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盂兰盆节是什么节日 传说典故有哪些

2023-09-11 22:02:44
共1条回复
大鱼炖火锅

   盂兰盆节是什么节日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 中元节 ”(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 道教 ,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盂兰”,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盂兰盆即“解倒悬”之意。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慎终追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盂兰盆节的传说典故

   目连救母的传说

  佛典《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目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他的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

  盂兰盆节的典故

  佛祖还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即佛喜欢日(于佛制每年一夏九十日间,僧众聚集一处安居,坚持戒律、皎洁其行,于最后一日,僧行自恣法,即请僧众举出各自所犯之过失,于大众中发露忏悔而得清净,自生喜悦,称为自恣。又十方诸佛欢喜其安居圆满之精进修行,故亦称佛欢喜日、欢喜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从此,在汉语系佛教地区,根据《佛说盂兰盆经》而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便举行超度历代宗亲佛教仪式,称为盂兰盆法会、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等。盂兰盆法会有复杂的仪规,仪润《百丈清规证义记》卷八中详载《兰盆仪轨摘要》,云全卷见《兰盆会纂》中。其中有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诸仪节。

相关推荐

盂兰盆节什么意思

盂兰盆节,也叫中元节,节期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盂兰”是梵语音译,翻译为汉语就是倒悬(人被倒挂起来),是极其痛苦的意思,用以形容三恶道的众生。“盆”,就是盛装食物的容器,泛指所有盘、盆、碗、桶、筐、杯之类的清净容器。衍生出来的意思,就是用百味五果的盆子,供养给佛陀和僧侣,以求拯救苦难的众生。依据《佛祖统纪》记载,在我们中国,盂兰盆会开始于梁武帝大同四年。因为盂兰盆会提倡报答父母恩德,与儒家传统的孝道思想相符,所以普遍受到君王的重视和支持。自此以后,历代帝王多遵佛制,兴办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的恩德,这个节日一直盛行于今天。节日意义:从有关七月半的传说中,可深切体会到七月半的祭祀具有双重的意义,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二是发扬推己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这全是从慈悲的角度出发,很有人情味。所以,在庆赞中元的同时,应该跳脱鬼的角度,期勉互爱。就其文化内涵而言,七月半也是中国传统祭祖节日之一,其文化背后体现的是一种信仰。七月半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文化,是追怀先人既古老又现代的一种传统,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元节
2023-09-06 00:17:391

盂兰盆节介绍

1、盂兰盆节,节期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也称盂兰盆会、中元节。需要注意,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七月半祭祖节归民间世俗。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斋孤、地官节等。2、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慎终追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2023-09-06 00:17:541

盂兰盆节是啥意思

盂兰盆节就是中元节,主要活动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关于祭祀亡灵的重要节日。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佛教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是一个祭祖的节日。盂兰盆节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盂兰盆节的由来传说在佛陀时代,一位名叫目犍连的比丘因为对自己母亲的过去感到内疚和不安,于是求佛陀解决这个问题。佛陀告诉他,只要在阴曹地府为母亲及其他亡灵超度,就能得到神圣功德。目犍连遵照佛陀之言,从梵天得到一片盂,装满食物和饮品,前往地府化缘。由于凭借自己的善行,他成功超脱了其母亲和其他的亡灵,也为后世留下了盂兰盆节的模式。盂兰盆节最初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时期,当时佛教已经在中国广泛传播。随着时间的推移,盂兰盆节逐渐被中国传统文化所吸纳,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在中国的民间信仰中,盂兰盆节不仅仅是一种宗教信仰,更是一种民间文化,它融合了佛教、道教、儒教等多种元素,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元节
2023-09-06 00:18:011

盂兰盆节的简介

盂兰盆节,是梵语乌蓝婆_,为倒悬之意,被称为印度的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在历史中的盂兰盆法会,佛陀时代,印度就常兴办盂兰盆会,据《大盆净土经》记载:印度频婆娑罗王、须达长者和末莉夫人等皆曾依《佛说盂兰盆经》,造五百金盆供养佛及众僧,以灭除七世父母的罪业。而在中国,《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后,因强调藉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印度是个佛教事业很发达的国家,盂兰盆节也深受印度群众的深深好评,印度群众对这个节日报以深切的怀念之情。在佛典《佛说盂兰盆经》里,佛还对目莲说,你仅救度这一世的父母是不够的,要生起菩提心,还应救度自己生生世世的父母和利益一切苦难众生。所以说一个人不从净化心识上下功夫,就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只有净化心识才能转化业力和改良因果。
2023-09-06 00:18:182

佛教盂兰盆节是什么意思

盂兰盆节,亦称“盂兰盆会”、“盂兰盆斋”、“盂兰盆供”;另称“中元节”,后称“鬼节”。佛教节日。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而举行。“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意思是“救倒悬”。《盂兰盆经》载,释迦弟子目连,看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受苦,如处倒悬,求佛救度。释迦要他在七月十五日即僧众安居终了之日,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可使母解脱。佛教徒据此神话兴起盂兰盆会。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七,中国自梁武帝时(502—549年在位)始设“盂兰盆斋”。节日期间,除施斋供僧外,寺院还举行诵经法会以及举办水陆道场、放焰口、放灯等宗教活动。
2023-09-06 00:18:251

盂兰盆节在几月几日

  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佛教节日,也是各地民间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盂兰盆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世界各地的佛教徒共同庆祝这个重要的节日。  在盂兰盆节这一天,人们会在家中或寺庙里准备香案,为祖先祈福,并烧香供奉。还有一些民间传统,在这一天要放烟火和烛火,以求保佑家庭平安。同时,还有人在这一天举行超度仪式,为已经去世的亲人超荐斋供,以期使他们的灵魂安息。  盂兰盆节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人们缅怀爱和的方式。在这一天,家人互相祝福,互相关怀。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身边的人。我们应该把这种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这样才能让我们的人文精神更加丰富。
2023-09-06 00:18:321

盂兰盆会是什么的节日

农历七月十五,大家都知道是祭祖的节日。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节日的另外两个名字,一个是中元节,一个是兰盆节。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而玉兰盆节是佛教的说法。祭祀祖先是儒家的说法。其中,大多数人对兰盆节知之甚少,所以今天我就来分享一些关于兰盆节的常识。“玉兰”是梵文音译。翻译成中文就是倒吊(人被倒吊),意思是极其痛苦。用来形容众生三恶。“锅”是盛放食物的容器,一般指盘、壶、碗、桶、筐、杯等一切干净的容器。衍生的意思是为了救苦救难,将装有各种味道和五种水果的盆子供奉给佛陀和僧侣。佛教传统中,农历七月十五是夏季僧尼结婚定居的日子,称为“解暑日”,也称“和尚自乐日”、“佛欢喜日”。它也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兰盆节。兰盆社的起源源于兰盆佛教教义中“目连救母”的故事。德高望重的木胡莲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神通在众弟子中居第一,简称木胡莲。甚至在拿到罗汉果证书后,穆还想报答父母的恩情。当他用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他看到母亲生前因为恶业在饿鬼的道路上受尽了苦。她已经几十万年没有吃过一口食物了,她非常痛苦。甚至当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我都觉得很难过,于是我赶紧把我的碗里盛满了米饭,用神奇的力量送给我的母亲,来充饥。他妈妈迫不及待地接过碗。她刚要吃的时候,嘴里突然冒出一团火焰,整碗饭瞬间变成了焦炭,无法下咽。即使神通第一,他也尽力救了母亲,让她吃了一顿饭,于是去请教佛祖。佛祖告诉他,7月15日要吃各种水果,虔诚供养佛教高僧,依靠三宝、杂草、福报,把母亲从饿鬼的道路上解救出来。于是,木莲在7月15日,按照佛陀所说的,准备了各种水果饮食,装在罐子里,虔诚地供奉给佛教僧侣。有了这个功德,他终于在饿鬼的道路上救出了母亲。由此因缘,佛陀讲了《兰盆经》。从此,7月15日就成了兰花盆节。根据佛祖编年史的记载,在中国,兰花盆社始于梁武帝大通,历时四年。因为玉兰盆社提倡报答父母恩情,与传统儒家的孝道相一致,所以普遍受到君王的重视和支持。此后历代皇帝沿袭佛家制度,成立兰盆会,以回报父辈祖辈的恩情。这个节日一直盛行至今。
2023-09-06 00:18:402

日本盂兰盆节是哪天

日本的盂兰盆节一般是在阳历的8月13日至8月16日前后,它盂兰盆节起源于印度佛教仪式,许多日本人会在这时祭奠祖先、祈祷冥福,这和我们的清明节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日本的盂兰盆节一般是在阳历的八月十三日至八月十六日前后,盂兰盆节是日本仅次于元旦的盛大活动,在这一天日本的各个企业通常都会给员工放十天左右的假。 许多的不在家乡工作的日本人都会趁着这个小长假回到老家,和亲人团聚。他们也会在盂兰盆节的时候祭奠祖先、祈祷冥福,这和我们的清明节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的。 盂兰盆节起源于印度的佛教仪式中,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从而举行的“盂兰盆会”,中国是从梁代开始仿行,而日本则大概是从飞鸟时代开始进行这个活动、节日的。
2023-09-06 00:18:501

盂兰盆节是哪个国家的习俗,世界各国盂兰盆节习俗?

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的孟兰盆节,据说最早出自印度的佛教徒,我国从梁代起仿照实行,后来更传至海外日本及东南亚等地。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盂兰盆节是哪个国家的习俗,世界各国盂兰盆节习俗。中国农历七月十五,道家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界。佛教地区根据《佛说盂兰盆经》举行超度历代宗亲佛教仪式,称为盂兰盆法会、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等,以供佛斋僧,提倡孝道。民间信仰相信,祖先会在农历七月返家探望子孙,故在农历七月底之前有祭祖的传统,有的亲到坟地烧钱化纸,有的则在家以装有金银纸元宝的包裹当主位,用三碗水饺或其他果品为祭,上香行礼后将包裹在门外焚化。另外,农历七月十五夜放河灯和点莲花灯是中元节超度亡人的重要习俗,日本日本的盂兰盆节时间,在城市一般为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农村则在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进行。日本人对盂兰盆节很重视,是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企业、公司一般都会放假一周左右,称为“盆休”,很多出门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选择利用这个假期返乡团聚祭祖。朝鲜朝鲜半岛的中元节又称“百中节”、“百种节”、“亡魂节”等,是朝鲜的一个传统节日,来自中国道教的中元节与佛教盂兰盆节,然后发展出朝鲜族特色。相对于中国、日本的中元节较着重于祭祖及普渡,朝鲜的中元节则保留较多秋季农夫庆丰收的原意,祭祖、祀亡魂等仪式则其次。新加坡在新加坡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除了上述的祭祖普渡等传统习俗之外,还有一项特别的表演活动以娱乐鬼,当地福建人(闽南人)称之为“七月歌台”或简称“歌台”。这些歌台一般上是在空地上搭建临时舞台,加上音响设备以及灯光等装饰,并在台下观众席摆放一排排的椅子,而第一排的椅子通常是空置预留给“好兄弟”(鬼)的。歌台表演通常安排于夜晚时分,台上表演包括诙谐短剧、魔术、劲歌热舞等,而且整个农历七月都有表演。马来西亚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地区中,中元节也称盂兰胜会或庆赞中元,除了祭祖普渡表演各籍贯的传统习俗、戏剧外,他们也和新加坡地区一样通过“歌台”的形式以娱乐鬼。此外在槟城有尊北马最大纸扎大士爷,每年中元节期间,就有很多游客涌入大山脚市区的埠众盂兰胜会大士爷殿,进行膜拜。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2023-09-06 00:18:571

日本盂兰盆节干什么_有哪些活动?

   盂兰盆节 是日本非常重要的节日,在日语中盂兰盆会(うらぼんえ表示的是供奉祖先的含义,所以他们对于这个节日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关于日本盂兰盆节具体都干些什么呢?   根据日本的当地传说,在七月十三的时候是祖先的返回人间的日子,而三天之后才会返回天上。所以这几天会有很多的活动,他们会摆放一些祭祀品来来供奉自己的祖先,也会有很多的祭祀活动。   盂兰盆节的历史 盂兰盆节历史悠久,据《日本书纪》记载,推古天皇(606年)当时就开始了类似于盂兰盆节的活动。到了平安时代,日本皇宫中盂兰盆会的活动已经十分盛大了。当时的盂兰盆会是为了供奉祖先的灵魂,基本上相当于现在的盂兰盆节,之后在武家以及贵族之间十分盛行,到了江户时代才普及到一般民众。   后来因为日本在明治维新时期采用新历,许多日本传统节日都变成阳历,因此有些地区也将阳历7月15日左右作为标准来庆祝盂兰盆节。虽然各地的时间点不同,但是一般而言,是从8月13日开始到16日左右是日本传统的「お盆」(也就是说日本人经常在这段时间放!假!)。   盂兰盆节的准备以及基本活动 盂兰盆节是将先祖们的灵魂迎接到自己家中,供奉他们以示感谢。不同宗教装饰佛龛、迎灵、送灵的方式都不同。下面给大家展示的是其中一例。   准备祭坛(亡灵棚)以及贡品 一般日本人要在8月12日太阳落下后到13日太阳升起之前,布置好佛龛或是迎灵棚(亡灵棚),并准备好祭品。   在准备祭品时,需要注意的是: 在给家族成员食用之前,需要诚意满满地将祭品供奉在佛龛之前。而且祭品应该准备成包括祖先在内的所有人可以随时吃掉的状态。比如说准备素面时应该是煮好的状态,而且要配上好喝的汤汁,同时在素面旁边应该还要备一双筷子。   2、水果。如果准备的是葡萄等食物的话,需要将它洗干净放入小碟子中,而如果是梨或者苹果的话,需要削皮儿。   3、上面讲过的素面。当然,也有人**惯供奉西瓜等夏季的时令瓜果蔬菜。 而在供奉时,虽然信奉的宗教不同,但是基本上佛龛前点灯、上香、供奉鲜花和祭品却是基本常识。一般而言,供奉的这些内容被称为五供。   线香 到达觉悟世界的修行中一定得让祖先感受到线香燃烧时的感受。进行法事时多用抹香,而平时多使用长长的线香。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线香不能用嘴吹灭,而应该用手轻轻扇灭。   鲜花 供奉一些故去的先祖最喜欢的花朵或者是会让先祖们十分欣慰的野花。花朵需要经常换水以防枯萎。   灯烛 照亮佛像,其灯烛的亮度也象征着神明的智慧。而且这蜡烛静静燃烧直至燃尽为止的样子也象征了人世无常。   净水 每天供奉纯净之水也意味着净化参拜之人的内心,因此每天都要更换新鲜的水。   饮食 每天都要在佛龛之前供奉食物。食物不必太精细,准备自家每天都吃的食物即可。但是在故人的忌辰以及做法事的时候,应该供奉灵供膳。灵供膳是三菜一汤的素斋,应该避开鱼肉等荤腥食物。注意供奉的时候应该是可以食用的状态。千万不可以供奉不新鲜的食物。   迎魂火与送魂火 在8月13日傍晚时分,需要在佛龛或者祭坛(亡灵棚)之前点燃盂兰盆节灯笼,在玄关外或者庭院中焚烧麻杆。这是为了让祖先的亡灵能够找到回家的路而特意点燃的迎魂火。   而近些年来,日本人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变化,人们渐渐倾向于公寓或者高楼大厦,因此常以佛像前放置盂兰盆节灯笼代替迎魂火。   在15日或者16日的傍晚,人们也会在玄关外或庭院中燃烧麻杆。而这是为祖先的亡灵送行的送魂火。和迎魂火一样,也是将麻杆放在浅陶锅里面燃烧。   京都大文字烧 而如果不能回老家过盂兰盆节时,需要注意要给在老家的父母寄送供奉时所需要的祭品或者与祭品等价的金额,称为「御仏前」或者是「御供物料」,千万不要觉得回不了家就什么都不做。而且千万记得给父母打个电话报个平安,也要记得问候一下父母是否安康。   除此之外,在盂兰盆节期间,日本各地多举办庆典祭祀活动,许多人聚在一起手舞足蹈,这就是著名的「盆踊り」,是盂兰盆节最出名的活动了。   对于本人来说,这个节日就是像自己的孩子们来展现他们对于祖先的感恩,让自己的子女来表达自己的对于祖先的敬重。虽然时代一直都在发生着很多的改变,很多的事情都变的不同的,但是这个节日一直未变。   小结:盂兰盆节的祭祀一般都是一些布丁、水果以及一些羊肉羹之类的,一般水果都会削皮。在节日的三天会有鲜花,还有净水以及线香这些风俗。还会有一些亡灵棚,日本人会十分重视。
2023-09-06 00:19:041

盂兰盆节是什么时候

盂兰盆节是每年夏历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又名盂兰盆会、盂兰盆供、中元节、鬼节等,其为佛教节日。“盂兰盆”是梵文中Ullambana的音译,意思是“救倒悬”。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盂兰盆节起源于印度,在印度佛教中,释迦摩尼的弟子目连,看见自己的母亲死后入了饿鬼道,在那里受尽饥饿之苦。目连心中十分不忍,于是向释迦摩尼请教解救母亲的方法。后来,目连就按照释迦摩尼的教诲,为许许多多的人和僧侣进行了布施与供养,积攒自己的功德。由于目连布施功德无量,目连的母亲最终也顺利进入了极乐净土。此后,目连布施的大日子,也就成了供养先祖的日子,即盂兰盆。盂兰盆期间最著名的大型活动习之一,就是京都的“五山送火”。京都地处盆地,周围被五山环绕,在送走亡灵这一天,会分别在五座山上点燃“大文字”、“左大文字”、“船形”、“岛居形”、“妙法”形状的灯火,将先祖的亡灵送回彼岸。
2023-09-06 00:19:221

盂兰盆节的来历

盂兰盆节是由印度传入我国,来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据《盂兰盆经》记载,释迦弟子目连看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受苦,如处倒悬,求佛救度。释迦要他在七月十五日即僧众安居终了之日,准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可使母解脱。佛教徒据此神话兴起盂兰盆会。在佛教,七月十五日称为“盂兰盆节”。“七月十五日”,也是“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七月半祭祖节归民间世俗),俗称“七月半”(华南地区为七月十四,有些地方为七月十三)。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盂兰盆节的含义它来自梵语,盂兰是倒悬的样子,盆是清洁的器皿。有些人在地府受苦,就像倒挂着的容器,整个词汇连起来指的是解救倒悬的意思。在南朝梁时期,官方将盂兰盆节定为一个民俗节日,那时主要还只是供僧,宋代以后加入了道家元素,变成了祭祀祖先,追思已逝亲人的日子。到了这一天,人们会放河灯,举办相关的仪式,宣传重视孝道的思想。
2023-09-06 00:19:301

盂兰盆节很多人不了解,盂兰盆节是什么节日?

盂兰盆节是佛教的节日,在佛教的梵文中,“盂兰”是梵文的译音,意思是解救在地狱里受苦的鬼魂。盂兰盆节设在每年的七月十五,也就是我们每年中元节。大家都知道,每年的七月十五是我国一个传统的节日,在道教中,把阴历年划分为三个部分,七月十五正好处在一年的中间,因此也就叫中元节,正月十五就叫上元节,十月十五就叫下元节。孟兰盆节的传说盂兰盆节是在我国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的节日。关于盂兰盆节的来历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有个佛陀弟子叫目连的人梦见自己已经去世的母亲沦为恶鬼中的一员,他非常心疼,就去给母亲送一些食物,但是,他的母亲只要一吃,食物就在嘴里化成火,吃不到肚子里。目连无奈又着急,就去问佛陀怎么办,佛陀让他在七月十五那天设盆供养及斋僧,聚合了各个大德威神的力量,让母亲脱离了恶鬼的苦海。盂兰盆节很多人不了解,盂兰盆节是什么节日?孟兰盆节是一个佛教的节日,又称佛欢喜日,在这一天,所有的佛教徒们都会举行“盂兰盆法会”,在法会中供奉佛僧,进行大布施,可以让家人脱离苦海,免除一切烦恼,幸福安康,度六道之苦。这个节日表明了希望人们供养众僧,多做好事,用来免除先人深重的罪孽,摆脱苦海,让家人幸福安康快乐的寓意。盂兰盆节和中元节的区别盂兰盆节和中元节虽然是在同一天,人们也一直以为中元节就是盂兰盆节,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节日。盂兰盆节是佛教的节日,而中元节则是道教的节日,又叫鬼节,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不过,不管是什么节,都有着祭奠祖先的共同文化元素在里面,两者日渐融合在了一起。
2023-09-06 00:19:475

盂兰节是哪一天

盂兰盆节时间:农历7月14日或15日、13日,盂兰盆节的节期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也称盂兰盆会、中元节。需要注意,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七月半祭祖节归民间世俗。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斋孤、地官节等。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慎终追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2023-09-06 00:20:482

盂兰节是什么节日?

七月十五是罕见的“三教合一”的日子。 在儒家与传统习俗中,这是稻谷成熟的季节,古人以新谷供奉祖宗,希望得到先祖的庇佑,古人认为万物本源,从来处来,归来处去,“归去来兮”,死亡原本是返归本源的过程,故名“归”节,最后不知道被那个杀千刀的谬传为“鬼节”,严格的说,应该叫做“祭祖节”或“孝亲节”;而在佛教,则是鼎鼎大名的传统节日盂兰盆节。“盂兰”,梵文音译“uIIambana”,意思是“解倒悬”,倒悬就是身体倒挂的意思,凡是倒挂过的人都知道那种头昏脑胀的痛苦,用来比喻饿鬼生存的苦逼状态,“解倒悬”的意思就是拯救那些饿鬼;“盆”则是专指供奉用的器皿。 七月是佛教的孝道之月,也是共修之月,更是供僧之月。在印度,4-7月都是雨季,小虫子到处乱爬,僧人出行化缘容易踩到,为了不误伤虫子,佛祖要求自4月15-7月15日(农历),全部僧人都闭关打坐,称为“夏安居”,故七月是修行之月;目连原是佛陀座下十大弟子之一,本名目犍连,号称“神通第一”;故事正如《目连救母》的电影上一样,母亲因生前好食鱼籽,肆意杀生,不敬僧佛,死后堕入饿鬼地狱,目连使用神通救助母亲无效,请求佛祖帮忙,佛祖告诉目连,在夏安居结束的最后一天也就是七月半,让目连准备素斋美食,供养全部僧众及菩萨罗汉,然后大家一起“发功”将目连之母救出地狱。这一天(七月十五)大家都很开心,所以称为“佛欢喜日”,也是“盂兰盆节”,又因为目连供养了诸天神佛及僧众,所以供僧就成为七月的特色,故称“供僧之月”,也因为目连对母亲的赤诚与孝道,故将七月称之为“孝道之月”。 在道教,则由原始的天、地、水自然崇拜,衍生为人格化的三官大帝:天官尧帝、地官舜帝、水官禹帝三位“高管级神仙”,故有上元节(元宵节)天官赐福、中元节(七月半)地官赦罪、下元节(十月十五)水官解厄,七月半正是道教的中元节,地官大帝率领诸地神仙,前来民间,校戒罪福,为人赦罪,所以地狱里的鬼们就有了这一个月的黄金假期,用现在的话来说,从初一“鬼门开”到三十“鬼门关”,就有了鬼们到人间旅游休假、看望家人的长假。所以中元节也是民俗的家祭,有种种以“放河灯”为代表的一系列习俗活动来祈福超度。陆游老先生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就是这一天了!
2023-09-06 00:20:561

盂兰节的习俗有哪些?

烧包烧包:“七月半”(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节期,分别有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放焰口[放焰口]七月十五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普渡拜拜[普渡拜拜]七月十五日下午,大家便开始准备黄昏的大拜拜。祭坛上各种牲礼及水果摆上几百盘,杀猪几十条甚或百多条,米谷整卡车,鱼山、内山耸立着,极尽铺张能事,与“做醮”相同。另请和尚或道士登坛作法诵经,引渡孤魂野鬼,回归天地,有时也上演钟旭道捉鬼等民间戏曲。 孟兰盆法会:七月十五日是佛教所谓的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的法会中,和尚诵经,盆罗百味,供养僧众,功德无量。抢孤[抢孤]在普度的广场上搭起高丈余的台子,上面放满各式各样的供品。普度完毕,主持人一声令下,大家就蜂拥而上抢夺,因为没有秩序易造成伤亡,所以清朝下令停办。1992年宜兰头城再度举办此活动,仍延袭旧制,架高近四层楼的棚子,上放置十三盏食物和纯金牌。参加的队伍以每五人一组,每队各据一根柱子,待主办者一下令,选手便奋不顾身望往上攀爬。由于有游戏规则所以没有混乱的场面,是一项值得提倡的民俗体育。抢孤由来:因为七月普度鬼魂群集,为了怕它们流连忘返,所以有人发明此活动。据说当鬼魂看到一群比自己还要凶猛抢夺祭品的人时,会被吓得逃开。日本的流传庙会在中国还在举办,但民间的盂兰盆活动已荡然无存,中国人已经不知盂兰盆为何物。如果谈及盂兰盆节,国人的第一反应是日本的节日。实际上这是很大的误解。盂兰盆节是华夏的节日,日本盂兰盆节只不过是孑遗而已。 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传入日本,已成为日本仅次于元旦的盛大节日。盂兰盆节在日本又称"魂祭"、"灯笼节"、"佛教万灵会"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日子,现已是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节日。每到盂兰盆节时,日本各企业均放假7-15天,人们赶回故乡团聚。节日期间家家都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祖先。一般在阳历的8月13日前后迎接祖先的灵魂,和活人一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灵魂送回阴间。京都的“大文字烧”就是这个活动的顶峰。另一种欢送的形式是盂兰盆舞,夏夜,在太鼓声中,男女老少穿着浴衣起舞,已成为日本著名的观光活动。
2023-09-06 00:21:173

盂兰盆节是什么节日 传说典故有哪些

   盂兰盆节是什么节日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 中元节 ”(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 道教 ,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盂兰”,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盂兰盆即“解倒悬”之意。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慎终追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盂兰盆节的传说典故    目连救母的传说   佛典《佛说盂兰盆经》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目连(亦称目键连),得到(六种智慧)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即用道眼视察,看到已逝去的母亲在饿鬼道中受苦,瘦得皮包骨头不成人形。目连十分伤心,于是用钵盛饭,想送给母亲吃,但是饭刚送到他母亲手中,尚未入口即化为灰烬。目连无奈,哭着请求佛祖帮助救救他的母亲。佛祖说:“你母亲罪孽深重,你一人是救不了的,要靠十方僧众的道力才行,你要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修行圆满的日子里,敬设盛大的盂兰盆供,以百味饮食供养十方众僧,依靠他们的感神道力,才能救出你的母亲。”目连照佛祖的指点去做,他的母亲真的脱离了饿鬼道。   盂兰盆节的典故   佛祖还说:今后凡佛弟子行慈孝时,都可于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即佛喜欢日(于佛制每年一夏九十日间,僧众聚集一处安居,坚持戒律、皎洁其行,于最后一日,僧行自恣法,即请僧众举出各自所犯之过失,于大众中发露忏悔而得清净,自生喜悦,称为自恣。又十方诸佛欢喜其安居圆满之精进修行,故亦称佛欢喜日、欢喜日),备办百味饮食,广设盂兰盆供,供养众僧,这样做既可为在生父母添福添寿,又可为已逝的父母离开苦海,得到快乐,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从此,在汉语系佛教地区,根据《佛说盂兰盆经》而于每年七月十五日便举行超度历代宗亲佛教仪式,称为盂兰盆法会、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等。盂兰盆法会有复杂的仪规,仪润《百丈清规证义记》卷八中详载《兰盆仪轨摘要》,云全卷见《兰盆会纂》中。其中有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诸仪节。
2023-09-06 00:21:331

盂兰节和中元节的区别是什么?

盂兰节和中元节没有区别。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说七月十五)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盂兰盆会的仪式1、首先是净坛绕经,即绕诵《盂兰盆经》。先由住持主持绕坛、诵经、洒净仪式,大众随行绕行,口诵《盂兰盆经》三遍;然后,大众依照早晚课诵时的位置跪下,随住持念祝词,祝愿一切冤亲同得超度;祝词完毕,大众起立,听维那念诵佛名,随磬声行跪拜礼。跪拜完毕后解散。2、第二项内容是上兰盆供。僧众重新入坛,礼佛三拜后,住持拈香,维那举“献供赞”,大众同唱。然后,再次反复读诵经文,并说明盆供的目的,表明自己的心迹,并不时伴行礼佛跪拜礼。最后念诵一段回向词,上兰盆供仪式结束。3、最后一项仪式是众僧受食。上供完毕,悦众将檀越(信徒)所布施之物集中在一起,不论是来客还是本寺僧人,一律平等分配。接受分配物后,集体念诵一段祝祷词,然后各自捧钵回寮。整个盂兰盆会仪式结束。
2023-09-06 00:21:583

盂兰节和中元节的区别

  盂兰节和中元节的区别:1、归属宗教不同。盂兰节归属佛教,中元节归属道教;2、节日仪式不同:盂兰节其主要仪式由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三部分组成。中元节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3、节日的意义不一样。中元节是地官赦罪日。盂兰盆节是佛教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报谢父母养育、慈爱之恩。  七月十四祭祖节、中元节与盂兰盆节,是分属于民间俗信、道教与佛教的说法,三者呈并列关系,而非一个节日的三个不同名称。自道教兴起后,“三元说”的“中元”二字,在唐中后期正式被固定为节名,并将节期设在七月十五日。这个节日是三俗合一的节日。“中元节”形成之前,七月十五早已被佛教征用。佛教中的七月,原为一个佛的欢喜月,而非“鬼节”。  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诞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  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在中国,月十五日除了传说西汉时创立的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之外,并不是一个重要日子。每个月十五日都重要,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才有的现象。
2023-09-06 00:22:301

日本的盂兰盆节到底是怎么样的节日

盂兰盆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尤以华南,是七月十四日),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ullambana)”是梵语乌蓝婆拏。盂兰,译作“倒悬”(人被倒挂),盆是指供品的盛器,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释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唤目犍连(简称目连),修持甚深,以神通著称,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目连通过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一些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莲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这种仪式最早从南北朝时代目连救母的功德法会中开始流行。西晋时,《盂兰盆经》被译成汉文,因为它所提倡的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和儒家传统的孝顺父母的思想相符,普受君王的赞扬和重视,并在中国广为流传。据《佛祖统纪》记载,梁武帝即开始设坛举行盂兰盆法会。自此往后,历代帝王臣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唐代宗李豫每逢七月十五日,都要在宫中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城中的寺院也要备办供品,陈列于佛像之前,十分虔诚。宋朝儒释道三教合流,与道教中元节的祭祀亡者灵魂、儒家祭祀父母祖先等活动结合,构成中国乃至东亚文化圈的一系列祭祀活动,七月十五这一天已演变为民间的祭祖日,家家祭祖亡亲,并且盛行放河灯超度孤魂野鬼活动。到了清代,对七月十五日中元节的祭奠活动,更为重视,各地寺、院、庵、观普遍举行盂兰盆会,并在街巷设高台诵经念文,作水陆道场,放焰口,演《目连救母》戏,有的还有舞狮、杂耍等活动,夜晚还把扎糊的大小纸船,放入水中,点火焚化,同时还点放河灯,称之谓“慈航普渡”,十分热闹。除外,当时各家各户,都要在门外路旁烧纸钱,以祀野鬼。
2023-09-06 00:22:392

道教称七月半为中元节,佛教为什么称它为盂兰盆节?

中元节有很多的叫法,之所以叫盂兰盆节,是因为翻译过来就是解救苦难的意思。在阴历的第十五天,中元节也被称为石鼓节、鬼节、寨沽节、地关节和Bon Festival。事实上,中元节属于道教,属于佛教。在印度的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会举行“欧兰仔会”,以追寻他们的祖先。在佛经中,“盂兰盆节”被用来培养佛教各教派的孝道,它符合中国谨慎追求未来的习惯字母。中国开始效仿梁王朝,成为中国的元朝。然而,除了建立禁食,还有崇拜和发泄等活动。盂兰盆节实际上是佛教的节日。“盂兰”是梵文,意思是保存疼痛和减轻痛苦。据佛祖记载,佛陀的弟子亲眼目睹了主的弟子,并发现他已故的母亲在饿鬼之路上受苦受难。他见证了孝道,并用神的力量把食物送到母亲的嘴里。谁知道食物在喉咙里会变成木炭,不能吃,而且极其痛苦。盂兰实际是佛教的节日,“盂兰”为梵文,意为救倒悬、解痛苦。据“佛说盂兰盆”经记载,当时佛陀的弟子目揵连尊者,以神通力发现其去世的母亲在饿鬼道受苦,目揵连孝顺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谁知食物在咽喉中变为火炭,不能食用,痛苦万分。目揵连焦急虑,于是去问佛陀应如何救渡。佛陀告诉目揵连尊者到七月十五日那天,是解夏日,又是“佛欢喜日”,亦是众僧自恣日。这时候设斋供僧,功德最为殊胜。故此佛陀咐瞩目揵连尊者,在七月十五日那天,准备饭食百味五果、汲灌盆器、烧香燃灯,将世上最珍贵的食物都放在盂兰盆内,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众僧念咒加持,祈福消灾,使在世人增长福慧,先亡超度。后来目揵连尊者得到佛陀教化在七月十五日设盆供养及斋僧,合各大德威神之力,使母亲得以脱离饿鬼之苦。在这个时候,有一个好运气,和优点是最突出的。因此,在7月15日,佛陀准备吃米饭、五种水果、炖锅、烧香,并把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物放在博南盆地,以支持十方。和尚。在公共场合哀悼,诅咒祝福,祈祷灾难,这样世界可以变得富有和智慧,和死亡第一。后来,他目睹了佛陀的教育。7月15日,他架起了喂食和禁食的锅。加上大魔王的力量,母亲得以逃脱饿鬼的痛苦。
2023-09-06 00:22:596

盂兰盆节的来历 盂兰盆节是哪一天

  盂兰盆节的来历   《佛说盂兰盆经》记载:目犍连尊者证得六种神通后,想报答父母的养育深恩。当他用天眼观察世界,看见母亲因造恶业而堕落饿鬼道中,百千岁中得不到一口饮食,口吐火焰,倍受煎熬。尊者见此情景,悲痛万分,不忍母亲再受饥渴之苦,急忙就用自己之钵盛满白饭,运用神通送到饿鬼道中给母亲充饥。其母见了白饭迫不及待,高兴地伸出双手接过盛满白饭的钵,捧到面前刚要开口吃时,突然由她口中喷出火焰,整钵的白饭都变成焦炭一样,不能食用。   目犍连尊者虽然在佛弟子中神通第一,但他用尽办法,始终无法救度罪根深结的母亲,于是赶紧祈求世尊设法救拔。佛陀对目犍连尊者说:“你不要以为仗你的神通之力就能救拔你的母亲。要知道娑婆世界众生一生积恶造业,罪根深重。如果没有大福德因缘之力量可依仗,确实是无法救离她脱出苦报的。”佛教导目犍连:“ 你应当于七月十五日,虔诚广设种种供物饮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威德福力,拔济母亲脱离饿鬼道中饥渴之苦。”目犍连尊者听闻佛陀教导之后,依佛陀所示的方法,于七月十五日那天预备种种饮食,盛于盆器之中,虔诚恭敬地奉佛献僧。以此功德,仰仗十方大德僧的慈愿力、威神力加庇,终于救度出饿鬼道中的母亲。   当时佛陀也由于这个因缘,讲了一部《盂兰盆经》。从此,每年七月十五日,就成为盂兰盆节了。   盂兰盆节是哪一天   盂兰盆节原指阴历7月15日的中元节,但在日本,自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采用新历后,盂兰盆节一般在阳历8月13-8月16日前后。   盂兰盆是什么意思   “ 盂兰”二字是梵语,译曰 倒悬,也就是被倒挂着的意思,用以形容三恶道众生(地狱、饿鬼、畜生)的苦厄之状。“ 盆”是盛载食物的容器,泛指一切盘、碗、桶等清净容器。   盂兰(倒悬)是所救,盆是能救,能所合在一起叫盂兰盆,就是 救倒悬盆的意思。也就是说,用这盆器盛着各种珍贵百味美食,恭敬奉献佛僧,承仗三宝不可思议福田之力,以解众生倒悬之苦。   盂兰盆节假期   每到盂兰盆节时,日本各企业均放假7—15天,人们赶回故乡团聚。节日期间家家都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祖先。   盂兰盆节在日本的地位   盂兰盆节是在日本仅次于元旦的盛大活动,原来是佛教的法式。在日本,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外地工作的人很多,所以利用这个时段回老家团聚。因为城市里的人都回到乡下去,被称作“民族大移动”。   盂兰盆节的准备以及基本活动   准备祭坛(亡灵棚)以及贡品   布置好佛龛或是迎灵棚(亡灵棚),并准备好祭品。在装饰佛龛的时候,日本人经常使用茄子以及黄瓜做成牛和马的造型,称之为“精灵马”或者“精灵牛”,黄瓜造型是“精灵马”,马匹的脚程快,是让故去的先祖们乘坐着它们快点回到人间;而茄子造型的“精灵牛”则脚程较慢,意指希望先祖能够慢点离开。   祭品在给家族成员食用之前,需要诚意满满地供奉在佛龛之前。而且祭品应该准备成包括祖先在内的所有人可以随时吃掉的状态。比如说准备素面时应该是煮好的状态,而且要配上好喝的汤汁,同时在素面旁边应该还要备一双筷子。
2023-09-06 00:23:381

盂兰节的来历?

与清明节相似的用于祭祀先人的还有盂兰盆节,道教又称之为“中元节”,民间称“鬼节”。 时在农历七月十五。此俗由来已久,[唐]韩鄂《岁华纪丽》说:"道门宝盖,献在中元;释氏兰盆,盛于此日”。俗传农历七月初十开鬼门关,各家之死鬼均放归回家,与家人团聚,俗称"冥府开禁,鬼魂过年"。谚云:"七有半,鬼乱窜。" 这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 “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这一天,要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 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 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民间普遍流传目莲解救母厄的故事:“有目莲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这一天,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 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到了晚上,家家户户还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把香插在地上,越多越好,象征着五谷丰登,这叫作"布田"。有些地方有放水灯的活动;所谓水灯,就是一块小木板上扎一盏灯,大多数都用彩纸做成荷花状,叫做"水旱灯"。按传统的说法,水灯是为了给那些冤死鬼引路的。灯灭了,水灯也就完成了把冤魂引过奈何桥的任务。那天店铺也都关门,把街道让给鬼。街道的正中,每过百步就摆一张香案,香案上供着新鲜瓜果和一种"鬼包子"。 桌后有道士唱人们都听不懂的祭鬼歌。这种仪式叫"施歌儿"。上元节是人间的元宵节,人们张灯结彩庆元宵。"中元"由上元而来。人们认为,中元节是鬼节,也应该张灯,为鬼庆祝节日。不过,人鬼有别,所以,中元张灯和上元张灯不一样。人为阳,鬼为阴;陆为阳,水为阴。水下神秘昏黑,使人想到传说中的幽冥地狱,鬼魂就在那里沉沦。所以,上元张灯是在陆地,中元张灯是在水里。希望采纳
2023-09-06 00:23:462

日本盂兰盆节怎么过

具体过法如下:盂兰盆节是日本重要的民间节日。每年8月13日至15日举行,盂兰盆节起源于中国。日本的盂兰盆节以15日为中心,前期叫宵盆,迎盆,后期称“终了”、“末端”。13日是迎接日,这天每个家庭都把带有家徽的灯笼挂起来,然后点燃用茅草搓成的绳子到坟地去请祖先回家过节。有的人家用萝卜、土豆等刻一匹马,让祖先的灵魂乘骑回家。日本人家里都设有供奉逝去亲人灵位的灵坛,这时要在灵坛上摆好祖先牌位遗像,供奉死者生前喜爱的果品、清水,并焚香拜迎。15日是欢送日,人们打着灯笼将亲人灵魂送回坟地,在坟前烧掉灯笼。如果父母当年去世,这一家的盂兰盆节便叫做“初盆”,纪念格外隆重,儿女要从外地赶回老家祭祀父母灵魂。节日期间各大公司和机关团体都放假,有些地方还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游行、歌舞直到深夜。隆重和热闹程度不亚于新年。
2023-09-06 00:23:531

盂兰盆会是什么意思 盂兰盆会应该供什么?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的孟兰盆节,在道教中称中元节,民间称鬼节、七月半等,是我国重要的祭祀节日,而在佛教中更添了提倡孝道的含义。每逢盂兰盆节,各地佛寺往往要隆重举办节日的法会,称为盂兰盆会,那么今天的老黄历就为你介绍,盂兰盆会是什么意思,盂兰盆会应该供什么。盂兰盆会是什么意思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重要的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俗称鬼节、施孤。依照佛家的说法,这一天,各地寺院要隆重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陀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盂兰盆会应该供什么盂兰盆节是供养三宝的最好机会,是一种难舍能舍的修行,亦是感恩三宝的一念恭敬心,更是广种福田的大好因缘。佛教三宝是指佛宝、法宝、僧宝,三宝是佛教徒皈依的对象。佛教三宝中的第一宝是佛宝,佛宝是已成就圆满佛道的一切诸佛。佛教三宝中的第二宝是法宝,所谓法宝是指诸佛的教法,主要以释迦牟尼的教法为主。法宝是三宝的核心。法是梵文音译达摩的意译,意思是佛教的基本义理。佛教三宝中的第三宝是僧宝,僧宝是依诸佛教法如实修行的僧团。佛教徒只有皈依三宝,才能真正修得解脱之道。根据《大智度论》卷十四,供养三宝有三种方法:第一是财施,以世间种种珍宝、金银财物等来庄严坛场、护持正法。第二是法施,意指深入经藏,信解受持,流通法宝,利益群生。第三是无畏施,是指为了护持佛法,坚持真理,不惜生命,卫护圣教。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2023-09-06 00:24:001

日本盂兰盆节习俗:男女老少共起舞?

日本节日中的孟兰盆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日(有的地方是七月十四日)。在民间被称为中元节,鬼节等。是祭祀祖先、祭拜孤魂野鬼的日子。各国各地的传统节日习俗都不同,那么日本孟兰盆节的习俗有哪些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日本盂兰盆节习俗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由隋唐时期的中国传入日本,俗称“お盆”(おぼん、发音:O-bon,盂兰盆会简称)。在城市七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在农村八月十三日至十六日进行。十三日前扫墓,十三日接先人鬼魂,十六日送。也有送中元礼物的习惯,民俗上也会众人聚集,跳一种名曰“盆踊”的舞蹈,专注于手部动作,类似于今日的Para Para。日本人对盂兰盆节很重视,现已成为仅次于元旦的重要节日,企业、公司一般都会放假一周左右,称为“盆休”,很多出门在外工作的日本人都在选择利用这个假期返乡团聚祭祖,此时像大都市(如东京、大阪等)街道多显冷清,有点类似中国的清明节。日本盂兰盆节,即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在民间称为中元节、鬼节或七月半、麻谷节,是祭祀祖先、祭拜孤魂野鬼的日子。在中国,最早举行“盂兰盆会”的是南北朝时以笃信佛法着称的梁武帝;到了后来,盂兰盆会依然盛行,只不过渐渐地由供僧转变为施鬼,目的是超度死去的亡灵。宋代以后,三教逐渐融合,佛、道在这一问题上达成了默契,其实,盂兰盆是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本意是指“救倒悬”,佛经上说亡者的苦有如倒悬,应尽快解救。由于汉文佛典使用汉文,因此也产生了望文生义的解释,认为“盂兰”为倒悬意,“盆”为食器,这一说法虽然不符合梵文的情况,但由于在汉文佛教界广为流传,故至今仍存在这样解释的情况。节日简介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鬼节”,俗称“七月半”(有些地区,尤以华南为十三或十四,相传是宋代末年蒙古人入侵某地,居民为逃难而提早一天过节)。俗传去世的祖先七月初被阎王释放半月,故有七月初接祖,七月半送祖习俗。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无论贫富都要备下酒菜、纸钱祭奠亡人,以示对死去的先人的怀念。中元节一般是七天,又有新亡人和老亡人之分。三年内死的称新亡人,死亡超过三年的称老亡人。迷信说新老亡人这段时间要回家看看,还说新老亡人回来的时间并不相同,新亡人先回,老亡人后回。因此要分别祭奠。烧纸钱的时间选晚上夜深人静,先用石灰在院子里洒几个圈儿,说是把纸钱烧在圈儿里孤魂野鬼不敢来抢,然后一堆一堆地烧,烧时嘴里还要不住地念叨:“某某来领钱。”最后还要在圈外烧一堆,说是烧给孤魂野鬼的。亡人们回去的这一天,无论贫富都要做一餐好饭菜敬亡人,又叫“送亡人”。【结束语】以上,就是那些有关于孟兰盆节的习俗。不知道有没有帮到大家呢?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个赞或者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2023-09-06 00:24:071

谁了解日本的盂兰盆节?

  盂兰盆节是在日本仅次于元旦的盛大活动,原来是佛教的法式。盂兰盆是“Ullabana”的音译略词,本意是“倒悬之苦”,为了拯救这个苦难而进行的法式。据“盂兰盆经”的解释,说是目连尊者为了拯救陷入饿鬼道的母亲,按照佛教的教义,在7月15日(阴历),供奉各种食品为供品,以这个法式救出了母亲。  这个活动在很古以前在印度和中国盛行,在日本则从飞鸟时代开始进行。后来传播得很广泛。家家都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成为祭奠祖先的日本特有的活动。现在是在阳历的8月13日前后迎接祖先的灵魂,和活人一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灵魂送回阴间。京都的“大文字烧”就是这个活动的顶峰吧。  在日本,离开自己的故乡到外地工作的人很多,所以利用这个时段回老家团聚。可以说这是祖先和活着的人一起聚会,也不算过分吧。从中国的风俗来看,好象是把清明和春节一起过一样。因为城市里的人都回到乡下去,被称作“民族大移动”,这时大城市东京等地有一段时间显得很冷清呢。  盂兰盆节少不了的是盂兰盆舞。这本来是表达了离开地狱的人们的喜悦,现在已经变成了具有各地特征的民间舞蹈了。在夏天的夜晚,合着大鼓的鼓声,全村的人围成大圆圈跳舞,是这个时期在日本各地都能够见得到的风景画。
2023-09-06 00:24:153

盂兰盆节,是否必须到寺院拜拜?

不用,可以在家设供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欢喜日,俗称盂兰盆节或盂兰盆会。盂兰盆原是印度话,翻成华语是“救倒悬”的意思。是说受苦极重的众生,有如倒悬,现在有人设法救其出苦。中国举行盂兰盆斋,是肇始于梁武帝大同四年,后渐盛行,一直流传至今。盂兰盆法会是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延年益寿,超度历代考妣宗亲能速超圣地、莲品增上的佛教仪式。‘盂兰"为倒悬之义,表示饿鬼的痛苦如人倒悬一般;而‘盆"则为救护的器皿,所以盂兰盆有‘救倒悬"、‘解痛苦"的意义,意即用盆之类的器皿盛食供佛奉僧,以救倒悬之苦。据《盂兰盆经》载:佛陀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连尊者,以天眼通观见他的母亲投生饿鬼道,皮骨相连,日夜受苦,于是手持钵饭给母亲食用;然而目犍连的母亲因以恶业受报的缘故,饭食还没入口,就全部变成火炭。目犍连尊者为拯救母亲脱离苦趣,于是向佛陀请示解救的方法。
2023-09-06 00:24:352

什么是佛教的盂兰盆节?

盂兰盆节是佛教重要的节日,农历七月十五,是僧自恣日,又称佛欢喜日。十方僧众自恣,于此日将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供佛及清净自恣僧,则现在父母、七世父母、六种亲属得出三途之苦。以此供僧功德,报父母长养、慈爱之恩,乞愿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无病,无一切苦恼之患,乃至七世父母离饿鬼苦,得生天人中,福乐无极。
2023-09-06 00:24:531

盂兰盆节是什么节日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十五日为盂兰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或鬼节,过去人们在这天晚上除拜祭自己的祖先外,还准备一些菜肴、酒、饭、金银衣纸之类到路口去祭祀鬼神.农历7月14/15日是阴间最大的节日-----鬼节,又称中元节或盂兰盆节,是我国三大冥界重要节日之一。民间有阳间过元宵节阴间过鬼节的传说。据说,当日阎王也会披着盛装和鬼众们共度佳节,并且让我们活着的人一起为他们祝福,祝愿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们心想事成,快乐享受人间没来得及享受的幸福。因此,我国许多地方界时将举办祭祀、参、回顾、赏花、垂钓等活动以示庆祝。鬼节源于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据说当时目连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一群饿鬼折磨,目连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连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连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为了纪念目连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书上说古时候的这一天,人们会事先在街口村前搭起法师座和施孤台。法师座跟前供着超度"地狱"鬼魂的地藏王菩萨,下面供着一盘盘面制桃子、大米。施孤台上立着三块灵牌和招魂幡。过了中午,各家各户纷纷把全猪、全羊、鸡、鸭、鹅及各式发糕、果品、瓜果等摆到施孤台上。主事者分别在每件祭品上插上一把蓝、红、绿等颜色的三角纸旗,上书"盂兰盛会"、"甘露门开"等字样。仪式是在一阵庄严肃穆的庙堂音乐中开始的。紧接着,法师敲响引钟,带领座下众僧诵念各种咒语和真言。然后施食,将一盘盘面桃子和大米撒向四方,反复三次。这种仪式叫"放焰口"。清代文人王凯泰曾有诗曰:“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描写的便是我国东南沿海一带过鬼节的习俗。由此可见,“鬼节”是因传统美德的孝心而起的。如今我国北方的人们仍然在这一天用烧纸钱的方式祭奠早去的先人,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虽然祭祀方式简单,但基本上保存了鬼节淳朴的意义。因为血脉的召唤,感情的延伸,以及对自己未来的提醒,都赋予了鬼节丰富的人文内涵。即使年代不同了,烧去的礼物也不同了,但永远捎不完活着的人对远去亲人无尽的绵绵哀思和深深的怀念。但“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这个特殊的节日有着不同的感受,因为,未来的节日正毫不留情地向自己走来,从朦胧到清晰,从思念到恐惧,从恐惧到坦然,想念过去人的时候,其实也在思考着自己今天活的经历、内容、方式和活的追求。”七月十四/十五,鬼门关大开之日。不管是烧纸钱送祝福,还是捧雏菊寄哀思,或者互联网上祭先人,或者是放河灯,今天活着的人一起思念过去的人,共同送去对先人的祝福,是人灵性的自发,是感情的延伸,是最基本的信仰。而且同时“活着的人要好好珍惜活着的每一天,不要愧对社会和朋友,不要愧对了已经永远离去的亲人。因为,总有一天我们要和他们相见,到时候,你可以自豪地说,在人间是好汉,在阴间也要做鬼雄!”
2023-09-06 00:25:105

盂兰盆节和中元节有区别吗?

盂兰节和中元节没有区别。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说七月十五)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盂兰盆会的仪式1、首先是净坛绕经,即绕诵《盂兰盆经》。先由住持主持绕坛、诵经、洒净仪式,大众随行绕行,口诵《盂兰盆经》三遍;然后,大众依照早晚课诵时的位置跪下,随住持念祝词,祝愿一切冤亲同得超度;祝词完毕,大众起立,听维那念诵佛名,随磬声行跪拜礼。跪拜完毕后解散。2、第二项内容是上兰盆供。僧众重新入坛,礼佛三拜后,住持拈香,维那举“献供赞”,大众同唱。然后,再次反复读诵经文,并说明盆供的目的,表明自己的心迹,并不时伴行礼佛跪拜礼。最后念诵一段回向词,上兰盆供仪式结束。3、最后一项仪式是众僧受食。上供完毕,悦众将檀越(信徒)所布施之物集中在一起,不论是来客还是本寺僧人,一律平等分配。接受分配物后,集体念诵一段祝祷词,然后各自捧钵回寮。整个盂兰盆会仪式结束。
2023-09-06 00:25:471

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为什么某些地区将这一天称为“中元普渡”?

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元节,俗称鬼节、施孤、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中元节有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中元节在农历的七月十五日,部分也有在七月十四日过,节日这天,人们带上祭品,到坟上去祭奠祖先,与清明节上坟相似。东汉时道教定下三会五腊日,其中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又是中会即固定的道民到治所接受考校的日子,七月的这一祭祖日期后来随着道教将中元地官的生日和相应祭祀日期定于七月十五日,因而固定于这一天。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乃食寒食,纪念贤人。道教节日能与传统民俗相应,主要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民间通称的"三界公",便是以三官泛指三界众神。中国东汉末年,天师道便已综合前道教期的宇宙观,首过即需上"三官手书",分别投于天、地、水中,表示向三官忏悔罪过,以祈求平安。经历六朝时期的发展后,三会日与三元思想结合;唐代官方的提倡,上元、中元、下元、等三元日定型化,成为祈求玄元皇帝(太上老君、老子)的三元节日,皇帝率百官参与节日仪式。唐、宋以后,已成为民俗节日。
2023-09-06 00:26:0711

七月十五号是什么节日?

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别名七月半、七月十四、祭祖节、盂兰盆节、地官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这个节日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先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初秋的“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扩展资料各地习俗1、河北泊头市、南皮县七月十五携带水果、肉脯、酒、楮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扫。并持麻谷至田梗,称为“荐新”。广平县中元节以时鲜食物祭拜祖先,并准备果蔬、蒸羊送给外孙,称为“送羊”。清河县七月十五上坟祭扫,以蒸面羊赠送女儿。2、山西永和县读书人于此日祭魁星。长子县的牧羊人家于中元节屠羊赛神,俗传如此可使羊只增加生产。又赠肉给诸亲戚,家贫无羊者则蒸面作羊形来代替。阳城县农家以麦屑作成猫、虎及五谷之形,于田间祭祀,称为“行田”。马邑县民中元节以麦面作儿童的形状,名为“面人”,互赠亲戚家的小孩。忻县农民于中元节在田梗上挂五色纸。3、河南商丘县中元祀地官时,悬挂纸旗于门口,传说可以防虫。孟津县中元节放风筝。郲县七月十五日在门前画一灰圈,在圈内焚烧纸公以祭拜祖先。4、四川四川省俗以中元祭祖烧袱纸。即将纸钱一叠、封成小封,上面写着收受人的称呼和姓名,收受的封数,化帛者的姓名及时间。俗传七月十五鬼门关闭,各家都要“施孤送孩”。成都一带人们用纸扎“花盘”,上放纸钱及供果,端在手上,在屋内边走边念:“至亲好友,左邻右舍,原先住户,还舍不得回去的亡魂,一切孤魂野鬼,都请上花盘,送你们回去罗!”说完后端到屋外焚化。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元节
2023-09-06 00:26:5213

盂兰盆节念什么经

佛家盂兰盆法会盂兰盆法会是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部派佛教时期,印度就常兴办盂兰盆会而在中国,《佛说盂兰盆经》在西晋时由竺法护译出,因强调借由供养十方自恣僧,以报答双亲养育之恩,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的伦理传统相符,因此中国历代帝王的提倡而盛行不衰。南北朝梁武帝时代,始兴盂兰盆法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唐朝时期,法会活动呈现兴盛,官民共乐。扩展资料:民间盂兰盆会现时民间的盂兰盆会或中元普渡大都是糅合佛、道、巫觋宗教、民间信仰而成,除了原来的普渡意义外,还增添了娱乐成分,变成庙会形式的祭典,有歌舞、戏剧等娱乐活动。例如华人的盂兰盆会常有神功戏演出,近年也有当代流行表演的“歌台”、电子花车。日本、琉球则有盆踊,朝鲜半岛有农乐、假面舞等。除了祭祀、娱乐外,一些盂兰盆会还有团结地区、族群的社会功能。
2023-09-06 00:27:493

七月放莲花灯是什么节日

中元节(俗称鬼节)
2023-09-06 00:28:054

盂兰盆节要干什么

盂兰盆节的传统习俗有:祭祖、烧纸、祭祀土地、祈丰收、吃鸭等。1、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会在七月半返回家中探望子孙,所以需要祭祖。这种祭祖行为是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传统伦理的一种体现,是一种感德祖先文化传统。2、烧纸盂兰盆节日中,民间俗信行为中,最为突出的是烧纸。据传说,阳间的纸就是阴间的钱,人们烧纸就是给亡故的先辈亲人送钱。3、祭祀土地七月半,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4、祈丰收七月半施祭与祈望丰收又常联系在一起。施孤之夜,家家户户要在自己家门口焚香祷祝稻谷丰收,并把香枝插于地上,这叫做“布田”(插秧),插得越多越好,以此象征着秋收稻谷丰登。5、吃鸭全国很多地方都会选择在七月半吃鸭子,因鸭在水中游,取其河灯普渡祈祷之涵意。也有说法是“鸭”就是“压”,是谐音,吃鸭子是为了压住“魂灵”,这说法有点牵强,因为很多地方“鸭”与“压”不同音。东莞人一般会吃莲藕煲鸭。
2023-09-06 00:28:331

盂兰盆节是什么

  下面是我整理的盂兰盆节是,欢迎阅读。   盂兰盆节   农历七月十五,称中元节,在佛教中又称盂兰盆节。   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盂兰”,“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此器具可解救已逝去的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盂兰盆”即“解倒悬”之意。   盂兰盆节来历   《佛说盂兰盆经》记载,当时佛陀弟子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发现其去世的母亲在饿鬼道受苦,目犍连孝顺深切,以神通力把食物送到其母口中,谁知食物在咽喉中变为火炭,不能食用,痛苦万分。目犍连焦急忧虑,于是去问佛陀应如何救度。   佛陀告诉目犍连尊者:“你母亲罪根深重,曾有五百世的悭贪,纵使你神通第一也无法解救她的苦难,必须靠十方众僧大德威神之力才能得到解脱!”   到七月十五日那天,是僧众结夏安居结束的解夏日,又称佛欢喜日或僧自恣日。佛陀咐瞩目犍连尊者,在七月十五日那天,准备饭食百味五果、汲灌盆器、烧香燃灯,将世上最珍贵的食物放在盂兰盆内,供养十方大德众僧。当众僧念咒加持,祈福消灾,使在世人增长福慧,先亡超度。   后来目犍连尊者得到佛陀教化在七月十五日设盂兰盆供养十方三宝,合各大德威神之力,使母亲得以脱离饿鬼之苦。   盂兰盆法会   盂兰盆法会是根据《盂兰盆经》,于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举行,以佛法供养三宝的功德,回向现生父母身体健康。   最初举行盂兰盆会的是梁武帝大同四年。他在同泰寺举办“盂兰盆斋”,此后此仪遂在民间普遍流传。唐代,每年皇家以音乐、仪仗送盆到各官寺,献供种种杂物,民间施主也到各寺献供。到了宋代,便不是以盆供僧,为先亡得度,而是以盆施鬼了。自此成为风俗,历代帝王以及民间无不举行盂兰盆会,以报祖德。   盂兰盆会之所以如此流行,深得民心,由于其强调藉供养十方自恣僧,以达慈孝双亲,乃至度脱七世父母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慎终追远的伦理传统不谋而合。因此,盂兰盆会实际是个“孝亲节”。   节日仪式   盂兰盆法会主要仪式由净坛绕经、上兰盆供、众僧受食三部分组成。在正式仪式开始前,须先建立佛坛(特称“中元坛”)、普施坛、孤魂坛等三坛。其中,佛坛上设有佛像及导师使用的如意尺(戒尺)等,普施坛上放置多种供品,孤魂坛上设有若干灵位牌。后来除了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在民间的中元节习俗中,放河灯是最盛大的活动。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为其引路。   火供   火供:以燃烧供品的方式供养给本尊。火供的对象有世间的护法神、多闻天王、赞巴拉等等。所有的供品,如五谷杂粮、油、金银等等,都分别象征贪、瞋、痴、嫉妒、傲慢及不同的业力,藉由燃烧供品,他们都欢喜接受。   供养的对象:向诸佛、菩萨、本尊供养以及对护法及高灵力的天神做供养称为上供;供养诸有情众生和诸鬼魂及饿鬼道,同时特别供养那些我们对他欠了恶业的债主称为布施。   意义   盂兰盆节、火供虽为佛教仪式,但均强调普度众生、慈悲为怀的佛家仁爱之心,和中国传统慎终追远的思想不谋而合。从相关记载及传说中,深切体会其双重含意:一是阐扬怀念祖先的孝道,一是发扬推已及人,乐善好施的义举,在推崇“和谐社会”今天,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023-09-06 00:28:461

中元节和盂兰节有什么区别吗?

盂兰节和中元节没有区别。中元节,是道教名称,民间世俗称为七月半、七月十四(另一说七月十五)祭祖节,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节日习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灯、祀亡魂、焚纸锭、祭祀土地等。它的产生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祖灵崇拜以及相关时祭。七月乃吉祥月、孝亲月,七月半是民间初秋庆贺丰收、酬谢大地的节日,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稻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该节是追怀先人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尽孝。盂兰盆会的仪式1、首先是净坛绕经,即绕诵《盂兰盆经》。先由住持主持绕坛、诵经、洒净仪式,大众随行绕行,口诵《盂兰盆经》三遍;然后,大众依照早晚课诵时的位置跪下,随住持念祝词,祝愿一切冤亲同得超度;祝词完毕,大众起立,听维那念诵佛名,随磬声行跪拜礼。跪拜完毕后解散。2、第二项内容是上兰盆供。僧众重新入坛,礼佛三拜后,住持拈香,维那举“献供赞”,大众同唱。然后,再次反复读诵经文,并说明盆供的目的,表明自己的心迹,并不时伴行礼佛跪拜礼。最后念诵一段回向词,上兰盆供仪式结束。3、最后一项仪式是众僧受食。上供完毕,悦众将檀越(信徒)所布施之物集中在一起,不论是来客还是本寺僧人,一律平等分配。接受分配物后,集体念诵一段祝祷词,然后各自捧钵回寮。整个盂兰盆会仪式结束。
2023-09-06 00:28:531

中元节盂兰盆节简介

1、盂兰盆节,亦称“盂兰盆会”、“盂兰盆斋”、“盂兰盆供”;另称“中元节”,后称“鬼节”。佛教节日。2、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而举行。“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意思是“救倒悬”。《盂兰盆经》载,释迦弟子目连,看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受苦,如处倒悬,求佛救度。释迦要他在七月十五日即僧众安居终了之日,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可使母解脱。佛教徒据此神话兴起盂兰盆会。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七,中国自梁武帝时(502—549年在位)始设“盂兰盆斋”。节日期间,除施斋供僧外,寺院还举行诵经法会以及举办水陆道场、放焰口、放灯等宗教活动。
2023-09-06 00:29:281

盂兰节是哪一天

  盂兰盆节时间:农历7月14日或15日、13日,盂兰盆节的节期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也称盂兰盆会、中元节。需要注意,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七月半祭祖节归民间世俗。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斋孤、地官节等。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慎终追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2023-09-06 00:29:352

盂兰盆节是什么节日?

盂兰盆节,亦称“盂兰盆会”、“盂兰盆斋”、“盂兰盆供”;另称“中元节”,后称“鬼节”。佛教节日。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而举行。“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意思是“救倒悬”。《盂兰盆经》载,释迦弟子目连,看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受苦,如处倒悬,求佛救度。释迦要他在七月十五日即僧众安居终了之日,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可使母解脱。佛教徒据此神话兴起盂兰盆会。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七,中国自梁武帝时(502—549年在位)始设“盂兰盆斋”。节日期间,除施斋供僧外,寺院还举行诵经法会以及举办水陆道场、放焰口、放灯等宗教活动。
2023-09-06 00:30:052

盂兰盆节是几月几日

盂兰盆节,节期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也称盂兰盆会、中元节。需要注意,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七月半祭祖节归民间世俗。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斋孤、地官节等。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
2023-09-06 00:30:111

盂兰节是什么节日?

盂兰节即盂兰盆节,俗称鬼节。盂兰盆节节期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也称盂兰盆会、中元节。需要注意,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七月半祭祖节归民间世俗。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慎终追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盂兰盆节的习俗1、烧包“七月半”(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节期,分别有十三日、十四日、十五日)。送祖时,纸钱冥财烧得很多,以便“祖先享用”。同时,在写有享用人姓名的纸封中装入钱纸,祭祀时焚烧,称“烧包”。年内过世者烧新包,多大操大办,过世一年以上者烧老包。2、接老客邵阳人于农历七月十二前后“接老客”,于农历七月十五晚焚化纸包、烧香拜祖,曰“送老客”。纸包内包有寸厚纸钱,纸包正面书祖上名讳,包好后须在背面书‘封"字。十五当晚,焚烧封包越多,火势越大,表示家族越发兴旺。
2023-09-06 00:30:216

盂兰盆节是几月几日?

盂兰盆节是佛教的节日,在佛教的梵文中,“盂兰”是梵文的译音,意思是解救在地狱里受苦的鬼魂。盂兰盆节设在每年的七月十五,也就是我们每年中元节。大家都知道,每年的七月十五是我国一个传统的节日,在道教中,把阴历年划分为三个部分,七月十五正好处在一年的中间,因此也就叫中元节,正月十五就叫上元节,十月十五就叫下元节。孟兰盆节的传说盂兰盆节是在我国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的节日。关于盂兰盆节的来历有一个民间传说,据说有个佛陀弟子叫目连的人梦见自己已经去世的母亲沦为恶鬼中的一员,他非常心疼,就去给母亲送一些食物,但是,他的母亲只要一吃,食物就在嘴里化成火,吃不到肚子里。目连无奈又着急,就去问佛陀怎么办,佛陀让他在七月十五那天设盆供养及斋僧,聚合了各个大德威神的力量,让母亲脱离了恶鬼的苦海。盂兰盆节很多人不了解,盂兰盆节是什么节日?孟兰盆节是一个佛教的节日,又称佛欢喜日,在这一天,所有的佛教徒们都会举行“盂兰盆法会”,在法会中供奉佛僧,进行大布施,可以让家人脱离苦海,免除一切烦恼,幸福安康,度六道之苦。这个节日表明了希望人们供养众僧,多做好事,用来免除先人深重的罪孽,摆脱苦海,让家人幸福安康快乐的寓意。盂兰盆节和中元节的区别盂兰盆节和中元节虽然是在同一天,人们也一直以为中元节就是盂兰盆节,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节日。盂兰盆节是佛教的节日,而中元节则是道教的节日,又叫鬼节,是祭祀祖先的日子。不过,不管是什么节,都有着祭奠祖先的共同文化元素在里面,两者日渐融合在了一起。
2023-09-06 00:30:461

盂兰节是什么节日 盂兰盆节是哪个国家的节日

  盂兰节是什么节日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盂兰盆会”,也称“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盂兰”,倒悬的意思,倒悬形容苦厄之状,盆是指盛供品的器皿。佛教认为供此具可解救已逝去父母、亡亲的倒悬之苦。盂兰盆即“解倒悬”之意。   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慎终追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   盂兰盆节是哪个国家的节日   盂兰盆节是印度的节日。   盂兰盆节起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出自《大藏经》(由印度传入的佛理)。   即农历七月十五日(有些地方是七月十四日),在民间称为中元节、鬼节或七月半、麻谷节,是祭祀祖先、祭拜孤魂野鬼的日子。   主要是佛教延伸下来的一个节日,根据世界各地的不同演化转变了。在日本的影响比较大。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为“盂兰盆节”,也称“中元节”有些地方又州俗称"鬼节","施孤"。本是印度一种佛教仪式。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追先悼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   据“盂兰盆经”的解释,说是目连尊者为了拯救陷入饿鬼道的母亲,按照佛教的教义,在7月15日(阴历),供奉各种食品为供品,以这个法式救出了母亲。 这个活动在很古以前在印度和中国盛行,在日本则从飞鸟时代开始进行。后来传播得很广泛。家家都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成为祭奠祖先的日本特有的活动。现在是在阳历的8月13日前后迎接祖先的灵魂,和活人一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灵魂送回阴间。京都的“大文字烧”就是这个活动的顶峰吧。   盂兰盆节的节物风俗   七月十五,道家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界。   在中国最初举行盂兰盆会的是梁武帝大同四年。他在同泰寺举办“盂兰盆斋”,此后此仪遂在民间普遍流传。唐代,每年皇家以音乐、仪仗送盆到各官寺,献供种种杂物,民间施主也到各寺献供。唐太宗大历元年,在宫中内道场祈建孟兰盆会,设高祖以下七圣位。树建巨幡,书帝名号。自太庙迎入内道场,梵乐悠扬,旌幢蔽日。百官于光顶门外迎拜导从。此后历年如此。据《大宋僧史略》说,唐时盂兰盆极为奢丽,往往饰之金翠。日本园仁《入唐求法巡礼行纪》卷四说,当时长安诸寺七月十五日作花蜡、花瓶、假花果树等,备竞奇妙,常例皆于殿前,广陈供养,倾城巡寺随喜,甚为壮观。   到了宋代,便不是以盆供僧,为先亡得度,而是以盆施鬼了。印卖《尊胜咒》、《目连经》,又以竹竿锓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搭衣服、冥钱其上,焚之。拘肆乐人自过七夕便演《目连救母》的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倍增(《东京梦华录》)。寺僧又于是日募施主钱米,为之荐亡。   七月十五日这天,民间家家祭祀祖先。在诸多祭品中,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七月十五又称瓜节。在民间的中元节俗中,放灯是最盛大的活动。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以纸糊成荷花型,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为其引路。有意思的是,上元节也用灯,但于陆地,中元节则在水中。   盂兰盆节在日本的流传   庙会在中国还在举办,但民间的盂兰盆活动已荡然无存,中国人已经不知盂兰盆为何物。如果谈及盂兰盆节,国人的第一反应是日本的节日。实际上这是很大的误解。盂兰盆节是华夏的节日,日本盂兰盆节只不过是孑遗而已。 盂兰盆节在飞鸟时代传入日本,已成为日本仅次于元旦的盛大节日。盂兰盆节在日本又称"魂祭"、"灯笼节"、"佛教万灵会"等,原是追祭祖先、祈祷冥福的日子,现已是家庭团圆、合村欢乐的节日。每到盂兰盆节时,日本各企业均放假7-15天,人们赶回故乡团聚。节日期间家家都设魂龛、点燃迎魂火和送魂火,祭奠祖先。一般在阳历的8月13日前后迎接祖先的灵魂,和活人一起生活4天,16日以送魂火的方式把祖先的灵魂送回阴间。京都的“大文字烧”就是这个活动的顶峰。另一种欢送的形式是盂兰盆舞,夏夜,在太鼓声中,男女老少穿着浴衣起舞,已成为日本著名的观光活动。
2023-09-06 00:31:151

盂兰盆节是哪国的节日,中国有没有

中国、印度等国家都有。农历七月十五是佛教的孟兰盆节,据说最早出自印度的佛教徒,我国从梁代起仿照实行,后来更传至海外日本及东南亚等地。中国的农历七月十五,道家例行设醮为地官庆贺诞辰,同时信众也出资设斋为祖先求冥福,请地官赦免罪过,早升天界。佛教地区根据《佛说盂兰盆经》举行超度历代宗亲佛教仪式,称为盂兰盆法会、盂兰盆斋、盂兰盆供等,以供佛斋僧,提倡孝道。民间信仰相信,祖先会在农历七月返家探望子孙,故在农历七月底之前有祭祖的传统,有的亲自到坟地烧钱化纸,有的则在家以装有金银纸元宝的包裹当主位,用三碗水饺或其他果品为祭,上香行礼后将包裹在门外焚化。另外,农历七月十五夜放河灯和点莲花灯是中元节超度亡人的重要习俗。
2023-09-06 00:31:242

盂兰盆节是什么意思

盂兰盆的解释(1).[梵uIIambana]意译为救倒悬。旧传 目连 从佛言,于农历七月十五日置百味五果,供养三宝,以解救其亡母于饿鬼道中所受倒悬之苦。见 《盂兰盆经》 。 南朝 梁 以降,成为民间超度先人的节日。是日延僧尼结盂兰盆会,诵经施食。后亦演为仅具 祭祀 仪式而不延僧尼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 家训 ·终制》 :“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及七月半盂兰盆,望於汝也。”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 卷十三:“盂兰盆正言乌蓝婆挐,此译云倒悬。案西国法,至於众僧自恣之日,盛设佛具,奉施佛僧,以救先亡倒悬之苦……旧云盂兰盆是贮食之器,此言讹也。” (2).指农历七月十五日 用于 超度亡人的供器。 《旧唐书·王缙传》 :“ 代宗 七月望日於内道场造盂兰盆,饰以金翠,所费百万。”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中元节》 :“又以竹竿斫成三脚,高三五尺,上织灯窝之状,谓之盂兰盆,挂搭衣服冥钱,在上焚之。”亦省称“ 盂兰 ”。 唐 杨炯 《盂兰盆赋》 :“陈法供,饰盂兰,壮神功之妙物,何 造化 之多端!” (3).旧俗用作占测气候的竹器。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 卷七:“故都残暑,不过七月中旬。俗以望日具素馔享先,织竹作盆盎状,贮纸钱,承以一竹焚之。视盆倒所向,以占气候;谓向北则冬寒,向南则冬温,向 东西 则寒温得中,谓之盂兰盆,盖俚俗老媪辈之言也。又每云:‘盂兰盆倒则寒来矣。"” 词语分解 盂的解释 盂 ú 〔盂兰盆会〕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佛教徒为超度祖先亡灵所举行的仪式。 一种盛液体的 器皿 :水盂。痰盂。漱口盂儿。 部首 :皿; 兰盆的解释 .梵语俗语的音译省语。即盂兰盆会。佛教徒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为追祭亡灵而举行的一种仪式。 唐 韩鄂 《岁华纪丽三·中元》:“孟秋之望, 中气 之辰;道门寳盖,献在中元;释氏兰盆,盛于此日。” 清 龚自珍
2023-09-06 00:31:421

盂兰节是什么节日?

盂兰节,节期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也称盂兰盆会、中元节。需要注意,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七月半祭祖节归民间世俗。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斋孤、地官节等。印度佛教仪式中佛教徒为了追荐祖先举行“盂兰盆会”,佛经中《盂兰盆经》以修孝顺励佛弟子的旨意,合乎中国慎终追远的俗信,于是益加普及。中国从梁代开始照此仿行,相沿成中元节。不过后来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等活动。扩展资料:节日仪式:首先是净坛绕经,即绕诵《盂兰盆经》。先由住持主持绕坛、诵经、洒净仪式,大众随行绕行,口诵《盂兰盆经》三遍;然后,大众依照早晚课诵时的位置跪下,随住持念祝词,祝愿一切冤亲同得超度;祝词完毕,大众起立,听维那念诵佛名,随磬声行跪拜礼。跪拜完毕后解散。第二项内容是上兰盆供。僧众重新入坛,礼佛三拜后,住持拈香,维那举“献供赞”,大众同唱。然后,再次反复读诵经文,并说明盆供的目的,表明自己的心迹,并不时伴行礼佛跪拜礼。最后念诵一段回向词,上兰盆供仪式结束。最后一项仪式是众僧受食。上供完毕,悦众将檀越(信徒)所布施之物集中在一起,不论是来客还是本寺僧人,一律平等分配。接受分配物后,集体念诵一段祝祷词,然后各自捧钵回寮。整个盂兰盆会仪式结束。
2023-09-06 00:31:502

盂兰盆怎么读 盂兰盆节如何读

1、盂兰盆节的读音是:yú lán pén jié。 2、盂兰盆节,节期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的节日,也称盂兰盆会、中元节。需要注意,一定意义上,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七月半祭祖节归民间世俗。有些地方俗称该节日为鬼节、施孤、斋孤、地官节等。 3、在佛教,七月十五日称为“盂兰盆节”。“七月十五日”,也是“中元节”(一定意义上讲,中元节归属道教,盂兰盆节归属佛教,七月半祭祖节归民间世俗),俗称“七月半”(华南地区为七月十四,有些地方为七月十三)。 4、依照佛家的说法,农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在中国,月十五日除了传说西汉时创立的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之外,并不是一个重要日子。每个月十五日都重要,是佛教传入中国后才有的现象。
2023-09-06 00:32:071

盂兰盆节是啥节日

1、每逢夏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为追荐祖先而举行。“盂兰盆”,梵文Ullambana的音译,意思是“救倒悬”。2、《盂兰盆经》载,释迦弟子目连,看到死去的母亲在地狱受苦,如处倒悬,求佛救度。释迦要他在七月十五日即僧众安居终了之日,备百味饮食,供养十方僧众,可使母解脱。佛教徒据此神话兴起盂兰盆会。据《佛祖统纪》卷三十七,中国自梁武帝时(502—549年在位)始设“盂兰盆斋”。节日期间,除施斋供僧外,寺院还举行诵经法会以及举办水陆道场、放焰口、放灯等宗教活动。
2023-09-06 00:32: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