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陶小凡
-
什么是基因选择性表达?
在个体发育的的不同时期,生物体不同部位的细胞表达的基因是不同的,合成的蛋白质也不一样,从而形成的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在生物个体发育过程中,基因如何选择性表达?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指在细胞分化中,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有选择表达的现象,其结果是形成了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的细胞。由于细胞分化发生于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以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生命过程各阶段都在体现。不仅如此,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单细胞原核、真核生物生长发育中,甚至病毒的生命活动中都明显表现,这充分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普遍性。同时,在某些外界因素和生物内部因素影响下,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还会出现特殊性。下面以具体事例分析说明。
1.1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普遍性
在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中,受精卵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产生的细胞大多数不再分裂,细胞中特定的基因通过转录翻译合成蛋白质,表现出特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形成不同的细胞和组织。如动物和人的红细胞和心肌细胞都来自同一胚层,后来分化出的红细胞合成出血红蛋白,而心肌细胞则能够合成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即使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样存在。如在细胞分裂间期、分裂期,仅仅是部分基因在表达,合成了特定的蛋白质、酶用于分裂过程,绝大部分基因没有表达。
在多细胞生物的生命历程中,成熟和衰老阶段同样有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成熟期,参与细胞分裂的基因基本不表达,用于物质转化的相关蛋白质等的基因在表达,合成相应的蛋白质、酶等。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形成后,细胞中用于合成葡萄糖转化为乳酸的酶的基因进行了表达,故它们无氧呼吸时产物是乳酸,有利于减少物质能量浪费,还降低了对细胞的伤害程度。再如:人和动物的第二特征的表现,是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而在衰老过程中,用于正常代谢的酶合成受到抑制或数量减少,加速了衰老的程度,也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程序性死亡的理论假说也认为死亡的细胞是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实现的。
作为单细胞生物,产生新个体常常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细胞分裂中的仍有部分基因在表达。新细胞(或新个体)生长发育中过程中,特定的基因在不同阶段表达,细胞完成相应的生理活动适应了特定的环境。如通过实验比较双小核草履虫单独培养和与大草履虫混合培养发现其细胞内的基因表达有显著不同:混合培养时产生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远远超过单独培养的情况,增强了其竞争力。再如细菌在环境条件适应时,基因选择性表达保证正常的生长繁殖与生存,一旦环境恶化,细菌体内特定的基因进行表达,使其形态结构改变,出现荚膜、芽孢等特殊结构助其度过危机。而非细胞结构的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基因表达也有选择性,使其衣壳有不同的形态或使其表现出不同的抗原性(或致病性)。如禽流感病毒中基因表达不同的蛋白质类物质,致病性相差较大。对人和鸟类都有致病作用的是H5N1,其他类型致病作用小得多。原因是前者基因选择性表达出了一种被称为“细胞因子”的蛋白质迅速进入被感染的肺部组织,进而免疫系统过度反应造成死亡。
1.2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特殊性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特殊性。如:在外界环境因素(如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影响下,生物体内原癌基因由抑制状态转变为激活状态,能够进行正常表达导致出现癌症,而正常生物体内的原癌基因就不能表达。再如微生物体内酶合成的调节,也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常见的大肠杆菌在用葡萄糖和乳糖作碳源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开始,大肠杆菌只能利用葡萄糖而不能利用乳糖,只有当葡萄糖消耗完毕后,大肠杆菌细胞内控制合成分解乳糖的半乳糖苷酶的基因才开始表达。有了半乳糖苷酶,才能利用乳糖作碳源。这种调节既保证了代谢的需要,又避免了细胞内物质能量的浪费,增强了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此外,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特殊性还表现在兼性营养型的食虫植物和红螺菌体内。如当土壤中缺乏氮元素,食虫植物通过捕食昆虫获取营养,此时植物体内某些基因进行表达,产生酶分解利用昆虫的营养物质,保证自身营养需要。又如红螺菌在没有光照有有机物的条件下,它又可以利用有机物进行生长,同样有特定基因在这特定条件下表达。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特殊性不仅表现在基因是否能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表达,还体现在表达量的方面。如在高等动物体内激素分泌量的反馈调节,水平衡调节中抗利尿激素分泌量的变化,血糖平衡调节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量的高低等方面,都要通过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来实现。
由此可知,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很复杂的,其影响因素既有外因,又有内因。现在人们已经可通过改变外界条件使生物体的有利的基因表达,抑制有害的基因的表达,为人类自身造福。如通过特定的 化疗方法使癌基因处于抑制状态,从而治疗癌症。那么,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内部机制是什么呢?2006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两名科学家安德鲁u2022法尔和克雷格u2022梅洛作出了科学的解释。他们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发现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体内存在RNA干扰机制。RNA干扰现象普遍存在于动植物体和人体中,这对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管理,参与对病毒感染的防护,控制活跃基因,激活抑制基因都具有重要意义。
- 豆豆staR
-
如果你是高中生的话,能问出这个问题非常好。你已经接近了现在科研的前沿之一了。
我可能是没有看懂你的表述,抑或你们老师本身也说的不对。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件非常复杂的事情,机理远不止一种两种。转录前调控,转录后调控,翻译前调控,翻译后调控都存在,而且每种都不止一种机制。在大学分子生物学里,这是一整章的内容。
简言之,前调控就是,调控分子或蛋白与dna或mrna结合,升高或降低转录/翻译效率,甚至开始或提前终止转录/翻译过程,从而达到控制最终产物蛋白的目的。而后调控主要是目的mrna或蛋白的化学修饰或结合,使得这些分子更容易降解。前调控的典型比如lacz系统,后调控的典型比如microrna系统。
至于你说的终止密码子后面的rna,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生物体内正常的mrna跟高中书本上的不同,不是所有碱基都是密码子。在头上和末尾都有非翻译区(utr)。大部分调控蛋白的结合位点都在utr上,没有utr,这个mrna可能根本无法正常翻译。而且,已经有许多科学研究表明,utr上的位点突变是引起癌症的重要原因。
===
我不太清楚要你能理解到多么细节的程度,先说这么多吧。如果有问题欢迎追问。
- 黑桃花
-
生物体中每一个细胞的细胞核中都有该生物的全套遗传基因,如人的细胞核中都有46条染色体,肌肉细胞中有表达肝功能的基因,但是肌肉细胞中能将一部分基因翻译成蛋白质,这样受精卵才能分化成整个人
- 左迁
-
教材中的定义是:基因重组是指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组DNA分子发生的突然的可遗传的变异。从分子水平上看,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一定的条件下基因可以从原来的存在形式突然改变成另一种新的存在形式,就是在一个位点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新基因,代替了原有基因,这个基因叫做突变基因。于是后代的表现中也就突然地出现...
概念:染色体数目或者结构发生改变
一、染色体结构变异
1.
缺失(染色体上某一区段及其带有的基因一起丢失,从而引起变异)
2.
重复(染色体上增加了相同的某个区段而引起变异)
3.
倒位(某染色体的内部区段发生180°的倒转,而使该区段的原来基因顺序发生颠倒)
4.
易位(一条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从而引起变异)
二、染色体数量变异
1.
整倍性变异(以一定染色体数为一套的染色体组呈整倍增减的变异)
2.
非整倍性变异(生物体的2n染色体数增或减一个以至几个染色体或染色体臂的现象)
生物体在个体发育的不同时期、不同部位,通过基因水平、转录水平等的调控,表达基因组中不同的部分,其结果是完成细胞分化和个体发育。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指在细胞分化中,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有选择表达的现象,其结果是形成了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同的细胞。
由于细胞分化发生于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以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生命过程各阶段都在体现。不仅如此,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在单细胞原核、真核生物生长发育中,甚至病毒的生命活动中都明显表现,这充分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普遍性。
应该不包括这三个,你可以问问你的老师,这些我都记得不清楚,抱歉。
- ardim
-
基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选择性表达,就是说不同的细胞表达不同的基因,相同的细胞在不同的时间内也可能表达不同的基因。
- bikbok
-
所有的细胞都有全能性
每个细胞都含有该生物的全套基因
植物组织离体培养后
经过脱分化再分化
就可以从一小片组织变成一个完整的植株
而动物克隆
之所以不用卵细胞核而是用体细胞核
也是为了证明所有细胞都有全能性
在动物克隆中要用去核的卵母细胞加上体细胞的核
因为
卵细胞质中有细胞发育成个体所需要的营养
还有控制细胞核基因程序性表达的基因
也就是你问的“表达全套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