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线宝宝说害怕
-
(一)图表基本知识
A、K线图
K线图--又名蜡烛图,是将每天股价变动绘成K线图,借此分析股价的变动与变动的形态、股价变动
前因后果,以及在长时间里出现的股价波峰、波谷及其形态的一种技术分析方法。
K线由实体和影线构成。
开盘价与收盘价间的间距,称为"实体",
阳线-收盘价高于开盘价以红色实体表示
阴线-收盘价低于开盘价以绿色实体表示
若收盘价等于开盘价时,用一横线表示。
如果当天的最高价高于实体的最高价,就从最高价点拉一条细垂线与"实体"结合,成为"上影线";
当天的最低价低于"实体"的最低价,也以细垂线表示其间价差,称为"下影线"。
K线图的种类繁多,其具体类型、图形、含义还请参阅有关股票、期货市场技术分析的专业书籍。
总之,k线图分析的最大优势在于各种反转形态中,能较敏感地发现股价的转变。若能结合其他分析方法对其加以补充,将更能使投资者把握时机,以获得最大的收益。
B、竹线图
众所周知,竹线图在期货交易中使用最广。下图是一张标准的竹线图。竹线图是以一条竖直的线段表示每一天的价格变化。线段的顶端代表当天的最高价格,底端代表当天的最低价格,而每根竖直线段上向右伸出的小横线标志着当日的收市价位。一部分技术分析师也开始采纳开盘价,把它标在线段的左侧
C、收盘线
图10-3以单线图的形式重画了上面的竹线图。在单线图上,我们只要逐日选择当日的某一个价格所在的点, 然后简单地连线即可。根据所选择的价格,可以分别作出开盘价线、最高价线、最低价线和收盘价线。因为收盘价格往往被认为是每个交易日最重要的价格,所以不少图表师觉得收盘价线能更有效地展示价格变化
(二)趋势分析指标
A、均线组合
在技术分析中,趋势的概念非常重要。简单地说,趋势就是市场何去何从的方向。价格的变动基本上可以分为三种趋势:上升趋势、下降趋势及横向延伸(即所谓的盘整趋势)。而趋势指标是指适用于较大的行情(上升或下降趋势)中的技术指标。
■ 移动平均线定义:"平均"是指最近n天收市价格的算术平均线;"移动"是指我们在计算中,始终采用最近n天的价格数据。因此,被平均的数组(最近n天的收市价格)随着新的交易日的更迭,逐日向前推移。在我们计算移动平均值时,通常采用最近n天的收市价格。我们把新的收市价格逐日地加入数组,而往前倒数的第n+1个收市价则被剔去。然后,再把新的总和除以n,就得到了新的一天的平均值(n天平均值)。
C:某日收盘价 N:移动平均周期
■ 均线分类:
以计算的时间长短而言,移动平均线可分为短期、中期、长期移动平均线。一般来说,短期平均线指周期在10日以下(包括十日);中期指出2周以上至几个月之间;长期是指数月至一年的移动平均线,我们可以通过参数设置对话框来设置不同的移动周期;以计算的资料来分,有开盘价移动平均线、收盘价移动平均线、最高价移动平均线和最低价移动平均线;根据平均计算的方式分为简单移动平均线、线性加权移动平均线和指数加权移动平均线。期货分析者最常用的是以收盘价计算的简单移动平均线。我们的讨论也主要集中于这种方法。
■均线用法:
有些期货交易商只采用一条移动平均线来产生趋势信号.
在日线图上,我们把移动平均值伴随着每天的价格图线,逐日点出。当收市价格升高到移动平均值之上后,就产生了买入信号。当收市价低于移动平均值后,就出现了卖出的信号。有些分析者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信号,还希望看到移动平均线本身也朝穿越的方向变化。
我们也可以采用两条移动平均线来产生趋势信号,较长期者用来识别趋势,较短期者用来选择时机。正是两条平均线及价格三者的相互作用,才共同产生了趋势信号。
■ 双移动平均线法有两种具体的用法:
1. 第一种称为"双线相交法"。就是说,当短期平均线向上穿越长期平均线时,构成买入信号。例如:两条平均线分别为5天和20天的移动平均线,或者是10天和40天的移动平均线。
在前一种情况下,当5天平均线向上穿越20天平均线后,构成买入信号;而当5天平均线向下穿越20天平均线后,形成卖出信号。在本例中,系统是连续工作的,即它始终在市,要么处于多头状态,要么处于空头状态。在后一种情况中,当10天平均线向上穿越40天均线时,则为下降趋势信号。同采用单移动平均线法相比,采用双移动平均线法在时间上滞后于市场更多一些,但由此也减少了拉锯现象。
2. 第二种使用双移动平均线的方法是,把它们中间看作某种中性区。那么,仅当收市价格同时向上越过了两条平均线之后,才构成买入信号。然后,如果价格再跌回中性区,则上述信号被取消。同样,仅当收市价格同时向下穿越了两条平均线之后,才构成卖出信号。然后,如果价格在涨回两条平均线之间的中性区,我们就平仓了结上述空头头寸。只要价格维持于中性区内,我们就袖手静观。依此方法设计的系统,也有一些其他系统所不及的长处。
既然两条移动平均线似乎比一条更好,那么,如果把三条平均线相组合,是否能胜过两条平均线的组合呢?基于这样的设想,就有了三重交叉方法。最常用的三重交叉法系统,要数4-9-18天移动平均线的组合。在商品行业,5天、10天和20天移动平均线是使用得最广泛的几种,
4-9-18天系统其实只是它的一种变化。在使用中,当短期的移动平均线从下往上穿过中期和长期移动平均线时, 就构成了买入信号,而中期移动平均线也上穿长期移动平均线时买入信号得到确认;反之,当短期的移动平均线从上往下穿过中期和长期移动平均线时,就构成了卖出信号,而中期移动平均线也下穿长期移动平均线时卖出信号得到确认。
经过实践表明,通过简单移动平均线得到的交易信号比线性加权移动平均线和指数加权移动平均线得到的信号更准确;而利用两条移动平均线进行交易比利用一条或三条移动平均线得到的信号进行交易获利更高。
B、停损指标[SAR]
■ 停损点转向操作系统又称抛物线转向指数,是利用抛物线方式,随时调整停转点位置以观察买卖点的技术分析工具,
■ 计算方法:
1. 先选定一段时期价格趋势为涨势或跌势。
2. 这一段时期若为涨势,则选此期间的最低价为第一天的SAR值;若为跌势,则选最高价为第一天的SAR值。
3. 以后各天的SAR值计算公式
第T日停损点 第T-1日停损点 EP:极点值(涨为最高价,跌为最低价)
4. 加速因子的取值。上涨行情中,第一次计算SAR时取为0.02,以后计算SAR,若当日行情价格有创新高价加0.02,若无新高价, 为前一天数值,最大不能超过0.2。下跌行情同理。
5. 看涨期间,计算出某日的SAR比当日或前一日的最低价高,则以当日或前一日的最低价为某日的SAR;若是看跌期间,某日的SAR比当日或前一日的最高价低,则以当日或前一日最高价为SAR值。
■ 分析原则:
1. 价位为由上向下跌破SAR线时为卖出信号,由下向上突破SAR线时为买进信号。
2. 当SAR线在价位上方时,价位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下跌而未曾回升至停损点表示后市看淡,此时,投资者可继续做空头。
3. 当SAR线在价位下方时,价位在一段时间内连续上升而未曾回落至停损点表示后市看好,此时,投资者可保持做多头。
C、布林通道[BOLL]
■ 布林通道--是在基本的技术图表之上绘制的一种指标,
其上线和下线之间的区域通常是价位变动的区域,所以我们可以认为,上线代表当前的阻力线,而下线代表当前的支撑线。
D、瀑布线
瀑布线是欧美国家九十年代初,广泛应用于金融分析领域中的判断价格 运行趋势的主要分析方法,因此线由汇 聚向下发散时呈瀑布状而得名。
文华财经分析系统中的瀑布线,是由六条经过非线性处理的均线所组成,它分别代表着不同时间周期的价格成本状况,是把握价格运动趋势的好方法。瀑布线与普通均线系统相比较,具有反应的速度快,给出的买卖点明确的特点,并能过滤掉盘中主力震仓洗盘,可直观有效地把握住价格的运动趋势;是目前判断价格运行趋势颇为有效的均线系统。
■ 调用的方法:按"TAB"键,切换到技术分析窗口,然后按键盘"+"键(在键盘的最右面)切换,即可变动主图指标。再按几下,回到均线系统。
■ 巧用瀑布线的要点如下:
1. 瀑布线的顺势操作
(1)买点:瀑布线在低价区由粘合汇聚开始向上发散,是明确的买入信号,且如有成交量的配合,则准确率更高,它告诉投资人股价将有一段时间的涨升和一定幅度的涨升;
(2)卖点:瀑布线在高价区由粘合汇聚开始向下发散,是明确的卖出信号,该信号的确立无需成交量的配合,此时投资人不但不能买入,而且要坚决卖出;
(3)瀑布线所发出的买点比卖点更具准确可靠性,也更具实战价值。
2. 瀑布线的逆势操作
当瀑布线极度发散时,可根据基本面,结合乖离率指标做相应的滚动操作。
3. 瀑布线的分析周期选择
做长线一般要用周的瀑布线来分析,做中线波段行情,通常以日 K线所对应的瀑布线系统为主,而分时瀑布线系统则是短线进出的好工具。
4. 巧用瀑布线十六字诀: "瀑布线上考虑买入,瀑布线下坚决卖出。"
5. 适用范围:
瀑布线适用于有趋势行情,在趋势明朗的上涨或下跌趋势中,能给出明确的买卖点和持仓信号,是把握波段行情的利器,但它不适用于盘整行情的操作。
E、宝塔线
宝塔线是一种不常用的技术图表
其画法如下,以备投资者参考:
1. 以收盘价的涨跌作比较,若价格为上涨行情,则画为虚体的棒线;若价格为下跌行情,则画为实体的棒线。
2. 若原先为涨升虚体线,但次日下跌,但价格尚未跌破虚体线的低点时,仍以虚体表示,而不画实体线。
3. 若原先为下跌实体线,但次日上涨,但价格尚未涨过实体的高点,仍以实体表示。
4. 若原先为虚体线,但次日下跌,并且价格跌破虚体线的低点时,把昨日虚体线再画一次,在它的下面画实体线, 一直画到收盘价。
5. 若原来为实体线,但次日上涨,并且价格涨破昨日的最高点时,把昨日的实体线再画一次,在它的上面画虚体线,一直画到收盘价。
6. 以上所提到的高点和低点,都是指今日或昨日的收盘价。
- 阳光下的日耳曼尼亚
-
去百度文库搜索一下看看,资料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