时,10月,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其破坏之大,打击之严重前所未有。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但事与愿违,大萧条日益加剧。严酷的事实证明,自由放任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干预”经济,比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这种杯水车薪的措施,根本无法阻止形势的恶化,危机仍在发展,民众苦不堪言。1700万工人失业,大批农民破产,人民的生活水平降到了最低点。接受食品救济的失业工人和城镇居民排起了长长的“面包线”。各大城市的垃圾堆和空地上,出现了用包装箱,破油布,汽车皮等搭起的“胡佛小屋”,里面聚居着贫苦的人们,无数失业者到处流浪,“胡佛车”遍布全国,因为粮食生产过剩的破产农民用野菜充饥。20年代的“繁荣”溜得无影无踪了。胡佛的声望一落千丈,被人们称为“饥饿总统”。
2023-08-07 20:16:592

高一历史柯立芝繁荣和胡佛时期虚假繁荣是否一致,有何区别

不一致,柯立芝繁荣指的是1922~1929年美国经济的繁荣;而胡佛虚假繁荣指的是1929年--1933年的虚假繁荣。柯立芝繁荣是一战后美国经济复苏发展时期,而胡佛是柯立芝的继任者,他上台后不久美国出现大的经济危机,但是经济危机出现在繁荣末期,所以叫虚假繁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那么,“柯立芝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第二、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第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美国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在20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汽车、电气、建筑业发展尤为迅速,成为“柯立芝繁荣”的三大支柱。20年代美国经济虽出现繁荣景象,但由于资本主义矛盾的存在,在经济发展的本身又潜伏着严重的危机。引导学生思考:经济繁荣的背后会隐含着怎样的危机?(2)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第一,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美国在20年代社会经济虽有较大发展,但资本家为了攫取高额利润,千方百计降低工人的工资,使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第二,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消费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第三,过度的股票投机活动。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异常狂热,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这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恰好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引导学生分析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本原因和具体原因。(3)经济危机爆发的表现。股价狂跌,大量股票被抛售;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农产品价格猛跌,大量农产品被销毁。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危机发生时的具体表现。第二目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929年10月24日被称为“黑色星期四”,这一天纽约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几次小小的预震后出现了坍塌,几十种主要股票价格狂跌,绝望的人们疯狂地抛售,当天就有1 289万股易手。崩溃的高潮终于在10月29日来到了:大批的股票涌到市场上来,不计价格地抛售,这一天疯狂交易以1 641万股的最高纪录收盘。从美国纽约股票市场开始,一场严重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与以前发生的经济危机相比,它无论从时间、破坏性、影响等方面都带来的十分严重的后果。配合本目的讲述,课本有插图和图表,这对学生的学习理解是有帮助的。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料,同时对一些知识进行补充。要点如下:①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在资本主义世界的“相对稳定”时期,美国经济空前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日益显示出不安定因素,特别是股票市场的虚假繁荣表明一场新的危机不可避免。可是直到1929年初时,柯立芝还在预言:“没有任何灾祸到来的迹象。”但历史事实却是,同年秋天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的大萧条首先在美国爆发。“柯立芝——胡佛繁荣”处于垂死状态。在这种惊慌的冲击下,许多一向不受人注意或被证券市场乐观情绪掩盖的病害,开始围攻整个经济躯体,好像当某一关键的器官不再起正常作用时,病毒细菌渗入整个人体一样。看图、翻译、思考:危机对美国的打击到底有多大?②经济危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由于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又是最大的债权国,美国经济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和世界市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美国的经济状况对资本主义世界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这场危机很快波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冲击到资本主义世界的各个角落。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几乎下跌了45%,比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还低16%,后退到1908至1909年的水平。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也后退了30~40年。这场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价值2 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成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思考:经济危机为什么能从美国向外扩展?③经济危机的特点。第一,它范围特别广,从经济范围看,危机期间信贷货币危机、工业危机与农业危机同时并发、相互交织;从地域范围看,危机从美国蔓延到德、日、英、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并且波及到殖民地半殖民地和不发达国家,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它持续时间特别长,达四年之久;第三,它破坏性特别大,不仅在危机期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国际贸易额减少2/3,甚至在危机以后也不见经济的复苏。④经济危机的影响。30年代的经济危机引起世界性的资本主义政治危机。教材从各国状况和世界局势方面进行了分析。二者之间是局部和整体的关系。从局部看,经济危机必然激化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各国政坛丑闻迭出,政府信誉扫地;而广大人民由于失业和生活水平的下降,对本国政府强烈不满,示威、游行和罢工斗争不断,阶级矛盾空前尖锐;法西斯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促使社会更加动荡不安。从整体看,经济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改善本国经济形势,一方面设置关税壁垒以限制进口,而另一方面又加紧在国际市场上争夺,使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各国为尽快摆脱困境,还进一步加强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掠夺,激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民族解放运动持续高涨,国际关系日趋紧张,世界局势危机四伏。第三目胡佛的反危机措施。1929年3月,曾对柯立芝总统的经济决策有重大影响的美国前财政部长胡佛就任美国第31任总统。正当他为相当一部分应归功于他的“繁荣”沾沾自喜时,10月,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并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其破坏之大,打击之严重前所未有。危机之初,美国胡佛政府信奉自由放任的思想,对经济采取不干预政策,认为危机很快就会过去。但事与愿违,大萧条日益加剧。严酷的事实证明,自由放任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胡佛政府的反危机措施的核心是以维护自由放任原则为前提,倡导地方团体推行“自愿联合政策”。虽然迫不得已他也曾“干预”经济,比如提出了复兴计划大纲,建立了复兴金融公司,扩充了农业信贷银行等,但他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出面大规模干预经济,强调不能靠立法和行政命令来解决危机中的问题,坚决避免“极权主义”。这种杯水车薪的措施,根本无法阻止形势的恶化,危机仍在发展,民众苦不堪言。1700万工人失业,大批农民破产,人民的生活水平降到了最低点。接受食品救济的失业工人和城镇居民排起了长长的“面包线”。各大城市的垃圾堆和空地上,出现了用包装箱,破油布,汽车皮等搭起的“胡佛小屋”,里面聚居着贫苦的人们,无数失业者到处流浪,“胡佛车”遍布全国,因为粮食生产过剩的破产农民用野菜充饥。20年代的“繁荣”溜得无影无踪了。胡佛的声望一落千丈,被人们称为“饥饿总统”。
2023-08-07 20:17:051

柯立芝繁荣的原因

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陈旧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并随着一些新技术的突破,出现了一个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以及采用新技术的热潮。与此同时,美国还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当时,运动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泰罗制和福特制。早在19世纪80至90年代,年轻的工程师弗雷德里克·W·泰罗就着手研究工厂的科学管理,并发展成为一种理论。在这个理论成熟后的20世纪20年代初期,工商企业中几乎每一个部门都程度不同地接受了科学管理。所谓福特制,即采用装配线作业或流水线作业技术。这种技术先是在福特汽车公司采用,由于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在20年代初期,被应用于许多工业部门。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战后,美国大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1927年据208个公司的报告,它们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总数近1200万美元。工业部门科学研究工作的加强,推动了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一战后,美国以经济势力渗透取代了英国在加拿大的优势地位;在拉丁美洲,美国以“金元”外交、“大棒”政策并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掩盖口号,排挤欧洲国家的资本,使得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成为美国垄断资本的主要投资场所。美国对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则以帮助恢复战争破坏为名,到处运用美元,推行“金元外交”。这样,美国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断增长。美国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在20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当时,建筑、汽车、电气工业并称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一战”中,美国国内建筑业近乎停顿。战后,建筑工业迅速发展,产值从1919年的120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近175亿美元。建筑工业的发展不仅开辟了就业途径,而且也促进了与其有关的其他工业的发展。在20年代,汽车工业成长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和最大的工业部门,而汽车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钢铁、石油、化工、公路建设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发展。电气工业在20年代也发展很快,同样促进了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
2023-08-07 20:17:131

谁来说一些书作,关于美国的“柯立芝繁荣”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那么,“柯立芝繁荣”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发横财,扩张了经济实力,为“柯立芝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浩劫,但却给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战争初期,美国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利用交战双方对军需物资的大量需求,充当双方的兵工厂,迅速扩大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此外,美国还在战争期间对英法贷款,并乘欧洲交战国在世界市场上竞争力减弱的良机,扩大工农业生产,进行商品输出。战争结束时,美国已从战前一个资本输入国变为资本输出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到1924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已达世界黄金储存量的1/2,控制了国际金融市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金融中心由英国移到了美国。这就大大加强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地位,为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迅速发展生产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从而为经济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技术革命是“柯立芝繁荣”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因。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美国忙于军工生产和重工生产,1917年4月参战后又忙于战争,所以无暇顾及陈旧生产设备的更新,生产技术比较落后。战争结束后,美国靠在战争中积累下来的雄厚资金,并随着一些新技术的突破,出现了一个更新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以及采用新技术的热潮。与此同时,美国还大力推行“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当时,运动最有代表意义的就是泰罗制和福特制。早在19世纪80至90年代,年轻的工程师弗雷德里克·W·泰罗就着手研究工厂的科学管理,并发展成为一种理论。在这个理论成熟后的20世纪20年代初期,工商企业中几乎每一个部门都程度不同地接受了科学管理。所谓福特制,即采用装配线作业或流水线作业技术。这种技术先是在福特汽车公司采用,由于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所以在20年代初期,被应用于许多工业部门。   美国垄断资产阶级还以加强工业部门的科学研究工作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战后,美国大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科研机构,1927年据208个公司的报告,它们用于科学研究的经费总数近1200万美元。工业部门科学研究工作的加强,推动了新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   三、广阔的国内外市场刺激了经济的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追逐高额利润,凭借其在一战中扩张起来的经济实力和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之机,以及西欧各国在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夺取大量新的海外市场,实行资本和商品输出。一战后,美国以经济势力渗透取代了英国在加拿大的优势地位;在拉丁美洲,美国以“金元”外交、“大棒”政策并以“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的掩盖口号,排挤欧洲国家的资本,使得加拿大和拉丁美洲成为美国垄断资本的主要投资场所。美国对欧洲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则以帮助恢复战争破坏为名,到处运用美元,推行“金元外交”。这样,美国的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不增长。   美国在夺取新的海外市场的同时,也注重扩大国内市场。在20年代,垄断资产阶级挖空心思,用五花八门的扩大广告宣传和赊购的办法来刺激汽车、住房及大件日用生活必需品的消费。   当时,建筑、汽车、电气工业并称为美国经济的三大支柱。“一战”中,美国国内建筑业近乎停顿。战后,建筑工业迅速发展,产值从1919年的120亿美元增长到1928年的近175亿美元。建筑工业的发展不仅开辟了就业途径,而且也促进了与其有关的其他工业的发展。在20年代,汽车工业成长为美国最大的制造业和最大的工业部门,而汽车工业的发展又推动了钢铁、石油、化工、公路建设等一系列工业部门的发展。电气工业在20年代也发展很快,同样促进了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   回答者:yj_boy7 - 榜眼 十三级 10-25 22:57   柯立芝繁荣   (Kelizhi fanrong)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涨。因其主要发生在柯立芝总统任内,故名。此间正值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时期,英、法、德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处于停滞或恢复状态,便于美国经济势力向外扩张。美国国内通过技术革新、固定资本更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理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空前加速,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均创新纪录,汽车制造、电机电器制造和住宅建筑业发展尤其显著。到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以致柯立芝总统声称,美国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但这种繁荣主要集中在部分工业部门和城市中,其他一些工业部门和农业的不景气,使美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并且由于股票投机成风,使繁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则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孕育着新的危机。   第三十任美国总统柯立芝   这是美国第三十任总统柯立芝。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暂时缓和,1924年至1929年,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在此期间,各个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经济,从而使世界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较快,出现了一时的“繁荣”。美国的汽车工业、电气工业、钢铁工业和建筑业的生产都出现高涨局面。20年代的美国、收音机相当普及。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电话,开始进入富人家庭。有声电影也问世了。因这一时期,正是美国柯立芝总统在任期间,因而把这时期的美国,称为“柯立芝繁荣”。美国资产阶级宣扬说资本主义已取得“永久的稳定”,实际上,在“繁荣”的背后,经济危机的萌芽正暗中滋长。  柯立芝(1872~1933)   Coolidge,Calvin   美国总统(1923~1928)。1872年7月4日出生,卒于1933年1月5日。1897年开律师业,两年后步入政坛,任市议会议员。此后历任市长、州参议员、副州长。1918年当选为州长。1920年,他被提名为共和党副总统候选人,而由W.G.哈定竞选总统。两人在大选中获胜。1923年8月2日哈定突然逝世,柯立芝遂继任总统 。他小心谨慎地进行行政改革,并控制住共和党,因而在1924年很容易地赢得重新提名为总统候选人,在大选中获胜。柯立芝时代的特点是:没有危机存在,国家大大繁荣起来。他的一个突出政策是不干涉工商业的事务。一方面实行减税计划,一方面坚持高额保护关税。他反映群众的一般情绪,采取一种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1928年拒绝再次提名为总统候选人,退隐到北安普顿写自传。   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荣,在当时没有特别地表现,但是后来从金融业开始,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2023-08-07 20:17:371

柯立芝繁荣的数据

汽车制造工业:1919年,全美拥有汽车752万辆,仅1920年剧增到2650多万辆。1929年,平均每四个家庭拥有1.3辆汽车。1929年,其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雇佣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5%以上,全国钢产量的15%用于汽车制造。1929年,西方各国81.7的汽车为美国制造。汽车制造工业的发展还带动了橡胶、汽油、制革、玻璃制造等相关产业。电力工业:1900~1929年间,电力生产由每小时60亿千瓦增加到1170亿千瓦。电机电器也大大发展,电冰箱在1921年还是新品,到1929年已经成为家庭必备品,年产量90万台以上。石油工业:一战结束时,为8600万桶每年,1929年为4.39亿桶每年。化学工业:1929年产值高达40亿美元,雇佣工人达到28万以上。建筑工业:在20年代大大扩展了,建筑工业产值由1919年的120亿美元增加到1928年的175亿美元,建筑工人在1929年为244万。银行存款:私人存款大幅增加,年增长率为8%。失业率:1922年以后,除了1924年和1926年,其余年份不超过3%~4%。农业:由于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但由于动力机械的使用,农业机械化程度加深,再加上新品种的培育改良,新化肥农药的使用,1919~1929年,农业生产率提高了26左右。黄金储备:世界总储量为90亿美元,美国占50亿美元。资本输出:1922~1929年,36亿美元以上那个的资本流向世界各地。贸易顺差:20年代全部为顺差,1928年达11亿美元以上。
2023-08-07 20:17:441

为什么美国1920年代被称为“旧时光”

1920年代,之所以被美国人后来称为“旧时光”,是因为这个时期美国社会生活处于历史上最保守的时代。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和生活的保守,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反对移民。在20世纪20年代,大部分美国人开始抵制纽来自中欧、东欧和南欧等国家的移民;二是禁止销售酒精饮料,这个政策被称为“禁酒令”。许多人认为,酒是罪恶,是邪恶的产物。20世纪初,美国许多城镇和州都通过了禁止卖酒的法律。1919年,美国通过宪法第18修正案,这个修正案和禁酒法案一起使制造、销售和运输酒成为违法行为;三是美国人试图禁止学校教科书讲授现代科学。美国大部分乡村地区的保守派人士相信基督教新教教堂的传统理念,对对美国社会发生的种种变化感到害怕。对许多思想传统、笃信宗教的美国人来说,科学似乎在挑战圣经中的许多基本观点,科学成了他们的敌人。 由于保守主义占据主流,美国很快付出了巨大代价。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一场深刻的经济危机,把美国经济带到了崩溃的边沿,人民生活也回到了“旧时光”里,遇到了极大困难。直到1933年初,罗斯福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开始大刀阔斧地实施“罗斯福新政”。新政几乎涉及美国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直接效果是20世纪20年代初,美国社会在很多重要领域发生变化,不再是以前的那个由保守的农民和牧师组成的传统乡村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总统柯立芝任期之内(1923—1929年),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柯立芝繁荣”。表现: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过1920年中至1921年末短期经济萧条后,经济开始复苏,并逐渐趋于繁荣,其时间从1923年直到1929年,每年生产率增长近4%。这一时期,美国工业生产增长近一倍。国民总收入由1919年的650.9亿美元增至1929年的828.1亿美元。人均收入从1919年的620美元增至1929年的681亿美元。美国这次经济繁荣的主要表现在工业生产的膨胀,特别是汽车、电气工业、建筑业和钢铁工业生产的高涨。 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涨。因其主要发生在柯立芝总统任内,故名。此间正值资本主义世界相对稳定时期,英、法、德经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处于停滞或恢复状态,便于美国经济势力向外扩张。美国国内通过技术革新、固定资本更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理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空前加速,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均创新纪录,汽车制造、电机电器制造和住宅建筑业发展尤其显著。到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达48.5%,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以致柯立芝总统声称,美国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幸福境界”。但这种繁荣主要集中在部分工业部门和城市中,其他一些工业部门和农业的不景气,使美国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并且由于股票投机成风,使繁荣本身带有一定虚假性。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则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孕育着新的危机。数据:汽车制造工业:1919年,全美拥有汽车752万辆,仅1920年剧增到2650多万辆。1929年,平均每四个家庭拥有1.3辆汽车。1929年,其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雇佣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5%以上,全国钢产量的15%用于汽车制造。1929年,西方各国81.7的汽车为美国制造。汽车制造工业的发展还带动了橡胶、汽油、制革、玻璃制造等相关产业。电力工业:1900~1929年间,电力生产由每小时60亿千瓦增加到1170亿千瓦。电机电器也大大发展,电冰箱在1921年还是新品,到1929年已经成为家庭必备品,年产量90万台以上。石油工业:一战结束时,为8600万桶每年,1929年为4.39亿桶每年。化学工业:1929年产值高达40亿美元,雇佣工人达到28万以上。建筑工业:在20年代大大扩展了,建筑工业产值由1919年的120亿美元增加到1928年的175亿美元,建筑工人在1929年为244万。银行存款:私人存款大幅增加,年增长率为8%。失业率:1922年以后,除了1924年和1926年,其余年份不超过3%~4%。农业:由于农产品价格下降,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但由于动力机械的使用,农业机械化程度加深,再加上新品种的培育改良,新化肥农药的使用,1919~1929年,农业生产率提高了26左右。黄金储备:世界总储量为90亿美元,美国占50亿美元。资本输出:1922~1929年,36亿美元以上那个的资本流向世界各地。贸易顺差:20年代全部为顺差,1928年达11亿美元以上。
2023-08-07 20:17:571

美国是什么时候发迹的?是一战后吗?说明理由`

统一强大的中央政府、外来移民、科技革命、敢于创新的文化等因素成就了美国。经过100年的发展,美国在19世纪90年代就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而当时却始终没能得到与其经济实力相称的政治地位。两次世界大战削弱了传统欧洲强国,使美国有机会一跃成为世界政治大国。最终成为拥有超强经济、政治、军事实力的超级大国。两次世界大战对美国崛起的作用根本没有楼上说的那么大!太幼稚了!“柯立芝繁荣”不过几年的时间,可能吗???????
2023-08-07 20:18:062

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创作背景

《了不起的盖茨比》创作背景: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历史上一个短暂而特殊的时期,史称“喧嚣年代”,指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19年到美国经济大溃败之前的1929年这10年。几个方面的因素构成了这个时代的特殊性。首先,美国正处在新旧交替的历史交叉口,资本主义的蓬勃发展,让美国从农业文明迅速进人了工业化的现代社会。同时,在一战后期参战的美国,因没有受到战争的重创反而大发战争财,由战前的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其时主要处于的政府实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即主张让自由市场自行其道地运作,政府对于经济活动的干预越少,将能使经济运作更有效率。这创造了奇迹般的“柯立芝繁荣时代”。所以,当时美国国内经济形势一片大好,交通、矿产、建筑业扩展迅速,电器、汽车制造业猛然倔起,汽车、电器设备、家庭机械、加工食品和成衣开始进人家庭,给不少美国人的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舒适。地产交易、股票市场特别活跃,一些投机家在这类赌博性行业中一夜之间成为暴发户。财富的多少成了评判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准,人们开始了盲目地赚钱,赚“快”钱,赚更多的钱;追逐变富裕,变得更富裕。同时,美国的享乐主义、斯宾塞的进化论和詹姆斯的实用主义哲学在美国大行其道,传统清教徒式的道德观念和宗教信仰所推崇的“勤劳节俭”等思想,逐渐被追求个人财富、享受物质生活等消费享乐主义所取代扩展资料《了不起的盖茨比》人物介绍:1,黛茜当黛茜刚刚在作品中出场时,就像征服了年轻人尼克一样,征服了所有的读者。她像仙女一样,白衣飘飘,声音无比婉转,充满了激情。对此,作者是这样描述的:“她的脸庞哀怨可人,却又靓丽照人,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和一张鲜艳热情的嘴,但是在她的声音里有一种特殊的激情,使一切爱慕过的男人都难以忘怀。”当然,这不仅是尼克本人的印象,黛茜在随后的聚会交谈中,同样表现得很迷人。2,尼克尼克在作品中既是故事的参与者,同时也是故事的观察评论者和叙述者。他的观点影响着读者,实际上代表了作者本人的观点。尼克的两面性首先体现在其传统的价值取向和个人行为的现代性。尼克是上流社会一分子,但是其价值取向是传统的。这首先源于其家庭教育背景,“父亲的忠告至今一直在心头萦绕”。但是在现实中,尼克所处的时代和所处的社会阶层则抛弃了自私自利、享乐至上这些传统的观念。
2023-08-07 20:18: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