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法律逻辑》试题 急需答案,谢谢,快快快

2023-08-10 10:26:37
共3条回复
可可科科
单选:CACCC
多选:1、BD 2、AB 3、不明白 4、AB 5、DE
名词解释略
简答题:1、是三段论推理,不正确,中项不周延
2、选言推理,不正确,选言推理的肯定否定式是无效的
3、性质命题的直接推理,不正确,特称否定命题不能进行换位。
表解题略
实例分析题:1、乙是杀人犯,很简单,因为第二个条件中已经说了丁的证词是正确的,所以就有了结论了。
2、甲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乙没有逻辑错误,丙和丁都违反了矛盾律,因为甲和乙的说法是相互矛盾的,要么赞成一个否定一个,不能两个都肯定也不能两个都否定。
苏州马小云

好多

瑞瑞爱吃桃

删除

相关推荐

穆勒五法包括

穆勒五法包括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1、契合法的内容是:考察几个出现某一被研究现象的不同场合,如果各个不同场合除一个条件相同外,其他条件都不同,那么,这个相同条件就是某被研究现象的原因。因这种方法是异中求同,所以又叫做求同法。契合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① ABC a② ADE a③ AFG a所以 A是a的原因。契合法的结论是或然性的。为了提高契合法结论的可靠性,应注意以下两点:① 结论的可靠性和考察的场合数量有关。考察的场合越多,结论的可靠性越高。②有时在被研究的各个场合中,共同的因素并不只一个,因此,在观察中就应当通过具体分析排除与被研究现象不相关的共同因素。2、差异法差异法的内容是:比较某现象出现的场合和不出现的场合,如果这两个场合除一点不同外,其他情况都相同,那么这个不同点就是这个现象的原因。因这种方法是同中求异,所以又称之为求异法。求异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① ABC a② -BC —所以 A是a的原因。差异法是求异除同。运用差异法进行比较的两个场合一定要只有一点不同,其他情况都相同。这种条件在通常情况下是少见的,因而差异法常和实验直接联系。运用差异法应注意以下两点:①运用差异法,必须注意排除除了一点外的其他一切差异因素。如果相比较的两个场合还有其他差异因素未被发觉,结论就会被否定或出现误差。②运用差异法,还应注意两个场合唯一不同的情况是被考察现象的全部原因还是部分原因。3、契合差异并用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又叫做求同、求异并用法。它的内容是:如果某被考究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正事例组)只有一个共同的因素,而这个被考察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负事例组)都没有这个共同因素,那么,这个共同的因素就是某被考察现象的原因。该法的步骤是两次求同一次求异。契合差异并用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① ABC a② ADE a③ AFG a… … …① -BC -② -DE -③ -FG -… … …所以 A是a的原因。应用契合差异并用法应注意以下两点:①正反两组事例的组成场合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②所选择的负事例组的各个场合,应与正事例组各场合在客观类属关系上较近。4、共变法共变法的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发生变化另一现象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那么,前一现象就是后一现象的原因。共变法可用公式表示如下: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① A1BC a1② A2BC a2③ A3BC a3… … …所以 A是a的原因。应用共变法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不能只凭简单观察,来确定共变的因果关系,有时两种现象共变,但实际并无因果联系,可能二者都是另一现象引起的结果。如闪电与雷鸣。②共变法通过两种现象之间的共变,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是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为前提的。③两种现象的共变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一限度,两种现象就不再有共变关系。5、剩余法剩余法的内容是:如果某一复合现象已确定是由某种复合原因引起的,把其中已确认有因果联系的部分减去,那么,剩余部分也必有因果联系。剩余法可用公式表示如下:ABC是复杂现象abc的复杂原因,已知A是a的原因,B是b的原因,所以C是c的原因。应用剩余法应注意以下两点:①确知复杂现象的复杂原因及其部分对应关系,不得有误差,否则结论就不可靠。②复合现象剩余部分的原因,可能又是复杂情况,这又要进行再分析,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2023-08-08 19:05:051

属于穆勒五法的有

属于穆勒五法如下:1、求同法。求同法亦称契合法或唯一契合法,判明现象因果联系的方法之一。是对研究的对象,寻找在不同的场合中出现的一个共同的情况的方法。2、求异法。求异法亦称差异法。判明现象间因果联系的一种逻辑方法。3、求同求异并用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又称契合差异并用法,是英国哲学家穆勒提出的,探求现象间因果联系的方法之一。4、共变法。共变法是近代科学归纳法的重要成就和基本类型之一,由密尔创立和发展而成。5、剩余法。某一复合现象已确定是由某种复合原因引起的,把其中已确认有因果联系的部分减去,那么,剩余部分也必有因果联系。
2023-08-08 19:05:381

穆勒五法是用来确定因果关系的方法

穆勒五法是用来确定因果关系的方法,即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拓展资料如下:穆勒五法亦称“穆勒氏方法”。英国穆勒关于确定现象因果联系的五种归纳方法。在《逻辑体系》一书中提出。即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这些方法在古代已有萌芽,近代F.培根在其《新工具》一书中进行了初步的概括和归纳,最后由穆勒加以系统的整理和说明,因而一般通称为穆勒五法。契合法的内容是:考察几个出现某一被研究现象的不同场合,如果各个不同场合除一个条件相同外,其他条件都不同,那么,这个相同条件就是某被研究现象的原因。因这种方法是异中求同,所以又叫做求同法。差异法的内容是:比较某现象出现的场合和不出现的场合,如果这两个场合除一点不同外,其他情况都相同,那么这个不同点就是这个现象的原因。因这种方法是同中求异,所以又称之为求异法。共变法的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发生变化另一现象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那么,前一现象就是后一现象的原因。剩余法的内容是:如果某一复合现象已确定是由某种复合原因引起的,把其中已确认有因果联系的部分减去,那么,剩余部分也必有因果联系。归纳推理,又称归纳法,它是从特殊的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十九世纪英国逻辑学家穆勒对归纳法做了一次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探索因果联系的归纳方法──穆勒五法,推动了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科学研究中,归纳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经验定律、经验公式的获得都是借助了归纳法的力量。科学研究的这种特点,也反映在理科各学科教材之中,依照教材的安排,大多数经验定律都是经由实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归纳获得的。
2023-08-08 19:05:451

什么是“穆勒五法”?

穆勒五法亦称“穆勒氏方法”。英国穆勒关于确定现象因果联系的五种归纳方法。在《逻辑体系》一书中提出。它代表了五种假设问题根源的方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1.求同法 当某个现象出现在多个不一样得场合中,但是这些场合中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么这个共同点很可能跟这个现象有关系。 举个栗子:假设食堂今天中午全都是海鲜菜,而有一群学生来食堂吃了海鲜后,开始上吐下泻。又来了一群老师,他们也去食堂吃海鲜,吃了以后也开始上吐下泻。连不小心吃了这些海鲜的流浪狗也表现出了类似的症状。于是,我们发现了上吐下泻和吃海鲜之间有关系。海鲜很可能是导致上吐下泻的原因。在不同的人甚至狗吃过海鲜后,都开始上吐下泻,那么海鲜就是不同情况下的共同点,它很可能是导致上吐下泻的原因。2.求异法求异法的原理是说:一个现象在某种情况下出现在另一种情况下没有出现。两种情况除了一个因素全部相同,那么那个差异元素很可能是导致了这个现象的起因。 举同样的例子:还是有一群学生和老师去食堂吃饭,不过食堂除了海鲜还有别的菜。其中有些学生和老师把所有的菜都尝试过一遍,而有些学生和老师吃过除了海鲜之外的所有菜。没吃过海鲜的人,身体很正常。吃过海鲜的人,全都开始上吐下泻。于是,我们又认为海鲜可能是导致上吐下泻的原因。 一群人去吃饭,有的人病了,有的人没病。我们发现,病了的人和没病的人唯一的差异在于吃过海鲜,那么海鲜很可能是导致上吐下泻的原因。3.求同求异 就是拿相同性质的事物作比较,从中寻找不同之处。 举个例子:现在发明了一种针对食物中毒的特效药物,想来检验它是否有用。于是,我们让90只小白鼠都吃了会导致它们食物中毒的食物。然后将它们随机分为3组,每组30只小白鼠。其中一组,我们给他们注射这种特效药物。另一组,我们注射没啥大用的生理盐水。还有一组就什么也不做。最终结果,我们发现,注射了特效药的老鼠全部存活。注射生理盐水和什么都没有做的老鼠,只活下来两三只。这时,我们就可以说,这种特效药真的效果拔群,确实能治疗食物中毒。注射了特效药的30只老鼠全都活了下来,我们用求同法发现的共同点就是注射了特效药,所以我们认为特效药很可能导致他们存活。而没有注射特效药的其余60只老鼠,大部分都死亡了。我们用求异法发现的差异就是它们没有注射特效药。这又增强了我们的信心,让我们更加肯定地认为,特效药几乎必然会导致老鼠存活。关于这个实验,你可能会好奇,为什么要把老鼠分为3组?为什么不把它们全都分为1组,让它们都服用有毒的食物,然后再注射特效药,看它们能否存活?这是个非常好的问题。如果只分为一组,当我们注射药物时,就没有另一组来对照和比较。如果老鼠全都存活,我们也不一定能说是药物导致了他们的存活。也许是这组老鼠身体特别强健,不注射药物,它们也能扛过去。也许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们自愈了。所以才要设置对照组,判断是不是药物导致了老鼠的存活。接下来你可能又要问,那为何要分为三组而不是两组?细说起来就很复杂了。简单来说,如果注射了生理盐水的那组老鼠,也都存活了下来。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那个特效药没啥大用。因为只要给老鼠打针然后注射一些液体,老鼠都能存活。这个药物的作用既然没有比生理盐水更好,那它也不能称之为药物。在开发针对人类的药物时,更要设置这个第三组,因为安慰剂效应无处不在。安慰剂效应就是没有物理作用但是有心理作用的东西。有些止痛药的止痛效果,大多数都可以由安慰剂来解释。也就是说,给你一颗糖,告诉你这是止痛药。你吃了以后,真的就不会那么痛了。4.剩余法剩余法的本质在于,当我们从一个现象中减去一个部分,并且我们已经知道这部分该怎么解释,那么该现象的剩余部分就应该由剩余的原因来解释。 剩余法像是做减法,从剩下的结果求剩下的原因。比方说,我站到体重计上一测,哎呦,居然都160斤了,一个月前我才147斤呢,这不科学。所以,我想,这是因为刚吃完饭,所以才这么重,我过一会再测。第二天早上,我在还没吃任何东西前,又去体重计上测了一下,158斤,怎么还这么重?所以我把衣服都脱光光,再测,157斤。好吧,衣服也不是主要原因。所以,只剩下一个原因,那就是我真的长胖了10斤。那么这里,我就是用剩余法得出了一个的结论。5.共变法 共变法的本质,就是我们发现在某个因素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因素也一直跟着这个因素变化。那么,这两个因素很可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我们的统计思维课中,这种联系就叫相关性。 它能定量地进行归纳推理。举一些很简单的例子:当我们去爬山时,越往上爬,就觉得越冷。如果我们拿出温度计,就可以发现海拔往上升高100米,温度就能够下降0.6度,原来高度和温度之间是会共同变化的。反过来我们就可以推理,每次下山100米,温度会升高0.6度。这就是在用共变法做归纳。相关性不代表因果性。我们发现游泳死亡的人数和冰淇淋销量之间有共变关系。游泳死的人越多,冰淇淋销量也越多。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冰淇淋卖得越多,不会导致更多人去游泳然后溺死。更多人游泳溺死,也不会导致冰淇淋销量变多。很可能是夏天到了,温度升高,从而导致冰淇淋销量增加,而游泳的人多了,溺死的人数也会变多。以上就是穆勒五法,分别是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联合用、剩余法和共变法。我们在科学研究、商业研究以及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已经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这些方法了。但如果你能精确理解这些方法背后的基本原理,你就能更好地使用它们,来发现特殊现象背后的一般规律,透过复杂的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2023-08-08 19:06:061

思考问题根源的四种假设法之穆勒五法

思考问题根源一共有四种假设法,分别是穆勒五法、5Why提问法、结构性分析法和系统性分析法。 方法一:穆勒五法什么是“穆勒五法”? 它代表了五种假设问题根源的方法: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法、共变法和剩余法。 (1)求同法 我们常会在雨过天晴后见到彩虹,也会在瀑布旁发现彩虹的身影,甚至有时还会在清晨一株草的露珠上看到它的样子。那么,为什么彩虹会在这些情况下出现呢?这时就要用“求同法”去思考彩虹产生的根源了。有什么既会出现在雨过天晴后,又会出现在瀑布上,同时还会出现在露珠上呢?原来是穿过水珠的光线,而这正是这三种场景的共同之处。通过寻找这个共同之处,人们找到了彩虹出现的原因。这就是“求同法”。 (2)求异法 有一段时间,我晚上入睡有时很容易,有时就比较困难。我深受困扰,想搞清楚其中的缘由。于是我开始做记录,对每个白天和晚上做的事情都做了比较详细的记录。然后我有了一个发现:我做的大多数事情都一样,但有一个不同。有时,我会在晚上睡觉前看电视剧或电影;有时,我会在晚上入睡前看书或做瑜伽。当我选择在睡前看电视剧或电影的时候,我入睡就比较困难;相反,当我选择在入睡前看书或做瑜伽的时候,我入睡就会非常迅速。可见,睡前看电视剧或电影就是我入睡困难的根源。这就是“求异法”。 (3)求同求异法 一个医疗队为了了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的原因,先到几个这种病流行的地区巡回调查。结果他们发现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经济水平都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居民经常食用的食物和饮用的水中缺碘。医疗队又到一些甲状腺肿大病不流行的地区去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地区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水平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居民经常食用的食物和饮用的水中不缺碘。 综合以上调查情况,医疗队认为,缺碘是甲状腺肿大的原因。后来,他们对甲状腺肿大的病人进行补碘治疗,果然疗效甚佳。 医疗队在那些疾病流行的地区调查,发现了一个共同点;他们又到那些疾病不流行的地区调查,又发现了一个共同点:将这两者进行比较,医疗队就找到了疾病流行的原因。这就是“求同求异法”。 (4)共变法 共变法说的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个现象发生变化,另一个现象随之变化,那么前一个现象就是导致后一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或部分原因。 比如,气温上升了,放置在器皿中的水银体积就膨胀了;气温下降了,水银体积就缩小了。这就提醒我们:气温与水银体积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 再比如,一定压力下的一定量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缩小。气体体积与温度之间的共变关系,就是在提醒我们:气温与气体体积之间可能也存在因果关系。 使用共变法时要注意,不能只凭简单观察来确定共变的因果关系。有时两种现象共变,但实际上并无因果联系,可能两者都是另一个现象引起的结果,如闪电与雷鸣。所以,我们只能这样说,这种共变是在提醒我们:它们两者之间可能存在因果关系。但我们却不能说,因为共变关系的存在,所以它们两者之间一定是因果关系。(5)剩余法 1846年前,一些天文学家在观察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时,发现它的运行轨道和按照已知行星的引力计算出来的它应该运行的轨道并不相同——发生了几个方面的偏离。 经过观察分析,天文学家发现,其中几个方面的偏离是由已知的其他几颗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而有一个方面的偏离原因不明。 这时天文学家就考虑到:既然天王星运行轨道的各种偏离都是由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现在又已知其中几个方面的偏离是由另外几颗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那么剩下的一处偏离必然是由一个未知行星的引力所引起的。 后来,天文学家和数学家据此推算出了这个未知行星的位置。1846年,他们按照这个推算的位置进行观察,果然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海王星。 这就是剩余法。一般来说,剩余法只能用于研究复合现象的原因。
2023-08-08 19:06:131

求因果五法是谁提出的

密尔求因果五法(Mill five methods of searching causal connections)简称密尔五法,是一种求因果关系的归纳推理,指排除归纳法所包含的由密尔(J.S.Mill)提出的五种归纳方法,它们是求同法(契合法)、求异法(差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求同法和求异法是基本的,并且都是消去方法,求同法的基础是凡可被消去者均与现象无合乎规律的联系,求异法的基础是凡不可消去者均与现象有合乎规律的联系.这五种归纳方法,至今是实验科学应用的重要方法穆勒五法亦称“穆勒氏方法”。英国穆勒关于确定现象因果联系的五种归纳方法。在《逻辑体系》一书中提出。即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这些方法在古代已有萌芽,近代F.培根在其《新工具》一书中进行了初步的概括和归纳,最后由穆勒加以系统的整理和说明,因而一般通称为穆勒五法
2023-08-08 19:06:201

归纳逻辑“穆勒五法

” 第一、求同法。 某农场10万只火鸡吃发霉花生,得癌症死亡。吃这种花生的羊、猫、鸽子、大白鼠、鱼和雪貂,后来都得癌症死了。于是人们通过求同法归纳:吃了发霉的花生,可能是癌症的原因。 后来,化验证明,发霉花生含有黄曲霉素,而黄曲霉素是致癌物质。科学家通过演绎法,证明了这个猜想。 这就是“求同法”。 第二、求异法。 5个中国人和外国人远洋航行。途中,外国人全得了坏血病,奄奄一息,就中国人没事。大家用求异法发现,和外国人不同,中国人喜欢喝茶,于是归纳出了“喝茶抵御坏血病”的猜想。 这就是“求异法”。 第三,并用法。 某些地方高发甲状腺病。医疗队去了几个病区,用“求同法”发现,虽然各地情况大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居民食物和水中缺碘。他们又去了不流行甲状腺病的地区,发现他们不缺碘。医疗队用求同法、求异法,归纳出一个猜想:缺碘是甲状腺病的病因。 这就是“并用法”。 第四,共变法。 你夜观天象,发现产品越稀缺(也就是供小于求),价格越高;产品越充沛(也就是供大于求),价格越低。他们之间,共同变化。于是经济学家归纳出了“供需关系”的理论猜想。 这就是“共变法”。 第五、剩余法。 简孙和罗克耶尔研究太阳光谱时发现一条红线、青绿线、蓝线和黄线,前三者是氢的光谱,第四种未知。于是他们用剩余法归纳:一定存在一种新物质。后来证实,这种新物质叫氦。 这就是剩余法。
2023-08-08 19:06:331

因果分析的五种方法

因果关系的五种方法是求同法、求异法、同异共用法、共变法、剩余法。因果关系分析法也叫穆勒五法、溯因法。因果分析是用于判断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科学分析方法。
2023-08-08 19:06:432

five canons是谁的理论

穆勒“五法”,是指判明因果联系的五种逻辑方法,也就是传统逻辑所讲的“求因果联系五法”。它是英国逻辑学家穆勒在《逻辑体系》一书中系统讨论过的实验探究的五种方法,即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Mill"s Five Canons", as one of the highest achievements in the classical inductive logic, has characteristic of methodology and under estimated value. Based on eliminating irrelevant factors and the complement of deductive thought, the canons are of the inductive method, which expounds the methodological norm in experiment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constructing and corroborating the science hypothesis. “穆勒五法”不仅是古典归纳逻辑的最高成就之一 ,而且具有鲜明的方法论特征与不可低估的方法论价值。穆勒所论述的五种方法是以消除非相干因素为基础 ,以演绎思想为补充的求因果归纳方法 ;它们可作为实验探索的方法论准则 ,在科学假说的构建与确证中起着重大作用。
2023-08-08 19:06:511

下列各项不属于探求因果联系“穆勒五法”的是()。

【答案】:C、E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穆勒五法”。“穆勒五法”包括:求异法、求同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科学归纳法属于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
2023-08-08 19:07:091

归纳推理之“穆勒五法”

前面几次文章中,已经介绍了逻辑学是“扎马步”一样的基础学科,是获得“认知”的方法,更是构筑诸多学科的底层学科。市面上流行的许多的智商测试,不会考你的生物学知识,物理学知识,不考你历史学知识,更不会考你心理学知识,考的还是逻辑思维能力。 说到智商测试题目中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很大部分都是对图形规律的判断,而这类题目考察的主要还是逻辑学里的——归纳推理。 归纳法大家都很清楚,是从个别到一般,特殊到普遍的论证形式,其特点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一般性结论,由于前提往往不能穷尽各种情况,所以归纳出的结论只能是最合适的,而未必是真的。这也就是为什么黑天鹅事件永远会出现,因为我们很难一次性把世界上所有的天鹅都放到一起去统计。日常生活中,这种现象还很常见,很多人运用归纳往往以偏概全,不准确和片面,而归纳水平的高低取于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这需要用反思和验证然后去进一步检验。经过不断的锻炼和积累,这样归纳出来的猜想,才会更有现实意义。 这由此引出了训练归纳法著名的“穆勒五法”。这种方法由约翰·穆勒首创,穆勒是著名的英国心理学家、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他的这个方法,推动了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下面逐一来介绍一下: 第一、求同法(又称契合法) 在诸多不同变量里找到相同的因素。 某农场10万只火鸡吃发霉花生,得癌症死亡。吃这种花生的羊、猫、鸽子、大白鼠、鱼和雪貂,后来都得癌症死了。于是人们通过求同法归纳:吃了发霉的花生,可能是癌症的原因。 后来,化验证明,发霉花生含有黄曲霉素,而黄曲霉素是致癌物质。科学家通过演绎法,证明了这个猜想。 这就是“求同法”。 第二、求异法(又称差异法) 同中求异,甄别相同变量的不同因素。 一艘远洋帆船载着几个中国人和几个外国人,途中,除中国人外,其他人都患上了坏血病。同乘一只船,同样是人,一样是风餐露宿,受苦挨饿,漂洋过海,为什么中国人没有患坏血病,而其他人却患上了,原来这五个中国人都有喝茶的嗜好,而外国人却没有。于是得出结论:喝茶是这五位中国人不得坏血病的原因。这个结论就是用差异法得出的。 这就是“求异法”。 第三,并用法(契合差异并用法) 它的内容是:如果某被考究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正事例组)只有一个共同的因素,而这个被考察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负事例组)都没有这个共同因素,那么,这个共同的因素就是某被考察现象的原因。该法的步骤是两次求同一次求异。某些地方高发甲状腺病。医疗队去了几个病区,用“求同法”发现,虽然各地情况大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居民食物和水中缺碘。他们又去了不流行甲状腺病的地区,发现他们不缺碘。医疗队用求同法、求异法,归纳出一个猜想:缺碘是甲状腺病的病因。 这就是“并用法”。 第四,共变法。 共变法的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发生变化另一现象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那么,前一现象就是后一现象的原因。 比如经济学家归纳出了“供需关系”的理论猜想,就是“共变法”。 第五、剩余法。 如果某一复合现象已确定是由某种复合原因引起的,把其中已确认有因果联系的部分减去,那么,剩余部分也必有因果联系。罗克耶尔在研究太阳光谱时发现了一条红线、青绿线、蓝线和黄线,前三者是氢的光谱,第四种未知。于是他们用剩余法归纳:一定存在一种新物质。后来证实,这种新物质叫氦。 “穆勒五法”就介绍到这里了,关于归纳法方面的知识,差不多也就这么多了。但是关于归纳法的实践和学习,却远远不够,学无止境,有限的观察,往往会得出自以为正确的规律性结论,永远不要变成井底之蛙。
2023-08-08 19:07:161

同中求变是穆勒五法中什么方法的特征

1.契合法:a与AB一起出现,也与A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充分条件。如,例1:在两块麦地上施氮肥(A),一块浇水(B),一块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则可以猜想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穆勒五法2.差异法:a与ABC一起出现,但不与B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必要条件。如,例2:在一块麦地上既施氮肥(A)又浇水(B)又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而在另一块麦地上只浇水(B)施钙肥(C)则产量不变。则可以猜想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3.契合差异法:a与AB一起出现,也与AC一起出现,但不与B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例3:在两块麦地上施氮肥(A),一块浇水(B),一块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而在另一块麦地上只浇水(B)施钙肥(C)则产量不变。则可以进一步肯定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
2023-08-08 19:07:231

穆勒五法的介绍

穆勒五法不仅是古典归纳逻辑的最高成就之一,而且具有鲜明的方法论特征与不可低估的方法论价值.穆勒所论述的五种方法是以消除非相干因素为基础,以演绎思想为补充的求因果归纳方法;它们可作为实验探索的方法论准则,在科学假说的构建与确证中起着重大作用.
2023-08-08 19:07:311

如何看透万物的本质

看透万物的本质有三个方法:根本属性、问题的根本原因和事情的底层逻辑。一、先说第一个根本属性:你能做到三件事儿就找到了根本属性,1、给出清晰的定义;2、做出准确简单的类比;3、打出精妙的比方。比如刘强东给商业的本质下定义:说商业的本质是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更好的用户体验,直接给出定义确定根本属性。有两个方法可以让你确定根本属性:1、求同存异法;2、先归纳后抽象从个别到一般、从众多事物中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二、找寻问题的根本原因:有四种方法分别是穆勒五法、5Why法、结构分析法和系统分析法。1.穆勒五法里面的方法基本都是平时经验,感兴趣的可以去搜一下,在这儿就不多说了。2.5 Why法:针对一个表面问题连续问5个为什么,这个数字不一定是5,直到找到根本原因和根本解决办法为止。比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发现华盛顿的杰斐逊纪念馆受酸雨影响损坏严重,于是请了一家咨询公司来调查。下面是顾问公司与大楼管理人员的一段对话。问:为什么杰斐逊纪念馆受酸雨影响比别的建筑物更严重?(1Why)答:因为清洁工经常使用清洗剂进行全面清洗。问:为什么经常清洗?(2Why)答:因为有许多鸟在此拉屎。问:为什么会有许多鸟在此拉屎?(3Why)答:因为这里非常适宜虫子繁殖,这些虫子是鸟的美餐。问:为什么这里非常适宜虫子繁殖?(4Why)答:因为里面的人常年拉上窗帘,阳光照射不到里面,阳台和窗台上的尘埃非常适宜虫子繁殖。最终解决办法就是:拉开窗帘——问题迎刃而解。所以想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多问几个为什么。3.结构分析法也叫金字塔原理。上一种方法线性纵向的一种方法,每层问题对应一个答案。但如果每层问题都对应的是几种可能性呢,这就用到了结构分析法,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把导致问题产生的可能性全部囊括,最后一一验证,找出根本原因。结构分析法:这里要注意下一层所有答案加起来都必须百分百导致上一层发生,如果不是那就存在遗漏。4.系统分析法。结构分析法也有不足,它是静态的。如果找出一个动态的系统中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用它就不好使了。三、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先归纳再抽象,对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做出大胆的假设并小心求证,从历史中找相似,从人性的根本找逻辑等等。
2023-08-08 19:07:441

穆勒五法的思维

就是思考者在同类事物中,追求特异之点,并以此作为解决疑难问题的特异方法。运用求异思维,也可以从差异中构想出新的创意点子。香港有一家经营粘合剂的商店,在推出一种新型的“强力万能胶”时,市面上也有各种形形色色的“万能胶”。老板决定从广告宣传人手,经过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万能胶”广告都有雷同。于是,他想出一个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的“广告”,把一枚价值千元的金币用这种胶粘在店门口的墙上,并告示说,谁能用手把这枚金币抠下来,这枚金币就奉送给谁。果然,这个广告引来许多人的尝试和围观,起到了“轰动”效应。尽管没有一个人能用手抠下那枚金币、但进店买“强力万能胶”的人却日益增多。这里,店主采用了与众不同的广告形式,其实就是“同中求异”:一是自己的产品与其它产品相比有它的特异性(粘合剂特别牢固),二是这个广告形式与众多广告形式相比有特异性(大多数看到广告的人都会产生抠金币的心理)。运用“求异思维”产生的创意是很多的,如把某种产品的形状“求异”一下,把某种物品的颜色“求异”一下,把某种应用品的结构“求异”一下,把解决某种问题的方法“求异”一下,都有可能会出现新的创意,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在创造活动中,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根据实际的需要,联系在一起进行“求同”思考,寻求它们的结合点,然后从这些结合点中产生新的创意。在日本大阪南部有一处著名的温泉,四周是景色宜人的青山翠谷。来这里观光的顾客总想泡一泡温泉浴,又想坐空中缆车观赏峰峦美景。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有些人往往来不及一次完成这两项活动,只能二者择一,怀着遗憾离开。能不能找到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温泉饭店的经理召开全体员工会议集思广益,经过反复讨论,终于从两种旅游服务项目找到它们的结合点:一边泡温泉浴,一边观赏美景,从而推出了一项创意服务:“空中浴池”。就是把温泉澡池装在电缆车上,让它们在崇山峻岭中来回滑行,客人既能够怡然自乐地泡在温泉里,又能把充满诤隋画意的身边景色尽揽眼底,给人以飘然欲仙的感受。这项创意引起了游客的极大兴趣,星期天和节假日经常“人满为患”。在上述事例中,人们通常很难把“温泉澡”与“电缆车”联系在一起,更不可能找到它们的共同点或结合点。然而,当人们根据实际需要,从“求同”视角出发,把不同事物联系在一起进行“求同”,寻找它们的相同或结合点,就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新创意。美国一家化学公司的工程师在油漆旧房子时,一边费力地刮墙上的旧漆,一边想:要是能把全部旧漆一下都剥下来就好了。想着想着,他突然有了个想法:“如果在刷房子的油漆里加上炸药,几年后开始剥落时,点一根火柴就能将其剥掉”。真是大胆离奇的想法!把油漆和炸药这两个毫无关系的事物联系起来。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创造出一种具有活化性的油漆添加剂,可以使油漆轻而易举地从墙上剥下来。减肥是许多肥胖者期望的事情。然而,不少肥胖者既想减肥,又不想委屈自己的嘴,还懒得参加体育运动,怎么办?有人基于“胖”从口入的原因,从防止胖子吃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想法出发,硬是将减肥与喷雾这两个相距甚远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创意设计出“减肥喷雾器”。这种用具从各种美食中吸取香味并贮存起来,使用时打开阀门,通过喷嘴将香味射至胖子的舌面上,几分钟后,胖子就会产生一种解馋的感觉而食欲大减,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上述成功的创意事例的共同特点,就是巧妙地运用了“求同思维”。求同思维的关键就是进行异中求同的思考。若你能在事物间找到它们的结合点,就能够把不同的事物结合起来,提出新的创意。在一般情况下,组合后的事物所产生的功能和效益,并不等于原先几种事物的简单相加,而是整个事物出现了新的性质和功能。生活中运用“求同思维”产生发明处处可见。如收录两用机、组合家具、组合文具盒等,都显示了“求同思维”的创意 。世界上的许多事物都是干差万别,似乎毫不相干,可在特定的环境时,把一些看上去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进行“求同”或“求异”后,往往会激发人们产生新的创意。在创业路上如果多运用“求同求异”思维,会令你的创业和经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023-08-08 19:08:091

【急!!】 “穆勒五法”中的求同法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区别!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的一种。其特点是:作为前提的关于某类事物部分对象的判断,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由此推出关于某类事物全体对象的判断带有或然性。如观察到铁受热膨胀、铜受热膨胀等事实而不知其所以然,由此推出“所有金属受热膨胀”的结论就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求同法:是通过考察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确定在各个场合先行情况中是否只有另外一个情况是共同的,如果是,那么这个共同情况与被研究的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能够运用求同法的条件:在被研究现象出场的场合中,先行情况只有一个共同因素。正确运用求同法,必须。(1)分析、确定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2)分析先行情况中变化因素和不变因素,确定是否只存在一个共同因素。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力时,首先给出有力存在的具体实例,“人推车”、“人提水桶”、“推土机推土”、“压路机压路”、“磁铁吸引大头针”,然后由上述实例归纳出结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此处所用的归纳法,即求同法。都是归纳推理方法的一种,区别:1、从定义看,前者肯定不是完全归纳推理,后者有可能是。2、前者是不知过程而归纳出结果,后者则有清晰的思维过程
2023-08-08 19:08:231

逻辑学穆勒五法:这题为什么不是共变法?

共变法的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发生变化另一现象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那么前一现象就是后一现象的原因。从表面看,题目中的情况似乎符合共变法要求:价格涨高,这种商品受欢迎的程度也随之增加,因此价格涨高是受欢迎程度增加的原因。但是这种观察只看到表面现象,并且忽视了定义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因此是不对的。应用共变法要注意,不能只凭简单观察来确定共变的因果关系,有时两种现象共变,但实际并无因果联系,可能二者都是另一现象引起的结果。如上面的问题,价格越高和越受消费者欢迎,都应当是化妆品质量档次提高引起的结果。同时,共变法通过两种现象之间的共变,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是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为前提的;如果化妆品质量档次这一条件不变(实际上肯定不会不变),而价格越来越高,是绝不会产生越来越受欢迎的结果的。
2023-08-08 19:08:311

如何在具体的推理过程中正确的区分“穆勒五法”?

不能对理论死搬硬套,凡能解决问题才是王道……
2023-08-08 19:08:381

科学是什么?详细些~~~~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为什么这么称呼呢?science的本来含义是系统知识,我想也许这样,科学在十九世纪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了,它已分得非常细了,即分成许多许多专业,而这些专业知识又不象其它知识那样是互不联系的。除了专业概念外,基础概念是一致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样的,“科”的意思是分类或层次条理的意思,所以我自认为science对应“科学”还是比较合适的。 二、科学的严格定义 实际上,由于科学一词从来就没有严格定义过,所以会引起一系列的混乱和无谓的争论。比如: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中医是否是科学?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是什么?科学与宗教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而这些问题又是非常非常吸引人的问题。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尽早地给出恰当的定义以解决这些争议。下面先看看我根据现有教科书以及有些权威性论著上的定义改进的自认为非常严格的定义,然后再来讨论一下其确切的含义,争取学术界有个一致的认同。 定义——科学是一种最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社会事业 该定义中“最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该定语是自己加进去的,原因是为了明确科学的涵义,即明确科学是一个怎样的知识体系(我至今为止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书上为什么不敢明确地加上它)。其中“矛盾”当然是指逻辑矛盾。 “知识体系”是人们对科学的最初认识。作为一种非常实用的知识,最重要的就是有很高的条理性和结构。这一点,任何一本经典著作都多少具有这种特色,古代最著名的要数《几何原本》了。中国的古典著作中最有条理的,也许是我不学无术,自认为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橘中秘》(一本棋书)。不过科学这种知识体系已不象某些知识体系那样规模那么小,讨论范围那么窄了,而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其野心甚至企图包罗万象无所不及。这么大的体系仍要保持很强的条理和结构,这就显得与众不同了。但知识体系并不只有科学一种,所以必需明确科学是怎样的知识体系。定义中前面部分给出了限定,跳过一段再讨论。 很早有人就认识到了科学是一项社会事业,但其意义是随时代发展进一步深化的。而这也是缺少教育的人们不易理解的。知识表现在书本里怎么又是一种社会活动呢?不能被别人理解,不能被别人重复验证,这本身就不叫知识,为什么还要强调其社会性呢?这是因为科学对知识的认识要远远比其它对其的认识严格。不管对巫师、宗教徒、平民还是科学家来说,知识都是指正确的陈述,正确的预见,即知识就是人认为的“真理”。但只有科学家才非常严格地审视“真理”。不光要看它的初始语句(常称为公理)是否来源于直觉、实验或有充分理由,而且严密地审查推导过程中的任何细节,并考查其任一导出结论是否与实验或生活经验相冲突。而这一系列工作都不是没有受过科学训练的人能做的,因此需要教育,需要许多的科学家的共同劳动,也需要广大民众的理解和各方面的支持。随着科学的越来越发达,科学的复杂程度越高,其社会性也就越强。 “最逼近真理”是强调科学的特质,与其它相比,科学最强调怀疑,因为科学是以不存在先知先觉为前提的。认为所有知识都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虽然科学追求的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但毕竟主观世界与客观存在并不是一回事,知识再正确,也只是逼近对世界的描述,而不就是客观世界。比如说:理想气体模型它能非常好的描述在常温常压下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是因为这些气体分子的线度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而范德瓦尔斯对理想气体模型的修正也只是近似的描述象水蒸气那样的真实气体。科学家们懂得他们的理论一开始就是近似,所以他们从未指望从其理论导出的结论与真实世界无丝毫误差。所有的知识是人造的,是主观世界的产物,即使存在外星人,也只可能是比地球人更进化而已,他们也会有错。自然界的秘密存在于自然界本身,自然界以其自身的多样特点表现自己,但不会以文字形式借上帝之口明白地表达出来。可见用“最逼近真理”这一词项既强调科学的严密性,又强调了科学对世界的认识意义。 “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该定语反映了科学对完美的追求,强调了科学也有个成长过程。普通人犯错误是经常的,伟人也会犯错误,象牛顿、爱因斯坦和马克思这样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也有错误的理论。罗素的著作中,经常描写伟人的自相矛盾,比如,提倡用节育手段控制人口的马尔萨斯四年内添三个孩子;提倡无为的叔本华对晚来的荣誉欣喜若狂;被称为实验科学的始祖的培根则不知道为他治病的哈维发明血液大循环理论。伟人尚且如此,那么集所有伟人智慧的科学内容要想没有一点自相矛盾的暇点则十分困难,而且体系越大越难以没有错误,特别是新学科,需要时间的检验。任何科学都有个成熟的过程。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科学也许是某种情境下的近似,在无限推广时就可能出现矛盾,而科学决不会装作没有看见,必定要去解决这一矛盾,使科学向前迈进。由迈克尔逊实验引起的相对论、由黑体辐射实验引起的量子力学以及理发师悖论引起的数学革命,正是排除了那些自相矛盾后发展起来的。 我想,科学的如上定义用了最少的文字既把经典的科学含义表达了出来,又突出了科学的特点,明确了科学与其它的分界,概括了库恩的科学范式理论和波普尔的证伪理论,强调了科学的进化特征。 三、科学方法 要真正理解科学,仅弄清科学的定义是不够的。但也不是要掌握许多科学知识才能理解科学,想迅速理解科学的捷径,那只有掌握一些主要的科学方法。 科学就是求真,也就是如何获得真的陈述,经典的科学方法有两大类,即实验方法和理性方法,具体的说主要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将特殊陈述上升为一般陈述(或定律定理原理)的方法。经验科学来源于观察和实验,把大量的原始记录归并为很少的定律定理,形成秩序井然的知识体系,这就是经验科学形成的过程。可见怎样的归纳是有效的、可靠的,这是经验科学要研究的最重要的问题。自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延生以来,从未停止过这方面的探索和争论。可以看到随着深入的研究,发现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远比演绎法复杂。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教育不敢注重科学方法的普及,使得大众接受科学知识和接受其它知识似乎一样,以致分不清什么是科学知识,什么是非科学的知识。这里无法严格的讨论归纳方法的完整内容,但为了说明下面的一系列问题,这里简单提些基础的归纳要点。 归纳法分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其中完全归纳法应用范围很小,因为对绝大多数事物,可观察的现象往往都是无穷的。所以实用的归纳法必然是不完全归纳法。其又分两种即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简单枚举法是不可靠的,只能得到或然性真理,因此科学归纳法是科学方法讨论的中心。 所谓科学归纳法又叫排除式归纳法,这种归纳法不一定要增加原始陈述,而是排除那些可应用于特定事例的可能假说。培根的“三表法”和穆勒“五法”都是这类型的。下面简单列出穆勒“五法”。注意,它们的前提是,只存在两类现象,每类只有三个元素,即a、b、c(现象)和A、B、C(原因),并都先假定了①只有一个出现a的条件(原因),②只有A、B、C是可能的条件(原因)。 1、契合法:a与AB一起出现,也与A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充分条件。如,例1:在两块麦地上施氮肥(A),一块浇水(B),一块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则可以猜想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 2、差异法:a与ABC一起出现,但不与B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必要条件。如,例2:在一块麦地上既施氮肥(A)又浇水(B)又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而在另一块麦地上只浇水(B)施钙肥(C)则产量不变。则可以猜想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 3、契合差异法:a与AB一起出现,也与AC一起出现,但不与B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例3:在两块麦地上施氮肥(A),一块浇水(B),一块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而在另一块麦地上只浇水(B)施钙肥(C)则产量不变。则可以进一步肯定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 4、剩余法:已知B是b的条件(原因),C是c的条件(原因),abc与AB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例4:天文学家观察出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有倾斜现象(a、b、c),已知倾斜现象a、b是受两颗行星(A、B)的吸引,于是可以猜想还有一颗行星(C)影响天王星的轨道倾斜(c)。 5、共变法:A与a以同样方式发生变化,而BC则不以这种方式变化。可知,A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例5:改变单摆的摆长(A)则单摆的周期(a)随之改变,但改变摆球的质量(B)和摆球的材料(C)则周期不变。则可以认为单摆的摆长(A)决定其周期(a)。 通过类似于上面穆勒五法的科学归纳,似乎能够不太费力地找到事物的因果关系,但事实上非常困难。就穆勒五法而言,最难满足的就是那两个预设的条件,第一个称决定论公设,量子力学和混沌学的出现真实世界中决定论系统并不是太多的,所以并不总能满足这预设。第二个称封闭系统公设,这在科学研究中最难满足的,比如,契合差异法虽然对决定论系统是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但只要系统较为复杂点,其封闭性就很难满足,对单摆这样的简单系统较容易搞清楚某现象(如周期)背后有哪些可能的原因(摆长、质量、材料等),但例3就不简单。影响麦田产量的可能原因其实有很多很多,因此实际研究决不象例3那样简单。 关于归纳说了这么多,实在出于无赖,让人们懂得归纳问题是科学的最大难题,要花很多时间的,但不强调这一点就不无法让人们理解科学。关于经验问题,现代哲学可能还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到归纳问题上,主要还在经验科学的最基础问题上讨论,即如何描述现象,怎样的描述才是有意义的。现象学、逻辑实证论以及非常晦涩的语言哲学都停留在这方面讨论。的确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最大的贡献也不是总结归纳法,而是强调怎样得到正确的原始陈述。原始陈述都不正确或无意义,则以后的归纳演绎就全是徒劳的。 演绎法:应用一般陈述(或公理定律定理原理)导出特殊陈述或从一种陈述导出另一种陈述的方法。乍看起来,演绎似乎不能得到新的东西,所以培根尖锐的批评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不是没有根据的。但如果改变观念,认真思考一下什么是“新”,则就为发现演绎法的重要性。从牛顿把天上的星体运动与地上的苹果落地相联系到如今的大统一理论,可见物质现象的背后的确很可能有统一的本质,这样就完全可能用很少的陈述推导出对大千世界的各种现象的正确陈述。从这意义上说,“新”不一定指在旧体系之外的陈述,只要是另一种没见过的表述就是新,因为所有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陈述都可以放在一个科学体系内。 笛卡尔似乎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十分瞧不起培根,由他的努力终于建立起真正实用的理性大厦。他看到了数学的演绎力量,把古希腊的注重理性思维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在西方笛卡尔常被称为哲学之父、科学之父,我也非常赞同。严格的科学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是从哥白尼,不是从培根、也不是从伽俐略,而是从笛卡尔。严格的说,没有数学就没有科学。任何一门科学,没有数学的参与,则很难说有效,更谈不上能成熟。 但数学常不被称为经验科学,甚至有时称为形而上学,因为数学往往是从几个公理出发演绎出的理论体系。如《几何原本》仅由五个公理就演绎出厚厚一本书来,而把其中第五公设变了变,又演绎出《罗氏几何》和《黎曼几何》。数学的公理往往来源于直觉,所以又常常被称为先验科学,其实它与经验科学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只是经验科学中的定律定理相对数学公理不那么直觉罢了。《欧氏几何》是对实际空间的研究,当然很容易直观得到几条公理了,《代数》、《数论》等仅是对数和方程进行研究当然也可能建立在几条直观的公理规则的基础上,但《相对论》要把时空物质都联系起来研究,则其定律定理就不是一目了然的了。数学被认为最抽象的,其实正是其抽象才认为基础,越是具体则研究对象涉及的因素越多。几何为什么是科学的基础,正是因为所有的事物都占空间,代数之所以是基础,是因为所有的概念必需量化后才能被精确研究。抽象有两层意思,一是事物某侧面的描述,二是难以理解难以想象。当然很多情况下这两层意思都有,因为对事物不完整的描述就不具体了,也就难以想象。然而抽象的理论之所以实用正是因为我们对具体事物的描述和处理总喜欢一部分一部分进行。因此抽象的往往是基础的。笛卡尔显然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进一步提出了科学研究必需遵守的一些原则: ①只把那些十分清楚明白地呈现在我的心智之前、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放在我的判断中; ②把难题尽可能分解为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圆满解决为止; ③按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地上升到复杂的对象的认识 ④把一切情形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尽量普遍地加以审视,以保证没有遗漏。 这几个原则除了第一点轻视了实验的作用外,是非常精辟的。整个经典科学按照这些原则建立起来。现代科学尽管补充了经典科学的方法,但以上经典科学方法仍是科学的最基本方法和主要方法。所谓类比、模拟、实验、分析综合和假说等也都应属于经典科学的方法,由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提练出的功能模拟法、黑箱法和信息法即使在电脑处理能力极强的当今,也只能算是科学方法的补充。从整体到细节这种颠倒的认识过程无论如何不可能成为主流方法,只在不得已时使用。 从将数学应用于各门科学所出的成果来看,说演绎不能得到新东西有非常明显的问题。比较而言,演绎比归纳有较多的主动和自由,因为演绎可以自由选择初始公理,自由制定演绎规则,这样就能创造出大量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体系一旦发现现实世界某部分适用,则立即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如《黎曼几何》用于《相对论》,《群论》用于《粒子物理学》等等。另外归纳本身常需要演绎,且一个陈述的正确程度需要用数字反映出来,由于数学的加入大大减少了归纳程序,提高了归纳的效率。比如,德布罗意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和详细考查物理学的发展过程,扩展联想到可能所有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这过程几乎属于演绎,但根据这一假说可以定量地预测出电子衍射的结果,通过实验记录现象,由实验现象记录与理论导出陈述的定量比较,从吻合的有效数字中就能大致知道该假说的正确程度。显然有效数字是实验的核心理论,有两位有效数字吻合意味着只有百分之几的错误概率,有8位吻合则只有亿分之一的被证伪概率。所以定量实验实际上是弥补不完全归纳的缺陷。几个精确的实验就可以大致证实或证伪假说了,否则象《广义相对论》这类很难观察的理论就无法得到人们的承认。 到此,我们应该能理解为什么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了。在某些哲学家那里,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区别常用倒金字塔和正金字塔来比方。认为先验的体系一旦某一原则或原理被证伪,则整个体系化为乌有,而经验体系即使有几个原理被否定,但就象金字塔底部抽去几块石头一样金字塔不会倒(如牛顿力学属于经验科学,它没有因为相对论推翻了其几个定理而蹦塌)。这样的比如很生动也很恰当,但很容易让人们轻视理性。其实这个比方只是警示我们小心地套用人为构造的理论,而理性则是科学的本质,因为演绎不仅用来构造理论、应用理论导出陈述,而且它也溶于归纳过程中。科学离不开逻辑离不开理性。 “科学方法似乎毫无趣味、很难理解,但是它比科学上的发现要重要得多。”国际科普理论学者认为,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中最重要的内容,公众理解科学,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解科学方法并应用这些科学方法解决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盲从行为,也与缺乏科学方法有关。特别是在我们缺乏理性基础的国度更应该强调学习科学思维方法。 四、科学精神 因为科学常和技术连在一起,因此容易让人忘了科学是上层建筑中的一部分,特别是没有理性传统的落后社会中,甚至很大一部分人们不知道还有科学精神。的确很少有人总结概括科学精神,也很少有人宣传科学精神。正是这个原因,科学对落后国家的影响不是很大的,至少不是全方位的。 虽然我教了几年科技概论课程,却还没有找到对科学精神的系统阐述。这里就我的零星资料试作简单概括。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认为: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性构成科学的精神气质。我国的蔡德诚教授则把科学精神归纳为“六要素”,即: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宽容的激励。两位学者有许多共有认识。为说得更明确点,我把科学精神用以下语词概括:公正、简单入手多元思考、证实加证伪、理性怀疑、争论与激励。下面作些解释。 ①公正:以公正的立场观察事物。我把这一科学精神称为哥白尼精神。有人说近代科学从哥白尼开始,我虽然不赞同,但对哥白尼精神的伟大却赞叹不已。没有哥白尼精神则没有科学,从这一点上讲哥白尼精神的确是近代科学的先导。由于观察总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看的,因此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很难脱离自身的角度去想象和思考现象,于是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无意识形成,当随着年龄增长观念僵化,则非常不容易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因而不容易把握事物。所以说公正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事实上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强化了公正意识。相对论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不仅我们所在的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且太阳、银河系中心都不是宇宙的中心。19世纪的马克思理论的缺陷主要就是太强调立场了,社会科学也必需打破阶级的框架,建立一个无矛盾的统一体系,不应该有两对立阶级的社会科学理论。实际上现代自组织理论已经迈出了这一步。
2023-08-08 19:08:462

归纳法分为哪两个方法

归纳法分为哪两个方法: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是根据同一类事物的每一个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而推出这类事物都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是根据某类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而得出该类对象全部都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的推理。它又可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法和科学归纳法两类。科普拓展:归纳法一般指归纳推理,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导出一般原理、原则的解释方法。1、归纳推理的思维进程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的思维进程不是从个别到一般,是一个必然地得出的思维进程。2、归纳推理除了完全归纳推理前提与结论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外,前提和结论间的联系都是或然的,也就是说,前提真实,推理形式也正确,但不能必然推出真实的结论。归纳法有两种常用定义:1、一种定义为从个别前提得出一般结论的方法;根据这个定义,它包括简单枚举归纳法、完全归纳法、科学归纳法、穆勒五法、赖特的消除归纳法、逆推理方法和数学归纳法。2、另一种定义为个别前提或然得出结论的方法;根据此定义,包括简单枚举归纳法、穆勒五法、赖特的消除归纳法、逆推理方法和类比法,而不包括完全归纳法、科学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
2023-08-08 19:09:061

逻辑学发展简史

  一、逻辑学的发源地有三个,即古代的中国、印度和希腊。  二、近代逻辑学的发展  1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提出了科学归纳法,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培根的主要著作是《新工具》,在书中他提出了“三表法”和“排除法”。  在培根以后,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继承并发展了培根的归纳逻辑,在他所著的《逻辑体系:  归纳和演绎》(中译本为严复的《穆勒名学》)中,系统阐述了寻找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即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逻辑史上称为“穆勒五法”。  1662年,《波尔。罗亚尔逻辑》一书的出版标志着集演绎、归纳和一般方法为一体的传统逻辑已基本定型。  2 18世纪到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黑格尔也研究了逻辑问题。康德第一次使用了“形式逻辑”这个名称,从此以后,“形式逻辑”得到了广泛的采用。黑格尔在逻辑史上提出了第一个辩证逻辑的体系,虽然他的辩证逻辑体系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但是,其中却包含着不少合理内核和深刻思想。  3 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逻辑学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为丰富和发展普通逻辑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因提出用数学方法处理演绎逻辑、把推理变成逻辑演算的思想而被公认为数理逻辑的奠基人。19世纪英国数学家布尔建立了“逻辑代数”(即布尔代数),把莱布尼兹的思想变为现实。随后,弗雷格、罗素和怀德海等人建立了数理逻辑的两个基础演算,即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在此基础上,数理逻辑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
2023-08-08 19:09:211

弗朗西斯·培根的人物影响

哲学培根在哲学上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唯物主义经验论的一系列原则;制定了系统的归纳逻辑,强调实验对认识的作用。培根的《新工具》对于开创的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以经验观察为方式的研究自然的方法,是建立在对客观对象的深刻分析的基础上的。这种对物质世界的客观把握,对于英国唯物主义的形成有着深刻的促进作用。培根以后,霍布斯把培根所开创的唯物主义传统加以系统化和片面化,形成了典型的近代意义上的机械唯物主义;而培根的经验主义倾向的认识论,经过霍布斯,被洛克论证和发挥,形成了系统的唯物主义经验论思想;培根的把整体割裂开试图把握本质的方法,给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带来了理论的基础。培根的《新工具》带给后人的是经验主义、形而上学和唯物主义的理论温床,对后世哲学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培根的逻辑是以自然科学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此之前的科学认识是一种不自觉的认识活动。但是自从培根归纳逻辑问世之后,科学认识又多了一条途径。人们可以更多地借助观察、实验,经验材料进行科学研究。现代科学的建立,使归纳逻辑应运而生,归纳逻辑的产生,反作用于科学,促进了现代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当代科学逻辑,就是在培根的归纳逻辑的启迪下发展起来的。自然科学重视观察、实验,分析综合的传统,是与培根所开创的传统分不开的。所以说,培根的归纳逻辑为自然科学认识打开了又一扇窗。逻辑史上,有记载的最先使用归纳思想的是柏拉图,随后的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里论述了这种方法。但是真正把归纳逻辑创建成体系的却是培根。培根在他的著作中详细阐述了这种方法的目的、原则,以及方法和局限,使得归纳法以完整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初次创建了归纳逻辑体系。但是这种创建却是很不完善的。培根的局限确定了他仅仅是归纳逻辑的初创者。其追随者穆勒,在总结培根归纳逻辑的基础上,把作为科学发现的方法的“三表法”扩充为“穆勒五法”,最终形式上的归纳逻辑才真正完成。穆勒五法是培根归纳逻辑的继承和发展。相对于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这样的哲学家来说,很少有人会喜欢培根的哲学,在哲学史上,培根的地位似乎微不足道。但是,在西方实践哲学的历史演变中,弗朗西斯·培根和同时代的伽利略却起着一个重要转折点的作用,他们共同开创了一种反亚里士多德的技术实践论传统,这一转折对此后整个西方的实践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 归纳法培根逻辑思想产生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那里的政治、经济、文化经历着巨大的变革。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提出了归纳逻辑发展的要求,归纳逻辑的诞生又反过来推动科学的发展。培根在批判和继承旧逻辑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观察实验为主要特色的科学发现的方法—归纳逻辑。培根意义上的归纳逻辑是一种排除归纳逻辑,是古典归纳逻辑的一种形式之一。培根通过归纳法试图使人们摆脱经院神学的束缚,带领人们去接近自然发现新事物。由于培根为当时最需要方法工具的自然科学家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科学发现的工具”,因此受到了科学工作者的普遍欢迎,对于近代自然实验科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培根归纳法对于无论对于哲学、逻辑学还是自然科学,都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法学培根的大法官生涯对衡平法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具体而言,他清除积弊,改进大法官法院的程序,并编撰一部程序法典,为衡平法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帮助恢复了大法官法院和普通法法院之间的和谐关系;他通过司法判决进一步发展了衡平法制度,同时看到了在衡平法领域确立先例原则的必要性并予以实践。这些贡献使得培根成为衡平法发展历史中上承托马斯·莫尔,下继诺丁汉、哈德威克的不可或缺之人。
2023-08-08 19:09:311

科学到底是什么?你怎么理解

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一词的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而科,单独有分类,条理,项目之意,学则为知识,学问,因此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时,在翻译英文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1. 科举之学。 宋 陈亮 《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於一日之程文,甚至於老死而或不遇。”   2. 反映自然、社会、思维等的客观规律的分科知识体系。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人们必须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和研究,才能了解到事物的本质,因此需要有科学。” 公刘 《太阳的家乡》:“这种悲惨的情况,不是我一个人的力量所能改变的,根本问题是要办教育,叫人们接受科学。”   3. 特指自然科学。 曹禺 《北京人》第二幕:“白吃,白喝,白住,研究科学,研究美术,研究文学,研究他们每个人所喜欢的,为 中国 ,为人类谋幸福。”   4. 合乎科学的;合理的。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记》:“我不相信恋爱是如此的理智,如此的科学。” 柯岩 《奇异的书简·船长》:“多么精细,多么科学!完全是科学家的逻辑!”编辑本段定义  哲学家和科学家经常试图给何为科学和科学方法提供一个充分的本质主义定义但并不很成功。尼采认为人们容易忘记,科学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人类活动,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某些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像费耶阿本德(Feyerabend)和罗蒂,可能会同意他的这种看法。他也认为,落入科学主义窠臼是愚蠢的---科学主义相信科学能最终解决所有人类问题,或者发现隐藏在我们感觉经验到的日常世界背后的某些真实世界的隐藏真理。但是,他完全支持把科学视为一种现象学的、实用的---因此不太野心勃勃的---活动的观点。当然,后现代主义对科学的定义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随意引用会出错。   科学的定义:对一定条件下物质变化规律的总结。   科学的特点:可重复验证、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   1888年,达尔文曾给科学下过一个定义:“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做出结论”。达尔文的定义指出了科学的内涵,即事实与规律。科学要发现人所未知的事实,并以此为依据,实事求是,而不是脱离现实的纯思维的空想。至于规律,则是指客观事物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因此,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辞海》1979年版:   “科学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它是适应人们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它是人们实践经验的结晶。”   《辞海》1999年版:   “科学: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的规律的知识体系。   法国《百科全书》:   “科学首先不同于常识,科学通过分类,以寻求事物之中的条理。此外,科学通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   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   按人类对自然规律利用的直接程度,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和实验科学两类。   按是否适合用于人类目标来看,科学又可分为广义科学、窄义科学两类。基础学科  破除迷信后科学重新分类,将属于思维的数学划出自然科学,而将神学列入自然环境分类:   自然环境(理科)   常识 宇宙学 天文学 地质学 博物学 相对论 物理学 化学 生物学 生理学 心理学 卫生学 神学(高级文明)   人类社会(文科)   人类学 伦理学 政治学 经济学 法律学 地理学 历史学 考古学 军事学 民俗学 新闻学 传播学   科学技术(工科)   搏击学(劳动、采集、狩猎、对抗、逃生……) 医学 营养学(烹调烹饪、药物搭配、中医修养……) 农牧学(农牧林:种植栽培、放牧饲养、生物工程……) 仿生学(建筑、服装……) 信息学(计算机、互联网……) 工程学(控制论:机械力学、机电电子、汽车船舶、航空航天……) 统计学(管理、培训[着重技术的非基础教育])   思维文化(体艺)   体育 美学 音乐 美术(设计、绘画、雕刻雕塑……) 表演学(舞蹈、演艺……) 符号学(语言文字) 文学 数学 几何 分形学 概率论 维度绝学 灵论(意识学) 形而上学 教义(宗教) 预言学 哲学 教育学 学习学 辩证法分支学科  空间科学(太空科学)   考古天文学 天体生物学 太空化学 航天动力学 天体测量学 天文学 天体物理学 太阳系化学 星系天文学 银河天文学 物理宇宙学 天体地质学 行星学 太阳天文学 星学   地球科学   生物地理学 地图学 气候学 海岸地理学 大地测量学 地理学 地质学 地貌学 地球统计学 地球物理学 冰川学 水文学 水文地质学 矿物学 气象学 海洋学 古气候学 古生物学 岩石学 湖沼学 地震学 土地科学 测缯学 火山学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物理学 环境化学 环境生物学 环境地学 环境土地科学   生命科学   解剖学 太空生物学 生物化学 生物资讯学 生物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工程学 植物学 细胞生物学 亲缘分支分类法 细胞学 发育生物学 生态学 胚胎学 昆虫学 流行病学 动物行为学 演化(演化生物学) 演化发育生物学 淡水生物学 优生学 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基因体学,蛋白质组学) 组织学 免疫学 海洋生物学 微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形态学 神经科学 个体发生学 藻类学 种系发生学 体质人类学 物理治疗 生理学 群体动力学 结构生物学 生物分类学 毒理学 病毒学 动物学   化学   分析化学 色谱法 光谱学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环境化学 地球化学 无机化学 材料科学 纳米科技 药物化学 核化学 有机化学 有机金属化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物理化学 电化学 量子化学 高分子化学 超分子化学 理论化学 计算化学 立体化学 热化学   物理学   声学 土壤物理学 原子,分子及光学物理学 生物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低温物理学 动力学 流体动力学 地球物理学 材料科学 数学物理 力学 原子核物理学 光学 粒子物理学(或称 高能物理学) 等离子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学 热力学 静力学 固体物理学 车辆动力学   社会科学   应用人类学 宗教人类学 考古学 文化人类学 人种生物学 民族志 民族学 民族诗学 人类发展学 人类性学 实验性考古学 历史的考古学 人类语言学 人类医学 人类物理学 人 科学大脑类心理学 动物考古学   经济学   总体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 生命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经济地理学 经济史 经济社会学 能量经济学 创业者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 主张男女平等经济学 金融经济学 绿化经济学 产业组织理论 国际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伊斯兰教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法律与经济学 管理人经济学 数理经济学 货币经济学 物理经济学 公共财政 公共经济学 平台经济学 不动产经济学 资源经济学 社会主义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计算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演化经济学 实验经济学 社会心理学 神经元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经济社会学 运输经济   心理学   行为分析 生物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法庭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企业及组织心理学 神经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测定学 宗教心理学 心理物理学 物质心理学 知觉 社会心理学   地理学   语言学   历史语言学 构词学 语音学 音韵学 语义学 符号学 语法学 语源学   政治学   社会学   犯罪学 人口学   应用科学   认知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心理学 神经科学 心理语言学   计算机科学   计算理论 自动机械装置理论 (正式语法) 可计算性理论 计算复杂性理论 同作理论 算法 随机化算法 分散算法 并行算法 数据结构 电脑系统结构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操作系统 电脑网络 信息论 互联网, 万维网 无线网络 (流动网络) 电脑放御及效能 密码学 错误容忍算法 分布式计算 网格计算 并行计算 高性能算法 量子电脑 电脑图形学 图像处理 科学形象 计算几何 软件工程 形式化程序 (形式化验证) 编程语言 编程范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函数式编程 形式语义学 类型论 编译器 同步编程语言 资讯学 数据库 关联式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对象数据库 多媒体, 超媒体 资料挖掘 资讯检索 人工智能 认知科学 自动化推理 机器学习 人工神经网络 自然语言处理 (计算语言学) 电脑视觉 专家系统 机器人学 人机互动 数值分析 符号计算 数位电脑理论 数学电脑学 科学电脑学 生物电脑学 物理电脑学 化学电脑学 神经科学电脑学 电脑助手工程学 有限元分析 计算流体力学 经济电脑学 社会电脑学 金融工程学 数位人文学科 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 资讯科技 信息管理系统 医学信息学 电脑与社会 使用电脑的历史 人道资讯学 公众资讯学   工程学   航空工程 航太工程 农业工程 农业科学 生医工程 化学工程 土木工程 计算机工程 控制工程 电机工程 语言工程 海洋工程 机械工程 制造工程 矿业工程 核工程 软件工程 运输工程   健康学   环境医学 牙医学 流行病学 医学 兽医学 解剖学 皮肤学 妇科学 免疫学 内科学 神经学 眼科学 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儿科学 药理学 物理治疗 生理学 精神病学 影像诊断学 毒物学   其他   军事学编辑本段方法  经典的科学方法有两大类,即实验方法和理性方法,具体的说主要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  将特殊陈述上升为一般陈述(或定律定理原理)的方法。经验科学来源于观察和实验,把大量的原始记录归并为很少的定律定理,形成秩序井然的知识体系,这就是经验科学形成的过程。可见怎样的归纳是有效的、可靠的,这是经验科学要研究的最重要的问题。自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延生以来,从未停止过这方面的探索和争论。这里无法严格的讨论归纳方法的完整内容,但为了说明下面的一系列问题,这里简单提些基础的归纳要点。   归纳法分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其中完全归纳法应用范围很小,因为对绝大多数事物,可观察的现象往往都是无穷的。所以实用的归纳法必然是不完全归纳法。其又分两种即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简单枚举法是不可靠的,只能得到或然性真理,因此科学归纳法是科学方法讨论的中心。   所谓科学归纳法又叫排除式归纳法,这种归纳法不一定要增加原始陈述,而是排除那些可应用于特定事例的可能假说。培根的“三表法”和穆勒“五法”都是这类型的。下面简单列出穆勒“五法”。注意,它们的前提是,只存在两类现象,每类只有三个元素,即a、b、c(现象)和A、B、C(原因),并都先假定了①只有一个出现a的条件(原因),②只有A、B、C是可能的条件(原因)。   1、契合法:a与AB一起出现,也与A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充分条件。如,例1:在两块麦地上施氮肥(A),一块浇水(B),一块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则可以猜想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   2、差异法:a与ABC一起出现,但不与B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必要条件。如,例2:在一块麦地上既施氮肥(A)又浇水(B)又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而在另一块麦地上只浇水(B)施钙肥(C)则产量不变。则可以猜想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   3、契合差异法:a与AB一起出现,也与AC一起出现,但不与B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例3:在两块麦地上施氮肥(A),一块浇水(B),一块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而在另一块麦地上只浇水(B)施钙肥(C)则产量不变。则可以进一步肯定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   4、剩余法:已知B是b的条件(原因),C是c的条件(原因),abc与AB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例4:天文学家观察出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有倾斜现象(a、b、c),已知倾斜现象a、b是受两颗行星(A、B)的吸引,于是可以猜想还有一颗行星(C)影响天王星的轨道倾斜(c)。   5、共变法:A与a以同样方式发生变化,而BC则不以这种方式变化。可知,A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例5:改变单摆的摆长(A)则单摆的周期(a)随之改变,但改变摆球的质量(B)和摆球的材料(C)则周期不变。则可以认为单摆的摆长(A)决定其周期(a)。   通过类似于上面穆勒五法的科学归纳,似乎能够不太费力地找到事物的因果关系,但事实上非常困难。就穆勒五法而言,最难满足的就是那两个预设的条件,第一个称决定论公设,量子力学和混沌学的出现真实世界中决定论系统并不是太多的,所以并不总能满足这预设。第二个称封闭系统公设,这在科学研究中最难满足的,比如,契合差异法虽然对决定论系统是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但只要系统较为复杂点,其封闭性就很难满足,对单摆这样的简单系统较容易搞清楚某现象(如周期)背后有哪些可能的原因(摆长、质量、材料等),但例3就不简单。影响麦田产量的可能原因其实有很多很多,因此实际研究决不象例3那样简单。演绎法  应用一般陈述(或公理定律定理原理)导出特殊陈述或从一种陈述导出另一种陈述的方法。乍看起来,演绎似乎不能得到新的东西,所以培根尖锐的批评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不是没有根据的。但如果改变观念,认真思考一下什么是“新”,则就为发现演绎法的重要性。从牛顿把天上的星体运动与地上的苹果落地相联系到如今的大统一理论,可见物质现象的背后的确很可能有统一的本质,这样就完全可能用很少的陈述推导出对大千世界的各种现象的正确陈述。从这意义上说,“新”不一定指在旧体系之外的陈述,只要是另一种没见过的表述就是新,因为所有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陈述都可以放在一个科学体系内。编辑本段特征  对于科学的核心特征或者说所谓科学精神,随着人类的进步,有不同的观点,目前一般认为科学具有如下特征:   理性客观:从事科学研究一般不以“神”、“鬼”、“上帝”为前提(一些科学家仍会信仰宗教,但是"科学"本身是理性思维的结果),一切以客观事实的观察为基础,通常科学家会设计实验并控制各种变因来保证实验的准确性,以及解释理论的能力。   可证伪:这是来自卡尔·波普尔的观点,人类其实无法知道一门学问里的理论是否一定正确,但若这门学问有部份有错误时,人们可以严谨明确的证明这部分的错误,的确是错的,那这门学问就算是合乎科学的学问。   存在一个适用范围:也就是说任何理论都有适用的范围,任何理论的预测结果都只在一定的精度范围内是正确的。例如: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在一定精度下是正确的,广义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在极小极端引力情况下失效,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适用精度无限扩大,无法得出有意义结论。不过不少科学家们仍然努力寻找与探索是否有某种理论可以囊括所有自然现象,虽然哥德尔定理否定了公理系统实现这一目标的可能性。   普遍必然性:科学理论来自于实践,也必须回到实践,它必须能够解释其适用范围内的已知的所有事实。   科学还可以分为从理论和应用等多个层次过揭示支配事物的规律,以求说明事物。” 科学人物前苏联《大百科全书》:   “科学是人类活动的一个范畴,它的职能是总结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并使之系统化。‘科学"这个概念本身不仅包括获得新知识的活动,而且还包括这个活动的结果。”   《现代科学技术概论》:   “可以简单地说,科学是如实反映客观事物固有规律的系统知识。”。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2023-08-08 19:09:471

逻辑学 填空题目(若有A不是B,且)急~~

26、有B不是A、所有B是A27、交叉、全异(或不相容)28、多出子项、划分不全29、混淆依据和子项相容、定义过宽30、真、假31、同语反复、定义否定32、“四概念”、“大项扩大”33、假、真34、真、真35、与34题重复了,如果35题前半部分换成“若“A等值于B”为假”,后边的空就分别填“可真可假”、“可真可假”36、共变法、剩余法37、同中求异、从余果中求余因38、前后一致、同一39、矛盾、A并且B40、内涵、外延41、联言42、排中律43、肯定、否定44、否定肯定
2023-08-08 19:10:101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1分*10 二、单选题2分*10 三、图解题 共10分 1.用欧拉图表示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3分*2 2.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三段论 2分*2 四、证明题 共12分 1.证明三段论的有关规则 6分*1 2.依据判断变形进行的直接推理 3分*2 五、分析题 4题共24分 三段论、对当关系推理、逻辑的基本规律、穆勒五法、真值表 六、综合题 3题 共24分 综合推理 1亚里士多德被成为逻辑学之父。 2.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概念质的规定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是概念量的规定性。 3.概念的种类: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4.概念间的关系: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4)交叉关系:若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交叉关系; a b (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不是a,则a、b之间为全异关系,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6)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5.下定义的方法:属加种差的方法,公式:被定义项=种差+属概念 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同一个系。否则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否则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糊的语词。不得用比喻,否则犯“定义含混”或“以比喻代定义”的逻辑错误。 6.划分的规则: (1)划分后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否则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2)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来进行。否则犯“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3)划分的各子项外延应为全异关系。否则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7判断:判断是对思维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 判断的基本特征:(1)判断都有所断定,即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 (2)判断总有真假之分,及真的或者是假的。 8.性质判断(直言判断):就是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 主项:是反映被断定对象的概念。 谓项:反映被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想性质概念。 联项:表明主项于谓项关系的概念。肯定联项“是” 否定联项“不是” 量项:反映被断定对象数量的概念。有些、所有等 11.逻辑方阵: 反对关系 A E 矛盾 差差 等等 关系矛盾关关 系系 关系 I O 下反对关系 反对关系(A/E):不同真,可同假 下反对关系(I/O):不同假,可同真 矛盾关系(A/O、E/I):不同真,不同假 从属关系(A/I、E/O):全称真,特称必真;全称假,特称真假不定 特称假,全称必真;特称真,全称真假不定 12.依据判断变形进行直接推理 (1)换质法规则:第一,改变前提的质,主谓项位置不变;第二,结论谓项是前提谓项的矛盾概念; (2)换位法规则:第一,交换主谓项位置,联项不变;第二,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到结论中不得周延; (3)换质位法:【注:SIP不能换质位,因为SOP不能换位】 (4)换位质法:【注:SOP不能换位质,因为SOP不能换位】 13、三段论: (1)三段论的结构:中项:两个前提中共有的项,用M表示;小项:结论中的主项,用S表示;大项:结论中的谓项,用P表示;【注:大前提:包含大项的前提;小前提:包含小项的前提】 (2)三段论的一般规则【背诵】: 第一,正确的三段论有且只有三个不同的项(“四项”错误或“四概念”错误) 第二,中项在两前提中至少要周延一次(“中项两次不周延”的错误) 第三,在前提中不周延的项,到结论中不得周延(“大项扩大”或“小项扩大”的错误) 第四,两个否定前提推不出结论; 第五,若前提有一否定,则结论否定; 第六,两个特称前提得不出结论; 第七,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结论必特称。 14. 德。摩根律: 1.联言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 并非(p且q)=非p或者非q 即 uf0d8(puf0d9q)uf0abuf0d8puf0dauf0d8q 2.相容选言判断的负判断及其等值判断 并非(p或者q)=非p并且非q 即uf0d8(puf0daq)uf0abuf0d8puf0d9uf0d8q 15.基本规律 1、同一律 (1)同一律的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任何一个思想的自身都具有同一性。换句话说就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概念或判断要保持自身的一致性。 (2)同一律的要求:第一,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概念必须保持同一,不能变更; 第二,判断也必须保持同一,不能随便转移。 (3)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第一,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第二,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2、矛盾律(适用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1)矛盾律的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的思维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2)矛盾律的要求:对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时肯定,比必有一假; (3)违反矛盾律的逻辑错误:“自相矛盾” 3、排中律(适用矛盾关系和下反对关系) (1)排中律的内容: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2)排中律的要求:对互相矛盾或互相下反对的思想,不能同时否定,必有一真; (3)违反排中律的逻辑错误:“模棱两可” 4、充足理由律 (1)充足理由律是内容:在同一思维和论证过程中,一个思想被确定为真,总是有充足理由的; (2)违反充足理由律的逻辑错误:“理由虚假”、“推不出” 16.演绎推理(由一般到个别)、归纳推理(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类比推理(由特殊到特殊指根据某类事物中每一个对象具有某种属性推出该类似事物的全部对象都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 17.探求因果联系的五种逻辑方法(穆勒五法): (1)求同法【异中求同】; (2)求异法【同中求异】; (3)求同求异并用法【两次求同,一次求异】; (4)共变法【求相待而变】; (5)剩余法【从余果求余因】
2023-08-08 19:10:171

能不能介绍几种逻辑推理方法

演绎推理有三段论、假言推理、选言推理、关系推理等方法。1、三段论是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包含三个部分:大前提——已知的一般原理,小前提——所研究的特殊情况,结论——根据一般原理,对特殊情况作出判断。2、假言推理是以假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假言推理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两种。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前件,结论就肯定大前提的后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后件,结论就否定大前提的前件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基本原则是:小前提肯定大前提的后件,结论就要肯定大前提的前件;小前提否定大前提的前件,结论就要否定大前提的后件3、选言推理是以选言判断为前提的推理。选言推理分为相容的选言推理和不相容的选言推理两种。行测逻辑推理技巧1、问题先于题干原则。先看问题再读题干陈述,逻辑判断题根据题目中问法的不同可以分成几大类,因此,阅读题干前先看问题,根据问题判断属于哪一类题型,再带着问题阅读题干陈述部分可以很快理清思路,找出正确答案。2、紧扣题干答题原则。题目陈述部分是整个题目的精髓所在,应坚持紧扣题干答题原则,不可随意加入个人的主观臆断,因为逻辑判断题其前提与结论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结论决不能超出前提所规定的范围。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逻辑推理
2023-08-08 19:10:283

立体看世界(二)· 关联性

系统中每个要素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时刻相互作用着,这种相互作用,就叫关联性。 还记得那道题吗?“鸡和蛋之间有几种可能的关系?”,答案是“四种”。最容易想到的是两种强关联关系:鸡生蛋、蛋生鸡;第三种是弱关联关系:另一只鸡生了这个鸡和蛋;第四种是完全没关系:另外两只鸡分别生了鸡和蛋。 是不是觉得很无聊?但是想一想,为什么前两个最容易想到呢?因为你曾经积累过这样的因果逻辑,“因为有鸡所以能生出蛋”,“因为有蛋所以能孵出鸡”,这是人类的思考习惯,默认先匹配已有逻辑,而很容易忽略其他关系存在的可能性。从生物的角度上看,这是合理的,既节约了大脑的能量,又提升了判断的效率,但是想一想,长此以往,你的脑袋里积累了那么多的因果关系,到底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哪些是有限定场景才能用的呢?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思考的质量。 下面用因果逻辑的形式总结一下常见的关系和容易犯的错: 1.一因一果,即一个原因有唯一的结果 别看这个简单,你积累的因果有些可能是反的。例如,看到游泳运动员身材好,就认为是游泳运动有助于健身,实际呢,是反过来的,身材好是选拔游泳运动员的一个重要标准。此外经济学中的很多规律都是反直觉的,如市场决定论、主观价值论、比较优势原理等等,学习这些规律能让你更容易看清因果。 2.多因一果,即多个原因会导致一种结果 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每个原因都是结果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只要忽略了其中一个原因,因果就不通。例如,你认为,因为新来了一个名师,所以孩子这段时间成绩提高了,那可能忽略了另外一个原因,这个孩子这段时间自身也很努力,两个原因同时作用才能产生结果。 第二种是每个原因都是结果的必要非充分条件,忽略了其中一个原因,不会影响结果,但是某些场景下是需要找到所有的原因的,例如,A,B同时开枪射中了C,想知道C为什么中枪,你找到A或B任何一个人就可以了,但是如果是查案的话,那你要同时找到A和B,他俩都需要定罪。 3.一因多果,即一个原因会产生多种结果 常见问题是很容易忽略真正的原因,只在两个结果之间找关联。例如,你研究大数据,发现穿高跟鞋的人用口红的数量比不穿高的人高十倍,你可能会总结,因为穿了高跟鞋,所以要用口红,而实际穿高跟鞋和口红,只是两个看似有关联的结果,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这类人是女人。 4.互为因果,即两件事情A和B,A是B的原因,B也是A的原因 例如在南极,因为太阳辐射少,形成了冰山,而冰山会反光,又导致辐射少。遇到这种情况,通常需要寻找更深层次的原因,增加因果之间的要素,找全之后,你会发现这是一条长长的最终会闭合的因果长链。 5.因果和概率 上面说的那些因果,仿佛都是必然的,而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确定的,所以因和果之间一般都会有一个概率,这种情况就要加上概率轴,这种叫概率因果,后面讨论不确定性思考再详述。 6.因果和时间 黑板之外的世界,因果自然也是动态的,原因到结果并不是一瞬间发生的,而是要作用一段时间才行,所以很多时候要再加上时间轴,因果律中称其为时滞现象,等动态思考再讨论。 总结了这么多,其实只是列举了相对清晰的部分概念,因果其实很复杂,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也有虚构论和实体论之分,科学和哲学家们一直没有彻底达成一致。那因果到底是怎么来的,又有哪些问题,我们再深入了解一下。 世界上的要素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这是客观现实。人类认识世界,发现规律,总结出来,就形成了因果关系,它的好处是可以帮助我们快速的思考,判断和行动。所以,世界上本无因果,只有错综复杂相互关联的一堆事物,它们给人呈现出了一种相关性,人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把这些相关性总结成了因果关系,帮助自己认识世界。 你可能觉得,那很好啊,我们就这么用吧!但是我要告诉你,它可能并不那么靠谱。人总结规律用的是归纳法,而即使是用“穆勒五法“这种最严密的归纳逻辑做出的科学实证实验,也难逃归纳的一个致命问题,休谟称其为经常性联结(constant conjunction)问题,即所有归纳出来的结论都具有“时间不连续性”,因为它们都隐含了一个基础前提假设“未来和过去一样”。 例如,科学家观察十年,总结出一个规律:“天空有乌云,就会下雨”,如果下一秒发生了什么事打破了这个规律,那这个结论就不成立了。当然,科学家会告诉你,“哎呀,并不是没有规律,而是我总结错了,抱歉呀,我再继续研究”。说到底,为什么一定会有规律呢?规律是从哪里来的呢?主观上看,规律就是我们总结出来的,客观上看,严格的说规律其实只一个巨大的巧合而已,它可能会持续几天、几年、几百万年,谁知道,反正它就是这么发生了,没有为什么。 当然,你可能会想,如果一个现象能持续足够久,或者已经持续了很久,那么人是可以当规律用的嘛,而且,正是因为掌握了大量确定的规律,人类社会才会如此的繁荣。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是你要意识到,这些规律能用多久是未知的,这也是为什么因果和时间总是纠缠不清。这种不连续性一直困扰着学者们,今天苹果会落到地上,到了明天苹果还是会落到地上,而不会飞走,这个论点完全无法证明,那只是人类单纯的美好愿望,我们就是希望今天总结的规律,到了明天还可以用。 不过别忘了,人类的雄心可是很强大的,学者们,尤其是基础学科,一直在不停的探寻本质,他们认为只有深入理解事物本质,掌握更底层原理,总结出的规律才更可靠。就好像,一个古代人穿越到了现代,看到每一个人通过自动门都会喊一声“阿里巴巴”,于是归纳出了开门的原因是一句“咒语”,而现代人知道那红外线的原理,懂得红外探测是真正的开门的原因,你看吧,拥有更深入知识的现代人就比古代人更容易发现根因。 可惜这个思路也有缺陷,人和世界本来就是不对等的,这个差距可不仅仅是古代人和现代人在知识上的差别,人的局限性在于只能用人类的眼睛,人类的大脑这种特定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而我们所研究的,也终究只是人能够理解的那部分而已。 举个例子,一个蚂蚁窝,左边是公路,右边是铁路,在蚂蚁的世界里,飞驰而过的汽车、火车可能只是像天气一样不可捉摸的东西,假如蚂蚁中也有科学家,它要研究怎么安全通过公路和铁路,在人类的视角上观察,对公路而言,我们可以轻易的预测,不论它尝试怎样的一种公式,那都是错的,因为汽车是随机路过的,可惜蚂蚁科学家不知道,它理解不了人类的世界,只能不停的探索,总结规律,被打破,再探索。同时我们也能预测到,另一个研究铁路的蚂蚁科学家,早晚都会有突破,因为火车总是相对准时的,当然这个规律直到人修改了列车时刻表的那一刻终结。你看,蚂蚁有它的局限性,理解不了人类的世界,人也是一样啊,如果存在一个纯粹的客观世界,它不以任何生物的观察和主观意识而转移,那样的世界,也不是人能够理解的,用哲学家康德的话叫“物自体,不可知”。 看到这里,如果你被这些哲学观点搞懵了,那我要告诉你,应该相信什么,其实不是世界告诉你的,而且也没什么所谓的“真理”,就是你自己选择的。你相信宗教也好,魔兽世界也好,二次元也好,都没所谓,开心就好啦。当然,现在普及的是人文主义和科学,目前看,它确实帮助了人类极大的提升了效率,理论遵循可证伪性,严格使用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在我看来,想在当下的人类由科学构建的社会中生存,好像也没有什么别的更好的选择。所以我的建议是,了解这些约束,选择性的相信,最后,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为什么关联性在系统思考里最基础,也最难,相信你已经明白了。想要用好它,你得在脑袋里做一个因果逻辑的过滤器和收集器,先用过滤器把那些科学范畴内的因果挑出来,不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好好洗一洗,把核心原理理解透,把限定场景搞清楚,再放到收集器里。这还算完,收集器里的因果,你还得用大量的数据来验证,打磨,最终构建出一套自己的因果逻辑体系。这样,你就可以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快速掏出武器,活学活用了。 单虓晗写于20170805 上一篇:立体看世界(一)· 综述 下一篇:立体看世界(三)· 整体性
2023-08-08 19:11:101

什么是归纳法?

归纳法或称归纳推理,是在认识事物过程中所使用的思维方法。有时叫做归纳逻辑是指人们以一系列经验事物或知识素材为依据,寻找出其服从的基本规律或共同规律,并假设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也服从这些规律,从而将这些规律作为预测同类事物的其他事物的基本原理的一种认知方法。归纳法有两种常用定义。一种定义为从个别前提得出一般结论的方法;根据这个定义,它包括简单枚举归纳法、完全归纳法、科学归纳法、穆勒五法、赖特的消除归纳法、逆推理方法和数学归纳法。第二种定义为个别前提或然得出结论的方法;根据此定义,包括简单枚举归纳法、穆勒五法、赖特的消除归纳法、逆推理方法和类比法,而不包括完全归纳法、科学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
2023-08-08 19:11:201

我们爱科学的手抄报可以写什么

你可以先做一个小实验,做完了有了结果。再在手抄报上写下你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可以画一些小人喊着我爱科学。希望你能采摘我的建议
2023-08-08 19:11:493

归谬赋值法的含义大神们帮帮忙

推理一`负命题的定义与逻辑形式 (二)归谬赋值法 归谬赋值法以以命题联结词的真值表定义作为判定的基础,因此它与真值表方法没有实 质的区别,故又叫做简化真值表方法。熟记各命题联结词的真值表定义,对于归谬赋值法的 正确运用是必要的。归谬赋值法依据... jpkc.ecnu.edu.cn/0906/dgjy/第六章.pdf 2009-09-02-网页快照- 预览 01、《普通逻辑》教学大纲_《普通逻辑》_课程建设方案_课程建设_临沂... 5.归谬赋值法。6.公理化系统、自然推理系统。(二)理解 1.真值函项的数目。2.归谬赋值法的主要思路。3.自然推理中假设前提的引入。4.自然推理系统的主要规则。(三)应用 1.运用真值表法、归谬赋值法进行具体的命题判定或解应用题... law.lytu.edu.cn/ReadNews.asp?NewsID=801 2009-07-24-网页快照- 预览 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在这里,它的含义就是指特殊的理论或特别的观点、说法、学说。4、它可以指逻辑学中的某些规则或规律 第二章...范式判定方法比归谬赋值法和分支法复杂得多,但是,范式在数理逻辑中却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了解些范式方法,对... eol.cun.edu.cn/eol/homepage/common/opencourse/... 2009-12-17-网页快照- 预览 【PPT】>逻辑联结词在自然语言中的非真值意义,仅从复合命题与支命题之 是重言式 1 2 3 4 5 6 7 8 9 简化的真值表方法(归谬赋值法) 仅适用于蕴涵式是否重言式的判定。蕴涵式表达一...有时“ 和 ”不一定是合取,要根据实际含义选择。弹琴和舞剑是他的爱好 V=弹琴 C=舞剑 G=他的爱好 若翻译为 ... 219.244.0.22/jpkc/luojixue/data/putongluojikej... 2009-02-24-网页快照- 预览 精品课程 逻辑学 考核要点:“逻辑”一词的含义。逻辑学的对象与性质。思维的形式结构及组成成分。正确识别逻辑常项与变项。辅助...2.论证与推理的关系如何?什么是充足理由原则? 3.直接论证方法和间接论证方法的区别是什么? 4.论证有哪些规则... 202.121.166.78/ljx/jcja/jxdg.html 2009-11-14-网页快照- 预览 一套逻辑思维训练题(上) - 飞墨"s 此总公式下每一行不全为真,故该蕴涵式不是重言式 (2)用归谬赋值法判定( p∧q∧r →s)→(┑ s→( p→( q →┑ r...三、简单概括”穆勒五法”所述的五种归纳逻辑方法的含义和具体结构,并对每种方法设计一个试验,写出试验步... flyink.org/archives/13 2009-12-02-网页快照- 预览 [转帖]以象为素 以素为候 以候为证 医理探源 中国中医药论坛 leobbs插... 这一论断已成为“973”证候规范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本文拟从逻辑的观点论证这一理念形式上的有效性。1.“以象为...对于这一推理形式,可以采用真值表法、归谬赋值法来证明其为重言式或矛盾式。因我们所构建的推理形式是一连锁蕴... www.cntcm.org/cgi-bin/showtopic.cgi?forum=2&pa... 2009-09-10-网页快照- 预览 思维的艺术 全文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逻辑是关于正确推理与论证的科学 1逻辑含义 2推理和论证 3推理的形式结构 4推...偶真式 四 复合命题推理有效性的判定方法 1真值表方法 2归谬赋值法 五 命题逻辑的自然推理 1概述 2自然推... com.nulog.cn/book.htm?42338 2009-06-15-网页快照- 预览 思维的艺术 本书是逻辑学和思维方法学的著作,本书涉及传统形式逻辑、演绎逻辑、归纳逻辑、辩证逻辑学这些只讨论思维形式...目录 第一章 绪论 一 逻辑是关于正确推理与论证的科学 1逻辑含义 2推理和论证 3推理的形式结构 4推理形式的有... www.f225.com/42338.html 2009-10-23-网页快照- 预览 查看信息 有效式和无效式 充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规则和有效式 一般命题推理的形式分析 如何用真值表判定一般命题推理 考试不涉及的内容:归谬赋值法 真值树 命题自然推理 第四章 词项逻辑 本章是考试的重点 要点是:什么是直言命题 直言命题... www.cmr.com.cn/studentdownload/manage/ksdg.asp... 2009-10-15-网页快照- 预览
2023-08-08 19:12:051

怎样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先给你看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一个场景:在工程学课上,老师问了学生们一个问题:主演阿米尔汗回答道:学习的过程就是连接,阿米尔汗通过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连接在一起进行学习,通俗易懂,印象深刻,特别棒!可老师却对这样的回答竟然嗤之以鼻,反问到….然后,又邀请另外一位「好学生」继续回答...这位「好同学」将机械装置的定义,熟练的背诵了下来….并获得了老师的一个大大的赞~囧~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这位「老师」和「好学生」的思维状态,还处在「零维」的状态。什么意思?所谓「零维」的思考方式就是:点状思维。就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知识点并没有发生「连接」,而是像一个一个孤岛一样,单独的存在于你的大脑之中…那为什么会有「零维」的状态,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比较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呢?因为,在特殊的教育体制下, 我们使用了独特的学习方式:死记硬背。某个知识点,我不需要知道他从何而来,也不需要知道能用在何处,更不需要知道它与其他知识有何关联,只是因为考试需要,所以它需要被我记住!这虽然能够帮助我们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可一旦毕业,或者考试结束,这个知识点,就像宇宙中的一粒星辰,再也找不到,也没有任何用处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问你这个定义是什么意思?那个定义是否正确…现实生活中,只有一个一个具体的问题,需要你运用学过的知识,连接到现实中来,解决眼前的困境!这就是为什么好多在学校里成绩优秀的学生,来到社会中并不怎么样,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是习惯使用这种「零维」的点状思维,遇到问题后的第一反应,依然是:“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然后在脑海中查询相关知识点,结果:查无此物….“这个问题我之间没有学习过啊,这该怎么办?”大脑中一片空白,双眼中一片茫然…“这题太难了!做不来…”应试教育,训练出了一堆思考能力是零维的人,虽然已经毕业很久了,但思考方式,可能还停留在学生时代,想想也是蛮可悲的…那怎么办?我们要从「零维」的状态,上升到「一维」的思考方式:线性思维。什么是线性思维?所谓线性思维,就是将两件事,两个概念,像一条线一样串联起来,彼此关联,相互连接。我们的学习就是靠连接完成的。比如小时候我们是怎么学汉字的?就是把看到的某个事物,对应到某个汉字,再对应某一个读音,我们就知道这个汉字怎么读,代表什么意思:没有这些图片或者实物的连接,小孩子就学不会汉字,或者只能死记硬背...我们思考问题,也可以靠连接来完成,由A推倒出B,由B联想到C:比如《论语·子路》中的经典语录: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个彼此连接,逐步推导的过程,就是线性思维。线性思维是逻辑思考的基础。如果无法有效的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果关系,你的思维就会变得一片混乱,甚至表达都成问题,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听的人根本抓不住你的重点;突然蹦出一个结论,也没有证明的过程,让人听了发懵…那我们该如何从零维的「点状思维」升级到一维的「线性思维」?如何建立各种概念、事物之间的链接呢?接下来,我就来讲一下建立连接的三种方法,...建立连接的三种方法第一种连接方式:演绎法演绎法,就是由「因」推导出「果」,由一般推导出特殊的思维方式。演绎法是逻辑思维的基础,如果这个没掌握好,所有想法都是扯淡,整个言论就会像豆腐渣工程,经不起推敲,一推就倒...比如,你看如下的言论有无逻辑?“你别看 XXX 捐了多少钱,他只是为了逃税罢了...”“她穿得那么暴露,活该被色狼盯上...”“你说他打球不行,你行你上啊...”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类的神逻辑,乍一听,好像是那么回事,可是细细一想,这逻辑好像有点不太对劲,那么究竟是哪里不对劲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让自己的逻辑变得无懈可击,你就需要学习演绎法中的核心思维方式:三段论。什么是三段论?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大前提 → 小前提 → 结论」式的推理过程。其基本逻辑是:如果大前提是什么,且小前提是大前提的一部分,那么小前提也是什么;比如,著名的「苏格拉底三段论」:(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嗯,无可辩驳…也许你以前已经听过三段论,但感觉这种说话方式好费劲,平时我们也不是这样说话的啊,只有科学研究,学术论文需要用到这种文体吧?其实三段论的应用范围很广,大到治理公司、设计产品;小到说一句话,写一段文字,其实都需要用到三段论,它是你逻辑的基础。只是,在实际应用中,它并不是那样标准的三段形态,或者是隐去了大前提,或者是隐去了小前提,或者是隐去了结论,因而,才让你忽略到了它的存在。我们回到前面的三句神逻辑:“你别看 XXX 捐了多少钱,他只是为了逃税罢了…”之所以这位同学有这样的言论,是因为他的大脑中,可能有一个这样的价值论断:做好事的人,都有自私的目的。这个就是他的大前提。我们用三段论的方式,拆解一下他的逻辑推断:(大前提)做好事的人,都有自私的目的;(小前提)XXX捐钱了,他在做好事;(结论)XXX一定有自私的目的;所以,他得出了XXX的捐钱是为了逃税的结论。只不过,他在表达的时候,把这个大前提给隐藏了,因此我们才会觉得这个逻辑听着有些不对劲,这个不对劲,就是指对那个没露脸的错误的大前提...我们再来看另外一句:“她穿得那么暴露,活该被色狼盯上…”这句话可能隐藏了什么大前提?我猜,他脑海中的大前提可能是:受害者必有罪过。(大前提)受害者必有罪过(小前提)她是受害者(被色狼盯上)(结论)她一定有罪过(穿着暴露)所以,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她穿得那么暴露,活该被色狼盯上…”可是,这个大前提是对的吗?所有的受害者都是有罪吗?穿着暴露也是一种罪过吗?他的逻辑千疮百孔...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因果推论,其实都符合三段论的形态,只是隐去了大前提,而错误恰恰就发生在这个大前提上。当你能熟练运用三段论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推论的时候,就能很快的找到对方逻辑的谬误点。所以,想要让自己的逻辑变的严密,第一步,就是要学会使用三段论。那么,我们该如何使用「三段论」呢?1. 用于逻辑推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向法军猛烈进攻,法军为了避开德军锐气,便将自己的部队隐藏了起来,德军一时失去了攻击目标。德军指挥官下令侦察敌情。有一天,德军一名军官用望远镜搜索时,突然发现了前方慢慢地爬出了一只名贵的波斯猫,懒洋洋地躺在那里晒太阳。于是德军军官根据波斯猫的出入地点,找到了法军指挥所,并一举摧毁!一只波斯猫竟然毁了一支部队,这是如何推理出来的?(大前提)法军高级指挥官喜欢养名贵的波斯猫;(小前提)前方阵地有名贵的波斯猫;(结论)所以,前方阵地可能有法军高级指挥官。(大前提)法军高级指挥官住在法军高级指挥所内;(小前提)前方阵地可能有法军高级指挥官;(结论)所以,前方阵地也可能有法军高级指挥所!2. 用于逻辑验证说出「神逻辑」的人并不会被抓,但是会影响你的思维逻辑,当不该连接在一起的两个要素连接在一起,而你又没有察觉,便会进一步推出更多的逻辑谬误,最终导致你的思维一片混乱…比如:我是爱国的,所以我去砸日本车,你阻止我,你就是卖国的。因为你是卖国的,所以你的观点就是不对的,而我的观点和你不同,所以我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我们除了找到隐藏掉的错误大前提,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识别谬误呢?三段论中有5项基本原则,分别是:第一,四项错误;第二、中项两不周延;第三、大项扩大,小项扩大;第四,前提都为否,结论不必然;第五,前提有一否,结论必为否。关于这5点的介绍,网上已有很多了,你可以自行百度。3. 用于预测未来当我们掌握的是一些基本规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以此作为大前提,做一系列的推演,进而对未来事物的发展进行预测...比如,我们抬头看天,发现阴云密布,然后回家拿了把伞...这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情形,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最基本思考方式,叫做:空雨伞。什么意思?空:(抬头看天空)把握事实和现状雨:(可能要下雨)解释、预测伞:(回去拿把伞)行动、提案但这个过程,依然省略一个大前提:阴云密布的时候,有70%的概率会下雨。这是一条规律。注:70%这个数字为了便于说明,而非精确比例。因此,如果用三段论的方式,把上面的这个推理过程翻译一下就是:(大前提)阴云密布的时候,有70%的概率会下雨(小前提)现在阴云密布(结论)未来,有70%的可能性会下雨(解决方案)带把伞第二种连接方式:归纳法所谓归纳法,就是由「结果」出发,寻找「原因」;通过观察、比对、分析,找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联的过程。我们上一节课讲的「象、数、理」的分析方法,就是归纳法,通过现象,找到背后异动的数字,然后得出变化背后的道理。可你有没有听过这个故事:在一个火鸡饲养场里,一只火鸡发现,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狂风暴雨,不管是天热还是天冷,不管是星期三和星期四,每一天上午的9点钟,主人都会准时出现,并给它喂食。于是,它得出了一个惊天大定律:“主人总是在上午9点钟给我喂食。”时间来到圣诞节的前一天,上午9点,主人又一次准时出现,但是这一次,主人带来的并不是食物,而是把它变成了食物….这个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提出的一个问题,被称为「罗素的火鸡」,用来讽刺那些归纳主义通过有限的观察,得出自以为正确的结论…那,归纳法真的不靠谱吗?恰恰相反,整个人类的知识大厦,几乎都拜归纳法所赐,归纳法虽然不能直接得出一个牢不可破的结论,但是它却能帮助我们提出一个可能是正确结论的「猜想」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猜想」,人们才会使用「演绎法」去小心求证,最终获得一个又一个科学的结论,人类的智慧才能得以前进…所以,如果你能提高自己的归纳能力,你就拥有了一双能「发现藏在事物背后的规律」的眼睛,然后,你就用这个发现的规律,先人一步,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测,进而获得领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归纳能力呢?十九世纪英国逻辑学家「穆勒」对归纳法做了一次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探索因果联系的归纳方法:穆勒五法。今天,我就来向你介绍这个训练归纳能力的五个神技:1. 求同法在某国家,有个诈骗犯。他作案时非常谨慎,不留蛛丝马迹。布局半年,诈骗得手后,他把唯一的联系方式,用假证件买来的手机号码也销毁了。这下,应该没有人可以找到我了吧?可是很快,警察把他抓获了。他非常震惊。手机号码已经销毁了,没有任何线索,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你猜,警察是怎么找到他的?警察说,你过去的号码,确实查不到任何姓名。但是通过连接的基站数据,我们发现,那个号码白天在某个办公楼附近,晚上在某个小区附近,周末在某个超市附近。然后,这个号码突然某一天消失了。但是,我们分析了一下后面几周,和这三个基站有关系的数据。发现,上万个号码中,同样白天出现在那个办公楼,晚上出现在那个小区,周末出现在那个超市的,只有一个新注册的手机号码。于是,我们就找到了你。诈骗犯听完五雷轰顶!这就是求同法,通过大数据比对,找到「相同点」从而发现案件线索。2. 求异法黄小妹的珍贵珠宝在菜市场上被偷了,于是她找到当地的捕快来帮忙抓捕小偷,可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也许珠宝早就被销赃,怎么办呢? 小妹很着急...张捕快灵机一动,拿出一个袋子,跟大家说,我这袋子里有一块神石,只要你一摸,我就知道你是不是小偷。于是,他让所有人排队逐个将手深入袋子里摸...结果,所有人摸完,手上都有黑点,只有一个人没有,因为心虚不敢摸,所以他就是小偷!这个就是求异法,通过发现「不同」找到原因。3. 并用法16世纪时,航海探险成了很多探险家的梦想。可这些探险家碰到了一个共同的难题:在长途航海时,船员的死亡率非常高。船员先出现牙齿出血,然后全身出血,无法医治,最后悲惨地死去。当时的人并不知道这是坏血病,也不知道该如何治疗,简直是噩梦。他们称之为:海上瘟疫。后来,英国海军医生詹姆斯·林德,在船上做了一个著名的试验,他让不同的人吃各种号称能治疗这种疾病的食物,结果只有吃橘子和柠檬的人没事。所以,之后英国海军就接受了他的建议,让所有出海的船员,每天必须喝3/4盎司的柠檬汁,这效果立竿见影,几乎就再也没有人得坏血病了。英国海军也因此被称为「柠檬人」。这就是「求异法」得出的结论。可是,后来又陆续发现莱姆、橘子、德国酸菜、白菜、麦芽等也能有效治疗坏血病,显然,它们含有一种共同的物质,这是什么呢?经过多位科学家的共同研究,用「求同发」在这些不同的食物里,发现了同一种元素,后来被命名为维生素C,也正是这种元素有效的治疗了坏血病。从此,坏血病终于得以根除。维生素C被发现的这整个过程,用的就是「并用法」。4. 共变法1964年,美国纽约郊外,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工作后回家的路上,遇到歹徒。她大声呼喊:有人要杀人啦!救命啊!救命啊!据说她的邻居中有至少38人开灯到窗前查看,但是无人来救,甚至无人报警。最后,朱诺比白被害身亡。这起命案,震惊了整个美国社会,也引起了很多社会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后来,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和罗丁在1969年做了一项实验:他们让一位女士假装从隔壁办公室的椅子上重重摔下来,并大声叫喊:“哎呀,我的脚……我……不能动……它。哎呀,好疼,我……拿不开……这个……东西...”实验显示,在只有1位陌生旁观者的情况下,有70%的被试者会去帮助受害者;可如果在场出现了2名旁观者,这个比例就降到了40%...当受害者周围的旁观者越多,伸出援手的比例却变得越低,每个人都觉得,别人可能会去帮助她的,帮助的责任被分摊了,于是,最后谁都没有伸出援手…后来,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旁观者效应」。这就是共变法。通过发现有两个因素(旁观者数量 & 伸出援手的比例)总是同时变化而得出的结论。5. 剩余法1846年,天文学家在观测天王星的时候,发现它有四次偏离了预定轨道。经过分析,发现其中有三次偏移是因为分别受到了已知行星的引力影响,还有一次原因不明。于是,科学家就推测,一定存在着另外一颗还没有被我们发现的行星,导致了这次天王星的偏离。根据这一猜想,天文学家们运用天体力学的理论,计算出了这颗未知行星的轨道,并且最终在 1846 年 9 月 18 日,用望远镜在与计算相差不到一度的地方,发现了这颗未知的行星:海王星。海王星的发现,就是运用了剩余法。第三种连接方式:类比法类比法,就是拿一件事来理解另一件事。它不像「演绎法」那样,是从一般到特殊;也不像「归纳法」那样,是从特殊到一般,它是从特殊到特殊。就比如说:人就像一瓶饮料,你别看他外表有多么靓丽,朋友圈的动态有多么令人羡慕,他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是烈酒还是苦水,你只有打开瓶盖,和他深度接触一次才知道。这个就是类比法。但是你细细一想,饮料和人,这两者其实是毫无关系的,但是被这么一连,好像听起来挺有道理的,形象又深刻,这就是类比思维的奇妙之处,他可以帮助我们用一个熟悉的事物来快速的理解另一件陌生的事物。再比如,小米生态链中,有很多既不高科技,也不智能的生意,比如毛巾、床垫等等。小米不是要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吗?怎么现在不科技的也做呢?小米科技的副总裁刘德说:“这类生意对小米来说,是「烤红薯生意」,什么意思?小米发展到今天,已经有3亿用户了,其中2.5亿是活跃用户。他们除了需要小米手机、充电宝、手环等等科技产品之外,也需要毛巾、床垫等高品质的日用品。所以,与其让这些流量白白耗散掉,不如利用这些流量来转化一些营业额。就像一个火热的炉子,它的热气散就散了,不如借助余热顺便来烤一些红薯,这就是「烤红薯生意」。”短短5个字,就把这个事情概括清楚了,通熟易懂而又透彻传神。类比法,就像你大脑里的「封装技术」。它帮助你把一些极其复杂的逻辑,概念,信息,用一个非常简单易用的外壳给包裹起来,你一看到这个壳,不需要理解里面的具体构造,就知道他是什么,能怎么使用,从而能帮助你降低认知负载,提高思考效率。比如,你的公司网站也拥有富余的流量,你就可以马上联想到,也可以试着做一做「烤红薯生意」,而不需要再复杂的解释一遍…光说不练假把式...如果你只是知道这三种连接的方式是没有用的。不会有人来问你,什么叫归纳法?什么叫演绎法?就算你能倒背如流,但是却无法使用,你的思维就是处在「零维」的状态,你还是在学校里准备考试呢….你得把这些方法,锻炼成你大脑的基本功能。具体怎么锻炼?大脑就是一块肌肉,大脑中各个神经元的连接强度是需要经常连接才能加强的,所以,你得把握每一个机会,不管看到新知识、旧知识,都会习惯性的去做一些连接的练习。1. 学习新知识后的连接练习如果,你刚学到一个新规律就可以试着找到一个现象,然后用「演绎法」做出一番预测。比如,你刚学会了供需理论,就可以试着结合目前的大豆产量,市场的需求状况,预测一下明年大豆价格的走势…结果对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与你的既有认知连接起来...如果,你刚学到一个新概念你就可以试着寻找一下,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能「归纳」出这个结论?比如,你今天刚学到了一个概念叫做「旁观者效应」,那么你可以寻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看看是否也出现了这个效应?如果,你刚学会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那么你就可以试着用「类比法」,寻找一个简单、形象的物体来给它做一次封装,让它变得更简单易懂。比如,什么是「零维」的思考方式?你可以回答:大脑就像是个「录音机」的状态,只能播放预先设置好的固定内容…2. 练习写作和演讲除了刚学会新知识后的连接练习,你还可以通过练习写作和演讲来锻炼自己的线性思维能力。这两种方式不能像思维导图那样,把所有的知识,彼此的关系,都平铺在一个平面上,而必须通过线性的方式展开。因此,上下文之间就需要很强的逻辑关系来连接,需要结构严密,经得起推敲才行,不然读者就会看不懂,或者理解起来很吃力,或者你的内容破绽百出…有些人说,写作和演讲是把学到的东西输出出来,输出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其实,输出并不是重点,而是通过输出的手段,强迫着你把学习到的知识点建立起结构严密的逻辑连接,这才是重点!因为只有发生了连接,特别是需要输出,让给别人能听懂的,逻辑严密的,高质量的连接,学习才会真正发生!等等,很多人说线性思维有毒!嗯,没错,讲了那么多,线性思维确实有它的致命缺陷!线性思维会让你的思维变得单向而局限,会让你看不到事物之间更多方向、更复杂、更曲折的因果关系,让你只关注到局部,而忽略整体。我也不建议你日常的思考方式都用线性思维….那我费那么大劲,给你讲这些干嘛?因为它是一切思维能力的基础,就像造房子用的「砖瓦」,如果砖瓦的质量不行,你是造不出摩天大楼的,就算碰巧造出来了,也会是个豆腐渣工程,一推就倒的!————回答者:谢春霖。答案提供者:东方智慧开发研究院,国学实效治企执牛耳者,始终坚持「知行合一、仁爱立本」的理念,企业家的国学治企学习和交流平台。
2023-08-08 19:12:164

什么是归纳论证法

。归纳论证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它通过许多个别的事例或分论点,然后归纳出它们所共有的特性,从而得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归纳法可以先举事例再归纳结论,也可以先提出结论再举例加以证明。前者即我们通常所说之归纳法,后者我们称为例证法。例证法就是一种用个别、典型的具体事例实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
2023-08-08 19:14:111

以色列哲学家有哪些

本榜单综合考虑了影响力、洞察力深度以及广泛的跨学科兴趣即对各种“智慧的热爱”等因素,并依次排列。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哲学在传统意义上是科学的一种,而哲学家(像亚里士多德)使用理性思维来得到关于我们周围世界的科学知识。直到接近现代,哲学才与物理科学分家。10. 约翰洛克现代政治学中最重要的思想家,对托马斯·杰弗逊在独立宣言中使用的措辞以及美国宪法中的措辞有直接影响。洛克一直因其对最初由榜首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人文主义法则和个人自由的发展而被认为是“自由之父”。据说,自由主义信仰法律面前的权利平等原则,就始自洛克。是他书写了“政府须经被统治之人的同意”。他提出的三项“天赋人权”,三项人人生来享有的权利一直指的是“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他不赞同欧洲贵族通过血统获得土地而穷人世代潦倒的观念。是洛克最初通过杰弗逊消除了美国的贵族观念。尽管贵族观念和继承权仍见于欧洲,尤其是在现存的少数国王或女王家中,这种传统已走向末路。直到洛克的民主理论被接受,现代世界才迎来了真正的民主理想。9.伊壁鸠鲁百年来,伊壁鸠鲁一直因其作为自我享受和过度享乐主义的导师而蒙受不公名声。他被许多基督教善辩者狠狠批判(他们向基督观念之外的一切思想宣战),尤其是在中世纪,因为他被认为是一名无神论者,他对于欢乐人生的观念通过以下论断流芳百世:“莫畏上帝,莫忧死亡,欢乐易得,苦难易受。”他宣扬拒绝信仰无形事物的观念,包括任何形式的神明。他认为这样的无形事物是先入为主的观念,易被操控。你也许觉得伊壁鸠鲁是那种“无论发生什么都享受生活的人,因为人生苦短,轮回无常”。但伊壁鸠鲁欢乐生活的观念,其中心思想是公平以待他人,避免苦痛,悦己,却不过度沉迷。他还推崇一条黄金法则,即“若无明智品质与公正,人生愉悦无计”(他还赞同“无被害,无害人”)。起码对伊壁鸠鲁来说,“智慧”可助我们躲避苦痛、危险、疾病等。“品质”则是指饮食得当,不忘锻炼。而黄金法则中的“公正”,则是说己不欲被害,即亦不可妨害他人。8.芝诺相比榜单上的其他人,也许你对芝诺并不十分熟悉,但他却是斯多葛学派的创始人。斯多葛一词来自希腊语“stoa”,意为带屋顶的柱廊,尤其是指Poikile,公元前3世纪雅典市场北部与世无争的广场。斯多葛学派的基本思想为,人世中所有苦难实为我们判断错误,我们应当对自己的情绪有绝对控制。怒喜忧皆为人理性中的缺陷,因此,感情脆弱皆因自己许可。即,世界的样子实际由我们的观念控制。伊壁鸠鲁学说一般被看做斯多葛学派的对立面,但如今,很多人对两个学派或难以分辨,或混为一谈。伊壁鸠鲁学说承认生命中的苦楚,必须避开它们,以达到一种完美的精神状态(希腊语中称为平心静气或ataraxia)。而斯多葛学派认为,内心平静必须以自身意愿获取,不让任何事情搅乱自己的心绪。生死有命,因此何必为某人去世而忧郁不堪?忧郁毫无帮助,仅仅能够带来伤痛。为何要动怒?怒气不能够带来任何好事。因此,在控制自己的情绪中,人们可以获得内心的平静。杜绝欲望很重要,你可以为所需之物而努力,但仅限于此。所欲之物会带来纵欲,而纵欲除了自伤,毫无益处。7.阿维森纳他的全名是Abū ?Alī al-?usayn ibn ?Abd Allāh ibn Sīnā,最后两个单词在西方历史中经过拉丁语化,写成了更常见的形式。他生活在公元980年到1037年的波斯帝国。黑暗时代并非黑无天日。除了作为一名哲学家,他还是那个时代的一名出色医生。当今他最负盛名的两部作品分别是《治疗论》(与物理药物毫无关系)和《医典》,后一本著作是他对当时已知所有医学知识的汇编。最初受榜首亚里士多德影响,他的《治疗论》论逻辑、数学、音乐、科学等等。他在其中提出,金星比地球更靠近太阳。试想,当时这还不是一个公理。太阳看起来比金星离我们近多了,但他却道破了真理。他反对把占星术当做真正的科学,因为其中所有都基于推测而非证据。他还提出一个理论,称地底的液体是骨头和木材化石化的作用力,以及“一股强大的矿石化和石化作用力在多石地带出现,或在地震及地面下沉中被发散出来,石化与之接触的一切。事实上,比起沧海桑田,植物和动物的石化还不算最非同寻常的。”这是不正确的,但比我们相信的要离真相近得多。石化可以发生在所有有机质身上,物质,尤其是木材,被二氧化硅沉淀渗透,逐渐由其最初形态转化成石质。阿维森纳是首次提出五感的人——味觉,触觉,视觉,听觉和嗅觉。他也许同样是世界上首位系统的心理学家,在当时,精神紊乱的人们仍被认为是被恶魔附身。但阿森维纳提出,人类身体各个部分都生来具有恢复力,包括大脑。约翰·斯图尔特·密尔的归纳逻辑穆勒五法绝大部分源于阿维森纳,他最初阐述了五法中的三法,即求同法、求异法和共变法。它们概念复杂,在这个榜单中不便解释,但它们都是三段论的形式,每一个哲学家和哲学系学生都在学科学习的最开始就对它们很熟悉了。它们对科学方法至关重要,无论何时有人形成一个三段论,他/她都起码用到了其中一种方法。6.托马斯·阿奎那托马斯是永垂不朽的,因为他曾推测证明了上帝的存在——所有事物都有始有终,因此宇宙一定是由某物所创造。如今,这个观点被称作“第一因”。托马斯身后的所有哲学家都试图证明或否决这个理论。他的理论基础实际上是亚里士多德的“ο? κινο?μενον κινε?,”。在希腊语中,这句话的意思是“不动的推动者”。托马斯创造的一切,都是建立在坚定的基督教信仰基础上的,这也是为什么他在现今并不十分流行。连基督教徒都认为,既然他所有的道德教义都来自《圣经》,那么托马斯在所有的这些教义中都不存在独立的权威性。但他的工作,即教授身边的普通人,是不借助抽象哲学使他们理解道德。他阐述了榜单二号柏拉图、我们现在称之为“基本道德”的原则,即公正、勇气、审慎和节制。他能够用这种简单、由四部分构成的指导感染芸芸众生。他为证明上帝的存在提出了五个著名论断,如今它们都被从有神论和无神论两个角度热烈地讨论着。在这五个论断中,他意图定义上帝本质的论断叫做“上帝的统一性”,这意味着上帝是不可分割的。他有本质也有实体,这两个特质不能够被分割。因此,如果我们能够把某事描述成拥有两项及以上不可分割的特质,那么这个论断本身就证明了上帝的存在,托马斯的例子是这样一个表达——“上帝存在”,在这个表达中,主语和谓语是同一的。5.孔子大师的名字在中文中被称作孔丘,他生活的年代是公元前551年到公元前479年,如今,他仍然是东方哲学史上最重要且没有之一的人物。他阐述了道德和政治学的重要原则,不久之后,希腊人开始阐述同样的问题。我们如今把民主当做希腊人的发明,是西方的思想,但孔子在《论语》中写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今天我们听起来也许是很显浅的道理,但别忘了他所在的时代是公元前500年初到400年末。而希腊人持有和发展的民主也有着同样的原则——人民道德当为主导,因此,人民应当为规则制定者。国王必须诚实,下属要尊重他,但他必须对得起这份尊重。如果犯了错误,下属能当提出建议以改正错误,而国王必须考虑这些建议。任何与这些原则背道而驰的统治者都是暴君,也就是一个小偷,而非统治者。孔子修订了他自己的独立黄金法则,而类似法则在他之前已经在希腊流传了百余年。孔子的措辞与其非常相近,但进一步扩充了其中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者,亦施于人。”这句话的头半句是否定语气,构成了一种不要损害他人的正能量,而后半句则更为重要,构成了乐于助人的主观能动性。除了孔子之外,另外使用肯定语气宣传黄金法则的古老哲学家,就只有救世主耶稣了。4.勒奈·笛卡尔笛卡尔生活的时代是1596年到1650年,今天,他被誉为“现代哲学之父”。他在他如今流传不朽的笛卡尔坐标基础上,建立了解析几何,说其流传不朽,是因为这是我们在学校中的必修课,并且它如今在数学的几乎所有分支中仍然紧跟时代。解析几何是一门利用代数学和笛卡尔坐标的几何学科。他还创造了用于标注指数大小的上标符号,其沿用至今。他推崇二进制,这种体系基本上被定义为一种智力对身体控制的力量——忽略人类体能的虚弱,转而依靠人类智力的无穷力量。笛卡尔最著名的论断,同时也几乎是存在主义的格言就是那句“我思故我在”。这不是为了证明人类肉体的存在。恰恰相反,这是为了证明人思维的存在。笛卡尔反对感知,认为其不可靠,而唯有推论是检验、证明或反驳某事的唯一可靠方法。他还利用本体论证明基督上帝的存在,强调称,上帝是善的,他当对自己的感觉心存信仰,因为上帝给了他实用的头脑和感觉系统,并且不愿欺骗他。从这个假定出发,他最终建立了一种可能性,能够通过推论和感知获取关于世界的知识。因而,在知识学习方面,可以说,正是他贡献了原教旨主义(基本信仰)的缜密概念,以及理性是获取知识的唯一可靠手段等观点。3.圣保罗他在这个榜单上属不定因素,但请让我们公平地看待他。保罗通过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他写给小亚细亚、以色列和罗马许多教堂的信件成为了圣经中除耶稣本人成就最丰的人。耶稣创立了基督教,但若没有保罗,这一宗教至多存活百年,或者会因为太过孤立,而无法如耶稣所愿感染全世界。在所有信徒中,保罗主要与彼得意见最相左。彼得坚持,对被视作基督徒的人,起码有一至两项基督传统应该按要求同对耶稣的信仰一起保留下来。而保罗坚持,对耶稣的信仰是唯一要求,在任何情况下,拒绝某种特定事物或其他基督传统都当属合理,因为这个世界现在是,以后也会一直笼罩在基督的神恩之下,而非如摩西所认为的,被法律所控制。处在基督教所有教派思想中心的神恩原则,就来自保罗(如果不算是来自耶稣的话),这一上帝(十诫)道德律中的概念,一旦信徒长到具备理性思维的年龄,就会被内化理解,并且通过这一道德律,在审判日,上帝会让所有人为其所作所为负责。从未亲眼见过耶稣本人、还与彼得等信徒背道而驰的他,能够把这些原则毫无瑕疵地系统化,可谓让人肃然起敬。许多基督学及其历史方向的理论学家和专家甚至将保罗而非耶稣称为基督教的创始人。这也许有些言过其实了,但请记住,信徒们本打算将基督教当做犹太教一种像样的形式来独占这一宗教,作为犹太人的内部宗教信仰的。而任何人在某种情况下或者通过遵守摩西律法(全套律法,而不仅仅指十诫)成为形式上的犹太人。是保罗反对这一想法,他强调说,基督教将会是全世界最伟大的绝对的善;它全能,因为信徒和天父一体;基督的神恩如此有力,足以救赎所有罪人,不管是犹太人,非犹太人还是其他任何东西。如果没有保罗支持基督神恩而非摩西律法的鸿雁传书,那么基督教即使流传到现代,也不过是犹太教的一个小分支。2.柏拉图柏拉图生活在约公元前428年到约公元前348年,他是西方世界第一所高等教育学校雅典学院的创始人。几乎所有的西方哲学都可以追溯到柏拉图,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他还通过写作的形式保留下了一些老师的思想。因为即使苏格拉底有任何著作,它们一定也没有直接流传下来。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另一个学生色诺芬记述了许多老师的教诲,同样做这件事的,还有剧作家阿里斯多芬尼斯。柏拉图最著名的一句话是与政治有关的,他说:“除非我们能由哲学家担任国王进行统治、或是现在那些被称为国王的人真正适当地学习了哲学,使政治权力和哲学能完全相融合,并且将现在那些只从事政治而不钻研哲学、或只钻研哲学而不从事政治的家伙完全驱逐出去,否则,我们的城邦永远也不会获得安宁、人类也不会免于邪恶的灾难。”他意指一个国家、城市或城邦的所有统治者当智慧,如若不然,他们即无能。只有通过这样的哲学智慧,世界才能免于沦于邪恶。柏拉图偏爱的政府,应当有良善的贵族,出身高贵,知书识礼,品行纯良,能够帮助普通人过上更好的生活。他反对严格意义上的民主——人民自己的统治——因为在他看来,正是民主,谋杀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除了政治理论,柏拉图最持久的理论是“理型论”。在诸多著作中,他都提及了表象,并断定,通过它们,非物质的抽象占据最高位置,这是最为基本的现实。物质世界一切可变,我们对其感知亦如此。柏拉图还认为,宇宙一定是由某物所创造,不管那是什么,宇宙都是其后代,而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我们的身体和接触到的一切周围事物,都不若宇宙的创造者及宇宙本身真实。这一观点是榜单4号托马斯·阿奎那对存在主义理解的基础。1.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在另一个哲学类的榜单也位列榜首,因此他在本榜单中的位置并不十分让人吃惊。毕竟,亚里士多德是史上第一人,写就了一套系统,借此理解并批判从纯逻辑到论理、政治、文学甚至科学的一切。他提出理论称,所有存在的事情都有四因(或四个特质),分别是:质料因,即事物的组成;形式因,即事物质料的排列;动力因,即事物的创造者;以及目的因,即事物存在的目的。这听上去也许非常明显,毫无争论的意义,鉴于篇幅限制,本篇文章就不对这一经典的因果律进行阐述了,在这里只需说明一点,即自亚里士多德之后,就本话题旁人再无话可说,而一切已经被阐述过和也许所有或可以或必须被阐述的事情,都一定是建立在亚里士多德体系的基础上。一边不借用甚至批判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一边讨论因果律是不可能的。在西方历史上,亚里士多德是首个提出宇宙中的生命有层级之分的人。自然隔岸观火,从不做非必须之事,因此控制动物的是动物,动植物都是一样。他所谓的“生命梯级”中共有11个梯级,其中最顶端的是人类。中世纪基督学教理论学家根据这一观点,推断出了上帝与人类的梯级,以及天使。因此,通常被当做纯粹天主教概念的天主教天界阶梯实际上起源于亚里士多德,他的生活年代甚至早于耶稣出生。实际上,亚里士多德位于贯穿于中世纪西方世界的古典教育体系中心。亚里士多德几乎涉猎了全部学科领域,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而现代哲学中的每一个原则、想法、概念或发现几乎都是建立在亚里士多德理论的基础上的。他关于论理的原则建立在“行善,而非从善”的概念上。一个人也许友善、仁慈、慷慨,但在他通过帮助别人证明这一点之前,他的善对世界几乎一无所益,对他来说也即不意味着任何事情。关于亚里士多德,我们还有许多好说的,但本文已足够长了。值得敬仰的地方不计其数,每个读者心中都可以有自己的计
2023-08-08 19:14:4215

咨询顾问的核心能力之本质思考法

在20多年的咨询生涯中,经常在面对完全陌生的行业。褐石公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抓住问题的本质,提供解决方案。 资深顾问是如何看透项目本质的? 答案是, 咨询顾问的本质思考法 。 那么,本质思考法是怎样一种方法? 只需记住八个字——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 一、大胆假设 1、 定义法: 定义法是对项目的 根本属性 作出假设。 这不是什么?这是什么?这还可以是什么?褐石公经常用这种描述来定义项目的本质。这种方法也适用于定义各种问题。 从不同的维度定义问题,会让人豁然开朗,脑洞大开,找到本质解。 当然,如果有多种类似的事物或设想时,可以用 求同求异法 和 先归纳后抽象法…… 2、 寻根法: 对问题根源作出假设。 穆勒五法、5Why提问法、结构性分析法、系统性分析法…… 这些方法,在《褐石咨询顾问》和《10倍好教练》中有详细拆解和训练。 3、 因果链: 对现象背后底层逻辑作出假设的一种方法,先归纳后抽象法找出因果关系,是咨询顾问的底层逻辑思维。要找出本质解,先要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小心求证 求证的三种方法:自问自答,试验验证,举出反例。 1、 自问自答: 除了这个假设,还有什么更好的假设吗?如果换一个人来假设,他会怎么假设? 2、 试验验证: 如果这么做了,会怎么样?有时候纯逻辑推理就能验证,有时候需要实践才能验证。 3、 举出反例: 什么情形下,这个假设不成立? 咨询顾问厉害之处,永远相信, 所有的想法都是假设,是有待验证的假设 。 即便是牛顿的物理学,都被爱因斯坦找到反例,更何况我们提出的假设呢? 对事物本质的探索,是永不停止的脚步。咨询顾问,有长期思考某些重要问题的习惯。甚至在不同的阶段会推翻自己之前的想法和做法。 因为,成长型思维,是咨询顾问的基本能力。 友情提示:小心谬误:需要小心基本谬误与因果谬误(有兴趣的,可以等褐石公另外写文章《咨询顾问常见的逻辑谬误》探讨)。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 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2023-08-08 19:15:061

穆勒五法的应用

归纳推理,又称归纳法,它是从特殊的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十九世纪英国逻辑学家穆勒对归纳法做了一次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探索因果联系的归纳方法──穆勒五法,推动了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科学研究中,归纳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经验定律、经验公式的获得都是借助了归纳法的力量。科学研究的这种特点,也反映在理科各学科教材之中,依照教材的安排,大多数经验定律都是经由实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归纳获得的。因而归纳法的教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教好归纳法,首先应对归纳法有较为清楚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教学中常见的归纳方法──穆勒五法。1.求同法:是通过考察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确定在各个场合先行情况中是否只有另外一个情况是共同的,如果是,那么这个共同情况与被研究的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能够运用求同法的条件:在被研究现象出场的场合中,先行情况只有一个共同因素。正确运用求同法,必须。(1)分析、确定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2)分析先行情况中变化因素和不变因素,确定是否只存在一个共同因素。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力时,首先给出有力存在的具体实例,“人推车”、“人提水桶”、“推土机推土”、“压路机压路”、“磁铁吸引大头针”,然后由上述实例归纳出结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此处所用的归纳法,即求同法。生物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藻类植物时,先安排学生学习几种典型的藻类植物:绿藻中的衣藻和水绵,蓝藻中的地木耳,褐藻中的海带,红藻中的紫菜,并由此得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无根、叶、茎器官分化;含有叶绿素,能光合作用。所用的归纳法,也是求同法。2.求异法:是通过考察被研究的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确定在这两个场合中是否只有另外一个情况不同,如果是,那么这个不同情况与被研究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能够运用差异法的条件:被研究现象(结果)出现和不出现的场合,先行情况中只有一个不同的因素。要正确运用差异法,必须:(1)确定被研究现象(结果)出现不出现的两个场合;(2)分析两个场合先行情况中变化因素和不变因素,确定其中是否只有一个因素不同。物理教学中,在讲解二力平衡时,教师先给出二力平衡的实例,即两个力满足同物、同线、等大、反向。再给出一个例子,此时两个力满足同物、等大、反向,此例结果物体不平衡,由此归纳出二力平衡必须有同线这个条件。此处所用归纳法即差异法。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催化剂概念时,演示实验中安排如下两个实验:一个实验是KClO3加热熔化后,虽有O2产生,但速度很慢;另一个实验是向加热后的KClO3迅速撒入少量MnO2,立即有大量的O2放出。由以上两个实验,得出MnO2是O2快速放出的原因的结论。所用归纳法同样是差异法。3.共变法:是通过考察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若干场合中,确定是否只有一个情况发生相应变化,如果是,那么这个发生了相应变化的情况与被研究现象之间存在因果联系。能够运用共变法的条件:在结果发生了程度上变化的场合,先行情况中只有一个因素发生了程度上变化。要正确运用共变法,必须:(1)分析结果存在的若干场合,确定这些场合中,结果发生了程度上的变化;(2)分析先行情况中变化因素和不变因素,确定是否只有一个因素发生了程度上的变化。物理教学中,在讲解压强时,教师安排两个实验,并由此归纳出,在压力不变时,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越小,压力效果越大。此处所用的归纳法即共变法。共变法是物理教学中使用最为频繁的归纳方法。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温度对弱电解质电离度影响规律时,安排如下演示实验:用0.01摩尔/升的醋酸溶液25亳升装入烧杯,用测定溶液导电性装置,做三次不同温度时醋酸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结果如下:0℃时,通电,灯泡钨丝红、暗淡。50℃时,通电,灯泡比较明亮。100℃时,通电,灯泡明亮。并由此归纳出,温度升高是灯泡亮度变亮的原因。此处所用的归纳法也是共变法。随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灯泡亮度强弱与溶液中自由离子多少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推出:升高温度,导致弱电解质电离度增大的规律。4.剩余法:对某复合结局事件(A,B,C),已知它的有关(暴露)因素在特定的范围内(a,b,c),通过先前的归纳又知道b说明B,c说明C,那么剩余的a必定说明A。探求现象因果联系的方法之一。如已知被研究的某一复杂现象由某种复杂情况引起,将其中已确认有因果联系的部分除开,则剩余的部分也有因果联系。如已知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有四个地方发生倾斜,还知道三个地方的倾斜是因为受到三个行星的吸引,由此认为第四个地方的倾斜是因为受到另一个行星的吸引。后来果然发现了这个行星,即海王星。剩余法得出的结果有或然性。5.契合差异并用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又叫做求同、求异并用法。它的内容是:如果某被考究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正事例组)只有一个共同的因素,而这个被考察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负事例组)都没有这个共同因素,那么,这个共同的因素就是某被考察现象的原因。该法的步骤是两次求同一次求异。应用契合差异并用法应注意以下两点:①正反两组事例的组成场合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②所选择的负事例组的各个场合,应与正事例组各场合在客观类属关系上较近。例如:某医疗队为了了解地方病甲状腺肿的原因,先到这种病流行的几个地区巡回调查。发现这些地区地理环境、经济水平都各不相同,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居民常用食物和饮用水中缺碘。医疗队又到一些不流行该病的地区去调查。发现这些地区地理环境、经济水平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居民常用食物和饮用水中不缺碘。医疗队综合上述调查情况后,认为缺碘是产生甲状腺肿的原因。后来对病人进行补碘治疗,果然疗效甚佳。这一结论就是通过契合差异并用法而得出来的。
2023-08-08 19:15:551

什么是穆勒五法???

穆勒五法 一、契合法 契合法的内容是:考察几个出现某一被研究现象的不同场合,如果各个不同场合除一个条件相同外,其他条件都不同,那么,这个相同条件就是某被研究现象的原因。因这种方法是异中求同,所以又叫做求同法。 契合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① ABC a ② ADE a ③ AFG a …… … 所以 A是a的原因 例如:1960年,英国某农场十万只火鸡和小鸭吃了发霉的花生,在几个月内得癌症死了。后来,用这种花生喂羊、猫、鸽子等动物,又发生了同样的结果。1963年,有人又用发了霉的花生喂大白鼠、鱼和雪貂,也都纷纷得癌而死,上述各种动物患癌症的前提条件中,对象、时间、环境都不同,唯一共同的因素就是吃了发霉的花生。于是,人们推断:吃了发霉的花生可能是这些动物得癌死亡的原因。后来通过化验证明,发霉的花生内含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致癌物质。这个推断就是通过契合法得出的。 契合法的结论是或然性的。为了提高契合法结论的可靠性,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 结论的可靠性和考察的场合数量有关。考察的场合越多,结论的可靠性越高。 ②有时在被研究的各个场合中,共同的因素并不只一个,因此,在观察中就应当通过具体分析排除与被研究现象不相关的共同因素。 二、差异法 差异法的内容是:比较某现象出现的场合和不出现的场合,如果这两个场合除一点不,同外,其他情况都相同,那么这个不同点就是这个现象的原因。因这种方法是同中求异,所以又称之为求异法。 求异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①ABC a ②-BC - 所以 A是a的原因 例如:一百多年前,一艘远洋帆船载着五个中国人和几个外国人由中国开往欧洲。途中,除五个中国人外,全病得奄奄一息。经诊断,都患有坏血病。同乘一只船,同样是人,一样是风餐露宿,受苦挨饿,漂洋过海,为什么中国人和外国人却判若异类呢?原来这五个中国人都有喝茶的嗜好,而外国人却没有。于是得出结论:喝茶是这五位中国人不得坏血病的原因。这个结论就是用差异法得出的。 差异法是求异除同。运用差异法进行比较的两个场合一定要只有一点不同,其他情况都相同。这种条件在通常情况下是少见的,因而差异法常和实验直接联系。运用差异法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运用差异法,必须注意排除除了一点外的其他一切差异因素。如果相比较的两个场合还有其他差异因素未被发觉,结论就会被否定或出现误差。 ②运用差异法,还应注意两个场合唯一不同的情况是被考察现象的全部原因还是部分原因。 三、契合差异并用法 契合差异并用法又叫做求同、求异并用法。它的内容是:如果某被考究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正事例组)只有一个共同的因素,而这个被考察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负事例组)都没有这个共同因素,那么,这个共同的因素就是某被考察现象的原因。该法的步骤是两次求同一次求异。 契合差异并用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①ABC a ②ADE a ③AFG a …… … ①-BG- ②-DE- ③-FN- …… … 所以 A是a的原因 例如:某医疗队为了了解地方病甲状腺肿的原因,先到这种病流行的几个地区巡回调查。发现这些地区地理环境、经济水平都各不相同,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居民常用食物和饮用水中缺碘。医疗队又到一些不流行该病的地区去调查。发现这些地区地理环境、经济水平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居民常用食物和饮用水中不缺碘。医疗队综合上述调查情况后,认为缺碘是产生甲状腺肿的原因。后来对病人进行补碘治疗,果然疗效甚佳。这一结论就是通过契合差异并用法而得出来的。 应用契合差异并用法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正反两组事例的组成场合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②所选择的负事例组的各个场合,应与正事例组各场合在客观类属关系上较近。 四、共变法 共变法的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发生变化另一现象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那么,前一现象就是后一现象的原因。 共变法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① A1BC a1 ② A2BCa2 ③ A3BCa3 … … … 所以 A是a的原因 例如:一定压力下的一定量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缩小。气体体积与温度之间的共变关系,说明气体温度的改变是其体积改变的原因。 应用共变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不能只凭简单观察,来确定共变的因果关系,有时两种现象共变,但实际并无因果联系,可能二者都是另一现象引起的结果。如闪电与雷鸣。 ②共变法通过两种现象之间的共变,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是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为前提的。 ③两种现象的共变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一限度,两种现象就不再有共变关系。 五、剩余法 剩余法的内容是:如果某一复合现象已确定是由某种复合原因引起的,把其中已确认有因果联系的部分减去,那么,剩余部分也必有因果联系。 剩余法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ABC是复杂现象abc的复杂原因, 已知A是a的原因,B是b的原因, 所以C是c的原因。 例如:有一次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为了弄清一批沥青铀矿样品中是否含有值得提炼的铀,对其含铀量进行了测定。令他们惊讶的是,有几块样品的放射性甚至比纯铀的还要大。这就意味着,在这些沥青铀矿中一定含有别的放射性元素。同时,这些未知的放射性元素只能是非常少量的,因为用普通的化学分析法不能测出它们来。量小放射性又那样强,说明该元素的放射性要远远高于铀。1898年7月,他们终于分离出放射性比铀强400倍的钋。该元素的发现,应用的是剩余法。 应用剩余法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确知复杂现象的复杂原因及其部分对应关系,不得有误差,否则结论就不可靠。 ②复合现象剩余部分的原因,可能又是复杂情况,这又要进行再分析,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2023-08-08 19:16:151

“穆勒五法”包括:()

“穆勒五法”包括:() A.求同法 B.差异法 C.分析法 D.共变法 正确答案:ABD
2023-08-08 19:16:231

结果相同,因子相异。异中求同,契合求解”是指穆勒五法中的那一种:

穆勒五法:1.契合法:a与AB一起出现,也与A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充分条件。如,例1:在两块麦地上施氮肥(A),一块浇水(B),一块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则可以猜想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 穆勒五法2.差异法:a与ABC一起出现,但不与B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必要条件。如,例2:在一块麦地上既施氮肥(A)又浇水(B)又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而在另一块麦地上只浇水(B)施钙肥(C)则产量不变。则可以猜想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3.契合差异法:a与AB一起出现,也与AC一起出现,但不与B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例3:在两块麦地上施氮肥(A),一块浇水(B),一块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而在另一块麦地上只浇水(B)施钙肥(C)则产量不变。则可以进一步肯定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4.剩余法:已知B是b的条件(原因),C是c的条件(原因),abc与AB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例4:天文学家观察出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有倾斜现象(a、b、c),已知倾斜现象a、b是受两颗行星(A、B)的吸引,于是可以猜想还有一颗行星(C)影响天王星的轨道倾斜(c)。5.共变法:A与a以同样方式发生变化,而BC则不以这种方式变化。可知,A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例5:改变单摆的摆长(A)则单摆的周期(a)随之改变,但改变摆球的质量(B)和摆球的材料(C)则周期不变。则可以认为单摆的摆长(A)决定其周期(a)。
2023-08-08 19:16:425

【急!!】 “穆勒五法”中的求同法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区别!

契合法  契合法的内容是:考察几个出现某一被研究现象的不同场合,如果各个不同场合除一个条件相同外,其他条件都不同,那么,这个相同条件就是某被研究现象的原因。因这种方法是异中求同,所以又叫做求同法。   契合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① ABC a   ② ADE a   ③ AFG a   …   所以 A是a的原因   例如:1960年,英国某农场十万只火鸡和小鸭吃了发霉的花生,在几个月内得癌症死了。后来,用这种花生喂羊、猫、鸽子等动物,又发生了同样的结果。1963年,有人又用发了霉的花生喂大白鼠、鱼和雪貂,也都纷纷得癌而死,上述各种动物患癌症的前提条件中,对象、时间、环境都不同,唯一共同的因素就是吃了发霉的花生。于是,人们推断:吃了发霉的花生可能是这些动物得癌死亡的原因。后来通过化验证明,发霉的花生内含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致癌物质。这个推断就是通过契合法得出的。   契合法的结论是或然性的。为了提高契合法结论的可靠性,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 结论的可靠性和考察的场合数量有关。考察的场合越多,结论的可靠性越高。   ②有时在被研究的各个场合中,共同的因素并不只一个,因此,在观察中就应当通过具体分析排除与被研究现象不相关的共同因素。差异法  差异法的内容是:比较某现象出现的场合和不出现的场合,如果这两个场合除一点不,同外,其他情况都相同,那么这个不同点就是这个现象的原因。因这种方法是同中求异,所以又称之为求异法。   求异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① ABC a   ② -BC -   所以 A是a的原因   例如:一百多年前,一艘远洋帆船载着五个中国人和几个外国人由中国开往欧洲。途中,除五个中国人外,全病得奄奄一息。经诊断,都患有坏血病。同乘一只船,同样是人,一样是风餐露宿,受苦挨饿,漂洋过海,为什么中国人和外国人却判若异类呢?原来这五个中国人都有喝茶的嗜好,而外国人却没有。于是得出结论:喝茶是这五位中国人不得坏血病的原因。这个结论就是用差异法得出的。   差异法是求异除同。运用差异法进行比较的两个场合一定要只有一点不同,其他情况都相同。这种条件在通常情况下是少见的,因而差异法常和实验直接联系。运用差异法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运用差异法,必须注意排除除了一点外的其他一切差异因素。如果相比较的两个场合还有其他差异因素未被发觉,结论就会被否定或出现误差。   ②运用差异法,还应注意两个场合唯一不同的情况是被考察现象的全部原因还是部分原因。契合差异并用法  契合差异并用法又叫做求同、求异并用法。它的内容是:如果某被考究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正事例组)只有一个共同的因素,而这个被考察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负事例组)都没有这个共同因素,那么,这个共同的因素就是某被考察现象的原因。该法的步骤是两次求同一次求异。   契合差异并用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① ABC a   ② ADE a   ③ AFG a   … … …   ① -BG -   ② -DE -   ③ -FN -   … … …   所以 A是a的原因   例如:某医疗队为了了解地方病甲状腺肿的原因,先到这种病流行的几个地区巡回调查。发现这些地区地理环境、经济水平都各不相同,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居民常用食物和饮用水中缺碘。医疗队又到一些不流行该病的地区去调查。发现这些地区地理环境、经济水平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居民常用食物和饮用水中不缺碘。医疗队综合上述调查情况后,认为缺碘是产生甲状腺肿的原因。后来对病人进行补碘治疗,果然疗效甚佳。这一结论就是通过契合差异并用法而得出来的。   应用契合差异并用法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正反两组事例的组成场合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②所选择的负事例组的各个场合,应与正事例组各场合在客观类属关系上较近。共变法  共变法的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发生变化另一现象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那么,前一现象就是后一现象的原因。   共变法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① A1BC a1   ② A2BC a2   ③ A3BC a3   … … …   所以 A是a的原因   例如:一定压力下的一定量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缩小。气体体积与温度之间的共变关系,说明气体温度的改变是其体积改变的原因。   应用共变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不能只凭简单观察,来确定共变的因果关系,有时两种现象共变,但实际并无因果联系,可能二者都是另一现象引起的结果。如闪电与雷鸣。   ②共变法通过两种现象之间的共变,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是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为前提的。   ③两种现象的共变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一限度,两种现象就不再有共变关系。剩余法  剩余法的内容是:如果某一复合现象已确定是由某种复合原因引起的,把其中已确认有因果联系的部分减去,那么,剩余部分也必有因果联系。   剩余法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ABC是复杂现象abc的复杂原因,   已知A是a的原因,B是b的原因,   所以C是c的原因。   例如:有一次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为了弄清一批沥青铀矿样品中是否含有值得提炼的铀,对其含铀量进行了测定。令他们惊讶的是,有几块样品的放射性甚至比纯铀的还要大。这就意味着,在这些沥青铀矿中一定含有别的放射性元素。同时,这些未知的放射性元素只能是非常少量的,因为用普通的化学分析法不能测出它们来。量小放射性又那样强,说明该元素的放射性要远远高于铀。1898年7月,他们终于分离出放射性比铀强400倍的钋。该元素的发现,应用的是剩余法。   应用剩余法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确知复杂现象的复杂原因及其部分对应关系,不得有误差,否则结论就不可靠。   ②复合现象剩余部分的原因,可能又是复杂情况,这又要进行再分析,不能轻率地下结论。编辑本段穆勒五法的应用在教学中的应该  归纳推理,又称归纳法,它是从特殊的前提出发,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十九世纪英国逻辑学家穆勒对归纳法做了一次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探索因果联系的归纳方法──穆勒五法,推动了归纳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在科学研究中,归纳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经验定律、经验公式的获得都是借助了归纳法的力量。科学研究的这种特点,也反映在理科各学科教材之中,依照教材的安排,大多数经验定律都是经由实验(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归纳获得的。因而归纳法的教学是中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要教好归纳法,首先应对归纳法有较为清楚的认识。接下来,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教学中常见的归纳方法──穆勒五法。   求同法:是通过考察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确定在各个场合先行情况中是否只有另外一个情况是共同的,如果是,那么这个共同情况与被研究的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   能够运用求同法的条件:在被研究现象出场的场合中,先行情况只有一个共同因素。   正确运用求同法,必须。(1)分析、确定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2)分析先行情况中变化因素和不变因素,确定是否只存在一个共同因素。   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力时,首先给出有力存在的具体实例,“人推车”、“人提水桶”、“推土机推土”、“压路机压路”、“磁铁吸引大头针”,然后由上述实例归纳出结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此处所用的归纳法,即求同法。   生物教学中,教师在讲解藻类植物时,先安排学生学习几种典型的藻类植物:绿藻中的衣藻和水绵,蓝藻中的地木耳,褐藻中的海带,红藻中的紫菜,并由此得出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无根、叶、茎器官分化;含有叶绿素,能光合作用。所用的归纳法,也是求同法。   2.求异法:是通过考察被研究的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确定在这两个场合中是否只有另外一个情况不同,如果是,那么这个不同情况与被研究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   能够运用差异法的条件:被研究现象(结果)出现和不出现的场合,先行情况中只有一个不同的因素。   要正确运用差异法,必须:(1)确定被研究现象(结果)出现不出现的两个场合;(2)分析两个场合先行情况中变化因素和不变因素,确定其中是否只有一个因素不同。   物理教学中,在讲解二力平衡时,教师先给出二力平衡的实例,即两个力满足同物、同线、等大、反向。再给出一个例子,此时两个力满足同物、等大、反向,此例结果物体不平衡,由此归纳出二力平衡必须有同线这个条件。此处所用归纳法即差异法。   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催化剂概念时,演示实验中安排如下两个实验:一个实验是KClO3加热熔化后,虽有O2产生,但速度很慢;另一个实验是向加热后的KClO3迅速撒入少量MnO2,立即有大量的O2放出。   由以上两个实验,得出MnO2是O2快速放出的原因的结论。所用归纳法同样是差异法。   3.共变法:是通过考察被研究现象发生变化的若干场合中,确定是否只有一个情况发生相应变化,如果是,那么这个发生了相应变化的情况与被研究现象之间存在因果联系。   能够运用共变法的条件:在结果发生了程度上变化的场合,先行情况中只有一个因素发生了程度上变化。   要正确运用共变法,必须:(1)分析结果存在的若干场合,确定这些场合中,结果发生了程度上的变化;(2)分析先行情况中变化因素和不变因素,确定是否只有一个因素发生了程度上的变化。   物理教学中,在讲解压强时,教师安排两个实验,并由此归纳出,在压力不变时,压力产生的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受力面积越小,压力效果越大。此处所用的归纳法即共变法。共变法是物理教学中使用最为频繁的归纳方法。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在讲解温度对弱电解质电离度影响规律时,安排如下演示实验:用0.01摩尔/升的醋酸溶液25亳升装入烧杯,用测定溶液导电性装置,做三次不同温度时醋酸溶液导电性强弱的实验。结果如下:0℃时,通电,灯泡钨丝红、暗淡。50℃时,通电,灯泡比较明亮。100℃时,通电,灯泡明亮。并由此归纳出,温度升高是灯泡亮度变亮的原因。此处所用的归纳法也是共变法。随后,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根据灯泡亮度强弱与溶液中自由离子多少之间的因果关系,分析推出:升高温度,导致弱电解质电离度增大的规律。   4.剩余法:对某复合结局事件(A,B,C),已知它的有关(暴露)因素在特定的范围内(a,b,c),通过先前的归纳又知道b说明B,c说明C,那么剩余的a必定说明A。   探求现象因果联系的方法之一。如已知被研究的某一复杂现象由某种复杂情况引起,将其中已确认有因果联系的部分除开,则剩余的部分也有因果联系。如已知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有四个地方发生倾斜,还知道三个地方的倾斜是因为受到三个行星的吸引,由此认为第四个地方的倾斜是因为受到另一个行星的吸引。后来果然发现了这个行星,即海王星。剩余法得出的结果有或然性。   5. 契合差异并用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又叫做求同、求异并用法。它的内容是:如果某被考究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正事例组)只有一个共同的因素,而这个被考察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负事例组)都没有这个共同因素,那么,这个共同的因素就是某被考察现象的原因。该法的步骤是两次求同一次求异。   契合差异并用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① ABC a   ② ADE a   ③ AFG a   … … …   ① -BG -   ② -DE -   ③ -FN -   … … …   所以 A是a的原因   例如:某医疗队为了了解地方病甲状腺肿的原因,先到这种病流行的几个地区巡回调查。发现这些地区地理环境、经济水平都各不相同,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居民常用食物和饮用水中缺碘。医疗队又到一些不流行该病的地区去调查。发现这些地区地理环境、经济水平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居民常用食物和饮用水中不缺碘。医疗队综合上述调查情况后,认为缺碘是产生甲状腺肿的原因。后来对病人进行补碘治疗,果然疗效甚佳。这一结论就是通过契合差异并用法而得出来的。   应用契合差异并用法应注意以下两点:①正反两组事例的组成场合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②所选择的负事例组的各个场合,应与正事例组各场合在客观类属关系上较近。   世界上的许多事物都是干差万别,似乎毫不相干,可在特定的环境时,把一些看上去毫不相干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进行“求同”或“求异”后,往往会激发人们产生新的创意。在创业路上如果多运用“求同求异”思维,会令你的创业和经营有意想不到的效果。求同思维  在创造活动中,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根据实际的需要,联系在一起进行“求同”思考,寻求它们的结合点,然后从这些结合点中产生新的创意。   在日本大阪南部有一处著名的温泉,四周是景色宜人的青山翠谷。来这里观光的顾客总想泡一泡温泉浴,又想坐空中缆车观赏峰峦美景。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有些人往往来不及一次完成这两项活动,只能二者择一,怀着遗憾离开。能不能找到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呢?温泉饭店的经理召开全体员工会议集思广益,经过反复讨论,终于从两种旅游服务项目找到它们的结合点:一边泡温泉浴,一边观赏美景,从而推出了一项创意服务:“空中浴池”。就是把温泉澡池装在电缆车上,让它们在崇山峻岭中来回滑行,客人既能够怡然自乐地泡在温泉里,又能把充满诤隋画意的身边景色尽揽眼底,给人以飘然欲仙的感受。这项创意引起了游客的极大兴趣,星期天和节假日经常“人满为患”。   在上述事例中,人们通常很难把“温泉澡”与“电缆车”联系在一起,更不可能找到它们的共同点或结合点。然而,当人们根据实际需要,从“求同”视角出发,把不同事物联系在一起进行“求同”,寻找它们的相同或结合点,就会产生出人意料的新创意。   美国一家化学公司的工程师在油漆旧房子时,一边费力地刮墙上的旧漆,一边想:要是能把全部旧漆一下都剥下来就好了。想着想着,他突然有了个想法:“如果在刷房子的油漆里加上炸药,几年后开始剥落时,点一根火柴就能将其剥掉”。真是大胆离奇的想法!把油漆和炸药这两个毫无关系的事物联系起来。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创造出一种具有活化性的油漆添加剂,可以使油漆轻而易举地从墙上剥下来。   减肥是许多肥胖者期望的事情。然而,不少肥胖者既想减肥,又不想委屈自己的嘴,还懒得参加体育运动,怎么办?有人基于“胖”从口入的原因,从防止胖子吃高脂肪和高糖食物的想法出发,硬是将减肥与喷雾这两个相距甚远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创意设计出“减肥喷雾器”。这种用具从各种美食中吸取香味并贮存起来,使用时打开阀门,通过喷嘴将香味射至胖子的舌面上,几分钟后,胖子就会产生一种解馋的感觉而食欲大减,从而达到减肥的目的。   上述成功的创意事例的共同特点,就是巧妙地运用了“求同思维”。   求同思维的关键就是进行异中求同的思考。若你能在事物间找到它们的结合点,就能够把不同的事物结合起来,提出新的创意。在一般情况下,组合后的事物所产生的功能和效益,并不等于原先几种事物的简单相加,而是整个事物出现了新的性质和功能。   生活中运用“求同思维”产生发明处处可见。如收录两用机、组合家具、组合文具盒等,都显示了“求同思维”的创意。求异思维  就是思考者在同类事物中,追求特异之点,并以此作为解决疑难问题的特异方法。   运用求异思维,也可以从差异中构想出新的创意点子。   香港有一家经营粘合剂的商店,在推出一种新型的“强力万能胶”时,市面上也有各种形形色色的“万能胶”。老板决定从广告宣传人手,经过研究发现几乎所有的“万能胶”广告都有雷同。于是,他想出一个与众不同、别出心裁的“广告”,把一枚价值千元的金币用这种胶粘在店门口的墙上,并告示说,谁能用手把这枚金币抠下来,这枚金币就奉送给谁。果然,这个广告引来许多人的尝试和围观,起到了“轰动”效应。尽管没有一个人能用手抠下那枚金币、但进店买“强力万能胶”的人却日益增多。   这里,店主采用了与众不同的广告形式,其实就是“同中求异”:一是自己的产品与其它产品相比有它的特异性(粘合剂特别牢固),二是这个广告形式与众多广告形式相比有特异性(大多数看到广告的人都会产生抠金币的心理)。   运用“求异思维”产生的创意是很多的,如把某种产品的形状“求异”一下,把某种物品的颜色“求异”一下,把某种应用品的结构“求异”一下,把解决某种问题的方法“求异”一下,都有可能会出现新的创意,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创业中,运用“求同求异”思维对事物进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思考,这种思考进行得愈多,愈频繁,就愈有效,对创业越有帮助。
2023-08-08 19:17:062

穆勒五法的包括

契合法的内容是:考察几个出现某一被研究现象的不同场合,如果各个不同场合除一个条件相同外,其他条件都不同,那么,这个相同条件就是某被研究现象的原因。因这种方法是异中求同,所以又叫做求同法。契合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① ABC a② ADE a③ AFG a…所以 A是a的原因例如:1960年,英国某农场十万只火鸡和小鸭吃了发霉的花生,在几个月内得癌症死了。后来,用这种花生喂羊、猫、鸽子等动物,又发生了同样的结果。1963年,有人又用发了霉的花生喂大白鼠、鱼和雪貂,也都纷纷得癌而死,上述各种动物患癌症的前提条件中,对象、时间、环境都不同,唯一共同的因素就是吃了发霉的花生。于是,人们推断:吃了发霉的花生可能是这些动物得癌死亡的原因。后来通过化验证明,发霉的花生内含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致癌物质。这个推断就是通过契合法得出的。契合法的结论是或然性的。为了提高契合法结论的可靠性,应注意以下两点:① 结论的可靠性和考察的场合数量有关。考察的场合越多,结论的可靠性越高。②有时在被研究的各个场合中,共同的因素并不只一个,因此,在观察中就应当通过具体分析排除与被研究现象不相关的共同因素。 差异法的内容是:比较某现象出现的场合和不出现的场合,如果这两个场合除一点不同外,其他情况都相同,那么这个不同点就是这个现象的原因。因这种方法是同中求异,所以又称之为求异法。求异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① ABC a② -BC —所以 A是a的原因例如:一百多年前,一艘远洋帆船载着五个中国人和几个外国人由中国开往欧洲。途中,除五个中国人外,全病得奄奄一息。经诊断,都患有坏血病。同乘一只船,同样是人,一样是风餐露宿,受苦挨饿,漂洋过海,为什么中国人和外国人却判若异类呢?原来这五个中国人都有喝茶的嗜好,而外国人却没有。于是得出结论:喝茶是这五位中国人不得坏血病的原因。这个结论就是用差异法得出的。差异法是求异除同。运用差异法进行比较的两个场合一定要只有一点不同,其他情况都相同。这种条件在通常情况下是少见的,因而差异法常和实验直接联系。运用差异法应注意以下两点:①运用差异法,必须注意排除除了一点外的其他一切差异因素。如果相比较的两个场合还有其他差异因素未被发觉,结论就会被否定或出现误差。②运用差异法,还应注意两个场合唯一不同的情况是被考察现象的全部原因还是部分原因。 契合差异并用法又叫做求同、求异并用法。它的内容是:如果某被考究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正事例组)只有一个共同的因素,而这个被考察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负事例组)都没有这个共同因素,那么,这个共同的因素就是某被考察现象的原因。该法的步骤是两次求同一次求异。契合差异并用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① ABC a② ADE a③ AFG a… … …① -BC -② -DE -③ -FG -… … …所以 A是a的原因例如:某医疗队为了了解地方病甲状腺肿的原因,先到这种病流行的几个地区巡回调查。发现这些地区地理环境、经济水平都各不相同,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居民常用食物和饮用水中缺碘。医疗队又到一些不流行该病的地区去调查。发现这些地区地理环境、经济水平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居民常用食物和饮用水中不缺碘。医疗队综合上述调查情况后,认为缺碘是产生甲状腺肿的原因。后来对病人进行补碘治疗,果然疗效甚佳。这一结论就是通过契合差异并用法而得出来的。应用契合差异并用法应注意以下两点:①正反两组事例的组成场合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②所选择的负事例组的各个场合,应与正事例组各场合在客观类属关系上较近。 共变法的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发生变化另一现象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那么,前一现象就是后一现象的原因。共变法可用公式表示如下: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① A1BC a1② A2BC a2③ A3BC a3… … …所以 A是a的原因例如:一定压力下的一定量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缩小。气体体积与温度之间的共变关系,说明气体温度的改变是其体积改变的原因。应用共变法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不能只凭简单观察,来确定共变的因果关系,有时两种现象共变,但实际并无因果联系,可能二者都是另一现象引起的结果。如闪电与雷鸣。②共变法通过两种现象之间的共变,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是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为前提的。③两种现象的共变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一限度,两种现象就不再有共变关系。 剩余法的内容是:如果某一复合现象已确定是由某种复合原因引起的,把其中已确认有因果联系的部分减去,那么,剩余部分也必有因果联系。剩余法可用公式表示如下:ABC是复杂现象abc的复杂原因,已知A是a的原因,B是b的原因,所以C是c的原因。例如:有一次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为了弄清一批沥青铀矿样品中是否含有值得提炼的铀,对其含铀量进行了测定。令他们惊讶的是,有几块样品的放射性甚至比纯铀的还要大。这就意味着,在这些沥青铀矿中一定含有别的放射性元素。同时,这些未知的放射性元素只能是非常少量的,因为用普通的化学分析法不能测出它们来。量小放射性又那样强,说明该元素的放射性要远远高于铀。1898年7月,他们终于分离出放射性比铀强400倍的钋。该元素的发现,应用的是剩余法。应用剩余法应注意以下两点:①确知复杂现象的复杂原因及其部分对应关系,不得有误差,否则结论就不可靠。②复合现象剩余部分的原因,可能又是复杂情况,这又要进行再分析,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2023-08-08 19:17:161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穆勒五法”。()

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穆勒五法”。() A.求同法 B.共变法 C.观察法 D.剩余法 正确答案:C
2023-08-08 19:17:411

【急!!】 “穆勒五法”中的求同法与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区别!

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是不完全归纳推理的一种。其特点是:作为前提的关于某类事物部分对象的判断,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由此推出关于某类事物全体对象的判断带有或然性。如观察到铁受热膨胀、铜受热膨胀等事实而不知其所以然,由此推出“所有金属受热膨胀”的结论就是简单枚举归纳推理。求同法:是通过考察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确定在各个场合先行情况中是否只有另外一个情况是共同的,如果是,那么这个共同情况与被研究的现象之间有因果联系。能够运用求同法的条件:在被研究现象出场的场合中,先行情况只有一个共同因素。正确运用求同法,必须。(1)分析、确定被研究现象出现的若干场合;(2)分析先行情况中变化因素和不变因素,确定是否只存在一个共同因素。物理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力时,首先给出有力存在的具体实例,“人推车”、“人提水桶”、“推土机推土”、“压路机压路”、“磁铁吸引大头针”,然后由上述实例归纳出结论: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此处所用的归纳法,即求同法。都是归纳推理方法的一种,区别:1、从定义看,前者肯定不是完全归纳推理,后者有可能是。2、前者是不知过程而归纳出结果,后者则有清晰的思维过程
2023-08-08 19:18:052

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科学?一、科学一词的来源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为什么这么称呼呢?science的本来含义是系统知识,我想也许这样,科学在十九世纪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了,它已分得非常细了,即分成许多许多专业,而这些专业知识又不象其它知识那样是互不联系的。除了专业概念外,基础概念是一致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样的,“科”的意思是分类或层次条理的意思,所以我自认为science对应“科学”还是比较合适的。二、科学的严格定义实际上,由于科学一词从来就没有严格定义过,所以会引起一系列的混乱和无谓的争论。比如: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中医是否是科学?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是什么?科学与宗教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而这些问题又是非常非常吸引人的问题。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尽早地给出恰当的定义以解决这些争议。下面先看看我根据现有教科书以及有些权威性论著上的定义改进的自认为非常严格的定义,然后再来讨论一下其确切的含义,争取学术界有个一致的认同。定义——科学是一种最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社会事业该定义中“最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该定语是自己加进去的,原因是为了明确科学的涵义,即明确科学是一个怎样的知识体系(我至今为止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书上为什么不敢明确地加上它)。其中“矛盾”当然是指逻辑矛盾。“知识体系”是人们对科学的最初认识。作为一种非常实用的知识,最重要的就是有很高的条理性和结构。这一点,任何一本经典著作都多少具有这种特色,古代最著名的要数《几何原本》了。中国的古典著作中最有条理的,也许是我不学无术,自认为对我影响最大的是《橘中秘》(一本棋书)。不过科学这种知识体系已不象某些知识体系那样规模那么小,讨论范围那么窄了,而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其野心甚至企图包罗万象无所不及。这么大的体系仍要保持很强的条理和结构,这就显得与众不同了。但知识体系并不只有科学一种,所以必需明确科学是怎样的知识体系。定义中前面部分给出了限定,跳过一段再讨论。很早有人就认识到了科学是一项社会事业,但其意义是随时代发展进一步深化的。而这也是缺少教育的人们不易理解的。知识表现在书本里怎么又是一种社会活动呢?不能被别人理解,不能被别人重复验证,这本身就不叫知识,为什么还要强调其社会性呢?这是因为科学对知识的认识要远远比其它对其的认识严格。不管对巫师、宗教徒、平民还是科学家来说,知识都是指正确的陈述,正确的预见,即知识就是人认为的“真理”。但只有科学家才非常严格地审视“真理”。不光要看它的初始语句(常称为公理)是否来源于直觉、实验或有充分理由,而且严密地审查推导过程中的任何细节,并考查其任一导出结论是否与实验或生活经验相冲突。而这一系列工作都不是没有受过科学训练的人能做的,因此需要教育,需要许多的科学家的共同劳动,也需要广大民众的理解和各方面的支持。随着科学的越来越发达,科学的复杂程度越高,其社会性也就越强。“最逼近真理”是强调科学的特质,与其它相比,科学最强调怀疑,因为科学是以不存在先知先觉为前提的。认为所有知识都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虽然科学追求的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但毕竟主观世界与客观存在并不是一回事,知识再正确,也只是逼近对世界的描述,而不就是客观世界。比如说:理想气体模型它能非常好的描述在常温常压下的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是因为这些气体分子的线度远小于它们之间的距离。而范德瓦尔斯对理想气体模型的修正也只是近似的描述象水蒸气那样的真实气体。科学家们懂得他们的理论一开始就是近似,所以他们从未指望从其理论导出的结论与真实世界无丝毫误差。所有的知识是人造的,是主观世界的产物,即使存在外星人,也只可能是比地球人更进化而已,他们也会有错。自然界的秘密存在于自然界本身,自然界以其自身的多样特点表现自己,但不会以文字形式借上帝之口明白地表达出来。可见用“最逼近真理”这一词项既强调科学的严密性,又强调了科学对世界的认识意义。“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该定语反映了科学对完美的追求,强调了科学也有个成长过程。普通人犯错误是经常的,伟人也会犯错误,象牛顿、爱因斯坦和马克思这样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也有错误的理论。罗素的著作中,经常描写伟人的自相矛盾,比如,提倡用节育手段控制人口的马尔萨斯四年内添三个孩子;提倡无为的叔本华对晚来的荣誉欣喜若狂;被称为实验科学的始祖的培根则不知道为他治病的哈维发明血液大循环理论。伟人尚且如此,那么集所有伟人智慧的科学内容要想没有一点自相矛盾的暇点则十分困难,而且体系越大越难以没有错误,特别是新学科,需要时间的检验。任何科学都有个成熟的过程。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科学也许是某种情境下的近似,在无限推广时就可能出现矛盾,而科学决不会装作没有看见,必定要去解决这一矛盾,使科学向前迈进。由迈克尔逊实验引起的相对论、由黑体辐射实验引起的量子力学以及理发师悖论引起的数学革命,正是排除了那些自相矛盾后发展起来的。我想,科学的如上定义用了最少的文字既把经典的科学含义表达了出来,又突出了科学的特点,明确了科学与其它的分界,概括了库恩的科学范式理论和波普尔的证伪理论,强调了科学的进化特征。三、科学方法要真正理解科学,仅弄清科学的定义是不够的。但也不是要掌握许多科学知识才能理解科学,想迅速理解科学的捷径,那只有掌握一些主要的科学方法。科学就是求真,也就是如何获得真的陈述,经典的科学方法有两大类,即实验方法和理性方法,具体的说主要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将特殊陈述上升为一般陈述(或定律定理原理)的方法。经验科学来源于观察和实验,把大量的原始记录归并为很少的定律定理,形成秩序井然的知识体系,这就是经验科学形成的过程。可见怎样的归纳是有效的、可靠的,这是经验科学要研究的最重要的问题。自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延生以来,从未停止过这方面的探索和争论。可以看到随着深入的研究,发现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远比演绎法复杂。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教育不敢注重科学方法的普及,使得大众接受科学知识和接受其它知识似乎一样,以致分不清什么是科学知识,什么是非科学的知识。这里无法严格的讨论归纳方法的完整内容,但为了说明下面的一系列问题,这里简单提些基础的归纳要点。归纳法分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其中完全归纳法应用范围很小,因为对绝大多数事物,可观察的现象往往都是无穷的。所以实用的归纳法必然是不完全归纳法。其又分两种即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简单枚举法是不可靠的,只能得到或然性真理,因此科学归纳法是科学方法讨论的中心。所谓科学归纳法又叫排除式归纳法,这种归纳法不一定要增加原始陈述,而是排除那些可应用于特定事例的可能假说。培根的“三表法”和穆勒“五法”都是这类型的。下面简单列出穆勒“五法”。注意,它们的前提是,只存在两类现象,每类只有三个元素,即a、b、c(现象)和A、B、C(原因),并都先假定了①只有一个出现a的条件(原因),②只有A、B、C是可能的条件(原因)。1、契合法:a与AB一起出现,也与A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充分条件。如,例1:在两块麦地上施氮肥(A),一块浇水(B),一块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则可以猜想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2、差异法:a与ABC一起出现,但不与B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必要条件。如,例2:在一块麦地上既施氮肥(A)又浇水(B)又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而在另一块麦地上只浇水(B)施钙肥(C)则产量不变。则可以猜想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3、契合差异法:a与AB一起出现,也与AC一起出现,但不与B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例3:在两块麦地上施氮肥(A),一块浇水(B),一块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而在另一块麦地上只浇水(B)施钙肥(C)则产量不变。则可以进一步肯定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4、剩余法:已知B是b的条件(原因),C是c的条件(原因),abc与AB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例4:天文学家观察出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有倾斜现象(a、b、c),已知倾斜现象a、b是受两颗行星(A、B)的吸引,于是可以猜想还有一颗行星(C)影响天王星的轨道倾斜(c)。5、共变法:A与a以同样方式发生变化,而BC则不以这种方式变化。可知,A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例5:改变单摆的摆长(A)则单摆的周期(a)随之改变,但改变摆球的质量(B)和摆球的材料(C)则周期不变。则可以认为单摆的摆长(A)决定其周期(a)。通过类似于上面穆勒五法的科学归纳,似乎能够不太费力地找到事物的因果关系,但事实上非常困难。就穆勒五法而言,最难满足的就是那两个预设的条件,第一个称决定论公设,量子力学和混沌学的出现真实世界中决定论系统并不是太多的,所以并不总能满足这预设。第二个称封闭系统公设,这在科学研究中最难满足的,比如,契合差异法虽然对决定论系统是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但只要系统较为复杂点,其封闭性就很难满足,对单摆这样的简单系统较容易搞清楚某现象(如周期)背后有哪些可能的原因(摆长、质量、材料等),但例3就不简单。影响麦田产量的可能原因其实有很多很多,因此实际研究决不象例3那样简单。关于归纳说了这么多,实在出于无赖,让人们懂得归纳问题是科学的最大难题,要花很多时间的,但不强调这一点就不无法让人们理解科学。关于经验问题,现代哲学可能还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到归纳问题上,主要还在经验科学的最基础问题上讨论,即如何描述现象,怎样的描述才是有意义的。现象学、逻辑实证论以及非常晦涩的语言哲学都停留在这方面讨论。的确这些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实验科学的始祖培根最大的贡献也不是总结归纳法,而是强调怎样得到正确的原始陈述。原始陈述都不正确或无意义,则以后的归纳演绎就全是徒劳的。演绎法:应用一般陈述(或公理定律定理原理)导出特殊陈述或从一种陈述导出另一种陈述的方法。乍看起来,演绎似乎不能得到新的东西,所以培根尖锐的批评亚里斯多德的三段论不是没有根据的。但如果改变观念,认真思考一下什么是“新”,则就为发现演绎法的重要性。从牛顿把天上的星体运动与地上的苹果落地相联系到如今的大统一理论,可见物质现象的背后的确很可能有统一的本质,这样就完全可能用很少的陈述推导出对大千世界的各种现象的正确陈述。从这意义上说,“新”不一定指在旧体系之外的陈述,只要是另一种没见过的表述就是新,因为所有的具有现实意义的陈述都可以放在一个科学体系内。笛卡尔似乎认识到这一点,所以他十分瞧不起培根,由他的努力终于建立起真正实用的理性大厦。他看到了数学的演绎力量,把古希腊的注重理性思维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在西方笛卡尔常被称为哲学之父、科学之父,我也非常赞同。严格的科学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是从哥白尼,不是从培根、也不是从伽俐略,而是从笛卡尔。严格的说,没有数学就没有科学。任何一门科学,没有数学的参与,则很难说有效,更谈不上能成熟。但数学常不被称为经验科学,甚至有时称为形而上学,因为数学往往是从几个公理出发演绎出的理论体系。如《几何原本》仅由五个公理就演绎出厚厚一本书来,而把其中第五公设变了变,又演绎出《罗氏几何》和《黎曼几何》。数学的公理往往来源于直觉,所以又常常被称为先验科学,其实它与经验科学没有太大的本质区别,只是经验科学中的定律定理相对数学公理不那么直觉罢了。《欧氏几何》是对实际空间的研究,当然很容易直观得到几条公理了,《代数》、《数论》等仅是对数和方程进行研究当然也可能建立在几条直观的公理规则的基础上,但《相对论》要把时空物质都联系起来研究,则其定律定理就不是一目了然的了。数学被认为最抽象的,其实正是其抽象才认为基础,越是具体则研究对象涉及的因素越多。几何为什么是科学的基础,正是因为所有的事物都占空间,代数之所以是基础,是因为所有的概念必需量化后才能被精确研究。抽象有两层意思,一是事物某侧面的描述,二是难以理解难以想象。当然很多情况下这两层意思都有,因为对事物不完整的描述就不具体了,也就难以想象。然而抽象的理论之所以实用正是因为我们对具体事物的描述和处理总喜欢一部分一部分进行。因此抽象的往往是基础的。笛卡尔显然认识到了这一点,并进一步提出了科学研究必需遵守的一些原则:①只把那些十分清楚明白地呈现在我的心智之前、使我根本无法怀疑的东西放在我的判断中;②把难题尽可能分解为细小的部分,直到可以圆满解决为止;③按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一点地上升到复杂的对象的认识④把一切情形尽量完全地列举出来,尽量普遍地加以审视,以保证没有遗漏。这几个原则除了第一点轻视了实验的作用外,是非常精辟的。整个经典科学按照这些原则建立起来。现代科学尽管补充了经典科学的方法,但以上经典科学方法仍是科学的最基本方法和主要方法。所谓类比、模拟、实验、分析综合和假说等也都应属于经典科学的方法,由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提练出的功能模拟法、黑箱法和信息法即使在电脑处理能力极强的当今,也只能算是科学方法的补充。从整体到细节这种颠倒的认识过程无论如何不可能成为主流方法,只在不得已时使用。从将数学应用于各门科学所出的成果来看,说演绎不能得到新东西有非常明显的问题。比较而言,演绎比归纳有较多的主动和自由,因为演绎可以自由选择初始公理,自由制定演绎规则,这样就能创造出大量的理论体系,这些理论体系一旦发现现实世界某部分适用,则立即显示出它的巨大作用,如《黎曼几何》用于《相对论》,《群论》用于《粒子物理学》等等。另外归纳本身常需要演绎,且一个陈述的正确程度需要用数字反映出来,由于数学的加入大大减少了归纳程序,提高了归纳的效率。比如,德布罗意根据光的波粒二象性和详细考查物理学的发展过程,扩展联想到可能所有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这过程几乎属于演绎,但根据这一假说可以定量地预测出电子衍射的结果,通过实验记录现象,由实验现象记录与理论导出陈述的定量比较,从吻合的有效数字中就能大致知道该假说的正确程度。显然有效数字是实验的核心理论,有两位有效数字吻合意味着只有百分之几的错误概率,有8位吻合则只有亿分之一的被证伪概率。所以定量实验实际上是弥补不完全归纳的缺陷。几个精确的实验就可以大致证实或证伪假说了,否则象《广义相对论》这类很难观察的理论就无法得到人们的承认。到此,我们应该能理解为什么说数学是科学的皇后了。在某些哲学家那里,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区别常用倒金字塔和正金字塔来比方。认为先验的体系一旦某一原则或原理被证伪,则整个体系化为乌有,而经验体系即使有几个原理被否定,但就象金字塔底部抽去几块石头一样金字塔不会倒(如牛顿力学属于经验科学,它没有因为相对论推翻了其几个定理而蹦塌)。这样的比如很生动也很恰当,但很容易让人们轻视理性。其实这个比方只是警示我们小心地套用人为构造的理论,而理性则是科学的本质,因为演绎不仅用来构造理论、应用理论导出陈述,而且它也溶于归纳过程中。科学离不开逻辑离不开理性。“科学方法似乎毫无趣味、很难理解,但是它比科学上的发现要重要得多。”国际科普理论学者认为,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中最重要的内容,公众理解科学,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解科学方法并应用这些科学方法解决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的盲从行为,也与缺乏科学方法有关。特别是在我们缺乏理性基础的国度更应该强调学习科学思维方法。四、科学精神因为科学常和技术连在一起,因此容易让人忘了科学是上层建筑中的一部分,特别是没有理性传统的落后社会中,甚至很大一部分人们不知道还有科学精神。的确很少有人总结概括科学精神,也很少有人宣传科学精神。正是这个原因,科学对落后国家的影响不是很大的,至少不是全方位的。虽然我教了几年科技概论课程,却还没有找到对科学精神的系统阐述。这里就我的零星资料试作简单概括。美国科学社会学家默顿认为: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有条理的怀疑性构成科学的精神气质。我国的蔡德诚教授则把科学精神归纳为“六要素”,即:客观的依据、理性的怀疑、多元的思考、平权的争论、实践的检验、宽容的激励。两位学者有许多共有认识。为说得更明确点,我把科学精神用以下语词概括:公正、简单入手多元思考、证实加证伪、理性怀疑、争论与激励。下面作些解释。①公正:以公正的立场观察事物。我把这一科学精神称为哥白尼精神。有人说近代科学从哥白尼开始,我虽然不赞同,但对哥白尼精神的伟大却赞叹不已。没有哥白尼精神则没有科学,从这一点上讲哥白尼精神的确是近代科学的先导。由于观察总是从自身的角度去看的,因此在自然状态下,人们很难脱离自身的角度去想象和思考现象,于是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无意识形成,当随着年龄增长观念僵化,则非常不容易站在一定的高度看问题,因而不容易把握事物。所以说公正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事实上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强化了公正意识。相对论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不仅我们所在的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且太阳、银河系中心都不是宇宙的中心。19世纪的马克思理论的缺陷主要就是太强调立场了,社会科学也必需打破阶级的框架,建立一个无矛盾的统一体系,不应该有两对立阶级的社会科学理论。实际上现代自组织理论已经迈出了这一步。②简单入手多元思考:选择简单对象开始研究,建立理想模型,尽量应用数学,完整的考虑各要素,建立理论,并通过修改和扩展,扩大应用范围。这其实就是上面所叙笛卡尔提出的科学思想,所以把它称为笛卡尔精神。不仅在物理上牛顿的质点模型、克劳修斯的理想气体模型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是在其它领域也一样,如生物界摩尔幸运地选择了果蝇这个简单对象才揭开了遗传学研究的序幕。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最重要的就是避免片面思维,要有多元化思考,但大脑处理信息能力有限,所以先选择简单对象,就可以避免思考过多的因素。而较复杂问题可以用研究简单问题导出的结论通过各种方式的迭加和处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可以用已有结论定量近似和定性分析。③证实加证伪:科学是严格的,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一致,即理论的任何导出陈述都必须与观察相符,能用实验证实,不能被证伪的理论就不是科学。我们称这为波普尔精神。现代科学有许多新理论没有较多的实验支持,往往来源人为的演绎构造,这样的知识系统,只要有一个与观察不同,就应该推翻。但对经验科学,经验先于理论,则不应该轻易相信证伪,即使某个陈述被证伪,也应先考虑修改,或用更大的理论包容旧理论。④理性怀疑:科学只是最逼近真理,事物的真实道理只有事物自己知道,任何知识体系都是人为构造的,科学特别强调怀疑包括对自身的怀疑,但自从科学延生三百多年来由无数具有怀疑精神的科学家十分谨慎地发展,许多科学领域近于成熟,因此怀疑需要一定的理性基础。科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两个人物笛卡尔和马克思都不约而同的把“怀疑一切”看成是自己的座佑铭。由于信仰共产主义的人们偏偏忽视了马克思的怀疑精神,过分地相信教条,为了警示这一点,我把它称为马克思精神。虽然如今的科学可靠性远比两个伟人所处的时代可靠得多,但科学的可怀疑性不变,只是不能缺少科学训练盲目怀疑了,当你想怀疑某个科学结论时,你得认识认识自己,是否够上水平,因为简单的怀疑早被怀疑过无数次了。特别一些经典的理论,如欧氏几何、代数、运动学等理论,它们是由很少的公理和定律构成的。如欧氏几何,其五条公理相当直观,且没有一条来自实验,在此之上演绎出的理论经几千年无数人的验证,因此可以说是完全可靠的理论。而运动学的可靠性也是这样,只是运动学的原理中,有实验定律(如速度合成平行四边形法则),所以可靠性不如欧氏几何。为什么有实验定律的理论系统可靠性反而弱呢?这是因为实验定律是受实验条件限制的,往往一时弄不清适用条件,比如说牛顿定律是在低速情况下实验总结的,所以当人们认为它普遍适用无限推广时就会出错。从这意义上说经验科学反而没有纯科学可靠。完全人为构造起来的理论,容易做到完全没有逻辑矛盾。只是这样的理论要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完全对应则不容易,即纯科学的倒金字塔不可靠性在于其应用。怀疑精神常用在生活中,花花世界,你必须睁大眼睛辨别一下哪些是科学哪些不是科学,怀疑精神主要用于对非科学内容的怀疑,遇事要多多思考思考,不要盲从。在我国,盲目崇拜、守旧缺乏创新精神以及传统势力过于庞大,可以说就是缺少怀疑精神所致。是目前的高考制教育模式扼杀了怀疑精神,考试题总是要求题目有唯一的答案,且任何对题目本身的怀疑都是多余的,一定会影响分数,则师生一致不去作任何“多余”的思考。因此教育围绕考试这现象应引起我们的深思。⑤争论与激励:科学是人造的,因此与人的素质有关,争论和激励能使人的素质迅速提高,因此科学需要讨论的环境和维护人们对科学的热情。我觉得这方面科学家中玻尔最出色,所以称为玻尔精神。由玻尔与薛定谔的激烈争论以及以他为中心的哥本哈根学派的集体贡献,天书一般的量子力学终于建立起来,这是人类的奇迹。玻尔与爱因斯坦也争论了一辈子。相比之下,我们的环境学术气氛就太差了,讨论是那么的少,稍有争论就伤感情,如此脆弱的气质怎么能对科学有所贡献呢?现代科学已完全是一种社会事业,远不是个人独立能有所建树的,为什么小小的德国出那么多哲学家,为什么小小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出那么多著名科学家?为什么贝尔公司微软公司有那么多的发明?这一切说明科学环境太重要了。一个社会要真正重视科学则首先注意科学环境的创造和维护。中小学要培养辩论水平,大学要有较多的学术活动,学术权威应多向爱因斯坦学习,努力发现和推荐新人,注意培养科学道德,蔑视和打击科学上的剽窃和弄虚作假,保护知识产权。科学精神到底有多少,需要大家来讨论,我想,把科学精神概括为以上五种,并以五个著名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能够较好地突出科学的特质,有助于,我们大规模的普及科学思想,创建精神文明。五、科学与技术的区别技术(technology)一词的愿意是木匠,这也许在古代木匠在各工匠中最具技艺的原故。技术的定义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具体技艺、经验和具体知识。往往人们认为,技术与科学的区别仅在于一个零碎一个系统而已,其实并非如此,技术并不一定零碎,有些技术不仅构成体系,而且非常庞大,特别的现代技术,如造船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那么技术与科学的区别又在哪里呢?首先技术是围绕具体的生产对象组织知识和技巧的,便于应用,而科学是从认识论上组织知识的,便于学习,便于探索。其次,技术关心的是知识是否迅速的转化为财富,注重创新,但不关心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因而扩展知识的能力较弱;而科学注重于说明事物的本质,因而具有很强地的扩展知识的潜质,但由于科学不是从具体应用的角度组织知识的,则实用性不如具体技术。科学和技术其内容很多是交叉的,但却具有相对独立的体系,所以自古以来,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有一定的独立性,各历史阶段,各民族对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贡献也是不一样的。古代绝大多数民族都有各自的技术成就,特别是我国古代有包括四大发明在内的非常灿烂的技术发明,而古希腊则相反,科学成就象一颗夺目的明珠照耀了人类后代。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乃是近代的事,技术知识的积累,提供了科学的素材,而科学知识的加速膨胀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让技术自觉向科学索取食粮。如今发达国家几乎把科学和技术融为一体,但不幸地是绝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巨大的经济差距面前,忙于用科技发展生产,还未理会科学本身的重要性。下面的一些话,虽然很刺耳,但的确应该让我们中国人警醒。美国著名科学家亨利.罗兰在《为纯科学说几句话》中说:“要运用科学,就必须让科学自身独立下去,如果我们只注意科学的应用,必然会阻碍它的发展。那么要不了多久,我们就会退化成中国人那样,他们几代人没有在科学上取得什么进展,因为他们只满足于科学的应用,而根本不去探讨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不幸,科学主要是为了发展经济的观念,传播到许多别的国家,科学研究的自由又遭到危险。科学主要是追求纯粹知识的自由研究活动。如果实际的利益随之而来,那是副产品,纵然它们是由于政府的资助而获得的发现。如果自由的、纯粹的科学遭到忽略,应用科学迟早也会枯萎而死。”在知识经济时代,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比是9:1的
2023-08-08 19:18:163

归纳法分为哪两个方法

归纳法分为哪两个方法: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完全归纳法是根据同一类事物的每一个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而推出这类事物都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的一般性结论的推理。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法是根据某类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而得出该类对象全部都具有(或不具有)该属性的推理。它又可分为简单枚举归纳法和科学归纳法两类。科普拓展:归纳法一般指归纳推理,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由一定程度的关于个别事物的观点过渡到范围较大的观点,由特殊具体的事例推导出一般原理、原则的解释方法。1、归纳推理的思维进程是从个别到一般,而演绎推理的思维进程不是从个别到一般,是一个必然地得出的思维进程。2、归纳推理除了完全归纳推理前提与结论间的联系是必然的外,前提和结论间的联系都是或然的,也就是说,前提真实,推理形式也正确,但不能必然推出真实的结论。归纳法有两种常用定义:1、一种定义为从个别前提得出一般结论的方法;根据这个定义,它包括简单枚举归纳法、完全归纳法、科学归纳法、穆勒五法、赖特的消除归纳法、逆推理方法和数学归纳法。2、另一种定义为个别前提或然得出结论的方法;根据此定义,包括简单枚举归纳法、穆勒五法、赖特的消除归纳法、逆推理方法和类比法,而不包括完全归纳法、科学归纳法和数学归纳法。
2023-08-08 19:18:271

求学过逻辑学的各位帮忙做一下这次的考试题(第三题)

穆勒五法一、契合法 契合法的内容是:考察几个出现某一被研究现象的不同场合,如果各个不同场合除一个条件相同外,其他条件都不同,那么,这个相同条件就是某被研究现象的原因。因这种方法是异中求同,所以又叫做求同法。 契合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① ABC a ② ADE a ③ AFG a … … … 所以 A是a的原因 例如:1960年,英国某农场十万只火鸡和小鸭吃了发霉的花生,在几个月内得癌症死了。后来,用这种花生喂羊、猫、鸽子等动物,又发生了同样的结果。1963年,有人又用发了霉的花生喂大白鼠、鱼和雪貂,也都纷纷得癌而死,上述各种动物患癌症的前提条件中,对象、时间、环境都不同,唯一共同的因素就是吃了发霉的花生。于是,人们推断:吃了发霉的花生可能是这些动物得癌死亡的原因。后来通过化验证明,发霉的花生内含黄曲霉素,黄曲霉素是致癌物质。这个推断就是通过契合法得出的。 契合法的结论是或然性的。为了提高契合法结论的可靠性,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 结论的可靠性和考察的场合数量有关。考察的场合越多,结论的可靠性越高。 ②有时在被研究的各个场合中,共同的因素并不只一个,因此,在观察中就应当通过具体分析排除与被研究现象不相关的共同因素。 二、差异法 差异法的内容是:比较某现象出现的场合和不出现的场合,如果这两个场合除一点不,同外,其他情况都相同,那么这个不同点就是这个现象的原因。因这种方法是同中求异,所以又称之为求异法。 求异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① ABC a ② -BC - 所以 A是a的原因 例如:一百多年前,一艘远洋帆船载着五个中国人和几个外国人由中国开往欧洲。途中,除五个中国人外,全病得奄奄一息。经诊断,都患有坏血病。同乘一只船,同样是人,一样是风餐露宿,受苦挨饿,漂洋过海,为什么中国人和外国人却判若异类呢?原来这五个中国人都有喝茶的嗜好,而外国人却没有。于是得出结论:喝茶是这五位中国人不得坏血病的原因。这个结论就是用差异法得出的。 差异法是求异除同。运用差异法进行比较的两个场合一定要只有一点不同,其他情况都相同。这种条件在通常情况下是少见的,因而差异法常和实验直接联系。运用差异法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运用差异法,必须注意排除除了一点外的其他一切差异因素。如果相比较的两个场合还有其他差异因素未被发觉,结论就会被否定或出现误差。 ②运用差异法,还应注意两个场合唯一不同的情况是被考察现象的全部原因还是部分原因。 三、契合差异并用法 契合差异并用法又叫做求同、求异并用法。它的内容是:如果某被考究现象出现的各个场合(正事例组)只有一个共同的因素,而这个被考察现象不出现的各个场合(负事例组)都没有这个共同因素,那么,这个共同的因素就是某被考察现象的原因。该法的步骤是两次求同一次求异。 契合差异并用法可用下列公式表示: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① ABC a ② ADE a ③ AFG a … … … ① -BG - ② -DE - ③ -FN - … … … 所以 A是a的原因 例如:某医疗队为了了解地方病甲状腺肿的原因,先到这种病流行的几个地区巡回调查。发现这些地区地理环境、经济水平都各不相同,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居民常用食物和饮用水中缺碘。医疗队又到一些不流行该病的地区去调查。发现这些地区地理环境、经济水平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居民常用食物和饮用水中不缺碘。医疗队综合上述调查情况后,认为缺碘是产生甲状腺肿的原因。后来对病人进行补碘治疗,果然疗效甚佳。这一结论就是通过契合差异并用法而得出来的。 应用契合差异并用法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正反两组事例的组成场合越多,结论的可靠程度就越高。 ②所选择的负事例组的各个场合,应与正事例组各场合在客观类属关系上较近。 四、共变法 共变法的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某一现象发生变化另一现象也随之发生相应变化,那么,前一现象就是后一现象的原因。 共变法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场合 先行情况 被研究现象 ① A1BC a1 ② A2BC a2 ③ A3BC a3 … … … 所以 A是a的原因 例如:一定压力下的一定量气体,温度升高,体积增大,温度降低,体积缩小。气体体积与温度之间的共变关系,说明气体温度的改变是其体积改变的原因。 应用共变法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不能只凭简单观察,来确定共变的因果关系,有时两种现象共变,但实际并无因果联系,可能二者都是另一现象引起的结果。如闪电与雷鸣。 ②共变法通过两种现象之间的共变,来确定两者之间的因果联系,是以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为前提的。 ③两种现象的共变是有一定限度的,超过这一限度,两种现象就不再有共变关系。 五、剩余法 剩余法的内容是:如果某一复合现象已确定是由某种复合原因引起的,把其中已确认有因果联系的部分减去,那么,剩余部分也必有因果联系。 剩余法可用公式表示如下: ABC是复杂现象abc的复杂原因, 已知A是a的原因,B是b的原因, 所以C是c的原因。 例如:有一次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为了弄清一批沥青铀矿样品中是否含有值得提炼的铀,对其含铀量进行了测定。令他们惊讶的是,有几块样品的放射性甚至比纯铀的还要大。这就意味着,在这些沥青铀矿中一定含有别的放射性元素。同时,这些未知的放射性元素只能是非常少量的,因为用普通的化学分析法不能测出它们来。量小放射性又那样强,说明该元素的放射性要远远高于铀。1898年7月,他们终于分离出放射性比铀强400倍的钋。该元素的发现,应用的是剩余法。 应用剩余法应注意以下两点: ①确知复杂现象的复杂原因及其部分对应关系,不得有误差,否则结论就不可靠。 ②复合现象剩余部分的原因,可能又是复杂情况,这又要进行再分析,不能轻率地下结论。
2023-08-08 19:19:111

关于归纳,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关于归纳,以下哪种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归纳是一种从许多个别实施中概括出一般原理的推理方法 B.简单枚举法是一种完全归纳法 C.贝叶斯推理是一种基于统计学的归纳推理 D.“穆勒五法”是古典归纳逻辑的最高成就之一 正确答案:B
2023-08-08 19:19:191

逻辑学的发展史

一、逻辑学的发源地有三个,即古代的中国、印度和希腊。 二、近代逻辑学的发展 1 17世纪,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提出了科学归纳法,奠定了归纳逻辑的基础。培根的主要著作是《新工具》,在书中他提出了“三表法”和“排除法”。 在培根以后,英国哲学家约翰。穆勒继承并发展了培根的归纳逻辑,在他所著的《逻辑体系: 归纳和演绎》(中译本为严复的《穆勒名学》)中,系统阐述了寻找因果联系的五种方法,即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逻辑史上称为“穆勒五法”。 1662年,《波尔。罗亚尔逻辑》一书的出版标志着集演绎、归纳和一般方法为一体的传统逻辑已基本定型。 2 18世纪到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黑格尔也研究了逻辑问题。康德第一次使用了“形式逻辑”这个名称,从此以后,“形式逻辑”得到了广泛的采用。黑格尔在逻辑史上提出了第一个辩证逻辑的体系,虽然他的辩证逻辑体系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上的,但是,其中却包含着不少合理内核和深刻思想。 3 19世纪中叶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逻辑学有许多精辟的论述,为丰富和发展普通逻辑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17世纪德国哲学家莱布尼兹因提出用数学方法处理演绎逻辑、把推理变成逻辑演算的思想而被公认为数理逻辑的奠基人。19世纪英国数学家布尔建立了“逻辑代数”(即布尔代数),把莱布尼兹的思想变为现实。随后,弗雷格、罗素和怀德海等人建立了数理逻辑的两个基础演算,即命题演算和谓词演算,在此基础上,数理逻辑发展成为一门新兴学科。
2023-08-08 19:19:291

“爱科学 勤思考”的手抄报怎么写?

  科学就是把任何被研究的对象.进行无限放大和无限缩小,在无限放大和缩小的过程中.找到接近100%的完美理论.得出价值.做出贡献.看看你现在的生活.航母.互联网等等........这些科学的意义平凡于人类的生活当中。  科学是运用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科学是人类智慧结晶的分门别类的学问。科学就是讲求证据,逻辑严密的人类认知。  哲学家和科学家经常试图给何为科学和科学方法提供一个充分的本质主义定义但并不很成功。尼采认为,人们容易忘记,科学其实是一种社会的、历史的和文化的人类活动,它是在发明而不是在发现不变的自然规律。某些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像费耶阿本德(Feyerabend)和罗蒂,可能会同意他的这种看法。他也认为,落入科学主义窠臼是愚蠢的---科学主义相信科学能最终解决所有人类问题,或者发现隐藏在我们感觉经验到的日常世界背后的某些真是世界的隐藏真理。但是,他完全支持把科学视为一种现象学的、实用的---因此不太野心勃勃的---活动的观点。当然,后现代主义对科学的定义仍然存在很大的争议,随意引用会出错。  科学的定义:对一定条件下物质变化规律的总结。  科学的特点:可重复验证、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  科普是科学普及的简称。  讲述自己的论据和结论,让读者自行验证此结论是可重复的规律(科学)的过程,被称为科普。  迷信是不希望听者去验证,只希望听者接受讲述观点的传播形式。  不经验证的接受方式,也是迷信。科学不一定是真理,但科学的追求目的是真理.科学的研究内容有二;一是揭示宇宙万物的本质特性和规律,二是对万物的原有状态的重组,使其成为有某种性能的能满足人们某种实践需求的东西.  对没有能力理解或验证的人讲科学,应该叫启蒙教育,多用于在儿童还不知道基本科学验证方法的时候,讲述科学知识。这不适用于理论交锋之时,此时主要讲证据。学校的教材,才是经得起推敲和实验证明的标准的科普读物。  迷信不一定是错的,每个人都不是全才,都会或多或少的迷信权威、专家,不经验证而相信。所以迷信不可怕。但分不清科普和迷信,就可能分不清科学和假科学。  科学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成果的绝大部分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  科学,应该是五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科学就是知识。第二,科学不是一般零散的知识,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第三,科学是人类和科学家群体、科学共同体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类自身规律性的认识活动。第四,在现代社会,科学还是一种建制。第五,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提出)。  实际上,在此以前,由于科学一词从来就没有严格定义过,所以会引起一系列的混乱和无谓的争论。比如:中国古代有没有科学?中医是否是科学?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是什么?科学与宗教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而这些问题又是非常非常吸引人的问题。所以时代要求我们尽早地给出恰当的定义以解决这些争议。  该定义中“逼近真理的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该定语是自己加进去的,原因是为了明确科学的涵义,即明确科学是一个怎样的知识体系(我至今为止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书上为什么不敢明确地加上它)。其中“矛盾”当然是指逻辑矛盾。  “ “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该定语反映了科学对完美的追求,强调了科学也有个成长过程。普通人犯错误是经常的,伟人也会犯错误,象牛顿、爱因斯坦和马克思这样最受人尊敬的人物也有错误的理论。罗素的著作中,经常描写伟人的自相矛盾,比如,提倡用节育手段控制人口的马尔萨斯四年内添三个孩子;提倡无为的叔本华对晚来的荣誉欣喜若狂;被称为实验科学的始祖的培根则不知道为他治病的哈维发明血液大循环理论。伟人尚且如此,那么集所有伟人智慧的科学内容要想没有一点自相矛盾的暇点则十分困难,而且体系越大越难以没有错误,特别是新学科,需要时间的检验。任何科学都有个成熟的过程。另外,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科学也许是某种情境下的近似,在无限推广时就可能出现矛盾,而科学决不会装作没有看见,必定要去解决这一矛盾,使科学向前迈进。由迈克尔逊实验引起的相对论、由黑体辐射实验引起的量子力学以及理发师悖论引起的数学革命,正是排除了那些自相矛盾后发展起来的。  我们讲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在使用“科学”这一概念的时候,我们表达的意思究竟是什么?有必要做出明确地解释。  科学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实现具体统一的实践活动,是通往预期目标的桥梁、是联结现实与理想的纽带。也可以说科学是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包括真实的联系与变化的规律)和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事物、条件、环境)的实践活动。这是科学的内涵。科学性就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实属性,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能够实现具体统一的属性(是否科学,科学的,是指科学性)。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和探索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的实践活动过程是科学研究;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实现预期目标)的方法、措施、手段是科学技术;创造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的实践活动是运用科学;符合客观实际的主观认识是科学知识;符合客观实际的普遍规律是科学理论;对人类来说首次揭示出客观实际事物本来面貌的内容是科学发现;变革现实使它产生从未有过的客观实际是科学发明;按照客观事物之间的实际联系与客观规律进行的思考是科学思考(逻辑思维);运用科学思考的方法分析事物与问题是科学分析;依据科学分析作出的能够实现预期目标的决策是科学决策;通过多方面重复的或普遍的实践检验与科学思考,看主观认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什么样的客观实际,能否创造出符合主观认识的客观实际,这种态度是科学态度。用科学态度指导个人行为与社会实践,这种思想是科学意识与科学精神。科学家是在科学实践中有重大突破创新(重大发现或发明)的人。这是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的基本观点。  真理必须是科学的,否则就不能实现预期的目的。科学的不等于是真理,实现了杀人、放火、战争的预期目的,只是正确地运用科学,不一定符合真理,也可能是犯罪。那些只讲科学、不讲真理的人,有些人已经堕落成为社会的罪人,利用高科技实施犯罪活动已经屡见不鲜,制毒贩毒就是典型的案例。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我们学科学知识、用科学技术、发展科学事业,都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的,只有这目的崇高而远大,才能创造人生的高价值与开拓精神的高境界,实现人的大发展;才能创造社会的高效益,促进社会和谐的大发展。科学家只有把目标定在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上,或者说把科学的功能用在实践真理与发展真理上,才能使科学成为真理,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  科学发展要求用科学的态度探索和谐发展的规律,只有正确地运用和谐发展的规律与科学技术,才能实现和谐发展的预期目的。  由于科学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科学这个词被广泛运用,在不同场合下其含义不尽相同,所以人们觉得科学难以用一段话定义。就象卫星发射和运行轨迹若用一个数学表达式来反映将非常困难复杂而且难以理解,如果针对其不同阶段的轨迹采用不同的数学表达式来反映就可能比较容易实现。现在不妨试着用这种的形式来对科学进行定义:  科学活动是指人们从事探索事物存在及变化的状态、原因和规律的实践活动,以及在科学知识、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实践活动。  科学知识是指人们通过科学活动后,产生的如实描述事物存在及变化的状态、原因和规律的认识。  科学体系是指人们把相关的科学知识通过合乎逻辑的组合形成的理论体系(知识体系)。  科学发明是指人们在科学知识、理论的指引下,从事创造人类从未经历过的事物的实践活动及其产生的成果。  科学活动的要点在于求真务实、遵从客观规律,科学知识的要点在于真实,科学体系的要点在于知识的扎实和逻辑的严谨。科学的精髓是“真”。  人类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是科学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前提。它提供了感受、记忆、联想、想象、归纳、推理等完整的思维功能。人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是科学产生、发展的原动力。  人类之所以从事科学活动和追求科学知识,是源于人的能力相对于许多事物来说是微不足道的,是不能与之抗衡的,因而只能顺势而为,按客观规律办事,这样才能谋得生存和发展。  其他解释:  文明的永恒、普适、唯一性就是科学。  词语理解  综上所述,一般人在对“科学”这个词的理解,可能理解为“人类已经找到的代表现实的真理知识内容”(具体的科学知识)或“科学真理的理论”(科学理论体系),也可能是“如何找到并区别称为科学知识及科学理论的方法”(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在后者中,可能也包含科学哲学。  事实上,科学的存在和发展中一个永恒的问题是标准与创新的矛盾。一方面,科学知识的出现必然形成相关的评判正误的标准,另一方面,科学知识出现的过程就是对原有标准突破的过程,因此也必然受到原有标准的限制或压制。这就需要我们更深刻地反思两种科学的悲剧:一种是推行错误的标准所导致的后果;另一种是肆意创新所带来的人道主义灾难。聂文涛面向基层医院适宜技术培训讲演中说:人类推行糖尿病“限制碳水化合物”饮食标准(John rollo标准),到重新执行“高碳水化合物”标准(如北京协和医院标准),这期间无数患者因为错误的糖尿病饮食治疗进一步丧失了健康。医学界要如何面对这样的情况?该讲演引发的强烈震动,正在于他提出了一个深刻的科学伦理问题。  斯蒂芬·茨威格在《异端的权利》原文中的两段话:“(卡斯特里奥与加尔文)在这场战争中,存在着一个范围大得多并且是永恒的生死攸关的问题。”“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有思想的人,都不得不多次确定自由和权力间的界标。因为,如果缺乏权力,自由就会退化为放纵,混乱随之发生;另一方面,除非济以自由,权力就会成为暴政。”这两段话隐藏着这样的意思:(1)应该给所有持异端见解的人证明自己的权利,或者说一切反对异端见解的人必须提供证据;(2)所有持异端见解的人都需要证明自己的正确,而无需在此之前抱怨社会的不理解。(3)所谓科学发展的意义,正在于改变人类原有的认识。因此,选择错误是一种权利,否则就没有科学探索的合理性。  没有标准可能丧失人道;标准本身隐含的错误也能并不人道。因此,科学是一个超越了正确和错误本身的社会问题。  词汇来源  科学一词起源于中国古汉语,原意为“科举之学”,宋 陈亮 《送叔祖主筠州高要簿序》:“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於一日之程文,甚至於老死而或不遇。”而科,单独有分类,条理,项目之意,学则为知识,学问,因此到近代日本翻译西方著作的时候,在翻译英文science的时候,引用了中国古汉语的“科学”一词,意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和学问。  科学一词,英文为science,源于拉丁文的scio,后来又演变为scientin,最后成了今天的写法,其本意是“知识”“学问”。日本著名科学启蒙大师福泽瑜吉把“science”译为“科学”〔香港创业学院院长张世平:即分类的“知识”“学问”〕。到了1893年,康有为引进并使用“科学”二字。严复在翻译《天演论》等科学著作时,也用“科学”二字。此后,“科学”二字便在中国广泛运用。  science的本来含义是系统知识,我想也许这样,科学在十九世纪已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知识体系了,它已分得非常细了,即分成许多许多专业,而这些专业知识又不象其它知识那样是互不联系的。除了专业概念外,基础概念是一致的,基本方法也是一样的,“科”的意思是分类或层次条理的意思,所以我自认为science 对应“科学”还是比较合适的。  中国古代的关于科学的起源,比如各类经典的经书都是关于科学规律的探索的信息记录!古代的祖冲之的数学圆周率、张衡的地动仪、汉朝的指南车和指南针等,黄帝内经就是典型的医学大成!是中国上古社会的科学巨著!但是就科学这个字眼来说,也许还是舶来品!  中国的成语“名不见经传”,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说所有的经和传等都是关于中国古代人类社会的科学探索纪录!自司马迁开始,根据历史经传编著史记,记录了汉朝以前的所有的可识别的文字信息历史纪录!这些都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巨著!  词语解释  合乎科学的。很多情况下作为形容词,其涵义是:“正确的”。例:①这种方法很科学;②科学共产主义;③科学发展观。  [编辑本段]科学分类  按研究对象的不同可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以及总结和贯穿于三个领域的哲学和数学。  按与实践的不同联系可分为理论科学、技术科学、应用科学等。  按人类对自然规律利用的直接程度,科学可分为自然科学和实验科学两类。  按是否适合用于人类目标来看,科学又可分为广义科学、窄义科学两类。  学科分支  1、人文科学  考古学  经济学  伦理学  2、自然科学  物理学  化学  生物学  天文学  地质学  气象学  建筑学  地学  医学  心理学  信息学  3、文学艺术  美学  文学  [编辑本段]科学领域  自然科学  空间科学(太空科学)  考古天文学 天体生物学 太空化学 航天动力学 天体测量学 天文学 天体物理学 太阳系化学 星系天文学  银河天文学 物理宇宙学 天体地质学 行星学 太阳天文学 星学  地球科学  生物地理学 地图学 气候学 海岸地理学 大地测量学 地理学 地质学 地貌学 地球统计学 地球物理学 冰川学  水文学 水文地质学 矿物学 气象学 海洋学 古气候学 古生物学 岩石学 湖沼学 地震学 土地科学 测缯学  火山学  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 环境化学 环境地学 环境土地科学  生命科学  解剖学 太空生物学 生物化学 生物资讯学 生物学 生物物理学 生物工程学 植物学 细胞生物学 亲缘分支分类法  细胞学 发育生物学 生态学 胚胎学 昆虫学 流行病学 动物行为学 演化(演化生物学) 演化发育生物学 淡水生物学  优生学 遗传学 (群体遗传学,基因体学,蛋白质组学) 组织学 免疫学 海洋生物学 微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形态学 神经科学 个体发生学 藻类学 种系发生学 体质人类学 物理治疗 生理学 群体动力学 结构生物学  生物分类学 毒理学 病毒学 动物学  化学  分析化学 色谱法 光谱学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环境化学 地球化学 无机化学 材料科学 纳米科技 药物化学  核化学 有机化学 有机金属化学 药理学 药剂学 物理化学 电化学 量子化学 高分子化学 超分子化学  理论化学 计算化学 立体化学 热化学  物理学  声学 土壤物理学 原子,分子及光学物理学 生物物理学 计算物理学 凝聚态物理学 低温物理学 动力学  流体动力学 地球物理学 材料科学 数学物理 力学 原子核物理学 光学 粒子物理学(或称 高能物理学)  等离子物理学 高分子物理学 热力学 静力学 固体物理学 车辆动力学  社会科学  人类学  应用人类学 宗教人类学 考古学 文化人类学 人种生物学 民族志 民族学 民族诗学 人类发展学 人类性学  实验性考古学 历史的考古学 人类语言学 人类医学 人类物理学 人类心理学 动物考古学  经济学  总体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行为经济学 生命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经济地理学 经济史 经济社会学  能量经济学 创业者经济学 环境经济学 主张男女平等经济学 金融经济学 绿化经济学 产业组织理论  国际经济学 制度经济学 伊斯兰教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法律与经济学 管理人经济学 数理经济学 货币经济学  物理经济学 公共财政 公共经济学 平台经济学 不动产经济学 资源经济学 社会主义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  计算经济学 计量经济学 演化经济学 实验经济学 社会心理学 神经元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经济社会学  运输经济  心理学  行为分析 生物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 临床心理学 文化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 法庭心理学  健康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企业及组织心理学 神经心理学人格心理学 测定学 宗教心理学 心理物理学  物质心理学 知觉 社会心理学  地理学  语言学  历史语言学 构词学 语音学 音韵学 语义学 符号学 语法学 语源学  政治学  社会学  犯罪学 人口学  应用科学  认知科学  认知神经科学 认知心理学 神经科学 心理语言学  计算机科学  计算理论 自动机械装置理论 (正式语法) 可计算性理论 计算复杂性理论 同作理论 算法 随机化算法 分散算法  并行算法 数据结构 电脑系统结构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操作系统 电脑网络 信息论 互联网, 万维网  无线网络 (流动网络) 电脑放御及效能 密码学 错误容忍算法 分布式计算 网格计算 并行计算 高性能算法  量子电脑 电脑图形学 图像处理 科学形象 计算几何 软件工程 形式化程序 (形式化验证) 编程语言  编程范型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函数式编程 形式语义学 类型论 编译器 同步编程语言 资讯学 数据库 关联式数据库  分布式数据库 对象数据库 多媒体, 超媒体 资料挖掘 资讯检索 人工智能 认知科学 自动化推理 机器学习  人工神经网络 自然语言处理 (计算语言学) 电脑视觉 专家系统 机器人学 人机互动 数值分析 符号计算  数位电脑理论 数学电脑学 科学电脑学 生物电脑学 物理电脑学 化学电脑学 神经科学电脑学 电脑助手工程学  有限元分析 计算流体力学 经济电脑学 社会电脑学 金融工程学 数位人文学科 信息系统 (信息管理系统)  资讯科技 信息管理系统 医学信息学 电脑与社会 使用电脑的历史 人道资讯学 公众资讯学  工程学  航空工程 航太工程 农业工程 农业科学 生医工程 化学工程 土木工程 计算机工程 控制工程 电机工程  语言工程 海洋工程 机械工程 制造工程 矿业工程 核工程 软件工程 运输工程  健康学  环境医学 牙医学 流行病学 医学 兽医学 解剖学 皮肤学 妇科学 免疫学 内科学 神经学 眼科学 病理学  病理生理学 儿科学 药理学 物理治疗 生理学 精神病学 影像诊断学 毒物学  其他  军事学  [编辑本段]科学方法  要真正理解科学,仅弄清科学的定义是不够的。但也不是要掌握许多科学知识才能理解科学,想迅速理解科学的捷径,那只有掌握一些主要的科学方法。  科学就是求真,也就是如何获得真的陈述,经典的科学方法有两大类,即实验方法和理性方法,具体的说主要就是归纳法和演绎法。  归纳法:将特殊陈述上升为一般陈述(或定律定理原理)的方法。经验科学来源于观察和实验,把大量的原始记录归并为很少的定律定理,形成秩序井然的知识体系,这就是经验科学形成的过程。可见怎样的归纳是有效的、可靠的,这是经验科学要研究的最重要的问题。自从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延生以来,从未停止过这方面的探索和争论。可以看到随着深入的研究,发现这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远比演绎法复杂。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教育不敢注重科学方法的普及,使得大众接受科学知识和接受其它知识似乎一样,以致分不清什么是科学知识,什么是非科学的知识。这里无法严格的讨论归纳方法的完整内容,但为了说明下面的一系列问题,这里简单提些基础的归纳要点。  归纳法分完全归纳法和不完全归纳法,其中完全归纳法应用范围很小,因为对绝大多数事物,可观察的现象往往都是无穷的。所以实用的归纳法必然是不完全归纳法。其又分两种即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简单枚举法是不可靠的,只能得到或然性真理,因此科学归纳法是科学方法讨论的中心。  所谓科学归纳法又叫排除式归纳法,这种归纳法不一定要增加原始陈述,而是排除那些可应用于特定事例的可能假说。培根的“三表法”和穆勒“五法”都是这类型的。下面简单列出穆勒“五法”。注意,它们的前提是,只存在两类现象,每类只有三个元素,即a、b、c(现象)和A、B、C(原因),并都先假定了①只有一个出现a的条件(原因),②只有A、B、C是可能的条件(原因)。  1、契合法:a与AB一起出现,也与A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充分条件。如,例1:在两块麦地上施氮肥(A),一块浇水(B),一块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则可以猜想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  2、差异法:a与ABC一起出现,但不与B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必要条件。如,例2:在一块麦地上既施氮肥(A)又浇水(B)又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而在另一块麦地上只浇水(B)施钙肥(C)则产量不变。则可以猜想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  3、契合差异法:a与AB一起出现,也与AC一起出现,但不与B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例3:在两块麦地上施氮肥(A),一块浇水(B),一块施钙肥(C),结果产量都增高(a),而在另一块麦地上只浇水(B)施钙肥(C)则产量不变。则可以进一步肯定施肥(A)是产量增高(a)的原因。  4、剩余法:已知B是b的条件(原因),C是c的条件(原因),abc与ABC一起出现,可知,A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例4:天文学家观察出天王星的运行轨道有倾斜现象(a、b、c),已知倾斜现象a、b是受两颗行星(A、B)的吸引,于是可以猜想还有一颗行星(C)影响天王星的轨道倾斜(c)。  5、共变法:A与a以同样方式发生变化,而BC则不以这种方式变化。可知,A是a的充分必要条件。如例5:改变单摆的摆长(A)则单摆的周期(a)随之改变,但改变摆球的质量(B)和摆球的材料(C)则周期不变。则可以认为单摆的摆长(A)决定其周期(a)。  通过类似于上面穆勒五法的科学归纳,似乎能够不太费力地找到事物的因果关系,但事实上非常困难。就穆勒五法而言,最难满足的就是那两个预设的条件,第一个称决定论公设,量子力学和混沌学的出现真实世界中决定论系统并不是太多的,所以并不总能满足这预设。第二个称封闭系统公设,这在科学研究中最难满足的,比如,契合差异法虽然对决定论系统是非常有效的研究方法,但只要系统较为复杂点,其封闭性就很难满足,对单摆这样的简单系统较容易搞清楚某现象(如周期)背后有哪些可能的原因(摆长、质量、材料等),但例3就不简单。影响麦田产量的可能原因其实有很多很多,因此实际研究决不象例3那样简单。
2023-08-08 19:19:461

怎样提高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先给你看在电影《三傻大闹宝莱坞》中的一个场景:在工程学课上,老师问了学生们一个问题:主演阿米尔汗回答道:学习的过程就是连接,阿米尔汗通过将知识点与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连接在一起进行学习,通俗易懂,印象深刻,特别棒!可老师却对这样的回答竟然嗤之以鼻,反问到….然后,又邀请另外一位「好学生」继续回答...这位「好同学」将机械装置的定义,熟练的背诵了下来….并获得了老师的一个大大的赞~囧~为什么会这样?这是因为这位「老师」和「好学生」的思维状态,还处在「零维」的状态。什么意思?所谓「零维」的思考方式就是:点状思维。就是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知识点并没有发生「连接」,而是像一个一个孤岛一样,单独的存在于你的大脑之中…那为什么会有「零维」的状态,为什么我们这一代人比较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呢?因为,在特殊的教育体制下, 我们使用了独特的学习方式:死记硬背。某个知识点,我不需要知道他从何而来,也不需要知道能用在何处,更不需要知道它与其他知识有何关联,只是因为考试需要,所以它需要被我记住!这虽然能够帮助我们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可一旦毕业,或者考试结束,这个知识点,就像宇宙中的一粒星辰,再也找不到,也没有任何用处了….在现实生活中,没有人会问你这个定义是什么意思?那个定义是否正确…现实生活中,只有一个一个具体的问题,需要你运用学过的知识,连接到现实中来,解决眼前的困境!这就是为什么好多在学校里成绩优秀的学生,来到社会中并不怎么样,因为他们中的一部分人,还是习惯使用这种「零维」的点状思维,遇到问题后的第一反应,依然是:“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然后在脑海中查询相关知识点,结果:查无此物….“这个问题我之间没有学习过啊,这该怎么办?”大脑中一片空白,双眼中一片茫然…“这题太难了!做不来…”应试教育,训练出了一堆思考能力是零维的人,虽然已经毕业很久了,但思考方式,可能还停留在学生时代,想想也是蛮可悲的…那怎么办?我们要从「零维」的状态,上升到「一维」的思考方式:线性思维。什么是线性思维?所谓线性思维,就是将两件事,两个概念,像一条线一样串联起来,彼此关联,相互连接。我们的学习就是靠连接完成的。比如小时候我们是怎么学汉字的?就是把看到的某个事物,对应到某个汉字,再对应某一个读音,我们就知道这个汉字怎么读,代表什么意思:没有这些图片或者实物的连接,小孩子就学不会汉字,或者只能死记硬背...我们思考问题,也可以靠连接来完成,由A推倒出B,由B联想到C:比如《论语·子路》中的经典语录: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个彼此连接,逐步推导的过程,就是线性思维。线性思维是逻辑思考的基础。如果无法有效的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果关系,你的思维就会变得一片混乱,甚至表达都成问题,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听的人根本抓不住你的重点;突然蹦出一个结论,也没有证明的过程,让人听了发懵…那我们该如何从零维的「点状思维」升级到一维的「线性思维」?如何建立各种概念、事物之间的链接呢?接下来,我就来讲一下建立连接的三种方法,...建立连接的三种方法第一种连接方式:演绎法演绎法,就是由「因」推导出「果」,由一般推导出特殊的思维方式。演绎法是逻辑思维的基础,如果这个没掌握好,所有想法都是扯淡,整个言论就会像豆腐渣工程,经不起推敲,一推就倒...比如,你看如下的言论有无逻辑?“你别看 XXX 捐了多少钱,他只是为了逃税罢了...”“她穿得那么暴露,活该被色狼盯上...”“你说他打球不行,你行你上啊...”我们生活中,经常会听到这类的神逻辑,乍一听,好像是那么回事,可是细细一想,这逻辑好像有点不太对劲,那么究竟是哪里不对劲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让自己的逻辑变得无懈可击,你就需要学习演绎法中的核心思维方式:三段论。什么是三段论?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大前提 → 小前提 → 结论」式的推理过程。其基本逻辑是:如果大前提是什么,且小前提是大前提的一部分,那么小前提也是什么;比如,著名的「苏格拉底三段论」:(大前提)所有的人都是要死的(小前提)苏格拉底是人(结论)所以苏格拉底是要死的嗯,无可辩驳…也许你以前已经听过三段论,但感觉这种说话方式好费劲,平时我们也不是这样说话的啊,只有科学研究,学术论文需要用到这种文体吧?其实三段论的应用范围很广,大到治理公司、设计产品;小到说一句话,写一段文字,其实都需要用到三段论,它是你逻辑的基础。只是,在实际应用中,它并不是那样标准的三段形态,或者是隐去了大前提,或者是隐去了小前提,或者是隐去了结论,因而,才让你忽略到了它的存在。我们回到前面的三句神逻辑:“你别看 XXX 捐了多少钱,他只是为了逃税罢了…”之所以这位同学有这样的言论,是因为他的大脑中,可能有一个这样的价值论断:做好事的人,都有自私的目的。这个就是他的大前提。我们用三段论的方式,拆解一下他的逻辑推断:(大前提)做好事的人,都有自私的目的;(小前提)XXX捐钱了,他在做好事;(结论)XXX一定有自私的目的;所以,他得出了XXX的捐钱是为了逃税的结论。只不过,他在表达的时候,把这个大前提给隐藏了,因此我们才会觉得这个逻辑听着有些不对劲,这个不对劲,就是指对那个没露脸的错误的大前提...我们再来看另外一句:“她穿得那么暴露,活该被色狼盯上…”这句话可能隐藏了什么大前提?我猜,他脑海中的大前提可能是:受害者必有罪过。(大前提)受害者必有罪过(小前提)她是受害者(被色狼盯上)(结论)她一定有罪过(穿着暴露)所以,他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她穿得那么暴露,活该被色狼盯上…”可是,这个大前提是对的吗?所有的受害者都是有罪吗?穿着暴露也是一种罪过吗?他的逻辑千疮百孔...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因果推论,其实都符合三段论的形态,只是隐去了大前提,而错误恰恰就发生在这个大前提上。当你能熟练运用三段论的眼光去看待这些推论的时候,就能很快的找到对方逻辑的谬误点。所以,想要让自己的逻辑变的严密,第一步,就是要学会使用三段论。那么,我们该如何使用「三段论」呢?1. 用于逻辑推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向法军猛烈进攻,法军为了避开德军锐气,便将自己的部队隐藏了起来,德军一时失去了攻击目标。德军指挥官下令侦察敌情。有一天,德军一名军官用望远镜搜索时,突然发现了前方慢慢地爬出了一只名贵的波斯猫,懒洋洋地躺在那里晒太阳。于是德军军官根据波斯猫的出入地点,找到了法军指挥所,并一举摧毁!一只波斯猫竟然毁了一支部队,这是如何推理出来的?(大前提)法军高级指挥官喜欢养名贵的波斯猫;(小前提)前方阵地有名贵的波斯猫;(结论)所以,前方阵地可能有法军高级指挥官。(大前提)法军高级指挥官住在法军高级指挥所内;(小前提)前方阵地可能有法军高级指挥官;(结论)所以,前方阵地也可能有法军高级指挥所!2. 用于逻辑验证说出「神逻辑」的人并不会被抓,但是会影响你的思维逻辑,当不该连接在一起的两个要素连接在一起,而你又没有察觉,便会进一步推出更多的逻辑谬误,最终导致你的思维一片混乱…比如:我是爱国的,所以我去砸日本车,你阻止我,你就是卖国的。因为你是卖国的,所以你的观点就是不对的,而我的观点和你不同,所以我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我们除了找到隐藏掉的错误大前提,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识别谬误呢?三段论中有5项基本原则,分别是:第一,四项错误;第二、中项两不周延;第三、大项扩大,小项扩大;第四,前提都为否,结论不必然;第五,前提有一否,结论必为否。关于这5点的介绍,网上已有很多了,你可以自行百度。3. 用于预测未来当我们掌握的是一些基本规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以此作为大前提,做一系列的推演,进而对未来事物的发展进行预测...比如,我们抬头看天,发现阴云密布,然后回家拿了把伞...这是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情形,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一种最基本思考方式,叫做:空雨伞。什么意思?空:(抬头看天空)把握事实和现状雨:(可能要下雨)解释、预测伞:(回去拿把伞)行动、提案但这个过程,依然省略一个大前提:阴云密布的时候,有70%的概率会下雨。这是一条规律。注:70%这个数字为了便于说明,而非精确比例。因此,如果用三段论的方式,把上面的这个推理过程翻译一下就是:(大前提)阴云密布的时候,有70%的概率会下雨(小前提)现在阴云密布(结论)未来,有70%的可能性会下雨(解决方案)带把伞第二种连接方式:归纳法所谓归纳法,就是由「结果」出发,寻找「原因」;通过观察、比对、分析,找到事物之间的因果关联的过程。我们上一节课讲的「象、数、理」的分析方法,就是归纳法,通过现象,找到背后异动的数字,然后得出变化背后的道理。可你有没有听过这个故事:在一个火鸡饲养场里,一只火鸡发现,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狂风暴雨,不管是天热还是天冷,不管是星期三和星期四,每一天上午的9点钟,主人都会准时出现,并给它喂食。于是,它得出了一个惊天大定律:“主人总是在上午9点钟给我喂食。”时间来到圣诞节的前一天,上午9点,主人又一次准时出现,但是这一次,主人带来的并不是食物,而是把它变成了食物….这个是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提出的一个问题,被称为「罗素的火鸡」,用来讽刺那些归纳主义通过有限的观察,得出自以为正确的结论…那,归纳法真的不靠谱吗?恰恰相反,整个人类的知识大厦,几乎都拜归纳法所赐,归纳法虽然不能直接得出一个牢不可破的结论,但是它却能帮助我们提出一个可能是正确结论的「猜想」而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猜想」,人们才会使用「演绎法」去小心求证,最终获得一个又一个科学的结论,人类的智慧才能得以前进…所以,如果你能提高自己的归纳能力,你就拥有了一双能「发现藏在事物背后的规律」的眼睛,然后,你就用这个发现的规律,先人一步,对未来做出正确的预测,进而获得领先…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归纳能力呢?十九世纪英国逻辑学家「穆勒」对归纳法做了一次系统的阐述,提出了著名的探索因果联系的归纳方法:穆勒五法。今天,我就来向你介绍这个训练归纳能力的五个神技:1. 求同法在某国家,有个诈骗犯。他作案时非常谨慎,不留蛛丝马迹。布局半年,诈骗得手后,他把唯一的联系方式,用假证件买来的手机号码也销毁了。这下,应该没有人可以找到我了吧?可是很快,警察把他抓获了。他非常震惊。手机号码已经销毁了,没有任何线索,你们是怎么找到我的?你猜,警察是怎么找到他的?警察说,你过去的号码,确实查不到任何姓名。但是通过连接的基站数据,我们发现,那个号码白天在某个办公楼附近,晚上在某个小区附近,周末在某个超市附近。然后,这个号码突然某一天消失了。但是,我们分析了一下后面几周,和这三个基站有关系的数据。发现,上万个号码中,同样白天出现在那个办公楼,晚上出现在那个小区,周末出现在那个超市的,只有一个新注册的手机号码。于是,我们就找到了你。诈骗犯听完五雷轰顶!这就是求同法,通过大数据比对,找到「相同点」从而发现案件线索。2. 求异法黄小妹的珍贵珠宝在菜市场上被偷了,于是她找到当地的捕快来帮忙抓捕小偷,可时间已经过去很久了,也许珠宝早就被销赃,怎么办呢? 小妹很着急...张捕快灵机一动,拿出一个袋子,跟大家说,我这袋子里有一块神石,只要你一摸,我就知道你是不是小偷。于是,他让所有人排队逐个将手深入袋子里摸...结果,所有人摸完,手上都有黑点,只有一个人没有,因为心虚不敢摸,所以他就是小偷!这个就是求异法,通过发现「不同」找到原因。3. 并用法16世纪时,航海探险成了很多探险家的梦想。可这些探险家碰到了一个共同的难题:在长途航海时,船员的死亡率非常高。船员先出现牙齿出血,然后全身出血,无法医治,最后悲惨地死去。当时的人并不知道这是坏血病,也不知道该如何治疗,简直是噩梦。他们称之为:海上瘟疫。后来,英国海军医生詹姆斯·林德,在船上做了一个著名的试验,他让不同的人吃各种号称能治疗这种疾病的食物,结果只有吃橘子和柠檬的人没事。所以,之后英国海军就接受了他的建议,让所有出海的船员,每天必须喝3/4盎司的柠檬汁,这效果立竿见影,几乎就再也没有人得坏血病了。英国海军也因此被称为「柠檬人」。这就是「求异法」得出的结论。可是,后来又陆续发现莱姆、橘子、德国酸菜、白菜、麦芽等也能有效治疗坏血病,显然,它们含有一种共同的物质,这是什么呢?经过多位科学家的共同研究,用「求同发」在这些不同的食物里,发现了同一种元素,后来被命名为维生素C,也正是这种元素有效的治疗了坏血病。从此,坏血病终于得以根除。维生素C被发现的这整个过程,用的就是「并用法」。4. 共变法1964年,美国纽约郊外,一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在结束酒吧工作后回家的路上,遇到歹徒。她大声呼喊:有人要杀人啦!救命啊!救命啊!据说她的邻居中有至少38人开灯到窗前查看,但是无人来救,甚至无人报警。最后,朱诺比白被害身亡。这起命案,震惊了整个美国社会,也引起了很多社会心理学家的高度重视。后来,社会心理学家拉塔尼和罗丁在1969年做了一项实验:他们让一位女士假装从隔壁办公室的椅子上重重摔下来,并大声叫喊:“哎呀,我的脚……我……不能动……它。哎呀,好疼,我……拿不开……这个……东西...”实验显示,在只有1位陌生旁观者的情况下,有70%的被试者会去帮助受害者;可如果在场出现了2名旁观者,这个比例就降到了40%...当受害者周围的旁观者越多,伸出援手的比例却变得越低,每个人都觉得,别人可能会去帮助她的,帮助的责任被分摊了,于是,最后谁都没有伸出援手…后来,这种现象被称之为「旁观者效应」。这就是共变法。通过发现有两个因素(旁观者数量 & 伸出援手的比例)总是同时变化而得出的结论。5. 剩余法1846年,天文学家在观测天王星的时候,发现它有四次偏离了预定轨道。经过分析,发现其中有三次偏移是因为分别受到了已知行星的引力影响,还有一次原因不明。于是,科学家就推测,一定存在着另外一颗还没有被我们发现的行星,导致了这次天王星的偏离。根据这一猜想,天文学家们运用天体力学的理论,计算出了这颗未知行星的轨道,并且最终在 1846 年 9 月 18 日,用望远镜在与计算相差不到一度的地方,发现了这颗未知的行星:海王星。海王星的发现,就是运用了剩余法。第三种连接方式:类比法类比法,就是拿一件事来理解另一件事。它不像「演绎法」那样,是从一般到特殊;也不像「归纳法」那样,是从特殊到一般,它是从特殊到特殊。就比如说:人就像一瓶饮料,你别看他外表有多么靓丽,朋友圈的动态有多么令人羡慕,他到底是怎么样的人,是烈酒还是苦水,你只有打开瓶盖,和他深度接触一次才知道。这个就是类比法。但是你细细一想,饮料和人,这两者其实是毫无关系的,但是被这么一连,好像听起来挺有道理的,形象又深刻,这就是类比思维的奇妙之处,他可以帮助我们用一个熟悉的事物来快速的理解另一件陌生的事物。再比如,小米生态链中,有很多既不高科技,也不智能的生意,比如毛巾、床垫等等。小米不是要做「科技界的无印良品」吗?怎么现在不科技的也做呢?小米科技的副总裁刘德说:“这类生意对小米来说,是「烤红薯生意」,什么意思?小米发展到今天,已经有3亿用户了,其中2.5亿是活跃用户。他们除了需要小米手机、充电宝、手环等等科技产品之外,也需要毛巾、床垫等高品质的日用品。所以,与其让这些流量白白耗散掉,不如利用这些流量来转化一些营业额。就像一个火热的炉子,它的热气散就散了,不如借助余热顺便来烤一些红薯,这就是「烤红薯生意」。”短短5个字,就把这个事情概括清楚了,通熟易懂而又透彻传神。类比法,就像你大脑里的「封装技术」。它帮助你把一些极其复杂的逻辑,概念,信息,用一个非常简单易用的外壳给包裹起来,你一看到这个壳,不需要理解里面的具体构造,就知道他是什么,能怎么使用,从而能帮助你降低认知负载,提高思考效率。比如,你的公司网站也拥有富余的流量,你就可以马上联想到,也可以试着做一做「烤红薯生意」,而不需要再复杂的解释一遍…光说不练假把式...如果你只是知道这三种连接的方式是没有用的。不会有人来问你,什么叫归纳法?什么叫演绎法?就算你能倒背如流,但是却无法使用,你的思维就是处在「零维」的状态,你还是在学校里准备考试呢….你得把这些方法,锻炼成你大脑的基本功能。具体怎么锻炼?大脑就是一块肌肉,大脑中各个神经元的连接强度是需要经常连接才能加强的,所以,你得把握每一个机会,不管看到新知识、旧知识,都会习惯性的去做一些连接的练习。1. 学习新知识后的连接练习如果,你刚学到一个新规律就可以试着找到一个现象,然后用「演绎法」做出一番预测。比如,你刚学会了供需理论,就可以试着结合目前的大豆产量,市场的需求状况,预测一下明年大豆价格的走势…结果对不对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与你的既有认知连接起来...如果,你刚学到一个新概念你就可以试着寻找一下,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能「归纳」出这个结论?比如,你今天刚学到了一个概念叫做「旁观者效应」,那么你可以寻找一些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例,看看是否也出现了这个效应?如果,你刚学会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理论那么你就可以试着用「类比法」,寻找一个简单、形象的物体来给它做一次封装,让它变得更简单易懂。比如,什么是「零维」的思考方式?你可以回答:大脑就像是个「录音机」的状态,只能播放预先设置好的固定内容…2. 练习写作和演讲除了刚学会新知识后的连接练习,你还可以通过练习写作和演讲来锻炼自己的线性思维能力。这两种方式不能像思维导图那样,把所有的知识,彼此的关系,都平铺在一个平面上,而必须通过线性的方式展开。因此,上下文之间就需要很强的逻辑关系来连接,需要结构严密,经得起推敲才行,不然读者就会看不懂,或者理解起来很吃力,或者你的内容破绽百出…有些人说,写作和演讲是把学到的东西输出出来,输出才是最好的学习方式。其实,输出并不是重点,而是通过输出的手段,强迫着你把学习到的知识点建立起结构严密的逻辑连接,这才是重点!因为只有发生了连接,特别是需要输出,让给别人能听懂的,逻辑严密的,高质量的连接,学习才会真正发生!等等,很多人说线性思维有毒!嗯,没错,讲了那么多,线性思维确实有它的致命缺陷!线性思维会让你的思维变得单向而局限,会让你看不到事物之间更多方向、更复杂、更曲折的因果关系,让你只关注到局部,而忽略整体。我也不建议你日常的思考方式都用线性思维….那我费那么大劲,给你讲这些干嘛?因为它是一切思维能力的基础,就像造房子用的「砖瓦」,如果砖瓦的质量不行,你是造不出摩天大楼的,就算碰巧造出来了,也会是个豆腐渣工程,一推就倒的!————回答者:谢春霖。答案提供者:东方智慧开发研究院,国学实效治企执牛耳者,始终坚持「知行合一、仁爱立本」的理念,企业家的国学治企学习和交流平台。
2023-08-08 19:20:194

荐书:读完《直击本质》,像换了个脑壳

这是一本教我们怎么用脑子的书,全篇都在给思考工具和方法,作者艾菲每给一样都告诉你它是什么?为什么你要学?学了怎么用?作者本人是怎么用的?理论原理是怎么样的?还给你提供思路,你也可以这样去用… 不管学什么做什么思考能力都是底层的能力,是内功修为是底层操作系统是基础建设,书里介绍了思考的四大方法:本质思考、迁移思考、升维思考、逆向思考。内容很多,都是拿来就能用的干货,这篇文章算我自己的一个备忘,看不明白请一定去买书来读,读完你会感谢我的。 一 本质思考: 思考什么?三个东西。事物的根本属性、问题的根源、现象背后的底层逻辑 三个步骤:给出精确定义、找到类比、打出精妙的比方 如何做到?我们需要进入思维黑箱,就像看到魔术师在幕后操作的手法和道具,使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溯因推理法。 思考事物的根本属性,用:求同求异法、先归纳后抽象法 寻找问题的根源,有四个方法:穆勒五法、5why提问法,结构性分析法,系统性分析法;求证的环节包括:向自己提问、试验验证、举出反例 思考底层逻辑方法:先归纳后抽象 这一部分例子很多,比如: 爱情的三角理论七种类型,看完那一刻我的爱情观才算终于成熟了;金字塔结构让无序变有序、混沌变清晰;M E C 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的分类方法 理解系统的三个关键:存量和流量、回路(增强回路 调节回路)延迟 方法:画出系统循环图,以应对各种复杂问题。作者举了五个例子: 为何小孩子打架会升级 为何会有自信死结 为何越忙越穷 为何越批评越出错 为何会有增长上限 台上1分钟,台下10年工,思考的十年功力基于要有好奇心、勇于提问、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不断地提高联想能力、保持思考的持续性以及相对平静的情绪。 二 迁移思考 思维模型相当于我们头脑中安装的App,真正重要的不需要太多。 例如SMART定计划 S W O T做决策 如何运用到工作生活当中? 三步:将模型本质抽象出来、与问题进行类比、解决方案迁移 竞争战略模型:差异化为基础的专一化是作者的竞争战略,我觉得也很适合我用 甜蜜区模型:确定你的能力圈,不要盲目扩大 一个底层逻辑:抗熵。这个词以前在得到系课程看到过几次,这回终于弄懂。一个孤立系统终会走向衰亡,用三个思路抗熵,将自己打造成为开放系统: 成长思维代替固定思维 流量思维代替存量思维 终身学习代替临时学习 远离平衡态从舒适区走进学习区 三 升维思考 解人生中的那些无解之题。包括层级 时间 视角 边界 位置 结构六大方法 层次升维:从行为层到愿景层,高三维~愿景身份价值观;低三维~能力行为环境 时间升维:有五个点可以站,生命的终点、10年之后、二百年之后、站到时间线外、拉长时间段 视角升维:上帝视角和全面升级世界观 第三选择:不必只做单选题 无边界思考:给你宏大的人生观,有限游戏与无限游戏。从无限游戏清单中自我觉知+向外探索,看见现在的我+未来可能的我 塑造者思维:跳出最小阻力路径,现在清零重塑人生 四 逆向思考的五个模型 成功-失败模型:误判心理学、行为经济学 企业会失败的五大原因、不为清单 变化-不变模型:周期性变化、线形变化 世间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爱+利他+脚踏实地的努力是我的不变 可迁移的能力三角形:顶层是各种技能;中间层包括学习能力 沟通能力 谈判能力 领导力 表达力 项目管理能力等;而底层的本质思考能力、升维思考能力,结构化思考能力,系统化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迁移思维,逆向思维、元认知能力等,越是三角底层越是基础的能力,越是可迁移 加法~减法模型: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从长期目标倒推,五年,今年这个月这一周今天现在,我昨天的新年计划就是用这个方法写的;从各维度打分,断舍离主题月 幸福~痛苦模型:《怎样得到痛苦》这本书中给了六大方法,寄托于化学品 嫉妒 怨恨 别做可靠的人,不借鉴别人的经验只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 就此沉沦下去。作业:给自己拟一份痛苦清单 组合~反向模型:拿走一些常规期望,提供意想不到的惊喜。 以上就是本书的内容框架,原书精彩无比,认真照做脱胎换骨不是梦,换个脑壳也不是问题。
2023-08-08 19:2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