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olcanoVol
-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形成的历史轨迹进行简介。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形成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形成,与当时特定的社
会经济、政治背景,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修养、知
识积累,以及他们的长期报刊工作经验是分不开
的。马克思、恩格斯走上报刊工作岗位,提出
新闻思想的时候,正是德国社会“新时期降生和过
度的时代”。封建经济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力的
马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形成的
历史轨迹
【摘要】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形成,大约经过《莱茵报》、《新莱茵报》和《社会民主党
人报》这三个不同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在这期间的报刊实践和革命活动中形成的新闻思想,
向我们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形成的历史轨迹
科学勃兴,专制制度的腐朽和资产阶级反抗活动的加剧,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极为有利的经济和政治条件。尽管德国当时是封建落后的农业国,但是到了19 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通过对行会制度和封建束缚的克服,借助关税同盟和科学技术的双翼,仍然缓慢地发展起来。
随着新经济的起飞,资产阶级同封建统治者的矛盾与冲突日益尖锐。德国资产阶级的反抗运动,起初是以知识分子的反抗和文学活动的形式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以极大的热情投身社会斗争和理论交锋的急流,他们争鸣、论战、探索、写作,社会运动和报刊实践成了他们寻求真理、磨练斗志和清算旧意识的学校。在多年的丰富的社会实践中,他们渐次深化地提出并最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奠基人,除了时代为他们提供的经济和政治条件
外,还依赖于他们刻苦地钻研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具备全面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新闻思想而言,他们通过对人类创造的精神遗产的批判、继承和创新,特别是研究和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法国启蒙思想、德国古典哲学和他们同时代的思想家、政论家及报刊活动家(如布·鲍威尔、卢格、赫斯等)的理论的合理成分,对它们进行改造和加工,得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结论,并依此为基础形成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同时,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成长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长期的报刊实践和丰富的新闻工作经验,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得以形成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是无愧于“报刊活动家”称号
的,他们的名字同一连串报刊联系在一起的。他们
社会经历的相当部分是从事新闻工作的,他们创办
和参与编辑的报刊有12 家,为200 多家报刊撰写
过稿件。1848 年-1849 年他们创办了《新莱茵报》,
是其斗争的鼎盛时期,不到一年时间,他们发表了
400 多篇报道和时评。1851 年-1862 年,他们为《纽
约每日论坛报》连续撰稿10 年,发表通讯约500
篇,晚年他们指导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机关报的工
作,留下许多宝贵的指示。正是在马克思、恩格斯长
达半个世纪的报刊活动里,我们可以看出马克思主
义新闻思想形成的历史轨迹。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实践活动
随着世界观的转变与报刊实践的深化,马克
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渐次经历了由民主报刊思想
向工人报刊思想再向党的报刊思想演进的过程。民
主报刊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准备阶段。
《共产党宣言》出版以后工人报刊思想的形成,标志
着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建立。在无产阶级政党普
遍建立和无产阶级报刊蓬勃发展的推动下,马克
思、恩格斯形成了自己的党报思想,这标志着马克
思主义新闻思想的逐渐成熟。马克思、恩格斯新闻
思想的形成的三个阶段,分别以他们革命活动和报
刊实践活动中心的三家报纸为中心,它们是《莱茵
报》、《新莱茵报》和《社会民主党人报》。下面,笔者
就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报刊活动和革命活动历史进
程为顺序,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的演进作
一番历史的考察。
(一《) 莱茵报》时期———民主报刊思想
早在1837 年11 月马克思就开始给《德国缪斯
年鉴》撰稿,并计划出版戏剧评论杂志,可惜没有成
功。后来他在“博士俱乐部”成员梅因办的《雅典娜
神殿》上发表名为《狂歌》的两首诗,这是他第一次
在报刊上公开发表作品。1838年夏天以后,恩格斯
开始利用学习经商的业余时间,撰写文学作品,同
《不来梅城市信使报》、《不来梅娱乐报》和《不来梅
杂谈报》建立了联系。此外,他还在《知识界晨报》、
《谷登堡纪念册》上发表文章。不久,恩格斯又同青
年德意志运动有了接触,并开始为其机关报《德意
志电讯》撰稿,他的第一篇政论《乌培河谷来信》就
发表在《德意志电讯》上,这篇文章引起了社会各阶
层的强烈反响。恩格斯对新闻报道的真实性第一次
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提出了关于出版自由问题
的看法,鲜明地表示对思想禁锢政策的反对立场。
在这一时期恩格斯还就通俗书报的人民色彩等问
题发表过自己的意见。到马克思毕业前夕,普鲁士
报刊界正处在黑暗时期,马克思比喻说这是精神上
的大斋期,没有出版自由,没有自由报刊。1840 年威
廉四世即位,他于1841 年12 月24 日颁布了圣诞
赦令:放宽书报检查。人们期盼多年的出版自由,就
要由新国王的恩准而实现了。在一片欢呼和谢恩声
中,只有马克思发出了声讨圣诞赦令的檄文,这就
是马克思的第一篇政论作品《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
检查令》。他在这篇文章中全面阐述了对出版自由
的崭新的思想。
1842 年1 月1 日至1843 年3 月31 日《莱茵
报》(全名《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在莱茵省
冯广圣,张前平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形成的历史轨迹
109
科隆市出版。1842 年3 月起马克思为该报撰稿,同
年10 月起成为该报政治版编辑。马克思在这个岗
位上表现得既有魄力又有才智,他撰写社论,同一
贯好事诬陷的《总汇报》进行论战。此前,他已向另
一家报纸《科伦日报》发起了反击。在他的政论和报
道中,马克思论述了报刊同政治的关系,并接触到
普鲁士社会十分敏感的问题———共产主义问题。由
此开始,马克思经常阅读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
参加社会主义问题的讨论会。同时,作为一名主编,
他常常遇到对各种经济问题发表意见“难事”,这促
使他开始钻研政治经济学和讨论各种社会经济问
题,最终使他成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奠基
者。而在当时,他以对人民的同情和通过调查获得
的无数确凿、有说服力的材料,就许多经济问题发
表有真知灼见的文章,为政治上和社会上备受压迫
的贫苦群众呐喊,其中最知名的是为捡拾枯枝作燃
料的贫民和为摩塞尔河谷濒于破产的农民辩护的
文章。这些文章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又进一步
阐发了马克思关于报刊人民性的思想和保障人民
享有出版自由的思想。在《莱茵报》的后期,报纸不
仅要同书报检查制度作顽强而巧妙的斗争,还要同
来自“自由人”集团的错误进行斗争。在后一种斗争
中,马克思开始形成和表述报刊工作的策略思想。
在为《莱茵报》免遭查封的最后斗争中,马克思为民
主报刊的生存权利进行了有力的辩护,系统地阐述
了人民报刊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功能,指出了报刊同
人民和同政府的关系原则,并再次抨击了书报检查
制度的反人民性。恩格斯也在该报发表了许多文
章,恩格斯没有全面揭露和系统批判书报检查制
度,但他对散见于普鲁士邦各种法律中有关限制新
闻出版自由的条文作过深刻的批驳。
(二《) 新莱茵报》时期———工人报刊思想
马克思被迫离开《莱茵报》以后,决定同卢格前
往普鲁士政府无法禁锢的巴黎,创办一种采取独立
思考方针的杂志,这便是德国第一个社会主义刊物
《德法年鉴》。马克思为杂志拟定的纲领,表明了他
作为共产主义者以后的办报思想。《德法年鉴》于
1844 年2 月出版了唯一的一期,上面刊登了马克思
和恩格斯的各两篇文章,这些文章标志着他们已经
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
共产主义的转变。由于与卢格逐渐产生思想观点的
分歧和经济拮据,《德法年鉴》未能继续出版。作为
一个不屈的革命家,马克思一方面以很大的精力从
事哲学和经济学研究,另一方面在《前进报》、《德意
志- 布鲁塞尔报》等报刊上撰稿,并将这些报刊改
造为倾向共产主义和宣传共产主义的报刊。这一阶
段的报刊实践,使马克思关于无产阶级报刊的思想
进一步成熟和完善起来。1844 年9 月,恩格斯从英
国回到故乡巴门。此前,他一直为欧文派报刊《新道
德世界》和宪章派报纸《北极星报》撰稿。回到故乡
以后,他一边热心地从事社会主义的宣传与组织工
作,一边推销马克思参与编辑的《前进报》,为《北极
星报》报道大陆的社会主义运动,并同赫斯等人筹
备出版《社会明镜》。他们合拟的创刊词———致读者
和撰稿人的信,体现了恩格斯当时的办报思想。
1845 年4 月,恩格斯也搬到布鲁塞尔,和马克思并
肩工作。在那里,他们一起讨论报纸工作,还共同组
织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后来,恩格斯受该委员会
委托去巴黎联系并组织一个类似委员会。此间他还
帮助法国共和派机关报《改革报》克服蒲鲁东主义
影响,向法国工人阶级宣传共产主义世界观。这时,
“真正社会主义”(一种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开始
在德国像瘟疫一样蔓延开来,并在法国、英国、北美
一些工人组织中间泛滥。它的代表人物之一克利盖
在美国创办的周报《人民论坛报》上,大肆鼓吹“真
正社会主义”。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除了反对
克利盖的错误,还同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卡尔·
海因岑、“真正社会主义者”格律恩以及蒲鲁东的小
资产阶级空想社会主义的错误倾向作斗争。马克思
恩格斯的这些活动,坚持了报刊的无产阶级方向,
表明了维护正确的办报方针的原则和立场,并为此
积累了经验。
1848 年5 月31 日,马克思、恩格斯领导的“革
命无产阶级最好的机关报”———《新莱茵报》(署
1848 年6月1日出版)传遍了科隆市大街小巷。《新
莱茵报》总共出版了301 期,马克思、恩格斯大展雄
才,他们的报刊思想和策略原则有了极大发展。革
命失败以后,马克思、恩格斯被迫再次流亡国外,定
居英国。反革命卷土重来,革命者的言论出版自由
被剥夺殆尽。马克思、恩格斯面临着两个任务:总结
刚刚过去的革命经验,指定新的策略;为即将到来
的新的战斗培养干部。而这两个任务的完成都离不
开报刊。经过半年努力,《新莱茵报·政治经济评论》
终于问世,这个理论杂志共出了6 期。在创办和出
版过程中,马克思、恩格斯就报纸和杂志的不同特
点、舆论的社会功能、工人参与办报的意义等问题
2007 年玉林师范学院学报第6 期
110
进行了探讨。1848 年-1849 年欧洲革命失败至
1864年9月第一国际成立,是工人运动低潮时期。
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以很大精力从事理论研
究,为无产阶级在未来革命中铸造理论武器,同时
继续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进行报刊活动。
(三《) 社会民主党人报》时期———党的报刊思想
1864 年9 月28 日,第一个无产阶级群众性国
际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后面简称为“国际”)在
伦敦成立,马克思是它的灵魂人物。他和恩格斯以
无比的热情投入它的工作。他们对国际的贡献之一
就是领导国际的机关报刊并使它们保持无产阶级
倾向。国际的第一份机关报是《蜂房报》,但由于受
工联主义的影响,它从来不是称职的机关报。根据
马克思的建议,国际总委员会同意并委托他起草把
《蜂房报》清除出国际的决议,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关
于报纸工作的又一个重要文献。国际另一份重要的
机关报是《工人辩护士报》,马克思曾经热情地参与
它的工作,恩格斯也为之撰稿。他们对第一国际报
刊的指导和经验,是马克思主义党报理论的来源之
一。同时,马克思恩格斯继续为一些资产阶级报刊
撰稿。巴黎公社时期是他们报刊活动最紧张、最繁
忙的时刻。他们关注和评价公社的新闻政策和报刊
活动,发表关于公社活动的声明,反击资产阶级和
各国政府对公社的诽谤和攻击,还就公社事件撰写
了重要文献《法兰西内战》。马克思恩格斯这一阶段
的报刊活动,为我们探究无产阶级专政下的报刊政
策和报刊有机运行的特点,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9 世纪60 年代中期,德国工人运动日益高涨,
逐渐发展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德国的工人运动
起初分为以拉萨尔为领袖的全德工人联合会和倍
倍尔、李卜克内西领导的爱森纳赫派(德国社会民
主工党),这两派分别出版自己的机关报。马克思、
恩格斯作为德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导者和忠诚战
士,对两派机关报分别采取不同的态度。出于在德
国宣传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和建立真正的无产阶级
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起初同意为拉萨尔派的机
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撰稿。当他们发现该报违背
原先的诺言,鼓吹对拉萨尔的个人崇拜,向俾斯麦
政府献媚以后,立即对该报提出尖锐的批评,并毫
不犹豫地退出撰稿人队伍。他们批评拉萨尔主义和
批评《社会民主党人报》的言论,是党报思想的一个
重要内容,它表明了无产阶级党报工作鲜明的阶级
性。
同机会主义报刊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克思、
恩格斯以满腔热情无微不至地关怀真正的德国工
人党,他们和在国内工作的战友一起,为报刊拟订
正确的方针和策略,批评它们的错误,指出失误和
不足,为它们筹措资金,及时地为它们撰写通讯和
理论文章。从马克思、恩格斯那里获取教益的党报
有《民主周报》、《人民国家报》、《前进报》、《社会民
主党人报》(红色)、《新时代》等。除了德国的党报
外,其他各国工人阶级的党报也从他们那里获得了
许多正确的指导和热情周到的帮助。在这些党报
中,德国党的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报》(反社会党
人非常法有效期间在苏黎士和伦敦出版,人们称红
色《社会民主党人报》,以同拉萨尔派的《社会民主
党人报》相区别)得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帮助最多,
时间最长。特别是在恩格斯的指导下(因为马克思
于1883 年逝世),《社会民主党人报》成了19 世纪
最出色的党报。马克思、恩格斯对党报的指示和对
党报工作经验的总结,特别是对《社会民主党人报》
(红色)和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的论述,极大发展
和丰富了他们的党报思想,使他们从40 年代形成
的新闻思想有了质的飞跃。
从1864 年-1895 年,马克思、恩格斯的党报思
想已经形成并不断发展,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
思想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层次。关于党的机关报,
马克思、恩格斯都要求报刊要按照“党的精神”进行
工作,这一要求同时也是针对党的领导机关的,不
论是党的领导机关,还是党的报刊,都要遵循党的
纲领和党的策略原则。他们多次声明与那些不执行
党的纲领和党的策略的报刊无关联,或者批评执行
错误路线的党的领导机构或领导人。恩格斯写到:
“党刊的任务是什么?首先是组织讨论,论证、阐发
和捍卫党的要求,驳斥和推翻敌对党的妄想和论
断。”同时在党内,他主张创办争论专刊,允许在党
的纲领和道德范围内自由批评党的某些纲领和策
略。马克思致信给党的领导人,要求听取党的报刊
对它的批评,不能认为“自己是超乎于党的批评之
上的,并且把任何批评斥为大逆不道”。我们从中可
以看出马克思恩格斯对党报的性质和党报的使命
有了明确的认识和规定。同时,对于党报工作的具
体业务,马克思、恩格斯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形
成了明确的办报指导思想。他们认为党报工作者应
有政治立场、道德品质、业务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
应在长时期的工作实践中加强修养。
冯广圣,张前平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形成的历史轨迹
111
三、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评价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新闻思想主体是
关于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的观点,这一时期的新闻
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期———早期新闻思
想,是他们新闻思想的第一个阶段,也是马克思主
义新闻思想的准备阶段,它奠定了他们新闻思想的
基础,但在许多方面还不够成熟和全面。到了《新莱
茵报》时期,共产主义代替了革命民主主义,唯心主
义为唯物主义所取代。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自由
观和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人民观,把自由报刊和人
民报刊思想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水平。所以说,工
人报刊思想是民主报刊思想根据历史发展规律科
学发展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在这一时期指出的
关于工人报刊的使命和原则,奠定了他们一生报刊
理论与实践的基调,构成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并在
以后的报刊实践中恪守不悖。实践证明,《新莱茵
报》时期的工人报刊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
想的主体,不仅全面地提出了基本原理、方针和原
则,而且一直到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它们不断发
展深化,但从未有过动摇或根本的改变。马克思、恩
格斯在《社会民主党人报》时期的新闻思想,是他们
的政治思想和科学观点处于成熟时期,无产阶级运
动处于政党建设新阶段时期的报刊思想,党报思想
是工人报刊思想的高级发展阶段。这一思想的形
成,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思想已经走完了
民主报刊———工人报刊———党的报刊的三个发展
阶段,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奠基任务已告完成。
以上对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的回顾表明,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报刊实践
经验进行理论总结的结果。正是长达50 余年的民
主报刊、工人报刊和党的报刊的丰富实践,正是他
们的大量指示、方针、纲领、论述和他们的一系列批
评意见,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从而也使他
们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奠基人而永垂
史册
相关推荐
什么是“拉萨尔主义”?
拉萨尔主义 19世纪60—70年代德国工人运动中出 现的一种机会主义的思潮和派别。因其创始人德国 工人运动的鼓动家拉萨尔而得名。代表作有“拉萨尔的 《工人纲领批判》、《公开答复》和《资本与劳动》等。拉萨尔主义认为,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阶级的贫困是由所谓 “铁的工资规律”造成的;要废除这个规律,就必须建立生 产合作社,使工人成为自己企业的企业主,获得全部劳动 所得;要建立生产合作社,必须依靠国家帮助;要取得国 家帮助,必须争取普选权,其途径是建立全德工人联合 会,进行和平和合法的宣传鼓动。此外,它还反对工农联 盟,把农民和小资产阶级称为“反动的一帮”;支持普鲁士 王朝通过战争的手段自上而下地统一德国,力图把工人 运动引上所谓国家社会主义的道路。总之,拉萨尔主义最 核心的内容是由普鲁士资助建立生产合作社和争取普选 权来和平实现社会主义。拉萨尔主义一度给德国工人运 动造成很大危害,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发展 的主要障碍。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蒲鲁东》、《哥达纲领 批判》等著作中,对拉萨尔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他们 指出,“拉萨尔的全部社会主义在于辱骂资本家,而向落 后的普鲁士容克献媚”,是一种地道的“普鲁士王国政府 的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255—256 页)2023-08-13 03:53:134
拉萨尔主义的拉萨尔主义概述
拉萨尔主义曾被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后来不再这样称呼),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德国的小市民为主体的社会结构。在拉萨尔看来,国家是超越阶级,凌驾于一切人之上的普遍利益的代表。拉萨尔宣称通过建立工人合作社就能够实现社会主义,而为了建设工人合作社,就必须依靠国家的帮助。在这里,拉萨尔所期望的国家帮助不是来自于工人执政的民主共和国,而是来自于普鲁士政府,这无疑是错误的。为了笼络工人打击自由主义,普鲁士政府实行了一些提高工人福利的待遇的政策,但如果因此而与普鲁士政府结盟,就等于巩固了专制统治。尽管拉萨尔提出要实现普选权,但是普鲁士政府不可能做出太多的让步。拉萨尔宣称存在铁的工资规律,他认为工资的提高会刺激工人生育更多的后代,随着过剩人口的增多,工资将又被拉回到原来的水平上。既然工资水平是无法得到提高的,那么工人就应该放弃旨在提高工资的一切斗争。如放弃罢工等。铁的工资规律的理论不过是对马尔萨斯理论的抄袭。马克思用深厚的政治经济学学识指出,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是众多的,影响工资的规律不仅不是铁的,而且是富有弹性的。工人通过斗争是能够提高自己的待遇的。工人应该不放弃任何的斗争手段,包括和平合法斗争的形式。拉萨尔声称,除了无产阶级,一切阶级都是反动的一帮。所以,他反对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小农联合起来推翻专制统治。拉萨尔又否认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机关,认为国家是超阶级的,通过国家的帮助,就能消灭资产阶级。马克思指出,对于当时的德国来说,最首要的任务是推翻专制制度,只要德国资产阶级愿意推翻普鲁士的专制制度,无产阶级就要与他们一起进行民主斗争。尽管无产阶级不可能因此获得政权,却能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奠定社会基础。拉萨尔却与专制势力联合起来,要将工人变成为维护专制制度的帮凶。所以他提出,工人应放弃夺取政权的愿望,实现共产主义要依赖于国家的支持。拉萨尔逝世后,恩格斯在书信中写道:若不是拉萨尔过早去世,那么必将看到拉萨尔背叛无产阶级的一天。马克思也指出“拉萨尔的全部社会主义在于辱骂资本家,而向落后的普鲁士容克献媚”,是一种地道的“普鲁士王国政府的社会主义”。这一切得到了事实的证明,后世的历史学家发现了拉萨尔写给俾斯麦的书信,表明拉萨尔和普鲁士政府确实达成秘密的交易。2023-08-13 03:53:201
拉萨尔主义的介绍
19世纪德国工人运动中的社会主义思潮。以拉萨尔为主要代表。认为无产阶级只要通过和平的合法的斗争,争得普选权,就可以把君主专制国家变为自由的人民国家;否认无产阶级进行经济和政治斗争的必要性。2023-08-13 03:53:331
拉萨尔主义的拉萨尔简介
拉萨尔(1825――1864)出身于德国犹太富商家庭,少年时代曾被称为神童,青年时代在柏林大学学习过黑格尔哲学,后来成了律师。他在欧洲1848年革命期间,投身于革命运动,为马克思所领导的《新莱茵报》工作过,并曾被捕入狱。在1849年2月至5月期间,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四次以《拉萨尔》为标题,在《莱茵报》上公开发表文章声援过拉萨尔的斗争。革命失败后,他继续从事律师工作,完成了为哈茨费尔特伯爵夫人办理离婚案的工作,伸张了正义,获取了良好的名声。当沉寂了一个时期的国际工人运动在六十代年初开始复苏的时候,拉萨尔积极参加了德国工人运动,于1862年和1863年先后发表了《工人纲领》、《公开答复》等小册子。1863年5月担任了当时最大的、最重要的德国工人组织――全德工人联合会的主席, 而此时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正在远离德国的英国。2023-08-13 03:53:461
拉萨尔的德国两大工人派的统一
1864年拉萨尔在为红颜的决斗中去世之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德国工人运动中的拉萨尔主义采取了更加严厉的批判态度,矛头集中在其策略上,而这种策略又被当时德国最大的工人阶级组织所接受。拉萨尔在《工人纲领》和《公开答复》中,在批判普鲁士政府的反动政策,阐明建立独立的工人阶级政党开展政治斗争的必要性的同时,宣扬所谓“铁的工资规律”的老生常谈,声称工人的工资只是围绕平均工资上下波动,无法摆脱贫困。怎样才能提高工人的生活水平,实现工人的解放呢?拉萨尔开出了两个药方,一是“国家帮助建立合作社”,一是“普遍的、直接的选举权”。拉萨尔的信条在他去世后的十几年间,一直被“全德工人联合会”即拉萨尔派信奉着。当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75年得知他们的老朋友李卜克内西所领导的德国工人组织――爱森纳赫派要与拉萨尔派合并,并在纲领草案中采用了许多拉萨尔派的提法时,便压抑不住内心的愤怒。马克思写了有名的《哥达纲领批判》,恩格斯也写了一封措词尖锐的批判信。马克思的学生和追随者李卜克内西等人在接到“批判”后,认为从当时德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合并时做出一些妥协,保留拉萨尔派的某些对整个工人运动无害的提法还是必要的,便没有采纳马克思、恩格斯的意见,德国两大工人派别终于实现了统一。2023-08-13 03:54:001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批判谁和谁的观点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批判拉萨尔主义的观点。释义:《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在晚年写的一部伟大著作,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纲领性文献。它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同机会主义的反动纲领的尖锐对立。概述:1875年,德国工人运动中的两派,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达成合并的协议。在制定统一的新党纲时,爱森纳赫派的领导人在协商中作了无原则的协妥,把一些拉萨尔主义的错误观点写进纲领草案中。马克思认为,原则性纲领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一些可供人们用以判定党的运动水平的界碑,决不能降低党的理论水平,用原则来做交易。他写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随函寄给爱森纳赫派的领导威·白拉克等人。这就是后来以《哥达纲领批判》著称的文献。主要内容:《哥达纲领批判》没有对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作具体分析,不过它既已说明了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也就为高级阶段和第一阶段的区分划清了界限。这部著作在批判《哥达纲领》草案关于超阶级国家的极端庸俗和反科学的观点时,彻底揭露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指出,在不同的文明国度中的不同的国家,不管它们的形式如何纷繁,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建筑在资本主义多少已经发展了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上,都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指望通过这种国家的帮助,和平地实现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幻想。宣扬这类对国家的忠顺信仰,或者对民主奇迹的信仰,是背离社会主义的对奇迹信仰的妥协。它强调指出,无产阶级要进行巨大的革命的社会改造,以实现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就必须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023-08-13 03:54:133
《哥达纲领批判》阐述了哪些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内容讲解 在这部著作里,马克思尖锐地批判了拉萨尔机会主义路线,深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路线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全书共分四章。第一章在第一章里,马克思主义剖析了《哥达纲领》草案第一部分的五个条文,着重批判它鼓吹拉萨尔主义分配观点的错误,第一次阐明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原理,并具体阐明了社会主义时期的分配原则。第一节,马克思批判了《哥达纲领》草案中“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有益的劳动只有在社会中和通过社会才是可能的”和“劳动所得应当不折不扣和按照平等的权利属于社会一切成员”的错误观点。马克思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如土地、矿山等也是财富源泉,劳动只有在具备了相应的对象和工具的条件下进行,才能创造出财富。资产阶级避而不谈生产资料这一先决条件,鼓吹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这实际上为了掩盖资本主义的剥削,是让工人阶级在不触动私有制的前提下进行革命。上述问题,实质上涉及到是保留私有制还是消灭私有制的问题。第二节,揭露《哥达纲领》“修订”国际工人协会临时章程,只提“在现代社会,劳动资料为资本家阶级所垄断;由此造成的工人阶级的依附性是一切形式的贫困和奴役的原因”,而不提地主阶级对劳动资料的垄断。“仅仅攻击资本家阶级,而不攻击土地所有者”的实质是反对资产阶级而保护地主阶级,是一种改良主义,是“半截子”革命。第三节,批判了《哥达纲领》中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与分配的相互关系问题上的错误,科学地论证了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产品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首先,马克思批判“公平的分配”、“平等的权力”都是超阶级的、历史唯心主义的机会主义的空话。“公平”是有阶级性的,在阶级社会中不存在各阶级都认可的“公平的”分配。在资本主义社会里,资本家将利润、工资看做是“公平的”分配,而这些对工人阶级来说都是不公平的分配,因为资本家占有的利润是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既然“公平的分配”是不存在的,那么“平等的权力”也就难以得到维护。其次,马克思批判“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是违背社会再生产原理和社会主义总产品分配原理的。对社会总产品的分配不是不折不扣的分配,而是有折有扣的分配,即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六种扣除之后,再进行分配。第三,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的原理,论证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在经过长久阵痛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出来的,通常人们称之为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有了高度发展的阶段,也就是简称的共产主义社会。在这里,马克思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在迫使个人奴隶般地服从分工的情形已经消失,从而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也随之消失之后;在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之后;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他们的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力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可以想见,在尚未达到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且带着旧社会痕迹的时期,也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原则只能是: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在这种分配原则之下,还隐藏着权力的不平等。第四,马克思批判了分配决定论,阐明了生产决定分配的原理,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分配方式决定于生产方式,分配方式的变革依赖于生产方式的变革,要改变资本主义的分配方式,必须首先改变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第四节,批判《哥达纲领》诬蔑农民是“反动的一帮”,阐明了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哥达纲领》中写道:“劳动的解放应当是工人阶级的事情,对它说来,其他一切阶级只是反动的一帮。”这里的“其他一切阶级”就是“中间等级”,主要是农民。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中间等级”具有革命性,并行将转入无产阶级的队伍。包括农民在内的“中间等级”并不是“反动的一帮”,而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军。诬蔑农民是“反动的一帮”,“不过是为了粉饰他同专制主义者和封建主义者这些敌人结成的反资产阶级联”。第五节,批判《哥达纲领》中散布的资产阶级的狭隘民族主义,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哥达纲领》中写道:“工人阶级为了本身的解放,首先是在现代民族国家的范围内进行活动,同时意识到,它的为一切文明国家的工人所共有的那种努力必然产生的结果,将是各民族的国际的兄弟联合。”这种“各民族的国际的兄弟联合”是从资产阶级的和平和自由同盟那里抄来的,实质上是散布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而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早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地显示出来,没有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就没有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巴黎公社失败的经验教训表明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必须加强无产阶级的国际主义。第二章本章批判拉萨尔关于“铁的工资规律”的观点,揭露资本主义工资制度的实质,阐明了工人阶级只有消灭雇佣劳动制度,才能摆脱贫困和被剥削的地位。主要内容有以下三点: 1.“铁的工资规律”是拉萨尔的捏造。拉萨尔认为:“在劳动的供求的支配之下,决定着工资的经济规律是这样的:平均工资始终停留在一国人民为维持生存和繁殖后代按照习惯所要求的必要的生活水平上。”[1]工人的工资总是在平均工资周围摆动,而决定工资摆动的,是工人人数的增加或减少。当日工资长期高于平均工资时,人口繁殖率提高,工人人数增加,工资就会下降;反之,当日工资长期低于平均工资,人口繁殖率降低,工人人数减少,工资就会上涨。因此,从一个较长的时期来观察,工人能得到的工资,只相当于维持其生存和繁殖后代所要求的必要的生活水平上。拉萨尔把资本主义的工资现象和无产阶级的贫困化说成是自然规律,是“铁的工资规律”。马克思指出,如果工资规律不是社会规律而是自然规律,无产阶级就不必进行革命,搞经济斗争也是毫无意义的。所以马克思说:“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我即使把雇佣劳动废除一百次,也还废除不了这个规律。” 因为,废除是以承认它的存在为前提的。 2.“铁的工资规律”的理论根据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其实质掩盖资本主义剥削的真相。拉萨尔用人口绝对数的变动来解释工资的变动,把无产阶级贫困的原因归之于人口的自然繁殖,归之于永远无法改变的自然规律。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失业、贫困是由于人口生殖太多,而不在于资本主义制度。这是十分荒谬的。恩格斯在1875年《给奥·倍倍尔的信中》中驳斥了这一谬论。恩格斯指出:“马克思在《资本论》里已经详细地证明,调节工资的各种规律是非常复杂的。”[2]工资是随着劳动力价值的变化,劳动日延长和劳动强度的提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业后备军的大小,物价的水平等等因素的变动而变动的。“随着情况的不同,时而这个规律占优势,时而那个规律占优势,所以它们绝对不是铁的,反而是很有弹性的。”[3] 3.把“废除工资制度连同铁的工资规律”作为奋斗目标,是“真正令人气愤的退步”。为了批判“铁的工资规律”,马克思阐明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工资不是它表面上呈现的那种东西,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只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掩蔽形式。”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力,而不是劳动。资本家使用劳动力的过程才是劳动。劳动力在使用过程中能创造出比他自身的价值更大的价值来。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而那个超过工资的更大的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了。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及剩余价值学说,揭开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说明工人阶级贫困的原因不在于工人人口太多,而在于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工人阶级只有消灭这种制度,才能得到彻底解放。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当时已在德国广泛流传,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纲领草案仍然写上拉萨尔的“铁的工资规律”,是对科学的工资理论和剩余价值学说的背叛。第三章本章集中批判了拉萨尔关于“依靠国家帮助”建立生产合作社实现社会主义的观点,论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途径。主要内容有以下两点:1.从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生产合作社,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创立了一些消费和信贷合作社,通过这些合作社相互接济,减轻中间剥削,有助于改善工人一些生活。这种合作社是有意义的,它的可爱之处是“工人自己独立创办”的,“既不受政府的保护,也不受资产者保护”。它表明工人在“力争变革现存的生产条件”。但是,这种合作社的价值是有限的,不可能从中产生社会主义。当国家政权和生产资料仍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时,工人创建的小规模的合作社,不是被资本主义大企业所吞没,就是蜕变为资本主义企业。 2.无产阶级不能依靠国家帮助走向社会主义。拉萨尔认为社会主义的目标不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而是废除铁的工资规律,使工人获得自己的劳动所得,实现公平的分配。为此必须通过自愿建立合作社使工人等级成为企业主。但是,工人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做到这一点,“在国家的援助和促进下实现的自由的个体的合作社——这是工人等级摆脱困境的惟一道路”。[4]拉萨尔主张,既然工人等级占人口的大多数,而普鲁士国家是为一切人存在的,那就应首先使工人争得普选权,使工人代表取得议会多数,通过工人在议会的多数席位制定国家预算法案,拨款帮助工人农民建立生产合作社,由此产生调节总劳动的社会主义组织,走向社会主义。这纯属欺人之谈。马克思讥讽地说:“这真不愧为拉萨尔的幻想:靠国家贷款能够建设一个新社会,就像能够建设一条新铁路一样。”社会主义只有“从社会的革命转变过程中”产生出来,依靠国家帮助的道路并不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途径,而是历史的陈货,是拉萨尔从法国天主教社会主义首领毕舍那里剽窃来的,是要把工人运动“从阶级运动的立场完全退到宗派运动的立场”。第四章本章批判哥达纲领草案鼓吹建立“自由国家”等谬论,阐述了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主要内容有以下三点: 1.“自由国家”不是无产阶级的目的。国家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器,它不可能对所有阶级、所有社会成员都是自由的。国家只是维护统治阶级的自由,而要剥夺被统治阶级的自由。所以恩格斯在批判纲领草案时指出:“当无产阶级还需要国家的时候,它之所以需要国家,并不是为了自由,而是为了镇压自己的敌人,一到有可能谈自由的时候,国家本身就不再存在了。”[5] “自由国家”是资产阶级的口号,马克思说:“使国家变成‘自由的",这决不是已经摆脱了狭隘的臣民见识的工人的目的。”对于一切觉悟了的工人来说,他们的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国家,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2.国家不能离开社会的经济基础而独立存在。一定的国家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纲领草案滥用“现代国家”、“现代社会”的字眼,而不是把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看成现存的资产阶级国家的基础,反而把国家当作一种具有自己的“精神的、道德的、自由的基础”的独立存在物。这就割裂了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马克思指出,纲领草案所说的“现代社会”就是存在于一切文明国度中的资本主义社会,这种社会经济基础的一致性决定了这些国家的同质性。尽管各国具体形式不完全相同,英国是立宪君主国,美国和瑞士是联邦共和国,德国则是军事专制帝国,“不同的文明国度中的不同的国家,不管它们的形式如何纷繁,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建立在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上,只是这种社会的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罢了。所以,它们具有某些根本的共同特征”,即都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国家。纲领草案抽象谈论“现代社会”、“现代国家”,掩盖了资产阶级国家的阶级本质。由此可以看出,德国工人党至少是当它接受了这个纲领的时候,“它对社会主义思想领会得多么肤浅”。 3.在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共产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不是以一种私有制代替另一种私有制,而是要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它不可能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自发产生出来。只有依靠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国家政权,并运用政权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之后才能建立起来。实行经济上的彻底改造,由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为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革命转变过程,与此相适应。在政治上也需要有一个过渡时期,这一时期,必然会遭到剥削阶级的拚命反抗,会遇到小资产阶级和各种旧的习惯势力的抵制与反对,这就决定了它必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马克思根据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以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阶级斗争的实际材料,总结他全部革命学说提出了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著名论断:“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马克思的这一理论有力地批判了纲领草案把“自由国家”作为党的奋斗目标,通篇不谈无产阶级专政和未来国家制度的严重错误,给无产阶级指明了实现理想的具体道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三、重点提示1、劳动不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是哥达纲领中的一句话。对此马克思提出了尖锐的反驳:“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他指出,物质财富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自然界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所以自然界如土地、矿山等也是财富源泉,劳动只有在具备了相应的对象和工具的条件下进行,才能创造出财富。避而不谈生产资料的占有这一先决条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质是为了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实际上是让工人阶级在不触动私有制的前提下进行革命,走向改良主义。2、拉萨尔由于现在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仅仅攻击资本家,而不攻击土地所有者。指拉萨尔同普鲁士首相俾斯麦的秘密勾结。马克思在19世纪60年代就已觉察到这一点。他在1865年2月23日给库格曼的信中写道:“拉萨尔事实上背叛了党。他同俾斯麦订立了一个正式的契约。”1928年发现的材料证实,拉萨尔早在1863年5月就同俾斯麦达成了协议,彼此多次密谈,书信来往。1863年6月拉萨尔写信给俾斯麦表示:“一旦工人等级能够有理由相信独裁对它有好处,它就会本能地感到自己倾向于独裁。这是千真万确的;因此,正如我最近对您说的那样,如果国王什么时候能够决定采取——当然这是难于置信的——步骤,实行真正革命的和民族的方针,并把自己从一个特权等级的王权变成一个社会的和革命的人民的王权,那么工人等级尽管有共和主义的信仰,或者宁可说正是由于这种信仰,就会多么倾向于把国王看作是与资产阶级社会的利己主义相对立的社会独裁的天然体现者!”3、、“铁的工资规律”是拉萨尔的一个经济学观点。拉萨尔对他的“铁的工资规律”作了如下的表述:“这个在现今的关系之下,在劳动的供求的支配之下,决定着工资的铁的经济规律是这样的:平均工资始终停留在一国人民为维持生存和繁殖后代按照习惯所要求的必要的生活水平上。这是这样的一个中心点:实际日工资总是在它周围摆动,既不能长久地高于它,也不能长久地低于它。实际的日工资不能长期地高于这个平均数;因为,否则就会由于工人状况的改善而发生工人人口从而人手供应的增加,结果又会把工资压低到原来的或者低于原来的水平。工资也不可能长期地大大低于这个必要的生活水平。因为,那时就会发生人口外流、独身生活、节制生育,以至最后由于贫困而造成工人人数减少等现象,这样,就会使工人人手的供应短缺,从而使工资重新回到它原来的较高的水平。因此,实际的平均工资处于运动之中,始终围绕着它这个重心上下摆动,时而高些,时而低些。”(见《工人读本,拉萨尔1863年5月17和19日在美因河畔法兰克福的演讲)1887年霍廷根一苏黎世版)。拉萨尔最初是在《就莱比锡全德工人代表大会的召开给中央委员会的公开答复》(1863年苏黎世版第15一16页)中论述这个“规律”的。4、关于共产主义的发展阶段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第一次完整地明确地划分了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三个不同发展阶段。第一阶段:过渡时期。共产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根本对立的社会,共产主义生产关系不能从资本主义内部产生,它只能在业已摧毁的资本主义空地上建立。这是一个改造旧社会,创造新世界的历史过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完成这一过程,需要一个从前者向后者的过渡时期,需要无产阶级专政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第二阶段:共产主义第一阶段。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社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需要经历经济上成熟程度不同的若干发展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的,因而它在经济、道德和精神等各方面不得不带有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这些痕迹的消除,需要一个发展过程,需要它在自身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完成。第三阶段:共产主义高级阶段。马克思之所以把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主要是考虑到这两个时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必然造成经济关系上成熟程度不同,因而使这一社会形态的发展会出现不同的阶段。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生产力迅速发展但发展还不够充分,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三大差别最终消除,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5、按劳分配仍是资产阶级权利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这种分配原则只有在实现了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之后,才能产生。一切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劳动,不劳动不能参加分配,“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正比例的”。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这就第一次消除了千百年来存在的一部分人占有另一部分人劳动的剥削现象,实现了劳动平等和分配平等。按劳分配制度在历史发展中又具有两重性。马克思指出:“在这里平等的权利按照原则仍然是资产阶级权利。”它是指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中普遍通行的等量商品相互交换的原则,确立劳动为消费品分配的统一尺度,这是完全平等的。但“对不同等的劳动来说是不平等的权利,因为,各个生产者在体力和脑力上是不同等的。一些人比另一些人在同一时间内能提供较多的劳动,或者能劳动较长的时间,所以在按劳分配制度中,每个人所得到的消费品将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按劳分配不承认任何阶级差别,“但是它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从而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更何况,“一个劳动者已经结婚,另一个则没有;一个劳动者的子女较多,另一个的子女较少,如此等等。因此,在提供的劳动相同、从而由社会消费基金中分得的份额相同的条件下,某一个人事实上所得到的比另一个人多些,也就比另一个人富些,如此等等”。这是一种事实上的不平等,按劳分配的特点就是以表面的形式的平等掩盖事实上的不平等,这自然是一种弊病。但是必须明确,这种弊病是相对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而言的,在商品经济发展阶段,无论是当今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现实社会主义社会,都是不可避免的,都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就现实来说,这种“资产阶级权利”不是一种“弊病”,而是一种进步,因而在现阶段不是限制,更不是消灭“资产阶级权利”,而是使按劳分配得到充分实现。6、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就需要劳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永远是人类社会谋生的手段。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写道,在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本身成了生活的第一需要”。对这句话要认真分析,这里讲的是“不仅仅是”谋生手段,没有讲“不是”谋生手段,也就是说,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劳动仍然是人类生活的必要手段,只不过它不仅仅是谋生手段,而且还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2023-08-13 03:54:271
简述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
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方法论原则如下: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肃清拉萨尔主义的影响,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拉萨尔主义的原则界限,1875年5月抱病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它在全面彻底批判拉萨尔主义的同时,完整而科学地阐述了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的学说,使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学说实现了一次重大的飞跃。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区别,就在于它们的成熟程度和发展程度不同,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不同决定了社会生产关系以及人的自身发展程度上的差异。分析两个阶段的重要意义在于,科学的说明了共产主义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这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因此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就是解放进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按需分配”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物质基础。2023-08-13 03:54:341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的写作背景
马克思写于1875年4月底-5月初.因德国工人运动中的两派即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将于1875年5月下旬在哥达举行合并代表大会讨沦通过党纲草案,马克思对这个党纲草案作了批判.原名《德国工人党纲领批注》,后通称《哥达纲领批判》.当时没有公开发表。1891年恩格斯为反对德国党内的机会主义思潮,帮助制定正确的纲领而发表。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文献,它从理论上清算了拉萨尔主义,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第一次明确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革命转变时期。同这个时期相适应的也有一个政治上的过溲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第一次提出共产主义社会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第一阶段只能实行按劳分配,高级阶段才能实行按需分配。2023-08-13 03:55:151
伯恩施坦的思想演变
1874年参加科堡代表大会,赞成同拉萨尔派“求得谅解”,以便尽快实现两派合并。次年作为爱森纳赫派代表参加在哥达召开的两派合并预备会议,主张对拉萨尔派让步。1878年10月,德国俾斯麦政府发布《镇压社会民主党企图危害治安的法令》,严厉禁止社会民主党人的活动,大批逮捕和流放社会主义者。伯恩施坦年底辞职到瑞士洛迦诺担任改良主义者、社会主义政论家K.赫希伯格的私人秘书。1879年初与赫希伯格和施拉姆组成“苏黎世三人团”,并发表了《德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回顾,***的批评性箴言》一文(***是“三人团”标记)。这篇文章重新检点了社会民主党过去的所有活动,批评了党片面地搞工人运动,和宣扬暴力和流血的革命的错误;指出社会主义不应成为“产业工人争取自身利益的片面斗争”,而应该是“不仅号召工人参加,而且号召一切诚实的民主派参加的,应当由独立的科学代表人物和一切富有真正仁爱精神的人领导的运动”;社会主义要走“合法的即改良的道路”。 遭到马克思、恩格斯的批判。思想尚未成熟定型1880年12月,由于这时的伯恩施坦思想尚未成熟定型,他的思想不时受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恩格斯的影响。于是随同倍倍尔到伦敦向马克思、恩格斯表示悔过。正统马克思主义者1881-1895年,伯思施坦倾向于马克思主义,并批评拉萨尔主义。他甚至得到了“正统派马克思主义者”的称号。从1881年初起,开始在瑞士苏黎世负责主编党的机关报《社会民主党人》,发表过多篇受到恩格斯称赞的文章。该报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揭露普鲁士反动政府对社会主义的抨击、争取群众等方面发挥了好作用。1888年5月,因在德国俾斯麦政府的要求下,随该报编辑部从苏黎世迁往伦敦。然而,伯恩施坦的思想再次发生改变。那时英国与德国相比,英国经济比德国要发达得多,生产技术和工具远比德国先进,特别是第二次技术革命给英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了空前的发展,工人的收入普遍提高了,生活改变了,劳动条件改善了,而经过自由竞争阶段后的英国企业出现了“大合并”,垄断性质的卡特尔、托拉斯也开始出现,这一方面有效地降低了商品生产的社会成本,另一方面使得私有制下的商品生产社会化程度得到提高,有了避免盲目生产的可能,从而能有效地抵御或防范经济危机的发生。扬弃马克思主义伯恩施坦在英国亲眼目睹了德国尚未出现而英国已经出现的这一切景象,并深入与英国的社会主义费边主义(该思想主张渐进性的社会主义改良,走民主主义的、合乎道德的、合乎宪法与和平的变革之路)进行接触,开始走上修正马克思主义的道路。1890年俾斯麦政权垮台,当年2月,德国社会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取得巨大胜利,社会民主党在议会中的地位空前提高。这就极大地鼓舞了社会民主党中非马克思主义者的走和平的社会主义运动的信心。同年4月,伯恩施坦在《社会民主党人》报发表了以《礁石》为总题自的三篇短文,指出了此次议会选举胜利的重大意义,提出了走向完全政治自由的道路是通过议会制度,而不是绕过议会制度的主张。9月,德国政府的《社会党人法》废除后,《社会民主党人》完成历史使命而停刊。原党中央机关报《前进报》于1891年在柏林复刊。伯恩施坦任该报驻伦敦记者和党的理论刊物《新时代》固定撰稿人。发表过一些好文章。1893年7月底恩格斯立遗嘱时,把全部手稿和书信遗赠伯恩施坦和倍倍尔,并把伯恩施坦作为遗嘱执行人之一。此时,他已开始发表文章赞赏和平长入社会主义,提倡同资产阶层合作与协商。修正马克思逐步修正1896年以后,伯恩施坦的思想日趋成熟。他开始逐步吸收了以往一切要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的如拉萨尔、杜林等人和费边主义、工联主义等等派别的思想,进行系统化和个人发挥,从1896年10月至1898年6月间,在考茨基主编的《新时代》杂志上以《社会主义问题》为总标题发表了6篇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深刻地指出了在这新旧世纪交替的时刻,世界各国尤其是欧洲发达国家的社会、经济都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于指导世界的变革,必须重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问题。全面修正1899年2月,伯恩施坦以他的社会主义观点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全面的修正,并系统地整理成书出版,该书即是著名的《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伯恩施坦在这部书中强调了民主对于社会主义具有关键的意义,指出民主这一概念包含着一个法权观念:社会的一切成员权利平等,民主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它是争取社会主义的手段,它又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形式,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只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全面民主发展的一个渐长渐进的运动过程。针对马克思主义将阶级斗争视为社会发展动力的观点,他说:“我并不认为对立面的斗争是一切发展的动力,相似的力量的合作也是发展的一个巨大动力”,进一步提出了阶级合作的观点。资本主义社会和以往的一切社会制度不同,不像它们要靠暴力来摧毁才能建成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它自身具有自我更生的能力。只要社会民主党人通过积极地组织和行动来继续发展它,就可以逐步实现社会主义。他提出社会主义并不是一种具体的社会模式,只是一种社会进程,社会主义也并没有一个最终阶段,它总是在不断进步。他不同意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认为国家并非只能成为社会阶层压迫的工具,而是可以超越阶层的全社会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民主社会主义鼻祖《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出版后,伯恩施坦的观点在社会民主党内经过多年的激烈辩论,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即得到了几乎完全的贯彻。这部著作也很快成为几乎全欧洲的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流派的共同纲领性著作,伯恩施坦也嬴得了民主社会主义鼻祖的称誉。与共产主义决裂《社会主义的前提和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的出版和广泛为社会民主党人接受,标志着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基本摆脱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和束缚,独立发展成为了系统的民主社会主义学派,并最终使民主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决裂(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即是共产主义,恩格斯本人也反对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称之为社会主义,并认为社会主义是资产者的运动。但这两种思想一直并存于社会民主党内)。1900年辞去《新时代》工作,转为《社会主义月刊》撰稿。1901年返回德国,出版自己主编的《社会主义文献》杂志(1901—1905)。从1902年起,多次当选议会议员。多次出席社会民主党和第二国际代表大会,提倡议会和平过渡、社会主义扩散政策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在议会中投票支持政府的战争拨款。1915年又转向中派立场,宣扬社会和平主义。1917年加入德国独立社会民主党。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后,一度出任社会民主党政府财政部部长助理(到1919年2月14日)。1919年重新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党。1920-1928年当选魏玛共和国议会议员。1921年参与起草民主社会主义的党纲,用以代替爱尔福特纲领。后出版《社会主义的过去和现在》(192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1924)、回忆录《社会民主党的学习年代》(1928)、自传《一个社会主义者的发展过程》等,继续阐释民主社会主义,抨击布尔什维主义和苏维埃政权。2023-08-13 03:55:221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主要讲什么?
《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在1875年5月为反对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内的机会主义派别而写的对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在哥达会议上提出的党的纲领草案的批评意见。马克思在文中严厉批判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劳动所得” 的谬论,指出在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劳动者的劳动产品必须先作出各项社会扣除,然后才能在劳动者之间依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分配消费资料。扩展资料《哥达纲领》提出,劳动是一切财富和一切文化的源泉。针对这一错误,马克思阐明了劳动的物质条件和社会条件在财富形成中的前提性作用。一方面,任何劳动都有物质前提。只有在具备了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三个要素之后,劳动才能进行。这三者最初都是由自然界提供的。从其构成来看,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自然界提供了使用价值,劳动创造了价值。脱离自然界提供的使用价值,劳动创造价值的过程就成为神创造世界的过程。显然,自然界也是物质财富的源泉,而且是第一源泉。另一方面,任何劳动都有社会前提。在生产力系统中,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合称为生产资料。如果只有劳动力而没有生产资料,劳动者就不能进行劳动,更遑论创造财富了。这样,劳动者能否以所有者的身份来对待自然就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只有在劳动资料归劳动者所有的前提下,劳动才是创造财富的源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哥达纲领批判2023-08-13 03:55:532
德国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文学流派的关系
在19—20世纪之交的时候,德国文学思想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几个主要文学流派上:哲学上的新康德主义和现象学,文学上的象征主义和现实主义,美学上的马克思主义。在反对德国自然主义文学流派的共同斗争中,象征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不同的方式反思和批判了启蒙现代性在文学创作上的表现,比较明确地阐述了19—20世纪之交德国文学思想的审美现代性:凸显了"自立的"、"自律的"、"自足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本质,从而标志着德国文学思想转向了现代。2023-08-13 03:56:532
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又是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socialism)是一种社会学思想,主张整个社会应作为整体,由社会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公众利益。资本主义(Capitalism)是资本属于个人所拥有的经济制度。私有制是资本主义最重要最主要的内容,没有私有制就不能称为资本主义。世界社会主义影响最为深远的有三大流派:〔1〕科学社会主义〔又称“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不是一般意义的社会主义,而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于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之后壮大。共产主义不是各种社会主义思潮的一个分支,由于其直指阶级社会的根源——私有制,也就超越了一切社会主义 。作为私有制的对立运动的产物,早在奴隶制——私有制的第一个形式出现时,就出现了最早的社会主义——原始基督教,而此时社会主义却浸淫这小生产者的宗教狂热和平均主义,不是改造世俗世界,而是期盼天国美景。伴随资本主义的曙光,所产生的空想社会主义尽管已经到达空前的高度,但他们热衷于营建头脑中的城市,还不足以消灭私有制。科学的共产主义,是在现代工业和世界市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只有当私有制最终发展到其最完备、最高级的时期,发展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也就是关于私有制的对立运动走向最终阶段时,共产主义才能获得消灭私有制的历史任务,只有在这时,共产主义才不是表现为对一种理论的实践,而是关于历史实践的理论。以马克思主义为开端产生了科学共产主义。〔2〕民主社会主义〔又称“社会民主主义”〕民主社会主义是社会党国际及其所属社会党的理论旗帜。作为社会民主主义的一支分支,一种对资本主义的改良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早在19世纪初中期的国际工人运动中就存在。后来,在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基础上,欧洲国家建立的工人政党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主张,同时又自称为“社会民主党”和“社会民主主义者”。〔3〕国家社会主义〔又称“拉萨尔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国家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是拉萨尔,在德国人看来,国家是代表一切阶级利益的超阶级的存在,实现社会主义不应该寄希望于革命,而应该企求国家的恩赐,所以他的要求是实行普选,国家扶持建立工人合作社,实行国有化等。尽管科学社会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都提出了国有化的主张,但在科学社会主义看来,国有化不过是资本主义走向崩溃时所必然导致的结果,而国家社会主义却将它看作救世良方。资本主义是要求不同资本对不同资源发挥的各自作用和价值来推动社会发展。这一发展模式形成了和资本家雇佣工人和白领进行生产的情况,当代社会资本主义公司股份制的实行,公司的股份被分配到了大众手中,这样资本不断的社会化,这一情况也不断发展和改进,现今资本主义在不断的社会化的过程中进行自身进化和升华,使得资本主义更加有力的推动经济市场的社会化。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主导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义。资本主义并没有准确定义,不同的经济学家对资本主义有不同的定义,一般而言资本主义是一种经济学或经济社会学的制度,在这样的制度下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都归个人所有,并借助雇佣劳动的手段以生产工具创造价值,价值分为五个部分,税金,租金,利润,劳动价值,和企业家才能。在这种制度里,商品和服务借助货币在自由市场里流通。投资的决定由个人进行,生产和销售主要由公司和工商业控制并互相竞争,依照各自的利益采取行动。现代资本主义,经过原始血腥积累,以能源贸易为主,多表现为垄断能源、运输贸易,既国家有限能源掌握于少数资本家手中,如石油、天然气、铁道等。2023-08-13 03:57:022
苏联到俄罗斯为什么连社会主义也变回资本主义了?
苏联那也不能叫社会主义,只能叫苏联模式。在那个环境下生产力最后被抑制,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又是一个大废物,叶利钦又很有野心并且也没怎么长脑子,本来苏联还有可能从那种沉疴难治的状态下慢慢恢复回来的,让上面那两个家伙和其他一些跟班的一折腾,来个剧变,那显然就会将原来的政策制度全换掉,变成了现在的资本主义制度。不过个人意见,在现在这个条件下,还是资本主义更能有效地发展生产力。2023-08-13 03:57:119
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伟大导师是谁?
卡尔·马克思(1818—1883),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领袖,国际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他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中学时代,受到法国启蒙思想和法国革命的影响,就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在大学里,他研究法学,特别研究哲学、历史;从1837年起,他钻研黑格尔哲学,属于青年黑格尔派,很快成为深受敬佩的人物。1841年大学毕业时,他写了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差别》,获得博士学位。这篇论文贯穿了战斗的无神论精神。由于反动的普鲁士政府迫害进步知识界,大学里没有教学自由,所以马克思放弃在波恩大学讲课的打算,开始从事反对普鲁士专制主义的政治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一篇政论:《评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普鲁士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1842—1843年,他开始为莱茵资产阶级反对派的报纸《莱茵报》写稿,后成为该报主编。在马克思影响下,《莱茵报》日益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年5月,马克思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从此,燕妮成了他的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他在1844年2月出版的《德法年鉴》上发表了两篇文章:《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前者阐述了政治解放(即资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即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后者指出了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实现人类的彻底解放。这些观点表明马克思已最终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两人确信他们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理论完全一致,从此开始了他们伟大的合作。他们合写的《神圣同盟》,着重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观点,提出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革命作用的唯物主义原理。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来到布鲁塞尔。他写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1846年,他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1847年初,他在为批判蒲鲁东的小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而写的《哲学的贫困》中,阐述了无产阶级经济斗争的纲领和策略。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创立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使这一理论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而斗争。1846年初,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信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使得该同盟的领导人接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学说。1847年11月,马克思接受由正义者同盟改组成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了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宣言》分析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将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客观规律,阐述了无产阶级是资本主义掘墓人的历史使命。《宣言》还说明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特点,规定了它的基本任务和奋斗目标,驳斥了对共产主义的种种诬蔑,批判了种种冒牌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宣言》的发表,标志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开创了科学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相结合的新纪元。1848年2月,资产阶级革命开始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从布鲁塞尔来到巴黎,接受共产主义者同盟的领导职务,与恩格斯一起建立同盟的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德国三月革命爆发后,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制定了在德国革命中的政治纲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号召在德国建立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民主共和国。4月初,两人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在科伦,马克思创办了《新莱茵报》,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惟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它为反对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把一切反封建的力量联合成一个共同阵线。同时,他还为德国无产阶级在思想、政治和组织上的独立而斗争。他参加了科伦民主协会的工作。1848年10月,他接受了科伦工人联合会的领导职务。在1849年2月巴登一普法尔茨起义期间,他力图使小资产阶级领导力量采取坚决行动。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伦敦。1850—1852年,他着手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写了《1848年一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并与恩格斯合写了《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在这些著作中,他进一步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重要论断,同时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不断革命和工农联盟的思想。流亡生活极其艰苦。极度的贫困导致他的六个孩子中有三个夭折。只是由于恩格斯在物质上的无私援助,才使得马克思能够完成他的伟大著作。马克思在五六十年代完成了他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在经过大量艰苦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他在1867年9月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卷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于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是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是一部其影响导致改变世界面貌的著作。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剥削剩余价值的秘密,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它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是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在此期间,马克思还写了大量政论,声援各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解放斗争,其中不少是论述中国的文章,揭露英国和沙皇俄国对中国的殖民政策和侵略扩张,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50年代末60年代初,欧洲工人运动和民族民主运动重新高涨,马克思又投身革命实践。1864年9月,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马克思当选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了政治纲领、组织原则和斗争策略。马克思是“国际的灵魂”(列宁语)。为了引导各国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他在国际内部开展了反对形形色色机会主义思潮的斗争。他在国际的各种会议上批判了工联主义、蒲鲁东主义、拉萨尔主义、巴枯宁主义,清除它们对工人运动的影响。由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不懈努力,第一国际在团结各国无产阶级、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和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起了巨大作用。1871年3月18日,爆发了巴黎公社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热情支持法国无产阶级的这一英勇创举,并为公社出谋献策,号召支持公社的事业。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总结公社革命经验,写了《法兰西内战》,进一步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指出“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而是必须用革命暴力“摧毁”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政。第一国际停止活动后,马克思依然十分关心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1875年初,他写了《哥达纲领批判》,批评了威廉·李卜克内西在德国工人运动中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合并时的拿原则做交易的错误。这篇文章还第一次提出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阶段及其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他也对法国工人党的创建、美国工人运动和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十分关心,给予了宝贵的指示。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他为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他的伟大思想正在改变世界的面貌。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2023-08-13 03:57:511
中国是马克思主义,其他西方国家也有主义吗?都什么主义啊?
首先你这个问题关于主义的,问的挺那个的,很难回答,因为要说主义,太多太多,但是我猜想你说的应该是社会思潮和制度方面的问题吧,我就按我的理解说点。 中国走的是社会主义的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而马克思主义在二次国际后期又分为了,以列宁为首的左派,也就是列宁主义,和中间派,还有以考茨基为首的右派修正主义,当然你也可以叫考茨基主义。 西方历史发展过程中对社会思潮和制度比较有影响的,而且留下所谓的什么主义的有这些,文艺复兴时候,马基雅维利提出要君主集权,不择手段的使用权术,被称为马基雅维利主义。 资本主义的教父亚当斯密虽然他倡导的以自由主义为主导的资本主义成了后世西方制度的基础,但是他却没有留下个亚当斯密主义,呵呵。而你提到的凯恩斯他面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而提出的国家干预模式,被称为凯恩斯主义。 所谓的这些主义,更多是用那个的核心内涵来命名,除非容易混淆,区别起见才会用人名来命名。当然也有纪念和尊重的成分在里面。如果我对你的意思有误解可以发消息我。2023-08-13 03:58:006
中国从古至今的一些“主义”及时间?(资本主义、社会主义…)
一般的说,夏商是奴隶社会,在这之前是原始社会。周朝不确定,有说奴隶社会,但也有看做封建社会的。秦朝是封建社会第一个实行单一制君主独裁和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从兹,这种封建王朝的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朝。从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进入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然后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华民国时期(从1911年辛亥革命开始),也被看做资产阶级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需要说明的是,这种旧民主主义革命并没有成功完成,社会总是处于不停的革命状态)。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也即新民主主义)。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2023-08-13 03:58:251
跪求马克思简介
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土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以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年4月1日《莱茵报》被反动当局查封。 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从此,她成了马克思的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 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在巴黎期间,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他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博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书中科学地论证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唯物史观是恩格斯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846年初,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在6月召开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了同盟布鲁塞尔区部和支部的领导人。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4月初,他们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马克思通过报纸宣传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指导德国人民同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揭露自由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叛卖行为,还通过报纸同各国民主派建立广泛联系,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地民主派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他还积极参加科隆工人联合会的工作,同工人组织内部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 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的盟约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 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但他没有退缩,继续战斗。他成年累月地在英国博物馆研读政治经济文献,埋头从事经济学研究,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恩格斯为了从经济上支援马克思,使自己的战友能完成创立新的经济学理论酌伟业,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他重返曼彻斯特,再次从事他所讨厌的经商活动。马克思在埋头经济学研究的同时,还设法利用资产阶级进步报刊发表各种政论文章。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他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写了500多篇文章。他们在这些文章中评述当时的国际重大政治事件,抨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他们写了不少论述中国的文章,揭露英国对中国的殖民政策,谴责沙皇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占,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马克思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最伟大的功绩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1857年到1858年5月期间,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即通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是《资本论》的第一稿。在这个手稿中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1859年马克思利用这个手稿的有关章节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这部著作“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学说在内”。后来他又写了一个新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二稿。这个手稿阐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也谈到了属于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一些内容。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1863年8月到1865年底他又写了第三个手稿,即《资本论》的第三稿。1867年9月14日他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它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马克思又投入了实际斗争。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在国际存在的整个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正像恩格斯说的,“叙述马克思在国际中的活动,就等于编写这个协会本身的历史”。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虽然在起义之前并不赞同这一行动,但起义一经爆发,他就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援和帮助。他注意收集有关公社的材料,认真研究公社的各项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与公社保持联系,为公社出谋献策,并且亲自写了几百封信宣传公社的意义,号召支持公社的事业。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又从物质生活、政治思想上帮助逃离法国的公社流亡者。 七十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指出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论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这部著作对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晚年常被病痛折磨。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的—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他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和他的夫人燕妮葬在一起。 摘自: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4-06/10/content_1531960.htm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的名字永垂史册,他的学说将永放光芒。2023-08-13 03:58:321
马克思的主要事迹
马克思一生四次被各国政府驱逐,最后在英国伦敦定居。他在伦敦最初十年间,度过了一生中生活最艰难的时期。然而马克思没有被苦难所压倒,几乎每天大英博物馆刚开门,马克思就准时到达这里,如饥似渴地进行学习和研究,直至晚上博物馆闭馆。马克思积累了非常渊博的知识,他的知识领域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宗教学、逻辑学、美学、政治学、文学,史学,语言学,翻译,工商业实践,甚至还触及数学、自然科学等。他能阅读欧洲许多国家(据说是十几二十种)的文字,能用德、法、英三种文字写作。马克思著作之丰,充分表现了他的勤奋精神和渊博学识。他同恩格斯合著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第一版共50卷,中文第二版60多卷(约在2008年前后出齐),而该全集国际版约160多卷。面对如此巨大的思想理论财富,怎能不令人肃然起敬!勤奋使马克思获取渊博的知识,而渊博的知识又是马克思治学的基础。扩展资料: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革命,它第一次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仅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指明正确的道路,而且为各门科学的发展提供锐利的武器。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一百多年来,它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取得重大胜利,随着社会实践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进行深刻的科学研究工作的同时,亲身参加和领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组织,指导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运用中必须同各个时代、各个国家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俄国的领导者——列宁在世界历史进入帝国主义的时代向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各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也在结合本国的革命与建设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强调指出:“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这指明了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2023-08-13 03:58:412
为什么说共产主义之父是卡尔?他起初是做什么的?
共产主义之父——卡尔·马克思卡尔·马克思的父亲是犹太人,一个非常有名的律师,这对于马克思丰富的思维、严密的逻辑和雄辩的演说才能影响很大。在马克思的家里,有较为富裕的条件和充满文化气氛的环境。他的母亲是荷兰人,贤淑善良,善于持家,对马克思父亲的工作帮助很大。马克思大学毕业后被聘用为《[莱茵报]》主编。共产主义是马克思的原创:1843年深秋,马克思离开了德国,来到了法国巴黎。为了更好地宣传自己的理论,马克思不断地加强与工人的联系,以便了解工人阶级的愿望,把自己的理论思想与工人阶级的实际思想结合起来。因此,他不断到工人家去了解工人生活、思想、要求,还经常参加工人组织的秘密会议。由于认真地、长时间地参与工人的活动,马克思越来越清晰地看到,要使工人阶级翻身解放,成为社会的主人,就必须消灭私有制,全面提高全人类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水平,进而建立一种更完善、更理想、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型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在这个社会里,才能够实现人类大同。同时他又认识到,要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光靠抽象的理论是不行的,还必须付诸实际的行动。这个行动,就是打碎旧的国家机器,推翻资产阶级专政。要做到这一点,还必须依靠广大的工人、农民等无产者联合起来,共同奋斗。从此,马克思对他的革命行动的目的、手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他的一切革命活动都围绕着建立共产主义社会这个宗旨。2023-08-13 03:59:254
马克思的生平简介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Karl Marx 1818.5.5-1883.3.14) 德国政治家、社会主义理论家、作家、革命家、哲学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袖。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编辑本段]马克思的汉语译名 曾经有麦客士、马陆科斯、马尔克、马可思、马格斯、马尔格时等译法。从1902到1923年,经过21年才统一为马克思。 [编辑本段]生平 德国犹太人,出生于德国 特利尔城,逝世于英国伦敦。伟大的哲学家,革命理论家,经济学家,政治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资本论》和《共产党宣言》的作者。 马克思的父亲是犹太人,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律师,这对于马克思丰富的思维、严密的逻辑和雄辩的演说才能影响很大。在马克思的家里,有较为富裕的条件和充满文化气氛的环境。他的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荷兰人,贤淑善良,善于持家,对马克思父亲的工作帮助很大。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夏天,马克思即将中学毕业,他的一篇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引起了他的老师的注意,文中有一段这样写道:“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他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作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欢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会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文章中深刻的思想内容为教师们所惊叹,给老师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835年,马克思中学毕业后,父亲把他送到了当时著名的波恩大学去学习法律,父亲也想把儿子培养成律师,走自己的道路。马克思到了波恩大学后,生活很惬意。除了喝酒、决斗之外,还写了大量的诗,但也欠下一些帐,最后,父亲对他进行了严厉批评,并将其转学到柏林大学。 1836年,马克思转入柏林大学学习。柏林大学在当时不仅学习气氛浓厚,而且学术方面在思想学术领域都处领先地位。如“青年黑格尔派”和“老年黑格尔派”的对垒,就促进了思想运动的发展。在大哲学家黑格尔去世之后,德国哲学界明显呈现出两种对立的派别,“青年黑格尔派”对专制统治深恶痛绝,他们渴望民主政治,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民主力量。而“老年黑格尔派”则拥护专制政权,支持普鲁士专制政府的专制统治。 马克思在柏林大学学习过程中,加入了“青年黑格尔派”,积极参与他们的活动,这使他更多地吸收了该派的民主思想成份,加强了对世界的认识,增强了改造世界的信心,为他以后的思想发展、理论建树奠定了基础。 除了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丰富之外,马克思的学习积极性也很高,学习兴趣非常广泛,哲学对他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但除哲学外,历史学、文学、数学以及外语等,马克思都以加倍的努力认真地学习,并取得了可喜成绩。 可以说,这几年的学习,使马克思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为以后进行革命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1841年,马克思大学毕业之际,认真完成了一篇哲学论文,他试图以哲学来改造世界,论文系统完整地反映了马克思此时的哲学观点、理论建树和思想内涵。在论文中,他引用了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为了人类而宁愿牺牲自己的话语,表现了自己决心为改造人类世界而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他说:“你知道的很清楚,我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奴隶的服役,我宁愿被缚住在岩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 也正是因为这篇论文,马克思被耶拿大学授予博士学位。大学毕业后,马克思被聘用为《莱茵报》主编。这时,马克思正好借《莱茵报》来宣传革命思想,所以这份报纸成了马克思毕业后进行革命工作的重要的第一步。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文:Karl Heinrich Marx)早期在中国被译为麦喀士,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犹太裔德国人,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的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编辑本段]年表 1818年5月5日 卡尔·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南部特利尔市一个犹太族律师家庭。 1835年—1841年先后在波恩大学和柏林大学法律系学习。著作: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1835年8月) 1842年 为《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任该报主编。 1843年 10月移居巴黎,著作:《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1843年) 1844年8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终身的合作。11月至次年5月,他们合写《德意志意识形态》,论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这表明马克思恩格斯已经完成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著作: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844年) 1845年 著作: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与恩格斯合著)(1845-1846年) 1847年11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受委托起草同盟纲领。 1848年2月中旬,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问世。 1848年2月,席卷欧洲大陆的资产阶级民击革命爆发,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同盟投入革命洪流。8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政府驱逐出布鲁塞尔到达巴黎。 1848年6月1日由马克思主编的《新莱茵报》创刊。 1849年5月16日,普鲁士政府下令驱逐马克思。19日,《新莱茵报》被迫停刊,用红色油墨印刷了最后一号。 850年3月和6月,先后两次与恩格斯一起起草《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 1850年,马克思写作《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1851年底至1852年春,写作《路易61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总绍了欧洲、特别是法国1848年革命的经验 1857年 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1857年8月) 1858年 著作:鸦片贸易史(1858年8月3日和9月3日) 1859年 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1859年) 1864年9月28日,马克思应邀出席在伦敦圣马丁堂举行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大会(即第一国际),当选为协会临时委员会委员,起草了协会的成立宣言和临时章程。 1867年9月,《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71年5月30日,马克思宣读了题为《法兰西内战》的宣言,指出巴黎公社实质上是工人阶级的政府。 1875月,他写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草案的意见》(即《哥达纲领批判》)。 1880年5月,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导法国工人党领导人制订党纲,口授了纲领的理论部分。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积劳成疾,躺在安乐椅上溘然长逝。2023-08-13 03:59:3410
披萨的萨可组什么词
萨摩,萨满,蜜萨奇2023-08-13 04:00:221
马克思简介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 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的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大学生个人成长和长远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 第一,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功夫。 第二,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一方面要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读马克思主义的书;另一方面要学以致用,有的放矢。 第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 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的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 第一,在思想上自觉的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第二,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第三,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在哲学中的伟大变革。 (1)发现和创立了唯物史观,从经济发展的关系中解释政治及其历史,结束了唯心主义哲学在社会历史领域的统治地位。 (2)以实践为基础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克服了旧唯物主义消极的被动的形而上学缺陷。 (3)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形态和基本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2)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第一个伟大发现”。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 ①使唯物主义哲学发展成完备的哲学,宣告唯心主义的破产。 ②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③使社会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指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实践性、阶级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 ①实践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其他哲学,它特别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②阶级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公然申明它是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为无产阶级服务的。 ③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无所畏惧,彻底的批判精神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 ④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严格以客观事实为根据,它来自实践,付诸于实践,接受实践的检验;它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它是开放的体系,不可能一成不变,必定随着时代、科学实践和科学理论的发展而发展。2023-08-13 04:00:301
马克思的简介
卡尔·马克思,全名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开创者。马克思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指引了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前进的道路。恩格斯指出:马克思是“科学巨匠”,“首先是一个革命家”,“赖有他才第一次意识到本身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身解放条件的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马克思的名字将永垂史册。扩展资料马克思主义(Marxism)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简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覆盖了马克思本人关于未来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全部观点和全部学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含两个组成部分,即为现代唯物主义和现代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包含两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即政权理论部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包含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结构设计;第二部分内容,科学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原理设计。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卡尔·马克思2023-08-13 04:00:4012
俄罗斯社会制度是什么(俄罗斯是资本主义国家吗)
俄罗斯社会制度是什么苏联解体以后,俄罗斯已经正式承认自己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而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俄罗斯的资本主义本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政治上,俄罗斯在总统选举上面的规定和西方国家一样,是多党制,每个政党甚至个人都可以作为候选人参选;全面实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2、经济上,自苏联解体以来,全面放弃生产资料的国有化,将国有资产全面私有化,允许私人经营,允许经济方面存在垄断。3、意识形态方面,接受美国、西欧宣扬的普世的民主主义精神,全面扬弃无产阶级倡导的无产阶级文化。扩展资料:苏联的轰然倒塌后,俄罗斯占有其80%以上的军工产业,苏联军队的绝大多数,核武器的几乎90%,还有苏联在国际上的几乎所有政治遗产。俄罗斯领土面积世界第一、军事力量堪比美国、工业基础雄厚,且俄罗斯还不放弃大国梦想,还有雄心,这不得不让西方产生警惕。所以,虽然新独立的俄罗斯建立资本主义制度,开始寻求重新回归西方,而时任俄罗斯总统的叶利钦甚至多次提出申请,希望加入北约,但最后都被布鲁塞尔拒绝了。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俄罗斯俄罗斯是资本主义国家吗俄罗斯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俄罗斯是半总统共和制,半总统共和制指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掌握着一定的行政权,同时政府也须对议会负责,接受议会监督的国家政体形式。半总统共和制兼有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的特点,实行半总统共和制的国家主要有俄罗斯、法国、葡萄牙、冰岛等。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是典型的半总统共和制国家。俄罗斯联邦的发展历史:又称俄罗斯,简称俄联邦、俄国。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半总统制共和国。俄罗斯人的祖先为东斯拉夫人罗斯部族。公元15世纪末,以莫斯科大公国为中心,逐渐形成统一的封建国家。1547年伊凡四世改大公称号为沙皇,1721年彼得一世被元老院授予“全俄罗斯皇帝”的头衔,并建立俄罗斯帝国。对外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曾吞并欧亚多个国家,于18世纪中后期叶卡捷琳娜二世·阿列克谢耶芙娜统治时达到鼎盛时期。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立了苏维埃俄国。1922年12月30日,苏俄同一战后从俄罗斯帝国独立出去的各个国家组成苏联。冷战期间成为超级大国,通过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来同美国争霸。俄罗斯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俄罗斯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东西最长9000公里,南北最宽4000公里。邻国西北面有挪威、芬兰,西面有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波兰、白俄罗斯,西南面是乌克兰,南面有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东南面有中国、蒙古和朝鲜。东面与日本和美国隔海相望。海岸线长33807公里。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以大陆性气候为主,温差普遍较大,1月气温平均为-5~-40℃,7月气温平均为11~27℃。俄罗斯其他情况简介。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处于北温带,气候多样,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但北极圈以北属于寒带气候。温差普遍较大,1月平均温度为-18℃~-10℃,7月平均温度为11~27℃。年降水量平均为150~1000毫米。西伯利亚地区纬度较高,冬季严寒而漫长,但夏季日照时间长,气温和湿度适宜,利于针叶林生长。俄罗斯为什么又变成资本主义在政治上领导人的错误方针,也是一方面问题。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接受了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制度。叶利钦总统推行西方的休克疗法和大规模私有化。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举行了全体公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1993年12月25日,新宪法正式生效。这一部宪法确立了俄罗斯实行总统制的联邦国家体制,宪法规定,俄罗斯联邦的总统是国家元首,是俄罗斯宪法、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保障。总统按俄罗斯联邦宪法与联邦法律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总统任命联邦政府总理、副总理和各部部长,主持联邦政府会议。世界社会主义影响最为深远的有三大流派:〔1〕科学社会主义又称“马克思列宁主义”。〔2〕民主社会主义又称“社会民主主义”。〔3〕国家社会主义又称“拉萨尔主义”。俄罗斯现在是什么政体俄罗斯是资本主义国家,俄罗斯联邦,简称俄罗斯或俄国。与美国一样,是联邦制。俄罗斯是前苏联的主体,前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解体以后,俄罗斯变成了资本主义国家。俄罗斯在苏联时期是社会主义政体,冷战结束后苏联解体,俄罗斯变成资本主义政体。国名也由以前的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改为了现在的俄罗斯联邦。国旗国徽国歌都改了,与苏联时期完全划分了界限。扩展资料: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1、根本目的不同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保障人们的物质文化等需要而不断满足资本利益。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保障资本利益而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等需要。2、制度不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私有制+市场调控+资产阶级政权,社会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调控+无产阶级政权。资本主义,是指关于社会分配应该优先保障私有资本利益的举张与制度,其根本标志与根本保障是实行财团政党政治。社会主义,是指关于社会分配应该坚持全民平等、公平的举张与制度,其根本标志与根本保障是实行全民政党政治。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俄罗斯参考资料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俄罗斯经济私有化的后果及教训2023-08-13 04:02:171
3月29日出生的名人?
3月29日出生的名人有:威廉·李卜克内西、汤姆森、施达克等。一、威廉·李卜克内西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著名活动家。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第二国际创始人之一。欧洲1848年革命的参加者,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第一国际会员,曾在德国工人运动中进行反对拉萨尔主义、捍卫国际的原则的斗争,1867年起为国会议员。二、施达克英国发明家。1853年3月29日生于英格兰的曼彻斯特。他一生共取得近七百项发明的专利权,主要是电学和应用辐射学上的发明。三、施达克丹麦哲学家,社会学家。出生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1881年获哲学硕士学位。188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16—1926年任哥本哈根大学哲学教授。2023-08-13 04:02:371
伯恩施坦的思想概况
伯恩施坦1872年初听过德国社会民主党领袖A·倍倍尔的讲演,敬佩该党反对普法战争的立场。同年4月加入德国社会民主工党(爱森纳赫派)。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受杜林等人的社会主义影响,特别赞赏杜林的《国民经济学与社会主义批判史》和《国民经济学与社会经济学教程》,曾就有关社会主义问题向杜林登门求教。此时的社会主义阵营内存在着拉萨尔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两个主要流派。拉萨尔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分歧第一,拉萨尔主义反对暴力革命和任何的“专政”,主张改良国家政治,通过普遍的直接的选举让工人阶级参与国家政治,实现全社会的权利平等;第二,拉萨尔主义不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是在于雇佣劳动,而在于分配的方式。伯恩施坦热情地赞扬拉萨尔主义,并将拉萨尔誉为自己的“导师”。列宁论伯恩施坦作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伯恩施坦,在十九世纪末采取了彻底的社会主义即社会变革的观点。——列宁:《奥古斯特·倍倍尔》(1913年8月8日)。《列宁全集》第19卷第295页伯恩施坦依然来信说他想离开《社会民主党人报》,并且建议现在让克格尔参加,然后使之成为他的继任者。我认为任何变动都是有害的。伯恩施坦出乎意料地如此称职(例如,他的论“知识分子”的文章,除了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以外,写得很出色,而且采取了完全正确的方针),以致很准找到更合适的人。克格尔在这方面至少还没有经过考验,而情况又是这么摆着:应该避免任何试验。我已力请伯恩施坦留任,我认为最好由你们来说服他。在他主持之下,报纸愈办愈好,他本人也变得更好了。他具有真正的机智,能迅速领悟,这和考茨基截然不同;后者是一个很不错的青年,但却是一个天生的学究和搞烦琐哲学的人,他不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而是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恩格斯:《致奥·倍倍尔(1881年8月25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第211—212页他们二人阔,而且敏锐机智。他就是缺乏自信心,这在今天真是少有的现象。在甚至微不足道的笨蛋学者都普遍具有夸大狂的时候,在一定意义上说,这还是个优点。考茨基在几个大学里,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部学过,但他正在竭力设法把它们忘掉。他们二人都经得住坦率的批评,正确领会最主要的东西,值得信赖。和那种粘在党身上的糟糕透顶的青年文人相比,这两个人倒是真珠子。——恩格斯:《致奥·倍倍尔(1885年6月22—24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332—335页你认为伯恩施坦有时轻率从事,这个看法是正确的。不过在这方面他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恩格斯:《致马克思(1882年12月22日)》。《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35卷第131页修正主义或修改马克思主义是目前资产阶层影响无产者的主要表现之一,甚至是最主要的表现。正因为如此,社会主义者的领袖爱德华·伯恩施坦才扬名全世界的。——列宁:《图快出丑》(发表于1914年5月)。《列宁全年》第20卷第322页马克思主义创立以后的第二个五十年(从十九世纪九十年代起)一开始就是同马克思主义内部的一个马克思主义派别进行斗争。这个派别因前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伯恩施坦而得名,因为伯恩施坦最厉害,最完整地表达了对马克思学说的修正,对马克思学说的修改,即修正主义。——列宁:《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1908年)。《列宁选集》1995年版第2卷第2页修正主义对社会主义运动的最终目的所抱的态度,是它的经济倾向和政治倾向的自然补充。“运动就是一切,最终目的算不了什么”,伯恩施坦的这句风行一时的话,要比许多长篇大论更能表明修正主义的实质。临时应付,迁就眼前的事变,迁就微小的政治变动,忘记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忘记整个资本主义制度、整个资本主义演进的基本特点,为了实际的利益而牺牲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这就是修正主义的政策。——列宁:《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1908年)。《列宁选集》1995年版第2卷第7页2023-08-13 04:03:021
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区别
1、形态不同。社会主义是一种社会学思想,属于思想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社会制度和形态。2、发展阶段不同。社会主义最早起源于空想社会主义,至19世纪30-40年代后由马克思、恩格斯科学总结欧洲工人运动的经验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在经历了巴黎公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以后,由前苏联通过十月革命而实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社会国家。扩展资料:21世纪初的社会主义国家:即中国、越南、朝鲜、老挝、古巴。历史上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波兰、罗马尼亚、民主德国、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阿尔巴尼亚、匈牙利等。社会主义思想流派:科学社会主义〔又称“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又称“社会民主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又称“拉萨尔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2、全体社会成员的科学文化教育水平得到极大提高,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人。3、全体社会成员的共产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极大地提高。4、在消灭一切剥削阶级及其思想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消灭工农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以及反映这些差别的资产阶级权利,这是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社会政治条件。5、无产阶级革命在全世界取得胜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社会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2023-08-13 04:03:194
社会主义三大流派之间的关系?
世界社会主义影响最为深远的有三大流派: 〔1〕科学社会主义〔又称“科学共产主义〕 〔2〕民主社会主义〔又称“社会民主主义”〕 〔3〕国家社会主义〔又称“拉萨尔主义”〕 详情请查阅 http://baike.baidu.com/view/8059.htm2023-08-13 04:03:521
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目的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本质,生产目的和根本任务如下: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2、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3、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所拥有和控制的社会,如产品、资本、土地和资产,其管理和分配应以公共利益为基础。马克思和恩格斯发展了自己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一种社会形态。世界社会主义影响最为深远的有三大流派:1、科学社会主义,这种流派又称“马克思列宁主义”。2、民主社会主义,这种流派又称“社会民主主义”。3、国家社会主义,这种流派又称“拉萨尔主义‘"。扩展资料:社会主义必须具有的基本特征第一,社会主义必须拥有发达的社会生产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是大工业的充分发展和发达的社会生产力。第二,社会主义必须建立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公开申明:“共产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把自己的理论概括起来:消灭私有制。” 消灭私有制,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规律。第三,社会主义必须实行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马克思认为,要对社会成员生活资料实行“等量劳动时间领取等量报酬”,即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个经济规律。第四,社会主义必须消灭了阶级、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阶级、阶级差别和阶级斗争不是从来就有的,阶级的出现,仅仅是与生产力有所发展而有发展不足,存在着生产资料私有制或不同所有制的一定阶段相联系的。第五,社会主义必须消灭国家的政治职能。马克思和恩格斯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国家的发展问题,认为在未来社会主义国家系统,一些功能与现代国家相似的经济管理和社会管理职能将被保留,和国家的力量将失去政治性质,最后使国家死亡,重返社会。第六,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科学教育事业。马克思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第七,社会主义必须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就是为了彻底解放全人类,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主义本质2023-08-13 04:04:006
巴枯宁主义的相关论文
这就必然产生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毛泽东在1964年曾提出过“官僚主义者阶级”的问题,在1965年又提出过“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的问题,诚然是错估了当时党内和国内的政治形势,甚至是混淆乃至颠倒了是非,并在实践中证明是有害的,但却反映了掌权者未必能代表全体劳动群众利益这一重大的历史事实。由此可见,巴枯宁当年提出的问题,是有深远意义的。可以这样说,巴枯宁已经预见到病症之存在,但片面地诉诸“人性”,认为不需要政府,取消一切强制,靠人们的善良、自觉,就可以建立一个美好的世界,这就开错了药方。列宁已感受到了病症的严重性,他把病症归结为旧世界的余毒对苏维埃政权的影响和群众文化水平太低,而未能在短短的的有生之年,开出医治病症的药方。毛泽东深深体验到了病症的表现,却在晚年片面诉诸“阶级性”,把一切现象都往阶级斗争的框架上套,给所有他所不满意的现象,包括官僚主义现象和并非官僚主义的现象都贴上资产阶级或资本主义道路的标签,并在实践中,把民主政治弄成为在对领袖一人绝对信仰的前提下,实行不要组织领导和法律法规的“群众运动”,用“打倒阶级敌人”的方法加以“消灭”,从而既开错了药方,又下错了药。然而,不能因此而否认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使在有阶级存在的社会中,掌握政权的人未必都是特定阶级或特定主义的代表,有些掌权者既非代表无产阶级或社会主义,又非代表资产阶级或资本主义,其所代表的只是自己或某个集团的利益!恩格斯当年说:"当我们把生产资料转交到整个社会的手里时,我们就会心满意足了"[13]p629,这话对他来说是可以理解的,但对后来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特别是对已夺取了政权的马克思主义者来说,却是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因为这里的社会的代表者只能是掌权的少数人,他们如何代表社会来占有生产资料呢?这是迄今为止尚未解决好的一个问题.从已经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国家看,无一例行地出现了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这里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是在经济文化教育水平尚未达到极大高度而使社会成员分化为少数职业管理者与广大被管理者这种历史条件下所必然产生的,并非某个阶级所特有,即使无产阶级掌握了政权,也不能注定会避免此类现象。人们如果只用阶级观点或只从意识形态出发看问题,以为无产阶级一经执掌政权,并有先进理论做指导,就会立即消除一切丑恶和不幸,或以为无产阶级政权中的官僚主义和腐败现象只能是偶然的,并且只是资产阶级或其它剥削阶级“传染”的,就不能全面、客观地认识包括此类现象在内的众多的社会现象的本质。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 长期以来完全否定了拉萨尔主义和巴枯宁主义, 产生了某种片面性和消极后果。19世纪60—70年代欧洲工人运动中出现的一种用极端革命的词句装扮起来的无政府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潮。因其代表人物俄国的巴枯宁而得名。巴枯宁主义认为,国家是万恶之源,是对自由、平等的束缚和侵犯,有了国家才有了私有制、剥削和统治;主张废除 国家,建立“一切阶级在政治、经济和社会方面完全平等”的、“个人绝对自由”的无政府状态的社会。它认为财产继承权是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的基础,一旦废除了继承权,私有制和社会不平等就会随之消失,主张把废除财产继承权作为“社会革命的出发点”。为了尽快废除国家,建立无政府社会,它主张“完全放弃一切政治”,反对一切权威,反对进行任何政治运动,依靠少数人的密谋策略,以流氓无产者和破产的农民为主力,举行“全民暴动”,消灭国家。巴枯宁主义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而是从圣西门主义者、施蒂纳、蒲鲁东等人那里抄袭而拼凑起来的无政府主义杂拌。它对工人运动具有极大的破坏性,曾经造成了第一国际的分裂。巴枯宁主义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小生产者纷纷破产、游民无产者队伍迅速扩大的环境下,反映了游民无产者和失常的知识分子的绝望心理和复仇情绪。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权威》、《巴枯宁〈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书摘要》等著作中,对巴枯宁主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巴枯宁主义从某种意义上说,极大的破坏了世界,使世界倒退。2023-08-13 04:04:491
急!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吗?求通俗易懂的简单解释
共产主义是最美好的社会形态,按照曾经所学,具有如下特征。一是物质极大丰富,但不知道丰富到什么程度;二是按需分配,这可乐坏了贪欲的人;三是人们的境界到了无比高尚的境界,不争不抢了。这样的社会形态一度成了引领民众的号角,是自从有了人类以来,无与伦比的理想。因此,它是最先进的。我们曾经以此唤醒民众,现在无论如何也不能抛弃。否则,我们事业和伟大理想就失去了根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能是通往共产主义的唯一正确的道路。请您也开动脑筋想想。2023-08-13 04:05:085
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是什么?
拉萨尔主义在当时被称为国家社会主义,当然,他和希特勒建立的国家社会主义政权没有关系,正如苏联斯大林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马克思主义的产物一样。但是,拉萨尔主义与国家社会主义在一点上是相同的,即它们赖以存在的基础是德国的小市民为主体的社会结构。 拉萨尔宣称存在铁的工资规律,他认为工资的提高会刺激工人生育更多的后代,随着过剩人口的增多,工资将又被拉回到原来的水平上。既然工资水平是无法得到提高的,那么工人就应该放弃旨在提高工资的一切斗争。如放弃罢工等 铁的工资规律的理论不过是对马尔萨斯理论的抄袭。马克思用深厚的政治经济学学识指出,影响工资水平的因素是众多的,工资制度不仅不是铁的,而且是富有弹性的。工人通过斗争是能够提高自己的待遇的。工人应该不放弃任何的斗争手段,包括和平合法斗争的形式。 拉萨尔宣称通过建立工人合作社就能够实现社会主义,而为了建设工人合作社,就必须依靠国家的帮助。在这里,拉萨尔所期望的国家帮助不是来自于工人执政的民主共和国,而是来自于普鲁士政府,一个由各级官僚执政、实行警察统治的军事专制主义的政府,这无疑是痴人说梦。 为了笼络工人打击自由主义,普鲁士政府实行了一些提高工人福利的待遇的政策,但如果因此而与普鲁士政府结盟,就等于巩固了专制统治。尽管拉萨尔提出要实现普选权,但是普鲁士政府会允许吗? 拉萨尔提出除了无产阶级,一切阶级都是反动的一帮。但是,第一,他只不过反对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小农联合起来推翻专制统治。第二,拉萨尔又否认国家是实行阶级统治的机关,认为国家是超阶级的,通过国家的帮助,就能消灭资产阶级。 但是对于当时的的过来说,最首要的任务是推翻专制制度,马克思指出,只要德国资产阶级愿意推翻普鲁士的专制制度,无产阶级就要与他们一起进行民主斗争。尽管无产阶级不可能因此获得政权,却能为社会主义的实现奠定社会基础。 但是,拉萨尔却与与专制势力联合起来,要将工人变成为维护专制制度的帮凶。所以他提出,工人应放弃夺取政权的愿望,实现共产主义要依赖于国家的支持。 后来拉萨尔逝世后,恩格斯在书信中写道:若不是拉萨尔过早死去,那么德国无产阶级必将看到拉萨尔背叛无产阶级的一天。马克思也指出“拉萨尔的全部社会主义在于辱骂资本家,而向落后的普鲁士容克献媚”,是一种地道的“普鲁士王国政府的社会主义”。 后来事实证明了这一点,有拉萨尔写给俾斯麦的书信表明拉萨尔和普鲁士政府存在秘密的联系。2023-08-13 04:05:401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批判谁和谁的观点?
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批判拉萨尔主义的观点。释义:《哥达纲领批判》是马克思在晚年写的一部伟大著作,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部纲领性文献。它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纲领同机会主义的反动纲领的尖锐对立。概述:1875年,德国工人运动中的两派,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达成合并的协议。在制定统一的新党纲时,爱森纳赫派的领导人在协商中作了无原则的协妥,把一些拉萨尔主义的错误观点写进纲领草案中。马克思认为,原则性纲领是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一些可供人们用以判定党的运动水平的界碑,决不能降低党的理论水平,用原则来做交易。他写了《对德国工人党纲领的几点意见》,随函寄给爱森纳赫派的领导威·白拉克等人。这就是后来以《哥达纲领批判》著称的文献。主要内容:《哥达纲领批判》没有对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作具体分析,不过它既已说明了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也就为高级阶段和第一阶段的区分划清了界限。这部著作在批判《哥达纲领》草案关于超阶级国家的极端庸俗和反科学的观点时,彻底揭露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本质,指出,在不同的文明国度中的不同的国家,不管它们的形式如何纷繁,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建筑在资本主义多少已经发展了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基础上,都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指望通过这种国家的帮助,和平地实现社会主义,只能是一种幻想。宣扬这类对国家的忠顺信仰,或者对民主奇迹的信仰,是背离社会主义的对奇迹信仰的妥协。它强调指出,无产阶级要进行巨大的革命的社会改造,以实现从资本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就必须摧毁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2023-08-13 04:05:481
马克思主义预测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预测未来社会的方法论原则: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在剖析资本主义旧世界的过程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中不断深化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认识。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把具体情形留给后来的实践去回答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肃清拉萨尔主义的影响,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拉萨尔主义的原则界限,1875年5月抱病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它在全面彻底批判拉萨尔主义的同时,完整而科学地阐述了关于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发展阶段及其特征的学说,使马克思主义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学说实现了一次重大的飞跃。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才能完全超出资产阶级权利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共产主义社会两个阶段的区别,就在于它们的成熟程度和发展程度不同,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不同决定了社会生产关系以及人的自身发展程度上的差异。分析两个阶段的重要意义在于,科学的说明了共产主义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社会主义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这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因此无产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任务,就是解放进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按需分配”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物质基础。2023-08-13 04:06:012
马克思是谁
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 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土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以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年4月1日《莱茵报》被反动当局查封。 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从此,她成了马克思的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 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在巴黎期间,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他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博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书中科学地论证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唯物史观是恩格斯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846年初,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在6月召开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了同盟布鲁塞尔区部和支部的领导人。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4月初,他们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马克思通过报纸宣传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指导德国人民同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揭露自由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叛卖行为,还通过报纸同各国民主派建立广泛联系,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地民主派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他还积极参加科隆工人联合会的工作,同工人组织内部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 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的盟约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 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但他没有退缩,继续战斗。他成年累月地在英国博物馆研读政治经济文献,埋头从事经济学研究,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恩格斯为了从经济上支援马克思,使自己的战友能完成创立新的经济学理论酌伟业,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他重返曼彻斯特,再次从事他所讨厌的经商活动。马克思在埋头经济学研究的同时,还设法利用资产阶级进步报刊发表各种政论文章。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他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写了500多篇文章。他们在这些文章中评述当时的国际重大政治事件,抨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他们写了不少论述中国的文章,揭露英国对中国的殖民政策,谴责沙皇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占,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马克思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最伟大的功绩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1857年到1858年5月期间,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即通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是《资本论》的第一稿。在这个手稿中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1859年马克思利用这个手稿的有关章节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这部著作“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学说在内”。后来他又写了一个新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二稿。这个手稿阐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也谈到了属于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一些内容。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1863年8月到1865年底他又写了第三个手稿,即《资本论》的第三稿。1867年9月14日他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它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马克思又投入了实际斗争。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在国际存在的整个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正像恩格斯说的,“叙述马克思在国际中的活动,就等于编写这个协会本身的历史”。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虽然在起义之前并不赞同这一行动,但起义一经爆发,他就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援和帮助。他注意收集有关公社的材料,认真研究公社的各项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与公社保持联系,为公社出谋献策,并且亲自写了几百封信宣传公社的意义,号召支持公社的事业。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又从物质生活、政治思想上帮助逃离法国的公社流亡者。 七十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指出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论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这部著作对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晚年常被病痛折磨。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的—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他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和他的夫人燕妮葬在一起。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的名字永垂史册,他的学说将永放光芒。 另附: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他于1835年考入波恩大学,学习希腊罗马神话和艺术史等。1836年,他进入柏林大学,攻读法律和哲学,并参加了青年黑格尔小组,开始钻研黑格尔的哲学著作。1841年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842年,马克思进入《莱茵报》当编辑,以精采的社会评论文章扩大了该报的影响。次年夏他同燕妮结婚后移居巴黎,开始与进步工人团体发生联系。 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识,从此,这两位伟大导师为全世界无产阶级事业共同进行斗争。两人合写了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著作《神圣家族》,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1845年初,马克思被法国驱逐出境,迁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1847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并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还与恩格斯一起为同盟起草了著名的纲领《共产党宣言》。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也就是第一国际,并成为该组织的领袖和灵魂。1867年,马克思发表了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这本书是马克思忘我劳动和顽强探索整整25年的成果,书中阐明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运动规律。马克思自己说过:《资本论》是工人阶级向资产者和土地所有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马克思虽然事先不赞成这一行动,但当人民群众起来斗争时,他无条件地站在了公社战士一边,给予了他们热情的支持和帮助。为了总结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他写了《法兰西内战》一书,论证了暴力革命的原则,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巴黎公社的失败,使国际工人协会陷于不能存在的境地,1876年协会正式解散。但它播下的种子却开花结果了,欧美大多数国家都成立了社会主义政党,马克思的影响也与日俱增。 反动政府的迫害、物质生活的贫困和理论工作的艰辛,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晚年,他虽受多种疾病折磨,但仍致力于帮助各国工人政党的成长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工作,写出了《哥达纲领批判》等著名著作。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书桌边与世长辞。在伦敦海格特公墓里,有一块万众瞩目的墓地,在这块墓地中静卧着的,就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卡尔·马克思。2023-08-13 04:06:229
伦敦的历史历史英雄
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运动的主将,也是英国最著名的剧作家、诗人。莎士比亚1564年出生于英格兰斯特拉福镇,在18岁时就结婚的他在前往伦敦前已经是3个孩子的爸爸。几年后,他来到了伦敦,不久他就成了一名演员和剧作家。他三十而立,蜚声剧坛,四年后就已经成了英国戏剧界的泰斗。在随后的十年中他写了《儒略·凯撒》、《奥塞罗》、《麦克白》和《李尔王》这样的杰作。莎士比亚给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戏剧,其中包括一些他与别人合写的一般剧作。此外,他还写有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和三、四首长诗。卡尔·马克思卡尔·马克思(1818~188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5年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学位。随后不久,由于受到普鲁士政府的迫害,马克思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1948年,在两人的合力之下,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随着德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失败,马克思流亡到了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的盟约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正是在伦敦的时间,马克思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尤其是《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它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七十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指出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论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这部著作对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晚年常被病痛折磨。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的—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2023-08-13 04:06:561
什么是白腰蓝嘴黑牛
这是一种花牛,白色腰,蓝色嘴,的黑牛。具体可见下文。卡尔恰彼克 田园诗情 [捷克]卡尔·恰彼克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反刍,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圆柱,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乌德勒支或兹伏勒,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低地上还有白色的绵羊,它们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还有成千上万的小鸡,长毛山羊,但没有一个人影。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的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汽车火车,都装载着一罐一罐的牛奶运往城市。车过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狗不叫,圈里的牛不发出哞哞声,马蹄也不踢马房的挡板,真是万籁俱寂。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那真正的荷兰。]卡尔·恰彼克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反刍,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圆柱,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乌德勒支或兹伏勒,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低地上还有白色的绵羊,它们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还有成千上万的小鸡,长毛山羊,但没有一个人影。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的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汽车火车,都装载着一罐一罐的牛奶运往城市。车过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狗不叫,圈里的牛不发出哞哞声,马蹄也不踢马房的挡板,真是万籁俱寂。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那真正的荷兰。]卡尔·恰彼克 卡尔·恰彼克(1890~1938),捷克小说家兼剧作家。他自幼喜欢文艺,14岁即发表诗作。一生经历丰富,著述浩瀚,写作涉及多种领域。代表作有散文《明亮的深潭》,戏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科幻小说《鲵鱼之乱》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曾赴多国游历,写有多部游记作品,本文为其中一篇。他的游记作品描写直观生动,能自然而然地透入社会各个层面,真切感人。笔调活泼且不乏幽默,读起来给人以一种轻松感、舒适感。如本篇,开头一句话就勾出荷兰特色,“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后面则把重点放在牧场上,以亲切平和的笔触,画出了充满“田园诗情”的“真正的荷兰”,自然随意中显示出描写技巧的高明。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土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以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年4月1日《莱茵报》被反动当局查封。 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从此,她成了马克思的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 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在巴黎期间,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他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博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书中科学地论证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唯物史观是恩格斯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846年初,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在6月召开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了同盟布鲁塞尔区部和支部的领导人。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4月初,他们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马克思通过报纸宣传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指导德国人民同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揭露自由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叛卖行为,还通过报纸同各国民主派建立广泛联系,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地民主派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他还积极参加科隆工人联合会的工作,同工人组织内部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 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的盟约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 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但他没有退缩,继续战斗。他成年累月地在英国博物馆研读政治经济文献,埋头从事经济学研究,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恩格斯为了从经济上支援马克思,使自己的战友能完成创立新的经济学理论酌伟业,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他重返曼彻斯特,再次从事他所讨厌的经商活动。马克思在埋头经济学研究的同时,还设法利用资产阶级进步报刊发表各种政论文章。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他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写了500多篇文章。他们在这些文章中评述当时的国际重大政治事件,抨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他们写了不少论述中国的文章,揭露英国对中国的殖民政策,谴责沙皇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占,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马克思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最伟大的功绩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1857年到1858年5月期间,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即通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是《资本论》的第一稿。在这个手稿中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1859年马克思利用这个手稿的有关章节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这部著作“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学说在内”。后来他又写了一个新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二稿。这个手稿阐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也谈到了属于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一些内容。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1863年8月到1865年底他又写了第三个手稿,即《资本论》的第三稿。1867年9月14日他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它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马克思又投入了实际斗争。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在国际存在的整个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正像恩格斯说的,“叙述马克思在国际中的活动,就等于编写这个协会本身的历史”。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虽然在起义之前并不赞同这一行动,但起义一经爆发,他就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援和帮助。他注意收集有关公社的材料,认真研究公社的各项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与公社保持联系,为公社出谋献策,并且亲自写了几百封信宣传公社的意义,号召支持公社的事业。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又从物质生活、政治思想上帮助逃离法国的公社流亡者。 七十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指出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论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这部著作对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晚年常被病痛折磨。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的—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他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和他的夫人燕妮葬在一起。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的名字永垂史册,他的学说将永放光芒。2023-08-13 04:07:061
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共同组成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这三个部分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其中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方法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主干,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其理论的核心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史观。辩证唯物论;辩证唯物论就是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即研究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它以物质和意识或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为主线,系统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和意识观。唯物辩证法;该部分回答了“世界怎么样”的问题。包含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辩证否定观、矛盾观。认识论;强调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理论,实现了在实践基础上唯物论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历史唯物论的有机结合,正确回答了“怎样认识世界”的问题。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包含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群众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对劳动价值理论、货币理论、剩余价值学说和资本主义发展趋势作了科学论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本形成。马克思设计了著名的“五篇结构”“六册计划”“四卷结构”来写他著名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书籍《资本论》。资本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核心范畴,政治经济学理论和理论史批判之间的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最重要的特点。科学社会主义;由于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出现错误的机会主义思潮,比如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和拉萨尔主义。它们竭力反对马克思主义宣扬无政府主义,鼓吹改良主义,给国际工人主义运动带来了严重危害。扩展资料;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反对与批判错误思潮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其主要内容有;一、阐明生产社会性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的发展,必然导致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以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取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科学地论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二、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掘墓人出现的。三、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因此,在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要对整个社会进行改造,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逐步实现由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伟大目标。马克思主义除了3个主要组成部分之外,还包括政治学,军事学,历史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内容。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马克思主义2023-08-13 04:07:257
马克思是哪个国家的人
这个问题还有人答错。是德国人,但死于伦敦也葬在伦敦。2023-08-13 04:07:473
马克思生平的事迹或成就
卡尔·海因里希·马克思(德语: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社会学家、革命家,社会学三巨头之一,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广为人知的哲学思想为历史唯物主义,其最大的愿望是对于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当下学术界认为马克思最为重要的是实践哲学,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历史唯物观也需要在实践中得到证实。通过长期的观察使马克思对于资本主义国家认识深刻,其作用在于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积累了巨大财富基础,即物质基础,而对于在生产中对于工人分工后的人的单向度生存表示反对,与其认为人需要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的社会发展愿景背道而驰。2023-08-13 04:08:023
恩斯格是谁?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1.28~1895.8.5),德国社会主义理论家及作家,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领袖。 1820年11月28日,恩格斯诞生于普鲁士王国莱茵省的巴门市,他比马克思小两岁。他的父亲是纺织厂老板,母亲善良贤惠,很有教养。思格斯自小表现出了非凡的语言才能。中学时他就掌握了法语、希腊语、拉丁语等多种外语,成年后他能用十二种语言说话写作,能阅读二十种文字。思格斯本想进大学深造,但他是长子,其父一心想叫他继承父业,因此1837年他被迫中途辍学去学经商。这时离他中学毕业尚有一年。 恩格斯利用业余时间坚持刻苦自学,广泛阅读各种书籍,钻研哲学。1841年他去柏林服兵役,常抽空去柏林大学旁听,用心研读黑格尔哲学。1842年他去英国曼彻斯特他父亲的工厂办事处工作,和英国工人运动发生联系。到英国不久,他成了社会主义者。1844年,恩格斯回德国途经巴黎,会见了在这里的马克思,他们合作写了《神圣家族》一书,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二年恩格斯发表了《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第一次科学地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 1848年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共产党宣言》。1848年革命失败后,他着手总结革命经验,写了《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德国农民战争》等著作。1850年他重返英国。 恩格斯在英国从事长时间的经商活动,其主要原因是为了从经济上支持马克思完成《资本论》的写作。马克思对此十分了解,深受感动。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说,“我的良心经常象被梦魇压着一样感到沉重,因为你的卓越才能主要是为了我才浪费在经商上面,才让它们荒废,而且还要分担我的一切琐碎的忧患。” 恩格斯和马克思一样,为了使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奠定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上,他独立从事门类繁多的科学研究和著作活动。从自然科学到军事科学,从哲学、经济学、历史学到文学艺术,他都作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了系统的阐述。他的重要的著作有:《反杜林论》、《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自然辩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 1883年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中断自己的研究工作,集中精力从事整理、补充、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工作。他整整花了十二年时间去完成这个工作,但是可惜的是本来要作为《资本论》第四卷出版的《剩余价值理论》没有能够完成(这个工作由卡尔考茨基完成,但是他对马克思的原作进行了大量删改。)。从《共产党宣言》到《资本论》,以至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各个方面,都浇灌着马克思、恩格斯两人的心血。这个理论之所以用马克思一个人的名字命名,恩格斯是这样虚怀若谷地说的:“马克思比我们一切人都站得高些,看得远些,观察得多些和快些。马克思是天才,我们至多是能手。没有马克思,我们的理论远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所以,这个理论用他的名字命名是公正的。” 恩格斯除了从事繁重的理论工作以外,也十分重视和关心国际共产主义的革命实践活动。他和马克思一起领导了第一国际。马克思去世后,他独立肩负起国际工人运动的领导工作。他用通信、发表文章和私人交谈等方式对各国工人政党给予指导。1889年,在思格斯的直接领导下,各国社会主义者在巴黎成立第二国际。1893年,七十二高龄的恩格斯亲自出席了在苏黎世召开的第二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们以暴风雨般的掌声向他表示欢迎和致敬。恩格斯在会上发表了简短讲话,提醒各国无产阶级在斗争中对议会主义和政治改良不可有过高的估价。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在伦敦去世。根据他生前的意愿,他的骨灰被撤在波涛滚滚的大海里。 恩格斯,F. Friedrich Engels (1820~1895) 科学共产主义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军事科学的奠基人。诞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今伍珀塔尔市)一棉纺厂主家庭。1834年10月入爱北斐特中学读书。1837年 9月受父命中途辍学,到商行当练习生。1841年9月至1842年10月在柏林炮兵部队服役,同时在柏林大学旁听哲学课。1842年 4月开始为《莱茵报》撰稿(K.马克思当时在该报社工作)。同年11月到英国曼彻斯特“欧门-恩格斯棉纺厂”的办事处工作。在这里他经常深入工厂,参加工人集会和斗争。这次赴英途中,他在科隆与马克思第一次会面。1844年 8月在巴黎与马克思再次会面,从此开始了他们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极为亲密的合作和始终不渝的友谊。1845年出版了他同马克思合作的第一部著作《神圣家族》,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他同马克思一起不仅致力于创立革命理论,而且积极投身革命运动,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作准备。1847年他们改组正义者同盟,使之成为第一个国际共产主义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翌年 2月出版了他们受同盟委托撰写的《共产党宣言》,阐明了新的世界观并提出共产主义社会的创造者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4 月受同盟委托组织出版革命运动的战斗机关报《新莱茵报》。1849年 5月德国西部和南部为保卫帝国宪法举行了武装起义。恩格斯赴爱北斐特领导该地起义人民的防御工事构筑,在巴登 -普法尔茨起义期间,参加志愿部队的战斗。事后,他撰写了《德国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和《德国农民战争》,总结革命斗争的经验教训,探讨无产阶级斗争的战略和策略。他深深体会到军事在无产阶级革命斗争中的重要意义,开始长期、系统地研究军事。他阅读历代军事家浩瀚的军事理论和军事史著作,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探讨军事问题,对当时的重大军事行动进行了深刻的分析。1850年11月至1869年6月,恩格斯完成了许多重要军事著作。他撰写的《1852年神圣同盟对法战争的可能性与展望》,论证了军事组织和作战方法的发展决定于生产方式的发展,并预言无产阶级的解放在军事上也将有它自己的表现,将创造出自己特殊的新的作战方法。他在《德国的革命与反革命》(1851~1852)一书中,总结历史经验,提出革命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动力,起义是一种艺术。他为纽约《美国新百科全书》写了《军队》、《步兵》、《炮兵》等59个条目,涉及到军队建设、装备发展、作战指挥、筑城、炮兵、海军等范围十分广泛的问题。他在《纽约每日论坛报》、《新奥德报》、《新闻报》、《曼彻斯特卫报》和《派尔-麦尔新闻》等多种报纸上发表了关于克里木战争、意大利战争、美国内战、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等的评论文章和其他军事论文。他摆脱经商活动后,迁居伦敦。1870年10月当选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员,直接参加共产国际的领导。1878年他完成了光辉巨著《反杜林论》,书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作了系统的阐述,并论证了暴力对经济的依赖性和对经济的反作用,肯定了暴力在历史上不仅起反动作用,还起进步的作用。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恩格斯承担起马克思未完成的《资本论》第二、第三卷的整理和出版工作。翌年他写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重要著作,揭示了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途径与形式,探讨了战争的起源和本质。恩格斯晚年完成了重大的理论著述工作并指导国际工人运动的活动,为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对各种机会主义进行了不妥协的斗争。1895年8月5日在伦敦逝世。 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同时在军事理论领域造诣很深、建树卓著。恩格斯同马克思一起,在批判地继承以往军事理论遗产和总结革命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战争、军队、军事学术和军事史的学说,为无产阶级军事科学奠定了基础。 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1841年9月,恩格斯到柏林服兵役,并在柏林大学听课,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这时,恩格斯在政治上和世界观上虽然是一个民主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但他在实际斗争中,逐步意识到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同德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再加上受L.A.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影响,开始向唯物主义者转变。 1842年11月,恩格斯到英国曼彻斯特的棉纺厂当职员 ,接触到真正的产业无产阶级。他和工人交往,参加他们的集会和斗争,并同宪章运动领袖建立联系。为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恩格斯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 。1844年3月 ,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两篇文章,以社会主义观点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指明一切弊端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统治的结果,论述社会主义革命和消灭私有制的不可避免性,初步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这清楚地表明恩格斯已经完成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与马克思合作创立和丰富马克思主义 :1844年8月,恩格斯拜访侨居巴黎的马克思,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 同年9月,与马克思合写《神圣家族》一书,批判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原理。1845~ 1846年间两人合著《 德意志意识形态 》一书 ,这部著作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系统的阐述。1845年,恩格斯写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第一次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必然推动它去争取自身的解放 ;而社会主义只有成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政治力量。 恩格斯和马克思于1846年初在布鲁塞尔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同各国的社会主义团体建立联系,宣传科学社会主义。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应邀加入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它的改组工作。恩格斯出席同盟在6月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 , 向大会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把旧的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12月~1848年1月 ,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公开树起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是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48年欧洲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的委托,为德国无产阶级制定了行动纲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德国三月革命爆发后 ,他们立即回国参加革命斗争。恩格斯除协助马克思创办《新莱茵报》外,还亲身参加南德和爱北斐特地区保卫革命成果的几次激烈战斗 。革命失败后 ,1849 年11月10日恩格斯流亡伦敦与马克思会合,担负起重建同盟中央委员会和地方组织的工作,着手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 1850年,恩格斯重返曼彻斯特经商,以便在经济上接济马克思,使之能够完成《资本论》的写作。工作之余,他还研究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就各种理论问题同马克思交换意见,写了大量军事、政治论文。恩格斯极其关心欧美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写过不少论述波兰问题的文章。他在《波斯和中国》、《俄国在远东的成功 》等文章中,揭露沙皇俄国和英国对中国的侵略,预言今后必将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 1870年9月,恩格斯从曼彻斯特迁居伦敦。10月 ,当选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员。在国际的后期发表《论权威》等著作,总结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批判了巴枯宁派的无政府主义思潮。1877~1878 年恩格斯写出《 反杜林]论 》,深刻批判E.K.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哲学、庸俗的政治经济学和假社会主义,第一次系统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该书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1880年,把《反杜林论》一书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内容改编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小册子,在法国和其他国家的工人中广为传播,马克思称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恩格斯从1873年开始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写了许多札记和片断。这些手稿在恩格斯逝世后被编成《自然辩证法 》一书出版。其中《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科学地解决了人类起源的问题。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 , 恩格斯担负了整理和出版马克思文献遗稿工作 。 1885 和1894年先后出版《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完成了马克思未竟之业。1884年,恩格斯发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论述原始社会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揭示在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阶级对抗和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的起源和实质,指明私有制、阶级、国家消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批判资产阶级学者、拉萨尔主义者以及无政府主义者关于国家问题的谬论。1886年,他发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系统地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L.A.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及唯心史观,精辟地论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2023-08-13 04:08:2311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各是什么?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经历了原始群和氏族公社两个发展阶段。氏族是原始社会的人们以血缘关系联结起来为特征的共同生产和生活的基本经济单位。氏族又经历了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两个阶段。奴隶社会:奴隶主拥有奴隶的制度.劳力活动须以奴隶为主,一个人类社会中,如果大部分物质生产领域劳动者是奴隶,这样的社会叫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欧洲从9世纪到大约15世纪建立在以封地采邑的形式占有全部土地,及由此而建立的领主与封臣的关系基础上的政治经济体系,以佃农的效忠、服兵役以及没收财产为特征。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雇佣关系;资本家通过雇佣关系剥削劳动者的剩余价值;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之间的过渡,而且社会主义需要有发达的资本主义作基础才能实现;原始社会特征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世界上有哪个民族没有经历过原始社会。人类出现,原始社会也就产生了。但是他的消亡则各地参差不一。处于原始社会的人类生产力水平很低,生产资料都是公有制的。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产品的剩余之后,就出现了贫富分化和私有制,原先的共同分配和共同劳动的关系被破坏,而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所代替。原始社会的特征之一是:当环境稳定,与它种文化接触又有限之时,这些社会不易变化,至少变化速度不易觉察。而西方文化则是由此发端,不停地发生急剧变化——有时以爆炸性的速度变化着。2023-08-13 04:08:481
跪求马克思简介
我想说明下,名人简介并不是简单地将其生平事迹的杂乱堆砌,而是把他之所以成“名”的事迹和成就等等“简”单介绍出来,以下这段文字是我整理、编辑过的,字数1055,希望对你有帮助。 卡尔u2022马克思(1818—1883),祖籍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 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马克思最广为人知的哲学理论是他对于人类历史进程中阶级斗争的分析。他认为这几千年来,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矛盾与问题就在于不同阶级的利益掠夺与斗争。依据历史唯物论,马克思大胆地假设,资本主义终将被共产主义取代。 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1857年到1858年5月期间,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即通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是《资本论》的第一稿。在这个手稿中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1859年马克思利用这个手稿的有关章节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这部著作“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学说在内”。后来他又写了一个新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二稿。这个手稿阐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也谈到了属于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一些内容。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1863年8月到1865年底他又写了第三个手稿,即《资本论》的第三稿。1867年9月14日他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它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 七十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指出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论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这部著作对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逝世。2023-08-13 04:09:012
马克思的生平简介是什么?
马克思生平简介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年),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家,科学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剥削被压迫群众的伟大导师,科学共产主义的奠基人。 马克思,1818年5月5日生于普鲁士莱茵省特里尔城。父亲是一个持自由主义观点的律师,后当司法参事。马克思在本城受中等教育。1835年进波恩大学,次年10月转入柏林大学。他学的是法学,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历史和哲学上。在大学阶段,他参加了倾向进步的“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坚决反对普鲁士封建专制制度。1841年4月,马克思以题为《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区别》的论文,获得了哲学博士学位。这时,他还站在黑格尔哲学的唯心主义立场上。 1812年4月,马克思开始为《莱茵政治、商业和工业日报》(即《莱茵报》)撰稿。同年10月,他迁居科伦,担任该报主编。11月间,与恩格斯首次会见。马克思在《莱茵报》发表一系列文章,痛斥普鲁士贵族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迫,坚决捍卫农民劳苦大众的利益。1843年1月,普鲁士当局决定从4月份起封闭《莱茵报》。股东们要求马克思将报纸办得温和一些,马克思断然拒绝,并于3月17日声明退出编辑部。 由于普鲁士政府的迫害,马克思在1813年10月移居法国巴黎。他住在工人区,广泛接触工人群众,了解他们生活和斗争情况;同法国的民主主义者、社会主义者、工人秘密组织的领袖以及德国流亡者的秘密团体“正义者同盟”的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还时常出席法、德两国工人和手工业者的集会并发表演说。与此同时,他研究了法国阶级斗争的历史、空想社会主义以及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并和黑格尔左派分子卢格合办了《德法年鉴》杂志。1844年2月,马克思在该杂志创刊号上发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和《论犹太人问题》两篇文章,论述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许多重要原理。文章主张对一切剥削制度进行无情的批判,尤其是“武器的批判”;第一次指出无产阶级是实现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力量,公齐声明自己的哲学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他鲜明地指出:“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这是马克思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为共产主义者的重要标志。 1844年8月底,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巴黎第二次会见。从此,两人为世界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并肩战斗。他们合作写成的第一部著作,是1845年2月出版的《神圣家族,或对批判的批判所做的批判》(简称《神圣家族》)。这部著作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哲学,阐明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唯物主义基本原理。 1845年1月,法国政府根据普鲁士政府的要求,将马克思驱逐出境。马克思为此迁居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同年春天,恩格斯也到了那里。他们在这里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广泛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经济形态学说的初步提纲,并且第一次提出了无产阶级夺取政仅的历史任务。 为了适应斗争形势的需要,马克思和恩格斯于1846年在布鲁塞尔建立了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接着又在巴黎、汉堡、莱比锡等地建立了同样的组织。他们亲自开展了对蒲鲁东主义、魏特林的平均共产主义以及克利益等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斗争。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这些流派错误倾向的批判,使“正义者同盟”领导人受到教育。他们表示要同各种冒牌的社会主义划清界限,接受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1847年春,他们签署了正式委托书,邀请马克思、恩格斯加入“同盟”。同年6月,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提议,“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1847年12月至1848年1月,马克思受“同盟”代表大会委托,与恩格斯一起起草了“同盟”的纲领。1848年2月,新纲领在伦敦用德文正式发表。这就是科学共产主义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总结了以往无产阶级斗争的经验,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极其重要的思想,完整、系统而严密地阐述了他们的伟大学说,成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运动的指南。 1848年2月,巴黎爆发了二月革命,布鲁塞尔群众也行动起来。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返回巴黎。在法国二月革命影响下,普鲁士爆发了三月革命。为了直接领导革命斗争,马克思从法国秘密回到普鲁士。6月1日,由马克思任主编的《新莱茵报》在科伦发行。《新莱茵报》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反对各国反动派;团结国内一切革命的和进步的力量,打击以普鲁士政府为代表的反动封建势力。革命失败后,马克思于1849年5月被逐出普鲁士,在英国伦敦定居。为了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他先后写了《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和《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等重要著作。在这些著作中了得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打碎旧的国家机器的结论,提出了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的著名论点,阐述了无产阶级专政、不断革命以及工农联盟的思想。 在工人运动新高涨的形势下,1864年9月28日,英、法、德、意、波兰等国的工人代表在伦敦举行集会,决定成立国际工人组织并组成临时中央委员会(后改称为总委员会)。马克思作为德国工人代表被选入中央委员会,担任德国通讯书记。10月11日,这个组织定名为国际工人协会(当时简称“国际”,“第二国际”成立后称它为“第一国际”)。马克思在短短几天内,写成了著名的《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协会临时章程》。在第一国际存在期间,他和恩格斯一起,同蒲鲁东派、巴枯宁派、工联派、拉萨尔派进行了原则性的斗争,坚决反对他们的改良主义、投降主义、无政府主义、分裂主义以及其他破坏第一国际的阴谋活动。普法战争爆发后,马克思为总委员会起草了两篇宣言,分析了这场战争的性质,并为法、德工人阶级制定了应采取的策略方针。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接受总委员会的委托,起草了《法兰西内战》宣言,全面地总结了公社的经验,强调无产阶级必须用革命暴力“摧毁”和“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实行无产阶级专玫”。 马克思很早就致力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1859年,发表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为详尽论证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1867年,他的不朽名著《资本沦》第一卷在汉堡出版(第二、三、四卷在他逝世后出版)。他在这部巨著中阐明了自己经济理论的主要基石——剩余价值理论,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内部矛盾,论证了资本主义的必然灭亡和共产主义的必然胜利,从而把共产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 七十到八十年代初,马克思以主要精力继续写作《资本论》第二、三卷,同时关心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贫穷、疾病和长期过度的劳累,严重地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183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寓所与世长辞。 恩格斯在评价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指出:“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以某种方式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所建立的国家制度的事业,参加赖有他才第一次意识到本身地位和要求,意识到本身解放条件的现代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这实际上就是他毕生的使命。” (选自段万翰主编:《中外历史名人传略•世界部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2023-08-13 04:09:191
马克思恩格斯简介,1分钟内的演讲稿,急!!
卡尔·亨利希·马克思(Karl Heinrich Marx,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德国政治哲学家及社会理论家,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犹太人。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导师,是共产主义运动的带头人。一般信奉他理论的人被称为马克思主义者。生平1818年5月5日,马克思生于德国莱茵省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他的祖父马克思·列维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他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生于1782年,同荷兰女子罕丽·普列斯堡结婚,生育多名子女,但从一确定继承人的文件中发现,只有卡尔·马克思和三个女儿索非亚、爱米尔、路易莎存活。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利尔中学。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并于1841年完成柏林大学学业,同年另以论文《民主主义的自然哲学和经验主义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获得耶拿大学博士。毕业后担任莱茵报主编,后辞职。期间认识了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他学识渊博,精通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学、数学。1843年6月19日,马克思与苦等了他7年之久的生于1814年的贵族小姐燕尼结婚。1844年1月,与燕尼一起踏上流放的征途。去到巴黎。1845年秋,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去到比利时布鲁塞尔。1845年12月宣布脱离普鲁士国籍。其后和恩格斯一起完成了《德意志意识形态》。书中批判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第一次系统的阐述了他们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奠定了初步理论基础。后来才诞生了《共产党宣言》。随后不久遭到比利时当局的迫害。和妻子一起回到德国。1846年初 ,马克思和恩格斯建立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1847年6月同盟更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并且起草了同盟的纲领《共产党宣言》。1848年4月,和恩格斯在德国一起创办了《新莱茵报》。马克思在德国特里尔的故居,现在是马克思博物馆后被驱逐,去了巴黎。在被要求离开巴黎,去了英国伦敦。在伦敦,他们度过了一生中最困难的日子。在5年时间里,马克思和燕尼失去了四个孩子中的三个。但在这期间,马克思写出了他最重要的著作——《资本论》。1864年9月28日马克思参加了第一国际成立大会,被选入领导委员会。他为国际起草《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870年10月与移居伦敦的恩格斯再度相聚。由于被许多国家驱逐,到处流亡,他曾自称是“世界公民”。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伦敦寓所去世,葬于[[海德公园]内。《资本论》后两卷为恩格斯整理马克思的遗稿后出版,分别在1885年、1894年相继出版。马克思的哲学哲学——解放的头脑‘德国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的武器,同样地,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认为哲学是人的解放的头脑,也就是说,它是解放者(无产阶级)的精神武器。 他认为社会主义的出现是历史的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证明它的合规律性,哲学作为人的解放的头脑就应当承担这样的一个任务。社会发展历史唯物主义。‘可以根据意识、宗教或随便别的什么来区别人和动物。一当人开始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的时候,这一步是由他们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人本身就开始把自己和动物区别开来。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间接地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 ——《德意志意识形态》人区别于动物的地方,就在于他能生产出他们赖以生存的生活数据和生产数据,而动物不能。人一旦进入生产劳动,他就同其它动物根本区别开来了。 因为要劳动,所以必须事先结成生产关系以及其它社会关系。人们的劳动生产力制约着他们在其中进行活动的生产方式,而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便有什么样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生产方式、社会关系等构成的社会存在又决定着人们的社会意识。由此可见,社会的发展便不是完全没有规律可循的了。生产劳动为主要形式的物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人的活动产物,但他们一旦形成,便反过来成为制约着人的活动的客观的力量。因此,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发展从表面上看像是杂乱无章,其实它同自然界一样也是有内在客观趋势的。人的问题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问题。人及其思维与世界的关系。马克思从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来说明人时,他立足于实践的基础上。人通过自己的物质实践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人自身也在这种实践活动中得到改造,获得自己的新的质量和素质。人改造世界,世界也改变人。因此人只有在实践基础上,在以实践为基础的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中才能得科学的唯物的说明。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说明人的问题的根本特征。马克思的革命学说阶级斗争‘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共产党宣言》马克思认为,在人类历史上,由于金属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剩余生产物增多,使得人类有可能在自身中实行脑体分工。这种分工一方面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使人类从原始社会的野蛮阶段走了出来,进入文明时期。另一方面,脑体分工本身就是最初阶级划分的基础。由于分工和私有制的出现,使垄断精神生产的剥削阶级分子与承担全部体力劳动的劳动阶级处在根本利益相互对抗的关系之中,人类自此进入阶级社会。阶级社会几千年的发展,不过是剥削阶级对劳动人民剥削的程度以及劳动人民对剥削阶级依附的具体方式的变化。马克思认为,只有联系生产力发展以及由生产力决定的社会关系结构的变化,才能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阶级斗争是不可避免的的; 阶级斗争本身构成了人类历史发的一种推动力量。马克思关于阶级的理论中,特别强调阶级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在原始积累的历史中,对正在形成的资本家阶级起过推动的作用的一切变革,都是历史上划时代的事情;但首要的因素是:大量的人突然被强制地同自己的生存资料分离,被当作不受法律保护的无产者抛向劳动市场。对农业生产者即农民的土地的剥夺,形成全部过程的基础。" ——《资本论》现代阶级关系的产生源于劳动者同自己的生产数据的分离。 但阶级一旦产生,又会把阶级利益对立的烙印打上文化、宗教等领域。在这个意义上,阶级有时是一个社会范畴。人类社会的阶级关系从早期的简单走向复杂,然后又走向现代社会的简单化。马克思指出,同以往的阶级社会相比效,资本主义社会会使互相对立阶级日益简单化。‘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共产党宣言》政党理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的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共产党宣言》与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紧密相关的,是无产阶级政党理论。 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必须由无产阶级的政党来领导,而无产阶级政党则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这个党代表着组织、领导和宣传作用。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这些核心作用,就不会有无产阶级斗争的胜利。国家理论从阶级及阶级斗争的理论出发,马克思认为私有制社会中对立阶级之间的斗争具有不可调和的特点,统治阶级需要用暴力来镇压被压迫阶级的反抗。以保持阶级之间的平衡,把阶级关系维持在符合统治阶级利益的秩序和范围之内,那就是国家。 这样,作为统治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就应运而生。无产阶级要想获得自由的解放,就要必须团结起来,进行暴力革命,以推翻资产阶级的专政,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或社会主义国家,直到消灭阶级和国家的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到来为止。“旧的国家是一种‘以其无处不在的复杂的军事、官僚、宗教和司法机构像蟒蛇似地把活生生的市民社会从四面八方缠绕起来的中央集权国家机器"。”—— 卡尔·马克思 《哥达纲领批判》作品《1844年哲学和经济学手稿》 《资本论》 《共产党宣言》 《德意志意识形态》恩格斯简介恩格斯,F.Friedrich Engels (1820~1895)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K.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1820年11月28日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今乌培塔尔市)一个纺织厂主家庭。少年时就学于巴门市立学校,1834年转入爱北斐特理科中学。1837年其父坚持要他辍学经商。1年后到不来梅一家商行供职。当时德国正面临民族统一和民主革命的任务,恩格斯被民主主义的政治思想所吸引,同青年德意志运动发生联系。1839年春,在该派机关刊物《德意志电讯》发表《乌培河谷来信》,揭露封建专制制度和宗教虔诚主义的黑暗,倾注了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由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 1841年9月,恩格斯到柏林服兵役。并在柏林大学听课,研究黑格尔哲学,参加青年黑格尔派的活动。1841年底和1842年初写出《谢林与启示》等 3篇文章,抨击为普鲁士政府服务的哲学家F.W.J.von谢林,维护G.W.F.黑格尔的辩证法和青年黑格尔派从事进步活动的功绩,在德国哲学界引起轰动,在国外也有强烈反响。这时,恩格斯在政治上和世界观上虽然是一个民主主义者和唯心主义者,但他重视革命实践,重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实际斗争中,逐步意识到黑格尔唯心主义哲学同德国现实之间的矛盾,再加上L.A.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影响,他开始向唯物主义者转变。 1842年11月,恩格斯到英国曼彻斯特的欧门-恩格斯棉纺厂当职员,接触到真正的产业无产阶级。他和工人交往,参加他们的集会和斗争,并同宪章运动领袖建立联系。为认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恩格斯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工作。他分析英国的社会状况,研究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者的著作,为宪章运动机关报《北极星报》和马克思主编的《莱茵报》撰稿。1844年3月,在《德法年鉴》上发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和《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两篇文章,以社会主义观点考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指明一切弊端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统治的结果,论述社会主义革命和消灭私有制的不可避免性,批判英国历史学家T.卡莱尔的唯心史观,初步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这清楚地表明恩格斯已经完成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 与马克思合作创立和丰富马克思主义 1844年 8月,恩格斯在回德国途中拜访侨居巴黎的马克思,两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决定为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制定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而奋斗。同年 9月,与马克思合写《神圣家族》一书,批判黑格尔哲学中的唯心主义,阐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重要原理。1845~1846年间两人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指出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系统地论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探讨历史上各种所有制的形式,论证资本主义灭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这部著作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系统的阐述。1845年,恩格斯根据他在英国进行大量调查研究的材料,写出《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第一次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不只是一个受苦的阶级,它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必然推动它去争取自身的解放;而社会主义只有成为工人阶级的政治斗争目标时才会成为一种政治力量。 为了把科学社会主义同工人运动结合起来,恩格斯和马克思于1846年初在布鲁塞尔建立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同各国的社会主义团体建立联系,宣传科学社会主义。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应邀加入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它的改组工作。恩格斯出席同盟在6月召开的第1次代表大会,向大会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把旧的同盟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他为新的同盟先后起草两个纲领草案:《共产主义信条》和《共产主义原理》。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一书中指出,共产主义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在同年11~12月同盟第 2次代表大会期间,马克思、恩格斯受大会委托,在前两个纲领草案的基础上负责起草党的纲领。1847年12月~1848年 1月,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公开升起共产主义运动的旗帜,是一个“周详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848年欧洲爆发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马克思、恩格斯受共产主义者同盟中央委员会的委托,为德国无产阶级制定了行动纲领《共产党在德国的要求》。德国三月革命爆发后,他们立即回国参加革命斗争。恩格斯除协助马克思创办《新莱茵报》外,亲身参加南德和爱北斐特地区保卫革命成果的几次激烈战斗,显示出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大无畏的革命精神。革命失败后,1849年11月10日恩格斯流亡伦敦与马克思会合,担负起重建同盟中央委员会和地方组织的工作,着手总结1848年革命的经验教训。1850~1852年先后写了《德国维护帝国宪法的运动》、《德国农民战争》、《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并与马克思合写《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分析革命失败的原因,论证工农联盟的必要性,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和策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850年,恩格斯重返曼彻斯特从事他十分厌恶的经商活动,以便在经济上接济马克思,使之能够完成《资本论》的写作。工作之余,他还研究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就各种理论问题同马克思交换意见,写了大量军事、政治论文。恩格斯极其关心欧美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在第一国际前期,尽管他无法直接参与活动,仍通过信件和马克思讨论有关国际的重大问题。他很关心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写过不少论述波兰问题的文章。他在《波斯和中国》、《俄国在远东的成功》等文章中,揭露沙皇俄国和英国对中国的侵略,预言今后必将看到“整个亚洲新纪元的曙光”。1870年 9月,恩格斯从曼彻斯特迁居伦敦。10月,当选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委员。在国际的后期发表《论权威》等名著,总结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批判了巴枯宁派的无政府主义思潮。 70年代初期,马克思、恩格斯特别关心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成长。在1875年爱森纳赫派与拉萨尔派合并时,恩格斯和马克思一起批评了爱森纳赫派领导人无原则妥协的错误和哥达纲领中的拉萨尔主义观点。两派合并后,杜林主义危及德国党的理论基础。1877~1878年恩格斯写出《反杜林论》,深刻批判Е.К.杜林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哲学、庸俗的政治经济学和假社会主义,第一次系统地论证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1880年,把《反杜林论》一书理论部分中最重要的部分改编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小册子在法国和其他国家的工人中广为传播,被马克思称作“科学社会主义的入门”。 恩格斯重视总结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批判自然科学领域的反动哲学思潮,研究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从1873年开始对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写了许多札记和片断。其中《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科学地解决了人类起源的问题。这些手稿在恩格斯逝世后被编成《自然辩证法》一书出版。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883年3月马克思逝世,恩格斯担负了整理和出版马克思文献遗稿工作。1885年和1894年先后出版《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完成了马克思未竟之业,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884年,恩格斯发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论述原始社会产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揭示在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阶级对抗和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的起源和实质,指明私有制、阶级、国家消亡和社会主义胜利的必然性,批判资产阶级学者、拉萨尔主义者以及无政府主义者关于国家问题的谬论。1886年,他发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系统地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和L.A.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及唯心史观,精辟地论述哲学的基本问题和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从1890年起,他在有关唯物史观的一系列著名通信中,驳斥了E.E.P.巴尔特等资产阶级学者以及德国党内“青年派”等机会主义者的观点,在全面论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基础上,着重阐明上层建筑的积极作用,进一步论述意识形态相对独立性的原理,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 恩格斯在从事理论工作的同时,还肩负着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担。1889年7月,在他的直接领导和关怀下,各国社会主义政党建立第二国际,进一步团结和发展了国际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使社会主义运动获得广阔的发展。他帮助和指导德、法、英等国社会主义政党开展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先后写出《1845~1885年的英国》、《〈论住宅问题〉一书第二版序言》、《〈法兰西内战〉一书导言》、《1891年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批判》、《〈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92年英国版序言》等序文和书信,深刻地批判了各种机会主义思潮,指导各国党制定正确的纲领和策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1894年写出《法德农民问题》一文,指出无产阶级在争取实现无产阶级专政斗争中与农民结成联盟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阐述无产阶级在取得政权后引导农民走向农业合作化的纲领和步骤,强调对小农不能用暴力剥夺,而应通过示范把他们逐步引向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农民问题的重要著作。1895年 3月为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新版写了导言,分析和总结1848年以来无产阶级斗争条件和方法的变化。1895年8月5日在伦敦病逝。骨灰罐由他的亲密战友F.列斯纳等遵照遗嘱投葬于英国伊斯特勃恩岩崖附近海中。2023-08-13 04:09:271
马克思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
Karl Marx卡尔·马克思 (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被评为二十世纪影响世界最深的人。生平事迹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于德国莱茵省特利尔城。父亲亨利希·马克思是一位才能出众的律师,对马克思少年时代的思想成长起过良好的影响。母亲罕丽达·普勒斯堡是个贤慧的妇女,主要操持家务。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除母语德文外,他先后攻下了拉丁文、希腊文、法文、英文和意大利文。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士学位。马克思在完成博士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以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年4月1日《莱茵报》被反动当局查封。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从此,她成了马克思的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在巴黎期间,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他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书中科学地论证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唯物史观是恩格斯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846年初,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在6月召开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了同盟布鲁塞尔区部和支部的领导人。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4月初,他们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马克思通过报纸宣传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指导德国人民同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揭露自由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叛卖行为,还通过报纸同各国民主派建立广泛联系,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地民主派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他还积极参加科隆工人联合会的工作,同工人组织内部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的盟约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但他没有退缩,继续战斗。他成年累月地在英国博物馆研读政治经济文献,埋头从事经济学研究,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恩格斯为了从经济上支援马克思,使自己的战友能完成创立新的经济学理论的伟业,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他重返曼彻斯特,再次从事他所讨厌的经商活动。马克思在埋头经济学研究的同时,还设法利用资产阶级进步报刊发表各种政论文章。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他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写了500多篇文章。他们在这些文章中评述当时的国际重大政治事件,抨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他们写了不少论述中国的文章,揭露英国对中国的殖民政策,谴责沙皇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占,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马克思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最伟大的功绩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1857年到1858年5月期间,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即通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是《资本论》的第一稿。在这个手稿中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1859年马克思利用这个手稿的有关章节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这部著作“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学说在内”。后来他又写了一个新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二稿,这个手稿阐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也谈到了属于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一些内容。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1863年8月到1865年底他又写了第三个手稿,即《资本论》的第三稿。1867年9月14日他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它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马克思又投入了实际斗争。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在国际存在的整个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正像恩格斯说的,“叙述马克思在国际中的活动,就等于编写这个协会本身的历史”。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虽然在起义之前并不赞同这一行动,但起义一经爆发,他就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援和帮助。他注意收集有关公社的材料,认真研究公社的各项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与公社保持联系,为公社出谋献策,并且亲自写了几百封信宣传公社的意义,号召支持公社的事业。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又从物质生活、政治思想上帮助逃离法国的公社流亡者。七十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指出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论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这部著作对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晚年常被病痛折磨。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的—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他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和他的夫人燕妮葬在一起。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思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的名字永垂史册,他的学说将永放光芒。2023-08-13 04:09:354
马克思的背景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5日出生于德意志邦联普鲁士王国莱茵省(属于德国莱茵兰-普法尔茨州)特里尔城一个律师家庭。他的祖父洛宾·列维(Rabbin Marc Levy)是一名犹太人律法学家,他的父亲希尔舍·卡尔·马克思,后改名亨利希·马克思(Heinrich·Marx);生于1782年,同荷兰裔犹太女子罕丽·普列斯堡(Henriette Presborck)结婚,生育多名子女,但从一确定继承人的文件中发现,只有卡尔·马克思和三个女儿索非亚、爱米尔、路易莎存活。1830年10月,马克思进入特里尔中学。中学毕业后,进入波恩大学,18岁后转学到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大部分的学习焦点却摆在哲学和历史上。1840年,普鲁士新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即位,迫害自由主义民主人士,要求所有出版物都必须通过严格审查,大学失去学术自由,新国王任命的柏林大学教授F.W.von Schelling将会审查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但马克思博士论文里哲学高过神学的立场不可能被反黑格尔的教授所接受,所以马克思将博士论文改寄给萨克森-魏玛-艾森纳赫大公国的耶拿大学(Jena)审查博士资格。1841年马克思以论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申请学位,并因得到委员会一致认可,未进一步答辩而顺利获得耶拿大学哲学博士。毕业后担任《莱茵报》主编,遇到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颇为有名的“林木盗窃问题”。扩展资料:个人语录:思考一切。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的无价之宝。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它,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时间是人类发展的空间。一切经济最后都归结为时间经济。时间就是能力等待发展的地盘。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劳动创造世界。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较高级复杂的劳动,是这样一种劳动力的表现,这种劳动力比较普通的劳动力需要较高的教育费用,它的生产需要花费较多的劳动时间。因此,具有较高的价值。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卡尔·马克思2023-08-13 04:09:434
卡尔.恰彼克是谁?他又是怎么知道在荷兰有一个牧场之国?
卡尔·恰彼克(1890~1938),捷克小说家兼剧作家。他自幼喜欢文艺,14岁即发表诗作。一生经历丰富,著述浩瀚,写作涉及多种领域。代表作有散文《明亮的深潭》,戏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科幻小说《鲵鱼之乱》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曾赴多国游历,写有多部游记作品,本文为其中一篇。他的游记作品描写直观生动,能自然而然地透入社会各个层面,真切感人。笔调活泼且不乏幽默,读起来给人以一种轻松感、舒适感。如本篇,开头一句话就勾出荷兰特色,“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后面则把重点放在牧场上,以亲切平和的笔触,画出了充满“田园诗情”的“真正的荷兰”,自然随意中显示出描写技巧的高明。 选我!!! 卡尔恰彼克 田园诗情 [捷克]卡尔·恰彼克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反刍,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圆柱,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乌德勒支或兹伏勒,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低地上还有白色的绵羊,它们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还有成千上万的小鸡,长毛山羊,但没有一个人影。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的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汽车火车,都装载着一罐一罐的牛奶运往城市。车过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狗不叫,圈里的牛不发出哞哞声,马蹄也不踢马房的挡板,真是万籁俱寂。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那真正的荷兰。]卡尔·恰彼克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反刍,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圆柱,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乌德勒支或兹伏勒,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低地上还有白色的绵羊,它们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还有成千上万的小鸡,长毛山羊,但没有一个人影。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的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汽车火车,都装载着一罐一罐的牛奶运往城市。车过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狗不叫,圈里的牛不发出哞哞声,马蹄也不踢马房的挡板,真是万籁俱寂。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那真正的荷兰。]卡尔·恰彼克 卡尔·恰彼克(1890~1938),捷克小说家兼剧作家。他自幼喜欢文艺,14岁即发表诗作。一生经历丰富,著述浩瀚,写作涉及多种领域。代表作有散文《明亮的深潭》,戏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科幻小说《鲵鱼之乱》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曾赴多国游历,写有多部游记作品,本文为其中一篇。他的游记作品描写直观生动,能自然而然地透入社会各个层面,真切感人。笔调活泼且不乏幽默,读起来给人以一种轻松感、舒适感。如本篇,开头一句话就勾出荷兰特色,“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后面则把重点放在牧场上,以亲切平和的笔触,画出了充满“田园诗情”的“真正的荷兰”,自然随意中显示出描写技巧的高明。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土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以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年4月1日《莱茵报》被反动当局查封。 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从此,她成了马克思的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 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在巴黎期间,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他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博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书中科学地论证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唯物史观是恩格斯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846年初,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在6月召开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了同盟布鲁塞尔区部和支部的领导人。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4月初,他们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马克思通过报纸宣传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指导德国人民同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揭露自由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叛卖行为,还通过报纸同各国民主派建立广泛联系,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地民主派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他还积极参加科隆工人联合会的工作,同工人组织内部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 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的盟约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 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但他没有退缩,继续战斗。他成年累月地在英国博物馆研读政治经济文献,埋头从事经济学研究,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恩格斯为了从经济上支援马克思,使自己的战友能完成创立新的经济学理论酌伟业,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他重返曼彻斯特,再次从事他所讨厌的经商活动。马克思在埋头经济学研究的同时,还设法利用资产阶级进步报刊发表各种政论文章。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他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写了500多篇文章。他们在这些文章中评述当时的国际重大政治事件,抨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他们写了不少论述中国的文章,揭露英国对中国的殖民政策,谴责沙皇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占,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马克思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最伟大的功绩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1857年到1858年5月期间,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即通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是《资本论》的第一稿。在这个手稿中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1859年马克思利用这个手稿的有关章节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这部著作“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学说在内”。后来他又写了一个新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二稿。这个手稿阐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也谈到了属于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一些内容。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1863年8月到1865年底他又写了第三个手稿,即《资本论》的第三稿。1867年9月14日他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它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马克思又投入了实际斗争。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在国际存在的整个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正像恩格斯说的,“叙述马克思在国际中的活动,就等于编写这个协会本身的历史”。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虽然在起义之前并不赞同这一行动,但起义一经爆发,他就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援和帮助。他注意收集有关公社的材料,认真研究公社的各项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与公社保持联系,为公社出谋献策,并且亲自写了几百封信宣传公社的意义,号召支持公社的事业。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又从物质生活、政治思想上帮助逃离法国的公社流亡者。 七十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指出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论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这部著作对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晚年常被病痛折磨。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的—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他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和他的夫人燕妮葬在一起。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的名字永垂史册,他的学说将永放光芒。 楼 主 , 选 我 吧 !2023-08-13 04:10:121
求捷克小说家卡尔 恰彼的资料
卡尔·恰彼克(1890~1938),捷克小说家兼剧作家。他自幼喜欢文艺,14岁即发表诗作。一生经历丰富,著述浩瀚,写作涉及多种领域。代表作有散文《明亮的深潭》,戏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科幻小说《鲵鱼之乱》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曾赴多国游历,写有多部游记作品,本文为其中一篇。他的游记作品描写直观生动,能自然而然地透入社会各个层面,真切感人。笔调活泼且不乏幽默,读起来给人以一种轻松感、舒适感。如本篇,开头一句话就勾出荷兰特色,“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后面则把重点放在牧场上,以亲切平和的笔触,画出了充满“田园诗情”的“真正的荷兰”,自然随意中显示出描写技巧的高明。 选我!!!!!! 卡尔恰彼克 田园诗情 [捷克]卡尔·恰彼克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反刍,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圆柱,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乌德勒支或兹伏勒,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低地上还有白色的绵羊,它们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还有成千上万的小鸡,长毛山羊,但没有一个人影。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的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汽车火车,都装载着一罐一罐的牛奶运往城市。车过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狗不叫,圈里的牛不发出哞哞声,马蹄也不踢马房的挡板,真是万籁俱寂。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那真正的荷兰。]卡尔·恰彼克 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一条条运河之间的绿色低地上,黑白花牛,白头黑牛,白腰蓝嘴黑牛,在低头吃草。有的牛背上盖着防潮的毛毡。牛群吃草反刍,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什么。牛犊的模样像贵夫人,仪态端庄。老牛好似牛群的家长,无比尊严。极目远眺,四周全是碧绿的丝绒般的草原和黑白两色的花牛。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是真正的荷兰:碧绿色的低地镶嵌在一条条运河之间,成群的骏马,剽悍强壮,腿粗如圆柱,鬃毛随风飞扬。除了深深的野草遮掩着的运河,没有什么能够阻挡它们飞驰到乌德勒支或兹伏勒,辽阔无垠的原野似乎归它们所有,它们是这个自由王国的主人和公爵。 低地上还有白色的绵羊,它们在天堂般的绿色草原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还有成千上万的小鸡,长毛山羊,但没有一个人影。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只有到了傍晚,才看见有人驾着小船过来,坐上小板凳,给严肃沉默的奶牛挤奶。金色的晚霞铺在西天,远处偶尔传来汽笛声,接着又是一片寂静。在这里,谁都不叫喊吆喝,牛的脖子上的铃铛也没有响声,挤奶的人更是默默无言。 运河之中,装满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汽车火车,都装载着一罐一罐的牛奶运往城市。车过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狗不叫,圈里的牛不发出哞哞声,马蹄也不踢马房的挡板,真是万籁俱寂。沉睡的牲畜,无声的低地,漆黑的夜晚,只有远处的几座灯塔在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这就是那真正的荷兰。]卡尔·恰彼克 卡尔·恰彼克(1890~1938),捷克小说家兼剧作家。他自幼喜欢文艺,14岁即发表诗作。一生经历丰富,著述浩瀚,写作涉及多种领域。代表作有散文《明亮的深潭》,戏剧《罗素姆万能机器人》,科幻小说《鲵鱼之乱》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曾赴多国游历,写有多部游记作品,本文为其中一篇。他的游记作品描写直观生动,能自然而然地透入社会各个层面,真切感人。笔调活泼且不乏幽默,读起来给人以一种轻松感、舒适感。如本篇,开头一句话就勾出荷兰特色,“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后面则把重点放在牧场上,以亲切平和的笔触,画出了充满“田园诗情”的“真正的荷兰”,自然随意中显示出描写技巧的高明。马克思从小勤奋好学,善于独立思考。1830年,他进入特利尔中学,1835年9月毕业。中学时代,他受到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已有为人类谋幸福的崇高理想。中学毕业时他写的《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说,一个人只有立志为人类劳动,才能成为真正的伟人。1835年10月,他进波恩大学攻读法学,一年后转入柏林大学法律系。在大学,他除研究法学外,还研究历史、哲学和艺术理论。1837年起,马克思开始认真钻研黑格尔哲学。1841年,他结束大学生活,获哲学博土学位。 马克思在完成博土论文后,本想在波恩大学讲授哲学,但因普鲁士政府加紧对进步知以界的迫害,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于是他转向政治,开始从事反对封建专制和争取民主的斗争。1842年初,他写了第—篇政论文章《评普鲁土的书报检查令》,通过对书报检查制度的批判,揭露整个普鲁土国家制度的反动本质。同年5月,他开始为自由主义反对派创办的《莱茵报》撰稿,10月担任了该报的主编。在马克思的影响下,这份报纸越来越鲜明地倾向于革命民主主义。1843年4月1日《莱茵报》被反动当局查封。 1843年5月,他来到莱茵省的一个小镇克罗茨纳赫。在这里,他与童年时代的女友燕妮·冯·威斯特华伦结婚。从此,她成了马克思的志同道合、患难与共的亲密伴侣和战友。 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杂志。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 在巴黎期间,马克思进行了紧张的理论研究工作。他埋头钻研了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特别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圣西门、博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和空想共产主义者的思想。 1844年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1845年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他开始批判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接着,他又同恩格斯合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书中科学地论证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等一系列基本原理;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夺取政权的历史任务。唯物史观是恩格斯肯定的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 马克思在为无产阶级制定科学世界观的同时,还为创建无产阶级政党而积极作思想准备和组织准备。1846年初,他和恩格斯一起建立了布鲁塞尔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在工人中传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1847年初,马克思和恩格斯应邀参加了德国工人的秘密组织正义者同盟,并积极参加了同盟的改组工作。在6月召开的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马克思担任了同盟布鲁塞尔区部和支部的领导人。为了更广泛地团结和教育群众,马克思和恩格斯倡议成立了德意志工人协会。1847年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1848年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他立即着手建立共产主义者同盟新的中央委员会,并当选为主席。4月初,他们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马克思通过报纸宣传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纲领,指导德国人民同封建专制制度作斗争,揭露自由资产阶级的妥协和叛卖行为,还通过报纸同各国民主派建立广泛联系,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了发展民主统一战线,马克思参加了科隆民主协会的工作,同各地民主派领导人建立密切联系。他还积极参加科隆工人联合会的工作,同工人组织内部的错误倾向进行斗争。 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在伦敦,马克思重建了共产主义者的盟约地方组织和中央委员会。 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一生中最困难的时期。贫困的生活把他压得喘不过气来,形形色色的敌人对他攻击诽谤,几乎所有的报刊对他关上了大门。但他没有退缩,继续战斗。他成年累月地在英国博物馆研读政治经济文献,埋头从事经济学研究,为无产阶级锻造理论武器。恩格斯为了从经济上支援马克思,使自己的战友能完成创立新的经济学理论酌伟业,作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他重返曼彻斯特,再次从事他所讨厌的经商活动。马克思在埋头经济学研究的同时,还设法利用资产阶级进步报刊发表各种政论文章。从1851年8月到1862年3月,他和恩格斯为《纽约每日论坛报》撰稿,写了500多篇文章。他们在这些文章中评述当时的国际重大政治事件,抨击各国反动政府的内外政策,声援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特别是东方殖民地和附属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他们写了不少论述中国的文章,揭露英国对中国的殖民政策,谴责沙皇俄国对中国领土的侵占,支持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 马克思在五十和六十年代最伟大的功绩是完成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1857年到1858年5月期间,他写了第一个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即通常说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这是《资本论》的第一稿。在这个手稿中制定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原理,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要点。1859年马克思利用这个手稿的有关章节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这部著作“第一次有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的价值论,包括货币学说在内”。后来他又写了一个新手稿:《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这是《资本论》的第二稿。这个手稿阐述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主要内容,也谈到了属于第二卷和第三卷的一些内容。其中很大篇幅是对剩余价值学说史的批判,这部分后来被编为《剩余价值理论》。1863年8月到1865年底他又写了第三个手稿,即《资本论》的第三稿。1867年9月14日他发表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第三卷在他逝世后由恩格斯整理,分别在1885年和1894年出版。《资本论》这部不朽著作具有划时代意义,是政治经济学中的一次革命。它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运动的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揭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在于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科学地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从而把他的社会主义学说置于牢固的科学基础上。它成了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的最锐利的理论武器。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欧洲的民族民主运动和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马克思又投入了实际斗争。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成立,他被选为国际的领导机构总委员会的成员,并担任德国通讯书记。他为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临时章程》和其他许多重要文件,为国际制定了斗争纲领、斗争策略和组织原则。在国际存在的整个时期,他始终是国际的领袖、国际的灵魂。正像恩格斯说的,“叙述马克思在国际中的活动,就等于编写这个协会本身的历史”。 1871年3月18日,巴黎无产阶级举行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卖国政府,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虽然在起义之前并不赞同这一行动,但起义一经爆发,他就满腔热情地给予支援和帮助。他注意收集有关公社的材料,认真研究公社的各项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与公社保持联系,为公社出谋献策,并且亲自写了几百封信宣传公社的意义,号召支持公社的事业。公社失败后,马克思又从物质生活、政治思想上帮助逃离法国的公社流亡者。 七十年代,马克思写了《哥达纲领批判》,对拉萨尔主义的政治观点、经济观点和策略思想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同时深刻地阐明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第一次指出了共产主义划分为两个发展阶段,论述了这两个阶段的基本特征和分配原则,并提出了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过渡时期的理论。这部著作对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反动政府的迫害,贫困的物质生活,繁重的理论工作和紧张的战斗,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他晚年常被病痛折磨。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的—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他安葬在伦敦的海格特公墓,和他的夫人燕妮葬在一起。 马克思的—生是伟大的一生。他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马克思主义学说,是指引全世界劳动人民为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进行斗争的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马克思的名字永垂史册,他的学说将永放光芒。2023-08-13 04: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