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地球上最先有的第一个人是谁?

2023-08-15 10:00:21
共14条回复
血莲丿红尘

在地球上,任何的一个生命个体都是由上一代生命通过繁殖而诞生,无论是动植物,或者是微生物,还是人类都不例外。人类以及大部分的动植物都是通过有性生殖的方式来繁衍后代,雄性和雌性分别提供一半的基因。

如果我们追溯一代又一代的先祖,总会回到第一代。既然人类都是上一代的后代,那么,第一代又是哪里来的?或者说第一位女性和第一位男性是怎么诞生的?

从一切都要从地球诞生说起。根据行星形成理论,在45.4亿年前,地球通过引力作用从太阳星云的“边角料”中诞生。由于不断经历太空岩石的碰撞,原始地球非常热,表面是熔融的状态。在最初的地球上,不要说人类,就连生命都没有。

但随着地球的冷却,水得以凝结成液态,从而形成海洋。由于地球内部活动,再加上小行星、彗星的不断撞击,地球海洋中充满了丰富的化学元素。在十分偶然的情况下,这些化学元素组装成了可以自我复制的生命体。

在40亿年前,地球海洋中进化出了多种的生命。但到了38亿年前,只有地球生命的最后共同祖先幸存下来,它们最终进化成了如今地球上的各种各样的生命。

包括基因在内的很多证据可以表明,现存的各种生命都可以追溯到同一个共同祖先。举个例子,香蕉是一种植物,果蝇是一种昆虫,虽然它们与人类天差地别,但它们的基因与人类具有60%的相似度。科学家发现,大约四分之三的人类致病基因也能在果蝇身上找到。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地球生命都是单细胞形式。直到15亿年前,才进化出多细胞生物,最初是一些藻类。再经过大约9亿年的演化,海洋中出现了动物。

在4.2亿年前,硬骨鱼出现了,它们之中的一部分登上陆地,进化成两栖动物和陆生动物。也就是说,如今陆地上的所有动物(包括人类)都是硬骨鱼的后代。

不过,现在距离人类诞生还很早,因为哺乳动物直到2.3亿年前才进化出来。哺乳动物的祖先与恐龙生活在同一个时代,弱小的它们艰难地生存着,处处受到恐龙的挤压,但哺乳动物还是顽强地生存下来。

距今85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的共同祖先终于进化出来。幸运的是,它们躲过了6500万年前的第五次物种大灭绝,没有像非鸟类恐龙那样从地球上消失。

到了2500万年前,灵长类动物分化成两支,一支最终进化成猴子,还有一支最终诞生出人类。在进化出人类的过程中,人类谱系还在600万年前分化出一支,它们进化成了黑猩猩,这也是为什么黑猩猩与人类的DNA序列99%是相同的。

人类登场

390万年前,由于遭遇气候变化或者是生存竞争,一群非洲古猿离开了祖先赖以生存的森林,去往草原上生存,它们成为了南方古猿。为了在草原上生存下去,南方古猿必须改变生存策略,它们开始学习直立行走,并尝试制作工具。

渐渐地,南方古猿的大脑变得更加发达。在240万年前,诞生了能够制造有用工具,并且还会简单语言的全新物种——能人,这是第一种真正被称为人类的的生物,而南方古猿则是被称为进化中的人类。

从南方古猿到能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进化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逐渐累积,南方古猿的后代变得越来越不同。终于到了240万年前,它们的后代变得与祖先相差很大,足以认为是一个新的物种,所以诞生了人类。由此可见,第一位女性和第一位男性是谁、他们诞生的具体时间都是无法确定的,只有一个大概。

另外,生物学中确实有认定了“Y染色体亚当”和“线粒体夏娃”,但他们并非第一位男性和第一位女性。

通过基因回溯,25万年前的一位非洲男性智人的Y染色体存在于如今所有男性的身上,他就是所谓的Y染色体亚当。15万年前的一位非洲女性智人的线粒体DNA存在于如今所有人类的身上,她就是所谓的线粒体夏娃。Y染色体和线粒体DNA都是依赖于性别遗传,前者只能遗传自男性,后者只能遗传自女性。

值得注意的是,Y染色体亚当和线粒体夏娃并没有直接结合,他们生活在不同时期的非洲。但其他男性在某一后代中只有女性,其他女性在某一后代中只有男性,所以只有Y染色体亚当的Y染色体和线粒体夏娃的线粒体DNA一直遗传下来。

由此还能得出一个重要结论,那就是现在地球上的人类都是源自于25万年前的非洲智人。如果进一步细分,如今非洲以外的人类都是源自于6万年前走出非洲的那一波智人。

clc1

圣经记录,地球上的第一个人,是亚当,是神用泥土造的,吹了一口生气,成了有灵的活人,后取的一根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叫夏娃。通过人的性染色体决定男女,可以印证,科学发现,决定一个人性别的是性染色体,男人XY,女人XX,男人的X+女人X 生女,男人Y+女人X生男,决定人生男生女的是男人,因为第一个女人就是男人身上的肋骨出来的。科学圣经彼此印证。

西柚不是西游

圣经记录,地球上的第一个人,是亚当,是神用泥土造的,吹了一口生气,成了有灵的活人,后取的一根肋骨,造了一个女人叫夏娃。通过人的性染色体决定男女,可以印证,科学发现,决定一个人性别的是性染色体,男人XY,女人XX,男人的X+女人X 生女,男人Y+女人X生男,决定人生男生女的是男人,因为第一个女人就是男人身上的肋骨出来的。科学圣经彼此印证。

北营

露西少女

第一个人是是露西少女。在1974年美国科学家,来到埃塞俄比亚。在那里的哈达地区,发先了古人类化石。发现阿法尔南猿化石的人认为,只要阿法尔南猿才是人类的直接祖先。

床单格子

在科学中,露西(Lucy)是1974年在埃塞俄比亚发现的南方古猿阿法种的古人类化石的代称。露西生活的年代是320万年之前, 在2010年6月21日之前一直被认为是第一个被发现的最早能够直立行走的人类。

Troublesleeper

我觉着应该是盘古。

苏州马小云

生命品种,都是批量诞生与存在的,生长环境最好的,发育最好。我观察的发现:经过冬天,温暖的地方,生命早出,那么太阳从东方升起,而中国、印度等文明古国,都发源于东方。

另一个角度分析:智慧发育早,有区别于动物的思维、行为的人群,上述分析在结合:

人类早期脑部化石、地理位置、工具等论证,但正确的事物,必须在自然规律框架下

我有一个深入的见解,即符合人居住的环境与不符合人居住的环境,除了气候、也揭示着地下的矿藏

不白九百

人类的发展历史是很长久的,充满了各种心酸的道路,第一个人类诞生是在原始社会的时候。

寸头二姐

地球上第一个出现的人是露西少女

黑桃花

三大宗教的人类起源都是胡扯,唯有《周易》里才有生命起源的最科学的解释。

奇石珠宝真君

欧洲,曾一度被认为是人类的发祥地。因为人们打开地图一看,欧洲布满了古人类的遗址。考古学家最早发现的古猿化石,也是在1856年出土于法国。

再也不做站长了

On the earth, any individual life is born by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of life through Bai propagation, whether it is animals and plants, or microbes, or human beings are no exception. Humans, as well as most plants and animals, produce their offspring sexually, with males and females each providing half of their genes.

If we go back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we always go back to the first generation. Since human beings are descendants of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then, where did the first generation come from? Or how was the first woman and the first man born?

It all started with the birth of the earth. According to the planet-formation theory, 4.54 billion years ago, Earth was born through gravity out of the "scraps" of the solar nebula. As a result of constant collisions with space rocks, the original Earth was very hot and had a molten surface. On the original Earth, there was no life, let alone humans.

But as the Earth cooled, the water was able to condense into liquid form, creating oceans. The Earth"s oceans are rich in chemical elements due to the Earth"s internal activities, as well as collisions with asteroids and comets. Very occasionally, these chemical elements assemble into self-replicating organisms.

Over four billion years ago, a variety of life forms evolved in the Earth"s oceans. But by 3.8 billion years ago, only the last common ancestor of life on Earth survived, and they eventually evolved into the variety of life on Earth today.

There is plenty of evidence, including genetic evidence, that all living forms of life can be traced back to a common ancestor. For example, a banana is a plant and a fruit fly is an insect, and while they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humans, they share about 60 percent of their genes with humans. Scientists have found that about three-quarters of the human disease-causing genes are also found in fruit flies.

For a long time, life on Earth was single-celled. It wasn"t until about 1.5 billion years ago that multicellular organisms evolved, initially some algae. After about 900 million years of evolution, animals emerged in the oceans.

About 420 million years ago, bony fish appeared, some of which landed on land and evolved into amphibians and land animals. In other words, all animals on land today (including humans) are descended from bony fish.

Humans are still a long way off, though, since mammals didn"t evolve until 230 million years ago. The ancestors of mammals lived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dinosaurs. They were weak and struggled to survive. They were squeezed by the dinosaurs everywhere, but the mammals still survived.

About 85 million years ago, the common ancestor of primates finally evolved. Fortunately, they survived the fifth mass extinction 65 million years ago and did not disappear from the face of the earth, as non-avian dinosaurs did.

By 25 million years ago, primates had split into two branches, one that would eventually evolve into monkeys and one that would eventually give rise to humans. Along the way, the human lineage branched off six million years ago to become chimpanzees, which is why chimpanzees share 99 percent of their DNA.

Human appearance

About 3.9 million years ago, climate change or competition drove a group of Australopithecus, known as Australopithecus, out of the forests of their ancestors and into the grasslands. To survive on the savannah, Australopithecus had to change their survival strategies, learning to walk upright and experimenting with tools.

Gradually, the brains of Australopithecus became more developed. About 2.4 million years ago, a new species, capable of making useful tools and speaking a simple language, was born: Homo habilis, the first creature to be truly called human, and Australopithecus, the evolutionary human.

The journey from Australopithecus to Homo habilis was not a one-shot journey. Evolution is an ongoing process. Over time, the differences accumulated, and the descendants of Australopithecus became more and more different. Finally, 2.4 million years ago, their offspring became sufficiently different from their ancestors to be considered a new species, giving rise to humans. Therefore, who the first woman and the first man were, and the exact time of their birth are uncertain, only a rough approximation.

Moreover, biology has identified "Y Adam" and "Mitochondrial Eve," but they were not the first man and the first woman.

A quarter-million years ago, an African male Homo sapiens whose Y chromosome is present in all men today is the so-called Y-chromosome Adam. Mitochondrial DNA from an African female Homo sapiens 150,000 years ago is present in all humans today. She was the so-called Mitochondrial Eve. Both the Y chromosome and mitochondrial DNA are sex-dependent, with the former only inherited from men and the latter from women.

Notably, Y chromosome Adam and Mitochondrial Eve did not combine directly; they lived at different times in Africa. But other males only have females in their offspring, other females only have males in their offspring, so only the Y chromosome of Adam and the mitochondrial DNA of Mitochondrial Eve are passed down.

It also leads to the important conclusion that all human beings on Earth today descended from Homo sapiens in Africa about 250,000 years ago. If you break it down a bit further, all the people outside Africa today are descended from the wave of Homo sapiens that left Africa about 60,000 years ago.

北有云溪

那个造亚当的神,算什么呢??!!

瑞瑞爱吃桃

亚当与夏娃,知道了吗

相关推荐

线粒体夏娃的介绍

人类共同的母系祖先“线粒体夏娃”的历史可追溯至20万年前。此前科学家曾对世界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女性进行线粒体DNA调查,确定现代人的线粒体来自于约15万年前的一位女性,这位母系祖先被称为“线粒体夏娃”。线粒体是一种微型细胞组织,其作用相当于人体细胞内的“能量工厂”,他们拥有自己的基因。线粒体内除包含很少变化的37个基因,还包含一个“超变量”区域。每个人的线粒体都来自母亲,因此线粒体是从母系遗传的角度研究人类进化的重要工具,就像Y染色体是研究父系遗传的工具。
2023-08-15 05:02:041

人的线粒体来自于谁

线粒体夏娃。线粒体夏娃(英文:MitochondrialEve),或称mt-Eve、mt-MRCA(全称:MatrilinealMostRecentCommonAncestor),在人类进化学说中,被认为是人类的共同母系祖先,而现今人类体内的线粒体遗传自她。该理论最早由马克·斯通金(MarkStoneking)博士提出。历史可追溯至20万年前。此前科学家曾对世界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女性进行线粒体DNA调查,确定现代人的线粒体来自于约10-15万年前的一位女性,这位母系祖先被称为“线粒体夏娃”。1987年,权威杂志《自然》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称“所有的线粒体DNA都来自一个女人”,而她活在大约20万年前的非洲。这篇论文的作者是伯克利市加利福尼亚大学的丽贝·L.卡恩、马克·斯通金,以及他们的博士导师阿伦·威尔逊。它从各方面激起了人们强烈的兴趣和激烈的争议,这种状况一直延续至今。作者将他们分析的样本称为“线粒体DNA”,而媒体戏称之为“线粒体夏娃”,这个称呼更加令人难忘,但也容易使人误解。这个夏娃并不是活在当时的唯一一位女人,她和创世纪的夏娃不同。根据圣经的文字记载推断,人类的历史应该是数千年,而不是20万年。另外,许多进化论者相信,人类是在世界上的不同地区同时进化的,他们并不赞成“走出非洲”的理论根据后一种理论,解剖学意义上的现代人源自非洲,而后迁移至世界各地。卡恩和她的同事分析了线粒体DNA(mtDNA)以及非核DNA(nDNA)。nDNA负责向后代传递我们眼睛的颜色、人种特征,以及对某些疾病的易感性:mtDNA只能编码蛋白质的合成及线粒体的其他功能。nDNA存在于机体的所有细胞内,混合了母亲与父亲的DNA(重组);而mtDNA几乎只源于母系,来自精子的mtDNA即使有,也只有极少的部分。亲缘关系相近的个体拥有几乎完全一样的mtDNA,数千年里只出现过偶然的突变。人们认为,突变的数量越少,我们离共同祖先的时间距离就越短。
2023-08-15 05:02:171

夏娃理论的简介

“夏娃理论”是来呼声很高的国际学术界关于“现代人类”的“单一起源论”。根据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提出一种假设: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这种“夏娃理论”认为,目前地球上的各个人种,都是二十万年前某一个非洲女性祖先的后代,这个非洲女性祖先被称为“夏娃”。“夏娃”的后代离开非洲,扩散到欧洲、亚洲等地,取代了当地原有的早期智人;而欧洲、亚洲原先的早期智人并非现代人类的祖先,它们与现代人类之间没有什么关系。扩展资料:“夏娃”理论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产物。上个世纪,人们发现了细胞中的线粒体,1963年,又发现线粒体中也有DNA。线粒体DNA在许多方面不同于细胞核DNA。在外形上,线粒体DNA是双线环状,而不是线状;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DNA仅为16569个碱基对,一个人体中约有1016的线粒体DNA分子;线粒体DNA中基因为37个;在高等动物中,线粒体DNA的进化速度比细胞核DNA要快5~10倍;受精卵,即使个别进入,也会很快分解。所以子代的线粒体DNA只来自母方,父方的线粒体DNA不会遗传给子代。夏娃是犹太教与基督教《圣经》记载的第一个女人,是全人类的“众生之母”。神造人之后,赋予人类在伊甸园的责任是“治理、管理、修理、看守”,直接领受人是亚当。然而神没有为完全美好的亚当存在而满足,因为耶和华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神看到了人更深层的需要,这个看到超越了亚当本人的感受,因为神清楚他自己在创造时内含的本能。 神造夏娃乃是要让亚当可以有“一个配偶来帮助他”。一个功能是做“配偶”,另一个功能是作为“帮助者”。夏娃的责任是要帮助亚当,成为他的一个帮手、是要做助手的。需要帮助亚当按着神的心意,与亚当一起来“治理、管理、修理、看守”伊甸园。作妻子的责任和义务,就是要全力地帮助自己的丈夫,使他可以更有效地在一切事务、生活、工作等各个层面上都事奉神,做讨神喜悦的人。夏娃是亚当所需要的,是能弥补亚当不足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夏娃理论
2023-08-15 05:02:263

人类的起源-线粒体夏娃

为了说明人类文明的起源,我们必须首先从人类学讲起。大家都很熟悉,我们人类是由16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逐步进化而来的。过去学界认为,地球上不同区域的现代人类是由分布在地球上不同区域的,已经存在300万年到500万年的直立人,逐步进化而来的。比如欧洲人认为他们是欧洲尼安德特人的后裔,我们中国人认为我们是北京周口店猿人、陕西蓝田猿人、云南元谋猿人的后裔。可是在上个世纪末叶,生物学家和人类学家研究发现,地球上现存的人类——我们给它取一个专门的名词,叫现代智人——他们只是由14万年前某一个女性,或者某一族女性繁衍进化而来的。这就是著名的“线粒体夏娃学说”。 我来解释一下这个词,基督教认为人类的始祖是上帝创造的亚当和夏娃。夏娃是人类女性始祖的名称。由于这里探讨现代智人最早的发生,因此借用夏娃这个名号。什么是线粒体呢?任何细菌和细胞结构,它的细胞质里有一个细胞器,叫线粒体。过去认为线粒体只不过是细胞能量代谢的一个结构,是上个世纪后半叶,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线粒体里也含有一组基因——脱氧核糖核酸。这一组基因只有母亲传给女儿,女儿传给孙女。也就是说这一组基因表达得十分纯净,这句话什么意思?要知道我们细胞核里面的基因因为在每一代遗传中,他受到两性基因的干扰,也就是父本传下50%,母本传下50%。那么每一代基因传承至少有50%的基因干扰率,但线粒体基因表达得十分纯净,只在女性一系下传。 因此研究这一组基因,研究这一组基因的变形和变异,就可以清楚地测算地球上现代智人发生的时间和来源。我们怎么知道这一点呢?生物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基因突变频率”,也就是一组基因发生突变,它是有一定的常量关系。比如每10万个基因每年发生N个基因的突变,它是一个定数。如果我们知道了基因突变频率,同时又能找见这一组基因的原始参考系,那么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一组基因在地球上发生的时间。那么根据这样一项技术,对全人类的线粒体基因进行追究。发现全人类只是14万年前,某一个或某一族女性的后裔,这叫线粒体夏娃学说。这个学说有力地颠覆了我们过去认为地球人已经有300万年以上生存史得这个说法。因此被人文学界普遍反对。
2023-08-15 05:02:461

什么是夏娃理论?

科学家认为,我们可以将这位幸运的女性称为夏娃,她的世系一直延续至今。这一理论也就被称为夏娃理论。夏娃理论还认为,当时也许有几千男女同夏娃生活在一起,但其他女性都没能留下后裔,因此,她们的线粒体谱系便断绝了。夏娃的后代在9万年至13万年前迁徙世界各地时,各地已有许多古人类在生息,如欧洲的尼人,中国的北京人等,但夏娃不同的线粒体遗传下来,现代人中就会有多种线粒体。而事实上现代各种族居民的线粒体却是高度一致的,这说明他们都来自同一个祖先夏娃。
2023-08-15 05:02:541

怎样理解线粒体夏娃?

假设一个种群有100个女性,这个种群保持种群数量恒定(将来每一代都是100个女性)。初始这一百个女性一共有100条不同的线粒体基因组。而且这一百个线粒体在功能上没有区别,也就是说都是中性进化,没有特殊的选择压力。根据Kimura,Ohta 1969的文章,平均2N也就是200代后,这最初100个不同的线粒体中的一个会扩散到全种群中,其他的99个都丢失了。因为线粒体的丢失是不可逆的,某女性全部生男孩,那她的线粒体就丢失了。这最初的100个线粒体,丢一个少一个,最后就会只剩下一个。用R模拟一下这个过程:这个图X轴是完成这个过程需要多少代,Y轴是重复500次中多少代出现的频率。比如,100代到200代之间丢失最初99个线粒体出现了大概250次,用200代到300代完成99条线粒体丢失大概出现了100次。全部平均大概就是200代。这个图X轴是完成这个过程需要多少代,Y轴是重复500次中多少代出现的频率。比如,100代到200代之间丢失最初99个线粒体出现了大概250次,用200代到300代完成99条线粒体丢失大概出现了100次。全部平均大概就是200代。现实情况肯定更复杂,比如也许会有一些选择压力,比如人类进化中既有瓶颈也有大规模扩张。但不管怎样,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给足够长的时间总有一天初始的100条线粒体只有一条剩下。
2023-08-15 05:03:023

线粒体夏娃的研究

举例说,谁更可能是今日摩洛哥人的祖先?是伊斯玛利,还是他的某个妻妾?根据推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必定存在着一位可称为“线粒体夏娃”的女性,她是所有现代人最晚的纯粹母系共同祖先;第二,必定还有一个称为“焦点祖先”的人,其性别尚不为人知,却是所有现代人通过任何遗传途径而来的最近的共同祖先;第三,“线粒体夏娃”和“焦点祖先”有可能是同一个人;第四,“焦点祖先”更有可能是男性,而不是女性;第五,对于“线粒体夏娃”生活于何地尚存争议,但从已报道的观点看,人们仍倾向于非洲。第五条需科学证据检验,而前4条只需借助常理推断即可。人类是已知生物群中有思维能力的最高级灵长类动物,人类的起源、迁移、进化和适应的模式,远比其他任何生物种群复杂得多。在生物分类学上,人类只有一个种。换言之,人类没有种间所存在的生殖隔离,甚至黄种人、白种人和黑种人之间连亚种都不存在。因而可以说,人类在历史上向地球的任何一处迁移的可能性都是合理的。常说的“人种”,充其量不过是大的族群。人类虽然在形态上有很大差别,但在分子水平上并没有特别大的不同。某些特定的DNA片段在不同族群呈现出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正是人们用以区别不同地区、跨越不同时代的人群的主要研究指标。
2023-08-15 05:03:311

全世界人口基因来自36个女人 源于“线粒体夏娃”?

中国人常讲同姓氏的人“五百年前是一家”。英国牛津大学人类遗传学家经十几年的DNA研究发现,全世界的人口分别繁衍自36个不同的、被称做“宗族母亲”的原始女人,而她们又都是15万年前到20万年前非洲大陆上一个科学家命名为“线粒体夏娃”(Mitochondrial Eve)的女人的后代。而现代欧洲人其实大多数都是远亲:97%的欧洲人都是繁衍自一万年前到四万五千年前的7个不同女性。据英国《每日快报》报道,该理论是由英国牛津大学人类遗传学教授布赖恩·西基斯(Bryan Sykes)提出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从年代久远的古代骨骼中提取出DNA方法的遗传学者,并建立了“牛津祖先”(Oxford Ancestors)项目。 西基斯教授研究发现,97%的现代欧洲人,其实都起源于10000年前到45000年前冰河时代的7个不同女人,这7个“宗族母亲”被他称做是“夏娃的7个女儿”,7名原始女人通过“线粒体DNA”和现代欧洲人联系到了一起。线粒体DNA是只通过母系一脉传递的遗传基因,男性也能从母亲那里继承线粒体DNA,但却无法将它遗传给自己的后代。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女性生下的全都是儿子,那么她的线粒体DNA遗传链将因此终止。      据西基斯教授称,线粒体DNA一般很难发生改变,平均要过2万年线粒体DNA才会发生微小的变异。他对记者道:“研究发现,大多数现代欧洲人的线粒体DNA可分为7种类型,就仿佛血型一样。我们相信,每个线粒体DNA相同的人都是数万年前同一个女人的后代。”    西基斯教授称,全世界的人口分别繁衍自36个不同的“宗族母亲”,其中非洲有13个“宗族母亲”,印度、澳大利亚、中亚有7个。而所有这些“宗族母亲”都是15万年前到20万年前非洲大陆上一个科学家起名为“线粒体夏娃”的女人的后代。尽管“夏娃”不是当时惟一活着的女性,然而她却是惟一一个将血脉延续繁衍到今天的原始女人。
2023-08-15 05:03:461

线粒体dna到底容不容易突变,如果容易突变的话,我们凭什么通过线粒体dna追踪非洲夏娃啊

1. 线粒体内部的氧化性很高,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容易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对DNA产生破坏。2. 线粒体内部DNA修复酶的活性没有细胞核内的活性强。
2023-08-15 05:03:563

第一个人类是怎么发现生孩子

第一个人类发现能够生孩子,是生物繁衍的本能,是自然生成的产物。目前,主流观点普遍认同的一位,“人类之母”是一位非洲女性,她生活在20万年前,她被称作“线粒体夏娃”,因为通过DNA溯源,发现现代人类的DNA都和她有关。简单来说,就是这位“线粒体夏娃”也是最早的智人之一,她的后代也是不断繁衍,一直延续着她的线粒体DNA,才让我们有机会找到她的存在。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在20万年前,地球上就只有这位“线粒体夏娃”一位女性,只是她的后代一直都在延续,没有中断,所以才会被我们找到,而和她同期出现的“夏娃”们,有的可能因为一些原因,导致后代并没有一直延续至今,所以,才没有被作为“人类之母”。生物繁衍来自基因启动如果动物会思考的话,它也找不出任何繁衍的理由。这是因为对于个体来说,繁衍并不是由自我意识产生的,而是基因驱动的。我们知道,基因控制着生物的性状,我们的身体结构,乃至生殖系统,都是由基因控制的,而基因为了不消失,会尽可能地将自己传递下去。比如:基因控制着生物的发情,在发情期,生物体内会释放出足够多的性激素,促使该生物寻找配偶,繁衍下一代。如果某一种基因,不能帮助生物传递下一代,该基因就会被淘汰,比如:某些基因变异会引起生物不孕不育,那么这种基因就不会被传递下去,当该个体死亡后,这种基因就会被自然选择所淘汰。
2023-08-15 05:04:221

地球上最先有的第一个人是谁?

这个真不好说。按照考古发现,能够称为人类的生物出现于大约200万年前的非洲,但他们还带有明显的猿类特征。如果说具体的某个人,通过现代遗传学分析,由于人类的线粒体只能是母系遗传,科学家经过对世界不同地区和民族的女性进行线粒体DNA调查,确定现代人的线粒体来自于约10-15万年前的一位女性,这位母系祖先被称为“线粒体夏娃”。这位“线粒体夏娃”被认为是人类的共同母系祖先,而现今人类体内的线粒体遗传自她。同样地,由于人类的Y染色体只能是父系遗传,用同样的方法,科学家推断出所有的人类都是生存于6万~9万年前非洲的男性的后裔,这名男性被称为“Y染色体亚当”。但这并不是说Y染色体亚当和线粒体夏娃就是现代人类的唯一祖先,也不是说他(她)是一个确定的人,只能说,他们是当时非洲某人现代智人群体中的成员。是他们的遗传信息一直流传到了现在,而其他群体的遗传信息都消失了。
2023-08-15 05:06:073

线粒体夏娃的夏娃亚当

人的基因有数万个,绝大部分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但是有极少数(确切地说是37个)位于细胞质的线粒体中。每个细胞中都有成千上万个线粒体,它们是细胞的“呼吸器官”,为细胞活动提供能量。在精子生成过程中,绝大多数的线粒体都被去除了,只保留极少数的线粒体提供精子运动的能量。在受精时,精子细胞核进入卵子,与卵子细胞核融合,而精子中残余的线粒体则被挡在外头,不进入卵子。因此,下一代的细胞核基因,一半来自精子,一半来自卵子,但线粒体基因则全部来自卵子。也就是说,线粒体基因属于母系遗传的。在生成精子、卵子的过程中,细胞核的基因会发生重组,把原来的排列都打乱了。但是线粒体的基因却不会重组,因此它的传递是相当忠实的。不过,并不存在百分之百的完全忠实的遗传,在线粒体基因的传递过程中,就象细胞核的基因一样,还是会发生罕见的基因突变,改变了基因序列。随着时间的推移,线粒体基因积累的突变越来越多,后代个体之间线粒体基因序列的差异也就越大。一般说来,两位个体之间线粒体基因序列差别越大,表明他们与共同祖先分离的时间越长,亲缘越疏,反之则越近。这样,通过比较现在各个个体之间线粒体基因序列的差异,我们就可以比较他们的亲缘关系是怎么样的,然后根据基因的突变率,就可以算出这些个体的共同祖先生活在什么时候。时间越向前推移,突变越多,但是如果越往后追溯,则突变越少,最后必然要达到一点,即不存在现存的所有突变,而只有一种原型。这时候我们就说找到了现在所有人的线粒体的共同祖先了。通过追踪线粒体基因的谱系,发现在大约14万年前出现了交叉点,表明现存所有人的线粒体基因都传自14万年前的一名女性。她被形象地称为“线粒体夏娃”。细胞核中决定男性性别的Y染色体也是单性遗传的,只不过它是父系遗传,由父亲传给儿子。通过比较各个个体之间Y染色体序列的差异,我们也可以计算出现在所有人的Y染色体都来自大约6万年前的一名男性。他被称为“Y染色体亚当”。所谓“夏娃”、“亚当”本来只是一种比喻说法,但是一般人都误会了这个发现,以为它意味着在当时只存在一个女人或一个男人。原教旨基督徒甚至把这个发现当成了《圣经》的亚当、夏娃的故事真实可靠的证明。当然也有人很奇怪“亚当”和“夏娃”生活的年代怎么会相距好几万年。这当然是无稽之谈。这个发现,绝不意味着14万年前只有一个女人或6万年前只有一个男人。恰恰相反,当时肯定同时生活着许多女人和许多男人,只不过她们的线粒体基因和他们的Y染色体基因没有遗传到现在而已。但是她们或他们遗传下了其他的基因。“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除了遗传下线粒体和Y染色体,很可能没有其他基因一直遗传到现在。不仅是线粒体基因或Y染色体才存在这种情形。我们随便拿一个基因,只要把它们的突变过程追溯得足够远,总能找到一个共同祖先,只不过,这些祖先生活的时间可能各不相同。这些祖先甚至未必是人,有的可能要追溯到人进化出来之前的某个动物。可以说,这是统计学上的一个假象,原因就在于越往前追溯,每个人的祖先越多:你有两个父母,四个祖父母,八个曾祖父母……如果这么翻倍下去,几十代后就会成了个天文数字。但是每一代人的人数又是固定的,实际上越早期人数会越少,所以,只要追溯得足够远,当时以及在那以前生活着的、到现在还有后代的所有的人就都会成了你的祖先,依次类推,人人如此。所以,如果我们以全世界的人所共有的某项特征为据(比如线粒体基因、Y染色体或某种基因)往前追溯,最后全世界的人总能找到一个共同的祖宗,但是这绝不意味着当时就没有其他的人了,更不意味着这个老祖宗的遗传贡献就比其他的同时代的人都大。用姓的遗传打个比方就很容易理解了。我们拿着方氏家谱一代代往前数,最后找到了方家始祖,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方家的所有遗传都只来自方氏始祖夫妇,在方家几千年的演变中,不断地加入了外家族的血液,而这些人的血缘,都可以追溯到与方氏始祖同时期的人身上,这些人中,有的对方家血缘的贡献,说不定还超过了方氏始祖。只不过,当我们以“方”姓为标志来研究方家血缘时,把这些来自外姓的血缘都忽略掉了。
2023-08-15 05:06:201

为什么是先有亚当后有夏娃而不是先有小人?

先有夏娃,亚当是后来耶和华趁夏娃睡着时从他身体里取出来的一根骨头做成的女人!
2023-08-15 05:06:332

地球上的人都是亚当夏娃的后代吗

不是的,这只是一个假说,或者说是一个比喻。所有两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当然也包括人类)细胞中都有一种叫“线粒体”的细胞器,它是细胞产生能量的场所,是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拥有自己的基因,基因数量只有37个,且变化很少,而且线粒体是单性遗传,只遗传自母体的卵细胞,不涉及父系的精细胞。在卵细胞形成受精卵时,两性的核基因会部分交换、交叉和重排,但线粒体基因不会发生这样的事,只会以基本固定的频率发生点突变。因此,时间越向前推移,突变越多,但是如果越往后追溯,则突变越少,最后必然要达到一点,即不存在现存的所有突变,而只有一种原型。这时候我们就说找到了现在所有人的线粒体的共同祖先了。通过追踪线粒体基因的谱系,发现在大约14万年前出现了交叉点,表明现存所有人的线粒体基因都传自14万年前的一名女性。她被形象地称为“线粒体夏娃”。同样地,细胞核中决定男性性别的Y染色体也是单性遗传的,只不过它是父系遗传,由父亲传给儿子。通过比较各个个体之间Y染色体序列的差异,我们也可以计算出现在所有人的Y染色体都来自大约6万年前的一名男性。他被称为“Y染色体亚当”。所谓“夏娃”、“亚当”只是一种比喻说法,它并不意味着在当时只存在一个女人或一个男人,何况他们并没有生存在同一个年代。恰恰相反,当时肯定同时生活着许多女人和许多男人,只不过她们的线粒体基因和他们的Y染色体基因没有遗传到现在而已。但是她们或他们遗传下了其他的基因。“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除了遗传下线粒体和Y染色体,很可能没有其他基因一直遗传到现在。就是说,现在人类只是线粒体中的基因和Y染色体中的基因可能来自于某个女性和男性,但其他基因就来自于无数其他祖先了,其中既有女性,也有男性。地球上的人是无数个“亚当”和“夏娃”的后代。
2023-08-15 05:06:402

寄生前夜2——4个法宝有什么用

1、圣水——使用后复活或强化需要EXP最少的水PE.装备后如受攻击伤害减至原来的75%。2、护符——使用后复活或强化需要EXP最少的地系PE.装备后PE攻击造成的伤害升至原来的150%。3、幸运轮——使用后复活或强化需要EXP最少的风系PE.装备的话战斗后得到额外战利品(比如沙漠小镇NO.9的战斗可得枪刃)。4、水晶头骨——使用后复活或强化需要EXP最少的火系PE.装备后提升武器攻击力至原来的120%。在亿万年间,生物都在不停的进化。而在生物的体内,直接提供能量的是线粒体。线粒体的进化速率快于生物本身,以致线粒体已经有了意识,并且拥有强大的力量,甚至可以幻化出人形。于是在某个时刻,线粒体终于爆发了,它们要消灭人类,主宰这个世界。线粒体选择了游戏主角AYA(阿雅)的姐姐MAYA(玛雅)。因为MAYA及其家人曾经在医院签署过器官捐献协议,因此线粒体为了寻找到更好的宿主,刻意制造了一场车祸导致MAYA丧生。之后MAYA的肾脏和角膜被运往美国,分别移植给了在卡内基音乐厅的演员Melissa(梅丽莎)和天生右眼弱视的妹妹AYA,而线粒体最终在Melissa的身体里产生了名为Eve(线粒体夏娃)的人格并等待行动的时刻。进化的线粒体就分别寄生在这两个人的身体里,同时线粒体开始选择了两条不同的进化方向:是毁灭?还是共生?情节就围绕着这个主题来展开。
2023-08-15 05:07:133

黄种人、黑人、白人相隔几万里,为何没有生殖隔离?

全球化拉近了原来相隔遥远的大陆,“地球村”中不同肤色的人类交流越来越多。随之还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混血儿,他们身上流淌着不同肤色人种的血液,不同肤色的人种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那么,为什么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等不同肤色人种之间没有生殖隔离呢?在一些传统观念中,世界人种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蒙古人种,也就是黄种人;第二类是高加索人,也就是白种人;第三类是尼格罗人种,也就是黑种人。另外,有时还会细分出棕色人种。事实上,以肤色来划分出不同的人种在科学上是一种十分落后的观念,这是来自于20世纪之前的认知。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这种理论早已在科学界中被淘汰。原因在于目前地球上的人类都是来自于共同祖先,不同肤色的人类并非从不同的猿猴进化而来。尽管不同肤色的人看似差别很大,但从基因上来看,现代人类没有多大差别,我们都是曾经共同祖先的后代。根据基因测序的结果,目前所有男性人类的Y染色体都可以追溯到距今20万至30万年前的一位男性,他被称为“Y染色体亚当”。目前所有人类的线粒体DNA都可以追溯到距今15万年前的一位女性,她被称为“线粒体夏娃”。需要强调的是,无论是Y染色体亚当生活的时代,还是线粒体夏娃生活的时代,他们都不是当时唯一存在的男性或者女性。在那时,还有其他男性和女性,只是他们的Y染色体或者线粒体没有遗传到现在。除了Y染色体亚当之外,其他同时代男性的Y染色体没有遗传下来,但他们有女性后代,所以他们的基因仍然存在于现代人类之中。同样地,除了线粒体夏娃,其他同时代女性的线粒体没有遗传下来,但她们有男性后代,所以她们的基因也存在于现代人类之中。总之,目前地球上的七十多亿人都被认为是来自于25万年前的智人,他们当时生活在非洲。自南方古猿之后,经过两百多万年的进化,智人的脑容量已经变得足够大,与我们现代人十分接近。大约10万年前,一波智人开始走出非洲。然而,当时的欧亚地区被另一种更早走出非洲的人属所统治,这就是尼安德特人。在与尼安德特人的生存竞争中,智人败下阵来。到了大约6万年前,又有一波智人走出非洲。到了中东一带,智人再次与尼安德特人狭路相逢。这一次智人获胜,而尼安德特人在接下来的几万年里逐渐走向灭绝。在智人与尼安德特人的生存竞争中,两种史前人类进行了混血。正因为如此,非洲以外的现代人类身上带有大约2%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留在非洲的智人并没有接触尼安德特人。不过,尼安德特人带来的基因并不是什么礼物,反而是一些麻烦,现代人类中的一些疾病,比如糖尿病、血栓、抑郁症,被认为与尼安德特人的基因有关。此后,智人继续向世界各地扩散,并且顺手灭绝了更早在当地定居的其他种史前人类。随着当地生存环境的不同,智人逐渐进化出了不同的肤色,最终演变成目前生活在地球上的全人类。从人类进化史来看,现代人类的祖先分开进化不过几万年,这么短的时间不足以出现生殖隔离。要知道,即便是智人与尼安德特人也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殖隔离,他们仍然可以进行基因交流,这两种史前人类的最后共同祖先可以追溯到距今66万年前的直立人。只有经过上百万年的独立演化,才有可能出现生殖隔离。
2023-08-15 05:07:334

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与棕种人之间为什么能进行基因交流?

18世纪,生物学家把世界上不同肤色的人类划分为五大人种:黄色人种、黑色人种、白色人种、棕色人种和红色人种。后来,被误认为红色人种的印第安人重新归入黄色人种。于是,就有了所谓的四大人种。虽然四大人种分散在世界各地,肤色相差很大,但各种肤色的人类之间可以进行基因交流,并不存在生殖隔离。对于生活在非洲的狮子和生活在亚洲的老虎,尽管它们都是都是属于猫科豹属,但它们之间很难进行杂交,产生健康后代的概率不超过十万分之一。那么,为什么生殖隔离没有在人类之中出现呢?虽然狮子和老虎是近亲,但它们是不同的物种。由于长期上的地理隔离,这两个物种已经分开进化非常漫长的时间,它们各自都出现了独有的基因变化,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生殖隔离。另一方面,之所以不同肤色人类之间的基因交流不受限制,其原因在于全人类属于同一个物种,我们称之为“智人”。从生物学上来看,以肤色对人种进行分类是非常狭隘的,并没有科学依据。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能够有效地追踪人类的进化过程。男性的Y染色体会遗传给后代,而女性也有独特的遗传物质会留给后代,那就是线粒体DNA。基于这样的原理,就能追踪人类的祖先究竟是哪里来的。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回溯人类的线粒体DNA,最终都会追溯到大约15万年前的同一位女性,她的线粒体DNA遗传给了如今地球上的所有人类。于是,科学家把她称之为“线粒体夏娃”,这是人类在母系上的最近共同祖先。另一方面,回溯男性的Y染色体,最终都会追溯到大约25万年前的同一位男性,他的Y染色体一直遗传到现在。于是,科学家把他称之为“Y染色体亚当”,这是男性的父系最近共同祖先。不过,人类身上还有很多其他基因,并不是所有的基因都是来自于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只是由于当时的绝大部分女性到后来没有女性后代,绝大部分男性到后来没有女性后代,所以才导致他们的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失传。从分子生物学来看,在目前地球上,不同肤色的人类其实有着共同的祖先,他们最初是生活在非洲的早期智人,距今大约25万至40万年。到了几万年前,智人开始迁徙出非洲,并逐渐散播到世界各地。由于地理纬度上的差异,不同地方的日照时长有着很大的差别。在太阳辐射强烈的低纬度地区,为了应对紫外线伤害皮肤,黑色素会逐渐积累起来,所以肤色会变黑。反之,高纬度地区的人类拥有较浅肤色。虽然人类皮肤颜色的变化已有几万年的时间,但不同肤色人类的地理分隔时间还不够长,基因上的差异仍然很小,全人类还是属于同一个物种,没有达到生殖隔离的程度。
2023-08-15 05:08:405

科学家外星球上考察没有液态水和气态氧生活着一群生物 要写作文写相貌 生活环境 呼吸,运动,交流方式

生活环境:液氨海洋,上面是厚厚的甲烷大气层。(类似木星环境)呼吸方式:不呼吸,类似地球上的厌氧生物。直接分解化学矿物获取能量。运动方式:在液氨海洋中游动。群体间的交流方式:手机……我是说,使用电磁波交流。
2023-08-15 05:10:508

染色体xy,线粒体哪个判断自己的孩子准确?

鉴定亲子关系目前用得最多的是DNA分型鉴定。人的血液、毛发、唾液、口腔细胞及骨头等都可以用于亲子鉴定,十分方便。 一个人有23对(46条)染色体,同一对染色体同一位置上的一对基因称为等位基因,一般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如果检测到某个DNA位点的等位基因,一个与母亲相同,另一个就应与父亲相同,否则就存在疑问了。 利用DNA进行亲子鉴定,只要作十几至几十个DNA位点作检测,如果全部一样,就可以确定亲子关系,如果有3个以上的位点不同,则可排除亲子关系,有一两个位点不同,则应考虑基因突变的可能,加做一些位点的检测进行辨别。就好比拿染色体y来说,它会被被每一代母亲的x染色体从组,也就是说虽然都是y但是每一代都不相同,一般到三代后全部从组,它唯一的优势就是可见性,和生命多样性,而线粒体,它不会被从组,或者说可能很小很小,线粒体优势是能保证基因的遗传,线粒体的基因遗传,可以追溯到全人类的祖先,夏娃。亲子鉴定线粒体DNA检验的基本要求、检验程序、结果比对与解释、鉴定意见和鉴定文书。亲子鉴定线粒体适用于法医学DNA实验室采用线粒体DNA遗传标记对母系亲缘关系如母子(女)、隔代外祖母/外孙(女)、舅甥关系、姨甥关系、同母的全同胞或半同胞进行亲缘关系鉴定。 线粒体DNA 人类唯一的细胞核外DNA,呈闭环双链结构,约16.5 Kb;不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表现为母系遗传,通过卵细胞将其中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无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周期变化:遗传物质位于细胞器内,不受核移植的影响;单个细胞中mtDNA拷贝数多;存在异质性现象。亲子鉴定对线粒体的要求(怎么做亲缘关系鉴定) DNA亲子鉴定异质性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mtDNA序列存在于同一个细胞、组织或个体时称为异质性,可分为长度异质性和点异质性,常见于以下两种情况: (1) 个体在同一组织检出不同的mtDNA序列: (2) 个体在不同的组织检出不同的mtDNA序列。 亲子鉴定适用于法医学DNA实验室对降解严重的毛干、骨、牙等生物检材,在无法获取核基因组DNA或核基因组DNA量不足而无法完成检测时进行线粒体DNA检测,帮助个体身份信息的确认。
2023-08-15 05:11:073

澳大利亚大陆是谁发现的,当地的原住民是什么人?

澳大利亚大陆是谁发现的,当地的原住民是什么人?(澳大利亚原住民)澳大利亚的考古遗迹和人类骨骼追溯到5万年前即戛然而止,显然在之前澳大利亚是没有人类的。比较公认的看法是,大约5万年前冰河时期,人类从东南亚穿过露出海底的通道迁徙到澳大利亚。那么现在澳大利亚原住民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古DNA研究博士阿兰·库珀和他的同事们,通过追踪只从母亲遗传的线粒体,发现澳大利亚目前的原住民,都可追踪到5万年前的一个共同祖先。这意味着在飘洋过海的族群中,她的子孙后代迅速蔓延到整个澳大利亚大陆,并一直持续到今天。这个结论似乎令人极度震惊,怎么可能如此多原住民都是她一个人的子孙?请妥善扶稳你的下巴,还有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事实要告诉你,事实上所有现存人类的线粒体都可追踪到我们的一个最近共同母系祖先——线粒体夏娃,她生活在大约14万年前,我们所有人体内都有她遗传的线粒体。与此对应的是,我们还有一个男性共同祖先——Y染色体亚当,只是她和他并不是同一个年代的人,遗传学家史宾赛·韦尔斯认为,现代所有人都是一个生存于6万年前的非洲男人——Y染色体亚当的后裔。(人类起源于非洲,迁徙到世界各地)人类的起源具有单一源头,最早是由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一书中提出。他认为有机体具有共同的祖先,所有人类当然也具有共同祖先,最早的时候生活在非洲。这个假说直到上世纪80年代还属于推测性质,经过科学家们对线粒体DNA的研究,再加上发掘的古代标本证据,最终获得确切证实,人类单一起源假说已成为描述现代人类起源与迁徙最广泛接受的模型。当然线粒体夏娃并不代表那个时代就只有她一个女性,只有她的线粒体基因遗传到了现在而已。线粒体夏娃和Y染色体亚当按照推理是必然存在的,而他们生存的年代则是通过追踪线粒体和Y染色体计算出来的,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有多种版本的数据。澳大利亚原住民最近共同祖先的证实,再一次为人类单一来源假说增添了可信的证据。
2023-08-15 05:11:141

寄生前夜1剧情是什么意思

在亿万年间,生物都在不停的进化。而在生物的体内,直接提供能量的是线粒体。线粒体的进化速率快于生物本身,以致线粒体已经有了意识,并且拥有强大的力量,甚至可以幻化出人形。于是在某个时刻,线粒体终于爆发了,它们要消灭人类,主宰这个世界。线粒体选择了游戏主角AYA(阿雅)的姐姐MAYA(玛雅)。因为MAYA及其家人曾经在医院签署过器官捐献协议,因此线粒体为了寻找到更好的宿主,刻意制造了一场车祸导致MAYA丧生。之后MAYA的肾脏和角膜被运往美国,分别移植给了在卡内基音乐厅的演员Melissa(梅丽莎)和天生右眼弱视的妹妹AYA,而线粒体最终在Melissa的身体里产生了名为Eve(线粒体夏娃)的人格并等待行动的时刻。进化的线粒体就分别寄生在这两个人的身体里,同时线粒体开始选择了两条不同的进化方向:是毁灭?还是共生?情节就围绕着这个主题来展开。扩展资料:原作背景:游戏的剧本原型来自于同名的日本恐怖小说《寄生前夜》,小说后来还曾在1997年改编成同名电影。故事讲述,在人体内提供和控制人类能量的线粒体,在二十万年之前,已不甘寄生於人体内,伺机起革命。二十万年之后的今日,线粒体终于找到机会,它们知道日本国立大学的生物学专家永岛利明致力研究单细胞和DNA复制生物的技术,于是安排圣美与他认识,让他深深爱上圣美。当圣美嫁给他之后,故意令圣美死于车祸。永岛利明为记念亡妻,将她的肝细胞抽取出来培育,希望延续她的生命,线粒体由此而得到机会自由繁殖。另一方面,线粒体亦将永岛利明的精子取出,放到安齐麻理子体内借她的子宫孕育由线粒体组成的新生命。如今,线粒体已幻化成人形,并拥有控制能量的能力,正要向人类发动攻势……
2023-08-15 05:11:445

人类是怎么起源的?摘自王艾石新艺术定义理论

本文摘自《新艺术定义》,原作者王艾石,中国美院岩彩研究所创作研究员。 理清人类起源问题,是理解新艺术观点的关键。 关于人类起源,学界和民间流传着各种不同的版本,但从未达成统一的认知。下面,我们列罗5个不同的流传学说进行探讨,相信你会从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一、人类生命起源演化学说 追寻生命的起源,就必须从与生命有关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及化学分子谈起。大约在66亿年前,银河系发生一次大爆炸,爆炸产生的物质经过长时间的凝集,形成了太阳系,地球在太阳系中形成的时期约在于46亿年前。 在地球进入约38亿年前时,陆地与海洋板块呈现基本稳定状态,海洋里的液态热能与相关物质化学反应促生演变出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单细胞生物。 单细胞生物在经历37亿年的不断演变进化后,于大约距今300万年前,具有明显人类特征的生命物种初步演化成型,学界定义为类人猿。类人猿能够直立行走,制造简单工具等;在大约距今200万年到30万年前,类人猿的脑容量变大,开始制造石器工具,掌握用火技能;在距今约20万年到5万年前,逐渐脱离猿的特征,与现代人体基本接近;距今大约4-5万年前,这时的人类已经具备了成熟高超的雕刻与绘画的艺术能力,这种艺术能力是人类在生命进化过程中逐步演化产生的本能性的一种优化生命基因生存力的本原性能力。 二、现代人类源自非洲学说 早期的人类学家们追寻人类起源的主要方向和依据是研究人类各个时期、各个区域的骨骼化石和石器等。中国人一度认为自己是北京猿人、蓝田猿人、元谋猿人等类人猿独立演化的后代,欧洲人认为他们是尼安德特猿人的后代。但是,线粒体夏娃学说的出现,颠覆了人们之前的认知。 什么是线粒体夏娃学说?1987年《自然》杂志上发表一篇论文称,根据对线粒体DNA遗传研究发现,当今世界人类是大约20万年前非洲的某一个女性的后代。后经科学家追踪线粒体基因谱系发现,14万年前是一个交叉点,故将现代人类的祖先定格在14万年前的一位女性身上,并称其为线粒体夏娃说。学界将这位女性的后代称其为“非洲智人”。 1999年,中国遗传学家对国内28个群体的人类DNA进行研究,证实中国人源于非洲。 可是,在最新的研究发现中,欧洲人的基因中存在一组非常微弱的尼安德特人基因,人类学家推断,非洲智人在向外迁徙中可能与尼安德特人及其他类人猿产生过混交行为,并最终取代或消灭了其他人种。非洲智人的脑容量比其它类人猿大很多,达到1300毫升,与现代人的脑容量相差无几。脑容量大的优点是智力比其他类人猿高,相对的,智人的生存能力也比其他类人猿高。所以,智人的子孙后代在十余万年的时间里迁徙到世界各地,统治了地球。智人的发展壮大,直接或间接的导致其他类人猿的灭绝。学界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其它类人猿的灭绝与气候或大规模火山运动有关。 线粒体夏娃说虽然有凭有据,但随着对世界各地的凹穴岩画的研究逐渐明朗,我们发现,人类来自14万年前的非洲可能是一个错误。 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凹穴岩画位于阿舍利文化区的达拉奇.查丹凹穴岩画。印度著名史前学家、岩画学家、国际岩画联合会会刊编委吉日拉吉.库马尔教授在《印度达拉奇.查丹凹穴岩画制作技术的试验考古研究》一文中论述,经过古地磁学断代,达拉奇.查丹凹穴岩画可追溯到距今约140万年前,另一种学说认为是190万年前。我们查阅各种史料证据后表明,阿舍利直立人于大约190万—170万年之间从非洲扩散到亚洲及世界各地的,这与世界各地发现的凹穴岩画在时间节点上没有发生冲突。但是,著名的线粒体夏娃学说却受到了凹穴岩画研究的质疑。夏娃学说中的14万年前与140万年前的达拉奇.查丹凹穴文化产生巨大冲突,依据达拉奇.查丹凹穴年代分析,人类在140万年前就已经开始迁徙。或许,有人会推测, 140万年前的凹穴岩画可能是非现代人类祖先的其他直立人所为。既然如此,我们又如何去解释凹穴岩画的形式为什么在世界上高度的统一?如何解释距今最近的凹穴年代只有3000年左右?如何解释在中国发现的凹穴岩画体系中与中国棋盘文化、星象文化、占卜文化非常接近的凹穴岩画? 从中国高密度的凹穴岩画文化、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9000年的贾湖文化中,我们认识到世界人类起源于非洲是一个严重错误,人类在数百万年间或已在地球时转了N个圈,具体起源于哪里,我们无从所知。关于凹穴岩画、河姆渡、贾湖文化,在后面的第二章节有进一步论述。 三、人类生命可能来自宇宙学说 近年来,地球生命源自宇宙的声音不绝于耳。我们从普通人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生命来自宇宙很可能是成立的。试想,如果月球上有水,按照人类现在的基因编辑技术和航天能力,不久的将来,一定会把地球上的微生物、动植物的基因编辑为适合在月球上生存的物种,改造月球环境,为人类殖民月球铺路。大家知道,早期的地球与月亮一样荒凉,那么,地球上的生态环境是不是外星智慧生物改造的呢?地球生物的基因是不是外星智慧物种编辑的?或者,地球物种的基因种子是不是碰撞地球的陨石或彗星带来的? 回答这一问题前,我们先论证一下今天主流的物种起源学说达尔文进化论。按照达尔文理论,地球物种是在优胜劣汰的过程中不断进化的,所以,所有物种终究会脱离原始形态,在脱离的过程中也一定会留下过度痕迹。然而,科学家们通过研究 探索 ,无论是远古的恐龙,还是今天的人类,都没有找到物种进化过程中的完整过渡生物的有力证据,人类就像突然降生到地球上的生物。再看数亿年前的海星化石与今天的海星,数亿年前的蟑螂化石与今天的蟑螂,以及银杏、水杉等植物,与数亿年前均没有质的变化,而人类仅仅追溯到数百万年。因此,我们有充分的证据质疑达尔文进化论的全面正确性,我们有理由怀疑地球生物来自宇宙。 讨论到这里,不得不提及人类已知的最早文明—苏美尔文明。苏美尔就像一个空降的高度发达的文明,在 7000年前,苏美尔 就已经拥有系统的文学、数学、医学、天文、地理、生物、艺术、农业、商业等知识,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也是非常先进的。更令人费解的是,在其他文明仍处于石器时代时, 苏美尔人就十分了解太阳系,掌握了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及运转规律,并知道海王星是蓝色的。而近代的人类利用宇宙探测器飞行12年后,于1989年才发现海王星是蓝色。我们在惊叹苏美尔发达程度的同时产生一种疑问,苏美尔文明来自哪里?难道是如同苏美尔王表记载的一样来自宇宙?为什么在苏美尔千年之后的古希腊文明、古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都没有继承与发扬苏美尔文明,反而远远质落于苏美尔? 据苏美尔王表记载,第一代王叫阿卢利姆,从天而降,在位28800年;第二代王叫阿拉尔加,在位36000年;第三代王叫恩门卢安纳,在位43200年; 到了第八代王之后发生了 历史 性质的大洪水,大洪水之后的苏美尔王表上的王在位时间越来越短,直至接近常人的统治时间,分别从几年到几十年不等,并与后来的古巴比伦文明记载精确的连接到一起。经考古认定,苏美尔王表记载的后期的王均真实存在,包括王表提到的大洪水事件在中西方的古籍中也都有类似的记载。由此,学者们认为苏美尔早期的每一位王之所以能够统治几万年的时间,因为他们是来自其它星球的外星人。关于外星人,在苏美尔文献故事中也有直接的记载,记载中写道,一颗叫尼比鲁星球的大气层出现一个破洞,需要大量黄金粉修复,于是,尼比鲁人派遣 阿努纳奇 来到地球开采黄金( 与中国女娲补天神话非常相似 )。由于采 金需要大量劳动力,阿努纳奇为了更好更快的完成采金工作,重新编辑了地球上类人猿的基因,赋予智慧,令其为之开采黄金等工作。之后, 尼比鲁星球的外星人离开了地球 。如果这个故事属实, 我们就可以解释苏美尔千年之后的古希腊文明、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为什么都远远落后于苏美尔。 在学术界,有一部分学者并不认同苏美尔文献中外星人来到地球的记载,否认地球人基因被外星人编辑过,甚至质疑苏美尔的考古数据,但一致认为地球物种的基因种子 很可能是陨石或彗星撞击地球时带来的。 如果说人类真的来外星球,那么,我们又如何解释人与某些动物、植物的基因高度相似?又如何解释人类与动物在生理上的共性?比如人与动物的五脏六腑、四肢五官等。 四、人类起源于基因偶合学说 每一个生命形式都是由基因编码规定的,难道基因编码真的是传说中的外星人编辑的吗?在这里是否定的。 我们看一个实例,中国工程院院士、鱼类繁殖与育种专家刘少军教授研究发现,鲤鱼为母本,团头鲂鱼为父本,杂交产生的第二代不是鲤鱼,也不是团头鲂,居然是鲫鱼。鲤鱼与团头鲂鱼两个完全不同的物种基因交合后,形成鲫鱼的基因编码。 由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一个新物种的诞生是其它物种的基因在特定物种间、特定环境和特定条件下偶发交合产生的,好比英语单词,是由单独字母组合而成的,字母是人类设计规定好的,单词是在规定的字母系统内交合完成的。需要强调的是,基因交合是在宇宙规定性下进行的,每一组基因形态都是宇宙设计好的,物种形成的从小到到,从弱到强,都是由基因偶合程度决定的。不同的基因交合在一起形成的新物种只是表象,其内质一定是宇宙规定性的。基因规定性与科学发明是同样的道理,人类没有发明,目前也没有能力发明一个宇宙不存在的东西,我们所看到的新发明,仅仅是一个表象。 再从物种总属上看人类,无论人类是基因交合起源,还是其它起源,人与世界上所有的动植物均属于同一个物种,这一点我们在人类的构成与动植物的构成中、以及生命规律和基因里都可以找到明显的证据。单拿基因作比较,人与黑猩猩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9%;人与老鼠基因的相似度约有85%,与老鼠骨骼的相似度高达99%,有一种老鼠的大脑几乎接近人脑;人与猪、猫、牛等哺乳动物的基因都非常接近,体内的五脏六腑及体外的四肢五官构造几乎完全相同。匪夷所思的是,人类基因与香蕉相似度居然高达60%。所以,我们很难否定人类基因编码的形成源自自然偶合。 五、地球人类文明循环学说 从玛雅文明出土的文献记载,地球上曾出现过四次史前文明。第一个文明叫根达亚文明,是由根达亚人建立的地球上第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距今约3亿多年。根达亚人与现代人类差异极大,平均身高一米,额头有第三只眼,拥有超能力,能够预知未来;第二个文明是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是根达亚文明幸存者所建立的, 米索不达亚文明发生在南极大陆,毁于地球磁极转换 ;第三个文明为姆里亚文明,也称生物能文明,会制造 利用植物能的机器,并能够放大能量,该文明毁于大陆沉没 ;第四个文明为亚特兰蒂斯文明, 拥有利用光的能力,曾与 姆里亚文明发生过核子战。根据 柏拉图的记载,亚特兰蒂斯文明距今约1万年前,毁于一场大洪水。关于大洪水的传说,苏美尔文献、圣经及中国神话 都有相同的记载,说明大洪水灾难极有可能是真实的。由于亚特兰蒂斯是最接近现代的一个文明,人们一直在寻找亚特兰蒂斯遗址,学者普遍猜测著名的“撒哈拉之眼”就是传说中的亚特兰蒂斯城遗址。 目前的人类无法证实玛雅文献所记载的史前文明是否真实存在过,但从地球形成的时间及海陆变迁规律与星球碰撞概率推算,史前文明有存在的可能。在近现代的考古中,也隐隐约约的发现一些疑似史前文明的遗迹。1817年,考古学家在美国密西西比河西岸的石板上发现了两个人类脚印,脚趾分散,脚掌平展,脚印自然,经鉴定距今约2.7亿年;1938年,美国地质学家柏洛兹在纪砂岩中发现了10个约2.5亿年前的人类脚印,显微照片和红外线照片证明这些脚印为人类行走时留下的;1968年,在美国犹他州寒武纪沉积岩中的三叶虫化石上发现一个成人脚印和一个小孩脚印,三叶虫在地球上的存在时间为6亿年前至2.8亿年前之间,而类人猿的 历史 仅仅数百万年而已;1844年,在英国苏格兰特卫德河附近的岩石中发现一条金线;1845年,苏格兰京古迪采石场的石块中发现一枚铁钉;1851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岩床中发现两块金属碎片,合拢后形成一个钟形器皿,表面铸刻有花纹图案; 1852年,在马萨诸塞州6亿年前的前寒武纪岩石层中发现了一个金属花瓶。 对于证明史前文明是否存在,以上考古发现仍较为薄弱,真实性也有待论证。大家都知道恐龙时代,距今已有约 2.5亿年至6500万 年之久,却留下了大量的化石及活动遗迹,而我们并没有规模性的发现史前人类文明的痕迹,所以,地球是否存在循环文明我们不得而知。
2023-08-15 05:12:161

地球上本来没有人,人类从何而来?第一个诞生的人是男人还是女人

你曾经有没有想过?地球上本来没有人,但我们是 从哪里来的 呢? 第一个男人和女人又是什么时候诞生的呢? 40亿年前,一个被尘埃和岩石包裹的球体在浩瀚的太空中运行旋转着,没错,它正是地球,在地球诞生之后,地球的气候一直处于冷暖交替的变迁中, 地球初期因为没有氧气,因此地球上没有生物 ,但在而后的漫长的岁月里, 浅海水域受到月球潮汐的影响,由火山热能提供动力并由太空有机分子播下种子,化学成分变成生物成分,地球上第一个生物由此诞生。 物种经历了 5次大灭绝 ,直到一亿年前,地球出现了许多动物和植物,这也标志着 开始出现人类了 。 距今一亿年前,晚白垩世早期气候暖和,海平面变化大,海洋中存活着 海洋爬行动物 。陆地上生存着“霸主”恐龙,开始 出现新的哺乳类动物 。鸟类也随之出现, 能够开花的植物 也开始出现。 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 是 地质年代规模最大的灭绝事件之一 ,不仅灭绝了统治地球一亿多年的恐龙,同样悲惨下场的还有陆地、海洋和天空中的其他生物,大多数生物几乎被一扫而光,经过这次灭绝事件,地球上 百分之五十的生物属和百分之七十五的生物种全部消失 。 恐龙消失后,地壳运动和海陆变迁,形成了 新的地球 ,也导致了白垩纪的巨大变化,地球开始演化新的生物。 哺乳动物成为了灭绝事件的受益者 ,因为他们适应能力强,所以它们度过了危机,哺乳动物 迅速取代了恐龙成为了地球的新主人 ,同时也开始出现蚂蚁,白蚁,蝴蝶。中生代相继出现新兴植物、鸟类、双壳类、腹足类和哺乳类,其中就有 我们人类的祖先。 人类祖先最初为了躲避恐龙,演化了 树栖 的生活方式,白垩晚期恐龙灭绝,人类祖先一直在 非洲地区 延续着这种生活方式,随着板块运动, 非洲大裂谷初步形成 ,非洲发生了气候变化,多雨的雨林环境转变为稀树草原环境。人类远古祖先也转变了生活方式, 从树上到陆地生活,开始逐渐演化为灵长类动物 。 2500万年时期,这些灵长类动物开始朝着两个方向进化, 一部分进化为猴子,另外一部分渐渐进化为人类, 600万年前慢慢开始出现分支——黑猩猩,所以 黑猩猩的DNA百分之九十九相似于人类 。 350万年前, 非洲古猿因为生存压力离开了森林步入草原 ,为了生存这些古猿开始学习 直立行走 ,也开始尝试制作生活中必需的 工具 ,随着时间推移,古猿的大脑越来越发达,249万年前能制造简单工具和使用简单的语言新物种— 能人 出现,这是开始出现人类的重大 历史 时刻。 人类在演化过程中,慢慢也改变了身体构造,除了吃果实之外还以肉类为食, 致使肠道变短,肉类食物能量较多,蛋白质含量高 ,更加使他们 有充足的的能量使其他器官发育 ,脑容量以及其他一些器官开始慢慢发达。 随着漫长时间的积累, 约在240万年晚期南方古猿后代变得完全与祖先不一样,被认为是全新的物种,也就是人类, 而第一个是男人还是女人就不能确定了。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非洲古人类化石的发掘中发现,人类的发祥地大概率在非洲的东非地区,在200万年到180万年前, 非洲的“能人”和“匠人”从非洲来到亚、欧洲地区。 人类和猿类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脑容量, 脑容量大于750ml就可以被称为人,反之就是猿 ,但是在进化道路上当时的人类依然和猿进行交流和交配繁衍后代, 进化并不是一蹴而就 ,历经漫长的岁月,不停地进化。 人类中存在一种为能人的物种,随后才出现了其他种族,直立人、尼安德特人等等,且他们不分先后,属于共同存在,共立共存, 我们现代人属于智人后代 ,现在而言全世界只有智人后代了, 其他的都已经灭绝了 。 男女DNA极为相似,相似度在百分之九十九,男人和女人的区别在于 Y型染色体 ,人类不同的区别在于少量的个体因素,又存在着基因差异,女性的独特标识在于 线粒体的DNA ,男性则是为 Y染色体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找到共同的先祖。 最早的性别划分出现在六亿年前 ,关于性别的划分要在配子学说、线粒体学说、基因突变等学说起源,目前并没有权威的相对定论鉴别人类是男是女,况且 科学家研究的并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整个种群的进化 。 第一个诞生的生物学中认定的“Y染色体亚当”和“线粒体夏娃”也不是第一个男性和第一个女性遗传下去的, 25万年前一个非洲智人男性的Y染色体存在于现在所有男性身体 ,这就是所谓的 Y染色体亚当 ,同样 15万年前非洲智人的线粒体夏娃也存在于所有女性身上 ,染色体和线粒体取决于性别遗传,前者只能传给男性,同样后者也只能传给女性,这也是为什么主流观点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同样也存在着许多不一的观点。 虽然主流观点全部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不一样的观点,我们听过“女娲造人”“亚当和夏娃”,天地建立初期,女娲觉得世界太过凄凉,按着自己的容貌用泥捏了天下第一人,随后又捏造了许许多多的男男女女,从此便有了人类,那 女娲第一个捏出来的人是男是女呢?如果说女娲按照自己容貌捏出人类,那就应该是女人 。 除了我国神话故事外还有西方《圣经》中记录的上帝造人的故事,上帝按照自己的样子造出了世界第一个男性 亚当 ,但是亚当自己感觉孤单,就用自己的肋骨创造了 夏娃 ,但是他们抵挡不住诱惑偷吃了禁果,被上帝驱逐,从而 两人成为世界上最初的人类 。 达尔文进化论,达尔文研究鸟类, 发现鸟也是由其他物种演化而来 ,也做了一些生物剖析比较,剖析生物对比它们的构成相似度,发现物种的进化关系,比如 人类和狗、蝙蝠的十分相像 ,它们的 骨骼排列相似度极高 ,证明了 物种间存在着相对近的关系 ,故而写下了《物种起源》。 达尔文进化论 推翻了物种的不变论 ,因为他的影响科学家们开始研究化石,他们发掘到了非洲 不同时期的古人骸骨 ,其中不乏有175万年前的津吉人头盖骨和距今359万年左右的脚印,经研究发现这些头盖骨化石比南方古猿的大出一半,因此科学家们把这个族群命名为 “能人” ,是 已知最早的人类 。 无论哪种说法,都耐人寻味,但是仅凭猜测我们永远无法找到答案,且并没有确切的观点支撑这种假说,也不被人广泛认知。 所以世界上不存在诞生第一个男人或是第一个女人 ,应该说是 一群早期“智人” 或者是一群尼安德特人 。 在距今25-4万年前的早期智人,虽处在原始时代和直立人一起生存,但是他们一直在演化着。从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的进化虽然 不意味着直立人的消失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智人能 更好地适应地球的环境变化 ,当他们开始直立行走,学着制作工具,使用火种,进行劳作, 懂得得越来越多,生存环境也随着他们变化着 ,从原始 社会 过渡到的农业 社会 ,且 建立起了文明 。 智人是由直立人进化来的,脑容量较大, 智人和现代人属于同一物种,而且智人已经形成了宗教仪式 ,智人是 杂食物种 ,可提取、加工、生产和保存食物,智人的婚配已经脱离了乱婚,出现了 氏族制度 。 目前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是 晚期智人 ,世界上最早的晚期智人存在于生活在非洲,但是他们在6.5万年前走出了非洲去往世界各地,并且与当地的智人发生基因交流,产生了其他人种如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经过自然地淘汰形成了我们现代人,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有白种人、黑人和黄种人的原因,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他们身上完美的诠释着。 由此可见,生物演化并没有明显的划分开, 我们都不知道人类的祖先是谁,更不用说是男性还是女性了。 从南方古猿到现在的文明 社会 ,并不是突如其来的而是一步步演化来的,经历了漫长的 历史 演变而来,我们也不需要追溯我们的祖先是男性还是女性,更不用管第一个诞生的是男性还是女性,因为 科学家们研究的并不是个体而是群体,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并不能找到答案 。
2023-08-15 05:12:221

人类起源于非洲

存在这种说法,资料表明,人类起源尚未得出结论。有关现代人起源研究目前还处于盲人摸象阶段,还只是在局部问题与材料上做分析和解释,尚无法得出全面、能被普遍接受的研究结论。期待古DNA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研究突破,尤其是对东亚早期智人基因的破译,来帮助揭开现代人类起源的谜团。有关现代人“出自非洲说”及相关讨论,主要证据来源与论述落脚点是非洲和欧洲、西亚。中国的材料很少被纳入研究视野,尤其是东方的“早期智人”被严重忽视,带有很大的偏见和局限性。中国与人类起源有关的考古发现很多,而且成为一个序列,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支系,不存在距今10—5万年间的人类演化空白。尤其是“许昌人”等早期智人化石,既有古老的特征,也有现代的特征。考古发现表明,中国的旧石器时代文化也是连续发展的,薪火相传。
2023-08-15 05:12:292

黄种人、黑人和白人地域上相隔了数万年,为啥没有出现生殖隔离?

在人类大航海之前,亚洲(黄种人)、非洲(黑人)、欧洲(白人)这些地区的人们已经各自独立生存了数万年的时间,他们之间在这么长的时间内并没有任何经济、文化的往来,甚至不知道各自的存在。这一点我们是深有体会,因为当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敲开我们的国门时,我们中国人才知道了这个世界上原来还有黄头发、高鼻子的外国人,甚是惊奇!那么如题所问,这么长时间的地域隔离,我们黄种人和白人、黑人在外观上都出现了比较大的差异,为什么就没有出现所谓的生殖隔离呢?其实简单的原因是:虽然经过了长时间的分离,但我们有共同的直系祖先,我们是一个人种,而不是人类的不同亚种!更不是所谓的表亲关系。下面就详细说下:人类的演化地球上现存的人类是一个人种,称之为智人或现代人。而现存的这些类人猿,例如上图中的黑猩猩、倭黑行星、两个大猩猩和两个红毛猩猩和我们属于表兄弟的关系。可以说是相当亲近了。这时你可能有人问题,你看其他动物都有不同的种类,就像黑猩猩现存还有两个品种,还有我们家里的宠物狗那品种更多,那人类怎么就剩下了智人呢?其实我们智人也有直系的兄弟,那就是常说的尼安德特人、丹尼索瓦人、纳勒迪人。这些都是我们亲兄弟,但不幸的是在进化的过程种他们都灭绝了。现在时间回到七百万年前,甚至可能在一千三百万年前,类人猿就从人猿总科中分化出来了。此时人类和我们表兄弟的祖先都生活在非洲大陆上,而这时的非洲大陆有茂密的丛林,它们在树上靠采摘野果和昆虫生活。这里有个很关键的点就是类人猿都没有尾巴。有尾巴的那些就是常说的猴子。那么人类祖先从类人猿中分化出来的关键点就是非洲森林的大面积退化,广袤草原的出现,造成了森林食物的短缺,在面临生存压力的时候,我们的祖先就选择从树上下来寻找食物,甚至狩猎小型动物,长此以往上臂开始退化腿部变得更加强壮,逐渐有了直立行走的能力。而那些依然墨守成规栖息在树上的类人猿祖先就成了现在我们看到各种猩猩。人类祖先中最早能正常直立行走的毫无争议的成员是南方古猿,其中最著名的是露西少女(阿法南方古猿,发现于东非的古人类化石标本,年代为320万年前)。人类走出非洲直立人的出现就代表着人类的出现,这时的人类祖先就彻底和类人猿脱离了干系。其他比较重要的人类特征,比如大而复杂的大脑,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以及语言能力是一个缓慢的发展过程。许多先进文明的特征:包括复杂的象征表达、艺术和复杂的文化多样性,主要出现在10万年前。在直立人出现以后,就开想向能人演化,这时古猿向人类进化的一个过程,包括使用一些简单的工具,脑部的进化发育,能人出现以后人类祖先就开始分批走出非洲,扩展到其他大陆。这些能人就逐渐形成了其他人种:包括上文说的尼安德特人、蓝天中国猿人、北京古猿人、爪哇直立猿人。而我们智人的祖先是最晚走出非洲的,当它们达到欧洲、亚洲时,尼安德特人或其他直立人的后代已经在那里生存了几十万年的时间,但是我们智人拥有更加有效和多变的工具,和一些文化上的优势,例如在同一时期我们智人就已经有了雕刻和手工艺品作为文化和信仰的象征。而尼安德特人除了打猎、吃饭、制作简单一成不变的工具、繁衍就是睡觉。因此当智人走出非洲时,其在各方面的优势已经很明显,就逐渐取代了其他的当地人种。在最后一个直立人灭亡时,全世界就剩下智人,这就是目前所有黄种人、黑人、白人的祖先。以上就是人类的进化和非洲起源说。人类共同祖先的证据目前最有力的证据就是科学家对不同地区的人进行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的调查。线粒体DNA (mtDNA)是由母亲遗传给后代的,每个人体内的所有线粒体DNA (mtDNA)都是直接由母亲遗传的,而y染色体是由父亲遗传的。所以追踪这两个染色体就可以查出现在现存人类最近的母系和父系祖先。根据调查,科学家发现现存所有女性和男性的线粒体DNA都来自大约20万年前的一名非洲女性。她被形象地称为“线粒体夏娃”。而Y染色体来自大约23万年至58万年前的一名非洲男性,他被形象的称为“Y染色体亚当”。关于线粒体夏娃的一个误解是,今天所有活着的女性都是由她直接传承下来的,因此她是当时唯一活着的女性。然而,核DNA研究表明,古代人口的规模从未降至数万以下。在夏娃时期,有许多其他女性的后代,包括男性的后代都活着。只不过她们的线粒体基因和他们的Y染色体基因没有遗传到现在而已。总结目前很多的证据都表明了一件事,我们现存的人类起源于非洲,也是从非洲走出来的。有着共同的祖先。当然这也包括我们已经不幸灭绝的亲兄弟。有证据表面,我们现代人的身体力包含有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科学家也猜测智人和他们也共同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并发生了交配。也就是说,我们和已经灭绝的人种也没有发生生殖隔离。更别说目前的现存人类肯定可以交配。而我们不同的肤色和外表只是后来的演化中对环境、气候、日照不同的表现。但我们确实是一个人种。
2023-08-15 05:12:441

这是什么动漫?

出自动画:《妖精的旋律》是日本漫画家冈本伦所创作的漫画,以及改编自漫画原著的动画作品。百科地址http://baike.baidu.com/view/14829.htm人物:露西(ルーシー)(声优:小林沙苗)露西是一位变异人女孩,约18岁,她是握有足以威胁人类地位之能力的新人类物种“二觭人”的原始母体——“线粒体夏娃”,同时也是唯一具有生殖能力的个体(相当于蜂群组织中的女王蜂),也是唯一已成年的二觭人。
2023-08-15 05:14:105

分子人类学的线粒体DNA遗传

线粒体只会遗传自母亲,以哺乳类而言,一般在受精之后,卵子细胞就会将精子中的线粒体摧毁。 1999年发表的研究中显示,父系精子线粒体(含有mtDNA)带有泛素(ubiquitin)标记,因而在胚胎中会被挑选出来,进而遭到摧毁。 不过某些细胞外的人工受精技术可直接将精子注入卵子细胞内,可能会干扰摧毁精子线粒体的过程。由于母系遗传的特性,使得研究者能够藉由线粒体DNA,追溯到母系族谱(与之相对的为专门用来追溯父系族谱的Y染 但最近科学家发现的线粒体DNA重组特征对线粒体夏娃概念提出了挑战。由于mtDNA并非高度保守,而是拥有较快的突变速率,因此可用来研究种系发生学,生物学家挑选少量不同物种的基因,分析其序列的保留与变异程度,可建立出演化树。
2023-08-15 05:14:431

生物进化以个体为单位,第一个人类是男还是女?

1974年,科学家在埃塞俄比亚地区挖掘到了一具古生物化石,由于在当时挖掘该骸骨的科学家们正在听《在缀满钻石星空下的露西》,所以把这具化石命名为露西。经过研究后他们把露西归为南方古猿阿法种,而南方古猿正是人类从猿到人的中间一环。然而,早在1960年时,古人类学家玛丽.利基在坦桑尼亚奥杜瓦伊峡谷发现了一具古人类化石,这具化石的头骨壁薄,尾嵴部明显,脑容量大概为637毫升,后来科学家发现,该化石是儿童化石,成人的脑容量要比这个多一些。在当时,这个化石被认为是南方古猿的一个变种,被称为“东非人”,但利基家族坚持认为这是现代人的早期人类类型,玛丽利基的丈夫路易斯.利基将这个新类型命名为能人,至此,人属家族的第一个成员诞生了。从目前考古证据显示,能人是人属家族的最早成员,也就是说,人类家族的第一个祖先,就在能人之中。人类的一个祖先是谁?想要知道人类的第一个祖先是谁,我们只需要知道第一个成为能人的“人”是谁。但可惜的是,这个答案我们永远也不知道了。英国人类学家阿瑟·基思爵士提出过关于人属的定义:脑容量等于或者超过750毫升的是人,反之则是猿,这个定义后来也被考古学家广泛应用于古人类的研究。虽然我们可以用这个标准去区分某具化石是猿还是人,但是脑容量是一个非常模糊的定义,比如:在同一个家族中,有些人的脑容量达到了750毫升,而有些没有达到,但它们之间并没有生殖隔离。在生物学上,没有生殖隔离的物种不算产生新物种,所以即使人类人为为猿和人之间画一条分界线,但实际上猿人在过渡期时,分界线并不是那么明显。所以,我们无法追问人类的第一个祖先是谁,甚至连它的性别也无法知道,但我们却知道我们的第一个祖先是怎么出现的?第一个“人”是怎么出现的?《进击的智人》的作者河森堡将人类的出现归结为“匮乏”,在1000万年前,由于东非大裂谷的形成,导致非洲东部气候变得炎热、干燥,导致当地的森林逐渐演化成了稀树草原。由于树上的空间匮乏,导致一部分古猿不得不下地寻找食物,在这个时期,直立行走的基因被古猿保留了下来。研究发现,直立行走相对于四肢行走而言更节省能量,这可以帮助古猿行走更远的地方寻找食物。但是,直立行走的坏处是奔跑速度很慢,无法追赶上猎物,而且并不是经常能找到吃的。因为食物的匮乏,导致它们不得不捡拾一些动物的腐肉。但是吃腐肉也有一定的风险,腐肉中含有较多的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分解蛋白质时有些会代谢一部分有毒物质。当远古的古猿在吃腐肉时,其中一些个体因为不适应吃腐肉而被自然选择所淘汰了,只有一小部分适宜吃腐肉的个体幸存了下来。由于腐肉中含有的营养比植物高很多,再加上消化肉类并不需要食草时需要较长的肠道,所以较短的肠道基因被远古人类自然选择所保留了下来。而吃肉和肠道变短,给大脑发育提供了基础。这是因为大脑非常耗能,它的体积只有人体的2%,却消耗了人体20%的能量。就这样,古猿的脑容量开始上升,最终脑容量突破750毫升,成为人属家族的第一个“人”。而且由于性别的起源要早于人类的起源,因此,能人当中也是有男,有女的,我们也无法辨别出第一个人是男是女。人类的共同祖先虽然,我们已经追寻“第一个人”,但其实我们可以通过DNA分子钟的方法来追寻人类的共同祖先。在所有人类男性的体内,有一条Y染色体,这条染色体传男不传女,而且没有同源染色体的联会,这就导致Y染色体上所携带的基因是一脉相传的。伴随着人类远古祖先的进化,Y染色体上的基因平均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处突变,而且突变的速率比较稳定。所以,我们只要知道Y染色体的基因每隔几代会突变一次,并且每隔多少年繁衍一代,就可以推算出全人类男性的共同祖先,生物学上把这个男性共同祖先称之为“Y染色体亚当”。根据2013年的研究,科学家推算出Y染色体亚当生活在6万至9万年前。女性的体内虽然没有像Y染色体一样不变的染色体,但是女性体内的线粒体DNA只传女不传男,和Y染色体一样,只要计算女性体内的线粒体DNA就可以找到全世界所有女性的共同祖先。生物学家把女性的共同祖先称之为“线粒体夏娃”。根据计算发现,线粒体夏娃生活在大约20万年前的非洲。但无论是Y染色体亚当,还是线粒体夏娃,他们都不是人类的第一个祖先,他们只是非常幸运地把自己的基因流传到了今天,而同时期其他人的后代由于战争、饥饿、自然灾害等各种原因,基因发生了断层,所以没有追踪到而已。总结虽然岁月掩盖了“第一个人”究竟是谁,或许处于进化之中的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就是“第一个人”,但自他开始,人类开始登上地球的舞台,开启了纷纷攘攘的地球新篇章。
2023-08-15 05:14:574

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

  如果是脑筋急转弯当然是先有男人,因为管男人叫"先生"就是先"生啦。  如果按正向思维方式解释回答就深奥得多啦?!  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的问题,涉及到人类的自我认知以及价值观,世界观的哲学问题。  一、从文化上看,我觉得应该是先有“男人”,因为在远古时代,女人是作为财产被认定的,在当时的意义上女人不算“人”(这是讨论,没有性别歧视的意思哈)。  当然没有女人也就不会有男人,问题的关键是“人”这个概念是由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如果可以浓缩在某一刻,率先提出这个概念的人是什么性别,那就是先有那种性别的人。但是人的自我认知是个渐进的过程,所以从科学角度看,男人和女人没有先后。  二、从考古学证据看,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是非洲的一位女性,说先有女性也不为错,因为这个证据可以具有说服力——迄今发现最远古的人类化石是女性。  三、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智人最近的共同女性祖先,即线粒体“夏娃”,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最近的共同男性祖先——Y染色体“亚当”早得多。但是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两者合并的时间相近,这证明男性和女性人类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同时这些结果还就人群是如何在世界各地分散开来及进化的提供了见解。  报告指出,Y染色体是男性特有,而线粒体DNA只能从母系继承,因此能被用来追踪女性的世系。研究人员根据这一结论对来自世界各地的9个不同人群的69个男性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记录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Y染色体有影响的数千个突变。  经过测定发现,具有某个Y染色体的最近的共同祖先是在12万至15万6000年前在地球上出现的。对线粒体DNA用同样的分析技术,研究人员还计算出线粒体及现代母体世系起源于大约9万9000年至14万8000年前。  同时,另外一组人员的一则报告则描绘了对来自地中海中孤立的撒丁岛上的1204名男子所做的基因分析。这些研究人员同样发现了在其整个人群中数千个Y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它们中有6751个突变之前从来没有被记录过。他们提出,人类父系世系是在18万年至20万年前合并在一起的。  综合来看,这些发现表明Y染色体“亚当”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没有像先前研究所暗示的那样,比线粒体“夏娃”晚很多。因此可以推断男性和女性智慧人类在地球上完成进化的时间基本相同。  研究人员强调,这里所说的“亚当”与“夏娃”并不是说当时地球上只有他一个男人或只有她一个女人,他们只是在当时的古人类群体中幸运地将Y染色体与线粒体遗传至今的两个个体。作为两个个体,“亚当”与“夏娃”应该从未相遇。
2023-08-15 05:16:1915

人类发源地在哪?科学家给出新观点,证明“摇篮”地位争议没意义

地球是生命的摇篮 ,在地球 历史 上曾经出现过种类众多的生命,但遗憾的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我们都只能通过在化石等遗留物看到,甚至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生物在 历史 上什么都没留下。 根据科学家们的计算,地球上出现过的生物里有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消失在了 历史 的长河中,让我们无从考证。 时至今日,生物也在不断地更新和灭绝,有的生物甚至还没来得及被人类发现,就已经消失在了这个世界上。对于人类来说,研究生物甚至是一件需要“争分夺秒”的事情。 地球生物曾经在 历史 上经过了 五次的大灭绝, 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霸主”,比如在人类出现之前,仿佛巨大蜥蜴般的 恐龙 就统治着自然界,从食草类到食肉类无所不包,却在一次意外的灾难,也就是 小行星在撞击地球之后而彻底灭绝 。 相对于在体能上有着绝对优势的恐龙,人类明显是“弱不禁风”的,也没有种类上的优势。那么,人类究竟是靠着什么而一步步走上“地球霸主”位置的呢?这就要说到人类身上一个最特殊也是最关键的器官—— 大脑 了。 人类和其他动物产生差别,首先是从大脑的分化开始的。人类在演化中将成长期的大量时间和能量都集中在了大脑的发育上,让我们逐渐学会了 使用和制造工具 , 建立起了分工明确的 社会 ,足以用集体的力量去对抗那些强大的事物,并且慢慢开始改造自然, 建立起文明 社会 。 目前, 人类是唯一一个在地球上建立了文明的种族 ,我们的足迹也分布得比绝大多数生物都要广泛,几乎地球的每个角落都有人类生存和探险的身影。 在过去,人们认为人“生而为人”,是造物主最特别的作品。但是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渐渐意识到人类并不是最特殊的,而是和其他生物一样经历了漫长的演化。 达尔文的进化论为人们提供了全新的研究方向,我们想要知道人类究竟是由什么动物进化而来,究竟是从什么地方开始出现的? 要研究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针对 各种化石、遗迹 展开调查,再做出合理的推断。随着生物化石在各地被发掘出来,人们对于自身起源的研究也有了重大的突破。 现在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人类是由生活在1200万年前的 森林古猿 进化而来的,而这种古猿也是现在的类人猿的祖先。森林古猿经过漫长的演化和分类,产生了一种更加智能的古猿,那就是 南方古猿 。 南方古猿是公认的人类的祖先,也是最早出现的“正在形成中的人”。不过,尽管我们现在已经确定了人类原本的模样,却还是对人类最早出现的地域众说纷纭,持有各种观点的科学家们争论不休,并且都有支撑自己观点的“证据”。 在近代生物学的研究上,人们一度认为人类起源于 西欧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观点,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的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在欧洲,其他地区的化石发掘量和西欧无法相比,再加上当时的“ 西欧中心论 ”,因此学界将西欧当成了人类发源地。 不过后来随着人们对于亚洲、非洲等地的化石进行了发掘,发现这些化石更加古老,这个说法也就不攻自破,转而变成了对于人类发源地在亚洲还是非洲的争论。那么,如今这个争论有结果了吗?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发现了“露西少女”等重要的原始人类化石,基本上可以确定 智人最早是从非洲起源的 。当时的非洲有着温暖的气候和茂密的植物,十分适合人类的生长和繁衍。 在种群数量逐渐增多到一定程度时,原始人类为了寻找更加适宜生长、食物充足的地方而开始迁徙,足迹也就慢慢遍布了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 智人渐渐打败了尼安德特人等其他原始人种,成为了地球上唯一的人种。 因此现在的人类尽管有着肤色、体格的差别,但毫无疑问都是相同、平等的人类。 人们自然不满足于只将人类发源地范围缩小到一个大洲,还想要继续进行发现和研究。由于 埃塞俄比亚阿瓦什国家公园和南非的奥杜威峡谷 都发掘出过同一年代的古人类化石,因此两地也一直争论,到底谁才是真正的人类发展的“摇篮”。 针对这个问题,来自西班牙的古生物学家 萨努尼 及其团队进行了专项发掘,最终在阿尔及利亚发现了一些古人类制造的工具,比如石斧等等。这些工具无疑支撑了一个不同的观点。 萨努尼认为, 人类也许并不是起源于某一个具体的地方,准确来说整片非洲大陆都是人类的“摇篮”, 人类同时在多个区域诞生和发展,最终逐渐“走出非洲”,遍布世界各地。 因此南非和埃塞俄比亚双方对于摇篮地位的争议其实是没有意义的 。 不过也有科学家对此持有反对观点,因为从基因学的角度来说,人类必然存在一个共同的祖先,也就是“ 线粒体夏娃 ”。 而就现在来说,我们还没有掌握足够的信息,无法确定人类到底是来自于哪个具体的位置。因此,我们在今后也需要持续研究,才能够更加了解我们自己。 人类对于生命的探究永不止步,我们在不断地了解世界运行的规律,也更加了解我们自己。不管人类究竟起源于什么地方,我们现在的每一个人都是平等的,同享着这片大地上的一切。 而人类在研究中也会明白,我们并没有和其他生物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也不能成为在我们“主宰”自然的借口。人类如果还想继续发展下去,那么就需要更加重视我们的自然环境,毕竟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我们必须妥善保护。
2023-08-15 05:16:431

人类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单倍群的简介

【英文】human mitochondrial DNA haplogroup【简写】mtDNA可使研究者追溯母系遗传的人类起源,粒线体研究显示人类是起源于非洲地区 。线粒体DNA单倍群用字母A, B, C, CZ, D, E, F, G, H, pre-HV, HV, I, J, pre-JT, JT, K, L0, L1, L2, L3, L4, L5, L6, M, N, O, P, Q, R, S, T, U, UK, V, W, X, Y和Z.来标记。线粒体夏娃则是理论上一切女性的始祖,即人类最近线粒体共同祖先。以下是最常见的线粒体DNA单倍群分划:【撒哈拉-非洲型】L0, L1, L2, L3, L4, L5, L6【西欧亚型】H,T,U,V,X,K,I,J,W【东欧亚型】A, B, C, D, E, F, G,Y【土著美洲人型】A,B,C,D,X【澳大拉西亚型】O,P,Q,S
2023-08-15 05:16:501

地球上的第一个人是怎么来的?人类是怎么繁殖起来的?

人类不是 猴子 ,而是在 14万年 前才出现的! 1. 达尔文 的《物种起源》影响了我们一百多年了,一直认为人类是由 1600万年 前的南方古猿逐步进化而来的。是由在 300 500万年 的直立人进化而来的。但经过 生物学家 和 人类学家 研究发现,地球上的智人只是在 14万年 前出现的,这就是著名的“ 线粒体夏娃学说 ”。 2.“线粒体夏娃学说”又是如何否定了猴子?生物学家研究发现,线粒体里面也包含一组基因,那就是“ 脱氧核糖核酸 ”。它只存在母系中,而不会受父系基因干扰;只有母亲传给女儿,女儿传给孙女。因此研究这组基因,就可以找到地球上 现代智人 发生的 时间 和 来源 。 生物学家通过这项技术,对全人类的线粒体基因进行研究,研究的结果也被吓到了。 发现全人类只是14万年前,某一 女性 的后裔。(特别强调一下女性)这个学说颠覆了我们过去认为地球人已经有300万年以上生存史。因此被很多人反对。并不是只有外国才研究。中国也有教授研究的。下面就说一下中国教授研究结果。 通过这些研究又让我们陷入了深思: 1.那14万前人类是如何出现在地球的? 2.女性出现在14万年前,男性只是在8万年前出现的,那是不是说明世界上先有的女人? 3.14万年前的那名女性又是何方神圣? 人类有没有可能是一对夫妻繁殖起来的?第一个人叫什么名字? 在西方的《圣经》中,地球上的第一个人类和第一个男人都是亚当,他是神用尘土创造出的和自己一模一样的人化形象。然而,神觉得住在伊甸园中的亚当需要一个配偶来帮忙看守园子,趁着亚当熟睡的时候掰下其身体中的肋骨,于是当他第二天醒来的时候旁边就有了这个叫做夏娃的妻子。 女娲造人这个中国上古神话传说,相信几乎所有中国人都听说过,而且,这个传说中的造人方法和西方也很相似,只不过这个神话中的神有一个大名鼎鼎的名字,她就是女娲,而第一批出现在地球上的人类,都是由女娲用泥土捏出来的,并同时制定了婚姻制度来规范后代繁衍,所以第一个人叫什么名字也就不得而知了。 然而,不管是女娲造人,还是亚当夏娃,这两种与人类起源有关的传说都因为《进化论》的问世而被彻底否定。相比前两者更像是文学著作的传说而言,进化论随着越来越多的古生物化石出土,已然成为了目前最具有可信度的地球生命诞生假说。那么,现在全世界人口数量单位以亿来计算,这么庞大的群体有可能是由一对夫妻繁衍而来吗? 一个雌性动物和一个雄性动物,能成功繁衍出一个物种吗? 客观来说,大自然界中的正常环境,理论上并不可能让一对异性动物繁衍出一个种群,正如一对夫妻不可能繁衍出现在这么多人类一样。首先,从物种基因继承本身来说,即便一对夫妻可以孕育出多个子女,但就人类在其自然生命长度中的繁殖寿命并不长,再加上怀孕本身的成功率、孕期和哺乳期等问题,女性一生可以生下的孩子数量就更有限了。 其次,没有人可以确保自己生的孩子刚好男女对半,然后确保每一个出世的孩子都有一个配偶来配对。而且,抛开伦理道德问题不说,现代医学早已证明近亲结婚的夫妻,其子女存在基因缺陷的概率会比一般人高出很多倍,更何况是同父同母的亲生兄弟姐妹。简单点说,一对夫妻孕育的子女如果结婚生子,那么,他们的后代成活率会更低,就连生出 健康 新个体的概率都会低不少。当这个小群体中性别越来越失衡的时候,也就意味着自身终将走向灭亡,又怎么可能繁衍出数以亿计的当代人类。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充满争议的《进化论》,尽管它也是一种假说,但相比其他传说来说则更具有可论证性。从科学家们目前发掘的古人类和古猿化石材料来看,地球上第一批出现的人类可能距离现在已有三四百万年的时间,从森林古猿进化而来的人类,应该和现代类人猿拥有共同祖先,因为人类最开始的几个主要进化阶段就包括了古猿阶段,中间经历了亦人亦猿和能制造工具的人这两个阶段,然后才是猿人和智人这两个人类进化史上的重要时期。 人类还能在地球上繁衍多少年?有没有移民其他星球成为“第一批人类”的可能? 人类起源问题,至今依然没有一个100%确定的答案,但人类一定无法繁衍到地球自身灭亡却是肯定的。从星体演化的角度来说,现在的地球能够让已知生命繁衍生息,主要是因为它处于太阳系的可居住范围内,太阳的能量到达地球的刚刚好,而来自太阳的有害辐射绝大部分都被地球磁场抵挡在外。但是,地球的母恒星,也就是太阳,会在进入到红巨星的时候吞噬掉其周围的星体,而地球也不能排除这个风险。 我们经常看到全球气候变暖和冰川融化这样的信息,相信大家对气候异常都已经有所体验,尤其是近几年来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明显比几十年前常见的多。其实,这一方面是人类排放温室气体促成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星体演化的发展必然,地球最终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变成一个完全不适合人类和其他地球生命居住的星球。但是,人类有没有机会成为另一个星球上的第一批人类,则完全取决于能不能在那之前找到第二个地球。 在我们耳边经常流传人类的一些起源,例如:女娲造人、人是猴子变的,人是鱼变的等等,这些其实都没有得到科学的证实。如果按照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来讲,人类就是由生物进化的产物,现代人和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 其中“猿”就是人类的祖先,所以到底是不是这样,如今我们也只能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讲,因为这是如今说得最多的一种结论。 当然很多人如今也觉得进化论存在一些问题,这就是“另当别论”,至少如今我们是无法肯定的,也没有更多的数据支撑,下面我们就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看,地球上的第一个人是怎么来的,以及后面的一些进化情况,如何发展至今。 地球上第一个人是怎么来的? 我们上面也说了,站在进化论的角度来讲,人类就是由“猿”过度而来的,按照现有的 探索 情况来看,人类已知的最早古猿名叫“原上猿”,大约存在于3500万-3000万年前,原上猿可以说是非常接近与我国的一个发现,仅次发现于中国的中华曙猿(4500万年前)和世纪曙猿(4000万年前),在1911年的时候,人类首次发现了它。 过后演变除了埃及古猿、森林古猿、腊玛古猿、南方古猿。而我们如今说得最多的就是南方古猿过渡到人类,其实按照进化论来说,最早的祖先就是“原上猿”了。这就是地球上的第一个人出现情况。 通过进化论也是如今唯一可能解释人出现的情况,对于我们上面说的女娲造人、人是猴子变的,人是鱼变得等等,都是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当然人是猴子变来得还是可以具有相似的一种“偏向”,只不过我们流传出来的猴子也没有指明是什么猴子,这就是大概的情况。 人类是怎么繁殖起来的(也就是人类如何延续下来的)? 当然这是接到上面的一个问题来说的,当从猿进行进化而来的时候,其实人类并没有形成如今的样子,还是分为了几个阶段进行进化,有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三个阶段,这样缓慢的形成人类如今的模样。 当然至于人类如何起来的,这个就是如今不断演化发展的结果。在 探索 人类起源的时候,不少人也怀疑,我们人类存在多个祖先,但是如今已经证实了,人类多祖或多元论是违背科学常理的。 所以我们人类是一个祖先,并且在进行人类性别进化之后,实现了同物种之间的婚配,这样才形成了相同的后代,如果是不同的物种之间婚配,不太可能生育后代,同时也不会发展出于婚配之前的人类显示特点。其实这种实验也进行过。在以前科学家们与猴子进行合体实验,当然,这个不是真实的合体而是进行了实验的培育。 同时实验培育发现,人类与猴是不可能产生后代的,所以这就是“物种的隔阂”,那么这也再次证明了人类是单一的生物物种,就算是在生物进化论的角度上来讲,也是没有独立不一样的人类分支,而对于如今为何人类具有不同的皮肤,这就算是基因上的一些改变或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所以人类繁殖起来其实就是“婚配关系”带来的结果,这个很好理解,产生后代。 人类文明可能会永久性延续下去吗? 按照正常的逻辑来看,人类确实可以永久的延续下期,只要不出现违背科学原理的近亲问题,都不太可能出现不理想的状态,所以人类文明是可以延续下去的。 当然如果站在进化论角度来讲,人类是一直在持续进化,在适应如今的地球生态系统,那么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就不好说了,毕竟我们是无法考察未来具体会变成什么样子,只不过符合一个规律“适应环境者”生存。 所以人类文明的延续是可以达到很久远,是不存在任何问题。当然这是排除了一切不符合科学的情况。但是站在如今地球的生态系统来讲,人类文明的延续其实面临到了很大的问题,最简单的生态系统对人类的影响都是“灾难性”的,如今随着人类对地球的改变,地球的本身都已经发生了巨大转变,那么人类在无法适应这种转变之下,肯定是无法延续。 所以综合情况来说,人类文明的延续是分为多个阶段,同时人类如果能够站在科学的角度来维护地球,那么人类文明永久性延续可能是没有什么问题。
2023-08-15 05:17:051

既然进化论认为,人是猴子变的,为啥现在的猴子还是猴子?

网络上常见一些关于猴子变人的问题,不少人还老是追问:既然进化论认为人是猴子变的,那猴子怎么还是猴子呢?这些人自以为找到了进化论的一个重大BUG,由此来莫名其妙的反对进化论。其实这些人对进化论的基本概念都没弄懂。达尔文物种进化最核心的内容是适者生存物竞天择,认为现在所有的物种都是在漫长的生存进化中,为了适应环境和竞争,变成这个样子的。而且进化永远在路上,不会停止。这个意思就是说,现在的人不是过去的人,现在的猴子也不是过去的猴子。过去时空通讯对这类话题已经多有讨论,为了表明观点以正视听,就再说一说。人类与猴子只不过是最早共一个祖先这一点已经从基因学研究得到了证实。基因遗传学是进化论的一个有力支撑,有了这个武器,为生物进化进程和生物的亲缘关系提供了确凿的深层次证据。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能够利用构成生命的各种分支,来研究生物的亲缘关系。这些分支包括RNA(核酸)、DNA(脱氧核糖核酸)、蛋白质与糖体等。上世纪影响深远的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就是人类基因组计划,这项工程被誉为生命科学的登月计划。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和我国等六个国家的科学家参与了这项工程。科学家们通过脱氧核糖核酸序列的比较,建立起了与生物进化大致符合的种系发生树,从而让过去简单的进化论中存在的许多漏洞得到了修补和更正,让整个生物进化史链条变得更科学量化。比如经过人类与一些动物DNA序列比较,得出人类的DNA序列与黑猩猩相似率达到98.8%,与大猩猩相似率为98.4%,与狒狒相似率为93.4%,从而能够推断和量化人类与猿类的亲缘关系。考古发掘发现了最早的哺乳动物化石,距今1.6亿年。这是一只像现代老鼠的动物化石,2009年在中国辽宁被挖掘出土,科学界认为这只像老鼠的动物很可能是哺乳动物最早始祖。人类是哺乳纲动物,这位老鼠妈妈也被认为可能是人类最早的祖先,因此科学界把它命名为“中华侏罗纪妈妈”。那时候的哺乳动物在恐龙类爬行动物的霸权下,只能可怜兮兮的蛰伏着,如果不是恐龙时代的灭亡,哪有今天的人类?所以,如果说人类是这只“中华侏罗纪妈妈”的后代,比说人类是猴子变的靠谱多了。哺乳动物分化出灵长类后,人类和猴子、猩猩们都在其中一起进化,当然那时候的人类也和猩猩的样子差不多,都属于猿类。基因研究证明,人类与黑猩猩时最亲密的近亲,远古的祖先是兄弟或堂兄弟。只不过人类更幸运一些而已,发生了基因的一再突变,就变得越来越聪明,终于与黑猩猩们分道扬镳看,走出了丛林,开始作为“人”的生活。开始有17个人种,其中有16种灭绝了。在人类从猿类分化出来后,曾经出现过多个分支人种,但这些分支最终都没有延续下来。灭绝的人种根据年代由远至近分别为:LD 350-1人、能人、鲁道夫人、格鲁吉亚人、匠人、树居人、直立人、先驱人、西布兰诺人、罗德西亚人、海德堡人、尼安德特人、佛罗勒斯人、澎湖原人、丹尼索瓦人、马鹿洞人。以上灭绝的人种最早在275万年前灭绝,最迟的灭绝只有1.15年,它就是在我们中国广西发现的马鹿洞人。而我们现代人是17个人种中唯一幸存的人种~智人。过去小学课本中周口店猿人头盖骨的那个“北京人”,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老祖宗”,实际上并不是,而是属于灭绝了的直立人。这是基因给出的铁证。全世界现代人都来自非洲老祖宗这个结论绝非空穴来风信口开河,而是有严密的基因证据。在IBM赞助下,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利用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成果,进行了一项具有重大实际意义的工作,他们从2005年4月开始,在世界各地开始了一项名为“人类迁徙遗传地理图谱”的计划。这个计划由美国著名的群体遗传学家斯宾塞·韦尔斯(Spencer Wells)博士领导,计划历时5年,采集全球10万份DNA样品,通过研究,找到现代人类祖先的定居历史及其迁徙路线。我们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也加入了这项计划,承担了远东地区及其东南亚地区人类DNA的取样研究。随着研究的深入,一张清晰完整的人类迁徙路线图逐渐显示出来。根据女性线粒体DNA遗传链和男性Y染色体突变分析,科学家们把现代人类的发源地不约而同地指向了非洲。现在这项研究成果已经成为全世界科学界的广泛共识,也就是世界已经公认现代人类从非洲走出。研究表明,人类最后一次大的基因突变发生在15~20万年前,延续更加聪明的后代重任落在了一位“线粒体夏娃”母亲的身上,她不负众望,诞下的后代经过十几万年的繁衍生息开枝散叶到了世界各地。线粒体追踪发现,人类有36位宗族母亲基因分析证明,现在遍布世界各地人类都是这位“线粒体夏娃”妈妈后代的后代。而所有的后代又都源自她遗传的36位“宗族母亲”,也就是“线粒体夏娃”妈妈之后,她的后代经过许多代遗传,还幸存下来36位母亲,然后繁衍了全世界所有人。有人可能好奇,全世界怎么可能只有一个“夏娃线粒”妈妈和36位“宗族母亲”呢?她们一直这么传续下来,不是太冷清了吗?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我们应该这样理解,20万年来,世界上有很多很多的妈妈,她们的后代也延续了很多很多代,但最终她们的女儿没有延续到今天。因为,线粒体遗传传女不传男,线粒体追踪只能追踪母亲,而研究发现只有这36为妈妈的女系后代延续至今。英国牛津大学人类遗传学教授布赖恩·西基斯研究发现,现代欧洲人97%都是冰河时代7位女人的后代,而这7位“宗族母亲”都是“线粒体夏娃”母亲的后代。中国人的来历以前一直有个错误的认识,认为中国人是周口店出土的“北京人”的后代。所谓“北京人”是基于1921年,在北京周口店考古发掘出来一个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复原的产物。研究认为,这群“北京人”生活在20~70万年前,过着群居生活,已经能够制造简单的石器工具,但还保留着某些猿的特征,因此又叫“北京猿人”。但基因和考古分析让很多人失望,结论是否定了中国人是“北京人”后代的观点。考古挖掘出现一个断层,在中国大地上,没有发现4万年前到10万年之间的人类化石。这个结果这也从反证角度,支持了人类迁徙路线图中,中国及其东南亚的现代人同样发源于非洲的证据。复旦大学生命科学院李辉博士认为,DNA遗传密码研究让亚当夏娃离开了神话世界,变成了有血有肉的非洲人,而且他们是包括中国人在内所有现代人类的祖先。中国科学家根据现代人类迁徙路线图研究,得出了中华民族人种的迁徙和分化脉络。研究表明,中国族群起源于3、4万年前,一支带有M122图标基因的南亚语人群,从东南亚缅甸一带进入。这些先民进入中国区域的入口开始有两个,一个在云南,一个在珠江流域;后来的云南入口又分化出两条路线,因此中国的先民们主要从三条路径进入中国区域。而且中华各民族中,汉族和藏族基因是最近的,一直到5000年前才开始分化为两个民族(见上面基因分化图)。这就是生命和人类进化的大致脉络。现在的进化论已经今非昔比,科学家们已经能够从宇宙最宏观层面和分子最隐秘层面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宇宙生命演化链条,在这样一个文明时代,如若在提什么“人是猴子变过来的”这样的话题,未免太落伍了。多学点基本科学常识,才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种事物,你说呢?欢迎讨论,谢谢阅读。时空通讯原创版权,侵权抄袭行为将会受到法律责任追究,敬请理解支持。
2023-08-15 05:17:124

黄种人和白种人是同一个祖先吗?

肤色并不是区分人种的科学方式,全世界的人不管什么肤色、住在哪里,都属于地球上唯一的人科动物,没有本质区别,都是由十几万年前起源于非洲的智人迁徙、进化而来。人类是从地球进化而来现在已经没有疑问,国际主流普遍认同的人类“非洲起源说”,这是基于分子生物学证据获得的结论,相较于以化石的形态区别识别人类历史上各种智人亚种的血缘关系,以分子学证据获得的人类进化脉络更直接更有说服力。非洲起源说主张现代人类是在距今十万年到二十万年前起源于非洲,大约在距今五万到六万年前从非洲大陆迁徙出来,取代了古老形态的人类,最终形成了现代人类。在人类分散到各大陆之后,经历过几万年的地理隔离,但是这个时间还比较短,世界各地不同的人群之间并没有形成由于染色体数量和长度差异导致的生殖隔离,而近现代人类发展又比较快,相互之间重新取得了联系,并且又开始有了基因交流。不同地区的人类可以自由结合繁衍,也可以表明人类有共同起源。现代人类的迁徙演化历史可以用“线粒体夏娃”、“Y染色体亚当”推测。线粒体基因和Y染色基因是基因组中不受在每个时代产生多样性的演化机制所改组的唯一的两个成分,因此在较长的时间内可以完整地向后代传递。线粒体夏娃是指人类线粒体DNA单倍体群,由于线粒体母系遗传,根据线粒体基因差异定义的单倍体群可以追溯人类的母系始祖,起源于大约16万年前,Y染色体亚当则是根据Y染色体基因差异定义的单倍体群可以追溯人类的父系始祖,起源于大约14万年前。在非洲科学家们找到的最古老的、解剖学上有现代人类特征的化石也是出现在16万年前,在非洲之外发现的最古老的具有现代人类特征的化石发现于以色列的卡夫泽洞穴,距今8万到10万年,这些化石证据也比较符合线粒体基因推测获得的人类进化历程。欧洲和亚洲出现现代人类发生于距今数万年的时代。目前全世界各地的人类,无论是生理结构还是基因组的构成都保持高度的相似,相互之间没有生殖隔离和显著的基因差别,是起源于同一批源出非洲的晚期智人进化而来。
2023-08-15 05:18:274

既然受精卵中的线粒体来源于母方,那么是否有很多人的线粒体遗传物质相同?

不会!!虽然线粒体是母系遗传,而且所有人类都拥有一个线粒体夏娃然而,线粒体突变的概率比细胞核内染色体明显高了不止一个数量级(主要是1,线粒体DNA距离电子传递系统太近,稍微一不留神就会撞上活性氧,更可怕的是线粒体内又没基因合成谷胱甘肽来清除过氧化物;2,线粒体DNA没有组蛋白,染色质结构保护,完全外露;3,线粒体DNA上也没有损伤修复基因;4,缺乏内含子,天天为了制造有氧呼吸的蛋白质,不断拆开翻译再合上;5,线粒体DNA的复制聚合酶根本就是原核细胞级别的,校对能力惨不忍睹,还经常不小心把线粒体的DNA从线性折叠成发夹状,还搞同一条ATGC配对……;6,线粒体内脂类物质很高,万一有脂溶性的致癌物,最先当挡箭牌的当然是线粒体。7,线粒体内还有一些环状的质粒,那些玩意你可以当做是古病毒,突变能力比线粒体DNA还要再大一个级别……)所以,就以你而言,虽然你的线粒体都来自你母亲,但随着年龄增长,你会发现你线粒体的基因离你娘会越来越远。甚至大概你20岁左右,你不同部位的细胞线粒体内基因可能都完全不一样了。更不用说很多人线粒体遗传物质都相同这种事了……除开都是DNA,没别的相同点了。
2023-08-15 05:19:334

克隆 意思

克隆是英文 clone的音译,简单讲就是一种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但克隆与无性繁殖是不同的。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常见的有孢子生殖、出芽生殖和分裂生殖。由植物的根、茎、叶等经过压条、扦插或嫁接等方式产生新个体也叫无性繁殖。绵羊、猴子和牛等动物没有人工操作是不能进行无性繁殖的。科学家把人工遗传操作动、植物的繁殖过程叫克隆,这门生物技术叫克隆技术。克隆技术的设想是由德国胚胎学家于1938年首次提 出的,1952年,科学家首先用青蛙开展克隆实验,之后不断有人利用各种动物进行克隆技术研究。由于该项技术几乎没有取得进展,研究工作在80年代初期一度进入低谷。 后来,有人用哺乳动物胚胎细胞进行克隆取得成功。 1996年7月5日,英国科学家伊恩·维尔穆特博士用成年羊体细胞克隆出一只活产羊,给克隆技术研究带来了重大突破,它突破了以往只能用胚胎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技术难 关,首次实现了用体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目标,实现了更高意义上的动物复制。研究克隆技术的目标是找到更好的办法改变家畜的基因构成,培育出成群的能够为消费者提供可能需要的更好的食品或任何化学物质的动物。克隆的基本过程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 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然后促使这一新细胞分裂繁殖发育成胚胎,当胚胎发育到一定程度后(罗斯林研究所克隆羊采用的时间约为 6天)再被植入动物子宫中使动物怀孕使可产下与提供细胞 者基因相同的动物。这一过程中如果对供体细胞进行基因改造,那么无性繁殖的动物后代基因就会发生相同的变化。培育成功三代克隆鼠的“火奴鲁鲁技术”与克隆多利羊技术的主要区别在于克隆过程中的遗传物质不经过培养液的培养,而是直接用物理方法注入卵细胞。这一过程中采用化学刺激法代替电刺激法来重新对卵细胞进行控制。1998年7月 5日,日本石川县畜产综合中心与近畿大学畜产学研究室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利用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的两头牛犊诞生。这两头克隆牛的诞生表明克隆成年动物的技术是可重复的。当苏格兰的罗斯林研究所1996年利用克隆技术克隆出小羊多利后,这一成果立即被誉为本世纪最重大的也是最有争论的科技突破之一。这一突破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利用这一技术可以在抢救珍奇濒危动物、复制优良家畜个体、 扩大良种动物群体、提高畜群遗传素质和生产性能、提供足量试验动物、推进转基因动物研究、攻克遗传性疾病、研制 高水平新药、生产可供人移植的内脏器官等研究中发挥作用。在肯定了这种技术的正面作用的同时,人们更大程度上表示了对这种技术的担忧,他侨衔绻褂貌坏保庵旨际蹩赡芏陨肪巢て诘牟涣加跋欤恍┛蒲Ъ胰衔? 果在畜牧业中大量推广这种无性繁殖技术,很可能破坏生态平衡,导致一些疾病的大规模传播;如果将其应用在人类自身的繁殖上,将产生巨大的伦理危机。克隆羊多莉的身份被披露后,美国俄勒冈科学家也证实他们于1996年8月已经利用克隆胚胎培育出猴子;又有传说,比利时一医生已无意中克隆出一个男孩。尽管比利时科学家否认克隆人的报道,但是各国政府对克隆技术在法律 和伦理方面可能造成的影响非常重视,美、德、法、英、加 等国纷纷成立专家小组研究这一问题,科学家们也要求对这 一领域的研究加以限制。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和欧盟委员会负责科研的委员1997年3月11日分别发表声明 和谈话,表示反对进行人体克隆试验。目前各国对这项技术较为一致的看法是制定法律加强对这种技术的管理,并严禁用它复制人类。克隆出小羊多利的英国科学家维尔穆特也说, 用来克隆多利的那种技术效率极低,在他成功克隆出多利之前该技术曾导致先天缺损动物的出生。将这种技术用于人类 是“非常不人道的”。中国政府也十分重视克隆技术及其提出的相关问题,国家科委和农业部等部门已多次召开有各方面专家参加的研讨、 座谈会,并就有关问题达成共识。专家们认为,动物克隆技术的成功是科学研究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既有有益的一面, 又有不利的可能,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规范,严格控制住有害的一面,使这项技术造福于人类。1997年11月11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届 大会在巴黎通过一项题为《世界人类基因组与人权宣言》的文件,明确反对用克隆技术繁殖人。文件指出,应当利用生物学、遗传学和医学在人类基因组研究方面的成果,但是, 这咱研究必须以维护和改善公众的健康状况为目的,违背人 的尊严的作法,如用克隆技术繁殖人的作法,是不能允许的。1998年1月12日,欧洲19个国家在法国巴黎签署了一项严格禁止克隆人的协议(european protocol on banning human cloning)。这是国际上第一个禁止克隆人的 法律文件,是对《欧洲生物医学条约》的补充。这项禁止克 隆人协议规定,禁止各签约国的研究机构或个人使用任何技术创造与一活人或死人基因相似的人,否则予以重罚。违反协议的研究人员和医生将被禁止从事研究和行医,有关研究 所或医院的执照将被吊销。如果签约国研究机构或个人在欧洲以外地区进行这类活动也将追究法律责任。在协议上签字的国家有法国、丹麦、立陶宛、芬兰、希腊、爱尔兰、意大 利、拉脱维亚、卢森堡、摩尔多瓦、挪威、葡萄牙、罗马尼 亚、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马其顿、土耳其和圣马力诺。克隆技术的发展克隆,是Clone的译音,意为无性繁殖,克隆技术即无性繁殖技术。前不久报道的英国罗斯林研究所试验成功的克隆羊多利,是首次利用体细胞克隆成功的,它在生物工程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克隆技术已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微生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菌复制出成千上万个和它一模一样的细菌而变成一个细菌群。第二个时期是生物技术克隆,如DNA克隆。第三个时期就是动物克隆,即由一个细胞克隆成一个动物。在自然界,有不少植物具有先天的克隆本能,如番薯、马铃薯、玫瑰等插枝繁殖的植物。而动物的克隆技术,则经历了由胚胎细胞到体细胞的发展过程。早在本世纪50年代,美国的科学家以两栖动物和鱼类作研究对象,首创了细胞核移植技术,他们研究细胞发育分化的潜能问题,细胞质和细胞核的相互作用问题。1986年英国科学家魏拉德森首次把胚胎细胞利用细胞核移植法克隆出一只羊,以后又有人相继克隆出牛、羊、鼠、兔、猴等动物。我国的克隆技术也颇有成就,80年代末,我国克隆出一只兔,1991年西北农业大学发育研究所与江苏农学院克隆羊成功,1993年中科院发育生物研究所与扬州大学农学院共同克隆出一批山羊,1995年华南师大和广西农大合作克隆出牛,接着中国农科院畜牧研究所于1996年克隆牛获得成功。而美国最近克隆猴取得成功,日本科学家也声称他们繁殖出200多头“克隆牛”。以上所述的克隆动物,都是用胚胎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而获得成功的。1997年2月英国罗斯林研究所宣布克隆成功的小羊多利,是用乳腺上皮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的,它翻开了生物克隆史上崭新的一页,突破了利用胚胎细胞进行核移植的传统方式,使克隆技术有了长足的进展。整个克隆过程如下:科学家选取了三只母羊,先将一只母羊的卵细胞中所有遗传物质吸出,然后将另一只6岁母羊的乳腺细胞与之融合,形成一个含有新遗传物质的卵细胞,并促使它分裂发育成胚胎,当这一胚胎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再将它植入第三只母羊的子宫中,由它孕育并产下克隆羊多利。多利酷像提供乳腺细胞的6岁母羊。 小羊多利是世界上第一个利用体细胞克隆成功的动物。克隆多利的成功,从理论上说明了高度分化细胞,经过一定手段处理之后,也可回复到受精卵时期的合子功能;说明了在发育过程中,细胞质对异源的细胞核的发育有调控作用。它对生物遗传疾病的治疗、优良品种的培育和扩群等提供了重要途径,对物种的优化、濒危动物的种质保存,对转基因动物的扩群均有一定作用。 自克隆小羊多利成功后,世界各国引起强烈的反响,有的看作福音,有的则视为祸水,笔者以为对新技术应采取支持态度,生物克隆取得突破,最大的好处是培养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使畜牧业的成本降低,效率提高,还可提供某些药物原料以提高人类免疫功能等等。在小羊多利之前,罗斯林研究所曾培育出一只奶中含治疗血友病药物原料的转基因羊,一家公司以50万英镑的高价买去。如果利用体细胞大批“复制”这只羊,就可挽救更多患者的生命。另外,利用克隆技术可以大量复制珍稀动物,挽救濒危物种,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为人类造福,何来忧患呢?当然,克隆技术也可能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克隆动物在遗传上是全等的,一种特定病毒或其它疾病的感染,将会带来灾难,如果无计划克隆动物,会扰乱物种的进化规律,干扰性别比例,这种对生物界的人为控制会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危害。但只要采取相应的研究对策,制订科学的克隆计划,这种负效应就可以避免。至于克隆人,这是一个没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当代生物史证明,克隆技术只能复制出外貌特征相同的生物,不能克隆出被复制者原有的才能。人的思想才能受后天的制约。所以,即使有人能克隆出酷似历史上的伟大领袖、伟大科学家那样的人物,也仅在外貌上相同,却缺乏伟大领袖、伟大科学家那样的思想、气质、才能,试问这样的克隆具有什么意义?至于有人主张克隆人以取得人体器官,用于医学上人体器官的移植,这也是不可行的。因为克隆出来的人首先是一个公民,他享有人权,如果克隆人不肯捐赠器官,你发明者也不能侵犯人权。 至于克隆无头的人,那也是不现实的,因为克隆人要生存,首先要吃饭,要思维,没有头颅是不可能的,我们总不能培植一个无头的植物人吧?而且,最重要的是克隆人不符合世情国情,当今世界人口急剧膨胀,不少国家已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怎么拆巨资做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事呢?正如德国研究技术部长吕特格斯所说:“复制人类将不被允许,也一定不会发生。” 目前,克隆技术在英国又有了新的进展,他们把这一技术应用于人类造血事业。英国的PPL公司是克隆技术的经济后台,它的主管罗思詹姆斯博士说:“从研究多利中我们知道,我们可以用一个细胞制造出一只转基因动物。我们现在正利用这一技术生产人类血液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就是血浆。”他们与罗斯林研究所合作研究一种带有人类基因的牛和羊。他们先把动物体内的血浆取出,再取代人类的血浆,这种改变了基因的牛和羊体内就含有人类血浆的重要成分,通过对这些动物的饲养、再克隆或繁殖,就可以得到稳定可靠而且相对便宜的血资源,据统计在英国每年价值可达150英镑。可谓效益匪浅。 克隆技术的前景不可估量。
2023-08-15 05:20:4714

中国人最早的历史发源地在哪里

据古人类学的研究,两百多万年前的古猿已进化为能人;两百万年以后,又进化为直立人。据最新的遗传基因研究,300万年前的东非阿法种南猿是人类的直系祖先,最迟在170万年前,直立人的是迹已到达中国大陆。 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人类的始祖。在传说中,她与兄长伏羲结为夫妻,并繁衍子孙。还有传说人类是她用黄土抟造而成,并炼五色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人民得以安康。 人类是怎么起源的?这是人们最感兴趣的问题之一。在世界各民族中都流传着许多优美的神话传说。《圣经》中说,上帝创造了日、月、星辰、植物、动物之后,按照自己的形象用泥土造出人类的始祖亚当,并把灵魂注入亚当的身体,于是亚当有了生命。上帝又在亚当熟睡时从他身上抽出一根肋骨造出他的配偶夏娃。亚当与夏娃偷尝禁果被逐出伊甸园之后,生息繁衍后代,成为人类的老祖宗。 在印地安的霍比族则流传着全世界的人最初是同一肤色的说法。一天,一个神灵降临地球,他对人类说,我要把你们送到四个方向,并逐渐使你们的皮肤变成四种颜色。于是就有了东方的红色人种,即印地安人,成为土地的守护者;南方的黄色人种,成为风的守护者 西方的黑色人种,成为水的守护者;北方的白色人种,成为火的守护者。 关于人类起源问题在世界各民族中都争论不休,19世纪出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类起源问题提出新说法。达尔文认为人是由猴子变来的。他还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不断进化才出现了植物、动物和人类。1856年,在德国尼安德特发现了一具距今10万年的人类头骨化石,接着,在非洲发现更古老的类人猿的头骨化石。于是,古人类学家描绘了关于人类起源的一种图景:人类起源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南方古猿阶段,距今300万年~440万年前;第二阶段是能人阶段,距今160万年~250万年前;第三阶段是直立人阶段,大约从160万年~180万年前持续到20万年前;第四阶段是智人阶段,晚期智人形态已经达到现代人水平。由于目前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类人化石仅发现于非洲大陆,在其他大陆没有发现,一些科学家就认为非洲是人类共同的发源地。 中国神话传说中有盘古开天地的说法。巨人盘古用一把利斧劈开混沌,将天地分开。死后,他的气息化成风和云,声音变成轰轰的雷声,左眼化为太阳,右眼化为月亮,手足与四肢变成大地的四极与五方的名山,血液化成江河,筋脉铺成道路,肌肉形成田地,须发成为星星,牙齿和骨骼化为金属、珍珠、玉石,汗水成为滋润万物生长的甘霖和雨露。 盘古之后,出现了女娲。她按照自己的形象,“抟黄土造人”。有一天,女娲来到一处清澈的水池边,就在池边蹲下身来,拿起黄泥,按照自己的模样,做了一个泥人。当她把这个泥人放到地面时,泥人竟然活了。女娲不知疲倦地塑造出许许多多男人女人来。这些赤裸的人围着女娲欢呼跳跃,虔诚地感谢她,然后就分散到各地去了。但人总是要死的,为了不使人类灭绝,女娲就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关系,命男女们互相找配偶,让他们生儿育女,一代一代地繁衍下去。 尽管女娲造人的传说如此优美,但今天的人们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大多数人相信人是从猿变来的,具体到中国人起源问题,目前存在两种看法的争论,一种是“北京猿人说”,一种是“非洲夏娃说”。北京猿人简称“北京人”,化石最早于1920年出土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中,共发掘出头盖骨6个,面骨6块,下颚骨15块,牙齿157颗,头骨碎片12块,肱骨3段,肢骨7段,胫骨1段,锁骨1根,经古人类学家的研究,它们分属于40个个体。研究周口店遗址地层,发现北京猿人最早生活于距今70万年,最晚生活于距今23万年前。长期以来,在中国发现的各期人类化石,如云南元谋猿人和陕西蓝田猿人化石与北京猿人化石具有相似特点:颜面部比较扁平,鼻梁不高,眼眶呈长方形,都有铲形门齿。因此,很多学者力主中国人起源于中国境内的同一个人种,并以“北京猿人”名之。 1987年,美国加州大学遗传学家坎恩等人通过研究来自非洲、欧洲、亚洲、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148位妇女身上的线粒体DNA,发现各大洲人种中以非洲人变异最多,从而证明非洲人历史在各大陆为最长,计算发现现代非洲人历史达20万年。而欧亚大陆现代人历史只有13万年,由此断定现代人类起源于同一个非洲祖先,他们称其为“非洲夏娃”。 1999年,大约20位中国遗传学家通过研究中国28个人类群体的DNA的Y染色体上的遗传标记,认为中国人起源于非洲。认为大约6万年前,一部分非洲人从亚洲东南部往北迁移到中国,成为中国人的祖先。 而另一些考古发现却让人越来越迷惑不解。比如,在中国云南富源县三叠纪岩石上面发现了四个人的脚印,据考证这些岩石已有2.35亿年的历史。如果按照“非洲夏娃说”,13万年前非洲人才来到中国,2.35亿年前怎么会有人的脚印呢?按照“北京猿人说”,70万年前才有人类。另外像云南元谋和陕西蓝田发现的猿人化石至今也超不过200万年。在世界各地,此类令人吃惊的发现也为数不少。目前一些大胆的科学家已经提出史前文明和史前文化的概念,认为本次人类文明之前在地球上还存在过其他人类文明,尽管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考古发现的深入,人类早晚有一天能够得到自身起源的正确答案。
2023-08-15 05:21:211

山东人是东夷族的后裔吗

山东地区确实是东夷族后至址,但是东夷族早就同化了,就连真正的汉族都没有了,真正的汉族是炎帝一脉,黄帝入侵后称为炎黄,然后和东夷族打仗合并为华夏。所以到今天,真正的汉族和东夷族早就没了
2023-08-15 05:21:313

5000年前我们共同的祖先

英国牛津大学人类遗传学家通过10多年的DNA研究发现,现代欧洲人其实大多数都是远亲,97%的欧洲人都是繁衍自10000年前到45000年前的7个不同女性,这7名原始女人被称做是欧洲的“宗族母亲”。牛津大学科学家还宣称,全世界的人口分别繁衍自36个不同的“宗族母亲”。这些“宗族母亲”都是15万年前到20万年前非洲大陆上一个科学家命名为“线粒体夏娃”的女人的后代。 全世界的人口分别繁衍自36个不同的“宗族母亲”,其中非洲有13个“宗族母亲”,印度、澳大利亚、中亚有7个。而所有这些“宗族母亲”都是15万年前到20万年前非洲大陆上一个科学家起名为“线粒体夏娃”的女人的后代。尽管“夏娃”不是当时惟一活着的女性,然而她却是惟一一个将血脉延续繁衍到今天的原始女人。 ------------------------------------------------ 繁衍出现代欧洲人的夏娃的7个“女儿” 乌苏拉:生活在45000年前的希腊地区,当时冰河时代已经暗暗来临。11%的现代欧洲人(主要生活在英国西部和北欧一带)都是乌苏拉的后裔。 谢尼亚:生活在25000年前的高加索地区,她的后代遍布欧洲,并扩散到了亚洲和西伯利亚,1%的美国土著也都是谢尼亚的后代。 海伦娜:生活在20000年前的目前法国南部地区,她是后裔最多的“宗族母亲”,47%的现代欧洲人都是海伦娜的后代。 维达:居住在17000年前的北西班牙地区,她的后裔组成了5%的现代欧洲人,他们主要生活在西欧,还有一些人生活在北欧。 塔拉:生活在17000年前的意大利托斯卡地区,9%的现代欧洲人都是她的后裔。 凯特琳:生活在15000年前的威尼斯地区,6%的欧洲人都是她的后代,包括拥有5000年历史的“冰人奥茨”。 贾斯敏:是所有7名“宗族母亲”中“最年轻”的一位,她于10000年前生活在目前的叙利亚境内,当时冰河时代已经结束,她的后代繁衍出了现代17%的欧洲人。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55705.html
2023-08-15 05:21:393

夏娃理论是哪个时期由一批西方学者提出

国际学术界关于“现代人类”的“单一起源论”,近来呼声很高。他们根据分子生物学[1] 的研究,提出一种假设: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这就是所谓“夏娃[2] 理论”。这种“夏娃理论”认为,目前地球上的各个人种,都是二十万年前某一个非洲女性祖先的后代,这个非洲女性祖先被称为“夏娃”。“夏娃”的后代离开非洲,扩散到欧洲、亚洲等地,取代了当地原有的早期智人;而欧洲、亚洲原先的早期智人并非现代人类的祖先,它们与现代人类之间没有什么关系。从20世纪开始,人类一直在寻求人类起源问题的科学答案,并形成了许多理论。如今,国外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现代人类起源理论,被称为“夏娃”理论,从而引发了一场颇为热烈的讨论。2001年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披露他们对一万二千条染色体的研究结果,在东亚人身上发现了七万九千年前非洲人特有的遗传标记。这一课题组负责人金力认为,这是如今支持“东亚人非洲起源说”的有力证据,它进一步表明,来源于非洲的人群完全取代了原来居住在亚洲的古人类。他们推论,东亚人的祖先大约是在六万年前从非洲到达东南亚一带,然后向北迁移至中国。他们根据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提出一种假设:现代人类起源于非洲,这就是所谓“夏娃理论”。这种“夏娃理论”认为,如今地球上的各个人种,都是二十万年前某一个非洲女性祖先的后代,这个非洲女性祖先被称为“夏娃”。“夏娃”的后代离开非洲,扩散到欧洲、亚洲等地,取代了当地原有的早期智人;而欧洲、亚洲原先的早期智人并非现代人类的祖先,它们与现代人类之间没有什么关系。“夏娃理论”认为人类起源于14万年前左右的非洲,并拥有一个共同的母亲——夏娃(夏娃这个名字取自于《圣经》),但我们可能不止拥有一个父亲。“夏娃理论”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产物。20世纪,人们发现了细胞中的线粒体;1963年,又发现线粒体中也有DNA。线粒体DNA在许多方面不同于细胞核DNA:在外形上,线粒体DNA是双线环状,而不是线状;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DNA仅为16569个碱基对,一个人体中约有1016的线粒体DNA分子;线粒体DNA中基因为37个;在高等动物中,线粒体DNA的进化速度比细胞核DNA要快5倍~10倍。
2023-08-15 05:21:471

为什么说亚当和夏娃是我们的祖先?

亚当和夏娃是不是人类共同的祖先?多少年来大家普遍认为这只是宗教的说法。但是,科学家通过DNA的比对得出了一个结论:所有地球人无论是什么肤色都是来自非洲,从基因角度看,现代人之间肤色、头发等差异(基因遗传变异)都属于非常微小的变化,从生物特性来看,我们都属于同一物种,都是来自15万年前的一对父母。 年轻人,哪怕是成年人,经常想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种都来自同样的人类祖先。当然,从理论上看,这一问题就像问不同肤色的孩子是否来自相同颜色头发的父母一样。 正如今天的某些人携带某种相同的基因繁衍同样肤色的后代那样,人类的第一对父母通过相同的基因繁衍出各种肤色的人种。今天的你我未必能携带有制造所有人种的基因,但是人类的第一对父母却有这样的本事。 人类所有的特性都可以通过基因遗传下去,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遗传这些基因。例如,每个人都可能携带各种颜色的眼睛的基因(如灰色、绿色和蓝色),但不是人人全都携带这些基因,所以每个人眼睛的颜色是不同的。 因此有些黑头发的父母,可能会生出金色头发的孩子,但那些金色头发的孩子(因为他们仅继承一种隐性的基因)却不能生出黑色头发的孩子,除非金发孩子的配偶长的是黑头发。如果金发孩子的配偶也是金发,那么尽管祖先长的是黑发,他们的后代也只能是金发。 在现实生活中,只有一种物种———人类———存在着多样性和可置换性。来自科学方面的证据显示,人类的微进化(如狗猫马等动物在生物学意义上的变异)是可能出现的,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进化。唯一的进化发生在自然界,但不是宏观意义上的进化。 基因的微进化能力存在于自然界,但不是所有的基因都有能力实现宏观意义上的进化,除非自然界的物种拥有相当的智能,否则宏观意义上的进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今天,我们豢养各种各样的狗,其中很多种类的狗是数百年前未存在的品种,这也可以证明自然界的微进化理论。也就是说,无论狗具有多复杂的多样性,它们依旧是狗,不会变成其它动物,也不会进化成为别的什么东西。即使是动物或者植物的杂交,也不支持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杂交出来的东西不会产生新的基因,只能是已经存在的基因的组合。 当今世界,人们经常会对一些已经存在的基因进行修改和重新组合,但是却不能产生出全新的基因或全新的物种特性。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例如,头发基因的变化可能会改变人的头发,但是这种改变不会影响到人的头发的整体特性。至于其他方面如手指、脚趾等等也是如此,它们的基因可以发生变化,但是不会产生新的特性。 进化论者相信,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由环境等因素引发的基因代码变化(如辐射)会产生全新的基因,产生全新的物种特性,这是自然界中物种自我选择和自我保护的行为。但是,没有科学证据证实这一观点,看不出基因的变化能产生全新的物种。环境的变化还不足以促成新的基因诞生。 上述理论似乎可以用来解释人类是起源。人类来自哪里?在西方,一大说法是上帝创造了人,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的共同祖先。这是不是非科学的解释?多少年来大家普遍认为这只是宗教的观点,人类来自哪里似乎是我们永久的谜。 1988初,美国的《新闻周刊》上发表了一篇很有意思的科研动态报道,题目为《寻找亚当和夏娃》,主要内容是科学家追踪DNA,认为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是一位生活在距今20万年前的女人。今天地球上每个人体内都存在着这位女老祖宗的基因,也就是说世界上50亿人彼此都有血缘关系。科学家称她为夏娃。 了寻找科学的解释,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研究。1987年,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瑞贝卡·卡恩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妇女的DNA样本进行提纯,寻找一种叫线粒体的独特物质。线粒体存在于细胞质中,被称为细胞的能量供应站,它自己有DNA,而且能够独立复制。下一代线粒体DNA一般仅来自母亲,代代相传,因此是一个很好的遗传标记。 实验的结果令人吃惊,它显示现代女性的基因都来自一位妇女,她大约生活在15万年前。随后,基因学家再次成功破译了男性遗传基因的密码Y染色体。通过研究他们得到结论,现代男性都有一个共同的父亲,他生活的年代也应该在15万年前。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我们所有的现代人在15万年前有一对共同的祖先?基因学家能依据现代人的身体,透过血液分析,去寻找个中的答案。 人的基因由30万个碱基对组成,60亿现代人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在这些基因中寻找独特的一组标志就像大海捞针。 经过慎重抉择,专家选定了男性的主要基因Y染色体作为主攻方向。专家介绍说,Y染色体的优势是它的大小要比线粒体的DNA大很多,线粒体的DNA只有16000个核苷酸,而对Y染色体来说,可以用非重组区段的那部分的话,大概是60000万个核苷酸,这样它的信息量就大很多,理论上得到的结果也要可靠得多。另一方面,线粒体DNA只反映了母系的遗传或者母系的迁移。Y染色体正好相反,它反映了父系的起源和迁移,所以遗传学家从1993年、1994年时开始对Y染色体进行系统研究。 科学家通过DNA的比对制做出进化钟,通过对比DNA的差异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所有地球人无论是什么肤色都是来自非洲,从基因角度看,现代人之间肤色、头发等差异(基因遗传变异)都属于非常微小的变化,从生物特性来看,我们的确都属于同一物种,都是来自15万年前的一对父母。 因此,尽管对亚当夏娃是人类祖先的说法有不同的意见,但至少科学家们证实,15万年来,人类这一物种的基因变化非常微小,人类真的有一对自己的始祖。
2023-08-15 05:21:541

人是太空人的后代吗

晚一点的说法则指盘古垂死化为万物之时,身上的寄生虫变为人类。绎史卷一引五运历年纪:『(盘古)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人)。 』此种说法也没有流传开来。 另一种说法是指人类由黄帝所造,然后由其他的神上骈和桑林赋予四肢五官,见淮南子说林篇:『黄帝生阴阳,上骈生耳目,桑林生臂手……。』这种说法很有趣,和日耳曼所述的很相似,可惜上骈和桑林是什麽样的神,在其他古籍中并无叙述,徒留一个谜。 在所有神话中,『泥土造人』的说法最多,也最为流传,如纽西兰神话说人是天神滴奇 (TIKI) 用红土和自己的血制成;美拉尼西亚人也这样说;希腊神话说神从地球内部取出土与火,派普罗米修斯和埃皮米修斯兄弟二神,分别创造动物与人类,并赋予人类种种个性和智慧。 北美洲西部的迈都族印第安人认为当初『大地开创者』创造树木鸟兽之后,说『我要造人了。』便取些暗红色泥土搀水,做成一男一女。 在所有神话里,最引人入胜的泥土造人故事,要数我国的女娲和犹太神话(圣经)的上帝。 话说盘古开辟天地之后,不知经过多少年,忽然在天地间出现女娲。女娲在这荒凉天地中感到寂寞,有一天,她对着水,照见了自己,心里想要是天地间有几个像自己的,彼此说说话,该有多好,便不自觉的抓泥土,和上了水;照自己的形体捏出泥偶,放在地上,迎风一吹,便成为活跳跳的东西,於是给他起名为『人』。 原先女娲一个接一个继续不停的造人,但进度缓慢,终於感到吃力,心想要如何快速造人,以填补辽阔的大地时,他背靠山崖,顺手摘下藤条,懒懒地在和了水的泥浆里搅着,然后一甩藤条,洒落许多泥点,这些泥点落在地上,经风一吹,都变成了人,於是不停地挥动藤条,大地上的人也不断的增多了。 圣经里的上帝造人故事记载在旧约的创世纪之中。话说上帝花了五日时间创造了大地万物,到第六日他说:『我们要照着我们的形象,按着我们的样式造人……』於是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气吹进人的鼻孔后,就成为活生生的男人,取名亚当。 不久便取下亚当的一条肋骨,造成一个女人,亚当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他为女人。』 在女娲和上帝造人的神话里,可以发现共同之处是都按着他们的形像造人,由此可见女娲和上帝的长相和人相似。不同之处在於圣经描述女人是男人肋骨造的,而不是泥土造的。 现代人类起源的“夏娃”理论--龚缨晏 从20世纪开始,人类一直在寻求人类起源问题的科学答案,并形成了许多理论。最近,国外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新的现代人类起源理论,被称为“夏娃”理论,从而引发了一场颇为热烈的讨论。 “夏娃”理论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发展的产物。上个世纪,人们发现了细胞中的线粒体,1963年,又发现线粒体中也有DNA。线粒体DNA在许多方面不同于细胞核DNA。在外形上,线粒体DNA是双线环状,而不是线状;人体细胞中的线粒体DNA仅为16569个碱基对,一个人体中约有1016的线粒体DNA分子;线粒体DNA中基因为37个;在高等动物中,线粒体DNA的进化速度比细胞核DNA要快5~10倍;最重要的是,线粒体DNA的遗传方式十分独特,即严格的母系遗传。脊椎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DNA不会进入受精卵,即使个别进入,也会很快分解。所以子代的线粒体DNA只来自母方,父方的线粒体DNA不会遗传给子代。 上世纪80年代,人们运用10多种限制性内切酶,确定了人类线粒体DNA的基本顺序(又称剑桥顺序)。人类的线粒体DNA共有441个限制性切点,其中63%个位点是恒定的;37%个位点则是可变的。80年代中,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威尔逊遗传小组研究了世界不同种族居民的线粒体DNA,他们发现全人类的线粒体DNA基本相同,差异很少,平均歧异率为0.32%左右,而线粒体DNA又是严格的母系遗传,因此,从逻辑上说,现代世界各种族居民的线粒体DNA最终都是从一个共同的女性祖先那儿遗传下来的。威尔逊小组通过追溯不同种族线粒体DNA的原型,确定了现代人类线粒体DNA的发展谱系。他们发现,现代人类的线粒体DNA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仅见于一些非洲人中,第二类则分布于包括其他非洲人在内的所有种族中。而第二类线粒体DNA的最终源头也在非洲人中。也就是说,现代人类的线粒体DNA均来自非洲的一位女性,她是人类各种族的共同祖先。威尔逊等人说:“我们可以将这位幸运的女性称为夏娃,她的世系一直延续至今。”这一理论因此被称为“夏娃”理论。同时,在现代各种族中,非洲人之间的线粒体DNA的差异最大,这表明非洲人线粒体DNA中所积累的突变最多。非洲人是最古老的种族,从而也证明了非洲人是最早出现的现代人类。 威尔逊等人说,当时的非洲也许有几千个男女同“夏娃”生活在一起,但其他女性并没有生下女性后裔,所以她们的线粒体DNA谱系也就断绝了,只有“夏娃”的女性后裔代代繁衍,日益昌盛。威尔逊小组认为线粒体DNA的进化速度(核苷酸替换率)为每一百万年2%~4%,据此推算,这位人类的共同祖先“夏娃”应当生活在14万至19万年之前。大概在9万至18万年之前,她的一些后代离开非洲迁徙到世界各地,最终发展为现代世界各种族居民。 “夏娃”及其后代是现代人类(晚期智人),当“夏娃”的后代们来到世界各地时,各地已有许多古人类在生息,如欧洲的尼人,中国的北京人等。威尔逊小组认为,“夏娃”的后代们(即现代人的祖先)来到世界各地后,并没有与当地土著的古人类混合交融,而是“完全取代了”他们。这是因为,如果现代人的祖先与土著古人类混合的话,那些古人类就会将自身的、与“夏娃”不同的线粒体DNA遗传下来,现代居民中也就会出现许多种线粒体DNA。可事实上,现代各种族居民的线粒体DNA是高度一致的,都来自同一个女性祖先“夏娃”,除此之外不存在着其它来源的线粒体DNA。据此推断,那些古人类都灭绝了,被现代人类的祖先完全取代了。世界各地的现代人类不是从当地的古人类发展而来的,而是来自非洲。 “夏娃”理论提出后,在科学界及社会公众中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以密执安大学沃尔泼夫为首的古人类学家坚决反对这个理论,他们说,化石材料表明世界各地区的现代人类是从当地的古人类发展而来的,并不存在着“完全取代”。以华盛顿大学的坦普列顿为代表的一些分子生物学家也坚决反对“夏娃”理论,并指出了其在计算机程序及计算方法上的错误。 面对着来自各方的猛烈批评,“夏娃”论者不断提出新材料论证自已的观点,并修改了某些说法,他们正准备提出更有力的材料。这场讨论至今尚在热烈进行中,无论结果如何,都将有助于更进一步认识人类的起源问题。 人类从那里来,这是一个迷。但是有神话回答,我也不会觉得枯燥。网上有许多关于神创造人类的神话。 我首先查了神创造人类的神话。据说,大约五万年前,一批外星人来到地球,他们具有高度的知识,当他们发现地球的引力因素不适合他们居住时,他们选择了地球上精力旺盛的智力较高的雌猿,注入太空人的心进行杂交,这便产生了地球人。另外,还有普罗米修斯造人的说法。先觉者普罗米修斯降落到地球上,他是神的后裔,他机敏而智慧,他知道天神的种子隐藏在泥土里,于是用河水湿润它们,把它们塑造成人的形状,他从各种动物的心中摄取善和恶,把它们封闭在人的胸膛里,他的好朋友指挥女神雅典娜灵魂神圣的呼唤送给仅仅只有半个生命的生物,然后形成了人。神创造人的深化很多,有的是用土造人,有的呼唤而来,有的天地本来就有人。 接着,老师带领我们又查了人类进化的过程。前7000万—前800万年,人类是古猿,它是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它们开始从不同方向进化。前420万—前100万年,古猿人进化成南方古猿,它是由猿分化出来的最原始的人科代表,具有猿和人的混合特征。这时,南方古猿能直立行走,接着进化成人,它们代表了人类演化历史中的早期猿人的阶段。慢慢的,进化成直立人,万年前的元谋人就是中国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直立人,稍晚的重要发现有蓝田人,早期智人中最早发现的是尼安得特人,颅骨为扁头型容量为900—1300毫升,人类的进化过程非常复杂,科学家虽已经大概了解推测了,但更多的是让我们这一代的接班人去探索、发现。
2023-08-15 05:22:021

你是支持非洲起源理论还是多地域起源理论

我支持多地域起源理论。所谓多地区起源论,是较早提出的关于人类起源的学说,这个学说是从体质人类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世界各地不同人种的体质特征,分析其中的不同,从而得出:世界上各大地区的人类未曾经过迁移,而是在各自的生活区域产生,进化,繁衍。最后产生出三大人种的结论。从考古学发展至今,发现的智人、直立人等一系列化石均可以作为证据证明这个学说。但是多地区起源论无法解释的问题是:如果三大人种从未有过迁移和交流,均属于独立发展,那么为什么在一个短时期内,在不同的环境下,地球上的人类纷纷进化?所谓单一地区起源论和多地区起源论,是关于人类起源的两种说法。单一地区起源论,又称为夏娃理论,是从基因的角度出发,在近年来新兴的关于人类起源的理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的威尔逊遗传小组研究了世界不同种族居民的线粒体DNA,他们发现全人类的线粒体DNA基本相同,差异很少,(线粒体DNA是严格的母系遗传)因此,从逻辑上说,现代世界各种族居民的线粒体DNA最终都是从一个共同的女性祖先那儿遗传下来的。而这个女性被称为夏娃。夏娃理论认为,世界各地的人是在冰期时迁移到世界各地并逐渐发展繁衍的。但夏娃理论无法解释,为何蒙古人种有独特的铲形门齿和其他一些特征,而其他两大人种不具备此类特征。并且夏娃理论至今没有化石证据。以上是简单的解释,具体内容详见《体质人类学》【主编:朱泓】
2023-08-15 05:22:113

请问亚当和夏娃的身高是多少?

亚当身高175cm, 夏娃身高160cm 亚当和夏娃日期:[ 2008年5月25日 ] 版次:[ GB01 ] 版名:[ 地球周刊 封面 ] 稿源:[南方都市报] 网友评论:加载中...   亚当和夏娃是不是人类共同的祖先?多少年来大家普遍认为这只是宗教的说法。但是,科学家通过DNA的比对得出了一个结论:所有地球人无论是什么肤色都是来自非洲,从基因角度看,现代人之间肤色、头发等差异(基因遗传变异)都属于非常微小的变化,从生物特性来看,我们都属于同一物种,都是来自15万年前的一对父母。  年轻人,哪怕是成年人,经常想知道是不是所有的人种都来自同样的人类祖先。当然,从理论上看,这一问题就像问不同肤色的孩子是否来自相同颜色头发的父母一样。  正如今天的某些人携带某种相同的基因繁衍同样肤色的后代那样,人类的第一对父母通过相同的基因繁衍出各种肤色的人种。今天的你我未必能携带有制造所有人种的基因,但是人类的第一对父母却有这样的本事。  人类所有的特性都可以通过基因遗传下去,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遗传这些基因。例如,每个人都可能携带各种颜色的眼睛的基因(如灰色、绿色和蓝色),但不是人人全都携带这些基因,所以每个人眼睛的颜色是不同的。  因此有些黑头发的父母,可能会生出金色头发的孩子,但那些金色头发的孩子(因为他们仅继承一种隐性的基因)却不能生出黑色头发的孩子,除非金发孩子的配偶长的是黑头发。如果金发孩子的配偶也是金发,那么尽管祖先长的是黑发,他们的后代也只能是金发。  在现实生活中,只有一种物种———人类———存在着多样性和可置换性。来自科学方面的证据显示,人类的微进化(如狗猫马等动物在生物学意义上的变异)是可能出现的,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进化。唯一的进化发生在自然界,但不是宏观意义上的进化。  基因的微进化能力存在于自然界,但不是所有的基因都有能力实现宏观意义上的进化,除非自然界的物种拥有相当的智能,否则宏观意义上的进化是不可能实现的。  今天,我们豢养各种各样的狗,其中很多种类的狗是数百年前未存在的品种,这也可以证明自然界的微进化理论。也就是说,无论狗具有多复杂的多样性,它们依旧是狗,不会变成其它动物,也不会进化成为别的什么东西。即使是动物或者植物的杂交,也不支持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杂交出来的东西不会产生新的基因,只能是已经存在的基因的组合。  当今世界,人们经常会对一些已经存在的基因进行修改和重新组合,但是却不能产生出全新的基因或全新的物种特性。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例如,头发基因的变化可能会改变人的头发,但是这种改变不会影响到人的头发的整体特性。至于其他方面如手指、脚趾等等也是如此,它们的基因可以发生变化,但是不会产生新的特性。  进化论者相信,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由环境等因素引发的基因代码变化(如辐射)会产生全新的基因,产生全新的物种特性,这是自然界中物种自我选择和自我保护的行为。但是,没有科学证据证实这一观点,看不出基因的变化能产生全新的物种。环境的变化还不足以促成新的基因诞生。  上述理论似乎可以用来解释人类是起源。人类来自哪里?在西方,一大说法是上帝创造了人,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的共同祖先。这是不是非科学的解释?多少年来大家普遍认为这只是宗教的观点,人类来自哪里似乎是我们永久的谜。  1988初,美国的《新闻周刊》上发表了一篇很有意思的科研动态报道,题目为《寻找亚当和夏娃》,主要内容是科学家追踪DNA,认为现代人类的共同祖先是一位生活在距今20万年前的女人。今天地球上每个人体内都存在着这位女老祖宗的基因,也就是说世界上50亿人彼此都有血缘关系。科学家称她为夏娃。  了寻找科学的解释,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研究。1987年,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瑞贝卡·卡恩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妇女的DNA样本进行提纯,寻找一种叫线粒体的独特物质。线粒体存在于细胞质中,被称为细胞的能量供应站,它自己有DNA,而且能够独立复制。下一代线粒体DNA一般仅来自母亲,代代相传,因此是一个很好的遗传标记。  实验的结果令人吃惊,它显示现代女性的基因都来自一位妇女,她大约生活在15万年前。随后,基因学家再次成功破译了男性遗传基因的密码Y染色体。通过研究他们得到结论,现代男性都有一个共同的父亲,他生活的年代也应该在15万年前。  那么,是不是可以说我们所有的现代人在15万年前有一对共同的祖先?基因学家能依据现代人的身体,透过血液分析,去寻找个中的答案。  人的基因由30万个碱基对组成,60亿现代人每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基因,在这些基因中寻找独特的一组标志就像大海捞针。  经过慎重抉择,专家选定了男性的主要基因Y染色体作为主攻方向。专家介绍说,Y染色体的优势是它的大小要比线粒体的DNA大很多,线粒体的DNA只有16000个核苷酸,而对Y染色体来说,可以用非重组区段的那部分的话,大概是60000万个核苷酸,这样它的信息量就大很多,理论上得到的结果也要可靠得多。另一方面,线粒体DNA只反映了母系的遗传或者母系的迁移。Y染色体正好相反,它反映了父系的起源和迁移,所以遗传学家从1993年、1994年时开始对Y染色体进行系统研究。  科学家通过DNA的比对制做出进化钟,通过对比DNA的差异他们得出了一个结论:所有地球人无论是什么肤色都是来自非洲,从基因角度看,现代人之间肤色、头发等差异(基因遗传变异)都属于非常微小的变化,从生物特性来看,我们的确都属于同一物种,都是来自15万年前的一对父母。  因此,尽管对亚当夏娃是人类祖先的说法有不同的意见,但至少科学家们证实,15万年来,人类这一物种的基因变化非常微小,人类真的有一对自己的始祖。
2023-08-15 05:22:191

世界上先有男的还是先有女的?

科学很有趣,它总是试图证实一些传说中的东西。 但传说中的东西又不一定是瞎掰,传说给科学挖了一个又一个坑。 比如这个问题,科学上先有男还是先有女? 科学要想证实它必须要有证据,而证据无非就是考古学家手中的化石和生物学家眼中的实验室。 细一想,这哪还有研究的必要啊 世界上有阴就有阳,有正就有反,四季有冬就有夏,动物有雌就有雄。所谓男女不就等同于生物界的雌雄嘛!没有阴阳何来万物,没有男女哪来万民。怎么能分出先后呢? 但事情就这么有趣,传说中男女就是有先后,传说的东西科学就要想法去证实,比如,发现了非洲第一个女性骸骨,命名夏娃。并列出证据说全球的人类就是从非洲走出去的。非洲就是人类的发源地。 这种假说有科学的依据,那就是DNA。通过这种技术证实了全球的各个人种千篇一律,无有高低贵贱之分。都是兄弟姐妹,且都是那具非洲骸骨夏娃的后人。应该说,这个成果有积极的一面,那就是给种族主义者当头一棒。但也有不足之处,一具骸骨可以成就一个假说,是否也可以推翻一个定论呢?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在东西方的神话故事里,都有人类起源这一节。 在中国,一般认为是女娲创造了人类,她先是用手捏泥人,后来觉得累了就用一根树条蘸上泥巴随手一甩。人就批量生产出来了。据说,先期手工制作的人身份就高贵些,后来枝条甩出来的就身份卑微了。等级就这么产生的。 在西方,普遍认为上帝创造了亚当(第一个男人),又抽了他的一根肋骨做出来夏娃(第一个女人)。这俩人不懂得爱恨,不懂得羞耻,只听上帝的话在伊甸园里自由自在的生活。后来受了蛇的蛊惑,吃了禁果,啥都懂了,也啥都晚了,上帝惩罚了他们,也惩罚了他们的子孙,人类的苦难就是这么来的。 而同样是文明古国的希腊神话中,人是由普罗米修斯造的,但只有强悍的躯体而没有智慧。雅典娜赐予了人类智慧。可以说希腊神话较为进步,它承认是男女合作才能造出完美的人。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是造人的神普罗米修斯看见人类茹毛饮血,心生怜悯。去太阳神那盗取火种,从此人间才有了光明。 上帝造人吹了口气,女娲也吹了口气,普罗米修斯不吹可能也不灵。而且,人都是泥做出来的。 为什么要先造男人呢? 因为,神是以自己为模板。无疑,男神还是高贵些。那么男人是神造的,男人肯定高贵些,这应该就是古代男尊女卑的根源吧! 那么,究竟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科学给出答案了吗?应该没有答案,或者说不需要答案。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 这或许就是最佳答案吧! 如果是脑筋急转弯当然是先有男人,因为管男人叫"先生"就是先"生啦。 如果按正向思维方式解释回答就深奥得多啦?! 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的问题,涉及到人类的自我认知以及价值观,世界观的哲学问题。 一、从文化上看,我觉得应该是先有“男人”,因为在远古时代,女人是作为财产被认定的,在当时的意义上女人不算“人”(这是讨论,没有性别歧视的意思哈)。 当然没有女人也就不会有男人,问题的关键是“人”这个概念是由谁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如果可以浓缩在某一刻,率先提出这个概念的人是什么性别,那就是先有那种性别的人。但是人的自我认知是个渐进的过程,所以从科学角度看,男人和女人没有先后。 二、从考古学证据看,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人类化石是非洲的一位女性,说先有女性也不为错,因为这个证据可以具有说服力——迄今发现最远古的人类化石是女性。 三、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表明,智人最近的共同女性祖先,即线粒体“夏娃”,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比最近的共同男性祖先——Y染色体“亚当”早得多。但是根据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团队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报告,两者合并的时间相近,这证明男性和女性人类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同时这些结果还就人群是如何在世界各地分散开来及进化的提供了见解。 报告指出,Y染色体是男性特有,而线粒体DNA只能从母系继承,因此能被用来追踪女性的世系。研究人员根据这一结论对来自世界各地的9个不同人群的69个男性的基因组进行了测序,记录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Y染色体有影响的数千个突变。 经过测定发现,具有某个Y染色体的最近的共同祖先是在12万至15万6000年前在地球上出现的。对线粒体DNA用同样的分析技术,研究人员还计算出线粒体及现代母体世系起源于大约9万9000年至14万8000年前。 同时,另外一组人员的一则报告则描绘了对来自地中海中孤立的撒丁岛上的1204名男子所做的基因分析。这些研究人员同样发现了在其整个人群中数千个Y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它们中有6751个突变之前从来没有被记录过。他们提出,人类父系世系是在18万年至20万年前合并在一起的。 综合来看,这些发现表明Y染色体“亚当”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没有像先前研究所暗示的那样,比线粒体“夏娃”晚很多。因此可以推断男性和女性智慧人类在地球上完成进化的时间基本相同。 研究人员强调,这里所说的“亚当”与“夏娃”并不是说当时地球上只有他 一个男人或只有她一个大家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呢? 大家想这样一个问题,在人类的发展史上,究竟是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呢?如果先有女人,在没有男人的情况之下,女人又是怎样去受孕呢?如果先有男人,在没有女人的情况之下又怎样繁衍后代?这就好像是先有鸡和先有蛋的问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是对于最终的答案,相信有很多人都是想象不到的。 要想了解这一问题,就要从最初生命的起源开始说起,因为在最初的时候,所有的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慢慢进化而来的,随着动物的产生,慢慢哺乳动物开始进一步分化,产生了灵长类人类,最终人类从这些动物中脱颖而出,但是当人类脱颖而出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明确的男女之分,那在人类还是猿类,还是最初哺乳动物时期的时候,究竟是雌性动物现有还是雄性动物产生的呢? 一些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其实,性别之分主要是从基因上来产生区别的,在人类的y染色体上有一个特定的基因,这个基因决定了人类男性的出现,在人类最初时期的时候,体内是没有这种基因的,存在的,原始的性腺会发展成卵巢,卵巢则会产生雌性激素,人体胚胎就是女孩,所以基因是性别分化的关键。 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在最初时期应该是先有女性在有男性的女性的基因产生了相应的突变,产生了特定的基因,从胚胎开始慢慢才发展成了男性,以此才有了明确的性别之分。谢悟空……邀请!这个题目有点大!不是一介微友整的了的?这个问题应问达尔文,他能整的准!或已有准确答案了!我们就是回答也是胡诌八扯、充懂人事?! 再出的这个题目(科学上先有男还是先有女?)字面上 是个病句? 应:地球上是先……、物种(人类)起源先……、或是,科学(准确)的答案是先有雄性、还是先有雌性?这样问还能尊重读者,没有亵渎读者智商?!……言归正传。 宇宙中微粒子到巨粒子都有个阴阳的属性;物种(人类)起源大自然万物应是矛盾、对立同时存在的! 所以应是雄♂(男)性、雌♀(女)性 同时出现存在!这样有雌、雄矛盾对立才能=繁衍的统一!——这样不违反客观科学规律! 这个问题是几百亿年前的事,在宇宙间由无数化学物理微粒子自然引力形成地球,用太阳热量生风,风是万物生成的调节剂,将空气中的分子由热吹落冷处凝聚成水,起初水分少的也就是潮湿地方,适合各种微生物单细胞发育生长,在风的调节运动下互相自然结合,同性排斥异性相合,在化学酸减作用下起到了各种万物瞬间变化,逐演变出植物动物,男人女人从萌芽状态同时出现,此前的生物演变结合时,就形成了适应不同环境生存决定了寿命长短,为了延续生命不断演变成男女同生,男女各取特长结婚生下的后代优秀,所以世间植物花草禽鸟动物人类出现雌雄两性。 这个问题非常简单, 无论人类的祖先是类人, 还是单细胞生物, 第一个祖先, 一定是女(雌)性 你一定听过无性繁殖、单性繁殖、变性繁殖吧, 比如:非洲一国家气温太高或导致海龟变性, 变性的的前提就是, 先变成女(雌)性, 然后进行繁殖, 如果变性, 变成男(雄)性, 直接没有第二代, 物种自我灭绝了。。。 所以, 这是非常简单的逻辑问题! 我,科盲一枚,又孤陋寡闻。但我可以肯定的说,在我回答这一问题之前,众说纷纭,没有唯一答案。即便是生命科学领域的专家,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专家们无疑博学,知多识广,有的似乎天知一半,地下全知,但对人类先有男还是先有女,对动植物先有雄还是先有雌,却是一筹莫展。无论他们怎样的科学推演和归纳,其理论自始至终是没有证据支撑的。 生命的起源,神秘!生命的构造,奇妙!或许将来,人能制造出与人自身毫无差异的人,那么,生命的奥秘将被揭晓,自然人是先男后女还是先女后男也就会大白于天下。 科学,我不懂,也不想去查阅资料,不想去旁征博引纵横复述什么先哲、圣人、专家和大师们的精辟著述,更不想纵深冥思苦想生命的起源和先男后女还是先女后男这一无解难题,想多了,我会头疼!也想不出所以然。不过,对这一问题,我倒有一个没有经过深思很肤浅很无知的回答:即无论是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构造以及自然界所有的一切,都是配套的,没有绝对独立的存在。天地阴阳、昼夜交替,男女有别、凹凸各异,万事万物总是相生相依、无先无后,与生俱来,同时共存。 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我肯定的回答,先有男人,因为神将一切天地万物都造齐以后,然后用尘土造个男人,神看一个男人生话孤单,所以神让这个人沉睡,从他身上取下一根肋骨,又把肉合起来造成了一个女人。这就是为什么女人会称男人先生,因为先有男人。为什么男人会称女人心上人,因为女人是从男人怀中所取的肋骨所造。我这个答案是基于圣经创世记2章二十一节至二十五节。 对于人类来说,性别是一种天然的属性,这种属性从人一生下来就已经注定了,但我们从生物学角度来说,性别并不是天生的,它也存在一个演变过程。 科学家告诉我们,生命最开始的最开始时候非常简单,简单的到一个细胞,这个细胞没有性别之分,它既是雌性,也是雄性。所以生命在这个价段的时没有性别。它进行繁殖繁衍的方式还是简单的细胞核分裂。 先有男人还是先有女人这个问题,就如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一祥的问题。 地球所有原始的生物,都是在原始生命诞生之后,进化形成有形生命吋,也就是说所有地球共同原始祖先之前,就以形成了了阴阳也就是雌雄的生命体。 为什么这么推断?因为地球所有的生物都有雌雄之分,这决不是后来进化的,进化形成雌雄的过程,只能是我们地球共同的祖先前,才能做到后来分支进化出的生物,有雌雄之分。 也正因为地球的生物有了雌雄之分,才能靠自身代身体遗传后代,也就不会生命死亡之后,生命从复昨天的故事,又从原始生命开始。
2023-08-15 05:22:372

亚当夏娃一词是怎么得来的?作何解释?

圣经》里的亚当和夏娃的故事,讲的是分离与失落的故事。我们不妨相信这是一件真事;我们不妨将这个故事看做是一种道德范式;我们不妨可以在其中看到一种寓言,那就是人在出生的时候就脱离了母体。这件事情在许多层面来说都是真实的,但是,这个故事教导我们的许多重要的事情之一,便是说我们不可能永远留在天堂里,我们必须承担起世俗生活的重担。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的故事,就是最典型的离家远行故事。 上帝在东方造了一个伊甸园里,并给里面配上了许多种活物。园中央有两棵树:生命树与智慧树。上帝造了亚当,让他去园中,告诉他说,除生命树和智慧树上的果子外,其他果子他都能吃。上帝派所有动物到亚当那里,亚当就给所有动物取名。之后,上帝就让亚当好好睡一觉。亚当睡觉的时候,上帝取下他的一根肋骨,用这根骨头造了夏娃,这样,亚当就不会孤单了。亚当和夏娃光着身体,很幸福地生活在伊甸园里,与上帝和谐相处。 可是,所有动物中最邪恶的一种是蛇,蛇问夏娃,问她可否能吃任何想吃的果子。“那当然,”夏娃答道,“除开智慧树上的果子,我们想吃什么果子就吃什么果子。但智慧树上的果子,我们吃了便会死。” “才不会哩,”蛇说,“如果你们吃智慧树上的果子,就会发现善恶有别,这样就跟上帝是一样了。上帝就是因为这个理由而不让你们吃智慧树上的果子的。” 夏娃带着渴求看着那棵树,被那水灵灵的果子诱惑得受不了,因为那果子会使她聪明。最后,她再也忍受不了,就摘下一枚果子吃了。之后,她再摘一枚递给亚当,亚当也吃了。之后,他们彼此对望,意识到自己是裸体,也明白男女身体有别,就有了羞耻之意。他们急忙摘下一些无花果叶盖住身体。 天黑下来,有了凉意,他们听到上帝的声音,上帝来到了园中,他们就藏了起来,上帝看不见他们两个。可是,上帝喊亚当,问他在何处,为何藏起身来。亚当答道,他听到上帝的声音,但很害怕。上帝说:“如果你害怕,那一定是吃了我禁止你们吃的果子。” 亚当立即指着夏娃说:“是这女人让我吃那果子的。” “是的,”夏娃答道,“可是,诱惑和欺骗我的是那条蛇。” 这样,上帝对蛇下了诅咒,并把亚当和夏娃赶出伊甸园,说:“既然你们已经知道了善恶,那就必须离开伊甸园了。如果你们留下来,那你们可能会去吃生命之树上的果子,那你们就会永远活下去了。这样的事情是我所不能允许的。”上帝就把他们赶到尘世里,咒骂他们,说从今往后,亚当必须累得满头冒汗才能活下去,夏娃必受分娩之苦。在伊甸园的东边,上帝派一个天使驻扎在那里,手拿冒火的宝剑,守住了伊甸园的入口,保卫着生命之树。
2023-08-15 05:22:451

人类起源学说:第一位原始人是谁

世界第一位诞生的人类诞生于非洲。较早提出现代人非洲起源说的是美国的两位科学家华——莱士和威尔逊,他们在1987年分别带领两个实验室通过检测细胞线粒体内的遗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发现,现代人祖先可追溯到大约15万年前非洲的一个女人“夏娃”。“夏娃”的后裔开始由非洲大陆向世界其他各洲迁移。至于其他各洲的原始人,有一些科学家推断他们被冰川严寒全部自然消灭,也有一些科学家推断他们全被夏娃的后裔征服并取代。关于夏娃的后裔来到中国的时间,大约是在5-6万年前,他们来到中国定居下来,生息繁衍,并取代了原来生活在中国大陆的原始人。在2005年3月7日《科学》杂志上公布的文章,剑桥大学的三位研究人员对现代人类从非洲大陆向世界其他各洲迁移的地理位置和相应的人口基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距离埃塞俄比亚的人与埃塞俄比亚人间呈现出很小基因变异性。现代人类开始由非洲大陆向世界其他各洲迁移的路线上,基因多样性的特征表现不明显,没有出现大量的基因中断。这成为进一步证明现代人“非洲起源说”的证据。   “非洲走出”说衍生出来的两个重要问题之一是迁徙的路线。传统学说推测,现代人类祖先可能是先移居到中东和中亚地区,然后向亚洲其他地区和欧洲等地迁徙。但研究小组通过对人类线粒体DNA的研究发现,现代人类的祖先最早可能沿着印度洋海岸线“走出非洲”,进而移居到全世界,而且其迁徙速度远超出人们早先的估计。
2023-08-15 05:23:001

现代人类的起源是什么?

基因证据,分子人类学,主要材料是我们血液夏娃学说.该学说根据线粒体DNA的遗传特性推论,现今所有的人种都来源于15万年前的一位非洲女性.中国复旦大学用Y染色体研究证明所有的人种都来源于15万年前的一位男性。并且可以推断人类的迁徙足迹主要观点有:一,是现代人的共同祖先是非洲的“夏娃”。她在13万年前走出非洲。她的后裔在3万至5万年前来到中国;二,“夏娃”的后裔取代了各地区的原有人群。每一滴血液都是一部伟大的史诗。2语言学有人考证。上古汉语和南岛语(东南亚)是同一语系3建筑埃及金字塔,玛雅金字塔,吴哥窟,秦始皇陵墓,婆罗浮屠,以及传说中亚特兰蒂斯的建筑有相同的形制,应该不是偶然
2023-08-15 05:23:061

人的祖先是什么

人的祖先是森林古猿。根据科学资料,距今约一二千万年前,在热带和亚热带的丛林地区,生活着一种高度发展的古代类人猿“森林古猿”,简称古猿,它们是现代人类和现代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森林古猿身体短壮,胸廓宽扁,前臂和腿一样长。前肢既是行走时的拐杖,也是用来悬挂在丛林间摆荡、摘取野果的器官。他们就像黑猩猩那样过着群体生活。由于森林大量消失,大量的森林古猿不得不下地行走。长期的下地行走使得他们逐渐进化学会直立行走。
2023-08-15 05:23:132

世界上第一个男人和第一个女人是谁

对于人类起源的问题上,学界现在还在争吵,这就是“非洲夏娃论”和“多中心起源论”之争。目前世界上多数科学家都认同人类起源于十几万年前东非大裂谷的热带稀树草原,可是也有一些科学家(尤其是中国考古学家)反对这一观点,并提出了“多中心论”加以抗衡。“多中心论”是由好几个国家的科学家联合提出的,他们认为各个地区的直立人独立进化成早期智人,进而发展为现代人。 单一起源论自然也有它的道理,事实上,这个道理还相当的强悍。    读过初中生物的都知道,细胞像个鸡蛋,细胞核是蛋黄,里头有染色体DNA,生物的大多数性状就是由它控制的。而蛋白(细胞质)里头也有DNA,存在于线粒体里头,叫做线粒体DNA。线粒体这个家伙来路不太清白,原本非我族类,是细胞中的寄生物,但它能为细胞供应能量,所以还算是个好同志。它既然原本是独立的个体,所以就拥有自己的基因组。    线粒体大概在15亿年前进入单细胞生物,一直呆在细胞质里头,也就是说,没有混进核心领导层。而受精就像一次企业并购,当巨无霸卵子收购了屁颠颠跑上门来的小小精子,双方合并的关键在于细胞核的结合,也就是双方决策层的重组。精子公司的原中层骨干线粒体,没能进入新公司。于是,受精卵里头,就只有卵子的线粒体了。    精子的线粒体辛勤工作,为拼命冲刺的精子供应能量。等到拿了第一,却没它什么事了,得奖感言里头提都不提它一句,这对于它来说也许有点不公平,但对于人类学家说,却是一件大好事。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细胞中的线粒体只能来自母亲,这就为母系方面的溯祖提供了理论依据。     男人们的线粒体DNA无法传递,全部出局。一些女性的肚子不争气,生的小孩全是男的,她们的线粒体DNA也只能传到儿子那里,再往后就拉倒了。所以这部分女性我们也可以不予考虑。只有生了女儿的女同学,她们的线粒体DNA才有可能传递下去,也就是,从母亲,到女儿,到女儿的女儿,到女儿的女儿的女儿……而就每一个世代来说,妈妈的数量一定比女儿只少不多——这个道理就不用证明了吧? 这样,每一代的线粒体母亲,比起她们的女儿的人数,不可能多,只可能少,于是便形成一个金字塔的结构。一代一代往上推,到了塔顶,就只剩下一个人,那就是众生之母——线粒体夏娃了。 根据这一理论,单一起源论的学者们最终这我们给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女人的生活场景:14.3万年前。   一望无际的东非大草原。    这里绿草茵茵,水流潺潺,零星的树木点缀着蔚蓝的天际,一派迷人的田园风光。    一群女人散布在小河边的草地上,有的低头寻找着草籽、坚果和浆果,有的在小河里捕捞着鱼虾。她们的身后是无边的美景。这时候响起了清脆的笑声,一个女人赶紧直起腰来,原来是她的两个小女孩放下了枯燥的采摘工作,在清凉的水边嬉闹了起来。 科学家们虚拟出来的这个女人,她是普通的,她的举止容貌、身材体质都跟她身边的那一群人没有什么不同普普通通的生活在总数大概在几万人的东非群体之中。但她又是特殊的,尽管她自己永远也不可能知道。她有两个女儿,她的女儿又有女儿,经过7000多个世代(共14.3万年),每一代都是如此,到了今天,她的女儿们遍布整个星球。地球上的60多亿人,不管黑白贫富,大家往回追溯,最后都会回到她的子宫。她,就是当今全部人类的直系祖先。
2023-08-15 05:23: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