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三国志·法正传》译文与赏析

2023-09-04 18:44:37
TAG: 赏析
共1条回复
tt白

法正传

法正传

【题解】

法正(176—220),字孝直,后汉司隶,右扶风郿(今陕西眉县)人,东汉末名门法氏之后,善策奇谋,故陈寿誉其可比魏国的程昱和郭嘉,是三国时期蜀汉的重臣。本为刘璋部下,后投归刘备,屡划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刘备在世时,唯独法正有谥号,死后追谥为翼侯。

【原文】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人也。祖父真,有清节高名。建安初,天下饥荒,正与同郡孟达俱入蜀依刘璋,久之为新都令,后召署军议校尉。既不任用,又为其州邑俱侨客[1]者所谤无行,志意不得。益州别驾张松与正相善,忖璋不足与有为,常窃叹息。

松于荆州见曹公还,劝璋绝曹公而自结先主。璋曰:“谁可使者?”松乃举正,正辞让,不得已而往。正既还,为松称说先主有雄略,密谋协规,愿共戴奉[2],而未有缘。后因璋闻曹公欲遣将征张鲁之有惧心也,松遂说璋宜迎先主,使之讨鲁,复令正衔命。

正既宣旨,阴献策于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于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凭)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先主然之,溯江而西,与璋会涪。北至葭萌,南还取璋。

郑度说璋曰:“左将军县(悬)军袭我,兵不满万,士众未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其计莫若尽驱巴西、梓潼民内涪水以西,其仓廪野谷,一皆烧除,高垒深沟,静以待之。彼至,请战,勿许,久无所资,不过百日,必将自走。走而击之,则必禽(擒)耳。”

【注释】

[1]侨客:寄居某地。

[2]戴奉:爱戴,敬奉。意为效力。

【译文】

法正,字孝直,扶风郡郿县人。祖父法真,节操清白而享有高尚名声。建安初年,天下饥荒,法正与同郡人孟达一道入蜀依附刘璋,过了很久才被任命为新都县令,后来被召到成都代理军议校尉。法正既得不到重用,又遭到侨居蜀地的同郡县人的诽谤,说他品行不端,故法正感到很不得志。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十分友好,张松暗忖跟着刘璋不会有什么作为,常常暗自叹息。

张松出使到荆州见曹操归蜀后,劝说刘璋与曹操断绝关系而与刘备结盟。刘璋问:“谁可为使者前往?”张松于是举荐法正,法正推辞,最后勉强接受命令前往荆州。法正返蜀后,向张松夸赞刘备有雄才大略,于是两人密谋商定,决心共同拥戴刘备,但一时找不到机会。后来刘璋听说曹操打算派遣兵将进攻张鲁而心怀恐惧,于是张松乘机劝刘璋应当迎请刘备入蜀,让刘备担负征伐张鲁的责任,刘璋再次派遣法正前往荆州。

法正向刘备转述了刘璋的意图后,即私下向刘备献计说:“凭将军的英才,利用刘璋的懦弱。张松,州里的得力人才,让他在成都作内应。然后将军借助益州的富庶和天府之国的险要地势,以此等条件来成就霸业,实为易如反掌。”刘备听从了法正的计策,领兵沿长江逆流而上,西进与刘璋相会于涪城。随后刘备率军北上葭萌,接着又率军掉头南返进攻刘璋。

郑度劝说刘璋:“刘备领孤军进袭我们,百姓尚未向他归附,全靠临时征集民间的粮草,军队严重缺乏物资。对付他们最好的计策是把巴西、梓潼两地的百姓全部迁往涪水以西,把那里田地里、粮仓里的粮食全部烧掉,修筑高垒深挖壕沟,镇静地等待他们的到来。他们来后,向我们挑战,我们坚守不出,他们时间一长就会断绝粮草供应,不出一百天,必然自行退走。他军一退,我军进追,这样即可生擒刘备。”

【原文】

先主闻而恶之,以问正。正曰:“终不能用,无可忧也。”璋果如正言,谓其群下曰:“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于是黜度[3],不用其计。及军围雒城,正笺与璋曰:

正受性无术,盟好违损,惧左右不明本末,必并归咎,蒙耻没身,辱及执事,是以损身于外,不敢反命。恐圣听秽恶其声,故中间不有笺敬,顾念宿遇,瞻望悢悢[4]。然惟前后披露腹心,自从始初以至于终,实不藏情,有所不尽,但愚闇(暗)策薄,精诚不感,以致于此耳。今国事已危,祸害在速,虽捐放于外,言足憎尤,犹贪极所怀,以尽余忠。明将军本心,正之所知也,实为区区不欲失左将军之意,而卒至于是者,左右不达英雄从事之道,谓可违信黩[5]誓,而以意气相致,日月相迁,趋求顺耳悦目,随阿遂指,不图远虑为国深计故也。

事变既成,又不量强弱之势,以为左将军县远之众,粮谷无储,欲得以多击少,旷日相持。而从关至此,所历辄破,离宫别屯,日自零落。雒下虽有万兵,皆坏陈之卒,破军之将,若欲争一旦之战,则兵将势力,实不相当。各欲远期计粮者,今此营守已固,谷米已积,而明将军土地日削,百姓日困,敌对遂多,所供远旷。愚意计之,谓必先竭,将不复以持久也。空尔相守,犹不相堪。

【注释】

[3]黜:降职或罢免。

[4]悢悢(liàng):惆怅。悲伤。

[5]黩:污辱,玷污。

【译文】

刘备听到这一消息甚为忿恨,问法正如何应对。法正说:“刘璋最终不会听用郑度的计谋,将军不必担忧。”刘璋果然如法正所料,对他的部下说:“我只听说出军抗敌以保护百姓,未听说迁移百姓以躲避敌人。”于是罢免郑度,不用其计。待刘备的军队包围雒城,法正写信给刘璋说:

法正我禀性缺乏才智,现在您与左将军友好结盟受到损害,我担心您身旁的人不明事情的来龙去脉,必定会把所有过错都归咎到我一人身上,使我终生蒙受耻辱,也使您连带受辱,故而失身流落在外,不敢回去复命。怕您厌恶我的言语声音,所以这期间也不敢向您写信致意。回想起往日您对我的恩情,我常常翘首西望,心中极为悲伤惆怅。然而我考虑还是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说清楚以披露自己的心迹。从事情的初始直到最终,我绝没有隐瞒任何真情,有言不尽意表白不清之处,是我愚笨拙劣,诚意没能将您打动,以致造成今天这种局面。现在国事危急,大祸临头,虽然我流落在外,张口就会增加您对我的怨恨,我觉得还是应该把心中要说的话说出来,以剖明自己的忠心。将军你的本心,法正我是了解的,实际是谨慎小心不愿得罪左将军,而最终还是引起矛盾,是因为您身边的人不明白英雄处世的道理,以为可以违背信义誓约,凭着意气办事。他们长期以来,追求顺耳悦目,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皆因他们缺乏远虑不为国家作长远打算。

事变发生以后,他们又不能估量双方势力的强弱形势,以为左将军孤军远道而入,缺乏粮草储备,故想以多击少,旷日相持。而左将军自白水关到此,所过郡县全被攻破,将军您所有的行宫、营寨,日益孤立衰落。雒下虽有兵马上万,但都是败阵之卒、破军之将,如果打算凭此军队争一时战斗的胜利,那么兵将势力确实不相当。打算长期相持来消耗左将军的粮草也行不通,因为左将军的营地已扎守坚固,粮草已有了积囤,而将军您的地盘日益渐少,百姓日益困穷,敌对力量越来越多,军需供应又被远远隔开。以臣愚见,真正粮草先竭、无法坚持长久的却是将军。照目前两边情况相持下去,将军实难维持。

【原文】

今张益德数万之众,已定巴东,入犍为界,分平资中、德阳,三道并侵,将何以御之?本为明将军计者,必谓此军县远无粮,馈运不及,兵少无继。今荆州道通,众数十倍,加孙车骑遣弟及李异、甘宁等为其后继。若争客主之势,以土地相胜者,今此全有巴东,广汉、犍为,过半已定,巴西一郡,复非明将军之有也。

计益州所仰惟蜀,蜀亦破坏。三分亡二,吏民疲困,思为乱者十户而八。若敌远则百姓不能堪役,敌近则一旦易主矣。广汉诸县,是明比也。又鱼复与关头实为益州福祸之门,今二门悉开,坚城皆下,诸军并破,兵将俱尽,而敌家数道并进,已入心腹,坐守都、雒,存亡之势,昭然可见。斯乃大略,其外较耳,其余屈曲,难以辞极也。以正下愚,犹知此事不可复成,况明将军左右明智用谋之士,岂当不见此数哉?

旦夕偷幸,求容取媚,不虑远图,莫肯尽心献良计耳。若事穷势迫,将各索生,求济门户,展转反覆,与今计异,不为明将军尽死难也。而尊门犹当受其忧。正虽获不忠之谤,然心自谓不负圣德,顾惟分义,实窃痛心。左将军从本举来,旧心依依,实无薄意。愚以为可图变化,以保尊门。”

【译文】

现在张益德率领数万之众,已平定巴东,进入犍为境界,并分兵平定资中、德阳,正三路向前挺进,您如何抵挡得住?原来替将军谋划的人,肯定说左将军是孤军远来而缺乏粮草,运送不及,而且兵少无援。如今荆州入蜀的道路已被开通,左将军的军队比原来增强几十倍,还有东吴孙权将军已派遣他的弟弟及李异、甘宁等领兵做后援。比较主客双方的形势变化,如果您想凭土地广大来取胜,而今对方已完全占领了巴东,广汉、犍为也大半被攻占,巴西郡又非将军所有了。

“计算起来益州所能凭依的只有蜀郡,而蜀郡已经不复完整,益州土地已三分失二,官员百姓已疲惫不堪,每十户人家就有八户企图起来作乱。如果敌军离得远则百姓忍受不了长久的劳役,敌军逼近则他们就会投降反叛。广汉郡各县就是明证。此外鱼复县与白水关,实在是决定益州祸福成败的门户,如今两门全被打开,坚固的城池皆被攻破,各路军队都被击败,能战的兵将已损失殆尽,而敌军几路进击,已攻入益州的心腹之地,而您仅能困守成都、雒城二地,谁存谁亡的局势,昭然可见。这只是大致情形,比较明显易见,至于其余曲折隐伏的因素,就难以一一用文字表述清楚了。像我法正这种下愚之人,尚且明白如此局面再难扭转,何况将军您身旁聪明多智的谋士,岂能不明白事情的必然后果?

“他们靠暂时的苟且侥幸,乞求容身,献媚邀宠,不作长久打算,不肯尽心献上良策。如果事情危急大势已去,他们将各自谋生逃命,保全自家门户,调身转背,就会作出与现在完全不同的打算,绝不会为将军您尽忠死节,反过来您的家口还会受到他们带来的忧患。我法正虽已蒙受不忠的诽谤,但扪心自问我并未有负于您的恩德,顾念我们之间的君臣名义,我实在为将军疾首痛心。左将军为了国家的根本利益而举兵前来,对您的旧情仍在,并无敌意,我窃以为您可以根据事情的变化而改变策略,以便保全自己的家族。”

【原文】

十九年,进围成都,璋蜀郡太守许靖将逾城降,事觉,不果。璋以危亡在近,故不诛靖。璋既稽服[6],先主以此薄靖不用也。正说曰:“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先主于是乃厚待靖。以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7],内为谋主。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

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8],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9],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初,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人,皆亲执刀侍立,先主每入,衷心常凛凛。亮又知先主雅爱信正,故言如此。

【注释】

[6]稽服:拜服。敬服。

[7]畿(jī):古代称靠近国都的地方。

[8]纵横:肆意妄为。

[9]进退狼跋:语出《诗经》,意为受不利因素所困,进退两难。

【译文】

建安十九年(215),刘备进军围困成都,刘璋的蜀郡太守许靖企图越城投降,事情败露并未成功。刘璋因益州即将攻陷,故此没有处决许靖。刘璋投降后,刘备因许靖背主之事而看不起许靖,对他不加任用。法正劝刘备说:“天下有的是博得虚名而无真正德才之人,像许靖即是如此。然而今日主公起手开创大业,天下之人又不可能挨家挨户地去作说明,而许靖的虚名,已传播于天下,如果对他不能待之以礼,天下之人则会因此说主公在轻贱贤才。所以对许靖应该敬重以待,以此昭示远近,您是在追效古代燕昭王厚待郭隗的做法。”刘备于是厚待并起用许靖,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在外统领都城及京郊地区,在内则为刘备的主要谋臣。法正胸襟偏狭,一饭之德,小小怨隙,无不回报,并擅自处死几个毁谤过他的人。

有人对诸葛亮说:“法正在蜀郡太横行了,将军您应禀告主公,对他的作威作福的行为加以约制。”诸葛亮回答说:“主公在公安时,害怕北面曹操强盛,担心东面孙权威逼,身边又恐惧孙夫人生变,当时的情景真是进退两难,狼狈不堪。法孝直成为主公的辅佐后,使主公展翅飞腾,不再受人制抑,如今怎么能禁止法正不按自己的意气办事呢?”当初,孙权将妹妹许配刘备为妻,孙权妹妹才思敏捷、性情刚猛,大有她几位兄长的性格气度,在她身旁总是侍立着一百多名持刀的侍婢,刘备每次进她的房间,心中都恐惧不安。诸葛亮又明知刘备十分信任喜爱法正,故此才这么讲。

【原文】

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曹操一举而降张鲁,定汉中,不因此势以图巴、蜀,而留夏侯渊、张郃屯守,身遽北还,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必将内有忧逼(逼)故耳。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

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正曰:“可击矣。”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

先主立为汉中王,以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明年卒,时年四十五。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谥曰翼侯。赐子邈爵关内侯,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亮每奇正智术。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译文】

建安二十二年(217),法正劝刘备说:“曹操一战就降伏张鲁,平定汉中,但他没有乘此破竹之势而进取巴、蜀,却留下夏侯渊、张郃镇守汉中,自己率军北还,这样做并非他智谋不行,兵力不足,必定是自己内部有忧患迫使他这样。现在分析夏侯渊、张郃的才干谋略,并无比我国将帅高明之处,如果我们举兵征伐,一定能取得成功。取胜之后,可以在那里大力发展生产,广积粮食,寻找时机出兵进击,这样上可以消灭敌寇、安辅汉室,中可以蚕食占取雒、凉二州,开拓疆土,下可以固守险要,为长远割据一方之计。这大概上天有意给我们良机,机不可失!”刘备十分赞同法正的计策,于是率领诸将领兵挺进汉中,法正也随同前往。

建安二十四年(219),刘备从阳平关南渡沔水,随着山势走向逐步向前推进,在定军、兴势两山扎下营寨。夏侯渊领兵前来争夺要地。法正说:“可以出击!”刘备令黄忠依山势居高临下击鼓呐喊向夏侯渊军队发起攻击,将夏侯渊军打得大败,并将夏侯渊等斩首。曹操正领兵西征乌丸,听到法正这一计策,说:“我本来算定刘玄德想不到这步棋,一定是人家教他的。”刘备被拥立为汉中王,任命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第二年法正即去世,年仅45岁。刘备为法正之死一连痛哭了好几天。法正被追谥为“翼侯”,他的儿子法邈被赐爵为关内侯,官至奉车都尉、汉阳太守。

诸葛亮与法正,虽说二人志趣不同,但都能以大局为重互相取长补短,诸葛亮常常惊奇法正的智术谋略。刘备称帝后,准备东征孙权为关羽报仇雪耻,许多大臣都劝谏阻止,但刘备一概不听。章武二年(222),刘备大军被吴军击败,退驻白帝城。诸葛亮叹息说:“法孝直如果在世,一定能劝阻主上,使他不进兵东吴,即使进兵东吴,也不会遭到如此惨败!”

相关推荐

法正就是我 神魔协奏在哪个贴吧

秦时明月手游吧,两位大神用1年时间测出了百度贴吧楼中楼上限是2000页,最后一次是法正,法正赢了,于是法正亲手把两人回复了1年多的27楼删掉了,可惜了一段爱恨情仇,最后本来应该是神魔赢,结果不知道是谁回复了一个“哈哈”占了最后一层,导致神魔大败,网上有人全程截图一年,毅力丝毫不弱于两人,有兴趣可以你去查一下。
2023-09-02 14:37:109

三国时期的法正是什么人物 法正和诸葛亮谁厉害地位高

在《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段对话,是诸葛亮在得知刘备讨伐吴国失败后说的,当时的原话是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法孝直指的就是法正,那么三国时期的法正是什么人物,诸葛亮都无法劝说刘备,为什么法正可以了?为什么还有人说法正不死,便无三国了?今天就给大家聊一下法正和诸葛亮谁厉害地位高?这位号称谋略超越诸葛亮,蜀汉地位超越诸葛亮的存在。 三国时期的法正是什么人物? 大家都想要知道法正在三国是什么人物,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概括,那就是善用奇谋,是刘备最受宠爱的谋士,其在刘备身边的影响力甚至超越了诸葛亮。就连大家熟知的定军山斩杀夏侯渊也是法正献的计谋。 应该说诸葛亮的特点是善于阳谋,因为一生多谨慎,而且优势在于内政!而庞统和法正的特点在善于阴谋奇谋,所以优势在于对外作战!这个刚好和诸葛亮互补! 法正原本是名士法真的孙子,也就是说法正出身是十分不错的,但是当时年代不好,兵荒马乱。法正开始是和自己的好友孟达一起投奔的刘璋,但是可惜的是刘璋这个人不会用人,法正也感觉自己是怀才不遇。 后来刘璋邀请刘备入川抵御张鲁,法正趁此机会投靠了刘备,还献计帮助刘备多占了刘璋的益州。刘备获得益州后,开始对部下进行赏赐,诸葛亮,法正,关羽,张飞这四人赏赐的都是黄金五百斤,白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这四人是所以部将中获得赏赐最多的。看到没,法正虽然是最后跟随刘备的,但是赏赐却和关羽张飞诸葛亮这样早早跟随刘备的人一样多,另外法正还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在法正死后,刘备哭了几天,追谥为翼侯,法正也成为了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由此可以看出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分量。 当然法正这么获得刘备的喜爱也是有原因的,其中第一点就是因为法正的谋略十分高超,不管是夺取益州,还是斩杀夏侯渊获得汉中,法正的贡献都是功不可没的。就连曹操也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意思就是我手下汇聚了众多谋士,但是就是得不到法正。由此可以看出曹操也是十分喜欢法正的。另外《三国志》的作者也是将法正比喻成曹操手下的荀彧,程昱,郭嘉等辈。诸葛亮也说要是当时法正还在的话,刘备即使不听劝阻,只要是法正跟随刘备一起同行,至少也不会败的这么惨。 另外还有一点原因个人觉得是因为法正的身份以及在蜀汉地区的影响力对于刘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夺取了一个地盘最主要的就是收买人心,这一点刘备显然是做的是十分好的。法正是当时蜀地内的大才,当地乡绅都十分信服他,只要法正向着自己,那么刘备收服蜀地的人心也就变得十分简单了,而且当时蜀地是刘备的主要根据地,法正的作用显然也就更明显了。这两点主要的原因加起来让法正不得不受到刘备的重视。
2023-09-02 14:37:291

法正是谁?诸葛亮为什么不敢惹法正

1、法正生平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郡(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原在刘璋手下,在包围成都的时候劝说刘璋投降,然后刘备进入汉中,他计划斩首曹操夏侯源将军。法正和山桥深受刘备的信任和尊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入汉中王后行列,封建法律是上书岭将军和卫兵。第二年,法正逝世,享年45岁。法正的死让刘备非常伤心,哭了好几天。刘备是唯一一位享有盛誉的大臣,他被追捧为“翼船”。法政善于谋反,被陈寿称赞为可与魏国的程宇、郭嘉相提并论。2、诸葛亮不敢惹法正的原因第一,法正功劳太大、地位太高,智谋过人,诸葛亮知道自己没有这个实力。从公元208年法正与张松定计到公元214年刘备攻取益州,法正辅佐刘备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第二,法正是前益州刘璋下属投资于刘备的领导人物,代表着前益州统治集团的既得利益。刘备刚占领义州,没有稳定的立足点,就必须团结以法政为代表的李岩、刘坝、黄泉、吴仪、孟达等新归国老兵,为刘备集团服务,与曹操、孙权联合作战。刘备之所以接受法正的求亲,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第三,法正深受刘备的信任和倚重。三国志载:“亮又知先主雅信正,故言如此。”也就是说诸葛亮的老板对法正非常的信任倚重感激。扩展资料:法正的趣事:1、巧言进谏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军包围成都,蜀郡太守许靖将要出城投降,被人发觉,因为是在危急关头,不宜诛杀自己人,于是刘璋放过了许靖。刘璋投降后,刘备也因此不用许靖。许靖与其弟许劭(许子将)是天下闻名的名士,但没有身为人臣的才能。这时诸葛亮谏道:“靖人望,不可失也,借其名以竦宇内。”(许靖是众人所仰望的,断不可失,应当借助他的名望使海内对您恭敬。)法正也劝说:“天下有名无实的人就是许靖了。但是主公刚刚开创大业,许靖的名声四海皆知,您如果连他都不用,天下贤人恐怕会认为您薄待贤臣。”希望刘备仿效战国时的燕昭王重用郭隗的故事,于是刘备对许靖逐渐尊敬重用。2、孝直避箭刘备有一次与曹军在作战中,形势不利,本应马上撤退,而刘备却大怒不肯撤军,无人敢进谏。当时箭如雨下,法正便走去挡在刘备前面。刘备赶紧喊道:“孝直避箭。”法正回道:“连明公也冒着箭雨、飞石,何况我呢?”刘备只好允诺:“我和你一起撤退。”便暂时撤军了。
2023-09-02 14:38:103

三国里法孝直是谁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法正出身名士家庭,为名士法真之孙。建安初年,由于天下饥荒,法正与好友同郡的孟达一起入蜀依附刘璋,但刘璋不是个善于用人的人,很久之后法正才当上新都县令,之后又被任命为军议校尉。法正怀才不遇,又被州邑中的人诽谤,十分苦恼,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是好友,也觉得刘璋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常常感概自己的遭遇。扩展资料在小说《三国演义》中,法正的生平事迹与正史大体相当,是贤士法真孙子,张松之友。原为刘璋部属,与张松、孟达合谋献益州给刘备。在涪城大会上,与庞统一起策划刺杀刘璋的计划。伐蜀成功后,曾与诸葛亮讨论治法之事。后来任蜀郡太守时公报私仇,听闻诸葛亮向他人的解释后有所收敛。曹刘争汉中时,说服刘备亲征,又受诸葛亮之命助黄忠斩杀夏侯渊。刘备进位汉中王后,法正被任命为尚书令。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法正
2023-09-02 14:38:3214

赏罚分明------猜一三国人物

就是法正介绍提起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诸葛亮.其实当时诸葛亮主要管理内政和筹措粮草,在刘备身边为其出谋划策的是法正,刘备对他的信用程度甚至超过了诸葛亮,三国志记载法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可见他当时的地位.下面我引用了彭氏军史评论里对法正的评价: 因为刘封、孟达不发救兵,关羽被东吴擒杀。刘备听从诸葛亮之计,欲擒故纵,先调刘封守绵阳;孟达机警,与申耽、申仪商议:“我与法孝直同有功于汉中王;今孝直已死,而汉中王忘我前功,乃欲见害,为之奈何?”在申氏兄弟的唆使下,孟达反水,将上庸献予曹魏,并祸及并导致刘封被杀。诸葛亮的这一计策加大了西蜀在失去了关羽和荆州以后的损失。法正若在这一切是否还会发生?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东)人,名门之后。其祖父法真号“玄德先生”,是东汉末的名士;其父法衍是东汉末的司徒椽、廷尉左监。东汉末民不聊生,刀兵四起,富饶闭塞的西川成了躲避战火的避难所。法正和好友孟达入蜀投靠刘璋(难怪孟达有此一说),但刘璋昏庸不识才。仅委任法正为县令,法正的缺点是品行不怎么样,所以刘璋以后干脆不予任命。法正这段时间很不得志。后来法正和益州别驾张松成了好友,在张松的极力举荐下,法正才获刘璋委派出使刘备的工作。法正正是利用这次出使的机会结识一代枭雄刘备。 法正和张松决心共同帮助刘备入主西川,后来孟达也加入进来,于是就有了《三国演义》中有名的“张松献地图”的故事。法、张一直苦于没有机会,直到建安十六年(211) ,曹操欲取汉中,刘璋为防范曹操大军祸害益州,再次派遣法正为使者去见刘备。法正暗中向刘备献计,鼓动游说刘备夺取西川以成就王霸大业。而收取两川以做为图取王霸的根据地正是当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设计好,可以说是不谋而合,刘备即率步兵数万人由水道入蜀,留诸葛亮、关羽驻守荆州。 当刘备围攻雒城将近一年的时间,法正曾写信给刘璋劝降,虽然刘璋没有立即接受,但是雒城被攻破,刘备进军包围成都,只有几十天,城中尚有精兵三万,谷币还可以支持一年,吏民均愿意死战的情况下,刘璋却开城投降了,这不能不说刘璋是考虑了法正的劝降信作出的选择。刘备于十九年夺取益州。从此摆脱困境,奠定了鼎峙的基础。 法正任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法正最大功绩是在献计取汉中。当时曹操击败张鲁占领了汉中,法正目光敏锐地看到汉中对于蜀汉的重要性暨夺取汉中的可能性。 他分析指出曹操降伏张鲁后,没有趁胜夺取巴蜀,而是留夏侯渊、张郃二将守汉中,曹操自己北还是迫不得已,可见取汉中机不可失;另外曹操留守的夏侯渊、张郃的才能难堪镇守汉中的大任。 夏侯渊、张郃是有勇无谋的煞将,曹操手下能独挡一面的大将有张辽、曹仁、于禁、曹休、司马懿、曹彰等,可见曹操在用人方面的不当,利用这么难得的机会,主公亲统大军前往征讨,一定能击败曹军。 而且夺取汉中有三点好处:① 能击败曹军,得到东汉王室的褒奖和欢心。 ② 占领汉中后可以蚕食雍州、凉州,开疆拓土。③ 占领汉中可以巩固益州,是立国的根本。 正是在法正极力主张下,建安二十二年,刘备拒绝谋士周群等劝阻,毅然进兵汉中。在具体的指挥战斗中,法正的出谋划策又起了重要作用,法正协助老黄忠斩夏侯渊的故事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法正的计谋击破夏侯渊军,使他的对手曹操都为之叹服,诸葛亮也常常为法正的智慧和计谋所折服。刘备夺取汉中,其兴汉的大业才真正达到了顶峰。 刘备即位汉中王时,就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可惜法正命薄,年仅四十五岁就死了。刘备为法正的死累日痛哭。刘备后来追封法正为翼侯,赐爵于其子孙。 《三国志》记载,为了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刘备不听诸葛亮及群臣的劝谏,一意孤行,起兵东征东吴。彝陵惨败后,诸葛亮慨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东行也;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段话反映了历史上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才干要远胜过诸葛亮,一代妖相诸葛孔明心比天高,曾自比管仲乐毅,放眼天下,大有高手寂寞之感。可也不得不叹息法正不在的遗憾。 三国志里还有一个相关的故事:有一次,刘备和曹操作战,形势非常不利,后退是最佳的选择,但刘备大怒不肯后退,没有谁敢劝说。这时候,箭若飞蝗。法正于是站到刘备的前面,刘备说:“孝直避箭。”法正说:“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刘备只得说“孝直,我和你一起走。”于是撤退了。蜀郡太守许靖原本不为刘备所喜爱,在法正的劝说下,刘备厚待许靖,封许靖为太傅。可见,刘备对法正的意见是相当尊重的。 陈寿对法正的评价是法正堪比曹操麾下最优秀的谋士程昱、郭嘉。法正的早逝给蜀汉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法正若在,孟达就不用担心刘备会加害自己而反叛,上庸这么一个重要的战略基地就不会落到曹魏手里,也就不存在刘备甚怒之下斩掉虎将刘封;法正若在,也许他真能阻止刘备的东征,即使东征,以法正的才华,是不会让刘备犯下在彝陵那样的低级错误,而导致惨败;三国鼎立最终局面会是怎样呢?法正若在…… ”
2023-09-02 14:39:1213

法正作为刘备的主要谋臣之一,他的水平到底怎样?

很多朋友都以为三国时期刘备的军师仅有人称“卧龙凤雏”的诸葛亮和庞统两人,刘备正是靠着诸葛亮的辅佐得到了荆州,然后又靠着庞统的谋略进入益州。但其实这是三国演义的描述,刘备还有一个核心的谋士叫做法正,他一度是刘备最信赖的人,没有之一。信任到什么程度呢?刘备夷陵之战失败后诸葛亮曾经感叹,假如法正还在世的话,说不定就能劝阻刘备发动战争,甚至也不会导致这场失败了!让刘备信赖,让诸葛亮都感叹的法正到底有多强?今天我们一看究竟。法正剧照先来看下法正的履历,他原本是陇西扶风人士,年少时刚好爆发黄巾之乱,尽管这些黄巾贼被各地诸侯镇压,但法正一眼就看出了朝廷的虚弱,接下来还会有更大的乱世来临。而陇西地处偏远物资也很贫瘠,乱世来临后这里将会十室九空。于是他说服好友孟达一起搬迁到益州定居,因为在法正看来,益州是天府之国,物资充足而且还有雄关作为险阻,当乱世来临之后就是世外桃源。好友孟达相信法正,于是跟随他一起入蜀,然后两人凭借才能加入刘璋势力。原本法正认为自己的才能将会得到重用,但他想不到的是益州这里虽然稳定但讲究背景和关系,得到迁升的都是一些世家子弟,不然就是和权贵有关系的人。而他和孟达尽管很有才能,但做出来的成绩也都被人拿走,十几年来没有实质性迁升,这让他们很不甘心,渴望得到明主的赏识。后来刘备拿下荆州,而失败的曹操想通过汉中吞并益州,益州牧刘璋很担心被曹操吞并,法正抓住了刘璋这个心理,于是建议刘璋可以引进刘备支援,刘备刚在荆州打赢曹操,有他来坐镇的话益州自然可以高枕无忧。而实际上是法正认可刘备,想借此机会向刘备投诚。刘备剧照当刘璋派遣使者张松出使刘备阵营前,法正已经和张松沟通好了,他们都支持刘备入蜀,打算在益州作为内应配合刘备。刘备对法正和张松的计划感到意外,但也合情合理,于是按照计划行事。当刘备入蜀之后,根据法正提供的大量情报还有策略,最终以弱胜强吞并整个益州。而法正作为这场战役的幕后操盘手自然得到了相应的荣誉,再加上他在益州二十几年,对这里的势力分布了如指掌,刘备入主益州之后法正给他出了不少针对性策略,对稳定刘备的统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汉中之战后刘备进位汉中王,同时任命法正为尚书令。后来法正病死,刘备大哭不已并亲自给他吊唁,蜀汉成立后第一个为法正追加谥号。而法正有多强?我们来看看他加入刘备势力之后做的两件事大事就知道了。首先是为刘备巩固统治,益州因为刘焉刘璋两父子超过三十年的统治,这里的影响力早已经根深蒂固。尽管刘备靠武力夺取这块地方,但底下暗流涌动,安全隐患很大。法正一针见血地指出了要害点利用世家打击世家,因为刘焉父子本身也不是益州人士,他们当初是凭借金钱还有皇命的加持才可以做大。法正帮助刘备联合之前受排挤的世家打击支持刘璋的世家,然后利用自己手中的职权,名义上是对反对自己的人公报私仇,但实际上是彻底根除这些残余势力,给刘备营造一个非常稳定的局面。法正剧照第二个就是他还是汉中之战的推动者和制胜关键者。当时刘备不敢打汉中之战,法正告诉刘备一旦拿下汉中上可以讨伐汉贼,中可以蚕食雍凉二州,下可以彻底巩固益州的安全。刘备开战后法正作为前线军事,不论是排兵布阵还是制定策略,全权由法正策划。定军山之战时法正看破了夏侯渊的弱势,于是故意以大部队强攻张郃的防守点,等夏侯渊分兵支援张郃之后当即命老将黄忠居高临下冲击夏侯渊营地。夏侯渊还没反应过来直接被黄忠斩首,因此赢得汉中之战的最后胜利。而曹操本人对法正的评价也是极高的,当曹操得知夏侯渊被杀之后,他的第一个反应是不相信,毕竟夏侯渊戎马一生堪称曹魏第一大将,他的能力毋庸置疑,曹操也不认为刘备有这个实力。但经过确认之后确实是一个名叫法正的人给刘备出的计谋,于是感叹道,我就知道刘备没有这样的智商,肯定是有贵人相助!要知道曹操的可是可以席卷天下的人物,当年袁绍实力比他强很多,曹操依旧不放在眼力;西凉马超带着大军直取长安,曹操也不把西凉铁骑放在眼力;能让他看上眼承认厉害的人不多。而法正能让曹操如此感叹,足以说明他的实力。从法正的履历还有他后续所做的事情就可以发现,他善于洞察时局,对时局的把握,双方势力的对比也十分清楚。可以说这样的人是一把刀子,用得好可以伤人,就像刘备用他可以正面击败曹操。用的不少就会被反伤,就像刘璋的结局一样。那个时代本身就是乱世,法正这样的处事原则也符合那个时代的标准。而刘备本身就是白手起家,法正的策略更适合他的脾气还有蜀汉的现实情况,法正由此成为刘备最信赖的谋士也不意外。
2023-09-02 14:40:124

法正是何许人也?为什么让曹操说出“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正邪!”

曹操,与刘备相比,他的见识远要比刘备要强,至少曹操在少年之时便已经通读《孙子兵法》,理解到其中的意思。而刘备呢?除了四处卖草鞋、编席子之外,似乎史书并没有过多的介绍。简单分析可知,刘备之所以能够成事,他绝大多数情况还是靠别人的帮衬。而曹操则不一样,他是公认的政治家,军事家,更是诗人,他可以在创业疲惫之时,找人吟诗作乐抒发自己情感。然而,刘备呢?他只能找张飞,关羽喝点闷酒,除此之外他也只能编两双草鞋来打发打发…正因为刘备与曹操有着如此大的差距,刘备前半生的事业才一直得不到量和质的提升。脑子不如人家曹操灵活,但是靠着多年经营草鞋及席子的经验,积累了少错的营销技巧,他可以花最大的价钱把自己货物全部卖出去,如此一来,他便得到更多的实惠,好养家糊口。得益于常年的营销技巧,刘备在卖草席、草鞋之时,顺便就将他的远大抱负通过口号的方式,亦或者是通过简短句子的方式,当选向人宣传。当时,刘备也算是落魄的汉室宗亲,他说的话,自然不会被冷落。很快,一传十,十传百,刘备的话,就像一台电视机一样,被迅速的传遍了整个涿郡。后来,逃亡的关羽与张飞在闹市斗殴,刘备便劝开了两人,同时又拿出他非常拿手的话术,一下子就搞定了关羽和张飞这两个猛夫,并且与他结拜成了异姓兄弟,从此算是走上免费为刘备打工的路。为了完成,匡扶汉室的理想,光靠两个兄弟是不够的。于是刘备,四处奔波,求涨粉,求收留,用刘备的话来说就是“广布仁义于天下”,后来,终于得到诸葛亮,赵云,黄忠,庞统等人的支持。公元208年,在诸葛亮东和孙权北抗曹操的战略之下,顺利的在赤壁给了曹操致命一击!这让刘备心里乐开了花,不但出了当时被曹操追杀之气,同时还得到了荆州,这一回也算是有地盘的大人物了。在赤壁大战过后,刘备除了得到城池和出了恶气之外,他还得到了一个可以改变他命运的人,这个人就是庞统。后来,也是由庞统带着刘备入蜀,把刘备从完全的草根变成了帝王!让刘备整个人的见识,战略及眼光都得到了成升华。(这里主要指格局及眼光。)然而,对于刘备来说,庞统只算是个铁血勇士,庞统和刘备的关系其实是那种亦友亦臣亦师亦生,比较微妙。然而,此人他与刘备的关系可以说是最铁的!这个人不是诸葛亮,诸葛亮这个人是典型的正派人物,积极阳光向上,但是他不会冒险,这是众所周知的。在职场上如此,在带兵打仗上更是如此!而这个人呢?他是内外兼修,不但智谋高,也敢于冒险,在整个蜀中,他和刘备的关系,绝对不在关羽和张飞之下。最起码从地位上说,他占有绝对的地位,是不输于关张的。这个人是谁呢?他让诸葛亮自叹不如,连曹操也害怕他。此人,真有这么厉害?是否有水分呢?这句话,从当年曹操的感叹之中,便可得出正确的答案。当年,汉中之战失败之后,曹操曾经感叹:“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正邪!”(参考资料:华阳国志-卷六),曹操一生两大败仗,一阵输于赤壁,一阵输于汉中。前阵主要输于周瑜,而后主要输于法正。曹操如此感叹,意味着什么?曹操虽然得到,郭嘉,贾诩,等众多智谋之士,但是唯一遗憾的是他没有得到法正,这才致使汉中大败而回,留下终生的遗憾!当年汉中之战,倘若不是主将夏侯渊战死,曹操的战局或不会大败而归!而夏侯渊之所以战死,则主要是由于法正的奇谋。为何说法正与刘备关系最铁?当刘备进驻益州之后,法正率先帮助刘备,拉拢士族,而后又参与《蜀科》定制,这是其公也。于私,更是舍命陪刘备。有一次,曹操与刘备在战场之上较量,本文开头已经讲过,曹操毕竟深知兵法,并且手下武将极多,而刘备呢?他选择与曹操在战场上一较高下,自然是拿自己的不足,去死磕曹操的长处。很快刘备就败下阵来!本来应该及时撤退,但是刘备却率领军队继续作战,曹军箭如雨下,险些就射到了刘备身上,这个时候,法正便挡在刘备的前面!刘备慌了,急忙喊道:“孝直,避箭!”,法正却道,老大你都不害怕箭,难道我这无足轻重之人会害怕吗?后来,刘备才从战场之下撤退下来!从这段故事之中,可以看出什么呢?很简单,法正敢拿命去奉献给刘备,这足以说明,他和刘备的关系是最铁的!要知道,法正当时正大好年龄,正是发展的最佳时机,当时此举,就足以说明刘备在他心中的分量。法正,被陈寿赞为其智力不输郭嘉的奇士!只可惜,法正死得过早,否则诸葛亮北伐必将是天下所趋,其结局定将改变,三国走向或许与司马氏无关。
2023-09-02 14:40:571

《三国演义》里“睚眦之怨无不报复”的法正,我们对他有误解

首先,花点时间解释一下法正的为人,因为关于他的误解实在太多,起因自然是这一段文字: 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或谓诸葛亮曰:“法正于蜀郡太纵横,将军宜启主公,抑其威福。”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 (《三国志.庞统法正传》) 这里法正的形象是个标准的小人啊!易中天在品三国里说到刘禅时,就提出有一种观点,法正之于刘备就像黄皓之于刘禅。更可怕的是,这段记述不但黑法正,把诸葛亮也黑了!人们让诸葛亮制止法正作恶,诸葛亮居然说他功劳大,有资本作威作福!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武侯的形象在此尽毁啊…………孙盛就发了一番评论,蜀汉药丸药丸啊!哪能立了点功就这样瞎得瑟呢! 我觉得,更合理的解释是,法正在帮刘备搞中央集权,打击益州当地大族权贵。而诸葛亮也是知情人,和法正穿一条裤子。所以益州权贵们找诸葛亮阻止法正,亮哥就随便扯淡,实际是明目张胆地支持法正行事。 东汉末年贵族政治的序幕已经拉开,贵族的年轻人们天天在贵族圈里互相吹捧,然后找品评人物的权威人士给个好评,名声就出来了。这个名声,在贵族掌握话语权的记载中,叫做“德行”、“品德”。有了这个,不愁没有大官做。这样发展下去,官场就慢慢被贵族们垄断了。 三国时期,任何一个君主都非常反感贵族这样垄断官场资源,大部分人都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反抗。 英雄记曰:瓒统内外,衣冠子弟有材秀者,必抑使困在穷苦之地。或问其故,答曰:“今取衣冠家子弟及善士富贵之,皆自以为职当得之,不谢人善也。”所宠遇骄恣者,类多庸儿,若故卜数师刘纬台、贩缯李移子、贾人乐何当等三人,与之定兄弟之誓,自号为伯,谓三人者为仲叔季,富皆巨亿,或取其女以配己子,常称古者曲周、灌婴之属以譬也。(《三国志.二公孙陶四张传.裴注》) 公孙瓒就在幽州搞过中央集权,打击贵族子弟,让寒门出身的当官。他还说出了所有君主的心声:“我让那帮贵族当官,人家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一点都不感激我!”你让寒门子弟当官,人家感激涕零,为你两肋插刀,而贵族子弟根本不买你帐。你让我当官是因为我出身高贵,因为我名声在外,因为我德行一流。办起事来,贵族们优先考虑自己家族的利益,贵族圈子的利益,君主的利益反而是大大靠后的。你说哪个君主不想用寒族呢?可惜贵族掌握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君主虽然讨厌他们,却不得不和他们合作。公孙瓒步子迈得太大,扯到蛋了。在贵族视角的记载中,他就是个笨蛋,放着德艺双馨的“衣冠子弟”不重用,天天和占卜师、商贩出身的“庸儿”们搞一块儿,你说能不灭亡吗? 曹操在这方面的努力就更著名了,大家都听说过“唯才是举”,这里简述一下过程。 琰、玠并典选举,其所举用皆清正之士,虽于时有盛名而行不由本者,终莫得进。拔敦实,斥华伪,进冲逊,抑阿党。由是天下之士莫不以廉节自励,虽贵宠之臣,舆服不敢过度,至乃长吏还者,垢面羸衣,独乘柴车,军吏入府,朝服徒行。吏洁于上,俗移于下。操闻之,叹曰:“用人如此,使天下人自治,吾复何为哉!” (《资治通鉴.汉纪五十七》) 208年曹操当丞相后,人才选举被崔琰和毛玠把持。这俩都是贵族出身,选举的都是“德行”高尚的“清正之士“。易中天讲到这里时,眼中充满了憧憬,似乎此时众正盈朝,一个个焦裕禄、孔繁森等好干部走上了工作岗位。实际上无非就是一帮帮贵族子弟把持了曹操手下公务员的职位。他们虽然个个当大官,个个出身高贵,但都“垢面羸衣,独乘柴车,军吏入府,朝服徒行”,做得一手好秀。曹操一开始也被这种作秀迷惑,夸了崔琰毛玠一句。但很快,曹操发现情况越来越不对头,再让这帮贵族如此玩下去,自己的工作会越来越难开展。 丞相掾和洽言于曹操曰:“天下之人,材德各殊,不可一节取也。俭素过中,自以处身则可,以此格物,所失或多。今朝廷之议,吏有着新衣、乘好车者,谓之不清;形容不饰、衣裘敝坏者,谓之廉洁。至令士大夫故污辱其衣,藏其舆服;朝府大吏,或自挈壶飧以入官寺。夫立教观俗,贵处中庸,为可继也。今崇一概难堪之行以检殊涂,勉而为之,必有疲瘁。古之大教,务在通人情而已。凡激诡之行,则容隐伪矣。”操善之。(《资治通鉴.汉纪五十八》) 此时是209年底,和洽上奏给了贵族们狠狠一击,把他们虚伪的德行揭露得淋漓尽致。一帮豪门士大夫故意把好衣服藏着,穿着破衣招摇过市,甚至还带泡饭上班,显示自己艰苦朴素,至于吗?什么道德模范,个个都是装逼犯!紧接着,210年初,曹操就正式颁布了“唯才是举”令。崔琰、毛玠这俩后来也都被曹操整了。 说了这么多,回到法正身上来,他的睚眦必报,应该是找一些小借口,收拾不服刘备的益州贵族。刘备这个外来户,在蜀地的权威就是这么加强的。诸葛亮在这方面和法正是一条心,在他接管蜀汉后,也是奉行依法治国,不搞权贵特殊化。 无独有偶,后来曹丕也想有个像法正一样忠心的部下,帮他打击一下嚣张的贵族。 时有诏,诏征南将军夏侯尚曰:“卿腹心重将,特当任使。恩施足死,惠爱可怀。作威作福,杀人活人。”(《三国志.程郭董刘蒋刘传》) 法正的所作所为在他的传记中是不是“作威作福,杀人活人”?曹丕明摆着告诉夏侯尚,你是我的心腹,不要怂,放手去作威作福吧,好好教训一下那帮权贵!当然,在贵族视角的记载中,这就是曹丕昏君的证据之一。蒋济作为贵族代表,旗帜鲜明地用大道理批了曹丕一顿,展示了一下贵族势力的肌肉。曹丕怂了,赶紧把这份”无法无天“的诏令收回。 可见,在那个时代,君主打击贵族的行为,都是端不上台面的。在贵族掌握话语权的地方,他们个个道德高尚,能力出众,让他们当官是理所当然的,谁要打压他们,重用一些贩缯屠狗之辈,谁就是昏庸、愚蠢、变态之徒。至于那些冲在前面的贵族杀手们,在史书中的形象就更丑陋了。 那个时候,”德“就是贵族拿来装点门面的。他的睚眦必报其实是替刘备充当贵族打手,承担骂名。与其说法正睚眦必报,我更倾向于法正在执行刘备的意志,帮助刘备彻底掌控川蜀,历史上像这样皇帝身边的“鹰犬”数不胜数,因为帝王心术,总要顾忌名声,换句话说“既要当B子,还要立牌坊”,所以那些深谙皇帝心思的,就跳出来当这样的急先锋。
2023-09-02 14:43:001

作为刘备政权核心重臣的他,为何名气还比不上五虎上将?

在三国演义中刘玄德当上汉中皇帝的时候,汉朝的核心重臣有七位,分别是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和法正,其中前六位的知名度非常高,我们从小都听到过他们的名字和事迹,可谓是没有人不知道的,而法正的名气就相对小很多,是因为法正在蜀汉的活跃度不高并且性格有缺陷。法正是刘备的七大重臣之一,也是为数不多的死后被追谥的大臣。法正本是刘璋部下,在刘备进入四川的时候劝说刘璋投降并正式加入蜀汉集团,加入后多次为刘备出谋划策得到刘备的重用,在刘备当上汉中皇帝的时候,法正被任命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尚书令,当时连诸葛亮都比不上他。但还没等到刘备正式称帝,法正就已经去世了,法正在蜀汉集团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其中真正活跃连十年都不到,在蜀汉七大核心大臣中是活跃时间最短的,所以名气连五虎上将都比不上。再者,法正说好听点是性情中人,但更准确的是为人心眼小,锱铢必较。按道理来说法正名门出身,就应该有名门的风范,但恰好相反,当法正还在刘璋门下的时候就已经有品德不端的传闻。在三国志的法正传中说法正被其侨客和同乡所谤无行,其中无行是指品德不端,在当时文人界非常看重品德,所以法正得到了当时益州士族的鄙视。后来加入了蜀汉集团,得到重任身居高位之后,法正气量更加小,有人瞪了他一眼,他都一要瞪回去,所以法正在老百姓中非常不讨喜。综上可见,法正是一名有才华、有谋略的人,但却因为睚眦必报的性格缺点,使得法正的知名度连五虎上将都比不上。
2023-09-02 14:43:195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法正到底有多“恐怖”?

其实这句话:说对也对,说不对也不对。法正,相当于刘备的“郭嘉”、“程昱”。刘备之所以取得三分天下之一,离不开“谋主”法正的投机和筹谋。从一开始,精准料到了曹操取得汉中降了张鲁后,没有乘胜追击攻取西川,是因为曹操“后院起火”,内部发生了叛乱。曹操不得不暂时离开汉中,去后方处置叛乱。汉中的守城主将,只有夏侯渊和张郃。而法正同时更是看穿了看穿了夏侯渊,张郃等人根本就不是守城的料。如果没有他的极力劝阻和说服,刘备没有底气和曹操叫板,敢在老虎上拔牙,争夺汉中。果不其然,在法正的预料下,夏侯和张,一个被猛张飞揍成了“登山运动员”,丢掉了瓦口关;另外一个,不用说了,连脑袋都被老黄砍了下来。因为这两个人的失败,刘备的胜算多了几分,在大家的努力下,最后赶跑了曹操,取得了汉中。自此,刘备的地盘在益州和荆州的基础上,多了一块汉中。在三分天下有其一。为后来的三国之一的蜀汉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如果没有法正,刘备不可能在汉中和强大的曹操对峙甚至是取得胜利,更不可能取得益州,获得三分之一的政权。但——法正虽然很厉害,但一个时代的变革,不是一个人可以左右的了。换一个说法,诸葛亮之所以没有在上方谷烧死司马懿,是诸葛亮的计谋失误吗?不是,是天时,天时让司马懿逃出生天,退一步想,就算上方谷没有下雨,按照常理司马父子被烧死了,也不能说就能兴复汉室了。法正或许能帮助刘备获取地盘,但另外两个国家——吴国和魏国,法正也没有办法去改变,一个时代的兴衰有很多因素,天时地利人和都要三管齐下;法正的权谋再厉害,他也只能稍作一点局部改变,不可能完全掌控整个时代的发展。
2023-09-02 14:44:427

三国演义:怎样评价法正?小人乎?君子乎?虽有缺点,更是君子

王俊杰猛 三国演义,刘备入主西川,为了平抑当地士族对外来新势力的不满,刘备大量笼络刘璋旧部,黄权、孟达、法正就是其中的代表,尤以法正为重,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也就是首//都的直/辖/市/市/长,这个位置已经很重要了。 一直以来,有些人认为,法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这个依据,主要是以下几条: 一、阴献策与刘备,让其夺益州之地,出卖故主刘璋,是为不忠; 二、不得重用之时,不去职,或是埋头苦干,反以职务之便,将机密泄露给敌人; 三、若知主上黯弱,不得扶持,早该离开益州,而不是拿着薪水却暗中勾结敌人; 这三条归结在一起,其实说明了一点,就是说法正不该在主子刘璋还在时,就背叛了他,即使再不济,也是去职而去,而不是私用自己的权//力为对手服务。 也有一些人,根据《三国志》上所载,法正所掌大权后的公报私仇事件:“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来论证法正为人的不可取。那么,应该怎样认识法正这个多重人格的人呢? 第一点:法正曾“阴献策於先主曰:‘以明将军之英才,乘刘牧之懦弱;张松,州之股肱,以响应於内;然后资益州之殷富,冯天府之险阻,以此成业,犹反掌也。"” 这应该是法正审时度势后的英明决策,但却成了某些人口中法正是“卖主求荣的小人”确凿证据。 如此说来,诸葛亮在隆中对向刘备提出的“(荆州)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这诸葛亮明挑着让刘备占有荆州的建议,是不也是明显的背叛自己的故土荆州呢?诸葛亮与刘表算起来还是亲戚,而且诸葛亮是荆州的治下之民。 第二点:刘备入蜀地,投降的在职蜀人不知有多少,如按此来算,小人何其多,怎么只算法正一个人头上。 刺杀赵襄子的豫让曾说:“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於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 法正在刘璋并不得到重要,才华而不得施展,又为何要为刘璋而卖命呢?刘备就不同了,加官进爵不说,还委以重任,授以大权,虽有拢络蜀人心之意,但与刘璋的小恩小惠相比,待遇不可同日而语。“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法正逢着刘璋这种主子,即使埋头苦干,兢兢业业,再有天大的才华也不会得到赏识,若是就此辞职,心又不甘,自己一生的抱负无用武之地。不得重用下,怀才不遇者,心情必然失控,想着另投明主。对于法正来说,选择有以下几个:曹操手下谋士众多,自己没有多大的机会,不行;孙权远在江东,手下也是能人辈出,不行;也就只剩下刘备可以大展宏图了。 第三点:刘璋本就是昏庸无能之辈,就连他自己都不得不承认自己“父子在州二十馀年,无恩德以加百姓”。 刘璋的不作为,早已使得蜀地人心慌慌,有主如此,益州之地,早晚要转手与他人。每一次转手,必又是以血腥为代价。到头来,还是那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法正此时离开益州,与事无补,还不如踏踏实实做些事,找个明主,自己的才华得以展现,益州之地也能休养生息,明知不可为,明知不可扶持,为何还要去逆天时而行? 至于说法正公报私仇,这个确实不可取,可在当时世上能以德报怨的又有几人,曹操般滥用手中的权/力,冤杀了一个又一个,在君要臣死不得不死的三国,以人/治为主的三国,这本就是无可奈何的事。当时快意恩仇的任侠风气在三国很流行,这也是法正所处时代的局限性。法正背叛了刘璋,还是在任职期间,可是在三国乱世之中,背叛原主的不只他一个,如张辽、许攸、庞德、黄权等等,却并没有让被批评是小人。 君子也有小人手段,小人未必彻底无可救药,就是好人也有使坏的时候,坏人也有好的一面。如是观,法正虽称不上君子,却也绝非小人。
2023-09-02 14:51:321

法正为刘备夺取汉中立下大功,就连诸葛亮都惧之三分,为何英年早逝?

法正英年早逝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得病。他是因病去世。所以也没有什么办法,但是因为他的去世,使得刘备身边又少了一个和诸葛亮一个级别的谋士。刘备当时想要争取天下。如果诸葛亮对于刘备来说是雪中送炭的话,那么对于这对于刘备来说,得到了法正就是锦上添花了。事实上法正的谋略是和诸葛亮,荀彧,郭嘉是一个水平的。当年关羽被杀,刘备率兵进攻东吴,最后落得个火烧连营800里。自此之后,蜀国就直接没落,再也没能组织起有效的攻势。诸葛亮曾说,如果当时的法正还能活着,就一定会阻止刘备进攻东吴,也不会酿成了最后的大祸。法正这个人不仅仅是在谋略上有突出的,才能在军事上的能力也是非常的突出。但是令人诟病的是他的管理能力。大概是到了公元220年的时候,法正的病情更加的加重了。然后在不久之后就去世,当时的他只有45岁,还算是壮年,他的死,刘备悲痛万分。仅仅因为法正死,刘备伤心了很久,并且对他进行了追封。不仅仅是诸葛亮,就连曹操对法正的才能也是赞叹有加。经常叹息到为什么刘备身边会有那么多的猛将帮助,而自己身边的人总是不够用。虽然这番话有谦虚的成分,但也从侧面能看出来,法正这个人的才能十分的突出,对于他英年早逝,我觉得也是十分可惜,毕竟也只有仅仅45岁。
2023-09-02 14:51:5011

法正什么人物,为何刘备那么喜欢,甚于诸葛亮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原为刘璋部下,刘备围成都时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哭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曹操帐下的程昱和郭嘉。《全三国文》辑录有其文一篇[1] 。法正从来不追求道义上的最优解,而是给出最现实而有效的方案。 刚烈,狠辣,豁得出去,现实,残忍,精确。 当然,还有著名的“睚眦必报”。 不是正人君子,但有豪侠之风。 也许这就是刘备一直喜爱的、也希望自己成为、却始终无法成为的,另一个自己。刘备和诸葛亮,鱼水情,天下知。白帝托孤,史传说,天下至公,古今盛轨。但这段君臣情,还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者,众所周知:关羽死后,刘备东征吴国报仇,诸葛亮没劝住,道:如果法正在,就能劝住刘备不东行;就算东行,不至于遭殃。(“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不恰当的比方:诸葛亮的口吻,好像贤惠的正房在回忆已故的爱妾,又像是阿紫在跟萧峰感叹:“如果是我阿朱姐姐活着,你一定听她话……”法正跟刘备,关系恁好呢?法正是扶风郿人。郿是董卓筑城的所在。法正是建安年间进四川的,可以想见,之前在长安一带,一定见识了血雨腥风。就像诸葛亮在归隐南阳前,在山东的少年时期,多半见识过曹操屠城。他不是西川本土人,所以也看不上刘璋。他和张松一起谋划,自己以结好外援为名义,去荆州见过了刘备,回来了,就劝张松一起迎刘备入川。这件事当然算不得光明正大,说他是蜀奸都不为过,但他根本没表现出在乎来。之后刘备入川,前前后后,基本是法正和庞统在谋划。庞统半途夭亡,法正接手到底。他对西川了如指掌,为刘备省力不少。《三国志》载了他两个关键的进言。其一,郑度劝刘璋:直接坚壁清野,放弃百姓,对付刘备。刘备听了都心虚,法正却说没问题,刘璋不会这么办,被他猜中了。这个例子,法正猜人心思极准,仿佛郭嘉一样。其二,法正给刘璋写了劝降书。文辞颇佳。开头先照例自谦兼剖白,说怕您左右说我坏话,我才躲远点儿;现在局势危急,必须跟您谈谈。您形势如何如何糟糕,刘备这里张飞如何把巴东解决,孙权正在给我们做后援,您麻烦大了;蜀地三分已丢其二,这事我都明白,您左右英才济济怎么可能不知道?因为他们想自保啊,不愿意跟您说。现在我说了,您看着办吧——话说得看似客气,其实凶狠直接,威胁带离间,让刘璋深感孤立无援:刘备孙权都要来对付我,我手下的人都不忠心!——如是,法正是个心狠手辣、锋芒毕露之人。和郭嘉一样有恐怖的判断力,而且,他很擅长让对手觉得自己孤立无援。当时,蜀地形势不佳;刘璋门下的老牌流浪名士许靖,想逾城投降刘备,未遂。后来成都取下了,刘备不喜欢许靖的为人,法正就劝刘备重用他,意思是:许靖是个有名无实的货,但他确实有名。您现在不重用他,大家都觉得您不尊重贤士。您就摆摆样子吧!(“天下有获虚誉而无其实者,许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创大业,天下之人不可户说,靖之浮称,播流四海,若其不礼,天下之人以是谓主公为贱贤也。宜加敬重,以眩远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这段话极妙,后面还透出三点。A 法正非常看不上虚名之辈。B 法正很现实:虽然许靖是虚名,但物尽其用。C 法正对容易被虚名哄骗的“天下之人”,其实颇抱小觑之意——他又浓浓的智商优越感。法正非常清醒的,对全世界都怀有智商的优越感。后来,又是他劝刘备攻打汉中,为刘备出策解决夏侯渊。跟夏侯渊相持近年,最后是他出了计策:急袭张郃,逼夏侯渊分兵一半去救,然后袭夏侯渊,斩杀之。对这套战略最高的评价,出于曹操。曹操不相信刘备做得到,“一定有人教啊!”(曹公西征,闻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因为法正的策谋,不只是刘备做不到,而且是想不到——因为法正的计策,果决狠辣,精准现实,带有贾诩的黑暗和郭嘉的灵感。翌年,法正去世。人生闪光,不到十年。法正不只和刘备的关系好,和诸葛亮的关系也很微妙。法正和诸葛亮爱好不同,但彼此敬重。除了诸葛亮“法正一定能哄住主公”之外,诸葛亮和法正还有两个段子。其一:诸葛亮立法严峻,法正有异议;诸葛亮认为乱世用重典。其二:法正睚眦必报,有人劝诸葛亮控制一下他,诸葛亮说了非常有名的一段话,大意是刘备当年苦哈哈时,四处树敌,如今终于翻然翱翔,怎么能不让法正自由自在?这两件事上,把诸葛亮替换成荀彧、法正替换成郭嘉、刘备替换成曹操,看起来毫无违和感。在所有这些故事里,法正都是这么个形象:率性、现实、狠辣、直击人心、睚眦必报、狭隘但锋锐。刘备为什么喜欢他呢?——身为三国唯一没有屠过城、向来以长厚著称的刘备?他甚至比法正还大了十五岁,都该有代沟了。说刘备。周瑜和陆逊给孙权写信时,说刘备是“枭雄”。刘备少年时,爱声色犬马,不爱读书,喜欢交结豪侠——豪侠都是些江湖人物,不是读书人。《三国演义》里,张飞怒鞭督邮,其实是冤枉了。这事是刘备自己干的:求见督邮,未遂,大怒,禁区绑起督邮来,打了二百杖。这是年轻时的刘备:戾气未除,比张飞还透着残暴。他是能折节下士之人,但不是老好人。刘备一直喜欢陈登这样的豪气之士,而且越到晚年,性子越辣。年近半百,还感叹髀肉复生,野心十足。遇到了法正,就像遇到了另一个自己——刘备骨子里也有戾气,也狠辣,但没法正做得这么绝;这有点像是刘备老来,遇到一个“我想成为的家伙”似的。实际上,跟法正一起去打汉中时,刘备老夫发少年狂,放出“曹操来也不怕,我必得汉中了”的豪言。(“曹公虽来,无能为也,我必有汉川矣。”)这是他以往不太会说的。刘备要娶吴懿的妹妹了,忌惮吴阿姨的前夫也姓刘,跟自己同族;法正来了句:“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於子圉乎?”晋文公曾为了大业,娶了自己侄子子圉的老婆。这事当然不光彩。法正这么说,其实逻辑等于这样:“哎呀不好,我和女朋友拍了鸳鸯戏水照流出了!”“怕什么?你还能比陈冠希过分么?”法正是个喜欢试探底线的人。于是出了这档子事:刘备跟曹操对决时,局势不妙,刘备不肯退,无人敢谏。法正过去,挡在刘备面前,刘备心疼了:孝直躲开!法正:你亲自在前,何况我?刘备:孝直我们一起走!(先主与曹公争,势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无敢谏者。矢下如雨,正乃往当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与汝俱去。」遂退。)这一招苦肉计,玩得很绝,就是敲中了刘备的心。所以了,这就是法正:他非常现实,和贾诩一样现实,深明人心的脆弱所在。他不相信虚名,鄙视普通人,就像一切愤世嫉俗的天才。他有郭嘉级的恐怖判断力和口才,所以刘备无法拒绝他的提案。要劝刘备躲避,就先把自己暴露在箭雨中。法正从来不追求道义上的最优解,而是给出最现实而有效的方案。刚烈,狠辣,豁得出去,现实,残忍,精确。当然,还有著名的“睚眦必报”。不是正人君子,但有豪侠之风。也许这就是刘备一直喜爱的、也希望自己成为、却始终无法成为的,另一个自己。为什么法正对刘玄德如此一见钟情?除了刘备一向有的“能得人死力”的人格魅力,还有其他么?答:法正的爷爷叫法真,为当时名士,中平年间过世,活到八十九岁。他老人家死后一年,就发生了董卓闹京事件。而法真爷爷他老人家的号,叫做 玄德先生。不骗你。就这么巧。所以对法正而言:“玄德公就是我亲爷爷!”
2023-09-02 14:53:011

刘备为什么特别看重法正的意见呢,法正是怎么死的?

我们都知道在东汉三国时期,蜀国最著名的谋士就是诸葛亮了,但是在诸葛亮之外,还有一个人名叫法正,也特别受刘备的信赖。但是为什么刘备又特别信赖除诸葛亮之外的另外一个人法正呢?同时,既然刘备这么看重法正的意见,那么法正又是因为什么而死的呢?首先我们要知道,在三国时期有着“南凤雏,北卧龙”的传说。而法正就是中间的麒麟,他虽然名声上不及诸葛亮以及庞统,但是他的谋略并不是逊色于诸葛亮和庞统。只是和他们的处事方式不一样罢了,在军事上,在为人处事上,诸葛亮是一个特别圆滑的人,它可以让刘备心甘情愿地听从他的命令。虽然刘备作为一个明面上的蜀国君王,但实际上蜀国当时最大的权力都是诸葛亮在掌控的。在这种掌控之下,刘备也知道自己不能完全被诸葛亮所控制,所以他找来了另一个比较有智慧的人,那就是法正了。有了他,蜀国现在就有两位智者了,两位智者之间互相约束就能把权力关在笼子里,不能让诸葛亮一个人独自占据蜀国的权利。所以法正特别受到刘备的信赖,刘备也把法正当成一个很好用的工具人。但是问题就出在这一点,法正是没有背景的,或者说他唯一的背景就是刘备了。但是刘备当时死得特别早,在他死之前把所有的权利都交给了诸葛亮,那么在诸葛亮掌权之后,法正就成为了待宰的羔羊,因此法正最后的结局也是十分凄惨的。
2023-09-02 14:53:298

庞统法正是几流谋士?

庞统、法正和诸葛亮差不多都属于一流人才。先说庞统吧。庞统是属于早夭,在平定蜀中的时候被箭射死了。所以三国里面对于庞统的记载并不多。但是为什么说庞统和诸葛亮差不多。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得天下这句话。卧龙就是诸葛亮,凤雏就是庞统。这句话很明显告诉我们,卧龙和凤雏的智谋是相差不大的。再说法正其实法正和诸葛亮是不大能对比的存在,因为法正在三国中,很大的能力都体现在军事方面,而诸葛亮,则是相当于内政方面。法正就想当与一个政委,诸葛亮相当于管后勤部长,其实是没有太大的对比程度。对比的话,可以参照,在法正在世的时候,法正主管的都是军事战争领导。而诸葛亮大部分都在平定蜀内情况。
2023-09-02 14:55:102

法正怎么一下子就归属刘备了呢

法正出身名士家庭,为名士法真之孙。建安初年,由于天下饥荒,法正与好友同郡的孟达一起入蜀依附刘璋,但刘璋不是个善于用人的人,很久之后法正才当上新都县令,之后又被任命为军议校尉。法正怀才不遇,又被州邑中的人诽谤,十分苦恼,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是好友,也觉得刘璋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常常感概自己的遭遇。建安十三年(208年),张松出使曹操,归来后劝说刘璋与曹操断绝来往与刘备交好。不久后曹操在赤壁战败,刘备势力得以壮大。刘璋于是问应该让何人出使刘备,张松于是举荐法正。法正一开始辞让,后来不得已只好前往。刘备见到法正后,“以恩意接纳,尽其殷勤之欢”。法正觉得刘备有雄才大略,是可以辅佐的明主,回到益州后,遂与张松密谋协规,决定暗中戴奉刘备为主。
2023-09-02 14:56:092

法正文言文翻译

1. 与法正辩法度 文言文翻译 与法正辩法度 原文 亮刑法峻急,刻剥百姓,自君子小人咸怀怨叹,法正谏曰:“昔刘邦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原缓刑弛禁,以慰其望。”亮答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 翻译 诸葛亮刑法严峻,对百姓苛刻,不管君子小人都心怀怨恨,法正劝说:“当初汉高祖刘邦入主关中,约法三章,秦国的百姓感恩戴德,现在你却借助国家威力,称霸一州,刚刚攻克益州,但没有摁扶百姓;况且以主客之义,关中刚刚投降,原应该缓松弛法纪,休养生息,为的是建立百姓对蜀汉政权的威望。”诸葛亮回答说:“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秦政权无道推行苛政,一召匹夫起义秦政权便土崩瓦解,高祖顺应天下局势,于是才可以稳固政权”。刘璋昏庸,自刘焉以来已经有几代,政法松弛,文官互相奉承,德政不兴,法律威望不在。蜀中的人士又专权跋扈,已经丧失君臣之道;国君以高位尊宠臣下,僭越法度,积重难返,实际皆由此而生。现在我树立法律的威严,法律施行则会感恩,并以爵位管辖百姓,爵位增加则知道荣耀;荣誉和恩典共同施用,上下便进退有度。这是治理国家的关键,正因如此才重要。” 2. 杜瑛传文言文翻译 元史杜瑛传 【原文】 杜瑛字文玉,其先霸州信安人。瑛长七尺,美须髯,气貌魁伟。金将亡,士犹以文辞规进取,瑛独避地河南缑氏山中。时兵后,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间关转徙,教授汾、晋间。中书粘合珪开府于相,瑛赴其聘,遂家焉。与良田千亩,辞不受。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欲发视,辄止之,后来居有果得黄金百斤。其不苟取如此。岁己未,世祖南伐至相,召见问计,瑛从容对曰:“汉、唐以还,人君所恃以为国者,法与兵、食三事而已。国无法不立,人无食不生,乱无兵不守。今宋皆蔑之,殆将亡矣,兴之在圣主。若控襄樊之师,委戈下流,以捣其背,大业可定矣。”帝悦曰:“儒者中乃有此人乎!”瑛复劝帝数事,以谓事不如此,后当如彼。帝纳之,心贤瑛,谓可大用,命从行,以疾弗果。中统初,诏征瑛。时王文统方用事,辞不就。左丞张文谦奏为提举学校官,又辞,遗执政书,其略曰:“先王之道不明,异端邪说害之也,横流奔放,天理不绝如线。今天子神圣,俊乂辐辏,言纳计用,先王之礼乐教化,兴明修复,维其时矣。夫善始者未必善终,今不能溯流求源,明法正俗,育材兴化,以拯教百千年之祸,仆恐后日之弊,将有不可胜言者矣。”人或勉之仕,则曰:“后世去古虽远,而先王之所设施,本末先后,犹可考见,故为政者莫先于复古。苟因习旧弊,以求合乎先王之意,不亦难乎!吾又不能随时俯仰以赴机会,将焉用仕!”于是杜门著书,一不以穷通得丧动其志,优游道艺,以终其身。 ——选自《元史列传八十六隐逸》(有删节) 【译文】 杜瑛字文玉,他的祖先是霸州信安人。杜瑛身高七尺,长着好看的胡须,气质相貌魁伟高大。金将灭亡的时候,一些读书人还打算凭借文章言辞积极进取,杜瑛独自躲避到河南缑氏山中。当时的战乱之后,礼乐制度被损坏,杜瑛搜集到了很多书籍,并且都阅读了,读后就不忘记,而且探究文章的主旨,古往今来的得与失都了如指掌。辗转迁徙,在汾、晋间教授学业。中书粘合珪在相地担任开府一职,杜瑛人其聘请前往,于是就在那里安了家。粘合珪给他一千亩的好田,杜瑛推辞没有接受。占卜的人说杜瑛人住处下面有别人收藏的金子,家里人想打开看看,杜瑛就制止了,后来住这里的人果真得到了百斤黄金。杜瑛就是像这样不随便得到东西。已未年间,世祖向南征伐到了相地,召见杜瑛询问计策,杜瑛言得得体的回答说:“汉、唐以来,君王依仗的用来治理国家的就是法令和军队、粮食罢了。国家没有法令不能立国,人没有粮食不能生存,动乱时没军队就不能守国。现在宋对这三者都蔑视,大概将要灭亡了,振兴天下就在圣主了。如果掌探襄樊的军队,把军事交付手下人,来攻打对方的背后,建国之业就可确定了。”世祖非常高兴,说:“读书人中竟有这样人才!”杜瑛又在几件事上劝说世祖,认为事情不像这样做的话,以后一定会那样。世祖接纳了他的意见,心里认真为杜瑛是贤能的,说他可以重用,让杜瑛跟从他前行,后来杜瑛因病没能成行。中统初年,诏书征辟杜瑛。当时王文统正主管事务,杜瑛推辞没有前往。左丞张文谦上奏荐举杜瑛为提举学校官,又被杜瑛推辞掉,他送给执政者一封书信,大略说:“先王的主张不明确,那是一些歪理邪说伤害的,人们肆意而为,天理受到威胁,形势危急。如今天子圣明,人才聚集,言听计从,先王的礼乐教化得以修整恢复,就在这个时候了。有一个很好开端的不一定就有一个好的结束,如果不能追根溯源,明确法令端正世风,兴起教化培育良材,来拯救几百年来祸患,我担心以后的弊端多的将是不能说尽的。”有人勉励他来做官,杜瑛就说:“后世虽然距离古代很远,但是先王的设置实施的东西,轻重先后还可以看到,因此执政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恢复前人主张。如果沿袭已有的弊病,来要求合乎先王的意旨,不也太困难了吗!我又不能顺应潮流而变化来把握时机和际遇,那么做官又有什么用呢!”从此闭门写书,完全不因为困窘、通达或得与失而动摇他的志向,悠闲自得于学说与技艺间,来终了一生。 3. 《智囊》中子仪大度文言文翻译 郭子仪待人忠厚,治军宽严皆宜。 他毫不嫉贤妒能,而善于发现使用人才,唯能是举。跟他一起参加平叛斗争的,有数10名武将被封王侯,有60多人成了唐朝高级官员,执掌军国大事。 如名将李光弼,平叛初期,只是郭子仪手下的左兵马使。当朝廷要选一良将出井陉,定河北时,尽管李对郭当时有误解,多存戒心。 但郭子仪仍然力荐光弼,使李能够充分发挥军事才能,独当一面,屡建奇功,被提拔为河东节度使,最终发展起同郭子仪齐名的一支平叛劲旅。而对为非作歹之人,郭子仪不徇私情迁就其过。 当他调离朔方军后,旧部王元振自恃有功,造谣惑众,擅杀主帅自立,朝廷慑于时势而默认。一时各军效仿者多起,河中、太原等地动乱。 郭子仪领命回到军中,敢于伸张正义,不念旧情,将王元振等作乱者处死。由于他公明执法,各军也纷纷法正了不轨之徒,从而保障了平叛、削藩战争的顺利进行。 4. 文言文阅读翻译:赵云字子龙,常山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 原来是跟随公孙瓒的,公孙瓒派刘备去救田楷,抵挡袁绍的军队,赵云就跟随刘备,成为刘备手下主管骑兵的武将。当刘备在当阳长阪抛弃妻子和儿子向南逃跑的时候,赵云怀抱年少的孩子,就是后主刘禅,保护着甘夫人,就是后主的母亲,都免于被害,被提升为牙门将军。 刘备入蜀,赵云留在荆州。 刘备从葭萌关回头攻击刘璋,召诸葛亮过去。 诸葛亮率领赵云和张飞等人都沿着长江西进,平定各个郡县。到了江州,单独派遣赵从外水上江阳,与诸葛亮在成都会师。 成都平定后,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建兴元年,被任命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永昌亭侯,升为镇东将军。 建兴五年,赵云跟随诸葛亮驻军汉中。第二年,诸葛亮发兵,宣称由斜谷道进军,曹真派大军前去抵挡。 诸葛亮命令赵云和邓芝去抵抗曹真,而自己去攻击祁山。赵云、邓芝的军队比较弱而敌人军队强大,在箕谷之战中失利,于是收回军队采取固守的做法,没有导致彻底的失败。 军队撤退后,赵云被贬为镇军将军。 建兴七年,赵云去世,追谥为顺平侯。 先前,刘备当皇帝的时候,只有法正被谥。后主刘禅的时候,因为诸葛亮的功绩和德行天下第一,蒋琬、费祎担负整个国家的重任,也得到谥号。 陈祗得到了皇帝的恩宠,得到了特殊的荣誉,夏侯霸从魏国投降而来,所以也得到了谥号。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和赵云也被追谥,当时的人议论起来都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誉。 赵云的儿子赵统继承了爵位,官职到达了虎贲中郎将,督行领军。二儿子赵广,被任命为牙门将,跟随姜维到沓中,在战场上战死。 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 (1)此句译为:他想回到北边,从这里借道.假:借.(2)C项,“刘备当初非常痛恨他”错误,刘备当初并没有痛恨刘巴,只是对他远适交趾感到遗憾.原文“巴不得反使,遂远适交址,先主深以为恨”,这里的额“恨”,是“遗憾”的意思,而非痛恨.(3)①据,占据;孤,我;继,随后.译为:刘巴对曹操说:“刘备占有荆州,这是不可以的.”曹公说:“刘备如果图谋它,我率领六军随后赶来.”②绝,超过;如,遵从;非,违背.译为:刘巴才智过人,遵从我,(我)可以任用他,违背我,我难以特别重用他.(4)抓住文中关键句子.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而巴北诣藓公/巴谏曰:“备,雄人也,入必为害,不可内也.”(深谋远虑);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高洁自傲);亮亦曰:“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吾不如子初远矣!”(才智卓识);躬履清俭,不治产业(清廉节俭);又自以归附非素,惧见猜嫌,恭默守静,退无私交,非公事不言(恭谨慎微). 答案:(1)C(2)C(3)①刘巴对曹操说:“刘备占有荆州,这是不可以的.”曹公说:“刘备如果图谋它,我率领六军随后赶来.” ②刘巴才智过人,遵从我,(我)可以任用他,违背我,我难以特别重用他.(4)①深谋远虑②高洁自傲③博学多能(才智卓识)④清廉节俭⑤恭谨慎微.。 6. 隆中对的问题文言实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拜托写一点拉 “隆中对”,亦称为“草庐对”.是《诸葛亮传》中传文的一段节录.“隆中”,山名,现在湖北省襄阳县境.隆中的卧龙冈,原是诸葛亮曾居住过的地方.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原籍是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水县)人.青少年时期随叔父诸葛玄流转各地,后定居隆中.认真研读史书,兵书,并且常与荆襄有识之士,分析天下形势.“对”,对策.指回答刘备“三顾茅庐”,询问诸葛亮关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策略问题. 东汉末年,因政治腐败,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东汉统治者利用地方豪强的武装力量,镇压农民起义军.在这过程中,农民起义虽被镇压下去了,但地方势力逐渐庞大.他们之间互相攻伐,互相割据,形成了军阀混战的政治局面. 公元207年,曹操、孙权在混战中,逐渐强大,初步形成了二分天下的局面.209年,刘备在北方被曹操打败后,流落江楚,依附刘表.但他不甘于寄人篱下,为了建立基业,积极招揽人才,扩展势力,以便达到“恢复汉室,统一天下”的目的.后来得徐庶的推荐,亲自到隆中“三顾茅庐”,问策于诸葛亮.本文就是记录诸葛亮在隆中对答刘备定计的史实,这是蜀汉开始基业,和曹、吴最后三足鼎立的基础.当时诸葛亮只有二十六岁. 一、疑点: 1、谓为信然: 课本注释:“说是确实这样.”其他译书大抵亦如是说.此只从字面译出,意思没有错,但省略的没有补出,尚欠明白.《初中文言文评点译释》说:“谓:认为,以为.信然:确实的.信,真实.然,形容词词尾.”这就更离谱了,连句子结构也搞乱了. 其实,此句应是:“谓(其)为信然.”主语省略掉了,是崔州平,徐庶他们“谓”.“谓”,是谓语,说.“(其)为信然”是说的对象,原来就是一个句子,主语“其”(诸葛亮)省略了.“为”,谓语,判断性动词,是.“信然”,确实是这样.“然”,是代词,这样代上文“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信”,是“然”的修饰语,“确实”,“真的”.《说文》:“信,诚也.”把“然”释为形容词尾是不对的. 2、将军宜枉驾顾之: “枉驾”:课本注释:“枉,委屈.驾,指车马”不妥.此“驾”是借代词代刘备自己.古代表示敬称的一种习惯的说法,不直接指称对方,采用旁指替代.如说“大驾光临”,绝对不是说大车马光临,是指称贵宾而言.再如“尊驾”、“枉驾”就是指人.“枉驾”,也可说“屈驾”,称人走访的敬辞.《古诗十九首》有:“良人惟古懽,枉驾惠前绥.”甚至“枉骑”、“枉顾”,都是同类词,指称尊屈对方的.如《史记·魏公子传》:“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枉车骑”,就是说尊屈对方伴着去的. 3、遂用猖蹶: 课本注释:“就因此失败.用,因此.猖蹶,这里是失败的意思.”其它译本 大体上亦如是说,如《初中文言文评点译释》:“遂用:二字同义,因而.猖獗,失败.”欠妥.另外,还有翻译说是:“只是智慧和策略都够不上,他们就因此胡作非为,弄到今天的局面.”这种理解更是谬误,把“猖蹶”说成是“他们”,即刘备以外的人,认为:“猖獗是指当时军阀的势力焰盛的”.这就游离原文之外了. 首先,以史实印证,此“猖獗“所指对象是刘备自己的.《三国演义》三十八回有关情节写作:“备不量力,欲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迄无所就.”此“迄无所就”就是“猖蹶”释义之语.再从《三国志·先主传》所载的史实,说刘备在赤壁之战前,确实屡次挫折:一次为董卓所破;两次败于吕布;一次败于曹操.妻子家室三次被俘,确实是狼狈不堪.此大概就是“猖獗”之所指.但“失败”绝对不是刘备的用语. 其次,再从词语分析.“猖蹶”是个多义词,可用于行为猖狂,任意横行的方面.义同“猖獗”;也可用于颠覆,失败方面.此处的用法,和“猖獗”是有别的,是个偏义词,偏于“蹶”字,“猖”是修饰词.“猖”:《玉篇》:“狂骇也.”“蹶”:《广韵》:“失脚.”即失足,跌 倒.合起来意为“可怕的挫折”.亦即《三国演义》所说的“迄无所就”,也才会符刘备说话的语意. 再从句子结构上说,“猖蹶”是宾语,“遂”是副词,才.修饰“用”.“用”是动词.《辞源》第一义项释为“使用”.《广韵》:“使也.”《说文》:“可施行也.”其实,“用”应释为“致使”、“导致”.整句意是:“才导致可怕的挫折”.这就是说“智术浅短”所导致的结果,所以后来他才懂得招揽贤士之故. 4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课本注释:“(孙权)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其他译书亦如是说,欠妥. 首先,“可以”,是两个词,而不是一个词.应是“可与(之).”“以”,即“与”.后边省了介宾的宾语“之”,指代“孙吴”方面.《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华图书馆印行版)就写作:“此可与为援而不可图也.”此可为证据之一;另外,“以”、“与”在古汉语中,因同音可互用亦是常见的.如《西门豹治邺》:“民可以乐成,不可与虑始.”此前后互文,“以”同“与”.《孟子·梁惠王》:“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此两句中,“以”即“与”.句意为“与天下同乐,与天下共忧.” 在《赤壁之战》中有:“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译成:“除非刘豫州,天下是没有谁可以抵挡曹操的。
2023-09-02 14:57:271

法正不死,便无三国,难道诸葛亮就真的比不上法正吗?

诸葛亮的确不是法正的对手,法正英才盖世,天下无敌,可惜他英年早逝,要不,刘备或许就会在汉中之战后席卷天下,问鼎帝业了!谈及蜀相卧龙诸葛亮,这可是一位历史上饱受赞誉,《三国演义》里极力吹捧的人物!他不仅是晋朝人口中的“两汉以来无双士,三国而后第一人”,更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神格化,位列“武庙十哲”,被称为“智圣”!试想一下,得到如此评价的旷世奇才,一定能够“盖压三国群雄”了吧!答案是否定的!诸葛亮之才,非但没有成为三国历史上的NO.1,他在北伐后期屡次被冢虎司马懿挫败;甚至,在刘备麾下,他也不是最得器重的那一个。那么,究竟是哪位谋臣,在刘备心目里的地位更胜诸葛亮呢?他就是“天下英才”扶风法孝直!法正本来刘璋一众谋臣中的“谋主”;后来他极力帮助刘备入川,成了刘备平定益州之后的心腹重臣之一!法正尽管个人品行有污点,经常做出“浮华无行”之事;但是刘备,诸葛亮仍然对他充满了信任,并且,丝毫不以为意!为什么法正能享有如此的特权?当然是因为他爆表的个人才能了!据《三国志》记载,曹操听到法正为刘备效力之后,“掷笔于地”,险些晕倒,当场就犯了头风!他说,刘备本来就是人中之力,这时得到了法正,更能“一飞冲天”,不可阻挡!法正真的有这么可怕吗?当然有!在汉中之战,他完全预料出了曹操的军事部署和战术变化,因此,让这位素来战无不胜的魏武帝,吃了一次惨烈的败仗!甚至,连在成都的诸葛亮听到了前线传来的捷报之后,都喟然长叹:法正之才十倍于我!可惜的是,天妒英才,如果法正没有英年早逝的话,那么三国,或许就是刘备统一了!
2023-09-02 14:57:464

三国志战略版陆逊满宠法正能不能玩盾

三国志战略版陆逊满宠法正不能玩盾,不如以下搭配。【战法搭配】貂蝉:白马义从+士别三日陆逊:太平道法+杯蛇鬼车法正:暂避其锋+三势阵整体思路就是貂蝉的闭月加上三势和白马的发动几率加成,能达到百分百发动。敌人是高智商就技穷,高武力就混乱,或者禁疗虚弱控制。配上太平陆逊的稳定爆发伤害带杯蛇可以提供奶量,不至于法正哑火导致没奶。法正就是带暂避,我是陆逊吃到双暂避效果,因为貂蝉有士别三日辅助,高红貂蝉可以调整属性让貂蝉吃到双暂避的减伤效果。
2023-09-02 14:58:241

刘备在武侯祠祭拜了蜀汉重臣,为何独独落下宠信的法正?

这是一个虚假问题,首先,刘备并没有在武侯祠祭拜蜀汉重臣。武侯寺是什么?武侯寺又称汉昭烈庙,即蜀汉开国皇帝刘备的庙宇。刘备去世之后,葬在惠陵,而按照汉制,有陵必有庙,在这个时候,就有了汉昭烈庙的诞生。就是我们如今去成都看到的武侯祠的原型,但是我们如今看到的样子,却是经过历史演变而成的。法正作为蜀汉第一“谋主”,蜀汉立基,最重要的一战,汉中争夺战,就是法正谋划的,对蜀汉的贡献非常大,刘备称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群臣之首。却并没有在如今的成都武侯祠内。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去世之后,人们怀念这位“功盖伊吕”、“贤相表率”的人物,提出为诸葛亮立庙祭祀的建议,便有了陕西汉中勉县的武侯祠里,与诸葛亮墓,即武侯墓隔江相望。后来的王朝在成都另起武侯祠,并与汉昭烈庙合并,就有了如今的武侯寺。根据李兆成所写的《成都武侯祠塑像简考》一文中提到,成都武侯祠塑像根据朝代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明清之前,塑像不多,也不是现在的二十八位文武大臣,在清代武侯祠塑像的变化更大。 剧里的法正据载,在道光九年的时候,前殿并不是诸葛亮,而是刘备,虽然存在类似现在的两廊文臣武将,人员和人数却不尽相同,而且是有法正的。但是在道光29年,一个叫刘沅学者,认为法正睚眦必报,且是贰臣,不够忠,所以当时的官方就将其移除了。而法正是何许人也,据史书记载,法正和诸葛亮同为刘备的股肱之臣,虽然性格、兴趣不同,但双方始终能以公事大义为重。诸葛亮主要负责留守后方、物资保障,角色类似于萧何;法正主要负责随军征讨、出谋划策,角色类似于张良。法正是蜀汉历史上仅有的十二位得到追谥的大臣之一,在蜀汉文臣中的政治影响仅次于诸葛亮,《三国志》则是将法正与庞统放在同一列传中记载。 剧里的刘备可惜天不假年,刘备称王后的第二年,法正便因病去世。法正之死对刘备的打击很大,一连数日都为之哭泣,还追封他为“翼侯”,可见之器重。所以说,武侯祠祭拜了蜀汉重臣,但是配不配享太庙,除了看当时的贡献,还要看民间的口碑,以及后来官方的态度。法正,活跃时期短,民间口碑差,与主流价值观不符,所以就有了如今的成都武侯祠没有法正的现象。
2023-09-02 14:58:3410

诸葛亮连爱徒马谡都舍得杀,却为何纵容法正作威作福?

因为马谡顶多是诸葛亮的徒弟,法正不一样,法正也是刘备的军师,能力也非常出色,而且法正也有很多人支持,后面站着西川的一票文臣武将有诸葛亮自然不会轻易的去惹法正。刘备能够得到西川,可以说少不了西川那群看不惯刘璋的文臣武将的支持,其中最重要的是张松和法正,张松这个人非常有趣他看不上当时作为西川主人的刘璋,他本来想着去投靠曹操,把地图献上,但是没想到曹操也看不起他,所以这件事就就此作废,他本来也没想去找刘备,但是刘备非常亲切地接待了他,所以地图也就给了刘备。张松和法正两个人是好朋友,两个人对刘璋也都看不惯,所以早就制定了,想要把西川扔出去的计划,法正非常擅长奇谋,可以说能够说服很多西川的武将文臣,刘备能够得到西川,绝对离不开这个人的帮助,而且法正非常擅长,谋略也成为了刘备的军师之一。法正这个人性格非常的刚正,非常记仇,而且有一些得志便跋扈的感觉,不过他非常的有谋略,曾经制定下计策,斩杀了夏侯妙才。诸葛亮和法正两个人,可以说是刘备集团不可缺少的两个谋臣,在权谋上可能诸葛亮的权力比法正稍大,但是诸葛亮也并不能完全的让法正服从自己。所以诸葛亮可以杀得了马谡,但是如果没有真正的找到重大的错误,他是没有办法去杀法正的。
2023-09-02 15:02:228

历史上的刘备偏好男风吗?怎么那么喜欢法正呢?

这话有两层意思:一、如果法正还活着的话,肯定能想办法制止刘备东征孙权;二、就算法正不能制止,如果跟随刘备东征的话,刘备一定不会大败而归。法正诸葛亮说这话是在刘备夷陵之战全军覆没败退回到白帝城之后,虽然只是一句感叹,但是从侧面说明了法正的能力,一是说服刘备的能力,二是作为谋士杰出的谋略能力,这话并不是说刘备喜欢法正,而是法正有办法说服刘备。法正是如何说服刘备的?举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汉中之战时,刘备与曹军作战,有一次刘备形势不利,敌军不断地射中箭,如下雨一般,刘备需要后退,但这个时候刘备脾气上来了,不肯退,谁劝也没有用,于是法正上前,主动站在了刘备的前面,刘备一向是仁义之君,不希望法正受伤,于是对法正说:孝直避箭。法正对刘备说:明公亲自冒着箭雨作战,何况像我这样的小人更应该向前冲了。刘备担心法正的安危,他不想在失去庞统后再失去法正,于是刘备撤退了。刘备、诸葛亮与庞统看明白了吗?法正劝刘备撤退,不是像普通人那样对刘备告知利害,什么你是主公不能冲在前面,什么如果明公受伤应该怎么办之类的话,而是把自己置身于危险之中,没有说一句话劝刘备的话,而是与刘备一起置身于危险之中,什么也没有说,反过来,刘备开始担忧法正了,于是只好撤退了,法正劝刘备的办法是劝到了点子上,切中了刘备的利害,刘备在汉中之战前已经失去了一员谋士庞统,现在作为刘备随军谋士的法正主动把自己置身危险之中,刘备就算不考虑自己的安危,也不能不考虑法正,所以刘备妥协了。很多人劝人听从自己的意见,不是一定要讲一大堆的道理,而是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切中要害,把自己与所劝之人置身于同样危险的境地,自然也会听劝了,而法正就是那个能准确把握刘备利害的人,这不是刘备喜欢法正,而是法正抓住了人性。法正与张松第二个例子就是法正劝刘备娶刘璋的寡嫂吴夫人为妻,刘备认为吴夫人是刘璋的嫂子,而刘璋与自己是同宗,同为汉室后裔,不能这么做,很多人都劝刘备,但刘备不听,于是法正来劝,法正举了晋文公逃难的时候,在秦国时娶了自己亲侄晋怀公子圉的妻子怀嬴为妻,之后晋文公成就了春秋霸业,晋文公能娶亲侄媳为妻然后成就霸业,暗示刘备娶吴夫人为妻也能成就霸业,刘备为什么不能娶吴夫人呢,何况刘备与吴夫人还不是亲戚,这话说到刘备心坎上了,刘备无言以对,所以只能同意了。事实上,刘备也并不是不想娶吴夫人,只是面子上放不下,娶吴夫人也是拉拢益州内部的一大外戚势力,有利于巩固刘备政权的稳定,刘备当然知道这个原因,但在面子上有些过不去,在听了法正切中要害的劝说,刘备只能同意,言外之意就是晋文公这样的霸主都做了这样的事才成就霸业,刘备为什么不能做呢?通过这两个例子来说,不是刘备喜欢法正,而是法正作为谋士,劝说刘备的办法都能切中刘备的要害,从侧面向刘备晓之以理,很容易让刘备接受,看起来像是刘备喜欢法正,还不如法正摸透了刘备的性格,对上了刘备的胃口,使得刘备大多数时候在法正的劝说下都能接受,当然刘备也有拒绝法正的时候,所以诸葛亮后面还加了一句,如果法正跟随刘备一起东征的话,刘备一定不会遭遇这么大的失败,这就是法正的军事才能了。刘备与庞统刘备识人用人的水平在三国时期是数一数二的,像诸葛亮、庞统、法正这样的人才在跟随刘备之后,都能够各司其职,并得到刘备的重用,用人最高的境界就是人尽其才,简单的说就是你有怎么样的特长,就把你用在哪里?比如说你打仗是高手,就任命你为前锋将军,比如说你搞后勤是高手,就任命你为后勤部长,事实上,刘备也是这样用人的,诸葛亮的特长是什么?内政与后勤。搞内政与后勤在整个三国没有一个人比诸葛亮强,这是公认的,所以刘备把诸葛亮当成自己的萧何,让诸葛亮镇守后方,足兵足粮,管理内政,建立政权。庞统的特长是什么?谋略。庞统的作用其实与曹操手下的谋士荀攸类似,是刘备在赤壁之战后的谋主,刘备入川带的是庞统,为什么不带诸葛亮?原因很简单,因为在刘备进入益州后,荆州才是刘备唯一的根据地,注意是唯一,因为刘备虽然有夺取益州的心思,但是谁也没有把握刘备进川就一定能夺取益州,万一夺取不成还可以退回荆州,所以刘备入川前把政权中的重要人物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包括自己的儿子都留在荆州。刘备与诸葛亮当时诸葛亮的任务收取荆南四郡的赋税,以充军实,简单地说就是为刘备提供后期保障,刘备入川是要打仗的,需要有一个稳定的后期基地,这就是诸葛亮的作用,而庞统不同,庞统的特就是谋略,谋略可以帮助刘备在前线打仗,所以刘备带着庞统入川。实际上庞统也确实为刘备夺取益州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刘备见刘璋,庞统建议刘备拿下刘璋,刘备以未建立威信为由没有听从,不是刘备不同意庞统的主张,是刘备认为时机不成熟,当刘备与刘璋闹翻后,庞统给刘备提供了取益州的上、中、下三策,刘备用了中策拿下了益州,这就是庞统的作用,作为谋士,庞统是合格,作为将军,庞统是失败的,因为他战死在沙场,死得太可惜了。刘备托孤诸葛亮对于诸葛亮、庞统、法正三人来说,刘备并没有特别喜欢谁的感觉,刘备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人物,他用人是根据各尽其人的原则,诸葛亮的特长是内政与后勤,所以在刘备时期,诸葛亮是内政部长兼后勤部长兼丞相,庞统的特长是谋略,所以庞统是跟随征战的谋士,法正的特长是谋略,所以法正也是跟随刘备征战的谋士,刘备作为主帅,是肯定要有谋士在身边出谋划策的,重要更要有信得过的人坐镇后方,这是职业的分工不同,而不是刘备的喜好不同。
2023-09-02 15:03:494

法正跟郭嘉谁厉害???

提到法正,经常有人将其与郭嘉相提并论,但个人认为,把法正比作郭嘉,这是在黑法正。俩人的能力,地位,都不是一个水平的。法正当过首都市长(蜀郡太守),护军将军(负责监督诸将),副首相(尚书令),郭嘉到死只是曹操司空府的军师祭酒(参与掌管军法),地位就不能比。再说能力,法正堪称全能,作为参谋的战略能力,战术能力都堪称完美,而且法正有郭嘉所不具备的政治能力,法正曾经担任益州首府蜀郡的太守,能管理一州首府,法正自然有政治能力,另外法正作为刘备入蜀后成立的“立法委员会”的一员,与诸葛亮,伊籍,刘巴、李严一起制订了刘备集团的“宪法”——《蜀科》。立法是最考验一个人政治能力的,也是一个人政治能力的最好证明,正如拿破仑所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 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一切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如果法正不英年早逝,基本就是季汉帝国的第二号托孤大臣,地位估计仅次于诸葛亮,没有李严什么事了。
2023-09-02 15:05:122

成都武侯祠有28功臣像,为何不见魏延、法正、李严?

这三个人是可以说是开国元勋,是刘备的得力大将,但是却没有出现在功臣廊中,魏延和李严是因为两个人有犯错的地方,或功高盖主引起不满,或心术不正惹人不快,而法正则是因为他的这个位置有诸葛亮顶替了。魏延算是刘备身边的老人了,从在荆州的时候就跟着刘备做事,而且在后面夺取西蜀和汉中的时候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的,还当了镇北将军,对刘备来说自然是一个不错的人才,特别的重用他,地位无人撼动,但是在刘备死后,刘备托孤诸葛亮,当时魏延权势很大,是受到了诸葛亮的忌惮的,但是又没有办法夺走他的权力,还是在死前将大权交给杨仪,杨仪设计冤杀了魏延。所以魏延肯定是没有被放进去的。李严他则是在魏延和刘备攻打西蜀时候投降过来的降领,后面也获得了刘备的极大信任,还和诸葛亮一起成为顾命大臣,一起辅佐皇帝。但是李严这个人其实心术不正,老是想要搅乱蜀汉内部,一直私下里怂恿诸葛亮自己称王,诸葛亮不同意,他又想着拥有更多的权利。自己在一方当一个土霸王,后面打仗的时候又不配合诸葛亮,不听命令行事,后面诸葛亮受不了,寻了一个理由把他贬为平民。所以这样的人是不会出现在里面的。而法正其实也是很受刘备喜欢的,甚至可能还比诸葛亮要更受喜欢,因为他的性格和刘备很像,喜欢不按常理出牌,让人摸不清套路,时刻有出乎意料的好计谋,而诸葛亮太过于中规中矩,所以在军事上刘备会更喜欢听他的意见的,但是也是英雄薄命,他死得早,所以他的功劳还是没有诸葛亮大的,所以综合考虑还是把没有把法正放进去,也是比较可惜。
2023-09-02 15:05:2311

张松、法正、吴懿与李严等人,为何会背叛刘璋而投靠刘备?

刘璋作为益州牧,管理益州几十年一直让百姓安居乐业。但刘备打算夺取益州时,张松主动向刘备献图,法正、吴懿,李严都主动投靠刘备并帮助他拿下益州。这些人所以会这样做,首先在于他们都很明白当时刘备事业处于上升期,而刘璋却总是不思进取,刘璋被刘备代替是早晚之事,所以这些人都早早给自己找后路。其次以上几人都确实有一定才能,而刘备一直给人留下印象是一直很重视人才,使得法正等人都相信自己投到刘备跟前,将来一定会得到重用,尤其刘备一旦事业有成他们就是开国功臣。另外法正,李严,吴懿都属于是东州派势力,而当时益州派黄权,郑度等人一直受到重用,东州派希望借刘备之手打压益州派。1、在替自己找后路刘备自从赤壁之战结束,夺取了荆州四郡,又以最快速度拿下汉中,实力一直处于上升当中。而法正等人早早看到了这一点,认为刘璋早晚会被刘备代替,既然如此还不如现在就投靠刘备,替自己早早找好一个后路,免得将来再有什么麻烦。2、希望成为刘备身边开国功臣刘备为了成就大业,一直都很重视所有人才,尤其是三顾茅庐一事之后让天下有才之人都对刘备更加敬佩。而刘璋对法正,李严等人一直没有得到真正重用。因此这几个人希望早早投奔刘备,万一刘备将来大业成功,自己就成为了开国功臣。3、东州派希望借刘备之手打压益州派刘璋主政期间一直重用益州本地人士,这些人被称为益州派。而法正,李严,吴懿都是东州派人士。这些人在各方面不被刘璋重视,同时又一直被益州派打压,所以他们干脆就希望让刘备拿下益州,借刘备之手将益州派彻底打压,使得自己能翻身。
2023-09-02 15:06:434

孝直子初分别是谁?为何说若死一人汉室难兴?

因为事实是,诸葛亮和庞统,刘备都得到了,非但没“安天下”,反而确定了三国鼎立格局。以至于许多人都调侃:刘备之所以没一统天下,就是因这两人他都得到了,若只要一个,就没问题了。其实,换个角度看这句会发现,这相当于三国最牛“广告”,让诸葛亮和庞统的知名度达到了顶峰。至于“安天下”与否,不是后面还一句“虽得其主,未得其时”吗?意思就是说:效果如何?别看“广告”,看造化!但不论怎样,这句三国最牛“广告”,取得了空前成功。也许正因如此,有人就开始仿写,又创造出这样一句“孝直子初若死一人,则汉室难兴”。这是哪两位?分明妥妥决定三国归属的人物,比诸葛亮和庞统还牛,到底有何来历和神奇?其一:给刘备插上翅膀的人孝直就是法正。史书上把他定位在了刘备真正“谋主”的地位,犹如曹操身边的郭嘉。但笔者却认为,法正是决定刘备事业高度的人,给刘备插上了翅膀。刘备取西川,无论怎么美化,本质上都是一次强取豪夺,手段见不得光。这就决定了刘备在西川的根基不稳。对此《三国志》中给出了这样一个好玩的记载。由于法正曾是刘璋手下,不被重视,这才投奔了刘备。取了西川后,就开始大肆报复当年得罪过他的人——哪怕对我法正翻过白眼,都要报复!对此许多人都怒了,纷纷要求诸葛亮管管。可诸葛亮却道:“你们就看见法正缺点了,可知若无法正,咱老大能有今天这高度?当年,咱老大被曹操摩擦,遭孙权调戏,连老婆孙夫人都鄙视。可如今却是三雄之一。都别叽歪了,先取得法正这成就再来说话!”许多人都说,这证明了法正人品差,小肚鸡肠。但实则并非如此。刘备一直以仁德著称,靠不光彩手段夺了西川,对那些不服从自己的势力,他怎么办?杀?矛盾点就都集中在刘备头上了,这绝对不行!不杀?也不行,若放纵下去,会造成根基不稳。就只有一个办法了,推出“酷吏”打击!这种角色最好还是西川自己人,所以法正就担当起来了。诸葛亮懂这个,因此才不着四六的批评那些告法正状的人,力挺法正。所以,刘备能坐稳西川,法正是第一功。且为了巩固刘备统治,法正还逼着刘备娶了嫂子吴氏,对西川豪强势力进行拉拢。后来,刘备能夺汉中,黄忠能杀夏侯渊,《三国志》写得清清楚楚,都是法正的筹谋!也就是说,法正才是真正的操盘手!以至于对此,气得曹操直叫:天下人才,我都网罗到手心了,却独独漏网了法正。潜台词就是,我不是输给了刘备,而是输给法正了!能得到曹操这种评价的人,三国时期唯法正一人。只可惜,汉中大战后不久,法正就病逝了。由此蜀汉开始了“崩盘”,关羽死,刘备发动夷陵大战,却输得几乎掉了底裤。此刻的诸葛亮悲哀说道:若法正还在,哪会有如今这惨样?他必能阻止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所以,法正完全担得起“孝直若死,汉室难兴”的评价,他就如刘备的翅膀一样,使得刘备困苦奔波了多半生后,终于一飞冲天,甚至一度俯视天下。可惜,天嫉英才!其二:让刘备“圆梦”的人刘备蛰伏在荆州时,其实第一个看上的人才,不是诸葛亮,而是这位叫子初的人,他就是刘巴,也是荆州名士,可惜刘巴却死活看不上刘备,只因刘巴钟情于曹操!在曹操统兵来战荆州时,刘巴就投奔了曹操。赤壁之战后曹操败了,刘巴开启了逃亡生涯,最远之处,都逃到了今天的越南地区。后来阴差阳错地归了刘璋。在刘备进川时,刘巴由于太了解刘备了,是极力反对,无奈刘璋不听。最终刘备进了成都,瞅着刘巴这个乐——你跑啊,就算你跑到天边,也逃不过我手心,我会圆梦的!刘巴无奈之下,只得从了刘备!从刘备“追求”刘巴来看,显然在刘巴身上寄托着刘备的某种梦想。道理很简单:你刘巴那么钟情曹操,如今还不是从了我刘备?所以,曹操终究会被干掉的,你刘巴也休想再背叛——当然,这有些调侃意思了。但不论怎样,刘巴的功绩是担不起“子初若死,汉室难兴”这个评价的,只因在他身上,反应出了命运的无常和难以捉摸,跟三国那段历史很合拍——犹如曹操、刘备、孙权,你掐我,我挠他,打得天昏地暗,骂得神鬼捂耳,哪料突然从天空中飘来八个字:三分归晋,同属司马!
2023-09-02 15:07:104

法正为什么要逼刘备休掉孙夫人另娶一寡妇?

人跟人之间的关系,有时是非常微妙的,无论大人物还是小角色莫不如此。如刘备跟诸葛亮。刘备说,得到诸葛亮是如鱼得水。这句话换个角度理解就是:刘备和诸葛亮,谁也无法离开谁,虽亲密无间,却达不到紧密程度。事实也是如此,两人最终成了千古“君臣楷模”。那么刘备跟谁最紧密呢?不是关羽和张飞,而是法正!因为,法正是唯一敢介入到刘备私生活之中的人,这点不但诸葛亮不敢,且就连关羽和张飞也不敢。法正,是战国时齐国贵族后裔,这就使得其家族,一直都处于非常高的阶层,总有人出任高官等。家学渊源也非常深厚。法正的爷爷,就是一位牛逼的大学问家,且好玩之处是法正的爷爷叫法真,素有“玄德先生”之称!最初法正投奔的是刘璋,可惜不被重用,在益州憋屈了近10年时间。直至刘备入川时,他受刘璋委派,带着近4千人去迎接刘备。两人一见面,奇妙的事出现了,法正当即就拜了刘备为老大。刘备却更绝,不但接纳了法正,没几天就跟法正关系紧密的如一个人,且把自己最丢人的事,都给法正说了。据《华阳国志》载:孙夫人才捷刚猛,有诸兄风,侍婢百人,皆仗剑侍立。先主每下车,心常凛凛,(法)正劝先主还之。意思就是说,刘备告诉法正:我命好苦啊,家里的老婆孙夫人,就喜欢舞枪弄棒,连她丫环们都拿刀侍立,我想跟老婆亲热一下,却犹如进刑场的感觉,吓死我拉倒!结果法正当即来了一句:这样的老婆要她干啥,休了她!是不是奇怪?须知法正才刚来,可刘备却丢弃老大的威严。法正更不把自己当外人,这种老大私事,连诸葛亮都束手无策,不敢介入,偏偏法正就敢,还强悍逼着刘备,休掉孙夫人!结果,刘备还没采取行动呢,远在荆州的孙夫人,仿佛听到了风声,要抱着阿斗回东吴,这才引来了张飞、赵云截江救阿斗,孙夫人一去不复返!倘若说,法正逼刘备休妻,因孙夫人回娘家而没有实现,那么接下来法正逼刘备娶寡妇,则堪称更让人称奇。在刘备夺得益州后,由于孙夫人走了,刘备成了老光棍。这时许多人就纷纷请求刘备再娶媳妇,并都言称,本地的吴氏,跟老大你最般配。刘备咧了嘴,为啥?吴氏的老公叫刘瑁,是刘璋的兄弟,已经去世了好几年了。而刘备由于跟刘璋,同属汉室宗亲,互相以兄弟相称。所以吴氏虽是寡妇,却也是刘备的嫂子!自然刘备就摇头不干。可法正却急眼了说:“当年晋文公,为雄图霸业都娶了自己的侄女,老大如今娶嫂子为妻,有什么不对的吗?”再看刘备立刻点头,好,我娶!这就是法正,刚追随刘备,就逼着刘备休妻,如今又逼着刘备娶嫂子!虽这一切都是为了刘备的宏图大业着想,可再怎样他也是臣子身份,那么法正到底凭什么,敢对刘备这么嚣张?俨然已经凌驾在诸葛亮、关羽和张飞头上了!理由很简单,皆知想成就大事者,身边必会有这三种人。其一:肱股之臣,他们有理想,能力超群,影响力非凡,都爱惜羽毛,一贯是用正面形象辅佐和引导老大。如诸葛亮跟刘备,还有曹操跟荀彧。其二:爪牙之臣,这个就不用多说,曹操的五子良将,蜀汉的“五虎将”,都是这类。其三:现实之臣,也是能力超群,但却已经跟老大几乎融为一体,甚至被视为老大的阴暗面。特点就是:敢于突破一切禁忌,只要能取胜,从来不在乎自己的形象或名声,如郭嘉。而法正也是这第三种人!刘备处处标榜仁义,自然会被一些不该有的仁义束缚手脚。如他逃离荆州时,诸葛亮曾劝刘备,趁机偷袭荆州,如此才能抵抗曹操。可刘备却说:我不忍心!对此,诸葛亮这类爱惜羽毛的肱股之臣,也只能到此,没办法了。因为这时正是这第三种人,大展拳脚之时。后来这点,在法正身上得到了展现。刘备夺来西川后,法正突然变了模样,开始展开了凶残报复。当初得罪过自己的人,哪怕仅骂过他一句,都要加倍奉还。哪料却得到了刘备和诸葛亮的支持,为何?因为这就是法正替刘备出面,揽恶名于己身,打击那些不服从刘备的势力!所以,倘若把刘备和蜀汉集团,比喻成一枚硬币的话,显然刘备、诸葛亮,代表着正面,而法正则代表着反面。如此一来,刘备和蜀汉集团才能和谐统一!所谓仁义行不通,那刘备、诸葛亮基本上不会怎样你,但你别得意,因为很快法正就该出手了!
2023-09-02 15:07:584

诸葛亮、庞统、法正,这三个人究竟谁更胜一筹?

诸葛亮和庞统并称卧龙,凤雏,在当时,这两个人是很聪明的,但是大家这样称呼,应该是再说诸葛亮是要比庞统要聪明一些,而庞统出山没多久就死于落凤坡,诸葛亮就不一样,诸葛亮善于内政,神机妙算,运筹帷幄 而法正用谋写得较少,不太好比对,在三国当中有众多谋臣、武将,他们都有各自杰出的能力,没有最强只有更强。曾经有人对刘备说“二人得其一,可得天下也”,可见他们当时的才略,庞统其貌不扬,但是才智多谋,胸怀韬略,素有大志,他可谓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怪才”,庞统属于长期不得志的类型,急功近利的思想,影响了庞统,导致了庞统的死亡,当然也可以看出来他不是一个怎么心细的人,而诸葛亮是青年时期获得功名的,他跟关羽很像的,都是比较狂妄自大过于自信,不相信其他人,任何事情都是事必躬亲,直至最后把自己累到得病了。反而不同于跟庞统,庞统能够知人善用。庞统的优点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庞统有些好大喜功,但其政治才能,远在蒋琬、杨议之上。法正的戏份不太多,但是他的确是一个很厉害的人物,可以说,蜀国最强的谋臣就说诸葛亮、庞统、法正,法正的军事才能在诸葛亮之上,刘备活着的时候,法正是唯一见谥的大臣,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让这位枭雄连哭数日,最后法正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在世时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唯一的一个,可见法正在刘备的心目当中地位有多高。所以说要是真的谁更胜一筹是无法相比的,他们三个可谓是三国最厉害的谋臣,在最开始的时候,法正是刘备身边的军师,法正死后,诸葛亮替代了法正的位置,诸葛亮对于法正的能力也是很肯定的,诸葛亮说当初能劝刘备的只有法正,可惜法正已经去了。
2023-09-02 15:09:215

如果法正没有早死,他真的能助蜀汉一统天下吗?

其实法正比诸葛亮能力更弱,诸葛亮号称管仲乐毅都只能支撑住蜀国,而法正没有什么成就,能力更弱,他空有内政之才,而无军事才能,而且没有像诸葛亮那样的威严,诸葛亮于博望坡,新野,赤壁大破曹军,又是刘备亲自请来威望自然极高,而法正只是助刘备入蜀而已,他的威望也镇不住刘备麾下大将,如果让法正北伐,蜀国只会败的更快蜀国的位置就注定了无法统一全国,而不是某一个将领的才能决定的。虽然蜀国位置在四川盆地,易守难攻,但是蜀国要进入中原,从东面、北方必须翻越崇山峻岭,出去困难,而且粮草供应极其困难,成都远离中原腹地,不管是援兵和粮草供给,都十分困难!四川偏安于西南,盆地之中,自古是农耕为主,自给自足,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古以来少不入蜀、老不出川,是偏安之地。地理上远离中原,同样造成了政治、文化、经济上的远离中原。打仗是打的是经济、是粮草、是综合实力,何况是面对的是征服全中国的战争,并且面对的是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在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上,蜀国的地理环境,满足自己国内的需求容易,但支持全国战争就捉襟见肘了,有谋略的政治家深知这个道理,所以北伐只是自保,在自保中寻求机会。一旦不北伐,面对强敌在各方面的碾压,蜀汉政权最终只会昙花一现,不能长久。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政权在钟会、邓艾的攻击下,一战而灭,就是明证。历史上的前蜀、后蜀等在四川建立的政权最后的结局也是证明!法正虽强,无非是在战略上让蜀汉存在的时间长一些而已!
2023-09-02 15:10:287

为啥刘备伐吴,诸葛亮劝不了?只说了一句如果法正在就好了为啥要听法正呢?

在建安二十四年,东吴趁关羽北上讨伐襄樊的机会,偷袭了荆州。东吴袭取荆州后,关羽的大军军心动摇,纷纷离散。关羽在退往西川的路上被东吴擒杀,自此,刘备失去了荆州。刘备失去荆州,还失去了关羽这支主力,使得他当年和诸葛亮订下的《隆中对》战略遭到了挫折。这不但使得刘备失去了两路北伐的一路,还因为关羽之死,留下了报仇的责任。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刘备就开始了伐吴的准备。在曹操死去的时候,刘备还派使者去吊唁,企图修好与曹丕的关系。可是,曹丕断然拒绝了刘备的企图。他下令,如果刘备的使者入境,立斩不饶。接下来,曹丕又篡夺了东汉的江山,继位为魏帝。这个时候,刘备的面前就有着两个选择,伐吴或者伐魏。在刘备在成都称帝后,就开始了和部下的商讨。当时刘备的部下,有很多都不同意伐吴。其中以赵云的意见最为典型。赵云认为国贼是曹魏,曹魏篡夺汉朝江山,与蜀汉是君父之仇,不可不报。应该先北伐关中,获得同情汉朝的人们的支持。如果讨伐曹魏成功,东吴自会投降。如果和东吴交战,那么不是一时能够解决的战争,会旷日持久,对蜀汉不利。黄权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但是,刘备没有接受赵云和黄权他们的反对意见。一意孤行的发动了夷陵之战。到最后,刘备在夷陵惨败,大部分军队都丧失了。从此,蜀汉陷入了困境。在历史上没有看到诸葛亮劝阻刘备的记载。不过,从一些历史记载看,诸葛亮的内心应该也是反对伐吴的。在历史上记载:先主既即尊号,将东征孙权以复关羽之耻,群臣多谏,一不从。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来,诸葛亮是不赞成刘备讨伐孙权的。但是,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来,一是诸葛亮没有去劝阻刘备,二是,诸葛亮认为只有法正能够劝阻刘备。
2023-09-02 15:12:141

在军事方面,刘备为何只听法正而不听诸葛亮的呢?

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部关于战争的小说,在这里面出现了非常著名的人物,尤其是军事方面的天才。在这部小说里面刘备他有两个军师,一个叫法正,一个叫诸葛亮,在三国演义这本书里面,作者对诸葛亮进行了大量的描写,通过作者的描写,诸葛亮可以说是神一样的人物,他是智慧的化身,但是在军事方面,我们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在军事方面,刘备往往听的是法正而不是听诸葛亮的,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法正这个人,法正他刚开始是在刘璋手下做事情的,在刘备为成都的时候,法正非常聪明,他主动地去劝说刘璋投降就可以了,后来刘章就向刘备投降了,而法正也主动跟随刘备了,后来法正就一直跟着刘备在军事行动中给刘备出谋划策,曾经给刘备献了一个计谋,结果直接把曹操的大将夏侯渊给杀死了。所以刘备对法正非常的信任,可以说法正说往哪里去刘备就往哪里去。而在法正的指挥下,刘备确实也取得了很多战争的胜利,所以当法正在建安25年突然去世的时候,刘备非常的伤心,连哭了几天,由此就可以看得出来,法正的死亡对于刘备是一个多么大的打击,后来在刘备非要去讨伐东吴的时候,诸葛亮曾经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法正还在的话主上一定不会去东征的,从这一句话也可以侧面的证明了法正对于刘备来说比诸葛亮更加值得信任。那么这是否就说明了在军事才能上诸葛亮不如法正,其实这个要看是从哪个方面来说的,诸葛亮主要是谋的天下,所以在隆中对的时候,他主要谈的是天下大事,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战争,而法正他所在行的是某一场战争的胜利,所以他们两个人的侧重点不一样。
2023-09-02 15:12:505

会玩起凡的。那个法正怎么出装啊?

必须灵C选张良之智,首出孟德,有戒指都得出不然输出不够的。多点灯,在小跳法伤,大跳。感觉蓝不够用多吃包子多回家,在家D人,D耗蓝太高了。三暗,玄武。(这是高端局需求的,毕竟20可以抽乌龟,如果抽到飓风可以先乌龟)乌龟,天机(这时候可以卖孟德了),寒风,山海,七星(当然如果你后期不过河可以出天神)山海古卷要转这个很重要。
2023-09-02 15:13:583

如果法正不死,蜀汉北伐能否成功?

相比起诸葛亮过度谨慎哈哈的性格,法正的优势在于能在迷雾之中找准最关键的点,善于用奇谋,这是诸葛亮所比不上的,所以法正是类似于汉初陈平、汉末郭嘉一类的战场谋士,在实际的战场上更能发挥出他的效用。 法正的高光点在汉中一战,当时曹操已经占领了汉中,正对益州虎视眈眈,而刘备这边也很不安稳,一方面,因入蜀不久,政权本就不稳,在东边的关羽还和孙权起了矛盾,被孙权强占了长沙三郡,刘备正是顾此失彼的时候。 这时法正向刘备提出,要立刻占领汉中,取得前线基地的计划,这个建议可以说是对诸葛亮《隆中对》的补充,诸葛亮作为全局战略规划,大方向是联吴抗曹,而到了具体计划之中,就得靠法正这样的人来具体负责了。 诸葛亮的规划,是西取巴蜀、东连孙吴、南抚夷越,北伐曹魏,可孙吴已经有彻底翻脸的可能,《隆中对》有可能全盘皆输,就在刘备举旗不定的时候,法正向刘备提出:北伐汉中。 法正看准形势,他给出了的理由是这样的:曹操一举拿下了汉中,却不继续南下,反而留夏侯渊、张郃驻守汉中,肯定是因为内部有事,必须亲自赶回去处理,夏侯渊、张郃虽是将才,但能力比不上我们,这是刘备开拓疆土的最佳机会,“举众往讨,则必可克”。 拿下汉中,夺取了此地的赋税、人口和关口,对内有了力量积蓄的资本,对外可以表明尊崇汉室的决心,同时可以消除孙吴方面因强夺三郡之后的担忧,掌握了大义名分,有了充足的保障,上可以直捣长安,复兴汉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开疆拓土,下可以依靠险要,做长久据守,“此盖天以与我,时不可失也”。 有了法正的支持,刘备才决定拼尽家底夺取汉中,果不其然成功夺下了汉中,并且成功斩杀了夏侯渊,这同样是法正的功劳,也证明了法正在战场上机变能力,这是自他死后,蜀汉军队的劣势之一。 二十四年,先主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夏侯)渊将兵来争其地。(法)正曰:“可击矣。”先主令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渊等授首。 蜀汉有了前线屏障,此后终曹家三代,汉中始终是蜀汉的进军基地,再经魏延、王平的建设,汉中可谓是铁板一块,牢不可破,可以说,蜀汉能享有四十年国祚,和法正当初建议取汉中是分不开的。 如果法正不死,蜀汉的北伐是否能成功?我认为是比诸葛亮领军的机会更大。 前面也说过,诸葛亮是全局统筹安排,他所在乎的,除了军事之外,还有人口、经济等事务,这就导致了他每次出兵都要精打细算,人说诸葛亮一生用兵唯谨慎,他五次北伐,虽然消耗了对手的力量,对自家也没造成过大的损失,可得到的胜利果实却也差强人意。 如果领兵的换成法正和魏延,诸葛亮以丞相身份总领全局,坐镇后方,能够使得人尽其才,魏延够勇,敢用险兵,诸葛亮有在荆州的经验,调动物资方面不是问题,法正全面负责汉中前线的内政和军事,随军出征,随时调整战略,我认为这是蜀汉最理想的铁三角组合了。
2023-09-02 15:14:211

《三国演义》中这段话如何理解?也可翻译一下。

出自《三国志·蜀书七·法正传》说法正当蜀郡太守时对于和别人很小的恩怨都要予以报偿或报复(以喻其人斤斤计较)。 有人对诸葛亮说他太蛮横应该稍加制约。诸葛亮说刘备当年困守荆州北有曹操东有孙权皆虎视眈眈多赖法正斡旋辅佐方致今日之势不受人压制。现在干嘛要制约法正使他不能稍稍随其心意呢。于是到底未加禁止。法正听闻此事亦自己收敛些许。 法正作为蜀郡的太守,平日里一些小恩小怨,他都斤斤计较。有人就和孔明说:“他太蛮横,应该稍微斥责他一下。”孔明就说:“当年主公被困荆州,北面畏惧曹操,东面忌惮孙权,全靠法正这个人在身边辅佐,才有今天的一番成就。现在怎么会阻止法正,阻止他小小的过分行径呢?”所以就对此事不闻不问。法正听了之后,也就自己收敛行径了。
2023-09-02 15:14:319

吾收奸雄略尽 独不得法正邪,这句话说的是:天下英雄我差不多招完了,就是缺了法正。还是说:我招了那么

个人觉得可能是第一个。曹操说,我差不多招收进了天下英雄,却为什么偏偏得不到法正?说明了曹操对法正此人才华的无比尊崇。
2023-09-02 15:14:483

法正就是我 神魔协奏在哪个贴吧

秦时明月手游吧,两位大神用1年时间测出了百度贴吧楼中楼上限是2000页,最后一次是法正,法正赢了,于是法正亲手把两人回复了1年多的27楼删掉了,可惜了一段爱恨情仇,最后本来应该是神魔赢,结果不知道是谁回复了一个“哈哈”占了最后一层,导致神魔大败,网上有人全程截图一年,毅力丝毫不弱于两人,有兴趣可以你去查一下。
2023-09-02 15:15:122

刘备的第一个谋臣是谁

提起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诸葛亮.其实当时诸葛亮主要管理内政和筹措粮草,在刘备身边为其出谋划策的是法正,刘备对他的信用程度甚至超过了诸葛亮,三国志记载法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可见他当时的地位.下面我引用了彭氏军史评论里对法正的评价:”因为刘封、孟达不发救兵,关羽被东吴擒杀。刘备听从诸葛亮之计,欲擒故纵,先调刘封守绵阳;孟达机警,与申耽、申仪商议:“我与法孝直同有功于汉中王;今孝直已死,而汉中王忘我前功,乃欲见害,为之奈何?”在申氏兄弟的唆使下,孟达反水,将上庸献予曹魏,并祸及并导致刘封被杀。诸葛亮的这一计策加大了西蜀在失去了关羽和荆州以后的损失。法正若在这一切是否还会发生?法正,字孝直,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东)人,名门之后。其祖父法真号“玄德先生”,是东汉末的名士;其父法衍是东汉末的司徒椽、廷尉左监。东汉末民不聊生,刀兵四起,富饶闭塞的西川成了躲避战火的避难所。法正和好友孟达入蜀投靠刘璋(难怪孟达有此一说),但刘璋昏庸不识才。仅委任法正为县令,法正的缺点是品行不怎么样,所以刘璋以后干脆不予任命。法正这段时间很不得志。后来法正和益州别驾张松成了好友,在张松的极力举荐下,法正才获刘璋委派出使刘备的工作。法正正是利用这次出使的机会结识一代枭雄刘备。法正和张松决心共同帮助刘备入主西川,后来孟达也加入进来,于是就有了《三国演义》中有名的“张松献地图”的故事。法、张一直苦于没有机会,直到建安十六年(211) ,曹操欲取汉中,刘璋为防范曹操大军祸害益州,再次派遣法正为使者去见刘备。法正暗中向刘备献计,鼓动游说刘备夺取西川以成就王霸大业。而收取两川以做为图取王霸的根据地正是当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设计好,可以说是不谋而合,刘备即率步兵数万人由水道入蜀,留诸葛亮、关羽驻守荆州。当刘备围攻雒城将近一年的时间,法正曾写信给刘璋劝降,虽然刘璋没有立即接受,但是雒城被攻破,刘备进军包围成都,只有几十天,城中尚有精兵三万,谷币还可以支持一年,吏民均愿意死战的情况下,刘璋却开城投降了,这不能不说刘璋是考虑了法正的劝降信作出的选择。刘备于十九年夺取益州。从此摆脱困境,奠定了鼎峙的基础。
2023-09-02 15:15:2315

为什么易中天在品三国中曾经说过法正是个奸臣?

法正(176—220),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人。东汉末年名士,本为刘璋部下,刘备入蜀时归于刘备帐下。刘备自称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连哭泣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法正深受刘备信任,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由此也可见法正地位之高,甚至盖过了关羽、张飞、庞统等人。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魏国的程昱和郭嘉。[编辑本段]个人资料 官至尚书令、护军将军 谥号 翼侯 家族资料 高祖父 法雄 字文强 祖父 法真 字高卿 父 法衍 字季谋 子 法邈 曾效力的势力 刘璋 蜀汉[编辑本段]生平介绍 法正(176—220),字孝直,右扶风郡郿(今陕西省眉县东北),东汉末年刘备部下重要的谋士。 建安初年,由于天下饥荒,法正与好友同郡的孟达一起入蜀依附刘璋,但刘璋不是个善于用人的人,很久之后法正才当上新都县令,之后又被任命为军议校尉。法正怀才不遇,又被州邑中的人诽谤,十分苦恼,益州别驾张松与法正是好友,也觉得刘璋不是个能成大事的人,常常感概自己的遭遇。 后来,张松出使曹操,归来后劝说刘璋与曹操断绝来往与刘备交好。法正被任命为使者出示刘备,请刘备入蜀帮助讨伐张鲁,法正发现刘备有雄才大略,于是暗地里背叛刘璋。向刘备献策:“阁下命世英才,刘璋无明主之能,以张松为内应,夺取天府之国益州,凭借这来成就大业,易如反掌。” 诸葛亮的隆中对认为想要夺取天下就必须夺取荆州和益州,法正、张松的倒戈实乃天赐良机,于是刘备应允,随即率军入蜀。刘备假意北伐张鲁,到了葭萌,张松因事情败露被杀,刘备于是与刘璋决裂,向成都进军。当时,刘璋的部下谋士郑度向刘璋进谏说坚壁清野拖垮刘备。刘备知道后感到厌恶和恐惧,法正却认为刘璋不可能采纳这个计策。刘璋虽然没有什么才能,那还算是个爱民的君主,他说:“吾闻拒敌以安民,未闻动民以避敌也。”于是罢黜了郑度。进攻雒城时,刘备的谋士庞统中箭身亡,于是刘备任命法正为谋士,继续进军。214年,刘备军包围成都,蜀郡太守许靖将要出城投降,被人发觉,因为是在危急关头,不宜诛杀自己人,于是刘璋放过了许靖。刘璋投降后,刘备也因此不用许靖。许靖与其弟许劭(许子将)是天下闻名的名士,但没有身为人臣的才能。这是法正进谏说:“天下有名无实的人就是许靖了。但是主公刚刚开创大业,许靖的名声四海皆知,您如果连他都不用,天下贤人恐怕会认为您薄待贤臣。”刘备于是重用许靖。此举堪比战国时的郭槐与燕昭王。法正被任命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法正性格有仇必报,受到重用后,携私报复,有人告诉诸葛亮,希望惩治法正,而诸葛亮深知法正乃社稷之重臣,智谋过人,劳苦功高,忠于刘备,深得信任,因此不加过问。217年,法正向刘备献计,认为曹操一举降伏张鲁,却不继续进攻益州,而留下夏侯渊、张郃驻守汉中,一定是内部动乱,而夏侯渊、张郃的才能不足以守住汉中,应该立即发兵夺取汉中。刘备听从,于是率领诸将进攻汉中。219年正月,法正选准时机劝刘备进攻,刘备夜袭夏侯渊,大破夏侯渊,夏侯渊被黄忠斩杀,刘备于是占据了汉中之战的主动权。曹操亲征,听闻此计也感概不已。 刘备自称汉中王后,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次年,法正去世,终年四十五岁。法正之死令刘备十分感伤,连连哭泣数日。被追谥为翼侯,法正深受刘备信任,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由此也可见法正地位之高,甚至盖过了关羽、张飞、庞统等人。 法正善于奇谋,被陈寿称赞为可比魏国的程昱和郭嘉,然天妒英才,法正壮年而亡,否则以刘备之英明,诸葛主内,法正主外,何愁天下不定?[编辑本段]简明历史传记 法正早年投靠刘璋,但既不受重用,又受同事诽谤。在出使拜访过刘备后,暗中与张松策划拥戴刘备,并利用再次出使刘备的机会,私下向刘备提出借机取蜀的计划。并在刘备征蜀过程中准确预测了刘璋不会采用郑度之计。建安十九年刘备成功取蜀,法正被赐予高位,地位仅次于诸葛亮。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法正分析形势,鼓动刘备进攻汉中,并建奇策斩杀夏侯渊。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后,法正被任命为汉中国尚书令、护军将军。法正的奇谋妙策,诸葛亮也为之惊奇。[编辑本段]简明演义传记 法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法正(张民甫饰)正是贤士法真孙子,张松之友。原为刘璋部属,与张松、孟达合谋献益州给刘备。在涪城大会上,与庞统一起策划刺杀刘璋的计划。伐蜀成功后,曾与诸葛亮讨论治法之事。后来任蜀郡太守时公报私仇,听闻诸葛亮向他人的解释后有所收敛。曹刘争汉中时,说服刘备亲征,又受诸葛亮之命助黄忠斩杀夏侯渊。建安二十四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后,法正被任命为尚书令。[编辑本段]法正的历史评价 曹操: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 (《华阳国志》) 孙盛:正务眩惑之术,违贵尚之风,譬之郭隗,非其伦矣。(《三国志——法正传》注引孙盛评) 陈寿: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三国志—庞统法正传第七评》) 杨戏:翼侯良谋,料世兴衰,委质于主,是训是谘,暂思经算,睹事知机。——赞法孝直 (《季汉辅臣赞》) 诸葛亮: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於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法孝直为之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三国志——法正传》) 陈寿: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三国志——法正传》)[编辑本段]法正与刘备 据说,汉中之战一次刘备与曹操交锋时,刘备处于劣势,但刘备仍然亲冒箭矢,不肯撤退,法正心生一计,亲自上前为刘备挡箭,刘备说:“孝直避箭。”法正回答:“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于是刘备才撤退。 法正死后,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兴兵伐吴,次年六月大败于吴国的陆逊,诸葛亮感概:“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意思是说如果法正还活着,必定能劝阻刘备东征,即使出征,也不会战败而归。 法正不仅有谋略,而且能在关键时候纠正和劝说主公,可谓良臣,而刘备也能虚心接受法正的意见,此等君臣之情,堪与曹公和郭嘉媲美。[编辑本段]刘备眼中的法正 提起刘备手下的第一谋士.很多人都会认为是诸葛亮.其实当时诸葛亮主要管理内政和筹措粮草,在刘备身边为其出谋划策的是法正,刘备对他的信用程度甚至超过了诸葛亮,三国志记载法正,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可见他当时的地位.下面我引用了彭氏军史评论里对法正的评价: 因为刘封、孟达不发救兵,关羽被东吴擒杀。刘备听从诸葛亮之计,欲擒故纵,先调刘封守绵阳;孟达机警,与申耽、申仪商议:“我与法孝直同有功于汉中王;今孝直已死,而汉中王忘我前功,乃欲见害,为之奈何?”在申氏兄弟的唆使下,孟达反水,将上庸献予曹魏,并祸及并导致刘封被杀。诸葛亮的这一计策加大了西蜀在失去了关羽和荆州以后的损失。法正若在这一切是否还会发生? 法正,字孝直,扶风郿县(今陕西眉县东)人,名门之后。其祖父法真号“玄德先生”,是东汉末的名士;其父法衍是东汉末的司徒椽、廷尉左监。东汉末民不聊生,刀兵四起,富饶闭塞的西川成了躲避战火的避难所。法正和好友孟达入蜀投靠刘璋(难怪孟达有此一说),但刘璋昏庸不识才。仅委任法正为县令,法正的缺点是品行不怎么样,所以刘璋以后干脆不予任命。法正这段时间很不得志。后来法正和益州别驾张松成了好友,在张松的极力举荐下,法正才获刘璋委派出使刘备的工作。法正正是利用这次出使的机会结识一代枭雄刘备。 法正和张松决心共同帮助刘备入主西川,后来孟达也加入进来,于是就有了《三国演义》中有名的“张松献地图”的故事。法、张一直苦于没有机会,直到建安十六年(211) ,曹操欲取汉中,刘璋为防范曹操大军祸害益州,再次派遣法正为使者去见刘备。法正暗中向刘备献计,鼓动游说刘备夺取西川以成就王霸大业。而收取两川以做为图取王霸的根据地正是当年诸葛亮在隆中对中为刘备设计好,可以说是不谋而合,刘备即率步兵数万人由水道入蜀,留诸葛亮、关羽驻守荆州。 当刘备围攻雒城将近一年的时间,法正曾写信给刘璋劝降,虽然刘璋没有立即接受,但是雒城被攻破,刘备进军包围成都,只有几十天,城中尚有精兵三万,谷币还可以支持一年,吏民均愿意死战的情况下,刘璋却开城投降了,这不能不说刘璋是考虑了法正的劝降信作出的选择。刘备于十九年夺取益州。从此摆脱困境,奠定了鼎峙的基础。 法正任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法正最大功绩是在献计取汉中。当时曹操击败张鲁占领了汉中,法正目光敏锐地看到汉中对于蜀汉的重要性暨夺取汉中的可能性。 他分析指出曹操降伏张鲁后,没有趁胜夺取巴蜀,而是留夏侯渊、张郃二将守汉中,曹操自己北还是迫不得已,可见取汉中机不可失;另外曹操留守的夏侯渊、张郃的才能难堪镇守汉中的大任。 夏侯渊、张郃是有勇无谋的煞将,曹操手下能独挡一面的大将有张辽、曹仁、于禁、曹休、司马懿、曹彰等,可见曹操在用人方面的不当,利用这么难得的机会,主公亲统大军前往征讨,一定能击败曹军。 而且夺取汉中有三点好处:① 能击败曹军,得到东汉王室的褒奖和欢心。 ② 占领汉中后可以蚕食雍州、凉州,开疆拓土。③ 占领汉中可以巩固益州,是立国的根本。 正是在法正极力主张下,建安二十二年,刘备拒绝谋士周群等劝阻,毅然进兵汉中。在具体的指挥战斗中,法正的出谋划策又起了重要作用,法正协助老黄忠斩夏侯渊的故事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法正的计谋击破夏侯渊军,使他的对手曹操都为之叹服,诸葛亮也常常为法正的智慧和计谋所折服。刘备夺取汉中,其兴汉的大业才真正达到了顶峰。 刘备即位汉中王时,就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可惜法正命薄,年仅四十五岁就死了。刘备为法正的死累日痛哭。刘备后来追封法正为翼侯,赐爵于其子孙。 《三国志》记载,为了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刘备不听诸葛亮及群臣的劝谏,一意孤行,起兵东征东吴。彝陵惨败后,诸葛亮慨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东行也;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这段话反映了历史上法正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才干要远胜过诸葛亮,一代妖相诸葛孔明心比天高,曾自比管仲乐毅,放眼天下,大有高手寂寞之感。可也不得不叹息法正不在的遗憾。 三国志里还有一个相关的故事:有一次,刘备和曹操作战,形势非常不利,后退是最佳的选择,但刘备大怒不肯后退,没有谁敢劝说。这时候,箭若飞蝗。法正于是站到刘备的前面,刘备说:“孝直避箭。”法正说:“明公亲当矢石,况小人乎!”刘备只得说“孝直,我和你一起走。”于是撤退了。蜀郡太守许靖〔许邵之堂弟〕原本不为刘备所喜爱,在法正的劝说下,刘备厚待许靖,封许靖为太傅。可见,刘备对法正的意见是相当尊重的。 陈寿对法正的评价是法正堪比曹操麾下最优秀的谋士程昱、郭嘉。法正的早逝给蜀汉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法正若在,孟达就不用担心刘备会加害自己而反叛,上庸这么一个重要的战略基地就不会落到曹魏手里,也就不存在刘备甚怒之下斩掉虎将刘封;法正若在,也许他真能阻止刘备的东征,即使东征,以法正的才华,是不会让刘备犯下在彝陵那样的低级错误,而导致惨败;三国鼎立最终局面会是怎样呢?法正若在…… ”[编辑本段]法正:蜀汉的‘郭嘉" 魏国的谋士郭嘉足智多谋,深为今人所佩服。所以常常有人问:“谁最像郭嘉?”那么我也问大家一下:“蜀国的‘郭嘉"是谁?”我个人喜好比较倾向庞统,但事实恐怕是法正。且先不说战绩,就说死后。郭嘉死后,曹操不久大败,退兵时长叹:“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法正死后,刘备也大败,诸葛亮也悲痛地说:“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如果法正还活着,就能制止主公,让他不要东征;就算东征,也不会输的这么惨败)。”简直可以说是异曲同工! 郭奉孝劝曹操北征乌丸,能够胜利,是因为他对人的了解;法正大败夏侯渊,也正是法正对人的了解。 还让人惊讶的是,《三国志》中也都记录勒他们的缺点。郭奉孝不治行检、法孝直滥用权力,就如《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一般,英雄也有英雄病,但不得不承认,这确实是个‘人",有优点有缺点的人,比起《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也许更表现的像‘人"吧。 而且法正也算是英年早逝。 故某以为蜀国的郭嘉,大概是法正吧
2023-09-02 15:15:5215

如果法正没有英年早逝的话,刘备能打赢夷陵之战吗?

如果法正没有那么早死的话,很大可能会劝住刘备不在那个时候伐吴,就算劝不住,作为刘备的谋士,他一定随军而行,那么刘备伐吴中最致命的密林驻扎也就不会发生了。夷陵之战关羽死、荆州丢、……对于刘备来说,打击甚大,刘备称帝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出兵东伐,刘备放弃水军而从陆路山林,最后于密林之中扎营,被陆逊一把火烧得全军覆没,蜀汉再无余力进攻荆州,势力撤回益州,这一战消耗了蜀汉准备多年的储备,对蜀汉的损失难以计数。诸葛亮感叹,若是法正在,一定能阻止刘备出兵,就算阻止不了,也不至于如此惨败,为何对法正如此有信心呢?法正据说刘备曾于某次战役之中受伤,却牛脾气上来不撤退,法正于是身挡于前,替他挡箭,刘备问其原由,法正跟他说,主公都没有撤退,他挡挡箭也算不得什么。结果刘备一听,撤退了,可见法正能准确的把握住刘备的心理,能不说一句撤退的话让刘备主动撤退,是高手。汉中之战更是法正为是刘备出谋划策,以弱少之势赢得曹操强盛之军,故而刘备很看重法正,深信于他,遗憾的是,法正仅45岁就过世,而这一年,正是关羽死、荆州丢之时。法正定会随军如果说,法正没有死,那么在刘备称帝出兵伐吴之时,他会选择戏谏,虽然荆州是必须夺回来,但是时机不对,应做好准备才出兵,而不是冒然决定。就算他劝不住刘备,作为刘备床麾下三大谋士之一,庞统早逝,诸葛亮要负责后方,那么法正必得随刘备出军,那么夷陵之战胜负难说,至少密林驻营这一错误的决策不会出现。打赢自然是刘备取回荆州,与东吴回到关羽未死之前的状态,打输了也不至于全军覆没,损失这么严重。这一切,都是一个猜测,法正就是这么早就死了,刘备一生得到的高手都其实都很厉害,可惜总是就如水镜先生所说“不得其时”,你是怎么看待法正和刘备之间的呢?
2023-09-02 15:16:294

庞统和法正都英年早逝,谁对蜀汉影响最大呢?

在刘备手下,有四大谋士,最好定位的有两位。其一是徐庶,如流星般很快就划过,坠落到曹操地盘。其二是诸葛亮,如恒星自27岁出山跟随刘备,一直到星落五丈原,闪耀26年,为蜀汉天下鞠躬尽瘁,死前还安排好了基本盘。那么庞统和法正呢?恐怕很难定位,都对蜀汉发挥出了巨大作用,但却又都是“耀眼闪耀一次就消失”,庞统协助刘备拿下西川,法正辅佐刘备搞定汉中,然后便都英年早逝,引来后世之人的无尽叹息。以至于都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庞统和法正,谁的死对蜀汉影响最大?想搞明白这个问题,就要从这三方面进行对比和分析了。其一:谁对刘备的影响更大?蜀汉是刘备建立的,故而首先就要看看庞统和法正,谁对刘备的影响更大!庞统跟刘备最著名的一次对话,是发生在入川之前。当时的刘备,有些小富即安的模样。一面即想扩张业务,一面又怕好容易到手的地盘因扩张而丢失,且更关键的是夺西川,意味着刘备夺同宗兄弟基业,颠覆了他一贯奉行的“仁义”标准。 因而刘备纠结异常。庞统则针对刘备这两大顾虑,进行的劝谏,一是指出了:荆州根本不适合当根据地,你越想小富即安,就越意味着人财两空。二是对刘备的“仁义”,提出尖锐批评,概括说来就一句:胜利者不需要指责!正是庞统的这番话,彻底改变了刘备,以至于从此后刘备越活越像曹操了!如,刘备拿下涪城后,开庆功大会,完全抛弃了之前坚持的“仁义”,庞统便说:“伐人之国而以为欢,非仁者之兵也”。结果刘备却答:“武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这还是当初那位三让徐州,面对诸葛亮劝说“趁乱攻取荆州事”时,说出“吾不忍也”的刘备吗?妥妥的“曹操”了。故而,庞统对刘备,堪称是从思维上进行了颠覆,让刘备明白了“仁义是建立在实力”之上!这一点诸葛亮、法正都没有做到!因为法正最牛的一件事是,逼着刘备娶了嫂子吴氏,以此表态:刘备跟西川的豪强势力联姻,彼此捆绑在一起了。其二:刘备对两人的态度刘备对任何人的态度,主要是建立在对方取得的成就上!这一点,法正要比庞统更大了。因为庞统的才华,只展现在了攻取西川过程中,却在雒城中箭而亡。因此庞统到底有多大才华,能取得多大成就?其实并未全面展现出来,因而刘备一提庞统就哭,最后追封的谥号是“靖侯”。所谓“靖”,主要的意思是指,平乱使其安定。故而庞统“靖侯”的意思反应出,在刘备眼中,庞统拥有创业之功!法正不但有夺取汉中的功劳,还有制定《蜀科》,替刘备打击西川豪强等功劳,为此都引得人们纷纷跑到诸葛亮那里告状,说法正“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结果被诸葛亮给怒怼了回去,很直白告知对方:别天天盯着这些鸡毛蒜皮的事,你若牛逼,也做出法正这种功绩来?人们都说法正小心眼,其实从诸葛亮的态度上来分析,显然是法正在打击那些想搞事的势力罢了,自然诸葛亮要支持,而刘备更是力顶!所以当法正英年早逝后,刘备哭了好几天,给法正的谥号是“翼侯”。所谓“翼”,就是左膀右臂,故而法正在刘备眼中,完全属于左膀右臂。因此,刘备其实更偏爱法正。其三:诸葛亮的答案耐人寻味正是由于庞统和法正的英年早逝,最终造成了蜀汉的“双核模式”,很长一段时间内,形成了刘备和诸葛亮,共治蜀汉。以至于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独臂撑天。因而,除了刘备的态度外,诸葛亮也有资格给出结论。诸葛亮评价庞统是:庞统、廖立,楚之良才,当赞兴世业者也。诸葛亮评价法正是:法孝直为之(刘备)辅翼,令翻然翱翔,不可复制!诸葛亮的评价,可谓是耐人寻味。因为评价庞统时,竟然塞入一个廖立?那么廖立干了啥?说出来都让人咋舌,吕蒙一封威胁信,就把时任长沙太守的廖立,吓得丢了长沙,逃回蜀汉。诸葛亮掌权时,又公开批评刘备,骂关羽,贬低马良、向朗等,气得诸葛亮贬他为平民。而评价法正时,诸葛亮却说出了“不可复制”,独一份!显然诸葛亮的答案是:法正之死对蜀汉的损失更大!而庞统其实是可有“替代品”的。不过,笔者却认为,诸葛亮似乎有点贬低庞统的意思。所谓“卧龙、凤雏”,两人齐名。诸葛亮贬低庞统,就出现了两层意思。一则是自谦,二则是突出自己!不过不论是哪种情况,有一点却是可以确定的,诸葛亮跟法正的关系,显然更互补,因而合作起来更愉快和效率高!故而从整个上看,还是法正之死,对蜀汉的影响更大一些——起码刘备和诸葛亮,都是这种态度!
2023-09-02 15:17:114

率土之滨法正加速度吗

神级辅助 率土之滨五星法正实用性分析161632017-07-03 19:410原标题:神级辅助 率土之滨五星法正实用性分析率土之滨五星法正有一个很独特的机制,有小伙伴说法正很厉害,有些说很鸡肋,那具体是如何呢,法正又适合什么阵容呢,搭配什么武将呢,下面就来看看率土之滨五星法正全面分析!先看面板,2.18的谋略成长中规中矩,1.36的防御成长放在前排会略显脆弱,1.46的速度成长属于偏上水平,无论佩戴锋失还是攻其不备效果都会不错。3统率可以加入大多数阵营之中,2的攻击距离和辅助的角色可以确定其定位在前锋或中军,并不适合大营。接下来就是一个武将最重要的部分——战法:战法描述一如既往的简单,但是实际上的战法机制相当复杂:看到战法,最先需要注意的就是里面的关键词,对于难知如阴而言,关键词主要有以下几点:“友军单体”:这里限制了战法生效的对象,必须是友军,也就是不包含法正的其他单位。数量限制为单体,也就是说每次仅有一个友方单位生效。“自带主动、追击战法”:这个词语限制了生效战法的对象,仅有武将自带的主动和追击类战法方能生效,由玩家后续佩戴的如“一骑当千”、“雄兵破敌”、“水淹七军”、“温酒斩将”等战法是无效的。战法的生效机制:这个战法的目标类型为“自己”,也就是说,在准备阶段,这个战法是为法正自己施加难知如阴的效果的:但是,战法描述中,真正生效的却是友军,也就是说,法正先将效果上给自己,然后在第1、3、5、7回合行动前,指定一个随机友军施加辅助效果,实际生效方式,类似于张宁的黄天余音:这种方式的弊端就在于,玩家必须保证法正的存活才能让法正发挥效果,假如法正第四回合死亡,那么第5、7回合友军也就无法享受法正的战法效果了;并且,战法生效方式的另一个要点在于效果消失的时间,如空城战法,会在第三回合行动前消失,那么法正战法效果的消失时间在哪里呢?通过战报我们可以看见,战法的消失时间是施加战法回合的下一回合行动前。也就是说,第一回合的战法效果,仅在第一回合生效,过时不候。这种机制对法正的速度要求非常,一旦队友在法正行动之前已经行动过,法正再释放上去,会造成战法无效。战法的优缺点:法正的战法十分新颖,这种战法在实战过程中,必然会有正反两面效果显现出来,那么对于法正而言,优势和劣势又在哪里呢?优点:毫无疑问,在1、3、5、7回合提升队友发动率,并有几率减少武将准备回合,无论是让队友产生伤害还是产生控制效果,都会产生巨大的效果。换而言之,这个战法的主要作用是大幅增加队伍的“上限”。缺点:在率土之中一直有这样一条潜规则存在,那就是上限与稳定总是冲突的。这个规则同样适用于法正,法正战法的不稳定性导致其战法上下限之间难有一个完美的平衡,甚至可能存在8回合0作用的极端情况发生。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个战法的生效对象是“自己”,因此当法正被暴走的情况下,会将所有单位认定为“友军”,也就是说法正在暴走情况下有可能会将状态效果释放给敌军(与不攻、妲己等武将类似)。法正使用方式:法正究竟适合跟谁搭配,如何使用,是玩家普遍在尝试的事情,在此就一个最具争议的因素与大家共同探讨:法正究竟更适合与需要准备的武将搭配还是适合与瞬发型武将搭配?需要准备的武将:以张角为例:张角自带战法黄天当立的发动率为35%,意味着场均1.8次的战法释放(具体计算过程不做赘述)。也就是说张角在无加成的情况下,自带战法每场约会触发2次。对张角这种武将而言,配合法正仅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张角连续四次受到法正战法效果,满额输出四次黄天当立。第二种是在法正战法间隙自己准备,下一回合会导致战法无效,这种情况下,满额输出仍然是四次。也就是说法正带给张角的最大化提升,仅为2次。虽然法正配合两名武将时交错释放战法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战法浪费的情况,但整体而言,无效战法的次数仍会高于瞬发类战法。法正在配合需要准备的武将时,常常会出现上述的第二种情况,非常容易造成战法浪费,毕竟法正一共仅有四次机会,每一次的浪费都会导致其价值大幅下降。不需要准备回合的武将:对于不需要准备回合的武将,以荀彧为例。荀彧自带战法的发动几率为30%,场均发动次数为2.4次。荀彧的最大化战法释放次数为七到八次,法正可以对其进行的提升为4次。对于瞬发类战法的武将而言,法正的战法效果不会存在浪费的情况。从上述对比可以发现,法正对于需要准备的武将,会存在一定的战法浪费,但是通常而言,需要准备的战法往往收益更高,单次释放“黄天当立”伤害数值远高于“驱虎吞狼”,可谓是非常典型的“高风险高收益”了。使用法正的注意事项:如此复杂多变的法正,使用起来要注意哪些情况呢?下面笔者来一一列举:一、生存能力:上文提到过,如果法正死亡,后几回合就无法发挥效果。而法正的队伍就注定了队友自带战法必然是主动战法,因此生存能力就全靠队伍中佩戴的生存型战法来保证了,并且要注意慎重给法正转轻骑兵,额外的伤害加深效果对于法正并非好事。二、先手能力:由于法正的战法生效时间仅在“法正出手后到被施加效果武将下回合行动前”,因此必须保证法正是队伍中最早行动的武将才能保证法正的效果完美发挥,因此队伍中需要注意给法正先手能力,或者全队最高的速度,同时要避免队友转轻骑兵超越法正。三、队友选择:虽然法正十分强力,但是并非一个“百搭”的辅助,很多武将与法正的能力存在一定的冲突,有两类队友是法正应当敬而远之的:第一种自然是发动率100%的武将,例如张宁、徐庶等,这类武将本身发动率已经封顶,法正的效果对其无效自然不必多说;第二种则是战法效果持续时间过长的,例如诸葛亮(步兵)、周瑜、SP庞统等,此类武将由于战法效果持续时间过长,连续释放会导致战法效果重叠,战斗文本显示“XX已存在XX效果”,导致第二次战法释放浪费的情况。法正使用推荐:说了这么多,最终还是绕不开阵容和战法的搭配。战法推荐:1.战必反计:百搭战法,法正自然适用。2.合众:先手+回血,保证生存的同时提供先手能力,输出对法正而言十分超值的四星战法。3.安抚军心:法正的作用仅仅是将武将战法发动率提升至100%,但是如果友军被混乱或者犹豫,战法仍然无法释放,因此先手的法正佩戴安抚军心可以有效保证战法发动。4.大法:2.18的谋略成长,带上大水大火等大法也能作为一个不错的辅助输出。5.深谋远虑/愈战愈勇:这两个战法不是给法正佩戴的,但是这两个战法却十分契合法正的特点,法正的战法导致其在第5、7回合会有一次爆发,十分契合这两个战法。因此与法正搭配的大营武将推荐佩戴此战法。阵容推荐:1.sp郭嘉、法正、荀彧双瞬发武将,一个高爆发加上一个强力控制,输出与控制相对均衡的队伍,郭嘉的控制效果四选一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法正战法浪费的情况。战法推荐:荀彧不攻+十面/深谋,法正锋失+安抚(速度加点要高于其他人,并且荀彧和郭嘉不转轻骑),郭嘉草木+战必。2.XP关羽+法正+sp赵云XP关羽战法存在禁魔效果,赵云战法单次伤害逼近3000,只要法正能有效触发两次任意效果,对于敌军都是毁灭性的打击。战法推荐:关于愈战愈勇/谋定后动+一骑当千,法正合众/安抚军心+重整,赵云健卒不怠+反计。3.群吕布+法正+XP陈宫双瞬发双输出,并且群吕和陈宫都是复合型战法,前者有降低输出的效果,后者有一个保护效果。无论触发哪个战法都能对敌军造成巨大伤害。战法推荐:群吕布愈战愈勇+万箭齐发,法正反计/无心恋战+浑水/安抚军心/绝水遏敌,陈宫草木皆兵+战必断金/避其锋芒拆解战法:最后简要分析一下法正可以拆解的一个新战法:相信很多玩家看到这个战法的第一反应就是与掎角之势十分相似,物理法系混合输出的瞬发型战法,因此笔者与掎角之势做一个简单对比:相比于掎角之势,伤害率略高,有效距离从3提升到4,中军佩戴兼弱攻昧即可打到敌军大营。缺点是发动机率降低了5%,使得场均发动期望略微下降。最亮眼的效果莫过于战法的“斩杀效果”,兵法云:伤敌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兼弱攻昧深得其中三味:对于物理攻击效果选择防御最低的武将,谋略攻击效果选择谋略最低的武将,如此一来可以保证战法输出最大化,因此在笔者看来,可以算得上完美超越掎角之势的强力五星战法。推荐使用武将:张宁、赵云、徐庶、吕蒙等。以上就是率土之滨五星法正全面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09-02 15:18:172

武侯祠祭祀了整个蜀汉功臣,为什么没有法正呢?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一个人物,在老百姓对他的各种传说之中,他就是一个智慧的化身。诸葛亮的一生都是奋斗的一生,他一生都奉献给了蜀国,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诸葛亮死了之后,后人给他盖了一个武侯祠,在武侯祠祭祀了整个蜀汉功臣,这里面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包括张飞,关羽,赵云等人,但是就没有法正,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首先我们来说一下法正是何人,法正是当时蜀国最重要的一个谋臣,他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夺取了益州,在我国的历史记载之中,诸葛亮主要是负责给刘备准备一些后勤工作,包括粮草兵员,金钱这些方面的工作,而真正为刘备参谋作战措施的主要是两个人,一个是庞统,一个是法正,也就是说法正对于蜀汉这个国家来说还是非常大的,但是很遗憾就是法正虽然很聪明,但是他是英年早逝,在刘备还没有当皇帝之前就已经去世了。所以就有人说如果法正没有去世的话,或许后来的夷陵之败就不会有,蜀汉的历史也会重新改写了。后来给诸葛亮修建武侯祠的时候,刚开始是有法正这个塑像的,但是后来成都的老百姓在重新修理武侯祠的时候,法正的塑像就被搬走了,不再被老百姓祭祀,这个主要是因为当时的一个四川人叫做刘媛,刘媛认为法正这个人心胸非常的狭窄,做人没有度量,不是一个名臣和大臣应该有的气度,所以他认为法正是一个有才但是无德的人,如果他接受老百姓的祭祀的话,会起到一个不好的表率作用,他不配相信享受老百姓的祭祀,所以他就做决定法正从武侯祠里面给移除掉了。而在其他地方的武侯祠里面还是有法正塑像的。
2023-09-02 15:18:305

诸葛亮连爱徒马谡都舍得杀,为啥纵容法正作威作福?

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人才,当时的蜀国十分的缺少人才,而这个法正正好也是一个难得的人才,所以才会纵容法正,其实诸葛亮不光是纵容法正,其实也纵容过关羽,魏延等人。当时的蜀汉不像曹魏一样,曹魏可以说是有着相当正规的一个政府,有着一套比较完善的设施还有设备,不光是这样,而且曹魏也是人才济济,可以说是地大物博。而这个蜀汉就是一个小小的割据政权,根本不算什么。其实在蜀汉制定《蜀科》之前,那时的蜀汉也只能是一个靠人治,而且是各项制度都不全。有时候处理一件事,也都是靠着当时最高统治者的意志来。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造成了一些因为领导十分器重的人开始表现得飞扬跋扈,作威作福的。这些人当中,有关羽,也有魏延,当然也有这个法正。法正这个人从道德上来讲的话,可以说完全就是一个小人,说得好听他就是弃暗投明,那说得不好听他就是卖主求荣。身为刘璋的属下,却是暗中将敌人引过来,最后还为敌人出谋划策,可以说是十分的为当时的士大夫不耻。法正因为帮助了刘备夺取益州,同时也因为他有着十分杰出的军事才能,所以也是备受刘备的器重,法正在刘璋手下却是不得重用,这样难免会让法正小人得志。当时也是做了很多十分不耻的行为,所以这些人看不惯他,也曾经投诉过他。这些人去找诸葛亮,但是诸葛亮为了向团结内部势力,还有法正自己也有能力,所以就没处罚他。
2023-09-02 15:19:4212

三国时期,关羽死后哪九个人也在同一年死了?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秋,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率军攻打驻守樊城的曹仁,曹操先后派于禁和徐晃等几路援军支援曹仁,同时,又暗中联合孙权,偷袭荆州,抄关羽的后路,关羽旋即在这场战役中,败走麦城,被孙权擒获杀害。关羽被擒杀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20年初,因为关羽北攻樊城,从公元219年八月一直打到十二月,被杀差不多是在第二年初。值得注意的是,关羽死后,魏蜀吴三方阵营,相继有多位人物死去,多达九人,包含曹操和吕蒙,那么,剩下的七人都是谁呢?先说魏国,魏国在这一年去世的人物有:曹操、夏侯惇、程昱。曹操在关羽死后,很快去世,当时,东吴孙权将关羽的首级送往洛阳,曹操以王侯之礼安葬了关羽的首级,不久去世,享年六十六岁。曹操去世之后不久,夏侯惇被曹丕封为大将军,几个月后,夏侯惇也死去了。程昱是曹操手下重要的谋士,他不仅能出谋划策,还能统兵打仗,曹操征徐州时,程昱和荀彧留守后方阻挡吕布、陈宫大军,保住三城,立下大功。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封程昱为卫尉,进封安乡侯。就在曹丕准备封程昱为三公时,程昱去世了,享年八十岁,曹丕为之流涕,追赠程昱为车骑将军。再说蜀汉方面,除了关羽,蜀汉在这一年去世的人物有:黄忠、刘封、法正。黄忠在演义中,死于刘备伐吴,被东吴马忠一冷箭射中肩窝后而死,其实,正史中,黄忠在刘备称汉中王之后的第二年,就去世了,死于公元220年,刘备伐吴是在黄忠死后的事了。刘封因为在关羽攻打樊城时不救援关羽,因此,刘备很生气,下令让刘封自杀,刘封死于公元220年。法正是刘备手下重要谋士,黄忠在定军山之战斩杀夏侯渊,就是法正出的谋略。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称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第二年,法正就去世了,终年四十五岁。法正死后,被追谥为翼侯,是刘备时代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最后说东吴方面,东吴这一年去世的人物有:吕蒙、甘宁、蒋钦。吕蒙在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杀死关羽之后,还没来得及开庆功宴,就生病死去了,死得非常快,令人匪夷所思。甘宁之死,有争议,有史书记载甘宁死于建安二十年(215年)的冬季。但是,也有推测甘宁死于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前后。在演义中,甘宁死于刘备伐吴,被蛮王沙摩柯一箭射中头颅而死,其实,在这之前,甘宁早就去世了。蒋钦去世的时间,有一说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一说为公元220年。这一年,关羽俘获了于禁的三万大军。因为粮食不够吃,关羽擅取湘关米,惹恼了孙权,孙权讨伐关羽,派蒋钦督领水军入沔水,在蒋钦班师返程时,病死在途中。我个人推测,蒋钦应死于公元220年初,因为,蒋钦之所以班师,应该是战事结束了,这样,就是关羽被擒杀的时候。此外,公元220年初是冬天,冬天的气候寒冷,很多人都会死于冬天,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就是现代人,死于冬天的人也比其他季节的人多。
2023-09-02 15:20:244

如果诸葛亮,庞统,徐庶,法正,姜维同在。刘备可以统一天下吗?

肯定不能!首先诸葛亮并不像《三国演义》那样说的那么神,庞统比诸葛还要略胜一畴,徐庶也还可以,法正确实有治国之才,姜维就不行了。在来看看魏国,郭嘉被誉为“鬼才”,比庞统还要聪明,什么计只要一出就胜;还有贾诩这个天才,料事如神,可以力压诸葛;更有杨修这个人才,连“狂妄冠军”祢衡也承认他还算个人物,史书称之“谦恭才博”;更有司马懿这个老狐狸,所以单凭人才就可以灭掉蜀国。还有吴国,有天下第一能人鲁肃,三分天下是鲁肃先提出来的,并不是诸葛,周瑜,十几岁就跟随孙策,帮助孙策打下半壁江山,更有陆逊这样的超能人,张昭元老,吕蒙甘宁这样的超武选手,所以说刘备是不可能统一天下的就算有荆州也是于事无补。为什么蜀国会亡,魏国会亡,这是因为制度问题。魏国曹丕“篡汉”成功,原因之一,是因为他实行了九品中正制。所谓“九品中正制”,说到底,就是让士族垄断了官场。曹丕以此为筹码,换得士族的支持。可惜曹魏最后,竟亡于士族之手。相反,蜀汉政权则实行汉初的制度,不实行九品中正制,结果失去士族拥戴,也终于灭亡。所以,不管有没有多少人才,不管你有多少钱多少兵,制度会导致灭亡,制度决定一切!!!
2023-09-02 15:21:0314

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

“朕闻法正则民悫,罪当则民从。且夫牧民而导之善者,吏也。其既不能导,又以不正之法罪之,是反害于民为暴者也。何以禁之?”翻译过来就是:“我听说法令公正,百姓就忠;判罪得当,百姓就服。而管理百姓,并引导百姓向善的是官吏。如果官吏既不能引导百姓向善,又不能以法令为准绳公正地判罪,那就是在殆害百姓,并使之犯罪呀。还怎么能谈得上禁止犯罪?”
2023-09-02 15:21:403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意思是“能采取攻心办法服人的,会使那些疑虑不安、怀有二心的对立面自然消失,自古以来深知用兵之道的人并不喜欢战争解决问题。”出处:“攻心联”是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深得游人喜爱,名扬遐迩。这副对联悬在诸葛亮殿堂前正中,是公元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赵藩撰书的,字体有钱南园笔意。联文是:“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译文:能从心理上攻克敌人,不顺从者就会自行消失,自古以来,深知用兵之道的军事家,并不是单纯凭借武力,爱好战争;如果不能审时度势,把握事实真相,那么,其政令无论是宽是严,都会因与实际不符而产生失误,后来治理蜀地的人对此应当深深思考。 赵藩警告后人,不能盲目学诸葛亮而一味用严,也不能盲目反对诸葛亮一味用宽,而应当审察当时形势,深思熟虑,然后决定用严还是用宽。这副对联,既赞扬了诸葛亮用攻心战略的正确性,同时也歌颂了他严以治蜀政策的正确性,最后告诫后人不能盲目一味用严或用宽,应当根据当时形势来决定。这是非常正确的。创作背景:清朝末年,政局混乱,民不聊生,义和团起义四起,时任四川总督的岑春煊采取高压手段对义和团进行残酷镇压。当时代理四川盐茶道官职的赵藩多次劝谏岑春煊未果,心中抑郁,在武侯祠中写下此联,借古喻今,希望通过宣扬诸葛亮的用兵理政之道,使“后来治蜀”者有所思考与领悟。不久后,岑春煊来武侯祠游玩,见此联后若有所思,之后便在镇压上有所收敛。启示:对我们生活的启示是,通过善于沟通、理解和包容,我们可以解决许多问题,而不必采取敌对的态度。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我们用友善和宽容的态度对待他人,更容易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关系。相反,如果我们采取攻击性和敌对的方式与他人交往,很可能导致矛盾加剧,关系破裂。此外,这句话也提醒我们要理性对待冲突和争斗。战争是一种血腥残酷的斗争形式,带来无尽的痛苦和损失。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积极寻求和平解决问题,避免使用暴力或强制手段。总的来说,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倡导和平与合作,避免冲突和敌对,以创造一个和谐、安宁的生活环境。
2023-09-02 15:21:495

三国志战略版pk赛季姜维夏侯渊法证多少开5

三国志战略版姜夏法48小时开荒攻略  1.20级前  阵容搭配:姜夏法  战法搭配:姜维横扫千军、夏侯渊裸衣血战、法正无当飞军盛气  阵容思路:这一对的好处就在于是可以弓和骑切换的,而面对不同的守军是要相应的更换战法,例如切换弓兵那么姜维就要换无当,法正就带盛气,转换成骑兵那么姜维就选择横扫主武力,法正就换盛气,夏侯渊都不变,这样的好处就在于可以非常快速的进行兵种克制,从而减少开荒时候的兵损消耗。  阵容打法:在前期三级地直接开,如果是满红的话7级开四级地,一定要找克制,不是满红最好是刷到12~13级最好,基本上到十二级的满红玩家就可以直接开5了,具体的开五顺序为:潘璋枪>张梁枪>陈武盾>曹真骑>李傕骑。  2.20级后  弓兵队伍(姜维加武力)  姜维破军威胜+横扫千军  夏侯渊裸衣血战+速乘其利  法正盛气临敌+无当飞军  这里给大家分为两种队伍,第一就是骑兵第二就是弓兵,不过平民玩家就不建议这怎么搞了,老老实实达到相关等级再去,如果是氪金满红大佬就直接弓骑切换,但是最推荐大家用弓兵,毕竟无当可以非常好的利用起来,对于前期来说无当会更加好用一些。  骑兵队伍(姜维加武力)  姜维破军威胜+横扫千军  夏侯渊裸衣血战+百骑劫营  法正盛气凌敌+虎豹骑  3.六级地守军阵容搭配  姜维夺魂挟魄+杯蛇鬼车  法正盛气临敌+无当飞军  夏侯渊裸衣血战+速乘其利  六级地的守军基本上都是比较难打的,所以第一队基本上能够不损就不损,所以要一定的碰瓷数量,不过都能够打六级地了基本上都没有问题,主要是五级地这个期间会比较难掌握一些。  4.成型阵容  姜维+诸葛亮+庞统  姜维夺魂挟魄+杯蛇鬼车  诸葛亮暂避其锋+刮骨疗毒  庞统太平道法+士别三日  上面还有小编给大家的一个碰瓷队伍血线,这里要跟大家说明一下碰瓷的作用,在PK赛季中的碰瓷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五级地的守军基本上都是在27级,而我们不到二十级就想打下来就是需要合适的碰瓷队伍,例如贾诩这些都是非常不错的先手碰瓷队伍,所以大家在碰的时候一定要碰到指定的血线再去打,不然翻车一整天难受!  有关于三国志战略版中的姜维夏侯渊法正的开荒就为大家全部的分享到这里了,喜欢的小伙伴们可以多关注一下琵琶网三国志战略版专区哦,后续还有更多更强的开荒队伍小编也是会及时的分享给大家的。
2023-09-02 15:22:514

为什么诸葛亮阻止不了刘备讨伐东吴,却说只有法正可以?

刘备要征讨东吴,诸葛亮却说自己阻止不了,只有法正可以,这是对的。至于法正有何看法,我估计他也没什么看法,因为这个时候法正早就死了。如果法正当时还活着,个人认为他一定会阻止刘备攻打东吴,而诸葛亮不说是因为法正在刘备心中的地位是非常特殊的,就算孔明先生在某些方面也比不了。说起法正的地位,咱们可以从法正帮助刘备入川谈起。法正最早是在刘璋的手下当差,可是刘璋并不识法正的才干,只让他当了一个县令。不久曹操在赤壁大败,而刘备的实力得到了壮大,这时张松出使曹操回来之后就劝刘璋,让他与刘备交好,可是刘璋不知道派谁去好,于是张松就推荐了法正,法正见了刘备之后与他谈论很长时间,发现刘备这个君主是值得托付的,于是就与张松密谋背叛了刘璋。法正帮助刘备入川之后,又四处游说,和一些名门士族说刘备的好,最后才使刘备在蜀扎稳了脚跟。而法正正是刘备与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重要促成人。这样一个人在刘备的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还有一次法正当了官,然后打压了一些以前欺负过他的人,这时有人和诸葛亮说起,并请诸葛亮向刘备告发,而诸葛亮深知法正在刘备心中的位置,便拒绝了。另外诸葛亮不阻止刘备也是因为,自己的哥哥在东吴,况且刘备为兄弟报仇已经有些癫狂了,若是这个时候去劝肯定没用,而且容易使诸葛亮招来许多怀疑和猜测。
2023-09-02 15:22:595

三国后期,如果庞统和法正还活着,诸葛亮北伐能成功吗?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根据三国时期的历史所改编的小说。魏蜀吴三家平分天下,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制衡状态。但是这种状态并没有保持太长的时间,所谓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最终由曹魏势力以及后来的司马家族完成了统一。其中最先被打败的是蜀国,蜀国在夷陵之战之后元气大伤,诸葛亮多次北伐失利,让蜀国长期处于战争状态。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还能够维持蜀国的生存,在诸葛亮死后,蜀国几乎没有了可用之人。三国后期,如果这二人还活着,诸葛亮北伐赢的机会很大。法正其中一人就是法正,法孝直。法正过去是益州刘璋手下的谋臣,他认为刘璋不是一个能有大作为的人,于是就联系了刘备入主益州。刘备对于法正也是非常的信任,因为法正对益州非常的熟悉,刘备将很多事务都交给了法正。法正与诸葛亮两人一内一外分工明确,诸葛亮打理内政,法正管理对外事务。当时蜀国蒸蒸日上,逐渐强盛。但法正年仅45岁就死了,蜀国也失去了一位人才。刘备对法正的意见很是重视,如果法正不死,夷陵之战很可能就不会爆发,蜀国也不至于元气大伤。庞统另一位就是与卧龙齐名的凤雏庞统。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先得到了卧龙又得到凤雏。庞统仅比诸葛亮年长3岁,绝对可以辅佐刘备到后期,只可惜凤雏庞统在入西川的时候受到张任的伏击死了,否则卧龙凤雏联手,必将帮助蜀国建立更大的基业。汉中之战,他坐镇指挥蜀军与曹军对战,设计黄忠斩杀夏侯渊,击败曹军,甚至曹操都忍不住感慨“吾故知玄德不办有此,必为人所教也”。在关羽死后,刘备不听劝非要报仇,兵败的消息传出,诸葛亮都说如果法正活着就好了,刘备会听他的。只可惜天命难违,庞统与法正这样的人才死后,诸葛亮兢兢业业为蜀汉,终究是独木难支。参考文献:《三国演义》《三国志》
2023-09-02 15:23: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