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图谱 / 问答 / 问答详情

乳糖操纵子的作用是什么?

2023-06-29 07:13:51
TAG: 乳糖
共3条回复
左迁

当加入Lac后,Ecoli的lac+ 细胞很快大量合成以上两种酶。进一步用32P标记mRNA作杂交实验(用λlac中的取得的DNA,与加入乳糖后不同时间内产生的32P-mRNA进行分子杂交)结果表明加入的乳糖能激发lac的mRNA的合成。

lac mRNA极不稳定,其半衰期仅有3分钟,这个特点随着诱导很快的恢复。当诱导物一除去转录立即停止,在很短的时间内所有的lac mRNA即被降解掉,细胞内的含量恢复到基础水平。

发展

细菌对环境的改变必需作出迅速的反应。营养供给随时都可能发生变化,反复反常。要能得以幸存必需具有可以变换不同代谢底物的能力。单细胞真核生物也同样生活在不断变化环境中;而更为复杂的多细胞生物都具有一套恒定的代谢途径,而无需对外部环境作出反应。

在细菌中是很需要灵活性,也需要很经济,因为细菌遇到合适的环境就大量消耗营养对其本身也是不利的。在缺乏底物时就不必要合成大量相关的酶类,因此细菌产生了一种调节机制,即在缺乏底物时就阻断酶的合成途径,但同时又作好了准备,一旦有底物存在就立即合成这些酶。

LuckySXyd

作用是使得一组与乳糖代谢相关的基因受到同步的调控。1961年雅各布(F.Jacob)和莫诺德(J.Monod)根据对该系统的研究而提出了著名的操纵子学说。在大肠杆菌的乳糖系统操纵子中,β-半乳糖苷酶,半乳糖苷渗透酶。

半乳糖苷转酰酶的结构基因以LacZ(z), Lac Y(y),Lac A(a)的顺序分别排列在质粒上,在z的上游有操纵序列Lac O(o),更前面有启动子Lac P(p),这就是操纵子(乳糖操纵子)的结构模式。编码乳糖操纵系统中阻遏物的调节基因Lac I(i)位于和p上游的邻近位置。

结构

细菌相关功能的结构基因常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基因簇。它们编码同一个代谢途径中的不同的酶。一个基因簇受到同一的调控,一开俱开,一闭俱闭。也就是说它们形成了一个被调控的单位,其它的相关功能的基因也包括在这个调控单位中,例如编码透过酶的基因,虽它的产物不直接参与催化代谢,但它可以使小分子底物转运到细胞中。

乳糖分解代谢相关的三个基因,lacZ、Y、A就是很典型的是上述基因簇。它们的产物可催化乳糖的分解,产生葡萄糖和半乳糖。它们具有顺式作用调节元件和与之对应的反式作用调节因子。三个结构基因图的功能是:

lacZ编码β-半乳糖苷酶(β-galactosidase),此酶由500kd的四聚体构成,它可以切断乳糖的半乳糖苷键,而产生半乳糖和葡萄糖

阿里阿涅德

感知细胞内乳糖水平,根据细胞内乳糖的水平来调控β半乳糖苷酶的表达。

乳糖操纵子有以下几个部分:(1)调节基因:调节分泌阻遏物。(2)启动子:启动基因的转录和翻译。(3)操纵基因:与乳糖的结合部位。(4)半乳糖苷酶基因Z、Y、A。

在无乳糖时,调节基因表达阻遏蛋白,结合在位于启动子后的操作基因上,阻止转录的进行,半乳糖苷酶基因不转录。当乳糖存在时,乳糖与阻遏蛋白结合,使得阻遏蛋白不能与操作基因结合,半乳糖苷酶基因转录。

应用:

(1)用于鉴定目的基因是否插入载体。

载体上含有改造过的乳糖操纵子。该乳糖操纵子仅保留半乳糖苷酶基因N端,且在半乳糖苷酶的基因中插入多克隆位点。该载体的宿主为仅能表达半乳糖苷酶C端多肽的大肠杆菌。半乳糖苷酶C端多肽或N端多肽单独存在时,无活性;两者共存时,可发挥半乳糖苷酶活性,可将X-gal分解成蓝色产物。

将载体转入培养于含X-gal的培养基的大肠杆菌中,用IPTG(乳糖类似物)诱导,如果菌落变成蓝色,则说明目的基因未插入;菌落呈白色,则说明目的基因插入。

(2)用于特异性表达目的基因。在目的基因前加乳糖操纵子,则当细胞内无乳糖时,该基因不表达;往培养基中加入乳糖或IPTG后,基因表达。

相关推荐

反式作用元件是什么?

反式作用元件:指和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可扩散性蛋白,包括基础因子、上游因子、诱导因子、真核生物中没有操纵子,调节基因中调控序列有许多能结合动中调控蛋白的元件叫顺式作用无件,它们往往与结构基因保持一定的距离。在分子遗传学领域,相对同一染色体或DNA分子而言为“顺式”(cis);对不同染色体或DNA分子而言为“反式”(trans)。顺式作用元件是转录调节因子的结合位点,包括启动子、增强子和沉默子。真核基因启动子是原核启动序列的同义语。反式作用因子的作用:反式作用因子是通过直接结合或间接作用于DNA、RNA等核酸分子,对基因表达发挥不同调节作用(激活或抑制)的各类蛋白质因子。它们与特异的靶基因的顺式元件结合起作用,反式作用因子有两个重要的功能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活化结构域,它们是其发挥转录调控功能的必需结构,此外还包含有连接区。反式作用因子可被诱导合成, 其活性也受多种因素的调节。 顺式作用元件顺式作用元件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顺式作用元件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起作用。
2023-06-28 19:34:281

什么是顺式作用和反式作用

顺式作用元件指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够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反式作用元件指能够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
2023-06-28 19:34:452

反式作用因子

反式作用因子是转录模板上游基因编码的一类蛋白调节因子,包括激活因子和阻遏因子等,它们与顺式作用元件中的上游激活序列特异性结合,对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分别起促进和阻遏作用。分类:①通用转录因子。普遍存在的转录因子,具有识别启动子元件功能的基本转录因子。②组织特异性转录因子:与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有很大关系,能识别增强子或沉默子的转录调节因子。③诱导性反式作用因子:活性能被特异的诱导因子所诱导,不需要通过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就参与转录调控的共调解因子。扩展资料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factor)通过以下不同的途经发挥调控作用:蛋白质和DNA相互作用;蛋白质和配基结合;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的修饰。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因子,它们与特异的靶基因的顺式元件结合起作用。编码反式作用因子的基因与被反式作用因子调控的靶序列(基因)不在同一染色体上。反式作用因子有两个重要的功能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活化结构域,它们是其发挥转录调控功能的必需结构。反式作用因子可被诱导合成,其活性也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同一类序列特异性的反式作用因子由多基因家族所编码。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式作用因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顺式作用元件
2023-06-28 19:34:541

什么是顺式作用元件什么是反式作用元件

顺式作用元件本质上说是一段DNA序列,存在基因序列的上游或者是下游,来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而反式作用因子实际上是一些可以调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蛋白质通过与顺式作用元件发生作用来调控基因表达。反式作用因子则对不同核酸链上的基因表达起到调控作用的蛋白,编码该蛋白的基因与其识别结合作用的核酸链不是同一链。多细胞有机体在生长、分化和发育过程中需要整合不同组织的、发育的、环境的信号调节基因表达,转录起始的调节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顺式作用元件是转录调节因子的结合位点,包括启动子、增强子和沉默子。真核基因启动子是原核启动序列的同义语。真核启动子是指RNA聚合酶及转录起始点周围的一组转录控制组件,每个启动子包括至少一个转录起始点以及一个以上的功能组件,转录调节因子即通过这些机能组件对转录起始发挥作用。在这些调节组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就是TATA盒子,它的共有序列是TATAAA。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顺式作用元件
2023-06-28 19:35:061

反式作用因子的DNA结合结构域有哪些类型?试写出各类型的结构特征。

【答案】:(1)反式作用因子是真核细胞中基因表达的特异性转录调控因子,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结合DNA调控序列,参与基因转录调控的蛋白质因子。它们一般是ONA结合蛋白,具有两大类结构域:一类为DNA识别结构域,另一类为转录活化域。(2)DNA识别结合域具有共同的结构模式:①螺旋-转折-螺旋(helix turn helix,HTH):主要是两个α-螺旋区和将其隔开的β转角。其中的一个被称为识别螺旋区,带有数个直接与DNA序列相识别的氨基酸。②锌指(zinc finger):长约30个氨基酸,其中4个氨基酸(2个Cys,2个His)与一个Zinc原子相结合。③碱性-亮氨酸拉链(basic leucine zipper,bZlP):亲脂性的α-螺旋,包含有许多集中在螺旋一边的疏水氨基酸,两条多肽链以此形成二聚体。每隔6个残基出现一个亮氨酸。④碱性-螺旋-环-螺旋(helix loop helix,bHLH):两个亲脂性α-螺旋,两个螺旋之间由环状结构相连,DNA结合功能是由一个较短的富碱性氨基酸区所决定的。⑤同源域(Homeodomain):来自控制躯体发育的基因,长约60个氨基酸,其中的DNA结合区与helix-turn-helix相似,主要与DNA大沟相结合。[考点]DNA结合结构域的类型及结构特征。反式作用因子能够选择性调控某种或某些基因转录表达,它们一般具有几个不同的功能区域,最重要的是:(1)DNA结合结构域,它是识别、结合DNA的区域,直接结合于TATA盒,增强予和沉默子的蛋白因子都具有DNA结合结构域。(2)活化结构域(活化域),此区域是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部位。DNA识别或结合结构域包括:螺旋-转折-螺旋、锌指结构、碱性亮氨酸拉链、螺旋-环-螺旋以及同源域;一个反式作用因子上可含一个以上的转录活化域,活化结构域的结构特点因转录因子而异,分3种类型:酸性α-螺旋结构域、富含Gin结构域、富含Pro的结构域。
2023-06-28 19:35:341

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

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介绍如下:答案:(1)顺式作用元件:顺式作用元件是同一DNA分子中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特异DNA序列。按功能特性,真核基因顺式作用元件分为启动子、增强子及沉默子。反式作用因子:以反式作用影响转录的因子可统称为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s, TF)。RNA聚合酶是一种反式作用于转录的蛋白因子。在真核细胞中RNA聚合酶通常不能单独发挥转录作用,而需要与其他转录因子共同协作。与RNA聚合酶Ⅰ、Ⅱ、Ⅲ相应的转录因子分别称为TFⅠ、TFⅡ、TFⅢ,对TFⅡ研究最多。(2)反式因子的结构特点:①螺旋-转角-螺旋:是最早发现于原核生物中的一个关键因子,该结构域长约20个aa,主要是两个α-螺旋区和将其隔开的β转角。其中的一个被称为识别螺旋区,因为它常常带有数个直接与DNA序列相识别的氨基酸。②锌指:长约30个aa,其中4个氨基酸(Cys或2个Cys,两个His)与一个Zinc原子相结合。与Zinc结合后锌指结构较稳定。③同源域:最早来自控制躯体发育的基因,长约60个氨基酸,其中的DNA结合区与 helix-turn-helix motif相似,人们把该DNA序列称为homeobox。主要与DNA大沟相结合。④亮氨酸拉链:是亲脂性(amphipathic)的α螺旋,包含有许多集中在螺旋一边的疏水氨基酸,两条多肽链以此形成二聚体。每隔6个残基出现一个亮氨酸。由赖氨酸(Lys)和精氨酸(Arg)组成DNA结合区。⑤碱性螺旋-环-螺旋(basic helix-loop-helix)该调控区长约50个aa残基,同时具有DNA结合和形成蛋白质二聚体的功能,其主要特点是可形成两个亲脂性α-螺旋,两个螺旋之间由环状结构相连,其DNA结合功能是由一个较短的富碱性氨基酸区所决定的。
2023-06-28 19:35:411

反式作用因子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注解 1 拼音 fǎn shì zuò yòng yīn zǐ 2 英文参考 transacting factor 3 注解 反式作用因子是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因子, 它们与特异的靶基因的顺式元件结合起作用。编码反式作用因子的基因与被反式作用因子调控的靶序列(基因)不在同一染色体上。反式作用因子有两个重要的功能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活化结构域,它们是其发挥转录调控功能的必需结构。反式作用因子可被诱导合成, 其活性也受多种因素的调节。 同一类序列特异性的反式作用因子由多基因家族所编码, 它们具有特定的蛋白质结构(如上述的锌指结构、堿性亮氨酸拉链、螺旋环螺旋基元等)和蛋白质结构上的同源性, 因而构成反式作用因子家族, 如类固醇激素受体家族、AP1家族等。
2023-06-28 19:35:551

什么是顺式作用和反式作用

顺式作用元件指的是在同一条核苷酸链上起调控基因作用的核酸序列,常不编码蛋白质合成。通常包括以下三种类型:增强子(enhancer),静默子(silencer),和绝缘子(insulator).这些元件在真核生物中基因表达调控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该中调控相当与原核生物中时序调控方式。反式作用因子则指的是对不同核酸链上的基因表达起到调控作用的蛋白,编码该蛋白的基因与其识别结合作用的核酸链不是同一链。 所以,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中的“顺”和“反”是不能够单独解释的,它是一个整体概念。
2023-06-28 19:36:041

反式作用因子的作用特点和规律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木瓜鸡蛋反式作用因子的作用特点和规律 (1)一种反式因子能与一种以上的顺式元件结合:真核生物的转录因子不像原核生物的调控蛋白与顺式调控元件的结合有高度的专一性,有些反式因子可以和同源性很小的顺式元件结合。 (2)一种顺式元件能和一种以上的反式因子结合:与CAAT框结合的反式因子有好几类,如CTF类反式因子、CAAT结合蛋白(CP)类反式因子等。多种反式因子识别同一顺式元件,能加强这些反式因子单独或协同调节基因表达的精确性和灵活性。 (3)有些反式因子以二聚体或多聚体与顺式元件作用:反式因子二聚体形成的机制已在前文提及,二聚体以不同因子形成的异二聚体为主。 (4)有些反式因子的活性通过化学修饰来调节:有些反式因子激活基因转录的活性,是在修饰(磷酸化、乙酰化等)后才具有的。 (5)有些反式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其发挥功能是必需的:在RNA聚合酶Ⅱ发挥转录作用时,几种转录因子如TF—ⅡA、TF—ⅡB、TF—ⅡD、TF—ⅡE的相互作用是必需的。几种反式因子和RNA聚合酶Ⅱ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顺序,形成具有活性的转录起始复合物。真核基因转录调控 真核细胞的3种RNA聚合酶(1、Ⅱ和Ⅲ)中,只有RNA聚合酶Ⅱ能转录生成mRNA,以下主要讨论 4 在个体生长全过程,某种基因产物在个体按不同组织空间顺序出现,这就是基因表达的空间特异性,又称细胞特异性或组织特异性。
2023-06-28 19:36:111

反式作用因子的确切定义是

【答案】:B反式作用因子或称反式作用蛋白属真核基因调节蛋白(又称转录调节 因子)。是由它的编码基因表达后,通过与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识别、结合反式激活另一基 因的转录的。即反式作用因子是调控另一基因转录的某一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故应选B。
2023-06-28 19:36:291

真核生物的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各包括哪些

顺式作用元件指的是在同一条核苷酸链上起调控基因作用的核酸序列,常不编码蛋白质合成。反式作用因子则对不同核酸链上的基因表达起到调控作用的蛋白,编码该蛋白的基因与其识别结合作用的核酸链不是同一链。多细胞有机体在生长、分化和发育过程中需要整合不同组织的、发育的、环境的信号调节基因表达,转录起始的调节是其中的重要一环。顺式作用(cisacting)元件同一DNA分子中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特异DNA序列,即具有特殊功能的转录因子DNA结合位点和其他调控基序(motif)。增强子增强子的特点:(1)增强子可提高同一条DNA链上基因转录效率,可以远距离作用,通常距离l~4kb,个别情况下离开所调控的基因30kb仍能发挥作用,而且在基因的上游或下游都能起作用。(2)增强子作用与其序列的正反方向无关,将增强子方向倒置依然能起作用。而将启动子倒置就不能起作用,可见增强子与启动子是很不相同的。(3)增强子要有启动子才能发挥作用,没有启动子存在,增强子不能表现其活性。但增强子对启动子没有严格的专一性,同一增强子可以影响不同类型启动子的转录。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顺式作用元件
2023-06-28 19:36:372

遗传学中反式作用元件的概念是什么? 遗传学

反式作用因子:指和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可扩散性蛋白,包括基础因子,上游因子,诱导因子.真核生物中没有操纵子,调节基因中调控序列有许多能结合动中调控蛋白的元件叫顺式作用元件,它们往往与结构基因保持一定的距离.
2023-06-28 19:36:491

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在基因调控中起怎样的作用

顺式作用元件指同一DNA分子中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特异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等。 反式作用因子指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多为转录因子。
2023-06-28 19:36:561

属于反式作用因子的是

【答案】:B反式作用因子:由某一基因表达产生的蛋白质因子,通过与另一基因的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调节其表达。转录调节因子分为基本转录因子和特异转录因子。(1)基本转录因子是RNA聚合酶结合启动子所必需的一组蛋白因子,决定三种RNA转录的类别(2)特异转录因子为个别基因转录所必需,决定该基因的时间,空间特异性表达转录激活因子:如增强子结合蛋白(EBP)转录抑制因子:如沉默子结合蛋白
2023-06-28 19:37:021

反式作用因子是指:()

反式作用因子是指:() A.具有酶活性的调节蛋白B.具有激活作用的调节蛋白C.具有抑制作用的调节蛋白D.对另一基因具有激活作用的调节蛋白E.对某一基因具有作用的调节蛋白正确答案:E
2023-06-28 19:37:091

怎么分析顺式作用元件,反式因子

顺式作用元件直接用ChIp on Chip来做,简单的很所谓顺式作用因子,是指必须和目的基因位于同一DNA分子上才能发挥调控作用的的原件,因此通常他们是指一些核酸序列(启动子,增强子,miRNA的作用靶序列等等),而反式作用因子的定义这是当它和被调节基因不位于同一DNA分子上时也能发挥调控作用(当然,在同一DNA分子上时也能发挥作用),它们通常是DNA编码的蛋白或者核酸(转录因子,miRNA等等)。假如我没记错的话,反式作用和顺式作用的定义最开始是在原核生物中建立起来的,可能是研究乳糖操纵子时引入的概率(不确定),而原核生物是没有组蛋白的,因此chip-on-chip似乎不是研究顺势和反式作用的必需条件。从定义上可以看出来,鉴定顺式和反正的作用首要的是要确定该元件发挥作用是否需要和目标基因在同一分子上。所有你首先该做的是把你怀疑的顺式或者反式作用原件克隆在同一个质粒(A组)上或者分别克隆在两个单独的质粒上(B组),假如是顺式作用的,仅在A中能看到调节作用,是反式作用的,在A和B中都能看到调节作用。在确定是顺式还是反式作用以后,在根据该元件的性质来研究所谓模式。
2023-06-28 19:37:181

反式作用因子是什么?

反式作用因子是转录模板上游基因编码的一类蛋白调节因子,包括激活因子和阻遏因子等,它们与顺式作用元件中的上游激活序列特异性结合,对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分别起促进和阻遏作用。
2023-06-28 19:37:381

顺式作用原件和反式作用因子是指对真核生物而言的么?弱化子为什么不算顺式作用原件?

是的,只有真核生物才叫顺式作用原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在原核中叫操纵子。你说的弱化子是不是衰减子??衰减子是原核生物才有的。真核基因中有负调控元件(由于翻译的问题,我直接说英文):silencer,dehancer.原核基因中的负调控有:阻遏蛋白,和衰减子作用(attenuation)
2023-06-28 19:37:471

顺式作用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在基因调控中作用?

顺式作用元件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包括启动子,增强子等,它本身不编码任何产物,只是提供一个作用位点,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结合才起作用。而反式作用因子就是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蛋白质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结合起作用,有两个功能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活化结构域。
2023-06-28 19:37:561

真核生物反式作用因子转录活化域具备什么样的特征性结构

转录因子(反式作用元件)中文名称:转录因子英文名称:transcriptionfactor;TF定义1:能够结合在某基因上游特异核苷酸序列上的蛋白质,活化后从胞质转位至胞核,通过识别和结合基因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和调控基因表达。所属学科:免疫学(一级学科);免疫系统(immunesystem)(二级学科);免疫分子(三级学科)定义2:直接结合或间接作用于基因启动子、形成具有RNA聚合酶活性的动态转录复合体的蛋白质因子。有通用转录因子、序列特异性转录因子、辅助转录因子等。所属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基因表达与调控(二级学科)定义3:直接结合或间接作用于基因启动子、形成具有RNA聚合酶活性的动态转录复合体的蛋白质因子。有通用转录因子、序列特异性转录因子、辅助转录因子等。与RNA聚合酶Ⅰ、Ⅱ、Ⅲ相对应的有三类转录因子:TFⅠ、TFⅡ、TFⅢ。所属学科:细胞生物学(一级学科);细胞遗传(二级学科)定义4:能识别启动子、增强子或特定序列而调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所属学科:遗传学(一级学科);分子遗传学(二级学科)
2023-06-28 19:38:031

分子生物学(生物)

3题::①真核生物5‘端有帽子结构大部分成熟没mRNA还同时具有3"多聚A尾巴,原核一般没有;②原核的没mRNA可以编码几个多肽真核只能编码一个。③原核生物以AUG作为起始密码有时以GUG,UUG作为起始密码,真核几乎永远以AUG作为起始密码。④原核生物mRNA半衰期短,真核长。⑤原核生物以多顺反子的形式存在,真核以单顺反子形式存在。1题: 顺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异DNA序列。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反应元件等。 反式作用因子:是指真核细胞内含有的大量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结合顺式作用元件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 真核生物转录水平的调控机制?答:真核生物在转录水平的调控主要是通过反式作用因子、顺式作用元件和RNA聚合酶的相互作用来完成的,主要是反式作用因子结合顺式作用元件后影响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过程。1、 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真核生物RNA聚合酶识别的是由通用转录因子与DNA形成的蛋白质-DNA复合物,只有当一个或多个转录因子结合到DNA上,形成有功能的启动子,才能被RNA聚合酶所识别并结合。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过程为:TFⅡD结合TATA盒;RNA聚合酶识别并结合TFⅡD-DNA复合物形成一个闭合的复合物;其他转录因子与RNA聚合酶结合形成一个开放复合物。在这个过程中,反式作用因子的作用是:促进或抑制TFⅡD与TATA盒结合;促进或抑制RNA聚合酶与TFⅡD-DNA复合物的结合;促进或抑制转录起始复合物的形成。2、 反式作用因子:一般具有三个功能域(DNA识别结合域、转录活性域和结合其他蛋白结合域);能识别并结合上游调控区中的顺式作用元件;对基因的表达有正性或负性调控作用。3、 转录起始的调控:⑴反式作用因子的活性调节:①表达式调节——反式作用因子合成出来就具有活性;②共价修饰——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糖基化;③配体结合——许多激素受体是反式作用因子;④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与蛋白质复合物的解离与形成。⑵反式作用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的结合:反式作用因子被激活后,即可识别并结合上游启动子元件和增强子中的保守性序列,对基因转录起调节作用 同学2题实在是不晓得,呵呵
2023-06-28 19:38:132

基因通过控制什么来控制生物性状

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性状;2、基因通过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控制蛋白质结构进而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基因表达的主要过程是基因的转录和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翻译。基因调控主要发生在3个水平上,即:DNA修饰水平、RNA转录的调控、和mRNA翻译过程的控制;微生物通过基因调控可以改变代谢方式以适应环境的变化,这类基因调控一般是短暂的和可逆的;多细胞生物的基因调控是细胞分化、形态发生和个体发育的基础,这类调控一般是长期的,而且往往是不可逆的。基因调控的研究有广泛的生物学意义,是发生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的重要研究领域。扩展资料基因分类1、结构基因基因中编码RNA或蛋白质的碱基序列。(1)原核生物结构基因:连续的,RNA合成不需要剪接加工;(2)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外显子(编码序列)和内含子(非编码序列)两部分组成。2、非结构基因结构基因两侧的一段不编码的DNA片段(即侧翼序列),参与基因表达调控。(1)顺式作用元件:能影响基因表达,但不编码RNA和蛋白质的DNA序列;其中包括:启动子: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结合和启动转录的DNA序列。有方向性,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上游启动子元件:TATA盒上游的一些特定DNA序列,反式作用因子可与这些元件结合,调控基因的转录效率。反应元件:与被激活的信息分子受体结合,并能调控基因表达的特异DNA序列。增强子:与反式作用因子结合,增强转录活性,在基因任意位置都有效,无方向性。沉默子:基因表达负调控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结合,抑制转录活性。Poly(A)加尾信号:结构基因末端保守的AAUAAA顺序及下游GT或T富含区,被多聚腺苷酸化特异因子识别,在mRNA 3′端加约200个A。(2)反式作用因子:能识别和结合特定的顺式作用元件,并影响基因转录的一类蛋白质或RNA。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因
2023-06-28 19:38:236

反式脂肪酸的成分和作用及微害

植物油加氢可将顺式不饱和脂肪酸转变成室温下更稳定的固态反式脂肪酸。作用是可以生产人造黄油,也可以增加产品货架期和稳定食品风味。危害有降低记忆力、容易发胖、易引发冠心病、容易形成血栓、影响生长发育等。
2023-06-28 19:38:483

转录因子是什么?其与DNA结合的功能域(motif)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基因转录有正调控和负调控之分.如细菌基因的负调控机制是当一种阻遏蛋白(repressor protein)结合在受调控的基因上时,基因不表达;而从靶基因上去除阻遏蛋白后,RNA聚合酶识别受调控基因的启动子,使基因得以表达,这是正调控.这种阻遏蛋白是反式作用因子.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是起正调控作用的反式作用因子.转录因子是转录起始过程中RNA聚合酶所需的辅助因子.真核生物基因在无转录因子时处于不表达状态,RNA聚合酶自身无法启动基因转录,只有当转录因子(蛋白质)结合在其识别的DNA序列上后,基因才开始表达. 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transcription factor binding site,TFBS)是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表达时,与mRNA结合的区域.按照常识,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TF)的结合位点一般应该分布在基因的前端,但是,新的研究发现,人21和22号染色体上,只有22%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布在蛋白编码基因的5"端. 这篇文章的试验方法是,通过高密度的寡核苷酸芯片,反映出人21和22号染色体的几乎所有的非重复序列,通过这种芯片,检测三种转录因子,Sp1、 cMyc、和p53的结合位点.结果表明,每种转录因子都有大量的TFBS与之结合.然而,只有22%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分布在蛋白编码基因的5"端,36%的TFBS分布在蛋白编码基因的中部或3"端,并且这36%的TFBS常常和基因组中的非蛋白编码RNA分布在一起.这暗示,在人的基因组中,不仅包含蛋白编码基因,也包含数量相当的非编码基因(noncoding genes),他们都受常见的转录因子所调控. 转录因子 基因转录有正调控和负调控之分.如细菌基因的负调控机制是当一种阻遏蛋白(repressor protein)结合在受调控的基因上时,基因不表达;而从靶基因上去除阻遏蛋白后,RNA聚合酶识别受调控基因的启动子,使基因得以表达,这是正调控.这种阻遏蛋白是反式作用因子.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是起正调控作用的反式作用因子.转录因子是转录起始过程中RNA聚合酶所需的辅助因子.真核生物基因在无转录因子时处于不表达状态,RNA聚合酶自身无法启动基因转录,只有当转录因子(蛋白质)结合在其识别的DNA序列上后,基因才开始表达. 真核生物在转录时往往需要多种蛋白质因子的协助.一种蛋白质是不是转录机构的一部分往往是通过体外系统看它是否是转录起始所必须的.一般可将这些转录所需的蛋白质分为三大类: (1)RNA聚合酶的亚基,它们是转录必须的,但并不对某一启动子有特异性. (2)某些转录因子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形成起始复合物,但不组成游离聚合酶的成分.这些因子可能是所有启动子起始转录所必须的.但亦可能仅是譬如说转录终止所必须的.但是,在这一类因子中,要严格区分开哪些是RNA聚合酶的亚基,哪些仅是辅助因子,是很困难的. (3)某些转录因子仅与其靶启动子中的特异顺序结合.如果这些顺序存在于启动子中,则这些顺序因子是一般转录机构的一部分.如果这些顺序仅存在于某些种类的启动子中,则识别这些顺序的因子也只是在这些特异启动子上起始转录必须的. 黑腹果蝇的RNA聚合酶需要至少两个转录因子方能在体外起始转录.其中一个是B因子,它与含TATA盒的部位结合.人的因子TFⅡD亦和类似的部位结合.同样,CTF(CAAT结合因子)则与腺病毒的主要晚期启动子中与CAAT盒同源的部位相结合.结合在上游区的另一个转录因子是USF(亦称MLTF),则可以识别腺病毒晚期启动子中靠近-55的顺序.转录因子Sp1则能和GC盒相结合.在SC40启动子中有多个GC盒,位于-70到-110之间.它们均能和Sp1相结合.然而含有GC盒的不同的DNA顺序与Sp1的亲和力却各不相同.可见GC盒两侧的顺序对Sp1-GC盒的结合究竟如何能影响转录.有时候需要几个转录因子才能起始转录.例如胞苷激酶的启动子需要Sp1与GC盒结合和CTF与CAAT盒结合;腺病毒晚期启动子需要TFⅡD与TATA盒结合和USF与其邻近部位相结合.以上所述的因子是一般转录都需要的,似乎并没有什么调节功能.另一些转录因子则可以调控一组特殊基因的转录.热休克基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真核生物的热休克基因在转录起始点的上游15bp处有一个共同顺序.HSTF因子仅在热休克细胞中有活性.它与包括热休克共同顺序在内的一段DNA相结合,所以这个因子的激活可以引起约包括20个基因的一组基因起始转录.在这里,转录因子和RNA聚合酶Ⅱ之间关系很类似细菌的σ因子与核心酶之间的关系.
2023-06-28 19:38:541

什么是luciferase报告基因系统?

  Luciferase报告基因系统是以荧光素(luciferin)为底物来检测萤火虫荧光素酶(fireflyluciferase)活性的一种报告系统。荧光素酶可以催化luciferin氧化成oxyluciferin,在luciferin氧化的过程中,会发出生物荧光(bioluminescence)。然后可以通过荧光测定仪也称化学发光仪(luminometer)或液闪测定仪测定luciferin氧化过程中释放的生物荧光。荧光素和荧光素酶这一生物发光体系,可以极其灵敏、高效地检测基因的表达。是检测转录因子与目的基因启动子区DNA相互作用的一种检测方法。  转录因子是一种具有特殊结构、行使调控基因表达功能的蛋白质分子,也称为反式作用因子。某些转录因子仅与其靶启动子中的特异序列结合,这些特异性的序列被称为顺式作用元件,转录因子的DNA结合域和顺式作用元件实现共价结合,从而对基因的表达起抑制或增强的作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luciferase assay)是检测这类转录因子和其靶启动子中的特异顺序结合的重要手段。  其原理简述如下:  (1)构建一个将靶启动子的特定片段插入到荧光素酶表达序列前方的报告基因质粒,如pGL3-basic等。  (2) 将要检测的转录因子表达质粒与报告基因质粒共转染293细胞或其它相关的细胞系。如果此转录因子能够激活靶启动子,则荧光素酶基因就会表达,荧光素酶的表达量与转录因子的作用强度成正比。  (3) 加入特定的荧光素酶底物,荧光素酶与底物反应,产生荧光,通过检测荧光的强度可以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从而判断转录因子是否能与此靶启动子片段有作用。
2023-06-28 19:39:001

生物化学相关名词解释

肽键:蛋白质中前一氨基酸的α-羧基与后一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形成的酰胺键。肽键平面:肽键中的C-N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不能旋转,因此,肽键中的C、O、N、H四个原子处于一个平面上,称为肽键平面。 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是指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在多肽链中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 亚基:在蛋白质分子的四级结构中,每一个具有三级结构的多肽链单位,称为亚基。 蛋白质的等电点:在某-pH溶液中,蛋白质分子可游离成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的兼性离子,即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等于零,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蛋白质变性: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学活性的丧失的现象。 协同效应: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另一亚基与配体结合的能力。(正、负)如血红素与氧结合后,铁原子就能进入卟啉环的小孔中,继而引起肽链位置的变动。 变构效应:蛋白质分子因与某种小分子物质(效应剂)相互作用而致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其活性的现象。 分子伴侣:分子伴侣是细胞中一类保守蛋白质,可识别肽链的非天然构象,促进各功能域和整体蛋白质的正确折叠。细胞至少有两种分子伴侣家族——热休克蛋白和伴侣素。 DN*的复性作用:变性的DN*在适当的条件下,两条彼此分开的多核苷酸链又可重新通过氢键连接,形成原来的双螺旋结构,并恢复其原有的理化性质,此即DN*的复性。 杂交:两条不同来源的单链DN*,或一条单链DN*,一条RN*,只要它们有大部分互补的碱基顺序,也可以复性,形成一个杂合双链,此过程称杂交。 增色效应:DN*变性时,*260值随着增高,这种现象叫增色效应。 解链温度:在DN*热变性时,通常将DN*变性50%时的温度叫解链温度用Tm表示。 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的较松,用透析等方法易于与酶分开。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的比较牢固,不易与酶蛋白脱离。 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在酶分子表面的一定区域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直接参与了将作用物转变为产物的反应过程,这个区域叫酶的活性中心。酶的必需基团:指与酶活性 有关的化学基团,必需基团可以位于活性中心内,也可以位于酶的活性中心外。 同工酶:指催化的化学反应相同,而酶蛋白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及免疫学性质不同的一组酶。 可逆性抑制作用:酶蛋白与抑制剂以非共价键方式结合,使酶活力降低或丧失,但可用透析、超滤等方法将抑制剂除去,酶活力得以恢复。不可逆性抑制作用:酶与抑制以共价键相结合,用透析、超滤等方法不能除去抑制剂,故酶活力难以恢复。 酶:是一类由活细胞合成的,对其特异底物起高效催化作用的蛋白质和核糖核酸。血糖:血液中的葡萄糖即为血糖。 糖酵解:糖酵解是指糖原或葡萄糖在缺氧条件下,分解为乳酸和产生少量能量的过程,反应在胞液中进行。 糖原分解:糖原分解是指由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的过程。 乳酸循环:乳酸循环又叫Cori循环。肌肉糖酵解产生乳酸入血,再至肝合成肝糖原,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入血至肌肉,再酵解成乳酸,此反应循环进行,叫乳酸循环。 糖异生:糖异生是指由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和糖原和过程。 三羧酸循环:是由草酰乙酸与乙酰Co*缩合成含三个羧基的柠檬酸开始的一系列反应的循环过程 脂蛋白与载脂蛋白 脂蛋白:是脂类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由血浆中的脂类与载脂蛋白结合形成。 载脂蛋白:指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 脂肪动员:脂库中的储存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水解为脂肪酸和甘油,以供其他组织利用,此过程称为脂肪动员。 酮体:酮体包括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是脂肪酸在肝脏氧化分解的特有产物。酮症:脂肪酸在肝脏可分解并生成酮体,但肝细胞中缺乏利用酮体的酶,只能将酮体经血循环运至肝外组织利用。在糖尿病等病理情况下,体内大量动用脂肪,酮体的生成量超过肝外组织利用量时,可引起酮症。此时血中酮体升高,并可出现酮尿。 必需脂肪酸:是指体内需要而又不能合成的少数不饱和脂肪酸,目前认为必需脂肪酸有三种,即亚油酸,亚麻酸及花生四烯酸。 脂肪酸β-氧化:脂肪酸的氧化是从β-碳原子脱氢氧化开始的,故称β-氧化。 血脂:血浆中的脂类化合物统称为血脂,包括甘油三酯,胆固醇及其酯,磷脂及自由的脂肪酸。 类脂:是一类物理性质与脂肪相似的物质,主要有磷脂、糖脂、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等。 呼吸链:由递氢体和递电子体按一定排列顺序组成的链锁反应体系,它与细胞摄取氧有关,所以叫呼吸链。 氧化磷酸化:代谢物脱氢经呼吸链传给氧化合成水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使*DP磷酸化为*TP的反应过程。 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成H2O、CO2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即为生物氧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指代谢物因脱氢或脱水等,使分子内能量重新分布,形成高能磷酸键(或高能硫酯键)转给*DP(或GDP),而生成*TP(或GTP)的反应称底物水平磷酸化。 P/O比值:每消耗1克原子氧所消耗无机磷的克原子数。通过P/O比值测定可推测出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 高能化合物:化合物水解时释放的能量大于21KJ/mol,此类化合物称为高能化合物。氧化脱氨基作用:氨基酸在氨基酸氧化酶的作用下,脱去氨基,生成氨和α-酮酸的过程。 转氨基作用:在转氨酶的催化下,α-氨基酸的氨基与α-酮酸的酮基互换,生成相应的α-氨基酸和α-酮酸的过程。 联合脱氨基作用:由两种(以上)酶的联合催化作用使氨基酸的α-氨基脱下,并产生游离氨的过程。 一碳单位:某些氨基酸在分解代谢过程中生成的含有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 氨基酸代谢库:食物蛋白质经消化而被吸收的氨基酸(外源性氨基酸)与体内合成及组织蛋白质降解产生的氨基酸(内源性氨基酸)混在一起,分布于体内各处,参与代谢,称为氨基酸代谢库。 鸟氨酸循环:指氨与CO2通过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生成尿素的过程。 γ-谷氨酰基循环:指通过谷胱甘肽的代谢作用将氨基酸吸收和转运的过程。为在动物细胞中与氨基酸的吸收有关的肽转移、变化的循环。 丙氨酸-葡萄糖循环:肌肉中的氨基酸将氨基转给丙酮酸生成丙氨酸,后者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肝脏再脱氨基,生成的丙酮酸经糖异生转变为葡萄糖后再经血液循环转运至肌肉重新分解产生丙酮酸,这一循环过程就称为丙氨酸-葡萄糖循环。 腐败作用:在消化过程中,有一小部分蛋白质不被消化,还有一小部分消化产物不被 吸收,肠道细菌对这两部分所起的分解作用称为腐败作用。 核苷酸的从头合成途径:利用一些小分子物质为原料,经过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核苷酸的过程。 核苷酸的补救合成途径:利用体内游离的碱基或核苷,经过比较简单的酶促反应合成核苷酸的过程。 酶的变构调节:某些物质能与酶的非催化部位结合导致酶分子变构从而改变其活性。 酶的化学修饰调节:酶肽链上的某些基团在另一种酶催化下发生化学变化,从而改变酶的活性。 限速酶:指整条代谢途径中催化反应速度最慢一步的酶,催化单向反应,它的活性改变不但影响代谢的总速度,还可改变代谢方向。 半保留复制:以单链DN*为模板,以4种dNTP为原料,在DDDP的催化下,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DN*的过程,合成的子代DN*双链中一条来自亲代DN*,一条重新合成。故称半保留,子代DN*和亲代DN*完全一样故称复制。 反转录作用:以RN*为模板,以4种dNTP为原料,在RDDP的催化下,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DN*的过程。 基因工程:用人工的方法在体外进行基因重组,然后使重组基因在适当的宿主细胞中得到表达。 冈崎片段:DN*复制时,随从链是断续复制的,这些不连续的DN*片段,称岗崎片段。 复制子:复制子是独立完成DN*复制的功能单位,习惯上把两个相邻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定为一个复制子,真核生物是多复制子的复制。 转录:以DN*的模板链为模板,以4种NTP为原料,在DN*指导的RN*聚合酶的催化下,按照碱基互补的原则,合成RN*的过程。 外显子,内含子:外显子和内启子,分别代表真核生物基因的编码和非编码序列。外显子,在断裂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上出现,并表达为成熟RN*的核酸序列。内含子,是隔断基因的线性表达而在剪接过程上被除去的核酸序列。 HnRN*:hnRN*是核内不均-RN*,是真核细胞mRN*的前体,需经加工改造后,才能成为成熟的mRN*。 模板链,编码链:DN*双链中按碱基配对规律能指引转录生成RN*的一股单链,称为 模板链,也称作有意义链或W*tson链。相对的另一股单链是编码链(codingstr*nd),也称为反义链或Crick链。 转录因子:反式作用因子中,直接或间接结合RN*聚合酶的,则称为转录因子。密码子:mRN*分子上,相邻的三个碱基组成碱基三联体,它对应于一个氨基酸,此碱基三联体称密码子。 操纵子:操纵子是DN*分子中一个转录基本单位,由信息区和控制区两部分组成,信息区由结构基因组成,含有编码数种蛋白质的遗传信息、控制区包括启动基因(RN*聚合酶结合部位)和操纵基因。(控制RN*聚合酶向结构基因移动)。 分子病:由于DN*分子上基因的遗传性缺陷,引起mRN*异常和蛋白质合成障碍,导致机体结构和功能异常所致的疾病。 顺反子:遗传学上将编码一个多肽的遗传单位称为顺反子。原核生物中数个结构基因常串联为一个转录单位,转录生成的mRN*可编码几种功能相关的蛋白质,为多顺反子。真核生物mRN*比原核生物种类更多,一个mRN*只编码一种蛋白质,为单顺反子mRN*。 基因表达(geneexpression):基因经过转录、翻译,产生具有特异生物学功能产物的过程。 基因组:一个细胞或病毒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或整套基因。 管家基因(housekeepinggene):某些基因在一个个体的几乎所有细胞中持续表达,通常被称为管家基因。 诱导与阻遏(induction*ndrepression):在特定的环境信号刺激下,相应的基因被激活,基因表达产物增加,这类基因称为可诱导基因,可诱导基因在特定环境中表达增加的过程称为诱导。基因对环境信号应答时被抑制,这类基因称为可阻遏基因,可阻遏基因表达产物下降的过程称为阻遏。 顺式作用元件(cis-*ctingelement):可影响自身基因表达活性的DN*序列,称为顺式作用元件,真核生物常见的元件有增强子、启动子和沉默子等。 反式作用因子(tr*ns-*ctingf*ctor):由某一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通过与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影响另一基因的转录,这种转录调节因子称为反式作用因子。 操纵子(operon):操纵子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一个完整单元,其中包括结构基因、调节基因、操纵序列和启动序列。 单顺反子(monocistron):真核细胞中一个基因转录一个mRN*分子,经翻译成一条多肽链,此基因转录产物即为单顺反子。
2023-06-28 19:39:191

顺式作用原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具体作用机理

它们与特异的靶基因的顺式元件结合起作用,反式作用因子有两个重要的功能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活化结构域,它们是其发挥转录调控功能的必需结构,此外
2023-06-28 19:39:251

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和终止子共同的结构特点?

启动子、操纵子和终止子就属于顺式作用元件(cis acting element)。调控基因可以在结构基因群附近、也可以远离结构基因,它是通过其基因产物调控蛋白来发挥作用的,因而调控基因不仅能对同一条DNA链上的结构基因起表达调控作用,而且能对不在一条DNA链上的结构基因起作用,在遗传学实验上称为反式作用(trans action),调控基因就属于反式作用元件(trans acting element),其编码产生的调控蛋白称为反式调控因子(trans acting factor)。
2023-06-28 19:39:321

乳糖操纵子

随便一本分子生物学书上都有……看书去吧,比我们回答的都要详细。你们老师的课件上也会有……
2023-06-28 19:39:521

反式作用因子

蛋白结合到特定序列DNA上可以关闭基因表达,这种调控方式是 转录前水平的调控(细分的话可以称作是基因修饰)。蛋白结合到特定序列DNA上有助于邻近基因的转录,称为 增强子结合蛋白基因转录所必须的、大约由100个核苷酸组成的、位于RNA转录起动位点前方的一段DNA序列称为 启动子
2023-06-28 19:40:012

基因的基因分类

结构基因基因中编码RNA或蛋白质的碱基序列。(1)原核生物结构基因:连续的,RNA合成不需要剪接加工;(2)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由外显子(编码序列)和内含子(非编码序列)两部分组成。非结构基因结构基因两侧的一段不编码的DNA片段(即侧翼序列),参与基因表达调控。(1)顺式作用元件:能影响基因表达,但不编码RNA和蛋白质的DNA序列;其中包括:启动子: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结合和启动转录的DNA序列。有方向性,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上游启动子元件:TATA盒上游的一些特定DNA序列,反式作用因子可与这些元件结合,调控基因的转录效率。反应元件:与被激活的信息分子受体结合,并能调控基因表达的特异DNA序列。增强子:与反式作用因子结合,增强转录活性,在基因任意位置都有效,无方向性。沉默子:基因表达负调控元件,与反式作用因子结合,抑制转录活性。Poly(A)加尾信号:结构基因末端保守的AATAAA顺序及下游GT或T富含区,被多聚腺苷酸化特异因子识别,在mRNA 3′端加约200个A。(2)反式作用因子:能识别和结合特定的顺式作用元件,并影响基因转录的一类蛋白质或RNA。
2023-06-28 19:40:101

反式作用因子的分类

①通用转录因子。普遍存在的转录因子,具有识别启动子原件功能的基本转录因子。 元件名称 共有序列 结合的蛋白因子名称 分子量 结合DNA长度 TATA box TATAAAA TBP 30,000 ~ 10bp GC box GGGCGG SP-1 105,000 ~ 20bp CAAT box GGCCAATCT CTF/NF1 60,000 ~ 22bp ②组织特异性转录因子:与基因表达的组织特异性有很大关系,能识别增强子或沉默子的转录调节因子。③诱导性反式作用因子:活性能被特异的诱导因子所诱导, 不需要通过DNA-蛋白质相互作用就参与转录调控的共调解因子。
2023-06-28 19:40:251

反式作用因子的确切定义是指

正确答案:C解析:RNA聚合酶Ⅱ启动转录时,需要一些转录因子,才能形成具有活性的转录复合体。能直接、间接辨认和结合转录上游区段DNA的蛋白质,统称为反式作用因子。即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各种蛋白质因子。答案选C。
2023-06-28 19:40:401

反式作用因子名词解释

是指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有时也称转录因子。大多数真核转录调节因子由某一基因表达后,可通过另一基因的特异的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从而激活另一基因的转录。这种调节蛋白称反式作用因子。详细请查看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N20nj-S-ZnBvJmjbS8U10lUfhtSBgRqUUOs8pctyLJWaGSBkwAUgOlZtzfZyHb2dkA2x-YN_Ph_vwKqVU5B5La
2023-06-28 19:40:502

什么是顺式作用和反式作用

顺式作用元件指的是在同一条核苷酸链上起调控基因作用的核酸序列,常不编码蛋白质合成。通常包括以下三种类型:增强子(enhancer),静默子(silencer),和绝缘子(insulator).这些元件在真核生物中基因表达调控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该中调控相当与原核生物中时序调控方式。反式作用因子则指的是对不同核酸链上的基因表达起到调控作用的蛋白,编码该蛋白的基因与其识别结合作用的核酸链不是同一链。 所以,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中的“顺”和“反”是不能够单独解释的,它是一个整体概念。参考资料里写的比较详细,你点进去看,由于篇幅较多,我在此不赘述了
2023-06-28 19:41:112

请问分子生物学的两个名词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中的顺式和反式是什么意思?

顺式作用元件本质上说是一段DNA序列,存在基因序列的上游或者是下游,来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而反式作用因子实际上是一些可以调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蛋白质通过与顺式作用元件发生作用来调控基因表达。顺式作用元件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element)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顺式作用元件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起作用。反式作用因子:指和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可扩散性蛋白,包括基础因子,上游因子,诱导因子。顺式作用元件件在分子遗传学领域,相对同一染色体或DNA分子而言为“顺式”(cis);对不同染色体或DNA分子而言为“反式”(trans)。
2023-06-28 19:41:202

顺式作用因子和反式作用元件的区别

顺式作用元件本质上说是一段DNA序列,存在基因序列的上游或者是下游,来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而反式作用因子实际上是一些可以调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蛋白质通过与顺式作用元件发生作用来调控基因表达。顺式作用元件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element)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顺式作用元件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起作用。反式作用因子:指和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可扩散性蛋白,包括基础因子,上游因子,诱导因子。顺式作用元件件在分子遗传学领域,相对同一染色体或DNA分子而言为“顺式”(cis);对不同染色体或DNA分子而言为“反式”(trans)。
2023-06-28 19:41:293

反式作用因子名词解释是什么?

反式作用因子是转录模板上游基因编码的一类蛋白调节因子,包括激活因子和阻遏因子等,它们与顺式作用元件中的上游激活序列特异性结合,对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分别起促进和阻遏作用。概述: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因子, 它们与特异的靶基因的顺式元件结合起作用。编码反式作用因子的基因与被反式作用因子调控的靶序列(基因)不在同一染色体上。反式作用因子有两个重要的功能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活化结构域,它们是其发挥转录调控功能的必需结构,此外还包含有连接区。反式作用因子可被诱导合成, 其活性也受多种因素的调节。结构:同一类序列特异性的反式作用因子由多基因家族所编码, 它们具有特定的蛋白质结构(如上述的锌指结构、碱性亮氨酸拉链、螺旋-环-螺旋基元等)和蛋白质结构上的同源性, 因而构成反式作用因子家族, 如类固醇激素受体家族、AP1家族等。
2023-06-28 19:41:362

遗传学中反式作用元件的概念是什么?

反式作用因子:指和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可扩散性蛋白,包括基础因子,上游因子,诱导因子。真核生物中没有操纵子,调节基因中调控序列有许多能结合动中调控蛋白的元件叫顺式作用元件,它们往往与结构基因保持一定的距离。
2023-06-28 19:41:582

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

顺式作用元件本质上说是一段DNA序列,存在基因序列的上游或者是下游,来对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而反式作用因子实际上是一些可以调控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蛋白质通过与顺式作用元件发生作用来调控基因表达。 顺式作用元件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element)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顺式作用元件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起作用。 反式作用因子:指和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可扩散性蛋白,包括基础因子,上游因子,诱导因子。 顺式作用元件件在分子遗传学领域,相对同一染色体或DNA分子而言为“顺式”(cis);对不同染色体或DNA分子而言为“反式”(trans)。
2023-06-28 19:42:041

顺式作用元件的与反式作用因子关系

顺式作用元件:真核生物中没有操纵子,调节基因中调控序列有许多能结合调控蛋白的元件叫顺式作用元件,它们往往与结构基因保持一定的距离。反式作用因子:指和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可扩散性蛋白,包括基础因子,上游因子,诱导因子。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是调控的最重要的途经,大多是通过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element)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起作用。启动子存在着很多顺式元件,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核心启动子成分,如TATA框;②上游启动子成分,如CAAT框,GC框,ATF结合位点;③远上游元件:如增强子,沉默子等;④特殊启动子成分:如淋巴细胞中的Oct(octamer)和κB。这些元件都为不同的转录因子及蛋白质识别和结合来调节转录。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factor)通过以下不同的途经发挥调控作用:蛋白质和DNA相互作用;蛋白质和配基结合;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的修饰。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因子,它们与特异的靶基因的顺式元件结合起作用。编码反式作用因子的基因与被反式作用因子调控的靶序列(基因)不在同一染色体上。反式作用因子有两个重要的功能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活化结构域,它们是其发挥转录调控功能的必需结构。反式作用因子可被诱导合成,其活性也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同一类序列特异性的反式作用因子由多基因家族所编码。与转录水平调节的反式作用因子通常可分为四大类(RobertG.Roeder,2004):①RNA聚合酶;②和RNA聚合酶相联系的普遍性转录因子(generaltranscriptionfactor,GTFs)它们结合在靶基因的启动子上,形成前起始复合物(pre-initiationcomplex,PIC),启动基因的转录;③特异性转录因子(gene-specific(DNA-binding)regulatoryfactors)(如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一类与靶基因启动子和增强子(或沉默子)特异结合的转录因子,具有细胞及基因特异性,可以增强或抑制靶基因的转录;④种类多样的协调因子(coregulatoryfactors),要么改变局部染色质的构像(如组蛋白酰基转移酶和甲基转移酶),对基因转录的起始具有推动作用,要么直接在转录因子和前起始复合物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如中介因子(Mediator)),推动前起始复合物(PIC)形成和发挥作用。包括:1、螺旋转角螺旋(Helix-turn-helix):有2个螺旋,螺旋2是识别和DNA结合,一般结合于大沟;螺旋1和其它蛋白质结合。两个螺旋由一个转角链接。2、锌指结构:锌指(zincfimger)这个名称来源于它的结构,它由一小组保守的氨基酸和锌离子结合,在蛋白质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功能域,像一根根手指伸向DNA的大沟。两种类型的DNA结合蛋白具有这种结构,一类是锌指蛋白,另一类是甾类受体。3、亮氨酸拉链(Leucineziipper)两个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建立一个转录复合体,在一系列转录因子中发现的一种模体涉及两个相同和不同的部分构成。亮氨酸拉链是一种富含亮氨酸的蛋白链形成的二聚体模体。它本身形成二聚体同时还可以识到特殊的DNA序列。一个亲水的α-螺旋在其表面的一侧有疏水基因(包括亮氨酸),另一侧表面带有电荷。4、螺旋一环一螺旋(HLH)5、同源异形结构域(Homeodomains,HD):同源异形盒(hoomeobox)是一种编码60aa的序列,长180bp,几乎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中。
2023-06-28 19:42:123

真核细胞基因调控的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中的“顺”和“反”是什么意思?

顺式作用元件指的是在同一条核苷酸链上起调控基因作用的核酸序列,常不编码蛋白质合成。反式作用因子则指的是对不同核酸链上的基因表达起到调控作用的蛋白,编码该蛋白的基因与其识别结合作用的核酸链不是同一链。所以,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中的“顺”和“反”是不能够单独解释的,它是一个整体概念。不知道我的回答你是否满意。
2023-06-28 19:42:332

顺势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顺式作用元件指同一DNA分子中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特异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等。反式作用因子指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多为转录因子。 反式作用因子:指和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可扩散性蛋白,包括基础因子,上游因子,诱导因子。真核生物中没有操纵子,调节基因中调控序列有许多能结合动中调控蛋白的元件叫顺式作用元件,它们往往与结构基因保持一定的距离。
2023-06-28 19:42:421

顺式调节和反式调节的异同?

顺式作用:cis-acting,同一染色体上的DNA序列直接调控其他邻近基因的表达。即DNA对DNA。反式作用:trans-acting,DNA通过其产物(mRNA或蛋白质)间接调节基因的表达。用以描述基因元件的专有名词,如阻遏物基因与转录因子基因,它们可以影响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其他基因。这些反式作用基因通过产生能远距离作用的可扩散物质发挥功能。即DNA----Pr----DNA。
2023-06-28 19:43:011

反式作用因子的结构

同一类序列特异性的反式作用因子由多基因家族所编码, 它们具有特定的蛋白质结构(如上述的锌指结构、碱性亮氨酸拉链、螺旋-环-螺旋基元等)和蛋白质结构上的同源性, 因而构成反式作用因子家族, 如类固醇激素受体家族、AP1家族等。主要包括:1.DNA结合域:a.螺旋-转角-螺旋b.锌指结构c.亮氨酸拉链d.螺旋-突环-螺旋2.转录激活域:与其他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构成分。 常见的转录激活结构域有富含谷氨酰胺结构域,富含脯氨酸结构域及酸性α螺旋结构域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发展,研究发现除了蛋白,DNA、RNA也有调控功能,所以现在也称反式调控元件,主要有miRNA,转录因子等
2023-06-28 19:43:101

顺式调节和反式调节的异同?

顺式作用:cis-acting,同一染色体上的DNA序列直接调控其他邻近基因的表达。即DNA对DNA。反式作用:trans-acting,DNA通过其产物(mRNA或蛋白质)间接调节基因的表达。用以描述基因元件的专有名词,如阻遏物基因与转录因子基因,它们可以影响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其他基因。这些反式作用基因通过产生能远距离作用的可扩散物质发挥功能。即DNA----Pr----DNA。反义RNA,根据反义RNA的作用机制可将其分为3类:一类:这类反义RNA直接作用于其靶mRNA的SD序列和/或编码区,引起翻译的直接抑制(ⅠA类)或与靶mRNA结合后引起该双链RNA分子对RNA酶Ⅲ的敏感性增加,使其降解(ⅠB类)。二类:这类反义RNA与mRNA的SD序列的上游非编码区结合,从而抑制靶mRNA的翻译功能。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是反义RNA与靶mRNA的上游序列结合后会引起核糖体结合位点区域的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因而阻止了核糖体的结合。三类:这类反义RNA可直接抑制靶mRNA的转录。
2023-06-28 19:43:241

反式作用因子的DNA结合结构域有哪些结构

反式作用因子是指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有时也称转录因子。DNA结合结构域:螺旋-转角-螺旋、锌指结构、亮氨酸拉链、螺旋-突环-螺旋。反式作用因子是转录模板上游基因编码的一类蛋白调节因子,包括激活因子和阻遏因子等,它们与顺式作用元件中的上游激活序列特异性结合,对真核生物基因的转录分别起促进和阻遏作用。扩展资料: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因子与特异的靶基因的顺式元件结合起作用。编码反式作用因子的基因与被反式作用因子调控的靶序列(基因)不在同一染色体上。反式作用因子有两个重要的功能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活化结构域,它们是其发挥转录调控功能的必需结构。此外还包含有连接区。反式作用因子可被诱导合成, 其活性也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同一类序列特异性的反式作用因子由多基因家族所编码, 它们具有特定的蛋白质结构和蛋白质结构上的同源性, 因而构成反式作用因子家族, 如类固醇激素受体家族、AP1家族等。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反式作用因子
2023-06-28 19:43:322

顺势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顺式作用元件指同一dna分子中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特异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等。反式作用因子指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多为转录因子。
2023-06-28 19:43:461

基因的顺式位点和反式位点是什么意思

顺势作用原件作用位点. (顺式作用位点):只影响处于同一DNA分子上的DNA序列,此性质通常暗示该位点不编码蛋白质. 反式作用因子:指和顺式作用元件结合的可扩散性蛋白,包括基础因子,上游因子,诱导因子. 真核生物的转录调控是调控的最重要的途经,大多是通过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复杂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element)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起作用.启动子存在着很多顺式元件,可分为以下四种类型:①核心启动子成分,如TATA框;②上游启动子成分,如CAAT框,GC框,ATF结合位点;③远上游元件:如增强子,沉默子等;④特殊启动子成分:如淋巴细胞中的Oct(octamer)和κB.这些元件都为不同的转录因子及蛋白质识别和结合来调节转录. 反式作用因子(trans-actingfactor)通过以下不同的途经发挥调控作用:蛋白质和DNA相互作用;蛋白质和配基结合;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蛋白质的修饰.参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因子,它们与特异的靶基因的顺式元件结合起作用.编码反式作用因子的基因与被反式作用因子调控的靶序列(基因)不在同一染色体上.反式作用因子有两个重要的功能结构域:DNA结合结构域和转录活化结构域,它们是其发挥转录调控功能的必需结构.反式作用因子可被诱导合成,其活性也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同一类序列特异性的反式作用因子由多基因家族所编码. 与转录水平调节的反式作用因子通常可分为四大类(RobertG.Roeder,2004):①RNA聚合酶;②和RNA聚合酶相联系的普遍性转录因子(generaltranscriptionfactor,GTFs)它们结合在靶基因的启动子上,形成前起始复合物(pre-initiationcomplex,PIC),启动基因的转录;③特异性转录因子(gene-specific(DNA-binding)regulatoryfactors)(如激活因子和抑制因子),一类与靶基因启动子和增强子(或沉默子)特异结合的转录因子,具有细胞及基因特异性,可以增强或抑制靶基因的转录;④种类多样的协调因子(coregulatoryfactors),要么改变局部染色质的构像(如组蛋白酰基转移酶和甲基转移酶),对基因转录的起始具有推动作用,要么直接在转录因子和前起始复合物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如中介因子(Mediator)),推动前起始复合物(PIC)形成和发挥作用.包括: 1、螺旋转角螺旋(Helix-turn-helix):有3个螺旋,螺旋3是识别和DNA结合,一般结合于大沟;螺旋1和2和其它蛋白质结合. 2、锌指结构:锌指(zincfimger)这个名称来源于它的结构,它由一小组保守的氨基酸和锌离子结合,在蛋白质中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功能域,像一根根手指伸向DNA的大沟.两种类型的DNA结合蛋白具有这种结构,一类是锌指蛋白,另一类是甾类受体. 3、亮氨酸拉链(Leucineziipper)两个蛋白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建立一个转录复合体,在一系列转录因子中发现的一种模体涉及两个相同和不同的部分构成.亮氨酸拉链是一种富含亮氨酸的蛋白链形成的二聚体模体.它本身形成二聚体同时还可以识到特殊的DNA序列.一个亲水的α-螺旋在其表面的一侧有疏水基因(包括亮氨酸),另一侧表面带有电荷. 4、螺旋一环一螺旋(HLH) 5、同源异形结构域(Homeodomains,HD):同源异形盒(hoomeobox)是一种编码60aa的序列,长180bp,几乎存在于所有真核生物中.
2023-06-28 19:43:531

反式作用因子()

反式作用因子() A.是DNA上游序列B.结合转录上游区段DNA的蛋白质C.TATA盒属反式作用因子D.转录因子属反式作用因子正确答案:BD
2023-06-28 19:44:001