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自萧关起战尘
-
开篇(代前言)
现代科学前沿与传统文化
中医望诊与“相”
望诊医案十五例
第一讲
“望诊”隶属传统文化子部
简要介绍与中医望诊有关的传统文化
按图解说
望诊与《麻衣相法》十三部
面无善痣
面相十二宫与中医脏腑的关系
相寿元
望诊与十二月气色分布
流年运气部位歌诀
笫二讲
望手
一、望手总论
二、手部望诊原理
第三讲
望手形
一、望手形总论
二、谈望手形
第四讲
望手指
一、望手指总纲
二、谈望手指
三、望手指要点
第五讲
望指甲
一、望指甲总论
二、望指甲
三、指甲与五行、五方、八卦
第六讲
望指纹与手质
一、望指纹总论
二、谈指纹
三、望手质
第七讲
望掌指峰
一、望掌峰总论
二、望掌峰
三、望指峰
第八讲
望手掌纹
第九讲
望手线
一、谈命运线
二、谈智慧线
三、谈心经线
四、谈婚嫁线
附手相与恋爱婚姻
第十讲
谈直觉、成名、金星(情感线)三纹
第十一讲
掌纹预测疾病概要
第十二讲
灵枢经里的望诊
李阳波望诊医案详解
后记
附李阳波先生望诊讲记手稿
相关推荐
李阳波是邪门歪道吗
应该不是,李阳波可谓是中医界的天才,他出生于1947年,可惜在1991年便英年早逝,在他短短45岁的一生当中取得的中医造诣,在近500年内,可说无人能够超越。他精通经史子集,岐黄之术和周易,在中医发展上有着创造性的开拓,他继承和发扬了传统中医精神,还开拓了透视、气功和五运六气的研究。2023-08-09 02:31:462
李阳波弟子谁厉害
李阳波的弟子很多都很厉害,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几个:王石,是万科集团的创始人,他曾经是李阳波的学生;汤道生,是中国的著名科学家,曾获得过诺贝尔化学奖,也是李阳波的弟子之一;陈志武,是中国著名投资家和企业家,也曾经是李阳波的学生。这些弟子都有着自己的成功和成果,他们从李阳波那里学到了宝贵的成功经验和人生哲学,这些都是他们事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如果想要成为李阳波的弟子,首先需要通过考试进入他的培训机构,在那里学习李阳波的成功经验和管理思维,然后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的能力,最终成为一个出色的企业家或高管。2023-08-09 02:31:543
李阳波为何救不了自己
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李阳波广西平南人,号八卦,1947年生,李阳波救不了自身是因为经过高强度的学习和工作,1991年英年早逝,父亲母亲均是医生,从小受父母的熏陶,可以说是中医世家。2023-08-09 02:32:001
李阳波的幻真术怎么练
李阳波的幻真术练法如下:第一步:学练基本功。不论选学何种拳术或兵械,都应由基本功入门。先学练欲学拳械必备的一般基本功和专门基本功。一般基本功以柔功为主,增强力量的功法为辅。通过有针对性的选择,获取必要的柔韧素质和力量素质,以保证学练动作时肢体屈伸能到位,不感到吃力费劲。学练兵械还应以拳术为基础练习。专门基本功是所学拳械自身的基本功。通过练习能了解该拳械最基本的运动特征,具备学练该拳械最基本的技术知识和技能能力。例如:学练长拳,先应学练“长拳四功”(桩功、腿功、腰功、臂功)。学练形意拳,先应学练“形意三桩五拳功”;学练八卦掌,先应学练“八卦转旋功”;学练太极拳,先应学习“太极筑基功”等等。学练兵械,同样要先学该兵械的基本功(包括握持方法和基本械法)。第二步:学练基本动作和典型动作,选练武术功法。在第一步学练的基本功内容中,往往已包含了一些基本动作和典型动作。此时要扩大学习面,将欲学拳械或(套路)中带有技法规律性的动作、反复出现的动作、运动特点突出的动作抽出来,先行学练,为全面学习铺平道路。第三步,进行套路的整学零练,了解动作的攻防含义。在第二步的基础上,可以较快地学会拳械套路,转入难点动作练习、组合动作练习、分段练习,逐步向整套练习过渡。同时,通过“拆手”“喂手”等方法,了解动作的攻防含义,体会动作的攻防用法。第四步:进行武术套路训练或格斗训练。(参阅“武术套路运动训练的步骤和要点”“散打训练的步骤和要点”。)至此,所学练习内容已基本巩固,可以深入学习此拳械的高级技术,使学练内容逐步单项系统化。也可参照上述步骤开始学习它种拳械,逐步使学练内容整体(整个武术)系统化。2023-08-09 02:32:081
李阳波是扶阳派的徒弟吗
是的,李阳波应该可以说是扶阳派的代表人士,其弟子刘力红也是扶阳传承派的人,望采纳。2023-08-09 02:32:301
刘力红背离了李阳波吗
没有。刘力红,男,1958年生,广西首位中医博士,刘力红本科毕业后随先师李阳波习医达七年之久,其中有两年时间与先师同吃同住,没有背离了李阳波。李阳波,号八卦,广西平南人氏。当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家、思想家。2023-08-09 02:32:361
李阳波的书手稿部分看不清
1、在印刷时可能墨色控制不好、看样台光源不标准。2、原稿修改得很多,写字潦草、墨水渗开,都导致印刷模糊。3、印刷时像素过低。李阳波代表作有《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李阳波伤寒论坛讲记》、《李阳波中医望诊讲记》、《李阳波五运六气讲记》等。2023-08-09 02:32:431
刘力红背离了李阳波吗
刘力红没有背离李阳波,刘力红本科毕业后随先师李阳波习医达七年之久。其中有两年时间与先师同吃同住,亲历了传统的师徒生活,于传统文化的很多领域皆受到较为深广的熏陶,为今后的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随后又随王庆余及曾邕生等师传统之易道医学。由此可见刘力红没有背离李阳波。2023-08-09 02:32:501
李阳波见过倪海厦吗
李阳波见过倪海厦。根据资料显示,在倪海厦被一群坏人欺负时是李阳波及时发现并救了她。2023-08-09 02:32:591
历史上出生于重庆的著名中医
1.历史上有翁全海医生这个人吗 虚构人物。《老中医》翁泉海的原型人物就是孟河医派传人费伯雄、马培之、巢渭芳、丁甘仁的结合体。这几人都是孟河医派的传人,为了此医派,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他们共同努力着,为中医的传承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而电视剧中翁泉海也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了治病救人他先是在自己的家乡开医馆,后来去到了大城市上海开医馆,用他的医术造福了人们,但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翁泉海的中医手法乃至自己这个人受到了很大的排挤。 孟河医派作为著名医派之一,其形成可追溯至东汉三国时期。费伯雄、马培之、巢渭芳、丁甘仁为了孟河医派的传承,不遗余力,共和国建国前后许多著名中医专家皆传承于孟河医派,这几位可以说是响当当的人物。 而中医在民国时期是最艰难的时刻,因为西医大举进军,洋人为了赢取暴利不顾及百姓的安危,为此中医西医展开了激烈的竞争,但其实中医跟西医的融合是必然的。 2.历史上记载最为长寿的奇人,李清云真的活了256岁吗 世界最长寿的人——李清云活了256岁!震惊世界 经常看到电视上经常有说有人活了120多、160多岁,其实这个并没什么, 我国的一位老中医,李清云先生,就活了256岁,而他是一位素食主义 者! 李清云出生于1677年,死于1933年,在世256年岁,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 中药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 在他100岁时(1777年)曾因在中 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的特别奖励。在他200岁的时候,仍常去大 学讲学。 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李清云一生娶过24个妻 子,子孙满堂。 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 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 3.历史上有没有一位叫李清云的人物 确实有这个人 【基本资料 】 李清云(1677-1933年),是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中药学者,也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但无确切史料考证。在他100岁时(1777年)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而获 *** 的特别奖励。在他200的时候,仍常去大学讲学。这期间他曾接受过许多西方学者的来访。李清云一生娶过24个妻子,子孙满堂,180位后人。当时的 *** 与时代杂志都做了报道。按照这个年代推算,他应该生于清康熙16年(1677年),先后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九代至民国,在世256岁,是世界上极罕见的长寿星。 4.历史上有名的女中医 历史上有名的女中医如下: 1、义妁,汉武帝时河东(今山西省复县)人,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女医生,被誉为“巾帼医家第一人”。 2、鲍姑,名潜光(约公元309-363年),上党(今山西长治)人,是中国古代4位(晋代鲍姑、西汉义妁、宋代张小娘子、明代谈允贤)女名医之一。她是晋代著名炼丹术家、精通灸法,是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 3、张小娘子是北宋嘉祐年间的著名民间女医师,相传其神奇医术为山中仙人所授,并受赠《痈疽异方》。其貌美心慧,精通百草,扶危救弱,声名远播朝野,为我国古代四大女医师之一。 4、谈允贤(1461年-1556年),明朝江苏无锡人,出生于医学世家,中国古代四位女名医(汉代义妁、晋代鲍姑、宋代张小娘子、明朝谈允贤)之一。 5.历史上的李清云究竟是何人 一个网上回复说,他祖上听过他的讲座,他的子孙也在世能证明。 我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份博客说: 2006年05月23日02:28 重庆晚报 “中国最长寿的人曾在重庆开县生活过,并与当时的川军将领杨森有过交往。他不仅活了256岁,还著书立说,他就是李青云……”近日,重庆开县传媒网上一条100字的短文迅速被各大网站转载,勾起公众对李青云长寿之谜的关注。 民间传说开县一老人活了256岁 民间关于李青云的传说大约有出生地、年龄和与川军将领杨森的交往等内容。有的说李青云1677年出生于云南,死于1933年。 他100岁时(1777年),曾因在中医中药方面的杰出成就,获得当时go-vern-ment的特别奖励。他200岁时,仍去学校讲学。 又有传说,李青云是四川綦江(今重庆市)人,主要生活于清代。还有传说他是生于上海附近。 李青云酷爱体育运动,足迹遍布四川、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江苏、安徽、福建,乃至新疆、 *** 一带。他每到一地,都要详细考察当地的民情风俗,重点了解中老年人从事体育锻炼和气功导引活动的情况。 关于他的年龄,据说主要是根据他1928年所撰《长生不老秘诀》一书的自述。他在书中说,长寿的关键在于健身。 李青云提出用“刚柔相济,阴阳调和”的方法锻炼身体。他认为自己健康长寿的原因有三:一是长期素食;二是内心保持平静、开朗;三是常年将枸杞煮水当茶饮。 还有一种版本是,1926年(亦说1927年),杨森驻军万县(今万州),听他的副官说开县陈家场有一位奇人李青云,有250多岁。杨森当即命副官把李青云接来万县传长寿之道。 李到时,万县城万人空巷观看。他一袭蓝布长袍,一双厚黑布袜,脚穿草鞋,望之如五六十岁,目光炯炯,声若洪钟。 据称李13岁随三位采药老者云游四海走遍天下,常年在深山老林,靠药材充饥,吃得最多的是何首乌、黄精等,一晃就是200多年。 也有一种传说是,1926年杨森在万县主持建“森威桥”(后改为“万安桥”)时,邀李青云赴万州参加大桥落成仪式,当时万县万人空巷争相观看这位200多岁的李神仙云云。 记者调查 “神仙”原来是传说 既然是一位地方传奇人物,那么史书上有没有记载呢? 近日,记者先后到开县、万州等地图书馆、档案馆以及地方史志编纂部门和民间走访,并查阅了重庆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的民国人物志等资料,试图找寻李青云的蛛丝马迹。 在开县档案馆,工作人员说,民间的确有传言,李青云在开县一带活动过,但档案馆里没有找到关于此人的资料。 《开县志》老编辑向明阳说,上世纪90年代,在修《开县志》时,有人送来一篇关于李青云长寿的文稿,内容与民间传说相差无几。文中记载:1806年—1814年间,李青云居开县陈家场,以采药治病为生。 “因为当时提供这条史料的人无法找到更可资证明的材料,在审定此稿时编辑们认为不可作正史收录。但考虑到他是地方传奇人物,就收录到县志的‘附录"里。” 记者来到开县陈家场,先后走访了几位70岁以上老人,得到的回答是“确有其人”,但谁也不能确证。至于李的后人更是无人知晓。 万州区史志研究编辑办公室总编室主任黄玉华在编辑《万州志》时收集到同样的资料,但他认为不可信,就没有收录。 那么,更早的史志上有没有记载呢?黄带记者查阅了编纂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的《民国志》,均未找到李青云的踪迹。 而万州图书馆里也没有关于李青云的只言片语。 对于李青云1928年所撰《长生不老秘诀》一书,记者在三地图书馆都没有找到索引。 而李青云1927年应杨森之邀参加万县“万安桥”落成庆典之事,记者查阅了《重庆市志—报业志》、《万县市志》(桥梁篇)等,关于“万安桥”记载中并无李与杨交往的记载。 李青云生于我市綦江的说法也无从考证。 记者托云南昆明的朋友到当地文史部门查找,也无李青云的记载。 昨日,第三军医大学遗传教研室王燕副教授认为,人活到256岁是不可能的。 1986年《气功》杂志第六期又刊载开县籍人刘成勋所写“忆二百五十六岁的长寿老人李庆远”(即李青云)的文章。笔者利用参与编修地方志之便,对李青云在开县的活动情况,广为收集,现将所得资料加以整理,供有兴趣者参考。 李青云,原名陈远昌,籍贯不详,传说是上海附近的人,又说原籍云南省。约在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前单身一人来到开县陈家场上。 李身材魁伟,体态肥胖,秃头无发,皮肤光滑无皱纹,肌肉结实,来时约摸五十有余岁年纪。但自称已一百五十多岁(一说九十多岁到开县定居),在一百年前来过开县,能讲出陈家场附近百年前的人名和情况。 李会武功,以卖草药为生,先借住于陈家乡石龙村(现龙凤村),后移往开县(现兼善乡平和村),并娶妻向氏,定居于此。 6.名中医李阳波的出生年月 李阳波是我院名医,虽然英年早逝,所幸其三名弟子,刘方,刘力红,唐龙皆有大成。 李阳波,号八卦,生于1947年,卒于1991年,广西平南人氏。其父为当地著名中医。其幼就学城,为南宁市第一中学“老三届”高才生,逢“文革”失上大学之机,愤而励志,自学中医焚膏继晷,埋首岐黄,并得多名异人传授方术。1982年毕业于南宁业余中医专科学校。生前致力于医、易、道的系统研究及现代运用,并于传统经、史、子、集诸学均有广泛涉猎,从中创造性地提取了宇宙生物观和宇宙社会观的重要思想观点。1983年于“医易道阴阳术教隐谦斋”授徒多人。 他的病因我们学生不是很清楚。 7.历史上李庆远真有此人吗 从现有的网上所收集到的资料来看,这是一个炒作或人为编织的谎言;首先,有关他的故事传言的出现是在最近几年所谓的‘历史揭秘"等以猎奇和八卦为主栏目的话题中的。既没有正式的比较官方的记录文档佐证(他去世的是1933年,已经应该留有比较官方的记录,比如户籍资料等),也没有任何比较留长的民间的传说(比如讲,他家乡周围1940-2000年代之间有关他的传说的记录。不管怎么说家乡出了一个活了200岁,世上仅有的人,肯定是会吸引周围人的关注而成为话题,也就会有很多有关他的传说的等等。)。而且,即使现在这种网上的‘揭秘"描述也是错误百出,牛嘴不对马嘴的。比如,说他出生是1677年(即是康熙16年),是清初年间;100岁时“获 *** 的对其中医成就的奖励”,那就是1777年(乾隆41年),是清朝中期锁国,近代的西洋文明(包括西医)尚未进到中国,哪有中医西医之说?何来“ *** 的表彰”? 而‘揭秘"中所举的唯一“正式”文件证据是一个当地的县志。但县志上并没有任何他的岁数描述,只是讲他对百年前之事熟知而已,根本没法佐证他的“长寿”2023-08-09 02:33:171
李阳波徒弟刘丽红医生在哪里工作
李阳波徒弟刘丽红医生在广西中医药大学工作。刘丽红,教授,医学博士,现任广西中医药大学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扶阳流派传承工作室主任。2023-08-09 02:33:241
李阳波的相关著作
李阳波忙于诊治病人,加上其英年早逝,无暇著书立说,有《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为其弟子刘力红等人整理出版。另有他人整理《李阳波伤寒论坛讲记》,《李阳波中医望诊讲记》《李阳波五运六气讲记》等书出版。2023-08-09 02:33:301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或称天人合德、“天人相应”,天人合一并非中国文化所独有的观念,在世界很多高级宗教中都有这类观念,并且有详细系统的修行方法。儒、道、释三家均有阐述。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生理、伦理、政治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孔子,汉朝董仲舒引申为天人感应之说,程朱理学引申为天理之说。道家 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类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儒家 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当代思想 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能够领会所有生命的语言,时时处处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大自然的旋律交融相和,能够取得对方生命的信任并和谐共存,与大自然和谐共存,人与物质、物质与物质极度巧妙完美的结合。天人合一 中国古代天文学是指以地球为参照物的天体运动学,即天体是地球的扩大,或地球是天体的缩小。古代天文学认为天球的南北极所形成的天轴与地球南北极所形成的地轴处在同一条直线上,其轴与公转轨道所形成的夹角均成66.5度,即无论地球运行到公转轨道上的那一个点,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倾斜方向始终保持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而且,此理论也得到现代天文学和磁力学理论的支持,现代天文学和磁力学理论认为:天体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天轴南北两极是南北磁极;地球居天体之间,是一小磁体。地球南北两极也是南北磁极,分别与天体两大磁极发生磁感应,所以天地的轴心倾向相同,在一条直线上,这便是天地感应最根本的内涵之一。[1]《黄帝内经》所述五运六气的种种感应之道,统统建立在这个感应性上。这种感应性或磁力,都属于无形的能,在中医名之曰"气"。天地气交 气交的实质是天地人本源于一气,天人合一最重要的体现也是合于"气"。《素问·六微旨大论》提出"气交"的概念:"言天者求之本,言地者求之位,言人者求之气交。曰:何谓气交?曰:上下之位,气交之中,人之居也。"求之本,求之位,求之气交皆指求气之本。天地人三者是一气分布到不同领域的结果,因而是可以认知和掌握的。"天枢之上,天气主之;天枢之下,地气主之;气交之分,人气从之,万物由之。"(同上)即,人与万物,生于天地气交之中,人气从之则生长壮老已,万物从之则生长化收藏。人虽有自身特殊的运动方式,但其基本形式--升降出入、阖辟往来,是与天地万物相同、相通的。气交的产生是因为地之寒热与天之阴阳之节气相差三节。按理说,一年中冬至日为阴之极,应该气候最冷,夏至日为阳之极,应该气候最热,故天之太阳为夏至,天之太阴为冬至。但事实上大地有一个白天吸热,夜间散热的过程,所以冬至之后经小寒、大寒、立春三节气达到积寒的高峰,即地之最寒冷在冬至后三节气,立春一到,气候便开始温暖,此三节之差,张介宾十分重视,其《类经图翼》云:"然一岁之气始于子,四季之春始于寅者,何也?盖以建子之日,阳气虽始于黄钟,然犹潜伏地下,未见生化之功及其自丑转寅,三阳始备,于是和风至而万物生,……故阳虽始于子而春必起于寅。"即天之温起于子,而地之温却始于寅,天地之气相差三节。由于气交相差三节,便产生了天地之气的"升降沉浮"、"气交易位"等变化。 所谓"气交易位"是指气候的太过和不及而导致气交的位置发生移动,由于阴阳之气与寒热之气相差三节,"时有定位,气无必至",即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有一定的次序和时位,温热寒凉的秩序是不会错的,但,气有未至而至,至而不至的现象却是经常发生的。“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重要命题,解释纷纭,莫衷一是。季老说:“我曾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我的补充明确地说,“天人合一”就是人与大自然要合一,要和平共处,不要讲征服与被征服。对天人合一观念需要小心翼翼地分析。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但《开启中医之门》的作者李阳波则很不满意董仲舒所提出来的天人合一观,他解释说:董提出这个观念主要是讲天的情况与人的情况的统一,实际上,作为天的宇宙自然,人类社会是很难模拟的,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植物、动物及人的本身,他们的生长衰老、他们的变化却无法逃脱天的支配。所以,天人合一,主要是讲天与万物、与人的这种生理状态的合一,而不是天与人的社会结构的合一。为了作出这样一个划分,李阳波就把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中有关社会观的这一部分划出去,而保留其谈生物的部分,并且径直把它称为“宇宙生物观”。 因为中医是研究天、地、人之间的术数转换变化关系的一门学问。在他看来,天人合一就已把中医小了一截。李阳波同时认为钱学森也看到了中医、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的一些情况,从一些人身上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潜力,看到了人天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所以也摒弃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而改作了“人天观”。标志着中国医学由经验医学上升为理论医学的新阶段的医学典籍——《内经》主张“天人合一”,其具体表现为“天人相应”学说。《内经》反复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副,人参天地”(《灵枢·刺节真邪》),“人与天地相参也”(《灵枢·岁露》、《灵枢·经水》),“与天地如一”(《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作为独立于人的精神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的“天”与作为具有精神意识主体的“人”有着统一的本原、属性、结构和规律。因此,《内经》的天人合一观是《黄帝内经》天道观的目的所在。《内经》“天人相应”学说,可以从两方面来探讨:一是从大的生态环境,即天地(大宇宙)的本质与现象来看"天人合一"的内涵;一是从生命(小宇宙)的本质与现象来看"天人合一"的内涵。2023-08-09 02:33:442
李阳波五运六气讲记的内容简介
本书是根据著名中医学者李阳波老师在广西中医学院的讲课录音整理而成。主要内容是讲述“五运六气”这一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并把这一理论应用于中医诊断和治疗当中。“五运六气”实际上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为了保持李阳波老师讲课的“原汁原味”,在整理时有些口语化、方言化,兴之所至,信手拈来,天南地北的东西没有删掉,而是毫无保留,不加修饰地呈献给大家。全书共有5讲,还附录了李阳波老师与其弟子的谈话笔记5讲,最后附有李阳波老师生前的讲课及读书笔记若干篇幅,其中记载了有关“五运六气”的一些重要内容。2023-08-09 02:33:531
李阳波伤寒论坛讲记的内容简介
李阳波生前没能将他的著作出版,甚为遗憾,定数所然。直到2004年8月,才由他的弟子刘力红整理出版了他的“运气学导论”——《开启中医之门》。此书问世后,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他们希望能看到李阳波的后续著作问世。由此缘由,李阳波的弟子将陆续整理出版他的著作。2023-08-09 02:34:061
中医爱好者疑问:关于中医的发展道路,李阳波为代表最高境界?
胡希恕,秦伯未是中医大家,这是无可争议的。有人说李阳波是中医界的奇才,不管他的理论怎么样,这都是一个自清朝以来的一个流派。我相信没有人敢说自己能读懂伤寒论,读懂中医,读懂了意味着什么,中医怎么发展?他的理论是勤求古训来的,代表了他对中医的一些看法,这是一种诠释,但也可能存在过度诠释,古人的智慧可能很高,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两千年以来的发展。所以我觉得你既然认可他,就可以去学,但是我觉得迷信他的东西总是不好的,学医是为了做好事,要有一颗包容的心。2023-08-09 02:34:333
李阳波先生怎么去世的
稍高附峭 丁烷救粮2023-08-09 02:34:401
李阳波在《五运六气讲记》中说的本气位到底是什么意思?后面的从标从本是什么意思?
本气位就是自己的气息,它是随着时间变动的,可以改动的。2023-08-09 02:34:483
【李姓宝宝带波字的名字】李姓男孩带波字的名字
李姓宝宝带波字的名字大全 李弘波 李易波 李嘉波 李漾波 李波名 李波琦 李波强 李波建 李波平 李波骏 李波毅 李欣波 李辰波 李熙波 李永波 李春波 李天波 李波琳 李波点 李波猛 李波畅 李波淦 李波建 李波硕 李波鑫 李波博 李波军 李波氏 李波嘉 李波帅 李波奕 李波浩 李波颖 李波杰 李波普 李波正 李波唱 李波焕 李波冠 李波峯 李波涛 李波垚 李波达 李波巖 李波涛 李波紫 李波军 李波松 李波雷 李波平 李波勇 李波铭 李波慧 李波华 李波炜 李波衡 李波燃 李波捷 李波陶 李波磊 李波骏 李波燃 李波刚 李波越 李波博 李波铭 李波昊 李波瑞 李波泽 李波枫 李波岐 李波斌 李波丰 李波阳 李波春 李波坤 李波泰 李楠波 李培波 李霞波 李云波 李肖波 李函波 李菁波 李阳波 李治波 李春波 李和波 李俐波 李华波 李弋波 李斐波 李莎波 李思波 李添波 李育波 李永波 李珈波 李蓓波 李珏波 李芮波 李贞波 李秋波 李然波 李汝波 李晶波 李美波 李璐波 李成波 李瑞波 李玺波 李德波 李修波 李果波 李淑波 李长波 李灿波 李艳波 李宁波 李娅波 李彦波 李沅波 李妤波 李汇波 李溪波 李姓中间带波字的名字大全 李波蒙 李波有 李波谦 李波豫 李波临 李波观 李波恒 李波晋 李波益 李波翠 李波升 李波革 李波鼎 李波震 李波丰 李波中 李波忠 李波华 李波伟 李波利 李波贞 李波臻 李波祯 李波国 李波嘉 李波会 李波强 李波生 李波顺 李波舜 李波德 李波圣 李波川 李波民 李波敏 李波永 李波文 李波武 李波明 李波金 李波玉 李波成 李波智 李波慧 李波聪 李波瑞 李波睿 李波荣 李波福 李波富 李波贵 李波魁 李波钺 李波悦 李波吉 李波祥 李波源 李波玉 李波斯 李波逸 李波钰 李波书 李波椿 李波雅 李波桉 李波灿 李波钰 李波立 李波开 李波梓 李波潇 李波佳 李波秀 李姓结尾带波字的名字大全 李冰波 李玮波 李瑶波 李会波 李林波 李爽波 李涛波 李安波 李玫波 李笑波 李智波 李建波 李红波 李瑷波 李若波 李忻波 李浩波 李琴波 李琬波 李可波 李茹波 李寒波 李健波 李英波 李斯波 李露波 李丹波 李孜波 李碧波 李毓波 李佩波 李颖波 李彩波 李昭波 李又波 李雅波 李悠波 李玥波 李淇波 李双波 李柳波 李清波 李博波 李君波 李梓波 李懿波 李千波 李爱波 李有波 李以波 李熙波 李波波 李津波 李棠波 李胜波 李语波 李芳波 李筠波 李茜波 李诗波 李紫波 李启波 李琼波 李其波 李轶波 李荣波 李微波 李亭波 李曼波 李冬波 李水波 李姓带波字的四字名字大全 李波泓涛 李波皓萤 李波镓穸 李波浩君 李波昱骅 李波川勋 李波禄粤 李波志剑 李波韶勋 李波懿如 李波鸿林 李波俊轩 李波海勋 李波淳涵 李波继金 李波艺涵 李波玎霆 李波佳成 李波天涵 李波光宇 李波宸宁 李波瑞波 李波锡硕 李波骏谦 李波冰淇 李波铁孜 李波正峯 李波俊予 李波浩宇 李波俊霏 李波家鹏 李波皑燃 李波同福 李波杨成 李波思明 李波琦汉 李波垚其 李波文远 李波志枭 李波维睿 李波天明 李波利晨 李波志宝 李波家昕 李波雨田 李波一杰 李波柯渌 李波诗鑫 李波汉羣 李波显馨 李姓带波字有寓意的名字大全 李启波 寓意这个孩子将会有大作为,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有一番大作为。 李彦波 彦,姓名学解释 :操守廉正,名利双收,官运旺,成功隆昌。波,姓名学解释 :白手成家,出外大吉,中年劳或潦倒,晚年成功隆昌,荣贵之字。 李波 简单、随意。 李曼波 曼丽、妖娆。 李微波 寓意着希望孩子出生后少经历波折。 李建波 建,有健康、建设之意。 起名科普:波字的含义 波: 水面振荡起伏的运动:波浪。波涛。波澜。波光。波纹。波荡。推波助澜。波及(影响到,牵涉到)。 物理学上指振动在物质中的传播能量递进的一种形式:电波。光波。超声波。波长。波段。波速。波谱。 除此之外,在语言方面,“波”亦有如下涵义: 1、“打波”即为打球,所因英文单词“ball”之发音与粤语中的“波”极为接近; 2、“波霸”“ *** 妹”一类词汇为粤语人士描述大胸女子的词汇,同为英文“ball”的粤语式读音; 3、“自动波”(为自动变速)“手动波”(手动变速),“波箱”(变速箱),英文原为“board”,最初亦来源与粤语式读音。2023-08-09 02:35:081
天使的翅膀 李阳波
1.老师希望孩子们可以互相团结,也希望那个男孩可以树立起对生活的信心,让男孩可以更好的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挫折2.感激 惊讶 高兴 可以跟同学们平等的生活,甚至可以更一 等3.每个人的身上都有着一对看不见的翅膀,它会带着我们战胜着全部的挫折,知道我们重新对生活树立起自信心!!4.平等 博爱 尊重 仅仅是个人认为,我就只能做到这些了,希望可以帮到你2023-08-09 02:35:174
刘力红有多少个师父?
刘力红 刘力红,男,1958年生。汉族,湖南湘乡人。医学博士、教授、广西名中医。1978~1983年就读于广西中医学院,1983~1986年留本院温病教研室任教,1986~1989年于成都中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师从陈治恒教授,1989~1992年于南京中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陈亦人教授。199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广西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教研室,从事《伤寒论》教学、临床、科研至今。曾于本科毕业后随先师李阳波习医达七年之久。其中有两年时间与先师同吃同住,亲历了传统的师徒生活,于传统文化的很多领域皆受到较为深广的熏陶,为今后的研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随后又随王庆余及曾邕生等师修习传统之易道医学。1997年晋升教授,1999年起担任中医临床基础学学科带头人。2002~2003年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访问。临床擅以经方治疗内、妇、儿等科疾病,尤于温热剂的应用有较深体会。研究方向:经典中医的理论及临床研究、中医的哲学思考。专著《思考中医》于2003年6月由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拜师经历 刘力红本科毕业后随先师李阳波习医达七年之久。其中有两年时间与先师同吃同住,亲历了传统的师徒生活,于传统文化的很多领域皆受到较为深广的熏陶,为今后的研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随后又随王庆余及曾邕生等师修习传统之易道医学。 后来刘力红遇到了另一位老师――四川成都的曾荣修老前辈。曾老使刘老师在经方的运用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当刘力红对中医还有困惑尚未解决时,有幸成为邓铁涛老中医的入室弟子,从邓老那儿刘老师感受到了他老人家为中医的拳拳赤子之心,为了中医,亦要全力为之。 2004年7月初,经邓老引见,刘力红到山西灵石县去拜见了李可老中医,并有幸成为他的弟子。李老以擅治急危重症闻名,他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恰恰证明了对于很多危急重症中医具有非常大的潜力。李老的经验从根本上破除了刘力红以前的陋见,坚定了对中医治疗危急重症的信心,使他亲身体验到对一些危重病人,中医是能够发挥作用的。一旦有了这样的感受,信心自然就会稳固起来。 2006年伊初,刘力红专程从南宁飞抵成都,登门拜谒“火神派”钦安卢氏医学第三代传人――现执教于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卢火神”崇汉先生,拜仰慕已久的卢老为师。2023-08-09 02:35:252
妈妈以身挡火,护女丧生:女子本弱,为母则刚
又一场令人揪心的悲剧发生了。 6月19日,广东荔湾一居民楼6楼起火,一家三口被困在窗户防护栏里面。他们抱在一起,其中父亲在里侧将孩子搂在怀中,母亲则在最外侧用后背严严实实地挡住了大火,紧紧地护住孩子。视频中,大火烧着了母亲的头发,衣服,可是她却不管不顾地护着孩子。大概过了十五分钟,熊熊大火终于被扑灭了。孩子得救,父亲重伤,而母亲却丧生。火灾无情,可以瞬间摧毁一切,可是关键时刻,母亲却变成了阻挡火势的一堵墙。罗曼罗兰说: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是的,当孩子遇到危险时,母亲可以瞬间变身成一种巨大的火焰,与危险的烈火搏斗。纵使燃烧自己,也要阻挡向孩子施虐的火焰。每个人都是肉体凡身,平时被油锅里溅出的油星烫一下,都要呲牙咧嘴疼好几天,可现在,当火在头顶和后背疯狂燃烧的时候,这位母亲却有如金刚护体,一动不动。高尔基说: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是的,这一刻,母爱迸发出伟大的力量,母爱绽放出耀眼的光芒。//1.在遇到危险时,母亲化身强大的超人 // 每个母亲都有隐藏的超能力,只有在孩子突遇危险时,才能瞬间爆发。近日,一则母亲闪电救子的视频刷爆网络。一处楼道监控拍下惊险一幕:一位母亲因看手机,放开了儿子的手,孩子自己走到楼梯护栏边,突然孩子身体朝楼下栽去。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母亲倒地侧扑,飞身过去,一把拽住儿子脚踝。这位母亲敏捷的身手,奇快的反应,仿佛将自己所有的潜能刹那间全部发挥出来,让儿子逃过了一难。人们常说,女人遇到事情容易自乱阵脚,但却低估了一个母亲,在孩子遇到危险时超强的冷静和神速。母亲一瞬间爆发的强大力量,让人吃惊。不得不说,每个女人自从当上母亲都会变身超人。加拿大的一位母亲,曾赤手空拳从一头饥饿的美洲狮口中救下自己的孩子。那天,母亲突然听到门口玩耍的儿子的尖叫声。她透过窗户看到了恐怖的一幕:儿子躺在地上,一只美洲狮正虎视眈眈地盯着他。等她跑到门口时,美洲狮已咬住儿子的胳膊,正试图拖走。母亲纵身扑上去,疯狂地用手去掰美洲狮那满是锋利牙齿的嘴巴。她一直和美洲狮僵持着。最后,美洲狮松开嘴跑了。据说,是美洲狮被母子俩的尖叫声吓退了;还有人说,是美洲狮被母亲发出的强大能量吓跑了。人有千般,母爱都是一样的。正如《火影忍者》里所说,妈妈果然是个非常可怕的物种。遇上无所不能的母亲,凶猛的美洲狮也不得不投降了。母爱就是拼尽最后一丝力气也要去救自己的孩子,这就是母爱最本能的反应。在任何时候,只要孩子遇到危险,母亲都可以瞬间化身强大的超人,护自己孩子的周全。//2.为了孩子,母爱会创造奇迹 // 李阳波在《八块五毛钱》中说:世间最伟大的,最无私的爱便是母爱。而母爱最闪光的部分就是奉献和牺牲。前两年关于暴走母亲割肾救子,减肥后成功救子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2012年儿子杨小军突患尿毒症,对母亲朱美华来说,这个打击几乎是致命的。当时换肾手术是唯一可以治愈的办法。不忍心看儿子受病痛的折磨,朱美华毅然决定割肾救子。但医生说要捐肾必须减肥。因为朱美华当时体重将近160斤,会影响换肾的的效果。为救儿子,朱美华开始了暴走减肥。那段时间,每天凌晨4点,朱美华就起床,暴走2个多小时,风雨不误。一个月下来,朱美华的体重竟减掉了20斤,连医生都不敢相信。最后成功减下来40多斤后,终于达到捐肾的标准。 当母亲的肾被成功地移植到儿子体内后,儿子说:“是我妈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母爱让朱美华变得强大,让她用自己超强的毅力,从病魔手中救回了自己的孩子。也许减肥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难题。平时就算减10斤,都难上加难,更别说减掉40多斤。但是对于一个母亲来说,这些根本算不了什么。母爱真的会创造奇迹,母爱甚至能够超越生死。有一个新闻,讲一个女人孕期遇车祸变成植物人,却正常产子,后被2岁幼子唤醒的故事。一场车祸,让已有身孕的张荣香一直处于植物人状态,在家人的照料下,她成功生下了儿子。据说,每当咿呀学语的儿子在妈妈的枕边模糊地喊着妈妈时,妈妈一点点就有了反应和变化。没想到,在孩子的呼唤下,“植物人”妈妈竟然醒了。高尔基曾说:母亲,是唯一能使死神屈服的力量。母爱能让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母爱有时候能够超越生死的界线。即使变成植物人,母亲也依然放不下自己的孩子。她努力睁开了眼睛,从死亡中挣扎回来,只为看孩子一眼。看到自己的儿子,她笑了。没有人比母亲更爱自己的孩子。// 3.母爱让生命延续 // 林语堂在《朱门》说:父爱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母爱却是与生俱来的。5.12汶川大地震中,抢救人员在一片废墟中发现一个女人,她已经死了,但是她死亡的姿势很怪异。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躬着,双手支地撑着身体,被压得有些变形了。救援人员确认她已死亡后,正要走向下一个建筑物时,救援队长忽然像想起了什么似的往回跑。只见他又来到女人尸体前,用手伸到她的身体底下仔细摸索几下,喊道:“有个孩子,还活着!”当救援人员清理开废墟,发现了在她身体下面躺着个3、4个月大的孩子,包在一个被子里。因为有妈妈身体庇护着,孩子安然无恙,救出来的时候,他还在睡觉。救援医生发现被子里有一部手机,上面还有一条短信,写着“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这一刻,医生落泪了,每一个看短信的人都落泪了。为救自己的孩子,这位伟大的母亲,用瘦弱的身躯挡住了塌下来的房子。母亲在孩子身上延续了生命,我们也在一次次见识着母爱的强大。在土耳其的一次大地震中,一个母亲为了自己的女儿双手撑着,用身体顶着倒塌下来的沉重的水泥板,在这个母亲的身体下面就是她的孩子,这个母亲发挥了超常的力量支撑了两天两夜,直到救护人员赶来。《请回答1988》有句台词说:听说神无法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妈妈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母爱的伟大之处在于,为了孩子,她可以义无反顾地奉献自己的生命。母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没有之一。母亲也曾娇俏可人,风华正茂,也是谁家的女儿,可是当她成为了一个母亲后,就变得强大坚韧,好像能保护一切。席慕蓉说:“当我是少女时,我怕黑,怕陌生人,怕一切可怕的事物,但当我今天成为母亲时,为了我的孩子,我变成为一只准备对抗一切危险的母狼。”女子本弱,为母则刚。母爱是什么?母爱就是孩子遇到危险时的奋不顾身;母爱就是孩子病倒时揪心的痛;母爱就是孩子病床前熬红的眼;母爱就是为了孩子义无反顾献出的生命。在日常生活中,母爱也许没有那么惊天动地,但平凡的爱也一样让人感到温暖。我们要感恩自己的母亲,我们要相信母爱的伟大,我们更要相信,所有的母亲都是超人。为你,无所不能!2023-08-09 02:35:321
《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epub下载在线阅读,求百度网盘云资源
《开启中医之门》(李阳波)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资源链接: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qT1xmnWCx5SphW56rimZqg 提取码: 8ybc书名:开启中医之门作者:李阳波豆瓣评分:9.0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年份:2004年8月页数:280内容简介:先师姓李,名阳波。在我眼中先师虽非完人,但却处处显示着智慧和激情。相信只要认真读过这部书的人,都会有此同感。先师于公元1946年农历12月27日生于广西平南,3岁后随其姨母至南宁生活。1966年高中毕业。先师本有凌云之志,欲上清华大学,攻读物理,进军斯德哥尔摩。然而文革的一声炮响,打破了他的春秋美梦。加之先师的父亲被打成历史反革命,当时的境遇就可想而知了。正当先师感到十分沮丧的时候,物理老师送给他一本家传的《黄帝内经》,并谆谆嘱咐道:时运如此,难以遂志,这是没有办法的,但若能学好医术,则不仅可以糊口,且可利及他人。先师就是这样走上了医学的道路,而这部无标点的《黄帝内经》,便成了他的入门之书。1969年,先师被下放到南宁附近的扶绥县插队,在农村一呆就是5年。这段时间,先师一边劳动,一边自学,一边为人治病,积累了初步的临证经验,且在当地小有医名。插队结束后,被抽到沙井煤矿工作,不及一年,即自动离职。此后便依靠病人的介绍,在南宁铁路一带行医。此时的先师对于中医经典的领悟已日渐深刻,临证运用自如,长于望诊、切诊,言人疾病生死多有奇验。故铁路一带呼之为李半仙,求诊者络驿不绝。师逝后,有不少当年曾经先师诊治的病人到我这里看病,当谈起先师治病的故事时,历历道来,每每如数家珍。时一中年妇女,经西医院检查,诊断为妇科肿瘤,并已相约手术,手术前经邻人介绍,寻先师一诊。先师切脉、观眼之后,谓非为肿瘤,乃是虫积使然,随手处方,数日后,排下如红丝之物若干,腹痛诸证顿除,再往医院检查,肿瘤已无。时一男性青年,患胆囊之疾,痛苦异常,每月至少绞痛一次,甚或多次。师诊后,嘱买酒二斤,自与黄色根状药一把,浸酒数日后饮用,饮完之后,胆疾即愈,至今20年未作。时一青年男子,工作时不慎被砸断足跟之大筋,当时以为必当遗下残疾,寻先师诊后,嘱买海参、田七等物,研末外敷,不半月,足筋接复如初。时有南宁火车站客运室主任卢某,左膝关节粉碎性骨折,西医权威皆谓有截肢之虞,其夫甚虑之,遂寻于师,师谓何须截肢,35日必能下地走路。卢某信甚坚,遂出院全权交先师治疗,先师住入其家,果于第35日中午令卢某下地走路。经拍片复查,左膝完好如初,西医惊为不信。时我院一西医老师,因患肝病,转氨酶300余单位,历经全国多地名老专家诊治,转氨酶皆未下降丝毫,其对中医已毫无信心,偶听介绍先师,乃抱一试之心。见面时直呼“小李”,大有轻蔑之意,先师亦知之,遂先用别计降服其心,待其初具信心,先师即言:服药后,30日内,转氨酶不降,可来砸我招牌。所处药方,多不同前,为羌活、连翘一类疏散风火之品。该位老师性急躁,服药至22日,已然按捺不住,抽血检查,转氨酶已下降近百个单位。先师诊病不限科别,或内或外、或妇或儿,用药或汤或酒、或丹或散、或内服或外用,用量或重至百克以上、或轻不及克,总以方便为要,似有扁鹊之风也。70年代初其父尚未“解放”时,突患急性白血病,白细胞高达20余万,高热持续不退,先师细心诊查后,处以雄黄、龟板、胎盘等药,经炼制后服用,经治月余即获痊愈,1997年方去世,寿79岁。1987年,原南宁市中医院门诊部主任冼某之弟患血气胸,左肺2/3压缩,经西医治疗一周,病情无缓解,拟用手术治疗,因冼某素与先师相识,遂求治于师。师诊后,云乃阳明不降使然,清降阳明即解。处以:玉竹120g,陈皮120g,白芷120g,大枣120g。日服一剂,服后日泻十余行,胸次渐舒,呼吸渐畅,不数日,胸片复查,左肺复原,血气吸收。初处方时,曾拟用银花120克,为虑血气胸合并感染发热,故用银花清热解毒,以类抗感染,后思之良久,乃去之。谓中医治病全在辨证精微,若以西学参之,以为炎症感染必用清热之剂,则反成捉肘,影响疗效。1982年,余父患眩晕,头不能动摇,西医以颈椎综合征治之,治疗月余不见效果,遂由桂林专程来邕求治,先师按脉后云:非颈椎之病,乃由虚尔。处:川芎、杞子、淮山、白芷等各5g,炖鱼头服之,不数日而愈。作者简介:刘力红 男,1958年生,湖南湘乡人。广西名中医,教授,曾就读于广西、成都、南京三所中医学院,1992年获医学博士学位。于科班之外,尚从多位名师,修习内道及医学,2003年出版《思考中医》,影响颇众。2007年荣获世界杰出华人奖。2023-08-09 02:35:391
五运六气入门基础知识,求五运六气入门书
提起五运六气入门基础知识,大家都知道,有人问五运六气详解,另外,还有人想问伤寒论谁讲解的最好,从五运六气为基础讲解的,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怎样正确运用五运六气,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求五运六气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运六气入门基础知识 入。。。五运六气根本没入,本来就是中医中的高等学问,就好比,你数学基础都没学过,一来就说,我要学微积分!给我介绍入,那基本不可能的! 《疫病早知道——五运六气大预测》推荐这本书给你,涉及到统计学,比较容易看懂。五运六气谁的讲解最经典。 建议看《针灸学》 年五运六气 五运客运太过为病歌 清燥大行太过金,肝木耳无闻,五运六气必背口诀。 胁下少腹目赤痛,草木凋陨焦槁屯, 甚则胸膺引背痛,胠胁何能反侧身,研究五运六气 最厉害的人。 喘咳气逆而血溢,太冲脉绝命难生.五运六气的治病秘密。 [注]岁金太过,六庚年也.岁木不及,六丁年也.金太过,则金恃强而乘木;木不及,则母弱而火衰无以制金,而金亦乘木.故金气盛则清燥大行,为金太过之化.在人则肝木,其为病耳聋无闻,胁下痛,少腹痛,目眦赤痛也.在天则有清燥肃杀之变,在地则有草木凋陨之化.燥胜不巳而必衰,衰则反被火乘,有苍干,焦槁之复也.故更见胸膺引背,胠胁疼痛,不能转侧,喘咳,气逆,失血之肝肺病也.太冲,肝脉也,肝木之脉绝而不至,是为肝绝,故主命难生也. 五运六气资料-《医宗金鉴》五运六气要诀(四) 六气客气主病歌 少阳司天火下临,肺气上从火刑金, 风行于地肝木胜,风火为灾是乃因,五运六气推算个人疾病。 民病热中咳失血,目赤喉痹聋眩瞑, 疮疡心痛瘛冒,暴死皆因臣犯君.五运六气简单算法。 [注]少阳相火、司天,寅申岁也.火气下临金之所畏,故肺气上从而病肺也.凡少阳司天,则厥阴风木在泉,故风行于地,木胜则病在肝.是则知风火为灾,民病热中,咳而失血,目赤,喉痹,耳聋眩瞑,疮疡,心痛,动,瘛瘲,昏冒,皆其证也.暴死者,是三之客气,相火加临君火,以臣犯君故也. 五运六气资料-《黄帝内经》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初之气[年元月20日—年3月20日]五运六气16方剂。 初之气,地气迁,风胜乃摇,寒乃去,候乃大温,草木早荣。寒来不杀,温病乃起,其病气怫于上,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 二之气[年3月21日—年5月20日]天干化五运歌诀。 二之气,火反郁,白埃四起,云趋雨府,风不胜湿,雨乃零,民乃康。其病热郁于上,咳逆呕吐,疮发于中,胸嗌不利,头痛身热,(上民下日)愦脓疮。 三之气[年5月21日——年7月22日]五运六气的公式歌诀。 三之气,天政布,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 四之气[年7月23日——年9月22日]2021辛丑年五运六气。 四之气,凉乃至,炎暑间化,白露降,民气和平,其病满身重。 五之气[年9月23日——年11月21日] 五之气,阳乃去,寒乃来,雨乃降,气门乃闭,刚木早凋,民避寒,君子周密。五运六气入门。 终之气[年11月22日——年元月19日] 终之气,地气正,风乃至,万物反生,霿雾以行。其病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而咳。抑其运气,賛所不胜,必折其郁气,先取化源,暴过不生,苛疾不起。 故岁宜咸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观气寒温以调其过,同风热者多寒化,异风热者少寒化,用热远热,用温远温,用寒远寒,用凉远凉,食宜同法,此其道也。有假者反之,反是者,病之阶也。五运六气基本知识。 。。。。。。 庚寅庚申岁,上少阳相火,中太商金运,下厥阴木。火化七,清化九,风化三,正化度也。其化上咸寒,中辛温,下辛凉,药食宜也。 《中医学入门》运气学五运六气生辰八字预测诊疗法。 选自《顾松园医镜》五运六气查询器。 寒无犯寒,热无犯热,〔凡用寒者,无犯司气之寒,用热者,无犯司气之热。〕从者和,逆者病。司气以寒,用寒无犯,司气以热,用热无犯,司气以温,用温无犯,司气以凉,用凉无犯。〔司气,谓司天司地之气也。谓寒热温凉,俱当避忌,有应用者,亦无过用,恐犯岁气也。〕发表不远热,〔寒中表,非温热不能发散,夏日亦然。〕攻里不远寒。〔郁热在里,非沉寒不能攻,隆冬亦然。〕五运经讲解。 帝曰∶不发不攻,而犯寒犯热何如?〔言不因发表而犯热,不因攻里而犯寒,不当用而误用。病当何如〕? 岐伯曰∶寒热内贼,其病益甚。〔以水济水,以火济火也。〕 帝曰∶愿闻无病者何如?倪海厦五运六气图。 岐伯曰∶无者生之,〔无病犯之,则生寒生热。〕有者甚之。〔有病犯之,寒热反甚矣〕。 怎样正确运用五运六气 u2026u2026.应象大论篇书籍。 少阳司天,〔寅申年也。〕火所胜,平以咸冷,〔水能胜火也。〕佐以苦甘,〔苦能泻火之实,甘能泻火之急。〕以酸收之,〔火胜而散越者酸以收之。〕以苦发之,〔火郁而复留者,以苦发之。〕以酸复之。〔以苦发火,未免伤气,故又当以酸复之。〕热同。〔火热二气同治也。〕厥阴在泉,〔寅申年也。〕风于内,平以辛凉,佐以甘苦,以甘缓之,〔治同厥阴司天。〕以辛散之,〔风胜,故以辛散之。〕火化于天,寒反胜之,〔凡寅申岁,少阳相火司天,而或气有不及,别水之寒气反胜之。〕治以甘热,佐以苦辛。〔与火司于地同治,少以咸平之一句。〕风司于地,清反胜之,〔凡寅申岁,厥阴风木在泉,而或气有不及,则金之清气反胜之。〕治以酸温,佐以苦甘,〔治同风化于天。〕以辛平之。〔木之正味,其补以辛,金之正味,其泻以辛。〕李阳波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 选自《痧疹辑要》出生日期查五运六气。 岁在寅申,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五运六气的推算与应用。 是岁风火相助,肝胆为病。 初之气,少阴君火。主气生客气,风温早作。 二之气,太阴湿土。主气生客气,大作。 三之气,少阳相火。二火合炎,火气大行,民多内热。 四之气,阳明燥金。火气始平。五运六气体质查询表。 五之气,太阳寒水。主气生客气,清早寒。 终之气,厥阴风木。主气生客气,早寒多寒风。 选自《疫疹一得》庚寅金运,北政,右寸不应,黄芩为君。五运六气针灸需要什么基础。 天府绝,不治。天府在肘后,披侧上披下同之三寸动脉,肺之气也,火胜金故绝。岁气火代之候。少阳相火者,三焦浮流之火,火炎上,上克肺金,金受克,肾水失母,则上盛下虚,虚阳上攻,便生诸疾,至伤元阳。五运六气入门基础知识讲解。 初之气∶自年前十二月大寒节起,至二月惊蛰终止。 天时,热风伤人,时气流行。五运六气图解。 民病,寒热交作,咳逆头痛,血气不调,心腹不快。 五运六气入门基础知识:五运六气详解 二之气∶少阴君火用事,肺衰心盛,制苦益辛。 自二月春分节起,至四月立夏终止。 天时,暴风疾雨,温湿相蒸。 民病,上热咳逆,胸膈不利,头痛寒热。 三之气∶少阳相火用事,夏旺火炽,补肺益大肠。 自四月小满节起,至六月小暑终止。 天时,炎暑亢旱,草萎河输。 民病,烦热,目赤,喉闭,失血,热渴,风,人多暴死。 四之气∶太阴湿土用事,火旺生土,泻甘补咸。 自六月大暑节起,至八月白露终止。 天时,风雨时降,炎暑未去。 民病,疟痢交作,寒热头痛。 五之气∶阳明燥金用事,肺金,泻苦补辛。 自八月秋分节起,至十月立冬终止。 天时,寒热风雨,草木黄落。 民病,寒风热,君子固密。 六之气∶太阳寒水用事,心火受克,泻咸补苦。 自十月小雪节起,至十二月小寒终止。 天时,寒温无时,地气正寒,霜露乃降。 民病,感冒寒,关节不利,心腹痛。 选自《灵素节注类编》 六庚年,金运太过,则燥气流行,燥病乃生,肝木,治当清燥以补肝; 庚寅,天气克运,曰天刑。 五运主病 金运∶诸气郁病痿,皆属肺金。郁,满奔迫也。肺主气,气为阳,主轻清而升,故肺主上部,则满奔迫,不能上升也。痿者,手足痿弱,无力以运动也,由肺金本燥,燥之为疾,血液衰少,不能荣养百体,故秋金旺,雾气育,而草木萎落也。 庚寅、庚申∶司天为制,金得其平,所谓坚成之纪,上征与正商同也。金齐火化,在于肺,其病肩、背、胸中。 火木同德,上应荧惑岁星,风热参布,胜复寒中,外发疮疡,内为泄满,外热内寒,疟,痢,聋,瞑,呕吐上拂,肿色变,热盛寒复,水火交争也。 初之气∶主风木,客君火。木火交炽,温病乃行,血溢,目赤,咳逆,头痛,血崩,胁满,肤腠中疮。 二之气∶主君火,客湿土。火为土郁,风不胜湿,热郁于上,咳逆,呕吐,胸溢,头痛,昏愦,脓疮。 三之气∶主相火,客相火。畏火交集,热中,聋,瞑,血溢,咳,呕,鼻衄,渴,嚏,喉痹,目赤,善暴死。 四之气∶主湿土,客燥金。凉气至而寒暑间化,燥湿以参,胸满,身重,肺脾自病也。 五之气∶主燥金,客寒水。金肃水寒,气当避。 终之气∶主寒水,客风木。风木得水,万物反生,关闭不禁,心痛,阳气不而咳。 风多暴举,炎气流行,令扰废,寒热往复,宜咸、宜辛、宜酸,渗之,泄之,渍之,发之。盖咸以胜火,辛以治木,酸以胜木火之性,渗泄去二便之实,渍发去腠理之。 u2026u2026.. 选自《增订叶评伤暑》 寅申年少阳相火司天,岁气火化之候。 少阳相火者,三焦浮流之火,火则炎上,上克肺金,金受克,肾水失母,则上盛下虚,虚阳上攻,变生诸疾,至伤。 厥阴风木在泉。 初之气,厥阴风木用事,子父相逢,泻苦益辛。自年前十二月大寒节起,至二月惊蛰终止。 [天时]热气伤人,时气流行。 [民病]寒热交作,咳逆头痛,血气不调,心腹不快。 二之气,少阴君火用事,肺衰心盛,制苦益辛。自二月春分节起,至四月立夏终止。 [天时]暴风疾雨,温湿相蒸。 [民病]上热咳逆,胸膈不利,头痛寒热。 三之气,少阳相火用事,夏旺火识,补益大肠。自四月小满节起,至六月小暑终止。 [天时]炎暑亢旱,草萎河输。 [民病]烦热,赤目喉闭,失血热渴风,人多暴死。 四之气,太阴湿土用事,火能生土,泻甘补咸。自六月大暑节起,至八月白露终止。 [天时]风雨时降,炎暑未去。 [民病]疟痢交作,寒热头疼。 五之气,阳明燥金用事,肺金,泻苦补辛。自八月秋分节起,至十月立冬终止。 [天时]寒热风雨,草木黄落。 [民病]寒风热,君子周密。 六之气,太阳寒水用事,心火受克,泻咸补苦。自十月小雪节起,至十二月小寒终止。 [天时]寒温无时,地气正寒,霜露乃降。 [民病]感冒寒,关节不利,心腹痛。 以上就是与求五运六气入相关内容,是关于五运六气详解的分享。看完五运六气入门基础知识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2023-08-09 02:35:511
我想学中医按摩推拿,有啥书籍推荐?
学习推拿如果没有中医基础,还是学学保健推拿类的,如果是从事小儿疾病的推拿治疗,最好是先学习下中医的基本理论,可以先学习下李德修的三字经流派,穴位少,操作简单,在实践中不断的体会、理解,在真的取得疗效时对理论会有更好的把握。其实推拿作为一门学科,有其独特的理论与实践,这都需要想从事这门专业的人要有一定的定力,受得了孤独寂寞,不能急功近利,疗效才是这门技艺传承的动力。从小儿推拿方面小探讨下,欢迎指正。 推拿学习建议跟师学习,而且要长期练功,错误的手法不仅不能起到治疗作用,对操作者的身体也会造成伤害。 书籍方面有两本书可以推荐这两册书是中医院校常用教材,不管是临床还是兴趣阅读都是不错的选择。 王雅儒,脏腑图点穴法 不错。1962年出版。网上有复印版。以点穴治病为主。 好啊。 首先。必须先从中医审断学开始学起。 其次。熟记经络穴位。 再次。学习手法。 若是只学手法。不知审断。不懂经络穴。迟早害人。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理论可以通过书本上的知识得到强化,类似于锦上添花,但也脱离不了专业老师的讲解,所以仅通过书本知识来达到推拿技术的精湛是不可能的。理由如下: 1、推拿是通过双手来运作的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技术。 操作起来如何能做到“持久、均匀、沉稳、渗透”及“滚、拨、提、捏、揉、拍”等手法,其力度及技术的精髓仅靠书本是很难掌握的,必须要经过言传身教。 2、关于推拿理论和实践这两方面,对于初学者而言,实践的重要性大于理论。如想更进一步达到技术的精湛及超越同行的水平,理论和实践两者合一则是必不可少。 3、很多人说中医可以通过自学来达到技术的巅峰。这对于绝大部分的人来讲,这完全脱离现实。可以断定说此话的人,没有完全融入在中医学这个行业。 4、很多人喜欢拿张丹溪40多岁以后自学中医成才的例子来激励那些仅想通过书本知识就能学会中医自我成材的人。有此等激励想法是好的,可“想象是美好,现实很残酷”。 5、因为中医学的精髓多数是来源于实践,它并不在书本上,包括针推学也是一样。 张丹溪的医学实践,他必然有通过拜访各个名师及同行,并得到他们亲身指导或教学才能得到,这其中艰辛只有他自己自知。 6、对于初学中医者而言,“闭门造车”是行不通的。学习前期理论和实践基础的夯实,至关重要以免以后走弯路,就犹如盖房必须把地基打牢是一个道理,就针推学而言也是如此,理由在前面已经说过了。 7、要成为推拿高手,不想仅懂皮毛,理论和实践缺一不可。在熟练掌握了基础理论和实践并融入到这个行业时。在此前提下,一些书本上的知识可以提高你原有的技术水平,否则你将无所适从,属于没用。 8、综上所述:推拿(含针灸)是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一门职业技术,建议刚学习推拿这行者,可以多看一些教材版书籍。比如:《经络与腧穴学》、《正常人体解剖学》、《中医基础理论》等。 基础理论和实践熟练以后,再去看一些高、精、深的相关书藉。一步一步来,不要好高骛远。 另外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在临床上,推拿所用到的穴位和针灸上所用的是穴位,是可以互通互用的。 以上分享!我在10年前学过一年半的中医,学的是教程,打下了一些基础。只是当时缺乏实践,这10年来完全不接触,也忘得差不多了。后因家父久病,前年夏天重新开始学习后,是先简单复习了一下那些教程,然后大致从伤寒金匮--火神派--黄元御--彭子益--温病学这么一路学下来,当然中间也穿插着看一些杂书,但大致是这么个脉络。 对于一个对中医完全陌生、但有一定兴趣的朋友,可以先看一些通俗读物。我个人看过的最好的是罗大伦的那几本书,古代的医生、阴阳一调百病消等等。说实话,正是受了罗大伦的古代名医故事的激励,我才最终决定,求医不如求己。要解决家父的问题,还是要靠自己……另外目前比较畅销的还有《走近中医》、《思考中医》、《问中医几度秋凉》等等兴趣读物,也可以拿来随便看看。看完这些书,如果对中医的兴趣更浓了,而且立下了学好中医的志向,那么恭喜你,你可以正式开始学习了。 对于初学者,我仍然建议先从教材开始学。大致次序是中国医学史--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现在的教材虽然质量不高,经常被人诟病,但至少观点比较综合,不偏激(中医流派很多,各执其说,各有所偏。如果单从某一派开始学,比如起手就学现在流行的火神派,容易走偏)。但教材本身不必读得太钻进去,不必在这阶段花太长时间。有些东西暂时看不懂没关系,不必深究,后面进入从伤寒开始的下一阶段学习后,很多东西自然而然会开始懂。 学完这几本教材之后,就能够对中医学有了个总体的认识。然后就是伤寒和金匮,这两本书要精读,历代注家很多,限于时间和精力,不可能一一读遍,我个人是从刘渡舟的书和郝万山的视频开始入手,然后后面学的是黄元御的注解。 学完伤寒金匮后,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医学基础(方药这一路,不包括针灸)。然后可以看看黄元御的《四圣心源》、《长沙药解》和彭子益的唯物论、圆运动,建立一气周流、土枢四象、天人相应、河图洛书、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传统中医的概念。 再后面,就必须学温病学了。温病学对于临床非常有用,很好地补充了伤寒的不足。伤寒温病都能很好地掌握,那么对于大部分的疾病(不仅仅是外感病,包括内伤杂症),都会建立起一定的概念和辨证思路。而且这两门学科的实践性很强,完全可以边学边用,学通了这两门,至少治个感冒、咳嗽一类的小病,完全没有问题,而且见效之快、效果之“神奇”,不是受西医洗脑的现代人所能够想象的。中医,绝不是大多数老百姓的概念里那个只能调理调理慢性病,治不好也吃不死的东西。这个我自己,已经有相当多的体验。 温病学方面,我是从赵绍琴的书和刘景源的视频教程开始入门的。现在刚学了两个月。后续的必读书,包括《温热经纬》、《温病条辨》、《重订通俗伤寒论》、《时病论》等。再后面,就很难说了,我目前为止,也只学到温病的阶段。中医学史上名家辈出,群星璀璨,在学完伤寒温病这两大基础后,要对中医学的发展脉络、内难伤寒以下的各家各派学说有个综合了解,确定后续的学习方向,任应秋的《中医各家学说讲稿》,以及网文有一篇《看历代名医名著,论大中医观》的网文,均值得一看。 个人推荐,后续可以先看看慎斋学派的书(《医家秘奥》等),深入掌握脉法与虚劳内伤的辨治;以及陈士铎或傅青主的书,重视肝血肾阴的一路,对于临床相当实用。另外,辅行诀值得一读,借此可以对药物性味之体用与五行生克有更深的理解。 至于有些朋友提到的学医从《内经》开始……个人以为这条路太艰难了,除非你绝顶聪明,否则对于大多数初学者而言并不适宜。当然后世的所有医家,其理论基础都从内经发源而来。而且看后世医家的书,也会经常看到引用内经的理论和文字。但是对于内经的系统学习,个人感觉,还是要等到有了相当深厚的功力以后。至少我目前,还不太敢去看。 ★我的临床实践 关于实践问题,对于业余爱好者,缺乏医生处方,很多药店可能不让抓药。这也正是困扰我多年,以致10年前最终没有继续学下去的原因之一。但是现在淘宝网上,什么都买得到,药材又便宜,质量又好(我是买散药、自备小天平,自己在家里配药的),网上论坛里还有很多学友互相交流,更有大量的现实生活中求医无门而渴求网诊的网友。只要好好学习,根本不愁实践机会。 ★我对中医的感悟 学中医是一条很艰难的路。需要悟性,更需要浓厚的兴趣、强大的动力和坚强的毅力。我前前后后学了三年有余,自知不过刚刚入门而已。现在是中医的没落时代,但是民间藏龙卧虎,借助于当前发达的网络交流,一股新生代的力量正在崛起。 学好中医,终生受益。不仅利己利家人,对于广交朋友、对于你的事业和生活(心态放宽一点,不要指望靠这手艺挣银子,就纯当作业余爱好和生活需要),都会有很好的帮助。而且中医绝对是一门美妙的艺术,高明的处方象一首首优雅的小诗(正象编程也是一门美妙的艺术,优美的代码结构也像一首首美妙的乐曲),那种潜心思索之后灵机乍现所带来的美感,以及帮助他人解决问题后那种成功的喜悦,不是任何粗俗的物质享受所能够替代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013年2月汇总一下我看过的医书 今天是蛇年的第二天(写作当时),一转眼,学医前前后后已经四年多了。过年在家有闲,回顾一下我这些年来的学医历程,汇总一下看过的书,供大家参考。 2000春-2001秋启蒙时代 教材(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系列): 1.《中医基础理论》--还算有趣,有点哲学意味(咱本来就对哲学感兴趣),基本算是学进去了吧,建立了些概念,对人体水液代谢循环(脾、肺、肾、膀胱)最有印象,也有看不太懂的,记得当年很长时间,都不理解“淤血”和“活血化瘀”是怎么回事儿。 2.《中医诊断学》--实在太枯燥了,硬着头皮看完,很佩服当年读书的毅力。 3.《中药学》--实在太枯燥了……不说了。 4.《方剂学》--当时看的这些书里头,就数这本书看了觉得最有收获,大概知道中医是怎么开方子了……若干年后,唯一记得的一个经方,就叫“小青龙汤”。至于组成药味,早忘了。 5.《中医内科学》--边看边摘笔记,写提纲摘要。 6.《中医各家学说》--只看了半本,看不下去了,原因很简单,靠学的那么点中医基础理论教材里的知识,无法理解后世医家那些形形色色的理论。 7.《中医四大经典学习指导》--人卫出版社的,内经+伤寒+金匮+温病,草草浏览一遍,实在看不懂。 趣味读物 8.《中国传统医学漫话》--印象中蛮有趣的,也算看得懂,还推荐给同事看。 9.《中医解梦》--主要用内经理论来解梦。较多应用五行理论,有点意思,但没看完。 其他 把《家庭医学全书》里的中医篇的一百多页也啃了一下……还有一本《太医名医奇案赏析》读了几页,算是当年唯一看过的一点医案……话说当年因为一位朋友的诱导,激起了一点点小兴趣,然后从这一点兴趣出发,想对一门有趣的传统学问,作一些了解。然而实在没啥书可看啊,没有网络,也不知该从何学起,就觉得学教材总没错,于是就从上海书城买了几本教材回来啃。至于学习方法,还是学校里临时抱佛脚应付考试的那一套。但也正因为书少,四大基础,每本都读了两遍以上,算是“精读”了吧。当然,看得懂看不懂,能懂多少,过了一两年后还能记得多少,是另一回事。当年,年纪轻无家无口,上一辈的身体还好,又没有网上买药的途径,没有任何临床实践机会,其实学了也白搭,呵呵。 2002-2009年自学中医黑暗时代 只记得中医之脾不等于西医之脾,拿这个与人辩论中医科学不科学的问题。又记得教材里说温病学说是中医学在清代的大发展,于是跟人说中医也并不固步自封,中医也在发展……除此之外,算是勉强还记得起五行生克的顺序,还有什么滋水涵木、补土生金等几个名词。其他的……都还给课本了。记得大概07年左右吧,逛福州路书店,偶然看到一本《思考中医》。拿起来翻了翻,不知道说些什么,只觉玄之又玄。摇摇头,又放下了。 2010年文艺复兴时代 前期以兴趣读物为主,后期以复习中医基础教材为主。 兴趣读物 1.马悦凌:《温度决定生老病死》、《不生病的智慧》 2.中里巴人:《求医不如求己》I、II、III、IV (马悦凌和中里巴人的书是我单位里的徒弟买的。我有点兴趣,想借来看,她就干脆送给了我。这两套书对于我,不啻于但丁的神曲,预示了一个复兴时代的诞生……) 3.萧宏慈:《医行天下》。看后很羡慕,也很震撼。羡慕的是萧老师医行天下的潇洒,震撼的是拉筋正骨法治病的神奇。网上得知萧老师在北京开课,颇想去北京拜他为师。 4.刘力红:《思考中医》--前前后后看了两遍。作为兴趣读物,值得推荐 5.李阳波:《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 6.田原:《人体阳气与疾病》 7.卢崇汉:《扶阳讲记》 8.罗大伦:《古代的中医》全集。真正的启蒙读物!我是下载了天涯上完整的帖子,包括所有跟帖评论,在两三个月的时间里连着看完的(后来买了全套书收藏,还另买了一套送给朋友)。看了就不舍得放下。多少次看得心潮澎拜,多少次看得泪流满面。正是在书中那些古代大医精神的激励下,我立下了自学中医的志向。 9.罗大伦:《阴阳一调百病消》 10.艾宁:《问中医几度秋凉》(当散文看不错) 11.方舟子:《批评中医》--反面教材。下的电子版,记得刚开始看时还战战兢兢,怕这本书会说服我。怕这本书真的证明了中医是伪科学。看了以后才知道……肘子连半壶水都称不上。不过是以伪科学的精神来批判“伪科学”而已,方老师的这本书真的起了反面作用,看完这本书后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学好医道,要以事实向身边所有的朋友证明方氏逻辑的荒谬……很多正在学习中医推拿或者想自学的朋友,想买一些推拿相关的书,但市面上中医推拿方面的书实在太多了,一时间不知道选择哪些书好,也不知道该买哪本书。如果大家真的有心学习中医推拿相关方面知识的话,这里就给大家推荐几本中医推拿相关的书籍。中医推拿 科普:古中医按摩八法。一书在手即可。实际上按摩和针灸都不是能长期做的。按摩常做会损及筋骨。针灸常做则会伤(损伤)及内气(元气)。你也可以理解为,血循环变慢。一般三十五岁后尽量少做按摩。按摩和针灸在古中医是一种治疗手法。而并不是常做有益(有利)于 健康 。 我是道医,专研人体、中医基础理论、构架研究三十多年。 河北泊头渡生堂(宣) 这类书箱书店里都有 我给你推荐吧,书名可能不完整,我个人觉得《按摩与解剖学》,《民间实用点穴疗法》,《一指禅推拿》,《刘寿山正骨》,《压痛点推拿》,《软组织外科学》,《穴位解》,《经筋疗法》,《经筋学》,《实验推拿学》,《实用推拿学》,《中医基础理论》,《八段锦》,《触诊》,《佛学》,《推拿功法学》,《正脊通督术》,《书法》,大概先推荐这些吧,有的书名可能存在点误差,属于记忆问题2023-08-09 02:36:121
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它属于什么范畴?
提到天人合一四个字,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国的道教。其实,关于天人合一这一理念不仅仅只是在道教当中有所出现,在全世界范围内,很多大的教派,学派都有类似的思想,只不过说在说法上有所不同。同时,天人合一当中的天字所指代的也不是人们狭义上理解的头顶上那一片青天的天。所谓的天人合一的天,指代的是真理,是法则,指代的是大自然当中的自然。01、天人合一,讲究的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同时也是一种状态。很多人提到天人合一四个字,首先想到的是某种思想,在思想上让人们去回归本真,去切和自然,但是从实际上来出发,天人合一追求的更是一种状态,不仅仅只是在思想上的追求。其目的是想要让状态达到思想上的想法。仅仅只是思想上想要切合大道,想要回归本真是不够的。只有从现实当中,从自身出发,让自己的一举一动能够顺应自然,能够与自然达到和谐的状态,这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而不是说只是在思想上的追求。正如老子所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从思想上来看,天人合一的思想讲究的是在人类生活的过程当中,人类的成长过程当中,其生理表现以及其社会的政治表现,以及社会的自然表现要与大自然相呼应,不能够违背而行之。在当代,对于天人合一这种思想的阐述是认为天人合一追求的是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能够理解生命的真谛,时时刻刻感受到生命的存在,与大自然和平美好的共同相处,是人与大自然,人与物质之间的一种完美结合。02、说法不同却遍地开花的天人合一思想。关于天人合一的思想,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道教,想到的是老子,但是其实事实并不是如此,最早有关于这一思想记载的并不是道家学说,而是儒家学说。据说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孔子就已经提出了类似的思想。不仅如此,到了汉朝时期,董仲舒也曾经提出过这类的思想,并且将其命名为天人感应之说。可以说天人合一这一类的思想,在儒释道三家当中都有着各自的阐述。虽然说各有不同,但是其追求的都是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道家思想当中,天人合一的最高追求其实就是一句话:万物与我为一。这既是一种思想,同时也是一种境界。这种思想,这种境界追求的是人将自己的天性释放出来,去重新回归于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在饱经世俗的污浊之后,能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能够仍然保持住本心,能够不违背天意而行,能够顺应自然的发展而行。当然,虽然说天人合一这一思想是由古时传下来的思想,但是在今天,天人合一的思想依然被人们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人们追求环境美好的今天,更加提倡人与环境,人与地球,共同美好生存的观念。2023-08-09 02:36:2312
表示“不该动情”的诗词有哪些?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2023-08-09 02:41:101
胎胪药录是什么时候的谁写的呢
读李阳波解《胎胪药录》想到的 在读张仲景的《伤寒论》时,可见其在序言中提及的有《胎胪药录》一书,关于这本书到底是什么书,历代医家众说纷纭,我总觉得每个版本的解释都不尽然。直到近日,读由李阳波先生讲述、刘力红等老师整理的《开启中医之门》,里面有一篇《胎胪药录解》,李阳波先生认为胎即胎息,胪即转运,胎胪药录是指在胎息状态下,体内真气将会随意转运,在这样的境界中对药物进行体验,并将体验到药物的气味归经及作用记录下来。从而说明胎胪是一部中药“药理”书。我发现这个解释很完美地解决了我心中的疑问,觉得这个“解”很有道理。 仲景在序言中共言及五本书,皆是中医的基础,也就是中医大法、精髓。作为一代医圣,其博览群书,而在序言中谈及一本妇科或儿科专业的书籍可能性是不大的,而如果将其理解为药理书,那么就合理得多了。仲景所述及的其实就是《内经》、《难经》、《阴阳大论》,由此可看出还缺乏一本药学著作,因为有了“兵法”还需要“武器”。这样才能构成学习中医所必须具有的一个完整系统,也正是因为《胎胪药录》作为一本药理学著作,对仲景的学术影响很大,特别是从仲景方的简练有效、配伍奇妙不难看出仲圣对药理掌握的精深。从而也可佐证《胎胪药录》一书极有可能是药理学著作。所以仲圣将其与《素问》、《九经》、《难经》等同列入序中,以显示其在中医学体系中的地位。很显然,如果是一本专科著作,仲景应该不会将其与其他五本书作为同等重要对待的。 如果正如李阳波先生所述,古人是通过胎息状态下,体验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功能来阐述药理的,从而指导中医文化的发展。那么我们今天通过小白鼠而做的实验,对于人体的可靠性就逊色了不少,尤其现在通过动物实验一遍遍的去验证古人的经验,不仅仅是造成科研资源的浪费,而且也一定程度防碍了中医真正的发展。古人通过亲身体会、大量的临床并进行了智慧的总结而得出的东西,而今我们却要靠白鼠点头才行,这一点是很多中医大家所不赞同的。中医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才可以谈发展。仅靠动物实验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李阳波先生的一个“解”,不仅解开了我对《胎胪药录》一书的本质的疑问,也让我感到了古人是怎样去认识研究中医药的。 http://www.anccn.com/list.asp?id=114322023-08-09 02:41:201
古人常说的"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对这个概念而言,董仲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是儒家最早言说五行者,战国以前的儒家只言阴阳而不论五行。而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合流并用,他一般还被看作是儒门解易的第一人,其代表作为《春秋繁露》。 对天人合一观念需要小心翼翼地分析。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上为《大易识阶》米鸿宾的主要观点,但《开启中医之门》的作者李阳波则很不满意董仲舒所提出来的天人合一观,他解释说:董提出这个观念主要是讲天的情况与人的情况的统一,实际上,作为天的宇宙自然,人类社会是很难模拟的,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植物、动物及人的本身,他们的生长衰老、他们的变化却无法逃脱天的支配。所以,天人合一,主要是讲天与万物、与人的这种生理状态的合一,而不是天与人的社会结构的合一。为了作出这样一个划分,李阳波就把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中有关社会观的这一部分划出去,而保留其谈生物的部分,并且径直把它称为“宇宙生物观”。 因为中医是研究天、地、人之间的术数转换变化关系的一门学问。在他看来,天人合一就已把中医小了一截。李阳波同时认为钱学森也看到了中医、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的一些情况,从一些人身上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潜力,看到了人天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所以也摒弃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而改作了“人天观”。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2023-08-09 02:41:301
唐农的人物履历
1984年毕业于广西中医学院医疗系中医本科专业,留校任教。1988年考入湖南中医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获医学硕士学位。1997年晋升副教授,2001年晋升教授。2002年考入湖南中医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2005年6月获医学博士学位。曾任广西中医学院一附院副院长、大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2001年11月任广西中医学院院长。现任现任广西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2015年4月临时主持学校党委工作 。2013年当选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23-08-09 02:41:372
紧急求“广西中医学院刘力红教授的挂号办法”
江南站下车的话可以坐41路或801路,在友爱明秀路口下车,往东走,十分钟左右吧,有一个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专家楼,我在那上学的时候,今年7月份以前,刘力红教授每周六上午出诊,现在具体不知道什么情况了,号比较难挂,可以网上预约,详细的挂号办法,你得去问一下导医,因为他比较特殊。2023-08-09 02:41:491
高中历史
在中国,夏代奴隶主已经开始假借宗教迷信进行统治。 《尚书·召诰》说:“有夏服(受)天命。”这是君权神授最早的记载。君权神授亦称“王权神授”。君主(国王)的权力来源于神的学说。中国在奴隶社会的周王朝时,就称武王是“受命于天”,自称周天子,一切“礼乐(政令)征伐(军令)自天子出”。“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对这个概念而言,董仲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是儒家最早言说五行者,战国以前的儒家只言阴阳而不论五行。而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合流并用,他一般还被看作是儒门解易的第一人,其代表作为《春秋繁露》。 对天人合一观念需要小心翼翼地分析。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上为《大易识阶》米鸿宾的主要观点,但《开启中医之门》的作者李阳波则很不满意董仲舒所提出来的天人合一观,他解释说:董提出这个观念主要是讲天的情况与人的情况的统一,实际上,作为天的宇宙自然,人类社会是很难模拟的,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植物、动物及人的本身,他们的生长衰老、他们的变化却无法逃脱天的支配。所以,天人合一,主要是讲天与万物、与人的这种生理状态的合一,而不是天与人的社会结构的合一。为了作出这样一个划分,李阳波就把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中有关社会观的这一部分划出去,而保留其谈生物的部分,并且径直把它称为“宇宙生物观”。 因为中医是研究天、地、人之间的术数转换变化关系的一门学问。在他看来,天人合一就已把中医小了一截。李阳波同时认为钱学森也看到了中医、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的一些情况,从一些人身上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潜力,看到了人天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所以也摒弃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而改作了“人天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中国的君权神授[编辑本段]神化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一种政治理论。认为皇帝的权力是神给的,具有天然的合理性,皇帝代表神在人间行使权力,管理人民。据记载,在中国,夏代奴隶主已开始假借宗教迷信进行统治。《尚书·召诰》说:“有夏服(受)天命。”这是君权神授最早的记载。殷商奴隶主贵族创造了一种“至上神”的观念,称为“帝”或“上帝”,认为它是上天和人间的最高主宰,又是商王朝的宗祖神,因此,老百姓应该服从商王的统治。西周时用“天”代替了“帝”或“上帝”,周王并被赋予了“天子”的称呼。周代的铜器“毛公鼎”铭文记载:“丕显文武,皇天宏厌厥德,配我有周,膺受天命”,明确地宣传“君权神授”的思想。君权神授的理论在汉代有了系统的发展,董仲舒提出了“天意”、“天志”的概念,并且提出了“天人相与”的理论,认为天和人间是相通的,天是有意志的,是最高的人格神,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最高主宰,天按照自己的面目创造了人,人应按天的意志来行动。从“天人相与”的神学目的论出发,董仲舒提出“君权神授”的命题。他认为皇帝是天的儿子,是奉天之命来统治人世的,人民应该绝对服从他们,凡是君主喜欢的事,老百姓应该无条件去做。君权神授的理论,强调君权的天然合理性和神圣不可侵犯性。这种理论在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帝王以至造反的农民领袖,无不假托天命,自称“奉天承运”,或者说“替天行道”,把自己的活动说成是受上天的指使,从而达到神化自己及其活动的目的。参考:http://wenwen.soso.com/z/q76688729.htm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1&id=5647982023-08-09 02:41:593
五苓散和参苓白术散差别
五苓散主治下焦 :具有化气利水、健脾祛湿的功效。适用于外感风寒、内停水饮所致的发热头痛,烦渴饮水,小便不利等;或水湿停聚所致的水肿,身重,小便不畅及心悸、 参苓白术散主治中焦: 主治脾气虚弱,湿邪内生,症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大便溏泻,四肢乏力,形体消瘦,面色萎黄,舌苔白腻,脉象细缓者。亦治小儿脾疳,面色萎黄,形容憔悴,毛发枯槁,精神萎靡,不思饮食,睡卧不宁,或脾虚水肿,或脾虚带脉不固,白带过多,绵绵不断,如涕如唾者2023-08-09 02:42:092
学习中医是不是都是要背很多东西
你好,不是一定的,当然背诵经典确实能加深对中医的理解,但并不是说一定要背诵,你可以熟读和理解。对现在学习中医的朋友来说,我认为下面几点最重要:1.兴趣.没有浓厚的兴趣那学不下去的。2.不勉强.勉强的事情从来不能长久。3,恒心。只有长久自然地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能真入的中医之门。4.正确的书籍。这最重要,如果一开始看的书就是偏见很重的不了义的书,那下面可能就学不下去了,所以推荐的书如下:首先,如果一点基础也没有,那麻烦请看《思考中医》,这是李阳波先生和刘力红先生两代人的经验总结。可以说写的是中国的中医古文化,虽然有些偏激和义愤填膺,但书的质量绝对一流。其次呢,请你看《扶阳讲记》,这是四川的卢火神写的,他用现代的语言讲解了先天大道在医学上的应用,已经有些深度了,但这是给初学者一个很好的开头,不要一上来就走错了路。后天法门有很多,而大道则只有一个,把握先天大道,再来先后天贯穿,那就容易多了看完上面两本书,那么就可以看下面这几本分量更深入核心的书吧:1.刘止唐先生著:《医理大概约说》,这是道家的命门之所在,完全是神化一气而为之,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发人之未发。2.郑钦安三书:《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这是示人大道的经典。也是对刘止唐先生医理进一步的阐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3.黄元御著《黄元御全集》中医的根本在哪里,后天如何化生的,着落处在哪里?看完全集,自然明白此中道理,也许你就是中医未来的荷担如来。4.彭子益著《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上下册。这是示人大法的经典。也是黄元御先生书籍的简化版本,并且加上了王孟英先生的温病大法的经验。5.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这是前贤的经验结晶,有独到的临床价值。特别是对肾阴稳固元阳的固脱作用写的非常的到位,发人之未发,为后世开无数方便法门。6.李可著《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这是继承上面书的精华而临床创新的大书!后未见来者!我在看第5遍了,还是觉的意犹未尽。7.徐灵胎著:《徐灵胎全集》 中医的全面神通可以到何地步,后天世界的卓识可以到底如何,我在看第4遍,只能说精彩,并且只有你真懂了先天大道,才能真懂徐灵胎先生的后天各法,否则免谈,一定入云雾中。8.王孟英著:《王孟英全集》 温病学派的大精华到底在哪里,温病学大家懂火神心法吗,请看此书,为那些滥用寒凉砍伐人阳气的现代温病家门敲警钟,也为那些偏激的火神派的一些过头的人提个醒:这才是真正温病大家的大法!书如果看到这里,我相信朋友你至少不会走错路了,中医的大道能否被你入,就看你的悟性,灵性,天赋,喜好以及勤奋程度了。再会,朋友2023-08-09 02:42:183
请问人体五运六气是怎样化生的?他们与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关系是什么?伤寒论是根据什么原理阐述的?
一、什么是五运六气:五运指木、火、土、金、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 六气指风、火、热、湿、燥、寒六种气候的转变。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简称。运气学说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学说,在中医学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如果你想对五运六气有初步认识,建议你去看李阳波的《开启中医之门》,这是一部很好的运气入门书籍。如果要具体了解运气学说的内容,就去研究一下《内经》,看不懂的话可以看后世医家(比如张景岳)写的书。二、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先天八卦的排列顺序与后天八卦不同安方位排列上南下北左东右西(八卦方位与现代地图方位不同)先天八卦是:1天乾:南;2泽兑:东南;3日离:东;4雷震:东北;5风巽:西南;6月坎:西;7山艮:西北;8地坤:北。中间是空的 《说卦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 后天八卦是:9离:南;4巽:东南;3震:东;8艮:东北;1坎:北;6乾:西北;7兑:西;2坤:西南。中为5 《说卦传》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 用哲学点的观点讲先.后天这两个名词,只是一种代号的作用,一逻辑来说,这只是一种界说,用以划分出阶段范围而已。 本人建议,连第一个问题,比较着学印象会深刻些。 建议你买本《易经杂说》看看南怀瑾著,我是觉得有趣来学习,看这本书还是比较好懂的。先一步步循序渐进看书,再去悟,才可融会贯通。2023-08-09 02:42:263
中医规定时间做什么事(身体)
什么叫“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啊。无论是“阴阳”还是“术数”都是指规律而言啊,时辰对应养脏时间也是古人发现的一种规律,顺应规律则生,违背规律则死啊。有些规律不是你现在违背了,明天就会显示出它的坏处的。就跟现在提倡的可持续发展一样,你现在狂消耗石油一样,明天你还是有石油用,可是你能持续多久呢?顺应规律运行实际上是为了减少耗损不必要的生命元气,违背得少的人活得长一点,违背多的人活得短一点。基础底子好的人生命之气比较多,即使耗损厉害也能相对活得久,这个另当别论。当然无论是你还是我都是很难做到跟内经说的养生模式,所以我们会生病,活不到天年啊。 事实上你说对了,不同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不要说不同的地方,就连同一个地方,每天经气的流行都是不同的(因为我们的经气运行跟太阳、月亮、5大行星等等有关,就光说太阳,冬天跟夏天的日照时间也不同)。古人遵循的是日月星辰运行规律而不是单纯的时间规律,也就是因该跟着历法养生。但我们的历法也只适合中国用,放到日本、韩国用节气都是有出入的。如果是真懂得时间养生学的人,大概要精通天文历法。能做到这一点的人想来全中国也没几个。所以你列出来的时间是一个大概脏腑养生时间,就跟10岁的人平均身高是几几几CM是一个道理,10岁的孩子不会都是相同身高吧?不过还是有个平均值。你做不到百分之百精确,但还是能做到正常范围内的啊。你如果真有心研究的话,建议可以研究中医的五运六气学说,子午流注学说,现在的医家也有把时差算进去的。 其实我对于中医的“人与天地相参”这一句话开始并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也跟你一样认为病的就是人体自己的事。可是当到了临床你就会发现很多奇怪的时间现象。比如说在春天的时候很多人会来看落枕、眩晕(春天风动之象),在清明的时节体虚的老人特别容易死亡(湿盛,脾胃运华失司,中气衰亡)。在春天,平素有慢阻肺的病人多半会发病(春天气上冲肺)。实际上有些学五运六气好的医家甚至可以预言某些病人的死亡时间。时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中医里面的时间是代表这一时刻的气候和环境情况。气候和环境可以影响地球上的所有生物,没有理由人类是例外的。你可以仔细观察一下身边的人,如果一个人体本身是健康的,外界对他的影像是相对比较不明显的,如果一个人的体质有点偏,那么你就可以观察到很多东西。比如说无论你有没有电灯什么的,春天很多人会早醒、也容易睡不好,容易发生腰痛,容易肠胃不好吃错一点东西就腹泻或咽痛,如果早春突然变暖,容易发热神昏。小孩子身体比较弱,很容易观察得到。这些就是时间医学跟时间养生的基础,正是因为出来临床看多了,才发现古人的许多说法是正确的。你想知道古人说得对还是不对,光在这里自己猜想没用的,还是到处去观察一下身边的现象,再证实古人说的是对还是不对吧。不是说实践是验证真理的唯一标准吗?如果你要现代医学物理学什么的论证,建议你去找李阳波的《开启中医之门》看一下,很有趣的。 啊,再说一下你说的现在科技进步了,是不是就能替代自然界对我们人体起主导作用。我在呼吸科的时候,每天看病人,每天用的药物是一样的,呼吸机输氧是一样的,吃的食物是一样的,同一个病人,病情会有一天很好,有一天突然恶化,有些时候会突然某个时辰恶化,某些时候又突然好转。慢阻肺好转的时候通常外面天气比较晴朗,如果是阴雨天气喘促会很厉害。那你说外界对于人体的影响是不是就变小了呢?我看也不是。黄帝内经认为一个好的医生应该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的,就是所谓天地人三才,其实也考虑到社会对人体的影响。但主要的影响还是天,因为生物是从自然界诞生的啊,然后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淘汰,我们既然能生存下来,就代表我们全身的器官功能机制,都是从适应自然界的过程中诞生的。当然现在有了日光灯什么的,我们的身体也会开始适应这些生活,不过哪一个力量比较大呢?现在年轻身体健壮没什么感觉对吧?等年纪逐渐增长就会发现天的力量了。2023-08-09 02:42:365
李阳波的介绍
李阳波 ,号八卦,广西平南人氏。当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家、思想家。其父为当地著名中医。其幼就学城,为南宁市第一中学“老三届”高才生,逢“文革”失上大学之机,愤而励志,自学中医焚膏继晷,埋首岐黄,并得多名异人传授方术。1982年毕业于南宁业余中医专科学校。生前致力于医、易、道的系统研究及现代运用,并于传统经、史、子、集诸学均有广泛涉猎,从中创造性地提取了宇宙生物观和宇宙社会观的重要思想观点。1983年于“医易道阴阳术教隐谦斋”授徒多人。其徒尤以刘方、刘力红、唐农三人皆有大成 。然其早逝,令人费解,关于其去世原因至今未有定论。2023-08-09 02:43:021
四门神功 李阳波
你说的是哪个李阳波 小说还是现实 现实的李阳波简介李阳波(1947.1.18-1991.3.29),号八卦,广西平南人氏。当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家、思想家。其父为当地著名中医。其幼就学城,为南宁市第一中学“老三届”高才生,逢“文革”失上大学之机,愤而励志,自学中医焚膏继晷,埋首岐黄,并得多名异人传授方术。1982年毕业于南宁业余中医专科学校。生前致力于医、易、道的系统研究及现代运用,并于传统经、史、子、集诸学均有广泛涉猎,从中创造性地提取了宇宙生物观和宇宙社会观的重要思想观点。1983年于“医易道阴阳术教隐谦斋”授徒多人。其徒尤以刘力红、唐农,刘方三人皆有大成 。然其早逝,令人费解,关于其去世原因至今未有定论。其所学除经典之外,尚旁涉百家,曾通读《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于晚清及清后的大部医籍亦皆仔细通读过。亦曾沉醉于子学的深入研究,提出:中医学就是一门地道的时相医学,而中医开方,实际上就是开“时间”。 其弟子刘力红高度评价恩师李阳波的临床水平:“先师对于中医经典的领悟已日渐深刻,临证运用自如,长于望诊、切诊,言人疾病生死多有奇验,求诊者络绎不绝。”“观其所处,每每不离古风,诚为师古而能化古者。若以如此境界论之,则今之科班习读者,亦未多见也。” 在李阳波先生的身上,那种探究千年文化底蕴、旁涉现代尖端科学的博大精深、探赜索隐的精神,值得每位中医人思考和借鉴。李阳波忙于诊治病人,加上其英年早逝,无暇著书立说,有《开启中医之门--运气学导论》,为其弟子刘力红等人整理出版。另有他人整理《李阳波伤寒论坛讲记》,《李阳波中医望诊讲记》《李阳波五运六气讲记》等书出版。2023-08-09 02:43:222
李阳波中医望诊讲记的内容简介
李阳波,当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家、思想家。其所学除经典之外,尚旁涉百家,曾通读《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于晚清及清后的大部医籍亦皆仔细通读过。亦曾沉醉于子学的深入研究,提出:中医学就是一门地道的时相医学,而中医开方,实际上就是开“时间”。《李阳波中医望诊讲记》收录作者多年来临床经验,在李阳波先生的身上,那种探究千年文化底蕴、旁涉现代尖端科学的博大精深、探赜索隐的精神,值得每位中医人思考和借鉴。2023-08-09 02:43:291
李阳波伤寒论坛讲记的作者简介
李阳波,当代杰出的中医临床家、思想家。 其所学除经典之外,尚旁涉百家,曾通读《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于晚清及清后的大部医籍亦皆仔细通读过。亦曾沉醉于子学的深入研究,提出:中医学就是一门地道的时相医学,而中医开方,实际上就是开“时间”。 其弟子刘力红高度评价恩师李阳波的临床水平:“先师对于中医经典的领悟已日渐深刻,临证运用自如,长于望诊、切诊,言人疾病生死多有奇验,求诊者络绎不绝。”“观其所处,每每不离古风,诚为师古而能化古者。若以如此境界论之,则今之科班习读者,亦未多见也。” 在李阳波先生的身上,那种探究千年文化底蕴、旁涉现代尖端科学的博大精深、探赜索隐的精神,值得每位中医人思考和借鉴。2023-08-09 02:43:411
李阳波的个人简介
其所学除经典之外,尚旁涉百家,曾通读《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于晚清及清后的大部医籍亦皆仔细通读过。亦曾沉醉于子学的深入研究,提出:中医学就是一门地道的时相医学,而中医开方,实际上就是开“时间”。 其弟子刘力红高度评价恩师李阳波的临床水平:“先师对于中医经典的领悟已日渐深刻,临证运用自如,长于望诊、切诊,言人疾病生死多有奇验,求诊者络绎不绝。”“观其所处,每每不离古风,诚为师古而能化古者。若以如此境界论之,则今之科班习读者,亦未多见也。” 在李阳波先生的身上,那种探究千年文化底蕴、旁涉现代尖端科学的博大精深、探赜索隐的精神,值得每位中医人思考和借鉴。2023-08-09 02:43:541
李阳波伤寒论坛讲记的目录
引子·001五运六气·009中医的方·036伤寒论·0471-6条文分析·049谈第七条原文·050谈桂枝汤的“解肌”作用·051六经病.欲解时·052药物的性味定位及其数字表述的缘由·056桂枝汤用药味数及药量分析·05914~25条文药症分析·061从治、逆·治.064从标、从本、从乎中·073小柴胡汤用药,用量分析·078本药、标药、中药·081开、合、枢·083辨表证、里证·96判营卫·98谈合病·102106等条文药症分析·104临床病案·113后记·151附录·155李阳波所用1963,年版《伤寒论》影印版2023-08-09 02:44:071
李阳波五运六气讲记的目录
开篇 与五运六气相关的一些概念第一讲 绪论一、发生认识学二、阴阳术数构系三、道可道,名可名四、阴阳术数的运算法则五、河图六、抽象是中医的公敌七、经络八、神鬼是重大的科学概念九、应用五运六气的一次预测第二讲 神圣的事业一、中医是神圣的事业二、宇宙神系三、讲讲《内经》中的“和”字2023-08-09 02:44:211
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有哪几种理论形态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对这个概念而言,董仲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是儒家最早言说五行者,战国以前的儒家只言阴阳而不论五行.而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合流并用,他一般还被看作是儒门解易的第一人,其代表作为《春秋繁露》. 对天人合一观念需要小心翼翼地分析.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天人合一 上为《大易识阶》米鸿宾的主要观点,但《开启中医之门》的作者李阳波则很不满意董仲舒所提出来的天人合一观,他解释说:董提出这个观念主要是讲天的情况与人的情况的统一,实际上,作为天的宇宙自然,人类社会是很难模拟的,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植物、动物及人的本身,他们的生长衰老、他们的变化却无法逃脱天的支配.所以,天人合一,主要是讲天与万物、与人的这种生理状态的合一,而不是天与人的社会结构的合一.为了作出这样一个划分,李阳波就把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中有关社会观的这一部分划出去,而保留其谈生物的部分,并且径直把它称为“宇宙生物观”. 因为中医是研究天、地、人之间的术数转换变化关系的一门学问.在他看来,天人合一就已把中医小了一截.李阳波同时认为钱学森也看到了中医、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的一些情况,从一些人身上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潜力,看到了人天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所以也摒弃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而改作了“人天观”.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西方人总是企图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而东方先哲却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甚至在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中,由盖、碗、托三件套组成的茶盏就分别代表了天、人、地的和谐统一、缺一不可.以“仁”为核心,“礼”为外观表现的儒学可以说是一种人学,其主要内容是讲为人之道,包括探讨人的本性、人生的价值、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等等.儒家学说强调亲情仁爱,提出“血浓于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比如中国人重团圆、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人生之大喜,不像西方人那么讲求自我,有独立和冒险精神.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哲学思想.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董仲舒等学者的阐述,由宋明理学总结并明确提出.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政治、伦理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哲学异于西方的最显著的特征,其义蕴广远,不易简约叙述,以下章节,言之极精要,君友会王爱君著述引录于下:「中国自唐虞以来,即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敬天即所以爱人,爱民即所以尊天.所谓天人合一,实包含了天定胜人与人定胜天两个观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干卦大象)中国的思想,不偏于天定胜人,亦不偏于人定胜天.中国无宗教,但中国人极富于宗教精神,此为中国文明的特征.左传载:『史嚣曰: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庄公三十二年,公元前六六二年)史嚣之语,代表中国古来之人文主义,即天人合一的宏旨.历代圣哲,莫不为继续宏扬此天人合一之道而努力.以中国与西方比较,中国哲学之归趋,人与天合;而西方哲学之归趋,人与天分.故中国哲学,以人生观察宇宙,使人与天合而为一.周易『干元资始』之说,不涵神学气氛,以天道贯通人事,正性命以明道德修身之原.此说明中国正统哲学之天道思想,纯是合理化的形而上学.『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易干文言)非与天合德,其孰能如是哉?西方哲学,则道德哲学(精神哲学)与自然哲学,各有领域,分送发展,源远而未益分.中西治学方法之不同,其所成思想体系亦迥异.吾人确信,在古今各民族,最能了解人与天地宇宙之关系,因而企求保持天人和谐者,为中华民族.中国哲学里不包括宗教信仰,但也不反对宗教信仰,骨子里隐藏着对『上天』信仰的观念,却不显露出来,所讲的对象乃是『人』.这种以人为重点的天人之学,可以称为人文哲学.2023-08-09 02:44:494
何谓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对这个概念而言,董仲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是儒家最早言说五行者,战国以前的儒家只言阴阳而不论五行。而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合流并用,他一般还被看作是儒门解易的第一人,其代表作为《春秋繁露》。 对天人合一观念需要小心翼翼地分析。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上为《大易识阶》米鸿宾的主要观点,但《开启中医之门》的作者李阳波则很不满意董仲舒所提出来的天人合一观,他解释说:董提出这个观念主要是讲天的情况与人的情况的统一,实际上,作为天的宇宙自然,人类社会是很难模拟的,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植物、动物及人的本身,他们的生长衰老、他们的变化却无法逃脱天的支配。所以,天人合一,主要是讲天与万物、与人的这种生理状态的合一,而不是天与人的社会结构的合一。为了作出这样一个划分,李阳波就把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中有关社会观的这一部分划出去,而保留其谈生物的部分,并且径直把它称为“宇宙生物观”。 因为中医是研究天、地、人之间的术数转换变化关系的一门学问。在他看来,天人合一就已把中医小了一截。李阳波同时认为钱学森也看到了中医、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的一些情况,从一些人身上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潜力,看到了人天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所以也摒弃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而改作了“人天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2023-08-09 02:45:231
什么叫天人合一
满意答案伏龙18级2009-04-09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对这个概念而言,董仲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是儒家最早言说五行者,战国以前的儒家只言阴阳而不论五行。而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合流并用,他一般还被看作是儒门解易的第一人,其代表作为《春秋繁露》。 对天人合一观念需要小心翼翼地分析。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上为《大易识阶》米鸿宾的主要观点,但《开启中医之门》的作者李阳波则很不满意董仲舒所提出来的天人合一观,他解释说:董提出这个观念主要是讲天的情况与人的情况的统一,实际上,作为天的宇宙自然,人类社会是很难模拟的,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植物、动物及人的本身,他们的生长衰老、他们的变化却无法逃脱天的支配。所以,天人合一,主要是讲天与万物、与人的这种生理状态的合一,而不是天与人的社会结构的合一。为了作出这样一个划分,李阳波就把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中有关社会观的这一部分划出去,而保留其谈生物的部分,并且径直把它称为“宇宙生物观”。 因为中医是研究天、地、人之间的术数转换变化关系的一门学问。在他看来,天人合一就已把中医小了一截。李阳波同时认为钱学森也看到了中医、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的一些情况,从一些人身上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潜力,看到了人天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所以也摒弃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而改作了“人天观”。“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2023-08-09 02:45:321
求 李阳波五运六气讲记【pdf】,谢谢大家
2023-08-09 02:45:411
古人常说的"天人合一"是什么意思?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最基本问题,是中西文化差异的焦点,同时也是中国哲学与诗学之间所构成的内在联系的基本特性。“天人合一”的含义究竟如何呢?学界对“天人合一”的理解可谓是众说纷纭,目前尚无定论。分歧的焦点在于两个基本方面:一个是如何理解“天人合一”的“天”,再一个是“天”与“人”究竟是如何“合一”的。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冯友兰先生认为主要有五种含义。第一种是“物质之天”,就是指日常生活中所看见的苍苍者与地相对的天,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天空。 第二种是“主宰之天”或“意志之天”,就是指宗教中所说有人格、有意志的“至上神”。第三种是“命运之天”,就是指旧社会中所谓运气。第四种是“自然之天”,就是指唯物主义哲学家所谓自然。第五种是“义理之天”或“道德之天”,就是指唯心主义哲学家所虚构的宇宙的道德法则。(1) 这五种含义中最基本的不外乎两个方面:自然方面的“天”和精神领域的“天”。前者是基础,对后者起决定作用,但是后者(精神领域的“天”)一旦生成又可对前者进行意义建构,使自然的无生命无情感的“天”获得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这里的“天”实际上就是“人”,是“人”的一种外在化或对象化形式。再关于“天”与“人”究竟是如何“合一”的。对此,张岱年先生进行了梳理,认为“中国哲学中所谓天人合一,有二意谓:一天人本来合一,二天人应归合一”。“关于天人本来合一,有二说:一天人相通,二天人相类。所谓天人相通,如解析之,其意义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意义,是认为天和人不是相对待之二物,而乃一息息相通之整体,其间实无判隔。第二层意义,是认为天是人伦道德之本原,人伦道德原出於天。在今观之,在天为根本的,自一意义言,亦是在人为根本的,因人为自然中之一物。然自另一意义言,所谓人性,常指人之所以异於非人者,即人与他类物不同者;而人与他物相同的,虽为根本,亦不含於所谓人性之中。以此义言,人固以自然为根本,而人性乃是后起之特殊的性质,非即是普遍的天道。将天道与人性合而为一,表面上似将天道说为人性,而实际乃是将人性说为天道,即将人伦义理说为宇宙之主宰原则。这就陷于拟人的错误。”“天人相类之意义,亦可析为两方面。一,天人形体相类,此实附会之谈。二,天人性质相类,此义与天人相同论之天道人性为一之说相似,实际上亦是将人伦道德说为天道。”(2)张先生这里的分析是很具合理性的,也是很精彩的。简单地说就是:天“合”向人或人“合”向天两种方式。由此看来,“天人合一”是一个十分麻烦的问题,在此我们不可能深究。只好从最普通的意义上去理解和把握。我们认为,“天”、“人”的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就相当于主观与客观、精神与物质或意识与存在等之间的关系;二是从人与社会的关系言,就类似于个体与群体、感性与理性或私欲与公德等之间的关系。进而言之,“天人合一”在这里就被界限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等的和谐统一关系,是人在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一种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过程中的特殊精神境界或状态。 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它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对象之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扭曲与原貌或为学之初与最高境界的关系之中。主要有道家、儒家、佛教三家观点。 儒家 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但由于人类后天受到各种名利、欲望的蒙蔽,不能发现自己心中的道德原则。人类修行的目的,便是去除外界欲望的蒙蔽,“求其放心”,达到一种自觉地履行道德原则的境界,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 禅宗 在禅宗来看,人性本来就是佛性,只缘迷于世俗的观念、欲望而不自觉,一旦觉悟到这些观念、欲望都不是真实的. 真如本性自然显现,也就达到最后成佛的境界,因此,他们提出“烦恼即菩提,凡夫即佛”.真正达到觉悟后的境界是什么呢?从某种秤谌看,仍有点象道家的一切顺应自然之意。故禅宗语录有言:“悟得来,担柴挑水,皆是妙道。”“禅便如这老牛,渴来喝水,饥来吃草。” 道家 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因此庄子说:“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人类行的目的,便是“绝圣弃智”,打碎这些加于人身的藩篱,将人性解放出来,重新复归于自然,达到一种“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2023-08-09 02:45:538
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哪些
“天人合一”的思想概念最早是由庄子阐述,后被汉代思想家、阴阳家董仲舒发展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对这个概念而言,董仲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是儒家最早言说五行者,战国以前的儒家只言阴阳而不论五行.而董仲舒将阴阳、五行学说合流并用,他一般还被看作是儒门解易的第一人,其代表作为《春秋繁露》. 对天人合一观念需要小心翼翼地分析.在自然界中,天地人三者是相应的.《庄子·达生》曰:“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易经》中强调三才之道,将天、地、人并立起来,并将人放在中心地位,这就说明人的地位之重要.天有天之道,天之道在于“始万物”;地有地之道,地之道在于“生万物”.人不仅有人之道,而且人之道的作用就在于“成万物”.再具体地说:天道曰阴阳,地道曰柔刚,人道曰仁义.天地人三者虽各有其道,但又是相互对应、相互联系的.这不仅是一种“同与应”的关系,而且是一种内在的生成关系和实现原则.天地之道是生成原则,人之道是实现原则,二者缺一不可. 天人合一 上为《大易识阶》米鸿宾的主要观点,但《开启中医之门》的作者李阳波则很不满意董仲舒所提出来的天人合一观,他解释说:董提出这个观念主要是讲天的情况与人的情况的统一,实际上,作为天的宇宙自然,人类社会是很难模拟的,可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植物、动物及人的本身,他们的生长衰老、他们的变化却无法逃脱天的支配.所以,天人合一,主要是讲天与万物、与人的这种生理状态的合一,而不是天与人的社会结构的合一.为了作出这样一个划分,李阳波就把董仲舒的天人合一中有关社会观的这一部分划出去,而保留其谈生物的部分,并且径直把它称为“宇宙生物观”. 因为中医是研究天、地、人之间的术数转换变化关系的一门学问.在他看来,天人合一就已把中医小了一截.李阳波同时认为钱学森也看到了中医、气功、人体特异功能的一些情况,从一些人身上所存在的不可思议的潜力,看到了人天之间所存在的必然联系,所以也摒弃了董仲舒的天人合一,而改作了“人天观”. 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与“天人之分”说相对立.所谓“天”,一种观点认为包含着如下内容:1,天是可以与人发生感应关系的存在;2,天是赋予人以吉凶祸福的存在;3,天是人们敬畏、事奉的对象;4,天是主宰人、特别是主宰王朝命运的存在(天命之天);5,天是赋予人仁义礼智本性的存在.另一种观点认为“天”就是“自然”的代表.“天人合一”有两层意思: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马王堆出土《老子》乙本)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先秦儒家亦主张“天人合一”,《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认为人只要发扬“诚”的德性,即可与天一致.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成为二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在中国思想史上,“天人合一”是一个基本的信念.季羡林先生对其解释为: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西方人总是企图以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掠夺自然,而东方先哲却告诫我们,人类只是天地万物中的一个部分,人与自然是息息相通的一体.“天人合一”的思想无处不在,甚至在中国特有的茶文化中,由盖、碗、托三件套组成的茶盏就分别代表了天、人、地的和谐统一、缺一不可.以“仁”为核心,“礼”为外观表现的儒学可以说是一种人学,其主要内容是讲为人之道,包括探讨人的本性、人生的价值、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等等.儒家学说强调亲情仁爱,提出“血浓于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等.比如中国人重团圆、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人生之大喜,不像西方人那么讲求自我,有独立和冒险精神.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哲学思想.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董仲舒等学者的阐述,由宋明理学总结并明确提出.其基本思想是人类的政治、伦理等社会现象是自然的直接反映.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哲学异于西方的最显著的特征,其义蕴广远,不易简约叙述,以下章节,言之极精要,君友会王爱君著述引录于下:「中国自唐虞以来,即有天人合一的思想.敬天即所以爱人,爱民即所以尊天.所谓天人合一,实包含了天定胜人与人定胜天两个观念.『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干卦大象)中国的思想,不偏于天定胜人,亦不偏于人定胜天.中国无宗教,但中国人极富于宗教精神,此为中国文明的特征.左传载:『史嚣曰: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神,聪明正直而壹者也,依人而行.』(庄公三十二年,公元前六六二年)史嚣之语,代表中国古来之人文主义,即天人合一的宏旨.历代圣哲,莫不为继续宏扬此天人合一之道而努力.以中国与西方比较,中国哲学之归趋,人与天合;而西方哲学之归趋,人与天分.故中国哲学,以人生观察宇宙,使人与天合而为一.周易『干元资始』之说,不涵神学气氛,以天道贯通人事,正性命以明道德修身之原.此说明中国正统哲学之天道思想,纯是合理化的形而上学.『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易干文言)非与天合德,其孰能如是哉?西方哲学,则道德哲学(精神哲学)与自然哲学,各有领域,分送发展,源远而未益分.中西治学方法之不同,其所成思想体系亦迥异.吾人确信,在古今各民族,最能了解人与天地宇宙之关系,因而企求保持天人和谐者,为中华民族.中国哲学里不包括宗教信仰,但也不反对宗教信仰,骨子里隐藏着对『上天』信仰的观念,却不显露出来,所讲的对象乃是『人』.这种以人为重点的天人之学,可以称为人文哲学.2023-08-09 02:46:272
天什么合什么成语
天作之合 [tiān zuò zhī hé] 基本释义合:配合。好像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祝人婚姻美满的话。 褒义出 处《诗经·大雅·大明》:“天监在下,有命既集,文王初载,天作之合。”天缘凑合 [tiān yuán còu hé] 基本释义天缘:自然的机缘。旧时认为男女结成夫妻是天意所配合。也指事属巧合。出 处元·石子章《竹坞听琴》第四折:“这婚姻是天缘凑合。”2023-08-09 02:46: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