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投在线
-
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开国上将有三位分别为:
叶飞上将、钟期光上将、傅秋涛上将。
通常所说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指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坚持赣粤边、闽赣边、闽西、闽粤边、闽北、闽东、皖浙赣边、浙南、湘鄂赣边、湘赣边、湘南、鄂豫皖边、豫南、琼崖等8省14个游击区。
实际上根据史学界近年来的研究及中央认定,还有闽中、鄂豫陕边、皖西北、川陕边、川滇黔边、黔东、滇桂边等7个游击区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这21个游击区除川陕边、川黔边、黔东、皖西北游击区完全或基本上失败外,其他游击部队先后于1937年至1938年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与琼崖抗日游击总队,奔赴抗日战场。
游击战的中国特色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战争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以往游击战的经验并形成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游击战理论和原则,主要有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消耗消灭敌人,保存发展自己;分兵发动群众,集中应付敌人;以袭击为主要战法,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保持高度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力求有计划有准备地开展游击活动;扬长避短,“游”与“击”巧为配合;政治主张公开明确,军事行动秘密诡诈;
从战略、战役、战术上配合正规战,并适时向正规战发展;依托根据地,自力更生地坚持长期斗争;战略上集中统一指挥,战役、战斗上分散指挥等。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游击战
- 北境漫步
-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战斗在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的主力红军一、二、四等三个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由于斗争形势的变化,先后离开各自的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踏上长征的道路。为坚持各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先后有近8万红军部队与地方武装留在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广西、浙江、安徽、河南、陕西、四川、贵州、云南、海南等14个省,开创了赣粤边、闽赣、闽西、闽中、闽北、闽东、闽粤边、皖浙赣边、浙南、湘鄂赣边、湘赣边、湘南、鄂豫皖边、豫南、鄂豫陕边、皖西北、川陕边、川滇黔边、滇桂边、琼崖等21个游击区,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由于史学界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至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三年时间为准,加上这些游击区大部分在南方,故统称为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实际上由于主客观环境不同,各游击区坚持斗争的时间也不同,应以其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的实际时间为准。
通常所说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是指1934年10月主力红军长征后,坚持赣粤边、闽赣边、闽西、闽粤边、闽北、闽东、皖浙赣边、浙南、湘鄂赣边、湘赣边、湘南、鄂豫皖边、豫南、琼崖等8省14个游击区。实际上根据史学界近年来的研究及中央认定,还有闽中、鄂豫陕边、皖西北、川陕边、川滇黔边、黔东、滇桂边等7个游击区也坚持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这21个游击区除川陕边、川黔边、黔东、皖西北游击区完全或基本上失败外,其他游击部队先后于1937年至1938年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与琼崖抗日游击总队,奔赴抗日战场。
1955年至1965年,首次授衔时,有17个游击区的109名当年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红军指战员被授予将帅军衔,其中,元帅1名、大将1名、上将3名、中将8名、少将96名,占授衔将帅的6.6%,现介绍如下:
一、赣粤边游击区
活动地域主要为赣南、粤北一带,由中央苏区突围的部分部队与当地游击武装组成,主要领导人为项英、陈毅,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二营时仅有300多人。授衔时共有5人被授予将帅军衔,他们是:
陈 毅 四川省乐至县人,时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领导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55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时被授予元帅军衔。
张日清 福建省长汀县人,曾任信康雄游击司令部支队政治委员。1955年任第十四步兵学校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罗 斌 福建省武平县人,曾任赣南南雄南山游击队政治委员、队长。1962年任公安部队后勤部副政治委员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康 林 江西省于都县人,曾任赣南游击队特务员。1961年任某军副军长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曾如清 江西省吉安县人,曾任中共于都县谭头区委书记兼游击大队政治委员。1955年任志愿军某军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二、闽赣边游击区
活动地域为闽西、赣东一带,部队主要由钟得胜、彭胜标等领导的汀(长)、瑞(金)游击队组成,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第二营时共300多人。授衔时共有4人被授予将军军衔,他们是:
张开荆 江西省吉水县人,曾任游击纵队司令员。1955年任黑龙江省军区司令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钟国楚 江西省兴国县人,曾任闽赣军区独立第八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1955年任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黄玉庭 江西省万年县人,曾任游击大队长。1955年任空军第二航空预科部队总队长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彭胜标 福建省长汀县人,曾任兆征县苏维埃政府主席。1955年任安徽省军区政治部主任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三、闽西游击区
活动地域主要在闽西及闽西南地区。部队由闽西地方武装组成,主要领导人为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等,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三团一、三营和第四团第一营时。有1200多人。授衔时共有13人被授予将军军衔,他们是:
黄火星 江西省乐安县人,曾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5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检察院检察长兼中央军委总直属队政治部主任时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 直 福建省上杭县人,曾任红军连政治指导员。1955年任福州军区公安军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王香雄 福建省上杭县人,曾任红军医生。1964年任空军某军军长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刘永生 福建省上杭县人,三年游击战争时曾任永东游击队司令员。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一直在闽西坚持斗争,曾任闽粤赣边纵队司令员。1955年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省军区司令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何志远 湖南省浏阳县人,曾任闽西南中共区委书记、代县委书记。1955年任某军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邱相田 福建省上杭县人,曾任闽西南政委员会青年部副部长。1955年任济南军区装甲兵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雍耿 福建省宁化县人,曾任闽西红军 永定大队大队长。1955年任空军某军副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陈茂辉 福建省上杭县人,曾任中共永埔县委副书记。1955年任某军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罗桂华 江西省萍乡县人,曾任福建军区独立第九团政治委员。1995年任总军械部驻沈阳代表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郑贵卿 湖南省平江县人,曾任闽西南游击第三支队副支队长。1961年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时晋升为少将军街。
姜茂生 广西凤山县人,曾任闽西南游击第三支队一大队大队长。1955年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廖成美 福建省龙岩县人,曾任龙岩游击队政治委员。1955年任高级炮兵技术学校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熊兆仁 福建省永定县人,曾任闽西红军第四支队副大队长。1955年任福建省军区副参谋长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四、闽东游击区
活动地域主要为福建东部一带,部队主要由红军闽东独师及地方部队组成,主要领导人为叶飞,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时有1300多人。授衔时有2人被授予将军军衔,他们是:
叶 飞 福建省南安县人,曾任中共闽东特委书记、闽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红军闽东独立师师长、政治委员。1995年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福建省军区司令员兼第一政治委员时被授予上将军衔。
陈 挺 福建省福安县人,曾任闽东独立师第四团团长。1961年任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时被晋升少将军衔。
五、闽赣游击区
活动地域主要为福建、江西东北部地区,部队主要为红军闽北独立师及地方武装组成,主要负责人为黄道、黄立贵等,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五团时有1600多人。授衔时共有4人被授予将军军衔,他们是:
铙守坤 江西省德兴县人,曾任红军闽北独立师第二团团长、闽东北军分区司令员。1995年任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时被授予中将军衔。
刘文学 湖南省醴陵县人,曾任闽浙赣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955年任浙江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陈仁洪 江西省铅山县人,曾任闽浙赣军区第四纵队第一支队长。1955年任某军军长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谢 锐 江西省弋阳县人,曾任红十军政治部宣传队长。1955年任装申兵学院副院长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六、浙南游击区
主要活动地域为浙江南部及闽北一带,部队由原红十军团突围部队组成,主要领导人为刘英、粟裕,改编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第三营时有500多人。授衔时有6人被授予将军军衔,他们是:
粟 裕 湖南省会同县人,曾任红军挺进师师长、闽浙军区司令员。1955年任解放军总参谋长时被授予大将军衔。
王蕴瑞 河北省巨鹿县人,曾任红军挺进师参谋长。1955年任南京军区参谋长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乔信明 湖北省大冶县人,曾任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八十八师参谋长。1955年任南京军区空军后勤部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亨云 江西省贵溪县人,曾任闽浙军区教导队政治委员。1955年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 校副校长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文碧 江西省吉水县人,曾任红军挺进师第二纵队政治委员。1955年任志愿军某军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陈铁君 浙江省平阳县人,曾任闽浙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1955年任军委训练总监部计划监察部副部长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七、皖浙赣边游击区
原为闽浙赣游击区,后改为皖浙赣游击区,主要活动地域为皖南、浙西、赣北一带,主要领导人为关英、李步新,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时有400多人。授衔时有3人被授予将军军衔,他们是:
刘毓标 江西省横峰县人,曾任皖浙赣省委组织部长兼独立团政治委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倪南山 安徽省东至县人,曾任皖浙赣江南红军独立营特派员。1955年任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孙克骥 福建省崇安县人,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闽浙赣特委委员兼统战部长。1955年任广州军区公安军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八、闽粤边游击区
又称闽南游击区,主要活动地域为闽南、粤东北一带,主要负责人为何鸣、卢胜等,部队改编为新四军时有300多人。授衔时有4人被授予将军军衔,他们是:
卢 胜 广东省琼海县人,曾任闽南红军第三团团长兼政治委员。1955年任福建省军区政治委员时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 胜 福建省上杭县人,曾任闽南红三团副团长兼参谋长。1955年任装甲兵文化学校校长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钟发宗 江西省兴国县人,曾任中共兴国县委军事部部长、游击队长。1955年任南京步兵学校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彭德清 福建省同安县人,曾任闽南第二游击支队政治委员。1955年任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兼福建基地司令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九、湘赣游击区
活动地域为湘东、赣西一带,由红六军团长征后留下的部分部队与地方武装组成,主要领导人为谭余保,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二营时有300多人。授衔时有7人被授予将军军衔,他们是:
刘培善 湖南茶陵县人,曾任湘赣红军独立团政治委员。1955年任福建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时被授予中将军衔。
卢文新 江西省宁都县人,曾任湘赣游击分队队长、政治指导员。1961年任广州军区工程兵政治委员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朱云谦 江西省莲花县人,曾任湘赣边区中心县委书记。1955年任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强生 江西省安福县人,曾任湘赣边区游击分队长。1964年任空军某军副军长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罗维道 江西省泰和县人,曾任中共茶(陵)、攸(县)、莲(花)县委书记。1955年任防空军某军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段焕竞 湖南省茶陵县人,曾任湘赣游击司令部游击大队参谋长兼 第一支队长队长。1955年任某军军长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童炎生 江西省安福县人,曾任茶(陵)、攸(县)、莲(花)游击队队长。1955年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十、湘鄂赣边游击区
活动地域主要为湘东北、鄂东南、赣西北地区,部队主要由在该地坚持斗争的红十六师及地方武装组成,主要负责人为徐彦刚、傅秋涛、钟期光等,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一团时有1100多人。授衔时有19人被授予将军军衔,其中上将2人、中将1人、少将16人,是诞生将军较多的游击区之一,他们是:
钟期光 湖南省平江县人,曾任湘鄂赣军区宣传部部长。1955年任军事学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时被授予上将军衔。
傅秋涛 湖南省平江县人,曾任中共湘鄂赣省委书记兼湘鄂赣军区政治委员。1955年任军委总参谋部队列部部 长时被授予上将军衔。
张 藩 湖南省浏阳县人,曾任湘鄂赣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1955年任军事学院战役战术教授会主任时被授予中将军衔。
王义勋 湖北省阳新县人,曾任红十六师侦察队政治委员。1955年任南京军区公安军政治部主任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孔峭帆 湖南省平江县人,曾任湘鄂赣省军区政治部没收委员会主任。1961年任安徽省军区后勤部部长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朱直光 湖南北省阳新县人,曾任湘鄂赣军区卫生部材料股股长、疗养所所长。1964年任福州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刘玉堂 江西省兴国县人,曾任湘鄂赣军区政治部主任兼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955年任武汉军区后勤部副部长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阮汉清 湖北省阳新县人,曾任湘鄂赣军区卫生部部长。1961年任第一军医大学副校长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阮贤榜 湖北省通山县人,曾任中共湘鄂赣东北特委组织部部长兼中心县委书记。1955年任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 元 湖南省平江县人,曾任湘鄂赣游击支队排长。1964年任某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李彬山 湖南省平江县人,曾任湘赣军区游击队政治委员。1955年任某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吴咏湘 湖南省湘阴县(今汩罗市)人,曾任湘鄂赣军区东北分区参谋长。1955年任志愿军 某军军长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吴嘉民 湖北省阳新县人,曾任湘鄂赣军区平(江)、浏(阳)游击大队政治委员。1955年任军事学院高级速成系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汪克明 湖北省阳新县人,曾任湘鄂赣红十六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955年任北京军区军事检察院检察长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闯初 湖南省平江县人,曾任湘鄂赣军区独立营营长。1955年任某军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林胜国 湖南省平江县人,曾任红十六师特派员。1964年任武昌高级军械技术学校副政治委员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罗湘涛 湖南省平江县人,曾任湘鄂赣军区供给部部长,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1955年任南京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秦化龙 湖南省平江县人,曾任湘鄂赣军区游击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1955年任南京军区炮兵政 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梁金华 湖南省湘阴县人,曾任湘鄂赣军区特务大队大队长。1961年任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十一、湘南游击区
活动地域为湖南东南部江西西南部及粤北地区。由红六 军团留下的部队发展而成,主要领导人李林,1938年改编为新四军第一支队第二团第三营时有300多人。授衔时有2人被授予将军军衔,他们是:
杨汉林 江西省兴国县人,曾任湘粤赣游击支队第一大队政治委员。1955年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曾昭墟 江西省兴国人,曾任湘粤赣边游击支队第七大队政治委员。1964年任某军副军长兼参谋长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十二、鄂豫皖游击区
活动地域主要位于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区。1934年1月,红二十五军长征后,留下的部队在高敬亭领导下,组建了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斗争,至1937年10月集中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七团、第九团及支队直属队时,部队还保存约3000人左右,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歼敌人数最多,部队保存人数最多,也是唯一使用军番号的游击部队。1955年授衔时共有23人被授予将军军衔,诞生的将军居南方各游击区之首,他们是:
林维先 安徽省金寨县人,曾任红二十八军参谋、副团长。1955年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时被授予中将军衔。
梁从学 安徽省六安县人,曾任红二十八军团长、黄岗游击队队长。1955年任江苏省军区副司令员时被授予中将军衔。
邓少东 湖北省大悟县人,曾任红二十八军手枪团分队长。1955年任公安部队副司令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叶泰青 河南省信阳县人,曾任红二十八军手枪团班长。1961年任空军某军副军长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江腾蛟 湖北省红安县人,曾任鄂豫皖苏区陂南县儿童局书记。1955年任广州军区防空军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邬兰亭 安徽省金寨县人,曾任红二十八军连长。1961年任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李士怀 河南省商城县人,曾任鄂东北独立团政治委员。1962年任安徽省公安总队总队长时晋升为少将军街。
李长如 湖北省大悟县人,曾任红二十八军团政治处宣传队队长。1961年任东海舰队政治部主任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李世安 安徽省六安县人,曾任红二十八军手枪团中队长。1955年任广州军区空军副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世焱 湖北省红安县人,曾任红二十八军手枪团分队长。1955年任安徽省军区第二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肖先进 安徽省金寨县人,曾任红二十八军班长。1964年任某军军长时晋升为少将军街。
余 明 安徽省金寨县人,曾任鄂东北独立团手枪队政治指导员。1955年任空军某军副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汪少川 安徽省金寨县人,曾任中共黄岗中心县委书记。1955年任某军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张宜爱 安徽省六安县人,曾任红二十八军特务营政治委员。1961年任上海警备区参谋长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陈 祥 安徽省金寨县人,曾任红军通信员。1961年任某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罗厚福 湖北省红安县人,曾任鄂东北道委第三路游击师长。1961年任湖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高立忠 河南省新县人,曾任红军班长。1961年任海军指挥学校校长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黄仁廷 安徽省六安县人,曾任鄂东北独立团政治委员。1955年任山东省军区副司令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詹化雨 安徽省金寨县人,曾任红二十八军手枪团分队长。1955年任军委测总参谋部绘局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蔡炳臣 河南省商城县人,曾任商城县区游击队指导员、便衣队队长。1955年任吉林省军区副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熊 挺 安徽省金寨县人,曾任红二十八军团政治处秘书。1955年任南京军区政治部直属政治部主任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戴克明 湖北省红安县人,曾任中共河南省光山县委书记。1964年任信阳步兵学校校长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十三、鄂豫边游击
活动地域主要为豫南信阳、确山一带。1936年1月,新组建的中共河南省委组成一支7人游击队,独立坚持游击战争,主要负责人为张新江、王国华、周骏呜等,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时已发展到1000多人。授衔时有3人被授予将军军衔,他们是:
赵 峰 河南省泌阳县人,曾任豫南游击队卫生员。1964年任某军军长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周庆呜 河南省确山县人,1937年参与领导本县竹沟镇农民暴动。1964年任广州军区后勤部部长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栗在山 河南省南阳县人,曾任游击队政治指导员。1955年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副政治委员兼训练基地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十四、鄂豫陕边游击区
活动地域位于湖北西北部、河南西南部、陕西东南部一带。1934年12月,中共鄂豫皖省委与红二十五军战略转移到陕东南后,留下少数部队由陈先瑞率领,在鄂陕边坚持游击战争。于1935年9月组建中共鄂豫陕特委与红七十四师。1937年8月,红七十四师奉中央命令北上延安时部队已发展到2100多人,改编为第八路军115师留守处,10月改为西北留守兵团警备第四团。该部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另一支保留正规番号,歼敌人数,部队保存人数较多的部队,也是唯一改编为八路军的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部队。授衔时有9人被授予将军军衔,他们是:
陈先瑞 安徽省金寨县人,曾任鄂陕游击司令员、红七十四师师长。1955年任北京军区副政治委员时被授予中将军衔。
方升普 安徽省金寨县人,曾任中共鄂豫陕特委委员,豫陕游击师 师长、红七十四师政治部主任。1955年任防空军第一军军长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刘健挺 安徽省霍山县人,曾任红七十四师政治部副主任兼组织科长。1955年任南京军区司令部动员处处长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孙 光 湖北省大悟县人,曾任陕南游击支队支队长,红七十四师团长。1955年任青海省军区副司令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书全 安徽省六安县人,曾任中共鄂豫陕特委委员、红七十四师团政治委员。1955年任济南军区炮兵副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杜瑜华 陕西省南郑县人,1936年曾任陕南人民抗日第一军参谋长,后编入红十五军团。1961年任北京军区工程兵主任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何振亚 陕西省汉阴县人,1936年曾任陕南抗日第一军军长,1937年2月所部编入红十五军团。1955年任沈阳军区空军副司令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吴振挺 湖北省红安县人,曾任陕南游击第四师政治部主任。1961年任洛阳工程兵学校政治委员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吴林焕 湖北省大悟县人,曾任红七十四师手枪团团长。1955年任某军副军长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沈启贤 陕西省汉阴县人,1936年曾任陕南抗日第一军参谋长,后编入红十五军团。1955年任军事 学院空军系主任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注:方升普、孙光、李书全、吴林焕四位将军在《将帅名录》上被写为“参加了长征”。但据《军史研究》1985年第一期原鄂豫陕游击战争领导者陈先瑞所写的《回顾鄂豫陕边游击战争》一文说:1935年7月,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后,9月9日,鄂陕、豫陕两特委合并成鄂豫陕特委,并组建红七十四师,坚持鄂豫陕边游击战争,直至1937年8月北上延安止,四同志一直在当地坚持斗争。并未随同红二十五军西征北上,故说他们参加了长征并不十分准确。杜瑜华、何振亚、沈启贤所部起义后,编成陕南抗日第一军,一直归红七十四师领导,一年后红十五军团路过时,其部编入十五军团警卫团,也不能说此二人参加了长征,应算坚持了鄂豫陕游击战争的同志。
十五、皖西北游击区
1931年3月,在中共中央与中共上海局直接指导下,中共党员曹晶、张如屏等在皖北寿县开展武装暴动,在皖北与皖西北地区独立自主地坚持游击战争。1936年因斗争形势复杂,部队化整化零,坚持地下斗争。1937年夏,游击师主要领导孙仲德、张如屏、杨银声等7人奉中央指示赴延安学习。同年12月,张如屏回皖西北组建抗日游击队,1938年所部编入新四军。授衔时有1人被授予将军军衔,他是:
杨银声 安徽省寿县人,曾任皖西北游击师连政治指导员,中共皖西北特委青年部部长。1955年任某军政治委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十六、琼崖游击区
1927年9月,中共琼崖特委在海南岛举行武装暴动。1928年秋成立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1932年6月,琼崖独立师被打散,仅余25人在冯白驹率领下坚持斗争。1938年12月,琼崖工农红军改编为广东琼崖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队时有300多人,投入伟大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改编为琼崖纵队,至1950年海南解放时,部队发展到1.5万人。授衔时有2名红军时期的干部被授予将军军衔,他们是:
马白山 海南省澄迈县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曾任中共海南澄迈县区委书记。1955年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吴克之 海南省琼山县人,1938年参加工农红军。1961年任海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时晋升为少将军衔。
十七、黔东特区游击区
活动区域主要为贵州东部地区,主要部队为黔东独立师,负责人为王光泽、段苏权,1934年10月创立,12月失败。其负责人段苏权流落3年后,于1937年底至山西归队。
段苏权 湖南茶陵县人,曾任中共黔东特委书记、黔东独立师政法委员。1955年任高等军事学院副教育长时被授少将军衔。
- 天线宝宝说害怕
-
琼崖纵队,不是有4人封将吗,冯是中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