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郑成功是哪个朝代的民族英雄

2023-09-04 18:05:12
TAG: 英雄
共1条回复
北营

郑成功是明末清初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1624年8月28日—1662年6月23日),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弘光时监生,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

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以赤嵌城为东都,建立府县,编制军队,屯田垦荒,奖励移民,推进了台湾经济的发展。郑成功收复台湾不久,突然暴病而亡,年仅38岁。

郑成功的为政举措

一、建立明郑

郑成功驱逐荷兰,收复台湾后,实行了以下措施:

1、政治措施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首先是建立政权,废除荷兰侵略者的一切殖民体制和机构,他以赤嵌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府为承天府,县为天兴县、万年县。天兴县管北路,万年县管南路。也在岛上设立了一个安抚司,专门管理这个地区的事务。从此台湾建立起与祖国大陆相同的府县制度。

2、民族政策

郑成功率部进入台湾后,严以治军,下令不许骚扰高山民族,不许侵占高山民族的耕地。还大力提倡教育,在高山族居住区设乡塾,送子女入学者可减免赋税和徭役。

二、开发宝岛

首先是积极推行屯垦制度,寓兵于农,以解决缺粮问题。郑成功在台湾大力推行屯田,这寓兵于农。几年以后军队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有余粮上缴给政府。其次是鼓励大陆沿海居民到台湾从事开垦。帮助高山族提高生产技术。

在郑成功父子的经营和台湾各族人民的努力下,台湾逐渐摆脱了落后状态,赶上祖国大陆其他富庶地区,成为祖国一座美丽富饶的岛屿。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郑成功

相关推荐

田川氏的介绍

田川氏(1602年10月3日-1647年1月5日): 日本九州江户时代肥前国平户藩川内浦人,肥前平户岛主田川七左卫门之女,不详其名(平户传说,名“田川松”)郑芝龙在日本时娶为妻。1624年7月14日生长子郑成功,1629年生次子田川七左卫门,又名田川次郎左卫门。据说郑成功生于平户河内浦千里滨海边大石旁,此石呼为儿诞石,至今仍立“郑成功儿诞石”纪念碑。
2023-09-01 17:34:441

郑成功为什么要把他的母亲开膛破肚?

题目实在过于容易引人误会,首先需要声明的一点是,并非是郑成功杀死的其母亲,而是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选择自缢身亡。原因自然不复杂,这可以说是郑成功母亲,田川氏为了维护自身清白所能做的一切,她希望能以这样的行为洗刷自己的耻辱,也避免给郑家带来更多争议的声音。1646年,当清军打到了郑成功老家安平的时候,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还留在家中,而这恰好就落入了残暴的清军的魔爪中,她遭到了数名清军的凌辱,而其最终选择了以自缢的方式结束这一切。而当郑成功得知消息后,对母亲的自杀感到悲痛不已,同时更加坚信了其抗清的意念。根据《赐姓始末》的记载:成功大恨,用夷法剖其母腹,出肠涤秽,重纳之以殓。这段文字看着实在有点吓人,为什么郑成功要将死去的母亲开膛破肚,将里面的内脏给弄出来清洗呢?其实这是源自于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的老家,即日本的一个传统。当妇女遭到了侵犯凌辱后,应该以这种方式来进行洗刷干净身体。而在干完这一切步骤后,郑成功将其母亲的肠子给装了回去,最后下葬。但是就因为很多人将郑成功将母亲的尸体按照传统开膛破肚进行清洗这一点,谣传为郑成功在母亲遭遇凌辱后亲子杀了她,然后开膛破肚u2026u2026部分没底线的自媒体为了流量确实有点下作,但还真不少人信以为真了!这让郑成功莫名其妙的背了个“杀母”的锅,这实在是冤枉啊。而其实关于郑成功的母亲死亡,并非只有被侮后自杀身亡这一个说法,许多史学家认为,郑成功的母亲还有可能是在反抗清军的过程中失血过多身亡。这一说法也得到了不少史学家的支持,笔者也来简单说一说吧。《平藩语录郑氏兵话》记载道:满兵掠家财、夺妇女。成功母有姿色,u201e”满将固山爱之,欲携回。母肃然改容曰:u2018妾安南伯飞虹将军妻,何为北虏狗豚之耦(偶)乎,贼将勿淫话。u2019出怀中匕首将刺之。固山怒,拔剑直贯腹。母不少动,骂固山而死”。简单翻译一下,就是清军在打下安平城后,带头的将军看郑成功的母亲小有姿色想要将其占为己有。这让郑母愤怒不已,将怀中的匕首刺向其,而这让带头将军愤怒不已,将剑拔出贯穿了郑母的腹部,最终郑母因为失血过多而身亡。关于郑母的死亡到底是哪种,目前史学界也没能给出个肯定的说法。但不管是受辱自缢,或反抗清军失血过多身亡,都不能清军的残暴!
2023-09-01 17:35:075

郑成功母亲竟然是日本人,郑成功母亲怎么死的?

郑成功母亲 郑成功的母亲是一位了不起的国际友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选择嫁给一个中国穷小子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就是现在对于“三无”的年轻人结婚也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更何况是跨国恋情了,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郑成功这位日本母亲的性格是非常刚强的一个人。 郑成功母亲叫做田川松子,我们习惯称他为田川氏。 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松子和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结婚之后,帮助郑芝龙开创了日本到中国的商路,也为郑氏家族日后商业帝国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郑芝龙在郑成功七岁的时候被朝廷招安授予官职,于是,把长子郑成功接回中国,却把田川氏和次子留在了日本,田川氏和二儿子七左卫门在日本生活。 在1645年郑成功22岁的时候,田川氏才被郑芝龙接到中国和郑成功团聚。而次子七左卫门被留在日本生活,田川氏的这一举动也说明了田川氏是一个对丈夫,对家庭非常重视的传统女人。 1646年郑芝龙在对抗清军的战斗中失利,于是向清 *** 投降,可是他投降却没有带着自己的家眷,只身前往清廷。 当时的战乱中,清兵攻破安平,田川氏面对着破败的城池,面对着战火纷飞,面对着凶恶的清兵,知道自己无力回天了,于是,她斥责清兵的无道,挥剑自刎,显示了她坚强的性格和不屈的灵魂。 郑成功母亲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它不仅仅养育了一个伟大的民族英雄,更是用自己坚忍不拔的性格托起了一个伟大的家族。
2023-09-01 17:36:271

郑成功的简介

郑成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明天启四年农历7月14日(公元1624年8月27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千里滨。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通常认为是日本人)1630年,郑成功随叔芝燕回国,住晋江安平郑府。隆武政权灭亡后,郑成功避走金门,然后开始于沿海各地招兵买马、收编郑芝龙旧部,更在南澳募集了数千兵力。1647年(清顺治四年,永历元年)一月,郑成功在小金门(今日金门县烈屿乡),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帝崩,皇三子康熙帝继位;郑氏降将黄梧向当权者鳌拜建议“平贼五策”,内容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二十里,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斩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北京菜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元代以来的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郑成功接连听闻噩耗,加上在台将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其子郑经又在澎湖与乳母私通,使得郑成功内外交逼,于1662年(清康熙元年,永历十六年)五月初八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抓破脸面而死,年仅39岁。扩展资料为政举措1、政治措施。郑成功收复台湾后首先是建立政权,废除荷兰侵略者的一切殖民体制和机构,他以赤嵌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府为承天府,县为天兴县、万年县。天兴县管北路,万年县管南路。也在岛上设立了一个安抚司,专门管理这个地区的事务。从此台湾建立起与祖国大陆相同的府县制度 。2、民族政策。郑成功率部进入台湾后,严以治军,下令不许骚扰高山民族,不许侵占高山民族的耕地。还大力提倡教育,在高山族居住区设乡塾,送子女入学者可减免赋税和徭役经济1、商业是社会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郑成功利用台湾四面环海,对外贸易方便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在厦门时,他就经常派遣商船到东南亚各国进行贸易。到了台湾后,清朝实行“海禁”,不许大陆商船下海,郑成功更独占了海上贸易,他继续和日本、暹罗、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等国家通商,把台湾的土特产,如鹿皮、鹿脯、樟脑、硫磺、蔗糖等外销国外,换回所需要的刀剑、盔甲和生活日用品。海外贸易的发展活跃了商品经济,也增加了郑成功的财政收入。这些贸易措施推动了台湾经济的发展,以至在郑成功之后的二十多年里,台湾经济与大陆逐渐同步发展。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成功
2023-09-01 17:36:378

郑成功的母亲竟是日本人?郑成功将母亲开膛破肚所为何事?

郑成功的母亲是田川松,日本人,生于日本九州岛平户,平户藩之家臣田川昱皇之女。 后来在清军进攻安平时,田川松受辱自杀殉国,郑成功以日本礼法换以母亲清白。 田川氏 黄宗羲《赐姓始末》载:「 ”成功大恨,用夷法剖其母腹,出肠涤秽,重纳之以殓。” 田川氏刚正忠烈,培养的儿子郑成功也是忠诚之人。 相比之下,田川氏的丈夫、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在面对清军招降时则显得没有民族气节。 但是在这里我们并不是去诋毁郑芝龙,因为投清而否定他的功绩,郑芝龙的经历和成就不凡一一重夺明末海上主导权,是大航海时代东亚海域举足轻重的人物世界史上第一任船王,开台先驱,抗荷英雄。 就我们所回答的目来讲,郑芝龙和田川氏的死有莫大干系。 我们从头回顾这段历史。 郑芝龙 郑芝龙青年时迁至港澳地区,经历丰富,会说卢西塔语和葡萄牙语,擅长和外国人打交道。 为人精明能干,有经商头脑,成为当时最有势力的海商李习(《赐姓始末》中为李习)的属下,并「 ”以父事之”,很快在李习的帮扶下富甲一方,常往来中国、日本间,居日华侨,咸推重之。 郑芝龙善外交,常常拜访日本藩士家,受到日方优待,遂介绍平户藩之家臣田川昱皇之女田川氏嫁给于芝龙。 后来李习去世,又没有子女,就把产业赠与了郑芝龙。 到1626~1627年年间,闽南发生严重旱灾,遍野赤土,许多村落连草根树皮都被吃尽。农历二月,郑芝龙招抚了泉州饥民数万人赴台拓垦,郑芝龙至1627年已有船700艘,由于明朝实行海禁,视其为非法,更诬蔑其为海盗。 遂召募无赖为盗于海中。 郑芝龙船队 之后的时间郑芝龙过上海上霸主的生活,期间和荷兰东印度公司荷兰航队发生战力冲突,胜荷兰。 崇祯元年(1628年)七月,朝廷招抚郑芝龙。郑芝龙归顺明朝政府拥明抗清。 明末气数将尽,清军大举南下,破南明。 清兵精锐势不可挡,郑芝龙亦不可挡清军,遂灰心丧志,任郑成功如何哭求而无用,降清。 北兵入福州,芝龙退屯安海(即安平镇),楼船尚五百余艘。乃为洪承购所诱,决意欲降,诸将多不从,成功痛哭而练;芝龙意不可回,单骑北去。 郑芝龙 田川氏被 *** 自尽 芝龙既降,其家以为可免暴掠,遂不设备;北兵至安海,大事淫掠,成功母亦被淫,自缢死。成功大恨,用彝法剖其母腹,出肠滁截,重纳之以敛。 郑芝龙降清,留下不愿意投降的旧部和长子郑成功,妻子田川氏。 本以为郑芝龙投降以后,安海会免遭涂炭,没成想,清兵丧德,大肆劫掠,田川氏也不幸被清兵 *** ,田川氏刚烈,就死不降清,自缢而死。 跟着母亲居多的郑成功悲愤欲绝,以日本礼法剖腹田川氏,洗洁内脏,以恢复母亲清白,遂后葬。 至此郑成功誓与清军不两立,毁家复明,自焚宅第。一生矢志抗清。这其中缘由既有母亲刚烈性格影响,也和母亲遭清之害有很大的关系。 之后,郑成功带着国恨家仇走上抗清复明之路。 郑成功 总结三点: 1.郑芝龙也是成就斐然,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丰碑人物,开台先驱,抗荷英雄,不能因为中年失策否定功绩。 2.田川氏若是日本女子,但是性情刚正忠烈,对郑成功有着巨大影响。 3.历史无对错,辩证看待。
2023-09-01 17:37:281

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是和郑芝龙结婚在先,还是成为华侨翁翊皇的继女在先?请有专业历史知识者作答。

先成为侨翁翊皇的继女根据《南明史》、《郑氏族谱》记载,生于万历三十年八月十八日(1602年10月3日),卒于顺治三年十一月三十日(1647年1月5日),享年四十五岁。她是平户藩士田川七左卫门之女,后来母亲改嫁给从中国福建泉州移民到平户的华侨铁匠翁翊皇,她也成为翁翊皇的继女,因而亦作翁氏、翁太妃。[1]
2023-09-01 17:37:351

郑成功为何要把自己的母亲开膛破肚,他的母亲真的是日本人?

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这件事,还要从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说起。郑成功的祖父郑士表是泉州的一名小官吏,俸禄低微。郑士表共育有五子,郑芝龙居长。因家中人口较多,生计困难,郑士表就让郑芝龙带着两个弟弟投奔了在澳门经商的舅舅黄程,也就是郑成功的舅姥爷。郑芝龙在舅舅黄程的教导下,开始学习经商,接触到了东洋、西洋的各类商人。郑芝龙经常受舅舅委派,押运货物来往于日本与明朝之间。期间,郑芝龙结识了大海商李旦,成了李旦的义子。李旦拥有当时最庞大的武装船队,除了来往各国进行贸易之外,还顺便干些抢劫过往船只的勾当,是著名的大海盗、大倭寇。日本浪人多数是和这些大海商合作,或者受到雇佣,到明朝的东南沿海作乱。因此,倭寇除了包括日本浪人之外,还包括这些海商。郑芝龙因为加入了李旦的海商队伍,自然也成了海盗与倭寇。有人说郑成功也是“倭寇”,就是从这里来的。当然,郑成功自己并未做过倭寇,这个我们后面说。当时,李旦在海商中的实力非常强大。郑芝龙作为李旦的义子,受到了日本平户藩的重视。平户藩主甚至还送了宅邸给郑芝龙。郑芝龙有了住处,就在当地又娶了一房妻子,就是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田川氏的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给了从福建泉州来的汉人铁匠翁翊皇。田川氏顺理成章就成了翁翊皇的继女。由此,按照中华旧俗,田川氏也被称作翁氏。田川氏后来认识了同样来自泉州的郑芝龙,并嫁给了郑芝龙为妻,生下了长子郑成功和次子田川七左卫门。后来,郑芝龙被明朝福建巡抚熊文灿招安,当时郑成功刚满4岁。两年后,郑成功被郑芝龙接回泉州。郑成功回到明朝时,郑芝龙是正儿八经的明朝海防游击将军,再加上郑成功当时年幼,所以,说郑成功是“倭寇”,并不妥当。郑成功回国时,因为日本江户幕府禁止日本人出国,他的母亲未能一起返回泉州。后来,郑芝龙还是通过关系,取得幕府特许,才将田川氏接回了泉州。而田川氏所生次子则过继给了田川家,留在了日本,即后来的田川七左卫门。从这一点来看,田川氏应该是日本平户田川家族的女儿,郑成功的母亲的确是日本人。郑成功好不容易才和远在日本的母亲团聚了,为何却又将自己的亲生母亲给开膛破肚了?我们了解了事情的经过就明白了。郑成功在1630年回到了泉州,而郑成功的母亲才回到泉州。此时的郑成功已经21岁,长大成人了。而明朝,则在前一年,随着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皇帝煤山自尽而灭亡。明朝遗臣吴三桂降清,打开了山海关的大门,放清军入关,击溃了李自成。清军顺势南下,杀到了福建。郑芝龙受降清的明朝旧臣洪承畴蛊惑利诱,不顾郑成功等家人的反对,执意降清,结果被清军诱捕,挟往北京。清军紧接着攻破了郑家故乡福建南安。事情很不幸,恰逢郑成功的母亲在前一年,从日本回到南安定居,被清军所困。其母田川氏不堪受辱,愤而切腹自尽。据《平藩语录郑氏兵话》记载:“(郑成功)母不少动,骂固山而死”。而在黄宗羲所撰《赐姓始末》中记载,郑成功得知母亲自杀后,“大恨,用夷法剖其母腹(的确剖开了肚腑),出肠涤秽,重纳之以殓。”这件事,在诸如《所知录》、《鹿樵纪闻》、《续明纪事本末》等等多本史料中也都有记载,应该不假。郑成功这么做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日本人崇尚武士道精神,并将切腹自尽视为自杀的最高荣誉。所以,很多日本人都是切腹而死。依据我们不多的生理知识,我们也都知道腹部是小大肠所在的位置。而小大肠内是待消化吸收的食物,以及食物残渣。剖腹的时候,如果切破了肠道,那腹腔内部,甚至内脏都会受到沾污。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都会剖开死者的腹部,对腹腔,以及内部的脏器进行清洗。然后,再重新复原,装殓,予以安葬。这其实是对死者的一种尊重。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应该就是切腹自尽的。郑成功这才仿照“夷法”,对母亲的遗体进行了仔细的清洁,并在重新装殓后,隆重的安葬了自己的母亲。这个过程,充满了郑成功对母亲的爱戴、尊敬,以及不舍之情。郑成功的母亲虽然是日本人,却是为抗清而亡。郑成功母亲的死,激励了郑成功的斗志,与抗清的决心,才有了郑成功在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也绝不降清的坚定信念。最终,促成了郑成功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台湾的壮举,成就了一代民族英雄的伟业。所以,郑成功的母亲是有功于中华的,是值得尊敬的。而且,她也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因为她有一位英雄的儿子郑成功。
2023-09-01 17:37:421

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死后被郑成功“开膛破肚”,却为何被称“孝感动天”?

郑芝龙是商人兼海盗,以劫掠别人为生计,同时也有当时福建沿海实力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非常出名,人尽皆知。郑芝龙是郑成功的父亲,从事着这样的生意,日子过得很滋润,在福建和日本等地做一些买卖。他一生先后共娶了五个媳妇。郑芝龙的媳妇中,还有一个日本女子,名为田川松子,是他的第二房媳妇。婚后,郑芝龙和日本媳妇两人共育有两子,都是男孩,一个是郑成功,另一个是郑成功的弟弟。小哥俩只有童年的时候在一起生活过,后来被迫分开了。再后来,国内大乱,郑芝龙被清兵抓去,虽然是投降,但是日子肯定不好过,据说最后死在了牢狱之中。再后来,清军攻下了福建,郑成功孤儿寡母定是无法应对的。可气的清兵侮辱了田川松子,并把她沦为“慰安妇”,成为了她一生的耻辱。最后,田川松子受不了了,自杀身亡。对田川松子的死法,也有不同的说法,田川母子曾苦劝郑芝龙不要投降,但郑芝龙没有听。郑芝龙被掳走,之后清兵来了。郑芝龙既降,被挟北去,清兵所到处,烧杀淫掠,无辜百姓惨遭兵祸。清兵的暴行激起田川氏义愤,最后持剑抗暴,“不屈而死”。此时,田川大义凛然地持剑抗暴,最终没有受到屈辱,但还是自杀而死。江日升《台湾外纪》:“韩岱奉贝勒世子命,统满汉骑步突至安平,郑芝豹、芝鹏等惧兵威,不敢战,敛其众,挈家资、子女于巨舰,弃城出泊外海。成功生母倭妇翁氏手持  剑,不肯去,强之再四,亦不行。大兵至,翁氏毅然拔剑剖肚而死”一时失去父母双亲,人间悲苦。民间对郑成功母亲的事情议论纷纷,作为儿子的郑成功他明白这都是乱世做的孽。但是此事萦绕在郑成功的心中,就像是阴霾一样挥之不去,痛苦不已。后来,母亲身上的污点一直折磨着郑成功。为了此事,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剖出其母遗体的内脏洗好,缝好并再次下葬!这就是题目中提到的这个问题,原因就是如此简单。在郑成功看来,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母亲洗去耻辱,还母亲一个清白之身。与人们想象的残忍之举是不挂边的。其实,郑成功的做法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我安慰罢了。但是,郑成功觉得自己能做的,能帮母亲的,可能就是如此了吧!其母在地下,如果领会了儿子的意思,或许会含笑九泉了吧!
2023-09-01 17:38:3115

郑成功 郑和 出生

  郑成功(1624年-1662年),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有《延平王集》行世。  中文名: 郑成功  别名: 郑森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日本九州平户藩  出生日期: 公元1624年8月27日  逝世日期: 公元1662年6月23日  职业: 军事家、政治家  主要成就: 驱逐荷兰人,收复宝岛台湾  父亲: 郑芝龙  母亲: 田川氏(日本人)  爵位: 延平郡王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年),原名:马三宝。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朝军队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之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下战功。永乐二年(1404年)明成祖朱棣认为马姓不能登三宝殿,因此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宣德六年(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保太监。  中文名: 郑和  民族: 回族  出生地: 云南昆阳  出生日期: 明洪武四年1371年  逝世日期: 宣德八年1433年  职业: 航海家、外交家、武术家  信仰: 伊斯兰教  主要成就: 郑和下西洋  曾用名: 本姓马,小字三保  朝代: 明朝
2023-09-01 17:39:204

在我国历史上,父亲曾经是海盗,母亲有日本血统的人是谁?

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明末清初东南沿海台湾及日本等地第一大海盗,最大的海商兼军事集团首领,先后归附明清两朝为官,一生共有5位妻子,其中第二位妻子田川氏是日本人。1623年(天启三年),郑芝龙侨居日本长崎做生意,当时日本当局很重视他,史载:“长崎王使芝龙主舶”。初召后“屡访藩士家”。后迁肥前国平户,受到当地诸侯松浦氏优遇,松浦氏为其在平户附近的河内浦千里滨赐宅地建新居,并介绍平户藩之家臣田川显皇之女田川松缔婚。郑芝龙与田川氏的邂逅、相恋、结合,成为了足以影响后世历史的重要事件。郑芝龙在日本长崎做生意的时候,曾经寄居在同为福建泉州人的老乡田川昱皇的家中。田川昱皇原名叫做翁立皇,早年在日本经商,并娶了日本女子为妻,所以才改用了个日本名字。田川有一个女儿,生得聪敏、文静而又贤淑,恰好又与郑芝龙年龄相仿。处于情窦初开年龄的两人也因为相处日久,互生了些许的爱慕之情。田川夫妇看在眼里,喜在心头。此后不久,郑芝龙与田川氏便陷入热恋之中,并最终结为伉俪。夫妻恩恩爱爱,相敬如宾,完全沉浸在幸福温馨中的田川氏,婚后不久就怀上了自己和郑芝龙爱情的结晶。1624年(明天启四年)七月十四日,天气晴朗,郑芝龙陪伴爱妻到平户的千里海滨散步。多日未出门的田川氏在海滩上尽兴而行,俯身捡拾着海贝和海菜,突然间感到一阵紧似一阵的肚子痛,郑芝龙看着妻子痛苦不堪的样子,知道妻子即将临盆。可是此时已离家太远,情急之中,郑芝龙果断地将妻子搀扶到附近一棵高大的松树下,靠在一块大石头旁,自己当起了接生婆,很快妻子就生下了一个男婴。这个小生命就是后来成为中国历史上顶天立地、驱荷复台的英雄——郑森(郑成功)。因为青松乃长生不老之树,郑芝龙又是福建人的后代,为不忘家乡情,便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给孩子取了一个乳名,叫做“福松”。后来人们便将这块石头叫做“诞儿石”,又叫“生儿石”。大约经过200年后,就在郑成功的诞生地,日本人建立了一块纪念碑,碑上镌刻着由平户潘儒臣叶山铠轩撰写的长达1500字的碑文。1624年(天启四年)秋,不喜欢循规蹈矩生活的郑芝龙离开田川氏和刚刚出生几个月的孩子,被李旦派到澎湖,担任荷兰人的通事(翻译)。此时的荷兰人正与明军处于军事对峙的状态下,中国商人不可能与荷兰人进行交易,郑芝龙也派不上什么用场。荷兰占领澎湖舰队司令雷约兹在发给东印度公司总督德卡本特的信说:“我们接纳了一名来自日本的通事,虽然给予优厚待遇,但目前对我们没有什么帮助。”虽然通事一职对荷兰人的帮助不大,但郑芝龙的军事才能却为荷兰人所器重。为了垄断对日贸易,荷兰指使包括郑芝龙在内的中国船只在中国沿海周边进行掠夺,郑芝龙则负责为荷兰人执行在台湾海峡上截击前去马尼拉的中国帆船的海盗任务。同年十月,明军对澎湖展开进攻,荷兰人被迫撤出,向台湾大员(今台南安平)转移,并于大员修建起两个要塞:热兰遮和赤嵌城,台湾南部地区沦陷于荷兰人之手。年底,为争夺台湾的统治权,荷兰与西班牙之间发生战争,战争以荷兰获胜而结束,整个台湾也为荷兰所独占。荷兰在大员立足后不久,便命郑芝龙率领几艘中国帆船对位于马尼拉的中国商船进行袭击——因为这些船只正在那里与西班牙人通商。明天启五年(1625)春,郑芝龙从马尼拉返回大员之后不久,便结束了在荷兰人手下为海盗的生涯,开始亦商亦盗的海上生涯。同年六月,李旦以日本长崎、平户侨领的身份领取了出航许可证。次月,从大员返回平户,但仅在平户呆了不到两个月,便因病而亡。李旦之死给了郑芝龙以天赐良机,李旦毕生在台湾所置下的产业和事业,尽归郑芝龙所有。明崇祯元年(1628年),郑芝龙利用李旦留下来的财产,许诺每人“给银三两,三人给一头牛”,动员了一万多人从福建沿海来到台湾垦荒。手中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的郑芝龙不再满足于现状。他以台湾为基地,开始向福建沿海地区发起进攻,相继占据了漳浦、金门、厦门等地,把台湾海峡控制在了自己的手中。郑志龙势力如滚雪球般地变大,终于引起了朝廷的重视,下令福建巡抚熊文灿对郑芝龙进行招抚。郑芝龙考虑再三,重回故土,先后担任起明朝的游击、总兵等职务,同时也不忘海上贸易的本行,开辟出一条由泉州直达日本长崎的航线,把中日间的海上贸易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2023-09-01 17:39:406

郑成功的简介

郑成功简介 郑成功,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明天启四年农历7月14日(公元1624年8月27日)诞生于日本长崎县平户千里滨。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通常认为是日本人) 1630年,郑成功随叔芝燕回国,住晋江安平郑府。郑芝龙延聘名师授业,1638年郑成功入南安县学为廪生,1644年郑成功从家乡来到南京,进入国子监太学,拜名儒钱谦益为师。其时明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当年3月中旬,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朝灭亡。9月中旬,清王朝定都北京。在击败了李自成的农民军后,次年6月攻克南京,南明弘光政权覆灭,郑成功返回福建。同月,唐王朱聿键在福州被郑芝龙等拥立为帝,建号隆武。帝对郑成功的忠勇十分嘉许,赐他与国同姓,易名“成功”,从此南明官方称为“朱成功”,中外又称为“国姓爷”。1646年8月,清军进攻福建,隆武帝在逃亡路上被擒,于汀州罹难。10月中旬郑芝龙降清,即后清军进袭安平,郑成功之母不堪被辱自殪身亡。
2023-09-01 17:40:4110

收复台湾的郑成功将自己的母亲开膛破肚,这是为何?

有关郑成功将母亲开膛破肚的记载,在黄宗羲著写的《赐姓始末》中,有如下一段文字:“成功大恨,用夷法剖其母腹,出肠涤秽,重纳之以殓。”“夷法”,按照字面上的理解,是夷人的手法。这里的“夷人”不是指其他,就是当时盘踞在台湾岛、掌握外科手术技术的“红毛夷”荷兰人。郑成功为什么会用荷兰人的外科手术技术,将母亲开膛破肚呢?要弄清这里头的来龙去脉,还得从南明政权初期复杂的历史背景说起。郑成功的母亲叫田川松子,是日本肥前国平户藩田川家的女儿。至于这位日本女子如何生下未来威名赫赫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就又要先回顾一番郑成功的生父郑芝龙。郑芝龙早年在福建沿海一带干的是走私买卖,明朝末年像他这号人的身份模糊不清,今天躲避官府的耳目出海与日本人、荷兰人搞些海洋贸易,明天仗着手里有些家伙干一票海盗活动。凭借手中的私人武装,郑芝龙日积月累逐渐坐大成割据海岛,在日本、台湾地界都设有基地的跨国大海盗。郑成功就是郑芝龙滞留日本期间,与田川松子生下的儿子。明朝廷拿他没办法,于是想出招安的妥协手段,将其纳入官府麾下。于是,称霸海上多年的郑芝龙,摇身一变成了大明王朝的海防游击。等到南京的弘光政权倒台,有着商人投机天赋的郑芝龙又拥立唐王朱聿键为帝,在福建建立隆武政权。名为抗击清军南下,实则拥兵自重把持隆武小朝廷实权。就在对待隆武政权的态度上,郑成功与父亲郑芝龙产生了激烈的分歧。在郑芝龙看来,清军已经占据了大半个明帝国,仅剩下的福建、两广、云南、贵州等地,不但人力、财力、物力难以与满清比肩,而且还呈现出隆武、鲁监国、绍武、桂王朱由榔、大西军孙可望部互相割据自立各的分裂状态,根本抵御不了清军的猛烈进攻。既然预见福建迟早要被清军攻陷,倒不如主动投降在清王朝跟前积蓄政治资本。然而,曾经就读于南京国子监,受程朱理学思想熏陶的郑成功却不这么想。尤其是在隆武皇帝将国姓“朱”赐给郑成功后,这位青年将领更是肩负起“国姓爷”的光荣与责任,立誓抗清,匡扶大明。父子二人至此分道扬镳,郑芝龙率部剃发称臣,投向了满清的怀抱。郑成功和母亲田川氏,则带着不愿投降清军的将士,在福建沿海割据海盗坚持抗清。只不过,郑氏部属多出自海盗武装,海战擅长,野战、城池攻防却不是清军的对手。清军随后攻入郑成功老家安平,俘获了还没来得及转移的田川氏。在野蛮杀戮之气盛行的清军手中,田川氏最终惨死于日夜不停的凌辱。闻知消息的郑成功抢回尸体后,为了洗去母亲生前的屈辱,于是刨开母亲的肚腹,里里外外洗涤她身上所有的污秽之物,然后缝合尸身安葬遗体。
2023-09-01 17:41:281

郑成功是日本人吗?

郑成功是中国人。虽然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但是郑成功的祖籍是在中国,父亲也是中国人,不能因为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就否认郑成功中国人的身份。郑成功原籍福建南安石井镇,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郑成功六岁之前跟随母亲住在平户,直到父亲郑芝龙受明廷招安任官之后,才少年郑成功曾在安海星塔下读书被接回泉州府安平(原福建省晋江县安平镇,现安海镇)居住读书,该处现为安海成功小学校址。扩展资料清王朝对郑成功的评价:康熙皇帝曾说“朱成功明室遗臣,非吾乱臣贼子”,也写下楹联:“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赠与泉州三邑南安郑氏祖坟。但清朝早期官方仍把郑成功视为叛国或海贼。清朝末期,为笼络台湾人,清朝逐渐把郑成功宣传为“忠义典范”。1874年,清廷派遣钦差大臣沈葆桢来台办理海防事务,沈葆桢在该年底与其他官员联名上奏,以郑成功“感时仗节,移孝作忠”,值得为民表率,请光绪皇帝准为其建祠祭祀,有助于“正风俗、正人心”。翌年(1875年)准其奏,正式在台为郑成功立祠,并由礼部追谥为“忠节”。同年三月,沈葆桢拆除了旧的开山王庙,在原址重建一座福州式建筑式样的“延平郡王祠”。沈葆桢并亲写对联一副:“开万古得未曾有之奇,洪荒留此山川,作遗民世界;极一生无可如何之遇,缺憾还诸天地,是创格完人。”从此郑成功成为清廷承认的模范人物,台湾重要官员包括刘铭传、唐景嵩等人,皆曾为延平郡王祠作楹联褒奖之。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郑成功
2023-09-01 17:42:1414

郑成功与田川七左卫门,他们竟是亲兄弟!郑氏家族后人何在?

郑成功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岛,为中华民族立下了千秋功绩。而说起郑成功个人及其家族,其实也曾发生过很多故事,这个家族是在明末清初时期中国少有的极具国际化背景的家族。比如说郑成功本人其实可以算是中日混血儿,而且他还有个只有日本名字的弟弟。而郑成功的家族后来甚至成为了清朝的旗人,他弟弟的家族后来则完全变成了日本人。那么当时这个家族究竟发生过什么样的故事呢? 背景复杂的郑芝龙 说起郑成功家族的国际背景,当然首先还是要说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因为郑芝龙的背景之复杂,可以说就算是在现代也会超出多数人的想像。 郑芝龙出生在福建泉州,他的父亲郑士表曾在泉州做过小吏,但因为家计困难,所以在郑芝龙17岁那年,郑士表让他带着两个弟弟去澳门投靠在那里经商的舅父黄程。而当时澳门在事实上已经被葡萄牙人占据,所以郑芝龙到了澳门之后为了谋生,就学了葡萄牙语。而且他为了得到葡萄牙人的信任,还入了天主教,并有了一个葡萄牙式的天主教名,叫尼古拉斯·伊瓜安·加斯帕尔德(Nicholas Iquan Gaspard)。 葡萄牙人所描绘的郑芝龙 在澳门期间,郑芝龙又结识了当时长住日本的大海商李旦,后来在得到舅父黄程同意之后,郑芝龙前往日本长崎,成为了李旦的手下,而这一年他才19岁。到了日本之后,他很快娶了一个当地华侨翁翊皇的女儿为妻。不过这个女孩虽然出身华侨家庭,却是这位华侨的日本妻子在改嫁给这位华侨时带来的女儿,所以这位华侨的女儿其实还是日本人,而她的生父姓田川,所以有时她也被称为田川氏。 所以看到这里大家也就知道了,郑芝龙在郑成功出生之前,其实就已经拥有了至少3个国家的背景。而在田川氏嫁给他1年之后,郑成功就出生在了日本长崎。所以郑成功确实是个出生在日本长崎的中日混血儿。而在两年之后,田川氏又给郑芝龙生下了第二个儿子,也就是郑成功的弟弟。 日本长崎郑成功诞生地的纪念碑 而在此前后,郑芝龙先是被李旦派到当时侵占台湾的荷兰人那里做翻译,但不久之后他就离开了荷兰人,自己拉起队伍,在海上开始了亦商亦盗的生涯。到公元1627年,郑芝龙的舰队就发展到了700艘船,而且还不时袭扰广东和福建沿海,因为成为了明朝非常头痛的一个问题。不过在1年之后,明朝福建巡抚熊文灿就联络郑芝龙,将他招安,郑芝龙此后也就成为了熊文灿手下的海防游击。 郑氏兄弟分离两国 而成为了明朝官员的郑芝龙很快想起了还在日本的妻儿。公元1630年,他先把大儿子郑成功接回了中国,但他的妻子田川氏却被日本德川幕府禁止出国,而小儿子当时还只有3岁,所以也随母亲留在了日本。而当时田川氏及其生父的家族都认为郑芝龙恐怕不会再回日本了,所以就决定把郑成功的弟弟过继给田川家族,并为他取名田川次郎左卫门。 中国台 *** 南郑成功祖庙的郑成功母子像 所以田川氏和她的次子后来就一直生活在日本。但郑芝龙和郑成功都没有忘记田川氏,所以也一直在想办法把他们母子接到中国。不过这父子俩的努力直到15年之后才取得了进展,当时郑芝龙通过在日本的一些老关系取得了日本幕府的特许,终于可以把田川氏接到中国了。但这却并不意味着郑家终于可以团聚了,因为德川幕府虽然允许田川氏去中国,但却不允许郑成功的弟弟次郎左卫门去中国。虽然田川氏也曾试图花重金疏通幕府,但幕府知道郑芝龙家族当时富甲一方,所以要让他家在日本留一个人质,以便将来获取更大利益。所以无论田川氏怎么哀求,幕府的态度始终非常坚决,次郎左卫门绝对不能离开日本。 最终田川氏无奈,只好在公元1645年自己来到了中国,和郑芝龙及郑成功团聚,而次郎左卫门则被留在了日本。根据一些史料记载,在田川氏离开日本上船前,曾哭着对次郎左卫门说道: 儿勿忘儿父及儿兄,又勿忘今儿母所去之中国。 所以后来田川次郎左卫门就独自在日本生活了,后来他又改名为田川七左卫门。不过虽然他的父母兄长都回了中国,但他们之间却也没有失去联系。因为日本幕府留他在日本就是为了未来和郑家做更多生意,所以并没有阻止他们一家人之间的书信往来。而当时正值明清更替的乱世,在公元1644年,明朝灭亡。之后郑芝龙和黄道周等人在福州拥立明朝宗室唐王朱聿键称帝,建立了南明隆武政权。因为有拥立之功,所以郑芝龙一时权倾朝野,其家族本来就有的生意更是越做越大。 郑芝龙和郑成功父子像 所以郑芝龙就让在日本的次子田川七左卫门担任自己家族在日本的总代表,为自己打理在日本的贸易事务,七左卫门在此期间也积累了大量财富,在日本也成为了一个重要人物。但这种情况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公元1646年,清军南下,并让郑芝龙的泉州同乡洪承畴劝降郑芝龙。当年12月,郑芝龙降清。但郑成功却始终拒绝投降,之后自己带领军队继续抵抗。 不到一年之后,田川氏所在的福建安平被清军攻克,田川氏为免受 *** 自尽而亡。所以此后郑成功就与清军有了杀母之仇,有些学者认为郑成功此后誓死不降清也与此事有很大关系。而从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七左卫门得信之后也下定决心,支持郑成功抗清到底。后来郑成功在 *** 的过程中,荷兰殖民者在初战失利之后龟缩在赤嵌城试图长期顽抗,根据一些记载,当时在日本生意做的很成功的七左卫门还曾给郑成功送来几十船物资与银子,帮助郑成功最终通过长期围困使荷兰人最终投降,成功将台湾收复。 郑氏兄弟后代的不同命运 不过后来,郑成功和田川七左卫门这两兄弟的后人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各自经历了沧海桑田式的变迁。首先是在郑成功 *** 后不久,日本德川幕府开始实施海禁政策,郑氏家族与田川家族的联系逐渐中断。而在公元1683年,清朝发起 *** 之战,在澎湖海战中清军击败郑氏军队,随即郑成功的孙子郑克塽(shuǎng)率领全家投降清朝。之后,郑氏全家被迁往北京,并被编入清朝汉军八旗中的正黄旗,郑克塽本人被封为汉军公。之后郑家后人一直担任正黄旗下的佐领职位。 郑克塽画像 在雍正年间,郑家在八旗的改编过程中被从正黄旗调整到了正红旗,后人始终有人世袭佐领一职,直到清末。1920年,被认为是郑成功九世孙的郑沂、郑泽兄弟还曾重修郑氏家谱。1930年,郑泽还向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捐赠过郑成功的画像,但此后这家人就再无消息了。 而田川家族在日本海禁之后则逐渐日本化,成为了日本人。后来在田川家所在的长崎,也曾长期存在姓郑的华裔家族,他们被认为就是田川七左卫门的后裔。在公元19世纪末,这个家族有一个名叫郑永邦的人曾经成为日本的外交官,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的谈判中,他还曾担任日方谈判代表伊藤博文的翻译。几年之后,他甚至还担任了日本驻天津的领事。而这个家族后来又改为日本姓氏福住,近年来还有人曾经到泉州参加过纪念郑成功的相关活动。 所以郑氏家族确实是一个先祖和后裔都非常多样性的家族。但桃花石杂谈认为,评价一个人的历史地位,他所做的事绝对是要盖过他在家族出身与背景的。而郑成功虽然家族背景非常复杂,但他在世期间驱逐荷兰殖民者,为中华民族夺回了被西方殖民者侵占的宝岛台湾,这个历史事件没有任何争议,所以他的历史功绩在什么情况下都是应该得到铭记的。
2023-09-01 17:43:151

郑成功的出生年代以及主要事迹

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汉族。本名森,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反清,清兵入闽,其父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反清。 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后因中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厦门。十七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东进台湾,1661年3月23日,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出敌不意地在鹿耳门及禾寮港登陆。先以优势兵力夺取荷军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内),继又对防御坚固的首府台湾城(今台南市安平区)长期围困。经过九个月的苦战,在早年由其父协助渡海的汉人移民的支持下于1662年打败荷兰人,迫使殖民总督揆一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签字投降,撤离台湾。郑成功在台湾成立第一个汉人政权。
2023-09-01 17:43:284

郑成功是中国的民族英雄,为何日本也尊称其为民族英雄呢?

东晋永嘉年间,北方混乱不堪,有八姓入闽,郑氏就是这八姓之一,郑成功的家族在南安石井落地生根繁衍生息,至明末时期,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已是著名的往来中日之间的海上走私贸易的头子。郑芝龙共有五个妻子,其中他的第二位妻子田川氏即是日本人(一说有华人血统),当时日本当局很重视郑芝龙,平户藩主松浦也送宅邸给他居住。郑芝龙经常往来于中日之间,天启三年(1623年)郑芝龙与当地女子田川氏结成夫妻,第二年,郑成功在日本肥前国平户岛上的川内浦千里滨出生。(郑成功在日本平户市的故居)郑成功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在日本也是极受推崇。从血统角度出发,郑成功拥有一半的日本血统,且又是在日本出生,六岁后才随母亲田川氏回到中国。郑成功维护汉人统治、坚决抗清复明也很符合日本人忠君爱国的武士精神。日本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部分,中日交往较为密切,清朝入关定鼎天下,日本骨子里是把清朝当成蛮夷,对汉人失去统治权感到可惜。因此,对毕生都在努力恢复汉人江山的郑成功,自然也是极力推崇,大加褒扬。顺治年间,鳌拜献“平贼五策”,清朝实行了最为严厉的海禁政策,郑成功在陆上几无立足之地,急需一块地方作为长期根据地。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郑成功率领35000将士横渡台湾海峡,次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的驻军,将荷兰人彻底赶出了台湾岛,至此,被荷兰人占领了24年的台湾群岛得到收复。郑成功又从大陆移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台湾岛得到大力开发,人口激增,郑成功以台湾为大营,至死不降清朝,坚持奉明正朔。隆武帝为郑成功赐明朝国姓“朱”,永历帝封他为“延平王”,郑成功治台呕心沥血,虽然最终未能完成遗愿恢复汉人江山含恨而终。但他死后,台湾人民感念他的功绩,民间陆续建立庙宇世代祭祀,台湾日据时期,日本人在岛上实行奴化的殖民统治,因郑成功出生在日本且有一半的日本血统,所以对遍布岛上各地供奉郑成功的祠堂不敢肆意破坏。并且,日本人还将郑成功的事迹带回了日本,进入新世纪后,郑成功也逐渐成了日本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郑成功亲弟田川七左卫门,后恢复郑姓)值得一提的是,郑成功还有一个亲弟弟田川七左卫门作为郑氏集团的代表留在日本从事中日贸易,母亲田川氏在南安老家自杀殉节后,远在日本的田川七左卫门悲痛不已,“七左卫门诣扛户,请赴明戮力成功,灭清以报仇”,他多次给在中国的兄长写信,要求回国参加抗清活动,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但仍然不断输送人力、物资供应其兄,且继续维持组织海上贸易命脉,直到德川幕府锁国。
2023-09-01 17:46:126

郑成功是否是真的太监?

一、郑成功不是太监。原因如下:1、郑成功虽不是从小出生在大富大贵的人家,但郑父好歹也是个为官的,有一定的权势,断也不至于让郑成功沦落到万不得已需要去净化的程度,而皇帝对郑成功的宠爱并非源于他的男色,而是他的忠心,他的谋略、他那一心爱国的情怀,郑成功用一己之力一直坚定的守护着明朝那摇摇欲坠的皇权,所以说,皇帝是断不会让他断子绝孙的,而他本人也并无特殊癖好。2、太监是不能孕育子女,前面已经推论过,史书上记载,郑成功的子女是非常多的,其中最有名的当属其长子郑经,他参加过多次战役,军功也算是赫赫有名的。从上述两点来推断,郑成功绝不是太监。二、郑成功简介: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2023-09-01 17:47:1610

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这说的是谁

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出自康熙帝还亲书挽联 爱国抗清  郑成功受南明隆武帝器重,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廷朝廷投降。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切腹自尽。“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 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在起义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金门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大陆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廷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后因中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厦门。十七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东进台湾  1661年康熙皇帝初即位,之前的郑氏降将黄梧陈灭贼五策,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廿里,断绝郑成功的经济支援;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杀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北京柴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元代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由于清政府的新策略,郑成功和他的军队断绝了经济来源,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弃以近岸离岛为基地,骚扰东南沿海的军事策略,转而进 攻已久为大航海时代以来远渡重洋来到亚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所分别殖民割据的台湾,作为新的基地,这一年三月二十三,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出敌不意地在鹿耳门及禾寮港登陆。先以优势兵力夺取荷军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内),继又对防御坚固的首府台湾城(今台南市安平区)长期围困。经过九个月的苦战,在早年由其父协助渡海的汉人移民的支持下于1662年打败荷兰人,迫使殖民总督揆一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签字投降,撤离台湾。于是祭告山川,颁屯垦令,开东宁王国,立郑家天下,拥有现在台湾南部以及一部份东部的土地,设“承天府”,改台南为“东都”,以示候明永历帝东来之意,争取明朝遗臣效忠。另辟海外乾坤、抗清廷于海外。同年4月间传来桂王朱由榔死于缅甸的消息。虽然仍有其他明朝宗室在台,但成功已决定不再拥立新帝,自为台湾之主。郑成功在台湾成立第一个汉人政权,然而,因为当时热带地方卫生条件不好,郑成功感染时疫,终于病倒,同年5月病逝,享年39岁。原葬台南洲仔尾,1699年迁葬南安祖墓。传说被郑经害死。康熙皇帝题撰挽联:“四镇多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1662年打败侵占台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了我国神圣领土,写下这首《复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对海外华人的保护  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起兵抗清后,于转战中国大陆东南部期间,多次帮助明室宗族与民众渡海定居台湾及东南亚各地。抗清期间,郑成功为了筹备粮饷而大力发展海外贸易,当时荷兰人常劫夺郑氏和海外华人商船,郑成功多次派出水军打击荷兰舰队,并于1656年到1660年期间两次警告荷兰人,郑氏将不会与荷兰贸易,除非荷兰人停止劫夺华人的商船。另外,郑成功让华商领取郑府令牌和“国姓爷”旗号,以帮助保护华人在海外经商时的安全。当时确有很多海外华商采取此法,而得以安全出海经商。  多次欲攻取菲律宾  1565年,西班牙殖民统治菲律宾,菲律宾这个名字,就是来自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的名字。1603年和1639年,西班牙殖民者二次屠杀在菲律宾的华侨华商,死亡人数达五万余众。  在得知菲律宾华侨的处境后,1657年,郑成功曾经致函给爪哇岛巴达维亚的一位华侨甲必丹,要求他停止与菲律宾的西班牙殖民者进行贸易往来。郑成功曾多次对菲律宾华侨表示关切,并提出要率兵攻取菲律宾,以惩罚西班牙人。  1662年,郑成功攻下台湾后,遣使到菲律宾向西班牙总督递交国书,谴责其杀 戮掠夺华侨的罪行,严令其改邪归正,俯首纳贡,但西班牙人反而因此在马尼拉进行了第三次对华侨的屠杀。  郑成功闻讯大怒,决定挥师征讨,为华侨报 仇。他一面抚恤安置从菲律宾逃到台湾的华侨,一方面组织筹备军队,派人暗中与在菲律宾的华侨联络,以到时可里应外合,但还没出兵,突患疟疾,不久病危,于1662年6月23日病逝,结束了伟大悲壮的一生
2023-09-01 17:47:453

郑成功的父母都是谁?为何说他是个混血儿?

因为他的母亲确实是一个日本人,并且他也是在日本出生的。郑成功的父亲就是郑芝龙,而他的母亲正是日本田川家族的田川松。
2023-09-01 17:47:573

郑成功他的家史

  一、郑成功与石井郑氏  07/08/2004/12:42 华夏经纬网    南安石井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那里是他祖祖辈辈居住过的地方,有他的宗亲和赖以生息的田园滨海,亦是他一家发祥之祖地。史料记载,郑成功是南安石井郑氏第十二世孙。探索郑成功与石井郑氏之宗亲渊源,了解目前石井郑氏宗族之概况,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郑成功的家世,主要依赖于大量史料和碑记等文物。而宗族家谱志书是十分珍贵的资料,目前尚存的郑成功及其家族的谱志中,主要有: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郑氏宗谱》、《郑氏家谱》,《台湾文献丛刊》收录的《石井本宗族谱》等;最近笔者深入石井采访,得悉石井郑氏族人仍藏有多种宗族家谱志书。    中国历史博物馆书藏的《郑氏宗谱》,是郑成功后裔郑玉海及其子郑沂、郑泽于1920年12月14日重修的。距今已80多年,按其谱记载:郑成功是石井郑氏第十二世,郑玉海是第二十世,可见郑玉海是郑成功的八世孙,郑沂、郑泽是九世孙。该谱志从石井开基祖隐石[讳绵]第一世起,记载 二十一世,八十多年后情况则一无所知,郑芝龙一脉自二十二世之后裔概况亦湮没失考。据谱志载,重修者郑玉海,娶继室业赫那拉氏。可推测其宗支应在北方一带。《郑氏家谱》从石井第一世五郎公隐石载起,到二十世止,内容与《郑氏宗谱》基本吻合,但不载修谱者姓名及时间,谱中关于郑成功诸子孙的生卒年、职官、葬地等记载特别详细,对于研究郑成功嫡派家史有重要价值。家谱前载有郑成功父亲郑芝龙于崇祯岁次庚辰十一月朔日所志之“本宗族谱序”。《石井本宗族谱》内容综合,有谱序、祠堂联文、祖传春冬二祀仪注、名贤序、名行序、世系图谱序、谒祖序、序赠、历代人物、郑氏世谱始祖五世宗支易见图等,易见图仅载有一世到五世。载入《井江郑氏历代人物》中自十世到十五世计一百零四人。    以上三种族谱中,对研究郑成功家世最有价值的是《郑氏宗谱》与《郑氏家谱》。内容比较完整,且以反映郑芝龙——郑成功一脉派系为中心修撰,到于旁系分支则简单交休,忽略而过。由于年过境异及战乱变迁,以及史书谱志的大量流失,以上两谱所载郑成功直系后裔,已湮没失考,现难查证,须待有更新之佐证资料出现。    据石井郑氏宗族谱志记载,郑氏一世祖五郎公隐石讳绵,字原永。因宋靖康间避乱,兄弟散处,或居莆、居漳、居潮等。五郎公由闽候官来泉郡之武荣,筑室家居,卜地筑坟,日事耕稼业,值岁不登,厥食维艰,闻海滨利薮,日易以给,乃因懿表相依迁杨子山下石井居焉。        一世祖郑绵生山品、岱二子;郑山品生黼,郑岱生木式、模。郑黼生默,郑木式生钅厉、镛,郑模生衡、命[见图]。目前石井郑氏族人已传至二十六代,“式”字行序。共有三千多人,多以办厂经商捕鱼做工为生。分为四大房祧。即:厝后[东角、郑默所传]、后慕[顶角、郑火廷所传]、西亭[西角、郑木式所传]、华亭[上下亭、郑模所传]。四支中以西亭、华亭人口最多,各有千余人;后厝、后慕各数百人。郑成功一脉属西亭分支。从一世祖至郑成功世次是:一世祖郑绵[隐石]—郑山品[隐泉]—郑木式[西亭分支祖]—郑钅厉[纯玉]—郑亮[井居]—郑掊[确斋]—郑盟[乐斋]—郑荣[于野]—郑王容[西庭]—郑士表[象庭]—郑芝龙[飞黄]—郑森[大木]。西亭分支中七世祖郑盟[乐斋]生五子:贡[悦斋]、谦[西江]、省[顺俭]、荣[于野]、志[深江],衍分为西亭支现在的五个房柱,其中四房郑荣[于野]就是郑成功的高祖父,衍派其一脉。    目前,在石井郑氏族人收藏的谱志中,最为完整的是《石井郑氏西亭长房族谱》、《石井郑氏西亭三房族谱》、《石井郑氏西亭五房份家谱》。最近又发现《石井郑氏宗族总谱》,此谱系厦门郑氏后裔郑小建来石井寻祖时带来的祖传至宝。据说到他手中已保存了六代。该稿因经年久已破烂不堪,记载自石井郑氏一世至十二世[部分十三世]总谱。内容涉及后厝、后慕、西亭、华亭四大房祧,较为全面,可惜残头缺尾,恢复很困难。据有关专家推测是明末清初的志书,至今三百多年,是迄今发现的石井郑氏最早、最完整的宗族谱志,具有十分重要的考证价值。目前正由石井延平郡王祠整理之中。    《石井郑氏西亭长房族谱》记载自一世隐石至八世悦斋[七世乐斋长子,讳贡。故称长房],然后从悦斋次子德靖[讳靖]接至二十二世为止。其中漏掉长房悦斋长子顺斋[讳德藏]一脉。    《石井郑氏西亭三房族谱》记载自一世隐石至九世[包括西亭分支]、而后从八世顺俭[七世乐斋三子,讳省,故称三房]的盛、和[过继给杨宇公之子郑钰为子],趋、化四子接至十七世[不完整]。谱中附有“本宗族谱序”[十一世孙芝鸾、芝龙各一式]、“族谱字行序”、“世系面谱”、“族谱凡例”;还附有“本房及三房私谱序”,为道光年岁次壬午蒲月郑作珍之子郑则泰[十六世]所作。    《石井郑氏西亭五房份家谱》从一世祖起修至八世,再从八世深江[讳志,兄弟居五,即五房]修至十四世[略]然后从十四世郑允德[十三世仲平次子。长子勤朴为鞋舍祖,不入本支谱。]详修至二十一世。本支谱仅为五房中的一部份而已。谱中附有“重修石井郑氏西亭五房份支图序”,为民国三十一年[1942]二十一世孙郑铁中请浙杭人陈明素写的,还附有石井郑氏行第[延平王订,十六字,十一世起。]“日明哲实作则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式”,后由铁中之父君茂再续订二十八字:“忠教传家奕世昌,名垂通德有余书,贻谋丕振光前代,昭穆万年源泽长”。    在石井民间私藏的宗族家谱志书中,至今尚没有直接发现[新发现的《总谱》待整理]有郑王容[号西庭,郑芝龙祖父]一脉的谱志,但现存的谱志中仍有郑芝龙一脉相关情况记载,且时间较早。如:《石井郑氏西亭三房族谱》在介绍八世郑荣[号于野,乐斋四子,郑成功的高祖父]之子郑王容时写道:“讳王容字 德重号西庭,以孙芝龙贵,诰赠镇国将军五虎门副总兵。妣李氏[诰封一品夫人]、钟氏、吴氏、谭氏、子士俦[钟出]士表[谭出]”。此谱为道光贰年[1822]岁次壬午蒲月,郑则泰[十六世]作序。载有十一世郑芝龙、郑芝鸾所作《本宗族谱序》二式。    石井郑氏的发达与荣耀,因郑芝龙、郑成功、郑经、郑克爽几代人的出生入死、开疆辟地、马革裹尸、浴血奋战得来的功劳与封赏分不开的。可以说,是郑成功父子将石井郑氏写入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光辉史册,他们是石井郑氏的千秋功臣和骄傲。    据谱书记载,郑芝龙的父亲郑士表[象庭]生五子:芝龙[飞黄]、芝虎[韬远]、芝麟[殇]、芝凤[羽公,官名鸿逵]、芝豹[若唐];郑芝龙生五子:森[大木]、流[重勤,承继二房芝虎为子。]恩[恩庆]、荫、袭[葵庵];郑成功[大木]生十子:经、聪、明、睿、智、宽、裕、温、柔、发;郑经[式天]生七子:克爽、克〖SX[B-*6〗[HT6”,4”]兴土、克均、克土友、克、克圻、克土高。郑克爽[晦堂]生三子:安福、安禄、安康。石井郑氏族人追随郑芝龙父子反清复明、开疆辟土、追剿海寇、抗击荷兰侵略、收复宝岛台湾等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作出了巨大牺牲。    据《明郑四世兴衰史》记载,郑芝龙降清后,朝廷先封赏后革职,并将其逮捕入狱,1661年10月将芝龙与其子渡、并家眷11人杀害于北京;芝豹被徙于宁古塔;1635年4月,芝虎奉命追剿海匪刘香牺牲;1657年,芝凤[鸿逵]病卒于金门。1658年,郑成功率师北伐,在长江口遇强台风,六妃嫔并亲子三人及男女老幼231人全部遇难。    郑成功与石井郑氏的渊源,除宗族家谱志书可作证明外,其祖宗庙宇乃千百年之香火神器,更是良好的见证。石井郑成功纪念馆旁的石井郑氏宗祠建于明洪武初年,由郑氏七世祖乐斋公第四子于野[即郑成功高祖父]主持,宗祠建于始祖隐石公鳌石山麓卜居地。该宗祠奉祀始祖隐石公暨列祖列宗神主牌,称“大祖庙”,宗祠“明季火于寇”。至清初,因年久失修,虞乱破坏,庙宇残破,“鞠为茂草”。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朝统一台湾,明郑政权归属清朝。当时康熙叹服郑成功的忠孝节烈,御笔亲书“忠臣”、“孝子”两匾,恩赐石井郑    氏宗祠。在康熙褒奖鼓舞下,石井李氏十三世孙郑缵祖等人与十四世孙郑克爽共同商谋下重建郑氏宗祠。郑缵祖撰《井江郑氏重作祠堂记》。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又颁诏书曰:“朱成功系明室遗臣,非朕之乱臣贼子,剌敕遣官护送成功及子经两柩归葬南安,置守冢,建祠祀之。”还钦赐祭奠明赐姓延平郡王郑成功,亲书挽联:“群臣有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石井郑氏宗祠西边“官阶总录”有郑成功等二十三名,东边“官阶总录”有郑芝龙等二十七名。    石井的民间收藏的宗族家谱志书和石井郑氏宗祠,虽几经风雨与战乱,湮没虫注与风侵雨蚀却仍基本完好地保存下来,并在不断地得到政府、郑氏族人和有识之士的大力保护。鳌山之下,马江之滨,郑氏子孙继承先人遗志,发扬贞忠气节,勤奋上进,文武人才辈出,历代忠贤才士,英杰济济,雄风威烈,蔚为壮观。正如石井祠堂一副对联曰:    瀚海东回,源远流长,直溯苑经世德。    杨山西峙,灵钟秀毓,克振石井宗风。  http://www.baidu.com/s?wd=%D6%A3%B3%C9%B9%A6%B5%C4%BC%D2%CA%B7&cl=3&tn=sitecnww                                 二、郑成功是中日混血儿———他的生身母亲田川氏(郑氏家谱称翁氏)是日本人。  明朝末年,吴三桂为争夺爱妾陈圆圆,以为明帝复仇为名,出关向满清借兵,结果引狼入室,反而促成了明朝的灭亡。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留下千古骂名。与此相反,京师沦陷以后的江南各地,涌现出不少精忠报国、救亡图存的志士仁人,其中首推抗清扶明到底、收复失地台湾的郑成功。  郑成功名森,字大木,原籍福建省南安县。1645年,南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尊为“国姓爷”。  明末清初之际,我国固有领土台湾被荷兰侵略者于1642年强占,台湾人民不断起义反抗,屡遭血腥镇压。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四月,郑成功率师两万五千以及数百艘战舰自金门出发,经澎湖,直取台湾。在台湾岛上人民的支持协助下,登陆后围攻荷兰总督所在的赤嵌(在今台南境内)。并击溃自巴达维亚(今印尼亚加达)前来驰援之敌,前后苦战八个多月。康熙元年(1662年)2月1日,荷督揆一被迫签字投降。至此,被荷兰帝国主义者实施了38年残酷殖民统治的宝岛台湾终于重回祖国怀抱。不幸的是,矢志复明灭清扶明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却在收复台湾五个月后一病不起。为寿不永,年仅39岁。正是:  壮志未酬身先丧,  千古遗恨泣英雄。  出乎我们意外的是,日本人对郑成功这位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却有一种特殊的尊敬感和亲近感。原来,日本文人学士在江户末期就留下了不少咏叹郑成功叱咤风云悲壮一生的诗文。如梁川星岩(1789-1858)的“不辞独力任颠扶,大木堂堂真丈夫”;四方赤良(1749-1823)的“忠义空传国姓爷,终看鞑靼夺中华”,等等。我注意到,日本人之所以对郑成功如此感兴趣,除了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吸引力外,还因为郑成功是中日混血儿———他的生身母亲田川氏(郑氏家谱称翁氏)是日本人。他生在日本,七岁时才被接回中国。  -郑芝龙在郑成功出世不到一个月就随原船离去而与田川小姐分了手  至今,在郑成功出生地平户(日本长崎松浦郡平户町),在每年郑成功忌辰那天,还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公祭。郑成功儿时的故居仍保留着昔日的原样。相传郑成功当年离日回国前亲手种植的一株椎树至今依然枝繁叶茂。一位日本友人曾示我一张记述郑成功出生的“儿诞石”的图片,并向我讲述了下面这个动人的故事:  “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有一天在平户海边拾贝壳,忽然一阵腹痛,就倚着海边一块巨石生下一个男孩,就是郑成功。这块巨石今天仍屹立在那个海边上,当地人称之为‘儿诞石",是平户的一个名胜地,慕名前往观光的人很多……”  我从日本一些资料中进一步得知,郑父芝龙在明天启三年(1623)随一艘荷兰商船到了平户,当时才19岁。在清理船货、等待顺风返航期间,借住在比他大两岁的田川小姐家中,这对青年男女很快坠入爱河并私订终身。只是郑芝龙在郑成功出世不到一个月就随原船离去而与田川小姐分了手。后来,郑芝龙成为在中日之间经常出没的海盗,直到明崇祯元年(1628)接受明廷招安,官至都督同知。1630年,郑成功被接回福建老家。  -饭泽匡的《国姓爷合战》被收入日本国民文学全集  郑成功回国后成长于富豪之家,自幼习文弄武,学剑弄枪,从青年时期就关心国家大事,研读兵书,继承儒家中忠君爱国思想,素怀灭清复明之志。他在36岁那年(1659),率领十万抗清义军围攻南京,从瓜州(江苏镇江)直逼金陵城下。为明心志写下了一首题为《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的七绝:  缟素临江誓灭胡,  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断,  不信中原不姓朱。  这首诗力透纸背,至为感人,充分显示了他的胸襟和文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郑成功短暂39岁的一生,原本是传奇性的文学素材,但只因他生在明朝末年,又是抗清英雄,故在其后二百多年的满清时代,无法像关羽、岳飞、花木兰等历史人物那样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为人传颂。号称“日本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1653-1724)曾写了一部名为《国姓爷合战》的歌舞伎剧,风靡一时,而且在日本出版界开创了一门“国姓爷文学”。其后,日本连续出版很多取材于郑成功的文学作品,形成一个系列。直到二战以后,日本出版界仍对郑成功情有独钟。不仅上田微古馆的《郑成功的盔甲》一书仍是日本男女老幼津津乐道的通俗演义,中山光义的《国姓爷合战》(1952)还被收入青少年世界名著文库。此外,饭泽匡的《国姓爷合战》(1956)也被收入日本国民文学全集。(杨照明)  http://bbs.military.china.com/jsp/pub/controler.do?event=VIEWMESSAGE&year=2006&month=3&forumid=1011&threadid=1816983&page=0      
2023-09-01 17:48:293

反清复明郑成功,其悲凉一生只为明,民族英雄的凄凉结局

大明延平王,鼎鼎大名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相信很多人都认识这个人,作为把台湾收入中华版图之人,于何时来说,都算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讲到郑成功,早年看到一句很经典的话,就是:「 ”开拓台海,功在千古,矢志抗清,至死不渝。”将郑成功整个一生的功绩以及所做之事囊括,浓缩成了这十六个字。 郑成功 郑成功驱逐荷兰, *** 的功绩,大概是可以被中华儿女传颂一辈子的。在当时的情况来说,更多的属于一种战略的转移,相对来说只是重新建立根据地,没想到这一建立就成了遗泽中华的千古功绩。仅凭这一点,就可以称之为明清无数豪杰中对中华贡献最大之人。 郑成功的一生都在为明朝而努力,不是在反清就是在反清的路上,可以说,清朝对其恨之入骨,明朝对其有愧。清朝总是想着招安郑成功,不惜以其父亲作为要挟,可见郑成功确实把清朝人给打怕了。 郑成功雕像 生于明朝即世代明朝 郑成功其实一开始是不叫这个名字的,最原本的名字是「 ”郑森”,后被赐姓为「 ”朱”,并且改名为「 ”朱成功”,因为明朝的原因,最后流传到世人耳边的就只有郑成功这三个分量极重的字。 参考: 「”朱成功系明室遗臣,非朕之乱臣贼子,剌敕遣官护送成功及子经两柩归葬南安,置守冢,建祠祀之。”--康熙诏书 从上面可见康熙本身来说,只知其朱成功,不知其郑成功。 1628年,郑成功来到这个世界上,他的父亲是「 ”郑芝龙”,说的好听点就是「 ”海上经商者”,说的稍微难听一点就是一个「 ”倭寇”,因为明朝禁海,所以郑芝龙的身份并不能冠以海商的名号。 郑芝龙 明末战乱之际,郑芝龙手中有一支武装力量,割据一方,又因为海上有荷兰人以及小股海盗在边骚扰,所以郑芝龙成功被明朝招安去海上对付荷兰人以及海盗,好让明朝专心对付国门之内的人。 在弘光政权覆灭之后,郑芝龙还有郑鸿逵兄弟俩拥护了「 ”朱聿键”称帝,史称「 ”隆武帝”,也在这个时候,郑芝龙将郑成功从暗处推向了世人的眼前,郑成功也一度受到隆武帝的赏识。 在刚刚见到隆武帝的时候,隆武帝将明朝最尊贵的朱姓赐下,「 ”毕竟自己的皇位都是人家老爹拥戴扶上去的,不给点好东西不行。”不明觉厉的郑成功自然感激涕零,在这个时候,郑成功对于明朝就有了更为清晰的归属感,即「 ”生于明,死于明”。 隆武帝 坚定拥护明朝,决意誓死抗清 郑成功的小时候,是在自己母亲身边长大的,对于自己的母亲,尊敬之余还有着超出寻常人的亲情,正是因为自己的母亲,使得郑成功完全一面倒向了明朝,跟清朝从此势不两立。 1946年,明朝战乱到了尾声,清军攻打安平,郑成功不知道事态如此的糟糕,其母亲定居在安平没有撤退。田川氏被进攻的清军 *** 后,自缢而死,等郑成功到了之后,只剩下一具尸体,整个城池一片狼藉,硝烟弥漫。 郑成功看到母亲尸体,发誓一定要为母亲报仇,一生与清朝势不两立,并且为了母亲以纯洁无暇的身体下葬,特意将母亲肚子剖开,洗干净后将其下葬。 「 ”成功大恨,用夷法剖其母腹,出肠涤秽,重纳之以殓。「 ” 郑成功一直在为明朝而奔波游走,不曾停下,但是隆武帝政权之后,始终没有一个好的根据地,郑成功为了给明朝一个大的根据地,把目光悄悄注视向了台湾。 郑成功剧照 清朝在中原大地之上逐渐稳固,明朝必须要一个根据地 「 ”台湾沃野数千里,实霸王之区。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国;使人耕种,可以足其食。”--何斌 前荷兰的管事何斌,因为债务问题逃回到了郑成功这边,跟郑成功说台湾是多么的好,是多么的富饶,并且远居海外,被一群荷兰人占据着,只要拿下来,不愁大明不复兴,郑成功心动了。 郑成功出征 一直以来,靠着厦门沿海一带来抵御清军,实际的地盘在逐渐的压缩,再没有一个合适的根据地,手下军心涣散是迟早的事,所以攻台就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1661年四月,决定拿下台湾的郑成功,率领两万余部众对台湾发起了进攻,艰难的战役之下,总算是将台湾给打了下来(详情战役请搜索「 ”郑成功 *** 经过”,在这不做言表)。 郑成功行军图 郑成功登上热兰遮城堡的东南角楼,用缴械了荷兰人的望远镜看着台湾腹地,整个台湾的面貌一览无遗,高山、丘陵、平原尽收眼底,「 ”百废待兴”四个字跳入郑成功的脑海之中。 从此,台湾正式开始了「 ”明郑统治”,这也是台湾第一次正式被纳入到中华版图之下,,尽管是为了反清寻找一个根据地。但是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开疆拓土的伟大功绩,看看如今台湾的位置,其实就知道这对中华的重要性是多么大了。 行军地理图 「 ”自古忠孝两难全「 ”,”天地君亲师「 ”取其君而不取亲 郑芝龙在隆武帝期间,投降了清朝,但是因为郑芝龙过于热情,导致清朝对这个诡计多端的商人有着天然的怀疑,所以在商量着招安的时候,直接就将郑芝龙挟持到北京城去了(自己的地盘才有安全感)。 郑芝龙还在做着清朝会给一个大官梦的时候,现实给了他狠狠一击,清朝的任命下来了,仅仅只是给了”一等精奇尼哈番「 ”。这就是一个空头衔,不存在什么官身,实际上是什么权力都没有,只是清朝用来安抚郑芝龙的。 随着郑成功反清口号的打响,清朝觉得郑芝龙有着很大的嫌疑,是不是郑芝龙想要跟郑成功唱双簧来骗清朝,认为这是郑芝龙的奸计,所以让郑芝龙劝郑成功投降。 郑成功(剧照) 郑芝龙是真的坐蜡了,他知道这个儿子是不会投降清朝的,因为母亲被清朝人 *** 致死是其一生过不去的关卡,所以肯定不会投降的,但是现在自己又在清朝的眼皮下,一想到这里,不禁悲从中来道:”我命休矣「 ”。 清军派人通知郑成功,让其放弃对抗清朝,并以父亲作为威胁,郑成功誓死不从,依旧遵循自己的想法去抗清,哪怕自己家人前来求情。 「 ”跪下涕泪涟涟称,父在京许多斡旋,此番不就,全家难保,乞勉强受诏。”--《先王实录》中记载郑成功弟弟前来求其投降 郑成功是不可能投降的,也就婉拒了自己弟弟的请求,也是因为郑成功不投降,所以郑芝龙开始一步步走向死亡,先是软禁在京城之后,后是因为儿子被捕入狱,全家都流放至宁古塔。 一条条消息冲击着郑成功的内心,郑成功一直饱受煎熬,每一次与清军血战就意味着自己的父亲离鬼门关更进一步,郑成功一直在”忠「 ”和”孝「 ”之间徘徊,在苦苦的压抑。 郑成功是郑芝龙最喜欢的一个孩子,并且对于郑成功的栽培以及宠爱,真的到了无以复加,父子之间的深情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 1661年十月初三,因为郑成功拒不投降,全家十一人被屠杀,郑芝龙也死于清人刀下。郑成功知道这个消息后不禁悲从中来,只能苦苦压抑。 郑芝龙 ”忠臣孝子「 ”一直都是古代对于男人最高的评价,但自古往往两者只能取其一,郑成功取了前者而无法取后者。 似乎老天跟郑成功开了一个很大玩笑,使得郑成功连「 ”忠臣‘也未曾取到。 台湾终成根据地,永历遭杀 *** ,一定是要有着明朝根基,来反对清朝才有意义,假如没有了明朝的最高统治者,只有一个孤零零的根据地,向谁去效忠,又有什么意义呢? 1662年,康熙年,台湾打下来之后好尊卑大举移民,将明朝的根基全部迁往台湾之际,一个不幸的消息传到了郑成功的耳朵之中,那就是永历皇帝被杀了。 永历帝被吴三桂给杀了,消息传到郑成功的耳朵边无疑是天崩地裂,因为永历帝已经是明朝最后一任皇帝了,是郑成功的效忠对象,这一死,郑成功失去了目标,也失去了奋斗的方向。 两个事情直接将年仅三十九的郑成功给打击惨了,他已经不知道自己苦苦坚持到现在是为了什么,信念都已经没有了。 郑成功铜像 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儿子与奶妈的私通「 ”,最后还生了一个儿子,内忧外患之下郑成功一病不起,享年三十九岁。 「 ”吾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顿足拊膺,「 ”以两手抓其面而逝「 ” 这位誓死效忠明朝的将领,结局竟是如此凄凉的下场。 结语: 总结郑成功的一生,就是两件事: 1. *** 。 2.抗击清军。 但是一个 *** ,就足够郑成功流芳千古,被世人铭记了,说到郑成功,就一定会说其为”两岸的民族英雄「 ”,这也是给的最中肯评价。
2023-09-01 17:48:361

郑成功的三个故事

南安石井是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故乡。那里是他祖祖辈辈居住过的地方,有他的宗亲和赖以生息的田园滨海,亦是他一家发祥之祖地。史料记载,郑成功是南安石井郑氏第十二世孙。探索郑成功与石井郑氏之宗亲渊源,了解目前石井郑氏宗族之概况,无疑是十分必要的。 研究郑成功的家世,主要依赖于大量史料和碑记等文物。而宗族家谱志书是十分珍贵的资料,目前尚存的郑成功及其家族的谱志中,主要有: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的郑氏宗谱》、《郑氏家谱》,《台湾文献丛刊》收录的《石井本宗族谱》等;最近笔者深入石井采访,得悉石井郑氏族人仍藏有多种宗族家谱志书。 中国历博馆书藏的《郑氏宗谱》,是郑成功后裔郑玉海及其子郑沂、郑泽于1920年2月14日重修的。距今已80多年,按其谱记载:郑成功是石井郑氏第十二世,郑玉海是第二十世,可见郑玉海是郑成功的八世孙,郑沂、郑泽是九世孙。该谱志从石井开基祖隐石[讳绵]第一世起,记载 二十一世,八十多年后情况则一无所知,郑芝龙一脉自二十二世之后裔概况亦湮没失考。据谱志载,重修者郑玉海,娶继室业赫那拉氏。可推测其宗支应在北方一带。《郑氏家谱》从石井第一世五郎公隐石载起,到二十世止,内容与《郑氏宗谱》基本吻合,但不载修谱者姓名及时间,谱中关于郑成功诸子孙的生卒年、职官、葬地等记载特别详细,对于研究郑成功嫡派家史有重要价值。家谱前载有郑成功父亲郑芝龙于崇祯岁次庚辰十一月朔日所志之“本宗族谱序”。《石井本宗族谱》内容综合,有谱序、祠堂联文、祖传春冬二祀仪注、名贤序、名行序、世系图谱序、谒祖序、序赠、历代人物、郑氏世谱始祖五世宗支易见图等,易见图仅载有一世到五世。载入《井江郑氏历代人物》中自十世到十五世计一百零四人。 以上三种族谱中,对研究郑成功家世最有价值的是《郑氏宗谱》与《郑氏家谱》。内容比较完整,且以反映郑芝龙——郑成功一脉派系为中心修撰,到于旁系分支则简单交休,忽略而过。由于年过境异及战乱变迁,以及史书谱志的大量流失,以上两谱所载郑成功直系后裔,已湮没失考,现难查证,须待有更新之佐证资料出现。 据石井郑氏宗族谱志记载,郑氏一世祖五郎公隐石讳绵,字原永。因宋靖康间避乱,兄弟散处,或居莆、居漳、居潮等。五郎公由闽候官来泉郡之武荣,筑室家居,卜地筑坟,日事耕稼业,值岁不登,厥食维艰,闻海滨利薮,日易以给,乃因懿表相依迁杨子山下石井居焉。 一世祖郑绵生山品、岱二子;郑山品生黼,郑岱生木式、模。郑黼生默,郑木式生钅厉、镛,郑模生衡、命[见图]。目前石井郑氏族人已传至二十六代,“式”字行序。共有三千多人,多以办厂经商捕鱼做工为生。分为四大房祧。即:厝后[东角、郑默所传]、后慕[顶角、郑火廷所传]、西亭[西角、郑木式所传]、华亭[上下亭、郑模所传]。四支中以西亭、华亭人口最多,各有千余人;后厝、后慕各数百人。郑成功一脉属西亭分支。从一世祖至郑成功世次是:一世祖郑绵[隐石]—郑山品[隐泉]—郑木式[西亭分支祖]—郑钅厉[纯玉]—郑亮[井居]—郑掊[确斋]—郑盟[乐斋]—郑荣[于野]—郑王容[西庭]—郑士表[象庭]—郑芝龙[飞黄]—郑森[大木]。西亭分支中七世祖郑盟[乐斋]生五子:贡[悦斋]、谦[西江]、省[顺俭]、荣[于野]、志[深江],衍分为西亭支现在的五个房柱,其中四房郑荣[于野]就是郑成功的高祖父,衍派其一脉。 目前,在石井郑氏族人收藏的谱志中,最为完整的是《石井郑氏西亭长房族谱》、《石井郑氏西亭三房族谱》、《石井郑氏西亭五房份家谱》。最近又发现《石井郑氏宗族总谱》,此谱系厦门郑氏后裔郑小建来石井寻祖时带来的祖传至宝。据说到他手中已保存了六代。该稿因经年久已破烂不堪,记载自石井郑氏一世至十二世[部分十三世]总谱。内容涉及后厝、后慕、西亭、华亭四大房祧,较为全面,可惜残头缺尾,恢复很困难。据有关专家推测是明末清初的志书,至今三百多年,是迄今发现的石井郑氏最早、最完整的宗族谱志,具有十分重要的考证价值。目前正由石井延平郡王祠整理之中。 《石井郑氏西亭长房族谱》记载自一世隐石至八世悦斋[七世乐斋长子,讳贡。故称长房],然后从悦斋次子德靖[讳靖]接至二十二世为止。其中漏掉长房悦斋长子顺斋[讳德藏]一脉。 《石井郑氏西亭三房族谱》记载自一世隐石至九世[包括西亭分支]、而后从八世顺俭[七世乐斋三子,讳省,故称三房]的盛、和[过继给杨宇公之子郑钰为子],趋、化四子接至十七世[不完整]。谱中附有“本宗族谱序”[十一世孙芝鸾、芝龙各一式]、“族谱字行序”、“世系面谱”、“族谱凡例”;还附有“本房及三房私谱序”,为道光年岁次壬午蒲月郑作珍之子郑则泰[十六世]所作。 《石井郑氏西亭五房份家谱》从一世祖起修至八世,再从八世深江[讳志,兄弟居五,即五房]修至十四世[略]然后从十四世郑允德[十三世仲平次子。长子勤朴为鞋舍祖,不入本支谱。]详修至二十一世。本支谱仅为五房中的一部份而已。谱中附有“重修石井郑氏西亭五房份支图序”,为民国三十一年[1942]二十一世孙郑铁中请浙杭人陈明素写的,还附有石井郑氏行第[延平王订,十六字,十一世起。]“日明哲实作则天子惟君万邦百官承式”,后由铁中之父君茂再续订二十八字:“忠教传家奕世昌,名垂通德有余书,贻谋丕振光前代,昭穆万年源泽长”。 在石井民间私藏的宗族家谱志书中,至今尚没有直接发现[新发现的《总谱》待整理]有郑王容[号西庭,郑芝龙祖父]一脉的谱志,但现存的谱志中仍有郑芝龙一脉相关情况记载,且时间较早。如:《石井郑氏西亭三房族谱》在介绍八世郑荣[号于野,乐斋四子,郑成功的高祖父]之子郑王容时写道:“讳王容字 德重号西庭,以孙芝龙贵,诰赠镇国将军五虎门副总兵。妣李氏[诰封一品夫人]、钟氏、吴氏、谭氏、子士俦[钟出]士表[谭出]”。此谱为道光贰年[1822]岁次壬午蒲月,郑则泰[十六世]作序。载有十一世郑芝龙、郑芝鸾所作《本宗族谱序》二式。 石井郑氏的发达与荣耀,因郑芝龙、郑成功、郑经、郑克爽几代人的出生入死、开疆辟地、马革裹尸、浴血奋战得来的功劳与封赏分不开的。可以说,是郑成功父子将石井郑氏写入了中国乃至世界的光辉史册,他们是石井郑氏的千秋功臣和骄傲。 据谱书记载,郑芝龙的父亲郑士表[象庭]生五子:芝龙[飞黄]、芝虎[韬远]、芝麟[殇]、芝凤[羽公,官名鸿逵]、芝豹[若唐];郑芝龙生五子:森[大木]、流[重勤,承继二房芝虎为子。]恩[恩庆]、荫、袭[葵庵];郑成功[大木]生十子:经、聪、明、睿、智、宽、裕、温、柔、发;郑经[式天]生七子:克爽、克〖SX[B-*6〗[HT6”,4”]兴土、克均、克土友、克、克圻、克土高。郑克爽[晦堂]生三子:安福、安禄、安康。石井郑氏族人追随郑芝龙父子反清复明、开疆辟土、追剿海寇、抗击荷兰侵略、收复宝岛台湾等立下了赫赫战功,也作出了巨大牺牲。 据《明郑四世兴衰史》记载,郑芝龙降清后,朝廷先封赏后革职,并将其逮捕入狱,1661年10月将芝龙与其子渡、并家眷11人杀害于北京;芝豹被徙于宁古塔;1635年4月,芝虎奉命追剿海匪刘香牺牲;1657年,芝凤[鸿逵]病卒于金门。1658年,郑成功率师北伐,在长江口遇强台风,六妃嫔并亲子三人及男女老幼231人全部遇难。 郑成功与石井郑氏的渊源,除宗族家谱志书可作证明外,其祖宗庙宇乃千百年之香火神器,更是良好的见证。石井郑成功纪念馆旁的石井郑氏宗祠建于明洪武初年,由郑氏七世祖乐斋公第四子于野[即郑成功高祖父]主持,宗祠建于始祖隐石公鳌石山麓卜居地。该宗祠奉祀始祖隐石公暨列祖列宗神主牌,称“大祖庙”,宗祠“明季火于寇”。至清初,因年久失修,虞乱破坏,庙宇残破,“鞠为茂草”。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清朝统一台湾,明郑政权归属清朝。当时康熙叹服郑成功的忠孝节烈,御笔亲书“忠臣”、“孝子”两匾,恩赐石井郑 氏宗祠。在康熙褒奖鼓舞下,石井李氏十三世孙郑缵祖等人与十四世孙郑克爽共同商谋下重建郑氏宗祠。郑缵祖撰《井江郑氏重作祠堂记》。康熙三十八年,康熙帝又颁诏书曰:“朱成功系明室遗臣,非朕之乱臣贼子,剌敕遣官护送成功及子经两柩归葬南安,置守冢,建祠祀之。”还钦赐祭奠明赐姓延平郡王郑成功,亲书挽联:“群臣有贰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石井郑氏宗祠西边“官阶总录”有郑成功等二十三名,东边“官阶总录”有郑芝龙等二十七名。 石井的民间收藏的宗族家谱志书和石井郑氏宗祠,虽几经风雨与战乱,湮没虫注与风侵雨蚀却仍基本完好地保存下来,并在不断地得到政府、郑氏族人和有识之士的大力保护。鳌山之下,马江之滨,郑氏子孙继承先人遗志,发扬贞忠气节,勤奋上进,文武人才辈出,历代忠贤才士,英杰济济,雄风威烈,蔚为壮观。正如石井祠堂一副对联曰: 瀚海东回,源远流长,直溯苑经世德。 杨山西峙,灵钟秀毓,克振石井宗风。 http://www.baidu.com/s?wd=%D6%A3%B3%C9%B9%A6%B5%C4%BC%D2%CA%B7&cl=3&tn=sitecnww 二、郑成功是中日混血儿———他的生身母亲田川氏(郑氏家谱称翁氏)是日本人。 明朝末年,吴三桂为争夺爱妾陈圆圆,以为明帝复仇为名,出关向满清借兵,结果引狼入室,反而促成了明朝的灭亡。所谓“冲冠一怒为红颜”,留下千古骂名。与此相反,京师沦陷以后的江南各地,涌现出不少精忠报国、救亡图存的志士仁人,其中首推抗清扶明到底、收复失地台湾的郑成功。 郑成功名森,字大木,原籍福建省南安县。1645年,南明隆武帝赐姓朱,改名成功,尊为“国姓爷”。 明末清初之际,我国固有领土台湾被荷兰侵略者于1642年强占,台湾人民不断起义反抗,屡遭血腥镇压。南明永历十五年(1661年)四月,郑成功率师两万五千以及数百艘战舰自金门出发,经澎湖,直取台湾。在台湾岛上人民的支持协助下,登陆后围攻荷兰总督所在的赤嵌(在今台南境内)。并击溃自巴达维亚(今印尼亚加达)前来驰援之敌,前后苦战八个多月。康熙元年(1662年)2月1日,荷督揆一被迫签字投降。至此,被荷兰帝国主义者实施了38年残酷殖民统治的宝岛台湾终于重回祖国怀抱。不幸的是,矢志复明灭清扶明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却在收复台湾五个月后一病不起。为寿不永,年仅39岁。正是: 壮志未酬身先丧, 千古遗恨泣英雄。 出乎我们意外的是,日本人对郑成功这位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却有一种特殊的尊敬感和亲近感。原来,日本文人学士在江户末期就留下了不少咏叹郑成功叱咤风云悲壮一生的诗文。如梁川星岩(1789-1858)的“不辞独力任颠扶,大木堂堂真丈夫”;四方赤良(1749-1823)的“忠义空传国姓爷,终看鞑靼夺中华”,等等。我注意到,日本人之所以对郑成功如此感兴趣,除了中华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吸引力外,还因为郑成功是中日混血儿———他的生身母亲田川氏(郑氏家谱称翁氏)是日本人。他生在日本,七岁时才被接回中国。 -郑芝龙在郑成功出世不到一个月就随原船离去而与田川小姐分了手 至今,在郑成功出生地平户(日本长崎松浦郡平户町),在每年郑成功忌辰那天,还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公祭。郑成功儿时的故居仍保留着昔日的原样。相传郑成功当年离日回国前亲手种植的一株椎树至今依然枝繁叶茂。一位日本友人曾示我一张记述郑成功出生的“儿诞石”的图片,并向我讲述了下面这个动人的故事: “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有一天在平户海边拾贝壳,忽然一阵腹痛,就倚着海边一块巨石生下一个男孩,就是郑成功。这块巨石今天仍屹立在那个海边上,当地人称之为‘儿诞石",是平户的一个名胜地,慕名前往观光的人很多……” 我从日本一些资料中进一步得知,郑父芝龙在明天启三年(1623)随一艘荷兰商船到了平户,当时才19岁。在清理船货、等待顺风返航期间,借住在比他大两岁的田川小姐家中,这对青年男女很快坠入爱河并私订终身。只是郑芝龙在郑成功出世不到一个月就随原船离去而与田川小姐分了手。后来,郑芝龙成为在中日之间经常出没的海盗,直到明崇祯元年(1628)接受明廷招安,官至都督同知。1630年,郑成功被接回福建老家。 -饭泽匡的《国姓爷合战》被收入日本国民文学全集 郑成功回国后成长于富豪之家,自幼习文弄武,学剑弄枪,从青年时期就关心国家大事,研读兵书,继承儒家中忠君爱国思想,素怀灭清复明之志。他在36岁那年(1659),率领十万抗清义军围攻南京,从瓜州(江苏镇江)直逼金陵城下。为明心志写下了一首题为《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的七绝: 缟素临江誓灭胡, 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断, 不信中原不姓朱。 这首诗力透纸背,至为感人,充分显示了他的胸襟和文采。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郑成功短暂39岁的一生,原本是传奇性的文学素材,但只因他生在明朝末年,又是抗清英雄,故在其后二百多年的满清时代,无法像关羽、岳飞、花木兰等历史人物那样成为文学作品中的主人公为人传颂。号称“日本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家近松门左卫门(1653-1724)曾写了一部名为《国姓爷合战》的歌舞伎剧,风靡一时,而且在日本出版界开创了一门“国姓爷文学”。其后,日本连续出版很多取材于郑成功的文学作品,形成一个系列。直到二战以后,日本出版界仍对郑成功情有独钟。不仅上田微古馆的《郑成功的盔甲》一书仍是日本男女老幼津津乐道的通俗演义,中山光义的《国姓爷合战》(1952)还被收入青少年世界名著文库。此外,饭泽匡的《国姓爷合战》(1956)也被收入日本国民文学全集 一 郑成功是名震中外的民族英雄。他生活在距我们三百多年前的明末清初。他率领中国人打败了强占中国台湾宝岛的苛兰人,把台湾建设得更加美丽和富饶。 郑成功是中国人,但他却出生在日本。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他的爸爸很穷,为了养家糊口从中国去了日本。接下来在日本结了婚生下了郑成功。关于郑成功的出生有以下几种传说:一种说法是郑成功的妈妈在怀着小郑成功的时候,一天依在床头睡着了,睡着睡着突然梦见自己站在大海边,她眺望着大海可高兴了,她一会抓只小鱼,一会儿又捡个贝壳,别提多高兴了。这时候突然看见一只大鱼朝她游过来,郑妈妈慌忙之间就要躲闪,谁知道那鱼一头扎进了她的肚子里。 郑妈妈一下子从睡梦中惊醒了,窗外还没有天明。这时候睡在妈妈肚子里的郑成功突然动了起来,难道他也醒了吗? 另外一种说法是郑妈妈到海边玩,捡了好多好多贝壳,天是那样蓝,海也是那样蓝,郑妈妈可高兴了。她用一根线把一只只贝壳穿了起来,做成了一条美丽的贝壳项链,她想用这串美丽的项链亲手挂在以后出生的郑成功脖子上。郑妈妈想,好多人围着郑成功说:"你的贝壳项链真好看,是谁送你的。"这时候她想郑成功会骄傲地说:"是我妈妈亲手给我做的。 郑妈妈想着想着就睡着了,但一会郑妈妈就被痛醒了。原来郑成功在妈妈肚子里听见大海的波涛声,心想那是什么啊,哗啦哗啦地真好玩,就想出去,于是就在妈妈的肚子里使劲地跑使劲地踢嘴里喊着:"妈妈,妈妈,我要出去,我要出去玩……" 三 回国以后郑成功的爸爸给他找了最好的老师,又找了好多好小朋友陪他读书。老师长着长长的胡子,戴着圆圆的小眼镜可凶了,成天拿个大板子打不认真读书的小朋友的屁股。可是郑成功却一点也不怕他,因为郑成功是最努力读书和最听话的小朋友,老师还经常当着同学们的面表扬他呢。 放学以后,他经常和小朋友一块玩,在小朋友当中他最喜欢大龙。大龙长着圆圆的脸,胖乎乎的。吃饭时一次就能吃五个大包子,但是大龙却不爱学习,所以经常被老师打屁股。每次他都撩开裤子让郑成功看他被老师打红的屁股,郑成功总是笑着说:"大龙啊大龙,如果你好好学习就不会被老师打屁股了。"~ 从此以后,在其他小朋友都在外面玩的时候,郑成功总是帮助大龙复习功课,很快大龙的学习成绩也好了,老师也不打大龙的屁股了,有一次当众表扬了大龙哩,郑成功在下面听见别提有多高兴了。后来老师知道了是郑成功帮助的大龙,对郑成功更好了,还要小朋友都向他学习哩。 郑成功不仅学习努力,而且练武术也非常刻苦。冬天练武术时非常冷,但他一想到远在日本的妈妈和弟弟,就不怕冷了,常常练得满头大汉。郑成功的武术越练越好,但他却从来不用武术去欺负别的小朋友。还用武术去帮助小朋友呢。 有一个春节,外面特别热闹。鞭炮噼噼啪啪响个不停,大街上有很多人,一些小朋友在外面放鞭炮。郑成功学习完之后,向爸爸请了假然后出去玩,这时他突然看见一个比他个头大很多的小朋友正从一个小朋友手里抢鞭炮,那个被抢了鞭炮的小朋友哇哇哭了起来。那个大个子刚想转身走,就听后面有人喊道:"不许欺负人,把鞭炮还给他。"大个子刚才被吓了一跳,因为抢别人东西都是很坏和心虚的事。但他一看,原来却是比他矮了一半的郑成功,大个子笑了:"哈哈,你是谁呀,关你什么事,走开走开。"只见郑成功小手一动,身子一翻连续做了几个鹞子翻身,做了一个亮相定住,脸不红心不跳:"把鞭炮还给别人,要不我就不客气了。"郑成功说,大个子被吓了一大跳说:"你是谁"。郑成功立住身子大声说:"我是郑成功"。大个子说:"原来你就是郑成功,别打我别打我,我把东西还给他还不行"。说完把鞭炮还给小朋友,一溜烟就跑得没影了。这时大龙和几个小朋友听到动静都跑了过来,当听完郑成功说完之后,大龙问:"你该不会打人吧"。郑成功笑了 "我们学武术只是为了强身健体,我才不会打他,只是吓唬吓唬他,让他有个教训,以后别再欺负别的小朋友。"那天郑成功和所有的小朋友玩得可开心了,他们放了好多好多鞭炮,把他们耳朵震得嗡嗡直叫。他们这个新年过得真好。 四 冬天下了好多好多的雪,春天开了好多好多的花。很多年过去了,郑成功长成了个大小伙子,郑成功的爸爸终于把他妈妈和弟弟从日本接回来了,郑妈妈头发都白了,郑成功和妈妈抱在一起放声大哭,他们是想起了在日本小郑成功帮妈妈给别人洗衣服的情景,想起了这么多年郑成功每天躲在被窝里偷偷喊妈妈的情景。爸爸搂着已经长高的弟弟在一旁看着,眼睛里也充满了眼泪。 这一年明朝灭亡了,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在一座高山上上吊死了。清朝的军队,占领了北平(解释:北平为现在的北京)。由于郑成功的爸爸他们都是明朝人,后来郑成功的爸爸又当了明朝的大官,所以清朝就派了好多好多军队来福建打他们,他们要把福建也占领让他成为清朝的地方。 清朝的军队在海上派了好多大船,在陆地上又派了好多拿刀的士兵向福建浩浩荡荡地杀来。郑成功的爸爸也和他的"郑家军"做好了打仗的准备,他们爬上了好多好多的山头,偷偷放上大石头,又偷偷在树上埋伏了好多拿着弓箭的人,只等清军一到就开始打仗。清军的大队人马刚走到一个山后,就听一声炮响,大石头象暴雨般地砸了下来,树上的弓箭手也嗖嗖的直放箭。清朝的军队被杀得尖喊成一片,赶紧往回跑。 郑成功的爸爸和他率领的"郑家军"非常高兴,他们吃了好多的菜,喝了好多的酒来庆贺。清军一看打不过郑家军,怎么办?率领清军的征南大将军,贝勒博洛连觉都睡不着,头发也搔掉了好几根,终于想起了一个坏主意。他派人去骗郑成功的爸爸说,如果郑爸爸投降,就给他大官做,而且不杀他们性命。郑爸爸于是就相信了,只带了几个人去了清军大营,谁知道刚进清朝军队的大营,只见贝勒博洛两撇小胡子向上一翘,恶狠狠的喊:"来人呀,快把他们给我绑起来,别让他们跑了"。郑爸爸他们这才知道上了当。 郑成功一听说爸爸给清军抓去了,非常生气。因为他最恨不讲信用的人。他派了好多"郑家军"去救爸爸,但郑爸爸早就被偷偷地给送到北平去了。 五 郑成功后来又组织了一支由好多好多人组成的军队,去打清朝的军队。在出发前他们规定了好多好多纪律,比如说:不准伤害妇女和小朋,还有老人;不许抢别人的东西等等。因为他们的军队守纪律,又不抢老百姓的东西,所以很快就从福建打到了南京,他们打了好多好多胜仗。每天郑成功骑着他的大马,腰里挂着宝剑和士兵们一起前进,所以大家打仗都很有劲。"郑家军"很快就围住了南京,南京的城外密密麻麻都是"郑家军"的人。但是清朝很快就派了大队带着刀的士兵来,那天晚上,郑成功和他的士兵正在睡觉,就听见外面杀声震天,原来清朝的军队趁着晚上偷偷来袭击"郑家军"。郑成功和他的部下们奋勇抵抗,但由于没有一点准备,他们被杀了好多好多人,没有办法只好从南京一直撤退到了福建。 回到福建后郑成功非常生气,因为打仗死了好多好多人。不过经过很长时间他才明白,打了很多的仗,死了好多中国人(解释:清军也是中国人),不应该让中国人自相残杀。 这时,和福建一水相隔的台湾被荷兰人占领了,他们在台湾岛上横行霸道,还经常欺负老人和小朋友,他们让中国人背上大石头运到很远的地方,路上还不给饭吃,谁要在地上喘口气,他们就用大皮鞭抽打中国人。台湾岛上的中国人没有一件好衣服穿,吃不上一顿好饭,就连脚上的鞋也是露出几个脚趾头的。小朋友们一个个面黄肌瘦,一个玩具也没有。 郑成功听到这个消息后非常生气,因为台湾从来就是中国人自己的地方,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外国人还能横行霸道,不给中国人饭吃,还让中国人给他们干活。 郑成功几天没睡好觉了,他靠在窗前,眼望着大海,那目光仿佛越过了大海,看到那里的老人和小朋友手里拄着小棍拿着小碗,沿街要饭的情景。看到在烈日炎炎的山上中国人干活时背上被皮鞭抽打出血的情景,究竟怎么办? 六、 郑成功经过认真考虑,决定出兵去解救台湾,让台湾的人民都有饭吃,都有衣服穿,小朋友都高高兴兴地去上学。郑成功好几天没睡觉了,他在干什么呢?在郑成功的房里,他正在地图上画出作战的计划。他的两眼通红,充满了血丝,充满了对荷兰侵略者的仇恨。~ 郑成功很快就准备好了几十艘大船和好多和他一样仇恨荷兰侵略者的士兵,士兵们在操场上训练时没有一个人偷懒,因为他们的心里都装着祖国,都装着台湾岛上的受苦受难的老百姓。 大船终于开了,这些船将要驶向台湾,去赶走荷兰侵略者。码头上站满了前来欢送的老百姓。郑成功和士兵们都激动地哭了。 郑成功他们的大船在晚上悄悄驶向了台湾宝岛,但不巧正被个值勤的荷兰士兵看见了,这个大鼻子老外怀里抱着枪本想美美地睡上一觉,却不巧一只蚊子叮了大红鼻子,他嘴里叽哩咕噜说着我们听不懂的外国话,站起来打蚊子,一抬头却发现了驶来的几下艘大船,那几十艘大船在夜色下就象几十把扎进敌人胸膛里的利剑。 大鼻子哨兵着急了,一边往回跑一边用半生不熟的中国话喊:"不好了,不好了,有军队打过来了"。 台湾岛上的荷兰军队用火炮去打郑成功他们的大船,但都在离船很远的地方炸响了,"轰隆隆,轰隆隆",一点都没打着船,只在海面上掀起了一阵阵浪花。原来郑成功早就在地图上标好了敌人火炮的距离,所以火炮当然就打不着他们了。 郑成功他们的大船一靠岸,船上的士兵就象天兵天将一般冲了出来,他们把荷兰鬼子赶得满山乱跑,最后钻进一个石头做的城堡里不敢出来。台湾岛上老百姓听说郑成功的军队到了都拿出自己的一点点粮食和酒跑出来给"郑家军",并围着他们高声欢呼。老百姓们哭呀喊呀,那都是高兴的眼泪。整个台湾岛沸腾了。一个荷兰士兵想看看外面怎么这么热闹,谁知道刚一伸脑袋,就被一个小朋友用弹弓打在眼珠子上痛得嗷嗷叫,脑袋又缩回去了。逗得大家哈哈直笑。 城堡里的荷兰人死不投降,但郑成功也没有下命令去打城堡,因为那样要死很多很多中国人。只是叫人把城堡团团围住。这样过了几天城堡里的荷兰人没水喝也没饭吃,饿得走道都象喝醉了酒似的,一扭一扭的,于是就投降了。 从此,宝岛台湾又回到了中国母亲的怀抱。那里的人们又过上了幸福的日子。现在台湾为了纪念郑成功建设了很多他的庙,还把每年的七月十二日作为纪念他的日子。 回答者: 牙齿牙齿 - 经理 四级 9-8 19:15 郑成功原名森,福建南安人。明隆武帝曾赐姓朱,名成功。因此后人多以「国姓爷」或「郑成功」加以称呼。 郑成功父亲郑芝龙早年浪迹四海,亦商亦盗。最后不但成为闽南首富,还当上福建总兵。当他旅居日本平户时,与当地女子田川氏结婚,生下郑成功。这也就是为何日本人始终很尊重郑成功的主因。 7岁时,郑成功从日本返回中国,开始接受儒家教育。 21岁的那年(1644),清军入关,明朝灭亡。随之而来的是父亲降清,生母受辱自杀的变故。郑成功遭受空前未有的打击,跑到孔庙,烧毁儒服,以孤臣孽子自况,下定决心弃文从武,反清复明。 从明永历元年(1647)到永历13年这段时间里,郑成功在福建一带组织义军,连络反清势力,与清廷做殊死战。清人视他为眼中钉,用尽方法,包括逼迫郑芝龙以亲情向他招降。郑成功基于民族大义,坚予回绝。并且率军攻打南京。最后却因战略失策,不幸败战而回。
2023-09-01 17:48:463

20个古代英雄简介,100

1、姜子牙商末周初,政治家、军事家、韬略家,周朝开国元勋,兵学奠基人。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武官名),尊称太公望,成为首席智囊,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成为周国军事统帅。2、秦始皇嬴政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重用李斯、王翦等人,自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起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朝。秦始皇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3、商鞅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公子虔诬为谋反,战败死于彤地(今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西南)。尸身被运至咸阳车裂,全家被杀。4、李世民唐朝第二位皇帝(626年—649年在位),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唐朝建立后,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册立为皇太子。八月初九日,唐高祖李渊退位,李世民即皇帝位,年号贞观。在位初期,听取群臣意见,虚心纳谏。对内文治天下,厉行节约,开创“贞观之治”。5、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吴元年(1367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 为号召,派遣徐达、常遇春举兵北伐,以推翻元朝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即皇帝位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在位期间,政治上,强化中央集权,在他的统治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
2023-09-01 17:48:543

郑成功39岁猝死,为何临终前下令杀死自己的妻子、长子和孙子呢?

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那一年,也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当年的五月他就病逝了,正值39岁的英年。郑成功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军事家,他率领郑家军从荷兰侵略者手中收复了沦陷三十八年的宝岛台湾,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是个名副其实的民族英雄。可是英年早逝,确实让人惋惜。他的猝死有很多原因,比如对台湾水土不服,常年作战劳累生病。有关资料记载,郑成功为取得粮食而发动的战争,从永历三年(1649年)算起到永历十五年(1661年),在这十三年之中一共发动了四十四次之多,可以说是相当的惊人!这还没算上北伐与和清军的攻城战斗。但如果对他的死深究的话,君亡、父死、子乱是导致他如此年轻就去世的原因。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是一位商人。他们祖籍福建泉州,郑芝龙18岁时与兄弟一起到澳门的舅父黄程那里学习经商。他多才多艺,通日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多种语言,且热心学习剑术,还会演奏西洋乐器。郑芝龙非常有生意头脑,后来发展成为拥有福建沿海实力最强大的武力和商业的团队首领。他的手下有数万人,经营走私与劫掠事业,横行于台湾海峡,一直往返在日本和中国之间进行贸易。天启三年(1623年)郑芝龙奉命押送一批货前往日本。他善于结交朋友,在日本平户港登陆后,他很快就认识了一位华侨铁匠,名叫翁翊皇。郑芝龙经常到铁匠翁翊皇家走动,没过多久,便进入当地的华侨圈,成为华侨们各种社交场合的熟客。铁匠翁翊皇有一个日籍继女田川氏,她是日本肥前平户岛主田川七左卫门的女儿,名叫田川松子,当时才17岁,正值花样年华,外貌美丽动人。俊朗潇洒的郑芝龙,第一次看到她时便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就这样,他们彼此爱慕,不久便结为夫妻。郑芝龙之前曾娶过一个妻子陈氏,因此,田川氏只能算是郑芝龙的继室。他们结婚的第二年,便有了一个儿子,郑芝龙给他取名“福松”。“福”代表不要忘了他的家乡——福建,“松”是希望他像松柏一样,长命百岁。郑福松就是郑成功的本名。当时日本的幕府专横跋扈,尤其对华侨进行剥削迫害。郑芝龙发起对幕府的反抗,后来走漏风声,起义失败,为了躲避风头,不得已逃到了台湾。当时郑成功刚满月,所以,郑成功一直跟母亲生活在日本,在七岁时,才由父亲接到跟前,但是当时日本不准日本女子出国,母亲就留在日本。
2023-09-01 17:49:374

郑成功的主要事迹

东南抗清,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创建明郑。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2023-09-01 17:50:238

明明是中国人的郑成功,为何有人说他出生在日本?

因为郑成功是中日混血,他的母亲是日本人田川氏,郑成功六岁之前一直跟随他的日本母亲生活在日本。郑成功的母亲之所以会是一名日本人则要从他父亲郑芝龙的事迹开始说起。郑芝龙出生于福建沿海地区,他在长大之后以经商为生,其中经常涉及海内外贸易。当时有一位颇具势力的商人李旦,其主要从事业务就是海外贸易。郑芝龙为了能够拥有更好的发展便加入到李旦门下,因他做事颇为牢靠,故而颇得李旦倚重。得益于李旦的重用,郑芝龙作为海商的名声越来越显,仅数年时间他便成为沿海地区富甲一方的巨商。在经商过程中,郑芝龙经常需要前往越南、日本等地进货、卖货。因为他的身份与影响力,当时日本当局对他十分重视。当时日本境内主要从事对外贸易的场所是平户藩,该地藩主为拉拢郑芝龙还为他在平户置办了住所。不仅如此,这位藩主还将名下一个家臣的女儿给许配给了郑芝龙。这位被平户藩主许给郑芝龙的日本女子就是田川松,她在与郑芝龙成婚之后并未被带回中国,而是一直留在日本。就在他们成婚的第二年田川松便生下一个儿子,也就是郑成功。出生之后郑成功便一直与他母亲生活在日本平户,直至六岁时才被郑芝龙带回福建,这之后郑成功便一直在福建生活、读书。这期间郑芝龙先是归降于明朝,后又向投诚于清朝。郑芝龙投降清朝之后曾多次要求郑成功与他一样归顺清朝,但是郑成功却始终坚持抗清。因为他拒不投降的态度引来了清军的剧烈打击,经过多年对战实力不敌的郑成功决定前往台湾。当时被荷兰驻军掌控的台湾最后在郑成功军队的进攻下成功被收复,之后郑氏便在台湾定居了下来。
2023-09-01 17:50:596

郑成功怎么死的?

郑成功是病死的。郑成功在收复台湾的同时,也接到凶信,说他父亲被家奴伊大器告发,伊大器称郑芝龙和郑成功之间不时有书信往来,图谋不轨。清朝廷震怒,将郑芝龙全家处死。郑成功听到消息后,捶胸顿足,望北恸哭道:“你要是听我的劝告,怎么会招来杀身之祸?”不久郑成功又得知,叛将黄梧在自己家乡挖了郑氏祖坟,郑成功更是捶胸拍案,整天哀伤恸哭。他咬牙切齿发誓说:“人活着结下怨恨,与死者有什么关系呢?要是有一天我领兵打回去,我不一寸寸地将你碎尸,我就枉作人间大丈夫了。”郑成功的愿望在14年后实现,郑经攻陷漳州时,也挖了黄梧的坟鞭尸,替父亲雪了恨。1662年4月,南明兵部司务林英削发为僧,从云南逃到台湾见郑成功,向郑成功哭诉道:“皇上(永历帝)听信奸相马吉祥、逆戚李国泰之话,避居缅甸。现在吴三桂攻缅,缅王已将皇上献给吴三桂,听说已经被吴三桂杀害了。”郑成功听罢,更是痛哭不已。郑成功天天登高眺望澎湖方向有船来否,因而患上风寒,到了第八天,突然发狂地喊叫道:“吾有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也?”既而用两手抓面而逝。所以,《台湾通志》上说郑成功是死于感冒风寒。扩展资料郑成功北伐:郑成功北伐又称郑成功北伐金陵,是指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到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六月,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的郑成功联合大陆西南地区的南明永历政权和东部的张煌言一起北伐抗清的军事行动。从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五月到顺治十六年(1659年)四月,郑成功先后三次出师北伐,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北伐最终还是失败了。张煌言最后在舟山被清兵骗到陆地被杀,而郑成功最后从荷兰人手里收复了台湾,建立明郑王朝。郑成功率部坚持抗清十余年,成为南明军中的一支主力。后经养精蓄锐,军力大增,达到鼎盛时期。从清顺治三年(1646年)起,郑成功就主动进攻,先后发起攻打海澄、泉州、同安、云霄、诏安、潮阳、漳州、潮州诸战役,取得了一系列胜利。清顺治年1650年夺取厦门建立了据地。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四月,郑成功在稳定了东南局势以后便没有了后顾之忧,然后召诸参军集议中兴大计。他手下吏官潘庚钟、工官冯澄世和参军陈永华都主张进军江南以号召天下。郑成功认为此法可行,随后派人前往广西请桂王旨,希望永历政权令孙可望、李定国集滇、黔、粤、楚等西南各省的南明之师,出洞庭湖而会师江南,以分其势。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
2023-09-01 17:51:3411

关于日本战国时期人的身高

兄弟,我来告诉你吧,我研究日本战国史3年了。不光战国史,侵华史我也研究(当然是血债累累,我就不说了)。日本战国人的身高织田信长 172CM德川家康 160CM丰臣秀吉 155CM本多忠胜 144CM(家康说老弟,你还不矮么!)山县昌景 140CM上杉谦信 158CM伊达政宗 159CM长宗我部盛亲 180CM(哇塞!比我都高!)那个所谓最高的斋藤义龙不过175CM武田信玄 162CM池田辉政 134CM(不要怀疑,那是女人都在这个身高左右,当然辉政不是女人)德川吉冈 124CM(他有病,不要管他,不是骂他,真有病,发育不良)丰臣秀赖 168CM真田幸村 156CM石田三成 160CM织田市 149CM这些数据是我经过多方整理得出的,参考而已,不要太激动!我看过幕末的一张照片,有两个武士身高和野太刀一样高,有一个还没刀高(PS:野太刀高150CM左右,也有大的202CM呢,你觉得他拿的是那个刀?)日本的身高增长是近代的事情,古代时日本人就很矮,这个没有歧视的!中国人么,好了伤疤忘了疼,对于以前的日本史,中国还是挺公正的!
2023-09-01 17:52:387

有雄心壮志的英雄人物即事例

报效祖国宏愿——华罗庚华罗庚是一位靠自学成才的世界一流的数学家。他仅有初中文凭,因一篇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得到数学家熊庆来的赏识,从此华罗庚北上清华园,开始了他的数学生涯。 1936年,经熊庆来教授推荐,华罗庚前往英国,留学剑桥。20世纪声名显赫的数学家哈代,早就听说华罗庚很有才气,他说:“你可以在两年之内获得博士学位。”可是华罗庚却说:“我不想获得博士学位,我只要求做一个访问者。”“我来剑桥是求学问的,不是为了学位。”两年中,他集中精力研究堆垒素数论,并就华林问题、他利问题、奇数哥德巴赫问题发表18篇论文,得出了着名的“华氏定理”,向全世界显示了中国数学家出众的智慧与能力。 1946年,华罗庚应邀去美国讲学,并被伊利诺大学高薪聘为终身教授,他的家属也随同到美国定居,有洋房和汽车,生活十分优裕。当时,不少人认为华罗庚是不会回来了。 新中国的诞生,牵动着热爱祖国的华罗庚的心。1950年,他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裕生活,回到了祖国,而且还给留美的中国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他在信中坦露出了一颗爱中华的赤子之心:“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虽然数学没有国界,但数学家却有自己的祖国。 华罗庚从海外归来,受到党和人民的热烈欢迎,他回到清华园,被委任为数学系主任,不久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从此,开始了他数学研究真正的黄金时期。他不但连续做出了令世界瞩目的突出成绩,同时满腔热情地关心、培养了一大批数学人才。为摘取数学王冠上的明珠,为应用数学研究、试验和推广,他倾注了大量心血。 据不完全统计,数十年间,华罗庚共发表了152篇重要的数学论文,出版了9部数学着作、11本数学科普着作。他还被选为科学院的国外院士和第三世界科学家的院士。 从初中毕业到人民数学家,华罗庚走过了一条曲折而辉煌的人生道路,为祖国争得了极大的荣誉。中国第一飞机设计师 制造家和飞行家冯如冯如(1884-1912),原名冯九如,字鼎三,1884年1月12日(清光绪九年农历十二月十五日)出生于恩平牛江杏圃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年时曾在乡间私塾就读数年,辍学后居家务农。1898年,冯如16岁时,父母就为他成婚,妻子是恩平大沙岗坪乡竹林村梁三菊。由于生活困难,冯如在1899年辞别了父母和婚后不久的妻子,跟表亲伯母的弟弟吴英兰,远涉重洋到美国三藩市(旧金山)谋生。天资聪颖多幻想冯如在村中的私塾读书时,非常勤奋,学习成绩在同班同学中名列前茅。他在写作时常常流露出许多幻想,并提出许多令人思考的问题。如小鸟为什么会飞上天呀,为什么可以在天空中翱翔自如呀,为什么可以飞快飞慢,甚至有时可以停留在空中呀,等等。老师看到他的这些作文,称他是“富有幻想的孩子”。冯如还经常创造出一些新奇的玩具。他制作一只像大鸟的风筝,两只翼吊着两个小木桶,当风筝乘风徐徐升上天空后,小木桶变成小风袋,起到平衡飞翔的作用,看得村中大人、小孩连连称奇。他还用一个火柴盒造一只小船,放在鱼塘中,让风吹着飘来飘去,人们都称赞他有办法。醉心飞机制造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创制飞机成功的消息轰动世界。20岁的冯如被这一发明所吸引。他身在海外,感受到被列强欺凌的滋味。他想到,列强之所以敢欺凌我们,就是凭借那些坚船利炮。飞机在军事上的作用很大,于是他决心献身飞机制造事业,将来好为祖国发展航空事业服务,使祖国强盛起来。从此,他有空就到图书馆、书店和朋友家中,搜集、查阅有关飞机原理的图书资料,开始研制飞机模型。年青的冯如虽有创业的雄心壮志,但没有创业的资本。为了解决资金问题,他于1906年从纽约来到三藩市,动员侨胞投资开设机器厂制造飞机。冯如的赤诚之心,激发了华侨青年朱竹泉、朱兆槐(台山人)、司徒碧如(开平人)等人的为国创业之心。他们不仅愿意出钱,而且愿意做徒弟跟着冯如一起研制飞机。在华侨的支持下,冯如他们终于办起了飞机研制厂。在工厂里,师徒们昼夜不息,埋头在设计的图纸堆中,图纸出来了,就制造模型,在师徒们的努力下,飞机的内燃机首先制成了。1908年5月,第一架飞机制成了。他们异常兴奋,冯如更好似自已的孩子出生那样高兴。他认真思考和策划着试飞的事情,其他人也认真做准备工作,随后,他们把飞机运到打林可市的麦园试飞。但是飞机试飞失败了。1908年9月,第二架飞机制成后,他们又进行试飞——改进——再试飞,但一连五次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飞机飞起几丈高就摔下来,飞机毁坏,幸未伤人,但让冯如看到了成功的希望。很多资助者看到屡屡失败,也丧失了信心,不愿再资助了。在处境极端艰难时,冯如又接连收到父母的来信,催促他回国。“飞机造不成,誓不回国”,冯如立下了誓言。冯如毅然给父母回信说:“望双亲原谅,待飞机造成后,即可回国。”他带领徒弟们节衣缩食,继续筹集资金,改进飞机设施。但是,飞机又该怎样改进才可达到要求呢?一天,他偶然看到几只老鹰在空中展翅盘旋,升降自如。他沉思良久,突有所悟,迅即向邻居借来一只白鸽,仔细地用尺计量鸽子身躯和两翼长度的比例,从中得到了启发。于是他高兴地对徒弟们说:“这下飞机有成功的希望了!”成就轰动海外1909年秋,一架听人操纵、升起降落达到设计要求的飞机制造成功了。9月16日、22日两天,冯如驾着新改进的飞机在皮德蒙地区作了两次成功的短程飞行,23日《旧金山观察报》在第一版用大字号标题加以报道,称冯如为“天才人物”,并惊叹:“在航空方面,白人已落后于华人”那时,孙中山先生适在美国,也亲临现场观看。他赞扬冯如爱国图强的精神,并高兴地说:“爱国救国,大有人在!”孙中山的话,给冯如以极大的鼓励。那些以前曾资助过冯如制造飞机的华侨,又恢复了信心。在华侨的支持下,一家以制造飞机为主的“广东制造机器公司”正式成立了,冯如担任总机械师。果然,冯如没有辜负孙中山先生及广大侨胞的期望。1910年10月,美国人在旧金山举办“国际航空飞行比赛”。冯如驾着他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参加比赛,冯如的飞机以211米的高度、时速105公里、飞行32公里的成绩,超过所有参加比赛的飞机,夺得比赛第一名,国际飞行协会发给他优等证书。当时,各地报纸均突出地报道了冯如这一奇迹,冯如的名字也轰动海外,华人因此而扬眉吐气。当时,美国人想用重金招聘他,把他永远留在美国;英国一个航空业老板也想用黄金购买他的飞机设计技术资料,冯如都拒绝了。后来美国人竟企图否认冯如设计制造飞机的专利权。冯如据理驳斥,对这些美国人嗤之以鼻。他只想为中国人争气,报效祖国。技术献给祖国1911年2月,冯如带着朱竹泉、朱兆槐、司徒碧如等全体制造厂的人员、飞机设备和造好的飞机,返回祖国。他们计划在广州举行飞行表演,借以向祖国人民宣传飞机制造工业的重要意义。但是昏庸腐朽的清政府竟指责他与革命党人有联系,而不准他表演。冯如和“广东制造机器公司”的股东们,振兴中华航空事业的爱国热情虽受打击,但他们仍以“壮国体,挽权利”为宗旨,把从美国搬迁回来的“广东机器制造公司”在广州挂牌,制造机器和飞机。公司改名为“广东飞行器公司”,冯如是创办人之一,并担任总机械师。曾立下“飞机造不成,誓不回国”誓言,也向父母许下“飞机制成,即可回国”诺言的冯如,在“广东飞行器公司”安排就绪后,于1912年5月左右,回到久别的故乡,探望离别十多年的双亲和妻子。一家团聚,冯如十分高兴,他带齐家人,跑到恩城“艳芳”照相馆照相留念。不幸失事牺牲辛亥革命爆发,冯如毅然投身革命。清王朝倒台,中华民国成立,冯如有了新的希望。1912年,冯如向当时的陆军司令申请做飞机飞行表演,喜获批准,同年8月25日上午11时,广州上空阳光灿烂,近郊的瘦狗岭、燕塘,成千上万的人翘首观望。冯如心情激动地驾着飞机,凌空而起,翱翔自如。地面上欢声雷动,掌声不绝。这时,冯如正让飞机飞得更高,只见机身急剧震动,头高尾低,失去平衡,机身倾侧。当时又没有控制身体的座带和降落设备,致使冯如被抛出机座坠地,身受重伤。他在医院醒过来对徒弟们说:“我死之后,你们不要为这次事故而丧失信心。”冯如终因救治无效而牺牲,时年28岁。事后检查,这架飞机因闲置一年,有些机件生锈,以致操纵器失灵而发生事故。冯如殉难后,9月24日,军政府举行追悼大会,并对其家属予以抚恤。11月16日,临时大总统发出命令,“以少将阵亡例给恤”。冯如遗体葬于空军坟场,现迁葬于黄花岗七十二烈土墓左侧,建有纪念碑一座,供后人瞻文天祥 宁死不屈董存瑞 舍身炸暗堡李四光摘掉了中国贫油的帽子; 邓亚萍小球(乒乓球)为国家赚来无数荣誉; 抗日英雄赵一曼 陈露,中国第一位世界女单滑冰冠军
2023-09-01 17:53:021

郑成功的母亲可能叫什么

1624年8月27日,日本妇人田川氏在平户一处名为“千里浜”的海滩捡拾海贝、海菜时,忽然感到腹痛难忍,便急忙走到一块岩石上,很快就生下了一个男孩,这个男孩就是她的长子郑成功。后来人们便将这块石头叫做“儿诞石”(又叫“生儿石”)。 郑成功原籍福建南安石井乡。其父郑芝龙是一个海商兼海上走私集团的头目,一生共有5位妻子,其中第二位妻子田川氏(也称翁氏)是日本人。当时日本当局对郑芝龙很重视,平户藩主松浦也送宅邸给他居住。明朝天启三年(1623 年),郑芝龙到日本做贸易时,与当地女子田川氏结为夫妻。 郑成功的童年是在日本平户度过的,7岁时离开母亲只身回国,住在福建南安安平镇(今晋江安海镇)。后来田川氏与日本当局交涉,达成协议留下次子七左卫门在日本,她自己渡海到福建郑氏祖居,照顾郑成功的生活和学习。1644年明亡后,郑芝龙一家拥戴故明唐王朱聿键,在福州建立了隆武政权。在郑芝龙兄弟子侄们中,大多数人出于私利,拥兵观望,消极抗清。只有郑成功义无反顾,决心以身许国。 郑芝龙降清后,曾多次奉新主子之命招引郑成功降清,均遭到郑成功的坚决拒绝和严厉斥责。得知隆武帝朱聿键及其后妃遇难的消息后,郑成功命全军缟素,设灵牌望北哭祭。 不久清军攻至安平,郑芝龙等人被清军挟持北上。清军又在郑氏老家抓住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亦欲挟其北上。但“成功生母倭妇翁氏手持剑不肯去,强之再四亦不行”。最后她毅然用剑剖腹而死,时年45岁。 郑成功得知母亲自杀身亡的消息后悲痛万分,他立即率兵赶到安平。郑成功料理了母亲的丧事后,将自己的儒冠、儒服烧掉,发誓终生为抗清复明而献身。
2023-09-01 17:53:141

中国历史上的英雄人物

1、文天祥——抗元名臣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陵(今属江西吉安)人,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2、张自忠——著名抗日将领张自忠(1891年8月11日-1940年5月16日),字荩臣,后改荩忱,汉族,山东省临清人,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中国国民党上将衔陆军中将,追授二级上将衔,民族英雄。1937年至1940年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1940年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不幸牺牲。3、戚继光——抗倭名将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卒谥武毅。汉族,山东蓬莱人(一说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微山县鲁桥镇)、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同时,戚继光又是一位杰出的兵器专家和军事工程家,他改造、发明了各种火攻武器;他建造的大小战船、战车,使明军水路装备优于敌人;他富有创造性的在长城上修建空心敌台,进可攻退可守,是极具特色的军事工程。4、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5、岳飞——抗金名将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赵构和宰相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催令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岳飞是南宋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结了“联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民间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以收复失地;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以示对岳家军的由衷敬佩。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岳飞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戚继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自忠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天祥
2023-09-01 17:53:2514

郑成功简历

郑成功(1624年-1662年),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民族英雄。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清兵入闽,其父郑芝龙迎降,他哭谏不听,起兵抗清。后与张煌言联师北伐,震动东南。郑成功一生,抗清驱荷,以赶走荷兰殖民主义者、收复祖国领土台湾的业绩载入史册,海峡两岸均立像树碑纪念。有《延平王集》行世。中文名: 郑成功 别名: 郑森 国籍: 中国 民族: 汉族 出生地: 日本九州平户藩 出生日期: 公元1624年8月27日 逝世日期: 公元1662年6月23日 职业: 军事家、政治家 主要成就: 驱逐荷兰人,收复宝岛台湾 父亲: 郑芝龙 母亲: 田川氏(日本人) 爵位: 延平郡王 郑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际收复台湾之名将。福建南安人,郑芝龙子。出生于日本,初名福松;七岁归国就学,塾师奇之,为他取名曰森,指为可造之材;十五岁后入太学,为监生;仰慕钱谦益,因执贽为弟子;钱谦益甚重之,乃号其字曰大木,许其将为栋梁之选。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四月,太学解散,郑森归闽。 同年闰六月,皇裔朱聿键依郑芝龙而建国福州,改元为隆武元年(1645年)。郑芝龙即“命其子郑森为隆武帝侍卫”。当时,郑芝龙的弟弟“鸿逵引其子肇基见于王,王赐之姓。芝龙闻之,亦引森入见,王奇其貌,与语,大悦之,抚森背曰:‘恨朕无女妻卿;当尽忠吾家,无相忘也"。赐国姓,名成功,命为御营中军都督,仪同附马都尉,宗人府宗正;自此中外称之为国姓”。其时,“日本国王闻芝龙贵宠,亦送翁氏(即田川氏)至安平”;“田川氏遂痛舍七左卫门(郑成功弟),于隆武元年(西元1645年)十月得至福建安海镇安平城。成功还里省母,其母以事君秉诚竭忠教之。成功因立大志,以中兴明室为己任,乃彻夜写作《恢复大业治兵筹饷锐精兵器之要策》一疏,送上隆武帝阅览”(台湾“三军大学”1972年编著《中国历代战争史?卷十七》)。 隆武元年十二月,隆武帝亲征,经延平府至建宁府(今福建建瓯市)。 隆武二年二月,隆武帝由建宁府回驻延平。郑成功“常与隆武帝谈到国家的前途,军事的利弊,说到激昂慷慨的地方,君臣甚至于抱头痛哭”。此时,“隆武帝知郑氏不足以有为,决心出汀州入赣州与湖南为声援。二月,帝至延平,芝龙不欲帝出,即率军民数万人遮道呼号以留之,隆武帝遂驻在延平”。有一天,成功见隆武帝愁坐,因跪奏曰:“陛下郁郁不乐,得毋以臣父有异志耶?臣受国厚恩,义无反顾,臣以死捍陛下矣。” 三月间,“赐姓成功条陈:‘据险控扼,拣将进取,航船合攻,通洋裕国"。隆武叹息”;下旬,“吉安陷,郑彩弃广信(治今江西上饶)奔入关(今福建武夷山分水关),未几抚州陷……报至行在,大震;上削彩职,戴罪图功”,“命郑成功自延平出兵西上,收拾郑彩余众,进守邵武西之分水岭(光泽县与其西江西抚州等地交界处即分水岭共有九关十三隘。其中较著名者为铁关又称铁牛关、杉关、分水关、老关又称山头关)以阻清军”。 四月,“著国姓、辅臣速约各镇鼓锐前进,铅山告警,必行兼顾,以巩崇关(即武夷山分水关,又称大安关)”;“新抚永安、沙县山寇头目一万十三名……听国姓节制”;“敕国姓成功兼顾大安关,仍益兵防扼,恐有清骑突入”。 六月一日,仙霞岭驻军兵哗;守将郑鸿逵,误谓清兵至,弃军徒跣逃跑;三日夜抵浦城。行在闻知大震,削夺郑鸿逵之封爵。同时,隆武帝晋封郑成功为“忠孝伯”,挂“招讨大将军”印,使移军前往镇守浦城仙霞岭即正北大门。 当时,即将撤离延平的郑芝龙,以清军将要大举入闽,于是遣心腹吏蔡辅前往命成功撤兵。蔡辅至仙霞岭见成功,成功不待其出语,即厉声责之曰:“敌师已迫而粮不继,空釜司饔,吾将奈何耶?速归请太师(指其父郑芝龙)急发饷济军,慎勿以封疆付一掷也。”蔡辅噤不敢言;还报于芝龙,说:“假若我提及纳款,我的头早已断了。”郑芝龙说:“痴儿不知天命,固执乃尔;吾不发饷,彼岂能枵腹以战乎?”无奈之余,郑芝龙因上疏称:“海寇狎至,三关饷取之臣,臣取之海,无海则无家,非往征不可;……拜表即行。”隆武手敕挽留云:“先生稍迟,朕与先生同行。”中使奉敕到江边,芝龙早已挂帆离延平了。当时,郑芝龙间使密约款于清,随郑芝龙撤兵离延离关回安平的有郑鸿逵、施福(一作施天福)以及郑彩等;隆武即位时有“守兵战兵略计二十万”,除败降逃亡之外,估计郑芝龙所撤走的应是战兵,大约十万。诸关、城邑之兵骤然减少,因此产生“空关”之感。而郑成功屡次摧粮饷均不得,军中乞食,逃散日众,成功不得已而撤至延平。 郑芝龙撤兵离延离关之后,闽北关防重新作了布置。当时江西基本上已经失陷,浙南尚有监国鲁王;因此,以御史郑为虹等人守浦城仙霞关,而郑成功则带着些许战兵,主要防御在光泽,甚或还兼督崇关。 七月,清兵已抵闽关;八月初一,从景宁关(在浙南闽东之间)入闽东,郡县望风降附;十三日,清贝勒罗托部已陷衢州,入仙霞关,遂克浦城、建宁(今福建建瓯市)、延平;守浦城的御史郑为虹、给事中黄大鹏、延平知府王士和,皆死焉。二十三日,清兵至延平。 隆武帝已先两、三日由延平取道顺昌,准备由汀州遁江右(赣南)。此时,在光泽一带的郑成功,闻报,由光泽经顺昌而下延平,大约廿二日或廿三日,途中遇见已经离延的隆武,入见隆武帝;隆武问之曰:“芝龙、鸿逵,朕将焉依?”成功跪于榻前泣奏曰:“臣父臣叔,皆居心叵测,陛下宜自为计。”与帝相持大哭。隆武帝遂欲西入赣,成功辞君赴金门,欲联络豪杰同赴赣南寻隆武。隆武于八月廿六日入汀州城,九月初仍驻汀州。随后遇害。 郑成功辞别隆武之后,下延平,与入延的清兵猝遇,郑成功“交锋不利,率师南下”;路遇北上的王忠孝,郑成功告诉王忠孝“上已先四日行,剑南(即今福建南平)皆北骑,公将安之?”王忠孝后来终老于台湾。 郑成功离延时,有一批闽北抗清义士追随郑成功前往闽南、台湾。自其随隆武帝出征,于隆武元年十二月中旬进入延平,到次年八月下旬的此时离开,大约在闽北逗留了八个月有余。 郑成功离开闽北后,反对其父降清,树起抗清旗帜,南征北战,威震清军,史称“明郑”。离开延平的第二年,二十四岁的郑成功以广东南澳为基地。所树立的旗帜上面写着“明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另一面旗上写着“背父救国”四个大字。随即出兵,连破闽南沿海多处,改中左所(即今厦门市)为思明州,以为政治、经济中心;自此时至永历十二年(1658年)郑成功曾三次北伐江浙,九次南征闽粤,其中,永历十一年北伐攻克温州、台州,进入长江,威震清军。当时,在滇城的永历帝,于永历二年十月“封成功威远侯。三年……七月,封成功为延平公”,永历十二年春正月,又遣漳平伯周金汤航海至思明,晋成功为“延平郡王”,给金印(《台湾通史》卷二)。但是,郑成功因尚未打败清军,谢不受爵;收而藏之,终身不一用(《南明史略》与范咸《台湾府志》)。——郡王是仅次于亲王一等的爵号,延平在历史上尤其是明清时期是一个战略要地。延平作为建制地名,最早出现在距今1620年的东晋太元四年(379年),这年改南平县为延平县,到唐武德三年(620年)设延平军,开始突显其“铜延平”之军事战略要地的地位;元大德六年(1302年)改南剑路为延平路,明洪武初(元年为 1368年)改延平路为延平府,为闽中八府之一,直至1913年废府设道;其后,在沉默了80余年后于1995年1月撤南平地区改南平市的同时,县级南平市改为延平区,“延平”才又重登历史舞台。简言之,延平断续出现四次,存在约1045年,其中第四次即元大德六年以来长达612年之久,建制级别最高,影响也最大。——显然,因为郑成功初出茅庐展现才华于延平,而且隆武帝始封郑成功忠孝伯之爵位也在延平,所以永历帝才封他为“延平”郡王;同时,因为郑成功抗清所经历的安平、南澳、中左所(思明州)等地,建制级别都不如“府”级的延平,而古代封爵又常与建制级别有关,因而封他为“延平”郡王。由此可见:郑成功的政治生涯和伟大功绩乃至郑成功的英名,都是从延平亦即闽北开始的。 郑成功于永历十三年再次北伐,战败后退回思明,便着手收复台湾。当时台湾为荷兰殖民者所侵占。后经过八、九个月的战争,于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即1662年2月)迫使荷兰总督揆一投降,使台湾重回祖国怀抱。可惜,克台后不到半年,这位年轻的民族英雄就病故了。其子郑经(1643~1681),嗣其位,袭其爵。
2023-09-01 17:54:111

明朝时的名人

1、王阳明王阳明,仅用35天,就平定宁王十万大军叛乱,心学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知行合一”,直到现在都依旧火遍大江南北,曾国藩、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等牛人都特别推崇此人。2、刘伯温刘伯温,辅佐朱元璋推翻元朝,创建了大明王朝,一路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在数次紧要关头给朱元璋指点迷津,制定方略,化险为夷,其才能不下于张良,诸葛亮。3、张居正张居正,古代三大改革家之一,与商鞅,王安石并列,他的考成法,一条鞭法,使得明朝国库在十来年间,变得由亏损到充实,延续了明王朝40多年寿命。4、于谦于谦,在明朝土木堡事变,国家精锐损失殆尽,也先大敌压境,人心惶惶之际,亲自组织各地兵马,筹措粮草,保卫北京,击败也先,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5、李东阳李东阳,李谋谢断刘侃,谢迁和刘健他们都受不了刘瑾专政,不动脑子,公然作对,被贬官回家,只有李东阳忍辱负重,坚持在朝堂,维护朝堂的正义,保护忠良,最后和杨一清,杨廷和,张永等扳倒了刘瑾。
2023-09-01 17:54:2212

郑成功为什么要把他的母亲开膛破肚?

因为郑成功的母亲受到了清军的侮辱,郑成功为了让母亲清清白白的离开,所以将母亲开膛破肚清洗了一遍之后下葬,虽然郑成功在整件事中也是受害者,但他这种做法太过耸人听闻。郑成功是明朝时期的大将军,他曾带领队伍打败了前来侵略的荷兰军并收回了台湾,因此被明朝君王封为国公爷,给与他很大的优待。一、明朝灭亡,郑成功拒不降清。当时的明朝虽然有郑成功一批贤臣支撑,但仍不可避免的走向没落,尤其是朝中吴三桂的反水更是让朝廷雪上加霜,清军入关后,很多之前的同僚都选择投降,包括郑成功的父亲,但郑成功却一直拒绝,发誓要永远做明朝的子民。之后郑成功带领母亲迁徙到台湾,在那里修整一段时间后,郑成功带头召开了反清大会,并在会上庄严宣布一定要反清复明,并借助那里的地势和清军展开了对抗。二、郑成功寡不敌众,连连战败。虽然郑成功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但清军的数量太多,郑成功双拳难敌四手,几场战争结束后伤亡非常大,尤其此时军中出现了很多反对的声音,这让郑成功越来越无力掌控这只队伍,当时为了增加兵力,郑成功大肆招兵买马,但现在几次败仗下来,领地面积越来越小,物资供应逐渐也出了问题。三、母亲受辱,郑成功做出骇人之举。不久清军率兵偷袭了福建省,郑成功赶回救援的时候福建省已经被清军祸害的破败不堪,尤其郑成功的母亲当时还在城内,也没有幸免于难,甚至受到了清军的侮辱,这让郑成功无法接受,他痛苦之后命人将母亲的遗体开膛破肚,亲自用水冲洗干净之后缝合下葬。
2023-09-01 17:55:085

大英雄郑成功郑成功母亲

  田川氏(1602年10月3日-1647年1月5日): 日本九州江户时代肥前国平户藩川内浦人,肥前平户田川七左卫门之女,本命田川贞子,郑芝龙在日本时娶为妻。1624年7月14日生长子郑成功,1629年生次子田川七左卫门,又名田川次郎左卫门。据说郑成功生于平户河内浦千里滨海边大石旁,此石呼为儿诞石,至今仍立“郑成功儿诞石”纪念碑。  根据《南明史》、《郑氏族谱》记载,生于万历三十年八月十八日(1602年10月3日),卒于顺治三年十一月三十日(1647年1月5日),享年四十五岁。她是平户藩田川七左卫门的独生女,后来母亲改嫁给从中国福建泉州移民到平户的华侨铁匠翁翊皇,她也成为翁翊皇的继女,因而亦作翁氏、翁太妃。[1]   郑芝龙回国后,与日本、日本华侨和田川氏保持密切联系,每年有商船来长崎,“书简数通”、“每岁来舶赠银”资给七左卫门。  1645年郑芝龙派人把田川氏接到安平,而其次子七左卫门被留在日本。  1646年清军进攻安平时,田川氏自杀殉国。黄宗羲的野史小说《赐姓始末》载:「成功大恨,用夷法剖其母腹,出肠涤秽,重纳之以殓。」[2] 论者谓郑成功一生矢志抗清,和母亲遭清兵强奸自杀有很大的关系。  守山正彝《平藩语录郑氏兵话》则认为郑成功母不畏强暴,在与凶残的清固山、韩岱进行斗争而壮烈殉节的,“母不少动,骂固山而死”[3]  郑成功对母亲田川氏感情深厚。曾用黄金为母亲铸了一尊像,并用沉香做床,五色珠宝做帘,珍重供奉。这尊金像后被清军抢去烙化掉,郑成功因此更加痛恨清朝。  1650年9月,郑成功在厦门设立祭坛,请兵部万年英宣读永历皇帝的敕命,“行礼祭太夫人”。这太夫人就是田川氏,她被封为“一品夫人”。
2023-09-01 17:56:523

你知道郑成功的母亲是谁吗?

不少人都还不知道,郑成功的母亲是外籍人,郑成功的父亲是做海上生意的商人,主要是台湾和日本方面的生意,同时也是一个海盗,在日本遇到了郑成功的母亲,生下了郑成功和他的弟弟。郑成功的母亲,本名田川松,是福建大海商郑芝龙的妻子,有两个儿子,一个就是郑成功还有一个就是田川七左卫门。郑芝龙娶松子应该是在1623年,当时松子十七岁,郑芝龙叁十岁。松子并不是郑芝龙唯一的妻子,郑芝龙1611年在澳门已经娶陈氏,并有一个女儿郑婉舍,后嫁土生葡人。但是当时男人只要有能力,娶个叁妻四妾也不为过,尤其是出外行商,娶个外室夫人是常有的事,像澳门的陈氏、平户的田川氏,其实都只算是郑芝龙的外室夫人,郑芝龙的正房大老婆,是后来才娶的第叁位老婆颜氏,那是郑芝龙当官以后,所以颜氏的家世背景应该也不同了。郑芝龙在日本娶肥前平户岛主田川七左卫门之女田川氏为妻。1624年7月14日生长子郑成功(名森,号大木,字明俨,幼名福松),1629年生次子七左卫门。据说郑成功生于平户河内浦千里滨海边大石旁,此石唿为儿诞石,至今仍立“郑成功儿诞石”纪念碑。郑成功在日本度过了童年,直到1630年7岁时才随前往迎接的堂叔父芝鹏乘船回中国。郑芝龙回国后,与日本、日本华侨和田川氏保持密切联系,每年有商船来长崎,“书简数通”、“每岁来舶赠银”资给七左卫门。1645年郑芝龙派人把田川氏接到安平,而其次子七左卫门被留在日本。1646年清军进攻安平时,田川氏遭到侮辱,她愤而自杀。郑成功对母亲田川氏的感情深厚。郑成功曾经用黄金为他母亲铸了一尊像,并用沉香做床,五色珠宝做帘,珍重地将其供奉起来。这尊金像后被清军抢去烙化掉,郑成功因此更加痛恨清朝。1650年9月,郑成功在厦门设立祭坛,请兵部万年英宣读永历皇帝的敕命,“行礼祭太夫人”。这太夫人就是郑成功的母亲,她被封为“一品夫人”。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是他的负责郑芝龙外出行商时与他母亲相遇,生下了郑成功和他的弟弟七左卫门,但是只带了郑成功会国,他的弟弟就留在了日本,后来成了郑氏家族在日本的代表。1630年(明朝崇祯三年)七岁的郑成功随前往迎接的堂叔父芝鹗乘船回中国,田川氏被日本德川幕府以“日女不入中原”为由而阻留在日本,年底田川氏生下次子七左卫门。一直到了1645年秋(南明隆武元年十月)七左卫门十五岁时,郑芝龙再次派人致信请田川氏母子来中国与家人团聚,田川氏十分高兴并准备启程,但又遭日方阻挠,经田川氏据理力争,日方以田川氏若欲到中国,其次子七左卫门须留在日本为条件方许成行,企图以母子难以割舍之情,迫使田川氏放弃来中国的念头,但田川氏权衡利弊,想起丈夫及儿子的事业尚在开辟之际,需她伏侍晨昏,在不能求全的情况下,以大局为重,忍痛割爱,只身来中国。临行时,她珠泪满腮,再三叮嘱与外祖父生活的七左卫门叮咛:“呜呼,吾终舍儿矣!吾怜儿父及儿兄,亦怜儿,当岁以金若干托商船寄儿。呜呼,吾终舍儿矣!虽然,儿勿忘儿父及儿兄,又勿忘今儿母所去之中国”。
2023-09-01 17:57:061

郑成功是太监吗?

郑成功不是太监。郑成功是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原名森,字明俨、大木,幼名福松。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世称国姓爷(荷兰语:Koxinga)、郑赐姓、郑国姓、朱成功。因受永历帝敕封为延平王,而称郑延平。郑成功生于平户,六岁时回到闽南故乡,及长被送往金陵求学,成为监生。后继承发展父业,曾垄断福建和东洋的贸易,凡福建商船出海均需向郑氏纳税,因此与荷兰人的远东利益冲突(见台湾荷兰统治时期)。在明朝尚存时,尚与占据台湾西南部的荷兰人和睦共处。而在南明政权陷落后,郑成功的基地仅剩厦门、金门,为其大军觅得其它据点,正好此时何斌向郑成功建议攻取台湾,驱逐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控制,以建立反清复明基地。郑成功遂禁止福建商船与荷兰人贸易,断其殖民利益大半,最终成功驱逐荷兰人在台湾西南部的殖民势力,以台湾西南隅为基地建立明郑政权。扩展资料:郑成功之死: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顺治帝崩,皇三子康熙帝继位;郑氏降将黄梧向当权者鳌拜建议“平贼五策”,内容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二十里,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斩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北京菜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元代以来的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郑成功接连听闻噩耗,加上在台将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其子郑经又在澎湖与乳母私通,使得郑成功内外交逼,于1662年(清康熙元年,永历十六年)五月初八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抓破脸面而死,年仅39岁。然而根据夏琳《闽海纪要》和江日升《台湾外志》的记载,郑成功病情一开始并不严重,还能看书、观台、饮酒,有人认为可能是被下毒害死。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
2023-09-01 17:58:2114

明朝的国姓是朱,为什么有些人赐用的国姓是郑?比如郑和、郑芝龙、郑成功之类。

明朝皇帝赐大臣“郑”姓的 就1个郑和! 郑和原姓马,怎么会改姓郑呢?《郑和家谱》中详细记载了明成祖赐郑姓的由来。郑和在“靖难之役”中才华出众,战功显赫,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初一,明成祖上朝嘉奖“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朱棣回忆起当年郑和在郑村坝(今北京大兴县)的英勇顽强,表现十分突出,便亲笔书写了一个斗大的“郑”字赐给马和为姓,并封郑和为内官监太监(四品大员)。皇帝亲自赐姓,在当时被视为臣子的最大荣耀,马和由此改姓郑和。 郑成功 (1624年—1662年),祖籍中国福建南安人,是一位民族英雄。但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母为日本田川氏,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
2023-09-01 17:58:501

求郑成功的故事

郑成功于明天启四年七月十四日(1624年8月27日/日本宽永元年)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川内浦千里滨。父亲郑芝龙为海商及海盗之首领,于中国东南沿海及日本、台湾、菲律宾等海域拥有极大势力。郑成功六岁之前跟随母亲住在平户,直到父亲郑芝龙受大明朝廷招安任官之后,郑成功才被接回泉州府南安县石井津(原福建省晋江县安平镇,现安海镇)居住读书,该处现为成功小学校址。  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郑成功考中秀才,又经考试成为南安县二十位“廪膳生”之一。  崇祯十四年(1641年),迎娶福建泉州惠安进士礼部侍郎董飏先侄女。  崇祯十七年(1644年),郑成功为求深造进入南京国子监就读,拜入江浙名儒钱谦益门下;钱谦益为了勉励郑成功乃替他起“大木”之别字。  同年,李自成攻破燕京,崇祯帝自缢于煤山,大明帝国灭亡;随后吴三桂引清军入关,击败李自成进驻北京城。大明遗臣遂于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嵩登基,于隔年(1645年)改元“弘光”。  弘光元年(1645年)五月,清朝豫亲王多铎率军南下,破扬州、南京,史可法等人殉国,弘光帝被俘,杀之。弘光政权灭亡。  隆武时期  1645年大明弘光朝覆灭后,郑芝龙、郑鸿逵兄弟于福州拥戴唐王朱聿键称帝,于 郑成功画像当年七月改元“隆武”。同年稍后,鲁王朱以海亦称监国于绍兴,改隔年为“鲁监国元年”。隆武、鲁监国两政权虽皆“矢志恢复”,却彼此矛盾、冲突不断,各行其是。  隆武元年(1645年),郑成功得隆武帝赏识,封忠孝伯、御营中军都督,赐国姓、改名“成功”、仪同驸马;郑鸿逵之子郑肇基,亦受隆武帝赐国姓。这就是人称郑成功为“国姓爷”的由来;郑肇基因为年纪较小,人称“小国姓爷”。  隆武二年(1646年)起,郑成功即开始领军,多次奉命进出闽、赣与清兵作战,颇受隆武帝的器重。然而真正握有军政大权的郑芝龙,却无意全力抗击清军,甚至在清军南下福建的时候,命令仙霞关守将施福(又名施天福,施琅族叔)将军队撤回福州。此举导致清军攻入闽北时几乎没有遭受抵抗。  贰臣洪承畴为郑芝龙同乡,在其承诺给予三省王爵的利诱下,郑芝龙不顾郑成功、郑鸿逵等人的反对,决意带着其他几位儿子北上向清军投降。郑成功劝阻父亲不成,只好带着部分兵将出走金门。郑芝龙本以为投降清军之后不但得保家业,还能加官晋爵;不料清军将领博洛背约,不但将郑芝龙与诸子一同挟往燕京,更出兵攻打郑家的故乡闽南南安。郑成功之母田川氏当时已从日本搬至南安定居,却不幸碰上此次劫难,于战乱中自缢身亡;郑成功得知母亲死后,更加坚定了自己抗击建虏的决心。  隆武二年八月,清军攻克浦城、霞浦,隆武帝出奔江西,却在汀州遭清军俘虏,之后绝食不屈而亡。  起兵抗清   郑成功势力范围示意图郑成功走避金门之后,便开始于沿海各地招兵买马、收编郑芝龙的旧部,更在南澳募集了数千兵力。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金门),以“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国姓”之名誓师反清。  隆武三年(1647年)七月,郑成功会同郑彩部队攻打海澄,失败。八月,成功又与郑鸿逵部合围泉州城,清军漳州副将王进率援军至,郑军不敌败退。  隆武四年(1648年),南明浙江巡抚卢若腾等人来归,郑成功蓄积实力后再次出击,攻克同安县。五月,郑军围攻泉州。七月,清军靖南将军陈泰、浙闽总督陈锦、福建提督赵国祚等转而攻击同安,郑军不敌,守将、军民死伤无数。不久,大清援军抵达泉州,郑成功乃解泉州之围,怆然退回海上。  同年,清朝江西总兵金声桓、王得仁于江西起兵反正,清朝广东提督李成栋亦投向永历朝廷,使反清复明的声势一时大涨。只可惜各方反清势力在彼此没有默契、各自为政的情况下,大多沦为地方性的抗争。不久后,清朝压制了江西的金声桓、王得仁势力;广东李成栋军亦于永历三年灭亡。  永历三年(1649年),郑成功改奉永历年号为正朔。后永历帝册封他为延平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  潮州之役   郑成功是时,闽南地区呈现混乱的局面,除了大明的官方部队和清军以外,到处都有土豪、山贼拥据城寨,相互争并,并且就近向百姓课收钱粮,宛如土皇帝;相较于这些地方势力,郑成功拥有较完善的军备,但却也因为军队太庞大,而领土太少,面临筹集粮饷的重大问题。永历三年十月,郑成功决定挥兵南下,除了打击闽南清军外,也打算沿路收服各地的城寨以为粮源。一个多月下来,从建虏手上攻取漳浦、云霄等地,亦平定了达濠、霞美等寨;十一月,郑军攻诏安不克,乃决定转入粤东,经分水关至潮州一带征讨不合作的零星势力;至隔年五月之间,又第次收服了潮阳以及周边许多山寨。  潮州守将郝尚久虽于永历二年时就已随李成栋反清,但其曾经袭击施琅、郑鸿逵的部队,也曾经拒绝郑成功“联军”的要求,并在郑成功攻打新墟寨时派兵与郑军为难,与郑成功之间素有嫌隙。永历四年六月,郑成功军队行抵潮州,便以郝尚久立场“不清不明”为由,出兵攻击潮州。郝尚久部队不敌郑军,只好退守潮州府城;揭阳、普宁、惠来等县尽入郑军之手。不久,建虏亦再次攻入广东,使得郝尚久在潮州处于背腹受敌的情形,一气之下便向清军投降,引清军进入潮州城,一同对抗郑成功。郑军围困潮州城长达三个月,除了久战不克、士气低落,亦面临粮饷接济问题,只得于八月解潮州围退回闽南。  夺取厦门  永历四年(1650年),时郑成功族叔(一说族兄)郑彩、郑联的军队领有厦门。郑成功退回闽南之后,为了拓展实力乃借口郑联在厦门横征暴敛、使民不聊生;采取施琅的献策,用计图取厦门。永历四年中秋节,郑成功趁著郑彩离开厦门的时机,前往厦门拜访郑联,郑联大意并未设防,惨遭刺杀身亡。不久,郑彩得知郑联的死讯,更加不敢与郑成功作对,回到厦门便将兵权都交了出来;郑成功自此接收了郑彩、郑联大部分的部队,并且实际取得厦门、金门作为根据地。  厦门失守  永历四年十一月,清军平南、靖南二王率数万铁骑攻入广州;郑成功奉永历帝敕南下勤王,令叔父郑芝莞留守厦门。十二月,郑成功抵广东揭阳,与郑鸿逵会师;两人商讨后,决定由郑成功继续率军南下勤王,而郑鸿逵则移师往厦门协防。同年,鲁王在阁部曾樱等人陪同下,来到厦门投靠 郑成功郑成功,被安置在金门。  永历五年(1651年)正月,郑成功抵南澳。二月二十五日,郑军舰队于盐州港附近遭遇风暴,郑成功的主船险些解体、翻覆,几乎所有船上器具,包括鼎灶都一并丢失;据记载当时船上甚至连食物都无法准备,郑成功本人也连饿两餐。直到隔天下午风雨渐歇,郑成功的主副座船才得以回到岸边与舰队会合。此乃郑成功本人于海上遭遇最大的一次凶险,事后郑成功也重赏主副中军船的两位驾驶。  三月,郑军抵达广东大星所。另一方面,清朝福建巡抚张学圣得知郑成功的主力军队已经前往广东,厦门防务松散,似有可趁之机;乃命令马得功、王邦俊等趁虚攻击厦门。马得功挟持身在南安的郑芝豹,命其交出船舰渡载清军往厦门,并且顺利在海面上击败郑军。面对清军来袭,负责厦门防务的郑芝莞未战先怯,只顾著将财物搬运至私人船上逃亡;使得清军相当轻松就攻破厦门,并将郑家的积蓄、装备掠夺一空。由于事出突然,董夫人与郑成功长子郑经只来得及携带祖宗牌位避于海上逃过一劫。清军侥幸偷袭得逞之后,却没打算留在厦门与郑军决战,于是满载战利品即返回内陆。这时赶赴厦门支援的郑鸿逵,正好于海面遭遇返航之马得功部队,将其围困,却被马得功威胁将害其母、兄(郑芝龙)性命,无奈之下只好放走马得功。不久,郑成功于广东得知了厦门遭袭击的讯息;原本他仍坚持继续南下勤王,但终因上下将士思归,哭声遍闻,乃不得已班师回厦门。收复厦门后,郑成功追究起责任,将怯战以逃的叔父郑芝莞斩首;而放走马得功的郑鸿逵则交出兵权、自请退隐白沙,不再过问政事。  永历五年五月,郑成功麾下大将施琅处决郑成功手下曾德,因而得罪了郑成功,使得郑成功决定诛杀施琅一家。施琅在友人帮助下虽逃过一命,但父亲、亲弟都被郑成功处死,从此与之结下深仇。施琅逃离厦门后,决定再次向大清投降。  漳州、海澄之役  永历五年(1651年)下半年,郑军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市)等地战斗,获得了磁灶战役、钱山战役和小盈岭战役的胜利,克复平和、漳浦、诏安、南靖等地。年底,包括定西侯张名振等人皆来投靠郑成功,使郑军的声势愈形高涨。  永历六年(1652年)一月,海澄守将赫文兴向郑成功投降。二月,郑军攻长泰,清朝派遣陈锦率大军前往救援;两军于江东桥展开大战。郑成功仗着对闽南地形较为熟识,在江东桥附近安排了许多伏兵,大败陈锦,歼灭多数 郑成功塑像清军,取得江东桥战役的胜利。不久即攻下长泰。  攻克长泰之后,郑成功集结大军进攻漳州府城,将之层层包围。四月,清朝为解漳州之围,于是募集百艘船舰进犯厦门,攻郑成功所必救。郑成功遂派陈辉、周瑞等率领百余艘战舰迎击,于崇武大败清军,取得崇武战役的胜利。郑军在海上大捷,因而对漳州城的施压没有稍减;然而漳州守军亦相当顽强,使得围城的势态持续超过半年。  几个月下来,漳州城内的水粮已竭,士卒、百姓饿死者不计其数。据说当时,城中军民互相争夺食物,即使家中有食物者也不敢烹调,因为一旦被发现燃起炊烟的人家就会被抢,更传说有人吃人肉的惨况发生。永历六年九月,清军将领固山额真(都统)金砺率领了万人大军开抵福建,进入泉州府;郑成功才下令解除漳州之围以待敌军。郑成功将部队布置于江东,欲用击败陈锦的同样方式,来伏击金砺军,但却遭金砺固山识破,两军展开混战。郑军于交战失利后,只能撤退以确保海澄、厦门的安全。  永历七年(1653年)四月,金砺进犯海澄,与郑成功展开激烈战斗。在清军的猛烈炮火之下,郑成功部队损失惨重,许多部将战死;郑成功见军队士气低落,亲临阵前喊话,也险遭炮击。五月,郑成功侦知清军火药钱粮不继,于是诱敌决战,趁清军大举渡河之际,以火攻大破金砺,取得海澄战役的胜利,海澄得保安全。  与清议和  清军两度大败后,于永历七年八月遣使与郑成功议和。郑成功见军队征战连年已然兵疲马困,也想借此机会筹措粮饷,稍事休养,于是便答应与清朝谈判。清廷拟封郑成功为海澄公,并承诺给予一府(泉州府)地方安顿兵将;这样的条件不为郑成功所接受。  永历八年(1654年),定西侯张名振见清军已将军力集中于福建,则浙、苏地区防务势必空虚;于是乃向郑成功请师,率领百艘战舰北上,图取江南地区。张名振的北伐之师攻入长江,直达金山寺,威胁南京城;但因为后援接济不及,只得回师。二月,清廷再遣使与郑成功,承诺给予兴化、泉州、漳州、潮州四府地方;郑成功以“兵马繁多,非数省不足安插”为由,再拒绝之。八月,清又遣使往议;郑成功的亲弟郑渡、郑荫也在使节之中。郑成功称“清朝没有诚意”,并谓“我一日未受诏,父一日在朝荣耀”,又一次拒绝清朝提出的条件。  永历八年,南明西宁王李定国与郑成功联系,希望从东、西合力进攻广东,则明朝势力得以合流;若再沿长江北伐,攻赣、皖、苏各省,则复兴大业有望矣。郑成功派林察、周瑞督军西进,却因故延误了与李定国的约期;致使李定国孤军奋战,虽克复肇庆,却于广州城外大败而回。李定国本来对与郑成功会师北伐,抱有很大期待,甚至促成李、郑连姻来巩固盟谊;但却因郑成功屡愆军期而误了大事,李定国对此相当失望。  永历八年十一月,清军漳州协守刘国轩向郑成功投降,引郑军进入漳州府城;漳州总镇张世耀见大势已去,与以下官员尽皆向郑军投降。十二月,郑军分兵进击,拿下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诸县,军队进入兴化地方。  设六官、改中左为思明州  永历九年(1655年),因为永历帝和郑成功势力相隔遥远,永历帝特准郑成功设置六官及察言、承宣、审理等官方便施政,同时允许他委任官职,武官可达一品,文职可达六部主事。郑成功每次拜封官员,都请朱术桂和明朝宗室在旁观礼,以示尊重体制。郑成功同时将厦门(当时称中左所)改名为思明州,并建造演武亭,以便郑成功亲自督察官兵操练。  同年九月,清军定远大将军和硕郑亲王世子济度率三万大军入闽,会同驻闽清军,准备进攻厦门。郑成功决定放弃已占领的漳、泉两府属邑,并拆毁城墙让清军无所屯扎,借此巩固金、厦的防御。与此同时,还派遣部将率领舟师两路进击,一北上浙江,一南下广东,令清军腹背受敌、难以兼顾头尾。北上郑军连战皆捷,攻入舟山;南下郑军虽一度攻取揭阳,却遭到清援军击溃,死伤惨重。隔年四月,济度调集各路水师进攻厦门,于围头海域遭郑军痛击,清军大败而归。郑军取得泉州战役的胜利。永历十年(1656年)十二月,郑成功部队又在闽东北取得护国岭战役的胜利。  南征舟师返回厦门,郑成功议处败战之罪,原本要将苏茂、黄梧、杜辉一起处死,但是在众将跪地求情之下,郑成功决定斩首苏茂一人,黄、杜则戴罪图赎。后郑成功命黄梧镇守海澄,还特别嘱咐黄梧以戴罪之身应力图建功;但是黄梧知道郑成功一向治军严苛,害怕自己一旦再犯错就会送命,于是便与副将苏明商议,决定向清朝投降,献出海澄县城。海澄是郑成功多年来投注了相当多人力、物力建造起来的坚固堡垒,黄梧的投降无疑给了郑成功一大打击。  起兵后的十多年,郑成功的据地仍然只以厦门、金门等沿海岛屿为主。但是郑成功完全控制了海权,一方面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山五商〉,开辟货源以和外国人贸易来累积资金;一方面以此募兵(包含日本、白人、黑人等外籍佣兵)及进口盔甲、铳炮、刀剑等武器来筹备军力、军备;又以内陆的商业据点为基,发展情报组织洪门。1950年厦门市将市区改名为思明区,以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  长江、南京之役  永历十二年(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十七万与浙东张煌言会师,决定大举北伐。大军进入长江之前,于羊山海域遭遇飓风,损失非常惨重,只得暂且退回厦门。  隔年,郑成功再次率领大军北伐,会同张煌言部队顺利进入长江,势如破竹,接连攻克镇江、瓜洲,接连取得定海关战役、瓜州战役、镇江战役的胜利,包围南京。张煌言部亦收复芜湖一带十数府县,江东一时震动。后因郑成功中清军缓兵之计,意外遭到清军突袭,致使郑军大败,损兵折将,包括甘辉、万礼、林胜、陈魁、张英等大将皆死于是役。郑成功兵败后,试图攻取崇明县,做为再次进攻长江的阵地,却久攻不克,只好全军退回厦门。南京之战可说是郑成功生涯当中最重要的一役,却是先盛后衰,以大败收场,使郑成功的反清大业受到致命挫折。  永历十四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军将领达素所率水师四万余人,取得厦门战役的胜利,声威复振。  收复和建设宝岛台湾   热兰遮城复原模型北伐南京失败后,郑成功所部元气大伤,并且面临军粮不足的问题。为了解决大军的后勤给养,郑成功决定前往台湾。永历十五年(1661年),郑成功亲率将士二万五千、战船数百艘,自金门料罗湾出发,经澎湖,向台湾进军。荷兰于台湾拥有两大防御要塞,一为位于大员的热兰遮城(Fort Zeelandia,今台南市安平古堡),二为位于台江内陆赤崁地方的普罗民遮城。四月初一(1661年4月30日),郑军经由鹿耳门海道进入台江内海并于禾寮港(今台南市北区开元寺附近)登陆,意图先求取防御薄弱的普罗民遮城(Provinta,今台南赤崁楼)。随后郑军在台江海域与荷兰军舰展开海战,击沉荷军舰Hector号,取得台江内海控制权,并同时在北线尾地区击败荷兰陆军,以优势兵力包围普罗民遮城。不久,于四月五日(1661年5月4日)即迫使普罗民遮城守军出降。五月二日,郑成功改赤崁地方为东都明京,设一府二县,以府为承天府,天兴县、万年县。   《被遗误的福尔摩沙》书中插图在取得普罗民遮城做为据点之后,郑军随即由海、陆两面围困热兰遮城。由于考虑到两万大军的粮饷调度不易,郑成功并没有做持久战的打算,一开始即对热兰遮城施压,试图胁迫荷兰军队投降。遭荷兰大员长官揆一(Frederik Coyett)拒绝其投降要求之后,郑成功一度下令强攻热兰遮城,却遭遇荷军极顽强抵抗,郑军损失惨重。由于强攻不下,加之大军粮食短缺,使得郑成功被迫改变策略,派出大部分的军队至南北各地屯田、征收钱粮,以解大军乏粮的燃眉之急,对热兰遮城改采长期包围的战略。  永历十五年(1661年)七月,荷兰东印度公司从巴达维亚调遣的援军抵达大员,除了六百多名士兵、十一艘军舰以外,增援部队亦为热兰遮城带来大量补给品与火药。时郑成功的军力仍分散台湾各地实行任务,驻守于大员以及普罗民遮城市镇的军力预估不到三千,遂使荷兰军重新燃起反扑的希望。七月中旬,停泊于外海的荷兰援军遭遇强风侵袭,被迫离开大员海岸,前往澎湖躲避风雨;其中荷兰军舰Urck号不幸搁浅,船上人员皆遭郑军俘虏。此一变故,使郑军获得整备的暂机,待荷兰军舰于八月回到大员海域时,郑军虽未能调回多数兵力,却已然完成作战的准备。八月中旬,荷、郑两军于台江内海展开激烈海战,郑军大获全胜,击沉一艘荷兰军舰,并夺取船只数艘,自此荷军丧失主动出击的能力。  永历十五年十二月,德籍荷兰士官Hans Jeuriaen Rade叛逃,郑成功在其提供之情报的帮助下,炮轰击毁热兰遮城的乌特勒支碉堡,使热兰遮城之破终成定局。十二月八日(1662年1月28日),荷兰大员长官揆一修书予郑成功,表示同意“和谈”。几经谈判,荷兰人终于永历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1662年2月9日)向郑成功屈服,退出台湾。  郑成功下令屯垦台湾的范围,北达噶玛兰(宜兰),南至琅峤(恒春),后因大肚平埔族拍布拉(Papora)族大肚王与琅峤番人的反抗而减缓扩张;郑成功实际的统治区域大约是从二林(现彰化县二林镇)到茄藤(屏东县佳冬乡)的范围之间。  爱新觉罗·玄烨当上清朝皇帝后,黄梧向当权者鳌拜建议“平贼五策”,内容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廿里,断绝郑成功的经贸财源;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杀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燕京柴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圆弧时期以来的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郑成功接连听闻噩耗,加上在台将士水土不服人心惶惶,其子郑经又在澎湖与乳母私通,使得郑成功内外交逼,于永历十六年五月(1662年6月23日)急病而亡,死前大喊:“我无面目见先帝于地下”,抓破脸面而死,年仅39岁。原葬台南近郊洲仔尾(今属永康市)。1699年迁葬南安祖墓。  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继续经营台湾,改东都为东宁。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仍奉已死的南明永历帝之正朔。后因降将施琅攻克澎湖岛,因此孙子郑克塽于1683年降清,为免台湾民众起反抗之心,郑氏在台诸坟悉数遭清王朝掘起迁葬内陆。  1684年4月,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隶属福建省,设台湾府,辖台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总计郑氏政权在台湾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而已,但是因为其特殊背景,因此中国台湾、中国大陆以及日本的史界均对此关注,提出各种不同的有趣观点。
2023-09-01 17:59:173

民族英雄郑成功中介绍了哪些人物(至少五个)

民族英雄有岳飞、林则徐、戚继光、霍去病、张自忠。1、岳飞岳飞,河北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字鹏举。19岁时投军抗辽,相传临行时,其母在背上刺“精忠报国”四个大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2、林则徐林则徐,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磷,溢号文忠。1811年中进士。从1820年起,办理过军政、漕务、盐政、河工、水利等事,重实际调查,干练有绩。由于性情急躁,请人写“制怒”大字悬挂堂中以自警。3、戚继光戚继光,山东登州(今山东蓬莱)人。字元敬,号南塘,又号孟渚。戚继光出身将门,抱定“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志向,刻苦学文习武,17岁袭登州卫指挥佥事。4、霍去病霍去病,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的奴婢之私生子。他勤奋好学,小小年纪就精通骑马、射箭、击刺等各种武艺。公元前123年,未满十八岁的霍去病随舅舅卫青出征匈奴,带领八百骑兵,长途奔袭,斩敌二千余人。武帝大喜过望,封他为勇冠三军的“冠军侯”。5、张自忠张自忠,山东临清市唐元村人,字草忱。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学堂。1914年,他投笔从戎,官至师长,并先后兼任察哈尔省主席、天津、北平市市长。抗日战争暴发后,他率部南下,任第59军军长。
2023-09-01 17:59:4010

郑成功为什么让母亲的遗体被剖出洗干净再下葬?

郑芝龙是商人兼海盗,以劫掠别人为生计,同时也有当时福建沿海实力最强大的一支武装力量,非常出名,人尽皆知。郑芝龙是郑成功的父亲,从事着这样的生意,日子过得很滋润,在福建和日本等地做一些买卖。他一生先后共娶了五个媳妇。郑芝龙的媳妇中,还有一个日本女子,名为田川松子,是他的第二房媳妇。婚后,郑芝龙和日本媳妇两人共育有两子,都是男孩,一个是郑成功,另一个是郑成功的弟弟。小哥俩只有童年的时候在一起生活过,后来被迫分开了。再后来,国内大乱,郑芝龙被清兵抓去,虽然是投降,但是日子肯定不好过,据说最后死在了牢狱之中。再后来,清军攻下了福建,郑成功孤儿寡母定是无法应对的。可气的清兵侮辱了田川松子,并把她沦为“慰安妇”,成为了她一生的耻辱。最后,田川松子受不了了,自杀身亡。对田川松子的死法,也有不同的说法,田川母子曾苦劝郑芝龙不要投降,但郑芝龙没有听。郑芝龙被掳走,之后清兵来了。郑芝龙既降,被挟北去,清兵所到处,烧杀淫掠,无辜百姓惨遭兵祸。清兵的暴行激起田川氏义愤,最后持剑抗暴,“不屈而死”。此时,田川大义凛然地持剑抗暴,最终没有受到屈辱,但还是自杀而死。江日升《台湾外纪》:“韩岱奉贝勒世子命,统满汉骑步突至安平,郑芝豹、芝鹏等惧兵威,不敢战,敛其众,挈家资、子女于巨舰,弃城出泊外海。成功生母倭妇翁氏手持  剑,不肯去,强之再四,亦不行。大兵至,翁氏毅然拔剑剖肚而死”一时失去父母双亲,人间悲苦。民间对郑成功母亲的事情议论纷纷,作为儿子的郑成功他明白这都是乱世做的孽。但是此事萦绕在郑成功的心中,就像是阴霾一样挥之不去,痛苦不已。后来,母亲身上的污点一直折磨着郑成功。为了此事,他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剖出其母遗体的内脏洗好,缝好并再次下葬!这就是题目中提到的这个问题,原因就是如此简单。在郑成功看来,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为母亲洗去耻辱,还母亲一个清白之身。与人们想象的残忍之举是不挂边的。其实,郑成功的做法不过是掩耳盗铃,自我安慰罢了。但是,郑成功觉得自己能做的,能帮母亲的,可能就是如此了吧!其母在地下,如果领会了儿子的意思,或许会含笑九泉了吧!
2023-09-01 18:00:191

郑氏为中华民族做出过哪些贡献?

郑成功,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1645年(清顺治二年,弘光元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原明朝南京),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永历十五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今台湾台南市境内)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逝世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2023-09-01 18:01:081

郑成功是日本人吗?

郑成功是日本人。郑成功(1624年8月27日-1662年6月23日),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后被其父郑芝龙带回福建。明末清初著名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出身背景郑成功原籍福建泉州南安石井镇,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漳浦营里郑氏族谱》明确记载,郑成功祖先由河南固始县入闽,于东晋永嘉年间,自河南固始县白沙镇避地到闽。《闽台关系族谱资料选编》收录的郑氏族谱中有一段文字,表明郑氏入闽,“或于三山,于莆漳,于潮,是不一处”。其中到达漳州的这一支,在宋末时安居在龙溪,也就是现在的龙海洋西村,在元朝又从洋西播迁到鄱山,也就是现在的龙海颜厝镇古县。随后,又从古县播迁到南安。晋江安平郑氏第十三代先祖珏峰的墓志铭由明朝三边总督洪承畴撰写,洪承畴在郑成功墓志铭阐述:“郑之入闽也初居仙游之枫亭,迁徙攀鳞故里,原有枫亭桥圾,今其名犹存焉始祖祖道公,数传而至珏号果斋生谥号后崖生思诲”。墓志铭还提到,因倭寇频频侵犯,被迫南迁晋江安平地区,也就是现如今的安海地区。
2023-09-01 18:01:175

守土卫国的古代英雄有哪五位?

守土卫国的古代英雄有:1、樊梨花:樊梨花,大唐贞观年间人,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她与薛丁山平定西北边乱、沙场挥戈与共的故事而家喻户晓,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传奇故事被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尤其是电影、电视剧、歌舞戏剧等多次演绎,是中国古代巾帼英雄的典型形象。2、岳飞: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金军攻打江南时,独树一帜,力主抗金,收复建康。绍兴四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3、郑成功: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的驻军,收复台湾。4、白起:白起熟知兵法,善于用兵,交好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的关系很好。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伊阙之战,大破魏韩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伐楚之战,攻陷楚都郢城。长平之战,重创赵国主力。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5、霍去病:霍去病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歼灭战。十七岁为票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十九岁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
2023-09-01 18:01:541

关于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诗句

1.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诗歌 后弦-郑成功作词:后弦作曲:后弦专辑:东方不败历史的城外嗅了嗅青苔字里刀枪航舰望四海泪从不记载昨页留的白谁蘸墨来主宰泛泛后生可曾挤在碑前徘徊曾结拜那些血脉登途过海澎湃独站在边荒野外是寂匿的等待轻刨开史书残骸历史看君现在郑成功当年勇托梦滚滚而来夜半掩人假眠勿想念月的圆缺妈妈的手中线反复地缝合了几百年空白页我书写就算梦在花江月光阴寂寞的凛冽在岸边历史的城外嗅了嗅青苔字里刀枪航舰望四海泪从不记载昨页留的白谁蘸墨来主宰泛泛后生可曾挤在碑前徘徊曾结拜那些血脉登途过海澎湃独站在边荒野外是寂匿的等待轻刨开史书残骸历史看君现在郑成功当年勇托梦滚滚而来夜半掩人假眠勿想念月的圆缺妈妈的手中线反复地缝合了几百年空白页我书写就算梦在花江月光阴寂寞的凛冽在岸边倒背如流你的历史考卷高谈阔论里面模糊了视线民族精神回答接近精确印刷机的见解满分的危险倒背如流你的历史考卷高谈阔论里面模糊了视线民族精神回答接近精确印刷机的见解轻刨开史书残骸历史看君现在郑成功当年勇托梦滚滚而来笔锋赶走圣上的妥协英雄重生在深夜夜半掩人假眠勿想念月的圆缺妈妈的手中线反复地缝合了几百年空白页我书写就算梦在花江月光阴寂寞的凛冽在岸边 2.郑成功收复台湾中最感动的句子 美丽富饶的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明朝末年,荷兰侵略者强占了台湾。台湾人民恨透了这伙强盗,不断进行反抗斗争。 少年时代的郑成功,曾亲眼目睹荷兰侵略者在家乡福建沿海地区烧杀抢掠、残害乡亲。他从小就对荷兰侵略者十分憎(zēnɡ)恨。后来,郑成功成为统率千军万马的将领,便移师金门、厦(xià)门一带,决心进军台湾,赶走荷兰侵略者。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领两万五千将士,分乘数几百艘战船,浩浩荡荡渡海东征,开始进行驱逐荷兰侵略者的正义之战。郑成功在众将士的簇拥下,站在指挥舰(jiàn)船的楼上举目四望,这支前进中的庞大舰队,前后绵延十几里,风帆蔽日,战旗招展。郑成功看到自己亲手训练的军队纪律严明,军容雄壮,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荷兰侵略者获悉我军进军台湾的消息,十分恐慌。他们把军队集结在赤嵌城和台南城,还在港口沉下许多破船,企图阻挡我军船队登陆。郑成功利用海水涨潮之机,绕过了敌军设置的炮台和重兵把守的港口,从鹿耳门登陆。荷兰侵略军不甘心失败,又调动“赫克托”号等战舰,张牙舞爪地开了过来,猖狂进行反扑。他们妄图凭借高大坚固的铁甲战舰和大炮,阻止我军继续登陆。 郑成功沉着镇定,指挥我军战船和战舰展开激战。英勇的我军将士冒着敌军密集的炮火,驾驶战船向敌舰冲去。他们在近处团团围住敌舰,使敌舰的大炮失去了威力。突然轰隆一声巨响,所有舰船都震动起来,海面上掀起十几丈高的巨浪。原来,我军的炮火击中了敌舰的弹药库。敌军惊恐万状,乱作一团。我军将士乘势用铁钩钩住战舰,争先恐后跳了上去。敌舰官兵无法逃脱,只好举手投降。至此,我军取得了登陆战斗的重大胜利。 荷兰侵略军遭到惨败,便龟缩在赤嵌、台湾两座城里不敢应战。他们派出使者向郑成功求和,说只要我军退出台湾,他们愿意贡送十万两白银慰劳。郑成功义正辞严道:“台湾本来是我国神圣领土。我们收回台湾,是天经地义之举。如果你们赖着不走,我就用大炮把你们轰走!” 郑成功喝退敌军使者,派兵猛攻赤嵌城。城里敌军负隅(yú)顽抗,垂死挣扎。有一台湾同胞向郑成功献计道:“赤嵌城饮用之水都是从城外高地流下来的。只要切断水源,敌人就会不战自乱。”郑成功依计照办,果然不出三日,赤嵌城的敌军便乖乖投降了。 盘踞(jù)在台湾城的敌军妄图长期顽抗,等待救援。郑成功决定采取长期围困的办法逼敌军投降。在围困八个月之后,郑成功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荷兰侵略军粮尽水绝,走投无路,只好举起白旗投降。1662年初,敌军头目被迫来到我军大营,签字投降。在我军将士潮水般的欢呼声中,荷兰侵略者垂头丧气地离开侵占三十八年之久的台湾。 台湾宝岛重新回到祖国怀抱,台湾同胞男女老幼个个喜气洋洋。他们成群结队,箪(dān)食壶浆,慰劳祖国将士。台湾各地街头巷尾,鞭炮之声不绝于耳,人们载歌载舞,欢庆回到祖国怀抱。 郑成功收复台湾以后,鼓励垦荒种田,大力发展生产,倡导教育,兴办学校,帮助台湾同胞改善生活,提高文化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台湾的发展。 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虽中年英逝,但他收复宝岛台湾的丰功伟绩,永远铭(mínɡ)记在中华儿女的心中。著名文学家、史学家郭沫若曾撰(zhuàn)写一副对联,赞颂郑成功的历史功绩:“开辟荆(jīnɡ)榛(zhēn)千秋功业,驱除荷虏(lǔ)一代英雄。” 3.郑成功的复台诗 郑成功的复台诗:开辟荆榛逐荷夷 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 茹苦间关不忍离。 复台诗的背景:复台诗是郑成功1662年收复台湾写下的七言绝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荷兰人入侵台湾 强占38年之久.郑成功北伐抗清失败后退守福建 於1661年率领将士二万五千人 从金门出发经过近一年之久的艰苦激战 终於驱逐了荷兰人 台湾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复台〉诗便是这一历史记录 复台诗的解析:诗的首句「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刻复先基」「开辟荆榛」言其征途艰难「十年」言其斗争之艰巨而长久 同时这里的十年也可视为实指 不禁使人想起1652年台湾人民反抗荷兰的战争惨遭血腥镇压的情景这两句诗既概括了复台艰巨的斗争历程 又抒发了诗人赶走荷夷 恢复台湾的义不容辞和不畏强暴战胜外敌的豪情浩气. 诗的三四句诗人以田横自比 表明了他抗清复明至死不渝的志向和对台湾宝岛的一片深情。 4.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资料,故事及经典句子.急啊 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荷兰殖民主义者侵占中国台湾。 清初,郑成功下决心赶走侵略军。清朝顺治十八年(南明永历十五年,公元1661年)三月,郑成功亲率2.5万名兵将,分乘百艘战船,从金门出发。 他们冒着风浪,越过台湾海峡,在澎湖休整几天准备直取台湾。荷兰侵略军听说郑成功要进攻台湾,十分惊恐。 他们把军队集中在台湾(今台湾东平地区)、赤嵌(今台南)两座城堡,还在港口沉破船阻止郑成功船队登岸。郑军乘海水涨潮将船队驶进鹿耳门内海,主力从禾寮港登陆,从侧背进攻赤嵌城,并切断了与台湾城的联系。 战斗中,侵略军以“赫克托”号战舰攻击,郑成功一声令下,把敌军紧紧围住,60多只战船一齐发炮,把“赫克托”号击沉。与此同时,又击溃了台湾城的援军。 赤嵌的荷兰军在水源被切断,外援无望的情况下,向郑军投降。盘踞台湾城的侵略军企图负隅顽抗,郑成功在该城周围修筑土台,围困敌军8个月之后,下令向台湾城发起强攻。 康熙元年初(南明永历十六年,公元1662年),侵略军头目被迫到郑成功大营,在投降书上签了字。至此,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我国神圣领土台湾。 5.赞美郑成功的诗句》 1、《复台》明末清初军事家郑成功 原文: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译文: 赶走荷兰鬼子,披荆斩棘,来把宝岛开发;要付出十年辛勤,才能恢复祖宗基业。我们有三千袍泽,象一家人样亲爱团结;任何艰难跋涉,都不能使我们忍心离别。 2、《竭郑成功祠-其一》近代张学良将军 原文: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 译文:郑成功是一个不受重用的臣子,但他却能维护正义而去抵抗荷兰人。 扩展资料: 郑成功收复台湾: 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 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成功 6.有关郑成功的诗句 郑成功个人诗集作品有:《春三月至虞谒牧斋师同孙爱世兄游剑门》《越旬日复同孙爱世兄游桃源涧》《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复台》。 1、《复台》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田横尚有三千客,茹苦间关不忍离。 2、《郑成功词》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敢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3、《谒郑成功祠》孽子孤臣一稚儒,填膺大义抗强胡。 丰功岂在尊明朔,确保台湾入版图。扩展资料郑成功诗集典故:有一天,郑成功带领将士去拜访高山族一个部落时,从欢迎的人群中走出4人,他们各自端着一个盘子,里面分别放着金、银、野草和泥土,献给郑成功。 郑成功看了看面前4个盘子里的物品,略有所思后,笑着对高山族同胞说,他到台湾来是为了驱逐荷兰侵略者,收复国土,而不是为了要金银的。说完后,他收下了野草和泥土,将盛有金、银的盘子都退还给高山族。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全岛,使高山族同胞很受感动。所以在收复台湾的多次战斗中,高山族同胞都积极大力支持郑军的驱荷斗争。 7.郑成功收复台湾 文言文 郑成功收复台湾 天启中(明熹宗年号),日本倭逐琉球而踞之海澄人颜思齐者,谋夺日本国,计泄,与其党杨天生、陈衷纪等二十八人窜台湾,郑芝龙附焉。思齐死,芝龙领其众,寻就抚。荷兰红毛夷遭风,泊台湾,崇祯中,闽地大旱,芝龙请于巡抚熊文灿,以舶徙饥民数万至台湾,人给三金,一牛,使垦岛荒。时芝龙已去台湾,故荷兰夷二千踞城中,流民数万屯城外,……久之,荷兰筑城曰台湾,曰鸡笼,曰淡水,筑炮台沈夹板于鹿耳门之港口,置揆一王守之,与南洋、吕宋、占城诸国互市,成都会焉。 成功自江南败归,地蹙军孤,谋拓土为巢穴计。有台湾通事何斌者,……遣其私人郭平驾小舟伪为钓鱼者,顺鹿耳门至赤嵌城(今台南市附近安平镇,当时为荷兰总督府所在地。)往来探视,得港路一条。走厦门谒成功曰:“台湾沃野千里,鸡笼、淡水、硝磺有焉,横绝大海,肆通外国,耕种可以足食,兴贩铜铁可以足用,十年生聚,十年教养,真霸王之区也。”出袖中地图如指诸掌,成功叹曰:“此亦海外之扶余也”(扶余:古国名,在今东北松花江中游平原上。)……乃令洪旭、黄廷、王秀奇辅世子(郑)经监守各岛,捩舵束甲而行。……见鹿耳门,焚香祝曰:“成功受先帝眷顾,寸土未得,孤岛危居,今冒波涛,辟不服之区。天如佑我,假我潮水,行我舟师。”竹篙视之,则加涨丈余,以手加额曰:“此天所以哀孤而不委之壑也。”令何斌坐斗头,按图转舵,发炮鸣金,赤嵌城酋长实叮惊怖出降。先数夕风潮骤振,声振云霄,揆一王率诸酋登城望海,见一人袱头红衣,骑长鲸,从鹿耳门游漾纡回,绕赤嵌城而没。是日炮声轰天,登高以千里镜视之,见鹿耳门船只旌旗,笑谓唐船近炮台则无遗类。俄见首船树旗纛,倏北倏东,余船以次衔尾鱼贯,悉远炮台而行,…… 揆一王尝大出兵攻赤嵌、鲲身,不利。……乃罢兵约降。
2023-09-01 18:02:101

郑成功父子真的是所谓的爱国志士吗?背后发生了哪些故事?

随着崇祯发出一声诸臣误我的感慨,国祚200余年的大明在内忧外患的局势下,于煤山上宣布了它的灭亡。在清军的铁蹄踏入中原的情况下,除了北方李闯王部队的抵抗之外,南方残余的明朝宗室纷纷建立起自己的小朝廷或图一时皇帝的快感,或真有恢复自己祖宗土地的宏图伟业。在各个小朝廷建立的过程中,各路你来我往的仁人志士,军阀汉奸也向历史交代了他们的本相。在历来的观念中,郑成功以收复台湾被标榜为爱国人士,在恢复国土上面,国姓爷的确维护了我国领土的完整,但是对于南明来说,他和他的父亲带来了支离破碎。郑氏父子的上位史,曾是海匪本质上,郑成功的父亲和为害明朝中期的中国海匪之首的汪直,徐经都是同一类人物。他在没洗白之前,也是靠着武装走私发家致富。早年间,郑芝龙靠着给其他的走私贩子当翻译慢慢地摸索出了自己也投身此道的人脉和资源。很快,郑老板就靠着走私犯干爹给的原始资本贩卖货物于越南,中国,日本之间,并且把干爹的走私业发扬光大,成为了巨富。摇身一变的郑老板瞬间成为了社会名流。手下的舰队在东亚的大海上耀武扬威,有着耀眼光辉的郑老板很快就有人拉来帮他做媒,人生得意须尽欢的他迎娶了日本大名的女儿田川氏,并且生下了他的爱子郑成功。海外耀武扬威的郑芝龙很快把手伸到了一片紊乱的故土。后世的郑大海盗,蔡东藩如此评价:“有孙可望之跋扈,适形李定国之忠,有郑芝龙之卑鄙,益见郑成功之义,一则扈跸滇中,一则兴师海外,虽其后赍志以终,卒鲜成效,然忠义固有足多者”隆武帝的确将自己的身家性命全额托付给郑老板了,可是生意人毕竟就是生意人,和人打什么感情牌呢。郑芝龙一看隆武小朝廷已经将自己全盘信任,飞扬跋扈的一面立马暴露了出来,在他的安排之下,隆武朝的重要军事关隘都到了郑芝龙的手中,比如后续葬送隆武朝,打开福建重要通道位于今天的仙霞关,又比如他的族人郑彩就职于隔壁的南明小朝廷鲁王朝,擅自诛杀抗清义士。国姓爷的种种失误后来在清军南下之下,商人郑芝龙眼见他扶立的小朝廷根本就是不堪一击,于是他准备跳车投降清朝来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前文提到过,他的手下把持着隆武朝廷所有的军事要塞,在郑老板的授意下,清军轻轻松松地越过福建的各种关隘。福建,简称闽,从他的字形都可以看出来因为地理的原因在古代外人是不太容易进来的,并且唐王在南明诸帝中极其贤明,如果配合得好,还是大有可为的,后人评价:“唐王宽明恭俭,亲亲尊士,循良爱民,而有抚绥大略。识张家玉之奇俊,崇黄道周之耆德,褒忠行义,结于至诚。闻江阴泾县力守见屠,曰:u2018吾家子孙遇此二县之人,虽三尺童子,亦当怜而敬之。u2019每诫出兵,毋杀难民,伤促国脉。大小主客,文武众庶,恩勤和剂,咸出其肺腑,濒死无贰”面对投降,郑成功还是坚持了民族大义,在他爹准备投降的时候,郑成功就极力劝阻,但是还是没用,清军进来的时候杀害了郑成功的母亲,这让郑成功走上了抗清的道路,但是作为南明后期抗清的几大主力,郑成功的眼光和战略真的是差得不行,虽然欺负清朝那时候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水师,郑成功的军队可以靠着自家历来的坚船利炮对清朝沿海的任意一个点进行打击,被打之后还只能干瞪眼。当然国姓爷打仗还是打的,配合东线的张苍水,郑成功带着舟师配合张苍水攻击南京和长江内地城市,南京的确也一度岌岌可危,让心系汉家的人欢欣鼓舞。但是国姓爷天真的觉得南京里面的会向他投降,在龟缩南京城内的清军忽悠下,很快援军赶到,郑成功战败。张苍水和郑成功看似几次轰轰烈烈的进攻清军腹地,要不是天气不帮助他们,要不是郑成功天真坑队友。退往台湾困死孤岛郑氏父子在南明的历史上有着不可忽略的历史低位,作为定勋之臣,郑芝隆草创了一无所有的南明隆武朝廷,在相对安定的一部分时间中,让隆武帝成为了南明历史上唯一称得上明君的皇帝,但是他的商人气息真的太重,把军国大事和民族大义当作好为自己铺路的筹码,当然他也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在郑成功打击清朝的军事行动下,郑芝隆从人质到问斩,也为他的江湖气买了单。而郑成功虽然称得上民族英雄,但是他的行为是歪打正着寻找栖息地的从荷兰人手里收回宝岛台湾。在抗清的行动中,他的作为不是一个应有的将领所作出的表现。观望,中缓兵之计不但让自己处于节节败退的局面,也让两位好不容易在清军虎口下为民族尊严抢夺一丝一毫的民族英雄李定国和张苍水前期所有的铺垫都化为乌有。因为友军们的收缩,清军也有机会找出空隙对付郑成功,最后把他逼往台湾,困死于孤岛。
2023-09-01 18:02:171

信阳历史人物简介

1、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2、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3、陈元光(657年-711年),于唐初跟从祖母魏敬,追随其父陈政,率领来自中原光州的八十七姓近万名将士,赴闽平乱,准奏建漳,传播中原文明,教化闽地民众。被闽、粤、台及东南亚的开漳将士后裔尊为“开漳圣王”。
2023-09-01 18:02:531

为什么明清只想收复台湾而不收复琉球?

琉球群岛,也就是今天的冲绳岛,是东亚海域一个重要的战略支点,也是东北亚和东南亚贸易的中转站,号称“万国津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美国和日本曾经在这里爆发过一场异常惨烈的冲绳岛海战,双方共投入三十多万兵力,付出十几万的死伤,最终美国夺得了琉球群岛的主导权,直到今天这里还驻扎了大量美军。冲绳岛海战而在近四个世纪之前,当东亚同样陷入动乱之时,驰骋海疆的郑成功为了反清复明,攻占了荷兰人侵占的台湾岛,却“忽视”了重要的琉球群岛,这看起来似乎让人很难以理解。要研究郑成功不攻打琉球群岛的原因,就必须先回顾下琉球群岛的历史。琉球群岛曾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处在大明王朝的藩属体系之内,这里曾经存在的琉球王国,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就成为了大明的藩属国,但是由于琉球和大明隔着广阔的东海,因此两国之间的信息交流并不是特别顺畅。但同时,琉球离日本却非常近,日本一直对大明的这个藩属国虎视眈眈,特别是1598年日本和大明爆发万历援朝抗倭战争以后,由于大明对日本实行贸易禁运,所以日本一直希望假借琉球国名义继续和大明进行贸易。琉球王国1609年,日本趁大明内乱之机派兵入侵琉球,据《明史》记载,日本“以劲兵三千入其国,掳其王,迁其宗器,大掠而去”。占领琉球以后,日本允许琉球继续向大明进贡,以欺骗大明,一方面防止大明前来征讨,另一方面保证自己能够通过琉球继续和大明进行贸易。而到了郑成功所处的时代,日本已经在琉球经营了半个多世纪,“日本占有琉球”这件“公开的秘密”,也许大明或者大清会被蒙在鼓里,但是出身于海盗世家、熟悉东北亚海域的郑成功肯定是一清二楚的。回顾完琉球的历史,我们再来看看郑成功为什么不攻打琉球?一、不想得罪日本正如前文所讲,郑成功反清复明时期,琉球已经被日本占领,如果攻打琉球,势必会得罪日本,这对郑成功来说得不偿失。为什么这么说?第一,当时的日本深受儒家传统的华夷观念的影响,认为大清是胡虏,其对中原的统治不具有合法性,此外,郑成功出生在日本,他的母亲田川氏是日本人,因此郑家和日本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是友好的,而不是中立或敌对的。综合以上两方面内容,我们可以这么认为,日本和郑成功在对待大清政府的态度上,属于同一阵营,历史上郑成功甚至曾经向日本德川幕府第四代将军德川家纲写信,想要从日本借兵攻打大清,只不过日本拒绝了这一出兵请求。郑成功收复台湾第二,郑成功出身于海盗世家,对东北亚的海陆格局有着清醒的认识,如果他选择攻打琉球,毫无疑问将会得罪日本,如此一来,他将面临日本和大清的两面夹击,郑家军的生存环境将急剧恶化,不利于其反清复明事业的长期持续发展,因此他选择了荷兰人强占的台湾,还有西班牙人侵占的菲律宾,却没有选择日本人侵占的琉球。二、琉球战略价值有限虽然如今的冲绳岛是美国第一岛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价值,但是在郑成功所处的时代,琉球群岛的作用实在是有限,这是因为郑成功与美国不一样,他不仅需要军事基地,还需要生产基地。众所周知,郑成功在东南沿海打的是游击战,其主要的后勤生产基地在台湾,正是靠着台湾的耕地才养活了郑家军,才创造了“明郑”。而琉球作为土地面积狭长的群岛国家,其耕地稀少,土壤贫瘠,不具备进行大规模农业生产的条件,直到今天岛上的居民粮食仍然不能自给自足,需要通过外界输入。因此,占领琉球群岛对于郑成功来说,除了能得到一个需要外界提供补给的军事基地以外,没有任何好处,这个基地非常脆弱,在日本和大清的夹击下,将成为郑家军的一个累赘。三、郑成功有更好的选择既然攻打琉球不是明智的选择,那除了台湾以外,郑成功还有没有其他的选择呢?当然有,它就是前文中所提到的菲律宾。菲律宾的优势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菲律宾群岛耕地面积广阔,常年雨量充沛,适合水稻种植,是绝佳的农业生产基地;二是菲律宾离台湾岛仅有一条两三百公里的巴士海峡相隔,距离较近,具备从台湾岛发兵进行攻打的条件;巴士海峡三是十七世纪开始,几十万华侨华裔随着海上贸易前往菲律宾,并在那里落地生根,庞大的华人团体成为郑成功攻打菲律宾可以依靠的内部力量;四是菲律宾当时正在西班牙的侵占之下,与台湾情形相似,攻打菲律宾不会与东亚周边国家产生冲突,还会得到广大华人华裔的支持。事实上,郑成功,包括此后的郑经,在台湾经营期间曾经多次想要发兵攻打菲律宾,只可惜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最终未能付诸实施,导致“明郑”在灭亡时都只能困守在台湾岛。
2023-09-01 18:03:003

郑成功治军:执法严明斩亲叔郑芝鹏首级示众三日

清军南下,母亲为清军所逼,剖腹自杀,郑成功闻讯,痛不欲生,匆匆赶回安平,料理了母亲后事,用黄金铸造了一尊田川氏坐像,朝夕礼拜。从此,郑成功“以只身而奉故朔,海岛群雄,拱手听其约束。”他一生“处无可奈何之境,得未曾有之局,以其螳臂之势,纵横大敌,逐红夷于海上,辟地千里,为有明硕果之仅存。”终其一生,郑成功明知不可而为之,在令人沮丧的明末留下了英雄的一章。 郑军令人惊恐的战斗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海盗遗风,一是郑成功的个人风格。 在严密的专制统治之下,敢于蹈险出海之人,都是一些热血男儿。而逃亡海上天不收地不管的自由,又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野性和血性。这些海盗们专靠勇气作为吃饭的资本。在郑芝龙降清之初,他们一时群龙无首。郑成功一树义旗,他们又呼啸而至,聚集在少帅旗帜之下。 郑成功天性英迈果决,嫉恶如仇。他知道,收服这些散漫惯了的海盗,非严明的纪律不可。因此,郑成功军令如山,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南明永历二年十月,清军袭击厦门。当时负责厦门守备的三叔郑芝鹏在慌乱中,“席卷珍宝,弃城下船”,引起“岛中腾沸”。战后,郑成功大会群臣,以“贪财怕死”,“临阵脱逃”,斩亲叔郑芝鹏之首,并令将其首级悬街示众三日。郑成功治军不讲情面,往往如此。 在战斗中,郑成功经常亲身督战,身先士卒,视死如归。南明永历七年,清军围攻海澄。郑成功为鼓舞将士,从厦门亲临海澄,登上炮台督战。清兵炮火齐发,部将拼命将郑成功拉下炮台,郑成功刚刚离开,清军的炮弹正好落在郑成功的座位上,“座位被击粉碎”。像这样九死一生的事例,在郑成功的军事生涯中数不胜数。 郑成功崇尚忠义节气,在明末实用主义弥漫的社会氛围之下,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不因眼前利益牺牲道德原则。 南明永历六年长泰之战,清总督陈锦率兵作战失败,羞惭之下,痛打其奴库成栋泄愤。库成栋怀恨在心,将他刺死,割其首级投降于郑营。次日,郑成功会集文武,下令把库成栋捆起来,对他说:“你杀主求荣,是 *** 之徒,本藩绝不用你这种不义的人。”虽然诸将也以库成栋投诚,有功无罪,为他求情,但郑成功仍下令斩首示众。 他尊敬真正的军人。在后来的郑荷之战中,有一个荷兰士兵在作战中表现出了不凡的勇敢:马摔倒了,郑军追到时,他仍奋勇抵抗,手持卡宾枪拼命射击,直到因伤势过重而死去。国姓爷知道后,认为他是一个勇敢的战士,下令厚葬,全军放礼炮致敬。这种视荣誉重于生命的理想主义,正是明末的中国人所极为缺乏的品质。
2023-09-01 18:03:471

姓氏吉的由来

姓氏吉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吉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是远古黄帝有个裔孙叫伯儵,受封于南燕国(在今河南省延津县东北一带),赐姓姞,后来他的子孙省去女旁,遂成吉氏,世代相传姓吉。二、另一说则云,西周有重臣尹国国君尹吉甫,有嫡长子名吉伯奇,受其继母陷害至于流亡冯翊之地(今陕西渭南),后又取其父名中“吉”作为姓氏,即为郡望冯翊的得姓始祖。扩展资料历史上的迁徙一、汉唐时期的吉氏三郡望汉唐时期,陕西、河南、山西是吉氏族人的主要聚居地,并产生了陕西冯翊郡、河南洛阳郡(汉代时称河南郡)、山西平阳郡等吉氏郡望。二、五代宋元时期吉氏族人的迁徙情况按赣粤湘冯翊堂《吉氏族谱》记载,唐“大历十才”的吉中孚公,在其致仕(退休)后归隐于江西鄱阳(今波阳),到了五代宋元时,其后裔就聚居在江西庐陵(今吉安)、琴江(今石城)等地蕃衍生息。按湖南浏阳《吉暨族谱》记载,其一世祖吉太宝公(冯翊吉氏第67世)的先人,五代时就居住在江西庐陵(今吉安)。按湖南安化、临澧、重庆潼南、合川等地《吉氏族谱》记载,元末时,其一世祖吉昆元公(冯翊吉氏第86世)因战乱而迁徙,并安家在豫章(今江西南昌)。由此可见,在五代宋元时期,江西也已成为吉氏族人的聚居地了。三、明代山西洪洞大槐树吉氏族人的迁徙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元朝末年,饥荒频仍,不断爆发农民起义,战乱四起,“冀鲁豫皖”诸地深受其害,两淮、山东、河北、河南百姓十亡七八,几成无人之地,相对而言,山西一带却比较安定,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明朝取代元朝后,为了巩固新政权和发展经济,从明初洪武、永乐时直至弘治、正德年间,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强制性移民活动,从山西迁出居民近百万,迁徙到“京冀豫鲁皖苏鄂陕甘”等十余省市。当时,山西洪洞县城西北贾村西侧有一座广济寺,寺内有一棵大槐树,明政府就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手续,大槐树下就成了山西移民集聚及迁徙的出发地。因此,凡明初从山西各地迁出的移民子孙,都称自己的先祖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迁来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吉姓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吉氏族谱
2023-09-01 18:03: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