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运动神经元如何运用中药来进行改善疾病的发生?

2023-08-10 11:22:30
共2条回复
不白九百

中医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运动神经元病起病大多隐袭, 呈进展性。临床表现以肌萎缩、肌无力、肌跳及延髓麻痹症状 为主, 实验室缺乏客观检查, 肌电图有助于诊断。应注意与中风后遗症、痹证等鉴别。中风后遗 症多有高血压或高血脂病史, 发病前多有明确的急性中风(脑出血、脑梗死或脑血栓形成等) 病 程, 肌肉萎缩多为废用性。痹证多因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 临床症状可见肌肉萎缩等证, 但 多伴有关节肿大畸形, 且有感觉疼痛、麻痹不仁等。张从正在《儒门事亲》对风、痹、痿、厥四证的 鉴别论述极为精辟, 指出“夫四末之疾, 动而或痉者, 为风; 不仁或痛者, 为痹; 弱而不用者, 为痿; 逆而寒热者, 为厥, 此其状未尝同也, 故其本原, 又复大异。”

(一) 辨舌脉 脾气虚弱以舌质淡、舌体胖、舌苔薄白或白腻, 脉沉缓为主; 脾肾阳虚以舌质淡嫩、舌体胖、 舌苔白滑或白腻, 脉象沉迟无力为主; 肝肾阴虚则见舌质红、舌体瘦小、少苔或无苔, 脉象弦细 为主。

(二) 辨病情轻重 轻者仅以一侧肢体萎缩无力为主, 肌跳少或无, 全身症状不明显, 一般没有延髓麻痹症状。 重者多全身症状重, 消耗明显, 甚至呈恶病质样表现, 呼吸气短, 肌跳明显, 延髓麻痹症状突出。

(三) 辨常证与变证 常症肌肉萎缩无力, 病情发展平缓, 肌跳增加不明显, 无生命危象。变证多见于呼吸衰竭, 常因进食呛咳窒息, 感染后痰涎增多阻塞气道, 引起呼吸功能衰竭, 呼吸气短, 喘息不能平卧, 口 唇紫绀, 大汗淋漓, 神情紧张等, 严重者可迅速转变, 出现脱证或闭证而死亡。

二、治疗原则

在运动神经元病的辨证中, 仍主要以本虚立论, 肝脾(胃) 肾诸脏亏损、气血不足为其主要表 现。但疾病的根本仍在于奇经亏损, 八脉失养, 络气虚滞, 非单纯一脏一腑所能涵括。内经时代 即提出了“治痿独取阳明”这一痿证的治疗原则, 后世用于指导本病的中药及针灸治疗, 取得一 定的疗效。《痿论》篇末明确提出了所有痿证总的治疗原则:“各补其荥而通其俞, 调其虚实, 和 其顺逆, 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 则病已矣”。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针灸治疗取穴, 对于辨证 用药、饮食调理, 均有指导意义。但针对运动神经元病这一特殊痿证, 以上治则指导临床治疗并 完全符合本病发病及辨证特点。根据从奇经络病论治运动神经元病的新理论, 治疗本病当以 “从奇经论治, 结合五脏分证, 三焦分治”为原则, 扶元起痿、养荣生肌、通畅络脉为治疗大法, 应 贯穿治疗始终。运动神经元病多迁延日久, 治疗用药时应宗叶天士 “奇经为病, 通因一法, 为古 圣贤之定例。”

“大凡络虚, 通补最宜”。补益奇经的药物, 当重补元阳和元气, 用温和之品, 可重 用血肉有情之物。络气虚滞的药物治疗“当以通补入络”, 使补中有通。治疗奇经络病必须言补 则寓之以通, 拟通则假之以补, 方合阴阳开阖之理, 正如李时珍所云 “用补药必兼泻邪, 邪去则补 药得力, 一辟一阖, 此乃玄妙”。

三、辨证治疗

运动神经元病属中医痿证范畴, 临床上以虚证多见, 奇经亏损, 八脉失养, 络气虚滞贯穿疾 病始终。临床应结合这一病机特点, 灵活辨证施治。根据本病临床表现及病机特点, 主要有以 下分型。

(一) 奇经亏损, 脾肾两虚

证候: 肢体痿软无力, 肌肉萎缩, 举头无力或颈垂, 畏寒肢冷, 精神疲惫, 饮食不香, 涎唾淋 漓, 腰膝酸软, 小便清长, 阳痿早泄或月经失调, 舌淡胖, 凹凸不平, 苔薄白, 脉沉细。

证候分析: 本病多发于中老年, 或因久病体弱后, 脾肾两虚, 脾虚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荣养肌 肉, 故见肢体痿软无力, 肌肉萎缩, 精神疲惫; 脾虚不能摄唾, 肾虚不能固缩, 故见涎唾淋漓, 小便 清长。奇经督脉为一身阳脉之统帅, 亏损则见举头无力或颈垂, 畏寒肢冷, 男子则阳痿早泄, 女 子则月经失调。舌淡、苔薄、脉沉细无力皆为奇经亏损、脾肾两虚之象。

治法: 健脾益肾, 扶元起痿

方药: 右归丸合加味金刚丸加减。 人参10 g , 附子6 g, 肉桂6 g, 熟地12 g , 山药18 g, 杜仲6 g , 山萸肉6 g , 白术12 g, 菟丝子 12 g , 鹿角霜12 g , 巴戟天12 g , 淫羊藿9 g , 乌梢蛇9 g 。

方解: 方中人参、白术大补元气, 健脾益气; 桂附温肾散寒, 扶助元气; 熟地、山药、山萸肉滋 阴补肾, 益精填髓, 有阴中求阳之妙; 杜仲、菟丝子、巴戟天、淫羊藿温补肾阳, 使元阳得以归元。 更用鹿角霜、乌梢蛇血肉有情之品, 不但能温肾中之阳, 大补元气, 而且有走行通络之功, 使补而 不腻。诸药合用, 共奏阴阳双补, 刚柔相济, 健脾益肾, 扶元起痿之功效。 或应用肌萎灵胶囊(肌萎灵系列制剂均为河北以岭医院生产) , 口服,1 次6 ~8 粒,1 日3 次, 儿童酌减。肌萎灵注射液,24 ~40 ml , 加入5 % 葡萄糖液或0.9 % 生理盐水250 ml 中静滴。1 日1 次,28 天为一疗程。功能扶元起萎、养荣生肌, 适用于奇经亏损、八脉失养证, 症见肢体痿软无 力、肌肉萎缩、颈项腰脊无力。

加减: 腰膝酸软、竖颈困难或垂头者加桂枝、肉苁蓉; 兼有湿热者加石斛、薏苡仁; 肌肉萎缩 明显者加紫河车、龟板、鳖甲; 瘀滞明显者加全蝎、僵蚕、蜈蚣。

(二) 肺肾两虚, 大气下陷

证候: 四肢及肋间肌肉萎缩, 呼吸气短, 不足以息, 或呼吸微弱, 咳嗽无力, 咳嗽少痰或痰粘 不易咳出, 构音不清, 声间嘶哑, 舌肌萎缩瘦小, 苔薄白, 脉细弱。常见于运动神经元病延髓麻痹 出现呼吸衰竭。

证候分析: 久病之后, 肺肾两虚, 宗气下陷, 肺虚不能主气司呼吸, 肾亏不能摄纳真气, 故见 呼吸气短, 不足以息, 或呼吸微弱。肺肾气虚, 升降失职, 故见咳嗽无力或有痰不易咳出。肺气 不足, 无气以行息道, 津液不能上承, 故见构音不清, 声音嘶哑。舌瘦苔白脉细弱均为肺肾两虚、 大气下陷之象。 治法: 补肺益肾, 升补宗气

方药: 保元汤合升陷汤加减。 人参10 g , 黄芪18 g , 五味子6 g , 山萸肉6 g , 生地12 g , 麦冬12 g , 知母6 g , 升麻6 g , 柴胡9 g , 白术12 g, 茯苓6 g , 山药15 g , 川贝母6 g, 桔梗6 g, 蛤蚧粉2 g(吞服) , 紫河车2 g(吞服) 。

方解: 方中重用人参、黄芪大补肺气, 扶助元气, 二药与白术、茯苓、山药合用健脾益气助运, 有补土生金之妙。麦冬、知母补肺滋阴, 生地、山萸肉、五味子益肾养阴, 山萸肉与五味子合用还 可摄纳肾气, 以收摄浮散之气。升麻、柴胡合用, 升阳举陷, 桔梗引药上升, 有舟楫之用。川贝母 清肺化痰以祛邪扶正。蛤蚧粉、胎盘为血肉有情之品, 大补肺肾之气, 以扶助元气, 使宗气源泉 不竭。诸药合用, 共奏补肺益肾、升补宗气之功。 或应用肌萎灵1 号散(5 g 次,2 ~3 次 日) 。功能温理奇阳、升补宗气, 适用于奇阳亏虚、肺 气失调、宗气虚衰证, 症见呼吸气短、构音不利、甚则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咳痰不出、不能言语、 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 此为本病延髓麻痹的呼吸衰竭症状。

加减: 大气下陷, 呼吸气促, 不足以续, 或呼吸困难, 有似于喘, 加大生黄芪、人参用量等。倘 若肺气虚衰, 百脉不能来朝, 又出现瘀阻经络之症, 见有四肢痿废或麻木不仁、唇紫舌青、脉涩不 利者, 治宜益气活血, 行瘀通络, 加桃仁、红花、赤芍、穿山甲、川芎、三七粉。

(三) 脾胃虚弱, 冲气上逆

证候: 肢体痿软无力, 肌肉萎缩, 少气懒言, 语音低弱, 咀嚼无力, 吞咽不利, 饮水呛咳, 口张 流涎, 食少, 便溏, 腹胀, 舌体嫩淡, 或凹凸不平, 苔薄白或白腻, 脉细。常见于运动神经元病延髓 麻痹。

证候分析: 患者先天脾胃虚弱, 或因饮食不节、劳倦久伤, 而致脾胃虚弱, 运化失司, 清气不 升, 浊气不降。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气虚不能运化散布水谷精微于四肢, 故见肢体痿软无力, 肌 肉萎缩。脾气虚弱, 母病及子, 肺气不宣, 可见少气懒言, 语音低弱。胃失和降, 冲气上逆, 故见 吞咽不利, 饮水呛咳。脾气虚, 运化失司, 故见咀嚼无力, 食少便溏。腑气不降, 可见腹胀。舌淡 苔白脉细均为脾胃虚弱之象。

治法: 健脾和胃, 平冲降逆 方药: 四君子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 人参6 g, 黄芪18 g, 白术12 g, 茯苓6 g , 陈皮6 g , 薏苡仁18 g , 旋覆花9 g(包煎) , 代赭石15 g (先煎) , 大腹皮6 g , 厚朴6 g , 苏子9 g 。

方解: 方中人参、黄芪大补肺脾之气, 以健脾胃运化受纳之功。白术、茯苓健脾益气, 除湿助 运。陈皮、厚朴、大腹皮理脾气, 降腑气, 除胀满。薏苡仁祛湿助运, 兼养胃气。旋覆花苦辛性 温,“诸花皆升, 旋覆独降”, 下气化痰, 降逆止呛, 代赫石甘寒质重, 降逆下气, 二者相配合, 共同 起平冲降逆之功。苏子降气止咳, 又能化痰, 与旋覆花同用以达止呛咳作用。诸药合用, 攻补兼 施, 脾胃同治, 共同达到健脾和胃, 平冲降逆之功。 或应用肌萎灵2 号散(5g 次,2 ~3 次 日) 。功能温补奇经、宣肺和胃, 适用于奇经亏虚、肺失 清肃、胃失和降证, 症见饮食呛咳、吞咽不利、甚则咀嚼无力、吞咽困难, 后期则全无吞咽动作, 致 患者衰竭而死亡, 此为本病延髓麻痹的吞咽困难症状。

加减: 方中黄芪用量可大至60 ~90 克, 脾虚兼挟湿热可加淮山药、石斛; 兼肾虚可加杜仲, 川 断; 肌肉震颤可加白芍、钩藤、龙骨、牡蛎。

(四) 肝肾阴虚, 精亏髓减

证候: 肢体肌肉萎缩, 形体消瘦, 大肉陷下, 筋骨拘挛, 肌肉 动, 握固无力, 动作益衰, 甚至 步履全废, 遗精或月经失调, 情绪不稳, 夜眠梦多, 大便干结, 舌红少苔, 舌体萎软, 薄瘦, 脉沉细。

证候分析: 本病多发于中老年,“人年过四十而阴气自半”, 或因久病耗伤, 肝肾两亏, 精血不 足, 四肢筋骨肌肉失养, 故见肢体肌肉萎缩, 大肉陷下, 形体消瘦, 握固无力, 甚至步履全废。肝 阴虚不能濡养, 虚风内动, 故见筋骨拘挛, 肌肉 动。肝肾两亏, 精血不旺, 故见男子遗精, 女子 月经失调。肝血不足, 疏泄失职, 肾精亏虚, 脑神不用, 魂魄不藏, 故见情绪不稳, 夜眠梦多。舌 红瘦少苔脉沉细皆为肝肾阴虚, 精亏髓减之象。 治法: 滋补肝肾、益精填髓、濡养筋脉。

方药: 左归丸合虎潜丸加减。 熟地15 g, 山药15 g , 山萸肉6 g , 菟丝子6 g, 当归9 g, 白芍12 g, 黄精18 g, 桑椹12 g , 鸡血藤 15 g , 牛膝12 g , 龟板15 g(先煎) , 紫河车2 g(吞服) , 锁阳12 g 。

方解: 方中重用熟地滋肾益精, 以填真阴; 山萸肉养肝滋阴, 益精填髓; 山药补脾益阴, 滋肾 固精, 黄精、桑椹与三药合用, 加重滋补肝肾, 益精填髓之功。菟丝子、牛膝益肝肾, 强腰膝, 健筋 骨。当归、白芍合用补血滋阴, 养阴舒筋。当归与鸡血藤合用又可活血通络, 濡养筋脉。龟板、 紫河车为血肉有情之品, 峻补精髓, 锁阳壮肾阳, 有阳中求阴之义。诸药合用, 共奏滋阴补肾, 养 肝舒筋, 填精益髓, 濡养筋脉之效。 或用肌萎灵3 号散(5 g 次,2 ~3 次 日) 。功能滋补肝肾、濡养筋脉, 适用于奇经亏损、肝肾 两亏证, 症见肌体僵硬、肌束震颤、肌张力增高, 病理反射阳性, 或见膑阵挛、踝阵挛, 行走困难, 痉挛步态, 或有肌肉抽掣, 甚则不能行走。 或用肌萎灵6 号散(5 g 次,2 ~3 次 日) 功能滋补奇经, 清热养阴, 适用于奇经亏损, 阴虚内 热证, 症见口干舌燥, 干咳无痰, 烦渴汗出, 手足心热, 溲赤便秘, 皮肤干燥, 舌红少苔, 脉细数等 症。

加减: 肌肉跳动明显者加重白芍用量, 再加柴胡、桑椹子; 大便秘结可加枳实、瓜蒌仁、胡麻 仁; 咳痰无力可加桔梗、升麻、柴胡。

(五) 湿热瘀阻, 筋脉不舒

证候: 四肢痿软, 身体困重, 口干口苦, 胸痞脘闷, 手足烦热, 步履艰难, 肢体僵硬, 肌张力增 高, 腱反射活跃, 小便黄赤或涩痛, 舌红, 苔黄腻, 脉滑数

证候分析: 素体脾胃虚弱, 湿邪内生, 郁久化热, 或摄生不慎, 感受湿热浸淫, 脾虚湿困, 故见 四肢痿软, 身体困重。脾虚不能健运, 无力布散津液上承, 故见口干口苦。湿热困阻, 气机不畅, 故见胸痞脘闷。“湿热不攘, 大筋软短, 小筋弛长, 软短为拘, 弛长为痿”, 故可见步履艰难, 肢体 僵硬, 肌张力增高, 腱反射活跃。湿热困阻, 手足烦热, 小便黄赤或涩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均为湿热瘀阻之象。

治法: 清热祛湿, 活血通络。

方药: 四妙散合三仁汤加减。 苍术9 g , 白术12 g , 黄柏6 g , 川牛膝12 g , 藿香18 g , 菖蒲10 g , 白蔻仁12 g , 薏苡仁18 g , 滑石 6 g , 黄芩6 g , 忍冬藤18 g 。

方解: 方中合用苍术、白术, 一燥湿一健脾, 共达湿去脾健, 脾旺湿除之功效。藿香、白蔻仁 芳香化湿, 宣畅气机。黄柏、黄芩寒以胜热, 苦以燥湿, 合用以祛上下二焦湿热。薏苡仁、滑石甘 淡性寒, 利湿清热, 疏导下焦, 给邪以出路, 使湿热从小便而出。菖蒲活血, 川牛膝不仅可壮腰 膝、健筋骨, 还有活血之功。忍冬藤清热活血, 藤以通络。诸药合用, 共奏湿去热清, 活血通络之 功。 或用肌萎灵4 号散(5 g 次,2 ~3 次 日) 。功能调理奇经、清化湿热, 适用于奇经功能失调、 湿热浸淫证, 症见肌萎无力、抽掣僵硬, 或痿软无力, 手足热而汗出, 口苦溲黄, 舌红苔黄腻, 脉滑 数。

加减: 热甚者, 可去苍术, 加麦冬、玄参、知母; 肢体麻木、关节运动不利, 可加姜黄、赤芍、桃 仁、红花以活血通络, 祛痰通络药加白芥子等。痰热瘀结者, 酌加清热化痰祛瘀通络药, 胆星、竹 茹、川贝、丹皮、郁金、丹参、地龙、全蝎、地鳖虫等。

(六) 气血亏虚, 肌腠失荣

证候: 全身消瘦, 面色苍白或萎黄, 肌力下降, 肢体萎软, 肌张力减低,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身 体困重, 纳少脘闷, 伸舌无力或伸舌不出, 舌质淡, 苔白, 脉细弱。

证候分析: 久病大病之后, 气血耗伤, 肌腠失于荣养, 可见全身消瘦, 面色失华。气血亏虚, 肢体筋脉失濡, 故肌力下降, 肢体萎软, 肌张力减低,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气 血不足, 脾气必虚, 湿邪困阻, 故见纳少脘闷, 身体困重。舌质淡苔白脉细弱均为气血亏虚之象。 治法: 益气起痿, 养荣生肌。

方药: 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 人参9 g, 黄芪18 g , 白术12 g , 茯苓6 g, 熟地黄12 g , 山萸肉6 g, 当归12 g , 白芍18 g, 川芎9 g , 丹参15 g , 阿胶6 g(烊化) , 枸杞子12 g 。

方解: 方中人参与熟地相配, 前者大补元气, 后者味厚养血, 合用气血双补。白术、茯苓健脾 渗湿, 协助人参益气补脾。黄芪助人参大补肺脾之气。当归、白芍养血和营, 助熟地补益阴血。 川芎活血行气, 使补而不滞。一味丹参, 功同四物, 补血活血。阿胶、枸杞子滋阴养血。诸药合 用, 共奏气血双补, 荣养肌腠之效。 或用肌萎灵5 号散(5 g 次,2 ~3 次 日) 。功能温补脾肾、养荣生肌, 适用于奇阳亏虚、脾肾 虚损证, 症见肌肉萎缩无力、肌力下降、上肢不能抬举、下肢不能站立, 甚则肌力全无、痿软瘫痪 于床、久卧不起、畏寒肢冷。

加减: 失眠梦多, 头晕目眩, 加龙眼肉、酸枣仁、合欢皮; 肌跳明显, 情绪不稳, 易怒, 加龙骨、 牡蛎、合欢皮、琥珀粉等。

四、其他治疗

(一) 专方专药

1 . 益髓汤 药物由党参、白术、黄芪、甘草、熟地、补骨脂、菟丝子、牛膝、川断、枸杞子、当归、 白芍、鸡血藤、龟甲、鹿角霜、黄柏、知母组成。 2 . 复肌宁片 由天麻、全蝎、蜈蚣等组成,5 片 次,3 次 日。

3 . 补肝强肌汤 由胆星、菖蒲、伸筋草、黄芪、杜仲等组成, 随症加减服用,1 剂 日,3 个月为 1 疗程。

4 . 地黄饮子加减 熟干地黄去心25 g, 巴戟天去心12 g, 山茱萸15 g , 石斛12 g, 肉苁蓉酒浸 焙干12 g, 制附子6 g , 五味子15g, 官桂9 g , 白茯苓15 g, 麦冬去心15 g , 菖蒲12 g, 远志去心15 g , 薄荷3 g 。加水浸1 小时左右, 文火慢煎沸腾后30 分钟, 约煎药汁200 ml , 接下来再煎上药取汁 200 ml ,2 次混均分用, 早晚各1 次,75 天为1 个疗程, 连续治疗3 个疗程, 同时注意保持思想乐 观, 勿食辛辣刺激之品, 坚持完成康复作业, 预防感冒。

运动神经元病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慢性变性疾病,包括进行性脊肌萎缩症、原发性侧索硬化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进行性延髓麻痹。以针灸配合中药辨证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针灸治疗 

取手足阳明经穴、背俞穴、督脉经穴、华佗夹脊穴。主穴:足三里、髀关、伏兔、解溪、肩髃、曲池、合谷、手三里、阴陵泉、脾俞、肝俞、肾俞、大椎、身柱、华佗夹脊穴。配穴:脾弱气虚配气海、胃俞;脾肾阳虚配关元、命门;肝肾阴虚配太溪、三阴交、悬钟;痰热瘀阻配丰隆、内庭、膈俞;延髓麻痹配风池、风府、廉泉。

每次选8~12穴,风池、风府、廉泉用平补平泻法,太溪、三阴交用补法,丰隆、内庭用泻法,均留针30分钟。其余穴位用温针灸法,每穴灸2壮,共灸30分钟。每天治疗1次,3个月为1疗程。

中药治疗 

脾弱气虚型:症见四肢无力,肌肉萎缩,甚则四肢不用,倦怠,纳呆便溏,舌淡边有齿印、苔薄白,脉弱。治宜健脾益气为主,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处方:黄芪60

g,党参、五爪龙、千斤拔各30 g,白术12 g,茯苓、山药各20 g,当归、柴胡、升麻各10

g,陈皮6 g,炙甘草5 g。

脾肾阳虚型:症见四肢无力,肌肉萎缩,畏寒肢冷,不思饮食,腰冷阳萎,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治宜温补脾肾为主。方用益髓汤加减。处方:黄芪45

g,高丽参、熟附子、肉桂、锁阳各10 g,白术12 g,茯苓、鹿角胶(烊)、淫羊藿、巴戟天、杜仲、补骨脂各15

g。

肝肾阴虚型:症见肢体僵硬乏力,肉削筋惕,消瘦声嘶,遗精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无力。治宜滋养肝肾,清热柔筋,方用虎潜丸加减。处方:熟地黄20

g,白芍、枸杞子、菟丝子、紫河车各15 g,龟板(先煎)、鳖甲(先煎)各30

g,山茱萸、阿胶(烊)、黄柏、甘草各10 g,知母6 g。

痰热瘀阻型:症见肢体乏力,肌肉萎缩,喉中痰多,吞咽不利,口苦口臭,大便秘结,纳呆,舌暗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宜清热除痰,活血通络,方用涤痰汤加减。处方:黄芩15

g,法半夏、茯苓各12 g,制南星、陈皮、石菖蒲、竹茹、枳实、全蝎、僵蚕、地龙、桃仁、川芎各10

g。

讨论

本病与病毒感染、植物毒素或重金属中毒、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异常或遗传等因素有关,一般采用支持疗法及神经营养药治疗,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本病属于中医痿证范畴。痿证的发生主要与脾、肝、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素问.痿论篇》曰:“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针对痿证的治疗,又曰:“治痿独取阳明”,《灵枢.经脉》曰:“陷下则灸之”,根据这些原则,针灸取穴以多气多血的阳明经穴及调补脾、肝、肾的相应背俞穴为主,配合“阳脉之海”的督脉经穴和邻近督脉、脊髓的华佗夹脊穴,再辨证选取相关的穴位,以灸为主,针灸并用,补虚泻实,疏通经脉。正如《素问.痿论篇》指出:“各补其荣,而通其俞,调其虚实,和其逆顺”,诸穴合用共奏疗疴起痿之功效。

根据观察,本病以脾弱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痰热瘀阻4型多见,尤以脾肾阳虚、脾弱气虚型最为常见,但也有表现为虚中夹实,寒热兼杂,如脾弱气虚兼痰湿中阻、脾肾亏虚兼痰瘀阻滞、肝肾不足兼邪热内蕴等,临证时应灵活辨证施治,或攻或补,或温或清,或攻补兼施,温清并用,不可拘泥于一型一方。本病呈进行性发展,疗程较长,患者必须树立信心,坚持治疗,适当配合患肢功能锻炼,方能获得较佳疗效。

meira

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疾病,患有这种疾病的患者会出现上下运动神经系统受累的现象。患有这种疾病后会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不仅如此,还会累及患者的视觉呼吸,认知语言等系统。患有这种疾病之后不仅会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还可能会引起生命危险。

  健康的体魄是每个人都向往的,但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不做好相关的防护措施,会引发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患有这种疾病之后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此种疾病是属于不能完全治愈的疾病,患病之后进行相关的诊疗措施,只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

  患有运动神经元病之后患者会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受累,患上这种疾病之后,除了会影响患者的四肢运动之外,还会累及患者的呼吸系统视觉以及认知系统。此种疾病一旦加重,对患者的身体将会造成巨大的损害。

  运动神经元病是以中西医结合为主,所以在患有这种疾病之后,要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进行治疗。中药治疗对于此种疾病的治疗效果比较好,患有这种疾病之后,要及时前往专业正规的中医医院进行诊疗措施,才能够加速病情的好转,患有运动神经元病的患者也服用以下几副中药。

  方剂一:

  人参、附子、肉桂、熟地、山药、杜仲、山萸肉、鹿角霜、白术、菟丝子、淫羊藿、乌梢蛇。取以上这些中药材煎水服用,可以治疗肾气亏损、脾肾两虚,坚持服用此种药物也能够治疗运动神经元病所引发的不适。

  方剂二:

  人参、五味子、山萸肉、麦冬、知母、升麻、白术、茯苓、山药、川贝母、桔梗。取以上这些中药材煎水服用,可以治疗脾肾两虚,大气下咽。

  方剂三:

  黄芪、当归、白芍、黄金、桑葚、鸡血藤,龟板、锁阳、紫河车,取以上这些中药材煎水服用能够治疗肝肾阴虚,精亏髓减。

  患有运动神经元病的患者,可以服用以上几副中药,服用以上这几副中药可以有效的治疗疾病以及调理身体,坚持服用中药也能够治疗这种疾病。中药的药效比较的慢,所以在服用中药的时候不要过于心急,要坚持服用中药。服用中药期间要做好饮食的调整,在服用中药期间要避免吃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服药期间以清淡和易消化的饮食为主,用药期间如有异常现象需要及时告知医生。

相关推荐

补中益气汤是方剂还是成药?

补中益气是个古方,而且非常有名,效果也很好。成药是为了大家服用方便才制成的,效果没有汤剂好。
2023-08-10 03:39:352

下列各项,不属于补中益气汤组成的药物是(  )。

【答案】:E补中益气汤的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其药物组成为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2023-08-10 03:39:421

补中益气汤方歌 有关补中益气汤方歌

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性生活短四个步骤忍住不射持久半小时。
2023-08-10 03:39:491

中医执业医师《基础理论》考点辅导:补气法

补气法,是治疗气虚证的方法。因脾为中气,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肺主气,司呼吸。故气虚之证,主乎脾肺。脾肺气虚可见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少气懒言,语言低微,动则气促汗出等证。补气之法亦着重脾肺。本法以甘温益气药物如人参、黄芪、白术、炙草等为主,组成补气剂。在药物的配伍上,因脾喜燥而恶湿,故补气药常佐以渗湿之品,如茯苓、苡仁等,代表方剂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对于气虚严重,中气下陷,出现久利脱肛或内脏脱垂者,又应当配伍升阳举陷药,如升麻、柴胡等,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   1.四君子汤(《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9克 白术9克 茯苓9克 炙甘草3克[用法]水煎服。   [功用]甘温补气,健脾益胃。   [主治]脾胃气虚,运化力弱,食少便搪,面色萎黄,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细软等。   [方义]本方是对脾弱气虚而设。有甘温补气,健脾益胃之功。为补气健脾之基础方剂。脾胃为化生气血之源,故为后天之本。脾胃有升清降浊功能,胃气和降则脘腹冲和而善纳谷,脾气升动则精气游溢而主腐熟,胃纳脾化,吸取精华,化生气血,滋养周身,因而不病。然而脾胃应五行而属土,土性主湿,病则湿邪偏盛,升降失常。胃气虚则食少,脾气虚则便溏,由于脾胃虚弱势必导致中气不足。在治疗的方法上,应当以补中健脾为法,人参味甘性温,归经脾胃,甘温益气,为补中益气要药,故用作本方之主药。脾虚则生湿,白术具有燥湿健脾之功;茯苓具有渗湿健脾之效,苓、术合用可渗燥中湿,辅助人参补气健脾,其中茯苓渗利又可佐参、术补而不腻。甘草蜜炙性温味甘,既能助本方补中健脾,又能在方中调和诸药,四味药物合用,共成甘温益气,祛湿补中健脾之剂。故本方适用于由脾胃气虚所致的食少便溏,少气无力等证。   [临床运用](1)四君子汤系由参,术、苓、草所组成,四味药物味甘而性温,味甘补脾,性温益气,甘温平和,不偏寒热,平于理中汤(丸),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强胃之功。凡由脾胃气虚引起的营养不良,浮肿,慢性肠炎,或出血性疾病,以及产后气血虚弱等,都可用本方作基础加减治疗。   (2)本方加陈皮,名异功散,比四君子汤又多了和胃之功。可用于脾胃气虚,不思饮食,呕吐泄泻,脘腹胀闷者,对于小儿消化不良,亦为常用方剂(《小儿药证直决》)。   (3)本方加陈皮、半夏、生姜、大枣,名六君子汤,主治四君子汤证又兼胸膈不利、呕吐吞酸等证。临床上也常用于脾胃虚弱而挟有痰湿的患者;亦治慢性支气管炎的间歇期等(《医学正传》)。   (4)本方加木香、砂仁、陈皮、半夏,名香砂六君子汤,主治脾胃不和,寒湿滞于中焦,胸中痞闷,腹部胀满。呕吐腹泄,不思饮食,肠鸣腹痛,喜按喜暖,舌苔白腻者。目前也常用于治疗溃疡病、慢性泄泻、胃肠机能紊乱等证(《名医方论》)。   (5)对于久病气虚体弱所致之低热证,可用本方加桂枝、附子治疗。   (6)本方加泽泻,牡蛎、桂枝,可用于脾虚湿盛所致的妇女白带证。   (7)本方加薏苡仁、泽泻、桂枝,用于脾虚性浮肿病有较好的疗效。   (8)本方加黄芪,阿胶、牡蛎,用于脾虚失统所致的功能性子宫出血证疗效显著。   [方歌]四君子汤中和义,参术茯苓甘草比,益以陈夏名六君,祛痰补气阳虚饵。   [附方]参苓白术散(《和剂局方》):即本方加扁豆、山菇、莲子肉,桔梗、薏苡仁、砂仁。具有补中和胃止泄作用。主治脾胃虚弱,泄泻或吐泻并作,饮食不消,形体虚羸或四肢无力,胸脘不宽,脉虚而缓。   2.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黄芪15克 人参4.5克 当归3克 白术3克 柴胡4.5克 升麻4.5克 陈皮4.5克 炙甘草7.5克[用法]水煎服。   [功用]健脾益胃,升阳补气。   [主治] (1)气虚发热,身热自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脉虽洪大,按之虚软;(2)气虚下陷,脱肛,子宫下垂,久疟久痢及一切清阳下陷证。   [方义]所谓“补中益气”,即是主治中焦脾胃之衰弱证。因为脾胃有升清降浊之作用,“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中虚则脾不升清反而下陷,胃不降浊反而上逆,脾陷可影响肝不升达;胃逆则影响胆火不降。肝脾下陷故清气不能上达,胆胃上逆故浊气不能下降。浊壅于上化火而发为少阳之寒热,清陷于下化寒而发为虚证之脱垂下利。脾胃为生化气血之源,应五行而属土,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肝属木主藏血,性喜条达,既赖水生又靠土墙,升发条达而木气畅遂,故木静而风恬。中虚则血无生源,肝失土培及血养,条达畅遂失政,故木郁而致发热。总之,寒热或发热,脱垂或下利,皆因中气不足为病,治直补中健脾、升阳益气为法。故方用参、芪、术、草归经脾胃,味甘性温,可补中益气为本方主药;配伍当归、柴胡、升麻疏肝胆除寒热以助升达为辅助;加入陈皮和胃气协助降浊;其中甘草蜜炙者,除了帮助补中益气外,另外可甘缓调和诸药,共组成补中益气、升清降浊,甘温除热之剂,凡由中虚导致发热者,用之均可获效。   [临床运用](1)补中益气汤系甘温除热的方剂,凡属劳倦内伤之气虚发热者,用之大都有效。所谓内伤即中气虚,中者即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气血之源,中气壮则气血足;中气衰则脾失运,气血乏源则诸病丛生,故内伤劳倦杂证之治,首为补中益气之法。本方也可用于无名热,属于气虚者,或慢性病体弱气虚所致的长期低热等证,也有较好的疗效。应用时亦可加入桂枝、白芍等。   (2)本方用于治疗内脏各种下垂病,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加入枳壳效果更好。   (3)本方具有补中益气的强壮作用,因此对于视力疲劳,重证肌无力等亦可应用。   (4)据报道,本方加茯苓,采用蒸馏,制成含量为1:1的注射液,每日肌注2毫升,对于慢性感染、慢性盆腔炎、脑神经衰弱、慢性肝炎等,均有一定的疗效。   (5)本方用于治疗久泄不愈,可去当归加苍术;兼阴寒者加附子;久利滑脱者加诃子、罂粟壳等。   (6)久疟不愈者,可用本方加常山、鳖甲等。   (7)本方可用于治疗乳糜尿属于脾虚者,根据不同兼证灵活加减,如阳虚者可加附子,肉桂;湿热者可加黄柏。   (8)本方对妇女崩漏、习惯性流产、气虚癃闭、产后尿潴留等,均有疗效。   (9)表虚自汗证、虚人感冒、慢性疮疡久不收口、麻疹气虚不能外透等,均可选用本方治疗。   [方歌]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劳倦内伤发热效,清陷阳虚外感珍。
2023-08-10 03:39:551

求归脾汤的配方?谢谢大家

归脾汤方歌:归脾汤中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药物组成:白术1钱,当归1钱,白茯苓1钱,黄耆(炒)1钱,龙眼肉1钱,远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参1钱。这是原味的,对不同病症还需对应病因适时适量加减。
2023-08-10 03:40:053

补中益气汤,主要是升提阳气的,稍微运动一下就出汗,直肠脱垂等

今天的方子我们来讲补中益气汤,这个应该是很多人听过了,即使没听过,看着这名字,功效也能猜出个八九了。补中益气汤由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柴胡,升麻,当归,陈皮,升麻。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中益气之功。 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亏虚,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 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 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炙甘草还有调和诸药的作用。全方组合起来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作用。 补中益气汤可以用于治疗脾虚气陷证。 表现为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利、崩漏等。也可以用于治疗气虚发热证。 表现为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受纳与运化不及,故饮食减少,少气懒言,大便稀薄。 脾主升清,脾虚则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故见脱肛、子宫下垂等。 气虚不能固表,阳浮于外,故身热自汗。其热多发于昼而伴自汗,与阴虚发热之夜热盗汗者有别。 运用它的时候要抓住几个要点,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皖白,脉虚软无力。 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 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 头顶痛者,加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 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敛肺止咳。 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 现代运用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各种肌肉弛缓性疾病,如子宫脱垂,胃、肝、牌、肾等内脏下垂,脱肛、疝气、膀胱肌麻痹而致癃闭,重症肌无力、肠蠕动弛缓引起的虚性便秘等。以及内伤发热、泄泻、慢性肝炎、原发性低血压、心律不齐、失眠、头痛健忘、老年性痴呆、耳鸣、汗证、乳糜尿、崩漏、带下、滑胎、恶性肿瘤及其放化疗后毒副反应明显者。 麻痹性斜视、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慢性鼻炎、鼓膜内陷、复发性口疮、慢性咽炎等办证属于中气不足,清阳不升的多种疾病。 文末方歌一首。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2023-08-10 03:40:191

傅青主女科方歌

傅青主女科歌诀带下 完带汤(白带) 完带汤中二术陈,人参甘草车前仁, 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神。 加减逍遥散(青带) 加减逍遥苓柴芍,茵陈陈皮生甘草, 栀子清热用火炒,肝郁湿热青带消。 易黄汤(黄带) 易黄山药与芡实,白果黄柏车前子, 能消带下黏稠秽,补肾清热又祛湿。 利火汤(黑带) 妇人黑带利火汤,黄连石膏知母藏, 栀子大黄术苓配,车前留行寄奴良。 清肝止淋汤(赤带) 清肝止淋当归芍,生地丹柏大红枣, 黑豆牛膝香附配,亦可方中加阿胶。 血崩 固本止崩汤(血崩昏暗) 固本止崩熟地归,参术黑姜与黄芪, 血崩昏暗晕在地,急服此方解虚危。 加减当归补血汤(年老血崩) 年老血崩补血汤,当归黄芪各一两, 三七为末用三钱,滋肾再加二钱桑。 固气汤(少妇血崩) 少妇血崩固气汤,四君加入熟地当, 杜仲山药远志味,气虚血崩效非常。 引精止血汤(交感出血) 引精止血地术参,芥穗山萸白茯苓, 车前黑姜黄柏引,交感出血自能凝。 平肝开郁止血汤(郁结血崩) 平肝开郁止血汤,归芍白术各一两, 地丹三七各三钱,柴草芥穗细酌量。 逐痛止血汤(闪跌血崩) 逐瘀止血干地黄,桃仁赤芍生大黄, 枳壳丹皮当归尾,龟板醋炙共合方。 清海丸(血海太热血崩) 清海丸中麦地丹,山药芡芍术味联, 石解龙骨地骨皮,沙元二参桑叶掺。 鬼胎 荡鬼汤(妇人鬼胎) 荡鬼汤中当归参,大黄雷丸小桃仁, 牛膝红花丹厚朴,再加枳壳力更雄。 红花霹雳散(妇人鬼胎) 师传红花霹雳散,大黄雷丸三味研, 少女壮妇皆可用,只因真气未离散。 荡邪散(室女鬼胎) 荡邪散能祛邪气,当归桃仁与丹皮, 雷丸甘草共五味,室女鬼胎服之宜。 调正汤(室女鬼胎) 调正汤用补胃气,茯苓薏米及陈皮, 苍白二术能和胃,再加贝母善后宜。 调经 清经散、两地汤(经水先期) 水火太旺清经散,地骨白芍茯苓丹, 熟地青蒿黄柏并,先期量多服之安。 火旺水亏两地汤,芍药元参生地黄, 地骨阿胶麦冬肉,先期量少效非常。 温经摄血汤(经水后期) 温经摄血熟地芍,芎味柴术续断着, 加入肉桂祛寒气,经水后期效甚高。 定经汤(经水先后无定期) 定经汤用归地芍,菟丝茯苓及山药, 柴胡芥穗疏肝气,月经无定服之好。 助仙丹(经水数月一行) 助仙丹用陈茯苓,菟丝山药芍术匀, 杜仲甘草共合方,妙法通经气血充。 安老汤(年老经水复行) 年老行经安老汤,参芪地术胶萸当, 芥穗香附木耳炭,肝脾得和血崩康。 加味四物汤(经水忽来忽断时疼时止) 加味四物用丹皮,柴草白术元胡宜, 肝气不舒恶风寒,血和风散经自齐。 宣郁通经汤(经水未来腹先疼) 宣郁通经治肝郁,归芍丹皮炒栀子, 柴胡川芍及香附,甘草郁金白芥子。 调肝汤(行经后少腹疼痛) 经后腹痛调肝汤,山药阿胶草萸当, 白芍巴戟共七味,疏肝止痛效非常。 顺经汤(经前腹痛吐血) 顺经四物去川芎,芥穗丹皮沙茯苓, 或加茜草怀牛膝,顺气降逆不倒经。 温脐化湿汤(经水将来脐卞先疼痛) 温脐化湿白术君,山药扁豆白茯苓, 巴戟白果建莲子,调经种子效堪珍。 加减四物汤(经水过多) 加减四物治血虚,白术芥穗及山萸, 续断甘草皆加味,经水过多服之宜。 健固汤(经前泄水) 健固人参用五钱,白术一两苓三钱, 薏米三钱巴戟五,经前泄水十剂安。 顺经两安汤(经前大便下血) 顺经两安用当归,白芍熟地参术萸, 麦冬巴戟黑芥穗,升麻少许善提气。 益经汤(年未老经水断) 益经汤中地术参,山药归芍生枣仁, 沙参丹皮柴杜仲,肾应经闭此方中。 种子 养精种玉汤(身瘦不孕) 养精种玉四物宜,除却川芎加山萸, 肝肾得养精血足,血虚不孕此方施。 并提汤(胸满不思食不孕) 并提汤中地参茂,巴戟柴萸术枸杞, 胸满不食难受孕,连服三月功最奇。 温胞饮(下部冰冷不孕) 胞寒不孕用温胞,白术巴戟参桂饶, 附子杜仲补骨脂,菟丝芡实及山药。 温土毓麟汤(胸满少食不孕) 温土毓麟巴戟参,山药白术与覆盆, 神曲少许和脾胃,连服一月胎必成。 宽带汤(少腹急迫不孕) 宽带术地补骨脂,参麦杜芍及当归, 建莲巴戟苁蓉味,少腹急迫不孕宜。 开郁种玉汤(嫉妒不孕) 开郁种玉芍术归,香附丹苓花粉齐, 肝气郁结人当服,连服一月孕可喜。 加味补中益气汤(肥胖不孕) 补中益气汤加味,合用二陈效堪贵, 泄水化痰补脾胃,肥胖不孕此方配, 欲知补中二陈药,汤头歌诀要熟记。 清骨滋肾汤(骨蒸夜热不孕) 清骨滋肾地骨皮,丹皮白术兼五味, 沙元二参麦石斛,骨幕夜热不孕宜。 升带汤(腰酸腹胀不孕) 升带白术夏茯苓,人参桂曲并沙参, 鳌甲荸荠除症积,任督气升能受孕。 化水种子汤(便涩腹胀足浮肿不孕) 化水种子巴戟参,白术芡实菟茯苓, 肉桂车前除寒湿,肾气大旺暖胞宫。 妊娠 顺肝益气汤(妊娠恶阻) 顺肝益气参术苓,归芍熟地麦砂仁, 陈皮苏子炒神曲,妊娠恶阻有奇功。 加味补中益气汤(妊娠浮肿) 妊娠浮肿脾气衰,气虚血少湿为灾, 补中益气加茯苓,肿消体健益于胎。 安奠二天汤(妊娠少腹疼) 安奠二天熟地参,白术山药萸杜仲, 扁豆枸杞炙甘草,专治妊娠少腹痛。 润操安胎汤(妊娠口干咽痛) 妊娠咽痛肾水亏,二地山萸胶五味, 麦冬黄芩益母草,润燥安胎此方推。 援土固胎汤(妊娠吐泻腹疼) 援土固胎白术君,山药萸参桂砂仁, 附子续断杜仲炭,菟丝枸杞炙草并。 解郁汤(妊娠子悬胁疼) 解郁汤中参术苓,当归白芍炒砂仁, 积壳薄荷山桅子,妊娠子悬有奇功。 救损安胎汤(妊娠跌损) 救损安胎归地芍,乳没人参炙甘草, 苏木捣碎加焦术,补血行瘀效甚高。 助气补漏汤(妊娠小便下血病名胎漏) 助气补漏用人参,生地白芍酒黄芩, 益母续断生甘草,气虚胎漏力能任。 扶气止啼汤(妊娠子鸣) 扶气止啼用人参,黄芪当归及麦冬, 橘红花粉与甘草,补气养血肺气通。 息焚安胎汤(妊娠腰腹疼渴汗燥狂) 妊娠狂躁胃火盛,息焚安胎汤最灵, 参苓术地天花粉,知母青蒿合加烹。 消恶安胎汤(妊娠中恶) 消恶安胎参术茶,花粉苏叶草茄沉, 当归白芍与陈皮,妊娠子悬服之宁。 利气泄火汤(妊娠多怒堕胎) 利气泄火参术草,熟地归芍加之好, 芡实黄芩共加味,气血调和将胎保。 小产 固气填精汤(行房小产) 固气填精参术茂,当归三七黑芥穗, 再加熟地共七味,行房小产功独奇。 理气散瘀汤(跌闪小产) 理气散瘀用人参,当归黄芪丹茯苓, 红花姜炭可活血,跌闪小产此方中。 加减四物汤(大便干结小产) 加减四物用当归,白芍川芎大熟地, 山药山萸丹栀子,便结小产功最奇。 黄芪补气汤(畏寒腹疼小产) 黄芪补气用当归,肉桂散寒功独奇, 畏寒腹痛致小产,连服五剂即可愈。 引气归血汤(大怒小产) 引气归血酒白芍,白术香附郁金草, 丹麦姜炭黑芥穗,气血双归腹痛消。 难产 送子丹(血虚难产) 送子丹用生黄芪,麦冬熟地芍当归, 血虚难产气亦弱,急服两剂子必离。 降子汤(交骨不开难产) 降子汤中当归芎,红花牛膝及人参, 开骨须用柞木枝,骨闭难产此方中。 转天汤(脚手先下难产) 转天汤中用归芎,附子升麻牛膝参, 横生难产气血亏,连服二剂能顺生。 舒气散(气逆难产) 气逆难产舒气散,归芎人参白芍掺, 陈皮牛膝紫苏梗,柴胡葱白一服安。 救母丹(子死产门难产) 救母丹治临产危,子死产门用之宜, 参归川芎益母草,再加芥穗赤石脂。 疗儿散(子死腹中难产) 疗儿散中参当归,乳香鬼臼川牛膝, 子死腹中产母危,水煎一剂胎即离。 正产 送胞汤(正产胞衣不下) 送胞归芎黑芥穗,益母乳没麝香配, 胞衣不下因血枯,补血化瘀立可坠。 补中益气汤(正产胞衣不下) 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胞衣不下用加味,加入莱菔有奇功。 补气解晕汤(正产气虚血晕) 补气解晕参归芪,再加姜炭黑芥穗, 气虚欲脱心无主,此方调服立解危。 当归补血汤、独参汤(正虚血晕不语) 产后血晕兼不语,即是气血两脱兮, 黄芪二两当归一,当归补血名不盛, 或用独参煎汤灌,起死回生功效奇。 安心汤(正产败血攻心晕狂) 安心汤中当归首,地丹蒲黄荷叶并, 养血安神兼除邪,产后晕狂一剂清。 补气升肠饮(正产肠下) 补气升肠参术芪,当归川芎用之宜, 升麻一分善提气,气虚下陷量服之。 产后 散结定痛汤(产后少腹疼) 散结定痛当归芎,益母丹皮共桃仁, 焦楂乳香黑芥穗,瘀血腹痛立可宁。 肠宁汤(产后少腹疼) 肠宁汤中归地参,阿胶肉桂及麦冬, 续断甘草共合方,可主产后虚腹痛。 救脱活母汤(产后气喘) 救脱活母地参归,枸杞阿胶麦山萸, 肉桂芥穗加之妙,产后气喘是良剂。 十全大补汤(产后恶寒身颤) 八珍再加桂黄芪,十全大补此方推, 产后恶寒气血虚,水煎一服邪自驱。 温肾止呕汤(产后恶心呕吐) 温肾止呕术巴戟,参茶炮姜萸熟地, 白蔻橘红共九味,产后呕吐立可愈。 救败求生汤(产后血崩) 救败求生参术归,熟地山药及山萸, 枣仁生用附子制,回阳摄血神亦归。 完胞饮(产后手伤胞胎淋漓不止) 完胞饮中参术苓,黄芪归芎及桃仁, 益母白芨猪胞煮,产后胞损有奇功。 转气汤(产后四肢浮肿) 转气八珍去芎草,山药萸柴加之好, 芡实故纸皆可用,产后浮肿证悉消。 两收汤(产后肉线出) 两收术地山药参,萸芎芡实扁杜仲, 白果巴戟十一味,产后肉线出可升。 收膜汤(产后肝痿) 收膜汤用生黄芪,人参白术芍当归, 再加升麻提气血,可治产后肝痿垂。 通乳丹(产后气血两虚乳汁不下) 通乳丹中当归君,人参黄芪与麦冬, 木通桔梗猪蹄引,因虚无乳此方中。 通肝生乳汤(产后郁结乳汁不通) 通肝生乳当归芍,白术柴胡远通草, 熟地甘草麦冬合,郁结无乳效甚高。
2023-08-10 03:40:381

中医内科学方歌整理-肾系疾病-癃闭

实癃 【膀胱湿热】 八正 木通与车前,扁蓄大黄栀滑研 草梢瞿麦灯心草,湿热诸淋宜服煎 【肺热壅盛】 清肺饮 方清水源,肺热癃闭需车前 泽苓桑皮麦门冬,木通黄芩栀子寒 临床常去木通,加六一散(滑石+甘草) 【肝郁气滞】 沉香散 中韦滑石,归陈白芍冬葵子 王不留行加甘草,温补通淋功可知 【浊瘀阻塞】 代抵当丸 重大黄,硝桃归尾生地镶 穿山甲与肉桂丸,虚人蓄血用此方 虚癃 【脾气不升】 补中益气 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 升阳举陷补中气,气虚发热甘温除 春泽汤 中用人参,桂术泽泻合二苓 化气行水兼益气,咳而遗尿此方寻 【肾阳衰惫】 济生肾气 附桂萸,山苓泽丹车牛地 肾阳虚冷腰下肿,腰重脚肿尿不利
2023-08-10 03:40:451

中医内科学方歌整理-脾胃系疾病-胃痞

实痞 【外寒内滞】 香苏散 内草陈皮,外感风寒气滞宜 寒热头痛胸脘闷,解表又能疏气机 【饮食内停】 保和 山楂莱菔曲,夏陈茯苓连翘取 炊饼为丸白汤下,消食和胃食积去 【痰湿中阻】 二陈平胃 师二陈,除却梅姜增朴术 【寒热错杂】 半夏泻心 配芩连,干姜人参草枣全 辛开苦降除痞满,寒热错杂痞证蠲 【肝郁气滞】 行气解郁 越鞠丸 ,香附芎苍栀曲研 枳术丸 中倍白术,荷叶烧饭作丸服 虚痞 【脾胃虚弱】 补中益气 芪参术,炙草升柴归陈助 升阳举陷补中气,气虚发热甘温除 【胃阴不足】 益胃汤 能养胃阴,冰糖沙参合玉竹 麦冬生地同煎煮,清热益胃养阴津
2023-08-10 03:40:521

有没有能记牢中药方剂的推荐方法?

诚然,背方歌的确是个办法,这个传统由来已久,各种方歌书籍层出不穷,也的确适合一些人的背诵方式。可我不认为这样的方式是最佳选择,至少对我来说不是。开门见山。在我看来最好的办法不是背什么方歌,也不是什么麻黄汤“干妈贵姓”这样的趣味记忆法。而是自己拆方剂。我们直接先上个例子吧。主肝郁脾虚血弱的逍遥散,这是个相当出名的方子,造福过无数的女性朋友。不管你是为了考研还是为了临床,都应该记得它的组成。我至今不记得方歌,但这不妨碍我记忆其组成,我是这么记忆的:肝郁~柴胡芍药薄荷;脾虚~茯苓白术生姜;血弱~当归;收尾调和~甘草。我们一句一句来分析首先,想要靠拆方子记忆,自己就要记得此方之所主。“肝郁脾虚血弱”都记不得,就没有后面的记忆部分了。方子会背,不知道用来干嘛,滑天下之大稽。其次,要有一定的中药基础。肝郁用柴胡芍药,脾虚用茯苓白术,薄荷可疏肝,当归主血弱,这样的药对知识和中药功效是拆方的重要武器。其三,可举一反三。逍遥散中肝郁之柴胡芍药,能联想到四逆散吗?逍遥散中脾虚之茯苓白术,能联想到诸君子汤吗?学会了逍遥散,能联想到以逍遥散化裁出来的开郁种玉汤吗?用拆方的办法背方剂,背的越多,越容易拆,越容易记。其四,方便用于临床。若见肝郁化火有热,加牡丹皮栀子而成丹栀逍遥散;若见血虚明显,不忍见当归孤军奋战,再加生地熟地以助之而成黑逍遥散。又或者根据病人的具体病情,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加减而成其它方剂,亦是美事,开郁种玉汤就是如此。这样的方法用多了,你会发现很多方子组建起来都是套路。看看人参败毒散和参苏饮,看看麻黄附子细辛汤和再造散,看看痛泻要方和正柴胡饮,看看诸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完带汤,看看八珍汤和内补黄芪汤……甚至你都能在少腹逐瘀汤里面看见当归芍药散的影子。
2023-08-10 03:41:023

古代中医是怎么衡量什么药该用多少药量的呢?

  中药离不开实践,至于汤剂的形成是伊尹之后,方剂的形成也是在不断尝试单味药的基础上开始尝试配合使用,比如内经里产生的十三方,还有最早的五十二病方。另外产生了七方、八阵二十二门等制方原则,最后产生比较成熟的君臣佐使的配伍结构。你提到的古代人研究中药、配置方剂的研究方法应该有很多种途径,从原始的口尝、亲身尝试到练习气功调息状态下体验药物的作用归经,如现不可考的《胎胪经》,就是在类似胎息状态下的道家内证体验,此外还有术数原理,从河图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的术数里悟出的配药比例而研发出的六一散;以及直觉思维等的探索。必须要说明的是,方剂里的用药量是一个范围,而不是一个单一的数值,这样,才可能为辩证论治和临证加减提供一个参考,而不是一张一成不变的处方。  以上为自己手打,下面提供一点发展史  另附一些资料,供您浏览参考:  方剂的形成发展:方剂形成很早,具体是何时,何人所为,尚不能查。从历料上看,方剂的发展至少在周以前,在发展药物治病后,积累经验,从单味发展为多味治病,在多味治病中逐步摸索出一些东西,知道了如何配伍治疗最好,这是第一个前提,第二个前提是方剂形成离不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一定的知识、工具,才能有方剂的产生,从生食到熟食,有这些条件为方剂的形成提供基础,在周休《礼记》“君有疾饮药,臣先偿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偿之”。可见当时已药煎后饮用,也说明当时人们对药有无毒性,尝不明了,故先用人偿之。《史记·仓公列传》及《流沙阴简》中见出有方,如长桑君教扁鹊以“禁方”,禁方乃自己的积累的方剂,不轻易传与人,扁鹊治病人假死时,用了“八 ”之剂和煮之,说明当时方剂已具备了一定的形式,也有一定的道理,证明这些方不将药物草率的堆切,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和目的,更主要证明了这一问题。在《内经》中,关于治疗原则、方法、方剂配伍组合的一些理论,都有很多记载,说明到了《内经》时代,方剂的理论已经成熟了,此处成熟并不意味完善,从开始到定形,已经把它当中经验的东西抽取出来,总结成为比较有系统的理论,所以说它是成熟的,在《内经》虽只记载了十个方,但这十三方还是相当原始的,有的还是单味药,有些方用药简单,从此可能会疑问,理论发展到这样地步,为什么没有方?因为古代著作,从《汉书·艺文志》中看出,它是分开的。《内经》是医经,有七家,经方比它多,有十一家,所以在《内经》中少,还有更多的,虽没传下来,但有记载,在那里已积累相当的资料,形成了理论,在此以后,更进一步是张仲景的著作,记载了相当多的方,有314方(除去重复及后世的附方),从方的数量、药的数量及剂型上,都说明在这一时期又有很大的发展。应特别指出的是,仲景方有它的特点,非常精练严谨,针对性强,换一药便是另一方名,加减一些剂量是另一方名,证有所不同,方便有了改变,而经过后人的研究,这些方的配伍当中,有相当的经验和道理,从方剂来说,它的立法、用药非常精练、严谨,针对性强,为我们后人学习和研究方剂提供了很宝贵的东西,后人不仅尊之为“医圣”,而且称其书为“方书之祖”。  从发病原因分析、探讨,对病因病机,隋代的巢元方《诸病源侯论》侧重谈病的发生、特殊症状,由于这样的发展,促进了临床各科的发展,促进了用药物治病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方就更多了,这是一方面,另一个是到了后来,在这些方书里有一些可以明显地看出来是海外来的,如婆罗门,它不是咱们的名字,是南洋的,由于交通的发达,中外的交流,各种各样的文化、物产,也扩大交流,包括了外来的医药药方。在祖国医学的遗产中,包括了一个部分是吸收了外来的东西在里面,在这些外来的东西不是拿来的,而是融合起来的,是融合在祖国医学的系统里面,很明显,不仅善于吸收,而且善于有机地将其融合要一起也是中医的一个传统。  唐《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将他们能收集对的,经它们的选择加以分类整理,另外引用历代著作的理论,《内》《难》《伤》《金匮》《巢氏病源》等加以论述,还有一些他们自己 的,是现在可以看到的专门的方剂书籍,当中可以看出用药的精神与伤寒没有太大的变化,《伤》侧重用辛温,“寒为阴邪,伤人之阳,保护阳气”,用温热,这是现在可以看到的,《伤》的六经辨证,辨证论治,有理到法,从法到方,从方到药,理法方药全了,而这里着重谈方,这是主要的方书。《肘后方》比较简单,用药基本上跟《伤》精神没有太大的变化 ,是治疗表证,但已经用清热药与其配合,也开始有了一些清热解毒的方剂。从这里可以看到用药的发展,结合药物的发展,由于治疗中积累经验,由于药物的不断发现,使用药物的增多,使用药物的方法理论更加发展,到这时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方剂的形成发现,也有个“风格”的变化,最明显从宋代开始,习惯上讲金元四大家的学说,另外还有对药物理论的研究,从宋开始,对这个问题比较重视,从张元素开始研究,过去说药物的性味、归经、功用,但它为什么产生这些功用,为什么能归经,对这理论的阐发从宋开始。宋时战乱多,生活不稳定,病的情况比较复杂,对人体的影响也有了不同的变化,还有就是宋封建统治阶级对这也比较重视,知心民众,实质上是为了长生,讲究炼丹、服石,同时收集了民间各种有效方剂。从宋中叶开始,将药材作为封建统治的专利、专卖、垄断,随着医学的发展,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在这样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从整个医学的发展中,方剂也得了相应的发展,而由于方剂的发展,又促进了医学理论和临床各科的发展。在医疗实践中,方剂的发展使得方法更多了,在这时期,辛凉解表的方剂开始形成,表里同治的方剂比较多见,《伤》仲景是先表后里,是非常严格的,表证先需解表,张也提到表里同治,辛温加辛凉的问题,如加石膏等,但这些方面的应用比较少,不像在宋代比较多,不仅是辛温与石膏等的配伍,而且发现的药物增多,也开始用辛凉解表的药物治疗,由病理、人的体质、人们对病的认识的深入,在用药上看起来味数多了,但它的主治配伍还是比较严格的,不是随便的加减,它还是有机的配伍,药多理不乱,由于对疾病的认识深化了,考虑的面比较全了。宋开始对过去的方进行了理论分析,成无已对《伤寒》进了解释,在《伤寒明理论》中讲了20多首方,完全用《内》的理论来解释,说明这方为什么能治这病,这方为什么这样组成,它的配伍的道理是什么,它内在药物与药物之间的联系有什么东西作了一些说明,从这以后方剂的理论研究更加深入,更加广泛了,对方剂理论分析的书籍多起来了。宋以来的方书多,不单是时代性问题,也由于印刷术的进步,书流传的比较多。另外,促使方剂的发展还有一个原因是温病学说开始萌芽,方剂的治疗方面的问题也有所不同,在温病当中强调的是阴液,特别强调的是救阴液、保阴液,与《伤》保阳气不同,保阴液并不是否定保阳气,救阴液也不否定护卫气,只是侧重面不所不同,由于接触的病接触的具体情况,具体实践的对象不同了,所以强调的侧重面不同了,正因为这样,促使了方剂的进一步发展。金元四大家在他们各自的学说当中,有它独特的发展,刘河间善用清热,他研究《内》结合当时的实践,认为病机十九条不出一个火字,“六气皆从火化,皆从热化”,主张用寒凉,用寒凉并不等于它不用别的药物治病,而是他有用寒凉治病中他在自己独特的经验,从理论到实践他有自己独特的经验,也就是在理法方药都有特长,如地黄饮子,不仅是寒凉的问题;张子和主张用汗、吐、下,人称“攻下派”;李东垣主张调脾胃,从脾胃立论,侧重五脏六腑的功能,以后天为本,认为人的饮食亦为气血,人体的营养从脾胃而来,先天所有的东西很有限,而人所伤,脾胃为主,创立了脾胃学说,同时创立了许多方,具有代表性的是补中益气汤,也就是在临床上提出的“甘温除大热”的问题,这对后来治疗内伤杂病影响很大,在这个学说上确有成就,除此之外,他也擅长治外科病;朱丹溪特别强调相火,他对相火的研究比较深,强调“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一水不 二火(君相二火)或五火(五脏之火),主张滋阴降火,与其说其为滋阴派,不如说其为降火派,用一黄柏就是大补阴丸,从这一角度,他认为降火就是滋阴。四家各有特点,但本身的学说独特于一个面,并不局限于这一方面,它整个是从《内》《难》开始,到后世的一些著作,对药物的研究,四家学派的产生跟当时的药物研究有很大的关系,对药物的分析,比以前来说更加细致,这就给后来留下有用的东西。就是他们的学术之争,如果用得不恰当,也会造成一些坏处,偏执一见,在临床中都是错误的,我们要辨证论治,不能证病跟学派来生、按我的擅长来生,而应根据病人的病来分析、来治疗,对四家要有正确的认识,把其长处结合起来,不能抓一家,否定其他家,而就其本身的学说,也不是完全完整的,特别刚才提到的丹溪的降火滋阴的问题,张子和汗吐下三法,他认为治疗以攻邪为主,邪去正自安,实际上三法包括很多内容,常超出此三法的内容,正如我们讲八法,细分很多法,只是归纳起来而已,简单理解是不行的。  自宋以后,方书更多,论方剂理论的书如《医方考》,对《伤》方阐述的医家也很多。历史上最大的方书是《普济方》,《本草纲目》方剂也很多,它不仅阐述了一些方剂理论,对药的解释中论到方的理论。  方的理论在《内经》里很多,有一些是治则、治法,过去在名词上没有区分,现在我们对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分。治则指治疗疾病当中都必须遵循的东西,如在基础理论中,治病必求于本,正治、反治、标本、因时因人因地制宜,这些不管治疗那一个病,都需以此为原则来加以考虑。治法是针对具体证、具体病来进行的,法可分很多,***下有许多小法,把汗法说成解表法还是不恰切的,汗法中有许多方法来发汗,在《内》中就有不用药物的发汗法,“渍形以为汗”,可能用热水,可能用药煎,对虚人感冒,补中益气汤方歌中,“阳虚外感此方施”,通过扶正的途经治疗,现在有扶正解表,法有大有小,法针对性很强,有具体的对象,治法与所辨得的证应是相对应的,表证解表,表寒辛温解表,表热辛凉解表,是对应的,气虚外感,则益气解表,阳虚外感助阳解表,再小的一个方子都有它的治法;也可以包括几个法在里,泻下救阴时用大承气汤,黄龙汤既益气又补血,既有人参,又用当归,是补法加泻法。到了后世,邪实正虚可用扶正药加入,加用益气养血药,也可用清热滋阴药,或者益气滋阴同时用,这是从《伤》三承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感冒,表证固然有典型的表寒表热证,表寒用辛温,表热用辛凉,可是也有一些由于人的生理条件不同,自然条件不同,往往在疾病过程中不能辨是表寒或表热,因此在用的时候当寒热相配,而在《伤寒》中用麻黄,桂枝,或者大青龙,那里没有一种辛凉解表,而现在大青龙等用的少,是因为其他的药丰富了,这些问题说明方剂是发展的。  经方、时方的问题。对经方,一说仲景为经方,一说唐以前的方为经方,对此了解一个概念就行。自唐以后用药的风格,随药物的丰富,理论的提高,疾病的变化,开始不同,各有所宜。  方剂理论,在《内》里很多,有的是治则,有的是治法,专门对一个方剂进行理论性解释始于成无已在《伤寒明理论》中把20个方作了细致的理论性的论述,这可以说是方剂理论著作的第一篇,从这以后逐渐多了。对《伤》证所对应的方也多了,对这也有了争鸣,实际上也就是方剂的发展。《医方考》专门解释方剂,针对证解释方,有其特点,也有不足之处,同样的方可用于不同的证,可以说是异病同治,实际上用于不同的证、不同的人,它的配伍用量、配伍的君臣佐使上总是有所变化的,吴昆在后一问题上说明白的,在前一个问题还不够,从这儿开始可以说是方剂发展过程中的又一次飞跃,加强了方剂的论理性,是把方剂的配伍组成,从理论上说得更清楚。从这以后,便多了起来,《名医方论》《绛雪园》等,从明以后多,这与历史的发展相应。  方书争论最大的难点是方书分类问题,时至今日,仍未解决,从已有的分类方法看,主要有几种。《五十二病方》所谓分类,既无顺序,也无分类,到《千金》《外台》既有病科分类,又有脏腑分类,《千金》分小婴儿方、妇科、大脏六腑、虚热寒实;按病:《伤寒》,从此方剂分类有了框架,后世分类大体上在此基础上变化。另有分类是按治法,这种分类的书不多,如明《景岳全书》有古方八阵、新方八阵,用药如用兵,药就是兵,遣兵调将布阵,讲究王者之师,讲究王道,这在中医治病中是一个特色,也是个优势,是根据中医整个理论特点而来的,它不是治病,而是治病人,在从《内》理论中明确看到,它治的不是机械的人,不是自然人,而是社会人,简单地说,中医强调七情为病,与社会发生关系。中医的整体观,人是一个整体,社会自然又是一个整体。中医的特点在于它治疗的是社会人,因此不是以单一的治病为目的,既要治病,还要治好人,不能为了治这个病同而造成另一个病,不能因为治疗这个病,而造成他的生长发育障碍,不应给他其它各个方面造成损害,这 是中医治病的一个基本思路。当然在抢救危重的病证,在治标时,那又是一种情况。但总的来说,中医讲治标不忘本,主导思想是不离开人。如五味子仁可降转氨酶,但从观念的整体来说,也造成害处,就是一停药就反跳,反而比以前还高,加大量可再退,反复几次最后就无效,给其他药治疗也造成困难,对病也是愈反复愈加重,这就相类似如镇痛既止痛,是为有效,但并不是所有使用镇痛剂止痛都是有效的,很明显的阑尾炎腹痛用镇痛剂是危险的,说不定要出医疗事故的,因为掩盖了他的症状;而中医不是这样,辨证审因,而后来论治。张景岳引用王元正的“见热不表热,无汗不发汗,见血不止血,见痰休治痰”,强调仍是治病求本,讲的是更深一层的道理。我们在临床上治病,已不单纯是科学性的问题,已上升为艺术性的问题,中医处方往往不能统一,在过去往往是一种说不清的怨枉,实际上这正是中医的一个特点,一个优势,内容丰富,方法多样手段各种各样,虽人所掌握的方法不同,但它可达到相同的效果,而临床上辨证后,他要精雕细啄,不仅要对病清楚,而且对人也要搞清楚。过去医时,对此不理解,明明把烧退了还要挨批评,过去讲伤寒病现在讲温病,在看这种病时,不是看你是多快退烧的,不是看这个病的全过程是多长时间,把病治好后3个月的情况如何,还要把这个病人原来的病合并治疗,病好以后的身体比以前还要健康。这里着重强调治病不要忘了人,用药不要只取一时之效,治病必求于本,尽管我是针对某一个问题,但不忘他的本质所在,我当前解决的只是一个问题,特别现在内科复杂的病又特别多,我们要逐步解决,总的我们要知道他的本在哪里。  八阵是按治法分类,真正的八法,作为分类,象张景岳归纳这么多的方子方书还少,八法很早有人提出来,在注解伤寒论时就有人提,在一些理论性书中已经提到了。  要明白一个概念,以法统方并不是指方剂的分类,它是指“方从法出,法随证立”,统是统帅,是指导用药。  《和剂局方》是称门,补益门、火门、风疾门等,他也是很难把所有的方剂包括进去,它还是有儿科、妇科,现在成药中还有沿用这样的方法。《局方》是历史上国家颁布的成药典,从解放后到50年代末,60年代初,才有药典,才有中药的药典,宋当时将药典发到各个行政区去,医生按此用药无误,药铺按此配成散剂、丸剂等,《局方》特点:其中绝大多数方剂虽然不都是古方,它是通过从各地征集而来,都是行之有效的,缺点是适应证写的比较复杂,甚至带有宣传性质,或者是广告性质。今后在研究方剂时,看《局方》应注意这一点。但也有一些方子比较荒诞,有一些所谓的怪药如乌鸦等。  还有一分类法就是作用的分类法,它既包括了治法,又包括了病因,如风寒暑湿燥火,清热祛炎,清热解暑,痰,祛痰,祛虫,这是跟治法又不完全一样。徐灵胎在《灵台轨范》中又有一法是通治法。分类难就难在方剂特别多,《普济方》就有6万多,《本草纲目》中也有1万多,现在运行教材用这种分类方法,是走过弯路的,一开始在南京编第一本教材时,也不用这个方法,后来又搞了个八法,回过来也不行,因为这门学科,更接近临床,与临床结合紧密,这样以汪昂《医方考》为蓝本,以便于学习。这里还强调教材用什么方法分类,更适合学习,将来从这出发研究,我们不要想一下子把几十万,成百万方给他们理出一个科学的分类方法。  方剂的参考书是非常广泛的,理论散在各家著作中,特别是各人的方子,在他的方子里注重他的思想,并没有给这些方写一个论述,如补中益气汤,他写了很多加减在其中,他并没有把这个方子进行详细的注解,方子治疗的证他也没有去阐述、归纳,该方很好,他的思想也表现得很突出。《纲目》一看都认为是一本药书,实质上很多地方是方,如讲麻黄,其下就有麻黄汤,就有它的解释,所以我们深入的研究方剂,就要看这些书,现在活血化瘀的方就有很大的发展,无论是在理论上、应用上,活血化瘀在《伤》就有该类方剂,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着重从活血化瘀着手,如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有些方剂,从它的方名可以知道它的作用,或者它提供的线索,它或者在脏腑分类里,或者在治法分类里,或者在病证分类里。  方剂歌诀,从汪昂《汤头歌诀》,歌诀高度概括出方的主要内容,大部分方歌对帮助记忆有一定好处,但他不代表方剂的全部内容。  方剂学是从有了学院以后才提出来的,既然有了“学”就要有系统的理论,这里的知识很多,但很散在,如何进行理论系统化,在编第一部讲义时开始把基本理论系统化,所以说“方剂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方剂不是药物的随意组合,而是有目的的、有理论指导的配伍,通过配伍组合以后,这些药就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它不是药效的相加。  重视方剂更好的提高,提高不仅是为了方剂学的本身,而是为应用,通过提高,对新发现的病要提供有效的方剂。如肝硬化,类似它所处的阶段和它所出现的证,以及它后来的发展,直至肝硬化,或继发肝癌,中医都有类似的记载。现在艾滋病更是这样,它所涉及的问题我们从中医角度考虑,以及现在西医疗效,我们相信会找到一个方法治疗,我们知道它是一个获得性免疫缺陷性疾病,从病因病源学说上来说,刚刚对其进行研究,它是一种什么样的病,有什么特性,有什么规律,有些人可带病毒若干年不发病,有些人发病很急,但从我们中医治病毒性疾病来看,如果它合并细菌性疾病,并驾齐驱,运用抑制病毒的方法。和中医治疗一个病,方法有不同,该病就是造成人体免疫系统的破坏,现在通过好多药物证明,能够提高人体的自身免疫力,从这两个特点来说,治疗艾滋病会有办法的。我们既要研究它的病,又要研究它的药,怎样来配伍应用,治法与方剂要引起大家重视。  五行学说,用以阐明脏腑之间的关系,由于这个关系非常复杂,又不能单纯用相生相克来说明,于是又有了反侮,来补充,若不懂其中道理的人便问:一会正的,一会反的,到底谁对,可是现在开始发现,肺不仅是呼吸系统,也不仅仅是循环系统,它有内分泌的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内。我们要不断地发现问题,而我们过去讲脏腑之间的关系用来治疗,不仅是实则泻子,虚则补母,还可以隔二隔三,你可以补后天,我可以补先天,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其效果是殊途同功,要完全解释其中的道理,还要应用现代科学方法,还有很多道理有待科学的进步方可解释。经络已被证明与过去画的图相似,有些理论按照原来的说法,证明确实是行之有效的东西,我们暂时就那么认为,这里指的是真正的东西,如气功,鱼龙混杂,但真正的气功,它确实有效,象用气功带功麻醉进行甲状腺手术等。  原来有十种,后来有“十剂”,后世有发展,有的加成十二剂,十四剂,甚至加成二十八剂,这种分类方法在方书中很少,只是陈修园《医方妙用》《时方歌括》用的十二剂,他只是归纳一部分方剂,这种分类争论很多。汪昂分类方法比较好,但也有问题,有的方剂分在两类里,如补益剂有了,又放在理气剂里,这种分类方的方法,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有的方不是针对单纯的病证,往往有的方包括了几个方面,分类时可放这儿,也可放在那儿,方剂放在这儿合适,要看它的病理的解释与剂相合 是可以的,相同的方剂放在不同的章节,具体如礞石滚痰丸,是可放在泻下剂,也可放在祛痰剂里,该方特殊在有泻下祛痰的功用,针对食积和水饮这样的病证,在学习中概念必须清楚。
2023-08-10 03:41:402

脾胃久虚难调?《补中益气汤》3种加减有奇效,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补中益气汤》由黄芪、人参、炙甘草、当归身、白术、陈皮、柴胡、升麻组成。 朱丹溪用《补中益气汤》加表药一二味以治虚人外感,认为“脾胃一虚,肺气先绝。”病机主要反映为脾胃虚弱,营气不升,谷气下流,下焦阴火反上乘阳位;脾胃受损,阴火上干,助心火之上灼,犯脾土而刑金。肺气先伤,卫外不固,所以症似外感。 东垣制《补中益气汤》,是以甘温“补其中而升其阳”益肺气而固腠理。由此可见,补中益气汤不仅是治劳倦内伤的代表方,而且虚人外感亦可用。方意重在“甘温除热”,“甘寒泻火”则很难体现。但“加减法”中常用麦冬、生地黄等味,这对我很有启发。 自东垣以后,历来医家于《补中益气汤》的评论毁誉参半,意见集中在对升麻、柴胡二味的取舍上。 我认为,劳倦内伤之证,表现有“脉浮大虚缓,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的特征。因为脾胃中元气下陷,阴火才能上升。“火与元气不两立”,主要问题是元气不足,不同于丹溪所谓“肾阴虚亏,相火妄动”,脉来细数,骨蒸盗汗之证。 从而悟出《补中益气汤》中升麻、柴胡二味在内伤诸证运用中,可以化裁尽变,调停去取。举3例足以说明。 1、护卫益气汤(即补中益气汤之升麻、柴胡易桂枝、芍药) 用于脾胃虚弱,不能顾护营卫。“脾为营之本,胃为卫之源”,胃弱脾虚,失于纳运,水谷之资,难以化生精微。营气虚而生寒热,卫气疏而见自汗,补中益气汤去升麻、柴胡,配桂枝、白芍以和畅营卫,调达表里,故名《护卫益气汤》。 病例 杨某,男,50岁。 夏月感寒,发热,自汗出,恶风寒,头痛骨酸,咳嗽胸满,少气倦怠,食少便溏,暑月身着厚棉犹觉畏冷,不敢洞开窗户已一月余。察舌淡,苔薄白腻,脉象虚缓,面容萎悴。显然脾肺气虚,卫阳不足之象。 法宜甘温益气,甘辛强卫,护卫益气汤加熟附子、淡生姜、大红枣,连服达二十剂而康复。 2、扶阳益气汤(即补中益气汤之升麻、柴胡易炮姜、附子) 用于脾阳不足,恶寒身倦,少气懒言,肢冷便泻等症。多由中焦元气虚冷,连及脾肾阳衰。水谷精气失于输布,卫阳不足,难以抗御外邪,则背寒肢冷;中虚谷气下流,则腹胀飧泻。法当补脾建中为主,兼顾肾阳,故于补中益气汤中去升麻柴胡之僭越,易附子干姜之温里,名为《扶阳益气汤》。 病例 彭某,男,18岁。 泄泻月余,日夜无度,短气浮肿,行动颤抖,面容暗滞,舌干苔白,脉沉弦濡,表现阴乘阳位。缘由肾阳不足以温养脾气,肾水反足以侵凌脾土。法应温肾扶脾,用扶阳益气汤加茯苓、肉蔻、砂仁、官桂、五味子等味,服十剂,泻渐止,诸症平。 本例为脾阳虚,“火不生土”。然而,久泻、脾胃气虚,必导致“土不生金”。肺气虚弱,则出现短气浮肿。故此案脾肾同治,肺胃兼顾,乃温阳益气之变法。 3、安神益气汤(即补中益气汤之升麻、柴胡易枣仁、茯神) 用于心脾俱虚,怔忡失眠,头晕目眩,食欲不兴之证。病人多因饮食、劳倦或情志所伤。情志不遂,肝气郁结,易于横脾土而累子(心)气,以至心脾更虚,气血失调,营卫失济。故制《安神益气汤》调理脾胃,安养心神。 病例 梅某,男,28岁。 素嗜酒,有失眠病史。一日,忽感胸膈痞胀,气上冲咽喉,顿时吐血不止,面色苍白,精神困乏。诊察舌苔淡黄,脉弦大而数。“阳络伤则血上溢”,阳明胃络出血,来自饮酒过度,湿热久蕴,最伤胃络,一旦暴发,挟冲脉之气载血上行。“冲为血海,丽于阳明”而荫于肝,血热妄行无制,涌吐如潮而不可遏。 急当清胃平肝,降冲止血。 疏方:生地炭、侧柏炭、白茅根、生赤芍、牡丹皮、枳椇子、雪藕节、山栀炭、清童便,一日两剂,连服二日而血止。因出血过多,心脾失养见脉浮芤,自汗失眠,口干心悸尤甚,改用补益心脾,滋复营血之法。安神益气汤加炙远志、广木香、龙眼肉、淮小麦等,服后,元气渐复,汗止神安。 这些加减方法,必须在脾胃久虚的病变中,正确掌握,灵活变通。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所在,切不可盲目用药。 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巨大,大多保持着不 健康 的生活方式,身体 健康 或多或少会受影响。身体诸多表症皆发于五脏,五脏不安就会导致:心肾不交,肝火郁结,脾胃虚弱,血不足,痰热上扰等五行失守,继而导致:失眠,多梦,易惊醒,乳腺增生、便秘或便溏、月经不调、痰湿肚腩肥大,更年期综合征等五脏相关症状,调理首要也不在于病急乱投医一股脑的出现什么就改善什么的单一调理,需追根朔源五行同调,方可事半功倍。
2023-08-10 03:42:061

补中益气汤的方义

本证多由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见饮食减少,少气懒言,大便稀溏;脾主升清,脾虚则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故见脱肛,子宫脱垂等;清阳陷于下焦,郁遏不达则发热;气虚腠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方中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故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2023-08-10 03:42:141

请教补中益气汤方剂的配比

方要因人而异,因病而设,本无定规。补中益气汤以人参为君当以10-15,黄芪20-30,当归6-10,陈皮10-15,白术6-10,升麻3-5,柴胡3-5。
2023-08-10 03:42:291

ufeff活用补中益气汤治杂病

热淋 黄某,女,50岁。2013年9月11日初诊。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有下坠感,尿色黄,头昏乏力,舌淡红,苔白厚,脉沉滑。 方药:黄芪3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炙甘草10克,当归10克,茯苓30克,法夏10克,黄柏10克,薏苡仁30克,川牛膝15克,车前草15克。5剂水煎服。 2013年9月19日回访,已愈。 按:此乃气虚下陷,湿热阻于膀胱之证。王绪前教授云:「将欲降之,必先升之」,补中益气汤升清气于上,俾清气升,则浊气自降。又合入二陈、四妙、车前草以清下焦湿热,利尿通淋,故取效甚捷。 癃闭 马某,男,61岁。2014年2月21日初诊。1年前劳作时骶骨部位跌于地上,经检查无器质性变化,自后出现小便癃闭,点滴难出,严重时需导尿。现倦怠乏力,语音低微,小便排出不通畅,常一天只能小便一次,胀痛难忍,采取下蹲位稍舒,小便时有灼热、下坠感,尿色黄,劳作后上述症状更重,舌淡红,苔白厚,舌下络脉粗大,脉弱。 方药:黄芪3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炙草10克,当归10克,茯苓40克,川木通10克,车前子15克,川牛膝15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土鳖虫10克。5剂水煎服。 二诊(2014年2月26日):小便次数增多,较前稍顺畅,不再胀满。续服上方5剂,改黄芪50克,加丹参20克。 三诊(2014年3月5日):精力日佳,小便色清,舌苔渐褪,脉较前有力。续服上方5剂,改车前子20克。 四诊(2014年3月10日):下坠感无,灼热感消失,晨起有尿等待。续服上方5剂。 五诊(2014年3月15日):劳作后症情反复,续服上方5剂。其后坚持服用上方15剂,愈。 按:病患由外伤所致,按常法当从血瘀来论治,然王绪前教授舍弃常规思维,从「倦怠乏力,语音低微,劳作则诸症加重」这一症状入手,认为此证乃是清气下陷,湿、热、瘀阻于膀胱,导致膀胱气化失司所致。故方中用补中益气汤升清以降浊,茯苓健脾利湿,川木通、车前子、川牛膝清热利湿,桃仁、红花、土鳖虫活血化瘀,坚持服用,病终获愈。 头痛 周某,女,58岁。2014年5月5日初诊。巅顶针刺样疼痛,按之则舒,不耐吵闹,舌淡红,苔白略厚,舌下络脉粗大,脉弱。 方药:黄芪3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炙甘草10克,当归10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川芎2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土鳖虫10克。5剂水煎服。2014年6月13日回访,愈。 按:患处「按之则舒」,当是虚证,王绪前教授认为,此乃清气不能升达巅顶所致之「不荣则痛」,疼痛呈针刺样,结合舌下络脉粗大,乃兼有血瘀之征。方用补中益气汤升清气于巅顶,合白芍、川芎养血活血,伍入桂枝温中寓通,加桃仁、红花、土鳖虫活血化瘀,辨证精准,故取效甚速。 眩晕 廖某,女,19岁。2014年6月24日初诊。前日散步时忽觉头晕眼黑,身冒冷汗,几欲摔倒,数分钟后自行缓解,现头昏乏力,下蹲后再站立则头晕眼黑,血压:90/60mmHg,温度降低皮肤颜色变暗,月经量少,舌淡红,苔白略厚,脉缓弱。 方药:黄芪30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升麻6克,柴胡6克,炙甘草10克,当归15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枣仁30克,鸡血籐30克,补骨脂15克。5剂水煎服。 二诊(2014年7月2日):头昏稍有好转,不觉乏力。续服上方5剂。 三诊(2014年7月8日):下蹲后站立时稍有头昏,平时头不昏,血压:100/70mmHg。续服上方5剂。 四诊(2014年7月13日):诸症消失,血压:110/70mmHg,为资巩固,续服上方5剂。 按:此证即西医所云低血压病,王绪前教授认为,此乃气血不能充盈鼓荡脉道所致。方用补中益气汤补益脾肺之气,入桂枝、枣仁将生成之气血引入心经,奉心化赤而为血,加鸡血籐疏通络脉,补骨脂温振阳气,使生成之气血能充盈鼓荡脉道,则头昏自愈,血压上升。
2023-08-10 03:42:361

补中益气汤该如何用

  补中益气汤,最早出自李东垣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一书,被后世医家推崇至极。明代医家张景岳评价道,“补中益气汤,允为李东垣独得之心法。”而今日,善用补中益气汤的医者日少,初涉临床的医生使用补中益气汤每每会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感觉。为什么?重新认识补中益气汤,重新审视李东垣笔下的补中益气汤,也许有益于临床。   辨证:治内伤脾胃始得 量轻效宏   读《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可以看出,补中益气汤治疗内伤脾胃之证,是“始得之证”,临床表现可以和外感风寒之证相类同。其病因为“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喜怒忧恐,劳役过度”。病机为“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肝,阴火得以乘其土位。” 治则为《内经》所说的“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具体治法是“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   方中“须用黄芪最多”,但仅用“五分”,“劳役病热甚者一钱”,他药各用“三分”。折合成现代用量,一剂药总剂量仅为10克左右。服用方法是“早饭后温服”。   方中黄芪、炙甘草配伍升麻、柴胡,重在“实其表”,“不令自汗,损其元气”;人参、炙甘草重在“补脾胃中元气”;白术除用其“甘温”之外,重在用其“苦”;橘皮“导气”,当归酒洗“和血脉”。   辨脉:右脉大于左脉 数中显缓   李东垣临证注重辨脉,对外感、内伤之别首列“辨脉”,并且认为辨脉已足够,“以此辨之,岂不明白易见乎。”之所以《内外伤辨惑沦》中又列辨症候,是“但恐山野间卒无医者,何以诊候,故复说病证以辨之。”   李东垣在“辨脉”中提到“内伤饮食,则右寸气口脉大于人迎一倍,伤之重者,过在少阴则两倍,太阴则三倍,此内伤饮食之脉。”“若饮食不节,劳役过甚……气口脉急大而涩数”等,尽管这里对脉象的记述似有杂乱之嫌,但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右脉大于左脉,或脾脉独大于其他部位脉,并且见数脉时可“数中显缓”。这一点对于使用补中益气汤是很有临床意义的。   还有,李东垣从反面论述了有一部分脉象是不可以使用补中益气汤的。方后“四时用药加减法”中,在治腹痛时提到:脉弦不可用,当用小建中汤;脉沉细不可用,当用理中汤;脉缓不可用,当用平胃散。从脉象鉴别方证,简单而实用。   从李东垣笔下可以看到,补中益气汤的适应病证是非常广的,既可治内伤病,也可以治外感病;方药加减(主要是加药)是极其灵活多变的,补药、泻药、寒药、热药都可以加用,不拘一格。但万变中有其不变的根本,也就是适应症只能是“内伤”(外感病也是在内伤基础上的外感),病脉主要出现在右关,病变的主要病位在脾胃。   加减:不解原意易坏事   张元素立方“非为治病而设,此乃教人比证立方之道,容易通晓也”,作为张元素的弟子,李东垣深受其影响,所有方剂皆为“从权而立”,也就是重在教人立方之法,而不是传授他人所谓效方、验方。补中益气汤方后有一系列加减法及较大篇幅的“四时用药加减法”,示人方不可执,灵活应用。   方书多说补中益气汤证应该口中和,不喜饮,也就是说口干、咽干是慎用、不用补中益气汤的。但李东垣在方后的第一个加减竟是“口干嗌干加干葛”。气虚当温补,实火当苦泻,虚火当清补,而李东垣的第二个加减法竟然是补中益气汤加苦寒泻火之黄柏和甘寒清补之生地黄。反思其治法,补中益气汤原方中只有“补其中,升其阳” 之品,而缺少“泻其火”之药,加黄柏、生地黄似乎才成为完整的治疗脾胃内伤“始得之证”的补中益气汤。   后世医家在使用补中益气汤时也多加减及合方使用,但灵活性远不及李东垣。具有代表性的加减有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和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读《薛氏医案》和《寿世保元》随处可见。   脾胃不足,痰湿易滞,理应加茯苓、半夏;补中益气汤治“元气脾胃之虚”,六味地黄丸治“肾水真阴之弱”,“二方兼而济之,乃王道平和之剂”,合用似极为高明。但从李东垣“立方本指”去认识,则茯苓、半夏沉降有余,六味地黄丸降入下焦,皆不利于“升其阳”。可见,不解东垣本意,随意加减极易“动手便错”。   误用极易坏事,于是后世医家提到了补中益气汤的禁忌症。如张景岳说:“元气虚极者,不可泄;阴阳下竭者,不可升。”柯琴说:“惟不宜于肾,阴虚于下者不宜升,阳虚于下者更不宜升也。”这些论述对后学者的临证是极其有用的。但从李东垣“立方本指”看来,这只是低层次的、形式上的认识。   实际上,内伤脾胃病证中,肾虚完全是可以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的,只是用药时需斟酌升降浮沉。(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
2023-08-10 03:42:451

健脾祛湿就用健脾丸?中医:可能用错了,试试这4个健脾经典方

中医上讲“百病皆由脾胃虚而生”“人以水谷为本,脉无胃气亦死”脾胃在我们身体 健康 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很多人由于长期久坐或饮食不规律等原因都存在脾虚的问题,脾虚湿气重成为很多人的一种通病,那如何健脾祛湿呢? 很多人上网搜索各类健脾丸,服用各类健脾丸,归脾丸真的可以健脾祛湿吗?中医:你可能用错了,辩证治疗最重要。不妨试试这4个健脾经典方,健脾祛湿,缓解疲劳。 健脾经典方: 1、 归脾汤 归脾汤首载于《济 生方》,方中含白术、当归、白茯苓、炒黄芪、龙眼肉、远志、炒酸枣等,具有健脾益气、补血养心的功效,为中医治疗心脾气血两虚的经典中药方剂。归脾汤重点在于补脾,脾健则气血生化有源,血能养心,从而改善心脾两虚之心悸失眠,因此归脾汤的保健功能涉及调节免疫、抗氧化、改善失眠以及缓解疲劳等功能。 2、 四君子汤 四君子汤记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中含人参、白术、茯苓和甘草4味补益中药,具有健脾益气之功效,适用于脾胃气虚证,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属脾胃气虚者。现代保健功能有保护消化道、抗氧化、免疫调节、缓解疲劳及辅助调脂减肥等功能。 3、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出自于《脾胃论》,为四君子汤基础上增加黄芪、升麻、柴胡和当归等补气升阳方药而成,因而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作用,用于脾虚下陷、脏器下垂。与之密切相关的保健功能及机制主要有保护消化道、调节免疫、抗氧化、缓解疲劳及辅助调脂等功能。 4、 理中汤 理中汤又名人参汤、温里剂,最早出现于《伤寒论》,由人参、白术、炙甘草、干姜等组成,具有温中祛寒、补气健脾之功效,是治疗脾胃虚寒证的经典方剂,其加减方剂主要有附子理中汤、香砂理中汤等,现代研究表明理中汤的功效与消化道保护、免疫调节及抗氧化等现代保健功能密切相关。 除以上4个方子外,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食用一下药食同源的健脾药食。它们大多性味甘平,安全无毒。常见的单味健脾中药有茯苓、山药、芡实、白术、葛根、党参等。生活中可以经常吃一些。 下面给大家推荐两个健脾的食疗药膳: 1、健脾山药汤 取排骨250克,姜片10克,山药200克,盐2克,料酒5毫升。做法方法:将排骨加入料酒用热水焯一下,待开锅将水中血沫捞出,洗净加入剩余的料酒、姜片一同放入砂锅中,用小火煮30分钟至排骨八九成熟,放入山药煮熟,加入盐,熄火后盛出即可食用。此款排骨山药汤具有健脾益气、和胃补气的作用。 2、健脾养胃粥 瘦肉80克,山药50克,大米100克,麦芽15克,精盐适量。将以上各物品洗净,大米淘洗干净后稍浸泡,瘦肉切丝,山药削皮,切块备用;麦芽放入锅中煎煮约30分钟,取汁备用;瘦肉、大米、山药、麦芽汁一起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煮至粥成,放入适量精盐调味即可食用。此款粥具有健脾养胃消食的作用。
2023-08-10 03:42:591

补中益气汤是什么?

由黄芪、人参、炙甘草、升麻、柴胡、陈皮、当量身、白术组成。主治:脾胃气虚、身热有汗、渴喜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或饮食无味、四肢无力、舌淡苔薄白、脉虚软无力;或气虚下陷、肛脱、子宫脱垂、久泻久痢、久疾等症。本方为补气助阳的代表方。以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舌淡、脉虚或气虚下陷症为辩证要点。
2023-08-10 03:43:224

补中益气汤的用量

黄芪15g、人参(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姜9片、大枣6枚。
2023-08-10 03:43:461

补中益气第一方——补五脏之气,脾胃不好、疲乏无力、脏器下垂

在我国金元时期有一位医术高明的中医,非常擅长治疗脾胃病,与同时期的其他三位大医并成为“金元四大家”。 直到今天他的学术思想与著名仍然被我们中医后辈推崇备至,他的名字叫做李东垣。 李东垣生活在金元时期,那时战乱与自然灾害时常发生,很多百姓因此流离失所,生活艰苦,时常饥不饱食,脾胃病在那时成为了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李东垣深感百姓疾苦,他总结出八个字: 脾胃内伤,百病由生 。人的脾胃一旦受损,各种疾病便会趁虚而入。 所以,李东垣在治病的过程中尤其注重脾胃的调理,创立了调脾胃以治病的的名方,其中最著名的一个健运脾胃、补益中气的方子—— 补中益气汤 。 补中益气汤的主要功效是补中益气,主要治疗中气下陷。 中气就是脾胃之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气不仅身体输送营养物质,还对脏腑的位置的维持有重要作用。 那么中气下陷主要有哪些症状呢? 第一,中气下陷的人 脾胃功能比较差,胃口不好,消化也不好 ,吃一点东西就饱了,稍微吃的不合适就会不消化,胃里堵得慌,很长时间后打个嗝,还有饭菜的味道,还会经常拉肚子。 因为胃主腐熟,脾主运化,就是胃负责把吃进去的食物初步腐熟,脾再进一步加工,把有用的精微物质运输至各个脏腑、四肢、头面,把没有的糟粕运送至肠道,变成尿液和粪便排出。 如果脾胃之气虚弱,那么胃主腐熟、脾主运化的功能减弱,胃肠运动无力,所以会导致胃口差、消化不良、甚至粪便中带有不消化的食物。 第二,中气下陷的人经常感到 疲乏、身上没劲,不愿意说话 ,整天懒洋洋的,就是我们所讲的“ 少气懒言 ”。 时间长了,还会有 面色萎黄、头晕、出虚汗 等症状、类似于我们所说的低血压、低血糖症状。 因为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将吃进去的食物进行消化加工,再把营养物质运输至脏腑、四肢、头面,脾胃之气虚弱,营养物质不能充盈头面、四肢,所以会导致全身无力、面色五华,甚至头晕、冒冷汗。 第三,中气下陷的人会有 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脏器下垂 的症状。 因为脾主升清,脾气不仅能把精微物质上输至心肺、头面,这种上升的力量还对保持体内脏腑的位置有托举的作用。 在生活中,中气下陷的人也比较常见,他们一般从事脑力劳动,或者平时比较喜欢刻苦钻研,大多身形消瘦,与常年的劳心劳神损伤脾胃有关。 补中益气汤为什么可以治疗中气下陷证症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补中益气汤的组成。 补中益气汤:黄芪15g、人参(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升麻6g、柴胡12g、陈皮6g、当归10g。 如果你感觉不好记,我可以给你一个趣味记法: “麻人甘术,胡皮当芪”——长麻子的人赶猪,(拿了张)虎皮当大旗。 黄芪是君药,是最主要的药,黄芪可以补气,可以补五脏六腑之气,尤其擅长 补脾肺之气 ,在治疗气虚的方子中必不可少。 《本草备要》中讲黄芪“ 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脾胃一虚,土不能生金,则肺气先绝。脾胃缓和,则肺气旺而肌表固实) 。 黄芪还有一个妙处,就是它药效比较缓和,不像人参一般骏猛,它是缓缓地补,并且补气守中有通,它进入到脾胃之后,缓缓地、柔和地流动,一点点得补,力道绵柔而稳健。 人参,大家都知道这是个好药,大补元气,不是小补,而是大补,但一味药组成的独参汤,就有回阳救逆之效,可见补气功能之强盛。 如果说黄芪补气犹如成年男人一般绵柔稳健,人参就犹如血气方刚的小伙子强壮霸道,很多人一吃人参就上火,所以换成药效比较缓和的党参,价格也比较实惠。 白术,除了补气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功效就是 健脾祛湿 ,是祛湿的神药,仲景很多祛湿的方子中就用到了白术,一切脾胃虚弱、痰湿困脾之症都离不开它。 白术有一股很好闻的气味,凡是带有香味的药都有醒脾的功效,白术还有带有一丝丝甜味,甘味入脾,白术性温,还有一定的燥性,脾喜温喜燥,所以能够 燥湿健脾 。 脾胃为后天之本,好比一个任劳任怨的搬运工,如果体内湿气太多,就会困住脾,让它无力干活,而白术正好能够把湿气给排出,所以能够健脾,督促脾更好地干活。 炙甘草味甘入脾,能 补脾胃之气 ,还有 调和诸药 的功效,可以将这些药拧成一股绳,使劲儿往一处使。 升麻和柴胡,药性是向上升的,加进去以后,整个方子配伍的药力就往上走,用于气虚不足导致的 脏腑下陷 。 古人告诉我们,上越必降气,下陷必升举。下垂、下陷之像,也是气虚之像,像胃下垂、子宫下垂,这就好比 汽车 轮胎没气了,就会瘪下来一样。升麻和柴胡就是给车胎打气的。 少量的升麻和柴胡,使整个方子补中有升,升阳举陷,“ 胃中清气在下,必加升麻、柴胡以引之,引黄芪、人参、甘草甘温之气味上升,能补卫气之散解,而实其表也 ”。 升麻“ 引胃气上腾而复其本位,便是行春升之令 ”,柴胡“ 引清气行少阳之气上升 ”。 升麻、柴胡二药苦平味薄,具有清轻清升散的特性,少量地用他们,可以借助它们的升发之气,振动清阳,和上面黄芪、白术、甘草甘温补气的药想脾胃,一举扭转 中气下陷 的局面。 补气的同时还要照顾到补血。阴阳是互生的,气血也是互生的,好比太极八卦里的阴阳鱼,阴阳和合才能生生不息。 所以气虚的人一定程度上血也是虚的。当归在这个方子里的作用就是补血的,让气血生化有源。 整个方子既能 补气健脾 ,又能 升阳举陷 ,简直是 少气懒言、脾胃虚弱、头晕头昏、脏器下垂 等症状的人们福音。 如有以上症状,可以服药两周,药店也有中成药 补中益气丸 可供选择。 在李东垣生活的时代,人们生活困苦,饥不饱食因此脾胃大多不好,而在现代,虽然我们的生活环境条件已大大改善,但是人们的生活压力非常大。 思虑伤脾,再加上不 健康 的饮食习惯和作息习惯,所以得脾胃病的人也不在少数,也更需要补中益气汤为我们的脾胃保驾护航。
2023-08-10 03:43:591

请教补中益气汤方剂的配比

你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补中益气丸的配比放大或缩小吧!《中国药典》2005年版:“补中益气丸(水丸)”:炙黄芪 200g 党参 60g 炙甘草100g白术(炒) 60g 当归 60g 升麻 60g 柴胡 60g 陈皮60g 以上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20g、大枣40g,加水煎煮二次,滤过。取上述细粉,用煎液泛丸,干燥,即得。
2023-08-10 03:44:093

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与作用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与作用,以及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本文目录一览:1、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与作用2、补中益气汤治气虚发热中气下陷和这30种疾病效果好3、补中益气汤的功用是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与作用关于身体的气息或者是身体状况,可以通过饮用补中益气汤去改善,首先要了解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与作用:1、治气虚补中益气是补中益气汤最为显著的功效,气虚患者容易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等,这些状况都会大大影响到日常的生活,精神不振是生活质量的阻碍者。饮用补中益气汤能够提升气息,恢复身体的活力。2、提高免疫力补中益气汤根据所配用的功能药材,有抗基因突变和抗肿瘤作用,同时,本方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延长动物存活时间。提示在临床上使用抗肿瘤化疗药物时,配合应用本方,可提高疗效,降低化疗药物毒副反应。3、改善状态补中益气汤能够消除疲劳感,日常生活中大便稀溏、饮食减少、体倦肢软等症状,都可以通过饮用补中益气汤慢慢调理,将身体的机能器官恢复元气,提升生活质量,补充精气神。补中益气汤治气虚发热中气下陷和这30种疾病效果好补中益气汤,是金元4大家之一,补土派创始人李东垣的著名方剂。李老前辈根据其观察和总结,认为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脾胃受到损伤。“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补中益气汤是治疗气虚下陷的代表方剂,为其他脏器下陷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思路,一个方药的组合模式。脾胃的生理功能就是运化水谷精微,行使这些功能,就需要脾胃的清阳之气。就是所谓的“阳生阴降”,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补中益气汤补得是中气,就是脾胃的清阳之气。通过对清阳之气的补益,以期恢复脾胃正常的功能。脾胃功能恢复正常,则气虚下陷的症状就会消失。补中益气汤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治疗作用。主要治疗以下3种类型疾病。1.脾不升清证。头晕目眩,视物昏花,耳鸣耳聋,少气懒言,语声低微,面色萎黄,纳差便溏,舌淡脉弱。2.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而胖,脉大无力。3.中气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伴气短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脉虚软补中益气汤药物组成: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炙甘草、当归。黄芪为君药。黄芪性温、味甘,归肺、脾经。对脾和肺均有补益的作用。脾土生肺金,脾土的虚弱容易引起肺金的虚弱。肺金的虚弱,可以进一步地引起脾土的虚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黄芪可以对脾土和肺金,都具有补益的作用。治疗脾土和肺金的虚弱,避免这个恶性循环。人参、白术、甘草为臣药。人参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的功效。其味甘、微苦,药性微温。归脾、肺二经。人参的补益脾胃和补益元气的作用,比黄芪效果要好。同时人参和黄芪一起应用,补益脾肺的效果更好。一般临床上经常一起应用,治疗各种气虚之证。白术性温,味苦、甘,归脾经以及胃经。有益气健脾、燥湿利水的作用。炙甘草能补脾益气,同时兼具调和诸药的作用。人参、白术、甘草与君药黄芪一起应用,可以增强黄芪的补益脾肺的作用。起到一个补中的作用。为益气做准备,使气有所出。当归、陈皮均为佐药。当归补血活血,气血总是互相依存。气是血液生成和运行的动力,血是气的化生基础和载体。单纯的补益气,则气无所依存,气不能离开血而独存。当归使气有所依,同时使补而不滞。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可以对脾有一个调理气机的作用,使各种补益药物的作用,不至于壅滞,就是补而不滞。柴胡、升麻俱为佐使之药。在补益药物之中,加入升提之药,以期升清阳之气。在补益之药的同时,升提药物的药量宜小。柴胡、升麻的用量比补益药物的量要少,意在升清阳之气。补中益气汤就是通过对脾肺之气的补益,来恢复脾的正常的生理功能。补中,是补土。益气,是益肺气。通过对土的补益,肺气的补益,来达到使脾的清阳之气上升,浊阴之气下降。恢复脾的正常生理功能。现代常用于治疗肌弛缓性疾病,如子宫脱垂、胃肝脾肾等内脏下垂,胃粘膜脱垂、脱肛、疝气、膀胱肌麻痹而致之癃闭、重症肌无力、肠蠕动弛缓引起的虚性便秘等。内伤发热,泄泻,慢性肝炎,原发性低血压,心律不齐,失眠,头痛,健忘,老年性痴呆,耳鸣,汗证,乳糜尿,崩漏,带下,滑胎,恶性肿瘤及其放化疗后毒副反应明显者,麻痹性斜视,视神经及视网膜病变,慢性鼻炎,鼓膜内陷,复发性口疮,慢性咽炎等30种疾病,中医辨证为中气不足、清阳不升的疾病。任何药物都有不宜应用的情况。补中益气汤也不例外。阴虚火旺及实证发热者,禁用本方,下元虚衰者,亦不可服用本方。补中益气汤的功用是正确答案:D解析:1.沙参麦冬汤的功用是甘寒生津,清养肺胃。用于燥伤肺胃,津液亏损而见口渴咽干,或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者。故选C。2.补中益气汤的功用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甘温益气除热。故选D。关于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与作用和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收藏本站。
2023-08-10 03:44:281

请问中药方剂----补中益气汤由哪些药材组成,功效是什么,哪里能查到?

我百度复制的,希望对你有用!!!!!!!!补中益气汤(补养之剂) 总 结:补中升阳 编 号:027 组 成:黄芪15、人参15、白术10、灸甘草15、当归10、陈皮6、升麻6、柴胡12、生姜9片、大枣6枚[编辑本段]主 治 :1.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 2.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 3.或疟痢脾虚,久不能愈。 4.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加 减:1.血不足-加当归。 2.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子。 3.肺热咳嗽-去人参。 4.嗌干-加葛根。 5.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 6.脑痛-加�本、细辛。 7.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 8.有痰-加半夏、生姜。 9.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仁。 10.腹胀-加白芍、甘草。 12.热痛-加黄连。 13.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 14.咽痛-加桔梗。 15.有寒-加肉桂。 16.湿胜-加苍术。 17.阴火-加黄柏、加熟地、山药。 18.阴虚-去升柴,加熟地、山茱、山药。 19.大便秘-加酒煨大黄。 20.欬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不去根节麻 黄,天寒加干姜。 21.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术、益智。[编辑本段]归 经: 足太阴阳明药 方 义:1.肺者气之本,黄芪-补肺固表为君。 2.脾者肺之本,人参、甘草-补脾益气,和中泻火为臣。 3.白术燥湿强脾,当归和血养阴为佐。 6.升麻-以升阳明清气;柴胡-以升少阳清气==阳升则万物生,清升则阴浊降。 6.加陈皮者-以通利其气。 7.生姜-辛温;大枣甘温==用以和营�,开腠理,致津液诸虚不足。 先建其中,中者何?脾胃是也。 变化方:1.除当归、白术,加木香、苍术-名调中益气汤,治脾胃不调,胸满肢倦,食少短 气,口不知味,及食入反出。 2.加白芍、五味子-亦名调中益气汤,治气虚多汗,余治同前。 3.加苍术倍分,半夏、黄芩各三分-名参术益胃汤,治内伤劳倦,燥热短气,口渴 无味,大便溏黄。 4.去白术,加草蔻、神曲、半夏、黄柏-名升阳顺气汤,治欱食劳倦所伤,满闷短 气,不思食,不知味,时恶寒。 5.加炒芩、神曲-名益胃升阳汤,治妇人经水不调,或脱血后食少水泻。 6.加黄柏、生地-名补中益气加黄柏生地汤,治阴火乘阳发热昼甚,自汗短气,口 渴无味。 7.加白芍、细辛、川芎、蔓荆-名顺气和中汤,治清阳不升,头痛恶风,脉弦微细。 8.加羌活、防风、细辛、川芎-名调荣养�汤,治劳力伤寒,体热,恶寒,微渴,汗 出,身痛,脉浮无力。 煎服法:姜三斤,枣二枚,煎。[编辑本段]出处 :《内外伤辨惑论》 补中益气汤 【来源】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卷中, 【组成】黄芪 甘草(炙)各1.5克 人参(去芦)0.9克 当归身0.6克(酒焙干或晒干) 橘皮(不去白)0.6~0.9克 升麻0.6~0.9克 柴胡0.6~0.9克 白术0.9克 【用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现用于子宫下垂;胃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者。 【加减】病甚劳役、热甚者,黄芪加至3克,咳嗽者,去人参;腹中痛者,加白芍药1.5克、炙甘草1.5克;若恶热喜寒而腹痛者;再加黄芩0.6~0.9克;恶寒冷痛,加桂心0.3~0.9克;头痛,加蔓荆子0.6~0.9克;痛甚者加川芎0.6克;顶痛、脑痛,加藁本0.9~1.5克。 【禁忌】阴虚内热者忌服。 【方论】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为使。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之证自复其位。 【实验研究】(1)对子宫、心肌、小肠等不同器官的药理作用 《天津医药杂志》1960(1):4~12,本方对在体或离体子宫及其周围组织有选择性兴奋作用,尤其是加入益母草、枳壳等药物时,其作用更为突出。小量补中益气汤可以兴奋心肌,过量则呈抑制作用。对小肠的作用较复杂,当蠕动亢进时呈现抑制作用,使之蠕动减慢,张力降低;肠管处于抑制状态时,则使之蠕动增强。从而证实了本方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从实验中还可看出,在有升麻、柴胡的制剂中,对动物的作用明显。而去掉升、柴时,其作用减弱,说明此二药能增强其它药物之作用强度,尤以对肠蠕动作用更为明显。(2)抗基因突变及抗肿瘤作用 《中成药研究》1985(12):27,本方的抗基因突变和抗肿瘤作用,强于四君子汤。同时,本方还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延长动物存活时间。提示在临床上使用抗肿瘤化疗药物时,配合应用本方,可提高疗效,降低化疗药物毒副反应。(3)王氏等用本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眼睑下垂36例,58只眼,结果治愈37只眼,显效20只眼,有效1只眼,有效率100%(实用中医药杂志,1996
2023-08-10 03:44:374

补中益气汤方歌 有关补中益气汤方歌

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性生活短四个步骤忍住不射持久半小时。
2023-08-10 03:45:191

补中益气汤方歌

  1、麻黄汤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7、银翘散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性生活短四个步骤忍住不射持久半小时。
2023-08-10 03:45:291

补中益气汤该如何用

□ 高建忠 山西中医学院第二中医院补中益气汤,最早出自李东垣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一书,被后世医家推崇至极。明代医家张景岳评价道,“补中益气汤,允为李东垣独得之心法。”而今日,善用补中益气汤的医者日少,初涉临床的医生使用补中益气汤每每会有“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感觉。为什么?重新认识补中益气汤,重新审视李东垣笔下的补中益气汤,也许有益于临床。辨证:治内伤脾胃始得 量轻效宏读《内外伤辨惑论》、《脾胃论》,可以看出,补中益气汤治疗内伤脾胃之证,是“始得之证”,临床表现可以和外感风寒之证相类同。其病因为“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喜怒忧恐,劳役过度”。病机为“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肝,阴火得以乘其土位。” 治则为《内经》所说的“劳者温之,损者温之”,具体治法是“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方中“须用黄芪最多”,但仅用“五分”,“劳役病热甚者一钱”,他药各用“三分”。折合成现代用量,一剂药总剂量仅为10克左右。服用方法是“早饭后温服”。方中黄芪、炙甘草配伍升麻、柴胡,重在“实其表”,“不令自汗,损其元气”;人参、炙甘草重在“补脾胃中元气”;白术除用其“甘温”之外,重在用其“苦”;橘皮“导气”,当归酒洗“和血脉”。辨脉:右脉大于左脉 数中显缓李东垣临证注重辨脉,对外感、内伤之别首列“辨脉”,并且认为辨脉已足够,“以此辨之,岂不明白易见乎。”之所以《内外伤辨惑沦》中又列辨症候,是“但恐山野间卒无医者,何以诊候,故复说病证以辨之。”李东垣在“辨脉”中提到“内伤饮食,则右寸气口脉大于人迎一倍,伤之重者,过在少阴则两倍,太阴则三倍,此内伤饮食之脉。”“若饮食不节,劳役过甚……气口脉急大而涩数”等,尽管这里对脉象的记述似有杂乱之嫌,但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右脉大于左脉,或脾脉独大于其他部位脉,并且见数脉时可“数中显缓”。这一点对于使用补中益气汤是很有临床意义的。还有,李东垣从反面论述了有一部分脉象是不可以使用补中益气汤的。方后“四时用药加减法”中,在治腹痛时提到:脉弦不可用,当用小建中汤;脉沉细不可用,当用理中汤;脉缓不可用,当用平胃散。从脉象鉴别方证,简单而实用。从李东垣笔下可以看到,补中益气汤的适应病证是非常广的,既可治内伤病,也可以治外感病;方药加减(主要是加药)是极其灵活多变的,补药、泻药、寒药、热药都可以加用,不拘一格。但万变中有其不变的根本,也就是适应症只能是“内伤”(外感病也是在内伤基础上的外感),病脉主要出现在右关,病变的主要病位在脾胃。加减:不解原意易坏事张元素立方“非为治病而设,此乃教人比证立方之道,容易通晓也”,作为张元素的弟子,李东垣深受其影响,所有方剂皆为“从权而立”,也就是重在教人立方之法,而不是传授他人所谓效方、验方。补中益气汤方后有一系列加减法及较大篇幅的“四时用药加减法”,示人方不可执,灵活应用。方书多说补中益气汤证应该口中和,不喜饮,也就是说口干、咽干是慎用、不用补中益气汤的。但李东垣在方后的第一个加减竟是“口干嗌干加干葛”。气虚当温补,实火当苦泻,虚火当清补,而李东垣的第二个加减法竟然是补中益气汤加苦寒泻火之黄柏和甘寒清补之生地黄。反思其治法,补中益气汤原方中只有“补其中,升其阳” 之品,而缺少“泻其火”之药,加黄柏、生地黄似乎才成为完整的治疗脾胃内伤“始得之证”的补中益气汤。后世医家在使用补中益气汤时也多加减及合方使用,但灵活性远不及李东垣。具有代表性的加减有补中益气汤加茯苓、半夏,和补中益气汤合六味地黄丸,读《薛氏医案》和《寿世保元》随处可见。脾胃不足,痰湿易滞,理应加茯苓、半夏;补中益气汤治“元气脾胃之虚”,六味地黄丸治“肾水真阴之弱”,“二方兼而济之,乃王道平和之剂”,合用似极为高明。但从李东垣“立方本指”去认识,则茯苓、半夏沉降有余,六味地黄丸降入下焦,皆不利于“升其阳”。可见,不解东垣本意,随意加减极易“动手便错”。误用极易坏事,于是后世医家提到了补中益气汤的禁忌症。如张景岳说:“元气虚极者,不可泄;阴阳下竭者,不可升。”柯琴说:“惟不宜于肾,阴虚于下者不宜升,阳虚于下者更不宜升也。”这些论述对后学者的临证是极其有用的。但从李东垣“立方本指”看来,这只是低层次的、形式上的认识。实际上,内伤脾胃病证中,肾虚完全是可以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的,只是用药时需斟酌升降浮沉。
2023-08-10 03:45:401

“补药之长”黄芪名方今用 补药之长黄芪

  黄芪,是一味常用而又价廉物美的补气药物,在《神农本草经》中即有记载。作为“补药之长”的黄芪,还是 “药食共用”之品。  黄芪,甘、微温,功能补气生血,益气升阳,扶中举陷,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排脓,愈疮生肌。适用于气虚无力,血虚萎黄,自汗盗汗,易感畏风,中气下陷,胃下垂、脱肛,慢性泄泻,妇女崩漏,子宫下垂,疮疡肿毒久溃不愈,气虚水肿等症。有认为黄芪有双向调节作用,如利水消肿,适宜剂量10~30克,如用至30~60克利水作用反消失,而至60~120克,利水消肿作用又加强了。   市售名方   历代中医药文献记载以黄芪为主药的方剂很多,流传下来的很多名方至今仍为临床常用。现仅选药店有售的非处方药物介绍一二。   1、补中益气汤:由黄芪、党参、柴胡、升麻、白术、当归、陈皮、甘草组成。治中气下陷,久泻脱肛,内脏下垂。市售成药最常见的是“补中益气丸”,不同厂家产品性状不同,有为棕色的水丸,有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的小蜜丸或大蜜丸,应按说明书服用。也有制成“补中益气颗粒”的,以温开水调服。   2、玉屏风散:由黄芪、白术、防风组成。适用于肺气不足,表虚自汗,慢性咳喘气短,易受风寒感冒者。玉屏风散,2009年入选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成为基层医院必备中药。玉屏风散在药店内有成药“玉屏风颗粒”出售。   3、归脾汤:由党参、白术、黄芪、龙眼肉、酸枣仁、木香、当归、远志、甘草、茯苓组成,大枣、生姜煎汤送服,具有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功效。市售成药名“归脾丸”,适用于食少体倦、面色萎黄、健忘失眠、心悸及各种出血等症。   4、当归补血汤:由黄芪、当归(剂量按6:1比例)组成。适用于气虚自亏,面色萎黄,神倦脉虚者。市售成药名“当归补血汤丸”,属于虚证类非处方药。   5、黄芪建中汤:由黄芪、桂枝、白芍、灵甘草、大枣、生姜、饴糖组成。适用于脾胃虚寒,腹痛隐隐,体倦乏力者。市售成药“黄芪建中丸”,因有温散作用且为蜜丸,故孕妇和糖尿病患者禁用。      民间膳方   黄芪又是一味民间常用的补益中药,每入食疗药膳方中。   1、黄芪红枣汤   黄芪15~30克,红枣10枚,水煎服。益气固表止汗。适宜于气虚易感,自汗神疲者。   加冬虫夏草2~3根,补益力较之更大;加丹参9克,对心脑血管病防治有效;加龙眼肉15克、黑豆30克、花生米30克,适用于贫血,失眠,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冬季加羊肉300~500克,温养气血,适用于气血两虚,畏寒肢冷。   2、黄芪人参粥   黄芪30克,人参5克,加水煎服2次汁,加粳米100克煮粥。健脾胃,抗衰老,适于一切气虚证。   3、黄芪鲤鱼汤   黄芪30克,鲤鱼一条(洗净),加水炖煮,饮汤吃鱼。益气利水,产后体虚,营养不良,或慢性肾炎,水肿。   4、黄芪蜂蜜汤   黄芪30克,火麻仁10克,水煎取汁,候凉加蜂蜜适量。适宜于老年体弱,无力排便者。   5、黄芪乌鸡汤   黄芪30~50克,乌骨鸡1只(依法冼净)加水炖煮。补脾益气,养血滋阴,适用于妇女月经不调诸病及产生体虚的调养,老年人体虚人易感自汗等。   特别推荐   岳美中加味黄芪粥   岳美中为近代名医,这张方子出自《岳美中医案集》,为其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经验方,适用于脾虚水泛的患者(症见面色晄白,疲倦乏力,浮肿较轻但持续较久,纳呆,恶心,便溏等)。患者应在医师辨证指导下服用。   配方: 生黄芪、薏米各30克,赤小豆15克,鸡内金末9克,金橘饼2个,糯米30克。   制法: 黄芪加水适量,煮20分钟去渣,再加入薏米、赤小豆煮30分钟,最后加入鸡内金末和糯米,煮粥。   用法: 每日1剂,分2次服食,每次服后食金橘饼1个。连服2~3个月。      特别提醒   以下情况时暂不宜服黄芪:   * 消化不良、食积、纳差、腹胀,苔腻者;   * 阴虚火旺、口干舌燥,舌红或光,脉细数者;   * 感冒高热者。
2023-08-10 03:45:461

生经益气汤是哪些中药组成?

歌诀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1] 组成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用量黄芪15g、人参(党参)15g、白术10g、炙甘草15g、当归10g、陈皮6g、升麻6g、柴胡12g、生姜9片、大枣6枚。用法上药哎咀,都作一服。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①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②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方义本证多由饮食劳倦,损伤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见饮食减少,少气懒言,大便稀溏;脾主升清,脾虚则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故见脱肛,子宫脱垂等;清阳陷于下焦,郁遏不达则发热;气虚腠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方中黄芪味甘微温,入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故为君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药。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使。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配伍特点黄芪、升麻、柴胡为补气升阳的基本结构。运用本方用于脾虚气陷证,临床应用以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舌淡,脉虚,脱肛,子宫脱垂为辨证要点。加减化裁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敛肺止咳;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禁忌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附注附方 升阳益胃汤组成 黄芪、半夏、人参、甘草、独活、防风、白芍、羌活、橘皮、茯苓、白术、泽泻、柴胡、黄连、生姜、大枣。功用 益气升阳,清热除湿。主治 脾胃气虚,湿郁生热证。怠惰嗜卧,四肢不收,肢体重痛,口苦舌干,饮食无味,食不消化,大便不调。附方 升陷汤组成 生黄芪、知母、柴胡、桔梗、升麻。功用 益气升陷。主治 下陷证。气短不足以息,或努力呼吸,或气息将停,危在顷刻,脉沉迟微弱。附方 举元煎组成 人参、黄芪、炙甘草、升麻、白术。功用 益气升提。主治 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阳垂危证。化裁方之间的鉴别以上三方与补中益气汤立意有相同之处,即重用补脾益气药物,配伍举陷升提之品。其中升阳益胃汤重用黄芪,并配伍人参、白术、甘草补气养胃;柴胡、防风、羌活、独活升举清阳,祛风除湿;半夏、陈皮、茯苓、泽泻、黄连除湿清热;白芍养血和营。适用于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湿郁生热之证。升陷汤重用黄芪配伍升麻、柴胡以升阳举陷;并以知母之凉润,以制黄芪之温;桔梗载药上行,用为向导,主治胸中大气下陷之证。对脾肺虚极者,可酌加人参以加强益气之力,或更加山茱萸以收敛气分之耗散。举元煎用参、芪、术、草益气补中,摄血固脱,辅以升麻升阳举陷,适用于中气下陷,血失统摄之血崩、血脱证。重要文献摘要①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2] ② 方论罗美《古今名医方论》卷1:“凡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用黄芪护皮毛而闭胰理,不令自汗;元气不足,懒言气喘,人参以补之;炙甘草之甘以泻心火而除烦,补脾胃而生气。此三味,除烦热之圣药也。佐白术以健脾;当归以和血;气乱于胸,清浊相干,用陈皮以理之,且以散诸甘药之滞;胃中清气下沉,用升麻、柴胡气之轻而味之薄者,引胃气以上腾,复其本位,便能升浮以行生长之令矣。补中之剂,得发表之品而中自安;益气之剂,赖清气之品而气益倍,此用药有相须之妙也。”
2023-08-10 03:45:531

补中益气汤的主治证是

【答案】:D2.补中益气汤的主治证是脾胃气虚。少气懒言,四肢无力,困倦少食,饮食乏味,不耐劳累,动则气短;或气虚发热,气高而喘,身热而烦,渴喜热饮,其脉洪大,按之无力,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头痛;或气虚下陷,久泻脱肛。玉屏风散的主治证是表虚自汗。汗出恶风,面色白,舌淡苔薄白,脉浮虚。亦治虚人腠理不固,易感风邪。
2023-08-10 03:46:001

补气血的中药方剂有哪些有用的

  由于气和血是构成机体的两大基本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所以气血两虚者,往往表现全身性虚弱,造成外邪乘虚而入,诸病发生。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 补气血 的 中药 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补气血的中药方   十全大补汤之温补气血方子:   原料:熟地黄、黄芪各12克,茯苓、白术、当归、白芍各9克,人参、川(上面一个草字头,下面一个弓箭的弓,各6克,肉桂、炙甘草各3克。   用法:上药十味,锉为细末,每副6克,用水150ml,加生姜3片,大枣2个,同煎至100ml, 不拘时候温服。   功效:益气健脾,气血不足症, 神经 衰弱, 风湿 性 心脏病 ,心律失常,久病虚损,五劳七伤)   八珍汤之平补气血方子:   原料:白茯苓、人参、白术、山药各15克,白扁豆12克,炙甘草10克,莲子肉、薏苡仁各9克,砂仁、桔梗各6克   用法:上药为末,每幅9克,水300ml, 加生姜5片,大枣1个,煎至120ml去渣,不拘时候通口服《现代用法:用于汤剂,加生姜3片,大枣5个,水煎服之》   补中益气汤方子:   原料:黄芪18克,炙甘草、人参、白术各9克,橘皮、天麻、柴胡各6克,当归身3克 用法:水煎服之。一则开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之症自复其位。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常用于气虚下陷所致的子宫下垂,胃下垂,肾下垂或其它内脏下垂。   一、生发饮   药物组成:黄芪30克、生地20克、熟地30克、首乌20克、黑芝麻30克、枸杞子15克、菟丝子15克、川芎10克、白蒺藜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30克、当归10克。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 肾虚 气血不足,头发逐渐脱落,或呈片状,或突然头发骤脱。   加减:脂溢性 脱发 加白鲜皮20克、蝉衣10克、地肤子20克、丹皮15克。   二、 胃痛 灵   药物组成:海螵蛸30克、甘草15克、元胡20克、三七10克、鸡内金20克、浙贝母18克、广木香15克、凤凰衣13克。   用法:上药共碾极细末(过120目筛),每次3克,可装入胶囊服用,每日三次。   适应证:急慢性 胃炎 、 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胃脘疼痛,嗳气泛酸纳差、大便呈黑褐色。   补气血的 食疗 调理   银耳红枣汤   银耳又称为“穷人的燕窝”,燕窝虽补,却价格昂贵。银耳无论颜色、口感、功效都和燕窝相似,价格便宜,所以称为穷人的燕窝。   燕窝太补易 上火 ,银 耳为凉补有润燥的作用。燥气和火气对人体不利,去火、去燥吃银耳最有效。   用银耳、桂圆干、枸杞、红枣熬汤,此汤不仅是美味,还能丰胸,使你的脸色白里透 红,体态轻盈苗条。   黑糯米补血粥   黑糯米、桂圆和红枣是大家都知道的补血好东东,再加上 营养 价值很高的山药,益气养血的功效更显著。用黑糯米、红枣、桂圆、山药、红糖熬汤,每个月记得喝哦。   桂圆虽然可以补血气、促进 血液 循环,但是不易 消化 ,每次放七八个就可以(寒胃的朋友可以下2片红参)。   当归红枣排骨   换季时节,皮肤容易干燥粗糙、 瘙痒 u2026u2026可用排骨一根、枸杞适量、红枣12枚,当归4片,将排骨洗净血水放入砂锅,加入枸杞、红枣、当归,也可放 点葱、姜片,大火烧开,再小火炖至排骨酥烂,盐、鸡精调味即可。   以上几种 食材 配在一起炖煮,能收到 滋阴 润燥, 养颜 护肤 的辅助作用。   养颜补血燕麦粥   先泡好核桃、红枣、龙眼干,把燕麦清洗干净,倒进电饭锅里,加适量水,开煮了!记得要看看时间,粥滚开了就换到熬粥档,出锅前放些红糖。   补气血的 护理 工作   1、多吃些健脾 养胃 的食物,如桂圆肉、山药、胡萝卜、红薯、芋头、菠菜、小米、玉米、银耳、香菇、鹌鹑蛋、桑葚等。   2、宜多吃一些补益气血的食物,例如鸡肉、鸽肉、牛肉、红枣、核桃、芝麻、葡萄、莲藕、鳝鱼、山药。   3、忌吃耗气破血的食物,如桃仁等,也不能吃寒性食物,如苦瓜、苦丁茶等。不宜吃橙子、柿子等水果,因含较多的鞣质,极易与铁质结合,阻碍机体对铁的吸收,影响造血,而且还能引起 便秘 。忌吃或少吃性凉的食物,如生冷饮品、冰西瓜、香蕉、苦瓜、生萝卜、生马蹄。忌吃涩血的食物,如花生仁、石榴等。   4、运动是调养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平时可练习 瑜伽 、 太极拳 、 保健 气功等舒缓运动。传统中 医学 认为“久视伤血”,所以长时间坐在 电脑 前工作的人,应该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因为过度用眼而耗伤身体的气血。   5、经常做头部、面部、脚部保健 按摩 消散瘀血,并坚持 艾灸 关元、气海、足叁里、叁阴交等 穴位 。   6、辰时是上午7:00至9:00,此时胃经值班,一定别让它闲着。您的胃已经等了整整一个晚上,所以,每天一定要早起吃早餐,而且要多吃一些、吃好一些,并且也不会发胖。每天此时调理胃经最好,以启动人体的发电系统。
2023-08-10 03:46:251

生经益气汤的组成成分是什么?

生经益气汤的配方为:黄芪、甘草(炙)、人参(去芦)、当归身(酒焙干或晒干)、 橘皮(不去白)、升麻、柴胡、白术。这个验方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它的用法为:上述诸药,用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服(远离吃饭时间),稍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或作丸剂。生经益气汤的功用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虚发热证。脾胃气虚证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薄,脉虚软;气虚下陷证见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伴气短乏力,舌淡,脉虚;气虚发热证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如果有上述症状表现,建议到专业中医门诊请医生准确辨证,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补中益气汤等方药治疗,切勿自行应用药物。需注意,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该方药。
2023-08-10 03:46:341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妇科学考点:妇科杂病(2)

  习题   A.冲任虚衰,胞脉失于濡养,不荣则痛   B.冲任阻滞,胞脉失畅,不通则痛   C.肝血不足,冲任失荣   D.肾阳虚衰,胞脉失于温煦   E.气血亏虚,冲任失养   1.实性妇人腹痛与痛经的共同病机是   【正确答案】B   2.虚性妇人腹痛与痛经的共同病机是   【正确答案】A   细目四:不孕症   一、定义   原发性不孕:女子婚后未避孕,有正常性生活,同居2年,而未受孕者,古称“全不产”。   继发性不孕:曾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又连续2年未再受孕者,古称“断绪”。   二、病因病机   三、辨证论治   1.肾虚证   (1)肾气虚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不调或停闭,经量或多或少,色暗;头晕耳鸣,腰酸膝软,精神疲倦,小便清长;舌淡,苔薄,脉沉细,两尺尤甚。   治法:补肾益气,温养冲任。   主方:毓麟珠。   (2)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迟发,或月经后推,或停闭不行,经色淡暗,性欲淡漠,小腹冷,带下量多,清稀如水。或子宫发育不良;头晕耳鸣,腰酸膝软,夜尿多;眼眶暗,面部暗斑,或环唇暗;舌质淡暗,苔白,脉沉细尺弱。   治法:温肾暖宫,调补冲任。   主方:温胞饮或右归丸。   (3)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常提前,经量少或月经停闭,经色较鲜红;或行经时间延长甚则崩中或漏下不止;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腰酸膝软,五心烦热,失眠多梦,眼花心悸,肌肤失润,阴中干涩;舌质稍红略干,苔少,脉细或细数。   治法:滋肾养血,调补冲任。   主方:养精种玉汤。   2.肝气郁结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或先或后,经量多少不一,或经来腹痛;或经前烦躁易怒,胸胁乳房胀痛,精神抑郁,善太息;舌暗红或舌边有瘀斑,脉弦细。   治法:疏肝解郁,理血调经。   主方:开郁种玉汤或百灵调肝汤。   3.瘀滞胞宫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月经多推后或周期正常,经来腹痛,甚或呈进行性加剧,经量多少不一,经色紫暗,有血块,块下痛减;有时经行不畅,淋漓难净,或经间出血;或肛门坠胀不适,性交痛;舌质紫暗或舌边有瘀点,苔薄白,脉弦或弦细涩。   治法:逐瘀荡胞,调经助孕。   主方:少腹逐瘀汤或膈下逐瘀汤。   4.痰湿内阻证   主要证候:婚久不孕,多自青春期始即形体肥胖,月经常推后、稀发,甚则停闭不行;带下量多,色白质黏无臭;头晕心悸,胸闷泛恶,面目虚浮或(白光)白;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燥湿化痰,行滞调经。   主方:苍附导痰丸。   治疗痰湿不孕证的最佳方药是( )   A.二陈汤   B.温胆汤   C.苍附导痰丸   D.启宫丸   E.芎归二陈汤   【正确答案】C   不孕症辨证论治结构图   四、毓麟珠的药物组成   毓麟珠:人参、白术、茯苓、白芍、当归、川   芎、熟地、炙甘草、菟丝子、杜仲、鹿角霜、川椒   【方歌】   毓麟珠中八珍汤,杜仲川椒菟鹿霜;   温肾养肝调冲任,经乱无胎此方商。    细目五:阴痒   一、定义   妇女外阴及阴道瘙痒,甚则痒痛难忍,坐卧不宁,或伴带下增多等,称为“阴痒”。   二、病因病机   1.肝经湿热   情志伤肝,肝气郁结,积郁化热,肝郁克脾,脾虚湿盛,湿热互结,流注下焦,日久生虫,虫毒侵蚀外阴肌肤,则痒痛不宁。   2.肝肾阴虚   素体肝肾不足,或产育频多,或房室过多,或年老体弱,肝肾阴血亏损,阴虚生风化燥,阴部皮肤失养而瘙痒不宁。   三、辨证论治   1.肝经湿热证   主要证候:阴部瘙痒难忍,坐卧不安,外阴皮肤粗糙增厚,有抓痕,黏膜充血破溃,或带下量多,色黄如脓,或呈泡沫米泔样,或灰白如凝乳,味腥臭;伴心烦易怒,胸胁满痛,口苦口腻,食欲不振,小便黄赤;舌体胖大,色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主方: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A2   患者,女,24岁。阴部病痒灼痛,心烦不安,带下量多,色黄如脓,其气臭秽,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疗首选方药( )   A.二妙散   B.萆薢渗湿汤   C.龙胆泻肝汤   D.止带方加蛇床子   E.知柏地黄汤加白鲜皮   【正确答案】C   2.肝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阴部瘙痒难忍,干涩灼热,夜间加重,或会阴部肤色变浅白,皮肤粗糙,皲裂破溃;眩晕耳鸣,五心烦热,烘热汗出,腰酸腿软,口干不欲饮;舌红苔少,脉细数无力。   治法:滋阴补肾,清肝止痒。   主方:知柏地黄汤加当归、栀子、白鲜皮。   习题   患者,女,56岁。阴部奇痒干涩7天,五心烦热,腰酸腿软,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应首选( )   A.知柏地黄汤   B.保阴煎   C.两地汤   D.六味地黄丸   E.左归丸   【正确答案】A   阴痒辨证论治结构图   肝经湿热证: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u2192 龙胆泻肝汤或萆薢渗湿汤,外用蛇床子散。   肝肾阴虚证:滋阴补肾,清肝止痒 u2192 知柏地黄汤加当归、栀子、白鲜皮。   四、外治法   1.熏洗盆浴:蛇床子30g,百部30g,苦参30g,徐长卿15g,黄柏20g,荆芥(或薄荷)20g(后下)。亦可选用市售洁尔阴、洁身纯等中药制剂。   2.阴道纳药:根据白带检查结果,针对病源选药。    细目六:阴疮   一、定义   妇人外阴部结块红肿,或溃烂成疮,黄水淋漓,局部肿痛,甚或溃疡如虫蚀者,称“阴疮”。   二、病因病机   1.热毒   经行产后,卫生护理不当,邪毒侵袭,或湿热蕴积,伏于肝脉,滞于冲任,侵蚀外阴肌肤,破溃成疮。   2.寒湿   久居阴寒湿冷之所,寒湿乘虚侵袭,凝滞于内,邪气不能外达,内陷于冲任肌肤;或阳气虚衰,气血失和,与痰湿凝结,肌肤失养,日久则溃腐成疮。   三、辨证论治   1.热毒证   主要证候:外阴部皮肤局限性焮红肿胀,破溃糜烂,灼热结块,脓苔稠黏,或脓水淋漓;全身见身热心烦,口干纳少,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消疮。   主方:龙胆泻肝汤。   2.寒湿证   主要证候:阴部肌肤肿溃,触之坚硬,色晦暗不泽,日久不愈,脓水淋漓,疼痛绵绵;伴面色白,精神不振,疲乏无力,畏寒肢冷,食少纳呆;舌淡苔白腻,脉沉细缓。   治法:温经散寒,除湿消疮。   主方:阳和汤或托里消毒散。   阴疮辨证论治结构图   热毒证:清热利湿,解毒消疮 u2192 泻肝汤   寒湿证:温经散寒,除湿消疮 u2192 阳和汤或托里消毒散    细目七:子宫脱垂   一、定义   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降,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以外,称“子宫脱垂”。   二、病因病机   1.气虚   素体虚弱,中气不足,分娩损伤,冲任不固,带脉失约,或经行产后负重操劳,耗气伤中;或久居湿秽之地,寒湿袭于胞络,损伤冲任带脉而失于固摄,久则子宫坠落下脱。   2.肾虚   先天不足,或房劳多产,伤精损肾;或年老体弱,肾气亏虚,冲任不固,带脉弛纵,无力系胞而致子宫脱出。   三、分度   Ⅰ度:子宫颈下垂到坐骨棘以下,但不超越阴道口。   Ⅱ度:轻者,宫颈已脱出阴道口;   重者,宫颈及部分宫体已脱出阴道口。   Ⅲ度:宫颈及宫体全部脱出至阴道口外。   三、辨证论治   1.气虚证   主要证候:子宫下移或脱出于阴道口外,阴道壁松弛膨出,劳则加重,小腹下坠;身倦懒言,面色不华,四肢乏力,小便频数,带下最多,质稀色淡;舌淡苔薄,脉缓弱。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方:补中益气汤加金樱子、杜仲、续断。   2.肾虚证   主要证候:子宫下脱,日久不愈;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冷痛,小腹下坠,小便频数,入夜尤甚,带下清稀;舌淡红,脉沉弱。   治法:补肾固脱,益气升提。   主方:大补元煎加黄芪。
2023-08-10 03:46:411

补中益气汤组成中含有的药物是

【答案】:B本题考查补中益气汤的组成,记忆即可。补中益气汤由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B对)组成。趣记:不种参草沉(陈)住(术)气(芪),升麻当柴烧
2023-08-10 03:46:481

补中益气汤可治疗多种疑难杂症, 举7个例子

我导读 补中益气汤出自李东垣的《脾胃论》,功能升阳益气,调补脾胃。主治因脾胃气虚所致的表热自汗,心烦口渴,头痛恶寒,少气懒言,四肢乏力,饮食无味,脉虚弱或洪大等症。笔者运用此方,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今列举所治如下。 补中益气汤的妙用 (一)顽固性呃逆 黄某,女,53岁,住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患呃逆3年多,只有睡着后呃声才止。3年多来在广州历求中、西医及针灸、理疗均难收效。1989年2月,余应聘广州海军医院门诊时来求治。见患者身体消痩,行动无力,上到二楼诊病就气喘吁吁,呃声连连,不能遏止。余诊其脉沉细四至,寸不应指。证为中气下陷,脾胃气虚,清阳不升,故呃声连连以求自救。投补中益气汤加味治之。 处方:柴胡15克,升麻10克,生黄芪100克,红参12克(切片),炒白术20克,当归15克,陈皮12克,炒内金15克(打末),焦山楂15克,大红枣10个,生姜10克(打碎)。7剂,水煎服。 患者服完7剂后,呃止过半,体力、精神、饮食亦较诊前好得多。共服上方30余剂,呃止体健。1991年11月,与患者相遇,见其红光满面,身体健康。 呃逆之因,多系胃气上逆所致,有寒呃、热呃、痰呃、瘀呃、气呃、虚呃6种。该患者呃逆3年有作,气血大伤,饮食乏味,久则属虚。证为脾胃虚寒,气虚下陷,故用补中益气汤治之而愈。 (二)月经过多 月经过多症,中医称为崩漏,一般分为血热、气虚、阴虚和瘀血等类型。反复崩漏日久不愈必然导致气虚血亏、阴阳两伤。不论其兼证挟热、挟瘀,抑或阴虚、气虚,只要历时较久、多方治疗难以收效者,在治疗上均应以补气升提为要,次及其他,诸如补气清热、补气强阴、补气化瘀,多能应手奏效。
2023-08-10 03:46:551

加减小建中汤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医学从众录》卷一:加减小建中汤 2.1 处方 2.2 功能主治 2.3 加减小建中汤的用法用量 2.4 备注 2.5 摘录 3 方出《临证指南医案》卷一。名见《医学从众录》卷一 3.1 组成 3.2 主治 附: 1 古籍中的加减小建中汤 1 拼音 jiā jiǎn xiǎo jiàn zhōng tāng 2 《医学从众录》卷一:加减小建中汤 2.1 处方 人参 归身(米拌炒)桂枝木 白芍 兰枣 2.2 功能主治 治虚劳,胃阳已弱,卫气不得拥护,背微寒,肢微冷,痰多微呕,食减不甘,小便短赤,大便微溏,脉右虚左小者。 2.3 加减小建中汤的用法用量 水煎服。 2.4 备注 原书按云:"此方生姜定不可少。" 2.5 摘录 《医学从众录》卷一 3 方出《临证指南医案》卷一。名见《医学从众录》卷一 3.1 组成 人参、归身(米拌炒)、桂枝木、白芍(炒焦)、南枣。 3.2 主治 胃阳虚弱,卫气不护,背微寒,肢微冷,痰多微呕,食减不甘,时作微寒微热,小便短赤,大便微溏,脉左小右虚。 古籍中的加减小建中汤 《医学从众录》:[卷一虚痨续论]方治 草白芍饴糖兰枣按∶原方中干姜定不可少。叶天士加减小建中汤脉右虚左小,背微寒,肢微冷,痰多微呕,食减不... 《医学从众录》:[卷八]伤寒附法补 十居八九,(劳役饥饱过度谓之内伤)只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又云∶尺脉迟者,不可发汗,当与小建中汤和之。和... 《长沙方歌括》:[卷三太阳方]小建中汤 。蔚考。金匮黄建中汤有加减法。小建中汤无加减法。今查内台方议亦有加减。未知为年久者。胡、地骨皮。《... 《伤寒六书》:[伤寒家秘的本卷之二]论浮脉形法主病 在表,冬时用桂枝汤,余三时用加减冲和汤。腹痛,小建中汤;痛甚者,桂枝大黄汤。《伤寒六书》明陶华公元1... 《伤寒六书》:[伤寒琐言卷之一伤寒用浮中沉三脉法]浮
2023-08-10 03:47:011

求归脾汤的配方?谢谢大家

归脾汤方歌:归脾汤中参术芪,归草茯神远志齐,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药物组成:白术1钱,当归1钱,白茯苓1钱,黄耆(炒)1钱,龙眼肉1钱,远志1钱,酸枣仁(炒)1钱,木香5分,甘草(炙)3分,人参1钱。这是原味的,对不同病症还需对应病因适时适量加减。
2023-08-10 03:47:113

7种高血压临床治疗经验,名中医终于拿出来了!五脏好,血压降!

原发性高血压病在中医里属“眩晕”病范畴, 病机为 “本虚标实”。 本期特邀嘉宾: 同仁堂中医总结了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7种最有效的治疗调理方法,被高血压困扰的中老年朋友们,快快收藏!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根据中医五脏相互联系、影响、传变的思想, 虽肝为眩晕病的主要病变部位, 但与其他四脏也有重要的联系。 高血压病治肝, 亦治五脏。 1、平肝 高血压由肝失条畅, 出现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气虚痰浊证型, 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易怒、失眠多梦。 根据前人的经验和上述辨证,临证治予 石决牡蛎汤、莲椹汤、肝肾双补汤合赭决七味汤,辅以浴足方 。 高血压病主以平肝潜阳, 勿忘清肝泻火、疏肝降逆。并提出若患者出现眩晕欲倒者加 天麻 , 口渴者加 生地 , 动风者加 羚羊角粉 适量 (冲服) 。 大便干结加 酒军 , 恶心欲吐加 半夏 , 胁肋胀痛者加 枳实 。 肝应春木, 喜达恶郁, 肝郁生风, 气血并上, 兼夹风痰, 眩晕易发。治疗多种类型的高血压病常以 半夏白术天麻汤合二陈汤 加减治之。 半夏白术天麻汤对原发性高血压有显著的治疗效果,预防高血压病合并脑出血的发生。 2、补肾 眩晕病因肾水难润肝, 肝木气躁。眩晕耳鸣、目昏、腰膝酸软为其症。 常将肾虚引起的眩晕分为 肾阴虚、肾阳虚和肾阴阳两虚 三类, 并且通过辨证论治, 以 左归丸、右归丸、和地黄饮子 分证治之, 亦加 何首乌、菟丝子、杜仲 等补肾药。 肝血、肾精亏损出现眩晕, 肾阴不养肝木, 致肝阴不足, 肝阳上亢,而肝阳妄动, 又下动肾阴, 出现肾阴不足。 在治疗高血压病过程中,经常用 平潜降压汤 和 滋养降压汤 加减治疗高血压。并常加入 磁石、珍珠母、天麻、钩藤、牛膝 等降压的药物, 以此达到降压的效果。 3、养心 高血压病主要表现为心肝阳亢, 肝肾(心)阴虚, 两者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头痛、头胀或痛处如针刺主要为气血失调导致。 在临床中常用 调气和血方 进行辨证论治, 方中包括丹参、代赭石、天仙藤、川芎、怀牛膝、大蓟、生槐米、广地龙等。 强调 头晕 加白蒺藜; 颈项强急 加葛根; 胸闷胸痛 加瓜蒌皮; 肢体不利 加鸡血藤、红花; 胸胁闷胀或窜痛 加柴胡、郁金; 妇女月经不调 加益母草等。 4、健脾 脾虚致气血生化乏源, 难濡清窍, 遂发眩晕,强调“脾宜健, 肝宜疏, 胃宜和”的治疗准则, 勿忘 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等治则。 眩晕病常伴头晕、气短乏力、面黄、食欲下降等症状, 故经常用益气健脾之法, 常用 补中益气汤 加减治之。 眩晕者十之八九乃嗜食肥甘厚味, 饥饱无度或思虑劳倦, 脾气受损, 水谷难化精微, 清阳难升, 浊阴不降, 眩晕即成。 5、补肺 若肺气充沛, 则气机升降有调, 血液运行畅通。若肺气虚弱, 不能辅心行血, 则心血运行不畅, 气血不能上荣于脑, 遂发眩晕。 此时多表面为气短、乏力、胸闷、呼吸困难、精神困倦, 此时应在辨证论治的同时 酌情增加补肺气的药物, 比如麦冬、桔梗、五味子、紫苑、浙贝等 , 使宗气充沛, 气机舒畅。 在疾病治疗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重视五脏的重要性, 更要认识到邪气在疾病的发病过程中, 有及其重要的影响力。 1、祛风 风者可分内风和外风, 亦有虚实之别。肝阳化风之眩晕, 高血压者可见烦躁易怒, 失眠多梦, 面红口苦, 脉弦滑, 舌苔黄腻。 肝为风木, 体阴用阳, 性刚, 主升动, 情志郁结则化火生风, 风火相煽, 夹痰扰巅顶发为眩晕。给予羚羊饮子加天麻、紫贝齿等; 若外感风邪, 犯至巅顶, 发为眩晕, 川芎茶调散 加减治疗, 亦辨证加入 虫类药取搜风通络 之功,临床中注意熄风通络化瘀的治疗。 2、化痰 眩晕之病多因肝风夹痰, 上扰清窍。若急则治标, 眩晕衰其大半效果显著,以 眩晕汤 加减治疗眩晕病, 其包括石决明35g, 赭石35g, 夏枯草30g, 半夏15g, 泽泻20g, 茯苓15g。1剂/d, 分3~4次口服。 此方对高血压病有 迅速终止眩晕 的疗效, 临床中运用药理的研究, 对疾病也会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 方中前三味平肝取制风止动之功, 半夏降逆祛痰, 泽泻、茯苓可利小便, 有利风痰下行, 秒在上病治下之功。组成虽简, 但疗效显著。 眩晕因痰湿夹热, 肝阳浮动, 治以 天麻半夏汤、温胆汤 为主, 佐以平肝潜阳之药。 3、补虚 脾胃为后天之本, 气血生化之源, 忧思劳倦, 年老久病均可致脾虚不运, 脾气虚则脾阳不升, 血虚则脑失所养, 清窍无以濡养, 则为眩晕。用 干姜、甘草 , 治疗中焦正气不足, 临床中效果显著。 以上用药供您参考,具体用药需要临床医生辩证指导!
2023-08-10 03:47:181

学脉诊要看七十八条脉诊要诀

一、凡脉左手血中之气,右手气中之血。 二、左手寸心脉旺,右手尺命门脉亦旺,是心君不主令,而命门相火代之矣,宜六味地黄丸主之。如单左寸旺,为肝盛生心火,生脉散加茯神、远志、酸枣仁。相火上入心部宜壮水制火。心火旺清而敛之,心火盛敛而下之,相火盛养而平之。三、右手寸肺脉旺,左手尺脉亦旺,清肺为主,生脉散加当归。如单左尺旺,六味地黄丸。如单右寸旺,当清肺,以金被火克不能生水,水涸火起。 四、两尺脉肾与命门倶旺,生脉散加当归,滋木以及水也,兼六味以养之。 五、左尺旺,六味地黄汤。左右尺倶旺,亦六味地黄汤。 六、右尺微细,八味地黄丸。左右尺皆微细,亦八味地黄丸。 七、寸脉旺,两尺微细,六味地黄丸。阴水不升,阳火不降。 八、两寸脉浮而无力,宜补上焦,用补中益气。上焦元气足,其火下降。九、两尺浮而无力,宜补下焦,用六味地黄丸。下焦元气足,其气上升。 十、寸属上焦,无力属虚,浮着气虚不能降下也。 十一、 尺候下焦,无力阴虚,浮者阴虚,不能升也。 十二、 两寸洪而有力为在上焦,宜降火,凉膈散、黄芩芍药汤、导赤散。 十三、 两尺洪而有力,火在下焦,宜滋阴,黄柏知母之类。 十四、 两寸豁大无力,宜大补。 十五、 两尺豁大无力,宜升阳散火汤。 十六、 寸脉微细者,温补。 十七、 尺脉微细者,温暖。 十八、 尺脉浮沉倶有力,宜下;无力则为虚,宜补。 十九、 寸脉浮沉倶有力,宜汗;无力则为虚,宜升。 二十、 寸脉细微,阳不足,阴往乘之,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 二十一、 两尺洪大,阴不足,阳往乘之,补中益气汤加黄柏。 二十二、 左脉弦滑有力,热不退,四物汤加黄柏、知母、柴胡之类。 二十三、 右脉弦数无力,补中益气汤。或补脾阴不足,四君子加山药以主之。左病右取,右病左取,上病下求,下病上求。 二十四、 左尺浮紧有力,伤寒宜解表,汗出即愈;但有力不紧,清心莲子饮或五苓散以利之;无力则为虚,六味地黄丸;沉实为寒宜温;沉迟为虚宜补,故纸、肉苁蓉、锁阳、大茴之类,当消息用之;沉弱微则为虚不宜直补,所谓补肾不若补脾,正与此同。或十全大补汤佐以补肾之味;沉数阴中无阳,八味地黄丸。 二十五、 右尺浮而有力,系邪脉,后必喘促泄泻而亡。浮而虚,补中益气汤;沉而迟弱无力,命门无火,宜大补阳气;数为虚损,难治之症。 二十六、 右尺洪而有力,六味地黄丸;无力十全大补汤;沉细八味地黄汤。 二十七、 左尺沉细数,亦用六味地黄丸。两尺浮大,肺气先绝,金不生水,故尺浮大。 二十八、 左尺微细不起,右尺带数或浮大,病名虚损,调理二三年方愈。 二十九、 凡浮大之脉,见于右尺者,倶是假火,按内伤施治。 三十、 凡虚损痨病倶见于右尺,伤风外感倶见于左尺。左尺不见太阳,内伤劳役无疑。 三十一、 脉沉而有力,大便秘者,用承气汤;沉而无力,大便秘者,芎归枳壳汤。 三十二、 凡脉沉而带数,阴中伏火也,宜泻阴中伏火,六味地黄丸之类;豁大无力,阴气犹未绝也;倘豁大无力,三月后必亡不治,泄泻见此脉者,亦不治。 三十三、 凡杂病伤寒老人,见歇止脉者,倶将愈之兆。惟吐而见歇止脉者死。 三十四、 胃脉见豁大,保元汤加麦冬、五味子。见于脾脉,保元汤加干姜、白术。见于大肠脉,八珍汤加黄柏、知母。见于肺脉,八味地黄丸。见于小肠,六一散或车前子、木通等药。见于心脉,大补阴丸。见于肝部,四物汤加柏母。见于胆部,黄连泻心汤。 三十五、 凡豁大之脉,须沉缓可治,沉则胃不绝,缓则脾不绝;倘非沉缓,药必不效。 三十六、 凡脉豁大,外有火;沉细,里有火。六脉倶有火者,宜八珍汤和之。 三十七、 凡诸脉,不大不小,不长不短,无数短、紧细、豁大,易治。三十八、 浮沉迟数弦紧洪,有力为实,无力虚。狂言乱语沉细死,无言无语缓莫疑。 三十九、 凡病,前宜表里和解及归脾,再调气血痰。任意治之,不外参苓芎归,再加术草芍地,应陈皮倚着八珍用。 四十、 凡脉浮大数,或两手浮大数,或轻按浮,重按虚小,或肾脉重按无力不清,皆中气不足。微紧,微弦,微数,皆系脾胃不足。 四十一、 凡脉沉迟冷汗出,险;沉细冷汗出,死;洪大冷汗出,立死。 四十二、如脾脉顿数,肾脉重按无力不清,外无表症,宜补中益气。尺脉大于寸脉,阴盛阳虚,宜汗。寸脉大于尺脉,阳盛阴虚,宜下。尺脉浮而有力宜表,无力补中;沉而有力滋阴降火,无力地黄丸之类。 四十三、 凡脉洪滑系阳脉,无痰则为富者脉,洪大、浮大倶为病脉。沉细系阴脉,沉迟寒,沉数热,倘沉实、细、数倶为病脉。 四十四、 左脉微弱,右脉豁大有力,方用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干姜、益智。 四十五、 右脉大,君不主令,相火代之,邪火不杀谷,宜温火以生土,六味地黄丸加五味子、干姜、益智。 四十六、 血证脉见豁大无力可延;短数、细数、紧数、豁大有力不祥。 四十七、 凡身热有汗,倶属血分虚。若脉浮大无力,作阴虚治之必不效。 四十八、 唯脉浮大有力者,六味地黄丸加人参,或作汤服。 四十九、 下部见数,不得用干姜,宜附子升起;上部见数,宜用干姜,以其温中达下也。 五十、 心脉洪大,命门脉不起,是为心之正脉,主富;主贵;沉小,亦是正脉;豁大,心包络少血,宜归脾汤之类。脉见短涩,俱是心包络不足。 五十一、 肝脉弦长,脾脉缓,不唯无病,且富且贵。 五十二、 肝脉弦长,脾脉短,是为脾阴不足,宜山药、莲子、五味子之类;带数,中气不足,宜补中益气汤。 五十三、 脾脉缓,但肝脉或弦,或紧,或弦紧洪数,倶从肝治之。 五十四、 肺脉短涩,心脉浮洪,宜利小便。肺脉浮大,或豁大,或微细,虽心脉不平,亦当从肺治之。 五十五、 浮而有力,表实当汗;无力,阳虚当温。沉而有力,积滞燥粪当下;无力,阴亏当补。五十六、 凡豁大之脉,倶是阳虚。 五十七、 沉而紧数属热,脾阴不足也,四物汤加知柏之类。沉而短数,细数、倶从内治之。 五十八、 脉见于右手不平者,莫作外感有余治。脉见于左手不平者,莫作内伤不足治。 五十九、 左曰有余,右曰不足。 六十、 若脉浮大数,宜于气分中佐以血药。若沉细之脉,宜于血分中兼用气药。 六十一、 人之为病,虽曰虚、实、寒、热四者,而多兼见焉。 六十二、 热则流通,凡浮、大、数者皆热也。 六十三、 寒则坚凝,凡沉、小、迟、短皆寒也。 六十四、 实则形刚,滑、弦、紧皆实也。 六十五、 虚则形柔,涩、濡、缓皆虚也。 六十六、 浮为在表,沉为在里,大数为热,小迟为寒,长为热流通,短为寒凝结,实为邪气实,虚为正气虚,弦紧为痛,短坚为积聚,濡缓为湿,缓大为湿热,滑为血实、为痰,涩为血虚有郁。 六十七、 凡右关缓而有力者,胃强脾弱,白术一钱,白豆蔻仁三分,甘草五分,陈皮五分,共为未,肉汤调服。 六十八、 凡细脉宜沉细而起,是为阳虚之渐。转沉而数,痨瘵不治之症,脉在中,不死。 六十九、 弦脉,甘酸之剂皆可用,黄芪建中汤之类、甘草芍药汤。 七十、 洪脉,甘寒之剂皆可用,热邪所伤,三黄丸、调胃承气汤可也。 七十一、 脾胃缓脉,如得本经太过,湿邪所伤,除湿淡渗之剂皆可用,平胃加白术、茯苓,五苓散。 七十二、 涩脉燥热所伤,甘温甘润之剂皆可用,异功散加当归,四君子加熟地。 七十三、 沉细脉寒邪所伤,甘热之剂皆可用,理中汤、四逆汤。寒甚者,理中加附子、益黄散、养胃丸。 七十四、 六脉倶弦,指下又虚,脾胃虚弱之症。 七十五、 六脉沉紧,按之不鼓,膀胱胜小肠也,此火投于水,大寒之症,宜温之。 七十六、 脉沉厥,紧而涩,按之空虚。若洪大而涩,按之无力,犹为虚寒之症,况沉紧按之空虚者乎,是阴寒在内,中下焦虚寒之极。 七十七、 脉来缓而弦急,按之指下洪大,皆中之下得之,脾土受邪。 七十八、 脉大则无火,脉细则无水 附基础脉象 浮脉 【体象歌】 浮在皮毛,如水漂木;举之有余,按之不足。 【主病歌】 浮脉为阳,其病在表。寸浮伤风,头疼鼻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小便不利,大便秘涩。 【兼脉歌】 无力表虚,有力表实。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浮芤失血,浮短气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血伤,浮濡气败。 沉脉 【体象歌】 沉行筋骨,如水投石;按之有余,举之不足。 【主病歌】 沉脉为阴,其病在里。寸沉短气,胸痛引胁;或为痰饮。或水与血。关主中寒,因而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淋浊痢泄。 【兼脉歌】 无力里虚,有力里实。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血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迟脉 【体象歌】 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至一息。 【主病歌】 迟脉主脏,其病为寒。寸迟上寒,心痛停凝;关迟中寒,症结挛筋;尺迟火衰,溲便不禁,或病腰足,疝痛牵阴。 【兼脉歌】 有力积冷,无力虚寒。浮迟表冷,沉迟里寒;迟涩血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数脉 【体象歌】 数脉属阳,象为太过;一息六至,往来越度。 【主病歌】 数脉主腑,其病为热。寸数喘咳,口疮肺 ;关数胃热,邪火上攻;尺数相火,遗浊淋癃。 【兼脉歌】 有力实火,无力虚火。浮数表热,沉数里热。阳数君火,阴数相火。右数火亢,左数阴戕。 滑脉 【体象歌】 滑脉替替,往来流利;盘珠之形,荷露之义。 【主病歌】 滑脉为阳,多主痰涎。寸滑咳嗽。胸满吐逆;关滑胃热,壅气伤食;尺滑病淋,或为痢积,男子溺血.妇人经郁。 【兼脉歌】 浮滑风痰,沉滑痰食。滑数痰火,滑短气塞。滑而浮大,尿则阴痛。滑而浮散,中风瘫痪。滑而冲和,娠孕可决。 涩脉 【体象歌】 涩脉蹇滞,如刀刮竹;迟细而短,三象惧足。 【主病歌】 涩为血少,亦主精伤。寸涩心痛,或为怔忡。关涩阴虚,因而中热;右关土虚,左关胁胀。尺涩遗淋,血利可决;孕为胎病,无孕血竭。 【兼脉歌】 涩而坚大,为有实热;涩而虚软,虚火炎灼。 虚脉 【体象歌】 虚合四形,浮大迟软;及乎寻按,几不可见。 【主病歌】 虚主血虚。又主伤暑。左寸心亏,惊悸怔忡;右寸肺亏,自汗气怯。左关肝伤,血不营筋;右关脾寒,食不消化。左尺水衰,腰膝痿痹;右尺火衰,寒证蜂起。 实脉 【体象歌】 实脉有力,长大而坚;应指愊愊,三候皆然。 【主病歌】 血实脉实,火热壅结。左寸心劳,舌强气涌;右寸肺病,呕逆咽疼。左关见实,肝火胁痛;右关见实,中满气疼。左尺见之,便闭腹疼;右尺见之,相火亢逆。 【兼脉歌】 实而且紧,寒积稽留。实而且滑,痰凝为祟。 长脉 【体象歌】 长脉迢迢,首尾俱端;直上直下,如循长竿。 【主病歌】 长主有余,气逆火盛。左寸见长,君火为病;右寸见长,满逆为定。左关见长,木实之殃;右关见长,土郁胀闷。左尺见之,奔豚冲兢;右尺见长,相火专令。 短脉 【体象歌】 短脉涩小,首尾俱俯;中间突起,不能满部。 【主病歌】 短主不及,为气虚证。短居主寸,心神不定;短见右寸,肺虚头痛。短在左关,肝气有伤;短在右关,膈间为殃。左尺短时,少腹必疼;右尺短时,真火不隆。 洪脉 【体象歌】 洪脉极大,状如洪水;来盛去表,滔滔满指。 【主病歌】 洪为盛满,气壅火亢。左寸洪大。心烦舌破;右寸洪大,胸满气逆。左关见洪,肝木太过;右关见洪,脾土胀热。左尺洪兮,水枯便难;右尺洪兮,龙火燔灼。 微脉 【体象歌】 微脉极细,而又极软;似有若无,欲绝非绝。 【主病歌】 微脉模糊,气血大衰。左寸惊怯,右寸气促。左关寒挛。右关胃冷。左尺得微,髓竭精枯;右尺得微,阳衰命绝。 细脉 【体象歌】 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如丝线,较显于微。 【主病歌】 细主气衰,诸虚劳损。细居左寸,怔忡不寐;细在右寸,呕吐气怯。细入左关,肝阴枯竭;细入右关,胃虚胀满。左尺若细,泄痢遗精;右尺若细,下元冷惫。 濡脉 【体象歌】 濡脉细软,见于浮分;举之乃见,按之即空。 【主病歌】 濡主阴虚,髓绝精伤。左寸见濡,健忘惊悸;右寸见濡,腠虚自汗。左关逢之,血不营筋;右关逢之,脾虚湿浸。左尺得濡,精血枯损;右尺得之,火败命乖。 弱脉 【体象歌】 弱脉细小,见于沉分;举之则无,按之乃得。 【主病歌】 弱为阳陷,真气衰弱。左寸心虚,惊悸健忘;右寸肺虚,自汗短气。左关木枯,必苦挛急;右关土寒,水谷之疴。左尺弱形,涸流可征;右尺弱见,阳陷可验。 紧脉 【体象歌】 紧脉有力,左右弹指;如绞转索,如切紧绳。 【主病歌】 紧主寒邪,又主诸痛。左寸逢紧,心满急痛;右寸逢紧,伤寒喘嗽。左关人迎,浮紧伤寒;右关气口,沉紧伤食。左尺见之,脐下痛极;右尺见之,奔豚疝疾。 缓脉 【体象歌】 缓脉四至,来往和匀;微风轻颭,初春杨柳。 【主病兼脉歌】 缓为胃气,不主于病;取其兼见,方可断证。浮缓风伤,沉缓寒湿。缓大风虚,缓细湿痹。缓涩脾薄,缓弱气虚。右寸浮缓,风邪所居;左寸涩缓,少阴血虚。左关浮缓,肝风内鼓;右关沉缓。士弱湿侵。左尺缓涩,精宫不及;右尺缓细,真阳衰极。 弦脉 【体象歌】 弦如琴弦,轻虚而滑;端直以长,指下挺然。 【主病歌】 弦为肝风,主痛主疟,主痰主饮。弦在左寸,心中必痛;弦在右寸,胸及头疼。左关弦兮,痰疟症瘕;右关弦兮,胃寒膈痛。左尺逢弦。饮在下焦;右尺逢弦,足挛疝痛。 【兼脉歌】 浮弦支饮,沉弦悬饮。弦数多热,弦迟多寒。弦大主虚,弦细拘急。阳弦头痛,阴弦腹痛。单弦饮癖,双弦寒痼。 动脉: 【体象歌】 动无头尾,其动如豆;厥厥动摇,必兼滑数。 【主病歌】 动脉主痛,亦主于惊。左寸得动,惊悸可断;右寸得动,自汗无疑。左关若动,惊及拘挛;右关若动,心脾疼痛。左尺见之,亡精为病;右尺见之,龙火奋迅。 促脉 【体象歌】 促为急促,数时一止;如趋而蹶,进则必死。 【主病歌】 促因火亢,亦由物停。左寸见促,心火炎炎;右寸见促,肺鸣咯咯。促见左关,血滞为殃;促居右关,脾宫食滞。左尺逢之,遗滑堪忧;右尺逢之,灼热为灾。 结脉 【体象歌】 结为凝结,缓时一止;徐行而怠,颇得其旨。 【主病歌】 结属阴寒,亦由凝积。左寸心寒,疼痛可决;右寸肺虚,气寒凝结;左关结见,疝瘕必现;右关结形,痰滞食停。左尺结兮,痿躄之疴;右尺结兮,阴寒为楚。 代脉 【体象歌】 代为禅代,止有常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 【主病歌】 代主脏衰,危恶之候。脾土败坏,吐利为咎;中寒不食,腹疼难救。两动一止,三四日死;四动一止,六七日死。次第推求,不失经旨。 革脉 【体象歌】 革大弦急,浮取即得;按之乃空,浑如鼓革。 【主病歌】 革主表寒,亦属中虚。左寸之革,心血虚痛;右寸之革,金衰气壅。左关遇之,疝瘕为祟;右关遇之,土虚为疼。左尺诊革,精空可必;右尺诊革,殒命为忧。女人得之,半产漏下。 牢脉 【体象歌】 牢在沉分,大而弦实;浮中二候,了不可得。 【主病歌】 牢主坚积。病在于内。左寸之牢,伏梁为病;右寸之牢,息贲可定。左关见牢,肝家血积;右关见牢,阴寒痞癖。左尺牢形,奔豚为患;右尺牢形,疝瘕痛甚。 散脉 【体象歌】 散脉浮乱,有表无里;中候渐空,按则绝矣。 【主病歌】 散为本伤,见则危殆。左寸之散,怔忡不寐;右寸之散,自汗淋漓。左关之散,当有溢饮;右关之散,胀满蛊疾。居于左尺,北方水竭;右尺得之,阳消命绝。 芤脉 【体象歌】 芤乃草名,绝类慈葱;浮沉俱有,中候独空。 【主病歌】 芤脉中空,故主失血。左寸呈芤,心主丧血;右寸呈芤。相搏阴伤。芤入左关,肝血不藏;芤现右关,脾血不摄。左尺如芤,便红为咎;右尺如芤,火炎精漏。 伏脉 【体象歌】 伏为隐伏,更下于沉;推筋著骨,始得其形。 【主病歌】 伏脉为阴,受病入深。伏犯左寸,血郁之证;伏居右寸,气郁之疴。左关值伏,肝血在腹;右关值伏,寒凝水谷。左尺伏见,疝瘕可验;右尺伏藏,少火消亡。 疾脉 【体象歌】 疾为急疾,数之至极;七至八至,脉流薄疾。 【主病歌】 疾为阳极,阴气欲竭;脉号离经,虚魂将绝;渐进渐疾,且多殒灭。左寸居疾,勿戢自焚;右寸居疾,金被火乘。左关疾也,肝阴已绝;右关疾也,脾阴消竭。左尺疾兮,涸辙难濡;右尺疾兮。赫曦过极。
2023-08-10 03:47:401

黄芪的功效作用与是什么?

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黄芪的主要功效和临床应用是什么?黄芪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脾虚气陷证治脾气虚弱,倦怠乏力、食少便溏者,可单用,或与人参相须为用,如参芪片。治脾虚中气下陷之久泻脱肛、内脏下垂等,每与人参、升麻、柴胡等同用,如补中益气汤。肺气虚证,表虚自汗治肺气虚弱,咳嗽无力、气短喘促、咳痰清稀、声低懒言者,常配人参、紫莞、五味子等,如补肺汤。治卫虚不固,表虚自汗,常与白术、防风为伍,如玉屏风散。气虚水肿治气虚不运,水湿停聚之浮肿尿少,常与防己、白术、茯苓等同用,如防己黄芪汤。血虚萎黄,消渴治血虚及气血两虚所致的面色萎黄、神倦脉虚等,每与当归为伍,即当归补血汤。治气津不足之消渴,常与天花粉、葛根等同用,如玉液汤。半身不遂,痹痛麻木治中风后遗半身不遂属气虚血瘀者,常与当归、川芎、地龙等同用,如补阳还五汤。治风寒湿痹、气虚血滞之肢体麻木、疼痛,常与川乌、独活、川芎等同用,如蠲痹汤。疮疡难溃或溃久不敛治痈疽气血亏损,脓成难溃者,常与人参、穿山甲、白芷等同用,如托里透脓散。治气血不足,疮疡溃后,脓水清稀,疮口难敛者,常与人参、 当归、肉桂等同用,如十全大补汤。黄芪还有什么其他功效?在我国传统饮食文化中,一些中药材在民间往往作为食材广泛食用,即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即食药物质)。根据国家卫健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文件,黄芪在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内可作为药食两用。黄芪常用药膳方选如下:体倦,五脏虚衰,年老体弱,久病羸弱,心慌气短,体虚自汗,慢性泄泻,脾虚久痢,食欲不振,气虚浮肿黄芪30g,人参10g,粳米90g,白糖适量。将黄芪、人参切片,用冷水浸泡30分钟,入砂锅煎沸,煎出浓汁后去渣取汁,再把渣加入冷水如上法再煎,并取汁。将两煎药汁合并后分两等份,早、晚各用1份,同粳米加水煮粥,粥成后入白糖。早、晚空腹服用。小儿消化不良,妊娠水肿,胎动不安,术后伤口难愈黄芪50g,鲈鱼500g,生姜、葱、醋、食盐、料酒等适量。将鲈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黄芪切片,装入白纱布袋内,扎紧口。将鱼与黄芪共放锅中,入葱、姜、醋、食盐、料酒、适量水。将砂锅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炖熬至熟即成。食用时入味精。佐餐时用。小儿慢性肾炎生黄芪30g,生薏苡仁30g,赤小豆15g,鸡内金末9g,金橘饼2枚,糯米30g。先将黄芪放入小锅内,加水600g,煮20分钟,捞出渣。再加入生薏苡仁、赤小豆煮30分钟。最后加入鸡内金末和糯米,煮熟成粥,以上分2次温热服用,每次服后嚼食金橘饼1枚,连服2~3月。注:中药材的使用须辨证论治,应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随意使用,更不可随意听信中药偏方和广告宣传。含有黄芪的复方制剂有哪些?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治脾虚气陷证、气虚发热证。归脾汤:益气补血,健脾养心。心脾气血两虚证、脾不统血证。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止汗。主治表虚自汗。防己黄芪汤:益气祛风,健脾利水。汗出恶风,身重微肿,或肢节疼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脉浮。补阳还五汤:补气,活血,通络。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十一味参芪片:补脾益气。用于脾气虚所致的体弱、四肢无力。黄芪生脉颗粒:益气滋阴,养心行滞。用于气阴两虚,血脉瘀阻引起的胸痹心痛,症见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黄芪健胃膏:补气温中,缓急止痛。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胃痛,症见胃痛拘急、畏寒肢冷、喜温喜按、心悸自汗;胃、十二指肠溃疡见上述证候者。黄芪颗粒: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生肌。用于气短心悸,虚脱,自汗,体虚浮肿,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痈疽难溃,疮口久不愈合。关于黄芪的现代研究进展现代研究结果显示,本品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抗氧化、促进造血功能、扩展外周血管、改善微循环、降血压、调节糖代谢、抗病毒、抗癌、保肝等多种药理作用。上一节:概述下一节:
2023-08-10 03:47:541

今天有个中医说我是气血两虚,不过他不是好东西

补中益气汤【组成】黄芪15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炙甘草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3克、柴胡3克。【功用】益气升阳:用于脾虚气弱重症,如身倦自汗,及中气下陷之内脏下垂(如脱肛、子宫脱垂)、久泻、小便频急(如慢性泌尿系感染);气虚不能摄血之便血、崩漏等证。也用于低血压头痛眩晕、或气虚嗜睡、气虚发热等证。“眼皮困乏,四肢无力的人”这是气虚表现。然而,气永虚,常有血虚。补中益气汤有气血双补,重在被气的作用。若血虚情况较重,可加大当归和白芍的用量,改为12-15克。即可起到良好的补血的作用。上个方子,若是从药店开,大约几元一剂,很是合适便利。一次可开个几剂,随用随去开。若有个效果不好的感觉,换也方便。呵呵至于阿胶,可以吃。但开始不宜多吃。可配合补中益气汤伴服。即先服汤,而过一会儿,在进补一些阿胶。阿胶的主要不好处是腻,太多容易引起脾胃不适。
2023-08-10 03:48:035

什么是归脾汤 它有什么功效?

  归 脾 汤 ▲▲▲  〖方源〗《济生方》卷四“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济生方》的作者严用和,字子礼,南宋庐山人,宝佑元年(1253年),集临证三十余年之经验,著成《济生方》十卷,刊刻于世。咸淳三年(1267年),又撰《济生续方》八卷,亦行于世。二书原本均佚,今有辑佚本存世。  〖组成〗白术 9g 茯神 去木 [9g] 黄芪 去芦 龙眼肉 酸枣仁 炒,去壳,各一两 [各12g] 人参 木香 不见火,各半两 [各6g] 甘草 炙,二钱半 [3g] 当归 9g 远志各一钱[6g](后两味从《内科摘要》补入)  〔《内科摘要》作者薜己,号立斋,嘉靖间入北京太医院,久仕于两京太医院,故所阅珍秘医籍甚多,治病以脾胃为本,又重视培补肾阴肾阳,《内科摘要》是其代表作。〕  〖用法〗上咀,每服四钱〔12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枣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方歌〗归脾汤用术参芪,归草茯神远志随,  酸枣木香龙眼肉,煎加姜枣益心脾,  怔忡健忘俱可却,肠风崩漏总能医。  5top  〖主治〗  1.心脾气血两虚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盗汗虚热,体倦食少,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不统血证。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月经超前,量多色淡,或淋漓不止,舌淡,脉细者。 〔病机分析〕  〖功用〗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5top  ┌ 黄芪 —— 补脾益气  君 ┤  └ 龙眼肉 —— 既补脾气,又养心血  ┌ 人参、白术 —— 甘温补气,与黄芪相配,加强补脾益气之功  臣 ┤  └ 当归 —— 滋养营血,与龙眼肉相伍,增加补心养血之效  ┌ 茯神、酸枣仁、远志 —— 宁心安神  佐 ┤  └ 木香 —— 理气醒脾,与补气养血药配伍,使之补不碍胃,补而不滞  ┌ 炙甘草 —— 补气健脾,调和诸药  │  使 ┤ 生姜 ┐  │ ├ 调和脾胃,以资生化  └ 大枣 ┘  〔配伍特点〕〔适应范围〕〔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鉴别〕  5top  1.本方是治疗心脾气血不足的常用方。以心悸失眠,体倦食少,便血及崩漏,舌淡,脉细弱为证治要点。  2. 用于崩漏下血偏寒者,可加艾叶炭、炮姜炭以温经止血;若偏热者,加生地炭、阿胶珠、棕榈炭以清热止血。  3.常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衰弱、心脏病等属心脾气血两虚不统血者。  5top  《医方集解》:“此手少阴、足太阴药也。血不归脾则妄行,参、术、黄芪、甘草之甘温,所以补脾;茯神、远志、枣仁、龙眼之甘温酸苦,所以补心,心者,脾之母也。当归滋阴而养血,木香行气而舒脾,既以行血中之滞,又以助参、芪而补气。气壮则能摄血,血自归经,而诸证悉除矣。”  临床报道:应用归脾汤治疗缺铁性贫血19例,服药1个月后以血象检查评定疗效,其中显效4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79%(中成药研究,1987;5∶20)。  5top  本方治证是因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心藏神而主血,脾主思而统血,思虑劳倦过度,损伤心脾。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衰血少,心无所养,不能藏神,故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脾气虚则统摄无权,故便血,皮下紫癜,妇女崩漏下血等。  张璐曾说:“此方滋养心脾,鼓动少火,妙以木香调畅诸气。世以木香性燥不用,服之多致痞闷,或泄泻、减食者,以其纯阴无阳,不能输化药力故耳”(《古今名医方论》)  归脾汤的配伍特点,一是心脾同治,重点在脾,使脾旺则气血生化有源。方名归脾,意即在此。二是气血并补,但重用补气,意在生血。方中黄芪配当归,寓当归补血汤之意,使气旺则血自生,血足则心有所养。所以《沈氏女科辑要笺正》指出:“归脾汤方确为补益血液专剂”。  本方原载宋·严用和《济生方》,但方中无当归、远志,至明·薛己加强养血宁神之效,将此二味补入。本方的适应范围,随着后世医家的临床实践,不断有所扩充,原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之证。元·危亦林在《世医得效方》中增加治疗脾不统血之吐血、下血。明·薛己《内科摘要》增补了治疗惊悸、盗汗、嗜卧少食、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等证。  归脾汤与补中益气汤同用参、芪、术、草以益气补脾。其不同之处,归脾汤是补气药配伍养心安神药,意在补益心脾,复其生血统血之职;补中益气汤是补气药配伍升阳举陷药,意在补气升提,复其升清降浊之能。在主治方面,归脾汤主治心脾气血两虚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体倦食少,以及脾不统血之便血、崩漏;补中益气汤主治脾胃气虚之少气懒言、发热及中气下陷诸证。
2023-08-10 03:48:213

补中益气合剂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补中益气合剂药典标准 2.1 品名 2.2 处方 2.3 制法 2.4 性状 2.5 鉴别 2.6 检查 2.6.1 相对密度 2.6.2 pH值 2.6.3 其他 2.7 含量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7.4 测定法 2.8 功能与主治 2.9 用法与用量 2.10 贮藏 2.11 版本 3 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3.2 标准编号 3.3 处方 3.4 制法 3.5 性状 3.6 检查 3.7 功能与主治 3.8 用法与用量 3.9 贮藏 4 补中益气合剂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4.2 药品名称 4.3 药品汉语拼音 4.4 成份 4.5 性状 4.6 补中益气合剂的功能主治 4.7 补中益气合剂的用法用量 4.8 注意事项 4.9 补中益气合剂与其它药物的相互作用 4.10 备注 附: 1 古籍中的补中益气合剂 * 补中益气合剂相关药品说明书其它版本 1 拼音 bǔ zhōng yì qì hé jì 2 补中益气合剂药典标准 2.1 品名 补中益气合剂 Buzhong Yiqi Heji 2.2 处方 炙黄芪280g、党参84g、炙甘草140g、炒白术84g、当归84g、升麻84g、柴胡84g、陈皮84g 2.3 制法 以上八味,取白术、陈皮、当归提取挥发油,挥发油及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和生姜28g,用50%乙醇作溶剂,浸溃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其余黄芪等五味与大枣56g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时,煎液滤过,滤液合并,浓缩至1000ml,与上述蒸馏后的水溶液及浓缩液合并,静置,滤过,浓缩至约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g,放冷,加入上述挥发油,加水至1000ml,搅匀,分装,即得。 2.4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气香,味甜、微苦。 2.5 鉴别 (1)取本品20ml,用乙醚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环己烷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白术对照药材0.5g,加水20ml,煎煮20分钟,放冷,滤过,滤液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20ml,加稀盐酸5ml,超声处理5分钟,静置,离心,取沉淀物,加稀乙醇1ml使溶解,用10%碳酸氢钠溶液调节pH值至中性,稍加热,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甘草酸单铵盐对照品,加稀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6:1:3)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3)取当归对照药材0.3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环己烷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1)项下的供试品溶液及上述对照药材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9: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4)取本品20ml,用乙酸乙酯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酸乙酯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橙皮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饱和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0:17:13)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三氯化铝试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6 检查 2.6.1 相对密度 应不低于1.08(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Ⅶ A)。 2.6.2 pH值 应为4.0~5.0(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Ⅶ G)。 2.6.3 其他 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J)。 2.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2.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水(35:65)为流动相;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理论板数按黄芪甲苷峰计算应不低于4500。 2.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黄芪甲苷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即得。 2.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装量项下的本品,混匀,精密量取20ml,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6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氨试液洗涤3次,每次40ml.正丁醇液回收溶剂至于,残渣用甲醇溶解,转移至1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2.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5μl、10μl、15μl、20μl与供试品溶液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用标准曲线对数方程计算,即得。 本品每1ml含炙黄芪以黄芪甲苷(C41H68O14)计,不得少于0.10mg。 2.8 功能与主治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泄泻、脱肛、阴挺,症见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便溏久泻、 *** 下坠或脱肛、子宫脱垂。 2.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15 ml,一日3次。 2.10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2.11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第一增补本 3 中药部颁标准 3.1 拼音名 Buzhong Yiqi Heji 3.2 标准编号 WS3B028990 3.3 处方 黄芪(蜜炙) 280g 党参 84g 甘草(蜜炙) 140g 白术 84g 当归 84g 升麻 84g 柴胡 84g 陈皮 84g 生姜 28g 大枣 56g 3.4 制法 以上十味,白术、陈皮、当归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 药渣和生姜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 附录11页 ),用50%乙醇作溶剂,浸 渍24小时,进行渗漉,漉液回收乙醇;其余黄芪等六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 2小时,合 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1000ml,与上述水溶液、漉液合并,静置,滤过,浓缩至约 1000ml,加入苯甲酸钠 3g,放冷,加入上述挥发油,调整总量至1000ml,搅匀,即得。 3.5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液体;气香,味甜、微苦。 3.6 检查 相对密度 应不低于1.08(附录26页)。   pH值  应为 4.0~5.0 (附录44页)。   其他 应符合合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 1页)。 3.7 功能与主治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 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3.8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15ml,一日 3次。 3.9 贮藏 密封,置阴凉处。 4 补中益气合剂说明书 4.1 药品类型 中药 4.2 药品名称 补中益气合剂 4.3 药品汉语拼音 Buzhong Yiqi Heji 4.4 成份 炙黄芪、党参、炙甘草、炒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 4.5 性状 补中益气合剂为棕褐色的液体;气香,味甜、微苦。 4.6 补中益气合剂的功能主治 补中益气。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 4.7 补中益气合剂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015毫升,一日3次。 4.8 注意事项 1.补中益气合剂不适用于恶寒发热表证者,暴饮暴食脘腹胀满实证者。 2.不宜和感冒类药同时服用。 3.高血压患者慎服。 4.服补中益气合剂时不宜同时服用藜芦或其制剂。 5.补中益气合剂宜空腹或饭前服为佳,亦可在进食同时服。 6.按照用法用量服用,糖尿病患者及小儿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7.服药期间出现头痛、头晕、复视等症,或皮疹、面红者,以及血压有上升趋势,应立即停药。 8.对补中益气合剂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9.补中益气合剂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10.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 11.请将补中益气合剂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12.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补中益气合剂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9 药物相互作用 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4.10 备注 请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说明使用或在药师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古籍中的补中益气合剂 《张氏医通》:[卷二诸伤门]暑(参绪论暑证) 误与下药者。大剂桂苓丸可疗之。惟误用附子者。虽有合剂。不能起矣。至于触热劳形。卒然倒仆。方书用道途中... 《张氏医通》:[卷四诸呕逆门]霍乱(干霍乱、吐利) 羁绊脾胃之间。导痰汤加羌、防。泻属脾。宜升胃。补中益气汤。吐属胃。宜醒脾。六君子加香、砂。吐泻并作。... 《类证治裁》:[卷之二]汗症论治 泄者,皆阴阳不和半表半里症。小柴胡汤、逍遥散,皆合剂也。外有头汗,头者,诸阳之会,邪搏诸阳,津液上凑... 《胎产心法》:[卷之上]疟论 柴胡,倍人参,以参乃举胎圣药也,间有不应,又需补中益气汤升举之。若中有留滞,则枳实理中加桂枝、柴胡,... 《张氏医通》:[卷九杂门]汗
2023-08-10 03:49:091

运动神经元怎么治?

运动神经元即外导神经元,运动神经元是负责将脊髓和大脑发出的信息传到肌肉和内分泌腺,支配效应器官的活动的神经元。是指a运动神经元加上它所支配的一群肌纤维的联合。为方便起见,也将一单个运动神经元支配的一群肌纤维称为一个肌肉单位。运动神经元病就是俗称的渐冻人,患这种病中比较著名的人物就是霍金。运动神经元病只侵犯运动系统,它可以侵犯大脑皮层的锥体细胞、皮质脊髓束、还有脑干的运动神经细胞、脊髓的前角细胞,因此它主要侵犯运动系统而感觉系统不受累,患者常常表现为四肢的无力,逐渐发展严重时表现为呼吸困难、吞咽困难。运动神经元怎么治?1.脾胃虚损主证:肌肉萎缩,肢体萎软无力,或有肌肉颤动,少气懒言,语音低弱,咀嚼无力,吞咽不顺利,口张流涎,食少,便溏,腹胀,面色淡白无华.舌体胖嫩淡,苔薄白或白腻,脉细.治法:补脾益损,强肌健力.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2.脾肾虚损主证:肌肉萎缩.肢体萎软无力,肌肉时有颤动,腰酸颈垂,畏寒肢冷,呼吸气短,精神疲惫.语音含糊,吞咽困难,咳嗽无力,小便清长,性功能低下或月经失调.舌嫩淡胖,苔薄白,脉沉细.治法:补益脾肾,强肌健力.方药:右归九合补中益气汤加减.3.肝肾阴虚主证:肌束震颤,肌萎肉削,大肉瘦脱,形体消瘦.筋骨拘挛,动作益衰,甚至步履全废.大便秘结.舌红,舌体萎软,薄瘦.苔少,脉细数.治法:滋补肝肾.方药:左归九合六味地黄丸加减.
2023-08-10 03:49:178

试述黄芪在补中益气汤、补阳还五汤、当归补血汤、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中的配伍意义

黄芪在补中益气汤中的作用是:益气补中,升阳固表;在玉屏风散中的作用是益气健脾,固表止汗;在当归补血汤中的作用是:大补脾肺元气,以资生血之源;在桂枝五物汤中的作用是:甘温益气,以补在表之卫气;在归脾汤中的作用是:益气健脾,以治脾气之虚,也能益气生血、益气摄血。
2023-08-10 03:49:401

一到晚上就易尿频尿急、遗尿,怎么回事?中医分享4招,温肾补脾

让男性朋友们备受困扰的一件事,有些难以启齿。老张也深受困扰,他最近半年经常会在夜晚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多的情况。自己明明睡前没喝多少水,还是会出现很强烈的尿意,一旦被憋醒,就要马不停蹄地往厕所赶,稍微慢了点,还可能出现遗尿。说起来也是四十多岁的人了,还是有些没面子的。 一开始他只是减少了每天的饮水量,希望能够避免夜间频繁的上厕所。但坚持了一段时间却发现,症状并没有因此好转,反而总觉得口干舌燥,夜尿也没有减少。 一到晚上就容易尿频尿急、遗尿,怎么回事? 如果是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多半是老张的肾不太好了。 中医典籍《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有言道:“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简单来说就是肾脏能够调节人体内的水, 收敛五脏六腑的精气 并且聚集在肾脏处,转变为 肾精 。肾精充沛的时候,水的代谢自然是正常的,但是当肾精不足,肾脏受损的时候,也会影响水的代谢。 肾脏阳气不足的时候,可能导致气化失常,水汽无法正常地进行代谢运转。多余的水汽不能滞留在膀胱中,等待排出,反而是形成一些尿液后迅速地刺激膀胱,产生尿频、尿急的情况。当人们无法控制膀胱的开合时,也就会出现睡梦中遗尿的问题。 男性常见的3个行为可能在悄悄损伤肾阳 行为一: 熬夜通宵 经常性的熬夜加班,可能在夜间也无法得到足够的休息时间,更容易导致人体内不断地消耗阳气,抵御自然界的阴气,从而损伤肾脏,加重肾阳虚的问题。时间久了,也可能引发肾虚等异常。 行为二: 经常吃生冷食物 很多男性平时喜欢喝冰啤酒,吃冷饮,这些坏习惯都可能不断地损伤脾胃生发阳气。在春季是阳气生发的关键时期,如果你经常有这种不好的饮食习惯,也会在无形中损伤脾胃,更容易诱发脾胃失调,影响膀胱的气化不利。 行为三: 习惯性憋尿 事实上如果男性经常性的憋尿,那么没有及时排出的尿液,很可能会在膀胱内滞留很长时间,并且被肾脏重新吸收利用,其中的代谢废物也会导致肾脏受到损伤,从而不断的损伤肾阳,时间久了就会出现尿频、尿急等异常表现。 调理肾阳虚,中医分享4招,了解一二 第一招:中药调理 因为肾阳虚、脾胃不调而带来的尿频、尿急等症状,可以用温泉饮来调理。这个药方中主要用到了肉桂、巴戟天、益智仁以及白术等药材,能够温肾阳,补精血,改善名门之火,当人们因为肾虚等诱发夜尿频繁、遗尿等症状时,也可以试试这个方子,也能起到改善腰膝酸软等症状的效果。 不仅如此,其中的白术也是帮助调理水湿的药材,能够让人体内的水湿也能得以运转。如果你也因为这些症状而睡眠不踏实,也可以试试看,相信也能因此收获不少的好处。 第二招:用补中益气汤来改善脾胃虚弱 有些人群会因为久病不愈而出现中气受损,脾胃也会因此受到损伤,也会影响肾阳虚,在小便时出现很多的异常症状。调理这种原因带来的尿频、尿急可以试试补中益气汤,通过其中的黄芪、人参、陈皮、白术、炙甘草等药材也能健脾益气,改善尿频、尿急的症状,让男性收获 健康 。 第三招:保证规律的作息 不少男性因为生活习惯差,昼夜颠倒的作息习惯,经常在晚上不睡觉,白天拼命的补觉,这样的方式很可能导致肾脏受到严重的伤害,从而面临一定的 健康 威胁,带来夜尿增多等症状,想睡都睡不好。 但是如果你能够保证规律的作息,坚持每天都能做到足够的睡眠时长,相信也能让肾脏在睡梦中得到更多的血液滋养,对 健康 更有好处。如果人们都能做到,肾阳也会因此更加充沛。 最后一点就是 食疗温补肾脏 。 山药、肉苁蓉、干姜等都是比较好的温肾食材也是药材,能够坚持用这些食材加入饭菜中,也能够起到较好的温肾补阳的效果。总是因为尿频尿急、遗尿、手脚冰冷的人,都可以试试这个方法,相信 健康 也能因此受益。 一到晚上就容易出现尿频、尿急、遗尿等症状的人,或许要考虑是否存在肾阳虚的问题,通过4个方法来温补阳气,调理脾胃,相信对改善症状,调理 健康 都有好处,可以试试看。 参考资料: 1、上了年纪,突然有尿意,还憋不住?到底是什么原因?· 健康 之路官方·2022-03-08 2、回家就想躺着?你不是懒,可能只是虚,四个调理方法快收好!· 健康 时报·2018-10-01 3、夏天是补肾的好时机 温补肾阳5招·海峡都市报·2019-06-17
2023-08-10 03:49:471

治学当如蜂酿蜜,读书诚似燕衔泥什么意思

早上老师路过二村“为善最乐石”那里,有个老叔在那里打了口井,在那里摇水。我作了一副对联,我想到井水、泉水、为善最乐的石头。为善心如摇水越摇越多,最乐财似流泉积小成大。他听了很开心!帮助人家善心像摇水,不断的摇就很多,家中做生意的货如轮转。财源广进,就像泉水一样不断地积就变江海了。对联文化,对联对于文学来说就像珠玉缀在锦绣上,特别光彩。学子也要学典故,巧妙地用典故,第二要学对联,对联像群花之主。图片比如说读书的时候,老师曾经在书桌上面,写书的时候要查很多资料,因为刚开始查资料,人会觉得很枯燥,容易烦,查好久才查到。我就想到捉迷藏,藏那么久才捉到很开心,不应该排斥。所以我就写到:治学当如蜂酿蜜,读书诚似燕衔泥。像婉瑜作《方名释义》的注疏,每天注两三条两三条,200多条得要注两三个月,这就是治学当如蜂酿蜜。蜜蜂要酿好一箱蜜要好几个月,鸟雀要在屋檐下做一个窝也要好长时间,如燕衔泥。人耐不住寂寞就不如蜂跟燕,人不学不如物。好,我们看新的条文,187暖肝煎。今天讲学可以来快一点,因为快可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慢,可以蚂蚁爬行,观赏本地风光。图片暖肝煎间出自《景岳全书》,是治疗虚寒疝气的专方,常用方。它有一派温肝肾的肉桂茴香枸杞乌药生姜,再加上行气活血止痛的沉香当归,还用茯苓去寒疝水湿,疝气睾丸痛,属于阴寒所致的比较好。一个小孩久坐湿地,睾丸肿大,水晶晶的,透亮的,服暖肝煎3剂就消失。又一个,陕中医杂志上记载,老人腹股沟斜疝,天冷的时候就胀大,疲劳的时候增大,服用暖肝煎加补中益气汤,痊愈。还有一例小学生,肚腹痛反复多年,医院检查肠痉挛,可是就是缓解不了。后来才知道这女娃子喜欢吃冰饮,冰结少腹。寒主收引,不通则痛。用暖肝煎暖腹,连服五剂,诸痛自除。所以肠痉挛是病名,肝寒肾冷才是病因。治病要看穿病名,直取病因。暖肝煎能治疗寒引腹痛的一个道理。为什么暖肝煎可以治睾丸痛?还有一个小家伙,他学骑自行车的时候,被车栏杆撞到睾丸,这个隐痛一直多年未好,稍微用大力或者吃冷的就痛。用暖肝煎加茴香橘核丸,5剂痛去若失,完全消失。图片肾主骨,肝主筋。人体的睾丸有宗筋跟肾一起组合而成。所以肝筋下络阴器,这个暖肝煎对这个睾丸的外伤有好处。那天老师叫一个老人不要坐石头,他行走累了就坐在石头上,晚上还打露水。冬不坐石,夏不坐木。他说现在是春天,那我说晚上就是冬天,冷了。他说难怪经常腰痛。这个石头不坐了,搞条毛巾垫下去,这个腰就没有那么痛了。可怕的不是病,而是你在病中还在造病因;令人忧虑的不是苦,是你在苦里还造苦因。暖肝煎有当归枸杞子补够肝肾血,小茴香肉桂温暖肝肾的寒,乌药沉香行走肝肾的气机,茯苓生姜能够祛水寒,去水者茯苓,去寒者生姜。总体来说这个汤方很好理解。疝气是不是鼓起来有郁结,有郁结我们就要行气,那郁结在哪里?在肚腹以下,它不在上面,如果它在胁肋,就用柴胡郁金。如果它在颈项,那么就要用苏叶桔梗。它现在在肚腹下面鼓一个包。图片老师今天要分析病因病机,直接用药。你们听完以后永远记得暖肝煎,不用背方歌。暖肝煎就是郁结在肚腹以下的疝气,疝气就是包,包就是肝气郁结,肝气郁结在下的我们就找行下焦之气的,那就是小茴香沉香乌药,此三香可以行气解郁,特别解生殖系统肚脐以下的郁。有些人说我生气了,怎么睾丸肚子阴道阴器都很痛,你就要知道这种气要用乌药小茴香沉香去解。他说我生气的两肋很痛,这种气就要用木香郁金柴胡去解。有人说气得面红脖子粗,脖子很胀,这种气要用桔梗厚朴或者紫苏去解。它们解的是不同部位的。疝气首先是结,其次它是水亮水亮的,蹭蹭的,水湿在那里,一包水。化水的就是茯苓生姜,茯苓能化水,水非温不化,必须要加生姜。水非淡不能渗。淡渗能利水,所以茯苓能淡渗利水,生姜能温化水,两个乃是治水名药。可是它在下半身,必须加肉桂,干什么?图片肉桂可以帮助生姜茯苓发水力量更强,肉桂配生姜,能够点命门火。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者,州都之官,气化水液自出。生姜肉桂能气化命门,配茯苓可以让水出。最后为什么要加点当归枸杞子?因为久病多虚,当归补肝血,枸杞子补肾精,肝血肾精并补,推动有力。这个汤方一下子就会了。至虚之处,便是容邪之所。你不虚,它怎么会容,我通过当归枸杞子充其血,让疝气水囊包块去后不复再作。学校有一个鞘膜积液的患者,检查说鞘膜积液,阴囊周围,积液就是一团水,积在那里的水液。暖肝煎十剂,再去拍片子,积液没了。这是一个启发。
2023-08-10 03:50:072

夏季补气健脾正当时,6种中成药功效解读

夏季炎炎,酷暑难耐,气温高,湿气重,人体被暑湿所困,常出现食欲不振、便溏,气短、疲倦、乏力、面色萎白、懒言懒语等症状,这就是中医所说的脾胃气虚证。 通过补气健脾的方法,可改善和缓解上述症状,做到轻松度夏。 常用的中成药有四君子丸、补中益气丸等6种药物,一起了解一下各自的特色。 1、 四君子丸 四君子丸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四君子汤。 功效: 益气健脾。 适应人群: 脾胃气虚,胃纳不佳,食少便溏者。 药物特色: 四君子丸为益气健脾代表成药,既补气健脾,又开胃促进胃动力,还兼有除湿的功效。 用药提示: 阴虚或实热证者慎用。 2、 补中益气丸 来源于《内外伤辨惑论》补中益气汤。 功效: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适用人群: 适用于气虚下陷证,食少体倦,纳差便溏,发热自汗,口渴喜热饮,久泻久痢者。 药物特色: 重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补中兼升,使中气得健、清阳得升。 用药提示: 阴虚内热者慎用 , 不宜与感冒药同时服用 。 四君子丸和补中益气丸的功效对比 相同点: 两种药物均能补气健脾,均可用于脾胃气虚,食少便溏者疲倦乏力。 不同点: 四君子丸偏重益气健脾,更适宜脾胃气虚所致的纳呆,食少便溏。 补中益气丸偏重于补中气升阳气,更适合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者。 3、 参苓白术丸 来源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参苓白术散。 功效: 补脾胃,益肺气。 适用人群: 四肢无力,形体消瘦,消化不良,胸脘闷胀,气短咳嗽,慢性胃炎,小儿消化不良,贫血,慢性支气管炎等脾虚夹湿者。 药物特色: 补脾气、益肺气、健脾运、除湿邪,既治脾胃虚弱所致的食少便溏,又治脾肺气虚所致的气短咳嗽、体倦乏力。 用药提示: 湿热内蕴所致的泄泻、厌食、水肿以及痰火咳嗽者不宜使用。 4、 六君子丸 功效: 补脾益气,燥湿化痰。 适用人群: 脾胃虚弱,食量不多,气虚痰多,腹胀便溏者。 药物特色: 六君子丸是在四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增加了半夏和陈皮,增加了燥湿化痰的功效,更适合痰湿内阻,咳嗽痰多者。 用药提示: 脾胃阴虚所致的胃痛痞满、湿热泄泻及痰热咳嗽者慎用。 参苓白术丸与六君子丸的功效对比 相同点: 两种药物均能补脾益气,脾肺兼治。 不同点: 参苓白术丸偏重于治脾虚泄泻,还兼有益肺气、止咳的功效,可治气短咳嗽。 六君子丸兼有燥湿化痰的功效,既能治脾虚湿盛,又能治咳嗽痰多。 5、 香砂六君丸 功效: 益气健脾,和胃。 适用人群: 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大便溏泄者。 药物特色: 香砂六君丸是在六君子丸组方基础上增加了木香和砂仁,兼具行气畅中,和胃止呕的功效,更适用于寒湿中阻,胃气失和,气机不畅者。 用药提示: 阴虚内热之胃痛及实热痞满之泄泻者慎用。 6、 启脾丸 功效: 健脾和胃 。 适用人群: 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腹胀便溏者。 药物特色: 启脾丸健脾、止泻、消食兼顾,方中用焦三仙(山楂、六神曲、麦芽)开胃消食,更适合脾胃气虚兼有食积、气滞者。 用药提示: 湿热泄泻者不宜使用,感冒发热表证未解者慎用。 香砂六君丸与启脾丸的功效对比 相同点: 两种药物均能补气健脾,均可用于脾胃气虚,食少便溏,疲倦乏力等症状。 不同点: 香砂六君丸还兼有行气化湿的功效,更适宜于脾胃气虚兼有中焦湿阻气滞者使用。 启脾丸则兼有止泻,消食的功效,适宜脾胃气虚兼有食积,气滞者使用。 上述6种药物均有补气健脾的功效,均可用于脾胃气虚,食少便溏,体倦乏力等症状,但又各有侧重,在具体应用时,应根据每种药物的各自特色对症使用。 参考文献 [1]《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s]. [2]《中医学概论》[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3]《中药学专业知识》第八版 2020年[M] 中国医药 科技 出版社 [4]药品说明书.
2023-08-10 03:50:131

补中益气丸的功效如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需要吃饭,这些食物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运转所需要的营养和代谢所需要经过的过程,所以,肠胃健康很重要,而肠胃有恰恰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补中益气丸就是一种保健肠胃的中成药,俺么,补中益气丸的功效如何?吃补中益气丸多久为一疗程?1、补中益气丸效果如何补中益气丸由白术、柴胡、陈皮、当归、党参、升麻、炙甘草、炙黄芪八种药物精制而成。药物成分那么多,那么,这个补中益气丸的功效如何?多久为一疗程?补中益气丸是著名常用的补中益气药,原方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李东垣在其《脾胃论》中创制的“补中益气汤”方,数百年来,经历代医家的效法和使用而成为经久不衰的传统名方。说明书上说,补中益气丸的功能与主治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证引起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补中益气丸为脾胃气虚,中气下陷所致之证而设。方中黄芪甘温,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主药;辅以党参、炙甘草、白术益气健脾,合黄芪以益气补中;陈皮理气和胃,当归养血和营,用少量升麻、柴胡,助主药以升提下陷之阳气。诸药合用,则脾胃强健,中气充足,劳倦得之,寒热自除,气陷自举。由于补中益气丸的性状为水丸或者蜜丸,所以呢,服用的时候,水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3次。具体多长时间为一疗程呢?这个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看服用者的身体素质和吸收情况而定。要是,想要知道比较具体的时间,建议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2、脾胃虚弱的食疗方法1、调节心情一个好的心情能够有效的提高胃口和身体的消化能力。所以脾胃调理,最重要的就是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这样才能够有效的保障肠胃系统正常的工作;2、科学饮食养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每天定时、定量的吃饭,并且要做到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不能够出现偏食、挑食的现象。出了主食之外,还应该适当的增加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的社区,这样有利于消化能力的提高日常生活中,少吃一些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例如大蒜、油炸食物、辣椒、膨化食品等等,同时生冷食物也要少吃一些,因为这些食物都是比较难消化的。3、注意保暖老中医告诉我们,身体中出现的大部分毛病都是由于没有做好保暖工作造成的。特别是现在春寒料峭的时候,脾胃虚弱的患者更是要注意保暖工作,如果有胃痛的患者要避免手冷;腹泻的患者最好在肚脐的地方进行有效的保暖。日常要少吃一些生冷的果蔬或者饮品,女性可以多喝一些姜茶。4、适当的进行体育锻炼体育锻炼的方法有很多,慢跑、爬山、瑜伽、气功等等都是很好的选择。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够有效的促进肠胃蠕动,提高身体的消化能力和营养的摄取能力。同时也能够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排除身体毒素。脾胃虚弱怎么调理,可以在每天睡觉之前按摩腹部,这样有助于脾胃的顺利运行,这是一种非常好的保健方法。孩子脾胃虚弱怎么调理孩子由于消化系统没有发育完全,所以更加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情况。那么孩子脾胃虚弱怎么调理呢?1、喂养得当日常应该给孩子进行科学饮食,孩子的饮食要荤素、粗细搭配,并且不能够给孩子服用太傅哦的清热解毒、去火等等药物,这样很容易损伤孩子叫能的肠胃;并且日常也要减少给孩子吃零食的次数和数量,养成正确、科学的饮食习惯;2、脾胃虚弱的孩子多吃热饮这一类的孩子不能够吃太多的酸奶,这样不利于保持肠道平衡,而是应该多吃一些山药、薏米粥、南瓜粥等等,也可以适量的吃一些健脾的中成药。3、少吃干燥、辛辣等等重口味食物不能够给孩子吃太多油炸、腌渍、膨化类等等食物,这类食物不仅不容易消化,同时也不利于孩子的身体发育。4、捏脊疗法孩子脾胃虚弱怎么调理,可以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捏脊,这样效果很好。具体的操作方法;家长的双手我成空拳的样子,然后用ongoing拇指按压孩子背部突起的部分,然后从上往下推挤,每天做两次,可以有效的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令身体的经络和血气运行恢复正常。捏脊不仅能够调理脾胃虚弱,同时还能够强身健体、增强体质。脾胃虚弱吃什么好脾胃虚弱怎么调理,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进行饮食调理了。脾胃虚弱吃什么好:1、砂仁黄芪猪肚材料:砂仁、黄芪、猪肚做法:将猪肚、砂仁和黄芪洗干净,然后将准备好的砂仁和黄芪放入猪肚中;将准备好的猪肚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大火烧开之后小火慢炖,直到猪肚烂熟之后加入适量的食盐调味就可以起锅食用了。功效:这道食谱能够有效的调理脾胃虚弱,特别是哪些是与不好、胃疼等等患者。砂仁能够很好的调理脾胃,治疗哪些积食等等情况,能够有效的增加肠胃蠕动。2、淮山蜜蜂煎材料:淮山、鸡内金、蜂蜜做法:将淮山和鸡内金洗干净;然后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然后取出汁水,加入适量的蜂蜜之后搅拌均匀;等到药液温热的时候就可以直接食用。功效:脾胃虚弱怎么调理,这道食谱的效果就非常的好。淮山具有强健脾胃的作用,特别是治疗消化不良效果非常好;蜂蜜则能够补中益气,预防便秘,两者相互结合,可以有效的保健脾胃。脾胃虚弱怎么调理,应该特别注意饮食方面的问题,日常吃饭要细嚼慢咽,并且多吃一些有助于保健脾胃的食材,少吃生冷有刺激性的食物,并且还要注意防寒工作,这样才能够令我们的身体更加的健康。
2023-08-10 03:50:201

补气,该怎么补?

中医补气,往往都会用到一张经典方:四君子汤。 当身体出现整体气虚的表现,以及肺气、脾气虚的时候,都可以用四君子汤来补气 。那么,四君子到底是怎么补气的呢? 这张方子一共 四味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我们都讲过。这里面, 人参是最重要的,直接补气的君药 。我们说,人参聚集了多年的精气,能在短时间内,帮助和鼓舞人体内的生命力,大补元气。同时,也能用来补五脏气。现在我们讲的气虚,需要的就是后面这种,补五脏气的功能。我们也说过,补五脏气的时候,用普通人工种植的人参,也就是园参,就可以。如果程度不严重的话,用低配版的人参,也就是党参,也可以的。 接下来, 白术、茯苓,是一对非常经典的健脾药 。我们前面,在好几张方子里,都用过这对药。比如苓桂术甘汤、参苓白术散、藿香正气散,里面都有白术、茯苓。这两个药和人参不一样,它们本身并没有补气的功能。不过,从实际的效果上看,用上这两个药之后,人的气往往会慢慢变得充足起来。为什么呢? 因为这两个药,虽然不能直接补气,但是它们那种燥湿、利湿的作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脾胃的负担,让脾胃能更好的去运化水谷,从而化生出更多的气血。也就是说, 白术、茯苓,通过祛湿健脾,可以间接起到补气的作用。 这种 通过健脾来补气的方法,体现了一个很重要的中医治疗思路 。打个比方,来说这件事。一个气虚的人,就像是一个贫困县,或者贫困村。村里的人,没得吃,没得喝,穷得叮当响。 国家要扶贫,最初是计划是直接发救济。发钱,发粮食,让大家可以渡过难关。但发着发着,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大家慢慢对救济产生了依赖,每天就是往炕上一躺,等着别人把粮食给送过来。四君子汤的 人参,就有点像这些救济粮。能帮人体度过难关,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根本问题是,大家得能自己行动起来,通过劳动,来养活自己。 所以,后来扶贫策略就调整了。你们这土地贫瘠,种不了小麦、玉米。但这样的土地,特别适合种葡萄;再加上光照好,又干燥,种出来的葡萄,肯定是又香又甜。直接卖也好,酿酒也好,有了这些葡萄,还怕吃不上饭吗? 所以,我们需要的,就是帮你们把土地好好整理一下,把水引过来,然后你们就可以自己种葡萄,卖钱,改善生活了。也就是说, 只有当我们提供的,不是单纯的粮食救济,而是一个致富途径,才能真正帮大家摆脱贫困。所以,像白术、茯苓这种,通过健脾祛湿,让脾能产生更多的气,才是从根本上补气的方法 。 接下来,因为白术、茯苓,本身对脾气的帮助最直接,所以 四君子对治疗脾气虚的效果,也是最明显的 。后世治脾胃病,一旦遇到气虚的问题,往往都会在四君子的基础上,加上一些药来治。由此产生了一系列治脾胃病的名方,比如六君子、归脾汤、补中益气汤。 以上内容,摘自《 无疾学社精品课·中医入门100讲 》。
2023-08-10 03:50:391

JT叔叔之“中医基础”讲座笔记(一)

(一)肝胆:1. 这疼、那疼,西医叫神经痛,中医为病在肝经:柴胡加桂枝2. 入睡困难、惊吓到的入睡困难:柴胡龙骨牡蛎汤3. 柴胡龙骨牡蛎汤,洗精神创伤,每天1、2克即可不需多,但一定要用能接受的温度最高的水300毫升冲服。4. 柴胡龙骨牡蛎汤,吃到最后有点拉肚子肚子疼就可停,治疗的症状为:发生事又烦又气又有点吓到,心有点堵,手脚沉重即可吃,冲刷灵魂上的伤痕。5. 退肝胆火:加味逍遥丸,茵陈汤6. 急、慢性胰腺炎:桂枝芍药;或半夏吴茱萸7. 肝阴虚:加味逍遥散8. 手指尖特别冷,而非整个手掌,这是连接阴阳的肝经有病,阴阳分裂,厥阴肝经病,或腹部两侧闷痛,当归四逆加味;手脚冷后背冷,附子汤;少阳脉弦,柴胡加四逆散,肝胆不通引起的消化道相关;手脚冰冷烦躁呕吐心情恶劣,吴茱萸汤9. 嘴唇干燥,温经汤10. 单纯熬夜伤肝胆:酸枣仁汤11. 大病后伤肝胆:小建中12. 肝易补,用五味子,山茱萸(全身疲劳,勉力为之),乌梅;柏子仁13. 舒肝胆:加味逍遥散,加味姑嫂丸14. 厥阴病,乌梅丸证的痰饮,舌根一块黄黄的,要吃乌梅丸15. 益胆,柴胡系的药,把淋巴里的痰水去掉16. 痛风前,一定厥阴太虚,用小建中补肝虚17. 感冒后误服了六味地黄丸,寒邪被拉入三阴经,阴着之邪缠住阳气,烦躁欲狂,头痛欲撞,用吴茱萸汤解18. 磁朱丸、养肝丸,吃9个月,可治好白内障、青光眼19. 眼压高,眼睛痛,苓桂术甘汤加车前子,或理中汤加味吴茱萸20. 飞蚊症,。。里有痰,陈士铎古书里有21. 小柴胡汤,肋骨摸起来痛,痰水淋巴塞住,默默不欲食,也可加点半夏祛痰,但会把水带走。如果痰已变成果冻状,要用牡蛎,心烦欲呕声音闷闷听不清22. 少阳系:小柴胡、逍遥散23. 温胆汤还你半个胆,当归四逆加味汤还你半个肝经能量,还半个盲肠阑尾。24. 女人月经期感冒用小柴胡汤25. 大柴胡汤,肚脐上痛得特别痛,胆结石,胆囊炎,肠梗阻,还吐26. 柴胡桂枝汤,半贴柴胡半贴桂枝,偏向厥阴,也用来治鼻子过敏,脂膜病,左关脉滑脉,有热,淋巴里有脏东西,加点小承气汤,可治27. 柴胡桂枝干姜汤,肝硬化肝癌28. 控制狂,少阳有寒且痰,用柴胡桂枝干姜汤。少阳寒太多会变淋巴癌29. 柴胡龙骨牡蛎汤,身重,烦惊(不想站起来,刚睡着电话响被惊到的感觉,大失恋等心灵创伤),洗刷心灵创伤30. 乌梅丸,阴阳分裂:饥而不欲食,气上撞胸胸口热痛,糖尿病,身下寒热错杂,下腹腔感染慢性痢疾,尿道阴道常出问题31. 酸枣仁汤治疗肝极,熬夜熬过头,肝已不会收血,不需工作也睡不着32. 春天发的第一个叶子,就是柴胡,所以是很重要的肝经药。重剂量的柴胡如几两,是清扫淋巴的药。中剂量的柴胡几钱,如逍遥散是疏肝解郁的。轻剂量的柴胡几分如补中益气汤就是向上爬的,带着别的气一 起,所以是升气的药。33. 吃得多又不运动的脂肪肝,而不是脾胃湿的虚症脂肪肝,可以用逍遥散,加黄金补脾阴,加三七活血不伤气,加丹参赤芍破淤,加白术补脾胃,煎剂,每天一剂,两周可。34. 解肝毒,拉(音la)粉,肝毒解了后每天睡4小时就够了。一年吃一个月解肝毒粉即可,每天一克。35. 乌梅丸,引药入肝经,厥阴病的人会三阴同病,膏盲不干净,舌根总是黄黄。肝经与肝脏(六经与五脏)治法不同。36. 男人阳痿,很多并不是肾虚而是肝郁,或者工作或者家里受委屈,轻用逍遥散重用柴胡汤。(二)脾胃:1. 慢性肠胃炎、慢性胰腺炎,肠道运行很慢,吃了几天后才大大:桂枝加芍药汤2. 急性胰腺炎:xx半夏汤,从胆少阳治3. 理中汤、清震汤:脾太阴经的头痛、头重,如湿抹布裹着,或头像戴了一个重重的帽子4. 便秘:小孩,生白术3两;女人,当归芍药;老人,肉苁蓉当口香糖吃。5. 去脾胃湿:平胃散,四神(君子)汤6.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归脾汤,实脾汤7. 健脾,任脉就会好;冲脉受伤,会咳不停,感冒后咳好几个月8. 肌无力,晨起一只眼皮垮掉,用平胃散,去脾胃湿气9. 去痰饮,苓桂术甘汤可,肾气丸可。如果腿脚内侧没劲,肾气丸证。10. 咳嗽,是按照肺脾肾的顺序,十几二十天不好补脾,二十多天还不好,肾气丸11. 7岁以下小孩感冒多用小建中小柴胡,脉转弦,如果还不舒服,再用桃核承气汤把淤血打打12. 吃补药,首先要脾胃 好,健脾丸先吃把脾胃搞好,另外身体不能太寒,太寒会排斥补药虚不受补,不能吃寒凉牛奶水果优格白萝卜带皮绿豆生黄瓜空心菜。黄绿白空。13. 脾为湿土然而最怕湿14. 脾胃湿,脾胃濡脉,像录音机的盒慢慢弹出的那种感觉的脉。脾胃湿,脾阴实,重症会肌无力,眼睛肿肿,用平胃散,把脾胃的湿逼出去15. 平胃散,治疗脾胃运化湿气的能力不够,湿气堆积:苍术,破脾胃湿气且药气向上,可把过敏鼻子里的阴实打出一点。平胃散症的人,舌苔白白厚厚,或者觉得站不如坐,坐不如躺16. 如果一个人常年脾胃湿气重,消化机能慢,肝也会工作不动,这种叫湿阻中焦。这叫虚症的脂肪肝,需要用实脾散来治。17. 平胃散治疗急性的,短期的;实脾散治疗慢性的长期的18. 治肝要先实脾。肝阳虚一定会脾阳虚。19. 实脾散是很轻的药,若重,直接理中丸20. 实脾散还可治疗平日没事眼泡泡的,或水肚子21. 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实脾散治疗整个消化系统的阳虚,肾气丸,上三种都是治阳虚水气的药22. 脾胃阳虚的拉肚子,不会烫屁股,不会完谷不化;烫屁股的是肠胃炎;若完谷不化,叫下利清谷,需要有附子的药来大补肾阳,如四逆汤。23. 脾胃,轻微不能斡旋中州的话叫做痞。24. 四君子汤加半夏、陈皮叫六君子汤,如果你的脾太湿,舌苔太厚可加半夏。气虚吃四君子,保元汤直接补气,四君子汤调整自己机能生气,更治本一些。25. 如何判断气虚中气虚弱,面色微白望之而知气 虚矣,声音轻微闻之而知气虚矣,四肢无力问之而知气虚矣,脉虚弱切之而知气虚矣26. 木香醒脾,藿香破浊气治疗中毒,四君子加木香或藿香、砂仁,即香砂六君子27. 砂仁可以将气导入丹田28. 潜阳丹可以老师吃,讲话用丹田气,不累嗓子29. 如何补脾胃,山楂化肉,麦芽谷芽化面食淀粉,神曲两者皆可。如果吃了两小时后嘴里还有食物的味道,加枳实往下打30. 健脾丸每顿饭后吃可以让脾胃休息,这样一、二个月让脾胃休息一、二个月31. 脾胃烂,可以按健脾丸->香砂六君子->理中汤的顺序来吃,每种20天,3个月脾胃就可调的比较好32. 如果溃疡,要吃黄芪,所以黄芪建中汤比较好的治疗胃溃疡33. 脾统血,归脾汤:黄芪补气,加四君子,加酸枣仁、远志。该汤原来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忡。远志交心肾,心脾虚,心脾阴虚,心阴从肾来。很补脾胃之气。归脾汤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比黄芪建中用量轻灵,后者是治疗全身,而归脾汤针对脾胃区域 (三)心肾、脑:1. 肾经受寒邪:膝盖后面疼,干姜甘草白术xx2. 腰腿痛:芍药甘草附子汤3. 当归四逆汤证:血寒,也即不动不痛、一动就痛4. 甜瓜子鹿茸,治疗膝盖退化,比costa维谷力好很多5. 补脑,可补胆经,艾灸悬钟穴即绝骨穴6. 只流清鼻涕,艾灸上星穴,即美人尖的地方。鼻子塞住,疚上星穴即好7. 小便淋漓不净:桂枝龙骨牡蛎汤加真武汤(补肾阳);或者黄芪水补气海的气8.感冒不能吃肾 气丸等补药,感冒后只剩咳嗽,说明是肾阳还未恢复,不能布化全身水气,如果咳嗽吐出的痰到水里就化了,说明是肾痰,即肾虚咳嗽,可吃肾气丸(文中肾气丸指八味肾气丸) 9. 药房里的红曲,打粉,消血液里的脂肪10. 爱是能量,是像太阳一样,先要照自己,自己好,再有余力的话,再把多余的能量分些给身边的人,再有余力,再给更远的外人11. 腹诊肾气丸证:一手放上腹部,一手放下腹部,同时下按,下腹部反抗迟缓,说明三阴经能量虚,要用补三阴经的肾气丸。 12. 腹诊真武汤证:腹部中线肚脐到胸口像铅笔芯一样硬邦邦,说明任(冲?)脉水已干,正常应是凹进去的,要用真武汤13. 中风后半身不遂,乌头肾气丸,吃5个月,可治好中风,不用管其他淤血什么的,肾里有未分化的干细胞。14. 真武汤,大补肾阳运化水气,眼瞎耳聋。15. 心肾不交的脉,心肾的脉不一致。16. 豆类收气,不能吃黑豆补肾;疣子可以用黑豆祝由法17. 补肾的桂枝龙骨牡蛎汤,或真武汤,可治尿频,小便不利。18. 八味肾气丸,桂枝、附子加六味地黄丸(三补三泻:地黄、泽泻;山药、茯苓;山茱萸、牡丹皮)19. 济生肾气丸,容易水肿,中年大象腿,加牛膝,车前子,往下拉并利水,这样破肾阴实。适合摄护腺肥大的人和微微水肿的人。20. 知柏地黄丸,肾阳实,虚阳浮越的假性肾阳实。阉割剂。21. 吃海盐。22. 感冒误食肾气丸等进三阴经的药,可用黑豆甘草汤23. 八味肾气丸基础上加鹿茸 和五味子,变成十味大补丸,还可加沉香,如果肾太差督脉太弱的话24. 明目地黄丸,是六味地黄丸加当归尾破肝淤,和生地去血热。25. 左归丸、右归丸比八味丸更补26. 肾气丸加磁石治疗肾虚耳聋,白内障,飞蚊症27. 心力强的人怕痛不怕难,心力弱的人怕难不怕痛28. 最伤“心”的行为就是忍,让心开心就要让自己最快乐,然后再有余力再辐射家人,然后再更远的外人29. 阳气虚,灸关元,灸绝骨穴30. 心,感知力与表现力的体现,提高心力就是提高感知力与表现力。最高的就是全知全能的上帝层面。一定不要有骗人与别人骗的行为。心不可以被取悦而高兴,会伤心的感知力。很有爱心的行为对心脏不好。31. 心生血,脾胃吸收营养交给心,心就可奉津生血。当归、红枣让心生血。地黄让骨髓生血。炙甘草汤未最生血的经方。心火舒布到小肠,小肠再传导到下焦,小肠最重要的穴位关元,关元的能量可以透到命门。心为火脏小肠为火腑永恒41度。小肠火来自于心阳,再有能量可以透到肾阳,心肾相交(通)。小肠不能往下布能量,脚就是冰凉的。小肠同心一样有感知,认得有能量的有天然气味的东西把它拿来为身体所用,而那些没能量的东西化学的工业的东西小肠不知道如何利用很有可能只会滋 养阴实。32. 心火小肠火很够就可以认出癌症等异类,调动免疫力。小肠和膀胱很像,小肠抓取有能量的东西吸收后把无能量的废物送给大肠排出,膀胱吸收液体中的能量后的废 水变成尿液排出。所以说心肾同。33. 小肠是一个很累的器官,每天运化上万cc的物质,所以心阳很容易通过小肠耗散。茯苓帮助小肠功能,吸水,比较少耗损心阳,所以茯苓护心。心脏病,没有原发,但脾胃肌肉会给心脏带来负担,脾胃湿气太重,肌肉失去活力,心脏代替负担,所以伤到心脏。脾胃阴实伤心脏。肺部痰拔掉,内脏归位,不要压迫胸腔影响心脏。34. 可看卢火神的《扶阳讲记》35. 菖蒲、远志会使人聪明,但它们不补,所以同时要加补心肾的药。菖蒲入心,可做入心的引经药。36. 心阴虚,朱鸟汤;心阴实,心肌肥大,用大补阳气的药,真武汤(含附子)37. 最补阳的是真武汤,最补阴的是朱鸟汤。附子与鸡蛋黄。到家来看,无论什么病,都可以吃这两个汤解决。38. 也有说用补中益气汤补上面的阳气,八味地黄丸补下面的阴气,什么病都能好些39. 顽固性睡不着,烦躁的不得了,肾阳虚造成心阴虚,只能用朱鸟汤。被吓过的人睡不着,也用朱鸟汤。40. 命门火不够,会高血压41. 金匮要略也即杂病里谈到有五个地方需要用到肾气丸:1. 脚气上入梢(麻木) 2.虚劳腰痛少腹聚急小便不利(尿不出或频尿) 3. 短气(吸气短浅不深)有桅饮(身体到处有痰肾脾不好水代谢很烂)(呼气短浅,用苓桂术甘汤)4. 人消渴小便烦多,也即糖尿病 5.转疱,膀胱气化病,尿不通尿不出,男人摄护腺肿大。42. 心脏热能遍布全身,若会阴能量差摄护腺肿大热量不通下不去反弹回 来到手,手一定很热,可依此判断男人摄护腺肿大43. 肾气丸中的桂枝量很少,起到通阳,铺铁轨把全身阳气连接起来的作用44. 肾气丸中加杜仲,防止腰总闪到45. 肾阳实,肾脉浮尖,色情狂,暂时用知柏地黄丸退一下,就必须用肾气丸补阳滋阴。知柏地黄丸为阉割药46. 火生土,所以又黄又苦的药是最下火的药。47. 心阳虚,用桂枝,喜欢按胸口;心阴虚,易睡不着觉,朱鸟汤;心跳不规律炙甘草汤;心阴实大补心阳再破淤 (四)营卫、肺:1. 黄芪五物汤:植物人,手脚麻木,强力治疗营卫不和,一天坐8小时不动2. 桂枝汤:自汗、阵汗,营卫不和,害喜,身体左右温度、皮肤、汗等不一样3. 麻黄会让淋巴细胞从淋巴系统出来到血液系统4. 肺虚,用柏子仁,白果5. 生脉散,运动前吃,保护心肺功能,夏天吃比较好过,不容易觉得热,会感觉温度低5度。6. 补气:生脉散,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薯蓣丸7. 生脉散,防止老年痴呆,那种心脉不在一个固定地方跳的8. 出水痘:苦瓜切片熬水外擦,防止留疤,吃保元汤补气,防止留疤。保元汤:黄琦,甘草,人参(党参),肉桂。还可加陈皮9. 生肌散:黄芪,金银花,沉香,丹参,天花粉等10. 宋本麻黄升麻汤:上热下寒,胸热咽干两脚冷11. 补气的,保元汤,出水痘,用苦瓜煮水外用擦洗防止水痘留坑疤,也可吃保元汤,让脓多多发出流出12. 黄芪,补脾胃和肺13. 生脉散补 肺阴,保元汤补肺阳14. 黄芪汤,日常的保元汤,补胃阳,加速伤口愈合15. 生肌散,人摔破掉皮肉也可吃:黄芪、天花粉、乳香末、金银花、甘草、生药米粉吃,沉香丹参去疤,汤剂更好。16. 肩膀坚硬肩颈酸痛,用葛根汤。急性肠胃炎,伴随后脑勺僵僵的,感冒水气上升后脑勺处被打断,拉肚子且是热的,也用葛根。葛根特点擅长爬,一点点跟,叶子爬好高好长,像肾气的特点。17. 补肾药,地黄,滋肾阴;附子,滋肾阳;天雄,5年,很好的固精药;附子,补命门,像肾一样既可选择生孩子做乌头也可选择不生孩子做天雄,命门即肚脐正对后面,天雄补肚脐下面一点;乌头有毒,善驱风寒,散开的。18. 生附子泻药,可泻阴实;泡(炙)附子,补药。19. 中年发福,水肥代谢不出去,都需要补肾,八味肾气丸吃一年,腰围少10寸。20. 椒附散,生阳气21. 肺很娇弱,人很多大气都在胸口这。胆主决断。人大肠,麻杏甘石汤治肺热,同时也可治痔疮热痛。22. 肺用生脉散保元汤来保养 (五)气血、阴阳:1. 睡不饱的阴虚补血:小建中汤或当归补血汤2. 上火不要先去火要滋阴:猪肤汤3. 治口疮:当归补血汤加补中益气汤加晚上9点睡。一夜可好。想快再加点附子4. 人紧张,肝火旺,白芍5钱,让人不紧张;胃火旺,早晨起口臭嘴干口渴,生石膏;丹皮,让人不发炎;小肠火,膀胱火,尿又黄又红,浓茶色。5. 虚症中风不能动: 附子换乌头的肾气丸,吃5个月可好6. 子宫肌瘤,阴实,用补阳药7. 熬夜太多,补药进不去怎么调,淤血补药进不去怎么调。如果身体太多痰湿补药进不去,用二陈汤。8. 灸章门穴,补五脏之阳9. 炙甘草汤,治疗心跳不规律,血虚10. 吃补药,性价比最高薯蓣丸;补血,炙甘草汤11. 一天炙甘草汤补阴,一天真武汤补阳。补血的方法12. 癌症化疗后,老人吃的最好的补药,天真丸,三清丸13. 真武汤对应朱鸟汤,吃真武汤几天后吃一次朱鸟汤收阳14. 猪肤汤最滋肾阴15. 肚脐到耻骨下五分之二的关元穴,灸,补命门16. 炙甘草汤,超级补血17. 古代天王补心丸,不含麦冬,用生熟地,比较像薯蓣丸,补药;后代天王补心丸,青春期孩子吃后就没有青春了,不要吃。18. 失眠、心烦、小便不利,水中有热,猪苓汤19. 说胡话(发狂),抵挡汤,破淤血,会痛、拉。脑子中风,抵挡汤的粉每天1克,不会痛。比抵挡汤轻的是桃核承气汤。20. 左下腹自己按一下,会痛,说明腹中有淤血,可桃核承气汤。21. 按血海穴,会痛,有淤血22. 虚劳篇的大黄蛰虫丸,主证:曾经很辛苦过,比如熬夜赶稿,血虚,某块毛细血管内被烧干,堵住了,所以某块皮肤干干可以挠下皮肤屑来,或者白眼白不够白23. 健忘,有淤血24. 阴虚火旺,猪肤汤25. 水肥,真武汤加黄芪防己汤26. 血虚发热,高烧,熬夜赶稿5、6天后发高烧,用当归补血汤;或者口腔溃疡,用当归补血汤,很滋阴27. 当归 补血汤加补中益气汤,煎剂,再大睡一晚14小时,口疮就好28. 血虚头痛,风邪入内,川穹茶条散,六经头痛总方,同时吃当归补血汤,赶走后赶快用血补上。29. 真血虚用六蒸六晒熟地,当归黄芪,再加龙骨牡蛎,补血。造血机能方面补血。30. 体质较寒的人吃补药前,先吃一段厚朴温中汤。另一种方法,补药中加十分之一的反佐药分经下火。丹皮栀子玄参白芍甘草。丹皮让人不会发炎,栀子让人不烦。心火旺加黄连,胃火旺加生石膏,肺火旺加黄芩,大肠火加地榆,小肠火加麦门冬天门冬。每次火起来一般都从肝经开始。31. 四物汤是跳血的方,川芎是血管清道夫。当归释放肝里的血,白芍让血进肝去养,熟地生血,川穹让血流得比较通畅。总体是让血流动起来肝经调血之方剂,非心经造血之方剂。常月经痛可喝。32. 四物汤也适合一天到晚坐办公室不动的人33. 吃四物汤同时也要吃肾气丸防止太劳累(六)腿脚:1. 脚疼,脚踝脚背:芍药甘草附子2. 脚跟疼:补肾3. 足跟骨质增生:芍药甘草附子胡延索(延胡索?)4. 脚疼,脚踝脚背,各种寒性绞痛:芍药甘草附子。非寒性,去附子5. 膝盖不舒服,张仲景肾着汤,治疗膝盖后面牵连到这个腰;或阳和汤大量地黄加少量麻黄6. 阳和汤,去阴实,治疗膝鹤骨7. 只有关节用,阳和汤(七)奇经八脉:中风,右边不能动,阴角病,厥阴肝经病督脉伤,补髓,地黄,肾气丸,鹿茸鹿角任脉伤,补筋,天雄散,桂枝龙骨牡蛎汤哪条脉虚, 哪条脉就蹦得很紧。真武汤,大补阳药,任脉从肚脐往下非常紧,可用冲脉伤,补气,黄芪,保元汤,灸关元。带脉伤,补肾阳角伤,益胆,温胆汤,通三焦阴角伤,补肝,吴茱萸汤,小建中汤阳维伤,调卫,营卫不和,干姜附子汤阴维伤,养荣(八)失眠:1. 酸枣仁汤加柴龙牡加半夏,治疗熬夜失眠睡不好。灸完关元,吃0.3公克每天,固定命门火。 2. 失眠:栀子豆豉汤,交心肾的代表,主证:胸口梗梗的不舒服,心中有热懊恼上火,胸口烦闷。(柴胡)桂枝龙骨牡蛎汤,睡眠浅,总醒多梦。猪苓汤的失眠,燥热,小便不通,水跟热纠缠在一起。酸枣仁的失眠,本来不失眠,熬夜熬久了熬夜过头睡不着。朱鸟汤:想事情怎么睡也睡不着。 3. 失眠脉,肝脉会有浮细弦的一条(浮代表有火,细代表虚,紧,弦),贴在皮肤表面,就是睡的不够,当然再往下按中取还会有肝脉,酸枣仁汤症。苹果买,就是太细的脉。 4. 能睡着,但品质不好梦多等,桂枝龙骨牡蛎汤;梦不好,柴胡龙骨牡蛎汤(九)摸脉:1. 右手:寸,肺;关,脾胃;尺,大肠及生殖系统的肾。2. 左手:寸,心;关,肝胆;尺,小肠及泌尿系统的肾3. 浮脉,一整片浮,感冒;另一种浮脉尖尖的,局部发炎上火;一般中取来看内脏是否好,有力为好;附骨脉,阴实症;4. 脉虚无力,脉实有力,吃饭前后把脉练虚实的脉感。 5. 孕妇脉把男女,两手一起无名指贴尺脉,慢慢加重,哪个手先碰到脉的跳动,一般男左女右 6. 给别人把脉要用自己的右手去把,不要用左手。7. 右关与左关,哪边比较弦,一般左边肝胆脉比较弦的多,如果右关脾胃脉反而更弦,说明肝胆乘脾,肝阳虚克成脾阳虚,也即脾胃容易受情绪影响吃不下饭拉肚子等,压力大8. 四季脉,春脉弦,肝脉;夏脉洪,心脉;秋脉浮,毛脉;冬脉沉,石脉。脾胃脉,长夏季,缓和没特征。人将死出现真脏脉,各脉特点加剧,心脉洪,肝脉弦,肺脉浮,肾脉沉,脾胃脉缓和,更深;或有人本来脉虚反而各脉很实,二周内必死。9. 失眠的人心肾不交的脉,心和肾脉就完全不同。左寸右尺非常不一致,一定心肾不交失眠。10. 肾脉实有力,肾强,无力,肾虚,容易夜尿;11. 脂肪肝的脉,小馒头一样沉在底下,圆圆的,不弦;12. 一整片浮的脉,感冒,过两天,掉到里面,中取以下,邪入里13. 肝火大的脉,失眠的脉,浮细;肝脉鼓起来一坨像茧子,天天生气;肝脉尖尖,生气;14. 虚劳脉与阴实脉:虚劳脉,脉很弱,把不到或者很宽大,又宽又扁。15. 阴实脉,长肿瘤的体质或者曾经得过肿瘤,浮中沉都把不到,再往下按到骨头上才觉得很有力,附骨脉。16. 左关把到浮细的脉就是酸枣仁症太劳累失眠;整片浮大的脉是炙甘草症的脉。17. 浮浮尖尖的脉,有火。心火左寸浮尖或者舌头长疮(可用黄连菖蒲) (十)灸(穴)法1. 八汇穴保养灸法:脏汇章门,肝经穴,章是长得特别美好的大树,灸此补五脏之阳,糖尿病 的必灸之穴。腑汇中缓,缓指肠胃的胃,正对胃正中间,胃气通六腑的气,灸后机能大开气机顺畅,胃口开走路快代谢好。气汇檀中,补气,还治痰水压心脏,消化系统机能不旺盛水肿,(中缓、檀中合灸,预防心脏病),灸后不能吃去体表火的药,如高山茶,竹笙竹茹。血汇膈腧,膀胱经,胸椎第七椎下的凹处脊椎骨正中往两旁旁开1.5寸也即2指处,最大的筋,最多的淤血汇处,血府逐瘀汤逐这个地方的血,血路不通各种血病血癌淤血贫血都可用此穴 筋汇阳陵泉,膝盖突出两个地再取第三个形成三角形的位置,胆经上的穴,常灸筋不容易扭伤,很容易拉开,扭伤灸此恢复快,惯性扭伤脚的人一定是牛肉吃很多的人,因为牛是木畜吃多全身筋变烂,肝不能补只宜泻。脉汇太渊(脉的寸口)。骨汇大柱,全身骨头的能量汇聚于此点,若不想炖转骨汤的话,就常灸大柱20岁前都能长高,或骨折后想快点好。髓汇绝骨,脑容量不足灸此,艾草不能直接放在脊椎骨的上面,不能灸督脉,会把骨髓烤干。2. 穴道越虚越会凹下去,沿着背脊骨太阳膀胱经按,可以按出哪几个穴特别凹,或者特别痛,说明该脏腑特别虚,就灸那个穴,一个月后肉长平,该脏腑变好3. 第一胸椎(即头低下去后不跟着一起低下去的那个凸起的最高的骨头)上面的凹处叫大椎,下面的凹叫陶道,陶道旁开1.5寸即大柱。想长高20岁前常灸此。4. 髓汇绝骨,如果想造血机能的长高需 要灸大柱;胆经绝骨是通脑经上的,灸此补脑;造血需大柱绝骨都灸。常灸大柱到老不需担心骨质疏松。5. 长寿灸灸足三里,肾气没有还可活,胃气没有不能活。灸此老人家能吃饭就还能活。此穴疏通气机,灸别地儿上火就可灸此。6. 关元是小肠俞,灸此补小肠(心),补命门,对膀胱无力病变,直接补丹田之气,讲课不会用丹田之气可吃潜阳丹不吃的话就可灸此。7. 三阴交,三阴交汇,灸此相当于吃肾气丸,再灸绝骨大柱同时,更好,也可再灸章门。 (十一)其他:1. 青春期:转骨汤帮助长身高。青春期发育孩子喝,让孩子发育比较好平衡:还少丹方子,放鸡汤里炖,药材要最好的,去找刚刚会叫的小公鸡,纯种乌骨鸡,去掉五尖,水开加水四次,接近冬至吃,寒冷时,寒流来时吃最好;但吃前最好先化内伤:三棱、莪术各三钱,再加六钱或更多黄芪,半杯红曲。一个冬天三锅(次)。或全家一起吃:炖肉汤加炙过的三七,至少18头的。三天两头家常吃。2. 青春痘外用治标法:黑豆打粉加一点美容的藁本,水调,外敷,洗澡前敷,洗澡后洗掉3. 土茯苓三两煮水喝,去毒去湿去风,治脑内痛。4. 土茯苓:剔骨搜风,膝盖积液,牛皮鲜,骨头里塞住的脏东西5. 大豆芽,可以去体内湿气风邪。大豆芽,每天半斤,连续三个月,可瘦小腹,丰胸,美白,降血压,解毒,排宿便6. 马钱子,防风的,治狂犬病7. 骨质疏松:桂枝汤加附子、白术8. 淋巴细胞比例30pa 到50pa之间正常,小于30pa痨病体质,大于50pa逸病体质;正常范围内的数值越高,副交感神经越发达9. 中暑:六一散10. 剧毒:鲢鱼甘草汤11. 大黄蛰虫丸,乌梅丸煎剂,或者土茯苓,都可12. 柴胡汤第一、真武汤第二之病最多13. 五脏的病会显现在手六经、足六经上,六经病会显现在足六经上,人体挡病毒的经一定是足六经,比较长。14. 十补丸,补督脉15. 陈士铎减肥方补气消痰饮
2023-08-10 03:50: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